植物保护专业本科毕业论文(设计)开题报告
紧张又充实的大学生活即将结束,大学生们马上就要开始最难熬的毕业设计阶段,而我们做毕业设计之前要先写好开题报告,快来参考开题报告是怎么写的吧!以下是我整理的植物保护专业本科毕业论文(设计)开题报告,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毕业论文题目:
菌寄生真菌纤细齿梗孢蛋白酶基因的克隆与表达
姓名: xx 学号: xxxx
年级: xxx 专业: 植物保护
指导教师:姓名 xxx 职称 教授
学科 植物病理
山东农业大学教务处
20XX年x月x日
一、选题依据(拟开展研究项目的研究目的、意义)
菌寄生(Mycoparasitism)是发生在菌寄生真菌与寄主真菌之间的一种寄生方式,是自然界普遍存在的一种真菌与真菌之间的相互作用。一直以来,生物间相互作用及信号传导的分子机制,是当今生命科学研究的热门。利用菌寄生真菌与寄主真菌作为研究的模式系统来揭示生物相互之间的相互作用机制有重要理论和实践意义。李多川(Li,1996)先生发现纤细齿梗孢(Olpitrichum tenellum)和串珠镰刀菌(Fusarium moniliforme)的菌寄生关系以来,我们实验室试图通过研究纤细齿梗孢和串珠镰刀菌,来建立菌寄生真菌与寄主真菌相互作用机制研究的模式系统,从而揭示菌寄生真菌与寄主真菌之间相互作用的分子机制。纤细齿梗孢(Olpitrichum tenellum)是串珠镰刀菌的一种重寄生真菌,该菌是一种接触性活体重寄生菌,离体试验发现其分生孢子只有在串珠镰刀菌细胞壁提取物刺激下才能萌发。这说明两者之间的重寄生关系是建立在二者识别与互作的分子机制上的(Li,2004)。在纤细齿梗孢和串珠镰刀菌相互作用过程中,几丁质酶、蛋白酶等细胞壁裂解酶可能起到重要作用。其中,蛋白酶在木霉属菌寄生真菌中的功能已经得到初步证明,而纤细齿梗孢的蛋白酶的研究还未见报道。因此,克隆纤细齿梗孢蛋白酶编码基因对于从分子水平上研究重寄生真菌和寄主识别和互作机制有着重要的意义。
二、文献综述内容(在充分收集研究主题相关资料的基础上,分析国内外研究现状,提出问题,找到研究主题的切入点,附主要参考文献)
纤细齿梗孢(Olpitrichum tenellum)是李多川教授分离得到的一种活体营养接触型菌寄生真菌[1~3],其寄主包括Fusarium moniliformeAlternaria alternata等。近年来,我们实验室一直在努力以其为基础研究菌寄生真菌与寄主真菌之间的相互作用的分子机制。经过多年的研究,人们渐渐认识到真菌细胞壁蛋白在细胞与外界的相互作用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细胞壁蛋白研究已经成为生物间相互识别机制研究的热点。鉴于以上原因,我们实验室成功分离纯化了纤细齿梗孢的寄主之一Alternaria alternata菌丝细胞壁上的一种特异性糖蛋白——凝集素,并初步证明其在和孢子吸附过程中起到识别因子的作用[4]。近年来,菌寄生真菌细胞壁裂解蛋白酶在菌寄生过程中的作用被人们逐渐重视起来。克隆和表达菌寄生真菌的蛋白酶编码基因变得很有意义。本研究试图以菌寄生真菌纤细齿梗孢(Olpitrichumtenellum)作为研究材料克隆了其蛋白酶基因。根据氨基酸的保守序列设计兼并引物,然后采用RT-PCR和RACE是一个较为快速、简单和高效的方法。本实验根据同源保守序列设计兼并引物,通过RT-PCR及RACE-PCR的方法,克隆了蛋白酶的编码基因的全长cDNA序列,并对该基因进行了序列分析,为后续试验打下了基础。
由于Olpitrichum tenellum在离开寄主的人工培养基中很难生长,纯化其蛋白酶变得非常困难。因此,我们需要使用外源蛋白表达系统得到蛋白,进一步研究其性质,从而搞清楚其在重寄生过程中的作用。在过去的几十年间,随着DNA重组技术的不断发展,通过构建遗传工程菌株,人们可以较容易地使各种各样的天然酶的基因在微生物系统中高效表达,从而在很大程度上摆脱对天然酶源的依赖。
基因工程的表达系统有原核表达系统和真核表达系统两大类。在原核表达系统中,大肠杆菌表达系统是目前了解最深入,实际应用最为广泛的表达系统。与其他表达系统相比,大肠杆菌表达系统具有遗传背景清楚、目标基因表达水平高、培养周期短、抗污染能力强等特点。在基因表达技术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是分子生物学研究和生物技术产业化发展进程中的重要工具[5]。
Pichia pastoris基因表达系统经过十几年发展,已基本成为较完善的外源基因表达系统,具有易于高密度发酵,表达基因在宿主基因组中稳定整合,能使产物有效分泌并适当糖基化,培养方便经济等特点。利用强效可调控启动子AOX1,已高效表达了HBsAg、TNF、EGF、破伤风毒素C片段、基因工程抗体等多种外源基因[6],证实该系统是高效、实用、简便,能提高表达量并保持产物生物学活性的外源基因表达系统。表达系统在生物工程领域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促进更多外源基因在该系统的高效表达,提供更为广泛的基因工程产品[7]。
我们已经分离到蛋白酶的编码基因,本研究中将该基因的去掉信号肽序列的正确阅读框融合于原核表达载体pET-22b(+)和毕赤酵母表达载体pPIC9K上,分别转化 BL21及Pichia pastoris GSxx5,以期在这些菌株中有效表达该基因的编码产物,从而为以后功能研究打下基础。
1 李多川.1998.菌寄生真菌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吉林农业大学学报,20:37~65.
2 21.李多川.1998.菌寄生真菌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微生物学通报,25:345~347.
3 .李多川,沈崇尧.1997.菌寄生菌物与寄主菌物相互作用的研究进展.西北农业学报,6:94~98.
4 张成省,李多川,孔凡玉. alternata菌丝细胞壁凝集素的纯化与特性研究.植物病理学报,35(2):141~147.
5 .xx.何诚,朱运松.1998.甲醇营养型酵母表达系统的研究进展.生物工程进展,18:7~xx.
6 彭毅,杨希才,康良仪.2000.影响甲醇酵母外源蛋白表达的因素.生物技术通报,4:33~36.
7 韩雪清,刘湘涛,尹双.2003.毕赤酵母表达系统.微生物学杂志,3:35~40.
三、研究方案(主要研究内容、目标,研究方法、进度):
1、研究内容:
本课题选择纤细齿梗孢(Olpitrichum tenellum)做为研究对象,通过RT-PCR及RACE技术分离克隆了其丝氨酸蛋白酶基因,并进行原核及真核表达,并对其的性质进行了研究,为进一步的研究工作打下基础。
2、研究的目标:
克隆了纤细齿梗孢(Olpitrichum tenellum)的丝氨酸蛋白酶基因,进行原核及真核表达,并对其的性质进行了研究。
3、研究方法:
将纤细齿梗孢(Olpitrichum tenellum)接种到LB培养基上,培养14个小时后,收集菌丝,然后采用总Trizol法提取RNA。再从GenBank数据库中搜索到大量的蛋白酶氨基酸序列,并根据同源性进行分类,分别设计兼并引物。再通过RT-PCR、3’-RACE、5’-RACE获得全长cDNA、DNA克隆,并将其连接到载体上,然后采用电击法将将重组质粒转入到全长cDNA、DNA克隆中,通过透析纯化蛋白酶,最后研究其特性。
四、研究进度:
20xx年5月23日~20xx年5月29日 整理收集资料,并跟着研究生学习基本实验技术。
20xx年5月30日~20xx年6月18日 提取RNA,设计引物、全长cDNA、DNA克隆 。
20xx年6月19日~20xx年7月15日 转化大肠杆菌、毕赤酵母表达,获得纯纯产物,并研究其特性。
20xx年3月~20xx年6月 对实验结果不理想的实验重做,整理实验数据,完成毕业论文,并准备毕业答辩。
五、技术路线:
收集菌丝
总RNA提取
同源序列 设计引物
特性研究
RT-PCR、
3’-RACE、5’-RACE
纯化表达产物
全长cDNA、DNA克隆 转化大肠杆菌、毕赤酵母
四、进程计划(各研究环节的时间安排、实施进度、完成程度)
20xx年5月23日~20xx年5月29日 整理收集资料,并跟着研究生学习基本实验技术。完成实验的1%。
20xx年5月30日~20xx年6月18日 提取RNA,设计引物、全长cDNA、DNA克隆。完成实验的50%。
20xx年6月19日~20xx年7月15日 转化大肠杆菌、毕赤酵母表达,获得纯纯产物,并研究其特性。完成实验的95%。
20xx年3月~20xx年6月 对实验结果不理想的实验重做,整理实验数据,完成毕业论文,并准备毕业答辩。完成100%。
五、导师对文献综述的评语
签字:
20xx年xx月xx日
六、专业意见
专业主任签字:
20xx 年 月 日
七、学院意见
学院(章): 负责人签字:
20xx年xx月xx日
摘要:
针对目前浙江农林大学植物保护研究法实验教学方法、内容及手段等方面存在的一系列问题,提出了相关改革对策:优化实验课程内容,整合实验模块,学生自行设计实验方案等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革,以及课程考核方式和时间安排的调整,旨在培养学生的科研兴趣及创新能力。
关键词:
目前,国内外很多农业院校的植物保护专业均开设了昆虫研究法和植病研究法课程。为优化本科培养方案,浙江农林大学通过调整教学大纲,将植病研究法、昆虫研究法和农药研究法合并成一门植物保护研究法课程。植物保护研究法是植物保护专业重要的专业限选课程之一,是植物保护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培养和提高学生专业实验技能和学习兴趣的重要课程,是一门专业性、实践性很强的实验学科。通过这门课程的教学,能使学生掌握植物保护研究的基本方法及基本原理,培养植物保护研究常规操作能力,以及查阅资料、设计实验方案和实际操作能力,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整理资料、总结归纳和论文撰写的能力。笔者分析了浙江农林大学植物保护研究法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教学改革内容,并总结了改革成效。
1.实验教学存在的问题
传统实验教学的弊端传统实验教学的主要特征是“灌输式”“填鸭式”,学生在2个小时的实验过程中就是简单地按照实验指导书和实验大纲中的实验方法和步骤依葫芦画瓢,实验完成后,又按照统一的模式填写实验报告。在整个实验过程中,学生无需独立思考和分析,更谈不上发挥创新能力了。因此,很难让学生对实验产生兴趣,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就更无从谈起了。虽然这种传统实验模式简明、清晰,有利于学生对相关结论的认可、理解和记忆,也有利于教师对整个教学过程的控制,教师和学生很轻松愉快地就能完成实验教学任务。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后,传统实验教学的弊端立即显现。学生缺乏设计实验的能力,在实验过程中缺乏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实验后缺乏正确分析实验结果的能力。因此,传统的实验教学模式急需改革。
实验教学内容系统性不强植物保护研究法是植物保护专业本科学生的一门专业课程,其涉及的内容有昆虫研究法、植病研究法和农药研究法。在以往的实验课程中,只是简单地把这3门课的实验合在一起上,并没有把内容紧密联系在一起,如昆虫实验时,指导教师一般是教授昆虫学科的教师;而在进行植病实验时,则由讲授植病学科的教师指导。这样的实验模式难以使植物病虫害系统联系起来,学生学习专业知识不够系统和深入,容易造成理解上的片面性和孤立性,不利于掌握该专业的系统知识和技能。
实验考核不科学以往实验课程成绩评定的主要依据是实验报告,而每次实验课结束后,学生递交的实验报告只是把实验大纲(包括实验口的、原理、仪器与试剂、内容及方法)原文不动地抄一遍,实验结果更是千篇一律,这样实验就变成了预演过程,学生在实验中缺乏思考,不利于培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背离了实验课教学的初衷。同时,还会导致每位学生的实验成绩差异微乎其微,不具有良好的区分度。
2.教学改革内容
重视教学环节在以往的实验课程中,实验教学所需要的实验用具和材料大多数都是实验教辅人员提前准备,导致他们的工作量非常大。让学生参与实验材料的准备和管理,一方面提高了教辅人员的工作效率;另一方面可以让学生对实验过程有全面了解,获得整个科研实践过程的训练,从而养成好的实验习惯,在未来的科研工作中做到计划周密、有条不紊地安排和实施实验计划。同时,在实验教学过程中,必须教育学生认真操作、仔细观察、实事求是地记录实验结果,并对实验进行科学分析。一日_发现弄虚作假的学生,一定要严厉批评,同时帮助他们分析失败的原因,找出解决的方法,有条件的情况下,让其重新做实验,让学生充分意识到科学研究允许失败,但是不能有半l从虚假。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实践教学是培养和训练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手段,尤其对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具有其独特的地位和作用。该项口分别以某种农作物病虫害为主轴展开一系列的实践性实验教学,要求学生自主设计实验和执行各项实验内容,指导教师负责答疑和提供技术帮助。学生通过自己分组、调查、取样、鉴定、查阅资料、讨论制订实验方案和动手实验等一系列步骤,不仅可以很好地将课堂上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而且还有助于提高自学能力、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进一步培养科学思维和创新能力。优化实验教学内容结构将整个实验课程设置成一个综合性的大实验:分别以某个农作物上的病虫害发生规律及防治措施贯穿整个课程。将口前昆虫研究法的昆虫标本的采集与制作、昆虫人工饲养技术、昆虫生态学研究方法、昆虫生理生化研究方法、昆虫分子生物学研究方法和害虫综合治理研究方法5个实验和植病研究法的植物病害调查、植物病原菌分离与鉴定技术、植物病原菌分子生物学鉴定技术、植物病原真菌遗传转化技术和植物病害综合治理技术5个实验合并成1个综合性大实验,将植物病虫害研究以故事的形式紧密地整合在一起,让学生将课堂知识与田间实际应用有机地联系在一起,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提高学习兴趣。整个实验就是以具体的作物病虫害发生为时间轴,具有很强的连贯性和系统性,学生只有认真完成每一个实验,才能很好地保证后续实验的顺利进行,有助于增强学生的责任感和团队合作精神,同时也改变了学生实验报告千篇一律的`现象。改革成绩评定方式实验课成绩一方面是对学生实验完成好坏的肯定,另一方面也对学生起到了一定的督促作用。为了做到对学生的全面评价,实验成绩除实验报告和考勤成绩外,应将实验过程中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动手操作能力、实验结果记录规范性量化纳入成绩考核。在实验过程中,教师应主动观察并记录每个学生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量化后按一定比例记入总成绩,对那些既有独立操作能力,又有创新意识的学生,适当给予创新学分。实验过程中,学生是否遵守实验室规则、是否具有团队合作精神,实验结束后,学生是否打扫卫生、是否清洗实验器材等,这些看似小问题,但也体现着一个人的品质和素养,做得好的学生也可以适当加分。
3.改革成效
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及其对专业知识重要性的认识学生能在同一时间完成植病研究法、昆虫研究法和农药研究法3门实验课程,体现了实验课程很强的连贯性和系统性。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将这3门课程的相关内容紧密、有机地联系起来,对植物病虫害防治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专业技能及其对专业知识重要性的认识。在实验的过程中,强调把学生的动手能力放在首位,让学生更多地参与到实验中,切身体会到所学专业的意义。
培养学生发现、提出、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植物保护研究法实验教学模式具有系统化和整体化特点,同时涉及昆虫研究法、植病研究法、农药研究法等相关学科课程。在实验过程中,学生在对病虫害的认知及其防治等问题的处理上始终处于主体地位,在独立思考、查找资料、咨询专业教师、综合分析之后,拟定出具体的处理方案,能够融会贯通地掌握植物保护学科的理论知识和基本实践技能。
提高指导教师的业务水平新的实验教学模式综合运用了3门相关课程的理论知识,加强了课程的综合实践环节,因此指导教师自身的知识面、操作技术、实践应用和协调能力都需要提升。所以,这种实验教学模式促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同学生一起不断学习,丰富专业理论知识,完善专业实践体系,提高发现、提出、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了解和掌握学科及相关学科的发展动态、研究的新进展、出现的新技术,从而提高了指导教师的业务水平。
4.结语
植物保护研究法在植物保护专业2013级和2014级本科生实验课程教学中进行了实践,通过问卷调查,95%的学生认为在实验过程中有较多的动手机会,激发了自己对实验的兴趣,提高了自己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认为该教学方法可以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拓展学生的科研思路、激发学生的创新创造力和提高学生的独立应用实践能力,具有良好的教学效果。
人工智能识别技术因其鉴别速度快、稳定性好、准确度高等特点, 在工业、农业等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近年来,学者们开始将人工智能识别技术应用到茶树病虫害的识别上,达到提高识别效率、节省劳动力的效果。
一、人工智能识别技术的发展概况
人工智能识别技术的 探索 起始于20世纪50年代对生物视觉的研究,一般是使用图像捕捉设备自动接收目标图像,并对图像进行处理和分析,具有速度快、稳定性好、准确性高等特点,拥有代替人眼进行识别的发展潜力。
进入21世纪后,传统的机器学习方法和深度学习在人工智能识别农业病虫害研究中得到了广泛应用。早期研究上都是基于静态的标本图像,在田间复杂的环境下识别效果还有待改善。而深度学习在处理海量数据上具有一定的优势,能够在大规模数据中自动提取出物体特征并利用分类器进行分类识别。相对于传统机器学习,深度学习在识别精度和效率上具有明显的提升,对提高识别准确率以及减少研发劳力投入具有显著的优势。
二、人工智能识别茶树病虫害的研究现状
1. 人工智能识别茶树病虫害的研究进展
据统计,我国已有记录的茶树病虫有900多种,过去识别这些茶树病虫主要依靠植保专家和植保工作者,通过对害虫的形态特征、病害的发生特征以及发生时间进行辨别。传统的人工识别难以满足生产需求,给精准防控带来困难。相比之下,人工智能识别明显更准确,花费的时间和劳动力更少。因此,人工智能在茶树病虫害识别上的应用具有巨大的潜力和需求。
随着人工智能识别技术在农业病虫害识别系统中的发展,在茶树病虫害识别的研究上也取得了一定的进展。2008年,秦华光基于专家经验研发了1套茶园害虫智能化WEB管理系统,该系统包括茶园病虫识别,虫害预测预报和茶园害虫的防治决策3个主要环节,采用形态识别、图谱识别和检索识别3种方式识别病虫害,是我国早期将人工智能技术引入茶园病虫害防治的代表性研究。在图形识别领域,算法对识别速度及结果的准确率具有重要的影响。吴阿林等采用BP、SVM、CART等3种算法构建了茶树5种尺蠖害虫的三维空间结构知识库,其对害虫的分类识别率在 之间。
近些年,卷积神经网络技术在图像人工智能识别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采用图像显著性分析并利用卷积神经网络所建立的模型对茶园常见的害虫进行识别,取得了较好的识别效果,并提高了对不同茶树病害图像的识别能力。移动智能设备的快速普及,也为病虫害识别的发展提供了一个可行的方向。
目前,在茶树病虫害识别上,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和杭州睿坤 科技 有限公司联合研发了一套基于移动端的智能识别系统“茶病茶虫”,该系统能够识别茶园中常见的病虫害及天敌80种左右,操作简单、识别速度快、准确度高,为茶树病虫害诊断提供了一种可靠的途径。
2. 人工智能识别茶树病虫害存在的问题
过去的几十年人工智能识别技术发展迅速,深度学习在病虫害识别领域中的应用以及在各种算法上的优化使得病虫害识别效率和精度上有很大的提高和改善,但人工智能在茶树病虫害识别研究发展过程中仍然存在许多问题。
一方面,多数研究尚处于实验室研究阶段,还不能达到实际应用的要求。主要原因一是目前多数研究集中于室内完成,在这种环境下可以有效去除外界其他干扰因子的影响,但在实际应用中,茶园的环境复杂,光线、天气等都会对图片的采集有一定影响,而且病虫害发生时会被茶树叶片、嫩梢所阻挡,这对识别的效果有一定的影响;二是实验室研究主要是以静态的害虫或者病害标本为主要识别对象,而在实际应用中是对动态的茶园害虫进行识别,这部分的害虫识别上有一定难度,其识别准确率有待提高;三是在病虫害识别研究中所采集的图片主要是在病虫害发生比较明显的阶段,而在生产中病虫害发生初期对于正确采取防治措施具有重要的作用,这就需要病虫害识别系统的识别能力能够覆盖病虫害的完整发生过程。
另一方面,在识别软件开发上应以轻量级、简单、便捷、易操作为主,以便于多种技术手段融合。
三、人工智能识别技术在茶树病虫害识别中的应用前景
尽管人工智能识别技术在茶树病虫害识别应用上还存在一些问题,但目前人工智能识别技术在茶树病虫害识别程序设计和实现上已经取得了相应的成果。未来,可在此成果的基础上向病虫害监测预警及精准防控方向发展,从而推进数字茶园建设。
在茶园病虫害监测预警方面,随着有效算法的改善将会大大提高病虫害识别的准确性以及对病虫害为害程度分级的能力。通过对茶树病虫害智能识别、病虫害为害程度分级等方法,由单一的茶树病虫害智能识别逐步转入到多元的病虫害智能监测预警,充分发挥人工智能的优势,实现对茶园病虫害实时、动态、综合的监测和预警,不断优化茶园病虫害的监测预警水平,为茶园病虫害监测预警提供可靠数据。
在茶园病虫害精准防控方面,通过对茶园长期、多点的智能监测数据,结合当地的地理位置,建立茶园病虫害、天敌数据库。在病虫害暴发时,根据当地的地理位置、气候、天敌、监测预警等信息,及时推送茶园病虫害发生情况,为茶农精准地提供病虫害防治措施,避免茶农乱用农药,推进茶园绿色防控的普及。
茶树病虫害识别系统是数字茶园的重要组成部分,未来茶园智能识别系统不仅仅局限于病虫害这一方面,还可拓展到茶树栽培、茶园管理等方面,由单一的茶园病虫害识别转向茶树生长、栽培等多方面的识别、监测,从而实现将多个功能集于一个系统当中,提高茶园数字化管理水平。
本文节选自《中国茶叶》2022年第6期,P1-6,《人工智能识别茶树病虫害的应用与展望》,作者:杨奉水,王志博,汪为通,张欣欣,孙亮,肖强 。
病虫害是指由于病原菌入侵或环境条件影响而引起的症状,主要表现为植物出现叶片坏死,嫩枝,叶片上有斑块或出现枯梢,枯叶以及根部腐烂死亡,整株枯黄等现象,虫害是指由于昆虫对植物的咬食或吸食而形成的影响植物生长的的现象,主要表现为植物叶片或幼茎被咬破,出现缺损,或叶片由于吸食性昆虫的刺吸出现叶片黄化,卷曲的现象. 病害和虫害往往相互作用,相辅相成,虫害会使植物的长势减弱,抵抗力下降而容易遭受病害,虫咬的伤口往往是病原菌入侵的窗口,而且有些昆虫还可以传播病害,如蚜虫由于其口器中带有病毒,在吸食植物汁液时会将病毒传染给植物,另一方面,病害使植物生长不良,抵抗力下降,也易遭受虫害,所以往往生虫的植物也有病,生病的植物上也有虫.
数字图像处理方面了解的了。
毕业论文查重图片不会查。论文查重的主要查询的是文字的重复率。
学位论文(设计)工作的完成是高校人才培养的关键环节,对于学生而言直接关乎能否顺利毕业和找到一份好工作,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因而,在当前临近毕业的时间节点,在如今高校“严出”的大趋势大背景下,国内一些大学实施更加严苛的论文内容重复率指标和二次抽检以及严厉的处罚措施,最近一段时间引起了媒体的广泛关注。
扩展资料:
论文查重的目的和原因:
查重的目的是惩戒行为不当的学生和责任心不强的导师,如果不进行适当惩罚,查重的目的就是查重本身,那就很容易沦为生意。
论文查重的逻辑基点是:学生都是“小偷”,导师都不负责任,这类似于法律上的有罪推定。不去追本溯源,解决不了学生和导师的问题,就搞个第三方监督,这样大家更不去认真对待学术规范了。
这是典型的皇帝不急太监急。导师会想,反正有查重,论文我就不必细看了。学生会想,反正有查重,为了躲避重复,语句通顺与否就不管了。
管理部门就更加对论文质量不过问了,一切都有查重呢。其实对于导师而言,根本不怕查重,因为我们对每一篇学位论文的内容都了如指掌,就是学生写作要更规范,这是好事。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徐耀:论文查重与学术无关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 严格“论文查重”促人才质量提升
图像处理的核心是图形算法。人工智能和模式识别这些关注于应用。只有掌握算法,能够灵活应用,积累项目经验,会有用武之地。
目前应该只有知网具备图片识别的能力,其他查重系统根本无法识别,就算能识别,以目前的OCR技术也只能做到接近100%的准确率。不过,如果学校是用知网来检测重复率的话,最好是不要在图片上耍小聪明,没什么很大的意义。还有图片最好是自己做的图,网上找的图片也会被判定为重复的。
图像处理方面比较好写
提供几个题目思路: 1、图像处理对图像色彩的影响
2、东西方文化的差异对图像处理的影响
3、图像处理能否弥补拍摄机器硬件的不足
4、图像处理对摄影发展的影响
5、图像处理对当今社会的影响
主要是你怎么选择了,大哥帮
如果不是你做的,就别冒这个险了,这真说不好,从硬件上的电源、复位电路、晶振、外部存储器、传感器,到软件上的识别算法,比对算法,都有可能会细问。而且这种系统,一旦有一个问题你比较支支吾吾,那老师就来劲了,总要露馅儿的。
你哪一个熟悉就写哪方面的,如果都不熟悉,我建议写图像处理方面的。因为直观,可以写的也比较多,比如车牌识别、人脸识别、指纹识别、目标检测与跟踪。
你这是要什么方面的?北方园林还是南方园林,是学校毕业用还是成人毕业用呢?我有计算机绘图与园林设计的关系的论文,你用不?我原创的。刚发表完。
灌木在边坡生态防护中的作用摘要:大规模的交通、水利、矿山等工程建设,给自然界留下了大量裸露的边坡,导致生态环境恶化。运用生态学理论与方法,探讨了边坡生态防护的理论体系,在分析生态防护现状的基础上,论述了灌木在边坡生态防护中的重要性。 关键词:边坡 生态环境 生态防护 灌木 在公路、铁路、水利、矿山等基础设施的施工过程中,原地貌植被的破坏不可避免,弃土、弃石、开挖等会给和谐的自然环境留下大量的裸露边坡。这些边坡有的是岩质边坡,有的是土质边坡,或陡或平。根据恢复生态学原理,在排除环境干扰的条件下,土质边坡有自我修复、恢复的能力,但这是个漫长的过程,随着环境的变化有很多不确定性,不能及时达到防护和绿化的效果。岩质边坡因缺乏植被生长的条件,更难于自我恢复[1]。鉴于此,只有借助人工才能加快其恢复过程。利用植被稳定边坡、改善生态环境在生态学上称为边坡生态防护。近10多年来,人们开发出了多种既能起到良好的边坡防护作用,又能改善工程环境、体现自然环境美的边坡植物防护新技术。它不同于以往的工程防护措施,能与传统的坡面工程防护措施共同形成边坡工程植物防护体系,以坡面长期稳定为目的,以保护当地自然植物群落结构、恢复生态系统、防止水土流失、减轻管理工作量为宗旨,主要靠植物根系与土壤之间的附着力以及根系之间的相互缠绕来达到加固边坡的目的。边坡生态防护可以涵养水源、减少水土流失,还可以有效地净化空气、保护生态、美化环境,具有生态效益[2]。边坡生态防护的主体是植物,目前采用最多的是豆科、禾本科等草本植物[3],对灌木、乔木等木本植物研究较少,实践中也不太成功,但木本植物在生态防护中有自己的优势。本文通过分析草本、木本植物在边坡生态防护中的作用,着重研究灌木的应用前景。1生态防护的理论体系生态防护的目标之一是使植物存活并正常生长。然而长期以来,人们仅把不良自然条件下树或草坪的成活作为研究目的,并在栽培方面获得了很大成功,形成了一系列在不同条件下的施工工艺或技术,如植生带、土工网、三维网、草袋、保水剂、生根粉等[4]。现代生态防护工程则不能仅以植物存活为研究目的。大量的施工实践证明,边坡防护施工后,有的看似达到了生态防护的目的,表面上植被恢复了,水土流失也得到了一定的控制,但时间一长,由于植物之间的恶性竞争或外界环境不能满足植物生态习性的要求,致使植物生长势逐渐减弱,群落开始逆行演替,刚刚恢复植被覆盖的土地又会退化为裸地,形成水土流失现象[5]。为发挥植物持续永久的综合生态功能,应运用生态学原理构建一个和谐有序、稳定的植物群落,这一点非常重要,其关键是护坡植物的选择。下面研究在不同的边坡上制定物种配方应遵循的原则。遵从植物生态习性,因地制宜植物的生态习性是指植物生长对环境条件的要求,包括气候生态条件、土壤生态条件、生物生态条件等。气候生态条件(光照、湿度、温度等)影响植物的生长繁殖,决定植物能否顺利越冬、越夏;土 壤生态条件(养分、肥力、结构、pH值、盐分等)与植物的生长密切相关;生物生态条件关系着植物的生长发育。如果外界环境不能满足植物的生态习性,植物生长就要受到阻碍甚至发生退化。因此,在选配植物时应综合考虑环境条件,因地制宜合理种植。保持物种多样性,建立自然群落结构目前,学术界就物种多样性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提出了很多假设,如冗余种假设[6]、零假设、特异反应假设、铆钉假设等,对这个问题的看法还没有完全一致的认识。多数生态学家认为,物种多样性是群落稳定的一个重要尺度,物种多样性指数高的群落,物种之间往往形成比较复杂的关系,植物链或植物网更加趋于复杂,当面对来自外界环境的变化或群落内部种群的波动时,群落有一个较强的反馈系统,可以缓冲干扰。当某一物种发生病虫害时,不可能侵染所有的物种,即病虫害不易传播。植物的自然群落结构是草、灌、乔三位一体的多层次的复杂结构,物种多样性指数高,在一般的情况下抗外界干扰的能力强,即使群落中一种或几种植物受到病虫害的危害而死亡,其他的植物也会填补其留下的空白。遵从生态位原则,优化植物配置
基于物种多样性的考虑,在利用植物进行边坡防护时采用的植物种类较多,这就要求拟定一个合理的配方,因自然群落中的物种、种群不是偶然的组合,而是生态上的协调与组合[7]。绿化植物的选配除了要考虑它们的生态习性外,实际上还取决于生态位的配置,这是生态防护工作关键的一步,它直接关系到系统生态功能的发挥和景观价值的提高。因此,在选配植物时,应充分考虑植物在群落中的生态位特征,从空间、时间和资源生态位上的分异来合理选配植物种类,使所选择植物生态位尽量错开,从而避免种间的直接竞争[8]。遵从互惠共生的原理,协同植物之间的关系在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根系作为植物和土壤的重要界面,不仅是重要的吸收和代谢器官,而且是重要的分泌器官[9]。它一方面从生长介质中摄取养分和水分,另一方面也向生长介质中分泌离子和大量的有机物质。当一些植物的分泌物对另一些植物的生长发育有利时,他们互惠共生,相互促进生长,如皂荚与七里香在一起生长时,互相都有促进作用;当一些植物的分泌物对其他植物的生长发育不利时,就会影响其生长。群落中植物的分泌物对其他植物的生长发育有很大的影响,在选配植物种时应高度重视。2生态防护的现状目前,在生态防护中草坪应用比较广泛。根据草种对气候的适应性,可将草种分为冷季型草种(早熟禾属、羊茅属、黑麦草属、胡枝子属、苔草属、三叶草属、百脉根属等)、暖季型草种(狗牙根属、狼尾草属、地毯草属、钝叶草属、假俭草属、马蹄金属、画眉草属等)、过渡型草种(野牛草属、结缕草属等)。在边坡防护工程中大都选择一些根系发达、固土能力强的草种,如早熟禾、黑麦草、羊茅草、狗牙根、假俭草、钝叶草、马蹄金等[10],然后采用合理的施工技术播种,并精心呵护以保证一定的成活率。早期,种子发芽率高、出芽整齐,如黑麦草,播种7天后,发芽率可达90%以上,1个月后,原来裸露的边坡就披上了绿装。表面上看,植被恢复了,水土流失得到了控制,生态环境得到了改善,但这种好景不长,短则一年半载,长则2~3年就会发生衰退现象。如华南地区引进的多年生黑麦草,不耐高温、不能越夏,在夏天很快就消失,不能完成世代交替[11],但麦草在初期生长非常旺盛,有竞争优势。为达到四季常青的效果,在护坡工程中还常常采取冷季型草与暖季型草混播的措施,但因暖季型草在冬天枯萎后常阻碍冷季型草的发芽、繁殖,冷季型草在夏天又阻碍暖季型草的发芽、繁殖,还是很难达到四季长青的效果。究其原因,我们认为这种生态防护工程旨在利用人工的方法加快植被恢复过程,往往违背了自然演替规律,在选配植物时,大多只考虑单个物种的生态习性,欠考虑物种间的竞争关系,忽略了物种多样性对生态系统功能的贡献。另外,草本植物在水土保持功能上也有一定的缺憾:一是根系较浅,固坡护坡效果较差;二是群落易发生衰退,二次恢复很困难;三是管理费用高;四是外来种的大量采用,对生态安全有很大风险。3灌木在生态护坡中的作用我国的边坡坡度一般为45°,有的甚至达到60°以上,单纯用草本植物虽然覆盖度大、美观,初期植被均匀整齐,但防护效果不太理想,而栽植乔木又会提高坡面负载,在风力作用下极易造成坡面的不稳定或坍塌。随着实践经验的提高,人们逐渐认识到灌木绿化具有的优势。灌木不仅具有良好的抗旱、保水、保土、防风沙、降尘土、 抗盐碱等优点,而且生长快、耐贫瘠、对土壤环境要求不高,和草本植物相比,优势相当明显:一是灌木类木本植物根系的先端部位能向土壤母质内部延伸,在吸取其营养的同时固持风化土层,增强边坡的稳定性。二是维护管理作业量小,灌木对水、肥的需求少,适应性强。三是对小气候的改善作用明显,能缓和阳光的热辐射,使酷热的天气降温、失燥,给人以舒适的感觉。同时由于灌木的生物量比草本植物大,进行光合作用吸收的二氧化碳多,吸滞烟灰粉尘,稀释、分解、吸收和固定大气中的有毒有害物质也较多,能更好地净化空气。但单一的灌木群落也易产生表土侵蚀,对初期的水土保持不利。因此,在边坡防护过程中,植物种的选择以草本植物与灌木配合为宜,二者结合,可起到快速持久的护坡效果,有利于生态系统的正向演替。但采用草本植物种子和灌木种子混合播种时,有时会不尽如人意,常常形成稀树草原的格局,这是因为草本植物一般发芽早、成坪快,往往扼杀刚刚发芽的灌木幼苗。所以在当今的绿化施工过程中,一般先种植生长速度快、成坪快的先锋草本植物[12],以达到快速恢复植被,控制早期水土流失的目的,然后因地制宜栽植灌木。[参考文献][1]叶建军,周明涛,许文年.谈喷射护坡绿化技术[J].水土保持研究,2004,11(2).[2]谭少华,江溢敏.高速公路边坡生态防护技术研究进展与思考[J].水土保持研究,2004,11(3). [3]许文年,叶建军.工程边坡绿化技术初探[J].三峡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J].2001,23(6):512~515.[4]刘龙,叶慧海.高速公路路域植被恢复设计与技术施工初探[J].交通环保,2002,23(1).[5]范庆春.公路绿化与水土保持初探[J].交通环保,2002,23(5).[6]曹成有,朱丽辉,蒋德明,等.固沙植物群落稳定性机制的探讨[J].中国沙漠,2004,24(4).[7]刘孔杰,刘龙,周有秀.生物多样性在路域植被恢复中的应用[J].交通环保,2002,23(4).[8]樊江文,钟华平,杜占池,等.草地植物竞争的研究[J].草业学报,2004,13(3).[9]郝红建,蒋新,常江,等.根分泌物在污染土壤生物修复中的应用[J].生物学杂志,2004,23(4).[10]许文年,叶建军.岩石边坡护坡绿化技术应用研究[J].水利水电技术,2002(7):35~40.[11]刘龙.外来植物种的引进对路域生态的影响[J].交通环保,2003,24(2).[12]叶建军,许文年,周明涛.南方岩石坡地生态恢复[J].水土保持研究,2003(4).
黄栌育苗技术与园林应用摘要:本文在试验和生产实践的基础上,从种子采集、处理、播种及苗期管理等方面论述了黄栌育苗的关键技术,并在园林苗木生产及园林绿化应用中提供参考。关键词:黄栌;播种育苗;苗期管理; 园林应用黄栌(Cotinus coggygria scop)又名黄心木,烟树,属漆树科,黄栌属。分布广泛,在我国西北、华北、西南、浙江、安徽等地均有分布,西亚、南欧也有。垂直分布可达1500m,常生于半阳坡及阴坡,密集生长,自成群落。1、形态特征落叶灌木或小乔木,高达8m,枝髓黄色;树冠卵圆形或圆形,叶互生,近圆形或倒卵形,长3-8cm,宽-6cm,侧脉6-11对,先端微凹或钝,基部圆或宽楔形,全缘。圆锥花序顶生,花小,黄绿色。核果小,肾形,径3-4mm,熟时红色。花期4-5月,果期6-7月。黄栌栽培变种有红叶黄栌( Engl),毛黄栌( Engl),紫叶黄栌()和四季花黄栌()。黄栌喜光耐荫;耐寒抗旱,耐瘠薄和碱性土壤,但以在深厚肥沃,排水良好的沙壤地生长较好,不耐积水;根系发达,具有较强的萌蘖能力。对二氧化硫抗性较强,但对绿化物较敏感。2.育苗技术种实采集选择结果早 ,品质优良的健壮母树,于6月下旬至7月上旬果实成熟变为黄褐色时,及时采收,否则遇风容易将种子全部吹落。将种子采集后风干,去杂,过筛,精选,晾干,存放到干燥阴凉处备用,并防止虫害、鼠害。种实处理黄栌的果皮有坚实的栅栏细胞层,阻碍水分的渗透,因此必须在播种前先进行种子处理。一般于1月上旬先将种子风选或水选除去秕种,然后加入清水,用手揉搓几分种,洗去种皮上的粘着物,滤净水,重换清水并加入适量的高锰酸钾或多菌灵,浸泡3d,捞出掺2倍的细沙,混匀后贮藏于背阴处,令其自然结冰进行低温处理。至2月中旬选背风向阳,地势高燥处挖深约40cm,长宽约60~80cm的催芽坑,然后将种沙混合物移入坑内,上覆10cm左右的细沙,中间插草束通气,坑的四周挖排水沟,以防积水。在催芽过程中应注意经常翻倒,并保持一定的湿度,使种子接受外界条件均匀一致,发芽势整齐,同时防止种子腐烂。3月下旬至4月上旬种子吸水膨胀,开始萌芽,待有25-30%左右种子露白即可播种。、圃地选择及整地选地势较高,土壤肥沃,水肥条件较好,排水良好的壤土为育苗地。土壤粘度较大时,可结合整地加入适量细沙或蛭石进行土壤改良,整地时间以3月上中旬为宜,整地时施足基肥,每667m2施腐熟有机肥3000㎏左右,并施30~50㎏复合肥,深翻耙细捡去杂物。播种黄栌育苗一般以低床为主,为了便于采光,南北向作床,苗床宽,长视地形条件而定,床面低于步道10~15cm,播种时间以3月下旬至4月上旬为宜。播前3-4天用福尔马林或多菌灵进行土壤消毒,灌足底水。待水落干后按行距33cm,拉线开沟,将种沙混合物稀疏撒播,每667m2用种量6~7㎏。下种后覆土约~2cm,轻轻镇压、整平后覆盖地膜。同时在苗床四周开排水沟,以利秋季排水。注意种子发芽前不要灌水。一般播后2~3周苗木出齐。苗期管理灌溉与排水苗木出土后,根据幼苗生长的不同时期对水分的需求,确定合理的灌溉量和灌溉时间。一般在苗木生长的前期灌水要足,但在幼苗出土后20天以内严格控制灌水,在不致产生旱害的情况下,尽量减少灌水,间隔时间视天气状况而定,一般10~15天浇水一次;后期应适当控制浇水,以利蹲苗,便于越冬。在雨水较多的秋季,应注意排水,以防积水,导致根系腐烂。间苗、定苗由于黄栌幼苗主茎常向一侧倾斜,故应适当密植。间苗一般分2次进行:第一次间苗,在苗木长出2-3片真叶时进行。第二次间苗在叶子相互重叠时进行,留优去劣,除去发育不良的、有病虫害的、有机械损伤的和过密的,同时使苗间保持一定距离,株距以7-8cm为宜。另外可结合一、二次间苗进行补苗,最好在阴天或傍晚进行。 病害防治:黄栌常见的病虫害主要有蚜虫、立枯病、白粉病和霉病等。.蚜虫:危害叶片、嫩茎、花蕾和顶芽,造成叶片皱缩,卷曲,虫瘿以致脱落,严重时导致植株枯萎、死亡。防治方法:可在早春刮除老树皮及剪除受害枝条,消灭越冬虫卵;蚜虫大量发生时,可喷40%氧化乐果、5~8月每15天喷一次乐果、50%马拉硫磷乳剂或40%乙酰甲氨磷1000-1500倍液,也可喷鱼藤精1000-2000倍液。.黄栌白粉病:危害叶片,致使秋季红叶不红,变为灰黄色或白色,引起早落叶,严重时嫩梢也被为害,影响树势。防治方法:秋季结合清园彻底扫除病虫叶,剪除病枯枝;加强水肥管理提高树势,增强抗病性;休眠期喷施波美5度的石硫合剂,消灭越冬菌源。生长季节喷洒2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1000-1500倍液或15%的粉锈宁700倍液。每年喷1-2次。.黄栌立枯病:造成根部或根颈部皮层腐烂,严重时造成病苗萎蔫死亡。防治方法:清洁庭园卫生,及时处理病株,喷洒50%的多菌灵50%可湿性粉剂500-1000倍液或喷1:1:120倍波尔多液,每隔10-15天喷洒1次。另外,夏季雨水过多时,易罹霉病,可用波尔多液或石硫合剂,于发病前喷洒。俾收防治之效。3、在园林绿化中的应用黄栌在园林绿化中的应用主要属于秋色叶树, 秋色叶树景观在园林上最重要的季相性特征景观。黄栌树冠浑圆,树姿优美,茎、叶、果都有较高的观赏价值,特别是深秋叶片经霜变红时,色彩鲜艳、美丽壮观;其果形别致,成熟果实颜色鲜红,艳丽夺目。另外,在夏初不育花的花梗伸长成紫色羽毛状,簇生于枝梢,留存很久,远望宛如万缕罗纱缭绕树间,故又有“烟树”(smoke-tree)之称。黄栌在园林造景中最适合城市大型公园、天然公园、半山坡上、山地风景区内群植成林,可以单纯成林,也可与其他红叶或黄叶树种混交成林;在造景宜表现群体景观。黄栌同样还可以应用在城市街头绿地,单位专用绿地、居住区绿地以及庭园中,宜孤植或丛植于草坪一隅、山石之侧、常绿树树丛前或单株混植于其他树丛间以及常绿树群边缘,从而体现其个体美和色彩美。黄栌夏季可赏紫烟,秋季能观红叶,这些特点,完全符合现代人的审美情趣,可以极大的丰富园林景观的色彩,形成令人赏心悦目的图画。在北方由于气候等原因,园林树种相对单调,色彩比较缺乏,黄栌可谓是北方园林绿化或山区绿化的首选树种。参考文献:1、徐明慧主编.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98. 189~、陈植著.观赏树木学.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84. 、陈耀华、秦魁杰编著.园林苗圃与花卉.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2. 229~、孙可群、张应麟等编著.花卉及观赏树木栽培手册.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98. 298~、南京林业学校主编.园林树木学.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95. 397~、王久庆、陈立友.红叶黄栌育苗技术.林业实用技术.2002 (11) :、侯修胜.美国红栌的栽培及开发价值.林业实用技术,2002 (7) :14~、韦兴笃、李承秀、李国华等.美国红栌速生苗培育技术.林业实用技术, 2003 (1): 28~、藏德奎.彩叶树种选择与造景.中国林业出版社.
草莓有多种的病虫害,主要有草莓叶斑病、草莓白粉病、草莓灰霉病、草莓根腐病、草莓黄萎病、草莓线虫、草莓蛴螬和草莓卷叶蛾这8种病虫害。当草莓患上草莓叶斑病时,叶片上会有暗紫色小斑点,到后期时便会扩大成近圆形或椭圆形的病斑。
一、草莓叶斑病
(1)症状:当草莓患上草莓叶斑病时,叶片上会有暗紫色小斑点,到后期时便会扩大成近圆形或椭圆形的病斑。病斑的边缘是紫红褐色,而中央是灰白色,略有细轮,整个病斑有点像蛇眼。
(2)防治方法:在草莓发病初期,应用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每亩使用200g并兑入75kg的水进行喷雾。还应该及时摘除病叶、老叶。
二、草莓白粉病
(1)症状:当草莓患上草莓白粉病时,叶片上卷并呈汤匙状,而花蕾、花瓣呈紫红色,不能开花或开完全花,果实不膨大,呈瘦长形。
(2)防治方法:想防治草莓白粉病,可在发病中心株及其周围,重点喷布波美度石硫合剂。
三、草莓灰霉病
(1)症状:当草莓患上草莓灰霉病后,在花朵、花瓣、果实、叶上均可发病,而在处于膨大时期的果实上,会生成褐色斑点,并逐渐扩大,最后让果实腐败。
(2)防治方法:想防治草莓灰霉病,可在现蕾到开花期这个时间段里,喷25%多菌灵可湿性粉剂300倍液,还可以喷50%克菌丹可湿性粉剂800倍液。
四、草莓根腐病
(1)症状:当草莓患上草莓根腐病后,会从下部叶开始发病,叶缘变成红褐色,逐渐向上凋萎,最终枯死。
(2)防治方法:想防治草莓根腐病,可在草莓移栽前用40%芦笋青粉剂600倍液,浇于畦面然后覆土即可。
五、草莓黄萎病
(1)症状:当草莓患上草莓黄萎病后,叶片会变黄,而且表面粗糙不已,到后期时,叶缘会变成褐色并向内凋萎,最终枯死。
(2)防治方法:想防治草莓黄萎病,可将发病的植株拔掉;或者给土壤进行消毒;也可以选择无病植株进行种植。
六、草莓线虫
(1)症状:当草莓有线虫后,线虫会危害叶柄、芽、根等,使草莓受害的器官变成红色。
(2)防治方法:可敌百虫乳剂400-500倍液来防治线虫,或者将病株烧毁。
七、草莓蛴螬
(1)症状:当草莓有蛴螬后,蛴螬会在草莓收获期时,咬食根、茎,导致植株枯死。
(2)防治方法:可在危害期,灌注90%的敌百虫1000倍液来防治蛴螬。
八、草莓卷叶蛾
(1)症状:卷叶蛾会吃掉草莓叶,并将叶片卷起来,在里面吐丝结网。
(2)防治方法:可在草莓的开花前和采摘后,用50%马拉硫磷1000-1500倍液喷雾来防治卷叶蛾。
1)常见病害及防治炭疽病 主要危害匍匐茎、叶柄、花茎和短缩茎,匍匐茎、叶柄、花茎发病症状都表现为近黑色的纺锤形病斑、稍凹陷,长约3~7毫米。短缩茎发病时能导致整个草莓植株的死亡,病株起初是1~2片嫩叶失去生机下垂,逐渐枯死,无病新叶不矮化、黄化或畸变,枯死切面从外到内变红褐色,但维管束不变色。防治重点是育苗中后期至开花前。 推荐用药 吡唑醚菌酯,嘧菌酯,氟啶胺,二氰蒽醌,咪鲜胺及锰盐,溴菌腈,三唑类杀菌剂(苯醚甲环唑,戊唑醇,腈苯唑)白粉病主要危害叶、果实,在果梗、叶柄和葡匐茎上很少发生。叶片发病初期在叶背面长出薄薄白色菌丝,后期菌丝密集成粉状层,严重时叶片正面也滋生菌丝。花和花蕾受侵害后,花萼萎蔫,授粉不良,幼果被菌丝包裹,不能正常膨大而干枯。果实后期受害时,果面裹有一层白粉,严重时整个果实如同一个白粉球,完全不能食用。 推荐用药 四氟醚唑,乙嘧酚或乙嘧酚磺酸酯,醚菌酯,露娜森,健达,绿妃灰霉病(菌核病)主要危害花器和果实。花器发病时,初期在花萼上出现水浸状小点,后扩大成近圆形至不规则形病斑,病害扩展到子房和幼果上,最后幼果腐烂。湿度大时,病部产生灰褐色霉状物。青果容易发病,柱头呈水浸状,发展后形成淡褐色斑,并向果内扩展,引起果实湿腐软化,潮湿时病部也产生灰褐色霉状物,果实易脱落。推荐用药 凯津,凯泽,异菌脲,嘧菌环胺,腐霉利,咯菌腈,菌思奇青枯病 青枯病系细菌性维管束组织病害,多见于夏季高温时的育苗圃及初栽期。将病株由根茎部横切,导管变褐,湿度高时可挤出乳白色菌脓,严重时根部变色腐败。 推荐用药噻唑锌,春雷霉素,叶枯唑,壬菌铜,中生菌素,可杀得三千(单独用)黄萎病黄萎病系真菌性维管束组织病害。当病株下部叶片变黄褐色时,根便变成黑褐色而腐败。有时植株的一侧发病,而另一侧健康,呈“半身凋萎”症状。 推荐用药敌克松,恶霉灵或甲霜.恶霉灵,申嗪霉素 红中柱根腐病主要危害根系,发病时由侧根或新生根开始,随病害发展,所有根系迅速坏死变褐。地上部分外叶叶缘发黄、变褐、坏死至卷缩,逐渐向心发展至全株枯黄死亡。 推荐用药 烯酰吗啉,甲霜.恶霉灵,霜脲.锰锌 芽枯病、叶枯病芽枯病又称草莓立枯病,主要危害花蕾、新芽、托叶和叶柄基部,引起苗期立枯,成株期茎叶腐败、根腐和烂果。叶枯病主要侵害叶片、叶柄和果梗。 推荐用药吡唑醚菌酯,嘧菌酯,肟菌酯,烯肟菌酯病毒病目前我国草莓有六种病毒病害,由单一病毒侵染草莓没有症状,由两种以上病毒复合侵染时表现为株高降低,果实变小,产量下降,果实质量差。做母株苗时,母本苗繁殖系数降低。草莓病毒病的传播,主要通过匍匐茎苗、蚜虫和土壤传播。对病毒治疗是很困难的,最好的预防办法就是使用无病毒株,使用脱毒种苗。 推荐用药 盐酸吗啉呱,香菇多糖,宁南霉素,阿泰灵其它真菌性叶斑病(蛇眼病)草莓蛇眼病又称草莓白斑病、草莓叶斑病、草莓斑点病,主要危害老叶,叶柄、果梗、浆果也可受害。叶片染病初期出现深紫红色的小圆斑,以后病斑逐渐扩大,病斑中心为灰色,周围紫褐色,呈蛇眼状。病斑发生多时,常融合成大型斑。果实染病,浆果上的种子被侵害,被害种子连同周围果肉变成黑色,丧失商品价值。 推荐用药 吡唑醚菌酯,嘧菌酯,氟啶胺,二氰蒽醌,咪鲜胺及锰盐,溴菌腈, 三唑类杀菌剂(苯醚甲环唑,戊唑醇,腈苯唑) 细菌性叶斑病是育苗期和栽植缓苗期的重要病害之一。初侵染时在叶片下表面出现水浸状红褐色不规则形病斑,病斑扩大时受细小叶脉所限呈角形叶斑,故亦称角斑病或角状叶斑病。病斑逐渐扩大后融合成一体,渐变淡红褐色而干枯。湿度大时叶背可见溢有菌脓,干燥条件下成一薄膜,病斑常在叶尖或叶缘处,叶片发病后常干缩破碎。 推荐用药噻唑锌,春雷霉素,叶枯唑,壬菌铜,中生菌素,可杀得三千(单独用)2)常见虫害及防治叶螨危害草莓的叶螨主要有朱砂叶螨(红蜘蛛)和二斑叶螨(黄蜘蛛)。主要以成、若螨群聚叶背吸取汁液,危害初期叶面出现零星褪绿斑点,严重时白色小点布满叶片,使叶面变为灰白色,植株萎缩矮化,严重影响产量和果实品质。 推荐用药 联苯肼酯,乙螨唑,丁氟螨酯,唑螨酯,四螨嗪,螺螨酯(预防用); 加助剂,水量充足 蚜虫危害草莓的蚜虫常见的有桃蚜和棉蚜,同时要高度警惕黄蚜的危害。常群集于叶片、花蕾、顶芽等部位,刺吸汁液,使叶片皱缩、卷曲,严重时引起植株死亡。推荐用药 隆施(氟啶虫酰胺),特福力,可力施,吡虫啉,吡蚜酮;加助剂斜纹夜蛾斜纹夜蛾是一种暴食性、杂食性害虫。在草莓育苗中后期一直到开花结果期均会发生危害。主要以幼虫咬食叶、蕾、花及果实。推荐用药氯虫苯甲酰胺,茚虫威,甲氧虫酰肼,福戈,垄歌,稻腾,甲维盐(残留风险)蓟马蓟马种类很多,危害草莓的主要有两种,分别是棕榈蓟马和烟蓟马。主要危害心叶、花和幼果,造成叶片扭曲,果实膨大受阻,发育不良,果实僵硬。推荐用药乙基多杀霉素烟粉虱烟粉虱直接刺吸植物汁液,导致植株衰弱,若虫和成虫还可以分泌蜜露,诱发其它病害的产生。密度高时,叶片呈现黑色,严重影响光合作用。推荐用药功夫蜗牛和野蛞蝓蜗牛成虫和幼贝以齿食刮食叶、茎、果,造成空洞或缺刻。野蛞蝓以幼虫和成虫刮食造成缺刻,并排泄粪便污染草莓,常引起弱寄生菌的侵入。推荐用药四聚乙醛地下害虫危害草莓的地下害虫主要有小地老虎、蛴螬、蝼蛄,主要咬食草莓根、茎。蝼蛄在地下穿成许多隧道,使根土分离,造成幼苗失水枯死。推荐用药富锐,家保福
(1)叶斑病
叶斑病又称蛇眼病,主要为害叶片、叶柄、果梗、嫩茎和种子。在叶片上形成暗紫色小斑点,扩大后形成近圆形或椭圆形病斑,边缘紫红褐色,中央灰白色,略有细轮,使整个病斑呈蛇眼状,病斑上不形成小黑粒。
防治对策:及时摘除病叶、老叶。发病初期用70%百菌清可湿性粉剂500~700倍液,十天后再喷一遍。或用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每亩200克兑水75千克进行喷雾。
(2)白粉病
白粉病主要为害叶片,也侵害花、果、果梗和叶柄。叶片上卷呈汤匙状。花蕾、花瓣受害呈紫红色,不能开花或开完全花,果实不膨大,呈瘦长形;幼果失去光泽、硬化。近熟期草莓受到为害会失去商品价值。
防治对策:在发病中心株及其周围,重点喷布波美度石硫合剂。采收后全园割叶,喷布70%甲基托布津1000倍液或50%退菌特800倍液及30%特富灵5000倍液等。
(3)灰霉病
灰霉病是开花后的主要病害,在花朵、花瓣、果实、叶上均可发病。在膨大时期的果实上,生成褐色斑点,并逐渐扩大,密生灰霉使果实软化、腐败,严重影响产量。
防治对策:在现蕾到开花期用25%多菌灵可湿性粉剂300倍液、50%克菌丹可湿性粉剂800倍液、50%扑海因500~700倍液等喷雾。
(4)根腐病
根腐病发病从下部叶开始,叶缘变成红褐色,逐渐向上凋萎,以至枯死。支柱在中间开始变成黑褐色而腐败,根的中心柱呈红色。
防治对策:草莓移栽前用40%芦笋青粉剂600倍液,浇于畦面,然后覆土,整平移栽,以有效杀死土壤中的病菌,降低田间菌源基数,减少传染机会。
(5)黄萎病
该病是土壤病害,主要症状是幼叶畸形,叶变黄、叶表面粗糙无比。随后叶缘变褐色向内凋萎,直到枯死。
防治对策:严格引入无病植株种植;缩短更新年限;用氯化苦~20升或太阳能覆盖薄膜灌水进行土壤消毒;拔除烧毁已发病者。
(6)线虫
线虫寄生在草莓组织中,危害叶柄、芽、根等,使被害器官变成红色,严重时植株枯死。
防治方法:烧毁病株,用敌百虫乳剂400~500倍液,每10天喷1次,连喷3次。
(7)蛴螬
蛴螬在草莓收获期和八九月份咬食根、茎,使植株枯死。
防治方法:在危害期灌注90%的敌百虫1000倍液,也可结合浇水向流水中滴入水胺硫磷,每亩用药1千克。
(8)草莓卷叶蛾
每年4~5月份虫卵孵化成幼虫,幼虫吃叶,并把叶卷起来在里面吐丝结网继续为害。
防治方法:开花前和采摘后,用50%马拉硫磷1000~1500倍液或40%乐果1000倍液喷雾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