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期刊知识库

首页 学术期刊知识库 问题

大众心理论文

发布时间:

大众心理论文

心理学发展至今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在这一百多年的发展中,心理学取得了飞速的发展和长足的进步。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心理学论文2000字,希望大家喜欢!

《文学心理学初探》

摘 要:通过分析唐诗宋词、现代小说和外国小说作品中呈现的心理折射,分析文学和心理学的内在相互联系,探索在文学创作作中通过心理学的分析和努力,深化和升华作品的思想,控制人性刻画的方向和力度,打造优秀的作品。

关键词:心理折射;渗透;控制

通过文学作品窥探人性,领悟心理的奥妙是很多读者有过的体验;运用心理学的道理和法则构造文学作品的思想,丰富文学作品的人物和情感,调整文学作品的结构和情节也是很多作者有过的体验。文学心理学也渐渐走进了学术的视野,那如何通过文学作品分析心理,如果将文学和心理学两门学问合二为一,如何将心理学和现代文学结合,打造优秀的震撼人心的作品呢?笔者显出如下的浅见。

一、文学作品的心理折射

文学作品离不开描写人,也离不开描写心理。要探究文学心理学的奥妙,首先就要从文学作品中捕捉心理的折射,下面选了唐诗宋词、一篇现代小说,两篇外国小说进行说明。

比较心理是最为广泛存在的一种心理,从某种角度来说,它可以说是人的一种本能。由它可以带来压力、紧张、沮丧、嫉妒、兴奋等一系列的心理表现。崔颢曾在黄鹤楼作诗《登黄鹤楼》: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李白在黄鹤楼上看到这首诗时,写下了四句打油诗:“一拳捶碎黄鹤楼,一脚踢翻鹦鹉洲,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写惯了优美豪迈的诗歌的他竟然写下了这样四句平白的打油诗,个中的心理变化是很值得推敲的。当时的李白,已经是名满天下,当看到崔颢这首浑然一体、意境高妙的作品时,比较之下,他很想超越,但又无法一时超越,紧张之下,压力使其生出“拳打脚踢”的字眼是可以理解的。但毕竟游遍山水,经历世事的他的心胸还是比较开阔的,并没有出现后世越发普遍的“文人相轻”,所以他坦率承认“崔颢题诗在上头”。他的赞美是极为含蓄的,“在上头”可以理解为在我之上,也可以理解为普通地刻在黄鹤楼的上面;“道不得”可以理解为因为比不上而道不得,又可以理解为因为我眼前有景,心中有诗,只是为了谦让和成全崔颢,所以就不道了。而李白又是好胜的,这种暂时的无法超越他一直记在心上。所以后来,他在游金陵凤凰台时就作了一首《登金陵凤凰台》: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这首诗的结构,风格、形式都与《登黄鹤楼》很相似,只是在具体的内容表达和意境刻画上,李白处处显示要与崔颢不同,甚至要胜于他。当然哪一首更为优胜实在是难以判断的,因为很多诗歌的艺术价值实际是后人的挖掘和添加。崔颢的“白云千载空悠悠”的时空和世界观是胜于李白的“晋代衣冠成古丘”的历史感怀和人生观的;而李白的“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的意蕴又明显要比崔颢的“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的意蕴要丰富、立体,情感也更为高远。或者李白正是要超越,正是要不同,而任何的诗歌都是不完美的,于是他的用心只能造成前句的落败和后句的优胜。当然,这些微妙的心理、具体的心理是不是与事实相符,那就无法去验证了。

自信和自卑的心理贯穿于人的一生,自信的时候仿佛世界上没有什么事做不到,自卑的时候仿佛世界上所有事都做不到。在唐诗宋词中,家国、身心的变化、成功与失败等引发了无数词人诗人的自信和自卑,在字里行间,我们好像都能看见他们的神采和愁容。岳飞的《满江红》,就集中体现了自信和自卑。词是这样写的:怒发冲冠,凭阑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词的开头是自信的,“怒发冲冠,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也许正是八千里路的征战,也许正是三十而立的功名,让他有了这份让人敬畏的自信;然而秦亏的陷害,金兵的强大,将士的伤亡都让他心力交瘁,也许他已发现自己的白发了,虽然他用“莫等闲”来激励了自己和他人一番,但“白了少年头”,“犹未雪”,“何时灭”,这些都透露出自卑;不过他确实是一个真正的大英雄,于是就有了后来振聋发聩的自信――吃胡虏肉,喝匈奴血,收拾旧山河。虽然他的理想并没有成为事实,但也足令后人学习他人性的光辉了。唐代的两大诗人李白和杜甫,他们诗句中的自信可以话是绝领风骚,而自卑也可以话是酸透人心的。我们可以在诗句“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中感受诗仙的豪迈,也可以在诗句“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天地一逆旅,同悲万古尘”中感受他与普通人一样的伤感自卑。我们可以在杜甫的“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诗句中感受他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也可以在他后来的“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诗句中感受他的顾影自怜。实际上他的诗句“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也透露着一丝改变社会的无奈,也可以说是他对自己能做的事的一点自卑感吧。

以下的文字摘自郭敬明的《小时代》:

北京崭新的T3航站楼里,此刻有两个带着巨大到可以遮掉他们三分之二脸的墨镜巨星,正肆无忌惮地横冲直撞,以他们两个完全目不斜视的气势来判断,足以让所有人相信他们是两个时尚的瞎子,所有人纷纷一脸同情(并困惑)地闪避开来,让他们两个端着星巴克的绿色咖啡纸杯冲向安检口。没错,他们两个就是顾里和Neil两姐弟。他们用准确的对话表明了自己的身份。

女瞎子说:“我难以理解为什么好好的一个飞机场,非要把自己搞得像个灯笼!这种只能用惨烈来形容的土红色简直就是一种光污染!难道北京人还嫌自己平时被沙尘暴和汽车尾气吹得不够沧桑么!”

男瞎子说:“你可以让自己把这个颜色想象成卡地亚的盒子,也许会让你好受一些。”

女瞎子又说:“而且他们那几条环线修得简直就是有毛病,整个北京堵得跟什么一样,停车的时间比开车的时间多,我能够在车上化出一个完整的妆来!所以我非常困惑,为什么还会有人在上班时间觉得没有精神,他们明明可以在来的路上睡到自然醒!” 男瞎子又说:“……算了,你想想他们的地铁……”

女瞎子继续说:“他们还有甲流!”

男瞎子补充道:“之前不是还闹过‘非典’么?”

……

――为什么他们两个没有在机场被北京人民当场打死至今也是一个谜。

上文中对墨镜明星、星巴克、所有人的同情(并困惑)的描写反映了作者一种内心阴影和地域记忆的折射,也预示着作者企图以平民视觉讨好读者的目的,更深层次也有一种大众叛逆心理和掩饰性的蔑视。

两人的对话内容从谈论北京机场的环境、北京的天气和堵车到流行性疾病,显示作者企图把握社会的最新脉络,讨好读者的目的,显示了他挑战权威的信心,但他的成长似乎充满了善良的爱,所以对于人物内心的一种分裂式的渲染有点不到位。

《百年孤独》,是哥伦比亚作家加西亚・马尔克斯的代表作,也是拉丁美洲魔幻现实主义文学的代表作,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的他早年也写过一本书《枯枝败叶》,被认为是《百年孤独》式的早期作品。从这两本小说中可以窥探一下作者的心理成长过程。

以下是《枯枝败叶》的一段:我想到了瘦骨嶙峋、又干又瘪的雷薇卡太太。从衣着到眼神,她活像一个幽灵。她坐在电风扇前,纱窗在她脸上投下晦暗的阴影。火车在最后的弯道那里消失时,雷薇卡太太探着身子把脑袋伸向风扇。燠热的天气和胸中的积怨折磨着她。她心中的风车翼正如风扇的叶片一样飞快地旋转着(然而转的方向恰好相反)。她一生都被生活琐事紧紧缠住,只听她嘟嘟囔囔地说:“到处都有魔鬼捣乱。”说完,她不仅打了个冷战。

用心中的风车翼的相反方向旋转、在炎热的天气打冷战,将不如意归咎为魔鬼的捣乱来描写人物内心矛盾的心理,反映了作者的敏感、善良和善于观察生活。

以下是《百年孤独》的一段:雷贝卡又开始吃土,她第一次这么做多半是出于好奇,以为讨厌的味道将是对付诱惑力的良药。实际上,她立刻就把泥土吐了出来。但她烦恼不堪,就继续自己的尝试,逐渐恢复了对原生矿物的癖好。她把土装在衣兜里,一面教女伴们最难的针脚,一面跟她们议论各种各样的男人,说是值不得为他们去大吃泥土和石灰,同时却怀着既愉快又痛苦的模糊感觉,悄悄地把一撮撮泥土吃掉了。

用吃泥土、谈论男人、教针脚、痛苦而愉快的感觉来形容人物内心的本质、疯狂、混乱和悲哀,反映了作者对人性的精确体验、悲悯和智慧。

从两段都是描写人物内心冲突的文字所反映的作者心理变化,就是越发地成熟、越发的聪慧和慈悲。作者越来越能把握和捕捉复杂内心变化的细节,这也在一定程度上预示着作者会取得伟大的成功。

二、文学与心理的联系

瑞典的心理学家荣格认为,心理学作为对心理过程的研究,也可以被用来研究文学,因为人的心理是一切科学和艺术赖以产生的母体。我们一方面可望用心理研究来解释艺术作品的形成,另一方面可望以此揭示使人具有艺术创造力的各种因素。因此,心理学家就面临着两种独特的、彼此有区别的任务,并且必须以完全不同的方法来考察它们。

按照笔者的理解,一切文学的创作者都是怀着简单或复杂,稳定或变化的心理在创作文学的;一切文学作品都可以或多或少地反映创作者的心理,阅读者的心理和普遍的人类心理(人性)。所以,文学与心理学其实是互相渗透,互相贯穿,互相作用,互相支持的学科关系,具体到文学作品上,就更为明显和深刻地反映了这种学科关系。华东师范大学的熊哲宏教授对文学心理学有很深的造诣,更开创性地在其博士方向增加了文学心理学的研究,也写了一系列心理学小说。

有趣的是,荣格作为心理学家,他认为作品中个人的东西越多,也就越不成其为艺术。艺术作品的本质在于它超越了个人生活领域而以艺术家的心灵向全人类的心灵说话。个人色彩在艺术中是一种局限甚至是―种罪孽。艺术创作和艺术效用的奥秘,只有回归到“神秘共享”的状态中才能发现,即回归到经验的这样一种高度,在这一高度上,人不是作为个体而是作为整体生活着,个人的祸福无关紧要,只有整个人类的存在才是有意义的。正因为如此,所以每一部伟大的艺术作品都是客观的和非个人性质的,但同时又丝毫不影响它深深地感染我们每一个人。

而按笔者的理解,在文学创作中脱离创作者的心理并不是这么容易做到的,从上文的文学作品分析也可以看出这一点,或者它需要时间、阅历和智慧才能做到。普遍的人性需要有一种分裂式的强有力心理控制。如果文学作品中过多地呈现了创作者的心理,确实会给阅读带来一定的困扰。好像读先锋派的一些诗人的诗歌,一些明显针对阅读心理的热门小说都会有这种疑惑。文学和心理学的关系或者也是像金字塔型的,两者稳定在大众文化层,形成多面台体;两者拔尖在精英文化层,形成多棱椎体。对于文学和心理学互相影响的作品,我们需要的是平视视界的理解和宽容,仰视视界的欣赏和共鸣。

三、现代文学如何与心理学结合

在现代文学创作中,必须注意目的和使命的平衡,注意心理和技巧的平衡。如果说写作是很单纯的,也许会为很多人向往。但实际上,水看上去很单纯,但其实也有很多杂质。所以,笔者并不鼓励过分地单一强调目的或者使命,单一地追求心理本质或者写作技巧。

心理学和现代文学的结合必须有一个控制的持久力,写作经常会绕过自己的灵魂,如果在写作一部作品时,能不时停下来审视一下,看看其中明显或不明显的心理折射,会对下一步的写作有一个较好的领悟基础。但创作者的心理如果是比较敏感的,那又会很容易否定自己的写作和改变下一步的写作方向、内容和方式,这样的结果是写作会戛然而止或是一事无成。所以,控制力至关重要。举个简单的例子,如果在上文中,李白审视过自己的诗歌,那会不会觉得羞愧而不再写诗呢,马尔克斯会不会觉得自己的写作水平高了很多而止步于艰苦的写作呢。现代文学创作中,笔者都遇到过刚提到的这种心理假设状况,所以笔者的写作也一直是兜兜转转的,面向大众而快速改变,遭遇挫折而朝秦暮楚,有所领悟而空虚无为,这些都是写作的双面刃。文学是一项事业,一步一台价地上,伴随着心理的变化、融化和造化,一定能够在聪慧的创作者的努力下,取得无比辉煌的成就。

参考文献:

[1] 思履.唐诗宋词[M].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12.

[2] 郭敬明.小时代:刺金时代[M].武汉:长江文艺出版社,2011.

[3] 加西亚?马尔克斯,范晔.百年孤独[M].海南:南海出版公司,2011.

[4] 加西亚?马尔克斯,刘习良,笋季英.枯枝败叶[M].海南:南海出版公司,2013.

[5] 卡尔?古斯塔夫?荣格,谢晓健.荣格文集[M].北京:国际文化出版公司,2011.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心理学论文2000字

《大众心理学》杂志是一份面向大众的心理学科普杂志,创刊于1982年,由教育部主管,华东师范大学主办。她原来是一份双月刊,为满足社会大众对心理健康越来越迫切的需求,自2002年起,改为月刊。 《大众心理学》办刊的宗旨始终是为大众服务,为保护和促进儿童、青年、中老年人的心理健康服务,为大众普及心理学科学知识服务,为社会的和谐发展服务。二十多年来,她以其科学性、通俗性、可读性及可操作性为一体的特色深受大中学生、青年、父母、心理咨询工作与教育工作者、妇女儿童工作者、企事业员工和管理人员,以及社会其他相关人员的喜爱与好评。阅读《大众心理学》,拥有心理健康与快乐。 大众心理学投稿须知: 1、文章标题:一般不超过300个汉字以内,必要时可以加副标题,最好并译成英文。 2、作者姓名、工作单位:题目下面均应写作者姓名,姓名下面写单位名称(一、二级单位)、所在城市(不是省会的城市前必须加省名)、邮编,不同单位的多位作者应以序号分别列出上述信息。 3、摘要:用第三人称写法,不以“本文”、“作者”等作主语,100-200字为宜。 4、关键词:3-5个,以分号相隔。 5、正文标题:内容应简洁、明了,层次不宜过多,层次序号为一、(一)、1、(1),层次少时可依次选序号。 6、正文文字:一般不超过1万字,用A4纸打印,正文用5号宋体。 7、数字用法:执行GB/T15835-1995《出版物上数字用法的规定》,凡公元纪年、年代、年、月、日、时刻、各种记数与计量等均采用阿拉伯数字;夏历、清代及其以前纪年、星期几、数字作为语素构成的定型词、词组、惯用语、缩略语、临近两数字并列连用的概略语等用汉字数字。 8、图表:文中尽量少用图表,必须使用时,应简洁、明了,少占篇幅,图表均采用黑色线条,分别用阿拉伯数字顺序编号,应有简明表题(表上)、图题(图下),表中数字应注明资料来源。 9、注释:是对文章某一特定内容的解释或说明,其序号为①②③……,注释文字与标点应与正文一致,注释置于文尾,参考文献之前。 10、参考文献:是对引文作者、作品、出处、版本等情况的说明,文中用序号标出,详细引文情况按顺序排列文尾。以单字母方式标识以下各种参考文献类型:普通图书[M],会议论文[C],报纸文章[N],期刊文章[J],学位论文[D],报告[R],标准[S],专利〔P〕,汇编[G],档案[B],古籍[O],参考工具[K]。 11、基金资助:获得国家基金资助和省部级科研项目的文章请注明基金项目名称及编号,按项目证明文字材料标示清楚。 12、作者简介:第一作者姓名(出生年月-),性别,民族(汉族可省略),籍贯,现供职单位全称及职称、学位,研究方向。 大众心理学杂志版面费: 《大众心理学》杂志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出版总署、正式批准公开发行的优秀期刊,大众心理学杂志具有正规的双刊号,其中国内统一刊号:CN31-1228/G3,国际刊号:ISSN1004-6100。大众心理学杂志社由华东师范大学主办,本刊为月刊,开本:16开语种:中文英文名:PopularPsychology,出版地:上海市。自创刊以来,被公认誉为具有业内影响力的杂志之一。根据一般杂志社版面费来看:省级期刊:800元-1500元/版,核心期刊一般2000元/版起。仅供参考,具体费用请联系本站客服。 大众心理学杂志审稿时间: 大众心理学杂志审稿时间一般为1-3个月,文章录用后,编辑部会通过邮件或者是电子录用通知书的方式回复信息。在确定收到编辑部的用稿通知之后,大众心理学杂志会给作者发送确认刊登的具体相关信息。如已向大众心理学杂志投稿,请耐心等待。

加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既是大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的需要,也是培养21世纪高质量人才的需要。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供大家参考。

摘要:当前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日益严峻,必须创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方法,有效提升现有的心理健康教育水平。创新的路径具体包括构建综合治理的教育机制、优化高校大学生心理教育的方法、创新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理念、建立高素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队伍等。

关键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创新路径

心理健康是指人的基本心理活动内容完整、并且协调一致,即认识、情感、意志、行为、人格等方面完整而协调,对周边环境的变化具有良好的适应能力。近年来大学生的心理问题呈现出日益增长的趋势,并引发了诸多社会问题,甚至有部分高校为数不少的学生出现心理精神疾病,从而不得不退学和休学。[1]如何遏制这一不良趋势,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进行创新,已经成为人们广为关注的重要问题。因此,在立足我国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实际的基础上,应大力推进以人为本的教育模式,采取相应的改革措施,以更好地提升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

一、构建综合治理的教育机制

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从多方面切入,形成对学生心理健康进行综合治理的教育机制。具体来讲,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努力。首先,建立预防检查机制。针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应树立预防为主的理念,因此高校应建立大学生心理健康的预防检查机制。在这一机制下,心理咨询机构会定期对高校学生进行心理状态检查,包括人生观、情感体验、人格特征等多方面的测试。测试的结果可以让学生了解到自己的心理状态并进行自觉的调整。而且在此基础上,教育者可以及时掌握学生的心理情况,然后有针对性地给出建议和帮助,把一切不好的苗头消除在萌芽状态,真正起到“防微杜渐”的预防作用。[2]其次,建立和完善以心理健康咨询档案为中心的全程跟踪制度。为了能及时掌握大学生的心理动态,必须加强针对性,建立和完善以心理健康咨询档案为中心的全程跟踪制度。这一制度通过对每一个学生建立完善而科学的心理健康咨询档案,及时发现需要关注的心理健康异常的学生,并根据其异常情况采取针对性的教育措施,从而有效缓解其心理危机,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成效。再次,建立综合管理的预警和应对机制。预警机制主要针对容易出现心理健康问题的某些特殊大学生群体,比如单亲家庭、偏远贫困地区、能力较为薄弱、残疾或家庭变故等特殊群体学生。规定辅导员、班干部以及其他和心理健康教育有关的人员应当对这一类学生进行专门的心理教育引导,在发生心理健康问题时能及时预警。与此同时,还应建立和预警机制相结合的应对机制,即对学生心理健康异常可能导致的各种后果做好相应的处理预案,在问题发生时能有计划有步骤地展开应对,以最大程度减少可能造成的损失。最后,建立相应的心理健康善后制度。对于发生过心理健康危机经过教育得到暂时缓解的学生,高校还应当建立相应的善后制度。应当规定辅导员以及其他承担心理健康教育的主体,通过重点跟踪了解学生心理康复的具体情况,及时为其纾解心理困扰,并帮助其与同学乃至家庭成员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良好的善后制度可以有效避免这些学生重新出现心理危机,从而使前期的努力化为乌有。

二、优化高校大学生心理教育的方法

首先,发挥大众媒体对心理健康教育的促进作用。随着社会的进步,大众媒体发挥的作用越来越重要,20世纪原创媒介理论家马歇尔•麦克卢汉认为“媒介就是讯息”。因此,应充分利用媒体的舆论宣传作用,传达提高健康心理素质的方法与措施。这些可以利用的大众媒体既包括专门针对高校师生的学校广播站、校园报刊,也包括各大电台、电视台、报纸等。积极运用大众媒体宣传心理健康常识,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升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其次,提倡心理教育活动的多样化,拓宽心理咨询的渠道。除了目前广泛采取的开设心理咨询室、定期的班级心理辅导外,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部门还可以联合学生社团举办丰富多彩的活动,丰富学生的日常生活,减轻其心理负担。另外,可以不定期地举办心理健康知识以及法律知识的讲座和竞赛,将心理健康教育与法制教育有机结合起来,让学生能够正确对待心理健康问题。[3]最后,还需要进行针对性的个别教育,如设立心理咨询热线、知心电台线、心理咨询信箱等。利用这种教育方式的私密性,真诚、热情地为心理存在问题的学生进行诊断和矫治。再次,利用网际网路开展网路心理教育。网际网路便捷性、保密性和隐蔽性的特性,更易让人快速放下戒备、吐露心声。心理上存在问题的大学生在对自己的隐私进行保护的同时,还能通过网路直接获得其所需咨询与帮助,可以有效减轻学生接受心理健康教育的心理压力。[4]因此,应当在网际网路上建立心理健康线上教育的网站,并应针对不同的心理问题创设不同的处理板块,如求学、恋爱、就业、人际及线上咨询、心理测试及专家问答等,为了解大学生的心理状况提供新的平台,以促进心理健康教育效果的提高。

三、创新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理念

第一,以“五学”教育作为心理健康教育的重心。“五学”即“学会生存,学会生活,学会关心,学会学习,学会发展”。在心理健康教育中,所谓的健康不仅是心理的、也是社会与教育的,学校教育要培养的是能很好地适应社会变化的心理健康的人。“学会生存”指的是使学生能够很好地适应周边环境的变化;“学会生活”指使其能够妥善处理自身事务;“学会关心”,指需要教育其关心自己所在的国家和社会,关心朋友,体谅父母,珍惜友谊,善待爱情,以热情、积极、主动的态度介入社会生活中;“学会学习”则指不仅要教会学生掌握书本知识,而且要学习观察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与途径,将书本知识和社会实践有机结合在一起;“学会发展”则指需要教育学生具备对未来发展进行计划和设计的能力,并能为此坚持不懈地努力。第二,树立包括学校、学生自身和家庭互相协作的大教育理念。目前,高校普遍加大了心理健康教育的力度,部分高校甚至将心理健康教育纳入课堂教学中,使心理健康教育逐步走上科学化、规范化的道路。然而,与此同时,人们经常忽视学生自身和家庭教育对于其心理健康成长的重要性,从而使高校单方面的心理教育不能达到最佳效果。因此,必须树立包括学校、学生自身和家庭相互协作的大教育理念。第三,树立以发展咨询为核心的大咨询观念。很长一段时间内,人们对心理咨询的认识仅停留在心理疾病的治疗上。事实上,有严重心理障碍的学生毕竟是少数,更多的学生面临的是成长与成才、情感与事业、日常生活事件的处理等方面的普通心理问题。这些问题一般并不构成心理疾病,但又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心理健康与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因此,关注这些普通心理问题的发展咨询应当成为教师教书育人职责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将发展咨询贯穿于学生成才教育的始终,对其心理健康成长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四、建立高素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队伍

在对心理健康教育进行创新的过程中,高校必须拥有一支高素质、高水平的教育工作队伍,才可以更好地适应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需求。首先,必须从学生基层做起,建立包括高素质、高水平的学生干部、骨干和党员等在内的学生教育队伍。学生之间日常接触最多,存在心理问题的学生能够被这一队伍及时发现并找出解决的对策,这对心理教育的顺利展开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其次,建立高素质的辅导员队伍。研究表明,辅导员在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有着非常关键的作用,学校应当以科系、班级及社团等为单位,设立相关的生活与心理辅导人员,以一对一的形式帮助有心理健康问题的学生,使其摆脱心理健康问题带来的困扰。[5]最后,配备高素质的心理咨询工作者。高素质的心理咨询工作者不仅应具有专业的理论知识,而且要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其可以对不同的学生采取相应的心理辅导方法,并遵循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尽可能地帮助学生解决其存在的烦恼与困惑,缓解其心理压力。

参考文献:

[1]万瓅媛.个体不健康影响因素研究[J].价值工程,2014,30.

[2]张芳.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探索与实践[J].新课程学习上,2013,12.

[3]袁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探讨[J].才智,2014,31.

[4]方黛春.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协同创新路径研究[J].职教通讯,2014,17.

[5]代东航.高职高专院校辅导员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挑战与对策[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5.

摘要:在阐释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实践性教学资源内涵的基础上,分析了目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实践教学资源的整合现状,并指出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实践教学资源整合的途径,以期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实践教学质量,促进大学生心理素质的提高。

关键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实践教学;资源整合

0引言

近年来,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实践教学受到 *** 、学校和教师等各方面的关注和重视,有关研究也逐渐增多,但针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实践性教学资源整合的研究却显单薄。而当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实践教学中存在的许多问题,很大程度上就是一个资源整合与开发利用的问题,因此,加强地方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实践性教学资源整合的研究,对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学实效性具有重要意义。

1地方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实践性教学资源的界定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实践性教学资源是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能够被教育者开发利用,有利于实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实践教学目的,影响和改变大学生的心理认知、促进大学生心理素质提高的各种要素的总和。主要包括物质资源、人力资源、活动资源和资讯资源等。①物质资源。包括为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实践教学提供的各种场地、装置和材料等校内、校外资源。如校内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心理咨询室、心理宣泄室、心理素质拓展训练场等;校外的专业心理医院、心理服务机构等。物质资源是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实践教学的物质保障。②人力资源。主要包括课程教师、心理咨询人员、心理辅导员、班主任、辅导员、心理资讯员等。人力资源是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实践性教学资源的核心,其中课程教师又是人力资源的核心。③活动资源。活动资源是围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学目的和内容,由学生自主参与的有组织的各种校内外心理教育活动和社会心理实践活动。如团体辅导、朋辈心理辅导、心理知识竞赛、心理健康月活动、“心路历程”活动、心理电影赏析、心理剧表演、社群心理服务活动等。活动资源是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实践性教学的关键。④资讯资源。主要包括各种心理学书籍、各种心理报刊杂志、心理网路媒体、心理电影电视、心理讲座等。资讯资源是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实践性教学资源的延伸和补充。

2地方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实践性教学资源整合的现状

近年来,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实践教学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还存在实践教学资源分散、闲置、浪费等问题,特别是地方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实践教学资源配置的问题尤为突出。

活动资源缺乏,效果不理想

一是实践教学计划方案落实不到位。根据教育部的有关档案精神,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应开设36个课时,其中实践学时18个。但有的地方高校只开设了18个理论学时,而没有制定相应的实践教学计划和方案,或者有计划和方案但由于相应的保障不到位,使得实践教学活动的开展不够规范,实践教学的计划和方案不能有效落实,实践教学全员、全过程、全方位断层和落空。二是活动开展少,效果不佳。由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时比较紧张,加上多合班上课使班级规模过大,教学方式比较单一,体验课、活动课等往往没办法开展,而各种课外校外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不仅开展次数少且多流于形式,整体效果不太理想。

物质资源不足,使用率偏低

目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实践教学的物质资源相对比较缺乏,且条块分割、相互封闭,大量的物质资源或用于单一目的或为单一物件所使用。譬如,校外的心理服务机构、心理素质拓展训练地等多为社会所有;校内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机构,有的只有几小间用于心理咨询的咨询室,设施简陋,图书音像资料缺乏,心理训练活动场地不足,且大多挂靠在学工处或校团委;学生能力培养基地大多分属于各专业教学单位;校内的各种素质拓展设施也根据工作性质分布得较为零散。加上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师队伍和管理队伍脱节,活动中往往缺乏统筹和协作,各自为政,资源重叠使原本稀缺的资源更加捉襟见肘,大大限制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实践性教学资源功能的发挥。

人力资源分散,利用率不高

一是现有人力资源没有形成合力。目前,各高校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实践教学过程中普遍感觉师资数量不够、质量不高,专职人员少、 *** 人员多,且大多来源于德育工作者、行政管理和医务人员,因其缺乏坚实的心理学理论功底使其工作实效受到影响;学校的其他人员如学科教师、各类管理人员、学生群体等参与心理健康教育的积极性不高、力度不够;受过专业训练的心理课程教师由于归属在教学院系,除了上课以外,较少参与实践环节的工作;校外心理健康教育有关人力资源利用率不高,联络不密切,即使是已经参与心理健康教育的人员之间也缺乏配合与协调。同时,校内以及校内与校外心理健康教育人力资源之间也没有形成合力。二是现有人力资源利用存在误区。如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德育化、医学化;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程化、咨询化、测验化等现象比较严重,这直接影响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效果,导致心理健康教育资源浪费和效率低下。

资讯资源庞杂,作用有限

一是纸本资源种类有限。学校图书馆、院系图书室等地可供借阅的有关心理学书籍、心理报刊杂志种类相对较少,其中有关大学生心理健康方面的书籍杂志刊物就更少;二是数字化资源庞杂,作用有限。资讯网路技术的发展拓展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空间和渠道,是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实践教学不可缺少的重要资源。但当前网路资源的心理健康教育功能比较薄弱,网路资源或者没有全覆盖;或者专业学科知识的内容多,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少;又或者缺乏新意和针对性,效果不理想,对学生的影响十分有限。

开发整合不足,优化程度低

部分地方高校盲目追求高定位而不顾现实基础和条件,重物力资源开发轻人力资源开发,重外部资源争取而不注重内部资源的优化。地方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实践性教学存在资源配置问题,究其原因:一是客观上实践教学资源稀缺。地方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资源的形成具有历史性,但各地方高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历史都不长,自身资源积累有限,供给不足。资源“瓶颈”成为制约地方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实践教学的重要原因。二是主观上资源意识淡漠,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实践教学及其资源整合的重要性认识不够。部分地方高校存在“等、靠、要”的思想、“大而全”的心理以及“本位主义”的思维方式,影响着高校的管理者和高校的资源配置,致使现有的实践教学资源得不到科学、统一的规划建设和实施利用,这是制约地方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实践教学资源整合的根本原因。

3地方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实践性教学资源的整合路径

地方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实践性资源整合的基本路径就是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实践性教学资源视为一个系统,通过对系统各要素的加工与重组,使之相互联络、相互渗透,形成合理的结构,实现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实践性教学资源整体优化,协调发展,发挥整体最大功能,实现整体最大效益。

树立正确的资源观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实践教学资源观是指人们在长期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实践教学过程中形成的关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实践教学资源的基本看法和态度。它直接影响着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实践教学资源的开发方式和利用程度。地方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实践教学的实效不尽人意,固然与实践教学的资源“瓶颈”有关,但更多与人的资源观念有关,与在这种资源观的指导下整合利用了多少资源有关。因此,转变观念,树立正确的资源观是科学鉴别、合理整合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实践性教学资源的前提和先导。首先,要坚持以心理科学理论为指导,反对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实践教学资源娱乐化、商业化、虚无化的倾向。其次,要树立资源效益的观点。资源永远是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实践教学取得实效不可缺少的条件和支撑,要节约资源,更要善于发现、挖掘、培育和保护资源。最后,要树立“大教育”的观点。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实践教学置于学校、社会“大教育”环境之中,共建共享,共同构筑社会性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大格局,变学校资源、社会资源为课程资源,建立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实践教学资源体系,实现师生、校地、校社共同成长,一起发展。

整合优化资源结构,充分发挥各种资源的最佳功能

1加强高校组织、人力资源整合。要保证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实践性教学活动的有效开展,必须整合学校的各种人力资源,充分发挥各级各类人员最大的心理教育功能。一是地方高校应成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实践教学领导小组,由分管领导牵头,统筹宣传部、团委等党委工作部门以及教务处、学生处、院系等教学行政管理部门,负责整体规划、制度建设、管理监督和控制激励,保证实践教学资源体系的建立和完善。二是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实践性教学开展过程中,要加强各类人员的协调配合,利用现有条件,发挥整体的最大功效。譬如,利用专职教师的专业优势开展团体辅导;利用专 *** 教师资源举办心理健康教育系列讲座;利用大学生群体力量,扶持成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社团,积极开展各种丰富多彩的心理健康教育实践活动;利用校外心理健康教育人力资源优势,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实践教学理论研究与学术交流等。通过整合各类人力资源,使其纵横联络形成合力,多渠道、多形式地有效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实践教学活动。

2加强校园心理文化资源整合。校园心理文化活动是地方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实践性教学资源重要组成部分,对健全学生人格、提高学生心理素质有着重大影响。校园心理文化建设要秉承办学理念,以校园各类活动为载体,营造积极、健康的心理文化氛围;要充分发挥校内外各种人力资源的作用,经常性地组织内容丰富的心理讲座,引导学生感知心理文化、领悟心理健康发展规律;举办心理沙龙、心理情景剧等形式多样的活动,吸引学生积极参与;创办心理健康报、手册等,引导学生珍惜生命、热爱人生。同时,也要充分发挥大学生自我心理教育的作用,鼓励大学生在积极参加各种心理健康教育实践活动的同时,经常关注自我心理状况,丰富积极的心理体验,维护自我心理健康,从而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实践教学的有效性。

3加强心理网路资源建设。学校可以在网际网路上创办具有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特色的网站,开辟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实践教学主页,设定领导介绍、师资力量、管理机构、实践基地、活动资讯、成果展示等相关模组,统一规划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实践教学的物质资源、人力资源、活动资源和资讯资源,使其优化整合,实现资源共享。

参考文献:

[1]高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实践教学研究综述[J].新课程研究,201412.

[2]邓志军.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人力资源整合与应用[J].上饶师范学院学报,20054.

大众心理学杂志文章

心理研究心理学探新心理与行为研究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心理发展与教育心理科学心理学报心理科学进展

《大众心理学》杂志是一份面向大众的心理学科普杂志,创刊于1982年,由教育部主管,华东师范大学主办。她原来是一份双月刊,为满足社会大众对心理健康越来越迫切的需求,自2002年起,改为月刊。 《大众心理学》办刊的宗旨始终是为大众服务,为保护和促进儿童、青年、中老年人的心理健康服务,为大众普及心理学科学知识服务,为社会的和谐发展服务。二十多年来,她以其科学性、通俗性、可读性及可操作性为一体的特色深受大中学生、青年、父母、心理咨询工作与教育工作者、妇女儿童工作者、企事业员工和管理人员,以及社会其他相关人员的喜爱与好评。阅读《大众心理学》,拥有心理健康与快乐。 大众心理学投稿须知: 1、文章标题:一般不超过300个汉字以内,必要时可以加副标题,最好并译成英文。 2、作者姓名、工作单位:题目下面均应写作者姓名,姓名下面写单位名称(一、二级单位)、所在城市(不是省会的城市前必须加省名)、邮编,不同单位的多位作者应以序号分别列出上述信息。 3、摘要:用第三人称写法,不以“本文”、“作者”等作主语,100-200字为宜。 4、关键词:3-5个,以分号相隔。 5、正文标题:内容应简洁、明了,层次不宜过多,层次序号为一、(一)、1、(1),层次少时可依次选序号。 6、正文文字:一般不超过1万字,用A4纸打印,正文用5号宋体。 7、数字用法:执行GB/T15835-1995《出版物上数字用法的规定》,凡公元纪年、年代、年、月、日、时刻、各种记数与计量等均采用阿拉伯数字;夏历、清代及其以前纪年、星期几、数字作为语素构成的定型词、词组、惯用语、缩略语、临近两数字并列连用的概略语等用汉字数字。 8、图表:文中尽量少用图表,必须使用时,应简洁、明了,少占篇幅,图表均采用黑色线条,分别用阿拉伯数字顺序编号,应有简明表题(表上)、图题(图下),表中数字应注明资料来源。 9、注释:是对文章某一特定内容的解释或说明,其序号为①②③……,注释文字与标点应与正文一致,注释置于文尾,参考文献之前。 10、参考文献:是对引文作者、作品、出处、版本等情况的说明,文中用序号标出,详细引文情况按顺序排列文尾。以单字母方式标识以下各种参考文献类型:普通图书[M],会议论文[C],报纸文章[N],期刊文章[J],学位论文[D],报告[R],标准[S],专利〔P〕,汇编[G],档案[B],古籍[O],参考工具[K]。 11、基金资助:获得国家基金资助和省部级科研项目的文章请注明基金项目名称及编号,按项目证明文字材料标示清楚。 12、作者简介:第一作者姓名(出生年月-),性别,民族(汉族可省略),籍贯,现供职单位全称及职称、学位,研究方向。 大众心理学杂志版面费: 《大众心理学》杂志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出版总署、正式批准公开发行的优秀期刊,大众心理学杂志具有正规的双刊号,其中国内统一刊号:CN31-1228/G3,国际刊号:ISSN1004-6100。大众心理学杂志社由华东师范大学主办,本刊为月刊,开本:16开语种:中文英文名:PopularPsychology,出版地:上海市。自创刊以来,被公认誉为具有业内影响力的杂志之一。根据一般杂志社版面费来看:省级期刊:800元-1500元/版,核心期刊一般2000元/版起。仅供参考,具体费用请联系本站客服。 大众心理学杂志审稿时间: 大众心理学杂志审稿时间一般为1-3个月,文章录用后,编辑部会通过邮件或者是电子录用通知书的方式回复信息。在确定收到编辑部的用稿通知之后,大众心理学杂志会给作者发送确认刊登的具体相关信息。如已向大众心理学杂志投稿,请耐心等待。

刊名: 大众心理学 Popular Psychology主办: 华东师范大学周期: 月刊出版地:上海市语种: 中文;开本: 16开ISSN: 1004-6100CN: 31-1228/G3邮发代号: 4-469历史沿革:现用刊名:大众心理学创刊时间:1982普刊 省级

w我看过,当时陈奕迅的父亲还欠债坐牢了,他要努力的唱歌。一次,陈奕迅在台湾受伤了,他听到后非常担心。但是没有飞机飞到台湾,父亲说有一架直升机。徐毫不犹豫就做了上去,看到了陈奕迅。两人拥抱在了一起。在2006年,终于陈奕迅办了一场婚礼,我非常感动。希望你用真心打动你女朋友 陈奕迅出生于香港一个高级公务员家庭,中学和大学均在英国度过,1995年正式踏入香港乐坛,是华语乐坛最有实力的男歌手之一。徐濠萦生于香港一个普通市民家庭,中学毕业后签约香港无线电视,曾经出演《鹿鼎记》、《少林小子》等影视剧。入行不久,有一天,陈奕迅在同事何超仪家吃饭,徐濠萦身穿皮草、头戴南美牛仔帽推门进来。在英国看惯名媛淑女的陈奕迅马上被这个霹雳女孩吸引了……陈奕迅想方设法追求徐濠萦,徐濠萦也被温文尔雅的陈奕迅吸引着。憧憬着浪漫爱情的两个年轻人走到了一起。但是,现实生活把浪漫爱情变成了一地鸡毛。和徐濠萦一起生活后,陈奕迅事业顺利,被誉为“后张学友时代”最具实力的歌手。徐濠萦把父母请来参加庆祝新专辑推出的家庭宴会。第一次到女儿家,看到那么大的房子,那么风光的准姑爷,老两口很激动,围着陈奕迅问东问西,还问他的收入。陈奕迅不胜其烦,撇开他们独自去书房关上门写歌了,直到老人走他也没出来。“你凭什么不尊重我父母?他们辛苦养育我,没有他们,就没有我!”徐濠萦很生气,猛地推开书房门指责陈奕迅。“我不喜欢别人过问我的私生活,可他们什么都问。在英国,连亲生父母都不能这样过问孩子。他们都不尊重我的隐私权,我怎么尊重他们?”陈奕迅也很生气地说。徐濠萦冷笑道:“对呀,他们是粗人,你是留洋的少爷,你这么多的绅士规矩我们这些乡下人都不懂。但是,请你记住,他们是我的父母。‘子不嫌母丑’,这样的中国文化希望你也懂,让父母开心是我的责任!”“够了,别说了!”陈奕迅很不耐烦。徐濠萦愤怒地冲出家门,到街上拼命购物以发泄内心的郁闷。很快,她的“豪奢”就被娱乐记者曝光了。陈奕迅和徐濠萦回父母家吃饭。“都是你没眼光,放着门当户对的不要,找那么没修养的女人,买东西像暴发户……”徐濠萦身在客厅,却听见陈奕迅家人在房间里埋怨他,气得头顶冒烟,猛地推门进去,愤怒地瞪着他们。陈奕迅的父亲陈裘大说:“阿徐,你花钱大手大脚,Eason(陈奕迅英文名字)赚钱不容易……”“我自己也赚钱!”徐濠萦气得脸都白了。陈奕迅说:“父亲说什么你听着,不许顶嘴。”徐濠萦差点气炸了肺,摔门而去回了娘家。事后,陈奕迅去接她。“你要是个男人就站出来维护自己的选择,不要让我受你家人的气!”徐濠萦泼辣地说。陈奕迅低头不说话。“如此软弱的男人,哪里靠得住?”徐濠萦看着陈奕迅那副软绵绵的模样,心里就来气,把他从娘家推了出去。陈奕迅又去接了几次。徐濠萦勉强跟着陈奕迅回了家,但心里有了隔膜,怎么看陈奕迅怎么不顺眼,怎么拧着来就怎么干。一次,陈奕迅在家里做牛排吃烛光晚餐。本来气氛很好,两人还一起下厨,哪知开饭时又闹别扭了。吃饭前,陈奕迅换了一身礼服,徐濠萦仍穿着家常衣服入座,并叉起一块牛排就吃。“在英国,吃饭时,人们要穿得很正式,大家吃东西都很文雅。”陈奕迅微笑着说。徐濠萦一下子沉下脸来,生硬地说:“我是乡下丫头,不懂得规矩,扫了你的兴,抱歉!”她站起来走进卧室,重重关上门!陈奕迅呆呆地望着“砰”地关上的门,郁闷极了,把牛排扔到盘子里起身出去了……突然受伤,患难让爱情失而复得陈奕迅去兰桂坊的酒吧喝闷酒,还碰上了杨千嬅。杨千嬅和陈奕迅私交甚好。看到老朋友,陈奕迅委屈地把心里的苦水全倒出来。杨千嬅开导他:“你们的文化背景本来就不同,当初你们就是被彼此的不同所吸引。好好想想吧,她还是原来那个人,当初你爱的那个人……”陈奕迅茅塞顿开,从此经常约杨千嬅聊天。陈奕迅无端地经常出去喝酒,徐濠萦觉得很奇怪。她问过几次,陈奕迅都说是朋友聚会。2001年10月,香港各大媒体曝出了陈奕迅和杨千嬅在夜店“买醉”的照片。徐濠萦愤怒至极,拿家里的东西发泄了一通,愤愤地离开了她和陈奕迅的家。陈奕迅千方百计从朋友那里打听到徐濠萦的住处便去接她,但徐濠萦提出分手。陈奕迅无可奈何地走了,但他还是经常给徐濠萦打电话,求她回家,徐濠萦就是不肯回家,陈奕迅渐渐绝望了:既然她已经决定分手了,我就尊重她,不要再勉强她了。事实上,一开始,徐濠萦是气晕了,她无论如何也不能原谅陈奕迅对自己的不忠贞,她不允许自己和一个花心萝卜生活一辈子。到了解真实情况后,她就在心里原谅了陈奕迅,希望他来接自己回家,但她又死要面子,就是不肯直接说出来。而此时,陈奕迅却以为徐濠萦已经断然分手,便不敢再提让她回家的事。2002年,在台湾参加校园演唱会时,陈奕迅失足跌下舞台,下体被卡在舞台边,撞破右睾丸,在医院检查证实需要做手术。躺在病床上,想到可能失去生殖能力,陈奕迅痛不欲生。陈奕迅受伤后,助理偷偷打电话告诉了徐濠萦,把徐濠萦吓得半天说不出话来。她回过神急叫:“我马上飞过去!”没有当天飞台湾的飞机,徐濠萦急得哭起来,一边流泪一边给父母打电话,父亲安慰她不要急。大约20分钟后,父亲打来电话:“有架货机,你敢坐吗?”徐濠萦毫不犹豫地坐上货机飞去台湾。手术非常成功,不影响生育能力。陈奕迅睁开眼看到徐濠萦,喜极而泣。听说她是坐货机赶来的,陈奕迅紧紧地抱住她。手术后,陈奕迅身体远不如前,经常无故头晕。徐濠萦决定放弃自己的事业,全心照顾陈奕迅。“你的事业才刚起步,这样放弃太可惜了!”陈奕迅不同意。“这次你意外受伤,让我想了很多。生命很脆弱,我们随时有可能失去对方。在机场等飞机时,那种不知道你情况的焦虑都要把我逼疯了。当时我就向上帝祈祷:只要上帝让你渡过这个难关,我一定好好照顾你,让你健健康康,我们就可以相伴到老。”徐濠萦说着说着眼红了。从此,徐濠萦推掉了所有的工作全心照顾陈奕迅,把家经营得干净温馨。“当你真心爱一个人,当你意识到生命的脆弱,为对方改变自己就是一件很自然很容易的事情。”徐濠萦深有感触地说。真挚爱情,让陈奕迅成了坚强男人有爱情滋润,陈奕迅的事业如日中天,2002年他夺得台湾金曲奖“最佳国语男演唱人”奖项,成了继张学友后首位夺得这项大奖的香港歌手。陈奕迅非常感激徐濠萦,他悄悄筹备婚礼,想给徐濠萦一个惊喜。但就在这时,陈奕迅的父亲却出事了。陈奕迅的父亲陈裘大时任香港房屋署总屋宇装备工程师,2003年被指控受贿被捕入狱。一向视父亲为偶像的陈奕迅受不了这样的打击,整个人被击垮了。接连几天,陈奕迅不吃不喝,父亲要保释得交600万港元保证金,陈奕迅把手里的钱都拿了出来,还差100多万港元,他躺在床上唉声叹气:“濠濠,我怎么办?”陈奕迅伏在徐濠萦怀里哭了。徐濠萦心痛地看着陈奕迅,她知道父亲出事快把陈奕迅打趴下了,这个时候她必须扶他一把,不然他很可能熬不过去。她拿出一张200万港元的支票:“这是我平时存的。”陈奕迅紧紧抱着徐濠萦,哽咽得说不出话来。徐濠萦温柔地说:“我们一起努力,所有的困难都会过去。”陈奕迅带着徐濠萦回父母家送钱。陈母正满腔怨气没处发,见到徐濠萦便气呼呼地说:“要是平时少花一点Eason的钱,我们现在也不至于这样为难,唉,儿子不成才找了丧门星……”徐濠萦心里的火倏地升起,她刚想发作,一眼瞥见陈奕迅正可怜巴巴地望着自己,她心里一阵难受:唉,为了这个让她心痛的男人,这点委屈就忍了吧。徐濠萦于是低下头没说话。陈奕迅紧紧握住徐濠萦的手,和她并肩站到母亲面前说:“妈妈,濠濠陪我渡过了一个又一个难关,我希望您尊重她。她是我的福星,没有她,您的儿子可能早就倒下了。这些钱是她给我们的。”陈奕迅把支票塞到母亲手里,拉着徐濠萦离开了。徐濠萦感动地看着陈奕迅,眼泪在眼眶里打转,她爱的男人终于成了她的顶梁柱,为了他,她愿意忍受所有的委屈……为了让陈奕迅尽快从父亲入狱的阴影中摆脱出来,徐濠萦帮他推掉一切工作,陪着他到处旅游。2004年初,徐濠萦怀孕了,这是父亲入狱以来最大的喜事了。孩子像阳光一样,把陈奕迅的生命照耀得异常灿烂。“一个女人要非常非常爱你才会为你孕育生命,因为新的生命会延续我们的爱,在我们百年之后让爱延续下去。”陈奕迅感慨地说。徐濠萦怀孕期间,陈奕迅几乎全程陪护。其间,徐濠萦只喜欢喝“蚬汤”,陈奕迅每天一大早起来到超市买回新鲜的河蚬,去壳,清洗再煨炖,整整做一上午。看着她香甜地吃着,陈奕迅幸福地笑了,他仿佛看到孩子也在拼命地吃,拼命地长。他说:“那是我们的爱呀,孩子让无形的爱变成了有形的爱!”2004年10月4日,徐濠萦要生产了。徐濠萦分娩时,陈奕迅一直守在产房里,紧张得浑身冒汗,他竭力控制情绪,用温柔的歌声缓解徐濠萦的痛苦。“濠濠,这么多年没有给你一个名分,让你受委屈了,我们办一场盛大的婚礼吧。”孩子满月的时候,陈奕迅对徐濠萦说。可是陈奕迅一直忙,一直到2006年3月23日,他们才办了一场风风光光的婚礼。陈奕迅2007年生日的那夜,徐濠萦发现自己的结婚戒指不见了,为此她一直心神不定。婆婆看她魂不守舍,问她出了什么事。她吞吞吐吐地说结婚戒指丢了。婆婆生气地指责她什么事都做不好,那么重要的东西也能弄丢。徐濠萦急得都快哭了。“不许哭,今天是Eason的好日子……”婆婆厉声说。陈奕迅闻声走过来询问。徐濠萦哭着说:“对不起,老公,我把结婚戒指丢了。”陈奕迅笑了,说有什么大不了的,再买一个。“不,结婚戒指不能买第二个,意义不一样。”徐濠萦哭得更厉害了。陈奕迅一边给她擦泪一边问怎么丢的,徐濠萦说记不得了,最后一次见是女儿在院里拿着玩,后来忙生日宴会她就忘记了。陈奕迅扶她上床,安慰她说:“先休息,说不定哪天突然就想起来放在什么地方了。”陈濠萦撅着嘴睡了。陈奕迅拿着手电在院子的花丛里、草地上仔仔细细地找了半夜……第二天,徐濠萦起床的时候,陈奕迅已经上班了。枕边赫然放着她的婚戒,还有一张字条:“老婆,戒指在院子里的蔷薇花下找到了,一切都是美好的,别胡思乱想了,爱你!”徐濠萦深深地亲吻着她的戒指,那是她和丈夫永恒的幸福!“生活无小事。任何一件细微的事情,都是对爱人心灵的慰藉,都是爱情的养分。”陈奕迅这样解释他半夜找戒指的事情。真挚爱情,让陈奕迅成了坚强男人

大众心理学杂志内容

w我看过,当时陈奕迅的父亲还欠债坐牢了,他要努力的唱歌。一次,陈奕迅在台湾受伤了,他听到后非常担心。但是没有飞机飞到台湾,父亲说有一架直升机。徐毫不犹豫就做了上去,看到了陈奕迅。两人拥抱在了一起。在2006年,终于陈奕迅办了一场婚礼,我非常感动。希望你用真心打动你女朋友 陈奕迅出生于香港一个高级公务员家庭,中学和大学均在英国度过,1995年正式踏入香港乐坛,是华语乐坛最有实力的男歌手之一。徐濠萦生于香港一个普通市民家庭,中学毕业后签约香港无线电视,曾经出演《鹿鼎记》、《少林小子》等影视剧。入行不久,有一天,陈奕迅在同事何超仪家吃饭,徐濠萦身穿皮草、头戴南美牛仔帽推门进来。在英国看惯名媛淑女的陈奕迅马上被这个霹雳女孩吸引了……陈奕迅想方设法追求徐濠萦,徐濠萦也被温文尔雅的陈奕迅吸引着。憧憬着浪漫爱情的两个年轻人走到了一起。但是,现实生活把浪漫爱情变成了一地鸡毛。和徐濠萦一起生活后,陈奕迅事业顺利,被誉为“后张学友时代”最具实力的歌手。徐濠萦把父母请来参加庆祝新专辑推出的家庭宴会。第一次到女儿家,看到那么大的房子,那么风光的准姑爷,老两口很激动,围着陈奕迅问东问西,还问他的收入。陈奕迅不胜其烦,撇开他们独自去书房关上门写歌了,直到老人走他也没出来。“你凭什么不尊重我父母?他们辛苦养育我,没有他们,就没有我!”徐濠萦很生气,猛地推开书房门指责陈奕迅。“我不喜欢别人过问我的私生活,可他们什么都问。在英国,连亲生父母都不能这样过问孩子。他们都不尊重我的隐私权,我怎么尊重他们?”陈奕迅也很生气地说。徐濠萦冷笑道:“对呀,他们是粗人,你是留洋的少爷,你这么多的绅士规矩我们这些乡下人都不懂。但是,请你记住,他们是我的父母。‘子不嫌母丑’,这样的中国文化希望你也懂,让父母开心是我的责任!”“够了,别说了!”陈奕迅很不耐烦。徐濠萦愤怒地冲出家门,到街上拼命购物以发泄内心的郁闷。很快,她的“豪奢”就被娱乐记者曝光了。陈奕迅和徐濠萦回父母家吃饭。“都是你没眼光,放着门当户对的不要,找那么没修养的女人,买东西像暴发户……”徐濠萦身在客厅,却听见陈奕迅家人在房间里埋怨他,气得头顶冒烟,猛地推门进去,愤怒地瞪着他们。陈奕迅的父亲陈裘大说:“阿徐,你花钱大手大脚,Eason(陈奕迅英文名字)赚钱不容易……”“我自己也赚钱!”徐濠萦气得脸都白了。陈奕迅说:“父亲说什么你听着,不许顶嘴。”徐濠萦差点气炸了肺,摔门而去回了娘家。事后,陈奕迅去接她。“你要是个男人就站出来维护自己的选择,不要让我受你家人的气!”徐濠萦泼辣地说。陈奕迅低头不说话。“如此软弱的男人,哪里靠得住?”徐濠萦看着陈奕迅那副软绵绵的模样,心里就来气,把他从娘家推了出去。陈奕迅又去接了几次。徐濠萦勉强跟着陈奕迅回了家,但心里有了隔膜,怎么看陈奕迅怎么不顺眼,怎么拧着来就怎么干。一次,陈奕迅在家里做牛排吃烛光晚餐。本来气氛很好,两人还一起下厨,哪知开饭时又闹别扭了。吃饭前,陈奕迅换了一身礼服,徐濠萦仍穿着家常衣服入座,并叉起一块牛排就吃。“在英国,吃饭时,人们要穿得很正式,大家吃东西都很文雅。”陈奕迅微笑着说。徐濠萦一下子沉下脸来,生硬地说:“我是乡下丫头,不懂得规矩,扫了你的兴,抱歉!”她站起来走进卧室,重重关上门!陈奕迅呆呆地望着“砰”地关上的门,郁闷极了,把牛排扔到盘子里起身出去了……突然受伤,患难让爱情失而复得陈奕迅去兰桂坊的酒吧喝闷酒,还碰上了杨千嬅。杨千嬅和陈奕迅私交甚好。看到老朋友,陈奕迅委屈地把心里的苦水全倒出来。杨千嬅开导他:“你们的文化背景本来就不同,当初你们就是被彼此的不同所吸引。好好想想吧,她还是原来那个人,当初你爱的那个人……”陈奕迅茅塞顿开,从此经常约杨千嬅聊天。陈奕迅无端地经常出去喝酒,徐濠萦觉得很奇怪。她问过几次,陈奕迅都说是朋友聚会。2001年10月,香港各大媒体曝出了陈奕迅和杨千嬅在夜店“买醉”的照片。徐濠萦愤怒至极,拿家里的东西发泄了一通,愤愤地离开了她和陈奕迅的家。陈奕迅千方百计从朋友那里打听到徐濠萦的住处便去接她,但徐濠萦提出分手。陈奕迅无可奈何地走了,但他还是经常给徐濠萦打电话,求她回家,徐濠萦就是不肯回家,陈奕迅渐渐绝望了:既然她已经决定分手了,我就尊重她,不要再勉强她了。事实上,一开始,徐濠萦是气晕了,她无论如何也不能原谅陈奕迅对自己的不忠贞,她不允许自己和一个花心萝卜生活一辈子。到了解真实情况后,她就在心里原谅了陈奕迅,希望他来接自己回家,但她又死要面子,就是不肯直接说出来。而此时,陈奕迅却以为徐濠萦已经断然分手,便不敢再提让她回家的事。2002年,在台湾参加校园演唱会时,陈奕迅失足跌下舞台,下体被卡在舞台边,撞破右睾丸,在医院检查证实需要做手术。躺在病床上,想到可能失去生殖能力,陈奕迅痛不欲生。陈奕迅受伤后,助理偷偷打电话告诉了徐濠萦,把徐濠萦吓得半天说不出话来。她回过神急叫:“我马上飞过去!”没有当天飞台湾的飞机,徐濠萦急得哭起来,一边流泪一边给父母打电话,父亲安慰她不要急。大约20分钟后,父亲打来电话:“有架货机,你敢坐吗?”徐濠萦毫不犹豫地坐上货机飞去台湾。手术非常成功,不影响生育能力。陈奕迅睁开眼看到徐濠萦,喜极而泣。听说她是坐货机赶来的,陈奕迅紧紧地抱住她。手术后,陈奕迅身体远不如前,经常无故头晕。徐濠萦决定放弃自己的事业,全心照顾陈奕迅。“你的事业才刚起步,这样放弃太可惜了!”陈奕迅不同意。“这次你意外受伤,让我想了很多。生命很脆弱,我们随时有可能失去对方。在机场等飞机时,那种不知道你情况的焦虑都要把我逼疯了。当时我就向上帝祈祷:只要上帝让你渡过这个难关,我一定好好照顾你,让你健健康康,我们就可以相伴到老。”徐濠萦说着说着眼红了。从此,徐濠萦推掉了所有的工作全心照顾陈奕迅,把家经营得干净温馨。“当你真心爱一个人,当你意识到生命的脆弱,为对方改变自己就是一件很自然很容易的事情。”徐濠萦深有感触地说。真挚爱情,让陈奕迅成了坚强男人有爱情滋润,陈奕迅的事业如日中天,2002年他夺得台湾金曲奖“最佳国语男演唱人”奖项,成了继张学友后首位夺得这项大奖的香港歌手。陈奕迅非常感激徐濠萦,他悄悄筹备婚礼,想给徐濠萦一个惊喜。但就在这时,陈奕迅的父亲却出事了。陈奕迅的父亲陈裘大时任香港房屋署总屋宇装备工程师,2003年被指控受贿被捕入狱。一向视父亲为偶像的陈奕迅受不了这样的打击,整个人被击垮了。接连几天,陈奕迅不吃不喝,父亲要保释得交600万港元保证金,陈奕迅把手里的钱都拿了出来,还差100多万港元,他躺在床上唉声叹气:“濠濠,我怎么办?”陈奕迅伏在徐濠萦怀里哭了。徐濠萦心痛地看着陈奕迅,她知道父亲出事快把陈奕迅打趴下了,这个时候她必须扶他一把,不然他很可能熬不过去。她拿出一张200万港元的支票:“这是我平时存的。”陈奕迅紧紧抱着徐濠萦,哽咽得说不出话来。徐濠萦温柔地说:“我们一起努力,所有的困难都会过去。”陈奕迅带着徐濠萦回父母家送钱。陈母正满腔怨气没处发,见到徐濠萦便气呼呼地说:“要是平时少花一点Eason的钱,我们现在也不至于这样为难,唉,儿子不成才找了丧门星……”徐濠萦心里的火倏地升起,她刚想发作,一眼瞥见陈奕迅正可怜巴巴地望着自己,她心里一阵难受:唉,为了这个让她心痛的男人,这点委屈就忍了吧。徐濠萦于是低下头没说话。陈奕迅紧紧握住徐濠萦的手,和她并肩站到母亲面前说:“妈妈,濠濠陪我渡过了一个又一个难关,我希望您尊重她。她是我的福星,没有她,您的儿子可能早就倒下了。这些钱是她给我们的。”陈奕迅把支票塞到母亲手里,拉着徐濠萦离开了。徐濠萦感动地看着陈奕迅,眼泪在眼眶里打转,她爱的男人终于成了她的顶梁柱,为了他,她愿意忍受所有的委屈……为了让陈奕迅尽快从父亲入狱的阴影中摆脱出来,徐濠萦帮他推掉一切工作,陪着他到处旅游。2004年初,徐濠萦怀孕了,这是父亲入狱以来最大的喜事了。孩子像阳光一样,把陈奕迅的生命照耀得异常灿烂。“一个女人要非常非常爱你才会为你孕育生命,因为新的生命会延续我们的爱,在我们百年之后让爱延续下去。”陈奕迅感慨地说。徐濠萦怀孕期间,陈奕迅几乎全程陪护。其间,徐濠萦只喜欢喝“蚬汤”,陈奕迅每天一大早起来到超市买回新鲜的河蚬,去壳,清洗再煨炖,整整做一上午。看着她香甜地吃着,陈奕迅幸福地笑了,他仿佛看到孩子也在拼命地吃,拼命地长。他说:“那是我们的爱呀,孩子让无形的爱变成了有形的爱!”2004年10月4日,徐濠萦要生产了。徐濠萦分娩时,陈奕迅一直守在产房里,紧张得浑身冒汗,他竭力控制情绪,用温柔的歌声缓解徐濠萦的痛苦。“濠濠,这么多年没有给你一个名分,让你受委屈了,我们办一场盛大的婚礼吧。”孩子满月的时候,陈奕迅对徐濠萦说。可是陈奕迅一直忙,一直到2006年3月23日,他们才办了一场风风光光的婚礼。陈奕迅2007年生日的那夜,徐濠萦发现自己的结婚戒指不见了,为此她一直心神不定。婆婆看她魂不守舍,问她出了什么事。她吞吞吐吐地说结婚戒指丢了。婆婆生气地指责她什么事都做不好,那么重要的东西也能弄丢。徐濠萦急得都快哭了。“不许哭,今天是Eason的好日子……”婆婆厉声说。陈奕迅闻声走过来询问。徐濠萦哭着说:“对不起,老公,我把结婚戒指丢了。”陈奕迅笑了,说有什么大不了的,再买一个。“不,结婚戒指不能买第二个,意义不一样。”徐濠萦哭得更厉害了。陈奕迅一边给她擦泪一边问怎么丢的,徐濠萦说记不得了,最后一次见是女儿在院里拿着玩,后来忙生日宴会她就忘记了。陈奕迅扶她上床,安慰她说:“先休息,说不定哪天突然就想起来放在什么地方了。”陈濠萦撅着嘴睡了。陈奕迅拿着手电在院子的花丛里、草地上仔仔细细地找了半夜……第二天,徐濠萦起床的时候,陈奕迅已经上班了。枕边赫然放着她的婚戒,还有一张字条:“老婆,戒指在院子里的蔷薇花下找到了,一切都是美好的,别胡思乱想了,爱你!”徐濠萦深深地亲吻着她的戒指,那是她和丈夫永恒的幸福!“生活无小事。任何一件细微的事情,都是对爱人心灵的慰藉,都是爱情的养分。”陈奕迅这样解释他半夜找戒指的事情。真挚爱情,让陈奕迅成了坚强男人

《大众心理学》杂志是一份面向大众的心理学科普杂志,创刊于1982年,由教育部主管,华东师范大学主办。她原来是一份双月刊,为满足社会大众对心理健康越来越迫切的需求,自2002年起,改为月刊。 《大众心理学》办刊的宗旨始终是为大众服务,为保护和促进儿童、青年、中老年人的心理健康服务,为大众普及心理学科学知识服务,为社会的和谐发展服务。二十多年来,她以其科学性、通俗性、可读性及可操作性为一体的特色深受大中学生、青年、父母、心理咨询工作与教育工作者、妇女儿童工作者、企事业员工和管理人员,以及社会其他相关人员的喜爱与好评。阅读《大众心理学》,拥有心理健康与快乐。 大众心理学投稿须知: 1、文章标题:一般不超过300个汉字以内,必要时可以加副标题,最好并译成英文。 2、作者姓名、工作单位:题目下面均应写作者姓名,姓名下面写单位名称(一、二级单位)、所在城市(不是省会的城市前必须加省名)、邮编,不同单位的多位作者应以序号分别列出上述信息。 3、摘要:用第三人称写法,不以“本文”、“作者”等作主语,100-200字为宜。 4、关键词:3-5个,以分号相隔。 5、正文标题:内容应简洁、明了,层次不宜过多,层次序号为一、(一)、1、(1),层次少时可依次选序号。 6、正文文字:一般不超过1万字,用A4纸打印,正文用5号宋体。 7、数字用法:执行GB/T15835-1995《出版物上数字用法的规定》,凡公元纪年、年代、年、月、日、时刻、各种记数与计量等均采用阿拉伯数字;夏历、清代及其以前纪年、星期几、数字作为语素构成的定型词、词组、惯用语、缩略语、临近两数字并列连用的概略语等用汉字数字。 8、图表:文中尽量少用图表,必须使用时,应简洁、明了,少占篇幅,图表均采用黑色线条,分别用阿拉伯数字顺序编号,应有简明表题(表上)、图题(图下),表中数字应注明资料来源。 9、注释:是对文章某一特定内容的解释或说明,其序号为①②③……,注释文字与标点应与正文一致,注释置于文尾,参考文献之前。 10、参考文献:是对引文作者、作品、出处、版本等情况的说明,文中用序号标出,详细引文情况按顺序排列文尾。以单字母方式标识以下各种参考文献类型:普通图书[M],会议论文[C],报纸文章[N],期刊文章[J],学位论文[D],报告[R],标准[S],专利〔P〕,汇编[G],档案[B],古籍[O],参考工具[K]。 11、基金资助:获得国家基金资助和省部级科研项目的文章请注明基金项目名称及编号,按项目证明文字材料标示清楚。 12、作者简介:第一作者姓名(出生年月-),性别,民族(汉族可省略),籍贯,现供职单位全称及职称、学位,研究方向。 大众心理学杂志版面费: 《大众心理学》杂志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出版总署、正式批准公开发行的优秀期刊,大众心理学杂志具有正规的双刊号,其中国内统一刊号:CN31-1228/G3,国际刊号:ISSN1004-6100。大众心理学杂志社由华东师范大学主办,本刊为月刊,开本:16开语种:中文英文名:PopularPsychology,出版地:上海市。自创刊以来,被公认誉为具有业内影响力的杂志之一。根据一般杂志社版面费来看:省级期刊:800元-1500元/版,核心期刊一般2000元/版起。仅供参考,具体费用请联系本站客服。 大众心理学杂志审稿时间: 大众心理学杂志审稿时间一般为1-3个月,文章录用后,编辑部会通过邮件或者是电子录用通知书的方式回复信息。在确定收到编辑部的用稿通知之后,大众心理学杂志会给作者发送确认刊登的具体相关信息。如已向大众心理学杂志投稿,请耐心等待。

链接:

《乌合之众:群体心理研究》音频。《乌合之众:群体心理研究》是团体心思学的奠基之作,被誉为“改动国际的20本书”之一。书中极为精美地描绘了团体心态,调查了团体的特别心思与思想方法,特别对个别与团体的悬殊心思进行了精辟剖析。对人们理解团体行为的效果以及对社会心思学的考虑发挥了巨大影响。深刻影响了弗洛伊德、荣格、托克维尔、梁启超、周作人等学者,和罗斯福、丘吉尔、戴高乐等政治人物。其观念新颖,言语生动,是团体行为的研讨者不行不读的佳作。

主讲人 燕懂

我国传媒大学播音掌管双学位毕业生,普通话一级甲等,播音员掌管人A证。声响正经大气、悦耳动听。屡次为国内各大要点博物馆、严重纪念馆、城市规划馆等录制语音著作。

专辑大纲

引 言:团体纪元

第 I书 团体的灵魂

第一章团体的普遍化特征及团体心智归统合一的心思学规律

第二章团体的品德和感觉

......

不是中文核心,也不是科技核心

从众心理论文文献

当代大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需要面对以及处理很多的问题,其心理健康水平直接影到整个人生的发展,而恋爱心理更是不容忽视的一个关键问题,下面是我为你精心整理的大学生恋爱心理健康论文,希望对你有帮助!大学生恋爱心理健康论文篇一 摘 要】近年来,大学校园里恋爱,不仅成为时尚,凸显的心理问题也成为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 文章 针对当代大学生在恋爱过程中出现的一些恋爱心理现象和产生的恋爱心理效应进行了分析,揭示了由此而出现的一些不良恋爱行为。 【关键词】当代大学生;恋爱心理;心理问题 当前大学生恋爱,已经成为大学校园里一个不容避讳的话题,也成为丰富多彩的大学生活的一个重要缩影。但是,并不是每一段恋爱都能阳光灿烂,也未必每一个人都能在爱情的征程上一帆风顺,那么,随之而来就会出现因为恋爱而产生的一系列问题,其中最为突出的就是心理问题。研究大学生的恋爱心理现象,分析他们的恋爱心理效应,有助于理解他们在恋爱过程中出现的一些行为。 一、大学生恋爱中常见的心理现象 根据调查发现,很多大学生对于为什么谈恋爱理解不深甚至自己也解释不清楚,出现盲目的动机。 (一)从众心理 大学生大多是18-23岁的阶段,在这个阶段,谈恋爱仿佛成为一种时尚,以至于不谈恋爱显得似乎不正常,不管是为了顺应时尚的潮流还是为了把自己尽快的融入在这个群体中不被淘汰,抑或是很多大学生认为大家都有的东西我也应该有,就使得众多大学生不假思索的加入恋爱的队伍之中。 (二)认同心理 恋爱的前提就是彼此的相互吸引,很多大学生把在异性面前的吸引力作为自我价值的一个重要评判标准,认为有异性朋友才能证实自己的存在价值,才能使自己在所在群体中凸显出来,才能说明自己有魅力,这似乎成为众多大学生尤其是女大学生的普遍共识。 (三)好奇心理 根据年龄阶段的生理和心理发展程度来讲,大学生年龄段都已经成熟,对于成人世界的很多东西尤其是异性都充满了好奇心理,渴望得到成人世界的认同,更希望有异性的认同,所以对于恋爱充满了好奇和渴望。 (四)依赖心理 90后的大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他们成长的环境与陌生的大学校园之间的落差势必造成孤独感得存在,对于家长的呵护与关爱的依赖,是产生“情感寄托型”恋爱动机的重要因素。 (五)排解寂寞心理 大学自由的生活气息与高中阶段繁忙的学习形成鲜明对比,于是很多在校大学生养成了懒散的习惯,特别是周末或特殊的节日,他们往往选择谈恋爱来排解寂寞。 (六)倾诉心理 大学生本来就处于激情与梦想燃烧的岁月,生活在同一个校园,来自不同地方的同学,无论是男生还是女生,他们由于年龄相仿或许都会有着更多的共同语言,更容易走进彼此的心灵;另一方面,在遇到学业上的挫折、同学间的利益冲突、家庭的不和睦等问题时,他们更倾向于找个异性朋友倾诉。 二、大学生恋爱中常见的心理效应 (一)光晕心理 “情人眼里出西施”,这是大学生普遍认同的恋爱心理作用,这种在心理学上又称为光环效应或成见效应,通常指在男女 人际交往 中形成的一种夸大的社会印象。由于大学生往往对于爱情充满了期待和渴望,更容易在坠入爱河以后,对于恋人缺乏正确的客观的评价,对于很多事情的分析和辨别往往更容易从情感的角度出发,难以全面的评价一个人,更难以认识到彼此的不足。 (二)逆反心理 大学生大多比较自我,又处于个性张扬的年龄阶段,当他们的主体需要与客观现实存在矛盾的时候,他们更容易产生强烈的抵触情绪,同时导致他们更愿意实现自己的需要,与反对主体意愿的客观条件作斗争。这种现象往往发生在恋爱过程中,比如当彼此双方均受到父母或者朋友等的反对时,或者出现一些其他的不利因素的阻挠时,他们的内心渴望在一起的意愿更加坚定,彼此相爱的态度也更加坚决。这种心理学上称之为“罗密欧与朱丽叶效应”的现象更容易激起他们的逆反心理。 (三)自卑心理 心理学上的自卑,着重指由于主体对 自我评价 的偏低,从而更容易引起一些消极的情绪体验,诸如害羞、不安、内疚、胆怯、忧伤失望等。 自卑感是很多人都普遍存在的一种心理,只是成分多少的确别,正是有这种消极心理作用的存在,使大学生在恋爱过程中遭受不良影响。自卑感较弱的人,可能会找到合理的调试 方法 使自己在较快时间内得以恢复;自卑感较强的人,需要较长的时间才能逐渐走出阴影,重新燃起追求的希望;自卑感过强的人,常常会因为对于自己的能力不断怀疑、担心自尊心受挫,更容易在恋爱上遭受挫折,之后又因为不愿与人交往使他们往往选择逃避,从而更不容易走出心理阴影。 三、大学生存在的恋爱行为 正是由于大学生在恋爱过程中存在的上述一些心理现象和心理效应,使得大学生在恋爱行为上出现如下众多不良的现状。 (一)享受恋爱过程,忽视恋爱结果 通过调查发现,很多大学生认为恋爱就是恋爱的本身,就是一种彼此在一起的情感体验,是需要享受恋爱的心动、缠绵、美好、甜蜜等的过程,他们普遍认为,爱情就是一种相互吸引,就是一种彼此欣赏,中恋爱观体现了当代大学生对于追求爱情的自由和渴望真爱的勇气,但是他们对于恋爱的结果比如是否能在一起成为彼此的终生伴侣等不是很在意。 (二)爱情地位居高、学业地位下降 很多大学生的恋爱刚开始时是出于对专业的共同 爱好 或者对于理想信念的执着追求,他们期望能共同学习,在追求理想的道路上共同进步,这是他们的初衷。但是,随着彼此感情的加深,有一些大学生沉迷于爱情的捉摸不定、卿卿我我之中,被彼此的情绪所左右,有限的时间内只关注于谈恋爱,甚至“加班加点”,对于成就事业的热情、对于学业的热度相对下降,颠倒了主次,势必影响学生的全面健康成长。 (三)观念过度开放,弱化传统道德 在这个媒体发达的时代,各种信息充斥着大学生的头脑,使他们失去了辨别的能力,也许是出于对所谓“时尚”的追求,大学生的恋爱观念日益开放,甚至有些过度。他们不再因为恋爱不被学校允许而感到羞耻,他们勇于追求、甚至觉得如果不恋爱才是大学生活的一大遗憾;在恋爱方式上,他们的公开化程度使得他们在大学校园里出现诸如搂搂抱抱等不文明举止,在自习室等公众场合做出过分亲密的动作,现如今网络流传的种种不看视频正是这个问题的显性存在,严重影响了大学生群体的形象;在恋爱道德上,一些人感情不专一,只在乎寻求恋爱的刺激,缺乏恋爱基本的道德感,朝秦暮楚,甚至搞多角恋爱关系,加之恋爱态度的极其不严肃,往往很多行为超越正常的恋爱关系。 (四)失恋态度宽容,承受能力较弱 大学生很多恋爱都是出于从众心理等的影响,使得他们往往在寻找爱情的过程中出现很多盲目心理,也出现很多后续的问题。所以,尽管谈恋爱是大学生的一种时尚,但是“失恋大军”也是大学生群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尽管能很洒脱地选择分手,但是如何正确的应对失恋问题,他们却往往无从下手。失恋必竟是一种较为严重的挫折,对于这种挫折的承受能力和应对能力,很多大学生表现得都不是很理想,因此导致的心理问题也是近年来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严重者甚至会出现自杀等现象,这些都是很令人担忧的问题。

从众是受别人的影响,而在自己的知觉、判断、认识上表现出符合于公众舆论或多数人的行为方式,从众现象是一种较普遍的心理现象。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从众心理的相关论文,供大家参考。

【摘要】从众消费心理是消费者心理学中一个重要的消费心理类型。其类型的广泛程度,几乎不受地域国度差异的影响。是一种普遍的普通的消费心理。然而人作为社会主体,各学科 文化 领域也不可避免的把人作为研究中心,经济学就是如此。尹世杰先生就于1986年提出要把人的消费需要作为经济学研究的起点。在张扬个性化的今天,我们也在不知不觉的奉行着个性化消费。我们要想掌握并引导正确的消费需求,想要维护市场稳定并推动市场经济发展就必须把现代经济学和现代心理学结合起来对消费者的从众消费行为进行分析研究。

【关键词】从众消费心理,消费者,市场

1从众消费者心理的形成

消费者心理学的形成

从众消费心理作为消费者心理学的一个类型,我们首先应该大致了解下消费者心理学的形成。消费心理学是心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它以消费者在消费活动中的心理现象和行为规律为研究内容以研究人们在生活消费过程中,在日常购买行为中的心理活动规律及个性心理特征为目的。消费者心理学的形成大致分为以下几个阶段:(1)知识积累阶段。这一阶段与其说是知识积累不如说是社会进程中通过经济渗透的人性光辉。在这一阶段中,各个时代的学者各个地域的学者都不约而同的提出消费与心理学的微妙关系。如:“在东方,中国春秋末期的著名自由商人范蠡(陶朱公)已从分析消费需要入手,以“计然七策”经营商业,荀子提出生产要“养人之欲,给人之求”(《荀子·礼论》),讲的就是满足人的消费需要;在西方,古希腊唯心主义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已提出“欲望是心理运动的资源,一切情感、需要、动作和意志均为欲望所引发”的命题,古希腊哲人色诺芬最早提出“消费”这个术语,法国古典学派的终结者西斯蒙第提出了社会生产目的是满足消费需要的观点”。(2)体系凝构阶段。消费心理学的诞生与心理学、消费经济学及其他分支学科有着很大的渊源。并且在很大程度上是心理科学理论在实证研究中,不断向消费研究领域渗透,进而与消费有关的社会经济文化问题又反作用于应用心理学所致。在力学上这是作用与反作用的原理,那么作用效果如何呢?从研究著作上看,1900年h ·盖尔出版《 广告 心理学》,以及1980年e·a若斯出版《社会心理学》,开辟了群体消费心理的研究领域,1920至1930年期间丹尼尔·斯塔奇撰著并出版了《斯塔奇广告回忆指南》和《广告学原理》。它们或侧面或正面的探及消费心理问题,它们的诞生为消费心理学的提供了前提条件。从实验研究成果上看,1920年j·b·华生的广告心理研究、1938年欧内斯特·迪士特的消费动机研究,哥伦比亚大学实用社会研究所的拉机斯费尔德和e·卡兹关于“人格的影响”的研究,哈弗大学r·a·鲍尔关于“知觉到的风险”的研究 报告 ,为消费心理学体系的构建奠定了有利的形成基础。(3)真正的学科创立与创新阶段是20世纪70年代中叶延至20世纪末或21世纪初。可见消费者心理学这一学科还很年轻,待研究待发现的领域还有很多。然而伴随着市场经济主体的演变,社会文化的推陈出新,人的概念会越来越来重要,作为将人的心理与市场消费相联系的学科,消费心理学的发展必然会迈上一个更高更远的台阶。

从众消费心理的成因

从唯物主义哲学上讲,物质决定意识,事物具有多面性。从众消费心理就恰恰体现了这一点。首先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压力是从众的一个决定因素。在一个大环境下,谁做出与众不同的判断或行为,往往会被 其它 成员孤立,甚至受到严厉惩处,因而某个大环境下的成员的行为往往高度一致。其次从众心理的产生是具有自然基础的。众所周知,动物群体这种一致行动的趋向性是长时间进化形成的,且具有一定的进化优势。因而人类的这种心理特征也是一种进化过程中的产物,是与生俱来的。例如人类社会形成初期的石器时代,集体狩猎群居而作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再次从众使个人减少了信息搜寻成本。任何人在从事某一活动前,总得付出一些信息成本,包括时间和金钱等方面。而决策本身就需要时间,在情况不明的条件下,用于决策的时间就会相应有些长。例如,一位消费者到商场购物,他本身喜爱的品牌众多,但只能决一而择,那么他就会参照他人意见甚至暗示。比如他会潜意识中观察购物完的顾客手中所持购物袋以哪家品牌居多;注意其他消费者谈及的品牌等等。在上述描述中,我并未提及消费二字,但我想说,消费只是人的一种行为之一,而从众心理的影响几乎遍布了人的所有行为。如果从经济学的角度着眼,选择从众的群体成员能获得某种报酬。鉴于任何人都是以自我利益的最佳判断者和最佳追求为原则。因而某人从事某种行为,肯定要符合某人的效用利益最大化法则。既然别人的行为可以对我负责,所以我模仿别人的行为极大可能对我有利。因为几乎不会有人选择对自己不利的事物。

上一段,我主要叙述了从众消费心理形成的群体因素。除群体因素外,还有情景和个人因素。这两点其实是很好解释的。先说情景因素,所谓情景因素,主要是指当消费者遇到商品信息模糊不清或者受到权威人士影响的情况下产生的情境。譬如风靡各大时尚周刊的各种时装秀中,评委主编设计师作为权威人士可能都会对一季的服装风格做出评论,于是就会出现所谓的“街头流行”现象。我再举一个例子说明所谓的信息模糊不清。例如,股市基金理财就是一种明显信息模糊不清的代表事物(这时由于其变动性多样性造成的),当然这里我是抛开专业人士就普通大众而言的。普通大众文化程度各异对股市基金等可能熟而不通,用而不精。这时就可能会发生,自己对商品不了解就去看别人怎么做。邻居买了A股赚了十万,但你不了解股票行情性质可能认为邻居投十万A股赚了,我投入我大概不会亏的心理。这是一种很明显的情景案例。再说个人因素,这里的个人因素包括的方面很多,其中主要反映在人格特征、性别差异与文化差异等三个方面。男人可能比女人更果敢做事有主见,女人相比就会差些;有些消费者思维灵敏智商高所受 教育 程度高,不会发生盲目从众,相反则易发生从众的消费行为;某地区居民喜食辛辣,外迁户会受其地域饮食文化影响,转而消费此口味的食品。 2从众消费心理的特征

模仿心理是从众消费心理的本质。模仿是有意或无意地对某种刺激做出类似反应的行为方式(周晓虹,1997)。在行为经济学中,将从众消费的大部分诱因归咎于模仿。在现实生活中,市场会有一部分消费者表示出一些示范性指向性的消费行为,暗示出一定的消费倾向,当这种倾向被认可时,其他消费者会产生模仿和重复他人行为的倾向,这种行为暗示扩散流行之后便形成了从众消费的行为,其意识就是从众消费心理。

非正式约束与从众消费心理。所谓非正式约束是一种普遍社会现象,人们在彼此长期交往中形成的没有明文法规的,约定俗成的规定,这些约定俗成的规定大都会不约而同的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非正式约束潜移默化中占据了主流,并拥有对消费心理强大持久的约束力,明文规定与之相比就变得孱弱无势。所规定的该消费什么不该消费什么对消费者的消费心理影响就会很小。

不确定性与个体理性有限性。在心理学中,无数实验及事实证明,在面对不确定性时,人们需要进行模糊回避,也就是对不确定性所表现的处一种厌弃感。奈特于1921年定义不确定性为人们无法预料和难以测度的变化。为了满足个人规避风险减小损失将利益最大化的需求,人们往往将自己的意见做保留并以群体意见为参考。这种不确定性也在某种程度上与凯恩斯在美国通货膨胀时所提出的边际消费倾向规律,流动偏好规律和资本边际效率规律所吻合。个体理性有限性其实是个相对群体而言的概念。(1)群体的智慧与理性往往是高于个人的,借群体为参照物会与相当大的安全感。(2)个人搜寻信息成本大难度高,依照群体节约成本,且可以提高容错率。(3)对自己的行为有所保留,在错误发生之际可以拟作应急方案(4)对于多数人来讲,多数人蒙受损失会比一人承受好得多,即心理平衡上的需求(5)结合本国国情来看,在中国 传统文化 中,“中庸”之道可谓是盛行至今。自孔子与其弟子在《中庸》中提出:“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后,中庸的思想就一直未离开中国文化,以至于促进从众心理的形成,并渗透到如今的现在市场经济中。

3从众消费心理对市场经济的影响

谈到从众消费心理不得不提到社会倍增效应。社会倍增效应一词是由物理学中倍增效应演变而来。之所以会被冠以社会一词,是因为这种效应适用于很多社会问题及现象。例如,兴起不久的电子商务,我国面临几大现状之一的就业问题及信息服务业等等。所以好好利用社会倍增效应,好好利用从众消费心理,利用二者的关系必定能为市场经济创造良好的经济效应。利用社会倍增效应不仅可以扩大消费需求,推动与之相关的产业发展,而且最后会福泽消费者。于企业而言,消费者需求的扩大,即扩大内需,必然会达到企业发展的目的。于市场经济而言,市场的两个终端达到利益最优化也就是市场经济得到了最好的发展。然而从众消费心理是一把双刃剑,虽然益处多多但对市场经济而言也是有其自身危害的。由于从众消费心理可以制造一股消费热潮,企业会利用热潮创造经济效应但也可能会在技术创新上产生惰性,产品制造上粗心大意。这是一种投机取巧的行为,利用不好会危害消费者危害市场经济。

4如何利用从众消费心理对市场经济的影响

根据从众消费心理的特征,要想趋利避害,大致要做到以下几点:(1)加强经济法规建设,适当用明文规定避免不必要的盲目从众消费心理;(2)组织相关业界的权威人士发布产品权威信息,加强消费者对商品信息的辨识度,从根本上劈除混淆视听的谣言及错误信息,改变消费者心里对商品的掌握度及清晰度(3)建立普及全国的市场消费监管监督预警查处机制,使得问题可以有效率的解决,避免跟风从众消费心理的盛行(4)充分发挥我国消协等消费者利益维护组织的作用,引导消费者理性消费,加强对非理性消费行为的防范。

参考文献:

[1]清华大学出版社 消费心理学主编李晓霞 刘剑 尹世杰,消费文化学【M】.武汉:r人民出版社,2002

[2]周晓虹,现代社会心理学【现代社会心理学】.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

[摘要]重视儿童从众心理在儿童良好的身心发展发面有着重要的影响作用,但是,如果盲目的屈从则会抑制儿童自然成长的过程。随着社会的转型、时代的变化,对创新人才的需求在逐渐增加,需要打破常规、推陈出新勇于探索的创新型人才。积极的从众能够促进儿童创新能力的发展,消极的从众则会抑制其天性,所以,这就要求我们在儿童教育的过程中对儿童进行积极的引导,强化其希望出现的行为动作。本文将探讨利用儿童从众心理作为儿童教育与心理发展新的切入点。

[关键词]儿童从众心理;创新;儿童教育与心理发展;切入点

[中图分类号]GAO

[文献标识码]A

[ 文章 编号]1671-5918(2015)03-0095-02

doi:

[本刊网址]http://

所谓从众行为,即俗称的“对大流”。在群里规范强大的压力下个体会屈从与同群体的一致性,达到彼此行为规范高度吻合。从众行为的研究始于20世纪30年代美国社会心理学家谢夫里多作的“光点移动错觉研究”,美国社会社会心理学家阿希所做的“线段判断长度研究”等等,这些学者用实验证明了个体意愿会受到群体行为规范的影响,趋向于与群体意见保持一致性。除此之外,还有许多学者在这方面做过很多研究,并且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而本文则从社会心理学的角度来探讨儿童的从众心理对儿童心理教育与发展所具有的指导意义。

一、儿童从众现象的具体表现

(一)语言从众

我们这里所讲到的语言是指儿童的沟通能力。根据皮亚杰的儿童认知发展理论,幼儿园的孩子(2-7岁)正处于思维的前运算阶段,这一阶段的儿童思维具有片面性和我向思维的特性,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往往不会站在别人的立场思考问题,所以在幼儿园里,常常会发现孩子们有“他说什么,我说什么”的现象,如果一个小朋友咋游戏中摔倒,教师会安慰小朋友例如“宝贝最勇敢,勇敢的孩子不哭泣”这样的话语,接着就会听到无数个声音说“老师我也不哭”、“老师我昨天摔倒也没哭”…并且你会发现,其实有很多孩子是在“撒谎”。如果教师就某个活动的规则提出一些建议,并问儿童的意见时,你就很难听到有“不好”的回答。

(二)游戏从众

3-6、7岁的孩子是在儿童心理发展的幼儿期,又称为学前期。儿童在这一时期的活动以游戏为主,游戏能促进儿童身体和心理的健康发展。格罗斯把游戏看成是儿童对未来生活的一种准备活动,是一种本能性反映。那么在游戏过程中我们大概可以预见儿童的心理发展状态。这时的儿童不同于2岁婴儿,进行的是群体性游戏。儿童用游戏来反映周围的生活,由于受到身心发展水平的限制,儿童的群体性游戏在他们彼此之间形成一种高度的默契。一个小朋友将一张纸揉成一个小纸团放在手上,说“这就是我们生活的地球”,马上就会看到很多类似的地球出现,并且活动过程和举动都是相同的。游戏在这个时候能够很好地促进孩子 想象力 ,创造力等等思维活跃性的发展,而在这种情况下,游戏往往成为了千篇一律的了,有时候觉得很奇怪,为什么多有小朋友都会主动,不自觉的认同第一个小朋友的观点呢,如果是从从众的角度来考虑这个为题就不足为奇了。

(三)动作从众

社会心理学研究表明了,人们总是喜欢追求类似性,希望自己的心理和行为与某一社会群体及其文化相一致。当儿童做出不同于同伴的动作时,常会受到来自小团体的压力,这种压力往往来自于对偏离的恐惧,担心受到同伴的排挤和嘲讽。当个体表现出与群体不一致时,常常会故意改变自己的行为,以求得相同。不仅如此,儿童动作从众的另一个原因还未自于儿童好奇心的驱使,再加上想要被关注的心理,儿童的从众行为会增多。课余活动时间,我们会发现,如果一些小朋友在自己座位上跷着二郎腿且没有被老师阻止时,那么马上就会接二连三的有人也跷二郎腿,甚至两条腿都跷在桌子上。

二、儿童从众现象产生的原因

(一)儿童自身方面的因素

1.年龄

根据幼儿从众行为及影响因素调查研究,幼儿的从众反应次数随着年龄的升高而有下降的趋势。年龄越大其从众行为越少。利用儿童从众行为的这个年龄特征,可以引入儿童道德品质、道德情感、道德行为等的教育,在行为强化的基础上,让其从众行为朝向积积极的方面发展。 2.智力水平 根据幼儿从众行为及影响因素调查与研究统计结果,智力水平低于平均数幼儿的从众反应数明显高于智力水平高于平均数的幼儿。

3.认知水平及个性的影响

由于儿童身体和心理的影响,对事物的认识水平有限,在儿童的社会化的过程中其品德的发展成为了儿童社会化的核心内容。3-6、7岁的儿童其道德认知、道德情感和道德行为仅仅只是初步的了解,对是非对错还不能区分的那么明确。所以在学前期的儿童身上常会一个孩子讲脏话,别的孩子也跟着讲着脏话。这是就需要教师进行对错认知的正确引导。按照皮亚杰的理论,3-6、7岁的儿童虽然能够运用分析、比较等思维形式作出简单的判断、推理,但仅仅局限在解决一些简单的智力问题。当老师提出需要幼儿动脑筋的问题时,常常会得到一些交肤浅的答案。而那些智力水平较低的孩子就选择回答跟别人一样的答案。可见,儿童的从众心理与认识水平及个性品质的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儿童的认知水平越低,产生的从众行为的可能性就越大。

(二)社会文化因素的影响

1.家庭因素

孩子的个性形成及心理发展与家庭教养的影响是分不开的。其中父母在家庭教养模式中扮演着很重要的角色。和孩子相处的这些天我发现,在民主型家庭成长起来的孩子更加的独立,并且倾向于摆脱成人的控制,善于寻找自己想要的东西。而专制型以及放任型家庭的孩子在从众与否的问题上,很容易受到同伴的干扰,依赖性较强而不坚持自己的意见。 2.同辈群体的影响

除了 家庭教育 影响之外,同辈群体的影响力也是不容小觑的。幼儿在同辈群体的影响下,其从众行为要明显高于其他人的影响。如果家长在家里给儿童喂药可能很困难,但拿到幼儿园,在看到同伴在吃药时,自己反而会主动“找药吃”。这一现象就与美国心理学者提出的“群体社会化发现理论”相吻合了。这里也不难让我们会联想到“孟母三迁”的 故事 。

3.权威的影响

儿童从众行为的产生离不开权威的影响。被儿童视为权威的人物例如老师,如果老师给乖的孩子一个满意的眼神再加上小红花的条件刺激,对不依从的孩子给予惩罚,那么被罚的孩子就成了别人的“榜样”,其余的孩子就会为了不被惩罚而变得很温顺。在儿童的成长过程中,来自成人的评价对他们是非常重要的。孩子们会为了得到权威人士的赞许避免受到惩罚而选择去按照成人的意图做事。

三、将儿童从众心理作为幼儿教育新的切入点

(一)重视榜样的教育,调整儿童的不良行为

重视榜样并不是要求所有人都向一个人看齐,复制别人的动作,而是鼓励孩子们发现别人身上的优点和长处,从而将观察到好的行为规范加以内化,将自己也转变为别人的榜样。改变一味盲目的跟从他人。由于儿童的选择力、鉴别力都很不成熟,在日常行为中往往会出现一些不良行为,例如攻击性行为,那么在这种情况下,榜样作为来自他人的示范就显得比较重要的,因为这些榜样往往反映了正确的社会对个体的总体规范和普遍要求,同时给儿童正确的行为心理发展提供了参照坐标。

(二)打破常规,培养儿童的独立性与自信心

总是趋同与别人的类似性,盲目从众就会扼杀儿童的独立性与自信心。要敢于打破常规,推陈出新,而不是事事都和别人一样。如今我们需要的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具有革新精神的创新型人才,这就要求教师对学生要有发散性思维的培养。根据布鲁纳提出的学习理论,发现学习要求教师在于创建一种教学情境,以促进学生进行的积极思考,仔细探究。这样既可以提高孩子的智力发展,又可以增强孩子的学习动机,鼓励孩子从问题的不同侧面进行回答。在创造性培养过程中,答案要求的不是精准,而是多样化。

(三)强化行为,引导儿童独立思考

独立思考是一种能力的培养,怎样从一个场依存的孩子转变为场独立的孩子,除了自身的因素以外,借助外力,也可以有所改善。适当的增加教师在课堂内容的互动性行为,引导幼儿独立思考。

(四)调整期待,减轻儿童团体压力

在儿童的教育教学过程中,尽量减少对比。每一个儿童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有单独属于自己的 思维方式 ,成人不需要强加给儿童一些是非对错的观念。在团体游戏或与成人接触过程中,需要给孩子提供一个轻松、安全且充分被关注的环境,从而减少儿童的团体压力,有利于利用儿童的从众行为来培养儿童的想象力、创造力、独立性和自信心。

参考文献:

[1]阿瑟.S.雷伯.心理学词典[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96:86,398.

[2]邹晓燕.自主性--独生子女家庭教育的关键[A].中国儿童发展与家庭国际研讨会论文集[C].北京:北京科技技术出版社,1994:476.

[3]邸颖.儿童从众心理浅析[J].黑河教育,2010(7):10-11.

[4]霍静.儿童从众心理浅析[J].幼儿教育,1989(6):3-4.

[5]邢少颖.覃晓燕.幼儿从众行为的调查与研究[J].山西省行为科学学会学术会 议论文 选集(1999-2003)年度.2003.

人格心理学为心理学的分支之一,可简单定义为研究一个人所特有的行为模式的心理学。“Personality”一般都会被译作“性格”,心理学学界则把它译为“人格”。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希望大家喜欢!

篇一

《从人格心理学角度浅析人力资源管理》

【摘要】近年来人格心理研究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日渐增多。本文概述了人格心理学的概念和内容,分别分析了精神分析学派、特质学派、人本主义流派、行为主义和社会学习流派理论在人力资源管理的招聘、岗位匹配、薪酬设计、激励机制、绩效测评等管理环节的作用和运用。有利于发挥人格心理学理论在各种组织选人、用人、育人中的应用。

【关键词】人格心理学;测评;激励

一、人格的概念和人格心理学的内涵

人格可以定义为源于个体身上的稳定行为方式和内部过程。它包括两部分内容,是稳定的行为方式,人格研究者通常认为它们指的是个体差异,重要的一点在于,人格是稳定的。二则是关注内部过程,内部过程和发生在人与人之间的人际过程不同,它是从人的内心发生,影响着人怎样行为、怎样感觉的所有情绪、动机和认知过程。人格心理学形成并集各家之长后,主要有六个学派:精神分析学派、特质学派、生物学派、人本主义流派、行为主义和社会学习流派以及认知流派。

二、人格心理学理论对人力资源管理的影响

1、从精神分析学派的角度看

1人格型别理论在招聘、培训和绩效管理中的运用。卡尔•古斯塔夫•荣格在1921年出版的《心理型别》一书中认为,人与人之间存在着个别差异,可以分为内倾型和外倾型两种心理型别,个体的差异进一步的划分可以分为思维、情感、感觉和直觉四种心理机能。

内倾型的人在性格上表现出沉静、含蓄、内敛的特质,较多关心自身而较少注意外在的事物,对知识性思考性的工作较有兴趣。而外倾型的人在性格上则表现出活泼、善言辞的特质,关心周围的一切,喜欢参与社会活动。

合理把握对人格型别理论的运用,做好人力资源管理与招聘环节息息相关。外倾型的人更为主动,在招聘中往往会表现出更加出彩的一面,与招聘官进行交流时思路流畅,举止落落大方。这样的表现在社会知觉偏差中容易产生“晕轮效应”。事实上在招聘过程中,招聘岗位仍要以职位说明书的内容为基准,在此基础上做好人才素质测评的判断指标设计,才能使性格与职业匹配。一个企业的科研部门职位的招聘更加应该看重的是独立思考,善于思索的能力,内倾型人才可能会更加适合这样的知识性员工岗位。

人格的不同型别在进行员工管理和员工发展中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对于企业管理员工的职业生涯规划有极大的影响,它影响员工选择更为适合的职业或者进行职业族的规划,在日后的培训内容选择和岗位晋升方向上提供了参考的依据。另外一方面,其预测也影响着绩效标准,外倾预测管理类的工作绩效更佳,因为这些岗位需要较多的社会交往活动。

2以集体无意识理论观跨文化人力资源的价值观管理。荣格概念中的心理图谱可划分成两个基本的区块:意识与潜意识。潜意识又可以进一步区分为个人潜意识和客体心灵即集体潜意识或集体无意识,CollectiveUnconscious。荣格认为我们头脑中有一个特殊的部分是弗洛伊德没有谈到过的,他把这部分叫做集体无意识,以表明它与个体无意识的区别,它由不同于意识范围内的思想和形象构成,且每个人的无意识素材都基本相同。正像我们从祖先那里继承了生理特征一样,我们也继承了无意识的心理特征。

不同民族所独有的“集体意识”在“跨文化的人力资源管理”中,尤为显得突出。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对于跨国企业而言,在国外所属分公司的团队建设中,必然需要面对的就是这种由“集体无意识”造成的心理特征不同的跨文化的管理问题。一个跨文化的管理团队,必然会经历一个痛苦的磨合性,这不仅存在不同拥有国籍,文化的团队内成员之间的相互磨合,也存在外派人员自身需要经历的一个“文化休克震颤”的认知过程,社会角色的模糊、价值观的冲突、异国文化和生活各个方面的不适应等等,都需要一个心理的调适期。

除了文化和心理上的冲突,由此延伸而来在薪酬管理方面的薪资制度不同,待遇差异也可能导致问题。因此除了不断调整薪酬体系,使员工理解和认同差异性,进行价值观管理也可以起到良好的缓冲效果。根据霍夫斯泰德的文化维度理论,中国“权力距离高,集体主义”的特征使得中国为代表的亚洲文化都是集体主义和权威服从的家长式文化。

荣格理论中关于“集体潜意识”的认识流传于一个民族的血脉,不易被割舍,平时不明显,但潜在的隐藏并影响着我们。在管理中包括价值观管理与企业文化的树立都与此有关联,如何灵活的运用,增强企业的凝聚力与员工的忠诚感,形成稳定的组织承诺值得借鉴。

3“阴影”原型的以小窥大。荣格“集体无意识”理论中关于意识的重要原型,有“阴影”这个原型。阴影一词具有戏剧性,但它包含着我们的无意识部分,这部分在本质上是消极的,可比喻为我们人格中的阴暗面。荣格主张,一个能很好适应社会的人,能把善与恶都结合进自己的整体中。

对于善与恶的合理把握,与人性的基本假设理论相关。人的行为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他们人性假设的特质,而人力资源管理的管理实践更是建立在一系列理论与假设的基础之上。因此,人性的基本假设是人力资源管理系统的基石。

道格拉斯•麦克格雷戈提出了人性截然不同的X理论和Y理论,而在此基础上不断完善成熟的超Y理论体现了阴影的善与恶在企业管理中的合理运用。超Y理论主张组织和工作的匹配性,这有利于个人的胜任感和工作的效率相辅相成,相互影响,最终达到提高员工绩效的目的。

将工作设计与人结合起来,使得性格与工作相匹配,让特定的岗位由适合的人员担任,有助于实现“人岗匹配”的目的。对于工作内容与情绪,态度,动机方面需求的重视,在决策中可以建立合理的工作任务安排,薪资待遇和管理制度。而针对性格的差异化与动机态度的不同,在制定培训计划时,可以调整更加适应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的效率,有效的培训结果可以产生较高的工作效率和胜任率。

2、从特质学派的角度来看

1人格型别维度视角的用人。人格测验是人员测评方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过去的人员选拔工作中,我们往往只重视专业技能和能力,而忽视了个性方面的特征。渐渐地,由于人格测验有利于提高选聘工作的有效性,此类测验在选拔和雇佣人才中开始越来越多的得到了关注。古希腊的四种气质型别,荣格的心理型别学说,大五人格模型,霍兰德的六种与工作相匹配的性格维度等都证明了人格型别理论在人员测评中的广泛运用。通过自陈量表和投射技术等等测量方式都可以从侧面反映出人员的一些性格特质,利于对员工进行考评。

人格理论的特质流派中最为典型的是“大五模型”及其建立的一系列具有信度与效度的人格测量量表。“大五模型”人格的各种维度对招聘雇佣环节也有影响,包括外倾性、随和性、责任心、情绪稳定性和经验的开放性等五个维度,对性格与职业相匹配的选择有一定的影响。在一项研究中,外向性、责任感和经验开放性是衡量领导力的强有力的指标。在另一项对“大五人格”的研究中,神经质与动机负相关,而责任感与动机正相关。“大五人格”的五部分,尤其是外向性和经验开放性,也与职业兴趣和职业型别有关联。而且,在人格研究中,责任感是衡量工作绩效最一致、最普遍的指标。故而公司在建立企业文化的时候会侧重于对于员工忠诚度与归属感的培养。

2员工激励视角的薪酬设计。特质流派中的成就动机,归因,A型人格,情绪和逆境商AQ的相关知识也与组织的人才管理具有关联性。高成就动机的人,我们在进行薪酬设计时需要注意到薪资的多少并不是最重要的激励因素,甚至可能薪酬增长到一定程度以后,在工作时间长短上出现“拐点”,反而下降,这与薪酬管理中“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的发生都息息相关。

3归因视角的绩效评估效度。归因理论对于绩效评估具有借鉴意义。区分是内因还是外因的判断标准可以用凯利的三维归因理论来解释,它有三个原则:一致性原则,一贯性原则和差异性原则。

正是由于归因中存在着基本归因偏差,自我服务偏差和行为者――观察者效应的问题,在很多的企业进行绩效管理时,才会采取多角度的绩效评估体系。360度反馈体系正是基此缘由,从不同的物件中获得大量反馈资讯,大大提高了绩效评估的信度与效度。

3、从人本主义流派的角度来看

以马斯洛为首的需求层次理论对于企业进行人才管理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它使得我们在进行人力资源管理时,不仅仅要重视建立具有激励效用的薪酬体系,也要从其他方面出发,满足员工各个层次的不同需求,如通过丰富工作内容,工作轮岗,带薪休假,学习与培训机会,晋升通道,职业生涯规划等等来满足员工不同的需要,以真正起到激励的作用,提高员工绩效,形成良好的团队建设,真正达到提高员工“工作满意度”的目的。

4、从行为主义和社会学习流派的角度来看

这部分理论中的自我效能感self-efficacy,也称社会认知理论socialcognitivetheory或社会学习理论sociallearningtheory,是指个体对于自己有能力完成任务的一种信念。

自我效能感很高的员工,对自己充满自信,在新环境中成功完成任务的期望也较高,渴望获得成功与认同,通过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培训环节,可以对自我效能感产生积极影响。经过培训之后,员工可能会更愿意承担分配的任务并且努力的工作。从期望的角度来说,个体能够感受到自身的努力和绩效之间具有的关系,以达到激励效果。

三、人格心理学理论的运用对于人力资源管理的意义

人们的个性特征没有好坏与对错之分,人格研究在企业管理方面很长一段时间内并没有得到重视。近十多年来,人们认识到不同的个性特征在特定的岗位或者环境中具有不同的适合度,从而导致各种组织普遍开始关注人格理论在选人、用人、育人中的应用。

这对于人力资源管理在招聘,人员测评,激励机制,薪酬设计,培训开发,绩效评估等方面都是具有很大的意义。如今的社会是知本社会,人才的竞争才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源动力,在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过程中,结合人格心理学理论的相关知识理论,有利于发挥性格,兴趣与职位匹配的功效,利用动机与需求,真正达到“人岗匹配”,激励员工,提高绩效,为组织创造价值的目的。

【参考文献】

[1]美.人格心理学第七版[M].陈会昌等译.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0.

[2]加里•德斯勒,曾湘泉.人力资源管理第十版•中国版[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

[3]李原,孙敏健译.美斯蒂芬•P•罗宾斯,蒂莫西•A•贾奇.组织行为学第12版[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

篇二

《浅谈大学生“御宅族”及其人格心理学分析》

【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大学生之中逐渐涌现出一批“御宅族”,他们是在自身发展过程中产生了新的需要,在与社会双向互动过程中,出现了新的心理和行为方式。本文通过深入研究大学生御宅族及对其进行心理学的分析,并深刻认识到“御宅”对大学生的负面影响,力求大学生正确的看待“宅文化”。

【关键词】大学生 御宅族 宅文化 心理 人格

一、引言

“御宅族”,一个日语词汇,是对热衷动画、漫画及游戏等人群的统称,也可指其他领域的狂热者。近年来,御宅一词在大学校园里流行开来,宅男、宅女都成为大学校园“御宅族”的代名词。根据调查发现,大多数大学生“御宅族”沉迷于虚拟的网路世界,他们主要特征是个性封闭和不修边幅,甚至脱离班级的集体活动。从心理学角度分析,选择宅生活是心理防御机制中的退缩在起作用,是为了逃避现实中的压力和挫败,在虚拟世界中寻找成功带来的满足和成就感,这种行为可能是在现实社会中受挫或人际关系失调而引发的,同时也是社会衰退的表现。其他研究和生活经验均告诉我们,御宅族具有一定的人格特质。与全国常模和非宅人相比,大学生御宅族所表现出来的一些积极或消极的特征,与有关研究大学生宅心理与行为特点方的问卷调查结果相一致,如不爱出门、不愿主动与人交往、身心处于亚健康、时间管理能力较差、沉迷自己的兴趣、很强的资讯蒐集和处理能力等。大学生在成长成才的关键时期,其御宅现象呈现太多的消极因素,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

二、大学生“御宅族”生活现状

当下大学生“御宅族”生活相成分当简单。他们除了上课需要去教室,其余时间基本全部消磨在宿舍。往往又由于与同宿舍的几个舍友“宅”在一起,宅的程度越来越严重。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现今大学生大多使用多种精良的电子产品,他们的生活主要依赖于网路。他们吃饭时可以叫外卖,购买日常用品及零食则靠网购,快递送货上门,他们只需开门签收即可。而精神需求方面则通过上网玩游戏、看电影、网上交友等满足。大批的“御宅族”在网路上相遇,通过各种软体找到了志同道合的朋友,他们大多在网路上形成了小团体,在虚拟的网路上找到了归属感,令他们更加的“宅”。

三、原因分析

一外部因素分析

1、媒体的作用。网际网路对于“御宅族”的形成发展起著决定性的作用。对于大学生而言,几乎所有的事情都可以通过网路来完成。网上订餐、购物、娱乐对于大学生而言就是日程生活中的一部分。网路资源的存在丰富了大学生的生活,网路游戏更是成为多数大学生休闲娱乐的方式。无需迈出家门,“御宅族”就能满足日常的生活需求,很多年轻人乐于保持“宅”的生活状态。

2、大学生活相对闲暇。大学中不仅课业大幅度减少,相对于高中而言,更是没有了鞭挞我们前进的升学压力。除了上课就是呆在宿舍消磨时间,考试前熬通宵复习,就是很多大学生的生活现状。

3、传统家庭模式的演变和代际冲突

现在的青少年群体大多是独生子女,父母与子女间的互动是家庭沟通和交流的主

要方式,可是这种沟通会因为双方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上的差异而产生代际冲突。父母往往会反复的用枯燥的话语去教育子女,对于子女身上变现出来的不和传统的生活方式予以打压。有御宅倾向的年轻人在童年时期很少有表达自己想法的机会,他们从小生活在孤单和溺爱中,缺乏安全感、沟通能力及与他人建立亲密关系的能力,缺少正常的生活经验。在学校生活中,社会交往有时会成为他们的一种负担,内心有想法却又不善于与他人沟通,所以更加留恋熟悉的家庭环境和虚拟世界。在虚拟世界中,他们用自己的方式寻找到精神依托和成就感。

二内部因素分析

1、寄托希望于虚拟世界来弥补自身的缺陷

部分大学生由于家庭生活环境以及学校的教育环境的影响,缺乏优良的交际能力,导致性格内向和交往障碍。一方面他们期望自己能够与他人建立良好的社交关系,一方面又因为自己社交能力有限,在社交活动中不得要领,始终不能如愿。若是再遭受挫折,会是他们更加自卑。一部分大学生开始在网路上塑造理想中的“自己”,在虚拟的网路上,他们不用直面他人,寄托于虚幻的感情。

2、缓解压力、逃避现实

当代大学生面临着考研、就业、人际交往、情感等多方面的压力,有的人选择直面,有的人却选择了逃避。部分“御宅族”清楚的认识到了自己面对的挑战,却不愿去克服,任由自己“宅”在自己的世界中。

3、内心脆弱,易受外界事物吸引,并且成瘾性强,有惰性心理。部分大学生“御宅族”从小没有培养坚韧的心智,也不曾面对花花世界中的各种诱惑。初入大学,各种诱惑接踵而至,他们偏好舒适、懒散。可一旦养成习惯,就会渐渐的丧失斗志,沉溺其中不能自拔。

4、从众心理

大学生具有回归群体和被群体认同的需要,作为群体中的一员,他们不想被排斥或受到攻击,所以他们需要与其他成员保持步调一致。这种从众心理是盲目的,缺乏自身对群体行为的判断。所以如果宿舍的大部人或几个关系较好的同学都变成了“御宅族”。其他人都跟着宅也并不奇怪。

三对大学生“御宅族”问题的人格心理学思考

从人格心理学角度分析造成大学生“御宅族”的原因,是很有必要的一环。从人格心理学的角度而言,社交体验是个体的人格发展的重要条件。阿德勒认为一个人的人格特征,其心理是否健康,集中体现在他的生活风格上,而生活风格的形成与其早期的社会环境影响和个人经验密切联络。在“御宅族”的生活中,社交活动的缺乏导致其社交能力的下降,阻碍个体社会化的正常程序,尤其是处于个性心理发展重要阶段的青少年“御宅族”所受到的影响更为深刻。在人格发展方面,从小具有御宅倾向的青少年,在数个人格发展过程中往往在父母的溺爱中成长。父母对于他们通常采用的是“一手包办”,导致他们能对一些事物做出理性的判断和思考,也没有养成良好的社会交往能力。

御宅现象究竟为什么会出现呢?人类的一切矛盾冲突,精神痛苦,都是由于失去某种平衡的结果。其次,对每一个人来说,在一生中会遇到很多失败和挫折,这种时候很多人不愿意面对自身的缺陷和失败的现实,而是倾向于借助某种机制,来解除自己不适应和焦虑,这就是防御机制或者调整机制。在我们生活的环境中,存在着很多境遇,它威胁着我们心理平衡的可能,防御机制保护我们在这些关键时刻免遭可能有的伤害。事实上,每一个人的心理上都有一套自我保护机制,它能够对危机有所防御从而得到自我解脱。那么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心理退缩?遇到无力解决的问题时,现实中的“我”萎缩,企图以非现实的虚构方式来应对挫折从而得心理平衡。这就是为什么很多人日常生活中不善交际,而在游戏、部落格中表现出令人惊讶的敏锐和活泼;而虚拟世界中的“我”不断膨胀,使得个体在现实生活中的角色扮演逐渐减少。

四、“御宅”对大学生产生的负面影响

“御宅”虽然让大学生的生活变得简单化、缓解了压力,令他们的生活相对的更加自由,让他们找到了自己更加喜欢的生活方式,但是“御宅”所产生的负面影响要远远大于他的好处。在大学生思想、学习、生活、身体健康等方面都产生了负面影响。

1、思想方面

“御宅族”长期的滞留在相对较小的圈子里,不能与外界进行良好的社会交流。现今网路上资讯种类繁多,不免包括了一些不良资讯。部分心智不坚定的大学生在长期接触此类资讯的情况下,价值观有可能产生扭曲,偏离道德航线,更有甚者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2、生活方面

“御宅族”生活上则比较懒散,三餐基本用外卖打发,衣服经常堆成“小山”,更有甚者懒于打理个人卫生,整日以邋遢萎靡的状态示人。由于长期处于这种不良的状态,会使自己的身体处于亚健康状态。

3、学习方面

部分大学生“御宅族”不仅在生活上懒散,更是将这种态度带到了学习上来。为了能过“宅”的更彻底,甚至拒绝了班级的社交活动、逃课等等,导致期末考试成绩不理想,挂科数目过多以至于不能毕业。

4、能力培养方面

长期依赖于网路的“御宅族”在社会化方面不能得到很好的提升。大学生在进入校园学习专业知识的过程中也会参加一些社会实践活动来培养自己的各方面能力,但是“御宅族”生活各方面都依托于网路,导致其社会交往能力、组织能力等不能得到很好的提升。

五、解决对策

1、建设积极的校园文化。校园文化活动对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产生著潜移默化的深远影响,健康、向上、丰富的校园文化活动对大学生的品性形成具有渗透性、永续性和选择性。校园里开展内容丰富、形式新颖、能被大学生所能够接受的文化活动可以吸引“御宅族”走出宿舍,积极参加到活动中来,陶冶他们的情操、充实精神生活,升华道德境界,而不是一味的窝在宿舍上网消磨时间,打游戏。

2、积极探索和创新大学生教学模式。在处理大学生“御宅族”问题上更要坚持因材施教,针对他们特有的个性特点,加以引导,扬长避短,鼓励他们在他们自己感兴趣的领域刻苦钻研,有所成就,而不是单纯娱乐、打磨时间。同时,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对于大学生来说,面临就业等各方压力也需要心理疏导,尤其对“御宅族”来说,由于他们喜欢自我封闭,常常会出现心理问题,所以加强其心理健康教育势在必行。

3、加强父母与子女的交流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而家庭,是大学生接受教育的第一场所。父母与子女间的平等对话有利于青少年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的形成、独立人格的培养。关注子女的身心健康,不仅仅局限于对孩子的物质供给,要正确的引导和辅助孩子面对困难、挑战。

4、大学生“御宅族”主动调整状态,积极的对自己的生活做出规划。大学生在遇到压力与挫折之时,要以积极的态度去应对,以乐观的心态去解决,决不可选择避世的方式去躲避,要学会除错心理,坦然面对压力。大学生应主动地与人交流,参与多种形式的现实交往活动,发挥在社会群体中的作用,从而认识自身价值。另外,要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即使“宅”在家里,也要对自己的日常生活有个规划,要合理的安排作息时间并且每天花一小时左右进行室外活动。

六、总结

在这个自由、多彩、追求个性的时代,在不损害他人、社会的利益的前提下,每个人都有选择自己生活方式的权利,作为旁观者,我们也没有过多的权利对他人的生活方式进行置喙的余地。对于现阶段几乎是风靡各大高校的“宅文化”,我们表示充分的尊重。但单就大学生的长远发展而言,这种生活方式是不可取的。个性化可以使我们具有超越现实的独特性和创造性,但是又不能忽视社会化,只有走出有形的“宅”和无形的内心的“宅”,才能拥有更加丰富多彩的生活,才不负我们大学四年的光阴。

参考文献:

【1】刘梅,大学生“御宅族”现象分析及对策探索,职业教育,

【2】 张洁,大学生“宅文化”的心理探究,达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3】罗芳,国内“御宅族”大学生产生的原因分析,青春岁月,

【4】彭琼,浅谈“御宅族”现象及其心理学分析,湖南省桃源县人民法院法官论坛,

大众心理学属于什么级别期刊

国内正规期刊中,带有“心理”二字的刊物只有20种。分别为:心理发展与教育 CN11-1608/B 汉文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CN11-1873/R 汉文 心理学报 CN11-1911/B 汉文 心理与健康 CN11-3387/R 汉文 复印报刊资料(心理学) CN11-4242/C 汉文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CN11-4699/G4 汉文 心理科学进展 CN11-4766/R 汉文 青年心理 CN11-4850/R 汉文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CN11-5257/R 汉文 心理月刊 CN11-5488/R 汉文 心理与行为研究 CN12-1348/B 校园心理 CN14-1326/R 大众心理学 CN31-1228/G3 心理科学 CN31-1582/B 应用心理学 CN33-1012/B 心理学探新 CN36-1228/B 心理研究 CN41-1393/B 中文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CN43-1214/R 心理医生 CN46-1047/R 家庭心理医生 CN61-1424/R ——山东期刊采编中心 提供。(百度搜索我们)

《心理学报》

心理研究心理学探新心理与行为研究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心理发展与教育心理科学心理学报心理科学进展

《大众心理学》杂志是一份面向大众的心理学科普杂志,创刊于1982年,由教育部主管,华东师范大学主办。她原来是一份双月刊,为满足社会大众对心理健康越来越迫切的需求,自2002年起,改为月刊。 《大众心理学》办刊的宗旨始终是为大众服务,为保护和促进儿童、青年、中老年人的心理健康服务,为大众普及心理学科学知识服务,为社会的和谐发展服务。二十多年来,她以其科学性、通俗性、可读性及可操作性为一体的特色深受大中学生、青年、父母、心理咨询工作与教育工作者、妇女儿童工作者、企事业员工和管理人员,以及社会其他相关人员的喜爱与好评。阅读《大众心理学》,拥有心理健康与快乐。 大众心理学投稿须知: 1、文章标题:一般不超过300个汉字以内,必要时可以加副标题,最好并译成英文。 2、作者姓名、工作单位:题目下面均应写作者姓名,姓名下面写单位名称(一、二级单位)、所在城市(不是省会的城市前必须加省名)、邮编,不同单位的多位作者应以序号分别列出上述信息。 3、摘要:用第三人称写法,不以“本文”、“作者”等作主语,100-200字为宜。 4、关键词:3-5个,以分号相隔。 5、正文标题:内容应简洁、明了,层次不宜过多,层次序号为一、(一)、1、(1),层次少时可依次选序号。 6、正文文字:一般不超过1万字,用A4纸打印,正文用5号宋体。 7、数字用法:执行GB/T15835-1995《出版物上数字用法的规定》,凡公元纪年、年代、年、月、日、时刻、各种记数与计量等均采用阿拉伯数字;夏历、清代及其以前纪年、星期几、数字作为语素构成的定型词、词组、惯用语、缩略语、临近两数字并列连用的概略语等用汉字数字。 8、图表:文中尽量少用图表,必须使用时,应简洁、明了,少占篇幅,图表均采用黑色线条,分别用阿拉伯数字顺序编号,应有简明表题(表上)、图题(图下),表中数字应注明资料来源。 9、注释:是对文章某一特定内容的解释或说明,其序号为①②③……,注释文字与标点应与正文一致,注释置于文尾,参考文献之前。 10、参考文献:是对引文作者、作品、出处、版本等情况的说明,文中用序号标出,详细引文情况按顺序排列文尾。以单字母方式标识以下各种参考文献类型:普通图书[M],会议论文[C],报纸文章[N],期刊文章[J],学位论文[D],报告[R],标准[S],专利〔P〕,汇编[G],档案[B],古籍[O],参考工具[K]。 11、基金资助:获得国家基金资助和省部级科研项目的文章请注明基金项目名称及编号,按项目证明文字材料标示清楚。 12、作者简介:第一作者姓名(出生年月-),性别,民族(汉族可省略),籍贯,现供职单位全称及职称、学位,研究方向。 大众心理学杂志版面费: 《大众心理学》杂志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出版总署、正式批准公开发行的优秀期刊,大众心理学杂志具有正规的双刊号,其中国内统一刊号:CN31-1228/G3,国际刊号:ISSN1004-6100。大众心理学杂志社由华东师范大学主办,本刊为月刊,开本:16开语种:中文英文名:PopularPsychology,出版地:上海市。自创刊以来,被公认誉为具有业内影响力的杂志之一。根据一般杂志社版面费来看:省级期刊:800元-1500元/版,核心期刊一般2000元/版起。仅供参考,具体费用请联系本站客服。 大众心理学杂志审稿时间: 大众心理学杂志审稿时间一般为1-3个月,文章录用后,编辑部会通过邮件或者是电子录用通知书的方式回复信息。在确定收到编辑部的用稿通知之后,大众心理学杂志会给作者发送确认刊登的具体相关信息。如已向大众心理学杂志投稿,请耐心等待。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