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期刊知识库

首页 学术期刊知识库 问题

移动通信技术论文格式

发布时间:

移动通信技术论文格式

中国移动通信市场发展与3G应用前景 移动通信事业的飞速发展 回顾我国移动电话10多年的发展历程,可以看出,中国的移动通信发展史是超常规的发展史。自1987年中国电信开始开办移动电话业务以来到1993年用户增长速度均在200%以上,从1994年移动用户规模超过百万大关,移动电话用户数每年几乎比前一年翻一番。1997年7月17日,我国移动电话第1000万个用户在江苏南京诞生,意味着中国移动电话用10年时间所发展的用户数超过了固定电话110年的发展历程。2001年8月,中国的移动通信用户数超过美国跃居为世界第一位。2003年底移动电话用户总数已达到亿户,普及率为。而在2002年底世界上已有10个国家的移动电话普及率超过83%。其中,英国为,意大利为,卢森堡为;当时,中国为。所以,我国移动通信业务尚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 历史发展的新机遇 回顾我国移动通信发展的历程是第一代移动通信制式较多,有美国的AMPS,英国的TACS,北欧、日本的制式等。我国科技人员分析对比根据国情选用了TACS系统,购买国外设备建设移动通信网,设备制造厂也与外国公司合作生产(装配)了部分系统设备和手机。研究部门也研制了部分设备,但由于种种原因,都没有成为气候。到了第二代,国际上主要是GSM、CDMA两种制式。在建立第二代移动通信网之前,我国分别在嘉兴、天津进行了GSM、CDM的试验,测试了各种性能。由于GSM标准成熟较早,我国开始选用了GSM系统,后来联通公司又引进了CDMA统,在第二代移动通信建设中我国制定了较为完整的技术体制和标准系列,为第二代移动通信网络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与此同时,设备制造商如华为、中兴等公司也参与标准的制定工作,这样他们就推进了产品的开发生产,使我国民族产业在国内外市场占有一些比例。在制定第三代移动通信的标准时我国的相关领导和广大技术人员,明确认识到这是改变我国在移动通信业局面的重要机遇,组织相关技术人员积极参加3G标准制定工作,成立了IMT-2000RTT(无线传输技术)评估组,并先后向国际标准组织提出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TD-SCDMA和LAS-CDMA。TD-SCDMA已成为国际上3G的三大主流标准之一,LAS-CDMA也成为3G国际标准组织的后备标准。设备制造厂商在积极参加标准制定的同时,努力开发产品,取得较好进展。尤其是中兴、华为开发的产品不仅在国内可以提供运营商使用,而且在国外也占有一定位置。 3G改变中国通信格局 关于3G的发展,三年前我国政府部门已确定了“冷静、稳妥、科学、求实”和“积极跟进,先行试验,培育市场,支持发展”的3G及3G产业发展的基本方针与原则。信息产业部于2002年出台了中国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的频率规划,时分双工获得了55 100=155MHz的频谱,FDD获得了120 60 (170)=180~C350MHz的频谱。这充分体现了我国政府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时分双工标准体制的重视与支持。 根据政府确定的基本方针与原则,2001年6月22日信息产业部成立3G技术试验专家组(3GTEG),负责实施3G技术试验,专家组由来自国内的运营、设备制造和科研院校的专家组成。信息产业部六个司局组成3G领导小组。试验工作分两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在MTNet(移动通信实验网)进行;第二阶段,在运营商网络和MTNet进行。截止2003年底,已对WCDMA,TD-SCDMA,2GHzCDMA20001x完成了第一阶段试验工作,结论是系统基本成熟,终端尚存在一定问题需要改进。2004年进行第二阶段试验。 国际电联ITU-R在1985年,就开始研究第三代移动通信的技术和标准。其目标是统一全球移动通信标准和频段,实现全球漫游,提高移动通信的频谱利用率及数据传输速率,满足多媒体业务的需求。1998年,国际电联ITU向全世界征集第三代移动通信世界标准草案,共征集了来自美、欧、中、日、韩等国家和地区的16种3GRTT(第三代移动通信无线传输技术)标准提案。在提案评审和筛选过程中,国际电联根据对3G标准的要求,对3G标准提案进行了长达两年的评估、仿真、融合、关键参数的确定工作,通过了包括中国提案在内的5个无线传输的技术规范。目前,国际上共认的3G主流标准有3个,分别是欧洲阵营的WCDMA、美国高通的CDMA2000和中国大唐的TD-SCDMA。

简报就是简要的调查报告,简要的情况报告,简要的工作报告,简要的消息报道等。它具有简、精、快、新、实、活和连续性等特点。以下是我为大家整理的有关于移动通信技术的内容,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无线通信发展经历了一百多年的历史,在这过程中,产生了不少新的技术的同时,又在不断地与其他技术进行综合,从而不断地涌现出一系列的通信方式,在适应不断提高的社会需求同时,自身也得到完善和发展。 从无线电通信发展全过程来看,不难看出,无线通信大致可分为3个重要发展阶段:20年代~30年代的短波通信,50年代~70年代的微波接力通信(含卫星通信),80年代~现在的移动通信。 现仅就当今发展最为迅速,系统最为复杂,而又是热门话题的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趋势进行叙述。 截止20xx年7月,全世界的移动用户数量已经突破50亿户,预计今年该数字将突破60亿。 移动通信之所以得到快速发展主要是其不受任何时间、地点限制地实现了对象之间的通信。 从设备组网的角度看,移动通信网络可以看成是有线通信网的延伸,它由无线和有线两部分组成。 无线部分提供移动用户终端的接入,其包括数据交换、用户管理、漫游、鉴权等大部分网络功能的实现还是通过固定网络来实现的。 1.移动通信发展史 70年代中期至80年代中期。 这是移动通信蓬勃发展时期。 1978年底,美国贝尔试验室研制成功移动电话系统(AMPS),建成了蜂窝状移动通信网。 根据移动通信的发展史,其发展历程和发展方向,可以划分为3个阶段: 1)第一代——模拟蜂窝通信系统 70年代末至80年代中期是移动通信技术得到了较快发展。 1978年底,美国贝尔试验室研制成功高级移动电话系统(AMPS)并建成了蜂窝状移动通信网,也即是第一代移动电话网,采用的是蜂窝组网技术。 美国第一个蜂窝系统AMPS(高级移动电话业务)在1979年成为现实。 因为传输技术条件的等的限制,第一代可移动电话用户不能实现长途漫游,也就是说移动电话用户只能在一定区域范围内实现移动通信,除此之外,该系统还存在着诸如系统容量不足、系统间互不兼容、通信质量不好、保密性不强、不能提供数据传送业务等致命的弱点,因此,第一代模拟蜂窝移动通信最终被第二代的数字蜂窝移动通信所替代。 但在该组网技术仍在下一代系统中得以应用。 2)第二代——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系统 为了克服第一代模拟蜂窝通信系统的各种缺点,20世纪80年代中期到21世纪初,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系统得到了大规模的应用,其代表技术是欧洲的GSM和美国的CDMA,也就是通常所说的2G(即第二代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系统)。 第二代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系统主要采用的是时分多址技术TDMA(TimeDivisionMultipleAccess)或者是窄带码分多址CDMA(CodeDivisionMultipleAccess)技术。 TDMA系列最有代表的是泛欧GSM、美国D-AMPS和日本PDC;窄带码分多址(N-CDMA)系列主要是以高通公司为首研制的基于IS-95的N-CDMA(窄带CDMA),是目前广泛应用的技术,它的应用技术标准叫做IS-95,是美国在1993年发布的N-CDMA标准,现在已成为常用的国际标准。 2.移动通信的特点 移动通信是基于终端用户处于移动状态的通信方式。 它具有如下有别于有线通信的特点: 1)由于用户位置的不确定性,它跟通信中的基站必须使用无线电波来传输信息。 由于电波是沿直线传播的,受移动台不断移动、障碍物遮挡、地形和地物的影响会使电波多径传播而造成多径衰落和阴影效应等影响,严重干扰了移动通信的质量。 2)移动通信是在强干扰的环境下工作的,主要干扰包括互调干扰,邻道干扰和同频干扰等; 3)通信容量有限。 频率作为一种资源必须合理安排和分配,为缓和用户数量大和资源有限的矛盾,除开发新频段之外,还采取了有效利用频率的各种措施,加压缩频带、缩小波道间隔、多波道共享等,即采用频谱和无线频道有效利用技术; 4)通信系统比固定网复杂得多。 因为用户随时移动位置等原因,通信系统需要具备根据信号的强弱来进行通信信道的切换、频率和功率控制、地址登记、越区切换及漫游存取等跟踪技术。 这就使得移动通信系统的信令的设计要比固定网要复杂得多。 在入网和计费方式上也有特殊的要求; 5)对移动台的要求高。 移动台长期处于不固定位置,外界的影响很难预料,这要求移动台具有很强的适应能力。 此外,还要求性能稳定可靠、携带方便、小型、低功耗及能耐高、低温等。 同时,要尽量使用户操作方便,适应新业务、新技术的发展,以满足不同人群的使用。 这给移动台的设计和制造带来很大的困难。 3移动通信的发展趋势 技术的创新从本质上来说就是为了不断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需求。 在过去的几十年中,移动通信无论是技术上还是业务上都得到了长足的'发展,这些变化也正极大地改变着人们的生活和工作方式。 随着全球一体化进程的加速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如物联网等新技术的发展等等,人们对未来移动通信技术将提出更多更高的需求。 尽管数字蜂窝移动通信技术也在不断的得到完善,但随着用户数量和网络规模的不断扩大,可以预见的是,在这快速增长的市场需求下,频率资源已经成为瓶颈,通话质量不尽人意,传输速率不高,达不到真正意义上满足移动多媒体和物联网的需求。 综上所述,我们大致可以预见未来的移动通信技术将沿着以下几个大的方向改善:1)随着网络业务数据化、分组化程度的提高,移动互联网逐步形成; 2)为了解决频率枯竭的问题,移动通信将应用于更高的频段,频率利用率也将得到很大程度的提高; 3)随着人们个性化需求的不断提高,提供个性化服务将成为业务发展的一个趋势,为此,网络设备的智能化和小型化也将成为必然; 4)在目前信息通信技术大融合的背景下,移动网和固定网、移动网和互联网的融合已成必然,网络和业务的融合将成为趋势,移动互联网的普及也将成必然; 5)随着全球化进程的进一步提高,视频移动业务将越来越普及,高速率、高质量和低费用是下一步市场对移动业务提出的更高要求。 目前世界上大多还在沿用着第二代数字蜂窝移动通信技术,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3G)也在逐步推广当中,但源于更多的需求,人们早已提出了第四代移动通信技术(4G)的设想。 4G标准比要比上一代具有更强的功能。 第三代数字移动通信系统 第三代移动数字通信系统(3G)是在第二代的基础上进一步演变的以宽带CDMA技术为主移动通信技术,能同时提供语音数据综合服务和移动多媒体服务的移动通信系统,是一代有能力彻底解决第一、二代移动通信系统主要弊端的先进的移动通信系统。 为了在移动通信领域适应高速数据和图像电信业务的发展,并企望在第三代系统中统一标准,国际电联(ITU)进行了多方面努力。 于2000年5月确定W-CDMA、CDMA2000和TD-SCDMA三大3G标准,并写入3G技术指导性文件《2000年国际移动电信计划》(简称IMT-2000),2007年10月19日,在国际电信联盟在日内瓦举行的无线通信全体会议上,经过多数国家投票通过,WiMAX正式被批准成为继WCDMA、CDMA2000和TD-SCDMA之后的第四个全球3G标准[2]。 与前两代移动通信相比,第三代数字移动通信是一种能够覆盖全球的多媒体移动通信。 它具有别于上两代移动通信的两个主要特点是: 1)可实现全球漫游,使任意时间、任意地点、任意人之间的交流成为可能。 也就是说,每个用户都有一个个人通信号码,无论该用户走到世界任何一个国家,人们都可以找到你,而反过来,你走到世界任何一个地方,都可以很方便地与国内用户或他国用户通信,与在国内通信时毫无分别; 2)能够实现高速数据传输和宽带多媒体服务。 也就是说,用第三代手机除了可以进行普通的寻呼和通话外,还可以上网读报纸,查信息、下载文件和图片;由于带宽的提高,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还可以传输图像,提供可视电话业务。 从这两年的情况来看,随着终端手机设备的智能化发展,使得3G业务越来越多的在人们的生活中体现,如WAP业务,多媒体消息业务,定位服务业务,OTA下载业务等新兴业务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中国3G牌照已经花落三家,分别是:TD—SCDMA中国移动(中国技术)、WCDMA中国联通(欧洲技术)、CDMA2000中国电信(美国技术)。 随着运营商竞争压力的加剧,可以预见的是我们消费者将享受到更好的新兴3G业务服务和更多的资费优惠。 第四代移动通信技术 尽管历经多年的研究开发,第三代移动通信在实际应用中还是碰到了很多问题,因此人们又开始把希望寄托到了提前出现的第四代的研究。 到目前为止,第四代移动通信技术(4G)技术还只是较多地停留于概念性的设想上,人们可以称之为广带(Broadband)接入和分布网络,也可无线互联网技术或后3G技术,在4G的定义上,人们还无法就其技术参数、国际标准、网络结构、乃至业务内容给出一个标准。 但其大致的轮廓已经得到了业界的共识。 展望未来,我们可以大致看到4G通信将具有如下的特征: 1)信息传输速率更快 人们研究4G的初衷是为了解决移动终端快速访问互联网的问题,变为现实的4G在应用上应具备更快的无线通信速度。 从目前已经公布的数据来看,4G最大的数据传输速率超过100Mbps,而3G网络只有2Mbps。 2)网络频谱更宽 要想提高信息的传输速度,4G网络中所需要带宽要比3G网络高出许多,估计达每个信道的带宽会达100MHz,是3G20倍。 3)容量更大 据估计,10年后,人们每天所获取的信息量要比今天至少高3-4个数量级,而3G的容量将远无法满足这种增长的业务量需求,所以,在4G里将采用新的网络技术来极大地提高系统的容量,如SDMA(空分多址)技术等,来满足未来大信息量的需求。 4)兼容性强 要使4G通信尽快地被人们接受,4G应考虑在投资最少的情况下轻易地过渡到。 因此4G将采用大区域覆盖、多种网络相互兼容、终端及网络升级过渡容易等特点。 实现真正意义的全球漫游。 5)智能性更高 4G系统的智能化程度更高。 在网络系统功能方面,能够做到自适应地进行资源分配、处理变化的业务流和适应不同的信道环境;在其用户终端的设计和操作也将更具智能化,它已经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手机,它可以被当成手提电视,能够综合各方面因素来提醒它的主人此刻该做什么或者不该做什么。 它将能够实现许多现在人们无法想象的功能。 6)能实现更高质量的多媒体通信 4G通信将能在很大程度上改善现有3G多媒体通信存在的品质不良,数据传输速率不高的不足,为各种多媒体流的高速高质量传送提供可行的解决方案。 7)通信资费更加便宜 由于兼容性问题的解决和平滑性过渡的实现,4G的通信部署相比其他技术将显得容易和迅速得多。 这样就能够有效地降低运营成本,竞争的白日化将让人们享受到更加便宜通信资费。 对于现在的人来说,未来的4G通信的确显得很神秘,但技术的发展将使4G通信变成现实。 实现3G未能实现的功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个人通信。 4结论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人们越来越依靠移动通信带来的便利。 可以设想不需要多少年,我们将会迎来一个真正的综合性的、宽带域、多功能、可以随时随地满足人们多角度、全方位需求的通信方式。 参考文献 [1]王文博.移动通信原理与应用[M].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2004. [2]常永宏.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与技术[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4. [3]谢显忠,等.基于TDD的第四代移动通信技术[M].电子工业出版社,2005.

:21 世纪移动通信技术和市场飞速发展,在新技术和市场需求的共同 作用下,未来移动通信技术将呈现以下几大趋势:网络业务数据化,分组化,移 动互联网逐步形成;网络技术数字化,宽带化;网络设备智能化,小型化;应用 于更高的频段,有效利用频率;移动网络的综合化,全球化,个人化;各种网络 的融合;高速率,高质量,低费用.这正是第四代(4G)移动通信技术发展的 方向和目标.论文关键词:第四代移动通信(4G) ;正交频分复用;多模式终端 一,引言移动通信是指移动用户之间,或移动用户与固定用户之间的通信.随着电子

4g移动通信技术论文

简报就是简要的调查报告,简要的情况报告,简要的工作报告,简要的消息报道等。它具有简、精、快、新、实、活和连续性等特点。以下是我为大家整理的有关于移动通信技术的内容,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无线通信发展经历了一百多年的历史,在这过程中,产生了不少新的技术的同时,又在不断地与其他技术进行综合,从而不断地涌现出一系列的通信方式,在适应不断提高的社会需求同时,自身也得到完善和发展。 从无线电通信发展全过程来看,不难看出,无线通信大致可分为3个重要发展阶段:20年代~30年代的短波通信,50年代~70年代的微波接力通信(含卫星通信),80年代~现在的移动通信。 现仅就当今发展最为迅速,系统最为复杂,而又是热门话题的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趋势进行叙述。 截止20xx年7月,全世界的移动用户数量已经突破50亿户,预计今年该数字将突破60亿。 移动通信之所以得到快速发展主要是其不受任何时间、地点限制地实现了对象之间的通信。 从设备组网的角度看,移动通信网络可以看成是有线通信网的延伸,它由无线和有线两部分组成。 无线部分提供移动用户终端的接入,其包括数据交换、用户管理、漫游、鉴权等大部分网络功能的实现还是通过固定网络来实现的。 1.移动通信发展史 70年代中期至80年代中期。 这是移动通信蓬勃发展时期。 1978年底,美国贝尔试验室研制成功移动电话系统(AMPS),建成了蜂窝状移动通信网。 根据移动通信的发展史,其发展历程和发展方向,可以划分为3个阶段: 1)第一代——模拟蜂窝通信系统 70年代末至80年代中期是移动通信技术得到了较快发展。 1978年底,美国贝尔试验室研制成功高级移动电话系统(AMPS)并建成了蜂窝状移动通信网,也即是第一代移动电话网,采用的是蜂窝组网技术。 美国第一个蜂窝系统AMPS(高级移动电话业务)在1979年成为现实。 因为传输技术条件的等的限制,第一代可移动电话用户不能实现长途漫游,也就是说移动电话用户只能在一定区域范围内实现移动通信,除此之外,该系统还存在着诸如系统容量不足、系统间互不兼容、通信质量不好、保密性不强、不能提供数据传送业务等致命的弱点,因此,第一代模拟蜂窝移动通信最终被第二代的数字蜂窝移动通信所替代。 但在该组网技术仍在下一代系统中得以应用。 2)第二代——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系统 为了克服第一代模拟蜂窝通信系统的各种缺点,20世纪80年代中期到21世纪初,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系统得到了大规模的应用,其代表技术是欧洲的GSM和美国的CDMA,也就是通常所说的2G(即第二代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系统)。 第二代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系统主要采用的是时分多址技术TDMA(TimeDivisionMultipleAccess)或者是窄带码分多址CDMA(CodeDivisionMultipleAccess)技术。 TDMA系列最有代表的是泛欧GSM、美国D-AMPS和日本PDC;窄带码分多址(N-CDMA)系列主要是以高通公司为首研制的基于IS-95的N-CDMA(窄带CDMA),是目前广泛应用的技术,它的应用技术标准叫做IS-95,是美国在1993年发布的N-CDMA标准,现在已成为常用的国际标准。 2.移动通信的特点 移动通信是基于终端用户处于移动状态的通信方式。 它具有如下有别于有线通信的特点: 1)由于用户位置的不确定性,它跟通信中的基站必须使用无线电波来传输信息。 由于电波是沿直线传播的,受移动台不断移动、障碍物遮挡、地形和地物的影响会使电波多径传播而造成多径衰落和阴影效应等影响,严重干扰了移动通信的质量。 2)移动通信是在强干扰的环境下工作的,主要干扰包括互调干扰,邻道干扰和同频干扰等; 3)通信容量有限。 频率作为一种资源必须合理安排和分配,为缓和用户数量大和资源有限的矛盾,除开发新频段之外,还采取了有效利用频率的各种措施,加压缩频带、缩小波道间隔、多波道共享等,即采用频谱和无线频道有效利用技术; 4)通信系统比固定网复杂得多。 因为用户随时移动位置等原因,通信系统需要具备根据信号的强弱来进行通信信道的切换、频率和功率控制、地址登记、越区切换及漫游存取等跟踪技术。 这就使得移动通信系统的信令的设计要比固定网要复杂得多。 在入网和计费方式上也有特殊的要求; 5)对移动台的要求高。 移动台长期处于不固定位置,外界的影响很难预料,这要求移动台具有很强的适应能力。 此外,还要求性能稳定可靠、携带方便、小型、低功耗及能耐高、低温等。 同时,要尽量使用户操作方便,适应新业务、新技术的发展,以满足不同人群的使用。 这给移动台的设计和制造带来很大的困难。 3移动通信的发展趋势 技术的创新从本质上来说就是为了不断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需求。 在过去的几十年中,移动通信无论是技术上还是业务上都得到了长足的'发展,这些变化也正极大地改变着人们的生活和工作方式。 随着全球一体化进程的加速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如物联网等新技术的发展等等,人们对未来移动通信技术将提出更多更高的需求。 尽管数字蜂窝移动通信技术也在不断的得到完善,但随着用户数量和网络规模的不断扩大,可以预见的是,在这快速增长的市场需求下,频率资源已经成为瓶颈,通话质量不尽人意,传输速率不高,达不到真正意义上满足移动多媒体和物联网的需求。 综上所述,我们大致可以预见未来的移动通信技术将沿着以下几个大的方向改善:1)随着网络业务数据化、分组化程度的提高,移动互联网逐步形成; 2)为了解决频率枯竭的问题,移动通信将应用于更高的频段,频率利用率也将得到很大程度的提高; 3)随着人们个性化需求的不断提高,提供个性化服务将成为业务发展的一个趋势,为此,网络设备的智能化和小型化也将成为必然; 4)在目前信息通信技术大融合的背景下,移动网和固定网、移动网和互联网的融合已成必然,网络和业务的融合将成为趋势,移动互联网的普及也将成必然; 5)随着全球化进程的进一步提高,视频移动业务将越来越普及,高速率、高质量和低费用是下一步市场对移动业务提出的更高要求。 目前世界上大多还在沿用着第二代数字蜂窝移动通信技术,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3G)也在逐步推广当中,但源于更多的需求,人们早已提出了第四代移动通信技术(4G)的设想。 4G标准比要比上一代具有更强的功能。 第三代数字移动通信系统 第三代移动数字通信系统(3G)是在第二代的基础上进一步演变的以宽带CDMA技术为主移动通信技术,能同时提供语音数据综合服务和移动多媒体服务的移动通信系统,是一代有能力彻底解决第一、二代移动通信系统主要弊端的先进的移动通信系统。 为了在移动通信领域适应高速数据和图像电信业务的发展,并企望在第三代系统中统一标准,国际电联(ITU)进行了多方面努力。 于2000年5月确定W-CDMA、CDMA2000和TD-SCDMA三大3G标准,并写入3G技术指导性文件《2000年国际移动电信计划》(简称IMT-2000),2007年10月19日,在国际电信联盟在日内瓦举行的无线通信全体会议上,经过多数国家投票通过,WiMAX正式被批准成为继WCDMA、CDMA2000和TD-SCDMA之后的第四个全球3G标准[2]。 与前两代移动通信相比,第三代数字移动通信是一种能够覆盖全球的多媒体移动通信。 它具有别于上两代移动通信的两个主要特点是: 1)可实现全球漫游,使任意时间、任意地点、任意人之间的交流成为可能。 也就是说,每个用户都有一个个人通信号码,无论该用户走到世界任何一个国家,人们都可以找到你,而反过来,你走到世界任何一个地方,都可以很方便地与国内用户或他国用户通信,与在国内通信时毫无分别; 2)能够实现高速数据传输和宽带多媒体服务。 也就是说,用第三代手机除了可以进行普通的寻呼和通话外,还可以上网读报纸,查信息、下载文件和图片;由于带宽的提高,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还可以传输图像,提供可视电话业务。 从这两年的情况来看,随着终端手机设备的智能化发展,使得3G业务越来越多的在人们的生活中体现,如WAP业务,多媒体消息业务,定位服务业务,OTA下载业务等新兴业务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中国3G牌照已经花落三家,分别是:TD—SCDMA中国移动(中国技术)、WCDMA中国联通(欧洲技术)、CDMA2000中国电信(美国技术)。 随着运营商竞争压力的加剧,可以预见的是我们消费者将享受到更好的新兴3G业务服务和更多的资费优惠。 第四代移动通信技术 尽管历经多年的研究开发,第三代移动通信在实际应用中还是碰到了很多问题,因此人们又开始把希望寄托到了提前出现的第四代的研究。 到目前为止,第四代移动通信技术(4G)技术还只是较多地停留于概念性的设想上,人们可以称之为广带(Broadband)接入和分布网络,也可无线互联网技术或后3G技术,在4G的定义上,人们还无法就其技术参数、国际标准、网络结构、乃至业务内容给出一个标准。 但其大致的轮廓已经得到了业界的共识。 展望未来,我们可以大致看到4G通信将具有如下的特征: 1)信息传输速率更快 人们研究4G的初衷是为了解决移动终端快速访问互联网的问题,变为现实的4G在应用上应具备更快的无线通信速度。 从目前已经公布的数据来看,4G最大的数据传输速率超过100Mbps,而3G网络只有2Mbps。 2)网络频谱更宽 要想提高信息的传输速度,4G网络中所需要带宽要比3G网络高出许多,估计达每个信道的带宽会达100MHz,是3G20倍。 3)容量更大 据估计,10年后,人们每天所获取的信息量要比今天至少高3-4个数量级,而3G的容量将远无法满足这种增长的业务量需求,所以,在4G里将采用新的网络技术来极大地提高系统的容量,如SDMA(空分多址)技术等,来满足未来大信息量的需求。 4)兼容性强 要使4G通信尽快地被人们接受,4G应考虑在投资最少的情况下轻易地过渡到。 因此4G将采用大区域覆盖、多种网络相互兼容、终端及网络升级过渡容易等特点。 实现真正意义的全球漫游。 5)智能性更高 4G系统的智能化程度更高。 在网络系统功能方面,能够做到自适应地进行资源分配、处理变化的业务流和适应不同的信道环境;在其用户终端的设计和操作也将更具智能化,它已经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手机,它可以被当成手提电视,能够综合各方面因素来提醒它的主人此刻该做什么或者不该做什么。 它将能够实现许多现在人们无法想象的功能。 6)能实现更高质量的多媒体通信 4G通信将能在很大程度上改善现有3G多媒体通信存在的品质不良,数据传输速率不高的不足,为各种多媒体流的高速高质量传送提供可行的解决方案。 7)通信资费更加便宜 由于兼容性问题的解决和平滑性过渡的实现,4G的通信部署相比其他技术将显得容易和迅速得多。 这样就能够有效地降低运营成本,竞争的白日化将让人们享受到更加便宜通信资费。 对于现在的人来说,未来的4G通信的确显得很神秘,但技术的发展将使4G通信变成现实。 实现3G未能实现的功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个人通信。 4结论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人们越来越依靠移动通信带来的便利。 可以设想不需要多少年,我们将会迎来一个真正的综合性的、宽带域、多功能、可以随时随地满足人们多角度、全方位需求的通信方式。 参考文献 [1]王文博.移动通信原理与应用[M].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2004. [2]常永宏.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与技术[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4. [3]谢显忠,等.基于TDD的第四代移动通信技术[M].电子工业出版社,2005.

4G移动通信技术的应用特点分析论文

一、4G技术采用的主要技术分析

1、OFDM分析

OFDM(正交频分复用技术)技术是一项间断的多音调的技术,能够在不同的频率中实现对单一信号的合成,从而能够实现信号的传递,这项技术及时在强大的干扰下也能够实现信号的传递功能,所以经常使用在抗干扰能力差的介质中。

2、时域与频域并行

在运用OFDM进行传输的时候,能够实现在不同的设备上的使用,即使在不同的时域和频域上也能够使用,可以将不同时域的信号放在相同的电网中使用,通过电网,信号之间实现了双向的传递,在信号的接收过程中OFDM的符号起始阶段能够产生频率误差,由于振荡器的原因,在电网传输的同步数据中,能够形成同步的序列,然后将所有的信号通道通过统一的设备传达,其实现了将所有时间上统一的信号进行同步的算法,减少了因为振荡器故障产生的误差,能够在接收器中对每个频率的范围进行模拟,能够对数值进行估计。

3、信息的估计

在对信息进行估计的时候,是对物理通信通道和输入的信号进行分析,从而能够进行定性的研究,信号的估计就是将信号发送到接收天线之间,然后使之能够与频率响应。

4、降低峰值平均功率比

LMMSE(LinearMinimumMeanSquaredError,线性最小均方误差估计)是最好的估计器,其原理在于对LS进行奇异值的分析,而且不会降低估计器的性能,而且运用最简单的算法,但是,其缺点在于,在信号通过每一条路径的时候都先需要通过验证,并且要运用信息对相关的矩阵进行构造。

5、均衡

在通信技术不断发展的今天,3G技术已经成为了通信技术的主导,在3G技术发展的基础上,对4G技术进行分析,分析4G技术的关键技术和存在的问题,运用均衡器,确保CP的长度能够减小,从而能够提高系统的复杂性,使频带的利用效率提高。

6、OFDM的优点

现在,OFDM技术越来越受到关注,其优点是有目共睹的,其可以充分利用频谱,其利用效率高,是传统串行系统效率的2倍,而且,OFDM信号实现了载波的重合,在利用频谱的时候更加容易达到极限,而且,OFDM技术具有较强的抗衰落能力,其可以实现将信息传递到不同的载波中进行传输,在每个载波上都可以实现信息的传递,这样就提高了信息传递的可靠性,提高抗衰落能力,提高抗干扰能力。

二、4G技术的应用特点

4G技术在应用时能够充分体现其优点,但是存在一定的问题,所以,在使用4G技术的时候应该辩证的去看待问题。

在运用正交频分复用技术时的优点

现在,DSP技术实现了高速地发展,OFDM系统中各个通信通道在进行正交调制的时候,可以通过快速地变换实现,而且能够实现逆变换,所以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通信技术数据的算法,使数据运用简单的算法,提高了运算的可靠性,而且在对数据进行处理的时候效率也更高。

在运用正交频分复用技术时的缺点

其在一定程度上是存在PAPR的,而且在高峰时候的.信号功率比较大,容易发生信号的畸变,在实现通信时,必须在较大的线性范围内,而且对频率的偏移敏感,很容易出现接收不到信号的问题。

三、结语

现在,人们进入了通信时代,4G技术的发展,实现了无线网的应用,通信技术在人们的生活中是经常使用到的,能够提高人们生活的质量,提高人们工作的效率,4G技术的应用实现了信号的高速传输,体现了无可比拟的优越性,通过高速传输,实现了终端信号编码误差的降低,实现了对传输特性的估计,其可以充分利用频谱,其利用效率高,是传统串行系统效率的2倍,而且,OFDM信号实现了载波的重合,实现了数据传输的可靠性。

论文关键词:3G移动通信 CDMA 运行商 设备制造商 论文摘要:近年来,随着手机和其他相关移动通信设备在中国的普及,中国移动通信行业越来越彰其强大活力和规模示范效应,目前中国正在逐渐成为全球最大的移动用户市场和全球移动通信设备的制造中心。随着中国第三代移动通信的蓄势待发,中国移动通信的产业格局以及相关运营与制造业的竞争格局均将发生深刻变化。本文从目前中国移动通信行业市场的现状入手,分析了国内移动通信设备制造商在当前市场中的优势和劣势。结合国外类似通行设备厂商的成功经验和教训,从技术,市场以及自身管理方面为国内移动通信设备制造商,提出了一些改进的建议和思路。 1 国内通信设备厂商的优势与不足 自主创新,技术差距不断缩小 国外移动设备商进入中国市场参与中国的移动网络建设,不但促进了国内移动通信市场的繁荣,也带动了国内通信企业的发展。另外,由于国内市场对海外设备商已经开放,每一笔订单,都是在面临众多国际竞争对手的情况下取得的,使国内设备商基本适应了主要国际电信设备厂商的竞争策略,基本形成了独立自主的技术创新体系,具备了较强的自主创新能力。同时,寡头垄断,强调高投入、高回报的经营模式在一段时间内刺激了中国电信业的迅速发展。在电信运营商成规模的采购下,国内的设备制造商也不断的进行技术改革和创新,从传统的程控交换机、GSM系统设备过渡到CDMA、3G产品。尤其是在3G领域,国内通信厂家经过多年的大量投入和努力追赶,已经极大地缩小了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如华为、中兴、大唐近年来在3G领域取得的一系列技术进步已经让世人刮目相看。 国外市场竞争力尚待提高 目前国内的通信设备厂商长期扎根于国内市场,虽然部分中国通信设备厂商在拓展国外市场方面已经取得了长足进步,甚至是可喜成绩,如华为,中兴等行业标竿企业,近几年在国际市场中抢占了越来越多的市场份额,但大部分的国内通信设备厂商在国外市场的拓展和竞争力方面略显不足,有待提高。 即使是已经开拓了国外市场的设备商,从目前情况看,虽然在欧美等发达国家也取得了一些市场份额,但是海外市场多半还是集中于发展中和比较落后的国家地区。这些国家的市场存在着一些不确定和偶然性的因素,市场存在相当程度的不稳定性。另外,由于这些国家经济相对比较落后,在这些国家和地区如何解决客户结算也是一个较大的问题。 优胜劣汰,行业高度集中 2005年5月信息产业部公布的“电子信息产业经济运行情况”表明,尽管电子信息产业依然是我国工业的第一大支柱产业,但在2005年1~5月全行业经济运行增速放缓,经济效益出现下滑。但在并非增长的通信市场环境中,通信行业的巨头企业如中兴,华为等,依然取得了出色的业绩,在通信运营业中“优胜劣汰,强者恒强”的生存法则正在设备制造业得到“复制”。 2 3G给通信行业带来的机遇与挑战 中国的3G网络的建设为市场中的每个设备商带来了巨大的市场机会,同时国外的设备厂商也对中国市场虎视眈眈,志在必得,激烈的市场竞争在所难免。在目前的态势下,每个通信设备商都面临着巨大的商机和严峻的挑战。 在国外,中国通信设备商独具劳动力成本优势,并且拥有自己的核心技术,对跨国巨头已形成日益增加的压力。 设备商面临3G时代的挑战 对于设备制造商来说,3G是一个巨大的市场机会,更是一场严峻的考验。一方面,3G网络设备的生产,要远比2G复杂得多。目前在3G网络设备方面,虽然国产设备与国外设备在整体性能上差距已经微不足道,但是在某些领域,目前国产设备和国外进口设备的还存在不小的差距,这主要源于3G主要的核心专利都被国外厂商所掌控,以及国产设备目前普遍缺乏大规模的试验网来验证设备性能、提高设备稳定性。同时,激励竞争的市场形式迫使通信设备商做研发,只有通过研发上的大量投入,设备商才能提供更高端的解决方案以满足客户需求,在3G时代这种情况尤为突出,这将对设备商的技术创新能力是巨大的挑战。 另一方面,一再推迟颁发的中国3G牌照,已经成为对各大电信设备厂商耐心的考验,并日益接近极限。由于3G网络建设未启动,在不明朗的政策中,国内电信设备制造商被迫同时担负对WCDMA,TD—CDMA,CDMA2000三个3G标准的巨大研发成本,对设备制造商的资金,技术能力都是一个严峻的挑战。 3G时代国内通信设备商的优势 国内电信运营商逐渐改变以往高投入高产出的的运营策略,成本控制意识不断加强,开始注重降低网络建设、运营、维护等成本。而国产化的核心网设备的研发、市场、销售、维护等各方面的成本远远低于国外企业,可以最大限度地降低运营商的网络建设成本、后期的运营维护成本,相对与2G时代而言,3G时代给国内通信设备厂商更多的机会和优势。 通信网络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设施,通信网络和信息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内容。我国现有的通信网络中采用了不少的国外进口通信设备。在信息安全日益重要的今天,我们更要采用我国自主开发的通信设备来保证国家安全,而采用国产化的3G核心网设备恰恰是一个很好的契机。目前国内通信设备商的技术实力,已经完全可以承担3G网络核心设备的建设,因此3G网络的建设,从信息安全角度来说,国内设备厂商较国外厂商无疑具有明显的优势。 国内通信设备厂商调整思路 面临在3G带来的机遇与挑战,国内通信设备商只有迎合市场,不断调整思路,加强企业自身在技术,管理上的改革创新,才能牢牢的把握机遇,成为市场的主导者和引领者。 注重核心技术突破,不断创新 电信研究院有关专家认为,国内设备商需要与产业协同发展。首先是注重核心技术上的突破。由于我国设备制造业关键性、基础性技术与应用技术落后,移动终端研发相对滞后,核心技术受制于人,一些系统软件和支撑软件缺乏核心技术,迫切需要提升自主创新能力,而我国与欧美相比,软件成本要低很多,急需提高软件业自主化程度。 国内通信设备商应该加强关键技术的科研能力,将这些研发成果有效地转化为生产力,以技术创新为根本,实现产品结构优化。企业必须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在“生产一代、开发一代、预研一代”的技术创新战略指导下,根据不同的产品结构调整思路,进行研发和生产。 加强合作,分享价值链的利益 在通信产业链上,加强纵向横向合作,实现竞争双赢。纵向合作是指制造商加强与移动通信产业链中的运营商、增值服务商等上下游厂商间的合作,改变以往运营商平台上设备商的设备标准不统一、兼容性不强的局面,带动整个产业链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另一方面是加强制造商阵营中的横向合作,坚持战略合作,加强行业内的经验共享,进行相应的规划,形成一致的标准,努力实现竞争双赢。 实施全球化战略,打造品牌效应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条件下,国内的通信设备厂商在国内市场,直面跨国公司的竞争,要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与世界接轨,完成“做强、做大,积极参与全球市场竞争”的大跨度战略调整,实施全球化战略。 在实施全球化战略的过程中,就要“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积极主动地利用国际国内两种资源和两个市场。就国内通信厂商目前的形式和市场竞争的态势来说,如何“走出去”是应该更加重点考虑的。“走出去”具体来说,包括以下几方面:第一,加强海外投资,努力开拓海外市场,实现产品本土化,同时也需要形成境外投资风险回避和投资安全保障机制;第二,更好地利用国外科技资源,到科技资源密集的地方设立研发机构或高技术企业,开发生产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技术、新产品;第三,加强出口,增强我国产品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第四,在全球范围进行资源优化组合,形成一批著名跨国公司,创立和发展自己的世界级名牌产品。 3G时代的来临,无疑给在2G时代中错失机遇的国内通信设备厂商带来了巨大的机遇和严峻的挑战。不断根据市场变化来调整思路,努力打造核心竞争力,实施全球化战略,国内通信设备商才能迎接挑战,把握机遇,成为这个在市场的真正的主导者和引领者。

移动通信技术论文3500

论文关键词:3G移动通信 CDMA 运行商 设备制造商 论文摘要:近年来,随着手机和其他相关移动通信设备在中国的普及,中国移动通信行业越来越彰其强大活力和规模示范效应,目前中国正在逐渐成为全球最大的移动用户市场和全球移动通信设备的制造中心。随着中国第三代移动通信的蓄势待发,中国移动通信的产业格局以及相关运营与制造业的竞争格局均将发生深刻变化。本文从目前中国移动通信行业市场的现状入手,分析了国内移动通信设备制造商在当前市场中的优势和劣势。结合国外类似通行设备厂商的成功经验和教训,从技术,市场以及自身管理方面为国内移动通信设备制造商,提出了一些改进的建议和思路。 1 国内通信设备厂商的优势与不足 自主创新,技术差距不断缩小 国外移动设备商进入中国市场参与中国的移动网络建设,不但促进了国内移动通信市场的繁荣,也带动了国内通信企业的发展。另外,由于国内市场对海外设备商已经开放,每一笔订单,都是在面临众多国际竞争对手的情况下取得的,使国内设备商基本适应了主要国际电信设备厂商的竞争策略,基本形成了独立自主的技术创新体系,具备了较强的自主创新能力。同时,寡头垄断,强调高投入、高回报的经营模式在一段时间内刺激了中国电信业的迅速发展。在电信运营商成规模的采购下,国内的设备制造商也不断的进行技术改革和创新,从传统的程控交换机、GSM系统设备过渡到CDMA、3G产品。尤其是在3G领域,国内通信厂家经过多年的大量投入和努力追赶,已经极大地缩小了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如华为、中兴、大唐近年来在3G领域取得的一系列技术进步已经让世人刮目相看。 国外市场竞争力尚待提高 目前国内的通信设备厂商长期扎根于国内市场,虽然部分中国通信设备厂商在拓展国外市场方面已经取得了长足进步,甚至是可喜成绩,如华为,中兴等行业标竿企业,近几年在国际市场中抢占了越来越多的市场份额,但大部分的国内通信设备厂商在国外市场的拓展和竞争力方面略显不足,有待提高。 即使是已经开拓了国外市场的设备商,从目前情况看,虽然在欧美等发达国家也取得了一些市场份额,但是海外市场多半还是集中于发展中和比较落后的国家地区。这些国家的市场存在着一些不确定和偶然性的因素,市场存在相当程度的不稳定性。另外,由于这些国家经济相对比较落后,在这些国家和地区如何解决客户结算也是一个较大的问题。 优胜劣汰,行业高度集中 2005年5月信息产业部公布的“电子信息产业经济运行情况”表明,尽管电子信息产业依然是我国工业的第一大支柱产业,但在2005年1~5月全行业经济运行增速放缓,经济效益出现下滑。但在并非增长的通信市场环境中,通信行业的巨头企业如中兴,华为等,依然取得了出色的业绩,在通信运营业中“优胜劣汰,强者恒强”的生存法则正在设备制造业得到“复制”。 2 3G给通信行业带来的机遇与挑战 中国的3G网络的建设为市场中的每个设备商带来了巨大的市场机会,同时国外的设备厂商也对中国市场虎视眈眈,志在必得,激烈的市场竞争在所难免。在目前的态势下,每个通信设备商都面临着巨大的商机和严峻的挑战。 在国外,中国通信设备商独具劳动力成本优势,并且拥有自己的核心技术,对跨国巨头已形成日益增加的压力。 设备商面临3G时代的挑战 对于设备制造商来说,3G是一个巨大的市场机会,更是一场严峻的考验。一方面,3G网络设备的生产,要远比2G复杂得多。目前在3G网络设备方面,虽然国产设备与国外设备在整体性能上差距已经微不足道,但是在某些领域,目前国产设备和国外进口设备的还存在不小的差距,这主要源于3G主要的核心专利都被国外厂商所掌控,以及国产设备目前普遍缺乏大规模的试验网来验证设备性能、提高设备稳定性。同时,激励竞争的市场形式迫使通信设备商做研发,只有通过研发上的大量投入,设备商才能提供更高端的解决方案以满足客户需求,在3G时代这种情况尤为突出,这将对设备商的技术创新能力是巨大的挑战。 另一方面,一再推迟颁发的中国3G牌照,已经成为对各大电信设备厂商耐心的考验,并日益接近极限。由于3G网络建设未启动,在不明朗的政策中,国内电信设备制造商被迫同时担负对WCDMA,TD—CDMA,CDMA2000三个3G标准的巨大研发成本,对设备制造商的资金,技术能力都是一个严峻的挑战。 3G时代国内通信设备商的优势 国内电信运营商逐渐改变以往高投入高产出的的运营策略,成本控制意识不断加强,开始注重降低网络建设、运营、维护等成本。而国产化的核心网设备的研发、市场、销售、维护等各方面的成本远远低于国外企业,可以最大限度地降低运营商的网络建设成本、后期的运营维护成本,相对与2G时代而言,3G时代给国内通信设备厂商更多的机会和优势。 通信网络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设施,通信网络和信息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内容。我国现有的通信网络中采用了不少的国外进口通信设备。在信息安全日益重要的今天,我们更要采用我国自主开发的通信设备来保证国家安全,而采用国产化的3G核心网设备恰恰是一个很好的契机。目前国内通信设备商的技术实力,已经完全可以承担3G网络核心设备的建设,因此3G网络的建设,从信息安全角度来说,国内设备厂商较国外厂商无疑具有明显的优势。 国内通信设备厂商调整思路 面临在3G带来的机遇与挑战,国内通信设备商只有迎合市场,不断调整思路,加强企业自身在技术,管理上的改革创新,才能牢牢的把握机遇,成为市场的主导者和引领者。 注重核心技术突破,不断创新 电信研究院有关专家认为,国内设备商需要与产业协同发展。首先是注重核心技术上的突破。由于我国设备制造业关键性、基础性技术与应用技术落后,移动终端研发相对滞后,核心技术受制于人,一些系统软件和支撑软件缺乏核心技术,迫切需要提升自主创新能力,而我国与欧美相比,软件成本要低很多,急需提高软件业自主化程度。 国内通信设备商应该加强关键技术的科研能力,将这些研发成果有效地转化为生产力,以技术创新为根本,实现产品结构优化。企业必须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在“生产一代、开发一代、预研一代”的技术创新战略指导下,根据不同的产品结构调整思路,进行研发和生产。 加强合作,分享价值链的利益 在通信产业链上,加强纵向横向合作,实现竞争双赢。纵向合作是指制造商加强与移动通信产业链中的运营商、增值服务商等上下游厂商间的合作,改变以往运营商平台上设备商的设备标准不统一、兼容性不强的局面,带动整个产业链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另一方面是加强制造商阵营中的横向合作,坚持战略合作,加强行业内的经验共享,进行相应的规划,形成一致的标准,努力实现竞争双赢。 实施全球化战略,打造品牌效应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条件下,国内的通信设备厂商在国内市场,直面跨国公司的竞争,要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与世界接轨,完成“做强、做大,积极参与全球市场竞争”的大跨度战略调整,实施全球化战略。 在实施全球化战略的过程中,就要“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积极主动地利用国际国内两种资源和两个市场。就国内通信厂商目前的形式和市场竞争的态势来说,如何“走出去”是应该更加重点考虑的。“走出去”具体来说,包括以下几方面:第一,加强海外投资,努力开拓海外市场,实现产品本土化,同时也需要形成境外投资风险回避和投资安全保障机制;第二,更好地利用国外科技资源,到科技资源密集的地方设立研发机构或高技术企业,开发生产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技术、新产品;第三,加强出口,增强我国产品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第四,在全球范围进行资源优化组合,形成一批著名跨国公司,创立和发展自己的世界级名牌产品。 3G时代的来临,无疑给在2G时代中错失机遇的国内通信设备厂商带来了巨大的机遇和严峻的挑战。不断根据市场变化来调整思路,努力打造核心竞争力,实施全球化战略,国内通信设备商才能迎接挑战,把握机遇,成为这个在市场的真正的主导者和引领者。

简报就是简要的调查报告,简要的情况报告,简要的工作报告,简要的消息报道等。它具有简、精、快、新、实、活和连续性等特点。以下是我为大家整理的有关于移动通信技术的内容,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无线通信发展经历了一百多年的历史,在这过程中,产生了不少新的技术的同时,又在不断地与其他技术进行综合,从而不断地涌现出一系列的通信方式,在适应不断提高的社会需求同时,自身也得到完善和发展。 从无线电通信发展全过程来看,不难看出,无线通信大致可分为3个重要发展阶段:20年代~30年代的短波通信,50年代~70年代的微波接力通信(含卫星通信),80年代~现在的移动通信。 现仅就当今发展最为迅速,系统最为复杂,而又是热门话题的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趋势进行叙述。 截止20xx年7月,全世界的移动用户数量已经突破50亿户,预计今年该数字将突破60亿。 移动通信之所以得到快速发展主要是其不受任何时间、地点限制地实现了对象之间的通信。 从设备组网的角度看,移动通信网络可以看成是有线通信网的延伸,它由无线和有线两部分组成。 无线部分提供移动用户终端的接入,其包括数据交换、用户管理、漫游、鉴权等大部分网络功能的实现还是通过固定网络来实现的。 1.移动通信发展史 70年代中期至80年代中期。 这是移动通信蓬勃发展时期。 1978年底,美国贝尔试验室研制成功移动电话系统(AMPS),建成了蜂窝状移动通信网。 根据移动通信的发展史,其发展历程和发展方向,可以划分为3个阶段: 1)第一代——模拟蜂窝通信系统 70年代末至80年代中期是移动通信技术得到了较快发展。 1978年底,美国贝尔试验室研制成功高级移动电话系统(AMPS)并建成了蜂窝状移动通信网,也即是第一代移动电话网,采用的是蜂窝组网技术。 美国第一个蜂窝系统AMPS(高级移动电话业务)在1979年成为现实。 因为传输技术条件的等的限制,第一代可移动电话用户不能实现长途漫游,也就是说移动电话用户只能在一定区域范围内实现移动通信,除此之外,该系统还存在着诸如系统容量不足、系统间互不兼容、通信质量不好、保密性不强、不能提供数据传送业务等致命的弱点,因此,第一代模拟蜂窝移动通信最终被第二代的数字蜂窝移动通信所替代。 但在该组网技术仍在下一代系统中得以应用。 2)第二代——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系统 为了克服第一代模拟蜂窝通信系统的各种缺点,20世纪80年代中期到21世纪初,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系统得到了大规模的应用,其代表技术是欧洲的GSM和美国的CDMA,也就是通常所说的2G(即第二代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系统)。 第二代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系统主要采用的是时分多址技术TDMA(TimeDivisionMultipleAccess)或者是窄带码分多址CDMA(CodeDivisionMultipleAccess)技术。 TDMA系列最有代表的是泛欧GSM、美国D-AMPS和日本PDC;窄带码分多址(N-CDMA)系列主要是以高通公司为首研制的基于IS-95的N-CDMA(窄带CDMA),是目前广泛应用的技术,它的应用技术标准叫做IS-95,是美国在1993年发布的N-CDMA标准,现在已成为常用的国际标准。 2.移动通信的特点 移动通信是基于终端用户处于移动状态的通信方式。 它具有如下有别于有线通信的特点: 1)由于用户位置的不确定性,它跟通信中的基站必须使用无线电波来传输信息。 由于电波是沿直线传播的,受移动台不断移动、障碍物遮挡、地形和地物的影响会使电波多径传播而造成多径衰落和阴影效应等影响,严重干扰了移动通信的质量。 2)移动通信是在强干扰的环境下工作的,主要干扰包括互调干扰,邻道干扰和同频干扰等; 3)通信容量有限。 频率作为一种资源必须合理安排和分配,为缓和用户数量大和资源有限的矛盾,除开发新频段之外,还采取了有效利用频率的各种措施,加压缩频带、缩小波道间隔、多波道共享等,即采用频谱和无线频道有效利用技术; 4)通信系统比固定网复杂得多。 因为用户随时移动位置等原因,通信系统需要具备根据信号的强弱来进行通信信道的切换、频率和功率控制、地址登记、越区切换及漫游存取等跟踪技术。 这就使得移动通信系统的信令的设计要比固定网要复杂得多。 在入网和计费方式上也有特殊的要求; 5)对移动台的要求高。 移动台长期处于不固定位置,外界的影响很难预料,这要求移动台具有很强的适应能力。 此外,还要求性能稳定可靠、携带方便、小型、低功耗及能耐高、低温等。 同时,要尽量使用户操作方便,适应新业务、新技术的发展,以满足不同人群的使用。 这给移动台的设计和制造带来很大的困难。 3移动通信的发展趋势 技术的创新从本质上来说就是为了不断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需求。 在过去的几十年中,移动通信无论是技术上还是业务上都得到了长足的'发展,这些变化也正极大地改变着人们的生活和工作方式。 随着全球一体化进程的加速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如物联网等新技术的发展等等,人们对未来移动通信技术将提出更多更高的需求。 尽管数字蜂窝移动通信技术也在不断的得到完善,但随着用户数量和网络规模的不断扩大,可以预见的是,在这快速增长的市场需求下,频率资源已经成为瓶颈,通话质量不尽人意,传输速率不高,达不到真正意义上满足移动多媒体和物联网的需求。 综上所述,我们大致可以预见未来的移动通信技术将沿着以下几个大的方向改善:1)随着网络业务数据化、分组化程度的提高,移动互联网逐步形成; 2)为了解决频率枯竭的问题,移动通信将应用于更高的频段,频率利用率也将得到很大程度的提高; 3)随着人们个性化需求的不断提高,提供个性化服务将成为业务发展的一个趋势,为此,网络设备的智能化和小型化也将成为必然; 4)在目前信息通信技术大融合的背景下,移动网和固定网、移动网和互联网的融合已成必然,网络和业务的融合将成为趋势,移动互联网的普及也将成必然; 5)随着全球化进程的进一步提高,视频移动业务将越来越普及,高速率、高质量和低费用是下一步市场对移动业务提出的更高要求。 目前世界上大多还在沿用着第二代数字蜂窝移动通信技术,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3G)也在逐步推广当中,但源于更多的需求,人们早已提出了第四代移动通信技术(4G)的设想。 4G标准比要比上一代具有更强的功能。 第三代数字移动通信系统 第三代移动数字通信系统(3G)是在第二代的基础上进一步演变的以宽带CDMA技术为主移动通信技术,能同时提供语音数据综合服务和移动多媒体服务的移动通信系统,是一代有能力彻底解决第一、二代移动通信系统主要弊端的先进的移动通信系统。 为了在移动通信领域适应高速数据和图像电信业务的发展,并企望在第三代系统中统一标准,国际电联(ITU)进行了多方面努力。 于2000年5月确定W-CDMA、CDMA2000和TD-SCDMA三大3G标准,并写入3G技术指导性文件《2000年国际移动电信计划》(简称IMT-2000),2007年10月19日,在国际电信联盟在日内瓦举行的无线通信全体会议上,经过多数国家投票通过,WiMAX正式被批准成为继WCDMA、CDMA2000和TD-SCDMA之后的第四个全球3G标准[2]。 与前两代移动通信相比,第三代数字移动通信是一种能够覆盖全球的多媒体移动通信。 它具有别于上两代移动通信的两个主要特点是: 1)可实现全球漫游,使任意时间、任意地点、任意人之间的交流成为可能。 也就是说,每个用户都有一个个人通信号码,无论该用户走到世界任何一个国家,人们都可以找到你,而反过来,你走到世界任何一个地方,都可以很方便地与国内用户或他国用户通信,与在国内通信时毫无分别; 2)能够实现高速数据传输和宽带多媒体服务。 也就是说,用第三代手机除了可以进行普通的寻呼和通话外,还可以上网读报纸,查信息、下载文件和图片;由于带宽的提高,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还可以传输图像,提供可视电话业务。 从这两年的情况来看,随着终端手机设备的智能化发展,使得3G业务越来越多的在人们的生活中体现,如WAP业务,多媒体消息业务,定位服务业务,OTA下载业务等新兴业务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中国3G牌照已经花落三家,分别是:TD—SCDMA中国移动(中国技术)、WCDMA中国联通(欧洲技术)、CDMA2000中国电信(美国技术)。 随着运营商竞争压力的加剧,可以预见的是我们消费者将享受到更好的新兴3G业务服务和更多的资费优惠。 第四代移动通信技术 尽管历经多年的研究开发,第三代移动通信在实际应用中还是碰到了很多问题,因此人们又开始把希望寄托到了提前出现的第四代的研究。 到目前为止,第四代移动通信技术(4G)技术还只是较多地停留于概念性的设想上,人们可以称之为广带(Broadband)接入和分布网络,也可无线互联网技术或后3G技术,在4G的定义上,人们还无法就其技术参数、国际标准、网络结构、乃至业务内容给出一个标准。 但其大致的轮廓已经得到了业界的共识。 展望未来,我们可以大致看到4G通信将具有如下的特征: 1)信息传输速率更快 人们研究4G的初衷是为了解决移动终端快速访问互联网的问题,变为现实的4G在应用上应具备更快的无线通信速度。 从目前已经公布的数据来看,4G最大的数据传输速率超过100Mbps,而3G网络只有2Mbps。 2)网络频谱更宽 要想提高信息的传输速度,4G网络中所需要带宽要比3G网络高出许多,估计达每个信道的带宽会达100MHz,是3G20倍。 3)容量更大 据估计,10年后,人们每天所获取的信息量要比今天至少高3-4个数量级,而3G的容量将远无法满足这种增长的业务量需求,所以,在4G里将采用新的网络技术来极大地提高系统的容量,如SDMA(空分多址)技术等,来满足未来大信息量的需求。 4)兼容性强 要使4G通信尽快地被人们接受,4G应考虑在投资最少的情况下轻易地过渡到。 因此4G将采用大区域覆盖、多种网络相互兼容、终端及网络升级过渡容易等特点。 实现真正意义的全球漫游。 5)智能性更高 4G系统的智能化程度更高。 在网络系统功能方面,能够做到自适应地进行资源分配、处理变化的业务流和适应不同的信道环境;在其用户终端的设计和操作也将更具智能化,它已经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手机,它可以被当成手提电视,能够综合各方面因素来提醒它的主人此刻该做什么或者不该做什么。 它将能够实现许多现在人们无法想象的功能。 6)能实现更高质量的多媒体通信 4G通信将能在很大程度上改善现有3G多媒体通信存在的品质不良,数据传输速率不高的不足,为各种多媒体流的高速高质量传送提供可行的解决方案。 7)通信资费更加便宜 由于兼容性问题的解决和平滑性过渡的实现,4G的通信部署相比其他技术将显得容易和迅速得多。 这样就能够有效地降低运营成本,竞争的白日化将让人们享受到更加便宜通信资费。 对于现在的人来说,未来的4G通信的确显得很神秘,但技术的发展将使4G通信变成现实。 实现3G未能实现的功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个人通信。 4结论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人们越来越依靠移动通信带来的便利。 可以设想不需要多少年,我们将会迎来一个真正的综合性的、宽带域、多功能、可以随时随地满足人们多角度、全方位需求的通信方式。 参考文献 [1]王文博.移动通信原理与应用[M].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2004. [2]常永宏.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与技术[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4. [3]谢显忠,等.基于TDD的第四代移动通信技术[M].电子工业出版社,2005.

:21 世纪移动通信技术和市场飞速发展,在新技术和市场需求的共同 作用下,未来移动通信技术将呈现以下几大趋势:网络业务数据化,分组化,移 动互联网逐步形成;网络技术数字化,宽带化;网络设备智能化,小型化;应用 于更高的频段,有效利用频率;移动网络的综合化,全球化,个人化;各种网络 的融合;高速率,高质量,低费用.这正是第四代(4G)移动通信技术发展的 方向和目标.论文关键词:第四代移动通信(4G) ;正交频分复用;多模式终端 一,引言移动通信是指移动用户之间,或移动用户与固定用户之间的通信.随着电子

毕业论文移动通信技术

简报就是简要的调查报告,简要的情况报告,简要的工作报告,简要的消息报道等。它具有简、精、快、新、实、活和连续性等特点。以下是我为大家整理的有关于移动通信技术的内容,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无线通信发展经历了一百多年的历史,在这过程中,产生了不少新的技术的同时,又在不断地与其他技术进行综合,从而不断地涌现出一系列的通信方式,在适应不断提高的社会需求同时,自身也得到完善和发展。 从无线电通信发展全过程来看,不难看出,无线通信大致可分为3个重要发展阶段:20年代~30年代的短波通信,50年代~70年代的微波接力通信(含卫星通信),80年代~现在的移动通信。 现仅就当今发展最为迅速,系统最为复杂,而又是热门话题的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趋势进行叙述。 截止20xx年7月,全世界的移动用户数量已经突破50亿户,预计今年该数字将突破60亿。 移动通信之所以得到快速发展主要是其不受任何时间、地点限制地实现了对象之间的通信。 从设备组网的角度看,移动通信网络可以看成是有线通信网的延伸,它由无线和有线两部分组成。 无线部分提供移动用户终端的接入,其包括数据交换、用户管理、漫游、鉴权等大部分网络功能的实现还是通过固定网络来实现的。 1.移动通信发展史 70年代中期至80年代中期。 这是移动通信蓬勃发展时期。 1978年底,美国贝尔试验室研制成功移动电话系统(AMPS),建成了蜂窝状移动通信网。 根据移动通信的发展史,其发展历程和发展方向,可以划分为3个阶段: 1)第一代——模拟蜂窝通信系统 70年代末至80年代中期是移动通信技术得到了较快发展。 1978年底,美国贝尔试验室研制成功高级移动电话系统(AMPS)并建成了蜂窝状移动通信网,也即是第一代移动电话网,采用的是蜂窝组网技术。 美国第一个蜂窝系统AMPS(高级移动电话业务)在1979年成为现实。 因为传输技术条件的等的限制,第一代可移动电话用户不能实现长途漫游,也就是说移动电话用户只能在一定区域范围内实现移动通信,除此之外,该系统还存在着诸如系统容量不足、系统间互不兼容、通信质量不好、保密性不强、不能提供数据传送业务等致命的弱点,因此,第一代模拟蜂窝移动通信最终被第二代的数字蜂窝移动通信所替代。 但在该组网技术仍在下一代系统中得以应用。 2)第二代——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系统 为了克服第一代模拟蜂窝通信系统的各种缺点,20世纪80年代中期到21世纪初,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系统得到了大规模的应用,其代表技术是欧洲的GSM和美国的CDMA,也就是通常所说的2G(即第二代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系统)。 第二代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系统主要采用的是时分多址技术TDMA(TimeDivisionMultipleAccess)或者是窄带码分多址CDMA(CodeDivisionMultipleAccess)技术。 TDMA系列最有代表的是泛欧GSM、美国D-AMPS和日本PDC;窄带码分多址(N-CDMA)系列主要是以高通公司为首研制的基于IS-95的N-CDMA(窄带CDMA),是目前广泛应用的技术,它的应用技术标准叫做IS-95,是美国在1993年发布的N-CDMA标准,现在已成为常用的国际标准。 2.移动通信的特点 移动通信是基于终端用户处于移动状态的通信方式。 它具有如下有别于有线通信的特点: 1)由于用户位置的不确定性,它跟通信中的基站必须使用无线电波来传输信息。 由于电波是沿直线传播的,受移动台不断移动、障碍物遮挡、地形和地物的影响会使电波多径传播而造成多径衰落和阴影效应等影响,严重干扰了移动通信的质量。 2)移动通信是在强干扰的环境下工作的,主要干扰包括互调干扰,邻道干扰和同频干扰等; 3)通信容量有限。 频率作为一种资源必须合理安排和分配,为缓和用户数量大和资源有限的矛盾,除开发新频段之外,还采取了有效利用频率的各种措施,加压缩频带、缩小波道间隔、多波道共享等,即采用频谱和无线频道有效利用技术; 4)通信系统比固定网复杂得多。 因为用户随时移动位置等原因,通信系统需要具备根据信号的强弱来进行通信信道的切换、频率和功率控制、地址登记、越区切换及漫游存取等跟踪技术。 这就使得移动通信系统的信令的设计要比固定网要复杂得多。 在入网和计费方式上也有特殊的要求; 5)对移动台的要求高。 移动台长期处于不固定位置,外界的影响很难预料,这要求移动台具有很强的适应能力。 此外,还要求性能稳定可靠、携带方便、小型、低功耗及能耐高、低温等。 同时,要尽量使用户操作方便,适应新业务、新技术的发展,以满足不同人群的使用。 这给移动台的设计和制造带来很大的困难。 3移动通信的发展趋势 技术的创新从本质上来说就是为了不断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需求。 在过去的几十年中,移动通信无论是技术上还是业务上都得到了长足的'发展,这些变化也正极大地改变着人们的生活和工作方式。 随着全球一体化进程的加速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如物联网等新技术的发展等等,人们对未来移动通信技术将提出更多更高的需求。 尽管数字蜂窝移动通信技术也在不断的得到完善,但随着用户数量和网络规模的不断扩大,可以预见的是,在这快速增长的市场需求下,频率资源已经成为瓶颈,通话质量不尽人意,传输速率不高,达不到真正意义上满足移动多媒体和物联网的需求。 综上所述,我们大致可以预见未来的移动通信技术将沿着以下几个大的方向改善:1)随着网络业务数据化、分组化程度的提高,移动互联网逐步形成; 2)为了解决频率枯竭的问题,移动通信将应用于更高的频段,频率利用率也将得到很大程度的提高; 3)随着人们个性化需求的不断提高,提供个性化服务将成为业务发展的一个趋势,为此,网络设备的智能化和小型化也将成为必然; 4)在目前信息通信技术大融合的背景下,移动网和固定网、移动网和互联网的融合已成必然,网络和业务的融合将成为趋势,移动互联网的普及也将成必然; 5)随着全球化进程的进一步提高,视频移动业务将越来越普及,高速率、高质量和低费用是下一步市场对移动业务提出的更高要求。 目前世界上大多还在沿用着第二代数字蜂窝移动通信技术,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3G)也在逐步推广当中,但源于更多的需求,人们早已提出了第四代移动通信技术(4G)的设想。 4G标准比要比上一代具有更强的功能。 第三代数字移动通信系统 第三代移动数字通信系统(3G)是在第二代的基础上进一步演变的以宽带CDMA技术为主移动通信技术,能同时提供语音数据综合服务和移动多媒体服务的移动通信系统,是一代有能力彻底解决第一、二代移动通信系统主要弊端的先进的移动通信系统。 为了在移动通信领域适应高速数据和图像电信业务的发展,并企望在第三代系统中统一标准,国际电联(ITU)进行了多方面努力。 于2000年5月确定W-CDMA、CDMA2000和TD-SCDMA三大3G标准,并写入3G技术指导性文件《2000年国际移动电信计划》(简称IMT-2000),2007年10月19日,在国际电信联盟在日内瓦举行的无线通信全体会议上,经过多数国家投票通过,WiMAX正式被批准成为继WCDMA、CDMA2000和TD-SCDMA之后的第四个全球3G标准[2]。 与前两代移动通信相比,第三代数字移动通信是一种能够覆盖全球的多媒体移动通信。 它具有别于上两代移动通信的两个主要特点是: 1)可实现全球漫游,使任意时间、任意地点、任意人之间的交流成为可能。 也就是说,每个用户都有一个个人通信号码,无论该用户走到世界任何一个国家,人们都可以找到你,而反过来,你走到世界任何一个地方,都可以很方便地与国内用户或他国用户通信,与在国内通信时毫无分别; 2)能够实现高速数据传输和宽带多媒体服务。 也就是说,用第三代手机除了可以进行普通的寻呼和通话外,还可以上网读报纸,查信息、下载文件和图片;由于带宽的提高,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还可以传输图像,提供可视电话业务。 从这两年的情况来看,随着终端手机设备的智能化发展,使得3G业务越来越多的在人们的生活中体现,如WAP业务,多媒体消息业务,定位服务业务,OTA下载业务等新兴业务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中国3G牌照已经花落三家,分别是:TD—SCDMA中国移动(中国技术)、WCDMA中国联通(欧洲技术)、CDMA2000中国电信(美国技术)。 随着运营商竞争压力的加剧,可以预见的是我们消费者将享受到更好的新兴3G业务服务和更多的资费优惠。 第四代移动通信技术 尽管历经多年的研究开发,第三代移动通信在实际应用中还是碰到了很多问题,因此人们又开始把希望寄托到了提前出现的第四代的研究。 到目前为止,第四代移动通信技术(4G)技术还只是较多地停留于概念性的设想上,人们可以称之为广带(Broadband)接入和分布网络,也可无线互联网技术或后3G技术,在4G的定义上,人们还无法就其技术参数、国际标准、网络结构、乃至业务内容给出一个标准。 但其大致的轮廓已经得到了业界的共识。 展望未来,我们可以大致看到4G通信将具有如下的特征: 1)信息传输速率更快 人们研究4G的初衷是为了解决移动终端快速访问互联网的问题,变为现实的4G在应用上应具备更快的无线通信速度。 从目前已经公布的数据来看,4G最大的数据传输速率超过100Mbps,而3G网络只有2Mbps。 2)网络频谱更宽 要想提高信息的传输速度,4G网络中所需要带宽要比3G网络高出许多,估计达每个信道的带宽会达100MHz,是3G20倍。 3)容量更大 据估计,10年后,人们每天所获取的信息量要比今天至少高3-4个数量级,而3G的容量将远无法满足这种增长的业务量需求,所以,在4G里将采用新的网络技术来极大地提高系统的容量,如SDMA(空分多址)技术等,来满足未来大信息量的需求。 4)兼容性强 要使4G通信尽快地被人们接受,4G应考虑在投资最少的情况下轻易地过渡到。 因此4G将采用大区域覆盖、多种网络相互兼容、终端及网络升级过渡容易等特点。 实现真正意义的全球漫游。 5)智能性更高 4G系统的智能化程度更高。 在网络系统功能方面,能够做到自适应地进行资源分配、处理变化的业务流和适应不同的信道环境;在其用户终端的设计和操作也将更具智能化,它已经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手机,它可以被当成手提电视,能够综合各方面因素来提醒它的主人此刻该做什么或者不该做什么。 它将能够实现许多现在人们无法想象的功能。 6)能实现更高质量的多媒体通信 4G通信将能在很大程度上改善现有3G多媒体通信存在的品质不良,数据传输速率不高的不足,为各种多媒体流的高速高质量传送提供可行的解决方案。 7)通信资费更加便宜 由于兼容性问题的解决和平滑性过渡的实现,4G的通信部署相比其他技术将显得容易和迅速得多。 这样就能够有效地降低运营成本,竞争的白日化将让人们享受到更加便宜通信资费。 对于现在的人来说,未来的4G通信的确显得很神秘,但技术的发展将使4G通信变成现实。 实现3G未能实现的功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个人通信。 4结论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人们越来越依靠移动通信带来的便利。 可以设想不需要多少年,我们将会迎来一个真正的综合性的、宽带域、多功能、可以随时随地满足人们多角度、全方位需求的通信方式。 参考文献 [1]王文博.移动通信原理与应用[M].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2004. [2]常永宏.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与技术[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4. [3]谢显忠,等.基于TDD的第四代移动通信技术[M].电子工业出版社,2005.

中国移动通信市场发展与3G应用前景 移动通信事业的飞速发展 回顾我国移动电话10多年的发展历程,可以看出,中国的移动通信发展史是超常规的发展史。自1987年中国电信开始开办移动电话业务以来到1993年用户增长速度均在200%以上,从1994年移动用户规模超过百万大关,移动电话用户数每年几乎比前一年翻一番。1997年7月17日,我国移动电话第1000万个用户在江苏南京诞生,意味着中国移动电话用10年时间所发展的用户数超过了固定电话110年的发展历程。2001年8月,中国的移动通信用户数超过美国跃居为世界第一位。2003年底移动电话用户总数已达到亿户,普及率为。而在2002年底世界上已有10个国家的移动电话普及率超过83%。其中,英国为,意大利为,卢森堡为;当时,中国为。所以,我国移动通信业务尚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 历史发展的新机遇 回顾我国移动通信发展的历程是第一代移动通信制式较多,有美国的AMPS,英国的TACS,北欧、日本的制式等。我国科技人员分析对比根据国情选用了TACS系统,购买国外设备建设移动通信网,设备制造厂也与外国公司合作生产(装配)了部分系统设备和手机。研究部门也研制了部分设备,但由于种种原因,都没有成为气候。到了第二代,国际上主要是GSM、CDMA两种制式。在建立第二代移动通信网之前,我国分别在嘉兴、天津进行了GSM、CDM的试验,测试了各种性能。由于GSM标准成熟较早,我国开始选用了GSM系统,后来联通公司又引进了CDMA统,在第二代移动通信建设中我国制定了较为完整的技术体制和标准系列,为第二代移动通信网络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与此同时,设备制造商如华为、中兴等公司也参与标准的制定工作,这样他们就推进了产品的开发生产,使我国民族产业在国内外市场占有一些比例。在制定第三代移动通信的标准时我国的相关领导和广大技术人员,明确认识到这是改变我国在移动通信业局面的重要机遇,组织相关技术人员积极参加3G标准制定工作,成立了IMT-2000RTT(无线传输技术)评估组,并先后向国际标准组织提出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TD-SCDMA和LAS-CDMA。TD-SCDMA已成为国际上3G的三大主流标准之一,LAS-CDMA也成为3G国际标准组织的后备标准。设备制造厂商在积极参加标准制定的同时,努力开发产品,取得较好进展。尤其是中兴、华为开发的产品不仅在国内可以提供运营商使用,而且在国外也占有一定位置。 3G改变中国通信格局 关于3G的发展,三年前我国政府部门已确定了“冷静、稳妥、科学、求实”和“积极跟进,先行试验,培育市场,支持发展”的3G及3G产业发展的基本方针与原则。信息产业部于2002年出台了中国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的频率规划,时分双工获得了55 100=155MHz的频谱,FDD获得了120 60 (170)=180~C350MHz的频谱。这充分体现了我国政府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时分双工标准体制的重视与支持。 根据政府确定的基本方针与原则,2001年6月22日信息产业部成立3G技术试验专家组(3GTEG),负责实施3G技术试验,专家组由来自国内的运营、设备制造和科研院校的专家组成。信息产业部六个司局组成3G领导小组。试验工作分两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在MTNet(移动通信实验网)进行;第二阶段,在运营商网络和MTNet进行。截止2003年底,已对WCDMA,TD-SCDMA,2GHzCDMA20001x完成了第一阶段试验工作,结论是系统基本成熟,终端尚存在一定问题需要改进。2004年进行第二阶段试验。 国际电联ITU-R在1985年,就开始研究第三代移动通信的技术和标准。其目标是统一全球移动通信标准和频段,实现全球漫游,提高移动通信的频谱利用率及数据传输速率,满足多媒体业务的需求。1998年,国际电联ITU向全世界征集第三代移动通信世界标准草案,共征集了来自美、欧、中、日、韩等国家和地区的16种3GRTT(第三代移动通信无线传输技术)标准提案。在提案评审和筛选过程中,国际电联根据对3G标准的要求,对3G标准提案进行了长达两年的评估、仿真、融合、关键参数的确定工作,通过了包括中国提案在内的5个无线传输的技术规范。目前,国际上共认的3G主流标准有3个,分别是欧洲阵营的WCDMA、美国高通的CDMA2000和中国大唐的TD-SCDMA。

本科 助理工程师) 摘 要:在移动通信系统中,切换已被作为一种关键的技术广泛应用。本文论述了硬切换、软切换和接力切换的原理、过程及优缺点,并结合这三种主流的切换技术在GSM、CDMA和TD-SCDMA系统中的应用做了比较,并对三种切换技术的优劣做了总结。 关键词:移动通信系统; 切换 ;硬切换 ;软切换 ;接力切换。 切换是指移动用户在通话过程中,从一个基站覆盖区移动到另一个基站覆盖区时,或由于受到外界的干扰或其他原因致使通信质量下降时,使用中的话音信道就会自动发出一个请求转换信道的信号,通知移动通信业务交换中心,请求转换到另一个覆盖区基站的信道上去,或是转换到另一条接收质量较好的信道上,以保证移动用户能够正常通信。 一、硬切换 硬切换是在不同频率的基站或覆盖小区之间的切换。这种切换是移动终端在切换状态时,先暂时断开通话,并自动向新的频率调谐,与新的基站接上联系,建立新的信道,从而完成切换的过程。 简单来说,硬切换的特点就是“先断开、后切换”,切换的过程中约有200毫秒时间的短暂中断。因为原基站和移动到的新基站的电波频率不同,移动终端在与原基站的联系信道切断后,往往不能马上建立新基站的新信道,这时就出现一个短暂的通话中断时间。它对通话质量有影响。 硬切换一般采取辅助切换方式,即由移动台监测判决,由交换中心控制完成,在切换过程中基站和移动台均参与切换过程。其切换过程如下: 移动台在通话过程中,不断地向所在小区的基站报告小区和相邻小区基站的无线电环境参数。本小区基站依据所接收的该移动用户无线电环境参数来判断是否应该进行切换。当满足切换条件时,基站便向移动台发出切换请求,同时将切换请示信道传送给MSC,MSC立即判断此新基站位置码是否属于本MSC辖区。此时有两种情况:若MSC确认新基站是属于本MSC辖区的基站,则通知VLR为其寻找一个空闲信道(最佳或次最佳替换信道),然后将所找的信道及IMSI经过本区的基站发送给移动台,移动台依据信道号的频率值将工作频率切换到新的频率点上,并进行环路核准,核准信息经MSC核准后,MSC通知基站释放原信道。若MSC发现新基站是属于非本MSC辖区的基站,MSC就将切换请求转送给新MSC,再由新MSC通知它的VLR为其寻找一个空闲信道,然后将找到的基站信道号及IMSI传送给原MSC,并经由原基站发送给移动台,然后进行移动台的核准和基站的释放过程。 二、软切换 软切换是发生在同一频率的两个不同基站之间的切换。所谓软切换,就是在移动终端进入切换过程时,与原基站和新基站都有信道保持着联系,一直到移动终端进入新基站覆盖区并测出与新基站之间的传输质量已经达到指标要求时,才把与原基站之间的联系信道切断。 简单地说,软切换的特点是“先切换、后断开”。这种切换方式是在与新基站建立联系信道后,才断开与原基站的联系信道,因此在切换过程中没有中断的问题,对通信质量没有影响。软切换可以是同一基站控制器下的不同基站或不同基站控制器下不同基站之间发生的切换。 软切换也是移动台辅助的切换。在进行软切换时,移动台首先搜索所有导频并测量它们的强度。移动台合并计算导频的所有多径分量(最多K个)的Ec/Io(一个比特的能量Ec与接收总频谱密度--噪声加信号--Io的比值)作为该导频的强度,K是移动台所能提供的解调单元数。当该导频强度Ec/Io大于一个特定值T_ADD时,移动台认为此导频的强度已经足够大,能够对其进行正确解调,但尚未与该导频对应的基站相联系时,它就向原基站发送一条导频强度测量消息,以通知原基站这种情况,原基站再将移动的报告送往移动交换中心,移动交换中心则让新的基站安排一个前向业务信道给移动台,并且原基站发送一条消息指示移动台开始切换。 当收到来自基站的切换指示消息后,移动台将新基站的导频纳入有效导频集,开始对新基站和原基站的前向业务信道同时进行解调。之后,移动台会向基站发送一条切换完成消息,通知基站自己已经根据命令开始对两个基站同时解调了。 接下来,随着移动台的移动,可能两个基站中某一方的导频强度已经低于某一特定值T_DROP,这时移动台启动切换去掉计时器(移动台对在有效导频集和候选导频集里的每一个导频都有一个切换去掉计时器,当与之相对应的导频强度比特定值D小时,计时器启动)。当该切换去掉计时器T期满时(在此期间,其导频强度应始终低于D),移动台发送导频强度测量消息。两个基站接收到导频强度测量消息后,将此信息送至MSC(移动交换中心),MSC再返回相应切换指示消息,然后基站发切换指示消息给移动台,移动台将切换去掉计时器到期的导频将其从有效导频集中去掉,此时移动台只与目前有效导频集内的导频所代表的基站保持通信,同时会发一条切换完成消息告诉基站,表示切换已经完成。 在目前商用的CDMA系统中,所用的切换技术都是软切换。由于软切换是在频率相同的基站之间进行的,因此当移动终端移动到多个基站覆盖区交界处时,移动终端将同时和多个基站保持联系,起了业务信道分集的作用,加强了抗衰落的能力,因而不可能产生“掉话”。即使当移动终端进入了切换区而一时不能得到新基站的链路时,也进入了等待切换的队列,从而减少了系统的阻塞率。因此也可以说,软切换是实现了“无缝”的切换。 三、接力切换 接力切换是介于硬切换和软切换之间的一种新的切换技术。其原理是在切换测量期间,使用上行预同步的技术,提前获取切换后的上行信道发送时间、功率信息,从而达到减少切换时间,提高切换成功率、降低切换掉话率的目的。在切换过程中,移动终端从源小区接收下行数据,向目标小区发送上行数据,即上下行通信链路先后转移到目标小区,这个过程就像是田径比赛中的接力赛一样,因而形象地称之为“接力切换”。 接力切换有三个基本过程,即测量过程、判决过程和执行过程。 (一)接力切换的测量过程 接力切换与硬切换的测量过程和要求是相同的,即需要终端进行信号强度、质量和符合切换条件的相邻小区的同步时间参数进行测量、计算和保存,因此接力切换并不需要额外增加新的测量参数,不会给终端设备带来更多的负担。 移动台需要计算和保存的参数为:本小区与邻近小区引导信道的功率差△P和来自各邻近小区基站的信号与来自本小区基站信号的时延差△t。 这就是接力切换的上行预同步及保持过程。可见,上行预同步及保持过程并不是一个单独的时间过程,也不需要特别的控制或信令过程,而是在测量过程中同时进行的。 测量过程中一旦发现本小区和邻小区的导频强度、信号质量等满足一定条件,则通过测量上报触发切换判决过程。移动台的测量上报可以是周期性地进行,也可以由事件触发进行测量 (二)接力切换的判决过程 接力切换的判决过程由RNC完成。RNC收到移动台的测量结果报告后,按照一定的判决准则(例如基于接收信号强度的判决准则)形成目标小区列表,然后通过接纳判决算法等流程确定要切换的目标小区,最后发出切换命令(例如物理信道重配置命令)。 接力切换的判决过程与传统的切换判决准则基本相同。判决准则可以利用现有切换技术中的各种准则,同时可以结合TD-SCDMA系统特有的智能天线定位技术对目标小区列表进行优化,从而提高切换的成功率。 (三)接力切换的执行过程 移动台要切换的目标小区确定后,RNC在发出切换命令之前,还应当对目标小区发送无线链路建立请求。当RNC收到目标小区的无线链路建立完成消息之后,将向原小区和目标小区同时发送业务数据承载,同时RNC向移动台发送切换命令。此命令应附上的在目标小区建立通信需要的各项基本数据,具体包括:小区ID;载波频率;标称每码道的发射功率及此业务所需的接收电平;接收和发射的Midamble及偏移。 移动台接收到接力切换命令后,继续在原小区的下行链路接收业务数据和信令,同时,利用事先获取的本小区和邻小区之间的功率差值△P和时间差值△t,通过开环同步和开环功率控制,在目标小区发射上行的承载业务和信令。此分别收发的过程持续一段时间后,将接收来自目标小区的下行数据,实现闭环功率和同步控制,中断和原小区的通信,完成切换过程。 在切换命令发出后,如RNC收到来自移动台的切换成功消息,则删除原小区的通信链路;如果RNC收到来自移动台的切换失败消息,则删除目标小区新建的通信链路。如果由于特殊原因(比如终端突然掉电或进入深衰落地区),网络端没有收到终端的任何信息,则RNC将主动回收为该终端配置的所有信道资源。 在接力切换的过程中,同频小区之间的两个小区的基站都将接收同一个终端的信号,并对其定位,将确定可能切换区域的定位结果向基站控制器报告,完成向目标基站的切换,克服了“软切换”浪费信道资源的缺点。 四、三种技术优劣比较 接力切换与硬切换相比,两者都具有较高的资源利用率、较为简单算法以及系统相对较轻的信令负荷等优点,它们的不同之处在于接力切换断开原基站和与目标基站建立通信链路时其上下行链路是分别进行的,因而克服了传统硬切换掉话率较高、切换成功率较低的缺点。 接力切换与软切换相比,两者都具有较高的切换成功率和较低的掉话率等优点,它们的不同之处在于接力切换并不需要一个移动终端长时间与多个基站保持链路,因而克服了软切换需要占用的信道资源较多、信令复杂导致系统负荷加重、下行链路干扰提高等缺点。

移动通信技术毕业论文致谢

致谢在 毕业 设计学位论文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写好毕业设计论文致谢语也算是对学习生涯的一次回顾,下文是我为大家整理的毕业设计论文致谢语,仅供参考。

↓↓↓点击获取更多"论文致谢"↓↓↓

★ 毕业论文致谢200字 ★

★ 毕业论文答辩发言稿 ★

★ 毕业论文答辩致谢词 ★

★  毕业论文致谢老师  ★

毕业设计论文致谢语一:

本研究及学位论文是在我的导师___老师的亲切关怀和悉心指导下完成的。他严肃的科学态度,严谨的治学精神,精益求精的工作作风,深深地感染和激励着我。_老师不仅在学业上给我以精心指导,同时还在思想、生活上给我以无微不至的关怀,在此谨向_老师致以诚挚的谢意和崇高的敬意。我还要感谢在一起愉快的度过毕业论文小组的同学们,正是由于你们的帮助和支持,我才能克服一个一个的困难和疑惑,直至本文的顺利完成。

在论文即将完成之际,我的心情无法平静,从开始进入课题到论文的顺利完成,有多少可敬的师长、同学、朋友给了我无言的帮助,在这里请接受我诚挚的谢意!最后我还要感谢培养我长大含辛茹苦的父母,谢谢你们!

最后,再次对关心、帮助我的老师和同学表示衷心地感谢!

毕业设计论文致谢语二:

四年的读书生活在这个季节即将划上一个句号,而于我的人生却只是一个逗号,我将面对又一次征程的开始。四年的求学生涯在师长、亲友的大力支持下,走得辛苦却也收获满囊,在论文即将付梓之际,思绪万千,心情久久不能平静。伟人、名人为我所崇拜,可是我更急切地要把我的敬意和赞美献给一位平凡的人,我的导师。我不是您最出色的学生,而您却是我最尊敬的老师。您治学严谨,学识渊博,思想深邃,视野雄阔,为我营造了一种良好的精神氛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置身其间,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使我不仅接受了全新的思想观念,树立了宏伟的学术目标,领会了基本的思考方式,从论文题目的选定到论文写作的指导,经由您悉心的点拨,再经思考后的领悟,常常让我有“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感谢我的爸爸妈妈,焉得谖草,言树之背,养育之恩,无以回报,你们永远健康快乐是我最大的心愿。在论文即将完成之际,我的心情无法平静,从开始进入课题到论文的顺利完成,有多少可敬的师长、同学、朋友给了我无言的帮助,在这里请接受我诚挚谢意!

同时也感谢学院为我提供良好的做毕业设计的环境。

最后再一次感谢所有在毕业设计中曾经帮助过我的良师益友和同学,以及在设计中被我引用或参考的论著的作者。

本研究及学位论文是在我的导师郑建立副教授的亲切关怀和悉心指导下完成的。他严肃的科学态度,严谨的治学精神,精益求精的工作作风,深深地感染和激励着我。从课题的选择到项目的最终完成,郑老师都始终给予我细心的指导和不懈的支持。两年多来,郑教授不仅在学业上给我以精心指导,同时还在思想、生活上给我以无微不至的关怀,在此谨向郑老师致以诚挚的谢意和崇高的敬意。

在此,我还要感谢在一起愉快的度过研究生生活的电工楼105各位同门,正是由于你们的帮助和支持,我才能克服一个一个的困难和疑惑,直至本文的顺利完成。特别感谢我的师妹叶秋香同学,她对本课题做了不少工作,给予我不少的帮助。

在论文即将完成之际,我的心情无法平静,从开始进入课题到论文的顺利完成,有多少可敬的师长、同学、朋友给了我无言的帮助,在这里请接受我诚挚的谢意!最后我还要感谢培养我长大含辛茹苦的父母,谢谢你们!

毕业设计论文致谢语三:

本论文的所有研究工作从论文的选题、实现条件到论文的写作等阶段都是在简弃非副教授和张勇副教授的悉心指导下完成的。两位导师在作者研究生学习期间在学术和生活等方面的给予了无微不至的关怀和指导。两位导师严谨的治学态度、渊博的学术知识、诲人不倦的敬业精神以及宽容的待人风范使作者获益颇多。谨向两导师致以最衷心的感谢。

感谢在研究生学习期间给我上课的老师们,特别是研室的梁荣光教授、赖汉闻老师、吴坚老师、张国强老师、巫江虹老师等。

感谢我认识的师兄弟、师姐妹们。需要一一感谢我的同学们,有幸与你们同学是我读研的最大收获:感谢给我带来的不一样的体验的李国超、孙绍云两位军队的老大哥;感谢陈会平,本论文撰写得到你不少帮助,从你身上学到不少东西;感谢我的合作者胡永飘;感谢给我帮助的叶子波;感谢双重校友刘海燕;感谢带给我多彩生活的梁立明;感谢关心和帮助我的冯长溪。同时还要感谢宿友叶艳辉。

毕业设计论文致谢语四

首先感谢本人的导师__教授,本篇论文从选题开题阶段直到完稿过程中得到了胡教授的悉心指导和耐心批阅。在此谨向胡教授致以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此外,还要感谢班主任陈蕾老师和班里多位同学的热心帮助,因为有你们的督促,使本人能够及时顺利地完成论文。在此一并向他们表示我最诚挚的谢意!

另外,本文最终能够顺利地完成,还与华东理工大学商学院的授课老师们也分不开,你们严谨务实的教学态度和良好专业的知识传授是我们不断学习的动力!

最后,感谢我的家人,他们在身后的大力支持,是我不断进取的力量源泉。

再次衷心感谢一起度过四年时光的各位老师们和同学们,同时也非常感谢理解我、支持我的家人和朋友,没有你们,生活缺少了更多精彩。谢谢你们!

毕业设计论文致谢语五

时光的流逝也许是客观的,然而流逝的快慢却纯是一种主观的感受。当自己终于可以从 考研 、找工作、毕业论文的压力下解脱出来,长长地吁出一口气时,我忽然间才意识到,原来四年已经过去,到了该告别的时候了。一念至此,竟有些恍惚,所谓白驹过隙、百代过客云云,想来便是这般惆怅了。

可是怅然之后,总要说些什么。大学四年,生活其实很简单,只是一些读书、写字和考试的周而复始。如果把这种单调的生活看作一场场循环的演出,那么我只是一个安静的演员。这篇毕业论文也称不上什么精彩的台词,只不过是这种循环演出即将告一段落时的谢幕词。但是无论多么蹩脚的演员,无论台下有多少观众,即使是只说给自己听,在他谢幕时也总要感激一些人,是这些人帮助他走上舞台,成功或者不那么成功地演出。

我在这里首先要感谢的是我的学位论文指导老师张杰/刘淑芹老师。这篇毕业论文从开题、资料查找、修改到最后定稿,如果没有她的心血,尚不知以何等糟糕的面目出现。我很自豪有这样一位老师,她值得我感激和尊敬。

感谢和我共度四年美好大学生活的__级工商管理与法学双学位班的全体同学。感谢管理学院和法学院的所有授课老师,你们使我终身受益。感谢所有关心、鼓励、支持我的家人、亲戚和朋友。

毕业设计论文致谢语六

六月,总是阳光灿烂。六月,总要曲终人散。六月,我们拒绝伤感。花儿谢了芬芳,迎来硕果飘香。毕业带来别离,我们走向辉煌。在论文完稿之际,谨对在本论文的撰写过程中,给予我帮忙的导师和亲爱的家人,表示深深的感谢!个性要感谢我的导师__老师。无论是为人还是治学,他都是我学习的榜样,值得信赖的良师益友。在承担繁重的教学和工作任务的状况下,他主动关心我的学习和科研。从论文的选题、开题 报告 的撰写、资料的查找,到结构的完善,都给予悉心指导,使我顺利成文。

另外,要感谢我的家人,是家人的鼓励和支持,使已过不惑之年的我能够全心投入学习和工作之中,顺利完成学业。最后衷心感谢在百忙之中评阅论文和参加答辩的各位专家、教授!

毕业设计论文致谢语七

最后要感谢在整个论文写作过程中帮忙过我的每一位人。首先,也是最主要感谢的是我的指导老师,___老师。在整个过程中他给了我很大的帮忙,在论文题目制定时,他首先肯定了我的题目大方向,但是同时又帮我具体分析使我最后选取失地农民的养老 保险 这个具体目标,让我在写作时有了具体方向。

在论文提纲制定时,我的思路不是很清晰,经过老师的帮忙,让我具体写作时思路顿时清晰。在完成初稿后,老师认真查看了我的 文章 ,指出了我存在的很多问题。在此十分感谢李老师的细心指导,才能让我顺利完成毕业论文。其次,要感谢帮我查资料的张超同学,后期因为实习的关系,不能随时去学校的图书馆查阅资料,在此也十分感谢他能抽出时间帮我找的一些外文资料。

毕业设计论文致谢语八

大学四年的学习时光已经接近尾声,在此我想对我的母校、我的父母、我的老师和同学们表达我由衷的谢意。

感谢武汉工程大学邮电与信息工程学院,给我提供这么好的学习生活环境,在这里学习和生活的四年是我一生中一段难忘的经历!

感谢我的导师余黎老师,肖老师循循善诱的教导和不拘一格的思路给予我无尽的启迪。在写论文的过程中,她帮助我开拓研究思路,悉心的教我克服仿真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在我做毕业设计的每个阶段,从选题到查阅资料,论文提纲的确定,中期论文的修改,后期论文格式调整等各个环节中,她们都给予了我悉心的指导。可以说,论文能够完成,与她们的帮助密不可分。

感谢我的指导员姜琳老师,感谢她在生活和精神上都给予了我很多帮助;也要感谢大学四年来所有的老师,因为他们的悉心指点,我们才能打下通信专业知识的基础;同时还要感谢感谢所有同学和朋友,他们为我提出的有益的建议和意见,也给了我无数的关心和鼓励,让我的大学生活充满了温暖和欢乐。有了他们的支持、鼓励和帮助,我才能充实的度过了四年的学习生活。另外,我更要感谢我的父母,感谢他们的养育之恩,和多年来他们对我默默的支持和鼓励。谢谢你们!

在此,我再一次真诚地向所有帮助过我的人表示感谢!

毕业设计论文致谢语8篇相关文章:

★ 毕业论文的致谢150字6篇

★ 自考毕业论文致谢语6篇

★ 研究生毕业感谢信

★ 毕业设计总结最新范文

★ 关于山东工商学院学年论文格式模板

★ 论文中期检查报告范文

★ 毕业实习论文范文3篇

★ 1500字普通论文格式模板

★ 包装毕业论文范文6篇

1、毕业论文致谢范文(1): 我首先要感谢我的论文指导老师、xx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的xxx老师。x老师对我论文的研究方向做出了指导性的意见和推荐,在论文撰写过程中及时对我遇到的困难和疑惑给予悉心指点,提出了许多有益的改善性意见,投入了超多的心血和精力。x老师对我的帮忙和关怀表示诚挚的谢意!同时,还要感谢xx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项目管理专业的授课老师们和所有同学们,大家在xx大学的项目管理学习中互相学习,互相帮忙,共同度过了一段完美难忘的时光。 此外,还要感谢朋友以及同学们在论文编写中带给的大力支持和帮忙,给我带来极大的启发。也要感谢参考文献中的作者们,透过他们的研究文章,使我对研究课题有了很好的出发点。 最后,谢谢论文评阅老师们的辛苦工作。衷心感谢我的家人、朋友,以及同学们,真是在他们的鼓励和支持下我才得以顺利完成此论文。 2、毕业论文致谢范文(2): 经过了两个多月的努力,我最后完成了论文的写作。从开始接到论文题目到系统的实现,再到论文文章的完成,每走一步对我来说都是新的尝试与挑战,这也是我在大学期间独立完成的最大的项目。在这段时间里,我学到了很多知识也有很多感受,从一无所知,我开始了独立的学习和试验,查看相关的资料和书籍,让自己头脑中模糊的概念逐渐清晰,使自己十分稚嫩作品一步步完善起来,每一次改善都是我学习的收获,每一次试验的成功都会让我兴奋好一段时间。 我的论文作品不是很成熟,还有很多不足之处。但是这次做论文的经历使我终身受益。我感受到做论文是要真真正正用心去做的一件事情,是真正的自己学习的过程和研究的过程,没有学习就不可能有研究的潜力,没有自己的研究,就不会有所突破,那也就不叫论文了。期望这次的经历能让我在以后学习中激励我继续进步。 3、毕业论文致谢范文(3): 最后要感谢在整个论文写作过程中帮忙过我的每一位人。首先,也是最主要感谢的是我的指导老师,XXX老师。在整个过程中他给了我很大的帮忙,在论文题目制定时,他首先肯定了我的题目大方向,但是同时又帮我具体分析使我最后选取失地农民的养老保险这个具体目标,让我在写作时有了具体方向。在论文提纲制定时,我的思路不是很清晰,经过老师的帮忙,让我具体写作时思路顿时清晰。在完成初稿后,老师认真查看了我的文章,指出了我存在的很多问题。在此十分感谢李老师的细心指导,才能让我顺利完成毕业论文。其次,要感谢帮我查资料的张超同学,后期因为实习的关系,不能随时去学校的图书馆查阅资料,在此也十分感谢他能抽出时间帮我找的一些外文资料。 4、毕业论文致谢范文(4): 本设计在xxx老师的悉心指导和严格要求下业已完成,从课题选取、方案论证到具体设计和调试,无不凝聚着x老师的心血和汗水,在四年的本科学习和生活期间,也始终感受着导师的精心指导和无私的关怀,我受益匪浅。在此向xxx老师表示深深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不积跬步何以至千里,本设计能够顺利的完成,也归功于各位任课老师的认真负责,使我能够很好的掌握和运用专业知识,并在设计中得以体现。正是有了他们的悉心帮忙和支持,才使我的毕业论文工作顺利完成,在此向xxxx大学,xxx系的全体老师表示由衷的谢意。感谢他们四年来的辛勤栽培。

毕业论文最后的致谢词450字(通用15篇)

充实的大学生活即将结束,我们都知道毕业生要通过最后的毕业论文,毕业论文是一种有计划的、比较正规的检验学生学习成果的形式,那么问题来了,毕业论文应该怎么写?以下是我帮大家整理的毕业论文最后的致谢词450字,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在校的这五年时间里很感谢老师们对我的淳淳教诲,是你们教会了我们勤奋学习,诚实做人,踏实做事,以宽容之心面对生活。指引着我们沿着正确方向前进。在点滴汇聚中使我逐渐形成正确、成熟的人生观、价值观。特别要感谢我的指导老师,陆建胜老师给予我很大的帮助。

感谢我的家人,我永远的支持者,正是在你们殷切目光的注视下,我才一步步的完成了求学生涯。没有你们,就不会有今天的我!我一直很感谢你们,让我拥有一个如此温馨的家庭,让我所有的一切都可以在你们这里得到理解与支持,得到谅解和分担。你们的支持和鼓励是我前进的动力。

衷心感谢我的导师XXX教授,本文的研究工作是在X老师的悉心指导下完成的,从论文的选题、研究计划的制定、技术路线的选择到系统的开发研制,各个方面都离不开X老师热情耐心的帮助和教导。在硕士研究阶段的三年来,X老师认真的工作态度,诚信宽厚的为人处世态度,都给我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也为我今后的工作树立了优秀的榜样。

时间飞逝,随着毕业论文的完成,本科学习生活即将结束。于我来说,在邮科院的四年是一段珍贵而又难忘的经历,它不仅是“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四年,也是增长阅历,挫折与荣誉同在的四年。这期间的点滴收获,都离不开老师的教诲,同学的帮助以及家人的支持。

首先,感谢我的导师程卫红老师,本论文是在程老师指导和关心下完成的。程老师不仅在论文上对我进行耐心细致的指导,在实习工作中也给予我不少关心。从论文的选题和构思,到后续的修改及最终的定稿,每一步都与程老师的指导密不可分。在此向程老师致以最诚挚的感谢。

其次,感谢一起度过四年时光的营销1班的全体同学们,正是有了你们,大学本科的四年生活才显得更加美好和难忘。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拼搏进取的学习精神,和谐温馨的同窗情谊,这些都将成为我们共同的宝贵财富。在此,我也祝福大家前程似锦,未来的日子越来越好。

武汉工程大学邮电与信息工程学院邮科院校区以它优美静谧的环境,活跃严谨的学术氛围、优越良好的学习条件,提供给我们求学发展的广阔空间,我将深深眷恋着我的母校。最后祝福母校,越来越好,桃李天下。

在XX大学我度过了四年的青春时光,接受了正规的财务管理专业教育,并进行了多次的实习。毕业之际,我感谢这所大学所给予我的一切。

感谢我的导师王玉英老师对我学习生活和论文写作的指导。王老师平时工作繁忙,但在我做毕业论文的每个阶段,从查阅资料到确定选题,论文初稿的确定,中期检查,后期的修改等整个过程中都给予了我悉心的指导,王老师一次次地给我指出论文中的错误和不足。除了敬佩王老师的专业水平外,她的治学严谨和学术研究的精神也是我永远学习的榜样,并将积极影响我今后的学习和工作。

感谢我身边的同学们,他们大家在我遇到困难的时候,总是不断地鼓励我,并和我一起分析写论文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正是因为有了大家的支持和鼓励,我的毕业论文才会顺利完成。

感谢XX软件青岛分公司ERP项目实施部的XXX经理,为我的论文写作提供了大量的数据和资料。

感谢大学四年来所有的教过我的老师,传授给我专业知识的同时教会了我如何做人。

最后感谢父母的养育之恩和多年以来经济上的大力资助。

本论文最终得以顺利完成,非常感谢我的指导教师xxxx教授。从论文选题直到论文的最终完成,她都给予我尽心尽力的指导。xxxx教授严谨的治学态度深深的影响着我,对我今后的学习、工作、生活必将产生影响。借此机会,特向……教授表示最诚挚的感谢。

感谢xxxx学院的所有领导和老师。他们严谨的学风、渊博的知识、诲人不倦的品格一直感染和激励着我不断上进,使我大学四年的时光充实而有意义。“海纳百川,取则行远”,在这所美丽的校园里,不断成长,在这里我所学到的,必将使我受益终生。

在本论文的写作中,我也参照了大量的著作和文章,许多学者的科研成果及写作思路给我很大启发,在此向这些学者们表示由衷的感谢。感谢我的家人、同学、朋友对我的大力支持,他们的无私奉献、关爱和支持使我能够继续去追求自己的人生理想和目标。感谢所有关心、帮助和支持我的人。

本论文虽然几经修改,但由于才疏学浅,本文疏漏之处在所难免,还望各位老师批评指正。

历经半年多时间的磨砺,硕士毕业论文终于完稿。论文写作过程中遇到很多的问题和困难,由于得到了许多的帮助和关怀才能得以最终完成。在这里要对他们表达我最诚挚的谢意。

首先,我要深深感谢我的导师肖亚明老师。本论文是在肖老师指导下完成的,从论文的开题、资料搜集到写作阶段,肖老师都给予了我极大的帮助和鼓励。在研究生三年时间的学习中,肖老师严谨的治学之风、深厚的学术造诣和宽广的胸怀将影响和激励我的一生。借此机会,我谨向肖老师致以诚挚的谢意。

其次,我还要感谢我的同门王金祥、刘顺、程鑫、夏晶,我的室友李健、缪彤彤和师弟师妹董文秀、汪俊等等诸位同学,在论文的写作过程中也给予了我不少的帮助。同时,感谢他们三年来对我的关心、支持和帮助。在各位同学的.共同努力下,我们始终拥有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和学术氛围。能在这样的团队中度过我的硕士阶段,是我极大的荣幸。

最后,我要感谢我的家人给予我学业上的支持理解和生活上的关心,他们给了我极大的鼓励。

三个多月的时间,终于将论文完成,在这次论文写作的过程中,我收获了很多。从一开始的茫然无措、无处下手,到从中国知网、从司法部网站、从各法院的网站收集资料并仔细阅读,再到着手书写论文框架、填充文章主要内容,这是一个不断充实的过程。而另一方面,通过这篇论文,我也认识到了自己知识的匮乏,意识到自己需要加倍努力,提升自己的法学素养及专业水平。

在本科生生涯中,我的导师杨仕兵老师给予了我很大的帮助,他教授我知识,启发我如何寻找自己的发展道路。在毕业论文写作过程中,他教会我如何去收集对文章有价值的资料,帮我修改论文大纲,指导我完成论文的写作。在这短暂的三年时间里,所有法学院的老师们给我的学习带来了很多启发,让我学会思考和质疑。在此向所有帮助和指导过我的老师们表示由衷的感谢!

在校期间,优秀的同学们给了我很多帮助,我们互相鼓励、互相陪伴,一起完成课业,一起攻考司法考试,我从他们身上发现了很多优秀的值得我学习的品质,我非常庆幸我能遇到并结识这样一群优异的同窗。

虽然毕业论文已经完成,但由于我的学术水平还很有限,所以文章难免会有很多不足之处,恳请各位老师和同学给予批评和指正。

经过长达一年的调查、实践、资料搜集和数据分析,本文终于完成其稿。通过对相关领域的研究和论文的撰写,我深深感到自己知识的贫乏和学术能力的欠缺。本论文的完成是我的研究生学术研究的总结,也是今后学习、工作的新起点。我将会以此为基础,进一步提高自己的学术水平和能力。

首先,我要向我的导师王XX副教授致以深深的敬意和谢意!无论是论文的选题、论文的写作还是论文的最终定稿,王老师都从百忙之中抽出宝贵的时间悉心给予指导。在论文的指导过程中,王老师表现出来的渊博的学术知识和严谨的治学作风都将使我受益终生,也是我今后工作和学习努力的方向!

在学习和研究过程中我还得到了山东大学管理学院各位专家学者的精心指导和帮助,在此对各位老师的教诲表示真诚谢意。

同时,衷心感谢所有帮助和关心过我的同学和朋友们,三年同窗,共沐一片阳光。不管岁月流逝多久多远,依然会记得曾经共有的情谊,这是我受益终生的宝贵财富。

最后,对各位专家学者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来评阅本文表示诚挚的感谢!

经过三个多月的不懈努力,终于完成了我的本科毕业论文,此时此刻,我感触颇多,首先,最要感谢的就是我的校外导师姜付秀老师和校内导师张敏老师,尤其要感谢的是XX老师。从开题报告选题之初,张敏老师就给我提出了很多的写作意见和建议,并教导我要做一名诚信的大学生,张敏老师对学术的严谨使我认识到了做人一定要先做好自己。论文写作期间,在对数据的筛选,研宄对象的确定以及研宄设计方面遇到困难的时候,张老师总是会很认真的给我指导,不断帮我修改论文。一日为师,终身为师,张老师,我会永远感谢你!同时,也感谢大学期间所有教过我的老师,是因为有你们的谆谆教导才有了今天的我。

当然,要感谢的还有XX同学,感谢他在我需要数据的时候找人帮我下载数据;XX同学,感谢他教我筛选数据的方法;XX同学,感谢他在论文写作上给我的指导;XX同学,感谢他在我写实证部分的时候能够很耐心的教导我用STATA,感谢……感谢每一个帮助过我的人!

时光荏苒,年的研究生生活已经接近尾声,在这年里,我浅尝了生活中的酸甜苦辣,回忆起这段时光,记忆犹新,往事历历在目,真的感慨万千。而每一步走来,都离不开同学和老师的支持与帮助,尤其是在撰写毕业论文的过程中,我的导师XXX,给予了我莫大的帮助,可以说,没有导师的细心指导与耐心帮助,我的论文不会进展的如此顺利。论文从定题目开始,到开题,再到资料的收集与文章的写作,以及论文经过多次的修改,导师都给予了我建设性的意见与建议,在这里,再次由衷的感谢我的导师,您辛苦了!

同时,我也要感谢会计学院的所有老师们,感谢他们在我的研究生学习中给予的教导、关心和帮助。感谢我的同班同学,感谢他们在生活中、学习上给予的帮助,尤其是我的室友,她们总是对我包容、礼让与关心,在我困难时,给予心理上的安慰,谢谢!

最后我要感谢我的家人,是他们支持我考研究生,使我学习无忧;是他们给予了我无限的爱与理解,使我身心健康。

本篇论文的写作运用了大量文献数据资料,所以,也要向那些参考资料引用文献中提及的未提及的所有原创者表示感谢。

白驹过隙,时光荏苒,三年的研究生生活即将结束。在这里,我遇见了自己导师,结交了一些诤友,无论在生活还是在学习上她们都给予了我极大的关心。我相信,在安徽财经大学三年的研究生求学经历,我将永生难忘。

首先,感谢我的导师孙明老师。大到论文的选题,构架,小到一个小节一个标目,孙老师都给予了悉心的指导。对于我对论文的疑问,总是能在第一时间收到孙老师的解答。孙老师正直的人格,严谨的治学态度以及诲人不倦的师德风范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它们已经成为了为人处事和学习生活的准则,将使我受益终身。

其次,要感谢我的研究生同学,她们是XXX、XXX、XX、XX等。尤其是XXX同学,无论是在论文写作遇到瓶颈,还是生活上遇到不尽如人意的事情,汪同学都能给我提供一些建设性的意见。是她们给我的研究生生活增添了更多快乐的回忆。

再次,要感谢我的父母、我的姐姐。因为有了他们的默默支持和无私奉献,我才能心无旁骛的完成我的研究生学业,他们将是我永远的精神依靠。

最后,要特别感谢各位论文评审老师,谢谢你们百忙之中评审我的论文!

时间如梭,转眼毕业在即。回想在大学求学的四年,心中充满无限感激和留恋之情。感谢母校为我们提供的良好学习环境,使我们能够在此专心学习,陶冶情操。谨向我的论文指导老师王副教授致以最诚挚的谢意!王老师不仅在学业上言传身教,而且以其高尚的品格给我以情操上的熏陶。本文的写作更是直接得益于他的悉心指点,从论文的选题到体系的安排,从观点推敲到字句斟酌,无不凝聚着他的心血。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师恩重于山,师恩难报。我只有在今后的学习、工作中,以锲而不舍的精神,努力做出点成绩,以博恩师一笑。

另外,我必须感谢我的父母。焉得谖草,言树之背,养育之恩,无以回报。作为他们的孩子,我秉承了他们朴实、坚韧的性格,也因此我有足够的信心和能力战胜前进路上的艰难险阻;也因为他们的日夜辛劳,我才有机会如愿完成自己的大学学业,进而取得进一步发展的机会。

最后,我必须感谢我的朋友,正是因为他们在电脑技术上的无私指引,我才能得以顺利完成该论文。

经过半年的忙碌和工作,本次毕业设计已经接近尾声,作为一个本科生的毕业设计,由于经验的匮乏,难免有许多考虑不周全的地方,如果没有导师的督促指导,以及一起工作的同学们的支持,想要完成这个设计是难以想象的。

在这里首先要感谢我的导师xx老师。xx老师平日里工作繁多,但在我做毕业设计的每个阶段,从外出实习到查阅资料,设计草案的确定和修改,中期检查,后期详细设计,装配草图等整个过程中都给予了我悉心的指导。我的设计较为复杂烦琐,但是俞老师仍然细心地纠正图纸中的错误。除了敬佩俞老师的专业水平外,他的治学严谨和科学研究的精神也是我永远学习的榜样,并将积极影响我今后的学习和工作。

其次要感谢和我一起作毕业设计的玉树临风的xx同学,她在本次设计中勤奋工作,克服了许多困难来完成此次毕业设计,并承担了大部分的工作量。如果没有她的努力工作,此次设计的完成将变得非常困难。

然后还要感谢大学四年来所有的老师,为我们打下机械专业知识的基础;同时还要感谢所有的同学们,正是因为有了你们的支持和鼓励。此次毕业设计才会顺利完成。最后感谢工学院和我的母校—xxxx学四年来对我的大力栽培。

毕业论文的结束意味着我在xx院校区的学习生活即将画上句号!回首往事,心潮难平,感慨良多,但无论如何这些实实在在的经历,是我人生中弥足珍贵的记忆。在此,要特别感谢求学过程给予我无限支持和帮助的老师、朋友和亲人们。感谢我的指导老师,从日常的学习,论文题目的确定到论文的撰写,程老师都给予我悉心的关怀和耐心的指导,给我鼓励和动力,也正是在她的指导和督促下论文才得以如期完成。

感谢我们一起在学校努力的同学,我们彼此关心、互相支持和帮助,留下了许多难忘的回忆。

感谢我的父母和家人,感谢他们对我学习、生活给予的支持和照顾。在论文的写作过程中,还获得了许许多多人的帮助与先前研究工作者的宝贵资料,论文的研究成果离不开你们的协作和帮助,在此对你们表示深切的谢意。希望可以以本文向你们汇报,以感谢你们对我的关怀与帮助,感谢一直以来对我的支持与鼓励。你们永远是我的精神支柱和继续前进的动力。

所有帮助和关心过我的人们,尽管与你们为我付出的一切相比,所有的语言都显得苍白无力,我仍要真诚地说声:谢谢你们!

经过大学四年的学习,籍论文完成之际,我特向指导和帮助我的老师、同学、同事、朋友及关心支持我的家人表示诚挚的谢意。

首先要感谢我的导师刘国辉教授。本文是在刘国辉导师的精心指导下完成的,从论文的选题、设计方案直至完成论文的整个过程中,都得到了刘国辉老师耐心细致的指导。

感谢武汉工程大学邮电与信息工程学院所有的领导和老师,前三年的学习基础对我非常重要,是你们让我能够静静地坐下来,在知识的海洋里吸取更多的营养,从而能够为自己进一步地加油充电。通过论文的撰写,使我能够更系统、全面地学习有关通信方面的理论知识,并得以借鉴众多专家学者的宝贵经验,这对于我今后的工作和我为之服务的企业,无疑是不可多得的宝贵财富。

同时感谢我亲爱的同学们,在学习中我们相互帮助,互相激励和关心。是你们让我在学习很生活中收获到了更多的东西。

最后感谢我的家人,这么多年来,正是你们的支持和鼓励,才使我顺利地完成学业;正是你们的关心和默默的奉献,给我创造了优越的条件,使我在学习的道路上乐观向上、勇往直前。

在此毕业论文完成之际,我首先要感谢我的论文指导老师,他是一位认真负责,热情的老师,在整个毕业论文的撰写过程中,他都对我进行了认真的指导和详细的修改,从他的身上我也学到了很多,比如说严谨认真、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我将永远记住他曾经给予过我的教导,我要向指导老师表达我内心最崇高的敬意和最衷心的感谢!

同时我还要感谢所有代课老师和辅导员,在我大学四年的学习和生活过程中,这些老师给予了我很多的教导和很大的帮助,从他们身上我学到了很多做人的道理,将使我受益终生。感谢我的家人和好友,他们的关爱和支持永远是我前进的最大动力,在任何时候,他们都给予我最大的鼓励和支持,我感谢他们!

最后,向审阅我论文和参加答辩的老师们表示衷心的感谢,感谢你们抽出宝贵的时候参加我的论文答辩会,感谢你们对论文不当之处提出的宝贵意见和建议。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