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幼儿园 教育 中,数学教育工作一直是我国幼教界非常关注的方面。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幼儿园数学活动论文,供大家参考。
摘 要:数学是研究现实世界中的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的一门科学。掌握一定的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已成为每个人必须具备的 文化 素养之一。作为学校教育预备阶段的幼儿园,应注重数学教育的启蒙性和生活化,让孩子在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体验数学的重要和有趣,从而为孩子进入小学后学习数学奠定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幼儿园;数学教育;游戏
数学是学前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幼儿期重要的学习内容。数学以其自身知识的逻辑性和抽象性的特点成为促进幼儿发展、尤其是 逻辑思维 发展的有效工具。那么,在幼儿园如何对幼儿进行数学教育呢?
一、数学学习应有趣味性
数学对于孩子们来说比较抽象、孩子觉得学习数学很难。如果我们 教学 方法 不得当的话,会使孩子们对数学产生枯燥、乏味之情。喜欢游戏是孩子的天性,如果能把抽象的数学知识与生动活泼的游戏紧密结合起来,可以使幼儿自发地应用数学,获得有益的 经验 。例如:数学活动6的组成。以情境导入:秋天到了,果园里的苹果熟了,我们一起去摘苹果吧!这样很好地激发了幼儿学习的兴趣。来到果园,果园里的叔叔请我们帮助来分苹果,要求把6个苹果分成两份,一共有几种方法,边分边进行记录。孩子们在分的过程中学习了6的分成,同时学会了正确的记录方法。老师在 总结 的时候,让孩子们自己来探索怎样记录又准确又快。共同寻找有规律的记录方法。最后,大家开心地摘苹果。但有一个小小的要求,每个小朋友只能摘两个苹果,而且两个苹果上的数字相加是6。孩子们的兴趣非常地高,开开心心地摘着苹果,摘对的小朋友还可以把苹果带回家。整节课幼儿在轻松的气氛中学习6的组成,效果非常好。
二、幼儿数学教学在游戏中进行
对孩子来说,游戏是一种有趣的学习方式,锻炼他们学会考虑一些解决问题的可能性。幼儿数学教学游戏化能更好的促进幼儿对数学的学习与理解。
首先,根据不同的年龄编制数学游戏。编制数学教学游戏,必须根据幼儿教学教育的内容与要求,选择、设计符合幼儿年龄特点的游戏。随着幼儿年龄的增大,智力的发展,游戏化的程度宜逐渐减弱,游戏中宜减少游戏情景增加智力因素。小班的幼儿以有情景、有角色的娱乐性较强的游戏为主。中班幼儿由于自身的年龄特点,他们适宜开展各类游戏。
其次,设计教学活动时,可选择不同的游戏形式。如个别玩的游戏,结伴玩的游戏,小组玩的游戏以及集体进行的游戏等。这样既能提高单位时间幼儿学习的密度,又能适合不同发展水平幼儿的需要。如中班数学“学习5的序数”中,既有幼儿的单独操作游戏“给小动物回家”,又有集体参与的游戏“找朋友排队”,使每个幼儿都能积极、愉快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整个数学活动可以采用一个游戏主题贯穿始终,也可以各个环节运用不同形式的游戏。
第三,将数学活动与音乐、美术、体育等游戏性结合。让幼儿在各种活动中不知不觉地学习数学。如在学习“比较多少”时,我让幼儿玩“抢椅子”的音乐游戏。当音乐一停,会又一位幼儿没有抢到椅子,这时,我就引导幼儿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来比较,幼儿能通过游戏实践获得“比较多少”的方法的数学知识。
三、尽可能选用操作和实践的学习方式
我们知道,幼儿的认识要经过从个别到一般、从具体到抽象、从感性到理性、从低级到高级的过程。这一过程是在幼儿自主的操作和实践中实现的。只有在操作中幼儿才会去探索,才能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成为具有“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探索者和开拓者。也只有通过操作探索式的学习,孩子才能长出一双数学“慧眼”,在活动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以自己独特视角和策略去解决问题。这样,数学才能走出神秘的象牙塔,成为孩子看得见、摸得着数学,成为孩子喜欢的数学!
在操作性的学习方式中,首先要创设丰富多彩的数学情景,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例如:设计一个《超市》的活动,幼儿按照不同特性摆放商品(学习归类),摆放时要注意美观、方便拿取(学习排序),用多少钱来买什么东西(学习计算),卖出多少,收了多少钱(学习统计、对应)。其次,不直接提供方法或告知结论,留给孩子尝试、讨论、想象的时间和空间。例如:在学习“数的分合”中,我们不直接教孩子应怎样分,有多少分法,有什么规律……而是让孩子自己做实验:把吸管往杯中抛,看有多少根落在杯中,有多少落在杯外,(分)做好记录。然后把杯里杯外的合起来看是不是总数(合),重新再抛……这样幼儿通过操作、发现、总结、归纳出“数的分合”规律……在操作探索的学习方式中,幼儿学到的知识才是最牢固的、不容易遗忘的。正如一位 儿童 对皮亚杰所说的:“一旦你知道了,你就永远知道了,”(当皮亚杰问一位达到守恒认识的儿童“你是怎么知道的”时,儿童说出了上面的话,皮亚杰认为这是一个绝妙的回答。)
四、数学学习应扎根于儿童的生活经验
儿童对数量关系的认识,是以对具体事物的认识为基础的。所以我们要通过创设真实的问题情景,促使孩子们产生对数学的兴趣,从而能运用数学来解决问题。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数学无处不在,我们要善于利用这些教育资源,引导幼儿了解数学与生活的关系,懂得数学在社会生活中的价值。例如:孩子们的抽屉上有自己的学号,这样幼儿不但能记住自己的学号,也能记住同伴的学号,孩子们看着抽屉上的数字还可以进行顺数、倒数的练习,同时进行了单双数的区分。
在我们的活动室里还有着各种学习数学的机会。如:椅子的面是什么形状的?桌子的面又是什么形状的?我们的活动室里有几张桌子,几把椅子?他们的大小一样吗?给幼儿点名的时候,我们又可以让幼儿说一说今天有几个小朋友没有来?我们班一共有几个小朋友?今天来了几个小朋友。教师还可以利用幼儿园周围的生活环境,有意识地引导幼儿随时注意观察事物的数量变化,帮助幼儿积累数学经验,运用已学到的数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简单问题,使之轻松、自然、愉快地获得数学知识和经验,增强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
【摘要】数学是抽象性、逻辑性很强的一门学科,幼儿的思维正处于具体形象思维,而幼儿学习数学的热情和积极性,一定程度上取决与他们对素材的感受与兴趣。现实的、有趣的、具有挑战性的问题情境,容易激活幼儿已有的生活经验和数学知识,激发幼儿学习的愿望。多媒体以生动、新颖、富有童趣的画面,直观动态的演示,强有力的吸引着幼儿,为幼儿创造了一个活泼、生动的获取知识、信息的氛围。
【关键词】幼儿 多媒体 数学活动
幼儿时期,是每个人一生中最快乐的时光,她能给孩子留下无穷的乐趣和美好的回忆。在这期间孩子天生对色彩和声音极为敏感,集鲜艳色彩、夸张形象、动听音乐于一体的动画片,理所当然成了他们的最爱。看见宝宝睁大着眼睛,全神贯注盯着屏幕的样子,毋庸置疑,动画片会给宝宝带来巨大的欢乐,是孩子离不开的童年伴侣。
利用电脑辅助教学,能圆幼儿在课堂上看动画片的梦,也是当今幼儿教育的新课题。电教媒体集“声、色、画、乐”于一体,色彩丰富的画面,生动可感的声音有利于创设特定的意境,幼儿置身其中,其景、其物、其人仿佛触手可及,引发了幼儿极大的兴趣,使幼儿“爱学”、“乐学”,有效地提高学习效率。
把多媒体引入到教学中使我们园的教学水平有了显著提高,使我们老师的课在也不感到难上了,孩子们更喜欢这片有色彩的学习园地了。以下是我这几年在数学教学实践中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的一些尝试和思考:
1.多媒体是教师手里的魔法棒,能提高教学效果
在教学中,适时、适度、适量地运用多媒体进行辅助教学,有利于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教学氛围。
激发兴趣,活跃气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能让较为枯燥、死板的数学教学变得和音乐、游戏一样的有趣,好玩,正是多媒体教育手段在数学教学活动中所体现的魅力。如我在讲解 小班“找规律排序”这一课时,我先引用了动画片里“喜羊羊”这一聪明、可爱形象,喜羊羊说:“小朋友,我有一个万能口袋,它能变出许许多多的东西。”老师就接着说:那么我们一起来看看今天它的万能口袋里装了什么?这时从喜羊羊的口袋里依次出现苹果、香蕉、苹果、香蕉、这时提问幼儿下一个会是什么?孩子会一起回答苹果,气氛非常活跃。接着“美羊羊”的出现,同样学习更为复杂的AAB和AABB形式的排序,这些引入激发了幼儿兴趣,学习效果非常明显。能通过多媒体技术现实情境游戏,避免了枯燥无味的直接进入的引入形式,大大激发了幼儿学习数学的兴趣。为以下的学习做好了铺垫。
借助图像,动态情境,加深幼儿对数概念的理解
传统数学教学中,往往通过一些贴绒教具或实物教具,让幼儿理解数概念及其表达的含义显得更抽象。而运用多媒体技术,在大屏幕上用清晰的图象,形象生动,动态情境,使幼儿在短时间内就能理解数的概念。如我在大班数学《学习4的减法》中,先在电脑大屏幕上出现:草地上有4只可爱的小白兔,其中跳走了两只,草地上还剩下几只?观看了动态情境后,幼儿很快就能列出算式,并掌握算式中各数字、符号的含义。又如我在大班数学《5的分解》"一课时,我先进行游戏让每位幼儿扮成小兔子到菜地里拔萝卜,并要求每位幼儿只能拨表示数字5的萝卜,之后让幼儿分别把萝卜放到两个筐里,列出对应的分解式。就这我准备了大量的萝卜图片,又费时又费事。在幼儿操作的过程中幼儿几乎乱做了一团。当我运用了课件效果就不一样了,我让幼儿一起随着电脑娃娃一起来操作,结果作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按传统教学要准备大量的图形数卡和幼儿操作材料,而利用了电脑大屏幕后,我们只须准备一份教学课件就能将教学内容清晰地呈现在幼儿面前,可见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加深了幼儿对数概念的理解,提高了教学效率。
2.多媒体能帮幼儿突破重点和难点
大家都知道一节好课就是要看教师怎样把重点突出和把难点攻破,多媒体进入课堂教学中,给教学带来了动态情境,以鲜明的色彩活动的画面,把活动全面展现出来,可突出重点,又可突破难点.插图借助多媒体,创设动态情境,化抽象为具体,又可促进思维导向由模糊变清晰。如,在大班教学“认识图形”时,我先向幼儿介绍,今天老师带了几位图形朋友,配合精彩的声音效果,长方形、正方形、圆形、三角形一个个都象真的飞到了我们面前似的,展示在了屏幕上来到幼儿面前,幼儿们兴奋不已地报着这些图形的名称。在认识长方形对边相等时,采用了相对两条线演示重叠使幼儿一眼就看明白长方形的对边是相等的,正方形也一样的方法。这就不需要我们去示范去量,也减少了误差,同时掌握了这节课的难点。又如,教学简单的加法时,首先展示了青蛙在草地和水里的情景图,之后岸上的青蛙下到水里,让幼儿清楚地看到是把两部分合并起来,这时在通过屏幕出现加法算式,并且每个加数都逐个由蓝色边成红色,同时还配有悦耳动听的声音,做到了数形结合,声情并茂掌握了本节课的重点。本来枯燥无味的课堂因多媒体的作用而使得本身抽象的知识变得生动活泼且易懂明了,幼儿学得非常轻松。
3.多媒体能帮幼儿形成自主探索
听一位老教师说过:“老师教,不如让孩子主动去学”。我感觉说的一点也不错。由于幼儿具体形象思维占主导,如果能启迪幼儿思维,促进幼儿自主探索,培养实践操作能力,那幼儿就会把新知识掌握的更扎实。运用信息技术,就可以解决由于不易观察或操作不够规范而给教学带来的弊端。例如,如:《认识时钟》一课,认识时钟对于幼儿来说是比较单调枯燥,难以掌握。于是我设计了生动有趣、蕴涵丰富、色彩明快的课件《有趣的钟》。首先我用了“时间象小马车”这一律动曲导入,之后向幼儿展现我收集的世界各国各种精美的时钟图片,还介绍了古代人们各种记时的方法及工具,再录制了本班孩子们不同时间的生活片段,制作了可转动并报时的时钟,设计了相关的连接“说一说”、“画一画”、“填一填”等游戏。拓展了幼儿的知识面,自然生成了幼儿的研究问题,为幼儿创造了自主学习和主动探究的空间,成功地将幼儿引向了对问题的探索,让幼儿成为知识的探究者和发现者。利用多媒体课件为幼儿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营造一个生动活泼的氛围,把学习的自主权真正交给幼儿,打破常规思维束缚,从不同角度去思考问题,主动探索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培养创新精神。
4.多媒体的运用,体现出幼儿思维过程
发展幼儿的思维能力是幼儿园教师教学的核心任务,也是对幼儿进行素质教育的重要任务。根据幼儿的思维特点,我们利用多媒体呈现生动形象的感性材料和语言描述去再现数学知识发生、发展过程,以实现课堂教学过程的整体优化为目的,最终着眼于发展幼儿的潜能,使幼儿对知识的学习变难为易,提身提升了幼儿的思维能力。如,在水波荡漾的湖面上,漫漫地游来了一只黄绒绒的活泼可爱的小鸭子,小朋友们一下来了劲,根据老师的提问,他们异口同声地回答说:湖面上游来了一只小鸭子,我问孩子一只鸭子用数字几来表示呀?孩子们说用数字1来表示。一会儿,又游来了一只小鸭子,这次没等老师提问,小朋友们已经说出了结果,在这样的基础上,很容易理解1+1=2的内涵。让幼儿在潜移默化中理解道理。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能将数学中抽象的东西,通过图象、动画等具体形象表现出来,使幼儿的学习由浅入深,从具体到抽象,从现象到本质,有利于幼儿深化认识,强化记忆,发展思维想象能力。
5.多媒体的出现,充分的体现了数学美
在大家的心目中,数学一直都是枯燥无味的单调学科,没有生机,没有情趣没有色彩,它怎么会体现美呢?当多媒体的引入后就不一样,多媒体手段直观新颖。利用多媒体技术,能营造温馨愉悦的课堂氛围,让课堂真正成为孩子放飞心灵的天空。当展现在孩子眼前的画面是:鸟语花香的春天,美丽的大自然,一群活泼可爱的孩子在快乐地做游戏、各类可爱的会动小动物……难道你能说不美吗?在课件中孩子即看到大自然的美,活灵活现的动物,又能感到数学学科也象音乐,语言,美术那样是一种美的教育.
总之,多媒体辅助教学开发利用,使事物形、色、声直接作用于幼儿感觉器官,将教材内容化静为动,化难为易,变虚为实,变抽象为具体形象,重点突出,难点易破,从而大大激发了幼儿的学习兴趣,调动学习主动性、积极性也开拓了幼儿新的视野,让幼儿在一个情境生动的世界里学习。但是多媒体手段也不能完全取代传统的教学手段,而要与传统的手段有机结合。我们应该在充分考虑教学内容、精心设计教学过程的基础上选择最合适的教学媒体,从而优化了教学活动。
参考文献
[1] 新课程的教学设计思路与教学模式
[2] 多媒体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摘要:数学是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因此要想学好数学,必须实践,而对于幼儿期,具体形象思维占优势,这就更决定了,幼儿园的数学活动必须有充足的操作材料, 让幼儿通过动手去摆弄、操作,充分发挥幼儿的能动性、积极性,在老师提供的适宜的数学环境中全身心地投入,去动手做、动脑想、探索、发现数学的奥妙。
关键词:数学;操作材料;探索发现
从事幼儿园教育已经十几年,对于幼儿园数学活动的开展,我着重从材料的准备和幼儿学数学的方法这两方面讲一讲自己的心得。
幼儿是如何学数学呢,不是看看、记住就算学了,也不是编成儿歌背两遍就是学了,而是由数学这门学科的特点所决定的,这是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因此要想学数学,学好数学,必须实践,而对于幼儿期,具体形象思维占优势,这就更决定了幼儿园的数学活动必须有充足的操作材料。
一、材料的准备
1.家长和幼儿共同收集的数学材料。
家长和幼儿共同收集数学材料是幼儿园数学材料准备的很重要的途径之一。
首先,要向家长说明收集材料的意义所在,让孩子参与收集过程。
其次,收集的内容要贴近幼儿的生活经验:比如一些废弃的瓶子,可以用来区分大小、颜色,可以将瓶盖单独收集,可以按大小分,用来练习按大小排序,也可以按颜色分,练习按颜色排序。又如一些旧衣物,一些有图案的衣物,可以从中发现事物排列的规律。
另外,注重挖掘材料的潜在教育价值,拓宽收集材料的范畴,如废弃的扣子,可以点数,可以对应比较,又可以排序,说不定多次的探索后,它们还会有更多的教育价值呢。
2.教师制作的材料
数学有很多材料应该是很精确的,比如各种形状,数字,体现时间的钟表等,这些就需要教师精心的准备,以体现数学的准确性。教师制作,在选材上应注意这几点:
首先是材料的安全性,要无毒、无味,保证与幼儿的接触是安全的。
其次数学操作的材料应该是耐用的,幼儿会经常地探索、操作这些材料,所以再选材上要注意这一点。
另外就是材料的多样性,可以是纸制的、塑料的、布料的,以及一些木制的、竹制的等等。
3.幼儿制作,及师幼共同制作的数学材料
这也是幼儿园数学材料收集很重要的途径之一,幼儿制作材料更有利于幼儿学习数学,比如制作点卡,教师准备好规范的白纸卡片,引导幼儿依次在上面点上一个、两个、三个,及更多的圆点,在制作过程中幼儿巩固了点数的经验,而且幼儿亲手做的卡片,他们会有更多的兴趣支操作、探索的,两全其美,何乐而不为呢。
在中大班的数学教学中,这一点体现的更为突出,比如,制作图形卡片,数字卡片,自制的小钟表,认识钟表也许对幼儿来说并不难,但认识整点、半点却不是很容易就能掌握的,所以,让幼儿和老师或幼儿和家长一起制作一个简易的钟表,让幼儿参与其中,不仅培养了兴趣,更加深了印象,非常有助于幼儿认识整点和半点。
二、幼儿学习数学的方法
之前已经谈到,幼儿是在操作中学习数学的,所以这第一个方法就是操作法,其次就是探索发现法,这两种方法是构建幼儿数学知识结构最主要、最根本的方法。下面,我就着重论述一下这两种方法。
1.操作法――幼儿只有亲自动手,才能更好地学习数学
在幼儿学习数学的方法中,操作法是很重要的,操作法其实就是动手操作法,让幼儿亲自动手操作直观教具,在摆弄物体的过程中进行探索,从而获得数学经验、知识与技能的一种 学习方法 。
首先,操作法是老师在数学教育中引导幼儿主动学习的一种学习方法。幼儿作为学习的主体,应该主动地学习,而主动学习的途径之一就是动手操作:比如,幼儿学习数字“4”,如果老师对幼儿说这个数字是“4”,并出示4个实物,数给幼儿看,这样,幼儿就掌握了“4”的概念吗?答案是否定的,那么怎么样做,幼儿才能真正地掌握这个概念呢,方法就是让幼儿反复地对4个物体摆弄,反复地操作,才能把数字“4”与物体的形状、大小、颜色区分开来,理解“4”是所有4样物品的集合,从而真正理解数字4的真正含义。
其次,操作法是老师在数学教育中引导幼儿构建自身知识结构的重要手段,幼儿理解和掌握知识概念必须通过亲自的体验,即幼儿只有通过亲自动手操作才能把知识内化,为自身所吸收。
第三,教师引导幼儿发现知识、探索知识的重要手段之一就是操作法。幼儿处于直觉动作思维向具体形象思维的发展阶段,在很大程度上思维还不能摆脱动作的影响。动作的发展促进了思维的发展,相反,思维的发展也促进了动作的发展。
2.探索发现法――让幼儿主动地、积极地、创造性地学习数学
探索发现法强调幼儿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反对填鸭式的学习方法,也就是反对教师把知识灌输给幼儿。探索发现法与启发式教学有着相同之处,它们都强调根据幼儿身心特点来进行教育教学,引导幼儿主动、积极、自觉地掌握知识 ,但相比之下,探索发现法着重于幼儿主动的探索和积极的思维,给幼儿创造自己发现学习内容的机会。
比如教幼儿学习数的组成,在通过操作法帮幼儿理解并掌握了2和3的组成以后,就可以引导幼儿探索性地去学习4至10之间的数的组成了。给幼儿提供材料,让他们充分地进行分合操作,以2、3的组成为经验,让幼儿总结出4可为分成1和3、2和2、3和1,而1和3合起来、2和2合起来、3和1和起来是4。依次类推,让幼儿在积极的操作活动中去探索、发现数的组成,让幼儿多动手、多动脑、多思考,既掌握了知识,更培养了幼儿主动学习的能力。
除此之外,数的守恒、相邻数、单双数等等都可以用探索发现法来进行教学。
总之,幼儿学习数学,应该是以幼儿为主体,让幼儿通过动手去摆弄、操作,充分发挥幼儿的能动性、积极性,在老师提供的适宜的数学环境中全身心地投入,去动手做、动脑想、探索、发现数学的奥妙,当然不能缺乏大量适宜的操作材料,这些材料的准备和收集当然也是要更利于幼儿的学习,能调动幼儿的积极性永远都是我们所渴求的。
参考文献:
[1]《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2]《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3]肖湘宁《幼儿数学活动教学法》,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
[4]周希冰,《幼儿数学教育操作活动潜能》,教育导刊, 1999(5).
[5]吴雪英,周俞慈,《幼儿园数学区域活动的探索》,学前教育文荟,2000(5).
1. 幼儿园教育经验论文
2. 如何培养幼儿对数学学习的主动性
3. 幼儿园教育教学论文
4. 有关幼儿园教育论文
5. 大学数学教育论文范文
6. 数学教育论文题目大全
数学教学绝不是简单的知识传授,教师要认识到教学过程是一个创造过程,每个教师都要研究教与学的相互作用,将教学过程视为师生共在的探索真理的过程。本文是我为大家整理的数学教研论文 范文 ,欢迎阅读! 数学教研论文范文篇一:中专数学教学的研究与思考 一、中专数学教学的现状分析 由于中专 教育 主要是面向社会为社会培养人才,因此,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需要对学生进行实践教学,但是,在中专数学教学中,教师主要进行理论知识的教学,实践教学课非常的少,这样就导致学生虽然具备一定的数学理论知识,但是却不能很好的进行实际的应用.由此可见,中专数学理论教学与实际操作的脱节,不利于学生的长远发展. 二、进一步优化数学教学的 措施 分析 1.明确教学目标 在中专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该明确教学的目标.教师进行数学教学的主要目的就是通过对学生进行系统的数学教育,使学生具有一定的数学能力,使学生通过数学的学习,能够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生活能力.另外,在生活中,很多生活中的问题都需要数学知识进行解决,因此,教师对学生进行数学的教学,主要就是为了更好的培养学生的生活能力,促进学生的不断发展[2].例如,在进行函数教学的时候,教师在课堂教学的开始,就应该告知学生学习函数能够解决生活中的哪些问题,函数在生活中用途非常的广泛,函数能够解决纳税问题,票价问题,销售利润问题等. 2.更新教材内容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数学知识也在不断的发展,很多前沿的知识学生在中专数学课堂的学习中无法学到,由于中专教材不是一年一更新,需要五年到十年左右更新一次[3].因此,很多前沿的知识无法在教材上体现,因此,教师应该不断的对教材内容进行更新,将最先进的数学知识加入到教材中去,使学生能够学习到最前沿的知识,促进学生的不断发展和进步. 3.提高教师教学水平 在中专数学教学中,应该不断的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不断的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中专学校应该拥有一批专业知识过硬,专业技能扎实,教学水平高,具有创新精神的数学教师,教师在教学中能够及时的发现教学中不适于学生发展的因素,并且通过创新,提出合理化的建议,不断的促进学生学习上的进步.另外,中专数学教师还应该多参加培训和学习,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为学生的学习提供最好的师资保证. 4.教学中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只有在教学中不断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够收到最好的教学效果.传统的 教学 方法 主要就是教师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提问,学生通过思考完成教师的提问,在这个过程中,由于学生无法提起学习的兴趣,在课堂上的暂时性记忆也随着时间淡忘,无法收到满意的教学效果,课堂教学效率不高,学生的学习水平也无法全面的提高.因此,教师应该采取相应的教学策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能够主动去学习,爱上学习,进而收获知识.在数学教学课堂上,教师可以从学生的兴趣出发,在列举教学案例的时候,教师可以列举一些学生感兴趣的教学案例,激发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课堂效率,促进学生学习上的进步.例如,在进行函数教学的时候,由于函数及其图象在高中数学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如何突破这个既重要又抽象的内容,其实质就是将抽象的符号语言与直观的图象语言有机的结合起来,通过具有一定思考价值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持久的好奇心.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学生在课堂活动中通过同伴合作、自主探究培养学生积极主动、勇于探索的学习方式.并且在教学过程中努力做到生生对话、师生对话,在对话之后重视体会、 总结 、 反思 ,力图在培养和发展学生数学素养的同时让学生掌握一些学习、研究数学的方法,并且不断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总之,在教学中,教师应该树立正确的教学目标,掌握有效的教学方法,并且在教学中注意运用多种教学策略,才能够不断的提高学生的学习水平,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进步. 作者:张丽 工作单位:南京市玄武中等专业学校 数学教研论文范文篇二:高校数学信息技术整合方法研究 一、高校数学教学中使用多媒体的优势 有利于促使高校数学课堂教学实现因材施教。多媒体辅助高校数学教学过程中所使用的课件与传统教学中所使用的板书有本质的区别,在高校数学教学中以板书为核心的教学需要学生花费很大的精力做笔记,而多媒体辅助高校数学教学中的课件通过下载就能够查阅和利用,并且不会出现传统教学中因为笔记不全而难以顺利巩固和复习知识的情况。在此过程中,教师也可以根据实际的教学效果对课件进行进一步的合理化与完善化并提供给学生,学生可以完全摆脱课程设置的限制并按照自身数学实际水平找出学习侧重点并自主安排学习进度,所以多媒体辅助高校数学教学与传统高校数学教学相比具有更强的教学针对性,对落实因材施教的教学理念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现代教育技术与高校数学教学整合的方法 与传统的高校数学课堂教学相比,多媒体辅助高校数学教学拥有很大的优势,但是如果在高校数学课堂教学中不能对多媒体进行合理利用,则容易产生事倍功半的效果,所以在多媒体辅助高校数学教学的优化过程中,教师要处理好多媒体辅助高校数学教学中的几种关系,从而在正确利用多媒体技术开展高校数学教学的基础上最大限度地发挥多媒体技术对高校数学教学质量提高所具有的推动作用。 1.确保教学手段与教学目的关系的协调。新课程理念下的高校数学教学的目的在于通过高校数学教育使学生具备良好的人文素质、创新精神、科学素养、思维能力等,所以多媒体辅助高校数学教学活动的目的在于通过对多媒体辅助教学技术的利用,使学生的智力以及思维能力得到良好的发展并实现高校数学教学的目标。在此目的的指导下,教师必须在多媒体辅助高校数学教学的过程中,以新课程教学目标为核心开展教学过程。而在实际教学中,一些教师由于不能做到合理使用多媒体教学技术而导致了事倍功半的效果,针对这一问题,教师首先要突出教学目的在教学过程中的主线作用,让多媒体辅助教学技术为教学目标的实现服务,如果二者存在冲突则应当舍弃这种教学手段;其次教师要以教学和学生的需求为依据对多媒体的表现手段做合理选择。如多媒体的表现手段包括声音、动画等,在高校数学教学中需要有针对性地选取高效率的表现手段,这里所说的针对性包括教学内容的针对性以及教学目标的针对性。 2.确保多媒体演示与教师讲授关系的协调。在高校数学课堂教学中,多媒体辅助教学有明显的优势,它能够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等方面的能力,同时也有利于课堂情境的塑造。但是在高校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的互动以及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是不能舍弃的,所以有必要将多媒体演示和教师讲授良好地结合起来,让多媒体辅助教学技术发挥辅助教师授课的作用。在现代的教学理论中,高校数学教师被认为是高校数学教学活动中的主导,学生是高校数学教学活动中的主体,而多媒体是高校数学教学活动中的辅助工具,其中教师本身主导地位不容忽视的原因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高校数学教学活动开展的过程也是学生与教师交流的过程,通过这种交流,教师可以向学生传授高校数学知识,也可以利用自身人格魅力影响学生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尤其是道德品质素质,教师的这一作用是多媒体教学技术不可取代的;二是多媒体辅助高校数学教学活动的开展依赖教师的操作,无论是可见设计,还是教学演示,都需要教师进行,所以教师的主导地位实质上没有变化。 3.确保情感交流与知识传授关系的协调。在高校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和教师的交流是双向的互动关系,这个过程既是传授知识和反馈信息的过程,也是情感交流的过程,而教师、学生与多媒体之间是单向的没有情感的交流,所以人际之间的交流是无法发挥与师生交流同等作用的。这就要求在多媒体辅助高校数学教学中教师首先要控制多媒体辅助教学技术的使用时间,从而突出教师在知识传授中的主导地位;其次要选择合理的多媒体辅助教学技术使用的时机和方式,从而突出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最后教师要善于利用自身的激情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通过充满情感的体态和话语将自己的情感体验传达给学生,在关注学生情绪变化的基础上对学生在体验教学内容中的情感和思想进行合理地引导。 作者:朱彦生 工作单位:吉林农业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数学教研论文范文篇三:高等数学教学现状探讨 1高等数学教学中渗透数学史的提出 数学史研究的任务在于,弄清数学发展过程中的基本史实,再现其本来面貌,同时透过这些历史现象对数学成就、理论体系与发展模式作出科学、合理的解释、说明与评价,进而探究数学科学发展的规律与 文化 本质。作为数学史研究的基本方法与手段,常有历史考证、数理分析、比较研究等方法。 高等数学教学中渗透数学史的提出背景 数学史主要是对数学概念、数学方法和数学思想的起源与发展进行研究,并且与社会政治、经济和一般文化相联系的一门科学。数学史首先对于揭示数学知识的现实来源和应用有一定的意义;其次,对于引导学生体会真正的数学思维过程,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探索精神有一定的意义;最后,对于揭示数学在文化史和科学进步史上的地位与影响,进而揭示其人文价值也有重要意义。对于高等数学教师来说,在教学过程中渗透数学史的内容,是一种极有意义的方法。数学史有很强的教育功能,将数学史融入高等数学的教学过程是必然的趋势。 高等数学教学中渗透数学史的存在意义 渗透数学史的科学意义 数学史既有其历史性又有其现实性。其现实性首先表现在科学概念与方法的延续性方面,今日的科学研究在某种程度上是对历史上科学传统的深化与发展,因此我们无法割裂科学现实与科学史之间的联系。诸如费尔马猜想、哥德巴赫猜想等历史上的难题,长期以来一直是现代数论领域中的研究 热点 ,比如古代文明中形成的十进位值制记数法和四则运算法则,我们今天仍在使用。总之,数学传统与数学史材料可以在现实的数学研究中获得发展。 数学史的文化意义 美国数学史家M.克莱因曾经说过:“一个时代的总的特征在很大程度上与这个时代的数学活动密切相关。这种关系在我们这个时代尤为明显。”[1]毫不夸张地说,数学史可以从一个侧面反映人类的文化史。许多历史学家通过数学这面镜子,了解古代其他主要文化的特征与价值取向。例如,罗马数学史告诉我们,罗马文化是外来的,罗马人缺乏独创精神而注重实用。而古希腊数学家则强调严密的推理并由此得出的结论,这就十分容易理解,古希腊具有很难为后世超越的优美文学、极端理性化的哲学[2]。 数学史的教育意义 了解数学史的人,自然会有这样的感觉:数学发展的实际情况与我们今日所学的数学书不是很一致。我们今日中学所学的数学内容基本上属于17世纪微积分学以前的初等数学知识,而大学数学学习的大部分内容则是17—18世纪的高等数学。这些数学课本已经过千锤百炼,它们是将历史上的数学材料按照一定的逻辑结构和学习要求加以取舍编纂的知识体系,这样就必然舍弃了许多数学概念和方法形成的实际背景、演化历程以及导致其发展的各种因素,因此仅凭数学教材的学习,难以获得数学的原貌和全景,而弥补这方面不足的最好途径就是进行数学史的学习。 2高等数学教学中渗透数学史的几点做法 通过数学史的渗透加深学生对数学的理解 数学史的渗入可以丰富我们的教学内容,为学生提供新的学习途径。因为历史上的问题是真实的,因而更有趣;历史知识的介绍一般都非常自然,它或者揭示了实质性的数学思想方法,或者直接提供了相应数学内容的现实背景,这对于学生理解数学内容和方法都是重要的,所以在教学上要有所创新。在教学中,适时结合数学史内容进行教学,可以帮助学生了解数学知识是怎样形成的,可以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有的同学甚至自己去找数学家的 故事 书看;有的同学通过对数学史的了解,不仅更好地理解了数学知识,而且转变了学习数学的态度,对问题的探讨由不耐烦到独立解决,喜欢对问题追根究底。 通过数学史的渗透培养学生正确的数学 思维方式 首先,将数学家们获得重大发现的思想活动的历史记录以及经历的百感交集的体验引入课堂,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最好教材;其次,还可以结合历史环境介绍一些数学史中的反例,让学生了解数学的发展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历史上任何一项数学成果的取得都是经历了重重曲折的;介绍数学的发展史,让学生了解数学家的思维方式,以此影响自己的思维方式。 通过数学史的渗透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高等数学以其抽象的内容、广泛的应用、严谨的结构、连续的发展而别于其他学科;实际教学中,学生在学习高等数学时只注重字母、公式的记忆,对概念、定理的产生缺乏正确的认识,知识死记硬背,因而,乏味、枯燥、难理解成为学生对数学这门学科的印象,看不到活的数学,更不用说对这门学科产生浓厚的兴趣了,再加上学习过程中随着对理解和接受数学知识要求的不断提高,从而也加大了学生学习高数的难度,学习兴趣不可避免会受到影响,学习效果当然会大打折扣。如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能够把抽象的概念同具体的 历史故事 、数学人物有机结合起来,适时地穿插一些学生感兴趣又有知识性的历史事件或名人故事,充分调节课堂气氛、诱发学生学习兴致,增强数学的吸引力,就可以使枯燥的教学变得生动,消除学生对数学的恐惧感,从而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通过数学史的渗透使学生以史为鉴 目前,德育教育不仅是政治、语文、历史学科的事了,数学史内容的加入使数学具有更强大的德育教育功能,通过介绍数学史让学生们以史为鉴。首先,通过数学史可以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现行的教材既有国外的数学成就,也有我国在数学史上的贡献,比如数学书中有:刘徽的“割圆术”、鸡兔同笼问题、秦九韶算法、更相减损之术等数学问题,还有我国的祖冲之、祖暅、秦九韶等一批优秀的数学家[3],还有很多具有世界影响力的数学成就,在我国很多问题的研究甚至比国外早很多年。在课程的要求下,除了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外,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国际意识”,了解更多的世界名家,就是让学生认识到爱国主义不是“以己之长,说人之短”,而是全人类互相借鉴、互 相学 习、共同提高。其次,通过介绍著名数学家的成长史和研究史,让学生学习数学家的优秀品质。数学家们的精神令人钦佩,他们坚持真理、不畏权威、努力追求的精神,很多人甚至付出毕生的精力。数学家的可贵精神对那些在平时学习中遇到稍微烦琐的计算和稍微复杂的证明就打退堂鼓的学生来说,是一个很好的榜样,对他们养成良好的数学品质有积极的作用。 3对高等数学教学过程中渗透数学史的启示 因为在高等数学中渗透数学史,有如此重大的意义,所以要求教师应加强数学史的学习与研究。然而,经研究发现大部分教师的实践效果并不是很好,原因并不是教师们不接受新的教育理念,也不是不愿意承认数学史的融入、落实文化渗透的理念,而是由于数学史的知识匮乏导致理念难以落实,因此数学教师应注意多方学习数学史知识,多方研究数学史。在数学史融入高等数学教学的行动研究中,发现对数学史的学习研究可以分为以下三个层次:了解性学习、掌握性学习、研究性学习。第一层次要求知道数学史的发展概况,了解起过重要作用的数学家,影响深远的数学思想、方法等。第二层次可以从数学史中适当提取相关内容,用于数学研究、教学、学习之中。第三个层次以文献资料为线索,研究不同时期的数学发展,数学家活动,数学思想、方法的进展等,并对数学的发展趋势提出预见性分析。 4结束语 总而言之,数学史在中学数学教学中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因此我们需要把数学史融入高等数学教学中,并将文化理念落实于课堂教学。所以要把数学史融入课堂教学看成一种教学现象,用行动研究的理论来研究这种教育现象。在研究的过程中,要坚持学习行动研究的理论,并用行动研究的理论指导对数学史融入课堂教学的实践,在实践的过程,积累大量的问题,通过这些问题的解决,促进对行动研究理论的重新认识,提高对教育理论的应用。 作者:刘菊芬 吴芳 工作单位:铜仁学院教育科学系
随着新课改的全面推进,一场更新 教育 观念,改革教学内容、 教学 方法 的运动正在兴起。教育呼唤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对学生自身的学习能力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 高一数学 论文 范文 ,供大家参考。
《 高中数学个性化教学探讨 》
个性化教学是指,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根据每个学生不同的个性,包括兴趣、特长等,因材施教.教师授课的观念已经不是传统的传授知识,而是带动学生自主学习,把教学方式由“苦力”转化为“技术”,给学生提供充足的学习空间,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提升教学质量和水平.这样,对学生优良的评价已经不是根据学生能够记忆多少知识,而是学生的获取信息、分析信息以及信息加工的能力.个性化教学是实现这样的教学目标的关键所在.教师由“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协作者”,传授学生学习的方法,促进教育个性化发展.个性化教学需要从“多元化”“以生为本”出发,通过具体教学活动体现每个学生的个性、兴趣、特长等.
一、高中数学个性化教学存在的问题
1.学校方面.学校以及教育部门的重视程度不高,学校的管理观念落后,一味追求学生的成绩和整体的升学率,而忽视了对学生的多元化教育,将学习成绩列为评定学生优劣的唯一标准.这是不恰当的,只会逐步消磨学生的个性.
2.教师方面.教师个性化教学能力相对低下.在个性化教学中,教师需要具备数学知识、 基本素养 、心理学以及教育多元化思想结构、个性化教育方法等,但是只有少数教师能够达标,尤其是在乡镇比较落后的地区,几乎没有教师能够在多元化、个性化教学方面达到标准.
3.学生方面.由于学生长期受到“填鸭式”教学方式的影响,基本数学知识和理论的掌握理解程度不一.在这样的环境下,学生大都对学习产生功利性.比如,大多数学生的刻苦努力都是冲着应付考试、取得好名次,或者是为了评先、评优而刻苦学习的.
4.课程和教材方面.教学目标缺乏一定的层次性,教学方法简单机械,教学内容乏味无趣;教材的设置和知识点的配置很难与实际生活和应用达成一致,使学生学习教材知识点仅仅是为了考高分,从而使教学变得没有意义.
二、高中数学个性化教学策略
1.加强对高中数学个性化教学的重视.学校方面应该逐步加强对学生个性化教学的认识和重视,需要在教学理念上予以革新,在管理制度上给予重视.例如,在学校组织多种多样的个性化教学的培训和交流活动,使个性化教学的目标与过程深入到学校各个环节的教育工作者心中,使个性化教学充分展现在校园中.
2.教师提高个性化教学能力.一方面,教师应该提高自身教学素质,形成个性化教学的能力.例如,在讲“椭圆方程”时,教师可以这样开展个性化教学:从教学目标的制定方面将整个章节作为一个大的教学目标,再将大章节分散成小章节,将大问题分解成若干小问题,借助多媒体课件展示椭圆定义的实质,将整个概念浮现在学生记忆里,通过让学生自己动手,独立思考,自主探索,自己提出问题,利用各种教学资源进行观察、分析、实验、探究,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教师可以提出问题:到两定点的距离之和为定值的点的集合一定是椭圆吗?通过课件演示和自主观察,学生得出初步结论,最后由教师进行讲解与集体验证,挖掘其内涵,使该知识点在学生记忆中留下深刻印象.这样,能够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3.引导学生适应个性化教学.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创造个性化教学环境,引导学生个性化学习,大胆质疑,勇于表达,开展个性化探究活动.例如,在讲“椭圆”时,教师可以准备一根细绳和两根钉子,在给出椭圆定义之前,在黑板上任意取两个点(注意两点之间的距离要小于绳子的长度),让两个学生按照教师的要求在黑板上画椭圆,学生通过自主画椭圆的过程, 总结 出椭圆应该具备的具体特征,之后教师根据学生推测出来的椭圆的特点进行讲解,将椭圆的数学定义与学生总结出来的椭圆的特点进行对比,总结 经验 和教学.这样,每个学生脑海中都会存在椭圆的定义和椭圆的基本形态,提高学习效果.
4.形成个性化教学策略.首先,教师要按照不同学生的具体水平制定不同的教学目标,再按照各个层次不同基础学生的学习状态以及学习要求选择层次分明的教学方法,有针对性地对不同阶段学生进行不同方式的教学.其次,引入综合性的教学办法.最后,对高中数学的教学内容进行拓展,培养学生的 发散思维 ,形成多元化的教学评价.总之,个性化教学关键在于教师.在“以生为主”的基础上,突出教师的主导作用,不失时机地引导学生,从学生内心完成其对教学方法的认可,帮助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掌握以及知识框架的梳理.通过教学方法来指导学生的学习,通过学生的学习来完善教学方法.
《 高中数学互动教学探讨 》
教学过程是师生双边性的活动,是师生沟通交流、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高中数学课堂从表面也变得活跃起来,但数学教师并没有从本质上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没有充分挖掘学生的数学潜能。新课程改革对高中数学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其更加重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性,也要求教师维持课堂活力,通过更有效的互动交流提高教学的有效性。这就要求教师要高度重视与学生的互动交流,在互动的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自主性、思维创造性,引导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在此,笔者对高中数学互动教学作了一定的探讨。
一、转变教师角色,师生平等参与数学教学活动
师生平等,老师不是居高临下的“说教者”,而是作为引导者,引导学生自主完成学习任务。我们知道,教育作为人类重要的社会活动,其本质是人与人的交往。教学过程中的师生互动,既体现了一般人际之间的关系,又在教育情景中“生产”着教育,推动教育的发展。根据交往理论,交往是主体间的对话,主体间对话是在自主的基础上进行的,而自主的前提是平等的参与。因为只有平等参与,交往双方才可能向对方敞开精神,彼此接纳,无拘无束地交流互动。因此,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师生互动,首先应是师生完全平等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应该说,通过各种学习,尤其是课改理论的学习,我们的许多教师都逐步地树立起了这种平等的意识。但是在实际问题当中,师生之间不平等的情况仍然存在。教师闻道在先,术业专攻,是先知先觉,很容易在学生面前就有一种优越感。年龄比学生大,见识比学生多,认识比学生深刻,有时就很难倾听学生那些还不那么成熟、幼稚,甚至错误的意见。尤其是遇到一些不那么驯服听话的孩子,师道的尊严就很难不表现出来。因此,师生平等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其实是比较难于做到的。怎样才有师生间真正的平等,这当然需要教师们继续学习,深切领悟,努力实践。但师生间的平等并不是说到就可以做到的。很难设想,一个高高在上的、充满师道尊严意识的教师,会同学生一道,平等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要知道,历史上师道尊严并不是凭空产生的,它其实是维持传统教学的客观需要。这里必须指出的是,平等的地位,只能产生于平等的角色。只有当教师的角色转变了,才有可能在教学过程中,真正做到师生平等地参与。转变教育观念,改变学习方式,师生平等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实现新课程的培养目标,是这次课程改革实施过程中要完成的主要任务,这也正是纲要中提出师生积极互动的深切含义。为什么我们要强调纲要提出的师生互动绝不仅仅是一种教学方式或方法,其理由就在于此。
二、构建教学场景,师生在融洽氛围中深刻互动
情感渲染学指出,和谐师生关系、融洽生生关系,需要外在良好教学情境和氛围的渲染和支持。师生之间深入参与,积极互动,一方面需要积极的心理情态进行“驱动”,另一方面需要适宜的场景氛围进行“渲染”。部分教师轻视情感氛围的营造,强调教师的讲解指导功效,学生的主体意识淡化,参与情感淡薄,师生互动也只是“逢场作戏”,形式主义。笔者认为,教师应注重外在环境因素的应用,利用高中数学教材的生活应用特性、趣味生动特性、历史特点等,通过适宜融洽教学环境的“外因”,催化学生主动参与互动的“内因”,促使师生之间进行深入互动。如“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新知讲解环节,教者发现,以往的“直接讲授法”教学模式限制了高中生掌握其知识内涵的“深度”,学生只有“参与其中”,深入互动,真切交流,采用场景激励法,设置了“古代印度国王准备对 国际象棋 的发明者给予麦子奖赏,而发明者提出了在第一格放1粒麦子,第二格放2粒麦子,第三格放4粒麦子,以此类推,放到象棋盘上的最后一格,将所用到的麦子全部奖赏给他”的现实案例,并利用教学课件进行动态演示展示,为学生营造具有真实感、现实感的场景氛围,贴合高中生认知实际,带着积极情感参与师生深刻互动。
三、注重综合评价,促进高中数学互动教学
在高中数学互动教学中,教师需要注重对学生进行综合全面的评价。只有通过有效的评价,教师才能对互动教学进行总结,才能够进一步激发学生的信心,使课堂教学氛围变得更加和谐。一方面,教师要评价的是师生互动中学生的收获与表现出的不足,要通过评价指出学生的得失,使学生能够在日后的学习中有意识的改正缺点并发挥优点。另一方面,教师要评价学生的能力与具体表现,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并通过正面的评价对其进行认可与肯定,达到巩固学生学习信心的目的。例如,在函数的单调性的教学中,教师利用课堂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进行思考与学习,同时在互动中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教师发现,部分学生能够在研究函数时有意识的利用数形结合的方法将抽象的条件放入函数图像中解析,并且能够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分析问题。此时,教师并不能只看到学生在学习中取得的收获,而应该肯定意识和能力,要对学生表现出的能力进行肯定与认可。基于此,学生才能在与教师的互动中感受到教师对自己的关注与重视,才能在日后的交流中变得更加主动,同时有意识的发扬自己的优点,使其成为个人独特的能力。
有关高一数学论文范文推荐:
1. 高中数学论文范文
2. 高中数学评职称论文范文
3. 有关高中数学论文范文
4. 浅谈高一数学相关论文
5. 数学系毕业论文范文
6. 关于高中数学论文
7. 浅谈高中数学模型论文
8. 高中数学教育教学论文
小学数学教研工作总结范文5篇
在这个学期,我们数学教研组的工作重心放在两点上,一个是教研室老师们一起研究教学方法,一方面我们还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小学数学教研工作总结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前几年,本科组开展了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教研课题。在这几年中,我们边学习,边实践,边总结,边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特别是这学期,本科组结合开展“学习新课标,走进新课堂”活动,使我们更加坚定要学生自主探究的决心。目前,我们的教师已经抛开了以“教师为中心,书本为中心,课堂为中心”的“三中心式”教育,形成了通过学习和实践树立全面的“教育观”,全新的“教师观”,正确的“学生观”以及全体的“教学活动观”和正确的“教材观”。下面就本科组就几年来的教研工作作一下回顾总结。
一、探索学生自主学习的基本操作模式
俗话说,教无定法,但要充分体现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性,必然有一定的规律可循。根据一些学校教育实验的经验和本科组近年来实践中的体会,本科组把教学中如何体现学生自主学习的操作模式概括为激发兴趣 自主探究 总结提升。激发兴趣主要是指教师要运用多种形式,采用行之有效的办法(如生动有趣的导语、饱含真情的鼓励、富有悬念的故事等),激起学生渴望参与的兴趣。自主探究就是学生在教师引导下,在各种学习活动中,表现出较强的自主意识和能力,不依附,不从众。自己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总结提升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总结自主探究收获,并侧重于提升学生自主探究的感受水平上。我们在贯彻这个基本模式时,要根据学生的特点,在体现学生自主学习的前提下,应有所变通。
二、创设多种自主学习活动
学生的自主性多是在各种学习活动中体现的。下面这些学习活动,是近些年来主体教育中经常运用的,对体现学生自主学习行之有效。在教学中,参与研究的教师可根据不同教学内容、不同年级学生特点,恰当选择,并有机结合,灵活运用。同时,我们要把学校正在开展的研究性学习活动中的好经验,运用到小学生自主学习研究实践中来,还要在实践中,创设更多新的自主学习活动。
(1)在玩中探究。
这种自主学习活动是根据小学生喜欢游戏、喜欢玩的特点而设计的,各科教学中都可以根据教材特点适当运用。
(2)在操作中探究。
是指学生运用实物材料或文字材料的感知中,通过动手等多种感官活动获得感性经验。数学教学中的摆弄学具,某些语文课中的简易实验,自然常识课中的分组实验等都属于在操作中探究的自主学习活动。
(3)在交流中探究。
这是各科教学中经常采用的自主学习的活动方式。交流的内容有预习情况,观摩作品,学习心得体会,思想情感体验等。可同桌交流,也可小组中交流或全班集体交流。
(4)在发现中探究。
这种自主学习活动很适用于新课教学时采用,即改变过去那种先告诉学生结论,然后阐述讲解的教学过程,而是先给学生材料(文字材料、实物材料),让学生在操作和观摩感知中发现规律,得出结论,掌握新知。
(5)在转换角色中探究。
在教学中,让学生转换角色,尝试从教师的角色或从有关教材中涉及到的具体角色去理解、体会、感受。甚至某些教学活动,如评议、布置作业、编制试题等,也可让学生当小老师。
(6)在求异中探究。
在求变求新中学习知识,发展思维。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说与别人不同的话,用不同的方法,提不同的.问题等等。
(7)在讨论、争论中探究。
各科学习中都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老师要精心设问,同时要抓住学生中有价值的疑问,不失时机地组织讨论,引导争论,使学生的思维和认识向纵深发展。
三、积极主动争取学生家长的配合
对小学生自主学习研究的意义,也要让学生家长和老师一样取得共识,并及时地把每个阶段的学生培养目标发到家长手中,让他们也能和老师配合,培养自己的孩子具有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在评价学生自主学习情况时,也要有家长的参与。
四、改进评价方法
探索科学有效的评价方法,形成具有导向功能、激励功能的评价机制,也是实施自主学习研究的重要内容。
1.根据各年级学生的特点,建立相适应的自主学习评价指标体系。
2.评价学生自主学习情况时,不仅注意学习结果,更要注重学生的自主意识、参与程度、参与能力的增强与提高。
3.评价中要注意学生的差异、注重学生在原有基础上的发展,使每个学生享受成功的喜悦。
以上是本科组在进行学生自主探究学习中的一些心得体会,不足之处,敬请指正。
一、完善学习方式,提升学科教学素养。
1.开展《创学堂》前瞻性项目的学习培训。
本学期,为帮助教师进一步理解教学内容,重点围绕学校提出的《“创学堂”:指向创新思维的教学实践探索》在预学——合学——创学三个方面的学习要求,结合着教材学习和课程目标学习,使每位教师能专业地读懂教材、理解教材,创新地使用教材,切实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2.积极参加论文投稿及评比活动。本学期老师们在假期里就由陈建先老师进行了论文培训,各位老师积极撰写论文参与到投稿及评比活动中。教研组鼓励教师在认真学习理论、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尤其可撰写与主题相关的经验类文章,以此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学素养。
二、增加研究自主度,工作重心下移
1.加强教研组和备课组建设。
本学期我组开展教师专业学习活动,线上线下相结合,以集中学习+分散学习,定期+不定期地多方汲取课内外知识养分,提高了教师专业能力,拓宽了教师教育视野,提升了教研质量。教研组成为了促进教师发展和提升教学质量的有力支撑。
2.
发挥市、区学业质量监测的导向功能。本学期,__市市测组织抽中了我校对五年级学生两个班的数学,监测内容以计算为主并加以拓展。我校以此为契机,加强对监测导向功能的研究,尤其要重视对以往监测中学生暴露出的薄弱环节和存在问题,认真加以分析和改进,全面提升教学质量。六年级毕业班的区测,数学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三、提升专题研究效能,开展课题研究。
1.开展教学专题研究。本学期,申报了区课堂教学研究,在实践教学领域,臧彩霞老师到经开小进行课堂展示,周惠芬老师就本内容进行了讲座,老师们通过专题研究实现课堂的实践策略的优化,并且把已有的教学经验,及时交流推广。
2.开展课题研究。本学期,数学教研组成功立项到了2个区级课题,课题研究为抓手,结合课堂研讨活动,不断积累资料与经验,取得很好的成果。
四、搭建多元平台,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1.活动引领促发展。积极组织老师参加市、区数学课堂教学研究活动。切实提高教师课堂教学水平,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同时积极参加新基础团队组织的学习活动,提高老师的`认识高度,开拓老师们的眼界。
2.团队打造促成长。
学校成立诚善营,重视了学校青年教师的打造,继续通过专题研讨活动、课堂教学展示活动、出门听课等形式,一方面吸收兄弟学校的优秀经验,
另一方面为本校老师搭建专业发展的平台,提供展示才华的机会。本学期将进一步强化我校小学数学优秀团队的打造。
五、重视学生日常的积累养成,提升师生的课堂教学新常规。
(1)重视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
①独立思考,学会记录。为了展现学生在独立思考活动中的思维过程,我们引导学生学会记录自己的想法和见解:一种是语言,一种是文字符号。
②积极参与,学会表现。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我们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小组或全班的交流讨论活动。我们在教学中引导学生:第一不要怕说错;第二不太发言的学生要抢着说,经常发言的学生要看机会说;第三要学会表现自己。学生自信心提高了,也就会更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活动。
③认真倾听,学会欣赏和发现。认真倾听是小组或全班交流讨论活动有效开展的前提保证,是生生、师生之间有效互动得以推进的前提保证。倾听不仅包括听教师讲课,还包括听同伴发言。
④互相合作,学会交往。为了提高合作的活动效率,使学生在活动中学会与人交往,我们对小组活动活动进行了合理安排与相关指导:首先,确定小组成员的搭配与组长人选。其次,制订小组活动规则。最后,我们还要求老师关注学生在具体活动中的状态,发现合作好的,帮助不善合作的小组。小组合作活动的有效开展,是课堂教学重心下移的前提保证,是课堂教学互动生成的前提保证。
一学期的教学工作又近尾声,一学期来,数学教研组在学校各级领导的关怀指导下,在各位数学老师的积极配合下,同心协力,认真执行上级规定,扎实开展教研工作。以课堂教学改革为切入点,以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地学习为主攻方向,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切实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过去的一学期可以说紧张忙碌而收获多多,收到很好的效果。现将教研组一学期工作总结如下:
一、加强学习,转变观念,提高教师自身素质。
新课程标准给教育领域注入了新的生机、新的活力,它指出了教育教学的'发展方向,充分强调学生的学习地位。本学期数学组成员还积极参加上级部门组织的教研活动和文化业务进修、继续教育。通过学习,丰富了教师的数学知识,对于新的教育教学理念有了更深了解,提高了各位教师的专业理论知识水平,从而也转变了教师的教育观念,并对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设计思路,课程目标,内容标准及课程实施建议有更深的了解和认识。明确了各个年级的数学教学目的、任务以及要求,从宏观上把握各个年级的知识脉络。总之本学期各年级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导下教育教学改革跃上了一个新的台阶,每一位教师也都充分认识到,不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不提高自身的知识素养,不掌握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是很难适应教育的新形势。
二、努力加强教研组组风建设 ,力求活动扎实有效。
教研组做到期初有计划和活动内容,期末有总结,每次活动都有详尽记载。认真学习新课程理念,切实转变教学观念。活动方式新颖多样,注重实效,有“集体备课”、“名师大讲坛观摩”、“有效课堂教学评比”等,在这样一个大家庭中,教师之间团结一致,互帮互助,你追我赶,呈现出浓厚的教研氛围l,。教研活动内容已不是被简单地读读报纸、学学一两篇教学论文所替代,是交流经验、提高认识的一个大好机会,我组有效地运用这宝贵的时间,真正发挥了它的作用,让每位教师在每次活动中取得哪怕是一丁点的收获。针对新教材、新课标的出台,作为教育第一线的我们,要想教好书,就有必要将课标和教材吃透,教研组在活动中带领教师认真学习新课标,了解新教材,为自己今后的教学指路。除此之外,教研的内容也逐渐丰富充实,让每位教师参与进来,经常地将最新的教育信息输送给教师,迅速转变了以往陈旧的观念与模式。鼓励教师创造性地处理教材,并落实到课堂内,落实到学生身上。
三、把教学过程的每个环节都落实到实处,扎实进行教学常规管理。
开学初,我们组织教师认真学习“有效备课”的具体方案和要求,具体做法如下:
1、认真备课。
⑴做到四个精心,每位教师都能精心制订教学计划,精心设计教学过程,精心选择教学方法,精心设计题型训练。
⑵统一备课规范。按课时备课,每课时都有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教学过程、作业布置、教后反思等。
⑶积极参加集体备课。做到统一思想,统一进度,统一练习,特别是在备教学目标,备学生练习,备教学方法时能集思广益,取长补短,同时通过集体备课,及时了解教育教学情况,针对教材的特点,不断地进行探索、改革、创新。
一、指导思想
紧紧围绕教学质量的提高,全面贯彻质量观和发展观,以学生的发展为第一要务,在数学知识、能力、情感发展等方面培养造就合格的孩子,工作中充分发挥全组教师的聪明才智,集思广益使我们三年级组的工作有计划、有创新地开展下去,并取得良好的成绩。
二、开展的主要工作
1、常规工作具体落实
(1)抓教学工作“十环节“.重视备课,在暑假全组教师已经将本期所上内容全部备完,开学后再根据学生情况进行修改,对有疑问的课坚持课前同组教师有交流争论,课后有体会、有反思。
(2)针对研究课题开展教学
本期组内的研究课题是学困生的转化。使每一个学生学有所获,是我们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和职业要求。我们教研组的.教师都是有着十年以上教龄的老教师,都有自己独特的教育教学经验,但是没有满足除了在组内交流分享以外,也积极从其他渠道获得相关的信息,逐步完善辅差的方式方法,以达到减少差生的目的,通过教师深入细致的工作渐渐培养起这部分学生学习的自信心,能愉快地参与到学习的活动中来,看着学生的进步家长也更加支持我们的工作了。
2、在班级中培养良好的学风。每个教师根据本班的实际情况采取多种方式激励学生、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各项数学活动中,如:每周评选数学之星,建立数学园地,每周一道聪明题,一周作业展示等。
3、加强家校的交流。针对一些家长的教育中的问题,积极与家长取得联系,及时沟通学生暴露出来的学习习惯、行为习惯上的突出问题,给予适当的建议,在充分关注学生心理咨询健康的同时有计划开展对这些孩子的教育,对孩子取得的点滴进步及时鼓励反馈给家长。
4、积极参加青羊区教研活动,以及学校“说课”的活动,教研组的黄天舟老师指导的青年教师王晶录象课取得成功。
5、与专家交流面对面。本期专家组成员高幼年老师专门下到三年级指导教学,通过交流组内教师都有不同的收获,为后面的工作开启一个新的思路。
三、改进工作
1、建立后进生记载
2、培养学生对学习资料的收集和整理的学习习惯。
3、继续完善学困生的转化工作。
4、完善小组学习机制。
组长述职报告时间过得飞快,一个学期结束了,回想这学期,我们三年级数学教研组工作扎实,以新课程理念指导教学的改革,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坚持以教师观念的转变,促进教学方式的变革。以教师素质的提高,促课堂教学效益的提高。进一步增强教学的活力,达到扎实“四基”,重视能力,发展创新意识和能力的教学目标。具体总结如下:
(一)加强学习,更新教育观念,转变教学思想。
树立正确的教学观,质量关,充分认识新时期教师工作的重要性。认真学习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和新的《课程标准》,上级行政部门有关的讲话和规程。强化教研组在新课标下的要求,充实课堂教学工作,讲究教学的层次性、探究性,真正确立“为了每一个孩子的发展”这一宗旨。在继续教育集中培训中,我们年级组表现非常优秀,冯鹃梅等教研组成员,在互动环节有多次精彩发言,博得来自城区四所学校老师的赞赏。
(二)深化课堂教学研究,推进课堂教学改革。
我们教研组教师的教学课堂体现在多给学生更多自主发展的时间与空间,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抓住把握教材的重要性,尊重学生的需要。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赋予学生的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在“三导式”教学活动促进学生发展,建立积极和谐的师生关系,沟通教学与生活、社会的联系,以课堂教学的策略性、灵活性作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保证。
不断提高教学研究和业务管理水平,力求做到研究专题化、活动制度化、学习理论和开展教学实践相结合。正常开展听课、说课、评课,为主要形式的常规教研活动。这学期我们教研组提倡一课多作,加强评课,切磋环节,提高研究质量,发挥课堂教学的评价的导向、激励、调控作用。3月2日,我们年级组长冯鹃梅老师率先代表年级教研组在学校里上研讨课《面积和面积单位》,她精益求精的精神和精妙的教学设计值得大家学习。紧接着,3月6日,劳少群老师在年级上公开教研课《笔算除法》,她扎实的`教学功底值得大家学习和效仿。黄浩滨老师的教研课《平均数》让我们见识了简约、大气的课堂。覃志群老师的《口算乘法》让我们刮目相看,他相比上学期的教研课,课堂教学艺术有了明显提高。张秀娟老师的《笔算乘法》让我们领略到了她高效有趣的课堂。谭鸿老师的教研课《数学广角》受到学校领导的关注和赞赏。总之,我们三年级教研组正常开展教研,不但增强了教研组的凝聚力,还提高了教师的专业水平。我们还因此被学校领导作为教研典型来表扬。
(三)认真重视抓好教科研。
我们年级教师树立科研兴校思想,自觉参与教科研实践。可以根据教学中实际情况及教学新动态,根据校课题自拟专题,向教研组或教导处申报备案。按照学习、实践、总结、检验的流程进行教学研究。在此基础上撰写专题教学论文。
(四)规范和优化教学管理,向管理要质量。
切实抓好教学工作,继续进行集体备课,聚焦课堂教学效率,加强教学研究,精心设计,认真实施每一堂课教学任务。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实行二次备课,使教案既有集体的智慧,又能展示自己的个性。作业落实了“有讲必练、有练必批、有批必评、有错必纠”的要求。
数学教学绝不是简单的知识传授,教师要认识到教学过程是一个创造过程,每个教师都要研究教与学的相互作用,将教学过程视为师生共在的探索真理的过程。本文是我为大家整理的数学教研论文 范文 ,欢迎阅读! 数学教研论文范文篇一:中专数学教学的研究与思考 一、中专数学教学的现状分析 由于中专 教育 主要是面向社会为社会培养人才,因此,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需要对学生进行实践教学,但是,在中专数学教学中,教师主要进行理论知识的教学,实践教学课非常的少,这样就导致学生虽然具备一定的数学理论知识,但是却不能很好的进行实际的应用.由此可见,中专数学理论教学与实际操作的脱节,不利于学生的长远发展. 二、进一步优化数学教学的 措施 分析 1.明确教学目标 在中专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该明确教学的目标.教师进行数学教学的主要目的就是通过对学生进行系统的数学教育,使学生具有一定的数学能力,使学生通过数学的学习,能够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生活能力.另外,在生活中,很多生活中的问题都需要数学知识进行解决,因此,教师对学生进行数学的教学,主要就是为了更好的培养学生的生活能力,促进学生的不断发展[2].例如,在进行函数教学的时候,教师在课堂教学的开始,就应该告知学生学习函数能够解决生活中的哪些问题,函数在生活中用途非常的广泛,函数能够解决纳税问题,票价问题,销售利润问题等. 2.更新教材内容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数学知识也在不断的发展,很多前沿的知识学生在中专数学课堂的学习中无法学到,由于中专教材不是一年一更新,需要五年到十年左右更新一次[3].因此,很多前沿的知识无法在教材上体现,因此,教师应该不断的对教材内容进行更新,将最先进的数学知识加入到教材中去,使学生能够学习到最前沿的知识,促进学生的不断发展和进步. 3.提高教师教学水平 在中专数学教学中,应该不断的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不断的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中专学校应该拥有一批专业知识过硬,专业技能扎实,教学水平高,具有创新精神的数学教师,教师在教学中能够及时的发现教学中不适于学生发展的因素,并且通过创新,提出合理化的建议,不断的促进学生学习上的进步.另外,中专数学教师还应该多参加培训和学习,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为学生的学习提供最好的师资保证. 4.教学中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只有在教学中不断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够收到最好的教学效果.传统的 教学 方法 主要就是教师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提问,学生通过思考完成教师的提问,在这个过程中,由于学生无法提起学习的兴趣,在课堂上的暂时性记忆也随着时间淡忘,无法收到满意的教学效果,课堂教学效率不高,学生的学习水平也无法全面的提高.因此,教师应该采取相应的教学策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能够主动去学习,爱上学习,进而收获知识.在数学教学课堂上,教师可以从学生的兴趣出发,在列举教学案例的时候,教师可以列举一些学生感兴趣的教学案例,激发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课堂效率,促进学生学习上的进步.例如,在进行函数教学的时候,由于函数及其图象在高中数学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如何突破这个既重要又抽象的内容,其实质就是将抽象的符号语言与直观的图象语言有机的结合起来,通过具有一定思考价值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持久的好奇心.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学生在课堂活动中通过同伴合作、自主探究培养学生积极主动、勇于探索的学习方式.并且在教学过程中努力做到生生对话、师生对话,在对话之后重视体会、 总结 、 反思 ,力图在培养和发展学生数学素养的同时让学生掌握一些学习、研究数学的方法,并且不断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总之,在教学中,教师应该树立正确的教学目标,掌握有效的教学方法,并且在教学中注意运用多种教学策略,才能够不断的提高学生的学习水平,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进步. 作者:张丽 工作单位:南京市玄武中等专业学校 数学教研论文范文篇二:高校数学信息技术整合方法研究 一、高校数学教学中使用多媒体的优势 有利于促使高校数学课堂教学实现因材施教。多媒体辅助高校数学教学过程中所使用的课件与传统教学中所使用的板书有本质的区别,在高校数学教学中以板书为核心的教学需要学生花费很大的精力做笔记,而多媒体辅助高校数学教学中的课件通过下载就能够查阅和利用,并且不会出现传统教学中因为笔记不全而难以顺利巩固和复习知识的情况。在此过程中,教师也可以根据实际的教学效果对课件进行进一步的合理化与完善化并提供给学生,学生可以完全摆脱课程设置的限制并按照自身数学实际水平找出学习侧重点并自主安排学习进度,所以多媒体辅助高校数学教学与传统高校数学教学相比具有更强的教学针对性,对落实因材施教的教学理念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现代教育技术与高校数学教学整合的方法 与传统的高校数学课堂教学相比,多媒体辅助高校数学教学拥有很大的优势,但是如果在高校数学课堂教学中不能对多媒体进行合理利用,则容易产生事倍功半的效果,所以在多媒体辅助高校数学教学的优化过程中,教师要处理好多媒体辅助高校数学教学中的几种关系,从而在正确利用多媒体技术开展高校数学教学的基础上最大限度地发挥多媒体技术对高校数学教学质量提高所具有的推动作用。 1.确保教学手段与教学目的关系的协调。新课程理念下的高校数学教学的目的在于通过高校数学教育使学生具备良好的人文素质、创新精神、科学素养、思维能力等,所以多媒体辅助高校数学教学活动的目的在于通过对多媒体辅助教学技术的利用,使学生的智力以及思维能力得到良好的发展并实现高校数学教学的目标。在此目的的指导下,教师必须在多媒体辅助高校数学教学的过程中,以新课程教学目标为核心开展教学过程。而在实际教学中,一些教师由于不能做到合理使用多媒体教学技术而导致了事倍功半的效果,针对这一问题,教师首先要突出教学目的在教学过程中的主线作用,让多媒体辅助教学技术为教学目标的实现服务,如果二者存在冲突则应当舍弃这种教学手段;其次教师要以教学和学生的需求为依据对多媒体的表现手段做合理选择。如多媒体的表现手段包括声音、动画等,在高校数学教学中需要有针对性地选取高效率的表现手段,这里所说的针对性包括教学内容的针对性以及教学目标的针对性。 2.确保多媒体演示与教师讲授关系的协调。在高校数学课堂教学中,多媒体辅助教学有明显的优势,它能够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等方面的能力,同时也有利于课堂情境的塑造。但是在高校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的互动以及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是不能舍弃的,所以有必要将多媒体演示和教师讲授良好地结合起来,让多媒体辅助教学技术发挥辅助教师授课的作用。在现代的教学理论中,高校数学教师被认为是高校数学教学活动中的主导,学生是高校数学教学活动中的主体,而多媒体是高校数学教学活动中的辅助工具,其中教师本身主导地位不容忽视的原因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高校数学教学活动开展的过程也是学生与教师交流的过程,通过这种交流,教师可以向学生传授高校数学知识,也可以利用自身人格魅力影响学生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尤其是道德品质素质,教师的这一作用是多媒体教学技术不可取代的;二是多媒体辅助高校数学教学活动的开展依赖教师的操作,无论是可见设计,还是教学演示,都需要教师进行,所以教师的主导地位实质上没有变化。 3.确保情感交流与知识传授关系的协调。在高校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和教师的交流是双向的互动关系,这个过程既是传授知识和反馈信息的过程,也是情感交流的过程,而教师、学生与多媒体之间是单向的没有情感的交流,所以人际之间的交流是无法发挥与师生交流同等作用的。这就要求在多媒体辅助高校数学教学中教师首先要控制多媒体辅助教学技术的使用时间,从而突出教师在知识传授中的主导地位;其次要选择合理的多媒体辅助教学技术使用的时机和方式,从而突出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最后教师要善于利用自身的激情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通过充满情感的体态和话语将自己的情感体验传达给学生,在关注学生情绪变化的基础上对学生在体验教学内容中的情感和思想进行合理地引导。 作者:朱彦生 工作单位:吉林农业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数学教研论文范文篇三:高等数学教学现状探讨 1高等数学教学中渗透数学史的提出 数学史研究的任务在于,弄清数学发展过程中的基本史实,再现其本来面貌,同时透过这些历史现象对数学成就、理论体系与发展模式作出科学、合理的解释、说明与评价,进而探究数学科学发展的规律与 文化 本质。作为数学史研究的基本方法与手段,常有历史考证、数理分析、比较研究等方法。 高等数学教学中渗透数学史的提出背景 数学史主要是对数学概念、数学方法和数学思想的起源与发展进行研究,并且与社会政治、经济和一般文化相联系的一门科学。数学史首先对于揭示数学知识的现实来源和应用有一定的意义;其次,对于引导学生体会真正的数学思维过程,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探索精神有一定的意义;最后,对于揭示数学在文化史和科学进步史上的地位与影响,进而揭示其人文价值也有重要意义。对于高等数学教师来说,在教学过程中渗透数学史的内容,是一种极有意义的方法。数学史有很强的教育功能,将数学史融入高等数学的教学过程是必然的趋势。 高等数学教学中渗透数学史的存在意义 渗透数学史的科学意义 数学史既有其历史性又有其现实性。其现实性首先表现在科学概念与方法的延续性方面,今日的科学研究在某种程度上是对历史上科学传统的深化与发展,因此我们无法割裂科学现实与科学史之间的联系。诸如费尔马猜想、哥德巴赫猜想等历史上的难题,长期以来一直是现代数论领域中的研究 热点 ,比如古代文明中形成的十进位值制记数法和四则运算法则,我们今天仍在使用。总之,数学传统与数学史材料可以在现实的数学研究中获得发展。 数学史的文化意义 美国数学史家M.克莱因曾经说过:“一个时代的总的特征在很大程度上与这个时代的数学活动密切相关。这种关系在我们这个时代尤为明显。”[1]毫不夸张地说,数学史可以从一个侧面反映人类的文化史。许多历史学家通过数学这面镜子,了解古代其他主要文化的特征与价值取向。例如,罗马数学史告诉我们,罗马文化是外来的,罗马人缺乏独创精神而注重实用。而古希腊数学家则强调严密的推理并由此得出的结论,这就十分容易理解,古希腊具有很难为后世超越的优美文学、极端理性化的哲学[2]。 数学史的教育意义 了解数学史的人,自然会有这样的感觉:数学发展的实际情况与我们今日所学的数学书不是很一致。我们今日中学所学的数学内容基本上属于17世纪微积分学以前的初等数学知识,而大学数学学习的大部分内容则是17—18世纪的高等数学。这些数学课本已经过千锤百炼,它们是将历史上的数学材料按照一定的逻辑结构和学习要求加以取舍编纂的知识体系,这样就必然舍弃了许多数学概念和方法形成的实际背景、演化历程以及导致其发展的各种因素,因此仅凭数学教材的学习,难以获得数学的原貌和全景,而弥补这方面不足的最好途径就是进行数学史的学习。 2高等数学教学中渗透数学史的几点做法 通过数学史的渗透加深学生对数学的理解 数学史的渗入可以丰富我们的教学内容,为学生提供新的学习途径。因为历史上的问题是真实的,因而更有趣;历史知识的介绍一般都非常自然,它或者揭示了实质性的数学思想方法,或者直接提供了相应数学内容的现实背景,这对于学生理解数学内容和方法都是重要的,所以在教学上要有所创新。在教学中,适时结合数学史内容进行教学,可以帮助学生了解数学知识是怎样形成的,可以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有的同学甚至自己去找数学家的 故事 书看;有的同学通过对数学史的了解,不仅更好地理解了数学知识,而且转变了学习数学的态度,对问题的探讨由不耐烦到独立解决,喜欢对问题追根究底。 通过数学史的渗透培养学生正确的数学 思维方式 首先,将数学家们获得重大发现的思想活动的历史记录以及经历的百感交集的体验引入课堂,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最好教材;其次,还可以结合历史环境介绍一些数学史中的反例,让学生了解数学的发展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历史上任何一项数学成果的取得都是经历了重重曲折的;介绍数学的发展史,让学生了解数学家的思维方式,以此影响自己的思维方式。 通过数学史的渗透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高等数学以其抽象的内容、广泛的应用、严谨的结构、连续的发展而别于其他学科;实际教学中,学生在学习高等数学时只注重字母、公式的记忆,对概念、定理的产生缺乏正确的认识,知识死记硬背,因而,乏味、枯燥、难理解成为学生对数学这门学科的印象,看不到活的数学,更不用说对这门学科产生浓厚的兴趣了,再加上学习过程中随着对理解和接受数学知识要求的不断提高,从而也加大了学生学习高数的难度,学习兴趣不可避免会受到影响,学习效果当然会大打折扣。如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能够把抽象的概念同具体的 历史故事 、数学人物有机结合起来,适时地穿插一些学生感兴趣又有知识性的历史事件或名人故事,充分调节课堂气氛、诱发学生学习兴致,增强数学的吸引力,就可以使枯燥的教学变得生动,消除学生对数学的恐惧感,从而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通过数学史的渗透使学生以史为鉴 目前,德育教育不仅是政治、语文、历史学科的事了,数学史内容的加入使数学具有更强大的德育教育功能,通过介绍数学史让学生们以史为鉴。首先,通过数学史可以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现行的教材既有国外的数学成就,也有我国在数学史上的贡献,比如数学书中有:刘徽的“割圆术”、鸡兔同笼问题、秦九韶算法、更相减损之术等数学问题,还有我国的祖冲之、祖暅、秦九韶等一批优秀的数学家[3],还有很多具有世界影响力的数学成就,在我国很多问题的研究甚至比国外早很多年。在课程的要求下,除了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外,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国际意识”,了解更多的世界名家,就是让学生认识到爱国主义不是“以己之长,说人之短”,而是全人类互相借鉴、互 相学 习、共同提高。其次,通过介绍著名数学家的成长史和研究史,让学生学习数学家的优秀品质。数学家们的精神令人钦佩,他们坚持真理、不畏权威、努力追求的精神,很多人甚至付出毕生的精力。数学家的可贵精神对那些在平时学习中遇到稍微烦琐的计算和稍微复杂的证明就打退堂鼓的学生来说,是一个很好的榜样,对他们养成良好的数学品质有积极的作用。 3对高等数学教学过程中渗透数学史的启示 因为在高等数学中渗透数学史,有如此重大的意义,所以要求教师应加强数学史的学习与研究。然而,经研究发现大部分教师的实践效果并不是很好,原因并不是教师们不接受新的教育理念,也不是不愿意承认数学史的融入、落实文化渗透的理念,而是由于数学史的知识匮乏导致理念难以落实,因此数学教师应注意多方学习数学史知识,多方研究数学史。在数学史融入高等数学教学的行动研究中,发现对数学史的学习研究可以分为以下三个层次:了解性学习、掌握性学习、研究性学习。第一层次要求知道数学史的发展概况,了解起过重要作用的数学家,影响深远的数学思想、方法等。第二层次可以从数学史中适当提取相关内容,用于数学研究、教学、学习之中。第三个层次以文献资料为线索,研究不同时期的数学发展,数学家活动,数学思想、方法的进展等,并对数学的发展趋势提出预见性分析。 4结束语 总而言之,数学史在中学数学教学中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因此我们需要把数学史融入高等数学教学中,并将文化理念落实于课堂教学。所以要把数学史融入课堂教学看成一种教学现象,用行动研究的理论来研究这种教育现象。在研究的过程中,要坚持学习行动研究的理论,并用行动研究的理论指导对数学史融入课堂教学的实践,在实践的过程,积累大量的问题,通过这些问题的解决,促进对行动研究理论的重新认识,提高对教育理论的应用。 作者:刘菊芬 吴芳 工作单位:铜仁学院教育科学系
随着国家素质教育目标的提出和新课程改革的推行,探究式教学开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逐渐被推广,数学的教学在小学生的教育中占据着至关重要的地位。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小学数学小论文,供大家参考。
课堂教学设计,是解决教学问题的一种特殊设计活动,课堂教学设计不仅是一门科学,更是一门艺术,其中学生对教学内容的认知是课堂教学的重心,是教学活动的中心,更是达到课堂教学目的的重要保证。数学作为小学基本课程之一,担负着学生基础数理逻辑思维和抽象思维培养的重任。下面笔者就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设计认知能力培养的方法创新谈几点看法。
一、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设计中认知能力培养的现状与问题分析
(一)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设计认知能力培养的现状
创新趋势已经显现。随着经济发展科技进步,教学硬件设施逐步高科技化,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提升,对先进教学设施地运用逐步常态化,同时针对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在课堂教学设计中进行了认知能力培养方法的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课堂教学设计仍以依赖型为主。目前在我国的教育尤其是基础教育中,由于学生的学习技能欠缺,基础薄弱,数学课堂教学设计仍以依赖型为主。在依赖型的教学设计中,认知能力培养的重要性被忽视,讲授的知识大多只局限于课本和测验中,学生的学习内容与生活实际割裂,这种情况下虽然教师能够更容易地控制课堂进度,在短期内取得相对较好的教学效果。但长远来看不利于学生学习能力和运用知识能力的培养,更不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养成。
(二)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设计认知能力培养存在的问题
在教学思维方式上的创新存在不足。目前,大多数教师在数学课堂学生认知能力培养方法设计上的创新多为形式创新,过于追求新器材多媒体教学,花哨的设计使学生一时无法抓住关键,复杂的教具让数学课变成了手工课、观影课,课堂教学设计的创新若只停留在“形”上,对教学目的的实现反而会产生不利的影响。对学生学习能力把握有偏差。学生在每个年龄阶段的学习能力和表现特点都不同,数学作为一门相对抽象和枯燥的学科。如果教师对学生学习能力把握有偏差,没有按照学生学习能力所能达到的水平进行课堂教学设计,就很容易造成认知能力培养方法的失败,无法真正达到教学目的。对学生认知主动性培养不足。多数教师都以完成教学目标为目的,而在教授知识的同时将培养学生学习主动性放在相对次要的位置,这就容易导致前文所说的依赖型学习方式无法改变,学生对数学这门课程的认知只能停留在一门学科而不是一个兴趣上。
二、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设计中认知能力培养方法的创新方向
(一)教学思维方式的创新
思维决定思路,方式决定方法,教育教学创新中思维方式的创新至关重要。教师的教学思维方式很大程度上将影响学生的思维水平。推动教学思维方式的创新,要使教师真正认识到教学思维方式创新的重要性。针对小学数学课程的特点和学生特点,在教学研讨活动中要积极学习先进经验,发扬探索精神,改进教学方式,为数学课堂教学设计中认知环节的创新打好基础。通过动手操作培养认知能力,帮助学生思维。根据小学生年龄特点,数学课堂教学要重视操作认知,学生在操作过程中动用手、口、脑等多种感官,积极思维,也有助于发展思维。设计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图形的运动(轴对称)一课时,注重让学生动手把心形卡、五角星、银杏树叶按教师要求对折,帮助学生认知对折后重合,从而了解这样的图形是轴对称图形。学生常常是一边操作一边思考,他们亲身经历了所学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认知、掌握学习知识的方法和途径。通过思考问题培养认知能力,激活学生思维。问题是思维的动力。小学生需要在教师的引导下组织自己的思维活动。因而教师要在教学中精心设计具有启发性、思考性的问题,可以激活学生思维的浪花,调动学生思维的主动性和创造性。通过思考、讨论教师提出的问题,正确把握小学生的认知需求,激发学习兴趣、获得数学知识和技能。
(二)在课堂教学设计中科学运用认知能力培养方式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设计要围绕教学目标来开展,认知能力培养作为课堂教学设计的一个重要部分,要始终坚持既定的教学目标,准确分析教学内容中的重点、难点,针对小学生知识水平和数学课程特点,摒弃过于繁复和抽象的认知概念,使认知能力培养方式符合教学需要,维护课堂教学设计的整体性、层次性、延续性和针对性。教学厘米的认识,让学生认识一厘米有多长时,我借助直尺上“厘米”这个长度单位,指导学生测量一个手指的宽度、衣服上纽扣的宽度,帮助学生建立“一厘米”的表象,让学生的认知活动直观、具体,初步感知长度单位、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三)认知能力培养要多与生活实际相联系
小学生由于表达和理解能力的限制,对于相对抽象的数学概念很难理解和掌握,因此,在教学中认知能力的培养更要注意与实际生活相联系。教师要养成换位思考的习惯,多从学生的角度想问题,选取学生普遍能够理解的例子进行讲授,由生活实际展开,提炼知识点,再与生活实际相联系,形成环状记忆,当学生在生活中再次遇到相关事物时自然会联想到相应的数学知识点,这将有助于学生真正掌握相关知识,活学活用,又能减少机械记忆复习所消耗的时间和精力,更有助于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设计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长方形面积》时,有意从猜一猜两位粉刷匠叔叔谁刷的墙面大导入新课,在学生获得长方形面积计算公式之后,让他们通过分别计算两块墙面的面积来验证课前的猜测。拓展练习时,注意设计应用性练习题:1.学校给老师新发了一张办公桌,长140厘米、宽80厘米。教师想给整个桌面铺上玻璃,要买多大玻璃板?2.班里小亮家要装修新房,客厅的长6米、宽4米,需要买多少平方米的地板?如果一平方米90元,需要多少钱?在数学教学中,充分创设生活情境、营造氛围,能够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体验和认知,将所学知识转化为能力。让数学教学生活化、日常生活课堂化,用数学、学数学,引导学生用已有的认知解决实际问题,丰富学生生活体验,有利于帮助学生养成用数学的眼光看待身边事物的习惯,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四)注意观察学生的反馈
无论什么样的课堂教学设计,最终都要落在实践上,都要经过学生反馈的检验。数学课堂教学认知能力的培养,在科学分析学生学习能力和基础知识水平的基础上,设计出的创新型认知方案,实践过程中要注意收集学生的反馈,比如学生喜欢那个部分不喜欢那个部分,哪一类学生适应这种方案哪一类学生不适应,在创新方案下教学目标达到的比例是否有所提升等,根据收集到的反馈对既有方案进行改良,然后继续进行实践,再收集、再改良、再实践。教育上的创新不能是一蹴而就的,认知能力培养的创新应该是一个螺旋式上升的过程,在不断积累反馈的过程中,达到质的飞跃。
新课程改革强调学生在获取知识技能、构建知识体系、达成知识目标过程中的情感体验,这种体验就是数学情感。它是学生数学学习过程中的态度,是获得成功时的内心体验和心理感受,更是明确学习动机、激发学习兴趣以及克服困难和探索新知的意志品质,它贯穿于学习活动的始终。数学学习逻辑性、系统性强,要求学生思维严谨、缜密,为了避免学生因枯燥而产生厌烦和畏惧的心理,有些教师常用数学家的事迹、数学趣味故事等灵活多样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兴趣,把数学情感、数学文化渗透于课堂,以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积极的情感态度和严谨的思维习惯,从而使数学课堂更高效,使小学数学教学不仅成为引导学生获得数学知识和技能的过程,也成为学生感受、体验和领悟的过程,更成为对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进行感染、渗透的过程。
一、利用认知过程进行数学情感渗透
小学数学教学目标的达成有两条主线构成。一条是获得知识和技能(结果)的明线,另一条是大胆质疑、积极探索、取得成功的情感体验(过程),即暗线。这两条线交织在一起,相依共存,互为补充。在教学过程中,认知因素与情感因素密切相关、相互作用,积极的学习情感能够促进知识技能的形成,而知识技能形成的过程中又可升华这种情感体验。如解决“鸡兔同笼”“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的面积计算”等具有严密逻辑性的数学问题,对于年龄小、注意力持续时间短、自控能力差的小学生来说是一个艰难的过程,此时应巧妙穿插学习情感和态度教育,鼓励学生理清学习思路,不怕困难认真思考,采取问题推导的形式,引导学生寻找数量、图形之间的关系,以及相互关系转化,推导出结论,促使学生在“山重水复疑无路”的困难面前,感受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新境界。在此过程中,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等形式,举一反三,不断总结发现解决问题的思路及方法,完成知识的迁移,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由此可见,在数学认知过程中,认知与情感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相互发展。在课堂中进行情感渗透,有助于培养浓厚的数学兴趣和良好的思维习惯,为逐步提升学习能力,形成高效课堂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通过背景知识进行数学情感渗透
“初步认识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并感受数学对人类历史发展的作用,对学生进行数学价值与数学历史发展的渗透。”这是新课标提出的要求,也是高效课堂的需要。通过对数学发展历史的了解,学生可以接触到广泛的数学知识,可以体会到数学在人类发展历史中的作用和价值,可以感受到学好数学知识的重要性。在学习“万以内数的认识”一课时,可以先引导学生了解数字的由来,即原始人用小石子、绳子打结或在树木上刻出划痕表示简单的数概念,当有了10块小石子后,用大一点的物体表示一个十即“逢十进一”。接着引导学生了解文字出现后,记录方法虽然有效但不统一,对于很大的数字记录十分不便,于是发明了罗马数字表示。最后了解公元八世纪印度人发明了只含有1,2,3,4,5,6,7,8,9九个符号的记数法,并且约定数字位置决定数值大小,例如,数字89中8表示8个十,9表示9个一,这一发明被商人带入阿拉伯后称为阿拉伯数字,使用至今成为世界数学的通用语言,恩格斯称它为“最美妙的发明”。又如,在认识“方向”时,结合认识东、南、西、北方位,向学生介绍“指南针”这一背景知识,让学生了解指南针是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它的出现为人类文明与进步做出了巨大贡献。渗透这些数学背景知识引导学生了解历史,感受古人的聪慧以及对科学知识的追求和向往,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求知责任感,激发学生学好数学的自信心,促进学生进一步体会到数学的神奇与价值,使课堂更加高效。
三、挖掘生活素材进行数学情感渗透
数学是为了适应高速发展的现代社会而生成的应用性学科,主要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各种问题,是一切学科的基础。数学新课标要求,“数学内容要更加生活化”。那些从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提炼而成数字、图形、符号、公式方便了人们生活,形成了独特的魅力。通过“认识图形”的教学,使学生感受到图形的变化组合丰富了我们的生活,美化了我们的环境。通过“统筹方法”“认识时间”的学习,帮学生初步树立合理安排时间的意识,使学生明白珍惜时间的重要性;通过回收废品的情景教学解决比多比少的问题,通过捐书、买书情景教学解决进位加法问题;通过种树活动情景教学解决除法问题等,这些情景的设计蕴涵着一种思想,把品德教育渗透在具体的数学情景中,通过创设情景,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即时对学生进行环保、爱心、安全等思想情感的渗透,促使学生形成健康发展的情感态度。经常在数学活动中进行正面教育引导,能够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提高学习有效性并以此指导自己的行为,使积极的态度情感成为学生学习的动力源泉。
四、借助典型事例进行数学情感渗透
教学论文 源于教学,成于思考 ,是教师在日常教学中经验的积累,对教育的感悟。一个好的论文题目很重要,下面我收集了一些关于初中数学教学论文题目,希望对你有帮助
1. 新课程理念下中学数学教学的合作学习问题探析
2. 浅谈新课标下的数学课题学习
3. 乘船中的数学问题
4. 忽似一夜春风来----浅议数学教学中的顿悟
5. 初中数学教学应重视学生直觉思维能力的培养
6. 七年级学生学习情况的调研
7. 老师,这个答案为什么错了?——由一堂没有准备的探究课引发的思考
8. 新课程背景下学生数学学习发展性评价的构建
9. 让学生走出“零阅读”的尴尬
10. 初中数学学生学法辅导之探究
11. 合理运用数学情境教学
12. 让学生在自信、兴趣和成功的体验中学习数学
13. 创设有效问题情景,培养探究合作能力
14. 重视数学教学中的生成展示过程,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
15. 从一道中考题的剖析谈梯形中面积的求解方法
16. 浅谈课堂教学中的教学机智
17. 从《确定位置》的教学谈体验教学
18. 谈主体性数学课堂交流活动实施策略
19. 对数学例题教学的一些看法
20. 新课程标准下数学教学新方式
21. 举反例的两点技巧
22. 数学课堂教学中分层教学的实践与探索
23. 新课程中数学情境创设的思考
24. 数学新课程教学中学生思维的激发与引导
25. 新课程初中数学直觉思维培养的研究与实践
26. “问题解决”与创造精神的培养
27. 做个学习数学的有心人
28. 让学生的创新之花绽放得更鲜艳
29. 对数学探索教学的观察与思考
30. “先学后教”教学模式的探索与研究
1. 新形势、新气象、新变化
2. 浅谈新浙教版七年级数学教学体会
3. 让课堂充满问题 让问题充满思考
4. 改变试卷讲评方式,提高学生复习效率
5. 构建信息能力培养的平台----新课标下的数学教学
6. 在数学新课程教学中谈如何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
7. 数学教学中的对学生发展性评价的浅显研究
8. 对目前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一些思考
9. 读书无颖者顺教有疑,有疑者顺教无颖
10. 心与心的交流、共创人文和谐
11. 展示过程学习,促进数学能力发展
12.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北师大教材的几点借鉴和反思
13. 新课程理念下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反思
14. 借新课程理念,探中下生转化之路
15. 论新课标下数学试卷讲评课的思考
16. 谈数学教学中的四个“适”
17. 是否一定要“探究”
18. 数学建模——数学与现实世界的桥梁
19. 新课标下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
20. 数学课堂教学应让学生多思考
21. 实施新课程、新教材的体会与思考
22. 谈合作学习中的误区和对策
23. 探究性学习在初中数学课堂中的尝试
24. 浅谈数学教学情境的创设
25. 点击思维过程,培养学生思维深刻性
26. 让每个学生在课堂上都有自由发展的空间
27. 初中数学探究性学习兴趣培养之初探
28. 新课程标准下数学教学的反思
29. 新课标下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30. 小组合作学习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实施策略
1. 新课标教学课堂有效教学的艺术
2. 动与静 大成 徐孝萍
3. 试析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行为表现成因及对策
4. 让学生快乐地学习——浅谈关注学生学习状况,提高数学教学效率
5. 加强师生互动,提高课堂效率
6. 对培养学生学习主动性的感受
7. 为数学和谐之美,教师应有所作为
8. 初一学生数学学习习惯的调查和干预策略
9. 《初三复习课例题设计之一》
10. 《新课标下数学学科对学生的评价》
11. 《如何让学生爱上你的课》
12. 《优化数学预习作业,促进师生和谐对话》
13. 有感于听 ≠懂;懂 ≠会;会 ≠通
14. 《浅谈多媒体技术在数学积教学中的应用》
15. 新《标准》下数学课堂上的教师个性对学生学习的影响
16. 贴近现实生活,注重应用意识
17. 创设现实生活版的数学教学
18. 注重体验教学——让数学走向生活
19. 多元化的评价给学生插上了自信的翅膀
20. 对初一学生数学解题错误的分析
21. 新课程下更应重视数学阅读
22. 谈学生的数学思维综合品质培养
23. 合作教学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尝试
24. 在数学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
25. 新课程理念下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意识的渗透
26. “问题解决”与创新意识的培养
27. 浅谈如何维持数学课的教学秩序
28. 小班化教学有效自主学习指导策略
29. 课改区中考学生复习之秘诀
学术堂整理了十个毕业论文题目供大家进行参考:1、小学数学教师几何知识掌握状况的调查研究2、小学数学教师教材知识发展情况研究3、中日小学数学“数与代数”领域比较研究4、浙江省Y县县域内小学数学教学质量差异研究5、小学数学教师教科书解读的影响因素及调控策略研究6、中国、新加坡小学数学新课程的比较研究7、小学数学探究式教学的实践研究8、基于教育游戏的小学数学教学设计研究9、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有效问题情境的策略研究10、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的研究
数学教学是让学生了解自己的知识、能力水平,弥补缺陷,纠正错误,完善知识系统和思维系统,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过程。下面我给大家带来2021各阶段数学教学论文题目参考,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中职数学教学论文题目
1、线性方程的叠加原理及其应用
2、作为函数的含参积分的分析性质研究
3、周期函数初等复合的周期性研究
4、“高等代数”知识在几何中的应用
5、矩阵初等变换的应用
6、“高等代数”中的思想 方法
7、中职数学教学中的数学思想和方法
8、任N个自然数的N级排列的逆序数
9、“高等代数”中多项式的值,根概念及性质的推广
10、线性变换“可对角化”的条件及“对角化”方法
11、数域概念的等价说法及其应用
12、中职数学教学与能力培养
13、数学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及途径
14、论数学中的基本定理与基本方法
15、论电脑、人脑与数学
16、论数学中的收敛与发散
17、论小概率事件的发生
18、论高等数学与初等数学教学的关系
19、论数学教学中公式的教学
20、数学教学中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
21、数学教与学的心理探究
22、论数学思想方法的教与学
23、论数学家与数学
24、对称思想在解题中的应用
25、复数在中学数学中应用
26、复变函数论思想方法在中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27、复变函数论思想方法在中学数学竞赛中的应用
28、代数学基本定理的几种证明
29、复变函数的洛必达法则
30、复函数与实函数的级数理论综述
31、微积分学与哲学
32、实数完备性理论综述
33、微积分学中辅助函数的构造
34、闭区间上连续函数性质的推广
35、培养学生的数学创新能力
36、教师对学生互动性学习的影响
37、学生数学应用意识的培养
38、数学解题中的 逆向思维 的应用
39、数学直觉思维的培养
40、数学教学中对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
41、用心理学理论指导数学教学
42、开展数学活动课的理论和实践探索
43、《数学课程标准》解读
44、数学思想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
45、数形结合思想在中学数学中的应用
46、运用化归思想,探索解题途径
47、谈谈构造法解题
48、高等数学在中学数学中的应用
49、解决问题的策略思想--等价与非等价转化
50、挖掘题中的隐含条件解题
51、向量在几何证题中的运用
52、数学概念教学初探
53、数学 教育 中的问题解决及其教学途径
54、分类思想在数学教学中的作用
55、“联想”在数学中的作用研究
56、利用习题变换,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57、中学数学学习中“学习困难生”研究
58、数学概念教学研究
59、反例在数学教学中的作用研究
60、中学生数学问题解决能力培养研究
61、数学教育评价研究
62、传统中学数学教学模式革新研究
63、数学研究性学习设计
64、数学开放题拟以及教学
65、数学课堂 文化 建设研究
66、中职数学教学设计及典型课例分析
67、数学课程标准的新增内容的尝试教学研究
68、数学课堂教学安全采集与研究
69、中职数学选修课教学的实话及效果分析
70、常微分方程与初等数学
71、由递推式求数列的通项及和向量代数在中学中的应用
72、浅谈划归思想在数学中的应用
73、初等函数的极值
74、行列式的计算方法
75、数学竟赛中的不等式问题
76、直觉思维在中学数学中的应用
77、常微分方程各种解的定义,关系及判定方法
78、高等数学在中学数学中的应用
79、常微分方程的发展及应用
80、充分挖掘例题的数学价值和 智力开发 功能
小学数学教学论文题目参考
1、小学数学教师几何知识掌握状况的调查研究
2、小学数学教师教材知识发展情况研究
3、中日小学数学“数与代数”领域比较研究
4、浙江省Y县县域内小学数学教学质量差异研究
5、小学数学教师教科书解读的影响因素及调控策略研究
6、中国、新加坡小学数学新课程的比较研究
7、小学数学探究式教学的实践研究
8、基于教育游戏的小学数学教学设计研究
9、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有效问题情境的策略研究
10、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的研究
11、数字 故事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12、小学数学教师专业发展研究
13、中美小学数学“统计与概率”内容比较研究
14、数学文化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价值及其课程论分析
15、小学数学教师培训内容有效性的研究
16、小学数学课堂师生对话的特征分析
17、小学数学优质课堂的特征分析
18、小学数学解决问题方法多样化的研究
19、我国小学数学新教材中例题编写特点研究
20、小学数学问题解决能力培养的研究
21、渗透数学思想方法 提高学生思维素质
22、引导学生参与教学过程 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23、优化数学课堂练习设计的探索与实践
24、实施“开放性”教学促进学生主体参与
25、数学练习要有趣味性和开放性
26、开发生活资源,体现数学价值
27、对构建简洁数学课堂的几点认识和做法
28、刍议“怎样简便就怎样算”中的“二指技能”现象
29、立足现实起点,提高课堂效率
30、宁缺毋滥--也谈课堂教学中有效情境的创设
31、如何让“生活味”的数学课堂多一点“数学味”
32、有效教学,让数学课堂更精彩
33、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之我见
34、为学生营造一片探究学习的天地
35、和谐课堂,让预设与生成共精彩
36、走近学生,恰当提问--谈数学课堂提问语的优化策略
37、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对学生的评价
38、课堂有效提问的初步探究
39、浅谈小学数学研究性学习的途径
40、能说会道,为严谨课堂添彩
41、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42、小学数学学困生的转化策略
43、新课标下提高日常数学课堂效率的探索
44、让学生参与课堂教学
45、浅谈新课程理念下如何优化数学课堂教学
46、数学与生活的和谐之美
47、运用结构观点分析教学小学应用题
48、构建自主探究课堂,促进学生有效发展
49、精心设计课堂结尾巩固提高教学效果
50、浅谈数学课堂提问艺术
51、浅谈发式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52、浅谈数学课堂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
53、巧用信息技术,优化数学课堂教学
54、新课改下小学复式教学有感
55、让“对话”在数学课堂中焕发生命的精彩
56、小学几何教学的几点做法
初中数学教学论文题目
1、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2、数形结合思想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实践研究
3、基于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初中数学教学设计研究
4、初中数学新教材知识结构研究
5、初中数学中的研究性学习案例开发实施研究
6、学案导学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实践与研究
7、从两种初中数学教材的比较看初中数学课程改革
8、信息技术与初中数学教学整合问题研究
9、初中数学学习困难学生学业情绪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10、初中数学习题教学研究
11、初中数学教材分析方法的研究
12、初中数学教师课堂教学目标设计的调查研究
13、初中数学学习障碍学生一元一次方程应用题解题过程及补救教学的个案研究
14、初中数学教师数学教学知识的发展研究
15、数学史融入初中数学教科书的现状研究
16、初中数学教师课堂有效教学行为研究
17、数学史与初中数学教学整合的现状研究
18、数学史融入初中数学教育的研究
19、初中数学教材中数学文化内容编排比较研究
20、渗透数学基本思想的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实践研究
21、初中数学教师错误分析能力研究
22、初中数学优秀课教学设计研究
23、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
24、初中数学数形结合思想教学研究与案例分析
25、新课程下初中数学教科书的习题比较研究
26、中美初中数学教材难度的比较研究
27、数学史融入初中数学教育的实践探索
28、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小组合作学习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29、初中数学教师数学观现状的调查研究
30、初中数学学困生的成因及对策研究
31、“几何画板”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32、数学素养视角下的初中数学教科书评价
33、北师大版初中数学教材中数形结合思想研究
34、初中数学微课程的设计与应用研究
35、初中数学教学生成性资源利用研究
36、基于问题学习的初中数学情境教学模式探究
37、学案式教学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实验研究
38、数学文化视野下的初中数学问题情境研究
39、中美初中数学教材中习题的对比研究
40、基于人教版初中数学教材中数学史专题的教学探索
41、初中数学教学应重视学生直觉思维能力的培养
42、七年级学生学习情况的调研
43、老师,这个答案为什么错了?--由一堂没有准备的探究课引发的思考
44、新课程背景下学生数学学习发展性评价的构建
45、初中数学学生学法辅导之探究
46、合理运用数学情境教学
47、让学生在自信、兴趣和成功的体验中学习数学
48、创设有效问题情景,培养探究合作能力
49、重视数学教学中的生成展示过程,培养学生 创新思维 能力
50、从一道中考题的剖析谈梯形中面积的求解方法
51、浅谈课堂教学中的教学机智
52、从《确定位置》的教学谈体验教学
53、谈主体性数学课堂交流活动实施策略
54、对数学例题教学的一些看法
55、新课程标准下数学教学新方式
56、举反例的两点技巧
57、数学课堂教学中分层教学的实践与探索
58、新课程中数学情境创设的思考
59、数学新课程教学中学生思维的激发与引导
60、新课程初中数学直觉思维培养的研究与实践
2021各阶段数学教学论文题目相关 文章 :
★ 优秀论文题目大全2021
★ 大学生论文题目大全2021
★ 大学生论文题目参考2021
★ 优秀论文题目2021
★ 2021毕业论文题目怎么定
★ 2021教育学专业毕业论文题目
★ 2021优秀数学教研组工作总结5篇
★ 2021数学教学反思案例
★ 2021交通运输方向的论文题目及选题
★ 小学数学教学论文参考(2)
1、谈谈计算教学的改革2、小学数学数与计算教学的回顾与思考3、小学数学教材结构的研究与探讨4、小学数学应用题的研究(一)5、改进教学方法培养创新技能6、21世纪我国小学数学教育改革展望7、面向21世纪的小学数学课程改革与发展8、不拘一格育“鸣凤”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9、改革课堂教学的着力点10、谈素质教育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实施11、素质教育与小学数学教育改革12、浅谈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13、浅议表象积累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14、也谈学生创新意识培养15、实施创新教学策略 培养学生创新意识16、10以内加法整理和复习17、改良“有余数除法计算”教法18、给学生创新的时间和空间和谐愉悦19、主动探索——一年级《统计》教学片断评析20、小学数学教育--教师之家--教师培训
数学硕士论文开题报告
导语:数学是一门博大高深的学科,要想学好数学必须进行艰苦的研究与知识的积淀。数学硕士撰写论文可以提高学术水平,在写作之前需要提交开题报告。下面和我一起来看数学硕士论文开题报告,希望有所帮助!
一、数学文化的内涵
数学作为一种科学的语言、工具和技术渗透在现代科技的方方面面早已是不争的事实,但是现代数学在人们心中的地位却远远没有达到它应当达到的高度。随着数学专业化程度的提高,它仿佛离人们越来越远了。专业的知识因为艰涩和高深仅仅掌握在少数人手中而无法被大众共享,这直接导致了新的成果无人理解,获得的奖项无人关注,所以数学人是“孤独的”.孤独造成高傲,高傲造成疏远,这其中有误解也有无奈。所以我们强调文化,因为脱离了文化基础的数学只能离人们越来越远。
受目前学校教育情况的影响,很多人认为数学是高高在上的,除了作为升学的工具,毫无用处。这样一来,对于数学这样一门富有深刻文化内涵的学科,就连一些受过良好教育的人也持无视的态度,对数学的无知成了一种很普遍的社会现象,这是一个令人十分担忧的事实。就像美丽的图画并非只是线条和色彩,动人的乐曲并非只是音符和节拍,数学也不是只有数字、符号和运算。了解数学的人都知道,运算只是数学微不足道的方面,数学的精神、思想、方法都蕴藏着无比深刻的内涵,渗透到科学的每个角落。如果将数学比作一棵大树,那么这棵大树的生命力是旺盛的,这种生命力体现在数学起源、发展、完善和应用的每一个过程当中,而数学文化就像土壤一样几百几千年来滋养这棵大树,使它繁衍生息,长盛不衰。因此,扎根于文化土壤的数学教育是十分必要的,也是我们目前十分需要的,这一点将在第五章进行详细论述。
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的几十年是数学哲学研究领域的黄金时代,关于数学基础的讨论十分活跃,也形成了不同的学派,包括逻辑主义学派、形式主义学派、直觉主义学派、集合论公理化学派等,大家都在筹划为数学建立牢固的哲学基础。虽然几个学派各有优缺点,但都为数学基础的严密性做出了贡献。然而哥德尔的工作击碎了他们的幻想,使数学哲学的研究一度陷入谷底。直到20世纪60年代,西方学者提出了数学文化观,从新的立场为数学哲学研究提出新的观点、新的方法。最早系统地完成这一开创性工作的是美国数学家怀尔德(),他提出了数学作为文化体系的数学哲学观。怀尔德是一名出色的数学家,主要从事拓扑学和数学基础的研究。他的《数学基础引论》和《数学概念演变初探》对数学基础研究有着深远的意义。受到人类学家朋友的影响,他对人类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大胆地从人类学的视角考察数学的本质和发展,在数学研究中融入了人类学的研究体会,出版了着作《数学概念的进化》和《作为文化体系的数学》。
他在著作中从文化生成和发展的理论等角度考察数学,率先提出了数学文化的概念并构建了数学文化的理论体系,形成了很长时期以来出现的第一个成熟的数学哲学观,强调了数学的发展动力、发展规律、思维方式等文化内涵,强调了遗传、环境、人类以及人类文化等对数学的作用影响。
二、数学文化研究的意义
区别于其他文化,数学文化具有独特的研究对象、研究视角及价值评判标准,它的出现为数学研究提出了新的思想和方法,使得我们可以从人类文化的任意一个角度切入数学、理解数学、解构数学,最大范围地打开研究思路,拓宽研究范围。
数学文化首先研究的是数学本身,包括从科学体系角度对数学科学进行研究和从哲学角度对数学哲学进行研究。数学科学研究就是一般意义上的数学理论研究,而数学哲学研究则是对数学基础、数学悖论和数学本体论进行探讨,包括数学的对象、性质、特点、地位与作用,数学新分支、新课题提出的哲学意义,着名数学家和数学流派的数学和哲学思想以及数学方法、数学的实在性和真理性等。
数学文化同时研究的是数学学科与其他学科、数学文化与其他文化之间的交互作用,比如数学与文学、数学与经济学之间的渗透影响等。
数学文化研究从文化因素思考数学的演变和发展,为数学史的研究提供新的思考方向。数学文化的历史研究不同于数学史的研究,数学史研究追求的是完善数学知识、数学思想的演化史,数学文化的历史研究是基于全局视角,思考数学与其他文化系统历史的互动关系,关注这些关系对现代数学发展的影响和启示。
如中国的传统文化和实用哲学使中国传统数学重视实用性,制定实际问题的算法成为中国传统数学的本质,也是中国数学存在和发展的基点。古希腊的数学思想产生在城邦航海贸易的氛围中,兼容并追求独立的思辨思想孕育了演绎数学,这是古希腊哲学的深入渗透和文化价值观的体现。从中西文化的差异角度,我们找到了东西方数学体系大相径庭的原因,不是数学本身的要求,而是文化的要求。
数学文化研究强调和突出社会文化心理、价值观念以及人类文化对数学发生的作用,从新的角度诠释了某些理论出现、发展、停滞或覆灭的原因。如古希腊的数学之所以昌盛,是因为希腊人以数学为万学之基,二元论的宇宙观也引导科学家将物质与自身分离而进行科学有效的客观分析。中国的儒家思想将数学放在六艺之末,天人合一的宇宙观使得东方人表现出长于直觉而短于抽象,擅于综合而不擅分析。这也是古代东方数学不能蓬勃发展的原因。
三、数学的文化特征
1.数学的抽象性
在早期的人类文明,数学的创始之初,人类学会了思考数字并进行一定程度的运算。苏联数学家亚历山大洛夫()说:“抽象性在简单的计算中就已经表现出来。我们运用抽象的数字,却并不打算每次都把它们同具体的对象联系起来。我们在学校学的是抽象的乘法表--总是数字的.乘法表,而不是男孩的数目乘上苹果的数目,或者苹果的数目乘上苹果的价钱等等。”
数学成为抽象的学科,人们将这一巨大的功劳记在希腊人身上,毕达哥拉斯学派纯凭心智考虑抽象问题,认为数是真实物质的终极组成部分,是宇宙的要素,完全的演绎推理证明也加深了数学的抽象程度。希腊人有意识地承认并强调:数学上的东西如数和图形是思维的抽象,同实际事物或实际形象是完全不同的。物质实体是短暂的、不完善的,而抽象概念却是永恒的、完美的。虽然抽象相对实体更困难,但它的优点也是实体无法企及的,那就是一般性。在抽象的世界里,点没有大小,线没有宽度,面没有厚度,堆积的石子、成捆的树枝都可以表示数量关系。
2.数学的确定性
数学追求一种完全确定、完全可靠的知识。这种结果得益于数学体系的特殊而有效的方法,即从一系列不证自明的公理出发,准确地描述将要讨论的概念和定义,经过严密的逻辑推理演绎得出明确无误的结论,这也是数学得以长足发展的动力因素。几千年来,数学的真理性得到人们的高度认同和尊崇。
然而,十九世纪以后,数学的这种真理性地位却一次次受到巨大的冲击。非欧几何、四元数理论、集合论悖论给数学“真理的化身”形象笼罩上了阴影,使得数学丧失了揭示客观世界的“真理性”,也丧失了自身基础的严密性。克莱因(Morris Kline)在《数学:确定性的丧失》中提到“数学的当前困境是有许多种数学而不是只有一种,而且由于种种原因每一种都无法使对立学派满意。显然,普遍接受的概念、正确无误的推理体系--1800年时的尊贵数学和那时人的自豪--现在都成了痴心妄想。与未来数学相关的不确定性和可疑,取代了过去的确定性和自满。关于”最确定的“科学的基础意见不一致不仅让人吃惊,而且,温和一点说,是让人尴尬。”
3.数学的继承性
科学知识是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其过程就说明了知识具有继承性,没有继承,就没有积累。我认为继承性应该从两方面理解。
从个人来讲,我们学习一些知识,无须重新经历科学家们艰苦的实践过程,短时间内就可以掌握到一门学科千百年来积累的成果。这种继承通过教育实现,极大的加速了科学技术的发展,故而现在一个中学生掌握的知识可以超过若干古代著名的科学家。“只有有效地继承人类知识,同时把世界最先进的科学技术知识拿到手,我们再向前迈出半步,就是最先进的水平,第一流的科学家(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温伯格(Steven Weinberg))。”正因如此,知识领域才能发展成今天的面貌。法国的着名科学家庞加莱被誉为“全能数学家”,因为他在数学、天文、物理的几乎每一个领域都做出了杰出的贡献,然而今天,一个人想要掌握全部数学知识的三分之一都是不可能的。
四、提纲
目录
第1章 概述
文化的内涵
文明的内涵
数学文化的内涵
数学文化研究的意义与现状
第2章 数学的文化特征
数学的文化特征
数学的抽象性
数学的确定性
数学的继承性
数学的简洁性
数学的统一性
数学的功能特征
数学的渗透性
数学的传播性
数学的工具性
数学的预见性
数学的艺术特征
数学的艺术性
数学与音乐
数学与美术
数学与文学
第3章 数学与人类文明
数学是人类逻辑能力的来源
数学唤醒人类理性精神
数学促进人类思想解放
数学改善人类生活
数学完善人类品格
数学提高人类文化素质
第4章 数学与社会文明
数学促进社会进步
数学推动知识发展
第5章 我国数学文化与数学教育的研究进展
数学文化与数学教育研究综述
数学文化与数学教育活动进展
第6章 对数学教育的若干思考
数学素养是国民文化素质的重要构成.
数学教育现状
数学文化教育亟需解决的问题与建议
结束语
参考文献
致谢
五、亟需解决的问题与建议
1.数学技能的培养与数学素养的培育应当紧密结合为一个有机的整体,一方面提高学生对于数学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也可以使学生在学习数学技能的过程中,不断地加深对于数学的理解,提高逻辑思维能力,养成理性思考的习惯。高等学校数学文化教育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是数学文化与数学技能培养相脱节。目前,数学文化课或者数学教育课都是选修课,在本质上仍属于“弥补型”课程,通常都是在学生入学一到两个学期以后开设的。当数学文化课引发了学生对于数学的兴趣和思考的时候,数学基础课程已经修完或即将修完,于是,对于学生来说,数学文化课有着某种“相见恨晚”的感觉。正像有些学生所反映的那样,如果早一点开设数学文化课,早一点了解数学的文化内涵,他们的高等数学会学得更好。由于一直以来积重难返的应试教育所致,学生在初、高中阶段主要接受的是数学技能方面的知识,而极少接触到数学文化方面的知识,于是,在进入高等学校以后,学生对于数学文化的了解几近空白。这也在客观上造成了数学文化与技能的培养脱节。
2.近年来,由于各个领域对工作者建模能力的需要,数学建模教育逐渐得到了重视。在建模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思维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素养是数学建模教育的主要目标。路易斯安那州立大学一项研究表明,与细菌的生存发展方式类似,学生对知识的探求和接受并非只是个体行为,学生与学生之间形成的交流网络会使学生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对教学效果产生质的影响。数学建模教育形式正是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改变“师对生”的传统、单一的教学
六、进度安排
20XX年11月01日-11月07日 论文选题。
20XX年11月08日-11月20日 初步收集毕业论文相关材料,填写《任务书》。
20XX年11月26日-11月30日 进一步熟悉毕业论文资料,撰写开题报告。
20XX年12月10日-12月19日 确定并上交开题报告。
20XX年01月04日-02月15日 完成毕业论文初稿,上交指导老师。
20XX年02月16日-02月20日 完成论文修改工作。
20XX年02月21日-03月20日 定稿、打印、装订。
20XX年03月21日-04月10日 论文答辩。
七、参考文献
[1]曹红军,厉树忠,刘亚楠.《易经》卦象符号的拓扑群结构[J].周易研究.
[2](美)塞缪尔·亨廷顿.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M].北京:新华出版社,2005.
[3]范森林.中国政治思想的起源[M/OL].
[4]黄秦安.论数学文化的本质、功能及其在人类文化变革中的角色[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1993(2):54-61.
[5]郑毓信.数学哲学的内容和意义[J/OL].
[6]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7]顾沛.数学文化[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8]南开大学数学文化课程简介.
[9]吉林大学本科生数学文化课程教学大纲--数学文化.
[10](美)莫里斯·克莱因.古今数学思想(第一册)[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
[11]郑毓信.数学方法论[M].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2001.
[12]张维忠.数学:丧失了确定性吗?[J]自然辩证法研究,1998,14(11).
[13]郭光华,常春艳,王小燕.试论数学的文化特性[J].par数学教育学报,2005,14(3):25-27.
[14]蒋岚.论数学美[J].温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3,3(2):38-42.
[15]杨毅.论体育数学与体育科学[J].衡阳师范学院学报,2002,23(3):95-96.
[16]数学地质四川省高校重点实验室.
[17]林履端.《易经》与模糊数学[J].闽江学院学报,2002,22(2):116-118.
数学研究生开题报告
导语:数学是研究数量、结构、变化、空间以及信息等概念的一门学科,从某种角度看属于形式科学的一种。在人类历史发展和社会生活中,数学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是学习和研究现代科学技术必不可少的基本工具。下面和我一起来看数学研究生开题报告,希望有所帮助!
论文题目:高中数学研究性学习的实践探索
一、选题背景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深刻地认识到,想要一个国家向前不断的迈进,其源源不竭的动力就来源于一种精神,即创新精神。新一轮有关基础教育的课程改革中,我们国家教育部出台了有关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目的的深化教育改革的文件,其明确地提出了要符合当今时代的发展要求,注重对学生个性的发展,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性精神和实践性能力作为其重点内容。
经过十年的实践,对课程的改革取得了明显的效果,并且为了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适应新时期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我们国家教育部专家对义务教育阶段各个学科的课程标准进行了修订和完善,新增了创新意识作为关键词,将创新意识的培养作为了现代化教育的基本任务。而研究性学习是我国基础教育课程的重大突破,是当前教育改革的重点和热点内容,也是当今国际上比较普遍认同和实施的一种新的学习方式,对于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性精神和实践性能力,开发学生的内在潜力,具有重要的价值意义。
国外对研究性学习的研究可追溯到苏格拉底,他将教师比喻为“知识的产婆”,并在教育方面做出的重大贡献是提出了要注重启发学生学习与思考的方法。从18世纪起,研究性学习就得到人们的广泛认识。18世纪末到19世纪,法国启蒙学者卢梭提出了要遵循着人类的天性发展。继卢梭之后,著名的教育家裴斯泰洛齐提出了“教育心理化”,他倡导在活动过程当中,要对儿童内在的能力得以培养和发展的同时,还要注重儿童的心理发展特点以及儿童之间的个别差异性;他们的思想都为今天的研究性学习奠定了一定的思想基础。
在20世纪左右,美国的杜威、克伯屈等人在这方面同样进行了研究,影响最大的是美国着名哲学家、教育家杜威,他主张“从做中学”,认为学生仅仅通过教师讲解或者看书所获取的知识都是虚无飘渺的,只有通过“活动”获取的知识才是实实在在的知识、才能真正的促进学生的身心以及未来发展。在20世纪中期,布鲁纳提出了认知发现学习理论。他认为学生非被动的接受知识,而应该主动的去探究知识;施瓦布也提出了“探索研究性学习”,他倡导通过探索研究来进行对所学知识的掌握,从而使得学生探索研究的能力得以发展。
二、研究目的和意义
21世纪初,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由教育部正式的开启了,将“研究性学习”融入高中必修课之中,以此,作为我国高中课程改革的一项重大举措。从此之后,“研究性学习”成为我国基础教育变革当中一门独树一帜的课程,它掀开了基础性教育的新一页,无可置疑,它已成为我国当前课程变革中最吸引眼球的一项举措。
在高中数学的学习过程中安排了研究性学习课程,不但对于学校构建符合素质教育思想和迫切需要的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是一种突破性的改革,而且还可以丰富教学模式,从而使得教师和学生在知识、技能、实践等方面更上一层楼。
具体来讲:
第一,有作用于课程的变革。革新到目前为止,研究性学习已经不言而喻地成为了我国基础教育课程变革的突出点。作为一门基础学科的数学,它是中小学革新的龙头,所以开展数学研究性学习对于课程的变革具有重大的意义与价值。
第二,有作用于教师教学方式的变革。教育文件提出了要注重对教师由强硬灌输到鼓励、引导等教学方式进行转变。
第三,有作用于学生学习方式的革新。教育出台了有关在课堂中,针对学生死记硬背进行变革的文件,具体内容为不仅要倡导学生自己积极参与、还要培育学生获取未知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以及与人沟通交流的能力等。因此,怎样让学生从被动的学习方式变更为积极主动探索的学习方式,成为教育一线工作者乃至科学家们进行研究性学习研究的重要原因。
三、论文研究涉及的主要理论
数学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数学教师或者相关学科教师的指引下,从各类学科以及实践活动中选取并设定为研究性学习的课题,运用类似于数学学科的科学研究方法去积极主动的获取数学知识、并应用数学知识来解决相关问题,使得学生对数学知识把握的同时,体验、了解、学会和应用数学学科所蕴含的研究方法,以及对学生科学精神的培养以及科研能力发展的一种学习方式。
在数学研究性学习的实施过程当中,学生不仅明确地了解了活动的程序,还深深地体会到数学这门学科所带给人们的奇妙之处,更加关键的是改变了学生学习的传统思维模式,培育了学生独立自主的学习能力、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以及相互协作的团队意识。其活动过程的实施,对于传统的教师模式也提出了一定的挑战,具体来讲,就是教师主要起着指路人的'作用,对学生活动过程中的具体表现给予适时的正确评判,督促学生有效的完成各个阶段的活动任务,从而使学生的主动性得以充分调动。
四、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及研究框架
由于没有研究性学习的具体教材做支撑,那么,对于一线教师而言,确定研究性学习内容是十分困难的事情,但是我们知道类比方法可以引出很多的内容,从中可以启发我们通过研究性学习相关理论的学习,运用类比的方法,从如下两个不同层次进行研究性学习的实践探索,分别为从三角形到四面体已知类比开展的研究性学习活动作为层次一;
从三角形角平分线和旁切圆半径的不等式分别类比到四面体以获得四面体中新成果为目的所开展的研究性学习活动作为层次二。
并且层次一从活动的组织与安排、资源的收集、分析与利用以及三角形与四面体已知形式与证法的类比情况等方面都为层次二做了一定的铺垫,而层次二也是对层次一的升华。
具体针对层次一开展研究性学习实践探索的研究思路,简要地做如下介绍:
第一,让学生从已学过到的有关三角形与四面体的已知知识中选定研究课题;
第二,通过指导教师提供有关研究性学习活动方案的一般步骤作为参考,引导学生完成该课题活动方案的设定;
第三,在本层次中,由于学生可以通过收集、分析信息,采用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完成该课题的研究,因此具体活动实施根据每组情况在课后完成;
第四,每个小组选取代表针对于小组成员的参与程度、取得的主要成果、得到的新猜想、没有解决的问题等进行相关汇报;
最后,针对每组出现的问题,进行组间与师生间的相互交流,从而完善课题以及深化课题。
针对层次二的第一个课题开展研究性学习实践探索的研究思路,简要地做如下介绍:第一,由指导教师提供给学生有关三角形内角平分线的两个不等式,通过文献的检索与查新,确定到目前为止其对应在四面体中仍没有被研究,从而将其确定为所研究课题的背景;
第二,根据课题背景,帮助学生选定研究课题为三角形角平分线的两个不等式到四面体二面角平分面不等式的推广;
第三,通过师生间的共同分析,从而确定活动的目标与重难点;
第四,将对课题内容感兴趣以及数学成绩优异的学生组成活动兴趣小组来开展研究性学习;
第五,收集、学习、研讨三角形中不等式的主要5种证法,深刻的领会其证明思路、相关内容与研究方法;
第六,广泛收集并学习四面体中有关的理论知识,为接下来开展研究工作做好充分的准备;
第七,利用类比猜想出四面体中相应不等式的形式;
第八,通过指导教师的引导,并利用类比尝试给出四面体中相应不等式的证明过程。
层次二的第二个课题所开展的研究性学习实践探索与本层次第一个课题相类似,所以由学生尝试着独立地去完成,指导教师进行适当的指导。
五、写作提纲
第一章绪论
研究背景
研究目的
研究思路
第二章研究性学习理论的相关概述
研究性学习的相关概念
研究性学习的特点
研究性学习的目标
数学研究性学习课题的选取
数学研究性学习的实施
类比与数学研究性学习
第三章以三角形到四面体已知类比开展研究性学习
学情与目标分析
学习活动设计
第四章以三角形到四面体类比开展研究性学习获得创新成果
从三角形角平分线到四面体二面角平分面类比开展研究性学习
从三角形旁切圆半径到四面体旁切球半径类比开展研究性学习
第五章结语
研究的基本结论
研究的主要反思
六、目前已经阅读的主要文献
[1]着,单墫译.几何不等式[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77.
[2]陆高原.研究性课题选择的策略[M].上海:上海大学出版社,2000(11):20.
[3]沈文选.单形论导引--三角形的高维推广研究[M].长沙: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35.
[4]应俊峰.研究型课程[M].天津:天津教育出版社,2001:44.
[5]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基础教育改革纲要(试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1-24.
[6]王升.研究性学习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155-161.
[7]霍益萍.让教师走进研究性学习[M].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2002:4.
[8]李伟明.研究性学习案例集[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42.
[9]匡继昌.常用不等式[M].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40-105.
[10]杨路,张景中.预给二面角的单形嵌入nE的充分必要条件[J].数学学报,1983,26(2):250-254.
[11]苏化明.预给二面角的单形嵌入nE的充分必要条件的一个应用[J].数学杂志,1987(1):10-13.
[12]杨世国.单形的构造定理[J].数学季刊,1991,6(4):102-103.
[13]苏化明.关于单形二面角平分面面积的不等式[J].数学杂志,1992(3):315-318.
[14]苗国.四面体的五“心”重心、外心、内心、旁心、垂心[J].数学通报,1993(9):21-24.
[15]林祖成.关于n维单形的一类不等式[J].数学的实践与认识,1994(3):50-56.
[16]王庚,杨世国.预给二面角的单形在nE中的嵌入[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理科版),1994,17(4):11-16.
[17]李永利.关于四面体的两个不等式[J].数学通讯,2001(9):30-31.
[18]王建华.从三角形到四面体-类比与推广思维的一个尝试[J].中学生数学,2002(8):3-4.
[19]杨世国.关于内接单形的一个不等式[J].数学杂志,2003(2):218-220.
[20]陈安宁.关于对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J].九江师专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5):35.
[21]钱旭升.我国研究性学习的研究综述[J].教育探索,2003(8):22.
2017年数学小课题开题报告
一.本选题的意义和价值:
理论意义:国家课程改革的基本思想:以学生发展为本,关心学生需要,以改变学生学习方式为落脚点,强调课堂教学要联系学生生活,强调学生要充分运用经验潜力进行建构性学习。同时《初中数学新课程标准》突出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从而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由此可见在数学学习中合作这种学习方式的确很重要。
应用价值: 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主体合作学习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在新课标下已成为数学课堂教学探讨的焦点问题之一。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有利于充分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有利于建立各教学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彼此协调、取向一致的关系;使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指导方式得到有效的改善,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达到数学教学 学习快乐、快乐学习 的目的。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创新的能力,进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省内外同类研究现状述评:
我国自90年代初期起,开始探讨合作学习,出现了合作学习的研究与实验,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不少学生从中受益,教师们在实践中也开发了一些行之有效的实施策略。但目前国内对合作学习的研究主要是在高等学校,中学阶段的合作学习刚刚起步,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初中阶段需要进一步开展合作学习,小学阶段尚未看到数学与合作学习整合的研究课题。因此现在进行初中数学与合作学习整合的研究带有前瞻性。国内目前的合作学习研究比较多的是提出一些原则,而对实践的、具体层面的、可操作的方式与途径的研究则比较少,本课题注重合作学习方式的探索,可以弥补这方面的不足。
二 研究内容、目标、思路
什么是主体合作学习形式就是通过小组目标 、小组分工、角色分配与转换 、集体奖励等形式,激发每个学生荣辱与共,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道德情感,通过感染舆论,集体荣誉体验等活动,使每个学生都感悟到只有自己努力对小组做贡献,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
三 学习方式现状的调查与分析。
目前数学教与学形式上存在着种种弊端,要么是学习没有目标,或目标不能落实;要么教师责任心不强,对学生的问题不闻不问,要么是教师主观臆断,脱离学生实际,总之数学学习形式亟待改变。
四 主体合作学习在学习数学中的作用。
高效率地利用时间,使学生有更多主动学习的机会。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社会合作精神与人际交往能力。能使学生互相取长补短,缩小两端学生的差距,双方都能获益,尤其对后进生有很大的帮助。更有利于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的精神。
五 教师在主体合作学习中的角色和地位。
转变观念是学习型社会的要求。在开放的教育环境下,教师的地位和角色也发生了改变。教师在小组中不是局外人,而是学习目标的`制造者,程序的设计者,情景的创造者,讨论的参与者,协调者,鼓励者和评价者。
六 如何引导学生合作学习?
引导学生合作学习关键在于精心设计讨论话题。从教师这方面看,设计话题应突出趣味性、情景性、可操作性、创造性。
七 小组学生合作学习评价对象和方法。
文章数学小课题开题报告评价的对象包括评价自己、评价同学等。
评价的内容主要是学习态度、合作精神、学习能力、团队合作等几个方面。合作学习作为系统的学习方式,必须具备相应的评价机制,建立合理的合作学习评价机制能够把学生个体间的竞争,变为小组间的竞争,把个人计分改为小组计分,把小组总体成绩作为评价依据,形成一种组内成员合作,组间成员竞争的格局。把整个评价的重心由孤立的个人竞争达标转向大家合作达标。
本课题试图通过数学小课题开题报小组合作学习方式转变的实践过程,把学生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有机地结合起来,从而让学生真实地感受、理解、掌握数学思想、知识技能的形成过程,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促进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生活能力协同发展,培养学生能数学地分析、解释、解决现实生活问题的能力及运筹优化的意识和创新精神。
在教师指导下,学生逐步养成自主意识、合作意识和自我管理的能力。真正的实现自主学习与小组合作学习相融合。
转变观念是学习型社会的要求。在开放的教育环境下,教师的地位和作用也发生了改变,教师不再是单纯的知识传授者,而应该转变为学习者学习的向导、参谋、设计师、管理者和参与者。通过课题的研究,培养出一支具有先进教育理念,有一定教科研水平的教师队伍。
研究视角 本课题从新课标合作学习的角度出发,以小组活动为基本方式,建立合作研究的多元互动,注重开放的合作过程,强调合作方式的建构。
研究方法:
②. 调查法:运用座谈、问卷等方式,向学生了解数学学习的现状,并对此作出科学的分析。
④. 实验法:在学习方式的实验阶段,通过实验班与对照班比较分析的方式,研究这一学习方式的实践操作效果。
⑤.行动研究法:在课题实施研究过程中,通过学习、实践、反思、评价分析,寻找得失原因,不断提高小组合作的能力。
⑥. 经验总结法: 在教学实践和研究的基础上,根据课题研究重点,随时积累素材,探索有效措施,总结得失,寻找有效的小组 合作 的途径、方法和原则。通过各种方式全面搜集反映小组 合作 学习中事实材料,经过分析、整理和加工到理性认识的高度,作为 合作 学习方式的理论依据。
研究阶段
⑴准备阶段(2015年4月-2015年5月):
⑵实施过程(2015年6月-2015年1月)
根据课题设计方案,有计划、有步骤进行行动研究。不断实践,定期总结,每学期都有阶段成果。
⑶总结阶段(2015年2月-2015年5月)
在以上成果总结的基础上,对课题进行全面、科学的总结。写出结题报告,召开成果汇报会。
如何合理根据此课型的特点设计教学,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也逐渐成为了我们所关注的问题。基于教师的困惑和教学的现状,为了探讨适合我们的现行教材、符合学校、学生、教师实际,省时高效,能够切实减轻学生的负担的知识应用、能力提升课的教学模式,笔者设定以下课题:
一、 课题形成的背景
课堂教学有效性问题是一个永恒的教学研究课题,是学校层面、教学层面时刻都要面对的现实问题,不管在国内国外,不管是理论还是实践,都有深入地研究和丰硕的成果,对学校现有学科教学都有其积极的指导和借鉴意义。但是,针对课程背景的变化,面对新的情况和问题,具体到不同的学科特点,学科教学效率、效果提升的研究及其成果显得还远远不够,而且研究工作必须及时跟进。
人们对课堂教学改革的实效性认识不足,把握不好,研究不够。表现在课改后教学过程中:一种人只从高考上看课堂教学效果,另一种人从课堂教学花样翻新的形式上看效果,还有的人强调素质教育,在谈教学效果是把素质教育与高考对立起来,也有的人似乎根本不管效果,只重播种不去收获,这些在新课程新课标新教材实施推广过程中的课堂教学里都不同程度地有所表现。
数学教学过程中知识应用、能力提升课是课堂教学的重要课型之一,约占总课时的三分之一的时间。知识应用、能力提升课与其他课型有着本质的区别。其量大,练习的内容多,环节杂乱,在教学实践中,大部分教师对此类型课的教学倍感困惑,无从下手。学生觉得此类型课枯燥乏味,学得无趣。我们要重视此类型课的教学方法,探索此类型课的教学模式,使学生温故知新、融会贯通。因此,如何合理根据此课型的特点设计教学,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也逐渐成为了我们所关注的问题。基于教师的困惑和教学的现状,为了探讨适合我们的现行教材、符合学校、学生、教师实际,省时高效,能够切实减轻学生的负担的知识应用、能力提升课的教学模式,笔者设定以上课题,进行调查研究,主要初步思考解决以下问题:
(1)为提高数学知识应用、能力提升课的有效性,初步解决课程改革中面临的新问题提供理论依据;
(2)形成数学知识应用、能力提升课有效性研究的教学模式并推广;
(3)提高学生学习热情和学习成绩
成果解决的主要问题及解决办法。(具体指出成果要解决的主要问题,及解决问题所采取的方法。问题要明确,思路清晰,方法要有针对性,字数不超过600字)
二、成果研究方法
将研究的整个过程定位在“学习、设计、实践、反思、重建”上。
文献分析法作为学习理论、收集信息的主要方法,其中信息资料主要来源于教育理论书籍、报刊杂志以及网络下载的相关资料等。通过对这些资料信息的分析与研究,可达到准确地界定课题研究的价值性、可行性及关键概念的内涵与外延,并制定研究目标与实施方案,在研究过程中修正研究的方向等目的。调查法主要调查本课题研究之初样本学校学科教学的现状、师生理解情况以及对研究过程中、研究之后的状况进行详细调查,为研究的顺利进行提供事实性依据。笔者多次利用无记名问卷调查方式,组织比对班的学生对自己的课堂教学进行评价,问卷内容涉及教学态度、教学水平、课堂管理、课外辅导答疑以及他们上课的听课状态、效果等多个方面。通过问卷调查,好多学生对课堂教学提出了不少建设性意见。
结合学生的意见以及现现阶段学生的学习特点,笔者设计了多节节高中数学知识应用、能力提升课不同上法的教案,然后把它应用到现高中教学中,想通过长时间的调研和观察,得出上好此类型课的最有效的方法,进而探讨适合现在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提升课的教学模式,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并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三、课题创新之处
本课题《知识应用、能力提升课有效性研究》研究是建立在“新课程”背景下的,这是区别于以往研究的最关键的特征,高中新课程、新教材、新课标的实施,对课堂教学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的新课程理念下的价值取向,要求构建新型课堂教学:教会学生学会学习、引导学生进行多样化的学习。研究高中新课程背景下的《知识应用、能力提升课有效性研究》问题,有助于提高教育质量,全面推进新课程的开展。本课题将对如何合理设计根据此课型的特点的设计教学,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适合我们的现行教材、符合学校、学生、教师实际,省时高效,能够切实减轻学生的负担的知识应用、的能力提升课的教学模式做以建议。
四、课题实验过程
本课题研究设想如下
(1)准备阶段:
A、撰写课题研究方案,做好申报、立项及论证工作。
B、组建课题组,落实课题研究网络。
C、进行资料收集。
D、通过问卷调查以及课堂教学随机抽查等形式,对目前学科数学教学中学生反思现状、教师及学生相关素质及其它制约因素情况作详细调查,积累调查信息,撰写调研报告。
(2)实施阶段:
A、学习理论、问卷调查、应用研究。
B、在具体的数学课谈教学中探索引导学生课中学习反思,阶段学习反思.结合教学,探讨在实践中取得的成效和存在的问题。
C、举行一次中期研究情况交流会。
D、撰写论文。
E、分析数据、收集成果。
(3)总结阶段:
A、收集整理课题研究的数据资料,进行分析、总结。
B、撰写课题研究报告。
C、做好课题研究成果的宣传推广工作。
五、本课题研究的主要方法
1.文献资料法:通过查阅书刊、上网等方式获取与本课题有关的大量研究资料,为丰富课题组成员的理论素养,促进课题研究人员更新教育观念,变革教育方法提供有力的理论支撑。
2.调查法:为了深入了解学生学习情况,要进行多种方法的调查研究工作,不断总结形成结论。
3.行动研究法:通过不同的具体环节反思实践和过程研究,探究不同教学设计学习对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影响。
4、案例研究法:对课堂各种课例设计进行分析研究,归纳出相应的有效教学模式。
小学数学中的概念教学研究论文
在日常学习和工作中,说到论文,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通过论文写作可以培养我们独立思考和创新的能力。写起论文来就毫无头绪?下面是我帮大家整理的小学数学中的概念教学研究论文,欢迎阅读与收藏。
摘要:
小学数学概念数学通常分为引入概念、建立概念、巩固和运用概念三个阶段。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正确处理这些环节之间的相互关系,就需要深钻教材,选择合理的教学方法,组织并优化教学过程,使概念教学达到教学目标,通过整理、归纳、运用,从而提高数学的教学质量。
关键词:
数学概念;数学;优化教学;整理归纳
引言:
概念的抽象性和严谨性,在一定程度上给学生带来了一定的心理负担。因此在概念教学中教师就应该秉持以人为本的理念,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方向,通过有效的措施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小学数学概念教学主要应该从如下几个方面出发:
1、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
陶行知说:“唤起兴趣,学生有了兴趣,就肯用全副精神去做事情。”概念教学是重点,也是难点,难就难在它比较抽象,而小学生的数学思维尚处在初级阶段,尤其是对那些后进生,学习思维能力较差,概念是横在他们和数学学科之间的一座大山。有鉴于此,在概念教学中创新教学方法,以新颖有趣的方式带领学生去认识概念,学习概念,激发孩子们的兴趣,概念教学才能事半功倍。如在教学“克与千克”两个概念时,教师就可以借助于微课动画视频给学生详细演示他们之间的关系,动画视频形象生动,非常能够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
对于生活中和克以及千克对应的事物,教师也可以融入微课之中,使学生一目了然。此外教师还可以把一个台秤带到讲台,让学生们把各自的笔啦,橡皮啦,铅笔盒啦等东西放上去,记下台秤上的克数,感受克的大小。此外教师还可以开展情景模拟练习,学生扮演菜农,教师扮演来菜市场买菜的顾客,教师把“菜”放到台秤上,学生需要读出“菜”的克数。教师做完示范之后,学生和学生之间也可以开展这样的练习。此外,教师还可以把吨以及微克等概念拿来和克与千克一起讲解,这样学生就能明白克与千克在重量单位中的位置了。在具体的方法上,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生活中的事物,和微克,克,千克,吨这些单位对应上,加深学生对它们的理解。
2、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
在实践中认识概念,了解概念,是一种学习概念的重要方法。这种方法既可以加深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又可以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可谓一举两得。绕过概念教学,直接在实践中让学生认识概念,学生带着从实践中获得的对概念的理解再次阅读概念,通过这种反反复复的学习,学生最终会掌握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如在教学“面积”这个概念时,教师先不着急讲解面积,而是先让学生进行测量,如测量书桌的面积,测量黑板的'面积,测量教室的面积等,当学生熟悉了面积就是长乘以宽之后,对面积的认识自然就完成了,这远比单纯给学生讲解面积的概念要有效的多,学生印象也深。再比如在教学“平行四边形”时,教师就可以让学生自己在本子上画出一些平行四边形。有的学生画的是正方形,教师说:“对,这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你能画一个正常的平行四边形吗?”有的学生画的虽然是一个四边形,但是两条边不是平行关系,教师就要纠正:“平行西边形是两组对边都要平行。”通过这样的纠正教学,学生对平行四边形逐步建立了完整的认识。再比如在教学“比”这个概念时,教师可以借助于多媒体大屏幕给学生展示一些体育赛事,如乒乓球赛,篮球赛,足球赛,羽毛球赛等,在这些赛事上,画面上都会有双方的实时比分,这些比分就是一种“比”的关系,体现了双方的对战成绩。学生明白了这些之后,就会对比有一个初步的理解。
3、提升学生的归纳能力
归纳能力是学习数学的重要能力。很多数学概念都是从归纳中得来的。因此重新让学生对数学概念进行整理和归纳,可以让学生发现概念的形成过程,这样非常有利于学生熟悉概念的来龙去脉。小学生的归纳能力相对不足,但是只要教师注意引导,循循善诱,就一定可以让学生发现数学概念的规律。如在教学“倍数和因数”时,课本对倍数和因数的阐释是这样说的:“被除数是除数和商的倍数,除数和商是被除数的因数。”这两句话理解起来非常繁琐,每句话都有四个概念名词,学生理解起来有点困难。正确的做法是,教师可以给学生们几组数字,让学生观察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和特点。教师在黑板上写下:“8和24”,问学生:“谁是谁的倍数?谁是谁的因数?”又在黑板上写下:“9和72”,继续问学生。学生经过观察,发现倍数都是大数,因数都是小数,大数除以小数,小数被大数除,当学生发现了倍数和因数这样的关系之后,不用再去背诵概念就能领会倍数和因数。
4、结束语
对概念的领会,是学好数学的重要前提,因此概念教学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作为新时代的小学数学教师,要重视概念的重要性,积极创新教学方法,使学生带着兴趣去学习概念,拉近学生和数学概念之间的距离,使概念教学变得生动有趣和事半功倍。
参考文献
[1]俞凤国.小学数学中的概念教学[J].小学教学参考,2019(23):94-95.
在幼儿园 教育 中,数学教育工作一直是我国幼教界非常关注的方面。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幼儿园数学活动论文,供大家参考。
摘 要:数学是研究现实世界中的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的一门科学。掌握一定的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已成为每个人必须具备的 文化 素养之一。作为学校教育预备阶段的幼儿园,应注重数学教育的启蒙性和生活化,让孩子在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体验数学的重要和有趣,从而为孩子进入小学后学习数学奠定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幼儿园;数学教育;游戏
数学是学前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幼儿期重要的学习内容。数学以其自身知识的逻辑性和抽象性的特点成为促进幼儿发展、尤其是 逻辑思维 发展的有效工具。那么,在幼儿园如何对幼儿进行数学教育呢?
一、数学学习应有趣味性
数学对于孩子们来说比较抽象、孩子觉得学习数学很难。如果我们 教学 方法 不得当的话,会使孩子们对数学产生枯燥、乏味之情。喜欢游戏是孩子的天性,如果能把抽象的数学知识与生动活泼的游戏紧密结合起来,可以使幼儿自发地应用数学,获得有益的 经验 。例如:数学活动6的组成。以情境导入:秋天到了,果园里的苹果熟了,我们一起去摘苹果吧!这样很好地激发了幼儿学习的兴趣。来到果园,果园里的叔叔请我们帮助来分苹果,要求把6个苹果分成两份,一共有几种方法,边分边进行记录。孩子们在分的过程中学习了6的分成,同时学会了正确的记录方法。老师在 总结 的时候,让孩子们自己来探索怎样记录又准确又快。共同寻找有规律的记录方法。最后,大家开心地摘苹果。但有一个小小的要求,每个小朋友只能摘两个苹果,而且两个苹果上的数字相加是6。孩子们的兴趣非常地高,开开心心地摘着苹果,摘对的小朋友还可以把苹果带回家。整节课幼儿在轻松的气氛中学习6的组成,效果非常好。
二、幼儿数学教学在游戏中进行
对孩子来说,游戏是一种有趣的学习方式,锻炼他们学会考虑一些解决问题的可能性。幼儿数学教学游戏化能更好的促进幼儿对数学的学习与理解。
首先,根据不同的年龄编制数学游戏。编制数学教学游戏,必须根据幼儿教学教育的内容与要求,选择、设计符合幼儿年龄特点的游戏。随着幼儿年龄的增大,智力的发展,游戏化的程度宜逐渐减弱,游戏中宜减少游戏情景增加智力因素。小班的幼儿以有情景、有角色的娱乐性较强的游戏为主。中班幼儿由于自身的年龄特点,他们适宜开展各类游戏。
其次,设计教学活动时,可选择不同的游戏形式。如个别玩的游戏,结伴玩的游戏,小组玩的游戏以及集体进行的游戏等。这样既能提高单位时间幼儿学习的密度,又能适合不同发展水平幼儿的需要。如中班数学“学习5的序数”中,既有幼儿的单独操作游戏“给小动物回家”,又有集体参与的游戏“找朋友排队”,使每个幼儿都能积极、愉快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整个数学活动可以采用一个游戏主题贯穿始终,也可以各个环节运用不同形式的游戏。
第三,将数学活动与音乐、美术、体育等游戏性结合。让幼儿在各种活动中不知不觉地学习数学。如在学习“比较多少”时,我让幼儿玩“抢椅子”的音乐游戏。当音乐一停,会又一位幼儿没有抢到椅子,这时,我就引导幼儿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来比较,幼儿能通过游戏实践获得“比较多少”的方法的数学知识。
三、尽可能选用操作和实践的学习方式
我们知道,幼儿的认识要经过从个别到一般、从具体到抽象、从感性到理性、从低级到高级的过程。这一过程是在幼儿自主的操作和实践中实现的。只有在操作中幼儿才会去探索,才能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成为具有“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探索者和开拓者。也只有通过操作探索式的学习,孩子才能长出一双数学“慧眼”,在活动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以自己独特视角和策略去解决问题。这样,数学才能走出神秘的象牙塔,成为孩子看得见、摸得着数学,成为孩子喜欢的数学!
在操作性的学习方式中,首先要创设丰富多彩的数学情景,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例如:设计一个《超市》的活动,幼儿按照不同特性摆放商品(学习归类),摆放时要注意美观、方便拿取(学习排序),用多少钱来买什么东西(学习计算),卖出多少,收了多少钱(学习统计、对应)。其次,不直接提供方法或告知结论,留给孩子尝试、讨论、想象的时间和空间。例如:在学习“数的分合”中,我们不直接教孩子应怎样分,有多少分法,有什么规律……而是让孩子自己做实验:把吸管往杯中抛,看有多少根落在杯中,有多少落在杯外,(分)做好记录。然后把杯里杯外的合起来看是不是总数(合),重新再抛……这样幼儿通过操作、发现、总结、归纳出“数的分合”规律……在操作探索的学习方式中,幼儿学到的知识才是最牢固的、不容易遗忘的。正如一位 儿童 对皮亚杰所说的:“一旦你知道了,你就永远知道了,”(当皮亚杰问一位达到守恒认识的儿童“你是怎么知道的”时,儿童说出了上面的话,皮亚杰认为这是一个绝妙的回答。)
四、数学学习应扎根于儿童的生活经验
儿童对数量关系的认识,是以对具体事物的认识为基础的。所以我们要通过创设真实的问题情景,促使孩子们产生对数学的兴趣,从而能运用数学来解决问题。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数学无处不在,我们要善于利用这些教育资源,引导幼儿了解数学与生活的关系,懂得数学在社会生活中的价值。例如:孩子们的抽屉上有自己的学号,这样幼儿不但能记住自己的学号,也能记住同伴的学号,孩子们看着抽屉上的数字还可以进行顺数、倒数的练习,同时进行了单双数的区分。
在我们的活动室里还有着各种学习数学的机会。如:椅子的面是什么形状的?桌子的面又是什么形状的?我们的活动室里有几张桌子,几把椅子?他们的大小一样吗?给幼儿点名的时候,我们又可以让幼儿说一说今天有几个小朋友没有来?我们班一共有几个小朋友?今天来了几个小朋友。教师还可以利用幼儿园周围的生活环境,有意识地引导幼儿随时注意观察事物的数量变化,帮助幼儿积累数学经验,运用已学到的数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简单问题,使之轻松、自然、愉快地获得数学知识和经验,增强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
【摘要】数学是抽象性、逻辑性很强的一门学科,幼儿的思维正处于具体形象思维,而幼儿学习数学的热情和积极性,一定程度上取决与他们对素材的感受与兴趣。现实的、有趣的、具有挑战性的问题情境,容易激活幼儿已有的生活经验和数学知识,激发幼儿学习的愿望。多媒体以生动、新颖、富有童趣的画面,直观动态的演示,强有力的吸引着幼儿,为幼儿创造了一个活泼、生动的获取知识、信息的氛围。
【关键词】幼儿 多媒体 数学活动
幼儿时期,是每个人一生中最快乐的时光,她能给孩子留下无穷的乐趣和美好的回忆。在这期间孩子天生对色彩和声音极为敏感,集鲜艳色彩、夸张形象、动听音乐于一体的动画片,理所当然成了他们的最爱。看见宝宝睁大着眼睛,全神贯注盯着屏幕的样子,毋庸置疑,动画片会给宝宝带来巨大的欢乐,是孩子离不开的童年伴侣。
利用电脑辅助教学,能圆幼儿在课堂上看动画片的梦,也是当今幼儿教育的新课题。电教媒体集“声、色、画、乐”于一体,色彩丰富的画面,生动可感的声音有利于创设特定的意境,幼儿置身其中,其景、其物、其人仿佛触手可及,引发了幼儿极大的兴趣,使幼儿“爱学”、“乐学”,有效地提高学习效率。
把多媒体引入到教学中使我们园的教学水平有了显著提高,使我们老师的课在也不感到难上了,孩子们更喜欢这片有色彩的学习园地了。以下是我这几年在数学教学实践中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的一些尝试和思考:
1.多媒体是教师手里的魔法棒,能提高教学效果
在教学中,适时、适度、适量地运用多媒体进行辅助教学,有利于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教学氛围。
激发兴趣,活跃气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能让较为枯燥、死板的数学教学变得和音乐、游戏一样的有趣,好玩,正是多媒体教育手段在数学教学活动中所体现的魅力。如我在讲解 小班“找规律排序”这一课时,我先引用了动画片里“喜羊羊”这一聪明、可爱形象,喜羊羊说:“小朋友,我有一个万能口袋,它能变出许许多多的东西。”老师就接着说:那么我们一起来看看今天它的万能口袋里装了什么?这时从喜羊羊的口袋里依次出现苹果、香蕉、苹果、香蕉、这时提问幼儿下一个会是什么?孩子会一起回答苹果,气氛非常活跃。接着“美羊羊”的出现,同样学习更为复杂的AAB和AABB形式的排序,这些引入激发了幼儿兴趣,学习效果非常明显。能通过多媒体技术现实情境游戏,避免了枯燥无味的直接进入的引入形式,大大激发了幼儿学习数学的兴趣。为以下的学习做好了铺垫。
借助图像,动态情境,加深幼儿对数概念的理解
传统数学教学中,往往通过一些贴绒教具或实物教具,让幼儿理解数概念及其表达的含义显得更抽象。而运用多媒体技术,在大屏幕上用清晰的图象,形象生动,动态情境,使幼儿在短时间内就能理解数的概念。如我在大班数学《学习4的减法》中,先在电脑大屏幕上出现:草地上有4只可爱的小白兔,其中跳走了两只,草地上还剩下几只?观看了动态情境后,幼儿很快就能列出算式,并掌握算式中各数字、符号的含义。又如我在大班数学《5的分解》"一课时,我先进行游戏让每位幼儿扮成小兔子到菜地里拔萝卜,并要求每位幼儿只能拨表示数字5的萝卜,之后让幼儿分别把萝卜放到两个筐里,列出对应的分解式。就这我准备了大量的萝卜图片,又费时又费事。在幼儿操作的过程中幼儿几乎乱做了一团。当我运用了课件效果就不一样了,我让幼儿一起随着电脑娃娃一起来操作,结果作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按传统教学要准备大量的图形数卡和幼儿操作材料,而利用了电脑大屏幕后,我们只须准备一份教学课件就能将教学内容清晰地呈现在幼儿面前,可见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加深了幼儿对数概念的理解,提高了教学效率。
2.多媒体能帮幼儿突破重点和难点
大家都知道一节好课就是要看教师怎样把重点突出和把难点攻破,多媒体进入课堂教学中,给教学带来了动态情境,以鲜明的色彩活动的画面,把活动全面展现出来,可突出重点,又可突破难点.插图借助多媒体,创设动态情境,化抽象为具体,又可促进思维导向由模糊变清晰。如,在大班教学“认识图形”时,我先向幼儿介绍,今天老师带了几位图形朋友,配合精彩的声音效果,长方形、正方形、圆形、三角形一个个都象真的飞到了我们面前似的,展示在了屏幕上来到幼儿面前,幼儿们兴奋不已地报着这些图形的名称。在认识长方形对边相等时,采用了相对两条线演示重叠使幼儿一眼就看明白长方形的对边是相等的,正方形也一样的方法。这就不需要我们去示范去量,也减少了误差,同时掌握了这节课的难点。又如,教学简单的加法时,首先展示了青蛙在草地和水里的情景图,之后岸上的青蛙下到水里,让幼儿清楚地看到是把两部分合并起来,这时在通过屏幕出现加法算式,并且每个加数都逐个由蓝色边成红色,同时还配有悦耳动听的声音,做到了数形结合,声情并茂掌握了本节课的重点。本来枯燥无味的课堂因多媒体的作用而使得本身抽象的知识变得生动活泼且易懂明了,幼儿学得非常轻松。
3.多媒体能帮幼儿形成自主探索
听一位老教师说过:“老师教,不如让孩子主动去学”。我感觉说的一点也不错。由于幼儿具体形象思维占主导,如果能启迪幼儿思维,促进幼儿自主探索,培养实践操作能力,那幼儿就会把新知识掌握的更扎实。运用信息技术,就可以解决由于不易观察或操作不够规范而给教学带来的弊端。例如,如:《认识时钟》一课,认识时钟对于幼儿来说是比较单调枯燥,难以掌握。于是我设计了生动有趣、蕴涵丰富、色彩明快的课件《有趣的钟》。首先我用了“时间象小马车”这一律动曲导入,之后向幼儿展现我收集的世界各国各种精美的时钟图片,还介绍了古代人们各种记时的方法及工具,再录制了本班孩子们不同时间的生活片段,制作了可转动并报时的时钟,设计了相关的连接“说一说”、“画一画”、“填一填”等游戏。拓展了幼儿的知识面,自然生成了幼儿的研究问题,为幼儿创造了自主学习和主动探究的空间,成功地将幼儿引向了对问题的探索,让幼儿成为知识的探究者和发现者。利用多媒体课件为幼儿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营造一个生动活泼的氛围,把学习的自主权真正交给幼儿,打破常规思维束缚,从不同角度去思考问题,主动探索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培养创新精神。
4.多媒体的运用,体现出幼儿思维过程
发展幼儿的思维能力是幼儿园教师教学的核心任务,也是对幼儿进行素质教育的重要任务。根据幼儿的思维特点,我们利用多媒体呈现生动形象的感性材料和语言描述去再现数学知识发生、发展过程,以实现课堂教学过程的整体优化为目的,最终着眼于发展幼儿的潜能,使幼儿对知识的学习变难为易,提身提升了幼儿的思维能力。如,在水波荡漾的湖面上,漫漫地游来了一只黄绒绒的活泼可爱的小鸭子,小朋友们一下来了劲,根据老师的提问,他们异口同声地回答说:湖面上游来了一只小鸭子,我问孩子一只鸭子用数字几来表示呀?孩子们说用数字1来表示。一会儿,又游来了一只小鸭子,这次没等老师提问,小朋友们已经说出了结果,在这样的基础上,很容易理解1+1=2的内涵。让幼儿在潜移默化中理解道理。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能将数学中抽象的东西,通过图象、动画等具体形象表现出来,使幼儿的学习由浅入深,从具体到抽象,从现象到本质,有利于幼儿深化认识,强化记忆,发展思维想象能力。
5.多媒体的出现,充分的体现了数学美
在大家的心目中,数学一直都是枯燥无味的单调学科,没有生机,没有情趣没有色彩,它怎么会体现美呢?当多媒体的引入后就不一样,多媒体手段直观新颖。利用多媒体技术,能营造温馨愉悦的课堂氛围,让课堂真正成为孩子放飞心灵的天空。当展现在孩子眼前的画面是:鸟语花香的春天,美丽的大自然,一群活泼可爱的孩子在快乐地做游戏、各类可爱的会动小动物……难道你能说不美吗?在课件中孩子即看到大自然的美,活灵活现的动物,又能感到数学学科也象音乐,语言,美术那样是一种美的教育.
总之,多媒体辅助教学开发利用,使事物形、色、声直接作用于幼儿感觉器官,将教材内容化静为动,化难为易,变虚为实,变抽象为具体形象,重点突出,难点易破,从而大大激发了幼儿的学习兴趣,调动学习主动性、积极性也开拓了幼儿新的视野,让幼儿在一个情境生动的世界里学习。但是多媒体手段也不能完全取代传统的教学手段,而要与传统的手段有机结合。我们应该在充分考虑教学内容、精心设计教学过程的基础上选择最合适的教学媒体,从而优化了教学活动。
参考文献
[1] 新课程的教学设计思路与教学模式
[2] 多媒体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摘要:数学是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因此要想学好数学,必须实践,而对于幼儿期,具体形象思维占优势,这就更决定了,幼儿园的数学活动必须有充足的操作材料, 让幼儿通过动手去摆弄、操作,充分发挥幼儿的能动性、积极性,在老师提供的适宜的数学环境中全身心地投入,去动手做、动脑想、探索、发现数学的奥妙。
关键词:数学;操作材料;探索发现
从事幼儿园教育已经十几年,对于幼儿园数学活动的开展,我着重从材料的准备和幼儿学数学的方法这两方面讲一讲自己的心得。
幼儿是如何学数学呢,不是看看、记住就算学了,也不是编成儿歌背两遍就是学了,而是由数学这门学科的特点所决定的,这是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因此要想学数学,学好数学,必须实践,而对于幼儿期,具体形象思维占优势,这就更决定了幼儿园的数学活动必须有充足的操作材料。
一、材料的准备
1.家长和幼儿共同收集的数学材料。
家长和幼儿共同收集数学材料是幼儿园数学材料准备的很重要的途径之一。
首先,要向家长说明收集材料的意义所在,让孩子参与收集过程。
其次,收集的内容要贴近幼儿的生活经验:比如一些废弃的瓶子,可以用来区分大小、颜色,可以将瓶盖单独收集,可以按大小分,用来练习按大小排序,也可以按颜色分,练习按颜色排序。又如一些旧衣物,一些有图案的衣物,可以从中发现事物排列的规律。
另外,注重挖掘材料的潜在教育价值,拓宽收集材料的范畴,如废弃的扣子,可以点数,可以对应比较,又可以排序,说不定多次的探索后,它们还会有更多的教育价值呢。
2.教师制作的材料
数学有很多材料应该是很精确的,比如各种形状,数字,体现时间的钟表等,这些就需要教师精心的准备,以体现数学的准确性。教师制作,在选材上应注意这几点:
首先是材料的安全性,要无毒、无味,保证与幼儿的接触是安全的。
其次数学操作的材料应该是耐用的,幼儿会经常地探索、操作这些材料,所以再选材上要注意这一点。
另外就是材料的多样性,可以是纸制的、塑料的、布料的,以及一些木制的、竹制的等等。
3.幼儿制作,及师幼共同制作的数学材料
这也是幼儿园数学材料收集很重要的途径之一,幼儿制作材料更有利于幼儿学习数学,比如制作点卡,教师准备好规范的白纸卡片,引导幼儿依次在上面点上一个、两个、三个,及更多的圆点,在制作过程中幼儿巩固了点数的经验,而且幼儿亲手做的卡片,他们会有更多的兴趣支操作、探索的,两全其美,何乐而不为呢。
在中大班的数学教学中,这一点体现的更为突出,比如,制作图形卡片,数字卡片,自制的小钟表,认识钟表也许对幼儿来说并不难,但认识整点、半点却不是很容易就能掌握的,所以,让幼儿和老师或幼儿和家长一起制作一个简易的钟表,让幼儿参与其中,不仅培养了兴趣,更加深了印象,非常有助于幼儿认识整点和半点。
二、幼儿学习数学的方法
之前已经谈到,幼儿是在操作中学习数学的,所以这第一个方法就是操作法,其次就是探索发现法,这两种方法是构建幼儿数学知识结构最主要、最根本的方法。下面,我就着重论述一下这两种方法。
1.操作法――幼儿只有亲自动手,才能更好地学习数学
在幼儿学习数学的方法中,操作法是很重要的,操作法其实就是动手操作法,让幼儿亲自动手操作直观教具,在摆弄物体的过程中进行探索,从而获得数学经验、知识与技能的一种 学习方法 。
首先,操作法是老师在数学教育中引导幼儿主动学习的一种学习方法。幼儿作为学习的主体,应该主动地学习,而主动学习的途径之一就是动手操作:比如,幼儿学习数字“4”,如果老师对幼儿说这个数字是“4”,并出示4个实物,数给幼儿看,这样,幼儿就掌握了“4”的概念吗?答案是否定的,那么怎么样做,幼儿才能真正地掌握这个概念呢,方法就是让幼儿反复地对4个物体摆弄,反复地操作,才能把数字“4”与物体的形状、大小、颜色区分开来,理解“4”是所有4样物品的集合,从而真正理解数字4的真正含义。
其次,操作法是老师在数学教育中引导幼儿构建自身知识结构的重要手段,幼儿理解和掌握知识概念必须通过亲自的体验,即幼儿只有通过亲自动手操作才能把知识内化,为自身所吸收。
第三,教师引导幼儿发现知识、探索知识的重要手段之一就是操作法。幼儿处于直觉动作思维向具体形象思维的发展阶段,在很大程度上思维还不能摆脱动作的影响。动作的发展促进了思维的发展,相反,思维的发展也促进了动作的发展。
2.探索发现法――让幼儿主动地、积极地、创造性地学习数学
探索发现法强调幼儿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反对填鸭式的学习方法,也就是反对教师把知识灌输给幼儿。探索发现法与启发式教学有着相同之处,它们都强调根据幼儿身心特点来进行教育教学,引导幼儿主动、积极、自觉地掌握知识 ,但相比之下,探索发现法着重于幼儿主动的探索和积极的思维,给幼儿创造自己发现学习内容的机会。
比如教幼儿学习数的组成,在通过操作法帮幼儿理解并掌握了2和3的组成以后,就可以引导幼儿探索性地去学习4至10之间的数的组成了。给幼儿提供材料,让他们充分地进行分合操作,以2、3的组成为经验,让幼儿总结出4可为分成1和3、2和2、3和1,而1和3合起来、2和2合起来、3和1和起来是4。依次类推,让幼儿在积极的操作活动中去探索、发现数的组成,让幼儿多动手、多动脑、多思考,既掌握了知识,更培养了幼儿主动学习的能力。
除此之外,数的守恒、相邻数、单双数等等都可以用探索发现法来进行教学。
总之,幼儿学习数学,应该是以幼儿为主体,让幼儿通过动手去摆弄、操作,充分发挥幼儿的能动性、积极性,在老师提供的适宜的数学环境中全身心地投入,去动手做、动脑想、探索、发现数学的奥妙,当然不能缺乏大量适宜的操作材料,这些材料的准备和收集当然也是要更利于幼儿的学习,能调动幼儿的积极性永远都是我们所渴求的。
参考文献:
[1]《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2]《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3]肖湘宁《幼儿数学活动教学法》,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
[4]周希冰,《幼儿数学教育操作活动潜能》,教育导刊, 1999(5).
[5]吴雪英,周俞慈,《幼儿园数学区域活动的探索》,学前教育文荟,2000(5).
1. 幼儿园教育经验论文
2. 如何培养幼儿对数学学习的主动性
3. 幼儿园教育教学论文
4. 有关幼儿园教育论文
5. 大学数学教育论文范文
6. 数学教育论文题目大全
数学教学绝不是简单的知识传授,教师要认识到教学过程是一个创造过程,每个教师都要研究教与学的相互作用,将教学过程视为师生共在的探索真理的过程。本文是我为大家整理的数学教研论文 范文 ,欢迎阅读! 数学教研论文范文篇一:中专数学教学的研究与思考 一、中专数学教学的现状分析 由于中专 教育 主要是面向社会为社会培养人才,因此,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需要对学生进行实践教学,但是,在中专数学教学中,教师主要进行理论知识的教学,实践教学课非常的少,这样就导致学生虽然具备一定的数学理论知识,但是却不能很好的进行实际的应用.由此可见,中专数学理论教学与实际操作的脱节,不利于学生的长远发展. 二、进一步优化数学教学的 措施 分析 1.明确教学目标 在中专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该明确教学的目标.教师进行数学教学的主要目的就是通过对学生进行系统的数学教育,使学生具有一定的数学能力,使学生通过数学的学习,能够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生活能力.另外,在生活中,很多生活中的问题都需要数学知识进行解决,因此,教师对学生进行数学的教学,主要就是为了更好的培养学生的生活能力,促进学生的不断发展[2].例如,在进行函数教学的时候,教师在课堂教学的开始,就应该告知学生学习函数能够解决生活中的哪些问题,函数在生活中用途非常的广泛,函数能够解决纳税问题,票价问题,销售利润问题等. 2.更新教材内容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数学知识也在不断的发展,很多前沿的知识学生在中专数学课堂的学习中无法学到,由于中专教材不是一年一更新,需要五年到十年左右更新一次[3].因此,很多前沿的知识无法在教材上体现,因此,教师应该不断的对教材内容进行更新,将最先进的数学知识加入到教材中去,使学生能够学习到最前沿的知识,促进学生的不断发展和进步. 3.提高教师教学水平 在中专数学教学中,应该不断的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不断的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中专学校应该拥有一批专业知识过硬,专业技能扎实,教学水平高,具有创新精神的数学教师,教师在教学中能够及时的发现教学中不适于学生发展的因素,并且通过创新,提出合理化的建议,不断的促进学生学习上的进步.另外,中专数学教师还应该多参加培训和学习,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为学生的学习提供最好的师资保证. 4.教学中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只有在教学中不断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够收到最好的教学效果.传统的 教学 方法 主要就是教师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提问,学生通过思考完成教师的提问,在这个过程中,由于学生无法提起学习的兴趣,在课堂上的暂时性记忆也随着时间淡忘,无法收到满意的教学效果,课堂教学效率不高,学生的学习水平也无法全面的提高.因此,教师应该采取相应的教学策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能够主动去学习,爱上学习,进而收获知识.在数学教学课堂上,教师可以从学生的兴趣出发,在列举教学案例的时候,教师可以列举一些学生感兴趣的教学案例,激发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课堂效率,促进学生学习上的进步.例如,在进行函数教学的时候,由于函数及其图象在高中数学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如何突破这个既重要又抽象的内容,其实质就是将抽象的符号语言与直观的图象语言有机的结合起来,通过具有一定思考价值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持久的好奇心.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学生在课堂活动中通过同伴合作、自主探究培养学生积极主动、勇于探索的学习方式.并且在教学过程中努力做到生生对话、师生对话,在对话之后重视体会、 总结 、 反思 ,力图在培养和发展学生数学素养的同时让学生掌握一些学习、研究数学的方法,并且不断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总之,在教学中,教师应该树立正确的教学目标,掌握有效的教学方法,并且在教学中注意运用多种教学策略,才能够不断的提高学生的学习水平,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进步. 作者:张丽 工作单位:南京市玄武中等专业学校 数学教研论文范文篇二:高校数学信息技术整合方法研究 一、高校数学教学中使用多媒体的优势 有利于促使高校数学课堂教学实现因材施教。多媒体辅助高校数学教学过程中所使用的课件与传统教学中所使用的板书有本质的区别,在高校数学教学中以板书为核心的教学需要学生花费很大的精力做笔记,而多媒体辅助高校数学教学中的课件通过下载就能够查阅和利用,并且不会出现传统教学中因为笔记不全而难以顺利巩固和复习知识的情况。在此过程中,教师也可以根据实际的教学效果对课件进行进一步的合理化与完善化并提供给学生,学生可以完全摆脱课程设置的限制并按照自身数学实际水平找出学习侧重点并自主安排学习进度,所以多媒体辅助高校数学教学与传统高校数学教学相比具有更强的教学针对性,对落实因材施教的教学理念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现代教育技术与高校数学教学整合的方法 与传统的高校数学课堂教学相比,多媒体辅助高校数学教学拥有很大的优势,但是如果在高校数学课堂教学中不能对多媒体进行合理利用,则容易产生事倍功半的效果,所以在多媒体辅助高校数学教学的优化过程中,教师要处理好多媒体辅助高校数学教学中的几种关系,从而在正确利用多媒体技术开展高校数学教学的基础上最大限度地发挥多媒体技术对高校数学教学质量提高所具有的推动作用。 1.确保教学手段与教学目的关系的协调。新课程理念下的高校数学教学的目的在于通过高校数学教育使学生具备良好的人文素质、创新精神、科学素养、思维能力等,所以多媒体辅助高校数学教学活动的目的在于通过对多媒体辅助教学技术的利用,使学生的智力以及思维能力得到良好的发展并实现高校数学教学的目标。在此目的的指导下,教师必须在多媒体辅助高校数学教学的过程中,以新课程教学目标为核心开展教学过程。而在实际教学中,一些教师由于不能做到合理使用多媒体教学技术而导致了事倍功半的效果,针对这一问题,教师首先要突出教学目的在教学过程中的主线作用,让多媒体辅助教学技术为教学目标的实现服务,如果二者存在冲突则应当舍弃这种教学手段;其次教师要以教学和学生的需求为依据对多媒体的表现手段做合理选择。如多媒体的表现手段包括声音、动画等,在高校数学教学中需要有针对性地选取高效率的表现手段,这里所说的针对性包括教学内容的针对性以及教学目标的针对性。 2.确保多媒体演示与教师讲授关系的协调。在高校数学课堂教学中,多媒体辅助教学有明显的优势,它能够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等方面的能力,同时也有利于课堂情境的塑造。但是在高校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的互动以及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是不能舍弃的,所以有必要将多媒体演示和教师讲授良好地结合起来,让多媒体辅助教学技术发挥辅助教师授课的作用。在现代的教学理论中,高校数学教师被认为是高校数学教学活动中的主导,学生是高校数学教学活动中的主体,而多媒体是高校数学教学活动中的辅助工具,其中教师本身主导地位不容忽视的原因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高校数学教学活动开展的过程也是学生与教师交流的过程,通过这种交流,教师可以向学生传授高校数学知识,也可以利用自身人格魅力影响学生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尤其是道德品质素质,教师的这一作用是多媒体教学技术不可取代的;二是多媒体辅助高校数学教学活动的开展依赖教师的操作,无论是可见设计,还是教学演示,都需要教师进行,所以教师的主导地位实质上没有变化。 3.确保情感交流与知识传授关系的协调。在高校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和教师的交流是双向的互动关系,这个过程既是传授知识和反馈信息的过程,也是情感交流的过程,而教师、学生与多媒体之间是单向的没有情感的交流,所以人际之间的交流是无法发挥与师生交流同等作用的。这就要求在多媒体辅助高校数学教学中教师首先要控制多媒体辅助教学技术的使用时间,从而突出教师在知识传授中的主导地位;其次要选择合理的多媒体辅助教学技术使用的时机和方式,从而突出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最后教师要善于利用自身的激情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通过充满情感的体态和话语将自己的情感体验传达给学生,在关注学生情绪变化的基础上对学生在体验教学内容中的情感和思想进行合理地引导。 作者:朱彦生 工作单位:吉林农业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数学教研论文范文篇三:高等数学教学现状探讨 1高等数学教学中渗透数学史的提出 数学史研究的任务在于,弄清数学发展过程中的基本史实,再现其本来面貌,同时透过这些历史现象对数学成就、理论体系与发展模式作出科学、合理的解释、说明与评价,进而探究数学科学发展的规律与 文化 本质。作为数学史研究的基本方法与手段,常有历史考证、数理分析、比较研究等方法。 高等数学教学中渗透数学史的提出背景 数学史主要是对数学概念、数学方法和数学思想的起源与发展进行研究,并且与社会政治、经济和一般文化相联系的一门科学。数学史首先对于揭示数学知识的现实来源和应用有一定的意义;其次,对于引导学生体会真正的数学思维过程,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探索精神有一定的意义;最后,对于揭示数学在文化史和科学进步史上的地位与影响,进而揭示其人文价值也有重要意义。对于高等数学教师来说,在教学过程中渗透数学史的内容,是一种极有意义的方法。数学史有很强的教育功能,将数学史融入高等数学的教学过程是必然的趋势。 高等数学教学中渗透数学史的存在意义 渗透数学史的科学意义 数学史既有其历史性又有其现实性。其现实性首先表现在科学概念与方法的延续性方面,今日的科学研究在某种程度上是对历史上科学传统的深化与发展,因此我们无法割裂科学现实与科学史之间的联系。诸如费尔马猜想、哥德巴赫猜想等历史上的难题,长期以来一直是现代数论领域中的研究 热点 ,比如古代文明中形成的十进位值制记数法和四则运算法则,我们今天仍在使用。总之,数学传统与数学史材料可以在现实的数学研究中获得发展。 数学史的文化意义 美国数学史家M.克莱因曾经说过:“一个时代的总的特征在很大程度上与这个时代的数学活动密切相关。这种关系在我们这个时代尤为明显。”[1]毫不夸张地说,数学史可以从一个侧面反映人类的文化史。许多历史学家通过数学这面镜子,了解古代其他主要文化的特征与价值取向。例如,罗马数学史告诉我们,罗马文化是外来的,罗马人缺乏独创精神而注重实用。而古希腊数学家则强调严密的推理并由此得出的结论,这就十分容易理解,古希腊具有很难为后世超越的优美文学、极端理性化的哲学[2]。 数学史的教育意义 了解数学史的人,自然会有这样的感觉:数学发展的实际情况与我们今日所学的数学书不是很一致。我们今日中学所学的数学内容基本上属于17世纪微积分学以前的初等数学知识,而大学数学学习的大部分内容则是17—18世纪的高等数学。这些数学课本已经过千锤百炼,它们是将历史上的数学材料按照一定的逻辑结构和学习要求加以取舍编纂的知识体系,这样就必然舍弃了许多数学概念和方法形成的实际背景、演化历程以及导致其发展的各种因素,因此仅凭数学教材的学习,难以获得数学的原貌和全景,而弥补这方面不足的最好途径就是进行数学史的学习。 2高等数学教学中渗透数学史的几点做法 通过数学史的渗透加深学生对数学的理解 数学史的渗入可以丰富我们的教学内容,为学生提供新的学习途径。因为历史上的问题是真实的,因而更有趣;历史知识的介绍一般都非常自然,它或者揭示了实质性的数学思想方法,或者直接提供了相应数学内容的现实背景,这对于学生理解数学内容和方法都是重要的,所以在教学上要有所创新。在教学中,适时结合数学史内容进行教学,可以帮助学生了解数学知识是怎样形成的,可以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有的同学甚至自己去找数学家的 故事 书看;有的同学通过对数学史的了解,不仅更好地理解了数学知识,而且转变了学习数学的态度,对问题的探讨由不耐烦到独立解决,喜欢对问题追根究底。 通过数学史的渗透培养学生正确的数学 思维方式 首先,将数学家们获得重大发现的思想活动的历史记录以及经历的百感交集的体验引入课堂,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最好教材;其次,还可以结合历史环境介绍一些数学史中的反例,让学生了解数学的发展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历史上任何一项数学成果的取得都是经历了重重曲折的;介绍数学的发展史,让学生了解数学家的思维方式,以此影响自己的思维方式。 通过数学史的渗透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高等数学以其抽象的内容、广泛的应用、严谨的结构、连续的发展而别于其他学科;实际教学中,学生在学习高等数学时只注重字母、公式的记忆,对概念、定理的产生缺乏正确的认识,知识死记硬背,因而,乏味、枯燥、难理解成为学生对数学这门学科的印象,看不到活的数学,更不用说对这门学科产生浓厚的兴趣了,再加上学习过程中随着对理解和接受数学知识要求的不断提高,从而也加大了学生学习高数的难度,学习兴趣不可避免会受到影响,学习效果当然会大打折扣。如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能够把抽象的概念同具体的 历史故事 、数学人物有机结合起来,适时地穿插一些学生感兴趣又有知识性的历史事件或名人故事,充分调节课堂气氛、诱发学生学习兴致,增强数学的吸引力,就可以使枯燥的教学变得生动,消除学生对数学的恐惧感,从而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通过数学史的渗透使学生以史为鉴 目前,德育教育不仅是政治、语文、历史学科的事了,数学史内容的加入使数学具有更强大的德育教育功能,通过介绍数学史让学生们以史为鉴。首先,通过数学史可以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现行的教材既有国外的数学成就,也有我国在数学史上的贡献,比如数学书中有:刘徽的“割圆术”、鸡兔同笼问题、秦九韶算法、更相减损之术等数学问题,还有我国的祖冲之、祖暅、秦九韶等一批优秀的数学家[3],还有很多具有世界影响力的数学成就,在我国很多问题的研究甚至比国外早很多年。在课程的要求下,除了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外,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国际意识”,了解更多的世界名家,就是让学生认识到爱国主义不是“以己之长,说人之短”,而是全人类互相借鉴、互 相学 习、共同提高。其次,通过介绍著名数学家的成长史和研究史,让学生学习数学家的优秀品质。数学家们的精神令人钦佩,他们坚持真理、不畏权威、努力追求的精神,很多人甚至付出毕生的精力。数学家的可贵精神对那些在平时学习中遇到稍微烦琐的计算和稍微复杂的证明就打退堂鼓的学生来说,是一个很好的榜样,对他们养成良好的数学品质有积极的作用。 3对高等数学教学过程中渗透数学史的启示 因为在高等数学中渗透数学史,有如此重大的意义,所以要求教师应加强数学史的学习与研究。然而,经研究发现大部分教师的实践效果并不是很好,原因并不是教师们不接受新的教育理念,也不是不愿意承认数学史的融入、落实文化渗透的理念,而是由于数学史的知识匮乏导致理念难以落实,因此数学教师应注意多方学习数学史知识,多方研究数学史。在数学史融入高等数学教学的行动研究中,发现对数学史的学习研究可以分为以下三个层次:了解性学习、掌握性学习、研究性学习。第一层次要求知道数学史的发展概况,了解起过重要作用的数学家,影响深远的数学思想、方法等。第二层次可以从数学史中适当提取相关内容,用于数学研究、教学、学习之中。第三个层次以文献资料为线索,研究不同时期的数学发展,数学家活动,数学思想、方法的进展等,并对数学的发展趋势提出预见性分析。 4结束语 总而言之,数学史在中学数学教学中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因此我们需要把数学史融入高等数学教学中,并将文化理念落实于课堂教学。所以要把数学史融入课堂教学看成一种教学现象,用行动研究的理论来研究这种教育现象。在研究的过程中,要坚持学习行动研究的理论,并用行动研究的理论指导对数学史融入课堂教学的实践,在实践的过程,积累大量的问题,通过这些问题的解决,促进对行动研究理论的重新认识,提高对教育理论的应用。 作者:刘菊芬 吴芳 工作单位:铜仁学院教育科学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