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练一词源于体育界,近20年教练技术成为欧美管理学界新兴的一门管理技术,我为大家整理的教练技术论文,希望你们喜欢。 教练技术论文篇一 教练技术在大学英语翻转课堂中的应用 摘 要: 本文介绍及探索如何利用教练技术,通过翻转课堂,为大学英语教学提供新方法,同时为教练技术的应用扩展提供新思路。 关键词: 教练技术 翻转课堂 大学英语 1.引言 随着多媒体技术的发展及运用,教育发生了观念性的转变,大学英语教学的模式变得越来越多样化。翻转课堂随着多媒体技术发展应运而生。翻转课堂教学理念及其教学模式于2010年被引入我国后,随即激起了众多教育者的极大兴趣,许多大学英语一线教师纷纷将其运用到课堂教学中,给我国教学改革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希望。翻转课堂的教学理念契合于当前最受欢迎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即大学生的学习应该以学生自学为主,在研讨式教学、课外学习中,学生的知识水平及综合能力得到较好发展。翻转课堂完全符合这种教学理念,不仅能够促进师生角色的转变,同时能够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提升其综合素质,而且能够为这种理念的实现提供操作方案和流程,在大学英语教学中有着较好的应用前景(汪晓东,2013:11)。 教师传统意义上的职责为传道授业解惑,但随着时代的发展及教学理念的更新,仅仅凭借教师自身掌握的知识已经不能满足课程发展的要求。现代意义上的教师既要有传统意义教师的知识,还要掌握现代教师所需的技能,以及引导、指导学生学习的能力,也就是扮演好教师和教练双重角色。Andi Stix (2006:11-15)认为教师应成为“教练教师(Teacher-coach)”,其作用是充当学生的学习教练,采用教练的方法和模式指导学生学习,发掘学生的特长,激发学生的潜能,开发学生的智力,拓展学生学习内容的深度和广度。 笔者试图探索如何利用教练技术,通过翻转课堂,为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提供新方向,力争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2.研究缘起及概念 大学英语教学之困境 由于大学英语教学往往受教学时间有限、教学模式僵化、教材内容局限和培养机制还够完善的限制,难以创造良好而完善的英语语言环境。学生在大学英语课堂上只会学不会用,渐渐产生疲惫、厌倦、枯燥、乏味等抗拒心理,严重影响大学英语教学效果,因此很难实现对学生全方位技能的训练培养与综合提升。 翻转课堂指导大学英语 翻转课堂,就是把传统上课模式颠倒过来。传统上课模式为预习、讲解、习题、讲解;而翻转后的课堂模式为学习、答疑解惑、总结、活动、讲评,也就是课上课下相结合的上课模式。翻转课堂的引进,能够在保证实现“知识传递”及确保学生在完成大量语言输入的前提下,教师在课堂上与学生互动交流、答疑解惑,帮助学生完成“知识内化”。学生用英语表达的时间和空间都较传统课堂而言大大增加,能够实现良好的语言输出,有助于树立学生自主深入学习英语的自信心并实现自我满足感和成就感。翻转课堂在大学英语教学中有着重要意义和广泛用途,是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方向与出路之一。 教练技术在翻转课堂领域的应用 需要广大教师注意的是,课堂被成功“翻转”以后,若要保证课堂教学质量,就必须以学生能够切实有效地自主学习为前提。教练技术是一个融合了心理学、管理学、教育学等多学科理论基础在内的综合应用体系,它的本质是凭借教练技术方法与工具的运用,通过完善被教练者的心智模式及思维方式,培养激发其潜能,帮助其向内挖掘、向外发散,提高其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完成其自我实现和自我超越的系统思维方式及科学行为方法。教练技术与早期的“苏格拉底产婆术”和“启发式教学”有所不同,它以学生为中心,以认同和鼓励作为引导的第一步,激活学生的潜意识,寻求更多可能性,从而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 3.教练式教学在大学英语翻转课堂中的具体运用 教练技术引领教师角色转换 教练的职责并不仅仅是手把手传授技能,还要在适当时候传授基本知识并指导学生学习,做到课上解答,课下辅导,培养学生的自觉学习、自主动手能力。目前大学英语班级规模通常在50―90人(李桂荣,2013),这就导致课堂上缺少师生及学生之间的互动,不利于在有限的课堂时间上组织开展小组活动等。翻转课堂的核心和关键之所在是以教师与学生之间互动交流为外在表现形式的“知识内化”,过程中,教师充当教练角色,充分重视和考虑学生的实际需要,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借助互联网多媒体辅助教学,基于各种任务设置的呈现、训练和产出模式,促进学生个性化学习方法的形成和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 翻转课堂在实施教练技术过程中,教师和学生的角色都发生了双重变化。教师从原来“讲台上的圣者”转变成“身边的指导者”,真正成为学生知识内化过程中的“导师”;学生由原来“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转变为“知识的主动探究者”,真正回归为“学习的主人”这一最初本源。 教练技术应用的细节 教练技术的应用过程应遵循法则。第一步是“同步”,在教练(教师)与被教者(学生)之间建立信任。在这个过程中,彼此要相互熟悉对方的沟通方式。在建立相似的沟通模式之后,彼此之间会产生一定的信任,有效沟通的概率会变大,使得学生放下面具和心防,教师对学生思维、情绪及行动的引领才有可能继续。 第二步是教师需要帮助学生厘清问题所在,探索并剖析问题,整理出解决问题的思维路径。很多高校教师运用教练技术开展课堂教学时,使用最多的工具是非常经典的逻辑层次图。逻辑层次图以待解决的主要问题为中心,随着身份、价值观和使命的不断挖掘,使学生从内而发地主观能动地找寻相关环境下的对应的行为,发掘自己相关能力,最后形成庞大的向上引导结构。 第三步即目标引领,可以用教练技术中的经典公式“Behavior=Potential -Interruption”即“行为潜力阻碍”引导学生实现最终的目标,这也是学生最有收获的过程。此时教师的引导并非帮助解决眼前的具体问题,而是引导跳出问题,从更广阔的视角看待问题,帮助学生坚定信念,激发挖掘学生的潜力,再反向识别当下问题及解决问题的可能途径,从而实现学习目标。 4.结语 作为新世纪的大学英语教师,我们需要探索以翻转课堂为平台,利用教练技术优化传统课堂教学模式,改进转换自身角色,不断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 参考文献: [1]Stix,A.&Hirbek, as Classroom Coaches[M].Alexandria,Virginia:Association for Supervision and Curriculum Development,2006:11-15,26. [2]李桂荣,陈玉娟.高校教学班级规模适度性的追问与探析――基于H大学的实证调查[J].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13(1):3-8. [3]雷丹.多媒体网络教学环境下教师角色的定位与构建[J].外语电化教学,2008(5):51-56. [4]汪晓东,张晨婧.“翻转课堂”在大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现代教育技术,2013(8). 教练技术论文篇二 教练技术在高校职业指导工作中的运用探究 摘要:伴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问题成为了目前国内外亟待商讨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而高校学生职业指导工作的开展在其中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但是传统的职业指导模式已经无法满足日益变化的形势。本文以此展开讨论,探究教练技术在高校职业指导工作中的运用。 关键词:高校;职业指导;教练技术 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发展迅猛,尤其是高等职业教育更是迎来新一轮的发展大潮。在严峻的就业形势下,如何培养和输送具有独立能力的,与社会需求相适应的人才己成为当今高校面临的紧迫任务。为了适应就业制度改革的需要,为了顺应时代发展的要求,高校职业指导工作必须进行创新。 一、传统职业指导工作模式 (1)高校职业指导工作现状 1.学校教育与职业定向脱节,缺乏行之有效的职业观念的教育。学校教育与生产实践、劳动就业相脱离的现象仍然存在。只管学生培养,不管市场需求,只管毕业,不管学生去向的学校还很普遍。在许多高校虽然成立了就业服务中心、职业指导中心等机构,但由于缺乏系统的、一体化的职业知识教育和正确的指导工作,学生缺乏关于社会分工及社会职业方面的知识,职业意识仍很淡薄,职业选择带有很大的盲目性。 2.学生获取职业信息的渠道不畅通。据统计结果显示,的学生将宣传媒介作为他们获取职业信息的主要渠道,家庭成员的影响、学校的职业指导分别列为获取职业信息渠道的第二、三位。这说明,当前学校的职业指导工作还没有完全到位,学校教育在帮助学生获取职业信息、形成正确的择业观方面的主渠道作用还没有真正发挥出来。 3.在已开展职业指导的学校中,人力和物力的投入十分有限,由于缺乏专职指导人员和系统的职业指导课程,职业指导工作并没有取得预期的效果。职业指导工作基本上并在学生处和人事部门,它们在为大学生获得社会职业需求信息,沟通学校与人才市场联系方面起了一定的作用,但在机构设置、专职人员配备、各种心理测量及信息反馈的手段方面还很欠缺。[1] (2)传统职业指导模式 职业指导老师 学生群体 成才趋势 目前针对高校开展职业指导的研究已经开展了许多年,成果也较为丰富。但是其存在的缺陷也较为明显。按照现行的职业指导模式,作为职业指导老师需要进行的是采用各种方式方法去拓宽指导的面,力求让学生成才趋势得到扩大。但是其中的弊端显而易见。作为指导者站在一个点,去辐射学生群体,对于目前的90后学生来说由于其本身的逆反心理较强,自我管理能力较差,这样的指导模式往往会流于形式,缺乏实效。[2] 所以目前大部分高校的职业指导工作无法满足学生日益变化的复杂情况,而对于现在的大学生就业而言,尤其是高职学生,每一位都需要仔细研究、个性指导,仅从整体上的指导已经不能很好地起到作用,因此强调陪伴式、“1对1”协助的教练技术在职业指导工作中的运用亟待研究。 二、教练技术在职业指导工作中的运用 教练一词源于体育界,近20年教练技术成为欧美管理学界新兴的一门管理技术,通过系统的、有策略性的互动沟通,它帮助被教练者的真正了解自己的内心感受,向内挖掘深层潜力,向外发现更多可能,从而明晰和成就渴望的目标。目前对于教练技术的研究主要从企业管理中的教练技术开始,逐步拓展到学校教育教学。[3] (1)引入职业指导工作中的教练技术 根据教练技术的主旨,提出符合当前社会趋势的职业指导新模式,即: 1.如何通过教练技术的运用,帮助学生拓宽成才趋势,提高学生的自我学习及创新能力,达到“授人以渔”的目的。 2.如何建立起行之有效的职业轨迹,使职业指导老师在指导学生的同时自身得到进一步的升华。 3.通过教练技术的指引,职业指导老师自身及学生得到提升的同时,如何建立起长效机制形成循环作用,扩大教练技术受用群体,使本模式得到更为广泛的应用。 (2)教练技术运用于职业指导的主要方法 目前,在教学过程中,教练技术逐渐被大家所运用。在教育中引入教练式教学,是指教师自动把传统的角色转换为教练式的教师角色,将教练技术中优化教学双方关系、调整心态、锁定目标、价值行动和优化人格等教练环节中的精髓部分借鉴到教学中来,最大限度地增加学生的学习动力,开发潜能,培育健全的人格,提高综合素质,使学生更好地掌握各类专业知识和技能,成为社会急需的技术型、应用型人才。 [4] 而在职业指导中,教练技术所起到的作用同其在教学中运用一样,它所需要发挥的正是“教练”的特质,即塑造能够让被指导对象有所发现的环境,通过帮助被指导对象处理自己的经验,从而形成在现实中可灵活运用的能力。在具体运用的过程中,我们可以从以下几点入手:[5] [6] 1.以就业市场为导向,进行项目化设计,培养学生实践能力。 项目设计是教练技术的核心技巧,直接决定着指导工作的质量和效果。在对教练技术以及国内外职业辅导模式深入研究基础上,可以设计自我认识、职业环境探索、职业素养提升、就业技能学习四个大的主题。同时在这几个主题中,我们应当充分考虑到教练背景、经验的差异以及学生需求的不同,所以职业指导老师应该结合自己的经验及学生的具体情况,与学生共同商讨每次教练过程的具体内容。同时在指导的过程中运用诸如非正式评估、角色示范、现场模拟、个人分享等方法,将就业市场的标准化要求带入到高校职业指导的过程中,让学生可以在学校就能体会到未来就业所需要的各项要求,同时也可以提高学生在此方面的实践能力。 2.以人为本,激发学生自我发展的动机和能力。 “以人为本”,这是教育的基本准则。而在教练技术中,“以人为本”的核心原则就是激发被教练者的动机和潜力,使被教练者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这也同样是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的重要原则。因此,职业指导中的教练技术既不能越俎代庖,代替学生做决定,也不是知识灌输,“教”给学生各种能力;而是通过教练的引导、分享、示范以及场景设置等方法,激发学生的职业生涯意识,促进学生探索、思考自己的职业生涯相关问题,并能够采取积极主动的行动,内化成长,规划并实现职业生涯发展。 3.从实际出发,多种渠道、多种形式地开展职业指导活动。 学校教育作为一种专门的社会机构,有明确的目的,能够按照社会整体发展的要求,有选择地传递价值观念和职业知识,是对学生进行职业理想、职业意识和职业行为教育的重要场所。而大学生的职业指导所关系的绝不仅仅是学生能否找到工作,更是关乎学生的成长成才、社会人力资源开发和优化配置、国家稳定和长远发展的重要问题。因此,发展中的大学生职业指导工作不能闭门造车,必须是一种开放的、社会的、实践的教育。这就要求我们要开阔视野,兼容并包,并要有效吸纳和整合包括政府、用人单位、相关机构以及学生自身在内的各种资源,使之既是受益者,也是教育的重要力量,各自发挥优势,共同参与到学生的培养工作中来。 总之,职业指导工作是一项全面系统的社会化工程。希望通过教练技术的运用,高校的职业指导工作可以更加规范化、科学化。同时让学生能够在这样一种方式下,更好更快地融入社会,实现人生价值。 参考文献: [1]杨伦琪.大众化教育下高校辅导员工作面临的问题及对策[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5(4):75-77. [2]邹茹莲.高校学生教育管理机制探究――辅导员、班主任、班导生、导师四位一体管理模式的思考[J].沈阳教育学院学报,2007(3):51-53 [3]西楠.团队中的教练式沟通[J].理论探讨 [4]殷猛.企业教练理论与外语教学“教练”理念研究[J].鸡西大学学报,2012(1):84-87. [5]孙晓蕾.教练式沟通在教学中的应用探索.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0. [6]李冬华.教练式教学在高职高专教育中的探讨[J].广州市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6(8):57-61. 看了教练技术论文怎么写的人还看 1. 教练技术学习心得感想范文3篇 2. 教练技术培训心得体会3篇 3. 教练技术培训心得3篇 4. 教练技术培训总结800字 5. 浅谈摄影研究毕业论文范文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范文(1) 核心提示: 9月,是新生步入大学校园的季节,同时也是毕业生走出校园、重新定位的一个转折点。 作为一名大一新生的我,怀着激动、喜悦的心情,充满着希望,也带着几分迷茫走进了大学校园。在我进入大学校园时,迎面而来的是美丽新奇的校园建设、亲切相似的同学面容、陌生向往的生活环境。有高兴,也有失落,但我都走进了大学校园... 9月,是新生步入大学校园的季节,同时也是毕业生走出校园、重新定位的一个转折点。 作为一名大一新生的我,怀着激动、喜悦的心情,充满着希望,也带着几分迷茫走进了大学校园。在我进入大学校园时,迎面而来的是美丽新奇的校园建设、亲切相似的同学面容、陌生向往的生活环境。有高兴,也有失落,但我都走进了大学校园,一切的一切将从这里开始四年新的学习和生活。 进入大学,我曾思考过一个问题:“我将如何度过自己的大学生活?”同时,更多的问题还将接踵而来,“课余时间自己怎么安排?”“我的专业学习该怎么计划?” 一下子从高中时代如上弦箭般的紧张沦落到无拘束的生活,人就很容易变得慵懒。习惯了高中时代的生活,上课、作业、考试及活动,都由老师或班主任统一安排。而到了大学,我们就像松了缰绳的野马,尽情玩乐,反而把最重要的学习丢一边了。所以,对于刚进大学的我们来说,要先把目标定下来,想想四年后的路我要决定怎样走?大学是一个全新的环境。步入这个环境的大学生,其实已经是半个社会人。作为一名新生,应该树立一个全新的意识:独立自主,自己来规划即将开始的大学生活。 规划学习 明确四年后要做的事,制定计划 刚到大学的时候,老师就说要在进校时就好好把握自己,尽快融入角色。记得一定要把入门的基础学好。为以后打好基础。相比高中,大学中的学习,更多的是自学,明确知道自己想做什么,然后制定相关目标。作为我们美术学专业的学生,在学好专业的同时,还要学好普通话学习计算机知识,辅助自己的学习以及如何教育的知识,然后获得一些相关的证书,为将来的就业做好充分准备。 调整心理 你不再是尖子生,一切从零开始 首先要正确看待自己。在这里,我们的基础都差不多,不管你在高中是多么出色还是落后。。。在这里我们都是普通人,一切从0开始。 刚到大学,我们要先熟悉环境,适应大学生活。有的新生由于心里准备不足,高中时期的心理问题没有得到及时调整,而导致不能适应新环境,人际交往能力差,过分自卑和不够自信。经过这个学期的学习,我明白大学和高中一样都是顶着很大的压力的。学习上的相互竞争,繁重的学习任务,紧张的考试压力以及期望与现实之间的差距等。然而由于胆量小,人际关系不是很好,有些时候失去了自我展示的机会。着些会让我心情烦躁,无心学习。。我想到了大学我一定要克服这种种的问题,要做好对抗挫折的准备。有位老师对我们说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很重要,能有效提高抗挫折的能力。“如果能自觉地树立科学的价值观,就能正确认识挫折,分析挫折,就能克服挫折。”同时也能更有效地控制自己的情感,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我们就会明确学习、工作和生活的方向,无论遇到什么困难和挫折,都会心胸开阔,朝气蓬勃。 处理关系 增强自我吸引力,让大家肯定你 大学是个团体生活的地方,一个寝室很多人,大家的生活方式成长环境都不一样。所以彼此间要学会宽容和融合,不断磨合。没有必要因为自己是来自大城市的富家子弟,就自觉高人一等,态度傲慢无礼,这样的话必然会被别人排斥孤立起来。相反,更没有必要因为自己是来自贫穷山区,吃的穿的没别人好,而产生强烈的自卑感,认为自己比别人矮了半截,我想没有一个人愿意跟一个看不起自己的人交往。我想大家在同个团体里面,就是互相平等的,要互相关心和谅解。
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是教师的道德行为和道德关系的普遍规律的反映,是一定的社会主义社会对人民教师道德行为和道德关系的概括。下文是我为大家搜集整理的关于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论文范文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论文范文篇1 浅谈中专教师加强自身职业道德规范的策略 【摘要】教师是知识的化身,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学生学习知识的导师,更是人生道路的引路人。百年之计根于 教育,教育之计植于教师。作为一名合格的教师,应具备高尚的师德,先进的教育理念,以及符合 现代教育的知识结构。而提高教师的职业道德水平则是提高教师素质的核心所在。 【关键词】中专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1 加强教师的职业道德教育 教师的职业道德教育,是根据教师的职业特征,用一定的理论和要求,使社会主流的、积极向上的道德观念、道德原则和道德规范成为教师的思想意识形态,通过对理论知识的学习,对自己的职业的认识,达到提高自身道德品质的目的,才能培养出合格的师资队伍,也才能有力地促进教育 发展,推动社会进步。 要想正确有效地对教师进行职业道德教育,必须从以下几方面着手:淤坚定的主导性。必须在教师职业道德教育内容的基础之上,紧定不移地坚持我国社会主义现阶段的主流道德教育,坚持马克思主义道德观,树立共产主义人生观,坚持党的四项基本原则,以及坚持邓小平理论、马克思列宁主义和毛泽东思想等;于鲜明的时代性。 教育的内容必须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与全国各族人民一同与时俱进,要努力抓住当前社会转型重要时期的主要矛盾,解决当前突出的紧迫问题,如胡锦涛同志于2006 年3 月4 日在全国政协十届四次会议提出的,以“八荣八耻”为代表的社会主义荣辱观;盂强烈的针对性。在对教师进行职业道德教育的时候,必须针对教师的职业特点,加入相关的重大内容。如高校作为特殊的教书育人机构,往往还同时承担着学术研究的重任。 这样的特点,要求在普通教书育人的基本道德规范之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防范和纠正学术研究中的一系列不正之风和学术腐败等;榆高度的自律性。教师作为社会的知识精英,除了精湛的专业知识而外,更有超乎一般人的创新能力和自学能力,对于客观分析以及正确看待道德教育的意义也往往更为深刻。在这样的条件下,适宜的引导,可以促成教师主动地更进一步深入理解相关的道德问题,以自觉自律的精神,去内化和升华自己的品质,从而成长为德才兼备的合格的教师。 2 加强教师的职业道德实践 道德实践是教师职业道德教育的最终目的和归宿,只有通过在教育活动的种种职业道德实践中,才能真正深刻体会到各种相关利益和道德的相互联系与区分,才能更进一步对自己良好品行的塑造起到积极的作用,增加自律性和自觉性的内化过程。 根据中职教师的职业特点,对于中职教师的职业道德实践,提出了如下基本要求:淤敬业。作为高校教师,只有在自己的专业领域,精益求精,刻苦钻研业务,才能在一个更高的平台,达到教师所被赋予的传道授业解惑的基本职责;于研究创造。积极发挥高校教师创造性,思维广阔的特点,在 科学研究上积极进取,严肃认真,力争以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树立良好的学术风气和教育风气,只有在这样的环境下,言传身教,才有可能培养出大批优秀的莘莘学子,完成作为高校教师所应承担的社会教育责任;盂关心爱护学生。有教无类,诲人不倦是 中国儒家传统观点,也是 历史源流悠远而切实有效的民族文化精髓之一。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书育人需要耐心和爱心,是一个渐进的长期以观后效的过程,在此期间,中职教师应以莫大的恒心和毅力,关心成长过程中的学生,纠正缺点,发扬优点,才有可能为国家和社会培养出一批批优秀的栋梁之才;榆社会生活的细节。高校教师道德修养的高度自律性,决定了这些优良品质在社会生活点点滴滴中的体现和光辉,无论从仪表,言行举止,接物待人,谙熟知识和胸怀大度等等方面,均应达到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标准。 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论文范文篇2 试论中美高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差异 摘要:本文从中国《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和美国《教育专业伦理规范》两个建设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的指导性文件的文本分析出发,探寻两者的不同之处,结果显示中美两国高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在性质、价值标准、基本要求方面存在差异。 关键词:高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差异;中国;美国 一、中国高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中国《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于2011年颁布实施,规范主要从6个方面对高校教师职业道德提出要求。第一部分,爱国守法。首先从公民角度和政治方面规定教师爱国拥党,遵纪守法,保护国家荣誉,以教育方针为指南,实施有益于学生健康成长的教育教学活动。第二部分,敬业爱生。这是教师最基本、最重要的本职体现。教师要崇尚教育事业,并为此投入全部时间精力,强化自身专业素养,能在不断取得科研成果的同时,培养教育高校学生,最重要的目标就是培育出优秀的学生,建设一流的高等学府。第三部分,教书育人。 这是对教师“教”的明确具体的概念界定。教师的教学首先是充分了解学生天性,并承认和欣赏学生拥有发展潜质,合理运用教学规律,实施教学,教学的最好成果是学生获得最优发展,教师提高了教学能力。第四部分,严谨治学。学士水准是标识教授的尺度之一。教授忠诚真理,在追求真知的路上是不断踏实苦干,钻研求索的过程,是捍卫知识尊严,不占有、剽窃他人劳动成果。第五部分,服务社会。教师像所有其他劳动者一样天然地服务社会,履行社会职能。教师职业的特殊性在于知识传承,文化延续。第六部分,为人师表。从教师自身言行修养提出要求。教师以广博的学识、高尚的品德教导学生,引导学生[1]。 二、美国高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美国现行的高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经过46年6次修订成形于上世纪80年代。规范内容简要,由阐明规范目标,改进、实行的前言部分和规范具体纲要组成。“高校教育工作者以保障自身及学生的教学自由、确保教育公平为最高伦理标准,在工作中履行职责、恪守标准”,这是规范印发的目的所在。规范要求“教师包括行政人员竭力获得社会各方支持与帮助,以崇高的职业道德规范为准绳,实施教育行为,对学生负责[2]”。这也是修改规范的标准。对学生和本专业的责任是规范具体纲要强调的重点。“对学生的责任”即是对“学生的义务”,主要包括学生理性自由、学生身心健康、公平对待学生、保护学生信息等[3]。学生理性自由指教师尽力帮助学生获得有益学生成长的书籍、思想、活动许可。学生身心健康指教育者创造有益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条件,包括硬性设施和软性的文化氛围。 公平对待学生指不得以任何理由不公正地阻碍任一学生参与课程、损害或给予学生不合理利益;保护学生信息指如非专业或法律要求,不得做关于学生的虚假或恶意表述,不得泄露教育工作中获得的学生信息。规范的专业原则部分有申请专业资格、招聘教育工作者、不得接受不合理利益、保护同事信息等。申请专业资格指申请专业职位时出具真实客观证明、经历,不得做虚假表述;招聘教育工作者指对职位申请者做真实客观的陈述和说明;不得接受不合理利益指禁止接受有碍职业精神或行为的馈赠、恩惠;保护同事信息指如非专业或法律要求,不得做关于同事的虚假或恶意表述,不得泄露教育工作中获得的同事信息。 三、中美高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比较分析 1.性质。 中美高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定性不同,中国名称为高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美国为教育专业伦理规范。中国高校教师规范内容延续针对中小学教师的部分内容,即两者差异性小,趋同性大,前者难以体现高等教育的特殊性。占规范条目量20%的“爱国守法”和“服务社会”宽泛、随意,与社会其他行业的基本职业规范并无不同。规范中体现高校教师专业性的其他条目不够全面、不透彻[4]。综上,中国高校教师仅需遵守一般道德准则即可,与其他行业从业人员区分性不大。美国高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要求高校教育工作者以保障自身及学生的教学自由、确保教育公平为最高伦理标准,在工作中履行职责、恪守标准,这是高等教育专业性对高校教师德行的最高要求,体现高校教师伦理的深层发展[5]。 2.价值取向。 (1)价值追求方面[5]。 中国专业伦理标准源于中国传统儒家思想,理想的道德境界是成就如孔子般的圣贤、宗师。规范语言表述上通常使用四字、对称性的句子,这种恢宏、宽泛的字眼折射出对高校教师的理想化、规格化要求。美国高校教师专业伦理标准源于美国传统的务实主义、现实主义,要求从点滴教育教学实践中考核教师的行为,细化、明确、具体的行为标准能让教师有的放矢,而不是一个高远的道德标杆,无从落实[6]。 (2)在师生观方面。 教师和学生是教育教学的两个最重要的主体,重教师还是重学生一直是教育家们探讨的主题,现代教学中偏向于以学生为中心,中国教师专业伦理标准重前者,这也是中国教育中师尊生仆在教师规范中的体现。美国教育崇尚学生至上,教师服务学生,以学生为中心。 (3)几元性、层次性、意识形态方面。 中国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是一元性、单层性、意识形态化,美国则是多元性、多层性、去意识形态化。中国教师承担着诸多使命,如学生政治倾向、思想意识、专业学习,这样的多功能、混合性反而不是纯粹的高等教育专业性。美国高校教师专业伦理规范要求教师从本身专业立场出发,以平等、自由、民主的方式启发学生个人意识和人生观的形成。 (4)情理方面,中美高校教师专业伦理规范存在情理不同的本位标准,私德和公德的不同原则,效法经验和遵从法则的不同范式。 中国教师习惯于效法模范、先贤,往往在社会推选出模范后,全体效法,这种方式因为没有具体明确的细则,而在不同地区、学校、教师间存在天然差异,因而会出现理解偏差甚至互相矛盾的现象。美国教师惯于理性分析,在公共规则下修订运行教师从业规范。这样的方式易于在全国范围内统一标准,便于运行及结果考核。 3.中美伦理规范的基本要求。 (1)对学生。 中国强调教师对学生德育和热爱。传授学生知识和培养学生道德品行自古就是教师最根本与最基础的任务,是教师专业性本质体现。“坚持育人为本,立德树人。遵循教育规律,实施素质教育。”充分了解学生天性,并承认和欣赏学生拥有发展潜质,合理运用教学规律,实施教学,教学的最好成果是学生获得最优发展,教师提高了教学能力。[7]“教书育人”要求高校教师自身能够以身作则、严谨治学的同时热爱学生、诲人不倦。美国教师遵循以学生为中心的原则,崇尚对学生平等、启发。教师平等对待学生,引导其自主学习知识。遵循教学多样化的原则探寻适合每个学生的教学方法。学生任何探索真知的想法、行为应予以支持帮助。 (2)对学术。 中国规范要求教师具有科学的精神和良好的学术良知。教授忠诚真理,在追求真知的路上是不断踏实苦干、钻研求索的过程,是捍卫知识尊严,不占有、剽窃他人劳动成果。这些规范细则囊括空洞的精神追求及约束自身不犯错误的警示。美国要求教师自身价值追求与理念中就对学术怀有忠诚和进取心。教师的全部精神追求应是专注学术以提升自身学识和传授给学生,教师保持对学术的忠贞和探索。 (3)对社会。 中国规范要求教师像所有其他劳动者一样天然地服务社会,履行社会职能。教师职业的特殊性在于知识传承,文化延续。教师教书育人就是服务社会。教师培养社会年轻一代成为接班人的同时,还要参与社会经济、文化、政治、社会建设,这一方面是教师本职体现,另一方面是社会发展需要。但这样过于强调社会责任造成教师对教学与学术的懈怠[8]。美国社会更关注教师对社会的公益心和对科普做出的贡献。高校教师在课堂之外的行为应是代表个人表达出对研究、学术的有益言论,这种言论能促进公众对学术自由的理解。 参考文献: [1]教育部中国教科文卫体工会全国委员会.高等院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Z].2011. [2]王丽佳.美国全国教育协会教育专业伦理规范历史演进探析――兼谈师德规范建设[D].华东师范大学,2010:62-63. [3]United States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olicy Office of the White Policy on Research Misconduct[EB/OL]. [4]檀传宝.论教师“职业道德”向“教师专业道德”的观念转移[J].教育研究,2005,(1):13-14. [5]徐廷福.美国教师专业伦理建设及启示[J].比较教育研究,2005,(5). [6] on Professional Ethics[EB/OL]. [7]傅维利,朱宁波.试论我国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基本体系和内容[J].中国教育学刊,2003,(2). [8]王毓.师德分层:师德建设中一个值得重视的问题[J].中国教育学刊,2004,(12). 猜你喜欢: 1. 教师职业道德方面论文范文 2. 关于教师职业道德论文优秀例文 3. 教师职业道德建设方面论文范文 4. 关于教师职业道德论文范文参考 5. 教师的职业道德论文1500字
(一)解决学生的思想认识问题学生对毕业论文的认识主要存在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对高职教育的认识。他们认为高职教育就是强调动手能力和一技之长,文化知识不重要,写作技能的训练就更不受重视了。这种认识是片面的。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不仅是具备高技能素质的职业人,还是具备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和良好的综合素质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所以,想要实现这一培养目标必须先从转变学生对高职教育的思想认识开始,在教育的过程中注重知识和技能共同发展。同时要让学生认识到毕业论文是整个教学环节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既是检验学生理论知识与技能实践结合水准的手段,也是学生自我提高、自我完善的机会。通过论文写作,使学生从实践中得到专业理论与动手操作的应用性收获,锻炼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进一步提高实践动手能力。只有让学生真正认识到写作毕业论文的意义,把完成毕业论文当成自己走向社会、寻找职业岗位的练习和准备,才会提高学生写作论文的兴趣,达到完成毕业论文写作的目的。二是对毕业论文的认识。学生认为毕业论文就是走过场,不论写得合格与否都可以顺利毕业。这种想法在学生中间有很大的市场,以至于教师在辅导学生论文写作时,有些学生说:“老师,你咋那么认真?”可见毕业论文压根就没有引起学生足够的重视,这也是学生提交的毕业论文质量普遍较差的原因之一。解决这个问题要从教师做起。教师要重视,应该在毕业生做毕业论文之前,进行专门辅导,讲清楚撰写毕业论文的意义、方法和写作中应注意的问题等,让学生对毕业论文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和明确的认识。学生提交论文后,教师要做到认真阅读每一位学生的论文,并提出修改建议。指导教师的认真辅导会给学生传递一个信号,毕业论文写作是严肃的教学工作,必须认真完成。(二)提高写作技能学生在论文写作过程中出现的写作技能问题,反映出其写作基本功太差。2012年6月27日《中国青年报》刊发《“高考体”显示中学生不良文风和写作弊端亟待扭转——专访2012年北京高考语文阅卷领导小组副组长漆永祥》一文报道:“在全球化背景下……中国当代大学生的母语能力严重不足……现在的高中生作文写不好,与全社会母语重视程度不够有着直接关联……一个人母语表达与写作能力的高低,不仅体现其语文修养和语言能力,也是其综合人文素质、文学修养与品格涵养的最基本体现。无论对个人还是国家而言,怎么强调母语都不过分。”如何提高高职院校学生的母语写作与表达能力,是高职教学中应该认真对待的一个重要问题。提高学生的写作技能是高职教学特点的要求,也是培养学生实际动手应用能力的需要。高职院校应该在课程安排上,增设写作课,加强文秘写作教学,侧重对学生应用写作能力的训练。例如:如何起草一个通知,如何写一个请示,如何起草一个报告,如何写毕业论文等等。解决实际问题的写作课教学,既可以提高学生的语言文字应用能力,又可以学以致用,提高论文写作能力。除在平时的写作课教学中加强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还可以举办关于文章写作技能的讲座,让学生对毕业论文的结构及内容要求有比较多的了解,掌握写作要领,真正提高写作能力。
(三)提高计算机应用能力对于高职学生来说,熟练掌握计算机应用技术就像应用写作一样,是最基本的教学内容,完全符合高职教育的技能素质要求。而一些学生,却没有掌握计算机办公软件等应用技术,这个短板影响了他们的论文写作。许多专业开设了“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讲授计算机的使用和常用办公软件操作,但没有引起学生的足够重视,而且教学中强调理论多于动手实践。针对这一现象,可以改进这门课程的考核方式,将笔试和上机考核相结合,更加侧重上机操作技能,上机考核的内容可以结合实际问题完成。例如:制作一份报表,按要求完成某一文档的修改和排版等等。同时,鼓励学生参加计算机等级考试,转移注意力,不再只将计算机当成娱乐工具,而要努力学习计算机操作技能,将其变为服务学习、服务生活的工具,促进写作技能的提高。(四)探新的论文教学模式学生对毕业论文存在的认识误区除与思想观念有关外,与现今的教育模式也有关系。高职教育的特点就是理论与实践并重,是一种复合型的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对于高职学生的理论要求相对较低。学校对毕业论文的重视程度、规范程度不够,给学生传递的是负面信号。对于写作能力、文化知识水平较低的学生来说,撰写毕业论文更是心无余,力也不足。解决这一问题需要学校重视和规范毕业论文工作,同时结合高职学生特点,从选择应用型论文人手,从较高的理论层面转变为实际应用层面。具体来说,就是以学生在平时动手实践、到企业顶岗实习时遇到的问题作为切人点,对某种现象和实际案例进行研究。学生甚至可以将在企业实习过程中如何将所学理论用于实践的感受写下来,避免出现题目大而空的情况。学校还需要严肃、规范毕业流程,认真组织答辩,对于不符合要求的论文答辩不打人情分,必要时可以组织第二次答辩。凡是第一次没有通过答辩的应缓发毕业证,直到通过答辩为止。对于在网上东拼西凑、抄袭的学生,要重拳出击,不许毕业。“很多大学自2011年起将对10的本科毕业生进行论文‘反抄袭’检测。一旦判定为抄袭,直接影响毕业。”尽管高职院校与本科教育有所不同,但大学的做法体现出的严谨教学精神,值得借鉴。这样做,可以让学生知道写毕业论文不是走过场,而是一种严谨的教学“课堂”,并让学生感到一定的压力,促使其认真对待,不但要好好写毕业论文,还要写好。
论文写作存在的问题
三、其他相关问题探讨
(一)高职学生是否要完成毕业论文在教师中,对高职学生是否要完成毕业论文的困惑由来已久,甚至在本科院校也有取消毕业论文环节的动议,分析其原因大致有以下方面:一是认为,高职毕业生与本科生一样,完成毕业论文,要求太高;二是在以往的指导过程中出现的前文所述的学生写作中存在的问题,学生写作水平有限,缺乏积累,再就是个别学生的学习态度存在问题,使得教师指导甚为困难;三是教师在有限的时间内指导的篇数太多,教师工作负荷过重等。毕业论文是学生总结学习成果,巩固、综合已学知识,进行专业训练,培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教学环节。本文认为,高等职业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组成部分,要求其毕业生完成毕业论文,这也是世界许多国家的通用作法。在一些先进国家,特别注重学生的研究性学习,连小学生、中学生都要完成研究性学习的作业,也可以称作为论文、调研报告,至少也是小论文吧;另一方面,从职业活动的需求看,在人的职业生涯中,人们要不断地与外界沟通,与上级、内部其他部门及下级沟通,要不断地总结自己的工作等,写作能力的培养对个人职业的发展极其重要,这是无可置疑的。至于上述困惑的解决有些可以寄望于学校资源的改善,作为教师我们主要可以做的是,通过合理的安排、规划,指导学生收集来自实践领域的、专业领域的资料,通过训练来提高学生的论文水平。
(二)提倡高职论文选题应紧密联系实践以全面促进学生就业为导向进行论文写作,体现在论文的选题中,在学生专业知识应用和业务技能训练前提下,尽可能结合生产经营需要,积极选取从实践中提出的应用题目。选题的实践性强,能为学生提供一个运用所学,解决或深入了解一个实际问题并积累实践经验的途径;选题的实践性强,既能为生产、管理服务,又能接受生产、管理实践的检验,同学们可在实践中得到磨砺和提高,应大力提倡。建议可否将论文写作全部或部分纳入实践教学环节。
参考文献:
[1]卢德馨研究型教学20年—理念、实践、物理[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8
[2]周建松主编高等职业教育质量管理写的论文理论与实践[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 2007
摘要: 当前大学生在论文的写作中存在许多的问题,这严重地影响了学生个人的发展和学校的发展。本文对大学生论文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应该发挥学校、老师及学生的作用,多管齐下,共同促进学生毕业论文写作质量的提高。
关键词: 写作 问题 对策
当前高校越来越重视大学生毕业论文的写作,重视论文写作研究的深度广度。在此期间发现了论文写作中的一些问题,偏离了论文写作的本意。那么,对于偏离论文写作初心的问题应如何解决呢?本文将就此提出对策。
一、毕业论文写作的现状分析及存在的问题
(1)缺乏主动性,不够积极。其一,由于有的论文指导老师与学生研究方向不一致,老师对于学生的研究内容不了解,所以缺乏有效指导,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研究的积极性。其二,有的专业要想有研究成果需要长时间去研究去探索,但是在论文写作时间较少的情况下,学生对于论文的写作积极性必然下降,同时也不利于科研的发展。其三,学校过度关注论文的查重率而忽视论文的质量,所以学生在态度上不重视论文的写作而只重视查重率。
(2)内容不恰当,结构松散。其一,表达不恰当。论文写作的过程当中,全篇都是介绍性的文字,或者是叙述、描写的文字较多,给人感觉像流水账一样,参考价值较低,不具有真正的实用性。其二,写作的思路不够清晰。①文中重点内容不够充实,而有些可以一笔代过的却浪费了大量的笔墨去研究;在同一个段落中经常会出现多个中心思想词,同时全文当中主次不分,不能突出重点,不能明确主旨思想。
(3)选题不恰当,定位不准。有的学生选题太大,没有从小的角度去研究深挖,而只是从表面上去研究研究而已;有的同学所选的题目与自己的专业关系不大,相关性不强;有的学生对于研究的内容不了解,并不知道研究问题的深度和广度,不知道如何写作,只是靠自己的兴趣就定题;还有的同学所选的题太旧,已经是过时的,没有创新点。这些都是选题不切合实际的表现。这些学生都没有从自己所学的专业出发,这些学生没有从实际出发,这都是不恰当的。
二、毕业论文写作中存在问题的产生原因
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上述现象的发生呢?
(1)缺乏写作的功底。在大学有的专业没有开设论文写作课程,例如:经济管理系、传媒系、书法系、美术系。学生不了解论文的写作格式,不了解写作要求和写作规范,学校也没有针对学生进行专业的写作训练。有的专业虽然开设了相关的论文写作课程,但是学生没有认识到其重要性,没有很好地把握这次学习的机会。同时许多学生很长时间不接触写作,写作功底不深;不能得心应手地使用专业语言;文章的研究性也不强。
(2)思维方式较沉旧。由于受到专业因素的影响:文科生接受的多是死记硬背的知识,理科生则侧重培养严谨性。所以,都不善于创新。同时,由于本身受到专业知识的影响,本科生与研究生相比专业知识较少。很多同学缺乏创新的思想,没有自己独立的思考,思想比较沉旧,选题写作还是跳不出前人的框架,只是在前人的基础上小修小改。现在科技比较发达,资源获取更为方便,由于受到这种行为习惯的影响,大学生从小就形成直接百度的习惯,导致思维的局限性。
(3)查重上存在困难。有的学生存在大片的抄袭现象,毋庸置疑论文是通不过的。有的同学发现应用一些专业术语就会被查重,因此为了避免自己的论文出现飘红的现象就把专业术语改成自己的语言去表达。有的学生将本来一句很通顺的话前后颠倒语序,以过查重关。例如:法学专业学生写论文的过程中当需要应用法律条文去解决分析这个问题时,为了防止查重就只能自己去改动法条,有时候改得面目全非。
三、毕业论文写作中解决问题的对策
在毕业论文写作中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深究其现象我们知道了原因所在,对此我们应该采取一系列的措施去解决这个问题,提高学生的论文写作质量。
(1)学校应培养学生论文写作能力。只有加强写作课训练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学生写作论文中出现的大多问题。学校应该开设论文写作课程,让学生形成经常写作的习惯,这样学生才能写好毕业论文,才能成为一个合格的毕业论文写作者。同时对于论文写作的深入学习,有利于强化对中国文化的了解和认识。作为老师应该提高对学生写作的要求,督促学生更好地完成学习的任务,尽到老师教书育人的责任。学校也应该相应地加强管理,提高对论文的重视程度,让那些不主动学论文写作的人能静下心来研究写作。学生只有提升对写作的认识,才能以正确的心态去学习,去了解写作技能以及论文的写作方法与要求,端正自己的态度,才能更好地完成这项任务。
(2)学生提前做好论文写作的准备工作。资料的搜集对于写论文来说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就像砖对于盖房子的作用那样。但有的学生却嫌太过于麻烦不去实际搜集资料,自己坐在那里凭空想象,凭空捏造,“假、大、空”,最终写成的论文缺乏实用性、研究性和可参考性;有的学生虽然态度端正,但是盲目地去搜集资料,资料找了一大堆却不知道哪些是自己的论文所真正需要的,不舍得放弃,也不会对资料进行取舍,导致写出来的作文“一锅粥”,中心思想也不明确。在搜集参考资料的过程中应该对上面这些情况加以重视,让自己搜集的资料更充分、更贴切地为论文写作服务。
(3)学生应该树立发散性思维方式。可能很多人同时就一个问题开展研究,那么,不同的写作者就要从不同的角度去研究,善于去发现不同,大家群策群力,这样问题才能更好地解决。如果一个问题大家都对此有了比较深入的研究,那么就不要再去研究这个问题了,而是要用发展的眼光,要善于去发现新问题,要有创新思维和意识。对于查重系统,学校应该根据综合考虑实际情况对系统加以完善,为学生更好地完成论文写作创造条件、创造环境。例如:增加学校图书库存,让学生多渠道获取研究资料,开设写作课提高学生写作能力。借鉴其他高校的经验,不能墨守成规。
大学生应该激发自身对所研究题目的兴趣。选题要以学生为主,如果选题不恰当老师再对其进行修改,而不是老师直接定题。老师应加强与学生的交流,建立和谐互动的师生关系,师生之间要进行思想交流和碰撞,更好地为论文写作服务。同时学校可以通过办板报、开讲座、开主题班会的形式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形成诚信的校风。因此,我们应该发挥学校、老师及学生的作用,多管齐下,共同促进大学生写作质量的提高。
注释:
①辛悦.大学生毕业论文撰写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读与写杂志,2012(10).
参考文献:
[1]周欣宇.上海师大毕业论文事件始末[N].中国青年报,2006.
[2]康星华.高校毕业论文质量管理浅论[J].江西蓝天学院学报,2007(3).
[3]郑琳.大学生毕业论文选题存在问题与对策[J].安徽科技学院学报,2008(4).
[4]陈道兰.大学生毕业论文的写作与文献资料查找[J].重庆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5).
毕业论文写作是硕士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更是硕士教育阶段学生学习的总结升华过程,也是硕士教育的最终检验方式。然而,硕士生毕业论文普遍存在论文质量低、创见不足、抄袭严重等问题。
本文通过调查发现,问题产生于硕士生毕业论文写作全过程:论文训练阶段,毕业论文写作教学质量不高,论文写作训练不充分;论文写作准备阶段,选题不当,资料收集少,设计不合理;论文写作阶段,时间精力投入不足,主动思考少,急于求成;论文修改阶段,态度不端正,敷衍了事,缺乏再思考。本文,针对以上问题进行分析研究,提出改进策略和建议,以期提高硕士生毕业论文的写作水平。
一、论文写作训练阶段
高校虽然都有《论文写作》课程,但是重视程度普遍不够。首先,从课程定位来说,大多数高校把《论文写作》仅仅定位为一门课程,但要求其承担本应由各门课程共同承担的培训学生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写作能力的任务。其次,重视不足,师资配置不当。许多高校的《论文写作》课程教学都是由非专职教师担任,承担这些课程教学的不少是行政教师,极少配置学术能力强、写作经验丰富的高水平教师。
此外,论文写作训练不够,很多学校的课程考核几乎都是考试,没有合理安排课程论文,或者安排了课程论文,但缺少教师的专业指导和意见。课程论文不严谨、不认真,抄袭严重、质量低,这显然不利于学生论文写作态度和能力的培养。
因此,高校必须重视《论文写作》课程,并把《论文写作》课程同其他课程教学相结合,合理调整《论文写作》课程的开课时间,适当安排其他课程进行课程论文考核。高校对《论文写作》课程必须配置具有较高学术水平、具有丰富的论文写作实践经验的教师承担课程教学,要求其他课程教师配合教学,课程论文考核要求课程教师要对学生进行专业写作指导,并提出严格写作要求,使学生端正态度,培养学生论文写作能力和思维。
二、论文写作准备阶段
论文写作阶段主要的任务是选题、论文设计和资料收集。论文选题和设计时,需要学生和教师进行充分沟通和讨论,以学生为主,充分考虑学生的知识积累、兴趣方向和能力水平,积极引导学生思考。这一过程要避免两极端,防止出现论文指导老师要么甩手不闻不问,要么大包大揽,前者容易导致学生选题不当、设计不合理,后者容易导致学生产生依赖心理。很多人对资料的收集重视不够,尤其是论文写作的新手,认为资料收集只是为了解决论文的文献综述和参考文献问题。实际上,资料收集在论文写作前,根据论文选题对相关资料的收集、阅读、分析、整理和思考的系列过程,既是对选题的初步论证,也是论文思考设计的过程。同时,论文写作中涉及到许多专业问题,对于了解不深的问题、不能解决的问题,通过参阅相关资料就有可能解开疑惑,对于比较了解的问题,也可以通过参阅相关文献资料拓展视野、深化思考。实践性论文的写作,更是如此,除了要收集文献资料,还需要进行相关数据资料的考证、调研。
因此,资料收集,既是论文写作的基础和前提,也是论文选题的初步论证和设计过程,更是论文专业问题初步思考和解决过程,这一过程在论文写作时至关重要。
三、论文写作阶段
论文的正式写作过程实际上是在论文框架基础上对论文相关专业问题的`思考、论证和解决过程。从目标管理的角度来看,任何问题或任务都可以进行层层分解,总目标可以分解为几个分目标,分目标可以进一步细化。毕业论文写作也是如此,论文的实质就是要解决某个专业问题,这一大问题必然涉及几个方面或者几个小问题,小问题可以分解为更小的问题,论文的写作过程就是解决一个个问题的过程。
论文写作过程中对于一个个专业问题的解决,首先需要对前期收集的相关专业资料进行反复阅读,很多时候还需要进一步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其次,要在查阅相关文献资料的基础上进行分析、综合和整理,从而对该专业问题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思考意见。
在论文写作前,作者都会形成已有的观点,但这些观点需要进一步论证和阐述,更需要通过查阅相关资料找到支撑观点的依据,在此过程中可能会形成新的观点或者相反的观点,这时则需要进行进一步的思考和论证,并形成最终观点,进而在论文中进行阐述。因此,论文写作过程是一个反复思考、反复论证的过程。
四、论文修改阶段
论文修改实际是一个再思考和完善的过程,主要任务是对论文框架、观点进行完善和对论文文字、格式进行修正。然而,硕士生的毕业论文写作时间和精力投入不足是普遍现象,他们迫于就业的压力需要花大量的时间找工作,很难有足够的时间沉下心来进行论文写作,更别说修改论文。针对这一现实问题,需要学校合理安排课程、实习和毕业论文写作时间,同时让学生树立正确的观念,对毕业论文写作给予重视,科学合理的安排时间进行论文写作与修改。
论文修改阶段的关键词是“完善”,一是对论文的整体框架、逻辑思路、观点和依据进行完善;二是对论文的文字和格式按照规范要求进行完善。前者尤为重要,很多人觉得论文写完了就大功告成了,其实这时候的论文还是比较粗糙的,就如毛坯房一样,框架墙体都起来了,但还没有粉刷装饰。论文的修改就是如一个房子的装修过程,需要在不破坏主体框架的前提下进行结构的调整和整体的修饰。
论文修改时,需要对已经完成的论文进行反复地阅读,检查论文框架、逻辑是否合理,主要观点是否清晰,论证是否充分,依据是否可靠,以便进一步改进。同时,要严格参照论文规范文件对论文格式进行修正,题目、标题、正文、图表、参考文献、页眉、页码等的字号、字体、段落、要求是否符合,细节决定成败,一篇格式规范的论文才能称为好的论文。
结语
毕业论文是硕士教育的结晶,毕业论文的水平直接体现了硕士教育的水平,是检验硕士教育的最终指标。毕业论文写作实际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到硕士教育的全过程,而不是某一个课程或某一个老师的任务。需要学校从整体进行思考,系统规划,合理安排,高度重视。
同时,毕业论文写作是一个大规模、集中式、专业化的知识总结和思维训练过程,是硕士教育极为精彩和重要的部分。硕士生需要树立正确的观念,通过论文写作使自己的专业知识得到进一步深化,使自己的思维得到专业的训练,使自己的学术素养和能力得以展现和提升。
毕业论文的写作是成人高等教育英语本科专业教学大纲中一个极为重要的综合性实践教学环节,它是英语专业学生完成本科阶段学习的标志性作业,是对学生学习成果的综合性总结和考查,也是学生取得学士学位资格的重要依据。因此,毕业论文的写作是一个独立的、不可替代的重要的教学环节,它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然而,随着成人高校招生比例的提高、教育投入资金不足、生源层次要求不高等多方面因素,使得成教学生的毕业论文写作水平令人担忧,如何提高成人教育学院英语专业学生毕业论文写作质量成为当务之急。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笔者以常州工学院成教学院英语专业学生为研究对象,分析当前毕业论文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探讨这些问题产生的根源,并尝试提出提升论文质量的对策。
一 、论文写作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学生不重视毕业论文
由于在职的特点,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对毕业论文写作的态度。笔者发现学生对本科毕业论文的认识不足和主观态度不认真。在论文写作过程中,投入的时间极其有限,花费的精力少之又少。在部分学生看来,论文成绩不会影响其毕业,在这种功利之心的支配下,产生一种应付的心态;另外,一些学生认为自己已是成年人,指导老师不会太严格,老师一定会让过关的,只要应付一下就行了,这就导致他们在写作过程中出现消极的情绪,毕业论文问题较多。
2.学生盲目选题
选题缺乏科学性,缺乏现实指导意义。学生在选题时往往会根据自己的一时兴趣来定题,而且学生选题时对课题的了解不够充分,也没有一定的资料积累,只是很表面地根据题目来判断是否自己感兴趣的话题,因此这样盲目选题,导致论文写到一半后发现写不下去了,想要更改课题,或者只能勉为其难,硬着头皮往下写。还有个别学生选题时特别被动,没有自己感兴趣的课题,选题时举棋不定,最后甚至要求指导教师直接给他命题。
3.学生缺乏撰写论文的相关知识和能力
由于不少学生对如何撰写毕业论文知之甚少,平时又不注重对相关专业课题的思考、钻研,直到要毕业时才匆匆上阵。既不了解毕业论文写作的意义,也不知晓毕业论文的写作过程和毕业论文的基本格式,更谈不上查找资料、运用资料,盲目地选题、定题,这必然会影响论文的质量。
4.学生论文的书写格式不规范
学生对论文写作环节了解不到位,导致论文的格式不够规范。不少学生把论文的大写、缩写、斜体、字体、标题、序号、列举、着录等都当作枝节小事,无关紧要,完全忽略了这些方面的要求。因此,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如论文的标题空泛,旨意不明,拟写的提纲、摘要、关键词不具备应有的功能;列出的参考文献不够规范,其结果是学生毕业论文的质量很难达到教学要求。
5.学生语言基本功差
较突出的问题是言语的表达,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1)学生缺乏一定的理论修养与思辨能力,不会借助相应的理论知识对其论点予以逻辑分析,也不善于以清晰的思路、严密的论述阐明自己的观点,这就使得论文思路不清晰,论证层次欠分明。
(2)英语语言功底差,用词、语法错误百出,有的学生不会用英语表达,只好借助电子工具,结果机器翻译的东西,内容可想而知。可见,语言基本功成了影响论文质量的一个非常突出的问题。
6.与指导教师配合不力
大多数学生根本不清楚如何撰写毕业论文,对写作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难不清楚,甚至是毫无计划。即使是在这种情况下,很少有学生能够及时和指导老师沟通并请教老师,很大部分因素是学生认为毕业论文就是随便写写,于是我行我素,东拼西凑将就了事。结果是指导老师经常抱怨老是联系不到他们的学生,因为学生总是以工作太忙为借口。
二 、导致学生毕业论文质量不高的原因
1.学生的学习动机
很多学生表明自己读书就是为了增加就业砝码,说白了就是“混文凭”.这样不纯的入学动机导致学生的学习动力不足,缺乏研究意识。安心学习、静心做学问对他们来说是不可能的事。他们的主要注意力不在学习和科研上,而在于其结果;其努力的目标不在于如何去完成任务,而在于完成任务的回报。为了文凭而学习成了部分学生的真实写照。因此,此类学生在论文写作过程中,会寻求用最少的时间完成学业,以最小的努力获得足够的学分和完成粗制滥造的毕业论文。
2.学校的课程设置
目前我校成人教育课程设置上存在一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学生学习能力的发展。主要表现在:专业课相对较多,综合实践课少;课程设置随意性较大,“因人设课”现象较普遍。这就导致学生的基础理论知识不够宽厚,对基本概念的理解十分肤浅,在论文写作过程中缺少问题意识,不会发现问题。另外,学生学习的很多知识要通过实践才更有意义和价值,而理论课多,实践课少会影响学生的科研实践能力,从课堂上学到的知识仅停留在课本上,不能通过相应的科研实践使其变成自己的知识,同时阻碍了学生进一步开展创新活动。同时,我国大部分成人教育培养缺少论文写作课程,因此学生在学习阶段很少参与科学研究,没有科研论文写作的经验。进入写作阶段也是从模仿论文写作起步的,由于缺少论文写作方法和技巧,到了写论文的时候就难免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
三、 解决对策
为了加强本专业学生毕业论文写作教学管理,提高学生毕业论文的质量,实现培养目标,针对本专业毕业论文写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笔者提出以下建议:
1.强化学生对论文写作重要性的认识
无论是学校还是指导教师,都应向学生强调毕业论文的重要性,要求学生把毕业论文写作放到一个重要的位置上,认识到毕业论文写作是完成本科教学内容的重要步骤,是全面检验学生综合素质与实践能力的主要手段,是学生毕业资格认证的重要依据,强化学生撰写毕业论文的内在需求。从以往的经验和现实的情况看,即便将来毕业生不是主要从事研究工作,专业写作能力的强弱同样会影响到其择业和未来的职业生涯。
2.完善课程设置,改革教学方式
建议在成教学生培养计划中,适当增加关于科研方法的课程内容,提高学生应用综合研究方法的能力。开设一些关于从选题到开题再到写作,从理论知识到写作等全方位的论文写作方面的选修或必修课程。这些课程内容应该包括论文写作的目的、意义、特点、写作原则、方法和论文写作需要遵循的各种规范、标准和语言习惯等。强调该课程是本专业课程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论文写作课,要端正学生的写作态度,构建学术道德,使其掌握写作规范,提高写作能力,最终培养创新能力。此外,学生进行课程学习不仅要学习知识,更应在学习过程中激发学习动机,发挥其潜力,创造性地进行科学研究。因此,在本专业课程教学方式上应灵活多样。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渗透研究意识,以自己的教学为示范,让学生从教师分析问题的角度、方法中受到启迪,从而培养学生自学的主动性和探索的积极性,提高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李尚凤、李美能、韦艳梅《广西英语课程与教学论硕士学位论文调查和分析》[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11(3)
2、舒玲娥,《论学位论文写作中的选题》[J].文学教育,2010(15)
3、于淑娟、朴正日,《从编辑角度谈论文写作中的形式问题》[J].东疆学刊,2001(4)
4、朱健安,《指导文科学生写论文的探索》[J].湖州师范学院学报,2003(5)
5、张霖欣、代玉华《试论英语学术论文写作中的文献参考与利用》[J].黄河科技大学学报,2007(6)
在指导老师的指导下选题:许多高职院校在毕业生实习前安排好相应的论文指导教师,学生在论文选题上要与指导教师多联系多沟通,在教师的指导下选择毕业论文的论题。这方法最好,找专业的沟通,比如 脚丫论文的工作人员,我就是这样子的。
一是论文的选题和构思不够严谨。在选题时,盲目且简单,题目过于宽泛。例如:食品检测专业的一位学生,选题是XX食品的现状与发展前景展望。这个题目定得太大,XX食品现状部分既包括国内的还有国外的,内容多,加上发展前景部分,仅用学校规定的五千字左右的篇幅很难完成论文写作;即使写成了论文,也很容易导致文章内容空洞。由于学生缺乏最基本的文章写作能力,不懂得论文框架结构,甚至认为框架结构就是段落的组拼,致使一些学生不能科学合理地组织论文结构,加上任意使用标题,出现了论文结构错位、杂乱无序的现象。俗话说:“文以意为金,意高而文胜”,写作历来强调“意在笔先”。
学生写作出现的问题症结就在这一点,没有学会构思,遇见选择的论文题目,思考简单、肤浅,理不出环环相扣的文章思路,形不成顺理成章的结构框架,杂乱无章,不知道要表述什么问题。二是不注意论文格式的规范,标题使用混乱。在撰写毕业论文前,学校对论文的格式有统一要求,但学生在实际写作过程中却不断出现问题,提交的论文有的没有封面,有的虽然有封面但不符合要求,有的段落在段首没有空两个字(空格),有的段落标点符号随意点,甚至“一逗到底”。在文章写作中,标题的使用也不规范,存在一级标题、二级标题、三级标题不统一,前后标题不一致等问题。究其原因,写作基本功底差是主要症结所在。这与我们平时对学生的写作要求和学生在写作方面的努力程度都有很大关系,也给高职院校毕业论文写作教学提出了现实要求。
高校毕业生创业素质的培养浅析摘 要 知识经济时代,需要具有创业素质的人才,传统的教学模式,不利于创业人才的脱颖而出。阐述了创业素质的特征,以及培养创业素质的策略。 关键词 创业素质 创造力 创业文化1 引言知识经济时代,需要加强技术与经济创新;加入WTO对我国经济和教育的竞争力提出了新的挑战;西部大开发也面临着人才匮乏的矛盾。面对这些新情况、新问题,现有的教育体制显得力不从心。当前,以技术创新为动力、以高科技产品市场化为钮带、以校企联合为方式的全新教育模式,已成为高等教育发展的一个新亮点,实践证明,它具有强大的生命力。被誉为“美国高新技术的摇篮”的硅谷科学工业园的崛起与发展,就充分说明了这一点。我们应该借鉴国外发展小企业、开展创业教育的经验,着力解决我国经济、社会和教育面临的问题,努力培养知识经济时代的要求的、具有较强创业素质的人才。2 创业素质的特征创业的两个最初的基本要素是人和想法,创业素质的形成依赖于创业文化。所谓创业文化,是指敢于开创事业的思想意识,以及相应的价值观念和鼓励创业的社会心理之和。创业文化作为观念形态的文化,是社会存在的能动反映,并且给予经济和政治以重大的作用和影响。在美国硅谷经济高速发展中起了重要促进作用的创业文化,是颇值得借鉴的,硅谷的创业文化所表现出的最直接的魅力是:任何人只要有能力、有抱负,都可以在硅谷施展才华,白手起家,创业发展;任何有前途的发明、专利和技术项目,都可以在硅谷尽快投产并产业化。从中可以看出,硅谷的奇迹与这种举世无比的创业文化是密不可分的。目前,我国企业对许多大学生的评价,却使“天之骄子”降低了几分自信,缺乏创新能力、责任心、独立工作能力、组织能力和承受能力,而这些素质恰恰是创业者所必需的。世界经合组织把创业能力看成是未来社会的第三护照,早在1989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学会关心:21世纪教育》中就确定了创业教育的使命,曼谷会议正式提出了创业教育的要求。具备创业素质的人才从素质能力看,应具有创造力和创造精神、学习能力、技术能力、团队合作精神、解决问题能力、信息收集能力、敏锐的洞察力、研究和完成项目的能力、环境适应能力、献身精神等。创造力和创造精神是创业型人才素质结构的核心。创造力是指独立发现新事物、提出新见解、解决新问题的能力。创造力体现着能力的综合性,创造力是智力、技能等智力因素和动机、意志、情感等非智力因素的有机综合,这两方面因素相辅相成,对形成和提高创造力起着重要的作用。学习能力和创造能力被列为21世纪人才的首要能力,是创业型人才的特点之一。从“不会”到“学会”,再到“会学”,是三个不同的质量层次。大学四年接受到的知识,有很大比例在大学毕业时已陈旧、过时,因此学习的本质是学习方法和自学能力的培养。未来教育的特征之一就是终身教育,学习将伴随着人的一生。创业型人才的学习能力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更新自己原有专业知识的能力;二是学习新知识的能力;三是综合各门学科知识的能力。西方许多发达国家对大学生能力要求的第一条就是自学能力。自学能力是能力结构中的高级阶段,获得学习能力,将终身受益。洞察力是指能在分析综合的基础上,进行创造性思维和设想,能预测何种技术会发展,何种商品或样式能流行,何种举措能抵抗风险、赢得利润,具备常人不具有的先见之明。团队合作精神是创业型人才的重要素质之一,要求创业人才要懂得管理,学会领导与合作,发挥群体优势。从创业型人才的素质能力来看,创业素质至少在以下几个方面不同于传统教育模式:强烈持久、主动地追求新异和卓越,乐于异想天开,具有鲜明的个性;积极寻找信息、机会与资源,善于规划和利用时间、精力及外部资源;敢于冒险,善于规划未来,对于确定性、不可预测性应付自如,不满足于现状;执着地追求,以过人的毅力来坚持,持有必胜的信念;理智对待压力、挫折和困难,力求从中获益,并转化为下一步行动的资源与动力;勤于反馈与反思,敢于承担责任;对变化采取欢迎、积极、灵活应变的态度,把变化作为生活的方式。3 培养创业素质的基本策略我国传统的学校教育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业能力,它忽略甚至压制了学生的主体意识,以片面社会化代替个性化,太多的管理形式和考试方式限制了学生去批评、去求异、去猎奇、去冒险、去建造自己的学习和生活空间。虽然有很多教师走出校门去从事第二职业,开办自己的公司,但一回到课堂上,仍旧对着发黄的讲义或课本照本宣科。我国的教育文化存在着根本性的问题,缺乏学生至上的理念,缺乏参与社会的意识与责任感,缺乏教育危机与创新意识。为此,教育改革至少要作以下几方面入手: 培育创业文化美国经济的辉煌,与以硅谷为代表的美国创业文化是密不可分的。硅谷的创业热形成了一种时尚,在硅谷,人们想的是如何自己创业。独立门户开公司是一种具有特殊兴奋作用的竞争,即使是有“象牙塔”之谓的高等学校也不例外,如位于硅谷的斯坦福大学,其师生创业成为一种风气,众所周知的雅虎,其创办人杨致远,就是斯坦福大学的学生。在硅谷,人才充分享有自我发展的空间。据统计,每年大约有30%的人跳槽,以寻找适合自己的最佳位置,几乎每天都有公司倒闭和新公司开张。虽然成功与失败并存,创业与风险同在,但人的智慧与创造力在此发挥得淋漓尽致。如此的文化氛围的熏陶,对人才的吸引力以及所蕴涵的创造力之大是可想而知的。面对经济全球化和知识经济居主导地位的新时代,要尽快培育、繁荣自己的创业文化。首先,应提高对创业文化的应有地位的思想认识。创业文化首先是一种思想意识,进而才作用于人们的价值观念,扩展为社会心理。因此提高人们对创业重要性的认识应当是第一位的事情。知识经济的根本动力源于创新,但这里所说的创新不仅仅是知识创新,也不仅仅是技术创新。因为知识创新、技术创新并不等于经济的发展,只有把知识创新、技术创新的成果转化为新的市场需求、服务形式或新的产品,即转变为现实的生产力,才能形成真正的动力。其次,注意在师生中开展与创业有关的活动,创造有利于创业的舆论导向和氛围。在师生中经常分析创业者成功的案例,运用多种形式进行设计或创业比赛,激发师生的创业热情和创业理念,鼓励师生创业。要形成尊敬创业者、爱护创业者的浓厚氛围。创业教育的模式有许多,比如“创业计划大赛”模式、“天使基金”模式、创业“孵化器”模式、“模拟公司”毕业设计模式、“勤工俭学”模式、“案例培训”模式等等。学校应根据自己的特点和学生的层次,探索相适应的创业教育。 开放教学制度自由是自主创业的前提,但学生们被学校的教学制度死死地捆绑着。即使现在实行了学分制、选修制等改革,但学生提前或延缓毕业仍有一定的困难。当前某些高校在读的学生开办企业的现象已经对这种僵化的教学体制提出挑战,应尽快改变大学生由专科→本科→硕士→博士的单一线性成才模式的观念,鼓励成才之路的多样化。美国自20世纪70年代逐步进入信息社会以来,大学生们传统的成才模式早已为比尔·盖茨之路所取代。这就是自己搞设计、发明创造,然后用于实践,自己办公司挣钱,这种模式有利于教育与科技的发展。 解放批评精神批评是创新和创业的基本条件。学生必须由现在结论的存储器变为结论与决策的修正者和创造者。为此,“注入式”、“填鸭式”的教育模式必须废止,而代之以鼓励反思的启发、开放式教学、考试制度及评价标准也必须随之改变,其功能由选拔变为发现,标准有划一型变为特色导向型,毕业生录用单位和高一级学校对考试的标准和内容也应有更多的决定权。 培养独特个性美国的教育从普通教育到高等教育,都极为重视个性化发展教育,同时,美国的教育又是开放型教育,类似比尔·盖茨那样在本科阶段就辍学创业的现象比比皆是,而且忙了事业还可以再来续学业。学生如此,教师亦是如此,美国这种富有个性化的开放型学校教育无疑促成了美国创业文化的形成。独特个性是创业的基本素质,个性培养应成为教育的一面旗帜、一项任务,必须唤醒学生的自我意识,鼓励新异与卓越,鼓励独立思考与独立探索,而不是片面地求同和服从。 实施体验性教学创业是可学而不可教的,只有在做中学,才能真正体会到创业的艰辛与快乐。创业教育的主要任务不是灌输创业知识,而是开发创业能力,训练创业意志,并落实到学生的情感体验、观察与反思、探索与实践等实实在在的活动中。为此,必须改变重理论、轻实践的教育,代之以主动参与教育,以学生为中心。要充实大量的实例、情境和活动,开放式讨论、案例分析、现场调查、情境设置、活动设计等体验型教学策略,应受到充分的重视。 鼓励生涯设计许多国家在进行生涯教育,帮助学生进行职业生涯的探索、规划、选择、决策和实施。我国的教育长期以来忽视人的个性,几十年的计划经济体制下产生的从业文化,使人们长期卵翼于国家的大锅饭,安于现状,求稳恒变。这种使人驯服、听话的从业文化与缺乏竞争性的计划经济体制是十分适合的,但与鼓励竞争的市场经济体制却是迥然相悖的。当计划经济在中国逐渐划上句号时,这种从业文化给整个国家、民族带来的反作用就显现出来。就以人们关注的就业问题来看,许多下岗职工宁愿呆在家里,生活艰苦点,也不愿去干又脏又累的活,更不用说冒险创业。而大学生大多一般会选择党政部门、事业单位和外企单位,至于私营企业、乡镇企业部门却鲜有人问津。有的大学生因找不到工作而埋怨家长,或因承受不了压力而走上绝路。作为教师和家长再也不能包办学生升学与职业选择了,而应作为促进者来提供尽可能的信息帮助与活动机会,尤其是接触和参与社会的机会,帮助学生做出恰当的行为选择,让学生在不断尝试、摸索、反思中学会自我设计、自我评价、自我管理,以使他们得到最大的成功。 拆除无形围墙长期存在于学校与企业之间的围墙,使得教育走向僵化和困境,也限制了企业的发展。目前高等学校的人才流动不畅,体制不活,已成为高校发展的瓶颈。该出的人流不出,该进的人又进不去。而培养创业文化,鼓励那些有市场潜力成果的教职工自己创业发展,将有利于形成大学教职员工队伍能进能出,能上能下的格局,尤其是有利于那些搞教学欠佳、搞开发却内行的人员扬长避短。为此,教育必须走在经济改革和发展的前沿。一方面,校门要向全社会敞开,使所有学习需要的人都可以入学,竭尽全力满足他们的需要,按他们的意志改革教育;另一方面,师生都要走出校园,亲身体验创业的艰辛和喜悦,同时尽可能多、尽可能快地向学生传播创业信息。知识经济时代高科技的迅猛发展,集中了当今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思维科学的最新成就,高科技人才要想在错综复杂的高科技领域显露才华,解决涉及的多学科的棘手难题,除了具备创业素质之外,更应具有“π”型知识结构(具有较宽的知识面,在多学科领域有所研究,即“博”与“专”结合的知识结构)。在创业文化的烘托下,人们以创业为荣,它所体现的社会效果应该是,任何人只要有扎实的知识,有能力、有抱负,都可以充分地施展自己的才华;任何有前途的发明创造都可以转化为生产力,推动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
1论题要新颖2论题要窄,不能太广3论题要集中,围绕一个话题
我也是会计的,正在写毕业论文。选题方面一般来说,应该选取容易取得数据并且进行分析的题目来写,比如“某企业的财务风险(或者融资问题、筹资问题等等)分析”,就可以找某个企业的财务报表,通过分析数据来拓展论文内容,这样比较好写
浅谈高职学生的职业素质培养摘 要: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肩负着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技能人才的任务,在我国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由于培养目标定位比较准确和办学有特色,高职教育不仅对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阶段发挥了决定性作用,也为进入大众化阶段后的高等教育健康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但是,在规模快速扩张的同时,高职教育的办学质量尚有待进一步提高。培养出适应社会发展的人才是提高高职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关键词:高职教育 素质教育 职业道德……如需要全文,可以再联系
毕业设计(论文)是教学计划中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是完成专业培养目标的最后一个重要的实践性教学环节。为了切实做好我校学生的毕业设计(论文)工作,进一步提高我校学生毕业设计(论文)的质量,特制订如下规定。第一条 毕业设计(论文)的教学基本要求 1.通过毕业设计(论文)巩固和拓展所学的基本理论和专业知识,培养学生综合应用、独立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使学生获得科学研究的基础训练。 2.培养学生正确的设计思想、理论联系实际的工作作风和严谨的工作态度。对文科专业还应注重培养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思想方法,分析解决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问题的能力。 3.使学生在方案设计、社会调查、查阅文献、资料搜集、工程绘图、计算、实验、数据处理、外文阅读、计算机和工具书使用、文字表达等基本技能和基本能力方面得到进一步的训练和提高。第二条 毕业设计(论文)的选题原则和要求 (一)选题原则 1.从本专业培养目标出发,体现高级专门人才基本训练的内容,使选题具有综合性、先进性和一定的难度。 2.在满足教学基本要求的前提下,尽量结合工程科研、社会实践,使选题具有多样性、应用性和一定的特色。 3.促进学生积极思考和研究,培育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使选题具有新颖性、创造性和一定的创新之处。 (二)具体要求 1.一般情况下,工科学生应以工程设计为主,参加设计的学生数应占60%以上;文、理科学生以论文为主,尽可能多地选择与社会政治经济建设相结合的实际应用题目,避免把文献综述、资料索引或实验数据的收集处理作为论文任务布置给学生。 2.毕业设计(论文)应对计算机编程、应用和阅读与选题相关的外文资料提出具体要求。 3.选题难度和份量要适当,要考虑完成设计(论文)所需经费和其它客观条件,使学生在规定时间内,经努力能按时完成。 4.选题要体现因材施教原则。在保证教学要求的前提下,选题内容可因学生的基础、能力差异而有所不同,充分发挥各类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对于学有专长的学生,可允许自选课题,但应由个人提出申请,经指导教师同意、系主任批准。 5.对于一个课题由多人合作完成的项目,应有明确分工,各人有不同的小题目,内容有所侧重,注意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全面的综合训练。 6.选题需经系主任批准,报教务处备案。选题一经确定,不得随意更改。第三条 毕业设计(论文)指导教师职责 指导教师由具有一定设计经验与科研能力、对该课题内容熟悉、具有讲师职称以上的教师承担。一般情况下,助教不单独承担指导工作。在外单位进行毕业设计的可以聘请外单位相当于讲师以上职称的工程科技人员或研究人员承担指导工作,并应有专人(讲师以上职称者)定期进行联系。指导教师确定后,原则上不能随意更换。指导教师在学生毕业设计期间不得随意出差,确因公需出差,须经系主任批准、教务处备案,时间不得超过一周,并委派相当水平的教师代理指导。否则,按教学事故处理。 指导教师指导毕业设计(论文)学生数一般不超过6人。鼓励有科研课题的教师多带毕业设计(论文),但必须做到每人一题。 指导教师主要职责是: 1.选择课题,拟定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和指导书;做好设计(论文)的前期准备工作,如文献资料、图书、工具书、实验器材等;制定周密的进度计划。 2.指导学生了解毕业设计(论文)课题的任务、目的、要求等全部工作内容,制订工作计划,认真指导学生进行总体方案设计和实验方案或调查方案的选择以及审查数据处理、理论或实验分析的结论等。 3.定期检查学生毕业设计(论文)工作进度及工作质量,及时解答学生所提问题和尽量解决学生所面临的困难。 4.指导学生按规范要求正确撰写毕业设计(论文),评审所指导的设计(论文)的全部资料,并写出评语和评分。 5.在学生毕业设计(论文)答辩前,由指导教师请一位评阅人(校内教师)或由答辩委员会(小组)负责人组织教师对设计(论文)进行评阅,要求参加评阅的教师从学术角度就学生所学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的掌握和运用程度、学生能力等方面进行认真评阅,并给出评阅成绩。 6.参加毕业设计(论文)答辩工作,评定学生成绩。第四条 毕业设计(论文)对学生的要求 1.学生修完教学计划所规定的课程(含实践环节),取得所规定的学分数和绩点,方有资格参加毕业设计(论文)。 2.在教师指导下,学生可根据个人特长和实际情况提出参加毕业设计(论文)的课题要求,系进行统筹安排。 3.在教师指导下,根据任务书的要求,拟定设计(论文)总体方案和进度计划。 4.独立进行设计(论文)的研究全过程,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性,严肃认真,刻苦钻研,按时完成任务。不得弄虚作假,不得剽窃他人研究成果,一经发现,其毕业设计(论文)以不及格计。 5.自觉遵守各项规章制度和劳动纪律,虚心接受教师和工程技术人员的指导。毕业设计(论文)期间,无故缺席按旷课处理,缺席时间达四分之一以上者不得参加答辩,其成绩以不及格计。 6.准确绘制设计图纸,认真拟定设计说明书或撰写论文,做到图画正确清晰,设计合理经济,说明书简明扼要、文字通顺,书写工整、计算正确,并用中英文撰写说明书(论文)摘要。 7.毕 业设计(论文)工作结束后,所有的毕业设计(论文)资料(包括图纸、试验记录、原始数据、调研记录本、上机程序、实物照片、图片、录音带、录像带、设计手册、打印本、样本实物等),学生不得自行带走,须由各系负责收回作为教学资料妥善保存;对有价值的还需要整理归档。第五条 毕业设计的组织工作 全校的毕业设计(论文)在主管校长统一领导下进行,实行分级管理,层层负责的办法。校、二级学院、系的工作职责分别为: (一)学校教务处工作职责 1.在学校预算的基础上,落实全校毕业设计(论文)的经费预算。 2.汇总各二级学院(系)毕业设计(论文)的课题和指导教师安排,协调有关问题。 3.具体负责安排、组织检查全校毕业设计(论文)工作。 4.做好全校“优秀毕业设计(论文)”的.评选和选编工作。 5.督促做好毕业设计(论文)的成绩登录、入档工作。 (二)二级学院毕业设计(论文)指导委员会工作职责 在二级学院院长的领导下,成立毕业设计(论文)指导委员会,由各系主任参加,其主要职责: 1.统一领导、管理和协调毕业设计(论文)的全过程。 2.审核各毕业设计(论文)题目、指导教师配备情况(题目、指导教师名单于第8学期开学第一周内呈报教务处备案)。 3.督促、检查各系毕业设计(论文)组织工作情况。 4.定期检查毕业设计(论文)工作进展情况,协调解决毕业设计(论文)中的有关问题,考核指导教师的工作。 5.负责组织、监督毕业设计(论文)的评阅、答辩和评分工作。 6.做好二级学院“优秀毕业设计(论文)”的评选和编印工作。 7.进行毕业设计(论文)工作总结以及经验交流。 (三)系工作职责 系是直接组织与指导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的基础单位,其主要职责: 1.根据教学计划安排,拟定毕业设计(论文)工作计划,选定题目,组织收集毕业设计(论文)的参考资料。 2.组织编写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和指导书。 3.提出指导教师名单和分配题目。 4.检查毕业设计(论文)进展情况和质量,研究解决所出现的问题。 5.成立毕业设计(论文)形式审查小组,根据规范化要求进行本单位毕业设计(论文)的形式审查工作。毕业设计(论文)规范化要求参照附件1。 6.成立答辩委员会,对学生所完成的毕业设计(论文)进行评阅、答辩、成绩评定、总结等工作。第六条 毕业设计(论文)的考核程序 毕业设计(论文)的考核程序一般分为资格审查、审阅、评阅、答辩和综合成绩评定五个环节。 1.资格审查。学生按计划完成毕业设计(论文)后,经形式审查小组通过、指导教师评阅、系主任批准,方获得参加答辩资格。 2.审阅。学生应将完成的毕业设计(论文)、图纸及附件按期交给指导教师审阅,指导教师要认真审阅,提出审阅意见,写出评语和评分,所评成绩占设计(论文)成绩的60%。 3.评阅。详见本规定第三条第5点,指导教师所评成绩占设计(论文)成绩的40%。 4.答辩。(详见本规定第七条) 5.综合成绩评定。(详见本规定第八条)第七条 毕业设计(论文)答辩 毕业设计(论文)答辩是对学生毕业设计(论文)进行全面检查、考核的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因此,毕业设计(论文)结束时,每个学生均须逐个参加答辩。 1.答辩前,各二级学院应以专业为单位成立答辩委员会,负责本专业毕业设计(论文)的答辩工作。答辩委员会主任一般由系主任担任,答辩委员会成员为3—5名,由具有较高学术水平的教师担任。各答辩委员会可设立一名秘书(不占答辩成员名额),负责答辩过程的记录、材料整理等事宜。 2.对于毕业学生太多的专业,可分别成立若干答辩小组,每个小组由3—5人组成,其成员须具讲师以上职称。对于结合生产或科研任务的毕业设计(论文),可以聘请有关生产、科研部门的人员参加答辩委员会或答辩小组。 3.答辩委员会与各答辩小组的成员由各专业提名,经系主任、二级学院院长审核后,于正式答辩前一个月送交教务处,由主管校长批准后生效。 4.答辩委员会与各答辩小组的任务是组织本系、本专业学生的答辩评分工作,统一答辩方法、步骤、要求,评阅毕业设计(论文),统一评分标准,科学严格评定成绩,推荐优秀毕业设计(论文)。 5.答辩一律安排在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的最后一周内进行,时间大约2—3天。各二级学院应将学生答辩的名单、日期安排提前向学生公布,并于答辩前报教务处备案。 6.答辩前两天,指导教师应把毕业设计(论文)发还给学生,由学生写好答辩报告书面提纲。提纲包括:①课题的任务、目的与意义;②所采用的原始资料或指导文献;③设计(论文)的基本内容及主要方法;④成果、结论和对自己完成任务情况的评价。报告时间为10—15分钟。 7.答辩提问一般二十分钟左右。提问要考察:①有关基本理论、基本知识、研究方法等的掌握程度;②独立工作能力、实践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的体现程度;③关于毕业设计(论文)须进一步说明的问题等。 8.答辩完成后,由答辩委员会(或答辩小组)在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评语栏中写出评语,评定学生答辩成绩。指导教师和系主任结合学生毕业设计(论文)的平时成绩、设计(论文)成绩、答辩成绩三部分成绩进行综合成绩评定,其中设计(论文)成绩由指导教师和评阅教师的审阅和评阅成绩组成。经二级学院毕业设计(论文)指导委员会审核同意后统一向学生公布,有关教师不得事先将评分情况告诉学生。 答辩程序及实施办法参照附件2。第八条 毕业设计(论文)综合成绩评定及其标准 1.评定学生设计(论文)成绩时,必须实事求是,严格掌握标准。一般来说,获得优秀毕业设计(论文)的人数不宜过多;凡经过全面考核,确定为不及格的毕业设计(论文),应坚持原则,作不及格处理。各二级学院毕业设计(论文)指导委员会要把好关,对优秀和不及格的作认真审查,集体讨论,保证准确。 凡毕业设计(论文)成绩不及格者,作结业处理。一年内可申请随下届补做一次,并向学校缴纳一定的指导费。学生补做毕业设计(论文)由原所在专业安排,一般应在校内进行,其间的一切费用由学生自理。 2.毕业设计(论文)的综合成绩由平时成绩(占20%)、设计(论文)成绩(占50%)、答辩成绩(占30%)三部分组成,按百分制折算为五级记分制,即优秀(90~100分)、良好(80~89分)、中等(70~79分)、及格(60~69分)、不及格(59分以下)。 具体评分标准参照附件3。第九条 毕业设计(论文)的经费 毕业设计(论文)经费由学校确定经费总额,然后按参加毕业设计(论文)的实际人数分配到各二级学院,包干使用。经费使用范围是:材料、器材的消耗费、加工、部分计算机上机费、资料费、调研费等。 凡结合生产实际和科研项目的题目,应从该项目经费中拨出适当经费支持毕业设计(论文),以解决毕业设计(论文)经费不足的问题。第十条 本规定从2000年起实施,学校以前公布的毕业设计(论文)有关规定与本规定不相符的,一律以本规定为准。 第十一条 本规定由教务处负责解释。附件1:佛山科学技术学院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规范化要求 附件2:佛山科学技术学院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答辩程序及实施办法 附件3—Ⅰ:佛山科学技术学院本科生(理、工、农)毕业设计(论文)评分标准 附件3—Ⅱ:佛山科学技术学院本科生(文、管理)毕业设计(论文)评分标准佛山科学技术学院 二OOO年四月四日报送:校党委正副书记、正副校长、校长助理 发至:各学院、毕业班级 附件1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本科生毕业 设计 (论文)规范化要求为加强佛山科学技术学院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的规范化建设,提高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的质量,特制定本要求。 一、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规范化要求 (一)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主要内容 1.主要内容 2.具体要求 3.主要参考文献 4.指导教师评语 5.评阅教师评语 6.系审查意见 7.答辩委员会评语及成绩评定 8.成绩综合评定 9.教务处审定意见 (二)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具体要求 1.毕业设计(论文)题目、主要内容、具体要求和主要参考文献由指导教师把关。 2.指导教师评语由指导教师根据学生在毕业设计(论文)过程中的表现、毕业设计(论文)完成情况和质量等方面进行较详细的评价,作出是否达到合格要求和能否参加答辩的意见;评阅教师评语由评阅教师主要从学术角度就学生毕业设计(论文)所反映出来的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的掌握运用程度等方面进行认真的评阅。 3.系审查意见由系主任领导的形式审查小组根据指导教师对学生毕业设计(论文)的指导情况、学生毕业设计(论文)完成情况以及指导教师和评阅教师的评语确定学生毕业设计(论文)是否达到合格要求、是否具备答辩资格的意见。 4.答辩委员会评语及成绩评定由答辩委员会成员集体讨论决定。 5.成绩综合评定由指导教师、系主任根据学生在作毕业设计(论文)期间的平时成绩、审阅与评阅成绩、答辩成绩三方面进行综合评定。 6.教务处审定意见由教务处根据学校有关文件作出最后审定意见。 二、毕业设计(论文)文本结构规范化要求 (一)毕业设计(论文)文本结构内容 1.毕业设计(论文)题目、摘要、关键词(中英文) 2.毕业设计(论文)目录 3.毕业设计(论文)正文 ⑴选题背景 ⑵方案论证 ⑶过程(调查、研究、设计或实验)论述 ⑷结果分析 ⑸结论或总结 4.致谢或后记 5.附录 6.参考文献 (二)毕业设计(论文)规范化的具体要求 1.毕业设计(论文)题目、摘要、关键词由指导教师把关。 2.论文文本每页右下角必须有页码,目录中必须标明页码;正文内容中的序号统一规范为:一、二、三、...;(一)(二)(三) ...; ....;(1)(2)(3)...。 3.毕业设计(论文)正文 (1)选题背景:说明本设计课题的来源、目的、意义、应解决的主要问题及应达到的技术要求;简述本课题在国内外发展概况及存在的问题,本设计的指导思想。? (2)方案论证:说明设计原理并进行方案选择,阐明为什么要选择这个设计方案(包括各种方案的分析、比较)以及所采用方案的特点。 (3)过程(调查、研究、设计或实验)论述:指作者对自己的研究工作的详细表述。要求论理正确、论据确凿、逻辑性强、层次分明、表达确切。 (4)结果分析:对研究过程中所获得的主要的数据、现象进行定性或定量分析,得出结论和推论。 (5) 结论或总结:对整个研究工作进行归纳和综合,阐述本课题研究中尚存在的问题及进一步开展研究的见解和建议。 4.致谢或后记:简述自己通过本设计的体会,并对指导教师以及协助完成设计的有关人员表示谢意。? 5.附录:包括与论文有关的图表、计算机程序与运行结果、主要设备与仪器仪表的性能指标和测试精度等。? 6.参考文献:为了反映文稿的科学依据和尊重他人研究成果以及向读者提出有关信息的出处,正文中应按顺序在引用参考文献处的文字右上角用[]标明,[ ]中序号应与“参考文献”中的序号一致,正文之后则应刊出参考文献,并列出只限于作者亲自阅读过的最主要的发表在公开出版物上的文献。 参考文献的著录,按著录/题名/出版事项顺序排列:? 期刊——著者,题名,期刊名称,出版社,卷号(期号),起始页码。? 书籍——著者,书名、出版社,版次(第一版不标注),出版年,起始页码。? 7.文字要求:文字通顺,语言流畅,无错别字。一般情况下应采用计算机打印成文,若手写则要求书写工整。? 8.图纸要求:图面整洁,布局合理,线条粗细均匀,圆弧连接光滑,尺寸标注规范,文字注释必须使用工程字书写。提倡学生使用计算机绘图。? 9.曲线图表要求:所有曲线、图表、线路图、流程图、程序框图、示意图等不准徒手画,必须按国家规定标准或工程要求采用计算机或手工绘制。? 10.摘要与外文要求:中文摘要与外文摘要都应在500汉字左右或相应字符数;要求阅读一定数量的与本专业相关的外文资料。 11.字数要求:毕业设计(论文)字数要求在8千—1万字左右;文科各专业的文献综述必须单独写,其字数应在1—2千汉字。? 文、管理等科类均可参照以上文本结构规范化要求,作出符合该科类特点的毕业设计(论文)文本结构规范化要求。 三、毕业设计(论文)形式审查的要求 1.各二级学院必须成立毕业设计(论文)形式审查小组,根据规范化要求负责组织本单位毕业设计(论文)的形式审查工作,该项审查工作应在答辩前完成。 2.形式审查合格者由审查小组签字后方能参加答辩;凡形式审查不合格者,应令其返工,直到达到要求为止。 3.若学生在校外进行毕业设计(论文),其论文的形式审查一律回校后进行。 四、毕业设计(论文)成稿要求 1.毕业设计(论文)的封面由教务处按统一格式印制。 2.文本纸张的规格为16开。 3.文本正文内容一般要求用计算机处理,用五号字编排,单面打印。 4.文本装订顺序为:封面、摘要与关键词、目录、正文、致谢或后记、附录、参考文献。 附件2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答辩程序及实施办法一、答辩程序 1.答辩资格审查 凡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按计划完成者,其设计(论文)经系形式审查通过,方获得参加答辩资格。 2.毕业设计(论文)答辩 毕业设计(论文)通过形式审查后,由答辩委员会或答辩小组以公开方式主持答辩工作。答辩前,答辩委员会或答辩小组成员都须详细审阅每位学生的毕业设计(论文)报告,了解设计(论文)的质量和水平,并准备答辩时应向学生提出的问题,做好答辩准备。 答辩过程中,学生须报告自己毕业设计(论文)的主要内容,报告时间不超过15分钟,但不少于10分钟;学生须回答答辩委员会或答辩小组所提问题,答辩提问一般二十分钟左右。 答辩过程中,应做好记录,供评定成绩时参考。 3.成绩评定 (1)答辩前,每个学生须将自己的毕业设计(论文)在指定时间内交指导教师审阅,由指导教师写出评语并作出预评分。 (2)答辩工件结束后,答辩委员会应举行专门会议按学校统一的评分标准和评分办法,评定每个学生的答辩成绩。对于所评优秀、不及格的毕业设计(论文),各二级学院毕业设计(论文)指导委员会要把好关,认真审查,集体讨论,保证准确。 (3)由指导教师和系主任根据学生毕业设计(论文)的平时成绩、设计(论文)成绩、答辩成绩三部分作出综合成绩评定。经二级学院毕业设计(论文)指导委员会审核同意后统一向学生公布。 二、实施办法 1.各二级学院毕业设计(论文)工作在主管院长领导下进行。 2.各二级学院应以专业为单位成立答辩委员会,毕业生太多的专业成立若干答辩小组。 3.答辩委员会及答辩小组的职责是安排答辩程序、主持答辩过程、评定学生成绩、写出评语等。 4.答辩工作结束后,答辩委员会应向二级学院毕业设计(论文)指导委员会作出书面报告。
【免费定制个人学历提升方案和复习资料: 】自考毕业论文指导老师主要有以下七个任务和职责。(一)下达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确定选题和指导学生人数后,由指导教师编写任务书,在学生进入自考毕业论文工作的一周内下达给所指导的学生。任务书包括:题目、写作日程安排、写作步骤、写作目的与要求、论文研究的内容、参考文献等。在任务书中应注意体现如何引导学生收集资料,如何对资料进行整理分析、消化运用,如何把握文章的结构、内容,以及在创新性方面提出要求。(二)指导学生做好资料的收集工作包括指导学生查阅中、外文献资料,督促学生写好读书笔记。(三)指导学生做好《自考毕业论文开题报告》工作指导教师给学生下达《自考毕业论文任务书》后,在学生进行调研、收集资料、做读书笔记的同时,应向学生布置进行自考毕业论文开题报告工作。《自考毕业论文开题报告》由学生填写,指导教师负责填写内容的指导。开题报告内容包括:选题目的和意义、主要研究内容,参考文献、进度安排、指导教师的意见及建议等。(四)指导学生拟定自考论文写作提纲提纲应能较为准确地反映出论文写作的范围、主题、思路,并对学生的论文写作提纲提出修改意见。(五)指导学生完成初稿写作、修改和定稿工作按指导手册规定,对学生的撰写提出具体要求,督促学生按时保质完成初稿写作,要多次提出指导和修改意见,审定定稿。(六)按时完成答辩准备工作在学生呈交定稿论文后,及时进行审阅、评审,并督促所指导的学生做好参加自考毕业论文答辩的准备工作。(七)按时报送自考毕业论文电子文档自考毕业论文定稿后,指导教师要会同学生将自考毕业论文电子文档报送教学管理办。同时,在电子文档名依次填写专业、准考证号及学生姓名。自考毕业论文下方免费学历提升方案介绍: 201404自考00015英语(二)真题 格式:PDF大小: 2015年10月自考05844国际商务英语真题试卷 格式:PDF大小:自考/成考考试有疑问、不知道自考/成考考点内容、不清楚自考/成考考试当地政策,点击底部咨询猎考网,免费获取个人学历提升方案:
大学论文的指导老师是兼有教练员和裁判员角色。 教练员角色就是辅导你完成论文,你有不懂的就可以请教他。 我指导学生写论文时,首先担任教练员角色一般对于初学者,确定写作方向后,会先详细给他分析如何一步一步的写作,同时找一篇范文,让他模仿论文的格式、如何排篇布局、如何遣词造句、如何查找和引用文献, 等他基本掌握套路后,我就进入教练员和裁判员角色了。一边指导一边批判。 裁判员角色就是评判你的论文是否合格了。 到后期,指出问题,判断是否合格了。毕业论文指导教师工作职责 毕业论文作为一个学习、实践、 探索 、创新的综合性教学阶段,是全面考查学生的学习质量,对学生进行综合训练和能力培养的主要教学环节。毕业论文指导教师必须由讲师(含讲师)以上教师担任,助教可以在高职称教师的指导下开展毕业论文的指导工作。毕业论文指导教师要做到: 1.毕业论文选题应结合实际,以保证选题准确、合理、切实可行。 2.毕业论文选题一经确定,指导教师要在调查研究基础上,做好各方面的准备,并对学生提出具体、明确的要求 3.学生开始进行毕业论文初始阶段,指导教师要认真审定学生拟定的开题报告,发现问题及时与学生联系并向系论文指导委员会反映并协助解决。 4.在毕业论文指导过程中,对每一环节都必须严格要求,经常检查学生的工作进度和工作质量,及时对学生进行具体的指导和帮助,对无拖延进度和质量不符合要求的学生应加强教育并及时采取措施。 5.指导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鼓励学生的创新精神,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结合业务指导,教书育人,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和经济技术政策等方面的教育。 6.毕业论文完成后,指导教师要认真审阅毕业论文,根据学生的工作态度、工作能力、论文质量等写出评语。 7.总结毕业论文教学工作经验,不断改进毕业论文工作,提高教学质量。
大学生就业表面上是个人行为,其实,它与学校的发展、声誉和稳定密切相关,更关系到国民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以及高等教育目标的实现,是政府、社会、学校和师生共同关心的大事。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形势与政策有关就业指导的论文2000字,希望大家喜欢!
形势与政策有关就业指导的论文2000字篇一
《创新就业指导,完善就业渠道》
关键词:中职教育;就业指导;创新
中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是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数以亿计的高素质的劳动者,目前全国中职生在校已突破1800万人,创历史最高,如何对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这样一个年龄小、社会经验、阅历不足的群体进行就业教育,以完善的职业指导课促进中等职业教育的良性发展,就成为了中等职业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个新课题。如何创新就业指导课的教学成为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一、影响创新就业指导课教学的问题
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普遍觉得目前就业指导课不够实用。他们认为,学校就业指导课只是形式而已,内容空洞,与实际需要有很大距离:在就业指导上缺乏个性化指导,针对性不强;消息渠道不全,学生并不了解就业市场,教师指导不符合实际。一些学生甚至总结出就业指导课"老三篇":先强调形势严峻,增强紧迫感;然后调整心态,对工作不要挑三拣四;最后提出本专业往年就业率高,鼓励大家要有信心。老师在讲台上滔滔不绝,不少学生却昏昏欲睡,达不到应有的效果。总结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问题:
1、教学内容空洞。现行的《职业指导与创业教育》教材自2008年发行以来,只是做了一些修改,基本上是再版,这样一来内容不免陈旧。再者,在教材使用中,我总觉得教材教学内容有些空洞。比如第一章、第二章和第三章教学内容基本上是理论阐述,理论联系实际太少,这也决定了教学过程过于简单,枯燥无味。
2、教学形式简单。就业指导课的内容涉及方方面面,如毕业生工作、心理、法律、形象指导、求职技巧、社交礼仪、创业教育等,但很多中职学校的就业指导只是停留在传统的"你讲我听"的单纯课堂授课形式上,形式比较单一,内容也比较空泛。统一上课,统一内容,无法满足毕业生的不同需要。就业指导课除了讲述理论外,还应引导学生去进行模拟训练,如可请已经毕业的学生来讲述应聘技巧,也可以带学生去公司或宾馆及商场进行实地考察,使学生掌握工作流程和从事工作的技巧。这就是说,教师要想办法创设情境,让教学切近实践,给学生传授实用技能和技巧,让学生有更多能力体验机会。
3、教师的专业能力不强。就业指导课是一门新课,但大学并没有将这门课形成公共必修课,这门课在大学里只是专业选修课。因此,中等职业学校从事就业指导课的师资力量非常缺乏。现在承担就业指导课的师资队伍主要由德育课老师组成,并非专业的就业指导工作者,因此无法准确及时地反映就业信息,指导老师自己也没有实践经验,辅导方法很简单,就业分析不全面,大部分没有进行过就业市场调查,无法给学生提供高水平的讲授。
由于上述情况的影响,就业指导课教学实效性大大减弱,迫切需要我们采取切实措施,创新就业指导课教学方法,以提高其实效性。
二、创新就业指导课教学方法
根据《职业教育法》规定:"实施职业教育必须贯彻国家教育方针,对受教育者进行政治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传授职业知识,培养职业技能,职业学校要加强就业指导工作,开展创业教育,引导学生转变就业观念,鼓励毕业生到中小企业、小城镇、农村就业或自主创业。"这一规定为深化就业指导课教学工作指明了方向。为提高就业指导课的教学实效性,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一)丰富教学内容
第一,加强相关课程教学。在就业指导课程的讲授过程中,必然要涉及到哲学、经济学、心理学、社会学、公共关系学等相关学科的知识,教学过程中应结合教学内容的需要,适当地介绍一些相关学科的知识,以帮助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近年来,许多中等职业学校从学生入学后分层次开设《生涯规划》、《心理健康教育》、《职业道德与职业指导》、《职业指导与创业教育》等系列课程,为学生提供全方位的知识和技能培训。
第二,采取灵活的授课方式。针对就业指导课程的特殊性,学校可根据不同的专业安排不同的内容和教师。例如,我校结合中小企业创业培训班教学,将课程分为若干部分,分别由学校领导、专业教师或行业专家及专职就业指导老师任课,弥补不足之处。
(一)创新教学方法
实践证明,相同的教学内容,常常会引发不同的学习态度,导致不同的学习效果,这其中很重要的原因是教师的教学艺术不同。就业指导课老师只有不断改革教学模式,创新教学方法,改变"填鸭式"、"一言堂"的教学模式,才能提高就业指导课的教学实效性。
1、案例引导法。①在就业指导课中运用案例引导法更能引起学生们的兴趣,特别是引用本地、本校毕业生在就业过程中所遇到的实例,可使学生体会到真实感,从而更加关注。笔者采用的方法主要是老师举例,设置问题,以学生讨论为主,先分组讨论,推选代表发言;教师适度引导,分歧较大时可不必下结论,让学生思考。如在讲授"面试的方法与技巧"这一内容时,我以"细微之处见功夫"为例。某职业学校推荐小张、小王和小李三名毕业生与某公司人事主管见面,该公司拟从三个人中招聘一人为总经理办公室的职员。他们三人同时走进人事主管办公室。此时,办公室门口地上有一页文件,小张、小李进门后,依次坐在了为应聘者准备的椅子上等待提问,只有小王走过去把落在地上的那页文件捡起来,很有礼貌地交给工作人员,然后才落座准备应对。或许是这个细小的行为起到了关键的作用,小王被录用了。为什么小王会被录用?我引导学生讨论这一问题。有鲜活的教学案例作为教学内容既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可以使理论用之于实践,避免理论架空的现象出现。
2、场景模拟法。针对本课程实用性、操作性强的特点,教学过程中应该结合教学内容有针对地进行有关求职技巧的模拟训练。如我们组织了模拟应聘的现场,在课堂上安排模拟考场,从学生的站、走、立、行、问候、如何回答用人单位的提问等各个方面进行训练。训练方法是分角色进行表演,部分同学当考官,设置问题对应聘的同学进行考查,其余同学则进行评判打分。实践证明,模拟训练作为联系就业理论和择业实践的中间环节,在提高就业指导课的教学效果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有针对性地进行类似的模拟训练,不仅能培养学生的兴趣,活跃课堂气氛,而且能真正地提高本课程的教学效果。
3、参观讨论法。"走出去,请进来",加强与用人单位的联系,创造实习和实践机会。加强校企沟通,让学生提前接触企业。根据一项调查,许多求职的毕业生对其所选择的行业和职位一点都不了解,甚至对公司都不了解,就开始提自己的要求,对所从事的行业职位完全不了解也去就业。为此,我们组织了学生到企业和人才招聘市场参观,亲自体验,以增强其感性认识。参观带有明确的目标,绝不是走马观花。如参观人才市场的招聘会现场,我们首先研讨参观目的,确定问题,提出问题:本场招聘会有多少招聘单位,各单位招多少,应聘者需带哪些证件等,然后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各有侧重点地去实地考证。回来后让各小组进行分析归纳,介绍各自的见闻,教师适当加以引导总结,让学生换位思考:如果我是应聘者,我行吗?我还差在哪些方面?应从哪些方面做起?这些深层次的思考,常常能促进学生进一步学好专业,培养自身能力,增强就业紧迫感。
4、个别辅导法。随着就业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化,毕业生与用人单位实行了广泛意义上的"双向选择",行业壁垒、区域壁垒也相应地被打破,毕业生择业的自主权和用人单位的自主择人权得到切实的确立。但在各种形形色色的求职择业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普遍性和代表性的事例。由于个体存在差异,同样的就业条件,经常导致不同的就业结果。那么如何针对这种差异,有效地提供不同的的咨询呢?主要方式是就业指导老师与前来咨询的毕业生进行对话。这种对话的气氛往往都是很友好的,指导老师平易近人,被指导者也很放松。指导老师一般要询问这样的一些问题:如择业的技巧与方法,个人对职业的要求,个人的职业计划,个人在职业方面存在的问题等,指导老师根据不同的情况进行不同的辅导。
当然,好的教学方法还有很多。教师应根据自己的知识结构和教学经验,在教学过程中灵活选用,综合运用多种方法进行教学。
(三)提高任课教师的专业能力
就业指导课任课教师一般来说长于德育课教学,这也是进行就业指导课教学的必备条件。但光具备这样的知识和教学能力还是不够的,必须通过自学了解就业理论,把握就业动态,经过实践学会进行就业指导。这对于提高就业指导课教学实效性至关重要。任课教师应多学习就业心理学、人力资源学等知识,最关键的是进行教学探索和实践,以教学实践和创新精神推进教学,服务于学生的就业。
另外,就业指导课是一门实践性、实用性、参与性很强的课程。长期以来,在教学中存在一个显著弊端就是课堂上讲知识点,书本上划知识点,头脑中记知识点,试卷上考知识点,阅卷中评知识点,然后由此评定学生成绩,这是一种片面的考试评分方法,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我们必须改革考核方式,学生的最终成绩由平时成绩和期终考核相结合,平时成绩包括上课纪律、作业、课堂演讲、课余学生收集的资料以及课堂讨论。②期终考核以调查表的形式,避免过去以客观题为主的形式,抛弃死记硬背的教条方法,采用灵活多样的形式,最后写一个总结性的报告,这样既拓宽了同学们的视野,同时注重理论和实践紧密结合,这样不仅培养了学生的能力,而且注重了教材内容的先进性和科学性。
总之,在目前的社会经济状况和就业形势下,中职毕业生中出现就业困难群体将是无法避免的。能否使他们较好地实现就业,将会直接关系到职业学校的生存和发展,甚至关系到国家的稳定、社会的和谐。③中等职业学校就业指导工作任重道远,我们应当拓展思路,积极借鉴成功的教学经验,努力提高就业指导课的实效性,使学生觉得这就是他们所需要的就业指导课,从而自觉和乐于接受就业指导甚至主动要求就业指导。
注释:
①芦京昌、徐明、徐乐蔚、邹大东.高职就业指导工作的现状及发展创新.[J]职业技术教育,2008(11).
②朱珍葶.谈高校就业指导工作的创新[J].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2011(2).
③江小卫.独立学院就业指导工作的创新思路[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0(24).
作者简介:郑东和,(1962-),福建省漳州财贸学校高级讲师,研究方向:中职教育就业指导;郑岚希(1989-),女,华东政法大学研教院2012级法学(法律与金融)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金融法、证券法。
形势与政策有关就业指导的论文2000字篇二
《大学生就业问题及就业指导》
摘要:就业问题是当今社会讨论的一个热点之一,大学生就业指导对于大学生自身的就业和成才、高等教育的可持续发展以及社会稳定和发展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是当前高校亟待加强的重要工作。全文分析了影响目前大学生就业的几个主要原因和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中的几个问题,并提出了一系列高校开展就业指导工作的对策与建议。
关键词:就业;整体素质;就业指导;教学改革
0.引言
就业是人类社会普遍存在的社会经济现象,也是每个大学生人生发展的重要课题。就业选择过程中既有挑战也有新的机遇。大学生要从实际出发,敢于向社会展示自己的聪明才智,保持健康的心理,以积极的态度使自己逐渐适应社会。大学生就业指导是教育者根据学生个人特征和社会需要,帮助学生计划职业发展,培养职业能力,选择适宜性职业,以促进学生个人和社会的和谐发展而实施的有组织有计划的教育实践活动。大学生就业指导对于大学生自身的就业和成才、高等教育的可持续发展以及社会稳定和发展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是当前高校亟待加强的重要工作。
2大学生就业困难的原因
扩招
近几年来,我国高校毕业生队伍迅速增大,用人单位有了充分选择余地,这是就业难的直接原因,但不是根本原因。扩招同就业难之间确实存在关系,中国大学生表面上看起来过剩了,但这种过剩并不是大学生总量过剩,而只是一种结构性过剩,其实社会对高技能、高层次的人才需求量还相当大。与其他国家相比,有13亿人口基数的我国高教的发展还是远远不够。西方发达国家一般都在50%以上,像美国就在70%以上。所以把就业难的根本原因算在“扩招”身上,是不合理的。
大学生整体素质的下降
许多应届毕业生不断的抱怨:“企业用歧视的眼光在看待应届大学生。”对此,有企业家表示,倒不是排斥所有的应届毕业生,只是在实际工作中确实有部分大学生的职业道德不敢恭维。有个不争的事实是:大学本科毕业生不如中专生和大专生敬业;再者,有少数大学生受不得委屈,他们害怕挑战和压力,一旦受挫就缺乏自信,怨天尤人。确实这些都是应届毕业生整体素质下降的原因。高校不断扩招造成生源总体水平下降与教学质量降低已逐渐形成共识,而现在在高校里有多少大学生沉迷于网络游戏,有多少大学生把时间浪费于恋爱游戏中等等造成了大学生整体素质的整体下降。事实上,整体素质好的学生找份好的工作还是比较容易的。
高校专业设置的结构性矛盾突出
在大学生就业已经市场化的情况下,而大学的专业设置和调整却显得十分滞后,致使毕业生专业结构与市场供求出现了错位,从源头讲,这已成为制约大学生就业的重要原因之一。大学的专业及课程设置滞后于社会的发展当今是高等教育客观存在的现象,没有能够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调整,扩展了专业及课程设置的盲目性,专业趋同现象严重,造成供求结构失衡。不少学校专业划分过细,难以跟上市场变化的步伐;一些高职、专科教育专业缺乏特色,培养出来的学生没有竞争优势。近几年来,虽然高等教育也加快了专业结构和人才培养结构的调整,并且也确实取得了一定进展,但总体上看,高校缺乏改革和调整的积极性、主动性,有些学校的专业设置和专业调整往往不是面向市场需求,而是单纯立足于自身师资条件等,造成学校无特色,教育无特点,学生无特长。结果是长线更长,结构性矛盾更突出。
大学生的就业观念不当
大学生就业难,在很大程度上也是因为他们期望值偏高,自身定位不准,理想与现实脱节。一些学生认为读了大学就理所当然当国家干部,就应该有一份待遇丰厚的固定工作,片面认为留在大城市、大单位才能体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才能实现自己的理想和抱负,一味追求物质待遇和地域条件。重地位,重名利,轻事业,轻奉献,缺少艰苦奋斗的精神和强烈的责任感。其实,现在我国的很多地方还是很需要大学毕业生的,比如说基层单位、中西部地区的技术工作等等,从这个意义上讲,大学毕业生也并不过剩。大学生就业难仅仅是观念问题。部分学者将大学生就业难归结为结构性失业,认为大学生不愿意去中小城市、县城,特别是西部地区,大学生对工资待遇、工作环境、福利条件的要求与劳动力市场的实际差距较大,换句话说依然是大学生的思想观念问题。不论是农村学生还是城市学生,北京、上海、深圳绝对是最具诱惑力的前三个就业地点。但是,城市再大,它所能提供的就业机会也是有限的。
3我国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现状与缺陷
由于我国高校真正意义上的就业指导工作尚处于起步和摸索阶段,与社会经济发达国家相比,存在着较大差距,主要表现在:
内容上单调、无针对性
大多数高校的就业指导工作指导内容常限定于传授求职技巧、面试技巧,联系用人单位和推荐学生,对就业形势的一般介绍,完成就业率指标。由于缺乏对就业指导工作的全局考虑和总体安排,就业指导工作功能单一,内容狭窄,在对大学生就业观念和价值取向的引导,在职业判断和选择能力的培养以及职业道德教育等方面着力较少,难以适应当前就业形势的要求。于是,现实中的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就出现了工作临时应付,指导内容肤浅、泛化,指导效用差,观念教育缺失等情况。
缺乏专业性
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缺乏专业性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专业人员缺乏,我国的大学生就业指导机构专业人员配备不足,专职指导人员数量较少,不少指导人员自身已经承担了高校的其他学生工作。由于缺乏长期系统的业务培训,就业指导人员的素质参差不齐;二是专业机构缺乏,尽管目前我国大学的组织体制中,专门设立了毕业生工作的机构,但这些机构很难代替就业指导的职能,事实上目前高校毕业生工作机构由于忙于应付大量的与就业有关的事务性工作,难以有固定时间和精力来开展针对性的就业指导工作。无论是在占有信息方面,还是在知识储备方面均难以达到就业指导应有的效果。那么,面对一个专业化程度较高的劳动力市场,与市场不相匹配的非专业化指导的效果是不好的。
存在开环封闭性
就业指导应当是一个系统化的职业指导、培训、咨询与信息反馈网络。首先高校的就业指导机构没有与公共就业机构建立必要的信息交流制度,没有与治安管理部门建立起危险预警机制、危机共同处理机制,高校和不同地区招聘会的组织者也未能建立紧密的联系。这种封闭的、分割的就业指导工作与学生跨地区就业是不符的。其次,高校未与用人单位之间建立起学生求职材料证明机制,在一定程度上引发了诚信危机,给毕业生就业带来消极影响。最后,商校与用人单位之间建立的“供需基地”在深度和广度上还不够,未能发挥应有作用。
4.高校开展就业指导工作的对策与建议
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强化学生实践能力,优化人才培养结构
大学毕业生是高校生产出的“教育产品”,在教学活动中,大学应该加强实践环节的设计,为学生创造机会与用人单位接触,让学生早日介入就业市场,为就业早做准备。我们应当为学生提供创新的氛围,培养创新意识。应加强专业实验室建设,使学生能通过实际的操作对本专业涉及领域的知识,加深理解,并培养其实践动手能力。为今后走向工作岗位就提前做好准备。
进一步深化教学改革,改变培养模式
高校应积极推进素质教育,加强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提高毕业生质量。由于社会的发展、技术的进步和知识更新的速度加快,高等学校毕业生必须适应岗位变换、更新知识和学习新技术的需要。因此,要加快改革高校的人才培养模式,大力推进素质教育,不断深化教学改革,做到人才的培养适应市场的需要。21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仅靠单一的专业知识已不能适应社会需求。各个高校可以尝试按专业大类招生,不必一开始就细分专业,同时扩大选修课的范围,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增加应用性、操作性、技能性的课程,使毕业生有更多的就业知识和本领,更好服务于我国经济建设发展的需要。
强化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各项建设,促进就业指导工作专业化、正规化
首先应建立和强化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的各项职能,从学生的实际需要出发,充分发挥信息采集、就业政策与职业咨询、择业技术、技巧指导等功能作用;其次应当加强高校就业指导部门与基层的院系及相关专业人员的联系与沟通,在高校内部组成上下贯通的指导网络。同时应加强就业指导工作的软硬件建设,当前尤其是要建立一支高素质的就业指导专兼职人员队伍。
加强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开放性
畅通的就业渠道是高校毕业生就业率高低的基础。作为高校就业指导部门可以邀请用人单位到学校举办大型供需见面会和专场招聘会,既加强了学校与用人单位的沟通,又降低了毕业生的就业成本,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率。也可以走出校门,深入企业,跟踪调查已就业学生,及时了解企业的具体用人需求以及历届毕业生的工作情况,以掌握第一手市场需求信息和市场反馈信息。高校要借鉴国外“合作教育”的方式。让学生在就学期间分阶段到企事业单位实习工作。要用人单位提前介入培养和物色人才。
5结论
职业选择对于每一个大学生的一生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应以高等教育的目的为指导,树立“以就业为导向,以市场为导向,以社会和学生的需求为导向”的观念,以塑造大学生的基本素质、培养大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引导调整大学生的择业心态为核心内容,坚持工作的持续性、专业性、预见性、针对性。高校就业指导工作具有教育过程的长效性和对象的全员性等特点,是一项系统工程,应贯穿于学生从入学到毕业的全过程之中。
参考文献
[1]冯婧.关于大学生就业问题的调查与分析.中国轻工教育.2006(3)
[2]薛浩.当前大学生就业问题及对策.职业时空:综合版,2006,2(7)
[3]郭玉东.中国大学生就业问题浅析[J].人口与经济,2004(10)
职业发展就业指导课论文
当前大学生的就业现状不容乐观,就业的供需矛盾突出。传统就业指导工作中存在许多不足,很有必要引入职业生涯规划理论。以下是“职业发展就业指导课论文”希望能够帮助的到您!
高校毕业生就业体制改革以后,“双向选择,自主择业”成为大学生就业的主要形式,现在的大学生成为就业责任的主体时。随之而来的压力也大大增加。来自 教育 部的数据显示,2o03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共212.2万人.比上年增加46%,而用人单位的人才需求量并没有明显增JJIl。有关专家称,2003年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率约70%.有64万大学生无法上岗。在毕业生数量年年大幅度增长的同时,高校毕业生待业的现象开始出现.而且这个数量有逐年上升的趋势。一方面是全周上百万大学毕业生捧着 简历 四处求职.另一方面是200多万个就业岗他“等米下锅”。“有人没事干,有事没人干”的情况耐人寻味.2004年更是出现了高校毕业生“零工资”的个别现象.残酷的现实让我们反思高校出来的是怎样的“产品”。而礼会又是需要怎样的人才笔者认为出现了供需鸿沟:社会需要的是一出校门就拥有实际操作能力的综合型人才.而学校也面临着是让学生学好专业基础知洪还是让学生多多参加社会实践的难题。事实上.我们普遍少做了一件事情:大学生的生涯规划。从而导致了大学生的职业生涯意识淡薄。绝大多数毕业生到毕业时才去找工作,这时很难说服自己找到的工作就是自己喜欢的工作。找工作应从大学一年级就着手准备.做好个人的职业生涯规划。
一、职业生涯规划的 历史 和 发展
职业生涯规划在20世纪初叶起源于美国,60年代末70年代初.随着生涯发展理论的提出,生涯规划逐渐取代职业辅导的地位。70年代,生涯规划教育在美国得到了推广和实施:80年代.生涯规划理论义有了新的发展.生涯规划已成为 现代 学校教育与心理辅导的一个重要部分。在这数十年的发展过程中,主要出现了以下几种理论:强调发展历程论(将人生历程视为一个阶段转换至另一个阶段),强调个人特质论(着覆于心理需求与特质对职业选择的影响).强调决策历程论(分析职业抉掸历程中的元素与步骤)。强调社会学习论(礼会环境和学习经验对职业生涯行为的影响),职业发展论(探讨自我概念的发展、职业印象、结构考虑、性别角色.社会地位与个人特质等因素)。社会认知职业生涯理论(职业生涯选掸是自我概念和环境中学习经验交互作用的结果)。社会认知职业生涯发展理论将职业选择与职业发展看作一个系统工程,不仪仪考虑到心理问题.同时考虑到社会、 经济 等方面的影响,井且将职业选掸看作一个相对开发的系统,认为职业选择应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日前,它已经成为世界职业生涯指导的主流理论体系。
生涯规划在国外已有数十年的发展历史。但在我国尚处于发轫之初,没有引起足够重视,许多高校的师生对生涯规划的意义认识不清.对生涯规划的内容、方法、途径缺乏系统深入的了解。生涯规划在我国是一个有待拓展与实践的新课题。
二、职业生涯规划的涵义及内容
职业生涯规划指的是一个人对其一生中所承担职务相继历程的预期和计划,包括一个人的学习.对一项职业或组织的生产性贡献和最终退休。也就是说个人在生涯发展历程中.对个人的个性特点或职业与教育环境资料进行探索。掌握环境资源,在此基础上确立生涯目标;在面对各种生涯选择事件时,针对各种资料和机会进行评估,形成生涯决定,进而承担生涯角色,以达到生涯适应和自我实现。个体职业生涯规划并不是一个单纯的概念。它和个体所处的家庭。以及社会存在密切的关系。它是当事人在内心动力的驱使下。结合社会职业的要求和社会发展利益.依据现实条件和机会所制定的个人化的实施方案.其过程包括自我评估、生涯机会评估、职业选掸、设定职业生涯目标、制定行动计划、评估与反馈六个步骤。
1、自我评估。通常可以自行思考、自我分析或与老师、家人、朋友交流讨论评估包括自己的兴趣、特长、性格、学识、技能、智商、情商以及组织管理、协调、活动能力等。
2、生涯机会的评估。主要是分析内外各种环境因素对自己生涯发展的影响。包括环境条件的特点、环境的发展变化情况、自己与环境的关系、自己在这个环境中的地位、环境对自己提出的要求、环境对自己有利的条件与不利的条件这六个方面。
3、职业选择。通过自我评估、生涯机会的评估,认识自己、分析环境。在此基础上对自己的职业做出选择。
4、设定职业生涯目标。生涯目标的设定,是职业生涯规划的核心通常目标分短期目标、中期目标、长期目标。
5、制定行动计划。要有具体的计划与明确的措施,以便于定时检查,是职业生涯规划能否顺利实施并实现目标的关键
6、评估与反馈。有效的职业生涯规划设计最重要的是要不停的评估与反馈,以适应环境的改变。其修订的内容包括:生涯机会的重新评估、职业的重新选择、生涯目标的修正、计划与措施的变更等等。
三、职业生涯规划是大学生就业指导的新思路、新方法
我们当前的就业指导工作基本上还限于信息发布、政策宣传、技巧培训、协议办理等一般性的服务工作上,较少重视学生的个性、兴趣、特长、能力。缺乏一定的系统性、针对性。而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则是以学生为主体、以社会为导向的个性化的就业指导。通过对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引导他(她)们根据自身素质特点。结合自身价值取向和兴趣爱好,并结合社会人才市场现状和发展趋势.设计职业发展目标及其实施计划。
依据休普(super)生涯彩虹图的划分,可以将一个人的职业生涯分为四个阶段:探索阶段、建立阶段、维持阶段和衰退阶段。大学生正处在对个体职业生涯的探索阶段.这一阶段对职业的选掸对大学生今后职业生涯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在这个时期。大学生的个体能力迅速提高。逐步形成了对未来职业生涯的预期。许多学生往往需要就自己的未来职业生涯作出关键性的决策。因此。在高校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意义重大。
1、职业生涯规划将促成大学生自我同一性的认同
相当多的大学生对自身的定位和未来的职业方向并没有清晰的目标和计划。大学校园里常见的是那些盲目地参与社团活动。却并不清楚这些活动对自己究竟有何益处的同学:是那些忙着这个证那个证而对自己的特长和爱好并不清楚的I司学大学生活本来就很短暂。如果不利刚有限的时间来做最重要最有效率的事情.那无疑是一种最大的资源浪费。大学生的就业观点一定意义上是其人生观、价值观的反映。它的形成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是就业,还是考研、出国.不是到临毕业前才决定的.往往是大学儿年准备和努力的结果。从低年级开始进行职业生涯规划设计指导并开设相应就业指导课程。有利于及早消除大学生就业、掸业中的误区:有利于使刚入校的新生及早转换角色,做出长远规划。使他们积极适应大学生活,今后能更好地走入社会.更好地发挥自己的专长,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2、职业生涯规划是大学生就业指导的理想平台
大学生通过职业生涯规划可以做到:(1)突破并塑造清新充实的自我,(2)准确评价个人特点和强项,(3)评估个人目标和现状的差距,(4)重新认识自身的价值.(5)增强个人的竞争力,执行力。学生以通过分析.估计自己的能力,评价自己的智慧;确认自己的性格。判断自己的情绪;找出自己的'特点,发现自己的兴趣。明确自己的优势。衡量自己的差距。以此跨越自己的障碍.成功地把握自己。真正地体现自己,使才能得到发挥。个性得到 发展 。通过职业生涯规划。可选择适合自己发展的职业.确定符合自己兴趣与特长的生涯通路计划。职业生涯规划大大丰富了大学生就业指导的内涵。成为就业指导的理想平台。
四、用职业生涯规划的思想作大学生全程就业指导工作
所谓“全程就业指导”.就是从大学生一年级开始.就指导他们进行职业生涯规划 教育 和指导.通过就业指导课、专家报告会、就业服务信息网和日常咨询等方式对全校学生进行各种形式的就业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向学生讲解就业政策。传授就业技巧。
目前.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还有待进一步推广。从事职业生涯规划的专门人才极少.也没有培养职业生涯规划专门人才的机构。这在客观上给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造成了很大的困难。笔者呼吁应为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提供智力支持。社会对此应有足够的重视.直至设立职业生涯规划这一职业。随着毕业生数量和就业雎力的不断增加.各高校在努力提高就业率的同时.还要提高毕业生的就业质量。而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即是一条最佳途径。各高校应正确对待在职业兴趣培养和职业生涯教育方面的不足和差距,积极培养职业生涯规划的师资,丹设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切实做好大学生就业的指导工作。简要地说,可以从以下三方面着手,使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落到实处。
1、使学生认识自我。逐渐形成初步定位。从大一开始就不问断地对学生进行相对系统、全面的职业生涯辅导.帮助学生有一个理性的自我认识,清晰的自我定位.从而合理规划人生。让学生准确的评估自己掌握的知识技能并善于剖析自己的个性特征。这是职业生涯规划的基础。可以通过自我思考、霍兰德职业性向测验、斯特朗一坎贝尔个人兴趣调查问卷等对学生进行职业兴趣测验和心理测试。测评自己的职业兴趣、职业人格、职业能力、职业知识。并请相关行业的成功人士或资深从业人员提出建议。潜能测评能够帮助学生找到与所要达到目标所要求的知识、能力的差距,让同学们更全面地认识自我.给自己的职业生涯初步定位。
2、通过生涯三观(生涯发展观、职业价值观及择业策略观)教育。最终完成生涯三定(定向、定点和定位)。通过三观教育。可以让学生更好地完成三件事:想干什么即职业期望值的确定。能干什么即职业素质的确定,允许干什么即环境、条件、机会、渠道等的影响。从而明确自己要在哪里工作。要做什么工作,要社会什么样的同报。
3.以人为本.凸显职业生涯规划张力。可以根据各专业.各年级学生的职业选掸、职业目标的差异性以及兴趣、特长、能力的差异性,开展“个性化”的就业指导和就业咨询。也可根据学生规划中自我评估、生涯机会评估、行动计划措施当中普遍存在的认识偏差等问题进行针对性的职业教育。不仅包括求职面试、 简历 制作、仪表礼仪等“外在”的技巧培训,还可拓展到职业修养、价值观等等“内在”的素质教育。把大学生的交际能力、口才技巧的欠缺,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的滋生蔓延,爱情观、权力观、公德观的错位纳入职业生涯规划,促进大学生生涯意识的觉醒。最终成功地走向工作世界。
高校毕业生职业指导需求的调查与对策论文
论文摘要: 随着高等教育的迅速发展,高校毕业生面临的就业形势日益严峻。本文以四所高校200名毕业生为对象,调查其对学校职业指导的需求.并为高校提出了相应的指导策略。
论文关键词: 高校毕业生职业指导职业价值观
国外已有研究表明,职业指导对大学生正确进行自我分析,合理进行职业选择并提高其职业满意度等有重要意义;用人单位招聘到合适的员工,员工有较低的离职率,单位减少了对新员工的培训成本,也有利于全社会人力资源的有效配置和开发。目前,各高校虽已对大学生开展了一定形式的职业指导,但由于开展的时间不长,还没有摸索出一套完善的高校职业指导体系,实际工作中还存在很多尚待解决的间题。大学生的职业认知能力较低,而这又影响着大学生工作搜寻的努力程度[ul。所以高校职业指导工作应深人调查了解学生的需要,然后有针对性的开展职业指导工作。
1研究对象与方法
研究对象
选取我国四所综合类高校(南方、北方各2所)毕业生为研究对象。
研究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法,编制“综合类高校毕业生职业指导需求的调查问卷”,共发放问卷200份,收回有效间卷159份,其中文科学生85人,理科学生74人;男生94人,女生65人。
2结果与分析
所有数据都采用进行统计分析。
不同的专业和性别对大学生求职的影响
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对不同专业和性别的被试在个人求职自身条件上的自信程度进行了差异显著性检验。结果表明,不同专业的被试在老师对自己的评价的自信度上存在显著差异,t=<,在个人的社会关系自信度上存在显著差异,t=<,理科学生比文科学生更自信;其它方面的自信度无显著性差异。
不同性别的`被试在个人的学习成绩自信度上存在显著差异,t=<,女生对个人的学习成绩更自信;在个人的社会关系自信度上存在显著差异,t=<,男生对个人的社会经验更自信;其他方面的自信度无显著性差异,但男生对个人的专业、实际能力、工作经验和老师对自己的评价方面比女生自信度高,而女生只在个人的学历方面比男生自信度高。表明女生除了成绩外,在其他方面的自信度不高。张杉杉、孟庆茂的研究结果也显示,女生比男生在择业上表现出更多的担心。
对找到工作有自信和无自信的被试在个人的专业自信度上存在显著差异,t=<,在老师对自己的评价自信度上存在显著差异,t=<,在个人的社会关系自信度上存在显著差异,t=;p<,对找到工作有自信的被试在这三个方面更自信,表明大学生对专业的自信度已经影响到了他们找工作时的自信。
对于职业指导课程的内容和指导人员的看法
大学生对职业指导课程内容的重视程度的看法
将大学生对职业指导课程教学内容的重要程度降序排列,结果表明,大学生将进行自我设计、潜能开发和提高自己心理素质等个人塑造方面的内容列在第一位,将介绍就业信息方面的内容列在其次,最后为树立何种职业观念及职业道德规范方面的内容。
大学生心中的理想的求助人选
当大学生面对就业困惑时.首先是自己解决.占78%.这体现了大学生的独立意识;其次是与自己朋友商量,占67%,然后是向学校中的职业咨询人员和老师求助,占46%,最后是与父母商量,占21%。大学生最希望就业指导由有成就的毕业生来进行,占54%,其次为辅导员,占43%,最后为职业咨询指导顾间和心理咨询老师,占12%。这在某种程度上说明,高校对大学生进行职业指导的力度不够,大学生还没有深刻体会到职业指导对他们的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作用。
3结论与建议
结论
高校职业指导应与各专业结合,注重提高文科学生的专业自信度,并指导大学生找到自我实现与社会需求的最佳契合点。
高校职业指导应针对不同性别的学生有不同的辅导内容,注重提高女大学生的求职竞争力,并增强其择业价值观。
高校职业指导课程的重点是职业心理咨询,高校应加强高素质职业指导队伍的建设,并帮助学生进行职业规划。
建议
高校必须按市场需求及时调整学科结构、专业结构、课程结构、人才培养层次和师资队伍
例如,减少专业种类,拓宽专业面;实行按大类招生,人学前两年所有学生所学课程相同,后两年分专业小方向,让学生按自己的兴趣进行选择;减少必修课,增加选修课;实行灵活的学分制和主辅修制等。
高校职业指导应针对不同性别的学生有不同的辅导内容
特别是应该针对女生在求职过程中所遇到的阻力给予有针对性的心理辅导,让女生树立正确的择业价值观,选择更适合女性生理特点和个人发展的职业,并培养其求职自信心,提高其求职竞争力。
高校应将职业心理咨询内容列为课程重点
从人学之初就建立每个学生的心理档案,针对每个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心理健康水平,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导;其次,应该分年级开设不同的职业辅导课程,让每个学生对自己的职业生涯进行规划,并有效利用四年大学时光锻炼自我;最后为学生提供大量的就业信息,学生才能在就业中如鱼得水。
高校要加强高素质职业指导队伍的建设,引进专业的心理咨询人员,每个年级根据人数配备几名辅导员的同时,为每个教学班配一名班主任,高校要对这些学生工作人员进行定期的培训,以便让学生在有困惑时能随时求助不同层次的工作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