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开题报告怎么写论文题目:学生姓名: 学 号:专 业:指导教师:年 月 日开题报告填写要求1.开题报告作为毕业设计(论文)答辩委员会对学生答辩资格审查的依据材料之一.此报告应在指导教师指导下,由学生在毕业设计(论文)工作前期内完成,经指导教师签署意见审查后生效.2.开题报告内容必须用黑墨水笔工整书写,按成教处统一设计的电子文档标准格式打印,禁止打印在其它纸上后剪贴,完成后应及时交给指导教师签署意见.3.学生查阅资料的参考文献应在3篇及以上(不包括辞典,手册),开题报告的字数要在1000字以上.4.有关年月日等日期的填写,应当按照国标GB/T 7408—94《数据元和交换格式,信息交换,日期和时间表示法》规定的要求,一律用阿拉伯数字书写.如"2004年9月26日"或"2004-09-26".毕 业 论 文 开 题 报 告1.本课题的研究意义中国互联网经过10年的持续发展。目前在普及应用上正步入崭新的多元化应用阶段。有关数据显示,中国宽带用户、网络国际出口带宽、上网方式和途径、网络应用服务更趋多样化。人们对互联网的使用广度、信用度、依赖度正在逐步提高。随着网络提供的功能和服务的进一步完善,网络应用化、生活化服务正逐步成熟。互联网的影响正逐步渗透到人们生产、生活、工作、学习的各个角落。中国互联网整体呈现较快的增长态势。但中国地区之间互联网发展水平、普及水平还存在明显的差距,呈现"东快、西慢,城快、村慢"的特点,因此,加大对于互联网应用和发展的研究力度,借鉴国外互联网应用的成功范例引入和普及互联网应用的先进经验是当务之急。2.本课题的重点和难点第一,从全国人口来看,互联网普及率还很低,仅有,与世界平均水平约14%还有较大差距。因此要普及互联网,让更多人来使用互联网是任重道远的事情。本文来自: 大学生校内网() 详细出处参考:
毕业论文中引用的材料和数据,必须正确可靠,经得起推敲和验证,即论据的正确性。具体要求是,所引用的材料必须经过反复证实。第一手材料要公正,要反复核实,要去掉个人的好恶和想当然的推想,保留其客观的真实。第二手材料要究根问底,查明原始出处,并深领其意,而不得断章取义。引用别人的材料是为自己的论证服务,而不得作为篇章的点缀。在引用他人材料时,需要下一番筛选、鉴别的功夫,做到准确无误。写作毕业论文,应尽量多引用自己的实践数据、调查结果等作为佐证。如果文章论证的,是作者自己亲身实践所得出的结果,那么文章的价值就会增加许多倍。当然,对于掌握知识有限、实践机会较少的大学生来讲,在初次进行研究中难免重复别人的劳动,在毕业论文中较多地引用别人的实践结果、数据等,在所难免。但如果全篇文章的内容均是间接得来的东西的组合,很少有自己亲自动手得到的东西,那也就完全失去了写作毕业论文的意义。 (二)论证要严密 论证是用论据证明论点的和过程。论证要严密、富有逻辑性,这样才能使文章具有说服力。从文章全局来说,作者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要符合客观事物的,符合人们对客观事物认识的程序,使人们的逻辑程序和认识程序统一起来,全篇形成一个逻辑整体。从局部来说,对于某一问题的分析,某一现象的解释,要体现出较为完整的概念、判断、推理的过程。 毕业论文是以逻辑思维为主的文章样式,它诉诸理解大量运用科学的语体,通过概念、判断、推理来反映事物的本质或规律,从已知推测未知,各种毕业论文都是采用这种思维形式。科学论文往往是用已知的事实,采取归纳推理的形式,求得对未知的认识。要使论证严密,富有逻辑性,必须做到:(1)概念判断准确,这是逻辑推理的前提;(2)要有层次、有条理的阐明对客观事物的认识过程;(3)要以论为纲,虚实结合,反映出从“实”到“虚”,从“事”到“理”,即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飞跃过程。 以下是游泳的健身功能 你要结合起来写! (l)游泳是在阳光、空气、冷水三浴兼并的良好的自然环境中进行的体育运动项目,从而集中了阳光浴、空气浴和冷水浴对人的所有疗效。 (2)游泳锻炼是一种全身性的锻炼,因而它对疾病的治疗也是一种综合性、全身性的治疗。通过游泳锻炼,可增强人体神经系统的功能,改善血液循环,提高对营养物质的消化和吸收,从而能增强体质,增强对疾病的抵抗力,并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3)游泳锻炼能增强人体各器官、系统的功能,慢性病人通过游泳锻炼,可增强发育不健全的器官、系统的功能,使已衰弱的器官、系统的功能得到恢复和增强,从而使疾病得到治疗。 (4)游泳锻炼既可陶冶情操、磨炼意志,培养人同大自然搏斗的拼搏精神,又能使病人建立起战胜疾病的信心,克服对疾病畏惧烦恼的消极心理,因而十分有利于健康的恢复和疾病的治疗。 2.游泳运动量的掌握 游泳锻炼,与人们从事的其他体育锻炼项目一样,只有科学地掌握运动量,才能使每次锻炼既达到锻炼的目的,又不致发生过度的疲劳和使身体产生不良反应。 游泳锻炼时,应如何科学地掌握运动量呢? 掌握游泳锻炼的运动量的方法有多种,但对普通游泳爱好者来说,最为简便的方法,是根据游泳者脉搏变化的情况,来衡量运动量的大小。 我国正常人安静脉搏频率为每分钟60-80次。经常参加游泳锻炼的人,安静脉搏频率较为缓慢,为每分钟50-60次;锻炼有素的人,脉率还要低一些。对普通的游泳爱好者来说,每次游泳后,脉搏频率达到每分钟120-140次,此次锻炼的运动量则为大运动量;脉搏频率为每分钟90 - 110次,则为中运动量;游泳锻炼后,脉搏变化不大,其增加的次数在10次以内,则为小运动量。 选择游泳锻炼的运动量时,要因人而异,量力而行。普通的游泳爱好者,即使是年轻力壮者,每周大运动量的锻炼,也不应超过2次;而中年人则以中等的运动量为宜,不要或少进行运动量过大的游泳锻炼;老年人最适宜小运动量和中等偏小的运动量的游泳锻炼
体育专业大学生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写开题报告的目的,是要请老师及专家们帮忙判断一下所研究的选题有没有价值,研究方法是否奏效,论证逻辑有没有明显缺陷。下面是我和大家分享的体育专业大学生毕业论文开题报告,更多内容请访问()。
论文题目:休闲体育文化价值与实现策略研究
1、选题意义和背景研究目的:
以祭祀、庆典等为代表的带有体育因素的休闲活动,是休闲体育在远古时期的雏形体现。此时人类的休闲体育活动以获取生活资料和生存空间为前提,生存需要成为人们参加休闲体育活动的根本目的。由于不是主动参与,所以休闲体育文化也无从谈1产率决定了休闲体育及其文化无法得到充分的滋养与萌发。
工业革命以来,生产力的提高推动生产效率的极速提升。对工人而言,每日必要劳动时间大幅缩短,其个人可支配的自由时间明显延长。对于受传统观念禁锢的人们来说,工作的绝对地位逐渐被休闲逆转,是一种巨大的思想意识形态冲击。尽管起初的休闲不被大多数人接受,甚至受到了歧视与偏见,但社会必然会随历史的车轮向前发展且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科学技术的前行终将普遍有闲的社会带到了人们的面前。
以工业文明为基础的普遍有闲的社会面貌,使得人类在获得短期内物质极大丰富的同时,在越来越多的自由时间内无所适从,部分怪诞而奇特的生活方式逐渐滋生,带来了社会生活中的恶性竞争与个体的孤独无措。此时,部分先知者意识到人类在自由时间面前的窘迫,开始探索并主张人们尝试接受来自休闲的洗礼。
绝大多数人开始正视休闲这一文化现象,是由第三次科技革命所带来的社会产业革新开始的。兴起于20世纪前半叶的第三次科技革命,以原子能、生物工程、电子计算机和空间技术等发明及应用为主要标志,引领人们进入了知识经济和信息化时代,同时对人们在物质更为富足、闲暇时间更为充分的条件下如何休闲提出了新的要求。
人们能否正确对待休闲并学会如何休闲,成为了人们在现代社会生存质量的决定因素。
就休闲的本质而言,它是人作为生物个体,本能的服从于内心兴趣所致的行为活动,与玩或游戏等纯娱乐活动存在一定区别。以文化的角度审视休闲,它是人类摆脱外界压力桎梏后所享受的一种相对自由和舒适的生活状态,能够满足人自我实现需求的文化创造、文化建构、文化欣赏过程。而休闲体育作为一种重要的休闲方式,展现着人的文化特性,是自发的、蕴含个性的、能够带来人生乐趣与生存意义的活动。休闲体育在有效缓解生活压力、改善精神紧张状态的同时,为参与其中的人们带来心灵上的快慰与生命质量的庇佑,逐步成为了被大多数人认同的文化生活方式。由休闲体育而生的文化,作为与休闲体育有关的物质、精神成果的总和,在现代社会中的功用愈发显着。对休闲体育文化的探索成为了摆在人们面前的新课题。
休闲体育被认为是社会经济发展下的一类特殊文化现象,其产生的渊源不仅来自于大量的闲暇时间与丰裕的物质财富,还源于人类对精神生活观念及价值的探求。这种对自身精神生活的重视,展现了人类社会的文化变迁,是对人类生存目地的回归,体现了文化嬗变中人类的抉择。人,理应成为自己的主宰。但这种主体地位却被现代社会中的各种异化追求和片面理性所取代。休闲体育的兴盛为人类带来了转变的契机,其文化的价值在各种糟柏的不断渗入中显得更为珍贵。由此,课题将以休闲理论、体育理论、文化理论为基础,以探析传统休闲哲学的意蕴为切入点,以解析休闲体育文化价值为落脚点,以时间为脉络,深入发掘产生休闲体育文化这一现象的.根源,解读休闲体育文化在现代社会背景中发挥的功用,探索其实现的内外条件,分析实现途径,为休闲体育文化研究的丰富与完善尽绵薄之力。
研究意义:
21世纪以来,伴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社会生产力得以极速发展,劳动生产效率的提升带来劳动者的解放,人们生活中的闲暇时间日渐充盈,加之人类对自身价值与精神境界的追求,休闲已逐步浸入人们的生活,成为人类社会新的文化现象。美国前国家休闲研究院主席、国际休闲与娱乐协会学术顾问杰弗瑞戈比在展望国际休闲的未来发展趋势时表示,世界发达国家将于2015年前后进入休闲时代,休闲将成为人类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休闲、娱乐和休闲旅游业将成为下一个经济大潮,并席卷世界各地。二十余年后的今天,这句话因人类社会中休闲要素的丰裕而得到了印证。
在人类文化的构成中,休闲既是基石,也是先导,凝聚着人类文化的结晶。体育作为人类重要的休闲行为,是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亦是新文化要素喷薄而出的源泉。
休闲中的各种体育行为,承载着增进个体健康的责任,也肩负着以文化的形式推动人类社会和谐前行的使命。不可否认的是,体育行为在休闲时代是不可或缺的,其相应文化的发展对当世人类文化的演进具有特殊而重要的功用。在全民休闲观念萌芽日渐丰富的背景下,加之物质水平、闲暇时间、场地设施等客观条件的不断推动,人们参与休闲体育活动的热情不断提高,人数激增,活动的方式与途径逐渐多样化。
然而,相较于休闲体育研究的繁荣,对其文化层面探索却寥若晨星,不仅是在历史上的停滞,即便是在现代,西方发达国家也仅有百余年的研究,而我国的休闲体育文化研究才刚刚起步。就哲学角度而言,事物的客观发展离不开其文化层面的支持与引导。因此,对休闲体育文化的探究,批判继承传统休闲体育文化,充分认识其在现代社会中的效用,对于丰富人类文化体系,推动整个社会的和谐循环式发展具有理论和现实的双重意义。
2、论文综述/研究基础。
1国外文献述评:
人类的休闲研究源远流长,肇始于西方,最早可追溯至古希腊时期。古希腊先贤亚里士多德被视为人类休闲文明的启蒙者,在其代表作《伦理学》中提出“幸福存在于闲暇之中”,认为休闲是人类幸福的源泉。这一着名观点历经2000余年的岁月洗礼,在人类文化发展史中仍耀耀生辉。尽管在古希腊文明后,西方社会经历了中世纪的基督教严酷统治,休闲文明在统治者的排挤与打压中发展迟滞,但在随后的文艺复兴时期,休闲观念受到前卫学者的追捧,并在激烈的辩证解说中重回社会文化主流。近代着名启蒙思想家斯宾塞极具预见性,认为“这些种种趣味的陶冶和喜悦的消闲不但是重要的,而且在我们即将到来的时代里,这些趣味比现在会远远地占有人生的绝大部分”.人类休闲观的解放为休闲文化的蓬勃发展奠定了观念基础。
近现代以来,国外各学者对休闲体育文化进行了一定的研究。
在休闲体育文化的功能方面,周马奎尔认为,休闲与休闲活动中的情感是丰富体育社会学理论的重要途径,理应被提倡,以刺激的运动方式追求愉悦是休闲体育的主要功能。丹尼斯安德森发现,对残疾少女这类特殊人群而言,参与体育类休闲活动对其个性发展具有极大禅益。此外,有学者针对青少年体育中传递的严肃休闲方式进行了批判,指出来自父母或教练的过度干预,会让青少年参加体育运动的行为异化成严肃的休闲方式,极大地削弱了休闲体育应具有的益处,休闲体育文化的功能出现异变。①在关于影响休闲体育参与及文化形成的因素方面,蒂亚娜伍沃德等学者发现当男女获得同样的可支配时间与休闲机会时,年龄、工作与家庭环境、教育背景、社会阶层、收入情况、种族群体等都会成为左右其休闲行为的因素。但当料理家务及照料孩童等家庭行为主要由妇女承担时,性别因素也会成为影响个体参与休闲体育行为的因素,并直接决定了由不同休闲体育行为所形成的迥异的休闲体育文化,使其发挥的功用也存在直接差异。
2国内文献述评:
休闲体育文化是一种社会亚文化,在我国由来已久,但由于各种历史及社会因素的影响,我国对于休闲体育文化的学术研究仅仅开展了十余年的时间。随着我国逐渐步入休闲时代,学者们对于休闲体育文化的研究成果不断丰富,各类论文、专着、主题会议的数量与质量均迅速提升。尽管杰弗瑞戈比在其对于中国无锡等城市的休闲研究中,明确表示中国进入休闲社会的时间约为2015年,但我国学^;对于休闲体育及其文化的研究,却已在过去的二十年中渐入佳境。我国学者对于休闲体育文化的研究,主要集中于以下几个方面。
(1)休闲体育文化内涵。
截至目前,体育理论界对什么是休闲体育文化,怎样认识其内在本质等进行了大量探讨。
大多数学者认为,休闲体育文化是人们在闲暇时间里处于的一种文化创造、文化欣赏、文化建构的生命状态和行为方式,包括情感、理智、意志、生理、价值、文化及所有组成行动感知领域的一切,也包括价值观、语言、思维方式、角色定位、世界观、艺术、组织等等。
我国学者对休闲体育文化内涵的认识较为一致,将其视作带有明显娱乐性的宏观概念,是休闲体育中物质、制度、精神文化的总称。
(2)休闲体育及休闲体育文化意义对于休闲体育及其文化的意义,目前学术界主要有以下几种观点。
曹卫等学者提出,“以人为本”的基本理念作为21世纪体育事业的主要发展方向之一,贯穿于休闲体育在我国演进的过程中。他们认为,人们对休闲体育的诉求愈发强烈之时,亦是人们在现代社会中正常生活并赋予生活丰富内涵的开始,展现了人们在现代社会物质极大丰裕条件下重新打造生活价值观的意识。
刘绮红、梁利民等学者站在和谐社会、和谐文化等角度,通过保持与时代热点的高度一致,探索休闲体育以文化渗透至人们生活的过程。他们认为,站在精神层面审视休闲运动,其在价值体系中是以文化形态渗透后得以体现的,并对人们的精神世界产生影响,据此对休闲运动在和谐社会中的价值加以探讨,在现实和社会等多方面都具有积极意义。
概而言之,休闲体育文化对于践行“以人为本”的生活价值观,推动人类文明的和谐发展,为当代人提供全面发展的途径等多方面具有重大现实意义,是社会良好思想道德和精神文化氛围构建的助推器。
(3)休闲体育文化功用休闲体育文化作为文化的一种,具备文化所有的一般功用,例如丰富人们精神世界,引导社会发展等。休闲体育文化又具有自身的特殊性,它通过在余暇时间内的身体运动对人们进行精神意识的感化。众多学者对休闲体育文化的功用有不同的认识。
任海认为,休闲体育易被误解为是一种无所事事的消遣活动,其实不然。“娱乐体育是我国发展群众体育的一个重要形式。” ?休闲体育是人类对自身全面发展的觉醒,进而以提高生活质量为目的而进行的健身运动。休闲体育是人们对生活的艺术化升华,使人们在身体运动中品味生活的美好与人生的乐趣,激发人们内心蕴藏的对生活的热爱与追求。
王俊奇的观点与任海相似,他们共同代表的是目前学术界在对休闲体育文化功用认知方面的普遍观点,认为休闲体育文化在将体育体系中具有休闲特征但存在一定差异的内容、形式、要素进行适度统一的同时,促进其与经济基础、政治导向、生态环境的有机融合,推动社会的和谐发展。
(4)休闲体育文化体系建构作为休闲体育文化研究的支撑点,休闲体育文化体系的建构是繁荣休闲体育文化的现实需要。我国学者在对休闲体育文化体系构建这一问题的认知上,主要存在以下几种观点。
张德胜等人提出,在传播视域中,人际传播、群体传播、组织传播、大众传播是休闲体育文化在当代社会传播的几大方式。这些传播方式是打造社会性休闲体育文化的最基本途径。
有些学者立足于综合的角度,提出了一些与相邻因素相关的构建方式。如于文谦和牛静两位学者,认为要积极开展休闲体育的学术研究,将建立与完善与休闲体育相关的消费和服务体系作为着力点,促进休闲体育内容在自然发展基础上的多样化趋势。
罗林和刘春来则认为,我国的休闲体育应以产业化作为发展方向,并在积极融入到高等教育体系的同时增进民族休闲体育文化与世界休闲体育文化的互通。
如上所述,我国学者对休闲体育的研究虽与国外相比时间尚短,但也已进入相对成熟的阶段,呈现出系统性的研究趋势。但在对休闲体育文化价值及实现策略的探索方面较少,且尚未形成理论体系。
开题报告分五块内容来写:一、历史和现状,前沿的主要问题,二、选题意义与可行性分析,三、研究的基本内容与拟解决的主要问题,四、总体研究思路及方法预期研究成果,五.论文大纲。 ,里面有一篇开题报告的范文,是我们导师发给我的,你可以看看哦。希望能够对你有所帮助。 最近我也正写毕业论文呢,不过开题报告部分已经通过了,接下来就是写正文了,有点头疼。呵呵,希望你和我都能顺顺利利的毕业啊~~~
一, 上交论文的时间,地点 各教学单位在毕业班级毕业年度初组织学生上交毕业论文,并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加以修改,在每年的五月初将修改完成论文一式二份上交学院教务处,待答辩.目录部分地区 二, 上交材料及要求 1, 封面部分:应有题目,指导教师姓名,作者姓名,年级,论文完成日期,学院的全称. 2, 目录部分:目录页由论文相关材料的序号和名称组成. 3, 论文摘要部分:论文摘要应简短陈诉说明论文的主要研究方法,结果和结论,字数不少300字. 4, 关键词部分:用显著字符号写于摘要的左下方. 5, 论文的主体部分:引言要简明说出研究工作的目的,意义,范围,设想,方法,选题依据等. 正文部分要对研究的内容,方法有明确的说明,通过对研究结果进行讨论分析形成论文,导出结论,提出建议.正文内容要实事求是,客观真实,层次分明,合乎逻辑,结构严谨,语言流畅,符合本专业的有关要求.论文中的用语,符号,图表应当规范,准确,符合学术论文的有关标准,引用他人资料要有标注. 6, 结论部分:结论应当准确,完整,精练,可以在结论部分提出建议,设想和尚待解决的问题. 7, 参考文献部分:文中引用文献应按顺序列于正文最后,标明文献的作者,文章题目,期刊名,年份,期数,页码,出版单位等. 四, 论文字号,用纸 1, 论文封面题目用三号字,指导教师,作者名用四号字,正文用四号字,参考文献用五号字. 2, 论文一律用B5复印纸打印.
要做一份体育地论文开题报告,那么你们知道怎么做更好吗?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体育论文开题报告范文,欢迎阅读。
题目来源社会实践题目种别理论研究指导教师
选题的目的、意义(理论意义、现实意义):
海拔差异就是利用海拔差,针对要进行参加比赛、参加体育的考生进行的赛前和考前的集训,体育论文开题报告范文。本课题研究的是世居高原的体育考生(冷环境的刺激)、通过短时间的练习。下达到比世居海拔要低的高海拔进行考试。丽江相对于昆明来说、就相当于高原、丽江体育考生在每年的三月份都同一上昆明参加体育专业分考试(云南省同一举行)。然而高原练习是当前运动练习中的一个热门。与相对低的高原相比,它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和难度,作为一种特殊的练习方法,对竞技体育的发展和体育考生的成绩将起到巨大的作用,但还有很多方面值得进一步探讨,只有在实践中不断积累经验,把握它的规律性才能运用成功。
针对海拔差异对丽江体育考天生绩的影响。能够让丽江带训体育考生的教练有一定的帮助。让前人的经验来更进一步的提醒和引导。让丽江体育考生能达到一个新的高度而努力。海拔高度让我们占据了重要地理位置,还有就是天气也给我们创造了有力条件。让云南体育重新审阅我们丽江体育考生的成绩;让中国乃至世界熟悉丽江海拔高度创造的运动成绩;让我们的体育考生考出更好的成绩。然而当高原世居者从高原到达次高原,即脱离低气压、低氧环境,进进到正常大气压,正常氧含量的环境时,适应了高原环境的生理性能需要作重新的调整以适应新的环境。此间可出现心率减慢,心搏量增加,过度通气消失等,这种改变称为低原反应或脱适应。这种"脱适应"反应,可能出现倦怠、无力、嗜睡、胸闷、头昏、腹泻等症状,还会出现血红蛋白含量降低、心率缓慢、心排血量和血容量增加、肺动脉高压逆转等症状,对身体造成不良后果。义乌网站优化对于世居高原体育考生来说,专业考试在次高原举行,机体从习惯的低压、低氧环境到相对的高压、高氧环境,这种外环境的改变必然对运动员的运动能力产生影响。次高原的高压、高氧环境对运动员的身体性能是否会出现次高原反应(脱适应反应),如何影响世居高原体育考生的运动水平;如何根据次高原考试时间和运动员下高原后身体性能的变化而确定下高原的时间等,这些都是高原教练员所关注的题目。从而了解宁蒗的体育考生的成绩状况(短跑.中长跑.耐力性项目等)…更好的利用海拔高度、天气等条件;使丽江(宁蒗)体育考生的成绩进步的基础上。在考条件前两星期以上的适应时间上昆明。致使世居高海拔的体育考生在高住高训转化适应低住低训;使丽江体育考生的成绩在原成绩上得到一定进步。
昆明位于中国西南云贵高原中部.海拔1895米;丽江市位于云南省西北部云贵高原与青躲高原的连接部位.市区中心海拔高度为2418米;宁蒗彝族自治县位于云南省西北部.县城在海拔2240米的大兴镇。
选题的研究现状(理论渊源及演化、国外相关研究综述、国内相关研究综述):
丽江相对于昆明来说,就相当于高原。然而高原练习是当前运动练习中的一个热门。与相对低的高原相比,它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和难度,作为一种特殊的练习方法,对竞技体育的发展和体育考生的成绩将起到巨大的作用,但还有很多方面值得进一步探讨,只有在实践中不断积累经验,把握它的规律性才能运用成功。高原练习起源于20世纪50年代,伴随世居非洲高原的中长跑选手的崛起,国际上已经留意到高原环境对运动能力的影响,并开始有意识地开展高原练习以及对它进行研究。高原练习在国际的研究最早可以追溯到1963年前后(1963年国际奥运会在海拔2240m的墨西城举办),世界各国纷纷开展了高原练习,纵观这50年的发展历史,可将高原练习概括为4个阶段:萌芽阶段(50年代);第一个*阶段(60年代);争议中的探索阶段(70~80年代);快速发展阶段(90年代以后),高原练习方法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尤其西方一些国家在重大的赛前对竞技运动员进行高原练习已形成体系。一、高原练习理论与实践研究的现状中国事开展高原练习较早的国家之一,早在1961年春,国家体科所陈宝庆等对八一队36名中长跑运动员在昆明冬训四个月期间的生理性能进行测试,至此开创了中国高原练习理论与实践研究的先河。任何一门学科的发展都同良好的政治环境有关,也受到经济、社会文化和人们思想的约束。在竞技体育运动中,尤其在耐力项目中,居住在高原和高山地区的运动员对我国耐力性项目的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并有着重要的地位。对于高原运动员来说,由于世居或长期生活在高原,通过一系列代偿反应,已基本对所居住海拔高度低氧环境产生钝化,如何更好地进步高原运动员的运动能力是个需要探讨的题目。
目前、全世界约5亿多人口居住在高原、高山地区,约占世界人口的十分之一。在竞技体育运动中,尤其在耐力项目中,居住在高原和高山地区的运动员取得了辉煌的成绩,并处于领先地位。早在1960年罗马奥运会上,地处海拔2500-3000m的埃塞俄比亚优秀运动员阿贝基拉获得马拉松冠军,之后,他又多次获得该项目的金牌。处于非洲同样地理条件的肯尼亚、坦桑尼亚和摩洛哥的长跑运动员相继也获得了国际长跑冠军。在我国,地处高原的云南、内蒙古、青海、甘肃的运动员,对我国耐力性项目的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并有着重要的地位。世居高原人的生理特点:人在高原生活,血液中的红细胞和血红蛋白的增高与神经系统、体液调节有关。世居高原的人,由于机体长期受缺氧刺激,促使红细胞天生素增多,红细胞天生增加,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增高。世居中等高度地区的人群,由于长期受轻度或中度缺氧刺激,产生了代偿性反应,从而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的性能都较低海拔地区人群强,对于从事耐力性运动极为有利。
对于海拔差异对体育考生影响这片领域研究的既有代表性的文章目前作者未查到。在我所查阅的文献资料中,新浪微博注册前人对高原练习的研究是比较全面:人类自逐渐揭开高原环境的奥秘,熟悉其对人体内环境的影响以来,约有100多年历史,但有目的地对运动员进行高原练习,其时间不过半个多世纪。国际高原练习的研究最早可以追溯到1963年前后、尤其西方一些国家在重大的赛前对竞技运动员进行高原练习已形成体系。中国事开展高原练习较早的国家之一,早在1961年春,国家体科所陈宝庆等对八一队36名中长跑运动员在昆明冬训四个月期间的生理性能进行测试,至此开创了中国高原练习理论与实践研究的先河。20世纪90年代以来,高原练习进进一个快速发展阶段,高原练习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高原练习的实践经验和基础理论的研究进一步得到重视和完善;练习方法也在精益求精;科学化练习程度不断进步;并建立了一些新的练习手段及模拟练习方法;高原练习的成效明显增加。但是由于高原练习在刺激机体产生潜能的同时,也给机体产生一些负面影响,如血液浓缩造成循环阻力加大、对肌肉代谢的不利影响等。据报道,采用高原练习的项目已经发展到了几乎所有的奥运会项目。我所查阅的文献资料有:1:陈文聪.浙江省体育科学研究所(高原练习的起源、现状及发展方向)2:山本正嘉.高原对人体运动的影响.体育科学(日本),:安彦(1984-),女,山西太原人,助教,研究方向:运动生理学。久居或世居高原运动员的高原练习4:海拔差异影响大学生达标成绩的研究马小明1,任中海2(1青海民族学院,青海西宁810007;2青海大学,青海西宁810004)5:张冰中国体育博士高原练习的理论与实践--模拟不同时程高原练习对大鼠心肌影响的机制研究等等。莱文最初的成功实验是将9名长跑运动员分为两组:低地组3人,居住练习在1300m练习4周,专心率、血乳酸和摄氧量监测练习。高原组(6人)与低地组相比:摄氧量高5%;5km计时快30s;血容量高原练习后,高原组增加500ml,低地组下降150ml。该作者以为对高原的适应是进步运动能力的最重要因素。1994年冈德森(Stray-Gundersen)和莱文再次作高住低练试验,6名长跑运动员先在平原(海拔150m)进行4周练习,接着高住低练4周(高住2500m,低练1250m)之后,又在平原减量练习2周,前后共10周,4次测试,内容有:5km计时跑,亚极量跑台运动员时间,最大摄氧量,无氧能力,经高原练习4周末运动员在平原运动的能力最佳,无氧能力也出现较高值,开题报告《体育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分享好文◆马尔丁(Martin,1994)利用高原缺氧效应结合短时间下山(每周2-3次)完成速度练习方法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如在加利福尼亚基地,利用莱克-塔霍(1990m)和奥兰治韦尔(120m)进行(中间间隔132km)交替练习;在亚利桑那基地,利用弗拉格斯塔夫(2134m)和菲尼克斯(332m)进行(中间间隔22km)交替练习。目前,高住低练法已得到国际上的认可,并已用于高原练习中。1982年日本泳联进行了两次高原练习,K我音乐盒第一次是在美国科罗拉高原(海拔1800米)停留21天,在此期间反复多次到海拔4400米处进行跑步练习,其结果是女运动员的血红蛋白,血细胞比容都增加,且多数人的运动成绩都得到进步,德国著名教练居兰根(现澳大利亚执教.以前曾执教于中国)建议高原练习安排3一5次,且海拔高度逐渐升高。例如:第一次,800一2300米;第二次,2300一3400米;第三次,一800米(中跑)和2300米(长跑),每次高原持续时间不断变化(如4一6一3周)较为有益,夏天,他常把队伍拉到墨西哥的托卢卡绿荫覆盖的丘陵(海拔2300米),长满树木道路宽广的山地(海拔3200米)处练习,这些作法,打破了1974年墨尔本国际运动医学学会第20届运动医学会议所规定的界限,即超过2286米高度的练习要给予密切的留意,并禁止在3048米以上高度举行比赛,在实践中,高原地区运动员的练习高度也超出了这一规定。李福田先生剖析我国男子中长跑成绩落后的原因时指出:目前我国地处高原的省、区长年在高原练习,赛前下平原比赛,运动成绩也取得了一定的进步,但忽视了高原与平原交叉的系统练习,尚未充分利用高原效应的作用。高原练习;高原.平原和低海拔的交替练习都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较理想的成绩。
提出相应的对策或建议,综合国内外对此课题(高原练习)的研究。接合本地区的实际情况。在前人的基础上提出有利于本地区的独特见解和创新之处。致使丽江体育考生的成绩得到一定程度的进步和让带训教师在总结上次经验;来更好的带好下一届的体育考生。
论文(设计)主要内容(提纲)
一:前言
二:研究对象与方法
研究对象:昆明-丽江海拔差异;丽江体育考生(宁蒗民族中学、丽江市一中)
研究方法
文献资料法
访谈法(调查法)
实证法
三:昆明、丽江两地海拔差以及天气环境的比较。
昆明市中心的海拔高度和天气环境
丽江市海拔高度以及天气环境
丽江市城区的海拔高度以及天气环境
宁蒗县县城的海拔高度以及天气环境
昆明、丽江两地海拔差异以及天气环境的比较
昆明、宁蒗县县城两地海拔差异以及天气环境的比较
昆明、丽江市城区两地海拔差异以及天气环境的比较
两地海拔差异、天气环境比较总结
四:总结丽江部分中学体育考生自2005-2007年两地考试成绩比较
丽江部分中学赴昆明前所测成绩
宁蒗县民族中学
丽江市第一中学
丽江体育考生上昆明考试的成绩
宁蒗县民族中学
丽江市第一中学
两地考试成绩比较
五:带训老师为何提前两星期带体育考生上考试地
六:回纳两地海拔差异对丽江体育考生的影响
低压低氧对体育考生练习的影响
练习方法和手段对体育考生的影响
上考试地对体育考生生理的影响
考试前、考试中存在的题目以及分析
上昆明为何会出现这一系列题目
针对出现的题目分析解决方案
七:建议和相对应的措施
八:参考文献
拟研究的主要题目、重点和难点:
主要题目:根据自己的实践以及经过访谈、调查丽江体育考生基本情况进行片面性的了解。依据了解的内容以及结合自己对丽江部分中学体育练习情况的了解。进行总的构思,融会贯串。阐述丽江与昆明两地海拔差异、天气环境的偏差、以及在此基础上回纳其影响的原因和提出针对性的建议及相对应的措施。调查、访谈、查阅资料时所得到的资料不尽全面。在此过程中涉及到相应的访谈。相对所用的时间和精力就多也比较困难。
重点:研究利用本地区的海拔、天气等上风如何更好的进步体育考生的成绩;两地海拔差异所造成的影响。
难点:调查、访谈的全面性;资料的正确性;相关资料的的难查性。
参考文献:
1:昆明、丽江市海拔数据资料.
2:体育学院通用教材,运动生理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0.
3:张冰主编.高原练习的理论与实践--模拟不同时程高原练习对大鼠心肌影响的机制研究【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k狗音乐:3-138 4:杨生岳,等高原移居汉族和世居躲族低高氧通气反应性研究[J]中国应用生理学杂志,1995,11(2):87-189
5:马小明\任中海.海拔差异影响大学生达标成绩的研究[J].中国体育报.2003,03(1):1-6 6:安彦.久居或世居高原运动员的高原练习【J】.体育科学报,2008,01(1):25-30 7:陈文聪.高原练习的起源、现状及发展方向【J】.体育科学报,(5):24-28 8:山本正嘉.高原对人体运动的影响【J】.体育科学(日本),1990,40(6):431~436
指导教师意见:
研究目标:
1:了解两地海拔差异以及天气环境的基本情况。
2:回纳2005-2007丽江部分中学体育考生两地的成绩。
3:阐述海拔差异(高原)对世居高原体育考生的有关影响。
4:提出与实际相符合的建议及改进措施。
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实验方案、可行性分析:
研究方法:文献法、调查法、访谈法、实证法。
技术路线:查阅大量相关的文献资料,得到有力的数据。
整理文献资料,让自己更进一步的了解丽江体育考生,心中明确那里的体育考生的练习方法和手段。
依据路线:古城区--宁蒗县的部分中学进行调查、访谈。得到有力的数据、较正确的信息。为本课题的研究更具有说服力和真实感。
实验方案:通过对宁蒗民族中学2004--2006届30个学生和丽江一中8个学生进行调查、分析;访谈带训体育老师、讨论练习中出现和影响练习的因素、下达考试地所要留意事项及考试地对考生的相关影响;笔者参与实践(笔者属2004届高考体育考生)、访谈、实证法验证其真实正确性。
可行性分析:练习方面:根据本地区的实际情况以及所占有利条件。采用与世居高原的体育考生相符的练习方法(高原练习)与考虑时间而制定练习计划。在短时间内进步考生的运动成绩。从调查、实践等中得出这是可能的。
影响方面:海拔差对体育考生的影响(练习过程中相关影响、下达昆明的生理适应以及考试环境的相对适应等的影响)这些题目将在本课题中谈论到及作者提出对这些题目的个人见解。
研究的特色与创新之处:
海拔差异(冷环境)和有效的练习方法、手段影响体育考天生绩已成为事实。引领云南其它地区的体育考生走进丽江的练习基地;将海拔差异练习影响体育考天生绩得到进一步证实;提出相对适应世居高原的体育考生的练习方法与手段。
进度安排及预期结果:
进度安排:
进行论文相关资料分析总结阶段:调查、SEO访谈以及文献资料的分析。
论文设计阶段:论文内容设计分析;论文设计规划。
论文初稿的完成。
体育专业大学生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写开题报告的目的,是要请老师及专家们帮忙判断一下所研究的选题有没有价值,研究方法是否奏效,论证逻辑有没有明显缺陷。下面是我和大家分享的体育专业大学生毕业论文开题报告,更多内容请访问()。
论文题目:休闲体育文化价值与实现策略研究
1、选题意义和背景研究目的:
以祭祀、庆典等为代表的带有体育因素的休闲活动,是休闲体育在远古时期的雏形体现。此时人类的休闲体育活动以获取生活资料和生存空间为前提,生存需要成为人们参加休闲体育活动的根本目的。由于不是主动参与,所以休闲体育文化也无从谈1产率决定了休闲体育及其文化无法得到充分的滋养与萌发。
工业革命以来,生产力的提高推动生产效率的极速提升。对工人而言,每日必要劳动时间大幅缩短,其个人可支配的自由时间明显延长。对于受传统观念禁锢的人们来说,工作的绝对地位逐渐被休闲逆转,是一种巨大的思想意识形态冲击。尽管起初的休闲不被大多数人接受,甚至受到了歧视与偏见,但社会必然会随历史的车轮向前发展且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科学技术的前行终将普遍有闲的社会带到了人们的面前。
以工业文明为基础的普遍有闲的社会面貌,使得人类在获得短期内物质极大丰富的同时,在越来越多的自由时间内无所适从,部分怪诞而奇特的生活方式逐渐滋生,带来了社会生活中的恶性竞争与个体的孤独无措。此时,部分先知者意识到人类在自由时间面前的窘迫,开始探索并主张人们尝试接受来自休闲的洗礼。
绝大多数人开始正视休闲这一文化现象,是由第三次科技革命所带来的社会产业革新开始的。兴起于20世纪前半叶的第三次科技革命,以原子能、生物工程、电子计算机和空间技术等发明及应用为主要标志,引领人们进入了知识经济和信息化时代,同时对人们在物质更为富足、闲暇时间更为充分的条件下如何休闲提出了新的要求。
人们能否正确对待休闲并学会如何休闲,成为了人们在现代社会生存质量的决定因素。
就休闲的本质而言,它是人作为生物个体,本能的服从于内心兴趣所致的行为活动,与玩或游戏等纯娱乐活动存在一定区别。以文化的角度审视休闲,它是人类摆脱外界压力桎梏后所享受的一种相对自由和舒适的生活状态,能够满足人自我实现需求的文化创造、文化建构、文化欣赏过程。而休闲体育作为一种重要的休闲方式,展现着人的文化特性,是自发的、蕴含个性的、能够带来人生乐趣与生存意义的活动。休闲体育在有效缓解生活压力、改善精神紧张状态的同时,为参与其中的人们带来心灵上的快慰与生命质量的庇佑,逐步成为了被大多数人认同的文化生活方式。由休闲体育而生的文化,作为与休闲体育有关的物质、精神成果的总和,在现代社会中的功用愈发显着。对休闲体育文化的探索成为了摆在人们面前的新课题。
休闲体育被认为是社会经济发展下的一类特殊文化现象,其产生的渊源不仅来自于大量的闲暇时间与丰裕的物质财富,还源于人类对精神生活观念及价值的探求。这种对自身精神生活的重视,展现了人类社会的文化变迁,是对人类生存目地的回归,体现了文化嬗变中人类的抉择。人,理应成为自己的主宰。但这种主体地位却被现代社会中的各种异化追求和片面理性所取代。休闲体育的兴盛为人类带来了转变的契机,其文化的价值在各种糟柏的不断渗入中显得更为珍贵。由此,课题将以休闲理论、体育理论、文化理论为基础,以探析传统休闲哲学的意蕴为切入点,以解析休闲体育文化价值为落脚点,以时间为脉络,深入发掘产生休闲体育文化这一现象的.根源,解读休闲体育文化在现代社会背景中发挥的功用,探索其实现的内外条件,分析实现途径,为休闲体育文化研究的丰富与完善尽绵薄之力。
研究意义:
21世纪以来,伴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社会生产力得以极速发展,劳动生产效率的提升带来劳动者的解放,人们生活中的闲暇时间日渐充盈,加之人类对自身价值与精神境界的追求,休闲已逐步浸入人们的生活,成为人类社会新的文化现象。美国前国家休闲研究院主席、国际休闲与娱乐协会学术顾问杰弗瑞戈比在展望国际休闲的未来发展趋势时表示,世界发达国家将于2015年前后进入休闲时代,休闲将成为人类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休闲、娱乐和休闲旅游业将成为下一个经济大潮,并席卷世界各地。二十余年后的今天,这句话因人类社会中休闲要素的丰裕而得到了印证。
在人类文化的构成中,休闲既是基石,也是先导,凝聚着人类文化的结晶。体育作为人类重要的休闲行为,是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亦是新文化要素喷薄而出的源泉。
休闲中的各种体育行为,承载着增进个体健康的责任,也肩负着以文化的形式推动人类社会和谐前行的使命。不可否认的是,体育行为在休闲时代是不可或缺的,其相应文化的发展对当世人类文化的演进具有特殊而重要的功用。在全民休闲观念萌芽日渐丰富的背景下,加之物质水平、闲暇时间、场地设施等客观条件的不断推动,人们参与休闲体育活动的热情不断提高,人数激增,活动的方式与途径逐渐多样化。
然而,相较于休闲体育研究的繁荣,对其文化层面探索却寥若晨星,不仅是在历史上的停滞,即便是在现代,西方发达国家也仅有百余年的研究,而我国的休闲体育文化研究才刚刚起步。就哲学角度而言,事物的客观发展离不开其文化层面的支持与引导。因此,对休闲体育文化的探究,批判继承传统休闲体育文化,充分认识其在现代社会中的效用,对于丰富人类文化体系,推动整个社会的和谐循环式发展具有理论和现实的双重意义。
2、论文综述/研究基础。
1国外文献述评:
人类的休闲研究源远流长,肇始于西方,最早可追溯至古希腊时期。古希腊先贤亚里士多德被视为人类休闲文明的启蒙者,在其代表作《伦理学》中提出“幸福存在于闲暇之中”,认为休闲是人类幸福的源泉。这一着名观点历经2000余年的岁月洗礼,在人类文化发展史中仍耀耀生辉。尽管在古希腊文明后,西方社会经历了中世纪的基督教严酷统治,休闲文明在统治者的排挤与打压中发展迟滞,但在随后的文艺复兴时期,休闲观念受到前卫学者的追捧,并在激烈的辩证解说中重回社会文化主流。近代着名启蒙思想家斯宾塞极具预见性,认为“这些种种趣味的陶冶和喜悦的消闲不但是重要的,而且在我们即将到来的时代里,这些趣味比现在会远远地占有人生的绝大部分”.人类休闲观的解放为休闲文化的蓬勃发展奠定了观念基础。
近现代以来,国外各学者对休闲体育文化进行了一定的研究。
在休闲体育文化的功能方面,周马奎尔认为,休闲与休闲活动中的情感是丰富体育社会学理论的重要途径,理应被提倡,以刺激的运动方式追求愉悦是休闲体育的主要功能。丹尼斯安德森发现,对残疾少女这类特殊人群而言,参与体育类休闲活动对其个性发展具有极大禅益。此外,有学者针对青少年体育中传递的严肃休闲方式进行了批判,指出来自父母或教练的过度干预,会让青少年参加体育运动的行为异化成严肃的休闲方式,极大地削弱了休闲体育应具有的益处,休闲体育文化的功能出现异变。①在关于影响休闲体育参与及文化形成的因素方面,蒂亚娜伍沃德等学者发现当男女获得同样的可支配时间与休闲机会时,年龄、工作与家庭环境、教育背景、社会阶层、收入情况、种族群体等都会成为左右其休闲行为的因素。但当料理家务及照料孩童等家庭行为主要由妇女承担时,性别因素也会成为影响个体参与休闲体育行为的因素,并直接决定了由不同休闲体育行为所形成的迥异的休闲体育文化,使其发挥的功用也存在直接差异。
2国内文献述评:
休闲体育文化是一种社会亚文化,在我国由来已久,但由于各种历史及社会因素的影响,我国对于休闲体育文化的学术研究仅仅开展了十余年的时间。随着我国逐渐步入休闲时代,学者们对于休闲体育文化的研究成果不断丰富,各类论文、专着、主题会议的数量与质量均迅速提升。尽管杰弗瑞戈比在其对于中国无锡等城市的休闲研究中,明确表示中国进入休闲社会的时间约为2015年,但我国学^;对于休闲体育及其文化的研究,却已在过去的二十年中渐入佳境。我国学者对于休闲体育文化的研究,主要集中于以下几个方面。
(1)休闲体育文化内涵。
截至目前,体育理论界对什么是休闲体育文化,怎样认识其内在本质等进行了大量探讨。
大多数学者认为,休闲体育文化是人们在闲暇时间里处于的一种文化创造、文化欣赏、文化建构的生命状态和行为方式,包括情感、理智、意志、生理、价值、文化及所有组成行动感知领域的一切,也包括价值观、语言、思维方式、角色定位、世界观、艺术、组织等等。
我国学者对休闲体育文化内涵的认识较为一致,将其视作带有明显娱乐性的宏观概念,是休闲体育中物质、制度、精神文化的总称。
(2)休闲体育及休闲体育文化意义对于休闲体育及其文化的意义,目前学术界主要有以下几种观点。
曹卫等学者提出,“以人为本”的基本理念作为21世纪体育事业的主要发展方向之一,贯穿于休闲体育在我国演进的过程中。他们认为,人们对休闲体育的诉求愈发强烈之时,亦是人们在现代社会中正常生活并赋予生活丰富内涵的开始,展现了人们在现代社会物质极大丰裕条件下重新打造生活价值观的意识。
刘绮红、梁利民等学者站在和谐社会、和谐文化等角度,通过保持与时代热点的高度一致,探索休闲体育以文化渗透至人们生活的过程。他们认为,站在精神层面审视休闲运动,其在价值体系中是以文化形态渗透后得以体现的,并对人们的精神世界产生影响,据此对休闲运动在和谐社会中的价值加以探讨,在现实和社会等多方面都具有积极意义。
概而言之,休闲体育文化对于践行“以人为本”的生活价值观,推动人类文明的和谐发展,为当代人提供全面发展的途径等多方面具有重大现实意义,是社会良好思想道德和精神文化氛围构建的助推器。
(3)休闲体育文化功用休闲体育文化作为文化的一种,具备文化所有的一般功用,例如丰富人们精神世界,引导社会发展等。休闲体育文化又具有自身的特殊性,它通过在余暇时间内的身体运动对人们进行精神意识的感化。众多学者对休闲体育文化的功用有不同的认识。
任海认为,休闲体育易被误解为是一种无所事事的消遣活动,其实不然。“娱乐体育是我国发展群众体育的一个重要形式。” ?休闲体育是人类对自身全面发展的觉醒,进而以提高生活质量为目的而进行的健身运动。休闲体育是人们对生活的艺术化升华,使人们在身体运动中品味生活的美好与人生的乐趣,激发人们内心蕴藏的对生活的热爱与追求。
王俊奇的观点与任海相似,他们共同代表的是目前学术界在对休闲体育文化功用认知方面的普遍观点,认为休闲体育文化在将体育体系中具有休闲特征但存在一定差异的内容、形式、要素进行适度统一的同时,促进其与经济基础、政治导向、生态环境的有机融合,推动社会的和谐发展。
(4)休闲体育文化体系建构作为休闲体育文化研究的支撑点,休闲体育文化体系的建构是繁荣休闲体育文化的现实需要。我国学者在对休闲体育文化体系构建这一问题的认知上,主要存在以下几种观点。
张德胜等人提出,在传播视域中,人际传播、群体传播、组织传播、大众传播是休闲体育文化在当代社会传播的几大方式。这些传播方式是打造社会性休闲体育文化的最基本途径。
有些学者立足于综合的角度,提出了一些与相邻因素相关的构建方式。如于文谦和牛静两位学者,认为要积极开展休闲体育的学术研究,将建立与完善与休闲体育相关的消费和服务体系作为着力点,促进休闲体育内容在自然发展基础上的多样化趋势。
罗林和刘春来则认为,我国的休闲体育应以产业化作为发展方向,并在积极融入到高等教育体系的同时增进民族休闲体育文化与世界休闲体育文化的互通。
如上所述,我国学者对休闲体育的研究虽与国外相比时间尚短,但也已进入相对成熟的阶段,呈现出系统性的研究趋势。但在对休闲体育文化价值及实现策略的探索方面较少,且尚未形成理论体系。
毕业论文中引用的材料和数据,必须正确可靠,经得起推敲和验证,即论据的正确性。具体要求是,所引用的材料必须经过反复证实。第一手材料要公正,要反复核实,要去掉个人的好恶和想当然的推想,保留其客观的真实。第二手材料要究根问底,查明原始出处,并深领其意,而不得断章取义。引用别人的材料是为自己的论证服务,而不得作为篇章的点缀。在引用他人材料时,需要下一番筛选、鉴别的功夫,做到准确无误。写作毕业论文,应尽量多引用自己的实践数据、调查结果等作为佐证。如果文章论证的,是作者自己亲身实践所得出的结果,那么文章的价值就会增加许多倍。当然,对于掌握知识有限、实践机会较少的大学生来讲,在初次进行研究中难免重复别人的劳动,在毕业论文中较多地引用别人的实践结果、数据等,在所难免。但如果全篇文章的内容均是间接得来的东西的组合,很少有自己亲自动手得到的东西,那也就完全失去了写作毕业论文的意义。(二)论证要严密论证是用论据证明论点的和过程。论证要严密、富有逻辑性,这样才能使文章具有说服力。从文章全局来说,作者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要符合客观事物的,符合人们对客观事物认识的程序,使人们的逻辑程序和认识程序统一起来,全篇形成一个逻辑整体。从局部来说,对于某一问题的分析,某一现象的解释,要体现出较为完整的概念、判断、推理的过程。毕业论文是以逻辑思维为主的文章样式,它诉诸理解大量运用科学的语体,通过概念、判断、推理来反映事物的本质或规律,从已知推测未知,各种毕业论文都是采用这种思维形式。科学论文往往是用已知的事实,采取归纳推理的形式,求得对未知的认识。要使论证严密,富有逻辑性,必须做到:(1)概念判断准确,这是逻辑推理的前提;(2)要有层次、有条理的阐明对客观事物的认识过程;(3)要以论为纲,虚实结合,反映出从“实”到“虚”,从“事”到“理”,即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飞跃过程。以下是游泳的健身功能 你要结合起来写!(l)游泳是在阳光、空气、冷水三浴兼并的良好的自然环境中进行的体育运动项目,从而集中了阳光浴、空气浴和冷水浴对人的所有疗效。 (2)游泳锻炼是一种全身性的锻炼,因而它对疾病的治疗也是一种综合性、全身性的治疗。通过游泳锻炼,可增强人体神经系统的功能,改善血液循环,提高对营养物质的消化和吸收,从而能增强体质,增强对疾病的抵抗力,并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3)游泳锻炼能增强人体各器官、系统的功能,慢性病人通过游泳锻炼,可增强发育不健全的器官、系统的功能,使已衰弱的器官、系统的功能得到恢复和增强,从而使疾病得到治疗。 (4)游泳锻炼既可陶冶情操、磨炼意志,培养人同大自然搏斗的拼搏精神,又能使病人建立起战胜疾病的信心,克服对疾病畏惧烦恼的消极心理,因而十分有利于健康的恢复和疾病的治疗。 2.游泳运动量的掌握 游泳锻炼,与人们从事的其他体育锻炼项目一样,只有科学地掌握运动量,才能使每次锻炼既达到锻炼的目的,又不致发生过度的疲劳和使身体产生不良反应。 游泳锻炼时,应如何科学地掌握运动量呢? 掌握游泳锻炼的运动量的方法有多种,但对普通游泳爱好者来说,最为简便的方法,是根据游泳者脉搏变化的情况,来衡量运动量的大小。 我国正常人安静脉搏频率为每分钟60-80次。经常参加游泳锻炼的人,安静脉搏频率较为缓慢,为每分钟50-60次;锻炼有素的人,脉率还要低一些。对普通的游泳爱好者来说,每次游泳后,脉搏频率达到每分钟120-140次,此次锻炼的运动量则为大运动量;脉搏频率为每分钟90 - 110次,则为中运动量;游泳锻炼后,脉搏变化不大,其增加的次数在10次以内,则为小运动量。 选择游泳锻炼的运动量时,要因人而异,量力而行。普通的游泳爱好者,即使是年轻力壮者,每周大运动量的锻炼,也不应超过2次;而中年人则以中等的运动量为宜,不要或少进行运动量过大的游泳锻炼;老年人最适宜小运动量和中等偏小的运动量的游泳锻炼
目的:提高湘西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人民经济收入,安定团结,健康文明的生活环境,引导人们能正确认识休闲体育活动意识,利用湘西得天独厚的民族风情,民族文化,民族体育,地理环境结合现当前体育产业化的兴起,来带动湘西经济的发展,提高人均收入。2:意义:各种休闲文化的传入,给湘西地区带来了较大的影响。为提高湘西地区的人口综合素质为前提,倡导各种文化的积极发展,给社会治安,加强人民团结,促进休闲文化的健康发展,提高全民健身,为湘西地区的发展,从精神上提供依据,从而来提高湘西地区的综合素质提供参考3:国际动态:就国际形式来看,全球一体化,体育参谒立体化,现在大多数都对健康的意识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和觉悟,就世界卫生组织,旅游事业,节假日的活动方式来看,世界各国都是为提高全民综合素质进行引导,都对休闲体育这一块有了较高的认识。4:国内动态:国内形式来看,WTO和兴办奥运,休闲健身运动产业,当前人均收入的不断提高,全国每年就用于休闲的费用也相对增多,用于休闲娱乐的时间也大幅度增多;旅游产业话的蓬勃发展,产业化开始起步。人口健康意识的转变。关键技术和预期水平效益1:关键技术:对湘西少数民族地区的现状进行并调查,取证,探研湘西地区休闲体育的发展,开展情况程度,把农村和城镇之间的休闲体育的发展状况,休闲的方式,对休闲文化的传播从积极发展等几个方面进行研究,运用现当前的经济状况,运用对比对经济条件的发展和现在人们有更多的时间来进行休闲运动,课题主要运用调查法,查找文献资料法,比较法和分析法等进行研究,能从中得出适应湘西地区积极方向发展的休闲体育运动对策。2:预期水平:预期水平能达向个湘西地区的休闲文化起到带动作用,向健康方向发展;达到的预期效益在调动积极文化方向的同时,能积极调动全地区的人口综合素质得到大幅度的提高,使湘西人人都能进一步认识休闲活动在生活中带来更多乐趣,能从身心上得到健康的发展,促进休闲文化的积极发展,打造安稳的社会经济环境,达到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使全地区全民健身活动能有一个活跃的氛围,引导休闲活动向健康的发展方向,人口综合素质等得到提高提供依据。研究基础及主要措施一):我是体育系大三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学习认真,成绩优秀,做事踏实,有较强的体育理论知识。在学习过程中,注重运动知识的积累,生活中就对休闲体育进行过多次的调查和访谈,给自己打下了坚强且牢固的理论性知识和社会实践能力。(二):文献资料基础:[1] 廖文科.贯沏“健康第一”指导思想做好学生卫生工作[J].中国学校体育学,2001(3):卷首[2] 孙葆丽.我过群众体育发展的历史回顾[J].体育科学,(1):13—16.[3] 胡小明.新世纪体育的走向—娱乐于健康[J].体育与科学,2001.(4).地域基础:[4] 许良.中小城市居民体育活动的特征分析—以陕西省汉中市为例[J].(3):92~94[5] 托马斯·古德尔,杰弗瑞·戈比.人类思想史中的休闲[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16[6] 刘天成,张天成,涂绍生.湘西土家族学生1985—2000年体质状况的动态分析[J] 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03,(1)50—531:文献资料法:根据也掌握的文献,查找相关休闲体育运动书籍,期刊,学术报告,学术会议论文,学位论文,科技档案等2:问卷调查法:通过直接接触,询问研究对象,现场取证等手段来对湘西少数民族地区的现状进行调查,主要以问卷法,现场调查法。3:对比法:利用湘西地契的具体情况和发达地区的休闲运动开展情况进行对照比较,得出适合湘西地区的休闲运动的发展对策。
毕业论文中引用的材料和数据,必须正确可靠,经得起推敲和验证,即论据的正确性。具体要求是,所引用的材料必须经过反复证实。第一手材料要公正,要反复核实,要去掉个人的好恶和想当然的推想,保留其客观的真实。第二手材料要究根问底,查明原始出处,并深领其意,而不得断章取义。引用别人的材料是为自己的论证服务,而不得作为篇章的点缀。在引用他人材料时,需要下一番筛选、鉴别的功夫,做到准确无误。写作毕业论文,应尽量多引用自己的实践数据、调查结果等作为佐证。如果文章论证的,是作者自己亲身实践所得出的结果,那么文章的价值就会增加许多倍。当然,对于掌握知识有限、实践机会较少的大学生来讲,在初次进行研究中难免重复别人的劳动,在毕业论文中较多地引用别人的实践结果、数据等,在所难免。但如果全篇文章的内容均是间接得来的东西的组合,很少有自己亲自动手得到的东西,那也就完全失去了写作毕业论文的意义。 (二)论证要严密 论证是用论据证明论点的和过程。论证要严密、富有逻辑性,这样才能使文章具有说服力。从文章全局来说,作者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要符合客观事物的,符合人们对客观事物认识的程序,使人们的逻辑程序和认识程序统一起来,全篇形成一个逻辑整体。从局部来说,对于某一问题的分析,某一现象的解释,要体现出较为完整的概念、判断、推理的过程。 毕业论文是以逻辑思维为主的文章样式,它诉诸理解大量运用科学的语体,通过概念、判断、推理来反映事物的本质或规律,从已知推测未知,各种毕业论文都是采用这种思维形式。科学论文往往是用已知的事实,采取归纳推理的形式,求得对未知的认识。要使论证严密,富有逻辑性,必须做到:(1)概念判断准确,这是逻辑推理的前提;(2)要有层次、有条理的阐明对客观事物的认识过程;(3)要以论为纲,虚实结合,反映出从“实”到“虚”,从“事”到“理”,即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飞跃过程。 以下是游泳的健身功能 你要结合起来写! (l)游泳是在阳光、空气、冷水三浴兼并的良好的自然环境中进行的体育运动项目,从而集中了阳光浴、空气浴和冷水浴对人的所有疗效。 (2)游泳锻炼是一种全身性的锻炼,因而它对疾病的治疗也是一种综合性、全身性的治疗。通过游泳锻炼,可增强人体神经系统的功能,改善血液循环,提高对营养物质的消化和吸收,从而能增强体质,增强对疾病的抵抗力,并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3)游泳锻炼能增强人体各器官、系统的功能,慢性病人通过游泳锻炼,可增强发育不健全的器官、系统的功能,使已衰弱的器官、系统的功能得到恢复和增强,从而使疾病得到治疗。 (4)游泳锻炼既可陶冶情操、磨炼意志,培养人同大自然搏斗的拼搏精神,又能使病人建立起战胜疾病的信心,克服对疾病畏惧烦恼的消极心理,因而十分有利于健康的恢复和疾病的治疗。 2.游泳运动量的掌握 游泳锻炼,与人们从事的其他体育锻炼项目一样,只有科学地掌握运动量,才能使每次锻炼既达到锻炼的目的,又不致发生过度的疲劳和使身体产生不良反应。 游泳锻炼时,应如何科学地掌握运动量呢? 掌握游泳锻炼的运动量的方法有多种,但对普通游泳爱好者来说,最为简便的方法,是根据游泳者脉搏变化的情况,来衡量运动量的大小。 我国正常人安静脉搏频率为每分钟60-80次。经常参加游泳锻炼的人,安静脉搏频率较为缓慢,为每分钟50-60次;锻炼有素的人,脉率还要低一些。对普通的游泳爱好者来说,每次游泳后,脉搏频率达到每分钟120-140次,此次锻炼的运动量则为大运动量;脉搏频率为每分钟90 - 110次,则为中运动量;游泳锻炼后,脉搏变化不大,其增加的次数在10次以内,则为小运动量。 选择游泳锻炼的运动量时,要因人而异,量力而行。普通的游泳爱好者,即使是年轻力壮者,每周大运动量的锻炼,也不应超过2次;而中年人则以中等的运动量为宜,不要或少进行运动量过大的游泳锻炼;老年人最适宜小运动量和中等偏小的运动量的游泳锻炼
体育专业大学生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写开题报告的目的,是要请老师及专家们帮忙判断一下所研究的选题有没有价值,研究方法是否奏效,论证逻辑有没有明显缺陷。下面是我和大家分享的体育专业大学生毕业论文开题报告,更多内容请访问()。
论文题目:休闲体育文化价值与实现策略研究
1、选题意义和背景研究目的:
以祭祀、庆典等为代表的带有体育因素的休闲活动,是休闲体育在远古时期的雏形体现。此时人类的休闲体育活动以获取生活资料和生存空间为前提,生存需要成为人们参加休闲体育活动的根本目的。由于不是主动参与,所以休闲体育文化也无从谈1产率决定了休闲体育及其文化无法得到充分的滋养与萌发。
工业革命以来,生产力的提高推动生产效率的极速提升。对工人而言,每日必要劳动时间大幅缩短,其个人可支配的自由时间明显延长。对于受传统观念禁锢的人们来说,工作的绝对地位逐渐被休闲逆转,是一种巨大的思想意识形态冲击。尽管起初的休闲不被大多数人接受,甚至受到了歧视与偏见,但社会必然会随历史的车轮向前发展且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科学技术的前行终将普遍有闲的社会带到了人们的面前。
以工业文明为基础的普遍有闲的社会面貌,使得人类在获得短期内物质极大丰富的同时,在越来越多的自由时间内无所适从,部分怪诞而奇特的生活方式逐渐滋生,带来了社会生活中的恶性竞争与个体的孤独无措。此时,部分先知者意识到人类在自由时间面前的窘迫,开始探索并主张人们尝试接受来自休闲的洗礼。
绝大多数人开始正视休闲这一文化现象,是由第三次科技革命所带来的社会产业革新开始的。兴起于20世纪前半叶的第三次科技革命,以原子能、生物工程、电子计算机和空间技术等发明及应用为主要标志,引领人们进入了知识经济和信息化时代,同时对人们在物质更为富足、闲暇时间更为充分的条件下如何休闲提出了新的要求。
人们能否正确对待休闲并学会如何休闲,成为了人们在现代社会生存质量的决定因素。
就休闲的本质而言,它是人作为生物个体,本能的服从于内心兴趣所致的行为活动,与玩或游戏等纯娱乐活动存在一定区别。以文化的角度审视休闲,它是人类摆脱外界压力桎梏后所享受的一种相对自由和舒适的生活状态,能够满足人自我实现需求的文化创造、文化建构、文化欣赏过程。而休闲体育作为一种重要的休闲方式,展现着人的文化特性,是自发的、蕴含个性的、能够带来人生乐趣与生存意义的活动。休闲体育在有效缓解生活压力、改善精神紧张状态的同时,为参与其中的人们带来心灵上的快慰与生命质量的庇佑,逐步成为了被大多数人认同的文化生活方式。由休闲体育而生的文化,作为与休闲体育有关的物质、精神成果的总和,在现代社会中的功用愈发显着。对休闲体育文化的探索成为了摆在人们面前的新课题。
休闲体育被认为是社会经济发展下的一类特殊文化现象,其产生的渊源不仅来自于大量的闲暇时间与丰裕的物质财富,还源于人类对精神生活观念及价值的探求。这种对自身精神生活的重视,展现了人类社会的文化变迁,是对人类生存目地的回归,体现了文化嬗变中人类的抉择。人,理应成为自己的主宰。但这种主体地位却被现代社会中的各种异化追求和片面理性所取代。休闲体育的兴盛为人类带来了转变的契机,其文化的价值在各种糟柏的不断渗入中显得更为珍贵。由此,课题将以休闲理论、体育理论、文化理论为基础,以探析传统休闲哲学的意蕴为切入点,以解析休闲体育文化价值为落脚点,以时间为脉络,深入发掘产生休闲体育文化这一现象的.根源,解读休闲体育文化在现代社会背景中发挥的功用,探索其实现的内外条件,分析实现途径,为休闲体育文化研究的丰富与完善尽绵薄之力。
研究意义:
21世纪以来,伴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社会生产力得以极速发展,劳动生产效率的提升带来劳动者的解放,人们生活中的闲暇时间日渐充盈,加之人类对自身价值与精神境界的追求,休闲已逐步浸入人们的生活,成为人类社会新的文化现象。美国前国家休闲研究院主席、国际休闲与娱乐协会学术顾问杰弗瑞戈比在展望国际休闲的未来发展趋势时表示,世界发达国家将于2015年前后进入休闲时代,休闲将成为人类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休闲、娱乐和休闲旅游业将成为下一个经济大潮,并席卷世界各地。二十余年后的今天,这句话因人类社会中休闲要素的丰裕而得到了印证。
在人类文化的构成中,休闲既是基石,也是先导,凝聚着人类文化的结晶。体育作为人类重要的休闲行为,是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亦是新文化要素喷薄而出的源泉。
休闲中的各种体育行为,承载着增进个体健康的责任,也肩负着以文化的形式推动人类社会和谐前行的使命。不可否认的是,体育行为在休闲时代是不可或缺的,其相应文化的发展对当世人类文化的演进具有特殊而重要的功用。在全民休闲观念萌芽日渐丰富的背景下,加之物质水平、闲暇时间、场地设施等客观条件的不断推动,人们参与休闲体育活动的热情不断提高,人数激增,活动的方式与途径逐渐多样化。
然而,相较于休闲体育研究的繁荣,对其文化层面探索却寥若晨星,不仅是在历史上的停滞,即便是在现代,西方发达国家也仅有百余年的研究,而我国的休闲体育文化研究才刚刚起步。就哲学角度而言,事物的客观发展离不开其文化层面的支持与引导。因此,对休闲体育文化的探究,批判继承传统休闲体育文化,充分认识其在现代社会中的效用,对于丰富人类文化体系,推动整个社会的和谐循环式发展具有理论和现实的双重意义。
2、论文综述/研究基础。
1国外文献述评:
人类的休闲研究源远流长,肇始于西方,最早可追溯至古希腊时期。古希腊先贤亚里士多德被视为人类休闲文明的启蒙者,在其代表作《伦理学》中提出“幸福存在于闲暇之中”,认为休闲是人类幸福的源泉。这一着名观点历经2000余年的岁月洗礼,在人类文化发展史中仍耀耀生辉。尽管在古希腊文明后,西方社会经历了中世纪的基督教严酷统治,休闲文明在统治者的排挤与打压中发展迟滞,但在随后的文艺复兴时期,休闲观念受到前卫学者的追捧,并在激烈的辩证解说中重回社会文化主流。近代着名启蒙思想家斯宾塞极具预见性,认为“这些种种趣味的陶冶和喜悦的消闲不但是重要的,而且在我们即将到来的时代里,这些趣味比现在会远远地占有人生的绝大部分”.人类休闲观的解放为休闲文化的蓬勃发展奠定了观念基础。
近现代以来,国外各学者对休闲体育文化进行了一定的研究。
在休闲体育文化的功能方面,周马奎尔认为,休闲与休闲活动中的情感是丰富体育社会学理论的重要途径,理应被提倡,以刺激的运动方式追求愉悦是休闲体育的主要功能。丹尼斯安德森发现,对残疾少女这类特殊人群而言,参与体育类休闲活动对其个性发展具有极大禅益。此外,有学者针对青少年体育中传递的严肃休闲方式进行了批判,指出来自父母或教练的过度干预,会让青少年参加体育运动的行为异化成严肃的休闲方式,极大地削弱了休闲体育应具有的益处,休闲体育文化的功能出现异变。①在关于影响休闲体育参与及文化形成的因素方面,蒂亚娜伍沃德等学者发现当男女获得同样的可支配时间与休闲机会时,年龄、工作与家庭环境、教育背景、社会阶层、收入情况、种族群体等都会成为左右其休闲行为的因素。但当料理家务及照料孩童等家庭行为主要由妇女承担时,性别因素也会成为影响个体参与休闲体育行为的因素,并直接决定了由不同休闲体育行为所形成的迥异的休闲体育文化,使其发挥的功用也存在直接差异。
2国内文献述评:
休闲体育文化是一种社会亚文化,在我国由来已久,但由于各种历史及社会因素的影响,我国对于休闲体育文化的学术研究仅仅开展了十余年的时间。随着我国逐渐步入休闲时代,学者们对于休闲体育文化的研究成果不断丰富,各类论文、专着、主题会议的数量与质量均迅速提升。尽管杰弗瑞戈比在其对于中国无锡等城市的休闲研究中,明确表示中国进入休闲社会的时间约为2015年,但我国学^;对于休闲体育及其文化的研究,却已在过去的二十年中渐入佳境。我国学者对于休闲体育文化的研究,主要集中于以下几个方面。
(1)休闲体育文化内涵。
截至目前,体育理论界对什么是休闲体育文化,怎样认识其内在本质等进行了大量探讨。
大多数学者认为,休闲体育文化是人们在闲暇时间里处于的一种文化创造、文化欣赏、文化建构的生命状态和行为方式,包括情感、理智、意志、生理、价值、文化及所有组成行动感知领域的一切,也包括价值观、语言、思维方式、角色定位、世界观、艺术、组织等等。
我国学者对休闲体育文化内涵的认识较为一致,将其视作带有明显娱乐性的宏观概念,是休闲体育中物质、制度、精神文化的总称。
(2)休闲体育及休闲体育文化意义对于休闲体育及其文化的意义,目前学术界主要有以下几种观点。
曹卫等学者提出,“以人为本”的基本理念作为21世纪体育事业的主要发展方向之一,贯穿于休闲体育在我国演进的过程中。他们认为,人们对休闲体育的诉求愈发强烈之时,亦是人们在现代社会中正常生活并赋予生活丰富内涵的开始,展现了人们在现代社会物质极大丰裕条件下重新打造生活价值观的意识。
刘绮红、梁利民等学者站在和谐社会、和谐文化等角度,通过保持与时代热点的高度一致,探索休闲体育以文化渗透至人们生活的过程。他们认为,站在精神层面审视休闲运动,其在价值体系中是以文化形态渗透后得以体现的,并对人们的精神世界产生影响,据此对休闲运动在和谐社会中的价值加以探讨,在现实和社会等多方面都具有积极意义。
概而言之,休闲体育文化对于践行“以人为本”的生活价值观,推动人类文明的和谐发展,为当代人提供全面发展的途径等多方面具有重大现实意义,是社会良好思想道德和精神文化氛围构建的助推器。
(3)休闲体育文化功用休闲体育文化作为文化的一种,具备文化所有的一般功用,例如丰富人们精神世界,引导社会发展等。休闲体育文化又具有自身的特殊性,它通过在余暇时间内的身体运动对人们进行精神意识的感化。众多学者对休闲体育文化的功用有不同的认识。
任海认为,休闲体育易被误解为是一种无所事事的消遣活动,其实不然。“娱乐体育是我国发展群众体育的一个重要形式。” ?休闲体育是人类对自身全面发展的觉醒,进而以提高生活质量为目的而进行的健身运动。休闲体育是人们对生活的艺术化升华,使人们在身体运动中品味生活的美好与人生的乐趣,激发人们内心蕴藏的对生活的热爱与追求。
王俊奇的观点与任海相似,他们共同代表的是目前学术界在对休闲体育文化功用认知方面的普遍观点,认为休闲体育文化在将体育体系中具有休闲特征但存在一定差异的内容、形式、要素进行适度统一的同时,促进其与经济基础、政治导向、生态环境的有机融合,推动社会的和谐发展。
(4)休闲体育文化体系建构作为休闲体育文化研究的支撑点,休闲体育文化体系的建构是繁荣休闲体育文化的现实需要。我国学者在对休闲体育文化体系构建这一问题的认知上,主要存在以下几种观点。
张德胜等人提出,在传播视域中,人际传播、群体传播、组织传播、大众传播是休闲体育文化在当代社会传播的几大方式。这些传播方式是打造社会性休闲体育文化的最基本途径。
有些学者立足于综合的角度,提出了一些与相邻因素相关的构建方式。如于文谦和牛静两位学者,认为要积极开展休闲体育的学术研究,将建立与完善与休闲体育相关的消费和服务体系作为着力点,促进休闲体育内容在自然发展基础上的多样化趋势。
罗林和刘春来则认为,我国的休闲体育应以产业化作为发展方向,并在积极融入到高等教育体系的同时增进民族休闲体育文化与世界休闲体育文化的互通。
如上所述,我国学者对休闲体育的研究虽与国外相比时间尚短,但也已进入相对成熟的阶段,呈现出系统性的研究趋势。但在对休闲体育文化价值及实现策略的探索方面较少,且尚未形成理论体系。
健身性健美操 健身性健美操练习的主要目的是“锻炼身体、保持健康”。其中又包括以提高心肺功能,改善身体有氧代谢能力的有氧操;练习肌肉控制,改善不良姿态,培养良好气质风度的形体操;以保持肌肉外形,防止肌肉退化为主的力量操;以及以减少关节负荷,利用水的阻力达到锻炼目的,并以中老年及康复病人为主要对象的水中操等。 由于健身性健美操的唯一练习目的就是“健身”,因此它的动作简单,实用性强,音乐速度也较慢,且为了保证一定的运动负荷和锻炼的全面性,动作多有重复,常以对称的形式出现。 健身性健美操一般的练习时间为一个小时左右,在练习的要求上根据个体情况而变化,严格遵循“健康、安全”的原则,防止运动损伤的出现,在保证安全的基础上,达到锻炼身体的目的。 原址有表格,更详细: 表演性健美操 表演性健美操的主要练习目的是“表演”,它是事先编排好的、专为表演而设计的成套健美操,时间一般为2—5分钟。表演性健美操的动作较健身性健美操动作复杂,音乐速度可快可慢,并为了保证一定的表演效果,动作较少重复,也不一定是对称性的。在参与的人数上可是单人,也可是多人,并可在成套中加入队形变化和集体配合的动作,表演者可以利用轻器械,如花环、旗子等,还可采用一些风格化的舞蹈动作,如爵士舞等,以达到烘托气氛,感染观众,增加表演效果的目的。 因为表演性健美操的动作比健身性健美操的动作复杂多变,所以对参与者的身体素质要求较高,不仅要具备较好的协调性,还要有一定的表演意识和集体配合的意识。 竞技性健美操 竞技性健美操的主要目的是“竞赛”,其比赛项目有男单、女单、混双、三人和六人。竞技性健美操在参赛人数、比赛场地、成套动作的时间等方面都必须严格按照规则进行,规则对成套的编排、动作的完成、难度动作的数量等也都有严格的规定。 由于竞赛的主要目的就是要取胜,因此在动作的设计上更加多样化,并严格避免重复动作和对称动作。近年来,运动员为争取好成绩,均在比赛的成套中加入了大量的难度动作,如各种大跳成俯撑、空中转体成俯撑等,这样对运动员的体能、技术水平和表现力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体育专业大学生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写开题报告的目的,是要请老师及专家们帮忙判断一下所研究的选题有没有价值,研究方法是否奏效,论证逻辑有没有明显缺陷。下面是我和大家分享的体育专业大学生毕业论文开题报告,更多内容请访问()。
论文题目:休闲体育文化价值与实现策略研究
1、选题意义和背景研究目的:
以祭祀、庆典等为代表的带有体育因素的休闲活动,是休闲体育在远古时期的雏形体现。此时人类的休闲体育活动以获取生活资料和生存空间为前提,生存需要成为人们参加休闲体育活动的根本目的。由于不是主动参与,所以休闲体育文化也无从谈1产率决定了休闲体育及其文化无法得到充分的滋养与萌发。
工业革命以来,生产力的提高推动生产效率的极速提升。对工人而言,每日必要劳动时间大幅缩短,其个人可支配的自由时间明显延长。对于受传统观念禁锢的人们来说,工作的绝对地位逐渐被休闲逆转,是一种巨大的思想意识形态冲击。尽管起初的休闲不被大多数人接受,甚至受到了歧视与偏见,但社会必然会随历史的车轮向前发展且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科学技术的前行终将普遍有闲的社会带到了人们的面前。
以工业文明为基础的普遍有闲的社会面貌,使得人类在获得短期内物质极大丰富的同时,在越来越多的自由时间内无所适从,部分怪诞而奇特的生活方式逐渐滋生,带来了社会生活中的恶性竞争与个体的孤独无措。此时,部分先知者意识到人类在自由时间面前的窘迫,开始探索并主张人们尝试接受来自休闲的洗礼。
绝大多数人开始正视休闲这一文化现象,是由第三次科技革命所带来的社会产业革新开始的。兴起于20世纪前半叶的第三次科技革命,以原子能、生物工程、电子计算机和空间技术等发明及应用为主要标志,引领人们进入了知识经济和信息化时代,同时对人们在物质更为富足、闲暇时间更为充分的条件下如何休闲提出了新的要求。
人们能否正确对待休闲并学会如何休闲,成为了人们在现代社会生存质量的决定因素。
就休闲的本质而言,它是人作为生物个体,本能的服从于内心兴趣所致的行为活动,与玩或游戏等纯娱乐活动存在一定区别。以文化的角度审视休闲,它是人类摆脱外界压力桎梏后所享受的一种相对自由和舒适的生活状态,能够满足人自我实现需求的文化创造、文化建构、文化欣赏过程。而休闲体育作为一种重要的休闲方式,展现着人的文化特性,是自发的、蕴含个性的、能够带来人生乐趣与生存意义的活动。休闲体育在有效缓解生活压力、改善精神紧张状态的同时,为参与其中的人们带来心灵上的快慰与生命质量的庇佑,逐步成为了被大多数人认同的文化生活方式。由休闲体育而生的文化,作为与休闲体育有关的物质、精神成果的总和,在现代社会中的功用愈发显着。对休闲体育文化的探索成为了摆在人们面前的新课题。
休闲体育被认为是社会经济发展下的一类特殊文化现象,其产生的渊源不仅来自于大量的闲暇时间与丰裕的物质财富,还源于人类对精神生活观念及价值的探求。这种对自身精神生活的重视,展现了人类社会的文化变迁,是对人类生存目地的回归,体现了文化嬗变中人类的抉择。人,理应成为自己的主宰。但这种主体地位却被现代社会中的各种异化追求和片面理性所取代。休闲体育的兴盛为人类带来了转变的契机,其文化的价值在各种糟柏的不断渗入中显得更为珍贵。由此,课题将以休闲理论、体育理论、文化理论为基础,以探析传统休闲哲学的意蕴为切入点,以解析休闲体育文化价值为落脚点,以时间为脉络,深入发掘产生休闲体育文化这一现象的.根源,解读休闲体育文化在现代社会背景中发挥的功用,探索其实现的内外条件,分析实现途径,为休闲体育文化研究的丰富与完善尽绵薄之力。
研究意义:
21世纪以来,伴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社会生产力得以极速发展,劳动生产效率的提升带来劳动者的解放,人们生活中的闲暇时间日渐充盈,加之人类对自身价值与精神境界的追求,休闲已逐步浸入人们的生活,成为人类社会新的文化现象。美国前国家休闲研究院主席、国际休闲与娱乐协会学术顾问杰弗瑞戈比在展望国际休闲的未来发展趋势时表示,世界发达国家将于2015年前后进入休闲时代,休闲将成为人类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休闲、娱乐和休闲旅游业将成为下一个经济大潮,并席卷世界各地。二十余年后的今天,这句话因人类社会中休闲要素的丰裕而得到了印证。
在人类文化的构成中,休闲既是基石,也是先导,凝聚着人类文化的结晶。体育作为人类重要的休闲行为,是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亦是新文化要素喷薄而出的源泉。
休闲中的各种体育行为,承载着增进个体健康的责任,也肩负着以文化的形式推动人类社会和谐前行的使命。不可否认的是,体育行为在休闲时代是不可或缺的,其相应文化的发展对当世人类文化的演进具有特殊而重要的功用。在全民休闲观念萌芽日渐丰富的背景下,加之物质水平、闲暇时间、场地设施等客观条件的不断推动,人们参与休闲体育活动的热情不断提高,人数激增,活动的方式与途径逐渐多样化。
然而,相较于休闲体育研究的繁荣,对其文化层面探索却寥若晨星,不仅是在历史上的停滞,即便是在现代,西方发达国家也仅有百余年的研究,而我国的休闲体育文化研究才刚刚起步。就哲学角度而言,事物的客观发展离不开其文化层面的支持与引导。因此,对休闲体育文化的探究,批判继承传统休闲体育文化,充分认识其在现代社会中的效用,对于丰富人类文化体系,推动整个社会的和谐循环式发展具有理论和现实的双重意义。
2、论文综述/研究基础。
1国外文献述评:
人类的休闲研究源远流长,肇始于西方,最早可追溯至古希腊时期。古希腊先贤亚里士多德被视为人类休闲文明的启蒙者,在其代表作《伦理学》中提出“幸福存在于闲暇之中”,认为休闲是人类幸福的源泉。这一着名观点历经2000余年的岁月洗礼,在人类文化发展史中仍耀耀生辉。尽管在古希腊文明后,西方社会经历了中世纪的基督教严酷统治,休闲文明在统治者的排挤与打压中发展迟滞,但在随后的文艺复兴时期,休闲观念受到前卫学者的追捧,并在激烈的辩证解说中重回社会文化主流。近代着名启蒙思想家斯宾塞极具预见性,认为“这些种种趣味的陶冶和喜悦的消闲不但是重要的,而且在我们即将到来的时代里,这些趣味比现在会远远地占有人生的绝大部分”.人类休闲观的解放为休闲文化的蓬勃发展奠定了观念基础。
近现代以来,国外各学者对休闲体育文化进行了一定的研究。
在休闲体育文化的功能方面,周马奎尔认为,休闲与休闲活动中的情感是丰富体育社会学理论的重要途径,理应被提倡,以刺激的运动方式追求愉悦是休闲体育的主要功能。丹尼斯安德森发现,对残疾少女这类特殊人群而言,参与体育类休闲活动对其个性发展具有极大禅益。此外,有学者针对青少年体育中传递的严肃休闲方式进行了批判,指出来自父母或教练的过度干预,会让青少年参加体育运动的行为异化成严肃的休闲方式,极大地削弱了休闲体育应具有的益处,休闲体育文化的功能出现异变。①在关于影响休闲体育参与及文化形成的因素方面,蒂亚娜伍沃德等学者发现当男女获得同样的可支配时间与休闲机会时,年龄、工作与家庭环境、教育背景、社会阶层、收入情况、种族群体等都会成为左右其休闲行为的因素。但当料理家务及照料孩童等家庭行为主要由妇女承担时,性别因素也会成为影响个体参与休闲体育行为的因素,并直接决定了由不同休闲体育行为所形成的迥异的休闲体育文化,使其发挥的功用也存在直接差异。
2国内文献述评:
休闲体育文化是一种社会亚文化,在我国由来已久,但由于各种历史及社会因素的影响,我国对于休闲体育文化的学术研究仅仅开展了十余年的时间。随着我国逐渐步入休闲时代,学者们对于休闲体育文化的研究成果不断丰富,各类论文、专着、主题会议的数量与质量均迅速提升。尽管杰弗瑞戈比在其对于中国无锡等城市的休闲研究中,明确表示中国进入休闲社会的时间约为2015年,但我国学^;对于休闲体育及其文化的研究,却已在过去的二十年中渐入佳境。我国学者对于休闲体育文化的研究,主要集中于以下几个方面。
(1)休闲体育文化内涵。
截至目前,体育理论界对什么是休闲体育文化,怎样认识其内在本质等进行了大量探讨。
大多数学者认为,休闲体育文化是人们在闲暇时间里处于的一种文化创造、文化欣赏、文化建构的生命状态和行为方式,包括情感、理智、意志、生理、价值、文化及所有组成行动感知领域的一切,也包括价值观、语言、思维方式、角色定位、世界观、艺术、组织等等。
我国学者对休闲体育文化内涵的认识较为一致,将其视作带有明显娱乐性的宏观概念,是休闲体育中物质、制度、精神文化的总称。
(2)休闲体育及休闲体育文化意义对于休闲体育及其文化的意义,目前学术界主要有以下几种观点。
曹卫等学者提出,“以人为本”的基本理念作为21世纪体育事业的主要发展方向之一,贯穿于休闲体育在我国演进的过程中。他们认为,人们对休闲体育的诉求愈发强烈之时,亦是人们在现代社会中正常生活并赋予生活丰富内涵的开始,展现了人们在现代社会物质极大丰裕条件下重新打造生活价值观的意识。
刘绮红、梁利民等学者站在和谐社会、和谐文化等角度,通过保持与时代热点的高度一致,探索休闲体育以文化渗透至人们生活的过程。他们认为,站在精神层面审视休闲运动,其在价值体系中是以文化形态渗透后得以体现的,并对人们的精神世界产生影响,据此对休闲运动在和谐社会中的价值加以探讨,在现实和社会等多方面都具有积极意义。
概而言之,休闲体育文化对于践行“以人为本”的生活价值观,推动人类文明的和谐发展,为当代人提供全面发展的途径等多方面具有重大现实意义,是社会良好思想道德和精神文化氛围构建的助推器。
(3)休闲体育文化功用休闲体育文化作为文化的一种,具备文化所有的一般功用,例如丰富人们精神世界,引导社会发展等。休闲体育文化又具有自身的特殊性,它通过在余暇时间内的身体运动对人们进行精神意识的感化。众多学者对休闲体育文化的功用有不同的认识。
任海认为,休闲体育易被误解为是一种无所事事的消遣活动,其实不然。“娱乐体育是我国发展群众体育的一个重要形式。” ?休闲体育是人类对自身全面发展的觉醒,进而以提高生活质量为目的而进行的健身运动。休闲体育是人们对生活的艺术化升华,使人们在身体运动中品味生活的美好与人生的乐趣,激发人们内心蕴藏的对生活的热爱与追求。
王俊奇的观点与任海相似,他们共同代表的是目前学术界在对休闲体育文化功用认知方面的普遍观点,认为休闲体育文化在将体育体系中具有休闲特征但存在一定差异的内容、形式、要素进行适度统一的同时,促进其与经济基础、政治导向、生态环境的有机融合,推动社会的和谐发展。
(4)休闲体育文化体系建构作为休闲体育文化研究的支撑点,休闲体育文化体系的建构是繁荣休闲体育文化的现实需要。我国学者在对休闲体育文化体系构建这一问题的认知上,主要存在以下几种观点。
张德胜等人提出,在传播视域中,人际传播、群体传播、组织传播、大众传播是休闲体育文化在当代社会传播的几大方式。这些传播方式是打造社会性休闲体育文化的最基本途径。
有些学者立足于综合的角度,提出了一些与相邻因素相关的构建方式。如于文谦和牛静两位学者,认为要积极开展休闲体育的学术研究,将建立与完善与休闲体育相关的消费和服务体系作为着力点,促进休闲体育内容在自然发展基础上的多样化趋势。
罗林和刘春来则认为,我国的休闲体育应以产业化作为发展方向,并在积极融入到高等教育体系的同时增进民族休闲体育文化与世界休闲体育文化的互通。
如上所述,我国学者对休闲体育的研究虽与国外相比时间尚短,但也已进入相对成熟的阶段,呈现出系统性的研究趋势。但在对休闲体育文化价值及实现策略的探索方面较少,且尚未形成理论体系。
老年护理是老年社会福利的重要表现形式,老年人的社会保障一直是各国社会保障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老年护理论文,供大家参考。
摘要:随着科学与经济不断发展,我国老龄化日趋明显。老年人的身体、生理等养护问题逐渐增多。笔者作为一名专业护士,积累了丰富的临床 经验 。现针对当前老年人的生活和健康方面,浅谈老年护理的重要性,并提出相关建议。
关键词:老龄化;老年护理;重要性
随着现在医学体系的迅速发展,整个社会的医疗水平已经有了飞速的发展和提升,医院的护理水平相较于以前也更加科学完善。然而,由于护理机制仍然不够完善,在手术室的护理之中或多或少存在着一些危害患者健康的安全隐患,这些潜在的安全威胁可能会不利于患者的护理和康复,严重甚至可导致患者的生命危险。因此,为了提升医院的整体形象,为了对患者的生命安全和康复做出保障,医院应当对现有的手术室资源进行整合,从优化护理的管理 措施 出发,逐渐提高护理人员的安全服务水平和自身的责任意识,做到防患于未然,有效避免老年护理安全事故的产生,树立医院优秀的护理形象。
1 我国人口现状及凸显的问题
随着家庭人口结构的改变以及医疗、卫生的不断推广与普及。据统计,2013年人口普查老年人口数量突破2亿大关,人数为亿,老龄化水平达到。由此可见,老年人的养护成为当前社会的一大突出问题。
2 老年护理的重要性
是社会品德的体现 尊老爱幼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早在1996年我国老龄协会提出"健康老龄化"的战略目标,此战略目标主要涵盖4个方面的内容:①老年人个体健康;②老年人家庭健康;③老年群体整体健康;④社会环境健康。实现健康老龄化是一个长期奋斗的目标,需要国家、社会、家庭以及个人共同努力。
老年人的生理特点与护理 老年人由于年龄增长,会出现一系列身体衰退的信号。主要表现为组织器官储备能力降低、功能减退、以及出现各种慢性疾病,免疫功能下降,对内外环境的适应能力降低;感觉及平衡功能减退,容易发生跌倒交通事故烫伤等意外。操作能力和反应速度降低,手足协调功能下降,生活自理功能降低,所以应该注意保护老年人的安全.必要时可帮助老年人使用日常生活辅助用品。所以和老年人交谈要注意语调、语速、语言的选择。同时要认真做好健康 教育 ,比如进行健康运动,营养膳食及自我保健等方面的指导,以免造成不必要的安全隐患。
当前老年护理中存在的问题
老年护理人员素质低 由于传统护理理念的影响,很多医院拥有的护理人才队伍专业能力参差不齐,部分护理人员自身的安全服务水平和责任意识不高,对于护理学的基本专业知识掌握不够牢固,对新技术和新设备的不够了解,对于应对老年护理的突发事件中也缺乏一定的应急和判断能力。所以,正因如此,部分护理人员往往会在老年护理中出现一些问题从而导致手术未能顺利实施,比如护理人员技术不熟练导致的手术必须物品准备不够充分,缺乏对患者病情了解导致延误手术等。
老年护理知识不明确 有些护理人员不够细心可能导致用药存在一定偏差,弄混外用药和静脉药的标识,输血输液的查对不严。患者询问时执行的口头医嘱存在一定偏差,给药种类或者剂量出现一定偏差。在仪器使用方面,部分护理人员未能定期对所使用的仪器进行维修保养,手术前未能及时对大型手术仪器进行试机,严重时可能导致手术过程中仪器临时出现故障。部分护理人员在电刀的使用方面存在一定的不熟练,容易造成手术过程中电脑的电极黏性不够,固定不稳定,可能导致电刀脱落造成患者的电灼伤。
老年护理管理不细心 部分护理人员护送老年患者回监护室时,动作不够细心往往容易导致病患者感到不适。如:部分护理人员未能在老人手术前后认真清点手术用品,未能完整记录手术当中需要的手术用品,未能做到仔细核对每样手术用品,确保数目不出差错,确保不将手术用品遗留在病患体内。部分护理人员术前、术中、术后护理记录往往出现差错,在管理和行动上都不细心,出现许多涂改情况,极易造成医疗纠纷。
老年护理中问题的应对措施
加强老年护理人员素质的培养 当前我国的医疗改革已经渐渐普及,这就是为了促进医院整体医疗水平和护理服务专业理念的提升。与此同时,医院应当做到认真落实"以人为本"的基本医疗和护理理念,有效减少老年护理中存在的安全问题。为了更好的提升老年护理的水平,降低潜在的安全隐患,医院应当提高相关护理人员的服务水平,建立健全的护理理念,并积极鼓励护理人员学习新的护理理论知识,学习新的护理技术,提升自己的服务能力。其次,医院要加强对护理人员服务意识的强化,坚持做到以患者为中心,尊重患者需求和意愿。并建立完善的监督和管理机制,提升整体的护理水平。同时,医院可对手术室内的所有护理人员进行 安全教育 ,让所有护理人员树立起患者安全第一的安全观念,做到严格实施老年护理中的各项工作流程,从而有效提高手术室的护理质量,有效减少手术室内安全事故的产生。
加强对老年护理知识的宣传 医院需加强对护理人员药物学相关知识的培养,坚决要求护理人员做到使用任何药物之前先认真核对剂量和浓度以及药物的正确用法,对于术中口头医嘱,要做到让护理人员复述一遍正确无误后再告诉患者让其执行,并能坚决保证外用药和内服的标识完全分开。对于需要输血的病患,要让护理人员和主治医生共同核对病患的基本资料以及所输血型的保存期和血袋的破损情况,确保万无一失后,才能对于病患进行输血,并密切观察输血后患者的临床表现,有效减少应输血不当出现的问题。对于仪器使用方面,应要求相关的护理人员了解仪器使用的基本知识。如老年患者手术后,相关护理人员需管理好手术台上的电刀笔及其他手术用具,将手术器具放置于安全位置,避免部分危险器具如高频电刀在非正常使用时造成电灼伤。
护理人员履行告知义务 老年患者往往 记忆力 差,理解能力有所下降,因此在给患者进行健康教育时应该耐心,对于某些易发生的危险事件除了口头告知以外还需要书面告知。在进行健康教育时要有针对性,要根据患者的自身状况进行个性化教育,从而提高护理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采用运动指导的方式 由于老年患者的体质一般比较差,所以不喜欢运动或者存在着运动不足的情况,根据当前患者的身体状况和个人兴趣,可以提出一些运动的方案,比如慢跑、跳舞和慢跑等一些慢性的动动,进一步增强肺部的供氧量,真正改善血液的循环,但是不能太疲劳,根据个人情况要坚持大概40min/d。
进行健康指导 只有充分利用空余时间或者双休日,开展多种形式的健康指导,比如开展老年压知识的讲座,举办一些义诊方面的咨询,发放相应宣传知识手册,使患者从发病原因和常见症状自我监测之后加强预防措施。同时对于注意事项、并发症状和治疗原则方面对高血压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对个别一些特殊原因不能到场的进行健康指导或者对于健康指导的一些患者,医护人员可以采用上门进行服务。或者是采用电话追踪随访的方式,定期组织患者进行体验,建立健康档案,直接拉近医护人员与患者的距离,真正提高患者各种疾病的认知度,有效地开展护理干预工作。
加强心理的护理 由于老年人存在着一定特殊性,所以在病期过程中会产生一些不良的情绪,比如非常悲观、害怕以及沮丧的心理,严重的还会影响患者生活的质量,经过具体情况分析,可以 总结 出老年人产生不良情者兴奋绪的原因,大部分老年人因为 文化 层次比较低,对自己的病情没有一定的了解。同时由于和家人的共同的语言相对比较少,我们一定要患者进行沟通,介绍老年患者相关知识,消除患者心中的顾虑,增强患者的信心,其次还需要与患者进行有效地沟通,然后取得家长的信任和支持,让家属主动地担当起照顾的责任,关心患者并,并对患者的服药情况进行检测和提醒,最好能够陪伴在老年人左右。对于老年人吃药这个环节,老年人一定要根椐医生要求进行吃药,不然就会发生不必要的意外。
遵医嘱服药 因此,遵医嘱服药是必须要做到的。但有部分老年患者记性差,常常忘记按时服药,主要靠家属和护士提醒和督促。另有部分患者未能正确服药或对药物的认识不足,因此我们在进行护理的时候,要对这部分患者讲解药物的分类、作用机制及不良反应,使患者合理用药,避免滥用药物。
注重带教老师的带教能力的培养 此外,我们需要通过鼓励护士积极参与护理大专和本科方面的学习,通过积极选拔优秀的人才去外出学习,护理部组织相关的人员去带教查房,交流相应的经验,努力掌握更多专业的知识和技术,只有拥有本科高精尖仪器的操作,才能真正了解本专业的医疗方面的水平,相关社会人文科学知识都需要不断地丰富并完善自己,并请授课水平高和教学经验非常丰富的老师进行全院性的学习,将带教体会与大家进行相应的分享,从而提高护理能力。
3 结语
老人的护理工作由于具有环节复杂,服务要求高,操作过程容错率低,事件连续性强等特点,对相关的护理人员有着更高的要求。如何避免和及时发现老年护理中存在的问题,如何及时应对护理过程中出现的各类问题,是医院想要提高整体医疗水平就必须面对的重大难题。想杜绝医院各处存在的问题,必须抓好老年护理中的每一个重要步骤,从加强老年护理人员的素质做起。同时,医院需要采取必须的措施,认真执行各项有关的 规章制度 ,对老年护理中存在问题有高度的认知,并能针对不同老年护理问题采取具体的应对措施,保证医院老年护理工作的顺利完成,进而减少患者的痛苦,对患者进行最有爱心的护理,从而有效的杜绝医院护理中存在的各项问题,也从整体上提高医院的信誉度和社会经济效应。
参考文献:
[1]文传凤,李玲.老年护理中的安全隐患及应对策略[J]. 临床护理,2012,6(13):17-18.
[2]蒋秀华.护理差错分析与防范对策[J]. 求医问药,2011,9(99):8-11.
[3]王欣.老年护理中存在的安全隐患及应对 方法 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08,4(38):69-71.
[4]李艳.老年护理中存在的安全隐患及应对方法分析[J].医药指南,2011,14(10):67-68.
摘要:目的:探讨老年人的心理问题及影响老年人的心理健康的因素,加强老年人的心理护理,减轻老年人常见的心理问题。
方法:对老年人的心理特点和常见的心理问题进行分析,了解其发生原因,针对性的提出老年人的护理要点和方法。
结果:通过对老年人耐心、细致的护理,使他们增加了安全感和对护士的信任感,能积极主动配合治疗及护理。
结论:只有正确把握老年人的心理特点,了解老年人的心理问题及其原因,才能提供行之有效的护理措施,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关键词:老年人心理护理
随着我国经济、卫生、生活条件的不断改善,人类平均寿命延长了,我国目前逐步进入老龄化社会,由于人口老龄化,不健康的生活行为方式等因素的影响,老年慢性病增加成为一种全球趋势。由此看来对老年人的医疗保健显的更为重要,了解老年人的心理,并根据其特点进行有效的护理,对预防和治疗老年疾病,维护老年人的身心健康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1老年人心理特征的变化
自卑心理。由于机体各脏器衰老,机体抵抗力下降,各种疾病混杂,多数疾病的反复发作,甚至病情逐年加重,导致他们自己对病情感到悲观失望,容易产生自卑心理,从而丧失恢复健康的信心和勇气,常表现为自怜自弃。
孤独感。老年人由于丧偶、独具、离退休, 人际交往 减少,是老年人感到空虚寂寞,心理往往产生孤独感,表现为情绪低落、忧愁,对周围事物不感兴趣,自寻烦恼,自卑。
失落感。表现为自知力减弱,性格急躁、易怒、心悸、失眠。
猜疑心理。老年人的心理防卫及应对能力随年龄增高而减退,对外界的耐受性及适应能力下降,容易发生情绪的变化,表现为毫无根据地怀疑别人,对他人言行追根问底。把一些没有关联的事情扯到自己身上,引起无辜的猜想。
恐惧心理。老年人由于担心患病,自理能力下降以及心理负担加重等问题的发生,心理上会产生忧虑感活恐惧感,从而表现出冷漠或急躁的情绪,有的老年人身体经常不舒服,经济情况又不是很好,怕给儿女增加经济负担,所以耽误了最佳治疗时期,易产生焦虑和抑郁,情绪紧张,烦躁不安及消极心理,进而导致躯体与心理因素两者相互影响,使身体雪上加霜,增加了心理上的恐惧感。
抑郁感。抑郁是老年人常见的情绪和心理失调,随着老年人的逐渐衰老,情绪变化也日益明显,有的老年人甚至有轻生的念头。抑郁多由于老年人受到慢性疾病的困扰及死的威胁,从而产生恐惧忧郁心理,甚至发展为忧郁症。
2护理措施
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满足患者的心理需求。根据不同的患者采取不同的沟通技巧,使他们愿意把心里话倾吐出来,寻求护士对他们的理解和帮助,增加信任感,同时用礼貌得体的语言,做好家属的思想工作。
富有同情心,取得病人的信赖。老年病人由于 记忆力减退 ,往往对治疗用药等问题常常反复提出疑问,我们要在富有同情心的基础上,对病人耐心的给予解释,从而建立起病人对我们的信任感,安全感,同时,我们还要经常了解病人的需要,以关心体贴的语言询问病情,并对其提出的问题给予耐心详细的解答,取得病人的信赖,使病人积极配合治疗。
注重精心的生活护理。护士对老人应主动嘘寒问暖,在生活上提供方便,对痴呆、健忘患者加强生活护理,协助完成特殊检查项目和按时服药,将日常生活用品放在病人伸手可取的地方,对能自理的患者,鼓励适当活动,提高自我护理能力,避免产生依赖心理。
注意语言交流。对老年人介绍病情时,要语言亲切,态度和蔼诚恳,尊重老人的人格,病人在治疗期间如有隐私,应做好__,对其合理要求及时解决,不合理的要认真解释,主要声音和语言的运用,使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患者表达意思,如医学俗语。
做好健康宣教。有针对性地介绍疾病的基本知识,治疗及康复,帮助老年人正确认识疾病,增强自我保健和自我照顾的能力,有的老年人总有躯体的某种病症,可能会加重他们的恐惧、抑郁的心理,护士要和蔼,友善热情的服务,这样可以增加他们对生的信心。同时要教育老年人要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有利于身心的健康。
饮食护理。老年人大多脾胃功能紊乱,护士应告知患者吃清淡、易消化饮食,强调粗细搭配,要摄取多种维生素的饮食,饥饱适宜,养成良好的饮食生活习惯。
出院心理护理。患者出院时,可根据不同种类疾病,不同文化层次的患者,讲解治疗和康复知识,一方面将有关注意事项告诉患者家属,另一方面要写好一份详细的出院指导,交给患者或患者家属,鼓励患者回家后坚持服药,定期复查。并向家属交代病人院期间的心理活动及心理护理效果,以及出院后的心理护理措施及方法,解释不能单纯依靠药物治疗,要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使之精神舒畅,注意饮食和休息,适当活动等,同样能加速疾病的康复和防止复发,使其愉快地安度晚年。
3小结
心理护理是利用心理对躯体的能动作用,使病人在心理上得到安抚和慰藉,因此护士在老年人的心理护理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护士必须掌握相关的知识和技能,不断加强自身修养,必须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思想修养,加强情感交流的技能,接待每一位老年病人都应有热忱,积极向上的工作态度,关心、尊重、同情,舍生处地的为老年人考虑,理解老年人的感受,帮助他们改变不良的心理行为和生活方式,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及时为老年人提供心理咨询服务,帮助老年人保持身心健康及良好的生活质量,进而提高健康水平及晚年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刘纯燕主编,社区护理学,湖南科技出版社,2001,142-149
[2]左玉华,张伟.积极实践社区健康管理新模式探索社区卫生服务可持续发展新路[J].实用全科医学,2008,6(1):71-72
[3]周杰.非语言沟通在临床护理工作当中的应用技巧[J].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2005,2(9):788-790
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尤其是老龄化问题十分突出,由于我国从20世纪70年代以来一直开展计划生育政策,倡导一个家庭只生一个孩子,导致很多家庭成为独生子女家庭,这些独生子女长大之后又因为自己工作、生活或婚姻等关系不能留在父母身边照顾父母,所以也就造成了“空巢老人”越来越多的现象。为了解决这些“空巢老人”无人照看的难题出现了越来越多的养老机构,子女支付一笔费用之后,这些养老机构则替他们的子女照顾父母的生活起居,但是由于一直缺乏一个统一规范的管理制度,所以老年护理管理所呈现的局面也十分混乱[1]。
一、养老机构老年护理管理现状
我国现在的老年人,即60周岁以上的老人的人口总数接近2亿,约占我国人口总数的六分之一,如何使这些老年人渡过一个健康幸福的晚年一直是困扰其子女的一大难题。为了解决这一难题,越来越多的商家将目光瞄准了养老机构,所以近些年来出现了很多各种各样的养老机构,由于我们国家关于养老机构的承办和运营等方面起步较晚,所以一直没有出台相关的法律法规,导致这些机构经营管理情况十分混乱,不但管理水平不到位,更有甚者连护理水平都不到位,混乱的管理和护理市场急需统一的规范和强制的措施使其有效运行。
二、养老机构老年护理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专业的护理团队和专业的管理团队
在养老机构里生活的部分老年人身体状况不是很好,需要专业的医护人员对其进行照顾。 反思 我国的养老机构,在我国大部分的养老机构中的医护人员都没有经过严格规范的关于护理方面的培训,即使是接受过培训的人员,其中也有一部分是草草了事,对护理方面的专业知识掌握得并不充分。而且这些医护人员都没有经过专业的资格考试和资格认证,他们对于护理工作没有树立正确地工作观念,对待工作很多时候都是凭借着自己的经验或第一感觉,护理工作中很多的工作技巧都是跟着自己的前辈或者同事学习的,没有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2]。在一个养老机构中,除了经验丰富、专业素养强的医护人员外,一支优秀的管理团队也很重要,但是在我国很多养老机构中都没有所谓的管理机构,管理工作都是由医护人员兼做的,缺乏专业的 管理知识 和管理技巧的医护人员很难做好一个机构的管理工作,影响机构的长期运行。
(二)缺乏统一的行业管理规范
中国是一个很崇尚家文化的地方,古人云:家和万事兴,所以一直以来我们国家的老人都是跟着自己的子女一起生活,由自己的子女赡养晚年,但是自从20世纪70年代以来,国家一直实行计划生育政策,鼓励一个家庭只生一个孩子,两个独生子女家庭结合成一个新家庭后也就意味着一对夫妻要赡养四位老人,子女无法亲自照料老人,只能选择一些条件好的养老机构,所以养老机构只是近些年来在我国大受欢迎,也在全国各地掀起了一股办养老机构的风潮。由于我国的养老机构起步较晚,现在还属于成长阶段,国家也没有及时地颁布相关的法律条约,整个养老机构的市场缺乏统一规范的管理,从成立养老机构的申请到养老机构的管理整个流程都呈现出一种混乱的局面。
三、对老年人护理管理的建议
(一)建立统一的养老机构行业规范
古人云: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要想使我国的养老机构的发展迈上一个新的台阶,要建立统一的养老机构行业的规范是必不可少的,用统一的标准规范养老机构的发展,首先要严格限制养老机构的承办条件,对申请承办养老机构的申请人的自身情况要进行详细的了解、对该养老机构内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和操作技能进行严格的把关、对该机构内的卫生情况要经常进行检查、要对工作人员的健康情况进行定期抽查等,只有从源头上进行严格控制,建立统一的养老机构的行业规范,才能真正改善我国养老行业混乱的现象。
(二)提高养老机构管理队伍素质
为了养老机构长期稳定发展,首先要提高管理队伍的素质,管理队伍就好比羊群的领头羊,控制着整个养老机构发展的大致方向。与此同时,管理队伍还是养老机构领导和医护人员之间沟通的桥梁,及时向医护人员传递上层领导的工作指示,同时及时上层领导反映医护人员对于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及时解决机构内部的矛盾。一支良好的管理队伍可以有效提高一个养老机构的凝聚力,提高该机构的竞争力,增强医护人员对机构的归属感,为机构今后的稳定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提高管理队伍的素质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一方面,引进管理人才,通过他们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巧提高机构的管理水平;另一方面,在引进相关人才的同时也要加强对已经在职的工作人员的培训,如定期开展管理知识培训会、派遣部分工作人员去外校学习管理知识和管理技能等,从这两方面同时着手肯定能使机构的管理水平得到大大的提高。
(三)提高护理人员的专业素质,加强对护理人员的资格审核
医护人员是直接对老年人负责的群体,医护人员专业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服务质量的高低,影响着生活在这个养老机构里的老年人的健康情况[3]。老年人由于年龄过大,身体机能开始出现一些退化,也逐渐出现一些慢性疾病,老年人的免疫力明显低于年轻人,对老年人的很多疾病用药时都要考虑多方面的因素,所以照顾老年人的医护人员不但要有过硬的专业知识,而且还要有耐心和细心,所以要加强对医护人员的专业知识的培训,帮助医护人员树立正确的工作观念,促使医护人员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除此之外,我国很大一部分医护人员参加工作之前没有接受任何资格考试和认证,这也为医护工作埋下了隐患,为了老年人的健康考虑,国家应该加强对从事于护理工作的人员的资格认证,只有考察合格并取得资格证的人员才能上岗,而且政府要定期对医护人员的技能进行考察,对于录用不合格医护人员的养老机构要予以重罚,绝不轻易放过。
(四)加强养老护理风险管理
老年人由于身体机能的老化和疾病等各方面的原因容易发生各种意外事件,为了避免不必要的纠纷,应该加强管理人员和医护人员的风险管理意识,要在养老机构的设计和建设中多多考虑老年人的出行问题,例如走廊的扶手要加固、洗手间和浴室的地板要注意防滑等等[4]。除此之外,还有关心老年人的心理问题,由于经常自己孤身一人没有子女陪伴很容易出现一些心理问题,如抑郁、失眠等,因此医护人员除了照顾老年人身体上的健康外,还要经常关心他们的心理健康,及时帮助他们解决心理问题,同时要经常与他们的家属沟通交流,督促他们的子女经常来陪陪父母,只有在医护人员和子女的共同努力下,才能使这些老年人渡过一个幸福安详的晚年。
四、结语
综上所述,为了使老年人渡过一个幸福的晚安,养老机构责任重大,不但要加强对医护人员的专业培训,而且还要加强养老机构护理的管理水平,除了完善养老机构的各个方面外,也要家属的照顾和关心,只有在养老机构和家属两方面的共同努力下,老年人才能渡过一个安详的晚年,我国养老机构的事业发展才能迈上另一个新的台阶。
猜你喜欢:
1. 老年人长期卧床要点
2. 参加老年护理培训班心得体会
3. 护理专业毕业论文免费范文
4. 关于护理论文的范文
5. 免费护理论文范文
如下:1、论文名称,要和研究的内容相一致。2、论文研究的目的、意义。3、本论文国内外研究的历史和现状(文献综述)。4、论文写作目标。5、论文的基本内容。6、论文写作的方法,有观察法、调查法、实验法、经验总结法、个案法、比较研究法、文献资料法等。7、论文写作在时间和顺序上的安排。开题报告是指开题者对科研课题的一种文字说明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