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作:1.骈文通论 广西教育出版社1994年3月第1版2.骈文通论(修订本) 齐鲁书社 2010年5月第1版3.骈文观止 文化艺术出版社1997年2月第1版。4.骈文研究与历代四六话 辽海出版社 中华书局 2005年1月版。5.中国古代文学通论·清代卷(合作) 辽宁人民出版社 2005年5月版。6.帝王文化与中国文学(合作)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4年12月版。7.青年必读古文手册(合作,副主编) 中国青年出版社 1999年12月版。8.缠绵悱恻 爱恋永忆——唐代爱情诗 中华书局 2002年5月版。9.骈文绝唱 独步千古——王勃及其骈文(合作) 中华书局 2002年11月版。10.悲怆苍凉 寓意深厚——唐代咏史赋 (合作) 中华书局 2003年8月版。11.宋代诗话选释·《苕溪渔隐丛话》选释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7年2月版.12.大学语文 (主编) 国防科技大学出版社 2010年3月第1版。13.八桂文化与文学研究论集(主编)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3年3月版。论文:1.唐代散文研究的新收获——读孙昌武新著《唐代古文运动通论》《光明日报》1985年4月9日《文学遗产》第678期专刊。2.骈文研究的历史与现状 《语文导报》1987年第9期。3.古典文学札记二题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1988年第2期。4.骈文在唐代文学史上的地位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1990年第4期。5.试论唐代骈文的流变 《古典文学新探》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0年10月版。6.骈文名称的演变与骈文的界说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1991年第4期。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语言文字学》1992年第4期转载。7.近年来文学史观与方法论问题研究述评 《江海学刊》 1991年第2期。8.胡仔及其《苕溪渔隐丛话》论略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1992年第3期。9.从文化学角度看骈文的产生 《中国文学研究》1992年第3期。10.近年来骈文研究述要 《文史知识》1993年第9期。11.论骈文的形态特征与文化内蕴 《江海学刊》1994年第2期。12.论《四六丛话》的学术价值与骈文思想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1992年第3期;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1995年第3期转载。13.李白应有三个自号 《阅读与写作》 1996年第6期。14.论宋代四六话的兴起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1996年第1期。15.论中国古典诗歌对日本俳句的影响 《广西社会科学》1997年第4期;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外国文学研究》1997年第12期转载。16.《汨罗民间招魂词》的程式内容及其对《招魂》、《大招》研究的启示 《民族艺术》1997年第2期。日本《滋贺大学经济学部研究年报》1999年第6 卷译载。《中国湖南省汨罗の民间に伝わる葬礼“招魂词”の形式と内容およびそれに拠る楚辞研究上の発见》。修订稿收录《求实集》,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17.黄庭坚论杜甫 《中国韵文学刊》1997年第1期。收入黄君主编《黄庭坚研究论文集》,江西教育出版社,2005年10月版。18.“朱门酒肉臭”之“臭”作何解? 《古典文学知识》 1997年第2期。19.以诗为文:骈文文体诗化特征论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1997年第2期。年代以来唐代骈文研究述评 《唐代文学研究年鉴(1999)》,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5月版。世纪前期骈文学学术发展述论 《东方丛刊》 2000第3辑。22.六朝谢氏世系新考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2000年第4期。23.生命的终结:汨罗民间丧葬招魂习俗考察札记 《民族艺术》 2000年第4期。24.叠山公祠堂记:新发现的一篇研究谢枋得的重要资料 《古籍整理研究学刊》2001年第2期;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 《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2001年第8期。25.近20年骈文研究述议 《江海学刊》 2001年第4期;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2001年第11期转载。26.新旧唐书经籍艺文志所载书名变异考——《唐人著述考》之一《常德师范学院学报》2001年第6期。27.《大招》为战国时期楚地民间招魂词之原始记录说 《云梦学刊》2001年第5期;《中国楚辞学》第5 辑收录。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2002年第4期转载。28.李商隐寓桂居所遗址考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2002年第1期。《桂林文化》2002年第1期收录。29.石介与苏舜钦:谁是《石曼卿诗集序》之作者? 《文学遗产》2002年第4期。30.论清代骈文研究的几个问题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2003年第3期。31.从历史语境角度重新审视花间词 《光明日报》2004年9月1日《文学遗产》专刊。32.唐宋时期文人的游历与人文山水名胜的形成 《湖南文理学院学报》2004年第5期。33.新旧唐书经籍艺文志失载唐人著述考 《古籍研究》2004年卷下(总第46期)。34.《旧唐书》本传所叙唐人著述《经籍志》未见载者知见录 《河池学院学报》2004年第5期。35.《全唐诗》载吕温二首诗均为伪诗说 《古籍整理研究学刊》2005年第3期。36.从上林唐碑《大宅颂》和《智城碑》看唐代中原文风对岭南民族地区文化的影响 《民族文学研究》2005年第4期。37.李贺死因初探——李贺死于马凡氏综合征臆说 《湖南文理学院学报》2005年第6期。38.发展广西人文科学刍议 《广西日报》2007年3月28日。39.《典论·论文》和《文赋》:一个被忽略的细节 《光明日报》2007年8月10日《文学遗产》。40.《粤西丛载》误载唐玄宗诗考:李隆基《丹霄驿》非昭州作及伪作说 《河池学院学报》2007年第4期。41.柳宗元的《三戒》与孔子的“三戒”:柳宗元《三戒》寓意新说 《文学与宗教:孙昌武教授七十华诞纪念文集》 宗教文化出版社 2007年8月版。42.从早期文献的骈偶现象看骈文文体产生的民间文化基础:骈文生成于民间说初论《广西师范大学学报》2007年第5期。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2008年第4期转载。43.《桂林风土记》佚文献疑 《广西地方志》2007年第5期。44.厘清杜甫的亲眷交游与杜甫创作的关系(合作) 《中国韵文学刊》2008年第2期。45.李清照佚文《祭湖州文》为挽联考 《中国典籍与文化》2008年第4期。46.古代骈文与骈偶理论的文学史价值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2009年第2期。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2009年第8期转载。收入台湾中国文化大学《发皇华语 涵咏文学:中国文学暨华语文教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文津出版社2009年12月版。47.从“后宫佳丽三千人”说起 《文史知识》2010年第7期。48.唐代“古文运动”概念平质 《福州大学学报》2010年第5期。49.新旧《唐书》李商隐传“三十六(体)”为“三才子”之误考 《文献》2011年第2期。收录朱崇先主编《古典文献学理论探索与古籍整理方法研究》,民族出版社,2013年9月版。修订稿收入中国唐代文学学会《唐代文学研究》(第十四缉),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年7月版。50.唐代“古文运动”宜作“古文思潮”说 王水照 朱刚主编 《中国古代文章学的成立与展开——中国古代文章学论集》,复旦大学出版社2011年3月版。51.“四六”指骈文之形成与接受过程考述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2011年第3期。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2011年第10期转载。52. 宋玉赋的作者问题及其文学史处理的思考 《中国韵文学刊》2011年第4期。收录《宋玉及其辞赋研究 2010年襄樊宋玉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学苑出版社,2010年10月版。53. 桂学研究与广西文化软实力的提升——兼论“桂学”的内涵与外延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2011年第5期。54. 从“话”的文本特性看宋四六话的博杂特点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2013年第2期。55. 从谚语入诗看唐宋文学向世俗化转型的一个细节轨迹 《中国典籍与文化》2013年第3期。56. 骈文文论:从辞章之论到气韵之说——论朱一新“潜气内转”说的内涵、来源与价值 《文学评论》2013年第4期。收入韩国中国散文学会《中国散文研究集刊》(第二缉)。57.黄庭坚在广西的最后十七个月《中国艺术报》2013年7月26日大视野第六版。58.《全唐诗》征引之《桂林诗评》残诗出处考 《文献》2014年第2期。译文:1.寒山诗为什么在远东和美国广泛流传(译文)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文学研究参考》1988年第7期。2.时代风格和文学分期:对中国文学史与欧洲文学史的编史理论与实践的考察 (译文) 《东方丛刊》1992年第3期。3.杜甫与花卿 (译文,合作)《杜甫研究学刊》1999年第3期;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2000年第5期转载。4.骈文的含义、涵盖的范围以及骈散合一问题:《骈文史序说》节译(译文)《柳州师专学报》2000年第4期。5.唐代古桂柳运河“相思埭”水系的实地勘访与新编地方志的记载校正 (译文,合作)《广西地方志》2000年第4期。
根据2018年12月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的《2019年版北大中文核心期刊目录(第八版)》。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收录在北大中文核心期刊目录中。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是由广西师范大学主办的全国性学术期刊,ISSN 1001-6600,CN 45-1067/N,CODEN GSDXEA,创刊于1957年,1989年始在国际公开发行,1992年改为季刊,2020年改为双月刊。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年进入“中国期刊方阵”;2004年被确定为“中国科技核心期刊”;2004年、2008年、2011年、2014年、2017年连续入编《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第四、第五、第六、第七版及第八版。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已进入的国际检索系统有:俄罗斯《文摘杂志》(AJ)、美国《数学评论》(MR)、德国《数学文摘》(ZM)、美国《剑桥科学文摘》(CSA)、英国《动物学记录》(ZR)、美国《化学文摘》(CA)和英国《国际农业与生物科学研究中心(CABI)。
根据2018年12月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的《2019年版北大中文核心期刊目录(第八版)》。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收录在北大中文核心期刊目录中。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是由广西师范大学主办的全国性学术期刊,ISSN 1001-6600,CN 45-1067/N,CODEN GSDXEA,创刊于1957年,1989年始在国际公开发行,1992年改为季刊,2020年改为双月刊。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年进入“中国期刊方阵”;2004年被确定为“中国科技核心期刊”;2004年、2008年、2011年、2014年、2017年连续入编《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第四、第五、第六、第七版及第八版。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已进入的国际检索系统有:俄罗斯《文摘杂志》(AJ)、美国《数学评论》(MR)、德国《数学文摘》(ZM)、美国《剑桥科学文摘》(CSA)、英国《动物学记录》(ZR)、美国《化学文摘》(CA)和英国《国际农业与生物科学研究中心(CABI)。
我是徐师大的,我们学校学报好像是全国前15
教育核心期刊有很多,现在我来汇总一下教育方面可以发表的核心期刊有哪些。北大核心《教育与职业》 《科技通报》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商业经济研究》 《人民论坛》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版)》《财会通讯》 《学术探索》 《云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Cssci双核心《外语学刊》 《出版广角》 《文艺争鸣》《人民论坛》 《法学论坛》 《理论探索》《学术月刊》 《经济纵横》 《心理发展与教育》《高等教育研究》 《教育发展研究》 《北京体育学院学报》《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关键是要给钱哦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创刊于1957年8月25日,刊名为《科学论文集》,是文理综合版,文革前(1957~1964年)共计出刊24期,文革期间停刊。1955年12月22日,学校成立校科学研究委员会,王延青任主任委员。1957年2月27日,校科学研究委员会第四次会议上决定出版《科学论文集》。1959年,《科学论文集》改名为《广西师院》,王延青任主编,陈伯康、贺祥麟任副主编。1959年4月22日,第一届学报编辑委员会成立,成员12人,其中:教授4人,副教授1人,讲师5人,教师1人,干部1人。1960年刊名改回《科学论文集》,文革开始后被迫停刊。当时办公地点:本部办公大楼楼下东头路南。文革后1972年12月复刊,刊名为《广西师院》,是文理综合版,1972年出版3期,1973年出版8期,1974~1977年4年共出版12×4=48期。1972年10月16日,在院革命委员会领导下成立广西师院院刊编辑组,梁正任组长,聂启桐、伍行斌任副组长。1977年2月4日,将院刊编辑组和院写作小组合并,成立院刊编辑、写作小组,聂启桐兼任组长,宋子英任副组长。当时办公地点:本部办公大楼大会议室对面(东第一间)。1978年刊名改为《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季刊。1979年《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分为哲学社会科学版和自然科学版,1979~1982年4年共出版文科4×4=16期,理科4期(1979年出版2期,1981、1982年各出版1期)。1980年10月6日,第二届学报编辑委员会成立,陈伟芳任主任委员,成员25人,其中:教授3人,副教授3人,讲师17人,干部(编辑)2人。1981年,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开始在全国公开发行。1982年12月8日,将学报编辑室(即原来的院刊编辑、写作小组)改为学报编辑部,欧阳柏任主任,宋子英任副主任。1983年,学报自然科学版随学校改名,改为《广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半年刊。1984年,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改为《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季刊。1984年9月,副校长王炜炘分管学报工作,任编辑委员会主任,宋子英任学报编辑部主任。1986年,《广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开始在全国公开发行,1989年《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和《广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开始在海内外公开发行。1992年,《广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改为季刊。当时办公地点:1978~1983年上半年在历史系楼上;1983年下半年~1986年上半年在教育系楼下东半边;1986年下半年~1987年上半年在数学系楼下西头;1987年暑假~1990年上半年在分部研究生楼第一栋三楼东头。1991年11月11日,成立第三届学报编辑委员会,王炜炘任主任委员,成员28人,其中:教授12人,副教授12人,副编审2人,讲师1人,干部(编辑)1人。学报编辑部有9人,其中副编审2人,编辑4人,馆员1人,助理馆员1人,处级干部1人。1993年11月,第三届学报编辑委员会成员做了调整,张葆全任主任委员。1994年12月符浩任编辑部主任。1999年9月,王杰任《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主编,符浩、李启贤任副主编;梁宏任《广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主编,李小玲任副主编。当时办公地点:1990年8月~1997年7月在分部第二栋办公楼东头一楼(现财务处报帐处);1997年8月~2000年3月在文科教学楼前两层办公楼一、二楼中间。2003年2月27日,第四届学报编辑委员会成立, 梁宏任主任委员,王杰任《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主编,朱从兵、李启贤任副主编,刘慕仁任《广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主编,李小玲任副主编。学报编辑部有人员10人,其中教授1人,编审1人,副编审3人,编辑2人,助理编辑2人,办公室人员1人。2007年1月4日第五届学报编辑委员会成立,梁宏任主任委员,钟瑞添任《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主编,王朝元、李启贤任副主编,易忠任《广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主编,李小玲任副主编。学报编辑部有人员10人,其中教授1人,编审2人,副编审4人,编辑2人,办公室人员1人。办公地点:2000年4月至今在田家炳大楼325~330办公室。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不容易发表,审稿时间在1到3个月。《广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季刊)1957年创刊,是综合性的学术理论刊物,办刊宗旨为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开展自然科学的学术理论研究。
主任委员:梁宏副主任委员:钟瑞添李传起委员(按姓氏笔画顺序排序):王枬王朝元王德明刘文俊刘玉红刘俊杰刘祥学孙杰远孙建元麦永雄苏良亿李晓李志青李宏翰杨丽艳杨树喆吴欣望何林夏张利群张景鸿陈吉棠林春逸罗知颂罗星凯周长山周世中胡大雷钟瑞添高金岭唐凌唐荣德宾长初黄小明黄竹胜黄伟林黄瑞雄覃德清谭培文特约委员(按姓氏笔画顺序排列):王岳川石中英邢润川吕世伦孙昌武李文海李学勤陈先达张岂之陆有铨邵敬敏林德宏葛晓音曾繁仁主编:钟瑞添副主编:王朝元(常务)刘文俊秘书长:王朝元副秘书长:李小玲苏良亿编辑人员:王朝元苏良亿刘文俊阳欣黄小玲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创刊于1957年8月25日,刊名为《科学论文集》,是文理综合版,文革前(1957~1964年)共计出刊24期,文革期间停刊。1955年12月22日,学校成立校科学研究委员会,王延青任主任委员。1957年2月27日,校科学研究委员会第四次会议上决定出版《科学论文集》。1959年,《科学论文集》改名为《广西师院》,王延青任主编,陈伯康、贺祥麟任副主编。1959年4月22日,第一届学报编辑委员会成立,成员12人,其中:教授4人,副教授1人,讲师5人,教师1人,干部1人。1960年刊名改回《科学论文集》,文革开始后被迫停刊。当时办公地点:本部办公大楼楼下东头路南。文革后1972年12月复刊,刊名为《广西师院》,是文理综合版,1972年出版3期,1973年出版8期,1974~1977年4年共出版12×4=48期。1972年10月16日,在院革命委员会领导下成立广西师院院刊编辑组,梁正任组长,聂启桐、伍行斌任副组长。1977年2月4日,将院刊编辑组和院写作小组合并,成立院刊编辑、写作小组,聂启桐兼任组长,宋子英任副组长。当时办公地点:本部办公大楼大会议室对面(东第一间)。1978年刊名改为《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季刊。1979年《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分为哲学社会科学版和自然科学版,1979~1982年4年共出版文科4×4=16期,理科4期(1979年出版2期,1981、1982年各出版1期)。1980年10月6日,第二届学报编辑委员会成立,陈伟芳任主任委员,成员25人,其中:教授3人,副教授3人,讲师17人,干部(编辑)2人。1981年,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开始在全国公开发行。1982年12月8日,将学报编辑室(即原来的院刊编辑、写作小组)改为学报编辑部,欧阳柏任主任,宋子英任副主任。1983年,学报自然科学版随学校改名,改为《广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半年刊。1984年,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改为《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季刊。1984年9月,副校长王炜炘分管学报工作,任编辑委员会主任,宋子英任学报编辑部主任。1986年,《广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开始在全国公开发行,1989年《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和《广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开始在海内外公开发行。1992年,《广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改为季刊。当时办公地点:1978~1983年上半年在历史系楼上;1983年下半年~1986年上半年在教育系楼下东半边;1986年下半年~1987年上半年在数学系楼下西头;1987年暑假~1990年上半年在分部研究生楼第一栋三楼东头。1991年11月11日,成立第三届学报编辑委员会,王炜炘任主任委员,成员28人,其中:教授12人,副教授12人,副编审2人,讲师1人,干部(编辑)1人。学报编辑部有9人,其中副编审2人,编辑4人,馆员1人,助理馆员1人,处级干部1人。1993年11月,第三届学报编辑委员会成员做了调整,张葆全任主任委员。1994年12月符浩任编辑部主任。1999年9月,王杰任《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主编,符浩、李启贤任副主编;梁宏任《广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主编,李小玲任副主编。当时办公地点:1990年8月~1997年7月在分部第二栋办公楼东头一楼(现财务处报帐处);1997年8月~2000年3月在文科教学楼前两层办公楼一、二楼中间。2003年2月27日,第四届学报编辑委员会成立, 梁宏任主任委员,王杰任《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主编,朱从兵、李启贤任副主编,刘慕仁任《广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主编,李小玲任副主编。学报编辑部有人员10人,其中教授1人,编审1人,副编审3人,编辑2人,助理编辑2人,办公室人员1人。2007年1月4日第五届学报编辑委员会成立,梁宏任主任委员,钟瑞添任《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主编,王朝元、李启贤任副主编,易忠任《广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主编,李小玲任副主编。学报编辑部有人员10人,其中教授1人,编审2人,副编审4人,编辑2人,办公室人员1人。办公地点:2000年4月至今在田家炳大楼325~330办公室。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是以反映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成果为主的综合性学术理论刊物,具有光荣的传统和悠久的历史。它创刊于1957年8月25日,当时刊名为《科学论文集》,为文理科综合版。1959年,《科学论文集》改名为《广西师院》,并成立了第一届学报编辑委员会。1960年改回《科学论文集》,文革后被迫停刊,1972年复刊,又名《广西师院》。1978年改为《广西师范学院学报》,仍为文理综合版。1979年文理分离,成为独立的季刊。1984年正式改为《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9年起在国际范围内公开发行,1995年起,成为《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收录期刊和《中国期刊网》上网期刊。创刊50多年来,学报依托我校人文社会科学的所有学科专业点和学术力量,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结合社会主义建设实际,开展哲学社会科学的学术理论研究,为推动学校教学和科研发展,繁荣和积累祖国的优秀文化,发现和培养学术人才,开展国内外学术交流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进入21世纪后,《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更是以“立足本校、面向全国、走向世界、服务广西”为理念,努力开拓创新,严格质量管理,进行高标准、高品位、有特色的目标建设,为中国学术期刊增光添彩。《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为了探索真理、繁荣学术研究,始终坚持开拓创新、高标准、高质量的办刊思想。办刊特色具有学术性、创新性、师范性。学报刊载的论文涉及哲学社会科学各个专业领域,主要刊载哲学、经济学、法学、语言学、文学、教育学、历史学等方面的论文。常设栏目有:经济研究、哲学研究、法律研究、美学研究、文学研究(含中国古代文学研究、中国现代文学研究、外国文学研究等特色栏目)、语言研究、教育研究(含课程研究、教学论研究、教育经济史研究等子栏目)、历史研究(含太平天国史研究、经济史研究、世界史研究等子栏目)等等。经过长期的努力和建设,逐渐形成了一些在国内具有特色的栏目,如“经济法研究”、“美学研究”、“文选研究”、“课程研究”、“太平天国研究”、“桂林文化城研究”、“东南亚研究”、“宗法研究”等等。同时,学报努力破除封闭办刊的模式,注重策划意识,加大组稿力度,实施优稿优酬、特稿特酬的用稿制度,着力组发国内外相关国家级、省部级等基金项目稿,发表了大量国内外知名学者、著名教授的优秀论文,多篇论文被《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高等学校文科学报文摘》等刊物转载,在学术界产生了一定的影响,获得了广大读者的好评。由于办刊品位较高,编辑规范,印制精美,20世纪90年代以来,《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多次获得出版管理部门和期刊组织的表彰。1991年获广西优秀期刊一等奖,1999年获广西优秀期刊一等奖,同年获“首届全国百强社科学报”称号和“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2001年进入“中国期刊方阵”。2002年获“第二届全国百强社科学报”称号, 2005年获“广西十佳社科期刊”,2006年获“第三届全国百强社科学报”称号。2007年入选南京大学CSSCI核心期刊目录扩展版。2008年《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经期刊定量分析及学科专家评审,正式进入全国中文核心期刊行列,入编北京大学图书馆组织编辑出版的《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08年版)。
教育核心期刊有很多,现在我来汇总一下教育方面可以发表的核心期刊有哪些。北大核心《教育与职业》 《科技通报》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商业经济研究》 《人民论坛》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版)》《财会通讯》 《学术探索》 《云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Cssci双核心《外语学刊》 《出版广角》 《文艺争鸣》《人民论坛》 《法学论坛》 《理论探索》《学术月刊》 《经济纵横》 《心理发展与教育》《高等教育研究》 《教育发展研究》 《北京体育学院学报》《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中国社会科学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中国人民大学学报学术月刊北京示范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文史哲学术研究江海学刊复旦学报 社会科学版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社会科学社会科学战线江苏社会科学南京大学学报 哲学 人文科学 社会科学南开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河北学刊厦门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浙江学刊浙江大学学报 人文社会科学版浙江社会科学田径社会科学社会科学研究中山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华中师范大学学报 人文社会科学版求是学刊人文杂志江西社会科学湖南师范大学 社会科学学报四川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学习与探索江汉论坛华东师范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学报南京师大学报 社会科学版武汉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求索郑州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东北师大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清华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中州学刊南京社会科学河南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甘肃社会科学思想战线山东社会科学西北师大学报 社会科学版社会科学辑刊福建论坛 人文社会科学版西南师范大学学报 人文科学版(改名:西南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学术界陕西师范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广东社会科学国外社会科学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河南师范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学术交流东岳论丛东南学术学海学术论坛武汉大学学报 人文科学版山东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兰州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探索西北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安徽师范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湖北社会科学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学报上海师范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广西社会科学暨南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华南师范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安徽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首都师范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湘潭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河南社会科学湖南社会科学学术探索探索与争鸣杭州师范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版(改名:杭州师范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烟台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江苏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湖北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高校理论战线同济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陕西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福建师范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福建师范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苏州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河北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云南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北方论丛云南社会科学社会科学家华中科技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四川师范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湖南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广西师范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上海师范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上海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湖南科技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吉首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江淮论坛北京社会科学前沿南昌大学学报 人文社会科学版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内蒙古大学学报 人文社会科学版(改名:内蒙古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中国地质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扬州大学学报 人文社会科学版宁夏社会科学徐州师范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内蒙古社会科学东北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山东师范大学学报 人文社会科学版以上都是的。
发表专业教育论文有二种途径,一是直接向杂志社投稿,二是找合作的机构。教育类的核心期刊有很多,但是核心类的期刊对学术要求相对较高,建议您在发表之前对机构和期刊有所了解,以免上当。1、教育研究 2、比较教育研究 3、全球教育展望 4、北京大学教育评论5、教育理论与实践 6、教师教育研究 7、外国教育研究 8、清华大学教育研究9、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10、教育与经济 11、中国教育学刊 12、教育科学 13、当代教育科学 14、中国电化教育 15、教育学报 16.电化教育研究17、教育探索 18.中国远程教育 19、教育评论 20、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1、开放教育研究 22、教育导刊 23、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24、江西教育科研(改名为:教育学术月刊)G64 高等教育类核心期刊表1、高等教育研究(武汉) 2、教育发展研究 3、中国高等教育 4、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5、江苏高教 6、中国高教研究 7、现代大学教育 8、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9、高教探索 10、黑龙江高教研究 11、复旦教育论坛 12、中国大学教学 13、辽宁教育研究 14、现代教育科学.高教研究
一共一千九百多种期刊。 涵盖了各个学科, 可以再北大图书馆买纸本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