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期刊知识库

首页 学术期刊知识库 问题

高校nature论文排名

发布时间:

高校nature论文排名

日前出炉的2021年3月版Nature指数排名中,内地高校继续表现亮眼,有21所高校进入了全球百强。以下是内地前50强高校的具体排名情况,一起来看看吧!

靠谱。该指数依靠58位自然科学领域(物理,化学,生命,自然)世界领军级科学家提名,再经过全球其他6000位科学家再确认的82个理工领域权威期刊数据,按照各机构、高校的最近12个月的高质量科研成果进行排名。

Nature指数,主要是衡量高校和机构在过去一个时间周期(一般是1年)内的学术表现,所以又称学术指数,每两个月更新一次,可以说是高校圈更新频率最高的排名,在全球范围内影响颇大。

日前出炉的2021年3月版Nature指数排名中,内地高校继续表现亮眼,有21所高校进入了全球百强。以下是内地前50强高校的具体排名情况,一起来看看吧!

中科大、国科大优势明显

由于Nature指数主要是衡量高校在学术方面(顶级期刊发表论文)的表现,所以中国科学院直属的两所高校优势明显。其中,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排名第一,中国科学院大学排名第三。在国科大还未正式成立前,中科大被视作“高校圈最适合做学问的大学”。如今,两校在学术方面的表现可谓是不分伯仲。

清华大学跌出前4

在综合实力排行榜中基本坐稳头名的清华大学,此次Nature指数排名仅位列第5位,除了上面介绍的中科大和国科大外,还输给了北京大学和南京大学。不过,这仅是衡量高校在2019年12月1日到2020年11月30日期间的学术表现,所以不必大惊小怪。

排名第6至第10名的高校分别是浙江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复旦大学、中山大学和南开大学。其中,除了南开外,其余基本都是各类榜单十强的常客。

南科大、苏大表现亮眼

在榜单第11至20位的高校中,有两所特别值得关注,它们分别是排名第12位的南方科技大学和第15位的苏州大学。其中,南科大作为一所“四非”高校,能在学术方面有如此突出表现,足见该校发展势头之强劲。苏大则是一如既往地在榜单上表现抢眼,被视为新一轮“双一流”跻身世界一流大学B类建设高校的热门。

21所内地高校入围全球百强

排名第21位的山东大学,是首次进入Nature指数全球前100名,这也意味着此次入围百强的内地高校共有21所。其中,除了中国科学院大学、南方科技大学和苏州大学外,其余18所全部是“985工程”、世界一流大学A类建设高校。令人稍显意外的是,“九校联盟”中的哈尔滨工业大学和西安交通大学不在全球前100名之列。

多所“四非”大学榜上有名

除了南方科技大学外,内地前50强中还有南京工业大学、深圳大学、山东师范大学、上海科技大学和浙江工业大学。其中,深大和南工大、浙工大是新一轮“双一流”中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的有力竞争者,尤其是深大,成为深圳市第一所本土“双一流”名校的呼声非常之高。

学术排名非高考分数排名

对于2021年高考生而言,虽然学术排名有客观评价依据,但与志愿填报需要参考的高考分数排名还是有不小的差距。比如说上述榜单中位列第39位的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录取分数基本能达到前十左右。所以,高考生填报志愿,不宜以学术排名为择校依据。

对于最新一期的Nature指数排名,你怎么看呢?欢迎留言交流分享!

虽说“Nature指数”榜前50强几乎都是“双一流”大学,但也出现了五所非“双一流”大学的身影,它们分别是南方科技大学、南京工业大学、深圳大学、上海科技大学和浙江工业大学。其中,南科大排名高居第13位,领先半数以上的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黑马成色最足。

中国高校发表nature排名

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中国科学院,中国海洋大学,中山大学,浙江大学,复旦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科技大学。

虽说近年来高校圈学术不端事件时有发生,但不得不承认学术是衡量一所大学综合实力的重要参考指标,尤其是在像Nature这样顶尖级别科学杂志上的表现,更能反映出大学的学术水平。

2021年春节期间,“Nature指数”公布了全球大学最新一期的排名数据。从结果来看,国内大学科研实力整体呈上升趋势,其中,物理学和化学领域表现较为出色,环境和生命科学及地球领域比较薄弱。以下是国内前50名机构/大学在“Nature指数”最新榜单中的排位情况:

中科院系统科研优势明显

作为国内科研实力最突出的中科院系统,毫无争议地在最新“Nature指数”排名中表现抢眼。其中,中国科学院以绝对优势排名全球首位,直属高校之一的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取得了国内第2、全球第9的好成绩,更为年轻的中国科学院大学位列国内第4、全球第13。

值得一提的是,虽然中科院系统的三个主体都有很不错的排名,但主要是胜在体量,全球顶尖科研成果或重大影响力科研成果产出上,与世界顶尖名校/机构,还有一定的差距。

北大、清华无缘全球前十

综合实力方面,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毫无疑问是国内最强的两所高校,但在最新“Nature指数”排名中,清华、北大双双跌出了国内前二,全球排名也无缘前十。其中,北大排名国内第3、全球第12,清华位列国内第5,全球第14。当然,清华、北大培养的毕业生,有相当一部分流向了国外,这些学生有不少在国际名校科研领域表现卓越。

“华东五校”整体稳健

“华东五校”中,除了排名第2的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外,南京大学、浙江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和复旦大学依次排名国内第6至9位,整体表现相当稳健。令人稍显意外的是,南大此次排名力压了浙大、上海交大和复旦三校,一扫2020年多份榜单“华五”垫底的尴尬。

南方科技大学表现亮眼

在排名靠前的高校中,出现了南方科技大学的身影,要知道,这是一所成立仅10年时间的非“双一流”年轻高校。南科大此次能有国内第14名的亮眼表现,反映了该校过去一个周期学术成绩突出。对于即将开始的新一轮“双一流”遴选,南科大有很高的入围呼声,一旦其跻身名校行列,依托深圳市地域和区域经济优势,势必会有更快的发展速度。

除了南科大外,南京医科大学、深圳大学和上海科技大学等非“双一流”高校也进入了榜单前50强。对于上述最新“Nature指数”国内大学排名,你怎么看呢?欢迎留言交流分享

本周《自然出版指数2012中国》(Nature Publishing Index 2012 China,网络下载地址:)发布,这个指数是以Nature系列期刊在2012年所发表的论文为基础,衡量不同国家和研究机构的科研实力。

RNAscope ISH技术可在完整组织原位将单个细胞中的单个RNA可视化,维持组织微环境并提供空间表达相关信息,多重分析高灵敏且稳定可靠简单易行。领取详细信息

生物通报道:本周《自然出版指数2012中国》(Nature Publishing Index 2012 China,网络下载地址:)发布,这个指数是以Nature系列期刊在2012年所发表的论文为基础,衡量不同国家和研究机构的科研实力。

这一报告指出,在2011-2012年期间,中国各高校及研究机构发表的Nature及其子刊论文数量增幅为35%,这比较于2011年的,有了长足的进步,从总量上来看中国学者共发表了303篇Nature及其子刊论文。相关人员推测到2014年,中国有望成为第二大科技强国。

同时这一报告还排列了在过去一年里,国内研究机构Nature及其子刊论文排名情况,排在前十位的分别是:中国科学院、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华大基因、浙江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复旦大学和香港大学。(这里指的Nature子刊包括:Nature Biotechnology、Nature Cell Biology、Nature Chemical Biology、Nature Chemistry、Nature Climate Change、Nature Communications、Nature Genetics、Nature Geoscience、Nature Immunology、Nature Materials、Nature Medicine、Nature Methods

Nature Nanotechnology、Nature Neuroscience、Nature Photonics、Nature Physics、Nature Structural and Molecular Biology)

Nature指数,主要是衡量高校和机构在过去一个时间周期(一般是1年)内的学术表现,所以又称学术指数,每两个月更新一次,可以说是高校圈更新频率最高的排名,在全球范围内影响颇大。

日前出炉的2021年3月版Nature指数排名中,内地高校继续表现亮眼,有21所高校进入了全球百强。以下是内地前50强高校的具体排名情况,一起来看看吧!

中科大、国科大优势明显

由于Nature指数主要是衡量高校在学术方面(顶级期刊发表论文)的表现,所以中国科学院直属的两所高校优势明显。其中,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排名第一,中国科学院大学排名第三。在国科大还未正式成立前,中科大被视作“高校圈最适合做学问的大学”。如今,两校在学术方面的表现可谓是不分伯仲。

清华大学跌出前4

在综合实力排行榜中基本坐稳头名的清华大学,此次Nature指数排名仅位列第5位,除了上面介绍的中科大和国科大外,还输给了北京大学和南京大学。不过,这仅是衡量高校在2019年12月1日到2020年11月30日期间的学术表现,所以不必大惊小怪。

排名第6至第10名的高校分别是浙江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复旦大学、中山大学和南开大学。其中,除了南开外,其余基本都是各类榜单十强的常客。

南科大、苏大表现亮眼

在榜单第11至20位的高校中,有两所特别值得关注,它们分别是排名第12位的南方科技大学和第15位的苏州大学。其中,南科大作为一所“四非”高校,能在学术方面有如此突出表现,足见该校发展势头之强劲。苏大则是一如既往地在榜单上表现抢眼,被视为新一轮“双一流”跻身世界一流大学B类建设高校的热门。

21所内地高校入围全球百强

排名第21位的山东大学,是首次进入Nature指数全球前100名,这也意味着此次入围百强的内地高校共有21所。其中,除了中国科学院大学、南方科技大学和苏州大学外,其余18所全部是“985工程”、世界一流大学A类建设高校。令人稍显意外的是,“九校联盟”中的哈尔滨工业大学和西安交通大学不在全球前100名之列。

多所“四非”大学榜上有名

除了南方科技大学外,内地前50强中还有南京工业大学、深圳大学、山东师范大学、上海科技大学和浙江工业大学。其中,深大和南工大、浙工大是新一轮“双一流”中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的有力竞争者,尤其是深大,成为深圳市第一所本土“双一流”名校的呼声非常之高。

学术排名非高考分数排名

对于2021年高考生而言,虽然学术排名有客观评价依据,但与志愿填报需要参考的高考分数排名还是有不小的差距。比如说上述榜单中位列第39位的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录取分数基本能达到前十左右。所以,高考生填报志愿,不宜以学术排名为择校依据。

对于最新一期的Nature指数排名,你怎么看呢?欢迎留言交流分享!

高校期刊排名

核心论文期刊如下:

1、南大核心期刊: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由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研究评价中心开发研制而成CSSCI来源文献检索界面,收录包括法学、管理学、经济学、历史学、政治学等在内的25大类的500多种学术期刊。

2、北大核心期刊:

又叫中文核心,《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是由北京大学图书馆及北京十几所高校图书馆众多期刊工作者及相关单位专家参加的研究项目,项目研究成果以印刷型图书形式出版,此前已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了八版。

3、统计源期刊(又称“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也叫科技核心,分为自然科学卷和社会科学卷,期刊较多。

4、中国社会科学院文献信息中心“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献信息中心1996年开始进行人文社会科学文献计量研究工作, 建有“社会科学论文统计分析数据库”、“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社科论文摘转量统计库。

5、CSCD期刊:

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来源期刊”创建于1989年,收录我国数学、物理、化学、天文学、地学、生物学、农林科学、医药卫生、工程技术和环境科学等领域出版的中英文科技核心期刊和优秀期刊千余种。

没有区别。中文核心就是北大核心的另一个名字吗,所以两者视同一个意思。北大核心是学术界对某类期刊的定义,一种期刊等级的划分。它的对象是,中文学术期刊。中文学术期刊是根据期刊影响因子等诸多因素所划分的期刊。北大核心是北京大学图书馆联合众多学术界权威专家鉴定,国内几所大学的图书馆根据期刊的引文率、转载率、文摘率等指标确定的。

北大核心期刊有:中国社会科学、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学术月刊、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中国行政管理、马克思主义与现实等等,含73个学科类目。

论文评价体系相关知识:北大核心期刊指的是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目录,是国内论文评选的重要参考之一。除此之外,国内论文评选体系还有南京大学“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又称“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社会科学院文献信息中心“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来源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学报学会“中国人文社科学报核心期刊”以及万方数据股份有限公司正在建设中的“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目录

高校学报排名

土木工程顶级期刊排名:

1岩土工程学报,2建筑结构学报,3土木工程学报,4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5建筑结构,6工业建筑,7哈尔滨建筑大学学报,8中国给水排水,9岩土力学。

《岩土工程学报》于1979年创刊,主要刊登土力学和岩石力学领域中能代表我国理论和实践水平 的论文、报告、实录等。被中国学术期刊文摘、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中国科技论文统计与分析数据库等收录,被美国工程索引(Ei Page One)等海外文摘收录。已加入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及中国期刊网。获国家自然科学基础性高科技学术期刊经费资助。

《建筑结构学报》是由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中国建筑学会主办的学术性刊物,创刊于1980年,2010年起为月刊,大16开,112页,至2010年已出版了31卷。

宗旨在报道和交流建筑结构领域中代表我国学术水平的最新研究成果,反映本学科发展最新动态和趋势,推动国内外的学术交流,主要刊登建筑结构、抗震防振、地基基础等学科的基础理论研究、应用研究和科学实验技术的学术论文,研究报告及最新进展动态,为我国建筑科学技术研究的发展服务。

给你找个中国的:自动化、计算机部分1 计算机学报 北京 中国计算机学会等2 软件学报 北京 中国科学院软件研究所3 计算机研究与发展 北京 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等4 自动化学报 北京 中国科学院等5 计算机科学 重庆 国家科技部西南信息中心6 控制理论与应用 广州 中国科学院系统科学研究所等7 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图形学学报 北京 中国计算机学会等8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北京 华北计算技术研究所9 模式识别与人工智能 北京 中国自动化学会等10 控制与决策 沈阳 东北大学11 小型微型计算机系统 沈阳 中国科学院沈阳计算机技术研究所12 计算机工程 上海 上海市计算机协会13 计算机应用 北京 中国科学院计算机应用研究所等14 信息与控制 沈阳 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15 机器人 沈阳 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16 中国图象图形学报 A版 北京 中国图象图形学会17 计算机应用研究 成都 四川省计算机应用研究中心18 系统仿真学报 北京 航天机电集团北京长峰计算机技术有限公司19 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 北京 国家863计划CIMS主题办公室等20 遥感学报 .北京 中国地理学会环境遥感分会,中国科学院遥感应用研究所21 中文信息学报 北京 中国中文信息学会22 微计算机信息 北京 中国计算机用户协会,山西协会23 数据采集与处理 南京 中国电子学会等24 微型机与应用 北京 信息产业部电子第6研究所25 传感器技术 哈尔滨 信息产业部电子第49研究所26 传感技术学报 南京 国家教委全国高校传感技术研究会,东南大学27 计算机工程与设计 北京 航天工业总公司706所28 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上海 上海计算技术研究所等29 微型计算机 重庆 科技部西南信息中心30 微电子学与计算机 西安 中国航天工业总公等 无线电、电信部分1 电子学报 北京 中国电子学会2 中国激光 北京 中国光学学会3 半导体学报 北京 中国电子学会等4 通信学报 北京 中国通信学会5 电子与信息学报 北京 中国科学院电子学研究所,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信息科学部6 光电子、激光 天津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信息科学部7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成都 电子科技大学8 激光杂志 重庆 重庆市光学机械研究所9 激光技术 成都 西南技术物理研究所10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西安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11 红外与毫米波学报 北京 中国光学学会等12 量子电子学报 合肥 中国光学学会基础光学专业委员会13 应用激光 上海 中国光学学会激光加工专业委员会14 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 北京 中国航天工业总公司二院等15 电子技术应用 北京 信息产业部电子第六研究所16 半导体光电 重庆 重庆光电技术研究所17 激光与红外 北京 华北光电技术研究所18 电信科学 北京 中国通信协会19 半导体技术 石家庄 中国半导体行业协会等20 固体电子学研究与进展 南京 南京电子器件研究所21 现代雷达 南京 南京电子技术研究所22 信号处理 北京 中国电子学会23 电波科学学报 新乡 中国电子学会24 电视技术 北京 信息产业部电视电声研究所25 压电与声光 重庆 机械电子工业部第26研究所26 北京邮电大学学报 北京 北京邮电大学学报27 激光与光电子学进展 上海 中国光学学会28 红外与激光工程 天津 航天工业总公司第三研究院8358研究所29 电路与系统学报 广州 中国科学院广州电子技术研究所30 光电工程 成都 中国科学院光电技术研究所等31 光通信研究 武汉 武汉邮电科学研究院32 微电子学 重庆 四川固体电路研究所33 通讯技术 成都 信息产业部电子第三十研究所34 光通信技术 桂林 电子工业部第34研究所35 液晶与显示 长春 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中国光学电子行业协会液晶专业分会36 微波学报 南京 中国电子学会37 广播与电视技术 北京 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科技信息研究所38 真空科学与技术学报 北京 中国真空学会39 数据采集与处理 南京 中国电子学会等40 红外技术 昆明 昆明物理研究所41 电子元件与材料 成都 宏明电子实业总公司(国营第715厂)

全国高校论文排名

在医学领域,ESI论文的数量及质量一直是衡量一所高校医学水平的重要参考指标之一,特别是近些年来各大高校对于论文发表及其论文质量的重视度越来越高,故而高校在论文领域的竞争也就越来越激烈。

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看在2018-2020这个时间段,我国内地高校在医学领域TOP前1%论文排名,前20名数据文章后面给出。

从这三年的数据来看,我国高校中位居第一的是华中科技大学,这段时间医学ESI论文总数是5576篇,前1%的为153篇,前1%篇数占比约为3%。

华中科技大学简介:华科是国家教育部直属重点综合性大学,由原华中理工大学、同济医科大学、武汉城市建设学院于2000年5月26日合并成立,是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和“985工程”建设高校之一,是首批“双一流”建设高校。

华科师资力量:现有专任教师3400余人,其中教授1200余人,副教授1400余人;教师中有专职院士19人,“973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15人,重大科学研究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2人,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57人,国家级教学名师9人,“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34人、青年拔尖人才28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224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入选者41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研究群体9个,教育部创新团队19个。

硬件实力:华科建设有武汉光电国家研究中心以及国家脉冲强磁场科学中心(筹)、精密重力测量研究设施等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还拥有国家重大公共卫生事件医学中心、1个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4个国家重点实验室、1个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6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1个国家工程实验室、2个国家专业实验室、6个科技部国家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及一批省部级研究基地。

紧随其后的是中山大学,在这期间ESI医学论文总数是7765,高于华中科技大学,不过前1%的论文总数仅为90篇,占比为左右,实力表现不俗。

中山大学:始建于1924年,由孙中山先生亲手创办,是我国的985、211重点建设高校之一,也是我国首批双一流A类建设高校,学校位于华南地区的广东省广州市。

现在的中山大学,经历了先分后合的过程,由1952年院系调整后分设的中山大学和中山医科大学于2001年10月合并而成,是一所包括文学、历史学、哲学、法学、经济学、管理学、教育学、理学、医学、工学、农学、艺术学等在内的综合性大学。

位居第三到第五的分别是上海交通大学、武汉大学以及复旦大学;其中上海交通大学和复旦大学这个时间段的ESI总数分别为9107和8256,总量位居我国内地高校第一和第二,不过前1%仅有85篇及75篇,占比不到1%。

而武汉大学尽管总量仅有3335篇,前1%却高达77篇,占比左右,表现同样抢眼。

武汉大学位于我国华中重镇——武汉,是国家教育部直属重点综合性大学,是国家“985工程”和“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也是是首批“双一流”建设高校之一。

武汉大学溯源于1893年清末湖广总督张之洞奏请清政府创办的自强学堂,历经传承演变,1928年定名为国立武汉大学,是近代中国第一批国立大学。1946年,学校已形成文、法、理、工、农、医6大学院并驾齐驱的办学格局。该校学科门类齐全、综合性强、特色明显,涵盖了哲、经、法、教育、文、史、理、工、农、医、管理、艺术等12个学科门类。

另外,进入前十的高校还有浙江大学、南京医科大学、北京大学、中南大学以及首都医科大学,其前1%的论文数都在55篇及以上。

从该统计数据也可以看出,量多有时候高质量论文未必就高,反而有些数量不并不占优高校,高质量论文占比较高。

同时所谓的国际性论文,其实并非想象中的那么难。光从医学来看,很多高校都可以达到一个在校生在校期间发表一篇ESI论文的平均水平。所以一个高校在读生发表一篇论文也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不需要大肆的去宣传,这也印证了很多学生拿了几篇ESI论文,但是却被高校拒绝录取,这是正常现象。

2018-2020我国内地高校在医学领域TOP 1%论文排名如下:

大家对于近三年我国内陆高校在ESI 前1%的排名情况情况,有什么看法?欢迎留言讨论!如果喜欢此类文章,欢迎点赞关注,下棋内容更精彩,祝各位生活愉快

排在前十的分别是

高校ESI排名正式公布,从公布的名单中,我们可以看到我国有326所高校进入了全球ESI排名前1%,其中,中国科学院大学以全球64的排名位居中国第一。当然,除了赫赫有名的中国科学院大学,以下两所大学的表现也相当不错。前一百名中进步最快的大学—广州医科大学深圳大学表现值得称赞

cssci的排名高仅就国内而言,cssci的学术水平是非常高的,可以说是国内学术水平的巅峰了,但如果放眼国际学术界,公布了全国高校CSSCI期刊论文发表数量排行榜。 我校 2019年度CSSCI期刊论文发表量为755篇 ,在全国高校排第 17 位,在全国师范类高校排第 4 位。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