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期刊知识库

首页 学术期刊知识库 问题

管理模式研究论文

发布时间:

管理模式研究论文

在我国的交通运输中,高速公路在国家发展当中具有相当重要的战略地位和举足轻重的作用,做好高速公路的运营管理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下面是由我整理的高速公路运营管理论文,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高速公路运营管理论文篇一 《论高速公路运营 财务管理 》 摘要:高速公路作为我国经济发展的动脉,在国家发展当中具有相当重要的战略地位和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分析了高速公路运营期间财务管理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希望可以更好地促进我国高速公路运营期财务管理的科学化、高效化和持续性。 关键词:高速公路;运营;财务管理 高速公路作为国家基础设施对推动国家经济的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目前已经逐步取代铁路运输,成为我国客运和货运的最重要的组成形式。高速公路在建设过程中存在资金投入大、回收期长、资产非流动性等特点,迫切地要求对高速公路进行科学有效的财务管理,以合理地运用资金,实现可持续发展。然而,我国高速公路运营财务管理起步较晚,各地高速公路的管理目标、管理水平、管理体制、核算办法、收费模式和标准等情况也不尽相同,对高速公路运营财务管理还未形成统一认识,运营财务管理也没有完全发挥其财务运用、分析、决策等职能作用。因此,分析我国高速公路运营期财务管理的现状及存在问题,对于促进我国高速公路运营财务管理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一、我国高速公路运营财务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1.管理法制和体系不健全。高速公路在我国发展二十多年以来,越来越显示出其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巨大推动力。然而,虽然我国高速公路的通车里程迅猛增长,但高速公路“重建设、轻管理”的思想并没有完全转变,运营财务管理并没有相应地得到提升,造成管理滞后。目前我国还没有一套完整全面的高速公路管理法律法规,只有一些部门的或地方性的规范性条例,导致高速公路的运营管理没有权威法律法规的指引,缺乏统一标准,给运营企业的财务管理和效益评价带来了诸多不便。很多高速公路运营企业并没有完善的财务管理体系,难以进行科学合理的运营财务管理。 2.高速公路预算管理工作难以开展。受国际金融环境等客观因素以及管理部门考核预算总指标等主观因素的影响,高速公路在编制年度综合预算时,一般都比较保守,造成预算控制的具体指标难以落实,影响了财务预算工作的深入开展。由于各部门对预算管理的重视程度不同,以及各部门之间的信息交流不对称等问题,导致预算的科学化和精细化水体仍有待提高。 3.资金管理的规范性有待提高。高速公路的资金管理缺乏监督机制,很多高速公路建设资金一年才进行一次全面检查,专项检查虽然频繁,但一般只注重于某个或某些方面,缺乏系统性,且大多倾向于合规性检查,在高速公路集中核算程序和制度设计中,由于没有总账控制,往往过于侧重效率目标,没有对资金安全目标进行强调。在如何规范资金管理方面,没有相应的风险防控 措施 和严格的制度约束。 4.整体经济效益不高。高速公路作为一项资金投入高、运营成本大、回收周期长的基础建设工程,其投入运营后的成本非常高昂,通常占同期收入的百分之三十左右,运营企业一般存在负债率高、还贷压力大、利息负担重、养护和管理支出大等问题。高速公路投入运营后,由于私人轿车通行量未形成规模,导致实际通行量达不到设计要求,通行费收益与交通量预测值相差大的现象时有出现,造成高速公路整体经济效益不高。 5.运营财务管理人员素质有待加强。高速公路作为一项投资极大的系统工程,其财务人员的专业素质将会直接影响财务会计工作的质量及水平。因此,在进行高速公路运营财务管理时,对财务管理人员的职业素质和专业水平要求较高,要求其不仅能够运用专业知识、高科技手段和现代管理 方法 ,还能协调好各种关系,做出正确的投资决策。然而目前我国高速公路财务人员整体素质较低,其工作主要集中在资金收支和会计报表编制等基础性会计工作上,对盈亏分析和成本核算等高级财务管理涉及较少,导致财务管理的基础不扎实,财务管理的职能难以得到充分发挥。 二、完善高速公路运营财务管理的对策 1.健全管理体系。转变高速公路“重建设、轻管理”的思想,将运营财务管理放到 企业管理 的战略高度。积极争取政府部门在政策上的支持,争取有关部门尽快出台全面的高速公路管理法律法规,为高速公路运营企业和财务管理建立统一的法律法规指引。高速公路运营企业内部则应当完善财务管理体系,从而更好地进行运营财务管理。高速公路运营财务管理不仅仅是财务预算编制、财务执行、会计核算、审计和监督等具体的工作,还应形成一套科学全面、符合实际的精细化的制度体系。 2.完善运营成本核算体系。将会计电算化管理运用到运营成本核算中,并建立相应的考核指标。设立统一规范的会计核算制度,设置会计科目并导入成本核算报表。在进行预算管理时,采取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相结合的方法,首先由上级财务部门根据总体战略目标和以往的经营情况制定企业成本核算目标,下属企业和财务部门根据上极下达的预算目标和实际情况进行下一年度的成本费用预算,上级财务部门在汇总数据后,再综合企业经营情况、历史数据和外部环境等因素制定一套综合的预算方案。使用全额收支预算,将高速公路运营的各下属企业、收费站点等的收支全部分门别类纳入统一预算管理,实现资金的统一调度,减少资金沉淀。另外,预算方案还应根据公司的年度经营计划和经营情况进行动态调整,使整个预算方案更加科学合理。 3.规范资金管理体系。对于资金管理的各个环节进行规范,制定成本核算制度、固定资产管理办法、物资管理办法、资金使用规定、账务收支办法、费用节余或超支处理规定、工程价款结算办法等制度和办法,完善高速公路基础信息数据库,健全综合计划定额体系,及时更新财务信息管理软件,及时上报相关数据,使高速公路运营中的各项资金使用更加规范和有效。 4.加强征费管理和成本管理。车辆通行费是高速公路运营企业的主营业务收入,因此,在日常运营中要做到合法合规收费,做好详细的年度收入预测,做好现金管理,在保证高速公路运营企业日常生产经营活动和按期还贷的基础上,尽量节约成本,提高现金使用效率,做好票据管理,保证现金和票据的对等性。在日常管理费用方面做好有效控制,在定岗定编的基础上尽量精简机构和人员,做好重点项目和临时项目、大额支出和特殊支出的管理,完善审批手续,做好费用统计,厉行节约。及时进行财务成本核算,正确计算出各项工程的实际成本,从而确保成本管理更加及时、有效。 5.提高财会人员素质。加强财务部门的人员管理,严格会计人员持证上岗制度,确保从事财务工作的人员都具有相应的资质。做好财务会计人员的培训工作,举办培训班,使财务会计人员能够加强学习、互相交流,提高专业水平和业务能力。除了专门的财务 会计知识 培训外,还应加强的财会人员的法制培训和职业道德观念培训,从而使会计人员在知法、懂法和守法的前提下更好地开展财务工作。 参考文献: [1]魏世勇.浅析高速公路建设运营成本控制[J].中国科技博览,2013,4:88. [2]林佩宁.探讨高速公路成本核算相关问题及对策[J].大观周刊,2012,41:163. 高速公路运营管理论文篇二 《高速公路特长隧道运营管理研究》 摘要:由于高速公路特长隧道的特殊性,使其成为高速公路上发生灾害隐患最大的漏洞,通过对特长高速公路隧道运营管理工作定期考核,来发现管理工作中存在的潜伏的隐患,从而提高运营管理效率,确保特长隧道的行车舒适性和安全性。本文结合实际情况,对中国已建成和未建设的高速公路特长隧道运营管理提出了新的观点。 关键词:特长隧道特殊车辆公铁结合专车引导 中图分类号:U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 编号: 研究背景: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中国进入了公路建设快速发展的时期,如今高速公路的发展带动了中国的经济。随着高速公路的发展,许多难以克服的地形地貌利用特长隧道都可以顺利的贯通,特长隧道有着 其它 运输线路难以比拟的优势,但是高速公路隧道也存在着许多的隐患,特别是在运营管理时候如果发生灾害,例如火灾,其后果是非常严重的。 由于隧道建筑结构复杂、环境密闭,加上人员密集,通风条件差,一旦发生火灾,可燃物产生的浓烟将从起火部位以一定的速度沿隧道迅速扩散,并呈现聚集不散的状态,难以排放,造成隧道内的烟雾及有毒气体浓度增高,对人员生命造成威胁,同时也大大增加了施救工作的难度,尤其是在长大公路隧道的中部发生火灾,问题更为突出。隧道内发生火灾后将会有较多的车辆和随车人员堵在其中,极易造成车辆连续燃烧或爆炸的连锁反应。短时间内使隧道的结构及通风和照明等设施遭到致命破坏,产生大的跨塌。在隧道施工过程中,因其建筑结构复杂,消防设施不到位,一旦施工人员的误操作引起施工现场火灾或其它安全事故,将比其它施工现场火灾更难扑救,对现场人员的疏散及施救也十分困难。1火灾原因分析 从国内外隧道火灾事故案例可知,造成火灾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大致有以下几方面: 车辆本身故障引发的火灾。车辆故障引发汽车火灾的主要原因有机件摩擦起火、化油器回火、电气线路短路、车辆漏油等引发火灾。(2)车辆撞击起火。由于隧道内车辆超速行驶和隧道能见度低,极易发生车辆之间,车辆与隧道设施相撞或擦挂,发生交通事故导致火灾。(3)车辆上的货物引起火灾。隧道内有各种车辆通过,它们所载的货物有可燃或易爆物品,可能会因某种原因引发火灾。(4)施工过程中因用火不慎引起火灾。隧道施工维修中进行焊接、切割作业,工作人员吸烟,以及列车运行时产生的电弧,都可能引燃隧道内的可燃物造成火灾。(5)隧道内的设施、设备着火。变配电站的工作环境潮湿、多粉尘、通风散热不良,也会导致设备故障而引发火灾。 2设计和管理中的安全隐患分析 (1)通风排气道少。隧道中经常运输化学物品和多种易燃易爆物品,由于隧道内通风排气道少,通风不畅,许多有害气体滞留在隧道内,不但伤害人体健康,而且遇到高温和明火,极易发生火灾和爆炸。 (2)缺少紧急进出口通道,当前各国隧道的外观比较优美,结构各不相同,高度和密度也各异,但都缺少紧急出口道。不少公路隧道只能从两端进出,地铁隧道也只能从车站进出。有些隧道虽有少量进出口道,但标志不醒目,一旦发生火灾,不但消防和救护车辆无法迅速到达现场,遇难者也难以顺利逃出。 (3)防火救护设备少。不少隧道内缺少灭火水源和灭火器,消火栓间隔太远,救护工具也少。火灾发生时,现场人员无法及时灭火救灾。此外,还有许多人们不重视的危险因素。如国际消防技术委员会多次火灾案例 报告 中所述,通过隧道运输的面粉、咖啡粉和牛奶粉等有机粉末与隧道中灰尘混合后,遇到高温或明火时,同样会发生爆炸。3.特长隧道的特殊运营管理建议 特长隧道的特点 高速公路特长隧道由于隧道较长,出现火灾的概率要远大于段隧道。其中原因: 隧道过长,使驾驶员容易感觉到疲劳紧张,因此容易发生车祸引起火灾。 隧道中各种车辆混合,但是其中空间狭窄,也容易引起车祸发生火灾。 由于管理不当,各种特殊车辆,如载有易燃易爆的物体,穿过隧道,也容易引起灾害。 英吉利海峡隧道的管理模式 英吉利海峡隧道,是一条把英国英伦三岛连接往欧洲法国的铁路隧道,于1994年5月6日开通。它由三条长51km的平行隧洞组成,总长度153km,其中海底段的隧洞长度为3×38km,是目前世界上最长的海底隧道。虽然英吉利海峡隧道为铁路隧道,但是设有通过隧道的火车有长途火车、专载公路货车的区间火车、载运其他公路车辆(像是大客车、一般汽车、摩托车、自行车)的区间火车。这样就把公路和铁路连接起来成为一体,不再是公铁分离的模式。 秦岭终南山隧道管理模式 秦岭终南山公路隧道是国家高速公路网包头至茂名线控制性工程,也是陕西“三纵四横五辐射”公路网西安至安康高速公路重要组成部分。单洞长公里,双洞共长公里,建设规模世界第一,中国公路隧道之最。秦岭终南山公路隧道属于特长公路隧道,其运营管理措施也是十分到位。但是对于这种特长隧道,可以利用另外一种运输方式——公铁结合。 公铁结合运输 公铁结合运输运用到高速公路上的意思就是,由于铁路运输有着其独特的优势,因此在某些特殊地段可以利用铁路运输,把公路运输方式改变为铁路运输,节约成本,提高管理水平。 以终南山公路隧道为例,18公里的隧道,汽车在限速60km/h的情况下,需要18分钟。如果改用铁路把汽车运输过隧道,假设火车时速100km/h,则需要分钟,加上启动和停止各一分钟,则需要大约12分钟。若每10分钟一趟的运输则一辆汽车通过隧道需要22分钟。 从节约时间的数据上看还是公路运输有一定的优势,但是如果利用铁路运输,在施工建设期的工程量也会大幅度减少,这种特长隧道的运营照明,通风等问题也会迎刃而解,运营管理费用也会降低,发生火灾的概率也会大幅度减少。因此,对于这种长大公路隧道,有必要对其进行公铁结合运输可行性的研究。 特殊车辆引导通过 一般公路隧道发生重大火灾的大多都是一些特殊车辆,例如载有易燃易爆的车辆。因此对于这种危险性大的车辆可以等候排队,由专车带队引导过洞。如此以来,可以大大减少安全隐患,提高长大隧道安全运营管理水平。 4.结束语 对于高速公路特超隧道运营问题依然存在许多,而且研究也在进一步加深。本文作者通过英吉利海峡隧道得到启发,利用公铁结合的方式对特长隧道的运营管理提出了另外一种模式。但是此种模式只是在探讨阶段,其中肯定有新的问题出现,而且对于何种特长隧道适合运用公铁结合的方式也需要进一步探讨。由于作者知识有限,对于其中的问题也不能做全面的解释。 参考文献: [1] 吕康成;公路隧道运营管理; [2] 于福华;特长高速公路隧道运营管理评价;武汉理工大学学报;2010年11期; [3] 陈晓利;公路隧道运营管理分类方法研究;公路交通技术;2010年05期。 高速公路运营管理论文篇三 《浅议我国高速公路运营管理问题》 摘要:近二十年来,我国高速公路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发展,通车里程稳居世界第二,并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管理模式,同时,我国高速公路运营管理过程中也产生了一系列问题,本文就如何改善我国高速公路运营管理状况提出了加强高速公路法制化建设、完善高速公路建设投融资体系以及有效控制运营管理成本三大政策建议。 关键词:高速公路;投融资体系;运营管理成本 一、我国高速公路运营管理的现状 从1988年建成通车的第一条高速公路——沪嘉高速公路的公里“零突破”起,至2009年底全国万公里的通车里程,二十多年间,我国高速公路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省际之间、城市之间由于高速公路的贯通而变得畅通无阻,经济、 文化 、技术、信息各方面的交流合作得到大幅度改善。随着高速公路的快速发展以及路网的不断改善,高速公路的运营管理也呈现出新的特征,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总量增长迅速,分布相对非均衡 继2008年全国修通高速公路6433公里后,2009年全国新修通4719公里,高速公路继续保持总量上的迅速增长,全国通车总里程继续位居世界第二。与此同时,2009年中国扩大了固定资产投资规模,新开工万公里高速公路项目,计划到2020年,基本建成覆盖全国的高速公路网,届时,中国高速公路通车总里程将达10万公里。在总量迅速增长的同时,高速公路的地区分布表现出非均衡发展,影响了高速公路效能的发挥。我国东部发达地区高速公路面积密度不低于、甚至超过发达国家水平,但中西部经济落后地区高速公路建设滞后,面积密度很少,全国甚至有的乡镇和的行政村不通公路。 (二)运营的市场化程度不高,而且政企不分 高速公路作为一种准公共产品,应由政府和市场共同分担,决定了其投融资以及管理的特殊性;高速公路又是一项基础设施,具有投资巨大、投资回收期长的特点。目前我国高速公路市场化程度不高,融资结构中中央财政投入和省市级地方投入约占6%-7%,商业银行和政策性银行提供的贷款占60%-70%左右,其他20%左右则为有政府背景的公司上市募集资金和长期企业债券,以及外资和民间资本投资。建设资金来源过多依靠政府,缺乏多元化的筹资机制。而且在已建成的高速公路中,由于历史的原因,一些管理机构还带着计划经济时期遗留的行政色彩,多数是政企合一的职能。 (三)管理模式具有中国特色 我国高速公路在中国特色的行政体制结构下,管理模式也具有中国特色,各地现行的管理模式都是在一般公路管理模式的基础上,摸索着进行。主要包括以下四种形式:第一,交通主管部门统一领导、公路管理机构实施行业管理,路段公司或事业管理处具体负责经营管理;第二,交通厅下设高速公路管理局直接管理;第三,由直属省级人民政府或直属交通主管部门的集团公司统一管理;第四,由交通主管部门统一管理,各路段成立公司或管理段(一路一公司)负责经营。 二、我国高速公路运营管理存在的问题 高速公路的迅速发展给高速公路的运营管理提出了严峻的挑战,目前我国高速公路的运营管理还处于研究和改革的起步阶段,同世界先进水平还有较大的差距,财务管理、建设、管理和养护等方面的体制尚不完善,存在诸多问题,具体表现为: (一)高速公路管理的法制不健全 目前我国尚没有一部全国统一的高速公路管理法律,执法依据还是1997年7月制定、1999年10月修正的《公路法》。《公路法》对于高速公路管理过程中的一些新问题已不能很好的解决,各地各部门为规范高速公路管理而出台的法规条例又很不一致,甚至与《公路法》的一些规定相抵触,各地在处理交通纠纷案案件时,面临无法可依的尴尬,也让一部分人抓住法律的漏洞趁机敛财。 (二)资金缺口较大,融资存在问题 众所周知,高速公路是一个前期投资巨大的行业,资料显示,2010年前,高速公路年均投资约为1400到1500亿元人民币,2010年到2020年之间,年均投资约为1000亿元人民币。当前我国高速公路建设资金缺口较大,融资环境却不佳,国家财政资金投入不能满足发展的要求,相应的投融资体系却未建立,融资 渠道 单一,结构失衡,融资方式不够灵活,资金利用效率不高,而且贷款资金比例过高,全国已累计达数千亿元,使高速公路行业和银行的风险都很越来越大。 (三)运营管理成本过高 当前我国高速公路运营管理成本过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高速公路运营企业公司化程度不高,缺乏专门的运营管理 经验 以及商业敏锐度,部分企业还按照事业单位的管理模式进行,成本收益意识淡薄;第二,管理技术的科技含量不够,收费站点、匝道等布局设计中的许多技术问题解决得不好,导致运行成本较高;第三,高速公路运营管理体制上的政企不分,导致权属关系混乱,管理机构、岗位人员设置不尽合理,并且缺乏有效监督,行政成本较高。 (四)各地管理模式差别较大,缺乏统一的标准 我国高速公路管理尚未形成稳定统一的模式,各省采取不同的管理方式,进行管理的机构有高速(高等级)公路管理局(处)、高速公路公司、公路管理局、混合型等,既有集中统一管理,又有非集中统一管理;既有建管一体,又有建管分离;既有公司型,又有事业型,还有混合型;既有单一执法,又有综合执法;管理层次也各不相同,2级、3级或1—3级都有。各地政出多门,缺乏从整个高速公路网和长远观点来统一考虑高速公路管理模式。 三、改善我国高速公路运营管理状况的政策建议 (一)加强高速公路法制化建设 在现有关于高速公路管理的法律法规极为有限,而且目前部分高速公路管理并未在已有法律法规框架中实施的情况下,高速公路的立法,尤其是全国统一的立法,显得尤为迫切。要以立法的形式明确各个部门的职责、权限和法律地位,界定管理的内容、规范管理方法,消除职责不清和利益冲突的根源,提高高速公路的管理效率和效能。高速公路运营管理的各个环节,从投融资的过程、招投标的参与、资金的管理、成本费用的控制直到资金的回笼,无一不存在着寻租、贪污腐败的可能,因此应尽快制定和完善相配套的法律法规,并且对高速公路市场化进行规制性法律制度建设,不仅要完善财产法、合同法、诉讼法等民事的、程序的法律制度,还要完善包括重点规范市场化背后垄断与竞争法律关系的法律制度。 (二)完善高速公路建设投融资体系 针对目前我国投融资平台建设相对滞后的情况,我们应制定与现阶段国情相适应的高速公路投融资体系。首先,加大财政投入,特别是中央财政投入力度,设立专项基金,作为高速公路建设的稳定的资金来源,地方政府也拿出配套资金,存入专户,并在此过程中注意平衡地方财力差异,尽量实现地区高速公路均衡增长;其次,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为外资和社会资金投资高速公路提供畅通的途径,优化融资结构,分散风险,实现筹资主体多元化,并充分保护所有权人的财产权利;最后,拓宽筹资渠道,实现多元化筹资方式,通过发行公路债券融资、完善公路产业基金、大力吸收私人资本、ABS融资(资产证券化融资)、BOT融资、TOT融资、资产信托计划融资等方式,为高速公路建设筹集充裕的资金。 (三)有效控制运营管理成本 高速公路运营管理的成本直接影响到高速公路的效益,对其进行有效的控制,实现既定收益下的成本最小化显得至关重要。我们应努力从体制、经营和技术三个层面实施运营管理成本的控制。首先,规范高速公路管理体制,解决责权不明和多头领导的现状,厘清高速公路产权归属;其次,实现管理方式向市场化、公司化转变,成立具有独立法人资格、不拥有高速公路产权、只拥有经营权的高速公路专业化运营公司,使高速公路所有权与使用权分开,通过专业化管理优势降低成本,通过适当的经营者激励机制鼓励创新、增加效益,并实行“管养”分离,成立专门的高速公路养护公司以降低成本;最后,积极研究和利用科技手段,推动高速公路网络化和智能化管理,引入国外成熟先进的交通智能系统,运用高速公路联网收费技术以及ETC技术,完善高速公路运营管理成本控制信息体系。 参考文献: [1]宁超.高速公路项目建设与运营管理探析[J].经营管理者,2010(06). [2]何雄伟.高速公路运营管理:湖北京珠高速公路管理模式创建与实践[M].人民交通出版社,2007. 猜你喜欢: 1. 公交运营管理论文 2. 高速公路安全管理论文 3. 高速公路管理论文 4. 高速公路收费站管理论文

摘要: 目的讨论分层级管理模式在基层医院护理管理工作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64名护理人员,采用数字单双号的模式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各32名。对比两组护理人员2013年11月至2014年11月的护理满意度。结果研究组的护理总满意度显著优于对照组。结论将分层级管理模式应用于基层医院护理管理工作当中,能够有效提升护理管理质量与护理满意度,值得基层医院推广应用。

关键词: 分层级管理模式 护理满意度 护理质量

我院从2013年开始将分层级管理模式应用于临床护理管理工作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1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64名护理人员。其中副主任护师4名,主管护师20名,护师14名,基础护理人员26名;年龄20~45岁,平均年龄为(29.3±8.1)岁;当中本科15名,大专32名,中专17名。采用数字单双号的模式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各32名。

护理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管理模式,应用轮班制度,所有护理人员进行统一化管理。研究组采用分层级管理方式。

层级设置。针对护理人员实施个人能力、专业技术能力、工作经验以及学历水平进行综合考核,根据考核结果进行分层级上岗,设置初级责任护士、高级责任护士、护士组长以及护士长的层面管理模式[1]。针对每个层级进行对应的职责划分与分工协作内容,构建层级护理人员工作内容、岗位职责以及工作流程,达成不断提升护理质量的目标。

层级分工。初级责任护理人员主要负责从入院到出院整个过程中向病人提供全面、系统、全程的护理工作,包含健康宣教、康复训练、心理护理、各类护理与治疗、病情观察、基础护理以及生活照顾等;高级责任护理人员则主要负责从入院到出院整个过程中针对病人不同的阶段实施对应的评估,依照病人存在的或者潜在的心理问题或者护理反馈来制定相应的护理方案,同时要做好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心理护理以及基础护理等,并且要针对初级责任护理人员各项护理工作的开展情况进行指导、检查;护理组长主要协助护士长进行科室管理,指导高级责任护理人员与初级责任护理人员进行疑难病例的处理,安排组织护理会诊工作与护理查房工作,主要负责一些难度较高的护理技术操作,同时负责监督、指导高级责任护理人员;护士长则主要负责整个科室的护理管理,定期检查护理工作的开展情况。

不同工作待遇与权限。晋升到高级责任护理人员以上,都必须具备丰富的临床护理经验与扎实的理论知识体系,能够在护理质控、护理会诊以及护理查房等各项活动当中充分发挥其自身专业技术指导作用。应当严格遵循责权统一的准则,把护理人员的绩效分配、层级以及职称晋升等进行有机整合,依照每一个护理人员的护理服务满意度、分管病人数量以及护理质量进行绩效考核。

排班模式。对护理人员的排班采用弹性排班方法,根据医院门诊的实际情况,切实增加夜班、高峰阶段以及薄弱时间段的护士人力,切实保障各班技术、经验以及人力的平衡性。

1.3评价标准

对护理人员护理满意度的调查用表,采用我院自制的护理满意度调查表,调查的主要内容包含病人对于护理服务的满意度、健康教育、护理缺陷差错、基础护理质量、病房管理质量以及整体护理质量等。调查的具体方式:病人评价、上下级背靠背评价、护理人员之间进行交叉匿名评价。护理满意度分非常满意、满意、不满意。

2讨论

传统的.护理管理模式当中,没有严格根据护理人员的资质、职称以及专业能力实施分工,各个班的护理人员则只是完成自身当班的护理工作,针对病人缺乏系统性、持续性的护理服务;各个班护理人员的人力配置存在不平衡的情况,夜班与中班采用单班制度,导致各个护理人员的工作压力巨大,无法有效保障护理服务质量。采用分层级管理模式之后,对应岗位的设置与护理人员自身的协调、沟通、技能、资历以及职称等各个方面的能力进行匹配,使得每个护理人员的能动性被充分调动起来的,从而有效满足广大病人与医师不断增长的服务需求[2]。分层级管理模式下,依照不同的护理岗位划分对应的职能、职责以及权限,使得职责与分工极为明确,从而有效提升护理队伍的凝聚力,保障各项护理工作的标准化、规范化,切实提升护理质量。通过在各个科室构建初级责任护士—高级责任护士—护士组长—护士长的护理质量控制体系,切实保障相关的措施制度都能够落实到实际的护理工作当中。而通过分层级管理模式,使得护理人员有更多的时间针对对应的病人,能够进一步掌握其所负责病人的实际情况与相关需求,可以为病人提供预见性的护理,便于及早发现病情变化,提升护理质量内涵。本组研究数据当中,采用分层级管理模式的研究组,其护理总满意度达到了93.75%,显著优于采用传统管理模式对照组的78.13%,与相关文献的研究结果一致。综上所述,将分层级管理模式应用于基层医院的护理工作中,能够有效提升护理质量与病人的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陈婧婧,李旭兰,郑秋霞.分组分层级管理模式在我院重症医学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3,(10):1135-1136.

2张炜.护理人员分层级管理在产科临床实践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美容医学,2012,(18):843.

作者:吕海琴

急诊医学管理体系与模式研究的分析论文

1.急诊医学概述

急诊医学在医学专业当中属于一门全新的、跨学科以及综合性质的医学科学,同时也是临床医学专业当中的重要代表。其本身具备独立的发展体系,和科室之间的关系非常密切。正是由于急诊医学具备以上特性,因此其在医院医学当中的质量水平直接反映出了该医院整体质量,因此就要求各大医院内的急诊工作者们必须尽可能的提升其自身的医学管理水平,并在此基础上不断的完善自身的医疗质量,可在整个过程当中有效的总结经验,这样才能充分掌握急诊医学的规律及特点,将对提升医院的抢救效率起到极大的作用。并且在一定程度上促使我国急诊医学事业获得更好的发展空间,在此基础上迅速的达到国际发展的先进性水平。

2.急诊医学模式分析

急诊医学的模式主要是由急诊科室结构、接诊患者的程序以及护士值班的制度等多个方面组成,形成一整套系统化、科学化的急诊医学模式。

2.1急诊科室结构

急诊科室具体结构主要有急诊病发和急诊室组合而成,同时还包含了人员方面的结构。其中急诊室可直接划分为内外两科,具体要求配备心电检测除颤仪、呼吸机、起搏器以及洗胃机等多项设备,而急诊室方面则必须在24小时以内应诊,通常急诊病房主要由恢复病房和ICU病房两部分组合而成,在ICU病房当中通常配备6张病床,在床边则需配置相应的中心观测台和多功能监护仪器,其中还包含了微泵、输液泵、B超仪、X光机以及气管切开包和静脉切开包等等[2]。而在恢复病房当中则配备有17张病床,同时可划分为内外两科组,而且在病房当中还必须要划分出3辆出诊救护车以及2部急诊急救电话。

2.2接诊患者程序

首先是进行现场的救护工作,需要值班人员事先问明具体情况,然后派出一声赶往现场进行救护。然后送往ICU病房进行急救,主要收治各种生命体征重症急危的患者,像出现昏迷、休克、中毒以及心律失常和心脏骤停等多种联合整治的患者。

2.3护士值班制度

在医院内的护理排班需要由院内的总医师进行统一化的安排,通常一线的医生急诊室和病房都需要进行3个月的轮换制度,而二线的医生可直接实施全天值班制度,每位值班的医生都应配置BP机、手机以此来加强组织和指挥抢救工作。而在护理方面则直接划分为急诊室和病房两个方面,要求急诊室的护士必须要学会最常规的洗胃、气管插管以及清创缝合等等,同时还应当掌握呼吸机管理、心电监测以及血液动力学监测等多个方面的急诊护理知识。这样才能保障护理质量,提升抢救效率。

3.完善急诊医学管理体系策略分析

3.1强化质量管理,构建完善的急诊规划

由于急诊科的特性使然,需要为其创设单独的急诊科室,并设置比较醒目的就诊标志,同时急诊科还必须要承担其院前和院内急诊,并采取全天连续工作的形式来负责首诊。在危重患者方面,必须要建立起完善的急诊患者登记制度,凡是危重抢救的伤员,都应当及时的向上级部门汇报[3]。收治患者后,需要增设相应的观察床位,以此来针对患者的病历进行记录,配设配套的记录设施,所记录的内容比较广泛包括抢救记录、出诊记录、交班记录以及转院记录等等。同时还应当构建完善的交班、晨查以及护理巡诊制度,并且在急诊室当中配备好各种常见的急救病种所需的抢救原则、操作程序以及药物禁忌表等等。药品方面必须配备齐全,做好定量、定位以及定人,也即是指由专人进行保管,同时做好相应的存销记录工作。最后需要配备完善在急救诊疗当中所必须的设备仪器,这些设备仪器的完好率应当达到100%。另外,救护车也要保证时刻处于应急状态当中,能够做到随叫随到,并且启动及时的效果。

3.2加强急诊应急意识,从容应对突发事件

当代社会发展异常迅速,很多突发事件的情况时有发生,再加上自然灾害的侵袭,导致意外事故的发生情况越来越严重,所以就要求各大医院必须要对内部工作人员作出明确的规定,应当不断的`对其自身的应急意识进行强化,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一支完善的、训练有素的急救专业类队伍,并以此来配备比较齐全的应急设施和急救车辆等等。这样在面对急诊抢救时,才能保持从容不迫的态度。

3.3构建一支训练有素,人数稳定的急救队伍

在构建队伍的过程中,首先应当挑选一些作风、思想以及操作技术等都合格过关的人员,这些人员最好是担任着正副级主任医师或者急诊科的带头人等等,在这个选拔标准上寻找一些热心急诊事业,同时思路比较清晰、工作认真负责的、身体健康状况良好的中初级医师。而选拔队员的年龄应当尽可能的控制在毕业之后4-5年以内的初级医师,其年龄上限为50岁左右的中高级资历的医师。另外,整个队伍的形成应当保障每个专业组合的人员搭配必须合情合理,并以此来逐步的形成一种业务发展的梯度,在带头人不变动的情况下,其他队员们可进行定期的轮换制度。

4.结语

综上所述,急诊医学管理模式的完善能够提升医院方面的急诊抢救效率,提升医院方面对外声誉,促进医院急诊科室的发展,获得更好的发展空间。因此就要求各大医院内的急诊工作者们必须尽可能的提升其自身的医学管理水平,并在此基础上不断的完善自身的医疗质量,可在整个过程当中有效的总结经验,这样才能充分掌握急诊医学的规律及特点,将对提升医院的抢救效率起到极大的作用。

机场管理模式研究论文

机场是航空运输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机场的生产经营状况直接关系到民航事业的长远发展,下面是我整理的机场运营管理论文,希望你能从中得到感悟!

浅析中小机场运营策略

摘要:中小机场是航空运输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机场的生产经营状况直接关系到民航事业的长远发展,但是中小机场的亏损也是机场业面临的普遍问题。由于机场属地化的完成、机场企业化进程的加速和机场融资渠道不断的拓宽,中小机场的运营策略也需要改变。本文从中小机场的发展入手,分析总结了中小机场的不同运营策略。

关键字:中小机场 运营策略

【分类号】:F562

近年来,我国航空运输持续快速发展。机场作为民航主要基础设施得到不断建设,在为航空运输提供安全、正常、高效的运营保障的同时,为促进国家经济社会特别是带动地区经济和对外开放发挥了重要作用。通过不断新建和改造机场,目前我国机场布局和建设初具规模,机场密度加大,机场等级提高,现代化程度增强,初步形成以北京、上海、广州、成都、西安等城市大型机场为中心,其余省会和重点城市为骨干,中小机场相配合的基本格局。

据了解,我国现有的190多个机场中,吞吐量200万人次以下的中小机场占了70%左右,但只承担了全国约10%的旅客运输量。由于客流量有限,众多中小机场因航班客座率较低,航空公司不愿增航班加大经营风险;而航班密度上不去又反过来遏制当地客货运输的增长,从而遏制机场的经营和发展。截止2011年底我国共有颁证运输机场180个,合计盈利53亿元。在这些机场中,亏损的机场135个,其中中小机场占87%,共119个,亏损合计约20亿元。由于市场的不断变化,中小机场公司面临许多的压力。在种种压力之下,也有一些中小机场调整运营策略,结合自身的实际环境,走出了适合自己的道路,并获得了成功。

分析中小机场发展过程,总结经验,主要有以下几点运营策略及建议

一、提高中小机场的利用率

中小机场利用率低是中小机场亏损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发展支线航空运输和中小机场提高自身市场意识就成为提高机场利用率的主要途径。

发展支线航空运输可以增加中小机场的航班量和旅客、货物邮件吞吐量,就能为中小机场增加更多的“血液”,提高经济效益。支线航空发展问题已经引起方方面面的重视,出台了支持支线航空发展的有关政策措施,如乘坐支线航空飞机旅客的机场建设费已由50元减少为10元,部分支线机场有政府补贴政策等等,这些都对支线航空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同时机场树立市场意识,加强市场营销,向航空公司推销自己,“找米下锅”、“筑巢引凤”,为航空公司提供良好的服务,吸引航空公司的注意力。民航总局正在研究通过放开飞机起降费的方式,吸引航空公司更多地介入支线航空市场,改善中小机场目前所面临的困境。对于中小机场而言,利用政策相应降低起降费用,吸引更多的航空公司,从而带来更多的航线,给中小机场带来更多的发展机会。

二、中小机场的联合和重组

集团化是世界机场发展的重要趋势,我国中小机场也适应这种趋势。除此以外,机场的属地化改革,也为国内机场的并购重组提供了契机。很多中小机场亏多盈少,管理和资金都无法跟上,处于进退两难的困境,急切地探讨出路问题。而像首都机场集团这样的大户通过并购,输出其管理和资本,一方面可以解决中小机场的出路问题,另一方面,通过资源整合,也可以实现规模效应,并有利于其向专业化的机场管理机构发展。它们联合和重组更可以实现优势互补,因此应当推进区域内或跨区域的联合重组。机场属地化以后,多元化的产权结构将会出现,机场各自为战、单打独斗将无法降低自己的成本、无法发挥资源的最大作用、无法提高自己的管理水平,在市场竞争中会面对各种风险。机场联合可以将企业做大做强,增强企业的竞争力,发挥资源的最大作用。机场可以形成品牌效应和规模效应,增强抵御风险的能力,这样就为机场集团提供良好的运营环境,促进机场的健康发展。联合重组,必将有力地促进重组后的机场间优势互补,进而对区域经济起到更大的带动作用,并且充分发挥联合重组后的行业优势,走出中小机场自主适应市场变化,自主进行资源整合,自力更生谋求发展、合作共赢的发展新路。

西部机场集团就是联合重组比较成功的一个例子。2006年,西部机场集团分别与宁夏、青海机场公司实现联合重组。2007年6月和2008年11月,分别接管甘肃天水机场和宁夏中卫香山机场。目前,西部机场集团管辖了覆盖陕甘宁青四省(区)的13个机场,包括西安咸阳国际机场、银川河东机场、西宁曹家堡机场3个省会机场;陕西榆林、延安、汉中、安康机场,宁夏固原、中卫机场,青海格尔木、玉树、德令哈机场和甘肃天水机场等10个支线机场,所辖机场数量和航空业务量分别占西北地区的75%和85%,搭建起一主两翼,十个支点的战略布局。除了机场对机场的并购之外,航空公司也可以对加入机场进行并购。无论是机场与机场的联合还是机场与航空公司的联合,都体现了机场将走向联合重组是趋势。再经过几年的发展,国内的机场将由几家较有实力的机场集团或航空公司控制、运营。中小机场在大的机场集团或航空公司的管理下,一定可以是自己的管理更加专业化,利用自身的优势达到盈利的目的。

三、机场特许经营权

机场特许经营的运营模式是指政府授予机场公司以机场的经营管理权后,机场公司再通过招标以及其他的竞争方式来选择机场商业服务的提供者,将机场具有经营权的某些经营性资源或项目转让给他们经营,并收取一定的特许经营权费。中小机场的吞吐量较少,在特许化经营方面只需要满足旅客的基本需求即可,开展一些旅行所必需的经营项目,如书报商店、公用电话、银行、汽车出租柜台、日常酒吧、饭店等。当机场的旅客流量增加,但增幅不大时,可增加一些特许经营的项目,如高质量的饭店、比较贵重的物品以及一些时兴的商品等。但是,机场的规模对特许经营的影响十分明显,因此提高机场的利用率才是增加非航空性收入的基础。

四、中小机场经营多元化

经营多元化是指一个企业以生产或经营一类产品或提供一种劳务为主,同时又生产或经营其他多种产品或提供多种劳务,在多个领域内寻求发展。 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生活要求也越来越丰富多彩。乘客们在机场不仅仅要求航班能保证正点,还希望机场能够提供便利的交通、餐饮、住宿、娱乐、购物等一系列服务。有需求就有市场,有市场就有效益。因此,中小机场应该抓住这个市场,进行多元化经营。

此外,航空服务业和非航空服务业之间的互动关系体现了协同效应。显而易见,航空服务业的发展可以带动非航空服务业,随着机场航班量和旅客吞吐量的增加,必然会促进机场的商业零售、餐饮、住宿、交通运输等行业的繁荣。反之非航空服务业的发展航空服务业有促进作用,机场的服务功能越完善,越能为飞机安全运行和旅客顺利机提供周到全面的服务,越能赢得更大的航空运输市场。

中小机场因地理位置、所在地区经济发达程度、建设的结构面对的顾客群(表4)等自身特点,选择的多元化经营项目也不尽相同。中小机场既可以开发以旅客为服务对象的旅游业、酒店业、地面运输业、商品零售业,也可以以货物为服务对象开展仓储、货邮运输等业务,还可以为航空公司提供代理业务;既可以面向社会开展广告业、建筑业、物业管理业、医疗服务,也可以开展金融、投资、保险、地产等业务。

因目标市场繁多企业自身能力有限,所以在选择多元化经营的项目时,不能全面进军,应当考虑到自身的能力,发挥优势,占领有利的、发展潜力大的市场。受市场环境和企业自身能力影响,我国中小机场开展的多元化经营还谈不上规模,但是进行多元化投资有很大的市场潜力。因此,中小机场应充分发掘自己的优势,投资那些市场前景好的、企业能力所及的项目,并逐步扩大规模、发挥规模优势。利用航空运输的特定优势,盘活存量资产,以大带小,以活养死,进一步带动其他产业的开发,从而实现多元化经营,从多个领域谋求发展。

随着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旅游业的发展、经济活动的日趋频繁、物流业的快速发展的条件下。中国的航空业也将得到快速发展的动力,机场行业将从中收益匪浅。此外,在航空油料不断看涨的现在,机场业还可以基本免受航油价格波动之苦。另外,我国早晚要开放第五航权,它的开放对航空公司而言意味着竞争的加剧,对于机场而言却意味着业务量的增加。对于中小机场而言,第五航权的开放无疑会使得航班增加从而带来机场的业务收入的增加。机场属地化的结束、企业化的深入和民用机场收费的改革,都为机场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中小机场只需把握机遇,寻找适合自身发展的运营策略,未来将得到快速的发展。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机场运营管理论文

随着运输量的快速增长和运行复杂性的日益增加,民航机场面临的安全压力日益增大。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机场安全运行管理论文,供大家参考。

摘要:信息化程度的提高带动了机场信息系统网络建设的高速发展,在工作方式和业务应用模式上都有了本质的改变,原有的工作方式已经无法跟上信息化发展的步伐,这就需要有更加高效的解决方案推动机场信息化的发展。本文以某机场为例,对机场安全信息管理进行有效的阐述和分析。

关键词:机场信息系统; 系统安全 分析;实施

中图分类号:TL372文献标识码: A

一、角色分析

(一)角色管理

由于业务的需求,当组织结构某部门的工作指责发生变化时,系统管理员使用角色管理维护系统的各个业务岗位,并从用户列表选取参与事件处理的用户加入到该岗位。当需要对这些用户进行某些操作的时候,只需要对包含这些用户的岗位进行一次操作就可以了。这大大提高了单位的工作效率。当临时调用户加入岗位,只要在角色的用户列表中进行简单添加。当事情处理完,不再需要岗位,可以通过该模块将角色删除。该机场安全监管信息管理系统角色如表 3-1 所示。

表 3-1 系统角色表

(二)用户权限控制

用户权限控制是用来设置权限、角色以及进行权限验证。权限对应于一定操作范围的操作,角色对应于多个权限的集合。通过基于角色的访问控制来实现整个业务的权限管理,并通过实现操作管理在一定范围内灵活地扩展现有的权限管理。利用授权模块实现了权限的分散管理,上一层管理者可以授权给下一层管理员权限,保证某些用户不会权限过大。

用户权限控制采用基于角色的访问控制的权限管理体系。基于角色的权限管理体系统一了各级各类工作人员的角色,使之既符合系统整体的要求,又满足各部门工作的需要;对所有使用系统的用户进行统一的管理,避免了同一用户在不同的应用系统中具有不同代码和权限等混乱现象,做到统一化、规范化,最大程度上增加系统的安全性。

每一个注册的系统用户按照其所承担的任务被分配有一定的权限。该权限确定了此用户允许执行哪些活动,在完成某些活动后应该得到哪些信息,允许向哪些功能中传送哪些数据对象等。

按照用户权限控制的方式不同,权限又可分为静态权限和动态权限。按照控制对象的不同,权限可以分为功能权限和数据权限。

二、系统安全分析

(一)安全需求性分析

结合某机场安全监管信息管理系统安全弱点、安全威胁和安全风险分析,系统安全需求包括以下几点:系统安全实体安全;主机 操作系统 和数据库系统的安全;

系统网络安全,包括网络隔离、网络访问控制、网络监控与预警;系统信息安全,包括信息存放的安全、信息传输的安全、信息的私密性、完整性、鉴别性和不可否认性;系统的安全管理、包括运行维护管理和动态安全。该机场安全监管信息管理系统安全设计要求确保数据和业务的安全,确保系统计算机系统资源的安全。

在设计系统时,要求:系统投产时不降低计算机系统的整体安全性; 不对现有应用系统及网络体系作根本性改变(现有应用系统和网络体系有严重缺陷时除外); 符合国家政策和行业规范要求,技术设计先进,具有良好的可扩展性和延续性; 整体规划、分步实施投产,保障工程质量,控制工程风险;降低成本、减少新增投入,满足占领市场和赢利的需要;建立系统安全管理体系,保障系统运行维护和管理的安全。

(二)安全设计原则

安全设计遵循的原则是:在实现系统安全风险可控的基础上,尽可能地降低成本和提高效率。要密切结合系统信息安全要求及面临的威胁,制订科学、合理、可行的安全设计原则。安全设计的核心是:保障系统数据处理全过程的安全。在进行安全方案设计、规划时,遵循以下原则:

系统全面的安全保护原则。防止出现明显的薄弱环节,包括防护、监控、恢复。

层次性原则。安全设计应根据需求,要合理划分安全层次,根据不同的安全级别,有针对性的进行安全防护。

自主和可控原则,采用国产密码设备和安全产品,做到所用软硬件安全产品的可控性。

安全性原则。充分保证系统的安全性至关重要。使用的网络安全产品和技术方案在设计和实现的全过程中都必须有具体的 措施 来充分保证各个方面的安全性。

可靠性原则。对于产品,质量是保证其使用可靠性的基本因素;对于项目实施过程,严密的组织和严格的管理是保证系统可靠性的必备条件。

先进性原则。具体技术和技术方案的先进性是保证整个系统应该具有的技术领先性和持续发展性的保证。

可扩展性和动态适应性原则:安全设计要求充分考虑系统业务发展的需要,适应未来扩展性要求,具有良好的动态性和自适应性。

(三)网络通讯安全设计方案

网络通讯安全是要在保证通讯网络可靠、稳定等情况下,提供安全的通讯信道,保护业务数据在传输过程中不被泄露。主要提供客户浏览器到系统服务器间安全信道。

采用 TLS/SSL 连接建立客户端到系统网络间的安全通道,同时通过数据加密保证关键信息(如客户帐户 PIN 码 aPIN、登录 PIN 码 ePIN)的安全。

系统客户与 Web 服务器安全连接采用双向认证的 SSL 技术实现。利用部署在客户端安全代理和部署在 Web 服务器安全网关代理服务器系统实现,保证通讯双方的身份可确认,保证信息传输的机密性、完整性和不可抵赖。

一般用户采用浏览器本身的 SSL 功能提供传输保护。客户的敏感信息在本系统中采用增强的加密措施进行保护传送。

(四)防火墙系统设计方案

该机场安全监管信息管理系统防火墙系统设计方案主要设计思想如下:

在管理局数据中心设置防火墙,隐蔽内部网络结构;建立相对独立、统一的安全监控、控制中心。 应用网络包括多处外部接入,通过路由器,防火墙等网络隔离技术屏蔽内外部网络。本系统中对于来自 Internet 的接入采用防火墙技术,通过安全规则的定义,屏蔽非授权访问,从而保护内部网络的安全。对于 WEB/应用服务器与数据库服务器间同样采用防火墙提供安全保障。本系统中在 WEB 服务器外部采用国产高性能防火墙。

系统接入 Internet 要求考虑边界网络的安全。(1)在未采取安全措施的情况下,禁止内部网以任何形式直接接入 Internet。(2)采取足够的安全措施后,允许内部网对 Internet 开通必要的业务。(3)对Internet 公开发布的信息应采取安全措施保障信息不被篡改。(4)来自外部的特定主机经认证身份后可访问内部网指定主机,否则予以禁止。

(五)数据库安全设计方案

数据库系统用于存放系统的业务数据、用户基本信息、系统参数和公共信息等。

数据库系统的安全除需要考虑操作系统安全外,同时需要考虑数据库系统本身的安全。在数据库设计时要充分考虑到数据库元素之间的访问完整性机制,确保数据库内数据的合法修改及访问。

对数据库的访问只能通过指定的应用服务器进行,任何对数据库的操作及修改都不能直接到达数据库服务器,只能通过应用服务器上的进程对数据库进行访问操作管理。

数据库服务器存储所有系统本地数据,包括客户信息、管理信息、运行日志等。

三、机场网络安全管理的实施

(一)建立严格 规章制度

制定网络建设方案,机房管理制度,各类人员职责分工、安全保密规定,口令管理制度,网络安全指南,用户上网使用手册,信息安全检查、系统风险评估、应急响应方案,安全防护记录制度等一系列的规章和制度,保证网络的核心部门高安全、高可靠地运作。从内到外,层层落实,动态管理,适应新的网络需求,如促使网络拓扑结构、网络应用以及网络安全技术的不断发展,调整网络的安全管理策略。

(二)加强 网络技术 的培训

网络安全是一门综合性的技术,网络管理人员一定要不断地对新的 网络知识 加强学习,对新的网络产品的功能进行掌握,熟悉网络病毒、IP 欺、分组窃听、密码攻击、拒绝服务、端口攻击等多样化的攻击手段,这样才能更好地管理好网络。

(三)加强用户的安全意识

网络安全最大的威胁是人们对于 网络 安全知识 的缺乏,因此,就需要加强不同层次的员工和用户的安全意识,引导用户自觉安装防病毒软件,打补丁,自动更新操作系统,对不熟悉的软件不要轻易安装。

结语

网络安全是一个多层次、多方面的问题,需要从强化行政监管和建设技术支撑平台为切入点,建立一个技术先进、管理高效、安全可靠的机场信息系统网络安全管理体系,努力做到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以管理保平安,以安全促发展。

参考文献

[1]段和华,汪胜,张智铭.该机场机场信息安全管理体系为上海国际机场保驾护航[J].该机场信息网络安全,2008,05:65-66.该机场

[2]陈伟飞.该机场论机场信息安全体系的构建[J].该机场软件导刊,2010,01:145-147.该机场

[3]赵兵.该机场试论机场信息安全风险和防护对策[J].该机场吉林劳动保护,2011,S1:318-320.该机场

摘 要:在安全事故相关的人、机、环境、管理四要素中,人是最重要的因素。以人为中心,加强安全文化建设至关重要。 文章 根据企业安全文化理论,指出了机场安全管理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阐述了机场安全管理文化建设的内涵,即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观念文化和行为文化。同时,论述了应该从组织管理体系建设、制度建设、队伍建设、安全文化活动、技术保障、信息化应用等六方面加强机场安全文化建设。

关键词:机场;安全管理;文化建设;路径选择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8937(2013)06-0038-02

根据安全原理,在事故相关的人、机、环境、管理四要素中,人的因素是最为重要的。人的不安全行为是事故发生的最大隐患,而人员行为主要源于 教育 培训和文化氛围的影响。文化决定意识,意识决定观念,观念决定行为。也就是说,安全文化决定人的安全意识,安全意识决定人的安全观念,安全观念决定人的安全行为。由此,没有安全文化,就不可能有安全的行为。企业安全文化是在安全管理工作中全体员工无形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是一种自觉的行为方式和习惯,是安全管理中居于统领地位,对于保障 安全生产 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自2006 年中国民航总局大力推进空管安全管理体系(Safety Management System,SMS)建设以来,民航安全管理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SMS建设还处在初期阶段,面临很多问题,如管理层重视和执行不够、员工安全意识不强、风险管理的措施不当、安全信息的分析和利用不足、安全管理的基础设施不牢、安全管理系统性不强等。机场为有效杜绝重大事故的发生,就必须全面、科学、系统地对机场安全管理体系进行分析、研究、诊断、预测和控制,而首当其冲的是要建设健康、有效的机场安全管理文化。

1 机场安全管理文化建设的内涵

机场安全管理文化包括机场安全管理的意识、目标、责任、素养、习惯、科技手段、管理设施、监督检查和各种安全管理规章制度等一系列的总和,在机场安全管理中发挥着重要的导向、激励、凝聚、约束和规范作用。它由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观念文化、行为文化四个层次组成。

机场安全管理的物质文化

物质文化是安全文化的物质载体,是安全文化在各种实体事物上表现出来的状态(形态)。机场安全管理的物质文化体现为安全生产设备、装置及防护器件、安全查检器材和仪表、报警系统等。具体有:{1}飞行安全方面。跑道保障、净空保护、鸟击防范、助航灯光保障等;{2}空防安全方面。安检设备、货物、飞行区检控、候机离区检控;{3}机坪运行安全方面。航空器、车辆设备、油料管理等;{4}机场环境安全方面。设备配置和维护、日常应急响应准备、航空食品;{5}机场运行安全保障方面。保障设施设备、指挥调度系统、供电及电器系统、离港系统、航班显示系统、广播系统、网络安全系统等。

机场安全管理的制度文化

制度文化是企业安全文化的中间层,主要是员工在生产经营活动中所必须遵循的管理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的总和,如:安全生产责任制度、风险管理制度、监督检查制度、教育制度及安全操作规程等。机场安全管理的制度文化体现为:国际民航组织(ICAO)制定的机场安全管理体系(SMS);中国民用航空局(CAAC)制定的《关于中国民航实行安全管理体系建设的通知》、《中国民用航空安全管理体系建设总体 实施方案 》和《机场安全管理体系建设指南》等一系列指导性法规;机场制定的相关管理制度及操作规范。

机场安全管理的精神观念文化

精神观念文化是安全文化的心理部分,包括安全知识、安全意识、安全态度、安全价值体系、安全认识观等。机场安全管理的精神观念文化体现为:

①“防范第一”的意识。运用系统论,对机场各类风险进行风险管理,通过危险识别、风险分析、评估和控制, 坚决杜绝责任事故。②“持续安全”的观念。在“持续安全”理念的引领下,不断创新指导思想、 思维方式 和工作 方法 ,建立保障持续安全的长效机制。③严格落实的态度。完善安全规章、程序和措施,严格落实则是重中之重。要做到五严,即:严格组织领导,严格规章标准,严格监督检查,严格教育培训,严格持续改进。④“三全管理”的理念。机场安全管理是全过程、全方位、全员共同参与的系统工程。从管理层到一线员工自上而下的全体员工,从制度制定到严格执行的全过程,从每个岗位实际操作到理论探讨的全方位,安全意识渗透到各个环节。

机场安全管理的行为文化

行为文化是安全文化的动态部分,包括个人和群体的生产、生活行为方式。机场安全管理的行为文化包括:领导层决策安全谨慎,加强员工培训和激励,积极宣传贯彻落实相关政策要求;管理层严格执行规章制度、加强监督检查;一线员工严格遵守操作规范、及时 报告 安全隐患等。

机场安全管理文化中的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和行为文化是是互为表里、不可分割的。精神文化是安全文化的核心和灵魂,制度层文化是安全文化的骨架,物质文化是企业安全文化的物质载体,行为文化是外在体现。

2 机场安全管理文化建设的路径选择

健全安全管理的组织体系

一是建立纵向责任体系。以一把手为第一责任人,分管副总为主要责任人,安全管理相关部门负责人共同担责任。以安全委员会会议、生产例会为纽带,加强纵向沟通,切实做到抓安全的思想、工作、精力三到位。二是建立横向网络体系。党政工团联动、运营保障部门齐抓、全体员工参与、纵向到底、横向到边,各部门各司其责、互相配合。三是强化安全监督检查机制。机场设立安全监察部门,各运行单位还设有专(兼)职安全监察员,形成全员、全过程的安全监督网络。加强安全规章制度的动态管理和执行力度,实行更加严、勤、细、实的安全检查和督察,大力开展安全生产隐患治理和专项整治活动。 加强安全管理的制度建设

根据《中国民用航空总局令》第191号,机场应建立健全安全生产例会、风险评估、飞行区管理、目视助航设施管理、机坪运行管理、机场净空和电磁环境保护、鸟害及动物侵入防范、除冰雪管理、不停航施工管理、航空油料供应安全管理、机场运行安全信息管理等相关制度。为建立适应现代航空安全管理的要求,机场更加强责任制度和激励制度建设。

①建立责任制度。首先,落实全员安全责任制。综合运用行政、法制、经济、思想、宣传等手段,不断增强全体员工的安全意识和责任意识,着力营造积极主动的安全文化,形成高效有序的安全运行机制和严谨细致的差错防范体系。其次,实行重大事故责任追究制度。凡因严重违法违规、渎职失职导致重大事故者,必须依法依纪追究责任。最后,建立目标责任制。每年按管理层级签订安全目标 责任书 ,定期检查,年终考核,兑现年度目标奖。②激励制度。设立安全生产奖励基金,实施安全竞赛和安全奖惩办法,以安全功过兑现奖惩,提升各级的安全管理能力。实行合理的收入分配政策,适当向一线生产保障单位、向条件艰苦或技术含量高的岗位、向安全风险大的员工倾斜,充分调动各类人员保证安全的积极性。

不断提升员工队伍建设水平

一支能力强、素质高、品德好、技术硬、纪律严的员工队伍是机场保证持续安全的有力保障,所以应大力抓好员工队伍建设。一是改革人力资源制度。破除员工身份限制,实行“能者上,平者调,庸者下”的竞争淘汰机制。制定科学的人员聘任和选拔程序,科学合理选拔人才。二是创新员工培训方式。与高校实行战略合作,建立培训中心,针对不同岗位需求,多 渠道 、多方式地开展安全教教育及业务技能培训。对管理人员、操作人员,特别是关键岗位、特殊工种人员,要进行强制性的安全意识教育和安全技能培训。三是通过岗位练兵提升员工素质。通过岗位技能大比武,增强员工在实战中积累工作 经验 ,提升工作能力,增强安全意识。四是加强各层级的执行力建设。开展“四查”整顿活动(查思想、查作风、查纪律、查管理),着眼解决思想松懈、作风浮躁、纪律松弛、管理不严的问题。五是加强应急演练力度。增强各级管理人员的指挥决策能力,提升员工的专业处置水平,提高整体应急反应能力。

坚持开展丰富多彩的安全文化活动

增强员工安全意识,开展丰富多彩的安全文化活动是一种好形式。一是加强宣传贯彻。利用内刊、网站、广播、 标语 、展览等渠道加强安全管理的方针政策、职责、程序、标准、制度、活动方面的宣传,促进全体员工的价值观和行为方式的转变。二是开展寓教于乐的活动。如娱乐活动、主题教育活动、安全论坛、安全知识竞赛、 安全演讲 。三是开展奖优惩劣的评比活动。开展劳动模范和“十佳安全标兵”、“十佳服务明星”、“十佳技术能手”评选活动,对评选出来的先进进行表彰,同时建立违章人员曝光台。四是实行安全考核,一票否决制。

通过各种活动方式向员工灌输和渗透“以人为本,安全第一”、“安全就是效益、安全创造效益”、“行为源于认识,预防胜于处罚,责任重于泰山”等安全观。安全观在员工心目中“生根”,在管理活动中“发芽”,形成人人重视安全,人人为安全尽责的良好氛围。

加强技术保障力度

牢牢树立“科技兴安”的思想,加强安全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一是引进新技术,改造旧设备,优化设备配置。二是联合科研院所,加快机场安全管理技术、设备的研发,提升安全管理设备的硬件水平。依靠技术进步和技术改造,采用新技术、新产品、新装备,来不断提高安全化的程度,即保证生产过程、设备控制过程、整体环境的本质安全,使人、机、环境处于良好的状态。

不断提高信息化水平

建立完善的安全信息管理平台,着眼于建立科学健全的信息收集、分析、分类、传递、危险源识别、应急措施制定机制,促进信息化水平在机场安全管理中的应用和提升。

3 结 语

机场安全管理文化建设涉及各个方面、所有活动、一切时空过程。强大浓厚的安全文化氛围,使全体员工的行为被潜移默化,安全价值取向深入人心,安全行为准则时刻指引。机场各级管理人员,应当自觉担负起建设安全文化的职责,携手广大员工共同营造良好的安全文化氛围,提升机场安全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 俞焕听.浅议民用机场的安全方针政策[J].江苏航空,2007,(2).

[2] 张有富.以持续安全理念构筑机场安全健康发展[J].江苏航空,2007,(2).

[3] 赵玉明.机场安全管理的系统性思考[J].空运商务,2008,(2).

[4] 王文俊,张向晖,白福利,等.中国民航安全管理体系研究[J].交通 企业管理 ,2009,(11).

湖南机场管理集团企业文化测量量表构建及其应用研究,我写的这个。当时也没时间弄这些,还是同学 给的莫文网,很专业的说,没几天功夫就给我了参考下思路吧:运用此企业文化测量量表在湖南机场管理集团开展了实证研究,将问卷调查所得数据以SPSS软件进行系统分析,得出这11个维度从高到低的得分顺序,接着通过综合分析深入访谈、实地考察和问卷调查的结果,对湖南机场管理集团企业文化建设的发展历程、基本现状和存在问题进行了评述,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湖南机场管理集团企业文化优化的对策及建议。

增值税管理模式研究论文

分析企业增值税业务处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论文

增值税是一种以产品和服务流通环节中所产生的增值额为征税对象的间接税。目前,世界上已经有一百多个国家和地区实行增值税,其适用范围也越来越广。而作为我国最主要的税种之一,增值税税收总额约占我国总税收额的60%以上。增值税自实施以来有效地增加了我国的财政收入,对推动国内经济和外贸经济的发展意义重大。但就目前来看,我国在增值税实行过程中,仍存在着一些问题和缺陷,增值税转型改革势在必行。同时,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企业在进行增值税涉税处理时所存在的问题也日益显露。

1增值税概述

增值税的定义和概念

增值税是一种在商品流转过程中,以其产生的增值额作为税收征收依据的流转税。根据计税原理分析,增值税主要以从事产品或劳务销售、加工、服务以及进口的个人或单位实现的增值额为征税对象,是我国最大的税种。

增值税税率

一般纳税人适用的税率有:17% ,13% ,11% ,6%等。其中适用11 %税率:提供交通运输业服务。适用6 %税率:提供现代服务业服务(有形动产租赁服务除外)是“营改增”后的新增项。

2我国增值税转型

消费型增值税

随着我国市场化经济的不断发展完善,宏观经济形势的不断发展变化,增值税作为我国税收结构的主体,在具体实行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问题,严重阻碍了我国国民经济的正常发展和运行。因此,我国增值税转型势在必行。所谓增值税转型,就是将我国现在实行的生产型增值税逐步转变为消费型增值税,允许将企业购买的固定资产中包含的增值税税金在税前予以扣除。消费型增值税的实行极大地提高了税收管理效率,对企业的发展产生了强有力的推动作用,有利于企业的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我国自2009年1月1日起,在维持原有增值税率的基础上,允许在全国范围内将所有范围内(包括部分行业和地区)的所有增值税抵扣期内引进设备所包含的进项税额,未抵扣完的可继续转换至下期。

增值税转型的必要性

①市场经济环境下,消费型增值税可以有效地推动企业引进先进设备,改良传统生产工艺,对其未来发展意义重大。②增值税转型改革后,生产型增值税逐步转变为消费型增值税,避免了以往重复征税的情况,大大减轻了企业在购置设备方面的税收负担。这项减税政策有利于企业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3企业涉及增值税业务处理的问题

存货成本缺乏可比性

进项税额抵扣以专用发票列明的金额为依据的规定,使企业存货成本缺乏可比性从单个一般纳税人看,在同一企业内部进行会计核算时,有的存货采用价税分离的方式,有的则采用价税合一的方式,这就使得企业存货成本计算结果不准确,缺乏科学性和可比性。

增值税会计原则缺乏一致性

根据现行增值税会计制度规定,目前增值税会计原则尚未达成一致,如增值税专用发票实行进项额抵扣的方式,而工业企业则按照货到扣税原则,付款扣税法按照收付实现制处理相关业务。

相关信息的体现不明晰

第一,增值税的确认、填报不明确。第二,增值税相关报表揭示不明晰。

减免税及优惠政策存在矛盾

在我国增值税的实行过程中,实行的`税收优惠办法包括直接减免、先征后退、先征后返。但与此同时,在减免税和税收优惠政策的实行中也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和缺陷,主要表现在:①优惠措施过多过乱,目前,我国推行的增值税优惠政策多为过渡性质和照顾性质的优惠政策,政策导向型不明显,缺乏统一的标准。②优惠政策影响了增值税正常功能的发挥,凸显了扣回环节存在的问题和矛盾。

下面的例子就是利用土地增值税优惠政策偷逃税款:

一些房地产开发商在土地开发时,采用合作建房的形式偷逃土地增值税,给国家造成严重损失。《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土地增值税一些具体问题规定的通知》规定:“对于一方出地,一方出资金,双方合作建房,建成后按比例分房自用的,暂免征收土地增值税;建成后转让的,应征收土地增值税。”许多房地产开发公司利用合作建房的方式,签订虚假协议,将一些自用房产虚报为“按比例分得的自用房产”,以此来享受优惠政策,偷逃土地增值税。

发票及征管方面

①专用发票存在不规范使用及非法使用的问题。在征税时,一些税收部门及税务工作人员往往采取“高开低征”虚开增值发票的方式,推销本地产品,大兴地方保护主义,违反了市场经济的公平性和竞争性,不利于其良性发展。②专用发票的稽核问题。从现状看,专用发票被盗、购、倒卖等不法行为屡有发生。

4结束语

综上所述,针对以上企业涉税业务处理的问题,必须制定合理有效的对策,如将增值税会计核算中的权责发生。

摘要: 一、增值税的一些常用避税方法 1、在兼营业务中合理避税 2、选择合理销售方式避税 3、在纳税义务发生时间上合理避税 4、出口退税避税法 二、合理避税的应用 1、利用挂靠避税筹划 2、利用混合销售避税筹划 关键词:财务;会计;合理避税 合理避税是企业减少支出、增加收入的重要手段,它的产生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其最大限度地发挥税收的经济杠杆作用。从长远和整体来看,纳税人按照国家的税收政策进行合理避税筹划,促进了产业布局的进一步发展,有利于涵养税源,促进经济社会的长期发展和繁荣。以下就我国常用的一些避税方法进行了简要的分析,探讨增值税如何合理规避,利用各种手段提高企业综合收益,促进国民经济的良性发展。 一、增值税的一些常用避税方法 1、在兼营业务中合理避税 税法规定,纳税人兼营不同税率项目,应该分别核算,按各自的税率计算增值税。否则按较高税率计算增值税。因此纳税人兼营不同税率项目,在取得收入后,应该分别如实记帐,分别核算销售额,这样可以避免多缴纳税款。 2、选择合理销售方式避税 税法规定,现金折扣方式销售货物,其折扣额发生时应计入财务费用,不得从销售额中扣减;采用商业折扣方式销售,如果折扣额和销售额在同一张发票列示,可按折扣后的余额作为销售额计算缴纳增值税。因此若单纯为了避税,采用商业折扣销售方式比采用现金折扣方式更划算。只是在操作中,应将折扣额与销售额注明,不能将折扣额另开发票,否则要计入销售额中计算征税。 3、在纳税义务发生时间上合理避税 税法规定,采用直接收款方式销售货物,不论货物是否发出,均为收到销售额或取得索取销售额的凭据,并将提货单交给买方的当天。如果货物不能及时收现而形成赊销,销售方还需承担相关比率的税金。而采用赊销和分期收款方式销售货物,按合同约定的收款日期的当天为纳税义务发生时间。如果纳税人能够准确预计客户的付款时间,采用签订合同赊销或分期收款方式销售货物,虽然最终缴税金额相同,但因推迟了收入确认时间,从而推迟纳税的时间。由于货币的时间价值,延迟纳税会给企业带来意想不到的节税效果4、出口退税避税法 即利用中国税法规定的出口退税政策进行合理避税的方法。中国税法规定,对报关离境的出口产品,除国家规定不能退税的产品外,一律退还已征的增值税。出口退税的产品,按照国家统一核定的退税税率计算退税。企业采用出口退税避税法,一定要熟悉有关退税范围及退税计算方法,努力使本企业出口符合合理退税的要求。至于有的企业伙同税务人员或海关人员取“出口退税”的做法,是不可取的。 以上方法,只是我们财务人员所了解到的部分方法与技巧。我们相信,在实际工作中还有很多高明的规避税收的方法。但不论如何,避税必须是一种合法行为,纳税人从自身经济利益最大化出发进行避税是客观存在的,也是合情合理的。 二、合理避税的应用 1、利用挂靠避税筹划 许多企业并非生来就具备享受优惠政策的条件,这就需要企业创造条件,通过各种合法的途径来达到利用税收优惠政策从而合理避税的目的,这种方式称之为挂靠。例如某钢铁生产企业,生产原材料主要为废旧钢铁。原材料主要从本地的个体收废处收购。按现行税收政策,从个人收废处收购废旧物资,除专门的废旧物资经营单位可按收购额的10%计提进项税额外,工业企业是不能按此办法处理的,因而该钢铁企业从个体收废处收购的废旧钢铁无法抵扣进项税额,给企业加重了负担。为了减轻该项负担,扩大进项税额,企业决策层决定成立一个专门的废旧物资回收公司,独立法人,独立核算,并经工商机关登记、公安机关批准,拥有废旧物资经营许可证,所有钢铁企业从个人收购的废旧物资通过废旧物资回收公司收回,废旧物资回收公司再按市场价格将收购的废旧钢铁销售给钢铁企业,并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税率17%。经过机构处理,钢铁企业购进的废旧钢铁可以正常的手续抵扣进项税额,从而减轻了该企业的税收负担。 2、利用混合销售避税筹划 销售行为如果既涉及增值税应税货物又涉及非应税劳务,称为混合销售行为。税法对混合销售的处理规定为:对于从事货物的生产、批发或零售的企业、企业性单位及个体经营者,包括从事货物的生产、批发或零售为主,兼营非应税劳务的企业、企业性单位及个体经营者的混合销售行为,视为销售货物,应征收增值税;但其它单位和个人混合销售行为,视为销售非应税劳务,不征收增值税。所以混合销售行为的纳税企业,应看自己是否属于从事货物的生产、批发或零售的企业。如果不是,则只缴纳营业税,不缴纳增值税。如果发生混合销售行为的企业同时兼营非应税劳务,应看非应税劳务年销售额是否超过总销售额的50%,大于50%不缴纳增值税,小于50%应缴纳增值税。 通过避税筹划对各种备选的纳税方案进行择优,尽管在主观上是为了减轻自身的税收负担,但在客观上却是在国家税收经济杠杆作用下,逐步走向优化产业结构和合理配置资源的途径。体现了国家的产业政策,从而更好地发挥国家的税收宏观调控职能。 毕业论文搜集整理

增值税转型对石化建设项目经济效益测算影响初探摘要:增值税转型是指增值税由现行的生产型转为消费型。两类增值税的区别就在于是否允许销项税额抵扣固定资产进项税额。增值税转型将对石化建设项目经济效益测算的方法、结果产生重要影响。在测算方法上,项目建成后,无论管理模式如何设置,增值税转型带来的经济效益应在项目测算中得到完全体现;抵扣项目固定资产进项税额起始时间为项目投产年。在测算结果上,增值税转型后,无论是否扩大增值税征收范围,石化建设项目的经济效益都将有所提高。关键词:增值税 转型 石化 建设项目 经济效益 1994年税制改革时,我国废止产品税,改征增值税。基于当时的经济环境,我国选择了生产型增值税。随着时间的推移,其对固定资产重复征税的弊端日益显现,增值税转型的呼声日益高涨。《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明确指出:“增值税由生产型改为消费型,将设备投资纳入增值税抵扣范围”。由此我国增值税转型正式由探讨阶段步入实施前的准备阶段。增值税转型是我国进一步完善税收制度的重要举措。这一举措的实施必将对我国石化工业的发展产生重要影响,必将对石化建设项目经济效益测算产生重要影响,石化建设项目经济效益测算的方法和结果也必将随之发生变化。1 增值税及其转型 增值税是以商品(包括劳务)为征税对象,以其销售额为计税依据并实行扣除已征税款制度的一种流转税。按扣税范围划分,增值税有消费型增值税、收入型增值税、生产型增值税三种类型。 消费型增值税,允许将固定资产全部进项税额在固定资产购入时就一次全部扣除。消费型增值税具有明显提前补偿的性质,可以彻底消除重复征税。大部分实行增值税的国家均采用消费型增值税。 收入型增值税,对于固定资产的进项税额,在固定资产购入时不允许一次全部扣除,而是根据固定资产的使用年限,每期扣除提取固定资产折旧部分的进项税额。 生产型增值税,不允许扣除固定资产的进项税额,只能扣除属于非固定资产的那部分生产资料的税额。由于生产型增值税的税基中包含了外购固定资产的价值,对这部分价值还存在重复征税,所以生产型增值税属于一种不彻底的增值税。我国目前实行的增值税属生产型增值税。 增值税按下式计算: 应纳税额=当期销项税额-当期进项税额………………………………(1) 因当期销项税额小于当期进项税额不足抵扣时,其不足部分可以结转下期继续抵扣。 消费型增值税与生产型增值税的区别就在于是否允许销项税额抵扣固定资产进项税额。因此,固定资产进项税额对石化建设项目经济效益测算的影响,就是增值税转型对石化建设项目经济效益测算的影响。从目前看,固定资产进项税额可通过以下三个方面对石化建设项目经济效益测算产生影响: ① 项目建成后的管理模式; ② 抵扣固定资产进项税额起始时间; ③ 计入进项税额的固定资产范围。2 分析的前提假设 固定资产进项税额主要通过三项因素影响石化建设项目经济效益测算。在分析各因素对石化建设项目经济效益测算影响时,必然会涉及到其他两个方面。为便于分析,特作如下假设: (1)关于对项目建成后的管理模式假设。 对项目建成后的管理模式做两种假设: ① 项目建成后设置成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企业(以下简称新建企业模式)。 ② 项目建成后设置成企业下属的一个车间(以下简称企业车间模式)。 对其他两项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探讨时,均假设项目建成后的管理模式为企业车间模式。 (2)对一次不能抵扣余额的假设。 项目当期销项税额首先抵扣项目当期除固定资产外的进项税额,然后一次性抵扣固定资产进项税额,如果固定资产进项税额有余额,那么将该余额称做一次不能抵扣余额。除探讨管理模式对石化建设项目经济效益测算影响外,对其他两项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探讨时,均假设一次不能抵扣余额可从企业同期销项税额中一次性抵扣。因此而给项目所属企业带来的盈利计入项目本身。 (3)对抵扣固定资产进项税额起始时间的假设。 对其他两项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探讨时,均假设抵扣固定资产进项税额起始时间为项目投产年。 (4)关于计入进项税额的固定资产范围假设。 对其他两项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探讨时,均假设计入进项税额的固定资产范围为项目的设备、主要材料、建安工程及相应预备费。 (5)增值税转型后,假设增值税基本税率仍为现行的17%。 (6)假设主要材料由建设单位购买。 (7)安装费、建筑工程费为有关建筑安装企业的收入。 (8)增值税转型后,假设固定资产折旧不再包含增值税。 目前,在进行石化建设项目经济效益测算时,固定资产折旧均包含增值税。增值税转型后,固定资产进项税额由项目销项税额抵扣。如果固定资产折旧依然包含增值税,那么在测算项目利润指标时,对固定资产进项税额就进行了两次扣除。项目经济效益出现了重复计算。因此假设固定资产折旧不再包含增值税。3 实例分析 某企业拟于某市化工园区建设200 kt/a苯酚/丙酮项目(以下简称苯酚/丙酮项目)。该项目是大型乙烯合资项目的配套项目,系中方独资。该项目所需原料外购,其中:苯拟于国内外市场采购、丙烯由乙烯项目提供。该项目所需燃料动力由化工园区有偿提供。该项目70%的产品目标市场基本落实。项目建设期3年,生产期15年,生产负荷按第一年80%、自第二年起100%安排。 根据原国家计委批复的可行性研究报告,该项目总投资为69 180万元,生产期内年均销售收入为119 026万元,生产期内年均税后利润为16 231万元,全部投资所得税后内部收益率为。 在进行项目经济效益测算时,该项目以含税价格测算项目经济效益(下同)。这是石化建设项目经济效益测算的通常做法。 本文结合案例分析,就项目建成后的管理模式、抵扣固定资产进项税额起始时间、计入进项税额的固定资产范围对石化建设项目经济效益测算的影响分别进行分析探讨。 项目建成后的管理模式对石化建设项目经济效益测算的影响 增值税转型后,固定资产进项税额可一次性扣除。以这种抵扣方式,在不同管理模式下,并完全按实际情况测算,对于增值税转型带来的经济效益,有时石化建设项目经济效益测算可以完全反映,有时则不能完全反映。 (1)不同管理模式下,完全按实际情况测算,同一项目经济效益有差异 苯酚/丙酮项目相对独立,它既可设置成新建企业模式,也可设置成企业车间模式。增值税转型后,苯酚/丙酮项目在不同管理模式下,项目的经济效益有所不同。为此对苯酚/丙酮项目在不同管理模式下的经济效益进行了对比。主要经济指标对比见表1。表1 不同管理模式主要经济指标对比 万元序号 项目名称 新建企业模式 企业车间模式 差额1 总投资 70 466 70 466 02 生产期年均销售收入 119 026 119 026 03 增值税 生产期第一年增值税 0 0 生产期第一年销项税 14 023 14 023 生产期第一年除固定资产外的进项税 8 954 8 954 生产期第二年增值税 5 584 6 335 生产期第二年销项税 17 528 17 528 生产期第二年除固定资产外的进项税 11 193 11 193 自生产期第三年起增值税 6 335 6 335 固定资产进项税合计 5 820 5 820 一次不能抵扣余额 751 0 -7514 生产期年均税后利润 16 680 16 642 -385 全部投资所得税后内部收益率,% 由表1可知,在生产期第一年,项目销项税额14 023万元抵扣除固定资产外的进项税额8 954万元后,尚有余额5 069万元。以该余额一次性抵扣项目固定资产进项税合计5 820万元,项目生产期第一年应纳增值税为0,同时形成751万元的一次不能抵扣余额。 当管理模式为新建企业模式时,一次不能抵扣余额可结转下一年度,由项目销项税额继续抵扣;当管理模式为企业车间模式时,如果完全按实际发生的情况测算,那么一次不能抵扣余额不再结转到下一年度,由项目销项税额抵扣,而是由企业同期销项税额抵扣。这样,当管理模式为企业车间模式时,固定资产进项税额不能全部由项目本身的销项税额抵扣,项目经济效益在企业内部发生了转移。因此,完全按实际情况测算,两种管理模式经济效益的差异主要体现在项目固定资产进项税额是否完全由项目本身的销项税额抵扣,即一次不能抵扣余额是否完全由项目本身的销项税额抵扣。 石化行业属资本密集型行业,项目投资较高。固定资产进项税额实行一次性抵扣,靠石化建设项目自身,有时难以一次性完成。目前,国内大部分石化建设项目系企业车间模式。在企业车间模式下,一次不能抵扣余额,经常由企业同期销项税额抵扣。对企业来讲,这相当于一种提前补偿。这种提前补偿有利于加速企业资金周转,有利于加速企业设备更新。因此从企业整体角度讲,这种提前补偿是有益的。但是,从项目经济效益测算的角度看,这样测算的经济效益不能反映项目全貌。 (2)对一次不能抵扣余额技术处理的探讨 增值税转型后,完全根据企业抵扣固定资产进项税的实际情况,按企业车间模式测算项目经济效益,就不能反映项目的真实效益。其焦点是对一次不能抵扣余额的处理方式。没有项目建设,企业就没有这笔盈利,一次不能抵扣余额带来的盈利理应作为项目同期盈利的一部分。因此,在石化建设项目经济效益测算中,对一次不能抵扣余额进行技术处理是十分必要的。下面,就一次不能抵扣余额的处理方法进行探讨,具体处理步骤如下: ① 测算固定资产进项税合计、一次不能抵扣余额。 ② 预测企业各年度增值税额。 ③ 在损益表增设未抵扣进项税及附加,作为项目利润增加项。 目前,石化建设项目利润总额按下式测算: 利润总额=销售收入-总成本费用-流转税及附加-营业外净支出……(2) 一般石化建设项目不计算营业外净支出。 损益表增设未抵扣进项税及附加后,石化建设项目利润总额计算公式可由公式(2)调整为下式: 利润总额=销售收入-总成本费用-流转税及附加+未抵扣进项税及附加-营业外净支出………………………………………………………………………(3) ④ 将项目投产后项目和企业各年可以扣减的项目一次不能抵扣余额计入损益表未抵扣进项税及附加,直至抵扣完毕。同时,将相应附加一并计入损益表未抵扣进项税及附加。 ⑤ 在损益表中,未抵扣进项税及附加各年份合计,必须等于一次不能抵扣余额及附加。 按上述步骤处理一次不能抵扣余额后,一次不能抵扣余额带来的盈利,虽然实际上在企业内部发生了转移,但由公式(3),却能虚拟体现在项目同期利润中,使项目为企业带来的同期利润不被低估,保证了项目盈利指标的准确性。 总之,增值税转型后,应根据拟议中的管理模式测算项目的经济效益。以一次不能抵扣余额带来的盈利计入项目本身为原则,测算项目经济效益。 以苯酚/丙酮项目为例,在生产期第一年,项目销项税额14 023万元抵扣除固定资产外的进项税额8 954万元后,尚有余额5 069万元。以该余额一次性抵扣项目固定资产进项税合计5 820万元,项目生产期第一年应纳增值税为0,同时形成751万元的一次不能抵扣余额。一次不能抵扣余额可由企业同期销项税额一次性抵扣。因此,在损益表的投产年,可将一次不能抵扣余额751万元一次性计入未抵扣进项税及附加,其附加也一并计入未抵扣进项税及附加。这样,一次不能抵扣余额既是项目利润总额的一部分,也是冲抵企业同期销项税额的一部分。项目为企业带来的经济效益得到了充分体现。 抵扣固定资产进项税起始时间对石化建设项目经济效益测算的影响 资金具有时间价值。固定资产进项税额实行一次性抵扣,抵扣的起始时间自然对项目经济效益测算产生影响。对此税务界主要有以下两种观点: (1) 即购即抵。 企业购入固定资产,在取得增值税发票后,企业当期销项税额即可抵扣固定资产进项税额(以下简称即购即抵方案)。这对企业比较有利。但税务界持此观点者较少。对此持反对意见者主要依据以下两点:国家财政有压力、税务征管有难度。 (2) 设置“固定资产须验收交付使用后予以抵扣”条款。 目前,税务界持此观点者较多。按此观点,投产后,项目固定资产进项税额方可由项目销项税额、企业销项税额抵扣(以下简称投产后抵扣方案)。 两种不同抵扣固定资产进项税额起始时间对比见表2。表2 不同抵扣起始时间主要经济指标对比 万元项目名称 即购即抵 投产后抵扣 差额总投资 70 466 70 466 0生产期年均销售收入 119 026 119 026 0计算期累计税后利润 250 283 250 215 68全部投资所得税后内部收益率,% 由表2可知,即购即抵方案优于投产后抵扣方案。在项目计算期(生产期+建设期)内,两方案静态指标基本相同。但是,由于资金的时间价值,即购即抵方案全部投资所得税后内部收益率高于投产后抵扣方案个百分点。 从目前税务界主流观点看,实施即购即抵方案有一定难度,增值税转型时,可能设置“固定资产须验收交付使用后予以抵扣”条款。因此,在石化建设项目经济效益测算中,建议采用投产后抵扣方案。 计入进项税额的固定资产范围对石化建设项目经济效益测算的影响 增值税转型时是否扩大征税范围,是税务界讨论的一个热点。为此,本文根据石化行业投资费用项目划分,结合税务界对增值税转型时纳税范围的探讨,以苯酚/丙酮项目为例,分析探讨计入进项税额的固定资产范围对石化建设项目经济效益测算的影响。 石化建设项目总投资组成及各组成部分能否纳入增值税征收范围分析 (1)石化建设项目总投资组成 石化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总投资由建设投资、建设期利息、流动资金组成。建设投资由固定资产、无形资产、递延资产、预备费用组成。固定资产由工程费用、固定资产其他费用组成。工程费用由设备购置费、主要材料费、安装费、建筑工程费组成。 设备购置费由设备的出厂价、设备运杂费组成。 主要材料费由主要材料的出厂价、材料运杂费及税金(指营业税及附加)组成。 安装费由除主要材料费外的直接费、间接费、计划利润、税金(指营业税及附加)及特定条件下费用组成。 建筑工程费由直接费、间接费、计划利润、税金(指营业税及附加)组成。 设备、主要材料的出厂价均为含税价。 (2)对石化建设项目总投资各组成部分能否纳入增值税征收范围的分析 《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对固定资产定义如下:固定资产是指:①使用期限超过一年的机器、机械、运输工具以及其他与生产、经营有关的设备、工具、器具;② 单位价值在2 000元以上,并且使用年限超过两年的不属于生产、经营主要设备的物品。 根据税法对固定资产的定义,在石化建设项目中,设备和主要材料应属固定资产,其所含增值税,应计入项目固定资产进项税额。对此,各界均无异议。 在增值税转型的同时,将来可能扩大增值税征收范围。根据税务界的探讨,目前与石化建设项目密切相关的热点,主要集中在建筑业和安装业。这样,增值税转型后,建筑工程费、安装费将来就可能属于固定资产进项税额的计算范畴。 预备费用包括不可预见费和价差预备费两部分。目前,石化建设项目暂不计取价差预备费。不可预见费系指在可行性研究及其投资估算中难以预料的工程和费用。不可预见费计算公式如下式: 不可预见费=(固定资产+无形资产+递延资产)×不可预见费费率……(4) 由公式(4),无论固定资产、无形资产、递延资产是否属于增值税征收范围,均计取不可预见费。因此,在石化建设项目经济效益测算中,属于增值税征收范围的,其相应的不可预见费也就属于固定资产进项税额的计算范畴。 建设期利息、流动资金、无形资产不属于增值税征收范围。在递延资产和固定资产其他费用中,绝大部分目前不属增值税征收范围。为此,在案例分析时,暂不将上述两项投资纳入增值税征收范围。 设备、主要材料、建安工程及相应预备费,其中一部分目前已属增值税征收范围,另一部分目前正在探讨中,将来可能属于固定资产进项税额的计算范畴。结合苯酚/丙酮项目就这两部分对石化建设项目经济效益测算的影响分别进行分析探讨。 已属增值税征收范围的固定资产对石化建设项目经济效益测算的影响 目前,已属增值税征收范围的,是设备和主要材料。设备购置费和主要材料费已包含增值税。在石化建设项目投资中,设备和主要材料费一般比重较大。增值税转型后,设备和主要材料费及相应预备费的进项税额必然对石化建设项目的经济效益测算产生重要影响。 按现行增值税征收范围,不同类型增值税主要经济指标对比见表3。表3 不同型增值税主要经济指标对比 万元项目名称 按生产型增值税测算 按消费型增值税测算 差额总投资 69 180 69 180 0生产期年均销售收入 119 026 119 026 0生产期累计利润总额 363 390 371 925 8 535其中:增值税转型后生产期累计折旧下降额 3 870 增值税转型后生产期累计增值税下降额 4 395全部投资所得税后内部收益率,% 由表3不难看出,增值税转型后,按现行增值税征收范围,苯酚/丙酮项目的经济效益有所增加。项目生产期内累计增加利润总额8535万元,全部投资所得税后内部收益率提高个百分点。利润增加主要源于以下两个方面: (1)增值税转型后,项目折旧额不含增值税,项目折旧额下降。 (2)增值税转型后,项目应纳流转税及附加下降。 因此,按现行增值税征收范围,增值税转型有利于提高石化建设项目的经济效益。 将来可能纳入增值税征收范围的固定资产对石化建设项目经济效益测算的影响 在增值税转型的同时,扩大增值税征收范围,是税务界讨论的热点之一。目前与石化建设项目密切相关的行业,主要集中在建筑业和安装业。下面通过案例分析,就建筑业和安装业分别和同时缴纳增值税三种情况对石化建设项目经济效益测算的影响进行分析探讨。 (1)建筑业纳入增值税征收范围对石化建设项目经济效益测算的影响 建筑业目前缴纳营业税,改为缴纳增值税后,主要经济指标对比见表4。表4 建筑业缴纳增值税前后主要经济指标对比 万元项目名称 缴纳营业税 缴纳增值税 差额总投资 69 180 69 965 785其中:建筑工程费 4 723 5 349 626生产期年均销售收入 119 026 11 026 0生产期年均税后利润 16 613 16 634 21全部投资所得税后内部收益率,% 由表4,建筑业缴纳增值税后,从静态盈利指标看,项目经济效益略有上升;从动态盈利指标看,项目经济效益略有下降。营业税税率为3%,增值税税率为17%,按此税率调整建筑工程费,并相应调整固定资产其他费用、无形资产、递延资产、预备费用、建设期利息、流动资金,项目含税总投资有所上升。项目总投资上升部分主要是建筑工程费中的固定资产进项税,在生产期虽可扣除,但因资金的时间价值,导致项目动态盈利指标略有下降。 总之,建筑业纳入增值税征收范围后,将导致项目含税总投资略有上升、项目动态盈利指标可能略有下降,但对项目影响比较有限。 (2)安装业纳入增值税征收范围对石化建设项目经济效益测算的影响 安装业目前缴纳营业税,改为缴纳增值税后,主要经济指标对比见表5。表5 安装业缴纳增值税前后主要经济指标对比 万元项目名称 缴纳营业税 缴纳增值税 差额总投资 69 180 69 683 503其中:安装费 5 102 5 779 677 主要材料费中的营业税金及附加 275 0 -275生产期年均销售收入 119 026 119 026 0生产期年均税后利润 16 613 16 659 46全部投资所得税后内部收益率,% 从表5中可以看出,安装业缴纳增值税后,按相应税率调整安装费,取消主要材料费中的营业税及附加,并相应调整项目总投资,项目含税总投资有所上升。项目总投资上升部分主要是安装费中的固定资产进项税,在生产期虽可扣除,但因资金的时间价值,导致项目动态盈利指标略有下降。 总之,安装业纳入增值税征收范围后,将导致项目含税总投资略有上升、项目动态盈利指标可能略有下降,但对项目影响比较有限。 (3)建筑安装业同时纳入增值税征收范围对石化建设项目经济效益测算的影响 建筑业、安装业目前均缴纳营业税,同时改为缴纳增值税后,主要经济指标对比见表6。表6 建筑安装业同时缴纳增值税前后主要经济指标对比 万元序号 项目名称 缴纳营业税 缴纳增值税 差额1 总投资 69 180 70 466 1 286 其中:建筑工程费 4 723 5 349 626 安装费 5 102 5 779 677 主要材料费中的营业税金及附加 275 0 -2752 生产期年均销售收入 119 026 119 026 03 生产期年均税后利润 16 613 16 681 684 全部投资所得税后内部收益率,% 建筑业、安装业同时纳入增值税征收范围后,同两行业分别纳入增值税征收范围情况相似,将导致项目含税总投资有所上升、动态盈利指标可能略有下降,但对项目影响比较有限。 综上所述,增值税转型后,按目前增值税征收范围,有利于提高石化建设项目经济效益;如果同时扩大增值税征收范围,同样有利于提高石化建设项目经济效益,但与不扩大增值税征收范围相比,项目经济效益略有下降。4 结论 经分析发现,增值税转型后,石化建设项目经济效益测算无论是测算方法,还是测算结果都将发生变化。 从测算方法看,主要体现在对一次不能抵扣余额的处理和固定资产进项税额抵扣起始时间两个方面。以一次不能抵扣余额带来的盈利计入项目本身为原则,测算项目经济效益,并在损益表增设未抵扣进项税及附加。项目投产后,项目固定资产进项税额方可由项目销项税额、企业销项税额抵扣。 从测算结果看,主要体现在征税范围上。增值税转型后,如果不扩大增值税征收范围,有利于提高石化建设项目的经济效益;如果同时扩大增值税征收范围,同样有利于提高石化建设项目经济效益,但与不扩大增值税征收范围相比,项目经济效益略有下降。 总之,增值税转型是我国税制改革的重要举措,探讨其对石化建设项目经济效益测算的影响,有利于将来正确衡量石化建设项目经济效益,有利于将来正确衡量石化产品的市场定位,有利于石化行业向政府提出趋利避害的建议。参 考 文 献1 陆炜、扬震.中国增值税转型可行性实证研究.北京:中国税务出版社,20022 张维华.增值税实务.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0A Tentative Discussion on Effect of VAT Transition on Measure of Economic Benefit of Petrochemical Construction ProjectShi Gang(SINOPEC Inquiring Company, Beijing ,100029)AbstractVAT Transition refers to transiting VAT from the current producing type into consuming type.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types lies in whether permitting the sales tax to offset capital asserts income tax. VAT transition is due to exert significant effect on the measuring methods and results of economic benefits of petrochemical construction projects. In measuring methods, after the completion of a project, the economic benefit brought by VAT transition should be fully reflected in the measure of items no matter how the management mode is set. The starting time of offsetting capital asserts income tax is the year when the project is put into production. In the measuring result, after VAT transition, the economic benefit of petrochemical construction project is due to increase no matter whether enlarging the VAT collecting : VAT, transition, petrochemical industry, construction project, economic benefit

企业的管理模式研究论文

随着我国社会的不断发展,对于人才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尤其在是工商企业管理方面,所以高校应重视对工商企业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工商企业管理论文,供大家参考。

激励是现代企业管理中最重要和最基本的职能。目前,在我国大部分企业中,激励机制都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表现在: 形式缺乏多样性,效果缺乏实用性,措施缺乏针对性,评估缺乏准确性等。本文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有针对性的改进思路。

一、激励机制的概念。

激励机制是在组织系统中,激励主体与激励客体之间通过激励因素相互作用的方式,也就是指企业激励内在关系结构运行方式和发展演变规律的总和。企业在管理过程中,必须充分了解企业员工多元化的需求,通过制定有针对性的需求满足原则、规章、制度,引导、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最终达到增加员工满意度的目的。

二、我国企业激励机制存在的问题。

当前,我国仍处于新旧经济体制的转换过程中,企业在经营管理方面仍受到旧的管理模式的影响,因此,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并没有得到企业足够的重视,部分企业依然沿用着过去计划经济条件下的物质激励措施,即使政府或企业已出台的具有一定力度的激励办法,主要也是针对领导者的,从而造成领导者和员工在收入上的巨大差异。目前,我国企业建立的激励机制主要存在如下问题:

一员工报酬没有真正拉开。

我国国有企业的工资报酬制度采取的是“分级制”,但是这种制度并没有真正拉开企业职工的薪金差距,尽管厂长经理的工作要比普通职工的复杂得多,承担的风险也大得多,但他们的报酬却和普通职工的相差并不大,造成了我国很多国有企业经理“不思进取”、谋求“隐性收入”甚至贪污; 一些专业技术人员的创造能力没有得到肯定,混日子情况经常出现; 而一批满怀抱负的高学历人才进了企业之后,要么被消极气氛所同化,要么就是郁郁不得志,而愤然离去。

二精神物质没有形成统一。

我国的激励实践,特别是国有企业,干部管理制度不够完善,用人法制不够健全。在计划经济时期,企业和往往重视精神激励,忽视物质奖励,把物质利益与资本主义等同起来,把正常的奖金、福利都作为资本主义的东西予以禁止。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开始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经济体制改革。企业逐步打破分配大锅饭,实行奖勤罚懒,奖优罚劣,员工的工作积极性获得提高。在这种情况下,为了更好地调动积极性,企业管理者越来越多地运用物质激励手段,但精神激励却越来越少,发展到后来,出现了以奖代管的情况。

三奖励措施没有因人而异。

我国许多行业在实施激励措施时,并没有对职工的需求进行认真具体地分析,而是“一刀切”地对所有人采用同样的激励手段,结果适得其反。对于不同的人应当具体分析,采取不同的激励方法。对于那些为企业创造价值的研究人员和管理人员,企业除了尽量提供优厚的物质待遇之外,还要注重精神激励,为这部分人创造宽松的工作环境和工作激励。

四奖励评估没有发挥作用。

评估体系是激励的基础,有了准确的评估才能有针对地进行激励,才能更有效。激励制度是与企业的其他制度相配合存在的。

激励只有与职务设计相对应,并建立在一套评估标准基础上的。

这个标准应是从公司成立之日起不断完善形成的,对每个岗位的职责、义务、奖惩要做出明确的规定,特别是要对责任的划分和界定要进行细致的说明,这样才能建立一个有效的激励体制,既包括激励方面,又包括约束机制。

三、企业建立激励机制的基本内容。

一设置明确的工作目标。

目标设置的要求: ①具体。指明企业要求的绩效标准,使员工清楚应该做什么、达到什么水平。②难度适中,难度过大或过小都会影响激励的作用。③为个人所接受。只有自觉接受的目标才能最大限度地激发人的工作积极性。④要在实现目标的进程中及时进行信息反馈。目标设置过程可结合在目标管理中进行。目标管理通过专门设计的过程使目标具有可操作性,这种过程一级接一级地将目标分解到企业的各个单位和个人。

二建立分明的奖惩制度。

实现奖惩制度必须遵守两个重要的原则: 企业进行奖惩的内容必须对其员工有较高的价值,即员工认为这种奖惩对其有重要意义; 员工受到的奖惩与其工作绩效相联系,即奖惩与绩效挂钩。

在企业管理实施中为提高员工的积极性,应以奖励为主,惩罚起到的是辅助和保障的作用。奖励制度的设计要考虑 4 个方面内容:

①确定奖励的目的和结构。②确定奖励的战略。③调查和决定基准职务的奖酬。④决定奖酬的等级。

三设计可行的工作方式。

企业可通过对工作的内容、功能和相互关系等进行设计,发挥工作内在的激励作用,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降低成本,提高生产效率。在设计工作结构时,一要使工作富有挑战性和乐趣,并使工作多样化,让工作本身对员工具有激励力量,让员工乐于接受。

二要给员工选择做最感兴趣和合适工作的权力,使其责任感越来越强,积极性越来越高,工作期望就会越来越大。所以企业放弃一点对工作的管理控制权可以使员工获得莫大的工作效价,产生巨大的内在激励效果。三要给员工一个展示自我的机会。明智的管理者应该给每一位员工展示自我才能的机会,从而使人才得到充分利用,使员工实现自我,获得一种成就感进而使得其积极发挥自己的潜能,提高工作积极性。

四让员工积极参与管理。

参与管理有利于调动员工对遇到的问题积极主动地去思考,寻找解决的办法。在参与过程中,大家畅所欲言,集思广益,并能产生创造性的思想,最后形成的决策有效地汇集了每个人的聪明才智,有助于保证决策的正确性。参与管理保证了下级员工与领导者以平等的地位来商讨企业中的重大事项,可使员工感受到管理者的重视与信任,产生自信和成就感,同时也形成与企业更高的认同感,增强了群众的凝聚力。参与管理使员工对决策的过程和内容都比较清楚,能够根据企业的发展目标确定自己应该做些什么,明确了今后工作的方向,增强了主动性,而且员工因参与决策等管理活动,对做出的决策会产生责任感,因而更加努力工作,以实现决策目标。

摘要:目前,工商企业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影响了人才的有效培养。基于此,提出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思路,对于工商企业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具有积极意义。

关键词:工商企业;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创新

目前的高职工商企业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还存在一些问题,影响了工商企业管理专业人才的有效培养。新形势下,要积极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解决人才培养中的问题,以真正培养出富有创造精神和创业意识、创新能力的复合型人才。要积极研究人才培养创新策略,以实现高职工商企业管理专业人才的有效培养。我国高等教育面临着市场化的挑战,社会对高职企业管理类人才的要求更高,社会需要的是多样化的、具有创新精神和实战能力的工商企业管理人才。因此,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中,必须面对市场需要,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积极完善校企合作机制,突出实践教学,根据学生未来发展的职业需要,培养具有实践能力的创新型人才,这样才能保障工商企业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质量。具体而言,工商企业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思路如下。

一、完善校企合作人才培养体制

高职工商企业管理专业人才的有效培养,必须借助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积极完善校企合作人才培养体制。要完善校企合作人才培养体制,地方政府要发挥主导作用,积极为学校和企业之间建立联系。对于高职院校而言,主要需要能够与地方的中小企业进行联系、合作,共同参与人才培养管理。要能够建立起政府、协会和企业、学校四位一体的合作体制,各方通力开展,建立合作共建的理事会制度,共同参与对工商企业管理人才培养的模式创新工作,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围绕人才培养目标开发教育资源,以提升工商企业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质量。

二、完善实践教学体系

要培养高素养的工商企业管理专业人才,必须要突出实践教学环节,完善实践教学体系,通过实践教学培养人才的实践技能和创新能力,培养学生把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的能力。在人才培养中,要根据社会企业对工商企业管理专业人才的要求,确定人才培养目标,推进实践教学体系建设,增加实践教学内容。要能够围绕专业技能训练,综合应用技能训练和顶岗实习三大部分完善实践教学体系内容,实现实践教学内容与理论教学的有机联系,实现实践教学内容之间的相互联系,保持内容的一致性,提升实践教学质量。要完善实践教学体系,保障实践教学有效开展,实现人才的有效培养。

三、完善课程结构,加大教学内容改革力度

完善课程结构,加强教学内容改革是保障工商企业管理专业教学效果的重要举措。在工商企业管理专业教育中,存在着教学内容设置方面的问题,教学内容有重复的地方。因此,必须完善课程结构,认真研究课程之间的内容,保障课程之间内容的联系性,对于其中重复的内容要及时删除。另外,作为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根据教育教学规律,适当调整、认真取舍教学内容。教师要积极听取专业人士的意见,创新教学内容,要积极向用人单位了解情况,了解各种职业岗位对知识结构的要求、对各方面知识内容所占比重的要求,根据行业需要和人才培养需要,创新设计教学内容。要能够保障教学内容的专业性,保障教学内容的实用性,要通过优化课程体系,完善教学内容的方式有效提升学生的核心能力和专业水平。在课程结构整合中和教学内容改革方面可以采用课程整合的方式,实施模块化教学,有效优化课程结构,提升教学质量,同时可以避免课程内容的重复问题。通过课程结构的优化和内容的优化,可以提升学生的核心能力,从而保障人才培养的质量。

四、推行双证书制度

对于学生而言,未来成功就业也要看他们取得的证书情况,高职院校工商企业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要积极推行双证书制度,要积极与职业鉴定结构合作,发展双证书制度,通过这项制度,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五、加强专业教师的培训工作

要保障工商企业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质量,必须提升专业教师的专业素养和能力。因此,高职院校一定要重视工商企业管理专业教师的培训工作,要积极为教师开展一些管理技能提高培训活动、教育能力提高培训活动。要积极通过培训活动,提升专业教师的执教能力和育人水平。另外,学校要积极与企业合作,使企业能够为教师提供实践场所,为教师实践教学能力的发展提供支持。

六、加强学生的职业素养训练

在现代社会更需要具有良好职业素养的人才,因此,高职院校在工商企业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要重视学生的职业素养训练工作。要就商业计划书撰写、就职前演讲、应聘面试、投标述标、团队间的交流、服务业窗口业务的处理等多方面内容开展一系列训练活动,通过系统训练,全方位培养学生的求职能力、沟通能力、业务处理能力、创新发展能力。要通过系统的职业素养训练,培养高素养的能够满足企业需要的工商企业管理专业人才,通过职业素养训练,使学生在毕业后能够快速进入工作状态,更好地满足企业的用人需要。

参考文献

[1]陈井安,柴剑峰.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探索——基于高技能人才发展趋势的视角[J].成人教育,2011(10).

企业项目管理组织模式的研究论文

一、企业项目管理组织模式的意义

在企业的项目管理的过程中,组织模式以及组织结构是整个项目管理的主要部分,在项目管理中具有决定性的意义,占有重要位置。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组织结构也被植入到了项目管理之中,从而使项目管理的过程成为了大多数的组织中最为核心的一部分。项目是一个企业运作的重要部分,项目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企业的整体效益,因为企业的主要收入来源大多都是来自项目的,由此可见企业建立项目管理组织模式对整个项目来说十分重要。项目管理组织模式的根本就是从项目的角度出发,进而在保证传统的组织的模式的基础上而进行的改进,将管理流程以及组织结构改进的更为完善,使之始终朝着对项目有利的方向发展。控制企业项目管理组织模式的主要部门是企业的决策层、项目部以及企业职能部门。

二、企业项目管理组织模式的内容

为了保证企业项目管理的成绩,项目管理组织监理了纵向的项目管理的链条,首先将项目决策委员会作为项目管理组织模式的首要部分,项目决策委员会做出决定后交由项目审批以及变更控制委员会进行审查,之后下发给项目管理办公室,由办公室进行分析和改进,最后交由项目部执行。这样的项目管理组织模式中设立了特定的部门对项目管理过程中所出现的重大事项以及专业环节进行处理和完善。举例分析:如果项目在运行的过程中,处于立项审批的阶段,项目的成本有所改动或者涉及比较大的变更时,项目立项审批就可以对这些冲突进行调节,从而宏观指导并服务于整个项目。纵向的项目管理链条的建立能够更好地提高整个项目中各个环节的工作效率,直观地对项目进行指导和监控,在项目运行期间能够分享在项目中所得到的教训,共同吸取经验,尽可能地使项目顺利进行保证项目的整体效益。我们将分别对这些部门的责任及职能进行分析。

(一)项目决策委员会的责任

顾名思义“项目决策委员会”就是整个企业项目管理组织机构中的最高的决策机构,企业的战略性的决策工作都要通过项目决策委员会进行决策,项目决策委员会的主要负责的内容有项目的立项批准、审批修订的《项目管理手册》、任命和罢免项目经理、处理项目中出现的重大问题、听取变更委员会、项目评审以及PMO汇报工作。如果企业的规模比较小,或者企业的项目比较少,能够将项目评审、变更控制委员会和项目决策委员会进行合并,或者选择只设立PMO不设立层次更高的委员会。

(二)项目评审和变更控制委员会的责任

项目评审和变更控制委员会主要负责项目的评审、项目的变更以及处理冲突三方面问题。项目评审,主要是在项目初期评分项目的范围内,项目部会根据相关规定制定好项目计划的集中,将之作为公司考核项目部门的基本准则。变更审批主要是应用与项目的执行阶段,主要负责对项目的变更请求进行处理,如果项目的变更的范围得到了该部门的批准,那么该项目就相当于从公司的上层部门获得了项目变更后的资源授权和项目目标,然后项目部再将此目标作为更新项目疾患的基本准则。处理冲突主要是由项目评审部门和变更控制委员会对会很大程度上影响到项目进行的问题进行处理,其处理的问题主要是冲突双方的上级以及PMO进行协商后无法解决的问题,以此来保证项目的顺利进行。

(三)项目管理办公室的责任

项目管理办公室是支持所有决策执行的部门,项目的开发及运作会面临着许多的问题和风险,尤其是在当今市场竞争比较激烈,市场信息变化莫测的时代,如果想要保证项目顺利的实行,如果仅仅依靠智能部门的支持以及公司的管理者的关怀,那么项目是无法立足于激烈发展的市场竞争中来的,想要更好的保证项目的运营就必须给项目经理更合适的平台,方便其管理和执行,因此,企业在进行项目管理的过程中就建立了项目管理办公室。项目管理办公室的责任主要有四方面:开发、支持、协调和控制。开发主要是在公司内部对员工进行组织项目管理的有关培训,以此来营造一个良好的项目管理的气氛,从而形成企业内部的项目管理的语言环境,进而增强项目管理人员的各方面能力。支持主要是在开发并建立了持续改进的项目管理流程之后,建立好项目管理过程中的各种标准,在任命项目经理之前,主要负责对项目的开发进度进行管理和督促,同时组织并协调各个部门对项目的各个阶段的成果进行评审,维护好之后即将任命的项目经理的权利。项目管理办公室还应该建立好项目管理的平台,保证项目经理能够更好地使用权利来控制并管理整个部门协调运作,从而推动管理过程的信息化,最大程度上帮助项目经理提高决策的效率和质量。在进行整个项目管理组织的控制中,办公室还可以分析项目中所出现的问题,积累经验,以便于以后更好地发展。协调主要是指项目收尾之后的间歇期间,帮助相关人员处理好临时滞留地的问题,处理好人员的住宿问题。多项目的管理和协调,主要是保证人力资源的平衡和调配。其次还应该协调各个项目部门的`关系,以及项目部门和职能部门间的冲突问题,如果出现比较严重的问题,项目办公室就应该通知项目评审和变更控制委员会对问题进行解决。项目办公室的控制责任,主要是帮助项目经理进行工作,给项目经理设定好一个明确的项目管理的目标,之后对项目经理进行平等职权的授予,同时进行过程考核及最终考核。另一方面,项目办公室还应该要求并督促和检查项目部门对项目计划的完成情况,确定其有没有将计划落实到行动上来。在项目进行的过程期间内,项目管理办公室应该让项目本门定期地向其提交项目的绩效信息和完成内容,便于方便项目办公室对结果进行分析和指导,从而更好地监督项目部门进行工作。项目办公室还应该采用一些方式,如净值法对项目的“进度、费用”进行分析和预测,将预测的结果向项目的有关人员提交,共同商议相关决定。与此同时项目办公室还应该对项目的安全流程以及质量优劣进行检查和控制,经常和相关人员联系,尽可能保证工程的质量,避免在工程中发生事故。最后,做好收尾的工作,对整个项目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进行分析,积累经验,为以后的精细化管理以及改进的过程积累一些有效的数据,以此来提高项目管理的质量及效率。

(四)项目部的责任

在整个企业项目管理组织的过程中,项目部门是整个项目管理中的执行部门,主要对项目经理分配的任务进行执行,并对项目经理负责,项目经理主要负责对项目部的管理,包括成本的管理、质量的管理、时间的管理、人力资源的管理、沟通管理、集成管理、风险管理、采购管理等。项目部应该严格的执行上级部门下发的命令,主要是决策委员会所批准的项目变更及项目计划的审批流程,同时项目部还应该保证在已经批准的预算内和周期内,保证好项目质量以及项目完成的期限。

三、关于完善企业项目管理组织模式的意见

虽然企业项目管理组织模式的应用对企业项目的稳定发展十分重要,但是还有一些方面需要对其进行管理和完善。

(一)协调好项目管理和项目经理之间的关系

在进行项目的集中管理的过程中,应该尽可能地协调好项目管理和项目经理之间的关系,把握好合适的尺度,对集权和分权做出最优的控制,保证在集中控制关键因素的前提下,给项目经理最大的职权和平台,便于充分的发挥自身的潜力,完善项目质量。

(二)加强对项目计划的管理

在整个企业项目管理组织模式中很难控制好项目计划的弹性和准确性、灵活性和稳定性间的关系。这是整个模式的重点和难点,因此在进行整个项目管理组织模式的编制过程中应该更好地确定项目的目标及原则,选择合适的方式对项目进行管理

(三)协调好各部门的关系

项目管理组织模式中,如何协调好各个部门之间的关系,使各个部门协调稳定的进行十分重要,因此在整个管理的过程中应该控制好各个部门的职责,将责任落实到个人,明确项目计划和项目目标,确保各个部门之间协调工作。结束语企业的项目管理组织模式的应用十分广泛,对控制好企业项目的建设具有不可忽视的意义。在整个项目管理的过程中,我们应该明确各个部门的责任,协调好各个部门之间的关系,使整个项目管理组织模式能够良好运行,从而保证企业的整体效益,使之在市场竞争中占有一定的优势。

创新意识的缺乏和创新能力的薄弱一直都是我国企业生存和发展所面临的十分重要的问题。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 企业运营 管理研究论文,供大家参考。

《 企业运营管理研究论文 》

摘要:重大风险事件的不断发生使企业运营风险管理成为企业关注的重点。本文首先对企业运营风险管理的国内外发展历程进行了综述,然后着重提出了企业风险管理研究的新模式。

关键词:风险;风险管理;运营风险管理

近年来,美国安然公司、世通公司等商业巨头相继倒闭,株冶、中储棉、新加坡中航油和中盛粮油等巨亏事件连续发生,企业的风险管理已经成为企业界和学术界关注的焦点。企业运营风险更是因为其“操作程序、人员和系统上的不足或失误或外部事件会直接或间接造成公司重大损失”的特征成为企业风险防范的重点。

风险的产生都是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只要能及早发现,做到“防微杜渐”,将风险及早发现并控制,就能避免更大的风险事件发生。风险有来源于企业外部的,也有来源于企业内部的,但人们通常只关注企业外部风险,较为忽视企业内部风险。一项错误决策、一次操作失误都会给企业造成了巨大损失,正如前例所示,内部风险已成为企业的最大隐患。当前,我国企业虽然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是同时也暴露出很多问题,如盲目投资、扩大规模、生产流程无序、信息管理失败等,当企业发展到一定程度,这些问题就会显露出来,给企业的发展带来风险。这些风险因素无处不在,又难于把控。因此,企业运营风险管理的研究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

企业运营风险管理研究要从理论上探讨企业运营中风险因素的管理 方法 ,建立风险管理体系,才能为企业的运营风险管理工作提供理论支持。运营风险管理体系使企业在日常运营中形成一套防范风险的工作机制,使运营流程中的风险因素得到有效控制,避免给企业造成了重大损失,提高企业运营绩效。

一、国内外关于企业运营风险管理发展研究的状况

1.国外运营风险管理的发展历程

虽然运营风险的思想一直伴随着人类的实践活动,但运营风险管理的提出却经历了大约80年的时间,它是在风险管理的发展中逐渐发展起来的。其发展历程如下:

(1)20世纪30年代:运营风险管理的萌芽。20世纪30年代,风险管理最早应用于 保险 业。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所罗门・许布纳博士1930年在一次保险问题会议上第一次提出了“风险管理”的概念。1932年,美国成立了纽约保险经纪人协会,该协会的成立标志着风险管理思想的初步兴起。保险是转移企业运营过程中纯风险的损失,对保险的管理也就是对运营过程中的风险进行管理,运营风险管理的思想也在萌芽。

(2)20世纪50年代:运营风险管理的发展。“风险管理”最早出现在1950年Russell Gallagher的调查 报告 “风险管理:成本控制的新阶段”,对风险管理的系统研究则以梅尔与赫尔奇斯1963年出版的《企业风险管理》和Williams&Heins1964年出版的《风险管理与保险》为标志。同时,成本控制制度和内部控制制度的发展极力推动了运营风险管理的发展。20世纪80年代初,因受债务危机的影响,金融业开始普遍重视对信用风险的防范和管理,其结果是产生了著名的《巴塞尔协议》(1988)。该协议提出了商业银行的经营规范,标志着运营风险管理系统性研究的开始。

(3)20世纪90年代:运营风险管理的成长期。20世纪90年代后,非金融领域中严重的风险事件(即运营风险和战略风险)不仅降低了企业的绩效,而且给企业造成了重大损失,企业主们发现这些风险因素绝大部分能够管理却没能得到有效管理,风险管理逐步向监督、管理和控制有关组织机构和流程的方向发展。运营风险管理成为企业界和学术界研究的 热点 。

国际结算银行在2001年1月在发放的《新巴塞尔资本协议》首先给出了运营风险的准确定义,并在修订案中要求“为运营风险专门拨出法定资本金”及“建立适当的管理和控制架构”。2001年新加坡的《证券和期货法案》则要求确认、解决并监控所有与业务活动相关的风险,要求核实内部政策是否得到遵守,自行决断的权限及运营和会计程序等是否得到遵守和监控。2002年7月,美国国会通过萨班斯法案(Sarbanes-Oxley法案),要求所有美国上市公司必须建立和完善内控体系以确保提交的财政报告的正确性。Jack・L・King在《运作风险:度量与建模》中也提出运作风险管理通过降低影响公司收益的整体风险来增加股东价值,其代表了一个新的前沿学科。

2.国内运营风险管理的发展历程

我国对于风险管理的研究开始于20世纪80年代,从1986年的“期限管理”为起点,以1993年7月开始的“整顿金融秩序,严肃金融纪律,推进金融改革,强化宏观调控”为风险管理实质发展的开始。之后,国家先后出台的一些法规政策,如《企业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暂行条例》、《内部会计控制规范》、《商业银行内部控制指引》、《证券公司内部控制指引》、《商业银行市场风险管理指引(征求意见稿)》等,极大的推动了风险管理的发展,为运营风险管理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2006年6月,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印发的《中央企业全面风险管理指引》(以下简称《指引》)明确提出了运营风险管理的理论框架,对运营风险管理体系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它代表着国内企业运营风险管理实践发展的新方向。

在国内学术界,1984年台湾学者宋明哲出版了《风险管理》一书,1987年郭仲伟出版了《风险管理与决策》,1990年金润圭出版了《企业风险与管理》,林义出版了《风险管理》。1993年香港保险总会出版了第一本《风险管理》手册,1997年王诚出版了《竞争策略与风险管理》,1998年赵曙明出版了《国际企业风险管理》,这些著作主要是针对财务风险进行的研究。1999年张纪康出版的《企业经营风险管理》、2004年严晖出版的《风险导向内部审计整合框架研究》、张坤等出版的《风险管理与内部审计》等这些著作中逐渐开始对企业运营风险进行研究,不过大部分的研究只是提出了运营风险的初步概念,没有进行系统性的分析。作为一门学科,运营风险管理学在中国仍旧处于起步阶段。

二、企业运营风险管理的研究

本文在 总结 了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通过一系列的分析和研究,最终建立了一套运营风险管理体系,具体如下:

(1)分析企业运营风险因素:首先对企业的运营系统进行分析和研究,找到企业运营系统中价值创造流程,确立企业运营系统的核心流程。其次是通过对价值链模型的分析建立基于价值链的企业运营风险因素模型。再次通过对企业运营价值创造活动的分析确立企业风险因素的管理指标体系,建立基于价值链的企业运营风险因素指标分解模型。

(2)建立运营风险评估体系:企业运营风险因素指标体系确定后,必须对运营系统的核心流程进行风险管理。本部分主要是通过确定指标权重的分配、制定量化公式和规则、定位数据来源、确定控制目标、区分管理周期等步骤来分析风险因素指标的体系,采用控制图法来实现对关键运营风险的有效管理。

(3)建立组织体系保障:我们拟在企业组织结构内部引入了运营监控单元(OCU)的概念, OCU单元负责管理企业日常运营流程,发现问题,及时反馈给OCU管理层,然后监督相关部门的风险控制成果,形成一个封闭的、循环的管理过程。具体设计如下图:

(4)建立集成化运营风险管理信息系统:将运营风险管理体系运用于实际,通过建立各级OCU单元(运营监控单元),利用各种有效沟通 渠道 传递信息,及时反馈,确保运营风险管理体系的正常运行。

三、总结

运营风险管理体系是根据企业运营风险的特点建立,对企业内部的运营活动过程进行全面监督和控制,而集成化运营风险管理信息系统可以建立形象化的操作界面、清晰明确的风险等级和完备的风险数据库,不仅使风险管理的过程简单明了,而且实现了信息集成和共享,有助于风险的防治。

作者单位:童利忠四川大学工商管理学院

李国祥 成都飞机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王旭香 四川大学工商管理学院

参考文献:

[1]赵振钦,崔子栋.风险管理的研究与 教育 [J].北方经济,2007,4:42.

[2]陆晓明.银行风险管理的方面――全面风险管理[J].国际金融研究,1999,8:51.

[3]严复海,党星,颜文虎.风险管理发展历程和趋势综述.管理现代化,2007,2:30.

《高速公路运营 企业管理 决策科学化研究》

摘要:目前,中国国内高速公路发展成为拉动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是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但是由于其起步晚,发展受限,与西方国家的高速公路建设发展仍然存在一定差距,并且为当前的发展产生了一定的阻碍。本文拟从高速公路运营企业管理决策的现状出发,针对目前国内高速公路管理滞后的问题,探索其决策科学化的具体实施方法,并在一定程度上借鉴国外高速公路的管理模式,改善国内现有的高速公路管理的不足,提高高速公路运营企业的发展速度。

关键词:高速公路 运营企业 管理决策 科学化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交通在社会生活中所占比重越来越大,人们的出行越来越离不开快捷的交通方式。就目前形势来看,高速公路的发展可以代表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是其经济实力的重要体现,同时也为经济发展保持鲜活的动力奠定基础。由于中国历史条件和历史发展的限制,与西方国家相比,中国的高速公路建立并形成一定的体系发展比较晚,把高速公路投资作为基础设施建设投资也是近些年来的事情,因此, 中国高速公路行业的发展仍然存在很大问题,如何加强高速公路运营企业管理的科学化已经引起了社会的关注。

1.国内高速公路运营企业管理现状

随着改革开放的步伐,我国国内高速公路在短短的几十年内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取得了突破性的成就,不仅促进了国民经济的发展,也保证了社会的稳定,为早日实现国家现代化和小康社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但是,由于其发展历史较短,在社会飞速发展的今天,其弱点和缺陷慢慢地凸现出来。

高速公路建设和高速公路管理相分离

在中国国内,高速公路建设和高速公路管理脱节的现象是普遍存在的由于他们之间缺少必要的关联性,给高速公路的建设规划带来很大的阻碍,对高速公路的管理带来很大的困难。对于我国目前的高速公路建设现状,在初期,由于国内很多省市投资的影响,使得公路建设刚开始的时候面对的问题比较多,任务比较繁重,无暇顾及后期管理和规划,就形成了管理和建设相分离,影响公路建设的进一步实施。

高速公路运营体制不完善。

在我国,高速公路建设的运营方面长期以来缺少较高力度地管理,使高速公路运营体制出现不完善不合理等现象。当前,高速公路的建设是一个强大的网络化体系,不可分割,这对高速公路的管理提出了严格的要求,管理不仅要注意其统一性,还要提高其效率,保证其高效性,而对于集成性和跨区域的协调性来说也是十分重要的。众所周知,当前国内的高速公路管理主要采用的方式是分段建设,分割管理,很少采用跨省联网,这就产生了一系列一路多制的问题,管理主体的混乱性给高速公路运营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政府监管力度不够

当前的高速公路管理主要采取的模式是政企分开,这就使政府对于高速公路的监管力度不够,监督不严格,这就严重影响了高速公路的盈利,而其本身所具有的社会公益性也不能得到充分的显现,我们可以看到,很多的民众甚至整个社会对于高速公路运营单位有很多的误解,对于高速公路运营企业的做法不了解,不熟悉,产生了严重的不满,这给高速公路的运营管理又带来了极大的阻碍。

高速公路投资和融资体制不健全

当前社会的发展给高速公路建设和运营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也给高速公路的投资和融资提出了更大的挑战,高速公路在投资和融资方面的步伐越来越跟不上时代需要,存在着很大的急需解决的问题。国内高速公路管理模式大多是高速公路所有权和经营权相分离,融资主体和建设经营主体也相分离,这就为融资和投资的顺利进行带来了一定的难度。当高速公路建设所用的贷款到期后,融资主体就承担着很大的风险,经营主体不能真正体会到融资的困难,在资金使用方面便不懂得节约和利用,这为融资的顺利进行带来了很大的风险。

养护 措施 不到位

高速公路亦属于消耗品,只有充分重视其养护,才能提高高速公路的利用率。但是当前国内高速公路的养护效率极其低下,养护机构也没有建立完善的养护制度和规则,对于高速公路的维修维护也没有科学的管理措施、规划和方法,这就使得高速公路的使用率低,养护费用高,维护周期短,维护相对频繁,维护费用利用率低,加之,很多高速公路养护设备都比较陈旧,因此在对高速公路进行维护的时候,效率水平低,很多应该养护技术不到位,养护手段陈旧落后,科技含量低,不能满足时代背景下高速公路建设的发展。高速公路出现的这些问题与经济的发展有极大的关系,经济的快速发展远远超过了交通需求,国内高速公路供求之间不平衡,甚至存在很大矛盾,加之高速公路网储备不足,滞后性明显,投资力度不够,管理部门协调性差,融资制度滞后,给国内高速公路的稳定发展造成了极大地障碍。

管理体制多样化

当前,我国《公路法》中提出,高速公路建立可以建立相关的管理体制框架,目前,很多高速公路运营企业已经入手实施,但是很多具体的问题并没有得到细化,很多问题都是由相关的地方政府自行解决,这就影响了管理体制的规范化和统一性,自然也会对高速公路建设的顺利实施带来很大的困难。加之我国目前有关公路管理的法律法规不健全,导致各地交通事故频繁发生,各种侵犯高速公路产权的事件时有发生,车辆违章现象也屡见不鲜,给民众安全和高速公路管理带来的极大隐患。

管理单元分散化。

目前,我国高速公路运营企业管理都是采用谁投资谁经营的模式,这就给多元化的高速公路建设的投资造成了分散化的管理局面,加之,恨过相关的法律法规不完善,不合理,造成各部门各自为政,降低了工作效率,影响了管理规范的实施。加之,我国的高速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和其相关的管理内容均由交警及交通部门分开管理,分别负责,这就造成管理职能的分割,影响高速公路管理的集中性、统一性、高效性,并时时造成冲突的发生,这对于高速公路建设今后的发展是不利的。

收费系统与标准的差异性 当前,国内高速公路建设系统收费系统与标准有很大的差异性,体制多样,管理疏散,收费不统一,设备收费各异,各路段收费标准没有一致的统计方法,使民众难以理解和认同,这对于高速公路后期的建设有很大阻碍。

2.国内高速公路运营企业的科学化管理措施

在高速公路的发展中,很多相关部门也了解到了其中的问题,同时认识到科学化的管理方式能够提高高速公路的作用和利用率,提高高速公路运营企业的整体效益。

建立完善的高速公路运营企业管理模式

提高高速公路运营企业模式的统一性、健全性、规范性、科学性、精简性、高效性能够有效地解决当前高速公路建设中出现的问题,这也是促进高速公路进一步发展的重要措施,对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加强高速公路运营企业的资金规划和管理

资金是一个企业的根基,加强高速公路运营企业的资金规划和管理是提高运营企业利润的最有效的方法,加强投资管理,完善投资体制,增加融资渠道,保证高速公路建设的资金充足,才能确保高速公路建设的顺利实施,促进高速公路建设及运营企业的管理和发展。

统一高速公路管理体制

高速公路建设应该实行统一领导,统一管理。对于当前的高速公路建设来说,公路的规划建设不仅仅是一个企业一个地区一个城市的问题,而是大片区域的统筹规划,加之高速公路建设的系统性和不可分割性,这就决定了必须统一高速公路管理体制,实行统一领导,加强宏观调控,严格法律法规,提高监督力度,才能提高高速公路运营企业的经济效益,促进企业发展。

完善高速公路管理法规体系

高速公路管理是复杂的,专业性强,专业化要求高,因此晚上高速公路法规体系势在必行。只有加强高速公路立法建设,才能保证高速公路的良性发展,才可以使高速公路建设及运营企业有法可依,为国内高速公路管理体制的建设奠定基础。

提高信息化管理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社会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交通方面,高速公路在人们生活中的分量越来越来,高速公路建设里程越来越长,业务越来越多,而传统的高速公路信息采集方法已经远远不能适应当今社会的发展,网络化信息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对高速公路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提高信息化管理,会显著提高高速公路的工作效率,改善传统公路建设中错位现象,而且可以实现高速公路运营企业不同部门相关工作人员的信息资源共享,提高高速公路建设的整体质量和整体效率。

3.结语

高速公路在当今社会的重要意义促使高速公路运营企业的管理要紧跟公路建设的步伐,以科技为依托,以信息化为基础,以时代化为背景,不断改革创新,不断完善,保证管理的科学化,才能充分提高高速公路的经济利润与社会效益,促进社会的不断发展。

参考文献:

[1]万建忠.我国高速公路经营管理体制的探讨[J].山东交通科技,2002(10): 16-22.

[2]刘细茂,秦旌力.我国高速公路管理体制存在的问题与建议[J].物流工程与管理,2011,33(8):123-124.

[3]朱军,刘建锋.中国高速公路管理的现状与思考[J].筑路机械与施工机械化,2004( 7):71-72.

有关企业运营管理研究论文推荐:

1. 运营管理研究论文

2. 企业运营管理论文

3. 企业经营管理研究论文范文

4. 服务运营管理论文

5. 有关企业经营管理论文范文

6. 企业经营管理分析论文范文

7. 运营管理方向论文

8. 有关公司经营管理论文

房产经营管理模式研究论文

. 目前国家也来参与炒房,看来想钱已经想疯了!!!房产税转嫁到租金,看来国家目前是要打击没房住的人多掏租金去租房,想逼老百姓都去买房。 最终转嫁到租房人,租金增高,加剧新一轮抢房潮投资出现,房价继续高涨,税收增加,国家目的达到。政府转嫁房产税可暂时影响供求及保障矛盾,征收房产税会使国家会更加强大,国富民弱会更加突出,但为了国家利益,老百姓牺牲一下个人利益吧。 一但房产税改革后,政府最怕有房的老百姓较真,都去找国家要土地增值那部份钱,或老百姓都去找国家要回自己的土地所有权,那国家麻烦就大了,呵呵。 重点:落实解决供求关系,很简单的事情,不清楚为何政府要故意搞得特别复杂。 房产税政策短期影响房价很难说,因国家未实质解决保障房的供求矛盾,国家每出台一个政策调控,就变相抬高一次成本,越抬越高,最后还是老百姓去买单。所以长期来说是看涨的。 国家新政是“遏制房价过快上涨”。国家是要求房价继续上涨,但不要涨得太快。房价下跌不符合国家新的政策,新政本来就是不需房价下跌,但需和谐的温和上涨。 有人去市场花100大洋买了一只小猪认养10年,1年后长成可以卖1000大洋的大猪,有一社团组织告诉你这猪的增值部份你1文钱不能拿,每年还要再征收你把猪养大了的养猪增值税100大洋。就是这种税,请问你认为应采用何种形式征收?呵呵。社团组织对猪的打压的政策就是明白告诉要抢劫,有本事你就别去买猪,看猪价会不会下跌。但猪涉及民生问题,有很多人需要买来吃或养,社团组织如果从源头上解决有大量的小猪、大猪的供求才是问题所在!!问题是社团组织是否愿这么干?而不是单一去研究下一步如何抢劫的办法。否则抢劫一次,猪价的成本被抬高一次。 涨价不是房涨价,房是每年都要折旧,增值的原因是政府的土地而持续增值的。 在国外因土地增值要收地产税(房产税、物业税,什么名称不重要),国外土地是私有化的业主拥有所有权,业主自己的土地增值了,国外的业主非常高兴,当然愿意交地产税。中国也准备征税,但问题是房是每年都在折旧跌价,中国的土地全部都是国家所有的,老百姓仅仅只有使用权而已。但土地又是持续增值,增值部份也是国家的土地增值,问题是增值部份的物业税应该向谁征税?地方政府找中央政府征收?不可能。去找老百姓征收,但老百姓的房在折旧贬值,转而只有转嫁去抬高房的价格,造成房价爆涨。

近几年来,我国房地产企业在营销实践和研究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使房地产营销创新具备了充足的条件,同时房地产市场的变化带动着营销环境的变化,也促使营销观念、理论和策略的不断创新。下文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房地产营销创新论文的范文,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房地产营销创新论文篇1 浅谈房地产营销创新策略 摘要:随着房地产行业的快速发展,房地产市场迅速过度到买方市场,房地产营销创新成为决定企业存亡、影响房地产行业的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要从顾客满意、差异化、体验营销、整合营销、关系营销等几个方面进行营销创新。 关键词:房地产行业,营销 一、传统营销理论指导下的房地产营销 传统营销理论的颠峰是始创于1960年美国的密歇根州立大学的4P理论,市场营销是四个基本要素的有效组合,即产品(Product)、价格(Price)、销售渠道(Place)、促销(Promotion)。该理论假定一个企业只要生产出优质的产品,制定合理的价格,运用适当的分销渠道和合适的促销措施,就能顺利实现企业的预期营销目标。该理论“以企业为中心”,实施由内而外的营销。在房地产市场发展初期,行业不够成熟,需求旺盛的卖方市场情况下业内大多数厂商都简单地运用4P理论指导营销就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绩。 但是,随着市场竞争日趋激烈,运用4P营销组合的企业越来越困难,尽管花费巨额资金,但这种“消费者请注意”的营销行为很难再获得成功。在严酷的市场形势面前,房地产厂商开始反思其营销行为,逐渐接受4C理论。4C即消费者的欲望和需求,消费者获取满足的成本,消费者购买的方便性,企业与消费者的有效沟通。 4C理论指导下的房地产营销行为具有几个鲜明特点: (1)重视消费者,根据消费者的需要设计和开发产品。市场细分开始流行,企业把产品放到一边,首先研究消费者的欲望和需求,不是简单地叫卖他们所能制造的产品,而是努力去提供消费者想购买的产品。 (2)忘掉定价策略,努力了解消费者要满足其需要所愿付出的成本并且开始有意识的加以影响,因为只有顾客能够承受的价格才是最合理的价格。 (3)忘掉通路策略,思考如何方便消费者购买,因为即使顾客已经愿意购买企业的产品,但若交易成本过高,他们仍然会选择放弃,看房车的出现充分地体现了房地产企业为消费者提供方便的决心和诚意。 (4)忘掉促销策略,多研究与消费者沟通,企业对新闻发布和公共关系活动的重视上升到空前的高度。4C理论的关键在于真正重视消费者的行为反应,通过企业与消费者的双向沟通,建立长久的稳定的对应关系,在市场上树立企业和品牌的竞争优势。 二、整合营销 20世纪90年代,美国D•E舒尔茨教授等人提出了整合营销(IMC),其基本思想可以概括为两方面:一方面把告、促销、设计、包装等一切传播活动都归于广告活动的范畴内;另一方面使企业以统一的传播资询向消费者传达。其目的是在市场营销的不同阶段运用和协调各种不同的传播手段,使其发挥最佳效用,最终实现企业与消费者之间建立长期的、维系不散的关系。现在,几乎每一个房地产项目都有广告公司介入提供全程服务,工程现场的包装、售房部的布置、宣传单张的制作、销售说词、公关活动和新闻发布等内容无一不是广告公司的杰作。对于实施整合营销的项目,消费者的所见所闻和感受到的完全一致,项目的优点会无数次以不同的方式传达给消费者,能够给消费者强烈的震撼,这样反复的同一刺激大大强化了消费者对项目的印象,有利于提高消费者对项目的认知度。 三、体验式营销 体验式营销就是站在消费者的感官、情感、思考、行动和关联五个方面,来重新定义、设计营销的思考方式。体验式营销观点突破了传统上的“理性消费者”假设,认为消费者在消费时是理性与感性兼具的,消费者在消费前、消费时、消费后的体验,才是营销活动和品牌经营的关键。企业的产品、服务赢得消费者青睐的关键在于他们能够创造出值得消费者回忆、难忘的经历、体验。房地产对购房人而言,不仅仅是一个遮风挡雨、休息睡觉的处所,更多的是一种对生活品质的追求,精神上的享受、体验。销售人员亲切的笑容和得当的言行举止、悦耳的背景音乐,优美的小区景观、完善的配套设施,无不传达开发商大力提倡生态、环保,力求达到自然、建筑和人三者之间的和谐统一的理念。 进入样板间,精美的装修让人惊羡,消费者完全模糊了对户型的大小、室内功能分区、采光、通风、私密性效果等方面的判断,你甚至还可以坐在沙发上品茶聊天,进厨房去炒几个小菜,“这就是我想要的家”,消费者完全认同开发商以人为本,融入现代设计理念和文化理念。要完成这种体验,通常需要消费者亲临现场,当然,现在有不少开发商开始利用虚拟现实技术和宽带网络建设网上看房系统,逼真地展示其楼盘及其样板房场景,并且通过增加一些互动功能,使得看房者利用“键盘加鼠标”就可以在虚拟的世界里获得身临其境的感受。 四、CS经营战略 “CS”(customer satisfaction),即“顾客满意”,其指导思想是,企业的整个经营活动要以顾客的满意度为宗旨,从顾客的观点而不是从企业的观点来分析、考虑消费者的需求,把顾客需求(包括潜在的需求)作为企业开发产品的源头,在产品功能及价格设定、分销促销环节建立和完善售后服务系统等方面,以便利顾客为原则,最大限度地使顾客感到满意。房地产消费在很大程度上属于情感消费层次,“满意不满意”是最重要的评价标准。 在房地产营销中实施CS经营战略要求从消费者的需求出发,满足消费者的现实需求并且准确地预测其潜在需求,尽量引导住宅消费的潮流。为此,必须分析消费者购房的动机、行为、能力和水平,研究他们的消费传统、习惯、兴趣和爱好,并且对他们的消费倾向和变化趋势做出合理预测。从项目选址、住房档次、结构、类型、层高、套型、朝向到价格制定、广告宣传、售后服务等,房地产企业都必须从住房消费者的需求出发,使之满意称心,才能获得消费者的青睐,增强企业竞争能力。 五、关系营销 关系营销是通过识别、建立、维护和巩固企业与顾客及其他利益相关人的关系来促进销售,强调企业与顾客及其他利益相关者之间建立长期的相互信任的互惠关系。其关键在于:不仅争取顾客和创造交易,识别和建立关系是重要的,维护和巩固已有的关系更重要;营销的责任不仅是给予承诺,更重要的是履行承诺。 关系营销与传统市场营销有着很大的区别:传统营销把视野局限于目标市场上,建立在“以生产者为中心”的基础之上,其核心是交易,关心如何生产、如何获得顾客,企业与顾客之间、企业与其供应商、经销商之间是一种交易关系,企业通过诱使对方发生交易从中获利。在交易过程中,买卖双方的关系被看成是相互排斥的,交易结束,买卖之间的关系就结束了,买卖双方是一次性关系。 而关系营销是建立在“以消费者为中心”的基础之上的,其核心是关系,企业与其顾客、分销商、经销商、供应商、竞争对手、银行、政府及内部员工等之间建立、保持某种较紧密的合作关系,并不断加强这种关系,通过互利交换及共同履行诺言,使有关各方都实现各自的目的。因此,房地产企业及其相关利益者之间是一种互惠互利的长期依赖的关系,企业通过双方良好的互惠合作关系获利。 六、差异化营销 所谓差异化战略,就是企业通过在产品、服务、经销网络、品牌形象等方面形成具有独特性品质来满足用户的需要。房地产的差异化营销,是指通过产品差异化、服务差异化和品牌差异化来提高房地产产品的价值,从而形成竞争优势。这要求企业在产品的研究和开发上具有较强的创新能力,企业在生产技术上具有较高的适应能力和应变能力,企业在市场营销中有明确的目标市场,并能采取有效的经营手段和方法到达。与其他产品比较,房地产产品的位置固定性决定其本身有较大的差异化。 同时,房地产产品差异化还可以从性能、特色、风格和设计等方面入手,体现在品质的质优耐用、安全放心;区位的出行便捷、人文优越和升值潜力;环境的自然、生态和健康;整体布局的大方、精巧;单体设计的实用、合理和完善,设备设施的充分、新颖和高效;配套的生活方便,居住的愉快、舒适等。服务的差异化要求在传统客户服务的基础上进行服务升级,升级后的客户服务,不再是传统意义上仅仅体现在对产品售后的客户服务,而应涵盖产品设计“生产”销售“使用中所有的服务环节,而且越来越强调多元化、人性化、规模化和个性化,房地产基本进入了,服务经济时代,开发商只有通过丰富客户服务的内涵,扩大服务的宽度,延长服务的时间来再一次赢得属于自己的市场空间。最后,企业文化的差异化也应该受到企业的重视。 因为住宅不仅是一种生活方式的选择,同时也是居住文化的体现,而且应该注意,企业文化是最难被其他企业模仿的差别优势,一旦建立,即可成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房地产营销创新论文篇2 浅议房地产营销策略的创新 摘 要:文章结合房地产企业目前环境下的状况,对品牌营销、绿色环保营销、服务营销等不同营销方式进行分析,提出针对不同的市场形势、消费者情况和政策,采用多种营销组合,充分发挥各种营销策略的优点,有效地促进房产销售,加快资金回笼。 关键词:营销策略 品牌营销 绿色环保营销 服务营销 一、房地产市场营销的概念 营销,简单地说,就是用科学的方法分析市场上的需求,并生产出能满足市场需要的产品。所谓房地产市场营销是房地产开发企业以企业经营方针和目标为指导,通过对企业内、外部经营环境的分析,找出机会,选择营销渠道和促销手段,经过创意将物业与服务推向目标市场,以达到占有市场,促进和引导房地产开发企业不断发展的经济行为。 从某种意义上讲,房地产营销是在对市场的深刻理解的基础上的策划工作。它蕴含在企业生产开发经营的全过程,由市场调查、方案制定和建筑总体设计、价格定位、广告中介服务、售后服务以及信息反馈等组成。与一般商品市场营销相比,房地产营销有市场营销的共性,也有其个性,市场营销的一般原理也能在房地产领域得到很好的运用。 二、房地产开发企业营销策略创新的背景 国内房地产市场自2008年开始调控,在国家各种调控政策的影响下,现在房地产企业销售状况举步维艰。据中房信统计数据显示,2012年,商品房销售面积111304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增幅比1~11月份回落个百分点,比2011年回落个百分点;其中,住宅销售面积增长2%,办公楼销售面积增长,商业营业用房销售面积下降。商品房销售额64456亿元,增长10%,增速比1~11月份提高个百分点,比2011年回落个百分点;在2012年排名前20名的房企中,有一半以上的房地产企业没有能够实现销售目标。 如今,国家的宏观调控政策未有丝毫松动的迹象,在政策日益趋紧的情况下,几乎所有的地产商都开始节衣省食,储备过冬。现在房地产企业比拼的不再是谁大,而是比谁的销售资金回笼的快,能够熬过去的希望就越大。所以,加速房产的销售,已经成为房产企业顺利度过难关的最重要手段,这就需要房地产企业积极探索营销策略。 三、房地产营销策略剖析 国内房地产市场经过2009年、2010年的井喷,现在卖方市场已是一去不复返,所以,根据目前的市场状况,房地产开发商必须要积极探索房地产营销的策略,这样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1.积极展开品牌营销。 从企业的角度看,品牌营销对房地产业意义十分重大,能够为企业带来巨大的经营效益。一般来说,在房地产业发展初期,多数楼盘不愁销售。然而,随着房地产市场发展的日趋成熟,竞争日益激烈,单靠产品本身很难保持对消费者长久的吸引力。而品牌所包含的不仅是房子本身,它还包含着情感和文化及与消费者的情感沟通;不仅是企业或产品标识,更是企业的无形资产;能强化企业在市场和行业中的地位,并且在企业的经济活动中发挥重要的作用,为企业带来巨大的经营效益。 从消费者的角度看,现在人们生活品质提高了,选择的机会更多,消费者购房行为也日益挑剔。人们对房子的需求不仅仅是安身立命的场所,而且是价值、身份的体现。品牌作为一种质量、信誉、价值的承诺,可以增强消费者的购买信心,加速购买行为的发生。如今许多消费者在购房时,不再找楼盘买房,而热衷于找品牌。 总而言之,品牌作为一种最有效的资源,已经成为房地产企业克敌制胜的法宝,发展壮大的利器。品牌竞争代替产品竞争是市场发展的必然趋势,一个强势地产品牌能够让产品规避单纯的价格战,实现企业利润的最大化,实现企业规模的扩张。从长远发展来看,建立和培育品牌是房地产企业最经济的投资。 2.践行绿色环保营销。 房地产绿色营销是指房地产企业为谋求自身与环境的和谐共存而把绿色生态观念引入其营销活动,并指导其策划与实施的过程,其本质就是绿色营销理论在房地产行业的实践运用。绿色营销观念是以环境保护为导向的一种全新的营销观念,是生态文明时代房地产企业谋求生存和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未来绿色文明社会对企业的必然要求。房地产绿色营销通过一系列绿色营销组合手段来满足消费者对绿色住宅的需求,以实现社会效益、消费者效益和企业效益的协调统一,最终为实现人与自然的可持续发展。可以从三个方面理解房地产企业绿色营销的必要性。 对企业来说,房地产企业为了树立自己的品牌形象,就必须在生产中采购和使用绿色建材,开发绿色生态环境,生产绿色品牌产品。绿色品牌的开发营销可以塑造企业形象,在市场上,可以拉近企业与消费者的距离,得到消费者的支持和社会的认可,最终转化为企业的商业竞争优势,推动企业利润的提升,提高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潜力。对消费者来说,随着我国经济水平不断提高,人们生活水平日益改善,消费者对各种产品的需求从生理需求向心理需求发展。 现代生活的快节奏给人们带来越来越大的身心压力,环境优美的绿色住宅也成为人们逃避繁忙工作,释放压力的良好场所,成为人们生理上、心理上的紧密依赖品,成为人们满足生理需求、健康需求、心理需求和安全需求的重要场所。住房的舒适性、陶冶性、祥和性和文化性是消费者追求的目标,也应该成为房地产企业开发设计的着力点,因此,房地产企业践行绿色环保营销理念就显得意义特别重大。 3.全面开展服务营销。 同样的产品,在市场竞争的激烈中,怎样才能使自己产品战胜对手,立于不败之地呢?这里面,除了品牌、价格、促销等诸多手段外,服务牌也是必不可少的一张。有调查表明,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物质产品日渐丰富,人们对服务需求的增长远高于对物质产品需求的增长。服务营销不仅要求服务能体现品牌的价值,还要与众不同,同时,需要服务的产品越复杂,对服务工作的要求也越高,这些因素使得服务营销越来越重要。 可以肯定地说,今后的营销时代将是服务营销比拼的时代。对于房地产产品的服务也分为售前、售中、售后三个服务阶段。在售前服务阶段,首先应该向每位潜在的消费者提供真实的关于楼盘的资料,热情地接受他们的咨询,让他们对所感兴趣的楼盘有全方位地了解,确立初步的认知和倾向。在售中服务阶段,开发商必须提供符合协议规定质量合格的商品房给用户,并协助他们办理相关手续。 在售后服务阶段,房地产企业对业主提出的问题要给予及时地反馈与解决。在现实中,消费者往往能获得前两个层次的完美服务,但是,房子一旦拿到手出现差错却无人接手进行处理,导致产生纠纷,这对企业的声誉影响是很大的。因此,开发商应当注意商品房产品的售后服务,对业主提出的问题给予及时地反馈与解决;并自己成立物业公司或委托第三方代理物业管理,为业主提供安全、舒适、美观的理想人居环境,这是时代发展的必然,同时也为房地产企业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当然,房地产服务营销不仅包括对现实顾客的服务,而且也包括对潜在顾客的服务;不仅要提高顾客现实的满意度,还要提高预期的满意程度。因此,房地产企业应当加强服务营销管理,强调以市场为中心和以顾客为上帝的服务营销观念,使其内容和形式更加丰富,并向专业化、社会化、全方位化方向发展,使之成为有力的竞争优势之一。 现代房地产市场正处于高速发展且不断规范的时期,消费者对住房需求愈发理性,服务营销在房地产销售中越来越重要,服务品质的好坏将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生存和发展。 四、开展房地产营销策略创新的关键因素 在房地产营销策略的创新中,需要注意几个关键的因素,这对企业的营销顺利开展影响巨大,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房地产营销前要积极展开市场调查工作。 现代营销理论认为,房地产企业在制定生产任何产品的产品策略、价格策略、营销渠道策略、促销策略时,必须在认真搞好市场调查的基础上进行。只有通过市场调查,才能了解消费者需要什么样的住房,需要多少住房,进而组织生产经营。在这基础上,建造好的房屋才能符合消费者的需求,销路畅通,达到企业预先制定的效益目标。社会在不断变革,环境的变化、需求的变化既给企业带来发展的机遇,也给房地产企业带来生存的威胁。 所以,房地产企业如能够通过市场调查,了解消费者对住房的需求,以及对现有住房的意见,找到住房开发的最佳市场切入点,企业就能不断发现新的市场机会,规避市场的风险,从而不断开拓市场,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2.房地产营销要有完整的绿色营销理念。房地产企业绿色营销应该是完整的,全面的理念,不再是单纯的绿地的规划,应该在产品、包装、价格、分销、促销和销售服务等各个环节上贯彻绿色原则,并科学地予以组合运用。 首先,积极开发绿色产品,从生产、使用到回收处理的整个过程中对环境污染最小,生产符合有关规定的有利于资源再生的产品。绿色产品是企业实施绿色营销的支撑点,事实证明,谁拥有绿色产品,谁就会拥有市场。 其次,强化产品的绿色包装。绿色包装是绿色营销的引擎,要把以促销为主的包装观念转变为以保护生态环境为主的包装观念。绿色包装是指对产品进行可回收利用的、具有环保功能的包装。强化这一包装能最大限度地降低产品在消费过程中对环境造成的污染和对人身造成的损害。 再次,合理制定绿色价格。绿色产品是经有关部门通过严格认证以后,获得绿色产品标志的产品,在质量标准、环保标准等方面都有较高的要求。因此,在成本构成方面与一般产品也有所不同,除了要考虑生产、经营过程中所发生的一般成本、费用以外,还必须考虑绿色资源的开发和运用所付出的代价、为保证清洁的成本、开发和运用绿色包装所增加的成本、废弃物的回收及处理所增加的成本等。 最后,开辟绿色销售渠道。选择怎样的销售渠道是企业营销的关键。选择绿色渠道,要注意选择在消费者心中具有良好绿色信誉的代理商、批发商和零售商,以便维护绿色产品的形象;要以回归自然的装饰为标志来设立绿色产品专营机构或专柜,便于消费者识别和购买;要合理设置供应配送中心和简化供应配送系统及环节;要建立全面覆盖的销售网络,不断提高绿色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在选择经销商时注意该经销商所经营的非绿色商品与绿色商品的相互补充性和非排斥、非竞争性,谋求中间商对绿色产品的忠诚度,进而大力推销绿色商品。 企业要灵活运用绿色营销组合,使绿色产品、绿色包装、绿色价格和绿色销售服务相互配合,融为一体。只有这样,才能确保绿色需求的可持续增长、绿色营销得到全民的认同。 总之,房地产营销的出发点应是以人为本和诚信经营,这是社会进步的客观要求,实际上,社会生活中没有任何一种营销策略完全优于另外一种渠道,有利有弊,各有千秋,因此房地产开发商在营销过程中应不拘泥于一种销售渠道,而应根据各自的实际情况,针对不同的市场形势、消费者情况和政策,采用多种营销组合,充分发挥各种营销策略的优点,在楼市的寒冬里,做好营销工作,有效地促进房产销售,加快资金回笼,企业就能在市场中不断生存发展。 参考文献: 1.曹宏亮.论湖南房地产促销策略,邵阳学院学报,2006(5) 2.周飞.房地产促销因素对消费者购买意向影响的实证研究.中国商界,2009(12) 3.梁湘.服务营销在我国房地产业的发展.企业技术开发,2011年7月第30卷第14期 4.舒晓华.房地产企业绿色营销策略研究[D].浙江大学学报,2004 猜你喜欢: 1. 浅谈房地产营销毕业论文范文 2. 浅谈房地产市场营销的毕业论文 3. 房地产市场营销论文1500字 4. 房地产市场论文范文 5. 房地产市场营销的思考论文

房地产住宅项目营销战略研究论文一房地产住宅项目营销战略研究论文第三节 内外部环境分析的实例本节以南京市月牙湖花园项目为例,具体说明房地产项目的内外部环境分析。1、栖霞建设集团概况南京栖霞建设(集团)公司是国有大型房地产开发企业,具有国家一级房地产开发资质,国家建设部现代企业制度改革试点单位,也是江苏省最早从事房地产开发的专业公司之一。多年被省、市建行、工行、农行评定为特级“AAA”资信企业。南京栖霞建设集团是以栖霞建设(集团)公司为核心企业,拥有18家成员单位、产权多元化的现代化企业集团。集团的主业为住宅及房地产开发,同时兼顾与房地产开发相关的建筑设计、物业管理、营销咨询、物资供应、项目监理、住宅构配件生产等领域,形成了以住宅及房地产开发为核心,前、后向相关联发展的产业格局。栖霞建设自1984年成立以来,累计总开工面500万平米,总竣工面460万平米,工程一次性验收合格率100%,优良品率保持在80%以上,60多个项目被评为国家、省、市优质样板工程,月牙湖花园、东方花园被评为“全国城市物业管理优秀住宅示范小区”。集团还先后被评为“江苏省房地产开发企业综合实力50强”第一名、“江苏省第三产业200强”企业、江苏省“先进单应”、“文明单位”、“住宅(商品房)质量信得过单位”,以及南京市“有功单位”、“先进单位”、“文明单位”等。集团党委1999年被评为南京市基层党组织建设十个“标兵单位”之一。1996年9月17日,集团在中国房地产界率先全面导入CIS,并在国家工商局注册了住宅的“星叶”商标,实施企业整体形象战略、品牌战略。随后又在月牙湖、紫金城、东方城等项目中率先导入房地产项目CIS,将“星叶”商标上墙,并向社会郑重承诺:“星叶”商标给您优秀的品质、优质的服务。在行业内引起了广泛关注和较强反响。2、企业内部环境分析1)企业发展阶段认识栖霞建设集团的前身是南京栖霞城镇建设综合开发公司,属国有独资企业,最早是1984年在南京市栖霞区统建办的基础上成立的。与南京以及各个区的所谓“大开发”公司一样,栖霞建设也是南京最早从事房地产开发的专业型开发公司之一。从1999年企业成立15周年的总结来看,栖霞建设集团的发展分为了三个历史阶段:平速发展阶段(1984-1989):该阶段企业完全处于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开发模式,企业的经营运作以及管理中计划的色彩还十分浓厚,企业没有成型以及受到认可的品牌,开发的地域范围也很有限,是一家典型的区属开发企业。这个阶段企业尚谈不上战略规划以及发展思路,发展的速度也非常有限,因此称之为平速发展阶段。加速发展阶段(1989-1995):这是栖霞建设历史上最重要的发展阶段之一。这一阶段企业完成了“三次腾越”,实现了加速发展,从南京众多的国有开发企业中开始脱颖而出,逐步奠定了自身的行业领先地位和综合实力水平。1989年,公司的领导班子进行了调整。新上任的公司领导积极开拓思路,敢于进取,并从企业管理机制上得到了政府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实行了区委区政府领导下的总经理负责制,企业开始转型。企业在这一时期首先强化了主业的精深化,通过引进人才以及提高专业技术水平等举措,公司的开发水平和经营运作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此后公司不失时机地解放思想、抢抓机遇,迎来了公司发展历史上的第一次腾越。1992年小平同志南巡讲话后,公司领导班子及时学习和把握了讲话的精神实质,并意识到房地产业将迎来一个逐步开始注重市场因素的发展高潮。于是企业领导积极展开接洽,在1992年8月一个月内,通过合资等方式,与港商一举成立了三家房地产开发企业,与此同时三家企业的房地产项目也顺利开工。此举最大限度地调动了市场资源,盘活了土地储备,实现了企业的超常规发展。而栖霞建设的改革魄力和速度也为业界广为称道,被传誉为“栖霞速度”、“栖霞模式”。1993年,房地产市场全面升温,企业面临的竞争日益加剧,同时也面临着多家企业各自为政,分散运作的不利局面。针对当时的市场情况,企业果断作出了建立企业集团的决策,组建栖霞建设集团,将原来松散的国有开发企业以及三家合资企业、众多专业型子公司联合起来。组建集团的同时,企业也积极调整了公司的组织构架,实现了重复职能部门的精简和合并。经过集团化改造之后,企业的整体实力有了极大的增强,内部机制更加顺畅,也最大程度地整合了内部资源,企业的整体效益和抗风险能力有了质的提高。组建集团后的1994年,集团即跃升“江苏省开发企业综合实力50强”的第五名,并于次年登上榜首。组建集团被称为企业发展历史上的第二次腾越。随着企业的壮大,企业内部管理的重要性也越来越体现出来。1995年开始,集团逐步将企业发展的重心转移到加强内部管理上,通过苦炼内功,外求发展。就在当年,企业成为建设部八家现代企业制度改革试点单位,开始全面地强化管理,理顺机制。内部管理的加强为企业储备了更多的发展张力,也为企业日后的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这一时期被称为企业发展历史上的第三次腾越。因此,栖霞建设的加速发展阶段是伴随和围绕着三次腾越而铺开的。快速发展阶段(1996-2000):完成三次腾越之后,企业迎来了一个崭新的发展局面,无论是内在的企业管理,还是外在的房地产项目开发和市场推广,企业都处在了南京开发企业界的前列。但是企业的领先脚步并没有停滞,这一阶段的三项举措更进一步奠定了企业的领先优势。首先是集团于1996年在国内房地产率先全面导入了CIS,逐步开始从品牌战略和形象战略的高度规划企业的管理运作;其次是企业从1996年下半年开始,逐步酝酿ISO9001贯标,将质量战略提升到与国际接轨的水平上,而这在当时的国内房地产界也少有人为;再次就是从1996年开始,集团积极参与了国家的“2000年城乡小康住宅科技产业工程”,开始了自身对于产业发展的认识和探索。这三步举措在很大程度上支撑了企业的项目开发和进一步快速发展。也就是在这个时候,集团启动了月牙湖花园项目的开发。企业的综合实力和较高的开发水平赋予了月牙湖花园项目成功的前提,而同时,月牙湖花园等项目的开发建设,也成为了这一时期推动企业快速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月牙湖花园的项目运作是处在企业完成了初步的积累和调整,谋求快速发展的初始阶段;是处在企业开始全面实施品牌战略、形象战略、质量战略,开始逐步直接面向市场的重要转型阶段;是处在集团积极参与国家科技产业工程,探索房地产业发展新思维的历史阶段上的。2)组织管理水平分析组织管理水平的薄弱是房地产行业普遍存在的问题。栖霞建设集团经过加速发展阶段的企业改造,其组织管理水平在当时的房地产开发企业界处于领先地位。主要表现在:决策层意识超前,决断有力。通过一系列的企业改革、改造,企业的决策层逐步体现出其超前的意识和较高的发展眼光,在分析内外环境、寻找和把握机会、认识和解决问题等方面都体现出了很高的领导力和组织力。同时一系列超前举措的迅速出台,也体现了企业决策层敢为人先的勇气和果敢的决断力。正是这样的一些能力,使得企业能够迅速地抓住难得的发展机遇,脱颖而出。企业机制到位,管理有力。很多国有开发企业都存在相当的管理问题,主要是机制僵化,管理不灵。而栖霞建设从很早就确立了总经理负责制的国有企业管理格局,总经理在用人以及处理企业内部日常管理事务、决策企业发展、改革企业管理等方面拥有相当的自主空间。这为企业的高效运转和强化管理奠定了基础。组织机构合理,协调有序。这一阶段企业的组织管理优势还体现在企业的组织机构上。经过几年的改造和调整,企业已经初步按照现代房地产行业的发展规律,组织建立起来了成熟的组织机构及其运作流程。企业内部由办公室、工程部、财务部、营销部、企划部构成,职能明确,各司其职,其协调运转也比较顺畅。能够把握时局,适时调整。任何组织管理模式都不是一步到位,完美无缺的。也正因为此,企业对于组织管理的及时调整改革也是其组织管理水平的重要体现。从1990年开始,企业就在不断根据发展的现状进行着组织管理方面的调整。在月牙湖花园启动之后,企业还根据现代企业的竞争发展需要,在原有四部一室的基础上,增设了信息资源部、人力资源部和质量保障部。这些都体现了企业组织管理的适时调整能力。3)人力资源和企业品牌状况栖霞建设从90年代开始,逐步加强了企业引进人才的力度,引进了大批具有中高级职称,富有开发经验的房地产专业人才。与此同时,企业还注重引进专业对口、素质较好的高等院校毕业生,进行培养,加强人才储备。此外,对于集团现有人员的培训工作,企业也非常重视,鼓励并支持员工通过各种方式学习提高,整个企业内部具有良好的学习氛围,尊重知识,尊重人才。栖霞建设以90年代初开始的一系列改革创新举措在房地产业界声名鹊起,90年代中期因为成功开发管理了南京市第一个全国城市物业管理优秀示范小区——东方花园,进一步奠定了其在房地产领域的领先形象。但是直到1996年集团导入CIS之前,企业品牌尚处在一个比较模糊和混沌的阶段,没有明确的企业标志,企业的品牌意识也相对薄弱。通过CIS的导入,企业不但率先在南京开发企业中建立了统一而清晰的企业形象识别系统,还在员工中开展了一场深入、扎实的企业品牌和形象教育。与此同时,集团还对外宣布,此后集团所有开发的物业,都将统一打上“星叶”商标。这也意味着集团的商品房开发已经真正迈入了品牌化、市场化的新阶段,集团品牌的基本形象初步确立。

运营管理作为企业日常经营中的核心内容,是构成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方面,对一个企业的繁荣发展也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企业运营管理论文,供大家参考。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老百姓的生活水平也在不断的提高,对住房更要求“高品质”“高质量”。房地产经过多年的发展,逐渐成为国家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在第二产业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越来越多的人投资于房地产行业。这对于我国的房地产企业来说既是良好的机遇又是极大的挑战。而房地产企业作为建筑的开发商,其运营管理水平直接关系着建筑工程能否高质高量地按时完成。若国有房地产想要在激烈竞争中保持欣欣向荣的景象,则必须以自身发展的实际情况为基础,做好企业运营管理。该文主要阐述了国有房地产开发企业的运营管理存在的问题以及策略。

关键词:房地产;运营管理;问题策略

最近几年,我国整体经济水平的提高拉升了百姓的房产购买力,房地产行业市场发展迅猛。同时,具有无限潜力的行业与偌大的市场,使得更多人投资于房地产行业。在这背景之下,民营房地产企业迅速崛起,房地产市场的格局发生明显的动摇,国有房地产企业的地位发生动摇。面对激烈的竞争,为了更长远的发展,良好的运营管理才是国有房地产企业屹立于建筑行业不败之地的前提,因此企业必须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建立起更科学、更完善、更有效的运营管理制度,并对出现过的危机因素进行分析,预测发展中将会遇见的问题,制定有效的预防措施,为企业又稳又好的发展提供有效的保障。

1国有房地产企业运营管理所存问题

无论什么企业都存在企业危机,如若处理不当则会给企业带来重大的损失,甚至使该企业不复存在。所以企业应该做到认清形势,对存在的问题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目前房地产企业在财务管理、运营管理、用人制度等方面存在不同程度的问题。

财务问题

首先管理者自身缺乏运营管理与财务管理的专业知识。有的企业管理者由包工头逐渐发展起来,缺乏专业素养与意识,在企业管理中更是凭借自身以往的工作经验以及自身的认知系统做出判断。人员素质不高,导致企业财务核算等资料出现不真实性和不完整性,结果企业内部资金容易被盗用或流失。管理者没有专业知识作为基奠,决策分析缺乏科学依据。该状况给房地产企业平稳健康发展与进步造成了巨大的障碍。然后是融资问题。房地产企业承包项目时,建设过程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那么必须通过融资来筹集大量的资金。多数企业自身由于内部财务比列无法达到银行贷款标准,既无中介担保,又无抵押贷款缺乏信资,只好转向民间高息贷款。但此举存在风险更大,而且这种融资方式极大增加了房地产企业的经营业务成本和财务费用。而对于偿还筹措的资金,只有保证项目成功竣工,并且商品房得到许可证开始预售后,资金才可能慢慢地回笼。倘若未能获取回笼资金,后果可想而知,企业的命运将不堪设想。融资完成、项目开始建设后,又受大幅波动的利率汇率及证券市场的影响,那么房产企业极有可能出现资不抵债的问题,资金出现断接,则最终致使项目中止更甚者企业走向破产。接着为企业日常资金管理问题。目前多数企业忽视了资金流动性管理的重要性,从而导致资金严重沉淀。企业急于获取回笼资金,对产品进行促销,一味认为只要商品房售出,则有利润获得。在出售商品房时忽略了客户的经济实力以及信用额度;为客户购房进行担保甚至还帮助客户偿还银行贷款等。此举严重影响了企业内部原有资金空缺。当房地产市场出现不乐观、房产贬值时,企业财政则难以恢复,日渐空虚。

运营成本管理问题

目前许多房地产企业运营成本管理水平粗放,因其缺少组织架构支撑,欠缺运营成本管理意识。在运营成本管理意识上与“财务成本”“造价成本”的概念混淆,没有透彻地理解全过程、全成本的管理思想。并存在有的房地产企业在开展运营成本管理工作之前,并没有设置负责成本工作的专职部门,更没有建立运营成本管理平台与保障体系。许多房地产公司开始运营成本的管理,但并没有“目标成本”以及“动态成本”概念,更别说有完整的成本管理系统。所谓房地产企业运营成本管理过程是一个PDCA过程,包括了:目标成本的形成,成本控制,如何得到动态成本,如何调整异常成本。运营成本管理是以精细化管理的房地产业务,这需要具有“综合能力”的运营成本管理人才,而这种人才也正是人才市场中所缺少的。同时合同变更导致不及时测算成本。时效性强、难以衡量的变化往往无法准确计算成本,造成运营成本控制风险。并且由于合同在执行过称中变化的发生,使付款金额的计算和审核难度很大,所以少数企业最后超合同付款时有发生,导致后续工作十分被动,但是该情况却难以有效杜绝。

2国有房地产企业运营管理经营之道

提高企业人员的专业素养

无论企业的大小,也无论一个企业的什么岗位,上到高成管理者下到一线业务员,都需要有相应的专业素养。并且企业应该定期组织企业上下各层人员进行培训,不管能力大小都应该接受知识的积累与更新。对企业员工的培训不仅仅包括专业知识的培训,还有风险意识的培训;对于管理者进行企业管理知识的普及与强化,加强对风险的预测,让企业管理与运行更加合理、科学。只有将企业全体人员的素质提高了,企业的整体综合素质才会有所提高,企业运转才会更加高效。

加强房地产管理者投资决策

风险管理意识经济形势变动和政策法规是影响房地产行业的两大外部因素。经济形势的变化将会导致房地产开发商蒙受巨大的经济损失,例如:因为房地产项目周期长,从项目可行性研究到产品上市时间,市场需求的可能性大有变化,可能导致产品的销售期延长,融资成本提高。而金融政策直接影响开发商和购买者的资本,影响项目的开发与销售。所以种种存在的风险要求一个企业管理者的决策必须做到统筹全局,掌握一定的管理经营知识必不可少,而且还要时刻掌握熟悉政府的政策与市场的导向,对可能出现的风险进行预测并制定相应的预防措施。企业的风险管理不是一个可有可无的部分,如果一个企业不重视风险管理,也许一个决策就让整个公司不复存在。因此,房地产企业必须建立一套适合自身的投资管理系统以及风险管理系统,并配以相应的专业管理者。

建立运营成本管理平台和保障体系

房地产建设项目基本特点:周期长、投资大、风险高、涉及内容多等,这些特点都需要企业管理者做到面面细微,处处谨慎,否则极易给企业带来危机。而运营成本是房地产开发商在项目实施中的的重要工作之一,贯穿于实施项目的整个过程,不容小觑。如若开发商想要保障开发项目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则必须重视运营成本管理工作,切实提高运营管理水平。动态的成本相当复杂,房地产企业必须通过利用信息技术提高企业经营成本管理水平来获得实时数据的动态成本,实现成本核算、成本控制的目标。运营成本管理系统是一个实时地反应工程造价信息平台,它可以帮助建立成本结构,规范流程,核心业务的实时跟踪,实现业务与金融、财务管理有机结合。大大提高房地产企业的成本控制能力,加快决策过程,让决策更加准确有效,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

3结语

房地产行业竞争日益激烈,国有房地产企业面对种种挑战,要想在新经济时代保持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那么就要做好每一个环节的工作,不管是财务管理还是运营成本的管理,都需要结合切身实际完善机制。企业应该做到从多方面做好风险预测与控制,在保证有效化解市场危机的同时,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此外,国有房地产企业作为开发商,其运营健康科学与否直接关系到我国建筑行业的发展状况。因此房产企业必须保证高效、高品质、健康发展,打造良好口碑。

参考文献

[1]李爱红.房地产集团多项目运营管理探讨[J].现代经济信息,2011(5):20.

[2]孔浩.国有大型房地产企业转型期企业内部管理研究——以泰达集团为例[D].北京:中国人民大学,2009.

[3]文小波.探讨商业综合体的成功之道[J].城市开发,2014(6):84-85.

[4]陈卫中.加强国企管理应坚持走群众路线[J].环球市场信息导报,2013(6):33.

摘要:在考虑将养老保险基金投资在何处时,还应当充分考虑该项投资的期限问题。投资期限过长,可能会限制养老保险基金功能的发挥;投资期限过短,其收益性可能会比较低。

关键词:运营管理;养老保险制度

一、引言

社会保障是现代国家一项基本的社会经济制度。其中,养老保险是社会保障体系的基本部分和主要环节,对促进社会和谐以及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日益严重及人们生活水平快速提升,养老保险的支付压力也在逐步加重。将养老保险这一公共服务问题可以归入运营管理中的服务性运营系统,引入运营管理的思想将从一个全新的角度将养老保险的压力来源问题明晰化,更易对症下药。

二、相关概念阐述

一个企业的流程能力指在给定的单位时间内能够生产的产品或提供的服务,它由资源中最小的资源能力决定。这一最小的资源即可称为瓶颈,是决定整个流程的流程能力的约束力。因此,首先需要明确养老保险体制的运营流程,在此基础上根据流程的约束情况找到流程的瓶颈所在。需要指出的是,瓶颈不等同于问题。问题是流程中的缺陷,而瓶颈则是流程中的约束条件。在同一流程中,必然会存在瓶颈,却不一定会存在问题。同时,在一个流程中,只会有一个瓶颈,但可以存在多个问题。问题可以被逐一解决,但解决旧的瓶颈的同时又会诞生新的瓶颈。从供需角度出发,倘若供过于求,流程就会按照需求的速度进行生产或服务,进而与流程能力无关,这种情形下,瓶颈属于需求约束;倘若供不应求,流程就变成了供应约束,本文中的瓶颈都将是供应约束的,因为养老保险金的供应必然会小于需求。同时,根据不同的限制,供应约束流程又可分能力约束或者输入约束,如果有充足的输入,供应约束就体现为能力约束。

三、通用养老保险制度分析

目前,世界各国实行的养老保险制度一共有三种模式,可概括为传统型、国家统筹型和强制储蓄型。而各个国家在运营养老保险制度时主要采用的理念或方式有两种:现收现付制和完全积累制。

1.现收现付制度流程分析

在现收现付模式下,按需制定缴费水平,当年在职一代的养老保险征缴收入全部用来支付已退休一代的养老金支出,以支定收,不留结余。展示了现收现付制模式下的养老保险收支流程情况。

2.完全积累制度流程分析

在完全积累模式下,职工个人和企业将资金存入职工在专门机构的个人账户中,职工退休以后,提取个人账户中缴纳总额和增值资金来维持自己的养老开支。展示了完全积累模式下的养老保险收支流程情况。其中各个符号代表的含义与其在现收现付制下的含义相同,X1’、X2’……Xn’代表第1年、第2年……第n年社会整体养老保险金的支付情况。之所以不通用中的Y来表示而用X’来表示,代表完全积累制下个人所收到的养老保险金都源于个人自身的缴费积累。换句话说,个人原先的缴费金额将决定未来领取的养老保险金额。在该模式下,为个体缴纳的养老保险金,包括个人缴纳的养老保险金、企业缴纳的养老保险金和国家缴纳的养老保险金,全部进入到了个人账户,经过个人账户的保值增值的一系列的流程,最终个体可以在未来需要养老保险金的时候从自己的个人账户中提取这笔资金。该流程充分体现了个体多缴多得的原则。个人多缴多得的原则还可以激励在职人员多缴费储蓄养老金,同时又不会给财政带来养老负担。但该流程同样存在瓶颈,因为保险基金会面临利率,通货膨胀,经济波动等管理风险。对于社会养老保险基金的投资来说,一方面要实现基金的保值增值,即其年收益率至少应该能跑赢通货膨胀率;另一方面,社会保险基金的投资要确保其投资的安全性。因此,基金的保值增值环节是该流程的瓶颈,该流程约束属于能力约束。此外,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若是采用完全积累制会出现一些实际问题,一方面,倘若部分人因为历史原因没有缴纳养老保险金的话便无法享受养老保险福利。因为在该流程下,没有缴费就没有个人账户,就更加不会有养老保险金的支付,这无疑与我们建立社会保障体系的初衷相背离;另一方面,在于不经过社会统筹的环节,政府无法实现转移支付,这使得收入群体会成为最大的收益者,低收入者无法获得保障,也就无法促进社会公平。尤其对于基尼系数较高或者贫富差距较大的国家而言,完全积累模式的弊端将会更加明显。

四、中国新型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分析

中国的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在1995年之前一直实行现收现付制的模式,缴费责任主要由企业承担。一方面,为缓解“银色浪潮”的冲击,;另一方面,我国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不会单独实行只重效率忽视公平的完全积累模式。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实践,我国养老保险制度形成了“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部分积累模式,建立了多层次的养老保险体系。展示了部分积累模式下的养老保险收支流程情况。从流程图中我们可以看到,为个体缴纳的养老保险金分为两部分分别流入到个人账户和社会统筹账户,其中个人缴纳的养老保险金会进入到个人账户,而企业缴纳的养老保险金和国家缴纳的养老保险金分别进入到个人账户和社会统筹账户。而个人领取养老保险金时,也同样是有两部分来源,一部分来自个人账户的积累,另一部分来自于社会统筹的分配。因此,可以说我国目前实行的“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部分积累制下的养老保障体系有机地将现收现付制和完全积累制结合起来。然而,这并不意味着新的流程不会存在瓶颈。瓶颈的产生和解决是一个动态的、循环反复的过程。通过制度的改革虽然可以解决原有制度的瓶颈,但旧的瓶颈的消失会带来新的瓶颈。部分积累制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现收现付制度和完全积累制度的瓶颈,但部分积累制并不能完全规避或解决。结合我国的实际国情,当前个人账户的养老保险金数额庞大,同时要面对我国复杂多变的经济环境以及相对较高的通货膨胀率,养老保险金的保值增值压力很大。因此部分积累制下的运营流程瓶颈依然是养老保险基金的保值增值环节。目前来看,我国养老保险需求大于供给的现状会长期存在,供给的约束将会一直是我国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前提和动力。而在部分积累制下的供给约束,既有输入的约束,也有能力的约束。其中能力约束将是流程的主要约束条件。

五、提高中国养老保障能力的对策建议

本文就如何应对瓶颈、实现养老保险金的保值增值进而提高新制度养老保障能力提出如下对策建议。

(1)健全养老保险基金运营管理的法律体系。目前,我国有关社会保障基金投资运营管理的法律法规还比较少,比较权威的是由财政部与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在2001年发布的《全国社会保障基金投资管理暂行办法》。一方面是法律体系不健全,政策的制定与完善没有与经济发展相适应,且大多是以政策法规的形式表现出来,强制性较弱。另一方面,我国社会保障基金投资和管理的法律法规大多是由中央政府制定的,地方政府欠缺自主性和主动性。因此,应尽快对养老保险基金运营进行相关立法,使其在运行过程中真正做到有章可循、有法可依。比如,规定行政主管部门在监管中的基本职责、行政部门没有很好履行职责的责任如何承担、投资运营财产所有权的归属等。

(2)优化投资环境,拓宽投资渠道。和平稳定的投资环境可以为养老保险基金的保值增值提供了一个较好的运作环境。但是,当前我国的投资环境还存在一定的缺陷。比如,投资的投机性、公司运作的不规范性以及信息披露方面存在的问题等。为此,可以适当引入市场竞争的因素,通过投标等市场化的运作方式提高投资市场的运行效率。为了维护资本市场的正常可持续发展,还应当发挥政府监管和掌控等宏观调控的作用。2014年6月16日,我国正式发布实施《全国社会保障基金信托贷款投资管理暂行办法》,养老保险基金可用于投资银行、国债、抵押性贷款以及信托性投资等渠道,这是我国不断探索养老保险基金保值增值的成果。2015年8月17日,国务院印发了《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投资管理办法》,规定投资股票、股票基金、混合基金、股票型养老金产品的比例,合计不得高于养老基金资产净值的30%。同时,国有重点企业改制、上市,养老基金可以进行股权投资。这是政府在探索过程中的瓶颈突破,但对运营的基金比例仍反映出政府对资金安全性的审慎态度。但是,在考虑将养老保险基金投资在何处时,还应当充分考虑该项投资的期限问题。投资期限过长,可能会限制养老保险基金功能的发挥;投资期限过短,其收益性可能会比较低。总之,养老保险基金投资需要依靠专业的投资队伍,应当在充分考虑基金的流动性和基金收益率的前提下,确定合适的投资期限和安全合理的投资比例,提高基金的效率,分散养老保险基金的风险,从而有效保障老年人的基本生活需求,促进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企业ERP实施知识管理绩效评价研究代碧波哈尔滨工程大学2012-04-01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