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期刊知识库

首页 学术期刊知识库 问题

世界史苏联的毕业论文题目

发布时间:

世界史苏联的毕业论文题目

像这样的文章到处都是,一定是老师布置的作业,给你一篇符合要求的文章论文标题: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教训论文作者 秦刚论文关键词 ,论文来源 中国党政干部论坛,论文单位关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教训,有许多需要深入研究的问题,本文只能就编写《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问题》一书所涉及到的几个问题,作一些分析和探讨。一、列宁晚年社会主义建设思路被忽视的原因在读到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教训时,邓小平曾讲过这样一段话,他说:“社会主义究竟是个什么样子,苏联搞了很多年,也并没有完全搞清楚。可能列宁的思路比较好,搞了个新经济政策,但是后来苏联的模式僵化了。”(《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139页)从这段话可以看出,对列宁所进行的社会主义探索,邓小平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实际上,列宁的探索也有一个曲折的过程。他是在经历了“直接过渡”和“战时共产主义”之后,才找到了通过实行“新经济政策”来建设社会主义的思路的。推行新经济政策,实际上就是从俄国小农经济占优势的国情出发,采取迂回方式或者说改良主义的方法向社会主义过渡。列宁在重病期间所提出的一系列理论构思和改革设想,都是围绕这一基本思路展开的。不幸的是列宁逝世过早,没有能够进一步发展他的新思路,使之更加成熟和系统化。列宁去世以后,斯大林又很快终止了新经济政策,列宁晚年形成的社会主义建设思路未能在实践中得到持久的贯彻执行。人们在谈到列宁以新经济政策为核心的社会主义建设思路被忽视这个问题的时候,更多的归结为斯大林的原因。斯大林在列宁之后作为苏联党和国家的主要领导人,对忽视列宁的思路,放弃新经济政策,无疑起了关键性作用,但除了斯大林的原因之外,还有其他一些原因。从理论来说,列宁的新经济政策思想理论还在发展中,其中对某些问题的认识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例如,选择新经济政策作为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方式方法,这是完全正确的,是符合实际的。但是,列宁和布尔什维克党当时还是把社会主义经济理解为一种纯粹的计划经济形式,只是认为直接过渡到这种纯粹的社会主义经济是当时无法办到的事情。这种把社会主义经济认定为纯粹的计划经济形式的思想,根深蒂固,不能不左右着人们后来的政策选择。再如,新经济政策从发展生产力、巩固工农联盟出发,允许资本主义在一定程度上的发展,这是对的。但是,列宁和布尔什维克党当时仍然在很大程度上把商品经济等同于资本主义,把商品生产、商业和货币流通看成是资本主义的经济范畴,认为自由买卖、自由贸易就是资本主义的发展,只能在有限的限度内利用它们。正因为在思想认识上有这样的历史局限性,列宁的新经济政策思想并没有完全深入人心,后来斯大林取消市场经济,搞单一的计划经济,并没有遇到太大的阻力。从实际中来看,实施新经济政策,取得了非常明显的效果,经济得到迅速的恢复和发展,政治日益稳定。但是,当时俄共(布)党内和共产国际内部许多人对实施新经济政策心存疑虑,认为新经济政策的充分实施难以保持苏维埃俄国的社会主义国家性质,难以保证引导社会向社会主义发展。所以,不仅俄共(布)内部有工人反对派等派别反对新经济政策,共产国际也有反对实行新经济政策的组织派别和个人。列宁在俄共(布)第十一次代表大会上说的一段话很能说明问题。他说:共产国际内部“有些人看见我们在退却,竟很不应该地像小孩子那样大哭起来,在最近这次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扩大会议上就发生过这样的事情。有些同志出于最崇高的共产主义感情和共产主义志向,看到优秀的俄国共产党人竟然退却起来而嚎啕大哭”。(《列宁选集》第2 版第4 卷第672 页)由于俄共(布)党内和共产国际内部都有一些人对新经济政策的实施有抵触情绪,这也增加了长期贯彻执行新经济政策的难度。至于说到斯大林,他在最初是赞同新经济政策的。列宁逝世后,他在实践中也一度遵循列宁的思路和方法,贯彻推行了新经济政策。但是,斯大林同俄共(布)党内许多人一样,对新经济政策缺乏深刻的理解,把它看作是权宜之计,是恢复和发展经济的临时性措施。斯大林出于他对社会主义的理解,出于他对当时国际形势的判断,从巩固和维护苏联这个唯一的社会主义国家出发,提出并确定了优先发展重工业、高速推进工业化的方针。随着工业化的迅速推进,出现了粮食收购危机的问题。斯大林认为,粮食收购危机的出现,说明了两个问题:一是小农个体经济已无法满足工业化对粮食和原料的需要;二是农村资本主义势力利用新经济政策对苏维埃政权发动进攻。他据此提出了全盘实现农业集体化的方针,终止了新经济政策。斯大林终止了新经济政策,必然中断列宁晚年开辟的社会主义建设思路。二、斯大林在苏联社会主义建设中的功过是非评价斯大林在苏联社会主义建设中的功过是非,是一个难度较大的问题,也是一个众说纷云的问题。就目前国内外情况来看,很少有人对斯大林的历史作用持完全肯定态度,但却有很多人出于各自的政治需要,把斯大林描述成苏联历史的罪人,完全否定或基本否定他在历史上的积极作用。这是不合适的。斯大林在苏联社会主义建设中的理论观点和实践作法,包含着很多复杂的情况,也包含着很大的矛盾性。这种复杂性和矛盾性主要表现在:他的理论观点以及由此产生的方针政策中,往往是正确的内容与错误的倾向交织在一起,有的观点虽说正确,但在实践中却未能很好地坚持下去,甚至被扭曲或完全背离;即使是实践中取得巨大成就的时候,也常常伴随着严重错误的出现。例如,斯大林领导下的苏联在工业化建设中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但是这个成功实际上又是以农业和农民的巨大牺牲为代价获取的,以至造成苏联农业的长期落后。再如,斯大林把社会主义公有制思想付诸了实践,在30年代建立了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并在实践中提出了两种公有制实现形式,但他又过早地提出消灭个体经济和私人经济,并急于把集体所有制向全民所有制推进,超越了生产力发展的实践水平。还有,斯大林在社会主义民主建设方面有不少正确的合理的主张,但在实践中并没有认真贯彻实行,相反却产生了用个人意志代替国家法律,用阶级斗争的方式处理党内意见分歧以及肃反扩大化等严重错误。认识和评价有关斯大林的这样一些问题,必须坚持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要把有关问题都放在当时的具体历史条件下去衡量或评价,而不能以当今已经变换了的历史条件为标准,更不能从抽象的原则出发。否则,就难以得出正确的认识和有意义的结论。斯大林在苏联社会主义建设中产生的失误,出现的偏差,以及所犯的严重错误,同他的个人品质和思想方法有关系,但又不能完全归因于个人的问题。除了苏联是在非常复杂的国际环境下进行开拓性的社会主义建设这个原因之外,还有俄国历史传统的影响,苏共党内民主和苏维埃国家法制不健全等问题,而这些是更为重要的原因。一切只有拿到当时的历史条件下进行分析,才能对斯大林的功过是非作出客观正确的评价。从这种历史的角度出发,来认识和评价斯大林的功过是非,基本上可以划分为两个方面。这就是:一方面有不可抹杀的历史功绩;另一方面又有严重的错误。对于其错误的方面,作认真的分析和研究,有利于更好地总结社会主义历史经验教训。但无视其有正确的一面,有历史功绩的一面,只看到错误的一面,采取完全否定的态度,是不可取的,也是站不住脚的。总结历史经验,不能搞虚无主义;搞历史虚无主义,会带来严重的不良后果。三、苏联社会主义改革未能成功的主要教训在斯大林之后,从赫鲁晓夫到戈尔巴乔夫,苏联几代领导人都对原有的体制进行过改革尝试,但并没有从根本上触动原有体制的弊端。改革的过程中,进中有退,反复无常,最后改革变成了改向,导致了苏联的瓦解。今天回过头去看,在斯大林之后,苏联有过三次改革的良好时机。第一次时机是50年代中期。当时,社会主义已经在多国巩固和发展起来,资本主义一统天下的局面已经被彻底打破了。苏联的经济规模也扩大了,迫切需要向经济的现代化发展,而且原有体制的弊端也日益显露出来。赫鲁晓夫也确实主张并实行了某些改革,但他的改革是混乱无序的。第二次时机是70年代初期。苏联原有体制的弊端暴露得更加充分、更加严重,其经济和社会发展已受到严重阻碍。勃列日涅夫虽然实行过“新经济政策”,减少指令性计划指标,扩大企业自主权,但很快又草草收场,停止不前了。与此同时,他用“发达社会主义”理论来掩盖问题,夸大成绩,使人们满足于现状,迷失了前进的方向。第三次时机是80年代中期。但戈尔巴乔夫在改革关键时期却提出和推行了错误的路线,使改革的方向逐渐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结果导致苏共变质,社会主义在苏联彻底垮台。人们在研究和总结苏联改革失败的教训时,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提出了许多值得重视的看法和观点。应该说,苏联改革历经几十年,都未能取得较大的成效,最后失败了,原因是多方面的。最主要的教训恐怕可以归纳为这样几点:第一,必须注重发展战略的调整。社会发展战略,是社会管理体制运行的轴心。苏联在斯大林时期形成的高度集中的管理体制,在很大程度上是围绕当时的社会发展战略而设立和运转的。当时社会发展战略中的一个突出特点是强调重工业的发展,后来因战争的需要,又特别重视军事工业的发展。在斯大林之后的几十年里,苏联由同帝国主义相抗衡,维护自己的生存和发展,逐步转变为同美国争夺世界霸权,进行核军备竞赛,这就使它的发展战略难以有根本性的调整,长期以军事工业为中心。这样一种发展战略,耗尽了苏联的国力,给经济和社会发展造成了严重的后果,同时也在客观上制约着苏联体制的改革。因为实施这种发展战略,在很大程度上需要有高度集权的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作保障。发展战略不改变,体制上难以有根本性的改变。第二,必须解放思想,面向实际。思想僵化,理论教条化,是斯大林时期就已经是一个比较严重的问题。从50年代到80年代中期,苏联党对社会主义的认识并没有比斯大林后期的认识水平高出多少。如认为苏联已进入马克思恩格斯所说的共产主义第一阶段,并进一步得出苏联处于向共产主义过渡的历史阶段或已建成发达的社会主义社会的结论;认为苏联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正在消失,社会主义建设就是要实现单一的生产资料公有制,需要抑制商品货币关系;并提出社会主义国家是全民国家、共产党是全民党等论点。这些与苏联的现实有很大的距离。依据这样的理论观点,改革怎么能会深入地进行下去。不解放思想,面向实际,把马克思主义与实际相结合,提出和创造新的理论,是无法推行改革的。第三,必须重视和加强民主法制建设。在斯大林时期,苏联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方面出现了许多严重的问题。赫鲁晓夫上台之初就拿斯大林破坏民主、搞个人崇拜问题开刀,似乎是要解决民主法制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但他根本没想去改变原有的政治体制。赫鲁晓夫和后来的勃列日涅夫等人在原有的政治体制下,依然在自觉不自觉地搞个人崇拜、家长制等背离民主原则的那一套东西。由于党内缺乏民主,国家民主制度及法律机制不健全,苏联党内很难产生既能坚持马克思主义,又能适应时代变化,并勇于改革创新的领导干部;党外的意见和要求也很难集中起来,成为推进社会主义事业的动力。这种情况长期没有改变,一方面扼杀了广大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创造性;另一方面在社会上又为反社会主义思潮的滋长提供了土壤。这就不能不为改革无法推进和改革最终偏向埋下了制度方面的祸根。第四,必须引入市场机制。应该说,在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过程中,理论上对社会主义生产目的是比较明确,实践上也没有长期偏离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工作的情况发生。苏共领导人在着眼于改革的时候,也是为了提高劳动生产率,不断改善人民的生活水平。但在改革中没有引入市场机制,是一个教训。这主要因为在理论上一直把市场看成是资本主义专利。不引入市场机制,无论怎么改革,都无法从根本上解决资源配置不合理、效率低下、分配平均主义等原有体制的弊端。苏联改革不成功的教训表明,在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里搞社会主义,必须在经济上要一个市场经济充分完备发展的历史阶段。把市场经济体制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起来,是进行社会主义改革必须着力解决的一个问题。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不断地发展,俄语科学语体在科学技术情报和学术交流中得到了更加广泛的应用。苏联的一些最新的科学技术在书面上都是用俄语科学语体表达的。所以,掌握好俄语科学语体是获取世界上先进科学与技术的可靠手段之一。下面学术堂整理了二十个好写的俄语专业毕业论文题目,供大家进行参考:1、俄汉语修辞格数量相差悬殊之原因浅析2、“一带一路”背景下高校俄语教学创新研究3、语料库在俄语教学中的应用探究[J].科技风,2020(08):、杨柳青木版年画核心术语俄译研究5、高校教学改革背景下的旅游俄语课程教学创新研究6、俄语电影汉俄双语字幕在俄语学习中的作用7、郭沫若历史剧《屈原》在前苏联的翻译及传播8、汉俄网络广告中的语用预设浅析9、俄罗斯文学影视作品名的汉译问题10、大学公共俄语学习现状及策略研究——以新疆师范大学为例11、汉俄职业委婉语中的语言世界图景对比分析12、俄语战争话语的特点与功能分析13、如何在俄语课堂中融入学科素养14、基于词汇联想的词块学习理论在俄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15、新时代我国俄语语言与文化研究:问题与趋势

1)导师命题,自主选题。2)自己选题,向导师申请。喜欢文学选文学!喜欢语法选语法!喜欢社会论题选民族习惯之类的!论文很自由,关键是要有亮点。比如说我的论文是:《俄罗斯外来词辨析》。

俄语专业毕业论文最好写中俄对比之类的,好的题目就是成功了一半。最开始我也没计划不知道写啥,还是上届同学给的莫文网,有人帮助轻松好多试论俄语成语中的先例现象刍议中国俄语教学的发展俄语语用学的基本问题俄语语料库的新发展俄语在中亚的现状及发展前景新时期高校俄语专业现状调查及专业改革发展方向苏联解体后的俄语(Ⅰ)黑龙江省高校俄语专业教育教学情况调研报告山东省高校俄语教育情况调研报告全国大学俄语教学情况调查俄语专业大学生学习情感障碍的原因及对策从онлайн的使用看俄语外来词的发展趋势当代俄语中的英俄复合词构词模式及俄化方式浅析俄语语言对比研究新景观关于俄语教学改革的思考质量、效益、特色——谈俄语语言文学学科的建设与发展再论俄语专业教学改革——兼谈俄罗斯学的建设俄语教学与互联网高校俄语专业学生俄语课堂焦虑状况研究俄语成语语义分类及语义中心研究

关于世界史的毕业论文题目

关键词:美利坚 华盛顿 君主立宪制 孟德斯鸠 三权分立 题目:《论美国建国之初的政治制度选择》

你可以去看下(历史学研究)~里面已经发表的论文你可以看下论题,好好学习参考下

这种大问题是不会有人回答的 面对现实自己写吧

世界市场的形成 从新航路开辟到第一次工业革命到第二次工业革命再到现在。

世界史毕业论文题目大全

其实你可以根据自己的专业去确定一个方向,然后再具体的去找下资料和范文,先不着急去写,然后再定题目,最好要根据题目去找找资料和文献,再然后列个大纲给你们老师看,跟你们老师请教一下。汉武帝“独尊儒术”对中国古代学术文化发展的影响 北朝时期北方民族大融合的历史条件及表现士族门阀制度形成的历史条件及其衰落原因隋唐时期的政治体制的内容及其意义科举制对中国古代学校教育的影响科举制的公平性及现代思考科举制的废除与清末绅士的命运魏晋时期中央行政体制的发展演变汉代监察制度的特点宦官之祸的根源及社会影响论汉初统治思想变化汉武帝时期的经济政策述评论董仲舒的“大一统”思想

1、试论朱里亚-克劳狄王朝时期近卫军与皇帝的关系2、马尔克与5-9世纪的法兰克社会3、曼与马尔克的比较研究4、论林志纯关于中国城邦制与封建制的研究5、高中历史必修Ⅰ中的公民教育研究6、白月桥历史教育思想研究7、苏州市历史中考试卷发展研究(2009-2015)8、沪台两地最近版本初中历史教材对比研究9、近年(2010-2015)高考历史选择题量化统计研究10、江西历史高考选择题的变化走向及其教学策略的研究11、2011-2015年新课标全国卷1卷历史选择题分析12、建国初期(1949-1953)中学历史教科书价值取向研究13、阶级斗争史观的式微对高中历史教材的影响探究14、高中历史教材静态难度的定量比较研究15、高中历史教材中历史地图的比较研究16、中美国家历史课程标准比较研究17、改革开放以来高中历史教材中世界史体系的演变分析18、社会转型视野中的罗马帝制研究19、试论初高中历史教科书与教学的衔接20、新课程背景下亚非拉史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现状分析研究二十个好写的历史论文题目,由学术堂整理提供

世界市场的形成 从新航路开辟到第一次工业革命到第二次工业革命再到现在。

1939年经济危机的起因过程有哪些错误以及影响后果。看起来有些广泛,但是因为时代较近,题型较为经典,所以资料很好搜集。如果你不熟悉经济,你可以选政治话题,例如:欧洲资产阶级革命,英国与德国的两种君主立宪制;推荐写苏联的从开始到解体,成功创立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错误的斯大林主义,两极分化以及冷战,最后解。看起来虽然更广泛,但是因为时代更近,题型更为经典,所以资料更好搜集。

世界古代史毕业论文题目

妇好-妹喜;妲己-娥黄|褒姒-太姒.西施-姜嫄|王昭君-吕雉、栗姬|貂婵,蔡文姬-吴国太,洛甄,甘夫人、糜夫人|飞燕、合德——长孙皇后——孙二娘—郑氏苏夫人

1、根据个人经验,一般自考是没有历史学这个专业的,与历史相关的专业一般有历史教育学专业,即一般师范类学校主考的。2、自考是全国自考办统一规划,各省自考办单独安排考试计划的,所以不同的省份开设的专业可能都不一样。所以可能需要你把自己的自考报考省份补充清楚才能帮你查询到。3、一般自考的考试用书在每次考试之前考办会发布当地考试的指定教材,其中包括课程名称、主编、出版社、出版年号等相关信息,一般都可以在当地教育考试院或者招生考试中心网站上查询到。关于自考报名,可以去那局当地的教育考试院或者大学继续教育中心,或者在社会上找有资质的培训机构都可以,然后根据自身的条件是报考本科还是专科。专业根据自己的爱好和以后的就业来选择。还要注意有些专业是不能自考,报考自考本科的前提要提供国家承认的大专学历才可以报考。

哈喽!笔者也是一名河南的自考者。您说你打算报考历史专业的,我帮您查询了下,总结如下,希望能够帮助到您。如果您还有什么疑问我很乐意为您解答!060102历史教育专业(本科)主考院校:河南教育学院开考形式:面向社会序号课程代码课程名称103708中国近代史纲要203709马克思基本原理概论3064411现代教育理论405935信息技术教育505936信息技术教育(实践)600770中国近代史专题700772世界近代史新体系800771中国现当代史专题900773世界现当代史专题1000769中国传统文化1100775历史教育学1200774史学理论与方法1305937世界古代史专题1400015英语(二)1500790中国政治制度史1605190世界文化史1700765中国历史文选1800766史学概论1906999毕业论文(实践)说明:1、报考类别A类考生:历史专业专科及以上毕业生可直接报考本专业(不考加考课)。B类考生:非历史专业专科及以上毕业生报考本专业须加考“中国历史文选”、“史学概论”两门课程。2、不考“英语(二)”的考生,须加考“中国政治制度史”、“世界文化史”两门课程。3、“信息技术教育(实践)”、“毕业论文(实践)”为实践性环节考核课程,考生应依据培训与考核基本要求在主考学校或主考学校认可的单位进行考核。毕业论文的题目由主考学校确定,也可结合应考者的工作实践自选,但必须经主考学校审批同意。主考学校可为考生指派指导教师。毕业论文完成后由主考学校组织评阅并答辩。

你想自考历史学,看来是对历史很感兴趣。但大多时候,学一个专业,就是为了谋一份职业,历史学的普遍归宿是历史教师,但自考一般在招教中不被认可。所以,若是想提升学历,可以选择一个一份付出,双重收获的模式,如“技能+学历”,一方面可学的技术,另一方面能得到学历文凭,中专、大专,本科的都有。

世界史论文题目推荐

1、 浅谈中国货币制度的变革。 2、 浅谈中国古代土地制度。 3、 何谓“封臣建国”。 4、 浅谈中国古代农民战争的性质、影响和意义。 5、 浅谈汉民族的形成史。 6、 浅谈古代西域经济文化。 7、 古代东北的民族兴起与衰落。 8、 古汉语“普通话”的变革。 9、 唐代的宗教文化。 10、古代民俗服饰的演变。 就先这些吧,也不是很少了,呵呵呵,要还有意见,那就把你的问题再细致点好啦。

1939年经济危机的起因过程有哪些错误以及影响后果。看起来有些广泛,但是因为时代较近,题型较为经典,所以资料很好搜集。如果你不熟悉经济,你可以选政治话题,例如:欧洲资产阶级革命,英国与德国的两种君主立宪制;推荐写苏联的从开始到解体,成功创立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错误的斯大林主义,两极分化以及冷战,最后解。看起来虽然更广泛,但是因为时代更近,题型更为经典,所以资料更好搜集。

如下:

1、 浅谈中国货币制度的变革。

2、 浅谈中国古代土地制度。

3、 何谓“封臣建国”。

4、 浅谈中国古代农民战争的性质、影响和意义。

5、 浅谈汉民族的形成史。

6、 浅谈古代西域经济文化。

7、 古代东北的民族兴起与衰落。

8、 古汉语“普通话”的变革。

9、 唐代的宗教文化。

10、古代民俗服饰的演变。

帮您找到了以下几篇:谈谈培养高一学生辨析史料的能力

1 历史文化名镇——寨市旅游开发初探

2 改革开放以来上海国有企业产权改革的历史分析

3 收入分配理论的历史变迁及演进趋势

4 高学术起点,入国际主流——谈《知识产权》杂志的历史责任

5 馆史研究中口述历史的几个问题

6 浅谈高中历史教育在培养中学生人文素质中的作用

7 新课改下农村高中历史教学的困境及对策——对湖南省衡南县新课改的调查与反思

8 多维视野中的“身体转向”及其历史轨迹

9 国家应对犯罪策略转变的历史选择——解读刑事和解的探索实践

10 我国商标评审法律制度的历史、现状与制度完善

11 论历史比较法中的规律与例外

12 美国商业管制司法政策的历史发展和启示

13 苏区精神历史地位探微

14 马克思主义统战理论中国化的历史经验与当代价值

15 汤黎路 把握历史方位提升工作能力

16 论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制约因素

17 中国 *** 对中国现代化模式的历史探索

18 建党九十年来党的全球化理论创新的历史进程与基本经验

19 正确评价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历史

20 中国现代化与社会主义理论超越的历史分析

希望对您有帮助。

提供几篇高中历史小论文(节选),供参考。

1。 一百六十年前林则徐在中国发动了一场"禁烟运动",不仅在当时轰动世界,成为中国近代史的开始,林则徐也从此成为中国的"民族英雄"而名扬中华,流芳百世。

今天,一百多年后,我们重新审视历史,再度就林则徐当时的"禁烟运动"进行分析,就会发现有许多问题需要人们进行新的认识,特别把林则徐的行为完全称之为"爱国行为"有许多值得怀疑和商榷的地方。 本文就此做分析,以引起人们争论。

一、林则徐"禁烟运动"前的中国 从十四世纪开始发展起来的西方现代文明,随着人们思想的解放,新航线的开通,现代工业的兴起,缩小了世界不同地区之间的相互的距离。古老的东方,特别是充满神迷感的中国,西方各国早就意欲打开闭关锁国的古老中国的大门。

最早来华的是十六世纪葡萄牙和西班牙这些当时海上的强国,葡萄牙是自西而东,绕过非洲南端的好望角到印度,明朝正德九年到十一年间(公元一五一四至一五一六年)间到达广州沿海,在广州附近的一些小岛做一些中介商人,正德十二年(一五一七年)有八条葡萄牙船来到广州珠江口岸。 明朝嘉靖二十五年(一五四八年),在宁波,明朝官兵还与葡萄牙人发生武装冲突,据西方人记载,葡萄牙死于此役的有五百多人。

一五六一年左右来华的葡萄牙人因船上货物湿水,需要"借地晾晒",重金贿赂广东地方官,租下了澳门,每年完纳地租银一千两,一七四0年减少为五百两,历来均向山县缴缴纳。 。

2。 [摘要]通常认为,从1842年鸦片战争之后,中国社会开始了半殖民地化过程,但这种观点片面夸大了西方国家对近代中国的影响,抹杀了近代历届中国 *** 在内政外交领域的主动、积极的方面,作为史学研究,我们需要一种中性的和较为客观的理论来对中国近代史予以界定。

[关键词]鸦片战争,半殖民地,近代中国。 “半殖民地”是指一个国家受到外来势力的影响,而且受到外力影响的严重程度已使该国的独立地位受到重大影响,得这种影响的程度又没有使该国完全丧失独立国家的地位。

也就是说该国形式上有自己的 *** ,实际上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都要受制于殖民者。 因此“半殖民地”概念所描述的状态是一个介于独立国家和完全殖民地之间的一种中间状态。

对于独立的 *** 国家和完全殖民地国家之间的区别,我们会毫不费力地找出一个分界点,但如何划出独立国家和半殖民地国家之间的分界线,就面临相当大的难度,“半殖民地”是否具有起码的一些客观上量化的指标? 一般认为,从1840年起近代中国就进入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这已成为被史学界普遍接受的定论。 各种近代史著作也是以这一理论作为基础来叙述历史事件,把近代中国的内政、外交、经济、文化、军事等诸方面因素与“半殖民地”普遍联系,似乎只有与紧密相连才能说明清王朝的腐败、顽固、落后,才更能说明北洋军阀的倒退、卖国,才更能说明蒋介石南京国民 *** 的反动本质。

从而为人民的革命斗争、反帝斗争提供理论依据。新中国的史学界也在“半殖民地”等范式的指导下,对中国近代史上的重大事件进行研究,并取得了丰富的成果。

3。 摘 要 本文从“改革策略”、“改革步骤”、“改革者的地位与权限”、“和同僚的关系”、“改革者信念和毅力”等五个方面,论述了王安石变法与张居正改革成效之不同的原因。

(关键词 王安石变法 张居正改革 成效 ) 北宋和明朝进入中叶后,都面临着“积贫积弱”的局面。王安石和张居正就是在这种相近的背景下各自进行了变法与改革。

但是,将王安石的变法与张居正的改革进行比较,则王安石变法的成就不能与张居正的改革相提并论。 王安石变法之时就遭到了来自各方面的反对,以失败而告终。

后世学者对王安石变法也褒贬不一,可作为王氏变法不如人意的佐证。① 与王安石变法不同,张居正任相之时改革却得以全面推行。

虽然张居正身亡之后,其改革措施(除“一条鞭法”外)被明神宗废而不用,他本人也遭诬劾而被削官夺爵;但到万历末年,人们认识到改革的益处。 因此,他的文集问世后,为其作序跋的文人、士大夫无不对其改革称许有加,认为在他执政的“十余年间,海宇清晏,蛮夷宾服”,②并把他誉为“救时宰相”。

③天启朝,廷臣开始为居正鸣冤。于是熹宗下诏“复(居正)故官,予葬祭”;到崇祯朝,居正父子官复原职,尚书李日宣等更称:“故辅居正……肩劳任怨,举废饬驰,弼成万历初年之治。

其时中外义安,海内殷阜,纪纲法度莫不修明。功在社稷,日久论定,人益追思。”

④可见张居正以他的改革精神赢得后世对他的追思与怀念。这是王安石变法失败后所没有的。

选题,是撰写论文的开始,是开展史学研究工作的第一步。

好的选题可以使研究者少走弯路,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提高论文的成功率。 选题的产生并不是靠拍脑袋可以拍出来的,它有一个实际的形成过程。

要在平时的学习中勤学多问,注意培养疑古精神,增强问题意识,才能在最后的论文写作时候选好选准自己的课题。任何研究都有一个知识积累的过程,历史学的研究尤其如此。

所以在平时的学习中要注意知识的积累。积累知识并不等于说是要死记硬背大量的历史名词、事件过程等等,那样做的结果只能是陷入死读书,读死书的泥潭之中。

读书要有目的性,即围绕一定的知识点、兴奋点去读书,有目的有选择地积累知识。这就首先要学会在平时的读书学习中,寻找自己感兴趣的领域,如对第二次世界大战或战后冷战历史感兴趣,就可以在平时读书中多留意有关的知识和信息,并有意识地培养自己的问题意识,学会多问勤思,这样才能发现问题,并逐渐形成对某一课题的强烈兴趣,对之产生一种追根寻底的冲动,这样才能会以一种锲而不舍的精神,投身于喜爱的课题研究之中,写出高质量的论文来。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