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期刊知识库

首页 学术期刊知识库 问题

百年新征程完整论文格式

发布时间:

百年新征程完整论文格式

《奋斗百年路,启航新征程形势与政策》论文如下:

穿越血与火的历史烟云,历经建设与改革的风雨洗礼,伟大的中国共产党迎来了她100岁的生日。

忆往昔峥嵘岁月,百年史浸满多少屈辱的泪水,数十年抗争又流尽了多少中华儿女热血满腔。100年前,一艘南湖上的红船从黎明中驶来,中国革命放射出第一缕绚丽的曙光。从此,中国革命有了正确的航向。

党以七月的名义,呼唤八月的南昌风暴,呼唤秋天的井冈星火,呼唤长矛、大刀和红缨枪。100年风雨兼程,说不尽的坎坷沧桑;九十九年风云巨变,道不完的伟业辉煌!

忘不了,太行山下抗日的烽火,忘不了,微山湖畔的凯歌嘹亮。在无数先烈们用鲜血染红的党旗上,翻卷着的是x日本帝国主义的怒涛,流淌着的是为保卫祖国而澎湃的血浪。

是党带领我们斩关夺隘,历尽风险夺取胜利;是党带领我们艰苦奋斗,建设家园,奔向小康。

沧海桑田,神州巨变,100年征程岁月峥嵘,100年征程金光灿烂。如今,南极上空早已飘扬着我们的五星红旗,太平洋上出现了我们强大的海军舰队,神州5号也带着刚强的气势冲向了太空。

如今,一座座现代化的城市迅速崛起,一个个商厦、工厂、高科技企业正遍地生花……香港回来了,澳门回来了,那些曾经蔑视我们为东亚病夫的列强,一个个低下了自命高贵的头,就连大洋彼岸那个自恃天下第一的超级大国,也不得不一次次为他们的傲慢和无礼道歉。

我们这个曾经饥寒交迫的民族,已经可以骄傲地告诉世界:一个伟大的党正带领地球上五分之一的人口实现小康,走向富裕。请问,世界上还有哪一个政党能够创造出这样的奇迹。

写论文注意事项:

1、论文题目选定后,基本上不能有太大变动,但可以进行细节上的修改。

2、提交大纲时,不只是每章一两句话,弄个四五行交过来完事。而是整篇论文的大致结构和框架要说清楚:研究目的和意义;分为几个部分说明;每个部分的大概内容是什么,都要交代清楚。

3、论文写作一开始就必须严格按照教务处论文的模板来,从封面、摘要、正文一直到参考文献,以及页脚注释的所有格式,都必须一模一样,注意,是一模一样!否则到了后面再修改会有很多格式问题发现不了。

4、如果有人很傻很天真地问,老师,论文应该怎么写啊?这种问题我一概不回答。如果真有此疑问者,请直接登陆学校图书馆网站的期刊网去观摩几篇,体会一下正规论文的写法。

5、一些概念和定义,不要在脚注中写来自“百度百科”,即便你就是在百度当中查的,也要找到这句话的源材料,一般百度的下方都会有源链接,要写出这个概念具体出自哪本书或者哪篇期刊文章

悟空办公:10000篇的论文排版经验告诉你,如何搞定论文排版?临近毕业季,微信上又有越来越多的好友来和我抱怨论文的事情,今年经历过翟天临事件后,各大学校基本都在狠抓论文质量,这就苦了我们众多高校的学子。放眼望去,只见在导师办公室哭泣的毕业生更多了,甚至有的学生改了十多遍都没有通过,导致大家花费在论文打印上的费用也更高,所以甚至都有学生和我说:心力憔悴,都快抑郁了。作为这一行业的从业者,我其实是并不太愿意看到这种现象的。作为一家有社会担当的企业,我们公司决定将进行论文排版业务以来,所累计1万余篇的排版经验全部公开,以方便我们的学子高效搞定论文排版。一、准备篇建议把论文写作和论文排版工作进行分开,不要同时进行写作和排版。根据高效工作法则,专心做一件事的效率最高。所以应该是先专心进行写作,然后再进行排版。如果导师愿意的话,可以写完内容后,请导师审核内容是否OK,然后再排版,这样效率最高(有些导师为了节约时间喜欢内容格式一起看,其实这样反而耽误大家时间)。在内容没有问题后,我们首先应该详读一遍学校的格式规范,不要求每条都记住,但大概要求了哪些,大概在规范文档的哪个地方,要做到心中有数。然后就是准备好固定的页面,如封面,原创声明等,这些页面在排版的时候可以直接粘贴进去,再填写相关内容就行。注意:固定页面一定不要自己制作,一定是从学校发的格式文件或者模板里面复制出来,实在没有,找同学甚至学长学姐的论文,从那里面复制出来。自己制作吃力不讨好,花费时间不说,做的也不是正版,和学校的总是会有差异。二、排版篇然后就是按照论文页面顺序进行排版了,封面、原创声明这些改好内容复制到自己论文里面就行,中、英文摘要根据学校要求的格式进行排版,在这个时候不要管页眉和页脚,这个是后面再一起搞定的。接下来就是目录,目录页留好位置就行,具体内容是后面自动生成的。接下来是正文排版,具体的软件操作大家都在学校或者自己学过,并且大家所用的软件也不一样,我就不具体讲解。如果在某个功能使用上确实不是很明白,可以百度或者花点时间学习下秋叶大叔的教程(找秋叶大叔的课程学习虽然花费时间,但后期对大家的工作有巨大帮助)。在这里我主要讲些技巧上的提示:(1)各级标题除了要做到学校要求的字体、段落等格式要求外,注意一定要在段落里面选择大纲级别,章标题选择1级,节标题选择2级,条标题选择3级,没有选择大纲级别,后期将生成不了自动目录。(2)正文除了设置好学校要求字体、段落外,需要额外注意的一点是对齐方式应该是两端对齐(包括中、英摘要的正文),有些学校格式对这点可能会忽略,但我们也需要做到。(3)在设置过一次标题和正文格式后,可以利用样式功能,创建对应的样式以快速排版后面的内容。样式的名字可以用“1级”、“2级”、“1正文”等类似命名规则,用数字开头的命名可以保证你创建的样式排在样式库的最前方,方便你的调用。(4)如果学校要求每章的页眉或页脚不一样,那么在排版完一章后,可以用分节符进行分页,如果学校要求较简单,正文的页眉页脚内容都一样,在正文中可以简单用分页符进行分页。此处情况较为复杂,我将会在下一篇文章中具体讲解。但需要注意的是,一定不要用敲换行的方式进行换页,这种方式如果你排版完后修改了前面的内容,会发现后面的内容全部影响了,许多学生的论文反反复复修改的原因就是因为此。(5)参考文献的写法如果不会的话,可以百度参考文献自动生成器,有很多类似的小工具可以帮助你快速正确的写作参考文献。(6)在所有的正文都排版好后,然后就可以设置页眉页脚。页眉页脚简单来说,如果现在所排版的章节和前面的章节的页眉页脚内容不一样,那么就取消链接到前一节,这样就能实现每一章的页眉页脚内容不一样。相反,如果这一章的页眉页脚内容和前面是一致的,那么就把链接到前一节点亮。(7)最后自动生成目录,正文的所有标题都设置好大纲级别后,在引用-目录功能下插入个目录就行。这里提醒一点,如果后期调整了正文的内容,只需要在目录上点鼠标右键,点更新域,没动标题内容选择只更新页码,增、减或者修改了标题内容点更新整个目录。三、检查篇我们公司最开始也忽略了检查的重要性,但后期发现不管在排版的过程中如何细致小心,排版完后一定会有一些格式可能被其他操作影响了或者什么的,达到没有做到学校的要求,所以后期我要求公司所有的技术人员排版完每篇论文后,一定要细致的检查2-3遍,这样可以大大减少失误的地方,提高格式一次性通过的概率。后记至此,一篇论文就严格按照学校的要求排版好了。论文排版也算是一项比较复杂的工作,但如果掌握好技巧,再加上花费一定心思,还是可以做到高效通过学校的要求的。当然,一些要求复杂的学校,在排版论文的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各种无法预料的问题,碰到困难的同学欢迎关注我们公司微信公众号【悟空办公服务】,给我们留言提出,我们很愿意为大家解决。最后,祝愿天下所有毕业生们论文都能高效顺利通过!附:为造福更多学生,本文在保证完整性的前提下,允许各种形式的转载。

论文格式 1、毕业论文格式的写作顺序是:标题、作者班级、作者姓名、指导教师姓名、中文摘要及关键词、英文摘要及英文关键词、正文、参考文献。 2、毕业论文中附表的表头应写在表的上面,居中;论文附图的图题应写在图的下面,居中。按表、图、公式在论文中出现的先后顺序分别编号。 3、毕业论文中参考文献的书写格式严格按以下顺序:序号、作者姓名、书名(或文章名)、出版社(或期刊名)、出版或发表时间。 4、论文格式的字体:各类标题(包括“参考文献”标题)用粗宋体;作者姓名、指导教师姓名、摘要、关键词、图表名、参考文献内容用楷体;正文、图表、页眉、页脚中的文字用宋体;英文用Times New Roman字体。 5、论文格式的字号:论文题目用三号字体,居中;一级标题用四号字体;二级标题、三级标题用小四号字体;页眉、页脚用小五号字体;其它用五号字体;图、表名居中。 6、格式正文打印页码,下面居中。 7、论文打印纸张规格:A4 210×297毫米。 8、在文件选项下的页面设置选项中,“字符数/行数”选使用默认字符数;页边距设为 上:3厘米;下:厘米;左:厘米;右:厘米;装订线:厘米;装订线位置:左侧;页眉:厘米;页脚厘米。 9、在格式选项下的段落设置选项中,“缩进”选0厘米,“间距”选0磅,“行距”选倍,“特殊格式”选(无),“调整右缩进”选项为空,“根据页面设置确定行高格线”选项为空。 10、页眉用小五号字体打印“湖北工业大学管理学院2002级XX专业学年论文”字样,并左对齐。

完整的论文格式教程

写论文的格式。论文,古典文学中意为交谈辞章或交流思想,现多指进行各个学术领域的研究和描述学术研究成果的文章。论文一般由题名、作者、摘要、关键词、正文、参考文献和附录等部分组成。它既是探讨问题进行学术研究的一种手段,又是描述学术研究成果进行学术交流的一种工具。论文一般由题名、作者、摘要、关键词、正文、参考文献和附录等部分组成,其中部分组成(例如附录)可有可无。

小兰老师说档案——论文的格式与形式#档案培训#档案服务#档案职称

论文的格式是:

3.论文格式——摘要:摘要应具有独立性和自含性,有数据结论,是一篇完整的短文。摘要一般200-300字.摘要中不用图、表、化学结构式、非公知公用的符号和术语。

4.论文格式——正文:论文中的图、表、附注、参考文献、公式等一律采用阿拉伯数字编码,其标注形式应便于互相区别,如图1,图2-1;表2,表3-2;附注:1);文献[4];式(5),式(3-5)等.具体要求如下;

论文格式——图:曲线图的纵.横坐标必须标注量、标准规定符号、单位(无量纲可以省略),坐标上采用的缩略词或符号必须与正文中一致。

论文格式——表:表应有表题,表内附注序号标注于右上角,如“XXX1)”(读者注意:前面“”引号中的实际排版表示方式应该是“1)”在“XXX”的右上角),不用“*”号作附注序码,表内数据,空白代表未测,“一”代表无此项或未发现,"0"代表实测结果确为零。

论文格式与论文参考文献格式科学技术报告、学位论文、学术论文以及其它类似文件是主要的科技信息源,是记录科学技术进步的历史性文件.为了统一这些文件的撰写、编辑、印刷、出版、发行,便于处理、储存、检索、利用、交流、传播.现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 7713-87中有关论文格式、参考文献著录格式摘录如下:论文格式1.论文格式——题目:题目应当简明、具体、确切地反映出本文的特定内容,一般不宜超过20字,如果题目语意未尽,用副题补充说明。2.论文格式——作者:署名的作者只限于那些选定研究课题和制订研究方案、直接参加全部或主要研究工作、做出主要贡献,并了解论文报告的全部内容,能对全部内容负责解答的人。其他参加工作的人员,可列入附注或致谢部分。3.论文格式——摘要:摘要应具有独立性和自含性,有数据结论,是一篇完整的短文。摘要一般200-300字.摘要中不用图、表、化学结构式、非公知公用的符号和术语。4.论文格式——正文:论文中的图、表、附注、参考文献、公式等一律采用阿拉伯数字编码,其标注形式应便于互相区别,如图1,图2-1;表2,表3-2;附注:1);文献[4];式(5),式(3-5)等.具体要求如下;论文格式——图:曲线图的纵.横坐标必须标注量、标准规定符号、单位(无量纲可以省略),坐标上采用的缩略词或符号必须与正文中一致。论文格式——表:表应有表题,表内附注序号标注于右上角,如“XXX1)”(读者注意:前面“”引号中的实际排版表示方式应该是“1)”在“XXX”的右上角),不用“*”号作附注序码,表内数据,空白代表未测,“一”代表无此项或未发现,"0"代表实测结果确为零。

具体的范文模板链接:

新时代新征程论文格式

100年栉风沐雨,共青团始终坚定不移跟党走,团结带领共青团员和广大青年前赴后继、勇当先锋,书写了中国青年运动的华章。以下是我为大家准备了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主题征文 范文 ,欢迎参阅。

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主题征文一

昂首不畏千夫指,开天辟地担己任。一百多年前,马克思主义如一声惊雷,惊醒多少中国人!李大钊同志作为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敢于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不畏质疑的目光,在国内率先介绍、传播马克思主义。他的著作《我的马克思主义观》为中国共产党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支撑。将近一百多年后的一记警钟,拯救人民于水火之中、保卫国家于危难之际,钟南山同志当机立断,向人民普及疫情防控知识。他在,我们就有了抗疫的底气,就有了阻挡危险的屏障。

百年间,一个个共产党人无所畏惧,勇于创新,担起了民族大任,做时代弄潮儿。在历史的星河中,一个个共产党人始终闪耀着智慧的光芒。

坚守信仰向光明,巾帼怎肯让须眉。百年前,年轻的女战士刘胡兰被叛徒出卖。她打着寒颤,或许是因为冷风,或许是因为那泛着寒光的虎 头铡。她本来有活下去的机会,却铿锵有力地宣示:“怕死不当共产党!”她生得伟大,死得光荣。百年后硝烟平息的今天,张桂梅同志正在与自己、与世界打一场无声的战争。她身患数十种病症,被生活压弯了腰、挤出了皱纹,却仍不知疲惫地奔波,只为建成一所免费的女子学校,让大山深处的女孩们有机会学到知识。党的战士们不论性别,不论年龄,为大义、为人民奉献了自己的所有。什么样力量才能催生出这样有力的战士?是信仰,是对党组织全心全意的信任,在长途跋涉中,一个个共产党人怀抱炽热的信仰,替我们踏出光明大道。

俯身辛勤为人民,血泪交织颂青春。几十年前,来自长沙望城的普通青年雷锋,成为一名光荣的共产党员,一名为人民排忧解难的战士。“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这句誓言,他刻进了骨髓。1962年8月,在完成部队一次运输任务中,雷锋不幸因公殉职,为党和人民献出了22岁的年轻生命。几十年后,无数青年投身于扶贫攻坚战,黄文秀作为贫困村的村支书,带领村民勇敢搏击。翻开她的工作 日记 ,字里行间记载了多少个日夜的艰辛。一场暴雨,黄文秀的热血被永远冻结。这雨,好像下了一个世纪。年轻的共产党员,以血泪为笔,以岁月为纸,写下对人民无悔的热爱,对祖国无悔的付出。

苦尽甘来,民族富强,这是我们的一百多年。百年奋斗,信念永不灭!

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主题征文二

在21世纪这个快节奏的时代里,无一不改变,但是党还是一如既往,没有贫富贵贱之分,更没有年轻貌美或者风烛残年的区别。能让党始终如一的,终究还是华夏人民的那一颗炽热的心。因为我们沸腾的心燃烧之时,映照出来的只有党的影子,所以党至今还是那么灿烂辉煌。

记得长征是一段艰苦又无法一带而过的历史,是中国红军主力从长江以南各革命根据地想陕甘宁革命根据地会合的战略转移。长征的胜利从各个角度上来说,无一不表明中国共产党及其所领导的红军是一支无人能敌,不可战胜的队伍。长征后保存下来的红军人数虽然不多,但这是党的极为宝贵的精华,构成以后领导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的骨干。红军在长征途中,播下了革命的种子。长征中红军所表现出来的坚韧不拔的共产主义理想、革命必胜的顽强信念、艰苦奋斗的伟大精神和一往无前不畏牺牲的英雄豪爽的乞丐,构成了伟大的长征精神,成为激励共产党人和人民仅对继续前进的巨大动力。

长征精神,就是把全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坚定不拔的革命理想和坚贞不屈的信念,无论如何都相信正义事业必然胜利的精神;就是为了就难民,不怕任何艰难险阻,不惜付出所拥有的一切的精神;就是坚持独立自主、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上出发的精神;就是顾全大局、严谨守纪、团结一起的精神;就是紧紧依靠广大群众,同大家生死相随、患难与共、艰苦奋斗的精神。长征精神还是党的原动力和中国革命的伟大的顶梁柱,更是一股以爱国主义和民族精神为核心的无形的力量。

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主题征文三

穿梭岁月的烽火。走过历史的云烟,在人类浩瀚的旗海中始终闪烁着一面鲜明的旗帜。那是青春树立起来的旗帜,这面旗帜是我们可以看到那些在暗夜里不畏艰难,匍匐前进,寻找着光明未来的革命青年。

时间同白驹过隙,分秒必争,每时每刻我们总在与时间赛跑,今天我们不知不觉又要到了五四 青年节 ,我的心中感慨万千。

如今我们活在自己的花季。享受着属于自己的健壮体魄,学习着别人梦寐以求的知识,感受着来自祖国的关怀。

今天五四大旗传到我们手中我们流淌着的是我们祖先英雄血液,我们品味着的是我们祖先传承下来的文明,难道我们不该把这赤色的旗帜者侵染着祖祖辈辈鲜红的旗帜扛进21世纪吗?

长大意味着烦恼增加,意味着责任的变多,但我不会退缩,更不会畏惧。"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带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

我们是八点钟的太阳,飘扬的团旗昭是着我们的使命。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让我们发扬五四爱国主义和创新精神,让我们去谱写三个文明建设崭新的篇章,去迎接21世纪伟大民族复兴的曙光。

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主题征文四

雄鹰展翅,红旗飘扬,我们又一次迎来了五四青年节。我怀着一颗激动的心看着爱国抗日纪录片,我一直以为革命先烈的英雄 事迹 离我很遥远,但步入初中后,通过阅读历史文献,学习历史知识,关注国际时事,渐渐地了解我们国家如何从过去的贫穷封建发展至如今富强民主。国家之所以有这样的发展就是因为先烈们舍生忘死,艰苦奋斗的精神,离不开那些为国家做出贡献甚至付出宝贵生命的爱国英雄。

在这些重要的历史事件中,我最为感动的是五四运动。它承载并引领着一批先进青年、知识分子及最为质朴醇厚广大人民群众参与反帝反封建的伟大爱国运动,也是怀揣着热血与青春的那一代人们共拓开拓的一场思想解放和新 文化 运动。张扬、理想与激情并进,祖国正是有了千千万万个像你们那样无私无畏的英雄,才有今天展现于世界的辉煌。祖国经历了一个世纪的洗礼,已经成长为世界大国,我为我是一个中国人而自豪。

青,是富有生机的颜色,是阳光拂过麦田的颜色;春,是成长的季节,是万物复苏欣欣向荣的季节;青春也就是我们青少年阳光下那灿烂的笑脸。成长的路上不会风平浪静,20_年注定是一个不平凡的一年,我们经历了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新冠肺炎牵动了世界人民的心,对于这场突如其来的疫情,国家和政府做出了相应的 措施 和政策。国家不惜财力,物力人力很好的控制了这次疫情,在这场全球性的灾难面前,中国做到了国民一心。共同对抗疫情,让世界都感叹中国的能力。

为了梦想与追求,正是青春朝阳的我们要像小草一样破土而出。像河流一样勇往直前,像松柏一样傲然挺立。现在是我们学习奋进的时刻,让我们展翅高飞乘风远航。

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主题征文五

忆往昔,正是这一群青年屹立街头,在中华民族饱受屈辱时毅然挺身,以力挽狂澜之势救黎民于苦难之中。

看今朝,更有一群青年不畏生死,临危受命,对着时代立马昆仑,是他们,用胆识和勇气扬起自信的风帆,用奉献和不悔演绎着春华的硕果。

在今年爆发的新冠状肺炎疫情下,有多少像彭银华那样的年轻医生因治疗病人的过程中遭到感染而壮烈牺牲,让人悲痛不已。可他们并没有畏惧,因为他们是医生,现在祖国需要他们!千千万万的青年医生投入到战“疫”之中,“国有战,召必回,战必胜!”铮铮誓言,掷地有声。当他们穿上厚重的防护服时,他们是疫情中的“逆行者”、是病毒的“狙击手”、是患者的“生命线”。但他们脱下战袍后,他们也是父母的掌中宝、是爱人心头的朱砂痣、是儿女依靠的参天树。尽管如此,他们不忘初心,依旧义无反顾。

除了奋战在一线的医生,更有许许多多的英雄在阳光下守望,他们守护的是一片净土,是蔚蓝的天空,是碧绿的嫩草,是云淡风轻的世界。阴霾终将散去,春天终会到来!

我们当代中学生正处在人生的青春时节,我们应让自己的青春怒放异彩!我们应让自己的青春更加鲜艳美丽!我们应该用高深的学识和深造的眼光来报效祖国!“冲决历史之桎梏,浩荡历史之积_,新造民族之生命,挽回民族之危机。”是我们青年的使命,天戴其苍,地履其黄。纵有千古,横有八荒。前途似海,来日方长。美哉我少年中国,与天不老!壮哉我中国少年,与国无疆!铭记五四,把握今日,青春无悔!

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主题征文六

在我眼中,党就像一位母亲,时刻关怀、体贴着我们;党就像一位老师,教会了我们怎样做人;党就像亲人、朋友,在我们为难的时刻,会向我们伸出援助之手。我们应该感谢党,因为没有党,就没有我们今天的美好生活。

党是中华民族的英勇和守护神。如果没有党,我们中华民族也许到今天依旧是一个黑暗的旧中国。回眸历史,在封建主义、帝国主义的多重压迫之下,是我们的中国共产党,英勇地了压在人民身上的三座大山,号召工农红军爬雪山、过草地,最终到达陕北,创造了惊天动地的二万五千里长征,锻造了中国共产党大无谓的革命精神;还有那浴血奋战的台儿庄大捷、气壮山河的百团大战等赫赫战功,也无一不是我们党在向全世界表明:中国人民不可辱,中华民族不可欺。

党是中华民族继往开来的领路人。新中国成立后,在共产党的带领下,祖国日益强大,全国人民都过上了幸福生活。科技的高速发展使得“嫦娥一号”成功发射;“神州七号”载人飞船成功飞天;综合国力的不断提升,让全世界人民的目光都聚焦“鸟巢”,为中国的发展而欢呼雀跃;和谐社会的建设,让华夏大地一片祥和,美不胜收……这一切的一切,都是党再次向全世界表明:中华民族在日渐强大,“中国”这个东方巨人已经脱去了“落后”的旧装。

党是和平的使者,是我们生命中的第二位母亲。当利比亚的孩子正在饱受战火的侵袭,我们正在惬意地享受着党为我们制定的九年义务 教育 制度;当伊拉克的上空还弥漫着弹药的味道,我们的人民正在夕阳中享受天伦;当国外此起彼伏的战乱让人民苦不堪言,我们——只有我们中国人是那样的惬意与安详的生活着并快乐着。这一切,都源于您——倡导和平的我们的党,我们的母亲。这就是我眼中的党,一个小学生眼中的中国共产党。

同学们,当我们坐在宽敞的教室中学习,你是否会想到我们的学习是在为党而学习呢?党给了我们一切,我们理当为党奉献毕生。作为意气风发的新一代,我们必须肩负起建设祖国的重要使命,励精图治,奋发图强,将我们的祖国建设得更加繁荣昌盛,让中华民族拥有更加美好、更加辉煌的明天!

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主题征文相关 文章 :

★ 2022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优秀征文(通用10篇)

★ 2022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作文10篇

★ 最新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征文十篇

★ 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满分作文五篇

★ 2022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我这十年主题征文十篇

★ 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范文十篇2022

★ 2022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我这十年征文十篇

★ 以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我这十年主题作文精选10篇

★ 2022青春心向党建功新时代征文精选10篇

★ 筑梦新时代奋进新征程征文(精选7篇)

新征程新时代论文一级标题,奋斗百年启航新征程。根据相关公开信息查询,论文写作中,标题是关键构成部分,标题起到一个画龙点睛的作用,好的标题可以让读者清晰的了解文章的内容,论文写作有大标题小标题,也有标题的分级,写作上都有一些细节要求,一级标题,标题序号是4号黑体,独占行,末尾不加标点符号。

弘扬伟大的中华民族精神,高举爱国主义旗帜,锐意进取,自强不息,艰苦奋斗,顽强拼搏,真正把爱国之志变成报国之行。下面就是我整理的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主题征文5篇精选,希望大家喜欢。

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主题征文1

不知什么时候,科技走进了我们的生活。手机、iPad、电脑……它们几乎无时无刻都在发挥自己的本领,我们的生活似乎已经少不了它们,因为它们己经和生活融合在一起,成了我们生活中重要的一部分。

现在的科技日新月异,显然不能和以前的落后科技相提并论。我说道这儿,有的同学可能会想:那是因为以前科技不发达,当然不能放在一起“相提并论了”!可是,以前和现在的区别之一,不就是因为有一点——科技发达了吗,时代更新了吗?

这些现代的高科技,也就是时代更新的,其中一个重要的标志。当它们融入生活时,其实也将一些人们暂时还没有意识到的,但很崭新也很宝贵的一样东西也一同带了进去。它们也给创造它们的人——人类提供了方便与快捷,就像公交车可以用手机里的支付宝付款,而不用带交通卡,则免去了一些人忘记带交通卡的麻烦,又没有零钱。,乘地铁时也可以用手机,种种事物都体现了新时代的影子。

时代更新时, 其它 也在更新啊!比如,生活。

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主题征文2

今天,我来到奶奶家,发现奶奶买了一部智能手机,我走过去教奶奶玩微信。

首先,我给奶奶下载了一个微信软件,就开始教奶奶怎么打字,怎么发送,怎么加好友。奶奶学得挺快,不一会儿就学会了。于是奶奶说她要出去炫耀一下,我说,光有这点功能还不够。于是我让奶奶一会儿就按绿色的按钮就行了,然后我便跑回卧室,给奶奶发了一个视频,奶奶接通后惊讶地问我,你快出来教我,于是,我就挂断视频,把怎么用视频教会了奶奶。

后来,我出去帮妈妈买菜,没想到我回来后奶奶就像一个小孩子似的跑过来,对我说:“雪儿”我自己学会发表情了。”看到奶奶这副模样,我忍不住笑了,我问奶奶说:“奶奶您会发动画表情吗?”奶奶顿时不开心了,我又有耐心地教奶奶怎么发动画表情。

后来我又教奶奶怎么发朋友圈,让她在朋友圈儿里写 文章 ……

奶奶后来在她的朋友之间炫耀了一下。并且还教他们怎么做,我是怎么教的,她就怎么教,满满的成就感。

是啊,作为新时代的老人,他们的生活也应该丰富多彩,她们也应该追赶着时代的脚步。

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主题征文3

一个好少年,不是单凭她的成绩,而是集健康、智慧、勇敢以及善良于一身。我心里认证的第一位好少年,是我们班的李依夕同学。

李依夕是一位十分热情的同学,也是一位单纯善良的同学。别人向她请求帮助,她几乎从不说“不”。

我记得那是二年级时,我随手递给她一袋垃圾,让她帮忙扔。她二话不说,接过就去了。其实,垃圾桶离我一米不到。这样乐于助人的李依夕,常常都在我的身边帮助我。慢慢地,我形成了一种依赖感,每次有麻烦,我脑海里跳出的就是她的影子,甚至一件小事也要让她帮忙。

一天课间,我和李依夕一起跑到楼下的小书亭看书。我们各拿一本书,安安静静地看起来。不一会儿,我便开始不老实了,我放下手里的书,开始东张西望,终于发现了令自己感兴趣的书,那本书正在李依夕头顶的书柜上。我便让她帮我拿。李依夕个子比我矮一点儿,拿起来就有些困难,我却没有注意到,只是坐在一旁等着她拿。好不容易拿到了,她手一滑,书掉了下来,打到了她的头。我赶紧跑过去检查,还好没有受伤。我摸了摸她的头,问:“没事吧?”她摇了摇头,给了我一个超级宽容的微笑,把书递给我,又低下头静静地看书了。

这样的李依夕,总会用她的热情去感化每一个人。

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主题征文4

甩呀甩呀甩大葱,我又一次的在家发了“神经”,不为别的,就为表明我对我的偶像的崇拜。

墨绿色的长发被调皮的扎成了一对马尾,嘴里永远都是一边唱着歌一边嚼着大葱,眼睛大得格外出奇,肩膀上印着火红色的“01”,一件标准的夏季校服穿在身上俨然是一副美少女战士的模样。

可她不是美少女战士,她是一个能为大家带来美好歌声的少女——初音未来。

这是哥哥告诉我的,哥哥是则是听他的同学说的。初音不是人类,她是世界上第一个虚拟偶像,代表着人类对虚拟人格目前的最高成就,说起来有些别扭,反正哥哥是这么说的,我只要知道她是一个很乖巧、很可爱的女生就行了!

初音的歌到现在已经有了140多首,排到了全世界歌手的前100名!哥哥总喜欢发表这个那个的意见。比如初音的弟弟妹妹——镜音双子,在日本和韩国的总排名是84,只能眼巴巴的看着排名是2的姐姐初音嚼着葱,和小鸟一起玩。哥哥十分凄惨的说:“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我知道,这是曹植的《七步诗》。

永远都长不大的她将时间停留在了16岁,再配上一副可爱的外表,哥哥简直有些抓狂。

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主题征文5

“从前的轮渡到现在的高科技大桥……”不由让我感慨,新时代跨越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改变!

前几天新闻看到,钱塘江新建大桥实现了飞的跨越,它位于彭埠大桥(钱江二桥)下游侧,全长1350。8米。大桥分上下两层,上层是8车道高速公路,下层是双线快轨,机场轨道快线从这里跨过钱塘江。机场轨道快线与沪杭甬高速公路线位在钱塘江段重合,改建工程遵循节省过江通道资源及工程造价、节约土地资源等原则,改变地铁项目以往采用隧道方式穿越钱塘江,实现杭州地铁首次踏浪“飞渡”。太让我吃惊了!

如今真得是新时代的跨越,你瞧!我妈妈整天在家,你以为她没有花过一分钱的吗?NO,大错特错,她整天在网上购物,只要在网上看到自己需求的东西,点击付款,两三天后,你东西,快递员就送到你家门口,既省事又方便!

随着新时代的跨越,我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科技不断进步,我们真幸福!现在我们一定要努力读书,成为国家有用的人才。这样我们就会更加幸福!社会更加稳定!生活更加美好!

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主题征文5篇相关文章:

★ 关于共圆中国梦 奋进新时代主题优秀征文5篇

★ 奋进新时代争做追梦人主题征文精选范文5篇2020

★ 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的感悟

★ 2022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征文精选

★ 奋进新时代争做追梦人的征文范文5篇

★ 礼赞新中国,筑梦新时代话题作文建功新时代主题范文5篇

★ 2022最新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征文

★ 奋进新时代争做追梦人征文1000字【5篇】

★ 奋进新时代争做追梦人征文最新集锦[5篇]

百年奋斗新征程论文参考文献

百年来,时代的每一次向前,都映照着青年的身影。时代在变、环境在变,中国青年一代的热血始终未变。青年之所以为青年,在于初生牛犊不怕虎,在于敢闯敢做,努力把梦想变为现实。他们危难关头义无反顾,他们将有限的青春投入到无限热爱的事业中。在近几年脱贫攻坚和疫情防控两大战役中,涌现出许许多多青年榜样值得我们学习。          难以忘记,在脱贫攻坚战场上,许多年轻干部勇挑重担、挥洒汗水和鲜血,甚至是生命。黄文秀这位85后全国脱贫攻坚楷模,将青春奉献给了基层,将生命永远定格在30岁。还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的年轻扶贫干部,我身边也有一位让我敬佩的90后干部,就在脱贫攻坚号角吹响,需要下沉一批干部驻村时,其他人都不愿去条件艰苦的农村,而她却是主动申请去的,她说:我生长在城里,工作在机关,我想到农村去锻炼以下,别在该吃苦的年纪选择安逸。大家都认为她一个独生女,从没干过脏活累活,认为她坚持不了多久,没想到的是她不仅干下来了,而且一干就是两年,她用实际行动最好地诠释了“乡村振兴,关键在青年,不获全胜,绝不收兵”的豪迈誓言。         难以忘记,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以80、90后为代表的青年一代挺身而出、奋勇逆行。在这第一批最美逆行者中,就有一名我熟悉的同事,她是一名80后女护士,在我的印象中,她做事果断,敢于挑战,性格犹如一个男孩。她临出发时被母亲含泪责备到:医院五六百号人,你为啥第一个报名啊?确实,新冠疫情来势汹汹,武汉那边是个什么情况,大家都不得而知;她能否平安回来,大家心里都没有底。她乐呵呵地安慰母亲的话,让我湿了眼眶,她说“我是一名党员,我觉得我应该去,而且我是呼吸内科最年轻的护士,我觉得更应该我去。         然而,在我们身边也不乏有这样一群年轻干部,工作一段时间后,以为没有了晋升的空间,没有了奋斗的动力,精神萎靡不振,抱着“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态度混日子,年纪轻轻就选择“躺平”之路。在追求梦想的路上,我们都一样,或许现在觉得很累,那是因为你在走上坡路,只有走下坡路才不累。风云变化的形势容不得我们青年一代选择“躺平”。青春是有限且短暂的,80、90的我们正如朝阳,为什么要躺平?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时代的浪潮浩浩荡荡。历史只会眷顾坚定者、奋进者,绝不会等待懈怠者、畏难者。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长征,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我们新时代青年加入的,是一场伟大的接力赛。80、90的我们正是风华正茂之时,我们应当接过60、70的担子,在新的赶考路上,拿出“请党放心,强国有我”的信念,“青春有为,青春无悔”的决心,“心中有梦想,脚下有力量”的斗志,初心如磐,使命在肩,顺应时代变化,练就时代需求的本领、技能,写下不悔篇章。让我们有一份热,发一份光吧!用实际行动证明,我们新时代青年,不是躺平的一代,而是奋斗的一代。(宋庆竹)

如何从百年复兴中汲取奋进力量论文如下: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系统总结了我党百年奋斗的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深刻而鲜明地回答了历史之问、时代之问、人民之问、未来之问。

学习贯彻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就是要通过学习百年党史了解昨天、把握今天、开创明天,从中汲取建功新征程、奋进新时代的磅礴力量。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只有真正了解过去才能正确认识现在,只有正确认识现在才能科学把握未来。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系统总结了我党百年奋斗的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深刻而鲜明地回答了历史之问、时代之问、人民之问、未来之问。

学习贯彻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就是要通过学习百年党史了解昨天、把握今天、开创明天,从中汲取建功新征程、奋进新时代的磅礴力量。一要坚定理想信念,在锚定伟大目标中不懈奋斗。

百年波澜壮阔,百年大道如砥,百年初心如磐,百年勇毅前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无比壮丽的崇高事业,需要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人民接续奋斗。

勿忘昨天的苦难辉煌,无愧如今的使命担当,不负明天的伟大梦想。过去一百年,中国共产党向人民、向历史交出了一份优异的答卷。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又踏上了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的赶考之路。

外国对百年新征程的研究论文

自海通以还,新学渐兴,域外学术书籍译介遂成近代中国“输入学理,再造文明”(胡适语)之重要途径;而对外国学者中国史研究著述的译介,不仅有益于学术的繁荣发展,更有助于我们在一定程度上克服因“身在此山”而形成的某些局限。但国外中国史研究林林总总,洋洋大观,几十年来(特别是近20年)对其译介虽多,终也只能是“取一瓢饮”,因此这种译介的态度和选择标准本身小而言之实际又是学术变迁的反映,大而言之甚至可说是时代、社会变化的一种折射,成为值得研究的对象。本文不拟对50年来海外中国近代史研究著作译介的丰硕成果作全面研究述论,更非具体的书评书介,仅想对这种译介在不同时期的主要特点、对国内中国近代史研究的主要影响和意义等试作初步研究概述,难免挂一漏万,诚祈方家指正。 (一)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并不仅仅是一种政权的更迭,而是从经济基础、社会结构到上层建筑深刻而全面的巨变,马克思列宁主义上升为国家意识形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认为,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但上层建筑反过来又会影响经济基础,因此一种全面的社会变动要求一种全新的意识形态与之相应。“学术”属上层建筑.所以对旧有的学术进行“改造”就“势所必至”了。由于对中国近代历史的认识与中国革命关系重大,所以中国近代史研究中的马克思主义学派在中国共产党夺取政权的革命战争年代就已相对成熟;但在原先的高等院校的知识分子中,这一时期占统治地位的一直是种种非马克思主义学派。这样,以前者改造后者,对资产阶级学术思想进行批判,自然成为这一领域的中心任务,对海外中国近代史研究著作的译介,自然也不可能离开这一中心任务。 对此意图,当时出版的所有海外中国近代史研究著作译介几乎都有明确的说明。《中华帝国对外关系史》的“中译本序言”谈到之所以翻译此书一是因为该书的资料“有不小的利用价值”,但更重要的一个理由”是因为它“一向被中外资产阶级学者奉为圭臬之作”,现在“不要忘记这些谬论在很长的一个时期中,曾经严重地毒害了中国的思想界。应该说在殖民主义理论的作品中,这部书是占着非常重要的地位的,因而也就是反对殖民主义者所应该注意阅读的东西”。①丹涅特著《美国人在东亚》、莱特著《中国关税沿革史》、约瑟夫著《列强对华外交》、威罗贝著《外人在华特权和利益》、伯尔考维茨着《中国通与英国外交部》的译者“前言”或“后记”,都毫无例外地郑重声明了这一点。 在当时百废俱兴的历史条件下,就数量而言,翻译出版的海外中国近代史研究著作并不算多。但从学术研究的角度看,50年代组织选译的绝大多数著作的确代表了国外有关学术研究的一流水平,选书之精当与译品质量之高至今仍令人钦佩,此皆说明选译者眼光的不凡、学识的深厚与态度的严肃认真。例如,直到现在《中华帝国对外关系史》仍是被国内中外关系研究者引征最频的著作之一;《外人在华特权和利益》一书在整体上仍未被超越……更有意义的是,当时代环境发生变化后,这些译著的学术性便立即显示出来,为一些相关学科在新时期的迅速发展打下一定基础。 更值得注意的是,50年代初期对苏“一边倒”,各学科都在自身建设方面竞相翻译出版“苏联老大哥”的有关著作作为“教科书”,并奉为“典范”时,有关研究中国近代史的著作却翻译出版极少,更无被视为“典范”之作。这也从一个方面说明在中国近代史学科中中国的马克思列宁主义学派当时即已相对成熟,已基本形成了自己的理论体系、框架和方法,无需像其他不少学科那样匆忙照搬苏联的“教科书”。 随着国内政治形势的变化和发展,“阶级斗争”愈演愈烈,对外国资产阶级学者的分析、批判言辞也日趋激烈,这种“译介”更明确被提到“了解敌情”、“兴无灭资”、“反帝反修”的程度。《外国资产阶级是怎样看待中国历史的——资本主义国家反动学者研究中国近代历史的论著选译》(第1、2卷)和《外国资产阶级对于中国现代史的看法》近120万字,选译了从19世纪末叶以来,尤其是近几十年来仍有影响的英、美、法、德、日等国数十位资产阶级学者对中国近代社会性质、近代经济及文化问题、中外关系、农民战争、边疆危机、中国革命、国共斗争……等各方面有代表性的论述。在长达万言的“序言”中,选编者对近百年来外国资产阶级学者的中国研究状况进行了高度的概括,对各种观点进行了严厉的政治批判,并进一步申明了编译的目的:“我们选译这些资料,即是为了了解敌情和提供反面教材进行兴无灭资的斗争。我们从这些资料里可以进一步认清学术思想领域内,外国资产阶级学者的真面目,认识帝国主义通过文化侵略毒化中国人民的罪恶活动,借以激发我们民族自尊心和爱国主义思想,积极参加反对帝国主义和现代修上主义的斗争,并且从斗争中清除资产阶级历史学在中国史学界的流毒和影响,壮大历史科学队伍,团结一切爱国的历史科学工作者,共同建设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新文化。”② 十年“文革”特别是它的中后期,有关俄苏研究中国近代史的著作在一片荒芜的学术园地中突然“一花独放”,翻译出版了一大批。这种“一花独放”,完全是由于“反修”斗争和中苏边境冲突的需要。齐赫文斯基主编的《中国近代史》的中译本“出版说明”写道:“本书炮制者以极其卑劣无耻的手法,全面、系统地伪造近代中国历史”,“恶毒诽谤攻击中国人民的伟大革命斗争和中国共产党的马列主义正确路线”。这篇个到5000字的“说明”充满了“恬不知耻”、“疯狂攻击”、“秉承其主子出意旨”……这样一些几近谩骂的文字,并认定这部书的目的是“妄图否定毛主席关于中国近代史的一系列科学论断,否定毛主席为中国革命制定的马列主义正确路线”,“变中国为苏修社会帝国主义的殖民地”。③当时的“时代精神”可说尽在其中。而有关中俄边境著述的译介更多,由于这些译著以资料、回忆录为主且限于本文篇幅,恕不细述。但是这些翻译为后来的中俄关系史研究打下了较为深厚的基础。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由于中美关系在1971年开始解冻,费正清的名著《美国与中国》也在“供有关部门研究中美关系时批判和参考之用”的名义下,由商务印书馆组织翻译出版。 (二) “文革”结束后,随着改革开放的新时期的开始,沉寂已久的学术开始复苏,由于较长时期的自我封闭,学界对国外学术研究的了解尤其必要、急迫。这种形势,为海外中国近代史研究译介的繁荣发展提供了客观条件,而开风气之先且成效最著的则为中的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在国门初启的1980年创办的不定期刊物《国外中国近代史研究》。 该刊编者在创刊号中明确表示其“目的在于及时介绍外国研究中国近代史的情况,了解外国研究中国近代史的动态,沟通中外学术交流”。承认“近年来,在中国近代史这个学术领域内,国外的研究工作发展较快”,“一些我们还未涉及的问题,国外也有了较深入的研究;国外还不时对我国近代史研究上的某些观点提出不同意见,进行商榷或争论。凡此种种,都需要我们及时了解,以改变闭目塞听的状况,活跃学术空气,促进研究工作的发展”。“所收文章主要看其是否有新观点、新资料,或新进展,至于内容与观点正确与否,则不一定要求”。④从“了解敌情”、“反面教材”……到“沟通中外学术交流”、彼此平等地“进行商榷或争论”,承认自己多有不足、曾经“闭目塞听”……这种转变是巨大的、根本性的。这篇“编者的话”虽只短短400多字,但却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新时代的新精神,亦说明所谓新时期确非虚言泛论,而是实实在在地发生了方方面面巨大的新变化。后人或许很难想象,这种平实如常的语言所说的本是最“平常下过”的道理、然而实际却是那样地“不平常”,因为它是那样地来之不易。这种态度,可说是新时期译介的代表。从1980年创刊到1995年终刊,《国外中国近代史研究》15年来共出版27辑,发表了40O余篇近80O万字的译作。其中有国外学术期刊的论文翻译,也有著作摘译,文种涉及性、日、俄、法、德等诸多语种,以较快的速度、较为全面地向国内学术界介绍了外部世界的有关信息,对学术研究起了重要作用。对学术发展如此重要的刊物却因种种原因不得个于几年前停刊,学界至今仍咸为惋惜。另外,由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主办的《国外中共党史研究动态》从1990年创刊到1996年停刊,共出刊42期,也曾是了解国外有关学术发展的一个重要窗口。 在最近20年中,有关译介越来越多,越来越快,其中影响较大的译丛有: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从1987年起出版“中国近代史研究译丛”,陆续出版的有美国学者魏斐德著《大门口的陌生人——1839―1861年间华南的社会动乱》、孔飞力著《中华帝国晚期的叛乱从其敌人——1796―1864年的军事化与社会结构》、费维恺著《中国早期工业化——盛宣怀(1844―1916)和官督商办企业》、陈锦江著《清末现代企业与官商关系》、施坚雅著《中国农村的市场和社会结构》、英国学者杨国伦著《英国对华政策(1895―1902)》、日本学者滨下武志著《近代中国的国际契机——朝贡贸易体系与近代亚洲经济圈》。 江苏人民出版社从1988年起陆续出版的“海外中国研究丛书”中与近代中国有关的译著有美国学者费正清、赖肖尔著《中国:传统与变革》、罗兹曼主编《中国的现代化》、格里德著《胡适与中国的文艺复兴——中国革命中的自由主义(1917―1950》、郭颖颐著《中国现代思潮中的唯科学主义(1900―1950)》、史华兹著《寻求富强:严复与西方》、柯文著《在传统与现代性之间:王韬与晚清改革》、墨子刻著《摆脱困境——新儒学与中国政治文化的演进》、周锡瑞著《义和团运动的起源》、杜赞专著《文化、权力与国家——190O―1942年的华北农村》、艾恺著《最后的儒家——梁漱溟与中国现代化的两难》、张灏著《梁启超与中国思想的过渡(1890一1907)》、任达著《新政革命与日本——中国,1898―1912》、周策纵著《五四运动:现代中国的思想革命》、萧公权著《近代中国与新世界:康有为变法与大同思想研究》。 山西人民出版社1989年出版的“五四与现代中国”丛书收有译著《五四:文化的阐释与评价——西方学者论五四》、美国学者施瓦支(舒衡哲)著《中国的启蒙运动——知识分子与五四遗产》、张灏著《危机中的中国知识分子》、纪文勋著《现代中国的思想遗产——民主主义与权威主义》、日本学者近藤邦康著《救亡与传统》。 其他译著更是难以胜数,对不同专业领域都有相当的影响。 通论性的主要有费正清编《剑桥中国晚清史》(两卷)、《剑桥中华民国史》(两卷),另外费氏的《美国与中国》不断重印,《费正清集》、伟大的中国革命(1800―1985)》、《费正清自传》和《费正清看中国》等都翻译出版。还有美国学者石约翰著《中国革命的历史透视》、史景迁著《天安门》、柯文著《在中国发现历史——中国中心观在美国的兴起》,以及日本学者沟口雄三著《日本人视野中的中国学》等。 经济史方面主要有美国学者郝延平著《中国近代商业革命》、《十九世纪的中国买办——东西间桥梁》、刘广京著《英美航运势力在华的竞争(1862―1874)》、日本学者中村哲著《近代东亚经济的发展和世界市场》、美国学者珀金斯著《中国农业的发展——1368―1968》、黄宗智著《华北的小农经济与社会变迁》、《长江三角洲小农家庭与乡村发展》、《中国农村的过密化与现代化》、杨格著《近百年来上海政治经济史(1842―1937)》、法国学者白吉尔著《中国资产阶级的黄金时代(1911―1937)》等。 政治、军事、社会史方面的译著主要有美国学者周锡瑞著《改良与革命——辛亥革命在两湖》、易劳逸著《1927―1937年国民党统治下的中国流产的革命》、胡素珊著《中国的内战》、齐锡生著《中国的军阀政治(1916―1928)》、小科布尔著《江浙财阀与国民政府(1927―1937)》、鲍威尔著《中国军事力量的兴起(1895―1912)》、施坚雅著《中国封建社会晚期城市研究》、英国学者贝思飞著《民国时期的土匪》、加拿大学者陈志让著《军绅政权——近代中国的军阀时期》、苏联学者卡尔图诺娃著《加伦在中国,1924―1927》、切列潘诺夫著《中国国民革命军的北伐》、贾比才等著《中国革命与苏联顾问》、论文集《共产国际与中国革命——苏联学者论文选译》等。 有关中外关系史的译著主要有英国学者季南著《英国对华外交(1880―1885)》、美国学者李约翰著《清帝逊位与列强(1908―1912)》、威维尔著《美国与中国:财政和外交研究(1906―1913)》、柯里著《伍德罗·威尔逊与远东政策(1913―1921)》、塔克曼著《史迪威与美国在华经验(1911―1945)》、菲斯著《中国的纠葛——从珍珠港事变到马歇尔使华美国在中国的努力》、科尔著《炮舰与海军陆战队——美国海军在中国(1925―1928)》、沙勒著《美国十字军在中国(1938―1945)》、柯伟林著《蒋介石政府与纳粹德国》、包瑞德著《美军观察组在延安》、布赖克福特著《卡尔逊与中国》、凯恩著《美国政治中的“院外援华集团”》、孔华润著《美国对中国的反应》、谢伟思著《美国对华政策(1944―1945)》、日本学者藤村道生著《日清战争》、苏联学者鲍里索夫等著《苏中关系》等。 思想文化史方面的译著主要有美国学者伯纳尔著《一九○七年以前中国的社会主义思潮》、林毓生著《中国意识的危机——“五四”时期激烈的反传统主义》、卢茨著《中国教会大学史》、日本学者实藤惠秀著《中国人留学日本史》、法国学者卫青心著《法国对华传教政策——清末五口通商和传教自由(1842―1856)》(两卷)等。 人物研究方面的译著主要有美国学者德雷克著《徐继畲及其〈瀛寰志略〉》、史扶邻著《孙中山与中国革命的起源》、薛君度著《黄兴与中国革命》、麦柯马克著《张作霖在东北》、日本学者松本一男著《张学良》、苏联学者普里马科夫著《冯玉祥与国民军》、英国学者施拉姆著《毛泽东》、美国学者特里尔著《毛泽东传》、迈斯纳著《李大钊与中国马克思主义的起源》、周明之著《胡适与中国现代知识分子的选择》、弗思著《丁文江——科学与中国新文化》等。 以上仅是一个极为粗略的鸟瞰,但从中却足可看出海外中国近代史研究著作的译介在这20年中的繁荣盛况,确实起到了“改变闭目塞听的状况”、“沟通中外学术交流”的作用,对这期间中国近代史学界学术的活跃和发展起了不能忽视的推动作用。 (三) 这期间的海外中国近代史研究著作译介对国内有关研究的影响、促进是多方面的。当然,学术的变化、各种新观点的产生总体而言自有更为深刻的社会与学术自身的背景和原因,这种“译介”只是其中因素之一。但由于本文的任务只是分析这种“译介”的作用,不必对其他背景与原因作深入探讨与详细论述,故祈读者勿因此而以为笔者认为新时期的种种新观点完全是这种“译介”外在作用的结果;同样,对各种新观点本身的具体分析、深入研究和评判也不是本文的任务。故本文亦仅限于客观论述“译介”对各种新观点的影响和作用。大体而言,这种影响有以下几个方面: 新时期中国近代史研究中一个引人注目、也引起激烈争论的观点是从现代化(本文中“现代化”与“近代化”二词意义相同,根据行文需要选择使用)的角度,而不仅仅或主要不是从阶级斗争、民族斗争的角度来看待中国近代史。“海外中国研究”丛书的“总序”明确表示:“故步自封,不跳出自家的文化圈子,透过强烈的反差去思量自身,中华文明将难以找到进入其现代形态的入口”。“收入本丛书的译著,大多从各自的不同角度、不同领域接触到中国现代化的问题”。在很长的一个时期内,以费正清为代表的“西方冲击一中国反应”模式是西方中国近代史研究中占主导地位的学派。这一模式认为“传统”与“现代”互相对立,中国近代的历史尤其是现代化史的动力完全来自外部的刺激和挑战,因此“19世纪之前使得中国如此伟大的东西,恰恰被证明也就是后来严重地阻碍着中国实现现代化转换的东西”。“中国作为‘中央之国’,其自我独立的政治和文化运转体系,以长期未受到外来挑战而闻名于世”。但也因此“直到现代挑战不可避免地降落到它的大门口之时,都未能领悟到这种挑战的性质”,因而错过了现代化的时机。⑤新观点也正是从这一角度出发,从中国近代自身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探讨现代化受挫的原因;同时对西方的侵略带来的不同(广义的)文化的“碰撞”以及这种“碰撞”引起的中国社会的变化等作了不同以往的结论。在现代化理论框架中,洋务运动自然成为“中国早期工业化”的一个重要阶段,而兴办洋务的最初动机则无足轻重,也因此才会在80年代形成洋务运动研究热。同样,一些研究者对民国时期尤其是抗战前的经济状况也作了更为客观的研究。 近代中国的“市民社会”、国家与社会的关系、公共领域等是近些年美国学界的一个研究热点,并有激烈的争论,而近年中国的有关研究,如对晚清商会、自治社团或组织、地方精英、公共机构等方面的研究成果甚丰,明显受此影响与启发。甚至对近代中国“市民社会”这种观念提出质疑、反对意见的,其基本“理论资源”也还是来自美国学界的不同观点,亦见其影响之深。 由于主要地不是从阶级斗争或民族斗争而是从中西文化冲突、互补(在近代中国实际几乎是西方文化向中国文化的单向流动)的角度出发,不少研究者更侧重于“买办”、“租界”在东西方文化交流中的作用与意义。同样,传教士、教会学校在中国现代化过程中所起的积极作用,主要是传播近代科学文化知识,近年也得到更多的强调与重视。文化与社会的关系或曰文化背后的社会意义,是近些年来在西方兴起的一种新的学术观点、方法和思潮,《义和团运动的起源》和《文化、权力与国家——1900―1942年的华北农村》便是这种新范式在中国近代史研究领域的代表作。前者对19世纪山东省的社会、经济结构作了区域性分析,尤其是用文化人类学的方法对鲁西北地区的民间文化,如社戏、话本、宗教、庙会、集市、尚武传统、中西文化冲突的历史等都作了细致的研究。在此基础上,作者认为义和团运动的爆发是鲁西北的社会经济结构与文化传统之间由多种原因“互动”的结果。后者力图打通历史学与社会学的间隔,从“大众文化”的角度,提出了“权力的文化网络”等新概念,以华北农村为例,详细论证了国家权力是如何通过种种渠道,诸如商业团体、庙会组织、宗教、神话等深入社会底层的,如“龙王庙”的实际意义是掌管水资源的分配,乡绅关注“关帝庙”是将其。既作为国家的守护神又作为地方的保护者。这两本书对近年来国内的有关研究产生了明显的影响,如传统文化与义和团的关系,庙会的社会文化意义、功能都受到研究者的重视。 在中外关系史研究中,一些研究者认为中国被纳入近代国际体系的过程当然是国家主权受侵犯的过程,是被殖民的过程,但同时也是近代中国“睁眼看世界”、破除“华夏中心”的过程,是外交近代化,即近代外交观念、制度产生和发展的过程。几十年前的“侵华史”已渐为现在更加中性的“中外关系史”所取代,虽只一名之兴替,却也可略窥学术之变化,表明研究的“理论预设”今昔已有所下同。 在思想史研究方面,以前未获研究的“唯科学本义”开始被研究者注意,对自由主义及其代表人物的研究更加客观,已从“政治批判”转入“学术研究”,这反映出“译介”的影响。《中国的启蒙运动——知识分了与五四遗产》一书中对“启蒙”与“救亡”关系的探讨,使中国思想、学术界深受启发。从70年代后期起,美国的中国史研究中“传统”与“现代”互相对立的模式渐为新的现代化理论所取代,即“现代”从“传统”中发展而来,应更加注重承继、利用种种传统资源。《中国意识的危机——“五四”时期激烈的反传统主义》一书更侧重对近代中国,尤其是五四时期“激烈”“全面”反传统思想的负面作用进行分析,在80年代中后期“文化热”、“激烈反传统”思潮再度产生的背景下,该书的翻译出版确引人注目,作者可能也未想到,该书实际为90年代因种种原因而异军突起的“文化保守主义”作了重要的理论铺垫。 在人物研究方面,《孙中山与中国革命的起源》将孙中山个人与社会环境紧密结合起来考察,突破了以往人们讥称的“孙中心”框框。《黄兴与中国革命》一书对以往注意不够的黄兴与辛亥革命的关系作了细致的研究,引起了有益的探讨,促进了有关研究的深化。而且,以上两书均在国门初启时翻译出版,当时也更引人注目。《李大钊与中国马克思主义的起源》一书对李大钊思想与民粹主义的关系作了深刻的研究和分析,启发了关于民粹主义对中共其他领导人思想影响的研究,这种研究直到现在仍引起热烈的争论。相对于国内的人物研究以前主要集中于政治人物,国外对“文化人物”的研究一直比较重视,如对梁漱溟、丁文江、钱穆、洪业等都有研究专著,这些专著的译介对国内有关研究有着明显的推动作用。 简言之,50年来海外中国近代史研究著作的译介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历史一样走过了曲折发展的过程,现在确可说是百花齐放。但在这种繁荣之下却仍有不能忽视的隐忧,即译作的质量有每况愈下之势,一些错译、误译反而起了学术的“误导”作用,倘长此以往,会使人对所有“译介”的准确性都产生怀疑,终将使这种学术发展必不可少的“译介”本身受到严重损害。提高译作质量,是译介者的当务之急。当然,每个研究者都必须面对的挑战是,在如此多样化的译作面前如何能真正撷其精华而不是食洋不化,机械照搬。而这,却是更加艰难,也更加重要的。

海外中国研究丛书173册PDF电子版

如何从百年复兴中汲取奋进力量论文如下: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系统总结了我党百年奋斗的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深刻而鲜明地回答了历史之问、时代之问、人民之问、未来之问。

学习贯彻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就是要通过学习百年党史了解昨天、把握今天、开创明天,从中汲取建功新征程、奋进新时代的磅礴力量。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只有真正了解过去才能正确认识现在,只有正确认识现在才能科学把握未来。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系统总结了我党百年奋斗的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深刻而鲜明地回答了历史之问、时代之问、人民之问、未来之问。

学习贯彻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就是要通过学习百年党史了解昨天、把握今天、开创明天,从中汲取建功新征程、奋进新时代的磅礴力量。一要坚定理想信念,在锚定伟大目标中不懈奋斗。

百年波澜壮阔,百年大道如砥,百年初心如磐,百年勇毅前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无比壮丽的崇高事业,需要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人民接续奋斗。

自海通以还,新学渐兴,域外学术书籍译介遂成近代中国“输入学理,再造文明”(胡适语)之重要途径;而对外国学者中国史研究著述的译介,不仅有益于学术的繁荣发展,更有助于我们在一定程度上克服因“身在此山”而形成的某些局限。但国外中国史研究林林总总,洋洋大观,几十年来(特别是近20年)对其译介虽多,终也只能是“取一瓢饮”,因此这种译介的态度和选择标准本身小而言之实际又是学术变迁的反映,大而言之甚至可说是时代、社会变化的一种折射,成为值得研究的对象。本文不拟对50年来海外中国近代史研究著作译介的丰硕成果作全面研究述论,更非具体的书评书介,仅想对这种译介在不同时期的主要特点、对国内中国近代史研究的主要影响和意义等试作初步研究概述,难免挂一漏万,诚祈方家指正。 (一)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并不仅仅是一种政权的更迭,而是从经济基础、社会结构到上层建筑深刻而全面的巨变,马克思列宁主义上升为国家意识形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认为,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但上层建筑反过来又会影响经济基础,因此一种全面的社会变动要求一种全新的意识形态与之相应。“学术”属上层建筑.所以对旧有的学术进行“改造”就“势所必至”了。由于对中国近代历史的认识与中国革命关系重大,所以中国近代史研究中的马克思主义学派在中国共产党夺取政权的革命战争年代就已相对成熟;但在原先的高等院校的知识分子中,这一时期占统治地位的一直是种种非马克思主义学派。这样,以前者改造后者,对资产阶级学术思想进行批判,自然成为这一领域的中心任务,对海外中国近代史研究著作的译介,自然也不可能离开这一中心任务。 对此意图,当时出版的所有海外中国近代史研究著作译介几乎都有明确的说明。《中华帝国对外关系史》的“中译本序言”谈到之所以翻译此书一是因为该书的资料“有不小的利用价值”,但更重要的一个理由”是因为它“一向被中外资产阶级学者奉为圭臬之作”,现在“不要忘记这些谬论在很长的一个时期中,曾经严重地毒害了中国的思想界。应该说在殖民主义理论的作品中,这部书是占着非常重要的地位的,因而也就是反对殖民主义者所应该注意阅读的东西”。①丹涅特著《美国人在东亚》、莱特著《中国关税沿革史》、约瑟夫著《列强对华外交》、威罗贝著《外人在华特权和利益》、伯尔考维茨着《中国通与英国外交部》的译者“前言”或“后记”,都毫无例外地郑重声明了这一点。 在当时百废俱兴的历史条件下,就数量而言,翻译出版的海外中国近代史研究著作并不算多。但从学术研究的角度看,50年代组织选译的绝大多数著作的确代表了国外有关学术研究的一流水平,选书之精当与译品质量之高至今仍令人钦佩,此皆说明选译者眼光的不凡、学识的深厚与态度的严肃认真。例如,直到现在《中华帝国对外关系史》仍是被国内中外关系研究者引征最频的著作之一;《外人在华特权和利益》一书在整体上仍未被超越……更有意义的是,当时代环境发生变化后,这些译著的学术性便立即显示出来,为一些相关学科在新时期的迅速发展打下一定基础。 更值得注意的是,50年代初期对苏“一边倒”,各学科都在自身建设方面竞相翻译出版“苏联老大哥”的有关著作作为“教科书”,并奉为“典范”时,有关研究中国近代史的著作却翻译出版极少,更无被视为“典范”之作。这也从一个方面说明在中国近代史学科中中国的马克思列宁主义学派当时即已相对成熟,已基本形成了自己的理论体系、框架和方法,无需像其他不少学科那样匆忙照搬苏联的“教科书”。 随着国内政治形势的变化和发展,“阶级斗争”愈演愈烈,对外国资产阶级学者的分析、批判言辞也日趋激烈,这种“译介”更明确被提到“了解敌情”、“兴无灭资”、“反帝反修”的程度。《外国资产阶级是怎样看待中国历史的——资本主义国家反动学者研究中国近代历史的论著选译》(第1、2卷)和《外国资产阶级对于中国现代史的看法》近120万字,选译了从19世纪末叶以来,尤其是近几十年来仍有影响的英、美、法、德、日等国数十位资产阶级学者对中国近代社会性质、近代经济及文化问题、中外关系、农民战争、边疆危机、中国革命、国共斗争……等各方面有代表性的论述。在长达万言的“序言”中,选编者对近百年来外国资产阶级学者的中国研究状况进行了高度的概括,对各种观点进行了严厉的政治批判,并进一步申明了编译的目的:“我们选译这些资料,即是为了了解敌情和提供反面教材进行兴无灭资的斗争。我们从这些资料里可以进一步认清学术思想领域内,外国资产阶级学者的真面目,认识帝国主义通过文化侵略毒化中国人民的罪恶活动,借以激发我们民族自尊心和爱国主义思想,积极参加反对帝国主义和现代修上主义的斗争,并且从斗争中清除资产阶级历史学在中国史学界的流毒和影响,壮大历史科学队伍,团结一切爱国的历史科学工作者,共同建设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新文化。”② 十年“文革”特别是它的中后期,有关俄苏研究中国近代史的著作在一片荒芜的学术园地中突然“一花独放”,翻译出版了一大批。这种“一花独放”,完全是由于“反修”斗争和中苏边境冲突的需要。齐赫文斯基主编的《中国近代史》的中译本“出版说明”写道:“本书炮制者以极其卑劣无耻的手法,全面、系统地伪造近代中国历史”,“恶毒诽谤攻击中国人民的伟大革命斗争和中国共产党的马列主义正确路线”。这篇个到5000字的“说明”充满了“恬不知耻”、“疯狂攻击”、“秉承其主子出意旨”……这样一些几近谩骂的文字,并认定这部书的目的是“妄图否定毛主席关于中国近代史的一系列科学论断,否定毛主席为中国革命制定的马列主义正确路线”,“变中国为苏修社会帝国主义的殖民地”。③当时的“时代精神”可说尽在其中。而有关中俄边境著述的译介更多,由于这些译著以资料、回忆录为主且限于本文篇幅,恕不细述。但是这些翻译为后来的中俄关系史研究打下了较为深厚的基础。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由于中美关系在1971年开始解冻,费正清的名著《美国与中国》也在“供有关部门研究中美关系时批判和参考之用”的名义下,由商务印书馆组织翻译出版。 (二) “文革”结束后,随着改革开放的新时期的开始,沉寂已久的学术开始复苏,由于较长时期的自我封闭,学界对国外学术研究的了解尤其必要、急迫。这种形势,为海外中国近代史研究译介的繁荣发展提供了客观条件,而开风气之先且成效最著的则为中的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在国门初启的1980年创办的不定期刊物《国外中国近代史研究》。 该刊编者在创刊号中明确表示其“目的在于及时介绍外国研究中国近代史的情况,了解外国研究中国近代史的动态,沟通中外学术交流”。承认“近年来,在中国近代史这个学术领域内,国外的研究工作发展较快”,“一些我们还未涉及的问题,国外也有了较深入的研究;国外还不时对我国近代史研究上的某些观点提出不同意见,进行商榷或争论。凡此种种,都需要我们及时了解,以改变闭目塞听的状况,活跃学术空气,促进研究工作的发展”。“所收文章主要看其是否有新观点、新资料,或新进展,至于内容与观点正确与否,则不一定要求”。④从“了解敌情”、“反面教材”……到“沟通中外学术交流”、彼此平等地“进行商榷或争论”,承认自己多有不足、曾经“闭目塞听”……这种转变是巨大的、根本性的。这篇“编者的话”虽只短短400多字,但却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新时代的新精神,亦说明所谓新时期确非虚言泛论,而是实实在在地发生了方方面面巨大的新变化。后人或许很难想象,这种平实如常的语言所说的本是最“平常下过”的道理、然而实际却是那样地“不平常”,因为它是那样地来之不易。这种态度,可说是新时期译介的代表。从1980年创刊到1995年终刊,《国外中国近代史研究》15年来共出版27辑,发表了40O余篇近80O万字的译作。其中有国外学术期刊的论文翻译,也有著作摘译,文种涉及性、日、俄、法、德等诸多语种,以较快的速度、较为全面地向国内学术界介绍了外部世界的有关信息,对学术研究起了重要作用。对学术发展如此重要的刊物却因种种原因不得个于几年前停刊,学界至今仍咸为惋惜。另外,由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主办的《国外中共党史研究动态》从1990年创刊到1996年停刊,共出刊42期,也曾是了解国外有关学术发展的一个重要窗口。 在最近20年中,有关译介越来越多,越来越快,其中影响较大的译丛有: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从1987年起出版“中国近代史研究译丛”,陆续出版的有美国学者魏斐德著《大门口的陌生人——1839―1861年间华南的社会动乱》、孔飞力著《中华帝国晚期的叛乱从其敌人——1796―1864年的军事化与社会结构》、费维恺著《中国早期工业化——盛宣怀(1844―1916)和官督商办企业》、陈锦江著《清末现代企业与官商关系》、施坚雅著《中国农村的市场和社会结构》、英国学者杨国伦著《英国对华政策(1895―1902)》、日本学者滨下武志著《近代中国的国际契机——朝贡贸易体系与近代亚洲经济圈》。 江苏人民出版社从1988年起陆续出版的“海外中国研究丛书”中与近代中国有关的译著有美国学者费正清、赖肖尔著《中国:传统与变革》、罗兹曼主编《中国的现代化》、格里德著《胡适与中国的文艺复兴——中国革命中的自由主义(1917―1950》、郭颖颐著《中国现代思潮中的唯科学主义(1900―1950)》、史华兹著《寻求富强:严复与西方》、柯文著《在传统与现代性之间:王韬与晚清改革》、墨子刻著《摆脱困境——新儒学与中国政治文化的演进》、周锡瑞著《义和团运动的起源》、杜赞专著《文化、权力与国家——190O―1942年的华北农村》、艾恺著《最后的儒家——梁漱溟与中国现代化的两难》、张灏著《梁启超与中国思想的过渡(1890一1907)》、任达著《新政革命与日本——中国,1898―1912》、周策纵著《五四运动:现代中国的思想革命》、萧公权著《近代中国与新世界:康有为变法与大同思想研究》。 山西人民出版社1989年出版的“五四与现代中国”丛书收有译著《五四:文化的阐释与评价——西方学者论五四》、美国学者施瓦支(舒衡哲)著《中国的启蒙运动——知识分子与五四遗产》、张灏著《危机中的中国知识分子》、纪文勋著《现代中国的思想遗产——民主主义与权威主义》、日本学者近藤邦康著《救亡与传统》。 其他译著更是难以胜数,对不同专业领域都有相当的影响。 通论性的主要有费正清编《剑桥中国晚清史》(两卷)、《剑桥中华民国史》(两卷),另外费氏的《美国与中国》不断重印,《费正清集》、伟大的中国革命(1800―1985)》、《费正清自传》和《费正清看中国》等都翻译出版。还有美国学者石约翰著《中国革命的历史透视》、史景迁著《天安门》、柯文著《在中国发现历史——中国中心观在美国的兴起》,以及日本学者沟口雄三著《日本人视野中的中国学》等。 经济史方面主要有美国学者郝延平著《中国近代商业革命》、《十九世纪的中国买办——东西间桥梁》、刘广京著《英美航运势力在华的竞争(1862―1874)》、日本学者中村哲著《近代东亚经济的发展和世界市场》、美国学者珀金斯著《中国农业的发展——1368―1968》、黄宗智著《华北的小农经济与社会变迁》、《长江三角洲小农家庭与乡村发展》、《中国农村的过密化与现代化》、杨格著《近百年来上海政治经济史(1842―1937)》、法国学者白吉尔著《中国资产阶级的黄金时代(1911―1937)》等。 政治、军事、社会史方面的译著主要有美国学者周锡瑞著《改良与革命——辛亥革命在两湖》、易劳逸著《1927―1937年国民党统治下的中国流产的革命》、胡素珊著《中国的内战》、齐锡生著《中国的军阀政治(1916―1928)》、小科布尔著《江浙财阀与国民政府(1927―1937)》、鲍威尔著《中国军事力量的兴起(1895―1912)》、施坚雅著《中国封建社会晚期城市研究》、英国学者贝思飞著《民国时期的土匪》、加拿大学者陈志让著《军绅政权——近代中国的军阀时期》、苏联学者卡尔图诺娃著《加伦在中国,1924―1927》、切列潘诺夫著《中国国民革命军的北伐》、贾比才等著《中国革命与苏联顾问》、论文集《共产国际与中国革命——苏联学者论文选译》等。 有关中外关系史的译著主要有英国学者季南著《英国对华外交(1880―1885)》、美国学者李约翰著《清帝逊位与列强(1908―1912)》、威维尔著《美国与中国:财政和外交研究(1906―1913)》、柯里著《伍德罗·威尔逊与远东政策(1913―1921)》、塔克曼著《史迪威与美国在华经验(1911―1945)》、菲斯著《中国的纠葛——从珍珠港事变到马歇尔使华美国在中国的努力》、科尔著《炮舰与海军陆战队——美国海军在中国(1925―1928)》、沙勒著《美国十字军在中国(1938―1945)》、柯伟林著《蒋介石政府与纳粹德国》、包瑞德著《美军观察组在延安》、布赖克福特著《卡尔逊与中国》、凯恩著《美国政治中的“院外援华集团”》、孔华润著《美国对中国的反应》、谢伟思著《美国对华政策(1944―1945)》、日本学者藤村道生著《日清战争》、苏联学者鲍里索夫等著《苏中关系》等。 思想文化史方面的译著主要有美国学者伯纳尔著《一九○七年以前中国的社会主义思潮》、林毓生著《中国意识的危机——“五四”时期激烈的反传统主义》、卢茨著《中国教会大学史》、日本学者实藤惠秀著《中国人留学日本史》、法国学者卫青心著《法国对华传教政策——清末五口通商和传教自由(1842―1856)》(两卷)等。 人物研究方面的译著主要有美国学者德雷克著《徐继畲及其〈瀛寰志略〉》、史扶邻著《孙中山与中国革命的起源》、薛君度著《黄兴与中国革命》、麦柯马克著《张作霖在东北》、日本学者松本一男著《张学良》、苏联学者普里马科夫著《冯玉祥与国民军》、英国学者施拉姆著《毛泽东》、美国学者特里尔著《毛泽东传》、迈斯纳著《李大钊与中国马克思主义的起源》、周明之著《胡适与中国现代知识分子的选择》、弗思著《丁文江——科学与中国新文化》等。 以上仅是一个极为粗略的鸟瞰,但从中却足可看出海外中国近代史研究著作的译介在这20年中的繁荣盛况,确实起到了“改变闭目塞听的状况”、“沟通中外学术交流”的作用,对这期间中国近代史学界学术的活跃和发展起了不能忽视的推动作用。 (三) 这期间的海外中国近代史研究著作译介对国内有关研究的影响、促进是多方面的。当然,学术的变化、各种新观点的产生总体而言自有更为深刻的社会与学术自身的背景和原因,这种“译介”只是其中因素之一。但由于本文的任务只是分析这种“译介”的作用,不必对其他背景与原因作深入探讨与详细论述,故祈读者勿因此而以为笔者认为新时期的种种新观点完全是这种“译介”外在作用的结果;同样,对各种新观点本身的具体分析、深入研究和评判也不是本文的任务。故本文亦仅限于客观论述“译介”对各种新观点的影响和作用。大体而言,这种影响有以下几个方面: 新时期中国近代史研究中一个引人注目、也引起激烈争论的观点是从现代化(本文中“现代化”与“近代化”二词意义相同,根据行文需要选择使用)的角度,而不仅仅或主要不是从阶级斗争、民族斗争的角度来看待中国近代史。“海外中国研究”丛书的“总序”明确表示:“故步自封,不跳出自家的文化圈子,透过强烈的反差去思量自身,中华文明将难以找到进入其现代形态的入口”。“收入本丛书的译著,大多从各自的不同角度、不同领域接触到中国现代化的问题”。在很长的一个时期内,以费正清为代表的“西方冲击一中国反应”模式是西方中国近代史研究中占主导地位的学派。这一模式认为“传统”与“现代”互相对立,中国近代的历史尤其是现代化史的动力完全来自外部的刺激和挑战,因此“19世纪之前使得中国如此伟大的东西,恰恰被证明也就是后来严重地阻碍着中国实现现代化转换的东西”。“中国作为‘中央之国’,其自我独立的政治和文化运转体系,以长期未受到外来挑战而闻名于世”。但也因此“直到现代挑战不可避免地降落到它的大门口之时,都未能领悟到这种挑战的性质”,因而错过了现代化的时机。⑤新观点也正是从这一角度出发,从中国近代自身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探讨现代化受挫的原因;同时对西方的侵略带来的不同(广义的)文化的“碰撞”以及这种“碰撞”引起的中国社会的变化等作了不同以往的结论。在现代化理论框架中,洋务运动自然成为“中国早期工业化”的一个重要阶段,而兴办洋务的最初动机则无足轻重,也因此才会在80年代形成洋务运动研究热。同样,一些研究者对民国时期尤其是抗战前的经济状况也作了更为客观的研究。 近代中国的“市民社会”、国家与社会的关系、公共领域等是近些年美国学界的一个研究热点,并有激烈的争论,而近年中国的有关研究,如对晚清商会、自治社团或组织、地方精英、公共机构等方面的研究成果甚丰,明显受此影响与启发。甚至对近代中国“市民社会”这种观念提出质疑、反对意见的,其基本“理论资源”也还是来自美国学界的不同观点,亦见其影响之深。 由于主要地不是从阶级斗争或民族斗争而是从中西文化冲突、互补(在近代中国实际几乎是西方文化向中国文化的单向流动)的角度出发,不少研究者更侧重于“买办”、“租界”在东西方文化交流中的作用与意义。同样,传教士、教会学校在中国现代化过程中所起的积极作用,主要是传播近代科学文化知识,近年也得到更多的强调与重视。文化与社会的关系或曰文化背后的社会意义,是近些年来在西方兴起的一种新的学术观点、方法和思潮,《义和团运动的起源》和《文化、权力与国家——1900―1942年的华北农村》便是这种新范式在中国近代史研究领域的代表作。前者对19世纪山东省的社会、经济结构作了区域性分析,尤其是用文化人类学的方法对鲁西北地区的民间文化,如社戏、话本、宗教、庙会、集市、尚武传统、中西文化冲突的历史等都作了细致的研究。在此基础上,作者认为义和团运动的爆发是鲁西北的社会经济结构与文化传统之间由多种原因“互动”的结果。后者力图打通历史学与社会学的间隔,从“大众文化”的角度,提出了“权力的文化网络”等新概念,以华北农村为例,详细论证了国家权力是如何通过种种渠道,诸如商业团体、庙会组织、宗教、神话等深入社会底层的,如“龙王庙”的实际意义是掌管水资源的分配,乡绅关注“关帝庙”是将其。既作为国家的守护神又作为地方的保护者。这两本书对近年来国内的有关研究产生了明显的影响,如传统文化与义和团的关系,庙会的社会文化意义、功能都受到研究者的重视。 在中外关系史研究中,一些研究者认为中国被纳入近代国际体系的过程当然是国家主权受侵犯的过程,是被殖民的过程,但同时也是近代中国“睁眼看世界”、破除“华夏中心”的过程,是外交近代化,即近代外交观念、制度产生和发展的过程。几十年前的“侵华史”已渐为现在更加中性的“中外关系史”所取代,虽只一名之兴替,却也可略窥学术之变化,表明研究的“理论预设”今昔已有所下同。 在思想史研究方面,以前未获研究的“唯科学本义”开始被研究者注意,对自由主义及其代表人物的研究更加客观,已从“政治批判”转入“学术研究”,这反映出“译介”的影响。《中国的启蒙运动——知识分了与五四遗产》一书中对“启蒙”与“救亡”关系的探讨,使中国思想、学术界深受启发。从70年代后期起,美国的中国史研究中“传统”与“现代”互相对立的模式渐为新的现代化理论所取代,即“现代”从“传统”中发展而来,应更加注重承继、利用种种传统资源。《中国意识的危机——“五四”时期激烈的反传统主义》一书更侧重对近代中国,尤其是五四时期“激烈”“全面”反传统思想的负面作用进行分析,在80年代中后期“文化热”、“激烈反传统”思潮再度产生的背景下,该书的翻译出版确引人注目,作者可能也未想到,该书实际为90年代因种种原因而异军突起的“文化保守主义”作了重要的理论铺垫。 在人物研究方面,《孙中山与中国革命的起源》将孙中山个人与社会环境紧密结合起来考察,突破了以往人们讥称的“孙中心”框框。《黄兴与中国革命》一书对以往注意不够的黄兴与辛亥革命的关系作了细致的研究,引起了有益的探讨,促进了有关研究的深化。而且,以上两书均在国门初启时翻译出版,当时也更引人注目。《李大钊与中国马克思主义的起源》一书对李大钊思想与民粹主义的关系作了深刻的研究和分析,启发了关于民粹主义对中共其他领导人思想影响的研究,这种研究直到现在仍引起热烈的争论。相对于国内的人物研究以前主要集中于政治人物,国外对“文化人物”的研究一直比较重视,如对梁漱溟、丁文江、钱穆、洪业等都有研究专著,这些专著的译介对国内有关研究有着明显的推动作用。 简言之,50年来海外中国近代史研究著作的译介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历史一样走过了曲折发展的过程,现在确可说是百花齐放。但在这种繁荣之下却仍有不能忽视的隐忧,即译作的质量有每况愈下之势,一些错译、误译反而起了学术的“误导”作用,倘长此以往,会使人对所有“译介”的准确性都产生怀疑,终将使这种学术发展必不可少的“译介”本身受到严重损害。提高译作质量,是译介者的当务之急。当然,每个研究者都必须面对的挑战是,在如此多样化的译作面前如何能真正撷其精华而不是食洋不化,机械照搬。而这,却是更加艰难,也更加重要的。 注释: 本文写作中承蒙曾学白女士帮助搜集部分资料,谨表谢忱。 ① 邵循山:“中译本序言”,〔美〕马士著,张汇文等译:《中华帝国对外关系史》第1卷,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57年版,第1―2页。该书第2卷、第3卷均为张汇文等译,分别由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58年、商务印书馆1960年出版。 ②“序言”中国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资料编译组编译:《外国资产阶级是怎样看待中国历史的——资本主义国家反动学者研究中国近代历史的论著选译》第1卷,商务印书馆1961年版,第10―14页。 ③ “出版说明”,〔苏〕齐赫文斯基上编,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北京大学历史系、北京大学俄语系翻译小组译:《中南近代史》上、下册,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74年版,第1―6页。 ④ “编者的话”,《国外中国近代史研究》第1辑,中国主会科学出版社198O年版。 ⑤ 〔美〕罗兹曼主编、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比较现代化”课题组译:《中国的现代化》,江苏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第669页。 原载 1999年第5期《近代史研究》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