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期刊知识库

首页 学术期刊知识库 问题

商业评论杂志主编

发布时间:

商业评论杂志主编

3 月2日,美国通用电气公司(General Electric)前CEO杰克·韦尔奇(Jack Welch)因肾衰竭在波士顿病逝,享年84岁。▼ 韦尔奇担任通用电气CEO长达20年,在此期间,公司市值从130亿美元增长到4000亿美元,高居世界第一。他因此被称为“全球第一CEO”,“美国当代最成功、最伟大的企业家”。▼连美国总统川普都特地发推悼念,称韦尔奇是“我的朋友和支持者,他将被历史永远铭记。”▼2017年,韦尔奇曾和川普在白宫共进午餐。▼早在1990年,他就和前总统克林顿一起打过高尔夫球。▼和希拉里也是好朋友。▼韦尔奇也是华人熟悉的励志人物。他2001年退休后出的《杰克·韦尔奇自传》,英文版以700万美元高价创下了美国最高记录,中文版在国内也是超级畅销书,一版再版,火爆多年。看来全世界人民都渴望成功啊,励志书在哪里都不缺粉丝。1935年,杰克·韦尔奇出生于美国马萨诸塞州皮博迪市(Peabody, Massachusetts)的一个爱尔兰裔家庭,父亲是铁路职工,母亲是全职主妇。 他是家里唯一的孩子,身材矮小,成年后也只有5英尺8英寸(约米),还有点口吃,秃脑门,看着挺敦实。▼ 父亲工作忙,早出晚归,而且性格沉稳,不爱说话。每天大部分时间,他都是和母亲在一起。 因为口吃,韦尔奇小时候比较自卑,不敢和别的小朋友玩。妈妈却总是对他说:这算不了什么缺陷,多与别人沟通,让别人了解你,别人才会和你做朋友。 妈妈的话像一缕阳光,驱散了韦尔奇心底的阴霾,他再也不以口吃为耻了。他后来回忆说:妈妈总是让我觉得自己什么都能干,是她训练了我,给了我信心,让我学习独立,促使我振作。在妈妈的鼓励下,韦尔奇不但结交了很多朋友,上中学时还当上了曲棍球队的队长。 成名后,有记者问韦尔奇,怎么看待口吃这个缺陷?他平静地回答:这算不了什么缺陷,只不过是想的比说的快些罢了。 是母亲给了他自信,一切从自信开始。作为世界上最成功的职业经理人,韦尔奇却不是商科出身,他是个标准的理工男,读大学念的是化学专业。才25岁,韦尔奇就拿到了伊利诺伊大学(University of Illinois)的博士学位,随后进入通用电气公司的塑胶事业部任职,成为一位初级工程师。 到工厂之后,他工作非常努力,号称拼命三郎,每年的业绩不但达标,而且总是超额完成。 30岁,韦尔奇毛遂自荐,成为了项目负责人;36岁,成为了事业部的总经理;43岁,通过层层选拔成功当选为副董事长。1981年,45岁的韦尔奇成为通用电气历史上最年轻的董事长和CEO。▼ 此后,他对公司进行了一系列大刀阔斧的改革,扩张并转型,通用电气重新焕发生机。 韦尔奇的事业无疑是成功的,个人生活嘛,他有过三段婚姻。第一段爱情来自大学校园,他在读博士的时候,认识了同在伊利诺伊大学攻读英国文学硕士的卡罗琳·奥斯本Carolyn Osburn。姑娘漂亮可人,性格温柔。两人热恋一年后,迅速闪婚。婚后,卡罗琳生了4个娃,为了支持韦尔奇的工作,便做了全职主妇。韦尔奇是标准的工作狂,仅有的居家的时间,几乎都在睡觉。说起来有个老公,其实卡罗琳和单亲妈妈没啥区别,独自一人带娃,而且还是4个葫芦娃。用现在的话说,就是丧偶式育儿。四个娃都挺有出息,考上了好大学,找到了理想的工作。这时,卡罗琳却发现,她和韦尔奇之间,几乎已无话可说。1987年,两人离婚,结束了28年的婚姻。离婚后,卡罗琳回到大学,很快拿到了律师学位,当了律师,后来嫁了个律师。 韦尔奇在自传中写到:我是个工作狂,卡罗琳和我非常不合拍,到最后,我们几乎没什么共同的兴趣爱好,最终还是选择和平分手。 两年后,韦尔奇与比他小17岁的简·比利斯(Jane Beasley)结为夫妇。婚后,简放弃了原来的律师职业,专心当起了贤内助,精明能干的她还在管理公司业务上给了韦尔奇很多建议。退休后,韦尔奇在全美巡回推广他的自传期间,接受了《哈佛商业评论》杂志主编苏茜·韦劳弗Suzy Wetlaufer的采访。 端庄秀丽的苏茜毕业于哈佛商学院,曾担任过美联社记者,有思想有才华,甚至一度被认为是《哈佛商业评论》有史以来最出色的主编。她早年离过婚,一人独力抚养着4个孩子。没想到接触了几次后,两人越来越投缘,颇有相见恨晚之感。韦尔奇说,苏茜是他见过最聪明的女子。苏茜觉得韦尔奇并不像传说中的那么严厉,不好相处,和他聊天很轻松也很开心。 随着相处越来越融洽,他们渐渐产生了感情,经常一起共进晚餐,正式开始约会…… 纸终究包不住火。妻子简从韦尔奇与苏茜往来的邮件中发现了蛛丝马迹,立马打电话质问苏茜,苏茜没有否认。 婚外情曝光后,迅速登上各大媒体的头版头条。《哈佛商业评论》编辑部嘘声一片,许多人指责苏茜与采访对象发生婚外情的做法有损新闻界的形象。 面对巨大压力,苏茜最终选择了辞职。 韦尔奇倒表现得出奇的镇定,坦承和苏茜真心相爱,简见事情已无可挽回,主动提出离婚,并提出了巨额补偿的要求。为了息事宁人,韦尔奇接受了妻子提出的要求,补偿了她亿美元,此事才算作罢。不惜天价离婚,是真爱啊〜 2004年,69岁的韦尔奇与45岁的苏茜在波士顿著名的公园街教堂举行了婚礼。▼ 再婚后的韦尔奇很幸福。婚后不到一年,夫妻俩便合作出了新书《赢》,他俩都说,对方不但是生活上的伴侣,更是彼此心灵的寄托。 被称作“美国最严厉老板”的韦尔奇,在《赢》这本书中用了整整一章来谈论如何实现工作和家庭的平衡,足见苏茜对他的影响有多大。 夫妇俩还携手创办了杰克·韦尔奇商学院,撰写商业书籍。闲暇之余,苏茜陪着韦尔奇到全世界各地演讲、开设线上课程,始终保持着火热的工作热情。 陪着韦尔奇中国行。▼ 陪着韦尔奇参加新闻大亨默多克的酒会。▼苏茜一直这样陪伴着韦尔奇,直到他去世。 其实,感情的事,很难说谁对谁错。人生苦短,世事无常,尽可能忠于自己吧。

1992年是中国商业史上非常重要的一年。这一年年初邓小平的南巡重新激发了中国人对改革开放抱有的希望。为数不少的人在邓小平南巡讲话的鼓舞下,开始创业。后来,泰康人寿的创始人陈东升专门创造了一个词:“92派”,用以描述1992年后创业的企业家。

除了陈东升,当时在复旦大学做老师的郭广昌和他的几个同学在那一年注册了公司;河南省外经贸厅的公务员胡葆森辞职创办了一家叫“建业”的公司;冯仑和潘石屹、王功权等六君子在第二年创立了万通;俞敏洪已经是一个成功的英语培训老师了,不过他在1993年才创办了新东方。他们中间的很多人后来也成为了马云的朋友。

不过,那一年中国最著名的商人是牟其中。他在1992年的8月用几个火车皮的罐头从俄罗斯换回来四架飞机,降落在成都双流机场,一下子成为轰动全国的人物。媒体的眼光全都被他吸引了。

天下尚无人识得一个名叫马云的大学英语老师。

1988年,24岁的马云从杭州师范学院毕业,被分配到杭州电子工业学院教书。马云的活跃在学校是出了名的,为了防止马云有别的想法,当时杭州师范学院的副校长黄书孟跟马云制订了一个“5年之约”,到了那个学校5年内不能辞职出来。

在杭州电子工业学院任教期间,马云是英语和国际贸易专业的讲师。与此同时,他在西湖边发起了一个“英语角”,在翻译界慢慢地有了一些名气。当时全国经济飞速发展,在杭州做外贸生意的民营企业逐渐增多,对翻译服务地需求也越来越多。所以,很多老板找他做英语翻译。但当时他只能做兼职,因为他和老校长的“5年之约”还没有到期。

1992年,还在大学教书的马云跟同事一起成立了海博翻译社。这是杭州第一家专业的翻译社,海博取英文“hope”的谐音,意为“希望”。当时的翻译社就是个小店,只有5名员工。马云跟同事一起筹集了3000元人民币,租了一个房子,房租是每月1500元。翻译社的注册资本是3000元。 创业之初并不顺利,第一个月的营业额600元不到。入不敷出的状况令翻译社的员工动摇了,但马云坚信翻译社可以做下去。

与此同时他必须找到新的收入来源。后来,发现卖鲜花跟礼品可以挣钱,马云就背着麻袋坐火车去义乌批发进货。之后他将办公室一分为二,一半拿来卖鲜花、礼品,一半做翻译社。而且,马云也常常背着装满小工艺品的大麻袋,在杭州的大街上穿梭售卖。马云甚至还做过一年多的药品和医疗器械销售员。马云用这些小买卖的收入来维持翻译社的运营。

新的问题出现了,既然卖礼品一个月可以赚三四千元,翻译社仅能挣五六百元,为什么还要继续做翻译社呢?马云的同事就建议只开礼品店,将来成立一家礼品公司,但马云拒绝了。他陈述了自己的看法:当初成立翻译社的目的是什么,是为了满足市场需求并解决老师们的问题,还是为了挣钱?既然是为了前者,那就一定要坚持下去,熬过去,光明就会到来。

1995年,亏损三年后,海博翻译社开始盈利。这时5年之约已满,马云向学校提出了辞职。辞职之后,马云全职经营翻译社一段时间。翻译社在实现盈利之后,逐渐走上了正轨,马云就放手让同事打理,不再过问翻译社的具体事宜了。他开始寻找新的创业机会。今天,海博翻译社已如当年马云所愿,成为杭州最大的翻译社。多年后,关于这段创业经历马云轻描淡写地说:“我当时认为一定会有需求,应该能成功。”

从杭州到纽约 马云15年创业路

2014年9月19日,美国纽约华尔街,马云和他的团队早早就等候在纽约证券交易所的门前。这一次的他西装革履、面带笑容,显然是为了这一天做过精心的准备。从酒店到交易所的这一路,他就像当地著名的百老汇明星一样受到夹道欢迎,这些人里,有美国及阿里巴巴集团从国内带过来的数百家媒体组成的“混合编队”,和那些对这次“IPO盛筵”看好的华尔街投资人。

阿里巴巴上市的消息已经像肥皂剧一样预演了一整年,从香港到美国,直到这一刻终于尘埃落定。

创业家马云

今年正好50岁的马云和他的公司阿里巴巴,无疑是中国最励志的故事之一。这家由马云和他的17个小伙伴1999年在杭州创办的公司,如今已跻身全球范围内最大的互联网及电子商务公司,其业务范围覆盖了电子商务、金融理财、影视娱乐、云计算等业务。

人们之所以如此关注这家公司,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受到马云精神的鼓舞。在一个国有企业占据经济制高点的国家里,民营企业阿里巴巴避开国企的锋芒,在互联网及电子商务领域里取得了世界性的成功。

在IPO结束后,马云面对来采访他的CNBC记者说,电影《阿甘正传》他看了不止十遍,他心中的英雄是阿甘。这次来纽约前又看了一遍,边看边告诉自己:“无论什么变化,我还是我自己。”

创业15年,马云从一位老师转变为一名真正的创业家。

1988年,马云的第一份工作是杭州电子工业学院的外语教师,当时的月工资差不多是100元。不甘寂寞的他找了不少兼职,利用课余时间为到杭州观光的外国游客担任导游。西湖边的第一个英语角就是马云发起的。

1992年,马云和朋友一起成立了“海博翻译社”,课余四处活动,接翻译业务。但经营依旧艰难,一个月的营业额是两百多块钱人民币,房租却要700元,可谓入不敷出。实在扛不下去的马云只好背着口袋到义乌、广州进货,卖礼品、包鲜花,用这些钱养了翻译社3年,才开始收支平衡。

1995年,马云受聘于一家与美商合作承包建设项目的中国公司,为其到美国收账,这次经历据后来孙燕君在《阿里巴巴神话》一书中的描述,可谓九死一生。

当时的马云,被想赖账的美国商人菲利普·卡文纳锁在一栋别墅里长达两天,最后逃脱拘禁的他甚至丢失了随身行李。在西雅图,他遇见了一个新鲜的网络世界,这也是他第一次接触了互联网。

后来的马云回忆说,他甚至害怕触摸电脑的键盘,谁知道这玩艺儿多少钱?要是弄坏了肯定赔不起。而对他触动最大的是,他好奇地对朋友说在搜索引擎上输入单词“啤酒”,结果只找到了美国和德国的品牌。当时他就想利用互联网让世界熟悉中国的公司。回国后,这位“杭州十大杰出青年教师”辞了职,借了钱,开办了“中国黄页”,这是中国第一批网络公司之一。

1997年底,马云和他的团队在北京开发了外经贸部官方站点、网上中国商品交易市场等一系列政府站点。

1999年,屡屡受挫的马云放弃在北京的生意,决定回到杭州,创办一家能为全世界中小企业服务的电子商务站点。

就在杭州湖滨花园小区,他与后来鼎鼎大名的“阿里巴巴十八罗汉”在“不向亲戚朋友借钱”的前提下,筹措了50万元开始创业。这其中包括马云的妻子、当老师时的同事和学生、患难朋友,当然还有被他的人格魅力吸引来的业界精英。

2003年7月,阿里巴巴推出淘宝网。次年,推出网络交易支付工具“支付宝”。

阿里生态与中国

今年以来,阿里巴巴创始人兼董事局主席马云多次受到中国总理的接见,他和他的公司一起,被政府称为中国民营经济的代表。

受益于中国经济增长和人口红利,阿里巴巴如今已经是一个庞大的“生态体系”。

阿里巴巴上市招股书显示,2014财年,其平台上完成的商品成交总额达万亿元人民币,超过全球第二和第三大电商平台亚马逊和eBay之和,活跃买家人数为亿,实现亿元人民币收入和234亿元人民币利润,净利润率高达。

投资人对阿里巴巴和马云的信心,来自于对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看好。在所有互联网公司中,阿里巴巴与中国的实体经济捆绑最紧密,在外贸转型、零售业变革、信用缺失和基础物流落后的中国,每一项变革都是一个新的高增长点。在投资者眼里,阿里的商业模式有赖于中国独特的“生态体系”,公司与国家已经密不可分。

在当天的晚宴上,马云对数百名一同来纽约见证阿里上市的中国记者时说,不会将这些在海外募集的资金全部拿回中国花,而是会积极拓展海外市场,将阿里的生态系统延伸到国外。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院长姚洋认为,阿里巴巴的最大价值,不在于它实现了多少线上交易额、拥有多大的用户规模,而是它巨大的社会价值,包括解决数以百万计的社会就业、推动传统产业升级、成就了形态多样的电子商务服务业等,阿里巴巴很好地阐释了“社会型企业”(social usiness)的含义。

而在《哈佛商业评论》杂志副主编华特·弗里克眼中,阿里巴巴不仅仅像Facebok、谷歌或是是亚马逊,它的运作模式还类似百年巨头通用电气。遍布电子商务、支付、通讯、企业软件、娱乐和其他更多领域,阿里巴巴更像一个企业集团生态。

多年研究全球互联网商业模式的哈佛商学院教授朱莉·伍尔夫说,阿里巴巴集团内,各业务之间的竞争与合作之间有着一种动态平衡,每个业务部门的分布式决策和整个集团的整体决策并存。这种企业集团生态在西方很少见,但是在中国获得巨大成功并不意外。阿里想打造的是一个类似苹果或谷歌那样的互联网生态体系,而电子商务只是一个开始而已。

阿里巴巴的上市,显然会给国内互联网格局、中国经济乃至全球经济带来显著的影响。目前,阿里旗下的速卖通已经成为俄罗斯最大的电子商务网站;而今年6月,阿里也在美国推出了购物网站“11Main”;在欧洲,阿里的布局也深入到了欧盟的各个国家。

《华尔街日报》近日发表评论称,尽管硅谷公司统治着全球互联网,但阿里巴巴上市后,全球市值最高的10家互联网公司中将有4家来自亚洲,互联网格局的天平开始向亚洲倾斜。

马云与杭州

北京、上海、香港、纽约,这些城市都留下过马云创业的足迹,但只有杭州才是阿里巴巴和马云的大本营。在上市后的第一时间,马云就在回答媒体提问时宣告自己没有移民计划。

空中,灯火辉煌相映;水中,倒影摇曳涟涟,水岸一侧不时有曼妙的乐声传来,不远处的雷锋塔流光溢彩、淡妆浓抹,这就是杭州。自阿里巴巴成立以来,几乎每一届网商大会都在杭州举办。在谈到“喜爱杭州的理由”时,马云说:“杭州扶持着我,扶持着阿里巴巴渡过了最困难的时期,阿里巴巴将永远是杭州的阿里巴巴。”

土生土长于浙江的马云一直以自己是浙商而自豪,他以浙商的代表胡雪岩为榜样,把“戒欺”、“诚信”注入了阿里的血脉。

马云说,在他心里最感动的是早年创业的时候。“95年从大学里面出来创业,我自己有一个梦想,也是我自己这么多年来一直想为此而奋斗的理想,70年代、80年代经商成功的人,大部分都是有关系,或者是胆略非常大,80年代、90年代后期很多经商的人,我觉得他们靠的是资金、靠的是关系,如果21世纪、90年代以后,中国的企业仍就是靠关系、靠资金,而不是靠智慧、努力、勤奋取胜的话,中国企业将没有机会、没有希望,我希望有一个媒体,通过网络,用智慧来创造财富。”

1997年在北京创业时的一幕,曾被央视《东方时空》记录下来。在片子里,马云疲惫地坐在北京的公共汽车上,望着车窗外的街灯,神色凝重,喃喃地说:“再过几年,北京就不会这么对我,再过几年,你们都得知道我是干什么的,我在北京也不会这么落魄。”但他最终还是离开了北京,回到了家乡杭州。

几年后,杭州电视台的另一档电视节目中,马云神采奕奕,不再踌躇。此后,马云成了“中国电商教父”,被媒体争相采访,被无数创业者顶礼膜拜,他的一言一行变成了成功学的“秘籍”。现在,无论北京还是杭州,所有人都知道马云是干什么的了。

在杭州,历经15年高速发展,阿里巴巴的员工接近两万人,随着这次赴美上市,这些身在杭州“淘宝城”的员工也将收获巨额财富。据《21世纪经济报道》称,阿里巴巴此次IPO,可为员工带来大约亿美元财富,人均增长财富达万美元,将造就上万名百万富翁。

至此,马云净资产达218亿美元,跃居中国首富。回到杭州的他终于实现了自己的创业梦,淘宝城外,徘徊与振奋仍在延续。

个人认为吴伯凡这个人不管从学历还是本事来说都是很厉害的。

吴伯凡说,就像我们不能学会了游泳再下水,想要学会游泳就必须下水,你必须要在不断被水呛得面红耳赤,甚至遭遇生命危险的情况下,逐渐学会游泳。所以,作为一个创业企业的CEO,当你拿到钱以后,应该迅速意识到这一点。

吴伯凡曾从事哲学、基督教神学和社会理论研究,自2001起进入媒体行业,并从事网络经济、网络文化、管理学、商业史的研究,发表相关论文和评论120多万字。著有《孤独的狂欢--数字时代的交往》一书及译著多种。

听吴伯凡老师的专栏有一段时间了,上周他的直播很精彩,就像主持人说的那样,他的这门认知课是适合搭配任何得到上任何一门课一起来听。

一个人的认知系统是非常复杂的,我们脑子里可能存在着各种声音,想法,评判,而外界成千上万的讯息也在不断的涌入我们的大脑,所以有时候我们会下决心做出一些选择,行动,但过不了多久,又会因为内心的无序,精神上的熵增半途而废。

人的思维是有层次的,当下的很多问题和难题,往往需要提升一个甚至几个思维的层次来解决。

梁冬,1974年12月出生,祖籍广东,毕业于中国传媒大学大学(原背景广播学院)广告专业。于1998年进入凤凰卫视,因主编、主持《娱乐串串SHOW》而一炮走红,其幽默风趣的主持风格深得观众喜欢,获得了广泛的肯定,成为亚太区最著名的华语节目主编及主持人之一。2005年1月出任百度公司副总裁,2007年3月从百度离职,7月创办太美科技控股公司,并身任总裁。另外他还是“爱的亚洲文教基金会”理事,从事着公益事业。

吴伯凡,哲学硕士,“数字论坛”成员。1997年起在研究哲学和基督教神学之余,开始从事网络文化研究和IT产业分析,著有《孤独的狂欢——数字时代的交往》一书。曾任《环球管理》杂志联合总编,《环球企业家》杂志总策划,美国《INC》(公司)杂志中文版主编,《创业家》杂志主编。2004年底加盟21世纪报系,担任《21世纪商业评论》主编,2013年升职为发行人。

梁冬的表述很多带有现实的味道,但是现实的透露出的深刻让我很折服。但是老吴很多都是有书本的味道,两者的结合让这个节目非常有趣。虽然两者的话题有时候深度不够,是在于广度上做的很棒,对于我这样的大学生帮助很大。

商界杂志主编

李镇义,是中国大陆的一位著名作家、评论家、学者,他于1929年出生于江苏如东。李镇义先生的文学创作包括小说、散文、随笔等,以其独特的视角和深刻的思考,塑造了许多令人印象深刻的人物形象,独具匠心的文艺作品受到了广泛的好评。目前已经是2023年,按照计算,李镇义先生今年94岁。在他漫长的一生中,他见证了中国的巨变,也深度参与了文化、学术领域的探索与创新。他曾在北京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多所高校执教,也曾任《译林》杂志主编、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上海美术评论委员会主任等职务。为中国的文化建设和发展做出了杰出贡献。尽管李镇义先生已经进入耄耋之年,但他依旧保持着对文化、艺术的浓厚兴趣,不断地投入到学术、写作中。伴随着时代走过了九十余年的他,用作品见证了中国的变迁与进步,也成为了文化、学术领域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人物。

4月12日下午消息:《商务周刊》杂志向新浪财经发来停刊启示,在4月5日出完最后一期后停刊,清盘后刊号由一所大学接手,转做一本学术期刊。停刊启示称,“作为一本新闻性商业周刊,《商务周刊》在它的第11个年头走到了终点。” 《商务周刊》杂志主编高昱在自己的微博上写到,“这颗子弹飞了11年,终于飞不起来了”。资深报人程益中在其新浪微博上表示,希望有一篇报道,平静地记录这本杂志的崛起与倒下、光荣与屈辱。《商务周刊》创刊于2000年,是一份新闻性商业周刊,以商业事件调查和产业与公司报道为主要内容。其主管单位为厦门经济特区经济研究所,主办单位为厦门信息-信达总公司。

这本书是高晓君本人写的。高晓君写这本书是因为在2016年和朋友的聚会上,他背诵了一首诗,背完之后《中国商人》杂志社社长兼主编李宏刚说这么好的诗,这样高的格调,可以出版;高总,你是生意人,诗集就叫《商界诗人高晓君》!高晓君一听就同意了,并请李社长做序,李社长答应下来,并推荐中国商业出版社。这本书主要讲述了高晓君在从事企业管理和创业的过程中,深刻领悟到的商业管理智慧和人生哲学,以及对这些智慧和哲学的诗性诠释。

美国《福布斯》杂志是由苏格兰人B·C·福布于1917年创办的;B·C·福布斯,苏格兰人,《福布斯》杂志的创始人,37岁独立创办了美国第一本纯粹报道商业新闻的杂志。《福布斯》(Forbes)是美国一本福布斯公司商业杂志。该杂志每两周发行一次,以金融、工业、投资和营销等主题的原创文章著称。福布斯还报道技术、通信、科学和法律等领域的内容。福布斯杂志总部设于纽约市,该杂志因其提供的列表和排名而为人熟知,包括最富有美国人列表(福布斯400)和世界顶级公司排名(福布斯全球2000)。福布斯杂志的座右铭是“资本家工具”(The Capitalist Tool)。

商界财经杂志主编

第一财经报道,天天财经经济新闻联播,中国证券报,上海证券报等等。

《新旅行》、《财经》、《证券市场周刊》、《成功营销》、《美好家园》、 《证券市场红周刊》、《视觉》 。

《福布斯》、《华尔街日报》、《第一财经周刊》、《商界》等都是些不错的杂志。

财经类杂志:财经、商界、第一财经周刊、经理人、商学院、商业周刊、理财周刊、财新新世纪周刊、二十一世纪商业评论、商界评论、哈佛商业评论、环球企业家、财新周刊、销售与市场、中国企业家、IT经理世界、现代酒店经营与管理、浙商、财富、商业现代化、中欧商业评论、国际融资、中国科技投资、《财新周刊》,一本社会精英与财富阶层都在看的杂志。被《纽约时报》誉为中国大陆权威的商业刊物之一,隶属财新传媒。原名为财新《新世纪周刊》,2015年初正式更名为《财新周刊》。《商界》杂志自1994年创刊以来,坚持办刊宗旨和文章风格不动摇,目前已成长为全国发行量较大的商业财经杂志,在世界财经类杂志排名中亦名前30位,并被众多国内同行竞相跟踪模仿。《商界》杂志的成功历程,已被国内期刊界公认为“《商界》现象”。《中国企业家》杂志创刊于1985年,由经济日报报业集团主办,是以“企业家”命名的杂志。正式改2005年为半月刊。《中国企业家》杂志是中国本以“企业家”命名的杂志。杂志定位于“一个阶层的生意与生活”,秉承“国力的较量在于企业,企业的较量在于企业家”核心理念,立足企业家立场,弘扬企业家精神,致力使企业家阶层成为中国社会受尊重的主流人群。

商界杂志主编是谁

由中国商业联合会主管,中国商报社主办,中国商界杂志社编辑出版的国家级权威经济类刊物。

2008年刘旗辉被中国图书商报评为改革开放30年对中国期刊作出贡献的关键人物——“中国刊业30年20人”称号。2009年6月刘旗辉获得传媒杂志社(国家新闻出版总署直属媒体)颁发的“2008-2009年度”中国期刊经营管理十大人物奖。被中国传媒大会评为“期刊创新领军人物”。 他所创办的《商界》在世界财经类杂志排名中亦名列前30位,2001年11月,在国家新闻出版总署举办的全国首届期刊展上,入选“中国期刊方阵”,并荣获“双效期刊”称号。2001年8月,在首都国际机场开展的2001年度“推广精品书刊,展示国门风采”活动中,被评为读者喜爱的精品期刊。2001年12月,《商界》在重庆市第二届期刊质量考评中荣获2001优秀期刊奖。 并荣获“2007全国十佳报刊”、“最受读者欢迎的政经类第一刊”、金长城传媒奖·中国财经媒体10强、“30年中国期刊12大品牌”榜、“2008最具价值的广告投放媒体”、“2009中国期刊经营十强”等众多殊荣。15年来,杂志发行覆盖全国,远销欧洲、北美、东南亚华人地区,影响和助推了中国经济的发展;15年来,商界传媒矢志不逾,力做“商业文化的传播者、商业文明的推动者、商业精神的倡导者、商业实践的探索者”,以促进中国商业文明新的腾飞。2008年刘旗辉先生也荣登“中国刊业30年20人”。

《中国商界》现在不是中文核心,只是普通的国家级期刊。最新的北大中文核心是2011年12月出版的第六版

是的。刊名: 中国商界 主办: 《中国商报》新闻出版总社 周期: 双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16开 ISSN 1006-7833 CN 11-3654/F 邮发代号 82-700 创刊年:2008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中国商界》是由中国商业联合会主管,中国商报社主办,中国商报杂志社编辑出版的国家级权威经济类刊物。本刊为中国期刊网全文收录期刊,中国经济类核心期刊,集权威性、理论性、前瞻性、专业性于一体,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和社会影响力,读者遍布全国各科研机构、高等院校及企事业单位。主要内容:财经纵横,商业研究、电子商务、经营管理、市场观察、企业文化、人力资源、财政金融、财务分析、管理论坛、法制天地、产业经济、区域经济、投资分析、资本运营、理论探讨等。咨询

药品评价杂志主编

中央保健会诊专家、国家卫生计生委慢病咨询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副主任委员、北京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主任委员、北京医师协会内分泌分会副会长、中国医师协会内分泌代谢科分会常委兼副总干事·糖尿病教育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老年医学分会内分泌学组副组长、中国1型糖尿病关爱基金会副会长、中国科协全国糖尿病科普专家团秘书长、中国健康促进会中老年保健专委会副主任委员、中国药品安全合作联盟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中国糖尿病杂志》、《中华保健医学杂志》、《中华国际医学论坛》、《中华临床营养杂志》、《柳叶刀糖尿病及内分泌学杂志.中文版》、《DMRR》、《中国医学前沿杂志》、《中华临床营养杂志》、《中华保健医学杂志》、《中国实用内科杂志》、《药品评价杂志》、《临床内科杂志》、《药物合理应用杂志》、《内科急危重症杂志》等杂志编委/常务编委;《医学参考报》内分泌版副主编、《糖尿病天地 ·临床》执行主编、《糖尿病研究与临床实践.中文版》副主编、《中华糖尿病杂志》副总编辑。中华科技奖评审委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评审委员、国家基本药物评审委员、卫生部专科医师培训基地评审委员、卫生部健康教育专家、卫生部医院评审专家、卫生部医疗服务标准专业委员会委员、首都发展基金评审委员、北京市科技奖励评审委员、北京市医疗保险药品评审委员、北京市医疗事故鉴定专家组成员、北京临床营养质控专家组成员、北京市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专科委员会委员。

省级以上学术团体及国家级专业杂志任职情况:2012~至今 中华医学会内分泌学分会委员会(第九届)副主任委员兼基础内分泌学组组长2009~至今 中华医学会内分泌学分会(第八届)常务委员兼转化医学学组组长2005~2009 中华医学会内分泌学分会(第七届)委员2013~至今 北京医学会内分泌专业委员会(第八届)前任主任委员2009~2013 北京医学会内分泌专业委员会(第七届)主任委员2005~2009 北京医学会内分泌专业委员会(第六届)常务委员2014~至今 中国医师协会内分泌代谢科医师分会内分泌代谢病产学研联盟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2013~至今 中国医师协会内分泌代谢科医师分会(第三届)副会长2009~2013 中国医师协会内分泌代谢科医师分会(第二届)总干事、常务委员2007~2010 中国医师协会内分泌代谢科医师分会(第一届)总干事、常务委员2013~至今 北京医学会糖尿病专业委员会(第六届)副主任委员2005~2010 北京医学会糖尿病专业委员会(第四届)委员2002~2005 北京医学会糖尿病专业委员会(第三届)委员2012~至今 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第七届)委员兼再生医学学组副组长2009~2012 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第六届)委员兼再生医学学组副组长2007~2010 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第五届)青年委员会副主任委员2003~2007 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第四届)青年委员2004~2007 北京糖尿病防治协会(第三届)常务理事2012~至今 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络病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2008~至今 《中国糖尿病杂志》编辑委员会(第四届)副主编2009~至今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编辑委员会(第一届)副主编2013~至今 《J Clin Endocrinol Metab中文版》编辑委员会(第一届)副主编2008~至今 《中华医学杂志》编辑委员会(第26届、第27届)编委2010~至今 《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编辑委员会(第六届)编委2009~至今 《中华糖尿病杂志》编辑委员会(第一届、第二届)编委2012~至今 《中国实用内科杂志》编辑委员会(第一届)常务编委2011~至今 《药品评价》编辑委员会(第二届)常务编委2011~至今 《中华国际医学论坛-糖尿病专刊》编委会(第一届)常务编委2005~至今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编辑委员会(连续3届)编委2002~2008 《中国糖尿病杂志》编辑委员会(第二届、第三届)编委2012~至今 《转化医学杂志》编辑委员会(第一届)编委2009~至今 《World Journal of Diabetes》编辑委员会(第一届)编委担任J Clin Endocrinol Metab、J Endocrinol、Acta Diabetol、Clin Chim Acta、Int J Exp Pathol、Mol Biol Rep、Acta Pharmacol Sin、Chin Med J (Engl)、World J Gastroenterol 等多个英文SCI期刊及《中华心血管病杂志》、《中华内科杂志》、《中华高血压杂志》、《国际内分泌杂志》、《生理科学进展》、《中国生育健康杂志》、《北京医学》等多个中文核心期刊的审稿专家。 主要学术研究方向是干细胞分化研究、糖尿病基础与临床研究。先后负责过国家级和省部级科研课题20余项,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项、国家973计划项目2项、国家863计划项目1项等。主编或主译专著2部,参与编写和翻译专著或教材10余部。在国内外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160余篇,其中在Diabetologia、Diabetes Obes Metab、Int J Cardiol等SCI期刊发表论文20余篇。具体情况如下:1. 科研项目 [1]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miRNA在人胚胎干细胞向胰岛素分泌细胞定向分化中的作用及其机制研究(),80万元[2] 国家973计划重大项目亚课题:脂质代谢紊乱导致脂肪肝及高脂血症发生的机制(),100万[3] 中华医学会临床医学科研专项资金:西格列汀/二甲双胍治疗糖代谢异常的多囊卵巢综合症患者的临床研究(),15万[4] 医院临床学科重点项目:葡萄糖钳夹技术平台建设及其应用(),80万元[5]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Ghrelin促进人类胚胎干细胞定向分化为心肌细胞的作用及其机制(),33万元[6] 教育部博士点基金:胃肠道激素促进人类胚胎干细胞分化为心肌细胞的机制研究(),6万元[7] 北京市科技计划项目亚课题:北京市糖尿病临床数据和样本资源库建设(),12万元[8] 卫生部基金(国家标准制/修定专项):糖尿病筛查、诊断(),7万元[9] 中华国际医学交流基金:利那鲁肽对Pax6突变小鼠高血糖和胰岛素原剪切的影响(),10万元[10]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诱导人胰腺干细胞向胰岛细胞分化的新策略研究(),31万元[11] 国家863计划重大项目分课题:用于糖尿病临床治疗的干细胞技术与产品研发(),100万元[12] 国家973计划重大项目子课题:2型糖尿病发生发展机制的研究(),25万元[13] 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子课题:代谢综合征的发病趋势及综合控制研究(),10万元[14] 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胰腺ghrelin表达与胰岛发育和分化的关系研究(),12万元[15] 教育部博士点基金:人胚胎干细胞诱导定向分化为胰岛内分泌细胞的研究(),6万元[16] 北京市科委重大项目子课题:糖尿病前期的干预和逆转研究(),10万元[17] 211工程循证医学学科群项目:己酮可可碱干预桥本病的临床研究(),13万元[18] 211工程干细胞学科群项目:人胰腺干细胞的基础和应用研究(),5万元[19]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人胰岛干细胞体外扩增和分化诱导的研究(),18万元[20] 美国纽约中华医学基金专项人才基金:人胰岛细胞发育生物学研究(),万美金[21] 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启动基金:白细胞介素18与1型糖尿病的相关性研究(),3万元[22]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白细胞介素18在1型糖尿病发病机理中的作用(),5万元

2001/2002年度日本兵库县立成人病中心研修员。2003年广东省抗击非典先进个人3等功;广州市抗击非典先进个人;抗击非典农工民主党优秀党员。2006-2008广州中医药大学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2008年新南方优秀教师奖;2012年广东省科教文卫“医德标兵”。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吴阶平医学科研基金2项、卫生部、民政部、省自然科学基金科研课题各1项,国际合作项目加拿大Terry Fox癌症研究基金项目负责人;参与分主持国家“九五”、“十五”、“十一五”科技攻关课题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河北省自然科学基金、天津市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等基金评审专家。《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中文和英文版、《药品评价》、《广东医学》、《中国肺癌杂志》、《中国肿瘤》等杂志特约评审专家及编委等。主编及参编肿瘤专著10部,于国内外发表医学论文120余篇。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