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期刊知识库

首页 学术期刊知识库 问题

现代企业信息化创新研究论文范文

发布时间:

现代企业信息化创新研究论文范文

1.企业信息化建设中的管理创新2.管理信息系统与企业信息化建设3.企业信息化建设与企业管理创新4.产品数据管理系统在企业信息化建设中的应用5.管理重组是提高企业信息化建设效益的根本途径6.数据质量管理与企业信息化建设7.论信息化建设与现代企业管理8.企业信息化建设与现代企业管理9.试论企业管理信息化的建设10.企业信息化建设中的管理创新研究11.施工企业管理信息化建设与管理创新12.我国企业信息化建设与管理中的典型问题13.企业信息化建设中的管理重组14.建设中小型施工企业项目信息化管理系统15.谈企业信息化建设与管理16.企业信息化建设的项目管理18.对我国服装企业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探讨19.企业信息化与“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建设20.出版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点滴如果这些合适的话,,请你留下你的邮箱。。。我发给你已经发送//

浅析中小企业的信息化建设_企业战略论文[摘要]目前,国内中小企业的信息化水平普遍低下,依然是传统的增长模式,技术装备、信息化水平、生产方式还比较落后。虽然众多中小企业意识到信息化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但中小企业进行信息化建设仍困难重重。本文分析了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现状,在此基础上提出信息化建设的建议。[关键词] 企业信息化;会计信息化;管理;信息在经济全球化和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企业信息化是带动企业工作创新和升级,提升管理水平和竞争力的有力武器。我国企业的信息化是以ERP为主展开的,利用ERP系统,能把先进的管理思想落实到具体的生产经营管理过程中,能带来1个企业的组织创新、流程优化和管理变革。据统计,我国目前大约有几千家企业系统运用ERP,主要是经济发达地区的大型国有股份企业和合资公司,很多企业的应用主要集中在单项计算机的应用,应用水平和应用效率不高。虽然ERP实施成功率已提高到20%,但却都以实力雄厚的大企业居多,中小企业的数量占我国企业的99%,却只有10%左右实施了信息化,而且由于资金、技术力量、管理水平等原因,实施效果不够理想。因此推进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提升中小企业的整体管理水平就显得尤为重要。1、目前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的现状1.对企业信息化建设认识不足企业信息化是1个企业提高运作效率、改善服务水平和降低运营成本的手段,是运用信息化技术对企业的研发、制造、销售和服务,进行全面、系统和科学的管理。信息化管理冲破了人们原有的观念,更新传统的管理方法。按照信息化的要求,目前企业无论从观念上还是内部组织结构和运作程序上,都有许多不适应信息化的地方,管理的不规范,成为企业推进信息化的瓶颈。因此,企业信息化必须对传统管理进行变革,否则,信息化管理难以推进。目前,信息化建设在互联网推动下,已成为当前和未来发展的潮流。企业信息化不是可有可无的问题,而是如何去搞,怎样搞好,并如何加快进程的问题。但现在有许多中小企业对此认识不足,企业领导思想犹豫,认为信息化是1个很遥远的事情,态度不很积极。有的企业认为企业当前效益好,不急于信息化;有的企业认为自己基础差,人才缺乏,无法信息化。有了这些认识,推进信息化就缺乏力度,开发管理信息系统缺乏深度。因此,改变企业管理者的观念,是企业信息化的前提。企业管理者要把实施信息化当作1个非常紧迫的事情,是关系到企业生死攸关的事情,只有实现管理信息化才能保证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2.企业信息化目标不明确信息化通过规范企业管理,加速信息的传递,参与企业决策,进行协同合作,以达到增强企业的竞争能力,提高经济效益和保证企业持续发展的目标。很多中小企业认为企业信息化的目的就是为了提高劳动效率,替代手工劳动,提高信息输出的速度,而这些只是信息化的初级阶段的目标。如果按照这样的初级目标进行信息化,势必会造成企业资金和人力的严重浪费,而且会影响信息化的升级和发展。每个企业都要按照企业的经营战略需求确定信息化的目标。企业的信息化要有长远经营战略。另外在具体实施时,企业还缺乏明确量化的信息化应用目标,大多数企业做得不到位,都是1些宏观定性的目标,微观量化的可操作的目标比较少,比如企业管理基础问题、管理模式问题、企业库存问题、企业生产问题、企业市场问题、企业战略问题等,还有同指标反映企业管理状况的目标,都没有去作深度研究和分析,从而失去信息化管理实施的可操作性的目标。3.企业信息化仅限于会计信息化现在有1些中小企业已认识到信息化的价值,纷纷购置电脑,购买1些电算化软件,就认为实施了企业信息化,其实这是非常片面的观点。许多中小企业管理者都有这样错误的观点,把办公自动化管理和会计信息化看作企业的信息化。会计信息化是企业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并不是全部。信息化要求企业的信息系统的覆盖面遍及整个企业和与企业有往来的各个单位。4.企业管理落后,创新力度不够中小企业长期处于粗放的管理状态,无法适应先进的信息化管理思想和方法的应用,比如ERP、供应链、客户关系管理、电子商务等先进的管理思想和方法没有好的管理环境,无法在企业生根、发芽、开花、结果。同时企业创新力度不够,无法通过创新来提高企业落后的管理水平,来适应和满足ERP等先进管理方法的应用。企业即使目前暂时不进行信息化管理,也要通过创新来提高企业管理水平,解决企业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企业创新力度不够,还表现在企业领导对这个问题的认识和整个中国的大环境的问题,还没有形成足以使企业的领导下决心去改变这种传统的管理模式以适应新经济环境下的发展的大环境。2、对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建议企业信息化是指在企业业务流程和生产经营活动重组和优化的基础上,利用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和数据库技术对企业进行集成化管理,实现企业内部、外部信息共享和信息资源的有效利用,以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和市场竞争能力。信息化是1个过程,信息化的广度和深度将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生产经营活动实际需求的发展而不断发展。对于中小企业进行信息化建设应注意以下几点。1.从会计信息化逐步升级到企业管理信息化系统据IT168的调查结果,企业信息化应用的比率分别是:财务管理75%,办公自动化12%,协同管理12%,通过以上数据可以看到,高端应用普及程度较低。企业实施信息化需要有个认识的过程,逐步深入。我国企业信息化走在前头的是会计电算化,所以许多企业都在会计领域率先实现电算化,企业可以在此基础上,以会计电算化为切入点,然后逐渐增加其他模块,不断进行信息化的扩展和升级,使会计电算化成为企业管理信息系统中的1个部分,和其他系统相互配合,共同为企业的发展提供帮助,达到企业管理信息化的目的,不断进行企业信息化建设。2.选择适合企业的ERP软件面对全球化竞争,应用ERP提升竞争力成为我国许多企业的共识。正处在发展阶段的大量中小企业,需要采用先进的管理方法和工具,来支持企业的快速发展。从我国企业发展的历史来看,现在面临的是以ERP为代表的企业信息化应用阶段。ERP作为当代企业经营和管理的先进技术、系统,在我国企业的整体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历史性角色。企业要选择适用的ERP软件,分析自己企业的特点和需求,不是越先进就越好,先进的东西不1定适合所有企业。对于规模不是很大的中小企业最好选择中等规模的国际化软件产品,这样不但从成本上有1个合理的投入,关键是实施难度相对小很多,软件对于企业人员的要求也不是很高,产品的功能相对比较全面,可以满足企业管理标准化和国际化的需求。另外企业选择的系统要有较好的扩展性,有友好的开放的技术平台,而且在整个实施过程中要与软件企业密切合作,有好的技术支持。3.加强数据的准备工作很多企业认为信息化就是和软件公司谈,购买软件就可以,而忽视基础数据的准备工作。有人用“3分技术、7分管理、102分数据”来形容数据的重要性。有许多企业在最初实施时不以为然,但在实施过程中逐渐认识到它的重要性,因为数据不全,数据不准确,只要有1个数据出问题,就会影响全局。企业要做好标准化和物料编码工作,这是实施信息化的1个基础工作,要结合国家标准和企业习惯进行编写,做到数出1家,数据共享。4.企业信息化可以由专家引路信息化建设和实施,是1个风险很高的项目,是1个系统工程,企业不能“闭门造车”,要借助外脑来帮助企业做好这个项目。因此企业要引入管理咨询。企业在没有实施信息化系统之前,企业领导1般都心里没有底,没有实施过信息系统,不可能对整个信息系统有深刻的理解,在这种情况下,企业的领导可以提出要求,至于如何做,怎样做,可以交给有经验专家或咨询顾问帮助考虑。在准备阶段,由专家协助企业做需求分析、信息化的管理方案、软件选型、计算机的配置、编码的指导、人力资金的投入计划等项工作。在实施阶段,要处理的问题更多,信息化系统是1个企业行为,要和企业文化相结合,软件系统不是买来就能够使用的,从基础数据的建立开始,逐步推进系统的实施,处理异常情况,都有实际应用的问题,这时都需要有经验的专家指导,这样能够缩短实施的周期,少走弯路,以便系统的成功实施。5.做好培训工作要求企业对所有员工进行ERP等先进管理思想的培训,使所有员工都能接受新思想、新方法、新观点、新理论,进而转化为生产力。针对不同系统的不同项目、不同人员组织培训是极其必要的。由于培训不足导致系统实施项目受阻、项目拖期、系统不能正常运行的经验教训比比皆是。培训要贯穿整个系统实施过程,每实施1步都要进行相应内容的培训。同时要解决在实施过程中的“夹生饭”的问题,因为随着系统的实施,对系统的认识不断加深,结合业务提出的新问题,都要通过培训来解决。培训的形式可以多种多样,除了上课培训,开会讨论、分发学习资料组织阅读、带领企业有关人员到用户走访,了解其他企业的实施情况进行学习,都可以作为培训的形式,应根据企业的实际灵活进行。同时可以把培训纳入到部门考核当中,对于关键内容组织答卷考试、评分,人事部门记录在案,利用以上手段可以加强培训的效果。6.实施信息化建设要量力而行中小企业由于资金有限和管理水平较低等原因,在信息化建设中,应结合实际,量力而行。有条件的,可以直接上ERP等管理信息系统,如有困难,也可以从解决财务管理、物资管理、销售管理的突出问题入手,分步实施。企业信息化并不是高不可攀、神秘高深的事情,关键是因企制宜,对症下药。总之,企业要生存发展,就必须进行信息化建设,中小企业应适应新经济时代的挑战,及时走上信息化之路,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主要参考文献[1]彭运芳.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几个关键问题[J].中国管理信息化,2005,(7):58-61.[2]刘谦.对我国中小企业会计信息化应用的进1步思考[J].中国管理信息化,2005,(5):14-18.[3]王钊.ERP在我国企业应用中的问题与对策[J].中国管理信息化,2005,(3):33-35.[4]用友软件股份有限公司.ERP应用指南[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150-156.

企业信息化管理创新论文

可以从管理思想、软件产品、应用系统三个层次进行理解。 管理思想:ERP首先体现管理思想,其宗旨是通过标准化的业务流程和信息数据,帮助企业整合各种资源,提升运营效率和经营水平。软件产品:ERP管理思想通过实施成熟的企业级信息管理系统来体现。这些软件系统基于优化和通用的业务流程开发,实现在统一技术平台上的信息共享。 应用系统:ERP系统采用现代信息技术,集成ERP管理理念与企业业务实践,借助ERP应用软件,贯彻统一的业务流程,存储企业各项基础业务数据,产生管理报表,全面体现企业经营状况,形成完整的综合管理系统。三、应用ERP系统的优点支挣快速发展。从而实现各业务领域信息共享,建立协同发展机制。 规避决策风险。 提高管理水半。ERP集成优化了标准流程,使管理制度化、规范化,能够改善传统管理模式,提升企业的管理和监控能力,增强市场竞争力。 优化资源分配。 ERP系统在流程管理和基础管理方面的贡献: 流程管理:帮助企业提升管理机制与管理体系,实现与国际领先的管理理念、管理流程和管理工具方面的接轨。 基础管理:整合优化企业资源,提升企业整体监控能力,帮助企业领导防范经营风险,提高反应速度。 1.搞好ERP前期的管理咨询 对于绝大多数中国企业来说,实施ERP后效果不理想,原因就在于管理咨询未能做到位。因此,实施ERP,管理咨询一定要做深、做精。通过顾问的指导和示范,企业学会一些基本的方法和技巧,完善基础管理和数据,共同提出改善组织、管理标准,能够指导企业改进生产与管理的可行方案。最起码要能为顺利实施ERP梳理核心流程和支持流程,建立合理的空间组织和时间组织,提供ERP需要的、准确的基础管理数据。 2.制定与实施ERP系统工程相匹配的长远目标 同时,ERP实施要真正成功,就必须要有一个明确、清楚、能进行交流和衡量的目标。 令人遗憾的是,目前很少有企业能有较明确的目标。如果有的话,可能是一些降低库存、提高竞争力、提高运作效率等一些笼统、零星、难以衡量的远景,而不是有关企业战略计划及其量化了的目标。 3.组织实施ERP工程需要强有力的推动力 多数企业将实施ERP视为单纯的信息化建设,因此将项目交给了企业内部的信息办公室或信息支持中心负责。但是,这类部门缺乏对物资、生产、管理和财务专业知识的了解以及实际运作能力,同时也缺少必要的权威,很难有效地组织与调动各部门。他们只能保证系统开通起来,很难保证系统成功地运转和达到预定目标。4.生产方式变革 国内外成功实例表明,迅速提高企业竞争力的途径是实现生产方式的转变。习惯了70多年大量生产方式的美国,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遭遇到日本最猛烈的冲击。美国骨干企业经过20世纪90年代的变革,终于重新夺回了制造业的竞争优势。美国企业的成功,说明了实现生产方式的根本变革是提高竞争力的根本和捷径。而这一点需要企业建立完善的标准化体系才能实现。5.完善基础数据管理 资料显示,企业基础管理数据不全和不准确是普遍现象。由于ERP是根据特定生产方式与管理模式编制的集成管理软件,ERP只会机械地执行人为的、固化了的程序命令,处理(包括储存)指定的信息,但不能加工(鉴别和转换)它们。因此,数据不准,经过ERP处理后仍旧不准。六、ERP系统提升企业管理水平的局限性 从工业工程师的视角看,ERP是在既定生产方式模式下开发出来的一套企业集成管理(软件)系统。ERP提供了企业达到更高层次经营管理能力的系统构架和平台,但并不一定保证企业能够提高管理水平和生产率。许多企业对ERP的本质认识还很模糊,仍有相当多的人认为ERP是IT技术,只要按照系统流程,如同设置电话、计算机一样,就可以达到目的。然而,事实绝非这么简单。如果企业不具备、不符合该系统原始开发环境或条件,就不能简单地取得相同的效果。 ERP应用成功的前提是必须对企业实施工作流程的优化重组,而我国企业同发达国家同等规模企业相比,生产、组织、管理、文化都存在着明显的差距。因此,若想ERP应用成功,企业必须进行必要的机构调整,即对公司进行结构改革,这同时也是公司工作流程的优化过程。这不但能为ERP的实施创造良好的环境,也使公司业务处理流程趋于合理化。这个过程也是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无疑将使用另一重要手段,即建立企业标准化体系。七、企业标准化对企业管理的贡献 1.企业标准化是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企业的根本任务是以有限的资源投入,生产出符合顾客需求和期望的产品,并获得尽可能多的经济效益,为企业获得最大利益以满足相关方的需求和期望。为此,企业必须把人力、物力和财力资源等生产要素加以系统、科学地管理,降低成本消耗,提高质量和效率,以达到提高经济效益的目的。在企业生产、技术、经营活动中,标准化是一项重要的基础工作。首先,标准化直接为企业的各项生产、经营活动在质和量的方面提供了共同遵循和重复使用的准则:其次,企业进行科学管理,必须通过制定、贯彻和实施标准,建立起系统的、可控的、符合客观规律和行为科学的最佳秩序;再其次,充分利用标准化的简化、统一、协调、优化原则,对企业进行科学管理,可提高工作效率,保证各项工作质量和产品质量,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2.标准化是组织现代化大生产的必要条件 随着科学技术的高度发达,生产的社会化全球化程度越来越高,生产规模越来越大,为追求资源的合理配置,必须在全社会进行跨国界的专业化分工,现代产品的功能和结构越来越复杂,要求分工越来越细,协作范围越来越全球化。这样大规模的现代化生产必须依赖标准化,使生产活动高度协调统一,使生产的全过程受控并有序地、系统地联系起来。 3.标准化是实现管理科学和现代化的基础 企业的科学管理离不开标准化,早在1911年,“管理之父”泰勒就在《工业管理原理》一书中指出:标准化为企业科学管理提供了科学的方法和途径。标准是当代先进的科学技术和实践经验的总结,是指导企业各项活动的依据。标准化把企业生产全过程的各个要素和环节组织起来,按系统工程的原理,使输入转变为输出成为增值的过程,各项活动达到规范化、科学化、程序化,建立起生产、经营的最佳秩序。 4.企业标准化有利于促进建立完善信息系统,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推动企业使用高新技术,实现技术进步 企业建立和完善信息技术,不仅能对常规的标准化信息及情报进行有效的管理和控制,使生产、经营、管理的各个环节和岗位能及时获得并使用有效的标准化信息,更重要的是应用计算机、数据库、传感技术、网络和远程通迅技术在电子商务、计算机辅助生产、计算机辅助管理等方面推动企业技术革命,使企业运用新技术获得更大的成功。八、企业标准化与ERP系统共同作用于企业,才能从本质上提高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形成,市场竞争不断加剧,当前企业的生产规模、经济实力、技术能力已经不完全是决定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取胜的主要条件,而信息化手段和能力已成为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取胜的重要手段。而ERP系统正是能够满足企业的这种需求,为企业决策者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依据企业大量基础数据信息,对市场作出快速反应,从而在竞争中占得先机。 某些人认为引进ERP系统,就可以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企业标准化就失去了作用,这句话显然是不对的。信息化只是一种手段,本身并不能创造任何东西,不会变革企业管理,信息化只能加快对信息的响应和处理速度,实现信息共享,提高办事效率而已。而企业如果按照企业标准化要求建立起企业标准体系表,并能贯彻实施此标准体系表,将能从大到企业战略规划管理,优化企业资源配置,产品开发创新、优化经营管理、加速技术改造和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小到企业每一项业务都有其工作流程,做到企业从上到下的有序、高效运行管理。能从根本上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当然ERP系统把企业的基础数据进行了集成,是企业达到更高层次经营管理能力的构架和平台,提高了企业在竞争中的反应速度。当然企业的管理水平越高,越能充分发挥ERP系统在企业管理中的优势。所以企业标准化与ERP系统是相辅相成地共同作用于企业,相互促进。能有效地充分利用这两种手段对企业管理的贡献,将不可估量地提升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能力。 希望能帮到您。

1.企业信息化建设中的管理创新2.管理信息系统与企业信息化建设3.企业信息化建设与企业管理创新4.产品数据管理系统在企业信息化建设中的应用5.管理重组是提高企业信息化建设效益的根本途径6.数据质量管理与企业信息化建设7.论信息化建设与现代企业管理8.企业信息化建设与现代企业管理9.试论企业管理信息化的建设10.企业信息化建设中的管理创新研究11.施工企业管理信息化建设与管理创新12.我国企业信息化建设与管理中的典型问题13.企业信息化建设中的管理重组14.建设中小型施工企业项目信息化管理系统15.谈企业信息化建设与管理16.企业信息化建设的项目管理18.对我国服装企业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探讨19.企业信息化与“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建设20.出版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点滴如果这些合适的话,,请你留下你的邮箱。。。我发给你已经发送//

[1]田芬. 信息化与企业业务流程再造——联想信息化建设分析及其启示[J]. 经济师,2004,(5). [2]周应萍. 积极探索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新路径[J]. 商场现代化,2005,(19). [3]林晖. 浅谈企业信息化中的标准化[J]. 福建分析测试,2004,(Z1). [4]孙娜娜,杨小力,傅月利. 光通信在县供电企业信息化建设中的重要性[J]. 电脑知识与技术,2008,(2). [5]计世. 信息交换联动业务协同 工商、税务、质监部门的企业基础信息交换[J]. 电子政务,2004,(Z1). [6]张学平,杨仁超,贾玉成. 统一用户管理解决方案[J]. 信息网络安全,2005,(7). [7]丁卉. 关于企业信息化与管理创新的研究[J]. 大众科技,2005,(12). [8]陈芳. 电子政务对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影响[J]. 现代商业,2011,(5). [9]胡斌. 昆明中铁集团信息化建设的规划与实现[J]. 铁道建筑,2009,(1). [10]杨小红.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建设探析[J]. 技术与市场,2007,(7). [11]郑祖起. 3G时代企业信息化建设思考[J]. 长江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理工卷,2009,(4). [12]陈旭红. 从企业信息化 看企业竞争力——南大集团信息化建设与发展浅析[J]. 中国制造业信息化,2006,(23). [13]李如平. 电力企业统一信息平台建设研究[J]. 西昌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1). [14]宋丽萍,路平,代美新. 企业信息化与电子商务[J]. 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6,(8). [15]荣威,张蕾,刘翠. 安徽省旅游信息化建设的现状及对策[J]. 安徽科技,2006,(1). [16]汪浩,王元珑. 论西部发展中的信息化建设[A]. 中国运筹学会企业运筹学分会.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C].: 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5:. [17]王六凤,谢元荣. 纺织企业协同系统模型建设[J]. 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08,(25). [18]张卫东. 浅议企业信息化建设中软件小组的作用[J]. 河北煤炭,2011,(1). [19]张萍,陈明. 标准化是信息化建设之源[J]. 企业标准化,2006,(6). [20]解丽萍,张旭东,王中学. 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实践与研究[J]. 中国科技信息,2006,(13). [21]宋慧勇,秦旭芳. 论企业如何加强统计信息化建设[J]. 煤,2010,(10). [22]狄彩萍. 关于财务管理信息化的一些探讨[J]. 中国商界(上半月),2010,(10). [23]李冰梅. 论当前企业信息化与电子商务的关系[J]. 科教文汇(中旬刊),2008,(7). [24]王福霞. 企业信息化的理念[J]. 机械管理开发,2009,(S1). [25]楚军. 浅议电力企业管理信息化建设[J]. 云南电业,2007,(8). [26]黄由衡,周凌云,周董文. 货运代理企业基于信息化的业务流程再造[J]. 工业工程,2006,(6). [27]林丽娜. 中小企业服务器性能设计浅谈[J]. 广东科技,2009,(16). [28]陈秀君. 关于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的思考[J]. 今日科苑,2009,(12). [29]. 政府投资信息化建设项目审计标准研究[Z]. 浙江省: 杭州市审计局,. [30]周兴华. 论企业信息化的前期准备工作[J]. 产业与科技论坛,2011,(2). [31]刘怡爽. 传统企业介入电子商务的风险分析[D]. 黑龙江大学: 黑龙江大学,2001. [32]刘永久. 企业信息战略规划及其信息审计研究[D].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04. [33]刘志勇. 敏捷虚拟企业及其管理研究[D]. 昆明理工大学: 昆明理工大学,2001. [34]周应良. 在西部大开发中如何发展中小企业[D]. 昆明理工大学: 昆明理工大学,2000. [35]. 推进技术创新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研究[Z]. 浙江省: 杭州市科技信息研究院,. [36]周学勤. 信息化建设与西部地区跨越式发展[D].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04. [37]温池洪. 构建企业核心竞争力体系研究[D]. 吉林大学: 吉林大学,2005. [38]. 杭州区域创新体系构建与对策研究[Z]. 浙江省: 浙江大学,. [39]浦培根,王程,任仲倩. 浅析房地产企业的信息化建设[J]. 消费导刊,2008,(14). [40]李琪. 企业财务管理的信息化研究[J]. 财经界(学术版),2011,(6). [41]李琪. 浅谈企业财务管理的信息化[J]. 中国外资,2011,(10). [42]陶溪. 我国国有企业信息化建设问题与对策研究[D]. 西安科技大学: 西安科技大学,2006. [43]李壮阔. 矿山信息系统体系结构研究与矿山数据集成与分析基础平台开发[D]. 昆明理工大学: 昆明理工大学,2005. [44]刘伟. 我国高新技术企业信息化研究[D]. 山西大学: 山西大学,2007. [45]刘滨. 关于财务管理信息化的一些探讨[J]. 广东科技,2010,(8). [46]黄浩. 州信息产业局企业和社会信息化建设[A]. 于竞进 主编.[C].: 吉林人民出版社,2007:180. [47]赵会强. 浅谈企业信息化建设中的综合布线[J]. 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6,(8). [48]胡宏. 信息化条件下邮政资源与邮政产业边界研究[D]. 北京邮电大学: 北京邮电大学,2009. [49]胡林东. 政策措施 大力推进信息化建设[A]. 单东 主编.[C].: 中华书局,2005:316. [50]张小平. 我国税收管理信息化建设研究[D]. 郑州大学: 郑州大学,2006.

论文想写好,先要找好相关资料,列好大纲,确定好题目,老师同意后在下笔希望能够帮助你,关于企业信息化管理专业论文是我们特长,我们的服务特色:支持支付宝交易,保证你的资金安全。3种服务方式,文章多重审核,保证文章质量。附送相似度检测报告,让你用得放心。修改不限次数,再刁难的老师也能过。1、论文题目:要求准确、简练、醒目、新颖。2、目录:目录是论文中主要段落的简表。(短篇论文不必列目录)3、提要:是文章主要内容的摘录,要求短、精、完整。字数少可几十字,多不超过三百字为宜。4、关键词或主题词:关键词是从论文的题名、提要和正文中选取出来的,是对表述论文的中心内容有实质意义的词汇。关键词是用作机系统标引论文内容特征的词语,便于信息系统汇集,以供读者检索。 每篇论文一般选取3-8个词汇作为关键词,另起一行,排在“提要”的左下方。主题词是经过规范化的词,在确定主题词时,要对论文进行主题,依照标引和组配规则转换成主题词表中的规范词语。5、论文正文:(1)引言:引言又称前言、序言和导言,用在论文的开头。 引言一般要概括地写出作者意图,说明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并指出论文写作的范围。引言要短小精悍、紧扣主题。〈2)论文正文:正文是论文的主体,正文应包括论点、论据、 论证过程和结论。主体部分包括以下内容:a.提出-论点;b.分析问题-论据和论证;c.解决问题-论证与步骤;d.结论。6、一篇论文的参考文献是将论文在和写作中可参考或引证的主要文献资料,列于论文的末尾。参考文献应另起一页,标注方式按《GB7714-87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进行。中文:标题--作者--出版物信息(版地、版者、版期):作者--标题--出版物信息所列参考文献的要求是:(1)所列参考文献应是正式出版物,以便读者考证。(2)所列举的参考文献要标明序号、著作或文章的标题、作者、出版物信息。

企业信息化与管理创新论文

工商企业管理专业毕业论文参考题目 1、企业广告策划的主要问题及对策研究 2、管理人员选拔与培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分析 3、国有企业资产重组的主要动因与途径探索 4、企业市场营销策略研究 5、浅谈中小企业的人才战略 6、企业如何进行网络营销 7、我国轿车市场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发展趋势分析 8、我国民营中小企业生存和发展研究 9、企业多元化投资战略探讨 10、论企业产品成本的控制与管理 11、企业品牌策略研究 12、论我国企业如何应对经济全球化浪潮的冲击 13、加入WTO后我国零售业物流发展对策研究 14、论企业的绿色经营 15、多元化集团发展战略研究 16、高等学校品牌经营策略研究 17、论我国农产品绿色营销 18、论企业管理制度创新 19、中小企业股份化改制探讨 20、名人广告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研究 21、中小型企业并购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探讨 22、我国中小企业融资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探析 23、论企业的集团化发展策略 24、员工招聘与面试技巧探讨 25、浅析企业管理中的风险控制 26、浅谈负债经营 27、论企业高层管理人才的选拔与培养 28、论商业零售企业营销战略管理 29、关于合理利用外资策略研究 30、传统管理模式与现代信息管理模式的比较分析 31、中国商业体制下连锁经营面临的问题与对策思考 32、国有企业知识型员工激励机制的探讨 33、论知识经济时代的国有企业经营管理 34、对我国税费改革的思考 35、论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的创新 36、市场经济条件下国有企业竞争力探讨 37、论企业如何设施品牌战略 38、国有企业核心人力资源开发研究 39、论体制转换中的财政职能转变 40、论企业文化建设 41、试论企业可持续发展中的员工培训策略 42、论中国税收改革 43、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做好纳税服务工作探讨 44、企业战略并购研究 45、中小企业发展战略研究 46、国有企业经营者激励机制研究 47、企业并购中风险规避策略研究 48、论国有医疗机构改革 49、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革若干问题探讨 50、论国有企业创新机制建设 51、我国证券市场运行的供需矛盾分析 52、服务企业CIS的导入研究 53、论企业薪酬制度改革 54、现行税收征管模式评析 55、社会保险制度改革探索 56、中国商品批发企业现状与发展对策分析 57、现代商业连锁经营问题分析与对策思考 58、现行增值税制的问题与对策分析 59、企业品牌战略实施中的主要问题及对策研究 60、国有企业高级人才流失的原因与对策研究 61、我国中小型企业技术创新的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 62、关于进一步完善我国企业所得税制度的探讨 63、国有大型零售商业发展趋势分析及对策研究 64、中国民营企业如何提高核心竞争力 65、中小企业股份制改革探讨 66、网络营销中的关键问题及对策研究 67、体验营销的主要策略研究 68、中国加入WTO后零售企业经营对策研究 69、中国绿色消费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70、关于中国名牌商品国际化的思考 71、当前我国物业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72、团队激励方法探讨 73、企业产品创新机制研究 74、生命周期理论在产品创新中的运用研究 75、产品广告策划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76、试论满足需要与创造市场 77、我国批发商的生存与发展问题(或零售商)探讨 78、市场营销道德问题分析 79、“假日经济”营销问题探讨 80、对非营利组织营销问题的思考 够不?????

学术堂整理并提供了96条工商企业管理毕业论文的题目:1、现阶段高职财经类专业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实践2、政府绩效管理理论及其实践研究3、公共服务供给的组织间合作网络4、企业中个人的绝对权力与企业衰败5、项目管理:大学生社团管理的创新模式6、工商管理专业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措施7、德鲁克论管理的新范式8、税收精细化管理刍议9、政府治理与公司治理中委托代理问题比较及其启示10、工商管理专业本科案例教学模式及其评析11、政府执行力研究现状12、工商管理类专业企业管理案例教学理论与实践研究13、构建工商管理专业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体系14、成都市城市化进程中失地农民职业流向调查15、工商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改革探讨16、我国工商管理的现状分析及思考17、浅析市场调查与预测教学中实践能力的培养18、改革人力资源管理课程 培育实用型应用性人才19、中美工商企业管理文化比较研究析论20、工商管理专业本科教育改革研究21、试论学校体育政策执行力的基本理论与构成因素22、“案例教学法”及其对管理学教学的启迪23、基于定货合同的供应商柔性分析和选择模型24、国有企业绩效管理体系研究25、浅谈人力资源管理课程的实践教学改革问题26、国外工商管理案例教学法及其借鉴27、宽就业口径下的高职工商管理专业群构建28、工商管理专业培养目标与课程改革探讨29、实证方法在管理学研究中的应用30、基于专业群理念的经管类专业实践教学问题的改革探讨31、基于就业导向的电子商务专业课程体系改革与实施32、高职工商企业管理专业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培养模式探析33、论高职工商企业管理特色专业建设34、基于供应链管理(SCM)思想的中高职衔接35、适应企业需求,培养高职工商企业管理人才--高职工商企业管理专业人才需求调查分析36、论公共组织战略管理的核心37、商业医疗保险需求的调查与分析38、九型人格与政府领导力重塑39、浅谈管理沟通课程的教学40、工商企业管理专业创新教育探索41、绩效管理在中国地方政府管理中应用的现状和缺陷42、浅谈企业工商管理类人才应用能力的培养43、高职高专工商企业管理专业学生管理实践能力培养模式探索44、九型人格模型和政府领导力构建45、电力企业应提升供应链管理战略46、基于能力培养的管理学课程教学方法研究47、实践导向的高职工商企业管理类专业教学模式的改革与探索48、工商管理专业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49、综合职业能力视角下的工商企业管理专业课程体系重构50、管理者社会责任观教育与工商管理专业培养51、库存管理技术综述52、中国成功企业家的素质特征53、政府企业化管理若干问题探析54、新时期管理创新所面临的问题--兼论社会转型伴随管理转型55、管理类学生职业胜任力结构模型研究--以浙江台州地区为例56、工商企业管理专业案例教学存在的问题与改进措施57、高校经济管理类实验室利用率提高探讨58、高职院校校中厂建设的探索与实践59、高职工管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60、浅谈新公共管理理论对我国政府管理功能转变的启示61、以就业为导向的工商管理专业动态模块化教学探讨62、以模拟公司为载体的人力资源课程项目化设计63、沙盘模拟演练在高校专业实践性教学中的应用探析64、以能力为导向的工商管理专业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65、高校专业建设如何避免同质化--以工商企业管理专业为例66、我国管理类本科人才培养中的问题与对策67、工商管理发展趋势与高等学科教育68、近代中国民间工业会计核算的改革与发展69、一种永续经营的思维观70、工商管理专业创新研究与学生就业能力培养71、基于地方高校工商管理类专业本科人才培养目标的探讨72、艺术管理与设计管理73、工商企业管理专业与行业发展调研报告74、人力资源管理专业课程设置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75、企业工商管理人员应具备的能力及提升途径76、营销专业“实验、实训、实践”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研究77、论管理会计在商业银行的应用78、高职院校经管类专业学生实践课考核方式探讨79、工商企业管理专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研究80、浅析中美工商管理本科教育课程设置81、基于职业经理人培养的工商管理专业课程体系改革研究--以吉首大学为例82、SA8000社会责任管理体系与企业社会责任建设83、工商管理培训的可持续发展研究84、高职教育管理类专业实践教学模式研究85、儒学对日本企业文化的影响--兼论传统文化与现代化建设的关系86、探析工商管理应怎样推动经济的发展87、关于管理沟通课程教学和考试改革的思考88、制造企业预算控制系统的构成89、浅谈企业工商管理类人才应用能力的培养90、基于ERP沙盘模拟企业管理课程实训教学浅析91、工商管理类人才培养模式思考92、突出创新能力培养,创建有特色的《管理学》课程教学体系93、创建经管类综合实验教学基地的研究与实践94、试析MBA教育的基本特点95、“工学结合”模式下工商企业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创新96、工商企业管理专业中高职衔接课程体系构建初探

浅析中小企业的信息化建设_企业战略论文[摘要]目前,国内中小企业的信息化水平普遍低下,依然是传统的增长模式,技术装备、信息化水平、生产方式还比较落后。虽然众多中小企业意识到信息化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但中小企业进行信息化建设仍困难重重。本文分析了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现状,在此基础上提出信息化建设的建议。[关键词] 企业信息化;会计信息化;管理;信息在经济全球化和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企业信息化是带动企业工作创新和升级,提升管理水平和竞争力的有力武器。我国企业的信息化是以ERP为主展开的,利用ERP系统,能把先进的管理思想落实到具体的生产经营管理过程中,能带来1个企业的组织创新、流程优化和管理变革。据统计,我国目前大约有几千家企业系统运用ERP,主要是经济发达地区的大型国有股份企业和合资公司,很多企业的应用主要集中在单项计算机的应用,应用水平和应用效率不高。虽然ERP实施成功率已提高到20%,但却都以实力雄厚的大企业居多,中小企业的数量占我国企业的99%,却只有10%左右实施了信息化,而且由于资金、技术力量、管理水平等原因,实施效果不够理想。因此推进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提升中小企业的整体管理水平就显得尤为重要。1、目前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的现状1.对企业信息化建设认识不足企业信息化是1个企业提高运作效率、改善服务水平和降低运营成本的手段,是运用信息化技术对企业的研发、制造、销售和服务,进行全面、系统和科学的管理。信息化管理冲破了人们原有的观念,更新传统的管理方法。按照信息化的要求,目前企业无论从观念上还是内部组织结构和运作程序上,都有许多不适应信息化的地方,管理的不规范,成为企业推进信息化的瓶颈。因此,企业信息化必须对传统管理进行变革,否则,信息化管理难以推进。目前,信息化建设在互联网推动下,已成为当前和未来发展的潮流。企业信息化不是可有可无的问题,而是如何去搞,怎样搞好,并如何加快进程的问题。但现在有许多中小企业对此认识不足,企业领导思想犹豫,认为信息化是1个很遥远的事情,态度不很积极。有的企业认为企业当前效益好,不急于信息化;有的企业认为自己基础差,人才缺乏,无法信息化。有了这些认识,推进信息化就缺乏力度,开发管理信息系统缺乏深度。因此,改变企业管理者的观念,是企业信息化的前提。企业管理者要把实施信息化当作1个非常紧迫的事情,是关系到企业生死攸关的事情,只有实现管理信息化才能保证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2.企业信息化目标不明确信息化通过规范企业管理,加速信息的传递,参与企业决策,进行协同合作,以达到增强企业的竞争能力,提高经济效益和保证企业持续发展的目标。很多中小企业认为企业信息化的目的就是为了提高劳动效率,替代手工劳动,提高信息输出的速度,而这些只是信息化的初级阶段的目标。如果按照这样的初级目标进行信息化,势必会造成企业资金和人力的严重浪费,而且会影响信息化的升级和发展。每个企业都要按照企业的经营战略需求确定信息化的目标。企业的信息化要有长远经营战略。另外在具体实施时,企业还缺乏明确量化的信息化应用目标,大多数企业做得不到位,都是1些宏观定性的目标,微观量化的可操作的目标比较少,比如企业管理基础问题、管理模式问题、企业库存问题、企业生产问题、企业市场问题、企业战略问题等,还有同指标反映企业管理状况的目标,都没有去作深度研究和分析,从而失去信息化管理实施的可操作性的目标。3.企业信息化仅限于会计信息化现在有1些中小企业已认识到信息化的价值,纷纷购置电脑,购买1些电算化软件,就认为实施了企业信息化,其实这是非常片面的观点。许多中小企业管理者都有这样错误的观点,把办公自动化管理和会计信息化看作企业的信息化。会计信息化是企业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并不是全部。信息化要求企业的信息系统的覆盖面遍及整个企业和与企业有往来的各个单位。4.企业管理落后,创新力度不够中小企业长期处于粗放的管理状态,无法适应先进的信息化管理思想和方法的应用,比如ERP、供应链、客户关系管理、电子商务等先进的管理思想和方法没有好的管理环境,无法在企业生根、发芽、开花、结果。同时企业创新力度不够,无法通过创新来提高企业落后的管理水平,来适应和满足ERP等先进管理方法的应用。企业即使目前暂时不进行信息化管理,也要通过创新来提高企业管理水平,解决企业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企业创新力度不够,还表现在企业领导对这个问题的认识和整个中国的大环境的问题,还没有形成足以使企业的领导下决心去改变这种传统的管理模式以适应新经济环境下的发展的大环境。2、对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建议企业信息化是指在企业业务流程和生产经营活动重组和优化的基础上,利用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和数据库技术对企业进行集成化管理,实现企业内部、外部信息共享和信息资源的有效利用,以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和市场竞争能力。信息化是1个过程,信息化的广度和深度将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生产经营活动实际需求的发展而不断发展。对于中小企业进行信息化建设应注意以下几点。1.从会计信息化逐步升级到企业管理信息化系统据IT168的调查结果,企业信息化应用的比率分别是:财务管理75%,办公自动化12%,协同管理12%,通过以上数据可以看到,高端应用普及程度较低。企业实施信息化需要有个认识的过程,逐步深入。我国企业信息化走在前头的是会计电算化,所以许多企业都在会计领域率先实现电算化,企业可以在此基础上,以会计电算化为切入点,然后逐渐增加其他模块,不断进行信息化的扩展和升级,使会计电算化成为企业管理信息系统中的1个部分,和其他系统相互配合,共同为企业的发展提供帮助,达到企业管理信息化的目的,不断进行企业信息化建设。2.选择适合企业的ERP软件面对全球化竞争,应用ERP提升竞争力成为我国许多企业的共识。正处在发展阶段的大量中小企业,需要采用先进的管理方法和工具,来支持企业的快速发展。从我国企业发展的历史来看,现在面临的是以ERP为代表的企业信息化应用阶段。ERP作为当代企业经营和管理的先进技术、系统,在我国企业的整体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历史性角色。企业要选择适用的ERP软件,分析自己企业的特点和需求,不是越先进就越好,先进的东西不1定适合所有企业。对于规模不是很大的中小企业最好选择中等规模的国际化软件产品,这样不但从成本上有1个合理的投入,关键是实施难度相对小很多,软件对于企业人员的要求也不是很高,产品的功能相对比较全面,可以满足企业管理标准化和国际化的需求。另外企业选择的系统要有较好的扩展性,有友好的开放的技术平台,而且在整个实施过程中要与软件企业密切合作,有好的技术支持。3.加强数据的准备工作很多企业认为信息化就是和软件公司谈,购买软件就可以,而忽视基础数据的准备工作。有人用“3分技术、7分管理、102分数据”来形容数据的重要性。有许多企业在最初实施时不以为然,但在实施过程中逐渐认识到它的重要性,因为数据不全,数据不准确,只要有1个数据出问题,就会影响全局。企业要做好标准化和物料编码工作,这是实施信息化的1个基础工作,要结合国家标准和企业习惯进行编写,做到数出1家,数据共享。4.企业信息化可以由专家引路信息化建设和实施,是1个风险很高的项目,是1个系统工程,企业不能“闭门造车”,要借助外脑来帮助企业做好这个项目。因此企业要引入管理咨询。企业在没有实施信息化系统之前,企业领导1般都心里没有底,没有实施过信息系统,不可能对整个信息系统有深刻的理解,在这种情况下,企业的领导可以提出要求,至于如何做,怎样做,可以交给有经验专家或咨询顾问帮助考虑。在准备阶段,由专家协助企业做需求分析、信息化的管理方案、软件选型、计算机的配置、编码的指导、人力资金的投入计划等项工作。在实施阶段,要处理的问题更多,信息化系统是1个企业行为,要和企业文化相结合,软件系统不是买来就能够使用的,从基础数据的建立开始,逐步推进系统的实施,处理异常情况,都有实际应用的问题,这时都需要有经验的专家指导,这样能够缩短实施的周期,少走弯路,以便系统的成功实施。5.做好培训工作要求企业对所有员工进行ERP等先进管理思想的培训,使所有员工都能接受新思想、新方法、新观点、新理论,进而转化为生产力。针对不同系统的不同项目、不同人员组织培训是极其必要的。由于培训不足导致系统实施项目受阻、项目拖期、系统不能正常运行的经验教训比比皆是。培训要贯穿整个系统实施过程,每实施1步都要进行相应内容的培训。同时要解决在实施过程中的“夹生饭”的问题,因为随着系统的实施,对系统的认识不断加深,结合业务提出的新问题,都要通过培训来解决。培训的形式可以多种多样,除了上课培训,开会讨论、分发学习资料组织阅读、带领企业有关人员到用户走访,了解其他企业的实施情况进行学习,都可以作为培训的形式,应根据企业的实际灵活进行。同时可以把培训纳入到部门考核当中,对于关键内容组织答卷考试、评分,人事部门记录在案,利用以上手段可以加强培训的效果。6.实施信息化建设要量力而行中小企业由于资金有限和管理水平较低等原因,在信息化建设中,应结合实际,量力而行。有条件的,可以直接上ERP等管理信息系统,如有困难,也可以从解决财务管理、物资管理、销售管理的突出问题入手,分步实施。企业信息化并不是高不可攀、神秘高深的事情,关键是因企制宜,对症下药。总之,企业要生存发展,就必须进行信息化建设,中小企业应适应新经济时代的挑战,及时走上信息化之路,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主要参考文献[1]彭运芳.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几个关键问题[J].中国管理信息化,2005,(7):58-61.[2]刘谦.对我国中小企业会计信息化应用的进1步思考[J].中国管理信息化,2005,(5):14-18.[3]王钊.ERP在我国企业应用中的问题与对策[J].中国管理信息化,2005,(3):33-35.[4]用友软件股份有限公司.ERP应用指南[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150-156.

1.企业信息化建设中的管理创新2.管理信息系统与企业信息化建设3.企业信息化建设与企业管理创新4.产品数据管理系统在企业信息化建设中的应用5.管理重组是提高企业信息化建设效益的根本途径6.数据质量管理与企业信息化建设7.论信息化建设与现代企业管理8.企业信息化建设与现代企业管理9.试论企业管理信息化的建设10.企业信息化建设中的管理创新研究11.施工企业管理信息化建设与管理创新12.我国企业信息化建设与管理中的典型问题13.企业信息化建设中的管理重组14.建设中小型施工企业项目信息化管理系统15.谈企业信息化建设与管理16.企业信息化建设的项目管理18.对我国服装企业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探讨19.企业信息化与“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建设20.出版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点滴如果这些合适的话,,请你留下你的邮箱。。。我发给你已经发送//

企业创新信息检索论文范文

创新能力是当今企业在竞争激烈的全球化市场中生存和发展的关键因素,而创新设计作为产品设计中的核心内容,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企业的竞争力。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服装创新论文,供大家参考。

服装创新论文 范文 一:小议针织服装的创新设计

一、针织服装发展现状

(1)个性化。正如范思哲所说,“如果不能穿出自我,我宁可不穿衣服”。在现今社会当中,自由民主的政治体系加强了消费者自我意识,大学生则是鲜明代表。“破洞”、“铆钉”、“色彩的碰撞”、“拼接”等一系列的设计手段,也将进一步运用到针织服装设计领域,打造别样的个性化服装。

(2)休闲化。相较于文艺复兴时期的服饰,现代服饰最大的特点便是舒适,便于日常生活。为了适应快节奏的现代生活,“服装人体工程学”被推上一个新的高度,舒适度成为消费者最为关注的要素之一,就此针织服装备受青睐。

二、大学生针织服装喜好

为了迎合大学生消费者的不同喜好,市面上的针织服装主要分为“欧美简约风”、“日系甜美风”、“创意另类风”,三种风格在款式、色彩上都具有其鲜明的设计特点。“欧美简约风”主张大气,款式简约,“镂空”、“拼接”等设计手法强调其强烈设计感。“日系甜美风”崇尚自然而反对虚假的华丽、烦琐的装饰和雕琢的美。款式可爱俏皮,圆润的领形、条纹或是可爱图案是日韩风针织服装主要设计点。“创意另类风”多数运用了另类的图案或是朋克摇滚风的设计元素,如“铆钉”、“皮革”、“金属”等,色彩为深色系,黑红色偏多。就“欧美简约风”、“日系甜美风”、“创意另类风”,我们利用眼动仪对一千多名志愿者进行测试,分析测试所得十组有效数据(如下表所示)。以上数据足以说明在所分的三类针织衫风格中,最受消费者欢迎的是“日系甜美风”,其次为“欧美简约风”,而“创意另类风”的针织服饰由于其本身具有的特定元素以及当代大学生的心理接受等因素,并不是非常被关注。基于“日系甜美风”是最受大学生关注的服装风格,我们同样运用眼动仪针对此类款式进行了研究,数据如图1、图2所示。我们不难发现,在针织服装中,现阶段带图案的针织服装占据市场主导地位,在“日系甜美风”中尤为明显。再者,其消费者所关注图案设计的比重占整件服装的各局部细节设计的比重的50%以上。由此我们得出结论,对于针织衫而言,图案、色彩是很重要的设计元素,在设计针织衫时,应该突破大多数针织衫黑白灰等浊色调的桎梏,使针织面料的色彩尽可能地丰富多彩。

三、趋势下的创新设计

经过上述调查及数据显示,我国大学生针织服装设计尚不成熟,其主要表现为针织服装款式不够新颖脱俗。但事实上,由于其特有的弹性与针织肌理,针织面料的可塑性极强。时代在发展,针织服装设计也将被赋予新的使命———打破穿同款式限制,寻求创新设计。

1面料设计新思路

俗话说得好,“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服装面料是设计的第一要素,往往一个好的设计师的设计工作从面料就已经开始。而对于针织面料而言,纱线的设计、特殊的 编织 方式赋予它更多变化的可能。在针织服装设计中,选择有表现力的纱线是一件针织服装设计成功的一半。设计师必须对纱线的发展潜力和可塑性以及针织机的性能都有足够的认识,才能把他们的创意发挥得淋漓尽致。从常规纱线入手,利用不同数量比例的不同品种纱线进行混合编织,从而展示针织面料的节奏与韵律,这早已算不上是创新之法。而通过纱线色彩和外形上的变化,结合相应其他材料(如梭织面料、串珠、亮片、蕾丝、金银线等),运用多种多样的编织方式(即钩织、棒织等)有机结合可打破常规针织服装设计局限性,创造出丰富多变的视觉效果。

2造型设计新突破

由于传统针织服装的造型款式太过单一,现代针织衫必须在原有造型基础上加以改变,赋予其时尚年轻化的造型感。例如:袖形,可以采用宽松的蝙蝠袖;领形,设计为荷叶领、自由领等。甚至,在造型廓形上可以有更为大胆的设计,力求通过结构和服装组合形式打造针织服装立体造型,并且利用针织面料本身的弹性,在服装穿着上进行适当调整,呈现不同的形态,实现针织服装“一衣多穿”的功能。从而让“朴素、平板”针织服装,从轮廓上逐步接近梭织服装的多样化设计。

3图案运用新主张

色彩与图案非常讨巧,且具有鲜明视觉冲击力,是服装设计中的两大重要元素,也是设计师在针织服装设计过程中的常用手法,“条纹、菱形格、图案”则是其钟爱的。随着工业化生产及此类针织服装的普及,仅仅是这样的图案似乎已经不能满足消费者的好奇心,在原有的图案上进行创新则是针织服装图案设计的必然选择。使用梭织服装的图案设计手法,如印花、染色等二次设计;平面与立体相结合,运用钉珠、绣花、烫钻等手法使服装在保持原有风格的同时,丰富服装平面设计感,使服装整体更显趣味性。

四、结论

在不知不觉中,针织服装已变成一个极具发展潜力的服装门类,以其独特的视觉效果和穿着的舒适性吸引着大学生消费者。然而,国内针织服装尚且存在设计朴素、死板等问题。针织服装创新设计是立足于市场现状、消费者喜好的一次思考,只有打破常规,从根本上提高针织服装设计水平,才能使针织服装实用性与艺术性相结合,跟上时代的步伐。

服装创新论文范文二:审美法则与服装创新设计研究

所谓的绘画和表现,其实是一种后天可以弥补的表达工具而已。唯有这种对思想的训练,是非自己不能修炼的。因此,我们把它称之为设计的天赋。当你有了这种习惯思考的天赋,那么整个人都变成了易燃体,只等着灵感的火花把你引爆。但是,对于把设计当成常态如一日三餐一样的设计工作者,相比与等待灵感,更需要学会储存灵感,或者寻找、制造灵感。

灵感可能只是一个物象,也可能直接是一段技术上的想法。以服装设计为例,灵感分为直接灵感和间接灵感。直接灵感看似好用,但其实比较忌讳直接的使用,因为直接使用在无形中就会限制你的发挥空间,例如面对一块面料,第一眼见它的印象,会引导你做出常规式设计,这源于人们约定俗成的 经验 ,能获得习惯性认可,但是很有可能新意不足,没有惊喜。而间接灵感的运用,则需要丰富的联想和打散重构,在设计过程中不可控的因素较多,略有难度,但是却可能创造出感染力非常强的作品。二者各有利弊,需要根据具体的设计目的而进行权衡选择。市场化的服装设计以运用直接灵感来源为主,间接灵感参考为辅,可以很好的在规矩之内尽显方圆;而创意服装设计则尽量避免运用直接灵感,如以某大师的风格甚至是某款服装成为设计的灵感来源,在接下来的设计创作中,就会很难摆脱人们对此作品固有的印象。但是如果尝试将经典高雅的可可•香奈儿套装,解构成薇薇安•韦斯特伍德的叛逆摇滚,这种反常规的嫁接,通过联想能力,将灵感理念和服装元素联系到一起,通过颠覆性的思维舞蹈过程,如果做得巧妙,就很可能有如新星爆炸一样的效果。

俗语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真正的强者,不会惧怕规则,而是会让规矩成就自己。首先,所有视觉设计艺术工作者共同的规则就是:形式美法则。早在人们思想蒙昧茹毛饮血的远古时代,就有敏感的艺术家们观察到了自然界中不可言说的美妙规律,例如松果,凤梨上螺旋交叉的分割,花瓣的排列,游鱼的形状等,并从实物中提取出共同的特点,用点、线、面这几种基本的符号表达在了自己的泥瓦灌上。直到人类文明高度发达后,一些智者找到了这些触动人类天生敏感的审美触觉的规律,是斐波那契数列,也是著名的黄金分割比。

黄金分割为公元前六世纪古希腊数学家毕达哥拉斯所发现,是一个数字的比例关系,它具有严格的比例性、艺术性、和谐性,蕴藏着丰富的美学价值。为什么人们对这样的比例,会本能地感到美的存在?其实这与人类的演化和人体正常发育密切相关。据研究,从猿到人的进化过程中,人体中有许多比例关系接近,从而使人体美在几十万年的历史积淀中固定下来。人类最熟悉自己,势必将人体美作为最高的审美标准;于是黄金分割律作为一种重要形式美法则,成为世代相传的审美经典规律,至今不衰。而这就成为了艺术设计界的黄金法则,更是服装设计中需要遵循的视觉准则。

除了单纯视觉上的审美需求,人们对服装同样有着最基本的审美原则要求,通过审美法则,从而实现人与服装、人与环境之间以及“形式美”与“功效性”在服装设计中的和谐与统一,使服装介质的各个指标与人体各种要求相适应,让服装的艺术成分与穿着效果达到最佳匹配。因此,仅仅从造型上论,无论多么惊世骇俗的作品,哪怕前卫设计作品中常见的将服装的材质替换成塑胶或者金属,哪怕比基尼只有几寸的面料相连接,这些作品还想被称之为“服装”,就必须在人体上有支撑挂靠的点,就一定能够穿戴到人体上。常用人体支撑点有很多,例如肩颈,后背,上胸围,腰跨等处,也可以通过一定的力学设计开发其他支撑点。创意服装的创新造型天马行空,但是最终需要如同寄生植物一样与人体穿插交缠,才能够展现服装的魅力。

创意服装设计作品除了造型上需要考虑与人体之间的关系,人自身内心的桎梏也会影响对作品的判断。大千世界千人千面,人们被各种不同的 方法 分成很多的群种。国籍,民族,地域,阅历,身份,学识,性格,性别等等,每个群种又相互交叠,不同的群种对服装的审美都有大致相同的选择,也有微小的区别。服装设计有着一套成熟的审美法则,例如从风格对应到品类、搭配、面料、色彩、图案的表现形式,都有着相对固定的程式化色彩。但是成功的服装创新设计作品中,小心机无处不在,给予人惊喜又满足使用者的需求。所以从某种角度来说,成功的服装设计者,能够玩转规则,使之为自己服务,成就自己。这种 逆向思维 需要在保证上述所说的符合审美法则的同时,发挥神奇的作用,将服装设计这门传统艺术点石成金,成就视觉盛宴。

服装创新论文的范文相关 文章 :

1. 广东服装行业“互联网+”模式创新探讨论文

2. 浅谈中国服装产业的现状及创新发展

3. 关于创新的议论文5篇

4. 创新论文散文

5. 关于写创新的议论文5篇

6. 成功源于创新论文3篇

当今社会是科技知识快速发展的时代,一个企业的技术创新管理水平的高低是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决定性因素之一。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技术创新管理论文,供大家参考。

[摘要]文中论述了科技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性,企业提高增强自主创新能力重要意义的认识,并努力成为创新的主体。

[关键词]自主创新;技术创新;管理创新

引言

管理是企业永恒的主题,是企业发展的基石。创新,是现代企业进步的原动力,是增强核心竞争能力,获得跨越式发展,实现持续成长的决定性因素。在当今科学技术和经营环境急剧变化的复杂环境之中,企业管理者必须要把握管理创新发展的新趋势、新要求,不断进行管理创新,把创新渗透于管理整个过程中。要为员工发挥创造性才能搭设舞台,使每个人都有机会成为创新者。要注重个性 文化 的培养,创造独具特色的经营模式,使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具体来说,在信息化、市场化、一体化日益深化的背景下,企业要取得持续发展,必须要在理念、技术、组织及制度上不断创新,运用新的理论指导企业管理,在变化中求生存,在创新中求发展。

1.管理创新是企业生存发展的客观需要

知识经济的到来,不仅改变了经济增长中要素贡献率的结构,而且是科学、技术、知识等无形要素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也日渐凸现并逐步超强。这一切都清楚地告诉我们,在知识经济条件下,经济增长内容的转变必须要求经济模式也发生相应的转变,而作为实体的企业及其管理也应紧随其变,以适应新的竞争环境的要求,因此管理创新是我国企业的必然趋势。

2.技术阜新是企业增强核心竞争力的客观需要

我国自1995年以来实施科教兴国的发展战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科技创新,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的决定》(1999年8月20日)明确“企业是技术创新的主体”要“全面提高企业创新能力”。

企业是现代化社会的细胞,是市场经济的主体。企业作为以创利为目的经济组织,具有通过科技创新实现利润最大化内在动力;在市场经济及经济全球化的大环境下,企业始终面临竞争压力,具有重视技术创新的外在压力;企业在生产经营中,能够使技术方向和目标的选择中更符合市场能力。总之企业具有直接面向市场,了解市场需求的灵敏机制,有把科技成果化为产品的内在优势,有实现持续的技术创新的基础条件。企业深知必须提高自主开发创新能力,形成此企业必需亦最有条件成为技术创新中的主体。

技术创新是企业管理创新的基础。现代企业要想获得更多的经济效益,取得更大的社会效益,赢得竞争上的话语权,就必须进行技术创新。企业的技术创新包括技术研发和技术改造,企业可根据自身的技术条件充分开展技术创新活动,通过技术创新取得核心技术优势。在信息时代,企业取胜的关键因素主要取决于企业自身的技术优势,而不一定是资金和资源优势。核心技术优势决定着企业在市场的认知度以及获得市场的广度和深度。技术创新已成为企业赢得市场的根本途径和有力锐器。因此,现代企业技术创新要有规范有序的内部运行机制和良好的外部环境。就企业自身而言,必须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和稳定的技术支撑体系,形成有自己知识产权的技术创新能力,有自己核心技术项目,同时对该项目有较强地控制能力。

3.认真学习,提高对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意义的认识

胡锦涛曾多次强调,要坚持把推动自主创新摆在全部了科技工作的突出位置,坚持把提高科技创新能力作为结构调整和提高国家竞争力的中心环节,加快建设中国特色的国家创新体系。

面对新形势,我们必须认真学习和贯彻中央在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方面的一系列重要指示,促进企业提高自主创新的能力。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是国家安全地保障,我国是发展中大国,在涉及国家战略高技术,国家重要产业用经济安全领域和高新技术领域的核心,我们必须自主掌握。关键、核心技术是学习不来的,坚持自主创新技术是我国国家安全的战略基石。

事实告诉我们,只有技术独立,才有经济独立,才能政治独立。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是应对国际竞争,自主于世界民族之大需要。当今世界已进入知识经济时代,依靠资源,资本和劳动力为主导的传统发展模式正在转向依靠科技知识和人才这主导的创新发展模式。创新立国已成为各国发展经济,参与国际竞争的大趋势,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产业的竞争力的最大差距是缺乏创新能力。

4.努力促进企业成为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的主体

建立起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与管理创新体系对提高综合国力,提高国际竞争力具有战略意义,这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亦是一个坚持费力的过程,决非举手之劳,朝夕之功。建立“创新型”国家更需要长期坚韧不拨,持之以恒。使企业成为技术与管理创新的主体,有许多艰苦工作要做。

贯彻科学发展观 坚持学习贯彻科学发展观落实中央对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指标。采取坚决 措施 ,按照企业成为创新的主体要求,脚踏实地,苦练内功,提高创新能力。

建立学习型组织 为适应知识经济和市场的复杂对变性,必须将企业构造成一个学习型地组织,使企业面对变化的世界才能不断适应、生存和发展。学习不仅是对企业、而且也是对企业里的决策者、管理者和每一个员工,这一点也是迎接知识经济挑战和可持续发展对我们的要求。

强化或建设企业技术核心,扎扎实实开展各项工作,结合企业实际,围绕建立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确定课题,加大投入(尽快使企业科技开发投入占全年销售总额的2%-5%),实施产学研紧密结合进行开发创新工作。

管理观念实现从利润最大化向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方面转变企业是人力资本和物质酱的配置主体,是效率和效益的追求者。传统的企业管理只是为“利润”而管理,缺乏可持续发展的观念正是他们过早衰亡的原因。企业只有跳出仅为自身谋利的狭隘的单个小系统,而从将环境包括在内的更大系统出发来考虑、构思企业的发展战略,(例如现在国内外有一些企业对竞争中的你死我活或两败俱伤,为了寻求企业的长期可持续发展而提出的“宽容战略”、“双赢战略”、“利益共享”战略等,都是改变传统的竞争而营造一种合作与和谐的氛围)才有可能是自身的优势和潜能得到充分发展,大大厦降低经营成本和经营风险,形成企业良性循环的可持续性发展。

科技创新,以人为本 人才资源是科技创新的核心和关键。企业要认真做好吸引人才,留信人才和培养人才的工作。

长期以来,由于只重视对物的管理,而忽视人的思想,情感以及对其行为的调整,造成企业管理 方法 僵化,生产效率低下,并使企业处理信息迟钝、决定缓慢,缺乏弹性,从而也就失去了市场上的竞争优势。为了迎接知识经济和信息时代的挑战,获得竞争优势,企业管理必须从以物为中心的“物本”管理转变到以人为中心的“人本”管理上来,把人视为企业中最重要的资源,充分发挥“人”这一生产中最积极、最活跃因素的根本作用,重新认识和确立人在企业生产经营中的地位,强调职工是企业的主人,尊重职工的主人翁地位、价值和尊严。

企业要真正成为创新的主体,必须艰苦的坚持推进。我们如何从全面和的高度去深刻认识自主创新的重大意义,把自主创新与企业的发展、国家的强盛和民族的兴衰紧密联系起来,齐心协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这是我们需要共同努力的事。要居安思危,奋发图强。历史属于未来、刻苦顽强、坚韧不拨、开拓前进的人们。

水利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产业,其主要功能是保障工农业生产和城乡居民用水需求。当今的时代要求水利知识结构上要与时俱进,当前是一个知识“爆炸”的时代,这对水利管理部门的干部和职工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水利部门要做到与时俱进,必须加快我们的知识更新,改进知识结构,强化管理手段,提高管理的技术含量。一、提高水利管理的技术含量

随着城市化和工业经济的迅速发展,农业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份量似乎越来越小,这种价值取向使得地方政府对农村环境保护没有足够的重视。针对农村污染呈现“面广、点多、污染来源复杂”的特点,水利科技创新可以在改善农村环境方面发挥作用。而对于城市而言,在城市的快速发展过程中,由于部分企业和群众对水资源保护意识淡薄,加上城镇污水管网不完善,再加上生态环境监管不够到位,出现了大量工业废水超标排放和大生活污直排的现象,这就直接导致了部分江河水库水域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

在积极主动争取各级财政对水利管理投入的基础上,抓好安全管理,主要是通过工程管理、技术管理以及信息管理来保证工程安全。抓好法制管理,依据现有的法律、法规和 规章制度 ,坚持依法管理,努力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保证各项管理工作有序开展,抓好经营管理,充分利用水利工程和水土资

源及其他优势,下大力气开展多种经营,努力提高经济效益。坚持以人为本和科学发展观,认真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统筹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水利科技创新可以在多个方面为社会主义的水利建设做出贡献。

二、水利信息化技术的应用

信息化技术能够提供防汛预案,支持积极支持会商。水利信息化不能对行政领导提供行政决策服务是目前比较普遍的问题。为了满足水利管理部门这方面的需求,需要在信息系统中加入防汛预案,提供洪水的预警。例如当洪水达到一定的预警级别时,这样的系统就能够给出相应的预警方案,根据方案,领导就会在会商中做出相应的调度决策。而在决策之前系统还能对放多少洪量、对下游会有什么影响等进行模拟。这样的系统也能够将水利信息完全掌控。为了让用户更快捷地了解到水利信息情况并作出相应举措,掌上GIS资讯系统是重要的支撑。“掌上GIS资讯系统”可以运行在智能手机之上,智能手机提供无线电话、短信、电话簿等功能,“掌上GIS资讯系统”还能够提供全面的行业资料查阅、电子地图、空间定位、实时信息浏览查询等功能,两者有机结合,基于“掌上GIS资讯系统”提供的及时、充分的水利信息,项目领导、相关负责人可以快速地进行决策。

三、极大RTK技术的应用

RTK(Real-timekinematic)是实时动态测量,对于RTK测量来说,同GPS技术一样仍然是差分解算,但不同的只不过是实时的差分计算。RTK技术在水利工程中的应用与计算机的普及,能够使得传统作业模式得到革新,工作效率极大提高。

RTK是一种新的常用的GPS测量方法,以前的静态、快速静态、动态测量都需要事后进行解算才能获得厘米级的精度,而RTK是能够在野外实时得到厘米级定位精度的测量方法,它采用了载波相位动态实时差分方法,是GPS应用的重大里程碑,它的出现为工程放样、地形测图,各种控制测量带来了新曙光,极大地提高了外业作业效率。

RTK技术相比于GPS技术具有明显的优势,高精度的GPS测量必须采用载波相位观测值,RTK定位技术就是基于载波相位观测值的实时动态定位技术,它能够实时地提供测站点在指定坐标系中的三维定位结果,并达到厘米级精度。在RTK作业模式下,基准站通过数据链将其观测值和测站坐标信息一起传送给流动站。流动站不仅通过数据链接收来自基准站的数据,还要采集GPS观测数据,并在系统内组成差分观测值进行实时处理,同时给出厘米级定位结果,历时不足1分钟。

RTK技术如何应用在水利中是一个重要的话题,在各种控制测量传统的大地测量、工程控制测量采用三角网、导线网方法来施测,不仅费工费时,要求点间通视,而且精度分布不均匀,且在外业不知精度如何,采用常规的GPS静态测量、快速静态、伪动态方法,在外业测设过程中不能实时知道定位精度,如果测设完成后,回到内业处理后发现精度不合要求,还必须返测,而采用RTK来进行控制测量,能够实时知道定位精度,如果点位精度要求满足了,用户就可以停止观测了,而且知道观测质量如何,这样可以大大提高作业效率。

RTK技术还可应用到地形测图中。在过去测地形图时一般首先要在测区建立图根控制点,然后在图根控制点上架上全站仪或经纬仪配合小平板测图,现在发展到外业用全站仪和电子手簿配合地物编码,利用大比例尺测图软件来进行测图,甚至于发展到最近的外业电子平板测图等等,都要求在测站上测四周的地貌等碎部点,这些碎部点都与测站通视,而且一般要求至少2~3人操作,需要在拼图时一旦精度不合要求还得到外业去返测,现在采用RTK时,仅需一人背着仪器在要测的地貌碎部点呆上一两秒钟,并同时输入特征编码,通过手簿可以实时知道点位精度,把一个区域测完后回到室内,由专业的软件接口就可以输出所要求的地形图,这样用RTK仅需一人操作,不要求点间通视,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利用RTK进行水利工程测量不受天气、地形、通视等条件的限制,断面测量操作简单,工作效率比传统方法提高数倍,大大节省人力。

四、结论

水利管理是一个系统工程,是水利工程发挥效益的前提和保障,是水利工作的重点,也是难点,如何提高水利管理的技术含量,利用先进的水利技术是提高水利管理能力的重要保障。

浅谈技术创新管理论文相关 文章 :

1. 浅谈创新管理论文

2. 企业技术创新论文

3. 企业创新管理论文

4. 创新管理论文

5. 浅析工程技术管理论文

6. 浅析企业经营与管理论文

7. 浅谈公司管理论文范文

创新是一盏明灯,引导人们不断前进,不断的进步。下面是我为大家精心整理的关于创新的 议论文 作文 800字,希望能够帮助到你们。

创新永恒

有这样一句话:“第一个形容女人像花的人是天才;第二个形容女人像花的人是庸才;第三个形容女人像花的人是蠢材。”的确,对旧事物的唾弃和对新事物的热忱,对人类而言,像血管中流动着的汩汩的血液一样,与生俱来。造物主造出的人类,可以有不同的外貌、性格、习惯、嗜好,却无法摆脱一个共同的恶习“喜新厌旧”。

一个疑问,可以有千万种丰富多彩的答案。然而,最好的答案只有一个那便是最具有创新性的。在众多答案的比较中,人们必定会厌倦某一种千篇一律,而一旦有一种创新,它便是最受青睐的。

科技需要创新。当无数个宗教信仰者守护着“地心说”来愚昧生灵时,哥白尼揭穿了他们的阴谋;当无数个聪明的脑袋推崇着牛顿的经典体系以视为物理学大统一时,爱因斯坦打破了他们的美梦。新科技的生产必然是一种创新,创新就必然会有出路。让我们的思路回到一个小小的文件夹上来,它的产生者爱立信会计纸业有限公司可用弹丸之地来形容,面对市场上文件夹的厚重使用不便的问题,他们推出了一种轻便灵活的文件夹,投入市场后供不应求。当其他企业开始效仿时,他们又推出了一种更新型的产品。对于企业而言,创新是血液,是竞争中制胜的法宝。而不断的创新,又推动了科技的进步。

哲学家的心中,新事物符合历史发展规律,具有无比旺盛的生命力和远大的发展前途。新事物必将代替旧事物,这是发展的趋势,历史的必然。因此,不必觉得新事物就必须带有一种负罪感,更不必为旧事物的大势已去而惋惜,记住,一切都自然,一切也都必然。当微软公司瞄准市场正积极研制适合消费者的微型软件时,IBM公司还在为巨型计算机而大伤脑筋,因此,有了IBM公司的失败,当然,比尔·盖茨成了首富。

创新需要勇气,创新必须付出艰辛。有商鞅的五马分尸,才有秦王朝的如日中天;有罗斯福遭政客的排挤,才有美国的恢复和强大;邓小平一生一波三折的不平命运,才有如今迈向新世纪的中国。因为新,才不平凡,才需要勇气,才需要付出。也因为新,才值得付出。

答案确实丰富多彩,但永恒的却是创新。永恒在未来中孕育,创新在永恒中成长,对于人类而言,创新更是永恒。

创新成功

我曾经试图去模仿自己所羡慕的所有的人,甚至想抛弃自己的性格、特长完全成为别人。我错了,我的模仿行动都失败了。我彻底绝望了,当时我觉得自己一无是处。我什么也没有了,失去了自己独有的个性、风度、性格、魅力、思想,失去了这些的结果是什么,有什么收获吗?没有,我承受的是更可怕的代价,我浪费了自己的时间、精力,我比以前变的更糟。我希望我的失败能给大家一些启示,请大家不要在犯这些低级错误了。最近看了2006年陕西卷的 高考作文 题,我忽然发现自己也曾经是高考作文中的那只乌鸦。

我介绍我的经历,不是完全否定模仿别人的效果。我只是认为某些模仿不仅不会为我们带来积极作用,而且有时还会埋没我们其他方面没有被发现的优势。高考作文中的这只乌鸦!我很希望你是我的朋友,刚开始看到你的经历,对你确实有一些嘲笑和遗憾,可后来仔细一想,你的执着的确很令我佩服,我不得不在众说纷纭中悄悄的向你伸一伸大拇指。

如若你不嫌弃我这个刚认识的朋友,恕我直言,你和高空雄鹰的差距太大,你和雄鹰的能力并不在一个档次上。乌鸦和老鹰一样搏击长空,这才是天方夜谭。由于羡慕,我们试着彻底的改变自己以赶上别人,结果却都是付出了成倍代价却徒劳无功。

邯郸学步,学习别人走路,可结果呢?自己爬着回去的。这就是盲目崇拜偶像的代价。因羡慕别人而彻彻底底的否定自己值得吗?我觉得一点都不值得。偶像只能起模范带头的作用。我们在学习的同时应该认真、仔细的衡量自己的能力,在学习别人的同时注意自己的个性。我们应该从自身的优势出发,发展自己。不是吗?我想谁都不愿意做那个乌鸦?在童话中乌鸦这个形象不是,就是盲目的学习他人而最终死去。这乌鸦怎么一点个人的思想、主见也没有,我看它是另类的变色龙一点也没有错。我们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个体,我们应该为自己而活,应该走自己的路,从自己的优点出发创新,而不是重走别人的成功路。

乌鸦用自己的生命向我们诠释了盲目模仿他人的代价,希望人们能够彻底的醒悟,我们可以继承乌鸦执着的精神,但是不能沿袭它的盲目。我们应该认真 总结 经验 教训,不要让乌鸦的悲剧重演,让我们摆正位置,确定目标,发展自己。

创新的梦想

当太阳大叔已在我的头上悄无声息地转了10个年头,当我已渐渐适应小学生活准备踏上第5个阶梯,当我正裹着柔软的铺盖窝在沙发里看电视消磨暑假周末无聊的时光时,一个小小的梦想幼苗就在肥沃的心灵土壤生根发芽了……

那天傍晚,我极不耐烦地调着电视频道,偶然看到了《交换空间》这个节目,这是一档以倡导自主动手、节俭装修为理念的服务类节目。里面的室内设计师们个个都是富有创新精神、与时俱进的艺术家。我的心动摇了,打心眼儿里羡慕这些艺术家们,那时我就想:我有创意,我具备创新精神,我凭什么不能成为他们中的一员?当初妈妈听了我这个超出老妈想象范围的梦想,先是眼睛睁得圆圆的,挤得眼镜都要从高高的鼻梁上滑下来了,接着哈哈大笑了大半天,那夸张、刺耳的笑声就好像是童话中的王后听到白雪公主死了的消息高兴得恨不得让全世界都知道这个惊天大秘密。我疑惑不解地望着沉浸在开心中无法自拔的“老巫婆”,她顿时缓过神儿来,像川剧变脸一般变了个微笑出来,对我说了三个字:“我挺你!”

名人虞有澄说: “梦想虽然开始时是梦想,但只要不停地做,不轻易放弃,梦想能成真。”所以为了实现我当室内设计师的梦想,正巧今年 我们家就要开始装修别墅了。当然为了实践一下我,也检测一下我这段时间“狂搜” 室内设计师的资料拿来“狂学”以及向我的教大学美术兼室内设计师的姑爷“狂请教”这“三狂”的效果如何。我先设计我的 儿童 房。妈妈爸爸给我推荐漂亮的公主房,不过我果断拒绝了,我绝对不要老套得快掉牙的公主房,这不是我的风格,我要的是创意、创新的风格!我想要大海的元素融合在我的儿童房里,让神经绷紧的人一推门进去就感到心旷神怡、轻松、舒适、愉快,甚至感觉迎面向你吹来阵阵清爽中带点咸咸的味道的海风,这就是我想要的“大海儿童房”。目前,大海儿童房”的“生产”获得了爸爸妈妈的“批准”。但我的最终目的是获得最专业的人士——我的姑爷的批准。

室内设计师的行列已经在向我招手了,加油吧!

创新的议论文作文800字相关 文章 :

1. 关于创新的议论文800字优秀范文

2. 高中关于创新的议论文800字

3. 关于敢于创新高三作文800字

4. 创新的800字议论文

5. 关于创新议论文800字优秀范文

企业管理现代化创新管理论文

知识管理在现代企业中的运用 摘要: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知识管理在现代企业中的运用越来越重要,本文在归纳出知识管理基本思想的基础上,具体从企业知识库、企业产品创新、企业客户管理等几方面说明知识管理在企业中的运用。 关键词:知识管理 知识库 产品创新 客户管理 邓立治版权所有 随着知识经济的初显峥嵘,迎接知识经济时代的挑战已成为全球的发展战略。知识作为企业中一种新的资源这种观念已逐渐为人们所认识和接受,为了有效地利用好这一资源,知识管理将成为企业管理者最为关注的话题。 一、知识经济下的知识管理和企业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企业将主要通过知识而不是金融资本或自然资源来获取竞争优势。企业的知识将成为和人力、资金等并列的资源,并且成为企业最重要的资源。劳伦斯·普鲁萨柯(Laurence Prusak)指出:唯一能给一个组织带来竞争优势,唯一持续不变的就是知道什么,如何利用所拥有的知识和以更快的速度获取新知识。所以知识管理在企业中处于战略性地位,任何一个现代化企业都应该把它提升到战略角度来考虑。 (一)知识管理的现状 企业的知识管理是一种新的管理思想,它从一个新的角度来考察和分析管理问题。近年来许多学者和团体从不同的角度提出了知识管理的定义。比较有代表的有:“知识管理是指为了增强组织的绩效而创造、获取和使用知识的过程”(Bassi,1997)。“知识管理是一个系统地发现、选择、组织、过滤和表述信息的过程,目的是改善雇员对待特定问题的理解。”(E.Maise,1998)。总之知识管理的基本思想是“在充分肯定知识对企业价值的基础上,通过创造一种环境,让每位职员能获取,共享知识。使用组织内部和外部的知识和信息以形成个人知识,并在此基础上创新出新的知识。并支持、鼓励个人将知识应用,整合到组织的产品和服务中去,最终提高企业的效率和经济效益。” 企业的知识管理的基本职能有三个,如图1所示,它们分别是外化、内化和认知过程。 (1)外化:外化包括一个强大的搜索、过滤与集成工具,从企业内部和外部知识中获取对企业现在和未来有用的各种显性和隐性知识,在用知识库储存起来,在用一个文件管理系统对储存的知识进行分类,并找出其间隐含的联系和关系。(2)内化:指发现知识库中与知识寻求者相关的知识,并把相关的知识呈现给知识需求者。知识的需求者根据这些知识再进行知识的创新,由此循环。(3)认知:认知是经由前几个功能交换得出的知识的运用, 是知识管理的终极目标。 (二)知识管理对现代化企业的重要性 知识管理对现代化企业来说非常重要,除了可以在企业内建立一种知识的积累、共享和传递的机制,来加强知识资源的管理外。还有以下几个直接的因素 ● 人员流动特别是关键人员的流动会给企业带来巨大的损失,企业因此可能丧失一部分多年实践中所积累起来的宝贵经验和方法; ● 员工相互间面对面的直接交流机会越来越少; ● 一些复杂的业务流程难以在短时间内被人所理解和接受; ● 进行客户关系管理,提升客户的满意度进而提高客户对公司和品牌的忠诚度; ● 由于知识的不断产生,同时知识本身特别是一些专门的知识具有较强的时效性,员工有持续再学习的需要以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和要求,迎接新的挑战; ● 对市场变化作出快速敏捷的反应和调整。所以为了解决以上出现的情况,企业管理者引入知识管理是非常有必要的。知识管理可以为企业管理者实现显性知识和隐形知识共享提供新的途径。显性知识易于整理和储存,隐性知识集中在劳动者脑里。知识管理有助于对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进行处理并把这些知识用一种适合于社会环境的方式表现出来。实施良好知识管理的管理者能够对外部需求作出敏捷反应,明智地应用内部资源并预测外部市场的发展方向及其变化。 二、知识管理在现代企业中的运用 (一)知识管理与企业知识库的建立 国外知识型企业大多十分重视组织和建设企业知识库,广泛采集与企业经营发展有关的各种经验和知识,经过分类编目,使用计算机和网络技术存储和积累起来,成为企业知识共享和使用的必备基础结构,构成企业知识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形成企业知识资源的集散中心。而国内企业在这方面比较欠缺,所以对于现代化企业来说建立企业知识库对知识进行有序的管理是十分重要的。 企业的知识库内容可以非常丰富,这其中可以包括:(1)公司的人力资源状况。知识管理是从强调人的重要性、人的工作实践和文化开始的,然后才是技术问题。因此,公司的人力资源状况是知识库的首选。(2)公司员工的各种经验和建议。员工解决各种难题的成功经验或方法建议,由专家评审小组进行审核,经筛选后存入知识库,并列出提供者姓名,以资鼓励其积极性。(3)公司各部门和各地分公司的内部资料。(4)公司客户的全部信息。由此可以了解客户的需求的新动态和其对产品的偏好。(5)公司的主要竞争对手及合作伙伴的详细资料。这样可以为公司人员了解对手的动态提供一个平台。(6)公司内部研究人员的研究文献和研究报告。内容如此广泛而丰富的知识库通过企业内部网络系统为全体员工提供快捷和方便的服务,公司员工可以使用该系统查询和获取必要的知识和信息,也可在虚拟的公告板上相会,交流和讨论各种问题。 企业知识库对于企业的知识管理有莫大的帮助,这主要有:(1)企业知识库乃是这些企业信息库或数据库发展出来的高级形式,它正在促进隐性知识向显性知识转化,推动难以“言传”、只能“意会”和“身教”的隐性经验知识的文字化和编码化进程,从而实现更多知识的无障碍交流和共享。库藏也比一般信息库更广泛、更丰富。(2) 企业知识库的组建并发挥功能,正在加快和完善企业知识的采集和加工、积累和交流、共享和使用的有序过程。其中知识的分类、时事和新闻栏目的开设、生产方法的优选、成功商业经验和管理经验的报道以及员工建议和客户知识的进入知识库等,都充分说明了这一点。(3) 企业知识库的文化环境乃是其成功组建和持续发挥作用的基础性条件,企业文化和员工的精神状态乃是对知识库建设和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企业艰苦创业和不断创业的文化氛围,员工积极进取和旺盛的求知欲望,奋发图强的精神风貌,以及与合作伙伴共存共荣的品格风范等,都成为企业知识库成功实践的文化支持和力量源泉。 (二)知识管理与企业产品创新过程 知识管理在企业产品创新的过程中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并且渗透到了企业产品创新的各个过程。在这我们可以把产品创新过程分为四部分,即产生产品创新想法的过程、产品创新想法实现的过程、创新产品的商业化过程和新产品知识的共享过程。 (1)产生产品创新想法的过程:产生产品创新的冲动需要一定的动因。而对产品喘息的意识和火花是建立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基础之上。在产生一个创新的想法之前,知识的内化过程已经发生,也就是指相关知识的共享和交流已经发生。并且也就是在此基础上,个人通过对知识的获取、自身经验和与他人交流使产品得到创新。所以产品创新离不开知识的内化过程。 (2)产品创新想法的实现过程:怎样才能是这个产品创新的想法获得实现呢?最重要的让有关部门和人员能理解这个想法所蕴涵的基本思路,这也是说要把这个个人的隐性知识进行外化成为一种明确的概念。这个概念可以是字面的描述、原型、试验等等,并由整个组织的人员对其实现。这样,想法就能够一步步得到证实并最终成为一种基于产品的发明。 (3)创新产品的商业化过程:为成功实现产品商业化,首先要做的是要有一种整体方法将企业已有知识和伙伴知识有效的整合起来,这些知识的结合对于最终开发一个有市场价值的创新产品非常重要。其次,这些知识还需要跨越组织得到整合,因此也因能够实现和供应商、分销商、广告代理商等之间的知识交流, 进行市场研究、制定公司产品策略等,以使新产品的商品化能够得到有效的资源支撑,假如这种产品能被客户所接受而创造出经济价值,就将最终成为创新的产品,最终实现它的商业化过程。 (4)新产品知识的共享过程:在商业化后,总结出新产品的知识,并使这些知识继续提供给相关人员共享。这样,就可以为下一个产品创新打下良好的基础。并由此形成一个良性循环。(三)企业设立知识管理部门,建立知识经理制度 知识作为一种无形资产,必须有专门的部门和人员负责,对其进行管理,才能提高其利用效果,充分发挥知识创造财富的巨大价值。目前,国外许多大型企业已经建立其以知识总监CKO(Chief Knowledge Officer)为中心的知识管理体系,其地位居于行政总监CEO和信息总监CIO之间,是公司中最具有挑战性的职位,其主要任务是将知识资本化。具体职责应包括:首先,为组织建立一套知识管理的信息基础结构。它包含综合的技术基础结构,如技术支持环境的建立、知识管理工具的选择等;人力基础结构,如人力资源的发展机制、智力知识库的建立和维护等;环境基础结构,如连接于国际商业环境的知识网络和知识组织(团队)等。其次,为组织营造一种知识共享、知识创新的企业文化。CKO必须配合组织的高层管理团队出台一系列激励机制,促进以知识导向开展工作。通常,CKO此时会真切地感到来自组织多方面、多层次的挑战和压力。最后,为组织获得经济回报。CKO必须决定如何通过知识管理更好地产生知识产品,以便帮助组织赚钱或者省钱。(四)企业客户的知识管理 了解客户的知识对企业来说十分重要,而目前的现状是大多数企业缺乏详细的客户资料。而在现代化的企业中我们因该不遗余力的去了解客户的知识,了解他们到底需要什么,并提高他们对本企业的忠诚度。在实际操作中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进行,比如说: (1)在销售人员接触顾客时,可以通过各种手段了解其个人信息,这些信息将汇总到企业知识库中,这些信息经过信息提炼与数据挖掘过程形成关于顾客的知识,比如“青年人喜欢休闲服饰”、“学生喜欢购买音像制品”……然后,该知识库根据顾客的信息归纳出该顾客的购买倾向,生成顾客知识,并由此为顾客提供个性化的服务,而每次的个性化服务结果都会记入到顾客知识库中去。顾客知识库将尽量保持精简,在多变的市场环境下保持过旧的纪录是毫无意义的,所以要及时更新并使顾客信息系统化,这样就能及时更换掉数据垃圾,为顾客以后的服务提供知识和信息,提高企业反映顾客需求的速度,缩短为顾客服务的时间,这样对客户的知识管理可以增加顾客服务的满意度。 (2)在对代理商、销售商的调查和反馈过程中,可以了解客户需求的最新动态。经过专门人员的处理和归纳可以使其系统化,并纳入企业的知识库中。这样为企业其他不太接触客户的部门人员了解客户和市场提供一个便捷的途径,使客户的知识得以共享。这样才能更好得发挥企业人员得主观能动性。 (3)对客户进行知识管理能更好的留住客户,使消费者成为企业长期忠实的客户,保证企业能够拥有稳定的顾客群,企业在进行营销时,能够从对客户知识管理中分析出顾客是什么人,应采取什么样的措施,并且可以通过了解客户的知识,采取一些好的促销方式,与客户建立紧密的联系,使客户不再转向其竞争对手。所以在企业客户的知识管理过程中,我们主要考虑的是通过客户的知识管理,如何能够有效的为客户提供定制化服务和有效的解决企业面对客户的复杂繁琐事务,为企业提供迅速反应客户需求和市场变化,缩短客户服务时间与流程,增加客户服务满意度,提高其对企业产品的忠诚度。

下边这个是我原创的 如何培养创新意识论文,如果找其他的你到这吧:“课堂提问”是教师在教学时常用的方法之一,也是任何一位教师在组织教学时必备的基本功。经过教师精心设计的、有创造性的提问,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想象力。能激励学生敢于尝试和冒险,能启发学生不满足于现状,大胆探索,能保护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精神。下面就通过课堂提问如何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讨论如下几个问题。一、开放式提问所谓开放式提问,是指教师提出的问题没有标准答案,也就是答案不是唯一的。既然答案不是唯一的,就是要使学生产生尽可能多、尽可能新,甚至是前所未有的独创想法,这样的提问,激发的正是发散性思维,培养的正是想象力。它不像传统教学的提问方式,一问一答,一答一个准,只提供一种可能答案,一种解决途径,结果堵塞了学生的思路,遏制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在这种开放式的提问的推动下学生必然会展开多角度、多方向的思维活动。结合各方面的信息,在产生大量答案的同时,获得新奇、独特的反应,从而培养思维的广阔性和灵活性。例如,教学“分数的意义”一课时,为了考察学生是否真正理解了分数的意义,教师出示这样一个长方形,提出的问题是:谁能看着这个长方形,说一句有关分数的话?听了老师的提问,学生的回答是:红色部分占长方形的1/3;蓝色和黄色部分分别占长方形的1/5;蓝色和黄色部分共占长方形的2/5;红色和蓝色部分或红色和黄色部分分别占长方形的4/5。学生回答到这里,如果老师延迟评价,迫使学生继续想下去,还会产生下面的答案:蓝色和黄色部分分别相当于红色部分的1/3;蓝色和黄色部分共相当于红色部分的2/3;蓝色部分相当于红色和黄色部分的1/4;黄色部分相当于红色和蓝色部分的1/4。学生的这些较为巧妙的回答,只有在开放式提问的特定条件下才能产生。这种提问考察了学生对分数意义的真正理解,更重要的是训练了学生的思维。诸如此类的提问和要求,在概念、计算、应用题教学和练习中都可出现。提问突出“尽可能多”、“越与众不同越好”等特点,迫使学生不满足于现状,时刻在追求新的,别人想不到的答案和设想。久而久之,学生的想象力和智慧得到了培养,创新意识也随之逐步形成。二、突破式提问所谓突破式提问,是指问题的答案不仅限于所学课本的知识内容,而往往是超越课本知识以外的回答。也就是说、教师在课堂上提出的问题不仅对于学生只能用课本上的现成知识回答,而是要求学生以自己的阅历和知识基础,根据自己收集和储存的知识能量,根据自己的社会经验来回答问题。其作用,一是开阔知识视野,处处留心皆学问。二是培养学生收集、积累知识的习惯。三是建立自信心,使学生相信自己的眼睛和判断,相信离开老师,自己也能获得知识。四是提供一个让学生表现自己的机会,其目的,无疑是培养探索意识,保持学习热情,丰富知识基础,为创新精神的形成奠定基础。例如,教学“认识人民币”一课时,教师在与学生共同了解了元、角、分的一些知识后,提出这样的问题:“关于人民币的知识还有很多,谁能把你了解到的人民币的其它知识告诉同学们呢?”这一问题一经提出,对于那些极爱表现自己,又不怕怯场的一年级学生来说,简直是大好时机。一个个小手举得高高的,一个学生说:“我知道壹百元人民币对着阳光看,可以看出有道金属线。如果没有就是假钱。”一个学生接着说:“里面还有一个人头像,如果没有也是假钱。”另一个学生说:“人民币上印有几种不同的文字,是供少数民族看的。”一个学生接着说:“人民币的一个角上有一个或几个小黑点,是供盲人辨认的。”还有一个学生说:“人民币上还有一行字母和数字,那是发行的代号和年代。”……学生了解的课本以外的知识太多了,有的是教师和成年人都不曾知道的。如果不给学生创造这样一个表现的机会,岂不太可惜了。再说现在是信息社会,人们获得信息的渠道千差万别、千奇百怪,课堂上给学生提供一个交流知识信息的机会,使学生的信息相互影响,相互撞击,相互吸收,对于培养创造性人才也是十分必要的。三、比较式提问 所谓比较式提问,是指教师提问的目的是让学生在众多答案中进行比较、鉴别,选出最优的答案。比较是一切思维和理解的基础。比较式提问,能使学生在回答的过程中获得对事物清晰完整的认识,从而得到新颖而有价值的思维成果。比较式思维是创造性思维方式之一。例如,在教学“求平均数”一课、教师出示了两组学生身高的数据,要求比较出哪组学生的身高更高一些。根据这个题目老师提问:“你认为怎样比能更快、更准确地比出结果?”听到这个问题、学生的第一反映是一个一个比,于是一个同学回答:“一个一个地比,把化得的结果记下来。”接着就有同学回答:“可以把各组人的身高数加起来,比总数。”还有同学的思考是“比各组的平均身高。”在这些答案中哪个最好呢,有同学反对第一种比法,认为:一个一个地比容易出错,一会儿第一组的人高,一会儿第二组的人高,比着比着就混淆了。大家对这一认识表示同意。还有同学反对第二种比法,认为:两组的人数不相同,怎么比总身高呢?大家对这一看法也表示赞同。接着大家评论了第三种比较的方法,感觉求平均数比较合理。于是教师抓住时机宣布,今天就来研究求平均数的问题。当教师出示例2:“用4个同样的杯子装水,水面后高度分别是6厘米,3厘米,5厘米,2厘米。这4个杯子水面的平均高度是多少?”后,提问:“用什么方法能求出杯中水面的平均高度是多少?哪种方法最好?”由于教师把解决问题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就必然再度激起学生思维的浪花。一些学生的办法是,哪个杯中的水多,就往水少的杯中倒,直到水面的高度相同了,测量水面的高度。还有一些学生。的办法是把4小杯中的水合起来,再重新分配,各杯中的水平均分就可以了。根据前一种倒水的方法,一些同学总结出:这是移多补少的道理,不如直接把数字移多补少,更省事。根据后一种分水的方法,一些同学总结出:4个杯中的水合起来,不,如把4杯水的高度加起来;平均分到4个杯中,不如直接除以4,就可得到平均数了。教师抓住适当的时机,引导同学进行比较;假如倒水很不方便,假如数字很多移来补去也不方便。那么用哪种方法求平均数最合适呢?从而使学生在比较和鉴别中总结出求平均数用总数除以总份数的方法。用比较式的方法提问,学生能在回答问题的过程中既进行发散思维的训练,又进行集中思维训练。根据问题发散,再根据比较集中,不受定势的影响,在众多平凡的答案中产生出不平凡的答案。这才是创造性思维的最终目的。四、猜测式提问所谓猜测式提问,是指问题的答案是学生凭借自己的想象、估计、推测出来的,是有待于证明后才能确定的。也就是说,在问题的激励下,学生根据已知想象未知,根据部分估计整体,根据条件推测结果,培养的正是直觉思维能力。这种提问在课堂上往往造成一种特定的氛围,在这种氛围中的思维能达到三种状态。由于是猜测,学生感兴趣,情绪兴奋——想猜;由于是猜测,学生能放开胆量,要冒险——敢猜;由于学生有一定的知识基础,不是信口开河——能猜。而猜测以后的思维状态是急切地盼望证实,所以证实猜测的过程显得极为重要,这就使得学习的目的性、主动性都大大加强了。例如,教学“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一课时,教师提出这样的问题:“我们了解了能被2,5整除的数的特征,那么能被3整除的数可能会有什么特征呢?”当学生的猜测达到火候时,教师开始引导学生证明:先观察一组能被3整除的数,发现个位上的数没有任何规律。也不都是3的倍数,排除了两种猜测;然后动手实验,分别用两根小棒、三根、四根、五根、六根、七根、八根、九根等小棒在数位上摆任意的数,从中发现:凡是用三、六、九根小棒摆出的所有数都能被3整除。而用二、四、五、七、八根小棒摆出的数都不能被3整除。这是为什么?经过同学们进一步分析,发现摆出的小棒个数恰是这个数各个数位上的数字的和,而这个数字和只要是3的倍数的,这个数就能被3整除,反之,就不能被3整除。

谈谈科技创新对现代企业管理的影响论文

无论在学习或是工作中,说到论文,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论文写作的过程是人们获得直接经验的过程。写起论文来就毫无头绪?以下是我整理的谈谈科技创新对现代企业管理的影响论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摘要】

“管理”是人类社会活动的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通过管理,人们才能正常的从事各种劳动。所谓管理就是通过适应组织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的变化,有效地配置和利用可得到的有限的资源并整合资源从而实现组织既定目标的动态的创造性活动。在有限的社会资源里,人们不可能无节制的取用所需要的资源,但是人类本身的欲望却是强大的,总是希望能够在发展的路上不断地向上登攀,正是由于这个原因人们必须在管理方式上不断地创新,在管理手段上不断地运用更为科学合理的技术,从而保证有限的资源可以进行合理的配置、科学的利用,以确保实现最大化的效益。因此科学的管理方法和创新的管理模式就变得尤为重要了。

【关键词】

科技进步;创新;企业管理;发展;竞争

现如今随着经济的迅猛发展,企业之间的竞争也愈演愈烈,国内企业纷纷通过各种高科技手段来提高自身的竞争力,创新进步的管理模式已成为中国企业提高自身管理水平的必然选择。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企业生存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顾客的需求不断变化,生产技术不断创新,产品生产周期不断缩短,企业之间的竞争日益激烈,综上,企业自身需要不断快速提升其管理水平,从而适应不断变化的社会形势。

总体来看,我国企业管理中对高科技的使用,以及对于创新意识的激励还处在起步和发展阶段。旧的企业管理理念、管理方式以及企业过于传统的组织结构难以适应科技的进步与发展。因此,加快旧企业向新型管理模式的企业的转变就当今的总体形势看来是有急切需求的,ERP、MRP等信息系统的普遍使用使企业资源管理系统的建立成为可能。作为一个企业其核心竞争力是管理创新能力。企业要想在现如今这种激烈且频繁的市场竞争中存活下来必须不断进行创新,运用最新的管理理念对企业各个环节进行协调从而自主自发地增强企业自身的竞争力。

将创新理念应用到企业管理中是企业管理思想的一次大变革。创新化管理保证了企业在管理方面的进步性,保证了企业自身血液循环的畅通,好的管理创意不但可以提升企业整体的管理效率,同时还是企业形象与整体水平的一次提升。从20世纪四五十年代以来,随着第三次产业革命的不断加深,社会正处于一个知识大爆炸的时代,科技水平日新月异,而与此同时,时代的发展也在淘汰落后的企业,因此企业的管理如果墨守成规终究会被时代所淘汰。而企业若想发展,也必须凭借科技的力量。科技进步一方面在不断地提高着生产效率,另一方面也极大程度地影响着现代企业管理模式。

科技进步对企业管理模式的影响宏观上来看主要体现在两大方面,即外部影响与内部影响。外部影响主要是指科技水平的提高降低了产品的生周期同时提高了产品质量、新技术应用从一定程度上加剧了竞争程度、挖掘或创造出新的市场需求、影响供应商、合作机构的运作行为等,从而使得企业务必要在管理模式上做出相应的调整或者变革以适应新的外部形势;内部影响主要是指企业在制度安排、管理方法、组织架构等方面要考虑新技术的应用,通过应用新技术来提高管理和生产效能、丰富拓展管理手段,因而科技进步深刻地改变着企业内人员交流模式以及财务、物流、销售、人力甚至固定资产等方面的管理,企业自身科技水平的提高甚至会影响到整个企业文化。综上所述,外部影响即是管理对象的科技进步反作用于管理本身而内部影响侧重于管理本身对于新技术的开发与应用。通过观察和分析现代企业的管理模式我们不难发现自第三次产业革命以来,科技进步与创新对于企业管理模式的`改变主要可以分为三个方向。

1方向一,简单分工管理

分工的出现,是人类社会活动的一次大跨度的提升,它使得每个劳动力都可以扬其所长避其所短,保证劳动力得到更好的利用从而大幅地提升社会劳动效率。就现如今的社会而言,科技水平的不断发展使劳动分工日益细致,这导致了企业业务流程的分化,就负面角度而言,它催生了官僚体制以及等级制度使得信息共享受阻,员工生产以及经营活动中很难与跨领域的同事甚至跨高度的上级有所接触,既扼杀了优秀员工的创造性、主动性和积极性,又极大程度的降低了信息在企业内部的流通,因而削弱了企业对于市场的判断及反应能力。而分工管理模式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两个阶段:简单分工管理和综合分工管理;后一阶段是前一阶段的丰富和拓展,前一阶段是后一阶段的基础和条件。在受科技创新波及较小的一些传统行业以及在企业规模不大或正处于创业初级阶段的企业,往往企业更多的采取“简单分工管理模式”,其基本要素包括人事、财务、生产、物流、供应与销售等。在这种管理模式下企业基本上可以通过一条完整的管理链将所有生产活动串联起来。

2方向二,综合分工管理

伴随企业规模的不断提升以及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的,在企业的整体管理中一般将管理分为保障管理与生产管理两大部分实施运作。保障管理主要由资金财务计划与管理、信息管理、物料与资产管理、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等构成,生产管理主要包括生产制造管理、资源供应管理、技术与研究开发管理、服务管理和营销管理等。这两大部分的管理相辅相成不分主次,但是对于企业来说,由于生产侧重或者企业自身产业结构的关系,经常会使两个管理部分的分工、分酬不均,影响企业内部配合与衔接甚至产生员工内部矛盾,极大地降低了企业的生产效率。

3方向三,信息化管理

随着科技的日新月异、创新的愈加频繁,特别是信息技术快速发展及其应用的快速扩展,现代企业管理模式已经发生了深刻的变革。信息化将影响企业管理模式,高科技信息化管理并不能一味的生搬,应该采用适合企业本身的信息化管理措施。在相互适应的前提下,一方面信息化管理将持续推动、促进管理部门高效的配合及联动,从而提高企业自身的生产效率;另一方面管理效率的提升会带来信息流通的改善,反过来促进信息化管理的实施,从而实现管理与信息交流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但是应当引起注意的是这种适应并不应该是完全的让信息化管理来适应原有的企业模式与构成,而应该是以提高企业效率为总体目标的大幅度的改革,无论是从企业自身方面还是从信息管理方法方面,都需要进行大刀阔斧的尝试,但是考虑到企业自身的收益,这种尝试不能过于盲目,应当在相互配合的前提下进行综合的考察与研究,要基于企业整体的管理水平以及员工自身的素质层次,不但要借鉴其他从业者的经验教训,还要善于总结自身所遇到的问题。

4.结语

综上所述,科技进步与创新对现代企业管理的影响十分广泛,纵向上来看,科技进步与创新不仅对企业对外产业结构管理产生了影响,促使企业发掘更深的产品价值,丰富自身的产品或者直接进行企业战略管理调整甚至于转型;还对企业内部管理模式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使得企业管理不断复杂化,带来了诸多有利因素(例如:管理模式化,信息传递快捷化,人员利用高效化),但与此同时还对企业管理产生了一些不利影响(例如:人员沟通障碍,上下级之间隔阂加剧)。作为企业管理应当合理、高效、有针对性地利用好科技进步与创新带来的广阔的发展空间,同时也应该注意适时的调整管理政策,处理好随之而来的新矛盾、新问题。

参考文献:

[1]芮明杰.管理学教程[M].北京:首都经贸大学出版社,2008.

[2]李慧,何新海.企业信息化——企业发展的必由之路[J].中国科技信息,2005(14).

[3]常桂英.浅谈我国企业信息化建设的现状及对策[J].北方经济,2008(06).

摘要:

企业技术创新是企业不断蓬勃发展的强大动力,企业的发展依赖于创新,创新来源于信息资源的把握,科技查新工作的任务之一则是为企事业单位及个人的技术创新提供信息服务。因此,科技查新工作与企业信息咨询服务存在着很多的共通之处。

关键词:

企业技术创新的论文

企业技术创新是企业不断蓬勃发展的强大动力,企业的发展依赖于创新,创新来源于信息资源的把握,科技查新工作的任务之一则是为企事业单位及个人的技术创新提供信息服务。因此,科技查新工作与企业信息咨询服务存在着很多的共通之处。充分发挥科技查新机构的优势,为企业提供优质的信息服务,不仅可以加强科技查新机构与企业之间的联系,为企业的技术创新提供支撑,同时也可以为科技查新机构的发展提供新的途径。

1科技查新为企业技术创新服务的必要性

企业信息服务的现状

目前中国的大部分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的信息服务机构发展都相对的滞后。一方面企业对信息咨询服务的需求是全面的,多层次的,不仅要与时俱进甚至要具有一定的前瞻性,不仅要具有判断性甚至要具有一定的指导性,但事实是大部分企业没有自己的竞争情报系统,其他形式的信息服务机构也规模较小,手段落后,开拓能力差,仅限于提供简单的,低层次的技术信息服务,没有能力建立高层次、全面的信息情报搜集、整理、分析系统,直接影响了企业的科技成果转化进程。另一方面,企业信息服务工作需要较多知识面广且又有所长的复合型人才,而企业没有形成相应的人才培养机制,企业员工素质也参差不齐,缺乏专门的信息服务知识和咨询服务意识,所以提供的信息服务水平和质量也无法满足企业创新发展的需求。

科技查新为企业提供技术创新服务的优势

(1)信息资源优势。我单位自95年开展科技查新业务以来,共出据查新报告7000多份,为5000多个单位、企业、个人提供科技查新服务,其中2000多项科研项目获得国家、省、市各种奖项。配备了9台数据服务器,开设了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信息网数据库、中国国家标准全文库、中文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硕士(博士)全文数据库、中国专利数据库、中华数字书苑、百链中外文数据库、Elsevier外文数据库、NSTL外文数据库、CNKI数据库(专利、会议论文等)、Peter-科技报告数据库、山东省情报研究院数据库、中经网数据库、中国行业发展报告库、中国地区经济发展库、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中国知网库等十几个数据资源库。整合了国内主要的数据库资源,为科研立项、科技成果的鉴定与报奖、专利申请、新产品开发、新技术引进等提供客观依据、为科技人员进行研究开发提供可靠而丰富的参考信息。

(2)人才优势。科技查新工作是一项科学性和技术性都要求较高的信息服务工作,要求查新人员必须具有较宽的知识覆盖面,良好的计算机和外语水平,熟悉情报检索的过程,较强的信息筛选、对比和分析能力,较好的语言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

(3)运营保障条件充分。一是运营经费保障充足。科技查新作为市技术创新共享服务平台建设的一部分,市政府非常重视,不但投入大量资金用于平台建设及设备购置,每年还拿出专项资金用于平台中心运营,以保障其开展服务的公益性。二是完善的管理。为保证查新工作健康、稳定地发展及更好地对企业开展检索及咨询服务,查新中心制定了包括绩效考核、日常工作管理、科研管理及收入分配激励机制在内的完善管理制度。三是与其他科研院所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提升了服务水平。通过与省科学院、省情报研究院等建立全面合作关系,不断丰富检索手段,提升了服务水平。

2科技查新机构如何为企业创新发展做好服务

做好基础查新工作为企业项目的申报提供客观依据

国家和各级地方政府为支持企业的科技创新活动,推进科技创新成果的转化,每年都会开展各级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火炬计划、高新技术技术成果转化、科技攻关项目、自然基金、科技进步奖等项目的申请或鉴定。为避免项目的重复劳动,保证项目申请和鉴定的客观性和公正性,通过科技查新工作进行综合分析和对比,为企业的科技立项、科技成果鉴定、评奖、验收、转化等提供客观依据。

为企业的技术创新提供信息咨询服务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企业要开发新产品,改革新技术,拓展新市场,都需要以市场为导向。在创新之前,都需要充分收集用户需求、价格水平、销售渠道及产品变动趋势等信息,这时,查新机构可以根据企业的需求尽可能详实的为企业提供近似产品特点、生产工艺、原材料、生产设备及未来发展趋势等等信息内容,为企业开发新技术和新产品提供客观的依据,防止重复开发导致的人力和财力的浪费。

帮助企业建立完善的竞争情报系统

竞争情报是通过合法的手段,通过长期系统的收集、分析和整理各种对企业发展、决策及运行相关的信息,提炼出本企业的优势、劣势以及机会等关键情报,为企业的高层决策提供客观的依据。查新机构可以利用自己信息资源和人才方面的优势,为企业竞争情报系统的建立和运行提供信息和人才援助。在科技查新中进行竞争情报服务,缩短了企业技术创新的过程,为企业的创新决策提供了客观依据,有利于提高企业的综合竞争力,促进企业的创新发展。

为企业提供专题服务,加强企业横向合作,实现资源共享

查新咨询单位可以根据企业咨询比较多的领域,如电子、食品、纺织、肥料加工、建筑施工等等领域,定期向企业提供相关行业的信息资讯和市场动态信息等。另外,企业也可以利用此次活动结识更多领域或同行业其他企业,为企业之间实现资源共享,以及进一步的交流与合作提供机会。

3结语

总之,科技查新机构拥有一般企业信息服务机构所不具有的信息资源优势和人才优势,利用科技查新可缩小或规避企业技术创新的某些风险,提高企业的创新能力,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同时科技查新机构也在为企业创新服务的过程中,加强了与企业之间的联系,拓展了情报服务的范围,促进了科技查新机构的新发展。

摘要 :

知识员工聚集作为企业创新的活力之源,在实现企业创新效能上发挥重要作用。但受地域、资源制约,新常态下我国农业科技型中小企业知识员工的弱聚集尤为影响企业创新效能发挥。本文基于知识员工聚集、企业创新相关理论,结合农业科技企业环境特征,从知识员工聚集视角探索新常态下我国农业科技型中小企业如何获取创新效能,并提出对策建议。

关键词 :

知识员工聚集;农业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

一、引言

“全球经济一体化及知识经济的大潮汹涌而来,面对历史大潮,各类组织都不同程度经受着时代的考验。”(相飞,2015)。其中,农业科技型中小企业所面临的挑战尤为突显。该类企业以从事或推进农业新品种、新设备技术、新生产工艺为主,利用自身研发成果,吸收外来技术以持续创新,对加快农业科技成果推广速度,保证农业科技发展有重要意义。知识员工聚集作为农业科技体制改革的重要资源,是农业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的活力之源。按照相飞(2015)在《科技型中小企业知识型员工心理契约违背及其效应研究》对知识型员工的判定准则,“该类员工均具有大专及以上学历,即受教育程度较高,这表明其对新知识的吸收、消化、转化能力较强,且具有一定自主学习和创新能力,这些都有助于其专业资质的提升,以及包括个人智商、情商、修养等在内综合素质的提高。”。

可见,知识员工作为一种可流动的资源,受科技投入、人才政策等因素影响,会在特定空间和时间聚集。而“复杂多变的外部任务环境致使科技型中小企业的运作过程充满了不确定性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人员流动性趋于频繁。”(相飞,2015)。人员流动则引起复杂的经济效应。本文的知识员工聚集及其效应指农业科技人才在一定时间和空间形成的内在关联机制,通过组织协同作用集中在一起,突出表现为聚集作用大于各自独立所发挥的加总效应。这里所指的知识员工聚集的主体是长期从事农业科技研究、推广及实用技术的人员,其运用知识为农业科技进步作出贡献,是企业创新主体。通过聚集,促进了个体间隐形知识传播,优化知识结构,能更多获取行业信息,实现相互协作,从而使自身潜能得到发挥,企业得以创新。

二、理论基础

国外的知识员工聚集研究主要体现在劳动力流动和人才资本积聚。Giannetti(2001)认为,不同劳动力个体的技能相异,其合作可促进规模效益,资源耗费降低。国内学者将知识员工聚集内涵大体总结为两类。牛冲槐等(2006)从人才流动角度指出,它是在一定时间内大量同类或相关人才在某地区或某行业形成的聚类现象。还有学者从效应角度提出,知识员工聚集是符合质量指标的知识员工在区域范围内实现数量上集中,他们通过交流经验达到彼此协调配合,实现聚集目标。总体来看,知识员工聚集效应与企业创新关系研究大体集中在两方面,一是人力资本与企业创新的关系,二是知识员工聚集与企业创新的关系,专门针对农业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以及知识员工聚集对其效应的研究尚显不足。

“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浪潮席卷着雇佣关系的重塑与转型之势已登陆我国,为适应国际市场和经济社会的变化,我国企业不断采取变革举措,这势必影响组织内员工的心理感知。”(相飞,2015)。而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国内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完善,农业科技型中小企业迅速发展,自主创新不断涌现。农业科技型中小企业是科技与经济结合的纽带,在中国农业实现“两个历史性转变”过程中发挥着农业产业革命和发展农村经济的重要推动作用,知识员工聚集则是企业创新的突破口,聚集过程势必影响个体认知,并作用于企业效果。由此,阐清知识员工聚集对农业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的作用是企业实现创新优势的重要前提。

三、基于知识员工聚集的农业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效能分析

目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逐渐成为我国经济工作的主旋律,这种社会经济形态的变迁致使我国经营体制和管理格局发生了变化。”(相飞,2015)。农业涉及多层次产业结构体系,其创新需要多方面可靠技术支撑。而知识员工素质影响技术创新水平,知识员工结构决定技术创新的深度和速度。因此,在聚集中把控知识员工的素质和结构尤显重要,各环节上知识员工的相互支持与配合是农业科技型企业获取创新效能的关键。基于此,探索符合我国农业科技型中小企业知识员工聚集的途径,对于实现知识员工聚集及其对企业创新的作用更有重要意义。国外学者认为,知识员工聚集途径主要包括“市场主导”和“政策扶持”。国内对知识员工聚集研究多基于国外理论和实践展开。

基于以上分析,针对我国农业科技型中小企业情境特征,可从三方面分析知识员工聚集对企业创新的影响:首先,就人员素质而言,专业基础扎实、具备管理能力又能从事科研活动的复合型人才为企业创新提供了支撑。他们有良好的创新能力以及协作和应变能力,能将创新性知识投入实践。在聚集中,通过一系列措施,可使高素质知识员工聚集,降低信息流动成本,促进知识积累与更新;其次,就人员结构而言,农业结构调整以提高农业竞争力和效益为中心,优化人员结构是适应性向战略性调整的转变。通过把控人员结构,推动集约化和商品化农业统一发展。知识员工聚集通过这种整合机制实现知识互补,由此激发其创造力,产生联动效应,最大程度地促进企业创新;再次,“人才兴业”在农业领域内需要知识员工的支撑,根本而言就是人员素质和结构有机整合下的控制。通过完善知识员工的引进机制、合理配置、激励机制来实现知识员工聚集,以助推企业创新。

四、结论与建议综上

本文发现,由于人员的素质和结构受自学习能力、空间分布和政策影响,导致未完全释放知识员工聚集的创新效应,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农业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为此,本文提出如下知识员工聚集途径:第一,选育高素质知识员工。企业在选人、育人中要向研究性、开发性、创新型方向发展,将培育有“爱农、学农、献农”思想的复合实用型人才作为知识员工聚集目标。建立人才专项引进资金,打造人才引进平台,开展企业孵化器建设,积极融入产业示范基地,将“引才”和“引智”结合,促进知识员工聚集的创新效应。第二,优化知识员工规模和结构。结合各地发展需要,编制有相关、挑战性的工作岗位以吸引人才,使不同人才在产供销、贸工农一体化中形成规模,通过聚集去打造一支学用结合、素质优良、高效稳定的人才队伍,为企业创新提供人力资本保障。第三,营造良好氛围。通过建立公平的选拔机制、创新成果评价标准增强行业吸引力和凝聚力,形成支持和尊重知识员工的环境。建立多渠道信息传递与技术合作机制,将理论与实践有效衔接,弥补农业领域知识员工素质和结构的不足.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