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期刊知识库

首页 学术期刊知识库 问题

信息技术教学论文文献综述

发布时间:

信息技术教学论文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是对某一方面的专题搜集大量情报资料后经综合分析而写成的一种学术论文, 它是科学文献的一种。格式与写法文献综述的格式与一般研究性论文的格式有所不同。这是因为研究性的论文注重研究的方法和结果,特别是阳性结果,而文献综述要求向读者介绍与主题有关的详细资料、动态、进展、展望以及对以上方面的评述。因此文献综述的格式相对多样,但总的来说,一般都包含以下四部分:即前言、主题、总结和参考文献。撰写文献综述时可按这四部分拟写提纲,在根据提纲进行撰写工。前言部分,主要是说明写作的目的,介绍有关的概念及定义以及综述的范围,扼要说明有关主题的现状或争论焦点,使读者对全文要叙述的问题有一个初步的轮廓。主题部分,是综述的主体,其写法多样,没有固定的格式。可按年代顺序综述,也可按不同的问题进行综述,还可按不同的观点进行比较综述,不管用那一种格式综述,都要将所搜集到的文献资料归纳、整理及分析比较,阐明有关主题的历史背景、现状和发展方向,以及对这些问题的评述,主题部分应特别注意代表性强、具有科学性和创造性的文献引用和评述。总结部分,与研究性论文的小结有些类似,将全文主题进行扼要总结,对所综述的主题有研究的作者,最好能提出自己的见解。 参考文献虽然放在文末,但却是文献综述的重要组成部分。因为它不仅表示对被引用文献作者的尊重及引用文献的依据,而且为读者深入探讨有关问题提供了文献查找线索。因此,应认真对待。参考文献的编排应条目清楚,查找方便,内容准确无误。关于参考文献的使用方法,录著项目及格式与研究论文相同,不再重复。

文献综述格式一般包括:文献综述的引言:包括撰写文献综述的原因、意义、文献的范围、正文的标题及基本内容提要;文献综述的正文是文献综述的主要内容,包括某一课题研究的历史 (寻求研究问题的发展历程)、现状、基本内容 (寻求认识的进步), 研究方法的分析(寻求研究方法的借鉴),已解决的问题和尚存的问题,重点、详尽地阐述对当前的影响及发展趋势,这样不但可以使研究者确定研究方向,而且便于他人了解该课题研究的起点和切入点,是在他人研究的基础上有所创新;文献综述的结论:文献研究的结论,概括指出自己对该课题的研究意见,存在的不同意见和有待解决的问题等;文献综述的附录:列出参考文献,说明文献综述所依据的资料,增加综述的可信度,便于读者进一步检索。一、文献综述不应是对已有文献的重复、罗列和一般性介绍,而应是对以往研究的优点、不足和贡献的批判性分析与评论。因此,文献综述应包括综合提炼和分析评论双重含义。文献综述范文1:“问题——探索——交流”小学数学教学模式的研究... ...我们在网上浏览了数百种教学模式,下载了二百余篇有关教学模式的文章,研读了五十余篇。概括起来,我国的课堂教学模式可分三类:(1) 传统教学模式——“教师中心论”。这类教学模式的主要理论根据是行为主义学习理论,是我国长期以来学校教学的主流模式。它的优点是... ...,它的缺陷是... ...(2) 现代教学模式——“学生中心论”。这类教学模式的主要理论依据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主张从教学思想、教学设计、教学方法以及教学管理等方面均以学生为中心,20世纪 90年代以来,随着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得到迅速发展。它的优点是... ...,它的缺陷是... ...(3) 优势互补教学模式——“主导——主体论”。这类教学模式是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兼取行为主义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之长并弃其之短,是对“教师中心论”和“学生中心论”的扬弃。“主导——主体论”教学模式体现了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但在教学实践中还没有行之有效的可以操作的教学方法和模式。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小学数学教学模式可表述为“复习导入——传授新知——总结归纳——巩固练习——布置作业”。这种教学模式无疑束缚了学生学习主体作用的发挥。当今较为先进的小学数学教学模式可表述为“创设情境,提出问题——讨论问题,提出方案——交流方案,解决问题——模拟练习,运用问题——归纳总结,完善认识”。这种教学模式力求重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为广大教师所接受,并在教学实践中加以运用。但这种教学模式将学生的学习局限于课堂,学习方式是为数学而数学,没有把数学和生活结合起来,没有把学生学习数学置于广阔的生活时空中去,学生多角度多途径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受到限制,尤其是学生运用数学知识创造性地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的能力发展受到限制,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此,我们提出“‘问题——探索——交流 ’小学数学教学模式研究”课题。文献综述范文1中,研究者对有关研究领域的情况有一个全面、系统的认识和了解,对相关文献作了批判性的分析与评论。对于正在从事某一项课题的研究者来说,查阅文献资料有助于他们从整体上把握自己研究领域的发展历史与现状、已取得的主要研究成果、存在争议的地方、研究的最新方向和趋势、被研究者忽视的领域、对进一步研究工作的建议等。文献综述范文2: 农村中学学生自学方法研究1.国外的研究现状国外的自学方法很多。美国心理学家斯金纳提出程序学习法... ...,程序学习使学习变得相对容易,有利于学生自学。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所创设的试误学习法... ...,它主要解决学习中的问题。还有超级学习法,查、问、读、记、复习法、暗示法等。2.国内的研究状况我国古代就非常重视自学方法的研究,有“温故而知新”,“学而时习之”... ...,我国现代教育家叶圣陶先生主张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卢仲衡同志首先提出“自学辅导教学法”... ...,这种方法的主要优点在于... ...,魏书生的语文教学主张通过提高学生学习的自觉性来提高学习效率... ...以上国内外的研究经验为我们的课题研究提供了宝贵的经验。从文献综述范文2看,该课题综述列举了国内外有代表性的专家、学者关于自学方法方面的论述和做法,并对部分内容的优点进行了概述。在选好了大的研究方向后,在确定具体的研究课题之前,通过查阅大量文献资料,了解有关研究情况,有助于研究者通过比较、分析,根据研究的可行性、研究者的兴趣和能力等方面限定研究内容,确定课题的研究范围,更好地驾驭和把握课题。但是,文献综述对每位专家、学者所持理论和做法的优点与不足所进行的批判性分析与评论不够,特别是缺少对国内外研究现状的综合提炼与分析。二、文献综述要文字简洁,尽量避免大量引用原文,要用自己的语言把作者的观点说清楚,从原始文献中得出一般性结论。文献综述的目的是通过深入分析过去和现在的研究成果,指出目前的研究状态、应该进一步解决的问题和未来的发展方向,并依据有关科学理论、结合具体的研究条件和实际需要,对各种研究成果进行评论,提出自己的观点、意见和建议。应当指出的是,文献综述不是对以往研究成果的简单介绍与罗列,而是经过作者精心阅读后,系统总结某一研究领域在某一阶段的进展情况,并结合本国本地区的具体情况和实际需要提出自己见解的一种科研工作。

(一)主题的写法信息技术论文只能有一个主题(不能是几块工作拼凑在一起),这个主题要具体到问题的基层(即此问题基本再也无法向更低的层次细分为子问题),而不是问题所属的领域,更不是问题所在的学科,换言之,研究的主题切忌过大。因为涉及的问题范围太广,很难在一本硕士学位论文中完全研究透彻。通常,硕士学位论文应针对某学科领域中的一个具体问题展开深入的研究,并得出有价值的研究结论。信息技术论文是学术作品,因此其表述要严谨简明,重点突出,专业常识应简写或不写,做到层次分明、数据可靠、文字凝练、说明透彻、推理严谨、立论正确,避免使用文学性质的或带感情色彩的非学术性语言。论文中如出现一个非通用性的新名词、新术语或新概念,需随即解释清楚。(二)题目的写法信息技术论文题目应简明扼要地反映论文工作的主要内容,切忌笼统。由于别人要通过你论文题目中的关键词来检索你的论文,所以用语精确是非常重要的。论文题目应该是对研究对象的精确具体的描述,这种描述一般要在一定程度上体现研究结论,因此,我们的论文题目不仅应告诉读者这本论文研究了什么问题,更要告诉读者这个研究得出的结论。例如:“在事实与虚构之间:梅乐、卡彭特、沃尔夫的新闻观”就比“三个美国作家的新闻观研究”更专业更准确。(三)摘要的写法信息技术论文的摘要,是对论文研究内容的高度概括,其他人会根据摘要检索一篇硕士学位论文,因此摘要应包括:对问题及研究目的的描述、对使用的方法和研究过程进行的简要介绍、对研究结论的简要概括等内容。摘要应具有独立性、自明性,应是一篇完整的论文。通过阅读论文摘要,读者应该能够对论文的研究方法及结论有一个整体性的了解,因此摘要的写法应力求精确简明。论文摘要切忌写成全文的提纲,尤其要避免“第1章……;第2章……;……”这样的或类似的陈述方式。(四)引言的写法一篇信息技术论文的引言,大致包含如下几个部分:1、问题的提出;2、选题背景及意义;3、文献综述;4、研究方法;5、论文结构安排。1.问题的提出:讲清所研究的问题“是什么”.2.选题背景及意义:讲清为什么选择这个题目来研究,即阐述该研究对学科发展的贡献、对国计民生的理论与现实意义等。3.文献综述:对本研究主题范围内的文献进行详尽的综合述评,“述”的同时一定要有“评”,指出现有研究成果的不足,讲出自己的改进思路。4.研究方法:讲清论文所使用的科学研究方法。论文结构安排:介绍本论文的写作结构安排。5. “第2章,第3章,……,结论前的一章”的写法是论文作者的研究内容,不能将他人研究成果不加区分地掺和进来。已经在引言的文献综述部分讲过的内容,这里不需要再重复。各章之间要存在有机联系,符合逻辑顺序。(五)结论的写法结论是对信息技术论文主要研究结果、论点的提炼与概括,应准确、简明,完整,有条理,使人看后就能全面了解论文的意义、目的和工作内容。主要阐述自己的创造性工作及所取得的研究成果在本学术领域中的地位、作用和意义。同时,要严格区分自己取得的成果与导师及他人的科研工作成果。

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是在对文献进行阅读、选择、比较、分类、分析和综合的基础上,研究者用自己的语言对某一问题的研究状况进行综合叙述的情报研究成果。文献的搜集、整理、分析都为文献综述的撰写奠定了基础。

包括撰写文献综述的原因、意义、文献的范围、正文的标题及基本内容提要。

是文献综述的主要内容,包括某一课题研究的历史 (寻求研究问题的发展历程)、现状、基本内容 (寻求认识的进步), 研究方法的分析(寻求研究方法的借鉴),已解决的问题和尚存的问题,重点、详尽地阐述对当前的影响及发展趋势。

这样不但可以使研究者确定研究方向,而且便于他人了解该课题研究的起点和切入点,是在他人研究的基础上有所创新。

文献研究的结论,概括指出自己对该课题的研究意见,存在的不同意见和有待解决的问题等。

列出参考文献,说明文献综述所依据的资料,增加综述的可信度,便于读者进一步检索。

文献综述范文:

“问题、探索、交流”小学数学教学模式的研究。

我们在网上浏览了数百种教学模式,下载了二百余篇有关教学模式的文章,研读了五十余篇。概括起来,我国的课堂教学模式可分三类:

1、传统教学模式。

“教师中心论”。这类教学模式的主要理论根据是行为主义学习理论,是我国长期以来学校教学的主流模式。它的优点是,它的缺陷是。

2、现代教学模式。

“学生中心论”。这类教学模式的主要理论依据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主张从教学思想、教学设计、教学方法以及教学管理等方面均以学生为中心,20世纪 90年代以来,随着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得到迅速发展。它的优点是,它的缺陷是。

3、优势互补教学模式。

“主导主体论”。这类教学模式是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兼取行为主义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之长并弃其之短,是对“教师中心论”和“学生中心论”的扬弃。“主导主体论”教学模式体现了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但在教学实践中还没有行之有效的可以操作的教学方法和模式。

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小学数学教学模式可表述为“复习导入、传授新知、总结归纳、巩固练习、布置作业”。这种教学模式无疑束缚了学生学习主体作用的发挥。当今较为先进的小学数学教学模式可表述为“创设情境,提出问题、讨论问题、提出方案、交流方案、解决问题、模拟练习、运用问题、归纳总结、完善认识”。

这种教学模式力求重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为广大教师所接受,并在教学实践中加以运用。

但这种教学模式将学生的学习局限于课堂,学习方式是为数学而数学,没有把数学和生活结合起来,没有把学生学习数学置于广阔的生活时空中去,学生多角度多途径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受到限制,尤其是学生运用数学知识创造性地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的能力发展受到限制,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为此,我们提出“问题、探索、交流 ”小学数学教学模式研究课题。

信息技术学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

论文文献综述怎么写

计算机信息技术专业的毕业论文怎么写的建议 1.计算机毕业设计可不能马虎,最好还是自己动动脑筋,好好的写一写。 2.网上那种免费的毕业设计千万不能采用,要么是论文不完整,要么是程序运行不了,最重要的是到处都是,老师随时都可以知道你是在网上随便下载的一套 3.如果没有时间写,可以在网上找找付费的,我们毕业的时候也是为这个头疼了很长时间,最后在网上找了很久,终于购买了一套毕业设计,还算不错,开题报告+论文+程序+答辩演示都有,主要的都是他们技术做好的成品,保证论文的完整和程序的独立运行,可以先看了作品满意以后再付款,而且同一学校不重复,不存在欺的性质,那个网站的名字我记的不是太清楚了,你可以在百度或者GOOGLE上搜索------七七计算机毕业论文,这样应该是不会重复的

一般认为,一篇学术论文没有综述是不可思议的。很多同学不是很能理解开题报告里说的文献综述是什么?或者说一直把文献综述当成是参考文献之类的。本篇文章就是为大家解答这个疑惑的。写论文的小伙伴都知道review,全称就是文献综述(literature review),即文献综合评述。确定选题后,对选题所涉及的研究领域的文献进行广泛阅读和理解的基础上对该研究领域的研究现状(包括主要学术观点、前人研究成果和研究水平、争论焦点、存在问题以及可能的原因)、新水平、新动态、新技术和新发现、发展前景等内容进行综合分析、归纳整理和评论,并提出自己的见解和研究思路。 总的来说,文献综述一般包括:摘要、引言、主体和参考文献。 一、摘要与关键词 摘要一般在200字以内,是一段扼要地说明研究工作的目的、研究方法和最终结论等的简短的陈述,其中结论是摘要的重点。 注意:摘要不能含有图表、冗长的公式以及非公知的符号、缩略语。 关键词在摘要之后,是从论文的题目、摘要和正文中选取出来的对表述论文有实质意义的词汇,个数为3-5个为宜,关键词之间应用分号“;”隔开。 二、引言 引言,也叫前言、绪论,就是论文正文前面的一段话,是论文的开场白,向读者说明本研究的来龙去脉,吸引读者对此篇论文产生阅读的兴趣。引言内容大致包括:此项研究的历史背景和理论依据是什么?为什么要做这项研究?选择该题的理论或者实践依据是什么?有哪些创新点?本项研究在学术理论、实际应用中有哪些意义? 引言的语言要求简洁,开门见山,避免篇幅过长,论述过于笼统,题不扣文。 三、主题部分 主题部分是综述的主体部分,写法多样,没有特定的格式综述,但是无论你选择哪种综述,都要将收集到的文献资料进行归纳、整理以及分析比较。 1、主题的层次标题 标题要简洁明了,不带标点符号,控制在15字以内。标题阶级划分及编号一概使用阿拉伯数字分级编号,一般用两级,第三级用圆括号()中间加数字的形式标识。 2、插图 插图具有自明性,图片要清晰明了,切记不要与论文中文字和表格重复,插图下方要注明图序和图名。 3、表格 表格结构简洁,线条清晰,内容不应与论文内容和插图重复,最好使用三线表,可以适当加注辅助线,但是注意不要使用斜线和竖线,表格应该注明表序和表名。 4、正文 是综述的重点,没有固定的写法,只要能较好的表达综合的内容即可。正文主要包括论据和论证两个部分,通过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比较不同学者对同一问题的看法及其理论依据,进一步阐明问题的来龙去脉和作者自己的见解。 正文需要运用好连接性语言,结构和层次要围绕观点自然展开,要有严谨的逻辑性。 四、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的多与少,可以体现作者阅读文献的广度和深度,虽然毕业论文并没有对参考文献的数量有硬性要求,一般以30条为宜。 在选择文献时,要注意有些观点是否存在差异,所存在,则要特别说明;尽量多引用一次文献(即原始文献),避免二次文献可能存在较为片面的观点;尽量引用近几年的内容较新的文献,避免观点陈旧;建议引用与本研究有直接相关的经典文献。 附:学术论文参考文献的著录格式 1.专著: [序号]作者.书名[M].版本(第1版不著录).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 2.期刊: [序号]作者.题名[J].刊名,年,卷(期):起止页码. 3.会议论文集(或汇编): [序号]作者.题名[A].编者.论文集名[C].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 4.学位论文: [序号]作者. 题名[D]. 学位授予地址:学位授予单位,年份. 5.专利: [序号]专利申请者. 专利题名[P].专利国别(或地区):专利号, 出版日期. 6.科技报告: [序号]著者. 报告题名[R].编号,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 7.标准: [序号] 标准编号,标准名称[S].颁布日期. 8.报纸文章 : [序号] 作者. 题名[N]. 报纸名,年-月-日(版次). 9.电子文献: [序号] 主要责任者.电子文献题名[电子文献及载体类型标识].电子文献的出处或可获得地址,发表或更新日期/引用日期(任选). 10.各种未定义类型的文献: [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Z]. 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 检索和阅读文献是撰写综述的重要前提工作,一篇综述的质量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作者对主题相关的最新文献的掌握程度。可以说,如果没有做好检索和阅读文献工作,是写不出好的文献综述的。 早检测论文查重系统我祝大家顺利通过~~~

应用电子技术毕业论文的写作格式、流程与写作技巧 广义来说,凡属论述科学技术内容的作品,都称作科学著述,如原始论著(论文)简报、综合报告、进展报告、文献综述、述评、专著、汇编、教科书和科普读物等。但其中只有原始论著及其简报是原始的、主要的、第一性的、涉及到创造发明等知识产权的。其它的当然也很重要,但都是加工的、发展的、为特定应用目的和对象而撰写的。下面仅就论文的撰写谈一些体会。在讨论论文写作时也不准备谈有关稿件撰写的各种规定及细则。主要谈的是论文写作中容易发生的问题和经验,是论文写作道德和书写内容的规范问题。记得采纳啊

信息技术学士毕业论文文献综述

1、首先是封面,它要求要有一定的格式字体大小的要求,各个学院要求可能不一定相同,需要大家按照学校要求来。 2、标题。文献综述的标题一般多是在设计(论文)选题的标题后加“文献综述”字样。 3、提要或前言。此部分一般不用专设标题,而是直接作为整个文献综述的开篇部分。内容是简要介绍本课题研究的意义;将要解决的主要问题;如果本课题涉及到较前沿的理论,还应对该理论进行简要介绍;最后要介绍研究者搜集的资料范围及资料来源,其中要讲清查阅了哪些主要著作、在网络中查询了哪些资料库(如中国期刊网全文数据库、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等)、并以怎样的方式进行搜索(如通过输入“关键词”或“作者名”或“文章名”进行搜索,一般用精确匹配),共搜索到的相关论文的篇目数量多少,对自己有直接参考价值的论文有多少等信息。 4、正文。这是文献综述的核心部分。应在归类整理的基础上,对自己搜集到的有用资料进行系统介绍。撰写此部分时还应注意以下两点:其一对已有成果要分类介绍,各类之间用小标题区分。以下是常见的分类线索:按时空分类;按本课题所涉及的不同子课题分类;按已有成果中的不同观点进行分类,等等。其二既要有概括的介绍,又要有重点介绍。根据自己的分类,对各类研究先做概括介绍,然后对此类研究中具有代表性的成果进行重点介绍。重点介绍时要求要点明作者名、文献名及其具体观点。无论是概括介绍还是重点介绍的文献资料均要求将文献来源在参考文献中反映出来,但不要求一一对应。 5、总结。对上述研究成果的主要特点、研究趋势及价值进行概括与评价。此部分应着重点明本课题已有的研究基础(已有成果为自己的研究奠定了怎样的基础或从中受到怎样的启发)与尚存的研究空间(本课题已有研究中存在的空白或薄弱环节)。 6、参考文献。要求列出的参考文献不少于10篇,且外文文献不少于2篇,并按论文中的参考文献的格式将作者名、文献名、文献出处、时间等信息全面标示出来。

文献综述是对论文选题研究现状的梳理,但并不仅仅是把文献进行简单的堆砌与罗列,而是需要在总结梳理别人研究的同时,对已有的研究做出评价,也就是说有述有评,这也是为什么文献综述也叫做文献述评的原因。

1. 企业供应链管理策略研究 2. 网络时代供应链管理模式的研究 3. 供应链风险形成机理分析 4. 构建我国企业间供应链的对策初探 5. 供应链管理下企业采购管理的发展趋势 6. 基于供应链管理的库存管理模式比较 7. 企业内部供应链流程中的时间分析 8. 某商品供应链各环节的时间分析 9. 供应链的风险防范对策研究 10. 供应链运作对企业的影响研究 11. 供应链管理中的信息共享问题研究 12. 供应链管理的发展及运行机制探讨 13. 供应链企业间的委托代理问题研究 14. 供应链管理环境下的运输问题研究 15. 供应链管理环境下的物流成本研究 16. 条码技术在物流中的应用研究 17. 物流信息技术应用研究 18. 配送中心仓储管理信息系统设计 19. 采购管理信息系统设计 20. 国内ERP应用状况分析 21. 物流企业物流信息化建设案例分析 22. RFID应用案例研究 23. EPC应用案例研究 24. 某企业ERP实施方案分析 25. 电子产品代码(EPC)在物流中的应用 26. 物流技术的经济性研究 27. 货物运输方案优化研究 28. 物流配送中货物装载问题研

教学信息技术论文文献

幼儿园教学中信息技术应用策略论文

摘要 :

信息化时代的来临客观上要求学前教育随之作出适当调整,将信息技术融入幼儿园教学当中成为必然发展趋势。就幼儿园教学中的信息技术应用问题进行探讨,分析信息技术应用于幼儿园教学的优势,并提出提高信息技术应用效果的策略,以推动幼儿园教学的现代化、信息化发展。

关键词 :

幼儿园;教学;信息技术;应用策略

一、信息技术应用优势

要使信息技术以更加科学和有效的方式融入幼儿园教学当中,就必须对信息技术的教学优势有明确充分的认识。信息技术能够有效帮助构建生动灵活、形象多变的教学环境,使知识传递更加趣味生动、丰富多彩,使幼儿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从教学实践总结来看,这一优势主要表现在如下方面:

(一)互动与趣味性

在传统幼儿园教学模式中,教师、幼儿受教者及事物为教学活动的主要构成要素,教学活动有抽象、简单、枯燥的缺点,教学成效并不理想。在幼儿园教学中引入并应用信息技术能够打破传统教学的僵局,激发教师、幼儿及信息技术辅助三者之间的互动关系产生,构建全新的学习氛围,使教学过程更加生动且富有趣味性[1]。信息技术使教学活动互动和趣味性的增强,主要是通过影响幼儿视听感觉来实现的。在信息技术的帮助下,教师能够以播放图片、音频、视频动画的方式展示教学内容,从视觉上将抽象、静止的内容形象、动态化,使教学增添趣味性,从听觉上营造活泼轻松的教学氛围,使幼儿的情绪调节、情操陶冶更加高效,从整体上实现教学效率的提升。举例来说,在《蝌蚪变蛙》的教学中,教师可灵活应用信息技术,以视频、图片配以音乐的方式为幼儿展示从蝌蚪到蛙的变化过程,并为其播放蛙鸣叫,配合儿歌以及蝌蚪蛙动作模仿游戏等内容,使幼儿在生动有趣、轻松活泼的学习环境下完成对蛙的认知。

(二)便捷与可操作性

从教学开展角度上看,将信息技术引入幼儿园教学当中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教学的便捷与可操作性。在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学环境、教学内容以及配套教学材料都是必备元素,对于幼儿教学来说,配套教学材料对于教学成果的取得有着直接而重要的影响,往往需要教师花费大量时间精力。举例来说,在看图说话教学活动中,教师要考虑幼儿认知发展水平、以画面重现故事的实操性以及幼儿现有认识发展状况等多种因素进行选材;要在教学活动过程中通过语言方式反复描述并引导幼儿对图画产生并保持兴趣;已完成图画无法进行二次更改,因重复使用、长久保存较为困难而多成为一次性用品。现代化信息技术中,网络多媒体技术、图像处理技术等能够有效解决上述问题,并有可长久保存、灵活组合、重复利用等优势,对于教学便捷和可操作性的提高有着极大推动[2]。

(三)流通与学习性

信息技术能够使教学的流通性加强并使其学习性有所提升。幼儿园能够凭借信息技术构建的.平台实现与其他教育单位及社会、个人的相互交流沟通,获取更多的教育信息和教育资源。幼儿园教师也能够借助信息技术及时、准确地掌握其他地区乃至全球幼儿园教育发展最新状况,借鉴学习其教学模式、内容等。此外,信息技术的存在也是沟通教师、学校彼此之间联系的重要媒介,为幼儿园的不断发展、幼儿教育水平的不断提高提供科学、充足的指导。

二、幼儿园教学中的信息技术应用策略

(一)科学把握应用原则

1、直观性

根据心理学研究结果可知,个体的思维方式在不同年龄阶段表现出不同的特点。幼儿生活经验少,对周围事物的认知大都通过直观感知才能实现。因此,将信息技术应用到幼儿园教学中要侧重这一点,坚持贯彻直观性原则,通过生动活泼的教学展示引导幼儿理解教学内容,进而形成具体概念。

2、适宜性

适宜性原则即要将幼儿园教学放在首位,对信息技术的应用不能盲目进行,必须适宜教学的开展。例如,在科学教学过程中,要利用信息技术增强教学内容的生动直观性,满足幼儿的好奇心并能够激发其探索欲;在艺术教学过程中,要利用信息技术调动幼儿视、听等多方面感官,使其能够体会到艺术传递的情感并与之产生共鸣。

(二)教师角度的应用策略

1、提升教师信息技术水平

教师信息技术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了教学过程中的信息技术应用。当前有部分教师受自身水平限制,不能从实际出发有效发挥信息技术的教学辅助作用。因此,各幼儿园应针对这一情况有意识地安排有一定专业能力的教师负责信息技术工作,并通过积极鼓励自学、聘请专家指导、组织开展培训等多种方式全面提高教师信息技术与应用水平。

2、强化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幼儿园教师收集、整理并利用信息技术制作教学素材的能力决定着信息技术教学辅助效用的发挥。由于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并不能在短时间内飞速提高,因此,教师一方面需要有意识地学习并加强练习,另一方面在实际教学活动中也可根据自身能力自主设计制作教学素材或参考借鉴已有教学素材。需要强调的是,无论是自主制作还是参考借鉴,都必须从实际情况出发,根据教材要求和幼儿发展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

(三)幼儿角度的应用策略

1、以幼儿需求为核心

信息技术并不能在所有幼儿教学中都起到有力支持。在关注幼儿间接经验积累的同时也必须认识到,直接经验获取对于幼儿成长同样重要,换而言之,动手操作、游戏等也是幼儿发展的重要方式。显而易见,大量使用多媒体技术不能对幼儿健康活动起到帮助。因此,信息技术的应用要适宜适度,必须围绕幼儿需求的重要核心有计划地进行[4]。

2、以幼儿发展为立足点

对于不同班级、年龄段的幼儿来说,其认知水平、接受能力也各有差异。教学过程中应用信息技术必须充分考虑到幼儿发展,合理安排信息技术应用的方式、含量及难易,注意操作的简单性和细节的合理性,确保其能够有效融入教学环境当中,与其他教学方式相配合,取得更佳的教学效果。

三、总结

本文就信息技术应用于幼儿园教学中的积极效用进行了探讨,并就如何更好地将信息技术应用到幼儿园教学当中的问题提出了相关策略,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应对学前教育信息化中的问题。需要明确的是,相较于高等教育、义务教育在信息化建设上展现出的迅猛发展势头,幼儿园教学的信息化建设却呈现出了水平低、发展慢的特点,因此幼儿园教学中的信息技术应用仍是一个长期而系统的过程,要使信息技术以更加科学、全面、完善的方式应用到幼儿园教学当中,仍需要更多更全面的研究和探索。

参考文献:

[1]郭力平,钱琼,王只,等.上海市幼儿园应用信息技术的调查与分析[J].上海教育科研,2016(6):37—40.

[2]郭海军.浅谈现代信息技术在幼儿园教育中的应用[J].教育革新,2016(9):67.

[3]冯晓霞.信息技术与学前教育———幼儿学与教的视角[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1(18):29.

[4]王佑镁,钟志贤.多媒体课堂教学软件及其教学效率评价的理论模型、指标体系与方法[J].现代教育技术,2017,14(1):56—62。

小学信息技术 教育 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让全体小学生能够了解一些基础的计算机知识,初步掌握计算机的使用 方法 ,并培养小学生形成创新意识和团结协作的能力。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浅谈小学信息技术教育论文,供大家参考。

《 小学信息技术素质养成教育 》

摘要: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培养小学生信息技术素养成为学校教育者的一项重要内容,本文浅谈一些自己六年来从事信息技术教育教学,针对小学生信息技术素质养成教育的一些浅显的看法。

关键词:小学信息技术 信息素质

从小培养学生掌握和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既是教育新课程改革的需要,也是信息社会对人才的需要。如何针对小学生和计算机教学的特点,开展小学信息技术课,是每一位小学信息技术教师必须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为让学生爱学、好学信息技术课,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让信息技术课堂充满生命力,培养学生运用信息技术进行学习的能力,为学生终身学习打好基础,就需要我们运用新的教学理念,不断进行小学信息技术 教学方法 方面的探索和研究。

一、小学生的特点

不同年龄阶段的小学生,他们的心理特点和个性特点,都各不相同,作为教师的我们,要抓住小学生的特点,让我们的信息技术教学有序的进行。

1、小学生的心理特点

(1)小学阶段是学生长身体、长知识、长智慧的时期,也是其道德品质与世界观逐步形成的时期。在这一时期,学生面临着许多问题,家庭的教育,加上紧张的学习和陌生的环境,使得学生间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差异。

(2)小学生的注意力是不稳定、不持久的,且常与兴趣密切相关,他们的记忆最初以无意识记、具体形象识记和机械识记为主,但是,他们对一些有趣的事情能很好的记住。他们的想象都是从生活上所接触到的事物出发,想象的范围小,也是有限的;思维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逐步向以 抽象思维 为主要形式过度,需要大人在旁引导。他们的意志力自觉性和持久性都比较差。随着小学生年龄的增长,他们的 自我评价 能力也不断增长,个性也不断增强。因而,小学阶段的有效教育,对于学生良好的性格的形成是非常重要的。

2、个性特点

个性是一个人整体的精神面貌,是一个人生活经历的积淀和反映。个性虽有遗传因素,也受环境影响,尤其是小学阶段,正处于个性形成的关键时期。随着孩子年级的升高,其个性特质越来越坚固,个性倾向性也越来越鲜明。家庭因素、学业的成败、社交的能力、师长的态度、同伴的评价对 儿童 的心理有极为重要的影响。

二、小学信息技术素质养成

教育部在《义务教育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中明确指出: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根本任务是“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激发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培养学生收集、处理和应用信息技术的能力以及利用计算机进行自主学习、探讨的能力,教育学生正确认识与技术相关的伦理、 文化 和社会问题,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因此,培养小学生的信息素质成为我们教师的一项重要内容,培养小学生的信息素质以成为时代发展对小学教育的现实要求。

时代要求我们必须提高全体国民在信息社会中生存和发展所必备的信息素养――信息意识和信息能力。培养小学生的信息意识和能力,应注意一下几点:

1、小学生信息意识

培养小学生对信息的敏锐的感受力,能够从他们身边所接触的事物中发现自己感兴趣的信息,培养孩子的观察能力,并实现这些信息的价值。让小学生意识到重视信息资源在解决各种问题的作用,训练小学生在面临困难情景时,不仅可以从自己已有的知识中寻求解决办法,还能主动地寻求各种信息资源,发现解决问题的办法,最终养成积极获取信息、利用信息的习惯。培养小学生养成对信息价值的判断力和洞察力,并能够做到“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把握信息的核心,对信息进行创新,应用到自己的学习中。

2、小学生信息能力培养

信息能力即是让小学生有效利用信息设备和信息资源使用信息工具、确定信息、获取信息、加工信息、表达信息及评价信息的能力。在小学生的生活和学习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疑惑,教师要引导他们培养信息能力。

3、小学生信息能力培养的必要性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指出:“要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意识,重视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因此,21世纪已成为人才的竞争,即信息能力的竞争。我们要从小培养学生的这种能力。

4、激发小学生兴趣是培养学生信息素质的重要手段

小学生进行学习的主要动机来源于他们强烈的求知欲和对所学内容的兴趣,学生只有对所学的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才会爱学、乐学。所以,就要求我们教师要认真挖掘教材中的有利因素,利用小学生的求知欲和 爱好 等特点,激发小学生的兴趣,为教学创设良好的学习的气氛,促进学生用信息意识应用于学习。

三、一直以来,信息技术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现代教育技术在教育中的运用不是一蹴而就的。教育部的一项调查表明,目前各学校用于购买现代教学设备的投入逐年增加,但将其应用于教学的教师却远未达到理想的数目。形成这种状况的原因很多,而教师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意识、知识和能力上的欠缺常常是其制约因素。因此,它对教育技术工作者提出了新课题:教育技术工作者应当承担起传播教育技术和培养教师提高现代教育技术素质的双重责任。

据我所了解,目前,有的学校还是不重视信息技术课,部分学校的信息技术课,不是由专业的教育技术专业的教师任教,不重视信息技术课的教学。甚至,学校也不很重视教师的教育技术的学习和应用,这就要求我们信息技术教师,更加重视对小学生信息素质培养。

四、我的研究方向

1、进一步加强学校硬件环境和软件资源的建设,让学校所有的教师都意识到信息技术的重要性和学习应用的必要性,为小学生的信息素质培养打下良好的基础。

2、进一步强化师资培训,提高教师教育技术的水平和计算机操作技能及各种软件应用能力

3、信息技术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要激励学生的思维:不仅要灌输式什么、为什么,而且要启发学生怎么思考,怎么应用,在什么情况下应用,布鲁纳说过:“学习是一个主动的过程,使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的最好途径就是使学习者主动卷入学习,并从中体现到自己有能力来应付外部世界。”所以,我们教师,要多给学生一些思考的余地,多一些表现的机会,多一些创造的能力,挖掘小学生的潜力,培养小学生的信息素质。

参考文献:

[1]义务教育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

[2]信息技术教育课程标准(2001年)[S]

[3]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

[4]张倩苇.信息素养与信息素养教育[J].电化教育研究,2001(2)

[5]张景升.现代教育中的教师信息素养[J].电化教育研究,2001(3)

《 小学信息技术教育中素质教育的体现 》

摘 要:在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形势下,本文从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基础性,实用性、扩展性和自主性四个方面来体现素质教育。在基础性方面:小学阶段是基础教育阶段,信息技术教育,同样是要让学生掌握最基本的计算机学科知识和最基本的技能。实用性方面:尽可能的让学生学到一些实际的技能,为学生自我管理,自我完善,自我发展创造条件,为他们掌握现代化学习工具提供一切可能的条件。

关键词:信息技术教育;基础;实用;扩展;自主

为了迎接世界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的挑战,世界各国都把发展信息技术作为新世纪社会和经济发展的一项重大战略目标。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大力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这是覆盖现代化建设全局的战略举措。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发挥后发优势,实现社会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可见信息技术教育的重要性。

当前在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形势下,如何在信息技术教育中进行素质教育,是计算机教育的重要课题。笔者认为,可以从基础性,实用性、扩展性和自主性四个方面进行考虑。也就是在课堂教学中做到: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充分发挥主动性,体现创新精神;有机会在不同的情境下去应用他们所学的知识;能根据自身行动的反馈信息,来形成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案。

(一)课堂教学的基础性

小学阶段是基础教育阶段,信息技术教育,是要让学生掌握最基本的计算机学科知识和最基本的技能。目前计算机在城市里有了一定范围的普及,但是小学生真正有接触过的,毕竟还是少数,所以不能一上来就让学生看那些生硬的名词术语,这会让学生敬而远之,也就谈不上教学效果了。如在学习运用“画图”程序绘画时,需要设置前景色和背景色,这两个词学生不容易听懂,我是这样来说的:“我们画图时要用到笔和纸,用电脑画图时也一样,要选好笔(前景)和纸(背景)的颜色……。”又如在介绍文件名时,学生经常分不清什么是基本名什么是扩展名,我用一个很简单的比喻就可以解决了,“文件的名字就像我们的人名,是由姓氏和名字组成的,文件的基本名就像人的名字,扩展名就像人的姓,用以区分各类的文件。”这样,适当地应用一些形象生动的比喻,对学生计算机知识的学习尤为重要。不仅可以提高他们兴趣,而且能达到帮助记忆和理解的目的,达到了比较理想的教学效果。

又如在认识电脑时,我让学生学会辨别计算机的四大件(主机、 显示器 、键盘、鼠标),并学会开启和关闭电脑的步骤,随后让学生进入Windows,让学生操作鼠标,让他们打开画图工具,写字板工具,甚至进入电脑自带的游戏等,想做什么就做什么(当然要建立在安全的系统保护下),通过这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进一步学习打下基础。低年级的学生对于画图都具有浓厚的兴趣,在教授完“画图”的基本操作后,为了让学生发挥自己的创造里和 想象力 ,我并不是让学生按照书上的图片进行绘画,而是给学生一个题目或是一样事物让学生自己创作、发挥。比如,我让学生在“画图”程序中画上自己的姓名。因为汉字是象形文字,每个文字的组成都有一定的含义,每个文字都可以完成一幅漂亮的图画。例如:“林”字,是由两个木字组成的,有的学生把一竖画成树干,一横画做弯弯树枝,然后在下面加上两片树叶,就成了一个“木”字,复制一下就成了一个“林”字。这样不仅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动力,也可发挥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从教学实践中,我们意识到,信息技术教育中也包含了其他学科的知识,这要求任课教师除了掌握本科知识外,还要掌握一定的相关学科知识,综合运用,才能在教学实践中把深奥的计算机知识转化为小学生所能接受的内容。

(二)课堂教学的实用性

大家知道计算机更新的速度是非常惊人的,我校的设备在短短的几年时间里,从最初的中华学习机到现在的Pentium3处理器;从无盘工作站到现在的可以单机运行Windows软件。芯片技术是按每18个月就进步一倍的速度向前发展的,因此,学校要每三四年更新一次机器。然而并不是每所学校都可以承受如此重负。即使可以,教学内容要保证学生进入社会后仍适应社会需要,也是极其困难的。所以我们要尽可能的让学生学到一些实际的技能,为他们掌握现代化学习工具提供一切可能的条件。

文字编辑软件的应用在小学教学中还占有很大的比重,但是也存在很多的缺陷。例如汉字的录入,汉字不像西方文字,不能直接的用键盘输入,而是把汉字转换成字母或者数字表示的代码,在将代码送入计算机识别,是一种间接输入的方法。现在要求小学生背诵某种与小学语文教学规范相悖的汉字编码规则,是完全没有必要的。在小学进行汉字输入的教学,其目的不在学习某种汉字编码方案,而是学习打字技能,辅助和促进语文教学。所以“智能ABC输入法”和“全拼输入法”应是小学生首选的基本输入法,它可以帮助小学生学习和巩固汉语拼音,提高识字率。由于拼音输入法存在不认识的字就无法输入这一缺陷,所以应该辅助以其他的输入方法,例如“微软拼音输入法”中就带有手写输入的功能,可以帮助小学生对不认识的字进行输入。而其他对小学生 语文学习 可能产生误导的编码都应该坚决屏弃。

鼓舞、指导学生大胆、灵活地运用已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的有效方法,为了使学生更好的运用工具体现自我价值,我还结合一些节日进行电脑 贺卡 的设计。在图文混合排版技术、丰富多彩的电脑绘图、强大的功能和简单的操作下,优秀的、富有想象力的作品层出不穷。把优秀的作品打印给学生本人,还有利于提高同学们的学习积极性,培养他们的兴趣。有的学生还利用课余时间制作小报,更多的同学则学会了运用电脑作为写作、阅读、认识世界的工具,为自己快速、高效的学习增添一个新的途径。

在Windows环境下大多数软件的界面和使用方法都相近,例如“记事本”和“画图”程序的区别在于“画图”程序多一个工具箱和一个颜料盒,当把这工具箱和颜料盒隐藏起来后,就和“记事本”一模一样了。当学生看到这样的演示后,不但可以容易地掌握“画图”,还可以举一反三,达到知识的迁移,为以后学习其他软件打下基础,提高学习的能力,这也正是信息技术教育追求的目标。

因此,我认为,在信息技术教育中注重解决实际问题的教学,为学生自我管理,自我完善,自我发展创造条件。也是素质教育的一种体现。因此实用性应摆在一个非常重要的位置。

(三)课堂教学的扩展性

小学信息技术教育中还要注意知识的扩展性,虽然主体是基础教育,但是计算机也是一门活动课程。一些对计算机知识具有浓厚兴趣的同学,非常渴望真正的去控制电脑。而简单的程序设计语言是小学生初步认识计算机世界奥秘的重要途径。

Logo语言的设计者之一的基尔代尔教授,在开发程序的想法是:希望Logo语言能带给小朋友们严密的计算思维和有趣的学习体验。Logo语言既是一种程序,也是一种玩具,它能用直观的运动来体现编程的结果,让我们在游戏中进行思考,在趣味中学习。在欧美等国家Logo语言在小学计算机教育中占有一定的地位。因为,Logo语言可以让学生掌握一些抽象的数学概念。这对于一些喜欢数学的同学来说,Logo语言对其综合的思维能力的发展是非常有益的。从程序设计的角度看,学习简单的程序设计语言可以为学生今后学习其他高级程序铺设道路。因此,我们在教学Logo语言时要从素质教育的角度出发,以学习一种“玩具”为出发点,让学生发挥自己的个性和特长。我校的电脑兴趣小组,在完成基础教育的前提下,根据自愿的原则,吸收部分对电脑有浓厚兴趣的同学,进行Logo语言教学的试验,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计算机的发展是没有止境的,信息技术教育的要求也是在不断提高的。教师在教学中不能将眼光仅仅局限于课本,而要不断的改进教学方法,认真实践,及时 总结 ,发挥计算机教学的基础性、实用性、扩展性、自主性作用,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创造能力,为21世纪培养出实用人才奠定良好的基础。

《 浅谈小学信息技术教育中的德育教育 》

【摘 要】《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明确指出要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古人说:“欲立其业,先树其德。”如果能在传授学科知识的同时渗透德育教育,会有相得益彰的效果。本文主要论述了在信息技术教育中如何进行德育教育,信息道德教育既是时代与社会提出的要求,也是小学生自我发展的内在需要。

【关键词】信息技术;德育教育;精神文明教育;网络道德

学校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作为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基础性工程,在新世纪的今天,应该具有何种态势,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必须思考的一个重要任务。信息道德教育既是时代与社会提出的要求,又是小学生自我发展的内在需要。笔者结合多年的教学 经验 ,对如何在小学信息技术教育课中给学生进行德育教育谈谈自己的几点体会。

一、作为一名信息技术教师应该身正为范

在教学中保证自己传授的是符合人类道德规范的、促进人类文化发展的信息知识,而不是有害于人类文化发展的东西。例如:不应该传播那些不科学、不正确的无稽之谈的东西,不应该传播计算机病毒,不传播不利于学生身心健康的等。

二、深挖教材,利用教材上的知识点,向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精神文明教育

通过信息技术,可以让学生更广泛、更生动地了解我们的国家、社会以及我们的生活和学习情况,使学生树立为集体、国家、人类社会不懈奋斗的崇高理想。

1.利用教材上的相关知识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信息技术教材中的计算机基础知识一节介绍了我国的巨型计算机――银河系列。我在讲这一节时,让学生明白我们国家在计算机领域中也有部分技术走在了世界的前列,是少数几个能够制造巨型计算机的国家,再将学生引向我国的部分尖端科学上,如“神舟五号、神舟六号”“神舟七号”载人飞船的成功、嫦娥一号卫星的成功发射,让学生更加热爱科学和热爱祖国,更加努力学习。

2.通过正确引导,激励学生努力学习

当学完一部分教材时,就让学生仔细想想,看书中哪一部分涉及的软硬件技术是由我们中国人自己开发的,结果没有。教材中的全部内容几乎都是一些国外的公司所开发的软件等,而很多国产优秀软件例如WPS却没有被写进教材。因此,在我的教学计划中,总有几节课讲解WPS和其他国产优秀软件的操作。同时,以此鼓励同学努力学习,让学生相信总有一天中国会有信息技术领域里的核心技术。中国联想收购IBM个人电脑业务―中国最大的电脑供应商联想(Lenovo)宣布以亿美元的价格,收购美国国际商用机器(IBM)的个人电脑部门。这一交易是中国技术公司最大的一笔海外收购。这些说明我们国家在IT行业中的强大实力。

3.利用信息技术,深入宣传我国各民族优秀的文化传统,增强学生的民族意识

用多媒体技术,以形象、生动的方式介绍我国的优秀文化 故事 和悠久历史,可以让学生深入的了解我们国家悠久的历史、丰富的民族文化及正确的道德行为;以形象的方式指出各种不道德的行为对国家、民族的危害,从而提高学生的道德情操和道德品质。

三、应该利用网络优势,加强学生的德育管理

1.优化网络环境,加强德育管理

利用网络开展德育工作,具有传统德育工作不可比拟的优势。今天的学校德育与网络共处一个时空,时刻面临着网络的冲击与挑战,学校围墙也无法阻隔网络的渗透。当学生坐在电脑屏幕前,轻点鼠标,往来于网络空间时,最终决定其道德言行的就是他们自己的道德选择。面对网络的挑战,学校应当从实际出发,修订学校德育目标和计划,使之反映网络道德的内容,有计划地把网络教育作为日常德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普及网络道德知识,加强网络 安全教育 ,培养学生正确的道德价值观、道德评判力以及道德自制力,使他们在光怪陆离的网络世界里健康遨游,免于成为迷途的羔羊。

2.利用网络优势,拓展德育途径

对待网络,学校要变堵为导,主动占领网络阵地,要充分利用学校现有的网络设施,在课余时间对学生开放空闲网络教室,多为学生创造在学校上网的机会,这样可以把学生从不适宜的上网环境中争取过来。学生在校内自由上网,可以及时获取大量的知识信息,老师也可以有效地监控学生的上网行为,实现对学生的道德教育。教师还可以充分利用网络的特点,最大限度地保证网络交流的自由、开放和民主,鼓励学生把自己关心和感兴趣的话题、存在的情绪与困扰,通过网络直接反映、直率表达。这样,才有利于教师了解学生的真实思想,制定有针对性的教育对策,使学校德育贴近学生、贴近实际、贴近现实,最终达到入情、入理、入脑、入心的德育绩效。

3.在网络交流中加强网络道德

信息高速公路的开通,使知识的传播速度更加快捷,但是也给尚没有形成正确世界观的青少年带来了严重的负面影响,主要表现为:某些站点消极的思想和黄色图片、黄色小说大肆传播,不负责任的言论、言过其实的话语、耸人听闻的“新闻”比比皆是,铺天盖地的电脑 广告 使人昏头转向,形形色色的网络陷阱让人防不胜防,电脑黑客技术的教唆极易产生高科技犯罪,网上聊天室内鱼龙混杂,某些人语言下流,行为肮脏……这些都对青少年的思想品德产生巨大的危害,严重影响其健康成长。教师在教授 网络知识 的时候一定要注意提高学生对有害信息的识别能力、抗干扰能力和免疫力,注意提高中小学生的思想素质,增强其敏锐的鉴别力和政治责任感。教育学生遵守网络规则、网络道德,做遵纪守法的好网民。学校要重视和加强校园网络的管理与建设,加强对网络教室和电子阅览室的管理,成立教师和学生两支网管队伍,对学生的网络活动进行引导、监控规范学生的上网行为。同时,还要提高教师的网络素养,充分发挥教师的作用。作为传统教育的主要实施者,教师大多数具有较强的道德水准和较高的个人素质,在数量上与质量上都具备大规模实施青少年网络道德教育的条件。因此,提高教师的网络素养,充分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把自己和学生摆在平等的位置,引起更多的思想共鸣,可以最终使更多的老师成为学生生活中的良师、网络上的益友。

四、采用分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精神

在教学中,我把学生编成几个小组,先给小组一个任务,让他们共同学习,共同完成,只对小组进行评价,不对个人进行评价,从而培养了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 人际交往 能力,建立与别人合作共事、共同发展、尊重别人劳动的观念。

五、结合我国相关的 法律知识 ,对学生加强法律和伦理意识的教育

在教学中,经常对学生进行有关信息技术法律知识的讲座,如《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联网管理暂行规定》等,让学生认识到违反国家有关规定的行为是违法行为,国家将对其追究相应责任。还有,必须对学生进行正确的信息道德素质的培养,提高学生抵制不良信息、不道德信息的能力,学习《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全国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等,使学生能够遵守信息应用人员的道德规范,不从事非法活动,不损害他人的利益,不随意发布信息。

总之,小学信息技术道德教育又是一个新的课题。如何顺应时代的要求,抓住历史机遇,迎接未来挑战,是每一个信息技术教育工作者必须思考的课题。

【参考文献】

[1]陈洁.《新课程学习・上旬》,2013第4期(4):160-161

有关浅谈小学信息技术教育论文推荐:

1. 浅谈小学信息技术教改论文

2. 如何提高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效率论文

3. 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有效的策略 技术论文范文

4. 浅谈如何在信息技术教育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论文

5. 微课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设计论文

6. 多媒体信息技术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运用论文

7. 试论小学数学教学中信息技术的有效运用论文

教育信息化论文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就是用资料,只不多有一个比较固定的格式。主要是,关于你的论文主题,国内外学者提出多点看法和主张。某某学者在某某文章中,就你的论文主题,提出看法认为如何如何都是这样的语句,写出来就ok了。需要大概七八篇文章的论述,最好是高级的人物写的文章,发表在高级期刊上的。知网搜索文章,搜出来的文章,看看摘要就能写进综述里了,不用下载,中国知网,自己搜索合适采纳啊

论高校教育信息化背景下的师资队伍建设 论文关键词:高校教育信息化背景师资队伍建设浅谈 论文摘要: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信息化时代的来临,我国高校教育需要进行改革和建设,在高校教育信息化背景下,高校的建设首先要求进行高校的师资队伍建设。文章就关于高校教育信息化背景下的师资队伍建设进行阐述。 社会的不断进步带动了经济的高速发展,而经济的高速发展又提高了人们生活水平,在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同时,信息科学技术也随之提高,现如今,已经有了很多顶端的科学技术。科学技术的不断提高促进了信息化时代的来临,在信息化时代这一大背景之下,我国的教育事业也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我国教育事业中,高校教育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在信息化背景下的高校教育应该怎样发展,这是一个值得我们大家深思熟虑的问题。下面,笔者就高校教育信息化背景下的师资队伍建设进行浅谈。 一、高校教育信息化的定义 所谓的高校教育信息化,是指在高校教育领域全面运用现代化信息技术,从而达到促进高校教育改革和发展这一过程,高校教育信息化的技术特点就是智能化、多媒体化、网络化以及数字化,而共享、协作、交互以及开放是高校教育信息化的基本特征。 二、高校教育信息化背景下的师资队伍建设 1.高校教育信息化背景下的师资队伍建设之环境建设 高校教育信息化背景下的师资队伍建设之环境建设为高校教育信息化师资队伍建设搭建了信息化的平台。由于高校教育信息化是一项具体的系统建设工程,高校教育信息化包括信息资源等软件建设和硬件设施建设。因此,高校教育必须要适应信息化的发展,这就要求高校师资队伍建设要着重建设高信息素质的教师队伍,着重培养教师的创新能力,要求高校要有必要的硬件设备,以便为师资队伍的建设打下坚实的基础,还要求高校加强软件建设,加强信息资源的开发。硬件设备和软件建设就是高校教育信息化背景下师资队伍建设的环境建设。 2.高校教育信息化背景下的师资队伍建设之潜件建设 高校教育信息化背景下的师资队伍建设之潜件建设,所谓的`潜件,就是指人的观念、思想等等,高校信息化背景下师资队伍建设的首要任务就是转变高校教师的观念,这就要求各大高校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原则,在自己院校内展开现代教学理念和管理思想的大讨论。在进行高校教育信息化背景下师资队伍建设的潜件建设时,要加强和重视教学信息化的组织领导,从而树立现代化的教学管理思想和观念,最终促进高校教师观念的转变。 3.高校教育信息化背景下的师资队伍建设之制度建设 高校教育信息化背景下的师资队伍建设之制度建设能够为信息化师资队伍的建设提供制度性的保障。进行合理、科学以及操作性强的制度考核标准能够提高高校教师信息的素质。这就要求高校结合自身实际,进行规章制度的制定和完善,这里所指的规章制度包括师资队伍信息素质的考核、应用以及培训等等方面。高校自身所制定出来的制度必须要体现出激励机制,能够很好的对教师使用信息技术积极性的激发,还能够满足教师信息技术水平考核的时候能够量化考核以及定性评价的需求。最后,笔者认为,高校教育信息化背景下的师资队伍建设之制度建设还要随着高校自身的发展以及信息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提高进行及时的完善和修改,对于高校信息化背景下的建设的制度要强有力的执行。因此,笔者认为,想要进行高校教育信息化背景下的师资队伍建设,就要进行高校教育信息化背景下师资队伍建设的制度建设。 三、结语 如果说一个人的思想是这个人的灵魂,那么这个人想要拥有好的灵魂,就必须有很高的思想水平,高校教育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首府,一直在我国教育事业中有着很高的地位,大学生的普遍使大学生就业变得越来越困难,大学生就业压力的增加与我国高校教育情况有着直接关系,而高校教育的师资队伍建设又是提升高校教育水平的关键环节和关键措施。本文中,笔者从高校教育信息化背景下的师资队伍建设之环境建设、高校教育信息化背景下的师资队伍建设之潜件建设以及高校教育信息化背景下的师资队伍建设之制度建设这三个方面浅谈了高校教育信息化背景下的师资队伍建设。 参考文献 [1] 杨海芝.中外高校信息资源的采集、保存与利用[J].湘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05) [2] 周秋江,赵伐.“三位一体”:大学生创业教育模式的建构及其运行——来自宁波大学的经验[J].中国高教研究,2009,(04) [3] 崔茁.新升格本科院校高师类毕业生不良择业心态分析及对策[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9,(03) [4] 李瑜.基于大学生创新与创业能力培养的创业教育模式探讨[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10) [5] 周杨.高校教师专业发展中的实践性知识传承——以“精品课程师资培训”项目为例[J].中国高教研究,2010,(02)相关论文查阅: 大学生论文 、 工商财务论文 、 经济论文 、 教育论文 热门毕业论文 ;

[摘要]本文根据西藏地区小学教育信息化技术应用的现状调查所得到的结果,分析了西藏地区小学教育信息化技术环境建设、小学教师对教育信息化技术的认识和应用能力以及教育技术培训等有价值的资料、数据,并得出了相关结论,找出了存在的问题。以期为发展该地区的信息化教育提供有益对策。

[关键词]西藏自治区小学;教育信息化现状;调查分析

近年来,西藏自治区在党中央、国务院和各省市的政策支持及对口援助下,在西藏人民的努力下,教育事业发展迅速,各类学校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办学条件得到了较大改善,现代教育技术的不断发展为西藏基础教育实现跨越式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也为该地区的教育信息化提供了机遇。本文在调查研究和分析现状的基础上,提出西藏地区基础教育教育技术可持续发展对策,以期加快西藏基础教育信息化的进程。

一、调查问卷基本信息简介

本项调查在2009年7月至9月间进行。调查范围涉及拉萨、山南、日喀则、那曲、阿里等地区,共计79所小学,包括县级和乡级中心小学以及农牧区小学等;调查对象为小学任课教师。问卷实发350份,收回306份,其中有效问卷297份。问卷回收率达,有效率达。调查对象的教龄在5年以下的占年以上的占,教龄最长的为27年。调查对象中女教师占,学历主要以本科为主,80%为藏族。调查包括语文、藏文、数学、英语、思想政治、音乐、社会、体育等科目。

二、西藏自治区小学教育信息化的调查现状分析

本项调查问卷内容包括四个部分:第一,学校教育信息化技术建设;第二,教师对教育信息化技术的认识程度;第三,教师的教育技术能力;第四,教育技术培训。

(一)学校教育信息化技术建设

在对于该问题的回答中,19%的被调查者认为学校的教育技术环境建设很好,51%认为一般,30%认为很差。在不同地区的比较中发现数据差别较大,那曲地区70%以上的被调查者认为很差,而拉萨认为很差的不到30%。在学校需要添置哪些设备的调查中,33%的调查对象要求添置常用教具、幻灯投影;42%要求添置电脑和网络;23%要求建立多媒体教室、语音实验室;21%要求配置远程教育接收设备;另外还有9%要求提供足够的电力资源。调查表明,受经济、地理、交通等多种因素制约,西藏地区的学校教育技术硬件设施建设离现代化差距较大,教育技术发展不平衡的现象较为严重,尤其是农牧区的学校电力资源十分紧张,个别学校仅能勉强维持照明。

(二)教师对教育技术的认识程度

调查问卷的该部分设计了7道题。第1题是关于教育信息化技术在您教学中的作用,选A(提高教学质量)的占24%;选B(促进创新思维的发展)的占19%;选C(培养信息技术应用技能,促进素质教育)的占32%;选D(缩短教学时间,减轻教师负担)的占10%。第2题在关于教育信息化技术在您教学中的作用回答中,67%的人选择作用很大,29%选择作用不太大。在不同年龄和教龄的数据比较中,差异很大。其中年龄分布在21—30岁、教龄在1—5年的调查对象认为作用很大的最多。在不同学科的比较中,思想政治、藏文、社会等学科教师中认为作用很大的不到20%,而英语、语文、数学等学科教师认为作用很大的接近50%。

从总体上看,西藏地区小学教师对教育信息化技术有了一定的认识和认同,且产生了一定的兴趣,这是很好的趋势,但同时也存在不少问题,比如:

(1)对教育技术在教学中的作用认识只是停留在表面,没有更加深刻的认识,如在教学中的作用也多是仅仅因为减轻负担。

(2)不同学科间的差异很大,就藏文学科而言,藏文是自治区人民的母语,是最主要的科目之一,但就教育信息化技术在藏文教学中发挥作用没有得到广泛认同。

(3)由于资金等问题,影响了教育信息化技术活动的开展。

三、教师的教育技术能力

此方面的内容涉及4个题。

第1、2题是关于对教学设备的应用程度的叙述,对投影仪、计算机、网络等不了解的教师达50%以上。在不同类别的比较中,年龄超过30岁的教师掌握信息化技术的情况的比较差,不同学科相比较而言,语、数、外教师应用能力较强。第3、4题是关于制作教学课件的调查,55%的教师选不能自制课件,37%选择用PowerPoint自制课件,38%的教师不会用PowerPoint、Flash、Excel等软件。

从以上统计结果来看,教师在使用教学设备和教学软件、自制课件、使用网络教学等方面的能力较差,这说明需要加大教育信息化技术的培训力度。在使用网络的目的方面,用于为教学服务的非常少,说明需要改变小学教师现代信息技术观念,不能只停留在低层次的应用上。

(四)关于教育信息化技术培训

该部分包括4个问题。第1题中65%的教师认为自己的教育技术能力一般,23%认为不好。第2题93%的调查对象希望自己能够参加教育技术培训。第3题55%的教师回答学校没有安排过教育技术培训。第4题中只有34%的`被调查者参加过教育技术培训;在培训内容的调查中,44%的教师选择了教学理论,30%选择教学软件和教学媒体的使用;在培训效果的回答中,69%的教师回答是一般。

从以上分析结果看,教师的教育信息化技术能力的自我评价不高,但他们有强烈的学习愿望。教师得到培训的机会较少并且培训效果一般。在培训内容方面,教师希望加强理论与技能的学习。同时笔者了解到,目前的培训课堂采用的培训方式大都是大班授课,培训氛围比较差,培训学员学习积极性不高。因此,对技术培训的计划、内容、方式、效果、考核等要进一步探索,以满足西藏自治区小学教师的需求,为自治区教育信息化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西藏自治区小学教育信息化技术应用的发展对策

西藏的教育信息化技术发展将会直接影响到西藏教育现代化的推进。今后一段时期内西藏自治区基础教育信息化技术发展可以采取以下对策:

(一)扩大资金筹集渠道,加大基础教育设施建设

近年来,国家大力支持西藏的教育事业,极大地改善了该地区教育落后的面貌。西藏自治区每年拨出大量经费支持教育信息化建设,已为各地的大部分小学建立了有线电视系统。但资金问题仍是教育现代化建设的难题。教育部门实施的“校校通工程”,农牧区学校建设希望网校以及各教学点远程教育的设立都需要巨大的经费开支。仅靠国家专项拨款是远远不够的,这就需要多方面筹备资金。学校应广开筹资渠道,调动多方支援,吸引东部发达地区的帮助,同时积极吸引社会各界力量参与,建立对口支援关系。

(二)更新教育理念、发挥主观能动性

西藏地区教育信息化技术的发展关键学校领导能够吸收学习到先进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并在实践中将先进教育理念本土化,从而进一步带动一线教师教育观念的转变和教学方法的改进。可以通过开展区内校际互动、东西部校际互动的方式,选派领导和教师互相考察学习,交流先进的办学思想、教学模式、现代化教育理念、管理制度。

(三)完善技术培训机制

西藏教育要发展,教师队伍建设是关键,而建设师资队伍,必须走科学高效的培训之路。在教育信息化技术能力培训方面,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统筹安排培训计划,扩大受培训教师的比例。

2、在培训内容方面,做到因人因地和因学科而异,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对于不同年龄、不同需求、不同地区、不同学科的教师量身定制培训方案。照顾年龄偏大的藏族教师,增强学员的信心。学科方面,可面向藏文教师开设培训班,培训计算机基础知识、藏文输入法、藏文软件资源的开发等内容。在不同需求方面,可提供弹性的培训课程,如开设各种不同内容的培训班供教师选择。

3、在培训方式方面,可以组织学员听报告、看视频资料,实现学以致用。

[参考文献]

[1]刘秀菊.谈教育信息化在学前教育中的作用[J].中国教育学刊,2009.

[2]薛若雯.在教育信息化进程中学习方式的思考[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7,(24).

[3]王珠珠等.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建设与应用状况的调查研究报告(下)[J].中国电化教育,2005(11).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