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锡县东公社石塘大队插队务农;——,江苏师范学院政教系学生;——,无锡县“五七”干校教员;——,江苏省委党校理论宣传干部训练班学习;——,无锡县委党校教员;——,中央党校三部(哲学专业)学习;——,无锡县委党校教员、教育组长、副校长;——,无锡县委副书记;——,无锡县委副书记兼东亭乡党委书记;——,无锡市委宣传部副部长;——,无锡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兼市委讲师团团长;——,无锡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兼市委讲师团团长、市社科联副主席;——,无锡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兼兼市委讲师团团长,无锡日报社总编辑、编委书记,市社科联副主席;——,无锡市委宣传部副部长,无锡日报社总编辑、编委书记,市社科联副主席;——,无锡市委宣传部部长、市记协主席、市社科联副主席;——,无锡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市社科联副主席;——,无锡市委常委、市委秘书长、宣传部部长;——,无锡市委常委、市委秘书长;——,无锡市委副书记、市委政法委书记、市委秘书长;——,无锡市委副书记、市委政法委书记;——,无锡市委副书记;——,无锡市委副书记、市委统战部部长(兼);——,无锡市委副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党组书记;—— 无锡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党组书记。
我曾在无锡日报实习过,我觉得投稿需要找对专栏。一般新闻栏目都有自己的记者和编辑负责,每个人都靠版面拿稿酬和奖金,栏目形式也决定不太可能用读者投的稿件,但会采用新闻线索的形式征集热点。所以想投稿一定要找对需要读者稿件的栏目,栏目上方一般都会有负责编辑名字和联系方式。书信和email都可以,采用之后会有答复。
于坚,于1954年8月生于云南昆明,毕业于云南大学,做过编辑,是第三代诗歌的代表性诗人。代表作有《尚义街六号》、《飞行》等。著有《棕皮手记》、《人间笔记》等散文集以及《余件作品集》(五卷)。 他14岁辍学,在故乡闲居。16岁以后当过铆工,电焊工、搬运工、宣传干事、农场工人、大学生、大学教师、研究人员等。其间曾漫游云南高原及中国各地。20岁开始写诗,25岁发表作品。曾与同学创办银杏文学社。与诗人韩东、丁当等创办《他们》文学杂志。另著有诗集《空地》。第三代诗歌的代表性诗人,以世俗化、平民化的风格为自己的追求,其诗平易却蕴深意,是少数能表达出自己对世界哲学认知的作家。著有长诗《零档案》,及杂文集《棕皮手记》等。曾与韩东等人合办诗刊《他们》,影响很大。
1962年06月08日 生于无锡。1985年-1986年 无锡日报美术编辑。1987年04月 江苏省国画院国画人物专业结业并举办个人画展。1987年 无锡广播电视报美术编辑、摄影记者。1992年06月 毕业于南京师范大学美术系。2005年 与友人组建新锐创意策划公司——苏州两个天堂商业创意策划公司。
是的。日报社属于事业单位,日报社全名为人民日报社。《人民日报》为中国第一大报,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为世界上最具权威性、最有影响力的十大报纸之一。2019年5月,人民日报社经济社会部荣获关注森林活动20周年突出贡献单位。2019年8月,王慧敏任人民日报社编委委员、海外版总编辑。
今年3月份的市场成交价:4尺整宣的是30000元/平尺,小幅面的是12000元/平尺. 6月份的市场成交价:4尺整宣的是80000元/平尺,小幅面的是45000元/平尺.
1992年10月28日,第一期试刊与读者见面。总编辑由无锡日报副总编蔡贵方兼任。1993年1月1日,江南晚报正式创刊,四开四版。1995年1月1日起,江南晚报由四开四版小报,改为对开四版大报。1996年5月,电脑房建成,采编人员人手一机。12月,江南晚报完成从采编到印前各工序全过程的电脑化,并通过江苏省电子振兴领导小组鉴定。1997年3月8日,江南晚报在互联网上建立站点,推出电子版,成为当时江苏省第一家上网的媒体。1998年9 月,王庆接任总编辑。1998年11月1日,江南晚报决定“改彩印、改早出、扩版”,版面增至对开12版。2004年8月3日,江南晚报全新改型改版,将报纸从对开大报改为四开,版面增为44版。2006年11月6日,总编辑王庆荣获江苏省第五届戈公振新闻奖。2008年10月,总编辑王庆获首批“中国晚报杰出贡献奖总编辑奖”。2009年,无锡日报报业集团实行“宣传与经营两分离改革”,晚报广告部、发行部经营划入事业发展总公司。 2009年2月,马汉清正式接任总编辑。在此之前的2008年11月,集团党委决定集团副总编辑马汉清分管江南晚报工作。2009年5月,江南晚报改版,将无锡新闻提前到A1叠,突出无锡新闻,确立了“主流、好看、有用”的办报方针。同时,“当尖子、写好稿、编好版”新闻业务提升活动启动,此后,晚报每年为数名记者编辑举办个人作品研讨会。2009年5月,江南晚报与新西兰中文先驱报合作推出“活力无锡”专版,两周一期,成为无锡向海外展示形象的新“窗口”,首开无锡媒体在境外刊发专版的先河。2009年11月8日,江南晚报小记者站授牌,发展至今晚报小记者已有万名。2009年12月,《秀江南》杂志试刊。2010年3月正式出版。 2010年7月26日,经无锡市机构编制委员会批准,江南晚报社的建制级别由相当于副处(县)级调整为相当于正处(县)级。2010年8月,江南晚报荣获2009-2010中国报刊广告投放价值排行榜全国晚报20强第16位,次年晋升第15位。 2010年11月8日,总编辑马汉清荣获江苏省第七届戈公振新闻奖。2011年1月1日,江南晚报网站正式开通。江南晚报网通过与联通、电信、移动合作,开通了江南晚报手机报,晚报网站还创办了《江南拍客》、《E江南》两份电子杂志,初步实现了建立以江南晚报为核心的现代媒体群的发展目标。2011年4月,中共江南晚报分党委升格为中共江南晚报社党委。2011年,江南晚报荣获2010-2011中国品牌媒体百强--地市晚报品牌10强,荣获2011年中国媒体华表奖。同时,总编辑马汉清被评为2011年中国媒体华表奖杰出贡献人物。当年广告收入首超2亿元。2012年2月,无锡市委宣传部发简报在全市媒体中推广江南晚报民生新闻主流化的经验。2012年5月,江南晚报获2012中国市民信赖的媒体品牌和中国媒体信息化建设先进单位两项荣誉称号。2012年5月,江南晚报推出二维码新闻,报网互动战略进一步推进。2012年10月,江南晚报连续第三年跻身中国报刊广告投放价值排行榜全国晚报20强,并晋升第14位,实现了三年三个台阶。2013年3月,江南晚报荣获全国最受消费者欢迎诚信品牌。2013年4月,江南晚报荣获中国媒体信息化建设示范单位。副总编辑赵晓军同时荣获中国媒体信息化建设特殊贡献奖。2013年8月,江南晚报荣获中国市民喜爱的媒体品牌最具公信力媒体奖。总编辑马汉清同时荣获2013中国市民喜爱的媒体品牌贡献人物。2013年9月,江南晚报名列中国报刊广告投放价值排行榜晚报20强第14名。2013年10月,总编辑马汉清荣获中国晚报杰出贡献总编辑奖。
临床医学就业的方向
1临床医学专业就业前景
中西医临床医学专业的小伙伴们在找工作时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咱们不被西医院接受,只能去中医院或者综合医院的中医科,就业面似乎被限制得很窄。其实,小伙伴们不必太过纠结这一点,如果将所有能应用到所学知识的行业都纳入到考虑范围内,就会发现选择变多了。
中西医临床医学专业小伙伴们的就业单位包括各级中医医疗机构、综合医院的中医科、针灸科、理疗科、社区医疗中心、药店、康复治疗机构、制药公司以及投资和医疗科技企业,可以从事医师、药剂师、健康管理与咨询以及医学编辑等工作。
2临床医学专业就业方向
传统职位:医师
进入医院或者其他医疗机构成为一名医师是最适合咱们的工作。但是,现在这个行业人才趋于饱和,而中西医临床医学专业的小伙伴们还面临着很难进入西医院的形势。大中小城市的公立医院一般都要求硕士学历,城镇医院的人才需求也已经变小。
小伙伴们可以在私立医院工作,虽然福利不高但薪资还不错。这几年咱们国家的农村、社区医疗事业逐渐发展起来,也可以考虑在一些社区、街道医院或基层医疗工作单位做全科医生。这些单位对医疗资源的需求相对较大,并且当地人对于中医更为信服,非常适合中西医临床医学专业的小伙伴们。
全科医生的工作较为繁琐,包括社区卫生服务中内、外、妇、儿等临床诊疗任务,双向转诊任务及院前急救与转诊任务;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防治;组织传染病的预防与控制工作;组织社区健康人群与高危人群的健康管理;社区护理、社区康复、社区计划生育指导等项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等等。
由于全科医生需要对病人各个系统的健康状况做全面的评估,所以咱们需要提前进行系统的全科训练,补充自己所不擅长的专业知识,才有能力胜任这一岗位。如果想要向中医方向发展,可以先在私人医院工作几年,总结沉淀临床经验,提高工作能力,资金充足后再独立开办诊所。中医是一个越老越受欢迎的职业,职业寿命相当长,选择做中医的小伙伴们当下最重要的谦虚学习,为自己增加“含金量”,将来的`职业发展一定很好。另外,咱们要尽快拿到执业医师资格证,这是成为一名医生的“通行证”。
药剂师
除了做医生,小伙伴们也可以做药剂师,在制药厂、社区基层医疗机构、医院药房、医药公司和零售药店工作。
药剂师需要按照处方为顾客配药,并且向顾客说明如何服用等相关事项;回答病人和其他专业医务人员的咨询还需要指导和参加药品调配工作;负责药品检验鉴定和药检仪器的使用保养,保证药品质量符合药典规定;制作新药及中草药提纯;检查毒、麻、限、剧、贵重药品和其他药品的使用、管理情况,发现问题及时研究处理,并向上级报告。
在制药厂及一些大型医院工作的药剂师负责研究、开发并参与医药产品的生产制作工作,负责新药产品的医效实验和生产质量监控等一系列工作。
小伙伴们刚毕业,可以先从药剂师的岗位开始,在工作中熟悉各种药物的特性与用法,无论将来在药剂师岗位上深入发展还是转行做医生,都很有益处。
健康管理与咨询
现在线上医疗咨询与服务工作越来越火热,小伙伴们可以向医疗服务方向发展,在一些涉及医疗的投资管理公司、电子科技公司等从事网上医疗服务咨询工作,同样也可以发挥自己所学知识。
这类工作的主要内容包括优化健康管理系统评估模型,在疾病改善方面提供专业知识的支撑;针对数据分析优化处方;定期跟踪客户和用户的使用、执行及改善状况,并提供分析报告;收集整理客户及用户的使用习惯,提升用户体验;对用户咨询进行答疑和互动;负责健康管理系统涉及的相关医学基础知识的培训和健康管理系统的使用培训。
对线上健康管理具有浓厚兴趣的小伙伴们可以尝试这类工作,在扎实的医学知识基础上,首先要学会熟练使用相关软件,善于分析用户需求,对用户体验进行研究,还要具有良好的沟通表达能力。在行业竞争压力逐渐增大的形势下,创新能力强,具有良好逻辑思维的小伙伴们可以更好地适应这份工作,更容易跟上行业发展的步伐。
医学编辑
文笔较好、对编辑类工作有兴趣的小伙伴们可以考虑在一些网站、出版社、杂志社和报社等编辑出版机构或者医药企业从事医学栏目的编辑工作,通过文字将自己的专业知识传达给受众,也是一条很好的出路。
目前医学编辑的职责非常丰富,不只局限于选题、审稿、编辑和排版等传统的工作内容,也需要进行翻译、采访、策划甚至评论等工作,还要进行专家资源的管理和维护,这与网络编辑的职能越来越接近。小伙伴们出身于医学类专业,掌握了基础的医学知识,和非医学专业的编辑相比具有很大的优势。
要想成为一名合格的医学编辑,小伙伴们要尽快学习采访、策划技巧和相关图片处理软件。当然了,医学的“看家本领”不能丢掉,还要进一步学习来提升医学知识储备。如果能从事一段时间的临床工作后再做编辑,会更加得心应手。
首先,我想说小伙子你多才多艺,在这个就业竞争加剧的年代很有前途。但是,遗憾在你的本职专业不够踏实,这决定你只能往兴趣相关行业迈进。文学方面的东西我就不说了,我大学期间也是校报社记着兼编辑,大四时做过电视台副台长,成就还行,反正证书拿了不少。不过,这并不妨碍我学习专业课程啊,我读的是工商管理,现在做份与专业很近的工作,算是学以致用了。现在医药保健行业,其实已经在走下坡路,今年受危机这么一冲击,就更部乐观。所以,相关行业,如杂志,电视广告等医药类的报道就少了很多,而医药类记着,编辑等跑线人员的工资待遇也就随行就下。 如果你真想走这条路,给你点建议:1,明确一个目标,即选择一类市场,就是你准备做医药行业哪个产品或者哪几种产品的工作,以后就盯着这块。不要轻易转行!2,现在工作不好找,希望你先就业再择业,不要轻言放弃! 最后,祝你成功!
有专业的医学知识,有较强的文字控制能力,有较强的交际能力
日期 媒体资料 2016年3月15日《每日新报》2016年3月15日(星期二)/ 第13版[悦读周刊] / 网络文学黄金期呼唤正能量作品 2016年3月15日《每日新报》2016年3月15日(星期二)/ 第14版[书香] / 那个世界外 真实地活 2016年3月11日《城市快报》2016年3月11日(星期五)/ 第07版[城事] / 网络作家齐聚津城 2016年3月10日天津首届全国网络作家创作论坛在南开大学举行,三盅发表主题演讲 2016年3月2日鲁迅文学院第九届网络文学作家培训班开班,三盅在开学典礼上发言 2015年12月26日《城市商报》2015年12月26日 / A06版 [商报读书] 三盅:生命的每一天都是奇遇 2015年11月12日《文学报》2015年11月12日(星期四)[第五版]新闻综合:第三季度中国网络小说排行榜揭晓 2015年11月4日《文艺报》2015年11月4日(星期三)[第二版] 文学评论/新闻 2015年11月2日2015-11-2,三盅作品《生命的每一天都是奇遇》获选第三季排行榜“新书榜” 2015年10月29日2015-10-29,三盅应邀出席阅文集团秋季作家沙龙(博鳌) 2015年9月24日2015年9月24日,三盅代表榕树下参加中国首届网络文学论坛 2015年9月12日《秀江南》无锡日报报业集团(2015年 9月号 P100) 2015年9月6日《姑苏晚报》2015年09月06日 星期天 [B03版] 2015年8月19日 【上海书展】重点推荐图书:上海作家三盅新书《生命的每一天都是奇遇》 2015年8月3日《彭城晚报》2015年8月3日(星期一)[B07版] 2015年7月23日FM1524964|书在心安:为自己想要的生活而活 2015年7月20日 《悦己SELF》(2015七月号) 2015年7月17日三盅应邀出席第五届江苏书展(徐州) 2015年7月16日 江苏电视台:三盅专访 2015年7月16日徐州电视台:第五届江苏书展专访:作家三盅 2015年7月16日《东方卫报》2015年7月16日(星期四)[第A03版] 2015年7月14日 洛阳新闻广播:生命的每一天都是奇遇 2015年7月13日 《聊城日报》2015年7月13日(星期一)[第B4版] 2015年7月5日 十点读书会三盅专访:无龄感生活是怎样一种体验? 2015年6月25日 《西藏旅游》(六月刊) 2015年6月30日《山东商报》2015年6月30日(星期二)[B2版] 2015年6月28日 《城市晚报》2015年6月28日(星期日)[A15版] 2015年6月23日 《天津日报》2015年6月23日(星期二)[第26版] 2015年6月22日三盅为新书《绑嫁》线下签名活动 2015年6月22日三盅参加中国作协组织的“走进抗战历史”采访采风小分队(6月22日—7月2日) 2015年6月21日 时尚画刊(六月刊) 2015年6月20日 《新商报》2015年6月20日(星期六)[第A13版] 2015年6月18日 《都市消费晨报》2015年6月18日(星期四)[第A022版:副刊] 2015年6月18日 《都市消费晨报》2015年6月18日(星期四)[第A021版:副刊] 2015年6月17日 《滨海时报》2015-06-17(星期三)[第08:副刊] 2015年6月14日三盅上海新书分享会(福州路大众书局) 2015年6月13日 三盅做客“杭州之声”录音间,为《我们读诗》朗诵 2015年6月9日 《北京晨报》2015-06-09(星期二)[第C04版] 2015年6月9日 酷听零距离 | 名人名嘴:三盅专访 2015年6月7日三盅北京读者见面会(北京字里行间书店) 2015年6月6日 《京华时报》2015-06-06(星期六)[第21版] 2015年6月6日 《燕赵都市报》2015-06-06(星期六)[第21版] 2015年6月5日 《图书馆报》2015-06-05(星期五)[第A31版] 2015年6月5日 三盅做客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直播):CNR品味书香—三盅专访(附现场图) 2015年6月1日 《新华书目报》2015-06-01(星期一)[第A13版] 2015年5月31日 《淮海晚报》2015-05-31(星期日)[第A15版] 2015年5月28日 十点读书:为自己想要的生活而活 2015年5月27日 《消费日报》2015-05-27(星期三)[第A5版] 2015年5月24日 《城市商报》2015-05-24(星期日)[第12版] 2015年5月24日 杭州之声,若尘的直播:三盅专访 2015年5月24日 《东亚周刊》2015年05月24日(星期日)[第07(F2)版] 2015年5月23日 杭州报业集团,三盅做客杭州网专访《杭州有约 文化名人1对e》 2015年5月22日 青岛广播畅行952:《生命的每一天都是奇遇》(4) 2015年5月22日 《长沙晚报》2015年05月22日(星期五)[第C02版] 2015年5月22日三盅做客“华语之声”透明直播间,与观众与听众们聊新书 2015年5月22日 《南昌日报》2015年5月22日(星期五)[第8版] 2015年5月22日 她读电台(麦麦):生命的每一天都是奇遇 2015年5月20日 青岛广播畅行952:《生命的每一天都是奇遇》(3) 2015年5月20日 《城市晚报》2015年5月20日(星期三)[第B07版] 2015年5月19日 【杭州之声】三盅说《生命的每一天都是奇遇》 2015年5月19日 青岛广播畅行952(2) 2015年5月19日 《都市快报》2015年5月19日(星期二)[第A20版] 2015年5月18日 【华语之声】三盅新书预告篇 2015年5月18日 青岛广播畅行952(1) 2015年5月17日三盅的《生命的每一天都是奇遇》杭州新书发布会 2015年5月13日 《都市快报》2015年5月13日(星期三)[第A20版] 2015年5月12日 《城报》2015年5月12日(星期二)[第07版] 2015年5月4日《生命的每一天都是奇遇》新书首发式,全国上架,全网推送 2015年4月24日三盅出席阅文集团春季作家沙龙(杭州) 2015年4月23日最美体验师带着三盅新书《生命的每一天都是奇遇》开启环球体验 2015年4月10日榕树下网站“赠券庆三盅新书《生命的每一天都是奇遇》上市”活动 2015年3月1日三盅新书《绑嫁》上市,首秀中国国际版权博览会(成都) 2015年1月30日 《北京青年报》2015年01月30日(星期五) [第A19版] 2014年8月22日 《i时代报》2014年8月22日(星期五) [A17版] 2014年8月22日 《i时代报》2014年8月22日(星期五) [A18版] 2014年7月05日 《文汇报》2014年07月05日(星期六)[第07版] 2013年3月4日 《新华书目报》2013年3月4日 [A15版] 2011年11月8日 《山东商报》2011年11月8日(星期二)[A19版] 2011年10月22日 《新晨报》2011年10月22日(星期六)[第31版]
三一八”惨案具体情况如下:
1926年3月18日段祺瑞政府在北京制造的枪杀请愿群众的流血事件。
1926年3月18日,中共北方区委、北京地委和共青团北方区委、北京地委同国民党北京特别市党部、北京总工会、北京学生联合会、北京反帝大联盟、广州代表团等60多个团体、80余所学校约计5000余人在天安门举行"反对八国最后通牒国民大会",抗议日本帝国主义的军舰侵入大沽口、炮击国民军及美、英、日、法、意、荷、比、西等八国无理通牒中国的罪行。
为了这次大会的召开,中共北方区委事先作了布置和安排。是日清晨,中共北方区委在李大钊的主持下又召开紧急会议检查准备的情况,赵世炎、陈乔年、共青团北方区委书记萧子璋、中共北京地委书记刘伯庄,分别报告了群众的组织和发动情况,拟定了标语和口号,以及游行的路线等。群众大会上午10时开始,首先由大会主席徐谦报告会议议程,揭露帝国主义的侵略罪行和段祺瑞政府17日对请愿群众的暴行。
大会议决:通电全国一致反对八国通牒,驱逐八国公使,废除一切不平等条约,撤退外国军舰;电告国民军为反对帝国主义侵略而战。会后,群众结队前往段祺瑞执政府请愿,要求段政府立即驳复八国通牒。当队伍来到铁狮子胡同段祺瑞执政府门前时,预伏的军警竟开枪射击,打死47人,伤200余人,制造了震惊中外的“三一八”惨案。
中共北方区委李大钊、陈乔年、赵世炎等人亲自参加了这次斗争。李大钊、陈乔年等由于掩护群众而受伤。
惨案发生后,北京各学校停课,为死难的烈士举行追悼会。23日,于北京大学三院在陈毅的主持下召开全市追悼大会。鲁迅把3月18日称作“民国以来最黑暗的一天”。
此后,北京的反动统治更加猖狂,李大钊等人被通缉,党的活动更加困难。
发生在1926年,冯玉祥直系军阀和张作霖奉系军阀的段祺瑞临时政府未能妥善处理外国公使团的“最后通牒”,愤怒的群众冲击国民政府,导致47人死亡的一场惨案。鲁迅称为“民国以来最黑暗的一天”
1924年5月31日,苏联同北洋政府签订《中苏解决悬案大纲协定》,协定规定废除帝俄时代与中国签定的一切不平等条约、取消治外法权和领事裁判权、取消中东铁路除商务外的一切特权等等。苏联在协定中表示承认外蒙是中国的一部分,尊重中国对外蒙的主权,并答应从外蒙撤军。中苏从此正式建交。1924年11月26日,外蒙古政府宣布废除君主立宪制度,成立“蒙古人民共和国”。1924年10月21日,冯玉祥在第二次直奉战争中发动北京政变,软禁大总统曹锟,逐清末帝溥仪出故宫,悬赏缉拿吴佩孚,成立国民军,并欢迎孙中山北上。然而冯军只有不足4万兵力,北临张作霖入关,南面吴佩孚反击逼近北京,不得不采取张作霖意见,联合皖系,让已经无军又无势的前国务总理段祺瑞重新出山,就任中华民国临时执政。[3]1925年5月18日,俄共(布)中央总书记斯大林亲自下令:“在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已分化成革命的和妥协的两派”,“揭露民族资产阶级的动摇性和不彻底性,并与帝国主义作坚决的奋斗。”6月25日,《俄共(布)中央政治局会议第68号记录》关于中国问题的指令是:“务必推进以抵制、局部罢工和总罢工,而特别是铁路总罢工的形式进行的革命运动,不要害怕危机加剧。”斯大林还有令:“把中国农民卷入革命愈迅速愈彻底,中国反帝国主义的战线愈有力愈强大。”1925年9月23、28日,俄共(布)中央确定送给冯玉祥部国民一军价值3,486,596卢布的军火,飞机10架;国民二军价值701,789卢布军火,飞机10架;国民三军3,082,795卢布的军火;另调拨价值741,000卢布的毒气弹供冯调拨使用,甚至许诺给冯2,000万卢布的外汇。12月3日,斯大林在俄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上布置:北京新中央政府应由冯玉祥及温和派组成,建立纯国民党政府则不可能。1925年3月至1926年7月,冯玉祥国民军得到步枪55857支,子弹约5,800万发,大炮48,山炮12门,手榴弹1万多枚,配带子弹的机枪230挺,迫击炮18门以及药品等等。1925年3月17日,苏俄驻华大使加拉罕加入驻北京外交团,并出任该团领袖。1925年11月22日,奉系将领郭松龄在冯玉祥的支持下,在直隶滦州发动兵变,将所部改称东北国民军,回师关外,直逼沈阳。12月24日,郭松龄兵败被俘,次日张作霖下令将其杀害,然后率令奉军南下入关,挺进京津。经过对峙1926年,张作霖檄调败退山东之李景林和张宗昌“直鲁军”攻其南;张作霖更遣专使与吴佩孚释嫌修好,约他自武汉北攻冯军于信阳,并诱引阎锡山出娘子关取保定,使冯之“国民军”四面受敌。2月初旬,当奉军舰艇在大沽口外出现时,冯军乃在大沽口海设防,并以俄制水雷封锁大沽口,并一度与故意穿过封锁线日舰炮战。日本人首先对冯军布雷,提出抗议。3月12日,冯军与奉军作战期间,两艘日本军舰护卫奉系军舰进入大沽口,并炮击国民军,守军死伤十余名。国民军开炮还击,将日本军舰逐出。3月16日,英、美、法、意、荷、比、西、日八大帝国主义国家,联合援引《辛丑和约》海口不得设防之条款,向北京政府外交部,提出44小时限期“最后通牒”。八国公使团向北京政府提出要拆除大沽口国防设施,否则以武力解决。同时各国派军舰云集大沽口,武力威胁北洋政府。1926年3月16日,北洋政府外务部接到列强外交团之“最后通牒”后,经紧急磋商即于当日午夜答复,称“最后通牒”内容“超越《辛丑条约》之范围”,所以“不能认为适当”。因为按《辛丑条约》,只有大沽口至北京一线炮台应予以一律削平,却并没有相关条文对水道进行规定。公使团对此并未作答辩。段祺瑞乃劝冯部停止布雷。3月16日及17日,在北京的国共两党开会,徐谦以国民党执行委员会代表的身份同李大钊领导的中共北方区委决定组织各学校和群众团体在天安门集会。组织者随即率领群众冲击国务院,作为守门的卫兵,冯玉祥的国民军没有开门。愤怒的群众遂有团围、翻墙抓人等举动,受到卫兵阻拦,因此双方发生了口角,相持了五、六小时,人群直到很晚方才散去。当夜,总指挥韩麟符向李大钊汇报群众情况,李“即表示同国民军的士兵不要搞得太僵,我们还是要争取国民军的”。 3月18日,数千北京学生和市民乃集合于天安门前开“国民大会”,声言反抗“八国通谍”。上午10时,国民党北京执行部、北京市党部,中共北方区委、北京市委,北京总工会,学生联合会等团体于80多所学校共约5000多人在天安门举行“反对八国最后通牒的国民大会”(即“318”抗议大会),号称十万人抗议大会。广场北面临时搭建的主席台上悬挂着孙中山先生的遗像和他撰写的对联“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台前横幅上写着“北京各界坚决反对八国最后通牒示威大会”。天安门请愿中共北方区委的领导李大钊、赵世炎、陈乔年参加大会,大会主席、中俄大学校长徐谦发表慷慨激昂的讲话,大会决议:“通电全国一致反对八国通牒,驱逐八国公使,废除一切不平等条约,撤退外国军舰,电告国民军为反对帝国主义侵略而战。”要求把八国公使赶出中国,并撕毁《辛丑和约》。大会由徐谦、顾孟余、李大钊等公开或暗中主持。最后大会一共通过了八条决议。组织者又一次要求与会者去国务院示威。群众不愿意去,害怕被镇压。李大钊登台高呼:“大家不要害怕,他们不敢把我们怎么样!”但与会者中仅有数百众跟随前往。作为参与者的李葆华(李大钊儿子)回忆说:“由于前一天曾发生过流血事件,我们特意做了准备。每人做游行示威的小旗时,都挑选了较粗的棍子当‘旗杆’,用以自卫。”大会结束后,游行队伍由李大钊率领。一时群情激昂,呼啸冲向国务院。按预定路线,从天安门出发,经东长安街、东单牌楼、米市大街、东四牌楼,最后进入铁狮子胡同(今张自忠路)东口,在段祺瑞执政府(今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门前广场请愿。示威群众公推代表去向卫士长交涉,要求开门放队伍进去,并请段祺瑞和国务总理贾德耀出来见面。在执政府内开会的总理贾德耀等人知难而退,从侧门离开。而事件发生时段祺瑞并不在执政府。这时执政府卫队长乃下令开枪。墙里头最先打响了三枪。枪声骤起,群众前逃后冲,秩序大乱。有记者披露,示威者有人执带铁钉的棍子并抢士兵的枪,《临时执政令》则认为游行者“闯袭国务院,拨灌大油,抛掷炸弹,手枪木棍,丛击军警。各军警因正当防卫,以致互有死伤。”被击毙学生和市民达47人。伤者150余人,包括两名便衣警察、一名卫兵。死者中为人们所熟知的有北京女子师范大学学生刘和珍,李大钊和陈乔年也负伤。北京的防卫是由冯玉祥手下五虎将之一的鹿钟麟的军队主要负责。惨剧发生大会结束后,游行队伍由李大钊率领,按预定路线,从天安门出发,经东长安街、东单牌楼、米市大街、东四牌楼,最后进入铁狮子胡同(今张自忠路)东口,在段祺瑞执政府(今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门前广场请愿。示威群众公推代表去向卫士长交涉,要求开门放队伍进去,并请段祺瑞和国务总理贾德耀出来见面。段祺瑞的执政府内人员担心局势失控,命令预伏军警以武力驱散游行队伍,结果造成当场死亡47人,伤200多人的惨剧。死者中为人们所熟知的有北京女子师范大学学生刘和珍,李大钊和陈乔年也负伤。后来军警在清理现场时,竟然将死者财物尽行掠去,甚至连衣服也全部剥光。3月18日武力镇压时照片结果有来源称段祺瑞在知道政府卫队打死徒手请愿的学生之后,随即赶到现场,面对死者长跪不起,并从此终生食素,以示忏悔。也有来源称三一八当天段祺瑞没有去现场,后来也没有出现在“悼念三一八惨案死难同胞大会”上,与称段祺瑞长跪悼念遇难学生的史料时间不符。段政府又称示威学生为“暴徒”。有回忆者称段祺瑞在三一八之后在家中也吃荤,在其他场合吃素只是与信佛有关。3月18日,段祺瑞及北京国务院通电谓本日惨案乃徐谦等鼓动所致,下令通缉徐谦、李大钊、李石曾、易培基、顾孟余五人。朱家骅、蒋梦麟、鲁迅等几十人也上了黑名单。徐谦等乃避入苏联使馆。李大钊、鲁迅等人被迫转移,国共两党领导机关则迁入苏联使馆。这就伏下后来张氏父子查抄苏联使馆契机。段祺瑞全国舆论沸腾。3月19日,各地舆论纷纷谴责国务院门口屠杀。3月20日,北京政府自知理屈,国务总理贾德耀引咎辞职。执政段祺瑞亦明令抚恤死者,医治伤者。同日,中共中央发表《为段祺瑞屠杀人民告全国民众书》,号召“全国商人、学生、工人、农民、兵士,应急起联合起来,不分党派,一致奋斗,发动一个比‘五卅’运动更伟大的运动,以雪最后通牒之耻”。3月23日,北京各界人士、各社会团体、各学校齐聚北京大学大操场,为亡灵们举行“三一八死难烈士追悼大会”。鲁迅题写挽联:“死了倒也罢了,活着又怎么做。”后又就此惨案连续写了七篇檄文。由刘半农作词、赵元任谱曲的哀歌唱遍京城。强大民意压力迫使段祺瑞政府召集非常会议,通过了屠杀首犯“应听候国民处分”的决议;京师地方检察厅对惨案进行了调查取证并正式认定:“此次集会请愿宗旨尚属正当,又无不正侵害之行为,而卫队官兵遽行枪毙死伤多人,实有触犯刑律第311条之重大嫌疑。”1926年4月9日,鹿钟麟率国民军以段祺瑞暗通奉系为罪名包围国务院,段祺瑞逃入东交民巷法国使馆,执政府倒台。4月17日奉军占领北京。奉军进京后查封《京报》馆和一批报刊,邵飘萍于4月26日清晨被秘密处决。张学良逮捕了共产党员郭隆真,然后派奉军闯进北大、女师大、中俄大学等,大肆查禁书刊,搜捕反对人士。影响学生刘和珍等遇难《泰晤士报》称这次事件是“兽性”的“惊人惨案”。鲁迅称这一天为“民国以来最黑暗的一天”。中国知识分子和媒体表现出前所未有的社会良知,周作人、林语堂、朱自清、蒋梦麟、王世杰、闻一多、梁启超、许士廉、高一涵、杨振声、凌叔华等纷纷谴责段祺瑞政府。《语丝》、《国民新报》、《世界日报》、《清华周刊》、《晨报》、《现代评论》等加入谴责暴行的行列。邵飘萍主持的《京报》,大篇幅地连续发表消息和评论,广泛而深入地报导惨案真相,《京报副刊》也发表了有关文章。刘和珍段祺瑞惶惶不可终日“三一八”惨案后,举国震惊。中国知识阶层无论其政治观点与学术观点有怎样的不同,均纷纷痛斥执政府和“执政”段祺瑞的行为为“倒行逆施”、“暴行”,“是政府自弃于人民矣”,“是民国历史上黑暗的一页”,学人如蒋梦麟、傅斯年、周作人、林语堂、朱自清、闻一多、王世杰、许士廉、高一涵、杨振声、凌叔华、邵飘萍、陶孟和等,均有文字见诸报端;梁启超刚刚动完手术,缠绵病榻之中,犹不忘口诛笔伐;刘半农与赵元任再一次词曲璧合,哀声凄楚,传唱京城;鲁迅则有《记念刘和珍君》等文,尤为悲天悯人……民意不可违。为此,傅国涌先生称:“这个时代的知识分子即使和俄罗斯最优秀的知识分子们相比也并不逊色,在他们身上我们看到了知识分子最可贵的那些品质,他们是民族的脊梁,是我们心中永远不倒的长城,是‘真的猛士’。”《申报》报导对于该惨案,《申报》给予了充分报道,《申报》4版《本馆要电》:3月18日,北京群众五千余人,由李大钊主持,在天安门集会抗议,要求拒绝八国通牒。当学生游 行队伍到北京铁狮子胡同执政府和国务院门前请愿时,执政府卫 队在不加任何警告的情况下,向请愿队伍实弹射击,顿时血肉横飞,段祺瑞政府竟下令开枪,当场打死47人,200余人受伤。北京 昨各界调查、为卫队击死者、男屍有姓氏十九名、黄日葵、宋昭世、时长福、陈桂生、王庆馀、赵从愚……《申报》13版《各界对北京血案之愤激》:本埠各团体对北京血案极为愤激、昨日各校学生有出校演讲者、惟态度和平、尚无风潮、兹将各种情形、分志如下...“学总会请愿二商会 全国学生总会……请愿对北京流血案,一致合作,其函云,段政府媚外残民,惨杀爱国同胞,都门之下,死伤山积。各界援助北京惨案。1926年03月23日 申报13版纪念圆明园烈士墓在北京圆明园西南面“九州清宴”遗址,有一座“三一八”烈士墓,这座墓园占地约100平方米,正中修筑一米多高的石砌圆形台基,台基上竖起通高九米六面体大理石墓碑。墓碑正南面镌刻着“三一八烈士纪念碑”几个大字。从正南面开始,自右而左,镌刻北平市长何其巩所写的《三一八烈士墓表》和39位烈士的姓名、年龄、籍贯、所在单位和职业等。墓碑四周有28位烈士的坟茔,其余烈士葬于别处。这处烈士墓是在“三一八”惨案3周年时建成的,当时北平市近万人参加了隆重的烈士公葬典礼。圆明园烈士墓在“三一八烈士公墓”的东北角,有一座三米高的三棱形石质墓碑。这就是“三一八惨案江禹烈、刘葆彝、陈燮烈士纪念碑”。这三位烈士生前都是北京工业大学的学生。北京工业大学师生在1926年3月21日举行了祭奠仪式,28日举行了追悼大会和纪念碑奠基礼。这座纪念碑建立在西城区端王府夹道的工业大学校园。三棱形的纪念碑上,三面分别刻有“三一八惨案江禹烈/刘葆彝/陈燮烈士纪念碑”。六角形的碑座上刻有烈士的生平。1970年代,工业大学早已迁走,当地因施工建设而将纪念碑迁到现址。鲁迅中学纪念碑在西城区新文化街45号的鲁迅中学校园内,有一座高约2米的石碑,这是1931年北京女子师范大学师生为纪念在惨案中牺牲的本校学生刘和珍与杨德群烈士而建立的“三一八遇难烈士刘和珍、杨德群纪念碑”。这里曾是北京女子师范大学的校园。在校园的西跨院内,矗立着一座汉白玉纪念碑,两层方形碑座上是方锥形的碑身,上刻“三一八遇难烈士刘和珍杨德群纪念碑”,碑座上刻着两位烈士的生平传略。碑身阴面镌刻着文天祥《正气歌》中的名句:“是气所磅礴,凛烈万古存,当其贯日月,生死安足论!”杨德群曾在国立武昌高师肄业,后转入北京女师大,武昌高师当时也为她举行了追悼会。烈士简介刘和珍烈士1904年出生于江西省南昌县,1923年,考入国立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大学英语系,被选为学生自治会主席。3月18日,政府卫队开枪时,一颗子弹从背部入,斜穿心肺,牺牲时年仅22岁。陈燮烈士1902年出生于重庆市长寿区葛兰镇,1923年,考入北京工业大学化学系,被推举为“长寿旅京同学会”会长。1926年3月18日,陈燮发动同学来到天安门前,参加反对日、英等8国最后通牒的北京国民大会。陈燮等作为游行带队者从天安门出发,至执政府所在地铁狮子胡同时,遭到段祺瑞卫队的镇压,陈燮中弹牺牲。牺牲时年仅23岁。魏士毅烈士1904年出生于天津商人家庭。1923年,考入北京燕京大学预科。3月18日,魏士毅自告奋勇高举起校旗,走在女校队伍前面。政府卫队开枪时,两颗子弹击中了她的胸膛。殉难时年仅22岁。北师纪念碑在北京西北郊北京师范大学宿舍区的楼群中,建有“三·一八殉难烈士范士融、刘和珍、杨德群纪念碑”。这是一座1985年3月建成的汉白玉方锥形纪念碑,碑座正面镌刻着著名书法家启功先生写的“碧血丹心”四个字,还刻有三位烈士的生平。碑文叙述了建碑缘起。和平门外师大院内曾建有范士融纪念碑。北大纪念碑在北京大学西部化学南楼后面的柏林中,建有“魏士毅烈士纪念碑”。烈士牺牲一年后,燕京大学学生会建立了这座方锥形的汉白玉碑,碑身正面镌刻着“魏士毅女士纪念碑”八个大字。碑下的三层基座上,刻有“魏士毅女士纪念碑铭”。与“魏士毅烈士纪念碑”并列而立的是“三一八遇难烈士黄克仁、李家珍、张仲超纪念碑”。1982年3月,北大团委从原北大三院(在东城区北河沿)迁移来的。碑座高三尺,碑腰高一尺,碑身高八尺,暗喻“三一八”惨案。纪念碑为方锥形,四面分别用篆书刻写着:“三一八遇难烈士黄君克仁/李君家珍/张君仲超纪念碑”,“中华民国十有八年五月卅日立石”。与此相对应的碑腰四面,分别刻着三位烈士的简历和铭文。清华纪念碑在清华大学内“水木清华”北面土山之阴,建有“三一八烈士韦杰三纪念碑”。这是清华学生在1926年从圆明园遗址运来的一根大理石断柱,人们称之为“三一八断碑”。碑座上刻“韦杰三君死难纪念碑”,“本校学生会同人立”。清华同学曾将烈士遗骨安葬于清华园内,三周后移至圆明园与三一八诸烈士合葬,于是在原墓址竖起断碑。汇文中学在东城区幸福大街汇文中学校园内,建有“唐耀昆、谢戡烈士纪念碑”。是从汇文中学原校址建国门船板胡同迁来的。碑身正面镌刻着“为国死义唐谢君纪念之碑”,碑铭全文是:“举幡伏阙,自古有之。惟义与此,匪党匪私。何渎于天,市朝陈尸?!舍生报国,千古同悲!”挽联1.周作人为纪念刘和珍、杨德群所作的挽联是:死了倒也罢了,若不想到二位有老母倚闾,亲朋盼信;活着又怎么着,无非多经几番的枪声惊耳,弹雨淋头。2.周作人为悼念三一八惨案中牺牲的学生,又作了以下挽联:赤化赤化,有些学界名流和新闻记者还在那里诬陷;白死白死,所谓革命政府与帝国主义原是一样东西。3.周作人为纪念三一八惨案中牺牲的学生胡锡爵所作的挽联是:什么世界,还讲爱国?如此死法,抵得神仙。
江北文化一路29号惠州报业集团编辑部,邮编615003,电话:07522831892 惠州日报社、东江时报都在这里。
郭耀南瑞金县原县长郭耀南(1940~)Guo Yaonan ,又名羽芳。广东紫金人。中共党员。记者。原任《惠州日报》编委,现已退休。1992年加入广东作协。中文名郭耀南外文名GuoYaonan别名羽芳出生日期1940年职业原《惠州日报》编委原《惠州日报》编委-郭耀南1959年应征入伍。1962年退伍后先在紫金县任新闻秘书,后调到《惠州日报》社。工作之余坚持文学创作。著有长篇小说《山欢水笑》、小说散文集《春日琴声》、长篇传记文学《大山的儿子——郑兆腾传》和民间故事集《牙花乐》。有中篇小说《春返杨眉》在1999年文化部中国艺术研究院举办的“共和国社会主义文学艺术五十年研讨会”上获一等奖,短篇小说《火红的战旗》和长篇小说《山欢水笑》在2001年被中国作协分别评给二等奖和一等奖。《火红的战旗》1999年被中国国际名人学术研究等机构评给论文金奖,并被收入中国戏剧出版社出版的中国专家论文选集。
从惠州西湖之滨到江北新区,60年来,惠州报业传媒集团办公地点六易其址,而集团也在办公地点一路向北变迁的过程中不断发展壮大。1949年,《东江日报》(《惠州日报》前身)创办之初,报社办公地点设在今惠州宾馆望湖楼,当时该办公楼的一楼是排版印刷车间,二楼是编辑部,三楼是住房。三层楼里都没有厕所,解决“问题”要乘船到当时还是一片荒凉的小岛去。在第一代报人的回忆文章里,“乘船如厕”的小插曲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当时办公条件的简陋。1986年,复刊后的《东江报》社办公地点设在市区荔浦风清8栋西楼1楼;1989年10月28日,编辑部迁址市府上院;1990年10月,《东江报》易名为《惠州报》;1997年2月3日,惠州日报社位于市区环城西二路32号的新办公大楼揭幕;2003年3月31日,《惠州报》改为《惠州日报》10周年暨惠州日报报业大厦落成典礼举行,报社迁往市区江北文华一路。随着办公地点的变迁,惠州日报社的事业和产业也由小到大、由弱到强:《惠州日报》由对开四版变成了一周突破100个版,达104个版,并在周一至周五推出A、B两叠;编辑、记者实现了计算机网络化办公,告别“铅与火”、“纸和笔”。更为可喜的是,2007年,在惠州日报社的基础上,惠州报业传媒集团顺应时代要求成立,集团除有党报——《惠州日报》外,还拥有《东江时报》、《惠州日报手机报》、《今日惠州网》和《惠州新闻网》等媒体,形成了“三报两网”的发展格局。
惠州日报的联系方式如下:报料热线: 2831828 订报热线: 2828240 读者来电: 2831821 广告热线: 2831866 报社传真: 2831862 电子邮箱: 地址:广东省惠州市文华一路惠州日报社(江北公安分局出入镜管理局对面)可登陆如下网址查看: 一般丢失护照、身份证、营业执照等登报申明费用100RMB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