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期刊知识库

首页 学术期刊知识库 问题

工程管理学报修改后录用

发布时间:

工程管理学报修改后录用

工程管理学报终审录用需要等1-2周左右。流程:审稿—提稿—截稿—三审三校—终审—送印—邮寄—上传数据库。《土木工程与管理学报》是教育部主管,华中科技大学主办的土木工程与工程管理类学术期刊,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本刊前身为《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城市科学版)》,经教育部批准,报新闻出版总署审批,从2011年起正式更名为《土木工程与管理学报》。《土木工程与管理学报》本刊的办刊宗旨为:刊发土木工程原创性学术论文,反映土木工程和工程管理学科研究前沿动态和发展方向,为土木工程和工程管理的教学、科研和工程应用服务。

改完感觉醍醐灌顶,又没有被伤到自尊,仿佛和一位和蔼的老教授进行了一场课题讨论。从言语间能感受到审稿人对我的研究领域非常在行,但点到为止又不说破,给我自己参悟的空间。我导师说我运气太好了,遇到这么善良又懂的审稿人。.北京译顶科技在翻译和润色这方面做的挺好的统一了解

水利水运工程学报修改后录用了。水利水运工程学报审稿速度快,投稿后1个小时交审稿费,并马上开始审稿,一个月后给的修改意见,修改后马上后录用。审稿人认真负责。出版要10个月后,不知道开录用证明的话出版的时间会不会再往后推。

如果外审意见比较积极,被拒稿的几率小。有些期刊要上定稿会,通过了才能接收。编辑部在整理外审意见,如果好的结果会给你返修,如果论文被严格审稿是件大好事,有利于提高论文质量,但被拒稿就讨厌了。这会消耗作者有限的时间,像应该在时间节点前必须刊发的论文会被耽误,影响作者获得学位、晋升职称。此外,如果稿件不在编辑的学识领域,也可以选择拒绝处理稿件。一篇学术论文即使写得再好,学术编辑不愿意处理,那么就会被拒稿。2.外审建议评价低后。学术编辑一般会我们国家通常会有两名以上的专家负责论文外审,论文外审通过可以说是被录用的几率更高一些了,但是并不代表一定录用,因为还有主编终审。经历了收稿、外审、终审环节,最后被退稿。两个外录用率总体较高,到目前还没有一篇论文因为屡次投稿如果实在要拒稿,也会给出充分的理由。如果给有些论文本身质量确实不错,但是因为相对其他论文而言,没有那么符合期刊定位,所以也有可能在终审被拒的。我想说的是,终审前的外审,只是代表“期刊外”。

工程管理学报录用后

《工程管理学报》是工程管理领域高水平的学术理论中文核心刊物,是我国工程管理领域学术交流的园地,体现综合工程格局,繁荣大工程科技研究,促进工程科技成果转化,为工程一级学科建设服务,为发现和培养工程领域科技人才服务,为促进我国工程学术研究与国际交流服务。投稿信箱 南老师

不大。土木工程与管理学报外初审较为严格,如果初审不达标,3天内退稿,土木工程与管理学报外审后退改录取的可能性不大,很小。土木工程主要研究各类土地工程设施的勘测、设计、建造、保养、维修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和技术。

看你所在高校的要求,而且每个专业也有不一样的情况,最好的话是问一下你的导师。

复合材料学报录用后能修改吗

不能。按照汤森路透的规定,论文一旦收录作者信息和学术内容都不得修改。各个期刊一般也规定,在proof阶段可以更改文字,但是不得更改插图、学术内容和作者顺序。proof以后任何修改都不被允许。

初审合格有稿费。不合格退稿无稿费。稿件处理流程:收稿:编辑部收稿,为稿件分配稿号,并由E-mail发送稿号信息。(2)初审:编辑部专职老师初审,初审合格后送外审;不合格则直接退稿(无需缴纳审稿费)。(3)外审:送2~3名同行专家评审。(4)终审:主编/副主编终审,结合外审意见给出最终审查结果。(5)退修:编辑部专职老师审阅全文,对文章结构、表达、摘要、图文一致性、图表、参文规范化等提出修改建议;并转达专家审稿意见。(6)作者修改、复审、排刊期(此时通知作者缴纳审稿费及版面费)。(7)编辑加工:对录用稿件进行编辑加工、4次校对(一次作者校对)、出版。

如果没有安排出版之前还可以 但是定版之后在改就很麻烦了 出刊之后再给基本上都不行了 只能让杂志社给出个修正声明

(1) 来稿应观点明确,论据充分,数据可靠,层次分明,文理通顺,文字精炼。对于缺乏创新的实验报告、计算报告以及一般综述性稿件(研究生开题报告),本刊不予刊登。(2) 本刊采用盲审制,请作者在投稿时删除word/pdf稿件中作者及其单位,并务必在网站投稿步骤“输入本文作者信息”中输入各作者及其单位,文章作者及单位一旦确定,不得随意增减或调整。文章经录用后,在投修改稿时将作者及其单位补全,且文题、作者姓名(一般不超过 6 人)、作者单位及所在城市和邮编、摘要、关键词及正文中的图表题均需中英文对照。(3) 论文题目应简洁、准确,不宜使用缩略词;中英文摘要内容应包括研究目的、方法及研究结果和结论(不含或减少研究背景信息,英文摘要撰写具体要求请参见本刊网站“Ei文摘要求”);中英文摘要应一致;字数:中文摘要一般300 字左右,英文摘要200~300词。中、英文关键词个数为5~8个(英文关键词请参考本刊网站 “Keywords for Composites”)。(4) 来稿请务必做到清稿定稿。公式应通篇分别编号;文中量、单位及符号的使用应符合国际标准和国家标准,非许用单位,务请换算成许用单位。注意容易混淆的外文字母的文种、大小写、正斜体及上下角标的正确书写。文中外国人名、术语统一为英文,不宜采用中文译法。(5) 文中只附必要的图或表,图表内容不能重复,并应注意文-图/文-表的一致性(如:曲线变化趋势、数据、符号等)。图题、表题应有中英文对照。表格应采用三线表形式(可加横辅线),图、表内文字以英文表述。

弹道学报录用后可以修改作者吗

牛顿,高斯,欧拉,欧几里得,费尔马,莱布尼兹,多的去了。

运用电教媒体培养和发展学生审美能力的研究 课题研究报告 常州市第四中学电教课题组 一、问题的提出 罗丹曾说过:"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是生活,美是客观存在于生活中的合规律的真善内容与和谐形式统一的、丰富独特的令人愉悦的具体形象。学校教育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要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审美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促使学生自觉按照美的要求塑造自己,从而去克服和消除生活中的假丑恶,创造和增进生活中的真善美。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审美能力,是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促进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一项不可忽视的内容。然传统的教育手段在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审美能力方面存在严重不足:一是内容枯燥,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二是形式单一,常以文字、图片为主,很难引起学生情感的共鸣,致使青少年学生对美的感知、鉴别、欣赏能力较差,学生中美丑不辨,以丑为美的现象屡见不鲜。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教育现代化工程的日益推进,现代教育技术迅速得到推广,这就为我们运用电教媒体培养和发展学生审美能力提供了极大的便利。本课题的研究目的,就是试图运用电教媒体,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帮助学生去感知美、辨别美、欣赏美,从而引导学生积极追求真善美,不断提高审美情趣,发展审美能力,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 本课题自一九九八年底立项,形成研究方案后报市、省电教审批。当时的设想是从文学美、艺术美、科学美、社会美、自然美等方面展开研究,课题组成员涉及各个学科。一九九九年五月,省电教馆21号文下发"关于第三批实验学校课题审批意见的通知",要求我校这一课题"在自变量中界定实验学科,建议1-2个"。根据省电教馆的批示,课题组根据学校实际,重新修改了实验方案,明确将语文作为主要实验学科,同时对课题组成员作了调整,去掉了原音体美学科的成员,增加了语文学科的成员。一九九九年下半年,这一课题被正式批准为省组电教实验课题。 二、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 (一)研究内容 ⑴常规媒体在培养和发展学生审美能力方面有哪些不足? ⑵电教媒体在培养和发展学生审美能力方面有哪些优势?课题组将从内容到形式,从方法到效果等诸方面进行深入剖析。 ⑶审美能力包括哪些要素?如何运用电教媒体培养和发展学生审美能力? (二)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利用图书馆、资料室及互联网查找相关的研究文献,了解前人在这一课题上有哪些最新的研究成果,积累相关的研究资料,掌握国内外对此课题的研究动态。 2、调查研究:通过调查法、观察法了解学生美学知识、审美能力的现状,进一步明确课题研究的重点和方向。 3、实验研究:以语文学科的课堂教育教学活动为主阵地,同时采用举行课外阅读欣赏活动、召开主题班会、组织论辩、进行参观以及环境渗透等形式,发动师生广泛参与,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不断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三、研究的实施 为了提高研究成员的理论修养和科研能力,我们确定了课题组的学习计划,要求每个成员每学期都要学习一本理论专著,并作好读书笔记;省、市电教馆组织的现代教育技术培训和观摩活动,我们都及时安排课题组成员参加。 三年来,我们着重在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两方面对课题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有益的探讨。每学期都有电教研究课,有时还面向全区举行电教观摩课。 为确保每次研究课均能收到实效,课题组经过研讨,在教学中逐渐形成了"电教研究课操作程序",对课前设计和课后反思的内容作了明确的规定: (一)课前思考:1、本课适宜采用哪些媒体?你为何选择此种媒体?2、你准备在何时运用媒体?为何选择此时使用?3、你期望通过媒体的使用达到什么目的?同时发展学生的何种能力?4、你准备用何种方法进行效果检测?5、本课结束后,你要收集哪些资料? (二)课后分析:1、你选择的媒体是否恰当,有没有更好的选择?2、媒体运用的时机是否恰当,有没有更好的时机?3、本课的教学目的是否达到?你所期望的学生能力有否发展?为什么?4、你使用的检测手段是否有效?有什么需要改进的地方?5、你收集的资料能从哪些方面佐证课题?6、本研究课对课题研究有哪些贡献(包括经验和教训)? 课题组成员上电教实验课都必须对照操作程序认真进行教学设计,使以后的研究课不再偏离研究方向,为最大限度地取得实验成效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此外,在举行文学作品欣赏、组织辩论对抗赛、召开主题班会等方面,我们也进行了许多有益的尝试,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四、研究的成果 在近三年的课题研究实践中,我们逐渐认识到:审美能力,包括唤醒审美意识的对美的感知能力、形成审美情境的对美的欣赏能力、调动审美经验的对美的鉴别能力和丰富审美心灵的对美的创造能力。这四种能力涉及对美的体验、理解、判断、升华四个层面,落实到每节研究课上,就应各有侧重,或感知美,或欣赏美,或鉴别美,或创造美,或相互融合。为此,我们运用电教媒体,利用语文课及各种相关的活动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积极的探索。实践证明:电教媒体的运用,对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审美能力具有十分积极的作用。 (一)运用电教媒体唤醒审美意识,提高对美的感知能力 审美教育要给学生以丰富的美感。语文教材中蕴含着丰富的美育资源,但对于阅历尚浅的中学生,有时用传统的教学手段和方法,很难使他们真正领悟到这种美,运用电教手段,可以将文字内容诉诸于视觉画面,再配上音乐和有表情的朗读,则可唤醒学生的审美意识,提高对美的感知能力。 在讲授冰心的散文《小橘灯》时,学生对作者为何将小橘灯作为小姑娘的化身难以理解。冰心逝世以后,恰逢中央电视台播放一组根据冰心作品拍摄的电视散文,其中就有《小橘灯》。课题组立即安排实验班学生举行冰心散文赏析活动。当学生以多媒体的方式重温这篇散文时,沉睡的审美意识立即被激活,他们不仅深刻地把握了作品的内涵,而且更真切地感悟到冰心散文的韵美、景美和情美。一位学生写到?quot;真想不到'小橘灯'在画面中的形象那样逼真,那么美好。在阴沉黑暗的背景烘托下,小橘灯闪烁着的朦胧、橘红的光,正是镇定、勇敢、乐观的小姑娘的化身,是小姑娘心灵中露出的最灿烂的火花。它使人看到光明,受到鼓舞。"如果没有电教媒体的介入,没有多种媒体的有机整合,就很难想象学生会有如此深刻的理解。 在教《听潮》一文时,课题组一位老师剪辑了"海睡"与"海醒"两组媒体资料,配上相应的音乐,让学生通过眼看、耳听、心想去感受大海的柔美和壮美,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二)运用电教媒体创设审美情境,提高对美的欣赏能力 电教媒体在教育中的最大优势就是能集声、文、画于一体,以直观鲜明的图像,生动精炼的语言,极富感染力的音乐创设一种审美情境,使学生深深地被吸引、被感动,在潜移默化中接受美的熏陶,提高对美的欣赏能力。 在"三·八"国际妇女节前夕,我们精心策划了以《献给母亲的歌》为主题的班会活动。整个活动以三首"MTV"为主线:一曲《烛光里的妈妈》拉开了主题班会的序幕,伴随那优美的旋律,屏幕上那位母亲"倦得不再挺拔的腰身,失去光华的眼睛",一下子吸引了同学们的注意力,营造了很好的教育情境。随着《世上只有妈妈好》的乐曲轻轻响起,屏幕上母子情深的形象展现,同学们的情绪受到感染,联想受到激发,纷纷上台,讲述自己母亲的动人故事:有的学生在失去父爱后,母亲含辛茹苦独自挑起抚养儿子的重担;有的学生的继母无微不至关心女儿,继母胜生母……;主题班会上,同学们还用丰富多彩的文艺节目------小合唱、小品、配乐诗朗诵等,回报母亲的恩情,并准备了一份小小的礼物,亲手为母亲戴上美丽的发夹、别致的胸针,献上精心制作的节日卡片,并在写有"以优异成绩回报伟大母亲"的粉红布幅上签名,表达报效之志,爱母之情达到高潮。 活动结束时,随着《懂你》这熟悉的旋律,同学们边欣赏动人的画面,边跟随演员深情地唱出了自己的心声:"多想靠近你,告诉你我其实一直都懂你。"最后,银幕上打出了如下字幕:"母爱是人类最伟大的情感,母亲是慈祥的、伟大的,母爱是温柔的、深沉的,也是刻骨铭心的,让我们把心中的歌,深深的爱,献给自己的母亲,献给自己的母校、故乡、祖国,因为她们都有一个共同的名字------母亲!",男中音深情的朗诵,使同学们的感情得到升华,班会的主题更加深化。 班会课后,同学们在日记中写下了自己的感受?quot;这是我参加的最难忘的主题班会,它新颖、生动、直观,深深地打动了我。几天来,我心中一直涌动着要努力学习,报答母亲、报效祖国的激情。""我要时刻牢记母亲的深恩,用优异的成绩让母亲永远微笑。" (三)运用电教媒体调动审美经验,提高对美的鉴别能力 人的审美能力是建立在他的审美经验的基础上的,丰富的审美经验可以加强美育的效果。当审美主体积极地调动他过去的审美经验时,他对美的感受会更真切,对美的理解会更深刻。电教媒体在帮助学生超越自己旧有的审美经验,提高对美的鉴别能力方面功不可没。 有一段时间,媒体上连续报道的几则中小学生自杀事件,在一些学生产生极大反响,尤其是个别差生也流露出消极厌世的思想。如何帮助学生珍惜生命,勇敢面对困难和挫折,成为我们教育工作者关注的话题。 不久,中央电视台《实话实说》节目讲述了北京一位16岁的女中学生张穆然身患绝症,顽强学习,笑迎厄运的故事。课题组立即抓住这难得的教育机会,举行了一次《珍爱生命,感悟坚强》的主题活动。首先在大屏幕上打出张穆然秀发脱落、依然热爱生活,灿烂微笑的照片,再一起聆听著名节目主持人白岩松、敬一丹、崔永元对张穆然的深情追忆,学生们立即被这真实感人的故事深深地打动了。一位初二学生动情地说:"面对这样一位比我们大不了多少却比我们坚强很多的姐姐,内心深处有着一种说不出的感觉。16岁,本应在学校、在家里享受老师与父母的关爱,同学之间的友情,而张穆然却只能面对着白色,与这最冷的颜色共度16岁的花季。图片上正在与同学们谈笑风生的张穆然笑得那么纯真,那么彻底,那么毫无保留,我们简直不敢相信,这真是一位癌症患者。看着这位姐姐笑得这么开心,我们似乎也想笑,但更多的是想流泪。不光是为穆然得了病而流泪,更多的是为了我们的软弱与不经风霜:考试考砸了,除了叹惜就是眼泪;手划破了,除了大叫又是眼泪;被师长批评了,心里承受不住,除了眼泪还是眼泪。而穆然呢,死亡在向她一步步逼近,她不能像我们一样在学校里愉快地学习,尽情地玩耍,但却始终微笑着,对生活充满了希望,在她面前,我们自惭形秽了。虽然她已离我们而去,但是她留给我们的思考是永恒的。在人生旅途中,会遇到很多的困难,我们应像穆然那样面对挫折,顽强拼博,热爱生命,奋勇向前,让生活更有意义?quot;那些萌生消极厌世思想的学生,也在比较鉴别中提高了认识,表示要像张穆然那样热爱生活,让生命的每一天都发出应有的光和热。 课题组成员还运用辩论这种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帮助学生明确是非,分辨美丑,提高对美的鉴别能力。 (四)运用电教媒体丰富审美心灵,提高对美的创造能力 美育活动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培养人的审美心灵的丰富多样性,电教媒体以其特有的优势可以在有限的时间内帮助学生获取大量美的信息,电教媒体的运用,使学生在美的形象的不断熏陶中,丰富审美心灵,提高对美的创造能力。 在教《周总理,你在哪里》这篇课文时,老师了解到学生不熟悉周总理的生平事迹,很难体会当时的人们对周总理难以割舍的情怀,便精心制作了多媒体课件,用一组图片和录像,形象地再现了周总理的伟大生平和当年首都人民冒着凛冽寒风,伫立十里长街挥泪送总理的动人场面,立即引起学生情感的强烈共鸣,为课文的学习和理解作了很好的铺垫。讲析结束后,伴随着《绣金匾》?quot;三绣周总理,人民的好总理……"的音乐声,大屏幕上出现在旭日东升的背景下,周总理微笑着向我们走来的画面,学生的情感立即得到共鸣,周总理永远和人民在一起的主题也得到深刻体现。这时,老师又及时布置作业,要求学生从诗中任选一节,展开合理想象,用生动逼真的语言将画面描绘出来,以显示其创造美的功力。由于电教媒体的激发,学生们对诗歌表现的意境有了准确的把握,并为周总理的伟大人格所震撼,所折服,因此,写作时非常投入。写出的作文不仅感情真挚,而且文笔优美,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电教媒体在培养和发展学生对美的感知、欣赏、鉴别、创造能力四个层面,正日益发挥着其特有的功能。但媒体教育效果的发挥,关键在于教师如何运用。只有根据教材与学生的实际,精心选择媒体,适时呈现媒体,并围绕主题巧妙设计,启发学生主动参与的教学和活动,才能对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审美能力产生积极的影响。 三年多的课题研究取得了较丰硕的研究成果,我校有十多篇研究论文发表、获奖:高云荣的《运用电教媒体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审美能力》在北京"电化教育咨讯"月刊今年第4期发表;《感悟坚强,珍爱生命》在常州市教育报希望版发表;陈慧永的《让多媒体走进主题班会》在常州教育报发表,并获市班主任年会论文评比三等奖;高云荣、陈慧永撰写的《主题班会引入现代教育媒体的实践与思考》获常州市电教论文评比一等奖、省三等奖;陈慧永的《审美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的体现》获省青年教师论文评比二等奖;桂平的《运用电教媒体帮助学生建立审美心理结构》和戴贵忠的《运用电教媒体,在政治课上培养学生的审判能力》获市电教论文评比三等奖。 高云荣自制的多媒体课件《周总理,你在哪里》及《作文训练--写短评》,分获市多媒体课件评比二等奖和三等奖;课题组成员房章鲁、何晓忠参加市多媒体评优课均获三等奖;芦芝萍老师制作的学校主页获市首届校园网页制作三等奖。此外,课题组还自制、积累了一批有价值的电教资料:如亲情系列电视散文、冰心作品电视散文,以及基因与克隆、纳米技术等科教系列录像带或光盘。 课题组高云荣、戴贵忠分获省、市电教优秀工作者称号,学校也被评为常州市电化教育先进单位。 五、问题与思考 1、毫无疑问,在语文教学中,运用电教媒体对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审美能力将产生积极的影响。但电教媒体的介入,是否会妨碍、甚至替代学生对课文内容美和形式美的自我感悟、自主体验过程?怎样优化整合现代教育媒体资源,才能适应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使学生在主动探索、自主学习的进程中,提高和发展学生的审美能力?这些问题还有待于我们作进一步的实验与探索。 2、审美能力毕竟是一个比较抽象的概念,审美能力的提高也非一朝一夕就能完成。在实际研究过程中,似乎很难找到一个检测审美能力是否提高的可量化的指标。我们虽经反复探讨,终因拟定的量化检测指标尚不成熟而作罢。这方面的研究探讨还有待继续和深入。 参考资料:

用电教媒体培养和发展学生审美能力的研究 课题研究报告 常州市第四中学电教课题组 一、问题的提出 罗丹曾说过:"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是生活,美是客观存在于生活中的合规律的真善内容与和谐形式统一的、丰富独特的令人愉悦的具体形象。学校教育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要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审美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促使学生自觉按照美的要求塑造自己,从而去克服和消除生活中的假丑恶,创造和增进生活中的真善美。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审美能力,是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促进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一项不可忽视的内容。然传统的教育手段在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审美能力方面存在严重不足:一是内容枯燥,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二是形式单一,常以文字、图片为主,很难引起学生情感的共鸣,致使青少年学生对美的感知、鉴别、欣赏能力较差,学生中美丑不辨,以丑为美的现象屡见不鲜。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教育现代化工程的日益推进,现代教育技术迅速得到推广,这就为我们运用电教媒体培养和发展学生审美能力提供了极大的便利。本课题的研究目的,就是试图运用电教媒体,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帮助学生去感知美、辨别美、欣赏美,从而引导学生积极追求真善美,不断提高审美情趣,发展审美能力,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 本课题自一九九八年底立项,形成研究方案后报市、省电教审批。当时的设想是从文学美、艺术美、科学美、社会美、自然美等方面展开研究,课题组成员涉及各个学科。一九九九年五月,省电教馆21号文下发"关于第三批实验学校课题审批意见的通知",要求我校这一课题"在自变量中界定实验学科,建议1-2个"。根据省电教馆的批示,课题组根据学校实际,重新修改了实验方案,明确将语文作为主要实验学科,同时对课题组成员作了调整,去掉了原音体美学科的成员,增加了语文学科的成员。一九九九年下半年,这一课题被正式批准为省组电教实验课题。 二、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 (一)研究内容 ⑴常规媒体在培养和发展学生审美能力方面有哪些不足? ⑵电教媒体在培养和发展学生审美能力方面有哪些优势?课题组将从内容到形式,从方法到效果等诸方面进行深入剖析。 ⑶审美能力包括哪些要素?如何运用电教媒体培养和发展学生审美能力? (二)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利用图书馆、资料室及互联网查找相关的研究文献,了解前人在这一课题上有哪些最新的研究成果,积累相关的研究资料,掌握国内外对此课题的研究动态。 2、调查研究:通过调查法、观察法了解学生美学知识、审美能力的现状,进一步明确课题研究的重点和方向。 3、实验研究:以语文学科的课堂教育教学活动为主阵地,同时采用举行课外阅读欣赏活动、召开主题班会、组织论辩、进行参观以及环境渗透等形式,发动师生广泛参与,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不断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三、研究的实施 为了提高研究成员的理论修养和科研能力,我们确定了课题组的学习计划,要求每个成员每学期都要学习一本理论专著,并作好读书笔记;省、市电教馆组织的现代教育技术培训和观摩活动,我们都及时安排课题组成员参加。 三年来,我们着重在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两方面对课题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有益的探讨。每学期都有电教研究课,有时还面向全区举行电教观摩课。 为确保每次研究课均能收到实效,课题组经过研讨,在教学中逐渐形成了"电教研究课操作程序",对课前设计和课后反思的内容作了明确的规定: (一)课前思考:1、本课适宜采用哪些媒体?你为何选择此种媒体?2、你准备在何时运用媒体?为何选择此时使用?3、你期望通过媒体的使用达到什么目的?同时发展学生的何种能力?4、你准备用何种方法进行效果检测?5、本课结束后,你要收集哪些资料? (二)课后分析:1、你选择的媒体是否恰当,有没有更好的选择?2、媒体运用的时机是否恰当,有没有更好的时机?3、本课的教学目的是否达到?你所期望的学生能力有否发展?为什么?4、你使用的检测手段是否有效?有什么需要改进的地方?5、你收集的资料能从哪些方面佐证课题?6、本研究课对课题研究有哪些贡献(包括经验和教训)? 课题组成员上电教实验课都必须对照操作程序认真进行教学设计,使以后的研究课不再偏离研究方向,为最大限度地取得实验成效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此外,在举行文学作品欣赏、组织辩论对抗赛、召开主题班会等方面,我们也进行了许多有益的尝试,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四、研究的成果 在近三年的课题研究实践中,我们逐渐认识到:审美能力,包括唤醒审美意识的对美的感知能力、形成审美情境的对美的欣赏能力、调动审美经验的对美的鉴别能力和丰富审美心灵的对美的创造能力。这四种能力涉及对美的体验、理解、判断、升华四个层面,落实到每节研究课上,就应各有侧重,或感知美,或欣赏美,或鉴别美,或创造美,或相互融合。为此,我们运用电教媒体,利用语文课及各种相关的活动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积极的探索。实践证明:电教媒体的运用,对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审美能力具有十分积极的作用。 (一)运用电教媒体唤醒审美意识,提高对美的感知能力 审美教育要给学生以丰富的美感。语文教材中蕴含着丰富的美育资源,但对于阅历尚浅的中学生,有时用传统的教学手段和方法,很难使他们真正领悟到这种美,运用电教手段,可以将文字内容诉诸于视觉画面,再配上音乐和有表情的朗读,则可唤醒学生的审美意识,提高对美的感知能力。 在讲授冰心的散文《小橘灯》时,学生对作者为何将小橘灯作为小姑娘的化身难以理解。冰心逝世以后,恰逢中央电视台播放一组根据冰心作品拍摄的电视散文,其中就有《小橘灯》。课题组立即安排实验班学生举行冰心散文赏析活动。当学生以多媒体的方式重温这篇散文时,沉睡的审美意识立即被激活,他们不仅深刻地把握了作品的内涵,而且更真切地感悟到冰心散文的韵美、景美和情美。一位学生写到?quot;真想不到'小橘灯'在画面中的形象那样逼真,那么美好。在阴沉黑暗的背景烘托下,小橘灯闪烁着的朦胧、橘红的光,正是镇定、勇敢、乐观的小姑娘的化身,是小姑娘心灵中露出的最灿烂的火花。它使人看到光明,受到鼓舞。"如果没有电教媒体的介入,没有多种媒体的有机整合,就很难想象学生会有如此深刻的理解。 在教《听潮》一文时,课题组一位老师剪辑了"海睡"与"海醒"两组媒体资料,配上相应的音乐,让学生通过眼看、耳听、心想去感受大海的柔美和壮美,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二)运用电教媒体创设审美情境,提高对美的欣赏能力 电教媒体在教育中的最大优势就是能集声、文、画于一体,以直观鲜明的图像,生动精炼的语言,极富感染力的音乐创设一种审美情境,使学生深深地被吸引、被感动,在潜移默化中接受美的熏陶,提高对美的欣赏能力。 在"三·八"国际妇女节前夕,我们精心策划了以《献给母亲的歌》为主题的班会活动。整个活动以三首"MTV"为主线:一曲《烛光里的妈妈》拉开了主题班会的序幕,伴随那优美的旋律,屏幕上那位母亲"倦得不再挺拔的腰身,失去光华的眼睛",一下子吸引了同学们的注意力,营造了很好的教育情境。随着《世上只有妈妈好》的乐曲轻轻响起,屏幕上母子情深的形象展现,同学们的情绪受到感染,联想受到激发,纷纷上台,讲述自己母亲的动人故事:有的学生在失去父爱后,母亲含辛茹苦独自挑起抚养儿子的重担;有的学生的继母无微不至关心女儿,继母胜生母……;主题班会上,同学们还用丰富多彩的文艺节目------小合唱、小品、配乐诗朗诵等,回报母亲的恩情,并准备了一份小小的礼物,亲手为母亲戴上美丽的发夹、别致的胸针,献上精心制作的节日卡片,并在写有"以优异成绩回报伟大母亲"的粉红布幅上签名,表达报效之志,爱母之情达到高潮。 活动结束时,随着《懂你》这熟悉的旋律,同学们边欣赏动人的画面,边跟随演员深情地唱出了自己的心声:"多想靠近你,告诉你我其实一直都懂你。"最后,银幕上打出了如下字幕:"母爱是人类最伟大的情感,母亲是慈祥的、伟大的,母爱是温柔的、深沉的,也是刻骨铭心的,让我们把心中的歌,深深的爱,献给自己的母亲,献给自己的母校、故乡、祖国,因为她们都有一个共同的名字------母亲!",男中音深情的朗诵,使同学们的感情得到升华,班会的主题更加深化。 班会课后,同学们在日记中写下了自己的感受?quot;这是我参加的最难忘的主题班会,它新颖、生动、直观,深深地打动了我。几天来,我心中一直涌动着要努力学习,报答母亲、报效祖国的激情。""我要时刻牢记母亲的深恩,用优异的成绩让母亲永远微笑。" (三)运用电教媒体调动审美经验,提高对美的鉴别能力 人的审美能力是建立在他的审美经验的基础上的,丰富的审美经验可以加强美育的效果。当审美主体积极地调动他过去的审美经验时,他对美的感受会更真切,对美的理解会更深刻。电教媒体在帮助学生超越自己旧有的审美经验,提高对美的鉴别能力方面功不可没。 有一段时间,媒体上连续报道的几则中小学生自杀事件,在一些学生产生极大反响,尤其是个别差生也流露出消极厌世的思想。如何帮助学生珍惜生命,勇敢面对困难和挫折,成为我们教育工作者关注的话题。 不久,中央电视台《实话实说》节目讲述了北京一位16岁的女中学生张穆然身患绝症,顽强学习,笑迎厄运的故事。课题组立即抓住这难得的教育机会,举行了一次《珍爱生命,感悟坚强》的主题活动。首先在大屏幕上打出张穆然秀发脱落、依然热爱生活,灿烂微笑的照片,再一起聆听著名节目主持人白岩松、敬一丹、崔永元对张穆然的深情追忆,学生们立即被这真实感人的故事深深地打动了。一位初二学生动情地说:"面对这样一位比我们大不了多少却比我们坚强很多的姐姐,内心深处有着一种说不出的感觉。16岁,本应在学校、在家里享受老师与父母的关爱,同学之间的友情,而张穆然却只能面对着白色,与这最冷的颜色共度16岁的花季。图片上正在与同学们谈笑风生的张穆然笑得那么纯真,那么彻底,那么毫无保留,我们简直不敢相信,这真是一位癌症患者。看着这位姐姐笑得这么开心,我们似乎也想笑,但更多的是想流泪。不光是为穆然得了病而流泪,更多的是为了我们的软弱与不经风霜:考试考砸了,除了叹惜就是眼泪;手划破了,除了大叫又是眼泪;被师长批评了,心里承受不住,除了眼泪还是眼泪。而穆然呢,死亡在向她一步步逼近,她不能像我们一样在学校里愉快地学习,尽情地玩耍,但却始终微笑着,对生活充满了希望,在她面前,我们自惭形秽了。虽然她已离我们而去,但是她留给我们的思考是永恒的。在人生旅途中,会遇到很多的困难,我们应像穆然那样面对挫折,顽强拼博,热爱生命,奋勇向前,让生活更有意义?quot;那些萌生消极厌世思想的学生,也在比较鉴别中提高了认识,表示要像张穆然那样热爱生活,让生命的每一天都发出应有的光和热。 课题组成员还运用辩论这种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帮助学生明确是非,分辨美丑,提高对美的鉴别能力。 (四)运用电教媒体丰富审美心灵,提高对美的创造能力 美育活动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培养人的审美心灵的丰富多样性,电教媒体以其特有的优势可以在有限的时间内帮助学生获取大量美的信息,电教媒体的运用,使学生在美的形象的不断熏陶中,丰富审美心灵,提高对美的创造能力。 在教《周总理,你在哪里》这篇课文时,老师了解到学生不熟悉周总理的生平事迹,很难体会当时的人们对周总理难以割舍的情怀,便精心制作了多媒体课件,用一组图片和录像,形象地再现了周总理的伟大生平和当年首都人民冒着凛冽寒风,伫立十里长街挥泪送总理的动人场面,立即引起学生情感的强烈共鸣,为课文的学习和理解作了很好的铺垫。讲析结束后,伴随着《绣金匾》?quot;三绣周总理,人民的好总理……"的音乐声,大屏幕上出现在旭日东升的背景下,周总理微笑着向我们走来的画面,学生的情感立即得到共鸣,周总理永远和人民在一起的主题也得到深刻体现。这时,老师又及时布置作业,要求学生从诗中任选一节,展开合理想象,用生动逼真的语言将画面描绘出来,以显示其创造美的功力。由于电教媒体的激发,学生们对诗歌表现的意境有了准确的把握,并为周总理的伟大人格所震撼,所折服,因此,写作时非常投入。写出的作文不仅感情真挚,而且文笔优美,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电教媒体在培养和发展学生对美的感知、欣赏、鉴别、创造能力四个层面,正日益发挥着其特有的功能。但媒体教育效果的发挥,关键在于教师如何运用。只有根据教材与学生的实际,精心选择媒体,适时呈现媒体,并围绕主题巧妙设计,启发学生主动参与的教学和活动,才能对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审美能力产生积极的影响。 三年多的课题研究取得了较丰硕的研究成果,我校有十多篇研究论文发表、获奖:高云荣的《运用电教媒体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审美能力》在北京"电化教育咨讯"月刊今年第4期发表;《感悟坚强,珍爱生命》在常州市教育报希望版发表;陈慧永的《让多媒体走进主题班会》在常州教育报发表,并获市班主任年会论文评比三等奖;高云荣、陈慧永撰写的《主题班会引入现代教育媒体的实践与思考》获常州市电教论文评比一等奖、省三等奖;陈慧永的《审美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的体现》获省青年教师论文评比二等奖;桂平的《运用电教媒体帮助学生建立审美心理结构》和戴贵忠的《运用电教媒体,在政治课上培养学生的审判能力》获市电教论文评比三等奖。 高云荣自制的多媒体课件《周总理,你在哪里》及《作文训练--写短评》,分获市多媒体课件评比二等奖和三等奖;课题组成员房章鲁、何晓忠参加市多媒体评优课均获三等奖;芦芝萍老师制作的学校主页获市首届校园网页制作三等奖。此外,课题组还自制、积累了一批有价值的电教资料:如亲情系列电视散文、冰心作品电视散文,以及基因与克隆、纳米技术等科教系列录像带或光盘。 课题组高云荣、戴贵忠分获省、市电教优秀工作者称号,学校也被评为常州市电化教育先进单位。 五、问题与思考 1、毫无疑问,在语文教学中,运用电教媒体对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审美能力将产生积极的影响。但电教媒体的介入,是否会妨碍、甚至替代学生对课文内容美和形式美的自我感悟、自主体验过程?怎样优化整合现代教育媒体资源,才能适应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使学生在主动探索、自主学习的进程中,提高和发展学生的审美能力?这些问题还有待于我们作进一步的实验与探索。 2、审美能力毕竟是一个比较抽象的概念,审美能力的提高也非一朝一夕就能完成。在实际研究过程中,似乎很难找到一个检测审美能力是否提高的可量化的指标。我们虽经反复探讨,终因拟定的量化检测指标尚不成熟而作罢。这方面的研究探讨还有待继续和深入。

(1) 本刊为国内外公开发行的中文核心期刊,刊登弹道学领域的相关研究论文,作者的稿件必须在弹道学研究的范围内。(2) 编辑部对所有来稿均进行初审,对符合学科要求的稿件发受理通知,办理相关手续后进入专家审稿程序;对不符合要求的稿件,将通知作者另行处理。(3) 本刊只接受作者原创性且首发的稿件,拒绝一稿多投以及以外语形式已发表的稿件。为严肃学术纪律,本刊已启用 《科技期刊学术不端文献检测系统(AMLC)》, 编辑部在对所有来稿进行初审时及审毕稿件在发表前的修改时均进行检测,如果检测结果显示“多来源抄袭”,则直接退稿处理。(4) 本刊严格执行三审制,经编辑部初审合格的稿件将送2名相关领域专家盲审,最后由编委根据专家审稿意见进行终审。终审意见为稿件的最终处理意见,不予更改,已退稿的稿件编辑部不再接受作者同一篇稿件修改后的再次投稿。(5) 本刊是国内外多家权威数据库及期刊网的收录刊源,为了促进作者论文信息的传播和交流,经审稿后合格的稿件其作者在修改发表前需与编辑部签署版权转让授权书,转让部分版权,相关内容见《版权转让授权书》,请作者在投稿时仔细阅读。如果作者有特殊要求请来稿时提出书面说明。(6) 论文的署名及单位表明作者的成果及作者本人得到社会的承认和尊重,也是作者文责自负的承诺。多位作者联合署名时,署名顺序应按对论文的贡献大小排列。第一作者是主要贡献才和创作者,同时也是论文的直接责任者。为维护署名的严肃性,务请作者在投稿时慎重署名,一但投稿,本刊不再接受第一作者更名,其他作者的调整需第一作者文字说明并签名。(7) 省(部)级以上政府基金(如自然科学基金、科技攻关、973、博士点基金、国防科技基金等)资助项目产生的研究成果论文,请作者在投稿时务必注明基金项目的类别及项目编号(如有保密需要,项目编号在论文发表时本刊可不予公开)经审稿合格,编辑部可酌情优先安排予以发表。(8) 本刊审稿周期自作者网上投稿经编辑部初审合格通知作者确认后,一般4个月左右(因审稿专家的时间不可控,可能存在少数稿件审稿时间较长,见谅)。投稿时请作者务必提供正确无误的作者信息,特别是联系方式(电话、E-mail等);期间作者的联系方式如有变动,作者请务必及时通知编辑部变更相关信息,以便编辑部及时回复稿件处理的进度,作者也可以随时登录本刊网站查询或联系编辑部询问。(9) 按国家新闻出版的有关规定,本刊不接受外文稿件。(10) 对稿件的详细约定及稿件内容的要求可参阅《弹道学报》征稿简则。

论文修改后怎么修改目录

以在WIN10系统中的WORD2007操作为例,在文件的标题修改以后可以通过更新目录的方式将之前生成的目录进行更新即可。将需要的目录标题进行修改以后,点击引用下面的更新目录即可实现。具体的操作方法如下:

1、在电脑上打开一个WORD文件进入。

2、可以看到该WORD文件已经生成了对应的目录。

3、如将该目录中的项目背景修改为项目概况。此时可以看到其之前生成的目录内容仍然为项目背景。

4、此时点击菜单栏引用,选择更新目录按钮。

5、在弹出的对话框中哦选择更新整个目录并点击确定按钮。

6、此时即可看到其之前生成的目录“项目背景”在将标题修改并点击更新目录以后自动修改了对应的标题目录了。

论文写好后弄目录的方法是:

点击引用,打开文档文件后将论文排版,移动光标到要插入目录的位置后点击引用。选择手动目录,点开目录选项后选择手动目录,双击正文中的目录进入编辑模式。修改目录,根据论文的内容修改目录标题和对应的页码,删除多余的目录即可。

论文常用来指进行各个学术领域的研究和描述学术研究成果的文章,简称之为论文。它既是探讨问题进行学术研究的一种手段,又是描述学术研究成果进行学术交流的一种工具。它包括学年论文、毕业论文、学位论文、科技论文、成果论文等。

论文一般由名称、作者、摘要、关键词、正文、参考文献和附录等部分组成,其中部分组成(例如附录)可有可无。要求准确、简练、醒目、新颖。

关键词是从论文的题名、提要和正文中选取出来的,是对表述论文的中心内容有实质意义的词汇。关键词是用作计算机系统标引论文内容特征的词语,便于信息系统汇集,以供读者检索。每篇论文一般选取3-8个词汇作为关键词,另起一行,排在“提要”的左下方。

主题词是经过规范化的词,在确定主题词时,要对论文进行主题分析,依照标引和组配规则转换成主题词表中的规范词语。(参见《汉语主题词表》和《世界汉语主题词表》)。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