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普通输液一样,进针见回血后开始往外边抽针心边进针然后固定好就OK了
静脉留置针又称为静脉套管针。它是由不锈钢的针芯;软的外套管及塑料针座组成。穿刺时将外套管和针芯一齐刺入血管中,当套管送入血管后,抽出针芯,仅将柔软的外套管留在血管中进行输液的一种输液工具。1、操作简单,减轻患者由于反复穿刺而造成的痛苦,保护血管,减少液体外渗。 2、保证合理用药时间,为输血和输液提供方便,保留了一条开放的静脉通路,便于抢救工作,也很大程度上减轻了护理人员的工作量。 钢针只适用于单次采血,短期:输液时间<4h 留置针适用范围:长期输液患者、老年患者、小儿及无自主意识患者,特别是危重患者,可随时打开静脉通道及早用药(输液或输血),提高抢救成功率;同时艾滋病患者使用静脉留置针,也可减少职业暴露的危险。 有无破损、失效、针头有无倒钩,导管有无断裂、开叉及起毛边等现象。 弹性、走行、有无静脉瓣、是否在关节部位、是否经常接受静脉输液治疗、是否为下肢静脉。 0级—成人、清晰、可触及的手足大血管 Ⅰ级—表浅、滑动、可触及的中血管Ⅱ级—不太清晰、滑动、能隐约摸到的小血管Ⅲ级—脱水、休克等血管不清晰,血管硬化、触摸不清的细小血管 协助患者取舒适体位,在穿刺点上方10~15cm处扎止血带,以进针点为中心消毒皮肤,直径为6-8cm,左右松动留置针,左手绷紧皮肤,右手持留置针柄与皮肤呈15°~30°角进针,见回血续进2-3mm后退针芯少许,再将外套管缓慢送入血管内,松开止血带,拔出针芯,穿刺成功后,将透明的无菌贴膜固定在穿刺部位。输液器一端与肝素帽连接,根据患者病情调节滴速,观察局部有无渗漏,输液是否通畅。1.洗手 2.戴口罩3.准备用物4.选择合适型号的留置针,准备3M透明敷贴5.头皮针插入肝素帽6.排气7.选择粗、直,避开关节及静脉瓣,血流丰富的血管。 8.碘伏消毒9.松动针芯 10.在血管上方以15-30°直刺血管,缓慢进针 11.在针芯侧孔处仔细观察回血 12.见回血后降低角度,继续进针 13.左手持“Y”接口,右手后撤针芯约,送管,撤针芯 14.无菌敷贴固定1.白色隔离塞不能再次穿刺,否则有穿透套管造成渗漏的危险。 2.直刺静脉上方。3.穿刺失败时必须更换新的留置针敷贴以穿刺点为中心作密闭式固定(无张力粘帖),必须遮盖白色隔离塞 1、无张力垂放 2、敷料中央对准穿刺点 3、贴膜区域无菌干燥 二、操作三步曲: 1、捏导管突起 2、抚平整块敷料 3、边撕边框边按压①避免残留药液刺激局部血管。②减少药物之间的配伍禁忌。用稀释肝素液来保持静脉通畅。通常用于输液结束后。肝素盐水:10~100单位/毫升保留时间:持续12小时用量:2~5ml生理盐水保留时间持续8小时用量5~10ml即生理盐水250ml加肝素钠(10-50单位∕ml)。正压封管:针尖留在肝素帽内少许,脉冲式推注封管液剩时,一边推注,一边拔针头(推注速度大于拔针速度)。肝素钠溶液3~5ml,抗凝作用可持续12h以上。不宜使用肝素钠的某些患者,两次输液时间较近的患者可选用生理盐水作为封管液。(6—8小时) 冲管液的最小量是延长管和附加装置容量的2倍;封管液的量是延长管和附加装置容量的2倍。 必须先抽回血,见到回血后才可接上液体。 步骤:常规消毒肝素帽,用NS10ml冲管(先抽回血),当遇阻力时,应给予拔管,不能强行冲击,避免将血凝块推入血管内发生堵塞。冲管通畅后,将连接输液装置的头皮针刺入肝素帽即可。 一手固定套管针,另一手由外周至中央水平揭除敷料“0度撕敷贴法”,“180度撕敷贴法”洁尔碘以穿刺点为中心消毒周围皮肤 先拔针后按压法,即在针头拔出血管壁后再迅速按压,按压时应沿血管纵行按压,时间为5分钟 ①皮下血肿——熟练掌握技术,提高穿刺成功率②液体渗漏——同上,妥善固定导管,避免过度活动 1、全身及肢体浮肿患者,肉眼多不能明视静脉,较难进行穿刺,可采用注射前指压静脉法,在穿刺点上端约5cm处束紧,拇指顺血管方向向前推压,使组织间隙的水肿液排开,静脉即可显露,进行穿刺。 2、肥胖患者,多见于营养过剩的肥胖者,皮下脂肪组织丰满,血管较深,虽加压迫也难显露,但血管弹性好,活动度小,可采用探索法,按解剖部位,循血管方向迅速刺入皮下,用左手食指在表皮上触到弹性,右手持针朝此方向探索进行,即可穿刺成功。 3、长期多病消瘦患者,静脉注射次数多,血管壁脆弱,弹性差,肌肉松弛皮下活动度大,静脉穿刺时要绷紧皮肤,压迫穿刺点两端,抓住血管的活动去向,以助针锋准确刺入血管。 4、脱水休克患者,休克及严重脱水致血液浓缩,循环障碍血管弹性降低,虽然肉眼可见静脉血管,但穿刺却很困难。静脉穿刺前须经充分压迫局部给予热敷,以改善血管内充血程度,待血管充盈后,采用挑起缓慢进针法。进针后,先使针头向上挑起沿血管走行缓慢由浅至深进入管腔,见有回血,即可缓慢注射少量液体,此时不宜放松压迫,待管腔随着注入的液体而稍扩大后,针头沿静脉的方向刺入所需深度,送内套管后妥善固定。 1、向患者讲解有关留置针护理知识2、用药结束后可轻轻按摩四肢末梢血管和轻搓手背、足背,促进静脉血液回流3、做手部伸握动作、局部热敷等,以增加血4、液循环及血管弹性,减低脆性。5、可以留置留置针洗澡,在留置针处再缠绕一层保鲜膜。6、正常情况下留置针内可能有少量回血这不影响第二天继续输液和患者的健康。
敲黑板!留置针使用最全指南——医疗视频案例
留置针通过临床观察,儿科病房外周静脉留置针的应用中,留置针的良好固定是留置时间和临床应用的关键。我科通过近1年多的临床实践,对患儿不同部位静脉留置针采用了相应的夹板和固定方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将我院儿科2005年6月~2005年12月静脉留置针固定方法以及分析体会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 我科采用BD公司生产的一次性Intima-Ⅱ静脉留置针(24G),延长管总长9cm,使用无针密闭输液可来福接头,使用病例共计380例。保留时间96h[1]。新生儿8例,婴儿176例,幼儿132例,儿童104例,留置部位头皮静脉72例,上肢静脉206例,下肢静脉112例,其中保留时间72h 12例,保留时间48~60h 24例,其余均在规定留置时间拔针。2 方法 � 用物准备 除常规静脉留置针穿刺用物外,备不同规格小三夹板,厚、宽3cm,4cm两种,长6cm、8cm、10cm、12cm,截取后四周毛边用布橡皮膏包裹,再用绷带“S”形折叠包裹(注意两端要厚实,防止患儿用力摩擦时损伤皮肤),或BD公司生产海绵夹板,先用保鲜膜套在海绵上,以防污血液体污染海绵,再用绷带包裹备用(此板可随意弯折成所需造型,尤其适合下肢的使用),另备弹力网状绷带,宽4cm,6cm。� 固定 � 敷贴固定步骤 熟练掌握浅静脉穿刺技术穿刺成功后,Y型处用无菌干棉球垫以防压疮,待消毒剂完全自然干燥后[2],患儿哭吵剧烈出汗多时要擦干汗水,头部注意头发不能粘在贴膜中,将3M的Tegadem贴膜自然下垂,穿刺点在贴膜中央部位,从穿刺点向四周轻压透明敷贴,从框架结构预切口处开始揭除边框,边揭边轻压贴膜,使之更妥善地固定留置针[3],将延长管反折固定高于穿刺点,防止静脉压高回血返流至延长管,然后注明穿刺日期、时间,选择合适的夹板进行固定。� .2 各个穿刺部位不同的固定方法� 头部 新生儿、婴幼儿皮肤薄嫩,哭吵后易出汗难固定,在3M贴膜上用布胶带头围固定一周,注意暴露穿刺点上方利于观察),剪取长度适宜的6cm弹力网状绷带套于患儿头部,避免或减少枕头、盖被、穿脱衣服、患儿手拉等各种外力对留置针的摩擦,防止机械性静脉炎,防止脱管或部分脱管。� 上肢 根据患儿手掌的大小、手臂的粗细长短选择合适的夹板。手背选择下端长于手指上端长于手腕1cm的夹板,学龄期患儿能配合的可不用夹板;手腕和前臂下1/3两端长于穿刺点3~6cm的夹板;前臂中1/3可不用夹板;肘关节两端长于穿刺点3~6cm的夹板,用3M胶带分上中下三条(可根据患儿的情况自行调整)固定好夹板 ,对留置针恐惧或好奇有可能拔除的患儿可剪取长度适宜的6cm或4cm弹力网状绷带套在手上,防止意外。 � 下肢 用海绵夹板按患儿脚掌的大小弯成“L”形,注意脚跟紧贴夹板,空隙处可用干棉球垫塞,置患儿的足于功能位,避免了直形板强行固定给患儿带来的不适和关节酸痛,然后用4~6根胶带固定,确保患儿下肢的功能位置。3 护理� 患儿指导 对于学龄期或年幼儿固定时要适时地表扬患儿勇敢、乖巧,选择患儿喜爱的各种颜色的造型粘纸,如五角星、笑脸等,奖励性地贴在胶带、额头上,鼓励、激发患儿保护好留置针的信心,减少患儿对打针的恐惧感和对留置针的不适感,用通俗易懂的言语告诉患儿不拔针,不玩外露的接头,如果痛、痒告诉护士阿姨或者爸爸妈妈。� 常规护理 用10u/ml肝素封管[4],每日接补液时观察留置针处皮肤有无红肿、条索状;通管不畅时,观察有无小血栓阻塞,或有无脱管、折叠;观察固定的胶带、3M贴膜有无浮起、卷边、松脱,夹板四周皮肤有无破损或压疮,如有异常及时处置;视透明敷贴的污染情况(内有渗液、渗血、出汗、空气等情况)随时更换[5]。� 日常维护 用药结束后可轻轻按摩四肢末梢血管和轻搓手背、足背,促进静脉血液回流,婴幼儿可用干净小毛巾或宽松棉布袜子包套在留置针外,减轻家长担心患儿睡觉时翻身留置针有摩擦滑出的心理负担,冬天又起到保暖作用;留置针在头部时,哺乳、睡觉避免朝针侧;留置针在下肢时,抱孩子时一手穿过双垮把脚分开,睡时双腿间置小衣服、小软垫分开两脚,避免踢到留置针;告知年长儿留置针留置肢体避免过度活动,诱导婴幼儿留置针留置肢体减少拍打,避免过久站立或爬行;穿脱衣裤时先穿留置针侧肢体、先脱无留置针侧肢体;留置针留置肢体不下水。 �4 讨论 静脉留置针的使用能减少患儿因反复静脉穿刺而造成的痛苦及对打针的恐惧感,减轻家长的焦躁情绪,便于临床用药,急、危重患者的抢救用药,减轻护士的工作量,减少患儿疼痛[6],因而静脉留置针在临床广泛应用,面对患儿这一特殊群体,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的长短和患儿的舒适成为护士及家长最为关注的问题,也是留置针成功使用的标志和推广的前提。 �传统的固定方法一般是就地取材,用废弃的空纸盒折叠,或者厚小夹板(),材质太薄或太硬,透气性差,头部单纯用头围法固定,容易拉脱,固定时一般不考虑患儿的功能位置。 我们经临床不断改进,自制了多种规格的夹板,透气舒适,易于消毒(紫外线照射,含氯消毒液擦拭),可反复使用,采用以上方法和护理后,无一例因固定不妥引发皮损压疮,患儿自己拔管2例,胶带过敏3例,3M贴膜过敏1例,经及时处置后痊愈,因此笔者认为对小儿留置针良好的固定和正确的维护确保了静脉留置针的留置时间,同时也为患儿提供了舒适的人性化的护理。但临床上脱管或机械性静脉炎的发生导致提前拔管的问题还有待进一步探讨。�参考文献�公司.外周静脉留置针穿刺手册�2,3.陈荷娣.静脉留置针透明敷贴引起新生儿皮肤问题的探讨.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4;20(5):38 �4.绕庆华,之风,李宝丽.小儿静脉留置针封管效果的观察.中华护理杂志,2000;35(10):6245.经霁,阎秀兰,郭英,等.浅静脉留置针保护膜更换时间的探讨[J].实用护理杂志,2002;18(16):47�6.李玉妹,朱惠芳.静脉留置针在新生儿的应用及体会.中华实用医药杂志, 2003;3(2)
医学硕士毕业论文范本
引导语:毕业论文是即需要在学业完成前写作并提交的论文,是教学或科研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下面是我为你带来的医学硕士毕业论文范本。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目前妇科恶性肿瘤宫颈癌、卵巢癌的发病率高,居女性生殖系统肿瘤的第一、二位。以手术治疗为主同时辅助化疗是宫颈癌、卵巢癌重要的治疗手段。紫杉醇作为植物类抗肿瘤药因为疗效好,已广泛应用于临床中,但其即刻性过敏毒性反应的后果严重,给临床护理带来风险。本文回顾分析2008年1月~2009年12月我院妇科应用紫杉醇为主联合化疗治疗宫颈部、卵巢癌患者26例的临床资料,以探讨其护理方法与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临床资料
本组宫颈癌、卵巢癌患者26例,年龄25~64岁,平均39岁。宫颈癌7例,均为宫颈鳞状细胞癌,4例为术前诱导化疗,5例为行广泛全子宫切除+盆腔淋巴结清除术后的辅助化疗; 卵巢癌19例,为卵巢癌根治术后辅助化疗。
化疗给药方法
为预防紫杉醇稀释剂聚氧乙基代蓖麻油发生急性过敏反应,用药必须预处理,即化疗前12h和6h分别口服20mg,注射输注前30min,苯海拉明 50mg肌内注射和雷尼替丁50mg静滴。紫杉醇每次用量180~210mg,间隔3~4周。宫颈癌术前诱导为1周,1~2个疗程。
25例患者完成全程化疗,2例发生过敏反应,其中1例较严重改用其他化疗方案; 4例出现轻度胃肠道副反应,1例出现静脉给药药液渗漏,16例出现不同程度的脱发。
化疗前护理
①化疗前详细询问有无药物过敏史和心脏病史。②用紫杉醇前必须进行预处理,是预防过敏反应的关键,护士必需严格遵医嘱按时给、苯海拉明、雷尼替丁等药物。③用药前准备好心电监护、吸氧装置、注射液、盐酸肾上腺素、生理盐水等急救药品。
心理护理
对于年轻患者或者首次化疗患者,患者难以接受病情,易产生怀疑、不愿面对现实、抑郁、恐惧心理,并认为癌症是绝症,无法医治,部分患者消极对待治疗。对此类患者护理人员应耐心讲解国内外应用紫杉醇联合化疗治疗的效果,列举科学数据和成功病例除其顾虑,增强患者治疗的信心,使其主动配合化疗治疗及护理。对于复发或反复化疗患者,患者因为疗效不佳对治疗信心不足,应与患者及家属做好密切充分的沟通,防止出现消极、悲观情绪。对所有患者要介绍药物疗效、用药途径和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及处理方法,使患者有足够的心理准备配合治疗。要体贴患者、理解患者的心情和诉求。
过敏反应的预防及护理
紫杉醇过敏反应属于I型过敏反应,轻度I型过敏反应发生率40%,重度发生率大约为2%。80%的病例在紫杉醇用药后10 min内出现,最常见的症状为面部潮红、皮肤红斑、荨麻疹、血管性水肿,严重过敏反应表现为支气管痉挛性呼吸困难、脉搏加速、低血压甚至休克,后果严重,必须高度重视,为预防过敏反应,应采取以下措施:①化疗前12 h和6h分别口服20 mg,注射输注前30 min,苯海拉明50mg肌内注射和雷尼替丁50 mg静滴。②用药前备好氧气、心电监护装置,急救药品。③输注紫杉醇时,使用专用的非聚氯乙烯输液器,末端装有的过滤器,可防止紫杉醇稀释液中细小微粒进入患者体内。④输注紫杉醇80qo病例在用药IO min内出现反应,因此严格控制输液速度,在输注开始的10 min内.滴速10滴/min,若无不适,可将滴速调至45滴/min。⑤运用试用量,即先静滴30 mg,30 min IAJ用完,没有反生严重过敏反应后 h点滴完全量。⑥专人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变化,化疗开始即给予心电监护,输注中每隔10mln监测1次血压、脉搏、呼吸,专人看护30 min,以后每1 h测1次,并详细记录监测情况,应严密观察、询问患者有无不适,以及时发现过敏反应;本组有3例患者l0min内出现面部潮红、心率加快,立即暂停用药,用20 mg静脉注射、吸氧,约30 min后症状缓解,剩余药量以30滴/min用完。这些反应可能与紫杉醇注射液中所含稀释剂聚氧乙基代蓖麻油有关;l例患者经处理后症状不能缓解,呼吸困难停用紫杉醇方案改用其他化疗方案。
心性的.护理
紫杉醇的心性主要有:心动过缓、心脏传导阻滞、房性心律失常、心肌缺血与心肌梗死,以心动过缓最常见,发生率 30%。用药前常规检查心电图,详细了解患者是否有心脏病史,用药时给予全程心电监测,动态观察心电图的变化,并询问患者的不适症状,防止发生严重的心性。如发现异常心电图形立即停药,请心内科医生评估心功能,给予对症处理,减轻心性反应。
预防静脉炎护理
正确的给药途径可以防止静脉炎,首先要有计划,合理选择和保护静脉血管,从远端向近端,逐渐向近心端,左右侧轮流交替;应用静脉留置针,动作轻柔,选柔软、直、有弹性的血管,保证穿刺准确成功率,防止反复穿刺造成皮下瘀斑或血肿,必要时使用颈内深静脉置管术或PICC置管术;在化疗前先用生理盐水引导确保针头在静脉中方可用化疗药物,化疗药物输注结束后再输注等渗盐水50 -100 mg,减少药物的刺激作用;输液过程中严密观察穿刺部位有无药液外漏、红肿、硬结。若药液漏出血管外,及时停药,抽吸血管内药液、局部冷敷33%硫酸镁、外涂喜疗妥软膏。
骨髓抑制护理
紫杉醇对骨髓有抑制作用,一般发生于化疗后8-10 d,为骨髓的造血功能受到抑制,主要引起白细胞下降,当白细胞低于×109/L时应给予保护性隔离,防止感染,发生败血症,每日紫外线消毒房间,居室要清洁卫生,减少探视,医护人员接触患者要戴口罩,不接触有上呼吸道感染的亲属和医护人员。血小板低于50×109/L者要注意观察皮肤黏膜有无出血等异常,嘱患者卧床休息、慢活动、避免外伤、用软牙刷;各项护理操作轻柔,防止出血。
紫杉醇的胃肠道反应常有恶心、呕吐、腹泻、口腔黏膜炎等,影响患者进食和正常的消化活动,频繁呕吐会引起水、电解质平衡紊乱。化疗开始正确评估治疗所带来的痛苦,做好护理措施包括:①选用有效的镇吐剂;②选用清淡,易消化的流质食物,多食新鲜蔬菜和水果,少食多餐,调整进食时间,避免在化疗前及化疗后1 -2 h进食;③分散注意力,如听音乐、看电视、看报、做游戏或与家人聊天等;④出现呕吐时及时清除呕吐物,做好口腔护理,减少不良刺激。
脱发的护理
紫杉醇脱发发生率80%,首次化疗前要做好心理护理,向患者解释脱发发生的可能性,及停药后可重新长出更亮、更好的头发,让患者心理上有准备;对化疗后出现脱发的患者,鼓励其说出感受,帮助其选择合适的假发或带头巾,减少患者因形象紊乱而造成忧虑、悲伤等不良情绪。
4 小结
紫杉醇为植物类抗癌药物,已广泛应用于妇科恶性肿瘤的恶性肿瘤辅助化疗。通过对应用紫杉醇为主联合化疗治疗的326例妇科恶性肿瘤患者的护理,我们体会在临床化疗护理工作中,护士要全面掌握化疗药物毒性反应特点,化疗过程中要密切监测并观察药物毒副反应, 做好各项防范措施,同时做好心理护理,可以预防和减轻毒副应,保证化疗的顺利进行,才能达到预期的治疗效果。
摘要
目的:探析儿科护理中静脉留置针的应用效果。
方法:选取我院50例儿科的患儿,随机性质的把患儿分为两组,分别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其中观察组使用静脉留置针的方法,对照组使用常规的静脉穿刺护理的方法,然后通过观察来对比两组患儿的护理效果和现象。
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无论是在操作技能和并发症等方面都有着明显差异。观察组的应用效果明显的比对照组要好,有着很强的护理效果,能够更好的促进儿科的患儿的治疗,有着良好的临床推广意义。
关键词:儿科护理;静脉留置针;应用效果
静脉留置针被广泛的应用在临床护理中,尤其是对于儿科的护理,静脉留置针有着良好的治疗效果,静脉留置针是让患者实现静脉输液的目的,使用静脉留置针的患者大多部分是需要实施长期治疗的、静脉补液、静脉穿刺比较困难的。
能够有效的改善此类患者的病情,促进患者更好的痊愈。静脉留置针相对于静脉穿刺有着多项的优势,包括操作流程简单、不容易穿破血管、套管较为柔软、在静脉中留置的实践较长等优势。
1、资料和方法
一般资料选取
我院儿科患儿50例,其中分为两组,分别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5例患儿,其中男患儿有26例,女患儿有24例,年龄在5到11岁之间,患儿的住院时间都是在10到20天之间。
两组患儿在性别、住院时间、年龄上没有明显的差异,可以作为对比的对象,完全符合规定。两组患者在进行穿刺治疗之前都要做好消毒工作,充分的保证患儿的身体健康。
方法
观察组的患儿在治理过程中采用的是静脉留置针,而对照组在治疗过程中采用的是传统的静脉穿刺治疗,常规静脉穿刺护理中首先是对患者实施皮试和体征的检测,最后在完成输液后进行拔针。
而观察组的患者实施静脉留置针的时候要充分的观察患者的药物皮试、静脉穿刺和体征检测等,两组的患者都需要在良好的环境中接受治疗,这样充分的保证患儿能够实现无菌的操作,减少发生感染的频率,防止并发症的现象出现。
护理的工作人员还要加强巡视工作,如果发现患儿出现不良的反映要及时的进行治疗,做好预防工作,在工作过程中工作人员还要做好交接班和护理记录工作,按照三查七对的方法实施工作,最大程度的做好患儿的护理工作。
在两组的患儿完成护理工作之后,要采用病情记录和对患者进行问卷调查,来分析两种护理方法的治疗效果,让两组患儿家属都对护理工作满意度做出评价。
2、儿科护理中留置针的具体应用
在进行留置针工作中,首先要以穿刺点消毒常规消毒皮肤,范围是在穿刺点为中心直径6-8厘米,然后在按照标准来实施穿刺工作,用食指与拇指把留置针的针柄握紧,让针柄和患者静脉之间的角度设置为十五度和三十度之间。
然后把针刺入,在回血状态良好的情况下后退针芯1-2mm再将外套管送入血管中,通过左手把留置针外套管固定住,在用右手把针心拔出来,最后用透明的敷贴规定留置针的时间,采用正确的封管操作能够防止并发症的发生。
在封管工作中首先要注意一定是采用正压封管,将封管液3-5ml从肝素帽的处的输液针头内缓慢推注2-3ml,再边推余液边拔出输液针头,这样才能最大程度的保证管腔呈现一个充满的状态。最后留置针保留的时间是4d左右。
在留置针工作结束后,护理工作也是非常重要的,其关系着患儿是否会引起并发症和感染的现象发生,所以在护理工作中要使用无菌操作,随时观察患者的情况,如果发生红肿、干燥、渗出的情况立即采取相应的措施。
3、结果
经过对比发现静脉留置针的护理效果较好,最后通过患儿家属对两种护理方式进行评分,静脉留置针的护理得到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并且两组实验的并发症发生率观察组明显的低于对照组。
静脉留置针的应用能够有效的节省成本,减少患儿的疼痛,并且穿刺的成功率较高,所以静脉留置针的护理效果更为理想。
4、讨论
在儿科护理中采用静脉留置针的护理效果明显比常规的穿刺要好的,但是在静脉留置针护理中要加强预防和消毒工作,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概率,防止出现感染、堵管的现象发生,发生堵管的现象多数是因为血液把留置针堵塞了。
最终药物没有办法进入到体内中,静脉炎很容以导致患者的血管脆弱,所以密切的观察和护理对患儿的健康有着很重要的作用,在静脉留置针护理工作中,要选择和患儿符合的穿刺部位和型号,工作人员的手法尽量要熟练。
这样能够充分的减少患儿的痛苦,在穿刺过程中要最大程度的保证针头无菌和对皮肤的消毒,在留置工作结束后要观察患者的病情现象,充分的预防并发症现象的发生,只有把静脉留置针的方法做好。
才能最大程度的提高静脉留置针的临床价值。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也在逐渐提高,这就导致家长对医院的要求更高,在穿刺治疗中多数要求一次性穿刺的成功,所以采用静脉留置针的护理方法。
能够实现穿刺成功率较高,并且比较容易固定,最大程度的减少了患儿的疼痛,最大限度的提高了工作效率和质量,工作人员除了做好巡视工作,还要加大和患儿的沟通交流,减少患儿的心理压力。
5、总结
总之,静脉留置针的应用效果是非常理想的,能够有效的减轻患者的疼痛,减少成本的支出,但是在静脉留置针护理工作中要做好消毒工作,采取无菌的操作流程,最大程度的减少并发症现象的发生。
新形势下,社会对儿科护理学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为进一步提高高职院校儿科护理学教学质量,满足社会对儿科护理人才的需求,迫切需要对儿科护理学进行教学改革的探索,开拓新 方法 、探索新路子。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儿科护理学论文,供大家参考。
儿科护理学论文 范文 一:儿科护理中静脉留置针探析
【摘要】目的:探析儿科护理中静脉留置针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50例儿科的患儿,随机性质的把患儿分为两组,分别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其中观察组使用静脉留置针的方法,对照组使用常规的静脉穿刺护理的方法,然后通过观察来对比两组患儿的护理效果和现象。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无论是在操作技能和并发症等方面都有着明显差异。观察组的应用效果明显的比对照组要好,有着很强的护理效果,能够更好的促进儿科的患儿的治疗,有着良好的临床推广意义。
【关键词】儿科护理;静脉留置针;应用效果
静脉留置针被广泛的应用在临床护理中,尤其是对于儿科的护理,静脉留置针有着良好的治疗效果,静脉留置针是让患者实现静脉输液的目的,使用静脉留置针的患者大多部分是需要实施长期治疗的、静脉补液、静脉穿刺比较困难的现象,能够有效的改善此类患者的病情,促进患者更好的痊愈。静脉留置针相对于静脉穿刺有着多项的优势,包括操作流程简单、不容易穿破血管、套管较为柔软、在静脉中留置的实践较长等优势。
1资料和方法
一般资料选取
我院儿科患儿50例,其中分为两组,分别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5例患儿,其中男患儿有26例,女患儿有24例,年龄在5到11岁之间,患儿的住院时间都是在10到20天之间,两组患儿在性别、住院时间、年龄上没有明显的差异,可以作为对比的对象,完全符合规定。两组患者在进行穿刺治疗之前都要做好消毒工作,充分的保证患儿的身体健康。
方法
观察组的患儿在治理过程中采用的是静脉留置针,而对照组在治疗过程中采用的是传统的静脉穿刺治疗,常规静脉穿刺护理中首先是对患者实施皮试和体征的检测,最后在完成输液后进行拔针,而观察组的患者实施静脉留置针的时候要充分的观察患者的药物皮试、静脉穿刺和体征检测等,两组的患者都需要在良好的环境中接受治疗,这样充分的保证患儿能够实现无菌的操作,减少发生感染的频率,防止发生并发症的现象出现。护理的工作人员还要加强巡视工作,如果发现患儿出现不良的反映要及时的进行治疗,做好预防工作,在工作过程中工作人员还要做好交接班和护理记录工作,按照三查七对的方法实施工作,最大程度的做好患儿的护理工作,在两组的患儿完成护理工作之后,要采用病情记录和对患者进行问卷调查,来分析两种护理方法的治疗效果,让两组患儿家属都对护理工作满意度做出评价。
2儿科护理中留置针的具体应用
在进行留置针工作中,首先要以穿刺点消毒常规消毒皮肤,范围是在穿刺点为中心直径6-8厘米,然后在按照标准来实施穿刺工作,用食指与拇指把留置针的针柄握紧,让针柄和患者静脉之间的角度设置为十五度和三十度之间,然后把针刺入,在回血状态良好的情况下后退针芯1-2mm再将外套管送入血管中,通过左手把留置针外套管固定住,在用右手把针心拔出来,最后用透明的敷贴规定留置针的时间,采用正确的封管操作能够防止并发症的发生,在封管工作中首先要注意一定是采用正压封管,将封管液3-5ml从肝素帽的处的输液针头内缓慢推注2-3ml,再边推余液边拔出输液针头,这样才能最大程度的保证管腔呈现一个充满的状态。最后留置针保留的时间是4d左右。在留置针工作结束后,护理工作也是非常重要的,其关系着患儿是否会引起并发症和感染的现象发生,所以在护理工作中要使用无菌操作,随时观察患者的情况,如果发生红肿、干燥、渗出的情况立即采取相应的 措施 。
3结果
经过对比发现静脉留置针的护理效果较好,最后通过患儿家属对两种护理方式进行评分,静脉留置针的护理得到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并且两组实验的并发症发生率观察组明显的低于对照组。静脉留置针的应用能够有效的节省成本,减少患儿的疼痛,并且穿刺的成功率较高,所以静脉留置针的护理效果更为理想。
4讨论
在儿科护理中采用静脉留置针的护理效果明显比常规的穿刺要好的,但是在静脉留置针护理中要加强预防和消毒工作,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概率,防止出现感染、堵管的现象发生,发生堵管的现象多数是因为血液把留置针堵塞了,最终药物没有办法进入到体内中,静脉炎很容以导致患者的血管脆弱,所以密切的观察和护理对患儿的健康有着很重要的作用,在静脉留置针护理工作中,要选择和患儿符合的穿刺部位和型号,工作人员的手法尽量要熟练,这样能够充分的减少患儿的痛苦,在穿刺过程中要最大程度的保证针头无菌和对皮肤的消毒,在留置工作结束后要观察患者的病情现象,充分的预防并发症现象的发生,只有把静脉留置针的方法做好,才能最大程度的提高静脉留置针的临床价值。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也在逐渐提高,这就导致家长对医院的要求更高,在穿刺治疗中多数要求一次性穿刺的成功,所以采用静脉留置针的护理方法,能够实现穿刺成功率较高,并且比较容易固定,最大程度的减少了患儿的疼痛,最大限度的提高了工作效率和质量,工作人员除了做好巡视工作,还要加大和患儿的沟通交流,减少患儿的心理压力。
5 总结
总之,静脉留置针的应用效果是非常理想的,能够有效的减轻患者的疼痛,减少成本的支出,但是在静脉留置针护理工作中要做好消毒工作,采取无菌的操作流程,最大程度的减少并发症现象的发生。静脉留置针在儿科的护理工作中有着十分理想的效果,具有良好的临床推广意义。
参考文献
[1]盛敬伊,史囯晶,苏丹.静脉留置针在儿科护理中的应用及体会[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3,7(22)
[2]叶秋棠.静脉留置针在儿科护理中的应用与体会[J].医学信息,2014,(24)
[3]张爱萍.静脉留置针在儿科护理中的应用[J].医学信息,2014,(24)
[4]周凌芸.小儿静脉留置针两种固定方法的效果观察[A].2012全国儿科护理学术交流会 议论文 集[C].2012
[5]黄长桂.大隐静脉留置针在儿科护理中的应用观察[J].大家健康(下旬版),2014,(1)
[6]闻云.静脉留置针在儿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中外医疗,2014,(33)
儿科护理学论文范文二:PDCA循环管理对儿科护理质量的作用
摘要 目的:观察并探讨PDCA循环管理在提升儿科护理质量方面的作用。方法:选取2013年4月~2014年3月来我院就诊的患儿300例设为试验组,采用PDCA循环护理管理方法护理;将2012年4月~2013年3月使用常规护理方法的就诊患儿300例设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儿对护理质量的满意程度、护理质量评分结果和护理过程中并发症或院内感染发生率。结果:对照组患儿对护理质量满意度低于试验组;两组患儿的护理质量评分比较,试验组得分高于对照组;对照组患儿发生并发症或院内感染例数高于试验组。结论:PDCA循环管理能够明显提高儿科护理质量,帮助患儿尽快恢复健康,提高生活质量,值得在儿科护理工作中推广使用。
关键词 PDCA;儿科;护理质量
PDCA循环管理由美国质量管理专家戴明博士最先提出,作为一种科学程序进行全面质量管理[1]。全面质量管理活动的整体过程包括质量计划的制定和组织实现,这个过程就是PDCA循环,不停顿地周而复始地运行着。PDCA是 英语单词 plan(计划)、do(执行)、check(检查)和act(纠正)的首字母的缩写,并按照该顺序进行质量管理,循环不止地进行下去[2-3]。近年来,PDCA从 企业管理 被引入护理工作中,作为提高护理质量的一种策略被施行着[4]。我院将PDCA循环管理应用于儿科,对儿科护理质量的提高作用明显,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4月~2014年3月300例来我院接受治疗的患儿作为试验组,其中男139例,女161例;年龄~4岁,平均(±)岁。将2012年4月~2013年3月未实施PDCA管理的300例患儿设为对照组,其中男166例,女134例;年龄~4岁,平均(±)岁。两组患儿年龄、性别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具有可比性。由于患儿年幼,不具有判断能力,其知情同意书由法定监护人签署。
护理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试验组采用PD-CA循环管理方法进行护理。整个管理过程共包括4个阶段,分别为计划阶段、执行阶段、检查阶段和处理阶段,具体如下:
(计划阶段)将护理人员分成多个质量监控小组,负责检查不同项目。资源分配时应注意儿科疾病高峰期的预测,合理安排人力资源和物资,在流行病暴发时,可以及时有效的应对;注意高低年资护士的合理分配,以便工作中能够实现互相监督和以老带新的作用等。设置工作目标,包括以《儿科护理学》为基础增强业务知识;高年资护士带领低年资护士,加强护理技术训练,严格遵守无菌原则,提高小儿头皮静脉穿刺成功率;增强工作人员法律意识和观念,并增加法律学习;做好新生儿护理,保持环境温馨舒适,符合配套设施、灯光、温度和湿度的要求,护理人员增加婴儿抚触技能的训练;提高护理人员与 儿童 的沟通技巧等。根据目标制订详细实行方案、效果预估、进程安排、负责人、施行人和具 体操 作方法等。
(执行阶段)践行计划阶段制订工作方案。每个人都参与到质量监控的管理活动中,并在工作中发扬护理人员应具备的责任感和团队合作精神。儿科患儿年龄较小,因此护理人员应主动、全程、热情地为患儿及家属提供护理服务,消除患儿对新环境的不适与紧张,建立治病信心和彼此之间的信任。执行阶段按照计划和时间、数量和质量等要求,认真落实各自的工作。注意培训护理人员的工作能力和素养,监督护理人员按照标准操作方法进行护理工作。以免影响执行结果。
(检查阶段)该阶段的工作主要是检查制定的 工作计划 的施行情况,每日检查工作完成质量,和预估效果做对比,以保证质量监控小组成员每天的工作都能达到指定目标,发现执行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纠正,保证工作进展顺利。对于护理的一些细节应注意加强关注,如床头卡粘贴醒目、及时,住院患儿头皮静脉置管的清洁护理等。护士长每月检查整体工作,并作出指导和纠正,避免因为人员疏忽而产生了差错。
(处理阶段)召开座谈会,质量监控小组总结每个月的工作,反省工作完成状况,总结工作中出现的不恰当之处或是错误之处,并制订出改进的方案,以便在下一个月的工作中进行改善。成员之间进行沟通交流,推广个人积累的 经验 、教训,对彼此工作产生警示作用或者指导意义。对于不能个人解决的问题,小组应该共同讨论,根据本月的工作情况,帮助制订下一个月的改善方案和工作目标,促进护理工作质量得到不断的提升。以上4个阶段并不是单独存在的,而是互相紧密联系着的。实际工作中4个阶段在不断的循环操作着。
评价标准
对护理质量满意度考量满意度时应包含以下评价元素,分别是护士的技能操作能力、护理人员服务态度和健康宣教情况等。制作调查问卷,并在患儿出院前,请患儿监护人填写。满意度分为3个等级,分别为满意、比较满意和不满意。护理质量的总体满意度为满意和比较满意两项的总和。
护理质量
(1)护理质量评分。质量监控小组对两组患儿基础护理管理、特级护理管理、急救物品管理、消毒隔离管理、护理文件管理、健康宣教管理、院内感染发生管理等各条项目制定出符合情况的护理质量控制标准。质量监控小组参考该护理质量控制标准对各项指标进行评分。
(2)护理中并发症或感染发生率。记录护理过程中,两组患儿并发症发生例数。
统计学处理
使用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的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取χ2校验,等级资料的比较采用Wilcoxon秩和检验。检验水准α=。
2讨论
传统护理方法中,护理人员只是简单的在患者入院时介绍住院环境和规则、监测生命体征、出院前对患者进行健康 教育 等基本工作[5]。工作过程中护理人员的意识、专业素养和环境等因素的缺陷常会降低护理质量,不利于患儿的治疗工作。在PDCA循环管理中,增强监控护理质量的力度,督促每个护理工作人员的工作,强化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环节等,改善了护理人员的意识、专业技能、住院环境等[6],做到:
(1)督促护理工作人员端正态度,积极投入工作。
(2)通过考核,强化护理人员基本操作技术,积累经验,培养其应对较复杂情况的能力。
(3)提高护理人员对护理工作的重视程度,帮助其端正工作态度[7-8]。
(4)提高护理人员对各类问题和流行病高峰等的预防意识。
(5)培养护理工作人员的法律保护意识。
(6)提高医院整体对疾病控制和预防的能力[9-11]。结果显示,试验组护理质量满意度比对照组高,护理质量评分也高于对照组,护理中并发症发生率试验组低于对照组。综上所述,PDCA循环能够显著提高儿科护理质量,值得在儿科护理工作中推广和使用,更好地帮助患儿恢复健康,提高患儿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王莉,李敏.PDCA循环管理在痰培养标本中的应用[J].中华全科医学,2013,11(10):1627-1628.
[2]张艳军.PDCA循环在医院科技档案管理中的应用[J].河北医学,2012,18(4):564-565.
[3]申慧丽.PDCA循环管理在儿科护理交接班中的应用[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28):542-543.
[4]朱军艺,张春琼,陈丽明,等.PDCA循环管理对肾多发结石经皮肾镜超声碎石术后肾造瘘管患者的影响[J].中国伤残医学,2014,22(6):828-829.
[5]李欣欣.PDCA循环对提高乳腺癌术后肢体功能的作用[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12,18(2):178-180.
[6]王丽华,缪滔,朱玲凤,等.运用PDCA模式管理病区环境[J].中华护理杂志,2011,46(9):893-895.
[7]肖秀丽.PDCA循环圈在医院感染管理中的应用[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0,20(11):1621.
[8]改芝,李庆安,李爱敏.PDCA循环在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医院感染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新生儿杂志,2011,26(4):262-263.
[9]王素娟,张海莹,黄国英.PDCA循环在我院管理考核体系建立和实践中的应用[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13,29(2):156-158.
[10]宋丹,孙秋华.PDCA循环法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进展[J].包头医学院学报,2013,29(6):147-149.
[11]庄素芳,霍殿琴.隐患查找制度并PDCA管理法在护理风险管理中的应用[J].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12,36(1):98-100.
儿科护理学论文范文相关 文章 :
1. 儿科论文范文
2. 本科护理论文范文精选
3. 本科护理论文范文
4. 免费护理论文范文下载
5. 护士论文范文
6. 电大护理本科论文范文
静脉留置针的临床应用护理研究进展【摘要】 静脉留置针又称套管针,作为头皮针的换代产品,具有减少血管穿刺次数,对血管的刺激性小,减少液体外渗,不易脱出血管,减少患者对输液的心理压力,可随时进行输液治疗,有利于危重患者的抢救和提高护理工作效率,减轻护士的工作量等优点。留置针的诸多优点已越来越被广大患者及护理人员所接受。静脉留置针作为一项护理新技术正日益广泛地应用于临床护理工作。许多医院都将静脉留置针作为临床输液治疗的主要工具。 本文对静脉留置针技术在临床应用使用方法及影响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的相关因素及并发症,临床护理研究进展等进行了综述。【关键词】 静脉留置针 护理体验 留置时间在进行静脉穿刺留置针操作时,应根据患者的病情、治疗目的、输入药液的性质、患者静脉血管的状况和对治疗的依从性等进行综合分析。选择合适的穿刺血管和部位;去除影响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的因素和降低留置针的并发症;掌握好封管药液种类、剂量并保持正压封管;加强留置针留置期间的护理。从而减少静脉留置针的并发症,最大限度地发挥留置针持续留置的优点,使所有接受静脉留置针技术进行治疗的患者能得到安全和舒适护理。其留置时间目前尚无严格规定,护士凭经验决定留置时间。留置时间过长,患者发生局部并发症的危险性增加;留置时间过短,丧失了其本身的作用,从而增加了护理工作量和患者的痛苦。现从静脉套管针护理体会及影响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的相关因素和对策、临床护理研究进展等进行综述。1 正确留置静脉套管针操作前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 尤其是神志清醒的患者,操作前应向其说明操作的目的、注意事项、配合方法,消除患者顾虑及紧张、恐惧感,使患者主动积极地配合治疗。神志不清醒的患者,也应该向其陪护解释清楚。 选择合适的血管 一般选择较为粗直、充盈、长度适宜留置针的血管进行穿刺,通常选择四肢浅表静脉,如足背静脉网、大隐静脉、前臂贵要静脉、颈外浅静脉[1]。尽量不使用患者手背静脉,以免影响患者的日常活动。注意避开关节、静脉瓣、肢体受伤部位,瘫痪患者宜选择健侧肢体血管。患皮肤病及感染处禁忌穿刺置管。 做好物品的准备 根据病情选择型号相符的留置针,仔细检查其质量,检查产品的失效日期,包装是否完好,型号,套管与针芯是否粘连,导管边缘是否粗糙、针尖斜面应锐利无钩,套管完整无断裂。 正确的穿刺方法 在穿刺上方10 cm处扎止血带,2%碘伏消毒2次,待干,留置针外套管放松,针尖斜面向上,以15~30°进针,见回血后调整穿刺角度为10°左右顺着静脉走向将留置针推进~1 cm,抽出针芯。遇有无法确定针尖是否刺入血管时,可先将针芯拔出少许,松止血带,让液体滴入少量,如静脉滴注通畅、局部无肿胀隆起,可再沿血管方向平行推进软管。 妥善固定 采用与留置针配套的透明胶贴固定,使其松紧适宜,牢固美观,保证针尖不扭曲、不折叠。再用填写好日期的胶布固定三叉接口,为换药、拔管提供依据。2 正确的封管 封管液的种类 即氯化钠注射液(内用)。肝素钠封管液:即生理盐水250ml加肝素钠×104 U。 封管液的量及封管时间 生理盐水5~10 ml停止输液后每隔6~8 h冲管1次[2]。肝素钠溶液3~5 ml,输完液后冲管,抗凝作用可持续12 h以上。不宜使用肝素钠的某些患者,两次输液时间较近的患者可选用生理盐水作为封管液,生理盐水封管不必配液,避免了配液时引起的污染,减轻护理工作量,患者可减少肝素钠溶液的应用。封管的技术 封管时应缓慢推注封管液,封管液推入过快,用力过猛可使血管内压力剧增,管壁通透性增加,容易引起外渗、肿胀。封管过程中先将针头拔出至仅剩针尖,推注封管液剩 ml后,一边推一边拔出针头,使留置针腔内充满封管液[3],避免了血液返流,凝固阻塞针头。留置针的小开关关闭位置一定要靠近套管针延长管的起始部,这样就不致使血管内血液倒流至套管针内,避免凝血堵管。输液过程中液体输入不畅时,应用注射管抽取肝素封管液2~3 ml连接输液,回抽凝血块,切勿直接推入或用力挤压输液管,以防小凝血块挤入血循环而发生栓塞。3 使用静脉留置针的注意事项 防止感染 使用套管针进行输液时,应严格掌握无菌观念,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留置套管针时,每周更换透明敷料2次,同时进行皮肤消毒 ,由内向外作圆周状消毒,保持足够的消毒时间,勿用手触摸穿刺部位以防感染。发现穿刺针眼处如有渗血、渗液时,应该立即重新消毒,更换敷贴。勿用手触摸穿刺部位以防感染。针眼处红肿,局部有渗液,患者如诉穿刺处发痒等不适应立即拔除。 注意选择合适的注射部位 一般来说,能扎上肢、不扎下肢;能扎健侧、不扎患侧,因下肢静脉瓣多,远端血液回流缓慢,以及局部血液循环不良而导致静脉炎等不良反应的发生。另外,穿刺时应选择较粗的血管,避免选择靠近神经、韧带、关节、硬化、受伤、感染的静脉。留置套管针留置时间 目前尚无严格规定,护士凭经验决定留置时间。建议套管针在血管内留置时间一般以(5+2)d为宜,太长可导致套管针机械损伤血管壁而形成血栓等不良反应。患者发生局部并发症的危险性增加;留置时间过短,丧失了其本身的作用,从而增加了护理工作量和患者的痛苦。更换注射部位 对于长期输注浓度较高、刺激性较强的药物时,应充分稀释,同时有计划地更换注射部位,保护血管。选择适量封管液量 套管针封管应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套管的长度,选择适量封管液量。观察患者有无出血倾向,如皮肤粘膜有无出血点,淤血斑,鼻腔、齿龈有无出血。 保护好留置针肢体 尽量避免肢体下垂,以防血液回流阻塞,每次输液前后检查穿刺部位及静脉走向有无红、肿、热、痛及静脉硬化情况,询问患者有无不适。4 静脉留置针的护理体会首先护士要具备高度的责任心、高尚的职业道德素质和业务素质。做好健康宣教 置管前护士应讲解有关静脉留置针的知识、常见的并发症及其预防方法,告知患者避免置管肢体过度活动,置管期间注意保持穿刺部位干燥、清洁等,预防感染、堵管、液体渗漏等并发症的发生。 掌握正确的穿刺方法 操作中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穿刺点以无菌敷贴覆盖,牢固固定套管针,输液管长短适宜。正确封管。加强巡视及早发现问题 (1 ) 观察局部反应静脉留置针置管期间,要经常观察穿刺部位有无渗血、渗液、肿胀及局部炎症反应等,一旦出现局部红、肿、热、痛、静脉硬化等症状,应立即拔管,并根据情况及时给予相应处理,早期0~48 h采取50%硫酸镁湿敷。48 h后可用热毛巾敷或进行理疗。以促进血液循环,恢复血管弹性,减轻炎症反应。(2)观察输液是否顺畅。血管选择不当、进针角度过小、固定不牢、患者躁动不安、外套管未完全送入血管内或套管与血管壁接触面积太大等原因均可导致液体渗漏,导致输液不畅。为避免液体渗漏,护理人员除加强基本功训练外,应妥善固定导管,嘱患者避免留置针肢体过度活动,必要时可适当约束肢体,同时注意穿刺部位上方衣服勿过紧,并加强观察及护理。 导管堵塞也可导致输液不畅,造成导管堵塞的原因较为复杂,通常与静脉高营养输液后导管冲洗不彻底,封管液种类、用量以及推注速度选择不当,患者的凝血机制异常等有关。因此,在静脉高营养输液后应彻底冲洗管道,每次输液完毕应正确封管,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封管液及用量,并注意推注速度不可过快。有研究表明,缓慢推注堵管率明显低于快速推注。 置管期间护理 静脉留置针置管期间,应加强生命体征的监测,做好全面护理。输液过程中,持续热敷穿刺肢体。特别是用湿热敷效果最好,1次/2 h,20 min/次。 穿刺部位用碘伏消毒,并盖以无菌敷料。连续输液者,应每日更换输液器1次。肝素帽至少每周更换1次。输液过程中,须密切观察滴速,以防输液速度过快造成循环负荷过重或药物不良反应。快速输液须严防液体滴空。5 影响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的相关因素 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与合理选择穿刺血管或部位有关 选择静脉如有静脉瓣,静脉不直或太细都将导致静脉留置针的留置失败。李娟炜等〔4〕在对262例静脉留置针在不同部位留置时间的研究中发现,颈外静脉留置时间最长,而手背静脉、上肢前臂静脉、下肢大隐静脉则无显著差异。汤文决等〔5〕在研究500例1个月~10岁的儿童浅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与效果分析时认为,手背静脉留置时间最长,下肢大隐静脉和足背静脉留置时间最短,建议大年龄组患儿首选手背静脉,小年龄组患儿首选颞浅静脉,尽量避免选择下肢静脉。因小年龄组患儿手背静脉穿刺成功率相对较低,且患儿不易配合,撕扯粘贴膜造成留置针脱出导致留置失败,小儿头皮正中静脉渗出率高于颞浅静脉。路必琼等〔6〕探讨了老年患者使用浅静脉留置针的置管反应,结果显示置管反应的发生与血管管径大小有关,建议为老年患者静脉留置针时,应尽可能选择直径≥ mm的血管,头静脉、正中静脉、贵要静脉、大隐静脉的静脉管径平均为 mm,可作为老年患者四肢浅静脉留置针的首选静脉。在关节、患肢、下肢远端部位选择血管穿刺不易留置成功,因为在关节处,随着关节的活动,留置针易移位滑出血管;在患肢,由于血供较正常肢体差,血循环相应较慢,留置针易发生堵管;在下肢远端静脉血流缓慢,不但影响输液效果,还因血栓形成影响留置时间。要避免反复多次在同一部位用留置针进行静脉穿刺,以免血管壁损伤,血栓形成,造成堵管。 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与静脉炎发生时间有关 影响浅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主要的原因是静脉炎的发生。耿少英等〔7〕在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的实验研究中,以白兔双耳外侧的耳缘静脉血管炎症病理改变为依据,探讨静脉留置针最佳留置时间,推断留置针留置时间最好不超过96 h。姜丽等〔8〕在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与静脉炎相关性研究中发现,留置时间3天内静脉炎发生率最低,随着留置时间的延长,静脉炎发生率增高,建议常规留置时间定为3天较为合适,既可保证患者的舒适与安全,又能最大限度地发挥留置针的优点。姜凤荣等〔9〕在对50只家兔研究静脉留置针最佳留置时间认为,其留置时间与静脉炎的发生率密切相关,如果注射药物刺激性小且在严格执行操作规程下操作,则可适当延长留置针保留时间7~9天,但如果输注刺激性强的药物,应严格控制留置时间,化疗或脱水药物不宜用留置针注射。静脉炎的发生与以下诸多因素相关:穿刺技术不熟练,反复穿刺,造成血管损伤;穿刺操作时无菌消毒不严,造成细菌性静脉炎;输液速度过快,大于血流速度,增加血管壁侧压力,药物对血管壁刺激增加,出现机械性静脉炎;输注药物的浓度、pH值、渗透压等静脉血管的刺激等继而发生化学性静脉炎等。因此,控制引起静脉炎的因素,延迟静脉炎的发生则可延长留置时间。 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与封管技术有关 封管液种类和剂量的选择 封管液种类和剂量的选择是保持留置导管(针)通畅的关键。目前临床上应用封管液主要是稀释肝素,肝素在体内外应用时具有强抗凝作用,稀释后被常规用于静脉留置针封管液而广泛用于临床。陈显春等〔10〕对165例用静脉留置针的患者进行了不同封管液封管的对比观察,发现稀释肝素封管堵管率低于生理盐水封管,其封管效果优于生理盐水封管,大剂量优于小剂量。黄美香等〔11〕在研究使用浅静脉留置针时,不同剂量肝素封管液对老年患者出凝血机制和留置针保留时间的影响时发现,出凝血机制正常的老年人使用四种不同剂量的肝素液:50 ml肝素封管液(含肝素 u/ml)、10 ml肝素封管液(含肝素 u/ml)、5 ml肝素封管液(含肝素 u/ml)和2 ml肝素封管液(含肝素 u/ml)进行封管是安全、可靠的,用50 ml肝素封管液(含肝素 u/ml)封管可延长留置针留置时间。因此,对有心血管疾病尤其是脂质代谢异常、血液高凝状态等进行外周静脉留置针封管时,只要出凝血机制正常,首选稀释肝素封管,可降低堵管率,延长留置时间。再次为生理盐水,过去认为只有抗凝药物才能有效封管,并不完全确切。周晓慧〔12〕在对用肝素、保养液和生理盐水三种封管液封管效果研究中发现,这三种封管液封管成功率无统计学差异(P>),生理盐水封管维持时间达23 h,用于留置针封管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应用。生理盐水能维持细胞外液容量和渗透压,与体内水盐代谢及血液循环密切相关,对血管刺激性小,可降低静脉炎的发生率。因此,对于用肝素封管有可能引起出血和过敏的患者,可用生理盐水作为封管液。蔡华等〔13〕研究用当日输液完毕后用输液器内液体作为封管液直接用于小儿静脉留置针封管,并与用生理盐水封管进行封管效果的对比观察,发现封管维持时间无统计学差异,实验组留置针保留天数4~9天者占87%,认为该方法值得推广,有利于留置针的广泛使用。 封管方法 正确的封管方法可延长留置针的留置时间。正压封管法:临床上多采用连续、不间断和边推注边旋转式退出针头的方法封管,使管腔内充满封管液,达到正压封管。瞬间正压封管法:无针密闭输液可来福接头则应用瞬间正压封管法,是一种无需使用封管液、特殊的、先进的封管方法。在输液完毕后,输液接头与可来福接头分离时,可自动产生瞬间正压,将留置(导管)针软管内液体向前推进,血液不能反流形成血栓而堵塞导管;对于医护人员,在进行封管操作时,无须使用钢针,可有效保护医护人员避免由于针刺造成意外感染〔14〕。双重正压封管法:杨丽等〔15〕在原正压封管的基础上采用反折留置针的延长管的根部,减少了套3腔与静脉腔的相通的长度,阻断血液回流,降低堵管的发生率,延长留置时间。庞溯摈等〔16〕在改良封管方法对延长留置针留置时间的实验研究后认为,在输入高渗液或刺激性药物结束后,先静脉滴注20 ml的生理盐水,再用肝素封管,可显著降低静脉炎的发生几率,延长留置针留置时间。 其他因素 如留置针型号选择与血管不相称,穿刺处皮肤过敏或炎症,留置针局部液体渗漏等。但以下一些特殊的或可能不太重要的因素也应引起护理人员的关注。 患者自身疾病原因 高血压患者,静脉穿刺操作拔除针芯时,血液常倒流至导管内,导致管腔凝血阻塞而使留置失败;有严重的心肺疾患或营养不良的患者,由于血浆渗透压的变化,肢体高度水肿,留置针穿刺后,液体慢渗,导致肢体肿胀加重,影响静脉留置针的留置时间;魏晓兰等〔17〕在研究高血黏度患者静脉套管针留置时间相关性时发现,留置时间的长短受血液黏度结果的影响,高血黏度患者静脉套管针留置时间较正常血黏度者明显缩短,留置针堵管率增高。 患者体位不当或留置针上方衣着过紧 输液肢体长时间处于某种强迫体位造成肢体疲劳,发生不自主移动或躁动,导致留置针脱出;衣着过紧时,由于长时间压迫有留置针的肢体,血液回流受阻,导致血液凝固而阻塞。 置管后护理缺陷 如:留置针固定不妥,粘贴保护膜脱落,留置针被迫带出移位;昏迷、躁动、精神失常等患者看护不力,造成自行拔出或抓脱留置针;淋湿粘贴保护膜而无法继续留置。 6 延长浅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的护理对策 做好留置针留置前对患者的评估和指导 根据患者的病情、治疗目的、输入药液的性质、患者对治疗的依从性等进行综合分析和护理干预。梁克清等〔18〕在对56例浅静脉穿刺留置针患者在留置前进行护理干预,结果发现接受干预的患者留置针平均留置时间为天,患者对留置针使用满意度达,并发症明显下降。护理干预内容主要有,对患者及家属告知静脉留置针留置的意义、目的、注意事项和并发症预防等;指导患者避免碰撞或按揉留置针部位,避免留置针肢体剧烈运动或用力,适当限制留置针肢体的活动;下肢应用留置针输液时,应抬高肢体20°~30°,促进下肢静脉血液回流;保持穿刺部位干燥、清洁等。护理人员应提高工作责任心,加强巡视,随时观察掌握患者病情和输液留置针的使用情况,对于不能配合、昏迷、躁动、精神失常患者给予置管肢体约束,避免留置针抓脱和滑出。发现异常及时处理,保证留置针的使用效果。尚玉芝〔19〕在研究影响留置时间因素分析时认为,为延长静脉留置针的留置时间,输液过程中,要告知患者适当活动留置肢体,以促进静脉血回流,减少肿胀及静脉炎的发生。 改进和提高操作技术 提高穿刺、送管、固定、封管等技术。穿刺前,在不影响输液速度的前提下,应用细、短留置针和选用粗大的静脉,因相对小号的留置针进入血管后漂浮在血管中,能减少机械性摩擦及对血管内壁的损伤,降低静脉炎的发生;穿刺时,采取适当的进针角度与速度,正确掌握送管时机和技巧,提高一次穿刺、送管成功率,避免静脉内膜受损;穿刺后,留置针封管时注意封管液的选择和剂量,推注封管液速度宜缓慢,保证正压封管,防止药液刺激血管壁。徐朝华等〔20〕通过改进静脉留置针操作方法,降低了堵管的发生率,延长了留置时间。首先,在穿刺见回血后即松止血带并打开调速器,在液体缓慢输注的条件下继续送管,保证及时冲净残留在留置针腔内的血液,防止增加血栓形成的机会而发生堵管。其次,输液过程中,延长管呈U型固定,肝素帽高于留置针尖端,不易回血,减少堵管的发生。再次,封管前将刺入肝素帽的针头外拔2/3使退针匀速,保证正压封管,同时采用脉冲式封管法在管腔内形成涡流,彻底冲走管壁内腔附着的药液、回流血液和大分子液体,降低堵管机会。李冬梅等〔21〕在探讨静脉留置针活塞夹闭部位封管效果时发现,留置针活塞夹闭部位的不同,直接影响留置针的留置效果,将留置针活塞夹闭部位由延长管的远段改进为近段后,可显著降低导管内回血率和堵管率,延长留置时间。因留置针活塞夹闭部位在远段时,液体空间相对较大,延长管的弹性面积相应加大,使血管内压力大于延长管内压后回血率和堵管率增加,留置效果降低。 加强穿刺部位的护理 在留置过程中应对穿刺点进行密切观察,保持粘贴保护膜清洁干燥,穿刺部位出现红肿、疼痛等异常反应,及时拔管,并给予局部热敷等。庄倩等〔22〕在外周静脉留置针输液应用“三消法”消毒皮肤,即穿刺前消毒、穿刺后消毒、拔针前消毒,可降低静脉炎发生率,延长静脉留置针保留时间。王荃声等〔23〕在探讨浅静脉留置针保护膜的改良应用,可减少留置针的并发症,延长留置时间。方法是将透明保护膜中心开窗 cm× cm,对准穿刺点,使保护膜与皮肤粘贴好,每天消毒穿刺点2次,用一次性输液贴覆盖穿刺点,改良后的保护膜可有效减少皮肤炎性反应和留置针脱出的发生。关于粘贴膜的更换时间,张易等〔24〕在对颈内静脉穿刺置管粘贴膜更换时间的研究中提出,导管滑出和导管细菌培养阳性与更换粘贴膜的时间无关,可能与出汗、渗出多、活动度大、薄膜易脱落等因素有关,建议最佳更换粘贴膜的时间为每周二次,如有粘贴膜脱落现象及时更换。通过加强穿刺部位的护理,降低留置针的感染和静脉炎的发生率,延长留置针的留置时间。7 小结正确使用静脉留置针可减少普遍头皮针反复多次穿刺给患者带来的痛苦,降低对浅表静脉的损伤,可减少输液意外感染的机率。静脉留置针可使患者在整个输液过程中感觉舒适,且能够保持静脉管道的持续通畅,便于抢救,静脉留置针为一次性产品,对于长期输液的患者,既安全又可避免交叉感染的发生,在进行静脉留置针操作之前,应根据患者的病情、治疗目的、输入药液的性质、患者对治疗的依从性等进行综合分析。选择合适的穿刺血管和部位;去除影响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的因素和降低留置针的并发症;掌握好封管药液种类、剂量并保持正压封管;加强静脉留置针留置期间的护理。从而减少并发症的出现,最大限度地发挥留置针持续留置的优点,使所有接受静脉穿刺留置针技术进行治疗的患者能得到安全和舒适护理,提高护理工作效率及质量。【参考文献】[1] 缪晓梅 .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 2005 ,2 (12)[2] 梁燕.生理盐水用于静脉留置针封管液的临床观察.山西护理杂志,1988,12(2):80.[3] 王小莲 .中华现代内科学杂志 ,2006 , 3 ( 10 )[4] 李娟炜,林雯倩,梁前芝,等.静脉留置针在不同部位留置时间的探讨.现代医院,2007,7(8):100-101.[5] 汤文决,张旦红.儿童浅静脉留置时间与效果分析.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4,20(7A):41-42.[6] 路必琼,刘惠凤,蔡伟文,等.老年病人使用浅静脉留置针的血管选择.护理学杂志,2003,18(2):91-92.[7] 耿少英,赵改婷,高荣花,等.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的实验研究.护理学杂志,2004,19(13):3-5.[8] 姜丽,张炜,热依拉.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与静脉炎相关性研究.护理研究,2005,19(11B):2416.[9] 姜凤荣,包影,初篮.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的实验研究.护理学杂志,2006,21(14外科版):55-56.[10] 陈显春,封悦,宋爽,等.静脉留置针临床应用中的问题与对策.实用护理杂志,2002,18(1):42-43.[11] 黄美香,张燕燕,刘丽,等.不同剂量肝素封管液对老年病人出凝血机制的影响.护理研究,2007,21(8A):2013-2014.[12] 周晓慧.静脉留置针3种封管液的效果观察.解放军护理杂志,2004,21(10):8-9.[13] 蔡华,隋莹,郑丽红,等.输液器内液体直接用于小儿静脉留置针封管效果的观察.护理研究,2003,17(8A):874-876.[14] 吕瑞京,牛静.可来福接头和肝素帽接PICC导管的比较研究.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6,22(8A):46.[15] 杨丽,赵媛,高春英.老年病人静脉留置针双重封管固定法.中华护理杂志,2002,37(9):713-714.[16] 庞溯摈,郭冬梅,蒙国照,等.静脉留置针封管方式与静脉炎关系的实验研究.实用护理杂志,2003,19(6):1-2.[17] 魏晓兰,孔凡玲,金敏.高血粘度患者静脉套管针留置时间相关性研究.护士进修杂志,2004,19(5):391-393.[18] 梁克清,李卡路.护理干预对静脉留置针留置效果的影响.现代护理,2007,13(20):1863-1864.[19] 尚玉芝.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及其影响因素分析.护理研究,2006,20(11A):2878-2879.[20] 徐朝华,冯雅男,王金兰.不同操作方法对浅静脉留置针堵管发生率的影响.护理研究,2007,21(6B):1578-1579.[21] 李冬梅,何艳,景水丽.静脉留置针活塞夹闭部位对封管效果的影响.护理学杂志,2005,20(5):20.[22]庄倩,单丽霞,田亚男,等.外周静脉留置针输液皮肤消毒法的改良及应用.现代护理,2006,12(1):30-31.[23]王荃声,郭敏,冯素萍,等.2种浅静脉留置针保护膜应用方法效果比较.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5,21(6B):9-10.[24] 张易,凌云.颈内静脉穿刺置管黏贴膜更换时间的探讨.上海护理,2005,5(2):34-35.
护理本科毕业论文:
摘要
目的:探析儿科护理中静脉留置针的应用效果。
方法:选取我院50例儿科的患儿,随机性质的把患儿分为两组,分别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其中观察组使用静脉留置针的方法,对照组使用常规的静脉穿刺护理的方法,然后通过观察来对比两组患儿的护理效果和现象。
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无论是在操作技能和并发症等方面都有着明显差异。观察组的应用效果明显的比对照组要好,有着很强的护理效果,能够更好的促进儿科的患儿的治疗,有着良好的临床推广意义。
关键词:儿科护理;静脉留置针;应用效果
静脉留置针被广泛的应用在临床护理中,尤其是对于儿科的护理,静脉留置针有着良好的治疗效果,静脉留置针是让患者实现静脉输液的目的,使用静脉留置针的患者大多部分是需要实施长期治疗的、静脉补液、静脉穿刺比较困难的。
能够有效的改善此类患者的病情,促进患者更好的痊愈。静脉留置针相对于静脉穿刺有着多项的优势,包括操作流程简单、不容易穿破血管、套管较为柔软、在静脉中留置的实践较长等优势。
1、资料和方法
一般资料选取
我院儿科患儿50例,其中分为两组,分别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5例患儿,其中男患儿有26例,女患儿有24例,年龄在5到11岁之间,患儿的住院时间都是在10到20天之间。
两组患儿在性别、住院时间、年龄上没有明显的差异,可以作为对比的对象,完全符合规定。两组患者在进行穿刺治疗之前都要做好消毒工作,充分的保证患儿的身体健康。
方法
观察组的患儿在治理过程中采用的是静脉留置针,而对照组在治疗过程中采用的是传统的静脉穿刺治疗,常规静脉穿刺护理中首先是对患者实施皮试和体征的检测,最后在完成输液后进行拔针。
而观察组的患者实施静脉留置针的时候要充分的观察患者的药物皮试、静脉穿刺和体征检测等,两组的患者都需要在良好的环境中接受治疗,这样充分的保证患儿能够实现无菌的操作,减少发生感染的频率,防止并发症的现象出现。
护理的工作人员还要加强巡视工作,如果发现患儿出现不良的反映要及时的进行治疗,做好预防工作,在工作过程中工作人员还要做好交接班和护理记录工作,按照三查七对的方法实施工作,最大程度的做好患儿的护理工作。
在两组的患儿完成护理工作之后,要采用病情记录和对患者进行问卷调查,来分析两种护理方法的治疗效果,让两组患儿家属都对护理工作满意度做出评价。
2、儿科护理中留置针的具体应用
在进行留置针工作中,首先要以穿刺点消毒常规消毒皮肤,范围是在穿刺点为中心直径6-8厘米,然后在按照标准来实施穿刺工作,用食指与拇指把留置针的针柄握紧,让针柄和患者静脉之间的角度设置为十五度和三十度之间。
然后把针刺入,在回血状态良好的情况下后退针芯1-2mm再将外套管送入血管中,通过左手把留置针外套管固定住,在用右手把针心拔出来,最后用透明的敷贴规定留置针的时间,采用正确的封管操作能够防止并发症的发生。
在封管工作中首先要注意一定是采用正压封管,将封管液3-5ml从肝素帽的处的输液针头内缓慢推注2-3ml,再边推余液边拔出输液针头,这样才能最大程度的保证管腔呈现一个充满的状态。最后留置针保留的时间是4d左右。
在留置针工作结束后,护理工作也是非常重要的,其关系着患儿是否会引起并发症和感染的现象发生,所以在护理工作中要使用无菌操作,随时观察患者的情况,如果发生红肿、干燥、渗出的情况立即采取相应的措施。
3、结果
经过对比发现静脉留置针的护理效果较好,最后通过患儿家属对两种护理方式进行评分,静脉留置针的护理得到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并且两组实验的并发症发生率观察组明显的低于对照组。
静脉留置针的应用能够有效的节省成本,减少患儿的疼痛,并且穿刺的成功率较高,所以静脉留置针的护理效果更为理想。
4、讨论
在儿科护理中采用静脉留置针的护理效果明显比常规的穿刺要好的,但是在静脉留置针护理中要加强预防和消毒工作,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概率,防止出现感染、堵管的现象发生,发生堵管的现象多数是因为血液把留置针堵塞了。
最终药物没有办法进入到体内中,静脉炎很容以导致患者的血管脆弱,所以密切的观察和护理对患儿的健康有着很重要的作用,在静脉留置针护理工作中,要选择和患儿符合的穿刺部位和型号,工作人员的手法尽量要熟练。
这样能够充分的减少患儿的痛苦,在穿刺过程中要最大程度的保证针头无菌和对皮肤的消毒,在留置工作结束后要观察患者的病情现象,充分的预防并发症现象的发生,只有把静脉留置针的方法做好。
才能最大程度的提高静脉留置针的临床价值。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也在逐渐提高,这就导致家长对医院的要求更高,在穿刺治疗中多数要求一次性穿刺的成功,所以采用静脉留置针的护理方法。
能够实现穿刺成功率较高,并且比较容易固定,最大程度的减少了患儿的疼痛,最大限度的提高了工作效率和质量,工作人员除了做好巡视工作,还要加大和患儿的沟通交流,减少患儿的心理压力。
5、总结
总之,静脉留置针的应用效果是非常理想的,能够有效的减轻患者的疼痛,减少成本的支出,但是在静脉留置针护理工作中要做好消毒工作,采取无菌的操作流程,最大程度的减少并发症现象的发生。
护理本科毕业论文:
摘要
目的:探析儿科护理中静脉留置针的应用效果。
方法:选取我院50例儿科的患儿,随机性质的把患儿分为两组,分别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其中观察组使用静脉留置针的方法,对照组使用常规的静脉穿刺护理的方法,然后通过观察来对比两组患儿的护理效果和现象。
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无论是在操作技能和并发症等方面都有着明显差异。观察组的应用效果明显的比对照组要好,有着很强的护理效果,能够更好的促进儿科的患儿的治疗,有着良好的临床推广意义。
关键词:儿科护理;静脉留置针;应用效果
静脉留置针被广泛的应用在临床护理中,尤其是对于儿科的护理,静脉留置针有着良好的治疗效果,静脉留置针是让患者实现静脉输液的目的,使用静脉留置针的患者大多部分是需要实施长期治疗的、静脉补液、静脉穿刺比较困难的。
能够有效的改善此类患者的病情,促进患者更好的痊愈。静脉留置针相对于静脉穿刺有着多项的优势,包括操作流程简单、不容易穿破血管、套管较为柔软、在静脉中留置的实践较长等优势。
1、资料和方法
一般资料选取
我院儿科患儿50例,其中分为两组,分别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5例患儿,其中男患儿有26例,女患儿有24例,年龄在5到11岁之间,患儿的住院时间都是在10到20天之间。
两组患儿在性别、住院时间、年龄上没有明显的差异,可以作为对比的对象,完全符合规定。两组患者在进行穿刺治疗之前都要做好消毒工作,充分的保证患儿的身体健康。
方法
观察组的患儿在治理过程中采用的是静脉留置针,而对照组在治疗过程中采用的是传统的静脉穿刺治疗,常规静脉穿刺护理中首先是对患者实施皮试和体征的检测,最后在完成输液后进行拔针。
而观察组的患者实施静脉留置针的时候要充分的观察患者的药物皮试、静脉穿刺和体征检测等,两组的患者都需要在良好的环境中接受治疗,这样充分的保证患儿能够实现无菌的操作,减少发生感染的频率,防止并发症的现象出现。
护理的工作人员还要加强巡视工作,如果发现患儿出现不良的反映要及时的进行治疗,做好预防工作,在工作过程中工作人员还要做好交接班和护理记录工作,按照三查七对的方法实施工作,最大程度的做好患儿的护理工作。
在两组的患儿完成护理工作之后,要采用病情记录和对患者进行问卷调查,来分析两种护理方法的治疗效果,让两组患儿家属都对护理工作满意度做出评价。
2、儿科护理中留置针的具体应用
在进行留置针工作中,首先要以穿刺点消毒常规消毒皮肤,范围是在穿刺点为中心直径6-8厘米,然后在按照标准来实施穿刺工作,用食指与拇指把留置针的针柄握紧,让针柄和患者静脉之间的角度设置为十五度和三十度之间。
然后把针刺入,在回血状态良好的情况下后退针芯1-2mm再将外套管送入血管中,通过左手把留置针外套管固定住,在用右手把针心拔出来,最后用透明的敷贴规定留置针的时间,采用正确的封管操作能够防止并发症的发生。
在封管工作中首先要注意一定是采用正压封管,将封管液3-5ml从肝素帽的处的输液针头内缓慢推注2-3ml,再边推余液边拔出输液针头,这样才能最大程度的保证管腔呈现一个充满的状态。最后留置针保留的时间是4d左右。
在留置针工作结束后,护理工作也是非常重要的,其关系着患儿是否会引起并发症和感染的现象发生,所以在护理工作中要使用无菌操作,随时观察患者的情况,如果发生红肿、干燥、渗出的情况立即采取相应的措施。
3、结果
经过对比发现静脉留置针的护理效果较好,最后通过患儿家属对两种护理方式进行评分,静脉留置针的护理得到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并且两组实验的并发症发生率观察组明显的低于对照组。
静脉留置针的应用能够有效的节省成本,减少患儿的疼痛,并且穿刺的成功率较高,所以静脉留置针的护理效果更为理想。
4、讨论
在儿科护理中采用静脉留置针的护理效果明显比常规的穿刺要好的,但是在静脉留置针护理中要加强预防和消毒工作,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概率,防止出现感染、堵管的现象发生,发生堵管的现象多数是因为血液把留置针堵塞了。
最终药物没有办法进入到体内中,静脉炎很容以导致患者的血管脆弱,所以密切的观察和护理对患儿的健康有着很重要的作用,在静脉留置针护理工作中,要选择和患儿符合的穿刺部位和型号,工作人员的手法尽量要熟练。
这样能够充分的减少患儿的痛苦,在穿刺过程中要最大程度的保证针头无菌和对皮肤的消毒,在留置工作结束后要观察患者的病情现象,充分的预防并发症现象的发生,只有把静脉留置针的方法做好。
才能最大程度的提高静脉留置针的临床价值。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也在逐渐提高,这就导致家长对医院的要求更高,在穿刺治疗中多数要求一次性穿刺的成功,所以采用静脉留置针的护理方法。
能够实现穿刺成功率较高,并且比较容易固定,最大程度的减少了患儿的疼痛,最大限度的提高了工作效率和质量,工作人员除了做好巡视工作,还要加大和患儿的沟通交流,减少患儿的心理压力。
5、总结
总之,静脉留置针的应用效果是非常理想的,能够有效的减轻患者的疼痛,减少成本的支出,但是在静脉留置针护理工作中要做好消毒工作,采取无菌的操作流程,最大程度的减少并发症现象的发生。
医学论文是科技论文的一个分支学科,是报道自然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创新性工作成果的论说 文章 ,是阐述原始研究结果并公开发表的书面 报告 。医学论文格式由以下6部分组成:论文题目;作者署名、工作单位和邮编;摘要(目的、 方法 、结果、结论);关健词;正文(资料与方法、结果、结论)参考文献。
[摘要] 静脉留置针其操作简单,安全方便,既解决了患者反复穿刺的痛苦,保护了静脉,又减轻了护士的护理工作量,适合于老年人患者及无自主意识的患者,特别是危重患者,可随时打开静脉通道及早用药,提高抢救成功率。
[关键词] 静脉留置针;操作方法;封管技术;护理
1临床资料
2005年1月至2005年12月,我科共对68例患者采用了静脉留置针,年龄48岁~84岁,肺气肿34例,肺心病28例,哮喘6例。均取得了满意效果。
2操作方法
穿刺方法
穿刺前先将输液器空气排至过滤器,检查并打开留置针,然后将输液器针头直接插入留置针肝素帽内,再次排尽空气。常规消毒穿刺部位皮肤,操作者右手持留置针与皮肤呈15°~30°刺入皮下血管内,见回血后压低角度(约5°~15°)再进 cm,左手退出针芯少许,右手将外套管送入血管内,要边退针芯边置入外套管,这样避免了针芯触及血管壁,外套管对针芯有支撑作用,可顺利通过皮肤,提高穿刺成功率。
血管及留置针型号的选择
对使用静脉留置针的患者宜选用相对粗直、有弹性、血流丰富无静脉瓣、避开关节且易于固定的血管。下肢静脉血栓的发生率是上肢静脉的3倍,一般情况应用上肢静脉,在不影响输液速度的前提下应选细短的留置针,相对小号的留置针进入血管后漂浮在血管中,减少机械磨擦对血管内壁的损伤,从而降低机械性静脉炎及血栓静脉炎的发生。
3封管技术
封管是留置针成功的关键,封管液浓度配置合理,封管方法得当可延长置管时间。
封管液的选择
留置针封管液主要有稀释的肝素钠盐水及生理盐水,目前认为肝素钠盐水优于生理盐水。肝素钠盐水封管液的配置方法是:用的生理盐水250 ml联合肝素钠 U。
封管方法
输液完毕,用注射器抽取肝素钠配制液3 ml,常规消毒肝素帽,将注射器针头刺入肝素帽内3 mm~5 mm,缓慢推注,边推边退,推注2 mm~ mm,余 mm~1 mm即全部拔出针头,完成封管。封管后再启用时必须先抽回血,见回血后才能接上补液,不可用注射器用力将血凝块推入血管内,以免发生堵塞。 4留置针留置时间
留置针在无静脉炎发生时,5 d作为常规留置[3]。每2 d更换1次留置针护贴,进针处用碘伏擦拭消毒。如护贴内有渗液、渗血、出汗、空气等即予更换,操作时注意各环节的严格无菌,提高穿刺成功率。输液对血管的刺激性较强的药物前后应用生理盐水冲管,这样可减少静脉炎的发生,延长置管时间。
5护理
在行留置针前应对患者和家属说明置管的目的、重要性及必要性,做好解释工作,取得患者合作。在留置针使用期间,翻身、活动时要注意保护好留置针,保持穿刺部位清洁、干燥、防止脱出、污染或液体渗漏等。
操作技术要熟练,穿刺前检查好套管针,正确选择血管,输液器每日更换1次。每次注药、输液应严格无菌操作,液体滴完后要及时封管,并关好留置针小调节夹,以防引起空气栓塞,肝素帽应用无菌纱布包裹,并用胶布固定好。封管液只能当天配制使用,封管注射器1人1具。
凡放置留置针的患者应及时巡视,进行床头交接班,注意观察患者体温有无变化,穿刺点有无红肿或青紫等现象。询问患者有无不适,如有异常疼痛及时拔管,拔管后应用干棉签压迫5 min,无出血后方可离去。
封管后注意观察管腔内有无回血,若有回血且量较多者,可用注入生理盐水10 ml,再用肝素钠稀释液封管,以免管腔阻塞。
留置针放置时间最好不超过7 d,以防药液长期刺激血管造成静脉炎。若出现穿刺部位红、肿、热、痛则表示有静脉炎发生,应立即拔出留置针,并给予50%硫酸镁持续热敷24 h~36 h,局部涂抗生素软膏。
输液完毕后,应妥善固定留置针,避免脱出。为了更好地将留置针应用于临床,实施于患者,我们要不断地探索、不断 总结 工作 经验 ,为患者提供安全舒适的护理,从而提高护纚临床医学 静脉留置针的临床应用与护理_临床医学论文(2)欢迎您访问范,文,家}硇?屎椭柿俊�
参考文献:
[1]代莉莉.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及护理进展[J].实用护理杂志,2002,18(2):55.
[2]饶庆华,等.小儿静脉留置针封管效果的观察[J].中华护理杂志,2000,35(10):624.
[3]李小燕,刘洋.套管针常规留置时间的探讨[J].中华护理杂志,2000,35(5):300?301.
新形势下,社会对儿科护理学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为进一步提高高职院校儿科护理学教学质量,满足社会对儿科护理人才的需求,迫切需要对儿科护理学进行教学改革的探索,开拓新 方法 、探索新路子。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儿科护理学论文,供大家参考。
儿科护理学论文 范文 一:儿科护理中静脉留置针探析
【摘要】目的:探析儿科护理中静脉留置针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50例儿科的患儿,随机性质的把患儿分为两组,分别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其中观察组使用静脉留置针的方法,对照组使用常规的静脉穿刺护理的方法,然后通过观察来对比两组患儿的护理效果和现象。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无论是在操作技能和并发症等方面都有着明显差异。观察组的应用效果明显的比对照组要好,有着很强的护理效果,能够更好的促进儿科的患儿的治疗,有着良好的临床推广意义。
【关键词】儿科护理;静脉留置针;应用效果
静脉留置针被广泛的应用在临床护理中,尤其是对于儿科的护理,静脉留置针有着良好的治疗效果,静脉留置针是让患者实现静脉输液的目的,使用静脉留置针的患者大多部分是需要实施长期治疗的、静脉补液、静脉穿刺比较困难的现象,能够有效的改善此类患者的病情,促进患者更好的痊愈。静脉留置针相对于静脉穿刺有着多项的优势,包括操作流程简单、不容易穿破血管、套管较为柔软、在静脉中留置的实践较长等优势。
1资料和方法
一般资料选取
我院儿科患儿50例,其中分为两组,分别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5例患儿,其中男患儿有26例,女患儿有24例,年龄在5到11岁之间,患儿的住院时间都是在10到20天之间,两组患儿在性别、住院时间、年龄上没有明显的差异,可以作为对比的对象,完全符合规定。两组患者在进行穿刺治疗之前都要做好消毒工作,充分的保证患儿的身体健康。
方法
观察组的患儿在治理过程中采用的是静脉留置针,而对照组在治疗过程中采用的是传统的静脉穿刺治疗,常规静脉穿刺护理中首先是对患者实施皮试和体征的检测,最后在完成输液后进行拔针,而观察组的患者实施静脉留置针的时候要充分的观察患者的药物皮试、静脉穿刺和体征检测等,两组的患者都需要在良好的环境中接受治疗,这样充分的保证患儿能够实现无菌的操作,减少发生感染的频率,防止发生并发症的现象出现。护理的工作人员还要加强巡视工作,如果发现患儿出现不良的反映要及时的进行治疗,做好预防工作,在工作过程中工作人员还要做好交接班和护理记录工作,按照三查七对的方法实施工作,最大程度的做好患儿的护理工作,在两组的患儿完成护理工作之后,要采用病情记录和对患者进行问卷调查,来分析两种护理方法的治疗效果,让两组患儿家属都对护理工作满意度做出评价。
2儿科护理中留置针的具体应用
在进行留置针工作中,首先要以穿刺点消毒常规消毒皮肤,范围是在穿刺点为中心直径6-8厘米,然后在按照标准来实施穿刺工作,用食指与拇指把留置针的针柄握紧,让针柄和患者静脉之间的角度设置为十五度和三十度之间,然后把针刺入,在回血状态良好的情况下后退针芯1-2mm再将外套管送入血管中,通过左手把留置针外套管固定住,在用右手把针心拔出来,最后用透明的敷贴规定留置针的时间,采用正确的封管操作能够防止并发症的发生,在封管工作中首先要注意一定是采用正压封管,将封管液3-5ml从肝素帽的处的输液针头内缓慢推注2-3ml,再边推余液边拔出输液针头,这样才能最大程度的保证管腔呈现一个充满的状态。最后留置针保留的时间是4d左右。在留置针工作结束后,护理工作也是非常重要的,其关系着患儿是否会引起并发症和感染的现象发生,所以在护理工作中要使用无菌操作,随时观察患者的情况,如果发生红肿、干燥、渗出的情况立即采取相应的 措施 。
3结果
经过对比发现静脉留置针的护理效果较好,最后通过患儿家属对两种护理方式进行评分,静脉留置针的护理得到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并且两组实验的并发症发生率观察组明显的低于对照组。静脉留置针的应用能够有效的节省成本,减少患儿的疼痛,并且穿刺的成功率较高,所以静脉留置针的护理效果更为理想。
4讨论
在儿科护理中采用静脉留置针的护理效果明显比常规的穿刺要好的,但是在静脉留置针护理中要加强预防和消毒工作,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概率,防止出现感染、堵管的现象发生,发生堵管的现象多数是因为血液把留置针堵塞了,最终药物没有办法进入到体内中,静脉炎很容以导致患者的血管脆弱,所以密切的观察和护理对患儿的健康有着很重要的作用,在静脉留置针护理工作中,要选择和患儿符合的穿刺部位和型号,工作人员的手法尽量要熟练,这样能够充分的减少患儿的痛苦,在穿刺过程中要最大程度的保证针头无菌和对皮肤的消毒,在留置工作结束后要观察患者的病情现象,充分的预防并发症现象的发生,只有把静脉留置针的方法做好,才能最大程度的提高静脉留置针的临床价值。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也在逐渐提高,这就导致家长对医院的要求更高,在穿刺治疗中多数要求一次性穿刺的成功,所以采用静脉留置针的护理方法,能够实现穿刺成功率较高,并且比较容易固定,最大程度的减少了患儿的疼痛,最大限度的提高了工作效率和质量,工作人员除了做好巡视工作,还要加大和患儿的沟通交流,减少患儿的心理压力。
5 总结
总之,静脉留置针的应用效果是非常理想的,能够有效的减轻患者的疼痛,减少成本的支出,但是在静脉留置针护理工作中要做好消毒工作,采取无菌的操作流程,最大程度的减少并发症现象的发生。静脉留置针在儿科的护理工作中有着十分理想的效果,具有良好的临床推广意义。
参考文献
[1]盛敬伊,史囯晶,苏丹.静脉留置针在儿科护理中的应用及体会[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3,7(22)
[2]叶秋棠.静脉留置针在儿科护理中的应用与体会[J].医学信息,2014,(24)
[3]张爱萍.静脉留置针在儿科护理中的应用[J].医学信息,2014,(24)
[4]周凌芸.小儿静脉留置针两种固定方法的效果观察[A].2012全国儿科护理学术交流会 议论文 集[C].2012
[5]黄长桂.大隐静脉留置针在儿科护理中的应用观察[J].大家健康(下旬版),2014,(1)
[6]闻云.静脉留置针在儿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中外医疗,2014,(33)
儿科护理学论文范文二:PDCA循环管理对儿科护理质量的作用
摘要 目的:观察并探讨PDCA循环管理在提升儿科护理质量方面的作用。方法:选取2013年4月~2014年3月来我院就诊的患儿300例设为试验组,采用PDCA循环护理管理方法护理;将2012年4月~2013年3月使用常规护理方法的就诊患儿300例设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儿对护理质量的满意程度、护理质量评分结果和护理过程中并发症或院内感染发生率。结果:对照组患儿对护理质量满意度低于试验组;两组患儿的护理质量评分比较,试验组得分高于对照组;对照组患儿发生并发症或院内感染例数高于试验组。结论:PDCA循环管理能够明显提高儿科护理质量,帮助患儿尽快恢复健康,提高生活质量,值得在儿科护理工作中推广使用。
关键词 PDCA;儿科;护理质量
PDCA循环管理由美国质量管理专家戴明博士最先提出,作为一种科学程序进行全面质量管理[1]。全面质量管理活动的整体过程包括质量计划的制定和组织实现,这个过程就是PDCA循环,不停顿地周而复始地运行着。PDCA是 英语单词 plan(计划)、do(执行)、check(检查)和act(纠正)的首字母的缩写,并按照该顺序进行质量管理,循环不止地进行下去[2-3]。近年来,PDCA从 企业管理 被引入护理工作中,作为提高护理质量的一种策略被施行着[4]。我院将PDCA循环管理应用于儿科,对儿科护理质量的提高作用明显,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4月~2014年3月300例来我院接受治疗的患儿作为试验组,其中男139例,女161例;年龄~4岁,平均(±)岁。将2012年4月~2013年3月未实施PDCA管理的300例患儿设为对照组,其中男166例,女134例;年龄~4岁,平均(±)岁。两组患儿年龄、性别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具有可比性。由于患儿年幼,不具有判断能力,其知情同意书由法定监护人签署。
护理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试验组采用PD-CA循环管理方法进行护理。整个管理过程共包括4个阶段,分别为计划阶段、执行阶段、检查阶段和处理阶段,具体如下:
(计划阶段)将护理人员分成多个质量监控小组,负责检查不同项目。资源分配时应注意儿科疾病高峰期的预测,合理安排人力资源和物资,在流行病暴发时,可以及时有效的应对;注意高低年资护士的合理分配,以便工作中能够实现互相监督和以老带新的作用等。设置工作目标,包括以《儿科护理学》为基础增强业务知识;高年资护士带领低年资护士,加强护理技术训练,严格遵守无菌原则,提高小儿头皮静脉穿刺成功率;增强工作人员法律意识和观念,并增加法律学习;做好新生儿护理,保持环境温馨舒适,符合配套设施、灯光、温度和湿度的要求,护理人员增加婴儿抚触技能的训练;提高护理人员与 儿童 的沟通技巧等。根据目标制订详细实行方案、效果预估、进程安排、负责人、施行人和具 体操 作方法等。
(执行阶段)践行计划阶段制订工作方案。每个人都参与到质量监控的管理活动中,并在工作中发扬护理人员应具备的责任感和团队合作精神。儿科患儿年龄较小,因此护理人员应主动、全程、热情地为患儿及家属提供护理服务,消除患儿对新环境的不适与紧张,建立治病信心和彼此之间的信任。执行阶段按照计划和时间、数量和质量等要求,认真落实各自的工作。注意培训护理人员的工作能力和素养,监督护理人员按照标准操作方法进行护理工作。以免影响执行结果。
(检查阶段)该阶段的工作主要是检查制定的 工作计划 的施行情况,每日检查工作完成质量,和预估效果做对比,以保证质量监控小组成员每天的工作都能达到指定目标,发现执行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纠正,保证工作进展顺利。对于护理的一些细节应注意加强关注,如床头卡粘贴醒目、及时,住院患儿头皮静脉置管的清洁护理等。护士长每月检查整体工作,并作出指导和纠正,避免因为人员疏忽而产生了差错。
(处理阶段)召开座谈会,质量监控小组总结每个月的工作,反省工作完成状况,总结工作中出现的不恰当之处或是错误之处,并制订出改进的方案,以便在下一个月的工作中进行改善。成员之间进行沟通交流,推广个人积累的 经验 、教训,对彼此工作产生警示作用或者指导意义。对于不能个人解决的问题,小组应该共同讨论,根据本月的工作情况,帮助制订下一个月的改善方案和工作目标,促进护理工作质量得到不断的提升。以上4个阶段并不是单独存在的,而是互相紧密联系着的。实际工作中4个阶段在不断的循环操作着。
评价标准
对护理质量满意度考量满意度时应包含以下评价元素,分别是护士的技能操作能力、护理人员服务态度和健康宣教情况等。制作调查问卷,并在患儿出院前,请患儿监护人填写。满意度分为3个等级,分别为满意、比较满意和不满意。护理质量的总体满意度为满意和比较满意两项的总和。
护理质量
(1)护理质量评分。质量监控小组对两组患儿基础护理管理、特级护理管理、急救物品管理、消毒隔离管理、护理文件管理、健康宣教管理、院内感染发生管理等各条项目制定出符合情况的护理质量控制标准。质量监控小组参考该护理质量控制标准对各项指标进行评分。
(2)护理中并发症或感染发生率。记录护理过程中,两组患儿并发症发生例数。
统计学处理
使用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的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取χ2校验,等级资料的比较采用Wilcoxon秩和检验。检验水准α=。
2讨论
传统护理方法中,护理人员只是简单的在患者入院时介绍住院环境和规则、监测生命体征、出院前对患者进行健康 教育 等基本工作[5]。工作过程中护理人员的意识、专业素养和环境等因素的缺陷常会降低护理质量,不利于患儿的治疗工作。在PDCA循环管理中,增强监控护理质量的力度,督促每个护理工作人员的工作,强化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环节等,改善了护理人员的意识、专业技能、住院环境等[6],做到:
(1)督促护理工作人员端正态度,积极投入工作。
(2)通过考核,强化护理人员基本操作技术,积累经验,培养其应对较复杂情况的能力。
(3)提高护理人员对护理工作的重视程度,帮助其端正工作态度[7-8]。
(4)提高护理人员对各类问题和流行病高峰等的预防意识。
(5)培养护理工作人员的法律保护意识。
(6)提高医院整体对疾病控制和预防的能力[9-11]。结果显示,试验组护理质量满意度比对照组高,护理质量评分也高于对照组,护理中并发症发生率试验组低于对照组。综上所述,PDCA循环能够显著提高儿科护理质量,值得在儿科护理工作中推广和使用,更好地帮助患儿恢复健康,提高患儿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王莉,李敏.PDCA循环管理在痰培养标本中的应用[J].中华全科医学,2013,11(10):1627-1628.
[2]张艳军.PDCA循环在医院科技档案管理中的应用[J].河北医学,2012,18(4):564-565.
[3]申慧丽.PDCA循环管理在儿科护理交接班中的应用[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28):542-543.
[4]朱军艺,张春琼,陈丽明,等.PDCA循环管理对肾多发结石经皮肾镜超声碎石术后肾造瘘管患者的影响[J].中国伤残医学,2014,22(6):828-829.
[5]李欣欣.PDCA循环对提高乳腺癌术后肢体功能的作用[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12,18(2):178-180.
[6]王丽华,缪滔,朱玲凤,等.运用PDCA模式管理病区环境[J].中华护理杂志,2011,46(9):893-895.
[7]肖秀丽.PDCA循环圈在医院感染管理中的应用[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0,20(11):1621.
[8]改芝,李庆安,李爱敏.PDCA循环在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医院感染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新生儿杂志,2011,26(4):262-263.
[9]王素娟,张海莹,黄国英.PDCA循环在我院管理考核体系建立和实践中的应用[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13,29(2):156-158.
[10]宋丹,孙秋华.PDCA循环法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进展[J].包头医学院学报,2013,29(6):147-149.
[11]庄素芳,霍殿琴.隐患查找制度并PDCA管理法在护理风险管理中的应用[J].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12,36(1):98-100.
儿科护理学论文范文相关 文章 :
1. 儿科论文范文
2. 本科护理论文范文精选
3. 本科护理论文范文
4. 免费护理论文范文下载
5. 护士论文范文
6. 电大护理本科论文范文
护理本科毕业论文:
摘要
目的:探析儿科护理中静脉留置针的应用效果。
方法:选取我院50例儿科的患儿,随机性质的把患儿分为两组,分别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其中观察组使用静脉留置针的方法,对照组使用常规的静脉穿刺护理的方法,然后通过观察来对比两组患儿的护理效果和现象。
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无论是在操作技能和并发症等方面都有着明显差异。观察组的应用效果明显的比对照组要好,有着很强的护理效果,能够更好的促进儿科的患儿的治疗,有着良好的临床推广意义。
关键词:儿科护理;静脉留置针;应用效果
静脉留置针被广泛的应用在临床护理中,尤其是对于儿科的护理,静脉留置针有着良好的治疗效果,静脉留置针是让患者实现静脉输液的目的,使用静脉留置针的患者大多部分是需要实施长期治疗的、静脉补液、静脉穿刺比较困难的。
能够有效的改善此类患者的病情,促进患者更好的痊愈。静脉留置针相对于静脉穿刺有着多项的优势,包括操作流程简单、不容易穿破血管、套管较为柔软、在静脉中留置的实践较长等优势。
1、资料和方法
一般资料选取
我院儿科患儿50例,其中分为两组,分别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5例患儿,其中男患儿有26例,女患儿有24例,年龄在5到11岁之间,患儿的住院时间都是在10到20天之间。
两组患儿在性别、住院时间、年龄上没有明显的差异,可以作为对比的对象,完全符合规定。两组患者在进行穿刺治疗之前都要做好消毒工作,充分的保证患儿的身体健康。
方法
观察组的患儿在治理过程中采用的是静脉留置针,而对照组在治疗过程中采用的是传统的静脉穿刺治疗,常规静脉穿刺护理中首先是对患者实施皮试和体征的检测,最后在完成输液后进行拔针。
而观察组的患者实施静脉留置针的时候要充分的观察患者的药物皮试、静脉穿刺和体征检测等,两组的患者都需要在良好的环境中接受治疗,这样充分的保证患儿能够实现无菌的操作,减少发生感染的频率,防止并发症的现象出现。
护理的工作人员还要加强巡视工作,如果发现患儿出现不良的反映要及时的进行治疗,做好预防工作,在工作过程中工作人员还要做好交接班和护理记录工作,按照三查七对的方法实施工作,最大程度的做好患儿的护理工作。
在两组的患儿完成护理工作之后,要采用病情记录和对患者进行问卷调查,来分析两种护理方法的治疗效果,让两组患儿家属都对护理工作满意度做出评价。
2、儿科护理中留置针的具体应用
在进行留置针工作中,首先要以穿刺点消毒常规消毒皮肤,范围是在穿刺点为中心直径6-8厘米,然后在按照标准来实施穿刺工作,用食指与拇指把留置针的针柄握紧,让针柄和患者静脉之间的角度设置为十五度和三十度之间。
然后把针刺入,在回血状态良好的情况下后退针芯1-2mm再将外套管送入血管中,通过左手把留置针外套管固定住,在用右手把针心拔出来,最后用透明的敷贴规定留置针的时间,采用正确的封管操作能够防止并发症的发生。
在封管工作中首先要注意一定是采用正压封管,将封管液3-5ml从肝素帽的处的输液针头内缓慢推注2-3ml,再边推余液边拔出输液针头,这样才能最大程度的保证管腔呈现一个充满的状态。最后留置针保留的时间是4d左右。
在留置针工作结束后,护理工作也是非常重要的,其关系着患儿是否会引起并发症和感染的现象发生,所以在护理工作中要使用无菌操作,随时观察患者的情况,如果发生红肿、干燥、渗出的情况立即采取相应的措施。
3、结果
经过对比发现静脉留置针的护理效果较好,最后通过患儿家属对两种护理方式进行评分,静脉留置针的护理得到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并且两组实验的并发症发生率观察组明显的低于对照组。
静脉留置针的应用能够有效的节省成本,减少患儿的疼痛,并且穿刺的成功率较高,所以静脉留置针的护理效果更为理想。
4、讨论
在儿科护理中采用静脉留置针的护理效果明显比常规的穿刺要好的,但是在静脉留置针护理中要加强预防和消毒工作,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概率,防止出现感染、堵管的现象发生,发生堵管的现象多数是因为血液把留置针堵塞了。
最终药物没有办法进入到体内中,静脉炎很容以导致患者的血管脆弱,所以密切的观察和护理对患儿的健康有着很重要的作用,在静脉留置针护理工作中,要选择和患儿符合的穿刺部位和型号,工作人员的手法尽量要熟练。
这样能够充分的减少患儿的痛苦,在穿刺过程中要最大程度的保证针头无菌和对皮肤的消毒,在留置工作结束后要观察患者的病情现象,充分的预防并发症现象的发生,只有把静脉留置针的方法做好。
才能最大程度的提高静脉留置针的临床价值。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也在逐渐提高,这就导致家长对医院的要求更高,在穿刺治疗中多数要求一次性穿刺的成功,所以采用静脉留置针的护理方法。
能够实现穿刺成功率较高,并且比较容易固定,最大程度的减少了患儿的疼痛,最大限度的提高了工作效率和质量,工作人员除了做好巡视工作,还要加大和患儿的沟通交流,减少患儿的心理压力。
5、总结
总之,静脉留置针的应用效果是非常理想的,能够有效的减轻患者的疼痛,减少成本的支出,但是在静脉留置针护理工作中要做好消毒工作,采取无菌的操作流程,最大程度的减少并发症现象的发生。
论文的题目在一篇儿科医学论文中有一半文的作用,起着重要的作用,一个好的题目是一篇论文的开始。下面是我带来的关于儿科医学论文题目的内容,欢迎阅读参考! 儿科医学论文题目(一) 1.儿科护理 2.浅谈儿科护理的临床带教 3.儿科护理临床带教的几点体会 4.儿科护理临床带教的问题与对策 5.儿科护理临床实习教学质量影响因素分析及处理对策 6.儿科护理学 7.儿科护理临床教学探讨 8.儿科护理临床带教中常遇到的问题及对策 9.儿科护理临床见习教学改革体会 10.以问题为中心的儿科护理临床教学改革 11.儿科临床护理带教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12.儿科临床护理教学的几点体会 13.临床见习儿科护理学 教学 方法 中的体会 14.如何做好儿科临床护理教学 15.优质护理在儿科临床护理的应用 16.儿科临床护理中安全用药管理的体会 17.人性化服务在儿科临床护理实践中的运用 18.预防和处理儿科临床护理纠纷的思考 19.儿科护理记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0.临床儿科心理护理体会点滴 儿科医学论文题目(二) 1.小儿科急腹症患者的诊断与治疗对策 2.我国现代小儿科创始人之一、著名小儿肛肠外科专家李正教授 3.小儿科实习护士岗前培训体会 4.小儿科年轻护士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5.基础加单次硬膜外与单纯基础麻醉在小儿科手术中的作用比较 6.腹腔镜在小儿科的临床应用分析 7.小儿科大 文化 ——上海博物馆手工活动 教育 实践 8.小儿科5年住院病人病种构成分析 9.小儿科病房内鲍氏不动杆菌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 10.静脉留置针在小儿科输液中应用及护理 11.小儿科学家建议婴儿睡在婴儿床上 12.我院2011年小儿科抗菌药物处方和医嘱点评结果分析 13.小儿科的“超级医生”——专访香港著名儿科医生李家仁 14.中华医学会小儿外科学分会第7届常务委员会议召开 15.把根留住——记泰兴市后营村小儿科医生张留贯 16.全国小儿外科临床科研设计与SCI论文写作培训班 17.输液泵推注20%甘露醇在小儿病毒性脑炎中的应用 18.足内旋与足外旋 19.针刺配合走罐治疗青少年失眠症128例临床观察 20. 儿童 慢性骨髓炎应用抗感染活性骨Ⅰ期植骨治疗的疗效评价 儿科医学论文题目(三) 1. 出生后低体重消化道畸形患儿围手术期血小板监测的临床意义 2. 腹腔镜手术治疗1岁以内婴儿食管裂孔疝 3. 肾母细胞瘤复发和转移后的再手术治疗 4. 新生儿皮下坏疽153例 5. 儿童左髂窝软骨瘤一例 6. Ponseti方法治疗先天性马蹄内翻足复发的原因分析及对策 7. 三种黄疸测量仪器对新生儿胆红素测定的比较 8. 功能性便秘儿童粪便短链脂肪酸的气相色谱分析及临床意义 9. 正常婴儿不同体位Graf法髋关节超声波检查及其临床意义 10. 浙江省儿童医院泌尿外科 11. 右髋部疼痛伴活动受限 12. 直肠肛门抑制反射诊断先天性巨结肠符合率的临床分析 13. 在小儿外科护理中谈人性化服务运用 14. 儿童脊柱侧弯的三点矫正支架治疗 15. 正常儿童Staccato尿流曲线分析 16. 包皮包茎,从小抓起——访珠江医院小儿外科杨六成教授 17. 肠脂垂炎和网膜梗塞症 18. 应用并指分离器治疗儿童并指畸形 19. 51/2号针头与7号针头在静脉输液中的效果评价 20. 晚期肾母细胞瘤的术前治疗 21. 正常男性阴茎生长发育调查 22. 儿童睾丸附件扭转的保守治疗指征 猜你喜欢: 1. 探讨儿科护理论文范文 2. 浅谈儿科医学论文范文 3. 儿科医学论文范文 4. 儿科学医学研究论文综述范文 5. 儿科医学论文投稿
新形势下,社会对儿科护理学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为进一步提高高职院校儿科护理学教学质量,满足社会对儿科护理人才的需求,迫切需要对儿科护理学进行教学改革的探索,开拓新 方法 、探索新路子。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儿科护理学论文,供大家参考。
儿科护理学论文 范文 一:儿科护理中静脉留置针探析
【摘要】目的:探析儿科护理中静脉留置针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50例儿科的患儿,随机性质的把患儿分为两组,分别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其中观察组使用静脉留置针的方法,对照组使用常规的静脉穿刺护理的方法,然后通过观察来对比两组患儿的护理效果和现象。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无论是在操作技能和并发症等方面都有着明显差异。观察组的应用效果明显的比对照组要好,有着很强的护理效果,能够更好的促进儿科的患儿的治疗,有着良好的临床推广意义。
【关键词】儿科护理;静脉留置针;应用效果
静脉留置针被广泛的应用在临床护理中,尤其是对于儿科的护理,静脉留置针有着良好的治疗效果,静脉留置针是让患者实现静脉输液的目的,使用静脉留置针的患者大多部分是需要实施长期治疗的、静脉补液、静脉穿刺比较困难的现象,能够有效的改善此类患者的病情,促进患者更好的痊愈。静脉留置针相对于静脉穿刺有着多项的优势,包括操作流程简单、不容易穿破血管、套管较为柔软、在静脉中留置的实践较长等优势。
1资料和方法
一般资料选取
我院儿科患儿50例,其中分为两组,分别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5例患儿,其中男患儿有26例,女患儿有24例,年龄在5到11岁之间,患儿的住院时间都是在10到20天之间,两组患儿在性别、住院时间、年龄上没有明显的差异,可以作为对比的对象,完全符合规定。两组患者在进行穿刺治疗之前都要做好消毒工作,充分的保证患儿的身体健康。
方法
观察组的患儿在治理过程中采用的是静脉留置针,而对照组在治疗过程中采用的是传统的静脉穿刺治疗,常规静脉穿刺护理中首先是对患者实施皮试和体征的检测,最后在完成输液后进行拔针,而观察组的患者实施静脉留置针的时候要充分的观察患者的药物皮试、静脉穿刺和体征检测等,两组的患者都需要在良好的环境中接受治疗,这样充分的保证患儿能够实现无菌的操作,减少发生感染的频率,防止发生并发症的现象出现。护理的工作人员还要加强巡视工作,如果发现患儿出现不良的反映要及时的进行治疗,做好预防工作,在工作过程中工作人员还要做好交接班和护理记录工作,按照三查七对的方法实施工作,最大程度的做好患儿的护理工作,在两组的患儿完成护理工作之后,要采用病情记录和对患者进行问卷调查,来分析两种护理方法的治疗效果,让两组患儿家属都对护理工作满意度做出评价。
2儿科护理中留置针的具体应用
在进行留置针工作中,首先要以穿刺点消毒常规消毒皮肤,范围是在穿刺点为中心直径6-8厘米,然后在按照标准来实施穿刺工作,用食指与拇指把留置针的针柄握紧,让针柄和患者静脉之间的角度设置为十五度和三十度之间,然后把针刺入,在回血状态良好的情况下后退针芯1-2mm再将外套管送入血管中,通过左手把留置针外套管固定住,在用右手把针心拔出来,最后用透明的敷贴规定留置针的时间,采用正确的封管操作能够防止并发症的发生,在封管工作中首先要注意一定是采用正压封管,将封管液3-5ml从肝素帽的处的输液针头内缓慢推注2-3ml,再边推余液边拔出输液针头,这样才能最大程度的保证管腔呈现一个充满的状态。最后留置针保留的时间是4d左右。在留置针工作结束后,护理工作也是非常重要的,其关系着患儿是否会引起并发症和感染的现象发生,所以在护理工作中要使用无菌操作,随时观察患者的情况,如果发生红肿、干燥、渗出的情况立即采取相应的 措施 。
3结果
经过对比发现静脉留置针的护理效果较好,最后通过患儿家属对两种护理方式进行评分,静脉留置针的护理得到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并且两组实验的并发症发生率观察组明显的低于对照组。静脉留置针的应用能够有效的节省成本,减少患儿的疼痛,并且穿刺的成功率较高,所以静脉留置针的护理效果更为理想。
4讨论
在儿科护理中采用静脉留置针的护理效果明显比常规的穿刺要好的,但是在静脉留置针护理中要加强预防和消毒工作,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概率,防止出现感染、堵管的现象发生,发生堵管的现象多数是因为血液把留置针堵塞了,最终药物没有办法进入到体内中,静脉炎很容以导致患者的血管脆弱,所以密切的观察和护理对患儿的健康有着很重要的作用,在静脉留置针护理工作中,要选择和患儿符合的穿刺部位和型号,工作人员的手法尽量要熟练,这样能够充分的减少患儿的痛苦,在穿刺过程中要最大程度的保证针头无菌和对皮肤的消毒,在留置工作结束后要观察患者的病情现象,充分的预防并发症现象的发生,只有把静脉留置针的方法做好,才能最大程度的提高静脉留置针的临床价值。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也在逐渐提高,这就导致家长对医院的要求更高,在穿刺治疗中多数要求一次性穿刺的成功,所以采用静脉留置针的护理方法,能够实现穿刺成功率较高,并且比较容易固定,最大程度的减少了患儿的疼痛,最大限度的提高了工作效率和质量,工作人员除了做好巡视工作,还要加大和患儿的沟通交流,减少患儿的心理压力。
5 总结
总之,静脉留置针的应用效果是非常理想的,能够有效的减轻患者的疼痛,减少成本的支出,但是在静脉留置针护理工作中要做好消毒工作,采取无菌的操作流程,最大程度的减少并发症现象的发生。静脉留置针在儿科的护理工作中有着十分理想的效果,具有良好的临床推广意义。
参考文献
[1]盛敬伊,史囯晶,苏丹.静脉留置针在儿科护理中的应用及体会[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3,7(22)
[2]叶秋棠.静脉留置针在儿科护理中的应用与体会[J].医学信息,2014,(24)
[3]张爱萍.静脉留置针在儿科护理中的应用[J].医学信息,2014,(24)
[4]周凌芸.小儿静脉留置针两种固定方法的效果观察[A].2012全国儿科护理学术交流会 议论文 集[C].2012
[5]黄长桂.大隐静脉留置针在儿科护理中的应用观察[J].大家健康(下旬版),2014,(1)
[6]闻云.静脉留置针在儿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中外医疗,2014,(33)
儿科护理学论文范文二:PDCA循环管理对儿科护理质量的作用
摘要 目的:观察并探讨PDCA循环管理在提升儿科护理质量方面的作用。方法:选取2013年4月~2014年3月来我院就诊的患儿300例设为试验组,采用PDCA循环护理管理方法护理;将2012年4月~2013年3月使用常规护理方法的就诊患儿300例设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儿对护理质量的满意程度、护理质量评分结果和护理过程中并发症或院内感染发生率。结果:对照组患儿对护理质量满意度低于试验组;两组患儿的护理质量评分比较,试验组得分高于对照组;对照组患儿发生并发症或院内感染例数高于试验组。结论:PDCA循环管理能够明显提高儿科护理质量,帮助患儿尽快恢复健康,提高生活质量,值得在儿科护理工作中推广使用。
关键词 PDCA;儿科;护理质量
PDCA循环管理由美国质量管理专家戴明博士最先提出,作为一种科学程序进行全面质量管理[1]。全面质量管理活动的整体过程包括质量计划的制定和组织实现,这个过程就是PDCA循环,不停顿地周而复始地运行着。PDCA是 英语单词 plan(计划)、do(执行)、check(检查)和act(纠正)的首字母的缩写,并按照该顺序进行质量管理,循环不止地进行下去[2-3]。近年来,PDCA从 企业管理 被引入护理工作中,作为提高护理质量的一种策略被施行着[4]。我院将PDCA循环管理应用于儿科,对儿科护理质量的提高作用明显,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4月~2014年3月300例来我院接受治疗的患儿作为试验组,其中男139例,女161例;年龄~4岁,平均(±)岁。将2012年4月~2013年3月未实施PDCA管理的300例患儿设为对照组,其中男166例,女134例;年龄~4岁,平均(±)岁。两组患儿年龄、性别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具有可比性。由于患儿年幼,不具有判断能力,其知情同意书由法定监护人签署。
护理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试验组采用PD-CA循环管理方法进行护理。整个管理过程共包括4个阶段,分别为计划阶段、执行阶段、检查阶段和处理阶段,具体如下:
(计划阶段)将护理人员分成多个质量监控小组,负责检查不同项目。资源分配时应注意儿科疾病高峰期的预测,合理安排人力资源和物资,在流行病暴发时,可以及时有效的应对;注意高低年资护士的合理分配,以便工作中能够实现互相监督和以老带新的作用等。设置工作目标,包括以《儿科护理学》为基础增强业务知识;高年资护士带领低年资护士,加强护理技术训练,严格遵守无菌原则,提高小儿头皮静脉穿刺成功率;增强工作人员法律意识和观念,并增加法律学习;做好新生儿护理,保持环境温馨舒适,符合配套设施、灯光、温度和湿度的要求,护理人员增加婴儿抚触技能的训练;提高护理人员与 儿童 的沟通技巧等。根据目标制订详细实行方案、效果预估、进程安排、负责人、施行人和具 体操 作方法等。
(执行阶段)践行计划阶段制订工作方案。每个人都参与到质量监控的管理活动中,并在工作中发扬护理人员应具备的责任感和团队合作精神。儿科患儿年龄较小,因此护理人员应主动、全程、热情地为患儿及家属提供护理服务,消除患儿对新环境的不适与紧张,建立治病信心和彼此之间的信任。执行阶段按照计划和时间、数量和质量等要求,认真落实各自的工作。注意培训护理人员的工作能力和素养,监督护理人员按照标准操作方法进行护理工作。以免影响执行结果。
(检查阶段)该阶段的工作主要是检查制定的 工作计划 的施行情况,每日检查工作完成质量,和预估效果做对比,以保证质量监控小组成员每天的工作都能达到指定目标,发现执行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纠正,保证工作进展顺利。对于护理的一些细节应注意加强关注,如床头卡粘贴醒目、及时,住院患儿头皮静脉置管的清洁护理等。护士长每月检查整体工作,并作出指导和纠正,避免因为人员疏忽而产生了差错。
(处理阶段)召开座谈会,质量监控小组总结每个月的工作,反省工作完成状况,总结工作中出现的不恰当之处或是错误之处,并制订出改进的方案,以便在下一个月的工作中进行改善。成员之间进行沟通交流,推广个人积累的 经验 、教训,对彼此工作产生警示作用或者指导意义。对于不能个人解决的问题,小组应该共同讨论,根据本月的工作情况,帮助制订下一个月的改善方案和工作目标,促进护理工作质量得到不断的提升。以上4个阶段并不是单独存在的,而是互相紧密联系着的。实际工作中4个阶段在不断的循环操作着。
评价标准
对护理质量满意度考量满意度时应包含以下评价元素,分别是护士的技能操作能力、护理人员服务态度和健康宣教情况等。制作调查问卷,并在患儿出院前,请患儿监护人填写。满意度分为3个等级,分别为满意、比较满意和不满意。护理质量的总体满意度为满意和比较满意两项的总和。
护理质量
(1)护理质量评分。质量监控小组对两组患儿基础护理管理、特级护理管理、急救物品管理、消毒隔离管理、护理文件管理、健康宣教管理、院内感染发生管理等各条项目制定出符合情况的护理质量控制标准。质量监控小组参考该护理质量控制标准对各项指标进行评分。
(2)护理中并发症或感染发生率。记录护理过程中,两组患儿并发症发生例数。
统计学处理
使用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的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取χ2校验,等级资料的比较采用Wilcoxon秩和检验。检验水准α=。
2讨论
传统护理方法中,护理人员只是简单的在患者入院时介绍住院环境和规则、监测生命体征、出院前对患者进行健康 教育 等基本工作[5]。工作过程中护理人员的意识、专业素养和环境等因素的缺陷常会降低护理质量,不利于患儿的治疗工作。在PDCA循环管理中,增强监控护理质量的力度,督促每个护理工作人员的工作,强化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环节等,改善了护理人员的意识、专业技能、住院环境等[6],做到:
(1)督促护理工作人员端正态度,积极投入工作。
(2)通过考核,强化护理人员基本操作技术,积累经验,培养其应对较复杂情况的能力。
(3)提高护理人员对护理工作的重视程度,帮助其端正工作态度[7-8]。
(4)提高护理人员对各类问题和流行病高峰等的预防意识。
(5)培养护理工作人员的法律保护意识。
(6)提高医院整体对疾病控制和预防的能力[9-11]。结果显示,试验组护理质量满意度比对照组高,护理质量评分也高于对照组,护理中并发症发生率试验组低于对照组。综上所述,PDCA循环能够显著提高儿科护理质量,值得在儿科护理工作中推广和使用,更好地帮助患儿恢复健康,提高患儿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王莉,李敏.PDCA循环管理在痰培养标本中的应用[J].中华全科医学,2013,11(10):1627-1628.
[2]张艳军.PDCA循环在医院科技档案管理中的应用[J].河北医学,2012,18(4):564-565.
[3]申慧丽.PDCA循环管理在儿科护理交接班中的应用[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28):542-543.
[4]朱军艺,张春琼,陈丽明,等.PDCA循环管理对肾多发结石经皮肾镜超声碎石术后肾造瘘管患者的影响[J].中国伤残医学,2014,22(6):828-829.
[5]李欣欣.PDCA循环对提高乳腺癌术后肢体功能的作用[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12,18(2):178-180.
[6]王丽华,缪滔,朱玲凤,等.运用PDCA模式管理病区环境[J].中华护理杂志,2011,46(9):893-895.
[7]肖秀丽.PDCA循环圈在医院感染管理中的应用[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0,20(11):1621.
[8]改芝,李庆安,李爱敏.PDCA循环在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医院感染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新生儿杂志,2011,26(4):262-263.
[9]王素娟,张海莹,黄国英.PDCA循环在我院管理考核体系建立和实践中的应用[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13,29(2):156-158.
[10]宋丹,孙秋华.PDCA循环法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进展[J].包头医学院学报,2013,29(6):147-149.
[11]庄素芳,霍殿琴.隐患查找制度并PDCA管理法在护理风险管理中的应用[J].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12,36(1):98-100.
儿科护理学论文范文相关 文章 :
1. 儿科论文范文
2. 本科护理论文范文精选
3. 本科护理论文范文
4. 免费护理论文范文下载
5. 护士论文范文
6. 电大护理本科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