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OT & SMARTCITY 物联网是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英文名称是“The Internet of things”。由此,顾名思义,“物联网就是物物相连的互联网”。这有两层意思:第一,物联网的核心和基础仍然是互联网,是在互联网基础上的延伸和扩展的网络;第二,其用户端延伸和扩展到了任何物品与物品之间,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因此,物联网的定义是通过射频识别(RFID)、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把任何物品与互联网相连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以实现对物品的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风格与特色:专业、权威、全面、新鲜、实用、互动,彰显大气感、厚重感、渲染力、亲和力、耐读性,突出杂志的高品位和高质量。目标定位:坚持可读性、服务性、指导性、权威性相结合,力求打造一个客观公正、深入透彻分析和多视角报道的物联网行业信息传播平台,成为业界最具影响力、发行量最大的专业物联网杂志之一。
《城市情报》省级万方,3版5400字符征集2022年2~3月版面,预计2022年08月下旬出刊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国家级万方,3版5600字符征集2022年7月版面,预计2022年09月下旬出刊
《城市周刊》省级万方,3版5200字符征集2022年38期版面,预计2022年10月中旬出刊
《城市建筑》省级知网,3版5700字符,上旬刊4版起发征集2023年8月版面,预计2023年09月下旬出刊
《智能城市》省级知网,3版5000字符,含图表征集2023年1~2月版面,预计2023年02月下旬出刊
《城市建筑空间》省级万方,3版5100字符,计空格征集2023年1月版面,预计2023年02月下旬出刊
《城市道桥与防洪》省级知网,1篇约5000字符征集2023年2月版面,预计2023年02月下旬出刊,周期约为10个月,以录用为准
《智能建筑与智慧城市》国家级知网,3版5200字符征集2023年4月版面,预计2023年05月下旬出刊
《城市勘测》省级知网,3版6000字符征集2022年4期版面,预计2022年08月下旬出刊
《中国城市规划知识仓库》国家级龙源,1版2500字符,图表另外收费,征集2022年4月版面,预计2022年06月下旬出刊
荣誉称号颁发部门获奖时间沿海开放城市 国务院 1984 国家卫生城市 全国爱卫会 1990年6月17日 国家园林城市 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1996年 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 国家环保部 1997年10月13日 中国优秀旅游城市 国家旅游局 1999年1月 联合国人居奖 联合国人居署 2003年10月6日 国家生态园林城市 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2007年6月7日 国家森林城市 全国绿化委员会、国家林业局 2009年5月7日 国家级全国双拥模范城 全国双拥工作领导小组 2008年1月 中国钓具之都中国文教体育用品协会2012年2月 国家级海洋生态示范区国家海洋局2013年2月2015年度中国十大智慧城市《智慧城市》杂志社2015年9月
见刊了再看吧
电子邮件。新智慧杂志社论文通过后,杂志社会通过电子邮件通知作者。
新智慧,是正规期刊,知网收录的,可以发表教育类论文。但是新智慧,它的刊号是C,也就是属于社科类期刊,不是严格的教育类期刊,纯教育类期刊是G4刊号。我之前也发过这种刊物,也可以吧。不过如果是教育类的文章,发G4纯教育类期刊最好。我上个月在淘淘论文网发表的是G4纯教育类的期刊,费用比较贵一些,但是是专业教育类的,比较有说服力吧。
新智慧,是正规期刊,知网收录的,可以发表教育类论文。但是新智慧,它的刊号是C,也就是属于社科类期刊,不是严格的教育类期刊
祖籍山东省临沂市,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小儿心胸外科专业博士,现任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上海儿童医学中心(国家儿童医学中心-上海)心胸外科副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累计参与完成先心纠治手术3900余例,主刀手术1000余例。曾获‘’上海市普通高等学校优秀毕业生‘’称号;上海儿童医学中心“最佳住院总医师”称号和“Belfer-Shen Award for Outstanding Young Pediatrician”奖;“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外科医师分会优秀青年医师奖学金提名奖”等。曾以高级访问医生身份在慕尼黑德意志心脏中心进修心脏外科。现担任:上海市医学会心脏大血管外科专科分会青委会委员;上海市青联委员;上海市医药卫生青年联合会委员;国际电气和电子工程师协会(IEEE)国际会员;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高级会员;中国医师协会系列期刊《智慧健康》杂志编委常委;中国医师协会系列期刊《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杂志编委。作为项目负责人承担科研课题7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教育部项目1项、上海市卫生局项目1项、上海市教委1项、上海交通大学医工(理)交叉研究基金2项。共计发表学术论文19篇,其中SCI收录论文7篇,EI收录论文5篇。获得国家级专利授权7项。专利:1.孙琦,刘锦纷,孙彦隽,张海波,郑景浩,王伟,张玉奇 ,肺动脉瓣扩张设备,,中国,;2. 孙琦,刘锦纷,孙彦隽,张海波,郑景浩,前外侧小切口心脏手术动、静脉插管专用持管钳,,中国,;3. 孙琦,刘金龙,孙彦隽,刘锦纷,朱丽敏,徐维虹,一种延迟关胸皮肤切口密封及引流装置,,中国,;4.孙彦隽,孙琦,朱丽敏,白洁,张马忠,刘锦纷,一种具有前端照明功能的气管导管专用导芯装置,,中国,;5.徐维虹,孙琦,白洁,一种儿童桡动脉留置针固定装置,,中国,;6.张海波,孙彦隽,孙琦,心脏外科深部缝合操作训练设备,,中国,;7. 刘锦纷,孙彦隽,仇黎生,孙琦,洪海筏,一种胸骨支撑器,,中国,。学术论著:[1] Qi Sun(#), Jinlong Liu(#), Haibo Zhang, Jinghao Zheng, Haifa Hong, Yanjun Sun, Huiwen Chen and Jinfen Liu(*),Qian Wang, Yingzheng Liu. Influence of exercise on three types of Fontan modifications: comparison by numerical simulations. Journal of Mechanics in Medicine and Biology. 14(1) :1450007 (16 pages) ,2014 (SCI收录)[2] Qi Sun(#), Jinlong Liu(#), Yi Qian, Haibo Zhang, Qian Wang, Yanjun Sun, Haifa Hong and Jinfen Liu(*). Computational Hemodynamic Analysis of Patient-specific Virtual Operations for Total Cavopulmonary Connection with Dual Superior Venae Cavae. European Journal of Cardio-thoracic Surgery. 45(3):564-569,2014 (SCI收录)[3] Jinlong Liu(#), Qi Sun, Haifa Hong, Yanjun Sun, Jinfen Liu(*), Yi Qian, Qian Wang, Mitsu Umezu,. Medical Image-based Hemodynamic Analysis for Modified Blalock-Taussig Shunt. Journal of Mechanics in Medicine and Biology. 15(3): 1550035 (16 pages),2015 (SCI收录)[4] Jinlong Liu(#), Yi Qian(*), Qi Sun, Jinfen Liu, and Mitsuo Umezu, Use of 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 to Estimate Hemodynamic Effects of Respiration on Hypoplastic Left Heart Syndrome Surgery: Total Cavopulmonary Connection Treatments. The Scientific World (SCI收录)[5] Qi Sun(#), Jinlong Liu, Yi Qian, Haifa Hong and Jinfen Liu(*). Using of Porous Portion to Simulate Pulmonary Resistance in the 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 Models of Fontan Connection, 35th Annual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f the IEEE EMBS, 3-7 July,2013, 481-484 , Osaka, Japan, 2013 (国际会议,IEEE收录)[6] Jinlong Liu(#), Qi Sun, Yi Qian, Haifa Hong, Jinfen Liu(*). Numerical Simulation and Hemodynamic Analysis of the Modified Blalock-Taussig Shunt, 35th Annual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f the IEEE EMBS, 3-7 July, 2013, 207-710 , Osaka,Japan,2013 (国际会议,IEEE收录)[7] Jinlong Liu(#), Qi Sun, Mitsuo Umezu, Yi Qian, Haifa Hong, Zhou Du, Qian Wang, Yanjun Sun and Jinfen Liu(*), Influence of Conduit Angles on Hemodynamics of Modified Blalock-Taussig Shunt: Computational Analysis of Patient-specific Virtual Procedures, Life System Modeling and Simulation Communications in Computer and Information Science, 20-23 Sep,2014, 461:62-71, Shanghai, 2014 (EI/ISTP 收录)[8] Jinlong Liu(#), Qi Sun, Yi Qian, Haifa Hong, Zhou Du, Qian Wang, Yanjun Sun, Jinfen Liu(*),Hemodynamic Analysis of Modified Blalock-Taussig Shunt: Effects of Anastomosis Angle of the Conduit on Pulmonary Flow,The 2014 7th International Congress on Image and Signal Processing (CISP 2014) and the 2014 7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BioMedical Engineering and Informatics (BMEI 2014), 14-16 Oct,2014, Dalian, 2014 (EI/ISTP/ IEEE 收录)
算《智慧健康杂志》为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国家一类专业性学术期刊,主要报道国内外健康医
智慧健康杂志是可以在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查询到的,是正规的期刊,目前,期刊是国家级普刊,对于晋升中级职称的话,是可以的认可的,可以晋升副高的
刊名:智慧健康主办: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主管: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主管国内刊号:CN 10-1365/TN国际刊号:ISSN 2096-1219《智慧健康》期刊简介《智慧健康》杂志是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主管主办, 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国家级医学类学术期刊"。国内统一刊号:CN 10-1365/TN,国际标准刊号:ISSN 2096-1219,邮发代号: 82-622。主要栏目有:专题专栏,智能医疗,研究论著,数字医学,质量控制,健康管理,医学工程,综述等。《智慧健康》期刊办刊宗旨本刊面向医疗科技人员和高等院校师生,报道国内外健康工程领域领先的科技成果与新理论、新方法、新技术、新发现以及健康工程学新进展,开展学术交流,推动健康科技成果的转化与应用,促进我国智慧健康学科的发展。其读者对象为高等院校相关专家学者、科研工作者、医疗卫生机构科研人员、医学工程科人员、技术研发人员、医疗管理人员等。力争打造成传播健康医学工程领域一流学术研究成果和受专业读者认可及喜欢的业界期刊。
(一)、这个杂志的官网是;有关投稿格式方面的要求如下:本刊刊登文章格式如下:1、文章题目;2、作者署名;3、摘要;4、关键词;5、正文;6、英文摘要;7、英文关键词;8、注释(如有);9、参考文献(论文必须附参考文献);10、作者简介。(二)、关于投稿方面的注意事项解释如下:城市问题投稿指南一、作者在《城市问题》投稿系统投稿后,仍需将纸质版稿件通过邮局寄至《城市问题》编辑部。无纸质版稿件寄达编辑部投稿无效。邮寄稿件时用平邮即可。限于人力、财力,作者所来纸质版稿件一律不退。二、作者不得侵犯他人著作权三、作者须遵守国家有关保密法律,并须对此负完全责任。四、本刊刊登文章格式如下:1、文章题目;2、作者署名;3、摘要;4、关键词;5、正文;6、英文摘要;7、英文关键词;8、注释(如有);9、参考文献(论文必须附参考文献);10、作者简介。五、本刊正文各级标题序号如下:一级标题序号为“一”、“二”、“三”……;二级标题序号为“1”、“2”、“3”……;三级标题序号为“(1)”、“(2)”、“(3)”……;四级标题序号为“①”、“②”、“③”。六、作者在发电子版稿件时,请注明真实姓名(笔名听便)、邮政编码、详细通信地址、工作单位、联系电话。七、作者在发电子版稿件时,请附论文所有作者简介。作者简介包括如下项目:姓名、出生年、性别、民族、籍贯、现职单位、职称或职务、学位(可选)、研究方向(可选)。八、作者在发电子版稿件时,请附中文摘要(限300字以内)和关键词;并附英文题目、英文摘要(英文摘要得为中文摘要的对应译文)、英文关键词(英文关键词得为中文关键词的对应词汇)。九、所列参考文献务必查对准确。请使用以下示例的参考文献标注方式,“例: ......房地产的投诉大量上升说明了房地产市场仍然处于混乱不堪的状态(张大来,2001)”,须将以上之“(张大来,2001)”用右上标[1]……[n]标示,并删去“(张大来,2001)”,再在文后按文中引文顺序列出参考文献,且须标注起止页码。十、作者须将论文正文中的外国人名(包括文献名)、地名、外文缩写译成中文,不能直接使用外文拼写(如确有需要,方可在括号中加注外文原文拼写)。十一、论文中数字的使用请执行国家标准(GB/T15835—1995)。1.以下情况必须使用阿拉伯数字(1)计数的数字。(整数、小数、百分数、比例,等。例:125;;25%;1:5000)(2)世纪、年代、年、月、日、时刻。(例:21世纪80年代;1990年代;2003年2月21日19点21分)(3)计数单位前面的数字。(例:9条道路;3座污水处理厂;25片历史保护区)(4)型号、编号、序号、标准代号、参考文献著录中的数字等。2. 以下情况一般使用汉字数字表示(1)固定搭配。例:三届二次理事会;十字路口;相差十万八千里;第二届。(2)约略词。例:四五拾万元 ;七八十岁;十几;几十万;七八年。(3)非公历纪年。例:正月十五;清咸丰十年九月二十五日;藏历阳木龙年八月二十六日;法国共和八年。(4)分数。例:三分之二;十分之三。十二、请通栏排版。三、补充解释这个杂志的相关信息:1、期刊简介本刊属学术刊物。旨在反映我国及国外城市科学研究的最新成果,反映我国城市规划、建设、发展、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探讨解决问题的对策。2、主要栏目城市科学、市长论坛、城市建设与发展、经济与社会、城市管理、外国城市、城市了望期刊信息3、主管单位:主办单位:北京市社会科学院主编:周航ISSN:1002-2031CN:11-1119/C地址:北京市北四环中路33号邮政编码:100101
纸质投稿。地址是:北京四环中路33号 北京社会科学院《城市问题》编辑部,邮编100101.
刊物:《理想空间》《城市规划汇刊》《城市规划》《规划师》……网站:ABBS理想空间、UPLA阿普拉低碳中国门户、都市世界……还有些建筑论坛、景观论坛的规划版。
应该看城市规划企案
智慧城市适老性公共交通系统设计研究
在学习和工作中,大家肯定对论文都不陌生吧,通过论文写作可以培养我们独立思考和创新的能力。你所见过的论文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我整理的智慧城市适老性公共交通系统设计研究,欢迎大家分享。
构建智慧城市适老性公共交通系统不仅包括“有形产品”的实体产品设计,也包括“无形产品”的象征设计和“信息产品”的交互设计。老年用户由于人生阅历的积累,在审美品位上不再一味追求新颖与特立独行,过去的记忆是老年人珍贵的人生财富,深厚的内涵而又沉静的氛围是设计应保持的主体风格。
近年来,我国的老龄化问题日益凸显,根据国家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的研究报告显示,我国65岁以上的老年人口规模巨大,老龄人口绝对数量居世界第一,并将在2050年超过3亿。对于老年人出行服务系统的设计需求尤其突出,但是现有的针对老年人出行系统的设计却相对滞后。这一方面与相关设计理论的研究及设计实践不足有关,另一方面,与老年出行服务系统设计的需求的社会认同度相关。同时,随着物联网基础设施、云计算基础设施、地理空间基础设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及终端的发展,建设智慧城市已成为当今世界城市发展不可逆转的潮流。知识社会环境下的智慧城市是继数字城市之后信息化城市发展的高级形态。构建智慧城市适老性公共交通系统不仅包括“有形产品”的实体产品设计,也包括“无形产品”的象征设计和“信息产品”的交互设计。因此,发掘用户深层次特点并归纳出构建智慧城市适老性公共交通各子系统特点,提高人性化程度与针对性就显得很有必要。
一、老年群体生活形态模型构建
生活形态模型是指一特定群族在生活中表现出的行为上的连贯性,反映了一种特定群体的生活形态特点。适老性设计比老年设计涉及的目标群体更广泛,针对的时间阶段更长远。适老性公共交通系统设计提出在出行的各个环节与场域中充分考虑到老年人的身体机能、行为特点与心理特点,以满足已经进入老年生活或以后将进入老年生活的人群的生活及出行需求。生活观是指心理感知生活的态度,老年人生活观归于平淡,趋向于感受家庭和谐的美感和亲情感;消费观是指消费活动行为偏好,老年人消费观受习惯势力的影响大,受消费流行影响小,愿意为出行舒适、方便付出一定的金钱;价值观是指对事物的意义或重要性进行评价和选择的标准,老年人由于经历过一段特殊的历史时期,具有艰苦朴素的优良作风和规范的行为模式;审美观是指对某一对象美好程度的认知与评判,老年人倾向于沉稳、安定的视觉平衡感,舒适自然的触感。
老年人生理功能特点主要体现在,试听的平均分辨能力,对静态物体的分辨力,反应的平均强度、速度以及记忆能力和感觉的灵活性都有所下降,较难获得复杂的思维技巧。老年人的生理机能因衰老而受到了一定程度上的影响,但要与残疾人、障碍人士区别开来,衰退并不妨碍老年人参加和进行日常生活活动。对老年人心理功能受到生理因素、生活状态、社会支持到自我控制感等多方面相互影响。步入老年生活状态的改变多使得老年人产生负面的心理暗示,又由于自身调节能力较弱,适应周期较长,需增加与社会与亲人间的良好交流沟通,使其保持心理上的健康。老年人仍然向往充实丰富、积极、自强的生活状态,对走出家门依然有强烈的意愿。
二、构建智慧城市适老性公共交通系统的设计要素研究
构建智慧城市适老性公共交通系统设计主要分为三个子系统:位移系统(有形的实际产品,如交通工具、公共设施等)、信息系统(无形的虚拟产品,如终端交互界面等)、精神系统(用户在此过程中的情感体验)。
1.位移系统设计要素
公共交通系统中最重要职能是实现用户目的性的位移,位移系统是用户得到物理移动的物质载体,满足用户的基本使用功能,为用户提供能够正常使用的有形产品:包括公共交通工具、城市公共辅助设施等。适老性针对的是城市特殊群体,应在设计中注重各环节的安全保护装置、应急报警装置、无障碍辅助装置等。同时掌握严格的设计尺寸,与老年人的人体尺寸、形体及用力相适应。
2.信息系统设计要素信息系统主要是指无形产品的信息传递。
(1)信息简化与隔离。老年用户对新兴互联网信息的熟悉程度较低,应对非法信息及干扰信息进行屏蔽,繁杂信息进行简化。
(2)信息突出清晰化。由于老年用户视力开始衰退,其界面设计要尽量避免过于复杂混乱的背景图案以及动态设置形式,注重色调的整体性。对于抽象的图标,由于更新换代较快,需对其进行文字说明标识,辅助老年人理解。适当对其图标和文字间距的放大,也对老年人识别与操作选择有所帮助。
(3)操作认知导向明确。避免认知摩擦产生的误操作行为,有清晰的逻辑和重要性区分。
3.精神系统设计要素
精神系统设计主要针对的是用户在系统使用过程中的情感体验。老年用户由于人生阅历的积累,在审美品位上不再一味追求新颖与特立独行,过去的记忆是老年人珍贵的人生财富,深厚的内涵而又沉静的氛围是设计应保持的主体风格。同时文化审美最直观的感官感受,主要从视觉、听觉和触觉三方面考虑的。在此系统设计中,视觉体验主要来自于造型和色彩等,需要突出稳重、大方、亲切,注重各元素之间的和谐关系。听觉体验主要指音乐质感或是引导性的语音,触觉体验主要是产品的工艺、材料、界面交互方式的选用。
三、总结
本文通过分析老年群体生活形态模型,提出用户深层次特点并归纳出构建智慧城市适老性公共交通各子系统特点,通过位移系统、信息系统、精神系统的设计要素进行有效整合,提高人性化程度与针对性,由设计产品的外在形式向设计服务的内在体现转变。加快构建智慧城市适老性公共交通系统的步伐,为老年人提供自主、安全、舒适的出行系统服务。
摘要:
近年来,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智慧城市建设工作逐渐发展起来,但就当前的现状来看,城市建设项目在实施的过程中仍然存在着某些不足之处,因而在此背景下,应着重发挥城市交通管理效用,最终由此引导民众积极参与到智慧城市建设工作中来,继而由此营造一个良好的城市发展氛围,达到最佳的城市建设状态。本文从我国城市化发展标志分析入手,并详细阐述了城市交通管理在智慧城市建设重要性的体现。
关键词:
城市交通管理;智慧城市建设;重要性
前言
在2012年5月21日的《2012中国市场竞争力蓝皮书》中显示到2012年为止,我国城镇人口已经占据了总人口的50%左右,因而在此背景下,在当代智慧城市建设过程中应着重强调以城市交通管理的路径来解决城市交通问题,并就此为智慧城市建设工作的开展提供有利的基础条件,达到最佳的城市建设状态。以下就是对城市交通管理在智慧城市建设中重要性的详细阐述,望其能为当代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发展提供有利的文字参考。
一、我国城市化发展标志
就当前的现状来看,我国城市化发展标志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据2014年联合国《世界人口城镇化展望》统计数据表明,到2014年为止,全球城镇化人口已经上升到了40亿人,即占据了总人数的;第二,我国城市化发展的标志亦体现在2011年全国人大通过的“十二五”规划纲要中显示,到2015年为止我国人口城镇化率将上升到;第三,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我国城市用地面积也随之扩大,因而基于城市化发展的基础上加快智慧城市建设步伐是非常必要的,为此,我国政府机构应给予此问题高度的重视。
二、城市交通管理现状分析——以北京为例
2012年我国北京为完善自身交通管理将189亿元人民币投入到交通领域中,并在同年7月西郊线工程中完成了总工程量的10%,7号线完成了总工程量的.30%。同时,在交通设计过程中北京城市交通管理始终秉承着6车道的设计原则,且到2011年为止,公路总里程数达到了28445公里,运营车辆上升为25478辆。另外,为了缓解北京城市交通压力,城市交通管理部门相继实施了《关于优先发展公共交通的意见》、《绿色交通行动计划(2009-2015)》等相关政策机制,最终由此推动了城市交通管理工作的有序展开,且强调了将其贯穿于智慧城市建设过程中,达到高效率城市建设状态[1]。
三、城市交通管理在智慧城市建设中重要性的体现
(一)智慧交通形成机理
随着现代化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城市交通管理工作在实践开展过程中提出了“智慧交通”理念,即将物联网技术、移动计算、智能识别、数据融合等现代化科学技术应用于城市交通管理中,继而由此来改善城市交通状态,且为城市居民营造一个良好的通行环境,满足其交通服务需求,同时为智慧城市建设工程的展开提供有利的基础条件。此外,随着现代化信息技术的不断涌现,公交车智能服务管理系统、电子收费系统等被广泛应用于智慧交通管理中,继而由此提升了整体城市交通管理水平,且就此推动了智慧城市建设步伐的不断加快。另外,基于全联网技术、传感技术等应用的基础上城市交通管理逐渐达成了安全、便捷的管理目标,且就此凸显出高效性的管理特点,提升了整体城市建设水平[2]。
(二)完善交通管理系统
城市交通管理在智慧城市建设中的重要性亦体现在交通管理系统逐步得到完善,即在现代化技术的引导下城市交通管理中的技术人员以交通指挥调度集成系统、交通事故分析处理系统、信息服务系统等的方式解决了传统交通管理模式下凸显出的交通堵塞等问题,且为城市居民提供了良好的交通服务项目,满足了其出行需求,并就此引导其对智慧城市建设产生相应的认可态度。此外,在交通管理系统完善过程中逐渐实现了“智能停车位引导”、“公交优先”的建设,最终将交通问题控制到最小化状态。从以上的分析中即可看出,交通管理系统的完善有助于智慧城市建设项目的开展,因而应强化对其的有效实施,达到最佳的城市建设状态。
(三)扩大城市公共交通供给
在城市交通管理工作开展过程中着重倡导将公共交通市场化,即引入到公共交通市场中,最终由此来引导城市交通管理在发展的过程中为稳固自身在市场竞争中的地位,不断优化公共交通服务质量,且就此来解决智慧城市建设过程中凸显出的城市交通拥挤问题,并扩大城市公共交通供给范围,达到最佳的城市交通通行状态。此外,在城市交通管理开展过程中要求政府部门应担负起自身工作职责,完善公共交通市场准入制度,最终由此来控制公共交通数量及质量,并就此来维护公共交通市场的稳定运行,为城市居民提供一个良好的交通环境,同时加快智慧城市建设步伐。另外,合作制、股份制等公共交通市场运营机制的运用亦有助于改善公共交通管理水平,因而应强化对其的有效实施[3]。
(四)提高民众参与意识
在当前城市交通管理项目开展过程中为提升整体管理成效,以绿色公共交通宣传路径来强化民众安全通行意识,并引导其主动参与到城市交通管理项目中,规范自身通行行为,达到文明通行状态。例如,新加坡在实施城市交通管理的过程中即营造了良好的交通氛围,并以文明出行长效机制的构建方式来规范民众行为习惯,避免不文明通行行为的凸显,同时加快智慧城市建设步伐。为此,我国在实施城市交通管理规划过程中应注重结合国外成功经验,并通过开展“无车日”等活动来调动民众提高自身绿色通行意识,且主动参与到智慧城市建设项目中,以自行车、步行等通行方式来为全体民众树立一个良好的榜样,最终达成高水平智慧城市建设目标,并就此改善交通堵塞问题,同时由此提升城市居民整体生活质量[4]。
结论
综上可知,就当前的现状来看,智慧城市建设计划在实施的过程中逐渐凸显出城市交通管理行为不规范等问题影响到了整体智慧城市建设水平。因而在此背景下,我国政府机构在实施管理工作的过程中应提高对此问题的重视程度,并通过提高民众参与意识、扩大城市公共交通供给、完善交通管理系统、智慧交通形成机理等路径来营造一个良好的城市交通管理氛围,且就此满足城市居民通行需求,同时为智慧城市建设工作的开展提供有利的基础条件。
参考文献:
[1]安裕东,谢丹,王丽等.京津合作示范区智慧城市建设开发探索[J].建设科技,2015,15(05):71-74.
[2]曹小曙,杨文越,黄晓燕.基于智慧交通的可达性与交通出行碳排放——理论与实证[J].地理科学进展,2015,12(04):418-429.
[3]丁国胜,宋彦.智慧城市与“智慧规划”——智慧城市视野下城乡规划展开研究的概念框架与关键领域探讨[J].城市发展研究,2013,12(08):34-39.
[4]丁国胜,宋彦.智慧城市与“智慧规划”——智慧城市视野下城乡规划展开研究的概念框架与关键领域探讨[J].城市发展研究,2013,12(08):34-39.
我写过一篇是《我眼中的世博新科技》内容是关于智能城市的 你参考一下好吧\(^o^)/~我眼中的世博新科技之“智能城市”计划摘要:人类发展过程也就是不断追求和探索更佳城市生活的历史。追求更美好的城市生活,提升和实现高质量的城市美好生活,不仅是发达国必须正视和解决的问题,当然也是发展中国家今后和未来发展中更需要优先考虑并解决的主题和难题。城市是科技创新的载体和核心,而科学技术飞速发展和城市科技创新加快了城市的更新和生活的提升。在信息时代的今天,人类借助新科技,不仅有能力更好地解决城市发展中的种种“病端”和问题,而且有能力利用科技创新成果创造全新的更具活力、魅力和高质量的城市人居新模式,并为我们的发展和交流开拓前所未有的城市新时空,如智能城、科技城、历史城、文化城、信息城、绿色城、健康城、生态城、太空城等。本文将着重浅谈“智能城市”计划的现状和发展前景。正文:世博会是全球综合性的国际盛会,它的宗旨是“理解·沟通·欢聚·合作”。举办世博会不仅加强了各国之间的相互交流与互动,而且对人类和平发展科技事业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本届世博会响亮地提出了“城市,让生活更美好(better city,better life)”,探讨了人类城市生活直面的挑战和未来发展趋势,是一曲以“创新”和“融合”为主旋律的交响乐,是人类文明的一次精彩对话。未来城市的建造必须以实现人类、城市和地球这三个有机体可持续发展为前提,科技必将是推动三者发展的关键因素。今日之城市的“基本面”是大有益于人类的,不过在一些高度城市化的国家,也出现了不少“城市病”,以致出现了“逆城市化”的思潮。面对这种情况,研究城市如何让人类生活更美好,就成为“人”字第一号的大课题。在上海世博会上,各国都会展示他们努力建设更好的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成就,也会开展各种研讨,探讨新的锦囊妙计。思科馆提出的“智能城市”计划就是本届世博会的亮点之一。智能城市(Intelligent City)是智能建筑多样化特征的一种表现形式,智能型建筑IB(IntelligentBuilding)是信息时代的产物,它的基本要素是通信系统的网络化、办公业务自动化和智能化、建筑柔性化和建筑物管理服务的自动化。“智能城市”依托于无线数字综合服务平台,其网络环境包括宽带网、移动互联网、电话网、电视网和各种无线网络等,服务内容包括计算、管理、控制、资源浏览。通过这种综合服务平台,“智能城市”将为居民提供便利、安全的生活环境,同时为政府管理城市提供便捷,在节约社会资源方面将发挥巨大的作用。通过网络控制智能大厦、智能住宅,并按需运行公交系统,让能源的使用情况可视可控,使二氧化碳的排放降到最低,从而达到节能环保的目的。正在日本进行的“智能城市”项目,囊括了15家日本顶级高科技企业的环保技术,城市中的一切尽在电脑掌控。在日本进行的“智能城市”项目中,集中控制装置可以通过网络控制智能大厦、智能住宅,并按需运行公交系统,让能源的使用情况可视化、可控化,使二氧化碳的排放降到最低,从而达到节能环保的目的。而在韩国SK电讯与中铁二局共同打造的“智能城市”计划中主要方向是为城市提供先进的城市管理服务,智能的环境保护、废弃物综合回收与利用,公共安全保卫,韩国SK电子竞技、数字娱乐等。合资公司将首先以成都金马国际体育城项目为示范区,进而为其他城市提供服务。我去世博园思科馆参观时,就亲身体验到了“智慧城市”带来的安全便捷,了解到了城市管理者如何运用“智慧”的工具更及时地响应事故,排除灾难隐患,更高效地部门协作,更人性化的市民公共服务。智能化的交通将会准确地感知并有效分配道路、停车场等公共资源。城市道路不再拥堵,停车难不再是令人头疼的问题;网络一站式服务可以创造更丰富的市民应用,“市民卡”将成为城市通行证,佩戴的手表会把你的血压、脉搏等信息传输到医院,再播报医生提供的健康咨询;你家的房门会在遇到小偷撬门时,自动发警报到小区保安的手机上……这充分展示了“智能+互联+协同”的智慧城市理念。对于智能城市我有着一些自己的构想,一些太阳光非常充足的城市,可以试着搞一些“太阳房”,将免费的能源应用到每家每户很符合绿色环保的理念。看着形态各异新奇完美的各国国家馆,我想未来的城市建筑不应该仅仅是传统的东南西北的方形建筑或圆形建筑,可以根据实地情况进行创新、变化。建筑最外层可以仿照鸟巢做成网格状,网格可以根据朝向不同而有疏有密,这样可以控制阳光照射程度,从而在降温和采暖方面发挥优势。网格很轻盈而且防风抗震,具有很好的横向稳定性。而且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我们可以随时将新材料应用到实际生活中,这样城市将会更加智能,中国也将更加富强!正如古希腊先哲亚里斯多德所说:“人们来到城市是为了生活。人们居住在城市是为了生活得更好。”(People come together in cities in order to live; They stay there in order to live well.)民生是“生活更美好”的下限,而生活更美好的上限是个变量。21世纪是城市的世纪,21世纪是新城市时代,21世纪是城市化经济时代。我们已经进入了人类历史上一个全新的时代,全球的城市化时代和城市的全球化时代。在全球化浪潮下,21世纪人类之发展,城市将作为主体在全球网络中参与竞争。只有城市,没有国界;只有全球之城,没有政治之都。谁抢滩,谁就获得新的发展机遇,而城市间的综合竞争力的提升将是这场角逐中的关键。通过对城市发展和美好生活的展示,通过对主题的沟通、研讨与交流,推动全球城市化的进程和城市可持续发展战略实施,“创建绿色城市,构筑和谐家园”理念的实践,提高人类关于城市发展以及城市生活的反思和再认识。期待“智能城市”计划,期待美好幸福生活。参考文献:中国期刊网 《世博解码 从爱知世博折射2010商机》 凤凰网 新华网 《中国与世博》 《走进世博会——世博历史150年 》 《城市意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