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期刊知识库

首页 学术期刊知识库 问题

政治学导论的论文题目

发布时间:

政治学导论的论文题目

一、行政学研究政府吗在人们的观念中,往往认为行政学就是研究政府管理的。但“政府”这个概念实际上是一个政治学的概念。所谓政府是指“政议之府”。一般说来,总是在探讨政府与社会以及其它国家机构的关系时,才会使用政府的概念,特别是当一个问题属于政治学的范畴时,肯定会涉及到政府这个概念,但如果在这个层面上来探讨行政学,就显得有所牵强,以致于在行政学的研究和叙述中,何时使用政府和行政这两个概念都表现出了很大的随意性。政府与行政的关系可以这样来理解:行政行为产生于政府和由政府中的组织机构或人员来承担。行政学在政府中所看到的是一个行政体系,而不是政府本身。如果说行政学是以政府为研究对象的话,那是不准确的。因为,站在行政学的视角上,政府是以行政体系而存在的,行政体系是经过行政学的抽象而确立起来的研究对象。或者说,行政学并不研究政府的全部,它只研究政府的行政行为以及与行政行为相关的各个方面的内容。对于政府的政治归属问题,行政学可以不去涉猎,它的研究更多地倾向于技术性的方面,是属于技术抽象意义上的行政。所以,在行政学的研究中,受过专业训练或有着专业素养的人,一般来说不习惯于使用政府这样的概念,他们总是努力地使用行政的概念。比如,用行政主体、行政组织、行政机构、行政部门等一系列概念来取代作为政治学概念的政府。即使在使用政府这个概念时,他们的真实所指也是政府的行政体系以及行政行为。可见,我们虽然把行政学定义为专门研究现代政府管理国家和社会公共事务的科学,但是,这里所讲的政府,只是指与行政活动相关联的方面,并不包含对政府的一切方面的研究。在较长时期内,行政学是作为政治学的分支学科而存在的,所以,它需要接受政治学的政府概念。作为政治学的一个分支学科,行政学的研究内容必然很具体。因其自身不需要有什么理论,它作为一个学科而能够成立的理论是由政治学赋予的。虽然19世纪末20世纪初行政学被作为一门独立学科提了出来[2],但它只是更多地引进了管理学方面的内容,而在学科的理论归属上,还是没有走出政治学为它划定的界限。行政学没有自己独立的理论建树,政府的概念成了行政学分析自己的研究对象的障碍。使得对于“行政学是否是一门独立的学科”的问题一直有人表示疑义。科学界有着不成文的默契:一个没有自己独立理论的学科决不被看作是一个独立的学科。行政学要想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就不能现成地接受政治学为他提供的政府理论,它需要把政府抽象为行政体系,并加以分析,才有可能从根本上解决行政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存在的问题。我们相信,随着一批有着行政学专业素养的学人的出现,它的研究会从对行政体系的分析入手,来建构行政学的学科体系和确定研究的基本内容。二、行政学是不是管理学在我国的行政学研究中,行政学这个学科也被表述为行政管理学,这就造成了行政学与管理学之间划界不清,在教学和研究实际中,这已经成了行政学的学科尴尬。从行政管理学的概念可以看出,在一定程度上,人们是把行政学作为管理学的一个分支学科来看待的,是一门特殊的具体的管理学科,即关于行政的管理学。根据这个思路,有的学者提出,既然行政的概念本身就包含着管理的含义,那就不应当同义反复地称行政管理学,而应当称作为政府管理学,即政府既是管理主体又是管理对象。这在表面上看来是合理的。但是,深入一步就会看到,政府是一个政治学的概念,在这个概念下进行行政学的学科建设和研究内容的延展,就会遇到一些无法回答的问题。比如,根据政治学的思路所建构的管理学究竟应当是一门管理学还是一门政治学。事实上,行政学时常为了自己是管理学还是政治学而发生争论,因为这是关系到行政学的研究内容和方法的问题,如果说行政学是政治学或作为政治学的一个分支学科而存在的话,那么在行政学研究中就需要更多地引入政治的观念和原则,而且,如果把行政学定位在政府管理和管理政府的学科位置上,它也就势必会遇到必须回答的政治问题。但是,称之为政府管理学实际上又是把它作为一门管理学来看待的。管理学在20世纪的发展中,一个最为典型的特征就是根据科学的原则来进行管理学的学科建构,排斥价值因素的干扰。在某种意义上,政治学与管理学是两门相距甚远的科学,各自有着自己独立的学科标准和方法论原则,而且这些标准和原则冲突极大。虽然在20世纪的后半期政治学出现过科学化的努力,有的学者试图建立所谓政治科学,但这种努力并没得到广泛认同,事实也证明这种努力不可能取得真正有实质意义的结果。管理学的发展中也有着管理文化学派的理论出现,可也至多只是提出了在管理中要重视文化因素,注重人的价值观念对管理过程的影响,提出了不同文化类型中的管理问题,但管理学家们从来也未准备建立不同文化类型的管理学,至今我们也无法设想所谓美国的管理学或日本的管理学,更不可能设想有所谓社会主义的管理学或资本主义的管理学。总之,政治学管理学化和管理学政治学化都是不可能的。在这种情况下,如果让行政学在政治学和管理学这样两个学科之间做出妥协是不可能的,至多只能是以行政学家的个人取向来确定行政学的学科位置。行政学家在研究行政学时若是服务于统治目的的,为了强化统治行为的合法性而谋求技术支持,或者为了统治的行政模式进行辩护的话,会更多地运用政治的思想方法来解决行政学问题。当行政学家站在管理的视角上来研究行政学时,他会根据管理学的学科标准和方法论原则去建构行政学。但是,在人类历史上,一个相当长的历史阶段中,产生于政府之中的行政行为都是服务于统治的目的的,政府中的行政体制结构也从属于统治的需要,这种服务于统治的和主要执行着统治职能的行政是一切传统社会中的行政模式。在近代社会,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公共领域与私人领域的分离,政府的统治职能和管理职能形成了一个以服务于管理为目的和主要担负着管理职能的政府行政模式。我们把前者称作为统治行政,把后者称为管理行政。统治行政和管理行政作为人类行政发展史上的两个阶段或两种行政模式都有着历史性,它们都不是人类行政的终极模式,未来还必将有一种新型的行政模式取代它们。所以,无论从政治学还是从管理学的角度去建构行政学,都是不可取的。行政学在历史上的不同阶段与政治学和管理学的渊源关系,只是证明了行政学曾在一个时期是作为政治学的分支学科而存在的,而在另一个时期是作为管理学的一个分支学科存在的,但在其发展过程中,有着独立化的进程,今天已经表现出作为一个独立学科存在的可能性了。认识行政学发展的这个特征,对于行政学的研究来说,就找到了一个努力的方向。即在今后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行政学研究工作的重心是把行政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来建设。有人认为行政学是一门“边缘学科”或“交叉学科”。这种观点其实是很不负责任的,是那种不愿对新兴学科作深入研究而又要对学科进行定位的托词。任何一门学科在其刚刚出现的时候,都具有边缘性和交叉性,但是它的边缘性和交叉性都是它初生时期的“胎毛”,一俟它走向成熟,就会蜕掉这些“胎毛”。或者说,我们无法把任何一门成熟的学科称作边缘学科或交叉学科,只是当这门学科还不成熟的时候,才这样临时性地描述它。行政学的发展迄今为止还具有边缘性和交叉性的特点,但这个特点不应当加以强化,而应当在学科发展中逐渐通过学科自身的研究对象和研究范围的确定,通过自己独立的理论建构来加以消除。行政学是否是一门独立的学科,首先取决于它是否有着自己独立的研究对象,我们不同意把行政学仅仅看作是研究政府管理的,这往往会把行政学的研究对象与政治学的研究对象相混同。同样,我们提出“统治行政”与“管理行政”概念时,也要强调人类的行政历史有过统治行政的历史时期和管理行政的历史时期,但在人类的未来,可能会是一种既不同于统治行政也不同于管理行政的服务行政。所以,不能因为我们正处于一个管理行政的时代,就把行政学简单地看作是管理学,或管理学的一个分支学科。这就决定了行政学既不应像政治学那样把政府作为一个完整的对象来加以考察,也不应像管理学那样主要通过对管理过程和管理行为的分析来进行自己的学科建构。行政学需要从政府这个实体中抽象出行政体系的概念,通过对它的分析来确定行政体系的合理性结构,把握行政体系运行起来的内部的和外部的机制。当然,处在管理主义泛滥于社会科学的一切领域的时代,在行政学的研究中更多地接受管理主义的洗礼也是难以避免的,我们的愿望是,依然把行政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来加以建构。鉴于行政学与政治学和管理学的渊源关系,在它形成和发展的早期阶段曾经从政治学和管理学中汲取了丰富的营养,这对于行政学的成长是至关重要的,在行政学今后的发展过程中,还会不断地从政治学和管理学那里学习和借鉴理论和方法。同样,它也不断地从法学、经济学、社会学、心理学等各门学科中汲取有益的因素。而且,我们发现,各国都有一大批原先学习和研究其它学科的学者们不断地加盟到行政学的研究中来,为行政学带来其它学科的理论和方法,这对于推动行政学的发展是极其有益的,也正是由于这个原因才使行政学成为一门当代的显学。但是,行政学从其它学科中学习和借鉴所有有价值因素的行为,并没有推动行政学朝着边缘化交叉化的方向前进,反而更加促进了行政学的成熟,使它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特征更加突出了出来。四、行政学的研究内容认为行政学是专门研究政府管理国家与社会公共事务的科学,这是对行政学的一般性定义,这在很大程度上属于描述性的。具体地考察,行政学其实是以行政体系及其运行为研究对象的,是在研究行政体系及其运行机制的过程中寻找优化国家与社会公共事务管理途径的科学。也就是说,行政体系及其运行机制就是行政学的研究内容。行政有着自己的历史,每个时期的行政体系都是建立在一定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基础上的,反映着它们的要求并为它们提供整体支持。从行政体系的结构来看,它主要包括3个方面:(1)由行政体制、行政组织、行政机构、行政人事资源等要素构成的客观结构系统;(2)由行政权力、行政法律、行政政策、行政管理方法等要素构成的主观结构系统;(3)由行政意志、行政义务、行政责任、行政人格等要素构成的价值结构系统。这3个系统在总体上的动态平衡是行政体系健全的标志,而它们的协调运行则表现为行政体系的功能。行政体系的客观结构是行政体制、行政组织、行政机构和行政人事资源等物质性客观要素之间关系的存在和运作方式,是行政体系的客观形式。广义地讲,客观物质环境因素也是其客观结构的要素。回答人的补充 2009-06-19 17:02因为,客观物质环境影响或制约着行政体系的客观结构,行政体制的选择、组织的建立、机构的设置、人事的状况都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行政体系的客观物质环境的状况。行政学在研究行政体系的客观结构系统中,形成了关于行政人员、行政组织、行政机构设置以及公务员制度的理论,并且包含着相应的行政体系得以运行的物质的和财政的保障条件和方式。行政体系的主观结构是指行政权力、行政法律、行政政策和行政管理方法等属于精神形态的主观要素构成的各种关系的总和,它是行政体系的主观形式。在广义上,也应包括占统治地位的政治观念、思想意识形态和文化心理结构等因素。当然,行政权力是一种客观力量,但在本质上是行政客体的主观认同。所以,它是以组织权威的形式出现的。行政法律和政策,是客观的社会关系的反映,是统治意志及其观念的形式化。行政管理方法是对行政管理客观规律的认识,是前人经验的凝结。与客观结构系统相比,行政体系的主观结构系统具有系统整体的相对灵活性和变动性。由于与具体的行政关系、行政行为之间的联系更为密切,因而,行政关系、行政行为的状况会不断地反映到行政主观结构系统上来。一般情况下,行政主观结构系统是在保持自身基本不变的前提下对行政关系、行政行为加以调整。但是,现实社会生活的千变万化总是不断地向既定的行政关系、行政行为提出挑战,要求它们不断地通过变更而适应现实社会生活的需要。这种变化达到一定程度时,就会提出改变行政体系主观结构方式的要求。因而,行政主观结构系统拥有积极的、活跃的不稳定结构,行政体系的变化、发展总是首先表现为其主观结构系统的变动。当然,行政体系的变化往往直接地表现为国家统治阶层顺应社会生活经济结构的要求而采取的自觉行动。所以,通过对行政体系主观结构系统的研究,可以准确地把握行政体系的内部职能和外部职能的实现状况,可以较好地认识和处理行政与其政治和文化生态之间的关系,可以理解行政改革和发展的动力所在,并为行政改革作出切合实际的方案设计。行政体系的价值结构主要是指行政组织、行政人员或公务员的行政意志、行政义务、行政责任和行政人格等基本要素所构成的深藏于行政体系的客观结构系统和主观结构系统之中的调节系统。因为这些因素是隐藏在各种行政关系和行政行为之中的,并每时每刻地发挥着重要的调节作用。发现行政体系的价值结构系统并加以深入的研究,可以为行政道德的建设和充分调动行政系统中人的积极性找到现实的出路。既然行政学是研究政府管理国家与社会公共事务的科学,那么,在这个前提下,行政学对行政体系的研究是从属于效率和公平的目标的。如果行政学仅仅停留在对行政体系的客观结构和主观结构的把握上,那么这种行政学必然是属于效率中心主义的范畴的。但是,一旦行政学努力在行政体系的客观结构和主观结构的背后去发现其价值结构,那么,行政学就会把它的效率目标与公平目标有机地结合起来。所以,对行政体系的价值结构的研究,并把研究成果运用于行政体系的设计上,就会较好地解决公平与效率的矛盾,从而把人类行政的发展推进到一个新的历史阶段。【参考文献】[1] 威尔逊.行政之研究[A].彭和平.国外公共行政理论精选[C].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7.[2] 古德诺.政治与行政[M].北京:华夏出版社。我的回答可以吗?如果可以就采纳吧,谢谢

政治使社会纳入一定的秩序,并得到稳定和发展,以实现其利益和目标的社会现象。 我整理了关于政治论文题目,欢迎阅读! 关于政治论文题目 中学德育 教育 的实效性 未成年人理想教育要遵循其自身规律 德育的几种有效途径 构建生活化德育课程 浅议培养学生的感恩与责任意识 关于班级管理的几点思考 强化中学德育教育 培育学生健康心理 如何提高德育教育的实效 由“破窗效应”洞悉中学教师不可忽视的几个问题 育人为本 德育为先——新课改下初中思想政治课进行德育的尝试 弘扬与培育受教育者的主体性 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现代转型 浅谈体育教学中德育的培养 谈“以人为本”教育磁场的构建 世界新格局下学校国防教育模式的构建 为加强中小学德育创造有利条件 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要贴近未成年人 努力开创我省学校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新局面 注重理解、宽容与心理健康——解读新守则新规范 忠恕——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内容 资优生德育研究价值与实践探索 建立“三位一体”工作格局 搞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 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背景下德育取向的嬗变 青少年诚信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论未成年人道德的知行统一 浅谈中学开展环境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策略 德育课创新教学浅谈 利用心理规律进行人格教育 数字化对中学生的负面影响及对策 流行歌曲在学校教育中的作用 关于政治论文的 范文 关于和谐政治的思考 摘 要: 建设和谐社会是我国改革发展的主要目标,而和谐政治则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没有政治上的和谐,就不可能有社会和谐,要构建和谐社会,就必须加强和谐政治的建设。本文从和谐政治的含义、内容、价值追求、路径选择等方面探讨这一问题。 关键词: 和谐 和谐政治 思考 和谐政治既是和谐社会的题中应有之义,又是和谐社会的政治保障。自古以来,政治就是用来控制冲突、化解矛盾和获取和谐与稳定的最重要手段。因此,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在于构建和谐政治。 一、和谐政治的含义及内容 政治和谐是指在政治文明的框架内谋求政治目标的实现,以及政治系统与社会之间相互协调达到一种动态平衡的和谐状态。和谐政治建设就其内容来说包括政治系统内部各要素间的和谐。 (一)党际之间的关系要和谐 政党与政党之间的关系要和谐。我国实行的政党制度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无产阶级政党作为执政党代表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各民主党派代表特殊阶层、群体的特殊利益,二者是一种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要坚持各民主党派与共产党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这既能保证听取和尊重多数人的意见,又能兼顾少数人的意见和要求。 (二)中央与地方的权力关系要和谐 首先要坚持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这是正确处理中央与地方关系的关键所在。我国各地发展不平衡这一基本国情决定了赋予地方权力的必要性。同时,中央必须制定和实施全国性的法律、方针、政策,才能保证国家权力的统一行使,促进国家的全面发展。其次,中央与地方之间要适度分权,既要加强中央的统一领导,又要在中央集中领导之下赋予地方必要的权力,兼顾地方利益,地方要正确运用国家赋予的权力,调节好本地区的经济活动。 (三)国家权力机关与其他国家机关之间的关系要和谐 我国实行的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统一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国家权力是统一的,人民的利益和意志是一切国家机关活动的中心。我国中央各国家机关之间的相互关系是分工负责、相互配合的,各国家机关按职权范围行使职责,不能逾越权限,否则就要越权或滥用权力。 二、和谐政治的价值追求 (一)高度发展的公民 文化 公民文化是一种参与型、摒弃等级特权的,是建立在市场经济和民主政治基础上的自由的政治文化,它标志着人类由自然状态走向自觉状态,以理性自律取代外在的强制。它强调公民通过公共领域积极参与政治生活,发展公民文化就是塑造独立自主、自由平等的新型的政治人的过程,使个体成为充满主体意识的公民。公民视自己为政治主体,在任何层次上都可以对政治体系进行评价和批评,只有当政治文化将传统的臣民变成现代意义上的公民,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政治才能厚植根柢。 (二)高度发展的民主文化 由于社会历史背景的不同,各国的政治民主形态也就不同,但民主政治文化又具有普遍性,我国只有在人类全部文明的基础上进行民主政治文化的建设,吸收一切有益成果,把建设高度发展的民主文化作为构建和谐政治的价值追求,才能更好地进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民主文化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政治文化的重要内容,在民主体制下,人民拥有超越立法者和政府的最高主权,民主政府是由全体公民直接或由其选出的代表行使权力的政府,它在尊重多数人意愿的同时,极力保护少数人的基本权利。只有建设高度发展的民主文化,才能更好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三)高度发展的法治文化 法治文化是相对于人治而存在的一种进步的文化形态,它主要是指法律制度在一个国家或地区内所实施的程度和人们对法律信仰的水平的总和,也就是根据法律治理国家。而主张人治者却认为国之治乱,其原因不在于法律而在于统治者贤能与否。法治的唯一特征就是法律成为裁决一切行为的最高标准,一切人无论其社会地位的高低,在法律面前都是平等的。法治文化是法治社会的重要内容,必须以法治为基础,推进社会主义法治的建设,才能更好地促进政治的和谐。 三、和谐政治的路径选择 (一)公民意识的培育 公民意识是政治发展的推动力,公民素质的提高实际上是政治社会化的过程,而政治社会化又是培养合格政治人的过程。现在,我国公民意识的现状与民主国家的要求还相距甚远,而现代公民政治意识的培养又将是一个长期复杂的过程。加强现代公民意识的教育是适应我国民主法治建设需要的,只有把社会成员培养成为民主政治社会化所需要的、具有民主意识的合格公民,才能使公民积极地参与各种具体的民主政治活动之中,这样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才能够真正地实现。 (二)民主政治制度的建设 我国正在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民主政治制度,并将党的领导、人民当家做主与依法治国统一起来,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及政治协商制度,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和基层民主制度,不断地推进我国民主政治体制向前发展。这证明了政治民主化的重要性,因此只有加强民主政治制度的建设,才能更好地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 (三)依法治国与政治法治化建设 依法治国是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据宪法和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它要求国家的各项活动都要依法进行。法治社会是一个稳定的社会,一个政府能引导社会树立宪政意识,维护宪法权威,就能培养起人民对政府的忠诚度,政府的合法性也将大大增强,所以我们可以通过加强立法工作,完备法律体系,增强全民的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等工作全面落实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我们要以民主为核心,推进政治建设法治化,才能更好地实现政治和谐,进而达到社会的和谐。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72-294. [2][美]戴维・伊斯顿.政治体系―政治学状况研究[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3-2. [3]胡锦涛2006年6月25日在中央党校省部级干部进修班上的重要讲话[M].半月谈,2007,(13). 看了“关于政治论文题目怎么写”的人还看: 1. 政治论文题目 2. 关于新闻的政治论文题目 3. 政府与政治论文题目 4. 关于创新的政治论文题目 5. 初中政治论文范文题目

政治学方面的论文题目很多呀,比如说与你专业相关的,旅游产业发展中政府的角色定位,又如,我们最常见的食品安全问题上,政府的监管责任失效及其原因分析都可以的。

政治学导论论文题目

我写的《当代中国安全生产监管问题的政治学分析》,在安全生产方面出现的政治问题,给当代中国政治改革和政治发展提出了新的课题和新的要求,政治学应当为解决安全生产问题提出理论框架和路径,使安全生产监管体制适应新形势下我国政治文明建设的需要。当代中国贯彻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推进和谐社会建设的新形势。开始也不太会的,也没时间看范文,还是同学给的莫'文网,专业的就是不一样,很快就搞定了

中山大学政治学考研经验分享

本人已上岸中山大学政治学专业,回顾备考的这段时间,真的是有很多感慨,也得到了很多师兄师姐的帮助,所以想要将这种帮助传承下去,为考研的师弟师妹提供一些可借鉴的经验。

一、初试:政治:1)总体思路:考研政治最重要的是学会它的“语法”。个人不太认为政治(选择题)着重在背诵、记忆。相反,考研政治就是在学习国家官方的政治宣传话语,包括哲学基础,历史建构,以及政治实践,这三部分是完整连贯的、有统一立场的意识形态体系,那么通过持续、重复的阅读,以及适当的记忆,就不难体察到这套体系的组织规则,也就是所谓的“语法”。如果这一点是正确的,那么选择题并不完全是在考察记忆,而是“语言应用能力”,相当一部分试题的答案,在题目本身没有太大问题的情况下,是可以通过推理获得的。当然,部分着重考察细节记忆的选择题,以及所有大题,就只能通过硬记来作答。2)一些具体方法:我个人复习时所用的资料就是米鹏的全套,和米鹏的网课(天道考研网校有全程)我觉得这就足够了,没必要补充别的资料,意义不大,且浪费时间,专业课才是大头;1000题要认真做一遍,最厚的那本知识讲义不用看,因为都在1000题里有反应 ; 错题的知识点建议统一整理在一个word文档里,这样方便今后通过搜索直接定位,省去翻书的麻烦,同时也可以在整理的时候,通过自己分出知识点宏观层次的方式,强化对所有内容的整体性把握 ; 大题我的方式就是考前两天背所有米三,当然这个方法我并不提倡,我之所以敢这么做,是因为去年是政治大年,重点太多且非常明显,没有太多出偏的可能,且事实证明米鹏确实几乎也全部压对,但不得不说这个天大的好运并不是每年都有的,所以自己多做准备工作还是必要的,鉴于我实属投机取巧,就不介绍这方面经验了,大题难度不大,认真准备即可。

2、英语:因为本人是英语专业的,所以个人的方法可能也不太具有普遍参考性,这里就不提了。多数一句,不管英语基础如何,考研英语一定要慎重对待。毕竟有单科线要求,我感觉必要的时候最好跟着老师学,我英语买的是天道考研网校的课程,和政治一起团报的。

中大的政治学专业课科目是636 政治学理论和827 政治学研究方法,要看的书还是挺多的,主要包括:

专业课一,政治学理论:

1. 政治学理论

(1)基础书目(最基础的知识,一定要掌握好,必看)

中大出版、肖滨老师主编的《政治学导论》(一定要重视这本书,今年考了挺多基础知识)

萨拜因的《政治学说史》(全三册)

景跃进、陈明明、肖滨主编的《当代中国政府与政治》

陈炳辉的《西方民主理论:古典与现代》

(2)补充书目(可以加深理解,可以根据时间安排选看)

海伍德的《政治学》、罗斯金的《政治科学》(补充《政治学导论》)

徐大同的《西方政治思想史》(补充《政治学说史》)

曹德本的《中国政治思想史》(虽然近几年不太考中国政治思想史方面的内容,但还是要看)

(3)选读名著(真题中会出现一些名家的思想观点,看过他们的著作会更优势,并且如果在你的答案中出现过一些政治学大家的观点的话,也会成为闪光点。可根据自己的复习计划选看)

亨廷顿的《变化社会中的政治秩序》

杜赞奇的《文化、权利与国家——1900-1942年的华北农村》

斯考切波的《国家与社会革命》

帕特南的《使民主运转起来》

米格代尔的《强社会与弱国家》

巴林顿·摩尔的《专制与民主的社会起源》

4)进一步阅读工作:完成以上这些只能算作搭建基本知识基础,对考试而言仍是远远不够的,不能指望记住几个基础性的知识就能考的好,更重要的是通过阅读别的专著、论文,形成进一步的理解。我个人的研究兴趣方向在政治哲学方面(实证研究同样),所以平时会看一点这方面的导论性质的专著,例如中大老师谭安奎的《政治哲学:问题与争论》,威尔金里卡的《当代政治哲学》,任剑涛老师的一本论文集《拜谒诛神:西方政治理论与方法寻踪》,以及这个领域中国内一些知名学者在学术公众号上发表的零散文章,基本每天都看。这是非常非常重要的。虽然可能这样的阅读工作,不能对答题形成直接的帮助(有的时候也能有直接帮助,比如任剑涛老师在各种演讲中对中国转型问题的阐述,谭安奎老师作品中阐述过的公民不服从问题在14年的真题中直接出现),但要意识到的是,考试考察的不是你记没记住某个观点,而是你的理解,你有没有做研究的潜质。这样的更有个性和深度的阅读,一方面能够大幅度提升你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另一方面甚至能直接帮助你形成自己的问题意识,尤其是后一点,这是复试中老师最看重的素质之一。这部分的阅读工作是持续的,不要觉得浪费时间,考研(尤其是学硕),绝对不单纯是应试。就我个人经验而言,如果不是我把大部分时间拿来做这些阅读,我认为我没什么可能性考上。5)我对待真题的方法是,以单个题目为单位,一个一个自己写答案,并反复修改。所谓自己写答案,不是自己硬憋。和做学术论文一样,写这样的简答题讲究每一句话都有出处。当然这并不是说你复制粘贴就行了,也不是说自己的理解不重要,而是说,必须要在对各个具体问题有足够的文献阅读的基础上,整理出一个牢靠的答案。具体的方法就是在cnki上搜索每一个问题,每个问题看一定数量的论文(论文和专著不同,具有非常明确的问题导向,有的论文和题目不是直接、完全相关的,也不要紧,看下去也会有一定收获),并结合上述的基础阅读和拓展阅读,有机的融合成自己的答案。我大概花了一暑假做了10年的真题,写完后放置了一段时间再拐回头来重新看这些答案,一般你会觉得惨不忍睹,但不要紧,慢慢读更多东西,慢慢改。如果有心你会发现,很多题目都是重复出现的,比如,共和主义问题,中国的全能主义问题。所以不要觉得考过的就不会考了,重要的政治问题永远都绕不过去。专业课二,政治学研究方法:这门课上下的功夫要少的多,一是因为不太感兴趣,二是个人觉得这门课的内容相较第一门,更显的不那么宽(仅就考试方面而言)。

(1)基础书目

艾尔·巴比的《社会研究方法》

大卫·马什的《政治科学的理论与方法》

斯蒂芬·范埃弗拉的《政治学研究方法指南》

(2)补充书目

风笑天的《社会研究方法》(补充艾尔巴比的那本)

高奇琦的《比较政治学》

(一)基础巩固阶段(2月-8月)

我大概从2月份开始备考,因为是跨专业考研(其实原本是政治学与行政学专业但后来转专业了),所以觉得早点准备会比较稳妥。基础巩固阶段的任务就是阅读以上列举的参考书目,首先必看、并且一定要牢牢掌握的基础书目是要精读的,这个阶段主要是扫除知识盲区,所以不懂的地方一定要搞懂。

我阅读的习惯是先看目录、在看该章的主要知识框架,然后再读内容。阅读的时候可以标记一些重点的知识,方便读完整理笔记。这个阶段不需要背诵记忆,更重要的是理解即可。在读完全书后,我会从头开始,整理笔记,其实相当于又重读了一遍,可以加深印象。虽然有买师兄的笔记,但我还是自己整理了一遍,建议大家也这样做,考上的师兄师姐的笔记固然重要,但也要自己整理知识的过程。

读完了基础书目,可以接着翻翻上面提到的补充书目,补充书目不需要梳理详细的笔记,只需要找到对应的章节阅读,然后挑选出觉得有用的知识点,添加到已有的笔记中即可。

选读名著的要求更低,在时间充裕的情况下可以适当精读,如果没有,建议掌握名著的核心观点、研究路径、相关评价等等,实在不行可以看一下从师兄师姐那里买来的名著笔记或者是相关文献。

我的基础书目一共看了三遍,像上面提到的第一编划重点、第二遍整理笔记,那么第三遍我是整理了思维导图。在这里,尤其强调思维导图的重要性,它可以帮助你直观的了解某一主题的所有知识点,所以建议大家都自己整理一下。整理的时间点可以根据对知识点掌握情况自行决定。

在上面的步骤都完成了之后,大概从7月开始,我开始整理思维导图、并适当地背诵知识点,然后看看中大老师的课件加深理解。大家可以看到中大的真题都很开放,是没有标准答案的,而且本人讨厌机械记忆,所以我当时是注重理解,并没有死记硬背。

(二)冲刺提高阶段(9月-12月)

这段时间,我一直在实习学校实习(本人是师范生,实习时间还特别长),所以不像在家复习那么自由,时间也不太充裕。9月-10月,我继续巩固笔记的知识并且开始阅读导师文献。这里强调一下阅读导师文献的重要性,就像选读名著的作用一样,它可以帮助你了解一下学界前沿的观点,并作为考卷答案的闪光点,是加分项,所以请大家重视起来。我主要看的是中大老师的文献,还有一些特定主题的相关文献(这些在购买的笔记中都有包含,我自己也有所补充)。

从10月开始,我开始进行笔答练习。从最新的真题开始,尝试自己答,一开始的答案肯定会很幼稚,所以需要查阅相关文献,不断修改自己的答案,加以完善。中大现在已经不公布真题了,所以也需要自己收集。

以上是专业课的初始准备,那么接下来我简单地说一下关于复试的准备吧。

(三)复试准备

建议大家考完初试简单放松一下之后,就立马投入到新一轮的复习当中,不要丢掉之前的复习状态。复试的准备相对于初试就轻松了许多。

中大复试的形式是:中文抽题+追问+一般问题+英文抽题+追问,时间大概在20分钟左右。

在准备期间,我把最核心的那基本参考书目又重新看了一遍,作为中文复试的准备。而对于英文复试,我整理了百度文库的政治学英文单词、阅读了罗斯金《政治科学》的英文版并整理生词。除此之外,我将中文的专业课笔记中比较重要的内容翻译成英文,然后熟读。《政治科学》里面的问题也可以挑出来一些比较重要的,然后找到原文答案或自己整理,熟读即可。

对于复试而言,往年的初试真题也依然重要,并且我收集到了上一年的大部分复试真题,也可以为复试的准备提供一些方向。

考研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这个过程不仅要学会努力,还要学会坚持。考研的过程中,如果可以的话最好有一个研友,不过不要是随时讨论学习进度的研友。有一个可以倾诉的朋友能够让你有压力的时候可以宣泄。另外考研一旦开始就不要轻易放弃,只要咬咬牙,这道坎就迈过去了。我有背书背到哭的时候一边哭一边背,也有到了考场上一拿笔就停不下来的时候,只要耐住寂寞,咬牙坚持,成功就在眼前,学弟学妹们加油呀,我在中山大学等你们!

政治学导论具体怎么了解我发材料给你

政治学的学年论文题目

政治使社会纳入一定的秩序,并得到稳定和发展,以实现其利益和目标的社会现象。 我整理了关于政治论文题目,欢迎阅读! 关于政治论文题目 中学德育 教育 的实效性 未成年人理想教育要遵循其自身规律 德育的几种有效途径 构建生活化德育课程 浅议培养学生的感恩与责任意识 关于班级管理的几点思考 强化中学德育教育 培育学生健康心理 如何提高德育教育的实效 由“破窗效应”洞悉中学教师不可忽视的几个问题 育人为本 德育为先——新课改下初中思想政治课进行德育的尝试 弘扬与培育受教育者的主体性 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现代转型 浅谈体育教学中德育的培养 谈“以人为本”教育磁场的构建 世界新格局下学校国防教育模式的构建 为加强中小学德育创造有利条件 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要贴近未成年人 努力开创我省学校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新局面 注重理解、宽容与心理健康——解读新守则新规范 忠恕——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内容 资优生德育研究价值与实践探索 建立“三位一体”工作格局 搞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 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背景下德育取向的嬗变 青少年诚信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论未成年人道德的知行统一 浅谈中学开展环境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策略 德育课创新教学浅谈 利用心理规律进行人格教育 数字化对中学生的负面影响及对策 流行歌曲在学校教育中的作用 关于政治论文的 范文 关于和谐政治的思考 摘 要: 建设和谐社会是我国改革发展的主要目标,而和谐政治则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没有政治上的和谐,就不可能有社会和谐,要构建和谐社会,就必须加强和谐政治的建设。本文从和谐政治的含义、内容、价值追求、路径选择等方面探讨这一问题。 关键词: 和谐 和谐政治 思考 和谐政治既是和谐社会的题中应有之义,又是和谐社会的政治保障。自古以来,政治就是用来控制冲突、化解矛盾和获取和谐与稳定的最重要手段。因此,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在于构建和谐政治。 一、和谐政治的含义及内容 政治和谐是指在政治文明的框架内谋求政治目标的实现,以及政治系统与社会之间相互协调达到一种动态平衡的和谐状态。和谐政治建设就其内容来说包括政治系统内部各要素间的和谐。 (一)党际之间的关系要和谐 政党与政党之间的关系要和谐。我国实行的政党制度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无产阶级政党作为执政党代表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各民主党派代表特殊阶层、群体的特殊利益,二者是一种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要坚持各民主党派与共产党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这既能保证听取和尊重多数人的意见,又能兼顾少数人的意见和要求。 (二)中央与地方的权力关系要和谐 首先要坚持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这是正确处理中央与地方关系的关键所在。我国各地发展不平衡这一基本国情决定了赋予地方权力的必要性。同时,中央必须制定和实施全国性的法律、方针、政策,才能保证国家权力的统一行使,促进国家的全面发展。其次,中央与地方之间要适度分权,既要加强中央的统一领导,又要在中央集中领导之下赋予地方必要的权力,兼顾地方利益,地方要正确运用国家赋予的权力,调节好本地区的经济活动。 (三)国家权力机关与其他国家机关之间的关系要和谐 我国实行的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统一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国家权力是统一的,人民的利益和意志是一切国家机关活动的中心。我国中央各国家机关之间的相互关系是分工负责、相互配合的,各国家机关按职权范围行使职责,不能逾越权限,否则就要越权或滥用权力。 二、和谐政治的价值追求 (一)高度发展的公民 文化 公民文化是一种参与型、摒弃等级特权的,是建立在市场经济和民主政治基础上的自由的政治文化,它标志着人类由自然状态走向自觉状态,以理性自律取代外在的强制。它强调公民通过公共领域积极参与政治生活,发展公民文化就是塑造独立自主、自由平等的新型的政治人的过程,使个体成为充满主体意识的公民。公民视自己为政治主体,在任何层次上都可以对政治体系进行评价和批评,只有当政治文化将传统的臣民变成现代意义上的公民,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政治才能厚植根柢。 (二)高度发展的民主文化 由于社会历史背景的不同,各国的政治民主形态也就不同,但民主政治文化又具有普遍性,我国只有在人类全部文明的基础上进行民主政治文化的建设,吸收一切有益成果,把建设高度发展的民主文化作为构建和谐政治的价值追求,才能更好地进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民主文化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政治文化的重要内容,在民主体制下,人民拥有超越立法者和政府的最高主权,民主政府是由全体公民直接或由其选出的代表行使权力的政府,它在尊重多数人意愿的同时,极力保护少数人的基本权利。只有建设高度发展的民主文化,才能更好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三)高度发展的法治文化 法治文化是相对于人治而存在的一种进步的文化形态,它主要是指法律制度在一个国家或地区内所实施的程度和人们对法律信仰的水平的总和,也就是根据法律治理国家。而主张人治者却认为国之治乱,其原因不在于法律而在于统治者贤能与否。法治的唯一特征就是法律成为裁决一切行为的最高标准,一切人无论其社会地位的高低,在法律面前都是平等的。法治文化是法治社会的重要内容,必须以法治为基础,推进社会主义法治的建设,才能更好地促进政治的和谐。 三、和谐政治的路径选择 (一)公民意识的培育 公民意识是政治发展的推动力,公民素质的提高实际上是政治社会化的过程,而政治社会化又是培养合格政治人的过程。现在,我国公民意识的现状与民主国家的要求还相距甚远,而现代公民政治意识的培养又将是一个长期复杂的过程。加强现代公民意识的教育是适应我国民主法治建设需要的,只有把社会成员培养成为民主政治社会化所需要的、具有民主意识的合格公民,才能使公民积极地参与各种具体的民主政治活动之中,这样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才能够真正地实现。 (二)民主政治制度的建设 我国正在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民主政治制度,并将党的领导、人民当家做主与依法治国统一起来,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及政治协商制度,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和基层民主制度,不断地推进我国民主政治体制向前发展。这证明了政治民主化的重要性,因此只有加强民主政治制度的建设,才能更好地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 (三)依法治国与政治法治化建设 依法治国是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据宪法和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它要求国家的各项活动都要依法进行。法治社会是一个稳定的社会,一个政府能引导社会树立宪政意识,维护宪法权威,就能培养起人民对政府的忠诚度,政府的合法性也将大大增强,所以我们可以通过加强立法工作,完备法律体系,增强全民的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等工作全面落实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我们要以民主为核心,推进政治建设法治化,才能更好地实现政治和谐,进而达到社会的和谐。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72-294. [2][美]戴维・伊斯顿.政治体系―政治学状况研究[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3-2. [3]胡锦涛2006年6月25日在中央党校省部级干部进修班上的重要讲话[M].半月谈,2007,(13). 看了“关于政治论文题目怎么写”的人还看: 1. 政治论文题目 2. 关于新闻的政治论文题目 3. 政府与政治论文题目 4. 关于创新的政治论文题目 5. 初中政治论文范文题目

我写的《当代中国安全生产监管问题的政治学分析》,在安全生产方面出现的政治问题,给当代中国政治改革和政治发展提出了新的课题和新的要求,政治学应当为解决安全生产问题提出理论框架和路径,使安全生产监管体制适应新形势下我国政治文明建设的需要。当代中国贯彻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推进和谐社会建设的新形势。开始也不太会的,也没时间看范文,还是同学给的莫'文网,专业的就是不一样,很快就搞定了

1. 公共政策执行问题与对策分析——以某项政策的执行阻滞为例

2. **市低保政策执行中的问题及其处理

3. 新型农村医疗卫生制度的若干问题分析

4. 乡镇公共财政体制:问题、原因与对策

5. 政策评估的定量分析:以某项政策的行为过程为研究对象

6. 社区治理结构与社区居民自治:以某社区的调查为样本

7. “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机会主义政策行为分析

8. “土政策”出台的现象探源

9. 市场主导抑或政府主导——转型时事业单位管理体制创新的二难选择

10. **市规划发展中的同质社区与混合社区的选择

11. 从***地方二十年的发展历程看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12. 环境治理的政府承诺与实现情况的探讨

13. 对农村乡镇合并的观察和思考

14. 基层地方政府的管理创新研究----以***地方市**镇为例

15. ***地方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思考

16. 经济全球化对我国行政管理制度的影响与对策研究

17. 市场经济条件下提高行政效率途径思考与探索

18. 非政府组织的角色功能分析

19. 志愿者活动的政府管理问题

20. 慈善事业的政府管理体制研究:以xxx为例

21. 大学生村官对基层行政管理的适应性研究

22. 假如我是大学生村官:对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策划

23. “对***地方社会经济发展的规划和建议”

24. ***地方基层政府调查分析(如村长与村支书的关系,如何一起工作的?

当地干群关系怎样?可以通过对当事人进行访谈,以个案的形式了解:他们是如何开展工作的?他们的问题与困惑?他们心理的想法?也可能单独就基层干部的生存状况进行调查,如哪些人当干部?他们的素质、能力、威信,群众如何评价,他们的自我评价)

25. ***地方基层精英与地方治理的个案分析调查(“有本事的人”在地方政

治经济生活中的地位,影响力,对基层决策的影响,与普通群众的关系等等。)

26. ***地方农村(城镇社区)公共产品供给状况调查分析。(在农村,取消农业税后,公共产品的供给机制有无变化?具体如何决策与实施的。在城镇,居委会的运作情况?居委会与社区工作站的关系,他们与街道办的关系?)

27. ***地方社区物业管理体制和模式的典型调查分析

28. ***地方业主委员会的典型调查分析

29. ***地方大学生在基层政府的生存状况分析

30. ***地方农村社会保障情况调查分析

31. ***地方惠农政策的落实情况,或者返乡农民工生存状况,本地普通人的

创业情况和创业经历

32. ***地方生态环境状况调查分析

33. ***地方留守儿童调查分析

34. ***地方弱势群体调查分析

35. ***地方社会公益行动的相关调查(如大学生志愿者的生存与发展情况)

36. 社会(企业)需要什么样的大学生问题分析

37. 公共事业单位安全保卫体制改革研究

38. 公共安全事件的社会管理问题:以福建南平事件为例

39. 提高政府办事效率的对策分析:以***单位为例

40. 提高事业单位办事效率的对策分析:以***单位为例

41. 办公室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分析:以***单位为例

42. ***企业、部门或事业单位的绩效管理分析

43. ***企业、部门或事业单位的人事管理分析

44. ***企业、部门或事业单位薪酬制度问题与对策

45. 提高办公室办事效率的对策分析:以***单位为例

46. 企业的人性管理问题:以***单位为例

47. 从“富士康跳楼事件”看企业的人性化管理

48. 从“富士康跳楼事件”看政府干预机制建设

49. 地方政府营销管理问题:以***为例(包括,如何宣传一个地方,扩大**市知名度,例如围绕无锡吴文化节,等谈地改善地方政府形象,如何改善城管部门的公众形象,等等)

50. ***地方旅游休闲产业开发问题分析

51. **地方低碳经济发展的对策建议

52. 企业文化建设问题与对策:以***单位为例

53. 企业的员工福利问题与对策:以***单位为例

54. **部门或企业的人际关系问题与对策

55. 基层领导如何处理与上级的关系问题研究

56. 基层领导如何处理与同事的关系问题研究

57. **部门或**企业员工流动问题与对策分析

58. **部门或**企业紧缺人才流失问题与对策分析

59. 办公室行政管理中的问题与对策:以***单位为例

60. ***地方电子政务建设现状和问题的调查分析

61. 基层政府电子政务:以***为例

62. 政府公信力问题分析:以***为例

63. 政府信息公开问题:以***为例

64. 网络舆论与政府管理问题:以***为例

1、对“苹果”热的思考;

2、从“乔布斯”想到绍兴的纺织产业;

2、花好“零用钱”的理性思考;

4、对当前“追星热”的经济学思考;

5、守护心灵的诚信底线;

6、诚信经营,放心消费;

7、对食品安全负责,为生命健康守护;

8、质量是企业的生命-------国内奶制品市场大危机引发的思考;

9、满校都是“眼镜族”的思考;

10、网购, 让我欢喜让我忧!

11、从升旗仪式看校园文

12、高中生幸福感指数调查

13、透视中学生使用手机现象;

14、莫让节约随风去;

15、让课本在校园中循环起来;

16、柯桥城区人口数量季节性变化现象的原因探究;

17、网络语言利弊谈;

18、从房地产市场看“两只手”的作用;

19、绍兴市民节假日消费状况及比较分析;

20、从“韩流”看绍兴传统文化;

21、街头小摊该何去何从------浅谈政府城市管理的艺术;

政治的论文题目

写论文,是不是发现没概念,无从下笔?那么下面我为你推荐高中生政治论文题目,仅供参考。

高中生政治论文题目【1-10】

1、从村委会选举看基层民主实践;

2、中学生“零用钱”问题不容忽视;

3、对当前“追星热”的经济学思考;“偶像”之我见;

4、守护心灵的诚信底线;诚信经营,放心消费;

5、中学生课外体育锻炼现状调查分析;

6、网购, 让我欢喜让我忧!

7、从升旗仪式看校园文化

8、高中生幸福感指数调查

9、谈谈金融危机下中国学生就业观的转变;

10、透视中学生使用手机现象;

高中生政治论文题目【11-20】

11、奥运思考——北京奥运带给我们的;

12、莫让节约随风去;让课本在校园中循环起来;

13、泉州文物古迹保护情况调查;

14、城市的边缘——记民工;

15、关于网络语言的调查研究;浅谈中学生Blog问题、

16、从猪肉市场看“两只手”的作用;

17、挖掘本土文化 继承惠女精神;

18、给心灵刻上感恩的烙印;个性之我见;

19、惠安县城区网吧管理状况的调查与建议;

20、关注民生问题,构建和谐海西;

高中生政治论文题目【21-30】

21、中学生课外阅读情况调查分析;

22、泉州市民节假日消费状况及比较分析;

23、渐行渐瘦的中华文化、日渐飘零的传统节日—传统节日忧思录

24、小小创意,愿助推中华文化腾飞;从“韩流”看中国文化;

25、让生命之源重放光彩;

26、对食品安全负责,为生命健康守护;国内奶制品市场大危机引发的思考;

27、青少年迷暴力小视不得!

28、街头小摊该何去何从;

29、从“农运会”看泉州新农村文化建设;从农村超市看三农;

30、未成年人沿街乞讨现象应引起重视;

高中生政治论文题目【31-40】

31、对“苹果”热的思考;

32、从“乔布斯”想到绍兴的纺织产业;

33、花好“零用钱”的理性思考;

34、满校都是“眼镜族”的思考;

35、透视中学生使用手机现象;

36、莫让节约随风去;

37、让课本在校园中循环起来;

38、柯桥城区人口数量季节性变化现象的原因探究;

39、高中生幸福感指数调查

40、网络语言利弊谈;

形势与政策论文标题有以下:

西方对高校进行意识形态渗透有哪些方式等。浅议高校形势政策教育发展历程与现状。

增强高校形势政策教育的实效性探议。高校形势政策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究。加强经常性形势政策教育。党校应重视和加强形势政策教育。开展形势政策教育,结合本地实际加快中原崛起。

形势与政策论文题目较多,而且每年时事政治和政策不同,主题关键词也不同,可以结合以上标题进行相应的改写。

1.如何正确看待我国当前的民族形势与民族政策。2.如何看待当今国内外的经济形势。3.在当前形势下,大学生如何树立正确的就业观。4.当前世界经济发展形势下我国面临的机遇和挑战。5.你是如何看待2010年《政府工作报告》以及当前我国民生问题的焦点。6.上海世博会的召开是继奥运会后,在我国召开的又一个盛会,如何看待世博会对我国的影响。7.试分析美国新任总统奥巴马上台后,中美关系未来的走向。8.房价已经成为当今百姓最为关注的问题之一,在政府一系列的调控政策后,房地产市场何去何从,对此你有何看法。9.如何正常调整就业观及运用好当前的就业政策。10.如何看待党员先进性建设与基层党组织建设的重要性。11.国际经济形势的现状与未来。12.当前大国关系与我国外交新挑战。13.如何自觉划清“四个重大界限”。14.如何准确把握国际安全形势与地缘政治的新动向。15. 如何认识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的重要性紧迫性。

政治使社会纳入一定的秩序,并得到稳定和发展,以实现其利益和目标的社会现象。 我整理了关于政治论文题目,欢迎阅读! 关于政治论文题目 中学德育 教育 的实效性 未成年人理想教育要遵循其自身规律 德育的几种有效途径 构建生活化德育课程 浅议培养学生的感恩与责任意识 关于班级管理的几点思考 强化中学德育教育 培育学生健康心理 如何提高德育教育的实效 由“破窗效应”洞悉中学教师不可忽视的几个问题 育人为本 德育为先——新课改下初中思想政治课进行德育的尝试 弘扬与培育受教育者的主体性 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现代转型 浅谈体育教学中德育的培养 谈“以人为本”教育磁场的构建 世界新格局下学校国防教育模式的构建 为加强中小学德育创造有利条件 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要贴近未成年人 努力开创我省学校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新局面 注重理解、宽容与心理健康——解读新守则新规范 忠恕——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内容 资优生德育研究价值与实践探索 建立“三位一体”工作格局 搞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 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背景下德育取向的嬗变 青少年诚信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论未成年人道德的知行统一 浅谈中学开展环境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策略 德育课创新教学浅谈 利用心理规律进行人格教育 数字化对中学生的负面影响及对策 流行歌曲在学校教育中的作用 关于政治论文的 范文 关于和谐政治的思考 摘 要: 建设和谐社会是我国改革发展的主要目标,而和谐政治则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没有政治上的和谐,就不可能有社会和谐,要构建和谐社会,就必须加强和谐政治的建设。本文从和谐政治的含义、内容、价值追求、路径选择等方面探讨这一问题。 关键词: 和谐 和谐政治 思考 和谐政治既是和谐社会的题中应有之义,又是和谐社会的政治保障。自古以来,政治就是用来控制冲突、化解矛盾和获取和谐与稳定的最重要手段。因此,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在于构建和谐政治。 一、和谐政治的含义及内容 政治和谐是指在政治文明的框架内谋求政治目标的实现,以及政治系统与社会之间相互协调达到一种动态平衡的和谐状态。和谐政治建设就其内容来说包括政治系统内部各要素间的和谐。 (一)党际之间的关系要和谐 政党与政党之间的关系要和谐。我国实行的政党制度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无产阶级政党作为执政党代表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各民主党派代表特殊阶层、群体的特殊利益,二者是一种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要坚持各民主党派与共产党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这既能保证听取和尊重多数人的意见,又能兼顾少数人的意见和要求。 (二)中央与地方的权力关系要和谐 首先要坚持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这是正确处理中央与地方关系的关键所在。我国各地发展不平衡这一基本国情决定了赋予地方权力的必要性。同时,中央必须制定和实施全国性的法律、方针、政策,才能保证国家权力的统一行使,促进国家的全面发展。其次,中央与地方之间要适度分权,既要加强中央的统一领导,又要在中央集中领导之下赋予地方必要的权力,兼顾地方利益,地方要正确运用国家赋予的权力,调节好本地区的经济活动。 (三)国家权力机关与其他国家机关之间的关系要和谐 我国实行的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统一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国家权力是统一的,人民的利益和意志是一切国家机关活动的中心。我国中央各国家机关之间的相互关系是分工负责、相互配合的,各国家机关按职权范围行使职责,不能逾越权限,否则就要越权或滥用权力。 二、和谐政治的价值追求 (一)高度发展的公民 文化 公民文化是一种参与型、摒弃等级特权的,是建立在市场经济和民主政治基础上的自由的政治文化,它标志着人类由自然状态走向自觉状态,以理性自律取代外在的强制。它强调公民通过公共领域积极参与政治生活,发展公民文化就是塑造独立自主、自由平等的新型的政治人的过程,使个体成为充满主体意识的公民。公民视自己为政治主体,在任何层次上都可以对政治体系进行评价和批评,只有当政治文化将传统的臣民变成现代意义上的公民,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政治才能厚植根柢。 (二)高度发展的民主文化 由于社会历史背景的不同,各国的政治民主形态也就不同,但民主政治文化又具有普遍性,我国只有在人类全部文明的基础上进行民主政治文化的建设,吸收一切有益成果,把建设高度发展的民主文化作为构建和谐政治的价值追求,才能更好地进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民主文化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政治文化的重要内容,在民主体制下,人民拥有超越立法者和政府的最高主权,民主政府是由全体公民直接或由其选出的代表行使权力的政府,它在尊重多数人意愿的同时,极力保护少数人的基本权利。只有建设高度发展的民主文化,才能更好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三)高度发展的法治文化 法治文化是相对于人治而存在的一种进步的文化形态,它主要是指法律制度在一个国家或地区内所实施的程度和人们对法律信仰的水平的总和,也就是根据法律治理国家。而主张人治者却认为国之治乱,其原因不在于法律而在于统治者贤能与否。法治的唯一特征就是法律成为裁决一切行为的最高标准,一切人无论其社会地位的高低,在法律面前都是平等的。法治文化是法治社会的重要内容,必须以法治为基础,推进社会主义法治的建设,才能更好地促进政治的和谐。 三、和谐政治的路径选择 (一)公民意识的培育 公民意识是政治发展的推动力,公民素质的提高实际上是政治社会化的过程,而政治社会化又是培养合格政治人的过程。现在,我国公民意识的现状与民主国家的要求还相距甚远,而现代公民政治意识的培养又将是一个长期复杂的过程。加强现代公民意识的教育是适应我国民主法治建设需要的,只有把社会成员培养成为民主政治社会化所需要的、具有民主意识的合格公民,才能使公民积极地参与各种具体的民主政治活动之中,这样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才能够真正地实现。 (二)民主政治制度的建设 我国正在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民主政治制度,并将党的领导、人民当家做主与依法治国统一起来,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及政治协商制度,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和基层民主制度,不断地推进我国民主政治体制向前发展。这证明了政治民主化的重要性,因此只有加强民主政治制度的建设,才能更好地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 (三)依法治国与政治法治化建设 依法治国是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据宪法和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它要求国家的各项活动都要依法进行。法治社会是一个稳定的社会,一个政府能引导社会树立宪政意识,维护宪法权威,就能培养起人民对政府的忠诚度,政府的合法性也将大大增强,所以我们可以通过加强立法工作,完备法律体系,增强全民的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等工作全面落实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我们要以民主为核心,推进政治建设法治化,才能更好地实现政治和谐,进而达到社会的和谐。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72-294. [2][美]戴维・伊斯顿.政治体系―政治学状况研究[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3-2. [3]胡锦涛2006年6月25日在中央党校省部级干部进修班上的重要讲话[M].半月谈,2007,(13). 看了“关于政治论文题目怎么写”的人还看: 1. 政治论文题目 2. 关于新闻的政治论文题目 3. 政府与政治论文题目 4. 关于创新的政治论文题目 5. 初中政治论文范文题目

政治学理论的论文题目

政治小论文是中学思想政治课《课程标准》对学生的一项基本要求,是素质教育的要求,是贯彻新课改精神的需要,符合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有助于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和各方面的能力。接下来我为你整理了中学生政治论文题目,一起来看看吧。

略谈农村初中德育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新形势下提高学校德育实效性的探索

学校德育如何面对社会多元价值观

增强初中生自信心对策研究

改进学校德育工作提升德育实效

引导学生走出自卑的心理低谷两个案例

中学爱国情感教育初探

孔子德育目标思想对我们的启示

探索新思路 开创学校德育工作新局面

学校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接轨的几点尝试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必须以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为重点 中小学德育工作实效性低下的原因及对策

浅谈对中学生的诚信教育

青少年法制教育价值目标考究

生命哲学视野中的校园精神文化建设

思想道德修养课教学刍议

谈提高学生动作协调性的途径与方法

对青少年道德教育的思考

试论班级文化的功能与建设

浅谈对学生的“爱心”教育

浅谈中学生的诚信教育

中小学班集体的情感教育

充分利用活动课培养学生优良的品质

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的社会环境、误区与对策

论青少年道德能力的培养

试论中学生思想品德教育中的心育艺术

德育新课程评价初探

中学生践行公民道德规范现状的调查研究

浅谈学生集体主义观念的培养

集体主义道德原则在德育中的指导作用

初中生自我意识培养的方法研究

如何加强学校思想道德教育

加快德育教育改革 切实促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 坚持“三贴近”原则 提高德育的实效性

论对青少年的生命教育

利用心理规律进行人格教育

数字化对中学生的负面影响及对策

流行歌曲在学校教育中的作用

学校德育的病象及诊治

行是知之始 知是行之成——浅谈学校养成教育的累积效应 学校德育中的竞争意识培养

当前德育问题及改进——兼与中学教师谈德育工作的思路 日本中小学德育的体验教育及其启示

新课程背景下学校德育工作的思考与实践

关于中学生思想道德的现状及对策

中学德育教育的实效性

未成年人理想教育要遵循其自身规律

德育的几种有效途径

构建生活化德育课程

浅议培养学生的感恩与责任意识

关于班级管理的几点思考

强化中学德育教育 培育学生健康心理

如何提高德育教育的实效

由“破窗效应”洞悉中学教师不可忽视的几个问题

育人为本 德育为先——新课改下初中思想政治课进行德育的尝试 弘扬与培育受教育者的主体性 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现代转型 浅谈体育教学中德育的培养

谈“以人为本”教育磁场的构建

世界新格局下学校国防教育模式的构建

为加强中小学德育创造有利条件

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要贴近未成年人

努力开创我省学校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新局面

注重理解、宽容与心理健康——解读新守则新规范

忠恕——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内容

资优生德育研究价值与实践探索

建立“三位一体”工作格局 搞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 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背景下德育取向的嬗变

青少年诚信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论未成年人道德的知行统一

浅谈中学开展环境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策略

政治使社会纳入一定的秩序,并得到稳定和发展,以实现其利益和目标的社会现象。 我整理了关于政治论文题目,欢迎阅读! 关于政治论文题目 中学德育 教育 的实效性 未成年人理想教育要遵循其自身规律 德育的几种有效途径 构建生活化德育课程 浅议培养学生的感恩与责任意识 关于班级管理的几点思考 强化中学德育教育 培育学生健康心理 如何提高德育教育的实效 由“破窗效应”洞悉中学教师不可忽视的几个问题 育人为本 德育为先——新课改下初中思想政治课进行德育的尝试 弘扬与培育受教育者的主体性 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现代转型 浅谈体育教学中德育的培养 谈“以人为本”教育磁场的构建 世界新格局下学校国防教育模式的构建 为加强中小学德育创造有利条件 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要贴近未成年人 努力开创我省学校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新局面 注重理解、宽容与心理健康——解读新守则新规范 忠恕——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内容 资优生德育研究价值与实践探索 建立“三位一体”工作格局 搞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 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背景下德育取向的嬗变 青少年诚信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论未成年人道德的知行统一 浅谈中学开展环境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策略 德育课创新教学浅谈 利用心理规律进行人格教育 数字化对中学生的负面影响及对策 流行歌曲在学校教育中的作用 关于政治论文的 范文 关于和谐政治的思考 摘 要: 建设和谐社会是我国改革发展的主要目标,而和谐政治则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没有政治上的和谐,就不可能有社会和谐,要构建和谐社会,就必须加强和谐政治的建设。本文从和谐政治的含义、内容、价值追求、路径选择等方面探讨这一问题。 关键词: 和谐 和谐政治 思考 和谐政治既是和谐社会的题中应有之义,又是和谐社会的政治保障。自古以来,政治就是用来控制冲突、化解矛盾和获取和谐与稳定的最重要手段。因此,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在于构建和谐政治。 一、和谐政治的含义及内容 政治和谐是指在政治文明的框架内谋求政治目标的实现,以及政治系统与社会之间相互协调达到一种动态平衡的和谐状态。和谐政治建设就其内容来说包括政治系统内部各要素间的和谐。 (一)党际之间的关系要和谐 政党与政党之间的关系要和谐。我国实行的政党制度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无产阶级政党作为执政党代表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各民主党派代表特殊阶层、群体的特殊利益,二者是一种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要坚持各民主党派与共产党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这既能保证听取和尊重多数人的意见,又能兼顾少数人的意见和要求。 (二)中央与地方的权力关系要和谐 首先要坚持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这是正确处理中央与地方关系的关键所在。我国各地发展不平衡这一基本国情决定了赋予地方权力的必要性。同时,中央必须制定和实施全国性的法律、方针、政策,才能保证国家权力的统一行使,促进国家的全面发展。其次,中央与地方之间要适度分权,既要加强中央的统一领导,又要在中央集中领导之下赋予地方必要的权力,兼顾地方利益,地方要正确运用国家赋予的权力,调节好本地区的经济活动。 (三)国家权力机关与其他国家机关之间的关系要和谐 我国实行的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统一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国家权力是统一的,人民的利益和意志是一切国家机关活动的中心。我国中央各国家机关之间的相互关系是分工负责、相互配合的,各国家机关按职权范围行使职责,不能逾越权限,否则就要越权或滥用权力。 二、和谐政治的价值追求 (一)高度发展的公民 文化 公民文化是一种参与型、摒弃等级特权的,是建立在市场经济和民主政治基础上的自由的政治文化,它标志着人类由自然状态走向自觉状态,以理性自律取代外在的强制。它强调公民通过公共领域积极参与政治生活,发展公民文化就是塑造独立自主、自由平等的新型的政治人的过程,使个体成为充满主体意识的公民。公民视自己为政治主体,在任何层次上都可以对政治体系进行评价和批评,只有当政治文化将传统的臣民变成现代意义上的公民,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政治才能厚植根柢。 (二)高度发展的民主文化 由于社会历史背景的不同,各国的政治民主形态也就不同,但民主政治文化又具有普遍性,我国只有在人类全部文明的基础上进行民主政治文化的建设,吸收一切有益成果,把建设高度发展的民主文化作为构建和谐政治的价值追求,才能更好地进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民主文化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政治文化的重要内容,在民主体制下,人民拥有超越立法者和政府的最高主权,民主政府是由全体公民直接或由其选出的代表行使权力的政府,它在尊重多数人意愿的同时,极力保护少数人的基本权利。只有建设高度发展的民主文化,才能更好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三)高度发展的法治文化 法治文化是相对于人治而存在的一种进步的文化形态,它主要是指法律制度在一个国家或地区内所实施的程度和人们对法律信仰的水平的总和,也就是根据法律治理国家。而主张人治者却认为国之治乱,其原因不在于法律而在于统治者贤能与否。法治的唯一特征就是法律成为裁决一切行为的最高标准,一切人无论其社会地位的高低,在法律面前都是平等的。法治文化是法治社会的重要内容,必须以法治为基础,推进社会主义法治的建设,才能更好地促进政治的和谐。 三、和谐政治的路径选择 (一)公民意识的培育 公民意识是政治发展的推动力,公民素质的提高实际上是政治社会化的过程,而政治社会化又是培养合格政治人的过程。现在,我国公民意识的现状与民主国家的要求还相距甚远,而现代公民政治意识的培养又将是一个长期复杂的过程。加强现代公民意识的教育是适应我国民主法治建设需要的,只有把社会成员培养成为民主政治社会化所需要的、具有民主意识的合格公民,才能使公民积极地参与各种具体的民主政治活动之中,这样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才能够真正地实现。 (二)民主政治制度的建设 我国正在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民主政治制度,并将党的领导、人民当家做主与依法治国统一起来,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及政治协商制度,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和基层民主制度,不断地推进我国民主政治体制向前发展。这证明了政治民主化的重要性,因此只有加强民主政治制度的建设,才能更好地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 (三)依法治国与政治法治化建设 依法治国是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据宪法和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它要求国家的各项活动都要依法进行。法治社会是一个稳定的社会,一个政府能引导社会树立宪政意识,维护宪法权威,就能培养起人民对政府的忠诚度,政府的合法性也将大大增强,所以我们可以通过加强立法工作,完备法律体系,增强全民的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等工作全面落实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我们要以民主为核心,推进政治建设法治化,才能更好地实现政治和谐,进而达到社会的和谐。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72-294. [2][美]戴维・伊斯顿.政治体系―政治学状况研究[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3-2. [3]胡锦涛2006年6月25日在中央党校省部级干部进修班上的重要讲话[M].半月谈,2007,(13). 看了“关于政治论文题目怎么写”的人还看: 1. 政治论文题目 2. 关于新闻的政治论文题目 3. 政府与政治论文题目 4. 关于创新的政治论文题目 5. 初中政治论文范文题目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