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期刊知识库

首页 学术期刊知识库 问题

物资管理系统论文开题报告

发布时间:

物资管理系统论文开题报告

精选采购管理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采购管理对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探讨开题报告

1. 课题来源及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目前越来越多的企业己认识到供应链思想下高效的采购管理是企业降低成提高竞争力的一个重要手段,可以为企业的业绩做出重大贡献。虽然研究供应链思想下的采购管理文献很多,但大多是针对大型企业或者跨国企业的。对于一个新建的小型企业,如何结合企业实际发展情况和竞争能力,来加强企业采购管理,快速稳定公司供应渠道,降低企业采购成本,提高企业竞争力的文献并不多见。

经济全球化带来全球范围竞争,技术发展日新月异使产品生命周期大大缩短,当前的企业正处于高度竞争且高速变化的环境之中。面对不断涌现的后起之秀,一些领先企业面临在传统的产品、技术和市场领域失去持续竞争优势的威胁;而竞争使行业平均利润下降,一些普通企业更是面临生存危机。为了在市场竞争中取得和保持竞争优势,企业就必须集中有限的内部资源,充分利用企业外部资源,全面提高企业的竞争能力。依靠销售和生产环节树立或维持持续竞争优势越来越困难,而多年来一直被忽视的采购领域尚有操作和发展空间。

采购管理理论在企业理论中属于新兴领域,至今仅有30余年的历史。采购管理是国内外物资采购与供应领域一种比较先进的工作程序,是一个复杂、严密、高效的系统工程。它是一种方法,一种程序,更是一种理念。它是企业透过严谨而系统的工作程序,在维持并改进品质、服务与技术之水平的同时,降低外购物资、物品与服务的总拥有成本。它把物资采购供应纳入企业整体管理发展规划来研究,它的核心是“价值、质量、成本及供应商关系”。开展采购管理,对提升企业物资采购与供应水平,提高企业经营质量具有重大意义。

2.主要研究内容;

企业在20世纪90年代以后,面临的环境变得更为复杂,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为了在市场竞争中取得和保持竞争优势,企业就必须集中有限的内部资源,充分利用企业外部资源,全面提高企业的竞争能力。实施采购管理是企应对复杂应环境的必然选择,也是企业提高管理水平的内在要求。采购管理对企业竞争力提升有着重要的作用。在物资供应方面,实施采购管理,使企业比自己的竞争对手以更快捷有效、更低成本获得外部更为恰当的资源,使企业在短的时间内推出符合顾客需要的产品,使企业具有更强的竞争优势,从而提高企业的竞争能力; 实施采购管理应该做几个方面的工作是:实施供应商管理,进行供应商评审,对现有供应商进行绩效考评;企业还要根据对供应商业绩审核,优选出一批信誉好、生产能力强、产品质量高、管理思想和企业相似的供应商,

和它们缔结管理同盟,结成管理伙伴关系;建立适合企业运作的信息系统,以处理来自于采购与供应职能部门以外的信息流入,产生为采购部门以外的其他职能部门和机构所需的信息流出,进而提高采购.工作的效率和效果。企业采购职能的基本任务是获取外部资源,因而,以管理为目标实施采购管理,对提升企业竞争力有着重要作用。

3.论文提纲:

引言

1、采购概念.作用.地位

采购的基本概念

采购管理对企业竞争力提升的作用 在物资供应方面采购管理对企业竞争力提升的作用 在业务外包方面采购管理对企业竞争力提升的作用

2、采购对物流成本的.影响占物流成本的比重

采购对物流成本的影响

采购占物流成本的比重

3、企业竞争力的含义 影响因素

4、采购管理对企业竞争力的影响(核心)

采购管理的实质:满足企业的需求

需求管理对企业的竞争力贡献

需求管理对提高采购质量的影响

需求管理对降低采购成本的影响

需求管理对提高企业响应速度的影响

需求管理对规避采购风险的影响

5、结束语

4.研究方案及进度安排,预期达到的目标;

第1-2周:选题、定题;查阅中英文资料;

第3周:确定选题,继续收集、整理相关资料;列出论文提纲,撰写开题报告; 第4周:进行开题答辩;根据答辩委员会和指导教师的意见修改开题报告; 第5-6周:充实论文大纲,完成论文初稿;

第7周:修改论文初稿;

第8周:进行毕业论文中期检查,写出毕业论文中期总结;

第9-10周:完成并提交论文第二稿;

第11周:修改论文第二稿;

第12周:完成并提交论文第三稿;

第13-14周:修改论文细节,进一步完善论文,定稿;

第15周:完成相关论文答辩提纲,做好答辩准备;

第16周:论文答辩;装订论文。

5.主要参考文献。

[1] 孙晋力.采购管理中的成本控制[J].科技创业月刊,2008,(02).

[2] 林其丰.论物资采购管理[J].科技资讯,2006,(06).

[3] 邹文勇.现代企业如何保证物资采购效果[J].内蒙古煤炭经济,2003,(02).

[4] 彭国桥.现代企业物资管理中采购过程的探讨[J].科技咨询导报,2007,(05).

[5] 王凤彬.供应链网络组织与竞争优势[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

[6] 马士华,林勇.供应链管理(第2版)[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

[7] 谢勤龙,王成,崔伟.企业采购业务运作精要[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

[8] 杨浩.现代企业理论与运行[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4

[9] 黄莱,吴建华.战略物流成本管理精要[J].企业改革与管理,2004,(8)

[10] 褚方鸿,刘敬.全球采购构筑海尔核心竞争力[J].物流技术与应用,2005,(3)

[11] 陈建华.企业物流的采购管理模式浅谈.煤炭经济研究[J],2002,(5)

[12] 金碚.经济学对竞争力的解释[J].经济管理,2002,(22)

[13] 姚俊玲.辽河石油勘探局物资采购管理模式的思考[J].石油知识,2006,(4)

[14] 徐金发,卢蓉.战略采购的过程模型及其作用模式[J].中国工业经济,2006,(3)

在不断进步的时代,越来越多的事务都会使用到报告,报告具有成文事后性的特点。那么,报告到底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我精心整理的物流管理专业论文开题报告,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选题的依据和意义

医药制造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作为全球人口最多的国家,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和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出现,人们将越来越重视自己的健康,这也促使中国医药行业进入了高速增长的阶段。随着医药需求的快速增长,发展物流是医药制造业提高竞争力的必然要求。据全国重点企业物流统计调查数据显示,我国医药制造业物流规模不断扩大,但物流效率、物流服务水平等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依然较大。物流作为现代生产型服务业,是企业降低成本、获取第三利润源的重要途径。尤其是在当前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背景下,医药制造业更需要大力发挥现代物流在行业转型中的作用。如何完整地展示医药物流中心的物流成本结构,并对其进行物流成本分析及成本控制,也成了各医药物流中心迫切关注的问题。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国外物流成本控制研究现状:从国外知名的期刊上看,其物流成本控制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对微观企业物流成本的研究,从企业的实际需要出发,例如:约束条件下的供应商选择、物流及配送系统的设计、运输及仓储策略等。同时更加侧重于从实证研究角度来研究企业物流成本的控制、优化策略及相关数学分析模型。本文则将从供应商选择策略、库存及仓储策略、运输及配送策略三个主要方面来综述国外的物流成本控制的研究现状。

1、供应商选择策略中的物流成本控制的研究。Mooret和Fearon主张价格、质量和产品交付是影响供应商选择策略的重要准则,他们认为线性规划方法可以成为供应商选择的一个重要方法。在这一思路的影响下,Gaballa首次从实证角度将数学规划方法应用于供应商的选择。Anthony和Buffa开创了一个单目标的线性规划模型用以支持企业的战略采购计划,但是订单成本、运输和验货成本等因素未被考虑到该模型中。Narasimhan和Stoynoff将一个单目标混合型整数规划模型应用于某大型制造企业,以优化面向供应商群体的订单分配及物料获取过程。Turner为BritishCoal公司提出了一个单目标线性规划模型,该模型在考虑供应商能力、最大订单量、最小订单量、顾客需求,及区域布局的约束条件下,实现总折扣价格的最小化。Sharma等人提出了一个非线性的混合型整数目标规划模型用以解决供应商选择问题。他们在模型中考虑了价格、质量、产品交付和服务等因素,所有的准则均作为目标。Benton在多品类、多供应商、资源限制和数量折扣的条件下,应用拉格朗日放松法开发了一个非线性规划和启发式过程模型用于供应商的选择。该模型目标是实现采购成本、库存持有成本和订单成本的最小化。Ghodsypour和开发了一个决策支持系统(DDS),用于减少供应商数量和对供应商的商业伙伴数量进行管理。

除此之外,还有许多学者提出了自己的观点,以和为例,他们在2001年讨论了在多供应商、多种标准和供应商能力限制的约束条件下,供应商选择决策中的物流总成本问题,他们开发了一个混合型的整数非线性规划模型,并进行了相应的数学实例分析。

2、库存及仓储策略中物流成本控制的研究。库存与仓储问题,很早就被国外学者纳入关于物流成本控制的研究范畴,因而国外学者在这一方面的研究十分深入,也取得丰硕的成果。

1913年,FordHarrisr在其论文中首次发表了著名的经济订货批量(EOQ-EconomicOrderQuantity)模型;随后,Clark和Searf开始研究多级库存,并于1960年分析和建立了一个不考虑批量的N级流水系统(SerialSystem)。他们证明了对于考虑贴现和存储成本的N级流水系统来说,其最优库存控制策略是所谓的最大订货水平(Order-up-Level)策略。

在这些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后边的学者相继从不同的问题和角度出发,提出了一系列经典模型。例如:经济生产批量模型、允许缺货的经济订购批量模型、经济订购批量折扣模型、物料需求计划(MRP)与及时化生产方式(JIT)库存模型等等。

而关于库存成本方面的研究,近些年也取得了很显著的成就。例如:和在对现有文献中的库存模型进行回顾与总结的基础上,提出以下5种成本应该被视为关键性成本:(1)损坏成本;(2)持有成本;(3)缺货成本;(4)机会成本;(5)补货成本。和YehudaBassok于2005年讨论了基于延迟定制化战略的库存模型,他们认为采用延迟制造战略来维持其库存战略能够带来可关注的利润增长。

3、运输及配送策略中物流成本控制的研究。

运输是物流系统的一大支柱体系,它被认为是经济增长和发展的重要条件。国外学者对物流运输成本的研究涵盖了宏观、微观的各项运输及配送成本问题,具体研究成果如下所述。

Krugman进行了开创性的研究,他指出贸易成本规模在经济地理模型中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Henderson等人也强调了运输成本在贸易和收益方面扮演的角色以及其影响;Kumar和Hoffmann分析了贸易、运输成本和适度全球化之间的多重联系;而HensRunhaar和RobvanderHeijden探讨了公共政策对货物运输成本的干预,以荷兰的纸质印刷品的物流为例进行全面的分析,揭示了货物运输成本对供应链中的货物运输需求进行管理控制的机制。

除此之外,国外的一些学者对如何测量运输成本进行了尝试,开始使用到岸价对离岸价的比率作为测量海运成本的'工具,但是对于这种观点,也有许多学者提出了质疑,反对者认为,用到岸价对离岸价的比率计算出来的成本不能提供与时间变化趋势相同的足够信息。

综合上述,可以看出国外物流成本研究体现出很强的实用性与针对性,研究内容和问题十分广泛,研究成果也很多。他们对物流成本的具体构成及相互影响的认识存有许多差异。他们集中于对物流成本优化策略、方法及技术等实操性的研究很多,而对于物流成本理论体系等相关基础理论的研究却相对较少。

国内物流成本控制研究现状:我国对物流成本控制的研究起步相对较晚,引入我国也仅有20多年的历史,但是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开发出了一系列可操作性较强的各类物流成本测算模型,例如:物流成本总量的测算模型、第三方物流服务市场规模的测算模型、物流业成本水平的测算模型等。

黄岩提出了基于横向控制、纵向控制以及供应链为对象的计算机网络控制系统。在这个系统中,假设销售、生产、采购和售后服务四个环节的.物流成本分别是物流过程的函数,然后建立各部分的成本函数和总成本函数,最终构建了以物流成本的预测、计划、分析、信息反馈和决策等步骤为主体的横向控制和以过程为基础的纵向控制以及以供应链为对象的计算机网络系统控制。

柳键、马士华从供应商缺货对购买方的影响出发,引入有效库存水平概念,创建了在供应和需求都不确定的情形下仓库和零售商的库存模型,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安全因子整体优化的思路和方法。

李慧对物流作业成本法中的物流成本与作业量的相关关系进行了研究,引入线性回归预测与控制原理对物流作业成本预测和物流作业量的优化控制这一概念,并提出了多种作业的正态线性回归模型。

张令荣,杨梅提出了基于价值链的作业成本法,分析一体化物流成本的数学模型。通过这个模型可以预测或模拟成本数据,并通过有关矩阵对应的变量,求取较优解或最优解,以便于物流成本控制。但是有所不足的是此模型仅仅是理论上的假设,并没有进一步的分析和实证。

田肇云提出挖掘逆向物流潜在价值的策略。他指出有效的逆向物流管理能够减少企业乃至整个供应链的运营成本、增加利润,改善企业的现金流,提高客户服务质量,并为企业赢得信用和品牌形象。

石明虹,滕芳提出制造业企业内部物流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探讨了物流评价体系的量化方法,他们主张从内部物流成本控制能力、库存物料管理能力、内部物流布局能力和内部物流管理成熟度四个方面构造评价指标。

张余华,翁君认为供应链物流中,物流作为整个供应链子环节,其决策最终必须服从供应链,单纯对系统自身优化具有很大局限性。他们认为在供应链的背景下,物流系统优化将会遇到来自系统内部和外部的不同因素的影响,这些都会加剧优化的难度。

三、论文提纲的初步设计

(一)引言

(二)物流成本理论基础

医药物流成本概述

医药物流成本的概念

医药物流成本的分类

医药物流成本的特征

物流成本管理

物流成本管理的环节

物流成本管理的方法

物流作业成本控制体系

(三)基于作业成本法的医药物流成本分析

作业成本法

作业成本法简介

作业成本法进行成本计算的要点分析

作业成本法在医药物流中心应用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分析

医药物流中心的物流成本核算

物流成本的作业成本核算模型研究

物流成本法的成本分配

医药物流中心的物流成本预测

物流成本的多作业线性回归模型

物流成本的线性回归预测

(四)医药物流中心的物流成本控制体系

物流成本控制体系概述

物流成本控制的含义

物流成本控制的要求

物流成本控制体系框架

事前成本控制阶段

事中成本控制阶段

事后成本控制阶段

医药物流中心的物流成本控制体系

作业成本核算

物流成本的控制策略

(五)结论

四、进程安排

1、确定论文题目,撰写开题报告;

2、——文献阅读与整理,理论研究与分析;

3、——实地调研,数据分析与整理;

4、——论文撰写,形成初稿;

5、——论文修改,形成定稿;

6、提交论文。

五、主要参考文献

[1]黄岩,高建兵,蔡雨阳.企业物流成本的控制研究[J].中国软科学,2000(7):82-85.

[2]柳键,马士华.供应链合作及其契约研究[J].管理工程学报,2004(1):85-87.

[3]李慧.线性回归预测与控制在物流作业成本法中的应用[J].重庆交通学院学报,2004(6):115-117.

[4]张令荣,杨梅.基于价值链的企业物流一体化成本分析方法研究[J].大连理工大学学报,2005(4):33-36.

[5]田肇云.逆向物流潜在价值及挖掘策略[J].商业时代,2006(8):17.

[6]石明虹,滕芳.制造业企业内部物流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商场现代化,2006(26):146-147.

[7]张余华,翁君.供应链背景下物流系统优化问题分析[J].国际经贸探索,2006(1):76-79.

[8]胡开桥.苏宁电器公司物流成本管理与控制的策略浅析[J].消费导刊,2009(1):33-35.

[9]翟娜.连锁超市物流成本优化研究--怎样做到“天天平价”[J].科技信息,2009(5):477-478.

一、国外研究现状

在物流发展的同时,西方发达国家的物流成本控制研究经历了:了解物流成本实际状况、物流成本实际核算、物流成本管理、物流收益评估、物流盈亏分析等五个阶段。虽然很多物流企业开始分析其物流体系,但大多数情况下这种分析是根据经验和直觉进行的,分析过程中很少使用分析模型或工具。虽然西方学术界开发了许多有效的分析模型、工具和决策支持系统,论述这些工具、模型和决策支持系统的著作也很少,但是工业界还未真正了解和应用这些技术,因而目前部分企业物流成本控制达到第四个阶段,而多数企业的物流成本控制还都处于第三阶段,还没有达到第四、第五阶段。虽然现在对物流成本构成有了更加全面的理解,但是由于许多会计核算方法不健全成为解决物流成本的障碍,现在对物流过程进行有效的成本管理控制仍然存在困难。

二、国内研究现状

我国现代物流经过数十年的发展,已经迎来了物流业的春天。近十年来国家经济持续稳定的高速增长、电子商务的兴起、加入世贸组织等等,为我国物流业激起一个又一个的浪潮。目前由于政策环境与经济环境的改善,企业改革日益深化,为物流企业发展建立了良好的宏观环境与微观基础,物流事业的发展形势越来越好。

然而对于物流成本控制而言,我国企业的物流成本控制大多还处于了解物流成本实际状况的阶段,即对物流活动的重要性认知的阶段,只有少部分企业达到了物流成本核算,即了解并解决物流活动中存在问题的阶段(但核算水平很低,了解和解决问题的层次也不深),物流部门远远落后于生产部门,物流成本管理也远远落后于生产管理。对物流成本核算的相关理论和实务探讨非常薄弱,对物流成本的计算没有明确规定,对物流成本的计算方法的研究大多是基于日本的

三、选题背景与意义

随着人们物流管理意识的增强,降低物流成本已经成为物流管理的首要任务。无论采取什么样的物流技术与管理模式,最终的目的都不在与这种模式与技术本身,而是要通过物流系统的整体优化,在保证一定的物流服务水平的前提下实现物流成本的降低。可以说,整个物流技术和物流管理的发展过程就是不断追求物流成本降低的过程。

同时伴随着新经济时代的到来,经济全球化、市场一体化的趋势日益加强,企业面对变化无常、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以及顾客需求多样化、个性化消费水平的不断提高,其传统的、机械的采购、生产、物流模式己经难以适应市场的需要。企业必须快速把握市场的真实需求,缩短产品的开发周期、采购供应周期、生产加工周期、流通配送周期,全面降低企业作业链过程的成本,才能提高企业的生存能力和竞争能力。在传统的企业成本管理模式下,企业往往过于强调通过产量的扩大来降低单位产品所分摊的固定成本,通过采用廉价劳动力和原材料等措施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从而获得预期的利润。但是,随着企业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单纯通过扩大产量来形成规模经济而不考虑市场对产品接受程度和竞争对手的策略的做法,己经被证明是行不通的,通过改进产品的设计和控制生产过程中的浪费来降低成本的手段所能起的作用和降低成本的空间也越来越小。因此,人们意识到,为保持企业的生存能力和竞争能力,必须为企业寻找新的利润源泉。

通过多年的研究,发现在企业物资的流动过程中所发生的成本并不会增加顾客的价值,并且企业物流活动所发生的成本占企业总成本的比例较大。由此引发了学术界对企业物流的研究,同时,实务界也在积极地研究如何规划和实施本企业的物流战略。另一方面,各国政府为搞活本国的经济,通过大流通促进大生产,希望对本国基础建设的投资来带动国家的经济发展,也迫切需要研究如何发展物流战略。通过几十年研究的积累,物流学界对企业物流成本管理的认识,形成了第三利润源、物流冰山、效益背反等理论。国内企业一般没有单独对物流成本进行核算,往往都是和企业其它成本一同核算,没有单独设立核算项目。即使有些企业将物流成本划分出来进行单独核算也往往应用比较传统的分步法或品种法等,导致物流成本核算的严重失真。

对于恩希爱这个外资企业,虽然在日本的市场已经完全打开,但对于中国这个陌生市场,要打开这个市场就必须降低成本,提高竞争力。由于长期以来企业重生产和销售,轻流通,导致企业的物流成本偏高。目前,我国生产企业生产中直接劳动成本占总成本的比重不到10%,而物流费用达到了40%。在当今激烈的市场竞争下,物流成本的降低比销售额的提高更容易。这意味着在激烈的竞争中谁降低了物流费用,谁就降低了成本,谁就会在竞争中取胜。

从分析物流成本入手,进行物流成本管理,改善企业物流,具有重要的意义。物流成本计算是物流成本管理的基础,但在我国现行的会计制度下,难以按照物流成本的内涵完整地计算出物流成本,而且按照传统成本法分摊出来的物流成本,也不能满足物流管理的需要。这种状况不仅打击企业进行物流成本计算的积极性,更重要的是由于缺乏物流成本这一基础数据,影响了企业物流管理、物流系统再造等决策的科学性和正确性,从而制约了企业物流管理水平的提高和企业竞争力的加强。

因此,开展企业物流成本计算研究,确定其成本构成,可以有效地降低企业成本,提高资金利用率和提升企业竞争力。

企业取得持续性竞争优势,离不开正确运用市场营销策略。而物流管理是企业获得持续竞争优势的一个关键因素。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物流管理论文,供大家参考。

摘要 :目前,商品物流活动已渗透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而物联网作为实现智慧物流的关键,对融合内部各系统,协调内部各系统之间的关系至关重要。值得一提的是,将物联网技术引进物流仓储管理体系中能够实现智能安防、智能维修、智能采购及智能检测等,为推进物流仓储管理体系全智能化发展提供了必要充分的基础。

关键词:物联网 ;仓储管理 ;智能化

一、物联网与物流仓储管理体系的关系分析

RIFD 技术和 GPS 技术是我国物流仓储管理体系最常用的两大感知技术。随着物联网技术突飞猛进发展,物流仓储管理体系感知技术呈现多样化发展,其主要体现在 :传感技术、M2M 技术、蓝牙技术、视频识别技术等,这些技术主要用于下述方面 :冷链活动常选用温度的感知技术 ;物流安全防盗活动常选用侵入系统的感知技术 ;对各业务流程的控制活动常选用视频的感知技术等。

对于物联网的发展模式而言,与其他网络的发展模式会有所不同,物联网是以促进世界经济快速发展为目标的生产力,从技术角度来看这个架构,互联网诶感知层,网络层和应用层,其感知层的主要构成为甲级传感器和感应器,其网络层主要用于互联网,无线通信网络和其他网络,应用层主要是他们作为一个有效的用户,并确保仓库物流管理的衔接。物联网需要传感器技术, RFID技术和嵌入式系统技术,除了有效应用这些技术外,根据实际使用的东西,可以将应用程序分为三种基本方式:智能对象标签、目标对象跟踪、环境监测与智能控制对象。在这个阶段,物联网的应用处于中国互联网发展的早期阶段,只有实现“物”联网,才能真正优化物流管理。虽然在物流仓储管理系统中已经使用物联网,但它还不能有效的发挥物流管理系统信息库的功能,因此需要物流企业网络系统的组合,物流信息系统的重建,并作出适当的调整,致力于高效的东西,积极利用现代物流技术与装备,开展后勤和情报工作,以推动变革,以确保我们的物流系统和仓储管理实现长期可持续性发展。

二、物联网在物流仓储管理体系应用现状

从物联网的本质上看,其表现在三个方面 :互联网特征、识别与通信特征及智能化特征。上述三大特征共同决定了物联网的高效性。随着物联网技术的发展,其将为推进智慧物流革命发挥重大积极影响,进一步拓展物流仓储管理体系发展空间。

近年来,国内各大物流企业相继认识到物联网的先进性,从而纷纷将物联网引入各项物流领域中,力求实现自身企业又快又稳发展。物联网是对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高度集成和综合运用,其具有三大显著功能 :整合感知识别功能、传输互联功能及计算处理功能等。随着电子计算机技术和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各行业实现物联网的应用已成为信息时代下的必然趋势。将物联网引入物流仓储管理体系中不仅能够实现生产系统、物流系统、销售系统及采购系统的智能融合,而且还能够打破传统的物流工序和流程,进一步提高物流仓储管理体系的工作效率和水平。随着社会物联网体系逐步成熟,促进了物流仓储管理体系局部物联网的发展,并逐渐融入到社会物联网中,之后物流仓储管理体系局部物联网可与社会物联网实现信息资源共享,以此用户凭借互联网或物联网手机终端便可实现产品信息的查询,以此既降低了物流仓储管理体系的工作负担,而且还节省了用户的查询时间,真正的实现了产品信息随时随地查询。

三、物联网在仓储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一)物联网在出库管理与入库管理中的运用

无人搬运车和智能机器成功引入仓储物联网。在传感技术和信息技术的推动下,无人搬运车逐渐趋于智能化,实现智能化的无人搬运车称之为智能搬运车。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智能搬运车正日益成为物流仓储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智慧物流终端的一部分,构成了新的物联网操作系统,使物流仓储管理实现了网络化,智能化的操作,并实现共同的智慧物流。从这个角度看,智能网络和技术背景的另一种网络技术,智能搬运车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以促进物流业的发展将起到显著影响。

根据收集到的信息,按货物存储仓库管理员的清单进行发送,货物将传递给仓管员。仓库操作员则根据从RFID设备,或手动输入,设置为国家商品数据,货物信息将出现在仓库的物流仓储管理系统中,存储操作完成后,生成存储产品的数据表,产品数据记录产品存储名称,型号,生产日期,储存时间,多余的存储空间,质量状况,仓储经理和代码库的数量等问题的信息。信息收集是指一个管理数据库的仓库管理员在系统中输入产品型号,名称和数量,系统自动显示当前的库存情况。基于这些产品的保税仓库操作员信息,店长核查后取出,完成库的操作。商品空间完成的车辆(如叉车)收集运输物资到某些货物仓储,由工作人员完成存储检查,然后将当前位置信息存储系统的访问信息确定后通常会由仓库管理进行最终确定。网络技术的应用,可以轻松,迅速,准确,不间断的自动与它的技术部署的信息系统输入货物的当前存储位置。射频识别技术作为一个例子来说明所定义的存储空间,并且存储空间时,存储配备电子标签,以确定货物的存储,通过该信道在读取器的嘴仓储,相关的信息可以被自动插入到系统货物仓库物流管理。目前的存储系统记录信息,并检查它是否被允许通过的信息保存和存储库存信息,如果发生错误生产信息将由解决员工来完成。

(二)物联网技术在库存管理中的应用

库存管理系统的一个重要的功能就是实现库存的转移,它主要是用来改变物品的位置和数量。通过股权转让功能的实现这一库存管理系统,从这个国家的库存转移到另一个国家或多个国家的能力合并成一个国家,透过股份,不仅有利于转移的实施以确保货物的排放量科学,合理性,也保护了货物运输的安全存储。目前,我们大部分的物流业已经成功地推出了事情的定位技术,物品的储存,找到的对象和货物流条件下的放电状态跟踪,并进行必要的调整,以他们的行动,并在在正确的时间实时评分,以确保材料的变化和信息管理系统的材料存储位置的变化的可持续性。

以发布的智能系统为基础的物流卡车收到指令后,结合库外流动信息点的具体情况,将该库转移实现物流仓储安排的合理性,科学性和安全性。仓库将保留重要场所的货物,存储环境直接影响货物的数量和质量,从而决定是否满足客户的要求。作为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物联网主要是指基于互联网技术,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网络系统。物联网有三个显著的特点:设备设施普通化,服务终端互联自主化和智能化。物联网的这三样特征一起决定着物联网已经具备了测量功能和获取可靠信息的功能,因此物联网对库存管理起着关键性的作用。

参考文献 :

1. 姜超峰 .2011 年仓储业发展回顾与 2012 年展望 [J]. 中国流通经济 ,2012(3).

2. 李振汕 . 物联网对物流业发展的影响 [J]. 物流科技 ,2011(3).

3. 余志平 . 信息技术在房地产企业中的应用及展望 [J]. 中国管理信息化 ,2010(16).

4. 杨洋 . 物联网技术与北京物流业的发展 [J].北京市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11(2).

5. 沈哲 . 物联网技术与物流企业竞争优势实证研究 [J]. 浙江社会科学 ,2012(2).

6. 冯亮 , 幺攀 , 孙洪峰 . 物联网环境下供应链仓储管理系统分析与设计[J].中国物流与采购,2012(6).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商品贸易也日渐强大,这就为运输型的物流企业增加了业务量。物流运作过程中的风险问题也随之出现,如何在保证运输的安全性、可靠性的同时,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这就要求在物流运输的环节中,选择最优的运输方案,避免安全隐患。城市物流运输存在多方面的限制,本文将从运输的路线选择问题入手,进而对“最后一公里”问题进行研究,给出更好的城市物流运输网络的建议。

关键词:城市物流运输,最后一公里,风险分析

一、物流运输风险分析

(一)风险的概念

风险是指由于随机因素的影响而引起的收益偏离预期的程度。

(二)风险分析的概念

风险分析是找出行动方案的不确定性因素,分析其环境状况和对方案的敏感程度;估计有关数据,包括行动方案的费用,在不同情况下得到的收益以及不确定性因素各种机遇的概率,计算各种风险情况下的经济效果;作出正确判断。

(三)影响因素

1.运输合同主体资信不足,导致合同无效或无效履行。

2.因货物运输、保管不当造成货物损失的赔偿风险。

3.合同履行中未及时检验、移交、接收及接受货主特殊指示而产生的违约风险。

4.货物延迟交付的违约赔偿风险。

5.对环境污染的风险。

二、城市物流运输网络

我国目前处在一个快速发展的阶段,经济实力的增强带来了贸易量的逐日增大,物流行业的迅速崛起成为必然。物流主要包括两个方面:运输和仓储。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物流运输在城市内部也发展快速,这就确立了现代物流在城市经济的发展中的支柱地位。城市物流系统的构建主要根据城市特色、发展定位、产业结构特征、城市规模、地理区位等因素,科学规划物流网络和物流通道。物流网点的选址决定了整个物流系统的模式、结构和运作效率。

物流网络的规划与布局不仅影响企业的经营活动,而且影响城市的交通运输功能和生态环境,同时,选址模型根据现期数据得出的解在未来的经济环境下使用会被证明是次优的[1]。基于物流网络一体化的思想,以第三方物流企业服务与生产制造类企业为出发点,在城市中建立配送中心,通过案例分析得出物流运输网络构建的思想。

案例 某公司在三个地方有三个分厂,生产同一种产品,其产量分别为300箱、400箱、500箱。需要供应四个地方的销售,这四地的产品需求分别为400箱、250箱、350箱、200箱。

三、物流运输“最后一公里”

(一)“最后一公里”概念

最后一公里物流是配送的最后一个环节,它的优势是可以实现“门到门”,按时按需的送货上门。

(二)面临问题

专家认为,我国物流服务组织化、社会化、专业化、信息化程度低,直接导致“最后一公里”的物流效率较低,成本较高,“一边捆着草,一边饿着牛”的现象比较突出。随着城市化程度的加深,配送需求量的不断增加,物流运输需要更多的配送车辆。但是由于供应需求的信息渠道不畅,城市“最后一公里”往往是“有货找不到车,有车找不到货”,造成比较严重的空驶等问题。

同时,由于此类问题的出现,也将会导致物流成本的增加,并将反映在运输货物的成本增加上。突出表现在菜价的上涨上。一方面的问题是菜农的贩卖价格极低,另一方面是蔬菜市场价格的居高不下。蔬菜价格从产地到销地将翻涨几十倍,从产地的几分钱一斤,运送到市郊就将涨至几毛钱一斤。因为城市内交通管制等问题,而且要保证蔬菜的新鲜,人货混装的车辆是不允许上路的,菜贩只能通过小面包车装运蔬菜进城。小面包车遇上交警罚款,又将导致蔬菜成本的再次上涨。蔬菜运送至菜市场,由于菜贩还存在摊位费、卫生费、水电费,菜价将又一次上涨。所以,蔬菜从菜农到菜市场,虽然只经过短短的十几小时,它的价格将从几分钱涨至几块钱。

不仅如此,随着电子商务的发展,快递业也迅速崛起。电子商务伴随着信息流、商流、资金流和物流。人们十分强调电子商务中信息流和资金流的电子化、网络化,而忽视了物流的电子化过程。 但随着电子商务的进一步推广与应用,物流的重要性对电子商务活动的影响日益明显,但是物流能力的滞后对其发展的制约也越来越明显。快递的“最后一公里”问题投诉反映最多的是快件延误、快件丢失、损毁等问题,这些投诉90%以上都出现在“末端投递”方面,这也成了制约快递企业发展的一大瓶颈。

(三)解决方案初探

在商务部、财政部的指导下,各地以城市共同配送试点为契机,加大商贸物流基础设施投入、推动物流配送经营模式创新、推广现代物流技术应用、提高物流配送效率,城市物流配送体系进一步健全,规划布局日趋合理,试点取得初步成效。重点支持领域和方向包括: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物流分拨中心、公共配送中心和末端配送网点三级配送网络体系;现代先进技术应用,开展供应链、物联网、信息平台、冷链配送、路径优化、诚信认证等管理示范;标准化设备应用,鼓励改造或租用标准化仓库,规范厢式标准配送车辆,推广标准编码、带板运输、仓储笼运输;配送模式创新,鼓励在服务居民生活领域发展共同配送、连锁商业配送、电子商务配送,突出快消品、生鲜食品、药品、家用电器等配送重点,满足消费个性化、多样化和便利化需求。

构建城市共同配送服务体系,是建设大市场、大流通的重要组成部分,希望各部门、各地加强系统设计、整体部署,上下联动、共同推进。

一要加强顶层设计,增强城市共同配送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城市共同配送网络节点;完善相关支持政策,为开展城市共同配送提供制度保障。

二要研究制订标准。试点城市应对城市共同配送服务体系各要素、各环节进行规范,落实好国家技术标准、管理标准和服务标准,对缺少的标准,可先行探索制订地区标准。

三要创建良好环境。城市政府应纳入重要议事日程,成立由分管市领导负责,商务、财政部门牵头,相关部门参与的城市共同配送工作领导小组,明确职责分工,完善协调机制,形成合力;应结合本地区经济发展特点和相关规划,研究出台支持试点的本地化、差别化政策,享受水、电、税、地等方面的物流优惠政策。

四、结论

城市物流运输是整个物流传递过程的最后一个节点。随着世界范围内信息网络的构建,物流运输在远程传递的过程中速度已经有了很大的提高,信息流、资金流、商流都能及时地伴随着物流进行。

目前,国家应该着重建设城市化物流网络,通过开通配送中心、优化城市交通等措施,加强城市物流网络的畅通性。企业自身应根据市场需求,及时地完善本企业的资源配置,规划好运输路线,尽量规避“最后一公里”问题给企业带来的损失。建立良好的供应链系统,通过对链条上每一个节点的控制,做到整条供应链的最优。

参考文献:

论文开题报告管理系统

智能化物流仓储信息管理系统论文开题报告

时间过得真快,大学生活即将结束,大家都接到了要做毕业设计的任务,而我们做毕业设计之前要先写好开题报告,那么问题来了,开题报告应该怎么写?下面是我精心整理的智能化物流仓储信息管理系统论文开题报告,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毕业设计(论文)题目:

具有智能货位管理功能的物流仓储信息管理系统

设计(研究)内容和意义:

本次毕业设计主要是通过对当前国内外物流仓储信息管理系统的分析,结合物流企业食品仓库管理实际,设计具有远程维护、智能货位管理功能的物流仓储信息管理系统。最后完成毕业论文。

物流仓储信息管理系统研究的内容涉及库存管理的全过程,包括收货、入库、库存、拣货、出库、结算、客户管理、报表、库存统计查询等等。

(1、卸货管理

卸货管理是指在物流过程中对卡车、火车、船舶等运输工具运来的货物进行卸货作业和将卸下的货物进行搬运移动,并进行初步的分类。

(2、入库管理

入库管理是指对已经卸货的货物按品种、品名、材质、客户单位等标准进行详细理货整理。并将货物按照一定顺序放置到仓库的指定位置,进行堆垛作业。

(3、库存管理

库存管理是指对堆放在仓库的货物进行管理,包括理货(整理需要堆放的货物)、码放(按照一定顺序将物品堆放在货垛上)、移库(改变原有货物的推放货垛)。

(4、出库管理

出库管理使指按照客户提货要求对将待提货物从仓库搬运并装货到卡车、火车、船舶等运输工具运出仓库。包括搬运和装车作业。

(5、计费管理

按照提货货物的重量和存储时间收取库存费用以及其他费用,包括入库费、出库费、置压费、转库费等费用。

(6、出门查验管理

对装上运输工具上的货物进行核查,若核对正确则放行。包括对货物的数量、重量和出库手续是否完备的检查。

结合对物流公司仓储系统流程的分析(见图),该仓储物流管理系统的具体内容如下:

仓储物流系统流程结构图

本系统完全基于Web,在Microsoft Visual Studio集成环境下开发,以Access数据库系统作为后台数据管理工具,并结合运用了XML实现,其中的ASP(Active Server Page)技术在对数据库进行动态查询领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除了简单灵活外,还具有以下一些特点:

1、使用Jscript,Vbscript等简单易懂的脚本语言,结合HTML代码,即可快速创建网站的应用程序。

2、无须Compile编译,容易编写,可在服务器端直接执行。

3、与浏览器无关,用户端只要使用可执行HTML码的浏览器,即可浏览ASP所设计的网页。

4、ASP能与任何Active X Scripting语言相兼容。除了Jscript或VBscript语言来设计外,还可通过Plug-in的方式,使用由第三方所提供的其他脚本语言,譬如Perl,Tel等。脚本引擎是处理程序的COM(Component Object Model)物件。

5、ASP的源程序,不会被传到客户浏览器,因而可以避免所写源程序被他人剽窃,也提高了程序的安全性。

6、可使用服务器端的脚本来生成客户端的脚本。

7、ActiveXServer Components(ActiveX服务器元件)具有无限可扩充性。可以使用Visual Basic,Java,Visual C++等编程语言来编写所需要的ActiveX服务器元件。

实现ASP动态数据库操作主要有以下几步:

1、设置数据库源名(DSN)。在Windows9X 或Windows2000系统中,运行“控制面板”//“ODBC数据源管理器”,按提示添加“系统DSN”。

2、创建数据库连接(Connection)。

Set Conn=(“”)。

3、调用Open方法打开数据库。如:“数据源名称”。

4、创建数据对象(数据集)。如:Set rs=(“SQL语句”)

5、对数据库进行各种操作。

6、关闭数据库对象和连接。

具有智能货位管理的物流仓储信息管理系统的功能是:建立内外部的信息通信平台,实现工作流程自动化,实现文档管理等。

就目前社会处信息化建设和经济发展的需要而言,加强物流仓储信息管理系统的建设具有相当的现实意义和发展前景,具体地说,主要有:

1、能极大地提高工作效率:计算机可以代替人工进行许多繁杂的劳动。

2、节省运营成本:包括时间和纸张。

3、规范单位管理:把一些不够规范的工作流程变得井然有序。

4、提高企业竞争力:它能够提高贸易伙伴的合作效率,优化供应渠道。

信息已成为继劳动力、土地、资本之后的又一大资源。谁控制的信息越多,谁利用信息资源的效率越高,谁就会在各方面的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谁就会有更多的.优势。

物资供应部门是企业与生产单位之间的桥梁、纽带,是企业正常生产的物资保障部门。正因为供应部门是关键的中转环节,建立一套物资管理信息系统对于如何有效的把本单位生产所需的生产资料及时、保质保量的供应上去,有着重要的意义。从微观上讲,建立一套物资管理信息系统能够加快物资的周转速度,提高生产效率,从而加强了管理的信息化手段,提高了本单位的经济效益。从宏观上讲,顺应了社会的信息化、社会化潮流,缩短了整个社会化大生产的周期。

设计(研究)方案和进度安排:

3月12号——3月15号,讨论系统要实现的总目标和总框架,划分具体工作,安排工作进度。写开题报告,任务书。

3月16号——3月22号,查找资料,根据自己的不同功能部分找到相关文献。选择安装和熟悉开发环境,安装好开发软件和数据库软件,编写系统分析报告,熟悉系统基本流程。

3月23号——4月20号,继续查找相关资料,画数据流程图,分析各个功能模块,修改和完善功能模块和数据流程图,进行数据库设计,进行输入输出设计及代码设计。完善数据库和统一数据库及代码格式。写文献综述和外文翻译。

4月21号——5月30号,查找资料编写程序,在制作过程中调试运行,查看各个功能模块,改进不够完备的地方。分析各模块的情况,进一步改善,等待程序验收。根据程序撰写论文,确定论文的书写规范。

5月30号——6月5号,后期进一步完善论文,等待论文答辩。

主要参考文献资料:

[1]周南,马云龙.基于B/S模式的仓储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实现.中国农业大学学报.(2):68-71.

[2]张铎.物流现代化的关键技术之—电子数据交换.物流技术与应用.(4):17-21.

[3]钟嘉鸣.基于ASP的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实现.现代计算机.:96-97.

[4]Janak Singh. The Importance of Information Flow with in the Supply Chain. Logistics Information Management,(4):28-30.

[5]梅晓勇,孙建平,肖政宏.基于动态规则构造的系统设计与实现[J].微机发展.2002.(6):12214.

指在开题报告中存在的其他材料证明。在上传开题报告的过程中,有一栏是专门上传相应附件的,而这些附件可以包括开题报告内容以外的相关材料证明。一般附件填写的内容是的是出处是哪里,以及有多少专家已经研究过相关的内容。

图书资料管理系统论文开题报告

我做的是奖学金管理系统 也参考一下!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篇一

论文名称:图书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教学站:奉xx

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学号:*******

学生姓名:王龙

指导教师:林铭

一、选题的背景与研究的意义

我国图书信息管理系统起步于20世纪70年代中期,计算机开题报告。经过20多年的探索研究,现已拥有30多个各具特色的图书信息管理系统,如北京图书"文津"文献管理系统、深圳图书ILAS系统北京息洋的GLIS系统、大连博菲特公司的文献管理集成系统等等。

管理信息系统作为一门学科,是综合了管理科学、系统理论、信息科学的系统性的边缘学科,它是依赖于管理科学和技术科学的发展而形成的。对它一直未能有较准确的定义,我们可以广泛的认为:管理信息系统是一个由人和计算机组成的能进行信息收集、传输、加工和保存、维护和使用的系统。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计算机在生活中应用的普及,利用计算机实现图书的`管理势在必行。图书的信息服务促成了信息的传播、利用及生产的增值能力。人们掌握了信息,使之转变为技术,成为作用于社会经济的生产力,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这就是信息管理服务的价值。最大限度地发挥信息的效能,离不开信息的加工整理,离不开信息的管理服务,因此,书店的信息服务已成为21世纪的主导发展机制之一。

二、研究的思路与主要内容

由于各个图书实行统一操作,系统共享,其设备购置,人员工资,维护费用相对较少,前期的资金投入主要集中于购置图书上。建立信息中心,可将来自各方面的信息集中管理,提高图书管理的计划性和预见性,快速地反馈市场信息。

书店管理人员功能的信息量大,数据安全性和保密性要求最高,本功能实现对图书信息、顾客信息、总体销售情况信息的管理和统计、工作人员和管理人员信息查看及维护。开发图书管理系统,需要对系统技术可行性、经济可行性等进行分析,只有各方面的条件都允许才会进行系统的开发与应用。

三、毕业论文所用的方法(技术路线)

1.开发工具:,Access2.网上所公布的统计信息和资料。

3.理论支持则通过阅读书籍为主。归纳其他专家的观点与思想,结合获取的资料数据信息,深入研究。

4.毕业论文所用的方法以设计为主。

四、主要参考文献

[1]施伯乐,丁宝康,汪卫编注。数据库系统教程[M].高等教

出版社。2015年8月。166-270页。

[2]Access2015概述:Office数据库管理程序2015年11月12日。

[3]龚沛曾,陆慰民,杨志强编注。Visualbasic程序设计教程(版)[M].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年5月。153-261页。

[4](美)RonPatton著,周予滨,姚静等译。软件测试[M].机械工业出版社。2015年9月。59-93页。

[5]求是科技编注。Visualbasic信息管理系统开发实例导航[M].人民邮电出版社。2015年3月。

[6]王家华编注。软件工程[M].东北大学出版社。2015年8月。27-186页。

[7]刘韬,骆娟编注。Visualbasic进销存系统开发实例导航[M].人民邮电出版社。2015年4月。129-194页。

[8]罗晓沛主编。数据库技术。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M].2000年5月。103-303页。

[9]闫海新。国产图书信息管理系统的现状及发展趋势。2015年3月。

[10](美)RonPatton著,周予滨,姚静等译。软件测试[M].机械工业出版社。2015年9月。59-93页。

五、计划进度

2015年8月23日完成开题并交开题报告

2015年9月20日提交中期检查报告并参加中期检查

2015年10月24日提交论文初稿

2015年10月27日提交论文终稿

2015年11月15日参加答辩

篇二

论文(设计)题目: 百色学院后勤处日常维护报修系统

专业年级: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系名:计算机系

学号:******

学生姓名:

1.本论题国内外研究动态及研究意义:

因特网的普及,使得两地之间的信息传递变得方便而快捷。正是由于信息的获取变得容易,使得人们的生活节奏加快,办事效率也越来越高。一直走在信息社会前沿的大学对信息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日常维护报修系统也成为了高校建立数字化校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目前已有苏州大学、华南交通大学等数所大学拥有自己的报修系统,为了跟上时代的步伐,提高后勤服务响应速度,开发一个适合本校的日常维护报修系统是非常有必要的。

2.毕业论文(设计)研究内容、拟解决的主要问题:

系统在线报修可以为全校师生提供网络报修平台,报修人员可以在线监控维修进度、提交维修工作意见和建议。报修人员通过网络表单提交的报修内容,提高后勤服务响应速度。管理人员可以通过系统方便地分析数据,与维修人员直接沟通交流。解决报修信息积压闭塞,处理不及时的问题,对广大师生提供了更加完善的维修服务,提高维修服务管理水平。

3.毕业论文(设计)研究方法、步骤及措施:

系统要求实现报修系统的基本功能,从安全性和易维护性考虑,选择了B/S设计模式,用户通过浏览器直接登录使用系统,方便易用。使用Java语言开发,系统将按下面步骤进行设计:

1)百色学院后勤处日常维护报修系统的理论和技术支持

2)百色学院后勤处日常维护报修系统的可行性研究

3)百色学院后勤处日常维护报修系统的需求分析

4)百色学院后勤处日常维护报修系统的概要设计

5)百色学院后勤处日常维护报修系统的详细设计

6)百色学院后勤处日常维护报修系统实现和测试的理论方法

4.主要参考文献:******

给你发个开题报告的模板课题名称 基于iWebOffice中间件的文档管理系统课题来源 横向 课题类型 BX 指导教师 张建伟学生姓名 黄炳全 学 号 01471222 专 业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开题报告内容1、 项目背景:随着信息膨胀和工作节奏的日益加快,手工模式已经无法满足办公现代化的需要,办公自动化系统作为提高工作效率、规范办公制度、降低办公成本、方便领导决策的重要工具,电子办公正领导着现代化办公的潮流。2、 可行性分析:经济可行性:虽然前期的软件开发需要一些经济投入,但是从长远利益综合考虑却能大大降低管理成本。技术可行性:对J2EE企业应用平台进行研究和分析,确定J2EE这种技术架构已经非常成熟,预计利用现有技术完全可以达到目标。结论:经上述可行性分析,系统研制和开发可以立即开始进行。3、 调研资料的准备:硬件配备:个人组装机六台。软件配置:Windows2003操作系统, Office 2000办公软件,Dreamweaver MX, Oracle 9i, BEA WebLogic Enterprise ,。资料准备:Oracle 9i Web开发指南,java数据库系统开发实例导航,21天学通J2EE, Dreamweaver MX中文版建站攻略, Oracle9i基础培训教程,JSP编程指南(第二版)。4、 设计的目的、要求、思路与预期成果:目的: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和信息资源,为提高办公效率,辅助决策,求得更好的效果,以达到既定(即经济或其它方面)的目标。”要求:安全、及时、准确、可靠地采集和传输办公相关的所有信息思路:采用计算机、通信技术、应用计算机设备、通信设备实现自动化办公。预期成果:○1为办公室人员提供方便迅速公文起草、报表制作、文档管理、提高办事效率。○2为部门负责人提供控制和指导部门日常运转的信息,改进企业内部资源管理能力和人员关系。○3为高层领导人提供准确的信息和情报,为领导做决策服务。5、 任务完成的阶段内容及时间安排:第一周完成“资料准备”工作;第二周至第三周完成“开题报告”、“需求分析”并经指导教师审批;第四周至第七周初步完成系统;第八周完成系统详细设计;第九周至第十五周全面完成系统和论文;第十六周交设计(论文)并请指导教师评审,评阅人评审,准备答辩。6、 任务分配:我同小组成员陈鹏一起开发个人办公模块。7、 完成设计(论文)所具备的条件因素:软硬件配备齐全,资料准备充分,人员充足,教师适时督导,学生们有一定的建设网站、数据库系统的实战经验和很强的再学能力指导教师签名: 日期:课题类型:(1)A—工程设计;B—技术开发;C—软件工程;D—理论研究;(2)X——真实课题;Y——模拟课题;Z—虚拟课题要求(1)、(2)均要填,如AY、BX等。这个是结构设计1. 支持注册用户管理,能够注册新用户、修改注册用户信息并支持合法的用户登录。2. 支持图书信息管理,能够添加新图书、修改图书信息和删除图书。3. 支持图书借阅管理,能够支持借书、还书、预定书籍和查询等操作。4. 支持图书管理员管理,图书管理员登陆后,能查询全部的图书信息列表,借阅信息列表和注册用户列表。

关于物流管理系统论文开题报告

在不断进步的时代,越来越多的事务都会使用到报告,报告具有成文事后性的特点。那么,报告到底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我精心整理的物流管理专业论文开题报告,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选题的依据和意义

医药制造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作为全球人口最多的国家,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和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出现,人们将越来越重视自己的健康,这也促使中国医药行业进入了高速增长的阶段。随着医药需求的快速增长,发展物流是医药制造业提高竞争力的必然要求。据全国重点企业物流统计调查数据显示,我国医药制造业物流规模不断扩大,但物流效率、物流服务水平等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依然较大。物流作为现代生产型服务业,是企业降低成本、获取第三利润源的重要途径。尤其是在当前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背景下,医药制造业更需要大力发挥现代物流在行业转型中的作用。如何完整地展示医药物流中心的物流成本结构,并对其进行物流成本分析及成本控制,也成了各医药物流中心迫切关注的问题。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国外物流成本控制研究现状:从国外知名的期刊上看,其物流成本控制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对微观企业物流成本的研究,从企业的实际需要出发,例如:约束条件下的供应商选择、物流及配送系统的设计、运输及仓储策略等。同时更加侧重于从实证研究角度来研究企业物流成本的控制、优化策略及相关数学分析模型。本文则将从供应商选择策略、库存及仓储策略、运输及配送策略三个主要方面来综述国外的物流成本控制的研究现状。

1、供应商选择策略中的物流成本控制的研究。Mooret和Fearon主张价格、质量和产品交付是影响供应商选择策略的重要准则,他们认为线性规划方法可以成为供应商选择的一个重要方法。在这一思路的影响下,Gaballa首次从实证角度将数学规划方法应用于供应商的选择。Anthony和Buffa开创了一个单目标的线性规划模型用以支持企业的战略采购计划,但是订单成本、运输和验货成本等因素未被考虑到该模型中。Narasimhan和Stoynoff将一个单目标混合型整数规划模型应用于某大型制造企业,以优化面向供应商群体的订单分配及物料获取过程。Turner为BritishCoal公司提出了一个单目标线性规划模型,该模型在考虑供应商能力、最大订单量、最小订单量、顾客需求,及区域布局的约束条件下,实现总折扣价格的最小化。Sharma等人提出了一个非线性的混合型整数目标规划模型用以解决供应商选择问题。他们在模型中考虑了价格、质量、产品交付和服务等因素,所有的准则均作为目标。Benton在多品类、多供应商、资源限制和数量折扣的条件下,应用拉格朗日放松法开发了一个非线性规划和启发式过程模型用于供应商的选择。该模型目标是实现采购成本、库存持有成本和订单成本的最小化。Ghodsypour和开发了一个决策支持系统(DDS),用于减少供应商数量和对供应商的商业伙伴数量进行管理。

除此之外,还有许多学者提出了自己的观点,以和为例,他们在2001年讨论了在多供应商、多种标准和供应商能力限制的约束条件下,供应商选择决策中的物流总成本问题,他们开发了一个混合型的整数非线性规划模型,并进行了相应的数学实例分析。

2、库存及仓储策略中物流成本控制的研究。库存与仓储问题,很早就被国外学者纳入关于物流成本控制的研究范畴,因而国外学者在这一方面的研究十分深入,也取得丰硕的成果。

1913年,FordHarrisr在其论文中首次发表了著名的经济订货批量(EOQ-EconomicOrderQuantity)模型;随后,Clark和Searf开始研究多级库存,并于1960年分析和建立了一个不考虑批量的N级流水系统(SerialSystem)。他们证明了对于考虑贴现和存储成本的N级流水系统来说,其最优库存控制策略是所谓的最大订货水平(Order-up-Level)策略。

在这些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后边的学者相继从不同的问题和角度出发,提出了一系列经典模型。例如:经济生产批量模型、允许缺货的经济订购批量模型、经济订购批量折扣模型、物料需求计划(MRP)与及时化生产方式(JIT)库存模型等等。

而关于库存成本方面的研究,近些年也取得了很显著的成就。例如:和在对现有文献中的库存模型进行回顾与总结的基础上,提出以下5种成本应该被视为关键性成本:(1)损坏成本;(2)持有成本;(3)缺货成本;(4)机会成本;(5)补货成本。和YehudaBassok于2005年讨论了基于延迟定制化战略的库存模型,他们认为采用延迟制造战略来维持其库存战略能够带来可关注的利润增长。

3、运输及配送策略中物流成本控制的研究。

运输是物流系统的一大支柱体系,它被认为是经济增长和发展的重要条件。国外学者对物流运输成本的研究涵盖了宏观、微观的各项运输及配送成本问题,具体研究成果如下所述。

Krugman进行了开创性的研究,他指出贸易成本规模在经济地理模型中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Henderson等人也强调了运输成本在贸易和收益方面扮演的角色以及其影响;Kumar和Hoffmann分析了贸易、运输成本和适度全球化之间的多重联系;而HensRunhaar和RobvanderHeijden探讨了公共政策对货物运输成本的干预,以荷兰的纸质印刷品的物流为例进行全面的分析,揭示了货物运输成本对供应链中的货物运输需求进行管理控制的机制。

除此之外,国外的一些学者对如何测量运输成本进行了尝试,开始使用到岸价对离岸价的比率作为测量海运成本的'工具,但是对于这种观点,也有许多学者提出了质疑,反对者认为,用到岸价对离岸价的比率计算出来的成本不能提供与时间变化趋势相同的足够信息。

综合上述,可以看出国外物流成本研究体现出很强的实用性与针对性,研究内容和问题十分广泛,研究成果也很多。他们对物流成本的具体构成及相互影响的认识存有许多差异。他们集中于对物流成本优化策略、方法及技术等实操性的研究很多,而对于物流成本理论体系等相关基础理论的研究却相对较少。

国内物流成本控制研究现状:我国对物流成本控制的研究起步相对较晚,引入我国也仅有20多年的历史,但是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开发出了一系列可操作性较强的各类物流成本测算模型,例如:物流成本总量的测算模型、第三方物流服务市场规模的测算模型、物流业成本水平的测算模型等。

黄岩提出了基于横向控制、纵向控制以及供应链为对象的计算机网络控制系统。在这个系统中,假设销售、生产、采购和售后服务四个环节的.物流成本分别是物流过程的函数,然后建立各部分的成本函数和总成本函数,最终构建了以物流成本的预测、计划、分析、信息反馈和决策等步骤为主体的横向控制和以过程为基础的纵向控制以及以供应链为对象的计算机网络系统控制。

柳键、马士华从供应商缺货对购买方的影响出发,引入有效库存水平概念,创建了在供应和需求都不确定的情形下仓库和零售商的库存模型,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安全因子整体优化的思路和方法。

李慧对物流作业成本法中的物流成本与作业量的相关关系进行了研究,引入线性回归预测与控制原理对物流作业成本预测和物流作业量的优化控制这一概念,并提出了多种作业的正态线性回归模型。

张令荣,杨梅提出了基于价值链的作业成本法,分析一体化物流成本的数学模型。通过这个模型可以预测或模拟成本数据,并通过有关矩阵对应的变量,求取较优解或最优解,以便于物流成本控制。但是有所不足的是此模型仅仅是理论上的假设,并没有进一步的分析和实证。

田肇云提出挖掘逆向物流潜在价值的策略。他指出有效的逆向物流管理能够减少企业乃至整个供应链的运营成本、增加利润,改善企业的现金流,提高客户服务质量,并为企业赢得信用和品牌形象。

石明虹,滕芳提出制造业企业内部物流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探讨了物流评价体系的量化方法,他们主张从内部物流成本控制能力、库存物料管理能力、内部物流布局能力和内部物流管理成熟度四个方面构造评价指标。

张余华,翁君认为供应链物流中,物流作为整个供应链子环节,其决策最终必须服从供应链,单纯对系统自身优化具有很大局限性。他们认为在供应链的背景下,物流系统优化将会遇到来自系统内部和外部的不同因素的影响,这些都会加剧优化的难度。

三、论文提纲的初步设计

(一)引言

(二)物流成本理论基础

医药物流成本概述

医药物流成本的概念

医药物流成本的分类

医药物流成本的特征

物流成本管理

物流成本管理的环节

物流成本管理的方法

物流作业成本控制体系

(三)基于作业成本法的医药物流成本分析

作业成本法

作业成本法简介

作业成本法进行成本计算的要点分析

作业成本法在医药物流中心应用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分析

医药物流中心的物流成本核算

物流成本的作业成本核算模型研究

物流成本法的成本分配

医药物流中心的物流成本预测

物流成本的多作业线性回归模型

物流成本的线性回归预测

(四)医药物流中心的物流成本控制体系

物流成本控制体系概述

物流成本控制的含义

物流成本控制的要求

物流成本控制体系框架

事前成本控制阶段

事中成本控制阶段

事后成本控制阶段

医药物流中心的物流成本控制体系

作业成本核算

物流成本的控制策略

(五)结论

四、进程安排

1、确定论文题目,撰写开题报告;

2、——文献阅读与整理,理论研究与分析;

3、——实地调研,数据分析与整理;

4、——论文撰写,形成初稿;

5、——论文修改,形成定稿;

6、提交论文。

五、主要参考文献

[1]黄岩,高建兵,蔡雨阳.企业物流成本的控制研究[J].中国软科学,2000(7):82-85.

[2]柳键,马士华.供应链合作及其契约研究[J].管理工程学报,2004(1):85-87.

[3]李慧.线性回归预测与控制在物流作业成本法中的应用[J].重庆交通学院学报,2004(6):115-117.

[4]张令荣,杨梅.基于价值链的企业物流一体化成本分析方法研究[J].大连理工大学学报,2005(4):33-36.

[5]田肇云.逆向物流潜在价值及挖掘策略[J].商业时代,2006(8):17.

[6]石明虹,滕芳.制造业企业内部物流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商场现代化,2006(26):146-147.

[7]张余华,翁君.供应链背景下物流系统优化问题分析[J].国际经贸探索,2006(1):76-79.

[8]胡开桥.苏宁电器公司物流成本管理与控制的策略浅析[J].消费导刊,2009(1):33-35.

[9]翟娜.连锁超市物流成本优化研究--怎样做到“天天平价”[J].科技信息,2009(5):477-478.

一、国外研究现状

在物流发展的同时,西方发达国家的物流成本控制研究经历了:了解物流成本实际状况、物流成本实际核算、物流成本管理、物流收益评估、物流盈亏分析等五个阶段。虽然很多物流企业开始分析其物流体系,但大多数情况下这种分析是根据经验和直觉进行的,分析过程中很少使用分析模型或工具。虽然西方学术界开发了许多有效的分析模型、工具和决策支持系统,论述这些工具、模型和决策支持系统的著作也很少,但是工业界还未真正了解和应用这些技术,因而目前部分企业物流成本控制达到第四个阶段,而多数企业的物流成本控制还都处于第三阶段,还没有达到第四、第五阶段。虽然现在对物流成本构成有了更加全面的理解,但是由于许多会计核算方法不健全成为解决物流成本的障碍,现在对物流过程进行有效的成本管理控制仍然存在困难。

二、国内研究现状

我国现代物流经过数十年的发展,已经迎来了物流业的春天。近十年来国家经济持续稳定的高速增长、电子商务的兴起、加入世贸组织等等,为我国物流业激起一个又一个的浪潮。目前由于政策环境与经济环境的改善,企业改革日益深化,为物流企业发展建立了良好的宏观环境与微观基础,物流事业的发展形势越来越好。

然而对于物流成本控制而言,我国企业的物流成本控制大多还处于了解物流成本实际状况的阶段,即对物流活动的重要性认知的阶段,只有少部分企业达到了物流成本核算,即了解并解决物流活动中存在问题的阶段(但核算水平很低,了解和解决问题的层次也不深),物流部门远远落后于生产部门,物流成本管理也远远落后于生产管理。对物流成本核算的相关理论和实务探讨非常薄弱,对物流成本的计算没有明确规定,对物流成本的计算方法的研究大多是基于日本的

三、选题背景与意义

随着人们物流管理意识的增强,降低物流成本已经成为物流管理的首要任务。无论采取什么样的物流技术与管理模式,最终的目的都不在与这种模式与技术本身,而是要通过物流系统的整体优化,在保证一定的物流服务水平的前提下实现物流成本的降低。可以说,整个物流技术和物流管理的发展过程就是不断追求物流成本降低的过程。

同时伴随着新经济时代的到来,经济全球化、市场一体化的趋势日益加强,企业面对变化无常、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以及顾客需求多样化、个性化消费水平的不断提高,其传统的、机械的采购、生产、物流模式己经难以适应市场的需要。企业必须快速把握市场的真实需求,缩短产品的开发周期、采购供应周期、生产加工周期、流通配送周期,全面降低企业作业链过程的成本,才能提高企业的生存能力和竞争能力。在传统的企业成本管理模式下,企业往往过于强调通过产量的扩大来降低单位产品所分摊的固定成本,通过采用廉价劳动力和原材料等措施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从而获得预期的利润。但是,随着企业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单纯通过扩大产量来形成规模经济而不考虑市场对产品接受程度和竞争对手的策略的做法,己经被证明是行不通的,通过改进产品的设计和控制生产过程中的浪费来降低成本的手段所能起的作用和降低成本的空间也越来越小。因此,人们意识到,为保持企业的生存能力和竞争能力,必须为企业寻找新的利润源泉。

通过多年的研究,发现在企业物资的流动过程中所发生的成本并不会增加顾客的价值,并且企业物流活动所发生的成本占企业总成本的比例较大。由此引发了学术界对企业物流的研究,同时,实务界也在积极地研究如何规划和实施本企业的物流战略。另一方面,各国政府为搞活本国的经济,通过大流通促进大生产,希望对本国基础建设的投资来带动国家的经济发展,也迫切需要研究如何发展物流战略。通过几十年研究的积累,物流学界对企业物流成本管理的认识,形成了第三利润源、物流冰山、效益背反等理论。国内企业一般没有单独对物流成本进行核算,往往都是和企业其它成本一同核算,没有单独设立核算项目。即使有些企业将物流成本划分出来进行单独核算也往往应用比较传统的分步法或品种法等,导致物流成本核算的严重失真。

对于恩希爱这个外资企业,虽然在日本的市场已经完全打开,但对于中国这个陌生市场,要打开这个市场就必须降低成本,提高竞争力。由于长期以来企业重生产和销售,轻流通,导致企业的物流成本偏高。目前,我国生产企业生产中直接劳动成本占总成本的比重不到10%,而物流费用达到了40%。在当今激烈的市场竞争下,物流成本的降低比销售额的提高更容易。这意味着在激烈的竞争中谁降低了物流费用,谁就降低了成本,谁就会在竞争中取胜。

从分析物流成本入手,进行物流成本管理,改善企业物流,具有重要的意义。物流成本计算是物流成本管理的基础,但在我国现行的会计制度下,难以按照物流成本的内涵完整地计算出物流成本,而且按照传统成本法分摊出来的物流成本,也不能满足物流管理的需要。这种状况不仅打击企业进行物流成本计算的积极性,更重要的是由于缺乏物流成本这一基础数据,影响了企业物流管理、物流系统再造等决策的科学性和正确性,从而制约了企业物流管理水平的提高和企业竞争力的加强。

因此,开展企业物流成本计算研究,确定其成本构成,可以有效地降低企业成本,提高资金利用率和提升企业竞争力。

物流管理开题报告

想要写好开题报告和研究方案重要还是要做好很多基础性工作,下面是我搜集的物流管理开题报告,欢迎阅读借鉴。

毕业设计题目:

第三方物流发展的现状及对策的研究与设计

1、选题依据与意义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系的不断完善,这几年来第三方物流在我国出现了蓬勃发展的趋势。但是,由于我国的第三方物流起步较晚,而且加上内外部环境一些影响因素的存在,导致第三方物流业在发展过程中出现了诸多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影响了行业的发展。特别是自中国加入WTO以后,越来越多的国外物流企业进入,使得我国物流业的国际化竞争更加激烈。因此,做为无论是对于经济管理部门还是企业而言,为改变现状,赢得发展,必须科学合理地分析现状,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改革与创新,以迎接新的机遇与挑战。本篇论文根据相关理论结合实际,分析了我国第三方物流的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2、设计实施的方法与主要内容

(1)研究方法

本篇论文主要采用观察法、访谈法、实地考察法等方法,同时查阅有关书籍、文献资料收集第三方物流的发展现状并给出建议的的相关资料。

(2)研究内容

引言:本篇论文研究的意义

一、第三方物流的综述

(一)第三方物流的概念

二、我国第三方物流的发展现状

(一)总体规模小,发展潜力巨大。

(二)需求的不平衡性较强。

(三)行业集中度较低。

三、我国第三方物流业存在的问题

(一)基础设施不完善

(二)企业规模较小,服务水平低

(三)缺乏现代化物流知识和专业物流管理人才

(四) 国家在物流方面的法律,法规不健全

四、我国第三方物流的发展对策

(一)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二)对于企业规模较小,服务水平低这一瓶颈,可以发展战略同盟关系,合理利用社会存量资源。

(三) 重视人才的培养,实施人才战略

(四)有关部门应健全法律法规

五、结束语:

我国第三方物流业的兴起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但是我国第三方物流发展的存在着诸多的困难,既有物流供需双方经营观念、经营模式的问题,又有物流发展环境和法律制度方面的障碍问题。但是在面对这些问题时需要政府、企业和相关中介组织的有机协同,政府政策真正满足企业需求,企业的外部环境得到优化,中介组织发挥应有的作用,改进和完善企业的内部管理,形成相关组织的合力作用,只要这样不断的自我改进第三方物流企业才能在未来的发展中占据一席之地。

3、预期结果和完成进度

(1)1月中旬   确定论文题目

(2)3月 初 —3月15日 准备完成开题报告

(3)3月16日—3月23日 完成毕业论文的开题报告

(4)3月 24日—4月3 日 完成毕业论文的初稿

(5)4月3日—4月25日 修改毕业论文初稿,并最终定稿

(6)5月9 日—5月10日 进行毕业论文评审

题 目 基于缺货现象的慈客隆超市的供应链管理研究

一、选题背景及意义

浙江华润慈客隆超市有限公司系华润集团旗下的一家中外合资企业,自1998年创业以来,已连续七年进入全国连锁业百强。目前,在慈溪、余姚等地区拥有直营、加盟店70多家,便利店65家,并开始逐步向周边县市扩展,可以说,在这些地区慈客隆超市是处在垄断的地位。华润慈客隆超市始终坚持“真情实意惠大众”的经营宗旨和秉承“与您共携手,改变生活”的企业理念,全力为普通老百姓创造一个整洁的卖场环境,提供完善的服务及质优价廉的商品。2005年,自华润集团收购慈客隆超市以来,华润集团将利用强大的资金后盾,全力打造现代化的连锁企业。慈客隆的发展正是本土零售业发展的典型,也可以说明了本土零售业发展的趋势,所以,以慈客隆为例来说明本土零售业的发展现状和发展趋势是很有代表性的,因此,本课题的研究重点就在于研究本土零售业发展中的薄弱和存在的缺陷,做一些探讨,以此来得到一些启发。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国外大型零售商进军中国市场带来的压力,国内的零售业不可避免的正在经历规模快速扩张和经营能力严重缺乏的双重恶性循环,连锁零售企业追求规模为目的的运营,往往掩盖着运营管理方面的问题,在资源整合和管理方面形成越来越多的潜在危机,企业向各种业态全面扩张资源处处短缺,所以,只有在资源和管理上面处于优势才能够在竞争中战胜对手。英国经济学家克里斯多夫认为,市场上只有供应链而没有企业,真正的竞争不是企业之间的竞争,而是供应链之间的竞争,企业只是供应链的一个部分。所以,21世纪竞争是供应链的竞争,而供应链管理系统建设则成为企业取胜的关键。

供应链管理的好坏与否是零售企业经营水平的真实衡量标准,中国零售供应链的问题非常严重。在某特定时间,始终10%的缺货率,而这对于一个年销售额为亿元的门店而言,就等同于830万人民币的销售损失。假设通过优化管理,能把缺货率减少到3%左右,则可以让该门店的年销售增加590万人民币。

根据罗兰.贝格与中国连锁经营协会在2003年9月对国内连锁零售3个城市5家连锁零售企业的12家大卖场进行的调查结果显示,在连锁零售企业商品缺货状况会引发消费者的各种反应,最终导致零售企业的销售损失,48%的人会购买同一品种的替代品,15%的消费者不再购买,31%的顾客会到另一家店购买时再实施消费行为,顾客的转店率是37%。在美国的连锁零售企业如果购买商品缺货,的消费者会购买同一类替代品,的顾客不再购买,的顾客会到另一家店购买时再实施消费行为,顾客的转店率是。这个研究结果意味着中国的超市将比美国的超市损失更多的顾客,美国市场的平均商品缺货率为。而国内零售商的缺货率为10%左右,和国际水平相比差距大。报告表明中国连锁超市每年因商品的缺货造成830亿元的损失。

笔者研究这个选题的意义在于:

1.缺货以成为国内零售业供应链管理的瓶颈,如何降低缺货率是零售企业在竞争中胜出的重要的因素,商品缺货不仅会直接影响零售企业销售和毛利总额,而且还会导致额外的人力及库存成本。同时,商品缺货率又是反映客户服务和供应链管理水平最基础、最重要的指标之一。通过对它的追踪,可以发现供应链管理中的许多问题。因此。研究缺货现象实际上就是研究供应链管理,从中得出有利的结论加以实施,可以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2.本土零售业对缺货现象的危害意识不足,对如何解决缺货问题存在着偏颇,而仅仅是从销售利润,门店数量来考虑企业的发展,因此,笔者认为应该从对缺货的认识上,了解到供应链管理在整个零售企业的运营中所处的重要位置,加强对供应链管理的认识,从根本上解决缺货问题,优化供应链管理。

二、研究内容

(一)研究框架

一、文献回顾

1.供应链的`相关理论

2.超级市场的供应链管理理论

二、国内零售企业缺货及供应链发展现状

三、慈客隆超市现状概况

四、慈客隆超市缺货现象原因

五、完善慈客隆超市的供应链管理的措施

1.导入ECR模式优化慈客隆超市的供应链管理

(1)ECR模式的导入

(2)实施ECR模式影响的领域

(3)慈客隆超市运用ECR模式完善供应链管理

2.利用管理和业务规则把业务伙伴纳入自己的体系,赢得协作优势

(1)建立信息交流与共享机制

(2)建立合理的供应商激励机制

(二)研究的重点与难点

重点研究缺货现象带来的影响以及如何降低缺货率,从实质上完善本土零售企业的供应链管理,解决零售企业在供应链管理上的瓶颈,突破现在的局限性,转变传统的观念,从优化供应链管理入手而不是从规模上来提高零售企业的利润。

(三)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自中国入世以来,国内零售业的发展一直是人们关心研究的热点,零售企业都是在如何提高自身的核心竞争力以及规模上下足功夫,而对物流对零售企业的影响上还没有足够的重视,观念还没有更新,为何在本土零售化运营中,供应链管理始终得不到解决,超市在这一块中流失了大量的资金,人力和物力。本课题的研究从对基础的问题——缺货,来研究超市管理中供应链管理的重要性与紧迫性。

三、研究的可行性论证

(一)以具备的条件

从一开始确定写这个选题,笔者已经从多方面掌握了有关供应链管理的资料和信息,从很多渠道查阅了可靠的资料,图书馆、网络等,掌握了第一手数据,具备了分析这个问题的一定能力,并且有基础的管理知识,在研究这个选题方面也有优势。

(二)研究方法

1.搜集资料

查阅图书馆、阅览室、书店的图书、杂志、期刊、资料等,充分利用文献资料;借助网络资源,浏览收集相关资料、信息。

对慈客隆超市进行实地考察,取得第一手资料进行研究分析。

2.研究资料

对收集到的资料进行全面浏览,并对不同资料采用不同的阅读方法;在研究资料时,同时做好资料的记录。对本文的实地研究主要采用定性分析法。

3.明确论点和选定材料

在研究资料的基础上,提出自己的观点和见解,根据选题,确立基本论点和分论点,并筛选材料。

4.执笔撰写

根据自己确定的观点选取材料,确立提纲论文框架,完成初稿。

5.修改补充

关注新闻及其他刊物,适时补充有益及相关信息,最终成文。

(三)进度计划

第一阶段(2004年12月1

3日—26日,共计2周):收集资料,确定论文题目,列出初步提纲。

第二阶段(2004年12月27日-2005年1月16日,共计3周):修改提纲,完成文献综述(中文、英文)和开题报告。

第三阶段(2月1日-2月28日,寒假,共计4周):实地调查研究和分析思考。

第四阶段 (3月1日—3月18日,共计3周):修改文献综述、开题报告。

第五阶段(3月19日—4月10日,共计3周):完成论文初稿。

第六阶段(4月11日—5月10日,共计4周):完成论文修改工作,确定终稿,成文并准备答辩。

四、预期成果

从大量的文献和资料上得出供应链在整个超市运营中的重要性,从根本上改变人们以有的传统观念,解决现在本土零售业在供应链管理上的问题,加强薄弱环节,从解决缺货现象开始,全面优化供应链管理,为企业创造价值。

参考文献

[1] 龚国华,胡佳粒,张峰.从商品的缺货现象看零售业的供应链管理[J].物流科技,2004,(5).

[2] 肖怡. 零售企业核心能力与供应链管理[M].商场现代化,,2001,(7).

[3] 彭蕾, 陈跃刚 ,彭迪云. 供应链管理:入世后我国零售企业发展的战略选择[J] .金融与经济,2002,(12).

[4] 徐震宇,何树东.如何进行供应链管理[J].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12).

[5] 王蓁 .终端为什么缺货[J]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6.

[6] 曾庆强 .零售业缺货症结[M] .物流时代, 2006,(9).

[7] 陈广.家乐福超市攻略[J].南方日报出版社,2004,(6) .

[8]龚国华,龚益呜.生产与运营管理——制造业和服务业[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98.

[9]都兴成.供应链管理零售业不可缺[M].中国商人:商业经理人 ,2003,(11) .

[10]中国零售业的缺货现状[M].中国企业家,2004.(8).

[11]余滢.关于中国连锁零售企业缺货的解决方法的探讨[M].中国科技信息,2006,(4).

[12]丁可思,杨珊娜,张峰.从"缺货率"看中国零售业供应链的运营优化[M].2003,(11).

[13]佚名.寻找640万元的门店损失—中国零售商缺货调查报告全新解读[M].销售与市场:中国商贸,2004,(2).

[14] 李素彩.全球零售业缺货现象分析与对策[M].信息与电脑. 2003,(11).

[15]林巧云.中国零售业的收购兼并[M].2006,(2).

[16]埃森哲.供应链管理揭开零售店货架上的秘密[M].IT168,

[17]迈克尔于戈斯.供应链管理精要[J].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5)

[18] Alan Braithwai.全球化供应链管理促进零售业发展[J].2002,(5).

[19]Barry Berman,Joel Management[M].Prentice Hall,2000.

[20]Ananth Raman,Nicole DeHoratius,Zeynep —The missing link in retail operations[J].California Management Review,2001.

[21]Schary Philip B,Christopher Anatomy of a Stock out[J].Journal of Retailing,1979.

[22]Wharton into the Mystery of Customer Satisfaction: A Toyota for the Retail Market?[M].2005,(7).

毕业设计类型

1、选题依据与意义

随着时代的进步和全社会对快递业发展的要求,如今,民营快递业发展迅速,但在发展的过程中,也暴露出一系列的问题。本文是在通过对XX快递的实际了解和研究其基本情况之后,提出其公司业务操作存在的现实问题,在具体分析了造成问题的原因之后,立足根本,统筹兼顾,提出一系列用以解决XX快递企业业务操作问题的观点、方法。旨在通过改进,调整,更新整个操作流程和操作方式,来促进企业更好,更快的发展。

2、设计实施的方法与主要内容

(1)研究方法

本文主要采用观察法、访谈法、实地考察法等方法,同时查阅有关书籍、文献资料收集现代物流企业仓储管理系统的相关资料。

(2)研究内容

引言:本文研究的意义

一、我国快递业总体发展水平分析

(一)我国快递业的发展概述

(二)我国快递业务操作的基本情况

(三)我国快递业务操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二、XX快递公司业务简介

(一)XX快递公司简介

(二)XX快递公司业务简介

三、XX快递公司业务操作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XX快递公司业务操作的现状

(二)XX快递公司业务操作存在的问题分析

四、解决XX快递公司业务操作问题的建议

(一)制定业务操作规范标准

(二)改进基础设施建设,增加设备投入

(三)采用电子商务物流配送模式

(四)引进专业型人才,增强核心竞争力

(五)借鉴外来优秀经验,积极改善自身不足

(六)加强客服部门处理问题件能力

五、总结

选题的目的与意义:

随着物盛行业在我国的高速开展,物流业逐步被行内业界的学者以为是“物流是企业发掘利润的最初一块处女地”、“第三利润源泉”等能为企业添加支出的重要途径,不过与兴旺国度相比,我们国度的物盛行业虽有“起步晚、开展快、潜力足”,开展潜力大的劣势,但就目前来说,我国物盛行业开展的重心,次要停留在正向物流方面,而对逆向物流的注重水平,还是不够。

由于我国物盛行业的技术含量都比拟低,以及相关制度的不完善,新兴的逆向物流,不只不可以像正向物流那样蓬勃开展,成为企业添加利润的新途径,反而还成为企业开展的绊脚石,而且在施行的进程中还呈现了不少制约和影响企业开展的成绩。随着物盛行业的不时壮大,国度不只提出“构建资源浪费型、环境敌对型社会迷信开展观”等理念,还倡议以绿色消费,开展绿色工业等趋向作为开展重点,越来越多的学者和企业家把目光投向了逆向物流,开展逆向物流,成为企业和国度的新方向。所以,开展逆向物流,不只具有理想意义,而且关于世界的资源应用来说还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文献综述与研讨现状:

关于国际现状来说,在物盛行业不时壮大的同时,逆向物流逐步成为开展的新方向。为了能使新兴的逆向物流可以更好的开展,行业的专家、学者们从各个方面对它停止讨论。

从逆向物流的组织方式上,华中科技大学管理学院的柳健在供给链的逆向物流一文中,指出逆向物流组织方式的树立,应该从市场机制,网络构造,等级控制构造(企业形式)这三方面动身,倡导逆向物流不应采取市场买卖机制,而是采用企业或网络形式,再经过他对网络组织实际的研讨,得出企业间的协作关系及网络关系可以发明某些无法复制的有形资产,从而提出逆向物流最佳的组织形式是,网络构造(集成供给链)构造。

从开展逆向物流的战略意义上,长沙理工大学的刘涛,胡列格,在回收逆向物流战略研讨一文中,提动身展回收逆向物流具有,有利于资源浪费,有利于环境维护,组织施行回收逆向物流,变废为宝有利于促进我国早日完成“环境敌对型社会“的战略性意义。

从逆向物流中的战略方面,许金波,朱霞在回收逆向物流存在的成绩和应对战略文章中得出的,举出我国的应对战略有政府引导、社会推进、企业联动、源头控制。

从影响逆向物流开展缘由的讨论上,天津大学管理学院的王国弘,赵涛,在逆向物流开展妨碍的技术实质及其战略研讨中得出,逆向物流开展呈现窘境最基本的缘由是,技术研讨和开展的严重滞后,招致难以满足目前逆向物流开展的技术需求。这些缺乏使企业无法取得足够的利润而缺乏进入动力,进而招致“市场生效”,使逆向物流的开展堕入到恶性循环当中。

从退货逆向物流方面上,吴容,龙子泉,李琪在论批发企业的退货管理对策指出,形成退货逆向物流的缘由有,货物运输方面的成绩、订单输出出错、顾客退货、工夫成绩、供需成绩等方面。退货逆向物流对策确实定,要以处理成绩呈现的缘由为根底。

有局部的学者还讨论了企业构建逆向物流体系,如在网络优化方面,徐莉,刘彩霞研讨提出了逆向物流体系构建的3种选择:基于原有物流体系而添加逆向途径、树立独立的逆向物流网络、外包给专业的第三方逆向物流公司。

关于国外现状来说,物盛行业在兴旺国度的起步早,开展的工夫也比拟长,关于物流,与逆向物流的研讨,国外的学者不只是从实际上研讨,而且还经过企业理论中得出技术开展战略。

从逆向物流的成因上,早在1992年,由Stock所提出的,逆向物流就是基于减缓环境、动力危机而逐步构成的。

从逆向物流的定义上,美国逆向物流专家Rogers博士等人以为,逆向物流次要包括:①由于损坏、时节性、再贮存、残次品、召回或许过度库存等缘由而构成的回流商品;②再循环应用的包装资料或容器;③修复、改制或创新的产品;④处置废弃的机器或设备;⑤处置风险的物品;⑥恢复产品的价值。

从逆向物流的技术上,Fleischman等人以为,逆向物流需求进步容量和设备的灵敏性以及额定的平安库存,来应对可变性和不确定性。国外关于硬技术的缺乏,次要表现为少量废弃物的回收技术程度无限,软技术的缺乏次要表现为缺乏无效的管理办法及控制模型[4]。

从技术开展战略上,2004年2月欧盟经过,出台了消费商担任回收、处置废旧电子用具的环保“双指令”(WEEE,ROHS指令案),该指令对电子用具产品的资料、零部件和设计工艺提出了更高的环保要求;目前,通用汽车、西尔斯、3M等众多知名公司已相继引入逆向物流的信息管理零碎:柯达公司经过逆向物流零碎已回收一次性照相机达亿台:日本索尼结合三菱、日立、富士通等15家公司共同树立了一种低本钱、高效率的家电再循环零碎[4]。

创新思绪:

结合目前学者们对逆向物流的研讨,在归结学者们实际的根底上,本文的创新之处是,提出综合逆向物流形式,即:在回收逆向物流的根底上添加退货逆向物流。

论文提纲:

一、 绪论

(一) 选题的目的与意义

(二) 国际外研讨现状

二、逆向物流定义

(一)物流的概念

(二)逆向物流的外延

1.回收逆向物流的涵义

2.退货逆向物流的定义

(三)论述正向物流与逆向物流的关系

三、我国逆向物流开展现状

(一)逆向物流的开展现状

1.回收逆向物流现状论述

2.退货逆向物流现状叙说

(二)物流与逆向物流开展情况比拟

四、我国逆向物流施行进程中呈现的成绩

(一)回收逆向物流施行中的成绩剖析

1.××××

2.×××××

(二)退货逆向物流施行中成绩的阐释

1.×××××

2.×××××

五、施行逆向物流的新对策

(一)回收逆向物流

1.从企业流程中提出对策

2.完善国度的政策与法规促进回收逆向物流的开展

(二)退货逆向物流

1.从企业角度提出对策

2.行业角度

3.完善国度政策与法规

进度布置:

先生选题(可自拟)

系部布置指点教员,下达义务书

撰写开题报告

开题报告会

撰写论文初稿

以前 提交初稿

修正论文

中期反省

以前 提交论文终稿(电子版和纸质版)

辩论

参考文献:

[1]柳键.供给链的逆向物流[J].商业经济与管理,2002:11-13

[2]刘涛,胡列格.回收逆向物流战略研讨[J].物流科技,2008:07-08

[3]许金波,朱霞.回收逆向物流存在的成绩和应对战略[J].物流工程与管理,2009:54-55

[4]王国弘,赵涛.逆向物流开展妨碍的技术实质及其战略研讨[J].科技提高与对策,2008:26-29

[5]吴容,龙子泉,李琪.论批发企业的退货管理对策[J].物流技术,2005:12-14

[6]徐莉,刘彩霞.逆向物流体系的构建[J].科技提高对策,2004 ,21(8):10-12

[7]王冬冬,达庆利.含逆向物流的维修供给链运作方案研讨[J].工业工程与管理,2006,11(5):36-39

[8]杨悦新,我国企业开展逆向物流成绩研讨[J].集团经济研讨,2007,(29)

企业取得持续性竞争优势,离不开正确运用市场营销策略。而物流管理是企业获得持续竞争优势的一个关键因素。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物流管理论文,供大家参考。

摘要 :目前,商品物流活动已渗透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而物联网作为实现智慧物流的关键,对融合内部各系统,协调内部各系统之间的关系至关重要。值得一提的是,将物联网技术引进物流仓储管理体系中能够实现智能安防、智能维修、智能采购及智能检测等,为推进物流仓储管理体系全智能化发展提供了必要充分的基础。

关键词:物联网 ;仓储管理 ;智能化

一、物联网与物流仓储管理体系的关系分析

RIFD 技术和 GPS 技术是我国物流仓储管理体系最常用的两大感知技术。随着物联网技术突飞猛进发展,物流仓储管理体系感知技术呈现多样化发展,其主要体现在 :传感技术、M2M 技术、蓝牙技术、视频识别技术等,这些技术主要用于下述方面 :冷链活动常选用温度的感知技术 ;物流安全防盗活动常选用侵入系统的感知技术 ;对各业务流程的控制活动常选用视频的感知技术等。

对于物联网的发展模式而言,与其他网络的发展模式会有所不同,物联网是以促进世界经济快速发展为目标的生产力,从技术角度来看这个架构,互联网诶感知层,网络层和应用层,其感知层的主要构成为甲级传感器和感应器,其网络层主要用于互联网,无线通信网络和其他网络,应用层主要是他们作为一个有效的用户,并确保仓库物流管理的衔接。物联网需要传感器技术, RFID技术和嵌入式系统技术,除了有效应用这些技术外,根据实际使用的东西,可以将应用程序分为三种基本方式:智能对象标签、目标对象跟踪、环境监测与智能控制对象。在这个阶段,物联网的应用处于中国互联网发展的早期阶段,只有实现“物”联网,才能真正优化物流管理。虽然在物流仓储管理系统中已经使用物联网,但它还不能有效的发挥物流管理系统信息库的功能,因此需要物流企业网络系统的组合,物流信息系统的重建,并作出适当的调整,致力于高效的东西,积极利用现代物流技术与装备,开展后勤和情报工作,以推动变革,以确保我们的物流系统和仓储管理实现长期可持续性发展。

二、物联网在物流仓储管理体系应用现状

从物联网的本质上看,其表现在三个方面 :互联网特征、识别与通信特征及智能化特征。上述三大特征共同决定了物联网的高效性。随着物联网技术的发展,其将为推进智慧物流革命发挥重大积极影响,进一步拓展物流仓储管理体系发展空间。

近年来,国内各大物流企业相继认识到物联网的先进性,从而纷纷将物联网引入各项物流领域中,力求实现自身企业又快又稳发展。物联网是对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高度集成和综合运用,其具有三大显著功能 :整合感知识别功能、传输互联功能及计算处理功能等。随着电子计算机技术和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各行业实现物联网的应用已成为信息时代下的必然趋势。将物联网引入物流仓储管理体系中不仅能够实现生产系统、物流系统、销售系统及采购系统的智能融合,而且还能够打破传统的物流工序和流程,进一步提高物流仓储管理体系的工作效率和水平。随着社会物联网体系逐步成熟,促进了物流仓储管理体系局部物联网的发展,并逐渐融入到社会物联网中,之后物流仓储管理体系局部物联网可与社会物联网实现信息资源共享,以此用户凭借互联网或物联网手机终端便可实现产品信息的查询,以此既降低了物流仓储管理体系的工作负担,而且还节省了用户的查询时间,真正的实现了产品信息随时随地查询。

三、物联网在仓储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一)物联网在出库管理与入库管理中的运用

无人搬运车和智能机器成功引入仓储物联网。在传感技术和信息技术的推动下,无人搬运车逐渐趋于智能化,实现智能化的无人搬运车称之为智能搬运车。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智能搬运车正日益成为物流仓储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智慧物流终端的一部分,构成了新的物联网操作系统,使物流仓储管理实现了网络化,智能化的操作,并实现共同的智慧物流。从这个角度看,智能网络和技术背景的另一种网络技术,智能搬运车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以促进物流业的发展将起到显著影响。

根据收集到的信息,按货物存储仓库管理员的清单进行发送,货物将传递给仓管员。仓库操作员则根据从RFID设备,或手动输入,设置为国家商品数据,货物信息将出现在仓库的物流仓储管理系统中,存储操作完成后,生成存储产品的数据表,产品数据记录产品存储名称,型号,生产日期,储存时间,多余的存储空间,质量状况,仓储经理和代码库的数量等问题的信息。信息收集是指一个管理数据库的仓库管理员在系统中输入产品型号,名称和数量,系统自动显示当前的库存情况。基于这些产品的保税仓库操作员信息,店长核查后取出,完成库的操作。商品空间完成的车辆(如叉车)收集运输物资到某些货物仓储,由工作人员完成存储检查,然后将当前位置信息存储系统的访问信息确定后通常会由仓库管理进行最终确定。网络技术的应用,可以轻松,迅速,准确,不间断的自动与它的技术部署的信息系统输入货物的当前存储位置。射频识别技术作为一个例子来说明所定义的存储空间,并且存储空间时,存储配备电子标签,以确定货物的存储,通过该信道在读取器的嘴仓储,相关的信息可以被自动插入到系统货物仓库物流管理。目前的存储系统记录信息,并检查它是否被允许通过的信息保存和存储库存信息,如果发生错误生产信息将由解决员工来完成。

(二)物联网技术在库存管理中的应用

库存管理系统的一个重要的功能就是实现库存的转移,它主要是用来改变物品的位置和数量。通过股权转让功能的实现这一库存管理系统,从这个国家的库存转移到另一个国家或多个国家的能力合并成一个国家,透过股份,不仅有利于转移的实施以确保货物的排放量科学,合理性,也保护了货物运输的安全存储。目前,我们大部分的物流业已经成功地推出了事情的定位技术,物品的储存,找到的对象和货物流条件下的放电状态跟踪,并进行必要的调整,以他们的行动,并在在正确的时间实时评分,以确保材料的变化和信息管理系统的材料存储位置的变化的可持续性。

以发布的智能系统为基础的物流卡车收到指令后,结合库外流动信息点的具体情况,将该库转移实现物流仓储安排的合理性,科学性和安全性。仓库将保留重要场所的货物,存储环境直接影响货物的数量和质量,从而决定是否满足客户的要求。作为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物联网主要是指基于互联网技术,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网络系统。物联网有三个显著的特点:设备设施普通化,服务终端互联自主化和智能化。物联网的这三样特征一起决定着物联网已经具备了测量功能和获取可靠信息的功能,因此物联网对库存管理起着关键性的作用。

参考文献 :

1. 姜超峰 .2011 年仓储业发展回顾与 2012 年展望 [J]. 中国流通经济 ,2012(3).

2. 李振汕 . 物联网对物流业发展的影响 [J]. 物流科技 ,2011(3).

3. 余志平 . 信息技术在房地产企业中的应用及展望 [J]. 中国管理信息化 ,2010(16).

4. 杨洋 . 物联网技术与北京物流业的发展 [J].北京市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11(2).

5. 沈哲 . 物联网技术与物流企业竞争优势实证研究 [J]. 浙江社会科学 ,2012(2).

6. 冯亮 , 幺攀 , 孙洪峰 . 物联网环境下供应链仓储管理系统分析与设计[J].中国物流与采购,2012(6).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商品贸易也日渐强大,这就为运输型的物流企业增加了业务量。物流运作过程中的风险问题也随之出现,如何在保证运输的安全性、可靠性的同时,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这就要求在物流运输的环节中,选择最优的运输方案,避免安全隐患。城市物流运输存在多方面的限制,本文将从运输的路线选择问题入手,进而对“最后一公里”问题进行研究,给出更好的城市物流运输网络的建议。

关键词:城市物流运输,最后一公里,风险分析

一、物流运输风险分析

(一)风险的概念

风险是指由于随机因素的影响而引起的收益偏离预期的程度。

(二)风险分析的概念

风险分析是找出行动方案的不确定性因素,分析其环境状况和对方案的敏感程度;估计有关数据,包括行动方案的费用,在不同情况下得到的收益以及不确定性因素各种机遇的概率,计算各种风险情况下的经济效果;作出正确判断。

(三)影响因素

1.运输合同主体资信不足,导致合同无效或无效履行。

2.因货物运输、保管不当造成货物损失的赔偿风险。

3.合同履行中未及时检验、移交、接收及接受货主特殊指示而产生的违约风险。

4.货物延迟交付的违约赔偿风险。

5.对环境污染的风险。

二、城市物流运输网络

我国目前处在一个快速发展的阶段,经济实力的增强带来了贸易量的逐日增大,物流行业的迅速崛起成为必然。物流主要包括两个方面:运输和仓储。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物流运输在城市内部也发展快速,这就确立了现代物流在城市经济的发展中的支柱地位。城市物流系统的构建主要根据城市特色、发展定位、产业结构特征、城市规模、地理区位等因素,科学规划物流网络和物流通道。物流网点的选址决定了整个物流系统的模式、结构和运作效率。

物流网络的规划与布局不仅影响企业的经营活动,而且影响城市的交通运输功能和生态环境,同时,选址模型根据现期数据得出的解在未来的经济环境下使用会被证明是次优的[1]。基于物流网络一体化的思想,以第三方物流企业服务与生产制造类企业为出发点,在城市中建立配送中心,通过案例分析得出物流运输网络构建的思想。

案例 某公司在三个地方有三个分厂,生产同一种产品,其产量分别为300箱、400箱、500箱。需要供应四个地方的销售,这四地的产品需求分别为400箱、250箱、350箱、200箱。

三、物流运输“最后一公里”

(一)“最后一公里”概念

最后一公里物流是配送的最后一个环节,它的优势是可以实现“门到门”,按时按需的送货上门。

(二)面临问题

专家认为,我国物流服务组织化、社会化、专业化、信息化程度低,直接导致“最后一公里”的物流效率较低,成本较高,“一边捆着草,一边饿着牛”的现象比较突出。随着城市化程度的加深,配送需求量的不断增加,物流运输需要更多的配送车辆。但是由于供应需求的信息渠道不畅,城市“最后一公里”往往是“有货找不到车,有车找不到货”,造成比较严重的空驶等问题。

同时,由于此类问题的出现,也将会导致物流成本的增加,并将反映在运输货物的成本增加上。突出表现在菜价的上涨上。一方面的问题是菜农的贩卖价格极低,另一方面是蔬菜市场价格的居高不下。蔬菜价格从产地到销地将翻涨几十倍,从产地的几分钱一斤,运送到市郊就将涨至几毛钱一斤。因为城市内交通管制等问题,而且要保证蔬菜的新鲜,人货混装的车辆是不允许上路的,菜贩只能通过小面包车装运蔬菜进城。小面包车遇上交警罚款,又将导致蔬菜成本的再次上涨。蔬菜运送至菜市场,由于菜贩还存在摊位费、卫生费、水电费,菜价将又一次上涨。所以,蔬菜从菜农到菜市场,虽然只经过短短的十几小时,它的价格将从几分钱涨至几块钱。

不仅如此,随着电子商务的发展,快递业也迅速崛起。电子商务伴随着信息流、商流、资金流和物流。人们十分强调电子商务中信息流和资金流的电子化、网络化,而忽视了物流的电子化过程。 但随着电子商务的进一步推广与应用,物流的重要性对电子商务活动的影响日益明显,但是物流能力的滞后对其发展的制约也越来越明显。快递的“最后一公里”问题投诉反映最多的是快件延误、快件丢失、损毁等问题,这些投诉90%以上都出现在“末端投递”方面,这也成了制约快递企业发展的一大瓶颈。

(三)解决方案初探

在商务部、财政部的指导下,各地以城市共同配送试点为契机,加大商贸物流基础设施投入、推动物流配送经营模式创新、推广现代物流技术应用、提高物流配送效率,城市物流配送体系进一步健全,规划布局日趋合理,试点取得初步成效。重点支持领域和方向包括: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物流分拨中心、公共配送中心和末端配送网点三级配送网络体系;现代先进技术应用,开展供应链、物联网、信息平台、冷链配送、路径优化、诚信认证等管理示范;标准化设备应用,鼓励改造或租用标准化仓库,规范厢式标准配送车辆,推广标准编码、带板运输、仓储笼运输;配送模式创新,鼓励在服务居民生活领域发展共同配送、连锁商业配送、电子商务配送,突出快消品、生鲜食品、药品、家用电器等配送重点,满足消费个性化、多样化和便利化需求。

构建城市共同配送服务体系,是建设大市场、大流通的重要组成部分,希望各部门、各地加强系统设计、整体部署,上下联动、共同推进。

一要加强顶层设计,增强城市共同配送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城市共同配送网络节点;完善相关支持政策,为开展城市共同配送提供制度保障。

二要研究制订标准。试点城市应对城市共同配送服务体系各要素、各环节进行规范,落实好国家技术标准、管理标准和服务标准,对缺少的标准,可先行探索制订地区标准。

三要创建良好环境。城市政府应纳入重要议事日程,成立由分管市领导负责,商务、财政部门牵头,相关部门参与的城市共同配送工作领导小组,明确职责分工,完善协调机制,形成合力;应结合本地区经济发展特点和相关规划,研究出台支持试点的本地化、差别化政策,享受水、电、税、地等方面的物流优惠政策。

四、结论

城市物流运输是整个物流传递过程的最后一个节点。随着世界范围内信息网络的构建,物流运输在远程传递的过程中速度已经有了很大的提高,信息流、资金流、商流都能及时地伴随着物流进行。

目前,国家应该着重建设城市化物流网络,通过开通配送中心、优化城市交通等措施,加强城市物流网络的畅通性。企业自身应根据市场需求,及时地完善本企业的资源配置,规划好运输路线,尽量规避“最后一公里”问题给企业带来的损失。建立良好的供应链系统,通过对链条上每一个节点的控制,做到整条供应链的最优。

参考文献:

物资管理论文开题报告

看一下这个可能对你有帮助 Xxxx大学 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题目:排队论在物流系统中的应用探讨 学院:___ 交通学院____ _ 专业年级:__ 06 物流管理_______ _ 学号:__ xxxxxx _____ _ 姓名:___ _____ _xx __ 指导教师、职称:_ xxx 教授 2009年 12月 25日 一、立题意义及国内外的研究现状与存在问题,主要研究内容及拟解决的关键性问题 1、立题的意义: 物流作为提高企业竞争力的重要因素,在企业运营管理中有极其重要的地位。要想准确的掌握物流活动的运行情况,就必须对物流活动进行有效地绩效评价,从而正确诊断各个不同物流系统的实际经营水平,全面监督企业资源,实现合理配置,以提高物流系统的运行效率。排队论(queuing theory)是专门研究因随机因素而产生拥挤的学科,曾广泛应用于铁路,公路运输系统,任务分配中。在物流过程中,排队论具有广泛的应用,例如机场跑道设计和机场设施数量问题,如何才能既保证飞机起降的使用要求,有不浪费机场资源;又如码头的泊位设计和装卸设备的购置问题,如何达到既能满足船舶到港的装卸奥求,而又不浪费港口资源;再如仓库保管员的平庸数量问题、物流机械维修人员的聘用个数量问题,如何达到既能保证仓储报关业务和物流机械的正常运转,有不早城热力浪费,等等,这些问题都可以运用排队论方法加以解决。 2、国内外研究现状与存在的问题及研究解决的重要问题: (1) 国内外研究现状 随着物流产业的逐渐升温,对物流系统这个被企业界视为“经营上的黑大陆”、企业的“第三利润源泉”的研究显得至关重要,降低物流成本,提高物流效益迫在眉睫。而排队论主要研究各种系统的排队队长,排队的等待时间及所提供的服务等各种参数,以便求得更好的服务,它的研究目的是要回答如何改进服务机构或组织被服务的对象,使得某种指标达到最优的问题,可以有效克服物流系统中的制约关系。因此,有不少国内外的学者都对其进行了研究。BURKE P J.等国外学者将物流生产库存系统中的库存理论与排队论结合,得到较优的库存策略。 倪志伟从排队论的角度对物流订单处理系统排队规则进行研究,并对订单处理系统排队规则的选择提出了建议。 王宏勇,朱翼隽利用排队论来研究自动化立体仓库这种物流系统的性能及相关的概率特性。 (2)存在的问题: 1)物流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包括连线的的建设以及节点与方式的现代化。 2)物流系统的效率不高,由于物流设备的标准化程度不高等问题。 3)虽然排队论的理论知识很成熟,并在物流领域中的很多方面都有实用性,可现行许多物流企业,特别是中、小型物流企业,并没有重视排队论的实际应用,理论归理论,遇到实际问题时许多还是凭几个管理者的主观臆断,并没有运用相关的知识加以科学的计算、论证、辅助决策。 4)当排队系统的顾客到达时间和服务时间的概率分布很复杂时,或不能用公式给出时,需要恰当选择求解方法,选择合适的应用模式。 (3)拟解决的关键性问题 1)根据顾客到达时间间隔和服务时间的经验分布的确定。 2)提高系统服务效率,提高服务水平的措施。 3)物流基础设施的建设以及标准化建设。 3、参考文献: [1] 钱颂迪等. 运筹学(第三版).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 [2] A Synthetical model of Queuing Theory and Inventory Theory[A]Proceedings of the Seven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Information and Management Sciences[C], 2008. [3] BURKE P output of a queueing system[J].Operations Re-search,1956,4(6):699-704. [4] 倪志伟. 基于排队论的订单处理系统建模与仿真[D]北京交通大学, 2009. [5] 王宏勇,朱翼隽. 生产—库存模型中多服务台排队系统性能分析[J]. 成都信息工程学院学报, 2009, (02) :204-207. [6]张政. 排队论在高速公路收费系统中的应用[J].西安航空空技术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124(15):49—50. [7] 曾勇, 马建峰. 基于JMT的排队论实验专题设计[J]. 计算机教育, 2009, (20) :124-127 . [8]朱德桥, 李建国, 郭佑民, 张志. 基于排队论的立体车库堆垛机效率分析[J]. 兰州交通大学学报,2009, (03) :62-64. [9] 颜薇娜. 基于蒙特卡洛模拟的商业银行排队问题研究[J].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2009, (01) :20-22. [10] 吴锦标, 刘再明, 尹小玲, 付延冰. 基于排队论的一个物流模型[J]. 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 2009, (09) :78-83. [11] 张莉,霍佳震. 基于仿真模型的集装箱码头排队系统分析[J].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07,43(35):235-238. [12] 胡运权等. 运筹学教程(第三版).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二、本课题的主要研究内容和方法、步骤和预期的目的 主要研究内容: 1、物流系统发展的现状。 1)物流系统是社会经济大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或组成部分,涵盖了全部社会产品在社会上与企业中的运动过程,因而是一个非常庞大而复杂的领域。而正是由于物流系统本身的复杂性,对其研究显得更加困难。 2)在物流过程中存在许多效益背反的现象,这是影响企业物流系统运作的主要因素。 2、选定物流仓储作业系统为对象,运用排队论对其运行效率及其服务水平进行研究。 3、建立所选系统的排队模型。 1)确定排队系统进程的主要因素:输入过程、服务机构、排队规则。 2)排队系统分析。 4、优化分析,得到改进物流仓储系统的措施。 研究目的:建立排队系统模型并优化,以改进系统运行效率。 三、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研究方法:模型建立和优化分析 技术路线: 三、研究工作总体安排及具体进度 第一阶段:(1月1日--3月25日): 资料收集 、课题调研和毕业实习 第二阶段:(3月26日--4月10日): 导师指导学生进行毕业论文(设计)研究和写作 第三阶段:(4月10日--4月16日): 指导教师对毕业论文(设计)进行中期检查 第四阶段:(4月16日--5月5日): 导师继续指导学生进行毕业论文(设计)研究和写作 第五阶段:(5月6日--5月20日): 指导教师审阅论文初稿,学生修改论文 第六阶段:(5月21日--5月25日): 指导教师和评阅人对毕业论文(设计)进行评审 第七阶段:(5月26日--5月31日): 各系组织毕业论文(设计)答辩及评选优秀毕业论文(设计) 第八阶段:(6月1日--6月6日): 毕业论文(设计)资料整改及资料整理归档 四、指导教师审查意见: 签字: 年月日 五、系(教研室)审查意见: 签字: 年月日 六、学院审查意见: 分管院长签章: 年月日

2t24t根据我搜集的一些网站来看,建议看看这个,要做毕业论文以及毕业设计的,推荐一个网站 ,里面的毕业设计什么的全是优秀的,因为精挑细选的,网上很少有,都是相当不错的毕业论文和毕业设计,对毕业论文的写作有很大的参考价值,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别的相关范文很多的,推荐一些比较好的范文写作网站,希望对你有帮助,这些精选的范文网站,里面有大量的范文,也有各种文章写作方法,注意事项,应该有适合你的,自己动手找一下,可不要照搬啊,参考一下,用自己的语言写出来那才是自己的。 如果你不是校园网的话,请在下面的网站找: 毕业论文网: 分类很细 栏目很多 毕业论文: 毕业设计: 开题报告: 实习论文: 写作指导:

物流论文开题报告范文(附题目)

导语:物流论文开题报告范文是怎样的呢?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物流在我们生活中的比重越来越大。下面是我分享的物流论文开题报告范文,欢迎阅读!

毕业设计(论文)题目:

具有智能货位管理功能的物流仓储信息管理系统

设计(研究)内容和意义:

本次毕业设计主要是通过对当前国内外物流仓储信息管理系统的分析, 结合物流企业食品仓库管理实际,设计具有远程维护、智能货位管理功能的物流仓储信息管理系统。最后完成毕业论文。

物流仓储信息管理系统研究的内容涉及库存管理的全过程,包括收货、入库、库存、拣货、出库、结算、客户管理、报表、库存统计查询等等。

(1) 卸货管理

卸货管理是指在物流过程中对卡车、火车、船舶等运输工具运来的货物进行卸货作业和将卸下的货物进行搬运移动,并进行初步的分类。

(2) 入库管理

入库管理是指对已经卸货的货物按品种、品名、材质、客户单位等标准进行详细理货整理。并将货物按照一定顺序放置到仓库的指定位置,进行堆垛作业。

(3) 库存管理

库存管理是指对堆放在仓库的货物进行管理,包括理货(整理需要堆放的货物)、码放(按照一定顺序将物品堆放在货垛上)、移库(改变原有货物的推放货垛)。

(4) 出库管理

出库管理使指按照客户提货要求对将待提货物从仓库搬运并装货到卡车、火车、船舶等运输工具运出仓库。包括搬运和装车作业。

(5) 计费管理

按照提货货物的重量和存储时间收取库存费用以及其他费用,包括入库费、出库费、置压费、转库费等费用。

(6) 出门查验管理

对装上运输工具上的货物进行核查,若核对正确则放行。包括对货物的数量、重量和出库手续是否完备的检查。

结合对物流公司仓储系统流程的分析(见图),该仓储物流管理系统的具体内容如下:

仓储物流系统流程结构图

本系统完全基于Web,在Microsoft Visual Studio集成环境下开发,以Access数据库系统作为后台数据管理工具,并结合运用了XML实现,其中的ASP(Active Server Page)技术在对数据库进行动态查询领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除了简单灵活外,还具有以下一些特点:

1) 使用 Jscript,Vbscript等简单易懂的脚本语言,结合HTML代码,即可快速创建网站的应用程序。

2) 无须Compile编译,容易编写,可在服务器端直接执行。

3) 与浏览器无关,用户端只要使用可执行HTML码的浏览器,即可浏览ASP所设计的网页。

4) ASP能与任何ActiveX Scripting语言相兼容。除了Jscript或VBscript语言来设计外,还可通过Plug-in的方式,使用由第三方所提供的其他脚本语言,譬如Perl,Tel等。脚本引擎是处理程序的COM(Component Object Model)物件。

5) ASP的源程序,不会被传到客户浏览器,因而可以避免所写源程序被他人剽窃,也提高了程序的安全性。

6) 可使用服务器端的脚本来生成客户端的脚本。

7) ActiveXServer Components(ActiveX服务器元件)具有无限可扩充性。可以使用Visual Basic,Java,Visual C++等编程语言来编写所需要的ActiveX服务器元件。

实现ASP动态数据库操作主要有以下几步:

1) 设置数据库源名(DSN)。在Windows9X 或Windows2000系统中,运行“控制面板”//“ODBC数据源管理器”,按提示添加“系统DSN”。

2) 创建数据库连接(Connection)。Set Conn=(“”)。

3) 调用Open方法打开数据库。如:“数据源名称”。

4) 创建数据对象(数据集)。如:Set rs =(“SQL语句”)

5) 对数据库进行各种操作。

6) 关闭数据库对象和连接。

具有智能货位管理的物流仓储信息管理系统的功能是:建立内外部的信息通信平台,实现工作流程自动化,实现文档管理等。

就目前社会处信息化建设和经济发展的需要而言,加强物流仓储信息管理系统的建设具有相当的现实意义和发展前景,具体地说,主要有:

1、能极大地提高工作效率:计算机可以代替人工进行许多繁杂的劳动。

2、节省运营成本:包括时间和纸张。

3、规范单位管理:把一些不够规范的工作流程变得井然有序。

4、提高企业竞争力:它能够提高贸易伙伴的合作效率,优化供应渠道。

信息已成为继劳动力、土地、资本之后的又一大资源。谁控制的信息越多,谁利用信息资源的效率越高,谁就会在各方面的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谁就会有更多的优势。

物资供应部门是企业与生产单位之间的桥梁、纽带,是企业正常生产的物资保障部门。正因为供应部门是关键的中转环节,建立一套物资管理信息系统对于如何有效的把本单位生产所需的生产资料及时、保质保量的供应上去,有着重要的意义。从微观上讲,建立一套物资管理信息系统能够加快物资的周转速度,提高生产效率,从而加强了管理的信息化手段,提高了本单位的经济效益。从宏观上讲,顺应了社会的信息化、社会化潮流,缩短了整个社会化大生产的周期。

设计(研究)方案和进度安排:

3月12号——3月15号,讨论系统要实现的总目标和总框架,划分具体工作,安排工作进度。写开题报告,任务书。

3月16号——3月22号,查找资料,根据自己的不同功能部分找到相关文献。选择安装和熟悉开发环境,安装好开发软件和数据库软件,编写系统分析报告,熟悉系统基本流程。

3月23号——4月20号,继续查找相关资料,画数据流程图,分析各个功能模块,修改和完善功能模块和数据流程图,进行数据库设计,进行输入输出设计及代码设计。完善数据库和统一数据库及代码格式。写文献综述和外文翻译。

4月21号——5月30号,查找资料编写程序,在制作过程中调试运行,查看各个功能模块,改进不够完备的地方。分析各模块的情况,进一步改善,等待程序验收。根据程序撰写论文,确定论文的书写规范。

5月30号——6月5号,后期进一步完善论文,等待论文答辩。

主要参考文献资料:

[1]周南,马云龙. 基于B/S模式的仓储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2002,7(2):68- 71.

[2]张铎. 物流现代化的关键技术之一 — 电子数据交换. 物流技术与应用,1998,3(4):17- 21.

[3]钟嘉鸣. 基于ASP的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现代计算机. 2002,5:96- 97.

[4]Janak Singh. The Importance of Information Flow with in the Supply Chain. Logistics Information Management,1996,9(4):28- 30.

[5]梅晓勇,孙建平,肖政宏.基于动态规则构造的系统设计与实现[J].微机发展,2002,(6):12214.

指导教师意见:

指导教师签字:

一、课题的来源、研究的目的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及水平、参考文献

1、课题来源

随着现代物流在我国的发展,经济全球化的日益推进和深化,第三方物流的作用越来越被重视,物流被誉为继降低资源消耗和人力资源开发之后的“第三利润源泉”,同时成为国家政策大力扶持的.第三产业。配送中心或现代仓储是现代物流系统中的重要环节,它的主要功能是接收本科开题报告物品,储存物品和按照顾客订单配发货物等,其中后者是配送中心的基本功能。拣在物流中心的运作中、 不论是人力化、机械化的物流系统、 或是自动化、智慧化的物流系统、 若无正确有效率的作业方法配合、 则不论是多先进的系统、设备、 也未必能达到最佳的效果。作业流程方法的研究及应用对于提高配送中心的运作效率,降低劳动消耗具有很强的实际意义。

2、国内外研究现状及水平

3、参考文献

二、本课题的研究内容和研究目标

1、研究的基本内容

2、研究目标:拟解决的主要问题

三、课题研究的技术关键和研究方法

1、技术关键

2、研究方法

四、课题研究进度及计划

五、指导教师审查意见

签字: 年 月 日

拓展阅读:物流论文题目参考

整合供应链服务提供商——第四方物流

ITS技术在电子商务时代物流中的运用

物流行业发展趋势和案例研究资料汇总(论文)

物流项目风险分析与防范研究

基于提前期的CONWIP/Pull供应链库存模式研究

基于博弈论的供应链管理分析

关于第三方物流经济学意义的理论分析

货物列车运用列尾装置后管理模式探讨

论作业成本法,平衡记分卡和经济增加值的关系

论文物流与制造业企业管理模式创新

试论第三方物流合作风险与风险防范

最新精品物流论文

零售企业敏捷供应链系统CSS-SCM的研究

第三方物流与用户是战略同盟关系

探析电子商务下的物流模式

中国企业物流运作现状及发展战略探讨

绿色物流理论及其发展路径探析

发展国际物流配送中心的政策研究

现代供应链联盟问题研究

发展铁路快捷运输的对策

货运代理人向第三方物流商转型后的法律地位和责任制度

我国国际物流的发展模式

论商事代理

论制约我国物流市场发展的根本原因及应对措施

中国物流业发展过程中须解决的几个问题

中国民用航空运输业产业政策研究

发展先导型商品流通结构的理论与实践

传统储运企业向现代物流企业转型的成功关键

电子商务条件下我国企业物流模式研究 摘要:本文认为,电子商务时代,物流发展出现服务化、信息化、自动化、智能化、网络化、柔性化、一体化、国际化趋势,对传统物流观念、企业物流系统结构、物流运作方式、物料采购、客户服务、运输以及存货等都产生了巨大影响。文章提出,在电子商务环境下,我国企业必须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自身发展的物流模式,在积极推进第三方物流的同时,灵活运用自营物流、物流联盟模式或者多种模式共同发展,使企业获得最佳的经济效益。 关键词:电子商务,物流联盟,自营物流,第三方物流 电子商务的迅速发展给人类经济生活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变革,这场变革所产生的产业大重组,将把现代物流业提升到一个非常重要的位置。物流是电子商务的瓶颈,也是电子商务的基础和条件,没有物流的发展和支撑,电子商务将成为空中楼阁。但电子商务的发展,也给企业物流的发展带来新的课题,人类已经进入网络经济时代,电子商务的发展是大势所趋,企业必须顺应这—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建立适应电子商务环境的企业物流模式。 一、电子商务的发展现状 互联网的迅猛发展以及其所创造的无与伦比的效率与价值,使得构建在互联网之上的电子商务应运而生,且发展强劲。 电子商务有着巨大的市场与无限的商业机遇,现实的和潜在的商业利润丰厚。根据美国朱庇特(Jupiter)研究公司的预计,未来五年里,B2B电子商务将会飞快成长,从2004年的3360亿美元增至2005年的兆亿美元,整个经济中B2B电子商务所占比例将从目前的3%增至42%。在未来数年中,亚太地区的B2B电子商务市场(不包括日本)将占全球电子商务市场销售总额万亿美元的。在2004年,亚太地区的电子商务企业将有91%的企业是以B2B模式运作,B2B交易网站将会成为市场主导。截止到 2004年12月31日,我国上网用户总数突破9000万,网站数量达到万个,网上购物成为时尚,用户使用电子银行在网上直接付款超过货到付款方式。易观国际《互联网研究系列报告——电子商务 (2004)》显示,我国电子商务的交易总额在2004年达到4400亿元, 2005年即增至6200亿元。 电子商务是通过互联网络进行商务活动的新模式,是21世纪信息化、网络化的产物,代表了未来商务的发展方向。电子商务的产生使复杂的多渠道的商品交易简单化、快捷化,减少了交易成本,简化了交易流程,提高了交易效率。电子商务是商业领域内的一次革命,而电子商务物流则是物流领域内的一次革命。要改变过去那种重商流、轻物流的思想,把物流提升到竞争战略的地位,注重社会电子化物流系统的发展。国家与企业共建电子化物流系统从而形成全社会的电子化物流系统,需要政府和企业共同出资,政府要在高速公路、铁路、航空、信息网络建设等方面投入大量资金,以保证交通流和信息流的通畅,形成一个覆盖全社会的交通网络和信息网络,为发展电子商务物流提供良好的社会环境。企业要投资于现代物流技术,要通过信息网络和物流网络,为客户提供快捷的服务,提高竞争力。要吸引更多的制造企业和商业企业上网,通过上网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和盈利水平,促进电子商务的发展,从而促进电子商务物流的发展。信息化、全球化、多功能化和一流的服务水平,已成为电子商务环境下企业追求的目标。 但企业在发展电子商务时也面临着一些问题。 一是互联网对传统企业似乎是一种“中断的技术”,它将挑战企业现有的组织、生产流程及人员心态,改变传统经营模式,使拥有文化基础的传统企业很难接受它。 二是由于经营模式比较成熟,无法得到投资者的青睐,很难迅速获得大额融资,使开展电子商务面临巨大的资金缺口。 三是营销模式的改变。零售企业具有较好的商务经营和配送优势,精减库存和货架计划,但要完全适应网络零售环境下地域广泛、业务量小、送货上门的个性化营销的新型网络零售模式,还需要一个过程。 四是缺乏既懂商务又懂技术的复合型人才,且网络人才资本昂贵。 二、电子商务对企业物流的影响 1.电子商务条件下物流的特点 在电子商务时代,物流有了一系列新特点: (1)服务化。现代物流以实现顾客满意为第一目标。 (2)信息化。电子商务时代,物流信息化是发展的必然要求。 (3)自动化。核心是机电一体化,外在表现是无人化,效果是省力化,另外还可以提高作业能力,提高物流效率。 (4)智能化。这是物流自动化、信息化的高层次应用。 (5)网络化。网络化也是信息化,它有两层含义:一是计算机通迅网络系统;二是组织网络化。网络化也是物流信息化的必然。 (6)柔性化。柔性化是指根据顾客的需求灵活变化生产工艺,是以实现“顾客为中心”的理念而在生产领域提出来的。 (7)一体化。电子商务的发展,使物流内部、供应链之间以及企业与外界的物流联系更加紧密,更趋一体化。 (8)国际化,电子商务的发展,国际物流必然迅速发展,也使企业物流的发展日趋国际化。 2.电子商务对企业物流的影响 电子商务条件下物流具有新的特点,将对企业物流产生巨大的影响,现代企业如何应用,建立一套适应电子商务的现代物流系统,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1)对传统物流观念的影响。电子商务将改变人们传统的物流观念。电子商务作为一个新兴的商务活动,为物流创造了一个虚拟性的运动空间。在电子商务的状态下,人们在进行物流活动时,物流的各种职能及功能可以通过虚拟化的方式表现出来,在这种虚拟化的过程中,人们可以通过各种组合方式寻求物流的合理化,使商品实体在实际运动过程中达到效率最高、费用最省、距离最短、时间最少。 (2)对企业物流系统结构的影响。电子商务对企业物流系统结构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由于网上客户可以直接面对制造商并可获得个性化服务,故传统物流渠道中的批发商和零售商等中介将逐步淡出。 二是由于网上时空的“零距离”特点与现实世界的反差增大,客户对产品的可得性心理预期加大,导致企业在交货速度上的压力也随之增大。因此,物流系统中的港、站、库、配送中心、运输线路等设施的布局、结构和任务将面临较大的调整。 三是信息共享的即时性使制造商在全球范围内进行资源配置成为可能,故其组织结构将趋于分散并逐步虚拟化。当然,这主要是那些拥有品牌和产品在技术上已经实现功能模块化及质量标准化的企业。 四是大规模的电讯基础设施建设将使那些能够在网上直接传输的有形产品的物流系统隐形化。这类产品主要包括书报、音乐、软件等,即已经数字化的产品的物流系统将逐步与网络系统重合,并最终被网络系统取代。 (3)对物流运作方式的影响。首先,电子商务可使物流实现网络的实时控制。传统的物流活动在其运作过程中,不管是以生产为中心,还是以成本或利润为中心,其实质都是以商流为中心,从属于商流活动,因而物流的运动方式是紧紧伴随着商流来运动。在电子商务下,物流的运作是以信息为中心的,信息不仅决定了物流的运作方向,而且也决定着物流的运作方式。在实际运作过程中,通过网络上的信息传递,可以有效地实现对物流的实时控制,实现物流的合理化。 其次,网络对物流的实时控制是以整体物流来进行的。在传统的物流活动中,虽然也有计算机对物流实时控制,但这种控制都是以单个的运作方式来进行的。而在电子商务时代,网络全球化的特点,可使物流在全球范围内实施整体的实时控制。 (4)对物料采购的影响。企业在网上寻找合适的供应商,从理论上讲具有无限的选择性,这种无限选择的可能性将导致市场竞争的加剧,并带来供货价格降低的好处。但是,频繁地更换供应商将增加资质认证的成本支出,并面临较大的采购风险。所以,从供应商的立场来看,应对竞争的必然对策是积极地寻求与制造商建立稳定的渠道关系,并在技术、管理、服务等方面与制造商结成更稳固的战略联盟。同样,制造商也会从物流的理念出发来寻求与合格的供应商建立一体化供应链。作为利益交换条件,制造商和供应商之间将在更大范围内和更高层次上实现信息资源共享。通过物流信息系统的对接,使供应商与制造商紧密地连接在一起。 (5)对客户服务的影响。要求实现客户服务的个性化,只有当企业对客户需求的响应实现了某种程度的个性化对称时,企业才能获得更多商机。这就要求企业网站的主页设计要个性化,要针对特定的客户群体;要求根据客户需求的变化进行不同的服务营销组合,实现企业经营的产品或服务的个性化;要求企业对客户追踪服务的个性化。网络时代客户需求的个性化增大了市场预测的离散度,故发现客户个性化服务需求的统计特征将主要依赖对客户资料的收集、统计、分析、追踪等。 (6)对运输的影响。在电子商务条件下,速度已上升为最主要的竞争手段。物流系统要提高客户对产品的可得性水平,在仓库等设施布局确定的情况下,运输将成为决定性的因素。 (7)对存货的影响。一般认为,由于电子商务增加了物流系统各环节对市场变化反应的灵敏度,可减少库存,节约成本,相应的技术手段也由看板管理(QIT)和物料需求计划 (MRP)等转向配送需求计划(DPR)、重新订货计划(ROP)和自动补货计划(ARP)等基于对需求信息作出快速反应的决策系统。但从物流的观点来看,这实际是借助于信息分配对存货在供应链中进行了重新安排。存货在供应链中总量是减少的,但结构上将沿供应链向下游企业移动,即经销商的库存向制造商转移,制造商的库存向供应商转移,成品的库存变成零部件的库存,而零部件的库存变成原材料的库存等等。 三、国外电子商务条件下的物流解决方案 国外电子商务已非常发达,其电子商务条件下物流的解决方式以美国的物流中央化、日本的高效配送中心等最为典型: 1.美国——物流中央化。美国物流中央化的物流模式强调“整体化的物流管理系统”,是一种以整体利益为重,冲破按部门分管体制,统一从整体进行规划管理的管理方式。在市场营销方面,物流管理含分配计划、运输、仓储、市场研究、为用户服务五个过程。在流通和服务方面,物流管理过程含需求预测、订货过程、原材料购买、加工过程,即从原材料购买直至送达顾客的全部物资流通过程。 2.日本——高效配送中心。物流过程是:生产——流通——消费——还原(废物的再利用及生产资料的补足和再生产)。物流是非独立领域,受多种因素制约。物流(少库存多批发)与销售(多库存少批发)相互对立,必须利用统筹来获得整体成本最小的效果。物流的前提是企业的销售政策、商业管理、交易条件。 3.适应电子商务的一种全新的物流模式——物流代理.物流代理 (含义为第三方提供物流服务)。物流代理是“物流渠道中的专业化物流中间人,以签订合同的方式,在一定期间内,为其他公司提供的所有或某些方面的物流业务服务”。 从广义的角度与物流运行的角度看,它包括一切物流活动及发货人可以从专业物流代理商处得到的其他一些价值增值服务。提供这一服务是以发货人和物流代理商之间的正式合同为条件的。这一合同明确规定了服务费用、期限及相互责任等事项。狭义的物流代理专指本身没有固定资产但仍承接物流业务,借助外界力量,负责代替发货人完成整个物流过程的一种物流管理方式。物流代理公司承接了仓储、运输代理后,为减少费用的支出,同时又要使生产企业有利可图,就必须在整体上尽可能地加以统筹规划,使物流合理化。 四、电子商务条件下我国企业物流模式 根据电子商务的发展情况和电子商务条件下物流的特点,结合国外发达国家的经验,我国企业在电子商务条件下可采取的物流模式主要有: 1.企业自营物流模式。企业自营物流是指企业自身经营物流业务,组建全资或控股的子公司完成企业物流配送业务。 对于已开展普通商务的公司,可以建立基于Internet的电子销售商务系统,同时可以利用原有的物资资源承担电子商务的物流业务。拥有完善流通渠道包括物流渠道的制造商或经销商开展电子商务业务,比ISP、ICP或Internet经营者为从事电子商务而开辟销售渠道和物流系统更加方便。 国内从事普通销售业务的公司主要包括制造商、批发商、零售商等。制造商进行销售的倾向在20世纪90年代表现得比较明显,从专业分工的角度看,制造商的核心业务是商品开发、设计、制造,但越来越多的制造商不仅拥有庞大的销售网络,而且还有覆盖整个销售区域的物流配送网,国内大型制造商的生产人员可能只有3000-4000人,但营销人员却有一万多人,制造企业的物流设施普遍要比专业物流公司的物流设施先进。这些制造企业完全可以利用原有的物流网络和设施支持电子商务业务,开展电子商务不需要新增物流、配送投资。对这些企业来讲,比投资更为重要的是物流系统的设计和物流资源的合理规划。 2.第三方物流模式。第三方物流随着物流业的发展而发展,是指为适应电子商务发展而采用的一种全新的物流模式,又称物流代理,是物流专业化的重要形式。物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必然会出现第三方物流,且它的占有率与物流业的水平之间有着非常紧密的相关性。第三方物流的发展程度反映和体现着一个国家物流业发展的整体水平。现代意义上的第三方物流是一个约有 10-15年历史的行业。第三方物流是现代物流服务发展的趋势所在,第三方物流作为我国物流业发展过程中一种新型的管理模式,已经过近几年实践的检验,并在实践中不断发展完善。 (1)物流业务的范围不断扩大。一方面,商业机构和各大公司面对日趋激烈的竞争,不得不将主要精力放在核心业务上,将运输、仓储等相关业务环节交由更专业的物流企业进行操作,以求节约和高效;另一方面,物流企业为了提高服务质量,也在不断拓宽业务范围,提供配套服务。 (2)提供客户定制的物流服务。很多成功的物流企业根据第一方、第二方的谈判条款,分析、比较自理的操作成本和代理费用,灵活运用自理和第三方两种方式,提供客户定制的物流服务。 (3)物流产业的发展潜力巨大,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第三方物流已经成为适应电子商务的一种全新的物流模式。这种集成模式的发展,来自电子商务成功的经验,并加快了物流一体化的发展进程。 3.物流一体化。物流一体化是以物流系统为核心的由生产企业经由物流企业、销售企业直至消费者供应链的整体化和系统化。它是在第三方物流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新的物流模式。在这种模式下,物流企业通过与生产企业建立广泛的代理或买断关系,与销售企业形成较为稳定的契约关系,从而将生产企业的商品或信息进行统一处理后,按部门订单要求配送到店铺。这种模式还表现为用户之间广泛交流供应信息,从而起到调剂余缺、合理利用、共享资源的作用。在电子商务时代,这是一种比较完整意义上的物流配送模式,国内海尔集团的物流配送模式基本上达到了物流一体化模式的标准。 4.物流联盟模式。物流联盟 (Logistics Alliance)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经济组织为实现特定的物流目标而采取的长期联合与合作,其目的是实现联盟参与方的“共赢”。物流联盟具有相互依赖、核心专业化及强调合作的特点,是一种介于自营和外包之间的物流模式,可以降低前两种模式的风险。物流联盟是为了达到比单独从事物流活动更好的效果而使企业间形成相互信任、共担风险、共享收益的物流伙伴关系。企业之间不完全采取导致自身利益最大化的行为,也不完全采取导致共同利益最大化的行为,只是在物流方面通过契约形式形成优势互补、要素双向或多向流动的中间组织。联盟是动态的,只要合同结束,双方又变成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单独个体。狭义的物流联盟存在于非物流企业之间,广义的物流联盟包括第三方物流,本文指的是狭义的物流联盟。 在电子商务条件下,我国企业必须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自身发展的物流模式。国际上流行的做法是电子商务企业将物流全部交给第三方物流企业,我国则应在积极推进第三方物流发展的同时灵活运用自营物流、物流联盟或者多种模式共同发展,使企业获得最佳的经济效益。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