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本文论述了“乐学”的内涵,并结合当前社会中学生厌学的现状和原因,对如何实施“乐学”教育进行了初步探索。从调整教育观念,强化学生主体地位;培养学生自我效能感,减少学习焦虑程度;创造乐学小环境,人际关系零距离;提供参与机会,体验快乐学习;创设乐学情景,实施快乐教学等方面论述了如何乐学的教育策略。
【关键词】 乐学 厌学 教育
1 “乐学”的内涵
中国古代教育家对乐于学习早有认识和提倡。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知之、好之、乐之,这就把乐于学作为学习的最高境界。此外,孔子的“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入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正表达了这种乐学的境界。刘宝楠在其《论语正义》中断言:“不改其乐,正谓不改其好学之乐……乐其有得于己也。”在刘先生看来,此“乐”源自于“学”,但其重点强调学习结果(有得于己)之乐。钱穆直言:“所学即学其乐,所乐亦乐其学。”
这里“学其乐”实则可以理解为学中自有乐,是过程之乐,而“乐其学”是因学而乐,是结果之乐。明代学者王心斋所写的《乐学歌》“乐是乐此学,学是学此乐,不乐不是学,不学不是乐”,更是从哲理高度阐述了快乐心理与高效学习的辩证关系,视“乐”与“学”为有机的整体。
2 学生厌学的现象及原因
直接原因——课业负担过重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在全国做的系列调查研究显示,的中、小学生父母希望孩子获得大专以上学历,其中的父母希望孩子读到博士学位。另外,的中学生父母要求孩子考试成绩要在前15名,这样的期望和要求使得大多数父母非常重视和关心孩子的学习,经常辅导、检查功课、布置额外的作业。调查发现,65%的中小学生父母给孩子布置过学校以外的作业,其中,的小学生父母给孩子布置过额外的作业,的中学生父母给孩子布置过额外作业。
间接原因——把孩子当成一场赌博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研究员孙云晓曾提到:“中国儿童教育的症结集中体现在大包大揽和高期望值上,而这两点又都可以归为父母对孩子的过度关注和宠爱。”这番话引发了大家的'思考。如果是父母灌输给孩子从小要关心时政是一种悲哀,给孩子灌输太多和他们年龄不相符的东西势必给孩子造成过多的压力。各种各样的补习班、延长班、繁重的课业使得孩子没有自己可以支配的时间,父母甚至不敢给自己孩子哪怕每天一小时的自由时间,原因是孩子在同一起跑线上,如果其他孩子每天的学习时间是10个小时,那么自己的孩子也要学习10个小时才行,除非自己的孩子智商比别的孩子高,但是这种假设成立的机率微乎其微。父母完全把孩子的将来当成是一场赌博,而父母和老师则成为这场赌博的帮凶。
3 “乐学”的教育策略
调整教育观念,强化学生主体地位
教师要转变教育观念,形成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教学理念。首先要树立“育人为本”的理念。教师的备课、上课及课外辅导等环节,既要考虑学生知识的接受,更要考虑人的综合素养的提高。其次,建立教师与学生的平等意识,教师要改变师道尊严的传统思想,建立新型的师生和谐关系,学生不再是被批评管教的对象,而是教学的伙伴,是教与学的共同体。第三,建立学生平等意识,但对学生要差别化对待。
所谓平等,即无论什么学生,人格平等,都是人,都可以成为一定的人才;所谓差别对待,这就要求教师对不同层次、不同个性的学生要有不同的教育教学内容和标准,有了这样的前提,每位学生的学习和进步才可能得以保障,乐学才有了产生的土壤。
培养学生自我效能感,减少学习焦虑程度
自我效能是人对自己进行某一行为的实施能力的推测和判断。自我效能能影响行为的结果并转化为先行因素,从而对行为发生产生积极作用,让人确信自己通过行为能够成功并带来预想的结果。此外,焦虑也是学生不能乐学的重要因素,特别是当前应试教育、恶性竞争、考试多、学业重、压力大等导致学生焦虑感空前攀升,恶性事件频出。因此,教师在努力乐教的同时,应尽量减少考试排名对学生心理的负面影响,掌握较专业的教育教学理论和心理技能,做学生的心理“按摩师”,努力成为学生的知心朋友和倾诉的对象。
创造乐学小环境,人际关系零距离
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说过:“成功的教学依赖于一种真诚的理解和信任的师生关系。”建立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师生人际关系零距离,是学生乐学的重要条件。教者把学生看作朋友,视为伙伴,从宣布“上课”向学生问好开始,到师生互动中的每一个眼神、表情、话语、举动都表现出一种宽松和谐、相互信赖,学生自然会亲其师、信其道、乐其学。例如英国有位教师利用“信箱”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这位老师利用儿童对信件的好奇心理,用迷你“信箱”加强师生之间的联系,开展学生给老师、同学写信的活动。信件的内容可以是对某个人的看法,可以是自己的故事,也可以是想让对方知道的其他信息。学生们把写好的信一封封投进美丽的信箱中,把自己渴望被人了解,也渴望了解别人的心愿投了进去。
提供参与机会,体验快乐学习
皮亚杰认为一切真理都要让学生自己获得,或者由他们重新发现,至少由他们重建,而不是简单的传递给他们。学生只有抛开被动的压抑学习,以主人的身份参与学习,做课堂和学习的主人,才能体验学习的快乐,并获得探究和创造的享受。因此,学校应提供这样的平台,如开设手工课、科技兴趣小组、小组学习讨论、擂台辩论、游戏、课本剧表演、网上冲浪、主页制作等。相信学生、发动学生,让学生做自己学习的主人,就能获得乐教、乐学的效果。
创设乐学情境,实施快乐教学
在课堂教学中,创造轻松和谐的情境是使学生乐学的有效手段。因为情境的作用在于让学生具有开朗、活泼、进取、向上的心境,以此产生强有力的乐学“磁场”。如利用现代多媒体技术,创造情境,营造良好学习氛围。勿用置疑,学生感觉到新鲜有趣,乐在其中。这是因为现代多媒体技术,能把生动的图像、清晰的文字和优美的声音合为一体并显示在屏幕上,影音结合、动静结合。
另外,课堂教学是一个互动、交往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师生、生生相互启发、相互交流、相互补充,学生都处在乐学状态之中。例如:让同学互动,“仿用句式”课堂上,教师写出“舞台小社会,社会大舞台,演尽人间悲欢离合”,让学生以这句话为例,分别用“家庭”、“课堂”开头,各仿用几句话,组成排比句。教师首先让学生自找学习伙伴探究例句,明白了这个句子使用了顶针的修辞手法,让人感到句子生动有趣。这时,教师因势利导:“大家议得好,再想想可抓住什么特点去仿用?”
学生说:句中的“小、大”可固定不变地用到要仿写的话中,因为排比句中至少应该有三个排比项,在保证顶针、排比的格式前提下把“小、大”用到仿句中。可见学生的互动学习真是让人刮目相看。
学生的乐学情绪调动起来了,例句的特点在互动中找了出来,仿用句也就很快互动出来了:“课堂小人生,人生大课堂,展现人间喜怒哀乐”;“家庭小世界,世界大家庭,尝尽生活酸甜苦辣”——这种互动式乐学句子,意味着让学生充分展示个性,允许学生大胆创造,学生怎么不乐学呢。
参考文献
1 张连慈.试论乐学教育.齐齐哈尔大学学报[J],
2 毕昌萍.论语的“乐学论”解读.学术探索[J],
3 卓振宏.使学生乐学的四大关键.走进新课程[J],
答:1、原因:厌学语文和英语是因为他学不好,学不好是因为他不会学,他已学过多年的语文和英语犹如两锅夹生饭,实际上,他还没有迈过语文和英语学习的门槛,只能是越学越不爱学。小学生无论是学习本国语言,还是外国语言,如果缺乏听、说、读、写的训练,特别是缺乏独立张嘴动脑的活动和有针对性的指导,即单兵教练,必然会处于不会听、不会说、不会读、不会写,的困难境地。在此情况下,学生怎能获得学习语言的兴趣和能力?这是语言学科的性质和特点决定的,但这也正是应试教育的教学模式与之相悖的结果。学生从不会学习到不爱学习,二者互为因果,恶性循环。因此我认为应试教育的教学模式与语言学科的性质和特点相悖离,正是很多学生从小学阶段就厌学语文和外语的根本原因。孩子对语文和英语的厌烦心理就是这样形成的。2、延伸(辅导孩子重点):辅导孩子的重点应是:一要着重帮助他学会自主练习和矫正英语字母和单词的发音,逐渐掌握字母和发音的关系;二要帮助他形成自主运用学过的语文词语和知识锻炼口头和笔头表达能力;三要帮助他养成独立阅读和欣赏祖国语言文学的兴趣和习惯。
小学英语教学论文参考文献
现如今,大家都不可避免地会接触到论文吧,通过论文写作可以提高我们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那么你有了解过论文吗?以下是我精心整理的小学英语教学论文参考文献,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篇一
[1]陈向明:《质的研究方法与社会科学研究》,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年版.
[2]李明:《叙事心理治疗导论》,山东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3]伍新春、胡佩诚:《行为矫正》,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
[4][英]佩恩:《叙事疗法》,曾立芳译,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2年版.
[5]包涵、郑田伟:《国内叙事心理治疗研究小议》,《社会发展》2012年第24期.
[6]吴熙娟:《熙娟叙语一一个咨询师的成长历程》,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3版.
[7]邓红:《甘肃农村初中生厌学心理调查与分析(以榆中县为例)》,《兰州学刊》2008年第9期.
[8]欧阳文珍:《儿童创造力发展支持性因素分析》,《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9年第8期,第92-94页.
[9]李秀婷:《学校社会工作视角下的留守儿童厌学分析--乌兰察布市凉城县第三中学学生为例》,内蒙古师范大学2013年硕士学位论文.
[10]刘亮、赵旭东、缪绍疆:《后现代主义下的叙事治疗及其临床应用》,《上海精神医学》2007年第4期.
[11]马一波、钟华:《叙事心理学》,上海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
[12]施铁如:《学校心理辅导的叙事方式》,《教育导刊》2006年第1期.
[13]史云云、靳钰炜:《论社会建构主义形成的'理论根源》,《科学之友》2008年第4期.
篇二
[1].詹伯慧.方言.共同语.语文教学[J].澳门日报出版社,1995(5).
[2].皮特·科德.应用语言学导论[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83.
[3].黄伯荣,瘳序东.现代汉语[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4].王荣生.语文科课程论基础[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
[5].宋欣桥.《普通话水平测试员实用手册》〉[M],商务印书馆,2004.
[6].王培先语言能力与语法教学[J].中国语文,1991(4).
[7].刘耀中.论内隐学习的本质特征.湛江师范学院学报[J],1998(02).
[8].杨金鑫.汉语的内隐学习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2.
[9].缪小春,杨金矣·语文教学中的内隐学习[J].心理科学.2004,(03).
[10].虞旻私,刘爱伦.内隐学习在第二语言语音学习中的作用[J].心理科学.2006,29(3).
复杂和多,当时学霸多,造成的压力很大
1、小学教育专业毕业论文选题 在小学(某某)学科课堂教学中调动学生积极性的方法(或策略)研究 素质教育背景下的小学教师专业素质研究 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师德问题研究 在课堂教学中调动学习落后学生积极性的研究 改进小学课堂教学效率的策略与方法研究 论课堂教学中组织学生讨论的艺术 (某某学科)课堂教学模式研究 试论小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 试论小学生(数学,语文,自然....)自学能力培养 试论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指导学生朗读 试论小学生自然课实践能力的培养 试论小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 论小学生社会实践能力的培养 论小学生爱家乡品质的培养 试论学生中独生子女爱他人品质的培养 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审美情趣的培养 论("我"或某某教师)在小学(语文,数学,自然....)学科中教学的特色 教师期望在小学生发展中的作用 试论小学生的合作学习 试论小学生的研究性学习 试论小学生综合性学习 试论活动课程的理论与实践 论活动课程评价的理论与实施 小学班级建设中学生干部选拔与培养 论优秀班风的建设 在开展班级活动中预防危险事件发生的理论与实践 现代信息技术在小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小学生(语文,数学,自然,英语,音乐....等某学科)能力发展的评价研究 小学课堂教学评价改革研究 论小学生作业批改的艺术 小学教学中的考试改革研究 校本课程的研制与发展 小学各科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教材分析,网络资源分析,教学软件分析,课外读物分析等)研究 "大语文教育"与小学语文教学 语感与小学语文教学 口语交际与小学语文教学 论文写作要求: 选题:根据建议选题,学生与指导教师商议,题目不要太大,以免空泛和难以驾御 结构:按照《毕业论文写作》要求,要结构完整,包括题目,摘要,关键词,前言(论证选题意义,目的,范围,简述前人研究情况和自己论文研究重点),正文,结论,引文注释(脚注),参考文献(10篇以上).以上内容缺一不可. 论文写作逻辑清晰,内容充实.
你可以从小学素质教育说起,或者某种教育方法对小学教育的影响,还有小学教育中某种习惯<预习^……》对小学教育的影响
培养创新型人才,教育服务于社会,教学创新……一个个有关创新的话题被提起,在碰撞之间,创新教育这一概念在教师的头脑中逐渐清晰起来。笔者作为一名高级职业学校的教师深知:社会综合实力越来越体现在民众素质的高低和创新人才的数量与质量上,越来越体现在这一群体的创新能力上。惟有创造,惟有个体的创造力,才是他全面发展的最好显现;惟有创造性教学才能适应目前新教育模式的考核,才更有利于青年发展,培养具有创造力的人才,才能适应这瞬息万变的社会对人的要求。因此,在培养创新精神为核心的素质教育要求下,我们从事教学必须开展创新教育。对此,笔者有以下几点体会。 一是夯实知识基础,炼铸学生的创新人格。 当前很多专家担心:学校教育把学生的创新能力扼杀了,毕业后再要求他创新,为时已晚!因此在创新型人才的培养过程中,学校教育至关重要。学生创造力和全面素质是相辅相成的,夯实学生的文化知识是基础,而创新是核心,实际上创新教育的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创造性的个性,培养创造性的思维能力和创造性的实践能力,培养对社会的责任感。作为教师在教学中应对不同水平的学生分别对待,有创新能力的学生要引导他们创新,缺乏创新前提的学生还是要从基本功抓起,促使学生把基础知识学扎实,进而提高学生的分析判断能力和理性的评价能力,培养学生的高度社会责任感和追求真理的品质,关注现实,关注前沿社会的心质。让他们在进入社会后,对某一领域产生兴趣,并为之努力,才有可能激发出创新火花。从而水到渠成形成完美的创新人格。 二是活跃师生关系,激发学生的创新热情。 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培养创新能力不可缺少的前提。传统的师生关系是一种倡导师道尊严的不平等的关系,学生成为被动的学习者和服从者。尤其一些教师高高在上,脱离学生实际,学生当然不喜欢,学习的积极性就低。怎么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因此,教师应以真诚的爱心对每一个学生负责,对学生的终生发展负责。一方面把学生当成孩子去交往,宽容他们反复地犯错误,相信并帮助他们在不断地犯错与纠错中逐渐成长,走向成熟;一方面与学生作为朋友去交往,放下“师道尊严”的架子,不拘时空,不拘形式地与学生打成一片,力求成为无话不谈的知心朋友;一方面把学生作为同道者去交往,和他们一同去探索知识,发现问题,解决矛盾。从而在教师与学生之间形成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的关系,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创新热情。 三是巧构教学模式,拓宽学生的创新思维。 我们要想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想像力,就应从培养学生正确的观察社会、分析社会现实的能力入手。如果教学总是老一套,教条条、背条条,“一言堂”式的灌输,只会使学生感到厌烦,丧失对学习的兴趣,这样的教学由于没有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不能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因而难以达到培养学生素质的目的。因此教师要灵活巧妙的运用教学模式,把教学变成一个启迪学生积极思考的王国。在文史类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结合现实生活中学生所关心、熟悉的一些事例,如新闻片断、时事材料、国内外重大时事热点等,教会学生运用正确的方法去分析材料、事例,构建知识、材料间的联系,同时,课堂教学中要精心设计形象生动的教学情景,激发学生那种强烈的探索欲望,使学生处于一种积极的思维状态,这样才能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对于教材中比较抽象的概念和原理,在教学中就要遵循从个别到一般,从具体到抽象的人类认识事物的规律,深入浅出,有形象生动的比喻去帮助学生进行分析理解。并在教学过程中应多运用录音、录像、幻灯片等多媒体直观材料,充分调动学生的感官,使教学更生动、形象,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会大大增加。在新颖的教学方式下,给学生一片自由的思想天空,让学生从“被动学习”与“灌输教育”中解脱,在主动学习的自由探索中寻觅到创新思维的灵感。 四是轻松课堂环境,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轻松的课堂教学环境,不仅能使学生热爱知识,乐于接受知识,而且能使学生主动地追求知识,能吸取学生的注意力、思考力和想象力,驱使学生在积极思考、观察和研究,唤起学生的创造热情和欲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实施创造性教育必须创设良好的课堂教学环境,尤其要创设安全自主的心理环境,这是培养学生创造新精神的前提。这就要求教师积极营造课堂师生互动、相互愉悦的教学环境,并实行民主的平等的教学管理,创设宽松民主的教学目标,引导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积极思考,大胆探索,各抒己见,畅所欲言;应欢迎学生提出与自己或书本不同的看法,形成一个互相讨论、互相促进的教学相长的良好环境和气氛。使学生在这种教学氛围中,勇于发现自我,勇于发表独特见解,逐渐成长为具有大胆探索精神的人。 五是提升教学基础,营造学生的创新环境。 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指出:“人的先天潜能是无比优秀的,后天的教育就是创造一种适宜的环境和条件,使之得以实现”。学校做为培养学生主体精神的创新能力的摇篮,要为每个学生的一生做好准备,就要努力的去营造和维护创新教育的保障,构建良好的创新环境,保持教学基础的永久创新活力。创新能力不是仅靠教出来的,学校所做的,应当为身处其中的每一个人创造创新的环境与氛围。笔者以为一是要在学生中形成“只问耕耘,不问收获,自然有收获”的忍耐心理;二是要在教学上,形成教师、学生自己支配创造思维的自由境界;三是要在教学工作中,形成遇障碍齐化解的沟通渠道;四是要在校园里形成遏制研究、学术中造假的诚信风气;五是要在学校中,形成各类观点交织并容的宽容胸怀。营造出符合学校实际、贴近教学双方的创新环境。
选题:小学生德育问题研究。一级大纲参考:1. 小学教育违背德育的不良现状。2.不良德育教育带来的负面影响。3. 解决方案。
文学评论,翻译,英语教育,跨文化交际,语言学,词汇学,等等
毕业之后,你可以去考公务员,或者你们当地的事业单位,或者秘书,或者有能力的话去找份管理的工作。 不过,出来当教师也还不错。 既然已经被录取了就好好读,不要浪费时间。出来有能力什么都可以做。 以上纯粹是个人意见。希望可以让你看到未来。
小学教育专业毕业论文题目(参考) 序号 论文题目 1 浅谈中小学教师专业化及其发展 2 福建小学地方性课程中加入方言文化课的构想 3 教师教学风格对小学生学习习惯形成的影响 4 厦门市家校合作的现状、问题及对策 5 新课程背景下的文本解读 6 浅谈小学“学困生”自我效能感的培养 7 美国小学教师教育的基本特点及启示 8 小学习作评改的策略研究 9 研究性学习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应用现状的分析及其启示 10 中美小学教育本科专业课程设置的比较及启示 11 浅谈如何提高小学教师的审美素质 12 信息技术与小学课程整和的问题与对策 13 集美大学小学教育专业学生科学素养的调查研究 14 试论小学生学习习惯的发展特点及其培养 15 当前语文课堂评价的误区与矫正 16 不同家庭结构对儿童个性的影响 17 教学中批判性思维及其培养策略研究 18 女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及其相关因素研究 19 网络成瘾对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 20 小学习作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初探 21 试论家庭教育在小学生自我意识发展中的作用 22 浅谈新课标理念下的课堂教学改革 23 教师教学风格对小学生个性形成的影响 24 关于小学教育专业本科生职业认同感调查研究 25 当前家庭教育的不足对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26 小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策略初探 27 新课改背景下的阅读教学误区初探 28 浅析中国现代母亲教育 29 关于课堂提问以学生为主体问题的思考 30 传统个别化教学与网络个别化教学之比较 31 福建小学教育专业本科毕业班学生职业意识初探 32 厦门市小学生课余培训调查研究 33 研究型教师的成长策略 34 浅谈小学口语交际课堂教学的策略 35 小学数学“实践与综合应用”教学的问题及对策 36 台湾“感恩教育”教学范例阐析 37 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优化小学课堂教学 38 小学数学课堂情境教学探究 39 浅析当前教师评价体制 40 在数学教学中加强情感教学的策略 41 小学教师教学语言现状调查与分析 42 重塑当代大学生的人文精神 43 浅谈小学生良好阅读习惯的培养 44 论推广少儿经典教育的必要性和成败关键 45 放飞语文课堂 开辟求知天地 46 “任务驱动型”口语交际教学模式的构建 47 中国画与西方绘画的造型之比较 48 小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 49 中美小学教育专业本科培养目标的比较分析与启示 50 台湾电视节目对大陆中小学生的影响及其对策研究——以厦门市翔安区为例 51 小学课堂教学中运用新模式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52 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的误区初探 53 厦门市民办小学现状调查与研究 54 新课程背景下讨论法的探索 55 关于小学生视野中优秀教师的调查研究 56 小学教师“随班就读”教育教学能力的研究 57 感悟:词义教学的新策略 58 中日生存教育的比较及思考 59 小学科学教学中“有结构材料”的研究 60 大学生团体心理咨询内容分类研究 61 小学数学教学中游戏的应用与设计 62 农村小学开设科技活动课的初步研究——以福建省武夷山地区为例 63 21世纪中小学健康教育新思考 64 新时期小学班级管理的策略初探 65 小学数学概念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66 小学古诗教学要加强审美教育 67 信息时代小学美术教学的策略 68 浅谈小学科学课科学探究活动的现状和策略 69 关于小学口算教学的几点思考 70 台湾小学教师教育的优势及其启示 71 小学数学生成性课堂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72 小学生家庭作业布置的误区及改进策略的研究 73 信息技术条件下小学生探究学习能力的培养 74 小学数学课堂情境创设的误区及对策 75 小学生数学建模能力培养策略 76 教育信息化环境下教师角色的转变 77 试论当前小学的科普教育 78 小学生课外阅读策略探究 79 试论小学古诗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80 试论金庸武侠小说对小学生的影响 81 浅谈互联网对中小学生德育教育的影响 82 高等数学思想方法的形成和发展及其教育功能——高等数学思想方法提升小学教师素质之见 83 “概率统计思想”教育对培养小学生数学能力的影响 84 小学教育专业教育实习存在问题与解决对策探讨 85 海峡两岸小学段“统计与概率”的比较研究 86 生命教育呼唤对话教育 87 关于小学校园安全教育问题的若干思考 88 Authorware和PowerPoint的比较 89 教师在小学习作教学中的角色浅析 90 厦门市小学英语教师教学能力调查研究 91 电子档案袋在小学评价中的应用 92 浅析小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能力培养 93 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现状调查及相关因素研究 94 传统教学与网络教学的比较研究 95 浅谈档案袋评价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96 高等教育质量观述评 97 学校管理中决策的民主化和科学化研究 98 初探新课改下的家庭教育与小学生厌学的关系 99 小学语文教师“口语交际”课专业素养问题初探 100 关于师范生教育观现状的调查研究 101 学校情景下儿童肥胖症的综合防治模式研究 102 新课程理念下班主任角色转变的思考 103 新课程背景下良好班集体形成的策略研究 104 “先行组织者”与古诗教学词句疏通 105 信息技术与小学英语课程的整合 106 浅析新课程理念下的识字教学 107 学习风格的差异与教学研究 108 浅析另类儿歌的思想倾向及形成原因 109 浅析体态语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作用 110 小学英语快乐教学的误区及其原因探讨 111 晏阳初的平民教学观及其当代价值 112 中美两国小学教育专业(本科)教学方法之比较与思考 113 课堂教学有效提问的策略研究 114 美国小学教育专业硕士课程方案的分析与思考 115 从《卖火柴的小女孩》看小学童话教学的审美教育 116 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校长的用人艺术研究 117 中小学科学教育人文化的思考 118 小学教师指导研究性学习能力的研究 119 现代小学青年教师心理健康问题的研究
我就是这个专业的了。这个专业分语数英三个方向的。可以说吧,我们这个专业有自己有时也有劣势。毕业出来了可以说是专业人才,毕竟你的毕业证书写的是这个专业毕业的,在大学里受到也是专业的培养。不过也有劣势,有些小学是会注明只要数科院、外文学院、汉语言这些毕业出来的师范生的。主要还是看各教育局各区各学校的要求了。但是这个专业就业率可以说是很高的,主要看你自己的能力、自己的目标而已。
小学教育专业不错。 小学教育专业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具有较高教育理论素养和较强教育实际工作能力(语、数、英)小学教师及教育科研、各级教育行政管理人员和其他教育工作者。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摘 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指出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人的全面素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心理健康教育是提高中小学生心理素质的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本文通过对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内容进行论述的基础上,就当前小学生不良心理现象的表现形式和原因进行了分析,就如何加强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出了一些意见。关键词:小学生 心理健康 教育一、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指教师运用心理学、教育学和社会学的有关理论,根据小学教育的特点和小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通过课堂教育教学、游戏、活动、辅导等各种教育途径,帮助小学生获取心理健康的初步认知,唤起小学生自我认识、自我保健的初步意识,并对已经出现心理偏异或形成障碍的学生提供一些简易有效的心理服务,以促进小学生身心正常发展,提高小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教育活动。它主要包括认知与学习心理、心理品质、人际关系三个方面内容。(一)认知与学习心理一般而言认知与学习心理主要包括观察、记忆、思维、创造、学习环节和方法、思维方法、社会认知。研究表明,加强这方面的心理健康指导,可以使小学生按学习规律去学习,讲究学习方法和用脑卫生,注意劳逸结合,消除学习中的被动状态,从而更好地掌握注意记忆、观察、思维规律,学会学习。(二)心理品质一般而言心理品质主要包括认识自我、自信、兴趣、动机、能力、性格、气质、情绪、意志、战胜挫折等。学习这部分内容,有助于让学生学会自我控制、自我管理与自我监督,从而学会做人。因为任何教育都必须通过学生自身的努力内化为自己的认知、情意结构,而内化的程度将取决于他们自身的素质,特别是心理素质。因此,心理品质教育是小学生健康教育的重要内容,是重头戏。(三)人际关系一般而言人际关系主要包括社会交往,善待他人,正确处理与同学、家长、教师与集体的关系。通过这方面的教育,可使小学生提高交往能力,学会调整人际关系无论现在和将来都能在和谐、安逸、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工作和生活。二、小学生不良心理现象的表现形式及其原因(一)小学生不良心理现象的表现形式当前,小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整体来说是好的,但确有少数同学存在心理障碍。从类别上讲,心理障碍有认识障碍、情感障碍、行为障碍、个性障碍,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表现:第一,厌学。小学生有的由于某些原因对当时所学知识内容不能及时理解进而失去兴趣,上课不认真听讲,作业敷衍了事,学习效率低下,对学习失去信心,对学校班级集体生活失去兴趣,产生厌倦情绪,不愿接受老师的教育,甚至与任课老师顶撞。第二,逆反易怒。由于家庭不和、父母离异、生理有缺陷等方面的影响,而使少数学生心理畸形发展,与他人交往采取不合作的态度,对老师的教育感到厌烦,对家长的劝导进行顶撞,同学之间因常发生矛盾导致关系紧张。在受到一般或轻微的刺激时,情绪易产生较大的波动,如,生气、急躁、发怒等。第三,抑郁恐慌。有些小学生不爱与人交往,在情绪上通常表现为悲伤孤独、消极颓废,认为自己什么都不如别的同学,对学习缺乏信心,小小年龄就对自己的人生前景持消极态度,他们喜欢用不信任的态度对待周围的人和事,稍有不顺心的事情,便陷人痛苦之中。对同学的善意帮助持怀疑态度,对老师的教育怀戒备心理,在人际交往中有害羞、不安、尴尬、笨拙等异常反映。第四,是不良品行。一些小学生看到自己的学习成绩或生活的其他方面不如别人就心怀怨恨,不但不学习他人的长处,反而进行挖苦讽刺,甚至对其他同学怀有敌意。少数学生私欲强烈,看到别人有好的东西就想占为己有,常有小偷小摸的行为发生。早退甚至旷课,打架斗狠现象在小学校园中时有发生。(二)小学生不良心理现象的诱因现代社会生活日新月异的发生变化,小学生周遭的一切也急剧地变化,他们在社会中不断成长,周围世界发生的变化都对他们产生了重要影响,总体而言造成小学生不良心理现象的原因主要有家庭,社会,学校和学生自己心理等四个方面。第一,家庭因素。家长的经济地位、政治态度、思想倾向、文化教养、人际关系乃至家庭氛围都对孩子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生活节奏的加快,面对生活压力,孩子父母往往把教养孩子的责任转移给祖父母辈,忽略了教育孩子的责任。祖辈疼爱第三代,往往比较注重生活方面的照顾,缺少心理上、感情上的交流。由于照顾太多,这些小学生的能力得不到发展,在自主、自立、受压能力、人际交往等方面明显不足。第二,社会因素。社会经济的发展大大提高了居民生活质量,独生子女往往是家中的“小皇帝”、“小公主”。社会上一些不良风气在孩子们中也开始流行起来,孩子生日讲排场,对孩子物质要求有求必应,孩子们之间相互攀比,将艰苦朴素等优良作风抛之脑后。第三,学生心理因素。新时期的学生父母文化程度普遍较高,受新思想影响较大,这些学生能力普遍较强,自我表现欲过强,希望得到周围人群的肯定,往往会采取一些极端的形式表现自己。如有些学生希望老师注意他,让老师看到他的能干,故意在课堂上讲话、吵闹。第四,教育因素。小学阶段是人一生发展的奠基时期,他们在学校接受什么样的教育,将影响他们一辈子。小学教育中过分强调对小学生的成才教育,忽略了小学生作为人的成长教育。有些老师教育思想不端正、素质不高、教育方法不当,给小学生造成了超负荷的心理压力,直接影响着他们的心理健康发展。三、加强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对策在中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是推进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也是培养21世纪人才的需要,加强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社会各方面的共同关注和努力。一个真正的老师不应只是传授知识的教书匠,而且应该成为学生的保健医生,学生人生道路的引路人,成为育人的艺术家。(一)加强交流,了解学生由于各种主客观原因,一些学生难得向老师白由地表达自己的思想。这就要求每一个教师特别是班主任要经常深人班级,利用适当的机会和场所,让学生自由自在地表达思想情感,从中了解学生的心理现状,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如在作文教学中布置《写给老师的话》等题目,使一些较内向的学生或有“难言之隐”的学生通过书面形式与老师交流思想。老师则应该对此做好保密工作,并针对不同性格的学生区分具体情况,选用适当的形式对学生进行个别帮助。另外,与学生谈心,是对学生进行心理教育的有效方法之一。通过个别谈心,可以发现、掌握某些同学的不健康心理,再“对症下药”,通过耐心细致的工作,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心理调节,帮助他们克服缺点,促使他们养成良好的心理素质。要使个别谈心取得良好的效果,班主任只有做学生的知己、朋友,才能取得学生的信任,学生才能将自己的烦闷向老师倾诉。当一些学生在学习上遇有困难,家庭生活受挫折时,他们心情苦闷,情绪失衡时,老师要及时帮助他们,安慰他们,开展谈心活动,老师应以诚恳的态度耐心倾听他们的诉说,让他们把心里的积郁情绪渲泄出来,摆脱不良情绪的困扰。(二)尊重学生,关爱学生作为教师,应时刻牢记,教育者和被教育者尽管角色不同,但人格上是平等的,教师应该在保证教学工作正常进行的前提下,民主治班,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该生是否尊重师长”是班主任评定一个学生品行的首要条件, 而作为班主任是否问过自己“我尊重学生了吗?”尊重学生包括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的劳动,尊重学生的成绩,尊重学生的隐私等。那些有心理障碍的学生,他们常常感觉不到自己的价值。这些学生只有被人接受,才能接受自己,如果教师不尊重他,他也感觉不到自尊,对那些有心理障碍的学生要坚持正面教育引导,尽量不要当众批评。实践表明,只有从尊重出发,学生才能打开自己的心扉,心理教育措施才能奏效。(三)创造环境,多样教育为了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除了常规教育外,还要注意在耳濡目染中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这主要有赖于学生所处班级心理环境的状况。老师在教学实践和日常生活中,要不断提高自己各方面的能力,保持积极向上、平和开朗的心境,用自己的人格魅力,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积极开展班级文体活动,使学生们的过激情绪在文体活动中得到释放,帮助一些学生克服自卑、焦虑情绪。对于他们在各种活动中取得成绩,那怕是一点点进步,老师都要大力鼓励,充分调动他们学习积极性。小学生以鼓励为主,好孩子是夸出来的,营造一个充满信心积极向上的氛围,激发他们看到自己的成绩; 长处,继续努力,更加勤奋,力争全面发展的上进心。经常开展集体主义的教育, 让学生树立爱学校班级的集体荣誉感,发扬团结友爱的精神,良好的班级集体融洽师生、同学关系,对学生个体能产生巨大的吸引力,使离群独处的学生感到集体的温暖,帮助其矫正不健康的异常心理。开展立大志创大业主题班会,消除一些人的虚荣骄傲狂妄心理等情绪,通过开展一系列活动, 增进人际交往,提高心理素质, 促进他们的身心健康全面发展。参考文献:[1]国家教育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2002年8月颁布。[2]肖汉仕著:《学校心理教育研究》,论文科学出版社,2000年1月第1版。[3]林建华主编:《小学生心理教育原理与教程》,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6月第1版。[4]田学岭:《中小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现状的调查》,《周口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第5期[5]李慧生:《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建设新探》,《课程.教材.教法》2006年第7期[6]曹建平:《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关系之审视》,《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6期[7]覃奇芳:《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初探》,《广西教育》2005年第1期[8]周觉伟:《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三个途径》,《黑龙江教育》2004年第4期[9]傅荣:《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三大任务》,《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02年第1期[10]魏宏聚:《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误区》,《现代中小学教育》2002年第4期
有毛病!!!严重符合论文标准格式. 这算什么句子,病句!!
教学论文参考文献
大学生都需要写论文,在写论文的时候很多人都会为参考文献而烦恼,下面我为大家整理了一些教育类参考文献范例,供大家参考
教学论文参考文献一
[1]陈向明:《质的研究方法与社会科学研究》,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年版.
[2]李明:《叙事心理治疗导论》,山东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3]伍新春、胡佩诚:《行为矫正》,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
[4][英]佩恩:《叙事疗法》,曾立芳译,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2年版.
[5]包涵、郑田伟:《国内叙事心理治疗研究小议》,《社会发展》2012年第24期.
[6]吴熙娟:《熙娟叙语一一个咨询师的成长历程》,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3版.
[7]邓红:《甘肃农村初中生厌学心理调查与分析(以榆中县为例)》,《兰州学刊》2008年第9期.
[8]平正、欧阳文珍:《儿童创造力发展支持性因素分析》,《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9年第8期,第92-94页.
[9]李秀婷:《学校社会工作视角下的留守儿童厌学分析--乌兰察布市凉城县第三中学学生为例》,内蒙古师范大学2013年硕士学位论文.
[10]刘亮、赵旭东、缪绍疆:《后现代主义下的叙事治疗及其临床应用》,《上海精神医学》2007年第4期.
[11]马一波、钟华:《叙事心理学》,上海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
[12]施铁如:《学校心理辅导的.叙事方式》,《教育导刊》2006年第1期.
[13]史云云、靳钰炜:《论社会建构主义形成的理论根源》,《科学之友》2008年第4期.
教学论文参考文献二
[1]陈设立:《长宁区学习型城区建设理论与实践探索2009》,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10年版.
[2][美]罗伯特·D 帕特南着:《使民主运转起来》,王列、赖海榕译,江西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
[3]陈设立:《长宁终身学习实践与思考2012》,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13年版.
[4]何传启:《公民意识现代化》,中国经济出版社2000年版.
[5]季国强:《学习型社区建设与社区教育发展研究》,上海髙等电子音像出版社2008年版.
[6]王林兴:《浦东新区社区教育实验报告选集(三)》,浦东新区社区指导中心2009年版.
[7]叶忠海:《社区教育学基础》,上海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8]韩子荣、连玉明:《中国社区发展模式--学习型社区》,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05年版.
[9]张恒山:《卢梭与〈社会契约论〉》,人民出版社2010年版.
[10][美]彼德·圣吉、阿特·克雷纳、夏洛特·罗伯茨等着:《第五项修炼实践篇:创建学习型组织的战略和方法》,张兴等译,东方出版社2002年版.
心理学参考文献
必然是和教育有关的书籍,以及和心理学有关的书籍啊,除此之外,看你写的论文涉及什么,以下是我帮大家整理的.心理学参考文献,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1、杨心德:《学生的自我有效感与学习动机》,《教育研究》。
2、黄荣光:《学生厌学现象的心理分析及矫正对策》。
3、张大均:《教育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
[1]彭聃龄.普通心理学[M].北师大出版社.
[2]方富熹,方格.儿童发展心理学[M].人民教育出版社.
[3]郑雪.人格心理学[M].暨南大学出版社.
[4]莫雷.教育心理学[M].教育科学出版社.
[5]徐光新.学校心理学[M].华东师大出版社.
[6]郑希付.健康心理学[M].华东师大出版社.
[7]钱铭怡.变态心理学[M].北京大学出版社.
[8]伍新春,胡佩诚.行为矫正[M].高等教育出版社.
[9]李祚,张开荆.心理危机干预[M].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
[10]郭秀艳.基础实验心理学[M].高教出版社.
[11]朱永新.人力资源管理心理学[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12]张保平.犯罪心理学(第五版)[M].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
[13]樊富珉.团体心理辅导[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14]时蓉华.现代社会心理学[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15]冯江平.青年心理学导论[M].高等教育出版社.
[16]黄希庭.心理学与人生[M].暨南大学出版社.
[17]尾形佳晃.三分钟爱上心理学[M].
如果要有较标准的格式,下面这个格式你可以参考一下:一、论文题目二、课题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选择“高中生厌学”这一主题有什么目的和意义三、国内外的研究现状 “高中生厌学”这个主题,目前国内和国外有哪些比较权威的研究或者结论。在这里写出来可以增加论文的说服力。不需要写很多,简洁突出一点。四、论文的研究方法和研究内容 论文将从三个部分进行论述: <一>高中生厌学的现象 1、 2、 <二>高中生厌学的原因 1、 2、 3、 <三>避免高中生厌学的可行措施 1、 2、 3、五、论文写作计划安排 比如: 第一阶段:2009年1月——2009年1月25日,完成拟题及开题报告; 第二阶段:2009年1月25日——2009年2月28日,完成论文初稿; 第三阶段:2009年3月1号——2009年3月15号,完成论文二稿; 第四阶段:2009年3月16日——2008年4月1日,完成论文定稿。六、主要参考文献 [1]石长顺.电视栏目解析[M] .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3. [2]朱羽君,殷乐. 信息社会的活跃时空电视新闻栏目——电视栏目形态研究之三[J] .现代传播, 2001(3). [3]《南京零距离》的受众群体和编排特点 [EB/OL] . .2008-01-05.采纳哦
在学习、工作生活中,说到论文,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论文一般由题名、作者、摘要、关键词、正文、参考文献和附录等部分组成。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论文很难写吧,下面是我为大家收集的浅谈中学生厌学成因及应对论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摘要: 从家庭、学校和社会各方面来寻找厌学情绪产生的错综复杂的原因,找到它的根源,并结合学生的心理成长特点,分析其形成的过程,并从中找到调整这种情绪的办法,在教学中有效地落实相关的措施,使学生的学习向良性的方向发展,使教学能在一个和谐的环境中健康地进行。
关键词: 厌学;家长;教育体制;思想
目前学生的思想状况很让人担忧,不论是小学、中学还是大学,都存在着学生厌学的情况。学生本来是充满生机活力的,本应对新鲜事物和知识充满好奇的,可事实确不是这样,这使人感到非常困惑。
一、学生厌学原因分析
(一)家长施加的压力太大,期望值过高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这是每个家长的心愿。家长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无视客观情况,盲目根据自已的期望,对孩子提出了许多超越孩子能力的要求,这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背上了沉重的思想包袱。
(二)现代社会的诱惑
在商品经济的大潮下,人们都讲究物质享受,这些对学生是一种巨大的诱惑。学生大多缺乏克制力和分辨力,他们大多注重直观的感受和物质的感观刺激,物质诱惑容易转移其注意力,导致学生盲目攀比,无法专心学习。
(三)传统的教育体制抑制了学生的活力
传统的教育体制对学生的束缚比较多,在这种教育体制之下,学生的一切活动都是在教师指导下进行的,缺乏自主权,学生习惯了在既定的框架里进行思维活动,其创新活力也被抑制了。
二、解决学生厌学问题的措施
(一)家长应多关爱孩子,以理解为主。
首先,应以平常心态来对待自己的孩子,不能老是把自己的孩子放在高人一等的位置,而要务实,要始终把他们放到一个普通人的位置,做普通人所能做到的事情,在此基础之上适当地鼓励他们进一步发展自身能力。这个过程中要做到循序渐进,把握好度,否则又会落入期望过高的泥潭。
其次,对孩子的成绩不能“斤斤计较”。面对孩子的成绩,家长不能以成败论英雄,而应该客观来看待,在孩子成绩不理想时,首先要做的应该是理解,因为对于大部分的学生来说,考试成绩不如意,其本人心里也不是很好过,如果家长一味地批评孩子,这会使孩子仅有的一点信心也随着严厉的批评而散失。家长要平心静气地帮助孩子总结其中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对其成功的'地方要予以肯定,对其失败的地方也要予以纠正,并提出好的学习建议,让学生相信其自身是可以学好的。
最后,对孩子的理解不代表对他的纵容和放任。对其明显有过错的地方要能够批评,让他知道这次的失败有他个人的因素,让他明白自己有过失,这样才能促其反省。这一点非常重要,因为这样可以避免学生一味地推卸责任,纠正他们得过且过的错误思想,减轻学生侥幸的心理。
(二)学校要结合本校本班实际,因材施教
一般来说,每所学校都有各自的优势和特点。现在的学校重点中学和非重点并立,城镇和乡下中学并立,这些学校的生源由地区形成、自然分类,就个体的学校来说生源地相对统一,所以很可能就会呈现某一地区特点,当然这些特点有时还需学校总结培养方能形成,而这些特点就是每个学校生存和发展的优势,依据这些特点,来发展本校的特色,比如说有的学校学生,在体育或音乐、美术等方面有优势,而在语数外物化等科目方面却不是太好,这样我们就可以避重就轻,适当地考虑发展学生某一方面的才能,这样就能使学生的潜力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也能使他们在自己感兴趣的科目上找到信心,从而改变厌学的、得过且过的态度。总之,每个事物总会有个性,或者说有其作为这一事物的特殊性,所以各个事物不可能是完全相同的,我们只有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才能顺应事物的规律,使事物和谐有序地健康发展。
(三)社会要给教育以高度关注
人说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归根结底是为了整个社会的发展,因此社会要来关注教育、支持教育,而不能从表面上片面地来看教育。从目前的发展态势上来看,教育不容乐观,一种普遍的观点就是教育不直接创造财富,因此就可重视可不重视。这是严重错误,事实证明,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和综合国力的增强,很大程度上决定于教育水平的发展程度,因为教育虽不直接创造财富,但创造了无比巨大的精神财富,它传播了无比丰富的自然科学知识和社会科学知识,而这些知识正是经济和社会发展所需要的,在各个领域都对生产生活起到了推动和促进作用,特别是在生产领域,教育培养大量的科技人才,这些人才能在各个领域促进劳动生产的提高,创造更大的经济价值。
教育对社会的进步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每个人都应对教育给予高度重视。关注学生,关注教师,关注教育环境、教育资金设备等,同时某种程度上教育也是一项弱势产业,它需要更多的人来关注它。
学生厌学情绪的产生有其特定的原因,我们只有找到原因,研究对策,才能有效地调整好学生的情绪,使他们向学习的良性方向发展,为他们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为其教育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在学习、工作生活中,说到论文,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论文一般由题名、作者、摘要、关键词、正文、参考文献和附录等部分组成。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论文很难写吧,下面是我为大家收集的浅谈中学生厌学成因及应对论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摘要: 从家庭、学校和社会各方面来寻找厌学情绪产生的错综复杂的原因,找到它的根源,并结合学生的心理成长特点,分析其形成的过程,并从中找到调整这种情绪的办法,在教学中有效地落实相关的措施,使学生的学习向良性的方向发展,使教学能在一个和谐的环境中健康地进行。
关键词: 厌学;家长;教育体制;思想
目前学生的思想状况很让人担忧,不论是小学、中学还是大学,都存在着学生厌学的情况。学生本来是充满生机活力的,本应对新鲜事物和知识充满好奇的,可事实确不是这样,这使人感到非常困惑。
一、学生厌学原因分析
(一)家长施加的压力太大,期望值过高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这是每个家长的心愿。家长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无视客观情况,盲目根据自已的期望,对孩子提出了许多超越孩子能力的要求,这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背上了沉重的思想包袱。
(二)现代社会的诱惑
在商品经济的大潮下,人们都讲究物质享受,这些对学生是一种巨大的诱惑。学生大多缺乏克制力和分辨力,他们大多注重直观的感受和物质的感观刺激,物质诱惑容易转移其注意力,导致学生盲目攀比,无法专心学习。
(三)传统的教育体制抑制了学生的活力
传统的教育体制对学生的束缚比较多,在这种教育体制之下,学生的一切活动都是在教师指导下进行的,缺乏自主权,学生习惯了在既定的框架里进行思维活动,其创新活力也被抑制了。
二、解决学生厌学问题的措施
(一)家长应多关爱孩子,以理解为主。
首先,应以平常心态来对待自己的孩子,不能老是把自己的孩子放在高人一等的位置,而要务实,要始终把他们放到一个普通人的位置,做普通人所能做到的事情,在此基础之上适当地鼓励他们进一步发展自身能力。这个过程中要做到循序渐进,把握好度,否则又会落入期望过高的泥潭。
其次,对孩子的成绩不能“斤斤计较”。面对孩子的成绩,家长不能以成败论英雄,而应该客观来看待,在孩子成绩不理想时,首先要做的应该是理解,因为对于大部分的学生来说,考试成绩不如意,其本人心里也不是很好过,如果家长一味地批评孩子,这会使孩子仅有的一点信心也随着严厉的批评而散失。家长要平心静气地帮助孩子总结其中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对其成功的'地方要予以肯定,对其失败的地方也要予以纠正,并提出好的学习建议,让学生相信其自身是可以学好的。
最后,对孩子的理解不代表对他的纵容和放任。对其明显有过错的地方要能够批评,让他知道这次的失败有他个人的因素,让他明白自己有过失,这样才能促其反省。这一点非常重要,因为这样可以避免学生一味地推卸责任,纠正他们得过且过的错误思想,减轻学生侥幸的心理。
(二)学校要结合本校本班实际,因材施教
一般来说,每所学校都有各自的优势和特点。现在的学校重点中学和非重点并立,城镇和乡下中学并立,这些学校的生源由地区形成、自然分类,就个体的学校来说生源地相对统一,所以很可能就会呈现某一地区特点,当然这些特点有时还需学校总结培养方能形成,而这些特点就是每个学校生存和发展的优势,依据这些特点,来发展本校的特色,比如说有的学校学生,在体育或音乐、美术等方面有优势,而在语数外物化等科目方面却不是太好,这样我们就可以避重就轻,适当地考虑发展学生某一方面的才能,这样就能使学生的潜力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也能使他们在自己感兴趣的科目上找到信心,从而改变厌学的、得过且过的态度。总之,每个事物总会有个性,或者说有其作为这一事物的特殊性,所以各个事物不可能是完全相同的,我们只有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才能顺应事物的规律,使事物和谐有序地健康发展。
(三)社会要给教育以高度关注
人说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归根结底是为了整个社会的发展,因此社会要来关注教育、支持教育,而不能从表面上片面地来看教育。从目前的发展态势上来看,教育不容乐观,一种普遍的观点就是教育不直接创造财富,因此就可重视可不重视。这是严重错误,事实证明,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和综合国力的增强,很大程度上决定于教育水平的发展程度,因为教育虽不直接创造财富,但创造了无比巨大的精神财富,它传播了无比丰富的自然科学知识和社会科学知识,而这些知识正是经济和社会发展所需要的,在各个领域都对生产生活起到了推动和促进作用,特别是在生产领域,教育培养大量的科技人才,这些人才能在各个领域促进劳动生产的提高,创造更大的经济价值。
教育对社会的进步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每个人都应对教育给予高度重视。关注学生,关注教师,关注教育环境、教育资金设备等,同时某种程度上教育也是一项弱势产业,它需要更多的人来关注它。
学生厌学情绪的产生有其特定的原因,我们只有找到原因,研究对策,才能有效地调整好学生的情绪,使他们向学习的良性方向发展,为他们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为其教育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厌学是指学生对学习否定的内在反应倾向,包括厌学情绪、厌学态度和厌学行为,其主要特征是对学习厌恶反感,甚至感到痛苦,因而经常逃学或旷课。厌学的一个直接后果就是导致学生学习效率下降,即学生完成一定学习任务的速度和质量降低。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与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系曾在全国做过中小学生学习与发展的大型调查,结果表明中国学生普遍厌学,尤其是中学生;北京心理卫生协会2000年8月召开的心理学专家座谈会上公布的一项调查结果也表明:中学生厌学率高达20%;而陈静等在浙江镇海的研究结果显示:该区中学生不喜欢上学读书的占,高中生更为严重,达。可见,厌学已成为中学教育中存在的棘手问题。造成中学生厌学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客观因素,也有学生本身的主观因素;既有来自社会的不良因素影响,也有学校教育因素影响,同时也有家庭教育的影响;当然教育制度的弊端也“功不可没”。本文仅从学生及学习心理角度出发,分析导致中学生厌学的原因,并提出一些辅导方法。学习是一系列复杂的心理活动过程,这个过程需要付出很大的心智努力。而这种需要心智努力的事情,都伴随高度的精神紧张,久而久之必然会产生心理疲倦感。同时,学习也是一个长时间的周期,并非一朝一夕就可完成。无论进行什么性质的工作,时间长了,都会多多少少的令人产生厌倦情绪,学生从小学一年级开始,持续努力学习十几年,甚至更长。所以,学习本身存在的局限性就使学生产生心理疲倦,从而导致厌学。在心理学中,动机是指引起和维持个体的活动,并使活动朝向某一目标的内部心理过程或内部动力。中学生动机不足或不明确的现象极为严重。其原因有:一、社会不良因素的影响。“学好数理化,不如有个好爸爸”,社会不良风气也走进了学校,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动机。二、家庭因素的影响。一些学生受到家长及社会上“脑体倒挂”现象的影响,误认为知识不重要,花钱读书不合算,认为知识够用,不如早点参加工作或经商赚钱好。三、学生本身对为什么学习不明确。学习是为了应付家长或者只是有书读就可以,而没有自己的理想和抱负。造成学生学习情感淡漠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学生课业负担过重,学生学习时间长,导致学生兴趣下降。其次,教师教法陈旧、师生情感不良。中小学生学科情感的产生, 学生学习往往源于他们对学科教师的情感。一个老师德高望重, 从自然威信到学识水平、治学态度、教育教学能力等各个方面, 赢得了学生的爱戴,他们必然对这位老师所教的学科抱有浓厚的兴趣。相反,师生情感不良,学生对教师没有好感,他们就会不喜欢这位老师,由此发生情感迁移, 孩子们很可能就不喜欢这位老师所教授的学科了。学生长时间不喜欢某一学科的学习,很难说不产生厌学情绪。许多学生虽然主观上有学习的愿望,但学习毕竟是一项艰苦的事情,需要一定的时间及毅力,目前的中小学生几乎都是独生子女,是父母的宠儿,生活中的任何困难几乎都是父母帮助解决。因此很多学生坚持性差,意志薄弱。一旦碰到困难便打退堂鼓,害怕去学、去动脑,长期下去,便产生厌学情绪。学习是一项艰苦的劳动,在学习过程中需一要不断鼓励和被肯定,尤其是中学生还处在心理发展的不成熟阶段,更需要来自各个方面的积极评价,而在实际生活中,他们得到的少之又少,而消极的评价正是造成学生厌学的不容忽视的原因。素质教育的首要标志是使每一个学生都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所以学校和教师在教育教学中都要勇于克服情感障碍,真正厚爱厌学学生,注意学生心理品质的培养,努力挖掘他们的潜能和学习以外的闪光点,改革不符合素质教育的一系列做法。在教学上,教师要改变不当的教育方法,学会用“分层教学法”,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学有所得,体验到学习成功的乐趣。目前在广东地区,很多学校都成立了心理健康教育机构,开设了心理卫生健康课程,传授心理卫生知识和进行心理训练;并开展了多种形式的心理辅导,或成立心理咨询室,通过面谈、热线电话或信箱等形式进行个别咨询;对教师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培训等等,这是非常值得肯定的做法,使学生能够在老师的指导下,学会解脱各种刺激带来的心理障碍,悦纳学校,悦纳自己,营造出一个融洽心理的教育环境。首先,让学生悦纳老师。如果学生讨厌某一老师,他也会讨厌这位老师所教的课程。所以教师要时刻注意自己的形象,注重教仪教态,学习必备的教育学、心理学理论知识,学会运用这些知识来剖析学生的心理,了解学生的情感需要并给予满足,乐于疏导学生偏差的心理等等,使学生感到老师可敬、可亲、可信任,乐于接受老师的教诲。其次,帮助学生获得寻求知识的新奇感。教师既要加强对学习方法的指导,又要扩大学生的阅读范围和阅读量,扩大他们的知识面,与学生一同读书、评书,使学生读有所值,读有所乐,逐渐学会从知识中寻找到可令他们感到新奇的、喜欢的内容,从而提高学习兴趣。再次,促使学生的兴趣向学习转移。厌学学生并非没有其感兴趣的知识,只不过是兴趣中心不在所学习学科知识上;或兴趣面不广,只对某些学科感兴趣;有的是兴趣的稳定性差,兴趣中心不断转移;老师在了解学生的兴趣中心和特点后,要引导学生扩大兴趣范围,并把兴趣中心转移到学习上来。第四,改善教学方式方法, 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教师可通过对教学方式方法的改善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结合实际对学习材料补充其趣味性,给学生创设一种知识的饥饿感,以激发他们的求知欲;从另外角度解析,使深奥的、逻辑性强的知识变得通俗易懂便于接受;给学生创设取得成功的机会和阶梯,提高学生学习的成功感,在不断的满足中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动机是促使学生学习的内部动力,一个有强的学习动机的学生绝对不会产生厌学的情绪。通过人生观、价值观教育和成功教育,让他们树立远大的理想和为提高民族素质、实现自我价值而学习的决心。学校可通过举行各种各样的比赛,在比赛中激发学生的成功欲望、提高学生成就动机。当前学生多为顺境中成长的独生子女, 抗挫能力低, 但外界的刺激与压力却很大,教师要时常注意对他们进行对挫折的认识与抵抗的教育。比如帮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调整自己过高的期望值和目标,尽量减少挫折;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自我心理防卫机制,遇到挫折时会找到适当的方法(如升华法、补偿法) 减轻心理紧张。在教育方式上,教师可在学习、生活中有意设置一些挫折活动,让学生得到锻炼;或者通过主题班会、活动课等形式,对学生进行心理疏导知识的讲授,引导他们积极锻炼自己的意志。另外,还可通过心理咨询机构,为学生提供抗挫的心理咨询服务。
小学英语教学论文参考文献
现如今,大家都不可避免地会接触到论文吧,通过论文写作可以提高我们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那么你有了解过论文吗?以下是我精心整理的小学英语教学论文参考文献,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篇一
[1]陈向明:《质的研究方法与社会科学研究》,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年版.
[2]李明:《叙事心理治疗导论》,山东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3]伍新春、胡佩诚:《行为矫正》,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
[4][英]佩恩:《叙事疗法》,曾立芳译,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2年版.
[5]包涵、郑田伟:《国内叙事心理治疗研究小议》,《社会发展》2012年第24期.
[6]吴熙娟:《熙娟叙语一一个咨询师的成长历程》,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3版.
[7]邓红:《甘肃农村初中生厌学心理调查与分析(以榆中县为例)》,《兰州学刊》2008年第9期.
[8]欧阳文珍:《儿童创造力发展支持性因素分析》,《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9年第8期,第92-94页.
[9]李秀婷:《学校社会工作视角下的留守儿童厌学分析--乌兰察布市凉城县第三中学学生为例》,内蒙古师范大学2013年硕士学位论文.
[10]刘亮、赵旭东、缪绍疆:《后现代主义下的叙事治疗及其临床应用》,《上海精神医学》2007年第4期.
[11]马一波、钟华:《叙事心理学》,上海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
[12]施铁如:《学校心理辅导的叙事方式》,《教育导刊》2006年第1期.
[13]史云云、靳钰炜:《论社会建构主义形成的'理论根源》,《科学之友》2008年第4期.
篇二
[1].詹伯慧.方言.共同语.语文教学[J].澳门日报出版社,1995(5).
[2].皮特·科德.应用语言学导论[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83.
[3].黄伯荣,瘳序东.现代汉语[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4].王荣生.语文科课程论基础[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
[5].宋欣桥.《普通话水平测试员实用手册》〉[M],商务印书馆,2004.
[6].王培先语言能力与语法教学[J].中国语文,1991(4).
[7].刘耀中.论内隐学习的本质特征.湛江师范学院学报[J],1998(02).
[8].杨金鑫.汉语的内隐学习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2.
[9].缪小春,杨金矣·语文教学中的内隐学习[J].心理科学.2004,(03).
[10].虞旻私,刘爱伦.内隐学习在第二语言语音学习中的作用[J].心理科学.2006,29(3).
【摘 要】 本文论述了“乐学”的内涵,并结合当前社会中学生厌学的现状和原因,对如何实施“乐学”教育进行了初步探索。从调整教育观念,强化学生主体地位;培养学生自我效能感,减少学习焦虑程度;创造乐学小环境,人际关系零距离;提供参与机会,体验快乐学习;创设乐学情景,实施快乐教学等方面论述了如何乐学的教育策略。
【关键词】 乐学 厌学 教育
1 “乐学”的内涵
中国古代教育家对乐于学习早有认识和提倡。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知之、好之、乐之,这就把乐于学作为学习的最高境界。此外,孔子的“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入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正表达了这种乐学的境界。刘宝楠在其《论语正义》中断言:“不改其乐,正谓不改其好学之乐……乐其有得于己也。”在刘先生看来,此“乐”源自于“学”,但其重点强调学习结果(有得于己)之乐。钱穆直言:“所学即学其乐,所乐亦乐其学。”
这里“学其乐”实则可以理解为学中自有乐,是过程之乐,而“乐其学”是因学而乐,是结果之乐。明代学者王心斋所写的《乐学歌》“乐是乐此学,学是学此乐,不乐不是学,不学不是乐”,更是从哲理高度阐述了快乐心理与高效学习的辩证关系,视“乐”与“学”为有机的整体。
2 学生厌学的现象及原因
直接原因——课业负担过重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在全国做的系列调查研究显示,的中、小学生父母希望孩子获得大专以上学历,其中的父母希望孩子读到博士学位。另外,的中学生父母要求孩子考试成绩要在前15名,这样的期望和要求使得大多数父母非常重视和关心孩子的学习,经常辅导、检查功课、布置额外的作业。调查发现,65%的中小学生父母给孩子布置过学校以外的作业,其中,的小学生父母给孩子布置过额外的作业,的中学生父母给孩子布置过额外作业。
间接原因——把孩子当成一场赌博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研究员孙云晓曾提到:“中国儿童教育的症结集中体现在大包大揽和高期望值上,而这两点又都可以归为父母对孩子的过度关注和宠爱。”这番话引发了大家的'思考。如果是父母灌输给孩子从小要关心时政是一种悲哀,给孩子灌输太多和他们年龄不相符的东西势必给孩子造成过多的压力。各种各样的补习班、延长班、繁重的课业使得孩子没有自己可以支配的时间,父母甚至不敢给自己孩子哪怕每天一小时的自由时间,原因是孩子在同一起跑线上,如果其他孩子每天的学习时间是10个小时,那么自己的孩子也要学习10个小时才行,除非自己的孩子智商比别的孩子高,但是这种假设成立的机率微乎其微。父母完全把孩子的将来当成是一场赌博,而父母和老师则成为这场赌博的帮凶。
3 “乐学”的教育策略
调整教育观念,强化学生主体地位
教师要转变教育观念,形成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教学理念。首先要树立“育人为本”的理念。教师的备课、上课及课外辅导等环节,既要考虑学生知识的接受,更要考虑人的综合素养的提高。其次,建立教师与学生的平等意识,教师要改变师道尊严的传统思想,建立新型的师生和谐关系,学生不再是被批评管教的对象,而是教学的伙伴,是教与学的共同体。第三,建立学生平等意识,但对学生要差别化对待。
所谓平等,即无论什么学生,人格平等,都是人,都可以成为一定的人才;所谓差别对待,这就要求教师对不同层次、不同个性的学生要有不同的教育教学内容和标准,有了这样的前提,每位学生的学习和进步才可能得以保障,乐学才有了产生的土壤。
培养学生自我效能感,减少学习焦虑程度
自我效能是人对自己进行某一行为的实施能力的推测和判断。自我效能能影响行为的结果并转化为先行因素,从而对行为发生产生积极作用,让人确信自己通过行为能够成功并带来预想的结果。此外,焦虑也是学生不能乐学的重要因素,特别是当前应试教育、恶性竞争、考试多、学业重、压力大等导致学生焦虑感空前攀升,恶性事件频出。因此,教师在努力乐教的同时,应尽量减少考试排名对学生心理的负面影响,掌握较专业的教育教学理论和心理技能,做学生的心理“按摩师”,努力成为学生的知心朋友和倾诉的对象。
创造乐学小环境,人际关系零距离
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说过:“成功的教学依赖于一种真诚的理解和信任的师生关系。”建立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师生人际关系零距离,是学生乐学的重要条件。教者把学生看作朋友,视为伙伴,从宣布“上课”向学生问好开始,到师生互动中的每一个眼神、表情、话语、举动都表现出一种宽松和谐、相互信赖,学生自然会亲其师、信其道、乐其学。例如英国有位教师利用“信箱”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这位老师利用儿童对信件的好奇心理,用迷你“信箱”加强师生之间的联系,开展学生给老师、同学写信的活动。信件的内容可以是对某个人的看法,可以是自己的故事,也可以是想让对方知道的其他信息。学生们把写好的信一封封投进美丽的信箱中,把自己渴望被人了解,也渴望了解别人的心愿投了进去。
提供参与机会,体验快乐学习
皮亚杰认为一切真理都要让学生自己获得,或者由他们重新发现,至少由他们重建,而不是简单的传递给他们。学生只有抛开被动的压抑学习,以主人的身份参与学习,做课堂和学习的主人,才能体验学习的快乐,并获得探究和创造的享受。因此,学校应提供这样的平台,如开设手工课、科技兴趣小组、小组学习讨论、擂台辩论、游戏、课本剧表演、网上冲浪、主页制作等。相信学生、发动学生,让学生做自己学习的主人,就能获得乐教、乐学的效果。
创设乐学情境,实施快乐教学
在课堂教学中,创造轻松和谐的情境是使学生乐学的有效手段。因为情境的作用在于让学生具有开朗、活泼、进取、向上的心境,以此产生强有力的乐学“磁场”。如利用现代多媒体技术,创造情境,营造良好学习氛围。勿用置疑,学生感觉到新鲜有趣,乐在其中。这是因为现代多媒体技术,能把生动的图像、清晰的文字和优美的声音合为一体并显示在屏幕上,影音结合、动静结合。
另外,课堂教学是一个互动、交往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师生、生生相互启发、相互交流、相互补充,学生都处在乐学状态之中。例如:让同学互动,“仿用句式”课堂上,教师写出“舞台小社会,社会大舞台,演尽人间悲欢离合”,让学生以这句话为例,分别用“家庭”、“课堂”开头,各仿用几句话,组成排比句。教师首先让学生自找学习伙伴探究例句,明白了这个句子使用了顶针的修辞手法,让人感到句子生动有趣。这时,教师因势利导:“大家议得好,再想想可抓住什么特点去仿用?”
学生说:句中的“小、大”可固定不变地用到要仿写的话中,因为排比句中至少应该有三个排比项,在保证顶针、排比的格式前提下把“小、大”用到仿句中。可见学生的互动学习真是让人刮目相看。
学生的乐学情绪调动起来了,例句的特点在互动中找了出来,仿用句也就很快互动出来了:“课堂小人生,人生大课堂,展现人间喜怒哀乐”;“家庭小世界,世界大家庭,尝尽生活酸甜苦辣”——这种互动式乐学句子,意味着让学生充分展示个性,允许学生大胆创造,学生怎么不乐学呢。
参考文献
1 张连慈.试论乐学教育.齐齐哈尔大学学报[J],
2 毕昌萍.论语的“乐学论”解读.学术探索[J],
3 卓振宏.使学生乐学的四大关键.走进新课程[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