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文献: 〔1〕曹禺谈雷雨[J].人民戏剧,1979,(3). 〔2〕[13]曹禺<编剧术>[A].战时戏剧讲座[C].重庆:正中书店,1940. 〔7〕刘正强.曹禺的世界观和创作方法[J].处女地,1958,(6). 〔9〕曹禺.雷雨[M].上海:文化生活出版社,1936. 〔12〕张庚.悲剧的发展--评<雷雨>[J].光明,第1卷第1期. 〔17〕田本相.杰出的时代戏剧诗人[J].剧本,1990,(9). [参考文献] 1、《雷雨·序》,人民文学出版社2004年3月北京第1版。51 -5[1]曹禺. 《雷雨》序[A]. 曹禺全集:1卷[C]. 石家庄:花山文艺出版社,1996. 1免费论文网-网-欢迎您 2、田本相《曹禺传》,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1988年8月第1版。51-51免费论文网-网-欢迎您 3、《中国现代文学史》,武汉大学出版社。51-51免费论文网-网-欢迎您 4、《曹禺选集》,人民文学出版社2004年3月北京第1版。51-51免费论文网-网-欢迎您 5、《中国现当代文学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雷雨论文参考文献围绕封建家庭悲惨命运的主题写。1、《雷雨》是我国著名作家曹禺的首部剧作,更是他的代表作和成名作,在我国文坛是一颗闪着华彩的明珠,广受读者及文艺评论界关注。该剧作之所以具有永恒的魅力,同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塑造有着非常紧密的联系。2、作品中的每个人物都有着非常鲜明的个性,相互间的关系又错综复杂,以家庭矛盾为主要线索,突出了封建家庭悲惨命运的主题。《雷雨》以其丰富的内涵,悲剧性的内蕴,赢得经久不衰的生命力。
命运的悲剧和社会的悲剧 ——《雷雨》的悲剧性分析 摘要:过去评论界和多数读者都把《雷雨》归为社会悲剧一类,归结于周朴园这类资本家对鲁侍萍这类下层 人物的始乱终弃;从而把批判的矛头指向社会的不平等,而忽略了曹禺一直想显示的另一层意义的悲剧——命运的 悲剧。本文就命运的悲剧和社会的悲剧,尤其是从命运的悲剧的角度谈谈《雷雨》的悲剧性。 关键词:戏剧;命运的悲剧;社会的悲剧 悲剧就是将人生的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 ——鲁迅 [1] 每次读《雷雨》,都不免要扼腕叹息一番,这样一 个个鲜活的生命,一个个血肉丰满的形象,无论可憎或 可叹,都无一例外地走向了毁灭,这究竟是谁的罪过? 是黑暗的社会现实,还是人类无法逃脱的命运? 曹禺是现代杰出的现实主义剧作家,《雷雨》虽然 是曹禺的处女作,却一鸣惊人,一发表便震动了当时的 文坛,成为中国话剧的顶峰之作,由此奠定了曹禺在中国 话剧史上不可替代的地位。这当然是和曹禺丰富的人生 体验和深厚的艺术戏剧修养分不开的,曹禺出生于天津 一个没落的官僚家庭,父亲是一个留过学的旧官僚,他 的家庭和《雷雨》中的周家有点相像,曹禺出生三天母 亲就病死了,母爱的缺乏使他在沉闷阴冷的家庭里更感 孤独,常常对人生、命运产生种种迷茫。从小深受中国 传统戏曲熏陶的曹禺长大后又接受了西方戏剧家的作 品。终于,1931年,曹禺还在上大学时,就写出了《雷 雨》,但《雷雨》的酝酿却用了五年的时间。接着,曹禺 又创作了《日出》、《原野》、《北京人》等作品。曹禺的 作品多以日常生活为素材,截取生活的一个片段,以小 见大反映广阔的社会生活。作者在《雷雨》剧本的序言 中说:“隐隐仿佛有一种情感的汹涌的流来推动我,我正 在发泄着被压抑的愤懑,诽谤着中国的家庭和社会”。 [2] 这句话道出了他的创作动机,“情感的汹涌的流”蕴涵了 对现实的批判,也蕴涵了对命运的质疑,毫无疑问它是 一部真正的悲剧,有价值的东西全被毁灭,所有的人物 死的死,逃的逃,疯的疯,《雷雨》揭示了双重的悲剧色 彩——命运的悲剧和社会的悲剧。过去的大多数评论往 往把这个家庭悲剧的根源归结为社会,归结于周朴园这 类资本家对鲁侍萍这类下层人物的始乱终弃;从而把批 判的矛头指向社会的不平等,指向周朴园这类冷酷、虚 伪、自私的资本家,而忽略了曹禺一直想显示的另一层 意义的悲剧——命运的悲剧。所谓“命运悲剧”,主要内 容是人的意志同命运的对抗,其结局则是人无法逃脱命 运的罗网而归于毁灭。 曹禺在《雷雨序》里提到:“《雷雨》所显示的, 并不是因果,并不是报应,而是我所觉得的天地间的‘残 冷’。(这种自然的‘冷酷’,四凤和周冲的遭遇最足以代 表,他们的死亡,自己并无过咎)。如若读者肯细心体会 这番心意,这篇戏虽然有时为几段较紧张的场面或一两 个性格吸引了注意,但连绵不断地若有若无地闪示这一 点隐秘——这种宇宙里斗争的‘残冷’和‘冷酷’。在这 斗争的背后或有一个主宰来使用它的管辖。这主宰希伯 来的先知们赞它为‘上帝’,希腊的戏剧家们称它为‘命 运’,近代的人撇弃了这些迷离恍惚的观念,直截了当地 叫它为‘自然的法则’。” [2] 曹禺在1981年7月28日接受访谈时又提到:“我 在构思中,就有一种向往,不知是什么原因,交响乐总 是在耳边响着,它那种层层展开,反复重叠,螺旋上升, 不断深入升华的构架,似乎对我有一种莫名的吸引力,
写作思路:可以根据原著的主题思想以及主要内容进行阐述,中心要明确,语言要通顺连贯等等。
正文:
曹禺设置戏剧冲突的技巧是无与伦比的。两代人,分别来自两个对立的阶级,由于多次命运的巧合纠缠在了一起,复杂感情的纠葛使他们那本已伤痕累累的心雪上加霜,在命运的无情摆布和感情的残酷玩弄下,他们已无还击之力,死的死,疯的疯,逃的逃,两个家庭在一天之内毁于一旦。这就是封建家庭对人性的摧残。读完之后,莫说剧中人物,连我们都痛苦万分,彻底绝望了。
“雷雨”,这个名字取得太妙了。“雷雨”,贯穿于字里行间,贯穿于环境描写之中,贯穿于人物性格、人物感情之中,贯穿于故事情节之中,贯穿于结构形式之中。正如一些专家指出,《雷雨》故事情节的发展具有夏日雷雨的特征:开始时乌云密布,空气闷热难当,随后,空气的气氛渐趋紧张,时不时伴随电闪雷鸣,随后,大雨骤至,雷电轰鸣,整个宇宙都发怒了。
再看繁漪那充满愤怒与压抑,最终走向变态极端的感情,周萍那极度悔恨、惧怕与希望并存,罪恶感与歉然同在的感情,鲁侍萍那饱受折磨仍逃脱不了命运残忍玩弄的内心,哪一样不是“雷雨”特征的典型写照。对制度的批判,对罪恶的揭露,对人物的同情与无奈,爱恨交加的复杂感情,都化作了两个字:雷雨。
虽然四幕长剧的时间跨度仅仅是一天,但我却觉得像是过了一年还不止。一天之内,人物的感情发生如此大的变化,情节发生如此大的转折,实在叫人能以想象,但我们不得不相信它是真实的。人物之间的关系形成了一个错综复杂的矛盾网、仇恨网,作者正是通过把各种复杂的矛盾糅合在一起,从而表现作品的主题的。
周朴园被迫或自愿抛弃了已生下两个儿子的鲁侍萍,三十年后,周朴园偶遇鲁侍萍,矛盾一触即发。工人鲁大海为争取工人的权益与自己并不认识的亲生父亲发生矛盾,被自己同父同母的哥哥周萍痛打,周萍由于与自己的后妈繁漪发生了不自然的关系而悔恨不已,决定痛改前非,却摆脱不了失去精神依托的繁漪的纠缠、威胁,与此同时,周萍爱上了鲁侍萍的女儿——在周家当侍女的四凤,恰巧,繁漪的儿子周冲——一个善良、真诚的少年也对四凤情有独钟。
四凤面临母亲和周萍的抉择,周萍把人交给了四凤,却受到繁漪的牵制,周冲面临母亲和哥哥双方面的压力,这一切的一切交错在一起,终于在周朴园暴露身世之谜后酿成了惨剧。这惨剧是偶然的,太多的巧合,天命,但又是必然的,封建制度对人性的扭曲、摧残必定造成这悲惨的结局。作者的高超之处在于,他让矛盾相互交织,无处不在,让人分不清谁是谁,谁爱谁,谁恨谁,但一切又是那么的鲜明,让人的心都能感受到。
……繁漪是“雷雨”性格的人物,也是剧中人性扭曲的人物。封建制度对人性的摧残主要体现在繁漪身上。周冲在剧中是最无辜、最悲惨,也是最值得同情的人物。他年仅十七岁,天真烂漫,虽出生在阔家庭,但没有丝毫强权思想、等级观念,他追求平等,追求自由,待人真诚,对下人四凤真心相爱。
就是这样一个优秀的青年,在封建家庭复杂的矛盾冲突中白白地毁灭了。周冲的死是最不应该发生的,所以周冲的死是对腐朽的封建制度最有力的控诉。
1/48【题 名】繁漪命运简析【作 者】刘林娟 胡培雨【刊 名】内蒙古电大学刊.2007(8).-14-142/48【题 名】繁漪:《雷雨》中最具雷雨性格的人【作 者】张宝红[1] 李建平[2]【刊 名】山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7,12(5).-80-813/48【题 名】繁漪和七巧——两个现代文学女性形象的比较阅读【作 者】黄立华【刊 名】黄山学院学报.2007,9(2).-104-1084/48【题 名】周繁漪和古希腊美狄亚的性格悲剧【作 者】任秀荣【刊 名】运城学院学报.2007,25(1).-43-455/48【题 名】繁漪之“繁”怎么读?【作 者】陈鉴霖【刊 名】语文教学通讯:高中刊.2007(3).-35-356/48【题 名】漫谈《雷雨》中的繁漪【作 者】明宗云【刊 名】语文教学通讯:高中刊.2007(3).-36-367/48【题 名】《雷雨》中繁漪形象的女权主义解读【作 者】陈志鹏【刊 名】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4(1).-127-1288/48【题 名】囹圄中的“疯女人”——《雷雨》中繁漪形象再解读【作 者】王璐【刊 名】现代语文:上旬.文学研究.2006(11).-95-979/48【题 名】中国现代小说中知识女性悲剧命运的原因探析——以子君、繁漪、陈白露为例【作 者】吴明【刊 名】福建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6(4).-85-8710/48【题 名】论繁漪形象的悲剧审美意义【作 者】王凤仙【刊 名】四川戏剧.2006(6).-28-3011/48【题 名】安娜与繁漪悲剧成因管见【作 者】辛玲 李慧男【刊 名】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6).-127-12812/48【题 名】论繁漪的思想性格及其悲剧命运【作 者】刘湘娟【刊 名】新疆石油教育学院学报:教育社科综合版.2005,8(5).-105-10813/48【题 名】我眼中的蘩漪——析繁漪的悲剧形象【作 者】陶江【刊 名】贵州大学学报:艺术版.2006,20(2).-68-7014/48【题 名】本能与意志的徒然挣扎——谈《雷雨》中繁漪的悲剧命运【作 者】王丽娟[1,2]【刊 名】漯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5(2).-118-11915/48【题 名】高曼华:拥有幸福人生的魅力“繁漪”【作 者】陈怡倩【刊 名】歌剧.2006(5).-19-2116/48【题 名】《四世同堂》何来“繁漪”【作 者】立青【刊 名】咬文嚼字.2006(2).-11-1217/48【题 名】试论繁漪性格中的恶魔性因素【作 者】沈捷【刊 名】四川戏剧.2006(1).-35-3718/48【题 名】略谈部分现代文学作品中女名缺失现象【作 者】戚俊丽【刊 名】现代语文:理论研究.2005(12).-40-4019/48【题 名】繁漪悲剧命运简析【作 者】蔡雪岚【刊 名】鸡西大学学报:综合版.2005,5(5).-87-87,9420/48【题 名】略谈现代文学作品中女名的缺失现象【作 者】戚俊丽【刊 名】语文知识.2005(10).-8-821/48【题 名】“娜拉现象”与《雷雨》【作 者】张兰生【刊 名】河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5,10(4).-33-3622/48【题 名】被逼疯的知识女性——对《雷雨》的繁漪进行女性主义个案分析【作 者】庄园【刊 名】中文自学指导.2005(4).-76-7823/48【题 名】谈高中课本中的几个女性形象【作 者】夏蕾【刊 名】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05,25(1).-78-8024/48【题 名】屈从•抗争•悲剧——看《雷雨》中的繁漪【作 者】寇红【刊 名】戏剧丛刊.2004(5).-64-6425/48【题 名】论繁漪、陈白露、愫方的觉醒和反抗【作 者】李婷【刊 名】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3(3).-63-6626/48【题 名】三个女性的悲剧【作 者】彭琳娜【刊 名】读写月报:高中版.2004(3).-38-3927/48【题 名】自我意识觉醒中的爱与恨——美狄亚与繁漪形象比较【作 者】黄水霞【刊 名】固原师专学报.2004,25(4).-32-3528/48【题 名】浅析安娜和繁漪的爱情悲剧【作 者】马丽霞【刊 名】青海师专学报.2004,24(4).-41-4229/48【题 名】寻找缺失的精神世界——以曹禺戏剧中几个女性的悲剧命运为例【作 者】程华【刊 名】商洛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4,18(2).-81-83,10730/48【题 名】从电视剧中繁漪的结局谈真善美的错位【作 者】惠转宁【刊 名】青海民族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30(2).-126-12831/48【题 名】在困境中追求 在黑暗中毁灭——繁漪与陈白露形象之比较【作 者】朱凤华【刊 名】柳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4(1).-67-7532/48【题 名】爱恨情仇玉石俱焚——繁漪形象之再解【作 者】王艳荣【刊 名】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6).-77-7933/48【题 名】从繁漪看《雷雨》的悲剧审美意蕴【作 者】张秀玲【刊 名】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24(3).-67-7034/48【题 名】牢笼中的困兽——试比较《悲悼》中的莱维妮娅和《雷雨》中的繁漪【作 者】郑萍【刊 名】四川戏剧.2002(1).-16-1835/48【题 名】美狄亚原型的现代演绎【作 者】黄岚【刊 名】云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19(2).-104-10736/48【题 名】掩盖家丑 弃卒保车--周朴园逼繁漪看病吃药的心理动因分析【作 者】李玉成【刊 名】邯郸师专学报.2002,12(2).-28-30,3337/48【题 名】现代女性自主意识的演变及其审美特征【作 者】孙丽丽【刊 名】昭乌达蒙族师专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23(2).-17-2038/48【题 名】叛逆女性的性格悲剧-《雷雨》中繁漪形象的深度阐释【作 者】杨立民【刊 名】江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2,21(3).-40-4439/48【题 名】世界文苑中的一对奇葩——安娜与繁漪比较谈【作 者】文广会【刊 名】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11(2).-68-7140/48【题 名】人间天上泪难收——我对饰演歌剧《雷雨》主角繁漪的体验【作 者】张莉【刊 名】音乐探索.2001(4).-63-6541/48【题 名】歌剧《雷雨》简介【作 者】无【刊 名】歌剧艺术研究.2001(2).-2-242/48【题 名】曹禺【作 者】姚玉亮【刊 名】中文自修:中学.2001(5).-11-1143/48【题 名】“雷雨式人物”面面观-繁漪悲剧性格新探【作 者】蒋清凤【刊 名】湖南教育学院学报.2001,19(3).-69-7244/48【题 名】女性自我意识的觉醒-安娜与敏漪之比较【作 者】范丽娟【刊 名】武警工程学院学报.2001,17(5).-79-8045/48【题 名】繁漪与安娜•卡列尼娜——两个追求个性解放的形象之比较【作 者】白宝珠【刊 名】北京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1(1).-30-3346/48【题 名】牢笼中的困兽--试比较《悲悼》中的莱维妮娅和《雷雨》中的繁漪【作 者】郑萍【刊 名】哈尔滨学院学报.2001,22(4).-33-3647/48【题 名】人有病,天知否?——从《雷雨》中的繁漪是否有病谈起【作 者】张晓玲 何思玉【刊 名】四川戏剧.2001(5).-19-2148/48【题 名】关于曹禺《雷雨》的断章【作 者】张晓东【刊 名】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2).-29-31
参考文献: 〔1〕曹禺谈雷雨[J].人民戏剧,1979,(3). 〔2〕[13]曹禺<编剧术>[A].战时戏剧讲座[C].重庆:正中书店,1940. 〔7〕刘正强.曹禺的世界观和创作方法[J].处女地,1958,(6). 〔9〕曹禺.雷雨[M].上海:文化生活出版社,1936. 〔12〕张庚.悲剧的发展--评<雷雨>[J].光明,第1卷第1期. 〔17〕田本相.杰出的时代戏剧诗人[J].剧本,1990,(9). [参考文献] 1、《雷雨·序》,人民文学出版社2004年3月北京第1版。51 -5[1]曹禺. 《雷雨》序[A]. 曹禺全集:1卷[C]. 石家庄:花山文艺出版社,1996. 1免费论文网-网-欢迎您 2、田本相《曹禺传》,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1988年8月第1版。51-51免费论文网-网-欢迎您 3、《中国现代文学史》,武汉大学出版社。51-51免费论文网-网-欢迎您 4、《曹禺选集》,人民文学出版社2004年3月北京第1版。51-51免费论文网-网-欢迎您 5、《中国现当代文学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雷雨”过后的思考——《雷雨》教学日志终于要上《雷雨》这一课了,心中莫名的兴奋,究其原因,还是要说说一次难忘的“追星”经历。听说北京人艺重排的明星版〈雷雨〉在广州友谊剧院隆重上演,且不说对曹禺先生仰慕已久,就说演员阵容里有我喜爱的明星(蒲存昕、潘红、雷恪生等),就让我们几个语文组同仁过了一把“追星瘾”, 至今还保存着偶像的签名。激烈的矛盾冲突,淋漓尽致的表演,富丽堂皇的舞台布景,在我们心中掀起不小的波澜,甚至激发起我们演绎“外校版”《雷雨》的热情, 所以,当我翻开课文,美好回忆涌上心头,怎能让我不爱她呢?但是,作为一篇高中课文,怎样处理教材才能让学生了解戏剧并能体味戏剧艺术独特魅力呢?怎样将老师的审美愉悦传达并感染学生呢?那就要从教材说起了,戏剧是一种综合性的舞台艺术,它借助文学、音乐、舞蹈、美术等艺术手段塑造舞台艺术形象,从而揭示社会矛盾,反映现实生活。《雷雨》一经问世,就以其激烈尖锐的矛盾冲突、精彩纷呈的戏剧语言和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饮誉文坛。话剧《雷雨》上演数十年,经久不衰,成为中国当代话剧舞台乃至文坛的经典之作。《雷雨》写了周、鲁两家之间的恩怨情仇和阶级对立,塑造了许多栩栩如生、生动鲜活的人物形象,这些人物形象是在不断变化发展的矛盾冲突中逐渐被推至读者面前的。 语言是构成剧本的基础。剧作家通过人物语言来展开矛盾冲突,塑造人物形象,揭示戏剧主题。《雷雨》中每个人物的语言各有特色,周朴园的盛气凌人、鲁侍萍的抑郁平缓,鲁大海的直截了当都真实而形象地反映了人物的出身、地位、经历和个性。《雷雨》中看起来直白明了的人物对话,其实隐含着丰富的潜台词,有许多弦外之音、言外之意,它充分揭示了人物的心理活动和内心世界。鉴于此,我把教学设计定位为“五个入手”。第一 从内容入手,把握戏剧艺术的体裁特色。爱,是人类永恒的主题,从《诗经》中的《关雎》《氓》《静女》到汉乐府《孔雀东南飞》,从宋元话本《杜十娘怒沉百宝箱》到文学高峰《红楼梦》,以“爱情”为内容主线,指导学生对同一题材内容不同文学形式的作品进行分析鉴赏,引发学生对戏剧文本的兴趣,认识理解不同文学样式的特点。这种鉴赏比较,也更能强化学生对戏剧艺术体裁特色的认识。第二 从语言入手,理解人物鲜明的性格特色老舍说::“对话是人物性格最有力的说明书。”对于《雷雨》这篇课文,我重点想评析人物语言中蕴含的潜台词。比如,周朴园听出侍萍的无锡口音后,便想起往事,称当时的侍萍为“梅小姐”,说她“很贤惠,也很规矩”。已知实情的侍萍听到他的谎言,想起自己的遭遇,满怀悲愤,于是语带嘲讽而又意味深长地反复说:“她不是小姐,她也不贤惠,并且听说是不大规矩的”,表现了她痛苦的内心和对周朴园的不满。文中,这些例子举不胜举。那么,如何体味呢?什么样的方式效果最佳呢?我想,结合所带班级活跃热情的特点,我们组织学生分组表演,这种表演可以在课堂上进行,也可以“戏剧节”的形式呈现;可以表演课文“节选”部分,也可以表演“节选”以外的部分,或者对“节选”部分进行再“节选”表演。 我相信,这种活动将大大激发学生探究的热情,给他们的高中生活留下更多美丽的记忆。第三 从冲突入手,认识戏剧揭示的社会背景。从某种意义上说,“戏”就是矛盾冲突,没有了“冲突”就没有戏剧,而戏剧的主题思想正潜藏在矛盾冲突的背后。引导学生认识“冲突”,分析“冲突”,从纷繁复杂的矛盾冲突中理请思路,找到主要矛盾,才能帮助学生认识戏剧所反映的时代背景,进而把握戏剧的主题。例如,在《雷雨》中,周、鲁两家由于情感矛盾、血缘纠葛和命运变故造成了诸多错综复杂的矛盾冲突,在这些矛盾冲突中,什么才是主要矛盾呢?什么才是促使人物命运形成的根本原因呢?我想,如果善于找课文中的切入点,引导学生展开讨论,那么对主题的认识就很清楚了。第四 从“经典”入手 ,回视“经典”的“省世”价值。我们知道,真正的“经典”的价值,在于“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在于它给世世代代的读者以常读常新的启迪和教益。所谓“回视”,即站在“当代”的“视点”,用今天的眼光,历史地发掘经典作品所蕴涵的“省世”价值,引导学生认识作品对我们今天的人生所具有的指导意义。比如,我可以设计这些问题:当年的周朴园对侍萍的行为是“玩弄”还是“爱情”?当年的侍萍是否可以避免后来的悲剧呢?我们的时代是否还有“侍萍式”的悲剧呢?我想,可以采用分组讨论、小组代表发言、自由发言漫谈式交流等方法,如有时间,甚至还可以联系当今时代女性人格与事业的独立对于爱情自由和掌握爱情命运意义等社会实际组织一次辩论赛,加深学生对课文“经典”的认识。第五 从节选入手,增强学生阅读理解的主动性。课文所选仅是全剧的第二幕,这种“拦腰截断”式的选编给学生的阅读理解带来了一定的障碍,为了扫除这种障碍,我想让学生提前阅读全剧,甚至观看话剧,让学生完整地把握戏剧情节和人物性格发展的过程。通过我的引导和帮助,如果学生能体会到戏剧语言的艺术美感,开始领悟到戏剧作品的文化品位,那我们就足以为我们的努力而感到骄傲和幸福了。3月21日俗话说“ 丑媳妇总要见公婆”,想法虽多,但是,能否落实,能否取得效果,着实让人担忧。3月23日今天,终于可以静下心来,整理思路,记录我的这一课。平淡的略去吧,让我记住短短的课堂时间却不断涌现出来的精彩的瞬间,让我再一次惊叹于我的学生。我要求学生阅读原著后,找出自己有兴趣深入、并需要解决的一个问题,具体明确地把问题描述出来,以便研读资料时有的放矢,有所侧重。我开始以为“学生云者”,他们能提出什么有意义的问题呢,没想到他们却给我带来意外的惊喜。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些问题吧。1 曹禺是如何创作《雷雨》的?他自己对《雷雨》有怎样的评价?2 周朴园是一个怎样的人?他与鲁侍萍、繁漪、与三个儿子之间的难于调和的矛盾在哪里?作品在各种矛盾纠葛中揭示了他怎样的形象特征?3 繁漪“古怪”在哪里?“雷雨”在哪里?她与周朴园有怎样的矛盾?我们怎样看待她与周萍之间的感情纠葛?又怎样看待她的乖戾与叛逆?4 你对周萍这个角色怎么评价?你怎么看待他与繁漪、与四风的感情纠葛?5 鲁大海、鲁贵、四凤、鲁侍萍属于一个阶层的人物,他们的性格各有什么不同?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现实?说说剧本中鲁大海这个角色存在的意义。6 为什么周冲最后会成为悲剧的牺牲品?促成他毁灭的因素有哪些?你怎么评价他?7 在你看来,《雷雨》究竟是爱情悲剧、命运悲剧还是时代悲剧?…………… (其他问题略去)这些问题无论从角度,还是深度都已超过我的想象,也都已超过高二年级学生的思维水平,当然,不能否认的是这其中肯定有抄袭的现象,但是,学生他愿意去追寻、去思考,最少说明他们也开始关注这些内容,难道不可喜么?所以,这节课我始终采用以“问题教学”为主线的教学形式,通过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能力,同时也提高了课堂效率。很可惜,时间有限,第二节课我只能分析节选部分中周朴园和鲁侍萍两个人物的性格特点,于是我把学生预习提出的问题进行筛选归类,筛选出对理解文本最有价值的主要问题,再让这些问题回到学生当中,引导学生去探讨,这些问题解决了,其它枝节问题就迎刃而解了。在讨论周朴园性格的特点时,我把问题只归纳为1 周朴园是否真的怀念鲁侍萍?2 如果说周朴园真的爱侍萍的话,为什么当鲁侍萍站在周朴园的面前时,周又为什么会厉声指责,接着又用金钱兑现来打发鲁侍萍?前后是不是有些矛盾?问题一抛出,立刻激起千层浪,有学生认为,他是资产阶级一分子,在他的人生观里,矿业、家庭、女人都是他的资产,他具有生杀予夺的权利,他是剧中的中心人物,虽然耀眼但却令人讨厌。他自私冷酷,是个十足的流氓。也有学生认为,在当时环境下,他必须这样做,是值得同情的,不能为了强调阶级性,而忽略他的人性。双方各执一词,忽然间,我觉得周朴园是怎样的一个人不再重要,学生学会分析问题并且能够清晰地阐述自己的见解,这是最可贵的。曹禺老先生说过 “我用一种悲悯的心情来写剧中人物的争执,我诚恳地祈望着看戏的人们也能以一种悲悯的眼光来俯视这群地上的人们。” 所以,在解读人物的时候,我鼓励和要求学生尽量多角度、多方位,以自己的观点解读人物、读出自己。可惜,由于懒惰未能及时将学生精彩观点记下,成为永久的遗憾,至今未能释怀。3月24日谈到我们班举行的戏剧表演活动。我不得不表表我们班的***同学,这是一个热爱文学的学生,一个颇富表演天才的学生。班内戏剧表演时,她演的是四凤,我对她的表演评价是大胆投入、感情充沛,当她大声哭着(我观察她是真的哭了) 喊出“妈”时,全班顿时一片寂静,连刚才还在取笑她的男同学也静默无声,说实话,我真的很佩服我的学生,她能够根据角色,尽情宣泄自己的感情,我反省,如果让我来给学生做示范,我会这样么?不会,如今的我也许会有很多顾虑,不能象她那样洒脱,尽管她的表演有些过火。事后,当着我的学生我说出了自己的的感受,我鼓励周卓平朝着这个方向去努力,一定会有收获,当时,我看到她眼中的光芒!恰逢高二年级参加“戏剧节”表演的节目是《雷雨》,我们在全年级挑选演员,我推荐了她,但是,她参加“四凤”竞选没有成功,我不忍心看着这样一个热爱表演的学生失去一个大好机会,于是,根据她的表演特点,我为她选择了《阮玲玉》剧本,她在其中扮演一个“疯女人” 。结果,她成功了!那天晚上,她光彩照人,表演到位,她成了焦点,被评为“最佳女配角”,下面是她的一篇“演后感”——《比烟花寂寞》演完“阮玲玉之死”,才深深怀念戏里戏外的一点一滴,我把它们写在花瓣般的年月上,让它们飘散于诗般的风中,以纪念这段如歌的日子。就我个人来说,心里面很吝啬表情,哪怕只是眉目一动,嘴角一触。当独自一个人时,我面无丝毫的样子是冷酷到极端,所以父母一直不信我会演戏。周围的同学习惯于我一天也不说一句话的沉静,所以对我演出时的风格会很吃惊。与我一起演戏的人会知道我演戏很速战速决,若要把整晚时间消耗掉,我便会发呆、忘词、走错步等诸多不妥。所以排练的时候我会常迟到、逃练等,心中觉得排戏只需三次,第一次理论去分析人物所处的背景、身份,曾有过的经历,从而推断出她在什么情况下会想到什么,做些什么。第二次实践地想所扮演的人所想,从眼、眉、笑到举手投足的动作,下场的姿势,哪怕只是微煞眉头,双眼呈混沌状,这些特细腻的表情一定做到位。第三次从舞台效果去分析所站位置,人物行动,及从内心分析如何代入自己,而我唯一独特的地方只是任何人都永不知道我在最终演出时会做些什么,说些什么。在《阮》剧中,我被安排从头到尾拿着个玻璃酒杯,然而当晚表演时,我拿的酒杯突然变成了扇子,然后加进了许多动作,这都是排练时一直没有的。若只局限于我规范地去演,我便失去了所有的热情。别人说我在场上的心情会很兴奋,我承认,因为我会在场上即兴想到许多点子,会带给人很难预料的结果。我亦会看与我做对手戏的人会否很急中生智,若是的,我会很肆无忌惮地加一些问句,然后她又好巧妙地回答,弄得指导老师很迷惑,我们在台上背着观众偷笑。但对于这出戏的成功,我自认为是没有一点儿功劳。我,只是没有犯一些低级错误。我心中充满感激,感激小瑶老师的指导,她绝对是一位出色的导演。演完之后,我拉着庞大的裙罩,独自走回宿舍。一路上什么人也没有,再想着刚才灯光闪烁,人头拥挤,便觉得很空虚,然后身心疲倦地睡下。盼望着明天醒来时,别人像以往一样不知道我,我如平时一般沉默,很安静地做事。想学演戏的人常对着墙动情地说上些话,而我只需要一份更真实的自我,更真挚的感觉。读了她的文章,我感触颇深,古人说:“玉不琢,不成器。”学生就好比一块璞玉,多么需要我们打琢啊!的确,通过这次活动,周卓平的艺术感悟提高了,文学修养增强了,更关键是在排练中她懂得了合作、学会了感激,还有什么比这更让人开心呢?3月25日 …《雷雨》这一课终于上完了,可是,在我的心中却遭受了一场大的“雷雨”袭击,自从教学以来,我一直喜欢思考,什么才是一节好课,在这节课中,我的设想都实现了么?想象中的教学效果都达到么?我不知道,我只知道每节课下来之后,感受是不一样的,情绪或高昂,为学生新发现、新见解高兴,有时又因学生启而不发或气氛沉闷而无奈,这其中有学生的因素,更有我的因素。经典文章如果被我们老师讲的不经典,多么滑稽啊!《雷雨》一课的学习,虽然自我构想不错,但是,在具体实践过程中却发现很多问题,比如,能够体现出体会戏剧语言潜台词的对话,文中俯拾皆是,我按课文顺序逐一点评,生怕漏一个知识点,但是,这些精彩片段在文中相隔较远,所以,造成了上课如叙流水帐,脉络不明,课上得凌乱。但如果精选片段来讲,那又有很多知识点遗漏,似乎也不解气,所以,我常想,戏剧单元该如何上呢?是否每一篇都如此精挑细讲呢?学生对戏剧体裁有没有一个整体认识呢?再加上我们的课时实在有限,该如何来进行戏剧单元的教学呢?鉴于此,我想是否能来一个“戏剧单元综合性活动教学法”呢?整体思路是采用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特长,以小组为单位选择自己喜爱的文学作品改编为戏剧进行表演,学以致用,将知识转化为能力。通过“我编、我演、我评、我感“活动,发挥学生的形象里力和创造力,使学生的才华得以展示,能力得以提升。具体操作程序如下:(一) 学生自主阅读1 学生阅读课文老师设计自主阅读提纲,学生阅读整个单元的文章,并用书面形式回答提纲中的问题。2 学生查阅资料老师提供网址、资料,学生利用网络资源学习戏剧有关的基本常识,了解本单元剧本的作者及创作背景、相关剧情,学习编写剧本和表演、鉴赏戏剧的知识。(二) 教师专题指导(以大课形式进行)通过老师的专题讲座,让学生从整体上感受戏剧的有关常识,另观看话剧《雷雨》,培养学生对戏剧的鉴赏、表演和评价能力。(三) 小组合作探究,编写或创作剧本可供选篇目《药》《守财奴》《套中人》《杜十娘怒沉百宝箱》等(四) 成果展示及评价每班各选出一个优秀的成果进行全年级展示。评审团进行评价,颁发奖品。这个设想耗时长,费精力,老师要付出大量的劳动,但我想这也许是最好的学习方法之一,毕竟它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从而真正意义上贯彻了新课标的精神。后记: 人们常常用“教书匠”来形容老师,一个“匠”字是多么可怕!的确,时间长了,我们的教学也形成了自己的模式,或许还取得一点点成绩,但是,我们忽视了教学是一门艺术,需要常教常新,今天,当我进行叙事研究时,才发现老师每天的生活都跟一个个精彩的、具有鲜活的生命色彩教育教学故事联系在一起,这些故事既是教育生活的一部分,也是教育叙事很好的素材。我试图通过这次回顾反思,使自己多一点教学经验的积淀,多一些对教育的理解,使我的教学多点艺术,多点实力。如果我的这点不成文的东西能给大家带来点感悟,我就很知足了。
参考文献: 〔1〕曹禺谈雷雨[J].人民戏剧,1979,(3). 〔2〕[13]曹禺<编剧术>[A].战时戏剧讲座[C].重庆:正中书店,1940. 〔7〕刘正强.曹禺的世界观和创作方法[J].处女地,1958,(6). 〔9〕曹禺.雷雨[M].上海:文化生活出版社,1936. 〔12〕张庚.悲剧的发展--评<雷雨>[J].光明,第1卷第1期. 〔17〕田本相.杰出的时代戏剧诗人[J].剧本,1990,(9). [参考文献] 1、《雷雨·序》,人民文学出版社2004年3月北京第1版。51 -5[1]曹禺. 《雷雨》序[A]. 曹禺全集:1卷[C]. 石家庄:花山文艺出版社,1996. 1免费论文网-网-欢迎您 2、田本相《曹禺传》,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1988年8月第1版。51-51免费论文网-网-欢迎您 3、《中国现代文学史》,武汉大学出版社。51-51免费论文网-网-欢迎您 4、《曹禺选集》,人民文学出版社2004年3月北京第1版。51-51免费论文网-网-欢迎您 5、《中国现当代文学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写作思路:可以根据原著的主题思想以及主要内容进行阐述,中心要明确,语言要通顺连贯等等。
正文:
曹禺设置戏剧冲突的技巧是无与伦比的。两代人,分别来自两个对立的阶级,由于多次命运的巧合纠缠在了一起,复杂感情的纠葛使他们那本已伤痕累累的心雪上加霜,在命运的无情摆布和感情的残酷玩弄下,他们已无还击之力,死的死,疯的疯,逃的逃,两个家庭在一天之内毁于一旦。这就是封建家庭对人性的摧残。读完之后,莫说剧中人物,连我们都痛苦万分,彻底绝望了。
“雷雨”,这个名字取得太妙了。“雷雨”,贯穿于字里行间,贯穿于环境描写之中,贯穿于人物性格、人物感情之中,贯穿于故事情节之中,贯穿于结构形式之中。正如一些专家指出,《雷雨》故事情节的发展具有夏日雷雨的特征:开始时乌云密布,空气闷热难当,随后,空气的气氛渐趋紧张,时不时伴随电闪雷鸣,随后,大雨骤至,雷电轰鸣,整个宇宙都发怒了。
再看繁漪那充满愤怒与压抑,最终走向变态极端的感情,周萍那极度悔恨、惧怕与希望并存,罪恶感与歉然同在的感情,鲁侍萍那饱受折磨仍逃脱不了命运残忍玩弄的内心,哪一样不是“雷雨”特征的典型写照。对制度的批判,对罪恶的揭露,对人物的同情与无奈,爱恨交加的复杂感情,都化作了两个字:雷雨。
虽然四幕长剧的时间跨度仅仅是一天,但我却觉得像是过了一年还不止。一天之内,人物的感情发生如此大的变化,情节发生如此大的转折,实在叫人能以想象,但我们不得不相信它是真实的。人物之间的关系形成了一个错综复杂的矛盾网、仇恨网,作者正是通过把各种复杂的矛盾糅合在一起,从而表现作品的主题的。
周朴园被迫或自愿抛弃了已生下两个儿子的鲁侍萍,三十年后,周朴园偶遇鲁侍萍,矛盾一触即发。工人鲁大海为争取工人的权益与自己并不认识的亲生父亲发生矛盾,被自己同父同母的哥哥周萍痛打,周萍由于与自己的后妈繁漪发生了不自然的关系而悔恨不已,决定痛改前非,却摆脱不了失去精神依托的繁漪的纠缠、威胁,与此同时,周萍爱上了鲁侍萍的女儿——在周家当侍女的四凤,恰巧,繁漪的儿子周冲——一个善良、真诚的少年也对四凤情有独钟。
四凤面临母亲和周萍的抉择,周萍把人交给了四凤,却受到繁漪的牵制,周冲面临母亲和哥哥双方面的压力,这一切的一切交错在一起,终于在周朴园暴露身世之谜后酿成了惨剧。这惨剧是偶然的,太多的巧合,天命,但又是必然的,封建制度对人性的扭曲、摧残必定造成这悲惨的结局。作者的高超之处在于,他让矛盾相互交织,无处不在,让人分不清谁是谁,谁爱谁,谁恨谁,但一切又是那么的鲜明,让人的心都能感受到。
……繁漪是“雷雨”性格的人物,也是剧中人性扭曲的人物。封建制度对人性的摧残主要体现在繁漪身上。周冲在剧中是最无辜、最悲惨,也是最值得同情的人物。他年仅十七岁,天真烂漫,虽出生在阔家庭,但没有丝毫强权思想、等级观念,他追求平等,追求自由,待人真诚,对下人四凤真心相爱。
就是这样一个优秀的青年,在封建家庭复杂的矛盾冲突中白白地毁灭了。周冲的死是最不应该发生的,所以周冲的死是对腐朽的封建制度最有力的控诉。
“雷雨”过后的思考——《雷雨》教学日志终于要上《雷雨》这一课了,心中莫名的兴奋,究其原因,还是要说说一次难忘的“追星”经历。听说北京人艺重排的明星版〈雷雨〉在广州友谊剧院隆重上演,且不说对曹禺先生仰慕已久,就说演员阵容里有我喜爱的明星(蒲存昕、潘红、雷恪生等),就让我们几个语文组同仁过了一把“追星瘾”, 至今还保存着偶像的签名。激烈的矛盾冲突,淋漓尽致的表演,富丽堂皇的舞台布景,在我们心中掀起不小的波澜,甚至激发起我们演绎“外校版”《雷雨》的热情, 所以,当我翻开课文,美好回忆涌上心头,怎能让我不爱她呢?但是,作为一篇高中课文,怎样处理教材才能让学生了解戏剧并能体味戏剧艺术独特魅力呢?怎样将老师的审美愉悦传达并感染学生呢?那就要从教材说起了,戏剧是一种综合性的舞台艺术,它借助文学、音乐、舞蹈、美术等艺术手段塑造舞台艺术形象,从而揭示社会矛盾,反映现实生活。《雷雨》一经问世,就以其激烈尖锐的矛盾冲突、精彩纷呈的戏剧语言和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饮誉文坛。话剧《雷雨》上演数十年,经久不衰,成为中国当代话剧舞台乃至文坛的经典之作。《雷雨》写了周、鲁两家之间的恩怨情仇和阶级对立,塑造了许多栩栩如生、生动鲜活的人物形象,这些人物形象是在不断变化发展的矛盾冲突中逐渐被推至读者面前的。 语言是构成剧本的基础。剧作家通过人物语言来展开矛盾冲突,塑造人物形象,揭示戏剧主题。《雷雨》中每个人物的语言各有特色,周朴园的盛气凌人、鲁侍萍的抑郁平缓,鲁大海的直截了当都真实而形象地反映了人物的出身、地位、经历和个性。《雷雨》中看起来直白明了的人物对话,其实隐含着丰富的潜台词,有许多弦外之音、言外之意,它充分揭示了人物的心理活动和内心世界。鉴于此,我把教学设计定位为“五个入手”。第一 从内容入手,把握戏剧艺术的体裁特色。爱,是人类永恒的主题,从《诗经》中的《关雎》《氓》《静女》到汉乐府《孔雀东南飞》,从宋元话本《杜十娘怒沉百宝箱》到文学高峰《红楼梦》,以“爱情”为内容主线,指导学生对同一题材内容不同文学形式的作品进行分析鉴赏,引发学生对戏剧文本的兴趣,认识理解不同文学样式的特点。这种鉴赏比较,也更能强化学生对戏剧艺术体裁特色的认识。第二 从语言入手,理解人物鲜明的性格特色老舍说::“对话是人物性格最有力的说明书。”对于《雷雨》这篇课文,我重点想评析人物语言中蕴含的潜台词。比如,周朴园听出侍萍的无锡口音后,便想起往事,称当时的侍萍为“梅小姐”,说她“很贤惠,也很规矩”。已知实情的侍萍听到他的谎言,想起自己的遭遇,满怀悲愤,于是语带嘲讽而又意味深长地反复说:“她不是小姐,她也不贤惠,并且听说是不大规矩的”,表现了她痛苦的内心和对周朴园的不满。文中,这些例子举不胜举。那么,如何体味呢?什么样的方式效果最佳呢?我想,结合所带班级活跃热情的特点,我们组织学生分组表演,这种表演可以在课堂上进行,也可以“戏剧节”的形式呈现;可以表演课文“节选”部分,也可以表演“节选”以外的部分,或者对“节选”部分进行再“节选”表演。 我相信,这种活动将大大激发学生探究的热情,给他们的高中生活留下更多美丽的记忆。第三 从冲突入手,认识戏剧揭示的社会背景。从某种意义上说,“戏”就是矛盾冲突,没有了“冲突”就没有戏剧,而戏剧的主题思想正潜藏在矛盾冲突的背后。引导学生认识“冲突”,分析“冲突”,从纷繁复杂的矛盾冲突中理请思路,找到主要矛盾,才能帮助学生认识戏剧所反映的时代背景,进而把握戏剧的主题。例如,在《雷雨》中,周、鲁两家由于情感矛盾、血缘纠葛和命运变故造成了诸多错综复杂的矛盾冲突,在这些矛盾冲突中,什么才是主要矛盾呢?什么才是促使人物命运形成的根本原因呢?我想,如果善于找课文中的切入点,引导学生展开讨论,那么对主题的认识就很清楚了。第四 从“经典”入手 ,回视“经典”的“省世”价值。我们知道,真正的“经典”的价值,在于“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在于它给世世代代的读者以常读常新的启迪和教益。所谓“回视”,即站在“当代”的“视点”,用今天的眼光,历史地发掘经典作品所蕴涵的“省世”价值,引导学生认识作品对我们今天的人生所具有的指导意义。比如,我可以设计这些问题:当年的周朴园对侍萍的行为是“玩弄”还是“爱情”?当年的侍萍是否可以避免后来的悲剧呢?我们的时代是否还有“侍萍式”的悲剧呢?我想,可以采用分组讨论、小组代表发言、自由发言漫谈式交流等方法,如有时间,甚至还可以联系当今时代女性人格与事业的独立对于爱情自由和掌握爱情命运意义等社会实际组织一次辩论赛,加深学生对课文“经典”的认识。第五 从节选入手,增强学生阅读理解的主动性。课文所选仅是全剧的第二幕,这种“拦腰截断”式的选编给学生的阅读理解带来了一定的障碍,为了扫除这种障碍,我想让学生提前阅读全剧,甚至观看话剧,让学生完整地把握戏剧情节和人物性格发展的过程。通过我的引导和帮助,如果学生能体会到戏剧语言的艺术美感,开始领悟到戏剧作品的文化品位,那我们就足以为我们的努力而感到骄傲和幸福了。3月21日俗话说“ 丑媳妇总要见公婆”,想法虽多,但是,能否落实,能否取得效果,着实让人担忧。3月23日今天,终于可以静下心来,整理思路,记录我的这一课。平淡的略去吧,让我记住短短的课堂时间却不断涌现出来的精彩的瞬间,让我再一次惊叹于我的学生。我要求学生阅读原著后,找出自己有兴趣深入、并需要解决的一个问题,具体明确地把问题描述出来,以便研读资料时有的放矢,有所侧重。我开始以为“学生云者”,他们能提出什么有意义的问题呢,没想到他们却给我带来意外的惊喜。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些问题吧。1 曹禺是如何创作《雷雨》的?他自己对《雷雨》有怎样的评价?2 周朴园是一个怎样的人?他与鲁侍萍、繁漪、与三个儿子之间的难于调和的矛盾在哪里?作品在各种矛盾纠葛中揭示了他怎样的形象特征?3 繁漪“古怪”在哪里?“雷雨”在哪里?她与周朴园有怎样的矛盾?我们怎样看待她与周萍之间的感情纠葛?又怎样看待她的乖戾与叛逆?4 你对周萍这个角色怎么评价?你怎么看待他与繁漪、与四风的感情纠葛?5 鲁大海、鲁贵、四凤、鲁侍萍属于一个阶层的人物,他们的性格各有什么不同?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现实?说说剧本中鲁大海这个角色存在的意义。6 为什么周冲最后会成为悲剧的牺牲品?促成他毁灭的因素有哪些?你怎么评价他?7 在你看来,《雷雨》究竟是爱情悲剧、命运悲剧还是时代悲剧?…………… (其他问题略去)这些问题无论从角度,还是深度都已超过我的想象,也都已超过高二年级学生的思维水平,当然,不能否认的是这其中肯定有抄袭的现象,但是,学生他愿意去追寻、去思考,最少说明他们也开始关注这些内容,难道不可喜么?所以,这节课我始终采用以“问题教学”为主线的教学形式,通过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能力,同时也提高了课堂效率。很可惜,时间有限,第二节课我只能分析节选部分中周朴园和鲁侍萍两个人物的性格特点,于是我把学生预习提出的问题进行筛选归类,筛选出对理解文本最有价值的主要问题,再让这些问题回到学生当中,引导学生去探讨,这些问题解决了,其它枝节问题就迎刃而解了。在讨论周朴园性格的特点时,我把问题只归纳为1 周朴园是否真的怀念鲁侍萍?2 如果说周朴园真的爱侍萍的话,为什么当鲁侍萍站在周朴园的面前时,周又为什么会厉声指责,接着又用金钱兑现来打发鲁侍萍?前后是不是有些矛盾?问题一抛出,立刻激起千层浪,有学生认为,他是资产阶级一分子,在他的人生观里,矿业、家庭、女人都是他的资产,他具有生杀予夺的权利,他是剧中的中心人物,虽然耀眼但却令人讨厌。他自私冷酷,是个十足的流氓。也有学生认为,在当时环境下,他必须这样做,是值得同情的,不能为了强调阶级性,而忽略他的人性。双方各执一词,忽然间,我觉得周朴园是怎样的一个人不再重要,学生学会分析问题并且能够清晰地阐述自己的见解,这是最可贵的。曹禺老先生说过 “我用一种悲悯的心情来写剧中人物的争执,我诚恳地祈望着看戏的人们也能以一种悲悯的眼光来俯视这群地上的人们。” 所以,在解读人物的时候,我鼓励和要求学生尽量多角度、多方位,以自己的观点解读人物、读出自己。可惜,由于懒惰未能及时将学生精彩观点记下,成为永久的遗憾,至今未能释怀。3月24日谈到我们班举行的戏剧表演活动。我不得不表表我们班的***同学,这是一个热爱文学的学生,一个颇富表演天才的学生。班内戏剧表演时,她演的是四凤,我对她的表演评价是大胆投入、感情充沛,当她大声哭着(我观察她是真的哭了) 喊出“妈”时,全班顿时一片寂静,连刚才还在取笑她的男同学也静默无声,说实话,我真的很佩服我的学生,她能够根据角色,尽情宣泄自己的感情,我反省,如果让我来给学生做示范,我会这样么?不会,如今的我也许会有很多顾虑,不能象她那样洒脱,尽管她的表演有些过火。事后,当着我的学生我说出了自己的的感受,我鼓励周卓平朝着这个方向去努力,一定会有收获,当时,我看到她眼中的光芒!恰逢高二年级参加“戏剧节”表演的节目是《雷雨》,我们在全年级挑选演员,我推荐了她,但是,她参加“四凤”竞选没有成功,我不忍心看着这样一个热爱表演的学生失去一个大好机会,于是,根据她的表演特点,我为她选择了《阮玲玉》剧本,她在其中扮演一个“疯女人” 。结果,她成功了!那天晚上,她光彩照人,表演到位,她成了焦点,被评为“最佳女配角”,下面是她的一篇“演后感”——《比烟花寂寞》演完“阮玲玉之死”,才深深怀念戏里戏外的一点一滴,我把它们写在花瓣般的年月上,让它们飘散于诗般的风中,以纪念这段如歌的日子。就我个人来说,心里面很吝啬表情,哪怕只是眉目一动,嘴角一触。当独自一个人时,我面无丝毫的样子是冷酷到极端,所以父母一直不信我会演戏。周围的同学习惯于我一天也不说一句话的沉静,所以对我演出时的风格会很吃惊。与我一起演戏的人会知道我演戏很速战速决,若要把整晚时间消耗掉,我便会发呆、忘词、走错步等诸多不妥。所以排练的时候我会常迟到、逃练等,心中觉得排戏只需三次,第一次理论去分析人物所处的背景、身份,曾有过的经历,从而推断出她在什么情况下会想到什么,做些什么。第二次实践地想所扮演的人所想,从眼、眉、笑到举手投足的动作,下场的姿势,哪怕只是微煞眉头,双眼呈混沌状,这些特细腻的表情一定做到位。第三次从舞台效果去分析所站位置,人物行动,及从内心分析如何代入自己,而我唯一独特的地方只是任何人都永不知道我在最终演出时会做些什么,说些什么。在《阮》剧中,我被安排从头到尾拿着个玻璃酒杯,然而当晚表演时,我拿的酒杯突然变成了扇子,然后加进了许多动作,这都是排练时一直没有的。若只局限于我规范地去演,我便失去了所有的热情。别人说我在场上的心情会很兴奋,我承认,因为我会在场上即兴想到许多点子,会带给人很难预料的结果。我亦会看与我做对手戏的人会否很急中生智,若是的,我会很肆无忌惮地加一些问句,然后她又好巧妙地回答,弄得指导老师很迷惑,我们在台上背着观众偷笑。但对于这出戏的成功,我自认为是没有一点儿功劳。我,只是没有犯一些低级错误。我心中充满感激,感激小瑶老师的指导,她绝对是一位出色的导演。演完之后,我拉着庞大的裙罩,独自走回宿舍。一路上什么人也没有,再想着刚才灯光闪烁,人头拥挤,便觉得很空虚,然后身心疲倦地睡下。盼望着明天醒来时,别人像以往一样不知道我,我如平时一般沉默,很安静地做事。想学演戏的人常对着墙动情地说上些话,而我只需要一份更真实的自我,更真挚的感觉。读了她的文章,我感触颇深,古人说:“玉不琢,不成器。”学生就好比一块璞玉,多么需要我们打琢啊!的确,通过这次活动,周卓平的艺术感悟提高了,文学修养增强了,更关键是在排练中她懂得了合作、学会了感激,还有什么比这更让人开心呢?3月25日 …《雷雨》这一课终于上完了,可是,在我的心中却遭受了一场大的“雷雨”袭击,自从教学以来,我一直喜欢思考,什么才是一节好课,在这节课中,我的设想都实现了么?想象中的教学效果都达到么?我不知道,我只知道每节课下来之后,感受是不一样的,情绪或高昂,为学生新发现、新见解高兴,有时又因学生启而不发或气氛沉闷而无奈,这其中有学生的因素,更有我的因素。经典文章如果被我们老师讲的不经典,多么滑稽啊!《雷雨》一课的学习,虽然自我构想不错,但是,在具体实践过程中却发现很多问题,比如,能够体现出体会戏剧语言潜台词的对话,文中俯拾皆是,我按课文顺序逐一点评,生怕漏一个知识点,但是,这些精彩片段在文中相隔较远,所以,造成了上课如叙流水帐,脉络不明,课上得凌乱。但如果精选片段来讲,那又有很多知识点遗漏,似乎也不解气,所以,我常想,戏剧单元该如何上呢?是否每一篇都如此精挑细讲呢?学生对戏剧体裁有没有一个整体认识呢?再加上我们的课时实在有限,该如何来进行戏剧单元的教学呢?鉴于此,我想是否能来一个“戏剧单元综合性活动教学法”呢?整体思路是采用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特长,以小组为单位选择自己喜爱的文学作品改编为戏剧进行表演,学以致用,将知识转化为能力。通过“我编、我演、我评、我感“活动,发挥学生的形象里力和创造力,使学生的才华得以展示,能力得以提升。具体操作程序如下:(一) 学生自主阅读1 学生阅读课文老师设计自主阅读提纲,学生阅读整个单元的文章,并用书面形式回答提纲中的问题。2 学生查阅资料老师提供网址、资料,学生利用网络资源学习戏剧有关的基本常识,了解本单元剧本的作者及创作背景、相关剧情,学习编写剧本和表演、鉴赏戏剧的知识。(二) 教师专题指导(以大课形式进行)通过老师的专题讲座,让学生从整体上感受戏剧的有关常识,另观看话剧《雷雨》,培养学生对戏剧的鉴赏、表演和评价能力。(三) 小组合作探究,编写或创作剧本可供选篇目《药》《守财奴》《套中人》《杜十娘怒沉百宝箱》等(四) 成果展示及评价每班各选出一个优秀的成果进行全年级展示。评审团进行评价,颁发奖品。这个设想耗时长,费精力,老师要付出大量的劳动,但我想这也许是最好的学习方法之一,毕竟它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从而真正意义上贯彻了新课标的精神。后记: 人们常常用“教书匠”来形容老师,一个“匠”字是多么可怕!的确,时间长了,我们的教学也形成了自己的模式,或许还取得一点点成绩,但是,我们忽视了教学是一门艺术,需要常教常新,今天,当我进行叙事研究时,才发现老师每天的生活都跟一个个精彩的、具有鲜活的生命色彩教育教学故事联系在一起,这些故事既是教育生活的一部分,也是教育叙事很好的素材。我试图通过这次回顾反思,使自己多一点教学经验的积淀,多一些对教育的理解,使我的教学多点艺术,多点实力。如果我的这点不成文的东西能给大家带来点感悟,我就很知足了。
命运的悲剧和社会的悲剧 ——《雷雨》的悲剧性分析 摘要:过去评论界和多数读者都把《雷雨》归为社会悲剧一类,归结于周朴园这类资本家对鲁侍萍这类下层 人物的始乱终弃;从而把批判的矛头指向社会的不平等,而忽略了曹禺一直想显示的另一层意义的悲剧——命运的 悲剧。本文就命运的悲剧和社会的悲剧,尤其是从命运的悲剧的角度谈谈《雷雨》的悲剧性。 关键词:戏剧;命运的悲剧;社会的悲剧 悲剧就是将人生的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 ——鲁迅 [1] 每次读《雷雨》,都不免要扼腕叹息一番,这样一 个个鲜活的生命,一个个血肉丰满的形象,无论可憎或 可叹,都无一例外地走向了毁灭,这究竟是谁的罪过? 是黑暗的社会现实,还是人类无法逃脱的命运? 曹禺是现代杰出的现实主义剧作家,《雷雨》虽然 是曹禺的处女作,却一鸣惊人,一发表便震动了当时的 文坛,成为中国话剧的顶峰之作,由此奠定了曹禺在中国 话剧史上不可替代的地位。这当然是和曹禺丰富的人生 体验和深厚的艺术戏剧修养分不开的,曹禺出生于天津 一个没落的官僚家庭,父亲是一个留过学的旧官僚,他 的家庭和《雷雨》中的周家有点相像,曹禺出生三天母 亲就病死了,母爱的缺乏使他在沉闷阴冷的家庭里更感 孤独,常常对人生、命运产生种种迷茫。从小深受中国 传统戏曲熏陶的曹禺长大后又接受了西方戏剧家的作 品。终于,1931年,曹禺还在上大学时,就写出了《雷 雨》,但《雷雨》的酝酿却用了五年的时间。接着,曹禺 又创作了《日出》、《原野》、《北京人》等作品。曹禺的 作品多以日常生活为素材,截取生活的一个片段,以小 见大反映广阔的社会生活。作者在《雷雨》剧本的序言 中说:“隐隐仿佛有一种情感的汹涌的流来推动我,我正 在发泄着被压抑的愤懑,诽谤着中国的家庭和社会”。 [2] 这句话道出了他的创作动机,“情感的汹涌的流”蕴涵了 对现实的批判,也蕴涵了对命运的质疑,毫无疑问它是 一部真正的悲剧,有价值的东西全被毁灭,所有的人物 死的死,逃的逃,疯的疯,《雷雨》揭示了双重的悲剧色 彩——命运的悲剧和社会的悲剧。过去的大多数评论往 往把这个家庭悲剧的根源归结为社会,归结于周朴园这 类资本家对鲁侍萍这类下层人物的始乱终弃;从而把批 判的矛头指向社会的不平等,指向周朴园这类冷酷、虚 伪、自私的资本家,而忽略了曹禺一直想显示的另一层 意义的悲剧——命运的悲剧。所谓“命运悲剧”,主要内 容是人的意志同命运的对抗,其结局则是人无法逃脱命 运的罗网而归于毁灭。 曹禺在《雷雨序》里提到:“《雷雨》所显示的, 并不是因果,并不是报应,而是我所觉得的天地间的‘残 冷’。(这种自然的‘冷酷’,四凤和周冲的遭遇最足以代 表,他们的死亡,自己并无过咎)。如若读者肯细心体会 这番心意,这篇戏虽然有时为几段较紧张的场面或一两 个性格吸引了注意,但连绵不断地若有若无地闪示这一 点隐秘——这种宇宙里斗争的‘残冷’和‘冷酷’。在这 斗争的背后或有一个主宰来使用它的管辖。这主宰希伯 来的先知们赞它为‘上帝’,希腊的戏剧家们称它为‘命 运’,近代的人撇弃了这些迷离恍惚的观念,直截了当地 叫它为‘自然的法则’。” [2] 曹禺在1981年7月28日接受访谈时又提到:“我 在构思中,就有一种向往,不知是什么原因,交响乐总 是在耳边响着,它那种层层展开,反复重叠,螺旋上升, 不断深入升华的构架,似乎对我有一种莫名的吸引力,
文献检索论文参考文献有:
1、各类常用文献:专著(含古籍中的史、志论著),论文集,报纸文章,期刊文章,学位论文,研究报告,标准,专利,专著、论文集中的析出文献,其他未说明的文献类型。
2、电子文献类型:数据库、计算机程序、电子公告。
3、非纸张型载体电子文献类型:联机网上的数据库、磁带数据库、光盘图书、磁盘软件、网上期刊、网上电子公告。
参考文献注意事项:
1、文献数目要求:引文数目不能太少也不要太多,可以通过引用综述性论文或者引用含有文献综述的论文来减少参考文献数目,一些常识和通用知识(如水的沸点是100摄氏度)可以不引用。
2、文献的新旧:主要文献不能太陈旧,除非是开创性文献、重要节点文献或者你使用了其结果的文献。
3、自引与他引:不能过多引用自己的文献,在一般情况下,不要只引用一组学者的文献。
4、原始文献与二手文献:尽可能引用一手文献(原始文献),即引用谁的工作时就引用谁的文献。如果找不到一手文献而需要引用二手文献时,需要采用“见文献(二手文献的编码或作者出版年)”的方式引用。
5、自己读过的文献:引用的文献必须自己亲自阅读过。
6、对文献原意的尊重:指出文献的主意或观点时,不能曲解原文的意思。
2020年8月11日,在小米公司创业10周年之际,创始人兼CEO雷军发表了一场长达3个小时的脱稿演讲,那次演讲是对米家过去10年的总结。
2021年8月10日,小米11周年,人称“雷布斯”的雷军依旧发表了3个小时的脱稿演讲,这次演讲是对小米如何破圈,撬动高端人群的设想。
日前,雷军再度发表年度长篇演讲。与前两次相同的是,演讲内容主要围绕雷军创业之路展开,不同的是,这次演讲带我们回顾了互联网时代的诞生与发展简史。
雷军的每一次演讲都不一样,“鸡汤味”十足的演讲内容,配合雷军的精彩演绎,着实令人肃然起敬。
一般情况下,成功人士发表演讲总是喜欢分享自己成功的秘诀,有意回避挫折与失败。但是咱们这位雷布斯与其他人不一样,他喜欢“买惨”,告诉我们光鲜亮丽背后那些不为人知的辛酸与心酸。
美国营销大师戴尔·卡耐基曾经说过:“演讲是人人都有的一种潜在的能力,问题在于每个人是否发现、发展和利用了这种天资。一个人能站起来当众讲话是迈向成功的第一步。”
每个人都是有故事的人,任何人都概莫能外,有些人喜欢把故事埋藏在心底,默默无闻,什么事都自己扛,但是有些人不按常理出牌,万众瞩目,让人们想要追随。
之所以会有不同的效果,根本区别就在于语言表达的差异。自信的发达给人一种力量,让人如沐春风,不自述的表达,对人的心理产生一种负面的暗示,影响自身的发展。
有一本书,书的名字叫《自信表达》,自2011年问世以来即广受好评,因此一版再版。在书中,作者将公开演讲分为十个步骤,包括如何克服演讲焦虑、如何选择和准备话题、分析受众、收集材料、撰写提纲、组织演讲、完善措辞、正式发表演讲等,简称“演讲家十步养成法”。
本书作者系美国知名传播学者约瑟夫·A.德维托,是美国传播协会成员,纽约城市大学名誉退休教授之一。他一生都在从事传播学、媒体、演讲和修辞领域的研究与教学工作,著书数十本,其学术文章也频见于各传播类杂志及图书。
01 演讲是一项系统工程
众所周知,演讲的内容再好,干部再多,不如有一套清晰的思路。
《自信表达》这本书,告诉我们常规演讲的套路,掌握了这些套路,你也可以轻轻松松成为演讲达人。
第一步,选好主题。选择一个演讲者和受众者感兴趣,愿意了解话题,并且话题范围具体,具有文化敏感性。
第二步,分析受众。演讲不是演讲者的独角戏,受众者是演讲话题的目的和核心,所以演讲内容要结合不同类型受众,使演讲更深入人心。
第三步,研究话题。演讲要选有意义的话题,并且演讲者和受众者都可以从中受益。比如满足求知欲的话题、激发好奇心的话题、事关听众利益的话题等等。
第四步,搜集素材。一旦明确了主题,了解了受众,并且开始研究话题,接下来就要工作重心放在搜集支撑演讲的各个要素上。
第五步,形成要点。前面的准备工作做好以后,演讲者要打造自己风格的观点。我们都知道,即使再有魅力的演讲,如果让观众听好几遍,也会感到厌烦。所以说,演讲者要提出新颖且富有吸引力的观点,从而吸引观众的注意力。
第六步,组织要点。演讲中,我们可以根据要点的类型进行布局,有时间顺序、空间顺序、因果顺序、问题求解模式等。
第七步,撰写提纲。演讲稿一般由开头、主体和结尾三部分构成。
在开头部分,要注意吸引受众的注意力,建立演讲者、受众者和话题三者之间的关联,陈述演讲内容基本架构。在结尾部分,要总结观点,激励受众产生行动。
第八步,完善措辞。一位演讲者,最重要的任务是使受众接受自己的观点和主张,所以演讲者要使用简单、具体的语言,让受众一次就能听得懂。
第九步,排练演讲。在正式演讲之前,演讲者应该至少进行四次排练,每次都从头到尾地大声练习。
第十步,发表演讲。发表演讲时,要用声音和姿势强化你的信息,让受众更容易听懂你的演讲。
02 好的演讲就是讲故事
在演讲界流传着这样一句话:演讲就是讲故事。因为讲故事往往更容易打动人、吸引人。
在雷军带来的3次演讲中,他共用了37个故事,叙述了自身蜕变与小米 科技 、金山软件崛起的有关经历。
比如,在2020年演讲中,雷军谈到小米创立初期,人才招聘的问题时,他回忆了与谷歌最出色工程师洪锋第一次见面时的场景:
他说,洪锋一上来就问了他三个问题:
洪:“你做过手机吗?”雷:“没做过。”
洪:“你认识中移动老总王建宙吗?” 雷:“不认识。”
洪:“你认识郭台铭吗?” 雷:“郭台铭?我认识他,他不认识我。”
然后配了一句内心独白,“我估计没戏了”。
不过接下来,他出于礼貌,坚持与洪锋“尬聊”。最后,让他意想不到的是,洪锋居然对这件似乎不靠谱的事,提起了兴趣。
让我们思考一下,雷军用这个故事想说明什么?
通过这个招聘小事,雷总传递给我们一种力量,就是坚持。
所以我们说,不要小看荒唐的想法,当看似荒唐的想法出现时,不要盲目地将它一棍子打死,而是应当跟对的人去分享,用讲故事的方式来俘获人心。
虽然讲故事不是表达的方式,但是讲故事给人一种带入的感觉,更能让受众入戏、感同身受。
很多人之所以还没有成功,就是因为不能准确地、清晰地表达自己的观点,不会讲故事、讲不出好故事。
03 选好故事,让演讲事半功倍
笔者认为,实例、例证和叙述都是对具体事例的描述,虽然细致程度不同,但是都旨在帮助受众理解并记忆演讲。这些例子都有助于巩固想法,提供难以忘记的线索,让宽泛的概念更具象化,并在演讲内容与爱人的个人经历和知识之间建立更密切的关系。
一般来说,具有代表性的例子,最能反映事物的本质,最能打动人心,最能表现中心思想,这样的故事以一当十。
然而事实上,我们通常穿插的故事代表性不强,有的时候还会引用列举一个比较牵强的例子。
以说服性演讲为例,从表达形式上,支撑材料可以分为三种类型:
第一种,事实型演讲。这类演讲的论题本来就是一个事实问题,所以我们要尽可能地选择最新的材料,引用的材料越有时新性,与目前的情况关联性越强。
假如,你的论题是允许单身父母收养儿童,那么你演讲的目的,就是证明单亲父母也可以成为非常称职的父母。比如国家一级演员奚美娟离婚后成为单亲妈妈,独自抚养儿子,在她的悉心教导下,儿子因为超高的绘画天赋被国外名校录取。
第二种,价值型演讲。价值型演讲旨在强化受众已有态度、信念和价值观。这类演讲受众与演讲者的价值观表现为一致或相反。所以选择一些更具批判性、更具思考性的例子,更能取得明显效果。
比如,论题为安乐死是否应该合法化。一直以来,安乐死都是一个备受争议的话题。演讲者要证明自己的观点,必须搜寻相关的证据。比如中国首例“安乐死”事件后,如今执行医生和家属怎么样啦?
第三种,政策型演讲。这类演讲是为某个特定的政策进行辩护或宣传,还有一些演讲是主张废除当前政策。此类演讲关系受众的价值判断,所以支撑材料可以从有利和不利两方面进行论证。
比如,抗癌针是否应当被列入医保范围。抗癌针对治疗癌症有一定的效果,可以让癌症患者减少痛苦。但是“天价”抗癌针让普通老百姓望而止步,对于大多数家庭来说,这都是一个不小的数目,很难负担得起。这种类型的演讲可以从家庭和 社会 两个层面出发,阐述政策调整的重要性。
结语
演讲是一种最直接最有效的交流方式,也是人人都学得会的交流方式。
成功的演讲必定激励受众采取正确的行动,不能导发受从采取正确行动的演讲决不是好的演讲。
本书作者约瑟夫说:“语言是思想的载体。如果说美妙的话语字字珠玑,那么公开演讲中的语言也许可以比作王冠上的钻石”。
中国从来不缺少有思想的人,但是一直缺少发声者。随着当前中国与国际的接轨,我们每个人都是这个时代最好的“发声者”。
所以,不要麻木地对待自己的人生,勇敢地表达,即使你的思想还不成熟,也都是值得被尊重的。
参考文献:
1、雷军2022年度最新演讲:永远相信美好的事情即将发生;
2、解构雷军2022年度演讲:演讲不是强行灌输,而是带领观众的 探索 旅行
3、雷军2万字演讲刷屏,背后有5大底层逻辑
参考文献是文章或著作等写作过程中参考过的文献。
因参考文献的著录格式各刊不尽相同,投稿前作者应注意杂志稿约的有关规定,至少得先看看有关期刊发表的论文的参考文献是如何标注的,以了解有关期刊的参考文献的著录格式,以免出错。许多作者投递的稿件书写格式包括参考文献的著录格式与杂志所要求的不同。
坦率地讲,编辑和审稿专家也是人,工作中多少也有感情因素。如果拿到手中的是一篇书写格式不合要求的文章,别的暂且不论,就书写格式不规范这一条,就足以给编辑留下不好的印象,甚至让编辑做出退稿的决定。
就算最后没有被退稿,此类稿件较书写格式规范的稿件被录用的可能性大大降低。其实作者犯的是一个很低级的错误,让编辑很自然地联想到,该作者不太尊重期刊,还有期刊的编辑以及审稿专家。
因此,作者在投稿前一定要注意期刊参考文献的著录方式,以免产生不必要的负面影响。其实,并不复杂,只要稍稍留意即可。
主题:雷雨由剧作家曹禺创作,所展示的是一幕人生大悲剧,是命运对人残忍的作弄。是“中国话剧现实主义的基石”。作者出于一种“情感的迫切的需要”,“以一种悲悯的情怀来俯视这群地上的人们”,通过两个在伦理血缘上有着千丝万缕联系的家庭,剖析了社会和历史的深重罪孽。雷雨》所展示的是一幕人生大悲剧,是命运对人残忍的作弄。专制、伪善的家长,热情、单纯的青年,被情爱烧疯了心的魅惑的女人,痛悔着罪孽却又不自知地犯下更大罪孽的公子哥,还有家庭的秘密,身世的秘密,所有这一切在一个雷雨夜爆发。有罪的,无辜的人一起走向毁灭。曹禺以极端的雷雨般狂飙恣肆的方式,发泄被抑压的愤懑,毁谤中国的家庭和社会。 艺术特色:结构特色: 第一,情节曲折,故事性强,富有传奇色彩。剧作所讲述的两个家庭的悲剧、两个荒唐的乱伦故事都与周公馆发生了联系;三十年前的旧事和三十年后的现实都与周朴园有关,而周、鲁两家复杂的矛盾冲突和人事纠葛又互相交叉迭映在一起,,使剧本充满戏剧性和传奇色彩,悬念迭起,扣人心弦。 第二,结构严密,集中紧张。剧作从事件的危机开幕,在后果的猝然爆发中交代复杂的前因,将现在进行的事件和过去发生的事件巧妙地交织在一起,并以过去的戏来推动现在的戏,而所有的矛盾冲突,都浓缩在早晨至半夜的二十四小时之内,集中在周公馆的客厅和鲁贵的家中发生。全剧周朴园与蘩漪矛盾冲突的主干线索十分突出,由此牵连出的其他线索将全剧八个人都卷入紧张的矛盾冲突之中,形成了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集中严密的结构。 第三,明暗双线,纵横交错,引人入胜。剧作中周朴园和蘩漪的冲突是一条明线,周朴园和侍萍的关系则是一条暗线。这两条线索同时并存,彼此交织,互为影响,交相钳制,使剧情紧张曲折,引人入胜。 最后,在三十年前旧景重现的基础上,将戏剧矛盾推向高潮,爆发了一连串的惨剧。这一结局具有很强的逻辑性,具有不可抗拒的说服力,它既生动地刻画了人物性格,又深刻揭示了作品的主题。 《雷雨》的独特结构,使作品成为具有中国特色的戏剧性强、爆发力大的优秀剧作。这是作者在借鉴外国优秀剧作的丰富经验,并照顾到我国群众艺术欣赏习惯的基础上,出色地创造而成的。人物形象:蘩漪的形象蘩漪是《雷雨》最有特色、个性最鲜明的人物。她是五四运动以来追求妇女解放,争取独立、自由的新女性代表。她敢爱敢恨,对周家人人都怕的周朴园,也不放在眼里。当然,她对旧制度的反抗是由一种畸形的方式表现出来的,她在重压下,常常无助、自卑、甚至自虐。这是蘩漪无法摆脱的弱点。正象作者所说,她陷入了“一口残酷的井”。作者用力刻画了这个人物的内心世界。她对周家庸俗单调的生活感到难以忍受,对阴沉的气氛感到烦闷,对精神束缚感到痛苦,她要求挣脱这一切。在一定意义上她也是一个被侮辱与被损害者。而剧本又使她在难以抗拒的环境中走向变态的发展:爱变成恨,倔强变成疯狂。悲剧的意义于是就更加深刻和突出。蘩漪这一悲剧形象,是曹禺对现代戏剧的一大贡献,深刻地传达出反封建与个性解放的五四主题。剧中蘩漪在双重的悲剧冲突中走完她心灵的全部历程。在这个悲剧女性身上,闪烁出曹禺卓越的艺术才华。 周冲和四凤周冲是一个受新思想、新文化影响下成长的青年。他富于幻想、生性浪漫。但他没有韧性,对封建制度的顽固性认识不足,这注定了他悲剧命运。周冲和四凤是整出戏中最让人不忍心的受害者,他们两个同样的单纯、清澈,对甜蜜的爱情那么憧憬,对未来充满了热情,他们明亮的眼睛无法看到掩藏在黑幕下的波涛汹涌,一心只勾勒着幸福的轮廓,当他们的幼稚在残忍的现实面前被冲击得头破血流的那一刹那,老钟就已经鸣起。四凤只是因为和周萍相恋,不料却卷入一场风波。她本是个有着青春、活力的人,然而一连串的打击却使她的命运变得坎坷多难。其实周冲化比四凤更加无辜,看上去他只是一个孩子,没有周萍的成熟,没有周朴园的罪恶,有的是他这个年纪该有的思想,憨厚,甚至在知道四凤同他哥哥恋爱时,不像繁漪那样妒火中烧,但是他对四凤还有一种执着,在四凤冲出去之后,他义无返顾去救她,致使自己也落个触电而亡的结局。 鲁大海的性格鲁大海是一个有思想、有行动的年轻工人的形象。他直爽、质朴但又头脑清醒。他是一个较为粗犷的人,他厌恶资本家,所以他才会直面周朴园,尽数他的罪恶,并且说话直接坦诚,我们还可以从他的言语中读出他的正义感。他代表的工人阶级将是中国无产阶级革命的先锋,他们是雷雨,是闪电,将要摧毁黑暗没落的旧制度,作者的立意也在这里。和周朴园进行了坚决的斗争,显示了他的反抗精神。但是,曹禺毕竟对工人不熟悉,所以,鲁大海的形象与别人相比,还是显得单薄。周萍的性格周萍,他可以说是一个矛盾的人,他对于他的父亲有一种敬畏,不敢违背他的话,他在这个家庭中也是十分压抑的,否则不可能和自己的后母发生感情。然而,四凤的出现,让他感觉到了生气,青春——他极力渴望的东西。他想摆脱繁漪对他的干扰,因此他决定离开这个家,由此可以看出他还是一个不敢面对问题,极力逃避困难的人。但是他懦弱,是个十足的胆小鬼,单凭这一点,他就永远不会配上蘩漪,到最后,面对一件件残忍又无奈的事实,他只有选择死亡来为自己解脱。(这种悲剧性的方式也很符合人物的个性。)周朴园简介周朴园是剧中的中心人物。他是一位既有资产阶级自由平等思想,又有封建专制思想的新兴资本家形象,出场时55岁。19世纪八、九十年代出国留学。有钱有门第的小姐使周朴园有意识地将她的那段记忆抹去了,甚至对其有某种敌对情绪,令他放弃了侍萍,放弃了与社会对抗,从此踏上了归顺之路。 在周朴园的内心深处权利,名誉,秩序才是最重要的。他此时只会用金钱来安抚侍萍,心理已经成为人伦亲情淡漠,情感扭曲的了。在序幕和尾声中的老人展现了周朴园天性的回归。在老人身上看不出个性的强硬,眼睛平静而忧虑,绝望地认为自己唯一的儿子已经死了,呆呆地望着火。从中寄托了作者对人物命运的悲哀。作者对周朴园有一缕淡淡的温情并为他戴上了上一代父辈的影子。他的性格特征,主要是通过他与侍萍、蘩漪两位女性形象以及他与鲁大海等人物的关系表现出来的。他是个内心较深沉的人,他有着当时社会中资本家都有的一面:阴险,狡诈,虚伪。由鲁大海对于他的控诉中我们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他为了自己的利益不择手段,甚至不惜牺牲别人的生命。作者通过周朴园与侍萍的关系,主要考察了他的历史,而通过他与蘩漪的关系,则集中展示了他在现实中作为一个封建专制家长的表现。而他与鲁大海,以及与鲁贵等人的关系,又从不同的侧面补充了他作为一个资本家的本质特点。鲁侍萍的介绍在剧中还有一些人物也是可圈可点的。鲁侍萍,虽然处境艰难,但她凭借自身坚强的性格,不屈不挠走过了人生最艰苦的时期,可以说,她是一个顽强的女性。侍萍的沉默却让我们不敢同样沉默地漠视命运。意义恰好相反,侍萍的人生经历最沉重地敲击着《雷雨》的悲剧丧钟:将最有价值的东西撕碎了给人看。侍萍作为一个旧时代的下层妇女,她的人生已被分成两部分:一半属于丈夫;一半属于儿女。她希冀在默默无私地为他人奉献中得到对方的关爱与理解,从而确证自己存在的价值。鲁贵的形象总结鲁贵是资产阶级常见的小人物,他见钱眼开,巴望女儿找一个有钱人的奸恶嘴脸在他的言语中尽显无疑。注:《雷雨》的创作中心本来在蘩漪身上,但在当时的历史环境下,由于剧中鲁大海参与了反对周朴园的工人运动,使得这一矛盾被放大,一直延续下来,使人们对《雷雨》的理解与曹禺的本意发生了偏差。
主题:
《雷雨》所展示的是一幕人生大悲剧,是不平等的社会里,命运对人残忍的捉弄。它讲述了资产阶级周家和城市平民鲁家两个家庭纠结复杂的悲剧故事。
一是以周朴园为代表的带有浓厚封建色彩的资产阶级家庭的生活悲剧:二是以鲁妈为代表的城市平民不能把握自己命运、被别人所操控的悲惨境遇。而周、鲁两家复杂的血缘联系,更是突出、生动地反映了两个不同阶层的家庭之间的矛盾。
艺术特色:
1、语言个性鲜明的性格化
作者笔下人物的个性化语言,非常突出。如第一幕中对鲁贵语言的刻画。那奸猾的笑容,猥琐的语言,把一个奴才的嘴脸表现地淋漓尽致。在观众们内心刻上了很深的印象。作者用力刻画了蘩漪的内心世界。
她对周家庸俗单调的生活感到难以忍受,对阴沉的气氛感到烦闷,对精神束缚感到痛苦,她要求挣脱这一切。在一定意义上她也是一个被侮辱与被损害者。而剧本又使她在难以抗拒的环境中走向变态的发展:爱变成恨,倔强变成疯狂。
2、语言丰富深刻的精炼美
戏剧由于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戏剧语言必须精炼。戏剧语言的精炼美表现在台词表达内容上的丰富性和深刻性,也就是说,用最经济的语言表达最丰富、最广博的内容,做到以一当十,以少胜多。
在《雷雨》中几乎没有特别拗口的台词,做到了通俗易懂,精练深刻。而且,台词里充满了精妙的停顿和省略,使观众随着剧情的发展完全进入台词所创设的情景中。
人物形象:
周朴园的专制、冷酷和伪善;周冲的热情和单纯;以及蘩漪对爱情的深挚乃至略显变态的执着;痛悔着罪孽却又不自知地犯下更大罪孽的软弱的周萍。
被侮辱的被捉弄的悲苦的鲁妈……还有家庭的秘密,身世的秘密,所有这一切在一个雷雨夜爆发。最后,有错的、有罪的,无错的、无辜的人,竟然一起走向了毁灭。
创作背景
1930年9月,曹禺从天津南开大学考入清华大学外文系插入二年级就读。他从小就喜爱戏剧,曾积极参加剧社演出京剧《打渔杀家》和易卜生的《玩偶之家》等话剧。对戏剧的酷爱使他产生要写一部大戏的强烈愿望,他开始根据自己多年的亲身经历和见闻,构思话剧《雷雨》。
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清华大学的学生们组织起抗日宣传队,曹禺担任了宣传队长。他和宣传队的同学们坐火车到保定去宣传。在火车上遇到了一位姓赵的魁梧大汉,是长辛店铁厂的工人。
曹禺从心里钦佩这位工人的爱国之心,他想起自己正在构思的话剧《雷雨》,便有了《雷雨》中鲁大海的人物形象。几经揣摩构思,又用了6个月全神贯注地写作,曹禺终于完成了《雷雨》的最初创作。1934年7月,《雷雨》首次发表于《文学季刊》1卷第3期。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雷雨
写作思路:可以根据原著的主题思想以及主要内容进行阐述,中心要明确,语言要通顺连贯等等。
正文:
曹禺设置戏剧冲突的技巧是无与伦比的。两代人,分别来自两个对立的阶级,由于多次命运的巧合纠缠在了一起,复杂感情的纠葛使他们那本已伤痕累累的心雪上加霜,在命运的无情摆布和感情的残酷玩弄下,他们已无还击之力,死的死,疯的疯,逃的逃,两个家庭在一天之内毁于一旦。这就是封建家庭对人性的摧残。读完之后,莫说剧中人物,连我们都痛苦万分,彻底绝望了。
“雷雨”,这个名字取得太妙了。“雷雨”,贯穿于字里行间,贯穿于环境描写之中,贯穿于人物性格、人物感情之中,贯穿于故事情节之中,贯穿于结构形式之中。正如一些专家指出,《雷雨》故事情节的发展具有夏日雷雨的特征:开始时乌云密布,空气闷热难当,随后,空气的气氛渐趋紧张,时不时伴随电闪雷鸣,随后,大雨骤至,雷电轰鸣,整个宇宙都发怒了。
再看繁漪那充满愤怒与压抑,最终走向变态极端的感情,周萍那极度悔恨、惧怕与希望并存,罪恶感与歉然同在的感情,鲁侍萍那饱受折磨仍逃脱不了命运残忍玩弄的内心,哪一样不是“雷雨”特征的典型写照。对制度的批判,对罪恶的揭露,对人物的同情与无奈,爱恨交加的复杂感情,都化作了两个字:雷雨。
虽然四幕长剧的时间跨度仅仅是一天,但我却觉得像是过了一年还不止。一天之内,人物的感情发生如此大的变化,情节发生如此大的转折,实在叫人能以想象,但我们不得不相信它是真实的。人物之间的关系形成了一个错综复杂的矛盾网、仇恨网,作者正是通过把各种复杂的矛盾糅合在一起,从而表现作品的主题的。
周朴园被迫或自愿抛弃了已生下两个儿子的鲁侍萍,三十年后,周朴园偶遇鲁侍萍,矛盾一触即发。工人鲁大海为争取工人的权益与自己并不认识的亲生父亲发生矛盾,被自己同父同母的哥哥周萍痛打,周萍由于与自己的后妈繁漪发生了不自然的关系而悔恨不已,决定痛改前非,却摆脱不了失去精神依托的繁漪的纠缠、威胁,与此同时,周萍爱上了鲁侍萍的女儿——在周家当侍女的四凤,恰巧,繁漪的儿子周冲——一个善良、真诚的少年也对四凤情有独钟。
四凤面临母亲和周萍的抉择,周萍把人交给了四凤,却受到繁漪的牵制,周冲面临母亲和哥哥双方面的压力,这一切的一切交错在一起,终于在周朴园暴露身世之谜后酿成了惨剧。这惨剧是偶然的,太多的巧合,天命,但又是必然的,封建制度对人性的扭曲、摧残必定造成这悲惨的结局。作者的高超之处在于,他让矛盾相互交织,无处不在,让人分不清谁是谁,谁爱谁,谁恨谁,但一切又是那么的鲜明,让人的心都能感受到。
……繁漪是“雷雨”性格的人物,也是剧中人性扭曲的人物。封建制度对人性的摧残主要体现在繁漪身上。周冲在剧中是最无辜、最悲惨,也是最值得同情的人物。他年仅十七岁,天真烂漫,虽出生在阔家庭,但没有丝毫强权思想、等级观念,他追求平等,追求自由,待人真诚,对下人四凤真心相爱。
就是这样一个优秀的青年,在封建家庭复杂的矛盾冲突中白白地毁灭了。周冲的死是最不应该发生的,所以周冲的死是对腐朽的封建制度最有力的控诉。
雷雨论文参考文献围绕封建家庭悲惨命运的主题写。1、《雷雨》是我国著名作家曹禺的首部剧作,更是他的代表作和成名作,在我国文坛是一颗闪着华彩的明珠,广受读者及文艺评论界关注。该剧作之所以具有永恒的魅力,同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塑造有着非常紧密的联系。2、作品中的每个人物都有着非常鲜明的个性,相互间的关系又错综复杂,以家庭矛盾为主要线索,突出了封建家庭悲惨命运的主题。《雷雨》以其丰富的内涵,悲剧性的内蕴,赢得经久不衰的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