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农村幼儿教师教学语言的行为标准
农村幼儿教师教学语言是指在农村幼儿园这个特殊的环境里,面向农村幼儿使用的教学语言。因为特殊的环境及教育对象,明理启智、简明规范、具体鲜明、语言儿童化是农村幼儿教师教学语言最基本的行为标准。
(1)明理启智。幼儿教师担负着培养幼儿良好品德、行为,发展他们良好个性的重要任务。作为教育手段的教学语言,它的表达内容和形式都要为这个总任务服务。因此农村幼儿教师的教学语言应该具备一定的知识信息量,以便幼儿能在受教育的同时开启心智,增长见识,获得经验。
(2)简明规范。简明是指简洁通俗、语清意明。幼儿的认知能力较差,对于繁多冗长的话难以记忆和理解,农村幼儿教师应该使用幼儿能听懂的词语,选择幼儿喜欢的简短句式,说话的目的性要明确,层次要分明,条理要清楚。规范即要求幼儿教师说标准的普通话,在遣词造句方面符合现代汉语的标准。农村幼儿教师应做到语音规范,发音清晰,声音有一定的力度,洪亮、持久而且甜美;语流通畅,节奏明快;慢而不拖沓,快而不杂乱;语气活泼,语调铿锵;用词恰当,语句通顺,表达得体。
(3)具体鲜明。幼儿的思维方式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他们需要亲自看、听、尝、闻、摸、动,需要依赖视觉形象、听觉形象以及其他感官来认识事物,这就要求农村幼儿教师的语言要有声、有形、有色,有动态感觉,有情感色彩。
(4)语言儿童化。幼儿教师教学语言的儿童化是指符合幼儿心理、幼儿语言习惯、幼儿易于接受的规范化语言。要做到语言儿童化就要求农村幼儿教师要有童心、有童趣,使用的教学语言要贴近幼儿生活,反映幼儿的要求,表达幼儿的情感,符合幼儿的心理特征。
二、农村幼儿教师教学语言的培养
1.更新教育教学观念,把握幼儿语言发展特点
教学观念是教学行为的前提和基础,任何教学行为都是在一定的教学观念指导下进行的。幼儿是独立存在的生命个体,他们有着自己的喜怒哀乐和情感体验。儿童的发展并不单是某一方面的发展,是身心和谐、情感和认知的统一发展,是全面发展。通过研究发现,农村幼儿教师还是受传统的教育教学观念的影响,儿童观也比较模糊,这严重影响了教学活动中教学语言的规范正确使用,也阻碍了教师专业化的发展。因此,在幼儿活动中,农村幼儿教师首先要树立正确的教育教学观念,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技能给幼儿,更重要的是给予幼儿情感的关怀和体验,激发幼儿内在的生命力,而所有的这些都必须通过农村幼儿教师的教学语言传授给幼儿。所以,农村幼儿教师要不断深化对科学的教育教学观的认识,把理论运用到实践中,在实践中去不断发现问题,不断完善自己的教学语言。对于农村幼儿教师来说,把握幼儿语言发展的特点,是掌握语言技能、提高教学水平的前提。首先教师要针对幼儿突出的动作思维与形象思维特点,善于用形象生动的教学语言来描述抽象的知识。其次,教师的语言要能够激发幼儿的兴趣,把幼儿潜在的学习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使他们在愉快的气氛中自觉、主动地学习。在幼儿园教学中,依循教材的浅显性、启蒙性固然重要,但教师更应注意思考如何将成人生活中的抽象知识、科学语言转化为幼儿能理解的具体知识、形象语言。再次,教师要从幼儿的角度来推敲自己要说的每一句话。教师在使用语言时必须使其内容符合事物的客观规律,必须根据思维的逻辑来准确运用概念,恰当作出判断。幼儿的逻辑思维正处在发展阶段,教师教学语言的科学性和表达的逻辑性,有利于幼儿掌握正确的信息,促进幼儿逻辑思维的发展。
2.立足职前职后培训,锤炼教师教学语言
农村幼儿教师教学语言本身或多或少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是因为他们的教学语言技能欠缺,不能很好地按照幼儿的认识规律对教材内容加以组织、润色并且用准确、生动、富于启发性的语言表达出来,幼儿难以接受和理解,教师也很难完成教学任务。因此,为了促进农村幼儿教师教学语言水平的发展,培训机构应加强职前培训。一方面开足开好一些和教师教学语言相关的课程,另一方面进行教学竞赛活动,一步一步地提升农村幼儿教师的教学语言素养。幼儿园应充分利用园内外的培训资源,针对农村幼儿教师在实际教学工作中教学语言存在的困难和问题,组织教师开展以教学语言为专题的学习和交流公开研讨活动,举办一些说课赛课比赛,在实践中提高他们的教学语言水平。通过组织听园内专家型教师的教学活动,学习他们是如何运用教学语言组织教学以及与幼儿是如何互动交流的,充分发挥优秀教师的传帮作用,形成良好的合作竞争氛围,改善目前农村幼儿教师教学语言存在的一些问题与不足,促进全园教师教学语言水平的提升。
3.加强教学实践监督,提升教学语言水平
只有实践和经验相结合才能使自己的教学语言水平由经验型上升到理论型,再由理论型上升到研究型。因此,农村幼儿教师要在熟悉教学内容和设计活动方案的基础上,精心设计和组织自己的.教学语言。首先,教师要努力“管住自己的嘴巴”,摒除题外话、口头禅,在重复的地方要三思而行,想想是不是教学的重点或难点,想想这样的重复对教学的进展和幼儿的发展有没有促进作用或负面影响。其次,教师要努力锤炼教学语言,做到惜字如金,简约含蓄。句法结构较为简短、词汇涉及的范围较小等是幼儿教师使用语言时必须遵循的要求。幼儿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语言的句子不宜过长,复合句和并列句不宜过多,语法和语义关系也应限定在一定的范围内。再次,农村幼儿教师应该在活动结束后对自己进行一个总体评价,反思在教学活动中自己的教学语言哪些是能够促进幼儿成长的,哪些是存在问题和不足的。教师可以预先写出课上可能说的每一句话,然后在课后通过回忆比对,找出课上说了多少废话、套话;有条件的教师可以用摄像机拍下上课的全过程,课后进行微格分析,找出自己教学语言上的不足;也可以请同事课上专门记录自己的教学用语,课后一起进行语言会诊。
4.注重教学语言情感色彩,追求教学语言艺术化
心理学家研究指出,幼儿一般都有期望得到教师“爱抚”的心态。如果教师用寡淡冷漠的语言组织教学,幼儿会很敏感地觉察到,他们同样会以冷淡的态度回报你,教学自然收不到好的效果。农村幼儿教师面对的是一个特殊群体,幼儿的年龄、思想等特点决定了农村幼儿教师的教学语言要具有形象、生动和趣味性,要“趣化”;教师的教学语言应具有激励性,用积极的语言引导幼儿去探索,要“激化”;教师富有诗意、具有韵律美,节奏明快的语言可以使教学出神入化,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教师教学语言要“诗化”。我国著名美学家朱光潜指出:“话说得好就会如实地达意,使听者感到舒适,产生美感,这样的说话,就成了艺术。”教学语言艺术是教师最主要的教学手段,它综合地反映着教师的全部教学素养。农村幼儿教师要追求形象生动、准确精当的教学语言,让教学具有亲和力,也要追求行云流水、富有语调变化的教学语言,让教学具有感染力,更要追求情感丰沛、真诚动心的教学语言,让教学具有震撼力。农村幼儿教师教学语言水平的高低,不仅影响着幼儿语言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也引导着自己的专业发展。提高农村幼儿教师教学语言水平是一项长期的工作,农村幼儿教师应该从思想的高度上认识到教学语言的重要性,在实际教学活动中不断锤炼自己的教学语言,提高自己的教学语言水平,把自己培养为专业化的教师。
浅谈农村小学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问题及解决策略论文
1.农村小学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现状
部分农村小学教师的职业道德有待加强。
农村小学教师知识结构不合理。
农村小学教师知识结构欠缺。近年来,城市与乡村的教育差距越来越大。主要由于多数农村小学教师的福利待遇低。
专业能力与素质教育的要求相距甚远。
农村学校教师流失严重,教师团队不稳定。
2.农村小学教师专业素质的基本要求
专门职业对从业人员的基本要求主要表现在专业素质的高低。教师也同样,一般认为,对一个教师专业素质的基本要求包括三个方面: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专业知识的基本要求、专业能力的基本要求。
小学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职业道德是教师从事教育工作必须遵循的各种道德规范。教师高尚职业道德的体现在教师的每一言,每一行之中。对学生的心灵和品格塑造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作用。
(1)教师应该爱岗敬业。
(2)教师应该热爱学生。
首先,教师的道德也体现在对学生的关爱上。教师热爱学生,既是教师职业道德的一种表现,又是一种教育手段。作为一名合格的教师要"爱自己的孩子是人,爱别人的孩子是神。"平等、公正的对待每一位学生,关心爱护每一位学生。努力做到以学生发展为本,一视同仁。
其次,农村小学教师应该不断地丰富自己的.教育理论知识,特别是关于小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方面的知识,进一步了解小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树立科学的教育观。
(3)教师应该为人师表。教师应该为学生树立良好的道德形象,为人师表,这是教师职业道德的另一个体现。教师要言行一致,以身作则。要求学生能做到的老师一定先做到。教师是学生的楷模,学习的榜样,教师要一身立教,用心灵塑造心灵,那么,怎样做到为人师表呢?我认为"爱心、责任心、事业心"是成就一个教师为人师表的基础,只要三者相辅相成,才会成为一个职业道德高尚的老师。
小学教师专业知识的基本要求。专业知识是指一定范围内相对稳定的系统化的知识。教师作为一个专业人员,必须具备从事教育工作所要求的基本知识。
作为一名专业的教师,则应该具备教育理论知识、学科专业知识和通识类知识三方面知识。下面就以上三方面来阐述农村小学教师的专业知识发展状况,从而进一步提出对农村小学教师专业知识的基本要求。
教育理论知识是教师进行学科教学的重要理论指导,教育理论知识主要包括教育心理学、教育学原理、教法知识等等。
学科专业知识是指与教师任教学科相对应的专业理论知识,是教师从事学科教学工作,保证教学质量的前提。随着新课程在农村的推进,有许多农村教师意识到自己学科专业知识薄弱,部分教师应该补充这方面的知识。近几年来,随着新教材教学内容的调整,新的小学《课程标准》颁布后,新的内容纳入到小学课本当中,教师学科专业知识不够显得尤为突出。这对于那些学科专业知识缺乏的农村教师,将是新的挑战,他们应该及时补充相关学科专业知识,使自己学科专业知识不断完善。
教师除了精通所教学科的知识外,还要有广博的通识类知识储备,这样才能够满足每一个学生多方面的探究兴趣和多方面发展的需要。农村小学教师应该积极主动的参加学校组织的进修与培训活动,不断的去寻找学习的内在动机,这样在面对新课程改革时,他们才会适应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在教学过程中得心应手。
小学教师专业能力的基本要求。专业能力是教师教学必不可少的能力。小学教师专业能力我认为主要包括现代教育手段运用能力、教学反思能力、教育科研能力等等。下面从以上三个方面对农村小学教师专业能力的基本要求进行阐述。
现代教学手段运用能力。现代教学手段是指能对教学工作起到辅助性的展示、演示、模拟、拓展的一切现代化的机器设备,常指计算机、投影仪、实物展台、幻灯片以及其他影音设备现代教学手段运用能力。
教学反思能力。反思的本质是一种理论与实践的对话,用反思来改善实践的效益,用实践来提高反思的质量,教师要勤于反思,在反思中收获,在反思中提高,在反思中获得真知灼见和宝贵的经验,促进师生之间的交流,促进教师理论和实践水平的提高。
教学科研能力。在农村小学教师队伍中对教师教学科研的意义和概念非常理解的教师很少,部分农村教师都处于半理解的状态,因此增强教学教学科研能力是很有必要的。我们每一个教师都应该成为教育实践的研究者,这样教育就有可能取得更大的进步。
3.加强农村小学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策略
加强农村教师职业道德建设。
优化农村教师现有的知识结构。教师专业知识包括:通识类知识、学科专业知识和教育理论知识三个方面。
为提高农村教师教学能力搭建平台。
第一,学校应建立"传-帮-带"的师徒关系制度。
第二,提高教师的基本功。
第三,鼓励教师积极承担和参加各种级别的研究课。
制定优惠政策,稳定农村教师队伍。
(1)增加农村教育经费的投入。
(2)提高农村教师工资和福利待遇。
(3)在评优、晋级、晋职方面实施政策倾斜。
农村学前教育的发展面临的困境主要包括师资队伍缺口大且流动性强,幼儿往返交通及疾病预防等安全问题,不稳定的师幼比导致幼儿园的课程安排随意等。发展农村学前教育从政府层面应开拓多渠道,对农村幼儿园加大资源投入,各级相关部门应努力完善组织管理体系,社会各界要给予农村学前 教育 更多关怀,同时幼儿园要注重提高幼儿教师的专业性,为教师的成长提供发展的土壤。
本文对“农村”的界定,指不包含县(镇)的乡(镇)和村。本文主要运用观察法和访谈法,分析黑龙江某地区8所公办农村幼儿园和2所民办农村幼儿园在发展中遭遇的困境和问题并积极寻找发展出路。据该地区201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得知,该地区国民经济总体呈较快增长态势,全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8。4%,城乡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改善,幼儿园在园人数同比增加351人。
随着生活水平与经济水平的提高及义务教育的普及,农村地区对学前教育的需求越来越强烈。但长期以来,农村地区的学前教育资源短缺、发展停滞,与当地社会发展的需求不相适应。打破农村学前教育的发展困境,因地制宜地探索农村学前教育的发展出路,对改善农村学前幼儿的生存发展环境,推进当地农村学前教育事业的发展具有现实意义。
一、农村学前教育发展的困境
农村学前教育事业的发展经历曲折,长期处于困境中。伴随《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出台,农村学前教育发展状况备受各界的关注,对于当前农村学前教育发展困境的思考将有助于找到促进农村学前教育发展的出路。
1。农村幼儿园师资队伍缺口大、流动性强
农村幼儿园教师是农村基础教育教师队伍中最薄弱的部分,师资问题已经成为制约该地区学前教育可持续发展的瓶颈。农村地区地理位置闭塞、经济条件落后、生活环境艰苦,低薪资、身份不明确和高付出的状况使农村幼儿园很难留住老师。很少有接受过专业学前教育的高素质人才选择从事农村幼儿教师的职业,而在任的农村幼儿教师只要有合适的机会一般会选择跳槽,这使得农村幼儿园教师队伍存在很大的缺口和流动性。
教育部2010年颁布的《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指出:“中小学富余教师(这类教师被称为“转岗教师”),经培训合格后可转入学前教育。”该地区在2011至2013年期间向农村地区公办幼儿园大规模输送幼儿园转岗教师,经调查发现,该地区公办幼儿园转岗教师总人数占该地区公办幼儿园教师总数的95%,但由于转岗教师在转岗前均未从事过与学前教育相关的工作,入职后陆续出现不适应的状况,部分教师过分注重知识的传授而忽视幼儿的兴趣。在民办幼儿园教师的队伍里,大多数为初中或高中学历,他们从未接受过正规的学前教育专业培训,这些“非专业”的教师对于幼儿的教育完全属于保姆看护式教育。某园园长在访谈时提到:“我们村人少,还在山区,全村只有我这一家幼儿园。现在招不来专业的老师,我就找了家里的亲戚来当一段时间的老师了。”在农村,这种办园者临时找熟人顶岗的现象极为普遍。
2。农村幼儿园在幼儿交通往返安全和疾病预防方面存在隐患
幼儿的生命安全和健康问题关乎我们国家未来的发展。由于当地的部分幼儿园地处远离城区的偏远山区,自身地形复杂以及季节变化致使交通不便,使幼儿园存在一定程度的安全隐患。农村幼儿园大多集中在乡镇所在地或乡村中心,较远村屯的幼儿需要每天乘“家庭送子车”来到幼儿园,一些远距离、跨地区招生的幼儿每天乘坐自己联络的专车往返,车辆安全无法保证,车辆超载的情况时常存在。部分民办幼儿园没配备专门的保安人员、保健医生和保育人员,部分幼儿园的保健医生和保育人员没有取得相关的'资格证书,没有接受过专门的培训,甚至不了解科学的保教知识,幼儿园内每日的晨检也只是流于形式。
3。不稳定的师幼比导致农村幼儿园课程安排随意
据调查发现,农村地区的幼儿园生源波动显著,调查的地区近几年来的生源由稳定不变向波动减少的方向发展。农村幼儿生源受当地季节气象、家庭经济和农时等因素的共同影响。不稳定的师幼比直接导致教师对幼儿园课程的设置随意,幼儿园的教师教案形同虚设。部分教师表示生源的不稳定将使幼儿园的活动不能正常组织进行,某公办幼儿园教师说:“每年的11月份几乎大部分孩子都被接走了,只剩那么一两个,我都不知道该怎么教了。”为了保证本园的生源,部分幼儿园开始迎合家长的“多学知识”心理,开始在教育内容的安排上偏重“识拼音、识字、写字、做加减法”等“小学化”的内容,对幼儿进行单纯认知技能的训练。部分幼儿园一日活动安排比较随意,而幼儿园室内的活动区角的设置形同虚设。由于教师自身缺乏艺术方面的技能,幼儿园里的艺术活动自动被调整为其他方面的内容,这无疑剥夺了幼儿学习多方面知识的权利,使幼儿失去了享受艺术活动的机会。
二、农村学前教育发展的出路
探索农村学前教育发展的出路对于提高农村学前教育质量、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1。国家应开拓渠道,加大对农村学前教育的资源投入
在有限的公共教育投入经费里,被分配到农村的教育经费少之又少,资金不足致使农村学前教育在发展中举步维艰。某园园长说:“经费不足,我们难以运转……我们没有培训经费,教师培训工作难开展。”长期经济匮乏将直接影响到教师队伍的稳定性,影响幼儿园教育设施的建设与完善,影响幼儿生源的稳定与师幼比例的协调,影响幼儿教育的质量。
自2010年以来,政府加大对学前教育的投入,但由于长期对学前教育公共物品的属性以及政府应承担的主导责任认识不够,造成学前教育的历史欠账太多,短时间内难以弥补。国家应多渠道、多角度对农村学前教育加大财政投入,完善学前教育方面的法律法规,明确各级政府职责,在政策上保证农村幼儿教师的合理待遇,保障农村幼儿享受平等受教育的权利。
2。政府应努力完善组织管理体系,统筹规划、合理布局
为克服地域障碍,以家庭为单位的“作坊式”民办幼儿园应运而生,这些长期缺乏政府管理与资金支持的幼儿园教育功能并不能有效地发挥出来。
发展农村学前教育要依靠政府对幼儿园进行合理规划与布局。政府部门要统筹安排、科学规划,对各级各类农村幼儿园加强管理并完善质量评价机制,为幼儿园努力配置优质资源,合理调整师幼数量关系,根据人口分布,合理进行幼儿园结构布局调整,综合考虑师幼比例与实际需求,积极建立示范园对农村幼儿园的帮扶制度。要将幼儿园的办园质量提升上来,完善幼儿园的质量安全评估体系,建议政府为存在交通隐患的幼儿园配“送子车”来保障幼儿园的幼儿往返安全。同时,还要打造农村学前教育的示范基地,充分发挥其教育指导作用,建立以市区政府办园为示范、乡镇中心幼儿园为骨干、村集体及学校办园为主体与公民个人办园为补充的市、县、镇、村个体化的农村幼儿园网络,密切结合农村学前教育发展的实际情况,增设农村幼儿园的帮扶项目。
3。发展农村学前教育需要社会力量来给予更多支援和关怀
提高农村学前教育的质量重在建立社会、幼儿园、家庭三位一体的教育格局。新闻媒体要更多地宣传农村学前教育在发展中进步的表现,形成良好的舆论氛围;共青团、妇联以及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等群团组织和社区要更加广泛地开展一些针对农村幼儿园的教育活动,调动农村幼儿园发展的积极性;幼儿园也要同外界力量进行配合,可以主动开办家长学校来配合教育部门和幼儿园的工作;学前教育专业人士可以组成社会爱心团体,到农村最需要的地方去,给予幼儿园最需要的关怀和帮助。
4。农村幼儿园要为幼儿教师的专业成长提供发展的土壤
农村幼儿教师的专业成长是当前农村幼儿园管理、建设和未来发展的重要问题,农村幼儿园要重视幼儿教师的专业成长,为教师创造良好的发展机会、条件和环境。幼儿园可以根据自身特点多层次、全方位地在园内的实际工作中为教师铺设广阔的发展道路,要为教师创设一个和谐的精神环境和丰富的物质环境,为幼儿教师的成长搭建平台,将提升教师的专业发展落到实处。
乡村体育教师专业发展的不足与创新论文
无论在学习或是工作中,大家都经常看到论文的身影吧,论文是指进行各个学术领域的研究和描述学术研究成果的文章。你知道论文怎样才能写的好吗?以下是我精心整理的乡村体育教师专业发展的不足与创新论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摘要:
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因素分析法对乡村体育教师专业发展的现状进行分析,发现其面临多重改革困境,主要有社会认同度不高、经济资本不足、教育培训机制不完善、教师地位边缘化、自主发展意识不强等。针对上述困境笔者提出以下应对策略:营造有助于体育教师专业成长的政策环境;建立相对完善的教师考核激励机制;创新培训途径,完善培训制度;构建教师专业发展共同体,促进教师学习;树立正确的发展观,提高自主发展意识。
关键词:
体育教育;乡村体育教师;专业发展;
1、研究意义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体育强国建设纲要》中提出:到2050年,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体育强国。人民身体素质和健康水平、体育综合实力和国际影响力居于世界前列,体育成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标志性事业。在国家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的发展背景下,乡村学校体育的现状仍旧不容乐观。教育资源分配不均是长期存在的现实问题,走具有乡村特色的学校体育发展之路是解决场地资源短缺的有效途径,同时也能将乡土文化与学校体育相融合,推动民族传统体育更好发展。教师的质量决定了教育的质量,目前乡村体育教师的专业发展问题一直被忽视,其专业意识、专业知识与专业能力较之城镇体育教师而言处于弱势,乡村体育教师专业发展类型结构欠合理,参与继续教育与培训的实施情况并不理想,进而制约了乡村学校体育改革进程。因此,当下如何使乡村体育教师更好地发挥其在健康中国、体育强国、乡村振兴战略中的作用,探索出符合乡村学校体育实际与乡村儿童发展需求的教师专业发展方式,是目前乡村体育教师发展无法回避且急需解决的现实问题。
2、乡村体育教师专业发展的内涵
教师专业发展是指教师在整个职业生涯中,通过专门训练和终身学习,逐步习得教育专业的知识与技能并在教育专业实践中不断提高自身的从教素质,从而成为一名合格的专业教育工作者的过程[1]。通过对相关书籍与资料的查阅,大多数学者将教师的专业发展分为多个层面,主要包括四个维度,即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专业精神与专业信念。体育教师专业发展亦是专业知识与技能不断丰富与充实,专业精神与信念不断发展与完善,从非专业向专业转化的过程。对于乡村体育教师的专业发展而言,专业知识,强调基础理论知识和地域文化知识的结合。专业技能,不仅指基本运动技能、组织管理能力,还包括对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能力,以适应乡村学校体育的发展。专业精神与专业信念则强调扎根乡村的工作情怀,及无怨无悔将自身奉献于乡村教育事业的优秀精神品质。
3、乡村体育教师专业发展面临的改革困境
、社会认同度不高
教师一直都是深受社会尊重的群体,但同其他学科教师相比,体育教师的社会地位一直不高。体育课一直以来被等同于自由活动,视其为服务应试教育的副科。社会对体育学科和体育教师的错误认知直接影响到体育教师的职业认同与专业成长。近些年来,“你的数学是体育老师教的?”,“你的语文是体育老师教的.?”之类的言语被广泛传播,体育教师职业歧视现象普遍存在。其文化知识相对薄弱,加上专业性质,体育教师似乎只会简单的跑跑跳跳,社会各界将其概括为文化水平低,科研能力弱,综合素质差。由于体育课存在一定的危险系数,安全事故频繁发生,致使体育教师承受着过多的社会舆论。乡村地区经济发展缓慢,教育不公平现象依旧存在,加之地域劣势,乡村体育教师接收新信息、新资源的速度较慢,教育观念在短时间内难以更新,各种不利因素使乡村体育教师被边缘化,成为教师中的弱势群体。
、经济资本不足
中共中央国务院在《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中指出:大力提升乡村教师待遇。深入实施乡村教师支持计划,关心乡村教师生活。为了提高乡村教师的收入水平,国家已经出台了相关政策,部分地方政府也开始逐步落实,但受众多因素的影响,政策落实效率不高,乡村体育教师收入水平低的现状仍旧存在。张卫平曾对湖南中小学体育教师经济收入状况进行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城乡中小学体育教师中有的年收入为2500~3000元,其中农村占,城市占[2]。由此可以看出乡村体育教师的经济收入过低,城乡差距明显,这与其所要承担的社会责任不相匹配,部分学校还会拖欠教师工资。工资过低,难以满足体育教师的生活需求,而良好的经济收入水平是吸引高质量人才,稳固优秀教师资源的关键。
、教育培训机制不完善
教育培训是在职体育教师提升教学能力的重要途径。乡村体育教师参加国家级或省级培训的机会少,校外培训主要以学术研讨会和短期培训为主,培训途径较为固定,培训形式单一,讲者与听者之间缺少互动。培训内容不够多元化,缺乏学科前沿知识,多由培训者直接选择培训内容,忽略了被培训者的兴趣和实际需要。培训师资和团队未能将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培训机制不健全降低了培训效果。曾有学者对我国中、东、西部乡村体育教师培训的形式进行调研,调查结果显示,我国乡村体育教师主要的培训形式是“观摩学习”、“参加短期培训”“不离岗的在职自学自练”,忽视“定期到体育教师专业发展的学校进修学习”“参加学术研讨活动”及其他的发展形式[3]。大部分乡村教师很少外出参加进修学习,面对教师资源短缺的现状,仅仅满足教师数量,严重忽视了学校体育的发展和教师质量的提升。
、教师地位边缘化
学校体育学科地位的劣势,使体育教师被边缘化。大多数乡村学校一如既往地追求升学率,使体育与德育、智育、美育相分离,违背了“健康第一”的教育指导思想。体育教师的科研能力较弱,在大一统的职称评比中不占优势,但其工作量却远大于其他学科,付出与回报严重失衡。李多曾对乡村体育教师的受公平程度进行调查,结果显示,的教师表示很少有职称晋升的机会,的教师认为一般,还有的教师没有晋升的机会;在评职称的公平性方面,的教师认为较差,的教师认为一般,还有的教师认为很差[4]。学校的奖罚制度同样不具公平性,教师评价体系不健全,无法全面考核体育教师的能力,影响他们对自身的认知定位。外在驱动力不足同样阻滞了教师专业成长。
、教师压力过大
教师资源短缺,身兼数科或数职现象普遍存在。我国当前存在乡村体育教师师资结构失衡的现象,很大一部分乡村体育教师并非科班出身,这些教师对兼教科目的教学模式与方式方法了解程度有限,也缺乏充足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体育教学中去。在教学任务以外,还需承担运动队训练,组织学校活动,多数体育教师还包揽了行政管理工作,严重影响上课质量。有学者曾对乡村体育教师的非教学工作任务的工作量进行调查,结果显示,的教师非教学工作任务较多,的教师工作量很多,仅有2,3%的教师没有[4]。与城区教师相比,乡村体育教师工作任务繁重,压力过大。郭晓琴对南昌乡村部分体育教师的工作量进行调查,结果显示,的体育教师每周的课时量在16-20课时[5]。在对吉林部分乡村体育教师的交流中发现,他们的工作负荷甚至达到一周24课时,加上非教学任务的工作量,实际工作负荷远超24课时。可见,乡村体育教师承担了过多的非教学任务,使他们偏离正常的职业轨道。上述情况均在某种程度上限制了乡村体育教师的专业成长。
、教师自主发展意识不强
职业和自我之间互动不足。新课改背景下,学校体育在深度和广度上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发展要求。体育教师原有的知识体系和技能已无法适应新环境和教育变化的需要,使得乡村体育教师面临职业发展瓶颈,其工作内容需要随着课程标准、教学和学习方式方法的变革而进行适时调整。而当前我国乡村体育教师总体综合能力不高,“生存型”、“享受型”教师所占比重大。受环境等各种因素的制约,乡村体育教师群体普遍存在自我发展的内在驱力不足的问题,不愿意花时间和精力投入到自我专业成长上。对他们来说,教师职业更是一种生存手段,享受教师权利大过履行教师义务。近些年,体育教师职业幸福感低,工作状态敷衍,学习意识欠佳。教师自我成长多是在理论的基础上进行实践,实践后再反思,再实践,于反思中成长,但多数教师不善于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安于现状的工作状态致使其教学能力得不到提升。教师意识能动性的高低还体现在参加教师培训的积极程度上,郭敏刚等人曾对我国中、东、西部农村体育教师的教学现状进行调查研究,研究表明,在对继续教育的必要性认知上,有的教师认为有必要进行继续教育,的教师持无所谓的态度,还有的教师甚至认为没有必要[3],可见多数体育教师的懈怠程度。
4、加强和改进乡村体育教师专业发展的策略
、营造有助于体育教师专业成长的政策环境
适当增设乡村体育教师编制,完善并落实乡村体育教师相关支持政策。首先,国家政府要完善提高乡村体育教师经济地位的相关政策,以吸引更多优秀毕业生来乡村学校任教,比如提高乡村教师补贴与奖金,增加住房补贴、交通补贴,解决独生子女教师养老等问题,督促地方政府,多关心体育教师生活,尽量满足其生活所需。其次,增加乡村体育教师决策权。因地域问题,多数乡村体育教师都是被通知者,但他们最了解乡村学校体育的发展现状,国家政府部门要制定相关政策,让其参与意见与部分决策,真正参与到学校体育建设中来。学校体育建设需要经费,教师队伍建设同样需要经济支持。因此,政府部门应当精准分类提供经费投入支持,避免因增设体育器材等其他因素致使体育教师队伍经费被挪用。
、建立相对完善的教师考核激励机制
体育学科教师高强度的工作负荷,需要学校领导高度重视,制定公平的奖罚制度,同工同酬,排除“偏科”现象。必要时需给予一定的福利,比如每个月给予额外奖金补贴,隐性提高体育教师的学校地位。培养并选拔出学科带头人,发挥其引领带头作用;定期进行优秀教案展评,以督促教师提升教学能力;组织教师互听互评,定期进行体育优质课评比活动,增进教师交流;设立科研小组,培养教师的科研能力;鼓励优秀教师参加教师基本功大赛,提升其精湛技艺的同时,为其他教师树立榜样,激发内在发展动机。
、创新培训途径,完善培训制度
相关教育部门要转变重视教师职前培养,轻视教师职后培训的观念,达成职前培养职后培训一体化。做到长期培训与短期培训相结合,可以利用寒暑假及周末,安排教师培训。教师类别不同,需求自然不同,比如新手教师更需要巩固基础知识和技能,吸收教学经验;老教师则更注重教学观念、教学方法的革新;优秀骨干教师更需致力于课题研究,解决学校体育中的实际问题,因此需要根据教师需求分别培训,培训形式要多样化,增加互动与提问环节。培训内容要多元化,杜绝与实践脱节,满足实际所需,考虑被培训教师的自主选择性;结合乡村学校发展背景,注重教师体育课程资源开发能力的培养。
、构建教师专业发展共同体,促进教师学习
体育教师的专业发展离不开教师合作文化的支撑和共同体的构建。学校领导要重视为乡村体育教师专业成长搭建平台,围绕改进教学与学习的共同愿景建立学习型组织,提供体育教师外出培训的机会和途径,多邀请专家型教师或优秀教研员来本校开展教师培训,互相交流,解决教师实际教学过程中的困惑。选择优秀的教师培训团队,对本校教师进行短期培训。定期进行优质课评比,选出部分优秀教师去学校体育开展较好的实验学校进行交流学习,实现教育理念互融。鼓励有条件的优秀教师继续教育,提高其对学历提升的重视程度。
、树立正确的发展观,提高自主发展意识
体育教师是养成学生生命自觉之本,是学校体育可持续发展的生命之源,体育教师专业发展理应坚持“生命自觉”的核心价值观[6]。新时代体育事业的不断进步鞭策着体育教师不断发展,自主发展。“一专多能”是未来体育教师的基本特征,要适应学校体育的迅速发展,个体教师就要对自身提出更高的标准和要求。要树立正确的发展观,努力跻身到“发展型”教师行列。几乎所有的名师都是经过自身不断努力成长起来的,其专业发展经历了长年累月的积累甚至毕生的积淀[7]。个体教师要摆脱习惯惰性,利用多种途径提升自己,改观社会大众对体育教师的偏见。同行教师之间要加强互动,增进交流,吸纳新方法,学习新手段。要善于反思,勤于实践,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并致力于科学研究,做到将学科知识与教学法知识按不同的学生条件、教学情境等进行融合,通过自身的理解、反思、顿悟等转化为适合学生学习的知识[8]。要敢于创新,在实践中创新,将乡土特色融入体育运动项目和游戏中去,创新教学手段,学会结合乡村的环境优势,开发体育场地,合理利用学校资源以改善体育学习条件。
5、结语
体育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一环,在学生健全人格培养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学校是为社会培养人才,学生的成长必然要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作为社会发展和学校建设的助力者,体育教师要深知自身责任之重大,时刻将自身专业发展放在重要位置,利用多种因素成长,累积智慧,革新观念,推动学校体育更快更好发展。
参考文献
[1]尹志华,汪晓赞.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师专业化的现实困境与路径重构——基于社会学的视角[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3(04):116-119.
[2]张卫平,罗国军.湖南省中小学体育教师社会地位现状调查研究[J].运动,2016(24):58-59
[3]郭敏刚,王健.我国农村体育教师专业发展方式的现状、问题及转变策略[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14,40(04):85-90.
[4]李多.乡村小学体育教师职业生态环境的现状研究[D].首都体育学院,2018.
[5]郭晓琴.南昌市乡村体育教师职业生存状态研究[J].体育世界(学术版),2019(07):13-14+12.
[6]舒宗礼,王华倬.教育生命视阈下的体育教师专业发展的现实状态及未来愿景[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8,41(12):91-98+106.
[7]王标,宋乃庆.中小学名师类型、特征及成长策略[J].中国教育学刊,2013(05):7-11.
[8]郭艳红,方志军.PCK视角下体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的审思[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5(7):26-29.
浅谈教师专业发展与教师专业化论文
从教师专业发展的主观能动作用的发挥来看,基于教学实践的反思是教师获得专业发展的主要途径和基本措施。从教师专业化优化过程来看,教学反思也是其必须具备的筹码。教学反思是教师对自己以往的教学实践进行回顾、审视、评价、探究、决策和升华,从而获得对教学有指导价值的结论和意见。教师的主动反思教学是本着对教师专业化的迈进,从而对自己的教学活动提出质疑和有效改进方案的行为步骤,是对自己过去专业发展过程的分析,对自己现在专业发展状态和水平的揣摩和进一步对自己未来专业发展的规划和设计。教学反思是一个优秀的教师个人专业发展的重要环节,必要条件和有效途径。也是一个优秀教师融合专业化教师群体的`可能前提,内在因素和必经之路。在教师专业发展过程中教学反思有利于教师教学经验的提升,实践智慧的升华,主体意识的认同。在走向教师专业化的进程中,教学反思是不可或缺的筹码,不容忽视的棋子,不许忘却的标准。
(三)基于自我发展的模式
首先,从教师专业发展的角度来看,学习必须作为教师专业生活的基本内容。在融于教师成长的整个历程中,教师通过继续学习、终身学习、无止境的学习来不断地改善自己的知识、能力、态度、教学方法、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不断的丰富和完善自己的专业技能和专业情意;不断走向专业化。其次,实践也是教师专业发展水平的根本体现。教师应该从平时的课堂实践中不断的积累教学经验,在教育中优秀的教学是充满了情感因素的教学,是人性十足的教学,是意义充分的教学。教师情感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内容也是主要因素。因此实践过程中有利于教师专业情感,有利于教师专业素质的提高。除此之外,研究可以帮助教师将理论和实践有机结合,更好地理解课堂和改善教育实践,不断地扩展自己的知识和培养自己的能力。它是教师专业发展走向教师专业化必经的途径。
参考文献:
[1]发达国家教育改革的动向和趋势:第2集[C],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8
[2] 教育部师范司,教师专业化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3] 刘复兴戒国教师教育转型中的政策问题,当代教育科学,2004(11)
[4] 唐龙云,教师教育专业化与师范教育改革,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1)
【拓展阅读】
论文写作指导记录
一、议论文知识
1、特点: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可兼用其他表达方式;以鲜明的态度表明观点或主张;以充分的材料证明其观点或主张。
2、要素:论点--对所论述的问题所持的观点态度;论据--对论点进行证明的材料依据;论证--用论据证明论点的过程和方法。
3、分类:立论,从正面阐述其观点,驳论,对反面论点进行驳斥,确立其正确的观点。
4、结构:基本结构,引论,本论,结论,论证结构,并列式,对照式,总分式,
5、方法:例证法,引证法,喻证法,类比法,对比法。引申法。
例证法:运用典型事例证明论点。
引证法:引用经典或名言、谚语等证明论点。
喻证法:借助形象的比喻来说明论点。
类比法:用另一同类事物或事例比较说明论点。
对比法:用反向例子或事理比较说明论点。
二、议论文常见模式
第一种:总分式(或称总分总式)
论说文的全文总体结构一般都是这种结构模式。论证方法一般都要在中心论点的统率下,确立几个从属于中心的,即为阐述中心论点服务的分论点,然后通过对分 论点的逐一阐述,使中心论点得到深刻有力的证明。因而论说文全文结构,往往是"总--分--总"式。议论文几乎篇篇皆是这种结构模式。
第二种,并列式(又叫板块组合式)
并列式结构特点是,论证的层次作横向展开,分论点之间的关系是开列的,也就是分论点从不同角度、不同的侧面对中心论点或论述的中心问题展开论证,使文章 呈现出一种多管齐下、齐头并进的格局。并列式的各个分论点,其先后次序有时可以前后互换;它们看起来是各自独立的,其实是紧密相关不可分割的一个整体。
例文:
细节的魅力
有一种颇为流行的话,看历史要看大势,看形势要看主流,看人物要看大节。这自然没错。但小事、细节也以其生动、直观、真实的特点而显得更鲜活,更有魅力,为人所喜闻乐见,津津乐道,而且也可由小见大,见微知著。
细节可定胜负。中日甲午海战前,日本间谍化装到中国军舰上侦察。当时,中国的军舰在吨位、数量、火力上都胜于日本,举国上下一片陶醉,以为中日海战,中 方必胜无疑。可是中国军舰的炮塔上居然横七竖八晾着短裤、袜子,日本间谍就把这细节写在情报中,并分析道:这是一支纪律松弛,管理混乱的军队,人会有强大 战斗力。果然,海战一开,中方惨败,几乎全军覆没,先进的军舰也都成了日军的战利品。
细节可见精神。提到雷锋,人们会想起他那补了又补的袜子。他给敬老院送去 的一块月饼;提到孔繁森,就会想起他去世后口袋中仅有的八元六角钱;提到朱德,就会想起井冈山上他的挑粮扁担;提到贺龙,就会想起长征路上的金色鱼钩…… 这些英雄伟人做过的大事,说过的名言,人们可能记不清了,可是,他们的一些生活细节却会让后人永远难忘,他们的伟大精神也就通过这些不起眼的细节永驻人 心。
细节是华美乐章的一个音符,细节是鸿篇巨制的一个单词,细节是万顷波涛中的一朵浪花,细节是万仞高山上的一个石子。"一滴水可映出太阳光辉",欣赏细节,把玩细节,会发现,小小细节,魅力无穷。
评:本文中间三个分论点之间的关系是并列的。它们从不同的角度、不同侧面对中心论点"细节有魅力"阐述其理由--为什么?
第三种:递进式
递进式的结构特点是分论点之间的关系不断递进。论证的层次向纵深展开,一层比一层深入地提示论题的内涵,使中心论点得到深刻的阐发,其作用是分析透彻,说理深刻。它们的先后次序一般是不可以互换的。意思是一层一层先后蝉联的。
例文
诗意地生活
07年高考湖南考生
太阳每天东升西落,行人每天匆匆而过,我们都在看似平静的生活里奋力的拼搏。若说诗意地生活,在我看来并非海明威仰望乞力马扎罗之雪时的浪漫,不是梭罗独居瓦尔登湖畔的寂寞。而是在纷繁现世之中,留一方净土种理想,然后一刻不停去奋斗,直到收获人生一片金黄麦田。
理想。是第一层境界;"独上高楼,望断天涯路。"是理想点燃星星之火,是理想洗去茫茫尘埃,是理想让我们一眼望断天涯,开始追寻之旅。泰戈尔曾说:"我 诗中的天堂正是我心中的理想。"正是心中有理想才会奋力去追诗意的天堂。诗意地生活,首先要有一个理想,不论它是黯淡还是光辉,也不论它是渺小还是伟大, 若无理想,春天的繁花如何盛开出绚烂,夏日的星辰如何闪烁银辉,人生之路,如何扬帆起航,冲得一片诗情?
奋斗。是第二层境界:"衣带渐 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柳永在《风》中诉说对伊人的思念,生活的诗意,等待奋斗去实现理想。现出中,诗意地生活,便是拿起奋斗的斧劈开理想的石,卷 起千层浪来比万丈豪情。昔秦始皇定下一统天下的理想,便每一步稳扎稳打,步步为营北击匈奴收复河套,南制百越,收为象郡。奋斗的脚步一刻都不曾停止,终于 待得麾灭六国,横扫中原的壮观场面。奋斗让理想熠熠生辉,让人生之路越走越宽,承起生命不可承受之重,潇洒自由,踌躇满志,擎起人生一片艳阳天。这等人 生,谁人敢说不诗意?
收获。是第三层境界:"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当奋斗之泉灌理想之田,秋天,便是收获的季节。这一片金 黄的麦田,折射出一段闪亮的人生之路。且不论这"麦田"是大是小,也不说这收获是否等值付出,只要是收获,便已是一种结果,成功了便收获鲜花与掌声,失败 了,便收获一段经验几多教训,然后从头再来。就像国学大师季羡林曾说:"活一世,就像作一首诗,你的成功与失败都是那片片诗情,点点诗意。"收获,是收获 理想,收获奋斗,收获一段诗意的人生。
我们的生活虽不似李白"人生得意须尽欢,千金散尽还复来"的豪迈,但理想让它明亮,奋斗让它真实,收获让它有一片金黄的款款诗意。
用执着打破命运的锁,让生活活出诗意,种下理想,不懈奋斗,相信终会有"雁引秋心去,山衔好月来"的收获。
评:本文运用层进式。中间三级理想、奋斗、收获一层层深入,先后层次不可互换,另外,本文文采斐然,诗意盎然,"拿起奋斗的斧辟开理想的石"等比喻句用得新颖贴切。三是材料新鲜,积累丰厚,文章用到的材料,古今中外不下10处。
浅谈农村小学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问题及解决策略论文
1.农村小学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现状
部分农村小学教师的职业道德有待加强。
农村小学教师知识结构不合理。
农村小学教师知识结构欠缺。近年来,城市与乡村的教育差距越来越大。主要由于多数农村小学教师的福利待遇低。
专业能力与素质教育的要求相距甚远。
农村学校教师流失严重,教师团队不稳定。
2.农村小学教师专业素质的基本要求
专门职业对从业人员的基本要求主要表现在专业素质的高低。教师也同样,一般认为,对一个教师专业素质的基本要求包括三个方面: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专业知识的基本要求、专业能力的基本要求。
小学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职业道德是教师从事教育工作必须遵循的各种道德规范。教师高尚职业道德的体现在教师的每一言,每一行之中。对学生的心灵和品格塑造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作用。
(1)教师应该爱岗敬业。
(2)教师应该热爱学生。
首先,教师的道德也体现在对学生的关爱上。教师热爱学生,既是教师职业道德的一种表现,又是一种教育手段。作为一名合格的教师要"爱自己的孩子是人,爱别人的孩子是神。"平等、公正的对待每一位学生,关心爱护每一位学生。努力做到以学生发展为本,一视同仁。
其次,农村小学教师应该不断地丰富自己的.教育理论知识,特别是关于小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方面的知识,进一步了解小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树立科学的教育观。
(3)教师应该为人师表。教师应该为学生树立良好的道德形象,为人师表,这是教师职业道德的另一个体现。教师要言行一致,以身作则。要求学生能做到的老师一定先做到。教师是学生的楷模,学习的榜样,教师要一身立教,用心灵塑造心灵,那么,怎样做到为人师表呢?我认为"爱心、责任心、事业心"是成就一个教师为人师表的基础,只要三者相辅相成,才会成为一个职业道德高尚的老师。
小学教师专业知识的基本要求。专业知识是指一定范围内相对稳定的系统化的知识。教师作为一个专业人员,必须具备从事教育工作所要求的基本知识。
作为一名专业的教师,则应该具备教育理论知识、学科专业知识和通识类知识三方面知识。下面就以上三方面来阐述农村小学教师的专业知识发展状况,从而进一步提出对农村小学教师专业知识的基本要求。
教育理论知识是教师进行学科教学的重要理论指导,教育理论知识主要包括教育心理学、教育学原理、教法知识等等。
学科专业知识是指与教师任教学科相对应的专业理论知识,是教师从事学科教学工作,保证教学质量的前提。随着新课程在农村的推进,有许多农村教师意识到自己学科专业知识薄弱,部分教师应该补充这方面的知识。近几年来,随着新教材教学内容的调整,新的小学《课程标准》颁布后,新的内容纳入到小学课本当中,教师学科专业知识不够显得尤为突出。这对于那些学科专业知识缺乏的农村教师,将是新的挑战,他们应该及时补充相关学科专业知识,使自己学科专业知识不断完善。
教师除了精通所教学科的知识外,还要有广博的通识类知识储备,这样才能够满足每一个学生多方面的探究兴趣和多方面发展的需要。农村小学教师应该积极主动的参加学校组织的进修与培训活动,不断的去寻找学习的内在动机,这样在面对新课程改革时,他们才会适应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在教学过程中得心应手。
小学教师专业能力的基本要求。专业能力是教师教学必不可少的能力。小学教师专业能力我认为主要包括现代教育手段运用能力、教学反思能力、教育科研能力等等。下面从以上三个方面对农村小学教师专业能力的基本要求进行阐述。
现代教学手段运用能力。现代教学手段是指能对教学工作起到辅助性的展示、演示、模拟、拓展的一切现代化的机器设备,常指计算机、投影仪、实物展台、幻灯片以及其他影音设备现代教学手段运用能力。
教学反思能力。反思的本质是一种理论与实践的对话,用反思来改善实践的效益,用实践来提高反思的质量,教师要勤于反思,在反思中收获,在反思中提高,在反思中获得真知灼见和宝贵的经验,促进师生之间的交流,促进教师理论和实践水平的提高。
教学科研能力。在农村小学教师队伍中对教师教学科研的意义和概念非常理解的教师很少,部分农村教师都处于半理解的状态,因此增强教学教学科研能力是很有必要的。我们每一个教师都应该成为教育实践的研究者,这样教育就有可能取得更大的进步。
3.加强农村小学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策略
加强农村教师职业道德建设。
优化农村教师现有的知识结构。教师专业知识包括:通识类知识、学科专业知识和教育理论知识三个方面。
为提高农村教师教学能力搭建平台。
第一,学校应建立"传-帮-带"的师徒关系制度。
第二,提高教师的基本功。
第三,鼓励教师积极承担和参加各种级别的研究课。
制定优惠政策,稳定农村教师队伍。
(1)增加农村教育经费的投入。
(2)提高农村教师工资和福利待遇。
(3)在评优、晋级、晋职方面实施政策倾斜。
浅谈农村小学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问题及解决策略论文
1.农村小学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现状
部分农村小学教师的职业道德有待加强。
农村小学教师知识结构不合理。
农村小学教师知识结构欠缺。近年来,城市与乡村的教育差距越来越大。主要由于多数农村小学教师的福利待遇低。
专业能力与素质教育的要求相距甚远。
农村学校教师流失严重,教师团队不稳定。
2.农村小学教师专业素质的基本要求
专门职业对从业人员的基本要求主要表现在专业素质的高低。教师也同样,一般认为,对一个教师专业素质的基本要求包括三个方面: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专业知识的基本要求、专业能力的基本要求。
小学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职业道德是教师从事教育工作必须遵循的各种道德规范。教师高尚职业道德的体现在教师的每一言,每一行之中。对学生的心灵和品格塑造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作用。
(1)教师应该爱岗敬业。
(2)教师应该热爱学生。
首先,教师的道德也体现在对学生的关爱上。教师热爱学生,既是教师职业道德的一种表现,又是一种教育手段。作为一名合格的教师要"爱自己的孩子是人,爱别人的孩子是神。"平等、公正的对待每一位学生,关心爱护每一位学生。努力做到以学生发展为本,一视同仁。
其次,农村小学教师应该不断地丰富自己的.教育理论知识,特别是关于小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方面的知识,进一步了解小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树立科学的教育观。
(3)教师应该为人师表。教师应该为学生树立良好的道德形象,为人师表,这是教师职业道德的另一个体现。教师要言行一致,以身作则。要求学生能做到的老师一定先做到。教师是学生的楷模,学习的榜样,教师要一身立教,用心灵塑造心灵,那么,怎样做到为人师表呢?我认为"爱心、责任心、事业心"是成就一个教师为人师表的基础,只要三者相辅相成,才会成为一个职业道德高尚的老师。
小学教师专业知识的基本要求。专业知识是指一定范围内相对稳定的系统化的知识。教师作为一个专业人员,必须具备从事教育工作所要求的基本知识。
作为一名专业的教师,则应该具备教育理论知识、学科专业知识和通识类知识三方面知识。下面就以上三方面来阐述农村小学教师的专业知识发展状况,从而进一步提出对农村小学教师专业知识的基本要求。
教育理论知识是教师进行学科教学的重要理论指导,教育理论知识主要包括教育心理学、教育学原理、教法知识等等。
学科专业知识是指与教师任教学科相对应的专业理论知识,是教师从事学科教学工作,保证教学质量的前提。随着新课程在农村的推进,有许多农村教师意识到自己学科专业知识薄弱,部分教师应该补充这方面的知识。近几年来,随着新教材教学内容的调整,新的小学《课程标准》颁布后,新的内容纳入到小学课本当中,教师学科专业知识不够显得尤为突出。这对于那些学科专业知识缺乏的农村教师,将是新的挑战,他们应该及时补充相关学科专业知识,使自己学科专业知识不断完善。
教师除了精通所教学科的知识外,还要有广博的通识类知识储备,这样才能够满足每一个学生多方面的探究兴趣和多方面发展的需要。农村小学教师应该积极主动的参加学校组织的进修与培训活动,不断的去寻找学习的内在动机,这样在面对新课程改革时,他们才会适应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在教学过程中得心应手。
小学教师专业能力的基本要求。专业能力是教师教学必不可少的能力。小学教师专业能力我认为主要包括现代教育手段运用能力、教学反思能力、教育科研能力等等。下面从以上三个方面对农村小学教师专业能力的基本要求进行阐述。
现代教学手段运用能力。现代教学手段是指能对教学工作起到辅助性的展示、演示、模拟、拓展的一切现代化的机器设备,常指计算机、投影仪、实物展台、幻灯片以及其他影音设备现代教学手段运用能力。
教学反思能力。反思的本质是一种理论与实践的对话,用反思来改善实践的效益,用实践来提高反思的质量,教师要勤于反思,在反思中收获,在反思中提高,在反思中获得真知灼见和宝贵的经验,促进师生之间的交流,促进教师理论和实践水平的提高。
教学科研能力。在农村小学教师队伍中对教师教学科研的意义和概念非常理解的教师很少,部分农村教师都处于半理解的状态,因此增强教学教学科研能力是很有必要的。我们每一个教师都应该成为教育实践的研究者,这样教育就有可能取得更大的进步。
3.加强农村小学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策略
加强农村教师职业道德建设。
优化农村教师现有的知识结构。教师专业知识包括:通识类知识、学科专业知识和教育理论知识三个方面。
为提高农村教师教学能力搭建平台。
第一,学校应建立"传-帮-带"的师徒关系制度。
第二,提高教师的基本功。
第三,鼓励教师积极承担和参加各种级别的研究课。
制定优惠政策,稳定农村教师队伍。
(1)增加农村教育经费的投入。
(2)提高农村教师工资和福利待遇。
(3)在评优、晋级、晋职方面实施政策倾斜。
知识改变命运, 教育 是社会进步发展的动力,人类在不断的学习中进化,随着科学技术的革新,教育方式 方法 也更新换代。下面我给大家带来教育方向专业 毕业 论文题目有哪些_教育类论文选题题目,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学前教育论文题目
1、学前教育专业历史教学中的师生角色互换初探
2、基于信息技术的中职生物情境问题教学各因素分析
3、交互式电子白板在大班数学活动中的有效利用
4、微课题研学: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学习的范式
5、建构主义视野下“学前 儿童 心理学”课程改革探索
6、如何进行有中国特色的教育改革
7、幼儿园主题教学活动中多媒体技术的应用研究
8、高职高专学前教育专业声乐翻转课堂之管窥
9、学前教育专业教育学课程课堂教学模式创新研究
10、试论多媒体技术在幼儿园教学中的实施
11、高校学前心理学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12、学前教育游戏课件的设计探索
13、教育资源不公平配置对农村教育精准扶贫的影响--基于江西省R县的调查研究
14、基于人性关怀视角下的幼儿园活动室环境艺术设计研究
15、教师专业化背景下的“学前心理学”教学改革探索
16、关于学前教育信息化的内涵解读
17、信息技术与幼儿教学的整合
18、在幼儿活动设计中创编游戏型课件的策略性研究
19、在幼儿活动设计中如何创编幼儿游戏课件
20、关于农村幼儿园教师远程培训的实践研究
21、基于古斯基评估模式的教师网络培训分析
22、放开营利性学校办学领域的取向与策略探析
23、基于翻转课堂理念下的音乐教学实践探索
24、以“互联网+”促进学前教育信息化建设
25、学前教育远程师资培训系统建设的路向分析
26、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携手韩国企业支持女童教育
27、初构案例教学的评价指标体系--基于现代教育技术课程
28、浅析当下学前儿童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误区及对策
29、情境互动教学模式在幼儿心理学教学中的运用
30、徐州市区学前教育信息化现状的调查研究
31、学前高专乐理与视唱练耳课程的翻转课堂应用研究
32、家庭功能弱化对学前留守儿童社会化的影响
33、民族地区师资队伍建设亟待加强
34、刍议学前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现状与策略
35、处境不利儿童心理韧性研究的现状与展望
36、浅析多媒体视域中的学前 英语听力 培养
37、浅谈如何发挥多媒体在学前教育中的作用
38、论培训机构在中国现在社会的意义和发展前景
39、基于良好行为习惯对促进幼儿心理健康发展的研究
40、学生资助工作中德育缺位问题的分析及对策
41、我国幼儿教育软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42、浅谈学前心理学教育教学策略
43、微课在中职《学前儿童卫生与保健》教学中的应用
44、构建覆盖城乡布局合理公平普惠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
45、国营农场公办学前教育机构有序移交
46、广西民办幼儿教师规范化教学行为实施策略研究
47、学前教育专业女生主观幸福感调查
48、顶层设计理念下的学前教育专业理论课程实践教学改革
49、农民工随迁子女社会融入中的教育困境及对策研究
50、学前教育专业《幼儿心理学》教学模式的改革探讨
51、“五位一体”生态教育链与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势科学视角
52、特殊儿童团体游戏治疗的研究综述
53、互联网技术对学前教育的影响探析
54、美国高宽课程中形成性评价的应用及其启示
55、学前儿童观点采择训练的可行性分析及策略
56、襄阳市学前教育信息化资源建设现状调查研究
57、简谈学前教育中的心理健康教育
58、浅谈学前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
59、当前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与途径探讨
60、学前教育专业男生积极心理品质培养策略探析
体育教学论文题目
1、室外体育课与学生行为习惯的培养
2、中学体育课的练习密度与运动负荷
3、要重视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养护教育
4、注意体育教学的实效性
5、体育教师应具备良好的情感品质
6、实施体育素质教育的探索
7、建好学生体育档案
8、体育场所服务质量的理论研究
9、对当前中小学体育课程建设中 热点 问题的探讨
10、体育教育需要转变的几个观念
11、中小学体育的现状与思考
12、中学体育课理论教学探讨
13、体育教学与训练
14、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15、村小中青年教师兼教体育学科现状的调查与思考
16、浅谈体育教师如何备好体育课
17、体育课集合队形的变化的教学 随笔
18、学校体育如何贯彻素质教育
19、初中毕业生升学考试体育工作情况的调查与分析
20、体育教育与人类生存需要之关系
21、要带着爱心去上课--中学体育课教学体会点滴
22、世界体育发展与我国的全民健身计划
23、动作示范在体育教学中的作用
24、中国体育产业尚处胚胎期
25、体育 文化 的全球化与民族化
26、体育意识剖析
27、关于在体育教学当中加强迁移规律运用的建议
28、体育课要渗透思想素质教育
29、重视在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锻炼习惯
30、对我国体育科技一体化训练体系的几点研究
31、试论体育教学中的思想品德教育
32、高中体育课程的性质和体育教学目标体系
33、提高耐久力在增强学生体质过程中价值研究
34、小学体育课组织教学的基本途径
35、略谈在小学体育教育中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
36、中国与世界优秀 跳远 运动员技术参数的比较分析
37、关于在体育教学中加强学生个性培养的建议
38、提高耐久力在增强学生体质过程中价值研究
39、 武术 套路发展的动因
40、对跳远运动员心理训练的探讨
41、对中学生课外活动浅析
42、发展 网球 俱乐部的市场
43、肥胖对大学生身体素质的不良影响
44、肥胖与有氧运动的研究分析
45、高等教育中毕业生就业难的原因及对策
46、高校高水平运动队发展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47、关于初中体育课“减负”问题的分析研究
48、关于大学生对人体肥胖问题的看法与分析
49、关于大学生健康促进问题的探讨
50、关于 篮球 抢篮板球的探讨
教育叙事 论文题目
1、 用心去感受,用爱去关怀——一年级上册教育叙事 故事
2、 教育叙事与高校辅导员专业化成长的适切性探究
3、 教育叙事研究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探索——爱国主义教育课堂实录
4、 均衡发展政策与农村教师的幸福感——两位农村教师的教育叙事研究
5、 论教育叙事研究的内涵、结构及环节
6、 教育叙事视域下精准资助对建档立卡生学业发展影响的研究
7、 公共艺术教育叙事研究之师生演剧活动——以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为例
8、 教师职业生涯起步的教育叙事
9、 蒙汉双语家庭子女的语言习得困境:教育叙事与 反思
10、 我和我那“别样的花儿”——小学班主任与问题学生的教育叙事
11、 思想政治教育叙事转向与国际传播
12、 高校辅导员开展教育叙事研究的审视:适切性、局限性及突破
13、 基于教育叙事的音乐教学研究
14、 父母责任的代际传承: 家庭教育 百年回眸——基于50个中国家庭的教育叙事研究
15、 教育叙事在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中的应用研究
16、 教育叙事研究——关于故事和生活经历的研究法
17、 不妨来点温柔的惩罚——我与一个孩子三次“斗争”的教育叙事
18、 高师教育叙事实施效果评价研究——以QT师专语文教育专业为例
19、 让教育叙事成为钻石的“五部曲”
20、 教育叙事对英语教学的影响
21、 教育叙事:教育专业硕士生的成长途径
22、 论数学教育叙事
23、 教育叙事——物理课堂教学中教师的主导作用
24、 教育叙事案例:每个天使都有一双美丽的翅膀
25、 教育叙事,教师写作突围的捷径
26、 巧设情境,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冷战中的对峙》教育叙事
27、 运用教育叙事进行数学课堂教学反思的实践研究
28、 思想政治课教材处理中的教育叙事
29、 教育叙事研究促进农村、民办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的策略研究
30、 最美“乡下人家”——《乡下人家》校本研修课教育叙事
31、 给“教育叙事”把脉
32、 音乐教师学习教育叙事研究的客观诉求
33、 藏族地区数学教师角色认知的教育叙事研究
34、 历史教育:叙事之上的知识展开
35、 教育叙事:“两个密度”引发的思考
36、 浅析开展 高一政治 教育叙事研究的策略与反思
37、 教育叙事与小学英语教师校本培训
38、 新媒体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叙事探讨
39、 用写故事的方式理解教育——教育叙事写作的实践与思考
40、 激发是课堂的灵魂——我的教育叙事
41、 中秋月圆——《 中秋节 》主题综合实践活动教育叙事
42、 思想政治教育叙事结构要素探究
43、 展现体育教师教育智慧的教育叙事
44、 教育叙事研究困惑解读
45、 基于教育叙事研究的医学院校外语教师能动性研究
46、 一节 作文 教学参赛课的教育叙事研究
47、 教育叙事:大学新生学习生活转变的有效路径
48、 虚构的教育叙事要不得
49、 音乐教育叙事研究之“叙”的几种类型例说
50、 职前教师个人理论研究——基于实习日志的教育叙事分析
教育方向专业毕业论文题目有哪些相关 文章 :
★ 数学教育毕业论文题目参考选题大全
★ 本科教育类毕业论文题目
★ 初等教育毕业论文题目
★ 大学生论文题目大全2021
★ 本科英语专业毕业论文题目
★ 艺术类毕业论文题目参考大全
★ 优秀论文题目大全2021
★ 毕业论文题目怎么选
★ 毕业论文题目来源
《关于农村教育的思考》
摘 要:本文分析农村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阐明正确的农村教育观念是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只有提高农村教育管理者的素质,坚持正确的指导思想,才能真正地使农村教育得到发展。
关键词:农村教育; 教育问题; 解决措施
中图分类号:G7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4)07-150-002
《南方周末》曾发表湖北省监利县一个乡党委书记李昌平给国务院领导的一封信,信中称“农民真苦,农村真穷,农业真危险”,把中国的“三农问题”提到了极至。人们不禁要思考:为什么一个有着5000年农业文明史的中国,在21世纪的农村处于“苦”、“穷”、“险”的境地?有学者提出五个“弱质性”――产业的天然弱质性、生产资料的弱质性、劳动主体的弱质性、农业组织上的弱质性、社会政策造成农村社会整体的弱质性。我觉得在现在的现实条件下,劳动主体的弱质性是其中最重要的因素。而劳动主体的素质高低,直指农村教育。
一、发展农村教育的必要性
改革开放以来,农村教育有了显著的发展,农村教育的规模、水平在一定程度上有所提高。但据2003年2月14日《中国青年报》刊登的我国“教育与人力资源问题报告”称:2000年我国15岁以上人口中仍有文盲万人,比德国一个国家的总人口还多;25岁至64岁人口受教育的平均年限也仅为年,相当于美国100年前的水平。文盲人数3/4分布在农村。农村人口人均受教育仅年。城市、县镇和农村之间劳动力人口受教育水平的比重情况为:大专及以上学历水平的人口比例为20∶9∶1,接受高中教育的人口比为4∶3∶1,接受初中教育的人口比为∶∶1,接受小学教育的人口比为∶∶1。虽然这十几年国家加强了对农村教育的重视程度,加大人力、物力和精力上的投入,但实际上我国农村劳动人员的文化程度仍然很低,他们的科学文化素质仍然十分低下,这制约着我国农村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使农村经济得不到进一步的发展。《中国教育与人力资源问题报告》中指出:虽然我国劳动力资源充足,但整体素质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明显。报告中的资料显示,虽然“扫盲”多年,效果世人瞩目,但我国文盲人口仍然数量巨大,2000年我国有15岁以上文盲8700万人,2011年3月3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布的一份报告称,在全世界文盲率最高的十个国家中,中国的成人文盲数位列第八,这十个国家的成人文盲总数约占全世界文盲总数的72%。
当今世界竞争是人才、科技的竞争,过去人们常提“农民的问题就是土地的问题”,“要致富先修路”的说法,显然已经不符合时代的发展了。中国现代化要经历农村工业化、城镇化;其内在动力是中国农村人力资源的开发。这并非是使农村人将户籍变成城镇人,而是实现“小农生产者――文明人――现代人的转变”。中国社会科学院的《社会蓝皮书》曾指出:“仅靠行政命令和说服教育来对农民的行为进行控制还有效果,但是已经很难了。”“一代新型农村精英已经出现,保护他们,是保护农村生产力,教育他们,也是保护农村生产力。”
经济体制改革和经济发展以及实现我国农业的现代化,要求普遍提高农村人口素质,大力开发农村人力资源。即提高广大农民的素质,使他们掌握各种专业技术和技能,掌握市场经济知识、民主意识、法律意识,推动农村经济的全面发展,使农村社会得以进步。要实现这些愿望,唯有加强我国农村教育力度,同时,提高农村人口素质也是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要求,转变农村经济增长方式的迫切需要。
农村教育的教育质量有双重含义:一是国家兴办农村教育事业的质量,它以农村各级各类教育事业与农村经济、农村社会发展相适应的程度为指标。二是指一定的农村学校在一定的时间使一定数量的学生达到的质量规格,它以受教育者思想品德素质、文化知识素质、身体心理素质、劳动能力素质的总体水平适应个体发展需要的程度为指标。今天,农村人口仍然占国民的60%以上,农村教育理所当然地成为素质教育的“主战场”。
二、农村教育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教师队伍的数量和质量问题
首先,教师队伍的数量得不到保证。优秀教师不愿意到农村,或者去了留不住,农村教师大量由农村向城镇和城市流动,导致农村中小学教师数量不足。其次,很多农村老师缺少再学习的机会,他们的科学文化知识和教育理念已经不适应快速发展的社会需要,教师的工作负担重,教学水平又不高,有的教师年纪偏大,虽然他们教学经验丰富,但教育理念、教学方法落后,还停留在“听、写、读、背、考”的传统形式,这些都很大程度上扼杀了孩子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严重影响教学质量。农村教育也面临升学的压力,应试教育仍然是初中乃至高中教育的普遍现象,这和当今素质教育改革的大浪潮是格格不入的。
2.教师培训的机会缺乏
由于经费和编制的紧张,甚至有的农村教师一人要教几门功课,所以几乎没有时间和经费进行业务培训,加上农村学校教育技术落后,图书资源匮乏,这都影响了农村教师的再学习和再提高。
3.学校和家庭教育相脱离
教育是双向的,既需要学校管理,也需要家庭管理。从调查的结果看,农村家庭没能对学生的教育起多大的作用。其原因一是家长大多是农民,他们平时忙于生计,没有时间顾及子女教育。如果是留守儿童,祖父母辈就更没有时间和精力顾及孩子的教育和管理了。二是家长文化水平有限,基本上没有能力对孩子所学课程进行专业的指导。所以,稍微富裕的家庭,只好把孩子送到城里学校就读,这也是农村学校得不到发展甚至萎缩的原因。
三、改善农村教育的措施
1.农村干部队伍知识化
曾经有学者直指农村“穷的根本原因抑或本质是干部队伍中的知识贫困”,因此加强农村干部的教育,努力提高干部队伍的领导能力、领导水平和领导效果是至关重要的。干部队伍的知识化、专业化以及相应组织领导能力和管理水平,直接影响农村教育的发展情况。 2.观念的改变
“让农民自我觉醒,走向知识,亲爱文明”,责无旁贷地属于教育的使命。当然这个观念还包括很多其他内容。首当其冲的比如婚育观念,虽然这几年农村人口的思想日渐开放,但很多农村家庭仍是重男轻女,由此产生一种恶性循环。还有一个倾向,同很多城市家庭一样,农村家庭更愿意让小孩读理工科而不是社科类科目。曾经有位大伯振振有词的解释因为理工科更实用。这个实用性固然与农村的实际有很大的关系,他们大多希望孩子学成之后能马上用于致富,就这点来说他们比城市家庭更讲究实用。但我觉得人文思想对于农民改变现状也有很重要的意义。
3.增加农村教育投入
“我们的校园很小,放不下一个鞍马;我们的校舍简陋,还经常搬家;我们的教室很暗,灯光只有几瓦;我们的桌椅很旧,坐上去吱吱哑哑……”这首由二十多个农民工子女在2007年春节晚会上朗诵的《心里话》,曾让无数人落泪。建立健全多元化的基础教育办学模式,多渠道筹集教育基金来增加投入,既包括改善硬件设施(校舍、教学器材等等),同时也应该包括软件设施,后者最直接体现在改善农村教师待遇的问题上。改善农村教师待遇,可以刺激更多的人才投入到农村的建设和农村未来人才的培养事业上。改善农村办学的教育条件、物质条件,政府应该加大投入,发动社会的慈善捐款,政策也应尽可能向薄弱偏远的农村中小学地区倾斜。定额、定时、定量地划拨给学校教育经费,避免教育经费的截留现象,保证农村教育经费的稳定和可靠。要注重改造农村学校的危房,购置必需的图书资料和教育仪器设备,提高村办小学管理水平、办学条件和教育教学质量。
4.加强农村教育改革
对于农村学生而言,他们大多淳朴可爱,可塑性很强。因此,教师要不断提升自身的教育责任感,不断地改进教学方法,做到因材施教,才能发展农村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和创造性能力,以适应现代社会对人才的需要。同时由于农村孩子所处生活环境和学习条件,他们更需要教师的关心爱护和悉心帮助。教师要在课堂教学中紧密地联系生活实际和生产实践,改变以往的以考试为中心和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填鸭式的教学方式,让学生真正认识到真才实学、一技之长对他们今后工作和生活的意义,我们不仅要让农村孩子上学,还要让他们上好学、爱上学,不因他们的家庭条件困难而辍学,也不因教学质量而耽误孩子一生的前途,这是中国农村教育改革的必经之路。
加强农村基础教育固然是提高农村未来劳动力素质的主要渠道。以多种形式、多种途径、多种机制积极发展农村职业技术教育,使教育产业在农村有新的发展和突破,为开发农村人力资源做出更大的贡献。同时,我们也应关注到大量青壮年文盲仍然存在,最近我到某地农村帮助培训家政服务员,深深体会到文盲对农村劳动者的影响。因此在继续加强农村基础教育的同时,也不能忽视成人教育。
5.加强农村师资建设
建设一支合格的农村师资队伍,必须提高乡村教师的地位和待遇,在保证农村教师数量的基础上,提高农村教师的质量。首先政府要千方百计地改善农村教师的生活待遇和工作条件,吸引那些思想先进、吃苦耐劳、有志的大学毕业生到农村任教。这些教师具有合格的思想素质和专业的知识技能,在理想的职业前景驱动下,才能充分的发挥他们的工作积极性,也才能满足人们对他们的殷切期望。将农村教育纳入全民教育与终身教育的实施范畴中,这是从根本上促进农村人口与农村社会摆脱贫困、走上可持续发展的根本途径。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农村教育决定中国未来》――这是德国《法兰克福汇报》2003年6月份一篇关于中国农村教育现状的报道的题目。因为我国农村人口占总人口的一半以上,所以只有农村发展了,才有全国的发展。也就是说,只有农村的小康才有全国的小康。农村人才的培养对农村的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讲,农村的教育决定农村的未来,乃至决定中国的未来。
参考文献:
[1]教育与人力资源问题报告.中国青年报,2003年2月14日
[2]陈晶晶.我国农村教育问题及对策,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11期
[3]丰建霞,李金奇.农村教育问题与国培计划中西部项目的实施,黄冈师范学院学报,2013年01期
怎样当好农村小学教师 农村小学生与城市小学生相比,无论是在文化基础方面还是在社会见识方面都有一定的差距。城市的小学生在文化比较丰富的城市里,他们可以经常看到新生事物,见识面广,而农村小学生生活在偏僻的农村里,他们每天面对的是田野、高山、河流、见识面很窄。所以,当好教师难,当好农村小学教师更难。我在农村小学任教几年了,凭着几年的农村小学教学经验,我觉得,要真正当好一个农村小学教师,必须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要当好农村小学教师,一定要有“五心”。 1、恒心、人贵有恒,做一个农村小学教师尤其如此。在学生心中,一个好老师应该威严而又和蔼的,如果坐牢似的对学生时紧时松,学生也会时好时坏,时间久了,就不好管理了。特别是农村的孩子,家长们都忙于干农活,没时间顾及他们的学习,大都是靠老师管理的。俗话说,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孩子的良好好习惯都来自于老师长期的鼓励、引导,来自老师持之以恒的培训、训练。 2、匠心。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个性,就像没一件艺术品都有自己的特色,我们因材施教,教学方法也因人而已,这一方面我一直坚持做两件事:(1)写教学反思,总结这一周上课情况,哪里好值得继续采用,哪里不太适合,需要改进。(2)研究孩子的弱项,对症下药。常言道:“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孩子来我们这里学习就是为了学好知识,所以我们要负责任地有针对性地进行辅导,发挥一对一家教的最大优势——个性化。 3、用心。什么事,只有用心了,才能做好。在课堂上我坚持做到:讲课有张有弛。因为我们每次课的时间比较长,而且农村小学教具比较简单,我们不能让学生时刻集中注意力。我们知道每个人注意力最多就二十分钟左右。所以我把课堂化作一个个小的冲锋,让学生不会觉得枯燥,(2)在上课过程中要有讲解有练习,练习一定是举一反三。老师不能满堂灌,别老是在哪讲的津津乐道,学生的思绪早已九霄云外了。 4、热心。我把热心这一点用在和家长沟通上。我觉得农村学生家长不是很用心地过问学生的学习、纪律等情况。只有走进家长,明确我们教育方向。勤和家长联系,你传递给家长的信息最起码也是对孩子的关注。你关注了,家长才能放心。学习进步了,我们发个短信,表扬一下;学生这段时间表现不佳,我们大家打个电话共同寻找原因。 5、爱心。教师要爱岗敬业,要爱学生。农村孩子特别纯真,教师要把学生当做自己的孩子一样关心爱护,把学生当做朋友一样沟通交往。这样学生才会跟你更贴心、更信任你听你的话。 二、要当好农村小学教师,必须努力使自己成为一个全才的教师。 我国进行课教改已经几年了。这是一场深刻的教学革命。我在语文教学方面我体会较深。新教材注重语文与生活的联系,着眼于青少年的人格发展和现代语文能力的提高,理解人与自我、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集人文性、实践性、综合性、汉语性一体具有很强的可朔性。新教材显示的这些特点。所以,作为一名农村教师,除了有精深的的专业知识,明确的教学目标和高度的责任感之外,还应具备以下素质: (一)搜寻信息,博览群书。农村相对城市而言,信息比较闭塞。教师必须注重搜寻信息、博览群书,讲课时渗透信息,充实教学内容,学生在给自己合作探究的同时教师必须对学生的质疑有一个丰富完美的解答,这样学生就会学的满足满意。同时还要注意课文阅读教材的广泛性,使教材承载着大量的社会、人文、历史及自然科学知识,学生在学习使用语言的同时,还将接触到许多注入天文地理、文化艺术、古今中外的背景知识和未知领域。若老师孤陋寡闻知识面窄,在教学中就会捉襟见肘,被动应付,就不能应付自如,举一反三。 (二)左右逢源,多才多艺,就语文课而言,它重实践运用,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听得明白,说得清楚,看得透彻,写得生动,思想正确,新教材注重挖掘学生潜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乐于探究,如教《海底世界》这篇课文是我在黑板上刷刷几笔画了大龙虾、章鱼、海参几幅图,让学生直观;教二年级语文《春天在哪里》时,我唱了一首《春天在哪里》的歌给学生听,让学生明白思想内涵。这样不仅激发了学生兴趣,活跃课堂,也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所以给学生创造一个直观、具体、新活的语境是十分必要的,除了有限的电化教育手段外,教师可把书本知识转换成悦目的图文信息,我还把课文编成话剧,故事小品。让学生饶有兴趣的参与中巩固知识,培养语感,使课堂有声有色,情趣横生。 (三)多动脑筋,勇于创新。学习知识的目的在于运动,参加社会活动是检验和巩固课文知识的最佳方法,时课堂教学的延续。多开展综合活动,让学生走向社会,让他们去体验、去感受到学习的实际价值。 三、要当好农村小学教师,要善于发挥农村优势,拓展农村小学课程资源。 在课程资源的平台上,乡村学校在条件性课程资源方面处于弱势,但在素材性课程资源自己明显的优势。因此,我们乡村教师要充分开发和利用农村特有的课程资源,弥补村教学资源的不足,缩小城乡课程资源的差距。 (一)充分利用学校课程资源。每所学校的课程资源都是丰富的。那么,教师怎样开发学校课程资源,是学校变成不只是学生读书的地方,而且是学生的生活地方呢? 1、广开思路,开发有限设施的多种功能。在新课程改革过程中,教师应树立正确的课程资源观,根据各地和各学校的实际,广开思路,灵活多样,创造性的开发与利用课程资源,开发有限的的多种功能。以语文课程与科技活动课程为列,在科技作品的创造过程中,可以充分发挥科技作品的多种功能。如《理想的风筝》这一课中讲到:他的风筝各式各样……于是老师们把学生们在科技活动课上精心制作的风筝请上了课堂:有最简单的“屁帘儿”,也有三四米长的蜈蚣,最妙的是三五只黑色的燕子组成的风筝…… 2、激发热情,激活教材“二次生命”。孩子们丰富的想象,独特的思维,独到的见解,已获验证的成功学习方式,自己的游戏等都有可能成为教材“二次开发”的契机。如上《保护庄稼好兵卫》一课时,对于城市二年级的学生来说,对青蛙就很陌生,但在农村的青蛙是常见的“有益动物”,是人类的好朋友。于是,教师给学生布置课外兴趣作业:搜集有关“青蛙”的资料,可以亲自去田里看看,可以问爸爸、妈妈,也可以找有关“青蛙”的图片、文字、故事、歌曲等。经过搜集,同学们不但了解了青蛙的生活特点,,还知道了青蛙小时候是蝌蚪,是人类的好朋友,要好好保护它知识。 (二)合理利用家庭课程资源。“事物的存在同发展必然同其所在环境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同样。学生的发展同其所在的家庭环境密切相关。抓住生活的点点滴滴,眼里有资源,心里有教育,课程资源无处不在。我们在使用学校资源的同时,还要发现、利用家庭课程资源。 1、结合农家中的课程资源,使学习知识与认识事物相结合。孩子们生在农家,长在农家的蔬菜、水果、玉米、水稻、山芋等作物再熟悉不过了,对它们外型特点和生长过程自然有深刻的印象,但对城里的孩子也许只停留在“熟悉的成品,陌生的原体。”的表面。记得去年我的表姐带着她8岁的儿子到乡下探亲,他儿子指着路旁的禾苗问道:“妈妈这些水草为什么长得这么整齐啊?”同姓的人不禁开怀大笑,这也许是他从小到大一直生活在城里的缘故吧。而禾苗在我们乡村田野随处可见。当交到这一册识字(一)第2课时,文中的“禾”就可以结合学生所见,让学生说一说他们的外形特点以及种植方法(为什么要“整齐”)等。实践告诉我们,乡村孩子的见闻也不少,乡村特有的生活和学习结合起来,就能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 2、凭借学生的经历体验,是理解课文与切身感同身受相结合。学生本身就是特殊的课程资源。他们有特殊的生活经历和家庭故事,如:旅游见闻、失学、父母打工、家庭离异,山崩屋塌……,也有做农活,捕鱼、逮鸟、种蔬果的体验和收获。这些竞合体验对学生兴趣的培养,能力的锻炼、合作精神的形成都有一定的积极作用。教师要善于引导和利用,把学生的这些经烟筒课文的感悟结合起来。如第三册《植物妈妈有办法》一课中讲解到蒲公英妈妈、豌豆妈妈、苍耳妈妈各有自己的办法让孩子们去“旅行”,城里的孩子对这些不易理解,但农村的孩子经常见到这些植物,也许还经常拿来玩呢。课堂上引导他们结合自己的实践谈一谈,就能体会到植物妈妈办法的巧妙,从而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3、引发学生的纯真情感,使文体对话与心灵交流相结合。乡村的人际交往相对城市而言更为纯真,更具有人性化。类似玉《少年闰土》中“看瓜刺猹”的农趣,“乡村孩子”的农心,“锄禾日当午”农活,无不隐藏着乡村学生纯真的情感,作为教师,就应当善于发现每一个可能涌流无限生机的“泉眼’,精心疏通,引流学生的真情实感。乡村里的人们有”桃花源式的绿色交往、张扬人性的交往,学生可以敞开心扉纯真表达,因此更容易使文体的对话与自我的心灵碰撞融合,升华,在口语交际表达中更具有“纯净”的语镜优势。 (三)积极开掘社会课程资源。社会课程资源对学生的发展具有独特价值,与传统教科书相比,课程资源是丰富的、大量的,具有开放性的,它以其具体形象,生动活泼和学生能够亲自参与等特点,给学生多方面的信息刺激,调动学生各种感观参与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在愉悦中增长知识,培养能力,陶冶情操,形成正确的态度和价值观,这是传统的教科书无法替代的。 1、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提高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综合实践活动新课程的增长点,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至关重要。教师应鼓起热情,给予关注,给学生做现场引领,充分利用农村特有的资源,让学生实实在在去做,以实践代替想象。如在学习第八册《小树给死囚调查报告》时,可让学生一小调查员的身份去对一些问题进行调查,如河水为什么便污浊,为什么空气污染严重等进行采访、调查和研究,使学生在社会实践中提高处理信息的能力和语文的表达能力。 2、开发利用农情农俗,培养学生爱想情感。作为农村小学,应当让学生了解并熟悉农业生产,培养学生热爱农民、关心农业、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每个地方的农业发展状况各不相同,这就给学生提供了了一个广阔的报道空间。教师可组织学生拍摄富有“农情”的照片,撰写关于“农情”的报道。在深入农村生活、具有切身体验的基础上的作品,显示出十足的“农情味”,从中也锻炼了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我国幅员辽阔,各地的经济,文化等都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比如教学《难忘得泼水节》时,教师可以“节”为点,引入到各种“节”或“俗”的面,在此基础上让学生交流过节的习俗,学生发现这些日常生活中司空见惯的事情还藏着这么多知识,他们表现了极大的学习热情。 3、积累运用农谚农语,提升学生的表达能力。新课程强调语言积累,积累语言的途径、渠道很多,农民群众的语言生动活泼,富有深刻的寓意。如谚语。歇后语等既通俗易懂,又具有很强的表现力。如在学习第八册《积累?运用八》“读读背背”时,我们可以因地制宜就地取材,让学生虚心地向长辈请教,收集这样生动的语言。此外,教师还可以通过组织学生到阅览室图书馆查找,把“农语”抄下来。教师选择恰当的时机,组织学生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这样不仅丰富了学生的语言积累,还会使学生的习作富有“农味”,具有个性特征和乡土色彩,进而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四)努力开启自然课程资源。《课标》中指出:“各地都蕴藏着自然、社会、文人等多种课程资源。要有强烈的资源意识,去努力开发,积极利用。”因此教师要增强资源开发利用的意识,让课程开发领域“宽”起来,地域优势资源“热”起来,活性的课程生长点“链”起来。 1、欣赏自然景观,培养美好感情。秀丽的山川、雄奇的古迹,都是新课程改革下最具优势的课程资源。如在学完《圆明园的毁灭》、《镜泊湖的奇观》等风景篇后,为进一步学生树立爱家乡、保护文物的思想感情,可作以下的课外延伸。将小镇划分为交通、旅游、田园风光等几个方面;再以小组为单位,让学生运用图片、文章等形式分别对这几方面进行特写最后让学生的作品张挂在校园的展台上后编写成特写集,通过小导游队进行交流、宣传。有学生介绍如下:“我校坐落在十万大山脚下,这里既有美丽的高山田野,清纯的小溪流水;还有远近闻名的优美景观——神马瀑布。神马瀑布在平龙山上,平龙山山水奇秀,风景幽雅,常在茫茫雾海行云之中。”这样充分开发和利用校外自然资源,结合校本课程,开展一系列活动,既培养了学生热爱家乡、保护文物的思想感情,又在不知不觉中提高了学生的鉴赏能力和社会实践能力。 2、引用传说故事,感悟传说内涵。“传说”是生成“课程资源”的一个亮点。乡村学生生活纯朴真实,在他们的身边积淀着不少耐人寻味的传说故事。如:广西防城地区扶隆乡自古来家喻户晓的“神马射尿传说”,北仑“五指山”的传说……教师可让学生深入农村,像年老的长辈、领里乡亲询问,搜集民间传说故事,在进行整理、编写、交流,开展以“传说故事”为主题的活动。 教育工作本身就是一种创造性的劳动。我们农村小学教师要不断学习、不断创新,让我们的乡村教育真正促进每一位学生的发展,让我们农村的孩子也变成金凤凰。
党的十六大以来的十年中,党和国家高度重视农村教育,制定了推进农村教育发展的系列政策,确立了不同阶段政策目标,有效促进了农村教育改革,实现了我国农村教育的跨越式发展。下文是我为大家搜集整理的关于农村教育方面的论文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农村教育方面的论文篇1 浅析农村教师继续教育 摘 要: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发展,社会越来越关注农村教育,而农村教育的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又取决于教师的水平,而农村教师,要适应社会的发展就必须继续接受教育,不断扩充自己的理论和应用知识,建立终身学习的思想来提高农村教育质量。 关键词:农村教师;继续教育;问题;策略 一、继续教育的内涵 本文中的继续教育是指对农村教师进行的,以提高政治素质、教育教学及教育研究能力为主要目标的培训,包括职务培训、新教师见习期培训、骨干教师培训和提高学历层次的教育等。 目前,国内外教师继续教育都存在着一些共同问题,例如,经费不足,以及教师素质欠缺等导致了农村中小学教师教育越来越没有实效性等问题,下面我就对农村教师继续教育存在的问题进行总结和分析。 二、农村教师继续教育存在的问题 1.农村教师参加继续教育缺少经费 绝大部分农村小学教师本身出自农村,自身家境原本就比较薄弱,再加之工作后,大部分农村小学教师,尤其是男教师组建家庭后,大部分是单职工家庭,工资是其家庭主要生活来源,经济负担比较重,虽然学校会给一些补贴,但经济的紧迫,很多老师就不愿意参加。而教师不参加继续教育,既违背教育要求,也会影响个人前途,所以继续教育是摆在农村教师面前的一个两难问题。 2.国家没有很完善的监督和评价机制 (1)没有严格的考勤制度 参加继续教育的教师请假严重,迟到和早退的现象也时而可见,却没有严格地做记录。他们在上课期间,如果觉得有意义的内容就听下去,但若所讲内容枯燥、无味,便会偷偷溜走。 (2)考试制度不健全 尽管有关继续教育课程都有考试说明及规定,比如平时分、考试成绩,但在考评平时成绩时,由于方方面面的原因,参评教师不能科学全面地给参训人员评定分数,很多流于形式,无法落实。 (3)评价制度欠完备 对被训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业务能力的提高缺乏计划性的跟踪调查和研究。培训院校对教育质量的监控采取反馈和到学校听课考查的形式,往往会提前告知学校,教师也就会提前精心准备一番,评价不出真实的水平,而且也会出现“裁判”和“队员”一体化的问题。 3.教师继续教育观念滞后 (1)观念上太实用 评上高级职称的老师认为反正职称已到顶了,继续教育的实际价值不大,故不愿参训。条件相差较远的认为反正近几年晋级无望,参加继续教育对自己也没有很快的效果,所以也就不参训。相当一部分教师参加继续教育培训的指导思想是:要能确保发证,而且是所发证件在今后管用才愿参加,而较少从促进教学的角度去考虑是否参加培训。 (2)认识上太肤浅 继续教育是教师终身学习的一种重要渠道,是更新教师观念、拓展教师知识面、改进教师教学方法的重要手段,具有前瞻性特点,但农村教学条件相对滞后,加上农村信息环境和教师获取教育新动态的主动性不够,因此,对继续教育意义的认识停留在“远水解不了近渴”的层面上。 三、提高农村教师继续教育质量的建议 1.加大对农村教师继续教育的投资 农村经济落后,培训经费缺乏最终导致继续教育工作没有动力和后劲,从我国的农村现实情况出发,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确保农村教师继续教育的经费。 (1)设立农村教师继续教育基金制度 制约我国教师继续教育的主要因素之一是教育经费问题,特别是在贫困落后地区,学校和教师个人都不堪负荷。为此国家应该设立教师教育基金,由指定专门机构负责运营,把教师继续教育变成一项社会性的教育活动,以保证每个需要学习而又想学习的农村教师都有学习的机会,使教师继续教育成为一种大众的教育,防止把继续教育变成一种贵族教育、“关系”教育。 (2)减免一定比率的进修学费 政府应出台向农村教师倾斜的继续教育优惠政策,根据不同贫困程度分别减免一定比率的进修学费,从一定程度上解决农村教师参加继续教育的经济负担问题,只有在经济政策优惠的基础上才能严格农村教师继续教育权利和义务保障。 2.完善继续教育的考核和评价机制 (1)严肃考风考纪 每步培训任务完成后,市教委都组织进行考试考核工作。各乡镇之间实行全交叉监考,教委派干部到点上监督和巡视,保证考试工作的顺利完成。每步考试工作结束后,由各乡镇组织考核领导小组,按市教委统一制订考核内容和要求对每个教师进行各个项目考核,市教师继续教育办公室还派人到各个乡镇进行监督指导。 (2)考试的内容应多元化 考试的内容应该是多方面的:一是专业知识和运用技能的考核。二是实践所学,将自己所学到的理论知识用到实际工作中去没有,是否用理论指导实践,解决具体教育问题。三是师德和个人修养的考核。 (3)采用多种评价的手段,保证评价的有效性 现行的继续教育,评价手段过于单一,存在着为评价而评价,评价与现行的教育目标、教学内容和教育管理脱节的问题。为了全面反映继续教育的质量,应采用多种评价手段,以保证评价的客观性。 (4)形成科学的评价主体 要全面衡量继续教育的质量,应该把教育主管部门、教师进修校、教研室、学员任职学校联合起来,使之形成多方组合的评价主体。各部门要紧密配合、相互协作,共同编织一个协调、一致的评价网络,将教育质量评价置于日常管理中,全面反映农村教师继续教育的质量。 3.更新农村教师继续教育的观念 (1)转变各级政府、教育行政部门的观念 教育主管部门领导要自觉主动地学习有关教师继续教育的文件、方针、政策,使自己进一步明确参加继续教育的目的、意义,也可以建立一些鼓励措施。例如,参加继续教育的教师如果取得很好的效果,就发一定的奖金等等的激励措施。 (2)转变农村教师的观念 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多元化,接受知识的内容也复杂化,所以作为农村教师要想提高农村教育质量,提高个人的教育价值必须树立新的人才观、质量观、教学观和职业观,不断更新知识结构,而这些又必须通过不断学习,接受继续教育才能完成,也只有这样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适应教育的发展。 农村教师要认识到自身素质提高的紧迫性和必然性,任何一次性的学校教育已经不能满足人们不断更新知识的需要,所以农村教师就要不断扩充自己的理论和应用知识,建立终身学习的思想来提高农村教育质量。 参考文献: 李大键.中小学校长和教师继续教育研究.北京:航空工业出版社,2004. <<<下页带来更多的农村教育方面的论文 农村教育方面的论文篇2 试谈农村家庭教育投入 摘要:本研究是一项描述性调查研究,以农村家庭作为分析单位,主要探讨农村家庭教育投资行一般规律及影响因素,研究遵循实证研究和系统分析相结合的思想,在分析借鉴已往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农村家庭教育投资行为进行系统探讨,编制农村家庭教育投资行为调查问卷,再经过问卷调查及对结果的因素分析,探析农村家庭教育投资行为的一般规律、差异性、及影响因素。 关键词:家庭教育;投资行为;差异性 一,研究背景 研究对象 本研究重点选取陕西省农户进西安市长安区农村行抽样调查,条件是有子女且子女达到人学年龄的家庭。全区共25 个街道办事处,671 个行政村、21 个居委会,2013年长安区户籍总人口为10397万人,其中农业人口万人,非农业人口万人,农业人口占总人口的。2013年长安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29460元,农村居民人均收入为12695元。 调查取样 调查取样坚持以经济水平为标准,力争具有代表性。选取经济水平较高的乡镇1个:郭杜街办。中等的1个:王曲街办;低等的1个魏寨街办。每个街办选取有代表性的一个行政村进行调查。郭杜街办选定小居安村,地处大学城开发地段,收入来源主要是小本生意和房租。王曲街办选定枣园村,南街村,曙光村,收入主要是靠进城务工。魏寨街办选定彭村,侯坪村,此地离市区较远,收入方式还是主要靠在家务农。此次调查共发放400份问卷,收回345份,有效问卷345份,有效率86%。 问卷设计与填答方式 问卷共设计20道选择题,3道多选,其余均为单选,1-5题为家庭基本情况,其余题目涉及家庭教育态度、教育目的、教育投入(财力、情感、人力)、失学问题(子女原因、家庭原因)、投资选择问题(选择子女、选择出路)。 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文献法,比较法,实证法,问卷调查法 和访谈法等方法。主要以问卷调查法。 二.农村家庭教育投资行为差异性研究 .家庭结构对教育投资行为的影响 在家庭有困难,仅能维持少数或一个孩子的教育时,不同的家庭类型所做出的选择存在差异性。每个家庭的选择标准基本上都是首先学习成绩好的孩子,其次是选择年纪小的和男孩,选择男孩这一点突出的表现在一子一女和多子多女身上。出现一定的性别偏向是与传统农村思想观念的形响分不开的,几千年的重男轻女思想对人们的选择会又有一定的影响。产生年龄偏向是与农村的实际情况相关,年龄大的孩子在体力上胜过年龄小的孩子。因此,年龄大的孩子往往会过早地成为父辈的家庭劳动的接班人,年龄小的孩子自然获得继续接受学校教育的机会,再者,在人们的观念中,处处迁让着小的,宠小的观念,促使家庭在特殊情况下产生偏小的行为。 家庭结构对教育投资选择的影响 在毕业后未升上高一级学校的的选择上,的多子多女家庭,的一子多女家庭选择让孩子回家务农和务工,由此可以看出,在农村孩子多的家庭可能由于经济压力,愿意让孩子回家务农务工,而且也能看出在农村仍然存在着一定的重男轻女思想。在不惜一切代价为孩子找到学校继续读书这一选择模式上,选择比率最高的依次为多女,一子一女,独生子结构的家挺。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我们认为,在农村虽然仍存在重男轻女的思想,但在家庭子女确定以后,人们也乐意接受事实,反而抛开缺子的遗憾,而更加珍惜现存的人力资源,力图孩子在学习上可以出人头地。 家庭收入对教育选择的影响 家庭经济状况1类的,有20%的家庭选择让孩子直接务工或务农,而经济状况为2类,3类,4类,5类.6类的分别有, 68%,,0%,0%的家庭选择让孩子直接回家务农或务工。相比之下,家长更愿意不惜一切代价为孩子找其学校继续读书,而不是想办法找路子,若办不成只好回家。在各类所选择的项目中,按比例排在最高位的是送到职业技术学校学手艺技术学校,不甘心直接将孩子变为劳动力,而是想其经过职业培训后再谋出路。 总之,我们认为家庭经济状况并不对家庭教育投资选择产生重要影响。面对被教育制度淘汰下来的学生,家庭是否继续对其进行教育投资,并不是经济所能解决的问题,大多数家庭的首选模式是送到职业技术学校经过培训后再谋职业,其次是不惜一切代价为孩子找高一级的学校继续读书。由此可见,农村家庭并不会就因为经济状况而不重视孩子的教育。 父母性别差异对教育期望的影响 父亲对孩子的教育期望在高中以下,高中或中专,大学本科三个方面的比例高于母亲,而母亲在研究生和出国以及能上到什么程度就到什么程度的这两方面所占的比例扼要高于父亲。这说明,在农村,母亲往往对孩子的教育期望更高些,而且母亲对子女读书的选择民主性比较强,留有空间让子女自己选择。 父母性别对教育投资选择的影响 在家庭遇到困难的时候,大部分的父母都会选择成绩好的孩子继续接受教育,而且在这一项上母亲所占的比例要远远高于父亲,说明面教育投资选择的时候,母亲能够做出更理智的选择判断。在不分成绩选择女孩和选择年龄小的孩子上,父亲所站的比例要远远高于母亲。这说明,在感情上,父亲更加喜欢女孩,关照年纪小的孩子。这也与我们的猜测相吻合。 父母性别对未升上高一级学校的影响 未能升上高级学校的时候,父母的首选都是将孩子送到职业技术学校或者培训班学习手艺。但在想办法找路子方面,父亲所占的比例要明显的高于母亲,而在不惜一切代价为其找学校继续读书方面,母亲所占的比例又远远高于父亲。这说明母亲更希望孩子学文化,将来找个好工作。而很多父亲则认为只要尽力了就可以了,剩下的就顺其自然。 三,结论 经过本次调查研究,笔者发现,思想上,农村家庭普遍认识到教育的重要性,期望子女起码能读到大学本科,跃出农门,学到日后生活所需文化;行动上,农村家庭对子女教育投入也投入了大量人力,情感和力所能及的财力。但少数家庭仍存在重男轻女现象。 同时,农村家庭教育投资行为因家庭结构、家庭收入而异,且父母间投资行为存在差异性。 再次,经过笔者讨论分析,认为本研究还存在以下不足: 1)本研究属微观性的实证分析与研究,数据分析过程中,运用统计百分比多,计量经济学模型综合评价少;描述多,深层次推理少;现象和因素剖析多,而措施和对策少。因此,结论有待于进一步探讨。 2)调查取样因对一个县进行,因此,研究结论适合同类地区,在典型性方面可能有一定的局限性。 参考文献: [1]黄荣生. 初一学生心理健康与父母管教态度的关系研究.漳州师范学院学报,2001,(7) [2]李百珍,关颖.家长教育观念研究.天津师大学报,1995,(4) [3]刘华山.社会变革中的中国人育子观念初析.华中师范大学报,1997,(2) [4]雷雳.学习不良少年的自我概念与父母评价的特点及关系.心理科学,1997,(4) 猜你喜欢: 1. 小学农村教育论文 2. 浅谈农村教育发展的论文 3. 关于农村儿童教育论文 4. 浅析农村教育论文范文
浅谈农村小学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问题及解决策略论文
1.农村小学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现状
部分农村小学教师的职业道德有待加强。
农村小学教师知识结构不合理。
农村小学教师知识结构欠缺。近年来,城市与乡村的教育差距越来越大。主要由于多数农村小学教师的福利待遇低。
专业能力与素质教育的要求相距甚远。
农村学校教师流失严重,教师团队不稳定。
2.农村小学教师专业素质的基本要求
专门职业对从业人员的基本要求主要表现在专业素质的高低。教师也同样,一般认为,对一个教师专业素质的基本要求包括三个方面: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专业知识的基本要求、专业能力的基本要求。
小学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职业道德是教师从事教育工作必须遵循的各种道德规范。教师高尚职业道德的体现在教师的每一言,每一行之中。对学生的心灵和品格塑造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作用。
(1)教师应该爱岗敬业。
(2)教师应该热爱学生。
首先,教师的道德也体现在对学生的关爱上。教师热爱学生,既是教师职业道德的一种表现,又是一种教育手段。作为一名合格的教师要"爱自己的孩子是人,爱别人的孩子是神。"平等、公正的对待每一位学生,关心爱护每一位学生。努力做到以学生发展为本,一视同仁。
其次,农村小学教师应该不断地丰富自己的.教育理论知识,特别是关于小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方面的知识,进一步了解小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树立科学的教育观。
(3)教师应该为人师表。教师应该为学生树立良好的道德形象,为人师表,这是教师职业道德的另一个体现。教师要言行一致,以身作则。要求学生能做到的老师一定先做到。教师是学生的楷模,学习的榜样,教师要一身立教,用心灵塑造心灵,那么,怎样做到为人师表呢?我认为"爱心、责任心、事业心"是成就一个教师为人师表的基础,只要三者相辅相成,才会成为一个职业道德高尚的老师。
小学教师专业知识的基本要求。专业知识是指一定范围内相对稳定的系统化的知识。教师作为一个专业人员,必须具备从事教育工作所要求的基本知识。
作为一名专业的教师,则应该具备教育理论知识、学科专业知识和通识类知识三方面知识。下面就以上三方面来阐述农村小学教师的专业知识发展状况,从而进一步提出对农村小学教师专业知识的基本要求。
教育理论知识是教师进行学科教学的重要理论指导,教育理论知识主要包括教育心理学、教育学原理、教法知识等等。
学科专业知识是指与教师任教学科相对应的专业理论知识,是教师从事学科教学工作,保证教学质量的前提。随着新课程在农村的推进,有许多农村教师意识到自己学科专业知识薄弱,部分教师应该补充这方面的知识。近几年来,随着新教材教学内容的调整,新的小学《课程标准》颁布后,新的内容纳入到小学课本当中,教师学科专业知识不够显得尤为突出。这对于那些学科专业知识缺乏的农村教师,将是新的挑战,他们应该及时补充相关学科专业知识,使自己学科专业知识不断完善。
教师除了精通所教学科的知识外,还要有广博的通识类知识储备,这样才能够满足每一个学生多方面的探究兴趣和多方面发展的需要。农村小学教师应该积极主动的参加学校组织的进修与培训活动,不断的去寻找学习的内在动机,这样在面对新课程改革时,他们才会适应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在教学过程中得心应手。
小学教师专业能力的基本要求。专业能力是教师教学必不可少的能力。小学教师专业能力我认为主要包括现代教育手段运用能力、教学反思能力、教育科研能力等等。下面从以上三个方面对农村小学教师专业能力的基本要求进行阐述。
现代教学手段运用能力。现代教学手段是指能对教学工作起到辅助性的展示、演示、模拟、拓展的一切现代化的机器设备,常指计算机、投影仪、实物展台、幻灯片以及其他影音设备现代教学手段运用能力。
教学反思能力。反思的本质是一种理论与实践的对话,用反思来改善实践的效益,用实践来提高反思的质量,教师要勤于反思,在反思中收获,在反思中提高,在反思中获得真知灼见和宝贵的经验,促进师生之间的交流,促进教师理论和实践水平的提高。
教学科研能力。在农村小学教师队伍中对教师教学科研的意义和概念非常理解的教师很少,部分农村教师都处于半理解的状态,因此增强教学教学科研能力是很有必要的。我们每一个教师都应该成为教育实践的研究者,这样教育就有可能取得更大的进步。
3.加强农村小学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策略
加强农村教师职业道德建设。
优化农村教师现有的知识结构。教师专业知识包括:通识类知识、学科专业知识和教育理论知识三个方面。
为提高农村教师教学能力搭建平台。
第一,学校应建立"传-帮-带"的师徒关系制度。
第二,提高教师的基本功。
第三,鼓励教师积极承担和参加各种级别的研究课。
制定优惠政策,稳定农村教师队伍。
(1)增加农村教育经费的投入。
(2)提高农村教师工资和福利待遇。
(3)在评优、晋级、晋职方面实施政策倾斜。
一、农村幼儿教师教学语言的行为标准
农村幼儿教师教学语言是指在农村幼儿园这个特殊的环境里,面向农村幼儿使用的教学语言。因为特殊的环境及教育对象,明理启智、简明规范、具体鲜明、语言儿童化是农村幼儿教师教学语言最基本的行为标准。
(1)明理启智。幼儿教师担负着培养幼儿良好品德、行为,发展他们良好个性的重要任务。作为教育手段的教学语言,它的表达内容和形式都要为这个总任务服务。因此农村幼儿教师的教学语言应该具备一定的知识信息量,以便幼儿能在受教育的同时开启心智,增长见识,获得经验。
(2)简明规范。简明是指简洁通俗、语清意明。幼儿的认知能力较差,对于繁多冗长的话难以记忆和理解,农村幼儿教师应该使用幼儿能听懂的词语,选择幼儿喜欢的简短句式,说话的目的性要明确,层次要分明,条理要清楚。规范即要求幼儿教师说标准的普通话,在遣词造句方面符合现代汉语的标准。农村幼儿教师应做到语音规范,发音清晰,声音有一定的力度,洪亮、持久而且甜美;语流通畅,节奏明快;慢而不拖沓,快而不杂乱;语气活泼,语调铿锵;用词恰当,语句通顺,表达得体。
(3)具体鲜明。幼儿的思维方式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他们需要亲自看、听、尝、闻、摸、动,需要依赖视觉形象、听觉形象以及其他感官来认识事物,这就要求农村幼儿教师的语言要有声、有形、有色,有动态感觉,有情感色彩。
(4)语言儿童化。幼儿教师教学语言的儿童化是指符合幼儿心理、幼儿语言习惯、幼儿易于接受的规范化语言。要做到语言儿童化就要求农村幼儿教师要有童心、有童趣,使用的教学语言要贴近幼儿生活,反映幼儿的要求,表达幼儿的情感,符合幼儿的心理特征。
二、农村幼儿教师教学语言的培养
1.更新教育教学观念,把握幼儿语言发展特点
教学观念是教学行为的前提和基础,任何教学行为都是在一定的教学观念指导下进行的。幼儿是独立存在的生命个体,他们有着自己的喜怒哀乐和情感体验。儿童的发展并不单是某一方面的发展,是身心和谐、情感和认知的统一发展,是全面发展。通过研究发现,农村幼儿教师还是受传统的教育教学观念的影响,儿童观也比较模糊,这严重影响了教学活动中教学语言的规范正确使用,也阻碍了教师专业化的发展。因此,在幼儿活动中,农村幼儿教师首先要树立正确的教育教学观念,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技能给幼儿,更重要的是给予幼儿情感的关怀和体验,激发幼儿内在的生命力,而所有的这些都必须通过农村幼儿教师的教学语言传授给幼儿。所以,农村幼儿教师要不断深化对科学的教育教学观的认识,把理论运用到实践中,在实践中去不断发现问题,不断完善自己的教学语言。对于农村幼儿教师来说,把握幼儿语言发展的特点,是掌握语言技能、提高教学水平的前提。首先教师要针对幼儿突出的动作思维与形象思维特点,善于用形象生动的教学语言来描述抽象的知识。其次,教师的语言要能够激发幼儿的兴趣,把幼儿潜在的学习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使他们在愉快的气氛中自觉、主动地学习。在幼儿园教学中,依循教材的浅显性、启蒙性固然重要,但教师更应注意思考如何将成人生活中的抽象知识、科学语言转化为幼儿能理解的具体知识、形象语言。再次,教师要从幼儿的角度来推敲自己要说的每一句话。教师在使用语言时必须使其内容符合事物的客观规律,必须根据思维的逻辑来准确运用概念,恰当作出判断。幼儿的逻辑思维正处在发展阶段,教师教学语言的科学性和表达的逻辑性,有利于幼儿掌握正确的信息,促进幼儿逻辑思维的发展。
2.立足职前职后培训,锤炼教师教学语言
农村幼儿教师教学语言本身或多或少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是因为他们的教学语言技能欠缺,不能很好地按照幼儿的认识规律对教材内容加以组织、润色并且用准确、生动、富于启发性的语言表达出来,幼儿难以接受和理解,教师也很难完成教学任务。因此,为了促进农村幼儿教师教学语言水平的发展,培训机构应加强职前培训。一方面开足开好一些和教师教学语言相关的课程,另一方面进行教学竞赛活动,一步一步地提升农村幼儿教师的教学语言素养。幼儿园应充分利用园内外的培训资源,针对农村幼儿教师在实际教学工作中教学语言存在的困难和问题,组织教师开展以教学语言为专题的学习和交流公开研讨活动,举办一些说课赛课比赛,在实践中提高他们的教学语言水平。通过组织听园内专家型教师的教学活动,学习他们是如何运用教学语言组织教学以及与幼儿是如何互动交流的,充分发挥优秀教师的传帮作用,形成良好的合作竞争氛围,改善目前农村幼儿教师教学语言存在的一些问题与不足,促进全园教师教学语言水平的提升。
3.加强教学实践监督,提升教学语言水平
只有实践和经验相结合才能使自己的教学语言水平由经验型上升到理论型,再由理论型上升到研究型。因此,农村幼儿教师要在熟悉教学内容和设计活动方案的基础上,精心设计和组织自己的.教学语言。首先,教师要努力“管住自己的嘴巴”,摒除题外话、口头禅,在重复的地方要三思而行,想想是不是教学的重点或难点,想想这样的重复对教学的进展和幼儿的发展有没有促进作用或负面影响。其次,教师要努力锤炼教学语言,做到惜字如金,简约含蓄。句法结构较为简短、词汇涉及的范围较小等是幼儿教师使用语言时必须遵循的要求。幼儿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语言的句子不宜过长,复合句和并列句不宜过多,语法和语义关系也应限定在一定的范围内。再次,农村幼儿教师应该在活动结束后对自己进行一个总体评价,反思在教学活动中自己的教学语言哪些是能够促进幼儿成长的,哪些是存在问题和不足的。教师可以预先写出课上可能说的每一句话,然后在课后通过回忆比对,找出课上说了多少废话、套话;有条件的教师可以用摄像机拍下上课的全过程,课后进行微格分析,找出自己教学语言上的不足;也可以请同事课上专门记录自己的教学用语,课后一起进行语言会诊。
4.注重教学语言情感色彩,追求教学语言艺术化
心理学家研究指出,幼儿一般都有期望得到教师“爱抚”的心态。如果教师用寡淡冷漠的语言组织教学,幼儿会很敏感地觉察到,他们同样会以冷淡的态度回报你,教学自然收不到好的效果。农村幼儿教师面对的是一个特殊群体,幼儿的年龄、思想等特点决定了农村幼儿教师的教学语言要具有形象、生动和趣味性,要“趣化”;教师的教学语言应具有激励性,用积极的语言引导幼儿去探索,要“激化”;教师富有诗意、具有韵律美,节奏明快的语言可以使教学出神入化,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教师教学语言要“诗化”。我国著名美学家朱光潜指出:“话说得好就会如实地达意,使听者感到舒适,产生美感,这样的说话,就成了艺术。”教学语言艺术是教师最主要的教学手段,它综合地反映着教师的全部教学素养。农村幼儿教师要追求形象生动、准确精当的教学语言,让教学具有亲和力,也要追求行云流水、富有语调变化的教学语言,让教学具有感染力,更要追求情感丰沛、真诚动心的教学语言,让教学具有震撼力。农村幼儿教师教学语言水平的高低,不仅影响着幼儿语言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也引导着自己的专业发展。提高农村幼儿教师教学语言水平是一项长期的工作,农村幼儿教师应该从思想的高度上认识到教学语言的重要性,在实际教学活动中不断锤炼自己的教学语言,提高自己的教学语言水平,把自己培养为专业化的教师。
信息技术在农村教师教学中的应用论文
一、信息技术在农村教学中的应用价值
(一)信息技术有助于提升农村教师教学能力
教师教学能力是一个综合概念,是以课堂为基点而向外延伸的对教师进行考核的系列指标。以教学信息化为核心内容的教育信息化成为教育发展领域不可逆转的发展趋势,而农村教师的教学能力还停留在依附教材的层面。在农村教学中引入信息技术,能够很大程度上推动教师进行教学的自我反思,运用先进的教学手段丰富授课内容,借助网络教学资源充实自身的知识体系。在此,信息技术承担的是支持和激励的使命,农村教师要适应信息化教学,就必须在原有教学能力的基础上掌握信息技术,并将之付诸教学实践,提高农村课堂的教学效率。
(二)信息技术推动农村教学改革
信息技术是加快农村教学改革速度的先导性力量,在技术层面引导农村教学改革朝着现代化方向发展。首先,构建校园网络是农村教学改革的关键。教学的过程无疑是提供有效信息的过程,校园网的建立打破信息传递的渠道,教师和学生可以随时查阅共享的互联网教学资源,真正的实现教学相长。其次,多媒体课堂教学是农村教学改革的必要环节。课堂仍然是农村学生学习知识的不可代替的重要渠道,多媒体运用PPT、VCR影音等直观生动的方式进行启发式教学。最后,师生交流平台建设是农村教学改革的新突破。良好的师生互动交流是教育教学的基础。虚拟的网络沟通平台建设就显得很有必要,实践也证明现在所流行的微博、BLOG、BBS、QQ、E-mail等沟通媒介在师生沟通交流中的主导性作用。
(三)信息技术引领创新教学理念
教学理念反映教学活动的内在规律,它影响和制约着教师与学生教与学的效率。不同时期的教育教学环境决定了教学理念的阶段性变化,如今,为学生长远发展考虑的开放式教学理念已经受到全社会的重视,这也是信息时代教学理念创新的最新成果。开放式教学理念以信息技术作为依托,实现教学内容、教学形式、教学过程、教学评价的全方位开放。在开放式教学理念的指导下,教学活动侧重于发展学生的健全人格,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以此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开放式的教学理念也强调教师的.职责除了教书育人之外,还应善于思考,进行总结,将教学实践活动转化为有一定价值含量的科研成果。因此,信息技术在农村教育教学的发展,必定会引发一场以开放式教学理念的教学变革。
二、加大信息技术支持农村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的措施
教育信息化在全球范围内的发展势不可挡,近年来在我国城市地区也取得了不俗的成绩。实现农村教育现代化的现阶段目标就是教育信息化,以教育信息化为契机,加快信息技术服务农村教师和教学活动的步伐,在很大程度上提升农村教师的教学能力,为农村教育的长远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一)理念层面:塑造农村教师现代教学理念
教育环境和面对的学生群体在发生变化,相应的教学理念也应该随之有所变化,才符合教学活动规律。农村教师应逐渐摒弃落后的教学理念,吸纳新的教学手段、教学方式等,塑造新时代的现代教学理念。教育理念的变革尤其是当代人文教育理念的推广是随着信息技术的普及而逐渐深入人心的。信息技术的发展不仅仅带来的是教学硬件设施的升级,更重要的是带来新鲜信息对人们原有思想和传统思维的冲击,让教学环境更为开放。通过信息技术的引进促使农村教师在教学理念上与城市甚至国际接轨,这应当信息技术支持农村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的最高预期实践的实现。
(二)技术层面:信息技术全面覆盖农村校园
要发挥信息技术在提升农村教师教学能力的技术支持功能,最基本的前提是农村学校必须具备完善的硬件设施,有一定范围的网络覆盖,至少在学校这个有限的区间保证网络能够正常运行。我国自2003年开始实施的以信息技术为手段的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简称“农远工程”)旨在加强城乡优质资源共享,提高农村教育质量和教育效益。该项工程目前已经初见一定的成果,在城乡教学资源互动方面发挥了积极性作用。在“农远工程”的基础上,应继续完善农村教育的信息技术硬件设施。在农村校园开辟专门的网络教室,可供教师和学生查阅资料,了解最新的课程资源,与国内外先进地区的教师进行有效的互动。多媒体教室的数量应该进一步扩大,充分发挥多媒体技术丰富课堂教学的诱导作用。此外,不断地缩小农村和城市学校在硬件上的差距,是解决城乡教育差距问题的前提。
(三)应用层面:加强农村教师信息技术培训
一是农村教师的自我学习,年轻教师学习速度相对较快“,以新带老”进行信息技术的学习。二是集中培训,集中培训是一种最常见的短期见效的方式,教师可以在短期内掌握信息技术最基础的知识,对信息技术的应用起推介和引导的作用。三是在与城市教师的交流中信息技术教学得到提高。鉴于城市教师的成熟的信息技术教学经验,推进城乡教师的互动交流与相互学习,在此过程中,农村教师可以在体悟信息技术教学魅力的阶段中增强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促进信息技术能力的提高。
(四)实践层面:建立师生互动的校园信息平台
时代的重要特征就是信息互动,实现主体间频繁并且有效的交流沟通。师生互动的校园信息平台就是体现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实例。建立师生互动的校园信息平台是未来农村学校实现数字化校园的关键一步。加强学生与教师互动已经成为现在学校教学、教育的方向。师生互动平台是一个以教师、学生、家长为主体,通过普通电话、手机、互联网信息高速公路,进行语音交流的融合通信平台;是一个融合学校网站信息、数据、语音、多媒体信息的融合信息平台;是一个通过多方交流整合教学资源、优化教学方式、强化沟通效果,最终多方受益的融合信息平台。师生互动的校园信息平台建设会给农村教育改革带来强大的推动力量。
浅谈农村小学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问题及解决策略论文
1.农村小学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现状
部分农村小学教师的职业道德有待加强。
农村小学教师知识结构不合理。
农村小学教师知识结构欠缺。近年来,城市与乡村的教育差距越来越大。主要由于多数农村小学教师的福利待遇低。
专业能力与素质教育的要求相距甚远。
农村学校教师流失严重,教师团队不稳定。
2.农村小学教师专业素质的基本要求
专门职业对从业人员的基本要求主要表现在专业素质的高低。教师也同样,一般认为,对一个教师专业素质的基本要求包括三个方面: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专业知识的基本要求、专业能力的基本要求。
小学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职业道德是教师从事教育工作必须遵循的各种道德规范。教师高尚职业道德的体现在教师的每一言,每一行之中。对学生的心灵和品格塑造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作用。
(1)教师应该爱岗敬业。
(2)教师应该热爱学生。
首先,教师的道德也体现在对学生的关爱上。教师热爱学生,既是教师职业道德的一种表现,又是一种教育手段。作为一名合格的教师要"爱自己的孩子是人,爱别人的孩子是神。"平等、公正的对待每一位学生,关心爱护每一位学生。努力做到以学生发展为本,一视同仁。
其次,农村小学教师应该不断地丰富自己的.教育理论知识,特别是关于小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方面的知识,进一步了解小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树立科学的教育观。
(3)教师应该为人师表。教师应该为学生树立良好的道德形象,为人师表,这是教师职业道德的另一个体现。教师要言行一致,以身作则。要求学生能做到的老师一定先做到。教师是学生的楷模,学习的榜样,教师要一身立教,用心灵塑造心灵,那么,怎样做到为人师表呢?我认为"爱心、责任心、事业心"是成就一个教师为人师表的基础,只要三者相辅相成,才会成为一个职业道德高尚的老师。
小学教师专业知识的基本要求。专业知识是指一定范围内相对稳定的系统化的知识。教师作为一个专业人员,必须具备从事教育工作所要求的基本知识。
作为一名专业的教师,则应该具备教育理论知识、学科专业知识和通识类知识三方面知识。下面就以上三方面来阐述农村小学教师的专业知识发展状况,从而进一步提出对农村小学教师专业知识的基本要求。
教育理论知识是教师进行学科教学的重要理论指导,教育理论知识主要包括教育心理学、教育学原理、教法知识等等。
学科专业知识是指与教师任教学科相对应的专业理论知识,是教师从事学科教学工作,保证教学质量的前提。随着新课程在农村的推进,有许多农村教师意识到自己学科专业知识薄弱,部分教师应该补充这方面的知识。近几年来,随着新教材教学内容的调整,新的小学《课程标准》颁布后,新的内容纳入到小学课本当中,教师学科专业知识不够显得尤为突出。这对于那些学科专业知识缺乏的农村教师,将是新的挑战,他们应该及时补充相关学科专业知识,使自己学科专业知识不断完善。
教师除了精通所教学科的知识外,还要有广博的通识类知识储备,这样才能够满足每一个学生多方面的探究兴趣和多方面发展的需要。农村小学教师应该积极主动的参加学校组织的进修与培训活动,不断的去寻找学习的内在动机,这样在面对新课程改革时,他们才会适应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在教学过程中得心应手。
小学教师专业能力的基本要求。专业能力是教师教学必不可少的能力。小学教师专业能力我认为主要包括现代教育手段运用能力、教学反思能力、教育科研能力等等。下面从以上三个方面对农村小学教师专业能力的基本要求进行阐述。
现代教学手段运用能力。现代教学手段是指能对教学工作起到辅助性的展示、演示、模拟、拓展的一切现代化的机器设备,常指计算机、投影仪、实物展台、幻灯片以及其他影音设备现代教学手段运用能力。
教学反思能力。反思的本质是一种理论与实践的对话,用反思来改善实践的效益,用实践来提高反思的质量,教师要勤于反思,在反思中收获,在反思中提高,在反思中获得真知灼见和宝贵的经验,促进师生之间的交流,促进教师理论和实践水平的提高。
教学科研能力。在农村小学教师队伍中对教师教学科研的意义和概念非常理解的教师很少,部分农村教师都处于半理解的状态,因此增强教学教学科研能力是很有必要的。我们每一个教师都应该成为教育实践的研究者,这样教育就有可能取得更大的进步。
3.加强农村小学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策略
加强农村教师职业道德建设。
优化农村教师现有的知识结构。教师专业知识包括:通识类知识、学科专业知识和教育理论知识三个方面。
为提高农村教师教学能力搭建平台。
第一,学校应建立"传-帮-带"的师徒关系制度。
第二,提高教师的基本功。
第三,鼓励教师积极承担和参加各种级别的研究课。
制定优惠政策,稳定农村教师队伍。
(1)增加农村教育经费的投入。
(2)提高农村教师工资和福利待遇。
(3)在评优、晋级、晋职方面实施政策倾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