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期刊知识库

首页 学术期刊知识库 问题

陨石研究院最新成果论文

发布时间:

陨石研究院最新成果论文

深邃的星空,埋藏着无数奥秘,叩问2020年的宇宙苍穹,阵阵回响唤起惊奇与敬畏无数:人类首次在银河系外发现氧气、绘制迄今最大宇宙三维地图、发现“不可能存在”的中等质量黑洞……宇宙的秘密,正在一点点被揭开。或是身边的天文奇观,或是地外的生命迹象,我们总在追问的路上,渴望收获更多。 宇宙还我们以新知,并以更多未知引领我们遥望未来。银河系边界探清后,“身边”的星系究竟有多少?借助引力波首次探测到中等质量黑洞后,人类是否能破解超大质量黑洞形成的谜团? 回望2020,我们以一趟时光穿越之旅,再次与宇宙对话。 氧气现身河外星系 氧在宇宙中的丰度仅次于氢和氦。此前,天文学家曾认为氧分子在恒星间的空间内应普遍存在,但一直未有证据表明银河系外也有氧气。 这一“悬疑”今年2月1日《天体物理学》杂志刊发的一篇文章被解开。在距地球亿光年的“马卡良231”(Markarian 231)星系内,中外科学家联手发现了氧气。据悉,这是人类首次在银河系外发现氧气,也是迄今为止在太阳系外探测到氧气最多的一次。 “马卡良231”位于大熊 星座 。此前,天文学家在银河系内的猎户座星云和蛇夫座星云都探测到过氧气。据推算,“马卡良231”的氧气比重是猎户座星云内氧气比重的100倍。科学家推测,“马卡良231”内经历了比猎户座星云更强烈的氧气形成过程。 天文学家表示,在地外物质的光谱中发现氧气、水等存在的条件,不能就此断言其所处的环境中一定存在着生命;看不到这些“标志物”,也未必没有存在生命的可能性。 上述研究论文第一作者、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研究员王均智表示,这次在银河系外发现氧气,有助于进一步加深对宇宙物质组成的认识,对于星际介质中氧气的形成和消耗等相关理论提出了挑战。 “此次研究是科学家首次在银河系外发现氧气,但氧气在星际空间的含量为何普遍远低于预期,仍是未解之谜。”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AST)首席科学家李菂表示。 首次揭示月背地下结构 月球背面的冯·卡门撞击坑所在地——南极—艾特肯盆地,是太阳系中最古老的撞击坑之一,形成于40亿年以前,保留了原始月球的岩石,这里也是月球上已知最深的盆地。 2019年1月3日,嫦娥四号探测器在冯·卡门撞击坑底部成功着陆。之后,“玉兔二号”月球车利用全景相机、红外线光谱仪、测月雷达等先进仪器,对月球背面展开科学 探索 研究。 2020年2月27日凌晨,国际科学期刊《科学·进展》在线刊载了中国“玉兔二号”月球车为冯·卡门撞击坑做的“CT”结果。 由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研究员李春来、苏彦领导的科研团队,利用“玉兔二号”月球车上的测月雷达,首次揭示出月球背面着陆区域地下40米的分层结构,发现地下物质由低损耗的月壤物质和大小不同的大量石块组成。这是人类首次揭开月球背面地下结构的神秘面纱。 具体来说,研究团队沿“玉兔二号”行走的106米路径,在深度40米的范围内,识别出3个地层单元。 其中,第一单元为月表到地下12米的细粒月壤,内嵌有少量石块,这一层形成于多个撞击坑互叠的溅射物之上;第二单元为地下12米到24米的溅射物沉积层,其内部存在大量石块,甚至形成了碎石层和碎石堆;第三单元为地下24米到40米,是更古老的溅射物在不同时期沉积和风化的产物。 研究人员表示,该研究可帮助人们了解月球撞击和火山活动 历史 ,有望为月球背面的地质演化研究带来新的启示。 探明银河系边界 天文学家早就知道,银河系中最亮的部分是呈薄煎饼状的恒星盘,太阳便身处其中,其宽约12万光年(1光年约为94600亿千米),恒星盘之外是气体盘。一块巨大的暗物质光晕包裹着这两个圆盘,并延伸到远远超出它们的范围之外。但由于这个暗晕不发光,因此科学家很难测量银河系的直径。 3月23日,美国《科学新闻》网站报道了一项来自英国科学家的研究,英国达勒姆大学天体物理学家艾丽丝·迪森及其同事利用银河系附近星系计算得出结论:银河系的精确直径为190万光年,误差不超过40万光年。 为找到银河系的边界,迪森团队利用计算机模拟了银河系和其附近大星系——仙女座星系并排出现的情况。结果表明,位于巨大星系暗晕边缘之外的附近小星系的速度会显著下降。 利用现有的望远镜观测结果,迪森团队发现,银河系附近的小星系也出现了同样的速度下降情况。这种情况发生在距银河系中心约95万光年的地方,此处应该就是银河系的边界。由此他们得出结论,银河系宽约190万光年。 美国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天文学家罗斯玛丽·怀斯指出,最新测量结果可以帮助天文学家厘清银河系其他性质。例如,银河系越大,其“体重”也越重,与它“共舞”的星系应该也会越多。科学家迄今已为银河系找到约60颗“舞伴”,未来应该可以找到更多。 夏至巧遇“金边日食” 6月21日,当太阳几乎直射北回归线时,北半球迎来白昼最长的一天,这一天正是夏至日。同一天,天幕剧场也上演了本年度最精彩的天象演出之一——“金边日食”。 据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工程师胡方浩介绍,这也是本世纪唯一一次在中国可见且恰逢夏至日的日食。 日食食分大小取决于日、地、月三者的位置关系。中国天文学会会员、天津市天文学会理事史志成解释说,被遮挡的太阳离地球愈远则其视直径愈小,而遮挡太阳的月球离地球愈近则其本影愈大,所以当太阳处于远地点而月球处于近地点时,食分最大。 两千多年前,日食就启发人类认识宇宙,发现地球公转的规律。当太阳被月亮遮挡时,人们更容易观测到太阳日冕活动情况,从而有助于对其未来活动趋势进行预测。日食作为一种天文现象,对星地通信中起到关键作用的电离层有一定影响。 与以往日环食不同的是,此次日环食非常接近全食。太阳整个圆面超过99%的面积被遮住,剩下的一圈金边儿非常细。 有专家表示,在21世纪剩余的80年里,发生在我国范围内的日环食仅剩10次,其中5次将发生在极北或极南地区,环食带范围小、月球地影过境时间短,不便观测。 迄今最大宇宙三维地图出炉 宇宙诞生于约138亿年前的大爆炸。对于宇宙的早期和近期,科学家都有所了解,但其间110亿年宇宙究竟经历了怎样的变化,一直是未解之谜。 7月20日,据外媒报道,在对400多万个星系和蕴含巨大能量的超亮类星体进行分析后,国际斯隆数字巡天调查项目(SDSS)发布了迄今最大的宇宙三维地图,讲述了宇宙在110亿年间的膨胀“故事”,填补了人类在宇宙史 探索 中的空白。 绘出这份地图的是多国科研人员组成的“扩展重子振荡光谱巡天”项目(eBOSS),它是SDSS的一部分。这一成果的获得,建立在世界各地数十家机构的数百名科研人员超过20年合作的基础上。 研究显示,构成宇宙结构的细丝和空隙始于宇宙诞生仅30万年时。此外,宇宙在大约60亿年前开始加速膨胀,且此后一直持续膨胀。这种加速膨胀似乎是由暗能量所驱动,这一点与爱因斯坦广义相对论所预言的一致。 此外,研究人员指出,天体物理学家早在多年前就知道宇宙在膨胀,但一直无法精确测量宇宙膨胀的速度——哈勃常数。eBOSS和SDSS的调查结果表明,宇宙目前的膨胀速度和早期由其他研究得出的膨胀速度不匹配,仍需科学家进一步的研究调查。 找到“不可能存在”的中等质量黑洞 9月2日,据美国激光干涉引力波天文台官网报道,该天文台与位于意大利的室女座引力波天文台携手,探测到了一个142倍太阳质量的黑洞,这是科学家首次探测到此类中等质量黑洞。 研究人员指出,此前所观测到的黑洞大致分两类:恒星质量黑洞和超大质量黑洞,前者质量为太阳质量的数倍到数十倍不等,被认为是大质量恒星死亡后形成的;后者质量约为太阳的数十万倍到数十亿倍。中等质量黑洞介于两者之间,质量为太阳质量的100到1000倍。在收到这次信号前,科学家没有发现任何证据证明它们的存在。 这个黑洞由两个分别约85倍太阳质量和65倍太阳质量的黑洞并合而成,并合释放出的8倍太阳质量的能量以引力波形式弥漫于宇宙中,被两大探测器携手“逮个正着”。 研究人员在2019年5月21日探测到引力波信号GW190521,该信号持续时间不到秒。科学家推测,GW190521最有可能是拥有特殊性质的双黑洞并合产生的信号。 迄今为止,几乎所有被“验明正身”的引力波信号均来自于双星并合,包括双黑洞并合以及双中子星并合等。 水分子现身月球光照区 月球究竟有没有水?科学家从未停下 探索 的脚步。此前科学家推测,月球背面常年阴暗的陨石坑里可能藏有冰。如今,最新研究证实,月球光照面也可能存在水。 10月26日,《自然·天文学》发表文章称,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依靠平流层红外天文台“索菲亚”,在月球光照区——月球南半球的克拉维斯环形山表面,首次探测到了水分子。 这一发现表明,水可能分布在整个月球表面,而不仅限于阴暗的月背。换句话说,即使在太阳辐射下,水也能在月球表面存在。 在阳光照射的月表,水分子想保留下来非常不易。此次的探测数据显示,水被“困在”月球表面的土壤中,浓度为百万分之100—400,相当于每千克月壤中含有100—400毫升水,这比撒哈拉沙漠还要干燥100倍,不过精确的水含量需要进一步验证。 另据论文介绍,探测到的水可能储存在月球表面的玻璃般物质中或是晶粒之间,这些玻璃般物质或晶粒能在恶劣环境中对水起到保护作用。 没有大气层保护,月表太阳照射面的水源是否可以利用?“这还需要弄清楚水在月表的分布范围、埋藏深度、是否能长期保存等。”南京大学天文与空间科学学院教授周礼勇认为,这需要搞清楚水含量是否足够高,在哪些地区富集,是否能达到开采的级别,水在月表储存的机制是什么,需要用什么样的技术才能把水有效地收集起来。 “这些发现确实令人兴奋,很有研究和应用的前景,但成本目前还无法预料。”周礼勇说。 “中国天眼”看见快速射电暴源头 快速射电暴,宇宙中一种神秘的射电波暴发现象。它的持续时间短到只有几毫秒,但在这“灵光乍现”的几毫秒中,却蕴藏着巨大的能量,它可以把地球上几百亿年的发电量,完全以射电波的形式释放掉。 过去十几年,天文学家一直在探寻它的来源,又包含了哪些信息? 科学家在《自然》杂志上分别发表了3篇关于快速射电暴的研究成果,利用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AST),他们捕捉到快速射电暴起源的一些蛛丝马迹。 北京大学教授、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研究员李柯伽研究团队,在12小时的观测时间里,利用FAST探测到了快速射电暴爆发源FRB 180301的15次暴发,每次暴发的强度曲线各不相同。这是国际上首次发现该爆发源的辐射具有非常丰富的偏振特征。FAST观测到的偏振变化多样性明确说明:宇宙中快速射电暴的爆发源可能来自致密天体磁层中的物理过程。 “类似于地球,磁星也会形成磁层。我们这次的观测结果是快速射电暴来源于磁层的一个最直接证据。”李柯伽说。 此外,包括北京师范大学林琳博士、北京大学张春风博士、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王培博士在内的联合研究团队,利用FAST对银河系磁星软伽马重复暴源SGR 1935+2145进行多波段联合观测。观测结果表明,快速射电暴与软伽马射线重复暴发具有较弱的相关性,磁星暴发产生快速射电暴必须依赖于极其特殊的物理条件。 金星大气首现磷化氢 9月14日,《自然·天文学》杂志发表文章称,包括英国卡迪夫大学科学家简·格里弗斯在内的研究团队,于2017年和2019年,分别利用麦克斯韦望远镜(JCMT)和阿塔卡玛毫米/亚毫米波阵列望远镜(ALMA),在金星上探测到只属于磷化氢的光谱特征,并估算出了金星云层中的磷化氢丰度。 这是科学家首次在金星大气中探测到磷化氢。研究人员认为,探测到磷化氢尚无法作为微生物生命存在的有力证据,但可以表明金星上可能发生着未知的地质或化学过程。 环境恶劣的金星,因为磷化氢的蛛丝马迹,让人看到生命的希望,但好消息没有持续多久,便遭遇质疑。 10月26日,一项发表在《自然·天文学》杂志上的最新研究指出,此前被认为是磷化氢的光谱数据,实际上非常接近二氧化硫,后者在金星大气中很常见。 另一项由荷兰莱顿大学主导的研究显示,ALMA获得的光谱数据可以用磷气体以外的化合物来解释。据此,他们得出结论:在金星大气层中“没有检测到具有统计学意义的磷化氢”。 不过金星上的生命“希望”并未就此终结。格里弗斯团队重新检验最初数据后,再次发布结论称,ALMA的数据显示了一种光谱特征,这种特征只能用磷化氢化合物来解释,根据最新数据,磷化氢的含量只有最初发布结果的1/7。 金星大气层中是否真的存在磷化氢?磷化氢究竟来自何处?它们是否带有生命的印记?这些都值得我们期待。 GECAM引力波探测器升空 12月10日4时14分,西昌卫星发射中心,长征十号运载火箭搭载“引力波暴高能电磁对应体全天监测器”(GECAM)成功发射并将其送入预定轨道。 该卫星载荷总师李新乔介绍,GECAM将是几年之内在轨运行的伽马暴探测灵敏度最高的天文卫星,也是对磁星暴发、快速射电暴、地球伽马闪等暴发事件综合探测能力最强的卫星。它将对引力波伽马暴、快速射电暴高能辐射、特殊伽马暴和磁星暴发等高能天体暴发现象进行全天监测,研究中子星、黑洞等致密天体及其并合过程。此外,GECAM还将探测太阳耀斑、地球伽马闪和地球电子束等空间高能辐射现象,为进一步揭示其物理机制提供科学观测数据。 引力波伽马暴是GECAM最重要的科学探测目标。对于引力波的探测,地面设备的空间定位精度不高。因此,科学家需要一台能够以较高精度及时给出引力波暴发方位的卫星——GECAM应运而生。 李新乔介绍:“GECAM可以对和引力波伽马暴几乎同时发生的同源伽马暴的能谱和光变,进行连续高精度观测,同时可以给出精度较高的引力波事件的方位信息,把地面引力波探测设备定位的几十到上百平方度范围缩小。这将有助于空间及地面其他波段的观测设备更好地确定其对应天体源,并开展后续观测。”

俄方称外星生命或科技先进,正在研究人类文明

俄方称外星生命或科技先进,正在研究人类文明,俄罗斯航天局局长德米特里罗戈津 11 日在一档电视节目中表示,他相信外星生命的存在,它们可能比人类更聪明,俄方称外星生命或科技先进,正在研究人类文明。

外星人到底存在不存在?UFO到底是不是外星人的飞船?这些问题,在民间已经炸了锅了,但科学家们却长期没有给出答案。

不过,近些年来,世界各国的专家似乎非常喜欢公开讨论这个话题,而且不约而同地给出肯定的答案。继两大航天大国——美国和中国的专家之后,俄罗斯的专家也在最近提出了他的看法。

最近,俄罗斯航天国家集团公司CEO(可以理解为俄罗斯宇航局的局长)罗戈津·德米特里·奥列戈维奇在接受俄罗斯媒体采访的时候表示,他相信地外文明的存在。

我们知道,最近几年的UFO和地外文明话题频频上热搜,离不开美国公布的多段UFO视频。这些视频都是美国空军拍摄的,并且拍摄到的UFO都非常诡异,没有一个合理的解释。此外还有其他大量的UFO目击事件没有视频流出,但也受到了美国方面的高度重视,而且也都只有一小部分可以得到合理的解释。

甚至在公布UFO视频后,美国五角大楼还成立了不明空中现象特别工作组(UAPTF),专门调查这些现象。最近,美国不但发布了长达1600页的报告,其中有大量篇幅描述历史上的UFO事件,还时隔五十多年再次召开UFO听证会。而且,美国宇航局还刚刚成立了新的调查小组,专门花9个月的时间调查不明飞行现象,还要公开全部的数据。

美国之所以如此重视这些UFO目击事件,并不是担心它们来自其他星球,而是担心它们来自地球,是属于某个国家的秘密武器。

有人会问:为什么UFO只出现在美国,不去其他国家呢?对于这个问题,美国专家指出,这是因为他们的拍摄设备更先进。罗戈津指出,其实苏联飞行员在20世纪70年代时也拍摄过一些UFO视频,但是目前没有关于它们的具体证据。

罗戈津指出,俄罗斯科学院也在进行着UFO事件的研究,尽管其中大部分UFO目击事件都和外星人无关,但他认为其中仍有一部分与外星人脱不开干系。

罗戈津非但拒绝排除宇宙中存在其他智慧生命的可能性,甚至认为有些文明的科技远远超过了地球文明。在采访过程中,罗戈津还抛出了一个问题:“这种生命是否拥有着比我们更先进的技术,从而通过‘放大镜’观察我们,确保我们不会干扰到他们的进一步发展呢?我们不止可以研究微生物,自己也可能像微生物一样被研究!”

这段话很有意思,它似乎也能在一定程度上解答费米悖论的疑问。如果外星人存在的话,他们在哪呢?为何我们没有发现他们呢?或许,他们拥有更加先进的技术,在更远的宇宙观测我们,而不需要靠近地球。

此外,美国宇航局局长比尔·尼尔森在去年10月份接受弗吉尼亚大学政治中心主任拉里·萨巴托教授视频对话的'时候,也表达了类似的观点。他首先指出了美国飞行员目击到的UFO事件存在许多疑点,进而双方讨论到地外文明的时候,他表示自己没有理由否认地外文明的存在。

还有今年年初的时候,中科院武向平院士在跨年演讲中也明确表示:正是因为相信外星人的存在,科学家们才如此坚持地寻找地外文明。他还举了两个疑似是外星人信号的例子,分别是上个世纪阿雷西博射电望远镜接收到的“Wow!”信号,以及最近比邻星传来的神秘电波。

为什么这么多专家都如此相信外星人的存在呢?

上个世纪60年代,美国科学家弗兰克·德雷克提出了著名的德雷克方程,表述为“N=Ng×Fp×Ne×Fl×Fi×Fc×FL”,其中N代表的就是银河系内外星文明的数量。后面的参数比较复杂,简单来说可以分为两部分,前半部分计算的是银河系中宜居行星的数量,后半部分计算的是宜居行星孕育智慧生命的概率。如果N大于1,就意味着银河系内很可能存在其他文明。

在银河系中,一共有1000亿~4000亿颗恒星。根据目前的研究,宇宙中有大约20000亿个星系,就算生命出现的概率再低,乘以这么巨大的基数,也很有可能是大于1的。

基于这一点的考虑,我们的确很难断言宇宙中不存在其他的文明。尼尔森也以此为基础进一步提出:“甚至现在的一些理论认为还有其他的宇宙存在,如果真的如此,那我又有什么资格断言地球这颗行星是唯一一个形成并且发展出了像我们这样创造了文明和生命的星球呢?”

罗戈津没有提及平行宇宙,而是讨论了不可观测宇宙。我们知道,宇宙处于膨胀之中,而且距离我们越远的地方膨胀速度更快。根据天文学家的计算,在465亿光年以外的位置,宇宙的膨胀速度甚至超过了光速,这意味着那里发出的光永远都不可能到达地球,我们永远也观测不到那里的宇宙,所以这些空间被称为不可观测宇宙。

不可观测宇宙有多大,目前没有人知道。有天文学家推测,其直径可能达到了20万亿光年!如果真的是这样,我们的可观测宇宙跟它相比简直是一粒沙子。

不管这个数字是否准确,不可观测宇宙比可观测宇宙大得多的事实基本是肯定的。罗戈津认为,在这么广袤的空间里,可能存在着无数有利于生命甚至智慧生命出现的因素存在。基于这一点,他深信宇宙中存在着其他的文明。

在直径930亿光年的可观测宇宙中,人类探测器触及的范围还不及其1/10万亿,我们确实无法断言地外文明不存在。只能说,我们希望这些专家是错误的,宇宙中不要存在比我们先进的文明。否则的话,没人敢保证他们对人类怀有善意。

据今日俄罗斯网站报道,俄罗斯航天局局长德米特里罗戈津 11 日在一档电视节目中表示,他相信外星生命的存在,它们可能比人类更聪明,技术更先进,外星生命可能正在研究人类文明,只是没被发现。

罗戈津说,成千上万的因素可能促成了宇宙中任何地方生命的出现,他补充说,人类研究太空的能力仍然有限," 我们知道‘大爆炸’理论,但如果这个‘大爆炸’只发生在我们可见的宇宙的某一部分呢?可能还有其他世界 ...... 以及无数的因素可能有助于生命的出现,包括智能生命。"

当地时间6月11日,俄罗斯航天局局长德米特里·罗戈津在一档电视节目中表示,他相信外星生命的存在,而且可能比人类更聪明,技术更先进。

他甚至说,外星生命可能正在研究人类文明,只是地球人还没发现,像人类研究地球上其它物种一样。

罗戈津认为,宇宙里有几千种因素都可能促成生命出现。

他说:“我们都知道大爆炸理论,但如果这个大爆炸只发生在我们可见宇宙的某个部分呢?也许还有更多这样的世界。”

据她透露,俄罗斯科学院一直在搜集有关地外生命、不明飞行物的资料,虽然都被证明是与地外生命无关的“大气或其它物理现象”,但他亲自看过一些退伍苏联试飞员的报告,他们都目睹过无法解释的现象。

就在上个月,美国国会首次举行关于UFO的公开听证会,五角大楼发布了神秘物体掠过飞行员的片段,官方称其为“不明空中现象”(UAE),大多数目击事件都发生在美军事训练场和测试场。

2004年以来,美国海军飞行员报告了144次UAE事件,其中大部分的结论是“可能确实代表了某些未知的物理对象”。

五角大楼尚未排除这些事件与外星生命有关的可能性,但没有找到任何证据表明UAE来自外星人。

而在6月9日,美国航空航天局(NASA)刚刚宣布,正在组建一个独立团队,启动一项对不明飞行物(UFO)的研究,预计今年秋季开始,耗时9个月,研究费用不超过10万美元。

罗戈津说,俄罗斯科学院一直在进行研究,并 " 收集与地外生命,特别是 UFO 有关的事实 ",不过他补充说,俄罗斯专家审查的所有此类案例中, 都是 " 大气和其他物理现象 ",与任何地外智能生命的假设无关。

他补充说:" 我们仍然认为这种 [ 真正的 UFO ] 目击事件可能已经发生了。" 罗戈津还说,他亲自看过一些退伍苏联试飞员的报告,他们报告在首波试飞时目睹了无法解释的现象,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也收到过类似信息。

罗戈津假设,外面可能有一些生命形式已经发展到一定的技术水平,允许它们研究人类文明和我们的星球本身,就像人类对地球上的其他物种一样。他补充说:" 我们可以研究细菌,但我们也可以像细菌一样被研究。"

自 2017 年以来,美国的不明飞行物目击事件有所增加。当时,有人透露,五角大楼有一个被称为高级航空航天威胁识别计划(AATIP)的项目,其任务是识别所谓的 " 不明飞行现象 ",或 UAP(也通常被称为不明飞行物,或 UFO)。

5 月,美国国会举行了自 1970 年代以来第一次关于 UAPs 的公开听证会。在听证会上展示了几段显示被认为是 UAPs 的视频,但没有提供关于视频中看到的物体的具体解释。他们还说,美国军方没有试图接触任何观察到的物体,因为不清楚它们是否有人驾驶。

最近,随着话题“首次在地球外确认生命之源存在”登上热搜第一,公众对于外星人这个话题的兴趣被再次提升。俄航天局局长德米特里·罗戈津11日在一档电视节目中表示,外星生命可能正在研究人类文明,只是没被发现。

俄航天局局长:外星生命或正在研究人类文明

据海外网6月12日援引今日俄罗斯网站报道,俄罗斯航天局局长德米特里·罗戈津11日在一档电视节目中表示,他相信外星生命的存在,它们可能比人类更聪明,技术更先进。外星生命可能正在研究人类文明,只是没被发现。

报道称,罗戈津11日接受“俄罗斯24”新闻频道采访时表示,他赞成宇宙中有数千种因素可能促成生命出现的理论。“我们都知道大爆炸理论,但如果这个大爆炸只发生在我们可见的某个部分呢?也许还有更多这样的世界。”

罗戈津表示,俄罗斯科学院一直在搜集有关地外生命及不明飞行物的资料,虽然俄专家审查的此类案例中,都被证明是与地外生命无关的“大气或其它物理现象”,但罗戈津称,他亲自看过一些退伍苏联试飞员的报告,他们报告在首波试飞时目睹了无法解释的现象,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也收到过类似信息。

罗戈津认为,地球外可能存在某种生命形式,它们的技术水平已经能够研究人类文明和地球本身,就像人类研究地球上其它物种一样。

截至发稿,话题“俄方称外星生命或在研究人类文明”已登上微博热搜榜第八位,再次引发网友热议。

地球外首次确认“生命之源”,是否能证明地外生命真实存在?

6月8日,“首次在地球外确认生命之源存在”的话题登上热搜第一。

据央视新闻援引日本经济新闻6月6日报道,日本宇宙航空研究开发机构的小行星探测器“隼鸟2号”从小行星“龙宫”带回地球的沙子样本中,发现了“生命之源”——氨基酸。这是首次在地球以外确认氨基酸的存在。

据科技日报微博消息,据日媒报道,日本文部科学省称,科学家在小行星探测器“隼鸟2号”采集的样本中检测到了20多种氨基酸。这是第一个证明在地球外存在氨基酸的证据。

2020年12月,“隼鸟2号”的回收舱从小行星“龙宫”返回地球,并带回约克行星表面样本。日本横滨国立大学天体生物学名誉教授小林宪正表示,在地球以外天体上发现多种氨基酸“史无前例”,甚至可能暗示地球以外存在生命,这也意味着氨基酸可能存在于其他行星和天然卫星上,暗示生命可能诞生在宇宙中比以前认为的更多的地方。

此次,“隼鸟2号”采集样本来自不受阳光或宇宙射线侵蚀的小行星地下物质,对其分析是在没有将其暴露于地球空气中的情况下进行的,这意味着研究人员首次证实了外层空间中也存在生命的组成部分。

新华社报道称,“隼鸟2号”于2014年发射,2018年6月抵达“龙宫”附近并采集了小行星岩石样本,“隼鸟2号”回收舱于2020年12月返回地球。有关研究成果还在汇总阶段,今后详细的分析数据将通过论文发表

氨基酸是构成蛋白质的物质,某些氨基酸与生命的形成关系密切。有一种学说认为,在地球形成初期也存在氨基酸,但由于地球温度变高而消失,之后陨石再次将氨基酸带到了地球上。

图片来源:科技日报视频截图

氨基酸是蛋白质的组成部分,是形成生命不可或缺的有机分子。虽然还不知道氨基酸是如何到达古代地球的,但有一种理论认为,46亿年前地球形成时氨基酸就已大量存在,但在地球被岩浆覆盖变得极其炎热后便不复存在,但随后又被流星从外太空重新引入。也有理论认为,氨基酸本身就存在于地球表面。

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新闻超链接》报道,氨基酸是生命体中的重要物质,是合成蛋白质的基础。大量不同的氨基酸可以通过不同的组合方式,形成不同的蛋白质,这些蛋白质可以完成生命体重要的生理活动。但发现氨基酸并不能证明地球以外就有生命。

安徽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博士卢恒谦指出,首先,生命的构成至少需要20余种元素,远不止氨基酸所含的碳、氢、氧、氮等;其次,除氨基酸外,生命的构成还需要其它许多条件,也会受到气候、环境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因此仅有氨基酸不能产生目前地球上定义的生命体。

此次氨基酸的发现只是提高了地外生命存在的可能性,想最终证实,还需要更直接的证据,比如发现化石等。

动物学最新研究成果论文

题目:蒙古绵羊胚胎肺的组织学发生本文研究了不同体长时期蒙古绵羊胚胎肺的组织学发生及变化。蒙古绵羊4mm的胚胎咽底面出现喉气沟,呈纵向隙状开口,此口形成喉气管,胚胎发育到10mm时,气管芽已经产生出2个管泡状分枝,进而发育成左右主支气管。胚长为85mm长之前胚胎肺,整个肺组织由密集的管径细小的气管芽构成,是胚胎肺发育的假腺期;自85mm长胚胎的时期开始,胎儿肺组织中出现一些较大的支气管,其外膜有明显的软骨片,黏膜下层混合腺已形成。此时胚胎肺的组织发育开始进入小管期;终末囊泡期指250mm的胎儿至347mm胎儿长肺的发育阶段,即原始肺泡期。此期毛细血管快速增殖的同时,原始肺泡分化。体长为400mm(130天)以后到出生前的胚胎肺的结构与终末囊泡期有明显的区别,基本与成体相似,称之为“生前期”。300mm胚胎肺的电镜下可见有类Ⅰ型、类Ⅱ型肺泡细胞出现。类Ⅰ型肺泡细胞梭形,细胞核不规则,核仁不明显。细胞质较少。类Ⅱ型肺泡细胞呈立方形,细胞质丰富,核仁明显。细胞器较多,线粒体丰富。粗面内质网发达,但没有分泌颗粒。体长400mm以后胚胎的肺已经出现了比较典型的两种肺泡细胞,即Ⅰ型、Ⅱ型肺泡细胞。有些Ⅱ型肺泡细胞出现了典型的内分泌颗粒。推荐你到去看看,上面很多相关的文章的。

动物科技论文范文 浅议动物学野外实习中标本采集应注意的问题 摘 要:动物学野外实习是高等师范院校生物系动物学教学的一个重要内容。标本采集是动物学野外实习当中一个很重要的环节。本人带领学生野外实习多年,对在实习教学中标本采集应注意的几个问题进行了总结和归纳。 关键词:动物学野外实习标本采集 动物学野外实习是动物学教学的重要环节之一,是掌握动物学基本理论与方法,并将动物学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关键步骤。在动物学野外实习中,标本采集是实习内容的重要一环。通过标本采集,有利于学生对野生动物物种的识别和分类,能增强植物学、动物学和生态学等相关课程的教学效果。同时,标本的采集过程也可使学生养成耐心细致的良好习惯,增强生态保护意识,提高自身综合素质。 标本采集过程是一项繁琐而周密的行动[1],标本在采集过程中的每一个细节出现问题,都会影响对动物的识别和分类效果,从而大大降低野外实习的教学效果。下面,本人结合近几年带领学生进行动物学野外实习的体会,谈谈在动物学实习中标本采集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 样本采集要全面 动物种类繁多,在不同的环境当中,分布着不同的动物。也就是说,标本的采集要全面,不但要采集地表上爬行的、空中飞翔的,还要采集土壤中的、水体中的。在实际采集当中,学生容易注意大型的而忽略小型的、喜欢艳丽的而讨厌色暗的、重视成虫而忽视幼虫、注重飞行的而忘记藏匿的、注意陆生而忽略水生。同时,采集的样本身体也要完整,否则就没有保存的必要。例如,昆虫分目的依据是触角、口器、足、翅以及变态的类型,如果采集到的昆虫断了触角、折了口器、坏了翅膀、掉了足,分类依据没有了,采到的所谓标本就缺乏分类的依据,或者依据不全,也就失去了保存的价值。 2 准备好适合的采集工具 要想采集到全面和完整的标本,就要有相应的采集工具。比如说,要想采集水生动物就得有渔网和浮游生物网;要想采集草丛中的昆虫就得有扫网;要想采集到石块下面的蜈蚣、蝎子等,就得有镢头、镊子;要想抓到飞行的昆虫就得有昆虫网。对于特殊的动物需要用特殊的采集工具,比如说,鞘翅目昆虫一般有假死的习性,多数鞘翅目昆虫吃植物的叶子,例如吃树木的叶子,我们就可以利用带钩的伞,事先撑开,用钩倒挂在树枝上,用力震动树干,昆虫就会跌落在伞内,收集即可。对于有毒的动物,可以将采集到的有毒动物先放进毒瓶(可以是氰化钾,也可以是桃仁、乙醚等制成)毒杀或麻醉,然后进行处理、保存。 3 采集要耐心细致 采集前要制订好周密的采集计划,到达采集点后,为了能对当地动物进行充分观察和识别,应尽量不被动物发现。行动应该轻捷,说话声音要小,尽可能保持宁静状态,衣着应与环境色调接近。各采集小组及每个成员应分工协作,发现样本后不要马上动手采集,应先观察记录其生境、习性,然后进行拍照、填写采集记录卡,然后再进行采集。 4 采集要做好记录 动物学野外实习,同学们的热情都很高,一天能够采集到很多的动物标本,收获颇丰,但是,容易忽视对动物标本采集的记录。采集动物标本是需要及时记录的,需记录采集地点、采集时间、采集人姓名以及动物生存的周边环境状况,如温度、湿度、海拔高度和经、纬度等。否则,即使采集到的动物个体标本再完整,也没有多少保存的意义,因为,别人不知道这个标本采自何方,出现在什么时间等等。 5 采集标本要注意保护动物资源和生态环境 动物是可再生资源,采集时应合理保护资源。在动物学野外实习过程当中,不过量采集捕杀,只要能对物种识别就可以了,一般无需采集过多的标本。同时,对于一些特殊的动物不要采用传统的形式—— 捕杀采集,可以采用新型的非损伤采集方法[2]:例如,对于脊椎动物,国家保护动物是不允许猎杀的,即使不是国家级的保护动物,如鸟类,也是不允许随意猎杀的,那就采用非损伤采集方法,即可以通过望远镜观察,也可以利用照相机记录它们的生活环境、生活姿态,利用录音机录下它们的鸣叫声,最好的方法是利用摄像机拍下它们的形态、姿态、鸣叫、求偶方式、孵卵方式、取食方式以及它们周边的生活环境。这种方式更有利于保护动物资源。 6 采集标本应更新观念 在动物学野外实习中,标本采集是重要的一项内容。但是,以往标本采集中存在的一个很大的问题是重视采集而忽视研究,重视实体采集而忽视影像及其他材料采集。这样导致的结果是,学生采集的标本看完后要不是被永久性地浸泡在标本缸中,要不就是干脆扔掉,造成了较大的浪费,对野生资源破坏也较大;同时,由于学生把注意力和精力主要放在了如何采集到标本上,对标本的观察和研究却往往被忽视。 因此,除了需要标本的采集及分类鉴定以外,还应当在教学中更强调学生在实习中对动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有更深入的了解,因而需要做的工作并不是更多的采集标本,而应该是更多和更全面地观察和研究标本。同时,一些现代化的设备和采集技术应该更多的去利用。例如照相机、摄像机采集获得的影像资料比传统的实物材料色彩更艳丽,也更直观和形象,同时也更利于进行后续的过媒体教学;另外,也可以在不伤害动物的基础上,采集动物的血液、毛发、DNA样本等,利用遗传学和分子生物学等技术手段,对动物样本进行分析研究。 7 采集时应注意个人安全 动物学野外实习所处的环境都是在野外。野外环境复杂,草丛中少不了会潜伏有有毒的蛇类、蜈蚣、蝎子等,树丛中少不了各种蜂类。在采集动物之前首先要穿好防护衣服,应该把裤管扎在袜筒里,扎好袖口,身上除了带上必备的实习工具外,最好带一根带叉的棍子,以便防蛇叮咬,还需带上蛇药等解毒药物。同时,采集时要时刻注意脚下,做好安全防范工作。 总的来说,标本的采集是动物学野外实习教学当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在实习活动中,只有认真安排,周密计划,正确对待,谨慎行动,耐心细致,才能出色的完成标本采集任务。 看了“动物科技论文怎么写”的人还看: 1. 动物科技论文 2. 动物科学论文范文 3. 动物科学技术论文 4. 动物科技论文(2) 5. 小学生科技论文800字范文

我们的世界因动物而丰富多彩,满足我们情感的需要。我整理了动物科学论文范文,欢迎阅读!

动物权利保护研究以动物权利立法的完善为视角

在现代,保护动物思想和立法实践是伴随着奴隶解放和妇女运动甚至人性解放发展起来的。在这一过程中,人类的道德视野和道德关切不断扩展,人类对保护动物立法的认识也不断深化。动物有无权利,动物的权利如何保护,人类和动物是何种关系,这一系列问题正在逐步被人类找到答案。在我国,社会人群对动物权利的看法各有不同,“拥护主义”认为动物拥有和人类同等权利且神圣不可侵犯,“反对主义”认为动物只是作为一种物品存在并不具有权利,还有“中立主义”,他们认为动物拥有的是以满足人类利益为前提而存在的权利。因为有这些观点存在,“动物权利”问题的争论从未休止过。

近年来,国内动物受侵害的案件时有发生,而“凶手”却得以逍遥法外,例如2002年的清华大学生刘某伤熊事件,2005年复旦大学生虐猫事件。这类事件一旦被揭露便通过网络迅速传播,引发众多社会争议。绝大多数人都会强烈谴责行为人残酷的行为,感叹社会之风日益败坏,人民道德素质亟待提升。但是在声讨的同时,我们应该看到发生这类事件的另一不容忽视的原因——动物权利保护立法的缺失。我国对动物权利立法的忽视,极大程度上纵容了这类虐待动物的“施暴者”。

本文主要针对我国动物生存现状,以问卷形式了解社会人群对动物权利的看法,收集我国法律法规进行研究,并结合案例,分析目前我国动物权利立法存在的问题及带来的后果,指出法律漏洞出现的原因,并提出相关法律的完善建议,期望在未来引起立法者的重视,对动物权利进一步加以保护,同时,唤醒人们对动物权利的保护意识。

一、现状调查

(一)对社会人群的调查

1.调查内容与结果。本项目以发放500份问卷和户外采访的形式,针对动物是否拥有权利,动物拥有什么程度的权利,权利保障途径以及是否满意我国相关立法,对四川、重庆和广东地区群众进行了调查。利用统计学原理,显示表明,82%的人认为动物拥有权利,14%的人持不关心态度,仅4%的人认为动物不存在权利。在动物拥有怎样的权利上,仅35%的人(其中大部分为在校大学生)认为动物拥有与人类同等权利,约62%的人认为动物拥有部分权利,并以人类利益为前提:大众对权利保障的途径选择主要分为法律的完善和人民道德素质提升两种,而在是否满意我国相关立法上,大部分人都持不关注的态度,少数人认为我国立法存在问题需要完善。

2.调查意义。了解群众对动物权利的态度,为立法奠定基础。法律应代表大众的意识,实际上,人们普遍都接受动物拥有权利,只是基于人类处于生物链顶端,很少有人能接受动物拥有与人同等的权利罢了。因此,对动物权利立法的完善并不违背人民的意志,是大众观的体现。

探寻社会对以法律保障动物权利的看法,突出法律完善的迫切性。有趣的现象是,虽然大部分人对相关立法并不关注,但是这大部分人里面有相当比例的人却认为法律的完善是动物权利保障的途径之一;而认为我国立法存在问题需要完善的人群在动物权利保护的途径上几乎都选择了立法。这说明,虽然群众或许并不了解法律,但是法律的完善对动物权利的保障作用是毫无疑问的,在目前动物生存状态下也是迫切需要进行的。

(二)对国内立法的调查

1.我国现行法律法规的收集与分析。目前,我国现行与动物权利保护相关的法律法规主要有《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生野生动物保护实施条例》、《陆生野生动物保护实施条例》、部分省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以及涉及动物保护的《宪法》、《渔业法》、《动物防疫法》、《环境保护法》、《进出境动植物检疫法》、《海洋环境保护法》等。

对这些法律法规进行收集与分析之后,可以总结出两个主要问题:第一,目前我国法律保护的动物范围十分有限,并未有一部动物保护的法律法规纳入了所有的动物i第二,这些法律法规实际更多是在对野生动物资源的权属和利用进行规范,连保障动物福利都称不上,更不足以称之为是对动物权利的保护。下面我们以动物保护立法相对详细的具有代表性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为例。本法一共分为五章,分别是“总则”、“野生动物保护”、“野生动物管理”、“法律责任”和“附则”。

总则。首先,针对本法保护的对象,我们可以发现本法的保护范围仅限于珍贵、濒危野生动物,其他动物例如宠物猫或狗的权利是没有纳入法律保护的范围之内的。而本法所规定的“野生动物”的外延还要比对野生动物范围的通常性解释窄得多。其次,针对立法目的,本法把野生动物常称之为“野生动物资源”,又结合第一条的规定“保护、发展和合理利用野生动物资源”和整部立法,不难解读出本法的立法目的在于,通过对野生动物资源的保护来最大化满足人类利益需求。另外,法条中规定有“开发利用”、“野生动物资源科学研究”等,说明我国动物保护立法并没基于“动物权利”层次——毕竟严格意义上的动物权利是不允许对动物任何性利用或者杀害的,而全世界还没有国家做到了这一点,而基于的是“动物福利”角度,当然法律保护的效果我们姑且不谈。

野生动物保护。第二章应当是该法着重强调如何保护动物的一章。但是通读这几个法条,除了第八条立法者笼统地规定野生动物及其生存环境禁止任何单位和个人非法捕猎或者破坏和第十三条规定国家和地方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受到自然灾害威胁时,当地政府应当及时采取拯救措施外,我们很难再找到能作为动物权利保护标准的法条了。该法第十八条规定,猎捕非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的,必须取得狩猎证,并且服从猎捕量限额管理。笔者对动物权利应得到怎么样的保护,同现代动物保护思想家汤姆·睿根的观点一致:动物应当享有和人类同等的权利,即穿貂皮大衣、吃猪肉、将鸟关在笼中这样的行为都侵犯了动物权利——虽然笔者并不支持我国目前立法应当走到这一步(原因在后文说明)。《野生动物保护法》第十八条的规定即是在默认我国是允许猎捕非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的,只是在猎捕时需要经过一系列程序和受到一定限制。这说明我国的动物保护立法先不提对权利的保护,连是否对动物基本生存状态进行了保护都存在疑问。所以可以说该法并不是动物权利保护法,也不是成熟完整的动物福利保障法,因为它允许了对动物权利侵害的行为的存在,而这些行为连合理都不一定称得上。

关于野生动物的 管理和法律责任。野生动物的管理我国主要是针对猎捕,出售、收购,驯养繁殖,运输携带以及经营野生动物或者其产品的行为作出规范性的规定,站在“拥有者”的角度,对野生动物资源进行一系列的管理,以免资源被损害或者盗用,而看不到对野生动物权利的提及。法律责任方面,《野生动物保护法》的法律责任主要是没收违法所得,处以罚款或者吊销执照等,而涉及追究刑事责任的,本法分为两种,一是构成其他法律例如《刑法》的罪名的,依照或者比照他法有关规定处罚;另一种是在本法中规定,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但是并没有详细规定, 实践中很难适用。

目前国内立法中,《野生动物保护法》是相对于其他法律法规对动物保护的规定最为详细的,但是仍存在很多的问题。而究其根本,该法的保护野生动物实则是为人类开发利用资源和维持生态平衡服务,并未对动物权利的有无、动物权利的保护进行思考,因此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我国不存在保护动物权利建立的法律。

2.国内外立法的对比。对于动物,如果他们是生命主体,他们就拥有权利,就和我们一样——这就是关于动物权利的所有问题的最终归宿(唯一结论)。在未来,法律对动物权利保护有必要上升到以人权的保护为参考标准——法律应给予动物同人类一样的权利。但是,基于对 社会 经济 发展阶段的考量,在法律方面,笔者认为目前乃至以后很长的时间,应首先基于“动物福利”的程度进行保护动物的立法,暂时不用也没有能力从“动物权利”保护的程度考虑立法。而在“动物福利”程度的法律立法保护方面,我国落后于西方国家。

德国1998年《动物福利法》是我国学习的榜样。该法第一条规定,本法旨在保护动物之生命,维护其福利。此举乃是基于人类对于地球其他生命伙伴之责任而为之。任何人不得无合理之理由致动物痛苦或受伤害。每部法律的第一条都对整部法的立法目的作了具体的规定,并贯穿于法条之中。将该法第一条与我国的《野生动物保护法》第一条对比,我们发现了立法目的的巨大差别。该法旨在定义动物和人类的关系从而对动物进行保护,规定无正当理由不许对动物施以的伤害行为。而《野生动物保护法》却以保护野生动物为手段,利用野生动物为目的,一直将动物当作可利用资源看待。两部法律立法目的的差别决定了其对动物保护处于何种程度的差别,也就决定了动物所处的生存 环境。虽说德国《动物福利法》看来只是对动物福利的保障,还并未上升到动物权利的保护,但是对于我国未来动物立法的走向仍有重大的借鉴意义。

其实,西方国家已经逐渐建立起了比较完善的动物保护立法,例如英国除《动物保护法》外,还就农场动物、实验动物、伴侣动物、 工作动物、娱乐动物、野生动物等进行了专门立法,并针对一些具体动物的福利问题作了详细的规定,其单行法规数量达百部之多;例如美国的联邦动物福利法规中包括了,适用于驯养动物的《二十八小时法》、《人道屠宰法》等,联邦野生动物法规《海洋哺乳动物保护法》、《濒危物种法》等,以及各州防止虐待动物法规。对比于国外的法律法规,我国应看到国内外动物权利保护的差距所在,尽快完善我国的动物保护法律法规,改善动物生存环境。

3.调查意义。整合我国动物权利保护相关立法,对其进行总体评价。我国动物保护的法律法规只能说与动物权利保护有关,但是并未有任何动物权利保护的立法。目前大多数国家都仍致力于保障动物福利的方面对立法进行完善,这是未来过渡到动物权利保障的必经过程,我国也不例外。但是我国的动物保护立法,由于立法目的的偏移,导致整个立法体系出现很多问题。其并未以动物权利为首要考虑因素,取而代之的是人类利益,因此相关法律法规显现出的是如何对动物加以充分的利用,几乎看不到纯粹的基于动物权利意识的动物保护立法。

对比国内外法律法规,表明完善我国动物保护立法已刻不容缓。立法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动物在本国的生存状况,西方国家普遍已经建立起了较为完善的动物保护法律体系。当今世界已有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制定了动物福利法,在这样的法律体系之下,动物能够生存在较为舒适的环境之下并不被虐待。而我国的动物保护法律基本没有形成体系,仅零散的法律且并不旨在基于权利意识对动物进行保护,这导致我国动物的生存环境恶劣,时常发生虐待动物的事件。民主发达的社会环境下,我们已不能满足于人权的保障,动物是同人类一样的生命主体,社会亟待对动物权利进行更全面的保护。

二、我国现行法律存在的问题

(一)我国法律对动物保护范围过窄

我国法律只规定了对野生动物进行保护,使得其他非野生动物不在法律的保护范围内。我们倡导人人平等,却人为地将动物分为了“三六九等”,这显然是不合理的,且也在实践中产生了一系列的问题。例如,我们对虐猫事件、清华学生伤熊事件、象牙买卖这三类案例进行分析并比较行为人侵害动物权利所造成的后果和应承担的责任。虽同样是对动物权利的侵害,同样造成了很大的社会影响,但是,虐猫(狗等宠物)这类事件的行为人不用受到除舆论道德谴责外的惩罚,伤熊事件行为人最后认定为故意毁坏财物罪并免于刑事处罚,象牙买卖在我国则是禁止的。造成责任有无、责任大小的不同的原因便是我国现行法律的问题所

在——对动物保护的“区别对待”。对动物的保护应当一视同仁,若仅仅对野生动物保护进行立法,也就意味着非野生动物的权利被架空,无论以何种行为对待非野生动物,施行行为者都不会受到实质性的惩罚。

(二)我国对保护野生动物的法律规定过于笼统

暂不谈非野生动物保护的法律空白,对《野生动物保护法》的分析可以看出,我国对野生动物的保护立法也存在很大漏洞——法律法规主要针对野生动物如何管理制定一系列规定,对保护野生动物仅仅作了笼统的规范。这使得实践中虽然存在一系列的野生动物侵害案件,但是法院很难认定行为人违反了法律法规的规定应受到处罚,使得损害动物权利行为人在利益趋势下更加肆无忌惮。

(三)法律责任的规定存在问题

我国法律对行为人实施侵害动物权利行为的法律责任规定或是过轻,或是缺失,或是界限不明。一部法律需要人民遵守,必然得有违法的惩罚性规定的存在,《刑法》便是很好的例子。在动物保护立法方面,先不说行为人很难被认定为违反动物保护相关法律,即使行为人违法,大多数也不过是被处以罚款等处罚,更是有些法律条款仅仅作了禁止性规定,却没有规定违反规定的处罚,使得权利落空。

三、现行法律问题出现的原因

(一)现行立法实际目的的偏移

分析我国目前法律存在的问题后,可以发现造成问题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立法目的的偏移。为何我国和西方国家在动物权利的保护上有如此大的差异,其中一个解释就是立法目的的差别——西方国家正视动物与人类的关系,把动物从人类附属品中抽离出来,认定动物为人的同类,并基于此要求要对动物权利进行保护;依据我国的法律规定,我国默认动物是为造福人类而存在,因此动物权利的保护类别、保护方式等都是基于人类利益而存在的,是人类利益认可的前提成立才对动物进行保护。

(二)社会发展程度决定一部保护所有动物的法律目前在我国还发挥不了作用

我国没有解决非野生动物的保护并非立法者的疏忽,而是由于我国的社会发展程度还不足以顾及到对所有动物的保护。我国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若是对所有动物进行保护,会导致本就紧张的司法资源更加匮乏,甚至在与人权的保护上本末倒置。但是在未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扩大受保护动物的范围是主要趋势,也是维持生态平衡的必经之路。

(三)动物保护立法的完善需要经历很长的过程,并非一日之功

虽然目前国内立法存在诸多问题,但我们必须认可立法者在动物保护立法上所做出的不菲贡献,笔者也并不支持立法的完善一蹴而就。比起过去几十年,动物保护立法已经有了很大的进步,但每个法律体系的完善都要经历漫长的岁月,人权的法律保护就是鲜活的例子,动物保护立法的完善需要立法者一代代的重视和不断的探索研究,因此,现行法律仍存在众多问题也在情理之中。

四、调查结论

我国动物保护立法体系的建设已落后于西方发达国家,法律在当下无法正常地保护动物的权利。找准立法存在的问题的同时,我们也在探寻完善的建议:

(一)纠正立法目的

上文已强调了我国动物保护法律立法目的的偏移,而对于一部法律而言,立法目的是根基和线索,因此,我国若要在动物保护立法上有所改善,首先立法者必须纠正立法目的——从人类利益本位转变为动物权利本位,这样,未来的动物保护法律的制定才能体现出对动物权利的保护,才不会使动物权利法律的功能产生偏移。

(二)对现有法律法规进行完善

现有法律法规虽存在很多缺陷,但是并不可对之持置之不理的态度,正因为我们发现了现行立法的问题,因此立法者应当不断去完善它。一部好的法律并不是一旦制定就完美无缺的,英国1911年制定的《动物保护法》至今已修改了8次,我国法律也应当是在一个不断完善的过程中进步的。

现有法律法规的完善应当以除坚持正确立法目的以外的这几个因素为导向:第一,扩大

动物权益主体的范围。通过对西方具有典型意义的国家动物福利法的阐述与分析,我们可以明显地看出这样一个趋势:其动物福利法律 实践是一个权益主体范围不断扩大,内容逐渐完善并日趋成为一个完整的动物福利法体系的过程。我国应当适当扩大保护范围,而不能将法律的恩泽仅被及珍稀、濒危或者有重大科研价值的野生动物;第二,坚持从动物福利逐渐上升到动物权利的立法过程。虽然西方国家有一套较完善的动物保护法律体系,但仍站在动物福利的层次上。笔者赞成世界各国家理应致力于动物福利保障的研究,这是受 社会 发展阶段决定,但是,在立法的思想上必须是以动物作为同人类一样的生命主体,享有同等权利来进行立法,以之为立法总体理想,而不仅仅是出于“人道主义”考虑;第三,严格惩罚措施。例如行为人往往考量狩猎带来的 经济利益和违法狩猎产生的罚款之间的得失,若是惩罚力度太低,是起不到规制违法行为的效果的,这样只会使法律成为摆设。

(三)坚持对制定保护动物权利法律进行研究

虽然我国现状下该法律存活空间不大,也不一定要执着于立法,但是完善立法的同时,我国应当与时俱进,秉持“扬弃”的态度借鉴西方国家成熟的 经验,对动物权利保护的法律进行持续性探讨和研究,不仅可以反作用于现行法的完善,也为时机成熟时颁布真正意义的动物权利保护法律法规做好准备。

(四)加强动物权利保护的宣传,纠正“人类中心主义”的价值观

一部法律是人民意志的体现,我国法律出现立法目的的偏移不外乎也体现了立法者和群众以人类利益至上的态度对待动物。捍卫人权是人类的本能,因此我们始终致力于人类的解放,而动物虽然是另一个物种,但是它们并不是奴隶,它们应当拥有与人类同等权利。所以,未来我国应将人们历来对人权的重视转为对人与动物权利同等重视,改变人们的“人类中心主义”观念,将人们长期忽略的动物权利重新拉回人们视野中来,使动物得到完全解放。

所有的权利都面临着被侵犯、被抑制的危险,因为权利人主张的利益常常与否定其利益主张的他人的利益相对抗。所以权利的前提就在于时刻准备着去主张权利,要实现权利,就必须时刻准备着为权利而斗争。人类处于生物链顶端,因此在与动物利益存在冲突时,人类毅然选择了自身利益的保留,而在我国明显地体现在了动物保护的立法之中。

随着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了,要替动物主张动物的权利。本文通过收集国内外的法律法规,对我国法律进行分析,并将其与西方国家法律相对比,站在动物权利保护的高度,支持通过动物福利保障向动物权利保护过渡,从我国相关法律法规的完善视角入手提出建议,希望在未来国家可以通过立法改善我国动物生存状况,也呼吁人民群众摒弃“人类中心主义”思想,关注动物权利的保护。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动物科学论文范文

世界陨石论文最权威的期刊

首先你是干什么用。 如果是要省级的话我有几个 很好发! 华北国土现代矿业都很好发。

给你几个不同层次的:吉林大学的《世界地质》,还有吉大、地大、北大、东北大学学报,这几个学校都有地质。除了世界地质以外都是中文核心期刊。《金属矿山》、《中国矿业》这两个都比较边缘,文章质量要求也不算太高,很容易发。《地球物理学进展》这个比较难发表一点,他的英文版《地球物理学报》应该是中国地质类期刊中SCI影响因子最高的了。还有你可以去CNKI,一般的高校网上图书馆都有入口,可以轻松查到上百中地质杂志。其实发表文章说白了就那么回事,发表了基本上没人看,也就自己图新鲜,看看自己的名字,如果不是那些非要找抄袭的JR,基本上没人仔细看,经历了硕博发论文的阶段后,猛然回头发现都是给钱就发的事,什么这编辑那编辑,P,强烈鄙视他们,一个个见到钱,垃圾都有创新意义。

笔者:杰鲁鲁

4月27日,世界权威学术期刊《自然·通讯》上发表了一篇重磅文章,其中揭示了科学家从陨石中发现未知生物的DNA,并由此推测:也许地球生命是来自于宇宙其他星球,通过陨石来到了地球,在经过几十亿年的生物演化之后,最终演变成如今的样貌。

日本北海道大学的科学家大场康弘在研究太空坠落到地球的陨石时发现,原来陨石中含有未知生物的DNA,陨石上含有DNA的两类主要化学成分——嘧啶和嘌呤,胸腺嘧啶是脱氧核糖核酸中的物质,尿嘧啶则是核糖核酸中的物质,由此说明,这个太空陨石很有可能是来自于一个生命星球。

传统科学家认为,生命无论是初始形成还是进化,都是一个极其复杂的过程,宇宙中有无数颗星球,诞生生命的却几乎没有,至少人类可观测宇宙中没有。正因此,科学家认为,地球诞生生命绝非偶然,极有可能地球上的生物,一开始是来自于宇宙其他星球。

举个很简单的例子,如今地球 科技 已经可以进行探月、 探索 火星了。如果人类将大量的微生物释放到月球或者火星上,也许短时间内没有什么变化,但如果将这个时间跨度拉伸到一亿年,也许月球上和火星上的微生物,也进化成了体型较大的生物了。

就像几十亿年前的地球一样,一开始地球不也是寸草不生的荒凉星球嘛?也许一开始也是因为一颗陨石上面携带了微生物,随着时间的推移,渐渐地,微生物演化进化成了如今繁华的地球。宏观来讲,地球对于别的星系也是 外星 ,宇宙中的生命也许都是通过陨石等方式互相传递,但因为每个星球的条件不同,因此进化而成的生物也不尽相同。主流科学家更是认为: 宇宙生命皆亲戚 。

耶泽洛陨石坑和河流三角洲。(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喷气推进实验室/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应用物理实验室/毛伊岛空间监视站/布朗大学 早在2018年11月,美国航天局就宣布火星2020探测器将在耶泽洛陨石坑着陆。耶泽洛陨石坑地区地质多样,汇入河流带来的沉积物在此形成了冲积扇。这些沉积物在陨石坑的卫星图像中能很清楚地被看到,里面有可能含有被保存下来的古代有机分子。 但陨石坑里还有一些让科学家们感兴趣的东西,这些东西在可见光图像中看不太清楚:一个由碳酸盐组成的“浴缸圈”,科学家们认为它可以保存化石。 火星2020探测器给我们对火星宜居性的科学研究加大了筹码。当勇气号和机遇号前往火星时,他们的任务是寻找水在过去或现在存在的证据。他们做到了。当火星科学实验室(又名:“好奇号”火星车)前往火星时,它的任务是评估火星在过去和现在的宜居性。而现在,还未实际命名的火星2020探测器有着最艰巨的任务:寻找过去微生物存在的迹象;或者简单地说:去寻找化石。计划着陆区(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加州理工学院喷气推进实验室/毛伊岛空间监视站/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应用物理实验室/欧洲航天局) 选择耶泽洛陨石坑作为着陆区有几个原因:它很古老—是一个约35亿年前的湖的遗址;它含有同样古老的地貌,包括河流三角洲;它还含有碳酸盐形成的所谓的“浴缸圈”。 在地球上,碳酸盐形成的化石结构历时长久、可以持续数十亿年;包括贝壳、珊瑚、和叠层石。既然耶泽洛陨石坑曾是一片水域,科学家认为有必要研究耶泽洛陨石坑边缘的碳酸盐圈、看看那里是否有化石。 如果你对此仍心存怀疑、犹豫不决,请记住,选择耶泽洛陨石坑,以及在火星上寻找化石生命,是建立在多年的严谨科学基础上的。没人知道我们会在那个富含碳酸盐的陨石坑边缘找到什么,但经验证据表明我们该从这里找起。耶泽洛陨石坑的位置,紫色为低海拔,红色为高海拔。(美国宇航局/喷气推进实验室/美国地质勘探局)一篇发表在《伊卡洛斯》( Icarus)杂志上的论文详细介绍了耶泽洛陨石坑的矿物多样性,包括边缘的碳酸盐沉积物。 这篇论文的题目是:“耶泽洛陨石坑的矿物多样性:火星上可能存在湖泊碳酸盐的证据”。请注意,“湖泊的(lacustrine)”一词的意思是“与湖泊有关的或与之有联系的” 美国宇航局的火星勘测轨道器探测器(MRO)用CRISM(火星专用小型侦察影像频谱仪)仪器发现了这些碳酸盐。CRISM专用于寻找与水相关的矿物;其图像显示,耶泽洛陨石坑的边缘有明显的碳酸盐。CRISM图像中的耶泽洛陨石坑,绿色表示碳酸盐。(美国航天局/加州理工学院喷气推进实验室/毛伊岛空间监视站/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应用物理实验室//普渡大学/美国地质勘探局)该杂志的主要作者、位于印第安纳州西拉斐特的普渡大学的布里奥妮·霍根说:“CRISM很多年前就在这里发现了碳酸盐,但我们才注意到它们在应是湖泊边缘的集中程度。” “在整个任务期间,我们在许多地方都会遇到碳酸盐沉积物,但浴缸圈会是最令人兴奋的参观地点之一。” 在地球上,一些最古老的化石是叠层石。叠层石是由蓝藻层形成的层状结构;它们可以追溯到35亿年前。 如果火星在其遥远的过去的确维系过生命,那么它可能有自己的叠层石。假如事实确实如此,那围绕耶泽洛陨石坑的古湖碳酸盐圈会是寻找它们的好地方。 领导2020年火星项目的是位于加利福尼亚州帕萨迪纳的美国宇航局喷气推进实验室,副项目科学家肯·威利福(Ken Williford)德说:“在我们选择耶泽洛陨石坑作为着陆点的因素中,其中最令人兴奋的原因之一就是‘边缘碳酸盐’形成于湖泊环境中的这个可能性。古老湖岸的碳酸盐化学是保存古代生命和气候的记录的绝佳配方。” “我们迫不及待地想去到表面,去发现这些碳酸盐是如何形成的。” 如果碳酸盐是在湖边形成,那么它们很可能形成于火星的诺亚纪时期。诺亚纪是火星的第一个纪元,结束于大约35亿年前。 科学家认为在那时火星气候相对湿润,大气中富含二氧化碳。碳酸盐通过岩石、水、和二氧化碳相互作用形成。 碳酸盐还能告诉我们更多;它们包含了火星气候变化的地质记录。 既然它们的形成是通过二氧化碳、水、和岩石之间的相互作用,那它们的形成可以记录火星上气候随时间发生的微妙变化。它们可以帮助我们讲述火星是如何从一个有着厚厚大气层的古老潮湿星球演变为今天寒冷干燥的沙漠的。 科学家们还在耶泽洛陨石坑的三角洲边缘发现了富含水合二氧化硅的沉积物。就像碳酸盐一样,水合二氧化硅也有可能保存化石。 如果水合二氧化硅沉积物位于三角洲底部,那么它也可能是寻找化石(特别被埋藏的微生物化石)的绝佳场所。一篇详述水合二氧化硅沉积物的论文在美国地球物理学会(AGU)期刊上发表。 在耶泽洛陨石坑的碳酸盐沉积物并不都一致均匀。它们分布在不同的地区、不同的高度,具有不同的地形特征和光谱特征。而最重要的区域也许就是所谓的边缘碳酸盐。 它们显示出最强烈和最清晰的碳酸盐特征,并且它们位于陨石坑的西部内边缘。边缘碳酸盐岩的边缘有时与地形和外观的变化一致。科学家们急于弄清楚这一切意味着什么。边缘碳酸盐的轮廓为红色。(美国宇航局/火星勘测轨道飞行器/霍根等2019年) 当然,这只能通过火星2020探测器的现场测定来完成。探测器将于2021年2月18日到达耶泽洛陨石坑;一旦到了那里,这么多人的辛苦努力就会开始有回报。 地球上有一些地方(通常在高山上),海贝化石会从岩石中冒出来,任何路人都能轻易看到。他们出现的位置引起了像达芬奇之类的早期的思想家对圣经中洪水故事的质疑。 如果火星真有化石的话,它不太可能轻易丢弃。但是,思考一下我们自己对化石的认识,以及这些知识是如何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增长的,也引起人们关于我们会在火星上发现什么、以及这一发现将会如何塑造我们的信念的想象。 作者: EVAN GOUGH, UNIVERSE TODAY FY: 绿土 转载还请取得授权,并注意保持完整性和注明出处

日本健康最新研究成果论文

自2007年ALMADO开始与东京大学共同研究卵壳膜,至今已在日本国内及海外发表过众多研究论文。在以?CELL&Tissue Research?为首的海外权威科学杂志上发表过包括促进人体自身合成Ⅲ型胶原蛋白、对肌肤·生活习惯病·肝脏·肠道疾病等的效果、以及美容·健康相关领域的论文。现今,ALMADO仍然携手东京大学等研究团队,在进行以预防医疗为中心的各种研究。在2021年6月,研究团队在国际科学杂志?Scientific Reports?上发表了最新研究成果:口服卵壳膜成分可促进皮肤细胞分裂形成,并改善皮肤变薄,具有修护强韧屏障功能。此外,海外还在进行把卵壳膜应用于人工皮肤的世界级研究。2021年11月5日,ALMADO与东京农工大学研究团队联合发表最新卵壳膜研究成果论文。ALMADO与东京大学名誉教授兼东京农工大学材料健康科学客座教授-迹见顺子教授团队共同发表了最新的卵壳膜研究成果,即“通过摄取含有卵壳膜成分的保健品,对皮肤弹性、肺机能、运动机能均有有意改善效果”,该论文已被科学杂期刊《Journal of Fiber Science and Technology》刊载。

健康领域的论文注释可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疾病相关的注释:例如对于某种疾病的定义、病因、症状、诊断标准、治疗方法等进行注释。2. 药物相关的注释:例如对某种药物的作用机制、剂量、不良反应、相互作用等进行注释。3. 统计学相关的注释:例如对研究中使用的统计学方法、数据分析方法、结果显著性等进行注释。4. 健康行为相关的注释:例如对某种健康行为的定义、影响因素、效果评价等进行注释。5. 健康教育相关的注释:例如对某种健康教育策略的理论基础、实施方式、效果评价等进行注释。这些注释可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论文内容,同时也有助于提高论文的可信度和科学性。

近视治疗最新研究成果论文

问题的提出 据调查我国现有盲人500多万,低视力近千万人,尤其是在儿童及青少年当中,患病率极高。全国学生体质健康调研最新数据表明,我国小学生近视眼发病率为%,中学生为%,高中生为%。更令人震惊的是,有份调查报告称,国内因高度近视致盲者已达30多万人。因此儿童及青少年近视的防治越来越为学生、家长及社会所关注。 为什么患近视的青少年越来越多?孩子们的眼睛到底是怎么近视的?仅仅是不良用眼习惯造成的吗?为了解中学生近视情况及引起近视的相关因素,我针对我们学校的部分七年级同学作了一次调查。 二、调查问卷 为了防止中学生近视,我们为广大中学生出此问卷 1.你是不是近视? A. 是的 B、 不是 2.你是如何近视的?(不近视的可不答) A、看电视过度 B、坐姿不端 C. 其它 3 你近视多少度? A. 100以下 B. 500以下 C. 更高 4.你近视几年了? A. 一年以下 B. 五年以下 C. 其它 5.你身边大部分同学近视吗? A. 是的 B. 不是 三、调查分析:导致眼睛近视的原因: 大多数人都是平时不注意保护眼睛而导致近视的。研究结果表明,近视眼是人眼对当代环境的适应性改变,它的发生与发展与日益增加的近距离用眼活动的环境密切相关,与摄入营养成分的失衡密切相关。而不正确用眼,不注意用眼卫生(如看电视和上网过长等)是现代儿童近视大增的主因。 1 看电视距离太近 2 看电视的时间太长 3 所看电视的画面浓度太深 4 写作业时的姿势不正确 5 在光线太强的阳光下看书 6 在光线太弱的光下看书 7 长时间的在电脑前 8 不合理饮食 9 看激光 10 在车厢里看书 11 遗传因素 12 不认真做眼保健操 四、调查结果: 通过调查发现,在当今的中学生近视率不断上升,而中学生们对近视这一现象并不加以重视。甚至有人认为近视怎样,戴副眼镜不就得了。还对近视无所谓,错上犯错。许多人常将其归咎于不良的用眼习惯,如看书距离不当、光太暗、持久用眼等。但近年来的医学研究表明,饮食不均衡、睡眠不足、噪音等,也是诱发青少年近视的重要因素。 五、建议 (一)看书时作姿要端正,光线要充足。读写要坐到离课桌一尺,胸离课桌一拳,眼离课本一尺。 (二)不要在坐车或行走的时候看书,不要躺下看书。读写1小时要远眺10分钟或到户外走动,调节眼睛肌肉。 (三)时常佩带一些滴眼液,如:珍视滴眼液,明目滴眼液,珍珠滴眼液等。在课间十分钟坚持做眼保健操。 (四)尽可能少上网或看其他辐射性强的东西。注意作息时间的安排,不能让眼睛长期处于疲劳状态。 (五)不偏食,少吃辣的食品,多吃含维生素C和维生素A,D的食物。 (六)定期到眼科专医作检查,听从仪医师的指导,逐步矫正视力或防止近视度加深。 六、体会 为有效预防近视等眼病:一要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合理饮食,锻炼身体,保障身心健康;二要纠正不良习惯,养成良好的用眼卫生;三要定期到眼科医院检查眼睛,尤其是高度近视眼患者,及时发现眼病,以便早发现、早治疗。视力关系着我们的一生,我们要爱护我们的眼睛,不让我们将来后悔。面对21世纪视觉危机的挑战,我们要勇于接受挑战,战胜敌人!

眼睛是人和动物的视觉器官。眼睛是心灵的窗户,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如果有人失去了眼睛,那就等于失去了半条生命,没了眼睛就等于没了生命。因此,注重眼保健,提高生活质量,理应成为人们不可小觑的话题。我们学习活工作累了、可以往远方眺望眺望,调节调节自己的眼睛。让它好好放松放松。多看看绿颜色、这个是对眼睛很有好处的。看书或玩电脑都要注意、注意保护眼睛。爱护我们的眼睛。越来越多的人近视了就是因为我们不懂保护眼睛,长期对着电脑,对着电视,对着手机。造成了眼疲劳。 眼睛肿与睡眠、饮水和睡觉的姿势都有关,建议睡前不要喝太多的水 一般来讲,引起眼睛肿的原因有很多,比如不当的使用化妆品、皮肤病、心、肾功能不全、血管神经性水肿. 按摩可以促进眼周肌肤的血液循环,有效减少肿胀。在冻奶中浸透,取出敷在眼上5分钟,然后再在眼皮上铺两片梨或菠萝,湿眼睛更加明亮。眼睛肿是很常见的事,只要平时多加注意就好了,见意你时常用洁肤水洗眼皮,太阳穴及前额.最好滴养目眼药水,如果就是从事打字,速记,阅读或其它类似工作的女性,可以养成下面4种简单的运动习惯:眨一眨眼睛,然后注视着远处的任何目标。不要转动头部,,让你的眼球转到右眼角,然后再转到左眼角。不要抬头或低头,让你眼睛先看看天花板,再看看地板。把眼睛尽量地睁大,然后尽量地闭紧. 另外有一种指压法,是我自己编的,很有效果,可以促进眼部血液流通,自然眼睛就能如秋水般逗人喜爱.以食指指尖分四点,按压眼部四周,每个点按2-4秒。此种在眼窝处施以的指压法,可促进血液流通,亦可消除眼睛疲劳,对于低度近视患者甚为有效.眼睛营养的补充,眼睛明亮与营养有密切的关系.见意多吃些绿色食品, 睡眠适量充足,精神愉快,身体健康,自然有动态美的表现。睡眠前最好少喝水,尽量不喝水,枕头要低一些,还有哦,见意你这几天在睡前不要在眼部擦东西,最后希望你的眼睛浮肿能得以改善,还你美丽容貌,用冰袋冷敷10分钟就消了。不过你这好象是身体问题,肾脏不好,一喝多点水就会肿,特别是晚上,我也会这样。真的,最好去医院看一下。不是天生的.是身体不好的表现。 为什么会泡泡眼?哭泣、失眠、俯卧、月经来潮前、怀孕、饮食太咸、睡前两小时内喝大量的水,都会造成早上醒来双眼皮浮肿的现象。 保健自助:1.药疗食疗 少吃盐分高的食物与喝酒。2.综合调治 用毛巾包住冷茶袋,敷在双眼上5分钟。茶中所含的单宁酸是一种很好的收剑剂,可有效消肿。但千万不要将茶袋直接放在眼皮上,否则会将你的眼皮染成黄色,且单宁酸会刺激眼睛,引起不适。 别揉它,否则会使双眼更红更肿。冷敷双眼3~4次,可消肿。你可以在头下垫两三个枕头睡觉,使水分不会聚积在眼皮。但此举需数小时方可见效。

一、问题 据调查我国现有盲人500多万,低视力近千万人,尤其是在儿童及青少年当中,患病率极高。全国学生体质健康调研最新数据表明,我国小学生近视眼发病率为%,中学生为%,高中生为%。更令人震惊的是,有份调查报告称,国内因高度近视致盲者已达30多万人。因此,儿童及青少年近视的防治越来越被学生、家长及社会所关注。为什么患近视的青少年越来越多?孩子们的眼睛到底是怎样近视的?仅仅是不良用习惯所造成的吗? 二、调查分析: 大多数同学都是因为平时不注意保护眼睛而造成近视的。不正确用眼,不注意用眼卫生(如看电视和上网过长等.),则是现代青少年近视眼大增的主要原因。还有一部分青少年的近视原因是营养不良、环境影响等其它因素所造成的。最典型的近视原因是: 1用眼时间太长; 2看电视太近; 3看的电视画面浓度太深、色彩太刺眼; 4 写作业时的姿势不正确; 5 在光线太强的阳光下看书; 6在光线太弱的光下看书; 7长时间的用电脑; 8不合理饮食; 9在教颠簸的车子里看书; 10遗传因素; 11不认真地做眼保健操。 四、调查结果: 通过调查发现,在当今的中学生近视率不断上升,而中学生们对近视这一现象并不加以重视。甚至有人认为近视怎样,戴副眼镜不就得了。还对近视无所谓,错上犯错。许多人常将其归咎于不良的用眼习惯,如看书距离不当、光太暗、持久用眼等。但近年来的医学研究表明,饮食不均衡、睡眠不足、噪音等,也是诱发青少年近视的重要因素。 五、建议 (一)看书时作姿要端正,光线要充足。读写要坐到离课桌一尺,胸离课桌一拳,眼离课本一尺。 (二)不要在坐车或行走的时候看书,不要躺下看书。读写1小时要远眺10分钟或到户外走动,调节眼睛肌肉。 (三)时常佩带一些滴眼液,如:珍视滴眼液、明目滴眼液、珍珠滴眼液等。在课间十分钟坚持做眼保健操。 (四)尽可能少上网或看其他辐射性强的东西。注意作息时间的安排,不能让眼睛长期处于疲劳状态。 (五)不偏食,少吃辣的食品,多吃含维生素C和维生素A,D的食物。 (六)定期到眼科专医作检查,听从仪医师的指导,逐步矫正视力或防止近视度加深。 六、体会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那视力岂不是窗框吗?视力关系着我们的一生,我们要爱护我们的眼睛,坚决不要变成“四眼天鸡”,不让我们的将来为眼睛而后悔。有些职业非常需要用眼睛,特别是那些比较好的工作。我们现在保护好自己的眼睛,为的还不是将来?拥有一双美丽而明亮的大眼睛,既美观,又可以找一份好工作,岂不是一举两得吗?为了我们的将来,保护好我们的眼睛吧! 记得采纳加分哦0 0

在人才济济的当今社会,具备健康的体魄是极为重要的。随着大城市的发展,高楼耸立,大街小巷横穿各处,人们接近大自然的机会越来越少,人们忙忙碌碌,很少停息一会儿,放松身心。作为中学生,我们发现了一个现象,就是学生的近视现象日趋严重。在班级上,很多同学都戴着眼镜。为了更进一步了解中学生的视力情况,我们开展了一次关于中学生视力情况的调查活动。 通过对中学生视力情况的调查使我们认识到中学生患近视的严重性。通过调查报告,向同学们传达近视的危害,从而使广大学生们认识到要更好地保护眼睛。 为了清楚地了解中学生的视力情况,我们从网上查到了不少资料,里面的种种数据都使我们大吃一惊。最新一次全国24省市学生视力监测结果表明:8万多初中生,视力不良率达50.72%,近视率为44.2%;7万多高中生,视力不良率达50.72%,近视率为65.2%。这也就是说,一半以上的中学生都有一副沉重的‘眼镜’架在鼻子上! 而更糟糕的是近年来,一些高校相继要求提高招生体检标准。近视学生在高校录取过程中,将受到极大限制。这些限制意味着每年有84%的高中考生,68%的初中考生被限考专业拒之门外。 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这么多初中生视力下降呢?原因很多,其中环境是形成近视的主要因素,眼睛过度疲劳和不合理用眼方式,使得不少青少年眼睛的调节功能逐渐衰退而遭破坏。现在问题比较普遍的是学生课桌椅不规范,未能按年级、个体差异配置,不便于学生养成良好的坐姿。教室采光不好也易造成学生近视。此外,长时间接触荧光物体,如电视、电脑等,也是造成学生视力下降的原因。所以说不良的学习环境严重影响了学生的身体健康。 不积极参加体育锻炼,体质较差也不可忽视,我们从网上搜查的资料中:体校的学生出现近视率明显小于普通高校,仅为四分之一。这一方面与体育专业学生课业负担较轻有关,另一方面,也与体育专业学生喜爱运动、体质好有关。普通学校女生比男生不爱运动,也存在女生近视率高于男生的现象。 其次,不科学的饮食习惯也会导致近视。大量的临床资料及动物试验说明:近视眼的形成与机体缺乏钙、铬等微量元素有关。甜食为酸性食物,一方面大量消耗体内的钙元素,另一方面升高血糖,改变晶体渗透压,是导致近视眼形成的又一祸根。现在,学生的近视眼已成为大家普遍关注的话题。据统计,目前全国约有 51 %的同学是处于近视阶段的,大约占了二分之一 。 此外,我们通过调查了解,知道在休假时间中有24%的学生是在看书的,看书并非一件坏事,但看书也看的合理,这里的合理并非指书的类别,而是指看书时的姿势要正确.要遵循“二要二不要”原则,所谓:“二要”是指眼睛和书本距离要保持一市尺,和连续看书一小时左右,要休息片刻向远处眺望一会,而“二不要”是指不要在光线浅暗和阳光下看书和不要躺在床上看。可是根据数据显示,我们学生平时看书离书面较近和躺在床上看书的就占全校学生的64%.虽然力奋是好的,但为了成绩而损害眼睛的话,是很可惜。 有关资料显示,虽然饮食习惯不是近视的直接原因,但也属其中一个原因。比如说如果缺乏胡萝卜素,维生素A,维生素B2,就会使眼睛容易疲劳,从而造成近视。所以,我们要多吃维生素A,B2,含胡萝卜素较多的食物,如牛奶,动物肝脏,鸡蛋,花生,胡萝卜,蔬菜等。 从调查中看,有一部分中学生由于姿势不正确和距离近造成了视力下降,说明这些学生对日常行为中保持正确的姿势、适当的距离对保护视力的重要意义还没有正确的理解和重视。这就要求我们的老师在教学和日常生活中要不断地对学生的行为习惯进行教育、强调,加强学生保护眼睛的意识。我们认为,眼睛的卫生教育应从小学开始,一上学就要进行“三要两不要”的习惯教育,使学生把这些基本要求从小习惯化。 尽管现在的高考、中考、初考的竞争日趋激烈, 如果用延长时间、题海战术来追求升学率,不仅会使学生视力下降,造成永远不能弥补的损失,而且还会使学生的体质下降,严重防碍学习,所以各学科教学都有责任帮助学生从题海中解脱出来,降低学习强度,使学生有时间注意休息。饮食中增加蛋白质,减少碳水化合物供应,可使有遗传背景而发生近视的青少年减少或中止近视度数的增加。因此,为避免发生近视,少吃糖果和高糖食品。 据调查,我国现有盲人500多万,低视力近千万人,尤其是在儿童及青少年当中,患病率极高。全国学生体质健康调研最新数据表明,我国小学生近视眼发病率为%,中学生为%,高中生为%。更令人震惊的是,有份调查报告称,国内因高度近视致盲者已达30多万人。因此儿童及青少年近视的防治越来越为学生、家长及社会所关注。 为什么患近视的学生越来越多?学生的眼睛到底是怎么近视的?仅仅是不良用眼习惯造成的吗?为了解小学生近视情况及引起近视的相关因素,我针对我们学校的部分同学作了一次调查。 二、调查问卷 1.你是不是近视? A. 是的 B、 不是 2.你是如何近视的?(不近视的可不答) A、看电视过度 B、坐姿不端 C. 其它 3 你近视多少度? A. 100以下 B. 500以下 C. 更高 三、调查分析:导致眼睛近视的原因: 大多数人都是平时不注意保护眼睛而导致近视的。研究结果表明,近视眼是人眼对当代环境的适应性改变,它的发生与发展与日益增加的近距离用眼活动的环境密切相关,与摄入营养成分的失衡密切相关。而不正确用眼,不注意用眼卫生(如看电视和上网过长等)是现代儿童近视大增的主因。 1 看电视距离太近 2 看电视的时间太长 3 所看电视的画面浓度太深 4 写作业时的姿势不正确 5 在光线太强的阳光下看书 6 在光线太弱的光下看书 7 长时间的在电脑前 8 不合理饮食 9 看激光 10 在车厢里看书 11 遗传因素 12 不认真做眼保健操 四、调查结果: 通过调查发现,在当今的中学生近视率不断上升,而中学生们对近视这一现象并不加以重视。甚至有人认为近视怎样,戴副眼镜不就得了。还对近视无所谓,错上犯错。许多人常将其归咎于不良的用眼习惯,如看书距离不当、光太暗、持久用眼等。但近年来的医学研究表明,饮食不均衡、睡眠不足、噪音等,也是诱发青少年近视的重要因素。 五、建议 (一)看书时作姿要端正,光线要充足。读写要坐到离课桌一尺,胸离课桌一拳,眼离课本一尺。 (二)不要在坐车或行走的时候看书,不要躺下看书。读写1小时要远眺10分钟或到户外走动,调节眼睛肌肉。 (三)在课间十分钟坚持做眼保健操。 (四)尽可能少上网或看其他辐射性强的东西。注意作息时间的安排,不能让眼睛长期处于疲劳状态。 (五)不偏食,少吃辣的食品,多吃含维生素C和维生素A,D的食物。 (六)定期到眼科专医作检查,听从医师的指导,逐步矫正视力或防止近视度加深。 六、体会 为有效预防近视等眼病:一要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合理饮食,锻炼身体,保障身心健康;二要纠正不良习惯,养成良好的用眼卫生;三要定期到眼科医院检查眼睛,尤其是高度近视眼患者,及时发现眼病,以便早发现、早治疗。视力关系着我们的一生,我们要爱护我们的眼睛,不让我们将来后悔!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