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读和写来带动语文学习 内容摘要:《语文新课程标准》规定:中学语文教学必须使学生“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一言以蔽之,即听说读写能力,即培养有语文素养的人。学语文的目的,就是要提高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四者之间,听说读是基础,写是关键,是核心。十多年的语文课教学实践,使我深深体会到:把听、说、读、写有机地结合起来,尤其是把读和写有机结合起来,能尽快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关键词:听说读写、语文 、朗读、写作《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言技能包括听、说、读、写技能以及这四种技能综合运用能力。听、说、读、写是人们通过语言进行交际的重要形式,是人类认识世界、获得知识、智力、交流情感的重要手段。这四种技能在语言学习和交际中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学语文的目的,就是要提高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听,即能迅速接收复杂的语言信息,有较强的语感能力;说,即通过大脑的思维整理,能有条有理地表达出来;读,即有一定的阅读、分析、理解能力;写,即写作能力。四者之间,听说读是基础,写是关键,是核心。十多年的语文课教学实践,使我深深体会到:把听、说、读、写有机地结合起来,尤其是把读和写有机结合起来,能尽快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大家都知道一句话,叫“书读百遍,其义自现”。可是我们有些语文老师并没有完全在课堂上落实这句话。有的老师怕失去课堂霸主地位仍然搞一言堂,不给学生留下一点儿读课文的时间,有的也只是让学生默读一遍后,就开始理解课文的重点、难点,即使七年级的重点篇章也是这样,使学生一下子感到语文课的难度增加了许多,甚至失去了学习语文的兴趣。 语文教学重点培养的是学生的感悟能力和理解能力,而这两种能力的获得所依靠的就是学生在读中的体验和感知。全国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老师的“三本五重教学法”(以人为本、以读为本、以创为本,重情趣、重感悟、重积累、重迁移、重习惯),就强调了学生“读”的功效。他说“语文教学就是要以学生诵读原文的练习为主线,就是通过多种方式联系学生的原有知识和经验去领悟课文的内涵。”有的语文老师讲,现在的学生虽说聪明了一点,但是玩心太重,不想学习,费了一天的时间,讲的东西一点儿也记不住。为啥会这样?原因在于老师,就是给学生的时间太少了,自由的时间太少了,自由读课文的时间太少了。现在仍然有些老师认为,讲得少了他记不住,只有反复强调,才是帮助学生记忆的好方法。这是对学生缺乏信任的一种表现,认为把时间交给学生更是一种完全浪费,因为他们不知道重视时间。这是又走到了另一极端的理解。把时间交给学生,并不是老师放任不管,躲到办公室里喝茶去,而是要发挥好教师的主导作用,读前要设计好明确而具体的问题和任务,让他们通过读自己解决,这样给与充分的信任,使其有事可干,他们是不会浪费时间的。 有的老师也让学生读了,一般是默读,再就是自由朗读,当然这也是读文章的方式,可是也要根据文章的内容和学情灵活处理。还可以老师范读,学生领读,师生齐读(可以只读某个段落或句子),分小组读,分大组读,还可以让学生单个诵读,还可以针对具体课文分角色朗读,等等。 在语文教学中,声情并茂的朗读,可以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引导学生进入艺术境界,同时,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经常朗读语言优美的文章,还可以丰富词汇,增强语感,提高驾驭语言的能力。那么,语文教学应该怎样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呢?首先,在朗读作品之前,必须整体感知作品,明确作者的写作意图,认真分析作品的思想内容,理解中心思想和艺术形象,理清思想感情发展的脉络,从而把握感情基调。如:《春》就是一篇优美的写景散文和难得的朗读材料,学好这篇文章的关键是通过朗读领会作者对春天的喜爱。朗读这篇散文时,就应该始终把握一种充满激情、昂扬向上的感情基调。而同样是散文,朱自清先生的《背影》却用近乎白描的手法把父子之间的真挚感情表现的淋漓尽致,字里行间透着一种淡淡的哀愁。朗读这篇文章,应该用低沉、缓慢的语调和真挚的感情来打动听众和自己,这样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其次,要用完善的语言技巧准确地反映作品的思想内容,细腻地表现感情。在这方面要注意处理好以下几个问题: (一)教师的范读要正确标准。范,就是标准模板,老师必须使用普通话,吐字清晰,读音标准,朗读准确无误,语言流畅。否则会把学生的读音引到邪路上去,使他们经常跑调,或者根本不沾边调。用土话读课文的味道,也确实不太好闻。有的老师很难改变方言土语,或者是羞于改变,可以在范读时放录音,或者下载现成的课件,或者请普通话好的老师和学生课前帮着录好音。只要我们用心去想,肯定会有提高范读的更好办法。 (二)注意句子的重音和停顿。重音是朗读过程中,为了表现意境和中心思想,对文中的某些词或短语加以强调,重音的确定关键在于对所朗读文章内容的理解。例如:“那本书是我的。”在这句话里,如果重音在“书”上,表示那里除了书还有别的东西;如果重音在“我”上,表示书不是别人的。因此处理重音要结合上下文。而停顿是在朗读过程中,为了把思想感情表达的鲜明,突出而调节气息的一种方式。朗读中的停顿,往往不受标点符号的限制,而以表情达意为主要依据,比如在抒发强烈的感情之后,可作适当的停顿。 (三)读中要体现感情。我们常要求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读者的感情可以体现出对课文的理解程度。老师要指导好学生,用心去感知课文,体会每一个字词,每一句话中渗透的作者情感因素,从而更好的体会作者的深刻用意,这样就实现了学生、老师、作者三者的心灵互动,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会更加深刻,掌握得也会更加牢固。 (四)要及时纠正好学生在读中出现的问题。“唱读”还在各年级中不同程度的存在,七年级中非常突出,这使对文章的理解和体会作者的意图有很大的负面影响。学生在单个读时,老师要认真听,对出现的错误 ,重点是读音方面和词语破读现象,要及时纠正。 (五)要引导学生边读边解决问题,让他们感到读是可以解决问题的,从而增强其阅读的兴趣。 读,对说、写、听都会有促进作用。因为学生自己读懂了的东西会真正变成他们自己的知识储蓄,日积月累,到写作的时候便是真情的自然流露了,语文老师省的劲儿不就更多了吗?在教学中,我不仅重视学生的读,还重视自己和学生的写。当老师十几年了,我一直保持着一个习惯,那就是试着用笔跟学生交流。 记得当初怀着青春的梦想与憧憬初次走上讲台的那一刻,面对着下面50多双充满稚气的眼睛,我就在心底对自己说:“我不要做高高在上的‘严师’,我要与学生平等的交流,我要成为他们的朋友。”可接下来的日子,我却慢慢发现,跟学生交流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为有些学生总与老师保持着一段距离,很少有学生主动去找老师谈心。于是我便利用课外的一切时间尽量去接近学生,同时我开始尝试着用笔跟学生交流。 每一次班会,我都会让学生给老师写一封信。信的内容很随意:可以反映上周班内存在的情况,可以给老师委婉地提意见,也可以向老师倾诉自己在学习与生活中遇到的难题……学生们的每一封信我都会细细品读。对于信中所反映的班内普遍存在的问题,我会在课堂上给予他们答复。对于那些有特殊情况的个别学生,我会很认真地给他们回信。这样坚持了一段时间后,我尝到了书面交流带来的乐趣。多数学生慢慢消除了与我的隔阂,开始在信中敞开心扉跟老师诉说自己的心理话。甚至有些学生在平时遇到问题时,也开始主动给老师写信倾诉。 我记忆最为深刻的是这样一件事。有一个学期结束后,马上要放寒假了,班内进行了“三好”学生、优秀班干部等一系列的评选活动。评选结果揭晓后,班内有一名学习成绩每次都遥遥领先的学生李琳却未被评上“三好”学生。尽管“学习好”并不是评选“三好”学生的惟一标准,但这样的结果还是有些出乎我的意料。等结果公布后,我发现李琳趴在桌子上,情绪有些低落——可能她也没有想到会出现这样的结果。 第二天早上,我一进办公室,便发现一封信工工整整地放在我的办公桌上。我急忙拆开一看,原来是李琳写的。这是一封长信,足足写了5张稿纸。一口气读完了这封信,我终于明白了事情的前因后果。原来,李琳出身于一个贫困的家庭,由于家庭的贫困,她从小就有一种自卑的心理,致使她总是独来独往,很少与同学们交流。这种自卑在学习上转化为一种动力,使她产生了一种一定要超过别人的信念,这使她又非常要强,凡事争先。可是优秀的成绩并没有使她从自卑的阴影中走出来,反而使她有些清高。于是多数同学对她都有偏见,很少有人跟她交朋友。 拿着这封信,我感到心里沉甸甸的,一个十三四岁的女孩子居然背着这么沉重的心理负担。我想:作为她的老师,我有责任让她从阴影中走出来。于是,在这封信的末尾,我给她回复了这样一段话:家庭的贫困是不幸,同时也是一种财富,关键是看你怎样去对待。很多的时候,我们总喜欢把自己关在一所封闭的房子里,固执地认为全世界都是黑暗的。其实,轻轻打开门,却蓦然发现,原来外面是阳光明媚、鸟语花香。亲爱的同学,请试着打开心灵之门,与老师、同学交流吧。你将会发现,外面的世界很精彩,拥有朋友的日子很快乐。从封闭的房子里走出来吧,13岁的脸上写满的应是纯真的微笑。新的一年就要开始了,让自己用崭新的面貌迎接它的到来吧! 春节返校后,我便有意观察李琳的一举一动。我欣喜地发现,她确实是在慢慢转变。自习课上不再一个人闷着头做题,而是开始主动帮助学习较差的同学;课后不再总是一个人静静地坐在教室里看书,而开始跟同学们一块活动。渐渐地,她的身边多了几个形影不离的伙伴,她的脸上终于绽放出了灿烂的笑容。 初中毕业时,她给我写了这样一封短信: 老师: 就要离开您了,真有点舍不得。永远忘不了,是您领我走出了那所封闭的小房子,让我感受到了生活的快乐。如果没有您,我也许会永远生活在孤独的沙漠里。老师,真的谢谢您。 毕业以后,李琳经常给我来信,俨然把我当成了她的朋友。今年元旦前夕,我收到了她从高中寄来的贺卡,上面写道: 老师,走过了人生的一段旅程后,蓦然回首,竟发现在心灵的最深处,除了父母,您是最重要的人。虽然我们相距遥远,但我相信思念可以穿越空间。祝您新年快乐,生活幸福!简短的语句,浓浓的情谊。在这寒冷的冬天里,我分明感到心里升腾起缕缕的温暖。作为一名教师,还有比学生的理解与爱戴更令人感到欣慰的吗?试着用笔跟学生交流吧,你将会发现其乐无穷。听说读写是语文的基本技能,这四种技能是密不可分的,也应该是相互促进的。为此,把写与读结合起来,相互促进,形成一个和谐发展的能力系统,就是我的指导思想。不片面地割裂听说读写,在写的同时发展多种能力,让一种语文训练语文活动起到综合发展的作用,使多种能力同时养成,提高效率,同时利用富于变化的方式调动学生的兴趣,发挥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学习的主动性。参考文献:1、《走进新课程》(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编写,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 2、《简明中学语文学科教育学》(张楚延主编,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出版) 3、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4、《现代语文教育漫谈》云南民族出版社5、《现代教育理论》云南教委委员会编 6、《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语文的作用》
难,还是自己努力写吧
浅谈信息化与教育变革的融合之路摘要: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类社会也由此步入了一个信息化时代,其势必会对我国教育产生影响,继而引发教育领域前所未有的大变革。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促进教育的创新与变革,教育信息化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优势,信息技术与教育的全面深度融合,在提高教育质量,推动教育理念的变革和培养创新人才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未来十年,教育信息化要从应用整合走向融合创新,需要教育的全面革新:观念变革是先导、组织创新是载体、教育实施是途径、制度革新是保障。探索信息化下教育变革的道路,必将为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和综合国力的显著增强带来无限生机。关键词:信息化;教育变革;应对措施;融合之路一、信息化教育的提出与必要性自上世纪90年代起,信息技术日益深入应用到人类活动的各个领域,人类社会进入崭新的信息时代。教育信息化,就是在教育的改革与发展进程中广泛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是构建现代国民教育体系、形成学习型社会的内在要求,是教育现代化的重要标志,是推动教育思想、观念、模式、内容和方法全面创新和深刻变革的重要条件。信息技术科学的不断发展对教育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促使教育面向信息化,校园网络的建立,和教育信息化硬件化境已经初具规模。信息化教育在目前的小学教育体系中战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信息化教育是教育现代化的必要需求,其主要是认识、了解信息化技术知识,学习利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信息素质道德,是促进信息社会化的必要手段。近年来,随着信息化时代的来临,学校课堂愈来愈广泛地运用信息技术。应当说,信息技术的运用为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益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和可能。然而,这仅仅是一种条件和可能,而要使这种“条件和可能”成为现实,则有一个在课堂教学中如何恰当运用信息技术的问题,其中实现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整合是当前值得重视和探讨的一个重要课题。信息技术不仅从深度上促进了教育的发展,让学生增广见识,提高学习兴趣,改善了学生的心理和性格问题,方便了教师提高自己的教学技术水平,而且拓宽了教育的发展范围,学校教育的主体地位有所转移,学生自学教育占据了一定的地位,对于学生而言,学习方式变得灵活多样,有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可持续发展。未来社会是一个学习化的社会教师为适应不断发展的科学技术哟具备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的能力不断的提高自我素质和接受新知识新技术的能力再教育观念上跟上时代的潮流,使新的教学技术融入到平时的教学当中来真正地做到,挖掘,培养,肩负起培养新时代人才的重任。教育信息化必须通过全体社会成员的共同努力才能实现,这就要求教育信息化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广泛发动”的方针。以人为本就必须广泛发动群众,调动一切积极因素。要使教育者和学习者强化信息意识,树立信息化观念,重视信息化工作,投身信息化事业,用人的信息功能推动教育信息化。广大教育工作者和受教育者是教育信息化的主力军,担负着提高自身信息素养和实现教育信息化的双重责任。二、信息化对教育变革的促进影响当信息技术,特别是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和信息高速公路迎面袭来时,我国社会、经济、科学、文化、教育、卫生等等方面也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为适应及有效利用高速发展的信息技术,我国教育必将迎来深刻的变革,而这决不简单表现为教学中使用计算机网络这么简单。因此,我们既要适应信息化时代的教育变革,又要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迎接这一挑战。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由于计算机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多媒体技术的广泛运用,推动了面向社会的信息改革,使信息化在新世纪异军突起,对现代社会、科学、经济、文化、教育等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信息化的到来对教育的影响也十分深刻,而且意义重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改变了教师的教育理念和学生的思想观念。从老师的角度来看,运用现代化信息技术获取信息,是教师提升专业技能的重要途径。现代信息化社会要求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和信息源,教师会经常教育学生善于利用信息达到学习的目的,而不只是传统的直接“灌输法”。从学生的角度来看,在他们眼里普通的信息化设备已经不再属于“高科技”,如果是他们感兴趣的内容,他们接收的信息和从网上学到的知识远远超过他们的老师,远远超过过去大人们所掌握的知识。信息技术在短时间内迅速改变了一代人的行为习惯,进而改变了他们的思维模式。(二)推动了教育的普遍性和终身化。随着信息资源网络化的发展,社会的许多就业者,通过各种获取信息的渠道实现了他们所需要接受的教育,而不一定非得走进学校才能获取知识,如网络教育、网校培训和各类学习网站等。另外,我们可以通过信息资源网络化的平台实现终身教育。(三)打破传统教学的局限,丰富了教育手段和教育方法。传统的教学系统是由教师、学生和教材这三个要素构成的,传统课堂教学往往总是单一、枯燥、乏味、静止的。但是在现代化教学环境下,教学系统增加了多媒体,将信息技术运用到课堂教学,利用其音像效果、网络信息覆盖面广和计算机技术的快速、高效等优势来克服了传统教学的弊端,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从而有利于教师创造性地“教”。在教学方法上, 如将讲授的特点和媒体播放的特点结合起来的讲授演播法;强调学生积极主动学习过程的探索发现法;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问题教学法等等。三、教育信息化支撑教育改革新一轮课程改革是在教育信息化发展过程中提出来的。无论是过去、现在或将来,持弱化甚至否定信息技术在推进课程改革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或缺作用的观点是极其错误的。实践证明,从这一视角重新审视信息技术在教育改革特别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发展中的作用,科学地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更符合信息社会对于教育发展和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新要求。在信息时代,不注重发挥信息技术巨大作用的课程改革必定是低效和失败的。信息技术对改革创新教学方式、学生学习方式、师生交互方式、课程评价方式发挥着巨大的支撑作用。(一) 教育信息化为学生创新实践能力提供支撑。信息时代学校要生存和发展就必须实施教育信息化。教育信息化为素质教育、创新教育教学提供环境、条件和保障。学生通过检索、收集、分析、处理和创造信息,实现主动提出、分析和解决问题,改进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学习能力,以适应社会对创新人才的要求。教育信息化有助于学生吸收和更新知识,有助于培养学生利用网络和多媒体技术的能力,构建信息丰富、反思性的学习环境和工具;有助于学生批判性、创造性思维的形成和发展,提供自由探索和创造的前提条件;有助于加强课堂教育环境与现实社会的联系,打破时空限制,通过计算机仿真模拟,使学生获得与现实社会较为接近的体验,利用计算机网络使学校与校外社会连为一体。培养每一名学生的信息素养,是信息时代对教育提出的新要求。(二)教育信息化有助于教学方式、学习方式和教材形式的变革。在传统的教育中,教师是教学的主体,教师设计教学环节,组织教学过程,学生只能被动接受。而在信息化教学环境中,师生通过开展多种活动建构知识、探究真理、发展能力、加强沟通、陶冶情操的地方,教学活动采取"学生学,教师导"的方法,从而摒弃以往"先生讲,学生听"的方法,突破时空限制,赋予现代教学过程的开放性和广域性特征,教师从知识的传递者转变为学习的组织者和协调者。在传统的教育中,课本是知识的主要载体,学生学习方式则以听取教师讲授为主。在信息时代,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了根本性变革。现代教学强调的是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能在学习中学会使用各种信息手段,形成对信息的判断力、选择力,以及搜集能力和处理能力,学会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发现问题、思考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教育信息化条件下,教材的概念已不再局限于教科书和教学参考书。传统的教材仅作为引导学生认知发展、生活学习及人格建构的范例与中介,可被信息化的课程资源所代替。(三)教育信息化有助于建立新课程评价体系。课程评价要求依据一定的评价标准,通过系统地收集有关信息,采用各种定性、定量的方法,对课程的计划、实施、结果、问题等方面作出价值判断并寻求改进。建立科学的评价制度是确保基础教育健康发展的关键。采用信息技术,改变过去课程评价偏重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综合考量学生情绪、注意、参与、交往、思维、生成等状态因素,建立发展性的、非等级性的教学评价机制。(四)教育信息化有助于改善教学管理和信息资源环境。教育信息化将信息技术引入到教学与管理实践中,各种与之相适应的信息资源环境应运而生,如远程教育信息网络系统、学校的校园网、多媒体教室、电子阅览室以及用于教学管理和教育设施管理的各种信息系统,从而加快了教育思想、教育观念、教学方法的变革。(五)教育信息化有助于教育与信息产业融合。实践证明,教育信息化大大促进了教育理论创新,促进了教育的改革与发展。现代信息技术在教育中不断应用,有力地促进着教育理论的发展,也为信息产业和教育理论融合提供了有力的支撑和发展机遇。四、采取相应措施适应信息化的教育变革—融合之路(一)观念变革——走向融合的先导教育信息化首先是教育理念的深刻变革。这么多年了,无论什么场合,也不论是领导、专家还是教师,都在讲观念变革。无疑,大家都意识到了观念变革的重要性。但是,到底需要变革哪些观念,变革到哪儿才算到位,大多数人并不清楚,也不求甚解。转变观念似乎成了一句口号。而在实际应用中,多数的校长和教师还是自觉不自觉地拿信息技术用来为“应试教育”服务。观念和行动的落差,实际上反映了观念转变并未到位。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教育理念的深刻变革自然是走向融合的先导。信息技术与教育融合本质上是“教育”意义上的,教育的对象是学生。因此,要明确,信息技术无论发展多块,多么先进,都是为学生的学习和成长服务的,也就是说信息技术的教育教学应用要“以人为本”。同时,应当看到,信息技术的发展远远超乎人们的想象,它不仅变革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学习方式、工作方式,更变革着我们的思维方式。为了学生的未来,教育工作者除了适应、学习别无选择,如果一味排斥,那么我们极有可能会被未来的教育淘汰。在信息时代,教师的角色已经转变,他们是学习的管理者、组织者、指导者;课堂的形态已延伸到课外,家庭、社会都参与其中;学生不仅是知识、信息的接受者,而且也积极参与教学;课程形态也发生了转变,资源型教学使得各学科知识互相融合,学生的获取知识和锻炼能力有了更多的渠道和方式;学习评价和人才评价观念由“高分数”转向“高素质”。教育工作者须顺应时代的要求和教育变革的呼唤,跟踪学习最新技术,与时俱进地树立现代教育理念,为信息技术与教育的全面融合奠定思想基础。(二)组织创新——走向融合的载体与观念变革同步的是教育组织各环节的变革与创新。走向全面融合,需要创新教育模式和学习方式,将信息技术有效地融合于各学科课程的教学过程,努力营造一种新型的教学环境,通过情境设学科交叉、信息获取、开放交互、民主讨论、协作互助、作品生成等方式,实现以“自主、探究、合作”为特征的教与学方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活动。要实现这样的融合,首先要对教学组织形态进行创新。举例来说,课堂不能仅仅限于40分钟或45分钟,要根据活动要求,交由教师与学生自主安排。如果人为限定课堂时间,必然打断师生的教学活动,影响教学效果!教学活动随时可能发生,无论在学校、家庭、社区甚或行进的路上,而信息技术也支持这样的变革,移动终端设备的大量应用,使实时教学成为可能。其次,需要创新教学组织形式。以往传统教学的单一组织形式往往把学生当做“规格”和“型号”完全相同的“材料”进行批量加工。信息技术的应用完全可以突破单一的班级授课制,无论对于组织或个体来说数字化的环境都能使其“重新定义自己的角色”。目前,可以采取的教学组织形式包括基于能力差异的分组教学、基于合作的分组教学、基于个别指导的开放教学、基于学校互动的协同教学、网络化教学、基于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实践教学,等等。当然最好是把各种教学组织形式结合起来应用,才会起到“因材施教”的作用。(三)教育实施——走向融合的途径老师与家长可以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实现家庭与学校的快捷,是实时沟通的教育网络平台。通过手机短信或互联网,教师可以将学生在校的动态信息发送给学生家长,促进了家长与教师的互动交流,使家长和学校零距离沟通。目前,对于农村的留守儿童来说,手机和互联网是儿童与父母的交流平台,也是父母对孩子的远距离教育的一种直接方式方法。对学生而言,手机或互联网是学生成长时期的完整笔记,是给学生以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及正确指导的有效桥梁。对家长而言,手机或互联网是家长获取子女在校信息的实时手段,是获得家庭教育和课堂培训的有效渠道。帮助教师和家长及时解决学生出现的问题让学生少走弯路,健康成长。对学校而言,手机或互联网是实现家校联系工作和教育教学工作量化管理的有效手段。(四)制度革新——走向融合的保障调查发现,教学改革方案确定后,只有16%的教师能自觉进行教学改革。观念是内隐的,行为是外在的,而制度则对教学活动进行规范和调控,为教学改革提供决策和支撑。三个层面应该整体联动,促进整个教学体系发生根本性变革。信息技术与教育的全面融合,不会自然发生,必须有强制力的约束和规范,因而必须进行教育体制机制的变革,从制度上引导或规范教师进行教学的创新。走向融合,离不开人力、物理、精力、信息等资源。换一种角度看,制度实际上是对各种教学资源的规范、组合与调控。没有制度作保证,理念再先进也不会落实,资源再丰富也会闲置,技术再先进,也会沦为一种时髦的包装。制度同时也是一套分类与激励机制,它对教学中的组织和个人予以分类,赋予一定的角色、地位、责任和权利,形成层级和差别。通过一定的激励措施促使组织和个人不断向上流动,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组织与个人的潜能,促进有效教学的发生。制度的革新要以前述的先进理念为指导,以教学组织形式的变革为框架,重点改变传统的教学结构,建立新型的适应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学的管理制度,对教学活动进行规划、组织、督查和调控。新型的教学制度应减少行政指令和行政干预,确立学校的主体地位,教师的主导地位;建立第三方教学评估机制、督使学校自我检查与评估,开展校本培训;筹建专门的信息技术与教学改革中心,为信息技术与教育的融合提供咨询;建立与新型教学一致的评价与激励制度,引导教师进行教学变革。制度的创新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顶层设计、整体规划,因为它涉及到教育管理体制、人事制度、升学考试制度等等的变革。任何变革都不会轻松,走向信息技术与教育的全面融合是教育理念和教学模式的深刻变革,需要切实的行动。行动需要观念变革的引领,需要制度变革的规范,更需要教育工作者的决心和勇气。五、结束语教育信息化与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紧密关联。教育信息化赋予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以时代特色----即信息技术作用于课程改革各个方面、环节。教育信息化已经进入一个飞速发展的重要阶段。面对机遇和困难,要把握时代脉搏,不断研究新形势,总结新经验,探索新规律,制定新举措,积极主动做好教育信息化发展的各项工作,只有这样,才能开创一个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教育信息化发展新局面。没有教育信息化,新一轮教育改革的目标任务形同虚设,无法实现。课程改革为教育信息化指明了发展目标,明确了创新任务。同时,课程改革还将为教育信息化提供源源不断的发展动力。只有教育信息化与课程改革在融合的基础上再融合,如此反复,教育信息化和课程改革才能在发展过程中优化耦合,共振创新,相得益彰。
教育信息化是实现我国东部与西部教育平衡发展的桥梁,实现东部与西部的教育信息化均衡是我国教育的关键。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教育信息化优秀论文,供大家参考。
摘要:随着以计算机和网络为基础的信息技术飞速发展,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已经得到广泛的应用。将信息技术作为一种工具与科学课程的教与学融为一体,达到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
关键词:科学教育;信息技术;创新实践能力
一、利用信息技术的多样性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探究欲望
兴趣对智力起着促进作用,是开发智力的钥匙,它使个体的整个心理活动积极起来,处于“最佳状态”,从而促进智力的发展。如何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是指导学生主动学习的关键。多媒体信息提供了多种外部刺激,如声音、图片、动画、文字等,他们具有直观形象、内容丰富、动态呈现、信息量大的特点。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可以根据学生实际和学习内容以及教学需要,恰当好处地运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创设教学情景,让学生走进情境,更好地体验学习。优美直观的情境,不但能有利地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而且有利于学生知识的获取、存储和建构,更有利于引导学生积极地去思考、发现、研究解决问题;既感受到信息技术带来的优势,又感受到学习综合实践的乐趣。
二、营造氛围,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教学是师生共同参与的教与学双边活动,建立平等、友好、民主的师生关系,营造情感交融的良好气氛,使学生敢于创新。而科学课程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教学中极易扼杀学生的创新行为,民主、和谐的学习环境对教学很重要,更利于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1.教学中必须建立平等、和谐的人际关系。教师应尊重学生的爱好和人格,以平等、宽容的态度对待学生;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独立的见解,提出质疑,为学生提供创造的空间和机会;尊重学生的观点,不强求统一,确保学生创新的积极性。这样,学生才会通过参与课堂教学活动产生归属感,表现出创新的意识。
2.给学生提供展示自我的机会。任何人只有在不断地思考、设计、创作中,提出问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再探究再交流中,获得知识、获得自信、取得进步、培养能力,才能逐步的良性循环向更高更强的方面发展。所以我们在活动中要充分利用各种手段给学生一个大胆展示的机会,比如我们可以利用虚拟实验给学生展示自己设计实验展示探究结果的机会,让学生在展示中发现问题,这一举措不仅给学生提供了展示自我的机会,更肯定了他们辛勤创作的成果,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
3.鼓励学生大胆创新。创新是主体性的最高体现,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就要随时随地地激发学生的灵感,不拘泥一种表现成果。在八年级教材《网页制作》一课中,我们的做法就是让学生大胆实践,不要求使用固定的模式和内容镜来完成作品主题,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空间,制作出多种多样的网页图片。
4.充分体现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确保学生全员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只有让学生成为独立自主的学习者,才能达到学习知识的最佳效果。所以,教师应注重营造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氛围,通过分层教学的策略,让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合作学习、共同交流,使学生在个体思维的冲突中开拓自身的思路,激发创造性思维的活力。最终使每一个学生通过对不同层次问题的探究和学习,获得各自的成功,产生更强的创新热情和欲望。
5.给学生多留些想像的空间。如在开展“失重现象”的教学中,教师设计在存在重力而产生的现象中逆向思维的方法,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在有理论依据的基础上,假设若干情况,不限定学生的发散思维。这一教学方法的实践既巩固了他们重力的理解,又提高他们对知识的运用变通,久而久之养成了一种敢于创新的精神,受益终生。
三、激发思维兴趣,培育创新精神
兴趣是学生探索创造的源泉,只要学生对学习内容有了强烈的兴趣,那么他们的思想就会活跃起来,记忆和思维得到提高。因此,在教学中应激发起学生的好奇心,引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参与,为培养创新精神奠定基础。
1.开展竞赛。好胜是人的天性,孩子尤为突出。在教学总创造机会让学生感受成功的快乐,对创新能力的培养是很重要的。在教学中可针对不同的学生开展分层知识抢答、主题活动设计等活动,发挥学生不同的特长,让他们在活动中展示自我,找到科学知识与生活的共通之处,培养创新的乐趣。
2.目标驱动。合理的任务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围绕既定任务展开活动,激励学生为完成任务努力。我们在教学目标的设计必须以学生为主体,遵循实践性、自主性和创造性原则,在教和学方面富有探索性,使学生在学习知识技能过程中不断提高创新能力。如在讲幻灯片制作时,可以将带有时尚动画的文档向学生进行展示,自然而然地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使他们想动手尝试。
3.创设情境。创设真实的情境对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是非常必要的。教师可以通过与教学内容相关的生活情境将学生带入其中,引导他们在情境中产生兴趣和想法,激发创新思维。如在学习《人体的应激反应》时,教师设计学习蜈蚣爬行和模仿秀让学生体验,这样学生便会将自己融入情境中,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信息技术既是科学教育实践活动探究的重要内容和特殊领域,又是有效实施开展科学探究活动的重要手段。在科学教育活动实施的过程中,积极应用网络信息技术手段、媒体技术手段,拓展科学教育教学活动的时空范围,提高科学教育对学生能力培养,思维创新意识的强化作用,从而实现信息化教育对教育教学活动的助推作用。
摘要:当前我国的国际化进程正处于历史的关键时期,成人教育作为终身教育的一种重要教育形式,推进成人教育的信息化建设是教育现代化和信息化的必经途径,是保障当前成人教育能够适应时代发展的重中之重,是推进经济全面均衡发展的有效途径。文章指出,大力推动成人教育信息化能够有效、合理地分配教育资源,使成人教育受众能够获得全面、完备、均衡和完善的教育资源,为成人教育、继续教育和终身学习提供优质的教育网络信息资源,促进现代远程成人教育和教育信息化水平的提高。
关键词:成人教育;信息化;策略
1问题的提出
近年来,随着教育信息化推进力度不断加大,全国各高校的信息化建设取得了长足的发展。成人教育作为我国教育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信息化建设却一直未能得到重视,关于成人教育的信息化方式和途径一直存在较为模糊的认知,在制定成人教育信息化的相关方案时,也未能与国家的整体规划或地方的统筹规划相调配,在政策层面上没有凸显成人教育与职业教育和普通高等教育的不同,在服务和政策支持上缺乏一定的力度。
高校对成人教育重视不够
各级地方高校在响应信息化的同时积极成立了教育信息化指导机构,职业院校也将信息化进程搬上日程,然而很大一部分高校却缺失成人教育的信息化建设。成人教育的信息化建设异常不顺,相对于其他同类高校的信息化建设,成人教育信息化存在师资力量缺乏、教育经费不足、中高端人才短缺和规划方案缺失等问题。一方面,是由于政府的支持力度不够;另一方面,也与当前的软硬件环境相关,在注重网络资源、计算机设备等硬件设备的前提下,又会忽视信息化教程、多媒体信息化软资源的配套跟进,未能形成有效的保障体制和机制,难以满足大力发展成人教育的要求。由于政府经费投入不足、各级教育部门对成人教育重视不够等原因,成人教育的信息建设还不能很好地满足信息社会和网络环境下成人教育教学的实际需要。成人高校信息化设施建设不平衡,信息资源匮乏,使用率低下,导致成人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效能不高,工作进度相对缓慢。
教师队伍信息化水平有限
教师队伍是推动成人教育教学信息化的原动力,教师队伍信息化水平不高,严重制约成人课程教学信息化的发展。首先是教师对于教育信息化的开放性、共享性、交互性和协调性等方面认识还不够。很多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过分依赖传统的教育教学手段,对先进的教学理论认识不足,不敢大胆尝试。这种缺乏全面科学的认识导致了思想和行动上的偏差。认识的不足、信息化概念的不清晰造成了成人教育信息化资源的利用仍然处于初级层次,有些信息化设施设备成为摆设,给信息技术的推动带来了一定的阻力。其次是教师整体的信息化技术水平和应用能力偏低。多数教师应用的主要软件是Word,Excel和IE的操作,像数据库、网页制作、图象处理、课件制作等更深层次的软件使用能力更欠一筹。这就直接导致多媒体课件制作、教学平台的操作等方面的欠缺。造成成人教育教学教师队伍信息化水平不高的原因一个是大多数教师均来自非计算机专业而对信息化设备驾驭不够好。另一个就是成人高校对教师在信息化培训方面不系统。只有解决教师自身驾驭信息化设备的能力,才能推动成人教育课程教学的信息化,从而推动整个成人教育信息化建设。
成人院校信息化应用水平不高
教学、科研和实验等多个环境的契合度不高,整体而言,当前很多院校的教育信息化仍然停留在将课本中内容照搬到多媒体平台上,传统的课本宣读方式仍是成人教育信息化的主流方式,将大量的优质资源排斥在外,优质的信息化课程资源未能与学生的实际操作平台和实验平台相结合。
2研究策略
大力推进信息化建设进程,将信息化技术与当前实际的成人教育课程相结合,以课程教育来驱动信息化建设的进程,将信息化的建设落实到具体的教学中,在教学中使成人学生的学习方式从传统的教材学习方式转换为信息化的学习方式,提升成人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学习热情,全面提升成人教育的学生质量和教学质量。为此,应着重以下几点信息化建设的策略研究。
加大力度建设成人教育教学资源库及其平台,实现成人教育教学平台信息资源共享
成人院校的教育教学网站建设是信息化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在构建教育资源教学库时,要时刻保持以《教育资源建设技术规范》为蓝本,以实际教学、媒体化方法、实验仿真教学和在线学习为重心,推进课程资源的优质优化,在优化教育资源库统筹建设的同时,推动信息资源的平滑转化,从当前结构化的离散型数据资源向结构化的主题丰富性资源进行平滑过渡,在知识形态上从单一不变的技术性资源向动态智慧型资源迁移,整体的管理方式由集中性资源收缩方式转而向开发性资源共享方式进行平稳过渡,力求课程资源的多样性、丰富性、生动性、灵活性和共享性。构建多门类多元素的课程学习资源,保证成人学生能够获得丰富、有效的学习资源,达到全面发展的目的。
努力建设一支具备信息化应用能力的成人教育师资队伍,提升成人教育教师的信息化素养
教育信息化首先是人的信息化,因此,当务之急是做好师资的信息化培养和培训。从根本上讲,教师队伍的素质深刻影响成人教育质量的高低乃至整个成人教育事业的成败。无论教学方法如何改革,无论教育政策如何要求加快成人教育信息化的步伐,成人教育教师运用信息技术服务于课程教学的能力都是成人教育信息化的最直接、最原始的动力。拥有丰富教学经验和教学水平的师资力量是一所成人院校成功和进步的标志,在保障当前教学正常进行的前提下,努力培养和发展一支具备现代化教学方法和教学经验的师资力量,加快推动成人教学信息化的进程是当前成人院校建设和发展的重点。成人教育应当更加贴近实际,深入调查和分析,在教学中探索更为有效的教学方式,按照专业教师的学科不同、年龄不同,分层次、有步骤地开展信息化技术培训工作。培训的要义首先要对教师的认知理念进行培训,使得教师认可当前的成人教育信息化方式是一种更加合理和有效的方式,是更加适合成人学生的方式,能够推动成人教育的整体事业全新的发展,打消他们对计算机的偏见。成人教育师资队伍的信息化教育理念、认知、能力能否跟上设施设备更新的步伐,适应操作软件升级的节奏,是开展成人教育信息化的第一步。在成人教育教师有了信息化服务教学的意识以后,逐步进行专职教师信息化能力的培训,这时就要以计算机的普及教育和计算机辅助教学作为重点,着力于培养成人教育教师应用计算机等信息化设备的能力,并逐步更新培训内容,组织部分基础好、专业对口的教师开展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培训与学习,强调学以致用,加强学习过程的监督和学习成果的展现,加强技术交流与研讨。最后,在掌握基本技能的基础上,要面向全体教师开展信息安全意识和信息道德行为规范、网络安全和病毒防护、学校管理系统应用等培训,不断提高成人教育教师的信息化素养,提高成人教育的质量和效益。
加强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逐步完善成人教育信息化办公平台
信息化建设最依赖硬件资源和软件资源的支持。硬件资源是指信息化中需要的一些必须的硬件设备,软件资源是指信息化建设需要的师资力量。因此,在进行信息化建设时,必须兼顾硬件资源和软件资源,以可靠的硬件资源作为支持,同时吸纳更新鲜的互联网资源和信息化资源作为成人学生的实践资源,构建以多媒体设备、教学实践设备和互联网在线学习为主流的信息化硬件平台。在推动信息化软实力的同时,一方面要加强原有师资力量的稳定提升,一方面要吸收外来新鲜的资源作为提升,为当前的环境带来一些不一样的血液,在进步中前进,在前进中进步。成人教育的信息化不仅包括硬件设施的信息化,还包括所有的用户界面。在加强硬件管理和资源库建设的同时应着力建设用户平台。最终应以成人院校的网络平台主页为轴心逐步建成对外宣传界面、对内教学资源库、在线教学系统、在线测试系统、行政办公系统等子系统群。逐步开展各教研组、各学科的课程教学网站建设,大力提倡成人教育教师建设个人课程教学网站,链接到网络学习的平台,随时可以浏览课程相关学习内容和信息。部分成人院校已经在使用教务管理系统对学生成绩等信息进行科学管理,而学生学籍管理几乎是各个学校的缺口,成人学生都要登录到学信网查询学籍、学历,而成人院校也没有对学信网的使用规则和流程给出相应的指导性和说明性文件,校园网和学信网没有达到有效链接,严重阻碍了学生对学籍、学历查询的需求。因此,成人院校还要逐步实现和完善成人院校的教务教学管理、学生成绩管理、招生信息管理、学籍学历管理、政教管理、教研管理、后勤总务管理等综合性信息化应用,达到成人教育工作业务的综合性、共享性信息化管理,各部门实时共享信息数据,消除“信息孤岛”,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无纸化办公,极大地提高成人院校日常管理与教学工作的效率。
3问题与展望
存在的问题
首先是成人院校往往独立于总校的自动化办公系统而自成体系地单独管理。具体体现在,大多数高等院校已经投入使用办公自动化系统,但总校下属的成人教育部门往往没有参与其中,而是有自己的管理方法,这可能是成人教育的教学模式与其他教育形式不同导致的。其次是在教学平台上,师生互动模块使用率较低,无论是老师还是学生更喜欢使用微信、QQ等即时通讯工具进行交流,分析其原因应该是平台上的互动模块不具备即时性,学生提出的问题老师不能及时看到并回复,不如微信等通讯工具直接、便捷。第三是成人教育专业教师的信息化应用能力有差距。这个问题是无法避免的,总体情况是青年教师比中老年教师有优势,接受新事物快,信息化掌控能力强。计算机专业教师比其他专业教师更容易掌握专业的应用软件和工具,对多媒体课件的开发和设计更得心应手。虽然在成人教育信息化建设的进程中会出现一些问题,但这些问题可以随着信息化进程的发展,把影响减到最小,不仅不会影响成人教育信息化发展的大局,更有利于激发新课题的研究和探索,使成人教育的信息化建设向更高要求迈进。
未来展望
成人教育信息化可以说是一场革命,它改变了学习者的认知方式,改变了教育者的思维定势,改变了师生间的关系和教学形态。这场革命将成人教育引领到了一个新的境界、新的高度,积极参与其中是教师的历史使命,更是一种教育行为的自觉,以深化信息技术与成人教育课程的整合,加强信息化建设环境下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的研究和应用指导,建立信息化学习支持服务体系,推动教师运用现代信息手段的终身学习。成人教育工作者应全力以赴,以提升办学质量为己任,倾力打造一个装备信息化、管理信息化、思想现
[参考文献]
[1]罗佰绥.建设网络教学资源服务于现代教学[J].农业网络信息,2009(3):69-71.
[2]王诚,李璐,唐治中.教育信息化教学应用探索[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4(23):24-25.
[3]陈光海,韩晋川,黄华.教学资源库管理平台开发与应用实践[J].软件工程师,2015(1):21-22.
初中信息技术教学对培养中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开设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不仅是深化现代化教学改革的需要,更是对学生进行全面素质教育的必由之路。传统的教学模式以教师授课为主导,在课堂上用课本开展教学,在便捷性与时效性上远不及信息技术教学。以下是我为大家精心准备的:浅谈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改进措施相关论文。内容仅供参考,欢迎阅读!
浅谈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改进措施全文如下:
摘 要: 现代社会可以说是一个信息化的社会,信息技术在社会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渗透到了人们生活、工作、学习的方方面面。因此对于信息技术的学习也是现代人必备的技能之一,但是就初中信息技术的教学现状来说,由于对于信息技术的了解不够深入、目标也不明确,导致在进行信息技术的教学时还存在着诸多问题。本文由当前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出发,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一系列的改进措施,从一定程度上改进初中信息技术教学,对于发展、提升初中信息技术教学有着一定的促进作用。
近年来我国的信息技术得到了迅猛的发展,并且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因而使得进行信息技术教学的理念得到渗透和实施。未来的社会更是一个离不开信息技术的社会,因此信息技术已经成为中学生一门必学的实用课程。虽然信息技术在中学中是一门以前未涉及过的崭新课程,但是它的应用将逐步渗透到中学生的学习、生活之中,同时对于中学生的学习方式、思维方式、生活方式等都会产生深刻的影响。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对于初中的信息技术教学的重要性,它不仅担当着培养德智体美劳综合发展的新时代人才的重任,同时对信息技术的掌握也将对学生的全面发展有着直接的影响。
一、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教师在认识上存在的问题。许多教师由于课程考试制度设置的影响,产生了对信息技术教学课程的认识不足的问题。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中考以及高考的重点科目是广大教师的教学重点,目前的教学仍然是应试教育,以考试分数为主。而信息技术是近年来的一门新兴课程,对于中考来说虽然也包含该门课程,但是涉及的分值很少,乃至到高中该门课程也仅仅只是参加会考,因此教师普遍存在对信息技术课程的重视程度不足的观念,甚至有的教师利用信息技术课程的时间安排其他课程的学习。对于信息技术这门课程的学习,教师缺乏对学生的管理,也没有按照培养计划进行教学,许多教师都尚未在思想上认识到信息技术教学的重要性。
2.学生在认识上存在的问题。上面我们介绍到信息技术在中考中所占比例甚小以至于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一旦教师教学态度随意,学生也就没有了正确的引导。许多初中生认为信息技术教学课程就是用来上网聊天、打游戏的课程,他们在思想上存在着很大误区,认为信息技术仅仅是娱乐,而没有其他的实用价值。这样的现状使得信息技术的真正作用根本就得不到发挥,也与原本的信息技术的教学目的有着很大的差距,使初中信息技术教学的开展与教学大纲相去甚远。
3.教学模式较为单一。当前对于信息技术这门新兴学科来说,其课程体系还不健全,相应的教学方法不够成熟,教学的模式也比较单一、刻板,相应的课堂教学效果也很差。在许多信息技术教学课堂上,教师们仍然采用以自己讲授为主的教学模式,学生仅仅是被动的听以及进行观看教师在终端机上的相关操作演示。这样的教学模式大大的降低了学习的趣味性以及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根本没有以学生为主体进行教学。
4.教师信息技术知识与水平不高。对于信息技术而言,它是不断的发展、更新的,它的知识体系相当的庞大,包含了许多的新思想以及新方法。因此对于信息技术教师们来说就必须顺应信息技术的发展,不断的更新、充实自己的知识。可实际情况却是目前大多数信息技术教师的知识水平都很一般,在面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时所传授的知识也单一的,根本不能做到因材施教。
5.设备投入少,师资力量不足。近年来,信息技术教学已经渐渐的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因此上级领导部门也开始重视信息技术教学,在设备以及技术上都加大了投入的力度。但就当前的实际情况而言,仍然有好多学校在信息技术设备上比较缺乏,尤其是一些偏远地区和一些经济发展较为落后的地区,它们在信息技术课程的硬件设备还存在着严重的不足、配备不齐全以及设施落后等问题。除此之外,对于信息技术教师许多学校还没有专门的教师队伍,通常采用其他的学科教师兼任的方法,这样专业性不强、专业素质和技能都较低的教师队伍大大的影响了信息技术教学的质量。
二、针对当前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存在问题的改进措施
1.教师观念的及时更新。针对教师对于信息技术教学的认识不足,学校应当及时地对教师观念进行更新培训,让教师从思想上真正地认识到信息技术课程的重要性,对该课程有足够的重视度。在进行信息技术教学时能够灵活运用各种信息活动,依据课程的目标来进行相应的教学,在教学中要将教学与实践充分结合,同时还需要信息技术教学考核制度的完善,重视理论与实践操作的考核。
2.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与学习目的的明确。众所周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所谓兴趣是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学习需要而表现出来的一种认知的倾向,因此对于学生的学习兴趣的引导以及学习目的的明确是极其关键也是十分必要的。初中阶段的学生具有好奇心较强、好动等特点,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可以运用他们的这些特点充分调动起学习的兴趣,可以在课堂教学中做一些小小的变动,诸如更换桌面图案等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改变以往枯燥的学习氛围。教学中让学生充分的认识到信息技术的重要性,让他们明白,信息技术可以成为我们学习生活中的好帮手,是一门实用性较强的学科。
3. 教学模式的改进与教学方法的创新。对于初中信息技术的教学应当顺应新课改的要求,进行教学模式的不断优化。在教学过程中要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运用小组学习、互动学习以及网络学习等等方法来进行教学,做到教学模式与方法的创新。
4.专业师资水平的提高与硬件设施的完善与配套。对于信息技术教学而言,首先应当提高教师队伍的专业技能,进行定期的培训与考核,使专业师资水平有保障;其次应当加大对信息技术课程的硬件设备的投入;最后还要有相应的配套设施与人员,即在计算机出现故障的时候有专门的人员进行维保,学校的计算机网络也应有专门的人员进行管理等等。只有从师资水平和硬件设备两个方面进行管理和提高,才能更好的进行信息技术教学,获得好的教学效果。
三、结语
教育信息化是实现我国东部与西部教育平衡发展的桥梁,实现东部与西部的教育信息化均衡是我国教育的关键。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教育信息化优秀论文,供大家参考。
摘要:随着以计算机和网络为基础的信息技术飞速发展,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已经得到广泛的应用。将信息技术作为一种工具与科学课程的教与学融为一体,达到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
关键词:科学教育;信息技术;创新实践能力
一、利用信息技术的多样性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探究欲望
兴趣对智力起着促进作用,是开发智力的钥匙,它使个体的整个心理活动积极起来,处于“最佳状态”,从而促进智力的发展。如何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是指导学生主动学习的关键。多媒体信息提供了多种外部刺激,如声音、图片、动画、文字等,他们具有直观形象、内容丰富、动态呈现、信息量大的特点。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可以根据学生实际和学习内容以及教学需要,恰当好处地运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创设教学情景,让学生走进情境,更好地体验学习。优美直观的情境,不但能有利地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而且有利于学生知识的获取、存储和建构,更有利于引导学生积极地去思考、发现、研究解决问题;既感受到信息技术带来的优势,又感受到学习综合实践的乐趣。
二、营造氛围,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教学是师生共同参与的教与学双边活动,建立平等、友好、民主的师生关系,营造情感交融的良好气氛,使学生敢于创新。而科学课程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教学中极易扼杀学生的创新行为,民主、和谐的学习环境对教学很重要,更利于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1.教学中必须建立平等、和谐的人际关系。教师应尊重学生的爱好和人格,以平等、宽容的态度对待学生;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独立的见解,提出质疑,为学生提供创造的空间和机会;尊重学生的观点,不强求统一,确保学生创新的积极性。这样,学生才会通过参与课堂教学活动产生归属感,表现出创新的意识。
2.给学生提供展示自我的机会。任何人只有在不断地思考、设计、创作中,提出问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再探究再交流中,获得知识、获得自信、取得进步、培养能力,才能逐步的良性循环向更高更强的方面发展。所以我们在活动中要充分利用各种手段给学生一个大胆展示的机会,比如我们可以利用虚拟实验给学生展示自己设计实验展示探究结果的机会,让学生在展示中发现问题,这一举措不仅给学生提供了展示自我的机会,更肯定了他们辛勤创作的成果,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
3.鼓励学生大胆创新。创新是主体性的最高体现,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就要随时随地地激发学生的灵感,不拘泥一种表现成果。在八年级教材《网页制作》一课中,我们的做法就是让学生大胆实践,不要求使用固定的模式和内容镜来完成作品主题,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空间,制作出多种多样的网页图片。
4.充分体现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确保学生全员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只有让学生成为独立自主的学习者,才能达到学习知识的最佳效果。所以,教师应注重营造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氛围,通过分层教学的策略,让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合作学习、共同交流,使学生在个体思维的冲突中开拓自身的思路,激发创造性思维的活力。最终使每一个学生通过对不同层次问题的探究和学习,获得各自的成功,产生更强的创新热情和欲望。
5.给学生多留些想像的空间。如在开展“失重现象”的教学中,教师设计在存在重力而产生的现象中逆向思维的方法,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在有理论依据的基础上,假设若干情况,不限定学生的发散思维。这一教学方法的实践既巩固了他们重力的理解,又提高他们对知识的运用变通,久而久之养成了一种敢于创新的精神,受益终生。
三、激发思维兴趣,培育创新精神
兴趣是学生探索创造的源泉,只要学生对学习内容有了强烈的兴趣,那么他们的思想就会活跃起来,记忆和思维得到提高。因此,在教学中应激发起学生的好奇心,引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参与,为培养创新精神奠定基础。
1.开展竞赛。好胜是人的天性,孩子尤为突出。在教学总创造机会让学生感受成功的快乐,对创新能力的培养是很重要的。在教学中可针对不同的学生开展分层知识抢答、主题活动设计等活动,发挥学生不同的特长,让他们在活动中展示自我,找到科学知识与生活的共通之处,培养创新的乐趣。
2.目标驱动。合理的任务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围绕既定任务展开活动,激励学生为完成任务努力。我们在教学目标的设计必须以学生为主体,遵循实践性、自主性和创造性原则,在教和学方面富有探索性,使学生在学习知识技能过程中不断提高创新能力。如在讲幻灯片制作时,可以将带有时尚动画的文档向学生进行展示,自然而然地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使他们想动手尝试。
3.创设情境。创设真实的情境对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是非常必要的。教师可以通过与教学内容相关的生活情境将学生带入其中,引导他们在情境中产生兴趣和想法,激发创新思维。如在学习《人体的应激反应》时,教师设计学习蜈蚣爬行和模仿秀让学生体验,这样学生便会将自己融入情境中,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信息技术既是科学教育实践活动探究的重要内容和特殊领域,又是有效实施开展科学探究活动的重要手段。在科学教育活动实施的过程中,积极应用网络信息技术手段、媒体技术手段,拓展科学教育教学活动的时空范围,提高科学教育对学生能力培养,思维创新意识的强化作用,从而实现信息化教育对教育教学活动的助推作用。
摘要:当前我国的国际化进程正处于历史的关键时期,成人教育作为终身教育的一种重要教育形式,推进成人教育的信息化建设是教育现代化和信息化的必经途径,是保障当前成人教育能够适应时代发展的重中之重,是推进经济全面均衡发展的有效途径。文章指出,大力推动成人教育信息化能够有效、合理地分配教育资源,使成人教育受众能够获得全面、完备、均衡和完善的教育资源,为成人教育、继续教育和终身学习提供优质的教育网络信息资源,促进现代远程成人教育和教育信息化水平的提高。
关键词:成人教育;信息化;策略
1问题的提出
近年来,随着教育信息化推进力度不断加大,全国各高校的信息化建设取得了长足的发展。成人教育作为我国教育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信息化建设却一直未能得到重视,关于成人教育的信息化方式和途径一直存在较为模糊的认知,在制定成人教育信息化的相关方案时,也未能与国家的整体规划或地方的统筹规划相调配,在政策层面上没有凸显成人教育与职业教育和普通高等教育的不同,在服务和政策支持上缺乏一定的力度。
高校对成人教育重视不够
各级地方高校在响应信息化的同时积极成立了教育信息化指导机构,职业院校也将信息化进程搬上日程,然而很大一部分高校却缺失成人教育的信息化建设。成人教育的信息化建设异常不顺,相对于其他同类高校的信息化建设,成人教育信息化存在师资力量缺乏、教育经费不足、中高端人才短缺和规划方案缺失等问题。一方面,是由于政府的支持力度不够;另一方面,也与当前的软硬件环境相关,在注重网络资源、计算机设备等硬件设备的前提下,又会忽视信息化教程、多媒体信息化软资源的配套跟进,未能形成有效的保障体制和机制,难以满足大力发展成人教育的要求。由于政府经费投入不足、各级教育部门对成人教育重视不够等原因,成人教育的信息建设还不能很好地满足信息社会和网络环境下成人教育教学的实际需要。成人高校信息化设施建设不平衡,信息资源匮乏,使用率低下,导致成人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效能不高,工作进度相对缓慢。
教师队伍信息化水平有限
教师队伍是推动成人教育教学信息化的原动力,教师队伍信息化水平不高,严重制约成人课程教学信息化的发展。首先是教师对于教育信息化的开放性、共享性、交互性和协调性等方面认识还不够。很多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过分依赖传统的教育教学手段,对先进的教学理论认识不足,不敢大胆尝试。这种缺乏全面科学的认识导致了思想和行动上的偏差。认识的不足、信息化概念的不清晰造成了成人教育信息化资源的利用仍然处于初级层次,有些信息化设施设备成为摆设,给信息技术的推动带来了一定的阻力。其次是教师整体的信息化技术水平和应用能力偏低。多数教师应用的主要软件是Word,Excel和IE的操作,像数据库、网页制作、图象处理、课件制作等更深层次的软件使用能力更欠一筹。这就直接导致多媒体课件制作、教学平台的操作等方面的欠缺。造成成人教育教学教师队伍信息化水平不高的原因一个是大多数教师均来自非计算机专业而对信息化设备驾驭不够好。另一个就是成人高校对教师在信息化培训方面不系统。只有解决教师自身驾驭信息化设备的能力,才能推动成人教育课程教学的信息化,从而推动整个成人教育信息化建设。
成人院校信息化应用水平不高
教学、科研和实验等多个环境的契合度不高,整体而言,当前很多院校的教育信息化仍然停留在将课本中内容照搬到多媒体平台上,传统的课本宣读方式仍是成人教育信息化的主流方式,将大量的优质资源排斥在外,优质的信息化课程资源未能与学生的实际操作平台和实验平台相结合。
2研究策略
大力推进信息化建设进程,将信息化技术与当前实际的成人教育课程相结合,以课程教育来驱动信息化建设的进程,将信息化的建设落实到具体的教学中,在教学中使成人学生的学习方式从传统的教材学习方式转换为信息化的学习方式,提升成人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学习热情,全面提升成人教育的学生质量和教学质量。为此,应着重以下几点信息化建设的策略研究。
加大力度建设成人教育教学资源库及其平台,实现成人教育教学平台信息资源共享
成人院校的教育教学网站建设是信息化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在构建教育资源教学库时,要时刻保持以《教育资源建设技术规范》为蓝本,以实际教学、媒体化方法、实验仿真教学和在线学习为重心,推进课程资源的优质优化,在优化教育资源库统筹建设的同时,推动信息资源的平滑转化,从当前结构化的离散型数据资源向结构化的主题丰富性资源进行平滑过渡,在知识形态上从单一不变的技术性资源向动态智慧型资源迁移,整体的管理方式由集中性资源收缩方式转而向开发性资源共享方式进行平稳过渡,力求课程资源的多样性、丰富性、生动性、灵活性和共享性。构建多门类多元素的课程学习资源,保证成人学生能够获得丰富、有效的学习资源,达到全面发展的目的。
努力建设一支具备信息化应用能力的成人教育师资队伍,提升成人教育教师的信息化素养
教育信息化首先是人的信息化,因此,当务之急是做好师资的信息化培养和培训。从根本上讲,教师队伍的素质深刻影响成人教育质量的高低乃至整个成人教育事业的成败。无论教学方法如何改革,无论教育政策如何要求加快成人教育信息化的步伐,成人教育教师运用信息技术服务于课程教学的能力都是成人教育信息化的最直接、最原始的动力。拥有丰富教学经验和教学水平的师资力量是一所成人院校成功和进步的标志,在保障当前教学正常进行的前提下,努力培养和发展一支具备现代化教学方法和教学经验的师资力量,加快推动成人教学信息化的进程是当前成人院校建设和发展的重点。成人教育应当更加贴近实际,深入调查和分析,在教学中探索更为有效的教学方式,按照专业教师的学科不同、年龄不同,分层次、有步骤地开展信息化技术培训工作。培训的要义首先要对教师的认知理念进行培训,使得教师认可当前的成人教育信息化方式是一种更加合理和有效的方式,是更加适合成人学生的方式,能够推动成人教育的整体事业全新的发展,打消他们对计算机的偏见。成人教育师资队伍的信息化教育理念、认知、能力能否跟上设施设备更新的步伐,适应操作软件升级的节奏,是开展成人教育信息化的第一步。在成人教育教师有了信息化服务教学的意识以后,逐步进行专职教师信息化能力的培训,这时就要以计算机的普及教育和计算机辅助教学作为重点,着力于培养成人教育教师应用计算机等信息化设备的能力,并逐步更新培训内容,组织部分基础好、专业对口的教师开展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培训与学习,强调学以致用,加强学习过程的监督和学习成果的展现,加强技术交流与研讨。最后,在掌握基本技能的基础上,要面向全体教师开展信息安全意识和信息道德行为规范、网络安全和病毒防护、学校管理系统应用等培训,不断提高成人教育教师的信息化素养,提高成人教育的质量和效益。
加强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逐步完善成人教育信息化办公平台
信息化建设最依赖硬件资源和软件资源的支持。硬件资源是指信息化中需要的一些必须的硬件设备,软件资源是指信息化建设需要的师资力量。因此,在进行信息化建设时,必须兼顾硬件资源和软件资源,以可靠的硬件资源作为支持,同时吸纳更新鲜的互联网资源和信息化资源作为成人学生的实践资源,构建以多媒体设备、教学实践设备和互联网在线学习为主流的信息化硬件平台。在推动信息化软实力的同时,一方面要加强原有师资力量的稳定提升,一方面要吸收外来新鲜的资源作为提升,为当前的环境带来一些不一样的血液,在进步中前进,在前进中进步。成人教育的信息化不仅包括硬件设施的信息化,还包括所有的用户界面。在加强硬件管理和资源库建设的同时应着力建设用户平台。最终应以成人院校的网络平台主页为轴心逐步建成对外宣传界面、对内教学资源库、在线教学系统、在线测试系统、行政办公系统等子系统群。逐步开展各教研组、各学科的课程教学网站建设,大力提倡成人教育教师建设个人课程教学网站,链接到网络学习的平台,随时可以浏览课程相关学习内容和信息。部分成人院校已经在使用教务管理系统对学生成绩等信息进行科学管理,而学生学籍管理几乎是各个学校的缺口,成人学生都要登录到学信网查询学籍、学历,而成人院校也没有对学信网的使用规则和流程给出相应的指导性和说明性文件,校园网和学信网没有达到有效链接,严重阻碍了学生对学籍、学历查询的需求。因此,成人院校还要逐步实现和完善成人院校的教务教学管理、学生成绩管理、招生信息管理、学籍学历管理、政教管理、教研管理、后勤总务管理等综合性信息化应用,达到成人教育工作业务的综合性、共享性信息化管理,各部门实时共享信息数据,消除“信息孤岛”,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无纸化办公,极大地提高成人院校日常管理与教学工作的效率。
3问题与展望
存在的问题
首先是成人院校往往独立于总校的自动化办公系统而自成体系地单独管理。具体体现在,大多数高等院校已经投入使用办公自动化系统,但总校下属的成人教育部门往往没有参与其中,而是有自己的管理方法,这可能是成人教育的教学模式与其他教育形式不同导致的。其次是在教学平台上,师生互动模块使用率较低,无论是老师还是学生更喜欢使用微信、QQ等即时通讯工具进行交流,分析其原因应该是平台上的互动模块不具备即时性,学生提出的问题老师不能及时看到并回复,不如微信等通讯工具直接、便捷。第三是成人教育专业教师的信息化应用能力有差距。这个问题是无法避免的,总体情况是青年教师比中老年教师有优势,接受新事物快,信息化掌控能力强。计算机专业教师比其他专业教师更容易掌握专业的应用软件和工具,对多媒体课件的开发和设计更得心应手。虽然在成人教育信息化建设的进程中会出现一些问题,但这些问题可以随着信息化进程的发展,把影响减到最小,不仅不会影响成人教育信息化发展的大局,更有利于激发新课题的研究和探索,使成人教育的信息化建设向更高要求迈进。
未来展望
成人教育信息化可以说是一场革命,它改变了学习者的认知方式,改变了教育者的思维定势,改变了师生间的关系和教学形态。这场革命将成人教育引领到了一个新的境界、新的高度,积极参与其中是教师的历史使命,更是一种教育行为的自觉,以深化信息技术与成人教育课程的整合,加强信息化建设环境下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的研究和应用指导,建立信息化学习支持服务体系,推动教师运用现代信息手段的终身学习。成人教育工作者应全力以赴,以提升办学质量为己任,倾力打造一个装备信息化、管理信息化、思想现
[参考文献]
[1]罗佰绥.建设网络教学资源服务于现代教学[J].农业网络信息,2009(3):69-71.
[2]王诚,李璐,唐治中.教育信息化教学应用探索[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4(23):24-25.
[3]陈光海,韩晋川,黄华.教学资源库管理平台开发与应用实践[J].软件工程师,2015(1):21-22.
陈、 浅" 及共选率偏高的问题.论文写作教材中常用的narrow down只能解决题目太大的问题.要有效解决 "泛、陈、 浅" 及共选率偏高的问题, 必须结合 "论文写作" 课提前选题、 增加选题途径、 旧题新作和扩大选论文类别:英语教育毕业 人气:205 论文属性:职称论文摘要:英语专业本科毕业论文存在一些问题,主要体现在选题、表达规范、写作态度等方面.为了帮助学生提高英语写作水平,必须加强选题方面的指导,强调学术规范,并不断完善教学管理模式. 本科毕业论文质量是衡量高校本论文由 我们在开始写作论文时,第一步就是选题,而选题是否热门、实用,直接影响着论文的质量,那么我们该如何选题呢?下面我给大家带来优秀各阶段英语教学论文题目参考,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优秀小学英语教学论文题目 英语教材语料库与小学教材词汇分析 科学有效地开展小学英语游戏教学 小学生 英语学习 动机的激励策略 小学低段英语语音教学探析 运用任务型教学法进行小学高年级 英语写作 教学的实验研究 从课堂教学浅谈小学生英语学习兴趣的培养 从教与学两方面衔接好小学和初中英语 小学生英语作业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 通过英语浸入式教学促进学生语言输出的策略 提高小学生语音能力的教学实践 如何激发小学生英语学习兴趣 小学生英语写作能力的培养策略 英语课外开放性作业的设计 小学普遍开设英语课的可行性质疑 思维导图 令同课异构更出彩 在词汇教学中渗透语音教学的探索与实践 关注小学生英语课外阅读 浅谈如何运用游戏创设有效课堂 对小学生英语词汇记忆策略的培养 小学生英语写作能力培养策略的研究 简约英语课堂的有效教学策略 词块理论指导下的小学高年段英语写作教学思考 浅谈小学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提高小学生 英语阅读 能力的对策 浅谈小学生英语写作能力的培养 提高小学生英语学习实效之途径研究 浅谈小学生英语学习兴趣的培养与保持 提高小学生英语阅读能力 方法 探析 小学英语复习课的思考与操作 谈小学生英语学习习惯的培养 新课标下小学 英语口语 训练之我见 小学英语有效备课之“六要” 将英语板书设计得重点突出、图文并茂 小学生英语课堂游戏的探究 例析小学高年级英语语篇教学的有效途径 学生以自主求发展 词汇因合作而精彩 构建充满活力的英语“大课堂” 巧用“翻转课堂”拓展英语阅读教学实践 NSE新教材听说课词汇分步教法的实践探究 做到“三练一改”,构建有效听说课堂 构建“学为中心”有效词汇教学的实践研究 英语写作“以点带面”反馈和指导方式的探索与研究 谈谈标题在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巧用 乘电梯上上下下用手电玩连连看 给思维“四度”空间让精彩洋溢课堂 让阅读课堂在“翻转”中绽放异彩 农村初中英语试卷讲评教学的有效设计初探 互助小组--提升“后20%学生”英语学习的途径 优化听力教学设计,提高听力课堂有效性 中职英语教学论文题目汇总 1、中职英语分层教学管理存在的问题及解决 措施 2、论中职英语课堂手机引入式 教育 模式 3、中职英语情景 教学方法 研究 4、关于中职英语教学的困惑和 反思 5、中职英语生活化教学探微 6、体现职业特色的中职英语教学探析 7、新信息时代下的中职英语教学方式的改革研究 8、试论中职英语教学中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以学前教育专业为例 9、中职英语口语模块化教学的探究 10、关注情感教育 优化中职英语教学 11、浅析中职英语课堂教学中的结尾方式 12、支架式教学及其在中职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13、中职英语课堂活动中德育渗透探究 14、中职英语小班化教学的研究与探索 15、“微课”视角下的中职英语教学设计 16、浅析如何提高中职学生英语学习兴趣 17、基于中等职业教育现状的中职英语教学思考 18、浅析提高中职英语教学质量措施与策略 19、中职英语教学情感渗透教育探究 20、培养中职学生英语口语表达能力的策略 21、中职英语阅读教学中跨 文化 交际的导入研究 22、浅议如何实现中职英语 高效课堂 23、浅谈中职学生英语学习兴趣的培养 24、略论激发中职学生英语学习的自我效能感 25、浅谈中职英语与高职英语教育教学的衔接 26、中职英语信息化教学初探 27、中职英语多媒体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28、肢体语言在中职幼师英语课堂中的应用 29、论新课改背景下中职英语教师的华丽转身 30、浅谈中职英语教学中的文化差异 31、浅谈微课对中职英语教学的影响 32、新课改下中职英语选修课中的视听教学实践与思考 33、中职英语口语教学的相关思考 34、慕课下的中职英语教学改革探析 35、如何在中职英语教学中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 36、中职英语听说课教学形成性评价的研究 37、基于对比分析法的中职英语定语教学探究 38、刍议中职英语教学中的德育培养 39、中职英语课堂贯穿职业教育的三要素 40、中职英语课堂互动教学模式的构建策略 41、中职英语教学中的跨文化教育 42、浅谈中职英语隐蔽式语法教学 43、中职英语教学中中庸思想的运用 44、浅谈中职院校英语口语交流的重要性 45、如何创新教学方法手段,突破中职英语教学瓶颈 46、中职英语教学中如何强化学生的人文素质 47、基于“理实结合”创设中职英语道具情境教学法的探究 48、中职英语词汇学习和扩充的教学方法探讨 49、中职旅游酒店英语教学中的心理效应 50、中职英语教材“学材化”的必要性和可能性探究 51、“互联网+”时代背景下的中职英语教学初探 52、关于中职英语课后作业布置与评价的一点思考 53、中职涉外护理英语教学策略 54、中职护理英语写作教学难点及对策 55、如何提高中职生英语技能大赛演讲的心理素质 56、英文电影与中职英语听说能力习得的关系浅析 57、中职学生英语学习动机削弱因素研究--以甘肃银行学校为例 58、以就业为导向的中职英语教学模式探讨 59、英语口语交际能力在中职生就业中的重要性 60、在中职英语教学中如何运用情境教学法激发学生兴趣 61、中职英语教师教学与课堂管理方法探究 62、中职英语多媒体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研究 63、探讨中职英语教学如何适应学生就业工作 64、英语在中职院校教学中的有效性思考 65、浅谈中职英语教学中跨文化意识的培养 66、中职数控 专业英语 教学的探索与创新 67、区域经济发展环境下的中职英语教学探讨 68、浅谈英文原版电影对中职学生英语学习的意义 69、中职英语课堂教师评价性语言研究 70、浅谈中职 英语听力 教学 大学英语教学论文题目 1、英语专业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调查研究--以北京体育大学英语专业为例 2、大学英语教学“课堂提问”环节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3、大学英语课堂如何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 4、大学英语阅读教学现状及图式理论应用意义分析 5、大学英语互动式听力教学模式的行动研究 6、生成观视域下的大学英语教育 7、多元文化背景下大学公共英语教学中的跨文化意识培养探析 8、高职大学英语翻译教学助推区域经济发展--以潍坊地区为例 9、大学英语阅读教学新模式研究--“ 慕课” 背景下 10、非英语专业研究生学术英语交际能力现状与对策研究--以延安大学为例 11、中国 传统文化 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导入研究 12、大学英语教学现状及采用模块式教学的意义 13、论文化导入与大学英语教学 14、形成性评价在大学英语自主学习中的实践研究 15、大学英语“绿色课堂”探究 16、从构词法的角度分析大学英语词汇教学 17、网络时代下大学英语精品课程建设的思考 18、基于智能手机终端进行大学英语移动微学习 19、结合大学英语教学实践谈教学反思途径 20、浅谈国际化人才培养背景下的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困境和对策 21、大学英语情感教学的研究 22、制约大学英语教师专业发展的因素研究--以海南省为例 23、大学英语课堂教学板书设计研究--基于传统和现代混合视角 24、多维互动式课堂教学在民族院校大学英语课堂中的实践探究 25、论情感教学对大学英语课堂的影响 26、大学非英语专业学生的隐喻能力与英语听力水平的相关关系 27、预制语块对大学英语写作的作用探析 28、文化语境在大学英语翻译教学中的制约作用 29、基于语言经济学视角下的大学英语教育分析 30、教育生态学的大学英语翻译教学探讨 31、大学英语教师的素养分析 32、口译技能训练对大学英语四级听力考试的启示 33、基于 想象力 的大学英语词汇学习研究 34、探讨大学校园英语学习动机衰退现象 35、艺术院校跨文化任务型大学英语教学模式理论、实证研究 36、英语四级考试与大学英语学习分析 37、“教学学术”视角下开放大学英语教师专业发展的思考 38、大学英语微课程建设研究--以视听说课为例 39、大学英语写作中的汉语负迁移现象研究 40、基于隐性分级角度探析艺术院校大学英语分级教学的途径 41、基于微信的大学英语翻转课堂设计 42、中英大学英语教学模式差异及启示 43、大学英语角色转变过程中要警惕被边缘化 44、艺术类专业大学英语生态化教学实践探索 45、多模态下大学英语视听说网络教学模式研究 46、大学英语写作常见错误类型分析 47、大学英语教育改革的目的与理念分析 48、《细胞生物学》双语教学的思考与探索 49、国外无机化学教材编排特点及其对双语教学的启示 50、航海类专业通用英语与专业英语衔接思考 51、论高等中医药院校中医英语课程建设 52、形成性评价在高校外语教学中的实践 53、理工科类高校大学语文所处的境遇和反思 54、英汉概念隐喻认知差异与跨文化交际误解 55、论英汉跨文化交际词汇对比模式 56、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汉英禁忌文化差异 57、英汉感官动词的隐喻对比研究 58、移动互联网时代大学生外语学习行为研究 59、大学生英语学习中社会情感策略调查研究 60、英语电影对大学生英语听力教学的影响 优秀各阶段英语教学论文题目相关 文章 : ★ 初中英语教学优秀论文范文 ★ 大学英语教学优秀论文范文 ★ 最新的英语教育教学论文参考(2) ★ 英语教学相关论文(2) ★ 英语教学相关论文 ★ 英语教学论文范文 ★ 英语教学专业论文 ★ 中学英语教学论文(2) ★ 英语专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精选5篇 ★ 英语教学论文 [摘要]本文根据西藏地区小学教育信息化技术应用的现状调查所得到的结果,分析了西藏地区小学教育信息化技术环境建设、小学教师对教育信息化技术的认识和应用能力以及教育技术培训等有价值的资料、数据,并得出了相关结论,找出了存在的问题。以期为发展该地区的信息化教育提供有益对策。 [关键词]西藏自治区小学;教育信息化现状;调查分析 近年来,西藏自治区在党中央、国务院和各省市的政策支持及对口援助下,在西藏人民的努力下,教育事业发展迅速,各类学校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办学条件得到了较大改善,现代教育技术的不断发展为西藏基础教育实现跨越式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也为该地区的教育信息化提供了机遇。本文在调查研究和分析现状的基础上,提出西藏地区基础教育教育技术可持续发展对策,以期加快西藏基础教育信息化的进程。 一、调查问卷基本信息简介 本项调查在2009年7月至9月间进行。调查范围涉及拉萨、山南、日喀则、那曲、阿里等地区,共计79所小学,包括县级和乡级中心小学以及农牧区小学等;调查对象为小学任课教师。问卷实发350份,收回306份,其中有效问卷297份。问卷回收率达,有效率达。调查对象的教龄在5年以下的占年以上的占,教龄最长的为27年。调查对象中女教师占,学历主要以本科为主,80%为藏族。调查包括语文、藏文、数学、英语、思想政治、音乐、社会、体育等科目。 二、西藏自治区小学教育信息化的调查现状分析 本项调查问卷内容包括四个部分:第一,学校教育信息化技术建设;第二,教师对教育信息化技术的认识程度;第三,教师的教育技术能力;第四,教育技术培训。 (一)学校教育信息化技术建设 在对于该问题的回答中,19%的被调查者认为学校的教育技术环境建设很好,51%认为一般,30%认为很差。在不同地区的比较中发现数据差别较大,那曲地区70%以上的被调查者认为很差,而拉萨认为很差的不到30%。在学校需要添置哪些设备的调查中,33%的调查对象要求添置常用教具、幻灯投影;42%要求添置电脑和网络;23%要求建立多媒体教室、语音实验室;21%要求配置远程教育接收设备;另外还有9%要求提供足够的电力资源。调查表明,受经济、地理、交通等多种因素制约,西藏地区的学校教育技术硬件设施建设离现代化差距较大,教育技术发展不平衡的现象较为严重,尤其是农牧区的学校电力资源十分紧张,个别学校仅能勉强维持照明。 (二)教师对教育技术的认识程度 调查问卷的该部分设计了7道题。第1题是关于教育信息化技术在您教学中的作用,选A(提高教学质量)的占24%;选B(促进创新思维的发展)的占19%;选C(培养信息技术应用技能,促进素质教育)的占32%;选D(缩短教学时间,减轻教师负担)的占10%。第2题在关于教育信息化技术在您教学中的作用回答中,67%的人选择作用很大,29%选择作用不太大。在不同年龄和教龄的数据比较中,差异很大。其中年龄分布在21—30岁、教龄在1—5年的调查对象认为作用很大的最多。在不同学科的比较中,思想政治、藏文、社会等学科教师中认为作用很大的不到20%,而英语、语文、数学等学科教师认为作用很大的接近50%。 从总体上看,西藏地区小学教师对教育信息化技术有了一定的认识和认同,且产生了一定的兴趣,这是很好的趋势,但同时也存在不少问题,比如: (1)对教育技术在教学中的作用认识只是停留在表面,没有更加深刻的认识,如在教学中的作用也多是仅仅因为减轻负担。 (2)不同学科间的差异很大,就藏文学科而言,藏文是自治区人民的母语,是最主要的科目之一,但就教育信息化技术在藏文教学中发挥作用没有得到广泛认同。 (3)由于资金等问题,影响了教育信息化技术活动的开展。 三、教师的教育技术能力 此方面的内容涉及4个题。 第1、2题是关于对教学设备的应用程度的叙述,对投影仪、计算机、网络等不了解的教师达50%以上。在不同类别的比较中,年龄超过30岁的教师掌握信息化技术的情况的比较差,不同学科相比较而言,语、数、外教师应用能力较强。第3、4题是关于制作教学课件的调查,55%的教师选不能自制课件,37%选择用PowerPoint自制课件,38%的教师不会用PowerPoint、Flash、Excel等软件。 从以上统计结果来看,教师在使用教学设备和教学软件、自制课件、使用网络教学等方面的能力较差,这说明需要加大教育信息化技术的培训力度。在使用网络的目的方面,用于为教学服务的非常少,说明需要改变小学教师现代信息技术观念,不能只停留在低层次的应用上。 (四)关于教育信息化技术培训 该部分包括4个问题。第1题中65%的教师认为自己的教育技术能力一般,23%认为不好。第2题93%的调查对象希望自己能够参加教育技术培训。第3题55%的教师回答学校没有安排过教育技术培训。第4题中只有34%的`被调查者参加过教育技术培训;在培训内容的调查中,44%的教师选择了教学理论,30%选择教学软件和教学媒体的使用;在培训效果的回答中,69%的教师回答是一般。 从以上分析结果看,教师的教育信息化技术能力的自我评价不高,但他们有强烈的学习愿望。教师得到培训的机会较少并且培训效果一般。在培训内容方面,教师希望加强理论与技能的学习。同时笔者了解到,目前的培训课堂采用的培训方式大都是大班授课,培训氛围比较差,培训学员学习积极性不高。因此,对技术培训的计划、内容、方式、效果、考核等要进一步探索,以满足西藏自治区小学教师的需求,为自治区教育信息化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西藏自治区小学教育信息化技术应用的发展对策 西藏的教育信息化技术发展将会直接影响到西藏教育现代化的推进。今后一段时期内西藏自治区基础教育信息化技术发展可以采取以下对策: (一)扩大资金筹集渠道,加大基础教育设施建设 近年来,国家大力支持西藏的教育事业,极大地改善了该地区教育落后的面貌。西藏自治区每年拨出大量经费支持教育信息化建设,已为各地的大部分小学建立了有线电视系统。但资金问题仍是教育现代化建设的难题。教育部门实施的“校校通工程”,农牧区学校建设希望网校以及各教学点远程教育的设立都需要巨大的经费开支。仅靠国家专项拨款是远远不够的,这就需要多方面筹备资金。学校应广开筹资渠道,调动多方支援,吸引东部发达地区的帮助,同时积极吸引社会各界力量参与,建立对口支援关系。 (二)更新教育理念、发挥主观能动性 西藏地区教育信息化技术的发展关键学校领导能够吸收学习到先进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并在实践中将先进教育理念本土化,从而进一步带动一线教师教育观念的转变和教学方法的改进。可以通过开展区内校际互动、东西部校际互动的方式,选派领导和教师互相考察学习,交流先进的办学思想、教学模式、现代化教育理念、管理制度。 (三)完善技术培训机制 西藏教育要发展,教师队伍建设是关键,而建设师资队伍,必须走科学高效的培训之路。在教育信息化技术能力培训方面,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统筹安排培训计划,扩大受培训教师的比例。 2、在培训内容方面,做到因人因地和因学科而异,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对于不同年龄、不同需求、不同地区、不同学科的教师量身定制培训方案。照顾年龄偏大的藏族教师,增强学员的信心。学科方面,可面向藏文教师开设培训班,培训计算机基础知识、藏文输入法、藏文软件资源的开发等内容。在不同需求方面,可提供弹性的培训课程,如开设各种不同内容的培训班供教师选择。 3、在培训方式方面,可以组织学员听报告、看视频资料,实现学以致用。 [参考文献] [1]刘秀菊.谈教育信息化在学前教育中的作用[J].中国教育学刊,2009. [2]薛若雯.在教育信息化进程中学习方式的思考[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7,(24). [3]王珠珠等.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建设与应用状况的调查研究报告(下)[J].中国电化教育,2005(11). 教育信息化是实现我国东部与西部教育平衡发展的桥梁,实现东部与西部的教育信息化均衡是我国教育的关键。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教育信息化优秀论文,供大家参考。 摘要:随着以计算机和网络为基础的信息技术飞速发展,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已经得到广泛的应用。将信息技术作为一种工具与科学课程的教与学融为一体,达到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 关键词:科学教育;信息技术;创新实践能力 一、利用信息技术的多样性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探究欲望 兴趣对智力起着促进作用,是开发智力的钥匙,它使个体的整个心理活动积极起来,处于“最佳状态”,从而促进智力的发展。如何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是指导学生主动学习的关键。多媒体信息提供了多种外部刺激,如声音、图片、动画、文字等,他们具有直观形象、内容丰富、动态呈现、信息量大的特点。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可以根据学生实际和学习内容以及教学需要,恰当好处地运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创设教学情景,让学生走进情境,更好地体验学习。优美直观的情境,不但能有利地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而且有利于学生知识的获取、存储和建构,更有利于引导学生积极地去思考、发现、研究解决问题;既感受到信息技术带来的优势,又感受到学习综合实践的乐趣。 二、营造氛围,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教学是师生共同参与的教与学双边活动,建立平等、友好、民主的师生关系,营造情感交融的良好气氛,使学生敢于创新。而科学课程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教学中极易扼杀学生的创新行为,民主、和谐的学习环境对教学很重要,更利于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1.教学中必须建立平等、和谐的人际关系。教师应尊重学生的爱好和人格,以平等、宽容的态度对待学生;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独立的见解,提出质疑,为学生提供创造的空间和机会;尊重学生的观点,不强求统一,确保学生创新的积极性。这样,学生才会通过参与课堂教学活动产生归属感,表现出创新的意识。 2.给学生提供展示自我的机会。任何人只有在不断地思考、设计、创作中,提出问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再探究再交流中,获得知识、获得自信、取得进步、培养能力,才能逐步的良性循环向更高更强的方面发展。所以我们在活动中要充分利用各种手段给学生一个大胆展示的机会,比如我们可以利用虚拟实验给学生展示自己设计实验展示探究结果的机会,让学生在展示中发现问题,这一举措不仅给学生提供了展示自我的机会,更肯定了他们辛勤创作的成果,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 3.鼓励学生大胆创新。创新是主体性的最高体现,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就要随时随地地激发学生的灵感,不拘泥一种表现成果。在八年级教材《网页制作》一课中,我们的做法就是让学生大胆实践,不要求使用固定的模式和内容镜来完成作品主题,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空间,制作出多种多样的网页图片。 4.充分体现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确保学生全员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只有让学生成为独立自主的学习者,才能达到学习知识的最佳效果。所以,教师应注重营造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氛围,通过分层教学的策略,让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合作学习、共同交流,使学生在个体思维的冲突中开拓自身的思路,激发创造性思维的活力。最终使每一个学生通过对不同层次问题的探究和学习,获得各自的成功,产生更强的创新热情和欲望。 5.给学生多留些想像的空间。如在开展“失重现象”的教学中,教师设计在存在重力而产生的现象中逆向思维的方法,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在有理论依据的基础上,假设若干情况,不限定学生的发散思维。这一教学方法的实践既巩固了他们重力的理解,又提高他们对知识的运用变通,久而久之养成了一种敢于创新的精神,受益终生。 三、激发思维兴趣,培育创新精神 兴趣是学生探索创造的源泉,只要学生对学习内容有了强烈的兴趣,那么他们的思想就会活跃起来,记忆和思维得到提高。因此,在教学中应激发起学生的好奇心,引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参与,为培养创新精神奠定基础。 1.开展竞赛。好胜是人的天性,孩子尤为突出。在教学总创造机会让学生感受成功的快乐,对创新能力的培养是很重要的。在教学中可针对不同的学生开展分层知识抢答、主题活动设计等活动,发挥学生不同的特长,让他们在活动中展示自我,找到科学知识与生活的共通之处,培养创新的乐趣。 2.目标驱动。合理的任务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围绕既定任务展开活动,激励学生为完成任务努力。我们在教学目标的设计必须以学生为主体,遵循实践性、自主性和创造性原则,在教和学方面富有探索性,使学生在学习知识技能过程中不断提高创新能力。如在讲幻灯片制作时,可以将带有时尚动画的文档向学生进行展示,自然而然地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使他们想动手尝试。 3.创设情境。创设真实的情境对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是非常必要的。教师可以通过与教学内容相关的生活情境将学生带入其中,引导他们在情境中产生兴趣和想法,激发创新思维。如在学习《人体的应激反应》时,教师设计学习蜈蚣爬行和模仿秀让学生体验,这样学生便会将自己融入情境中,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信息技术既是科学教育实践活动探究的重要内容和特殊领域,又是有效实施开展科学探究活动的重要手段。在科学教育活动实施的过程中,积极应用网络信息技术手段、媒体技术手段,拓展科学教育教学活动的时空范围,提高科学教育对学生能力培养,思维创新意识的强化作用,从而实现信息化教育对教育教学活动的助推作用。 摘要:当前我国的国际化进程正处于历史的关键时期,成人教育作为终身教育的一种重要教育形式,推进成人教育的信息化建设是教育现代化和信息化的必经途径,是保障当前成人教育能够适应时代发展的重中之重,是推进经济全面均衡发展的有效途径。文章指出,大力推动成人教育信息化能够有效、合理地分配教育资源,使成人教育受众能够获得全面、完备、均衡和完善的教育资源,为成人教育、继续教育和终身学习提供优质的教育网络信息资源,促进现代远程成人教育和教育信息化水平的提高。 关键词:成人教育;信息化;策略 1问题的提出 近年来,随着教育信息化推进力度不断加大,全国各高校的信息化建设取得了长足的发展。成人教育作为我国教育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信息化建设却一直未能得到重视,关于成人教育的信息化方式和途径一直存在较为模糊的认知,在制定成人教育信息化的相关方案时,也未能与国家的整体规划或地方的统筹规划相调配,在政策层面上没有凸显成人教育与职业教育和普通高等教育的不同,在服务和政策支持上缺乏一定的力度。 高校对成人教育重视不够 各级地方高校在响应信息化的同时积极成立了教育信息化指导机构,职业院校也将信息化进程搬上日程,然而很大一部分高校却缺失成人教育的信息化建设。成人教育的信息化建设异常不顺,相对于其他同类高校的信息化建设,成人教育信息化存在师资力量缺乏、教育经费不足、中高端人才短缺和规划方案缺失等问题。一方面,是由于政府的支持力度不够;另一方面,也与当前的软硬件环境相关,在注重网络资源、计算机设备等硬件设备的前提下,又会忽视信息化教程、多媒体信息化软资源的配套跟进,未能形成有效的保障体制和机制,难以满足大力发展成人教育的要求。由于政府经费投入不足、各级教育部门对成人教育重视不够等原因,成人教育的信息建设还不能很好地满足信息社会和网络环境下成人教育教学的实际需要。成人高校信息化设施建设不平衡,信息资源匮乏,使用率低下,导致成人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效能不高,工作进度相对缓慢。 教师队伍信息化水平有限 教师队伍是推动成人教育教学信息化的原动力,教师队伍信息化水平不高,严重制约成人课程教学信息化的发展。首先是教师对于教育信息化的开放性、共享性、交互性和协调性等方面认识还不够。很多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过分依赖传统的教育教学手段,对先进的教学理论认识不足,不敢大胆尝试。这种缺乏全面科学的认识导致了思想和行动上的偏差。认识的不足、信息化概念的不清晰造成了成人教育信息化资源的利用仍然处于初级层次,有些信息化设施设备成为摆设,给信息技术的推动带来了一定的阻力。其次是教师整体的信息化技术水平和应用能力偏低。多数教师应用的主要软件是Word,Excel和IE的操作,像数据库、网页制作、图象处理、课件制作等更深层次的软件使用能力更欠一筹。这就直接导致多媒体课件制作、教学平台的操作等方面的欠缺。造成成人教育教学教师队伍信息化水平不高的原因一个是大多数教师均来自非计算机专业而对信息化设备驾驭不够好。另一个就是成人高校对教师在信息化培训方面不系统。只有解决教师自身驾驭信息化设备的能力,才能推动成人教育课程教学的信息化,从而推动整个成人教育信息化建设。 成人院校信息化应用水平不高 教学、科研和实验等多个环境的契合度不高,整体而言,当前很多院校的教育信息化仍然停留在将课本中内容照搬到多媒体平台上,传统的课本宣读方式仍是成人教育信息化的主流方式,将大量的优质资源排斥在外,优质的信息化课程资源未能与学生的实际操作平台和实验平台相结合。 2研究策略 大力推进信息化建设进程,将信息化技术与当前实际的成人教育课程相结合,以课程教育来驱动信息化建设的进程,将信息化的建设落实到具体的教学中,在教学中使成人学生的学习方式从传统的教材学习方式转换为信息化的学习方式,提升成人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学习热情,全面提升成人教育的学生质量和教学质量。为此,应着重以下几点信息化建设的策略研究。 加大力度建设成人教育教学资源库及其平台,实现成人教育教学平台信息资源共享 成人院校的教育教学网站建设是信息化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在构建教育资源教学库时,要时刻保持以《教育资源建设技术规范》为蓝本,以实际教学、媒体化方法、实验仿真教学和在线学习为重心,推进课程资源的优质优化,在优化教育资源库统筹建设的同时,推动信息资源的平滑转化,从当前结构化的离散型数据资源向结构化的主题丰富性资源进行平滑过渡,在知识形态上从单一不变的技术性资源向动态智慧型资源迁移,整体的管理方式由集中性资源收缩方式转而向开发性资源共享方式进行平稳过渡,力求课程资源的多样性、丰富性、生动性、灵活性和共享性。构建多门类多元素的课程学习资源,保证成人学生能够获得丰富、有效的学习资源,达到全面发展的目的。 努力建设一支具备信息化应用能力的成人教育师资队伍,提升成人教育教师的信息化素养 教育信息化首先是人的信息化,因此,当务之急是做好师资的信息化培养和培训。从根本上讲,教师队伍的素质深刻影响成人教育质量的高低乃至整个成人教育事业的成败。无论教学方法如何改革,无论教育政策如何要求加快成人教育信息化的步伐,成人教育教师运用信息技术服务于课程教学的能力都是成人教育信息化的最直接、最原始的动力。拥有丰富教学经验和教学水平的师资力量是一所成人院校成功和进步的标志,在保障当前教学正常进行的前提下,努力培养和发展一支具备现代化教学方法和教学经验的师资力量,加快推动成人教学信息化的进程是当前成人院校建设和发展的重点。成人教育应当更加贴近实际,深入调查和分析,在教学中探索更为有效的教学方式,按照专业教师的学科不同、年龄不同,分层次、有步骤地开展信息化技术培训工作。培训的要义首先要对教师的认知理念进行培训,使得教师认可当前的成人教育信息化方式是一种更加合理和有效的方式,是更加适合成人学生的方式,能够推动成人教育的整体事业全新的发展,打消他们对计算机的偏见。成人教育师资队伍的信息化教育理念、认知、能力能否跟上设施设备更新的步伐,适应操作软件升级的节奏,是开展成人教育信息化的第一步。在成人教育教师有了信息化服务教学的意识以后,逐步进行专职教师信息化能力的培训,这时就要以计算机的普及教育和计算机辅助教学作为重点,着力于培养成人教育教师应用计算机等信息化设备的能力,并逐步更新培训内容,组织部分基础好、专业对口的教师开展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培训与学习,强调学以致用,加强学习过程的监督和学习成果的展现,加强技术交流与研讨。最后,在掌握基本技能的基础上,要面向全体教师开展信息安全意识和信息道德行为规范、网络安全和病毒防护、学校管理系统应用等培训,不断提高成人教育教师的信息化素养,提高成人教育的质量和效益。 加强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逐步完善成人教育信息化办公平台 信息化建设最依赖硬件资源和软件资源的支持。硬件资源是指信息化中需要的一些必须的硬件设备,软件资源是指信息化建设需要的师资力量。因此,在进行信息化建设时,必须兼顾硬件资源和软件资源,以可靠的硬件资源作为支持,同时吸纳更新鲜的互联网资源和信息化资源作为成人学生的实践资源,构建以多媒体设备、教学实践设备和互联网在线学习为主流的信息化硬件平台。在推动信息化软实力的同时,一方面要加强原有师资力量的稳定提升,一方面要吸收外来新鲜的资源作为提升,为当前的环境带来一些不一样的血液,在进步中前进,在前进中进步。成人教育的信息化不仅包括硬件设施的信息化,还包括所有的用户界面。在加强硬件管理和资源库建设的同时应着力建设用户平台。最终应以成人院校的网络平台主页为轴心逐步建成对外宣传界面、对内教学资源库、在线教学系统、在线测试系统、行政办公系统等子系统群。逐步开展各教研组、各学科的课程教学网站建设,大力提倡成人教育教师建设个人课程教学网站,链接到网络学习的平台,随时可以浏览课程相关学习内容和信息。部分成人院校已经在使用教务管理系统对学生成绩等信息进行科学管理,而学生学籍管理几乎是各个学校的缺口,成人学生都要登录到学信网查询学籍、学历,而成人院校也没有对学信网的使用规则和流程给出相应的指导性和说明性文件,校园网和学信网没有达到有效链接,严重阻碍了学生对学籍、学历查询的需求。因此,成人院校还要逐步实现和完善成人院校的教务教学管理、学生成绩管理、招生信息管理、学籍学历管理、政教管理、教研管理、后勤总务管理等综合性信息化应用,达到成人教育工作业务的综合性、共享性信息化管理,各部门实时共享信息数据,消除“信息孤岛”,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无纸化办公,极大地提高成人院校日常管理与教学工作的效率。 3问题与展望 存在的问题 首先是成人院校往往独立于总校的自动化办公系统而自成体系地单独管理。具体体现在,大多数高等院校已经投入使用办公自动化系统,但总校下属的成人教育部门往往没有参与其中,而是有自己的管理方法,这可能是成人教育的教学模式与其他教育形式不同导致的。其次是在教学平台上,师生互动模块使用率较低,无论是老师还是学生更喜欢使用微信、QQ等即时通讯工具进行交流,分析其原因应该是平台上的互动模块不具备即时性,学生提出的问题老师不能及时看到并回复,不如微信等通讯工具直接、便捷。第三是成人教育专业教师的信息化应用能力有差距。这个问题是无法避免的,总体情况是青年教师比中老年教师有优势,接受新事物快,信息化掌控能力强。计算机专业教师比其他专业教师更容易掌握专业的应用软件和工具,对多媒体课件的开发和设计更得心应手。虽然在成人教育信息化建设的进程中会出现一些问题,但这些问题可以随着信息化进程的发展,把影响减到最小,不仅不会影响成人教育信息化发展的大局,更有利于激发新课题的研究和探索,使成人教育的信息化建设向更高要求迈进。 未来展望 成人教育信息化可以说是一场革命,它改变了学习者的认知方式,改变了教育者的思维定势,改变了师生间的关系和教学形态。这场革命将成人教育引领到了一个新的境界、新的高度,积极参与其中是教师的历史使命,更是一种教育行为的自觉,以深化信息技术与成人教育课程的整合,加强信息化建设环境下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的研究和应用指导,建立信息化学习支持服务体系,推动教师运用现代信息手段的终身学习。成人教育工作者应全力以赴,以提升办学质量为己任,倾力打造一个装备信息化、管理信息化、思想现 [参考文献] [1]罗佰绥.建设网络教学资源服务于现代教学[J].农业网络信息,2009(3):69-71. [2]王诚,李璐,唐治中.教育信息化教学应用探索[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4(23):24-25. [3]陈光海,韩晋川,黄华.教学资源库管理平台开发与应用实践[J].软件工程师,2015(1):21-22. 初中数学教学中信息技术运用探究论文 在日复一日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论文了吧,论文是对某些学术问题进行研究的手段。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论文很难写吧,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初中数学教学中信息技术运用探究论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摘要 :当下,信息技术发展与应用的速度可谓是日新月异,并在教育领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使课堂教学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极大地促进了教育带来的发展。在这样的背景下,分析了信息技术在中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优势,并提出了运用信息技术的具体策略。 关键词: 中学数学;信息技术;实践探索;环境创设;教学设计; 信息技术在各个领域中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尤其在教育领域中,它的应用使课堂教学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极大地促进了教育事业的长足发展与进步。在教学中如果能够合理地应用信息技术,充分发挥其优势,能够有效实现教学效果的提升。 一、信息技术在中学数学课堂中应用优势 1、信息技术可以显着提高教学效率。 在中学数学教学中,利用信息技术可以向学生们展示美图、适合教学内容的视频、渲染课堂气氛的音频等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学生的注意力和学习数学的兴趣也会由此得到有效激发。教师更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援引课外素材,以此丰富数学课堂的教学与学习的内容。此外,还可以显着地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课堂学习的效率。在此过程中,学生主动学习数学的能力也会得到相应的提升。 2、信息技术可以有效扭转传统数学的教学方式。 信息技术的出现,使数学知识的学习不再局限于课堂之上,使学生在家中也可以自主学习。尤其是遇到一些难以克服的数学问题,学生可以通过网络有针对性地选择一些优秀的微课程,实现重点突破。这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会得到大幅提高,他们的数学思维也可以实现质的提高与飞跃。 3、信息技术改变了教学内容扁平化的现象。 在以往的数学教学中,教学内容多是以扁平化的形式呈现的,而信息技术的出现彻底改变了这种状况。它使数学知识实现了立体化、系统化,并能以思维导图的形式出现,更方便学生的学习与理解。即便是立体几何,也能够直观地自由呈现,从而摆脱了实物教具的束缚。 二、应用信息技术,直观演示初中数学的知识内容 以往的中学数学教学中,教师主要是依靠教材的知识内容进行教学,但是很多数学知识内容的符号性与抽象性较强,学生是无法直观、明确地了解到的。在数学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就可以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让教学变得更加形象和生动。在求新求变的时代背景下,学生的思维比较活跃,他们不喜欢传统教学模式的刻板与僵硬化。教师运用信息技术教学,能使学生的眼界与思维发生较大的变化,他们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也会得到很大的提升。教师在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能把教材中不能展示出的教学内容直观地给学生展示出来,并十分方便灵活地调用网络上的数学学习资源,以此调动他们学习数学的主动性,让他们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例如,在三视图知识的教学中,以往的教学模式下,一般是通过发挥学生的想象力来实现知识的学习,但是每个学生的想象力发展程度不一,这就导致部分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就遇到了较大的学习困难。而如果教师能够灵活应用信息技术,就可以直接将三视图的样子直观立体地展示给学生,从而有效降低学生学习和理解的难度,提升他们的学习效率和效果。此外,在学习公式来源等内容时也可以采取信息技术的方法,直接给学生播放其形成与演变的过程,让学生系统地学习和掌握知识,并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 三、应用信息技术,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人们已经习惯于按照事物发展的正面进行问题的思考,初中生接触的东西有限,但是也会存在定性思维。数学学科具有较强的逻辑性,知识并不是固定不变的,如果学生使用定性思维学习数学和做题,一定会影响他们的学习效果以及做题的正确率。这就需要教师积极地帮助学生摆脱这种思维方式的约束,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对学生的数学思维进行科学化的发散,对他们的创新能力进行有意识地训练与培养。对于一些理解难度较大或者是过于抽象的数学知识,教师可以脱离教材进行教学,通过应用多媒体等信息技术手段进行知识的展示,让学生通过仔细的观察,看看能不能找到课本内容的`痕迹。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需要让学生自由地思考,并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学生的见解不论对错,教师都应该积极地予以支持,之后再告知学生实际内容是什么。因为数学的结论是可以存在不确定性的,这样就给学生留下了一定的思维空间。在教学结束前,教师也可以利用信息技术让学生回顾梳理一下当堂学习的数学知识内容,形成数学知识的体系化,在使他们的知识学习及时得到巩固的同时,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也会得到锻炼与提升。 四、做好信息化教学设计 要在中学数学教学中有效地应用信息技术,充分发挥出其作用,教师需要注重信息化的教学设计,使其更加科学化、合理化。因此,教师在设计的过程中,要以先进的教学理念为指导,并结合时代的特点,以多媒体以及网络作为基础媒介,科学地设计适合教学的“问题”情境,提升学生的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围绕这些进行教学规划,做好相关的教学准备。在设计信息化教学时,数学教师不仅要考虑教学的目标,还需要注重考虑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以及能力等方面的特征,采取恰当的教学策略,进而有目的性地对学生进行教学,让多媒体技术变成学生一个重要的认知工具。 1、教师需要结合教学的目标以及学生的特征,科学合理地选择多媒体技术和教学的整合。 比如,在学习“立体几何”时,教学目标就是要对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进行有效的培养,而学生在刚开始学习立体几何时,在这方面都较为不足,让他们的学习效果受限,这时就可以通过旋转的计算机图形把抽象的图形变成直观的图形,这样可以让学生更好地进行认识,但是过一段时间之后,就需要让学生自己尝试作图,这样就能更好地使他们形成空间想象的能力。 2、多媒体技术和教学的整合设计,需要对学生知识的主动构建形成积极影响。 例如,在学习“三角函数图像的变化”时,教师就可以给学生展示三角函数图像;还可以让学生自己到电脑上进行操作,自己输入和观察图像的变化,自己进行摸索。学生在观察计算机图形的变化后,再和同学进行交流和讨论,教师则提供相应的点拨与指导等,这样学生就会逐渐形成符合他们认知特点的知识体系。 3、信息化教学设计需要能够创造性地解决数学教学问题。 为显着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数学教师需要选择和课程内容紧密相关、靠近生活的数学应用素材,利用多媒体技术创设可以体现数学概念、思想方法和结论发展过程的学习情景,启发他们能够进一步地深入学习数学知识;教师要学会利用利用信息技术展示数学问题的具体解决过程,让学生能够感受数学的本质,理清自身的数学思维,并加强对数学知识内容的了解。 五、应用信息技术创设实验环境,推动学生自主学习 教师在中学数学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需要改变自身角色,发挥出引导者和组织者的角色,利用多媒体技术最大限度地利用好教学时间,使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实现数学知识学习的最优化与最大化,并给学生提供更多的时间进行思考。教师还要利用信息技术积极创设数学实验环境,引导学生们亲身经历数学知识构建的过程,有针对性地培养与提高对他们的创新思维能力,提升他们的数学素养。 综上所述,可以看到信息技术在中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具有积极显着的作用,为了有效发挥信息技术在数学教学中的作用,就需要教师能够采取有效的策略,科学合理地应用信息技术,充分发挥出其在教学中的应用优势,促进数学教学质量的大幅度提升。 六、参考文献 [1]陈玉凤.基于信息技术的初中数学探究式教学当探[J].理科考试研究,2015,(16). [2]田进虎.信息技术与初中数学整合的实践与探索[J].科技视界,2015,(08). 初中信息技术教学对培养中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开设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不仅是深化现代化教学改革的需要,更是对学生进行全面素质教育的必由之路。传统的教学模式以教师授课为主导,在课堂上用课本开展教学,在便捷性与时效性上远不及信息技术教学。以下是我为大家精心准备的:浅谈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改进措施相关论文。内容仅供参考,欢迎阅读! 浅谈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改进措施全文如下: 摘 要: 现代社会可以说是一个信息化的社会,信息技术在社会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渗透到了人们生活、工作、学习的方方面面。因此对于信息技术的学习也是现代人必备的技能之一,但是就初中信息技术的教学现状来说,由于对于信息技术的了解不够深入、目标也不明确,导致在进行信息技术的教学时还存在着诸多问题。本文由当前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出发,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一系列的改进措施,从一定程度上改进初中信息技术教学,对于发展、提升初中信息技术教学有着一定的促进作用。 近年来我国的信息技术得到了迅猛的发展,并且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因而使得进行信息技术教学的理念得到渗透和实施。未来的社会更是一个离不开信息技术的社会,因此信息技术已经成为中学生一门必学的实用课程。虽然信息技术在中学中是一门以前未涉及过的崭新课程,但是它的应用将逐步渗透到中学生的学习、生活之中,同时对于中学生的学习方式、思维方式、生活方式等都会产生深刻的影响。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对于初中的信息技术教学的重要性,它不仅担当着培养德智体美劳综合发展的新时代人才的重任,同时对信息技术的掌握也将对学生的全面发展有着直接的影响。 一、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教师在认识上存在的问题。许多教师由于课程考试制度设置的影响,产生了对信息技术教学课程的认识不足的问题。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中考以及高考的重点科目是广大教师的教学重点,目前的教学仍然是应试教育,以考试分数为主。而信息技术是近年来的一门新兴课程,对于中考来说虽然也包含该门课程,但是涉及的分值很少,乃至到高中该门课程也仅仅只是参加会考,因此教师普遍存在对信息技术课程的重视程度不足的观念,甚至有的教师利用信息技术课程的时间安排其他课程的学习。对于信息技术这门课程的学习,教师缺乏对学生的管理,也没有按照培养计划进行教学,许多教师都尚未在思想上认识到信息技术教学的重要性。 2.学生在认识上存在的问题。上面我们介绍到信息技术在中考中所占比例甚小以至于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一旦教师教学态度随意,学生也就没有了正确的引导。许多初中生认为信息技术教学课程就是用来上网聊天、打游戏的课程,他们在思想上存在着很大误区,认为信息技术仅仅是娱乐,而没有其他的实用价值。这样的现状使得信息技术的真正作用根本就得不到发挥,也与原本的信息技术的教学目的有着很大的差距,使初中信息技术教学的开展与教学大纲相去甚远。 3.教学模式较为单一。当前对于信息技术这门新兴学科来说,其课程体系还不健全,相应的教学方法不够成熟,教学的模式也比较单一、刻板,相应的课堂教学效果也很差。在许多信息技术教学课堂上,教师们仍然采用以自己讲授为主的教学模式,学生仅仅是被动的听以及进行观看教师在终端机上的相关操作演示。这样的教学模式大大的降低了学习的趣味性以及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根本没有以学生为主体进行教学。 4.教师信息技术知识与水平不高。对于信息技术而言,它是不断的发展、更新的,它的知识体系相当的庞大,包含了许多的新思想以及新方法。因此对于信息技术教师们来说就必须顺应信息技术的发展,不断的更新、充实自己的知识。可实际情况却是目前大多数信息技术教师的知识水平都很一般,在面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时所传授的知识也单一的,根本不能做到因材施教。 5.设备投入少,师资力量不足。近年来,信息技术教学已经渐渐的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因此上级领导部门也开始重视信息技术教学,在设备以及技术上都加大了投入的力度。但就当前的实际情况而言,仍然有好多学校在信息技术设备上比较缺乏,尤其是一些偏远地区和一些经济发展较为落后的地区,它们在信息技术课程的硬件设备还存在着严重的不足、配备不齐全以及设施落后等问题。除此之外,对于信息技术教师许多学校还没有专门的教师队伍,通常采用其他的学科教师兼任的方法,这样专业性不强、专业素质和技能都较低的教师队伍大大的影响了信息技术教学的质量。 二、针对当前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存在问题的改进措施 1.教师观念的及时更新。针对教师对于信息技术教学的认识不足,学校应当及时地对教师观念进行更新培训,让教师从思想上真正地认识到信息技术课程的重要性,对该课程有足够的重视度。在进行信息技术教学时能够灵活运用各种信息活动,依据课程的目标来进行相应的教学,在教学中要将教学与实践充分结合,同时还需要信息技术教学考核制度的完善,重视理论与实践操作的考核。 2.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与学习目的的明确。众所周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所谓兴趣是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学习需要而表现出来的一种认知的倾向,因此对于学生的学习兴趣的引导以及学习目的的明确是极其关键也是十分必要的。初中阶段的学生具有好奇心较强、好动等特点,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可以运用他们的这些特点充分调动起学习的兴趣,可以在课堂教学中做一些小小的变动,诸如更换桌面图案等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改变以往枯燥的学习氛围。教学中让学生充分的认识到信息技术的重要性,让他们明白,信息技术可以成为我们学习生活中的好帮手,是一门实用性较强的学科。 3. 教学模式的改进与教学方法的创新。对于初中信息技术的教学应当顺应新课改的要求,进行教学模式的不断优化。在教学过程中要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运用小组学习、互动学习以及网络学习等等方法来进行教学,做到教学模式与方法的创新。 4.专业师资水平的提高与硬件设施的完善与配套。对于信息技术教学而言,首先应当提高教师队伍的专业技能,进行定期的培训与考核,使专业师资水平有保障;其次应当加大对信息技术课程的硬件设备的投入;最后还要有相应的配套设施与人员,即在计算机出现故障的时候有专门的人员进行维保,学校的计算机网络也应有专门的人员进行管理等等。只有从师资水平和硬件设备两个方面进行管理和提高,才能更好的进行信息技术教学,获得好的教学效果。 三、结语 初中信息技术论文范文 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社会中,说到论文,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通过论文写作可以培养我们独立思考和创新的能力。相信写论文是一个让许多人都头痛的问题,以下是我收集整理的初中信息技术论文范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题目: 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之我见 【摘要】正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特别是以计算机的发明和应用为主要标志的第三次人类科技革命浪潮的推动,人们的生活步入了信息时代。信息时代的到来,给现代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那就是要想真正适应社会的发展和需要,必须要掌握信息技术。 【关键词】信息技术教学;信息技术的课程;课堂教学过程;计算机 信息技术教学总目标是通过各种形式的教育,使学生将信息的获取、分析、加工、利用等能力,内化为自身的思维习惯和行为方式,从而形成影响人的一生的品质。通过几年的教学实践,本人获得几点心得体会,与大家交流。 一、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最常用的教学方法有以下几种 (一)直观感知法。虽然在一些小学已开设信息技术课程,但对学生来说,还是一门新兴的、新颖的课程,因而对计算机更是充满着一种神秘感,很想知道计算机是怎么工作的,主机箱内到底有些什么东西,它们各有什么用途?对此,我常通过现场实物展示来让学生看一看、摸一摸、做一做,认识一下什么是硬盘、主板、内存、显卡等,然后再简单地解释其作用。通过直觉的感官认识,学生就会对心中的疑团有所解开,并在脑海里建立起一个对计算机基本结构的模型,这样学生就能对教材中基础知识部分很轻松地掌握了。 (二)对比、类比讲解法。比如在讲Windows基础知识时,经常用到对比教学方法。如讲授资源管理器,可通过观察“我的电脑”窗口来进行对比,比较两者窗口界面的不同,来加强学习的效果。再比如讲“复制”、“移动”文件或文件夹时,运用对比教学法,教学效果不错。 另外,在信息技术知识方面有许多“相似”的知识点,在备课过程中,我注意对教学内容进行分类,善于归纳知识要点。具体说来要注意做到将“相似”的知识点合起来讲,操作方法“相同”的挑一个来讲。例如,在讲解Word中“图文混排”一节时,我将图片、艺术字和文本框的插入方法和格式的设置合在一起来讲,只给同学们讲解并演示了图片的插入和格式的设置方法,而艺术字和文本框的插入与格式设置留给同学们通过自己动手操作和小组内的合作学习自己去完成学习目标。虽然一节课我只讲了7分钟左右的时间,由于同学们有了充足的操作和交流时间,却起到了很好的学习效果。 (三)自由作业法。如在讲Word中“综合应用”这一节时,根据学生对前三节的内容已掌握,所以我在这节课上运用自由作业法,在课上不是纯粹的要求学生按照书本上的详细操作步骤进行,而是让学生在根据自己掌握基本技巧与理论知识前提下,自由发挥。(信息技术教学论文)然后教师选取具有代表性、典型性的学生在多媒体教学平台上演示给大家看,让全班学生一起进行讲评,比一比谁做得更简捷、更方便,从而使学生能触类旁通,共同学习与提高。 (四)讲授与练习相结合。利用现代教学手段,驾驭课堂教学。俗话说“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相信“多媒体网络教室”系列软件大家都不陌生,它为我们的教学提供了很大的方便。教学过程中,教师一边演示,一边讲解。教师一边教,学生一边学,然后再加上教师有目的、有意义的指导和分组讨论学习,从而达到教学目的,这也是信息技术教学中常用的一种教学方法。 (五)互动式合作学习。针对初中学生的个性和本学科的特点,经过几年来的实践,我在教学中也采用“互动式合作学习”的教学方法,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它是一种以个人为主体,以小组为单位,以互动、合作为精髓的学习方式,其优势在于:1.能够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实践过程之中。2.能在充分挖掘学生的个人表现欲望的.同时,培养集体荣誉感。3.小组成员间能相互取长补短,培养合作学习的能力,在增进友谊的同时,也培养了同学们的竞争意识。4.形成了有效的师生之间、生生之间、课上与课下之间的立体互动,有效地落实了课堂教学的三维目标。例如在讲“收发电子邮件”这一课时,我在课下了解到班里有三分之一的学生已有电子邮箱,并经常收、发邮件。在备课时,我把本课的知识点做成专题网站,在课上采用“互动式合作学习”,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二、信息技术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一)在教学中教师做到少讲、精讲;学生做到多练,把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合作学习来达成学习目标。 (二)教师角色的转变。教师要参与到学生的活动中,要由过去的学习控制者、权威者转变为学习活动的参与者、合作者、引导者、咨询者。这点也是新课改对教师的要求。 (三)学生角色的转变。教师要正确引导学生由以往的知识接受者向知识传授者的转变。让学生把在操作过程中得到的启发、体会,或是把“无意间”学到的新知识、新方法谈出来,给大家演示与大家交流。 (四)重交流评赏,轻定位评判。课堂上学生完成的作品或任务,在他们心中往往是“自我感觉良好”的,教师在进行作业的评价过程中,应注意多引导同学们去欣赏、分析作品,让学生谈出自己的创意、体会或演示自己的制作方法,让其他同学得以借鉴,相互取长补短,实现共同进步。 课堂教学不仅是一门科学,而且是一门艺术,科学而又精妙的方法,是教学成功与否的关键。信息技术课程的建设之路还有一段路要走,作为教师, 我们都将和新课程一道成长。在这漫长的征途当中,我们都会继续做出自己的努力,为学生成长和课程建设贡献自己的教育智慧!中小学教育信息化论文
全国初中信息技术教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