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十年HACCP在食品中得到应用,并且得到了很快的发展,但还存在很多问题。HACCP中提出的一些要求比如:人流物流不能产生交叉污染,为了防止产生交叉污染就要对人流物流规定路线,就象交通路线分了人行道、慢车道和快车道,这样一来老的肉制品企业车间布局面临着改造。在应用HACCP时还产生很多问题,这是历史遗留下来的,也是老的肉制品企业HACCP应用趋于完善的一个过程。食界论坛--我们的食界论坛,互相交流的天地! 食界论坛--我们的食界论坛,互相交流的天地 实 例 食界论坛--我们的食界论坛,互相交流的天地! 烤鸡肉串的工艺如下:原料肉的验收入库、解冻、选别、搅拌、熟成、切块称量、串制、蒸汽加热、烤制、真空包装、二次杀菌、冷却、速冻、金属检查…… 食界论坛--我们的食界论坛,互相交流的天地 现在对工艺中的几个关键步骤进行重点分析。 1、原料肉验收入库进行危害分析:生物危害主要是病原菌,判断依据是鸡的生长环境使鸡可能带有疫病,加工环节可能有病原菌残存。化学危害主要是农残、兽残、重金属,判断依据是鸡在生长过程中食用含有农残、兽残、重金属的饲料。物理危害主要是金属碎片,判断依据是鸡的加工环节中可能混入。 2、二次杀菌进行危害分析:生物危害主要是病原菌残存,判断依据是加热时间温度控制不当造成病原菌残存。 3、金属检查进行危害分析:物理危害主要是金属碎片 ,判断依据是金属探测机调整不好,可能导致混入金属不能剔除。食界论坛--我们的食界论坛,互相交流的天地! 针对这些危害应该采取什么样的预防措施呢?对于原料肉应该使用安全非疫区的且有合格供应商合格证明的原料肉,在对原料肉进行验收时,要求厂家提供合格证明、工厂化验单和运输工具消毒证明。这只能在原料肉验收时控制,合格的才能入库,否则拒收。所以原料肉验收入库是第一个关键控制点。食界论坛--我们的食界论坛,互相交流的天地!$ E/ c, [$ n4 \5 X 二次杀菌是最后一道杀菌工序,之后的工序不再有杀菌过程,所以二次杀菌是控制病原菌的关键步骤,是第二个关键控制点,通过控制二次杀菌的时间和温度使产品中心温度达到关键控制点,这可以通过自动温度记录曲线来确认,曲线上表明好的,操作人员可通过抽测的方式加以确认,使病原菌得到有效控制。对于金属碎片产生的物理危害可以通过金属探测得到有效控制,这是该产品对金属产生的物理危害唯一的控制点,所以金属检查是第三个关键控制点,通过定时调试校正金属探测机使金属得到有效控制。怎样知道以上的预防措施是有效的呢,我们要有一个验证过程:每半年对原料肉产地进行一次兽残、农残、重金属普查;要求原料厂家每年提供一次重金属检验报告;每天审核记录;定期校准温度计、计时器;金属探测机每天开机时和开机后定时用标准试块校准。 蒸汽加热在这里不作为关键控制点,但也是一个很重要的工序,因为这道工序是生区和熟区的界面。日本农林水产省要求生区、熟区要严格区分开,所以很看重这道工序,并在法规中明确规定用100℃或以上的蒸汽蒸,使肉制品的中心温度保持在70℃或以上不少于1分钟。蒸汽虽然是个杀菌的过程,但产品蒸汽后到二次杀菌之前累积暴露时间也不能拖得太长,具有关资料表明暴露温度11~21 ℃时,大肠杆菌、沙门氏菌属的生长产生危害的最大累积暴露时间为6小时,金黄色葡萄球菌的生长和毒素的产生造成危害的最大累积暴露时间为12小时;如果暴露温度是21℃以上时,最大累积暴露时间为3h,为了使产品处于安全状态,企业可以根据自身状况和外界条件制定车间环境温度。 在运用SSOP时应注意什么食品这个行业将质量视为生命,而为质量服务的重要一点就是卫生。在 HACCP中有一部分是讲解标准卫生操作的,称为SSOP。SSOP提出了8个重要的卫生条件,对于这8个卫生条件应注意哪些问题呢?食界论坛--我们的食界论坛,互相交流的天地!. 1、可以这样说,水是产品的组成部分,所以水的质量会影响到产品的质量。食界论坛--我们的食界论坛,互相交流的天地! 加工用水每年由防疫站检验一次,公司自身也要对水进行周期性化验,每个水管末梢一年内要检查一次。水管道要无交叉连接,无虹吸现象。废水和加工水之间无回流(特别要注意清洗间与加工用水之间无回流)。污水的排放管道要生熟分开,依据从熟区流向生区的原则。 2、在生产过程中要对食品接触面定期清洁和消毒,防止微生物生长繁殖。卫生的频率可以通过微生物检查来定,只要微生物不超过标准就可以了。在清洗食品接触面时,清洗消毒步骤一般为:清除接触面上的固状物 → 预冲洗 → 使用清洁剂 → 再冲洗 → 消毒 → 最后冲洗。 清除接触面上的固状物,是为了尽可能地面不被污 染,下水道畅通,方便垃圾收集。预冲洗是为了去除接触面上不易被清除的小的固状物,也使接触面有一个被浸润的过程,这样在清洗的过程中清洁剂的清洗效果会更好。 要注意的是,所有的清洗方法都需要充分的接触时间使清洁剂与污物反应。清洁剂一般使用洗洁精,洗洁精与温水按比例配制呈弱碱性,通常需要10~15分钟来充分与污物反应,如果时间过短,反应不彻底,达不到应有的清洗效果;时间过长会使洗洁精溶液变干,重新沉积在食品接触上或腐蚀食品接触面,缩短食品接触面的使用寿命。为什么要用温水配制洗洁精溶液呢?清洁剂进行冲洗后才能进入下一步消毒,因为如果不进行冲洗,清洁剂洗下的污物会降低消毒剂的消毒效果。用来消毒的消毒液在使用前是按比例配好的,一般消毒剂使用次氯酸钠,浓度一般为100 ~ 150ppm,次氯酸钠属易挥发物质,所以配制好的次氯酸钠浓度也不是一呈不变的,最好现用现配。 就拿工艺流程中的烧烤来说,由于消毒液接触的温度很高,在配制次氯酸钠溶液时,可以将浓度放高至150~200ppm。消毒之后的食品接触面含有次氯酸钠,属于化学物质,停留一段时间之后再进行冲洗,避免化学消毒液的 残留,也可以采用物理方法来消毒,如果生产过程中要进行消毒,可采用82℃或以上温度的热水或用酒精消毒。消毒的时间可以由微生物检查的结果来确定,生产结束后可以用臭氧 ,电子灭菌灯,紫外灯等来对整个空间杀菌消毒。 3、食品操作者要有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工作服要保持清洁完好。工作服在清洗时,生熟区员工的工作服要分开清洗,洗后的工作服要进行紫外线杀菌。不留长指甲,上厕所要换上专用鞋,上完厕所要洗手等。进入车间前要彻底清洁和消毒手部,主要步骤是用洗手液洗手及手腕,用软毛刷刷洗指甲,用清水冲洗,走进风淋室进行风淋,经过工作靴消毒池进入车间,手部及腕部在100 ~ 150ppm的含氯消毒液中浸泡,浸泡时间可以通过微生物检查来定,流水冲去消毒液,用干手器烘干,酒精喷洒在手上并双手揉搓,手不要再接触不干净的物品,避免清洗消毒过的手再次被污染,为此洗手设施的开关也要采用脚踏式或感应式的。这就完成了进车间手部的清洗消毒工作。食界论坛--我们的食界论坛,互相交流的天地 4、车间里要保持一定的温度,冷风机在送风时,入口处要安装过滤网,防止风中夹带灰尘和其他的污染物进入车间污染食品。生产过程中肉免不了接触到设备,所以车间里设备使用的是食用级的润滑油。食界论坛--我们的食界论坛,互相交流的天地! 5、有毒化合物在肉制品加工中是一个很敏感的东西,所以它的管理是很重要的。为了清楚直观地了解都使用了哪些有毒化合物,可以将有毒化合物统一在一张表中,标明使用场合。并且要有专门的贮存室贮存,进行适当的标识,防止与其他物质混淆,避免盛装产品的容器与有毒化学物质直接邻近。杀虫剂和灭鼠剂易污染产品,所以要遵照相关法规使用。HACCP是英文(HazardAnalysisCriticalControlPoint)的缩写,称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HACCP是一个确认、分析、控制生产过程中可能发生的生物、化学、物理危害的系统方法,是-种新的质量保证系统,不同于传统的质量检查(即最终产品检验),HACCP是一种生产过程各环节的控制。国际组织公认HACCP是控制食品安全的最有效和最高效的方法。因此,保健食品生产过程采用HACCP是提高保健食品质量的法宝。HACCP由危害分析(HA)和关键控制点(CCP)两部分组成。 1.保健食品的危害分析(HA): 为便于危害分析从保健食品原料、加工过程、从业人员的个人卫生和建筑设计与设施、设备到产品,应对每个步骤描述流程图进行评价。 (1)原料的危害分析:保健食品的原料主要来自于动物、植物,还有辅料,如水、添加剂等。在对原料作危害分析时,首先要清楚使用的是什么原料或主要成分;这些原料表面和原料中是否可能存在有关的微生物,如果有,是什么微生物;原料是否有毒性或含有毒性物质,如果有,可能是什么毒性物质。具体应根据原料的品种、来源、规格、质量指标等情况作具体分析,一般从细菌性(菌落总数、大肠菌群和相关的致病菌等)、化学性(农药、杀虫剂、抗生素、洗消剂、激素、化学污染物等)和物理性(玻璃碎片、小石子、金属碎片等杂质)方面进行危害分析。此外,企业对生产所用的水和辅料的卫生状况也应加以危害分析。保健食品企业对投料生产的保健食品原料进行危害分析是确保最终产品安全的重要环节。 (2)加工过程的危害分析:保健食品在制作、加工和贮藏过程中污染物是否能接触食品。在加热或消毒过程中,有关微生物或毒性物质是否能被灭绝;经加热或消毒后是否会被有关的微生物或毒素进一步污染;如果使用防腐剂,防腐剂浓度是否足以能防止有关的微生物生长。在制作和贮藏过程中,有哪些有害微生物会存在,是否有繁殖和产生毒素的可能性;每一制作,加工和贮存过程需要多少时间,这些时间是否有利于微生物的生长繁殖和产生毒素。为产品需要而加入的有关成分(如硒、铬、亚硝酸钠等)是否超过规定限量。产品的水分活度是否有助于微生物的生长;产品的PH值是否能防止微生物生长或灭活特殊致病菌。产品的包装材料、包装方式能否防止微生物污染、细菌侵袭及毒素物质形成(有氧或无氧包装)。产品的贮存方式及环境条件是否会给某些微生物的生长、繁殖创造条件。含有生物活性物质的产品是否会受到微生物的污染;生产工艺是否能确保最终产品的功效成分不损失、不破坏、不转化和不产生有害中间体。产品的运输条件和运输过程是否有利于微生物生长、繁殖。上述有害成分是否可能在流通、贮藏时形成对人体健康不安全的因素。 (3)从业人员的危害分析:在操作过程中,从业人员是否明确自己的健康和个人卫生会影响加工产品安全的重要性;自己是否患有碍食品卫生的疾病(痢疾、伤寒、病毒性肝炎等消化道传染病(包括病原携带者),活动性肺结核,化脓性或渗出性皮肤病以及其它有碍食品卫生的疾病);是否有感染病灶(如咽喉部、鼻腔部金黄色葡萄球菌携带者)。是否经常洗头、洗澡、剪指甲、换衣服;工作服是否保持每天清洁;是否穿上清洁的工作服、帽,鞋后才上岗;暂时离开与自己工作岗位无关的场所(会议室、食堂、盥洗室等)是否脱掉工作服;是否能做到在任何时候都会洗净双手上岗,接触直接入口的食品是否洗净并消毒双手;消毒水的浓度是否保持一直有效;双手的消毒是否能达到要求;从业人员是否清楚如果不按要求操作可能会出现的各种危害及严重后果。 (4)设计、设备与设施的危害分析:厂房设计、设备与设施的配置是否符合GBl4881的要求;工艺流程布置是否将原材料与成品分开;人流与物流是否有交叉污染存在;产品是否按照生产工艺和卫生、质量要求,划分洁净级别;洁净级别是否能满足生产加工保健食品对空气净化的需要;生产片剂、胶囊、丸剂以及不能在最后容器中灭菌的口服液等产品是否采用十万级洁净厂房;十万级洁净级区是否安装了具有过滤装置的相应的净化空调设备;洁净厂房的温度和相对湿度是否与生产工艺要求相适应;下水道、洗手间及其它卫生清洁设施是否会对保健食品的生产带来污染。此外,生产过程是否会产生不安全因素,如玻璃容器的破碎、维修机械设备时落下的碎金属和机油渗漏等;设备清洗消毒是否符合要求;洗涤剂、消毒剂是否会产生不安全因素;包装区域是否具备正压条件,设备及各种仪器仪表(如温度、时间)运行是否稳定。 2.保健食品的关键控制点比(CCP): 关键控制点是针对一个或多个因素采取某项控制措施(工艺流程、加工操作或位置等),以消除、避免或降低危害。保健食品加工制造过程的CCP包括产品配方、有效成分提取、消毒灭菌方法和防止操作过程交叉污染、从业人员及生产环境卫生状况等。保健食品的关键控制点应根据危害分析后确定,从而采取相刘应的措施对生物性、化学性和物理性危害进行控制,其中重点应放在对生物性危害的控制。 (1)生物性危害的控制:细菌性危害是一种重要的生物性危害,通常情况下,细菌性危害占80%以上。控制细菌性危害的关键是:充分认识其危害性,防止食品受到细菌污染;控制环境条件,抑制有害细菌繁殖和产生毒素;采用合适的灭菌措施杀火保健食品原料、贮运、加工和贮藏过程中的有害细菌和破坏其产生的毒素。保健食品所用的各种原料必须符合国家相应的卫生要求及有关规定。生产过程中,尽量采用机械化、管道化和密闭化,保持生产环境洁净无尘,通风良好,温度不应过高,防霉、防虫(鼠),防尘设施符合要求。生产工用具、设备设计合理,表面光洁,不存在积垢和无法清除的死角,便于清洗和消毒。原料、半成品、成品严格分开,防止食品原料对产品的污染,控制食品贮运过程的温度,不得与其他货物同车运输,防止交叉污染。食品生产经营人员每年必须进行健康检查,取得健康证明后方可参加工作;进入生产车间必须穿戴清洁的工作服、帽、鞋,并做好手的清洗与消毒工作。作为保健食品技术人员应掌握抑制各种致病菌生长、繁殖的最小水分活度(aw)、最低PH值、最高PH值、最大盐浓度、最低温度、最高温度、氧的需求等技术参数,根据危害分析结果,制定相应的措施,控制与细菌生长繁殖为密切的技术参数,这对预防和控制细菌性危害十分关键。例如在干燥[:艺过程中科学地把水分活度制定为或以下,可有效地阻 止成品中致病菌(包括金黄色葡萄球菌)的生长和毒素的形成。 (2)化学性危害的控制:人们常常对生物危害极为重视,因为生物性危害可造成疾病的流行暴发。殊不知,化学性危害也会引起食源性疾病(如日本的森永奶粉事件,由于使用了工业级食品添加剂,造成厂砷化物污染引起的食物中毒)。我国的甲醇、亚硝酸盐引起的食物中毒等均对人体造成严重的危害;农药、化肥等也是保健食品中最重要的化学危害。因此,对化学性危害的控制不可忽视。可以从以下三方而进行控制:①控制保健食品原料中存在天然的有毒物质,要求供应商提供原料的合格检验报告、质量保证书等有关的证明材料,包括原料的品种、规格、质量指标等。如果是从动、植物中提取的单一有效物质或以生物,化学合成物为原料的,应索取该物质的理化性质及含量的检测报告;含有兴奋剂或激素的原料,应索取其含量检测报告,按照《食品卫生法》的规定,不得收购和采用有毒有害的原料。②控制保健食品生产过程的污染:对配方中必须要加入的有害化学物质应掌握每种原料成分的详细规格,核实原料有毒有害的测试报告;加工中直接或间接使用的食品添加剂必须是经国家批准的,使用量和使用范围都符合有关要求,并保存检测记录。生产所用上用具、容器、生产管道、包装材料必须符合国家有关的规定;使用的清洁剂和消毒剂必须是卫生行政部门批准的产品。使用后残留量不得超出国家规定。为设备与设施维修和保养的润滑剂、涂料必须是食用级的,不得使用非食用级原料。产品贮运过程中也应防止化学性物质的污染,特别是贮藏过程中的温度和时间应加以控制,卫生部食品卫生监督检验所对330件进口鱼油进行稳定性试验保温3个月后,其中6件产品的过氧化值比未保温试验的产品平均高出l倍多,最高的甚至达到2.4倍。③最终产品(包括产品标签)应按照《要求》和产品企业标准的规定项目经检验合格后方可出厂,必要时可对产品进行农药、激素、兴奋剂等的检测,以确保控制化学性危害。 (3)物理性危害的控制:物理性危害主要包括各种外来物质对食品的污染。为控制物理性危害,在保健食品生产过程中,需要安装辅助设备以保证最终产品的安全性,根据具体情况,可设金属探测器、吸铁石和过滤器,防止物理性危害对食品消费者的安全造成危害。 良好生产工艺(GMP)和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HACCP)作为国际供认的先进的、系统的管理方法,被许多国家运用于国际贸易,作为国际贸易的参照基准。去年,PAO扣留了我国634批次进口食品,主要原因是:杂质、卫生状况差;农药残留;食品添加剂和色素;标签;其他微生物污染问题;霉菌毒素;低酸罐头食品等。因为,无论是国际市场还是国内市场,保健食品都应该向高科技和高质量发展,保健食品进入国际市场,企业就得遵守国际市场的规则,因此,中国的保健食品要想进入国际市场,作为保健食品企业首先应认真学习贯彻执行保健食品的GMP,对保健食品生产的每一环节都采用HACCP质量保证体系,只有这样才能与国际接轨,才能使我国的保健食品立于世界不败之地。
加强兽药残留监控体系建设来源:三农在线 时间: 2008-9-5 9:35:45 作者: 点击率:778兽药残留是动物性食品中最重要的污染源之一,与动物性食品安全息息相关。我国政府有关部门加大了相关的立法工作,开展兽药残留的基础研究和实际监控工作,初步建立起适合我国国情并与国际接轨的兽药残留监控体系。完善法规建立生产准入制度解决药残问题必须从源头抓起,从兽药生产、经营、使用环节入手,狠抓兽药质量,建立兽药市场秩序,严格兽药使用管理,对残留超标的违法行为实施监督、处罚。国务院于2004年4月发布的新的《兽药管理条例》将残留制标、检测一并纳入兽药管理范畴,为我国实施残留监控计划奠定了法律基础。近年来,农业部通过狠抓兽药GMP制度推行工作,采取措施引导企业进行改造,制定兽药GMP认证工作标准和工作程序,组织兽药GMP认证工作,使国内从事兽药生产的企业全部取得兽药GMP证书。到2008年6月底,我国通过兽药GMP认证的企业达到1464家,初步实现了兽药生产行业优胜劣汰,提升了行业的整体水平,提高了兽药质量。加强监控体系软硬件建设国家残留监控体系建设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既包括相关法律法规体系建设,也包括残留检测所需的硬件工程和软件工程建设。在法律体系建设方面,《兽药管理条例》奠定了实施动物及动物产品兽药残留监控计划的基础。1999年3月,农业部与国家质检总局共同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及动物源食品中残留物质监控计划》,迈出了残留监控工作的重要一步。为完善兽药残留标准体系,农业部自1997年起,先后4次制定发布动物性产品中兽药残留最高限量标准。现行2003年版《动物性食品中兽药最高残留限量》收载了250余种药物限量标准。目前,农业部共制定发布了140个兽药残留检测方法标准,对29种残留快速检测试剂盒实施审议、备案。农业部还积极争取国家财政支持,重点建设了4个国家残留基准实验室和20余个省级兽药残留实验室,完成了残留检测实验室改造、仪器设备和设施更新;发布了《兽药残留试验技术规范》、《兽药监察所实验室管理规范》,规范残留试验和兽药检验检测活动。中国兽医药品监察所、各省级兽药监察所及其相关检测单位在完善硬件的同时,努力提高业务水平,推动了我国动物性产品中残留监控工作的深入开展。健全兽药使用监管制度强化兽药使用监管是做好动物性产品中兽药残留监控工作。一是完善禁用兽药清单。农业部于2002年、2005年分别以202号、560号公告公布了氯霉素、硝基呋喃等35种(类)禁用兽药,及时注销禁用兽药产品批准文号,严厉处罚违反规定的行为。二是建立停药期制度。2003年5月,农业部发布《兽药停药期规定》,对临床常用的202种(类)兽药和饲料药物添加剂规定了停药期,要求兽药厂生产的所有产品的标签上须按要求标明停药期,养殖场须遵守停药期规定。三是规范药物添加剂管理。农业部2002年制定发布了饲料药物添加剂使用规定,将57种药物添加剂划分两类:防治动物疫病类的,实行兽医处方管理,饲料厂不得擅自将其添加到饲料产品中;促进动物生长类的,允许添加到饲料中,但必须在饲料标签上标明药物成分、含量、休药期等信息。四是开展兽药市场专项整治。自2002年起,农业部每年组织兽药市场专项整治,重点查处禁用药、假劣兽药,将养殖场用药列为检查重点,对其不规范行为进行指导,对非法行为依法实施处罚。控制兽药残留需多管齐下虽然近年来我国残留监控工作取得长足进展,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与解决残留问题、加强监控工作需要相比,尚存在较大差距。要进一步加强兽药立法工作。在已有规定和已界定职能工作的基础上,完善并制定符合国情的兽药管理、兽药残留等相关法规,对违法行为予以重罚。加强兽药残留标准体系建设。应抓紧制定与国际接轨的、适合我国国情的兽药残留检验方法和残留限量标准,力争经过5~10年的努力,使我国限量标准和残留检测方法标准接近发达国家水平。同时,积极参与国际标准制定,促进我国动物性产品出口。不断强化兽药使用监管。推行兽医处方制度,督促养殖者建立用药记录,执行休药期规定;加强饲料生产用药监管,控制药物滥用。加强标准化规模小区示范建设,推广健康养殖方式,提高规范化管理程度和安全用药水平。加大兽药残留监控力度。增加资金投入,进一步整合残留检测项目,扩大检测范围,增加抽检数量,提高监控覆盖率,特别要加大对超标样品跟踪追溯和查处力度。加快兽医体制改革进程。尽快建立官方兽医和执业兽医制度,保证养殖动物在兽医指导下安全用药;加强兽药行政管理以及兽药安全评价、兽药质量控制技术支持体系建设;强化政府部门的兽药、饲料安全使用监督、残留监控抽样、阳性结果后续调查和违规企业处罚等职责。建立兽药残留监控长效监管机制。加大相关政策宣传和知识普及力度,增强残留防范意识;跟踪和研究美国、日本、欧盟等发达国家和地区出台的新法规、新标准,完善兽药残留技术措施体系的建设;以风险分析结果为依据,科学制定残留年度抽样计划,确定残留标准制定修订工作,开展耐药性监测与分析;加强兽药残留检测实验室的建设;加强国际信息交流与合作以及国内兽药管理部门、外经贸部门、检验检疫机构与养殖、畜产品加工、兽药生产企业间的沟通。
有答案了分我一份,我也在写这作业,谢了啊,呵呵
河南农大的吧
针对我们食品安全的现状去分析存在安全隐患的原因及思考应对措施【内容提要】食品是指各种供人食用或者饮用的成品和原料,以及按照传统既是食品又是药品的物品,但不包括以治疗为目的的物品。随着经济的全球化,食品卫生与安全成为备受关注的热门话题。近几年来,世界上一些国家和地区食品安全的恶性事件不断发生,随着食品加工过程中化学品和新技术的广泛使用,新的食品安全问题不断涌现。尽管现代科技己发展到了相当水平,但食源性疾病不论在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没有得到有效的控制,仍然严重地危害着人民的健康,成为当今世界各国最关注的卫生问题之一。因此,就食品安全问题本身的严峻性而言,重视并大力解决好这一问题依然迫在眉睫。【关键词】食品安全隐患 现状 食源性疾病 监管状况 建议一、前言中国有句话:民以食为天。食品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最基本的物质条件。中国还有句话:病从口入。食品的质量不安全,将会影响到人们的健康。食品的安全问题关系到全人类的生活、生存、延续,是人类发展的一个重要课题。正是由于食品市场的巨大潜力,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近几年我国食品加工业获得了空前的发展,使得各种新型食品层出不穷。每天只要我们打开电视,翻看报纸,都可以看到大量各式各样的食品广告。走上街头,不论是在商场、超市乃至街摊,食品都占据着市场的主要份额。而最近一个时期,随着各行各业透明度的进一步提高,食品的质量问题也频频被媒体所暴光,这直接导致了食品行业的安全问题成为人们最普遍关心的一大主题。如今食品安全已是我国消费者的“心头大患”, 事关消费者乃至下一代的健康和安全,是目前对公共健康面临的最主要威胁之一。因此,重视食品安全已经成为衡量人民生活质量、社会管理水平和国家法制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我们在看到世界性的食品安全存在问题的同时,应明白我国食品安全法律体系所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各级有关政府部门应高度重视这一问题,进一步加强和完善我国的食品安全法律体系,与时俱进,这在当前尤为重要和迫切。二、我国食品安全的现状长久以来,关于种种劣质食品的报道几乎成了我们隔三岔五就能在媒体上看到的一个主要话题。比如说关于劣质奶粉、劣质面粉、劣质大米、劣质豆制品、染白粉丝、注水肉、苏丹红还有现在正搞得沸沸扬扬的三聚氰胺事件等等,我们可以列出长长的一列名单。这些频频曝光的食品加工中的黑幕对消费者来说已不再陌生。各级监管部门针对于此的执法检查,也始终没有停止过,而且还会在每年的元旦、春节等重大节日前加大执法检查的力度,在2007年还进行了全国食品安全隐患大排查。并相继制订了各种法和条例,如《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广东省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条例》等,可见我国对食品安全的整治力度有着铁的手腕。但令人不解的是,这些年来,各级监管部门的工作不可谓不努力,但劣质食品依然层出不穷,正如紧接着上演的含有“三聚氰胺”成份的食品不断曝光,严重威胁着人们的生命健康,时时令我们提心吊胆。当前我国食品安全领域存在五大问题:微生物造成的食源性疾病、种植养殖方面的农药残留和兽药残留、生产经营者守法意识淡薄、食品生产新技术应用所带来的食品安全问题、环境对食品安全的影响。这些问题从而导致了我国食品生产行业的发展非常不均衡。在我国曾发生两起较大的食品安全事件,至今还让人心有余悸。一起是1988年初在上海发生的因市民食用受到污染的毛蚶而爆发的甲肝大流行事件,当时患者达31万例,造成不少人员死亡,上海市民出行(指到外地)受到限制,食品出口遭到退回,经济损失惨重。另一起是1997年12月发生在香港的禽流感,该事件对我国禽肉的出口影响很大。近年来,危害人民身体健康甚至危及生命的食品安全方面的重大事件频频发生,其数量和危害程度呈日益上升的趋势。如2001年发生在浙江省的白砂糖中添加“吊白块”案件; 重庆市“毛发水”酱油案件;广东省劣质大米案件;江西省河豚鱼中毒案件;内蒙古死因不明羊肉案件; 天津市输液瓶灌装酱油案件;江西省病死猪肉加工食品案件;重庆市非法加工伪劣食品案件;因食用含有“瘦肉精”(即盐酸克伦特罗)的猪肉,致使杭州市60多人食物中毒和 广东省信谊县百余人食物中毒案件;再到到今天的孔雀石绿、苏丹红、大头婴儿、三聚氰胺案件等等。此外,涉及到因假酒、农药残留、食品或饲料中添加违禁物质造成的食物中毒,导致人员死亡和大批人员集体住院的事件时有发生。据专家估计,我国每年食物中毒报告涉及的总人数为2~4万人,但这一数字尚不到实际发生数的十分之一,也就是说我国每年食物中毒人数大约为20~40万人。从各种案例和数字来看,足以让我们触目惊心,这个定时炸弹就在我们身边,随时爆发。因此对食品安全的整治,提高食品安全系数,让我们食得安全,食得放心,这些工作刻不容缓。三、存在食品安全隐患的主要因素仔细回想这一连串的食品问题,发现并不是偶然巧合,而是目前特殊条件下多方社会经济道德因素共同作用下的结果。首先农产品种植和食品加工时操作的不当所造成,滥用农药、化肥,加工过程受污染等。再有我国目前正处于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期间,原有制度在新的经济形势下明显有些“力不从心”,这就给一些不法分子提供了可乘之机,他们利用当前法律的盲点和漏洞,大肆造假,以谋取不法利润。当前社会大众对食品安全观念的淡漠也大大加重了食品安全的危险,此外,当前社会“金钱至上”“利润第一”的道德观无疑更加深了造假者的危害性。纵观原因种种,我们不难发现目前食品安全问题并不是一个孤立的现象,而是跟我们目前特殊的社会大环境有密不可分的联系。(一)、从导致疾病和中毒产生方面分析食品安全隐患的成因1、化肥、农药等对人体有害物质残留于农产品中由于多施和不按规定要求滥用农药,我国每年因农药引起的食物中毒事件屡屡发生,特别是蔬菜中残留的有机磷中毒。蔬菜中残留的有机磷被人体吸收后,通过血液输送到全身各个脏器,导致中毒,严重时还出现生命危险。我国农产品中有机磷残留量超出国家标准的现象较为突出。再有我国每年大量、超量或不合理地施用化肥于农作物上,使化肥在土壤中的残留量越来越重,化肥施用不当、滥用化肥生产的蔬菜对人体健康的威胁并不亚于蔬菜中残留的农药。硝酸盐本身并没有毒,但在人的口腔和胃肠中会在细菌的作用下还原为亚硝酸盐。当亚硝酸盐大量聚集则可能引起中毒,长期摄入,可诱发消化道系统癌变。流行病学实验已经证明,硝酸盐和亚硝酸盐与食品中固有的胺类化合物是致癌物亚硝胺的前体物质,亚硝胺的诱癌时间随人体摄入量增多而缩短。2、抗生素、激素和其他有害物质残留于禽、畜、水产品体内为了预防和治疗家禽、畜和水产品患病而大量使用抗生素、磺胺类等化学药物,往往造成药物残留于动物组织中。兽药残留既包括原药,也包括药物在动物体内的代谢产物。在食品中由于药物本身的副反应或耐药性细菌种群的增长,将增加潜在健康安全问题。近年,在我国由于盐酸克伦特罗(“瘦肉精”)兴奋剂可以使禽、畜产生足够的瘦肉而被大量使用,从而使更多食用残留有“瘦肉精”食品的消费者引起中毒反应,严重者甚至死亡 。3、重金属污染重金属污染对食品安全性的影响非常严重,它属于化学污染的范畴。据分析,重金属污染以镉污染较为严重,其次是汞、铅等,。多数金属在体内有蓄积性,半衰期较长,能产生急性和慢性毒性反应,可能还会有致畸、致癌和致突变的潜在危害。目前,我国儿童铅污染较为严重。4、超量使用食品添加剂超量使用可能对人体造成危害。经质量技术监督部门检测,曾有在面粉中超限量5倍添加增白剂“过氧化苯甲酰”;在腌 菜中超标量20多倍使用苯甲酸;在饮料中成倍超标使用的化学合成甜味剂等等。5、毒素污染毒素污染是目前极为严重的食品安全问题。毒素主要来源于自然界,如近年来我国频繁出现“毒大米”事件,即为黄曲霉毒素污染。6、滥用非食品加工用化学添加物在食品加工制造过程中,非法使用和添加超出食品法规允许适用范围的化学物质(其中绝大部分对人体身体有害)。如改善米粉、腐竹口感使用“吊白块”(一种化工原料,学名甲醛次硫酸氢钠)等等。7、食品制造使用劣质原料加工食品使用劣质原料给食品安全造成极大隐患。如:用病死畜禽加工熟肉制品;用“地沟油”加工 油炸食品等。8、假冒伪劣食品近年来假冒伪劣食品在一些地区,特别是广大农村地区肆意横行。如:用化学合成物质掺兑的酱油、 食醋;用工业酒精制造假酒、甲醇假冒白酒等。9、病原微生物控制不当食品的原料和加工程度决定了它具备一定的微生物生长条件,食品加工制造过程和包装储运过程中稍有不慎就会发生微生物的大量繁殖。我国发生的集体食物中毒大多由微生物引起。在我国,易造成食物中毒的病原微生物主要有:致病性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沙门氏菌等。病原微生物引起的食物中毒事件每年都有发生,尤其在气温较高的夏、秋季节更容易发生。10、腐败变质的食物上市流通食品基本都以动植物生物组织作为主要成分。这些物质在一定条件下会发生一系列的化学和生物变化 ,产生各种对人体有害的物质。比如变质的鲜奶、酸奶、鲜肉等。11、转基因食品的潜在危险生物技术产品的出现同样带来了安全性问题。如今,转基因食品早已摆上了人们的餐桌,转基因食品也具有潜在的危险:可能损害人类的免疫系统 (标记基因);可能产生过敏综合症;可能对人类有毒性;对环境和生态系统有害;对人类和人体存在未知的危害。(二)、从食品安全监管状况和经营者素质方面去分析食品安全隐患存在的因素尽管政府一贯重视食品安全问题,也做出了许多努力,但由于食品安全受社会经济发展、科学技术进步和人们生活水平等多种因素制约,目前我国的食品安全还存在着种种问题。其中食品生产加工领域问题最严重,食品加工企业绝大多数规模比较小,全国现有的750多万家小型食品加工作坊、摊点中80%上为10人以下的手工作坊,工艺落后,卫生条件极差,20%~30%没有达到行业标准,超量使用食品添加剂的现象比较严重,食品营养指标达不到要求等;再有食品流通秩序比较混乱,全国食品经营企业多达350余万家,大多为个体工商户,缺乏必要的食品储运设施,经营管理落后,一些食品批发市场缺乏有效的安全检测手段和质量控制措施;餐饮消费环节食品卫生条件较差,一些餐饮业经营者不具备经营资格,几乎所有的餐饮部门都不会对食品原料进行科学检查,缺乏对疾病预防的控制措施。1、市场信息的不对称、不完全不完全信息的存在导致败德行为的出现和市场混乱,造成市场失灵。在市场经济中,生产经营者追求利益最大化,消费者追求效用最大化,相互对立的两者之间只有在获得足够的有关食品特性的共同信息时,才能实现社会资源的有效配置。然而,由于食品安全质量特性,食品市场买卖双方同样面临着对食品安全信息了解的不完全性,但相比之下,食品生产者、加工者、销售者比消费者对食品的农药残留、微生物污染等相关食品安全性的信息了解更多。在个人利益最大化原则的驱动下,拥有信息优势的食品生产经营者会自觉不自觉地利用自身的信息优势,提供虚假、遗漏、过时或误导的信息,甚至采取不道德的手段生产和将那些假冒伪劣产品销售给顾客。消费者在知情权和选择权等信息占有上总是处于劣势,对于所选食品的安全性难以做出正确判断,有可能导致市场经济的“优胜劣汰”机制失灵,以致出现低质量的劣质食品驱逐高质量的优质食品的现象,最终导致食品市场秩序混乱。2 、食品安全的外部性问题由于正规厂商没有因为产生外部利益而得到补偿,而非正规厂商没有因为产生外部危害而付出代价,其结果是如果仅仅依靠市场的价格机制,不法食品供应商的行为可以损害他方,而无须考虑招致损害的机会成本,同时还可以得到正规厂商带来的边际收益。正规厂商的情形则相反。价格机制的失灵也即市场的失灵,在这种情况下,导致伪劣产品的产生。3 、企业与消费者之间的利益冲突消费者在与生产经营者的利益冲突中处于弱势,必然会有一些企业要不择手段地损害消费者利益。相比较之下,食品生产经营者为拥有强大经济力的组织体,单个分散的经济力薄弱的消费者难以与之抗衡,再加上法律知识缺乏,当其利益受到损害后,往往选择忍气吞声,或者大多数消费者心存“免费搭车”的念头,都想让别人先来提起诉讼,自己免费享受,最终结果是可能谁也不去反映食品安全问题,保护自身权益。4 、政府在市场经济中的规制、职能造成食品市场秩序混乱的另一深层动因就是出现间断,也就是说政府规制、职能未够完善,执法强度还未够。监管机制缺乏协调性和连续性、食品安全的执行过程中缺乏规范化、执法处罚力度不够、整顿运动一过又恢复平静,社会监督和问题处理机制缺位以及有关引导食品工业发展特别是食品科技创新能力方面的产业政策欠缺等,食品市场秩序的管理出现间断状态,让不法商有空子钻,食品安全质量普遍偏低,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食品安全问题。四、加强食品安全的几点建议(一)、加强“农田到餐桌”监管、加强食品检测检验研究是保障食品安全的第一步在实行从“农田到餐桌”管理的食品安全保障体系中,检测工作应当紧随标准的修订不断完善。检测工作作为食品原料、生产加工过程、运输以及市场销售等环节中内部自我监控和外部监督检查的重要手段,直接影响食品的质量和安全。随着食品中安全卫生指标限量值的逐步降低,对检测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检验检测应向高技术化、速测化、便携化以及信息共享迈进。设置系统的食品检测机构并使之逐步社会化、建立科学的检测质量保证体系以及加强检测技术储备和人员储备是从总体上提高我国食品检测能力的重要举措。(二)、进一步完善食品安全的法律法规、理顺食品安全监管体系,加强监管力度及时更改和修订过时的法律法规,要做到与时俱进。各地也可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符合本地工作需要的地方性法规。面对当前食品安全状况,建议在现有基础上进一步加强以上五个方面工作:一是加强“从田头到餐桌”的全过程质量安全控制;二是加强食品安全标准体系,科学确定食品标准制定原则和依据,增强标准的可操作性,逐步实现标准体系与国际惯例接轨;三是加强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认证等各类认证的法律地位,理顺相互之间的关系,逐步建立统一的食品认证认可体系,培育一批运作规范、社会信誉高、符合国际通行规则的食品认证机构;四是加强劣质产品召回制度,为查处和销毁不安全食品提供法律依据;五是加强食品安全应急机制。(三)、建立顺畅的食品安全信息网络建立良好的质量信号传递机制,有助于解决食品质量的市场失灵。我国食品生产者大多文化素质低,生产规模小,而食品产业链较长,致使信息标签管理等难发挥作用。政府要提供公共信息和教育培训,使公众拥有完全充分的信息来权衡利益风险进行选择。及时发布食品安全信息,定期公布质量抽检结果,发布疫情和有毒有害物污染警报,提醒公众采取必要的防范措施,对具有良好声誉的企业进行宣传报道,并接受新闻媒体和公众监督。建立各类食品营养信息数据库,对消费者、生产者和食品系统从业人员进行食品安全方面的培训与教育。(四)、多种手段综合运用来提高食品安全水平提高食品安全水平除了法律和行政监管外,还要注重从经济和技术等层面上共同推进。经济手段提高生产的组织化程度,充分发挥产业化龙头企业和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引导和带动作用,将分散经营的主体组织起来加强质量控制,实行标准化生产,实现规模效应和品牌效应;按照市场价格和市场需求调节农产品加工,靠加工企业对原料的需求和对原料的检验监督来带动分散生产的农户组成有一定规模的标准化的商品生产基地,使生产、加工、销售一脉相承,形成良性循环,从而保证食品加工的每一阶段都是安全的;提高质量认证的可信度和权威性,提高优质产品的知名度,使生产经营者强化诚信意识,规范生产经营行为,提升技术装备,改进工艺操作和检验手段,加强原料生产、制造加工、储运和流通过程的食品安全控制,从而实现从农田到餐桌的全过程控制;增强对食品安全事件的经济处罚力度,从而增加不法厂商的风险成本,从根本上遏制假冒伪劣食品的生产。技术手段加强基础研究和食品安全管理前沿问题研究,探索研究食品中病原体、农药、兽药、化学污染物等有害物质的快速、高效检测技术和方法,确定有害物最大残留限量,提高食品安全检测机构的实验室条件和人员水平、标准物质的质量和参照标准水平;开展先进的食品安全控制技术的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促进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参考文献1、郑华英,龙一兵.食品安全与食源性疾病的控制.中国卫生监督杂志,20022、谢敏 于永达 对中国食品安全问题的分析 上海经济研究 2007年 第21期3、 李新生 食品安全与中国安全食品的发展现状 食品科学 2008年 第02期4、郝记明 马丽艳 李景明 食品安全问题及其控制食品安全的措施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04年 第02期5、汤天曙 薛毅 我国食品安全现状和对策 食品工业科技 2002年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这样的论文网上肯定是有不少的~所以~你去看下(食品与营养科学)期刊呗~找找这样关于食品安全的论文~
免疫分析法免疫分析法(IA)以抗体作为生物化学检测器对化合物、酶或蛋白质等物质进行定性和定量检测。免疫技术是 90 年代优先研究开发和利用的农药残留分离技术,这是一种基于抗原抗体特异性识别和结合性反应为基础的分析方法。它在测定的高度灵敏度和抗性物质的痕量检测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就。通过对抗原或抗体进行标记(酶、荧光物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等),利用标记物的生物或物理或化学放大作用,与现代测试技术相结合,对样品中特定的农药残留物进行定性定量检测。如酶联免疫法,该技术在国外已经商品化。它快速简便,仅需要很少的仪器设备和专业培训,主要用于初筛、测定致癌物和一些剧毒农药,对污染事故的污染物检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酶抑制法酶抑制法是一种可对部分农药进行快速残留检测的技术,其适用于有机磷与氨基甲酸酯类农药。它利用这类农药可特异性地抑制昆虫中枢和周围神经系统仲乙酰胆碱酯酶的活性,破坏其神经的正常传导,从而使昆虫中毒致死。将乙酰胆碱酯酶与样品反应,根据乙酰胆碱酯酶活性受到抑制的情况,可判断出样品中是否含有有机磷与氨基甲酸酯类农药。河南冠宇仪器有限公司生产的新一代智能型农药残留检测仪;GY-NC10农药残留检测仪是根据农业标准方法(NY/T 448-2001)和国标(GB/)中的酶抑制率法,严格遵循《GB/蔬菜中有机磷和氨基甲酸酯类农药残留快速检测方法标准》中的规定对蔬菜中有机磷和氨基甲酸酯类农药残留的快速检测。可广泛应用于各级政府蔬菜检测中心、农贸市场、超市、环保机构、蔬菜种植基地、饭店、车载及实验室等食品安全检测与监控场所等单位对果蔬中农药残留的检测。生物传感器技术生物传感器是利用生物活性物质(如酶、抗原、抗体、细胞、组织等)作为传感器的识别元件,与样品中的待测物质发生特异性反应(如发光、发热、颜色变化、形成复合物等),利用转换器检测到这些变化并将其转化为电信号,再通过检测装置的分析处理,即可对待测物质进行定性和定量检测。兽药残留检测方法ELISA酶联免疫技术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简写ELISA) 指将可溶性的抗原或抗体结合到聚苯乙烯等固相载体上,进行免疫反应的定性和定量方法。 具有灵敏、特异、简单、快速、稳定及易于自动化操作等特点。 这一方法的基本原理是:①使抗原或抗体结合到某种固相载体表面,并保持其免疫活性。②使抗原或抗体与某种酶连接成酶标抗原或抗体,这种酶标抗原或抗体既保留其免疫活性,又保留酶的活性。 在测定时,把受检标本(测定其中的抗体或抗原)和酶标抗原或抗体按不同的步骤与固相载体表面的抗原或抗体起反应。用洗涤的方法使固相载体上形成的抗原抗体复合物与其他物质分开,最后结合在固相载体上的酶量与标本中受检物质的量成一定的比例。加入酶反应的底物后,底物被酶催化变为有色产物,产物的量与标本中受检物质的量直接相关,故可根据颜色反应的深浅刊物定性或定量分析。由于酶的催化频率很高,故可极大地地放大反应效果,从而使测定方法达到很高的敏感度。免疫胶体金技术Immune colloidal gold technique 指以胶体金作为示踪标志物应用于抗原抗体的一种新型的免疫标记技术。 具有操作便捷、安全,检测快速、准确,成本低等优点。 免疫层析法 (Immunochromatography)是一种基于免疫胶体金技术的快速诊断技术,实质上是蛋白质等高分子被吸附到纳米金颗粒表面的包被过程。 吸附机理可能是纳米金颗粒表面负电荷,与蛋白质的正电荷基团因静电吸附而形成牢固结合,而且吸附后不会使生物分子变性,由于金颗粒具有高电子密度的特性,在金标蛋白结合处,在显微镜下可见黑褐色颗粒,当这些标记物在相应的配体处大量聚集时,肉眼可见红色或粉红色斑点,因而用于定性或半定量的快速免疫检测方法中。 由于球形的纳米金粒子对蛋白质有很强的吸附功能,可以与葡萄球菌A 蛋白、免疫球蛋白、毒素、糖蛋白、酶、抗生素、激素、牛血清白蛋白等非共价结合,因而在基础研究和实验中成为非常有用的工具。 免疫层析是以NC膜为载体,利用微孔膜的毛细管作用,使滴加在膜条一端的液体慢慢向另一端渗移,如同层析一般。金磁微粒复合物干片粘连在近NC膜条下端(C),膜条测试区(T)包有特异抗体,当试纸条下端进入液体标本样中,下端吸水材料吸取液体向上端移动,流经C处时,使干片上的金磁微粒复合物复溶,并带动其向膜条渗移,若标本有特异性抗原时,可与金磁微粒复合物的抗体结合,形成的金标抗原—抗体复合物流至测试区,被固相抗体所捕获,形成抗体—抗原—金标抗体复合物,在膜上T处出现红色控制线。
随着人们对动物源食品由需求型向质量型的转变,动物源食品中的兽药残留已逐渐成为全世界关注的一个焦点。食品添加剂和污染物联合专家委员会从20世纪60 年代起开始评价有关兽药残留的毒性,为人们认识兽药残留的危害及其控制提供了科学依据。结合国内外的研究资料,文章针对兽药残留的种类、产生途径、残留药物及其危害做了阐述。兽药在防治动物疾病、提高生产效率、改善畜产品质量等方面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然而,由于养殖人员对科学知识的缺乏以及一味地追求经济利益,致使滥用兽药现象在当前畜牧业中普遍存在。滥用兽药极易造成动物源食品中有害物质的残留,这不仅对人体健康造成直接危害,而且对畜牧业的发展和生态环境也造成极大危害。1 兽药残留定义及其种类 兽药残留是“兽药在动物源食品中的残留”的简称,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和世界卫生组织(FAO/WHO)食品中兽药残留联合立法委员会的定义,兽药残留[1]是指动物产品的任何可食部分所含兽药的母体化合物及(或)其代谢物,以及与兽药有关的杂质。所以,兽药残留既包括原药,也包括药物在动物体内的代谢产物和兽药生产中所伴生的杂质。目前,兽药残留可分为7类:①抗生素类;②驱肠虫药类;③生长促进剂类;④抗原虫药类;⑤灭锥虫药类;⑥镇静剂类;⑦β-肾上腺素能受体阻断剂。 2 兽药残留产生的原因养殖环节用药不当是产生兽药残留的最主要原因。产生兽药残留的主要原因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 非法使用违禁或淘汰药物 我国农业部在2003年(265)号公告中明文规定,不得使用不符合《兽药标签和说明书管理办法》规定的兽药产品,不得使用《食品动物禁用的兽药及其他化合物清单》所列21类药物及未经农业部批准的兽药,不得使用进口国明令禁用的兽药,畜禽产品中不得检出禁用药物。但事实上,养殖户为了追求最大的经济效益,将禁用药物当作添加剂使用的现象相当普遍,如饲料中添加盐酸克仑特罗(瘦肉精)引起的猪肉中毒事件等。 不遵守休药期规定 休药期的长短与药物在动物体内的消除率和残留量有关,而且与动物种类,用药剂量和给药途径有关。国家对有些兽药特别是药物饲料添加剂都规定了休药期,但是大部分养殖场(户)使用含药物添加剂的饲料时很少按规定施行休药期。 滥用药物 在养殖过程中,普遍存在长期使用药物添加剂,随意使用新或高效抗生素,大量使用医用药物等现象。此外,还大量存在不符合用药剂量、给药途径、用药部位和用药动物种类等用药规定以及重复使用几种商品名不同但成分相同药物的现象。所有这些因素都能造成药物在体内过量积累,导致兽药残留。 违背有关标签的规定 《 兽药管理条例》明确规定,标签必须写明兽药的主要成分及其含量等。可是有些兽药企业为了逃避报批,在产品中添加一些化学物质,但不在标签中进行说明,从而造成用户盲目用药。这些违规做法均可造成兽药残留超标。 屠宰前用药屠宰前使用兽药用来掩饰有病畜禽临床症状,以逃避宰前检验,这也能造成肉食畜产品中的兽药残留。此外,在休药期结束前屠宰动物同样能造成兽药残留量超标。 3 产生兽药残留的主要兽药 在动物源食品中较容易引起兽药残留量超标的兽药主要有抗生素类、磺胺类、呋喃类、抗寄生虫类和激素类药物。 抗生素类 大量、频繁地使用抗生素,可使动物机体中的耐药致病菌很容易感染人类;而且抗生素药物残留可使人体中细菌产生耐药性,扰乱人体微生态而产生各种毒副作用。目前,在畜产品中容易造成残留量超标的抗生素主要有氯霉素、四环素、土霉素、金霉素等。 磺胺类磺胺类药物主要通过输液、口服、创伤外用等用药方式或作为饲料添加剂而残留在动物源食品中。在近15年~20年,动物源食品中磺胺类药物残留量超标现象十分严重,多在猪、禽、牛等动物中发生。 激素和β-兴奋剂类 在养殖业中常见使用的激素和β-兴奋剂类主要有性激素类、皮质激素类和盐酸克仑特罗等。目前,许多研究已经表明盐酸克仑特罗、已烯雌酚等激素类药物在动物源食品中的残留超标可极大危害人类健康。其中,盐酸克仑特罗(瘦肉精)很容易在动物源食品中造成残留,健康人摄入盐酸克仑特罗超过20 μg就有药效,5倍~10倍的摄入量则会导致中毒。 其他兽药呋喃唑酮和硝呋烯腙常用于猪或鸡的饲料中来预防疾病,它们在动物源食品中应为零残留,即不得检出,是我国食品动物禁用兽药。苯并咪唑类能在机体各组织器官中蓄积,并在投药期,肉、蛋、奶中有较高残留。 4 兽药残留的危害 毒性反应长期食用兽药残留超标的食品后,当体内蓄积的药物浓度达到一定量时会对人体产生多种急慢性中毒。目前,国内外已有多起有关人食用盐酸克仑特罗超标的猪肺脏而发生急性中毒事件的报道。此外,人体对氯霉素反应比动物更敏感,特别是婴幼儿的药物代谢功能尚不完善,氯霉素的超标可引起致命的“灰婴综合征”反应,严重时还会造成人的再生障碍性贫血。四环素类药物能够与骨骼中的钙结合,抑制骨骼和牙齿的发育。红霉素等大环内酯类可致急性肝毒性。氨基糖苷类的庆大霉素和卡那霉素能损害前庭和耳蜗神经,导致眩晕和听力减退。磺胺类药物能够破坏人体造血机能等[2]。 耐药菌株的产生 动物机体长期反复接触某种抗菌药物后,其体内敏感菌株受到选择性的抑制,从而使耐药菌株大量繁殖;此外,抗药性R质粒在菌株间横向转移使很多细菌由单重耐药发展到多重耐药。耐药性细菌的产生使得一些常用药物的疗效下降甚至失去疗效,如青霉素、氯霉素、庆大霉素、磺胺类等药物在畜禽中已大量产生抗药性,临床效果越来越差。 “三致”作用 研究发现许多药物具有致癌、致畸、致突变作用。如丁苯咪唑、丙硫咪唑和苯硫苯氨酯具有致畸作用;雌激素、克球酚、砷制剂、喹恶啉类、硝基呋喃类等已被证明具有致癌作用;喹诺酮类药物的个别品种已在真核细胞内发现有致突变作用;磺胺二甲嘧啶等磺胺类药物在连续给药中能够诱发啮齿动物甲状腺增生,并具有致肿瘤倾向;链霉素具有潜在的致畸作用。这些药物的残留量超标无疑会对人类产生潜在的危害。 过敏反应 许多抗菌药物如青霉素、四环素类、磺胺类和氨基糖苷类等能使部分人群发生过敏反应甚至休克,并在短时间内出现血压下降、皮疹、喉头水肿、呼吸困难等严重症状。青霉素类药物具有很强的致敏作用,轻者表现为接触性皮炎和皮肤反应,重者表现为致死的过敏性休克。四环素药物可引起过敏和荨麻疹。磺胺类则表现为皮炎、白细胞减少、溶血性贫血和药热。喹诺酮类药物也可引起变态反应和光敏反应。 肠道菌群失调 近年来国外许多研究表明,有抗菌药物残留的动物源食品可对人类胃肠的正常菌群产生不良的影响,使一些非致病菌被抑制或死亡,造成人体内菌群的平衡失调,从而导致长期的腹泻或引起维生素的缺乏等反应。菌群失调还容易造成病原菌的交替感染,使得具有选择性作用的抗生素及其他化学药物失去疗效。 对生态环境质量的影响 动物用药后,一些性质稳定的药物随粪便、尿被排泄到环境中后仍能稳定存在,从而造成环境中的药物残留。高铜、高锌等添加剂的应用,有机砷的大量使用,可造成土壤、水源的污染。杨居荣等[3]研究发现,砷对土壤固氮细菌、解磷细菌、纤维分解菌、真菌和放线菌均有抑制作用。Wollenberger L等[4]发现喹乙醇对甲壳细水蚤的急性毒性最强,对水环境有潜在的不良作用。Strong L等[5]报道了阿维菌素、伊维菌素和美倍霉素在动物粪便中能保持8周左右的活性,对草原中的多种昆虫都有强大的抑制或杀灭作用。另外,已烯雌酚、氯羟吡啶在环境中降解很慢,能在食物链中高度富集而造成残留超标。 严重影响畜牧业发展长期滥用药物严重制约着畜牧业的健康持续发展。如长期使用抗生素易造成畜禽机体免疫力下降,影响疫苗的接种效果;还可引起畜禽内源性感染和二重感染;使得以往较少发生的细菌病(大肠埃希菌、葡萄球菌、沙门氏菌)转变成为家禽的主要传染病。此外,耐药菌株的增加,使有效控制细菌疫病变得越来越困难。如根据对广州肉品市场的200例食用猪肝进行病理学分析,68%的猪肝存在着各种各样的病变,病变种类多达25种,不仅有肝细胞的萎缩和各种变性、水肿、囊肿、出血、坏死和钙化等,还发现恶性肿瘤以及见于癌前期或癌症的肝细胞病理性核有丝分裂现象。CSY-E96SY兽药残留快速检测仪采用固相酶联免疫吸附ELISA的原理,即酶联免疫法;兽药残留快速检测仪可定量快速检测阿莫西林、孔雀石绿、磺胺类、黄曲霉毒素(B1,B2,G1,G2 M1 M2 )、疾病诊断、三聚氰胺检测、恩诺沙星、环丙沙星、 红霉素、氯霉素、土霉素、四环素、 磺胺类(总量)、喹乙醇、已烯雌酚等有毒有害物质及抗生素残留检测。并且可以连接食品安全监控系统。 兽药残留快速检测仪广泛应用于养殖场、屠宰场、肉产品深加工企业、检验检疫单位使用。兽药残留快速检测仪技术参数:☆波长范围:300nm-1000nm☆波长准确度:±2nm☆吸光度范围: ☆分辨率 :☆稳定性 : ±☆透射比重复性: ≤☆光源 : 进口LED☆样品池 : 微孔板
药品生物测定的发展趋势 作者:吕会成 【关键词】 生物测定;药理;药品 [摘要] 生物测定是经典的药品检测专业之一,现代仪器分析的广泛应用,给其带来了极大的挑战和机遇,面对目前的基本状况,阐明了生物测定专业在中药开发、新药研制、药物安全性评价及微生物限度检查方面的应用和发展趋势。 [关键词] 生物测定;药理;药品 药品是特殊商品,药品质量直接关系到用药者的安全和疗效。药品检测方法和检测水平随着制药工业的发展不断改进提高。由于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相邻学科之间的相互渗透,分析化学的发展经历了三次巨大的变革,使分析化学发展成为以仪器分析为主的现代分析化学。面对生命科学中复杂的分离分析任务,发展了色谱分析方法。结构分析、价态分析、晶体分析等方面的研究又促进了光谱分析的发展。以计算机应用为主要标志的信息时代的来临,仪器分析迅速发展,为药物检测提供各种非常灵敏、准确而快速的分析方法[1]。生物测定受到了极大的挑战,其发展前景令我们从事药品生物测定工作者所关注。 1 药品生物的特点与业务范围 药品生物测定的定义与特点 药品生物测定(简称生测)是利用药品(或药品中的有害杂质)对生物(或离体器官及组织)所引起的反应来测定药品的含量或安全性的一种方法。 生测法的优点是测定的结果与医疗要求基本一致,能直接反映药品的效果或毒副作用,这是其他物理学方法或化学方法所不能达到的。因此,目前各国药典仍大都采用这一方法。 生测法的缺点是检验周期长,微生物有生长繁殖过程,动物有生理代谢过程,观察分析时间一般在2~7天,有些试验会更长。影响因素多,有生物差异性,也有系统操作误差和环境条件等造成的影响。用品用具、动物质量、仪器设备都会对结果产生影响[2]。所以,以生测主检的品种在中国药典中逐版减少。 药品生物测定的业务范围 中国药典是法定的药品标准,它将药品质量控制项目归为四类:性状、鉴别、检查和含量。生测的业务主要涉及到中西药品的检查类和含量类。 其中作为药品安全性检查项目最多,包括:无菌、热原、细菌内毒素、异常毒性、安全试验、急性全身毒性、过敏物质、刺激性、溶血、降压物质、微生物限度等。含量(或效价)测定包括:抗生素微生物检定法,胰岛素、硫酸鱼精蛋白、缩宫素、卵泡刺激素、黄体生成素、升压素等生物检定法。 2 药品生物测定的现状 由于现代化检测仪器的广泛应用,药品生物测定的品种和范围,方法和要求,也发生了很大变化。 品种和范围的变化 抗生素的含量测定,最初大部分抗生素用微生物法测定含量。随着制药工业发展,提纯方法不断改进,有效组分更加明确,许多品种检测方法不断改为仪器测定和化学测定。例如:2000年版中国药典收载约219个抗生素品种,其中有15个原料药及其制剂从1995年版的化学法和微生物法改为高效液相色谱法(简称HPLC),使该法达到97种,微生物法仅有24个,其中9个品种是新增加的。有人预计本世纪初,HPLC法会发展成为中国药典使用频率最高的一种仪器分析法[3]。规定取消抗生素过期检验,抗生素微生物效价测定的业务工作量更是明显减少。 药品注射剂的热源检查。1942年美国首先将家兔法收入药典,相继世界各国药典均规定用该法。中国药典从1953年开始收载。自1973年以来,鲎试剂被证明是一种检测细菌内毒素(热原)存在的灵敏试剂。用鲎试剂要比家兔试验迅速、经济,所需样品量少,操作过程工作量小,每天可进行许多样品检测。1980年美国药典20版首载“细菌内毒素检查法”,1985年USP21版收载5种注射用水及40种放射性药品。1991年11月执行的USP22版第五增补版公布了185种药品删除家兔法,用细菌内毒素检查法代替。1995年USP23版注射剂的热源项几乎都被细菌内毒素检查法代替[4]。 我国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研究制备鲎试剂,1988年卫生部颁布细菌内毒素检查法,1993年中国药典第二增补本收载该法,但未涉及任何品种,1995年中国药典二部正式收载,并规定了注射用水、氯化钠注射液和二十多种放射性药品并删除热源检查,以内毒素代替。2000年版中国药典进一步扩大到68种。预计2005年版中国药典还要继续增加品种,热源项都将被内毒素代替。动物试验改为生化试验。 实验动物 生测离不开实验动物,在实验中,为了减少生物差异,提高动物反应敏感性,以最少的动物达到最满意的结果。国家非常重视实验动物,1988年国务院颁布了《实验动物管理条件》,对实验动物的饲管、管理、使用等做出了明确规定,实行达标认证制度,严格管理。按微生物控制程度把实验动物分为四级:普通动物、清洁动物、无特殊病原体动物和无菌动物[5]。一般动物实验必须达到清洁动物标准,种系清楚,不杂乱,无规定指出的疾病。动物级别越高,饲养管理条件越严,设施投资越大。实验动物是实验研究的活试剂,既要有纯度,也要有数量,背景明确,来源清楚,符合要求才能使用。(随着药品纯度的提高,凡是有准确的化学和物理方法或细胞学方法能取代动物实验,进行药品和生物制品质量检测,应尽量采用,以减少动物的使用。) 药品生物测定在方法上的改进与变化 为了缩短操作时间,减少实验误差,近年来生测方面也研制并投入使用了部分仪器设备,如:抗生素抑菌圈测定仪、微机热原测温仪、集菌仪、细菌数测定仪等,减轻了工作强度,提高了工作效率,检测结果更加准确可靠。 3 药品生物测定的发展趋势 生测作为经典方法沿用至今,表明它有其他方法不能替代的特点,在药品检验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不少老产品改为其他方法控制质量,也会不断有新产品离不开生测法,我们应当充分发挥它的优点,尽量克服它的不足,开拓新的业务范围。 微生物限度检查工作量大 为了控制药品染菌限度,1975年美国药典19版首载微生物限度检查,1980年英国药典收载,我国在1990年由卫生部颁布了药品卫生标准及检验方法,1995年版中国药典正式收载[6]。2000年版中国药典按剂型规定了微生物限度标准,执行范围除注射剂和中药饮片外几乎包括中西药的所有制剂和原料。该项检查成为药典品种适用最多的检查项目,占当前地市级药品检验所生测室业务工作量的80%以上。在这项检查中,有大量的业务技术需要我们进一步研究,改进试验条件,使数据准确,探讨快速检测的新方法。药包材的检查,国家药监局已经发布试行标准,业务范围将更加扩大,这是我们进一步做好工作,努力探讨研究的新领域。 药品生物测定在中药开发中的作用 我国是中药王国,2000年版中国药典一部共收载920种,其中中成药398种。有含量测定的157种,仅占总数的17%,中药成分多,杂质和干扰物质很多。复方制剂,尤其大复方制剂专属性的检出处方中所含药材很困难,有大量的研究工作需要做。中成药中的杂质如重金属、残留农药等达到一定水平会产生毒副作用,影响药物安全性[7]。要让中药制剂打进国际市场,我们在检查类的控制项目和含量类的方法探讨方面有大量工作要做,生物测定可以在毒理、药理方面进行研究、探讨,逐步完善质量控制标准,提高制剂质量发挥更大的作用。 新药研制开发与安全性评价 新药研制开发是多学科合作的系统工程。在获得一个具有生物活性的化合物后,研究开发组织者要在生物医学领域进行药物评价研究,首先必须组织药理学、毒理学、病理学、兽医学、遗传学、生物化学、药代动力学方面的专家进行合作研究,按药物非临床研究管理规范GLP进行管理。组织药理、毒理(包括一般毒理和特殊毒理)、病理、药代动力学和毒代动力学、药物分析、临床化学、实验动物、生物统计、质量保证等部门有关人员进行讨论,分阶段做出评价[8]。生测在这方面可以参加开发研究或进行技术指导。 综上所述,药品生物测定是药物分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不可缺的检测专业,现代仪器的大量使用,不仅不会影响其发展,而是如虎添翼,让药品生物测定展示出新的前景。 [参考文献] 1 倪坤义,田颂九,丁丽霞.21世纪药物分析学的发展趋势.中国药学杂志,2000,35(12):798
兽药残留检测仪采用胶体金模块检测方式,轨道式自动传输扫描,检测完成后自动退出检测卡。HM-SYJC兽药残留检测仪具有品类多种类样品菜单库,可灵活选择检测样品,不同的检测通道可同时检测不同的样品项目。
兽药残留检测方法:兽药残留检测包括抗生素类、磺胺类、激素类以及呋喃唑酮和硝呋烯腙等兽药残留;兽药残留检测方法目前有以下检测方法:1、金标检测法(金标检测卡)胶体金是一种常用的标记技术,是以胶体金作为示踪标志物应用于抗原抗体的一种新型的免疫标记技术,有其独特的优点。近年已在各种生物学研究中广泛使用。在临床使用的免疫印迹技术几乎都使用其标记。同时在流式、电镜、免疫、分子生物学以至生物芯片中都可能例用到。2、酶联免疫吸附法酶联免疫吸附剂测定法,简称酶联免疫法,或者ELISA法;它的中心就是让抗体与酶复合物结合,然后通过显色来检测。兽药残留快速检测仪深芬仪器生产的CSY-E96SY兽药残留快速检测仪采用固相酶联免疫吸附ELISA的原理,即酶联免疫法;可定量快速检测阿莫西林、孔雀石绿、磺胺类、黄曲霉毒素、疾病诊断、三聚氰胺检测、恩诺沙星、环丙沙星、 红霉素、氯霉素、土霉素、四环素、 磺胺类(总量)、喹乙醇、已烯雌酚等有毒有害物质及抗生素残留检测。并且可以连接食品安全监控系统。 兽药残留快速检测仪广泛应用于养殖场、屠宰场、肉产品深加工企业、检验检疫单位使用。3、高效液相色谱法又称“高压液相色谱”、“高速液相色谱”、“高分离度液相色谱”、“近代柱色谱”等。高效液相色谱是色谱法的一个重要分支,以液体为流动相,采用高压输液系统,将具有不同极性的单一溶剂或不同比例的混合溶剂、缓冲液等流动相泵入装有固定相的色谱柱,在柱内各成分被分离后,进入检测器进行检测,从而实现对试样的分析。该方法已成为化学、医学、工业、农学、商检和法检等学科领域中重要的分离分析技术应用。4、气相色谱法气相色谱可分为气固色谱和气液色谱。气固色谱指流动相是气体,固定相是固体物质的色谱分离方法。例如活性炭、硅胶等作固定相。气液色谱指流动相是气体,固定相是液体的色谱分离方法。这是一种新的分离、分析技术,它在工业、农业、国防、建设、科学研究中都得到了广泛应用。气相色谱可分为气固色谱和气液色谱。5、质谱法(Mass Spectrometry,MS)即用电场和磁场将运动的离子(带电荷的原子、分子或分子碎片,有分子离子、同位素离子、碎片离子、重排离子、多电荷离子、亚稳离子、负离子和离子-分子相互作用产生的离子)按它们的质荷比分离后进行检测的方法。测出离子准确质量即可确定离子的化合物组成。这是由于核素的准确质量是一多位小数,决不会有两个核素的质量是一样的,而且决不会有一种核素的质量恰好是另一核素质量的整数倍。分析这些离子可获得化合物的分子量、化学结构、裂解规律和由单分子分解形成的某些离子间存在的某种相互关系等信息。
这个可以咨询专业的兽药专家,因为你的提问很泛,具体到每种兽药,方法是不一样的
本科毕业论文是高校教学 工作中实现培养目标的重要教学环节[1]。我为大家整理的本科毕业非学术论文,希望你们喜欢。
做好本科毕业的建议
摘要结合具体事例,就本科生做毕业设计时如何选题、怎样选择指导老师以及如何开展试验等方面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建议和方法,以供参考。
关键词本科毕业 论文;教学;选题;建议
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007-5739(2010)23-0032-01
SuggestionsforDoinganExcellentUndergraduateThesis
GU Wen-ying
(College of Animal Science & Technology,Yangzhou University,Yangzhou Jiangsu 225009)
AbstractIn this paper,based on particular examples,for how to select the topic,the teacher and how to carry out the design or experiment,some feasible suggestions were proposed for an undergraduate student to do well with the undergraduate thesis.
Key wordsundergraduate thesis;teaching;selection of a subject;suggestion
本科毕业论文是高校教学 工作中实现培养目标的重要教学环节[1]。然而近些年来,人们对本科毕业论文存在抄袭、掺水以及是否取消等方面存在诸多负面的评价和争论。在当前 网络资源极其丰富、就业多元化、 教育 管理及监控不到位等一系列综合背景下,难免会出现这种现象,但作为一门综合训练课程,教育部办公厅发文明确指出:“毕业设计(论文)是实现培养目标的重要教学环节。毕业设计(论文)在培养大学生探求真理、强化 社会意识、进行科研基本训练、提高综合 实践能力与素质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是教育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重要体现,是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创业精神的重要的实践环节”[2]。为此,绝大部分高校不可能取消它,而是努力改进其测评方法,从提高监管力度来完善这个训练环节。现结合一些具体事例给即将准备毕业设计(论文)的本科生提几点建议,以供参考。
1选择相对感兴趣的课题方向
与普通的课程教学不同,毕业论文不规定具体内容,学生选择的自由空间较大,能够覆盖不同的主题与范围[3]。一个希望做好毕业论文的学生应该主动去了解自己专业的教师所从事的课题及研究方向。目前大部分教师的课题研究背景等相关资料在网上都可以轻松获得。在了解的基础上,选择自己相对感兴趣的课题。也许很多学生不知道自己对什么有兴趣或者认为必须按导师的意见去实施相关实验,没有选择余地。其实,有相当一部分教师还是想听听学生自己的想法;或者提供几种参考供选择。
在扬州大学2010届的优秀本科毕业论文评选工作中,一教师指导的1篇论文被评为学校的优秀论文,然后又被推荐为省高校优秀本科毕业论文。至此,该教师已连续3年指导的本科毕业论文被选送为省优秀本科毕业论文,而且2008年和2009年的论文均被评为一等奖。2008届的学生从大一就进入其实验室,跟随研究生做了大量的检测工作,毕业时考取了中国农大的研究生,他将从事的课题方向是兽药残留检测,因此他的选题就是一种兽药残留检测新方法的研究。2009届的学生已经 联系好了的导师的研究方向之一是奶牛的内分泌调节。经过与该教师进行简单的交流后,学生最后的选题是牛膝多糖对链脲佐菌素致小鼠糖尿病作用的研究,与其未来导师的研究方向相关。
2请时间充裕的教师作导师
“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深化本科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 中指出“要把为本科生授课作为教授、副教授的基本要求。不承担本科教学任务者不得被聘为教授、副教授职务。被聘为教授、副教授后,如连续两年不为本科生授课,不得再聘任其教授、副教授职务[4]”。该意见的出台显然有其重要的依据和背景,至少说明有相当一部分教师忙于教学之外的事情。相当一部分老师经常出差,平时难见踪影,如果找这样的教师作导师,恐怕多是名义上的,对于论文指导的工作也多落在其研究生头上,而研究生有时候既不放心让本科生单独进行试验,又怕影响了自己的工作或者其他原因,为了省事直接把自己的试验结果给学生交差了事或者让本科生自己去想办法。因此,即将毕业的学生在选择毕业论文的指导导师时应该考虑到该教师是否能经常预约并跟导师交流。
3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主动性
作为学生应积极主动,不能等待教师找学生探讨课题相关事宜。这体现在很多方面,除了联系导师时及时表达自己的想法,积极地在导师指导下查找相关文献,并对文献做一个 总结,明确选题的背景以及相关研究的概况;还要在开题后经常找教师探讨试验设计的合理性及切入点;测试指标的方法、指标所代表的意义。在探讨中逐步明确为什么做这个题目?怎样做?结果如何分析等一系列问题。明白了这些问题后,写论文就有了思路,将来答辩汇报时也有了主线。扬州大学一教师指导的2009届学生当时在选题后,主动查找了大量的中文、外文文献,清楚了同类研究的背景及概况;然后通过文献确定了要检测的指标、检测方法以及所需试剂、设备等,并全部呈现给指导导师,通过讨论和导师一起确定了测试指标,如糖尿病小鼠血清酶、血糖、肿瘤坏死因子、白介素、胰岛素、瘦素、脂联素以及血清钙、磷等,从而比较全面地探讨牛膝多糖对糖尿病小鼠潜在的影响。学生有兴趣并主动是做好毕业论文的关键,教师如果能尽量尊重学生的选择并给予支持则是重要的“催化剂”。学生的积极主动以及做事情的方式、方法以及由此产生的高效也让指导教师感到耳目一新,达到了教学相长的双赢局面。
4利用业余时间提前介入,做试验时不限于一个实验室
万事开头难,机遇总是垂青有准备的人。有些学生临近毕业才去联系导师做毕业论文,显得有些仓促和无奈,加上自己平时缺少动脑、动手等训练,自己没有方向,找导师时难免一片空白,或者提出的想法不切实际。如果在大学三年级或者更早,利用课余时间提前进入实验室,既熟悉了 环境、仪器设备,还能结识一些研究生和相关教师,在实验室里耳濡目染,日后在本科选题、做试验等方面就不存在畏难情绪,选题后也比较容易进入角色。
前面提到的3个学生均是提前进入实验室,其中2008届的学生从大一就参与实验室的动物饲养以及测试工作,后来教师给他单独安排了试验,其利用业余时间和假期,先后做了很多工作,在做本科论文前已经 发表了5篇科技论文。某些试验需要借用其他实验室的仪器设备,其指导教师与学生一起到化学化 工学院找相关教师做光谱学的有关检测,更多的是利用学校的中心实验室。2009届的学生在大三时进入过兽 医学院、动物科技学院的多个实验室,在大学四年级的9月底到论文指导老师的实验室,此时其已经与研究生合作发表过论文,也独立发表过多篇综述文章。2010年的这个学生在大学二年级就开始来到老师实验室,教师先给他安排了1篇科技论文翻译,并一起修改多次,后来这篇译文发表在《饲料工业》期刊上。然后其才开始在实验室里摸索“打杂”,至毕业答辩前该学生已经以第一作者发表了6篇论文。
5结语
总之,提前准备、主动实践的态度和行动对做好本科毕业论文具至关重要的。目前,不少从事一线教学或教学管理的人员在如何加强本科毕业论文的质量监控和具体管理措施等方面给予了多方面的阐述,笔者认为“教育不能脱离社会而孤立存在,教育的病症,往往是社会病症的延伸。”在我国目前的社会背景下,如果没有一个系统的、综合的过程管理以及社会相关部门的配合,单就教学管理方面提出的各种具体措施,实行起来往往会遇到诸多尴尬。本文结合具体事例给希望做好毕业论文的学生提出几点建议,总的来说学生自己对论文要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和态度,然后赴以积极的行动,如果只是应付各种指标和考核,做好毕业论文就是空谈。
编辑整理。
6参考文献
[1] 教育部办公厅.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的通知([2004]14号)[EB/OL].
[2] 时伟.大学本科毕业论文的弃与存[J].中国高等教育,2010(7):45-47.
[3] 吉文华,周畅.本科毕业论文状况分析和对策研究[J].中国电力教育:下,2010(2):62-63.
[4] 刘港.提高本科毕业论文质量的途径[J].沈阳教育学院学报,2010(2):49-51.
提高本科毕业论文质量的探索
摘要:本文针对大学生毕业论文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确保毕业论文质量的对策,探讨建立以学院为中心、以指导教师及学生为主体的毕业论文循环质量管理监控体系,保障毕业论文顺利开展,促进大学生毕业论文质量不断提高。
关键词:毕业论文;质量监控;实施方法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03-0117-02
大学本科毕业论文是对学生在校期间所学知识和实践技能的全面检验,也是提高学生创新能力和科研能力的重要手段。作为“985”大学,虽具有完善的毕业论文质量管理和监控措施,但是由于创新人才培养目标要求提高毕业论文质量,需要形成更加完善的管理监控体系。本文梳理了本科毕业论文中出现的问题,探讨建立以学院为中心、以指导教师和学生为主体的毕业论文循环质量管理监控体系,它始终按照计划→实施→检查→处理的管理循环运转,每一次的循环都是对前一次的超越。通过对已完成的毕业论文从选题、实验执行过程、论文形式、内容等方面进行评价,通过学院对论文撰写过程的管理及论文质量进行评价,可以发现毕业论文教学工作中所存在的问题,及时加以修正和改进,保障毕业论文顺利开展,促进毕业论文质量提高。具体方法如下。
一、质量监控体系的实施流程
二、实施分级管理的方式进行毕业论文质量监控计划
1.学院应成立以教学院长为组长,教务秘书、教研室主任和教授为成员的本科毕业论文工作领导小组。根据学校有关本科毕业论文的管理规定,结合本院专业培养目标和特点,制定本科毕业论文工作的管理与实施细则,并将学生本科毕业论文及相关材料交教务处存档。
2.各教研室根据学院本科毕业论文的有关规定,结合本专业培养目标和特点,采取双向选择方式确定本科生毕业论文指导教师;组织本科毕业论文进行审题和任务书的制定;组织本科毕业论文的开题、中期检查,及时处理存在的问题;组织进行毕业论文的答辩;负责毕业论文工作总结等。
三、毕业论文前期工作及实施
1.毕业论文教学管理文件的制定。在对前期毕业论文工作全面调研的基础上,针对毕业论文实施及写作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制订切合实际的《毕业论文工作条例》和《毕业论文教学大纲》。对毕业论文的教学基本要求、组织管理、指导教师的职责、毕业论文的选题原则、评分标准、毕业论文的答辩要求,制定细则,为毕业论文质量提高提供制度保障。
2.加强选题的指导。师生采取“双向选择→自愿组合”的模式。学生可以结合教师科研课题选题;也可以根据自己爱好与就业相结合选题。毕业论文选题要与生产实际相结合,要有一定的创新性。然后由指导教师填写选题审批表,明确选题要求;由教师与学生沟通后,学生在广泛阅读资料情况下,填写毕业论文任务书的研究内容、进度计划。最后进行开题。开题报告包括选题依据、国内外研究现状、研究内容、技术路线、研究方法、预期结果、创新点、实施进度、经费预算等内容。开题答辩是学生通过多媒体汇报形式,向答辩委员会陈述开题报告中的内容。答辩委员会对毕业论文的选题、方案设计、研究内容、实验材料选择等各个方面严格把关,提出毕业论文中存在的不足,学生再进行改进,为毕业论文能顺利实施奠定基础。
3.毕业论文质量监控体系的实施。首先,院领导要十分重视本科毕业论文教学工作,并予以足够的资金支持;学院教学委员会具体负责制定毕业论文实施及写作和答辩的细则和质量管理监控的制度;教务秘书或具体负责毕业论文的教辅人员能与指导教师和学生建立顺畅有效的沟通渠道,确保各阶段的论文教学工作任务及时下达并落实。其次,教学委员会针对指导教师对论文撰写过程的管理进行质量评价,包括教师是否认真与学生讨论论文选题、制定研究计划;是否定期召见学生进行研究方法的指导,及时发现问题及时纠正;是否重视实验数据的翔实和实事求是的研究作风;对论文的审阅是否认真,对答辩后论文的修改是否认真。
最后,教学委员会针对学生对论文撰写过程的管理进行质量评价,包括学生能否认真对待开题、中期检查和答辩各阶段的任务;学生是否能够严格执行论文实施的计划;能否定期参加指导教师的论文指导教学活动,并积极发表自己的意见,对于指导教师的意见,学生能否虚心接受,并加以改进;学生撰写论文的态度是否认真并很重视细节问题;学生毕业试验计划能否按时完成,学生是否提供真实的实验数据记录;学生毕业论文书写格式是否规范。
四、毕业论文质量监控体系的检查
1.初级检查:指导教师的资格审查;指导教师提供的选题类型、范围、可行性;选题审批表填写情况,教师指导学生填写毕业论文任务书的情况;进程安排、预期困难及解决途径;学生的开题报告、调研与资料查阅等情况。
2.论文中期检查。①学生在毕业论文中有无变更课题内容;前阶段学生完成任务的质量与进度;学生是否独立完成实验内容;指导教师是否定期召集学生进行答疑、辅导,了解学生能否如期完成课题并制定相应措施。②在指导教师和学生自查的基础上,各教研室负责人进行中期检查,要求各教研室组织学生进行中期汇报,掌握学生论文进展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学院在各教研室总结的基础上,汇总学院中期检查材料提交给教务处。中期检查是保证毕业论文质量的必要监控措施。
3.后期检查,主要包括:答辩组织、落实情况;学生毕业论文的撰写规范程度;指导教师、评阅教师审阅及评语质量;答辩小组的答辩记录;答辩成绩评定等情况。在答辩前要教务秘书采用随机抽查形式,对提交的毕业论文进行查重的资格审查,资格审查通过后,方能答辩。指导教师、评阅教师结合选题的类型,考察论文的题目、论文研究内容,检查实验设计是否与研究结果一致;主要研究内容是否有基本的数据分析和图表;论文是否具有一定创新性;文献综述是否有参考文献来源;论文书写是否规范等方面进行评阅。答辩不合格的学生经过修改后进行二次答辩。答辩后学生根据老师提出的问题进行修改,合格后方能提交学院。 五、毕业论文的处理
1.建立评估反馈机制,确保管理的落实。按照计划→实施→检查→处理的管理循环运转,对上一阶段检查出来的问题,通过分析找到原因,并采取相应的措施。经过改进后再进行一段时间的运作,若不再出现问题,则可以把实施细则形成学院教学文件存档,以后继续使用。建立和健全规章制度是做好毕业论文工作的前提,要使这些规章制度落到实处,最突出的问题是如何采取有效的方法和手段。为使各项工作按计划进行,并尽可能地对学生和教师的工作进行客观的评价和量化,建立一套毕业络管理信息系统显得尤为重要。要建立通畅的信息反馈网络,实时对毕业论文各环节进行动态管理,充分发挥信息管理系统在毕业论文质量评价中的作用,及时进行改进和纠偏。
2.建立指导教师、学校专家和学院专家三级评估体系,全方位、多层次反馈毕业评价信息。首先,学院成立毕业文领导小组,制订毕业论文教学的评价标准。组建院内专家评估检查小组,在毕业论文写作的各个时期采取普查与抽取相结合的方式,从毕业论文的工作条件、教学过程和教学效果三个方面检查毕业论文。聘请学校专家来学院抽查毕业论文,发现质量体系运行中存在的薄弱环节以及不符合要求的项目。对审核中发现的问题,相关专业负责人要及时采取相应的纠正措施,而学院管理人员则要密切关注整改措施是否真正有效实施,若发现纠偏效果欠佳,则须及时阻止并实施更为有效可行的整改措施,以确保纠偏效果以及毕业论文质量。
3.采取查重方式,避免学生在选题和实验设计上重复,从而迫使学生和老师重视毕业论文,也可以使毕业论文有一定的创新性,从而保证毕业论文质量。
总之,针对目前影响本科生毕业论文质量的瓶颈问题,通过系统分析毕业论文存在的问题,结合校教学督导组多年毕业论文检查提出的问题,并结合学院各位老师多年指导毕业论文经验和教学管理中存在的过程管理不细致等,建立系统的本科毕业论文监控体系,从而实现对毕业论文进行科学的、规范的管理,这对于提高毕业论文质量和创新型人才质量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吴永梅,阮文彪,郝福玲.高校本科毕业论文质量监管体系探索[J].安徽农学通报,2010,16(4):137-138
[2]许骏.本科经管类毕业论文质量静态与动态评价研究[D].上海:东华大学,2007.
当前青少年心理问题日益增多,应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研究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了解青少年心理健康存在的原因,进而探索出解决问题的措施,是教育机构的重要职责与义务。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青少年心理健康论文,供大家参考。
【摘要】目前,威胁我国青少年学生健康的心理行为问题日益突出,心理障碍是青少年学生产生心理行为异常,甚至导致犯罪的主要诱因。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调查法,依据青少年这一年龄段的特点,结合大量的实践经验,对青少年的心理状况进行了调查与研究,并提出对策。
【关键词】青少年;社会;心理健康
在社会不断进步的21世纪体质健康研究工作更具有新的时代特色,尤其是针对青少年心理健康研究成为当前学校体育教育工作的重点,是当前学校体育课程改革的主要目标。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健康”问题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调查法,依据青少年这一年龄段的特点,对青少年的心理状况进行了调查与研究。
1青少年心理问题的成因
有关文献报道近40%的中小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健康问题,最大的因素来自家庭,家庭关系不和、亲子关系紧张以及家庭教育失当是造成青少年心理问题的主要家庭因素。这种家庭的青少年心理相对敏感、多疑,心理承受能力差,自责、自我否定是他们的主要心理特点。这些因素的影响,使中学生们面临着很大的心理压力,对许多问题感到迷茫和困感。其次是学习,围绕着学习产生的问题是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的主要部分,激烈的竞争,传播媒介的影响。加上学校过于强调升学率,致使家庭、学校只重视对学生的知识传授和智力因素的培养,忽视了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具体表现就为恐惧、厌学。虽然教育主管部门要求学校“减负”、不搞排名,但学生课业繁重,月月排名,如此激烈的竞争,使得学生的精神压力越来越大。对青少年来说,学习成绩的好坏直接影响今后的升学,使得他们的心理素质包括情绪、性格、自我意识、人格倾向、社会交往与适应能力等方面往往处于自发形成和盲目发展的状态。最后是社会环境与人际交往,随着社会浮躁、急功近利的情绪感染,甚至是影视作品所追求的享乐、暴力等不良风气,都会对他们人生观、价值取向产生影响。青少年对友谊的珍视与渴求,以及情感丰富的特点使得他们在人际交往中特别重视感情的交流,当被人误会、议论甚至发生纠纷时,往往就会自我封闭,自我否定。
2青少年的心理现状
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
主要症状表现为缺乏耐力、容易被人误解、思想不集中、缺乏自信心、爱操心、缺乏观察力、过于担心将来的事、容易动怒、父母期望值过高、缺乏决断能力等。随着现代社会发展竞争性的增强,家长和社会对青少年的期望水平越来越高,导致在校青少年精神压力越来越大,过重的精神压力严重影响着他们心理健康发展。
自主能力和适应能力差
被父母疏远、娇生惯养、在家称大王在外懦弱的儿童,腼腆抑郁的青少年等都经常因孤独而烦恼。这类儿童和青少年,和大家一起做某件事时,由于技术差、经验不足,经常感到失败的威胁。因此,感到和大家一起玩还不如一个人玩。从中学升入大学,需要培养自己独立生活能力,而一些学生从一切都由父母操办进入一种一切靠自己动手的生活环境,感到无所适从,有些同学甚至把脏衣服打包邮寄回家清洗。不能很快适应生活环境导致一些同学情绪不稳,甚至有人萌发了退学的念头。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差是目前青少年心理健康存在的主要问题之一。
不能正确对待激烈竞争的学习环境,感觉人际关系协调困难
由于学习成绩好坏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奖学金评定、荣誉称号、未来就业选择等方面,学习压力增大,导致一些学生学习信心上的失落。由于青少年都来自五湖四海,家庭背景、个人素养、生活习惯都各不相同,感到沟通困难,找不到一个可放心的,无利害冲突的倾诉对象,长此以往,就易形成青少年中人际敏感、偏执、冷漠的心理倾向,危害了他的学习和生活。
不能正确对待生活中的挫折打击
青少年对成功期望值过高,当遇到挫折、生活不幸时都会将他从豪情万丈的理想世界里拖入到痛苦的现实深渊中,所谓自责就是责备自己。当发生不如意的事情时,不认为是他人的问题,而经常认为是自己不好,对自己所做的事抱有恐惧倾向,称为自责倾向。这种倾向走向极端就会过低评价自己,自责、自我卑视、自我轻蔑。这种状态是受悲哀和忧郁情绪支配的,调节不好会极大地影响青少年自信心及积极人生观的建立。如果不能正确引导,势必会引起他情绪上的强烈反弹,特别是情感上的纠葛,更容易引起消极情绪的蔓延。如果不能尽快摆脱情绪上阴影,就会对意志力不坚强,自控能力差的人产生不利的影响,以至于酿成悲剧。有时无缘无故地想大声哭、大声叫,或者一看到想要的东西,就一定要拿到手,毫无理由地想到远处去,或想死,这些称为冲动倾向。这种想干危险的事或愚蠢的事的观念,是因为内部具有焦虑倾向而产生的。
3对策
人的大脑与肌肉的信息是双向传导的,即神经兴奋可以从大脑传至肌肉,也可以从肌肉传至大脑。有关研究也早已证明:心理疾病长期得不到改善便会通过一定途径导致生理疾病。无论是心理疾病还是生理疾病,如果不能得到及时而有效的预防和治疗,就会有可能相互转化,导致病上加病。所以,加强学校体育、增强学生体质、增进健康,对预防和治疗生理、心理疾病,确保青少年学生身心健康极为重要。体育运动与自然的身体活动相比,无论是强度、内容还是运动形式等方面都不尽相同。例如,短跑要求较短的反应潜伏期、良好的运动距离知觉和运动速度知觉。又如,足球比赛需要了解队员位置,要求有较大的注意范围,既要带球前进,又要防止对方拦劫,需要善于分配注意。几乎任何运动项目,都要求运动员有勇敢、坚持、不怕困难、团队协作等良好的意志品质和乐观、友爱、偷快、豁达等多样的感情,上述心理活动和心理特征,就一个人的自然发展水平来说,当然不能满足运动学习和运动竞赛的需要。但是,在学生为了不断提高自己的运动水平或战胜对手而进行的运动活动中,原有心理水平便慢慢获得提高。也就是说,体育运动的新需要与原有心理水平的矛盾,推动了心理的发展。因而重视体育教育,加强体育锻炼,增强生理与心理的抗压能力,对提高青少年心理健康有着积极影响。科学的体育运动能增强体质,通过体育运动,可使身体正常发育,为心理健康的发展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体育运动是一种积极的主动活动过程,可以有效塑造人的行为方式,因此也能促进个体的心理健康。社会竞争的下移使广大中学生饱受学习、生活、人际关系等方面的压力,患有心理障碍的人数呈逐年上升的趋势,不容乐观。随着素质教育不断学入发展,心理健康教育已越来越受到教育界和心理学界研究者们的高度重视。第三次全教会把心理健康教育确定为德育的主要内容,予以重点关注,要求“针对新形势下青少年成长的特点,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坚韧不拔的意志、艰苦奋斗的精神,增强青少年的社会适应能力。”
【参考文献】
[1]周丽君.影响浙江省青少年参加体育活动因素的调查研究[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10,23(4):19-22.
[2]高发民.体育心理[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9.
[3]袁存柱.对青少年心理健康与体育教育干预的研究[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0(1):44-46.
[4]伍国典,张程立.青少年视力低下的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发展[J].医学理论与实践,2009,18(1):29-31.
[5]梁兵.关于高中课外体育活动的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
一、青少年心理健康的概念及标准
心理健康是一种良好而持续的心理状态与过程。由于确定青少年心理健康标准的依据不同,国内外学者提供的判断标准有所不同,侧重点也有差异。例如:马斯洛认为充分自我实现的青少年就是心理健康的青少年。而美国学者阿特金森认为,对自己的能力有正确认识、能够承担个人责任和社会责任、具有稳定与协调的人格结构的青少年才是心理健康的青少年。总体来看,心理健康的青少年具有以下几种标志:一是能够全面地认识自我,有良好的自我意识,能够做到自知自觉,既对自己的优点长处感到自豪,又不因自己的缺点而感到沮丧,保持自尊,自信;二是有理想,生活有目标,既有敢于拼搏的勇气,又能正确地看待生活中的挫折,做到“胜不骄,败不馁”;三是有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能够接纳他人的短处,以包容、积极的心态与人交往,在相处的过程中,尊重多于嫉妒,信任多于怀疑,欣赏多于憎恶;四是当遇到外界刺激时,有较强的情绪控制能力,保持行为协调,心理平衡;五是珍爱生命,热爱生活,对待事物乐观开朗,满怀希望,始终保持一种积极向上的进取态度。所以,心理健康的青少年无论是在学习还是在生活上多持有一种积极的、开放的、现实的、辩证的、通达的人生态度。
二、青少年常见的心理健康问题
著名心理学家威克曼根据青少年不适应行为的指向将其分为外攻性问题和内攻性问题,外攻性问题与对待他人有关,如旷课、挑衅、反抗、不合作、撒谎、盗窃、打架、破坏公物等叛逆行为;内攻性问题与对待自我有关,如退缩、消极、悲观、自卑、自残、自杀等自我贬低行为。威克曼的研究还发现,无论是教师还是家长都更加注重外攻性问题,高估其严重性,并想尽方法对青少年的叛逆行为进行约束。而时常被忽略的是具有自贬性的内攻性问题,其往往是青少年出现叛逆行为的根源。所以,心理健康研究人员更加重视青少年的内攻性问题。只有真正走进青少年的内心世界,设身处地地了解他们,才能从根源上解决问题。在现实生活中,我国青少年常见心理健康问题总结起来主要有如下几种:
(一)外攻性问题
1.自私
都说“自私自利,是立人达人之障”,但是处于转型期的青少年都会有不同程度上的自私心理。当今社会竞争激烈,“人不为己,天诛地灭”的风气盛行。所以,有很多人说,自私是人之本性。正如一句民谚所说,自私自利从来弄不明白,究竟它是全人类的一部分,还是全人类是它的一部分。其实,当婴儿刚出生的时候,他的自我概念如同一张白纸。在经过无我有物、有我无物和物我整合三个阶段的顺序发展之后,儿童健康的自我概念才逐渐发展出来。在这个三个阶段的过程中,家庭和社会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家长对孩子过分宠溺,并灌输类似“只扫自己门前雪,休管他人瓦上霜”的不良思想,以及社会上的负面影响,导致有些青少年仍然停留在有我无物的阶段,并没有把主观和客观、自我和环境有机整合起来。这种由自我概念发展障碍所导致的强烈的自我中心意识,在行为表现上就是自私和没有责任感,凡事只看到自己而不考虑他人的感受。这就会间接地导致青少年出现人际交往危机等等一系列的问题。所以,自私不仅仅是一种不健康的自我观念,同时又是引发其他异常心理和行为的根源。
2.叛逆
引起青少年叛逆的原因多种多样,主要原因是由于身心发展不同步。青少年时期身体迅速发育,使其产生长大成人的感觉,觉得自己可以不依赖家长、老师独立做很多事情。但是事实上,青少年时期只是人生观、价值观初步形成的时期,其能力还是不足的,思考问题还是幼稚的。所以,在家长和老师眼中,青少年仍然是需要指导和照顾的小孩儿。这种理想与现实的反差,自然会引起青少年内心的反感,他们的成人感驱使他们去反抗。由于担心自己的存在被忽视,青少年往往也会做出一些出乎意料的事情,以渴求标新立异,引人注目。叛逆心理虽然没有发展到不健康心理那么严重的程度,但是当它遭受刺激,反应强烈时却也是一种反常的心理。它虽然不等同于变态心理,但是已有变态心理的特征。从成都发生的“沈鹏弑母”案,到温州发生的砍死奶奶案,再到广东发生的少女杀死奶奶案,这些接二连三发生的杀害至亲的案例说明,对青少年的叛逆心理一定要加以重视,平时要能注意到孩子细微的心理变化,及时地与其沟通,尊重孩子的想法,平等地交流。
(二)内攻性问题
1.抑郁
常言道:“少年不知愁滋味。”但是这句话渐渐被日益严重的社会心理健康问题所打破。越来越多的青少年因为各种各样的心理压力而饱尝愁滋味。因为青少年不需要承担来自家庭、社会的压力,所以很多人不理解为何青少年会抑郁,会有解不开的心事。但是,单就学业压力、家庭问题、交友障碍这些成年人看似微不足道的问题就足以摧垮部分孩子的心理防线。青少年的抑郁症的主要原因可以大致分为两个方面:
(1)内在因素,即与青少年本身的性格特征有关。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叶子,每个人的性格也多种多样,各有不同。有些孩子天生性格外向、乐观,凡事都往好的方面想,对生活抱有正面积极的态度。而有些孩子,则性格内向、文静,不爱与人交流,孤僻多疑,常常注意事物的消极面,不善于表达自我内心情感。当生活中遭受意外挫折时,他们更倾向于自我封闭,逃避现实。第二种类型的青少年往往是抑郁症发病的高危人群。
(2)外在因素,即与家长的教育方式及社会影响有关。家长望子成龙心切,学校课程紧张,学习压力大给青少年造成极大的思想负担。有相当一部分青少年抑郁的原因是家庭的教育方式不当。父母给孩子提供了优良的物质保障但却忽略了与其心理上的沟通。同时,社会上评断标准的失误也是导致青少年抑郁的另一个重要原因。过分地重视学业成绩,而忽略孩子内在品格的培养,认为成绩好的孩子就是好孩子,成绩不好的孩子做什么都不对。长此以往,青少年生活在迷茫,不自信,忐忑之中,变得越来越不爱讲话,继而引发抑郁症,从而引发一系列严重的社会问题,酿成一桩桩的悲剧。
2.自残
据调查证实,有自残行为的青少年都有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他们把自残行为当作宣泄内心压力的一种方式。自残与自杀有着本质的区别,自残者也许没有自杀的念头,仅仅是希望通过残害自身身体的方式获得快感。常言:“身体发肤授之于父母。”到底是什么原因致使青少年如此不爱惜自己的身体?总体而言,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一是家庭的因素。不和睦的家庭,过多的童年不幸,父母管教太过严苛,或者经常性地遭到辱骂殴打等,都会引发青少年的自罚、自残行为。二是自我施压。有很多青少年太过追求完美,如果没有达到自己预期的成果的话,便会用自残的方式进行自我惩罚。三是从众效仿心理。据有关报道,两名台北中学生为表义气,竟约定同时用刀具割手腕,然后用相同的手帕包扎以作为标记。此等自残行为竟被同学们认为颇有勇气,十分英雄,纷纷效仿。青少年思考问题的方式还不成熟,很多时候都是在盲目地追逐他们所认为的“潮流”。近些年来,青少年的自残现象已经越演越烈,各种关于青少年极端自残行为的报道屡见不鲜。
3.自杀
这是人们最不愿看到的一幕,孩子对于家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为何青少年自杀率居高不下?自杀可以分为:自杀威胁和自杀行为两类。前者是想用自杀对抗家长和老师的管教,动辄以自杀相威胁。这种行为可能源自于对于自我自尊心保护的逆反心理,其内心还是希望更好地生活。而后者则是由于悲观厌世所致,丧失了活下去的勇气和信心。往往这种青少年都深深地遭受常年抑郁的折磨,找不到人生的方向,看不到自身存在的价值,觉得生不如死,以至于产生轻生的念头。无论是作为一种手段的自杀,还是作为一种目的的自杀,都反映出一些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出现了严重的问题。
三、影响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的因素
(一)家庭因素
不管何时,家庭教育的地位永远是最重要的,父母在孩子的人格塑造培养过程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所以,不当的家庭教育方式往往就是引发青少年心理问题的根源所在。不恰当的家庭教育大体可以分为以下四种类型:溺爱型。现如今,独生子女越来越多,家长过分宠爱孩子,迁就孩子的不合理要求,自我感觉是爱孩子的表现。但事实却是害了孩子,过分地溺爱,养成了一个个任性、自私的“小皇帝”和“小公主”,不懂得分享,难以合群。放任型。有些家长对孩子的成长漠不关心,优点不给予表扬鼓励,缺点不给予纠正。自认为这样做是效仿西方的自由教育方式,还有助于养成孩子不骄不躁的好品行。殊不知,家长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的指路灯,明确地告诉孩子哪些是对的,哪些是错的,这样才能保证孩子在人生轨道上有着正确的行驶方向。此外,家长不注意自身的道德、思想修养,不良行为潜移默化地侵蚀着孩子的心灵,使孩子养成了我行我素的不良行为和蛮横不讲理的不良品性。专制型。家长对于孩子的生活干涉过多,认为自己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孩子好,孩子应该听从自己的所有安排。孩子缺乏自己独立思考的机会,同时也丧失了私人的时间与空间。如果孩子稍加反抗,或达不到家长的预期要求,就粗暴地对待孩子,甚至出现体罚的行为。长此以往,孩子内心的反感越积越多,这不仅会影响与父母的感情,还会导致孩子产生心理问题。过度教育型。家长对孩子总有一种过高的期望,自己曾经没有做到而后悔的事情,总希望子女能够替自己做到。这样就会不顾及孩子本身的兴趣爱好,要求孩子学特长,阅读书籍,参加各种比赛,加重了孩子的心理负担,留下了不良的心理隐患。这是目前家庭教育中的弊端,是青少年产生心理问题的原因之一。
(二)学校因素
中国自古便有“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理论,很多人为了考取功名,付出了一生的心血。社会发展至今,我国的学校教育仍未能摆脱应试教育的影响。分数似乎成为评断一个孩子优劣的唯一标尺。在此单一的评价标准下,每一次考试都等同于一次只许成功不许失败的战争,导致孩子心理超负荷运行。面临着激烈的升学竞争,孩子在题海中冥思苦想、死记硬背,整天有写不完的作业,做不完的题,双休日也要参加补习班、特长班的学习,根本就无法体会学习的乐趣。孩子因此身心疲惫,精神紧张,一遇不顺心的事如考试失利、人际关系紧张等,便恶劣情绪郁结心头,久而久之,遂成病态。曾经一位即将参加高考的女孩子,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说:“我真怕考不上大学,老师说考不上大学的话,一辈子就完了,将来肯定没有多大的出息。”高考的竞争、升学的压力使她始终处于高度紧张的状态。青少年的身心还处于发育,待完善的状态,心理承受能力还十分稚嫩脆弱。学校不恰当欠科学的教育方式,会导致青少年过重的心理负担,造成心理障碍,形成一旦没有考上理想学校就产生一定前途无望、理想成空的想法,最终抑郁成疾。
(三)社会环境因素
改革开放政策给我国经济上带来了空前的繁荣,人们物质生活得到了很大改善的同时,也受到了多元文化的冲击。近年来,我国的本土文化一直与外来文化处于一种持续冲突又相互妥协交融的状态。我国尚处于社会转型阶段,目前很难实现多元文化的有效整合。文化的迥异很容易导致人们对于原有的价值观产生怀疑,原有的价值观正在逐渐减弱甚至丧失其功能,新的价值观又比较零散杂乱而不成系统。这增加了尚未成熟的青少年在适应社会生活方面的难度,造成青少年在认知上的失调和行为上的失范,引起心中的迷茫、焦虑不适,行为出现偏差、越轨。社会因素对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影响主要表现:一是社会刺激因素增多,随着现代社会的高速发展,生活节奏加快,环境污染、噪音增多等,严重地干扰着中小学学生的正常休息、学习和健康。二是社会不健康因素增多,如充满暴力和色情的音像制品和书刊、大量的计算机游戏软件等,十分容易让自我约束能力不强的青少年沉溺其中。青少年网瘾问题,寒暑假宅童问题都严重妨碍青少年的学习、生活和人格的发展。三是住宅越来越多地成为独门独户,生活越来越封闭,甚至出现了居住十几年还不认识周边邻居的情况,这严重限制了孩子与伙伴的交往,致使孤独感增加。青少年缺少与同龄人的交往,使许多心理品格得不到发展和完善。
四、解决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的对策及意义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少年强则国强。所以发展心理健康教育,及时解决青少年心理问题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其本源入手,提出如下三个方面的对策:
(一)家庭成员之间进行友好沟通
父母与孩子之间最重要的莫过于沟通,良好的沟通不仅可以消除父母与孩子的隔阂,还可以让孩子深切感受到父母之爱,健康阳光地成长。首先,作为家长要懂得尊重孩子的想法,愿意倾听孩子的心里话。当彼此想法发生冲突时,不搞强权管理,要求孩子无条件服从,能够心平气和地与孩子交流,慢慢地让孩子理解父母的观念,同时也接受孩子的认知想法,从而对事物达成共识。
(二)学校科学营造学习氛围
学校是教书育人,传授知识的地方。学校应为孩子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而非过分重视学习结果,按成绩把孩子等级化。教育工作者要做到真正地放弃比较,理解接纳每个孩子的不同之处。此外,还可以通过开展一系列的心理讲座等活动,让青少年真正地了解自己的心理状态,或者不定期地请专业的心理教师对心理有问题的孩子进行心理疏通。
(三)社会媒体环境积极引导
班主任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途径 论文关键词:班主任 心理健康教育 有效途径 论文摘要:在青少年成长过程中,班主任与学生接触的时间最长,交往频率最高,也最了解学生,因此对学生心理健康所产生的影响也最大。班主任工作中的心理健康教育,应根据不同时期和阶段,采用多种方法对学生进行心理疏导与教育,帮助中学生健康成长。 随着中学生心理问题的日趋严重,越来越多的学生或多或少的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如厌学、早恋、心理脆弱、性格不合群、独立能力差甚至自残等。这些问题如不能及时解决,将会严重影响中学生的健康成长。而班主任是学生思想教育的中坚力量,是班级工作中的组织者和实施者,在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因此,做好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便成为班主任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 当前中学生的心理问题主要表现为:学习压力大、偏执与偏激、叛逆与敌对、人际交往不当、抑郁症、自闭症、忧虑过度、早恋问题、自残、心理脆弱等。其中,学习压力大是当前中学生存在的最严重的`心理问题。据调查显示,在某学校被测的686名高中生中,任意一项有轻到中度症状的样本数为144个,占总数的%,有中到重度症状的样本数24个,占总数的%,这表明该校高中学生的心理症状比较严重。而仅有轻微症状的样本数则为469个,更高达%,说明高中生整体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因此,对中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及心理疏导尤显重要性和紧迫性。 二、班主任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途径 1.班主任的榜样作用与人格魅力 重视人文环境和人文力量的熏陶。职业的特殊性决定了班主任的一言一行将会对学生产生很大的影响。因此,作为班主任,其性格前提应该是开朗、阳光的,心灵应该是高尚或追求崇高的。一般来说,班主任与学生交往、接触的时间越多,就越能对学生良好性格和人格的形成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所以,作为班主任就要善于开发自身资源,利用自己积极、乐观的心态和形象去影响和感染学生,促使他们改变某种不良的行为习惯,进而引导他们不断发现和追求生活中的真、善、美。同时,班主任的人格也是无形的教育力量,班主任要懂得利用自身美好的心灵去塑造学生健康的心灵,要努力做到“以人格孕育人格,以心灵塑造心灵”,唯有如此,班主任的榜样作用与人格魅力在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隐性作用才能完全显现。 2.了解学生,建立心理档案 作为班主任,要了解自己的学生,掌握每个人的思想动态,并在尊重的前提下进行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班主任在日常班级管理工作中要多观察,多积累,留心学生言行,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状况。对于特殊家庭的学生给予特别关注;发现有心理问题的学生,可以采取多种方式进行心理疏导;如有典型个案,最好进行文字记载,如谈话记录或心理辅导纪录等。同时,班主任还应学会聆听学生的心声,学会换位思考,用学生的思维去想问题,用学生的眼光去看待他们遇到的实际问题。 3.开设班团心理辅导活动课,发挥团体育人功能 心理辅导是以班级或小组活动的形式有目的、有计划地通过一定的活动项目和活动形式,让学生主动地参与体验,具有实现学生自我心理教育和心理素质提高的双重功能。班主任可根据不同的心理辅导内容和中学生的年龄特征设计不同的活动形式,如角色、游戏、小品表演、讲故事、猜谜、讨论、文体活动等。班主任的设计活动一定要有针对性和目的性,对于每次班团活动要达到的预期效果要心中有数。作为团体教育、辅导的最佳方式,班主任应该充分发挥主题班团会的团体育人优势作用,在关键时期,对学生进行适当的心理健康教育,如定期开展学习心理指导、人际交往指导、异性交往指导等主题班会,充分发挥主题班会的育人功能。 4.发挥教学团队优势,形成合力,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在目前中小学课程中,学科类课程不论是在科目,还是在学时方面,都明显地超过活动类课程。因此,就理论而言,学科类课程都可以发挥其巨大的育人功能。鉴于此,班主任不能孤军奋战,要联合各任课老师,充分发挥教学团队的巨大育人功能,适时召开班级任课教师会议,并针对班级的具体情况,制定明确的辅导计划,提出具体的辅导对象,使各科任课教师都能根据学科实际进行针对性辅导。只有各科任课教师积极配合班主任工作,密切关注学生的心理发展,才能更好地促进学生心理健康成长。同时,构建和谐良好的课堂心理教育环境也显得尤为重要。教师应和谐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把他们看成是自己的朋友。在情感相容的基础上,创造出一种无拘无束、平等交流的心理氛围。 参考文献 [1]陈瑞瑞.德育与班主任[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2]李方,方中雄,陈爱苾.班主任工作指导[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7. [3]蔡雯卿.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五化”倾向[J].教育科学研究,2003,(10).论文相关查阅: 毕业论文范文 、 计算机毕业论文 、 毕业论文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