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期刊知识库

首页 学术期刊知识库 问题

滨州学院期刊认定

发布时间:

滨州学院期刊认定

一、滨州学院教务处登录入口 滨州学院教务处登录入口为 ,学生可以复制该网址到浏览器地址进入登录页面。 二、滨州学院简介 滨州学院是一所省属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坐落在兵圣孙子故里、渤海革命老区、美丽富饶的黄河三角洲中心城市——滨州市。前身是始建于1954年的北镇师范学校,1983年更名为滨州师范专科学校,2004年经教育部批准改建为滨州学院。2012年顺利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2017年成功获批山东省硕士学位授予A类立项建设单位,2018年10月顺利接受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 学校党委、行政团结带领全校师生员工,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主动对接行业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提出了“顶天(对接航空业)立地(对接区域)”的发展思路,确立了建设以航空为主要特色的高水平应用型大学的办学目标定位,制定并实施“三步走”发展战略,学校各项事业蓬勃发展。 学校校园占地面积1697亩,校舍建筑面积万平方米,固定资产总值亿元。设有20个实验教学中心,其中2个为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亿元,图书馆纸质图书万册,电子图书万册。设有19个二级学院,60个本科专业、29个专科专业,面向全国30个省(市、自治区)招生,全日制本专科在校生18350人。 围绕办好独具特色的本科教育,学校借助全国第一所培养飞行员的地方本科高校的先发优势,努力做大做强航空特色,航空学科专业规模日益扩大,办学条件日趋完善,社会声誉持续提高。拥有波音737-300飞机科研教学实训平台、飞行模拟实验室、空中交通管理实验室、CCAR147民用航空器维修培训中心等教学实验实训平台38个,建有民航飞行人员执照考试点和CCAR66部民航维修人员执照考点;先后与山东航空公司等20家航空公司联合培养航空专门人才,已向民航业输送飞行员、机务维修、签派、管制员、空中乘务等专门人才4000余人,400余名毕业生成长为机长。飞行学院教师团队获批山东省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学校航空特色受到了国家民航局的充分肯定、行业企业的一致认可,国家民航局原局长李家祥、杨元元,民航英雄杨利伟等领导多次到校检查指导工作。学校航空特色已经成为全省高等教育的一张靓丽名片。 围绕应用型人才培养,学校主动适应行业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调整优化学科专业结构,着力打造航空、生态环境、化学化工等7大应用型专业群,形成了以工科为主,以航空为主要特色,理、工、文、教、经、管、艺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相互支撑的学科专业结构布局,飞行、化工、生物技术、计算机等4个专业(群)获批立项山东省高水平应用型专业(群)。在山东省率先实施二级学院理事会建设工程,成立学校理事会和14个二级学院理事会,二级学院办学活力不断释放。深入推进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协同育人,校企合作单位达到300余家,合作专业达到19个,6个专业(方向)实现“订单式”培养;获批1个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2个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2个二级学院被评为“山东省企校合作培养人才先进单位”。学生报考率、录取线、报到率持续提高,非英语专业毕业生英语四、六级通过率分别高达90%、40%,本科生考研升学率保持在30%左右。连续7年获批“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实施单位,获得立项423项,立项数量位居全省高校前列;近3年,学生参加学科竞赛获得省部级及以上奖励3130项。毕业生就业率持续在90%以上,学校连续4年被评为“山东省最具就业竞争力的本科院校”。 学校坚持引育并举,实施“三百工程”“1121人才工程”“黄河英才工程”“聚英计划”,大力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现有专任教师1080人,拥有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2人、泰山学者青年专家1人、山东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2人、山东省教学名师5人、山东省优秀教师5人、山东省教学团队5个,“黄河英才”特聘教授4人,博士生、硕士生导师68人。聘请8名院士担任学校名誉院长、顾问或客座教授,聘任兼职教授和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兼职教师157人。 学校重视科学研究,实施“一流学科建设计划”“1355科技创新工程”,不断强化优势特色,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建有省部级重点学科7个、山东省黄河三角洲生态环境省部级重点实验室1个、山东省航空信息技术研发基地等创新平台26个。近年来,共承担国家级课题67项,省部级课题496项;发表SCI、SSCI、EI收录论文742篇,CSSCI期刊论文90篇;出版学术专著278部;授权专利912项;获省部级以上科研成果奖56项。《滨州学院学报》被评为“全国地方高校名刊”,“孙子研究”栏目入选教育部“名栏建设工程”。学校是山东省教育厅批准的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与中国科学院、 浙江大学 、 山东大学 、 南开大学 等30家单位联合培养研究生。 学校积极服务社会和行业,主动对接“一带一路”“两区两圈”“民航强国”“富强滨州”等发展战略,制定实施《服务黄河三角洲行动计划》《服务航空业行动计划》,编制《服务“富强滨州”十项重大行动计划》,与山东社会科学院、滨州市政府、山东航空集团有限公司、山东科技大学、山东理工大学、青岛科技大学、青岛国际机场、济南机场等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开展“博士企业行”活动,承担服务项目400余项,开展合作研究400余项,转移转化科研成果30项。2012年被批准为山东省第二批省级教师教育基地,继续教育(远程教育)累计培养各类人才4万余人。 学校不断深化国际合作与交流,与美国、英国、法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家的48所大学、教育机构建立了交流与合作关系,先后举办了市场营销、学前教育、软件技术等6个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国际化进程不断加快。 学校坚持以人为本,依法治校,不断加强党建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致力于绿色、文明、平安、和谐、美丽校园建设,取得了显著成绩。先后获得“全国法制宣传教育先进单位”“全国绿化模范单位”“全国高校学生公寓管理服务工作先进单位”“平安山东建设先进单位”“山东省高校平安校园”等40多项省级及以上荣誉称号;《中国教育报》《中国经济导报》《中国民航报》《中国航空报》《大众日报》《高教领导参考》、光明网、大众网等媒体多次对学校改革发展情况进行报道,学校影响力和美誉度进一步提升。 进入******,开启新征程。学校党委、行政正团结带领全校师生员工,以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引,,深入学习贯彻全国全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教育大会精神,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紧紧抓住“黄蓝”两区开发建设、新旧动能转换和深化高等教育综合改革的重大机遇,弘扬“自强不息、守正出奇”的学校精神,秉承“明德、砺学、日新、致远”的校训,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加快建成以航空为主要特色的高水平应用型大学而不懈奋斗。 滨州学院教务处学生端入口地址 滨州学院教务处官网: 滨州学院是本科还是专科 滨州学院是公办还是民办 滨州学院在哪里 滨州学院教务处电话 滨州学院高考录取通知书什么时候发放-快递查询入口 滨州学院有几个校区 滨州学院宿舍条件,宿舍几人间环境好不好(图片) 滨州学院招生办电话 ;

滨州学院山东航空2018年北京招收飞行员学生简章

滨州学院简介

滨州学院是经国家教育部批准成立的一所综合性普通本科院校,有50余年的办学历史,现有教职工1271人,设有21个系(院),49个本科专业,38个专科专业,占地1970亩,校舍建筑面积万平方米,资产总值亿元,图书馆纸质图书150万册,电子图书100万册,中外文纸质期刊1882种,电子期刊17684种,科研仪器设备总值亿元。面向全国22个省(市、自治区)招生,现有全日制普通本专科在校生18200人。

学校于2006年组建飞行学院,成为全国第一家培养飞行员的地方普通本科院校,填补了省内专业设置的空白。飞行学院现有飞行技术专业、交通运输两个本科专业,先后与山东航空股份有限公司、海南航空股份有限公司、北京首都航空有限公司、深圳航空股份有限公司、扬子江快运航空有限公司、中国邮政航空有限公司、天津航空有限公司、春秋航空有限公司和湖北蔚蓝国际航空学校有限公司分别签订了飞行学生训练和就业合同,已有五届毕业生到海南航空股份有限公司、山东航空股份有限公司、深圳航空股份有限公司和厦门航空股份有限公司就业。

山东航空股份有限公司简介

山东航空股份有限公司是由中国国际航空股份有限公司控股,深交所B股上市公司,主营航空运输业务。二十年来,山航始终把“确保安全,狠抓效益,力求正点,优质服务”放在首位。目前拥有波音B737系列、CRJ系列等各型飞机75架;到“十二五”末,达到100架飞机,跨入大型航空公司行列。公司目前经营航线110余条、每周2000多个航班飞往全国60多个大中城市,并开通香港、台湾等地区航线和韩国、日本国际航线。在北京、济南、青岛、烟台、厦门、昆明、重庆等地设有分公司或飞行基地,形成了“东西串连、南北贯通、覆盖全国及周边”的航线网络。

山东航空股份有限公司连续保持了二十年的安全飞行记录,先后四次获得民航总局安全最高荣誉奖“金雁杯”和“金鹰杯”,2016年顺利实现安全飞行100万小时,荣获中国民航“飞行安全一星奖”。多次被评为国家级“用户满意服务单位”、“全国质量效益型企业”,公司彩虹乘务队、市场部济南营业部被团中央、民航总局命名为“全国青年文明号”,并曾连续多年获评“中国500最具价值品牌”,受到社会各界广泛赞誉。

一、招生计划

飞行技术,学制四年,本科,20人,为山东航空股份有限公司定向培养。

二、招生范围和报考条件

1、北京市各区县的普通高中毕业男

生(文理兼招,外语语种仅限英语),参加201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年龄16至20周岁(1995年8月31日以后出生),具有北京市正式户口。

2、本人历史清楚、政治思想好、作风正派、性格开朗、体格健壮、五官端正、动作协调、爱好文体活动、处事果断灵活。

3、政治、身体条件符合中国民航招收飞行学生的有关规定。

三、报名时间与地点

报名时间:2016年11月15日。

报名地点:欣燕都连锁酒店(朝阳路店),位于朝阳路太平庄142号院(卜蜂莲花超市以西,民航总医院斜对过),乘车路线:342、364、382、388、433、488、639、731、846、615、运通111路公交车太平庄站下车。

四、招生程序

1、报名

符合报考条件的学生填写《滨州学院山东航空股份有限公司招收飞行学生报名表》。

2、初检和面试

符合报考条件的学生应参加初检和面试。初检和面试时,学生需带2张一寸免冠照片、学生证(或学籍卡)、身份证和填写好的《滨州学院山东航空股份有限公司招收飞行学生报名表》。山东航空股份有限公司专家对学生进行初检和面试。

时间:2016年11月15日上午8:30-11:30、下午1:30-3:30。

地点:欣燕都连锁酒店(朝阳路店)。

3、上站体检

面试合格的考生须参加上站体检。

集合时间:2016年11月17日上午7:30(非空腹);集合地点:欣燕都连锁酒店(朝阳路店)一楼大厅。

4、复检

在高考结束后,对上站体检合格的学生进行身体复检。时间和地点另行通知。

5、背景调查

滨州学院对体检合格的学生进行民用航空背景调查。

按照山东省有关部门的规定,考生报名、初检和面试不收费,体检需缴纳一定数额的费用。

五、考试与录取

1、报考滨州学院飞行技术专业的学生,须参加201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高考报名、填报志愿、普通体检与其他考生同步进行。考生在填报高考志愿时可以报考其他普通高等学校,不必填写“滨州学院飞行技术专业”的志愿。

2、飞行技术专业的录取将根据中国民用航空局划定的最低录取控制分数线,在提前批次(含军事、公安等院校)进行录取。按照德、智、体全面考核、择优录取的原则,既要看考生的总分,还要注重英语的单科成绩。

3、新生入学后,滨州学院将按照有关规定进行复查,凡不符合条件或有徇私舞弊行为的,取消入学资格。

六、联系方式

1、电话:,3190201,3194880,1352015

2540,

(手机号于2016年11月10日开始启用)。

2、网址:。

七、注意事项

因招飞工作环节多,为了不影响学生的正常学习及高考录取,请学生慎重考虑,尽量不要重复报考其他招飞院校。

附件:

滨州学院招收飞行学生自荐标准

凡具有下列情况之一者,不能报考飞行技术专业:

1.身高不足170厘米或超过185厘米;

2.单眼裸眼视力低于(C字表),斜视、色盲、色弱,有视力矫正手术史;

3.体重超过或低于标准体重10%。标准体重=(身高cm-110)(kg);

4.较重的砂眼或倒睫;

5.明显的“Ο”型或“X”型腿;

6.颜面五官明显不对称;

7.纹身;

8.口吃;

9.久治不愈的皮肤病,如头癣、湿疹、牛皮癣、慢性荨麻疹等;

10.骨与关节疾病或畸形;

11.晕车、晕船;

12.腋臭;

13.慢性肠胃道疾病;

14.肝炎或肝脾肿大,HbsAg阳性;

15.肾炎或血尿,蛋白尿;

16.传染病史及精神病家族史,癫痫病史;

17.耳朵流过脓,听力差,经常耳鸣;

18.学生父母亲或其他直接抚养者有严重问题,正在接受审查或未查清结论;近年来因犯有严重问题被开除党籍、公职、劳动教养,以及其他特殊情况。

19.血压:不在正常血压范围(正常血压:收缩压在100-138mmHg之间,舒张压在60-88mmHg之间)。

飞行技术专业背景调查要求

一、范围

学生本人;学生的父母或其他直接抚养者;学生的祖父母、外祖父母、兄弟姐妹以及其他与本人关系密切的亲友。

二、重点

学生本人的现实表现,主要指政治态度、思想品德、组织纪律、生活作风、学习态度、法制观念、吃苦耐劳精神等。

学生的父母或其他直接抚养者的现实表现,主要指政治态度、思想品质以及有无重大历史问题。

学生的祖父母、外祖父母、兄弟姐妹以及其他与本人关系密切的亲友的现实表现,主要是有无违法犯罪的重大历史问题。

招生问答

1.飞行技术专业就业情况如何?

答:先后与山东航空股份有限公司、海南航空股份有限公司、北京首都航空有限公司、深圳航空股份有限公司、扬子江快运航空有限公司、中国邮政航空有限公司、春秋航空有限公司、天津航空有限公司和湖北蔚蓝国际航空学校有限公司分别签订了飞行学生训练和就业合同,飞行学生修完教学计划规定的所有课程和训练课目,成绩合格,取得中国民用航空局认可的商用飞行

驾驶员执照等相关执照,学生毕业后由学校积极推荐到与我校签署用人协议的航空公司,航空公司择优录用。2006级、2007级、2008级、2016级和2016级五级学生已顺利毕业,已经到海南航空股份有限公司、山东航空股份有限公司、深圳航空股份有限公司和厦门航空股份有限公司就业。

2.飞行技术专业从哪年开始招生,招生情况如何?

答:2006年,经教育部批准、民航局同意,我校设置了飞行技术专业,并实现当年招生。到目前为止,在山东、北京、湖北、湖南、河北等省市招收了九级飞行学生。其中,2006年招收65人;2007年招收83人;2008年招收64人;2016年招收118人;2016年招收99人;2016年招收125人;2016年招收135人;2016年招收130人;2016年招收122人。

3.对飞行技术专业考生在政治上有什么要求?

答:(1)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思想上积极进步;

(2)热爱民航事业,有集体观念和荣誉感;

(3)诚实守信,作风严谨,组织纪律性强;

(4)没有受过任何处分,无恋爱对象,家庭成员中无违法犯罪问题。

4.飞行技术专业高考录取分数线是怎样确定的'?

答:学校根据招生计划,按照2016年中国民用航空局的录取要求,划定高考总分和英语最低分线,经北京教育考试院批准,择优录取。

5.飞行技术专业何时录取?

答:本科提前批之前。

6.未被飞行技术专业录取的考生是否影响其它专业的录取?

答:飞行技术专业在提前批之前录取,因此,没有被这个专业录取的考生不会影响其它专业的录取。

7.如何报考飞行技术专业?

答:符合报考条件的学生,先参加所在学校组织的报名,报名后依次进行初检、面试、上站体检、复检、背景调查。招飞录取安排在本科提前批之前,不必填报高考志愿。

8.飞行技术专业的学生四年大学生活是如何规划的?

答:飞行技术专业的学生前两年半在滨州学院飞行学院学习专业理论知识;另外的一年半时间,在航空公司或航校进行飞行训练,考取私、商用驾驶员执照课程等民航局要求的相关执照。

9.飞行技术专业学生考取的执照有哪些?

答:私用驾驶员执照、商用驾驶员执照、仪表等级、航线运输驾驶员理论、多发等级、高性能过渡训练、国际民航飞行员英语四级等民航局要求的相关执照。

10.飞行技术专业学生在生活上有什么特殊要求?

答:因为飞行技术专业的特殊性,我们为保证学生的营养供应,学校为学生专设“空勤灶”,生活费用由学生自行

承担。

11.在校学习、生活情况如何?

答:在航空理论专业课教学方面,由航空航天方面的专家、教授和资深教员担任《飞行运行管理》、《航空电子系统》、《飞机发动机原理》、《飞行原理》、《飞机系统》、《空中领航学》、《飞行员专业英语》等课程教学;在英语教学方面,加强英语课教学,注重听力、口语训练,全面提升学生英语水平;我们加强了航空体育专项训练,通过每天进行3000米有氧耐力训练、定期进行抗眩晕、灵敏、柔韧、协调、速度和力量等专项训练,大大加强了学生的身体素质。坚持对学生实施“准军事化”管理,通过唱军歌、练军礼、内务整理、队列训练等,培养军人作风,锤炼军人品质,打造军人团队。

12.社会、新闻媒体对滨州学院飞行学院关注程度如何?

答:飞行技术专业的设置,不仅填补了山东省高校专业设置的空白,而且使滨州学院成为全国第一家培养飞行员的地方普通本科院校,因而倍受社会和新闻媒体关注。自2006年招收飞行学生以来,国家民航局、山东省委省政府及省直有关部门、民航华东管理局、山东航空公司、深圳航空公司、海南航空公司、北京首都航空有限公司、扬子江航空公司、厦门太古飞机工程公司、中国航空运输协会、台湾通用航空公司等单位的领导和朋友们前来视察、指导工作。美国、法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奥地利、新加坡、马来西亚、韩国等国家的航空界人士慕名来校参观。学生统一的着装、标准的口号、整齐的队列、响亮的口令、严明的纪律、严格的管理、良好的英语水平和扎实的航空理论基础为滨州学院树立了良好的形象,在社会上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人民日报》、《中国教育报》、《大众日报》、《滨州日报》和新华网等多家媒体给予了报道

滨州学院是经国家教育部批准成立的一所综合性普通本科院校,坐落在中国古代著名军事家“兵圣”孙武的故乡、富饶美丽的黄河三角洲腹地、现代生态园林型城市——滨州市。 近年来,学校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强基固本,以奇制胜”的工作思路,秉承“明德 砺学 日新 致远”的校训,弘扬“自强不息 守正出奇”的学校精神和“求实 严谨 团结 奋进”的优良校风,按照合格、强校、名校“三步走”的战略部署,狠抓人才强校、质量立校、特色兴校、服务活校、合力治校,办学实力和办学水平显著提高。学校占地2436亩,校舍建筑面积52万平方米,资产总值11亿元;设有20个实验室,仪器设备总值7700万元;图书馆藏书160万册。学校面向全国22个省(直辖市、自治区)招生,现有各类在校生33000余人,其中普通本专科在校生17000人,成人教育、远程教育在校生16000余人。 学校实施“人才强校”战略。通过引进、培养、提高,“多管齐下”,强化师资队伍建设。现有教职工1254人,其中专任教师895人,高级职称人员283人,具有博士、硕士学位者558人;有5人享受国 滨州学院务院特殊津贴,14人荣获曾宪梓教育基金会高校教师奖,3人为山东省中青年学术骨干,1人为山东省千名知名技术专家,5人为山东省高校教学名师,2个省级教学团队。聘有客座教授、兼职教授60余名。 学校实施“质量立校”战略。牢固树立教学质量是学校生命线的意识,不断优化学科专业结构,完善人才培养方案,健全教学全面质量管理体系,学生基础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得到加强,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显著提升。设有21个系(院),68个本、专科专业,涵盖9大学科门类;拥有1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4个省级重点学科、3个省级特色专业、6门省级精品课程。2005级本科生考研录取率达,名列全省高校前列;毕业生初次就业率连续两年达到90%以上;参加学科竞赛和师生基本功、技能大赛等各类比赛,获国家一等奖16项、二等奖11项、三等奖11项,省级一等奖44项、二等奖64项、三等奖83项,获2009美国世界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二等奖、2008中国机器人大赛“中型组机器人足球赛”亚军。与澳大利亚、法国、俄罗斯等国外大学建立了校际交流与合作关系,开展了6个中外办学项目,接收外籍学生60人,先后有30余位外国专家学者来校讲学、交流,外国文教专家50余人次来校任教。 学校实施“特色兴校”战略。依托滨州人文环境资源、高新技术和自身优势,精心打造飞行技术、孙子研究、安全文化、黄河三角洲生态、黄河三角洲文化、微分方程与动力系统、航空信息技术研发7大特色品牌。2006年,经教育部批准、民航总局同意,组建了飞行学院,成为全国第一家培养飞行员的地方普通本科院校;先后设置了飞行技术(飞行驾驶方向、飞行安全方向)、交通运输(民航机务工程方向)本科滨州学院专业,现有“养成生”400余人,与航空公司联合培养“大改驾”飞行员300余人。设有孙子研究院、黄河三角洲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等9个校级科研机构,中国安全生产科学研究院滨州分院建在学校。建有山东省黄河三角洲生态环境重点实验室、山东省黄河三角洲文化研究基地、山东孙子文化产业研发基地、山东省安全文化研究基地等7个省级科研机构。共承担国家级课题9项、省部级77项、市厅级57项,争取科研经费800万元;出版专著、教材等160多部,发表论文3000余篇,其中被SCI、EI收录120多篇;获国家专利6项,获国家级科研成果奖1项、省部级科研成果奖41项、市厅级科研成果奖173项。 学校实施“服务活校”战略。实施“滨州学院服务滨州行动计划”,针对滨州市航空产业、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和循环经济、生物新能源、名优特果品产业、化工产业等组织技术研发、决策咨询和人才培养,取得了良好效果,为学校发展注入了活力。 学校实施“合力治校”战略。坚持以人为本,依法治校,民主治校,不断加强党建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致力于文明、平安校园建设,取得了显著成绩。先后被授予全国法制宣传教育先进单位、省级文明单位、山东省高校文明校园、山东省服务业先进单位、山东省富民兴鲁劳动奖状、山东省高校师德建设先进单位、山东省高校平安校园、省级花园式单位等多项荣誉称号。中文系 滨州学院中文系创建于1958年,是我校设置最早的教学科系之一。现有汉语言文学(本科,分汉语言滨州学院文学和高级文秘两个方向)、文秘(专)两个专业,设有汉语、古代文学、现当代文学、外国文学和文论、综合与写作、普通话6个教研室。现有教职工44人,其中专业教师40人,教授4人,副教授14人,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教师占45%;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2人,硕士学位的教师27人,研究生以上学历人数占。中文系现有班级24个,共有学生915人,其中本科生605人,专科生310人。 中文系学生管理工作规范,有创新、有特色,为莘莘学子展现自我、完善自我提供了广阔的平台。学生活动丰富多彩,形式多样。既有秉承人文情怀的百草文学社,又有为大学生充分展示艺术才华和魅力提供了一个绝佳平台的黑眼睛话剧社,既有群英荟萃的演讲协会,又有典雅优美的美文朗诵赛;既有活力四射的“轻舞飞扬”舞蹈队,又有激情洋溢的女生节。 中文系2010年社团联合会下设6大社团,分别为大学生百草文学社、大学生“轻舞飞扬”舞蹈队,大学生《中文舍报》编委会,大学生演讲协会,大学生就业与职业生涯协会,大学生“黑眼睛”戏剧社。 中文系学生会是中文系学生自我管理的重要组织,下设主席团、秘书处、纪检部、宿管部、学习部、宣传部、文艺部、体育部、女工部、助学部共10个部门,负责中文系学生日常的自我管理和监督。2007届学生会主席白云龙,2008届学生会主席苏立文,2009届学生会主席李容波。历史与社会学系 滨州学院历史与社会学系始建于1984年。20多年来,为社会培养了大批人才。现拥有专兼职专业教师滨州学院28名,专业教师中,教授、副教授9人,占30%以上。博士2人、在读博士研究生2人,硕士16人,研究生比例超过70%。现设有历史学本科、社会工作专科和家政服务专科三个专业,拥有中国史、世界史、社会工作和家政学四个教研室和阳光心灵个案访谈室。设有专门的文献资料室和电子备课室。校级科研机构——中国孙子研究院依托该系。在中国孙子兵法城、滨州市档案局、滨城区学苑社区、银茂大酒店等建立四处实践教学基地;该系重视教学科研,1990年以来,主编或参编教材、教学参考书10余部,公开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其中核心期刊50余篇。现承担省部、市厅及校级课题12项。多项科研成果在省、市、校获奖。外语系 滨州学院外语系前身为滨州师范专科学校语文系英语教育专业,1984年建系,现有本、专科学生近1700人,设有英语教育和商务英语两个专业。 外语系师资力量雄厚。全系现有教职工84人,外籍教师4人。教师中有博士1人,硕士(含在读硕士)62人,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15人,有12名教师先后到英国、美国、新加坡、新西兰、澳大利亚、韩国、俄罗斯等国家学习进修;教师梯队结构合理,教师中除英语教师外,还有法语教师3名,韩语1名、俄语教师3名,目前已形成了以中年教师为骨干、老中青三结合的教师队伍。

皖西学院期刊认定

应该是省级的杂志。只要在中国新闻总署上查到的 都可以放心发吧

皖西学院是经教育部批准设立的省属综合性本科高校。学校坐落在有着优秀革命传统和悠久历史文化传统的安徽省西部城市--六安市,东距合肥60公里,西靠大别山。横贯全境的宁西铁路和陆续建成的4条高速公路,使钟灵毓秀的古城六安交通更加便利。学校主校区位于四面环水、风景秀丽的月亮岛上,校园内建筑设施、自然景观、人文气息相映成趣,构成了全国高校中富有特色的校园环境。 学校现设有数理系、化学与生命科学系、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机械与电子工程系、城市建设与环境系、政法系、中文系、外语系、艺术系、经济与管理科学系、教育学院、体育系、专科教学部共13个系(院、部),以及基础实验中心、现代教育技术中心、图书馆等教辅单位。图书馆总藏量110万册,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6000万元。校园占地1381亩,总建筑面积近36万平方米。 学校现有全日制在校生13733人,其中本科生11641人,专科生2092人;现有教职工1283人,专任教师633人,其中教授28人,副教授及其他系列副高职称188人;专任教师中具有硕士以上学位的275人,其中博士学位26人;省级学科拔尖人才1人,省级学科带头人培养对象5人,省级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18人。 学校现有36个本科专业和30多个应用性专科专业,隶属于文、理、工、管、教、法、经、农八大学科门类。 学校重视科学研究,以科研促教学,近几年来,在国家级以上期刊发表论文407篇,被SCI、EI全文收录61篇。学术成果获省部级以上奖励11项,厅级奖励27项,获得国家专利7项。2003年以来,学校共获得厅级以上各类科研项目207项,科研经费投入近600万元,其中国家级项目3项,省部级项目24项,厅级项目127项,横向项目82项。学校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皖西学院学报》被评为安徽省高等学校优秀期刊。 &nbs 1 2

皖西学院是经教育部批准设立的省属综合性本科高校。学校坐落在有着优秀革命传统和悠久历史文化传统的安徽省西部城市--六安市。学校主校区位于四面环水、风景秀丽的月亮岛上,校园内建筑设施、自然景观、人文气息相映成趣,构成了全国高校中独具特色的湖中学府、滨水生态校园。 学校现设有材料与化工学院、机械与电子工程学院、建筑与土木工程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生物与制药工程学院、体育学院、外国语学院、文化与传媒学院、信息工程学院、艺术学院、应用数学学院、政法学院、资源环境与旅游管理学院、应用科技学院等14个院,46个本科专业和34个应用性专科专业,隶属于文、理、工、管、教、法、经、农、艺九大学科门类。校园占地1381亩,总建筑面积逾39万平方米。图书馆总藏量120万册,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逾7000万元。2006年12月,学校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 2009年3月,获批硕士学位授权省级规划建设单位,2009年9月获批安徽省示范应用型本科高校立项建设单位。 学校现有全日制在校生17820人,教职工1038人,专任教师695人,副高以上职称人员207人,其中教授32人;专任教师中具有硕士以上学位的441人,其中博士43人;安徽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2人,省级学科拔尖人才1人,省级学科带头人培养对象5人。学校重视科学研究与实践应用,坚持以应用型研究为科研方向,注重产学研合作,以科研促教学,以科研强教学。2005年来,在各类学术期刊上公开发表学术论文3000多篇,其中被三大检索收录166篇,出版专著20部,编写教材39部,译著2部,学术成果获省部级以上奖励13项,厅级以上奖励35项,获得国家专利24项,其中国家发明专利8项。获得厅级以上各类科研项目283项,其中国家级项目9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4项,省部级项目93项,横向项目135项,科研经费投入近1600万元。《皖西学院学报》被评为安徽省高等学校优秀期刊。学校积极开展对外交流,先后与英国、法国、芬兰、新加坡、韩国、香港等国家和地区的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建立协作和文化交流关系,与芬兰塞文尼亚应用科技大学联合办学。 学校秉承“厚德尚能 博学创新”的校训,以转变教育思想观念为先导,以学科专业建设为龙头,以教学为中心,努力培养面向基层,服务一线,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地方用得上、留得住,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学校坚持以育人为本,注重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尤其重视利用本地区红色文化对学生进行革命传统教育。“一切为了学生,一切依靠学生”。为鼓励广大学子勤学上进,学校采取多种助学、励学和奖学的行动和措施,建立了较为完善的奖(奖学金)、助(困难学生补助)、贷(国家助学贷款)、勤(勤工助学)的助学体系,努力为专升本、考研等继续学习深造创造条件,并在省内外建立了稳定的毕业生就业服务网络,毕业生深受用人单位的欢迎。近年来,我校学生在全国、全省各类比赛以及研究生入学考试中,均取得了骄人的成绩。 一腔热忱育桃李,万点星辉映神州。朝气蓬勃的皖西学院人在党的十七大精神指引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沿着学校第二次党代会绘就的蓝图锐意进取,开拓创新,为把学校建设成为以文理为基础、应用型学科专业建设为重点、多学科协调发展、人才培养质量高、科学研究有特色、服务地方有成效、有一定综合实力的应用型本科院校而努力奋斗!

大别山石窟靠近大裂谷也非常好玩

哈尔滨工程大学认定的期刊

科技信息杂志社 黑龙江科技信息杂志社 黑龙江科技信息杂志社 中国科技信息杂志社 中国科技信息杂志社 北方音乐杂志社 哈尔滨市文艺杂志社 《新青年》杂志社 《家庭生活指南》杂志社 哈尔滨文艺杂志社 中共哈尔滨市委学理论杂志社 家庭生活指南杂志社 《肉品卫生》杂志社 奋斗杂志社 《妇女之友》杂志社 黑龙江教育杂志社 生活月刊杂志社 北方人杂志社 当代歌坛杂志社 黑龙江省教育杂志社 煤矿机械杂志社 哈尔滨市委学理论杂志社 哈尔滨东北饲料信息杂志社

是的◆ 美国《工程索引》Ei收录刊源◆ 中文核心期刊◆ 英国《科学文摘》数据库(Inspec)◆ 日本《科学技术文献速报》(JST)◆ 俄罗斯《文摘杂志》(AJ)◆ 美国《剑桥科学文摘》(CSA)◆《英国海运技术》(BMT) ★中国高校精品科技期刊★工业和信息化部优秀科技期刊 ★首届黑龙江省政府出版奖获奖期刊 ★北方八省“十佳”期刊

专题研究。智能社会研究期刊的访谈栏目包括“专题研究”“学术论文”“主题评述”“学术争鸣”等。《智能社会研究》是工业和信息化部主管、哈尔滨工程大学主办的学术期刊(双月刊)。

扬州大学期刊认定办法

扬州大学农业与生命科学版、自然科学版、工学版是北大核心期刊; 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不是核心, 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被刷下来了

不需要。评上优秀毕业论文会被仔细审核,要求会高一点,但是不需要认定,校级、院级优秀毕业生评选名额分别为参评毕业生总数的15%以内。优秀毕业论文不完全取决于论文质量,还要毕业论文完成情况、学生的业务能力和水平、学生独立见解及创新能力等。

贵州师范大学期刊认定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分自然科学版和社会科学版,自然科学版是季刊,社会科学版是双月刊,目前两个版都不是核心期刊(中文核心和人文社会科学核心),但在上面发表的论文曾被《sci》转载27篇以上。

贵州师范大学sci分区看大类。根据影响因子来划分SCI期刊,影响因子越高说明学术水平就越高。JCR分区又称汤森路透分区法,将某一个学科所有期刊在上一年的影响因子按照降序进行排列,然后划分成四个比例相等均为25%的区。一区为前25%,二区为25%~50%,三区为50%~75%,剩下的75%~100%则为四区。

一、贵州师范大学是一本还是二本 贵州师范大学 是一本大学,该校是教育部、贵州省共建的一所省属重点大学,入选国家111计划、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卓越教师培养计划。 二、贵州师范大学王牌专业是什么 国家级特色专业(7个):汉语言文学、历史学、思想政治教育、数学与应用数学、地理科学、生物科学、旅游管理 贵州省重点建设学科 省级重点学科:自然地理学、数学教育(课程与教学论)、文艺学、中国近现代史、植物学、思想政治教育、计算数学、人文地理学、心理学、音乐与舞蹈学 省级特色重点学科:旅游管理、教育学、马克思主义理论、地理学、计算数学、生物学、政治学、中国语言文学、数学、生态学、中国史 三、贵州师范大学简介 贵州师范大学 的前身——“国立贵阳师范学院”创建于1941年,是当时全国八所国立师范学院之一。建校之初,以王克仁、齐泮林、曾景、萧文灿、王佩芬、朱厚锟、尹炎武、李独清、李锐夫、杨宪益、姚奠中、夏元瑮、谢六逸、谭戒甫、向义、熊铭青、郝新吾、汤炳正、赵咸云、梁祖荫等为代表的一批知名学者来校任教。他们艰苦办学,传薪继火,为学校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1950年10月更名为“贵阳师范学院”;1954年10月教育部委托贵州省人民政府管理贵阳师范学院,11月贵州省人民政府正式接管学院;1985年更名为“ 贵州师范大学 ”,1996年被贵州省人民政府确定为省属重点大学;2004年原贵州理工职业技术学院并入;2006年被列入教育部“对口支援西部高校计划”,与 厦门大学 结成对口支援关系;2013年7月正式获批博士学位授权单位;2015年成为教育部与贵州省人民政府共建的高等学校;2016年与兰州大学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开启双方深度合作与协同创新的新局面;2017年成为贵州目前唯一一所进入教育部/国家外专局“111计划”的高校。 学校地处有着“中国避暑之都”美誉的林城——贵州省省会贵阳市,现有三个校区,分别座落在云岩区、白云区(求是学院)和花溪区,占地面积2800余亩。有全日制在校学生万人(含求是学院学生10755人、研究生3200余人)。设有24个学院、1所继续教育学院、1所独立学院(求是学院)。 学校学科综合实力位居贵州省高校前列。现有1个贵州省国内一流建设学科、3个贵州省区域内一流建设学科、6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覆盖32个二级学科)、22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覆盖107个二级学科)、6个自主设置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9个硕士专业学位类别(领域)授权点,79个本科专业,具备应届本科生攻读硕士学位推免权。有7个全国高校本科特色专业建设点、5个国家级本科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省级“一流大学”建设项目4类共11项:一流专业项目5个(含培育项目1个)、一流课程项目2个、一流平台项目2个、一流师资项目2个, 2个教育部卓越教师培养改革项目、4个教育部卓越中学教师培养项目、10个省级本科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9个省级卓越人才培养计划项目、7个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中心、11个省级特色重点学科、13个省级重点学科、19个省级高校示范性本科专业(特色专业),学科专业涵盖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管理学、艺术学等11个学科门类,形成了以教师教育为特色的综合性学科布局。 学校大力实施人才强校战略,师资队伍结构不断改善。现有在职教职工2618人,其中师资1802人,师资中有教授310人、副教授647人,有545人具有博士学位、965人具有硕士学位。学校师资队伍中有国家“*”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人选1人、国家级中青年有突出贡献专家1人、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1人、中宣部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人选1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人选4人、国家级“教学名师”1人、全国模范教师2人、全国优秀教师11人、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1人、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 4人,全国师德标兵1人,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2人、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优秀教师2人,教育部专业指导委员会委员5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31人、享受省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7人、贵州省核心专家3人、省管专家27人、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黔灵学者”6人、省优秀青年科技人才18人、省青年创新人才奖3人、省青年科技奖12人、省高层次创新人才18人(千层次人才13人、百层次人才5人)、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学术带头人26人、省高等学校“教学名师”17人、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名师5人、省首届哲学社会科学学术创新人才奖6人。现有国家级教学团队1个、“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1个,省级教学团队5个。师资队伍中有“候鸟型”特聘教授23人(其中院士3人、“*”2人、国家*领军人才2人、国家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1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1人)。 学校教育教学资源较为丰富,是全省高素质创新型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2017年1月,学校荣获“国家级首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称号。2017年6月入选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联盟常务理事单位和中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联盟理事单位,2017年12月入选教育部“全国高校实践育人创新创业基地”。现有1个国家级大学校外实践基地、2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国家级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基地、1个国家级教师研修基地(教育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社会实践研修基地)、1个国家级教育综合实验实训示范中心、1个国家级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基地、1个省级教师教学发展示范中心、2个省级重点学科人才培养基地、5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中国国际化人才外语考试(BFT)贵州省考试培训中心、贵州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培训基地、贵州省中小学骨干教师培训基地、贵州省心理健康骨干教师培训中心、贵州省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贵州省教师教育现代化教学实习基地、全国外语水平考试贵州考试中心、信息技术及应用培训基地、高等学校教育技术培训中心、贵州省高等学校师资培训中心、贵州省教育厅教师资格认定指导中心、贵州省教师教学发展示范中心、贵州省统一战线理论研究基地、贵州省廉政文化理论研究基地、省级优秀校园文化育人基地、贵州省高考评卷基地、贵州省美术设计类专业考试基地、贵州省普通高等学校体育专业术科考试基地、贵州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培训基地、“中国·贵阳大数据旅游研究(实训)基地”、贵州省志愿服务项目孵化中心、贵州省学校共青团研究中心、贵州生态文化国际交流中心等挂靠在学校。 学校有1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1个国家级大学科技园、1个国家级小微企业创业创新示范基地、1个国家级众创空间、1个教育部111引智基地、1个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1个教育部科技创新人才团队、6个省高校人文社科研究基地、6个省级重点实验室、5个省级工程研究中心、6个省级工程实验室、1个国家遥感中心贵州分部、12个省级科技创新人才团队、4个省级协同创新中心,1个省级天文研究与教育中心,1个贵州省产学研结合示范基地(全省高校唯一),2个院士工作站。学校分析测试中心是贵州省司法厅首批批准的“物证司法鉴定所”、贵州省质量技术监督局批准的“贵州省化学试剂质量监督检验站”。出版有《 贵州师范大学 学报》(社会科学版)、《 贵州师范大学 学报》(自然科学版)和《 贵州师范大学 报》等报纸刊物,其中,《 贵州师范大学 学报》(社会科学版)是全国百强社科学报、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和贵州省一级期刊,《 贵州师范大学 学报》(自然科学版)是中国科技核心期刊。2011年以来,学校共承担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1336项,其中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1项(含课题3项)、国家级科研项目355项、省部级科研项目981项,全校科研经费近亿元;获省部级以上科研奖109项;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2项、省级教学成果奖24项;国际级文艺奖2项;获批专利316项,出版学术著作339部。学术论文被SCIE、SSCI、SCI、EI、ISTP、ISSHP、CSSCI、CSCD收录4600余篇。 学校数字化校园建设水平高、功能强,无线网络覆盖大部分公共区域及图书馆阅览区域,基于公共数据平台的数字化校园服务全校。图书馆现有馆藏纸质文献262万余册,年订阅纸质中外文报刊2300余种,有中、外文电子图书157万余种册,提供使用中外文数据库72个,自建本省特色数据库21个,数字资源总量达个TB,是“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基层分中心”、“CALIS(中国高等教育文献保障系统)贵州省文献信息服务中心”、“贵州省科技文献共享平台”建设服务单位,建设有“贵州省地方文献信息研究中心”、“中学示范图书馆模型”、“学前教育专题室”、“幼儿园示范图书馆”等,免费开放服务。 学校注重对外学术交流与合作研究,先后与美国、英国、葡萄牙、俄罗斯、澳大利亚、日本、韩国、泰国、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越南、柬埔寨等多个国家和台湾地区的大学与科研机构建立长期合作与交流关系,分别与美国、葡萄牙、俄罗斯、韩国、日本、泰国、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瑞士等国家和台湾地区的多所大学开展有师生交流项目。开放办学力度进一步加大,是承担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培养任务院校之一,与英国苏格兰学历管理委员会合作举办有英国高等教育文凭项目(HND),与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合作开设有本科国际通识教育课程(IGEC),学校设有汉语水平考试(HSK)考点,可组织实施相关汉语水平考试。 学校历经七十七年风雨,代代贵师学人以振兴国家、民族为己任,修身治学,殚精竭虑,形成了特有的学人品质和学校品格,熔铸了“爱国、奉献、敬业、自强”的大学精神,凝练了“慎思笃行、博学致新”的校训,培养培训了26万余名各条战线的优秀人才,成为各项事业蓬勃发展、综合实力稳步提升、以教师教育为特色的多科性师范大学,为推动贵州经济社会发展尤其是基础教育的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

贵州师范大学 教务系统入口: 贵州师范大学 的前身——“国立贵阳师范学院”创建于1941年,是当时全国八所国立师范学院之一。建校之初,以王克仁、齐泮林、曾景、萧文灿、王佩芬、朱厚锟、尹炎武、李独清、李锐夫、杨宪益、姚奠中、夏元瑮、谢六逸、谭戒甫、向义、熊铭青、郝新吾、汤炳正、赵咸云、梁祖荫等为代表的一批知名学者来校任教。他们艰苦办学,传薪继火,为学校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1950年10月更名为“贵阳师范学院”;1954年10月教育部委托贵州省人民政府管理贵阳师范学院,11月贵州省人民政府正式接管学院;1985年更名为“ 贵州师范大学 ”,1996年被贵州省人民政府确定为省属重点大学;2004年原贵州理工职业技术学院并入;2006年被列入教育部“对口支援西部高校计划”,与 厦门大学 结成对口支援关系;2013年7月正式获批博士学位授权单位;2015年成为教育部与贵州省人民政府共建的高等学校;2016年与兰州大学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开启双方深度合作与协同创新的新局面;2017年成为贵州唯一一所进入教育部/国家外专局“111计划”的高校。 学校地处有着“中国避暑之都”美誉的林城——贵州省省会贵阳市,现有三个校区,分别座落在云岩区、白云区(求是学院)和花溪区,占地面积近2800亩。有全日制在校学生万人(含求是学院学生10000余人、研究生2830人)。设有24个学院、1所继续教育学院、1所独立学院(求是学院)。 学校学科综合实力位居贵州省高校前列。现有4个贵州省国内一流建设学科、4个贵州省区域内一流建设学科、6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覆盖32个二级学科)、22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覆盖107个二级学科)、1个独立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6个自主设置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9个硕士专业学位类别(领域)授权点,79个本科专业,具备应届本科生攻读硕士学位推免权。有7个全国高校本科特色专业建设点、5个国家级本科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省级“一流大学”建设项目4类共11项:一流专业项目5个(含培育项目1个)、一流课程项目2个、一流平台项目2个、一流师资项目2个, 2个教育部卓越教师培养改革项目、4个教育部卓越中学教师培养项目、10个省级本科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9个省级卓越人才培养计划项目、7个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中心、11个省级特色重点学科、13个省级重点学科、19个省级高校示范性本科专业(特色专业),学科专业涵盖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管理学、艺术学等11个学科门类,形成了以教师教育为特色的综合性学科布局。 学校大力实施人才强校战略,师资队伍结构不断改善。现有在职教职工2572人,其中师资1785人,师资中有教授299人、副教授677人,有593人具有博士学位、945人具有硕士学位。学校师资队伍中有“*”特聘教授1人、中宣部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人选1人、国家“*”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1人、国家级中青年有突出贡献专家1人、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学术技术带头人1人、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1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人选4人、国家级“教学名师”1人、全国模范教师2人、全国优秀教师10人、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1人、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 4人、全国师德标兵1人、全国师德先进个人1人、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1人、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优秀教师2人、全国高等学校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教育先进工作者2人、全国两课优秀教师1人、全国思想政治理论课年度影响力人物3人、全国优秀社科普及专家1人、教育部专业指导委员会委员13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31人、享受省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7人、贵州省核心专家3人、省管专家26人 、 贵州省优秀教师13人、省高等学校“教学名师”19人、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黔灵学者”5人、贵州省优秀科技工作者1人、省优秀青年科技人才20人、省青年创新人才奖3人、省青年科技奖12人、省高层次创新人才27人(千层次人才22人、百层次人才5人)、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学术带头人26人、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名师7人。师资队伍中有“候鸟型”特聘教授30人(其中院士2人、“*”特聘教授2人、国家“*”领军人才2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1人)。 学校教育教学资源较为丰富,是全省高素质创新型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2017年1月,学校荣获“国家级首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称号。2017年6月入选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联盟常务理事单位和中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联盟理事单位,2017年12月入选教育部“全国高校实践育人创新创业基地”。现有1个国家级大学校外实践基地、2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国家级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基地、1个国家级教育现代化监测研究中心、1个国家级教师研修基地(教育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社会实践研修基地)、1个国家级教育综合实验实训示范中心、1个国家级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基地、1个省级教师教学发展示范中心、2个省级重点学科人才培养基地、5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中国国际化人才外语考试(BFT)贵州省考试培训中心、贵州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培训基地、贵州省中小学骨干教师培训基地、贵州省心理健康骨干教师培训中心、贵州省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贵州省教师教育现代化教学实习基地、全国外语水平考试贵州考试中心、信息技术及应用培训基地、高等学校教育技术培训中心、贵州省高等学校师资培训中心、贵州省教育厅教师资格认定指导中心、贵州省教师教学发展示范中心、贵州省统一战线理论研究基地、贵州省廉政文化理论研究基地、省级优秀校园文化育人基地、贵州省高考评卷基地、贵州省美术设计类专业考试基地、贵州省普通高等学校体育专业术科考试基地、贵州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培训基地、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研修研习培训基地、“中国·贵阳大数据旅游研究(实训)基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贵州蜡染传承基地、贵州省志愿服务项目孵化中心、贵州省学校共青团研究中心、贵州生态文化国际交流中心等挂靠在学校。 学校有1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1个国家级大学科技园、1个国家级小微企业创业创新示范基地、1个国家级众创空间、1个教育部111引智基地、1个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1个教育部科技创新人才团队、6个省高校人文社科研究基地、7个省级重点实验室、6个省级工程研究中心、6个省级工程实验室、1个国家遥感中心贵州分部、12个省级科技创新人才团队、4个省级协同创新中心,1个省级天文研究与教育中心,1个贵州省产学研结合示范基地(全省高校唯一),2个院士工作站。学校分析测试中心是贵州省司法厅首批批准的“物证司法鉴定所”、贵州省质量技术监督局批准的“贵州省化学试剂质量监督检验站”。出版有《 贵州师范大学 学报》(社会科学版)、《 贵州师范大学 学报》(自然科学版)和《 贵州师范大学 报》等报纸刊物,其中,《 贵州师范大学 学报》(社会科学版)是全国百强社科学报、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和贵州省一级期刊,《 贵州师范大学 学报》(自然科学版)是中国科技核心期刊。2014年以来,学校共承担省部级(含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772项,其中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1项、国家级科研项目246项、省部级科研项目526项,全校科研经费近亿元;获省部级以上科研奖162项;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2项、省级教学成果奖24项;国际级文艺奖2项;获批专利316项,出版学术著作339部。学术论文被SCIE、SSCI、SCI、EI、ISTP、ISSHP、CSSCI、CSCD收录4600余篇。 学校数字化校园建设水平高、功能强,无线网络覆盖大部分公共区域及图书馆阅览区域,基于公共数据平台的数字化校园服务全校。图书馆资源丰富,特色鲜明,三校区馆舍面积万平方米。馆藏纸质文献269万余册,其中古籍文献10万余册,年订阅纸质中外文报刊2250余种;数字资源总量达 TB,其中电子图书158万余种册,提供使用中外文数据库48个,其中自建特色数据库21个。是“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CALIS(中国高等教育文献保障系统)贵州省文献信息服务中心”,“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基层分中心”。 学校注重对外学术交流与合作研究,先后与美国、英国、葡萄牙、俄罗斯、澳大利亚、日本、韩国、泰国、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越南、柬埔寨等多个国家和台湾地区的大学与科研机构建立长期合作与交流关系,分别与美国、葡萄牙、俄罗斯、韩国、日本、泰国、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瑞士等国家和台湾地区的多所大学开展有师生交流项目。开放办学力度进一步加大,是承担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培养任务院校之一,与英国苏格兰学历管理委员会合作举办有英国高等教育文凭项目(SQA-AD),与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合作开设有本科国际通识教育课程(IGEC),学校设有汉语水平考试(HSK)考点,可组织实施相关汉语水平考试。 学校历经七十八年风雨,代代贵师学人以振兴国家、民族为己任,修身治学,殚精竭虑,形成了特有的学人品质和学校品格,熔铸了“爱国、奉献、敬业、自强”的大学精神,凝练了“慎思笃行、博学致新”的校训,培养培训了27万余名各条战线的优秀人才,成为各项事业蓬勃发展、综合实力稳步提升、以教师教育为特色的多科性师范大学,为推动贵州经济社会发展尤其是基础教育的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学校将以省部共建为契机,继续抢抓机遇,加快发展,突出特色,推动跨越,为加快建设教师教育特色鲜明、多学科协调发展的高水平教学研究型大学而努力奋斗。 ;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