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管理研究》杂志创刊于1981年1月1日,是经国家科技部、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出版,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综合性学术期刊,月刊。由广东省科学学与科技管理研究会主办,并与中国科技指标研究会合办,主管单位为广东省科学技术厅。
2001年主持了《莱钢集团金融工作十一五规划》2002年第2-3期的“决策咨询杂志”上发表《战略联盟:新型竞合关系的产物》;2002年12月11日第10版的“证券时报”上发表了《以消费者需求为核心的新4Ps》;2002年第3期的“中国软件学杂志”上发表了《优化上市公司股权结构》;2003年第8期的“领导科学杂志”上发表了《企业如何留住骨干员工》;2004年第5期的“商业研究杂志”上发表了《创建名牌的战略举措》;2004年7月的“科学与科学管理杂志”上发表了《研究院所的效率评估于实证研究》;2004年10月的“河北建筑科技大学学报”上发表了《工程项目集成化供应链管理》;2004年10月的“科学管理研究杂志”上发表了《科技进步在社会进步与经济增长中的作用》;2008年5月在“公共经济管理研究(2008)”上发表了《公共经济在社会转型期的若干问题研究》;2008年6月副主编了《信息系统工程造价指导Ⅰ》一书;2009年1月由中国华侨出版社正式出版《中小企业融资实务》副主委2009年9月副主编了《信息系统工程造价指导Ⅱ》一书;2010年2月在《南方论刊》上,发表了《中小企业融资与金融创新研究》;2010年南方论刊2010年第4期总第223期上发表《创新型企业的发展及融资策略》;2010年南方论刊2010年第5期总第224期上发表《珠三角民营企业管理创新分析》;2010年南方论刊2010年第6期总第225期上发表《社会转型期政府收入结构分析》;2011年4月参编了《郑州现代工业体系研究与实践》一书;2011年6月参编了《政府基本公共服务标准研究》一书;2011年12月副主编了《信息系统工程造价指导》2011版一书;2011年12月出版《知识兴企》著作一本;2011年12月出版《参禅悟道,道法自然》短信培训集一本;2012年1月主持了《铜陵市现代服务业规划研究》;2012年5月由中国社会出版社正式出版《社会管理创新》一书;2012年9月由中央党校出版社正式出版《政府公共管理规范的标准化》一书;2012年9月在《特区经济》发表文章《金融危机背景下的解决特区民营企业融资对策分析》 1.人生智慧篇:《论人生》,做人两个前提:忠诚、孝义;人生要迈两道坎:情与钱;坚持两个基本点:糊涂点,潇洒点;2.管理智慧篇:管理人员务必要做到三个千万不要:(1)千万不要与比自己能量低的人,正式探讨企业重大决策和发展方向;(2)千万不要在办公室里,独自一个人做重大决定;(3)千万不要在负面环境里做重要决定!3.人才篇:人才状态决定工作结果,领导者引导人才状态!当所有员工都全身心扑在事业上,企业不想发展都难!4.学习篇:任何人每向前一步都离不开用语言说服他人的力量,人类每次进步都是靠一部分先知先觉的人;学习智慧的目的是学会随时随地创造方法;影响人的思想比影响人的行为更重要!5.盈利模式篇:应变的根本之道是学习,生命中之所以有喜悦,是因为有成长!唯一持久的竞争优势,是具备比你的竞争对手学得更快的能力!6.营销智慧篇:任何一个消费者第一次打开你的网站的时候,部分人是不相信你的,建议:放一些客户见证的视频来证明,因为视频是最有力的说服见证!7.竞争智慧篇:人生目标像蝴蝶,您追它会追的很辛苦;如果您种很多花,蝴蝶会自己飞过来。只有不断提升自己,才能吸引更多人才,成功不是战胜别人,而是战胜自己、改变自己、超越自己、发展自己!8.薪酬智慧篇:团队必须做到什么程度,我们才能分批把股权行权给功臣?而不是所有的人都给,给是有条件的,主要是给短缺型、贡献型、业绩型的人才!9.运营智慧篇:培养心腹的核心命脉:就是先培养和成就一批人!当你培养和成就一批人时,其它高人也会被吸引过来。如果跟着你的人都没有什么提高、成就和发展,高人不会进来,自己的人也会慢慢的离开。10.人本管理篇:下棋先布局,发展靠规划。没有人才规划,就没有企业未来!布好人力资源这棋局,才能确保企业的可持续发展!11.文化智慧篇:经商的本质,就是经营人;商道的本质,就是人道;企业文化的本质,就是人道文化!12.反省智慧篇:谚云:“利刀割体痕易合,恶语伤人恨难消。”若能常想“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理,自然话到嘴边更三思!
好像是一般期刊
2001年主持了《莱钢集团金融工作十一五规划》2002年第2-3期的“决策咨询杂志”上发表《战略联盟:新型竞合关系的产物》;2002年12月11日第10版的“证券时报”上发表了《以消费者需求为核心的新4Ps》;2002年第3期的“中国软件学杂志”上发表了《优化上市公司股权结构》;2003年第8期的“领导科学杂志”上发表了《企业如何留住骨干员工》;2004年第5期的“商业研究杂志”上发表了《创建名牌的战略举措》;2004年7月的“科学与科学管理杂志”上发表了《研究院所的效率评估于实证研究》;2004年10月的“河北建筑科技大学学报”上发表了《工程项目集成化供应链管理》;2004年10月的“科学管理研究杂志”上发表了《科技进步在社会进步与经济增长中的作用》;2008年5月在“公共经济管理研究(2008)”上发表了《公共经济在社会转型期的若干问题研究》;2008年6月副主编了《信息系统工程造价指导Ⅰ》一书;2009年1月由中国华侨出版社正式出版《中小企业融资实务》副主委2009年9月副主编了《信息系统工程造价指导Ⅱ》一书;2010年2月在《南方论刊》上,发表了《中小企业融资与金融创新研究》;2010年南方论刊2010年第4期总第223期上发表《创新型企业的发展及融资策略》;2010年南方论刊2010年第5期总第224期上发表《珠三角民营企业管理创新分析》;2010年南方论刊2010年第6期总第225期上发表《社会转型期政府收入结构分析》;2011年4月参编了《郑州现代工业体系研究与实践》一书;2011年6月参编了《政府基本公共服务标准研究》一书;2011年12月副主编了《信息系统工程造价指导》2011版一书;2011年12月出版《知识兴企》著作一本;2011年12月出版《参禅悟道,道法自然》短信培训集一本;2012年1月主持了《铜陵市现代服务业规划研究》;2012年5月由中国社会出版社正式出版《社会管理创新》一书;2012年9月由中央党校出版社正式出版《政府公共管理规范的标准化》一书;2012年9月在《特区经济》发表文章《金融危机背景下的解决特区民营企业融资对策分析》 1.人生智慧篇:《论人生》,做人两个前提:忠诚、孝义;人生要迈两道坎:情与钱;坚持两个基本点:糊涂点,潇洒点;2.管理智慧篇:管理人员务必要做到三个千万不要:(1)千万不要与比自己能量低的人,正式探讨企业重大决策和发展方向;(2)千万不要在办公室里,独自一个人做重大决定;(3)千万不要在负面环境里做重要决定!3.人才篇:人才状态决定工作结果,领导者引导人才状态!当所有员工都全身心扑在事业上,企业不想发展都难!4.学习篇:任何人每向前一步都离不开用语言说服他人的力量,人类每次进步都是靠一部分先知先觉的人;学习智慧的目的是学会随时随地创造方法;影响人的思想比影响人的行为更重要!5.盈利模式篇:应变的根本之道是学习,生命中之所以有喜悦,是因为有成长!唯一持久的竞争优势,是具备比你的竞争对手学得更快的能力!6.营销智慧篇:任何一个消费者第一次打开你的网站的时候,部分人是不相信你的,建议:放一些客户见证的视频来证明,因为视频是最有力的说服见证!7.竞争智慧篇:人生目标像蝴蝶,您追它会追的很辛苦;如果您种很多花,蝴蝶会自己飞过来。只有不断提升自己,才能吸引更多人才,成功不是战胜别人,而是战胜自己、改变自己、超越自己、发展自己!8.薪酬智慧篇:团队必须做到什么程度,我们才能分批把股权行权给功臣?而不是所有的人都给,给是有条件的,主要是给短缺型、贡献型、业绩型的人才!9.运营智慧篇:培养心腹的核心命脉:就是先培养和成就一批人!当你培养和成就一批人时,其它高人也会被吸引过来。如果跟着你的人都没有什么提高、成就和发展,高人不会进来,自己的人也会慢慢的离开。10.人本管理篇:下棋先布局,发展靠规划。没有人才规划,就没有企业未来!布好人力资源这棋局,才能确保企业的可持续发展!11.文化智慧篇:经商的本质,就是经营人;商道的本质,就是人道;企业文化的本质,就是人道文化!12.反省智慧篇:谚云:“利刀割体痕易合,恶语伤人恨难消。”若能常想“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理,自然话到嘴边更三思!
陈益升,曾用名陈益升,祖籍安徽省怀宁县,1935年6月15日(农历五月十五日)出生于安徽屯溪(今黄山市)。少年时代,曾随母亲回怀宁照顾祖母,在三桥读三年私塾,辍学一年学做菜地水田农活和家务劳动,目睹和经历日军侵袭和日机轰炸。1946年到屯溪随父学做生意,感悟人生艰辛,于是弃商复学。1948年春,入屯溪小学,插班三年级。1949年9月,加入中国少年先锋队,曾任少先队中队长和大队长。1951年7月,考入屯溪中学,三任班长,多次荣获“三好”优秀生称号和奖励。1952年5月,加入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曾任班团支部书记和校团总支委员。1956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12月,当选屯溪市黎阳镇人民代表。中学喜爱物理和历史,初中学英语,高中学俄语。 1971年夏,陈益升从“五七”干校回到中国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开始潜心翻译自然科学哲学问题俄文专著《化学元素概念的演变》,同时学习德语。1975年8月至1978年7月,陈益升在教育部《自然科学争鸣》杂志编辑部工作期间,积极参与曾为《资本论》特别是其中“机器与大工业”一章写作奠定基础的马克思《机器。自然力和科学的应用》手稿的续译和校译工作,他从20万字的译文中选出2万字的论述按专题进行编排。1977年8月,马克思这部分论述的中译文,经批准首次在我国公开发表,从而为学习革命导师关于自然科学和技术问题的论述提供一点新的材料,新华社专门为此作了报道。1978年7月,陈益升由教育部调到中国科学院新组建的《自然辩证法通讯》杂志社工作。1979年9月被提为中国科学院助理研究员。他受委托创办《科学与哲学》(研究资料),以介绍国外科学和科学思想发展为宗旨。在他的主持下,从1979年到1986年,《科学与哲学》共编辑出版48辑。当时,《科学与哲学》曾与《自然辩证法通讯》和《自然科学哲学问题丛刊》一起,被誉为我国自然辩证法学界“三大思想天窗”,为中国思想解放、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发挥着重要的推动作用。为了方便阅读和翻译供《科学与哲学》选用的日文文献资料,1980—1981年间,他入中国科学院业余科技大学日语速成班和初级班学习并结业。 陈益升是我国第一代科学学研究的资深学者,他为科学学在中国的兴起和发展,为中国科学学与科技政策研究会的建立和建设,做出了杰出的贡献。早在1979年夏,他主编的《科学与哲学》就为全国第一次科学学学术讨论会编译出版一期“科学学”专辑,系统地介绍国外科学学发展的历史与现状。1980年5月,北京科学学研究会成立,他当选为理事。同年10月,他成为中国科学技术史学会会员。1982年6月,中国科学学与科技政策研究会成立前夕,他受委托起草的《关于科学学与科技政策编译出版工作》文件,以及后来草拟的相关文件,成为研究会开展编译出版工作的基础和依据。1982年6月,中国科学学与科技政策研究会正式成立,他当选为理事、常务理事和编译出版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同年12月,在南宁举行第三次全国科学学与科技政策学术讨论会,他代表研究会宣读钱三强理事长致大会的贺信。陈益升作为中国科学学与科技政策研究会连续三届理事、常务理事和编译出版工作委员会主要负责人之一,创办和主编学术期刊《科学学研究》和翻译期刊《科学学译丛》。两刊均于1983年正式出版,成为我国科学学、科技政策、科技管理领域重要的核心期刊和学术交流窗口。 作为《自然辩证法通讯》杂志社第二编辑室主任,陈益升在从事编译工作的同时,还开展相关的研究工作。1982-1984年间,他与周发勤先生合作,对诺贝尔自然科学奖得主及其获奖成果进行分析研究,相继发表《从诺贝尔科学奖看科学发现》、《科学发现的研究周期》等多篇论文,对当时和此后我国学界的相关研究产生着积极的影响。1984年3月,陈益升应邀参加国务院召开的“世界新的技术革命与我国对策”讨论会。他在会上就借鉴美国硅谷和我国经济特区经验开发中关村智力资源问题作了发言,并与赵文彦等先生联署提出“充分开发中关村地区智力资源,发展高技术密集区”的建议。会议《简报》和新华社《经济参考》报相继登出这一建议,引起党中央和国务院领导的重视,要求有关专家研究和论证。这一建议,对促进中关村地区智力资源开发、建立中关村科技园区起了先导作用,并且有力地推动了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建立和发展。1984-1985年间,他和赵文彦等先生承担了中国科学院科学基金资助的“科学管理问题研究”课题。陈益升主持其中有关科技发展战略子课题研究,并与学界同人合作编写出版我国第一部 《科技战略导论》一书,成为钱三强、于光远、陈守一三位教授作序推荐的《科技·经济·法律》丛书的首部著作。从1985年2月起,他积极协助赵文彦先生创办中国智密区研究所,并担任研究所副所长和学术委员会主任。1985年春,被聘为国家科委《中国科技论坛》杂志编委。1986年2月,被聘为北京科学学研究中心客座研究员和学术委员会委员。1986年6月,被聘为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学术委员会委员。1986年9月,被评聘为中国科学院副研究员。1986年12月被聘为北京理工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所副所长和教授。1987年被聘为《中国科技产业》杂志编委。1991年10月,被聘为兰州大学管理科学系客座研究员。陈益升作为我国科学学的早期学者,20世纪80年代前期,他在科学学研究方面,相继发表《马克思主义与科学学研究》(1981年与龚育之先生合作)、《科学技术观的光辉文献—--读马克思<机器。自然力和科学的应用>手稿》(1983年)、《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科学学研究》(《科学学研究》发刊词,1983年)、《科学学:历史与现状》(1985年)、《为我国科学学事业辛勤耕耘》(1985年)等论文,从不同角度阐述科学学问题,并且根据学界已有研究成果提出一种独特的“科学”和“科学学”的定义:科学既是一种知识形态,又是一种社会现象。科学作为一种知识形态,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的知识体系,它从各个不同方面揭示客观事物的性质和发展规律,成为人们认识世界的指南;科学作为一种社会现象,是关于科学活动组织、协调和管理的社会体制,它通过实践来利用客观事物的性质和发展规律,成为人们改造世界的指南。科学学作为“科学的科学”,则是关于“科学大厦”自身的学问,它以科学及其活动为对象,不仅把科学作为一种知识形态来进行研究,从总体上揭示科学知识体系的结构、性质、发展规律以及科学与其它知识体系的交互关系和相互作用,成为人们认识科学和掌握科学的指南,而且更重要的是把科学作为一种社会现象来进行研究,从社会角度探索科学活动的结构、性质、发展规律以及科学活动与其它社会活动的交互关系和相互作用,成为人们规划科学和发展科学的指南。 1985年6月,中国科学院科技政策与管理科学研究所正式成立,陈益升担任科学学研究室主任。在他的领导下,科学学研究室开展了一系列课题研究。△ “高技术开发区研究”是国家科委委托中国科学院科技政策与管理科学研究所承担的重要项目。1985年3月至1988年5月,赵文彦、陈益升领导主持开展该项研究,对世界近20个国家和地区的50多个科学工业园区以及我国智力资源、工业技术基础和政策环境较好的地区基本情况进行全面调研,并对世界科学工业园区形成发展、我国建立高技术开发区的必要性和可能性以及建立有中国特色的高技术开发区所应采取的战略思想、发展模式、选址方案、选项准则、投资环境、法律保障、管理体制和政策措施等问题,进行比较系统的分析研究。该项研究成果于1988年10月通过国家科委和中科院联合组织的专家鉴定,相继获得1989年度中科院科技进步奖和1992年度国家科技进步奖。1990年主要研究成果汇编成《新兴产业的摇篮》一书出版。△ 20世纪80 年代末至90年代中期,周发勤、陈益升等合作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的三项关于“科学发现”研究课题,即:“国内外科学发现的社会研究”(1989-1990)、“当代中国自然科学家科学发现的调查研究”(1991-1992年)、“当代中国自然科学家科学发现的规律研究”(1993-1995年)。三项研究主要以世界各国诺贝尔自然科学奖得主和中国现/当代自然科学家为对象,通过对获奖成果、科学成就、成长经历、学术生涯、社会背景等方面的分析研究,揭示自然科学家们从事科学研究和科学发现的经验、特点和规律。研究成果受到国内学术界和国外同行的好评,并被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会管理科学部专家评估为“优”等。△ 结合上述三项基金资助课题调研,陈益升和周发勤先生作为主编和副主编,组织学界同人在分析研究我国科学家队伍状况的基础上,编纂一套 大型系列丛书,弘扬我国新一代优秀科学家的历史业绩。丛书由中国科学院院长周光召院士作序,于光远、卢嘉锡、吴阶平、汤佩松、李振潜、金善宝、钱三强、钱伟长、钱临照等教授担任顾问,广西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1990-2000年间,丛书共编辑出版12册,相继获得广西首届桂版优秀图书一等奖(1991年)、中南五省(区)优秀科技图书一等奖(1991年)、首届中国青年读书节“青年喜爱的书”奖(1991年)、“五个一工程”优秀作品奖(1992年)、第六届中国图书奖一等奖(1992年)等五个奖项。△ “科学系统论研究”是国家科委、中国科学院、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联合资助的项目。1989-1992年间,陈益升承担并完成其中的“科学系统的功能”和“科学系统的环境”两个子项研究。其成果编入《科学系统论》一书出版。△ 20世纪90年代初期,北京理工大学与德国柏林工业大学共同开展以科学技术发展历史、政策、哲学、文化为主题的合作研究。陈益升作为北京理工大学兼职教授,承担并完成该项研究的“中国古代自然观与科学技术”、“中国炼丹术与化学”两个子项,并分别在柏林(1990年)和北京(1992年)举行的国际学术会议上宣读以两个子项名称为题的论文。当时德国柏林工业大学教授H·W·舒特提交这两次国际会议的论文题目分别为“自然观念与欧洲技术”、“欧洲炼金术与化学”,这正好与陈益升的两篇论文遥相呼应,可谓异曲同工,受到与会专家的热议和好评。 1991年11月,陈益升晋升为中国科学院研究员。从1992年10月起,陈益升开始享受国务院发给的政府特殊津贴,以表彰他“为发展我国科学技术事业做出的突出贡献”。1992年11月至1993年12月,经国家教育部选派,陈益升以高级访问学者身份在莫斯科大学研修科学学与科学史,从而更加扩大和丰富了学术视野。“高技术开发区研究”课题完成以后,陈益升在从事科学学与科学史问题研究的同时,相继主持和承担一系列来自国家有关部委、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会资助的科学工业园区后续课题研究,其中包括:“高技术产业与智密区开发”(1988—1989)、“高技术R&T管理体制研究”(1988-1991年)、“科技产业发展机制研究”(1989-1991年)、“中关村科学城国际比较研究”(1994年)、“中关村科学城政策环境研究”(1994-1996年)、“中国高技术园区政策分析”(1995-1996年)、“中国高新区考核评价指标体系研究”(1995-1997年)、“科学工业园区历史变革研究”(1996-1998年)、“民营科技园区研究”(1998-1999年)、“经开区与高新区比较研究”(1999-2001年)、“科学工业园区协调发展研究”(2001-2002年),等等。这些课题研究成果,为国家建设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发展高新技术产,提供了决策咨询和科学依据。1999年初,陈益升作为国家科技部委派的专家组成员,参加了对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综合评估和全国十个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实地调研,为规范和完善国家高新区考评指标和动态管理提供决策咨询。1994年12月,陈益升担任北京科技咨询业协会理事、注册咨询师。1996担任北京赛普民营科技园顾问。1997年4月被聘为南昌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顾问。2000年9月,被选为全国科技振兴城市经济研究会理事。1997年1月,陈益升担任中国科学学与科技政策研究会副理事长。2000年12月,被聘为中国科学学与科技政策研究会学术指导委员。2001年被聘为《科学学研究》编委会顾问。2000年10月,王大珩、王淦昌、杨嘉墀、陈芳允主编的中国第一部《高技术辞典》出版,陈益升是这部《辞典》编委会编委及高技术综论(领域)编委会主任。2005年中国科学学界一些资深学者开始研讨科学学在中国产生和发展的历程,陈益升承担其中有关科学学期刊在中国发展历史的研撰工作。2009年,学者们的研究成果被汇集成《科学学在中国》一书出版。2005年1月,陈益升被聘担任中国科学院信息咨询中心顾问、发展研究部首席专家。同年7月,被聘为内蒙古自治区科技顾问委员会委员。20世纪90年代以来,陈益升相继入选“英国剑桥国际传记中心”、“美国国际传记中心”名人录,以及“中国专家大辞典”、“中国软科学研究会专家库”首批成员等。 在世界科学技术交流方面,陈益升多次应邀参加有关国际学术会议。他在日本东京(1984年)、德国柏林(1990年)、俄罗斯莫斯科(1993年)、巴西里约热内卢(1996年)、澳大利亚珀斯(1998年)、英国爱丁堡(2000年)等会议上,宣读学术论文并被收入《会议文集》出版。至于伊朗德黑兰(1989年)、苏联列宁格勒(1990年)、加拿大魁北克(2000年)、葡萄牙里斯本(2003年)等学术会议,他虽未能参加但论文亦被收入《会议文集》出版。这些会议的主题,广泛涉及科学发现规律、科学系统结构、自然观与科学技术、炼丹术与化学、经济技术合作、科学工业园区、科技政策与管理等问题的研究和讨论,积极地推动了国际科学同行间的学术交流与合作。 1998年6月,陈益升办理退休手续,后又被返聘,直到2001年他指导的研究生毕业才离开研究所工作岗位。此后他仍退而不休、笔耕不辍,并将他在科研、编辑、翻译等方面的成果和文稿,整理、编纂成书出版。截止2013年,他出版的主要著作已有:《民营科技园区在中国的崛起》(2003年)、《创新链的启动系统》(2007年)、《高科技产业创新的空间》(2008年)、《多元视野中的科学—-科学的哲学、历史、社会的研究》(2009年)、《国外交叉科学研究》(2010年)、《科学发现:经验与规律探索》(2011年)、《科学边缘上的耕耘—-编辑工作及其相关研究》(2013年)。
赵克,职称:副研究员赵克(ZHAOKe,)博士。1968年生于《史记·正义》所载孙叔敖封邑。先后毕业于河南大学(1991,政治系获学士学位)、华东师范大学(1997,自然辩证法暨自然科学史研究所,获硕士学位)、复旦大学(2003,哲学系科学技术哲学专业,获博士学位)。主要学科背景为科学技术史、学科哲学、科学与技术哲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宏观经济学和政治学。在复旦大学期间曾获相关专业特等奖:“新世纪谢希德奖”;2002年度兼上海科技发展研究中心特邀研究员;2003-2005年度兼任上海市重大项目“技术预见”专家组成员。现为上海社会科学院副研究员、上海市科学学学会理事,上海市科学技术协会软科学项目评审专家,一诺唯新(innovatant)专家顾问。已在《自然辩证法通讯》、《科学学研究》、《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社会科学》、《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科学管理研究》、《中国仪电报》等权威或核心报刊杂志发表论文、文章30多篇,参与多项课题的实质性研究工作且执笔研究报告多项。已发表论文、专著、研究报告、文章合计约160余万字。其中,于1996年提出的“实现中国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到位”的有关观点现已成为建设创新型国家战略的主要路径之一;独立主持的上海市软科学项目(编号KB55512)获得“国内领先”鉴定;参与的集体研究报告于2007年度获第六届上海市决策咨询研究成果(集体)二等奖;参与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03BZX021于2006年3-4月结项其编号是20060113)获得B级鉴定;此外还独立完成了院博士科研启动项目和院特色学科点项目(2006-2007年度)。主要论文曾多次被转载、引用,个别观点在《社会科学动态》、《哲学动态》、《经济评论》等杂志已被评述并在哲学、管理科学与工程、经济学三大领域被关注。代表作《工业实验室的社会运行》(复旦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科学技术的制度供给》(上海科技专著出版资金资助,复旦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研究领域涉及人文哲学、科学与技术哲学、经济学与管理学等多领域;现主要研究方向为:科技、经济与社会(STES),文化比较。
《科技管理研究》杂志创刊于1981年1月1日,是经国家科技部、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出版,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综合性学术期刊,月刊。由广东省科学学与科技管理研究会主办,并与中国科技指标研究会合办,主管单位为广东省科学技术厅。
查了最新的 2014版中文核心期刊目录。
《科技管理研究》和《科学管理研究》 都是 最新的中文核心期刊。
是核心,也是CSSCI 的来源期刊,这些具体的你可以网上搜,都有详细的介绍!
会录用。根据《科技管理研究》录用文章信息显示,《科技管理研究》给修改意见后会录用。《科技管理研究》杂志创刊于1981年,是经国家科技部、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出版,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综合性学术期刊,月刊。
这个是双核心期刊 很牛的 现代管理科学Modern Management Science核心期刊 CSSCI基本信息主办单位:江苏省技术经济与管理现代化研究会出版周期:月刊ISSN:1007-368XCN:32-1281/C出版地:江苏省南京市语种:中文开本:大16开创刊时间:1982出版信息出版文献量:8267篇总下载量:1976737总被引量:57432专辑名称:经济与管理科学专题名称:管理学评价信息(2016版)复合影响因子:(2016版)综合影响因子: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CSSCI 中国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4-2015)来源期刊(含扩展版)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2014年版
中国管理科学
由于本人的研究恰好为管理科学领域,有幸在三个杂志都投过稿。目前结果如下,管理科学学报投了2,拒1,退修1;中国管理科学,投了2,拒1,录1,管理科学,投了1,已发表。一般而言,期刊质量与其稿件录用难度呈正相关,因此,从个人的发表经历来看,管理科学学报》中国管理科学》管理科学。 当然,以上纯属个人经验,仅供诸位参考。
上面的回答很无语,一定不是学管科的。管理科学学报是目前管理科学与工程领域中,国内最好的期刊,没有之一。发表的难度非常大。他也是自然基金委的A类期刊的第一名。比他略差的有: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系统工程学报等。总体排名因该是 管理科学学报>>中国管理科学>管理科学
不知道是不是:中国期刊文汇网。应该是今年刚刚创刊,经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批准,由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主管,卫生部医院管理研究所与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主办的《中国医疗管理科学》杂志经过3年的试刊准备已获准正式创刊,其创刊首发式暨第一届编委会已于近期在湖南长沙举行。《中国医疗管理科学》杂志为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国家一类专业性学术期刊,其办刊宗旨为刊发医疗管理科学研究报告和学术论文,介绍国内外医疗管理领域先进技术和成熟经验,推动医疗管理科学化进程,提升医疗服务水平和效率,服务国家医疗体系建设和卫生事业发展。其读者对象为医疗卫生机构的管理人员、科研人员、临床医务人员,科室主任,政府卫生行政人员,高等医学院校的卫生事业管理专业人员及相关研究机构的研究人员、专家学者等。杂志为双月刊,每逢单月15日出版,其中国标准连续出版物刊号为:CN10-1208/R,ISSN2095-7432。
是08中文核心!(科学、科学研究(除情报学)类核心期刊)
好投的医学核心期刊:包括《中国学杂志》、《护理管理杂志》、《医学研究杂志》、《中国医师》、《四川中医》、《海南医学》等。医学核心期刊是指经中国新闻出版总署审批准后公开发行的医学学术期刊,经各高校、医学研究所、医学行政机关等机构根据期刊刊录文稿被摘引率等系统的对期刊按医学学科进行评定。 扩展资料 好投的医学核心期刊:包括《中国学杂志》、《护理管理杂志》、《医学研究杂志》、《中国医师》等。《中国学杂志》是中国学会主办、中国科协主管的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学专业性学术期刊,为中国精品科技期刊。该刊主要介绍国内外学创新性成果、学先进技术、临床合理用、中西制剂、调剂、学学科的科学管理与改革、学基础知识及理论等。《医学研究杂志》(月刊)创刊于1972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主管,中国医学科学院办的部级医学学术杂志。紧跟医学发展趋势,对医学热点予以适时追踪,内容新颖、及时,学术水平较高,以从事医疗、科研工作者为读者对象,以报道医学领域的重大科研成果、国家重点课题的医学进展、医疗新技术和诊疗经验为主要内容,突出科学性、先进性、创新性和实用性,促进医学领域的.学术交流。《中国医师》(月刊)创刊于1995年,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主管,中华医学会、湖南省医学会主办的医学学术类综合性科技期刊,是科技部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一级期刊。以传播医学领域的理论、实践、基础研究及相关方面的最新进展为宗旨,以反映我国医学领域的科技进步和学科创新为主。主要报导医学领域临床各个专业的新进展、新方法以及各级医疗工作者临床工作中的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