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期刊知识库

首页 学术期刊知识库 问题

富春山居图论文题目

发布时间:

富春山居图论文题目

欣赏《蒙娜丽莎的微笑》有感“蒙娜丽莎她是谁,她是否也曾为爱寻觅好几回,她的微笑那么神秘那么美。”曾经风靡一时的歌声,我们都已经淡淡的忘记,现在想起那个微笑,是否你还会去疑惑这中间的迷,是和蔼可亲的温婉的微笑,是多愁善感的伤感的微笑,还是内在快乐的标志?《蒙娜丽莎的微笑》这幅名画,又称为“微笑”。画中的蒙娜丽莎确有其人。她是佛罗伦萨一位富有的女市民。达芬奇刚开始为她画像时,她年仅二十四岁。据说,在此前不久,蒙娜丽莎心爱的女儿刚刚夭折,因此她整天闷闷不乐。为了唤起模特儿发自内心的微笑,画家一边为她画像,一边请人在她身边奏乐,如此这般千方百计引出了这位美人的一刹那的微笑,仿佛稍纵即逝。你看:蒙娜丽莎嘴角微皱,眉宇舒展,脸部则显示出了刚可察觉的微笑。这微笑似乎是从脸上掠过似的,既显示了她内心的激动,又没有失去安详的表情,显露了人物内心深处微妙的心理活动,引人遐想,令人神往。蒙娜丽莎微笑的神秘之处在于:当你注视她的笑容时,先是看到微笑,既而似乎隐去,然后微笑重新出现,过一会儿再次神秘地隐去。 蒙娜丽莎的微笑,有时候让你觉得温文尔雅令人陶醉;有时仿佛内涵哀愁似显凄楚;有时候又略呈讽刺之状,虽则美丽动人却又有点不可接近。这种朦胧又若隐若现的感觉,就是一种艺术吧。

这是刘德华演的最掉价的电影之一

艺术创作的过程有三个部分,分别是艺术体验,艺术构思以及艺术表现。它们往往是互相穿插,互相联系着进行的。(1)艺术体验 它是艺术创造的准备阶段,是创造主体在长期积淀的审美经验的基础上,充分调动情感,想象,联想等心理要素,对特定的审美对象进行审视,回味和理解的过程。艺术体验的特征:材料的储备和审美经验的积累;艺术的体验和审美的发展,创造欲望的萌动的生成。人对事物的认识多数不是一次完成的,往往需要反复多次,才能把一个事物认识清楚,认识深刻。一幅简单的作品,可事先构思好,“成竹于胸”,一挥而就。但是,多数情况下,特别是比较复杂的作品,是难以一次成功的。例如,达芬奇创作的《最后的晚餐》,为了画好其中叛徒犹太的形象,年复一年的寻找模特,苦心探索,前后用了六年的时间。定稿之前既是表现过程,又是构思过程,以及对生活在观察在体验的过程。(2)艺术构思,它是艺术家在艺术体验和艺术发现的基础上以特定的创造动机为引导,以各种心理活动和艺术表现方式为中介,使艺术意象得以创造的成熟的过程。在表现艺术中,其表现形式不完全固定,每次表演,都可能有所变化。这就需要不断的体验与思考来充实和提高角色的创造。著名戏剧家金山谈到他扮演的一个角色时说,每次排演后差不多都有新的发现和体会。因此要对表演进行不断的修改。这种修改,意味着这一次的体会比上一次又提高一层。(3)艺术表现,它是指艺术意象的物化与表现,或称之为艺术传达活动。它是艺术家将自己在艺术思维中已经基本形成的艺术意象转化为艺术符号,并以物化形式体现出来,成为具体可感的艺术情境或形象体系的过程。演员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艺术要素等,体会其中规定的内容,然后以这种体会作为认识的依据,体现一定的表演形式。艺术创作的任何一个环节,任何一个有实际意义的艺术想象,都是要以丰富的生活信息,即相关的诸多表象做艺术思维和艺术想象的材料。而艺术想象和构思则是这一基础上的一个重要的认识上的飞跃,它产生了质的飞跃和变化。在现代大量的艺术作品当中,我们虽然可以发现大量的、优秀的、感人的、令人百看不厌、百听不烦的作品,但也可以看到很多枯燥的、乏味的、生命力不强的作品。我认为它们最大的区别就在于是不是完全深入了生活,是不是真正的生活体验。已故的曲艺表演艺术家赵丽蓉表演的小品在连续几年的春节联欢晚会上为什么都能受到广大观众的欢迎,除了她的表演功底外,最大的一个因素就是她所表演的作品都是真正地深入了生活的各个方面。如《打假》、《追星族》等等。所以这些作品都是有生命力的,让人百看不厌的。 艺术创作的过程要紧密联系这三点,互相补充依靠,才能创作出好的艺术作品。

括:记叙文、抒情文、议论文、说明文、应用文。 (一)、记叙文:是以记叙、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以记人、叙事、写景、状物为主要内容的一种文体。 1、记叙文的分类

富春山居图论文模板

简介下要求的是什么任务是什么。

谈谈艺术创作的过程          艺术创作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可以分为艺术体验、艺术构思和艺术表现三个阶段。这三个阶段表现为连续的和不可分割的整体。    艺术体验,是艺术创作的准备阶段。它是创作主体在审美经验的基础上,充分调动情感、想象、联想等心理要素,对特定的审美对象进行审视、体味和理解的过程。通常情况下艺术体验包含三部分:材料的储备和审美经验的积累;审美发现和审美领悟的发生;创作欲望的萌动及动机的生成。艺术创作是我们对客观生活的主观认识和能动创造,是主客体的遇合和主客观的统一。只有积累了大量的生活素材,我们才能从中生发出独特的感受激发出强烈的感情,提炼出深刻的思想,创造出鲜活的形象,从而真实的放映生活的本质。在艺术创作过程中我们不是被动的而是主动的,社会生活是艺术创作的逻辑起点,我们要进行创作,就要深入生活,积累生活素材。如果没有生活的原材料,我们是不可能凭空加工,生产出艺术作品的。如元四家之冠的黄公望在年逾古稀之时,还常“云游在外”,以山川为师,随身带着纸笔,时时对景写生,长达数年之久,才创作出著名的《富春山居图》。石涛说:“搜尽奇峰打草稿也。”这些都是饱含创作艰辛的经验之谈画家达·芬奇认为艺术家应当“自然的儿子”,不要当“自然的孙子”,就是要直面生活在大自然之中,寻求创作的源泉,而不要与自然成“隔代”的间接关系。他为了创作《蒙娜丽莎》,表现那富有魅力的一笑,他运用解剖知识,研究笑的规律,还有大自然的微妙变化。在长期的感受与积累中,他终于从微风吹拂的流涟的湖水中受到了启发,创作了举世谜人的微笑,表现了高贵端庄的娴静之美。。    艺术构思,是指艺术创作者在艺术体验的基础上,以特定的创作动机为引导,通过各种心理活动和特定的艺术思维方式,对原始素材进行加工、提炼、组合,在头脑中形成艺术意象的过程。艺术意象是艺术创作者的审美情感与客观事物相融合的产物。它是艺术创作的中心环节和关键一步。在艺术构思中最重要的确定题材和主题。题材是主题的载体有了优秀的材料才可能更好的表达深刻的主题。主题是题材的灵魂。在创作中,这两者互动互进,辩证统一。确定了主题和题材后,还要提炼情节,更好的展示作品的内容,还要考虑用恰当的结构将他们构造成有机的艺术整体,提升作品的艺术水准。艺术构思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有典型化 简约化  变形化  夸张化 陌生化。法国印象派大师莫奈,曾对一个稻草垛不惜花巨大的精力观察与研究,他根据朝、夕、明、晦、春、夏、秋、冬等不同光照时间进行反复地写生,研究不同的光色变化,终于创作了15幅不同色调的《稻草垛》。这一切都是“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的结果。没有训练有素的眼力和灵敏的心灵,是无法创作出这微妙变化与差别的作品的,也无法去捕捉美丽的光和色。   艺术表现,是指艺术创作者选择并运用特定的艺术语言,将自己艺术构思中已经基本形成的艺术意象最终呈现为物态的存在,使之成为具体可感的艺术形象或艺术情境。它必须遵循形式服从内容和形式美的双重原则。脱离内容的艺术形式是没有价值的。艺术构思是“形之于心”,艺术表现则是“形之于手”。巧妙的构思不等于就有精美的作品。因为艺术构思是一个充满艰辛的心里运作过程。艺术表现则是更为坚辛的实际操作过程。艺术表现不仅是艺术构思的的实现过程也是艺术构思的深化 充实 修正和提高的延续过程。艺术技巧是 实现艺术构思的手段,在艺术表现中起者举足轻重的作用。      我们可从中领略绘画创作的甘苦与追求。正如宗白华先生所说:“人生有限,而艺境之求索与创造无涯。”愿我们以此来勉励自己,使每个人的艺术思维之花常开,纷芳留香。

艺术创作与创作者的心理活动关系密切,人格特征对艺术家创作的重要性

去我的博客里面,不仅有文章还有高清晰图片,在台北故宫(二玄社)里面,希望对您有帮助!

富春山居图论文格式模板

去我的博客里面,不仅有文章还有高清晰图片,在台北故宫(二玄社)里面,希望对您有帮助!

欣赏《蒙娜丽莎的微笑》有感“蒙娜丽莎她是谁,她是否也曾为爱寻觅好几回,她的微笑那么神秘那么美。”曾经风靡一时的歌声,我们都已经淡淡的忘记,现在想起那个微笑,是否你还会去疑惑这中间的迷,是和蔼可亲的温婉的微笑,是多愁善感的伤感的微笑,还是内在快乐的标志?《蒙娜丽莎的微笑》这幅名画,又称为“微笑”。画中的蒙娜丽莎确有其人。她是佛罗伦萨一位富有的女市民。达芬奇刚开始为她画像时,她年仅二十四岁。据说,在此前不久,蒙娜丽莎心爱的女儿刚刚夭折,因此她整天闷闷不乐。为了唤起模特儿发自内心的微笑,画家一边为她画像,一边请人在她身边奏乐,如此这般千方百计引出了这位美人的一刹那的微笑,仿佛稍纵即逝。你看:蒙娜丽莎嘴角微皱,眉宇舒展,脸部则显示出了刚可察觉的微笑。这微笑似乎是从脸上掠过似的,既显示了她内心的激动,又没有失去安详的表情,显露了人物内心深处微妙的心理活动,引人遐想,令人神往。蒙娜丽莎微笑的神秘之处在于:当你注视她的笑容时,先是看到微笑,既而似乎隐去,然后微笑重新出现,过一会儿再次神秘地隐去。 蒙娜丽莎的微笑,有时候让你觉得温文尔雅令人陶醉;有时仿佛内涵哀愁似显凄楚;有时候又略呈讽刺之状,虽则美丽动人却又有点不可接近。这种朦胧又若隐若现的感觉,就是一种艺术吧。

简介下要求的是什么任务是什么。

学校通过美术鉴赏程的设置来潜移默化的培养和提升学生的艺术素养,这门课程的设置对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下文是我为大家整理的美术鉴赏论文 范文 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浅谈美术鉴赏《大宫女》

《大宫女》这幅油画创作于 1814 年,它的作者是法 国画 家让·奥古斯特·多米尼克·安格尔。安格尔创作的这一幅《大宫女》和其所创作的其他宫女题材的油画有着明显的不同,这一点从安格尔刻意将这幅作品命名为《大宫女》这点可以看出来。《大宫女》这一幅作品充满着独特的格调,安格尔在《大宫女》当中的用色更体现出浓厚的异国风韵,以及装饰性的美学考量。这一点也促使安格尔的《大宫女》和古典主义的油画美学之间产生一定的差别,无论是颜色,还有其腰身的比例,都和传统的西方古典主义油画艺术规则有所冲突,也正是如此,《大宫女》才能够很好地将观赏者震慑住,使观赏者受到这种美学的吸引,从而构建出独特的美学空间。

安格尔创作的《大宫女》在当时就已经有很大的争议,因为安格尔创作的《大宫女》之中,宫女的体型是如同平面几何一般,并没有充分和现实当中的女性身材比例进行衔接,这一点和西方油画一向来追求精益求精的写实风格之间就产生了一定的冲突。但是,这种夸张的比例,却能够很快地造成视觉上的关注,而且蓝色的背景与宫女的身体颜色之间的冲突不和谐,也造成了非常大的视觉冲击,这种颜色的对撞、人体基本身体结构出现的错位,代表着一种属于安格尔风格的审美。

安格尔创作的《大宫女》首先是一个明亮颜色和冷暗颜色之间的撞击对比。西方古典主义的油画创作过程当中,强调油画画面之中颜色与颜色之间的自然过渡,只有进行恰到好处的过渡,才能够更好地让整个画面进行融合。不过安格尔创作的《大宫女》则不然,整个宫女的背景采用的是冷色调的蓝色,而宫女是裸着身子的,宫女的身体肌肤却是使用明亮的浅黄色,这两种颜色之间,安格尔并没有采用其他的颜色作为过渡。这样一幅《大宫女》的颜色之间就形成了激烈的冲突,这种冲突虽然和古典主义的绘画风格差异甚大,但是却能够给观赏这一幅画作的观赏者留下深刻的影响。

安格尔创作的《大宫女》第二方面的美学特征就是他与众不同的人类身体结构设置。从整幅《大宫女》看,大宫女这个人物形象身体各个基本结构之间的比例是失调的,仿佛是几何堆砌一般,安格尔创作的《大宫女》,其身体躯干的比例远远大于其他身体结构的比例,因此,安格尔的这一幅《大宫女》违背了古典主义油画创作过程里的追求写实的风格,而呈现出一种追求艺术进一步采取夸张的手法,让《大宫女》当中的大宫女形象,以这种看似畸形的几何式夸张,展现出一种独特的美学艺术上的张力。

而且安格尔所创作的《大宫女》还蕴含着一种欲望的美学。因为当时的法国军队和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展开战争,当时最终被奥斯曼土耳其帝国所击败,所以在安格尔所在的时代里,法国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创作了许多熟练的奥斯曼土耳其内宫宫女画像,这些目的在于从艺术的角度满足法国人内心的征服欲望。而安格尔创作的《大宫女》,目的就在于以一个奇特的宫女的形象隐喻着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必然会被法国人所征服,裸体的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内宫中的宫女形象,欲盖弥彰的欲望,通过安格尔以新式的艺术手法,加以渲染和雕琢。同时裸女并没有完全露出自己全部的隐私处,这一点又体现了一种克制和理性,安格尔在这一幅《大宫女》之中,表现了冷静克制与欲望张狂两个方面的精神内涵,并且在绘画作品之中,给这二者找到了最为合适的均衡点,从而将观赏者的欲望以及视觉都进行了恰如其分的安置。

究竟是采用 素描 的方式,还是更注重色彩,这一点在安格尔的艺术创作过程当中,特别是在《大宫女》的创作里,更多注意到了结构上的素描运用。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安格尔在《大宫女》这幅作品当中完全就没有关注色彩,与此相反,安格尔在《大宫女》中的色彩搭配以及应用是非常鲜明以及大胆的。

冷色调作为这幅《大宫女》的背景色彩。在大宫女欧达丽丝克的背后是一幅半垂着的帘幕,这个帘幕实际上起到了点缀的作用。一般欧洲古典主义的绘画色彩艺术,主要是注重色彩的过渡和衔接,然而安格尔刻意使用这种冷峻的颜色作为衬底,目的在于表达出一种寂静、理性,这和狂热的女性躯体的暖色调形成了对比,从而演化成为一种对比下的艺术张力。

红色作为另一个重要的颜色,却在对于《大宫女》的色彩美学鉴赏之中,容易被忽略。实际上这种色彩美学是非常独特的,因为安格尔采用了红色作为点缀,让红颜色点缀在大宫女手中的孔雀羽毛扇子的扇柄中。而在欧达丽丝克的脚部,也有一段红色的点缀,那时旁边小桌子的椅脚。这两点都分别对检查在冷峻的背景颜色和柔和的躯干颜色之间,从而形成了一种炽热似火的美感,让人们看到欲望膨胀的顶端,从而与冷峻以及柔和形成了三种不同的色彩艺术话语。安格尔并不刻意去处理这三种颜色的冲突,而是将这三种冲突结合到一起,形成了互相撞击的状态,给观赏者带来很强烈的视觉震撼。

安格尔创作的《大宫女》虽然经历了两百年的时间,但是这幅作品至今仍然是美术界的杰作。安格尔创作的《大宫女》运用了充满冲突和撞击的颜色比对,以及超乎想象的非写实结构,从而让安格尔的《大宫女》给人们带来非常大的视觉冲击,进一步让这一幅画作所表达的欲望与理智更为突出地展现出来。而安格尔在处理《大宫女》画作过程当中所形成的艺术风格,也对后来新古典主义绘画艺术的崛起,提供了重要而宝贵的艺术实践。

试谈鉴赏富春山居图

富春山居图是元朝书画,画家为其师弟郑樗(chū)所绘,以浙江富春江为背景,全图用墨淡雅,山和水的布置疏密得当,墨色浓淡干湿并用,极富于变化,是黄公望的代表作,被称为“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明朝末年传到 收藏 家吴洪裕手中,吴洪裕极为喜爱此画,甚至在临死前下令将此画焚烧殉葬,被吴洪裕的侄子从火中抢救出,但此时画已被烧成一大一小两段。较长的后段称《无用师卷》(无用是郑樗的字),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前段称《剩山图》,现收藏于浙江省博物馆。北京故宫博物院也藏有此画的仿本。

画的作者黄公望,擅长画山水,多描写江南自然景物,以水墨,浅绛风格为主,与吴镇,王蒙,倪瓒zàn并称元四家。存世作品有《富春山居图》、《九峰雪霁图》、《丹崖玉树图》《天池石壁图》等。

据记载,黄公望三十一岁开始作画,由于际遇的坎坷,到五十岁左右,也就是出狱后才专心从事 山水画 创作。《富春山居图》是黄公望七十九岁高龄时开始创作的。这幅纵33厘米,横厘米的长卷,是他生活在富阳,又以富春江为题材推出的力作。为了画好这幅画,他终日不辞辛劳'奔波于富春江两岸,观察烟云变幻之奇,领略江山钓滩之胜,并身带纸笔,遇到好景,随时写生,富春江边的许多山村都留下他的足迹。这件宏幅巨制直到他谢世前不久才告完成,前后倾注了大约七年的心血,(也有说82岁创作,历时四年的)这是画家与富春山水情景交融的结晶。被后世誉为“画中之兰亭”。故而历代都有著名画家模仿。

这卷宝图既备受赞颂,也历尽沧桑。在辗转流传过程中,曾引发出乾隆年间有趣的“富春疑案”,弄得皇帝神魂颠倒,误判真伪;也曾因收藏家的酷爱而遭焚烧毁容之灾。乾隆年间,一幅富春山居图被征入宫,乾隆皇帝爱不释手,但在隔年又一幅富春山居图进入清宫。前者称“子明卷”是后人伪造;后者是“无用师卷”,这才是黄公望的真迹。但乾隆皇帝认定“子明卷”为真,并在假画上加盖玉玺,并和大臣在留白处赋诗题词,将真迹当赝品处理。直到近代学者翻案,认为是乾隆皇帝搞错了。从而保住了一个完整的无用师卷。

对美术及美术鉴赏的认识:美术及其作品,是人造物的一种,美术是人类运用一些物质和材料工具,通过点、线、面等各种要素通过一定的造型性、构成性、空间性的表现手段,在平面或立体的空间中塑造出具体直观的可视形象。美术作品是由艺术家按照美的规律创作出来的,它创造美的形象,抒发美的情感。美术包括绘画、雕塑、工艺美术、现代设计、建筑艺术及影像艺术等主要艺术形式。另外,我也觉得美术是一种 爱好 ,直接贴近人们的生活。于美术鉴赏而言,就是对一件艺术品的欣赏,你从心底大量一件东西,觉得它漂亮与否,这就是鉴赏。读者对一件艺术品进行审美,不是消极、被动的地去看一个东西,而是积极主动的进行着审美再创造活动。一件物品被创作出来,必然会有人去评判,评判时融入自己的品味与感情,再将自己的艺术理想与理解、艺术观念经过若干个环节的变通、换位、异化,通过重 组词 汇与语法将自己要表达的内容表述出来,这就是鉴赏。

浅谈高中美术鉴赏教学

摘要:高中美术鉴赏教学,是帮助学生通过对美术作品进行分析归类,从而达到能够体味感受、欣赏美术作品。下面就我平时的教学过程中的感想 总结 出来,以供同行讨论。

关键词:鉴赏;教学;思考

一、美术鉴赏过程中学生情感因素的调动

美术新课标提出“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概念,目的是强调通过学生的亲身经历来体验和感受美术作品,形成自己的艺术价值观念。美术鉴赏本身就是一种最直接的审美活动,需要通过自己的思维活动来感悟美术作品,这种活动强调个人的审美感受和情感体验,情感是审美活动的基础。比如站在天安门前面,人们会自觉产生一种民族自豪感;欣赏罗中立的《父亲》让我们感受到一种强烈的亲情和感伤的乡土情怀;而看到达利《内战的预感》则会让人感受到战争给人类所造成的无可估量和无法弥补的伤害。

因此,情感因素是鉴赏作品的关键,学生在鉴赏作品时体味到了某种情感,他的情绪就会激动,就会表现出浓厚的学习兴趣。在美术鉴赏教学中,如果忽视学生的心理感受和情感的参与,那就根本谈不上真正的鉴赏。然而,问题在于中学生由于知识基础和生活阅历的限制,很难体味到这一点。这就要求教师教学中要对学生进行一定的引导与启发,帮助学生分析体味美术作品的精神内涵,尤其是作品最精彩的部分。通过生动恰当的语言描述来激发学生的兴趣,比如,委拉斯凯兹的《教皇英诺森十世》阴险狡诈狠毒的神情等。

二、在美术鉴赏中体味 文化 情境

新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就是“要在广泛的文化情境中认识美术”。任何美术作品都不是孤立存在的,是在一定的文化环境中创作出来的,不可避免地受到所在环境的影响,这就是美术作品的地域性特征。所以,在美术鉴赏教学过程中,首先要把美术作品放在一定的地域文化环境和时代背景中去学习。

如鉴赏达芬奇的《蒙娜丽莎》,就必须让学生了解文艺复兴运动的历史及其所倡导的人文主义精神;鉴赏米开朗基罗的《大卫》,要让学生了解米开朗基罗创作这件作品的时代背景及大卫的历史史料;如达维特的《马拉之死》,如果不了法国大革命时期的历史和作为资产阶级雅各宾党领导人的马拉真实资料,就无法理解这一作品所表现的内容精神及为什么要这样画。

这些,一方面老师要能够烂熟于心,在教学中做到信手拈来,更要巧妙的穿插到对作品的鉴赏过程中,不能生硬的告诉学生。当然,最好是让学生课前自己进行搜集了解,带到课堂与同学们分享。其次,在鉴赏过程中要营造教学情境,以帮助学生形成丰富的鉴赏体验。

在鉴赏蒋兆和的《流民图》时,我让学生观看一些抗战时期中国民众的苦难生活的影片片段,让学生有如亲身体验日本侵略者给中华民族带来的深重灾难,才能感受到当时中国人民的苦难生活,也才能真正感受到作品本身的悲剧性给人的巨大震撼;在鉴赏蒙德里安的《百老汇的爵士乐》时,播放一段爵士乐,让学生在聆听爵士音乐的同时体味作品的内涵。艺术源于生活。在美术鉴赏教学时,我让课堂内外相结合,课堂与生活相结合,以扩大学生视野,增强他们的感性认识,创造一个更为广阔的文化情境。

为此,我建议学校利用教学楼走廊、橱窗等场所展示学生或教师作品,既美化校园,营造艺术氛围,也给学生提供一个艺术环境,有助于提高学生鉴赏、评述美术作品的能力;在鉴赏现代建筑艺术时,直接让学生到校园、湖心公园中走走,要求他们自己分析、评论校园和公园建筑的布局和特色。

为了让学生对当地的人文和乡土文化有深入了解,我带学生参观了当地的美术馆、博物馆,文化遗产,如清真大寺、中山公园以及南门、玉皇阁等古建筑。美术鉴赏涵盖了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渗透了各门学科的知识,所以一定要在广泛的文化情境中去鉴赏美术作品。

三、强调学生多元化 思维方式

在高中美术的第一节课上,我告诉学生,美术鉴赏过程其实也是一次创作过程,我们必须要用自己的方式进行鉴赏和评价作品,反对人云亦云。“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美术作品一旦产生就会脱离创作者而独立存在,不同的人,在不同的情境下鉴赏,会有不同的感受,这也正是美术鉴赏的魅力所在,也是现代美术 教育 的基本观念,即强调多元化、崇尚差异、主张开放、去掉本质和必然。

事实上,课本中大部分文字叙述只能代表一家之言和某一时代的观点,并不是唯一的。美术鉴赏教学应该注意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教师不能搞独断专行,不能像数学物理那样只有唯一的标准答案,而应该鼓励差异,容忍和接受学生的各种见解。在教学中,教师要对学生的看法、观点持有正确的态度,让学生尝到成功的体验和喜悦,才能激起学生更大的兴趣,才能引发学生继续学习,有利于学生进行积极思维,使学生学会研究问题的 方法 ,锻炼独创思维的能力,增强美术鉴赏的兴趣,提高学习效率。

总之,美术鉴赏主要通过鉴赏活动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而不是掌握多少美术史论和多少美术技法理论。其目的不是培养专业美术家,而是通过美术教育让学生掌握美术知识,培养美术能力,帮助学生完善自己的道德品格,形成正确的审美观、世界观、人生观。

浅谈富春山居图毕业论文

刘墉在《把世界带到你面前》中写到“如果你自认为有才华,是凤凰,就可以摆谱,非枝头不站;如果没有把握,那就从树根爬起,说不定有一天也能站上枝头,成为凤凰。”从树根爬起是一种谦卑之心而非枝头不站便是一种自信之意。人生之路,谦卑之心与自信之意应常在。 谦卑与自信并不是一对截然相反的词而是同时存在的连接体。自信是对自己的肯定,给自己前进的信心与动力;谦卑,是对自己的正视,于纷繁中找回自己的方向。莫言在致辞中曾说“我只是个讲故事的人”,也自信于自己的诺奖得之无愧,这便是最好的于谦卑之心中常怀自信之意。 于自信之意中常怀谦卑之心能够成就伟大。一代拳王默罕默德。阿里在开始参加拳击运动时说他早晚有一天会拿回奥林匹克,他做到了;他说他早晚有一天会成为世界冠军,他也做到了,这是自信给予他的成功。但他与乔。弗雷泽进行“三番决斗”的那番谦让使这次“拳台对话”成为载入拳台史册的经典之作。伟人之所以伟大,不是因为他的自信成就了他伟大的事业,而是因为他谦卑之心与自信之意同存。自信铸就了他的成功而谦卑让他在喝彩声中找回自己的方向,因此两种成就了他的伟大。 抛却了谦卑之心的自信并非是真正的自信而是自大,而自大使人灭亡,最终折戟沉沙。如柳宗元所言“未至而欲行孔子之事,若宋襄公好霸而败国,卒中失而死。”胸中全文谦卑之心而独存自大之意,便是宋襄公自视可称霸却最终落得个“中失而死”的结果,岂不可叹呼!倘若宋襄公给自己留有谦卑之心,便能养精蓄锐,一举爆发,那么整个朝代的历史恐怕是另一个模样吧! 抛却了自信之意的谦卑并非是真正的谦卑而是自轻,而自信使人平庸,最终碌碌无为、虚度年华。如涨潮在《幽梦影》中所说“镜不能自照,衡不能自权,剑不能自击”,每个人都有不足之处,理应谦卑但不应自轻。元朝时,年过七旬的浙江富阳画家黄公望,知晓自己只是个不太有名的老者画家,但他并没有自轻,而是自信于自己的画技与坚持,最终用了三四年的时间完成了《富春山居图》,这不朽的传世之作令后世人赞叹不已。若是黄公望全无自信只是自轻,今者的你我怕是不会知晓黄公望为何许人也。 谦卑之心与自信之意同在士一种明亮而不刺眼的光辉,一种圆润而不腻耳的声响,一种无需伸张的厚实,一种并不陡峭的高度。 那么,让我们谨记,同怀谦卑之心自信之意。

欣赏《蒙娜丽莎的微笑》有感“蒙娜丽莎她是谁,她是否也曾为爱寻觅好几回,她的微笑那么神秘那么美。”曾经风靡一时的歌声,我们都已经淡淡的忘记,现在想起那个微笑,是否你还会去疑惑这中间的迷,是和蔼可亲的温婉的微笑,是多愁善感的伤感的微笑,还是内在快乐的标志?《蒙娜丽莎的微笑》这幅名画,又称为“微笑”。画中的蒙娜丽莎确有其人。她是佛罗伦萨一位富有的女市民。达芬奇刚开始为她画像时,她年仅二十四岁。据说,在此前不久,蒙娜丽莎心爱的女儿刚刚夭折,因此她整天闷闷不乐。为了唤起模特儿发自内心的微笑,画家一边为她画像,一边请人在她身边奏乐,如此这般千方百计引出了这位美人的一刹那的微笑,仿佛稍纵即逝。你看:蒙娜丽莎嘴角微皱,眉宇舒展,脸部则显示出了刚可察觉的微笑。这微笑似乎是从脸上掠过似的,既显示了她内心的激动,又没有失去安详的表情,显露了人物内心深处微妙的心理活动,引人遐想,令人神往。蒙娜丽莎微笑的神秘之处在于:当你注视她的笑容时,先是看到微笑,既而似乎隐去,然后微笑重新出现,过一会儿再次神秘地隐去。 蒙娜丽莎的微笑,有时候让你觉得温文尔雅令人陶醉;有时仿佛内涵哀愁似显凄楚;有时候又略呈讽刺之状,虽则美丽动人却又有点不可接近。这种朦胧又若隐若现的感觉,就是一种艺术吧。

答:《富春山居图》清初画家恽寿平在赞赏此图时说:“凡数十峰,一峰一状,数百树一树一态,雄秀苍茫,变化极矣。”这幅作品在元代山水画中确是一幅从真山真水中提炼概括出来的杰作。历代文人都珍视这幅画。据记载,此图在明清两代,曾为许多人收藏。明代成化年间为苏州著名画家沈周收藏,万历年间转归松江董其昌名下,后又为宜兴吴正志所有。吴正志传给他的儿子吴洪裕,吴洪裕爱若至宝,寝食与共,临死前竟将此图投入火中,“殉以为葬”幸而他的侄子吴子文从炉火中抢救出来,但前面已经烧去了一些。吴家把第一节烧剩的部分裁割下来,从此,这一图卷就分成了长短两段。《富春山居图》为纸本水墨画,宽33厘米,长厘米,是元代画坛宗师、“元四家”之首黄公望晚年的杰作,也是中国古代水墨山水画的巅峰之笔,在中国传统山水画中所取得的艺术成就,可谓空前绝后,历代莫及。黄公望,字子久,号一峰,工书法、通音律、善诗词,少有大志,青年有为,中年受人牵连入狱,饱尝磨难,年过五旬隐居富春江畔,师法董源、巨然,潜心学习山水画,出名时,已经是年过八旬的老翁了。黄公望晚年久居富春江一带,他经常身背行囊,内置笔墨画具,但见好景便一一绘下,积累了大量丰富的山水素材。元至正七年(公元1348年),黄公望开始创作这卷山水画名作,通过长时间精巧的构思和数年埋头作画,最终完成了这幅堪称山水画最高境界的长卷——《富春山居图》。这幅画长六米多,黄公望花了三四年时间才得以完成。《富春山居图》以长卷的形式,描绘了富春江两岸初秋的秀丽景色,峰峦起伏,林木萧疏,浅水平滩,坡石沙洲。山石回旋辗转,丛林散布于山下江畔,村落掩映在山谷林间。亭台渔舟、草木树石。小桥飞泉,景随人迁,令人目不暇接。布局疏密有致,变幻无穷,以清润的笔墨、简远的意境,把浩渺连绵的江南山水表现得淋漓尽致,达到了“山川浑厚,草木华滋”的境界,好一派江南瑰丽的秋天景致。

浅析“奇正相生”在国画章法布局中的释放及运用1.1 背景黄宾虹提出了太极图是中国书画的秘诀。 “奇正相生”一词的概念及由来太极图的阴阳鱼阐述了社会自然宇宙。。。。。是在不断变化发展,此图变化发展,生生不息。黑中有白,白中有黒。相互依存,变化发展。“奇正相生”一词渊于其有变化无穷生生不息之意。 研究现状在中国画章法布局中变化与统一是构图学中的重要法则,“奇”是变化,“正”是统一应使画面中的物象变活,这就需要如何适当的经营位置怎么布局使物象活起来。二奇正相生一词在国画章法布局之中的联系及运用.2.1其词浅说懂得“奇”字,“正”字,也就是大小,长短,上下,高低,黑白,虚实,奇偶,动静的一些对比,一幅作品里面又两个相同的场景时就要注意上下,大小,高低,黑白的一些对比,是相对来说它的大与小,长与短,上与下……把它相对的前者定格为“正”的,那么后者就为“奇”的了,黑的定格为“正”的,白的则为“奇”的了,只有使其有相互对比,才能使画面活起来,使画面动起来,画面才能活。2.2其词与章法之间的关联章法要先看四条边线所构成一个整体的画面,通盘筹划“置阵布势”,不能从一边、一角、一点堆积起来,先确定对全局起作用的几个大面积的东西,再逐渐打碎,以小面积的东西配搭进去。“大幅看气势”更须要树立全局观点。所谓章法,不单指构成画面的形象轮廓,色彩、墨色、浓淡、位置、经营、虚实都要计算在内,题字印章所占地位更不能遗忘,这样构图才能完整。 章法,千言万语,不外虚实、疏密、轻重、浓淡、大小、长短、横竖,同理,可体味音乐的节奏,当实则实,当虚则虚,虚不是不画,是有计划的不画,不画处仍有画,譬如音乐的休止,休止不是“怠工”,而是一支曲子的组织部分,即是“多样的统一”,也是自然法则的“矛盾统一”。为了形式上的需要,实处当虚,可以虚之,例如:山石本实,云一遮就虚;虚处当实,可以实之,例如:水本空明,添些蘅藻、舟楫、岛屿、倒影之类就实,虚虚实实,即成画面节奏。画面节奏要和主题内容思想感情紧密的结合一起,节奏是画面形式,也是作者的情感表现。章法上的“相成相破”,含有矛盾统一的意义,“成”相当于统一,“破”相当于矛盾。“统一而不变化是呆板,变化而不统一是杂乱。要统一中有变化,变化服从于统一。”整个构图以此为基本规律,多采取均衡取势,而避免对称。“画三不画四”,三是奇数,四是偶数,画偶数的物象易流于匀韵整齐,奇数即可以打破这个局面,奇和偶也是相辅相行的。“惨淡经营”方可成形式语言的美感首先来自于构图的处理上,构图受“意”的统领,发挥独特的思维想象,创造出富有“意味”的构图形式,使观赏者乐意去揣测其中的味道和意境。中国古代绘画的构图上极讲“势”的存在,如造险绝之势、造祥和之势、造平稳之势、造动荡之势、造大度之势等等,“势”乃布局之阵势也。同时,中国画特有的散点透视之长盖使中国画气度雄浑、法式独特、妙趣横生。因此,不同及相同形状的结合,物类的对比、态势、节奏、排列、凝集、分割、疏散等态势,都是构图呈献的不同方式。2.3其词在章法布局中的运用如何安排画面的问题。作画有了题材,通过画面传达给观众,使观众接受了你的想法和美感,从构思到画面,遇到的第一关即是构图。明代谢肇润税:'市故事便立意结构。同时代的另一画家李日华说:大都画法以布置意象为第一。可见取得好的题材,还不算万事大吉,紧跟着要研究主体部分放在哪里,次要部分如何搭配得宜,甚至空白处、气势、色彩、题词等等的细节都要反复推敲,宁可没有画到,但不可没有考虑到,这种推敲布置的过程即是一种经营。画家常常不是通过一两张草图便能达到理想构图的,特别是中国画的构图,要考虑民族形式的特点,要考虑到便于发挥笔墨,便于物象的展开,既要多变化、多次层,又要求统一。北宋郭熙在所著《林泉高致》一文中提出山有三远,自山下而仰山巅,谓之高远;自山前而窥山后,谓之深远;自近山而望远山.谓之平远。一、高远在《芥子园画传》的山水部分,总结有构图学上的一个普遍问题,就是高远、深远和平远的三远法,实际上是如何表现山水境界中的高、宽、深三度空间的方法。《芥子园画传》中所说的高远,是从下面向上仰视,才觉得高远,我们今天应用透视学的观点,即把物象放在视干线上,就显得做岸兀立。在这部书中提出用泉水以助其势之高,如画雁荡山的龙激飞瀑,即应有高远之气势才好。但是书中的措泉助高,并不能把问题说得十分清楚,因为你把山画得再高,泉水画得再长,还是不及真山的千分之一高。怎样把象千例之高的大山画在尺幅之内呢?刘未对宗炳在《历代山水序》中指出,眼与山只要有了相当的距离,按照比例来画就行了,'坚划三寸就有千例之感;'舱里数尺即可体现百里之遥。比如为了夸大山之高峻,可以把人物、房屋、树木画得很小,如范宽的《溪山行旅图》,沈周的《庐山高图》,都是人小山大。有时也可把峰顶推出画外或隐入云层,使人不知山有多高多大,可以把下部虚起来,如画山头用云虚断山脚也有崇峻之感,即郭熙所说山欲高,尽出之则不高,烟霞锁其腰则高矣。反之,如画极远的平川,可把上面虚起来,也会造成平川万里之势。二、深远由前面往里画出深奥之感觉叫深远。画中进深大,造成一种具有深远空间的意境。《芥子园画传》解释加强云气有深远感,宋代郭熙在《林泉高致》中也有所论述,水欲远足出之则不远。掩映断其脉则远矣。这种处理方法在表现云核秦岭'汽断巫峡时可以使用。有经验的山水画家,都觉得三远之中深远最难于体现。元代王蒙的《具区林屋图》,使用了四面环山,把幽深之溪谷层层透措,画出了难度较大的纵深之感。三、平远景色要画出前后左右辽阔的空间。平远画法大体上有两种:一种是矮山及丘陵的平远山水;一种是只有田园河流的平原大地。对于前一种画法《芥子园画传》强调用烟气加强平远之感,有了烟'气,便觉得苍茫辽阔。实际上无论高远、平远,这一点都是适用的。黄子久的《富春山居图》就属于平远山水的类型。对于描绘平原景色的辽阔地貌,也可以用一些类似的手法,但主要还是应当利用景物的透视,如林带、田埂的透视,河流的纵横带来加强平远效果。一马平川的大地原是国画中难于奏效的画题,近代画家有用稻田波影来衬托白帆片片,也有用树木和房屋层层推远的。所谓空白处不是无话可说,没有画意可寻了,它正是为了衬托密安部分增强空象,使它更能以少胜多,就象音乐中的休止符,使人有更多的泪旋浮想的余地,正是此时无声胜有声。要善于借虚以见实,前人曾提出大抵实处之妙,皆因虚处而生是很有道理的。密处在构图中要更集中,更精密地刻画,使墨、色、线充分发挥效果,对比下感到白的更白,密处更密,更突出,更加强烈地给观者留下印象,从而发挥造型艺术的特长。虚与实不可分割,是构图法的两个方面,孤立强调任何一个方面都是不恰当的。疏密聚散与前一节意思相近,这种变化有时也可以用疏、密、聚、散四个字来形容。密与聚是画面上的实处,疏和散是指画的虚处,正如疏可跑马,密不通风一样,观者能在画面上看出大的节奏感来。但空不是简单的空白,而是三中也有象,我们试看八大山人的花与画,常常只画一花~鸟,单纯之极,纸上留出了大面积的空白,整幅.画面空虚处,让读者自己去发挥想象,可以想象为天空,为白云,为水波,造成极大的边旋余地。但只有空白不能成画,所以还要有密处说明问题,最忌的是平均布置,如清吴历《棚天春色图》人与柳树,有聚有散,其土坡按一根S线布置,画的中部和远山,又尽量展开,以求舒散,引起观画者有山曲水幽之感,同时也为我们展示出如何处理疏密聚散的手法。计白当黑这句话也是来自清代书法家邓石如,是由邓的弟子包世臣记录在《艺舟双辑》中。常计白以当黑,奇趣乃出,因为这一规律可通画理,国画家又把他的道理转用在绘画上,与此相近的说法还有,清代华琳在《南宗抉秘》画评中所说:于通幅之留空白处,尤当审慎。中国画强调运用空白,对空白经营很用心,把它当有画的部位,同样费心思去考虑。为什么要留下一些空白呢?这好比戏剧、电影中人物的潜台词,如果把话都说尽了,没留下一点潜台词,这叫做平铺直叙。画面上展现一片空间,我们会感到画家的思想在这段空间里驰骋,这在米氏的云山画中是常见的手法,一片白云横在山腰,山随云活。但邓石如的深意还不止于此,他是要求没有笔画处的白,当和有笔画处的黑一样引起重视,认真经营,让白中也有内容,有画意,而不是一块闲置没有画到的白纸。这就要斟酌白与黑的措趁和呼应,如画一条长桥卧波,桥身是黑,水便是白,桥身如何布置便很重要,讲的位置合度,可以感到桥下的流水,引起对水的联想,类似这种空白,不是可有可无,也不是无话可说了,这是言外之言,物外之趣,意味无穷。艺术贵在含蓄,空白也是诸种含蓄手法之一。布置之法势如清代画家邹一挂在他所著的《小山画谱》里,提出了一个国画的构图原理,这就把画面的布置,安排为三角形的勾股方为得势。勾股的三角形,也可以是直三角和斜三角。勾股的三根线,分别称为勾、股、弦.2.4现代国画章法布局的创新与发展现代中国画对构图的开拓与理解有着极大的发展,呈现出几种类型的构图法。如重视写生,一些画家更加重视人物的具体环境的结合,在人物、事物和环境的典型性和视觉的真实性上下功夫。另一些画家的作品则努力开拓传统的章法技巧,打破时间、空间的限制,在意象空间的表现上下功夫,继承传统的长卷、立轴、屏风、扇面等各种传统构图形式。还有一些画家则从现代西方艺术的创造中得到启发,采用分割、构成、重叠的手法,表现出新的意态和新的审美追求。这三种构图法都有自身美感的因素,我们应相互吸收运用,反复推敲、精心组织、苦心经营,力求创造出新的构图形式在一幅作品的章法布局之中怎样使画景中的物象活起来,这就需要适当的经营布局各个具体物象的位置。古人有:计白当黑疏可走马密不通风具体言的虚与实,疏与密,开与合宾与主,大与小……都是奇与正之间的关系,在黄宾虹老先生的思想中体现,其依据太极的理念,又开创出新的章法,面貌,尤其是他依靠画家所具备的空间组织能力,以画理去打通书理,在章法布局中让其有错让,又起伏,又呼应。其中讲究的虚实结合,并发现实处取法难,虚处更难,虚实相应相生,节节有呼吸,也就犹如太极鱼黑白相应相生。黄宾虹老先生把太极图几乎完全融入他的绘画生活之中,甚至于举手投足无不合太极图,他是现代中国画家之中将太极图原型“道成肉身”最杰出的一位,也是最自觉的将其纳入思性和创造活动中的集大成艺术家。欧洲的西画大师如荷蒙特里安爱用方格式构图,而中国画家之所以爱用三角形构图原理,可能更符合于中国画的表意性,便于表现山水花鸟构图的上轻下重,上小下大,引力向下的心理因素。避免板到。这是就总体而言,当然构图是无限丰富的,很难作执一之论,不应使它束缚每一画家的独创性。正和偏、板和活、齐和不齐、均衡和不均衡、对称和不对称都是艺术表现形式的对立统一规律,在构图时要随时注意它辩证相互对立的关系,从主题出发,从主要的构思去寻找主要的构图之路。新的构图方式。三实例列举进行分析并对其做阐述举出案例进行分析国画构图比其他形式的绘画作品更讲究随意性和个性化,画家在作画过程中常常是随手挥洒而不落俗套具体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分析:虚实:如吴作人的《奔》为了强化黑白的对比关系画家省略牛四周可有可无的众多琐碎事件只留下几根淡淡的似有似无的线条曾托墨色浓重的牛,一实一虚赢得了虚实相应生趣的艺术性。黑白:如八大的《鱼石图》为了强调石头和鱼的关系,在石头鱼的创作过程中巧妙地运用黑与白的关系,白中有黑,黑中有白,黑白相生使石头显的沉重,鱼赋予了生命,整个画面活起来。阐述奇正是自然界绝对运功与相对的静止,两种状态的对立与统一运动富于变化而有生气,静止显的统一安定,变化与统一是构图学中的重要法则,“奇”是变化,“正”是统一。在创作中求奇正是国画章法布局不可缺少的方面。构图布局需要我们在万象纷纭,变化万千的复杂事物中找到头绪,理出脉络,分清主次,使画面主题鲜明,内容突出,有节奏感和自然的美感。“奇”“正”的对立与统一更应如此在对立中寻求统一,在统一中求得对立,经过提炼取舍,才能创作出新的好的奇活的构图来。四结论奇正也就是大小,长短,上下,高低,黑白,虚实,奇偶,动静的一些对比,在创作中求奇正是国画构图的主导方面。在对立中寻求统一,在统一中求得对立,经过提炼取舍,才能创作出新的好的,奇的,活的构图来。作品资料

富春山居图论文的参考文献

你估计是学美术的 大一的 学的外国美术是要考试了吧去年我们的题目`````

1、青铜器:在台北故宫博物院馆藏文物中,旷世奇珍数不胜数。最让游客争睹的,要数国宝--西周毛公鼎了。这只鼎,高厘米,口径厘米,下有三足,即所谓鼎立,上有两耳高耸,花纹简洁,外形古朴。腹内有铭文32行,499字,是现存铭文最长的一件青铜器。2、瓷器:在馆藏瓷器中,汝窑的瓷器居宋代青瓷之冠。汝窑建立于北宋徽宗时,专供御用。这种瓷器釉色极其纯正,晶莹腴润,是宋代青瓷的极品。像这种遗存文物流传极少,据说全世界只有30余件汝窑青瓷,而台北就占了24件。闻名于世的古月轩瓷胎珐琅器,是世界上其他地方所罕见的,但在台北故宫博物院却拥有450件。 3、书画:在馆藏书画文物中,名家作品极多。其中有曾是乾隆皇帝收藏于养心殿三希堂的《快雪时晴帖》,它出自王羲之之手。有元代画家黄公望的《富春山居图》后部长卷。《富春山居图》是中国绘画史上的佳品,清代顺治年间曾焚于火,前段烧残部分割去另行装裱,取名《剩山图》曾失落于民间,后被浙江省博物馆征集到,而后部长卷,现藏于台湾。遗憾的是这幅秀丽的山水画,至今仍然无法“统一”。 4、玉:台北故宫博物院的馆藏展品,以它们各自特有的魅力吸引着众多的参观者。值得一提的是,在台北故宫博物院馆藏中,有一件翠玉白菜,是海内外知名的国宝。这件国宝,玉料本身具有白绿双色,玉工利用这个色泽,把白色雕成白菜的下部,绿色部分雕成上部,白绿相接之处过渡非常自然,简直与实物一样,真是巧夺天工,让人叹为观止。还有一件国宝,也是闻名世界的国宝。它是天然石头形成的“红烧肉”石。它的逼真,真会让人直流口水。5、书:馆藏的古旧书籍。众所周知,清代有部宏篇巨著,叫《四库全书》,它是乾隆年间,由礼部尚书纪晓岚主持编选起来的。全书包括经、史、子、集四部分,共3503种,计79337卷。其内容真可谓包罗万象,称得上是我国古代一部罕见的大百科全书,也是中国历史上卷帙最大的一部丛书。由于卷数太多,难以印刷,仅手抄了7部,分别藏于各地。现存4部,即北京故宫的文渊阁本,沈阳的文溯阁本,承德的文津阁本和杭州的文渊阁本。其中文渊阁抄本是校勘是最精确的一部书,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由于台北故宫博物院受展厅面积所限,通常每3个月会换一次展品,即便这样,要把这里所藏60余万件稀世文物逐个儿在世人面前亮个相,至少需要30年时间。尽管这里展出的文物是常换常新但是有三件宝物始终没有换过,这就是翠玉白菜、东坡肉形石和毛公鼎,它们被称为台北故宫博物院的镇馆之宝。据考证,毛公鼎是据今2800多年前周宣王时期的“国之重器”,因刻器者为毛公而得名,于清道光末年在陕西岐山出土。 在中国,有两件青铜器堪称青铜器之最,一件是保存在北京国家历史博物馆的司母戊大方鼎,它是迄今为止发现的最大最重的青铜器;另一件就是铭文最多的这件毛公鼎。毛公鼎鼎身只有30.75厘米高,却铭刻了32行497个篆书文字,洋洋洒洒记录了毛公辅佐周宣王,后来获得天子赏赐而做此鼎的史实。鼎铭字迹清晰工整,篆文字字笔力遒劲,全篇一气呵成。该铭文是一篇西周真实史料,是研究西周史最珍贵的文献,同时也是我国“造字时代”最经典的作品。因此,毛公鼎可称是价值无双的瑰宝重器。另外翠玉白菜和东坡肉,东坡肉是肉石,全世界67块,此为其中比较大的一块,它的底座都是纯金做的。翠玉白菜是依照翡翠顺势而为,根据它的颜色雕成一棵栩栩如生的白菜据介绍,翠玉白菜上有两只虫,一只蝗虫,一只螽斯虫。它是清代光绪皇帝瑾妃的陪嫁之物,白菜寓意清白,象征新娘的纯洁,但是白菜叶片上停留两只虫又是作何用意呢?原来螽斯虫代表了多子多孙的意思。另外翡翠白菜的寓意现在已经延伸到百财之意,有招财纳福的美好寓意.所以现代雕琢的翡翠白菜也备受关注,价格卜菲.最后,这块清代的肉形石,是一块天然的石头,色泽纹理全是天然形成的,看上去完全是一块栩栩如生的五花肉块。“肉”的肥瘦层次分明、肌理清晰、毛孔宛然,相信初次看到它的人不会把它当成硬邦邦的石头,因为怎么看它都像是一块连皮带肉、肥瘦相间的东坡肉。

基于SPSS|的桐庐旅游市场|分析摘要:桐庐旅游资源丰富,旅游业发展迅速。为了更好地迎合市场需求,加大旅游业发展力度,需要对旅游市场有明确认识。通过对桐庐主要景点3 000位游客的问卷调查和访谈,应用spss软件深入分析了桐庐旅游市场的现状及其特点,并为加快桐庐旅游业的发展提出了相应对策。 关键词:桐庐;旅游市场;发展战略 一、桐庐旅游市场现状 桐庐具有优越的地理条件和丰富的旅游资源,每年吸引着众多游客前来旅游。目前,桐庐的旅游市场主要集中在长三角地区,交通上的便利为桐庐旅游市场带来了更多客源。2007年,全县共接待游客万人次,比上年增长;2008年,全县共接待游客万人次,比上年增长;2009年,共接待游客万人次,比上年增长。数据显示桐庐游客人数逐年增加,但是增长率逐年减少。在这样的发展形势下,总结桐庐现有旅游市场特点,在此基础上提出桐庐旅游业未来的开发方向具有实际意义。 二、桐庐旅游市场特点 该调查问卷集中在桐庐主要景区发放,共发放3 000份。收回问卷2 995份,剔除漏题严重和结构不合理的问卷,有效问卷共2 989份。之后利用spss软件进行数据分析,总结桐庐旅游市场特点。 1.长三角地区为游客主要来源市场,江苏游客比重加大。根据调查显示,来自浙江的游客所占比例最大,为%;其次来自江苏游客,有%;再次为上海地区游客,占%。除上海、浙江、江苏外国内其他省份的游客只有%。省内游客来桐庐旅游人数仍占大部分。有关专家对杭州本地居民环城游憩偏好研究时发现,大部分居民喜欢在市区周边游憩[1]。杭州到桐庐交通便利,形成巨大游客市场。江苏游客人数增多,一方面因为该地游客对山水风光感兴趣;另一方面由于长距离旅游盛行,游客到周边省市旅游人数逐渐增多。 2.逗留时间短,平均消费低,多为顺带旅游。目前来桐庐旅游大多将桐庐作为过路市场,在桐庐逗留时间相对短暂。到达桐庐选择驻留天数在两天以内人数占大多数,达到,其次是驻留天数在3到4天的游客,占,选择7天及以上的人数占到。目前桐庐游客市场大致分为三部分:(1)游览杭州和千岛湖景点时,将桐庐作为过路景点的游客;(2)从江苏,上海等临近省市来桐庐游客;(3)本地游憩市场。目前桐庐游客市场构成中,第一部分游客占较大比例,形成桐庐过路市场的原因有以下几点:(1)桐庐周边景区如西湖等游客数量众多。桐庐地处杭州、千岛湖中间地段,全县分布有多处景点,一部分游客在游览西湖、千岛湖途中会选择在桐庐游玩。(2)减少旅行成本。杭州和千岛湖等景区提供的食宿较贵,游客考虑成本问题,会在周边选择合适地区替代。(3)旅行社为了提高旅游产品竞争力,选择增加桐庐景点。从桐庐整个旅游业发展来看,目前桐庐旅游市场仍是以过路市场为主。 3.单位组织出游比例较高,合作性项目倍受青睐。调查中关于旅游组织形式的选择有29%选择单位组织,有19%选择随旅行社出游,有29%选择个人或亲朋好友结伴,另有14%选择自驾游。对比周边景区数据发现桐庐旅游市场中选择单位组织形式人数比其他景区高。桐庐游客大部分来自浙江,其中杭州市区游客占据了绝大部分。杭州市区有众多企业落户,企业经常组织外出旅游来促进员工间的交流合作。杭州到桐庐交通方便,一日游行程紧凑合理,适宜公司组织员工活动。同时在对游客喜好情况调查中发现:游客希望桐庐以后开展户外运动的人数最高,占样本人数的,其次是开展文艺表演,占到总数的,选择度假项目占总数的。结合该地旅游市场的组织方式特点发现户外运动等这些交流合作比较多的项目将是游客的偏好点,因此一些参与合作性的旅游项目是这一部分客源市场青睐的活动。 三、桐庐旅游发展对策 (一)扩大旅游市场半径,增强旅游吸引力 目前,桐庐游客来源集中在长三角地区,全国范围内的辐射半径比较短。即使在长三角也存在着很大的市场空间。应针对不同的地理细分市场,根据其特点采取不同的发展策略。 1.增强桐庐旅游吸引力,扩大长三角客源范围。长三角是桐庐主要客源市场,但来源地区分布相对集中。如,江苏游客主要来自南京、苏州、扬州这些地区;浙江游客来源主要是杭州、宁波、温州等地区。总体而言,桐庐目前在长三角旅游吸引力不是很强,像常州、镇江、舟山和台州这些地区来桐庐旅游人数并不多。针对这部分游客市场,我们应加大宣传力度,注重游客口碑效应,提高旅游产品在长三角地区的竞争力。 2.依托闽、皖、赣,拓展京、津、冀。作为桐庐地理二级市场,临近省市安徽、江西等来浙江旅游人数不是很多,仅占到总量。根据旅游客流规律,旅游流向以近距离旅游为主,并由近及远。近几年,旅游发展态势显示,越来越多游客开始流向远距离景点。桐庐拥有丰富旅游资源,对于周边省市吸引力较大。随着区域旅游合作的加强,桐庐旅游辐射半径的加大,这些省来桐庐旅游的人数必将增多,形成一定影响力。北京、天津、河北距离安徽、江西都较近,容易获得当地旅游信息,并且经济水平相比周边省市较高,因此具备远距离旅行的客观条件。桐庐旅游发展要注重拓展旅市场半径从而获得多方面客源。 3.依托富春山居,拓展台湾、日本、韩国市场。日本和韩国来华旅游人数众多,自1985年以来,日本一直是我国最大旅游客源国。同时,自1992年我国与韩国建立外交关系以后,韩国旅华人数也由最初十几万人增长到2004年的285万人,短短13年就增长了18倍[2]。2005年韩国更是取代日本成为我国最大旅游客源国。韩国和日本的旅游市场存在很大的潜力,这一部分市场是桐庐客源市场的机会市场。依托富春山居图的契机,打开国际市场,将会为桐庐旅游业发展带来另一个机会。 (二)丰富旅游形式,延长逗留时间 桐庐旅游市场一个明显特点就是游客到达该地停留时间短暂,旅游花费低。为了使其在桐庐停留时间变长,必须要丰富旅游形式,提供多样的旅游活动。结合桐庐的旅游资源情况和目前的旅游发展形势,提出三个方向。 1.做大山水游憩市场。山水城市是具有山水文化精神内涵和中国特色的高生态环境的理想城市。由于山水城市拥有优美山水自然景观和丰富历史文化积淀,因而具备了游憩开发的资源基础[3]。桐庐旅游资源丰富,在地域分布上具有一定集聚性:主要集中在富春江、天目溪沿岸的桐庐镇、富春江镇、瑶琳镇等乡镇。它们各具特色,有利于资源优化配置,形成统一的旅游开发体系[4]。从桐庐旅游资源构成来看主要以山水景色为多,拥有丰富游憩开发资源基础。做大山水游憩市场,加强景区合作,形成一定规模的游憩市场,将会延长游客逗留时间,增加平均消费,从而加速桐庐旅游业发展。 2.做精乡野度假市场。随着工业化、城市化的加剧,枯燥的生活环境使城市居民产生脱离模式化生活、寻求田园风光的需求。我国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的提高和国家新的假日制度的实施,也使得这一需求在经济和时间上得到保障[5]。乡野度假市场巨大,同时竞争也很激烈。开发乡野度假产品要注重城乡联动,如果要吸引游客前来桐庐观光体验,必须要有独具特色的乡野产品。 3.做专商务休闲市场。据预测,中国可于2020年超过美国而成为世界第一大商务旅行目的地,我国正在成为全球商务旅游消费的重要市场之一[6]。桐庐有许多金名片,每年来桐庐进行商务活动的游客占很大一部分。在商务休闲市场中,桐庐应该看重会议旅游市场。会议游客旅游淡旺季不明显,存在着巨大的发展空间。目前桐庐具备接待商务会议旅市场的景点并不多。要想占据较大的市场份额,对于商务会议一定要重视专业化的服务,与其他竞争者拉开差距,从而获得更多的市场客源。 (三)优化旅游产业要素结构,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旅游业主要有三大支柱产业:一是旅行社,二是饭店业,三是交通运输业,主要通过这三者来满足游客吃、住、行、游、娱、购等各方面的需求,以此为旅行者提供便利服务来获取收入[7]。旅游者到某个城市去旅游,除了要接触旅游行业的各个部门、参观旅游景点、参与旅游活动外,还必然会看到城市的方方面面[8]。问卷显示,游客对于桐庐的餐饮满意度不高,在总共2 989份的有效样本里有1 250人选择餐饮服务需要改善,占总数。桐庐的餐饮服务情况需要得到提升以配合旅游业的发展。从交通角度来看,桐庐县城新区与老城区道路条件和交通状况反差较为明显,老区道路设施水平相对低下,但集中了大量车流、人流,交通显得略为拥挤,新区道路宽阔整齐,但车辆稀少,道路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利用。并且,据了解,近几年桐庐县机动车呈逐年增长趋势,汽车增多但泊位却没有相应增加,占道停车现象普遍。桐庐的旅游市场中有很大一部分自驾游市场,因此,交通道路及一些公路配套设施的建设要跟上旅游发展的需要。 四、结语 目前,桐庐旅游业发展的明显现象就是作为一个过路市场存在。从长远的角度来看:一个地区要想发展好旅游业,必须成为一个目的地市场。桐庐旅游业的一个战略性指导思想,就是要从过路市场向目的地市场转型。因此,首先要明确桐庐客源市场目标层,有针对性地进行宣传,在此基础上丰富旅游产业形式,创新发展,提高吸引力,从而早日实现市场定位的转变。 参考文献: [1] 吴必虎,伍佳,党宁.旅游城市本地居民环城游憩偏好:杭州案例研究[J].人文地理,2007,(2):27-31. [2] 张佑印,马耀峰,李小亮.旅华日本?韩国游客旅游决策影响因素分析[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1):112-115. [3] 宋秋,帅希权.山水城市的游憩开发——以乐山为例[J].四川烹饪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2):63-65. [4] 黄瑾如,董洁霜.以“大旅游”战略格局发展桐庐旅游业[J].浙江大学学报,2007,(1):75-78. [5] 乔花芳,曾菊新,李伯华.乡村旅游发展的村镇空间结构效应——以武汉市石榴红村为例[J].地域研究与开发,2010,(3):101-105. [6] 胡建杭.义乌商务旅游发展前景初探[J].义乌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1):17-21. [7] 李虎.旅游业的主要特点[J].地理教育,2010,(4):13. [8] 姚伟,郑俐.创建桐庐优秀旅游城市的思考[J].浙江建筑,1999,(4):3-4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