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容易。中国有色金属学报是由科学出版社出版的以有色金属材料和冶金学科为主的高技术、基础性学术期刊。该出版社出版的期刊是很严格的,审核要求是非常多的,是不容易投中的,投稿者一定要具备过硬的专业素质和能力才能中标。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是中国科协主管、中国有色金属学会主办、科学出版社出版的以有色金属材料和冶金学科为主的高技术、基础性学术期刊。创刊于1991年10月,1991─1999年为季刊,2000─2003年为双月刊,2004年起改为月刊。分中文版和英文版,国内外公开发行。
可以啊非常专业
不是核心期刊。具有60年办刊经验的《金属加工》杂志,旗下共有《金属加工(冷加工)》和《金属加工(热加工)》两大期刊,均为半月刊。两本期刊面向不同的细分领域读者,全年各出版24期
二区。经查询金属学报官网获知金属学报英文版属于sci二区期刊。《金属学报》主要刊登冶金科技和材料科学与工程方面具有创新性的原始学术论文和高水平的综述性文章。
二区。金属学报英文版属于sci二区期刊。《金属学报》英文版——Acta Metallurgica Sinica(English Letters)是由中国金属学会主办,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承办,《金属学报》编辑部负责编辑、出版的英文刊物。
《感动中国》观后感 昨晚机制支部组织全体党员观看了2004“感动中国”的片子,这是我的第二次观看,也是我的第二次“被感动”。我想,就算看多N次,这些人物事迹便足以让你感动多N次…… 他们为什么会对人们产生如此大的震憾力、感染力呢? 我把这些人物事迹总结为四个字“忠、孝、正、爱”。 忠 守望敦煌的樊锦诗:她守护国宝41年,从青春少女到满头华发。她有愧于家庭、有愧于孩子,也怠慢了自己,但却用41年的守望告诉世人她无愧于敦煌。樊锦诗:“我这人水平比较差,但是我觉得我努力了,我有时候开过玩笑,我说我如果死了以后,我说留下一句话,我就留这么一句话,我为敦煌我尽力了。” 守定忠义的佘幼枝:一块碑、一座墓,埋葬了一位冤屈的民族英雄;17代人、372年,守定一片忠心耿耿的英雄大义。佘幼枝:“我不认为我们是一种守墓,我认为我们这是一种特殊的遗产,中华古国为什么称为忠义精神,如果说我要把这个守好了,这就是我祖先给我留下的遗产。” 不辱使命的孙必干:退休以后临危受命,枪炮声中艰难复馆。奇迹25小时解救人质,花甲老人战火中再叙传奇。孙必干:叫你去完成一项任务,就是不应该推迟的,特别是这是一种比较艰苦,比较危险的工作,你不去,别人也得去。这是一个比较特殊的,有风险挑战性比较大的,对于一个退休的人来说,机会并不是很多的,我去了,而且我也做了,这样我也感觉到,尽管已退休,还是能为国家做一些事情,我也感到欣慰,感觉愉快。 孝 换肾救母的田世国:为了母亲的生命,他捐出了自己的左肾;为了母亲的幸福,他编织了美丽的诺言;作为长子,他挺身而出;作为顶梁柱,他奋发工作。田世国:隐藏这个秘密,是为了母亲的幸福;公开这个秘密,是为了有更多的母亲得到幸福。 正 锄强扶弱的任长霞:面对黑恶势力,她拍案而起;面对平民百姓,她柔情似水。她在自己的岗位上护佑着人民的安康,她用生命和热血浇铸着金色盾牌。任长霞:“我认为警察就是我的天职,为自己所执著追求的事业而献身,值!” 缉毒先锋明正彬:他亲自侦破和指挥侦破各类贩毒案件1400起,抓获犯罪嫌疑人1800多名,缴获海洛因等毒品3500多公斤。他被誉为“刀尖上的舞者”。 爱 良知揭开真相的桂希恩:他是中国艾滋病高危区的最早发现者,他以良知和勇气揭开真相,让阳光温暖这个曾被忽略的角落。 当代武训白方礼:这是一位普普通通的蹬三轮车的老人,但他在天津却家喻户晓,他是“驮在车轱辘上的丰碑”。从74岁开始,白方礼老人用蹬三轮车攒的钱资助贫困大学生,十五年间他先后捐款35万元,资助了300多名贫困大学生的学费与生活费,帮助他们完成学业。 弃学支教的徐本禹:22岁的大学毕业生徐本禹在贵州贫困山村支教,他的义举广受赞扬,并带动了众多志愿者。从免费乡村教师到成为“体制内”的志愿者,徐本禹获得了社会承认,给支教地带来了新的观念和活力。 …… 如上所述种种,一次又一次地感动了我们,但更重要的是,我们在“被感动”的同时,还应该更多地去“感动”别人,让中国充满更多的感动! 2005年度感动中国十大人物颁奖词赏析 ——感动中国2005颁奖词 在麦莎台风中,为救落水者三次跳入巨浪的打工青年魏青刚 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为了一个陌生人,他在滔天巨浪中三进三出,危险面前,他根本不需要选择,因为这瞬间动作源自内心品质。它从人群中一跃而出,又悄然回到人群中去,他是侠之大者。——感动中国2005颁奖词 〔河南农民工,在青岛遭遇的麦莎台风中,三次跳入水中救人。 2005年8月8日,青岛崂山区,成百上千的人们在岸边观看“麦莎”旋风带来的海潮。一个巨浪把岸边的一个女青年卷入海中。正在岸边的魏青刚没有丝毫的犹豫,立即冲出人群,纵身跳下两米多高的防浪墙向落水女青年游过去。在离岸大约20多米处抓住了落水女青年,但是被一排巨浪又将他们打散。 魏青刚爬上岸以后,青岛市民警也已携带救生器具赶到。魏青刚对民警说:“我下去过一次,熟悉情况,让我再下去吧!”他穿上救生衣、套上救生圈,再次跳入汹涌的波涛中,但是没能成功,头晕目眩的魏青刚不得不又返回岸上。 稍稍缓过神,魏青刚再次跳进大海。他顶着巨浪,一点点地靠近……他紧紧地抓住落水女青年的手,岸上的民警急速拉着救生圈上的绳索,将他们拖向岸边。 经过连续三次、长达40分钟的生死较量,落水女青年终于被魏青刚营救上岸。 人们询问他姓名的时候,魏青刚都没有回答。他穿着被海水泡透的衣服、拖着极度疲惫的身躯,缓步走回了位于半山腰的工棚里。晚上,他没有对任何人讲起过自己救人的经历。 当地电视台当晚播发了由一位钱先生提供的DV影像,这一消息迅速引起了媒体和社会各界的关注。但是,人们都不知道英雄是谁。直到事发三天后,协助营救的派出所民警通过查验身份证明,终于确认了英雄魏青刚的身份。〕 身患重病,仍然坚持助学的歌手丛飞 从看到失学儿童的第一眼,到被死神眷顾之前,他把所有时间都给了那些需要帮助的孩子,没有丝毫保留,甚至不惜向生命借贷。他曾经用舞台构筑课堂,用歌声点亮希望,今天,他的歌喉也许不如往昔嘹亮,却赢得了最饱含敬意的喝彩。——感动中国2005颁奖词 〔丛飞,深圳市义工联艺术团团长,歌唱家郭颂关门弟子,36岁。 丛飞是个会唱歌的人。1997年,丛飞加入深圳义工联。一次义演改变了他的人生。从此他热心公益事业,为社会公益演出300多场,义工服务时间6000多小时,无私捐助失学儿童和残疾人达146人,认养孤儿32人,捐助金额超过300万元,被授予“中国百名优秀青年志愿者”。 2005年1月,丛飞抱病参加了为东南亚海啸灾区的6场赈灾义演。那时,丛飞已经患上了胃癌,连食物都已经难以下咽了。然而,他还是以顽强的毅力坚持演出,还将用于治病的万元钱捐了出去。 丛飞的家俭朴得令人难以置信,经济状况时常捉襟见肘。2003年,为了在开学前筹齐助学款,他从亲朋好友处先后借了10万元。2004年7月,当丛飞如约来到贵州给孩子们送学费时,已经背上了17万元的债务。 2005年5月17日,丛飞的病情迅速加重,而他却把大家捐给他治病的钱留下3个疗程的化疗费用后,拿出2万元钱捎往贵州织金县贫困山区。他这样说:“如果命运再给我5年的时间,我会兑现向孩子们许下的诺言,会用更多的爱回报社会。”〕 改革开放后第一批学成回国,夺得连续空缺六年科技大奖的学者黄伯云 这个和世界上最硬材料打交道的人,有着温润如玉的性格,渊博宽厚,抱定赤子之心;静,能寒窗苦读,动,能点石成金。他是一个值得尊敬的长者,艰难困苦,玉汝与成,三万里回国路,二十年砺剑心,大哉黄伯云——感动中国2005颁奖词 〔男,汉族,1945年11月出生,湖南省南县人,中共党员。 黄伯云教授1969年毕业于中南矿冶学院特种冶金系,1980至1986年在美国爱阿华州立大学获硕士、博士学位,随后进入美国田纳西大学和橡树岭国家实验室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1988年回国。1997年7月出任中南工业大学校长,2001年12月任中南大学校长。1999年11月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感动中国2005颁奖词 黄伯云教授长期从事粉末冶金材料科学与工程研究,在航空制动材料、高温金属间化合物和特种功能材料研究与应用方面开展了许多创造性的工作,为飞机刹车材料的国产化、国家飞机刹车材料重点工程和创立国内一流、国际上有重要影响的粉末冶金高技术辐射基地和人才培养基地作出了突出贡献。获国家级奖4项,省部级二等以上奖9项,80余篇论文被SCI和EI收录,被授予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 黄伯云教授现任的主要学术职务有:国家863高技术新材料领域专家委员会主任、粉末冶金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粉末冶金国家工程中心主任、《中国有色金属学报》和《中南大学学报》主编等。 3月28日上午,庄严的人民大会堂。在2004年度国家三大科技奖颁奖大会上,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南大学校长黄伯云从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手中接过国家技术发明奖一等奖的红灿灿证书,结束了该奖项连续6年空缺的历史。 黄伯云院士和远在长沙的“高性能炭/炭航空制动材料的制备技术”课题组60多名成员心潮澎湃,激动万分。20年的努力,7000多个日日夜夜的拼搏,终于铸就了今日的辉煌。 高性能炭/炭航空制动材料的制备技术研究成功,使我国成为继英、法、美之后第四个拥有生产高性能炭/炭航空制动材料的国家,标志着我国在上述领域跨进世界前沿。〕 坚守在贵州深山,为村民健康付出青春的赤脚医生李春燕 她是大山里最后的赤脚医生,提着篮子在田垄里行医。一间四壁透风的竹楼,成了天下最温暖的医院,一副瘦弱的肩膀,担负起十里八乡的健康,她不是迁徙的候鸟,她是照亮苗乡的月亮——感动中国2005颁奖词 〔李春燕,27岁,是贵州从江县大塘村乡村医生。三年前李春燕卫校毕业后嫁给了大塘村一个苗族青年成为一名乡村卫生员并且在自己家里开设了一间卫生室。 大塘村是一个苗族村寨,只有她一个乡村卫生员,有2500多名苗族村民。生活极其贫穷。人们向来缺医少药。过去,村里没有医生。得病了,除了苦熬,就是请鬼师驱鬼辟邪,或是用‘土办法’自己治疗。死了,谁也不知到是啥原因。现在,大家已经逐渐习惯了生病去李春燕那儿打针吃药。有了初步医疗的保障。李春燕 严格地讲,不能称作医生,只能叫做‘卫生员’。因为他们没有编制,不享受国家的工资和其他待遇。由于工作环境差、入不敷出,我国的大部分乡村卫生员已改行或外出打工去了。而李春燕也遇到相同的问题,乡亲们来看病,没有钱付药费,只能记账赊欠。2004年初,一直赔本经营卫生室的李春燕决定关掉卫生室,和丈夫一道去广东打工。当他们正准备出门的时候,闻讯而来的乡亲们正好赶到。村民们掏出皱巴巴的一元、两元钱递给李春燕:“李医生你走了,我们可怎么办”“这是我们还你的账,不够的我们明天把家里的米卖了,给补上。”李春燕于是没有离开。这是李春燕留在这艰苦的地方做乡村医生以来唯一想放弃的一次。〕 连续12年自强自立,带着妹妹上学的大学生洪战辉 当他还是一个孩子的时候,就对另一个更弱小的孩子担起了责任,就要撑起困境中的家庭,就要学会友善、勇敢和坚强。生活让他过早的开始收获,他由此从男孩变成了苦难打不倒的男子汉,在贫困中求学,在艰辛中自强。今天他看起来仍然文弱,但精神上他从来是强者——感动中国2005颁奖词 〔在湖南怀化学院的校园内,每天早上一位23岁的男生,都会用自行车,把一个10多岁的小女孩送到石门小学,晚上再接回到他们的住处—男生宿舍下的楼梯间。这位男生就是2003年从河南省西华县考入怀化学院经济管理系的洪战辉。而那位小女孩和洪战辉并没有血缘关系,是犯有间歇性精神病的父亲捡来的弃婴。由于母亲离家出走,这位捡来的妹妹,而由他一手带大。从洪战辉读高中时,他就把一直把妹妹带在身边,一边读书一边照顾年幼的妹妹,靠做点小生意和打零工来维持生活,如今已经照顾了12年。〕 为一句承诺,在北大荒为烈士守墓37年的上海知青陈健 一个生者对死者的承诺,只是良心的自我约束,但他却为此坚守三十七年,放弃了梦想、幸福和骨肉亲情。淡去红火的时代背景,他身上有古典义士的风范。无论在哪个年代,坚守承诺始终是支撑人性的基石,对人如此,对一个民族更是如此。——感动中国2005颁奖词 〔留在北大荒的上海知青,55岁,男。 30年前,20岁的上海知青金训华为抢救国家财产,在黑龙江省逊克县纵身跃入洪水不归。英雄的行为影响了整整一代人。30年来,当年受他影响而来到逊克插队的5400余名上海知青陆续返城了,只留下了一位默默的守墓人。 他就是当年被金训华从洪水中救上岸的上海知青——陈健。 30年,他无论刮风下雪,年复一年他每年要到金训华墓地祭扫至少四次。 陈健不是不想回上海,也不是没有机会。一次生命的交换,让他内心留下了永远的歉疚。陈健说:我无法用生命去报答他,我对我所做的一切,昨天没后悔,今天也不后悔,即使明天也不会后悔。历史也不该把金训华遗忘。 当知青开始返城的时候,妻子对守墓不理解,提出离婚。陈健二话没说,放弃了房产和孩子。他坚持要守墓。 在陈健家里,我们能看到许多当年有关金训华报道的报纸,报纸年久已发黄,但陈健仍将这些像历史珍宝一样珍藏着。 〕 听不到声音,但是却用美丽舞蹈打动观众的残疾艺术家邰丽华 从不幸的低谷到艺术的巅峰也许你的生命本身就是一次绝美的舞蹈。于无声处展现生命的蓬勃,在手臂间勾勒人性的高洁。你这朴素女子,为我们展现华丽的奇迹!心灵的震撼不需要语言,你在我们眼中是最美。——感动中国2005颁奖词 〔女,1976年11月出生,聋哑人。 邰丽华目前就职于中国残疾人艺术团。先后荣获全国残疾人艺术汇演一等奖、“奋发文明进步奖”个人文艺奖,现任中国特殊艺术协会副主席。 2005年春节晚会《千手观音节目》一炮打响。当身具优美舞姿和娴静神情的邰丽华与20位同样生活在无声世界的伙伴站在舞台上,用千手千眼将爱撒向人间时,没有人还会记得他们身有残疾,剩下的只是心灵的震撼。邰丽华与伙伴们用汗水和努力证实,自己的意志和智慧也可以给人们带来纯净至美的艺术享受。〕 保家卫国,为打造雄狮锐旅而鞠躬尽瘁的司令员杨业功 铸就长缨锐旅,锻造导弹雄师。他用尺子丈量自己的工作,用读秒计算自己的生命。未曾请缨提旅,已是鞠躬尽瘁。天下虽安,忘战必危,他是中国军人一面不倒的旗帜!——感动中国2005颁奖词 〔第二炮兵某基地原令员。1963年8月从湖北省应城市入伍,1966年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战士、班长、排长、参谋、作训处长、旅长,基地副参谋长,副司令员,司令员等职。入伍40多年来,他牢记军人的神圣职责和历史使命,奋发向上,争先创优,特别是走上基地领导工作岗位后,殚精竭虑,忘我工作,为部队现代化建设跨越式发展和军事斗争准备呕心沥血,拼搏进取,做出了突出成绩。先后荣立二等功一次,三等功两次。2003年当选当选为十界全国人大代表。2004年7月因积劳成疾病病逝。他一心一意想打赢,参与筹建了我军第一个新型导弹旅,先后参加了多次重大军事演习和国庆50周年天安门大阅兵。〕 20年行走在马班邮路上,成为世界邮递员楷模的王顺友 他朴实的象一块石头,一个人,一匹马,一段世界邮政史上传奇。他过滩涉水,越岭翻山,用一个人的长征传邮万里,用二十年的跋涉飞雪传薪。路的尽头还有路,山的那边还是山,近邻尚得百里远,世上最亲邮递员!——感动中国2005颁奖词 〔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木里藏族自治县“马班邮路”投递员,中共党员,苗族。2001年5月1日,成为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 2005年5月1日,中华全国总工会授予王顺友同志全国劳动模范称号。 木里,地处四川凉山州西北角,中国仅有的两个藏族自治县之一。地势险,平地少。多少年来,邮件传递也只能靠乡邮员步行背送。直到1960年,境况才有所改变,乡邮员开始配马———马班邮路由此而生。王顺友就是马班邮路上的邮递员。二十年,每年至少330天,在苍凉孤寂的深山峡谷里踯躅独行;二十年,步行26万公里,足可重走长征21回,环绕地球六圈半;二十年,没延误一个班期,没丢失一封邮件,投递准确率100%。 1995年的一天,邮路上骡子受惊后腿乱踢,王顺友的肠子被踢破了。他捧着肚子,连走9天,王顺友终于送完邮件。当被老乡架到医院时,人已气若悬丝,奄奄一息。 1988年7月,雅砻江上溜索绳突然绷断,王顺友人只摔在江岸上,邮件弹入水中,顺江而去。王顺友跳进江中。把邮包拖上岸。 除了送邮包,王还自掏腰包,从城里带回了良种送给深山中的乡民,现在,深山里不仅庄稼亩产上升,冬天这里都能吃上新鲜蔬菜。 没有豪言壮语,没有惊天动地,正是在这样平凡的工作中,王顺友表现出坚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折射出强烈的敬业精神。〕 在太空中遨游五天五夜,再次见证中国实力飞跃的神六航天员费俊龙、聂海胜 谁,能让全世界五分之一的心灵,随着他们的节奏跳动五天五夜?谁,能从前所未有的高度,见证中国实力的飞跃?他们出征苍穹,划出龙的轨迹,升空日行,巡天遥看,他们是中国航天的黄金一代!——感动中国2005颁奖词 最佳答案 一、魏青刚 ——在家乡他就像泥土一样的朴实,在城里他淹没在喧闹的人群中,他和千千万万离乡离土的农民兄弟一样,奔波、忙碌、拉家带口过着平常的日子,可能他和我们擦肩而过的时候,我们都不一定能注意到他,然而就在那一瞬间,他让所有的人眼前一亮。 颁奖词: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为了一个陌生人,他在滔天巨浪中三进三出,危险面前,他根本不需要选择,因为这瞬间动作源自内心品质。从人群中一跃而出,又悄然回到人群中去,他,是侠之大者。 二、丛飞 ——有这样一个歌手,有这样一个志愿者,当他自己还没有当父亲的时候,他就用父亲那样的眼神看着那么多的孩子,孩子的眼神让他心动让他行动,他的名字很让人产生这样的联想,他叫“从飞”(音),从让我们看到了两个人站在大地上需要互相支撑,互相温暖。 颁奖词:从看到失学儿童的第一眼,到被死神眷顾之前,他把所有时间都给了那些需要帮助的孩子,没有丝毫保留,甚至不惜向生命借贷。他曾经用舞台构筑课堂,用歌声点亮希望。如今,他的歌喉不如往昔嘹亮,却赢得了最饱含敬意的喝彩! 三、费俊龙、聂海胜 ——没有哪一年像2005年那样让那么多的中国人那么久地凝望天空,在漫天的繁星中,我们好像看到了两双黑眼睛,那黑眼睛里带着自豪、带着笑意在和我们对视,我们所有的中国人都知道牵连着我们的是什么。 颁奖词:谁能让全世界1/5的心灵随着他们的节奏跳动五天五夜,谁能从前所未有的高度见证中国实力的飞跃,他们出征苍穹,画出龙的轨迹,升空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他们是中国航天的黄金一代。 四、黄伯云 ——一位大学生的演讲中有这样一句话:今天我们努力的学英语,是为了将来全世界都努力的学汉语。我们要认识的这位获奖者,他也许没有听到这个语言,但是他用他的行动来诠释了这个演讲词的内涵,1988年他作为改革开放之后第一个在美国读完硕士、读完博士之后归国的留学生,十年后就在他所研究的领域里走在了世界的前沿,而今走得更远。 颁奖词:这个和世界上最硬材料打交道的人,有着温润如玉的性格,渊博宽厚,抱定赤子之心;静能寒窗苦守,动能点石成金。他是个值得尊敬的长者,艰难困苦,玉汝以成,三万里回国路,二十年砺剑心,大哉黄伯云! 五、李春燕 ——她是一位医生,虽然她从来没有机会穿上白大褂,甚至被人在医生的前面还要加上赤脚这两个字;她是一名医生,但是不像很多医生那样,不愁自己的衣食,她一个月也许能收入600多块钱,但是买药以及买相关的一些东西却要花出900多块钱,亏空300多,欠债也就越来越多;她是一名医生,自然被患者所需要,但是跟其他的医生比她的患者似乎对她更加需要,这该是一名怎样的医生? 颁奖词:她是大山里最后的赤脚医生,提着篮子在田垄里行医,一间四壁透风的竹楼,成了天下最温暖的医院,一副瘦弱的肩膀,担负起十里八乡的健康,她是迁徙的候鸟,她是照亮苗乡的月亮。 六、洪占辉 ——哥哥这个称呼在他心里有着独特的分量,因为是哥哥他生活中多了很多的操劳,因为是哥哥他生命中多了很多的体验,哥哥使他成为今天的他。 颁奖词:当他还是一个孩子的时候,就对另一个更弱小的孩子担起了责任,就要撑起困境中的家庭,就要学会友善、勇敢和坚强,生活让他过早地开始收获,他由此从男孩开始变成了苦难打不倒的男子汉,在贫困中求学,在艰辛中自强,今天他看起来依然文弱,但是在精神上,他从来是强者。 七、陈健 ——在1969年这一年,一个叫金训华的知识青年和一个叫陈健的知识青年,一同为了抢救公共的财物跳入了江水之中,然而后来陈健上来了,金巡华就再也没上来过,之后的37年,陈健是怎么度过? 颁奖词:一个生者对死者的承诺,只是良心的自我约束,但是他却为此坚守37年,放弃了梦想、幸福和骨肉亲情,淡去火红的时代背景,他身上有古典意识的风范,无论在哪个年代,坚守承诺始终是支撑人性的基石,对人如此,对一个民族更是如此。 八、邰丽华 ——有这样一群年轻人,他们因为有共同的心愿,就成立了一个社团,社团的名字叫“花开社”。花开是没有声音的,却很美丽,他们就是要通过学习手语来促进健全人与残疾人之间的交流。 颁奖词:从不幸的谷底到艺术的巅峰,也许你的生命本身就是一次绝美的舞蹈,于无声处,展现生命的蓬勃,在手臂间勾勒人性的高洁,一个朴素女子为我们呈现华丽的奇迹,心灵的震撼不需要语言,你在我们眼中是最美。 九、杨业功 ——作为获奖者,他不能来到我们的颁奖现场,其实这件事情发生在好多年前的话会非常正常,因为那个时候替他出场的总是发射极其精准的导弹,而他始终在幕后,但是他今天不能到达是因为他已经离开了我们,在他生命的最后时刻,他发射的不是导弹,而是人性中的一束束光辉,并且准确地击中了我们每个人心灵当中最脆弱的部分。 颁奖词:铸就长缨锐旅,锻造导弹雄师。他用尺子丈量自己的工作,用读秒计算自己的生命。未曾请缨提旅,已是鞠躬尽瘁。天下虽安,忘战必危,他是中国军人一面不倒的旗帜! 十、王顺友 ——目前在很多地方,邮递员依然非常重要,对于现在的很多年轻人来说,可能孤独是可怕的,甚至会认为孤独是可耻的,但孤独却是他生活的一种常态,甚至在十四、十五天的时间里他只能跟自己的歌声打交道,跟身边陪伴他的马来打交道,这个时候你就知道,孤独是让人尊敬的,孤独是伟大的。 颁奖词:他朴实得像一块石头,一个人,一匹马,一段世界 邮政史上的传奇,他过滩涉水,越岭翻山,用一个人的长征传邮万里,用20年的跋涉飞雪传薪,路的尽头还有路,山的那边还是山,近邻尚得百里远。 这里有范文:昨晚在看央视的《感动中国2005》让人感触颇深啊! 看完之后我在想: 亲情: 为什么一个带着妹妹上学的人会感中国呢?因为现如今中国缺少这样有爱心,有责任心的人了。记得上高中时看过一部电影叫《背着爸爸上学》那时全班同学无不泣下。而现在的人别说是一个领养的妹妹,就是亲妹妹,能对她这样好的哥哥也没有几个了,所以他会感动中国。 孝: 为什么在2004一个为母换肾的一个儿子感动了中国呢?而古代的24孝图却在当代的中国青年中所知者无几呢?因为现在中国缺孝子。 仁: 为什么一个山村女赤脚医生会感动中国呢?因为现在的医生中真正为了救死扶伤而从医的人所剩无几了。 一个无名的歌手感动了中国,不知人人尽知的超女和那些大牌名星歌星作何感想,颜面何在? 义: 为什么一个守了战友的亡灵几十年的老人感动了中国呢?因为现在已经很少有人为了义字而放弃一生的幸福。 为什么一个入水救人的打工青年,感动了中国?因为见死不救的人太多了! 忠: 为什么一个从事科研多年的老科学家感动了中国呢?因为像钱学森、李四光那样值得人们尊敬的人已经没有几个了。编者按:以上论点不代表本站观点希望帮到你啊 朋友。
她是中国著名女性物理学家;她是近代的中国科学院士;她父亲是 历史 上著名的地质学之父,丈夫研究出了合成胰岛素。
她更是巾帼不让须眉, 为国家研究核武器研究作出了贡献。
她就是获得多个国家授权奖项的近代女英雄——李林。
中国的地质学之父 李四光 多次为中国的地质勘探作出伟大贡献,而在其生命中也有一位重要且同样令人敬佩的伟大科学家, 李四光的女儿——李林 。
李林, 1923年10月 出生在北京,原籍是湖北黄冈。 刚出生时李林的父母分别在北京大学任教和在北京师范大学的附中担任钢琴老师。 从小在父母的教育熏陶下,李林也表现出比其他同龄人更加优秀的天赋。
4岁 的李林, 在别的小朋友还在牙牙学语的时期,她已经学会读书写字了。 在身为钢琴老师的母亲指导下,小李林 5岁 开始学习钢琴,并随着年岁的增长,坚持练琴,钢琴技术日发熟练。
能写能弹的小李林并不是只会呆在家里性格内向的女孩子, 她喜欢和父亲共同 探索 大自然的神奇,时常和父亲进行外出爬山或者郊游等户外活动。
在父母强烈的爱国情怀和报效 社会 的思想熏陶下, 李林从小便充满斗志,学习父亲热爱科研投身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精神。
李林不断学习科学想要成为像父亲一样伟大的人,这也是李林日后在科研方面取得伟大成就的原因之一。
1934年 , 因为父亲工作的需要,年仅11岁的李林便跟随父亲来到遥远的英国,进行了长达两年时间的学习旁听。
在结束工作学习后,父亲便带李林回国,但是没过多久国内便爆发了抗日战争,迫于压力,李林一家便从北京迁移到当时 社会 相对稳定的上海生活。
但是在上海安稳的日子没过多久,战争便延伸到来上海,为了好好生活的李林一家又只能选择搬家,最后来到了广西桂林。
也就是在桂林, 李林还未结束高中生活,就以优异的成绩提前被广西大学机械系录入。
1944年,21岁 的李林于广西大学机械系毕业后直接进入 成都的航空研究院工作 ,在研究院内担任机械组的助理员一职。
工作两年后,李林在父亲好友李约瑟夫妇的帮助下,获得了英国奖学金的机会。 此后,李林又回到英国,学习接触到了一个国内不曾学过的全新金属物理学科。
在面对全新领域,李林并没有感到害怕,反而是立志一定要征服这门学科,掌握这门学 科技 巧,然后带回国内,为祖国科研做出贡献。
到了 1946年7月 ,李林成功地依靠自己的能力获得了 英国文协会奖学金 ,之后又选择前往了英国的伯明约翰大学留学进修。
进修期间,李林的导师是金属错位发现者考垂尔博士, 但由于金属物理和李林国内大学所学专业有区别,在新领域内李林还是遇到不少学术上的问题。
1948年, 李林通过发表论文 《高纯铝的蠕变》答辩成功获得伯明翰大学物理冶金的硕士学位, 并且 后续到了剑桥大学冶金系做实验员。
1949 年李林又打算继续考取剑桥大学的博士,但到了 1951年11月 博士论文 答辩的第二天,李林便因为自身原因没能完成答辩,回国于上海科学院冶金所进行相关课题深入研究, 最终与剑桥博士擦肩而过。
但回国后的李林并不是完全放弃了国外所学知识, 她积极利用自己在国外所学,将其利用在国内相关产业技术缺失的部分,从事国内研究所 ,多次为祖国发展提供技术帮助和科研指导。
完成硕士学位的李林回国后便开始积极投入祖国的科研发展,为祖国技术突破提供了一次又一次的专业指导。
1958年 ,李林为了祖国核事业的发展,舍小家为大家。放弃自己与家人温存的时间,只身一人进入 京郊401所 ,担任副主任一职开始全封闭式核研究工作。
从事核事业一直以来都是我国 历史 上最危险也是难度系数最高的职业, 极强的放射性和对工作精确性高要求等都在考验着李林。
但性格坚韧的李林从来没有说想要放弃,甚至在每次开工时她都是第一个冲向最危险的位置,争取为大家减少负担。
1964年 , 工作认真细致,且专业知识极强的李林被调到新的研究所从事新工作。
在新的 194所 里李林的主要工作重心就是分析热式考验中相关金属不同的腐蚀性,为后续发展研究特殊元件和新型材料提供数据分析。同时李林还需要管理监督多种元件生产和组装工作。
在常人看来这种数据分析和元件生产组装的工作是十分枯燥无味的,但是李林却默默无闻地付出了好几年。
后来李林又服从国家安排进入了超导研究所,开始从事超导相关工作。 在与超导物理学家赵忠贤的合作过程中, 李林研究发现了有关超导薄膜的制作工艺规律。
在从事超导所工作时的李林已经年过半百,但仍然从事着超精度的国家工作,为国家事业不断贡献自己的力量。
1980年 ,李林利用自己的科研成就第一次创造设计出国内能够实现临界超导转变温度最高的金属薄膜—— A15相铌三锗薄膜 。
在如此重大的工业成就下, 李林当之无愧地成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 ,与她的父亲一样将这个职位收入囊中。
随后的几年里,李林又相继为国家制造出新型的超导薄膜,并在相关的研究成果后发表了数百篇的相关研究论文,供行业人员和专业学生所学习总结。
除了李林在国家给予的工作任职中的付出,李林在其他方面包括科学研究、文献论著和人才培养上都大有付出。
李林曾在1991年时 ,以其自身研究的钇系氧化物超导薄膜成就赢得 中科院 科技 进步奖中的一等奖奖项。
一年后 ,该成果再次为李林增添荣耀,为其颁布 国家级的 科技 进步一等奖 。
李林在文献伦著方面所投入的时间与精力并不比科学研究少,自 上个世纪50年代 李林从事不同科研行业以来,陆陆续续发布多篇学术学报和专业研究论文。
通过这些学术论著,李林想将自己的科研成果更加清晰地分享给国内同一领域的科研人员为祖国日后的发展提供帮助。
李林在工作领域退休后还致力于人才培养,她毫无保留地将自己的知识传授给她所带的学生。
其中有 博士学位的学生6名,硕士学位的2名和一名博士后学位的学生。
在李林指导下的学生,大都是 社会 品行良好勤奋好学的学生。因为在李林看来,学生的学习和科研态度很重要。
她要求学生在对待科研试验上一定不能偷懒,要正确对待实验数据,更要细心严谨。
同时李林还注重有教无类,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特长,挖掘不同学生的潜能,积极调动学生对于科研实验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李林除了是个严格、指导有方的导师,同时还是个尊重学生想法和尊重其他讲师的导师。
她在为学生提供科研选题的时候注重与学生交流,尊重学生的想法与观点。在结合学生能力和条件的情况下都尽量遵循学生的想法。
在带领多人团队时,李林还鼓励学生相互合作,提高团队意识。 在遇到问题时也可以向其他专业相关的老师指教,多吸收不同的学习方法知识。
可以说,李林在自己科研中所奉献的精神与时间,用到培养下一代人才上也丝毫不肯松懈。
她深知学生才是祖国发展源源不断的动力,因而在自己有限的时间内都想尽可能地培养人才,希望在自己百年后能有人能接替她继续为祖国科研发展做贡献。
最终, 2002年5月31日 ,这位一生都投入祖国科研发展的女性伟人在她 79岁 时,于北京医院因病治疗无效而与世长辞。
虽然这位伟人不在了,但是伟人留给我们宝贵的财富知识和科研成果却一直不断的推动着国家发展,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中国科学物理所沈保根主任评价李林说道: “李林先生是物理所乃至院士中非常受尊敬的科学家,她对物理所的学科发展、对年轻人的培养、对研究生教育都做出了重要贡献”。
在李林的一生中,除了母亲的照料外,还有两个重要的男人,感染影响着李林的一生。
首先是李林的父亲,李四光,中国的地质学之父, 也同样是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曾经的担任者之一。
李四光这位父亲对李林 的影响可谓是非常大而且成功的,在李林幼儿时期,便被父亲热爱科学,热爱祖国和人民的情绪所感染, 因而奠定了李林立志投身科研报效祖国的态度。
李四光 ,一位伟大的科学家,曾于毛泽东主席和周恩来总理的时代投身研究中国地质学, 为当时 社会 资源匮乏的中国找到了不少地质资源,促进祖国发展。
当时的中国石油资源匮乏,多被外国地质学家所看轻,而我们伟大的地质学家李四光不信我国如此幅员辽阔却没有能被看得起的石油资源。
于是李四光开始总结石油生产地的环境条件,最后整理出国内可能存在石油资源的地段。
1955年 ,当李四光先生有所发现后,立刻发信给当时的中央内部人员陈云同志,陈云同志得到消息后,将李四光先生有关石油勘探的工作上报给中央。
最后中央在李四光先生的指导下相继在国内多个地方探测出石油资源, 其中就包括现代著名的 大庆油田发源地。
随后多个石油资源被发掘,中国的石油地位在世界逐步上升。
到现在为止,在北京召开过 第15届石油世界大会 , 这表明中国石油工业的地位已经得到世界认可, 而中国也不再是当初那个被外国地质学家所看轻的石油资源匮乏国。
中国石油在世界地位的上升都得益于李四光先生对地质和石油的勘探工程。
后来李四光先生又利用自己专业的地质学知识,独自创立了 地质学理论 , 为后来的原子能工业提供了理论基础。
并且在李四光先生的地质学知识带领下,后来又研发出了与 地震预报有关的地震研究学和预报科学 。
除了在陆地地质学上的研究成果外,李四光先生还投身研究了 冰川地质——第四纪冰川活动。
该次地质科研甚至引起了全球范围内的轰动,更是为国内地质勘探的进一步大成就。
82岁的李四光先生于1971年因病离世 ,后来对于李四光先生精神的体现可以从先生的独女李林身上体现。
据李林回忆,她和父亲一样都曾改过名,而且原因都是令人所不可思议。
李四光先生是因为考试错填不可更改而被迫改名,李林则也是因为报考高中在姓名上遇到问题被迫改名。不得不说父女两个在改名上都十分有缘分。
说起李林对父亲的印象就是父亲是个十分热爱工作的人,甚至会因为工作太晚而导致记忆有点迷糊。
就比如在李林 五岁的时候 ,因为李四光先生工作到太晚而问自己的女儿:“你是谁家的孩子,该回家吃饭了”李林觉得好笑只能乖乖回答道:“我是你的女儿,我来叫你吃饭了”。
因为父母工作原因小李林常常没有得到照顾而自己学会和附近各行各业的人交朋友。
在李林小时候的年代 社会 一直动荡不安,父亲李四光又一直为祖国安定所付出,奔波在国内外教育和工作各地。
从小跟着父亲的李林也深深被父亲的精神所感染,一生也在为祖国做贡献,将自己奉献给了祖国的发展事业。
后来李林在国外留学遇到挫折也是父亲李四光耐心指导和鼓励帮助李林一次又一次地从崩溃边缘救回来,而正是因为国外留学,让李林结识了同样优秀的 丈夫——邹承鲁 。
认识邹承鲁后没多久,正巧李四光夫妻也在英国为工作考察,于是李林夫妻便选择了在 1948年李林获得冶金硕士学位的同期为自己举办婚礼 ,可谓是事业爱情双丰收。
而李林的丈夫也是同样优秀的一位重要人物,也获得过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的称号。
邹承鲁于 1945年从西南联合大学毕业 ,祖籍为江苏无锡出生在山东青岛,是中国著名的生物化学家。
邹承鲁自学习工作后便全身心投入中国的生物化学领域,还曾多次完成国内生物化学发展道路的里程碑。
在对细胞研究中,邹承鲁在经历多次研究实验失败后终于合成了人工胰岛素,这在当时无疑是对医药学界重要的突破。也因此, 邹承鲁于1992年获得了第三世界科学院生物奖。
而丈夫邹承鲁对于妻子李林的优秀并没有感觉到不满,反而十分支持妻子对祖国建设上的付出。
同时在李林因工作需要而无暇顾及家庭的时候邹承鲁也会给予最大的理解和帮助。
正是因为李林一生中有父亲李四光强烈的爱国精神指导和后期丈夫邹承鲁的支持与理解,才能让李林能够毫无顾忌地献身祖国发展事业。
在此,我们要向这一家三院士的英雄们致敬,感谢他们为祖国发展建设的付出!
蔡乔方教授简介 蔡乔方 男,汉族,山东省高密市人。1929年11月生于山东省济南市,1952年毕业于云南大学矿冶系,1953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55年毕业于东北大学苏联专家冶金研究生班。自此终生任教于昆明理工大学(原昆明工学院),历任助教、讲师、副教授、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1979年起任昆明工学院教务长、1980年任副院长、1983年任院长等领导职务。1993年后任昆明理工大学顾问,1996年4月退休,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曾兼任中国金属学会热能与热工学会副理事长、中国有色金属学会常务理事、中国有色金属高等教育学会副会长、云南省高等教育学会副理事长、云南省金属学会副理事长、云南省老科技工作者协会副会长。《中国有色金属学报》、《有色金属》、《稀有金属》、《冶金能源》、《能源》等报刊编委。 长期从事有色冶金及冶金热能工程的教学与研究工作,是我国第一代冶金热能工程教育和科技工作者,为冶金及热能工程学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著有《加热炉》一书,获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总公司(原冶金部)优秀教材二等奖,被教育部列为全国冶金类重点教材。主持《工业炉粉煤燃烧净化、强化与优化》项目,获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总公司科技进步二等奖。1959年由于对云南钢铁工业发展作出的贡献,被授予云南省先进工作者。1989年被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总公司授予部级劳动模范称号。1996年至2000年,主编完成了百万字的我国第一部镍钴金属冶炼专著《中国镍钴冶金》,由于退休后做出的卓越成就,2001年被评为全国优秀老年科技工作者。任职期间被选为中国共产党云南省第四届、第五届代会大会代表。英国剑桥大学国际名人传记中心将其列为“中国有成就的知识分子”。 蔡乔方教授于2010年2月19日22时,因病逝世,享年81岁。
一个在华理读了好多年的我(本科四年,研究生两年)来回答一下这个问题,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
推荐几门经过了同学老师们一致好评的课。分别是材料学院曾惠丹教授领衔的无机材料工艺原理、信息学院郭卫斌副教授领衔的计算机程序设计和法学院周登谅副教授领衔的刑事诉讼法。当然这些课也都曾获评过了上海高校市级精品课程。
简单介绍下上海高校市级精品课程。上海市级精品课程评选标准明确要求,入选课程要具有一流教师队伍、一流教学内容、一流教学方法、一流教材、一流教学管理等特色,并且是面向本市普通高校本科学生开设的示范性课程。课程能体现现代教育思想,符合科学性、先进性和教育教学的普遍规律,并能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与方法,教学效果显著,具有示范和辐射推广作用。
当然对于大一的小伙伴们,大一的小伙伴可以听听路明的大学物理,挺有意思,可以听听殷锡鸣王刚老师的高数,
还有线性代数,线代挺有意思,对思维是一种训练,还有符烨老师的选修课挺有意思,古典音乐和歌剧。这些都是不错的。
然后对于研究生的同学,强烈推荐鲁习文教授的数学模型课,
以前的理学院院长,上课很有意思,会说很多东西,各个方面,科研,社会什么都会有些建议,很有帮助。选课的人也不多,气氛好,想坐哪就坐哪。
感谢您的阅读。
(1)CFD(计算流体动力学)是继实验和理论解析之后又一种研究流动、传热和燃烧等过程的方法。它已成为研究冶金过程和现象的重要手段。长期从事冶金过程CFD应用基础研究,在计算软件开发、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等方面取得了进展,同时为钢铁冶金学科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成功开发的三维适体计算软件,不仅能定量计算包括复杂的几何形体精炼和连铸过程的流动、传热、反应、混合、夹杂物行为等现象,而且在指导实际生产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近些年,用CFD技术进行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吹氩湍流钢液中夹杂物行为及控制研究”、国家技术创新重点项目“连铸板坯动态轻压下工艺控制技术研究”、国家重大装备国产化技术创新项目“高效圆坯连铸机研制”等,取得了较好的效果。CFD的应用基础研究工作也引起了国外同行的关注和重视,曾应邀赴日本新日铁和瑞典皇家工学院从事客座研究,应邀参加国际会议作特邀发言,多次在学校和企业作专题报告。在学校开设了“冶金传输过程数值模拟方法”研究生课程,已培养雷洪(东北大学副教授)、樊俊飞(宝钢首席研究员)、杜成武(辽宁科技学院副教授)、刘坤(辽宁科技大学教授)、宋景欣(宝钢集团梅山公司首席工程师)等从事此方面研究的博士和硕士24名。与李依依院士、李殿中研究员合著“材料制备工艺的计算机模拟”学术专著,2006年5月由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与萧泽强教授共同编著了“冶金过程数值模拟分析技术的应用”,2006年9月由冶金工业出版社出版。(见附件材料)。(2)对在钢水的二次精炼过程单元现象的研究方面有重要突破。钢液的二次精炼在现代钢铁生产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钢水精炼过程发生着气泡形成与运动、流动、传热、混合等现象,比较系统地从事钢水精炼过程的数学物理模拟研究,在国际上首次对单孔和多喷咀底吹氩精炼钢包内钢液的三维流动和混合搅拌过程做出了数值仿真,并首次提出了包含考虑喷嘴数量的底吹钢包内均匀混合时间的计算式。部分结果在国际刊物日本的《ISIJ International》和国内的《金属学报》上发表,单篇论文被SCI他引17次,国际上有不少学者和研究人员对所的工作和研究结果给与了积极评价(见附件)。与萧泽强教授合作撰写“钢的精炼过程数学物理模拟”专著,自出版以来,受到普遍好评,被国内他引超过100次,此专著作为科技成果申报,获2002年冶金科学技术二等奖(见附件)。对高级汽车板生产起至关重要作用的多功能RH真空精炼装置内的流动、脱碳、夹杂物和脱气行为过程实现了仿真,尤其是把真空槽和钢包内钢液的湍流流动、提升管内的喷吹气体方式与整个脱碳过程、夹杂物行为有机结合,使计算结果更反映实际,从而更好地指导实际生产。此研究的部分结果发表在金属学报和Iron and Steel Research International刊物上[6, 7],并被SCI收录(见附件)。对浸入水平喷吹精炼进行了深入研究,提出了描述水平喷吹气体射流在熔池两相区中气泡分布的模型,并首次对此条件下熔池内的三维湍流流动和混合过程做出了数值仿真和优化,对我国当前转炉(AOD)不锈钢冶炼技术开发具有指导意义。研究结果在ISIJ International和金属学报上发表,多次被SCI他引。(3)对钢液中夹杂物的行为研究有重大突破和进展。钢液中的夹杂物是影响钢的纯净度的主要因素,制约着高端产品的生产。探索出用物理模拟体系研究夹杂物行为的方法,并揭示了在吹气条件下夹杂物去除的机理和规律;对精炼和连铸过程中夹杂物的行为(碰撞、运动、去除、尺寸分布、数密度变化等)作出了理论描述,为细小夹杂物的控制奠定了理论基础。部分研究结果在德国的《Steel Research》和《金属学报》上发表。2006年被亚洲钢铁大会组委会(2006年5月在日本召开)推选为YSL(Young Scientist Lecturer)作特邀发言(见附件)。(4) 冶金过程的渣发泡行为研究有重要进展。提出了用一个无因次泡沫准数( ,us为气体的表观速度,Cd为气泡在熔渣中的阻力系数,与熔渣的粘度有关,db为气泡直径,g为重力加速度)来直接预测泡沫渣高度的新概念,而且在实验过程首次发现了两种泡沫渣类型,此外,用物理模型模拟了化学反应的起泡现象,对动力学过程进行了深入研究。研究成果发表在德国的《Steel Research》和瑞典的《Scandinavian Journal of Metallurgy》国际刊物上,并被SCI和EI收录。(5)对结晶器热/力学行为、结晶器内钢渣界面行为、非正弦振动因子等理论研究取得重要进展。建立了结晶器内的热/力学行为耦合数学模型,定量揭示了结晶器结构、操作等等因素对结晶器内热/力学行为的影响规律;采用分段函数法构造出具有最佳振动模式特点的非正弦振动波形,并结合高拉速连铸机的特点,建立了拉速与振动
博士个人简历模板
引导语:还在为博士的简历而烦恼吗,看看下面的模板吧,会对你有用的,下面是我为你整理的博士个人简历模板,希望对你有用!
性 别:男
籍 贯:江西吉安
民 族:汉族
户 籍:辽宁沈阳
生 日:1977-04-02
政治面貌:中共党员
最高学位:工学博士
研究领域:材料学专业,纳米材料、非晶态合金领域
自我评价:诚实、勤奋;勇于创新;富于团队合作精神;组织管理能力强;动手能力、交际能力强;英语流利;较强的机械/模具设计和材料科学研究背景
家庭情况:博士毕业,从事纳米材料的化学稳定性研究(材料的腐蚀与防护)
求职意向
寻求职位: 1.高校及科研院所教师/研究者;2.企业技术、研发主管
希望地区: 不限
待遇要求: 面议
出差情况: 可以经常出差
本人具有很强机械/模具设计和材料研究经历,具备研究开发和设计能力,可以从事研发工作博士简历模板个人简历 。同时本人具有较强的领导组织和协调能力,可以从事管理工作。相信我能为贵单位的进一步发展做出突出贡献!
当前工作位置
工作职位: 德国“洪堡”学者
工作单位: 德国达姆斯塔特工业大学(Technische Universitaet Darmstadt)
教育/培训
~ 博士 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沈阳材料科学国家实验室材料科学与工程,材料学 (师从卢柯院士和徐坚研究员)
~ 硕士(硕博连读) 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沈阳材料科学国家实验室材料科学与工程,材料学 (师从卢柯院士和徐坚研究员)
~ 本科 沈阳理工大学(前身沈阳工业学院) 塑性成型工艺及设备专业,模具设计与制造方向(塑料模、锻造模、冲压模)
主修课程: 机械原理、机械设计、工程物理、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锻造工艺与模具设计、塑料模具设计、人工智能、金属学与热处理、固体物理、金属物理、合金热力学、纳米材料等
奖励/荣誉:2005年德国“洪堡”学者
2005年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师昌绪奖学金一等奖
2004年中国科学院院长奖优秀奖
2003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博士论文中期评估优秀
2002年中国科学院刘永龄奖学金二等奖
2002年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师昌绪奖学金一等奖
2001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硕士论文中期评估优秀
1999年沈阳工业学院优秀毕业生
1998沈阳工业学院“三好学生”标兵
1996沈阳工业学院“三好学生”
每学期获沈阳工业学院优秀奖学金一等奖,单科成绩第一奖
技能/爱好
外 语 能 力:非英语专业-博士英语 口语-流利;德语-具有基本交流和读写能力
计 算 机 能 力: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二级
计算机详细技能:C语言、数据库
其 它 技 能:英语水平:
能流利地进行英语交流,熟练地阅读英语资料,并熟练使用英语做报告和写作.
计算机水平:
能熟练利用电脑及网络资源提高办公和科研效率,熟练操作Windows 2000/ XP;精通Office办公系列软件、Origin、Photoshop等软件和网站设计及维护.
专业技能:
(1) 仪器与设备:能熟练操作纳米和非晶态领域所需的多种仪器和设备;了解一些常用的真空设备及工作原理;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参与多种设备的设计、组装和维护工作:如改造德国进口Bühler甩带设备使之可以进行铜模铸造制造块体纳米或非晶态材料 、维护美国进口Perkin-Elmer DSC 7和Pyris 1热分析仪;能设计铜模铸造和粉末固结成型模具. (2) 样品制备技能: 能独立操作电弧熔炼、球磨、熔体甩带、铜模铸造和粉末固结成型. (3) 样品表征技能: 能独立操作金相分析、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差示扫描量热分析(DSC)和材料力学性能的测试;及熟练分析X射线衍射谱(XRD)和透射电子显微镜(TEM).
实践经验/社团活动
2004年至今,担任国外学术期刊Journal of Materials Research(材料研究学报)、Materials Letters(材料通讯)杂志国际评审人;国内学术期刊《金属学报》杂志评审人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非晶合金粉末的固结成型: 制备块状金属玻璃基复合材料"课题主要完成者.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初晶型晶化钛基非晶态合金的结构演化与控制"课题主要参与者.
2002年至今,负责中国科学院沈阳材料科学国家实验室非平衡材料研究部、卢柯院士、徐坚研究员组三个网站的建设和日常维护.
2001年至今,负责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徐坚研究组的日常工作及计算机和网络维护
参与德国进口熔体快淬设备改造工程重要参与者、德国Braun手套箱安装参与者
2003年参加中建一局国外建筑招标材料的翻译工作
1995-1999年班级学习委员和组织委员
中国一汽实习
研究经历
钛基非晶态合金及纳米硼化物陶瓷颗粒强化的钛基非晶态合金基复合材料的研制.
等原子比替换多组元非晶态合金的形成及玻璃形成能力的研究.
非晶态合金粉末的固结成型研究.
块体纳米材料和非晶态合金的制备与性能.
姓名:
性别
男
民族
汉
出生日期
1980/07/18
面貌
党员
外语水平
英语6级/俄语4级
专业
理论经济学
学位
经济学博士
方向
经济增长
导师
沈坤荣教授
教育经历
时间
学校
学历
2008/09—2011/06
南京大学
商学院博士研究生
2005/09-2008/06
江西师范大学
经济学硕士研究生
2000/09—2004/06
华中师范大学
外语学院本科生
南大期间学术成果及科研活动
1.发表论文:
(1)刘东皇,沈坤荣.公共支出与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中国的经验.经济科学,2010(4).(2)刘东皇.启动居民消费促进我国经济增长模式转型探析.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10(6).(3)刘东皇,沈坤荣.收入分配、居民消费与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华东经济管理,2010(11).(4)孟范昆,刘东皇.家族企业可持续发展新论.特区经济,2008(11).
(5)刘东皇.浅析家族企业的治理结构的'优化.西安外事学院学报,2008(3).
2.参编著作:
(1)《调整收入分配结构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基于江苏的实证研究》
(2)《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机理与路径》
3.参加学术会议:
(1)第二届中国政治经济学年会(2008):论家族企业的演化路径
(2)全国高校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与实践研讨会第24次年会(2010):中国劳动者报酬提升的需求效应分析
4.参与课题:
(1)江苏省发改委课题:江苏省“十二五”期间调整收入分配结构的对策研究(2009)
(2)江苏省政府决策咨询研究重点课题:关于增强改善民生扩大消费对经济增长拉动力研究的对策建议(2010)
硕士研究生期间的学术成果及科研活动
1.发表论文:2005-2008年在《中国发展》、《沈阳大学学报》等杂志上发表文章八篇。
2.主持及参与课题:2006年主持校级课题一项,2007年参与省级课题一项,2007和2008年参与校级课题共计两项。
所获证书及奖励
全国计算机C语言二级证书、 俄语专业四级证书、 普通话二级证书、
英语四级,六级证书、 研究生院“长征杯”征文优胜奖、
“三好研究生” 、
工作经历
02004/06-2005/02
福建安特半导体有限公司翻译
兴趣爱好
阅读、球类、棋类、旅游等
自我评价
诚实守信,勤奋好学,具有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较强的专业能力和良好的职业情操;性格开朗,适应力强,责任心强,严于律己,讲求团队精神,勇于迎接新挑战,具有强烈的敬业精神。
求职意向
有志于从事教学,科研,政府部门,经济管理等方面的工作。工作具有一定的挑战性,能更好的发挥个人的创造性和能动性;单位能提供发展平台,有充分的个人提升空间,较好的培训和激励机制,并有好的制度与文化而非人治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