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期刊知识库

首页 学术期刊知识库 问题

教师论文发表时效性

发布时间:

教师论文发表时效性

首先就是要了解在评职称过程当中自己是选择什么样的期刊了解单位是否对期刊有特殊的要求。有特殊要求的话就根据相应的标准来进行投稿就可以了。目前在我国的投稿方式,主要就是通过邮箱或者是在期刊的官网进行线上投稿都是可以的发表论文无非就两种方式:第一种就是自己投稿,买本杂志,根据版权页上的投稿方式去投稿(这种的弊端就是周期太长,对于着急的客户,不适用)当然,跟杂志社关系好能顺利发表的请无视我的话 ,因为直投杂志社容易,能成果发表难,我认识的主编跟我说他们邮箱里的稿件基本上没有低于过1000篇,而且杂志社就那么几个人,根本不可能忙的过来,就算抽时间看下邮件也就是看个题目,题目不新颖没吸引力的直接略过,就算点开文章,也是先大概看下职称、单位、研究方向、摘要、关键词,没什么吸引人眼球的内容也直接pass掉。第二种就是找代理机构发表(这种的需要睁大眼,发表行业鱼龙混杂,必须得保证自己发的杂志是正刊,也不能是增刊)。找代理机构认准以下几点;一、首先选择国家新闻出版广电局能查到的正规杂志二、其次是某宝担保交易,更有保障三、最后录用通知下来后,亲自打版权页或者收录网站(知网、维普、万方、龙源)上查稿电话查稿确认录用后,再付款。1、直投杂志社邮箱费用都是公开价,文化公司价格不会高于这个价格,偶尔有活动价格会更低。所以只低不高。2、文化公司对接数百家杂志社,可以根据作者文章方向和时间要求具体匹配刊物,而杂志社邮箱无法做到这一点,作者自己选择刊物的话信息不对称,往往找不到满足自己要求的刊物。3、文化公司有专人对接稿件审核情况,更快捷更高效。往往1-3天可以下录稿,而杂志社邮箱基本上是这个时间的5倍左右。4、文化公司是做服务,而杂志社不是,遇到后续问题文化公司更能给与保障。

评定职称用的论文是有时效要求的,职称论文的有效期是3年,也就是说明要评职称的话,3年内发表过的论文都是可以用的,职称论文发表时间很关键,超过了规定期限,是无效的论文,一般的职称评审所规定的的期限是申报本次职称前3-5年内发表的文章都是有效的,临近评审发表的当然有效,但离申报职称太久远便可能失效了。职称论文发表期限长短不一,或者说有效期都不一样,主要是看两个职称等级之间的时间差。

教师发表论文一般有2种方式:一种是直接向杂志社投稿,一种是通过论文代理或期刊采编中心投稿。这2种方式,费用方面基本差不多,都是社里统一定的价格。对于发表普刊的文章,基本都可以安排通过审核,而且审核时间短,一般在0-3个工作日内就安排审核并给予答复了。而且郭宋文化采用的是集中递稿方式,杂志社会更愿意采用我们的稿件。并且都有编辑,会事先对论文做下初步审核,作者的文章都会帮助修改完善。再加上跟社里较熟,论文能通过的,社里一般不会为难。而如果作者直接投稿杂志社,论文审核比较慢,通过率也很低低。尤其是很多核心期刊,稿件投递后基本就是石沉大海。发表的过程基本就是:投稿→审核→答复通过(不通过)→办理版面费(修改稿件或换文章)→安排版面→出刊→邮递样刊。其中答复通过一般是发电子用稿通知,如果需要书面通知,都可以安排邮递。11元下订锐际,600倍订金膨胀广告11元下订锐际,600倍订金膨胀论文发表需要注意的问题:1.提防非法期刊论文发表首先要注意的就是非法期刊。因为根据规定,在非法期刊上发表论文在职称评审中是无效的。那么何为非法期刊?说白了就是没有自身CN刊号的期刊。鉴别非法期刊的官方行政机构是新闻出版总署。新闻出版总署首页右中有个期刊检索窗口,根据新闻出版总署工作人员的答复:“凡在新闻出版总署期刊检索窗口中检索不到的期刊就是非法期刊。”也就是说正规期刊应当都能查到。2.论文发表无效的情况(1)发表在非法期刊上面已经陈述不再啰嗦。(2)发表的时间错过了职称材料上报的时间评职称发表的论文有时效性。早一年的,或晚过提交材料时间的,均无效。当年的职称评选,一般要求当年发表的论文有效。否则,那评高级职称岂不是要将评初级,中级职称发的论文直接拿来用了。有的作者,没有提前做准备,发表论文时间较晚,错过了职称评选部门要求提交材料的最后时间,因而造成论文用不上而无效。一般刊物从作者投稿到出刊,需要3个多月的时间。比如,目前是5月份,但一般刊物都征稿到了8月份了。如果作者要9月份提交材料,那就需要现在开始投稿了。(3)署名在第3作者之外大部分职称评选部门对职称评选要求都是前3署名作者才有效。如果贪多,而多署名,结果会造成,前3署名之外的作者无效。(4)刊物级别问题造成的无效不同级别的职称评选要求不同的刊物级别。一般,初级,中级职称评选,对刊物要求都是省级以上刊物。而副高级和正高级职称,则对刊物有一定要求。通常要求其中一篇论文要发在正规核心期刊上。而核心期刊则指四年一评选的北大核心目录内期刊(中文核心期刊)或两年一评选的CSSCI期刊目录(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上。目前发表费用教高。3.论文写作方面(1)投稿文章一定注明作者通讯地址和联系电话这涉及到了杂志将来的邮递,或文章有问题,编辑跟作者沟通(2)文章字符数要严格控制现在杂志都是按版面或字符数收费的,很多作者文章内容不错,但篇幅很长,占用版面很多,所以产生很高的版面费用。一般职称评审中,只要求论文发表的篇数,对于字符数很少有要求。(3)论文格式要正确一篇完整的论文应当包含以下几点:标题,作者,单位,摘要,关键词,正文,参考文献。怎么在期刊杂志上发表论文基本就是上面这些要点,还有一点大家一定要注意:省级.国家级期刊大家一定要至少提前半年发表,核心提前一年半发表,因为万一真的出现了什么意外也还有补救措施。最后郭宋文化预祝大家发表论文一切顺利。

评职称发表的论文有效期多久?论文取消、任何问题搜:要我拔.先起腰.拔我就拔腰(换成数字)论文热线,翻到58页后,有免费期刊、各种问题解答、论文考试答辩取消、条件放宽文件政策。只记得经验教训:一、大道至简、职称不难。二、对照评审条件找差距。三、业绩技巧。四、不符合评审条件也可能合格。五、2012年后,关系的作用几乎是零。论文考试答辩取消、条件放宽文件政策,搜:要我发先起腰发我就发腰(换成数字)+任何问题,都能找到答案。以高级经济师为例,搜:要我拔.先起腰.拔我就拔腰(换成数字)+高级经济师任何问题,都能找到答案。如搜:要我发先起腰发我就发腰(换成数字)高级经济师论文、高级经济师论文取消、高级经济师论文范文高级经济师论文选题、高级经济师报考条件、高级经济师评审条件、高级经济师考试科目(后同)、高级经济师考试用书(后同)、高级经济师评审业绩成果(后同),等。把“经济”换成“会计、工程、教师、医师等任何职称”再搜,都能找到答案。以高级职称论文为例,搜:要我拔.先起腰.拔我就拔腰(换成数字)+高级职称论文任何问题,都能找到答案。如搜:要我发先起腰发我就发腰(换成数字)高级职称论文的要求、(前同)高级职称论文价格、(前同)高级职称论文发表要求、(前同)高级职称论文有效期、(前同)高级职称论文期刊、(前同)高级职称论文答辩、(前同)高级经济师论文、(前同)高级会计师论文、(前同)其他职称论文。

论文发表有时效性吗知网

你好,这个问题应该分具体的刊物。旬刊,月刊,双月刊,季刊在知网上收录的时间是不一样的。如果你发表了文章那就慢慢等。

那可能你们发的比较差吧 两个月知网可查? 我觉得是这样你先看看是哪期! 如果是CSSCI级别的一般半年至两年期刊才会排队排到你 或者你根本就发不上去!!! 还两个月。。。和你说一个最好的 你可以去CNKI上看看 影响因子 经济研究 都是部长 院士 往上写!!!

每个期刊时间都不同的,所以没有确定的时间,只能说个大概,在线出版会早点,一般是两三个月。

一般最长三个月,最快一个月,杂志上知网一般是三个月一回,所以同样是发表,同一刊物也速度不一。比如你发表到3月的杂志中,而杂志上网是三月、四月、五月同时的,这样就会延迟几个月上网,也许是在六月了。知识提供——CN教育期刊网,欢迎百度我们。

教师自我效能感论文发表期刊

如何对应对上课不专心的学生? 上课,有哪位老师没遇到过上课不认真的学生?相信没有。不管多肥的草地,都会有瘦牛的。 上课不听课的学生,上课开小差的学生,比比皆是,每年每级每班都有,就算是重点学校抽简出来的重点班也好,专子班也好,一样有这种上课不专心的学生。所以,我们做老师的,也就见惯不怪了。可是,不理他行吗?不行,学校领导三令五申的要我们老师管好上课纪律,不管很明显是不行的,可是,又如何才能管好他们呢?当然,相信各位同仁各有各的招数,有这,我也说说我的做法。 当然,在现在这个社会,普九普实过了这么多年的学校,在已经实行九年义务教育的今天,不能以罚以停学处理这帮学生了,当然这就要想办法让我们的学生来认真听课,认我们的学生来学好你所上的课。所以,我们必须要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把我们的课堂搞活跃起来。 要能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就要把把课讲得生动充满兴趣。这样才能吸引所有学生的注意力,这样才能让学生专心听课而不分心。讲课,不能死搬硬套课本的知识,我们只有对课本精读后讲清只要内容就可以了,其他例子就要引用我们身边的能引起学生的来说。 对于已经开了小差犯了错的学生,要宽容。宽容,并不是等于不批评不说。我的做法是,对于小错的 ,只是稍稍点醒一下就可以了,当然,这其中的做法要风趣一点。比如,当看到有学生埋头在桌下搞小动作时,就可以引用我们生物课生殖内容来点醒一下:我们有同学不听课,早早在下面做实验了,大家看看他解开皮带了吗?请停下,抬起头来听课,把实验留到读完书出到社会成年后再做。哄笑轰堂而起,当然,这个同学还好意思低下头吗?不用多说,相信大家都知道了。 对于上课不听课的学生,当然不必总是批评。我的做法还可以随时抽查他们复述我刚讲的课,一句话也好,一道题也好,一个空格也可以,就用这一点点小问题来检查他们,用这种方法来点醒我的学生来听课。这种方法,不是我创的,相信很多老师都用过,但不知还有多少老师能坚持用好它? 学习王漫老师的《中小学教师能力要点标准解读(下)》王漫北京教育学院中文系主任,副教授,教师专业发展研究所所长。2005年以来,在北京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过程性研究”、“市级骨干教师”、“带薪脱产培训”等项目中,担任语文学科的负责人,执教各种类型的教师培训课程,长期深入中小学课堂开展实践研究与教师培训,专著《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设计》,主编《语文新课程教学与教师成长》。在核心期刊发表论文多篇。教学设想:以文科课例,解读《教师教学能力标准》的部分要点,帮助中小学教师提高教学设计的规范与科学性,掌握教学设计、实施与评价方面的注意事项和操作要领。教学设计方面四条标准:(一) 正确理解教材(二) 实证地分析学生情况(三) 清晰地确定与表述课时目标(四) 以学生为主体设计教学活动老师们书写教案(教学设计)时,往往从“教学目标”开始,但“教学目标”确定之前,应该有“背景分析”或称“前端分析”,包括“教学内容分析”与“教学对象分析”(或称“学习者分析”)。为了照顾老师们的工作习惯,我们把它们叫做“教材分析”与“学生分析”。(一) 正确理解教材一般的教学理论认为,教材(特别是课本)是教学内容的载体;“正确理解教材”,就是对教学内容,特别是知识结构的准确、深刻、系统的把握。但语文学科很特殊,教材的主体——课文,只是教学的原材料,教读某篇课文,究竟要教其中的什么,或者用它来教什么,需要教师的思考和创造,也就是说:语文教学内容不是现成的,而是需要教师的提炼。正确提炼教学内容,是学科教学的基本前提,如果一节课的教学内容出了根本差错,它就失去了最起码的立课根基。这一点对语文教学尤其重要!教师所提炼出来的教学内容,可以呈现在教案的“教材分析”中,但更多的情况是呈现在“教学过程”中。教材分析应包括以下要点:1、单元结构分析:如果执教单篇课文,要把课文放在教材体系和单元中定位;我们更提倡单元教学设计;把握知识这间、文本这间的内在联系,实现课程知识的结构化与教学内容的序列化。2、课文分析:独立解读文本,摆脱教参依赖。文本分析特别要注意;理解文章的精简和要义,避免肤浅和标签化的解读。注意文体特征,强化文体意识。3、教材中助读系统、练习系统、知识系统的分析。如单元提示,课前导读、页下释、课后习题、插图等,对这些资源进行批判性地使用。举例:提炼阅读教学内容时,应注意三个要点:独立解读课文,准确深刻地把握主旨;抓住语言本体展开教学;根据不同文体的特点,提炼正确的阅读教学内容。初任教师对于课文的理解往往依赖教参,或者从网上下载现成的教学设计和课件,不知道课文需要自己去品读解析,也不知道如何去解读;教学中盲目拓展或架空分析,脱离了语言本体;不能根据不同文体的特点,把握相应的阅读方式。小学语文《月球上有些什么》,是一篇科学文本(或者称说明文),但不少教师把它混同于文学作品来教,让学生反复朗读、有感情地朗读,却忽略了信息的删选和加工,用非科学的态度来教科学文本,如《看云识天气》、《大自然的语言》,也存在同类问题。高中语文《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不是按照新闻的体式来教,而是当成抒情散文。这都是文体把握失误带来的教学内容的失当。(二)实证地分析学生情况学情分析切忌空泛,必须围绕具体的教学内容。比如阅读教学中的学情分析,必须针对具体课文,包括以下要点:1、对于这篇课文,学生的兴趣点和问题是什么?他们能够读懂什么,读不懂什么?比如:对于《行道树》,学生能读懂“奉献”,读不懂的是“痛苦”,“叹息”;对于《秋天的怀念》,学生能读懂“怀念”和“母爱”,读不懂的是“秋天”和“生命”。2、跟本文相关的学习基础;已有的知识、生活经验;认识水平,情感态度,阅读习惯,是否读过相关文章等。比如《司马光》一课,小学生不知道什么是“缸”?3、学生的认知规律,思维方式。如:小学和初中低年级孩子的理性概括能力不强,提问设计,就不能先从理性概括问题开始。学情分析的内容和方法:简单分成两项内容:一是生活经验和情感体验的基础[非智力因素];二是认知和理解能力的基础[智力因素]。备课时,要做实证的学生调研——学生调研的意义:避免备课想当然;学生已经知道的还在低水平重复;学生不知道的,理解不深的,上完课后,仍然不知道。学生调研的方法:观察、访谈、作业分析(前测、诊断)。比如:让学生先写一写对课文的感受和理解,提出或回答一些问题。举例:1、学生初读《孔乙已》后的感受和问题:文章很有趣,孔乙已说话幽默。对孔乙已有一种惋惜,又气他不上进。开朗、幽默、给人带来欢笑。“大约孔乙已的确死了,说什么呢”孔乙已为什么没有真实姓名?孔乙已是一个好人还是一个坏人?2、学生阅读“新闻”的经验和印象:学生获取新闻的最主要途径是电视,而非报纸绝大部分学生感兴趣的都是社会新闻,其次是文化,时政、体育新闻就像写日记,和日记没啥区别,都是记录身边的新事情与写作文不同,不使用修辞方法新闻的内容没有感情或看法,只是对一件事情的介绍和叙述确定教学目标的三原则:1、具体:指目标的内涵明确,不空泛。比如“通过小组合作交流,提高学生解答问题的能力”之类的教学目标,就未免空泛,这不是某节课或某几节课的教学目标,而是需要长期培养的课程目标。又如,有教师把《晏子使楚》的教学目标定为“学习晏子的说话艺术”,但教师没有明确“类比譬喻”、“避实就虚”等论辩策略。目标不具体、不明确,导致教学内容的实际缺失,以致教学效果空落。2、集中:是指一节课(或一篇课文,一个单元)的目标不能过多,能真正做到“一课一得”已很不容易。3、恰当:恰当的依据是:(1)课程体系与单元结构中的位置;(2)文本自身的特点(特别注意文体特点);(3)学生情况。 正确理解和表述三维目标:首先,“三维目标”不能理解为“知识”、“能力”、“德育”,特别是“情感态度价值观”不能窄化为“德育”,比如,审美的情感体验就不等于“德育”。其次,“三维目标”具有内在的统一性,是同一个教学内容或教学活动所包含的三种价值、折射出的三道光芒,不要误解为做三件事。第三,三维目标实现的时间是不等值的;“知识”目标可能在一节课落实,“能力和方法”则需要反复多次训练,“情节态度价值观”;需要长期的熏染。第四、“过程与方法”中的“过程”,不是教师设计的教学过程,而是学生实际学习的过程体验,很难写在教学预案里;“方法”,不能理解为教学方法如讨论、探究等,而应理解为学生通过本课的学习,需要掌握的方法,包括特定内容的学习方法、思维方法。需要注意的是:阅读课中的“方法”,不是课文的写法。第五、“能力”与“方法”实质相通;“能力”就是熟练运用各种方法,熟练掌握、灵活运用了“方法”,就是能力;“能力”的自动化,就是“习惯”。第六、自主、合作、探究,是抽象的学习方式,不是某节课作为教学目标的“方法”,后者应该是特定教学内容所体现的思维方法、学习方法。如阅读中的圈点批注、多重提问、诵读涵泳、情景再现等。第七、“情感态度价值观”,要契合学科的特点和内在要求。语文科要培养的情感态度,最重要的是:对母语的认同和热爱;对语言文字的恭敬;阅读中理解作者,作文中尊重读者,口语交际时注意倾听、清晰表达,对听众负责。例:《综合性学习。桥》 (四)以学生为主体设计教学活动教学活动的设计有几个关键:1、一定要有问题设计,特别是纲领性问题(主干问题),并对主问题进行适当分解,给学生的思维搭设必要的台阶。2、要有学生活动的设计(包括课后作业),特别是任务驱动式活动,真正落实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活动。 教学环节设计的注意事项:(1)教学环节不能写成:一、导入二、新授三、小结四、作业这样的写法没有实际意义,关键是所谓“新授”部分,究竟要做哪几件事情,靠哪几个环节来推进教学流程和思维流程。此外,有的教案不写各环节的时间分配,这 容易造成实际教学中的随意,无法掌握课堂时间与教学节奏,往往拖堂或前松后紧。(2)环节不能过多或过少,过多易芜杂,无法突出重点,还很可能完不成;过少,使得课堂活动单调。一般而言,一节课的主体部分适宜有4-6个环节,集中做四五件事。(3)教学环节的安排,亦即教学流程的推进,它要遵循学生的阅读规律。比如:对于文学作品,要先感受,不能先概括。(4)教学环节的设计,要突出重点、富有层次,要和教学目标(特别是重点、难点)相互照应。 教学实施方面七条标准:(五)教学语言精练、生动(六)熟练运用板书(七)恰当运用多媒体等教学工具(八)恰当地提问与有效追问(九)对重难点内容和学生的反应做出强化(十)合理调控课堂节奏与内容的走向(十一)面向全体与关注个别学生 教学实施技能的功能分类:1、前提: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和课堂秩序2、基础:有效的信息传递(语言、板书、强化) 3、核心: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提问、互动、洞察与反应、个体关注) 4、保障:组织调控(组织多种学习方式:调控时间、节奏、内容走向) 以下择要说明。 营造良好环境有效的课堂教学,首先要让学生在心理上感到舒适、愉快、振奋。这种情绪直接来自教师的影响。因此,教师上课时,要调控好自己的身心状态,克服倦怠感等消极情绪,精神饱满进入课堂,满腔热情面对学生,上课时,要常带微笑,保持亲切、宽容、温和或热情的教学形象,以民主、和谐的方式处理各种课堂事件,避免师生冲突。 教师上课的热情,一是来自对所教内容的兴趣和热爱,二是教学的自我效能感(相信自己的教学对学生一定有益),三是对学生的尊重、关心、爱护和成就期待。因此,新手教师可以从以上三个方面着手,激励自己的教学热情,也通过适当的表达让学生感受到以上三个方面。 教学语言语言,是教师进行课堂教学最重要的手段,包括讲解相关知识的语言,向学生提问或发出指令的语言,以及与学生沟通对话的交际语言。教师在课堂上使用的语言,除了备课时预设好的内容,主要是有声语言和即兴语言。有声语言有语音特质的要求,即兴语言则需要快速组织语言的技能。1、教师美首先要克服一些常见的不良的语言习惯,比如口头禅、语词句式的单调、话语啰嗦等,做到简洁、清晰,进而生动、有感染力。2、运用表情、手势等体态语和副语言加强信息传达的效果。3、根据学情灵活地进行讲解、阐释、举例。语文教师,特别是学语文教师,要经常为学生范读课文,因些,必须具有较好的郎读水平,不断名锤炼和丰富自己的朗读技巧,克服“朗读腔”等不良习惯,为学生做到真正出色的示范。 “课堂调控”,有两层意思。第一、教师应调控课堂上教学内容的基本走向,保证教学沿着正确的轨道行进,不被冗杂信息和意外事件扰乱阵脚,把课上“飞”;能够控制各环节教学时间的分配、把握整堂课的教学节奏,避免“前松后紧”、“拖堂”、“总是讲不完”的毛病。这就是说,课堂调控的对象主要是“教学内容”与“教学时间”,课堂调控还要特别注意,要保证课堂上留有时间进行复习和总结,最好能让学生谈谈自己本节课的收获与体会。第二、课堂又是灵动不居的河流,教学实施不是简单地照搬教案,而是要根据课堂上学生的情绪、思维状态和行为表现,对预设的教学方案进行适时地调整与改造,课堂上临时出现的情况,无论来自环境还是来自学生,都属于“意外事件或信息”,这些意外,有的毫无价值教学不能随便受其干扰;有的则蕴涵价值(比如学生发言中似乎偏离主题,却闪现出智慧炎花的内容),需要教师敏锐地抓住,使之成为课堂教学的生成性内容,更优秀的教师,甚至能够把似乎毫无价值的信息和事件,“化腐朽为神奇”,变不利为有利、变危机为契机。课例《春酒》 “洞察与反应”技能认真倾听学生的发言,敏锐观察学生的课堂活动,给学生表达困惑和想法的机会,根据捕捉到的反馈信息及时做出反应,以此实现真正的师生互动。面向全体与关注个别学生30、在班级授课制条件下,尽量关注每一个学生,不满足于少数积极学生烘托的课堂气氛,对沉默和边缘的学生予以特别关注。31、利用提问、目光交流、走动接近、个别指点等形式,对沉默和边缘的学生进行感情和智力的支持。32、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运用面谈、笔谈等形式,进行有效的个别化指导。教学评价能力方面的标准(十二)学生的学业评价(十三)具有教学反思能力

教师评职称论文发表的期刊:《语文课内外》、《好家长》、《读与写》、《考试周刊》等期刊杂志。

一般的评职称论文发表要求:

1、期刊的级别

教师发表论文的刊物是可以分为国家级和省级的,一般评职称文件中都会写到,省级以上,或者国家级的要求。如果规定的是省级以上的,那么国家级和省级是都可以发表的。一般版面费国家级都是大于省级的。

2、新闻出版总署收录的期刊

一般都是在开始的地方解说到,必须是由新闻出版总署可查的期刊才可作为职称评定的标准。

3、CN和ISSN双刊号

很多地方是要是必须双刊号的。

4、被哪个网站收录检索

文章发表后不但给作者邮寄样刊以外,文章还是需要上网可查的,而且有的还得下载检索页,来放在自己评职称的档案中。一般上网的网址有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网、龙源网、期刊网等网站。这些网站很权威的,是专门为收录杂志的论文文章而建立存在的。

扩展资料

教师职称评定是指我国教师职称的评定方法。我国现行的以中小学教师职务聘任制为主要内容的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是1986年建立的。按照国家规定,中学教师职称最高等级为副高级,小学教师职称最高等级仅为中级,影响了很多中小学教师的积极性以及国民整体素质教育的高度。

该评定意味着全国将有越来越多的中小学教师可以参评与教授级别一样的正高级职称,这一规定提高了中小学教师职称评定的做法,提高了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也从侧面反映了国家对于教育行业的大力支持。

新规定下的职称设置如下:

这次中小学职称制度改革的重点是将原来独立的中学教师职务系列与小学教师职务系列统一并入新设置的中小学教师职称(职务)系列。

职称设置从正高级职称到员级5个等级,依次为正高级教师、高级教师、一级教师、二级教师、三级教师,与职称的正高、副高、中级、助理、员级相对应。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教师评职称

看你什么学科,各学科均有刊物,自己网上搜一下吧。

为了节约时间和精力,劝你还是别自己折腾啦,早发表网审核稿件快,而且不会拿一些增刊忽悠我们。

毕业论文的时效性

教育信息技术是当前被广泛关注和应用的教育领域。在教育信息技术的研究和应用过程中,时效性是一个重要的问题。时效性指的是教育信息技术论文等信息的内容、实用性、可持续性等方面是否具有时效性,是否能够适应教育信息技术发展的速度和需求。首先,教育信息技术的时效性与信息技术的发展速度有关。信息技术的发展速度非常快,每天都会有新的技术和应用出现。如果教育信息技术论文的内容没有及时跟上信息技术的发展,就会导致其内容过时,无法应对新技术的应用和发展趋势,从而影响其实用性和可持续性。其次,教育信息技术的时效性与教育领域的需求有关。教育领域也在不断发展和变化,不同阶段会有不同的教育需求。在这种情况下,教育信息技术论文需要及时调整和改进,以适应不同阶段的教育需求,保持其实用性和可持续性。再者,教育信息技术的时效性与研究方法和手段的更新换代有关。随着教育信息技术研究方法和手段的不断更新换代,现有的研究方法和手段可能已经无法满足新的研究需求。在这种情况下,教育信息技术论文需要及时更新研究方法和手段,以保证其研究成果的有效性和可靠性。最后,教育信息技术的时效性与教育政策和法规的变化有关。随着教育政策和法规的变化,教育信息技术的应用也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和改进。在这种情况下,教育信息技术论文需要及时跟进政策和法规的变化,以适应新的教育政策和法规的要求。综上所述,教育信息技术论文的时效性非常重要。只有保持时效性,才能适应信息技术、教育领域、研究方法和手段、教育政策和法规的变化,保证其实用性和可持续性。因此,教育信息技术研究者应该时刻关注时效性这个问题,及时更新和调整论文的内容和方法,以更好地满足教育信息技术发展的需求。

这个没有过多的要求,不要差个10. 8年的就行,最近发表就行。尽力帮你

您可以直接咨询中国期刊库,客服都很专业,期刊信息也很全的。

论文发表无效的情况(1)发表在非法期刊上面已经陈述不再啰嗦。(2)发表的时间错过了职称材料上报的时间评职称发表的论文有时效性。早一年的,或晚过提交材料时间的,均无效。当年的职称评选,一般要求当年发表的论文有效。否则,那评高级职称岂不是要将评初级,中级职称发的论文直接拿来用了。有的作者,没有提前做准备,发表论文时间较晚,错过了职称评选部门要求提交材料的最后时间,因而造成论文用不上而无效。一般刊物从作者投稿到出刊,需要3个多月的时间。比如,目前是7月份,但一般刊物都征稿到了12月份了。如果作者要12月份提交材料,那就需要现在开始投稿了。(3)署名在第3作者之外大部分职称评选部门对职称评选要求都是前3署名作者才有效。如果贪多,而多署名,结果会造成,前3署名之外的作者无效。(4)刊物级别问题造成的无效不同级别的职称评选要求不同的刊物级别。一般,初级,中级职称评选,对刊物要求都是省级以上刊物。而副高级和正高级职称,则对刊物有一定要求。通常要求其中一篇论文要发在正规核心期刊上。而核心期刊则指四年一评选的北大核心目录内期刊(中文核心期刊)或两年一评选的CSSCI期刊目录(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上。目前发表费用教高。由于各地政策差异,具体最好咨询一下当地职称评审部门。

教师提问的有效性研究论文

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深入开展,课堂提问作为一项可操作、可演示、可评价、可把握的数学教学技能,已越来越受数学教师的重视.但是,在目前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提问作用发挥的远远不够.有些教师的提问得不到学生的配合,学生要么答非所问,要么答者寥寥,造成课堂教学的冷场,达不到预期的效果.所以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要做到提高课堂提问的有效性,我认为应做到以下几点:

一、提问用语清晰,表达准确

首先,提问用语要贴近学生的语言.学生对教师的提问作出解答的过程可以视为获取、加工和运用信息的过程.学生能不能对教师的提问作出有效、积极的思考,前提就是他是否明白这句话的意思.课堂上,教师的语言要尽量少用脱离学生语言环境的词语或字眼.其次,提问语言要明确.数学语言的特点是严谨、简洁,形成符号化,教师提问语言既要顾及数学这种特点,又要结合学生认知特点,用自然语言表述要准确精炼,不能含糊不清.比如:“观察这两列数列,发现了什么特点?”这个问题学生不好回答.究竟是问每列数列相邻两项之间的数量关系,还是指两列数列对应项之间的数量关系呢?还比如:“看到此题,你能想到什么?”这样的提问,学生也不好回答.教师发问时,问题要只说一遍,尽量做到长话短说,如果问题太长可设计课件或用文字呈现.教师把问题说出之后,就不要再复述问题,以免养成学生不注意教师发问的习惯.倘若某个学生没有听到教师所问的问题,教师可另行指定一个学生回答.

二、课堂提问要抓住时机,看准火候.

提问的课堂时机:

一是学生学习情绪需要激发、调动的时候;

二是学生研究目标不明、思维受阻的时候;

三是促进学生自我评价的时候.教师在课堂上不能“随意问”,更不能“惩罚问”.随意问会产生两种不良的情况,一是问得过深,脱离学生的实际“枪枪卡壳”,打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四是问得过浅,学生无须思考就能回答,既浪费时间,又影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惩罚问则是教育的一种失误.

三、提问要选择合适的方式

提问的方式从形式角度说是怎样问,一般我们可根据教学实际选择以下形式:直问——就是开门见山、直截了当地提出问题.曲问——就是转弯抹角,从侧面或反面提出问题.它有助于学生澄清概念、疏通思路,使学生沿着奇道曲径达到知识的深层与高层.例如:教完分数基本性质,让学生比较它与商不变性质的异同,教师设问:为什么分数基本性质不也说成“分子分母都扩大或缩小相同倍数”而是“分子分母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通过比较、分析让学生理解随着学习内容的深入,必须对原有的概念进行修正、扩充、完善.正问——就是从问题的正面设问.反问——就是从问题的反面设问.正问与反问可以促使学生从问题的两个对立面出发加深理解,能培养学生对问题进行顺向与逆向思维的能力.追问——就是对某一内容或问题,为了使学生弄懂弄通,往往在一问之后又再次提问,穷追不舍,直至学生真正理解为止……

四、提问要适合学生认知实际

为了促进学生积极思维,教师根据小学生学习的情况,发挥教学机智,既要在备课中有充分的准备,同时,对一些不能满足学生认知水平和思维需求的问题要及时调整.数学问题要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水平,要以学生已经学过的知识为基础,使学生能够利用已经学过的知识,通过认真的思考,才能回答问题,这样学生就能把新旧知识串通起来,更能加深他们的印象.对于一些有难度的问题,教师可以先提问一些相关的简单问题作为铺垫,引导学生层层深入,最终找到正确的答案.

五、尊重学生的提问权

学生是一个个有着丰富而细腻的思想的人,每一堂课中他们都会产生一些想法或疑惑.由于学生自制力较弱,这些想法或疑惑一经产生,便急欲一吐为快,否则即会形成一个个思维干扰.学生是学习实践活动的主人,教师要允许学生质疑,热情地为他们创造吐露思想的机会.对于学生的质疑,要在态度上给予鼓励,方法上加以指导,让学生在教师亲切、赞赏的言行中产生强烈的思维意向,积极进行思维活动.

六、提问要面向全体,尊重学生的个别差异

提问活动是全体学生同教师的信息交流,提问要面向全体学生,让每一个学生都有答问的机会.课堂提问,不能出现“遗忘的角落”,要让所有学生都感受到教师的关注、期待,培养所有学生的积极参与意识和强烈竞争意识,从而营造出一个主动积极的集体思维氛围,转而推动每个学生更主观能动地进行思维活动.选择恰当的提问对象,有助于培养全体学生回答问题的兴趣和能力.要让不同水平的学生都有回答问题的机会和获得成功的喜悦.例如,对优等生提问有一定难度的问题,如理解性的、发散性的、综合性的问题,激励其钻研;中等生则以一般性问题,助其掌握、巩固知识、提高学趣,培养良好的思维情绪;而后进生宜问一些浅显的,如简单判断性、叙述性的,比较直观的. 课堂提问既是一门科学更是一门艺术.课堂环境的随时变化,使实际课堂提问活动表现出更多的独特性和灵敏性.教师只有从根本上形成对课堂提问的正确认识,才能在教学实践中让课堂提问的有效性表现得淋漓尽致,让我们的数学课堂波澜起伏,使学生真正体会到智力角逐的乐趣!

一、 老师向学生提问要有效。老师提问是促进学生思维、评价教学效果以及推动学生实现预期目标的基本控制手段。提问时,应做到:1.提问的内容,要明确具体,为学生精确指明思维的方向。也就是说,老师提出的问题,语言表述不要深奥,目标指向要非常明确,要让学生一听就懂老师想问什么,应该向哪个方向思考。而不是含糊不清,让学生听了不知所云,就容易把学生的思维打乱,甚至偏离教学主题,一发而不可收拾。记得,有一位新教师教学“异分母分数加减法”,引入1/4+1/2后,老师的本意是想学生发现,这两个分数的分母不同,俗称异分母分数。异分母分数相加时,不能像同分母分数那样直接相加。但向学生提问的语言是:同学们,“1/2与1/4这两个分数有什么特点?”学生先是愣了一下,然后就仙女散花答开了:有的说“都是真分数。”有的答“分子都是1。”有的答“4是2的倍数”。这一提问因为语言不明确,学生的回答达不到教师的提问意图,不但没为新课思维服好务,反而浪费了新知的宝贵时间,这种提问,显然是无效提问。有效提问应该是:“这两个分数的分母不同了,我们把它们叫异分母分数,同学们,两个异分母分数相加,能够像同分母分数那样直接相加吗?为什么?请先独立思考,然后四人一组,相互说说你自己的想法(老师直接把这个问题出示在PPT上,方便同学们讨论)。这样的提问既明确,又问在关键处,有助于学生理解为什么要通分的算理,无疑是有效的。2. 提问的时机,要问逢其时,问到问题的要害处。提问的语言简朴易懂,并不代表就是好问题,就是有效的问题。提问的有效性,还应该包含“什么时候问,问什么”的问题。教师要在知识的关键处、理解的疑难处、思维的转折处、规律的探求处提问,可让自己的问题的效率更高。在知识的关键处提问,能突出重点,分散难点,帮助学生扫除学习障碍。在思维的转折处提问,有利于促进知识的迁移,有利于建构和加深所学的新知。除处之外的问题,就是浪费时间和“表情”的问题,例如,大一次省级数学赛课中,有教师在教学“圆的面积”时,组织学生直观操作,将圆剪开拼成一个近似长方形,并利用长方形的面积公式推导出圆的面积公式。这里知识的内在联系是拼成的近似长方形的面积与原来圆的面积有什么关系?拼成的近似长方形的长和宽是原来圆的什么?为了适时提出这两个问题,教师先让学生动手操作,将一个圆平均分成8份、16份,剪拼成一个近似长方形。教师提出:①若把这个圆平均分成32份、64份……这样拼出来的图形怎么样?②这个近似长方形的长和宽就是圆的什么?③那么怎样通过长方形面积公式推导出圆的面积公式?学生很快推导出:长方形面积=长×宽圆的面积=半周长×半径=(2πr/2)×r=πr r。在规律的探求处设问,可促使学生在课堂中积极思考,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思维学习新知识,得到新规律,可以让他们感受到学习的乐趣。二、学生向学生提问要有效。学生向学生提问,是新课程倡导的一种新型提问方式。学生提出的问题如果是“有效问题”,其效果比老师提问更能解决新知重点,更能培养全班学生思维,有事半功倍之效。关于学生提问要注意两点:1.鼓励学生提自己没听懂的问题,不要乱发问。学生没听懂的问题,就说明是新知的难点。既然有一个同学没听懂,那就有两个三个四个或许都没听懂。因此,同学提问,更能引起老师或同学们的注意。2.鼓励学生提自己虽然懂了,但是它很重要的问题。也就是鼓励大家对已解决的问题提出相关的“为什么”之类的问题 对已解决的问题提出相关问题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重新回到已经解决的数学问题中,并在原有数学问题基础上提出一个变化的或相关的数学问题,这种问题,不是解决“是什么”或“怎么样”,而是要解决“为什么这么样”。例如,四年级学生学完三角形内角和后,老师的一道拓展题,算算6边形的内角和。目标是为了复习“三角形内容和180”这个论断。结果学生上来画了个图,然后把6边形分解成了3个三角形,内角和为4×180=720。讲给全班听后,下面有学生提问了:4是怎么来的?为什么是4而不是6?这就叫问到了课文的关键处,问到了数学的一种规律。三、老师向学生不断追问,可以提高问题的有效性。教师的有效追问,能够让学生在发生错误时迷途知返,能够在学生理解重点处画龙点睛,能够在学生偏离主题时余音绕梁,能够在学生理解参差不齐时拨开云雾见青天,还能够让学生在理解不全面时追求完美。1.追问要有逻辑性。如教“三角形的面积计算”时,可以这样设问:①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可以拼成一个已学过的什么图形?②拼成的图形的底是原来三角形的哪一条边?③拼成的图形的高是原来三角形的什么?④三角形的面积是拼成的图形面积的多少?⑤怎样来表示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⑥为什么求三角形面积要用底乘以高再除以2?这样的提问既有逻辑性又有启发性,从第一个问题开始,层层追问,不仅使学生较好地理解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而且能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2.追问要具有深广性。现在“满堂灌”的现象已不多见了,但是“满堂问”的现象又露苗头,大量浅白直露、毫无思维价值的问题充斥课堂教学。追问技巧的运用,应该对改变这一现象有所帮助。这里特别要强调的是,新课程标准倡导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但是学生的自觉体验和主动思考难免有肤浅疏漏之处,这就需要教师的控制和引导,而追问正是不可或缺的调控。

课堂提问是一种有效的教学组织形式,它是联系教师、学生和教材的纽带,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启发学生深入思考、引导学生解决问题、检验学生学习效果的有效手段。它不仅是重要的教学手段,更是一种精彩的教学艺术,设计得好,应用得当,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开拓学生的学习思路,发掘学生的学习潜能,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创新精神,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都有积极的作用。然而,在实际的教学及教研活动中我们经常发现:部分教师课堂提问具有较大的随意性;不能很好地把握提问时机;提出的问题不够精准;缺乏提问的艺术、和技巧;或者提出的问题价值不高;缺乏对生成性问题的预设;导致课堂“低效提问”的现象时常出现。针对以上现象,我参加了南京市规划个人课题《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性提问的策略研究》,经过一年多的学习、实践与研究,笔者认为: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提问的有效性,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处理好以下几个问题:一、要准确把握课堂提问的时机和学生思考的时间研究表明:虽然一节课中提问次数没有确定,但准确把握好提问的时机却非常重要。何时提问,提问什么内容,教师课前一定要设计好。若能在恰当的时机和火候提问,能够起到非常好的效果;它能调动学生情绪、活跃课堂气氛、保证思维质量、提高教学效果等。研究中还发现,课堂提问的时机通常产生于下列情况:一是学生学习中有所知、有所感、意欲表达交流时;二是学生学习中有所疑、有所惑、意欲发问质疑时;三是学生学习情绪需激发、需调节、意欲表达倾诉时;四是促进学生自我认知、自我评价、信心倍增时。教师若能准确把握好以上的提问时机,课堂提问的有效性将会大大提高。此外,在提问后教师应注意停顿一会儿,让学生有一定的思考时间。我们在听课中经常看到:教师在提问后,常常缺乏等待的耐心,总希望学生能对答如流,如果学生不能很快作答,教师就会重复这个问题,或重新加以解释,或立即降低难度,甚至叫其他的同学来“帮忙”,根本不考虑学生是否要有足够的时间去思考、去形成答案并作出反应。实验表明,如果教师提问后能给学生一定的思考时间,那么他们的课堂将出现许多有意义的变化:学生的应答兴趣就会加大,随意回答的情况就会减少,回答会更完整、更准确、更精彩,学习的成就感和自信心也明显增强。如:教师在教学《平行线》时,围绕教学目标设计了三个问题:在创设了“学生在纸上任意画出两条直线”的情境以后,教师提出的第一个问题是:“你们能根据两条直线的关系把自己画出来的图形分类吗?”稍作停顿,在学生分类之后引出平行线,教师接着提出第二个问题:“你们能用哪些方法来说明这两条直线互相平行?”在多数学生得出平行线概念之后,教师又让学生思考:“生活中哪些地方存在平行线?”……课堂教学中教师较好地把握了提问的时机,紧紧围绕着这三个问题,组织了相应的活动,且保证每个环节的活动有足够的时间,让学生去充分地探究和交流,促进了学生思维向纵深发展及课堂教学目标的有效达成。二、要注意课堂提问的“精”与“准”所谓课堂提问的“精”“准”是指教师设计的问题要求精确、正确、准确,力求精巧、精致、不随意。研究表明,要实现这一目标,教师必须紧扣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多做提问设计的思考,并以此作为问题设计的依据,使设计的问题既简明准确,又能突出重难点。在关键性的问题和小结性的问题设计上更要斟字酌句、反复推敲。另外,课堂提问还必须针对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找准问题的切入点,要问到关键处,问到点子上,问出精彩来,问出实效来。为此,要实现课堂提问的“精”“准”,教师还要把握好提问的“三度”:即难(易)度、精(准)度、适(量)度。1、要把握问题的难易,做到适合适中教师在设计问题时,应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问题既不能太难又不能太易,尽量设计让学生“跳一跳能够着”的问题。因为问题太易会使学生提不起数学的兴趣,问题太难又会使学生失去信心,影响课堂教学的效果,久而久之,还会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2、要注意提问的语言,做到精确准确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高度的语言修养是合理地利用时间的重要条件,极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脑力劳动的效率。”这就要求教师:课堂提问语言不仅要讲求科学性,还要讲究艺术性和准确性。教师要善于精心设计和提炼富有启发性、准确性、挑战性的数学语言,提问语言要严谨、简洁、精巧精致,不能含糊不清。如:在教学《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加法口算》时,教师在出示了“小卡车、小轿车、大客车”及各有多少辆之后,提出这样的问题:“同学们,根据这些条件,你能提出什么问题?”这时第一个发言的学生提出“谁比谁多多少辆?”,紧接着,其他同学受到启发也提出了“还有谁比谁多多少辆?”、“谁比谁少多少辆?”等一大串问题。显然学生的回答不是老师所期望的,但根本问题却是教师的提问不够精确和准确所造成的。3、要注意提问的“数量”,做到精问巧问实验中我们经常看到:教师的提问如连珠炮似地射向学生,问题的量多而散,尽管有的问题设计的还比较好,但由于太密集太频繁,学生不能静下心来做深入的思考和交流,效果当然不佳。这就要求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抓住数学知识的关键(重点、难点)与本质,运用归纳和综合方法,尽可能设计容量大、定位准的问题,避免问题过于繁琐、直白、密集,以提高学生思维的密度与效度,达到以“精问”促“深思”的目的。如教学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时,两位教师设计的问题如下:甲教师: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吗?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高、底和原梯形的高、底有什么关系?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和原梯形面积有什么关系?怎样求梯形面积?乙教师: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可以拼成一个什么样的图形?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高和原梯形的高相等吗?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底和原梯形的上底与下底的和相等吗?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等于原梯形面积的几倍?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怎样计算?梯形面积又怎样计算?梯形面积为什么是上底加下底的和乘高,还要除以2?比较之下,前者的问题所包含的思考容量较大,突出了“平行四边形与梯形各部分之间的关系与联系”这个重点和难点,具有一定的层次性和逻辑性,达到了教师问得精、问得巧,学生想得深、想得准的效果。而后者的问题设计显得杂乱、琐碎、过于直白,没有太大的思考价值,缺乏思维的深度和广度,不利于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对问题进行分析、推理、概括和总结。三、要处理好“预设问题”与“生成问题”之间的关系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的“预设问题”和教学过程中的“生成问题”,对学生的发展都具有积极的作用。“预设问题”的设计,既要考虑对教学活动的引领作用,又要考虑到能否引发学生的积极思考,从而促进课堂的有效生成;同时还要注意“预设问题”会诱发“生成新问题”的出现,而这些新的“生成问题”会因学习主体的特点、思维方式及个体差异而很难预料;针对课堂呈现出的丰富、多变和复杂的“生成问题”,教师应当首先不拘泥于课前的预设,应该灵活调整、整合乃至放弃预设的问题,机智生成新的问题方案,伺机而动,随机应变。这就需要教师在设计问题时,充分考虑到学生可能生成的新问题,多做预设;只有这样,才能使课堂教学更加精彩,这既是教师教学经验的体现,也是教师教学机智的显现。由此可见,课堂“预设问题”和“生成问题”不是截然分割的两个部分,而是相互影响、相互启发、相辅相成的矛盾统一体。我们应正确理解“预设问题”与“生成问题”的不同作用,恰当处理好两者的关系,并善于抓住课堂中生成的新问题,启发引导学生做深入的思考和交流,实现课堂“生成问题”对加深知识理解的积极作用,真正发挥课堂提问的有效性。课堂提问是一门科学,更是一门艺术。课堂环境的随时变化,使实际的课堂提问表现出更多的独特性和灵活性。我们教师只有从根本上对课堂提问的价值与作用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勤思考、多分析、勤学习、多钻研,努力优化课堂提问,精心设计课堂提问、巧妙使用课堂提问,才能更好地发挥课堂提问的灵活性与有效性,“问”活学生的思维,“问”出学生的激情,“问”出学生的创造。

有效提高打造高效的课堂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