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期刊知识库

首页 学术期刊知识库 问题

环境工程学报青年编委

发布时间:

环境工程学报青年编委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实习研究员,从事稻田CH4观测技术研究大气物理研究所助研,从事农田生态系统与背景大气CH4、N2O、NO、CO2、O3及挥发性有机物的分析方法与理论研究,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副研1999年9月晋升为研究员,同年通过博士生导师资格审批。现任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环境动力学与预测理论研究部主任;中国生态系统研究网络(CERN)大气分中心主任和边界层大气物理和大气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2007年晋升为三级研究员,2009年晋升为二级研究员。主要从事大气化学与环境、温室气体排放与全球气候变化研究,发表期刊论文200余篇,其中SCI论文80余篇,论文被他人引用超过400次。创建的8项国家专利观测技术系统已被国内外百家研究单位采用。现任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学位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气象学会大气环境学委员会主任委员,《大气科学》和《环境工程学报》编委。现为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国家杰出青年基金和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中国生态系统研究网络(CERN)大气科学分中心主任,我校兼职教授。主要从事微量气体交换观测技术及大气化学研究,发表论文100多篇,其中SCI论文44篇,创建的观测技术系统已被国内外几十家研究单位采用,获授权专利4项。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第二完成人)、中科院自然科学一等奖(第四完成人)、首届全国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发表论文被SCI收录论文引用191次(其中他人引用95次)。荣获2011年度两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两项获奖项目分别为:1.“陆地生态系统变化观测的关键技术及其系统应用”,王跃思研究员为第三完成人,主要贡献是在CERN气象辐射联网观测研究方面的技术方法创新和推广应用;2.“大气环境综合立体监测技术研发、系统应用及设备产业化”,王跃思研究员为第二完成人,主要贡献是在大气化学观测研究方面的技术创新、仪器研制及其推广应用。王跃思研究员先后主持国家863、973、院重大、国家自然科学杰出青年基金、中科院百人计划和地方环保项目或课题多项,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排名第二)、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一等奖(排名第四)各1项。由于2008年北京奥运会期间带领科研团队出色完成“北京周边空气质量保障监测预警”研究,北京市委、北京市人民政府和北京奥组委授予“北京奥运会残奥会先进集体”、科技部授予“科技奥运先进集体”和“中央国家机关五一劳动奖状先进集体”。其研究工作还为我国“神5-神7”系列航天飞船乘员舱空气质量保障工作做出了重要贡献。

1995年7月毕业于原苏州城建环保学院环境工程专业,获工学学士学位。2001年7月毕业于哈尔滨工业大学市政环境工程学院环境工程专业,获工学硕士学位。主要从事环境工程专业的理论教学、科学研究,长期主讲给水排水工程专业《泵与泵站》等课程,江苏省精品课程《水污染控制工程》主讲教师之一。江苏省333”学术带头人培养对象、江苏省“青蓝工程”优秀青年骨干教师培养对象;获校级优秀教师、优秀青年骨干教师、五四青年奖章多项荣誉,环境工程学报通讯审稿人。

《环境工程学报》是由中国科学院主管,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主办的环境工程类学术期刊,那么环境工程学报是什么期刊? 1、 “环境工程学报期刊级别为核心期刊,出刊周期为月刊,期刊创办于1980年。环境工程学报是中国科学院主管,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主办的学术性期刊。” 2、 《环境科学丛刊》创刊于1980年。曾于1993年和2000年先后更名为《环境科学进展》和《环境污染治理技术与设备》。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该刊自2007年1月起正式更改为《环境工程学报》。 3、 据2018年4月《环境工程学报》编辑部官网显示,《环境工程学报》第三届编辑委员会拥有指导委员会委员6人,编委37人。据2018年4月中国知网显示,《环境工程学报》共出版文献11961篇、总下载2779514次、总被引126126次、(2017版)复合影响因子为、(2017版)综合影响因子为。据2018年4月万方数据官网显示,《环境工程学报》影响因子为,载文量为9249,被引量为79957,下载量为229252。 关于环境工程学报是什么期刊内容的介绍就到这了。

安全与环境学报编委

曾刚,男,1961年11月6日出生于湖北省武汉市。教育简历:1978年9月至1982年7月,湖北大学地理系本科学生,并获理学学士学位;1988年4月至1989年8月,联邦德国Philipps-University Marburg访问学者,接受国际知名地貌学家. Wolfgang Andres的指导,取得“攻博”资格;1989年9月至1992年7月,联邦德国Justus Liebig-University Giessen区域规划学专业博士研究生,接受经济地理学家Prof. Dr. Ernst Giese的指导,并获博士学位。工作简历:1982年7月至1988年3月,湖北大学地理系、区域规划研究所任教;1992年7月至1996年3月,联邦德国Justus Liebig-University Giessen区域发展研究中心、地理研究所博士后、助教、研究员;1996年4月起,华东师范大学经济地理学副教授、教授、博士生指导教师,华东师范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副院长、院长。科教工作:主要从事经济地理学、区域规划等领域的教学工作,主要研究领域为技术扩散与高新技术产业、区域发展与规划、产业集群、企业网络研究等。主持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教育部、人事部、上海市政府、广西南宁市政府、德国DFG(德国国家研究基金会)以及其他地方政府管理部门和企事业单位委托的研究项目30余项;在中外学术期刊发表论文70余篇,独立或与人合作完成的4本专著先后在国内或国外出版发行。社会兼职:华东师范大学学术委员会委员;华东师范大学国土开发与区域经济研究所所长;华东师范大学城市与区域规划研究院院长;华东师范大学德国研究中心副主任;上海市地理学会理事;长江流域发展研究院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地理学会理事;中国地理学会经济地理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区域科学协会流域发展研究专业委员会主任;江苏省城市发展研究院兼职教授;联邦德国University Duisburg-Essen兼职教授;《Chinese Geographical Science》编委;《人文地理》编委;《地域研究与开发》编委;《世界地理研究》编委;《安全与环境学报》编委;《华东师范大学学报》编委。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华东师范大学中国现代城市研究中心研究员。国外伙伴:联邦德国Philipps-University Marburg经济地理学教授Prof. Dr. Harald Bathelt;University Hannover校长、经济地理学教授Prof. Dr. Ludwig Schaetzl。近年发表的部分论文:曾刚、王琛:巴黎地区的发展与规划。载《国外城市规划》2004年第5期,第44-49页。曾刚、孔翔:《科技创新与区域竞争力》。浦东干部管理学院教材,2004年11月。曾刚、文嫮:上海浦东信息产业集群的建设。载《地理学报》2004年第59卷增刊,第59-66页文嫮、宁奉菊、曾刚:上海国际社区需求特点和规划原则初探。载《现代城市研究》2005年第5期第17-21页。Harald Bathelt, Gang Zeng: Von ressourcenabhaengigen, unvernetzten Industrien zu Industrieclustern? Das Beispiel der suedchinesischen Grossstadt Nanning. In: Zeitschrift fuer Wirtschaftsgeographie, Jg. 49 (2005), Heft 1, Seite 1-22(南宁市从资源依赖型产业向产业集群升级的可行性研究。载德国《经济地理杂志》2005年第1期)。文嫮、曾刚:全球价值链治理与地方产业网络升级研究。载《中国工业经济》2005年第7期第20-27页。王琳、肖勤、曾刚:上海浦东新区电子信息与生物医药企业创新合作网络比较研究。载《地域研究与开发》2005年第5期第34-37页。曾刚、文嫮:全球价值链视角下的瓷砖地方产业集群发展研究。载《经济地理》2005年第4期第467-470页。曾刚、林兰:不同空间尺度的技术扩散影响因子研究。载《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6年第2期,第22-27页曾刚、李英戈、樊杰:京沪区域创新系统比较研究。载《城市规划》2006年第3期,第32-38页。曾刚、林兰、樊鸿伟:论技术扩散的影响因子。载《世界地理研究》2006年第1期,第1-8页。[编辑本段]2、经济学博士曾 刚,男,1975年8月出生,四川省江油县人。经济学博士,长江证券博士后研究人员。先后毕业于四川大学对外经济贸易系、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曾在核心期刊发表论文数篇,并在报纸和杂志上发表一般性文章数十篇,另出版有译著和专著多部。主要研究领域为货币理论及银行理论。主要研究成果:《欧元与国际货币竞争》,中国金融出版社,1998《现代金融理论》,中国金融出版社,1999《货币理论与政策》(译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货币经济学手册》(译著),经济科学出版社,2002“信用违约率问题研究”,《国际金融研究》,2002年11月“FDI与东道国产业发展”,《世界政治与经济》,2003年1月“银行运行与信用货币供给”,《太平洋学报》,2003年4月“中国房地产金融政策的发展及变化”,《中国公共政策分析》,社科文献出版社,2004年2月“就业优先的宏观经济政策”,《中国金融论坛》,社科文献出版社,2004年“货币稳定、金融稳定与货币政策”,《中国金融发展报告》,2004“信用评级与银行信用评级”,《银行家》,2004年7月“宏观经济与金融运行分析”,《中国金融》,2005年3月“中性宏观经济政策三题”,《中国金融论坛》,社科文献出版社,2005年6月“货币与信贷运行分析”,《农村金融研究》,2005年6月“2005年一季度金融运行分析”,《中国金融》,2005年5月“金融稳定:理论与政策”,《中国金融发展报告》,社科文献出版社,2005年6月《风险管理》(译著),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5《货币错配:新兴市场国家的困境与对策》(译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货币流量分析理论研究——基本框架及对几个方面的考察》(专著),人民出版社,2005[编辑本段]3、成都新思维学校副校长曾刚,英文名:Frankie。1981年出生。成都新思维学校副校长;成都新思维学校英语教研组组长;四川省十佳优秀教师。成都金牌培训教师。媒体报到 帮助学生用最简单的方法提升成绩8月12日下午2点半,成都新思维学校衣冠庙校区“初升高”英语衔接班,28岁的曾刚正在给学生们上英语课,他没有按照高一的英语教材讲解单词和语法,而是讲授两个英语句子的连接方式。“学会了,高考英语得10分;学不会,这10分就没有了。”戴着小麦克风的曾刚笃定地对着台下六七十个学生讲道。不碰教材、不讲课文,直接从高考英语的18个考点入手讲解题方法与技巧,这是成都新思维学校“考点英语”的教学特色,学生做一张英语试卷就像庖丁解牛,每道题都可以找到对应的考点及解题规律,得出正确答案。作为学校副校长、英语教研组组长,为了归纳这18个考点,曾刚准备了800多页的案头资料。从1981年-2009年27年全国及各省市高考英语题,每一道题考查的内容及方式,都被他“细嚼”了一遍。辛苦历程毕业于西南科技大学英语系的曾刚曾在绵阳师范学院任教,后加盟成都一所著名的考研培训学校。在这里,他认识了全国著名的考研辅导专家任汝芬教授。每次任汝芬到成都来,他所教的考研政治辅导班都爆满。为了解任汝芬教书的诀窍,曾刚也去“蹭”了几次课。他发现,任汝芬教书的一大特色,就是直接从考研考点入手,给学生授课。任汝芬的教学方法给了曾刚很大的启发。既然政治能从考点入手教学,那么英语为什么又不能呢?联想到自己中高考时只知道背课文、记单词,曾刚决定帮中学生找一条英语中、高考的“捷径”。从未上过中学英语课的曾刚找来了四川省高考英语大纲、成都市中考英语大纲和历年的考试真题,着手研究其中的规律。真的动起手来,曾刚才发现,这是一个浩大的工程:每道题的考查重点在哪里、容易出现哪些“陷阱”、学生如何能准确找到其中的解题窍门……把这些内容一一列出,最后化繁为简,真的太难了。尽管很艰难,曾刚仍然坚持做下去,因为他相信,自己走的是一条正确的道路。半年时间,曾刚一有空闲就钻研中学英语教学,在记了800多页的笔记后,最终归纳出了中、高考英语考点及解题方法。辉煌成就2006年暑假,曾刚带着他的“考点英语”来到成都新思维学校。没有名校学历背景,没有中学教学经验,刚开始,没有几个学生愿意选他曾刚为学生上课的课。面对着教室里稀稀落落的学生,曾刚口吐“豪言”:“不管你们以前英语成绩是好还是差,在这个班上都要‘归零’。我保证你们迅速从‘零’变成‘100’。”曾刚的承诺并没有落空,每堂课上,他先告诉学生考点的名称,考试时是以单选、改错或者别的题型出现,分值是多少,里面可能涉及的细则又是哪些,然后再告诉学生解题方法。上了几次课后,学生都觉得做英语考题容易多了。大家一传十,十传百,到了暑期快结束时,曾刚已在新思维同时带了五六个班,每个班都有好几十个学生,一些学生为了听他的课,甚至坐在过道里听。暑期结束时,曾刚成为新思维学校英语教研组组长。“80后”老师不惧权威3年下来,曾刚已成为新思维学校的名师,他的不少学生拿到了高分。今年中考,曾刚所教的学生小石中考英语成绩为147分,升入成都七中理科实验班。而在初中刚入校时,小石的英语仅考了27分!拿到中考成绩后,小石给曾刚写了一封信,信中说,“不论今后怎样,我的心中一定有份空间是属于曾老师的。”曾刚有时会给中学英语教学“挑刺”。他认为,对于学生来说,最困难的还不是完不成学习任务,而是找不到任务是什么。现在一些老师喜欢让学生背固定搭配,3年下来,这么多固定搭配,学生不背成“一团糨糊”才怪!“老师就是要帮学生用最简单的方法提升学习成绩。”今年年底,曾刚和同事们准备把新思维的“考点英语”总结成书出版,让更多的学生从中受益。[编辑本段]4、上海市虹口画院画师曾刚,笔名:无为。四川省美术家协会会员、成都市市美术家协会会员、成都市翰林艺术进修学院教师、上海市虹口画院画师。曾刚热爱生活,卷恋大自然,长期坚持写生,足迹遍布巴山蜀水及相临省份。传统笔墨基础较坚实,好作宏遍巨构,颇得气势,石质坚凝,树木密茂,急流卷浪,云气浮动,而且法度谨严、有生活气息、并在色彩上有所探索、力求把绚丽的色彩同水墨协调起来,并逐渐形成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1994年,出版《曾刚速写稿》。1994年,在成都市美术馆举办五人联展。1995年,获四川省三峡风情画展三等奖。1996年,获全国纪念红军长征胜利六十周年画展三等奖。1998年,出版《曾刚山水画选》。1998年,在四川省美术展览馆举办个人画展。2000年,上海教育电视台专报道其艺术事迹。2000年,迁入上海发展,并受聘多所学校任教。2001年,中国书画报刊登其作品及文章。2001年,在上海豫园艺术苑举办个人画展。2001年,获第六届海内外中国书画精品展金奖。[编辑本段]5、北京职业艺术家生平简历1976年出生湖南新邵2003毕业四川美术学院版画系,获学士学位2003----2005任教四川师范大学教师2006---现居北京职业艺术家展览2002全国第六届高等美术学院版画年会展(南京)2003四川优秀毕业创作展(重庆美术馆)2005个展(香港世界画廊)2006联展(香港世界画廊)(中国北京红T空间)(千年时间画廊)2007联展798艺术节2007艺术北京(北京农展馆)2008纽约艺术空间(北京)个展出版《当代美术家》,《江苏画刊》,《四川美术学院历届优秀毕业创作》,《美术焦点》等获奖全国第六届高等美术学院版画年会奖(2002南京)四川美院优秀毕业创作奖(2003)四川美院学生年展二等奖(2002)

张全国1982年7月至1983年2月在中国船舶工业总公司第407厂任助工,1983年2月至1984年10月在河南第一新华印刷厂任助工,1984年10月调入河南农业大学任教至今。 本科毕业于哈尔滨工程大学船舶内燃机专业,博士研究生毕业于大连理工大学动力机械及工程专业,获工学博士学位。现任十一届全国政协委员、民革中央委员、民革河南省委副主委、河南农业大学副校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河南省可再生能源学会理事长、中国农业工程学会常务理事、中国沼气学会常务理事、中国生物质能源协会常务理事、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理事、河南省能源研究会副理事长、河南省沼气协会副理事长、河南省节能与资源利用协会副会长、河南省科教电影电视协会副会长、河南农业大学能源工程研究所所长。兼任《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and Biological Engineering》、《太阳能学报》、《高等学校工程热物理学报》、《农业工程学报》和《安全与环境学报》等学术杂志编委。

生平简历 1976年出生湖南新邵 2003毕业四川美术学院版画系,获学士学位 2003----2005任教四川师范大学教师 2006---现居北京职业艺术家 展览 2002全国第六届高等美术学院版画年会展(南京) 2003四川优秀毕业创作展(重庆美术馆) 2005个展(香港世界画廊) 2006联展(香港世界画廊)(中国北京红T空间)(千年时间画廊) 2007联展798艺术节 2007艺术北京(北京农展馆) 2008纽约艺术空间(北京)个展 出版 《当代美术家》,《江苏画刊》,《四川美术学院历届优秀毕业创作》,《美术焦点》等 获奖 全国第六届高等美术学院版画年会奖(2002南京) 四川美院优秀毕业创作奖(2003) 四川美院学生年展二等奖(2002)

药学学报青年编委招募

1912年2月13日出生于江苏省青浦县张家村。从小受到民主革命思想的影响。童年在私塾和乡村小学读书,打下了良好的古文基础,练得一手好字。1926—1931年,在青浦县立中学和东吴大学上海附属二中学习。1932年,考取上海中法大学药科。在大学学习期间,翻译了一本日文书《定性分析化学表解》 ,于1935年由上海商务印书馆出版。此后,他又译编了一本《药用有机化学》 ,于1937年由商务印书馆出版。他在中法大学读书期间,还参加了中华自然科学社,经常在该社上海分社与一些有志好学的青年研讨科学技术问题。1936年中法大学毕业后,他到南京国立药学专科学校任教,兼任该校附设高级药剂职业科主任。他先后担任无机化学、分析化学、生药学、药剂学、药物学等多门课程的教学工作。1940年,晋升为讲师。1944年冬,他考取公费留学,于1945年夏赴英,就读于伦敦大学药学院。1947年,毕业获药学士学位。提供他奖学金的英国一家制药厂(ICI)厂长一再挽留他在厂里工作,但一心要把学成的专长贡献于祖国药学事业的顾学裘,却婉言谢绝了英国厂长的盛情挽留,放弃了优厚的待遇,于1947年12月毅然回国,受聘到浙江大学理学院药学系任副教授。当时,国民政府统治区一片混乱,物价飞涨,民不聊生,一个月的工资不敷全家一周之用。他的一位在外资药厂工作的老同学特来劝他到外资厂工作,但他坚定地答复说:“如果图个人的享受,我就不回国了。为了祖国的药学事业,我宁愿当个穷教授。”他谢绝了老同学的美意,坚持工作在祖国药学教育的第一线。1949年8月,他任浙江医学院教授。1950年,任药学系主任兼任浙江第一制药厂(现杭州华东制药厂)厂长。他同工人、技术人员打成一片,在以一幢住宅为厂房的简陋条件下,从实际出发,艰苦创业,建设药厂,发展生产,扎扎实实地做实际技术指导工作。他只尽义务,不取报酬。有一年春节,药厂的一位副厂长给他送去200元的支票,但是,第二天他又把支票交给厂工会主席,作为工会的活动经费。药厂职工对此深为感动和钦佩。50年代,中国的医药事业进入了新生发展时期,广大药工人员亟待学习提高。但当时国内药学书籍很少,顾学裘利用从国外搜集带回的资料,结合国内调查了解的情况,充分利用业余时间,进行编著工作。他先后编著出版了《药物?定》 、 《药物?定续编》 、 《现代药物学》 ,并与他人合编《实验药剂学》等著作,均由杭州新医书局出版。1956年,又出版了专著《制剂学》 (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这些著作在药学图书缺乏的当时,曾发挥了较大的作用。特别是《制剂学》专著,在当时代表了国内制剂学的先进水平,受到广大读者的普遍好评,被卫生部选定为对外学术交流的十大医药著作之一。1955年8月,浙江医学院药学系调整到东北药学院(即今沈阳药学院)。顾学裘顾全大局,带头并率领药学系的一批教职工到东北,此后一直任沈阳药学院教授。1957年,他担任该院教务长。他在反右派运动中,以及以后的多次政治运动特别是“文化大革命”中,曾受到种种冲击和迫害,但他没有为个人的逆境而沉沦,坚信社会主义祖国需要科学技术。他以蒲松龄“落第自勉诗”的诗句“有志者事竟成”、“苦心人天不负”勉励自己,坚持不懈地潜心治学,默默地工作和钻研。在这风风雨雨的20年中,他培养了3名研究生,担任了20余个年级的讲课任务,进行了20多项科学研究工作,发表了10余篇论文,编写出版了《长效制剂综述》、《药物制剂注解》,主持或参加编写出版了《药剂学》全国教材、 《常用药物制剂》 、 《药剂学专题选编》等著作。1978年以后,他先后任沈阳药学院药学系主任、沈阳药学院副院长、中国药学会副理事长、药剂分科学会主任委员、辽宁省药学会副理事长、中国科协委员、辽宁省科协副主席、中国药典委员会委员、卫生部医学科学委员会药学专题委员、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医学评议组成员、辽宁省政协副主席、辽宁省民盟副主任委员及《药学学报》等5种全国性杂志副主编、编委或顾问等职。他精神焕发,自书题为“故友重逢”诗:“相逢共庆得余生,犹是少年一老成,委曲千般微笑罢,欣看桃李更芳馨。”以此抒发他欣慰豁达的心境和奋进不息的意志。在1978年至今的10余年间,他培养博士研究生5名、硕士研究生16名;他领导制剂研究室和研究生,并与校内外广泛协作,进行了抗癌药物新剂型——多相脂质体的研究,开发了10余个系列品种,发表了百余篇论文,参加了7次国际学术会议的学术交流;主编出版了《药物制剂注解》 (再版)、《药剂学》(全国教材)、 《药物制剂新剂型选编》 、 《药物制剂专利手册》 、 《英拉汉药学词汇》等7部著作,近500万字。1984年,辽宁省人民政府授予他劳动模范称号。1988年,获沈阳市科技突出贡献奖。

1991年4月-至今,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期刊编辑研究会理事、常务理事、副秘书长。1996年3月-2006年2月, 组建“中科院自然科学期刊编辑研究会上海分会”, 任第一、第二届常务理事兼秘书长、第三届理事长。1996年2月-2002年7月, 中国科技期刊编辑学会青年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委员。1996年12月-至今,中国科技期刊编辑学会医学委员会委员。1997年9月-2008年5月, 上海市科技期刊编辑学会第三、第四、第五届副理事长。2000年1月-至今,欧洲科技编辑协会会员。2000年 5月-2008年6月,上海市药理学会第三、四届常务理事,科普工作委员会主任委员。2000年 6月-2006年5月,中国科学院出版图书情报委员会委员。2000年 9月-至今,中国科技期刊编辑学会第四届、第五届理事。1997年3月-2006年7月,上海市期刊协会第一、二届常务理事,副会长兼科技学术期刊专业委员会主任。2003年1月-2006年7月,上海市图书馆学会副理事长。2005年7月-2007年2月,中国图书馆学会理事。1996年4月-至今,《中国科技期刊研究》编委。1996年5月-至今, 《编辑学报》编委。1999年5月-至今,《World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编委。2001年11月-至今,《药学服务与研究》编委。2003年12月-至今,《中国生物学文摘》常务副主编。2003年10月-至今,《图书情报工作动态》编委。2005年11月-至今,《科学观察》编委。2006年11月-至今,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第七届常务委员会学术与学会工作专门委员会委员。2002年2月-至今,中国期刊协会第三届、第四届理事。2008年1月-至今,《科技导报》编委。2009年8月-至今,《中国中药杂志》编委2009年6月-至今,《药学学报》编委。2010年6月-至今,《机电工程》编委

他已发表学术论文300余篇,主编或主要参与编写专著21部(卷)。获国家级成果奖1项,部、院级成果奖7项。培养博士及硕士生52名。1988年被评为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1994年9月在北京召开的第三届国际传统药物学大会上当选为国际传统药物学会主席,1994年12月当选为中国工程院医药卫生工程学部首批院士,现任该学部常务委员。1996年6月担任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名誉所长及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药资源利用及保护研究中心主任。他正致力于中药现代化的研究,促进中药走向国际。肖教授一直从事中药、药用植物及传统药物的研究,是国内《药学学报》、《中国中药杂志》、《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等杂志的主编、副主编或编委,是国际著名杂志《 Phytomedicine 》、《 Journal of Ethnopharmacology 》的编委。先后主编了《新编中药志》、《中国本草图录》、《新华本草纲要》等著作 20 余部,在国内外发表论文 500 余篇,曾获国家成果奖一项,部级成果奖八项,先后培养博士生 40 名,硕士生 25 名。由于肖教授在中药研究方面的贡献, 1998 年曾获得第三届立夫中医药学术奖获奖人; 2001 年获求实科技基金会杰出科技成就集体奖。 2002 年获得香港浸会大学荣誉理学博士。

中国公路学报青年编委

周绪红,男,汉族,1956年10月生。湖南大学土木工程系结构工程专业博士研究生毕业,获工学博士学位。现任兰州大学校长,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结构工程、桥梁等方面的教学和研究工作。徐岳,男,陕西乾县人,1958年9月出生,中共党员,工学博士。长安大学教务处处长、教授、博士生导师,长安大学公路科学研究院长,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中国土木工程学会桥梁及结构工程分会理事,中国土木工程学会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分会理事,陕西省公路学会理事,《中国公路学报》、《长安大学学报》编委。黄平明,男,1965年1月出生。2001年破格晋升为教授,博士生导师。从1996年起,历任桥梁教研室副主任,桥梁与结构实验室主任,桥梁研究所副所长,桥梁系副主任等职务。交通部优秀青年骨干教师(跨世纪人才)。刘永健,男,汉族,1966年6月出生于江西婺源。湖南大学土木工程学院结构工程专业博士研究生毕业,获工学博士学位。现任长安大学公路学院桥梁系(所)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钢协结构稳定与疲劳协会理事;《建筑科学与工程学报》副主编。徐恭义,男,汉族,1963年2月出生,山东青岛人,中共党员。1984年7月毕业于西南交通大学桥梁工程专业,曾任中铁大桥勘测设计院第三设计室设计主管工程师、设计项目负责人,第四设计室副主任、主任,现任中铁大桥勘测设计院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博士学位,詹天佑铁道科学技术人才奖和茅以升铁道科学技术奖获得者,铁道部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及科技拔尖人才,武汉市、湖北省、铁道部和中国土木工程学会专家人才库科技专家,东北林业大学、湖南大学、西南交通大学,四川大学兼职教授。2006年当选全国工程设计大师。

刘清泉,男,研究员,道路与铁道工程专业工学博士,博士生导师,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交通运输部公路科学研究院副总工程师,总工程师办公室主任。东南大学和重庆交通大学兼职教授,中国公路学会道路工程学会理事。《中国公路学报》和《公路交通科技》杂志编委。曾获交通青年科技英才称号,交通部“新世纪十百千人才工程”第一层次人选。

无机材料学报青年编委

现任中科院上海硅酸盐所人工晶体中心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国家杰出青年基金和中科院“百人计划(荣誉称号)”获得者。曾先后担任上海市政协委员、上海市青联委员、上海市中青年知识分子联谊会会员,中国硅酸盐学会晶体生长和材料专业委员会理事、中国光学学会光学材料专业委员会理事、上海硅酸盐学会副理事长、《无机材料学报》、《人工晶体学报》、《硅酸盐学报》、《中国激光》、《激光与光电子学进展》和Trends in Applied Sciences Research编委会编委。山东大学晶体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委员、宁波大学新型功能材料及其制备科学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委员、上海光机所晶体中心主任、上海光机所技术委员会副主任。任第16届国际光电子材料与器件会议 (WMSCI2006)分会主席,第3届亚洲晶体生长会议(CGCT-3)分会主席,第20届国际光学大会(20th ICO)分会主席,2006年上海先进无机材料研究与应用研讨会大会执行主席,第66届东方科技论坛《晶态和非晶态激光材料及其应用发展战略研讨会》大会执行主席等。主持国家级项目10余项,是 “九五”、“十五”国家高技术863-715、863-416和863-806项目、中科院重大项目和国防重大专项的项目负责人。首次实现Nd:YVO4的Cr4+:YAG的被动调Q激光输出,并推出实用化Cr4+:YAG被动调Q系列元件。首次实现Na,Yb:CaF2、Yb:GSO、Yb:GYSO、Yb:LYSO等晶体的激光输出、首创Cr4+,Yb:YAG等系列自调Q激光晶体。首次生长出大尺寸高温相偏硼酸钡紫外人工双折射晶体,并使其实用化。所领导的课题组进一步在钛宝石和蓝宝石晶体的生长等方面取得重要进展:蓝宝石晶体尺寸突破56英寸,钛宝石晶体实现100TW激光输出。并成功实现了多项专利成果转化。以上工作发表论文500余篇,其中SCI收录230余篇,出版专著3部,授权发明专利40余项。并先后获得2003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001年上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和2004年上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中科院科技进步二等奖;中科院青年科学家奖;2003年度上海市自然科学牡丹奖;2002年度上海市十大杰出青年和2003年度中国青年科技创新优秀奖等奖励。已培养博士生22名、硕士生6名,其中2人次获得中国科学院院长优秀奖、4人次获上海市科技启明星,其他多人次获宝钢奖、刘永龄奖和大珩光学奖等。

作为一个在合肥工业大学翡翠湖校区呆了四年的老学长,我对这道题还是比较了解的。

左延安:全国人大代表,本科毕业于合肥工业大学,研究生阶段毕业于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1968年3月参加工作,历任合肥江淮汽车制造厂总经济师、厂长等职。现任安徽江淮汽车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安徽省第八届政协常委、安徽省汽车工程学会副理事长、中国汽车人才研究会副理事长等职,天津大学兼职教授。曾获得"全国机械系统劳模"、"安徽省优秀企业家"、"百万职工跨世纪赶超工程功臣""全国劳动模范"等称号。

陈鲸:通信与信息系统专家。1963年毕业于合肥工业大学,获学士学位。现为总参驻蓉某研究所高级工程师、中国工程院院士、博士生导师。长期从事空间目标监测领域的技术研究与工程实践,先后荣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2项,军队科技进步奖一等奖2项、二等奖1项,并荣获全军专业技术重大贡献奖。

祝义才:1989年毕业于合肥工业大学。 1992年底到南京创立雨润集团,主营低温肉制品加工。 1996年雨润收购国有企业南京罐头厂,祝义才成为江苏省首个收购国企的民营企业家。 2001年祝义才首次入选《福布斯》杂志中国百富排行榜,位列第53位,资产亿元。 2003年祝义才当选为第十届全国人大代表。 2004年在“2004福布斯大陆富豪榜”中,祝义才以亿美元的身价排名第41位,居江苏富豪之首。 2005年10月雨润在港上市集资亿祝义才身价增30亿。

作为一名已经来到合工大两年的学生,对于这个问题多少有一些了解。以下是几位毕业于合肥工业大学的名人。

祝义才,1964年生,安徽省桐城市人,雨润控股集团董事长 。于1989年毕业于合肥工业大学,毕业后从安徽省交通厅属下的海运公司辞职下海经商,1992年底在南京创立雨润集团,并主要经营低温肉制品加工生产。该集团于1996年收购南京罐头厂,他也因此成为了江苏省首个收购国企的民营企业家 。祝义才于2001年介入房地产行业,并入选《福布斯》杂志中国百富排行榜,位列第53位,资产亿。2004年在《福布斯》大陆富豪榜中居江苏富豪之首。

奚国华,1951年生,上海市人,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理事长。于1977年毕业于合肥工业大学电机系电器自动化专业学习,毕业后任上海市邮电管理局电报局生产实验室技术员。于1983年任上海市邮电管理局电报局副局长、长途电信局副局长、电信处副处长,于1992年任邮电部电信总局副局长。后经辗转,于2012年出任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党组书记、董事长,并最终担任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理事长。

左延安,1949年生,安徽省枞阳县人,曾任安徽江淮汽车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现任安徽省第八届政协常委、安徽省汽车工程学会副理事长。1990年 出任江淮汽车制造厂厂长,2010年 带领江淮汽车成为产品系列齐全、整车销售量达50到60万辆、销售收入达450到500亿元的综合性汽车集团。

以上就是几位毕业于合肥工业大学的名人,还有几位汽车界的龙头老大,有兴趣可以自己查阅资料。

身为合肥工业大学大三学子,我来答一下这个问题。以下几位是合肥工业大学走出过的名人。

卢秉恒,1945年2月出生于安徽亳州,中国机械制造与自动化领域著名科学家,现为中国工程院院士,教授、博士生导师,任快速制造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主任、国务院机械学科评议组召集人、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副理事长、中国机械制造工艺协会副理事长、全国高校金属切削机床学会理事长,同时兼任宁波大红鹰学院院长。东莞理工学院双聘院士。卢秉恒院士主要从事快速成形制造、微纳制造、生物制造、高速切削机床等方面的研究,先后主持20余项国家重点科技攻关项目。曾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做出突出贡献的中国博士学位获得者”称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球华人蒋氏科技成就奖等奖项。

宁吉喆,男,汉族,1956年12月出生于安徽省合肥市,祖籍山西夏县,经济学博士,兼职教授,博士生、博士后导师。1974年3月参加工作,1985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现任国家发展改革委党组成员、副主任(正部长级),国家统计局局长、党组书记,中国统计学会会长。

陈鲸,通信与信息系统专家。1940年出生于安徽省怀宁县。1963 年毕业于合肥工业大学,获学士学位。曾任低截获概率信号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委员。现任某研究所高级工程师、博士生导师。2005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