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期刊知识库

首页 学术期刊知识库 问题

教师信息技术有关的论文参考文献

发布时间:

教师信息技术有关的论文参考文献

高中信息技术课程应用主题式教学实践论文

摘要: 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内容较为丰富,且实践性强。而采取主题式教学模式则能够激发出学生对于信息技术课程的学习。为此,笔者从简述主题式教学的定义及应用基本要求入手,重点针对主题式教学模式在高中信息技术课程中的实践应用加以分析。

关键词: 主题式教学模式;信息技术课程;实践应用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突飞猛进的发展,无论是我们的生活环境还是工作环境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计算机技术作为人生存于社会的必要的、基本的技能,越来越受到社会各个阶层的广泛重视。对于高中生而言,计算机技术对于他们未来的成长成才十分重要,而众所周知,高中学习压力巨大,在一般情况下,信息技术课程一周只有一节课,而一节课的时间只有四十五分钟,并且越是到了期中期末考试的时候,信息技术课程还被其他课程挤压,而教育大纲中所规定学习的内容也比较繁杂。因此,如何在有效的时间中,让学生更多的学习信息技术课程,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是摆在每一位教师前面的重要难题。

一、主题式教学的定义及基本要求

(一)定义

主题式教学指的是将教学内容作为载体,将文本内涵作为主体,以系统化教学思想为指导,以教学主题为纽带,让学生所学习的各种知识相互融合、相互作用,进而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帮助学生有效地理解知识而开展一系列教学活动。因此,主题式教学模式是由设计教学主题及生成性思维引导这两个部分组成,且符合学生的性格发展规律,同时还具有合作性、开放性教学环境。此外,这种教学模式注重的是学生对知识及技能的体验,所以还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及学习积极性,并将学生的零散知识内容构建完整,继而推动学生的综合发展。[1]

(二)基本要求

高中阶段的学生思维比较活跃,他们的辩证思维能力及逻辑思维能力均处在一定发展阶段,以往的灌输式教学法,并没有结合学生的发展特点及性格规律等,也和实际生活并不相符,严重挫伤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及学习积极性。但是应用主题式教学模式,开展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则能够很好地避免这些问题。在应用主题式教学模式的过程中,教师要做到以下要求:其一,所选择的主题要具有新颖性。即在选择教学主题的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尊重班级学生的思维认知规律及性格特征,选择和学生实际生活及兴趣爱好相符的教学内容,设计教学主题,开展教学活动。这样能够激发出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程的学习兴趣;其二,所设计的教学活动要具有立体性。即教师所设计的教学活动,要包括明确的实践教学目标、情感价值血目标及理论教学目标,同时还要明确教学内容、教学形式及教学评价等;其三,所实施的教学主题要具有新颖性特点。即教师在实施教学主题的过程中,应巧设教学情境,让学生能够快速融入至教学氛围中,并逐步指导学生完成各项学习任务;而在课堂结束后,教师还要指导学生对课堂教学内容展开更深入的探索。[2]

二、主题式教学在高中信息技术课程中的实践应用

(一)确定主题教学的具体范围

在开展高中信息技术课程前,教师应结合学生的个性化发展特征、学习能力以及教学内容,设计好主题教学目标,并明确主题教学范围。因为主题教学目标的设计以及教学范围的确定,对后续课程的开展产生了直接的影响。学生所感兴趣的教学主题,就能够激发他们对于信息技术课程的学习积极性及学习主动性,进而达到有效的教学效果,但是学生不感兴趣的教学主题,将会让学生丧失对课程教学内容的积极性,最终影响教学效果。因此,笔者认为在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开展过程中,选择课堂教学主题时,应遵循新颖性及立体性原则,确定主题教学范围以及教学目标。[3]例如在《日新月异的信息技术》的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充分运用多媒体技术作为教学手段,然后按照学生的个性化特征以及学生所关注的最新热点话题,为学生制作信息技术改革以及信息技术创新历程的视频等,如计算机最先开始是由“埃尼阿克”发展而言,其占地面积为170m2,质量高达30吨,其后发展成平板电脑以及便携式上网本等。然后在课堂上播放给学生看,从而激发学生对于《日新月异的信息技术》的学习兴趣。在课堂上,教师还应指导学生充分认识到信息技术的作用及价值,并且感受到信息技术发展的巨大变化,让学生能够体会到信息技术的创新及发展的必要性,继而加强对信息技术的学习。同时,教师也要让学生明确信息技术所带来的有利之处及不良影响等,最终实现本章节教学目标。

(二)学生课程学习任务的`设计

有效的教学情境可以让学生快速地融入至课堂教学活动中,从而实现教学目标。在开展主题式教学时,教师应巧设教学情境,提升学生对于信息技术知识以及信息技能的掌握及运用。[例如在《office办公软件———word文档》的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office办公软件的学习时,应设计如下学习任务:word文档内文字编辑、图片编辑、文字排版、剪贴等。在此基础上,巧设比赛教学情境,以“校园生活”“家庭旅行”“我的梦想”等为主题,指导学生自主进行宣传海报设计等,进行个人赛或小组对抗赛。在比赛期间,学生可按照自身的性格特征以及兴趣爱好等,自由地选择图片、艺术字以及文字排版等,以此培养学生的独立思维能力。而教师积极观察每位学生的office软件操作情况,指导学生正确使用office软件。采取这种竞赛教学模式,能够提高学生对于信息技术课程的学习兴趣,充分展现出学生的性格色彩以及思维特征等,还能够提高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效果。

(三)建立完善的评价体系

当学生完成了主题教学任务后,教师应结合学生的主题学习表现以及实践操作情况,建立完善的评价体系,客观地进行评价,并积极鼓励学生。在评价的过程中,教师应充分考虑到积极情感因素。[5]例如:当结束了《word排版和设计》的教学内容后,笔者建议教师从学生的技术点、学习态度、作品创意以及整体排版效果等方面入手,充分运用“你所设计的作品十分有创意,很不错,但是如果在图片旁边添加适当的艺术字一定更加完美!”“不错!这海报设计得十分精致,但假设标题换一种排版方式将更好!”等语言,对学生所设计的作品进行客观地评价,不打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还能够有针对性地指出学生在学习信息技术课程的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此外,在评定好学生所设计的作品后,教师可在班上展示部分学生的优秀设计作品等,让其他学生能够从中吸取更多的学习经验,继而提升自己的信息技术能力,并实现自身综合能力的全方位发展。

三、结语

在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采用应用主题式教学模式,很好地适应了课程学习的需要。教师在此过程中,确定主题教学的具体范围,实行有效的教学情境,并且对其进行针对性的教学设计,建立完善的评价体系,这些手段相互结合,有效的提升了学生的学些效率,让他们在有效的时间内学到更多的应用型的知识,因此,值得在信息技术课堂中大力推广。

[参考文献]

[1]王启君.主题式教学———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因你而精彩[J].中小学电教(下),2013,11(09).

[2]林巧,李小红,王兰.对伊犁地区课改理念下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的反思与建议[J].伊犁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11(03).

[3]陈淑彦.主题式教学究竟是仙丹还是毒药———高中信息技术主题式教学的实践反思[J].中学课程资源,2008,04(09).

[4]柯清超,陈蕾.信息技术与教育深度融合的新发展———首届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应用展演述评[J].中国电化教育,2013,11(08).

[5]郭小平,张文兰.高中教师使用信息技术教学的适应性研究———行为改变与个人因素、环境因素的关系分析[J].电化教育研究,2013,12(07).

幼儿园教学中信息技术应用策略论文

摘要 :

信息化时代的来临客观上要求学前教育随之作出适当调整,将信息技术融入幼儿园教学当中成为必然发展趋势。就幼儿园教学中的信息技术应用问题进行探讨,分析信息技术应用于幼儿园教学的优势,并提出提高信息技术应用效果的策略,以推动幼儿园教学的现代化、信息化发展。

关键词 :

幼儿园;教学;信息技术;应用策略

一、信息技术应用优势

要使信息技术以更加科学和有效的方式融入幼儿园教学当中,就必须对信息技术的教学优势有明确充分的认识。信息技术能够有效帮助构建生动灵活、形象多变的教学环境,使知识传递更加趣味生动、丰富多彩,使幼儿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从教学实践总结来看,这一优势主要表现在如下方面:

(一)互动与趣味性

在传统幼儿园教学模式中,教师、幼儿受教者及事物为教学活动的主要构成要素,教学活动有抽象、简单、枯燥的缺点,教学成效并不理想。在幼儿园教学中引入并应用信息技术能够打破传统教学的僵局,激发教师、幼儿及信息技术辅助三者之间的互动关系产生,构建全新的学习氛围,使教学过程更加生动且富有趣味性[1]。信息技术使教学活动互动和趣味性的增强,主要是通过影响幼儿视听感觉来实现的。在信息技术的帮助下,教师能够以播放图片、音频、视频动画的方式展示教学内容,从视觉上将抽象、静止的内容形象、动态化,使教学增添趣味性,从听觉上营造活泼轻松的教学氛围,使幼儿的情绪调节、情操陶冶更加高效,从整体上实现教学效率的提升。举例来说,在《蝌蚪变蛙》的教学中,教师可灵活应用信息技术,以视频、图片配以音乐的方式为幼儿展示从蝌蚪到蛙的变化过程,并为其播放蛙鸣叫,配合儿歌以及蝌蚪蛙动作模仿游戏等内容,使幼儿在生动有趣、轻松活泼的学习环境下完成对蛙的认知。

(二)便捷与可操作性

从教学开展角度上看,将信息技术引入幼儿园教学当中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教学的便捷与可操作性。在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学环境、教学内容以及配套教学材料都是必备元素,对于幼儿教学来说,配套教学材料对于教学成果的取得有着直接而重要的影响,往往需要教师花费大量时间精力。举例来说,在看图说话教学活动中,教师要考虑幼儿认知发展水平、以画面重现故事的实操性以及幼儿现有认识发展状况等多种因素进行选材;要在教学活动过程中通过语言方式反复描述并引导幼儿对图画产生并保持兴趣;已完成图画无法进行二次更改,因重复使用、长久保存较为困难而多成为一次性用品。现代化信息技术中,网络多媒体技术、图像处理技术等能够有效解决上述问题,并有可长久保存、灵活组合、重复利用等优势,对于教学便捷和可操作性的提高有着极大推动[2]。

(三)流通与学习性

信息技术能够使教学的流通性加强并使其学习性有所提升。幼儿园能够凭借信息技术构建的.平台实现与其他教育单位及社会、个人的相互交流沟通,获取更多的教育信息和教育资源。幼儿园教师也能够借助信息技术及时、准确地掌握其他地区乃至全球幼儿园教育发展最新状况,借鉴学习其教学模式、内容等。此外,信息技术的存在也是沟通教师、学校彼此之间联系的重要媒介,为幼儿园的不断发展、幼儿教育水平的不断提高提供科学、充足的指导。

二、幼儿园教学中的信息技术应用策略

(一)科学把握应用原则

1、直观性

根据心理学研究结果可知,个体的思维方式在不同年龄阶段表现出不同的特点。幼儿生活经验少,对周围事物的认知大都通过直观感知才能实现。因此,将信息技术应用到幼儿园教学中要侧重这一点,坚持贯彻直观性原则,通过生动活泼的教学展示引导幼儿理解教学内容,进而形成具体概念。

2、适宜性

适宜性原则即要将幼儿园教学放在首位,对信息技术的应用不能盲目进行,必须适宜教学的开展。例如,在科学教学过程中,要利用信息技术增强教学内容的生动直观性,满足幼儿的好奇心并能够激发其探索欲;在艺术教学过程中,要利用信息技术调动幼儿视、听等多方面感官,使其能够体会到艺术传递的情感并与之产生共鸣。

(二)教师角度的应用策略

1、提升教师信息技术水平

教师信息技术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了教学过程中的信息技术应用。当前有部分教师受自身水平限制,不能从实际出发有效发挥信息技术的教学辅助作用。因此,各幼儿园应针对这一情况有意识地安排有一定专业能力的教师负责信息技术工作,并通过积极鼓励自学、聘请专家指导、组织开展培训等多种方式全面提高教师信息技术与应用水平。

2、强化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幼儿园教师收集、整理并利用信息技术制作教学素材的能力决定着信息技术教学辅助效用的发挥。由于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并不能在短时间内飞速提高,因此,教师一方面需要有意识地学习并加强练习,另一方面在实际教学活动中也可根据自身能力自主设计制作教学素材或参考借鉴已有教学素材。需要强调的是,无论是自主制作还是参考借鉴,都必须从实际情况出发,根据教材要求和幼儿发展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

(三)幼儿角度的应用策略

1、以幼儿需求为核心

信息技术并不能在所有幼儿教学中都起到有力支持。在关注幼儿间接经验积累的同时也必须认识到,直接经验获取对于幼儿成长同样重要,换而言之,动手操作、游戏等也是幼儿发展的重要方式。显而易见,大量使用多媒体技术不能对幼儿健康活动起到帮助。因此,信息技术的应用要适宜适度,必须围绕幼儿需求的重要核心有计划地进行[4]。

2、以幼儿发展为立足点

对于不同班级、年龄段的幼儿来说,其认知水平、接受能力也各有差异。教学过程中应用信息技术必须充分考虑到幼儿发展,合理安排信息技术应用的方式、含量及难易,注意操作的简单性和细节的合理性,确保其能够有效融入教学环境当中,与其他教学方式相配合,取得更佳的教学效果。

三、总结

本文就信息技术应用于幼儿园教学中的积极效用进行了探讨,并就如何更好地将信息技术应用到幼儿园教学当中的问题提出了相关策略,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应对学前教育信息化中的问题。需要明确的是,相较于高等教育、义务教育在信息化建设上展现出的迅猛发展势头,幼儿园教学的信息化建设却呈现出了水平低、发展慢的特点,因此幼儿园教学中的信息技术应用仍是一个长期而系统的过程,要使信息技术以更加科学、全面、完善的方式应用到幼儿园教学当中,仍需要更多更全面的研究和探索。

参考文献:

[1]郭力平,钱琼,王只,等.上海市幼儿园应用信息技术的调查与分析[J].上海教育科研,2016(6):37—40.

[2]郭海军.浅谈现代信息技术在幼儿园教育中的应用[J].教育革新,2016(9):67.

[3]冯晓霞.信息技术与学前教育———幼儿学与教的视角[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1(18):29.

[4]王佑镁,钟志贤.多媒体课堂教学软件及其教学效率评价的理论模型、指标体系与方法[J].现代教育技术,2017,14(1):56—62。

深度融合是指将信息技术有机地融合在各学科教学过程中,使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结构、课程内容、课程资源以及课程实施等融合为一体。以下是我为大家精心准备的信息技术与学科课堂教学深度融合的探讨论文,欢迎阅读!信息技术与学科课堂教学深度融合的探讨全文篇1 《浅谈信息技术与学科课堂教学深度融合》 摘 要:课堂教学是学校教学工作的主阵地,信息技术与学科课堂教学的深度融合,是信息技术与 教育 教学全面深度融合的核心和关键所在,对于推进教育信息化的进程,提高学校的教学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从信息技术与学科课堂教学深度融合的现状、对策及融合案例三个方面进行探讨。 关键词:信息技术;学科;深度融合 教育信息化本质是用信息技术改变教学,课堂教学是学校教学工作的主阵地,信息技术与学科课堂教学的深度融合,是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全面深度融合的核心和关键所在,对于推进教育信息化的进程,提高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和育人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信息技术与学科课堂教学深度融合的现状 1.教师对信息技术与学科课堂教学深度融合内涵认识存在偏差 信息技术与学科课堂教学深度融合就是要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融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有些教师认为在课堂上运用了多媒体课件教学就是融合了,在理解上有偏差,不全面。 2.教师对信息技术与学科课堂教学深度融合的开展存在懒惰、畏惧的心理 信息技术与学科课堂教学深度融合开展首先需要学科教师不断探索和研究如何进行有机融合。有些教师不想动,在思想上存在着懒惰的心理;其次在课堂教学实施过程中,需要现代化信息技术手段的支撑,教龄偏大的教师对新技术的使用缺乏信心,不愿使用。 3.教师对信息技术与学科课堂教学深度融合需掌握的技术操作有待提高 信息技术是进行融合的工具,技术不到位,融合就不能有效顺利地进行,对于非信息技术专业的教师而言,提高自身的信息素养也是面临的一个实际问题。 二、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堂教学深度融合的对策 1.学校领导的重视和支持 学校的教育信息化是一把手工程,学校领导的重视与否直接决定学校教育信息化水平,决定信息技术与学科课堂教学深度融合程度。学校要根据应用的需要推动信息化设备的配备,这是进行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深度融合重要支持性物理环境,其次要给予行政上的支持。对于在课堂上开展信息技术教学融合方面研究的教师和提供技术支持信息技术教师给予政策上的支持。 2.信息技术与教师专业化发展相结合 (1)更新教学理念 教师要从思想上更新教学理念,转变观念,通过理论学习讲座、亲身实践体验认识到信息技术与学科课堂教学深度融合改变了教师教的方式和学生学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从而增强教师运用信息技术开展与课堂教学融合的研究和实践的信心。 (2)加强对教师信息技术的培训 学校要定期组织教师进行信息技术培训。一是培训教师熟练掌握通用教学软件(如,PPT和Word等)的使用,在此基础上用好常用的学科软件;二是提高计算机的操作技能,把计算机作为备课、上课和组织学生的工具;三是对电教设备使用培训,让教师了解设备的性能、用途与使用 方法 ,以便在教学中更好地应用。 (3)鼓励教师钻研,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堂教学融合的课题研究 课题研究对推进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融合工作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学校要鼓励教师在这些方面的专题研究,要着重探讨融合的方式、方法,探索出一条科学高效的途径。 三、信息技术与学科课堂教学融合案例 1.主题学习网站 主题学习网站是依据新课标的教学要求,结合学科教材内容建立主题网站,并通过该网站进行资源的上传和下载,实现教学资源的共享。主题学习网站为师生提供了一个学习的平台,通过这个平台,教师与学生实现教与学的有效互动,创新了课堂的 教学方法 ,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引导学生开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活动。 2.班级网络学习空间 基于“中小学教育信息化的核心在课堂教学”和“班级授课制”长期存在的事实,建立班级网络学习空间,它依托于省的信息化公共服务平台,以班级为单位构建而成,教师可以在网络班级空间开展教学。 3.基于“云计算”环境的翻转课堂学习 基于“云计算”环境的翻转课堂构建了“学生白天在课堂完成知识吸收与掌握的知识内化过程,晚上回家学习新知识”的新型的课堂教学结构,它不仅创新了教学方式,而且翻转了传统教学结构、教学模式,建立起完全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式,创设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环境。 课堂教学是学校教学的主阵地,只有抓好学校教学工作,才能把握学校教学工作的重点。以课堂教学为突破口,深入探讨信息技术与学科课堂教学的深度融合,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论文篇2 《信息技术与中学化学学科教学的整合》 【摘 要】 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信息社会的到来,计算机应用与教育领域,给化学课堂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信息技术改变了传统的教与学的方式,为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搭建了新的平台。在教学中人们通常用文字、声音和图形来表现教学内容,通过与学生的交互、使学生学到知识和技能,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探索并逐步推广信息技术条件下的新的教学和学习模式。 【关键词】 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化静态为动态;变抽象为直观;信息技术与化学学科教学进行整合 以综合处理文字、图形、图像、动画、声音以及视频等各种信息为一体的多媒体技术,以表达形式更为丰富,从不同的感观、不同的侧面加深加深了人们对事物的认识,以多媒体电脑和 网络技术 为依托的,呈现、传递、加工、处理信息的技术,使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成为一种现代化教学手段,它把信息技术教育融合在学科的教学和学习中,通过构建真实的的问题情境,利用多媒体环境培养学生的学习策略和探究能力以及优化教学效果。所以巧妙合理的使用现代信息技术,整合课件素材,是信息技术应用于化学学科教学发展的趋势。 完全按照常规单一的教学模式,对学生的来说缺乏吸引力,多媒体手段就弥补了传统教学中的不足,用生动、活泼、形象、直观、动态的方式多 渠道 、全方位、立体化的传递教育信息,刺激学生感官,传播教学信息。它可以充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活跃课堂气氛,优化教学过程。能积极发挥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作用。以化学学科的教学来说,初中化学一些理论如质量守恒定律、氧化还原反应、分子结构等等是比较抽象的,有效利用多媒体手段可以变抽象为具体,变静态为动态,将微观过程进行宏观模拟,将瞬间变化定格分析,化枯燥为生动,比完全靠挂图、模型、教师的比划、学生的想象要有效的多,易于突破课堂教学的难点。所以如何有效地将信息技术与化学学科教学进行整合,有选择性地利用好我们现在所拥有的网络资源、光盘资源,使课堂教学效果达到最佳状态,成为化学教师所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也是一项很值得研究的课题。现将本人在教学中的一些探究、摸索 总结 整理如下: 首先,需要说明的是使用化学多媒体课件在课堂上不是代替教师,而是辅助教师进行教学。化学课堂教学不是每堂课都适宜用多媒体手段,弥补传统课堂教学中的不足以及教学内容相对之后的缺陷,才是使用多媒体课件的根本目的。在化学教学中能使用多媒体课件的内容,个人觉得主要有以下几类: 一、微观粒子的运动 微观粒子的运动、变化对初中学生来说是比较难以理解的。比如分子、原子、离子、电子的运动变化是用肉眼甚至显微镜所看不到的,通常用挂图和模型,而微粒运动变化的过程却无法充分展示;我们在讲氧化还原反应时,把微粒得到(失去)电子,化合价降低(升高),体现氧化性(还原性),这些内容光靠教师讲解,学生很难理解,如果我们利用我们手边现有的教材配套的教学光盘中提供的多媒体影像素材或者通过互联网查找相关的多媒体素材,则很容易通过在电脑上的模拟演示,让学生就能很形象直观地看到这些内容的动感过程,其教学效果比老师的口头讲解显而易见要强的多。而教师也省去了口舌之苦。 二、微粒在化学变化中的行为 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和变化规律的科学,化学概念及原理大多较为抽象。物质的微观结构既看不见,又摸不着,且化学变化又是在原子的基础上重新组合的结果。因此单靠语言和文字的描述,学生较难理解。通过电脑软件或课件进行动画模拟,能形象生动地表现分子、原子等微观粒子的运动特征,变抽象为形象,让学生直观形象地认识微观世界,更容易了解化学变化的实质,理解化学原理。如在讲解质量守恒定律中解释化学反应时,用flash动画模拟白磷分子和氧气分子分别拆分为原子,然后再重新组合为五氧化二磷分子的过程。学生便很容易想象化学反应中分子和原子的行为,同时也加深了对“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和“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而原子却不能再分”的理解,为学生在后续的章节中学习质量守恒定律奠定了基础。 三、难以实现的化学实验的模拟 农村学校由于化学实验室硬件条件的限制,并考虑到实验经费的不足和实验课程时间、安全等因素,很多实验难以作为演示实验或学生实验走进课堂,这时可采用多媒体课件模拟演示。 1、装置复杂、药品稀缺贵重的实验 实验室验证空气成分需用曲颈甑,绝大多数学校的实验室已不存在,这类实验可以用模拟实验来代替。 2、操作技术要求高的实验。比如温室效应实验、酸雨形成实验、饱和溶液配制实验等等。 3、错误实验操作后果的危害的实验 如吹灭酒精灯、排水法收集氧气先撤酒精灯再抽导气管、氢气还原氧化铜时先加热后通氧气、点燃可燃性气体前不检验气体纯度、稀释浓硫酸将水往装有浓硫酸的烧杯里倾倒等实验操作后果。由于有些实验老师只讲不应该这么做,而不敢让学生进行这类错误操作。但把这些危害后果通过多媒体动画课件展示给学生,学生将直观地得到感受,在以后的实验中避免错误操作。 4、反应速度过慢的实验。受到时间因素和课堂节奏的制约,一些反应速度过慢的实验,如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的实验;铁的生锈实验等模拟实验可摆脱这种时间上的限制而进入课堂。 四、应用投影观察演示实验的现象,提高实验的可视性 众所周知化学演示实验是教师在课堂中的演示,投影也是在课堂教学中常用到的工具。在课堂上教师操作的演示实验除了前几排学生外,后面的学生较难看到变化的现象。投影机能把一些现象放大,帮助学生观察。如讲到氢气的制取原理和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时用玻璃器皿盛稀硫酸和锌或稀硫酸和大理石的反应,利用投影观察其反应放出气泡的过程,都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达到了预期的目的。 以电脑为载体的多媒体技术只是教学的辅助手段,不是主体,使用它只是为教学服务,这一工具运用得当与否,效果完全不一样。为了使这一工具更好地服务教学,真正有助于传授知识技能,有助于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我们在教学实践中还要不断地对我们所采用的多媒体教学课件进行更深层次的探究,对运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做出认真分析,做到有的放矢地去解决教学中遇到的问题。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论文篇3 《浅谈现代信息技术与数学学科教学整合》 摘 要:多媒体辅助教学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手段,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优化课堂结构,提高教学质量,它能使静止的数学问题动态化,复杂的数学问题简单化,抽象的概念具体化,枯燥的数学知识趣味化,深奥的理论形象化,学习的过程生活化,有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随着多媒体科技应用日益普及,它也给数学教育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冲击。多媒体科技给教学带来种种便利的同时,也会带来一些负面的影响,我们应该如何面对?本文对教学中使用多媒体存在的优点、问题及矫正 措施 进行了一些论述。 关键词:现代信息技术;多媒体;数学学科;辅助教学 在当今这个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的时代,信息技术已经改变了人类学习与生存发展的环境,同时也改变了几个世纪数学教学、数学学习的方式。由于它对人类发展的重要性,迫使人们不断思索数学与现实的切合度;更是因为信息技术与数学技术的千丝万缕的联系,使人们认识到它在数学课程结构中的重要性。信息技术必将改变人们对数学的内容、形式、应用、人文价值以及评价的认识与看法,因此,信息技术发展与数学学科课程发展中的互动客观存在的。 所谓信息技术与数学学科教学的整合,就是通过将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的教与学融为一体,将信息技术作为一种工具,揭示数学思维的过程,更有效地帮助学生建立数学模型,学习研究事物的科学方法,使数学成为终身学习的奠基石。 一、通过信息技术与数学学科教学整合,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习兴趣与学习动机是学生学习的动力源泉,如果解决了动力不足或动力缺乏问题,那么学生的学习障碍就几乎解决了一半。信息技术与数学学科教学整合在解决这个难题上发挥了很大的优势。在数学教学中,不仅有数、式的变换,更重要的是一些“形”的变换。利用多媒体技术flash软件画出函数图像,展示几何模型,进行图像的平移、翻转、伸缩变换,把复杂的数学问题具体化、简单化,同时把数学中的对称美、和谐美和曲线美展示给学生,让学生领略到数学学习中的无限魅力,激发学生探究学习的情趣。 二、通过信息技术与数学学科教学整合,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德国数学教育家栋科教授认为:“思维着的教学活动决定着学习的质量。”学习如果过分依赖学习者的 经验 或感性世界,即纯粹的经验堆积,而不是通过认识活动对经验进行加工,那么学习将会出现危机。因此必须重视人的思维教育。在教学过程中,解决这种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实际与理论间的矛盾,利用信息技术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手段。尤其是多媒体计算机,可以把文字、图形、声音、动画、视频图像等信息集于一体。教学中使用多媒体技术能使学生获得极为丰富的、生动形象的感性知识,引导学生在思考中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培养他们的创造精神。 三、通过信息技术与数学学科教学整合,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可持续发展能力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现代教学认为,创新培养的最好场合和手段应该而且可以是日常教学活动。信息技术课是一种最能体现信息潮流的课程,目前也十分贴近学生的生活,在学生基本掌握计算机的性能之后,便可适当布置一些创造性作业,让有条件的学生在自己的家用电脑上独立作业,会产生令人意想不到的效果。在 圣诞节 、 教师节 、 春节 等,学生通过家用电脑发送卡片,这些卡片中,有的可以充满着幽默风趣的话,有的还可以制造出简单的动画,这些知识,我们平时都没教,但学生通过自学或家长的指导都制造出来了。这样,学生的 爱好 、特长得到了充分发展,兴趣得到巩固。 四、通过信息技术与数学学科教学整合,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 信息素养,是素质教育的核心要素,其中,信息处理能力是重要的一种能力。基于网络的数学课程教学,所选择的学习素材附带一定的情境或背景,学生通过网络收集提取有关素材,对相关素材进行分析、研究和比对,通过实验、观察、类比、联想、交流和讨论,最后归纳、综合,实现意义建构。教师的角色和行为方式发生了重大变化,教师不再是主要的信息源,而是教学活动中的导航者,设计者和帮助者;学生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是知识的探索者;自主学习成为学生学习的主要方法。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会学习、学会组织、学会协作、学会思考和交流。 五、通过信息技术与数学学科教学整合,培养学生个别化、协作学习的能力 合作学习是《数学课程标准》提倡的三大学习方式之一,作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关注学生的自主探索、合作学习,努力引导学生自己发现解决问题的方法。学会合作与交流是知识经济时代社会发展的需要,人与人之间越来越需要沟通与互助,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学会合作与交流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课题。因此,在教学中经常给学生提供合作与交流的机会。在学生“自主探索”的基础上,利用多媒体使资源共享,组织引导学生合作和讨论,让学生在共同探讨中学习别人的方法和想法,表达自己对问题的看法。在讨论中交流,在合作学习中完善、提炼和概括知识,使学生学会从不同角度认识数学,学会在合作学习与交流中取长补短,集思广益。 总之,多媒体教学手段的运用,极大地拓展了数学教学的空间,丰富了数学课堂的教学手段和教学资源,给教学带来了生动活泼的新局面。但是,无论计算机技术如何完善,它都不可能完全替代传统的数学教学方式。这就要求我们数学教师不仅要有扎实的数学知识和基本功,还必须熟悉和掌握多媒体教学,将多媒体技术和传统教学法有机地结合,在课堂上找准使用多媒体的最佳时机,把握好“度”和“量”,充分发挥多媒体的功能,从而进一步优化数学课堂教学,为全面推进数学素质教育发挥强有力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张奠宙.数学教育的全球化、开放化和信息化.数学教学,1998(5). 2.王其云.媒体与学习.中国电化教育,. 3.方钧鹤.对运用多媒体技术优化教学的几点看法.中国电化教育,. 4.李华.中小学教育媒体的选择与应用探讨.中国电化教育,. 5.刘云生.信息网络时代与教育最优化.2002. 猜你喜欢: 1. 浅谈信息技术教学论文 2. 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深度融合浅析论文 3. 浅谈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论文 4. 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效整合探讨论文

有关信息技术论文参考文献

张爱平,赖欣.JSP调用JavaBean实现Web数据库访问[J].计算机时代,2007,(01).仲伟和.基于JSP网页自动生成工具设计与实现[J].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07,(15).马国财.基于JSP技术MIS系统复杂查询器设计与实现[J].青海大学学报(自科学版),2007,(02).李佳.基于JSP技术网页自动生成工具实现[J].电脑开发与应用,2009,(03)梁玉环,李村合,索红光.基于JSP网站访问统计系统设计与实现[J].计算机应用研究,2004,(04)熊皓,杨月英.JSP自动生成工具设计与实现[J].黄石理工学院学报,2005,(04)韩世芬.基于JSP网页自动生成工具开发[J].科技资讯,2006,(17)孙年芳.基于JSP网页自动生成工具设计与实现[J].计算机与信息技术,2008,(11)朱海泉,李兵.基于JSP网页自动生成工具设计与实现[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06,(12)仲伟和.基于JSP网页自动生成工具设计与实现[J].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07,(15万晓凤,谢毅.基于JSP电子政务系统通知模块设计[J].南昌水专学报,2004,(01)[12]马云飞,张良均.利用JSP开发动态Web应用系统[J].现代计算机,2001,(01)

牟春燕,第三方物流信息技术应用研究[J].江苏商论,2006年 06期 霍亮,毋河海. 空间物流信息系统集成策略研究[J]. 测绘学院学报, 2002,(04) . 谢文华. 内蒙古货运物流化发展及信息技术应用研究[D]. 北京交通大学, 2008 .刘伟刚. 电子商务环境下的长春市物流企业信息管理模式研究[D]. 吉林大学, 2007 . 郭成.物流信息技术应用现状及趋势[J].中国储运,2007年 03期 杨德坤. 论我国物流信息化发展的有效途径[J]. 重庆工学院学报, 2005,(09) . 姚科敏. 信息化与中国物流业[J]. 当代经理人, 2006,(21) . 牟屹东; 牟惟仲;在资源整合中重视物流信息技术的应用[J]. 中国物流与采购, 2003年 05期赵有广. 利用电子商务整合我国物流业[J]. 财贸经济, 2001,(05) . 周英. 物流信息的采集和交换标准研究[D]. 天津工业大学, 2007 .

信息技术的论文

在个人成长的多个环节中,许多人都写过论文吧,论文是一种综合性的文体,通过论文可直接看出一个人的综合能力和专业基础。那么一般论文是怎么写的呢?以下是我收集整理的有关信息技术的论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摘要: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人类已经步入了信息社会,信息技术为人们提供了一种全新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并深深地影响着人类社会的政治、经济、科技等各个领域。通过信息技术的概念及发展趋势进行简要分析,粗浅地谈了信息技术给人类社会带来的一些影响。

关键词 :信息技术;发展;影响

一、什么是信息技术

信息伴随着人类社会的出现而存在,从广义来看,凡是能扩展人的信息功能的技术,都可以称为信息技术。

信息技术是指利用电子计算机和现代通信手段获取、传递、存储、处理、显示信息和分配信息的技术。(新华词典)

目前,信息技术主要包括计算机技术、微电子技术、通信技术、传感技术等。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多元化、多媒体化、网络化、智能化及虚拟化。人类社会各个领域的活动都将在网络系统中完成,而信息技术的智能化却成为令人瞩目的发展方向,2010年的上海世博会,日本的机器人用小提琴演奏《茉莉花》就是其中的一个例子。

二、信息技术的影响

信息技术在日常生活、教育、科学研究、通信服务、金融商业、医疗保健、工业生产、军事、航天等方面已经广泛应用,对人类社会各个领域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将从根本上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行为方式和价值观。

信息技术对人类社会的影响,其主流是积极的,但是一些负面影响也是客观存在的。在此,笔者粗浅地谈谈信息技术的正面和负面影响。

(一)正面影响

1.促进社会发展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人类社会进入信息社会。信息技术在人类社会各个方面、各个领域的广泛应用,加快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

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得世界变成一个地球村,人们能分享社会进步带来的成果,减少地域差别和经济发展造成的差异,这样不仅促进了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和学习,还使文化更具开放性和更加大众化。

2.信息技术促进了世界经济的发展

信息技术推出了新型的行业——互联网行业,基于互联网的电子商务模式使得企业产品的营销与销售及售后服务等都可以通过网络进行,企业与供货商、零部件生产商以及分销商之间也可以通过电子商务实现各种交互。而传统的行业为了适应互联网发展的要求,纷纷在网上提供各种服务。

3.推动科技进步

信息技术促进新技术的变革,推动了科学技术的进步。计算机技术的应用,使得原本用人工需要花费几十年甚至上百年才能解决的复杂计算,如今可能用几分钟就能完成;应用计算机仿真技术可以模拟现实中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便于验证各种科学的假设。以微电子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带动了空间开发、新能源开发、生物工程等尖端技术的发展。此外,信息技术在基础学科中的应用以及和其他学科的融合,促进了新兴学科和交叉学科(如人工智能)的产生和发展。

4.改善了人们的生活和学习

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促进了人们的工作效率和生活质量的提高。足不出户可知天下事,人不离家照样能办事。如在家上班、网上信息交流。网上信息交流是现今网络技术最为广泛的应用,人们使用计算机来生产、处理、交换和传播各种形式的信息(如书籍、商业文件、报刊、电影、语音、影像等)。网上学习、网上购物、写博客微博、网上会议、网上娱乐、收发电子邮件等几乎是当下人们每天都会做的事。这些无疑可以扩大人们的交流半径,拓宽人们知识信息的来源和途径。

(二)负面影响

1.危害人们的身心健康

①网恋

由于网络环境的虚拟化,网络中的匿名化活动,导致好多的人去网恋,在现实生活中是一种身份,在网络虚拟世界中扮演另一种身份,这样容易使人产生双重性格。“网恋”会引发人的感情纠葛,导致各种情感问题,造成心理的创伤。网恋的影响并不仅仅限于网民之中,长时间泡网无疑会缩减自己与亲人、朋友、同事交流的时间,自然也会给自己的家庭、生活和工作带来不良影响。因此,我们要杜绝网恋的危害。

②网游、网瘾

网络中精彩的游戏、影视等让很多人沉迷网络,有了网瘾。由于花费过多时间上网,以至于损害了现实的人际关系和学业、事业,尤其青少年的控制力差,很容易沉迷网络。长时间上网不仅会影响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导致学习成绩下降,还会弱化青少年的道德意识、影响人际交往能力的正常发展和正确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近期,我国公众对未成年人“网络成瘾”问题给予很高关注。

③网络吸毒

随着网络的发展普及,从2009年开始,又出现了网络吸毒贩毒的毒品违法犯罪形式,涉毒人员把现实中的吸毒过程搬进了虚拟空间。2011年10月30日的《焦点访谈》播报了公安部门首次破获的网络涉毒大案。这是公安部门在全国范围内组织侦办的首例利用互联网视频交友平台进行涉毒活动的新类型毒品案件。让人震惊的`是,在这些人群中,35岁以下的超过了65%,年龄最小的只有15岁。

这样一个残酷的事实摆在面前,无疑再次敲响了警钟:网络监管任重道远,不容松懈。一个文明健康的网络环境,关系到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关系到社会的和谐稳定。因此,净化网络环境刻不容缓。在此我呼吁,一方面社会有关部门应该加强网络管理,尤其网络运营商应该担负起社会责任;另一方面,要注重对社会广大青少年的思想教育。在此我提议未成年人要正确认识网络,要适度、合理地使用网络获取知识、技能,进行娱乐、休闲等。

2.信息污染

各种信息资源中混杂了大量干扰性、欺性、误导性甚至破坏性的虚假伪劣等各种有害及无用信息,造成了人类精神世界的信息污染,使得人们对错难分,真假难辨。所以我建议人们要认真分析、鉴别信息,这样就不容易上当。

3.信息泛滥

由于互联网的自由和开放性,它也成了制造和传播虚假的重要工具。网络传播速度快、范围广、监管难,使虚假信息严重滋生蔓延,导致了信息泛滥,人们消耗了大量的时间却找不到有用的信息。

4.信息犯罪

随着信息技术的应用和普及,人们对网络的依赖性越来越大,

信息安全成为一个很严重的问题。一些不法分子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及信息系统本身的安全漏洞,进行犯罪活动,主要有信息窃取、信息欺、信息攻击和破坏等,造成了严重的社会危害。因此,我们不仅要加强信息安全防范,还要提高自己的法律意识。

总之,当今信息技术的发展对社会的影响是全方位的。从长远来看,信息技术会越来越深入地影响人们的生活、思想观念。当然我们不能光看其积极的一面,也要清醒认识到其负面影响的客观存在。如今,网络上的不良现象越来越多地滋生、蔓延,并不断挑战道德和法律的底线,尤其网络对青少年的危害,我们更是要严加提防、马虎不得。因此净化网络环境刻不容缓。

参考文献:

[1]徐福荫,李文郁.信息技术基础[M].广东教育出版社,2007-07.

[2]董爱堂,赵冬梅.信息技术基础教程[M].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4-01.

[3]罗南林.计算机信息技术基础[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09.

[4]杜茂康.计算机信息技术应用基础[M].北京交通大学出版社,2011-07.

信息技术教学论文参考文献有哪些

信息技术就是一种推动教育跨越发展的重要教学手段。下面是我整理的关于信息技术论文,希望你能从中得到感悟!

现代信息技术

目前,国际上基础教育改革的趋势和潮流是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利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可以为学生提供自主探究、合作学习、资源共享的学习环境,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中学思想政治课课程标准》提出了要培养学生的四种能力。一是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这是信息社会的公民必备的基本能力。在信息纷繁复杂的社会中,这项能力的培养尤显重要。二是获得新知识的能力,这对学生而言,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学校教育最重要的不在于教会了学生多少现成的知识,而要致力于引导学生保持对学习的热情,以及获得自主学习的能力。三是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今后我们要面对的问题将不再是单纯的理论的问题,而是真实的生活情景中的综合化问题,因而密切知识同生活经验的联系,培养综合能力势在必行。四是交流与合作的能力,这是现代社会公民不可或缺的基本能力。实现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就要将政治学科的教学和信息技术有效整合。

一、信息技术运用于思想政治课教学势在必行

中学思想政治课具有知识性、政策性、时效性、鲜明性、社会性、实践性的特点,理论性过强会导致学生听不懂。新入学的学生对这方面的了解不多,要把书本的理论变成通俗易懂且他们能接受的观点是教学中的一个难点。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和新颖的教学设计来让学生明白课本的观点、原理、道德行为规范,从而使本学科内容体现出自身的价值,折射出它的魅力,例如在讲解《道德与法律》的区别时,我首先在网上找了一个“范跑跑”的事例,并把它通过多媒体打在屏幕上,让学生分析得出结论:“范跑跑”违背了道德,但法律却拿他没办法,从而使学生能从心里真正地理解道德与法律的区别,比起教师的生讲,效果要好得多。

二、信息技术对激发学生兴趣的作用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思想政治课不同于其他课,仅仅凭教师一张嘴一支粉笔不能把知识真正地植入学生的脑子里,要想让学生爱上思想政治课,就要想方设法激发学生的兴趣。要使学生对思想政治课产生兴趣,最好的办法就是通过生活中的实例来激发他们产生共鸣,从而反思自己的行为,改变自己,培养他们良好的品德和健康的人格。而现代信息技术恰恰能做到这一点。例如在讲《走进法律》“我们身边的规则”时,就可以用信息技术找到一些因违反交通规则而造成人身伤亡的图片和视频来导入本课,既可以让学生知道不守规则的惨痛代价,又能让学生懂得规则的重要性,从而做到遵守社会规则,既淡化难点又进行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学生在听的同时也受到了教育,达到了我们的教育目的。另外,再讲一些国家的政策法规时,单纯靠教师讲枯燥乏味,完全可以让学生课前上网搜集,多多了解这方面的知识,上课时让学生来举例说明,学生更容易理解。现阶段孩子对法律不是很了解,所以教师利用多媒体及网络的资源共享优势,寻找违法犯罪的事例和处罚,最大限度地利用网上资源、信息,从根本上改变单纯使用有限的教材的现象。同时教师可在网上获取信息,为课堂提供最新的素材,使学生的学习空间得到拓展和延伸。

三、信息技术在思想政治课上的具体表现

(一)备课环节

俗话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为了能上好一节课,教师需要查找大量的资料,为了能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所学知识,还要想方设法吸引学生,让他们接受新知识,为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打下良好的基础。而当今的社会变化日新月异,新生事物很多,作为教师,我们要跟上时代的步伐,这就需要我们利用网络资源,来搜集相关的信息和资料,首先自己弄懂,然后再教懂学生。所以,我们的教学是离不开网络的,因为有很多东西是从网络中获得的。网络为我们的教学提供了一个广阔的平台,为我们的备课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二)上课环节

思想政治课理论性较强,枯燥乏味,以前所施行的“满堂灌”的教学方式,学生根本不爱听。要提高课堂的效率和改善课堂教学气氛,就必须增加课堂教学的直观性和趣味性,而这个从网络中就可以获得。国家为我们的教学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远程教育有很多适合我们课文内容的课件,用课件上课的成绩是显著的,效果很好。同时可以让学生在网络上自由畅游,获取更多的知识,扩大知识视野。例如法律部分,可以给学生播放青少年违法犯罪的材料和视频资料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通过具体的案例,让学生分析青少年犯罪的原因,进而提醒自己别犯相同的错误,达到教育的目的,而且学生记忆深刻,对他们来说这是最好的方法。还可以给学生一些网址,让他们自己学习一些法律知识,以后走向社会不至于是个法盲。由此可见,通过网络可以让学生自主学习很多知识,培养他们分析材料的能力。总之,方法是多样的,但目的只有一个,就是让学生适应社会。

四、信息技术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影响

(一)利用信息技术能为学生提供宽松愉悦的学习氛围

人只有在宽松愉悦的环境中,效率才是最高的。由于思想政治课的理论性强,如果仅用语言来表达,那是枯燥乏味的,也会使课堂变得很紧张。利用信息技术就能解决这个问题。法律一直以来都是一个沉重的话题,可也是最重要的话题,我在宽松的环境中讲这个话题有利于学生学习。在课堂实践中,我用PowerPoint的编辑功能,将学生已经找到的信息列出来,并允许学生随时修改,补充,使学生能根据任务的完成情况不断调整自己的学习情况:已经有人得出结论了,就不需要重复劳动了,觉得这个结论不完整的,可以补充,觉得结论表述不准确的,可以修改措词等等,基本上每个同学都能根据自己的情况和整个班级的情况决定自己的学习。任务完成后,大部分同学都会获得成就感,并且是主动的参与到学习成果的建设中来。接着由学生浏览教师事先做好的课件,在教师的引导下发表观点,进行讨论。由于采用的全新的教学模式,学生的学习兴趣大增,很多学生在课堂上几乎浏览了课件中的所有链结。网络技术的发展使学生在计算机上可以看到大量的图片,甚至活动的影视资料,互联网使学生可以查找到更为丰富的内容,将自身和经验和学习的内容互相印证,构建自己新的知识结构,从而获得自身的提高。最后是对学生进行导行和延伸。我在课件中创立了一个留言板,让大家在查找了大量网络信息并进行了筛选、整理后将自己的心得、感受、收获等写下来并提交到留言板,与大家共享。当时的教学组织形式主要采用了“集中――分散――集中”的模式,即组织教学、教师引入、学生浏览、网上交流、最后由教师小结这样的模式。较好的体现当时的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育观念,学生既可相对独立,充分发挥自身的潜能,也可随时得到教师的帮助和指导,由此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了课堂效益。在课后的调查中,大部分学生对这样的课堂印象深刻,并非常喜欢这样的教学方式(二)在思想政治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能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新时期的教育是交给学生学习方法,通过一段时间的培养让学生学会自己学习,找到获取知识的途径和手段,在发现中学习,在探索中学习,再把获得的知识运用到实际中去。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正好能做到这一点,学生在上网找资料的同时就是在搜集、筛选,根据自己的需要学习知识,体现了自主学习,在与别人交流过程中,去异求同,也是合作学习的一种。

时代呼唤创新,多媒体技术的发展为创新的实施提供了有利条件。应该充分利用多媒体信息展示的丰富性、多媒体超文本链接的选择性、多媒体高速传输的便捷性和多媒体人机的交互性等优势,实现思想政治课的创新。让现代信息技术为思想政治课插上腾飞的翅膀。

参考文献:

1.《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论》欧阳超2002年08月第1版

2.《思想政治(品德)教学论》刘天才2006年11月第1版

3.《信息技术教学论》邬家炜2008年01月第1版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关于信息技术论文

美术与信息技术学科之间存在诸多联系,在信息时代,计算机、网络是美术创作和美术学习的重要工具。因此,美术与信息技术整合教学将会是美术教学的新趋势,是现代美术教学的新形式。 近几年来,我校就 “ 美术与信息技术学科整合教学 ” 进行了探索与实践,下面谈谈我在实践中的体会和思考。 一、美术与信息技术存在极为密切的联系,整合具有必然性。 美术是一门视觉艺术,信息技术通过声音、文字、图形、图像立体地表现信息,它们在呈现信息的方式上都以形象为主。现代美术中,电脑美术作为美术领域的新成员,有着极为强劲的发展势头。目前,计算机已经成为美术创作中应用极其广泛的工具。而在省编小学信息技术与小学美术教材中,有很多学习内容是相互关联的。以下表所列内容为例,我们可以看出,信息技术课程中的很多内容本身就是在美术的任务驱动下开展学习的,这正是整合学习最为常见的形式,也就是说信息技术课程中的有些学习内容已经和美术整合了;美术课本中的许多内容也非常适合于用信息技术来教学。而且,美术课的有些内容只有通过信息技术才能达成学习目标,如《电脑美术设计欣赏》,学生只有在信息技术环境下操作,才能体会电脑美术的设计方法,如果教师能够演示运用 Phsotoshop 软件设计图片,将会让学生大开眼界,深刻体会电脑美术的强大功能和神奇魅力。 所以,美术与信息技术的整合具有必然性。它们的整合将获得一个双赢的结果,既能够达到美术与信息技术学科的教学目标,又提高学习效率。 二、美术与信息技术整合优化了教学过程,整合具有可行性。 1. 欣赏 ? 评述 ---- 资源浩如烟海,查找可随心所欲。 “ 欣赏 ? 评述 ” 是教育部制定的《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课程标准》)中提出的四个学习领域之一。 “ 欣赏 ? 评述 ” 领域是指学生对自然美和美术作品等视觉世界进行欣赏和评述,逐步形成审美趣味和提高美术欣赏能力。《课程标准》指出: “ 欣赏 ? 评述学习领域的教学,应注重学生的积极参与,努力激发学生的主体精神,克服以往以教师讲述为主的弊端,积极探索教学方式的多样化。 ” 传统的欣赏教学,学生不知道怎样欣赏,更不知道怎样评述。之所以会如此,其主要原因是学生缺乏学习资源,除了听教师介绍之外,几乎没有其他的信息来源。目前小学美术中的欣赏部分占很大的比例,绘画、雕塑、建筑、民间艺术、儿童美术、卡通形象等,几乎涵盖了所有美术领域,教学中最让教师为难的仍是缺乏资源。 美术与信息技术的整合,不但解决了学习资源匮乏的矛盾,而且激发了学生主动参与的热情。在信息技术环境下,美术欣赏的资源极其丰富,学生只要掌握了 IE 网络浏览器的使用方法和使用搜索引擎查找资料的方法就能够自主学习。教师只需提出学习的任务,比如制作一张网页、写一篇配有插图的小论文、制作一张幻灯片、编一张电子小报等,帮助学生解决技术困难,协助学生完成作业。 比如美术第十一册《中国古代建筑欣赏》中关于故宫的欣赏。传统的教学设计是:教师展示一些故宫的图片或者幻灯片,像导游一样介绍有关故宫的历史、文化、建筑特色等知识,回答学生的一些问题,或者干脆组织学生观看《紫禁城》的录像资料,然后让学生提出问题进行讨论。这样的教学模式是单方面的知识传授,学生作为教育的客体被动地接受知识,而且接收的信息量很有限。我们开展的美术与信息技术整合的教学设计是:让学生每四人组成一个学习小组合作学习,搜集资料制作一份介绍故宫的幻灯片,并进行交流。教学中,学生在任务驱动下上网搜集资料,下载图片,制作幻灯片。在有意识地选择、组织材料的过程中,他们不仅了解了故宫的历史、建筑特色,构建了一个比较完整的、立体的故宫艺术知识体系,而且为我国古代建筑大师的杰作惊叹不已,民族自豪感油然而生,进而产生了了解中国古代文化的巨大热情。在这个过程中,每个学生都积极参与,自主学习。最后通过网络教室展示幻灯片,在相互交流的过程中,学生也都相当投入。 2. 设计 ? 应用 ---- 强大的软件供你用,轻轻松松搞设计。 对另一学习领域 “ 设计 ? 应用 ” ,《课程标准》建议 “ 用计算机或其他手段进行书籍封面、文体活动海报的设计 ” 。美术课程中还有许多内容,如邮票设计、贺卡设计、板报设计等,都可以采用计算机设计的手段。像用画图、 Word 、金山画王等软件进行较为简单的图案设计,用比较专业的 Photoshop 软件进行封面设计、广告设计,并利用计算机光盘中大量的图像、照片以及材质资料,利用计算机字库中丰富多彩的字型、字体等,设计出更加精彩的作品来。 例如美术第九册《平面构成设计》的教学。按照传统的教学设计,每个学生起码要准备大小一样的圆形、方形、三角形纸片各三张,通过排列组合将这些纸片构成几个不同的图形,然后选择其中一二个绘制出来。这种方法的缺点是:由于学具的限制,只能获得一些常见的图形;绘制艰难,许多学生因为制作过程过分繁复而失去耐心,画不出精致的作品来。与信息技术整合的教学设计却能够克服上述缺点。方法是:首先在 Word 中插入自选图形 “ 圆形 ” 、 “ 方形 ” 和 “ 三角形 ” ,并设置成 “ 无填充颜色 ” ,再通过 “ 复制 ” 、 “ 粘贴 ” 获得数个基本图形,然后随意移动这些基本图形,把他们组织成新的图形。学生可在计算机上反复尝试,直到满意为止。最后把构成的图形 “ 组合 ” 在一起,复制到画图软件中,并填上自己喜爱的颜色。(由于在画图软件中不能任意移动图形,在 Word 中又无法完成区域填色,因此需先在 Word 中构图,再在画图软件中填色。) 由于手工绘制的设计方式受设计者自身技术水平的影响比较大,也比较费时间,所以学生往往难以实现预想的构思,设计会以失败告终。基于信息技术环境下的设计显得轻松和得心应手,学生容易实现预想的效果,避免由于眼高手低带来的不快,从而增强学习的自信心。 3. 突破难点, CAI 很管用。 CAI (计算机辅助教学)主要是利用计算机的快速运算、图形动画和仿真等功能,辅助教师解决教学中的某些重点、难点。 CAI 课件大多以演示为主,是信息技术与其他课程整合中最为常见的形式。教师可运用 PowerPoint 等多媒体制作工具,综合利用各种教学素材,编写自己的多媒体课件,用图表、动画等展示动态的变化过程,形象地演示某些难以理解的内容,用于突破难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小学美术与信息技术学科整合教学中 CAI 主要应用于以下几种情形: ( 1 )分析解释。 CAI 可以帮助学生理解美术知识,启发他们发现美术规律。比如:《千变万化的线》一课,制作一个可供教师演示和学生学习的课件。课件首先展示自然界中各种各样的线,并用闪烁的效果将这些线条突出出来,然后概括出线的种类,接着通过说说、画画让学生体会线条的千变万化,最后再让他们欣赏美术作品中的线条的美。在整个教学活动中, CAI 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直观地解释了线条作为重要的美术语言产生的过程,展现了线条的魅力。 ( 2 )提供素材。 美术课程中某些内容可能离学生的生活经验比较远,比如《欢乐的元宵节》,我们当地的风俗不太重视元宵节,学生对这一节日知之甚少。教学时,如果不提供足够的学习素材,学生将难以开展学习。因此,充分发挥 CAI 课件的优势,给学生展示大量的图片、录像等直观信息,可以帮助他们解决困难,提高学习的质量。 ( 3 )对比实验。 美术是视觉艺术,所以通过直观的对比实验能够很好地说明道理和规律。比如认识冷色和暖色,可通过观看大量的对比图片让学生感受色彩的冷暖差异,这比光凭教师的讲解来得直观、简单得多。 ( 4 )激发兴趣。 《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实验稿)解读》中要求教师 “ 应以各种生动有趣的手段,如电影、电视、录像、范画、参观、访问、旅游甚至故事、游戏、音乐等方式引导学生增强对形象的感受能力和想像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 ” 信息技术具有集声音、文字、图形、图像于一体立体地表现信息的功能,使学习情景的创设变得得心应手。比如《茶壶造型》一课,可通过欣赏精美的宜兴紫沙壶来激起学生浓厚的兴趣。 三、美术与信息技术的整合改变了学习方式,引起了一系列变化。 1. 整合改变了学习的方式,同时引起了教学结构的改变。 美术与信息技术的整合使个别化学习成为可能。由于基础教育中普遍存在个别教育与班额偏大的矛盾,所以个别化教育只是一种美好的愿望。而基于信息技术平台的学习可以满足学生个别学习的要求,学生可按照各自的学习速度开展学习,主动利用网络资源和计算机软件搜集、处理信息,主动构建知识体系。 “ 学会合作 ” 是未来教育的 “ 四大支柱 ” 之一。美术与信息技术的整合为合作学习提供了良好的环境。传统教学中的合作学习往往流于形式,经常是一个优秀的学生讲,其他同学听,或者一个同学画,其他同学伺候,甚至剥夺了美术基础较差的学生参与绘画的权利。而且小组成员的学习成果又不容易整合。在信息技术环境下的合作学习,能够真正发挥每个小组成员的力量和智慧,便于整合学习成果。比如《中国古代建筑欣赏》中关于故宫的欣赏教学,让学习小组的每个成员分头搜集某一方面的资料,如故宫的历史、故宫的建筑特色、故宫的珍贵藏品 …… 然后综合资源,讨论幻灯片的制作方案,制成幻灯片后再与其他小组交流学习成果。合作学习是一种先进的教育理念,而不仅仅是一种学习组织形式,在中国传统教育中,学生似乎更善于竞争而不善于合作,所以创设合作学习的环境对于开展合作学习显得尤为重要。 教学系统中由于 “ 信息技术 ” 要素的介入,使 “ 教师 ” 、 “ 学生 ” 、 “ 教材 ” 这三个要素改变了原来的地位。信息技术成为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认知工具与情感激励工具,教师不再是教学的主宰,而成为教学的组织者、指导者、协作者;学生不再是被动的接受者,而是主动的学习者;教材不再是物质化的文本,而是全息性的资源总和。整合教学引起了教学结构的改变。 2. 整合改变了学生的思维方式。 传统教学偏重于学生逻辑思维的培养,学生强于演绎推理,弱于概括判断。而网络资源浩如烟海,学生在网上可以搜集到许多资源,要合理处理这些信息,就需要学生对信息进行综合归纳,这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我国长期以 “ 知识为中心 ” 的课程思想导致了学生对文字的敬畏和轻信,所以学生接触到网络信息时,往往也会轻信搜索到的任何信息。而学生在搜集到的信息不一致甚至相互矛盾,或者与原有的知识相冲突时,就不得不去思考判断这些信息的可靠性。比如网上对《蒙娜丽莎》的微笑的解释就众说纷纭,对《蒙娜丽莎》中的模特是谁也有很多种说法。学生通过长期的训练,会把这种思维方法逐渐迁移到其他领域,对解决今后学习、工作、生活的问题提供有力的帮助。 3. 整合可能会导致传统美术技法的弱化。 由于美术中的某些课程的作业可以通过计算机应用软件来完成,如 “ 封面设计 ” ,学生可通过 Word 或画图等软件制作出漂亮的作品,不需要使用传统的颜料、画笔等工具,也不需要进行传统意义上的调色,那么他对颜料的属性可能就不太了解,对颜料调配的方法和技术可能就不熟练。过多地依赖信息技术,可能会导致学生对于传统美术媒介的不熟悉,弱化传统美术技法,像中国画、书法等传统文化有可能被年轻一代所抛弃。因此,并非所有的美术课程都可以和信息技术整合,勉强整合反而会弄巧成拙,如 “ 中国画 ” 的学习,应该沿用毛笔、宣纸这样的工具,以让学生体验中国画的艺术魅力。 4. 网络管理的不完善和信息的良莠不齐可能会带来某些负面影响。 网络是一个开放的世界,信息来源广泛,这为我们提供了许多可供学习的资源,但其中也充斥着许多错误的、消极的和不健康的信息,比如在搜索有关维纳斯的图片时,可能会搜索到不健康的网页,学生出于好奇就会浏览其中的内容。这会给判断能力还不强的儿童带来负面影响,不利于他们形成正确的审美观和高尚的道德情操。因此,在教学中除了坚持正面教育、采取安装网络过滤软件等措施之外,还要加强管理。

提供一些关于JSP网页页面设计论文的参考文献,供参考。 [1]张爱平,赖欣.在JSP中调用JavaBean实现Web数据库访问[J].计算机时代,2007,(01). [2]仲伟和.基于JSP网页自动生成工具的设计与实现[J].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07,(15). [3]马国财.基于JSP技术的MIS系统中复杂查询器的设计与实现[J].青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02). [4]李佳.基于JSP技术的网页自动生成工具的实现[J].电脑开发与应用,2009,(03) [5]梁玉环,李村合,索红光.基于JSP的网站访问统计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计算机应用研究,2004,(04) [6]熊皓,杨月英.JSP自动生成工具的设计与实现[J].黄石理工学院学报,2005,(04) [7]韩世芬.基于JSP网页自动生成工具的开发[J].科技资讯,2006,(17) [8]孙年芳.基于JSP网页自动生成工具的设计与实现[J].计算机与信息技术,2008,(11) [9]朱海泉,李兵.基于JSP网页自动生成工具的设计与实现[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06,(12) [10]仲伟和.基于JSP网页自动生成工具的设计与实现[J].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07,(15) [11]万晓凤,谢毅.基于JSP的电子政务系统通知模块的设计[J].南昌水专学报,2004,(01) [12]马云飞,张良均.利用JSP开发动态Web应用系统[J].现代计算机,2001,(01)

信息技术教学论文参考文献

核心素养下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浅析论文

在日常学习和工作生活中,大家总免不了要接触或使用论文吧,论文对于所有教育工作者,对于人类整体认识的提高有着重要的意义。相信写论文是一个让许多人都头痛的问题,以下是我为大家收集的核心素养下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浅析论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摘要:

当前,核心素养教育正成为各个学科教育深化发展的主要目标和主要任务。教师除了传授学生课本上的知识之外,还要着重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以便学生更好地把握学科知识。本文对核心素养背景下小学信息技术学科教学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新的观点和创意,希望对提升课堂教学效率有所帮助。

关键词:

核心素养;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策略;

引言:

信息技术的广泛普及对各个行业领域的发展具有推动作用,但也给教师带来了新的挑战。教师必须进一步增强学生的信息技术学科素养,才能让学生在生活学习和未来成长发展中适应环境,用好信息技术。

一、核心素养导向的任务驱动教学

核心素养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渗透,教师要先明白信息技术的内涵和意义,并针对性地组织教学活动。小学信息技术学科的核心素养包含信息意识、计算思维、数字化学习、信息责任这四个方面。笔者认为,信息技术核心素养是指学生要充分了解信息技术特征、原理等,并能在学习和生活的.方方面面留意信息、使用信息。在核心素养背景下进行任务驱动,教师就是要以核心素养的教育为目标设置学习任务,让学生围绕任务目标展开探究,有所收获。例如,在关于信息意识的核心素养教育中,教师可以设置任务:“请大家找出日常生活中体现信息技术重要作用、重要价值的地方。”这个任务很简单,但是对学生信息意识的有效培养具有重要作用。

二、小组合作下的信息技术教学

在核心素养教育中,小组合作是非常重要的教学措施。小学生的信息技术水平普遍不高,实操能力不强,对信息技术相关知识的认知难免遇到障碍。如网上公约的重要性,或者对电子邮箱的申请途径和方法,这是大多数小学生没有接触过的事情,教师介绍这些知识的时候也会有些力不从心。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组织开展小组合作,学生之间能够形成互助合作的关系,帮助学生较快补足认知短板,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如在教学关于网上邮箱的知识点时,教师可以给学生布置小组活动任务:“请小组成员自行申请注册邮箱,并进行一次邮件收发实操训练。”根据这个任务,小组成员可以相互协助完成各项操作,从申请邮箱账号的信息填写,到邮箱账号的昵称和各项设置,再到邮件的收发、内容的编辑、联系人的添加等,都可以通过小组的合作互助完成。在小组合作中,学生对信息技术的了解更深刻、操作更熟练。由上可知,根据教材内容,教师需要合理设置合作学习任务,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让核心素养的渗透更加深入。

三、线上线下相结合的信息技术教学

如今,信息技术已广泛普及,在家庭生活中,学生有很多便利条件来接触信息技术,应用信息技术。因此,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利用好课下时间,在家里运用所学的信息技术知识,从而循序渐进地提高信息技术水平。一方面,教师要跟学生家长做好沟通,让家长了解孩子的学习进度;另一方面,教师要让家长给孩子创造条件,允许他们适当使用电脑或者手机,通过家里的信息技术设备等完成家庭作业,熟悉电脑搜索引擎和网上的操作。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既要把握核心素养的具体要求,又要把握学生的认知能力和行为习惯,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的有利条件。随着任务导学、小组合作教学等创新教育举措的实施,学生群体的核心素养一定能得到提高。

参考文献:

[1]林永和.“UMU与项目学习”助力高中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以“人工智能在生活中的应用”教学为例[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20(6).

[2]徐建芳.例谈学科核心素养视域下的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提问策略[J].教育教学论坛,2020(38).

[3]马开颜.中等职业学校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策略——以信息技术课程为例[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20(20).

[1]计算机芯片的发展史樊莉丽;董先明;, 信息与电脑(理论版), 2010,(05), 192本文阐述了芯片对现代科技的重要作用,详细介绍了芯片的发展历史,并以芯片业巨头英特尔公司为参照对象,把芯片发展分阶段进行了总结。[2]一种对计算机发展史展开研究的策略应国良;马立新;, 中国教育信息化, 2010,(07), 15-16计算机是一种人造物,是历史的产物,其进化与更新换代凝聚了若干人的智慧。随着一线教学的深入,笔者认识到若不从历史源头上对计算机发展过程予以整体上的把握,将不利于进一步参与和推动它的发展。本文在先前研究者若干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提出一种研究策略和思路:以需求产生与满足为引子,以软硬交替发展为主线,以性能不断提高为成果,以突出学科交叉为亮点。[3]论计算机发展史及展望杨露斯;黎炼;, 信息与电脑(理论版), 2010,(06), 188自从1945年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诞生以来,计算机技术迅猛发展,CPU的速度越来越快,体积越来越小,价格越来越低。未来光子、量子和分子计算机为代表的新技术将推动新一轮超级计算技术革命。[4]充满创新火花的计算机发展史刘瑞挺;, 计算机教育, 2009,(05), 129-130<正>回顾计算机发明的历史,每一台机器、每一颗芯片、每一种操作系统、每一类编程语言、每一个算法、每一套应用软件、每一款外部设备……无不像闪光的珍珠串在一起,令人赞不绝口。每个事例都闪烁着智慧的火花,每件史料都述说着创新的思想。在计算机科学技术领域,这样的史实就像大海岸边的贝壳,俯拾皆是;当然,要找到珍珠就得下专门功夫了。[5]信息技术教师应该读什么书(二) 计算机及信息技术发展史魏宁;,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 2009,(15), 91-93<正>列举信息技术的应用实例,了解信息技术的历史和发展趋势历来是信息技术教师较为头疼的地方。因为通常这一课是在教室中作为理论课来上的,而教材上相关的内容又较为浅显并显得知识容量不足。教师不得不精心备课,[6]浅析计算机病毒发展史程兴中;, 辽宁行政学院学报, 2008,(06), 248+252简述了从第一个计算机病毒出现到现在,计算机病毒随着操作系统和互联网的发展而进化的过程。并对网络病毒的各种类型和特点进行了分析。[7]从汉字发展史看计算机汉字输入对汉字发展的影响周凤英;, 洛阳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5,(04), 46-47+79汉字在经历了近百年的汉字落后论的批判之后,迎来了“汉字优越论”的曙光,这两种截然相反的论调让 我们深思这样一个问题:在信息高速发展的社会中,应该怎样正确对待计算机汉字输入对标志中华民族文化的汉 字及其发展产生的冲击呢?本文以历史的眼光,纵观汉字发展史,对计算机汉字输入将会给汉字发展产生的影响 进行了较为深入的剖析。[8]浅谈CPU发展史及计算机发展前景黎菁, 电脑知识与技术, 2004,(17), 61-63本文首先简单回顾了计算机的发展情况,然后介绍了计算机硬件中最重要部分的中央处理器简单原理并着重了它的发展史。然后根据摩尔定律对计算机硬件的发展历史和前景、计算机硬件软件化做了一番介绍。[9]计算机科学发展史上的里程碑王亚军, 计算机时代, 2004,(07), 7-8回顾计算机科学的发展历程,可以发现计算机科学的基本理论和原型技术近二十年来没有什么实质性的突破,计算机科学期待着一场新的革命。[10]难以忘却的——计算机发展史谌谦;,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04,(07), 47-48<正> 计算机是一种机器,是人类发明的一种工具。但是它与人类发明创造的其它工具有着本质的不同。人类发明的机器大多可以看作是人的手或脚的延伸。它们能够完成的是人原本需要耗费体力去完成的事情。而计算机则不同,它可以看作是人头脑的延伸,能帮助人做那些需要耗费人脑力完成的工作。计算机的发展逐渐改变着我们的生活。这当然离不开人类科技知识的[11]计算机硬件史话——回顾CPU散热器的发展史小甘;, 少年电世界, 2003,(05), 76-77<正> 大家都知道电脑的核心部件是CPU,它能否正常工作至关重要,而保护它正常工作的部件之一有散热器的责任。随着电脑的飞速发展,散热器也取得了相应的进步,它前后经历了从风冷散热到热导管再到最新的液冷散热。它们之间有什么不同,它们又是怎样发展的呢?让我们共同关注一下它们的情况吧。[12]历届图灵奖得主简介——《ACM图灵奖(1966—1999)——计算机发展史的缩影》刘建元,康兆华, 中国大学教学, 2000,(06), 27[13]大脑的延伸──计算机发展史孙小美;, 中国科技月报, 1998,(07), 60-62[14]步履维艰 前途光明——哈尔滨方正公司计算机部发展史张亚欣, 中外企业家, 1997,(11), 6<正> 记得在93年9月份,来自总部的消息,北大方正集团成为美国Digtal PC中国唯一总代理,心里踌躇。方正排版方兴未艾,怎么又有时间做PC?何总前瞻未来,迅速做出在方正分公司成立计算机部的决定。由于本人的爱好,这方面又稍有特[15]计算机发展史上的“世界第一”中国培训, 1995,(10), 45<正> 1.最早的第一种计算工具—— 算筹,是中国发明的,约在公元前一 千多年前,在公元六世纪算筹转变为 算盘。 2.第一把计算尺是1620年英国 E·冈特发明的,是一种直线式对数计算尺。 3.第一台能进行加减运算的机械计算机是法国B·帕斯卡1642年发明的,利用齿轮进行转动。 4.第一个发明二进制的逻辑代数的是英国G·布尔,布尔代数后来成为电子计算机硬件和软件设计的基础。[16]电子计算机发展史何力;, 人民教育, 1985,(03), 44<正> 第一代电子计算机1946年诞生于美国的陆军阿贝丁炮击场。它是一个庞然大物,占地面积170平方米,重量达30多吨,运算速度为每秒5,000次。它使当时的一切运算工具相形见绌。人工需要一个星期才能完成的弹道轨迹计算,它仅用3秒钟就完成了。[17]计算机五十年代发展史陈厚云,王行刚, 自然辩证法通讯, 1983,(04), 39-47<正> 五十年代是计算机从实验室走向实用化,从单机试制转向工业生产,计算机应用从科技计算扩展至数据处理的时期。这段历史所揭示的计算机行业的许多重要特征和发展规律,对于计算机发展后进的国家,至今仍然不无启迪。一、从实验室到实用化四十年代后期,美国普林斯顿高级研究所(The Institute for Advanced Study-IAS)云集了许多著名学者和工程师。其中有冯·诺依曼(von Neumann),研制美国第一台电子数字[18]信息时代的黎明——七十年代计算机发展史王行刚;陈厚云;, 自然辩证法通讯, 1982,(04), 51-59<正> 一、微型机迅猛拓广七十年代计算机发展最重大的事件莫过于微型机的诞生和迅猛拓广。1969年8月,一个年轻的设计人员,现在Zilog公司的创始人,提出了一项大胆的设想:(1)将日本设计的台式计算机中11片逻辑电路压缩成3片,即中央处理机、读写存储器和只读存储[19]电脑的成长:六十年代计算机发展史陈厚云;王行刚;, 自然辩证法通讯, 1980,(06), 52-63目前我国计算机事业的发展状况,从总的来看,大体上相当于美国六十年代初期水平。因此,研究国外、尤其是美国六十年代计算机发展所走过的道路,探讨分析其经验教训,对于我国计算机事业的今后发展是会有所启发、有所借鉴的。本文所作的是一个尝试。[20]火力发电厂采用控制计算机的发展史二川原诚逸;胡树松;, 华北电力技术, 1979,(Z2), 82-92+112日本日立公司应北京电业管理局的要求于1978年6月在陡河电站进行了一个多月的讲课,介绍有关控制机的情况,现将其中“控制机发展史”及“汽机、锅炉数学模型的建立方法”整理印出,以供参考。北京电业管理局控制机讲习班 1979年2月1日[1]生活情境法在大学计算机信息技术实验教学案例中的应用研究周蕾;, 长春理工大学学报, 2010,(09), 185-187针对大学计算机信息技术实验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以建构主义理论中抛锚式和支架式教学模式为依据,结合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设计一套联系紧密的实验教学案例,让学生在教师搭建的脚手架帮助下,完成知识的意义建构过程。实验证明,该模式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和实践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效果。[2]浅议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职业生活化实践万兰平;, 科技信息, 2010,(29), 275+237《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是中职学生的基础课程,我们希望学生通过学习这门课程,真正做到将所学运用于将来的职业生活的目的。对于我们职业学校的基础课程教师来说,我们应考虑如何让学生未来的职业生活走进我们的《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如何让抽象的计算机基础知识贴近职业生活?如何使计算机知识运用于职业生活?教师应该尝试创设具有专业职业生活气息,贴近学生认知水平的问题引入,举例职业生活实例,根据知识特点情况,将所教知识,点滴渗透,从而构建职业生活化实践的《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3]改进日常生活中应用计算机检索信息的探讨权彦清;, 经营管理者, 2010,(23), 367互联网高速发展,信息爆炸的时代,计算机在我们获得信息的渠道上占据重要地位。本文从细节出发,介绍在日常生活中如何更好利用搜索引擎以及辅助相应的搜索策略,让我们在浩如烟海的信息中找到自己所需要的资料。[4]影像视频格式在计算机教学中与生活中的应用谢静波;, 科技信息(学术研究), 2008,(32), 553-554在我们的教学与日常生活中,音频、视频与我们紧密相连,教学怎样制作多媒体课件;日常生活中有手机、电视、电脑、MP4、MP5等等,怎样用好这些电器;随着网络的高速发展,流式视频格式越来越多,怎样上网看电视,下载视频?这都是摆在现代人前面的问题。本文从四个方面介绍影像视频格式与应用:一、本地影像视频;二、网络影像视频;三、视频格式大转换;四、在教学与生活中的应用。[5]计算机应用与我国少数民族生活方式何国强, 广西民族研究, 2000,(03), 29-34从 1 98 5年起 ,计算机软件开发和大规模产业化的发展将第三次技术革命推进至信息革命时代。电子计算机的应用开始渗透到了几乎一切生产领域 ,也正一步一步地走进人们的生活。本文从生活方式的角度分析计算机对人们的影响 ,以及对计算机在少数民族中应用的忧思 ,并提出利用计算机发展民族地区经济的建议[6]计算机在生活小区物业管理中的应用莫继红, 电脑与信息技术, 1997,(04), 29-30本文提出了用计算技术实现生活小区物业管理的一种方法,重点讨论了物业管理的目标以及应用系统的设计方法。[7]计算机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赵国求;, 武钢技术, 1985,(01), 74<正> 一、手表计算机日本制造了一种既可做手表用,又具有计算机功能的超小型手表计算机。它由手表,键盘和控制器三部分组成,手表可以单独使用,如果与键盘连结在一起,就成了一部完整的超小型计算机。手表内装有中央运算处理装置和五个大规模集成电路,可存储二千个单字和一百个左右的电话号码或七十个人的通讯地址。

去google(谷歌)里面随便就找到了。

有关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的论文

浅谈计算机教学在小学教育中的作用对于现代的小学教育,学生已开始不满足于“知识=书本+粉笔+嘴巴” 的教学模式,随着小学生心理发展、生理发展期的提前,现代科学环境的影响,活动范围和方式的不断拓广,他们对知识、对信息有了更高、更多的要求,而计算机教学的引入正好顺应了这种时代发展的趋势,它将外界与学校、活动与课堂、书本与信息有机的融合在一起,将“知识=书本+粉笔+嘴巴”更新成为“知识=书本+电教+嘴巴”,满足了小学教育乃至于现代教育的要求。一、计算机教学可以弥补教学器材的不足。增强小学教学中形象化成分。顺应小学生心理思维的发展规律。伴随着教育的发展,学生知识面的不断扩大,教材的不断更新,许多新事物、新知识的不断涌现,作为面对着心灵幼稚、思维能力低下、抽象认识发展缓慢这一特殊群体的小学教师来说,已很难通过简单的介绍、片面的几句话来让学生在内心世界形成完整的认识,即使是教师自己,也很难仅仅凭借自己的所知来弄清楚问题的关键,很难在很短的时间、较小的校园范围内找到合适的答案。而能让学生比较形象了解的实物模型、鲜明的彩图,完整的文字介绍,即使在城市学校也很难比较完整、全面的找到,因此,在传达知识的过程中往往会出现因教学资料、知识资料不能满足需要所造成知识盲点,造成教师与学生在知识传递上的阻塞。而计算机能够全面满足教学需要,解决这一问题,它通过网上传输获取教学中的所需资料,有力的弥补了教学器材数量与质量的不足,提供了丰富的教辅工具,并且运用各种动画、图解、音乐等先进的教学手段,系统全面的传输知识信息。更重要的是,小学生这一不成熟的群体,获取知识的绝对途径则完全依赖于教师课堂的传播,他们心理和思维的发展所要求的形象性资料,是任何教师都无法估计和全部满足的,而计算机教学则具有很强的形象性、灵活性、多样性,它可以根据学生的年龄层次有针对性的选择,能把书本上简单或是抽象的知识变得生动、深刻、形象,很好的针对小学生形象思维发展快而抽象思维发展缓慢的心理特点进行信息的多元化处理,大大提高了课堂的教学效率。二、计算机教学可以加大课堂教学容量。克服传统教育教学过程的弊端。创造最佳知识传输效果。计算机教学引入课堂,其高效、快速的信息传递功效,与传统教学相比大大节约了教学时间,在相同的课堂45分钟,采用计算机教学能够加大课堂教学容量、扩大学生的知识广度和深度。这在小学教学中是非常必要的,小学生幼稚的思维对事物的认识需要寻求丰富的感官刺激,计算机教学可传递他们对知识需求,满足其求知欲。另外,计算机教学还能够简化教学步骤,克服传统教育教学过程的弊端:①可以简化教师繁琐的书写过程,以演示稿、幻灯片代替黑板板书内容,大大节约了教学时间,提高了教学效率。②克服了教学空间的限制,完成了以前在教室不能完成的教学内容,使教学从教室走向了校外,从有限空间走向无限空间,拓展了教学范围。③克服了教学以教师为中心的观念,计算机教学最大的特点就是,始终围绕学生这一活动主体,采用师生交互式的对话方式,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更值得我们认识的是,计算机教学有着传统教学无法比拟的动画式的三维效果,能够完成教师光靠双手所不能完成的动作演示效果,特别在小学社会课的教学中,其优势的不同之处就在于学生心理对动的事物的认识远远比对静的事物的认识深刻,对多颜色事物的认识比单一颜色的事物认识深刻,对图像事物的认识比文字知识的认识深刻,对具体事物的认识比抽象事物的认识深刻。而计算机教学的三维效果正是起到了将抽象的事物形象化,静态的事物动态化,文字性的知识图像化,单一的事物多彩化的作用,适合小学生心理的发展,增强了小学生对知识掌握的深刻性和长久性,因此,计算机教学在小学教学中的作用与中学或其它阶段的教学表现得更明显、更直接。三、计算机教学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求知欲。培养小学生自觉学习的良好习惯。计算机教学是学习革命的产物,是一种新兴的教学模式,作为小学生,对于新事物的渴望和思考是非常强烈的,对于计算机教学所带来的丰富信息,是他们从未接触过的。第一,计算机本身就是一种现代科学产物,小学生对其中奥妙在教师的引导下必然会产生浓厚的兴趣,计算机所提供的对话式功能,能满足于小学生爱动的心理,对计算机本身的操作就是一个自觉学习的过程,对计算机信息的寻找过程本身也就是一种满足求知欲的过程;第二,计算机所提供的虚拟式的演示功能,是在现实生活和实践过程中所无法实现和观察到的,它通过对小学生感兴趣的事物进行模拟的动画演示,如火山喷发的过程,化石形成的过程,江河形成的原因等等,能通过具体的视觉观察,使小学生产生外在教学认识与内在心理认识的差异,从而就培养小学生思考问题能力,产生学习的内部动力,对于学生的学习成长起到积极的作用:第三,随着计算机教学的引入,使小学生接触面的快速扩大,知识掌握程度的不断加深,思维能力的不断加强,其所遇到的疑难也就越来越多,其心理内在对知识的需求也就日益强烈,问题是促进学习最有利的动力。因而,他们在平时的生活和学习中必然会更加注重对知识的积累和对疑难问题答案寻求,同时也解决了以布置作业被动促学的教育弊端,从根本上符合了素质教育的号召,让学习的过程成为了“快乐学习、自主学习”。随着计算机教学深入课堂,它已开始逐步取代传统教育方式的地位,其先进性和可操作性被广大教师所认同,它所带来的教学效果的飞跃,是任何时期都不能相比的。相信,在不久的将来,计算机教学必将成为课堂教育的主宰,成为推动现代教育巨大的动力和武器。

小学信息技术 教育 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让全体小学生能够了解一些基础的计算机知识,初步掌握计算机的使用 方法 ,并培养小学生形成创新意识和团结协作的能力。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浅谈小学信息技术教育论文,供大家参考。

《 小学信息技术素质养成教育 》

摘要: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培养小学生信息技术素养成为学校教育者的一项重要内容,本文浅谈一些自己六年来从事信息技术教育教学,针对小学生信息技术素质养成教育的一些浅显的看法。

关键词:小学信息技术 信息素质

从小培养学生掌握和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既是教育新课程改革的需要,也是信息社会对人才的需要。如何针对小学生和计算机教学的特点,开展小学信息技术课,是每一位小学信息技术教师必须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为让学生爱学、好学信息技术课,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让信息技术课堂充满生命力,培养学生运用信息技术进行学习的能力,为学生终身学习打好基础,就需要我们运用新的教学理念,不断进行小学信息技术 教学方法 方面的探索和研究。

一、小学生的特点

不同年龄阶段的小学生,他们的心理特点和个性特点,都各不相同,作为教师的我们,要抓住小学生的特点,让我们的信息技术教学有序的进行。

1、小学生的心理特点

(1)小学阶段是学生长身体、长知识、长智慧的时期,也是其道德品质与世界观逐步形成的时期。在这一时期,学生面临着许多问题,家庭的教育,加上紧张的学习和陌生的环境,使得学生间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差异。

(2)小学生的注意力是不稳定、不持久的,且常与兴趣密切相关,他们的记忆最初以无意识记、具体形象识记和机械识记为主,但是,他们对一些有趣的事情能很好的记住。他们的想象都是从生活上所接触到的事物出发,想象的范围小,也是有限的;思维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逐步向以 抽象思维 为主要形式过度,需要大人在旁引导。他们的意志力自觉性和持久性都比较差。随着小学生年龄的增长,他们的 自我评价 能力也不断增长,个性也不断增强。因而,小学阶段的有效教育,对于学生良好的性格的形成是非常重要的。

2、个性特点

个性是一个人整体的精神面貌,是一个人生活经历的积淀和反映。个性虽有遗传因素,也受环境影响,尤其是小学阶段,正处于个性形成的关键时期。随着孩子年级的升高,其个性特质越来越坚固,个性倾向性也越来越鲜明。家庭因素、学业的成败、社交的能力、师长的态度、同伴的评价对 儿童 的心理有极为重要的影响。

二、小学信息技术素质养成

教育部在《义务教育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中明确指出: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根本任务是“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激发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培养学生收集、处理和应用信息技术的能力以及利用计算机进行自主学习、探讨的能力,教育学生正确认识与技术相关的伦理、 文化 和社会问题,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因此,培养小学生的信息素质成为我们教师的一项重要内容,培养小学生的信息素质以成为时代发展对小学教育的现实要求。

时代要求我们必须提高全体国民在信息社会中生存和发展所必备的信息素养――信息意识和信息能力。培养小学生的信息意识和能力,应注意一下几点:

1、小学生信息意识

培养小学生对信息的敏锐的感受力,能够从他们身边所接触的事物中发现自己感兴趣的信息,培养孩子的观察能力,并实现这些信息的价值。让小学生意识到重视信息资源在解决各种问题的作用,训练小学生在面临困难情景时,不仅可以从自己已有的知识中寻求解决办法,还能主动地寻求各种信息资源,发现解决问题的办法,最终养成积极获取信息、利用信息的习惯。培养小学生养成对信息价值的判断力和洞察力,并能够做到“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把握信息的核心,对信息进行创新,应用到自己的学习中。

2、小学生信息能力培养

信息能力即是让小学生有效利用信息设备和信息资源使用信息工具、确定信息、获取信息、加工信息、表达信息及评价信息的能力。在小学生的生活和学习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疑惑,教师要引导他们培养信息能力。

3、小学生信息能力培养的必要性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指出:“要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意识,重视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因此,21世纪已成为人才的竞争,即信息能力的竞争。我们要从小培养学生的这种能力。

4、激发小学生兴趣是培养学生信息素质的重要手段

小学生进行学习的主要动机来源于他们强烈的求知欲和对所学内容的兴趣,学生只有对所学的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才会爱学、乐学。所以,就要求我们教师要认真挖掘教材中的有利因素,利用小学生的求知欲和 爱好 等特点,激发小学生的兴趣,为教学创设良好的学习的气氛,促进学生用信息意识应用于学习。

三、一直以来,信息技术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现代教育技术在教育中的运用不是一蹴而就的。教育部的一项调查表明,目前各学校用于购买现代教学设备的投入逐年增加,但将其应用于教学的教师却远未达到理想的数目。形成这种状况的原因很多,而教师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意识、知识和能力上的欠缺常常是其制约因素。因此,它对教育技术工作者提出了新课题:教育技术工作者应当承担起传播教育技术和培养教师提高现代教育技术素质的双重责任。

据我所了解,目前,有的学校还是不重视信息技术课,部分学校的信息技术课,不是由专业的教育技术专业的教师任教,不重视信息技术课的教学。甚至,学校也不很重视教师的教育技术的学习和应用,这就要求我们信息技术教师,更加重视对小学生信息素质培养。

四、我的研究方向

1、进一步加强学校硬件环境和软件资源的建设,让学校所有的教师都意识到信息技术的重要性和学习应用的必要性,为小学生的信息素质培养打下良好的基础。

2、进一步强化师资培训,提高教师教育技术的水平和计算机操作技能及各种软件应用能力

3、信息技术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要激励学生的思维:不仅要灌输式什么、为什么,而且要启发学生怎么思考,怎么应用,在什么情况下应用,布鲁纳说过:“学习是一个主动的过程,使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的最好途径就是使学习者主动卷入学习,并从中体现到自己有能力来应付外部世界。”所以,我们教师,要多给学生一些思考的余地,多一些表现的机会,多一些创造的能力,挖掘小学生的潜力,培养小学生的信息素质。

参考文献:

[1]义务教育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

[2]信息技术教育课程标准(2001年)[S]

[3]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

[4]张倩苇.信息素养与信息素养教育[J].电化教育研究,2001(2)

[5]张景升.现代教育中的教师信息素养[J].电化教育研究,2001(3)

《 小学信息技术教育中素质教育的体现 》

摘 要:在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形势下,本文从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基础性,实用性、扩展性和自主性四个方面来体现素质教育。在基础性方面:小学阶段是基础教育阶段,信息技术教育,同样是要让学生掌握最基本的计算机学科知识和最基本的技能。实用性方面:尽可能的让学生学到一些实际的技能,为学生自我管理,自我完善,自我发展创造条件,为他们掌握现代化学习工具提供一切可能的条件。

关键词:信息技术教育;基础;实用;扩展;自主

为了迎接世界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的挑战,世界各国都把发展信息技术作为新世纪社会和经济发展的一项重大战略目标。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大力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这是覆盖现代化建设全局的战略举措。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发挥后发优势,实现社会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可见信息技术教育的重要性。

当前在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形势下,如何在信息技术教育中进行素质教育,是计算机教育的重要课题。笔者认为,可以从基础性,实用性、扩展性和自主性四个方面进行考虑。也就是在课堂教学中做到: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充分发挥主动性,体现创新精神;有机会在不同的情境下去应用他们所学的知识;能根据自身行动的反馈信息,来形成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案。

(一)课堂教学的基础性

小学阶段是基础教育阶段,信息技术教育,是要让学生掌握最基本的计算机学科知识和最基本的技能。目前计算机在城市里有了一定范围的普及,但是小学生真正有接触过的,毕竟还是少数,所以不能一上来就让学生看那些生硬的名词术语,这会让学生敬而远之,也就谈不上教学效果了。如在学习运用“画图”程序绘画时,需要设置前景色和背景色,这两个词学生不容易听懂,我是这样来说的:“我们画图时要用到笔和纸,用电脑画图时也一样,要选好笔(前景)和纸(背景)的颜色……。”又如在介绍文件名时,学生经常分不清什么是基本名什么是扩展名,我用一个很简单的比喻就可以解决了,“文件的名字就像我们的人名,是由姓氏和名字组成的,文件的基本名就像人的名字,扩展名就像人的姓,用以区分各类的文件。”这样,适当地应用一些形象生动的比喻,对学生计算机知识的学习尤为重要。不仅可以提高他们兴趣,而且能达到帮助记忆和理解的目的,达到了比较理想的教学效果。

又如在认识电脑时,我让学生学会辨别计算机的四大件(主机、 显示器 、键盘、鼠标),并学会开启和关闭电脑的步骤,随后让学生进入Windows,让学生操作鼠标,让他们打开画图工具,写字板工具,甚至进入电脑自带的游戏等,想做什么就做什么(当然要建立在安全的系统保护下),通过这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进一步学习打下基础。低年级的学生对于画图都具有浓厚的兴趣,在教授完“画图”的基本操作后,为了让学生发挥自己的创造里和 想象力 ,我并不是让学生按照书上的图片进行绘画,而是给学生一个题目或是一样事物让学生自己创作、发挥。比如,我让学生在“画图”程序中画上自己的姓名。因为汉字是象形文字,每个文字的组成都有一定的含义,每个文字都可以完成一幅漂亮的图画。例如:“林”字,是由两个木字组成的,有的学生把一竖画成树干,一横画做弯弯树枝,然后在下面加上两片树叶,就成了一个“木”字,复制一下就成了一个“林”字。这样不仅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动力,也可发挥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从教学实践中,我们意识到,信息技术教育中也包含了其他学科的知识,这要求任课教师除了掌握本科知识外,还要掌握一定的相关学科知识,综合运用,才能在教学实践中把深奥的计算机知识转化为小学生所能接受的内容。

(二)课堂教学的实用性

大家知道计算机更新的速度是非常惊人的,我校的设备在短短的几年时间里,从最初的中华学习机到现在的Pentium3处理器;从无盘工作站到现在的可以单机运行Windows软件。芯片技术是按每18个月就进步一倍的速度向前发展的,因此,学校要每三四年更新一次机器。然而并不是每所学校都可以承受如此重负。即使可以,教学内容要保证学生进入社会后仍适应社会需要,也是极其困难的。所以我们要尽可能的让学生学到一些实际的技能,为他们掌握现代化学习工具提供一切可能的条件。

文字编辑软件的应用在小学教学中还占有很大的比重,但是也存在很多的缺陷。例如汉字的录入,汉字不像西方文字,不能直接的用键盘输入,而是把汉字转换成字母或者数字表示的代码,在将代码送入计算机识别,是一种间接输入的方法。现在要求小学生背诵某种与小学语文教学规范相悖的汉字编码规则,是完全没有必要的。在小学进行汉字输入的教学,其目的不在学习某种汉字编码方案,而是学习打字技能,辅助和促进语文教学。所以“智能ABC输入法”和“全拼输入法”应是小学生首选的基本输入法,它可以帮助小学生学习和巩固汉语拼音,提高识字率。由于拼音输入法存在不认识的字就无法输入这一缺陷,所以应该辅助以其他的输入方法,例如“微软拼音输入法”中就带有手写输入的功能,可以帮助小学生对不认识的字进行输入。而其他对小学生 语文学习 可能产生误导的编码都应该坚决屏弃。

鼓舞、指导学生大胆、灵活地运用已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的有效方法,为了使学生更好的运用工具体现自我价值,我还结合一些节日进行电脑 贺卡 的设计。在图文混合排版技术、丰富多彩的电脑绘图、强大的功能和简单的操作下,优秀的、富有想象力的作品层出不穷。把优秀的作品打印给学生本人,还有利于提高同学们的学习积极性,培养他们的兴趣。有的学生还利用课余时间制作小报,更多的同学则学会了运用电脑作为写作、阅读、认识世界的工具,为自己快速、高效的学习增添一个新的途径。

在Windows环境下大多数软件的界面和使用方法都相近,例如“记事本”和“画图”程序的区别在于“画图”程序多一个工具箱和一个颜料盒,当把这工具箱和颜料盒隐藏起来后,就和“记事本”一模一样了。当学生看到这样的演示后,不但可以容易地掌握“画图”,还可以举一反三,达到知识的迁移,为以后学习其他软件打下基础,提高学习的能力,这也正是信息技术教育追求的目标。

因此,我认为,在信息技术教育中注重解决实际问题的教学,为学生自我管理,自我完善,自我发展创造条件。也是素质教育的一种体现。因此实用性应摆在一个非常重要的位置。

(三)课堂教学的扩展性

小学信息技术教育中还要注意知识的扩展性,虽然主体是基础教育,但是计算机也是一门活动课程。一些对计算机知识具有浓厚兴趣的同学,非常渴望真正的去控制电脑。而简单的程序设计语言是小学生初步认识计算机世界奥秘的重要途径。

Logo语言的设计者之一的基尔代尔教授,在开发程序的想法是:希望Logo语言能带给小朋友们严密的计算思维和有趣的学习体验。Logo语言既是一种程序,也是一种玩具,它能用直观的运动来体现编程的结果,让我们在游戏中进行思考,在趣味中学习。在欧美等国家Logo语言在小学计算机教育中占有一定的地位。因为,Logo语言可以让学生掌握一些抽象的数学概念。这对于一些喜欢数学的同学来说,Logo语言对其综合的思维能力的发展是非常有益的。从程序设计的角度看,学习简单的程序设计语言可以为学生今后学习其他高级程序铺设道路。因此,我们在教学Logo语言时要从素质教育的角度出发,以学习一种“玩具”为出发点,让学生发挥自己的个性和特长。我校的电脑兴趣小组,在完成基础教育的前提下,根据自愿的原则,吸收部分对电脑有浓厚兴趣的同学,进行Logo语言教学的试验,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计算机的发展是没有止境的,信息技术教育的要求也是在不断提高的。教师在教学中不能将眼光仅仅局限于课本,而要不断的改进教学方法,认真实践,及时 总结 ,发挥计算机教学的基础性、实用性、扩展性、自主性作用,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创造能力,为21世纪培养出实用人才奠定良好的基础。

《 浅谈小学信息技术教育中的德育教育 》

【摘 要】《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明确指出要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古人说:“欲立其业,先树其德。”如果能在传授学科知识的同时渗透德育教育,会有相得益彰的效果。本文主要论述了在信息技术教育中如何进行德育教育,信息道德教育既是时代与社会提出的要求,也是小学生自我发展的内在需要。

【关键词】信息技术;德育教育;精神文明教育;网络道德

学校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作为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基础性工程,在新世纪的今天,应该具有何种态势,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必须思考的一个重要任务。信息道德教育既是时代与社会提出的要求,又是小学生自我发展的内在需要。笔者结合多年的教学 经验 ,对如何在小学信息技术教育课中给学生进行德育教育谈谈自己的几点体会。

一、作为一名信息技术教师应该身正为范

在教学中保证自己传授的是符合人类道德规范的、促进人类文化发展的信息知识,而不是有害于人类文化发展的东西。例如:不应该传播那些不科学、不正确的无稽之谈的东西,不应该传播计算机病毒,不传播不利于学生身心健康的等。

二、深挖教材,利用教材上的知识点,向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精神文明教育

通过信息技术,可以让学生更广泛、更生动地了解我们的国家、社会以及我们的生活和学习情况,使学生树立为集体、国家、人类社会不懈奋斗的崇高理想。

1.利用教材上的相关知识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信息技术教材中的计算机基础知识一节介绍了我国的巨型计算机――银河系列。我在讲这一节时,让学生明白我们国家在计算机领域中也有部分技术走在了世界的前列,是少数几个能够制造巨型计算机的国家,再将学生引向我国的部分尖端科学上,如“神舟五号、神舟六号”“神舟七号”载人飞船的成功、嫦娥一号卫星的成功发射,让学生更加热爱科学和热爱祖国,更加努力学习。

2.通过正确引导,激励学生努力学习

当学完一部分教材时,就让学生仔细想想,看书中哪一部分涉及的软硬件技术是由我们中国人自己开发的,结果没有。教材中的全部内容几乎都是一些国外的公司所开发的软件等,而很多国产优秀软件例如WPS却没有被写进教材。因此,在我的教学计划中,总有几节课讲解WPS和其他国产优秀软件的操作。同时,以此鼓励同学努力学习,让学生相信总有一天中国会有信息技术领域里的核心技术。中国联想收购IBM个人电脑业务―中国最大的电脑供应商联想(Lenovo)宣布以亿美元的价格,收购美国国际商用机器(IBM)的个人电脑部门。这一交易是中国技术公司最大的一笔海外收购。这些说明我们国家在IT行业中的强大实力。

3.利用信息技术,深入宣传我国各民族优秀的文化传统,增强学生的民族意识

用多媒体技术,以形象、生动的方式介绍我国的优秀文化 故事 和悠久历史,可以让学生深入的了解我们国家悠久的历史、丰富的民族文化及正确的道德行为;以形象的方式指出各种不道德的行为对国家、民族的危害,从而提高学生的道德情操和道德品质。

三、应该利用网络优势,加强学生的德育管理

1.优化网络环境,加强德育管理

利用网络开展德育工作,具有传统德育工作不可比拟的优势。今天的学校德育与网络共处一个时空,时刻面临着网络的冲击与挑战,学校围墙也无法阻隔网络的渗透。当学生坐在电脑屏幕前,轻点鼠标,往来于网络空间时,最终决定其道德言行的就是他们自己的道德选择。面对网络的挑战,学校应当从实际出发,修订学校德育目标和计划,使之反映网络道德的内容,有计划地把网络教育作为日常德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普及网络道德知识,加强网络 安全教育 ,培养学生正确的道德价值观、道德评判力以及道德自制力,使他们在光怪陆离的网络世界里健康遨游,免于成为迷途的羔羊。

2.利用网络优势,拓展德育途径

对待网络,学校要变堵为导,主动占领网络阵地,要充分利用学校现有的网络设施,在课余时间对学生开放空闲网络教室,多为学生创造在学校上网的机会,这样可以把学生从不适宜的上网环境中争取过来。学生在校内自由上网,可以及时获取大量的知识信息,老师也可以有效地监控学生的上网行为,实现对学生的道德教育。教师还可以充分利用网络的特点,最大限度地保证网络交流的自由、开放和民主,鼓励学生把自己关心和感兴趣的话题、存在的情绪与困扰,通过网络直接反映、直率表达。这样,才有利于教师了解学生的真实思想,制定有针对性的教育对策,使学校德育贴近学生、贴近实际、贴近现实,最终达到入情、入理、入脑、入心的德育绩效。

3.在网络交流中加强网络道德

信息高速公路的开通,使知识的传播速度更加快捷,但是也给尚没有形成正确世界观的青少年带来了严重的负面影响,主要表现为:某些站点消极的思想和黄色图片、黄色小说大肆传播,不负责任的言论、言过其实的话语、耸人听闻的“新闻”比比皆是,铺天盖地的电脑 广告 使人昏头转向,形形色色的网络陷阱让人防不胜防,电脑黑客技术的教唆极易产生高科技犯罪,网上聊天室内鱼龙混杂,某些人语言下流,行为肮脏……这些都对青少年的思想品德产生巨大的危害,严重影响其健康成长。教师在教授 网络知识 的时候一定要注意提高学生对有害信息的识别能力、抗干扰能力和免疫力,注意提高中小学生的思想素质,增强其敏锐的鉴别力和政治责任感。教育学生遵守网络规则、网络道德,做遵纪守法的好网民。学校要重视和加强校园网络的管理与建设,加强对网络教室和电子阅览室的管理,成立教师和学生两支网管队伍,对学生的网络活动进行引导、监控规范学生的上网行为。同时,还要提高教师的网络素养,充分发挥教师的作用。作为传统教育的主要实施者,教师大多数具有较强的道德水准和较高的个人素质,在数量上与质量上都具备大规模实施青少年网络道德教育的条件。因此,提高教师的网络素养,充分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把自己和学生摆在平等的位置,引起更多的思想共鸣,可以最终使更多的老师成为学生生活中的良师、网络上的益友。

四、采用分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精神

在教学中,我把学生编成几个小组,先给小组一个任务,让他们共同学习,共同完成,只对小组进行评价,不对个人进行评价,从而培养了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 人际交往 能力,建立与别人合作共事、共同发展、尊重别人劳动的观念。

五、结合我国相关的 法律知识 ,对学生加强法律和伦理意识的教育

在教学中,经常对学生进行有关信息技术法律知识的讲座,如《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联网管理暂行规定》等,让学生认识到违反国家有关规定的行为是违法行为,国家将对其追究相应责任。还有,必须对学生进行正确的信息道德素质的培养,提高学生抵制不良信息、不道德信息的能力,学习《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全国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等,使学生能够遵守信息应用人员的道德规范,不从事非法活动,不损害他人的利益,不随意发布信息。

总之,小学信息技术道德教育又是一个新的课题。如何顺应时代的要求,抓住历史机遇,迎接未来挑战,是每一个信息技术教育工作者必须思考的课题。

【参考文献】

[1]陈洁.《新课程学习・上旬》,2013第4期(4):160-161

有关浅谈小学信息技术教育论文推荐:

1. 浅谈小学信息技术教改论文

2. 如何提高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效率论文

3. 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有效的策略 技术论文范文

4. 浅谈如何在信息技术教育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论文

5. 微课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设计论文

6. 多媒体信息技术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运用论文

7. 试论小学数学教学中信息技术的有效运用论文

也谈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的生活化教育回归生活是一个永恒的话题,小学信息技术学科作为一门新学科,其教学也需要生活化。■ 精心设计开放的生活化课堂信息技术学科操作性、实践性强,目前我们的课堂都以操作、再操作,实践、再实践为主要授课方式。其实这门学科不仅仅只有技术,更有其内在的文化。开设信息技术课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学习计算机的相关操作培养“查找信息→选择信息→处理信息→内化并传递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并在这一过程中形成学生探究学习、合作学习、终生学习的习惯。信息技术课与生活紧密相联,教师在解读教材时应合理运用生活元素,预设开放的生活化课堂,以此来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增强学生热爱学科学习的兴趣。笔者在教小学信息技术第一课《信息与信息技术》时,设计了这样的生活化课堂:[案例](上课铃响)师:同学们好!从今天开始唐老师将和同学们共同学习一门新的学科——信息技术课。到这里上课,你们有什么疑问吗?生:我想知道什么叫信息技术。�6�8�6�8师:很好,在回答同学们的问题前,老师想问你们一个问题:你们以后见到我会怎么说?生:唐老师好!师:你真有礼貌,那你是怎么知道我姓唐的呢?生笑:刚才你告诉我们的啊!师:你真细心!那你能告诉我,坐在你旁边的同学叫什么名字吗?生:×××师:那你知道他家住哪里吗?生:不知道。(师用大屏幕出示班级所有学生的个人信息。)师:现在你知道了吗?生:知道了!师:为什么?生笑:屏幕上有啊!师:现在老师来回答你们提出的问题——什么叫信息技术。首先我们应该弄懂“信息”的定义,其实就在刚才,同学们已经不知不觉地接触了信息,比如老师说的话、屏幕上显示的内容都是信息。由此可以看出来,信息无处不在!那什么是信息技术呢?其实就是我们日常生活中要使用的接收信息、处理信息、传递信息、利用信息的技术。那么你能再举出一些信息的例子吗?生:报纸上有信息,电视里有信息,课本里有信息�6�8�6�8师:说得非常好,所有的信息都会通过我们的感官系统(包括眼耳鼻舌等)被我们获取,下面请同学们把教材翻开到第一课,利用5分钟时间来获取信息。(学生自学课文。)师:好,谁来汇报一下你从课本中获得了哪些信息?(指名汇报。)师:同学说得很详细,其实在我们获取了信息后,就自动进入了加工、处理信息的过程,这是我们不知不觉完成的。刚才汇报的过程就是信息传递的过程了,信息加工、处理得越好,传递出来信息就越完整,越具体。为了加深同学们对本节课知识的理解,我们做一个小游戏——《击鼓传花》,谁被选中就为我们讲一段你获取到的有趣信息。�6�8�6�8[反思]《信息与信息技术》是学生接触这一学科的第一课,而且“信息”和“信息技术”这两个抽象的概念又是学生必须要掌握的知识。为了让学生能够自主建构知识,主动参与学习,笔者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知识来引出“信息”与“信息技术”的概念,形象直观地诠释了本来虚幻的定义。一个“谈话式”生活化的课堂不仅具体了本来抽象的概念,而且还让学生亲身感受到了“信息”,触摸到了“信息”,既攻克了教学难点,提高了课堂的效率,又激发了学生的兴趣。■ 构建生动有趣的生活化情境新课程理念着重强调:教育应该源于生活,回归生活。教学应让学生从生活中,从各种活动中进行学习,通过与生活实际相联系,获得直接经验,主动进行学习。而教师的职责在于引导学生直接从外界事物和周围事物环境中进行学习,同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从而使他们获得有用的知识。笔者在教学程序设计中的排列组合时,考虑到这些枯燥的理论知识肯定会降低学生的学习兴趣,于是创设了这样一个情境:摸奖游戏。规则:一个纸箱里有5 个玻璃球,其中只有两只红球。每次只能摸两个球,如果谁能同时摸中两个红球就能获奖。再加上诱惑性的“海报”,上面写着:然后,我先组织学生一起来讨论:这样的摸奖划算吗?为什么?学生利用所学的知识进行小组讨论,通过分析后,发现摸奖者获奖的可能性仅有10%,赢率很小。接着我又顺势引导:刚才同学们分析问题、得出结果的过程就是程序设计中的排列组合算法。接下来我用系统的理论知识将学生分析讨论时零散的思维整合起来,他们很容易就搞懂了排列组合的知识,同时我还以此为契机教育引导学生,在这场不公平的摸奖游戏中,大多数摸奖者注定了会失败。通过这样一种生活化的情境创设,学生的学习兴趣高涨,轻松地完成了学习任务。从科学世界向生活世界回归是教育发展的基本趋向。作为课堂的设计者、组织者与管理者的教师,应该让生活充分融入课堂,让学习也和孩子的其他生活体验一样,在不知不觉、潜移默化中完成。只有我们更加关注课堂教学的生活化,才能提升学生课堂学习质量,才能更有效地促进每一位学习个体自我的全面发展。

浅议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能力要求 ○郑珠1,侯友2(1.内蒙古师范大学传媒学院,内蒙古呼和浩特010022;2.内蒙古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内蒙古呼和浩特010022) 内容摘要: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广泛应用给信息技术教师带来了角色变化,使其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促进者和评价者,成为课程的开发者、设计者。这种角色的变化向教师的能力提出了挑战,我们应认真分析当前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对教师的能力要求,以不断的创新精神推动素质教育,以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关键词: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角色;能力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已经成为世纪之交的全球性浪潮,我国新课程改革在这次浪潮中异常活跃,新的课程标准已相继出台。新课程改革成功的关键就在于教师素养的进一步提升。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以其独特的身份让人耳目一新,对信息技术教师来说,新课程实施过程中新的教育理念、课程观、教学观、教师观、学生观等,与教师长久形成的、原有思想观念和思维行为习惯之间的冲突不可避免,提升信息技术教师的素养也就显得日益紧迫,培养一批具有优秀教学艺术风格的信息技术教师也是当务之急[1]。 在新课程改革的教学实践中,信息技术教师的角色发生很大的变化,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促进者和评价者,成为课程的开发者、设计者。这种角色的变化向教师的能力提出了挑战。因此,当前信息技术教师应该具有以下几方面的能力,才能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 一、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要具有开发、整合、设计课程的能力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任务是为其他学科打下应用信息技术进行学习的基础,学校教育中学生的大部分学习时间是在各门学科教学中度过的,而信息技术课程在学校课程计划中不可能占据主要地位,只可能是一小部分,但信息素养对于现代社会的人来说,又十分必要,因此只能通过其他课程的教学活动作为培养信息素养的主要渠道。因此,当前我国课程改革的重要环节是在各个学科教育中积极应用信息技术,努力实现信息技术与其他课程、教学的有效整合,这就要求教师要具备一定的课程开发能力、课程整合能力和课程设计能力。为此,信息技术教师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1.信息技术教师要形成强烈的课程参与意识,改变以往学科本位的观念和被动执行的做法。提高信息技术能力的途径主要是信息技术学科教学和在课程中使用信息技术,这就需要信息技术教师积极推动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使学习良性互动起来,使学生学到的各学科知识有机的整合起来,并且借助研究性学习、主题学习等模式在实践中综合应用,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最终内化,使知识结构更加有序,减轻学习负担,提高学习效率。2.信息技术教师要有敏锐的观察力。敏锐的观察能力是指于细微枝节中看出事物的本质的一般特性和规律的感知能力。赞可夫说:“对一个有观察力的教师来说,学生的欢乐、惊奇、疑惑、恐惧、受窘和内心活动最细致的表现都逃不过他的眼睛。一个教师如果对这些现象熟视无睹,也很难成为良师益友。”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实践中更需要教师具有这种能力。这是因为,在利用媒体引导学生进入情境、会话、交流和有意义建构时,教师有更多的时间观察学生的细微变化,揣摩学生的心理感受,捕捉每一点教学信息,从而帮助学科教师发现问题,及时引导和调整教学活动。3.信息技术教师要有创意思考能力。台湾辅仁大学的赖丽珍教授认为:教师创意思考能力是指教师将创造力运用于教学专业的过程,改变过去关于教学的想法、方法及策略,进而发展出新的想法、方法及策略,使得教学的构思和行动更富创意,教学成效亦有增进的能力。教学创意思考能力是教师创造能力的一种具体表现。教师的创造力运用是教学创新的关键因素,也是激活学生创造能力的关键因素。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无论是从内容的选择、过程的设计,还是对学生学习结果的评价都非常强调教师的创新教学设计能力。4.信息技术教师要具有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特点决定着教师应该是综合型教师,具备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但是,目前中小学教师的现状并不能完全适应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课的需要。究其原因有两方面:一是我国师范教育体制还不够完善。我国的师范教育长期以来偏重培养学科专家型教师,课程体系呈现单一学科纵深发展的特点,专业课、学科课占的比例大,公共课、文化课比例小,使得师范学校毕业生的综合素养相对较弱。二是学校分科教学的结果。教师的学科角色一旦确定,不少教师便画地为牢,把自己禁锢在学科壁垒之中,不再涉猎其他学科的知识。于是出现了这样的现象:教数学的不研究数学在物理、化学、生物以及在社会生活中的应用,教语文的也不光顾历史、地理、政治书籍。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