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期刊知识库

首页 学术期刊知识库 问题

南京农业大学学位论文

发布时间:

南京农业大学学位论文

找研究生。学位论文是研究生从事科研工作成果的主要体现,是研究生申请学位的重要依据。为了提高研究生学位论文的质量,做到学位论文在内容和格式上的规范化。

南京农业大学盲审不要留空白页学位论文内容要完整,一般使用标准简化汉字,排版采取紧凑格式,不留空白页,格式要符合盲审格式要求。盲审,是一个汉语词语,拼音是máng shěn,指一种组织专家组评审的制度,就是匿名送审,意味着评阅导师不知道论文作者是谁。这样打出来的分数作假率低,高校阅卷一般使用这个方法。盲审制度,就是将不署作者名的学位论文送给作者不可能知道的专家审核,这样打出来的分数,应是最为客观。一般高校,特别是研究生院,均有对学位论文进行定期盲审的相关规定,多为随机抽取一定数目的论文进行盲审。

南京农业大学优秀学位论文

太拥挤的大学,空间小,不舒服

本学科由我国著名植物营养学家史瑞和、裴保义教授等老一辈科学家所开创,是我国首批硕士、博士学位授予点,2007年被评为国家级重点学科,建有教育部资源节约型肥料工程与技术研究中心、农业部长江中下游植物营养与肥料重点实验室, 江苏省固体废弃物资源化高技术研究重点实验室及全国一流的江苏宜兴产学研基地。学科主持国家973项目(课题)、863课题、国家科技支撑项目(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转基因重大专项、948重大滚动项目等一大批国家和省部级课题。先后获得“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1篇、提名2篇、江苏省优秀博士论文4篇、优秀硕士论文4篇。近年来获得国家和省部级科研和教学成果奖10余项,国家发明专利40多项。拥有全国优秀教学团队和农业部及江苏省的优秀科技创新团队。研究成果:近5年来本学科主持国家973项目(课题)4项、863课题3项、国家科技支撑项目(课题)4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项、国家转基因重大专项3项、农业公益性行业专项1项、948重大滚动项目1项、国家和省部重大成果转化项目2项,每年申请有机(类)料肥和新基因专利5-10项,目前在研经费4000多万元。近几年获得成果:范晓荣和吴洪生的博士论文分别获得2008年和2010年度“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提名)”,此外还有江苏省优秀博士论文3篇、优秀硕士论文3篇。沈其荣等教授的专利“一种能防除连作作物枯萎病的拮抗菌及其微生物肥料” 获第六届江苏省专利奖金奖(2009年度);沈其荣等教授课题组“有机(类)肥料产品研发和推广”获第四届中国技术市场协会金桥奖(2009年);徐国华教授课题组“缺磷和菌根调控作物磷素吸收和转运的分子机制”获第四届中国土壤学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2009年度)等。产学研合作:本学科与20多家有机(类)肥料企业开展产学研紧密型合作,在江苏宜兴、江阴、常熟,海南乐东,贵州贵阳,内蒙蒙牛集团等建有研究生工作站,每年企业给本学科设立的奖学金高达90万元,用于研究生的学费和奖学金。国际合作:本学科与美国、英国、德国、日本等国著名大学和研究所有良好的长期合作,每年派出5-8名博士生和青年教师赴国外相关单位开展合作研究,每年邀请3-5名国外知名教授来本学科工作半个月以上,学科国际化程度较高。论文论著:近几年,本学科在国际植物学、微生物学、土壤学和环境科学著名刊物(Current Opining in Plant Biology, The Plant Journal,Biotechnogy Advances, New Phytologist,Plant Cell and Environment,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Botany, Annals of Botany, Chemosphere, Soil Biology and Biochemistry, Soil Science Society of America Journal, Plant and Soil, Plant Biology, Annals of Applied Biology, Biocontrol, Biology and Fertility of Soil等)上发表了大量学术论文,在国内外产生了较大影响。主要教材与学术论著有:(1)《农业化学(总论)》,副主编;(2)《植物营养学(下册)》,主编;(3)《土壤农化分析》,主编;(4)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土壤肥料学通论》,主编;(5)《作物高产施肥原理》,主编;(6)《中国覆盖旱作水稻理论与实践》,主编;(7)《滨海盐土农业》,主编;(8)《农业化学研究法》,参编;(9)《农业百科全书(农化卷》,参编;(10)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农学概论》,参编。主要研究方向:土壤微生物与生物肥料、植物营养分子生物学、植物营养生理与病害生理 本学科由我们著名土壤学家黄瑞采等老一辈科学家开创,是我国首批硕士、博士学位授予点,1990年获得博士后招收授权,1998年建立博士后流动站,1999年被评为农业部重点学科,2002年被评为国家级重点学科,2007年与植物营养学科一起被评为国家一级学科(农业资源与环境)重点学科,建有江苏省低碳农业与温室气体减排重点实验室、农业资源与生态环境研究所、农业与气候变化研究中心及国际一流的农业应对气候变化野外观测平台(T-FACE)。学科主持承担着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国际合作重大项目,“973”项目课题、国家公益性行业(农业)专项等一批国家级、部省级课题,并建立了与欧盟国家、美国权威科学家的密切合作关系,获得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1篇。先后获得省部级以上科技成果奖多项以及一批国家发明专利和实用技术专利。科研成果:近5年来本学科承担着国家公益性行业计划,973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和科学院重大项目等项目专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国土资源部重大项目等一批重点科研计划项目,目前在研经费达3500多万元,获省部级以上奖励10多项。1人被选为国际地圈生物圈计划中国全国委员会委员,1人作为合作者参与IPCC第四次全球温室气体减排评估报告编写,1人作为我国观察员出席UNFUCC(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协议)政府间讨论会,1人作为评审专家参与审核IPCC农业减缓气候变化评估报告,1人作为IPCC 2006国家温室气体清单2013附件第二章Organic Soils编写组的共同主席。作为主笔参与《第二次气候变化国家评估报告》农林业部分负责《中国气候与环境:2012》(秦大河院士主持)农业固碳减排部分编写。承担了国家基金委员会地球科学部“十二五”学科发展战略-土壤学报告编写工作,科技部“十二五”“863”农业生境领域-农业固碳减排与应对气候变化战略研究主持编写者,教育部、中国科学院、国家基金委员会“1万个科学难题-土壤学难题编写组织者。本学科在土壤碳氮循环与全球变化领域居于国际先进水平,相关研究成果被Nature China和Nature News收录和报道。分别于2004年和 2010年主持召开第252次第380次香山会议。产学研合作:本学科与多家企业开展产学研紧密型合作,在江苏常熟建有气候变化对农业影响的FACE观测平台,与商丘三利新能源有限公司合作共建低碳农业研究基地,与安徽拜尔福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共建生物质炭肥工程中心,与多家企业合作进行生物质炭土壤处理技术研发。国际合作:本学科与美国、英国、意大利等国著名大学和研究所有良好的长期合作,每年派出2-3名博士生和青年教师赴国外相关单位开展合作研究,每年邀请3-5名国外知名教授来本学科工作半个月以上,学科国际化程度较高。近几年先后主办国际会议3次(2006年“农田土壤碳氮循环与全球变化前沿领域战略研讨会”,2008年“土壤固碳与温室气体农业减排国际研讨会会议报告”,2010年“Kick-Off meeting of the SAIN WG3 Mitigation Project”)。论文论著:近几年,本学科在国际土壤学、生态学和环境科学等领域著名刊物(Global Change Biology, Global Biogeochemical Cycles, Journal of Geophysical Research,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Agriculture, Ecosystems and Environment, Biogeochemistry, Chemosphere, Soil Biology and Biochemistry, Soil Science Society of America Journal, Plant and Soil, Geoderma, Bioresource Technology, Soil Applied Ecology, Biology and Fertility of Soil等)上发表了大量学术论文,在国内外产生了较大影响。出版主要学术论著和教材11部。主要研究方向:土壤碳氮循环与全球变化、土壤生态学、资源环境遥感与信息系统 本学科为跨学院共建的交叉学科,是江苏省一级重点学科,于2002年开始招生。学科以农业资源与生态环境研究所、作物生态研究室、土壤生态实验室、昆虫生态实验室等专业研究所(室)为依托,拥有从分子生态学到生态系统生态学研究所需要的各种先进仪器设备以及实验基地。科研成果:目前本学科承担国家重大基础研究规划项目(973项目)课题、国家高技术发展项目(863项目)重大专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和面上项目、国际合作项目以及其他部省级重点课题80多项。获得省部级以上科技成果奖10余项以及一批国家发明专利和实用技术专利,在国内外产生了一定的影响。生态学教学团队获2010年度“国家级优秀教学团队”。论文论著:近几年来,本学科共发表学术论文280多篇,其中在国际生态学、农业科学和环境科学等领域著名刊物(Global Change Biology, Journal of Ecology,Functional Ecology,Ecography, Oecologia,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Bioresource Technology, Field Crops Research, Agriculture, Ecosystems and Environment, Soil Biology & Biochemistry, Soil Science Society of America Journal, Geoderma, Applied Soil Ecology, Biology and Fertility of Soil等)上发表了SCI论文60多篇,出版专著和教材近10部。主要研究方向:信息生态学、污染生态学、恢复生态学、环境生态学、农业生态学、分子生态学、行为生态学、全球变化生态学。 本学科为海洋科学的二级学科,2005年获海洋生物学硕士授予权,2007年获应用海洋生物学博士授予权,同年获批江苏省海洋生物学重点实验室,2010年获海洋科学一级学科硕士授予权。拥有一支15人的教学与科研队伍,其中,教授6人、副教授6人、讲师3人;建立了海洋滩涂生物资源、海洋活性物质、海洋微藻生物技术与海洋分子生物学等7个实验室;拥有一流的仪器设备,总资产近1000万元;在江苏大丰、海南三亚、山东莱州、山东东营等不同气候带建有4个海洋生物综合性试验基地,可容纳30-50名研究生全天候开展研究工作。在近海滩涂生物资源综合利用、海洋微藻生物技术、近海环境生物技术、海洋活性物质及生物能源研发等研究方面已形成鲜明的特色。科学研究“十一五”期间承担国家支撑计划、国家86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948、国家公益性行业(农业)专项、国家海洋局908、江苏省重点等各类课题20余项,总经费1500余万元。目前本学科承担江苏省农业科技自主创新资金项目“盐土特质植物产业化关键技术研究与集成创新”(2012-2014)、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东海区淤进型海涂高效利用技术集成与示范”(2011BAD13B09)、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高效能源微藻育种和规模化培养关键技术”(2011BAD14B01)、十二五国家863计划“海洋特殊生物资源的研究与开发”(2012AA021706)、江苏支撑项目计划“耐盐碱能源作物—菊芋规模化种植与应用关键技术研究与开发”(BE2010305)等各类科研项目15项,总经费近3000余万元。科研成果近5年多项研究成果获得各类省、部级科技奖励4项,其中“高效滨海盐土农业技术体系集成与推广应用”于2009年荣获教育部科技进步奖一等奖。获得授权国家发明专利近10项。产学研合作学科十分重视理论联系实际,与实力雄厚的科技企业建立了紧密的合作关系,多家企业在本学科设立研究生奖学金。在江苏大丰盐土大地农业有限公司建立了“江苏省企业研究生工作站”,并合作建立了1个拥有300平方米实验室、1000平方米中试实验室、4000平方米智能温室、1000亩种植核心示范区、近万亩种植辐射区的永久性海洋试验基地。论文论著近年来在国内外核心期刊如Journal of Chromatography A,Journal of Separation Science,Journal of Plant Physiology,Journal of Plant Nutrition and Soil Science, Plant Cell Physiology, Journal of Applied Phycology, Agricultural Water Management及土壤学报、环境科学学报、光谱学与光谱分析、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中国水产科学、海洋环境科学等本领域著名学术期利上发表了200余篇科研学术论文,其中SCI与IE收录论文90余篇。出版《海洋生化工程原理》等学术专著3部。主要研究方向本学科围绕近海滩涂生物资源与生态、海洋生物生理与分子生物学、海洋生化工程等三个研究领域重点开展以下5个方面的研究。(1)沿海滩涂农业生物技术:着重研究海陆过渡带生物资源的利用、改良与整合,构建海陆过渡带高效特质耐盐植物现代种植业与滨海盐土农业技术体系。(2)海洋生物能源:着重研究海涂高密度能源植物、产油海洋微生物及海洋藻类资源。(3)海洋活性物质:开展海洋药物生物活性物质研究,尤其是海涂耐盐植物、海洋藻类活性物质的研发。(4)海洋生物修复技术:利用藻类、微生物等细胞表面基团对重金属、石油的吸附作用及其细胞内生物解毒与降解过程,筛选具有较强耐性和去除能力的菌株和藻类,重点开发海洋污染生物净化的应用技术。(5)海洋生物信息技术:着重在耐盐经济植物、海洋微藻、海洋大型藻类、海洋微生物以及其他相关高等经济植物等方面开展蛋白质组学、系统生物学研究。 本学科点是在原土壤农化专业环境保护方向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现为环境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下的二级学科,是南京农业大学的重点学科,授予理学硕士学位。目前本学科承担国家公益性行业(农业)专项课题、国家重大基础研究规划项目(973项目)课题、国家高技术发展项目(863项目)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际合作项目以及其他部省级重点课题40多项,目前在研经费近1000万元。多项成果获得省部级以上科技奖励以及国家发明专利和实用技术专利,在国内外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如“农田温室气体排放过程与模型研究”获得2008年度教育部自然科学二等奖。科研成果:目前本学科承担国家公益性行业(农业)专项课题、国家重大基础研究规划项目(973项目)课题、国家高技术发展项目(863项目)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际合作项目以及其他部省级重点课题40多项,目前在研经费近1000万元。本学科点在环境过程与全球变化、环境污染控制与生物修复、环境生态等研究方向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多项成果获得省部级以上科技奖励以及国家发明专利和实用技术专利,在国内外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如“农田温室气体排放过程与模型研究”获得2008年度教育部自然科学二等奖,邹建文的博士学位论文“稻麦轮作生态系统温室气体(CO2、CH4和N2O)排放研究”获2007年度全国优秀博士论文。国际合作:本学科与美国莱斯大学、英国雷丁大学、澳大利亚联邦科学与工业研究组织土地与水研究所等国外著名大学和研究所有良好的长期合作关系,每年邀请3-5名国外知名教授来本学科讲学和指导研究生,学科国际化程度较高。论文论著:近几年来,本学科在国际环境科学、土壤学和生态学等领域著名刊物(Global Change Biology, 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Journal of Ecology, Functional Ecology, Atmopheric Environment, Oecologia,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Bioresource Technology, Chemosphere, Agriculture, Ecosystems and Environment, Soil Biology and Biochemistry, Soil Science Society of America Journal, 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 Plant and Soil, Biology and Fertility of Soil等)上发表了SCI论文近100篇,出版学术专著共3部。主要研究方向:环境过程与全球变化、环境污染控制与生物修复、环境质量与食品安全、环境监测与环境影响评价、环境生物与生态工程。 本学科是隶属于环境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的二级学科,1993年获硕士学位授予权,2006年获环境污染控制工程博士学位授予权,是教育部高等学校环境工程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单位。学科下设固体废弃物研究所、环境工程研究所、土壤有机污染控制与修复研究所等。依托本学科建设的环境工程本科专业2009 年通过全国环境工程专业认证。近5年本学科先后获得省部级科技成果奖5项,国家发明专利近30项,建设有废水和固废处理工程项目20多个。科研成果:本学科近年来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和面上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国家863项目、国家十一五水专项等国家级项目课题和省部级项目等各类科技项目50多项,目前在研科研经费1000多万元。5项科技成果获得省部级奖励,如“以污泥高干度脱水和重金属去除为目标的生物沥浸处理技术”获教育部科学技术发明奖二等奖,获得授权国家发明专利近20项。产学研合作:本学科在水和废水处理、固体废物处理、土壤污染治理与控制等方向形成了明显的优势与特色,承担地方政府和企业工程项目20多个,多位老师拥有注册环境工程师证和环评工程师证,1位教师入选全国勘察设计注册环境工程师考试专家委员会委员。论文论著:近几年来,本学科在国际环境科学与工程和环境化学等领域著名刊物(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Water Research,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Bioresource Technology, Chemosphere, Journal of Environment Quality, Journal of Hazardous Materials, Applied Geochemistry, Water Air & Soil Pollution,BMC Plant Biology等)上发表了SCI论文近70篇,出版学术专著和教材5部。主要研究方向:固体废物处理工程、水和废水处理工程、环境微生物工程、土壤污染化学与污染控制、污染场地风险评估与修复、新型环境材料。

南农不在郊区,卫岗主校区离新街口相当的近,做5路和地铁都能很快的到达,我是卫岗校区的,至于浦口的工学院我不是很清楚。就拿卫岗来说,校风还可以,大家都很文明,至于考试风气还好,不过你如果来南农上就要做好准备:去基层工作,至少我们就业就是这样的,去市县一级就业比较多,大城市搞农业的比较少,就业几率也低。至于当地经济,南京么,就这样,穷人能活下去,富人也可以爽下去,呵呵!有钱人多,穷人也多,靠自己吧!

南农有两个校区,一个在卫岗,紫金山脚下,周围风景去挺多的,一个在浦口。附近交通方便,通了地铁,离市区也挺近的。应该不算是郊区了。我在本校,学校校风挺好的,大家都挺淳朴的,基本不会发生什么暴力行为,学习氛围也不差。下面是简介。南京农业大学是教育部直属“211工程”和“985优势学科平台”的重点大学,是全国56所具有研究生院的高校之一。南京农业大学的历史最早可追溯到1902年的三江师范学堂,是一所具有百年办学历史的综合性大学,学科设置涵盖了农学、工学、理学、经济学、文学、生命科学、法学、管理学等各个领域,是我国东部地区现代高等农业教育基地。优良的办学条件和雄厚的师资造就了南京农业大学现在的优良成绩。现有各类在校生32000余人,其中全日制本科生16000余人,研究生近8000人。学校先后培养了10余万名毕业生,有48位两院院士曾在这里学习或工作过。近年来,有6篇博士学位论文被评为全国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 全校现有生命科学学院、农学院、植物保护学院、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园艺学院、动物科学技术学院(含渔业学院)、经济管理学院、动物医学院、食品科学技术学院、信息科学技术学院、公共管理学院(含土地管理学院)、外国语学院、人文社会科学学院、理学院、工学院(含乡镇企业学院)、国际教育学院等16个学院和体育工作部。另设有金陵研究院、成人教育学院、中华农业文明研究院、中华农业干部教育培训中心南农大分院、长江学院和日语培训中心等。其中工学院为单独校区,即是南京农业大学浦口校区。地址:江苏省南京市浦口区点将台路40号。 在最新的《2010中国大学评价》(武书连主编)中,南京农业大学的综合实力排名第40位,与上年持平(09年第39位),是全国36所研究型大学之一。在各个学科大类领域的排名中,南京农业大学的管理学排名12位,农学第2位,社会科学第38位,自然科学第34位,在工学,理学,经济学,文学等方面都有很高的评价。 同时,在2010年QS(Quacquarelli Symonds)公司与英国《泰晤士报高等教育副刊》共同推出年度亚洲最佳200所大学排行榜中,南京农业大学名列第161位。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2021

根据武汉大学发表的《中国学术期刊评价的做法及结果》文章查询,属于A+级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08)中文核心期刊(2004)中文核心期刊(2000)中文核心期刊(1996)中文核心期刊(1992)一直是核心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在线采编系统从2011年11月1日起试运行。采用在线采编系统,可实现作者在线投稿、查稿,专家在线审稿,编辑在线办公。该系统具有快捷、互动、方便的优点,有利于信息及时交流。 由于在线采编系统为试运行,网站暂时由开发采编系统的公司进行服务器托管,所以校内作者投稿和专家审稿要通过网关登录到校外。网址:。 欢迎广大读者、作者和科研人员使用,并将使用过程发现的问题以及需要改进的意见及时反馈给学报编辑部。编辑部电话:025–84395214,或者发送电子邮件到。《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编辑部2011 年 11月1日

论文要求内容充实,观点明确新颖,资料翔实可靠,论证充分严密,有较高学术价值。 2.稿件应包括:题目(中、英文)、摘要(中、英文)、关键词(中、英文)、作者简介、正文、参考文献或注释。获得科研基金资助的文章应注明基金项目名称及其项目编号。 3.作者署名要求用真实姓名,多位作者的署名一般不超过3人。作者简介应包括姓名、性别、职称或学位、单位、E-mail等内容。 4.中文摘要一般为300~500字,是以第三人称对文中观点进行概括,应能简明反映论文的主要内容信息,避免以“本文指出”“本人认为”等形式表述。关键词是能反映文章主要内容的词或词组,一般3~6个为宜。 5. 凡引文出处一律列入“参考文献”,列于文末。 6.注释是对正文中某一部分内容的进一步解释或说明,一律写在该页页脚,序号用圆圈标示,如①②。简介:《南京农业大学学报》为综合性农业学术期刊,1956年创刊,包括《南京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和《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主要刊登农业科学、植物保护、园艺科学、动物科学、动物医学、生物技术与工程、资源与环境科学、农业工程等学科具有创新性的研究论文、文献综述、研究简报。《南京农业大学学报》为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精品科技期刊、百种中国杰出学术期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源期刊、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CJCR)源期刊, 2013年的影响因子为,2014年各项学术指标综合排名在1989种统计源期刊中排第250位。

南京农业大学学位论文管理规定

南京农业大学信息公开网

南京农业大学(Nanji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坐落于南京市,是一所以农业科学与生命科学为优势和特色的教育部直属全国重点大学,是国家“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和“211工程”、“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重点建设高校,入选国家“2011计划”、“111计划”、“863计划”、“973计划”、“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

学校还入选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接收院校、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国家理科基础科学研究与教学人才培养基地、国家生命科学与技术人才培养基地、教育部教育援外基地,是“双一流”农科联盟、高水平行业特色大学优质资源共享联盟、CDIO工程教育联盟成员单位。

学校前身可溯源至1902年三江师范学堂和1914年金陵大学。1952年全国高校院系调整,以金陵大学和原国立中央大学的农学院系为主体,以及浙江大学部分系科,合并成立南京农学院。1963年被确定为全国重点大学。1984年更名为南京农业大学。

南京农业大学盲审不要留空白页学位论文内容要完整,一般使用标准简化汉字,排版采取紧凑格式,不留空白页,格式要符合盲审格式要求。盲审,是一个汉语词语,拼音是máng shěn,指一种组织专家组评审的制度,就是匿名送审,意味着评阅导师不知道论文作者是谁。这样打出来的分数作假率低,高校阅卷一般使用这个方法。盲审制度,就是将不署作者名的学位论文送给作者不可能知道的专家审核,这样打出来的分数,应是最为客观。一般高校,特别是研究生院,均有对学位论文进行定期盲审的相关规定,多为随机抽取一定数目的论文进行盲审。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排版

2006年至2015年,学校科研经费达38亿元,获得国家及部省级科技成果奖100余项,其中作为第一完成单位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7项、技术发明奖二等奖3项。学校凭借雄厚的科研实力,主动服务社会、服务“三农”,创造了巨大的经济社会效益,多次被评为国家科教兴农先进单位。 截至2014年9月,学校被ESI收录论文5242篇,被引用36011次。 2013年度主要科技成果获奖情况一览表 序号 成果名称 获奖类别及等级 授奖部门 第一完成人 1 冷却肉品质控制关键技术及装备创新与应用 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国务院 周光宏 2 梨高光效树形及花果管理技术研发与应用 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技术发明奖一等奖 教育部 张绍铃 3 有机肥作用机制和产业化关键技术研究与推广 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 教育部 沈其荣 4 农田固碳减排研究及应用 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教育部 潘根兴 5 中国农田温室气体排放与减排增汇研究 江苏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 江苏省人民政府 黄耀 6 梅种质资源研究与创新利用 江苏省科学技术奖三等奖 江苏省人民政府 房经贵 7 棉纤维发育的基因组学与分子育种研究团队 中华农业科技奖优秀创新团队 农业部中国农学会 张天真 8 苏淮猪新品种培育与推广应用 中华农业科技奖科学研究成果二等奖 农业部中国农学会 王林云 9 小四轮拖拉机与农用运输车常见故障诊断排除图解 中华农业科技奖科普奖 农业部中国农学会 鲁植雄 10 克氏螯虾营养需求研究及人工配合饲料的研发与应用 江苏省海洋与渔业科技创新奖三等奖 江苏省海洋与渔业科技创新奖奖励工作办公室 刘文斌 11 长江下游农区多花黑麦草高产栽培及利用技术的基础研究 中国草业科技奖二等奖 中国草学会 沈益新 12 梨生殖生理与分子生物学研究团队 华耐园艺科技奖 中国园艺学会等 张绍铃 13 中国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中的农村土地问题研究 第六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一等奖 教育部 曲福田 图书馆藏 根据2015年3月图书馆网站显示,学校图书馆有藏书208万册,电子图书65万册,电子西文期刊12000种,电子中文期刊16200种。 学术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于2001年创刊,是南京农业大学主办的学术性理论刊物,现为双月刊。该刊入选CSSCI来源期刊、全国中文核心期刊、国家社科基金资助期刊、教育部名栏工程入选期刊、人大复印资料重要转载来源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南京农业大学学报》为全国中文核心期刊。该刊已被美国《化学文摘》(CA)、英国《国际农业与生物技术文摘》(CABI)、美国《剑桥科学文摘(自然科学)》(CSA)、英国《动物学记录》(ZR)、俄罗斯《文摘杂志》(AJ)、波兰《哥白尼索引》(IC)、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文献数据库(JST)收录;该刊还呗《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13年版)、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核心库)(CSCD)、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CJCR)(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科技期刊精品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评价研究报告》(RCCSE)核心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CAJCED)、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中国科学引文索引(CSCI)、《中国学术期刊文摘》(英文版)、《中国生物学文摘》等收录。 《中国农业教育》《中国农业教育》杂志是教育部主管、南京农业大学主办的一份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国家级综合性农业教育刊物,创刊于1992年。 该刊是《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中国期刊网全文数据库》及《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来源期刊。 《畜牧与兽医》《畜牧与兽医》是由中国已故著名学者罗清生教授等老一辈科学家于1935年创刊,建国后王栋教授等于1950年复刊,是我国第一本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畜牧、兽医类综合性科技期刊。现由教育部主管、南京农业大学主办。该刊设有“试验研究”、“畜牧生产”、 “兽医科技”、“疾病防治”、“专题论述”、“文献综述”、“畜牧兽医简报”等6个固定栏目,以及“动物保护”、“专家论坛”等几个不定期栏目。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为综合性农业学术期刊,1956年创刊,包括《南京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和《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主要刊登农业科学、植物保护、园艺科学、动物科学、动物医学、生物技术与工程、资源与环境科学、农业工程等学科具有创新性的研究论文、文献综述、研究简报。《南京农业大学学报》为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精品科技期刊、百种中国杰出学术期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源期刊、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CJCR)源期刊,12013年的影响因子为,2014年各项学术指标综合排名在1989种统计源期刊中排第250位。

农业类核心期刊南京农业大学学报、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扬州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湖南农业大学学报、华南农业大学学报、河北农业大学学报、作物学报、中国水稻科学、麦类作物学报、中国油料作物学报、农业工程学报、灌溉排水学报、农业机械学报,等等。

一、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创刊于1956年9月,是经中共江苏省委文化教育部批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管,南京农业大学主办的综合性农业学术期刊。

据2018年11月《南京农业大学学报》官网显示,《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第九届编辑委员会(2018年—2023年)共有顾问2人、编委52人。

二、浙江大学学报

浙江大学学报由浙江大学学报(英文版)A辑:应用物理与工程、浙江大学学报(英文版)B辑:生物医学和生物技术、信息与电子工程前沿(英文)、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浙江大学学报(理学版)、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组成。

三、麦类作物学报

《麦类作物学报》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管,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国家小麦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中国作物学会联合主办的麦类作物学术专刊。

据2018年12月《麦类作物学报》编辑部官网显示,《麦类作物学报》第五届编辑委员会拥有学术顾问12人,委员57人。

四、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是由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主办,科学出版社出版,全国唯一的一种有关油料作物专业学术期刊,创刊于1979。

五、农业工程学报

《农业工程学报》是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中国农业工程学会主办的全国性学术期刊。

1985年,《农业工程学报》创刊;2000年,由季刊改为双月刊;2005年,改为月刊;2012年,改为半月刊。

据2018年4月《农业工程学报》编辑部官网显示,《农业工程学报》第七届编辑委员会有委员120人、海外委员18人、顾问委员15人、编辑5人。

是。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科版一个月没审稿是可以转投。南京农业大学是一所直属教育部领导的,以农业和生命科学为优势和特色,农学、理学、经济学、管理学、工学、文学、法学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全国重点大学,是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的大学之一。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