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期刊知识库

首页 学术期刊知识库 问题

论文与外部数据对比的研究

发布时间:

论文与外部数据对比的研究

论文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写法如下:

第一,写国内外研究现状的时候首先需要具备的是研究国内的现状,需要举出一系列的数据,同时这些数据必须是来源于正规的数据平台,这样的平台国家已经很多,中国知网是一个全国比较大家的数据库大家可以在这里查找,这个方法大家要记住。

第二,大家写国外研究的时候,需要明白的是国外的整体情况,需要了解具体国家的整体数据,同时对这个国家的文化要有了解,这样才可以引述正确。这些资料可以各大国际知名网站查找,美国的很多大学网站对外开放一部分,可以去那里研究一下。

论文的介绍如下:

论文常用来指进行各个学术领域的研究和描述学术研究成果的文章,简称之为论文。它既是探讨问题进行学术研究的一种手段,又是描述学术研究成果进行学术交流的一种工具。它包括学年论文、毕业论文、学位论文、科技论文、成果论文等。

2020年12月24日,《本科毕业论文抽检办法》提出,本科毕业论文抽检每年进行一次,抽检比例原则上应不低于2% 。

论文一般由名称、作者、摘要、关键词、正文、参考文献和附录等部分组成,其中部分组成可有可无。

论文中常用的20种研究方法如下:

1、实证研究法

实证研究法是认识客观现象,向人们提供实在、有用、确定、精确的知识研究方法,其重点是研究现象本身“是什么”的问题。

2、调查法

调查法一般是在自然的过程中进行,通过访问、开调查会、发调查问卷、测验等方式去搜集反映研究现象的材料。

3、案例分析法

案例分析法是指把实际工作中出现的问题作为案例,交给受训学员研究分析,培养学员们的分析能力、判断能力、解决问题及执行业务能力的培训方法。

4、比较分析法

亦称对比分析法、指标对比法。是依据客观事物间的相互联系和发展变化,通过同一数据的不同比较,借以对一定项目作出评价的方法。

5、思维方法

思维方法又称思想方法、认识方法是人们正确进行思维和准确表达思想的重要工具,在科学研究中最常用的科学思维方法包括归纳演绎、类比推理、抽象概括、思辩想象、分析综合等。

6、内容分析法

内容分析法是一种对于传播内容进行客观,系统和定量的描述的研究方法。内容分析的过程是层层推理的过程。

7、文献分析法

文献分析法主要指搜集、鉴别、整理文献,并通过对文献的研究,形成对事实科学认识的方法。一般用于收集工作的原始信息,编制任务清单初稿。

8、功能分析法

或称结构功能分析法,西方语言学、社会学等学科分析研究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根据对社会现象功能的分析研究去解释说明社会现象。

9、预测分析法

对人们所从事的社会经济活动可能产生的经济效果及其可能的发展趋势,事先提出科学预见的一种分析方法。

社会的发展是需要一个人才的积累,人才的多与少是跟学校有千丝万缕的关系,一个国家有自己的优秀大学和学生,就可以有一个很好的未来,因为人才的储备是国家最大的资源。大学是一个完成理想的地方,也会有许多困难的情况出现。

方法/步骤:

1、我们研究学位的时候,尤其是大学生,都需要研究一些具体的课题和具体的研究方向,这样的研究难度都很大,大学生都需要面临这样的课题,同时还要写一篇针对性的论文,这样才可以大学毕业,合格的研究性论文,并不是很好写,需要很多技巧。

2、很多论文的提出大多是要我们有国内外研究现状这个内容,这样的情况下写论文的难度是很高的,严格的教育才可以出人才,严谨的学习才可以做好事业,所以论文的难度正是我们大学生和研究生以及其他人员需要挑战的事情。

3、第一我们写国内外研究现状的时候首先需要具备的是研究国内的现状,我们需要举出一系列的数据,同时这些数据必须是来源于正规的数据平台,这样的平台我们国家已经很多,中国知网是一个全国比较大家的数据库大家可以在这里查找,这个方法大家要记住。

4、第二大家写国外研究的时候,需要明白的是国外的整体情况,需要了解具体国家的整体数据,同时对这个国家的文化要有了解,这样才可以引述正确。这些资料我们可以各大国际知名网站查找,美国的很多大学网站对外开放一部分,我们可以去那里研究一下。

5、数据的来源我们需要注明,这点十分重要,同时我们在做国内外研究现状对比的时候要明晰的说明我们的整体对比和结论,要写明国内外相互的关系,相互的优势和劣势,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等一系列问题,这样才是一篇完整的论文。

6、第六、国内外研究现状数据,目前随着国家科学技术的进步,特别是百度大数据的出现,我们可以通过百度大数据,得到一系列的国内外研究的精确统计,这样就大大的方便了我们的数据收集工作。

7、第七、国家目前数据化越来越公开和透明,国内的一些统计数据,我们可以在国家经济类网站查阅,或者也可以在一些专业部门官方网站查询。比如农业数据可以在农业部网站找到!

8、具体的数据我已经告诉大家如何寻找,具体的框架也就是这样多,希望大家看完我的文章多多支持我,加我的粉丝,有什么问题大家也可以百度HI我留言和我探讨,我希望大家一起分享知识。下面也有我的微博,里面也有一些我的数据和文章,大家可以参考。

论文研究数据对比软件

1、中国知网查重

知网查重结果的准确度是很高的,是如今国内最权威的论文查重软件,其中收录的数据库很全面,并且有海量的资源。检测本科论文适合使用知网pmlc论文查重系统,检测硕博研究生论文适合使用知网论文查重系统,很多高校也都是与知网合作,大家需要根据自己论文的类型选择对应的知网论文查重系统。

2、万方检测和维普网检测

这两个论文查重也有部分学校使用,也是国内除知网以外的主流论文查重软件,检测严格性不如知网,但是检测速度较快,收费价格也比知网便宜,查重结果准确也比较高,部分学校也是认可的。

3、PaperPP论文查重

PaperPP一款致力于为广大有论文查重需求的人们提供恰当有效查重服务的对软件,性价比很高,收费价格十分亲民接地气,还有机会能够免费查重,对于大学毕业生来说是一大福利,其查重质量和安全性都比较高。

4、PaperPass论文检测

这个是前几年兴起,近几年比较活跃的一个论文查重系统,价格中等,也是有一部分人使用具有一定知名度的软件。

5、PaperYY论文检测

价格也比较便宜,同样适合用来检测论文初稿,不建议使用其来检测论文终稿,因为数据库资源比知网相差还很多,查重结果准确度没有知网那么高的精确度。

论文查重软件:

1、中国知网CNKI论文查重

知网知网查重系统从知网官网中的“学术不端文献检测系统”进入,其中主要分为:

(1)科技期刊学术不端文献检测系统

专门为科技期刊编辑部提供检测服务,仅限检测科技期刊稿件。

可检测抄袭与剽窃、伪造、篡改、不当署名、一稿多投等学术不端文献。

(2)社科期刊学术不端文献检测系统

专门为社科期刊编辑部提供检测服务,仅限检测社科期刊稿件。

可检测抄袭与剽窃、伪造、篡改、不当署名、一稿多投等学术不端文献。

(3)学位论文学术不端行为检测系统

专门为研究生院部提供检测服务,仅限检测研究生毕业论文

可检测抄袭与剽窃、伪造、篡改等学术不端文献。

(4)大学生论文管理系统

用于辅助高校教务处检查大学生毕业论文是否存在抄袭剽窃等学术不端行为,

帮助提高大学生论文质量。

2、万方检测系统:万方文献相似性检测服务平台

万方数据旗下论文检测,严谨且科学的论文相似性检测系统。提供论文查重、论文抄袭检测和学术不端甄别等服务。

3、维普论文查重:

进入维普论文检测官网找到论文查重入口,支持毕业论文抄袭检测、24小时自助检测等。

4、PaperPP论文查重

可以免费查重,查重的准确度较高。

论文查重制度安全性怎么样?在评价论文查重系统好坏时,既要考虑这个查重系统对不对,也要考虑这个查重系统是不是安全。大部分同学都是利用论文查重系统提前在网上进行初稿检测的,对于论文查重系统是否安全、论文是否外泄等问题,很多同学都比较担心。推荐同学们使用cnkitime学术不端论文查重免费网站,大学生版(专/本科毕业论文定稿)、研究生版(硕博毕业论文定稿)、期刊职称版(期刊投稿,职称评审)以上版本均可免费查重不限篇数。

现在市面上的查重系统五花八门,而正规的查重系统对于论文上传的安全性尤其重视。一般的论文查重系统对论文严格保密,确保我们的论文不外泄,比如cnkitime,不管我们是在官方渠道还是在其他渠道,或者是在学校进行论文查重检测。论文查重系统选择不正规可能会导致论文外泄,而论文外泄又有可能导致大家毕业不了。

查重系统,一般学校都会用到,而且必须安全可靠。毕竟,检测出来的结果都是经过保密处理的毕业生使用的论文查重系统,往往只有个别指导老师和学生才能看出来。因为普通学校都是个人设定密码。论文提交学校查重不通过的,重复部分按报告重新修改,重新修改后提交查重,查重通过后可进行下次毕业答辩,若未通过,学校对毕业生毕业时间有延迟的可能。学生如果论文不过关,有可能导致毕业延迟。

给有需求要的同学们推荐PaperFree免费论文查重软件,通过海量数据库对提交论文进行对比分析,准确地查到论文中的潜在抄袭和不当引用,实现了对学术不端行为的检测服务。PaperFree在线改重功能实现了一边修改论文,一边论文查重,改哪里检测那里;按实际修改句子收费,不改的内容不收费。

中国发电量与外国的对比研究论文

看来这篇不能用了

新能源又称非常规能源。是指传统能源之外的各种能源形式。指刚开始开发利用或正在积极研究、有待推广的能源,如太阳能、地热能、风能、海洋能、生物质能和核聚变能等。能源世界有最全面的资料免费下载参考资料[编辑本段]分类新能源的各种形式都是直接或者间接地来自于太阳或地球内部伸出所产生的热能。包括了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地热能、水能和海洋能以及由可再生能源衍生出来的生物燃料和氢所产生的能量。也可以说,新能源包括各种可再生能源和核能。相对于传统能源,新能源普遍具有污染少、储量大的特点,对于解决当今世界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和资源(特别是化石能源)枯竭问题具有重要意义。同时,由于很多新能源分布均匀,对于解决由能源引发的战争也有着重要意义。据世界断言,石油,煤矿等资源将加速减少。核能、太阳能即将成为主要能源。联合国开发计划署(UNDP)把新能源分为以下三大类:大中型水电;新可再生能源,包括小水电、太阳能、风能、现代生物质能、地热能、海洋能(潮汐能);穿透生物质能。一般地说,常规能源是指技术上比较成熟且已被大规模利用的能源,而新能源通常是指尚未大规模利用、正在积极研究开发的能源。因此,煤、石油、天然气以及大中型水电都被看作常规能源,而把太阳能、风能、现代生物质能、地热能、海洋能以及核能、氢能等作为新能源。随着技术的进步和可持续发展观念的树立,过去一直被是做垃圾的工业与生活有机废弃物被重新认识,作为一种能源资源化利用的物质而受到深入的研究和开发利用,因此,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也可看作是新能源技术的一种形式。新近才被人类开发利用、有待于进一步研究发展的能量资源称为新能源,相对于常规能源而言,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和科技水平情况下,新能源有不同的内容。当今社会,新能源通常指核能、太阳能、风能、地热能、氢气等。按类别可分为:太阳能 风力发电 生物质能 生物柴油 燃料乙醇 新能源汽车 燃料电池 氢能 垃圾发电 建筑节能 地热能 二甲醚 可燃冰等[编辑本段]新能源概况据估算,每年辐射到地球上的太阳能为亿千瓦,其中可开发利用500~1000亿度。但因其分布很分散,目前能利用的甚微。地热能资源指陆地下5000米深度内的岩石和水体的总含热量。其中全球陆地部分3公里深度内、150℃以上的高温地热能资源为140万吨标准煤,目前一些国家已着手商业开发利用。世界风能的潜力约3500亿千瓦,因风力断续分散,难以经济地利用,今后输能储能技术如有重大改进,风力利用将会增加。海洋能包括潮汐能、波浪能、海水温差能等,理论储量十分可观。限于技术水平,现尚处于小规模研究阶段。当前由于新能源的利用技术尚不成熟,故只占世界所需总能量的很小部分,今后有很大发展前途。[编辑本段]常见新能源形式概述(具体内容详见各能源形式所对应的词条)太阳能太阳能一般指太阳光的辐射能量。太阳能的主要利用形式有太阳能的光热转换、光电转换以及光化学转换三种主要方式广义上的太阳能是地球上许多能量的来源,如风能,化学能,水的势能等由太阳能导致或转化成的能量形式。利用太阳能的方法主要有:太阳电能池,通过光电转换把太阳光中包含的能量转化为电能;太阳能热水器,利用太阳光的热量加热水,并利用热水发电等。太阳能可分为2种:1.太阳能光伏 光伏板组件是一种暴露在阳光下便会产生直流电的发电装置,由几乎全部以半导体物料(例如硅)制成的薄身固体光伏电池组成。由于没有活动的部分,故可以长时间操作而不会导致任何损耗。简单的光伏电池可为手表及计算机提供能源,较复杂的光伏系统可为房屋照明,并为电网供电。 光伏板组件可以制成不同形状,而组件又可连接,以产生更多电力。近年,天台及建筑物表面均会使用光伏板组件,甚至被用作窗户、天窗或遮蔽装置的一部分,这些光伏设施通常被称为附设于建筑物的光伏系统。2.太阳热能 现代的太阳热能科技将阳光聚合,并运用其能量产生热水、蒸气和电力。除了运用适当的科技来收集太阳能外,建筑物亦可利用太阳的光和热能,方法是在设计时加入合适的装备,例如巨型的向南窗户或使用能吸收及慢慢释放太阳热力的建筑材料。核能核能是通过转化其质量从原子核释放的能量,符合阿尔伯特·爱因斯坦的方程E=mc^2;,其中E=能量,m=质量,c=光速常量。核能的释放主要有三种形式:A.核裂变能所谓核裂变能是通过一些重原子核(如铀-235、铀-238、钚-239等)的裂变释放出的能量B.核聚变能由两个或两个以上氢原子核(如氢的同位素—氘和氚)结合成一个较重的原子核,同时发生质量亏损释放出巨大能量的反应叫做核聚变反应,其释放出的能量称为核聚变能。C.核衰变核衰变是一种自然的慢得多的裂变形式,因其能量释放缓慢而难以加以利用核能的利用存在的主要问题:(1)资源利用率低(2)反应后产生的核废料成为危害生物圈的潜在因素,其最终处理技术尚未完全解决(3)反应堆的安全问题尚需不断监控及改进(4)核不扩散要求的约束,即核电站反应堆中生成的钚-239受控制(5)核电建设投资费用仍然比常规能源发电高,投资风险较大海洋能海洋能指蕴藏于海水中的各种可再生能源,包括潮汐能、波浪能、海流能、海水温差能、海水盐度差能等。这些能源都具有可再生性和不污染环境等优点,是一项亟待开发利用的具有战略意义的新能源。波浪发电,据科学家推算,地球上波浪蕴藏的电能高达90万亿度。目前,海上导航浮标和灯塔已经用上了波浪发电机发出的电来照明。大型波浪发电机组也已问世。我国在也对波浪发电进行研究和试验,并制成了供航标灯使用的发电装置。潮汐发电,据世界动力会议估计,到2020年,全世界潮汐发电量将达到1000-3000亿千瓦。世界上最大的潮汐发电站是法国北部英吉利海峡上的朗斯河口电站,发电能力24万千瓦,已经工作了30多年。我国在浙江省建造了江厦潮汐电站,总容量达到3000千瓦。风能风能是太阳辐射下流动所形成的。风能与其他能源相比,具有明显的优势,它蕴藏量大,是水能的10倍,分布广泛,永不枯竭,对交通不便、远离主干电网的岛屿及边远地区尤为重要。风力发电,是当代人利用风能最常见的形式,自19世纪末,丹麦研制成风力发电机以来,人们认识到石油等能源会枯竭,才重视风能的发展,利用风来做其它的事情。1977年,联邦德国在著名的风谷--石勒苏益格-荷尔斯泰因州的布隆坡特尔建造了一个世界上最大的发电风车。该风车高150米,每个浆叶长40米,重18吨,用玻璃钢制成。到1994年,全世界的风力发电机装机容量已达到300万千瓦左右,每年发电约50亿千瓦时。生物质能生物质能来源于生物质,也是太阳能以化学能形式贮存于生物中的一种能量形式,它直接或间接地来源于植物的光合作用。生物质能是贮存的太阳能,更是一种唯一可再生的碳源,可转化成常规的固态、液态或气态的燃料。地球上的生物质能资源较为丰富,而且是一种无害的能源。地球每年经光合作用产生的物质有1730亿吨,其中蕴含的能量相当于全世界能源消耗总量的10-20倍,但目前的利用率不到3%。地热能地球内部热源可来自重力分异、潮汐摩擦、化学反应和放射性元素衰变释放的能量等。放射性热能是地球主要热源。我国地热资源丰富,分布广泛,已有5500处地热点,地热田45个,地热资源总量约320万兆瓦。氢能在众多新能源中,氢能以其重量轻、无污染、热值高、应用面广等独特优点脱颖而出,将成为21世纪的理想能源。氢能可以作飞机、汽车的燃料,可以用作推动火箭动力。海洋渗透能能源世界有最全面的资料免费下载参考资料如果有两种盐溶液,一种溶液中盐的浓度高,一种溶液的浓度低,那么把两种溶液放在一起并用一种渗透膜隔离后,会产生渗透压,水会从浓度低的溶液流向浓度高的溶液。江河里流动的是淡水,而海洋中存在的是咸水,两者也存在一定的浓度差。在江河的入海口,淡水的水压比海水的水压高,如果在入海口放置一个涡轮发电机,淡水和海水之间的渗透压就可以推动涡轮机来发电。海洋渗透能是一种十分环保的绿色能源,它既不产生垃圾,也没有二氧化碳的排放,更不依赖天气的状况,可以说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而在盐分浓度更大的水域里,渗透发电厂的发电效能会更好,比如地中海、死海、我国盐城市的大盐湖、美国的大盐湖。当然发电厂附近必须有淡水的供给。据挪威能源集团的负责人巴德·米克尔森估计,利用海洋渗透能发电,全球范围内年度发电量可以达到16000亿度。水能水能是一种可再生能源,是清洁能源,是指水体的动能、势能和压力能等能量资源。广义的水能资源包括河流水能、潮汐水能、波浪能、海流能等能量资源;狭义的水能资源指河流的水能资源。是常规能源,一次能源。水不仅可以直接被人类利用,它还是能量的载体。太阳能驱动地球上水循环,使之持续进行。地表水的流动是重要的一环,在落差大、流量大的地区,水能资源丰富。随着矿物燃料的日渐减少,水能是非常重要且前景广阔的替代资源。目前世界上水力发电还处于起步阶段。河流、潮汐、波浪以及涌浪等水运动均可以用来发电。[编辑本段]新能源的发展现状和趋势部分可再生能源利用技术已经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并在世界各地形成了一定的规模。目前,生物质能、太阳能、风能以及水力发电、地热能等的利用技术已经得到了应用。国际能源署(IEA)对2000~2030年国际电力的需求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来自可再生能源的发电总量年平均增长速度将最快。IEA的研究认为,在未来30年内非水利的可再生能源发电将比其他任何燃料的发电都要增长得快,年增长速度近6%在2000~2030年间其总发电量将增加5倍,到2030年,它将提供世界总电力的,其中生物质能将占其中的80%。目前可再生能源在一次能源中的比例总体上偏低,一方面是与不同国家的重视程度与政策有关,另一方面与可再生能源技术的成本偏高有关,尤其是技术含量较高的太阳能、生物质能、风能等据IEA的预测研究,在未来30年可再生能源发电的成本将大幅度下降,从而增加它的竞争力。可再生能源利用的成本与多种因素有关,因而成本预测的结果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但这些预测结果表明了可再生能源利用技术成本将呈不断下降的趋势。我国政府高度重视可再生能源的研究与开发。国家经贸委制定了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产业发展的“十五”规划,并制定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可再生能源法》,重点发展太阳能光热利用、风力发电、生物质能高效利用和地热能的利用。近年来在国家的大力扶持下,我国在风力发电、海洋能潮汐发电以及太阳能利用等领域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展。新能源(或称可再生能源更贴切)主要有:太阳能、风能、地热能、生物质能等。生物质能在经过了几十年的探索后,国内外许多专家都表示这种能源方式不能大力发展,它不但会抢夺人类赖以生存的土地资源,更将会导致社会不健康发展;地热能的开发和空调的使用具有同样特性,如大规模开发必将导致区域地面表层土壤环境遭到破坏,必将引起再一次生态环境变化;而风能和太阳能对于地球来讲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健康能源,他们必将成为今后替代能源主流。太阳能发电具有布置简便以及维护方便等特点,应用面较广,现在全球装机总容量已经开始追赶传统风力发电,在德国甚至接近全国发电总量的5%-8%,随之而来的问题令我们意想不到,太阳能发电的时间局限性导致了对电网的冲击,如何解决这一问题成为能源界的一大困惑。风力发电在19世纪末就开始登上历史的舞台,在一百多年的发展中,一直是新能源领域的独孤求败,由于它造价相对低廉,成了各个国家争相发展的新能源首选,然而,随着大型风电场的不断增多,占用的土地也日益扩大,产生的社会矛盾日益突出,如何解决这一难题,成了我们又一困惑。早在2001年,MUCE就为了开拓稳定的海岛通信电源而开展一项研究,经过六年多研究和实践,终于将一种成熟的新型应用方式MUCE风光互补系统向社会推广,这种系统采用了我国自主研制的新型垂直轴风力发电机(H型)和太阳能发电进行10:3地结合,形成了相对稳定的电力输出。在建筑上、野外、通信基站、路灯、海岛均进行了实际应用,获得了大量可靠的使用数据。这一系统的研究成果将为我国乃至世界的新能源发展带来了新的动力。新型垂直轴风力发电机(H型)突破了传统的水平轴风力发电机启动风速高、噪音大、抗风能力差、受风向影响等缺点,采取了完全不同的设计理论,采用了新型结构和材料,达到微风启动、无噪音、抗12级以上台风、不受风向影响等性能,可大量用于别墅、多层及高层建筑、路灯等中小型应用场合。以它为主建立的风光互补发电系统,具有电力输出稳定、经济性高、对环境影响小等优点,也解决了太阳能发展中对电网冲击等影响。随着能源危机日益临近,新能源已经成为今后世界上的主要能源之一。其中太阳能已经逐渐走入我们寻常的生活,风力发电偶尔可以看到或听到,可是它们作为新能源如何在实际中去应用?新能源的发展究竟会是怎样的格局?这些问题将是我们在今后很长时间里需要探索的。[编辑本段]新能源的环境意义和能源安全战略意义我国能源需求的急剧增长打破了我国长期以来自给自足的能源供应格局,自1993年起我国成为石油净进口国,且石油进口量逐年增加,使得我国接入世界能源市场的竞争。由于我国化石能源尤其是石油和天然气生产量的相对不足,未来我国能源供给对国际市场的依赖程度将越来越高。国际贸易存在着很多的不确定因素,国际能源价格有可能随着国际和平环境的改善而趋于稳定,但也有可能随着国际局势的动荡而波动。今后国际石油市场的不稳定以及油价波动都将严重影响我国的石油供给,对经济社会造成很大的冲击。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可相对减少我国能源需求中化石能源的比例和对进口能源的以来程度,提高我国能源、经济安全。此外,可再生能源与化石能源相比最直接的好处就是其环境污染少。新的能源是什么1新能源,包括太阳能、风能、地热能、海洋能、生物质能和其他可再生能源。合理的开发利用新能源,可以改善和优化能源结构,保护环境,提高人民生活质量,促进国民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新能源开发利用主要包括新能源技术和产品的科研、实验、推广、应用及其生产、经营活动。新能源的开发利用,应当与经济发展相结合,遵循因地制宜、多能互补、综合利用、讲求效益和开发与节约并举的原则,宣传群众,典型示范,效益引导,实现能源效益、环境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2随着科学技术和社会生产力的不断发展,能源的问题显得越来越重要。目前,全世界的能源仍以煤、石油和天然气等化石燃料为主。这些化石燃料储量有限,同时它们又是极其宝贵的化工原料,可以从中提炼和加工出各种化学纤维、塑料、橡胶和化肥等化工产品。将这样重要的化工原料作为能源来使用实在可惜。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人类生活水平的提高,世界能源的消耗量愈来愈大。据估计,全世界石油、天然气和煤的储量最多只能供给人类使用一、二百年。因此,摆在人类面前的一项紧迫的战略任务就是探索新能源。目前研究开发的新能源主要有以下几种:1.地热能与潮汐能可利用的地热资源是地下热水、地热蒸气和热岩层。地下热水层一般在地下两千多米深处,温度80℃左右。将地下热水降低压力使之变成蒸气(在 kPa时水80℃沸腾),可推动汽轮发电机发电。潮汐能利用的是海水涨落造成的水位差。此种能量可以作为动力来推动水轮机发电。地球上潮汐涨落中蕴藏的能量是巨大的,但建造大规模的潮汐电站技术上有很多困难,成本也较高。2.太阳能太阳每年辐射到地球表面的能量约为5×10^22J,相当于目前世界能量消耗的万倍,可以说太阳能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无污染的理想能源。因此,太阳能的收集利用是当代科学家十分感兴趣的问题。目前太阳能利用主要有三种形式。一种是直接利用太阳辐射热,建成太阳灶、太阳能热水器,太阳房(用于采暖)和塑料大棚等,或利用太阳能来发电。太阳能电站是利用集热器吸收太阳辐射的热量,其蓄热材料(液态金属)温度可高达1000℃左右。所吸收的热量通过热交换器将水变成水蒸气推动汽轮机发电。这种转换方式称之为光-热转换。第二种是光-电转换,即利用太阳能电池将太阳能直接转换成电能。太阳能电池种类较多,主要有单晶硅电池、砷化镓电池、磷化铟电池和多晶硅电池等。目前太阳能电池效率还比较低,成本也比较高。它主要用于人造卫星等宇宙飞行器作为各种仪器设备的动力。第三种是光-化学转换,即将太阳辐射直接转换成化学能。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就是光-化学转换,但它还不能完全受人控制。因此,研究各种完全可控的光-化学转换方法也是当今世界重大的研究课题之一。近年来发现,太阳能辐射到某一光化学反应体系后,能形成动力学上稳定的光产物,使光能转化为化学能而储存起来。另外,在催化剂存在时,由太阳光直接分解水而制得氢和氧的方法也是太阳能利用较有发展前途的一条途径。发展氢能具有独特的优越性。首先,氢的原料是水,资源丰富。另外氢燃烧后的热值较高,1g 氢燃烧后可放出143 kJ的热量,而1g煤燃烧只有31~32kJ,1g汽油燃烧也只有48kJ。还有氢燃烧生成水,它来源于水又还原于水,是顺应自然的一种循环,不会打乱自然界的平衡。又因燃烧产物无烟尘以及其它污染物,所以氢能又是无污染的清洁能源。虽然,地球接受太阳的总能量很大,但是由于其能量密度很低,取得单位能量的一次投资大,能量转换效率有待提高。3.核能原子核裂变和聚变时都放出巨大的能量。原子核能是一种比较理想的能源。(1)核裂变能裂变是较重的原子核在足够能量的中子轰击下分裂成较轻原子核的过程。当235U原子核发生裂变时,分裂成两个不相等的碎片和若干个中子。裂变过程相当复杂,已经发现裂变产物有35种元素,放射性核素有200种以上。下面是235U裂变中的一种方式:[编辑本段]未来的几种新能源波能:即海洋波浪能。这是一种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无污染可再生能源。据推测,地球上海洋波浪蕴藏的电能高达9×104TW。近年来,在各国的新能源开发计划中,波能的利用已占有一席之地。尽管波能发电成本较高,需要进一步完善,但目前的进展已表明了这种新能源潜在的商业价值。日本的一座海洋波能发电厂已运行8年,电厂的发电成本虽高于其它发电方式,但对于边远岛屿来说,可节省电力传输等投资费用。目前,美、英、印度等国家已建成几十座波能发电站,且均运行良好。可燃冰:这是一种与水结合在一起的固体化合物,它的外型与冰相似,故称“可燃冰”。可燃冰在低温高压下呈稳定状态,冰融化所释放的可燃气体相当于原来固体化合物体积的100倍。据测算,可燃冰的蕴藏量比地球上的煤、石油和天然气的总和还多。煤层气:煤在形成过程中由于温度及压力增加,在产生变质作用的同时也释放出可燃性气体。从泥炭到褐煤,每吨煤产生68m3气;从泥炭到肥煤,每吨煤产生130m3气;从泥炭到无烟煤每吨煤产生400m3气。科学家估计,地球上煤层气可达2000Tm3。微生物:世界上有不少国家盛产甘蔗、甜菜、木薯等,利用微生物发酵,可制成酒精,酒精具有燃烧完全、效率高、无污染等特点,用其稀释汽油可得到“乙醇汽油”,而且制作酒精的原料丰富,成本低廉。据报道,巴西已改装“乙醇汽油”或酒精为燃料的汽车达几十万辆,减轻了大气污染。此外,利用微生物可制取氢气,以开辟能源的新途径。能源世界有最全面的资料免费下载参考资料

问这些干嘛?````

山经的吧= =

数据的分析对比论文题目

可以参考下面的1、保险消费群体分析研究—以上海地区为例/以某险种为例2、美元走势与某大宗商品价格走势相关性分析3、基于多元统计的上海市各区县经济综合实力评价研究4、上海市人口规模与结构变动趋势分析5、GDP增速与居民收入增长变化相关性分析-以上海市为例6、上海市居民幸福感现状的调查研究7、上海市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的实证研究8、上海金融学院《统计学》课程考核满意度的调查研究9、上海市统计学本科毕业生就业的调查研究10、上海市城乡收入差距变动及其对经济的影响研究11、上海市经济增长、能源消费与环境污染间互动性研究12、上海市主导产业的选择研究--基于聚类分析和因子分析13、医药行业上市公司绩效评价--基于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14、创业板上市公司经营绩效评价研究--基于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15、电力行业上市经营绩效的实证研究--基于主成分分析、因子分析与聚类分析16、航运中心建设背景下上海市物流需求预测分析——基于XX预测技术17、上海市小微型科技企业融资能力的评估分析——基于XX分析方法18、大学生网络购物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以上海金融学院为例19、大学生专业课自主学习的实证研究——以上海金融学院为例20、自贸区建设背景下大学生职业能力的现实考量与培养策略——以上海金融学院为例21、上海自由贸易区建设金融资源配置的统计数据分析及对策22、基于VAR模型的股票指数与宏观经济统计建模—以上海综合指数为例23、沪深300和道琼斯指数对比分析(或:股指期货与沪深300指数相关性分析)24、股票指数运行方向预测----基于成交量交易数据统计分析25、宏观经济与股票指数关系----基于货币发行量的统计分析视角26、基于因子分析法的上市公司财务状况评价研究27、因子分析法在中小企业板块上市公司综合业绩评价中的应用28、上海市各区县综合发展潜力评价研究29、上海市各区县经济发展潜力的综合评价研究30、上海市城镇居民消费的典型相关分析31、股票市场成交量和股价变动的统计实证研究——以A股市场为例32、基于高频数据的期货统计套利策略分析——以上海期货交易所铜期货合约为例33、多品种商品期货相关性研究——基于协整检验和误差修正模型的实证分析34、上证A股指数走势预测研究——基于时间序列模型35、大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焦虑情绪产生因素分析——基于非参数统计方法36、上海银行间短期债券回购利率和同业拆借利率的协整分析37、上海(餐饮或)旅游市场需求预测研究——基于时间序列分析方法38、关于统计学专业应届生的就业优势因素分析——以上海地区为例39、基于协整检验的上海物流产业与经济增长互动关系研究40、基于股价高频数据的波动率与成交量动态关系研究——以A股市场为例41、上海技术进步对能源效率影响的实证分析42、中国各地区能源效率的测算与分析43、XX地区产业能源效率的测算与分析44、XX地区能源效率的影响因素分析45、XX地区能源消费与产业结构相关性研究

大数据(Big Data)又称为巨量资料,指需要新处理模式才能具有更强的决策力、洞察力和流程优化能力的海量、高增长率和多样化的信息资产。“大数据”概念最早由维克托·迈尔·舍恩伯格和肯尼斯·库克耶在编写《大数据时代》中提出,指不用随机分析法(抽样调查)的捷径,而是采用所有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大数据有4V特点,即Volume(大量)、Velocity(高速)、Variety(多样)、Value(价值)。

这个不难,我擅长.

大数据只是一个时代背景,具体内容可以班忙做

北部湾与西江流域对比研究论文

是的,在实施“双核驱动”战略过程中,有两个重大的环保任务必须严防死守:一是西江流域的水环境保护,涉及沿江两岸及下游粤港澳地区上亿人的饮用水安全,近两年发生的龙江镉污染、贺江水体污染事件给我们深刻的教训,任何时候都要警钟常鸣,不允许有半点松懈和侥幸,发生问题要严肃追责。二是北部湾的海洋生态保护,这是目前我国近海水质最洁净的海域之一,是这一区域健康发展之基之魂,保护不好我们无法对历史、对人民交待,也会造成不良的国际影响。

HI~你都系广州咖??比篇文章你参考吓:----------广州在泛珠三角经济区中心城市的定位与经济腹地拓展研究-------------------------------------【原文出处】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 者 】李继东,胡靖【原刊期号】2004/05【内容提要】一、广州都市区形成的历史背景与发展环境 20世纪下半叶世界政治经济格局出现重大变化。其变化表明:地缘政治时代终结,地缘经济时代已来临。冷战结束后世界经济已由地缘政治时代两极化转向区域化、多极化、一体化混合成长互相影响的地缘经济时代。其基本特征是:地缘政治和地缘轴心从军事性向经济性转移,正由欧亚大陆转移到亚太地区;经济区域化、板块化、地缘因素、地理因素、区位因素起着越来越大的作用;文化、文化圈因素增强影响加大;国际权力政治向国际经济政治转变。从全球地缘格局演变趋势看,世界经济的区域化、板块化的力量的对比正取代大国极性力量的对比。冷战后中国地缘轴心已移至亚太地区,地缘经济时代是广州崛起的深层背景。面对严峻的挑战,中国应高度重视泛珠三角经济区的构建与整合。在地缘上,泛珠江三角经济区的构建将对环南海经济区的经济合作、东亚走廊的形成、中华经济区的崛起、珠江大都会带的兴起及辐射以及海洋经济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完成中国南向地缘经济战略。地缘经济时代是21世纪广州都市区崛起展开的深层地缘背景,其实质是中国在全球范围的地缘经济之争。世界经济区域化、集团化的趋势日益明显,中国与亚太周边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区域也将形成。 大都会带已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新趋势。都市圈发展成熟的重要标志是形成合理的城市职能分工体系,深化和发展核心城市间的分工与协作联系。基于合作型的竞争才能体现都市圈的整体力量,并且都市圈内合作是都市圈和中心城市获得竞争优势的关键。大都会带则指在地域上集中分布的若干大城市和特大城市集聚而成的多核心、多层次的城市群。大都会带不是简单指一个很大的城市或大都市地区,而是指一个范围广大的、由多个大都市联结而成的城市带区域,并有一定的低人口密度区分布其间。一般认为,大都市会带具备以下特点:一是区域内有比较密集的城市;二是有相当数量的大城市,具有与之有社会、经济、文化等密切联系的大都市区;三是通过便捷的交通走廊,各个都市区在社会经济上有紧密联系;四是具有相当规模,是国家的核心区域,具有国际交往枢纽作用。 大都会经济带已成为各国高科技产业、外贸与信息、金融的基地与创新之源。如美国大西洋沿岸与五大湖带、美国太平洋沿岸城市带、德国莱茵河谷城市带以及日本太平洋沿岸城市带。城市带的兴起是经济发展变化的主流。现在美国的波士华城市带由波士顿向南延伸到华盛顿,纵长约450英里,宽约150英里,占全国土地面积的1%,但人口却达到4000余万,是美国金融业、工商业、科技、文化教育事业最集中的地带。美国与加拿大的五大湖沿岸城市带,其人口与经济实力大致与波士华相当。日本的太平洋城市带拥有全国大部分的人口与全国经济及科技的精华,是世界最大、最密集的城市带。英国由伦敦向西北经伯明翰、曼彻斯特到利兹的城市带集中了英国一半以上的人口与经济实力。欧洲从荷兰的阿姆斯特丹港与鹿特丹港向南沿莱茵河,经德国鲁尔区到斯图加特的一条城市带包罗有3000多万人口与德国、荷兰的精华。目前在许多发展中国家也开始出现向大都会带发展的趋势,如改革开放后的珠江三角洲地区、长江三角洲地区、京津唐和辽中南地区等。 大都会经济带的趋势及其对一国经济的拉动与创新已日益为一些学者所认识到。由于现代资讯科技的普及,高速高效的空运与海运的作用,金融市场的国际化和生产技术使产品的不同组成部分可以在不同成本及生产元素地区协作生产等原因,全球经济一体化对经济和人口在空间的分布形态起了重大变化。一些地理学家如Douglass(1955)称之为全球经济一体化下的城市化(Globalization 0f the urbanization process)。这个新的空间发展趋势有数个特点,成为区域经济发展政策的重要框架:(1)世界经济趋向于少数都会经济区的极化发展;(2)世界城市及国际城市网络的形成;(3)跨境地区的形成;(4)国际网络发展对都会经济区的促进。亚太地区出现的都会经济区体现了这个发展趋势。 泛珠三角经济区将加速珠江大都会带的形成。珠江大都会带将成为物质流、资金流、商品流、人才流、信息流和文化流的集成与传输、集成与辐射的中心,成为太平洋西岸继东京-大阪带之后的又一巨大城市带。港澳将扮演资本运转基地的角色和成为跨国公司进入大陆的跳板,起着顾问、合伙人的作用,促进中国区域市场与国际经济接轨,带动外向型经济的发展。西江流域地区及邻近地区将迅速成为一个面向世界市场的加工出口地,并加速沿海地区经济国际化程度,吸引欧美日韩台更多的投资。在珠三角共建超级都会区,即在未来20年内,以广州为龙头,港、澳、深、珠为核心,相互依存,建设媲美发达国家城市带的一个超级大都会区。这是一个具前瞻性的宏伟蓝图。珠三角在今后20年势将成为世界第六个超级大都会带。这一都会区将涵盖面积4000多平方公里、人口近4000万,足以和美国的东北城市带、日本京阪神等大都会区分庭抗礼。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经济、科技的全球化趋势越来越明显,伴随着全球化的进程,面对共同的和普遍的机遇,世界各国或地区对于资源、市场的争夺将变得更加激烈。可以说,世界经济发展的全球化的另一面则意味着世界经济发展的地方化,也即是各国或地区参与全球竞争的普遍化和激烈化。城市在相当大的范围,尤其在经济范围已经成为一国或地区参与全球经济竞争的“代言人”。 因此,为构建广州都市区和拓展广州经济腹地,应在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的大格局下,充分审时度势,用发展、动态的眼光,对所涉及的地区加以规划,以整体协调参与国际竞争,在世界经济区域化的抗衡、竞争中先行一步,由此带动和整合邻近一些地区的经济发展。而在泛珠三角经济区构建中,广州都市区的定位与经济腹地的拓展是其重要的因素之一,是泛珠三角经济区经济整合和外向海洋发展战略的一部分。 二、广州在泛珠三角经济区域中的地位与功能定位 (一)广州作为泛珠三角龙头地位的依据 广州在泛珠三角的独特地位是确定其发展目标和功能定位的首要基点。珠江三角洲经济带,是一个包括港澳和深圳、珠海、广州在内的经济大都市会带。这个大都市会带包括3个不同的层次:香港和广州、深圳、珠海经济特区以及实行经济开放的其他市县。广州是广东以至华南的多功能中心城市,是广东省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和交通枢纽。港、深、穗发挥多面的辐射功能,必将有力地带动整个华南地区经济进一步发展。澳门是珠江三角洲和广东通向世界的另一个窗口和桥梁,对推动珠江三角洲西部地区发展外向型经济、开拓欧洲共同体以及葡语和拉丁语系国家的市场有其独特的作用,将成为珠江三角洲西岸的战略性枢纽,成为港穗深以外的另一个重要的窗口。珠江三角洲其他城市,如珠海经济特区、中山、顺德、佛山、东莞、江门、惠州、肇庆以及其他县市,经济发展迅速,经济实力不断增强,在三角洲区内居于重要地位,在不同地区范围内分别发挥辐射作用,将与港、澳、穗、深一起组成珠江大都市会带,带动广东和华南经济的发展。 在广东能够发展成为国际大都会的城市,从目前来看,唯一具备龙头城市条件的只能是广州,其理由如下。 1.广州一直是华南地区和广东省的政治中心和省会城市,具有比较强的龙头城市的责任认同感和历史经验;并且,广州还是一个历史文化名城,在世界历史上有重要的地位。因此,广州成为龙头城市很容易得到世界的认同。日益现代化的广州将完全有资格媲美埃及的开罗、俄罗斯的圣彼得堡、法国的里昂、荷兰的鹿特丹、葡萄牙的里斯本等世界历史名城。 2.广州具有非常好的区位条件,一直是华南地区的交通枢纽和物流中心。在地理上,广州位于广东省的中心地带,同时又有海港。这种地理优势得天独厚,深圳和香港都无法相比。新建成的新白云机场将成为中国南方地区最重要的国际性空港,辐射能力将到达华南各省;广州同时也是华南地区最重要的列车交通中心、高速公路中心和港务中心,还将是珠三角的城市快速轨道中心。这种区位和交通上的优势使得广州成为珠三角和广东的最重要的物流中心,可以上下左右全方位辐射,带动广东和泛珠三角的各个地区。 3.广州一直是华南地区最重要的教育中心、科技中心。正在建设的广州大学城将成为广东最重要的也是最大的人才培养基地。同时,广州还拥有广东仅有的4所“211”全国重点大学和一批国家级的研究机构。因此,广州在教育和科技上具有突出的优势地位。 4.广州具有很强的经济发展潜力和市场竞争能力。在全国的各大城市中,广州的市场经济秩序应当是最正常、最公平、最成熟的,不存在贵族市场经济,也没有政策泡沫。这一点广州明显超过了上海、深圳和北京。广州GDP长期保持12%以上的速度,速度不算很快,但非常稳健。除了在服务业领域的优势非常突出以外,广州信息产业、制造业的发展也异军突起,成为新的增长点。目前广州是中国南方地区的无可争辩的信息中心,是国家3个互联网枢纽城市之一。同时广州还将建设成为华南地区最重要的轿车生产基地,与长春、上海、武汉交相辉映。 (二)未来珠三角经济整合的趋势以及广州在其中的地位 确立了广州的龙头城市地位,其他城市就可以确定与广州的合作领域和自己的区域专业化方向。这样珠三角就可以形成分工明确、相互促进、相互补充的一体化经济格局。重复建设、内耗等在制度上得到根本遏制和消除。由此,珠三角才有可能产生1+1>2的区域经济效果和巨大的斯密分工效应,继续保持高速、稳健的增长态势,与完成整合的长三角经济区交相辉映。在未来的泛珠三角经济区中,广州作为华南地区的政治、经济、信息、文化、交通、金融、教育、物流、卫生、体育与科技的中心城市、龙头城市,作用与长三角经济区中的上海相仿,得到其他城市的拱卫、支持,尤其是得到深圳的认同。深圳证券交易所将在适当的时候北迁广州,更名为广州证券交易所,从而推动广州成为南方地区的金融中心。这将是珠三角整合最艰难的一步,也是最关键的一步。广州应当对成为华南地区的金融中心有所准备。另外,除了巩固已有的优势以外,广州还应该重点发展高等教育和高技术产业,将广州的4所重点大学提升为全国一流水平,向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南京大学等看齐,尽快缩小与北京、上海、南京、武汉、天津等城市在教育、科技领域的差距。 三、广州都市区经济腹地的拓展 根据对广州上述中心城市经济的定位和地理条件的分析,未来的广州经济腹地应从以下几方面拓展。 (一)开拓西江流域 西江流域将是国际资本、产业转移涟漪效应波及的下一个地区,有助于港、澳及珠三角淘汰和转移夕阳工业、加速产业升级与经济转型。 世界性产业结构调整和转移已经开始,东南亚经济快速增长所构成的发展“潮波”和中国西南部伴随大的国际性河流即澜沧江-湄公河流域的开发所形成的经济增长“三角”,为几乎处于西太平洋中心的西江流域提供了绝好的发展机遇,在西江流域形成各种出口创汇基地和产业密集群,让西江流域成为第二条长江流域产业密集带。 西江流域欠发达地区可吸引珠江三角洲的外迁企业,并积极创造宽松的环境。珠江三角洲劳动力、土地成本已大幅度提高,部分劳动密集型产业需要外迁。与珠江三角洲中心地区相比,这些地区的土地与劳动力还占有相当优势,在地理距离与文化背景上又相近,外来企业容易接受。虽然这些产业技术含量低,利税水平可能较低,但能直接增加就业,改善当地居民的经济收入,可以带动第三产业的发展,促进经济的全面增长。港、澳及珠三角增长极已形成强大的辐射效应,促使产业、技术、资金、人才发生地域转移。西江流域各市如能抓住这一良机,主动接受辐射,必将有力推进西江流域产业结构调整及资源优势向商品优势的转化。 开发大西南,增强“珠江大都会带”(尤其是广州)发展后劲和对内陆扩散效应是西江流域开发的迫切要求。西江经济走廊地处西江流域中部,东靠经济发达的珠江三角洲、港、澳地区,西倚经济欠发达的桂西北、云南与贵州,是我国东部地区与西部地区、沿海地区与内陆地区、发达地区与不发达地区的结合部之一。从走廊中部的梧州市向东到华南的特大城市广州约300多公里,到达香港和澳门约400公里左右,向西到广西首府南宁市约300多公里。通过加强西江经济走廊与东南亚、珠港澳、大西南等多区域的区域联系与合作,广州可寻求新的发展机会,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形成地域生产综合体,合理布局产业,调整产业结构,优化地域发展系统。 西江流域开发的目标与战略是:珠江上游矿产资源,森林资源丰富;中游为中等开发地区,具有一定的开发基础;下游特别是港澳资本充足,对外信息灵通。整个流域区可成为以珠江为纽带的资源互补的经济区。具体地讲,把港澳及珠江三角洲的资本、产业和商品优势与西江流域中部的资源优势结合起来。 1.建立外向型劳动密集型、资源密集以及部分技术密集型的“西江产业走廊”。以肇庆、梧州、南宁、柳州等大中城市作为西江走廊产业布局的展开据点,沿江两岸能供给充足的能源、原材料和各种初级产品,支持沿江产业带的兴起。产业以电子、机械仪表,纺织、食品饮料、医药、日用轻工、建材、陶瓷等为主。根据有关规划设想,具体来说,主要是:大力发展食品加工工业,西江经济走廊食品工业基础雄厚,名牌产品多;发挥制糖与造纸优势,以贵港、玉林、梧州为基地,建立具有一定规模的制糖工业基地与造纸工业基地;发挥已有的轻纺化工业优势,建立轻纺化工工业基地;开发矿产资源,大力发展以有色金属与建材为重点的原材料工业。 2.在沿江建立一系列优质、高产、高效外向型农业基地,形成热带水果、林业、经济作物、林副产品的农业地理区。按国际市场需要发挥本地区农业资源丰足的优势,组织产品及其加工品的生产,振兴出口,争取更多外汇,从而支援工业部门,振兴农村经济,最终从总体上促进本地区的发展。应该说,这方面台湾、泰国已有极好可借鉴的成功经验。西江中下游地区有一系列地势平坦、水草丰茂的沿江平原,发展农林牧副渔条件极好。西江干流沿岸大面积水域可兴办各种水产品基地,沿江两岸可发展各种南亚热带水果基地,也适合发展各种经济作物,如蚕桑、麻、药材等以及反季节蔬菜基地。目前珠江三角洲工业化程度已较高,工业、房地产与农业争地,农业逐渐退出,农业所创造产值在国内生产总值中比重逐步下降。西江流域农业的开发,可弥补其不足。 西江流域第二、第三产业的振兴必将会对第一产业提出更高要求,农副产品商品化的程度将大大提高。市场的需要,又将大大促进这里的农林牧副渔的生产,并会向“三高”农业发展。这里河流、铁路、公路便利,创汇农业也将会逐步增长。西江走廊毗邻港澳,连接珠江三角洲,发展瘦肉型猪场、养殖菜牛、虾、鳗、各种鱼类以及小动物出口大有可为。目前,西江走廊一带的大农业已有了一定的发展,除了成为广西的主要粮食和糖蔗基地以外,畜牧业、水产业、林副产品、水果、蔬菜业也有一定的发展,每年都有优质米、三黄鸡、瘦肉猪源源不断输往穗港,其他如松香和松节油、桂油、桂皮、八角、茴油、荔枝、龙眼、香蕉、沙田柚等也有较大的发展。 3.形成自澳门-广州-西江沿线的“旅游走廊”。澳门是南中国海珠江口与西江相连的一颗明珠,其城市本身就是一座东西方文化交汇融合的天然历史博物馆。它在世界通向古老东方的旅程中占重要地位,有助于更多的日本、东南亚、西欧、北美、澳新旅客经澳门进入中国西江流域。广州及西江流域沿岸有一批国际级、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历史文化名城、自然保护区。自然和人文旅游资源极为丰富,利用其亚热带奇峰岩洞、湖光山色、飞流瀑布以及多彩民族风情,可建立各类旅游专线。自澳门经广州到西江中游的自然景观文化、地域文化、经贸文化、饮食文化和民俗文化相结合,可构成“西江旅游走廊”,吸引日韩、东南亚、欧美及台湾游客,形成一条新的旅游黄金专线。 (二)点轴开拓京九线,打通东部、华北经济 京九线纵贯数省,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以其为轴线,粤资和港资可由此北上渗透,在沿线培植新的增长点,培育和扶植重点产业,利用梯度格局使粤资和港资进一步辐射内陆沿线省份,形成资本、技术、人才在区域内的合理流动,优化配置。广州可将低层次的加工企业和劳动密集企业北移京九沿线,发挥沿线土地、劳动力资源的优势,另投资商品农业和开发丰富的旅游资源。通过两种地区的合作,广州可把其资本、市场、信息传与沿线地区形成良好的市场机制,使京九带成为其真正有效的经济腹地。 (三)建立粤闽赣经济协作区,整合闽西南、赣东南与粤东区域经济 在泛珠三角经济区内,已分别形成了广州和香港为中心的珠江三角洲以及厦漳泉三角洲两个经济辐射扇面,广州与港澳和台湾的经济辐射最早最集中体现在这两个扇面内。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和区域化趋势的进一步加快,以广州为中心的珠江大都市会带谋求其经济长远持续的快速发展,离不开与周边地区经济的协作与整合。从地理位置看,粤闽赣经济协作区从山区向平原沿海延伸,具有地理优势、资源优势、华侨优势,有巨大的经济互补性,因此,建立闽西南、赣东南和粤东经济区,加强区域经济的交流与协作,是一个具有战略意义的抉择。粤闽赣经济协作区要注意做好三个战略重点:一是产业结构的调整与升级,二是中心城市的建设,三是旅游的开发和发展。 (四)加快红三角经济区构建,形成广州的“大郊区、后菜园、后花园” 应启动粤北经济,充分利用湖南,特别是湘南地区与珠江三角洲毗邻的良好位置和珠江大都会带产业升级的大好时机,把湘南及江西赣州地区发展成为吸引广州和珠江大都会带产业转移的重要地区,同时带动整个京广线腹地的经济增长,促进红三角经济区的形成与发展,同时也有助于整个泛珠三角经济区的发展和繁荣,以此作为珠三角的“大郊区、后菜园、后花园”。红三角地区积极发展特色农业,以土地、森林、电力、气候等资源优势为基础,围绕将红三角经济区建设成为广州地区和珠江三角洲的大菜园、大果园和大花园的目标,进一步调整农村产业结构,积极推动农业产业化。 湘南还具有一定的工业基础,是广州和珠江大都会带的“大后方、大郊区”。地处京广线南段腹地的湖南具有接受产业转移的条件和独特优势,由于它发达的交通和农业,再加上劳动力和土地价格较低,湘南有可能使广东的一部分产业和资金越过粤北而直接向湘南转移,既可以发展层次比较低的劳动密集型产业,也可以发展层次比较高的工业。可从衡郴轴线、长沙-株州-湘潭轴线两个开发空间考虑对这一地区的开发。 (五)加快粤西发展,缩小地区发展差距 粤西地区的位置偏于广东大陆的西南,其南部的雷州半岛突出于南海与北部湾之间,与海南岛遥遥相望。由于地处亚热带和热带交叉地区,此地区自然资源兼有热带与亚热带的特点。 粤西地区虽然是最早的经济开放区,且是华南热带与亚热带资源开发的重点区之一,但其取得经济效果并不明显。这是因为本区经济上内在联系并不明显,缺少一个具有全区性的经济中心,在交通上还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因为本区与珠三角海上交通十分方便,沿海大部分货流多直接集中到广州,改善其经济环境,可从区内主要几个城市着手,建设沿海到海南岛,甚至到西南、东南亚的经济带。可以发展港口城市和北部湾经济为重点,走小跳跃性开发的道路,建设茂名-阳江-湛江经济带。 参考文献: [1]彭明朗.发展经济学与湖南经济的发展[M].长沙:湖南出版社,1993. [2]何其锐.两广西江流域开发研究[c].广州:广东经济出版社,1997. [3]周起业,等.区域经济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9. [4]梁钊.珠江流域经济社会发展概论[M].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1997. [5]李继东,彭璧玉.21世纪中国地缘经济战略[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1.

贵港市金港大道与民生路交汇处东南角。根据查询相关资料显示,贵港白凹窝指挥部在,贵港市金港大道与民生路交汇处东南角路辨公室。贵港,位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广西壮族自治区东南部,西江流域中游,珠江流域干线西江中游。贵港面向粤港澳、背靠大西南、南出北部湾,地处华南、西南及珠三角、北部湾经济圈的结合部,是“海上丝绸之路”起点城市和珠江—西江经济带战略重要节点城市之一。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