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期刊知识库

首页 学术期刊知识库 问题

可持续发展文章可持续发展文章

发布时间:

可持续发展文章可持续发展文章

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许多人都写过作文吧,借助作文人们可以实现文化交流的目的。你知道作文怎样才能写的好吗?以下是我为大家收集的可持续发展作文,欢迎阅读与收藏。

自生命起始那刻,人类从未停止对自然的探索。在彼时人眼中,依托自然的意愿,生命得以延续,文明得以发展。走过茹毛饮血的时代,人类的自我意识在不断繁衍中得以觉醒。从敬畏自然到征服自然,社会生产力空前,人类对自然的索取亦空前。人们开始重新审视人与自然的关系,挑战自然的权威,却逐渐忘却:自然的生命与人类社会的生命紧紧勾连。

甘地说,“地球所提供的足以满足每个人的需要,但不足以填满每个人的沟壑”。物质的稀缺性意味着这个世界的资源不可能满足所有人的需求。而人性的贪婪驱动人们无止境地透支当下甚至未来。物质需求与资源限制间的冲突矛盾,使得“可持续发展”成为人类无法避免的长远命题。

作为一种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以不损害后代人的需求为前瞻的发展模式,可持续发展是社会理性的产物。“食其食者不毁其器,食其实者不毁其枝”,竭泽而渔者,不久便无鱼可食;杀鸡取卵之人,往往因小失大。一个拥有长远发展眼光的人,不会在吃完食物后就摔掉饭碗,也不会在摘果时把树枝也给折断。孟子有言,“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古人的生态智慧,至今仍给我们珍贵的启示。

不涸泽而渔,不焚林而猎,丹麦人以尺量鱼,量出一条可持续发展的道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治国安民要顺应自然之势”,对利益的渴求超越了面对自然的理性,这从来不是发展的真正目的。“取之有制,用之有节则裕;取之无制,用之不节则乏”。生命孕育于自然,皈依于自然,“覆巢之下,焉有完卵”,身处自然,接受自然馈赠,人类与自然天然具有同一性。毫不节制的进犯,不经思考的耗损,终将受到反噬。

“我征服了一切,却站在墓群中间”,当自然界向人类进行报复时,没有一个人能幸免于难。经历资源耗竭后的一系列环境问题,人们越来越深刻地意识到,人与自然从来不是征服与被征服的关系,唯有与自然相互依存,和谐共处,才能实现千秋万代的发展;构建命运共同体,不是以孤立个体的力量,而是世界共同谋求永续发展之路。

“知足天地宽,贪得宇宙隘”,从恐惧、征服到顺应、合理利用,可持续发展凝结了千百年人类对自然的反思。历史更迭不止,文明从不会因欲望膨胀的掠夺而得以延续,惟有顺应规律,融入自然,才能在万物平衡间达成永恒共识,绵延不断。

在科学技术高度发长的今天,又一问题浮现在我们的眼前,那就是可持续发展。

丹麦人将不够尺寸未长大的小鱼放回河里,等待小鱼长大了以后再捉。早在两千多年前,我国孟子就说过:“数置不入挎池,鱼鳖不可胜食也。”

人们已经开始重视起人与自然的关系了,这也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然而,早在春秋战国时代,中国古代的学者就很有先见之明,已经提出了至今仍适用的解决方法。

可持续发展是全世界都应该深思的问题。全球资源的可开采量正以飞速的速度减少。据统计,以目前的探明量,全球的石油资源还能用55年左右;按目前的能耗水平,地球上煤的开采只能维持约200年。如果这些资源都用完了,我们的子孙靠什么生活呢?人类的未来又在什么地方呢?

然而,却还可以听见不和谐的声音,哥本哈根气候会议被媒体宣称为最后一次拯救地球的机会。在会议上,太平洋岛国的总统声泪俱下,如果问题得不到解决,全球气候按照现在的继续上升的话,没过几年,他的国家将被淹没在一片汪洋之中。而环保主义者也在会场之外喊着口号,希望有效的政策能够尽快颁布。一方面,我们看见了群众的努力,但是另一方面,会议的结果却是令人失望的。大国之间都不肯放弃眼前的利益,谁都不肯后退一步,打着环保的旗号,却没有像人们所期待的那样让国家首脑联合起来,背后仍旧与利益隔不开关系。如果他们能够像丹麦人或者孟子那样冷静的想一想,治理环境所产生的好处从长远来抗是对国家的发展百利而无一害的。放弃眼前的,得利的却是更加的回报,何乐而不为呢?

当然,也可以看见人们积极的努力。韩国北部的一个小镇盛产柿子,每年到丰收的时候,总会留一点柿子在树上,即使熟透了也不会摘下来。这是为什么呢?其实那都是留着给喜鹊的食物。有一年冬天特别得冷,喜鹊找不到食物都被冻死了,想不到春天来了,喜鹊吃的食物虫子泛滥成灾,结果导致那一年柿子颗粒无收,刚长出来就被虫子吃掉。农民从此就定下了这样一条规矩,这样春天来到的时候,喜鹊忙着捉虫子,维持了生态的平衡,收成也一年比一年好。可持续发展的理念被运用到了实际当中,不仅对生态环境的保护起到了积极的作用,而且对今年给喜鹊的食物换来了来年的大丰收。

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几乎人人都知道,但是真正去做的人寥寥无几。所以说,提倡可持续发展不仅是在口号上,更是要落实到行动上。从古代先贤的萌芽思想,到现代成熟的管理体系,对于我们的行为,更应该从长远考虑,从身边做起!

自新中国成立以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城镇化的步伐也在不断加快。城镇化看似给我国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使我国逐渐发展壮大,实则不然,其背后的本质存在着许多弊端,于是,社会逐渐向“新型城镇化”开始转型。

首先,走城镇化道路这个大方向是值得肯定的,我国在这条道路的引领下摆脱了以往的贫穷与落后,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社会的发展,人们在探索的道路上渐渐发现了其背后隐藏的巨大黑洞。近几年来,我们眼前的青山绿水逐渐被高楼大厦所取代,城镇化用通俗的话讲就是“建高楼”,在土地有限的情况下,越来越多的林木和田地被建筑物取而代之,在城市中,工厂排放的废气和污水、汽车的尾气无处不在,然而树木越来越少,净化空气的`速率远不及废水废气污染空气的速率,我们很难再在城市中吮吸新鲜的空气,也很难再在城市的上空看到夜晚的星星。再者,城镇化仅重视城市的建设,越来越多的人进城务工,农村里仅剩妇女、小孩和一些文化程度较低的农民,若国家不加以扶持,一个地区仅靠这些手无缚鸡之力的人,如何能够发展?社会主义建设正逐渐向共同富裕和全面小康靠拢,可长久以往,旧型城镇化只会拉大贫富差距,使我国出现“农村”与“城市”间的两极分化,也许前几十年我们看到的是经济的快速发展,是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可后几十年我们将会看到生态环境的破坏威胁到人们的基本生存,看到越来越多的农村人与时代脱轨。旧型城镇化存在的弊端必将成为社会的一大毒瘤。

于是,新型城镇化诞生了。何为新型城镇化,简单来说,就是在旧型城镇化的基础上增加两个前提:城乡一体、生态和谐。为了带动城乡统筹发展,新型城镇化采取了产业互动的策略,例如,农村地区相对城市来说土壤肥沃,地广人稀,适宜发展种植业与畜牧业,而城市人口多,流动量大,恰好可以为这些产物的输出提供市场,在这个添加剂无处不在的时代,人们越来越注重和追求原汁原味,因此,这些土生土长的农作物应当会十分受人们青睐。再例如现在许多开发商选择在农村地区建立度假村,在保留淳朴的乡村风格上加以建设,节假日期间吸引了不少人口,人们在繁华喧嚣的城市中每日匆匆忙忙,也会想要在依山傍水中寻找心灵的一片寂静。如此以来,这种转型既给农村和城市同时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又满足了人们的需求,既没有破坏生态环境,又体现了城乡一体化。新型城镇化的实施,不仅保留甚至促进了城镇化的根本目的,又很好的解决了旧型城镇化所存在的弊端,实现了经济社会的共同发展。

俗话说:“放长线,钓大鱼”,意在警示我们做人切不可目光如鼠,一定要将眼光放在长远的未来;国家亦是如此,任何的发展策略,都不应偏离社会主义建设的中心思想:可持续发展。小到个人,大到国家,若只贪图和追求眼前那一时的利益,任何事物都将会走向衰落,新型城镇化的转型,是历史的必然,也是中国发展的必然。唯有可持续发展这条道路,才能让我国越走越远,也唯有如此,中国这颗璀璨的明珠才可真正的闪耀于世界的东方。

可持续发展战略已成为当今全球关注的热点之一,作为一种发展的大趋势它已被世界上诸多国家普遍认同。充分领悟并积极地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已经是我们每个现代人都无法回避的问题。

在《可持续发展知多少》一书中着重阐述了自“1992年里约环境与发展大会”之后,中国政府率先制定了《中国21世纪议程》,将可持续发展战略确定为现代化建设必须始终遵循的重大战略。在保持经济持续、快速和健康发展的过程中,可持续发展的理论越来越为社会各界所接受。

在书中还明确指出所谓可持续发展,就是指: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人构成危害的发展。这是基于全球生态危机日益加深的情况下而提出的一个全新概念。可持续发展是一项关于整个人类社会的系统工程。

这一课题对于我们少年儿童来说未免太大了,内容也太多了。但不论大人还是小孩儿,如果我们每个人都能规范自己的行为,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从“我”做起,那么就一定能改善环境,减轻地球的负担,保护好绿色的家园。尽“我”所能,为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和保护环境而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我虽然无法阻止他人对森林资源的乱砍滥伐,但我能从爱护花草树木、不用一次性筷子、节约每一张纸和每一支铅笔做起;我虽然无法阻止他人乱捕滥杀珍稀动物,但我能做到不捕捉不饮食国家保护的所有珍稀动物;我虽然无法阻止江河湖泊被污染,但我已开始使用无磷洗衣粉洗来减少对水源的污染并尽可能地节约用水,以节水为荣;我无法阻止铺天盖地的白色垃圾对环境造成的污染,但我可以手提菜篮去买菜而不用塑料袋,不使用一次性饭盒;我无法阻止自然资源被疯狂地掠夺,无法阻止废气烟尘污染着天空,但我能做到随手关灯来节约每一度电从而减少一份污染,从小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我还可以采用节能灯来实现绿色照明……

总而言之,我无法阻止破坏环境的现象太多了,但是我能做到的与保护环境有关的事情也不少。我要从小事做起,从日常生活做起,从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做起。只要人人都能自觉尽“力”,可持续发展的伟大战略就一定能实现!“人与天地相应,人与草木同归”这是我们祖先对人类与自然关系的深层领悟。通过阅读《可持续发展知多少》这本书,我深深意识到:人类的一切活动都要与其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相和谐。在各个领域的发展中,如果不注意物质环境、人文环境的建设,不加强自然环境的保护,就会使人类的福利受损,就会使人类的活动受限,最终人类自身将受到大自然的惩罚。

在今天下午第三节课上,老师给我们展示了武校长写的一篇文章,我深有感触。

我们是祖国的希望,是祖国的未来。在我们长大后一定不要忘记为祖国贡献力量。要从点点滴滴做起,要从小事做起,要从现在做起,珍惜年少时光,要在少年时光里学到更多的知识,用知识的力量去扞卫祖国,多为祖国做贡献。

我即代表我的学校,我是学校的一部分,所以无论走到哪里,我都要记得,我是学校的一部分,我的行为直接影响着我的学校的形象,尤其是要做到今日事,今日毕。做事不要总是拖拖拉拉。记得有一次,美术老师留作业,要下周一交上一幅画,什么画都行,而我和别人一样高兴的回答:“好!”,可是到了晚上,我不禁想到:哎呀!今天作业真多,反正离交画时间还早,不画了,明天吧。当我第二天想要画的时候,正巧有同学找我玩,我抵挡不住玩的诱惑,又拖延了一天。再后来,我干脆把这件事忘了,直到老师朝我要画时,才想了起来。我借口说忘带了,在中午,我却忙得热火朝天,总算赶出来了。可老师一看,便皱起了眉,说:“窦文伯,你画画不是很好吗,怎么画成这样?”我听后,羞愧得低下了头。

十八大是这样概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制,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德勒也说过“学校外的人和学校内的人看学校是不一样的。”而我是学校内的人,我要以最真诚的心去爱护学校,为校争光!

可持续发展与人的主体地位初探 自20世纪末以来,由于人类面临日益严重的各种“生态问题”,因而可持续发展问题成为备受人类关注的热门话题。可持续发展作为一种新的发展模式和发展观,也日益深入人心,并被越来越多的国家作为一种社会发展战略付诸实践,这是人类社会文明进程中的质的飞跃。但就目前情况看,对可持续发展内涵的理解仍不尽一致,甚至在一些基本问题上尚未形成共识,如人在可持续发展中的地位问题。这就直接关涉到如何把握可持续发展观的本质以至能否真正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根本性问题。 一、人在与自然关系中的主体地位 所谓人的主体地位,是指人在与自然界关系中的一种位置,即在这种关系中,人是主 体,自然界是客体。人与自然界之间的关系是相当复杂的,有不同角度和不同的层次, “主—客”关系是人与自然关系的基本方面,但不能涵盖人与自然界关系的全部。因此 ,人与自然的“主—客”关系的确立也是有范围的,其作用也是有限度的。一般地说, 人与自然界的关系可以从两个角度加以确证,一是从存在论(事实)的角度看,人与自然 界中其他存在物(生命的、非生命的)一样,同属于自然生态系统构成中的一份子或一个 组成部分,人与其他自然存在物就是一种“平等”关系。在这个意义上,人与其他自然 物之间难以区分谁为主、谁为客关系。二是从价值论(价值)的角度看,人类具有不同于 其他自然存在物的特殊属性,具有其他存在物所不具备的自主性、创造性,人源于自然 而又超越于自然,人可以把人以外的自然物作为认识、利用和改造的对象,使直接的自 然物或被人改造过的自然物为人所用、为人服务。同时,人还具有认识和改造自身的自 觉性和能力,也就是在人类针对自然界的有意识、有目的活动中,对自然界的积极改造 和对人类自身的自觉改造是一致的,在改造自然中使人类自身得到改造。“自觉地”改 造自身与“积极地”改造自然两者之间相互作用、互为因果、相辅相成,进而实现人与 自然的协调、共生与互利。可见,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中,人的主体地位主要是在“价值 论”的意义上构成的“主—客”关系中得到确证的。但是,人的实践和自然科学研究证 明,即使是在“存在论”的意义上,人类的活动也表现出一定程度的主体性,“由于人 类在地球上的活动非常广泛,不断地改变或影响地球的自然环境,已经成为生物生态系 统中的主导性生态因子”[1](P43)。概而言之,在人与自然关系中,人的主体地位的内 涵主要表现为:(1)人依据自身生存和发展的需要积极地利用自然、改造自然,实现主 体客体化;(2)人通过实践活动将外在于人的自然“内在化”以充实、完善和发展人自 身,实现客体主体化;(3)人的主体地位的实质在于人是目的。就人与自然关系的本质 而言,人具有目的价值,自然界具有手段价值。因为就人类而言,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正 确认识与有效地处理,都必然以是否符合人类的生存与发展的客观需要,作为最终的价 值取向和评判标准。当然,这并不否定自然界在人们活动面前确证它存在的客观性和独 立性,即自然界可以独立于人而存在,它具有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和本质。 但是,自然界的存在及其规律的“价值”是人的存在及其需要所赋予的。一方面,自然 界存在及其规律对人作为目的及其实现有制约作用,也就是说,人在自然界面前不能“ 为所欲为”,必须承认自然界的真实存在,尊重自然规律;另一方面,自然界存在及其 规律之所以有价值,就在于它为人的生存及其发展提供了条件,为人的活动服务,为人 的目的实现服务。这就是人的主体地位的基本涵义,也是人与自然之间“主—客”关系 的基本内容和基本规定,正是人的主体地位确定了人与自然关系的性质,确定了人的活 动和自然界作用的范围。

可持续发展」的概念,最先是在一九七二年在斯德哥尔摩举行的联合国人类环境研讨会上正式讨论。这次研讨会云集了全球的工业化和发展中国家的代表,共同界定人类在缔造一个健康和富生机的环境上所享有的权利。自此以后,各国致力界定「可持续发展」的含意,现时已拟出的定义已有几百个之多,涵盖范围包括国际、区域、地方及特定界别的层面。最广泛采纳的定义,是在一九八七年由世界环境及发展委员会所发表的布特兰报告书所载的定义,其亦即: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称为可持续发展。它们是一个密不可分的系统,既要达到发展经济的目的,又要保护好人类赖以生存的大气、淡水、海洋、土地和森林等自然资源和环境,使子孙后代能够永续发展和安居乐业。可持续发展与环境保护既有联系,又不等同。环境保护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方面。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是发展,但要求在严格控制人口、提高人口素质和保护环境、资源永续利用的前提下进行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发展是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人是可持续发展的中心体;可持续长久的发展才是真正的发展。 人类在向自然界索取、创造富裕生活的同时,不能以牺牲人类自身生存环境作为代价。为了人类自身,为了子孙后代的生存,通过许许多多的曲折和磨难,人类终于从环境与发展相对立的观念中醒悟过来,认识到两者协调统一的可能性、终于认识到“只有一个地球”,人类必须爱护地球,共同关心和解决全球性的环境问题,并开创了一条人类通向未来的新的发展之路——可持续发展之路。 可持续发展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有:人口问题、资源问题、环境问题与发展问题。简称PRED问题。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思想是:人类应协调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之间的相互关系,在不损害他人和后代利益的前提下追求发展。可持续发展的目的是保证世界上所有的国家、地区、个人拥有平等的发展机会,保证我们的子孙后代同样拥有发展的条件和机会。它的要求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认识到对自然、社会和子孙后代的应负的责任,并有与之相应相应的道德水准60年代末,人类开始关注环境问题,1972年6月5日,联合国召开了"人类环境会议",提出了"人类环境"的概念,并通过了人类环境宣言成立了环境规划署。1987年4月27日,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发表了一份题为《我们共同的未来》的报告,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思想,确定了"可持续发展"的概念。所谓“可持续发展”,就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人类在与自然界进行漫长斗争的时候,虽然取得了一次又一次的胜利,然而,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报复了我们。1992年6月3日至14日,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是官方对可持续发展讨论的一个高峰。大会通过了《里约热内卢环境与发展宣言》以及《二十一世纪议程》。到了今天,自然界对人类的报复越来越频繁,环境与生态的危机也越来越强烈和深刻了。 为了可持续发展,人类必须依照下列原则来使用各种自然资源: (1)满足全体人民的基本需要(粮食、衣服、住房、就业等)和给全体人民机会,以满足他们要求较好生活的愿望;(2)人口发展要与生态系统变化着的生产潜力相协调; (3)像森林和鱼类这样的可再生资源,其利用率必须在再生和自然增长的限度内,使其不会耗竭; (4)像矿物燃料和矿物这样不可再生资源,其消耗的速率应考虑资源的有限性,以确保在得到可接受的替代物之前,资源不会枯竭;(5)不应当危害支持地球生命的自然系统,如大气、水、土壤和生物,要把对大气质量、水和其他自然因素的不利影响减少到最小程度; (6)物种的丧失会大大地限制后代人的选择机会,所以可持续发展要求保护好物种。 环境与发展是不可分割的,它们相互依存,密切相关。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思想已成为当代环境与发展关系中的主导潮流,作为一种新的观念和发展道路被人们广泛接受。补充:可持续发展(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可持续发展”亦称“持续发展”。1987年挪威首相布伦特兰夫人在她任主席的联合国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的报告《我们共同的未来》中,把可持续发展定义为“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这一定义得到广泛的接受,并在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上取得共识。我国有的学者对这一定义作了如下补充:可持续发展是“不断提高人群生活质量和环境承载能力的、满足当代人需求又不损害子孙后代满足其需求能力的、满足一个地区或一个国家需求又未损害别的地区或国家人群满足其需求能力的发展”。还有从“三维结构复合系统”出发定义可持续发展的。美国世界观察研究所所长莱斯特.r.布朗教授则认为,“持续发展是一种具有经济含义的生态概念……一个持续社会的经济和社会体制的结构,应是自然资源和生命系统能够持续维持的结构。” 可持续发展包含两个基本要素或两个关键组成部分:“需要”和对需要的“ 限制”。满足需要,首先是要满足贫困人民的基本需要。对需要的限制主要是指对未来环境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限制,这种能力一旦被突破,必将危及支持地球生命的自然系统如大气、水体、土壤和生物。决定两个要素的关键性因素是:(1)收入再分配以保证不会为了短期存在需要而被迫耗尽自然资源;(2)降低主要是穷人对遭受自然灾害和农产品价格暴跌等损害的脆弱性;(3)普遍提供可持续生存的基本条件,如卫生、教育、水和新鲜空气,保护和满足社会最脆弱人群的基本需要,为全体人民,特别是为贫困人民提供发展的平等机会和选择自由。 可持续发展综合国力是指一个国家在可持续发展理论下具有可持续性的综合国力。可持续发展综合国力是一个国家的经济能力、科技创新能力、社会发展能力、政府调控能力、生态系统服务能力等各方面的综合体现。 从可持续发展意义上考察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不仅需要分析当前该国所拥有的政治、经济、社会方面的能力,而且需要研究支撑该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生态系统服务能力的变化趋势。 关于可持续发展综合国力的研究,是以可持续发展战略理念、条件、机制和准则为据,全方位考察和分析可持续发展综合国力各构成要素在国家间的对比关系及其各要素对综合国力的影响,系统分析和评价综合国力及各分力水平,对比分析并找出不足,同时提出相应对策和实施方案,以期不断提升综合国力,达到国家可持续发展的总体战略目标。 站在可持续发展的高度,用可持续发展的理论去衡量综合国力,使综合国力竞争统一于可持续发展的宏观框架内,从而适应社会、经济、自然协同发展的需要,就必须从观念、作用、评价标准等方面对综合国力进行全面的再认识。可持续发展综合国力的价值准则是国家在保持其生态系统可持续性的基础上,推动包括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在内的广义综合国力的不断提升,实现国家可持续发展的过程。显然,可持续发展综合国力的内涵决定了在提升可持续发展综合国力的过程中,科技创新是关键手段,生态系统的可持续性是基础,经济系统的健康发展是条件,社会系统的持续进步是保障。 当代资源和生态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向人类提出了严峻的挑战。这些问题既对科技、经济、社会发展提出了更高目标,也使日益受到人们重视的综合国力研究达到前所未有的难度。在目前情况下,任何一个国家要增强本国的综合国力,都无法回避科技、经济、资源、生态环境同社会的协调与整合。因而详细考察这些要素在综合国力系统中的功能行为及相互适应机制,进而为国家制订和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决策提供理论支撑,就显得尤为迫切和尤为重要。 随着社会知识化、科技信息化和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推进,人类世界将进入可持续发展综合国力激烈竞争的时代。谁在可持续发展综合国力上占据优势,谁便能为自身的生存与发展奠定更为牢靠的基础与保障,创造更大的时空与机遇。可持续发展综合国力将成为争取未来国际地位的重要基础和为人类发展做出重要贡献的主要标志之一。在这样的重要历史时刻,我们需要把握决定可持续发展综合国力竞争的关键,需要清楚自身的地位和处境、优势和不足,需要检验已有的同时制定新的竞争和发展战略,以实现可持续发展综合国力的迅速提升的总体战略目标

可持续发展与人的主体地位初探 自20世纪末以来,由于人类面临日益严重的各种“生态问题”,因而可持续发展问题成为备受人类关注的热门话题。可持续发展作为一种新的发展模式和发展观,也日益深入人心,并被越来越多的国家作为一种社会发展战略付诸实践,这是人类社会文明进程中的质的飞跃。但就目前情况看,对可持续发展内涵的理解仍不尽一致,甚至在一些基本问题上尚未形成共识,如人在可持续发展中的地位问题。这就直接关涉到如何把握可持续发展观的本质以至能否真正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根本性问题。 一、人在与自然关系中的主体地位 所谓人的主体地位,是指人在与自然界关系中的一种位置,即在这种关系中,人是主 体,自然界是客体。人与自然界之间的关系是相当复杂的,有不同角度和不同的层次, “主—客”关系是人与自然关系的基本方面,但不能涵盖人与自然界关系的全部。因此 ,人与自然的“主—客”关系的确立也是有范围的,其作用也是有限度的。一般地说, 人与自然界的关系可以从两个角度加以确证,一是从存在论(事实)的角度看,人与自然 界中其他存在物(生命的、非生命的)一样,同属于自然生态系统构成中的一份子或一个 组成部分,人与其他自然存在物就是一种“平等”关系。在这个意义上,人与其他自然 物之间难以区分谁为主、谁为客关系。二是从价值论(价值)的角度看,人类具有不同于 其他自然存在物的特殊属性,具有其他存在物所不具备的自主性、创造性,人源于自然 而又超越于自然,人可以把人以外的自然物作为认识、利用和改造的对象,使直接的自 然物或被人改造过的自然物为人所用、为人服务。同时,人还具有认识和改造自身的自 觉性和能力,也就是在人类针对自然界的有意识、有目的活动中,对自然界的积极改造 和对人类自身的自觉改造是一致的,在改造自然中使人类自身得到改造。“自觉地”改 造自身与“积极地”改造自然两者之间相互作用、互为因果、相辅相成,进而实现人与 自然的协调、共生与互利。可见,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中,人的主体地位主要是在“价值 论”的意义上构成的“主—客”关系中得到确证的。但是,人的实践和自然科学研究证 明,即使是在“存在论”的意义上,人类的活动也表现出一定程度的主体性,“由于人 类在地球上的活动非常广泛,不断地改变或影响地球的自然环境,已经成为生物生态系 统中的主导性生态因子”[1](P43)。概而言之,在人与自然关系中,人的主体地位的内 涵主要表现为:(1)人依据自身生存和发展的需要积极地利用自然、改造自然,实现主 体客体化;(2)人通过实践活动将外在于人的自然“内在化”以充实、完善和发展人自 身,实现客体主体化;(3)人的主体地位的实质在于人是目的。就人与自然关系的本质 而言,人具有目的价值,自然界具有手段价值。因为就人类而言,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正 确认识与有效地处理,都必然以是否符合人类的生存与发展的客观需要,作为最终的价 值取向和评判标准。当然,这并不否定自然界在人们活动面前确证它存在的客观性和独 立性,即自然界可以独立于人而存在,它具有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和本质。 但是,自然界的存在及其规律的“价值”是人的存在及其需要所赋予的。一方面,自然 界存在及其规律对人作为目的及其实现有制约作用,也就是说,人在自然界面前不能“ 为所欲为”,必须承认自然界的真实存在,尊重自然规律;另一方面,自然界存在及其 规律之所以有价值,就在于它为人的生存及其发展提供了条件,为人的活动服务,为人 的目的实现服务。这就是人的主体地位的基本涵义,也是人与自然之间“主—客”关系 的基本内容和基本规定,正是人的主体地位确定了人与自然关系的性质,确定了人的活 动和自然界作用的范围。id=8

可持续发展文章5000字

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许多人都写过作文吧,借助作文人们可以实现文化交流的目的。你知道作文怎样才能写的好吗?以下是我为大家收集的可持续发展作文,欢迎阅读与收藏。

自生命起始那刻,人类从未停止对自然的探索。在彼时人眼中,依托自然的意愿,生命得以延续,文明得以发展。走过茹毛饮血的时代,人类的自我意识在不断繁衍中得以觉醒。从敬畏自然到征服自然,社会生产力空前,人类对自然的索取亦空前。人们开始重新审视人与自然的关系,挑战自然的权威,却逐渐忘却:自然的生命与人类社会的生命紧紧勾连。

甘地说,“地球所提供的足以满足每个人的需要,但不足以填满每个人的沟壑”。物质的稀缺性意味着这个世界的资源不可能满足所有人的需求。而人性的贪婪驱动人们无止境地透支当下甚至未来。物质需求与资源限制间的冲突矛盾,使得“可持续发展”成为人类无法避免的长远命题。

作为一种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以不损害后代人的需求为前瞻的发展模式,可持续发展是社会理性的产物。“食其食者不毁其器,食其实者不毁其枝”,竭泽而渔者,不久便无鱼可食;杀鸡取卵之人,往往因小失大。一个拥有长远发展眼光的人,不会在吃完食物后就摔掉饭碗,也不会在摘果时把树枝也给折断。孟子有言,“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古人的生态智慧,至今仍给我们珍贵的启示。

不涸泽而渔,不焚林而猎,丹麦人以尺量鱼,量出一条可持续发展的道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治国安民要顺应自然之势”,对利益的渴求超越了面对自然的理性,这从来不是发展的真正目的。“取之有制,用之有节则裕;取之无制,用之不节则乏”。生命孕育于自然,皈依于自然,“覆巢之下,焉有完卵”,身处自然,接受自然馈赠,人类与自然天然具有同一性。毫不节制的进犯,不经思考的耗损,终将受到反噬。

“我征服了一切,却站在墓群中间”,当自然界向人类进行报复时,没有一个人能幸免于难。经历资源耗竭后的一系列环境问题,人们越来越深刻地意识到,人与自然从来不是征服与被征服的关系,唯有与自然相互依存,和谐共处,才能实现千秋万代的发展;构建命运共同体,不是以孤立个体的力量,而是世界共同谋求永续发展之路。

“知足天地宽,贪得宇宙隘”,从恐惧、征服到顺应、合理利用,可持续发展凝结了千百年人类对自然的反思。历史更迭不止,文明从不会因欲望膨胀的掠夺而得以延续,惟有顺应规律,融入自然,才能在万物平衡间达成永恒共识,绵延不断。

在科学技术高度发长的今天,又一问题浮现在我们的眼前,那就是可持续发展。

丹麦人将不够尺寸未长大的小鱼放回河里,等待小鱼长大了以后再捉。早在两千多年前,我国孟子就说过:“数置不入挎池,鱼鳖不可胜食也。”

人们已经开始重视起人与自然的关系了,这也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然而,早在春秋战国时代,中国古代的学者就很有先见之明,已经提出了至今仍适用的解决方法。

可持续发展是全世界都应该深思的问题。全球资源的可开采量正以飞速的速度减少。据统计,以目前的探明量,全球的石油资源还能用55年左右;按目前的能耗水平,地球上煤的开采只能维持约200年。如果这些资源都用完了,我们的子孙靠什么生活呢?人类的未来又在什么地方呢?

然而,却还可以听见不和谐的声音,哥本哈根气候会议被媒体宣称为最后一次拯救地球的机会。在会议上,太平洋岛国的总统声泪俱下,如果问题得不到解决,全球气候按照现在的继续上升的话,没过几年,他的国家将被淹没在一片汪洋之中。而环保主义者也在会场之外喊着口号,希望有效的政策能够尽快颁布。一方面,我们看见了群众的努力,但是另一方面,会议的结果却是令人失望的。大国之间都不肯放弃眼前的利益,谁都不肯后退一步,打着环保的旗号,却没有像人们所期待的那样让国家首脑联合起来,背后仍旧与利益隔不开关系。如果他们能够像丹麦人或者孟子那样冷静的想一想,治理环境所产生的好处从长远来抗是对国家的发展百利而无一害的。放弃眼前的,得利的却是更加的回报,何乐而不为呢?

当然,也可以看见人们积极的努力。韩国北部的一个小镇盛产柿子,每年到丰收的时候,总会留一点柿子在树上,即使熟透了也不会摘下来。这是为什么呢?其实那都是留着给喜鹊的食物。有一年冬天特别得冷,喜鹊找不到食物都被冻死了,想不到春天来了,喜鹊吃的食物虫子泛滥成灾,结果导致那一年柿子颗粒无收,刚长出来就被虫子吃掉。农民从此就定下了这样一条规矩,这样春天来到的时候,喜鹊忙着捉虫子,维持了生态的平衡,收成也一年比一年好。可持续发展的理念被运用到了实际当中,不仅对生态环境的保护起到了积极的作用,而且对今年给喜鹊的食物换来了来年的大丰收。

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几乎人人都知道,但是真正去做的人寥寥无几。所以说,提倡可持续发展不仅是在口号上,更是要落实到行动上。从古代先贤的萌芽思想,到现代成熟的管理体系,对于我们的行为,更应该从长远考虑,从身边做起!

自新中国成立以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城镇化的步伐也在不断加快。城镇化看似给我国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使我国逐渐发展壮大,实则不然,其背后的本质存在着许多弊端,于是,社会逐渐向“新型城镇化”开始转型。

首先,走城镇化道路这个大方向是值得肯定的,我国在这条道路的引领下摆脱了以往的贫穷与落后,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社会的发展,人们在探索的道路上渐渐发现了其背后隐藏的巨大黑洞。近几年来,我们眼前的青山绿水逐渐被高楼大厦所取代,城镇化用通俗的话讲就是“建高楼”,在土地有限的情况下,越来越多的林木和田地被建筑物取而代之,在城市中,工厂排放的废气和污水、汽车的尾气无处不在,然而树木越来越少,净化空气的`速率远不及废水废气污染空气的速率,我们很难再在城市中吮吸新鲜的空气,也很难再在城市的上空看到夜晚的星星。再者,城镇化仅重视城市的建设,越来越多的人进城务工,农村里仅剩妇女、小孩和一些文化程度较低的农民,若国家不加以扶持,一个地区仅靠这些手无缚鸡之力的人,如何能够发展?社会主义建设正逐渐向共同富裕和全面小康靠拢,可长久以往,旧型城镇化只会拉大贫富差距,使我国出现“农村”与“城市”间的两极分化,也许前几十年我们看到的是经济的快速发展,是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可后几十年我们将会看到生态环境的破坏威胁到人们的基本生存,看到越来越多的农村人与时代脱轨。旧型城镇化存在的弊端必将成为社会的一大毒瘤。

于是,新型城镇化诞生了。何为新型城镇化,简单来说,就是在旧型城镇化的基础上增加两个前提:城乡一体、生态和谐。为了带动城乡统筹发展,新型城镇化采取了产业互动的策略,例如,农村地区相对城市来说土壤肥沃,地广人稀,适宜发展种植业与畜牧业,而城市人口多,流动量大,恰好可以为这些产物的输出提供市场,在这个添加剂无处不在的时代,人们越来越注重和追求原汁原味,因此,这些土生土长的农作物应当会十分受人们青睐。再例如现在许多开发商选择在农村地区建立度假村,在保留淳朴的乡村风格上加以建设,节假日期间吸引了不少人口,人们在繁华喧嚣的城市中每日匆匆忙忙,也会想要在依山傍水中寻找心灵的一片寂静。如此以来,这种转型既给农村和城市同时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又满足了人们的需求,既没有破坏生态环境,又体现了城乡一体化。新型城镇化的实施,不仅保留甚至促进了城镇化的根本目的,又很好的解决了旧型城镇化所存在的弊端,实现了经济社会的共同发展。

俗话说:“放长线,钓大鱼”,意在警示我们做人切不可目光如鼠,一定要将眼光放在长远的未来;国家亦是如此,任何的发展策略,都不应偏离社会主义建设的中心思想:可持续发展。小到个人,大到国家,若只贪图和追求眼前那一时的利益,任何事物都将会走向衰落,新型城镇化的转型,是历史的必然,也是中国发展的必然。唯有可持续发展这条道路,才能让我国越走越远,也唯有如此,中国这颗璀璨的明珠才可真正的闪耀于世界的东方。

可持续发展战略已成为当今全球关注的热点之一,作为一种发展的大趋势它已被世界上诸多国家普遍认同。充分领悟并积极地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已经是我们每个现代人都无法回避的问题。

在《可持续发展知多少》一书中着重阐述了自“1992年里约环境与发展大会”之后,中国政府率先制定了《中国21世纪议程》,将可持续发展战略确定为现代化建设必须始终遵循的重大战略。在保持经济持续、快速和健康发展的过程中,可持续发展的理论越来越为社会各界所接受。

在书中还明确指出所谓可持续发展,就是指: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人构成危害的发展。这是基于全球生态危机日益加深的情况下而提出的一个全新概念。可持续发展是一项关于整个人类社会的系统工程。

这一课题对于我们少年儿童来说未免太大了,内容也太多了。但不论大人还是小孩儿,如果我们每个人都能规范自己的行为,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从“我”做起,那么就一定能改善环境,减轻地球的负担,保护好绿色的家园。尽“我”所能,为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和保护环境而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我虽然无法阻止他人对森林资源的乱砍滥伐,但我能从爱护花草树木、不用一次性筷子、节约每一张纸和每一支铅笔做起;我虽然无法阻止他人乱捕滥杀珍稀动物,但我能做到不捕捉不饮食国家保护的所有珍稀动物;我虽然无法阻止江河湖泊被污染,但我已开始使用无磷洗衣粉洗来减少对水源的污染并尽可能地节约用水,以节水为荣;我无法阻止铺天盖地的白色垃圾对环境造成的污染,但我可以手提菜篮去买菜而不用塑料袋,不使用一次性饭盒;我无法阻止自然资源被疯狂地掠夺,无法阻止废气烟尘污染着天空,但我能做到随手关灯来节约每一度电从而减少一份污染,从小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我还可以采用节能灯来实现绿色照明……

总而言之,我无法阻止破坏环境的现象太多了,但是我能做到的与保护环境有关的事情也不少。我要从小事做起,从日常生活做起,从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做起。只要人人都能自觉尽“力”,可持续发展的伟大战略就一定能实现!“人与天地相应,人与草木同归”这是我们祖先对人类与自然关系的深层领悟。通过阅读《可持续发展知多少》这本书,我深深意识到:人类的一切活动都要与其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相和谐。在各个领域的发展中,如果不注意物质环境、人文环境的建设,不加强自然环境的保护,就会使人类的福利受损,就会使人类的活动受限,最终人类自身将受到大自然的惩罚。

在今天下午第三节课上,老师给我们展示了武校长写的一篇文章,我深有感触。

我们是祖国的希望,是祖国的未来。在我们长大后一定不要忘记为祖国贡献力量。要从点点滴滴做起,要从小事做起,要从现在做起,珍惜年少时光,要在少年时光里学到更多的知识,用知识的力量去扞卫祖国,多为祖国做贡献。

我即代表我的学校,我是学校的一部分,所以无论走到哪里,我都要记得,我是学校的一部分,我的行为直接影响着我的学校的形象,尤其是要做到今日事,今日毕。做事不要总是拖拖拉拉。记得有一次,美术老师留作业,要下周一交上一幅画,什么画都行,而我和别人一样高兴的回答:“好!”,可是到了晚上,我不禁想到:哎呀!今天作业真多,反正离交画时间还早,不画了,明天吧。当我第二天想要画的时候,正巧有同学找我玩,我抵挡不住玩的诱惑,又拖延了一天。再后来,我干脆把这件事忘了,直到老师朝我要画时,才想了起来。我借口说忘带了,在中午,我却忙得热火朝天,总算赶出来了。可老师一看,便皱起了眉,说:“窦文伯,你画画不是很好吗,怎么画成这样?”我听后,羞愧得低下了头。

十八大是这样概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制,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德勒也说过“学校外的人和学校内的人看学校是不一样的。”而我是学校内的人,我要以最真诚的心去爱护学校,为校争光!

可持续发展」的概念,最先是在一九七二年在斯德哥尔摩举行的联合国人类环境研讨会上正式讨论。这次研讨会云集了全球的工业化和发展中国家的代表,共同界定人类在缔造一个健康和富生机的环境上所享有的权利。自此以后,各国致力界定「可持续发展」的含意,现时已拟出的定义已有几百个之多,涵盖范围包括国际、区域、地方及特定界别的层面。最广泛采纳的定义,是在一九八七年由世界环境及发展委员会所发表的布特兰报告书所载的定义,其亦即: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称为可持续发展。它们是一个密不可分的系统,既要达到发展经济的目的,又要保护好人类赖以生存的大气、淡水、海洋、土地和森林等自然资源和环境,使子孙后代能够永续发展和安居乐业。可持续发展与环境保护既有联系,又不等同。环境保护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方面。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是发展,但要求在严格控制人口、提高人口素质和保护环境、资源永续利用的前提下进行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发展是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人是可持续发展的中心体;可持续长久的发展才是真正的发展。 人类在向自然界索取、创造富裕生活的同时,不能以牺牲人类自身生存环境作为代价。为了人类自身,为了子孙后代的生存,通过许许多多的曲折和磨难,人类终于从环境与发展相对立的观念中醒悟过来,认识到两者协调统一的可能性、终于认识到“只有一个地球”,人类必须爱护地球,共同关心和解决全球性的环境问题,并开创了一条人类通向未来的新的发展之路——可持续发展之路。 可持续发展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有:人口问题、资源问题、环境问题与发展问题。简称PRED问题。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思想是:人类应协调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之间的相互关系,在不损害他人和后代利益的前提下追求发展。可持续发展的目的是保证世界上所有的国家、地区、个人拥有平等的发展机会,保证我们的子孙后代同样拥有发展的条件和机会。它的要求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认识到对自然、社会和子孙后代的应负的责任,并有与之相应相应的道德水准60年代末,人类开始关注环境问题,1972年6月5日,联合国召开了"人类环境会议",提出了"人类环境"的概念,并通过了人类环境宣言成立了环境规划署。1987年4月27日,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发表了一份题为《我们共同的未来》的报告,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思想,确定了"可持续发展"的概念。所谓“可持续发展”,就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人类在与自然界进行漫长斗争的时候,虽然取得了一次又一次的胜利,然而,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报复了我们。1992年6月3日至14日,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是官方对可持续发展讨论的一个高峰。大会通过了《里约热内卢环境与发展宣言》以及《二十一世纪议程》。到了今天,自然界对人类的报复越来越频繁,环境与生态的危机也越来越强烈和深刻了。 为了可持续发展,人类必须依照下列原则来使用各种自然资源: (1)满足全体人民的基本需要(粮食、衣服、住房、就业等)和给全体人民机会,以满足他们要求较好生活的愿望;(2)人口发展要与生态系统变化着的生产潜力相协调; (3)像森林和鱼类这样的可再生资源,其利用率必须在再生和自然增长的限度内,使其不会耗竭; (4)像矿物燃料和矿物这样不可再生资源,其消耗的速率应考虑资源的有限性,以确保在得到可接受的替代物之前,资源不会枯竭;(5)不应当危害支持地球生命的自然系统,如大气、水、土壤和生物,要把对大气质量、水和其他自然因素的不利影响减少到最小程度; (6)物种的丧失会大大地限制后代人的选择机会,所以可持续发展要求保护好物种。 环境与发展是不可分割的,它们相互依存,密切相关。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思想已成为当代环境与发展关系中的主导潮流,作为一种新的观念和发展道路被人们广泛接受。补充:可持续发展(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可持续发展”亦称“持续发展”。1987年挪威首相布伦特兰夫人在她任主席的联合国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的报告《我们共同的未来》中,把可持续发展定义为“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这一定义得到广泛的接受,并在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上取得共识。我国有的学者对这一定义作了如下补充:可持续发展是“不断提高人群生活质量和环境承载能力的、满足当代人需求又不损害子孙后代满足其需求能力的、满足一个地区或一个国家需求又未损害别的地区或国家人群满足其需求能力的发展”。还有从“三维结构复合系统”出发定义可持续发展的。美国世界观察研究所所长莱斯特.r.布朗教授则认为,“持续发展是一种具有经济含义的生态概念……一个持续社会的经济和社会体制的结构,应是自然资源和生命系统能够持续维持的结构。” 可持续发展包含两个基本要素或两个关键组成部分:“需要”和对需要的“ 限制”。满足需要,首先是要满足贫困人民的基本需要。对需要的限制主要是指对未来环境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限制,这种能力一旦被突破,必将危及支持地球生命的自然系统如大气、水体、土壤和生物。决定两个要素的关键性因素是:(1)收入再分配以保证不会为了短期存在需要而被迫耗尽自然资源;(2)降低主要是穷人对遭受自然灾害和农产品价格暴跌等损害的脆弱性;(3)普遍提供可持续生存的基本条件,如卫生、教育、水和新鲜空气,保护和满足社会最脆弱人群的基本需要,为全体人民,特别是为贫困人民提供发展的平等机会和选择自由。 可持续发展综合国力是指一个国家在可持续发展理论下具有可持续性的综合国力。可持续发展综合国力是一个国家的经济能力、科技创新能力、社会发展能力、政府调控能力、生态系统服务能力等各方面的综合体现。 从可持续发展意义上考察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不仅需要分析当前该国所拥有的政治、经济、社会方面的能力,而且需要研究支撑该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生态系统服务能力的变化趋势。 关于可持续发展综合国力的研究,是以可持续发展战略理念、条件、机制和准则为据,全方位考察和分析可持续发展综合国力各构成要素在国家间的对比关系及其各要素对综合国力的影响,系统分析和评价综合国力及各分力水平,对比分析并找出不足,同时提出相应对策和实施方案,以期不断提升综合国力,达到国家可持续发展的总体战略目标。 站在可持续发展的高度,用可持续发展的理论去衡量综合国力,使综合国力竞争统一于可持续发展的宏观框架内,从而适应社会、经济、自然协同发展的需要,就必须从观念、作用、评价标准等方面对综合国力进行全面的再认识。可持续发展综合国力的价值准则是国家在保持其生态系统可持续性的基础上,推动包括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在内的广义综合国力的不断提升,实现国家可持续发展的过程。显然,可持续发展综合国力的内涵决定了在提升可持续发展综合国力的过程中,科技创新是关键手段,生态系统的可持续性是基础,经济系统的健康发展是条件,社会系统的持续进步是保障。 当代资源和生态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向人类提出了严峻的挑战。这些问题既对科技、经济、社会发展提出了更高目标,也使日益受到人们重视的综合国力研究达到前所未有的难度。在目前情况下,任何一个国家要增强本国的综合国力,都无法回避科技、经济、资源、生态环境同社会的协调与整合。因而详细考察这些要素在综合国力系统中的功能行为及相互适应机制,进而为国家制订和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决策提供理论支撑,就显得尤为迫切和尤为重要。 随着社会知识化、科技信息化和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推进,人类世界将进入可持续发展综合国力激烈竞争的时代。谁在可持续发展综合国力上占据优势,谁便能为自身的生存与发展奠定更为牢靠的基础与保障,创造更大的时空与机遇。可持续发展综合国力将成为争取未来国际地位的重要基础和为人类发展做出重要贡献的主要标志之一。在这样的重要历史时刻,我们需要把握决定可持续发展综合国力竞争的关键,需要清楚自身的地位和处境、优势和不足,需要检验已有的同时制定新的竞争和发展战略,以实现可持续发展综合国力的迅速提升的总体战略目标

修改下近年来,我们在取得巨大经济成就的同时,由于没有重视资源环境保护,因而也为此付出了沉重的代价。我国水资源问题的主要症结在于能不能妥善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保护的关系、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的关系、局部利益和全局利益的关系。因此,只有树立科学的发展观,正确认识和处理河流生命与流域可持续发展的辩证关系,才能统筹解决河流治理开发中的各种问题,坚持治理开发和管理保护并举,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之路,实现流域社会、经济、资源、环境的协调永续发展。 一、河流生命 河流是大气环流和地球下垫面共同作用的产物。地球上的水以液、固和汽等形态分布于海洋、陆地、大气和生物体中,构成了地球的水圈。水圈中的水蒸发成水汽并随气流运动输送至各地形成降水,一部分降水蒸发、一部分降水下渗,还有一部分降水形成地表或地下径流,并最终回归大海(特指外流河)。这样一个不断蒸发、水汽输送、凝结降水、蒸发下渗、地面和地下径流形成的往复循环过程,构成河流的基本水循环。 河流生态系统指河流水体的生态系统,属流水生态系统的一种,是陆地和海洋联系的纽带,在生物圈的物质循环中起着主要作用。河流生态系统包括陆地河岸生态系统、水生态系统、相关湿地及沼泽生态系统在内的一系列子系统,是一个复合生态系统,并具有栖息地功能、过滤作用、屏蔽作用、通道作用、源汇功能等多种功能。河流生态系统水的持续流动性,使其中溶解氧比较充足,层次分化不明显。 河流生命应是整个河流生态系统的生存和良性循环,包括河流全部生态要素——基本水量、水生生物、稳定的河道、健康的流域生态系统等。河流作为天然地表水流,以一定的基本水量在固定的河道内,以稳定的、正常的水流动为特征。河流作为一种自然生态系统,是一个动态的有机整体,它由水流及其中的动物、植物、微生物和环境因素相互作用构成有机的生命系统。河流又是一个完整统一的生命系统,它由河流源头、湿地、通河湖泊,以及众多不同级别的支流和干流,组成流动的水网、水系或河系。河流还是一种开放的生命系统,包括它的水道系统和流域系统。它们之间有大量的、迅速和丰富的物质生产和能量交换。这也是河流生态结构的重要方面,是河流生命的必要条件。其中河流中的植物系统,流域的植被系统特别是森林,是河流生态系统的生产者,对河流生命运转和生存起着关键作用。河流系统与流域系统之间的物质和能量交换,流域的人工生态系统,如工业、农业、畜牧业和其他生产系统,它们是与河流关系密切的生态系统,与河流进行物质和能量交换,也应该看成是河流生命系统的组成部分。所有这些因素的动态过程对河流生命也有重大的影响和重要的作用。 河流的生命本质就在于河流水循环系统中周而复始流动的水,这个系统包括海洋~大气水~河川~海洋之间的平面循环系统,也包括大气水~地表水~土壤水~地下水之间的立体循环系统。正是有了河水在大海、空中和河川之间的循环流动,及其地表水、地下水、土壤水和降水之间的持续转换和密切联系,才有了河流生态系统的产生、维持和繁荣。 河流健康生命是指河流的生机与活力,河流所具有的正常功能和作用。是在兼顾河流自身需求和人类需求前提下,河流为人类生存和发展提供可持续支持的能力。维持河流健康生命即是以顺应河流生命运动自然规律为原则,通过调整人类对黄河的行为方式,使河流能够为本流域及相关地区的人类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提供可持续的支持。一条健康的河流应具有旺盛的生命力,不仅能保持常流不息的基本水量、保持水沙协调和良好水质、安全排泄洪水泥沙,且能满足人类和其它生物等一定程度生存和发展的水资源需求、对外界干预具有一定的自我修复或适应能力、河流本身和流域面有良好的生态环境。因此,应使干流水循环保持连续、水系保持基本完整且能够维持河流生态系统中生物群繁衍生息,保持生态平衡。 河流生命的特征主要反映在:一是河流具备与外界不断进行物质和能量交换的能力,这是所有生命体最基本的特征。实际上,水循环是地球上最重要、最活跃的物质循环之一;在河流水循环中,水的物理状态、水质、水量等都在不断变化,水通过蒸发、水汽输送、降水和径流等环节进行着物质和能量交换。二是河流演变具有一定的规律。从地质年代讲,每条河流都将经历生长、发育和衰亡的演变过程。以黄河为例:据考证,在距今6000万至240万年间,目前黄河流域所在区域发生了剧烈的地壳运动,板块下沉者成为湖、上升者成为山,之后的地壳运动又把一个个独立的湖联接成内陆河,然后进一步演变形成今天的黄河。三是河流具有进化能力。随着气候和地壳的不断变化、人类对河流干预不断增强,地球上每条河流都将继续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化,包括水沙条件的变化,以及与水沙条件相适应的河床形态调整。四是河流具有对外界刺激的强烈反应能力。河流的水循环规律取决于大气环流机制和地球下垫面状态,二者的任何改变都将深刻影响河流水文循环的路径和过程。几十年来,黄河流域水沙形势和河床演变形势的重大变化正反映了人类活动和气候变化的叠加效应。 河流生命的核心是水,命脉是流动,河流的生命力主要表现在:一是水的持续生产和再生能力,即河流可以自然地、有规律地、持续地产生水并再生水;二是自然流动能力,即维持河流自然水循环的能力,保证河流连续而有效的自然流动的能力;三是自然生长及自我修复能力,即自然养育一定量的水生生物(包括水草和鱼虾等)并维护修复水生态系统平衡的能力;四是供水能力,即自然公平地供应水资源的能力,包括人类生产用水、生活用水和生态用水;五是自然造地造景能力,即培育和维持流域湿地、盆地、河口土地和河流自然景观的能力,包括依附于河流和滨海的生物系统、河口淡水湿地和河道内湿地等;六是排洪能力,即排泄洪水的能力,包括河槽的过洪能力和堤防的抗洪能力;七是水流挟沙能力,即排泄泥沙的能力,包括河槽的过沙能力和堤防的抗沙能力;八是承载能力、纳污能力、净化能力,即承载一定的污染物、抵御一定程度污染和净化一定量污染物的能力。 二、流域可持续发展 可持续发展是指既满足现代人的需求,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即指经济、社会、资源和环境保护全面协调发展,既要达到发展经济的目的,又要保护好人类赖以生存的大气、淡水、海洋、土地和森林等自然资源和环境,使子孙后代能够永续发展和安居乐业。 流域可持续发展应是在维持流域系统的生态、环境、资源整体平衡、良性循环、功能良好的同时,充分满足流域现代及未来的社会经济文化发展需要。 可持续发展与环境保护既有联系,又不等同。环境保护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方面。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是发展,但要求在严格控制人口、提高人口素质和保护环境、资源永续利用的前提下,使经济和社会不断发展。 一般来说,陆地上的水是以流域为单元、以江河湖泊为载体存在的。流域作为一个相对完整的生态、地理单元和水系,地表水和地下水相互转化,上下游、左右岸、干支流之间的开发利用相互影响,水量与水质相互依存,水的开发利用各环节紧密联系。其本身又具有独特的自然地理条件、发展模式、文化传统、生态环境景观和水循环规律。流域生态系统及资源的良性循环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基础,而河流中的水是这个循环中的重要载体,人类生存过程是生物循环的组成部分,人类的生产、生活只有在不破坏这个循环的环节和物质基础的条件下才能使其得到发展。因此,以流域为单元研究流域圈可持续发展的自身规律及其与人口、资源、环境、经济发展的相互关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流域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应是保持整个流域发展的公平性(代内公平、代际公平、区际公平、人河公平等)、安全性(满足人类的粮食、能源、饮用水等基本生存需求)、舒适性(生态环境平衡良好)、持续性(人类的经济和社会的发展维持在资源和环境所能承受的范围之内,保持协调持续发展),达到人水和谐,保证流域的食物安全、经济安全、健康安全、环境安全和社会安全。主要应把握好以下几点: 一是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是人类的全面发展,而人类的基本生存需求和生存空间,是一切发展的基石。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也是发展的最终目的,就是一切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随着社会与经济的飞速发展,对水利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无论是饮水保障、防洪安全、生态环境改善,还是粮食供给、经济发展等等,都是为了提高人民生活质量,保障人民生命安全和健康,为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聪明才智创造良好的环境,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因此,应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水利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 二是坚持人水和谐相处。即“人类与大自然和谐相处,发展不得危及其它物种的生存、不应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原则。追求人与自然环境的和谐是人类活动的共同价值选择和最终归宿。我们都有公平分享流域环境资源的权利,也同样都负有保护流域生物资源的责任。在治水中尊重自然规律。在防洪减灾方面,要科学安排洪水出路,合理利用雨洪资源;在应对水资源短缺方面,要协调好生活、生产、生态用水,全面建设节水型社会;在水土保持生态建设方面,要加强预防、监督和治理,充分发挥大自然的自我修复能力;在水资源保护方面,要加强水功能区管理,尤其要严格管好饮用水水源。 三是坚持统筹兼顾、协调发展。统筹国民经济和水利发展,统筹流域、区域、城乡水利发展,统筹解决不同领域水利发展中的问题,使经济、社会和环境保护协调持续发展。环境与资源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物质基础和物质源泉,人与自然的矛盾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最基本的矛盾,经济、社会和环境的相互作用伴随着人类开发、利用自然的全过程;因此,协调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关系始终是社会发展的一个较为核心的问题,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始终是环境伦理追求的目标。马克思主义认为:“经济的再生产过程,不管它的特殊的社会性质如何,在这个部门(农业)内,总是同一个自然的再生产过程交织在一起。”社会和经济的发展过程就是变自然物为社会财富的过程,也就是人类社会与自然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过程。所谓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实质上是解决人类不断增长的需要与自然界有限供给能力之间的矛盾,合理协调人类社会与周围环境的物质交换,实现经济、社会和自然的可持续再生产。 四是坚持尊重自然、善待自然。即“热爱自然和自然美,尊重其它生命形式的价值和延续性,维护大自然的隐定性、完整性和多样性”原则。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过去有些人认为人是自然的主人和所有者,人可以任意征服自然、统治自然、支配自然。从而造成对自然大肆无节制的索取掠夺,引发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受到大自然的严厉惩罚。因此,一定要尊重自然、善待自然,保护自然,增强环境意识和环境道德,将仅仅面向人类自身的价值观扩大到大自然,承认包括动物物种在内的整个自然具有自身的价值,承认生物不同物种之间在他们相互依存这种意义上有平等的价值和平等的生存权利,承认生物界不同的物种之间存在着价值大小和高低的差别。从人类文明的发展过看,尊重生命是人类文明永恒的主旋律。生命是值得尊重的,人类是生命共同体中的一员。因此,人类必须学会尊重自然、热爱自然、维护自然的完整和多样,不再把自然作为剥削、统治的对象,而应该视为人类生存的基础和伙伴。 五是坚持生态环境优先,保护与开发相结合。要坚决维护流域良好的生态系统,保持生态平衡和健康,按国际通行标准,河流的开发利用率不应超过40%,人类活动产生的污染物总量不能超过相应区域的环境容量,各类有害物质即使通过食物链的富集作用也不应对人类或其他生物产生危害,保持物种多样性,使流域内保持一定的物种和遗传基因资源,保持足够的森林、水面、湿地面积,保持一定的地下水位,保持河流的连续性、水陆的连续性,防止河道断流及水利工程对生态系统产生不利的影响,将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和流域生态建设提升到压倒一切的高度,为盲目扩张的人类活动限定一个不可逾越的“保护区”,把流域水资源的节约、保护、配置放在突出位置,合理开发利用,打造优美和谐的自然景观,使生物与人类一样享有舒适的生活环境。坚决遏制浪费资源、破坏资源的现象,以可持续的方式开发利用河流的价值,实现开发与保护的平衡,达到河流生命的健康,实现水资源的永续利用。 六是坚持按自然和社会经济规律办事。人类的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必须维持在资源和环境所能承受的范围之内,以保证发展的持续性。每一条河流对于自然和社会系统的承载力都是有限的,河流生命的负荷只有在其承载力的范围内,才能保持流域人口、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因此,经济社会系统的发展必须把河流的承载能力放在首位,以水资源供需平衡为基本条件,确定流域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和规模。坚持按自然规律办事,在防止水对人的侵害的同时,特别注意防止人对水的侵害;重视生态与水的密切关系,对生态问题严重的河流流域,采取节水、防污、调水等措施予以修复;有计划地进行湿地补水,保护湿地;在地下水超采区,采取封井、限采等措施,保护地下水;重视并充分发挥自然的自我修复能力,保护生态系统。同时,坚持按经济规律办事,实行政府宏观调控和市场机制有机结合,在充分发挥公共财政在水利建设主导作用的同时,积极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拉动作用,不断推进水利投融资体制改革和水价机制改革,探索建立水权制度和水市场,优化配置水资源,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支持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七是坚持公正公平,包括当代人之间的公平(代内公平)、当代人与后代人之间的公平(代际公平)、不同区域之间的人的公平(区际公平)、河流与人的公平,人与其他生物之间的公平。人的权利与河流的权利常常会出现矛盾,需要按公正的原则实现权益的合理分配。 三、河流生命与流域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1、河流健康生命是流域可持续发展的支撑和基础 水是生命之源,是自然界中一切生命现象的基本构成要素,是构成地球物质循环的基本载体,是维系人类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纽带,在整个生态环境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是生态环境中最活跃最有影响力的重要因素。物种的进化、气候的变迁、地貌的变化都与水的运动与循环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水资源是基础性的自然资源和战略性的经济资源,是生态环境的控制性要素,水利是国民经济的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在国民经济和国家安全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因此,可以说没有水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就没有人类的可持续发展。 纵观人类几千年的文明史,不论是古代文明的摇篮,还是现代文明的居地,都离不开人类赖以生存的水资源和水环境。大江大河为流域地区的人流、物流提供了舟楫之便,为两岸的人民生活与生产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基础条件。自古以来,人类都 “逐水而居”,早期的文明也多是以河谷为基础,扩展到全流域或其他流域发展起来的。曾经依傍着良好的水土资源、环境,在农业文明阶段创造的闻名于世的西亚巴比伦文明、地中海腓尼基文明、北非撒哈拉文明、中国楼蓝文明等等,在随后的漫长岁月里,都是由于土地和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违背水利可持续发展与协调发展原则而相继消亡。昌盛时期的中国,莫不以水利为安邦治国的重要措施。现今许多国家都沿河建立了工业走廊,形成了沿河产业带。截至1999年底,我国共有668座城市,其中638座城市受河流的恩泽,4个直辖市和27个省会城市都傍河而建。充分说明古之发展源于流域,现代社会发展离不开流域,可持续发展也要依赖于流域。 河流可以涵养植被、调节气候、净化环境、美化景观,保证各种生物链条的正常衔接和平衡,促进生态功能的优化和加强,实现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它既富于经济价值、社会价值、文化价值、美学价值和生态价值,又具有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内在价值。在河流的价值中,一部分是实物型的生态产品,即可直接消费的产出和服务,包括河流直接提供的食品、药品和工农业所需材料,也包括对于水资源的开发利用价值,其经济价值可以在市场流通中得到体现。另一部分是非实物型的生态服务,包括生物群落多样性、环境、气候、水质、人文等功能。即对于生态系统中生物的支撑功能,也是对于人类的服务功能。包括河流水体的自我净化功能;水分的涵养与旱涝的缓解功能;对于洪水控制的作用;局部气候的稳定;各类废弃物的解毒和分解功能;植物种子的传播和养分的循环。此外,无论是高山大川、急流瀑布还是潺潺溪流以及荷塘秋月,其本身具有的巨大美学价值,可以满足人们对于自然界的心理依赖和审美需求。在历史长河中,河流自然遗产财富是几千年人类文学艺术灵感的源泉。 2、河流对人类及其社会经济发展具有巨大的反作用 河流是运动于时空之中的客观实在,它有其自身的运动发展规律,有其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目的性和内在价值,它在地球系统中的生存,是在与其他生态要素的相互作用中存在和实现的,并以生态规律自发的作用进行适应性配合和调节,而且它对于人类以及人类社会经济的发展有着巨大的反作用力。淡水资源或者河流的效用价值,是以河流的健康生命为基础和前提的;一旦河流自身生命系统发生危机,以河流为依托的其他生态系统也就失去了存在的基础,其效用价值也就会消失,流域社会经济发展、人口繁衍生息的生命力也将逐步衰竭。人类社会一旦违背了河流的生存发展规律,对其过度索取,超过河流的承受限度,它就会对人类施以强烈的报复。近年来,气候异常,接连出现长江大水、黄河断流、沙尘暴肆虐等自然灾害都与人类侵害自然、过度索取有关。当前,水利所面临的洪涝灾害、干旱缺水、水土流失和水污染严重等问题,表面上都是水对人的伤害,但本质上是人对水的伤害造成的后果。因此,要使河流为全流域庞大的生态系统和经济社会系统提供持续支撑,就必须先使河流自身具有健康的生命形态,在防止水对人的伤害的同时更要注意防止人对水的伤害,保持人水和谐,促进可持续发展。 3、流域可持续发展是维持河流健康生命的有力保障 可持续发展是经济发展、社会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的统一,是经济社会与人口、资源、环境的统一,是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的统一,也是过去发展、现在发展和未来发展的统一。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互相联系、互相制约、互相促进,构成了科学发展观基本内容的统一整体。只有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才能正确处理发展速度和结构、质量、效益的关系,正确处理经济社会和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正确处理经济发展、社会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的关系,正确处理人与河流的关系,使流域社会经济系统和生态环境系统协调平衡持续发展,保持流域的良性循环,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维持河流健康生命。 流域的可持续发展(包括河流的开发、利用、保护和治理)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它直接关系到河流的生命健康。以黄河为例,二十世纪以来,黄河的生命正在受到不可持续的发展模式的严重影响,人们从喜忧参半的黄河流域发展进程中发现,近、现代工业化的历史是一部征服、统治包括黄河在内的自然环境的历史,这种以“极端的人类中心主义”和“人类自由”、“人类压倒自然”作为首要价值观念的不可持续发展的发展方式使人类饱尝了“先污染(破坏)后治理”和不可持续发展的苦果,也付出了沉重的代价,传统的不可持续的黄河流域发展方式不仅在制约黄河流域经济社会的进一步全面发展,而且在破坏黄河流域子孙后代赖以生存发展的条件和基础。由于日趋严重的人类活动的影响,黄河的生命遭遇了严重的削弱和挑战。流域经济社会日益增长的用水需求一再突破黄河生命的底线,使黄河不断受到断流和洪水等威胁,黄河流域出现人口、环境、资源和能源等危机,这都是人类大肆向黄河掠夺索取所造成的必然结果。因此,必须坚持流域的可持续发展,严格遵守自然和经济规律,实行综合开发、合理利用、严格保护、有效治理和系统管理,采用科学的、技术的、工程的、文化的、教育的、宣传的、经济的、法律的、行政的各种方法、途径和措施,加快节水防污型社会建设,依靠制度变革推进水利由粗放型向资源节约型、生态保护型转变,从传统水利向现代水利、可持续发展水利的转变,重视和加强对水资源的配置、节约和保护,从 “以需定供”转为“以供定需”,量水而行,以水定发展,使经济社会发展与水资源和水环境的承载能力相适应,提高用水效率和效益,大力发展绿色经济和环保产业,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和环境容量,在物质不断循环利用的基础上发展经济,使经济系统和谐地纳入到自然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过程中,实现经济活动的生态化。坚持推进资源利用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支持流域社会经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以流域的可持续发展保障流域的食物安全、经济安全、健康安全、环境安全、社会安全,使河流永葆生机和活力。 3、河流健康生命和流域可持续发展相互关联、相辅相成、相互制约、相互促进 流域的可持续发展依赖于河流的健康生命,河流的健康生命也离不开流域的可持续发展。而水是流域可持续发展和河流健康生命的纽带和基础,只有实现人水和谐才能保障流域可持续发展和河流健康生命。因此,要从河流生态系统整体性出发,以可持续的方式开发利用河流的价值,不仅确认河流(自然界)对人的价值,而且确认河流(自然界)的内在价值;不仅要求流域人们相互尊重,而且要求人们热爱河流(自然)、尊重河流生命;不仅要求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共处,而且人与河流(自然)之间的和谐共处。人从河流(大自然)的征服者转变为河流(大自然)的朋友,使河流的合理利用、严格保护和有效治理成为人们自觉的行动。一方面承认自然对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本源意义,把遵循生态规律作为人类经济活动的基本准则,同时承认生存和发展是人类的基本权利。人类社会应该有更美好的未来,而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既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前提和保障,又是人类发展的基本内容之一,因此保护自然实质上就是保护人类自身,从人类社会的发展需要出发,把对自然生态环境的保护和遵循生态规律与人类社会的发展有机地结合起来,人与自然和谐共处、协调发展。

浅论水与可持续发展 摘要:水问题关系到人类的生存发展,是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他关系到我们每个人的生存、关系到我们子孙后代、关系到我们中华民族是否能傲立于民族之林。为此我们应以普遍联系的观点,从大自然的循环方面认识水问题,从人口、资源、环境的角度研究问题,并从提高整个国家的科技水平和全民意识入手,才能解决好水与可持续发展问题。 关键词:水 可持续发展 如何处理好水与可持续发展问题已成为人类尤其是贫水国或准贫水国必须面对的问题。本文从分析我国当前面临的水问题入手,剖析水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提出解决水与可持续发展问题的一些想法。 一、我国当前面临的几个主要水问题及其原因浅析 由于我国水资源、降雨量时空分布的不均匀性,加之受历史及人为等因素的影响,我国当前面临的水问题主要表现及原因浅析如下: (一)旱涝灾害频繁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七大江河都曾发生过大洪水。进入90年代,我国又连续发生几次大水。1991年江淮流域发生大水;1994年,珠江、长江、辽河和黄河流域均发生大洪水;1998年,长江、松花江、嫩江流域又发生大洪水。 不仅是水灾,进入90年代,每年受旱面积竟达亿hm2,比50年代增加一倍半以上,成灾面积增加3倍。华北平原每年有1/4的耕地遭受干旱之害,1/6耕地沙化严重。我国可利用的草原面积有亿hm2,其中可灌溉的草原仅万hm2。目前全国农村有7000多万人、6000多万头牲畜饮水困难,城市有300多座缺水,其中严重缺水约有108座。 产生上述现象的原因的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首先是因为我国降雨量时空分布不均,年降雨量变化较大,从而导致降雨期容易出现洪涝灾害,枯雨期又出现旱灾。同时由于历史原因,江河湖堤及水库大坝等水利工程防洪标准低,有些水利工程年久失修,有些工程在设计、施工中由于人为原因,甚至出现“豆腐碴”工程。其次,由于资金限制,我国许多地方水利工程不健全,建设维护资金匮乏。再者由于水土资源过度开发,造成对生态环境的破坏,生态环境的破坏又会影响到气候,从而加大了恶劣气候发生的几率。历史上由于人们不断地围湖造田、修堤防洪,从而导致洪水渲泻和调蓄的空间减小,另外一个方面,加高堤防等于抬高了洪水位,从而使防洪负担和防汛风险进一步增加,万一出事,将造成更大的灾害。 (二)沙漠化触目惊心 1994年普查结果显示,我国沙漠面积已达万km2,而且每年正以2460km2的速度扩展,荒漠化不仅威胁着北京城,而且影响到全国近1/3的国土,受影响人口近4亿。去年连续发生在我国北方的沙尘暴天气给人们敲响了警钟,如不及时采取措施,将引起许多耕地被损,许多城市甚至包括我们首都北京都将成为“楼兰古城”。沙漠化严重及其惊人的发展速度最重要的原因是森林植被覆盖率极低,而根本原因就是水资源的溃乏。其实上述现象是相互影响的,植被及森林覆盖率少必将影响区域气候,减少土壤含水率,而缺水也必将减少植物存活的机会,从而形成恶性循环。 (三)水环境继续恶化 到了90年代中期,全国水土流失面积约为367万km2,占国内面积的38%,每年流失水土50亿t,相当于全球水土流失总量的12%。据测定仅黄土高原每年因水土流失带走的氮、磷、钾就有400万t,相当于我国全年生产化肥的总量,一到暴雨期,多少条大小“黄河”令人触目惊心。有人担心:如不注意,长江也可能变成第二条黄河。 水土流失不但造成土壤贫瘠、生态环境恶化,而且给水资源开发利用和减少水灾害带来困难,如河床抬高、大坝(堤)防洪能力减少、增加防洪难度;水库淤积,降低防洪标准和兴利效益等。 据1997年《中国水资源公报》,全国废污水的排放总量为584亿t。在10万km的评价河段中,水在Ⅳ类以上的污染河长占47%。北方辽、黄、海、淮等流域,污水与地表径流的比例高达1∶14~1∶6,全国湖泊约有75%以上的水域、近岸海域约有53%以上受到显著污染。根据全国118座大城市浅层地下水的调查,的城市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其中40%的城市受到重度污染。 水污染严重的最根本的原因是由于我们正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科学技术及经济条件还相对落后,同时人们缺乏环境保护意识所至。另外一个方面就是因为我国人口众多,生产、生活污水排放量明显地要高于其它国家。再者水污染和大气及环境污染是密不可分的,空气中的诸如硫的氧化物经溶解在水中或经降雨形成酸雨污染水体,环境中的金属、磷等化合物经氧化、分解作用最终也会成为水体的污染源。另外我国森林覆盖率低,不能对大气、水进行充分的净化也是水环境恶化的主要原因之一。 (四)用水效率不高和水浪费现象并存 虽然我国面临较大的水问题,但与此同时,用水效率不高、用水严重浪费的现象也普遍存在。我国的用水总量和美国相当,但GDP仅为美国的1/8。全国农业灌溉水的利用系数平均约为,而先进国家为甚至。1997年全国工业万元产值用水量136m3,是发达国家的5~10倍。工业用水的重复利用率据统计为30%~40%,实际可能更低,而发达国家为75%~85%。全国多数城市用水器具和自来水管网的浪费损失率估计在20%以上。[NextPage]二、可持续发展 笔者认为可持续发展可以理解为人类生产力的不断发展,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及资源不断得到改善或保护,人类的生产关系、文明程度不断地进步、提高。 由于水是生命赖以生存的基础,是构成地球物质循环的基本载体,是工农业生产的基础,因此可以说没有水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就没有人类的可持续发展。本文将从水的角度,研究水可持续发展的思路。 三、水与可持续发展 要想解决好水与可持续发展问题,就必须应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把水与人类、水与生态系统联系起来。解决好水与可持续发展问题,归根到底就是解决生态系统及资源的良性循环问题。众所周知,水的三态变化是在太阳能作用下的循环,人类生存过程是生物循环的组成部分和特例。地球资源也是在一个大的循环系统之中,在这个循环中水作为载体、太阳作为动力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人类的生产、生活只有在不破坏这个循环的环节和物质基础的条件下才能使自身得到发展。从普遍联系的观点将水作为生态及资源循环的一个环节加以研究,了解水循环、人类生存发展及生态系统的关系,将有利于上述问题的解决。 (一)加大科研力度,掌握水、生态及物质循环规律 据研究,世界上所有与水有关的问题,如旱灾、洪灾、污染和水土流失,不外乎是因为打破了大自然的循环。为此,我们必须充分掌握自然规律和先进科技,在发展生产力、提高人们生活水平的同时,要减少生产、生活对环境的影响,使自然和人类发展融为一体,互为促进。 水资源研究要将地理、地质、气象、水文、农业、林业、水利、土壤、环境、社会、经济等学科结合起来。加大科技力度,首先要充分研究导致水资源、水环境恶化的原因,减少污水排放量和生产使用环境污染物,加大封山造林,退耕还林、退田还湖等力度。同时加强下面几个方面的研究并建立相关机构。 (1)建立全国的水资源调度及监测中心,负责全国水资源规划利用和水质监测,同时负责与气象、环境及大气等部门的协调和配合。 (2)加强洪水及灾害(包括海啸、台风等)中长期预报、沙漠化治理、堤坝隐患发现和加固技术研究和应用。 (3)加速污水处理及水循环体系研究,合理优化工农业生产(包括采用节水高效农业)及生活用水(包括水质和水量),加大有机肥在农业生产中作用,倡导建立农村及城市生态保护圈。 (4)加强国际合作做好地球资源保护工作,提高科技水平,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二)合理规划,充分利用水资源 由于水资源是按水系划分的,没有行政上的区域划分,水存在于地面也可存在于地下,水有固态、液态、也有气态。于是合理利用水资源就要进行整体规划、合理调度。全面规划包括地表水与地下水、液态水与气态水、咸水与淡水的合理规划。在尊重自然规律的前提下,充分运用现代科技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近年来实现的引大入秦、引黄济津和即将实施的南水北调工程就是地理上全面规划。许多海滨城市采用海水冲厕是咸淡水的合理利用。广西地区许多为岩溶地质,地下水资源丰富,于是地下地上联合调度就是必须的。当然采取地下水时一定要考虑到可能的副作用,如长江三角洲地区,由于过分开采地下水导致了地面沉降等问题。 (三)加快依法治水步伐 完善水法制建设,充分利用经济杆杠,加速水的商品化和治水法制化。 四、结语 水问题关系到人类的生存发展,是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他关系到我们每个人的生存、关系到我们子孙后代、关系到我们中华民族是否能傲立于民族之林。为此我们应以普遍联系的观点,从大自然的循环方面认识水问题,从人口、资源、环境的角度研究问题,并从提高整个国家的科技水平和全民意识入手,才能解决好水与可持续发展问题。

可持续发展文章3000字

可持续发展与人的主体地位初探 自20世纪末以来,由于人类面临日益严重的各种“生态问题”,因而可持续发展问题成为备受人类关注的热门话题。可持续发展作为一种新的发展模式和发展观,也日益深入人心,并被越来越多的国家作为一种社会发展战略付诸实践,这是人类社会文明进程中的质的飞跃。但就目前情况看,对可持续发展内涵的理解仍不尽一致,甚至在一些基本问题上尚未形成共识,如人在可持续发展中的地位问题。这就直接关涉到如何把握可持续发展观的本质以至能否真正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根本性问题。 一、人在与自然关系中的主体地位 所谓人的主体地位,是指人在与自然界关系中的一种位置,即在这种关系中,人是主 体,自然界是客体。人与自然界之间的关系是相当复杂的,有不同角度和不同的层次, “主—客”关系是人与自然关系的基本方面,但不能涵盖人与自然界关系的全部。因此 ,人与自然的“主—客”关系的确立也是有范围的,其作用也是有限度的。一般地说, 人与自然界的关系可以从两个角度加以确证,一是从存在论(事实)的角度看,人与自然 界中其他存在物(生命的、非生命的)一样,同属于自然生态系统构成中的一份子或一个 组成部分,人与其他自然存在物就是一种“平等”关系。在这个意义上,人与其他自然 物之间难以区分谁为主、谁为客关系。二是从价值论(价值)的角度看,人类具有不同于 其他自然存在物的特殊属性,具有其他存在物所不具备的自主性、创造性,人源于自然 而又超越于自然,人可以把人以外的自然物作为认识、利用和改造的对象,使直接的自 然物或被人改造过的自然物为人所用、为人服务。同时,人还具有认识和改造自身的自 觉性和能力,也就是在人类针对自然界的有意识、有目的活动中,对自然界的积极改造 和对人类自身的自觉改造是一致的,在改造自然中使人类自身得到改造。“自觉地”改 造自身与“积极地”改造自然两者之间相互作用、互为因果、相辅相成,进而实现人与 自然的协调、共生与互利。可见,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中,人的主体地位主要是在“价值 论”的意义上构成的“主—客”关系中得到确证的。但是,人的实践和自然科学研究证 明,即使是在“存在论”的意义上,人类的活动也表现出一定程度的主体性,“由于人 类在地球上的活动非常广泛,不断地改变或影响地球的自然环境,已经成为生物生态系 统中的主导性生态因子”[1](P43)。概而言之,在人与自然关系中,人的主体地位的内 涵主要表现为:(1)人依据自身生存和发展的需要积极地利用自然、改造自然,实现主 体客体化;(2)人通过实践活动将外在于人的自然“内在化”以充实、完善和发展人自 身,实现客体主体化;(3)人的主体地位的实质在于人是目的。就人与自然关系的本质 而言,人具有目的价值,自然界具有手段价值。因为就人类而言,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正 确认识与有效地处理,都必然以是否符合人类的生存与发展的客观需要,作为最终的价 值取向和评判标准。当然,这并不否定自然界在人们活动面前确证它存在的客观性和独 立性,即自然界可以独立于人而存在,它具有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和本质。 但是,自然界的存在及其规律的“价值”是人的存在及其需要所赋予的。一方面,自然 界存在及其规律对人作为目的及其实现有制约作用,也就是说,人在自然界面前不能“ 为所欲为”,必须承认自然界的真实存在,尊重自然规律;另一方面,自然界存在及其 规律之所以有价值,就在于它为人的生存及其发展提供了条件,为人的活动服务,为人 的目的实现服务。这就是人的主体地位的基本涵义,也是人与自然之间“主—客”关系 的基本内容和基本规定,正是人的主体地位确定了人与自然关系的性质,确定了人的活 动和自然界作用的范围。id=8

可持续发展与人的主体地位初探 自20世纪末以来,由于人类面临日益严重的各种“生态问题”,因而可持续发展问题成为备受人类关注的热门话题。可持续发展作为一种新的发展模式和发展观,也日益深入人心,并被越来越多的国家作为一种社会发展战略付诸实践,这是人类社会文明进程中的质的飞跃。但就目前情况看,对可持续发展内涵的理解仍不尽一致,甚至在一些基本问题上尚未形成共识,如人在可持续发展中的地位问题。这就直接关涉到如何把握可持续发展观的本质以至能否真正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根本性问题。 一、人在与自然关系中的主体地位 所谓人的主体地位,是指人在与自然界关系中的一种位置,即在这种关系中,人是主 体,自然界是客体。人与自然界之间的关系是相当复杂的,有不同角度和不同的层次, “主—客”关系是人与自然关系的基本方面,但不能涵盖人与自然界关系的全部。因此 ,人与自然的“主—客”关系的确立也是有范围的,其作用也是有限度的。一般地说, 人与自然界的关系可以从两个角度加以确证,一是从存在论(事实)的角度看,人与自然 界中其他存在物(生命的、非生命的)一样,同属于自然生态系统构成中的一份子或一个 组成部分,人与其他自然存在物就是一种“平等”关系。在这个意义上,人与其他自然 物之间难以区分谁为主、谁为客关系。二是从价值论(价值)的角度看,人类具有不同于 其他自然存在物的特殊属性,具有其他存在物所不具备的自主性、创造性,人源于自然 而又超越于自然,人可以把人以外的自然物作为认识、利用和改造的对象,使直接的自 然物或被人改造过的自然物为人所用、为人服务。同时,人还具有认识和改造自身的自 觉性和能力,也就是在人类针对自然界的有意识、有目的活动中,对自然界的积极改造 和对人类自身的自觉改造是一致的,在改造自然中使人类自身得到改造。“自觉地”改 造自身与“积极地”改造自然两者之间相互作用、互为因果、相辅相成,进而实现人与 自然的协调、共生与互利。可见,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中,人的主体地位主要是在“价值 论”的意义上构成的“主—客”关系中得到确证的。但是,人的实践和自然科学研究证 明,即使是在“存在论”的意义上,人类的活动也表现出一定程度的主体性,“由于人 类在地球上的活动非常广泛,不断地改变或影响地球的自然环境,已经成为生物生态系 统中的主导性生态因子”[1](P43)。概而言之,在人与自然关系中,人的主体地位的内 涵主要表现为:(1)人依据自身生存和发展的需要积极地利用自然、改造自然,实现主 体客体化;(2)人通过实践活动将外在于人的自然“内在化”以充实、完善和发展人自 身,实现客体主体化;(3)人的主体地位的实质在于人是目的。就人与自然关系的本质 而言,人具有目的价值,自然界具有手段价值。因为就人类而言,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正 确认识与有效地处理,都必然以是否符合人类的生存与发展的客观需要,作为最终的价 值取向和评判标准。当然,这并不否定自然界在人们活动面前确证它存在的客观性和独 立性,即自然界可以独立于人而存在,它具有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和本质。 但是,自然界的存在及其规律的“价值”是人的存在及其需要所赋予的。一方面,自然 界存在及其规律对人作为目的及其实现有制约作用,也就是说,人在自然界面前不能“ 为所欲为”,必须承认自然界的真实存在,尊重自然规律;另一方面,自然界存在及其 规律之所以有价值,就在于它为人的生存及其发展提供了条件,为人的活动服务,为人 的目的实现服务。这就是人的主体地位的基本涵义,也是人与自然之间“主—客”关系 的基本内容和基本规定,正是人的主体地位确定了人与自然关系的性质,确定了人的活 动和自然界作用的范围。

近年来持续发展问题成为备受人类关注的热门话题,我经常在网上看到【可持续发展】这样的期刊,你也可以去看下吧

浅论水与可持续发展 摘要:水问题关系到人类的生存发展,是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他关系到我们每个人的生存、关系到我们子孙后代、关系到我们中华民族是否能傲立于民族之林。为此我们应以普遍联系的观点,从大自然的循环方面认识水问题,从人口、资源、环境的角度研究问题,并从提高整个国家的科技水平和全民意识入手,才能解决好水与可持续发展问题。 关键词:水 可持续发展 如何处理好水与可持续发展问题已成为人类尤其是贫水国或准贫水国必须面对的问题。本文从分析我国当前面临的水问题入手,剖析水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提出解决水与可持续发展问题的一些想法。 一、我国当前面临的几个主要水问题及其原因浅析 由于我国水资源、降雨量时空分布的不均匀性,加之受历史及人为等因素的影响,我国当前面临的水问题主要表现及原因浅析如下: (一)旱涝灾害频繁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七大江河都曾发生过大洪水。进入90年代,我国又连续发生几次大水。1991年江淮流域发生大水;1994年,珠江、长江、辽河和黄河流域均发生大洪水;1998年,长江、松花江、嫩江流域又发生大洪水。 不仅是水灾,进入90年代,每年受旱面积竟达亿hm2,比50年代增加一倍半以上,成灾面积增加3倍。华北平原每年有1/4的耕地遭受干旱之害,1/6耕地沙化严重。我国可利用的草原面积有亿hm2,其中可灌溉的草原仅万hm2。目前全国农村有7000多万人、6000多万头牲畜饮水困难,城市有300多座缺水,其中严重缺水约有108座。 产生上述现象的原因的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首先是因为我国降雨量时空分布不均,年降雨量变化较大,从而导致降雨期容易出现洪涝灾害,枯雨期又出现旱灾。同时由于历史原因,江河湖堤及水库大坝等水利工程防洪标准低,有些水利工程年久失修,有些工程在设计、施工中由于人为原因,甚至出现“豆腐碴”工程。其次,由于资金限制,我国许多地方水利工程不健全,建设维护资金匮乏。再者由于水土资源过度开发,造成对生态环境的破坏,生态环境的破坏又会影响到气候,从而加大了恶劣气候发生的几率。历史上由于人们不断地围湖造田、修堤防洪,从而导致洪水渲泻和调蓄的空间减小,另外一个方面,加高堤防等于抬高了洪水位,从而使防洪负担和防汛风险进一步增加,万一出事,将造成更大的灾害。 (二)沙漠化触目惊心 1994年普查结果显示,我国沙漠面积已达万km2,而且每年正以2460km2的速度扩展,荒漠化不仅威胁着北京城,而且影响到全国近1/3的国土,受影响人口近4亿。去年连续发生在我国北方的沙尘暴天气给人们敲响了警钟,如不及时采取措施,将引起许多耕地被损,许多城市甚至包括我们首都北京都将成为“楼兰古城”。沙漠化严重及其惊人的发展速度最重要的原因是森林植被覆盖率极低,而根本原因就是水资源的溃乏。其实上述现象是相互影响的,植被及森林覆盖率少必将影响区域气候,减少土壤含水率,而缺水也必将减少植物存活的机会,从而形成恶性循环。 (三)水环境继续恶化 到了90年代中期,全国水土流失面积约为367万km2,占国内面积的38%,每年流失水土50亿t,相当于全球水土流失总量的12%。据测定仅黄土高原每年因水土流失带走的氮、磷、钾就有400万t,相当于我国全年生产化肥的总量,一到暴雨期,多少条大小“黄河”令人触目惊心。有人担心:如不注意,长江也可能变成第二条黄河。 水土流失不但造成土壤贫瘠、生态环境恶化,而且给水资源开发利用和减少水灾害带来困难,如河床抬高、大坝(堤)防洪能力减少、增加防洪难度;水库淤积,降低防洪标准和兴利效益等。 据1997年《中国水资源公报》,全国废污水的排放总量为584亿t。在10万km的评价河段中,水在Ⅳ类以上的污染河长占47%。北方辽、黄、海、淮等流域,污水与地表径流的比例高达1∶14~1∶6,全国湖泊约有75%以上的水域、近岸海域约有53%以上受到显著污染。根据全国118座大城市浅层地下水的调查,的城市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其中40%的城市受到重度污染。 水污染严重的最根本的原因是由于我们正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科学技术及经济条件还相对落后,同时人们缺乏环境保护意识所至。另外一个方面就是因为我国人口众多,生产、生活污水排放量明显地要高于其它国家。再者水污染和大气及环境污染是密不可分的,空气中的诸如硫的氧化物经溶解在水中或经降雨形成酸雨污染水体,环境中的金属、磷等化合物经氧化、分解作用最终也会成为水体的污染源。另外我国森林覆盖率低,不能对大气、水进行充分的净化也是水环境恶化的主要原因之一。 (四)用水效率不高和水浪费现象并存 虽然我国面临较大的水问题,但与此同时,用水效率不高、用水严重浪费的现象也普遍存在。我国的用水总量和美国相当,但GDP仅为美国的1/8。全国农业灌溉水的利用系数平均约为,而先进国家为甚至。1997年全国工业万元产值用水量136m3,是发达国家的5~10倍。工业用水的重复利用率据统计为30%~40%,实际可能更低,而发达国家为75%~85%。全国多数城市用水器具和自来水管网的浪费损失率估计在20%以上。[NextPage]二、可持续发展 笔者认为可持续发展可以理解为人类生产力的不断发展,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及资源不断得到改善或保护,人类的生产关系、文明程度不断地进步、提高。 由于水是生命赖以生存的基础,是构成地球物质循环的基本载体,是工农业生产的基础,因此可以说没有水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就没有人类的可持续发展。本文将从水的角度,研究水可持续发展的思路。 三、水与可持续发展 要想解决好水与可持续发展问题,就必须应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把水与人类、水与生态系统联系起来。解决好水与可持续发展问题,归根到底就是解决生态系统及资源的良性循环问题。众所周知,水的三态变化是在太阳能作用下的循环,人类生存过程是生物循环的组成部分和特例。地球资源也是在一个大的循环系统之中,在这个循环中水作为载体、太阳作为动力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人类的生产、生活只有在不破坏这个循环的环节和物质基础的条件下才能使自身得到发展。从普遍联系的观点将水作为生态及资源循环的一个环节加以研究,了解水循环、人类生存发展及生态系统的关系,将有利于上述问题的解决。 (一)加大科研力度,掌握水、生态及物质循环规律 据研究,世界上所有与水有关的问题,如旱灾、洪灾、污染和水土流失,不外乎是因为打破了大自然的循环。为此,我们必须充分掌握自然规律和先进科技,在发展生产力、提高人们生活水平的同时,要减少生产、生活对环境的影响,使自然和人类发展融为一体,互为促进。 水资源研究要将地理、地质、气象、水文、农业、林业、水利、土壤、环境、社会、经济等学科结合起来。加大科技力度,首先要充分研究导致水资源、水环境恶化的原因,减少污水排放量和生产使用环境污染物,加大封山造林,退耕还林、退田还湖等力度。同时加强下面几个方面的研究并建立相关机构。 (1)建立全国的水资源调度及监测中心,负责全国水资源规划利用和水质监测,同时负责与气象、环境及大气等部门的协调和配合。 (2)加强洪水及灾害(包括海啸、台风等)中长期预报、沙漠化治理、堤坝隐患发现和加固技术研究和应用。 (3)加速污水处理及水循环体系研究,合理优化工农业生产(包括采用节水高效农业)及生活用水(包括水质和水量),加大有机肥在农业生产中作用,倡导建立农村及城市生态保护圈。 (4)加强国际合作做好地球资源保护工作,提高科技水平,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二)合理规划,充分利用水资源 由于水资源是按水系划分的,没有行政上的区域划分,水存在于地面也可存在于地下,水有固态、液态、也有气态。于是合理利用水资源就要进行整体规划、合理调度。全面规划包括地表水与地下水、液态水与气态水、咸水与淡水的合理规划。在尊重自然规律的前提下,充分运用现代科技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近年来实现的引大入秦、引黄济津和即将实施的南水北调工程就是地理上全面规划。许多海滨城市采用海水冲厕是咸淡水的合理利用。广西地区许多为岩溶地质,地下水资源丰富,于是地下地上联合调度就是必须的。当然采取地下水时一定要考虑到可能的副作用,如长江三角洲地区,由于过分开采地下水导致了地面沉降等问题。 (三)加快依法治水步伐 完善水法制建设,充分利用经济杆杠,加速水的商品化和治水法制化。 四、结语 水问题关系到人类的生存发展,是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他关系到我们每个人的生存、关系到我们子孙后代、关系到我们中华民族是否能傲立于民族之林。为此我们应以普遍联系的观点,从大自然的循环方面认识水问题,从人口、资源、环境的角度研究问题,并从提高整个国家的科技水平和全民意识入手,才能解决好水与可持续发展问题。

能源和可持续发展文章

推荐去CNKI,清华搞的,那里面是论文数据库,可以随时下载的。你要搞不定的话,去淘宝的//翰林书店//,那里能下载到论文的

给个主题给你吧.具体内容你可以自已动手或上网查资料.主题:可再生能源或太阳能.

绿色可持续发展的文章

Protecting our environment is our common is my plan of action:First,I have good habbit to throw rubbish into dustbin; when i go shopping,I usually take a cloth bag and try my best not to use plastic -carbon living is very popular in our I decide to join them,for example,I will do my best not to take plane and not to open conditioner in the winter as possible as I will plant trees in the abor day of every year and make my contribution to bring green for our protecting our environment,we should start small things.译文:保护我们的环境是我们共同的责任。下面是我的行动计划:首先,我有良好的习惯,把垃圾扔进垃圾箱;当我去购物时,我通常会带一个布袋,尽自己最大的努力不使用塑料袋。第二,低碳生活是非常受欢迎的在我们的社会。因此我决定加入他们,例如,我会做我最好不要把平面和冬天不开空调。第三,我将会在每年的劳动一天,植树给我们带来绿色环境做出我的贡献。为了保护我们的环境,我们应该从小事开始。

当今世界,绿色发展已经成为一个重要趋势,我们每一个人、每一个家庭、每一个单位、每一家公司、每一个政府部门都应该身体力行,节能减排,推动低碳经济。一起来看看绿色发展主题 演讲稿 五篇,欢迎查阅!

↓↓↓点击获取更多关于“ 环保演讲稿 ”的 文章 ↓↓↓

★ 环保三分钟演讲稿范文5篇 ★

★ 以环保为主题的演讲稿五篇 ★

★ 环境保护三分钟演讲稿 ★

★ 绿色环保演讲稿五篇 ★

★ 低碳环保演讲稿五篇 ★

绿色发展主题演讲稿1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时间的齿轮不停转动,弹指一挥间,沧桑巨变。今日中国已是一个高效中国,绿色中国。

古代中国有四大发明“火药,指南针,造纸术,印刷术”;今日中国也有新四大发明“飞速高铁,移动支付,共享单车,网络购物”。旧四大发明影响世界至今,新四大发明也体现了今日中国之精神风貌。便是“高效”、“绿色”。

今日之中国是高效中国。“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千年前李白行舟江上,感叹“朝发白帝,暮到江陵”之迅捷。而今日的高铁已经可以带他“千里江陵”一日几还了。高铁的高效便捷改变了人们的出行方式,缩短了城市与城市的距离,也缩短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如今“天涯若比邻”早已不是梦想。与此同时,方便高效的移动支付也几乎遍布了全国各地的每一个角落,深入了中国人的生活。无论公交地铁还是吃饭购物,只要用手机扫一扫,就能轻松完成支付。而当你下班回家,或是在出门办事时,不用担心交通高峰期,扫码一辆共享单车,轻松解决短程出行,高效便利。移动支付,让我们在支付高铁和共享单车时更加轻松。掏出手机,走上高铁;轻轻扫码,骑走单车。高铁如树干,单车如枝叶。而移动支付如同其中脉络,为树带来无穷的活力。中国这棵大树,是迅速生长的,是高效的,也是绿意盎然的。

今日之中国是绿色中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中国在高速发展的同时也不忘生态保护。近景看花海,远景看森林。中国力求打造生态高铁长廊,从现代气息浓厚的钢铁森林,到浅碧深红的自然风光,沿途风景三季有花、四季常绿。而移动支付引起的一系列绿色风暴也影响了整个中国。公共交通出行,线上无纸化缴纳各种费用等都会返回相应的绿色能量。“低碳种树”成为风潮,而在阿拉善中的“蚂蚁森林”已有超过六千万棵树,曾经的“死亡之海”如今也成了生命绿洲。共享单车也为低碳出行提供了便利的条件,人们在锻炼身体的同时,也为环保事业贡献了力量。正是生态环保的理念,成就了如今的绿色中国。

高铁快的不只是速度,还有今日中国之发展进程;移动支付方便的不只是民众,还有今日中国高效的理念;共享单车的骑行不只是为了前进,更有中国绿色发展的决心。

多少年的漫漫征程,曾走过绿茵花溪,也踏过枯骨万里。即使有那些凉薄甘苦,我们的祖国也依旧能披荆斩棘,行歌万里。今日之中国以高效,绿色立于世,未来之中国也会以更好的姿态面向世界。

绿色发展主题演讲稿2

绿色是生命的象征、大自然的底色。今天,绿色更代表了美好生活的希望、人民群众的期盼。民有所呼,党有所应。在党的__届五中全会上,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将绿色发展作为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一个重要理念,作为“十三五”乃至更长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基本理念,体现了我们党对经济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深化,将指引我们更好实现人民富裕、国家富强、中国美丽、人与自然和谐,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一、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科学发展理念

理念作为思想理论的“头”,是规律性认识的凝练与升华。绿色发展理念是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理论同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相结合的创新理念,是深刻体现新阶段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规律的重大理念。

二、准确把握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阶段性特征的科学发展理念。

科学发展理念是理性 反思 时代问题得出的科学结论。当今中国,多年经济高速增长铸就了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中国奇迹”,也积累了一系列深层次矛盾和问题。其中,一个突出矛盾和问题是:资源环境承载力逼近极限,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的传统发展方式已不可持续。同志强调,单纯依靠刺激政策和政府对经济大规模直接干预的增长,只治标、不治本,而建立在大量资源消耗、环境污染基础上的增长则更难以持久。粗放型发展方式不但使我国能源、资源不堪重负,而且造成大范围雾霾、水体污染、土壤重金属超标等突出环境问题。种.种情况表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大瓶颈制约是资源环境,最大“心头之患”也是资源环境。绿色发展理念以人与自然和谐为价值取向,以绿色低碳循环为主要原则,以生态文明建设为基本抓手。绿色发展理念的提出,体现了我们党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阶段性特征的科学把握。走绿色低碳循环发展之路,是突破资源环境瓶颈制约、消除党和人民“心头之患”的必然要求,是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三、准确把握世界生态文明发展潮流的科学发展理念。

科学发展理念是准确把握时代的思想结晶,是时代精神的内核。当今时代,“环球同此凉热”,各国已成为唇齿相依的生态命运共同体。一个时期以来,全球温室气体排放、臭氧层破坏、化学污染、总悬浮微粒超标以及生物多样性减少等问题日益严重,全球生态安全遭遇前所未有的威胁。

绿色发展主题演讲稿3

尊敬的各位领导,评委,朋友们:

大家好!很高兴能站在这里参加今天的演讲比赛。我演讲的题目是《坚持科学发展,共建绿色和谐家园》。

世界文学大师雨果说:“大自然既是善良的慈母,同时也是冷酷的屠夫。”碧海蓝天,看海鸥飞翔;冰封雪飘,听松涛轰鸣;莺飞草长,闻鸟语、嗅花香。这是大自然带给我们的美景。可是,朋友们,凝望一下现在我们生活的地方:空气污染严重、气候变化异常、沙尘暴天气频繁、化学污染日益严重、海洋生态危机加剧,面对这样的环境,我们是否应该深深地反思:人类向大自然一味掠夺式的索取生活方式不可取。我们应该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倡导绿色生活,共建生态文明。我们应该积极地,自觉地行动起来,快快加入到生态环境保行动中来,为构建一个美丽的绿色和谐家园一同努力!

建设绿色和谐家园,就要大力倡导和树立绿色文明理念。将绿色文明当成是人与自然相和谐与共、经济社会与环境协调发展的新的文明。将这一文明成为每个社会成员的共同认知,从而自觉传播、实践人与自然和谐与共的绿色文明理念。人在自然中生长,绿是自然的颜色。它是生命、是希望、是快乐,让我们行动起来,为珍惜绿色,创造绿色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吧!

建设绿色和谐家园,就是要立足山东实际。山东省一直是全国的一个大省,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发展速度很快。但因为人口较多,环境保护意识差,在资源开发利用和经济发展过程中,产生了一系列环境的问题。近年来,山东省加大力度重视生态环境保护,出台了一系列政策 措施 ,加大生态环境建设和保护力度,扭转生态环境恶化趋势,为实现“大而强,富而美”的新山东宏伟目标作出积极贡献。为完成“__”减排任务,我省出台《山东省建设领域节能减排工作 实施方案 》等一系列政策措施,把污染减排作为环保工作的重点,不断加大投入和治理力度,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环境污染问题的形势依然十分严峻。随着山东社会的发展,山东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动员社会人士履行义务、参与生态建设;架起方便人民群众监督生态环境建设的桥梁;鼓励社会力量投入生态环境建设,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是我们必须的选择。

建设绿色和谐家园,就要形成从我做起、从身边事做起、现在做起的理念。我们只有一个地球,为了维护生态平衡,保护安全的、多样的生态系统,营造安全健康舒适的生存空间,我们积极呼吁保护生态环境,减少污染,植树造林,积极探索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存方式,建设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环境。从山东生态环境的实际出发,就是要以人为本,立足自身,点滴做起,在日常生活中厉行节约,防止浪费,珍惜资源,植绿护绿,减少污染,保护生态环境,为人类永续生存与发展尽绵薄之力。只要全民动员起来,群策群力,积极行动,持之以恒,我们山东天空湛蓝湛蓝,空气清新清新,山野翠绿翠绿,溪流水沟清澈清澈,……这些是多么的令人羡慕啊!生态良好、景观优美、气候宜人、清新舒适的人居环境。山东大地就一定会安宁康泰富有美意!

我作为大自然的一分子,出于对中华民族的无比热爱,出于对齐鲁大地的一往情深,在此事关国计民生的大事面前,有责任向所有齐鲁儿女郑重发出呼吁:行动起来,共建一个绿色和谐的家园!

如果您是齐鲁儿女,那么,请您投入到这次构建绿色和谐家园的活动中来,从自己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

我们相信,只要每一位齐鲁儿女行动起来,那么美丽和谐的绿色家园将不再遥远:茂密的森林和青青的绿草覆盖着大地,清新的空气中瓢着阵阵花香,丰腴的土地和清澈的河水哺育着大地上的生物,鸟儿在树上歌唱,鱼儿在蔚蓝的大海中畅游……

美丽的自然带来美丽的心境,和谐的家园带来美丽的生活。让我们一起努力,积极参与和实践环境保护,倡导绿色生活,建设生态文明,为构建绿色和谐家园共同努力!

我的演讲结束了,谢谢大家!

绿色发展主题演讲稿4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节能低碳,绿色发展。优美和谐的自然环境,必然为我们带来身心的愉悦和无限的乐趣。“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让我们感受清幽;“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让我们触摸壮丽;“流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让我们聆听喧闹;“春水碧如天,画船听雨眠“,让我们亲近悠闲;“棠梨叶落胭脂色,荠麦花开白雪香“,让我们体味斑澜。碧海蓝天,看海鸥飞翔;冰封雪飘,听松涛轰鸣;莺飞草长,闻鸟语、嗅花香。美丽的自然带来美丽的心境,美丽的心境带来了美丽的生活。千百年来,人类在不断地认识自然,利用自然,改造自然中造福着自己。

近年来,人类由于对环境不够珍惜,随心所欲,滥伐林木,滥建厂房,生存环境遭到了严重破坏,各种环境问题接踵而至:森林退化,沙尘暴扬,水土流失,洪水肆虐,火灾频发,噪音刺耳,臭气熏天,酸雨赤潮,臭氧空洞……空中烟囱林立,浓烟滚滚,河中死鱼漂荡,污水滔滔;地上垃圾遍布,废渣成堆……人为地破坏环境,无异于自掘坟墓,早在20__年联合国环境署就曾发出警告:南极臭氧空洞正逐步增大,地面紫外线辐射增强,皮肤癌发病率上升;1。2亿人口生活在混浊的空气里;12亿人口生活缺水;12%的哺乳动物和11%的鸟类濒临灭绝;每年地表土壤流失200亿吨;森林以每年450万公顷的速度消失。

有科学家预言:由于二氧化碳过多排放而引起的温室效应、冰川融化、海平面升高,不久的将来,我们的地球将会被海水覆盖。近30年来,中国沿海海平面总体上升了90毫米,仅仅去年,我国海平面就长高了8毫米,比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都长得快。照这样发展下去,许多熟悉的地方,将会在我们的眼前,消逝得无影无踪。

怎么办?怎么办!难道就这样任其发展下去吗?亲爱的同学们!只要我们行动起来,全民“节能低碳”,地球的温度是可以控制的;只要我们人人都养成“节能低碳”的日常生活习惯,海平面的高度也是可以控制的!

其实“节能低碳”很简单,不就是节约能源、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吗?不就是节电、节油、节气、节水吗?只要您在买菜时能够自备购物袋,并拒绝使用一次性用品;只要您多开窗户代替空调,并及时拔掉暂时不用的电器插头;只要您上班或上学时,多走路骑自行车,少开摩托车和小车;只要您在每次用完水之后,及时拧紧水龙头R22;R22;那么,低碳生活便不难。

如今,节能减排、低碳生活已迫在眉睫。做为一名学生,应该把引领节能、低碳当作自己的责任;做为一个公民,应该把实行节能、低碳当作自己的义务;作为一个人,应该把节能、低碳当作自己的品德修养!

同学们,为了我们的家园更美好,为了我们的地球更健康,让我们一起行动起来养成低碳、节约、环保的习惯。那么就让我以一段“低碳生活三字经”来结束我的演讲朋友们,请参与,我快乐,我低碳;出屋门,灯要关,水宝贵,多循环;私家车,车轮转,油价高,还污染;离家近,距离短,步行好,能锻炼;电视机稍调暗,既节能,又护眼;旧物品,用途宽,巧利用,能省钱;低碳事,别小看,大家庭,讲长远;三字经,做宣传,谱一曲,低碳篇!

绿色发展主题演讲稿5

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生产与生活的基本条件。党和政府把环境保护作为一项基本国策。伴随着“基本国策”、伴随着新的世纪正迈着希望的脚步,作为地球村的重要成员,草木葱茏,绿树成荫,鸟语花香,空气清新是我们梦寐以求的家园。地球是人类唯一居住的地方,人类要在地球上安居乐业,就要爱护地球,爱护大自然。地球是茫茫宇宙间唯一一艘载有生命的航船,我们人类是这艘船上的乘客。当船漏水的时候,谁能说拯救地球与我无关?山不孤独水孤独,所以水绕着山;梦不孤独心孤独,所以梦把心牵住;树不孤独鸟孤独,所以鸟在树上住;我们不能让水孤“独”,不能让心孤独,更不能让鸟孤独,让我们共建绿色家园,让绿色回归自然,我们共同在努力!朋友,新世纪凝望地球:空气污染严重、土地遭到破坏、温室效应威胁着人类、生物多样性锐减、森林面积日益减少、淡水资源受到威胁、化学污染日益严重、混乱的城市化、海洋生态危机加剧、极地臭氧空洞,这就是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吗?曾记否,我们的前人生活的环境是那样的美好:茂密的森林和青青的绿草覆盖着大地,清新的空气中瓢着阵阵花香,丰腴的土地和清澈的河水哺育着大地上的生物,鸟儿在树上歌唱,鱼儿在蔚蓝的大海中畅游……如今,面对满目疮痍的地球,我们是否应该深深地反思:时代要进步,文明要发展,我们再也不能吃祖宗饭、断路的路子了,人类向大自然一味掠夺式的索取生活方式不可取。我们应该走可持续发展道路;保护生态环境,倡导文明新风。我们应该积极地,自觉地行动起来,快快加入到生态环境保行动中来。保护环境,建设绿色家园,应从身边的事做起:

倡导生态文明,建设绿色家园。就要大力倡导和树立绿色文明理念。将绿色文明当成是人与自然相和谐与共、经济社会与环境协调发展的新的文明。将这一文明成为每个社会成员的共同认知。从而自觉传播、实践人与自然和谐与共的绿色文明理念。人在自然中生长,绿是自然的颜色。绿色是多么宝贵啊!它是生命、是希望、是快乐,让我们行动起来,为珍惜绿色,创造绿色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吧!

倡导生态文明,建设绿色家园。就是要立足安康实际。安康地处秦头楚尾,是西北、华中和西南三个经济区的几何中心,汉江即是长江水系最大的支流,也是陕南安康人的母亲河,它孕育着安康的过去、现在和未来,历史上曾誉为“黄金水道”。“九五”以来,我们始终把保护汉江流域生态环境安全,保护汉江水质免受污染作为环保工作的重点,不断加大投入和治理力度,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汉江环境保护的形势依然十分严峻。虽然坚持了“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的原则,坚定不移地走生态环境保护型之路。如今,随着西部大开发进程和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启动,大大推动汉江经济走廊的开发·安康作为国家南水北调工程中线主要调水区,优质水源涵养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丹江口水库在我省境内汉江、丹江流域集流面积659万公顷,涉及汉中、安康、商洛、宝鸡4市的29个县区、298万人口。汉江全长1537公里,在我省就有600多公里;总流域面积9。52万平方公里,在我省达4万多平方公里。安康不仅是调水区,而且是水源涵养区,同时也担负着保护水源地水质的重大责任。作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水源区,水土流失严重,导致土地资源破坏,水源涵养能力降低,生态环境恶劣,泥沙下泄淤积河床、水库,使水利工程运行寿命和使用效率降低,丹江水质恶化,制约当地社会经济的发展,也给南水北调工程水质安全留下了隐患。

随着安康经济社会的发展,随着安康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动员社会人士履行义务、参与生态建设;架起方便人民群众监督生态环境建设的桥梁;想方设法鼓励社会力量投入生态环境建设,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安康山多水多,山青水秀,山多植物种类多,水多工业利用价值大,山青水秀又处南北过渡带,孕育着宜人而鲜有的气侯资源。大可以“水”牵线搭桥,联结北京等五省市构建“同饮一江水,共建新生活”的新认识、新资源,立足资源优势,运作生态资本,把绿色价值转化为较高的经济附加值,以而赋予整个经济以新的活力和竞争力,获得更多的政策和财政的反哺,实现经济跨越势发展。安康气候宜人,以山为雄,以山抒情,以水为灵,以水表情,游者有所依,情有所寄,使生态旅游成为主体。

倡导生态文明,建设绿色家园。就要形成从我做起、从身边事做起、现在做起。我们只有一个地球,为了维护生态平衡,保护安全的、多样的生态系统,营造安全健康舒适的生存空间,我们积极呼吁保护生物多样性,维护和强化自然山水的整体布局,积极探索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存方式,建设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环境。从安康的生态环境的实际出发,就是要以人为本,立足自身,点滴做起,在日常生活中厉行节约,防止浪费,珍惜资源,植绿护绿,减少污染,保护生态环境,为人类永续生存与发展尽绵薄之力。只要全民动员起来,群策群力,积极行动,持之以恒,我们安康天空湛蓝湛蓝,空气清新清新,山野翠绿翠绿,溪流水沟清澈清澈,山中野兽出没……这些是多么的令人羡慕啊!生态良好、景观优美、植物多样、清新舒适的人居环境。安康大地就一定会安宁康泰富有美意,山川秀美、江山如画!

倡导生态文明,建设绿色家园。生态环境改善,资源利用效率提高,人与自然走向和谐,这是全面小康社会全新的理念。“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我们的饭碗”、“我们不仅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有了绿水青山,才有永续利用的金山银山。”这是安康市民间广泛传播的语言,体现了安康人民群众对生态环保的高度重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要求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 文化 素质和健康素质都要有明显提高,生态道德 教育 要成为思想道德素质建设的一部分。让“生态道德”建设,让“人类与大自然和谐相处”的观念深入人心,让“尊重自然、保护生态”成为全民的自觉行动。

春天正迈着大步向我们走来,草地上逐渐有了点点绿色,莉花、杏花悄悄打开了它的花苞,三月桃花也把它美丽的花朵绽放出来!让人感受到了春天带来的勃勃生机。把这美景来维护。我们呼吁,倡导生态文明,建设绿色家园。让我们共同努力,承担起历史赋予的社会责任,为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为创造美好未来做出积极的贡献,让安康的明天更加美好。

绿色发展主题演讲稿五篇相关文章:

★ 绿色环保主题演讲稿五篇

★ 绿色环保演讲稿五篇

★ 绿色环保主题演讲稿5分钟范文五篇

★ 践行绿色发展理念演讲稿

★ 绿色环保主题演讲稿5篇

★ 环保主题演讲稿五篇

★ 绿色环保主题演讲稿范文五篇

★ 绿色生态环保演讲稿范文5篇

★ 绿色环保从我做起演讲稿范文5篇

★ 环保主题演讲稿5分钟范文五篇

绿色的草地将会变成沙漠,大树将会永远倒在地上,而我们也不会快乐生活:幸福没有了,亲人没有了,连我们生存的地球也会在茫茫宇宙中消失。然而这不仅仅是沙尘暴带来的灾难。此刻,连南极也遭到了污染破坏。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绿色发展600字 作文 ,供大家学习。

绿色发展600字作文1

每每烦躁不安时,低头不语,我就能想起那座桥,那桥下的流水,那流水里融进的我儿时的欢笑……初春,正所谓“乍暖还寒”时候,我们便会溜出家门,不理会屋后未化的雪与缸里飘着的块块冰碴子,我们眼里,只有破冻的潺潺流水与水面上不怕冷的野鸭子。嬉笑着,追逐着,疯玩在河边油油的麦田里。有时,牵着心爱的风筝与那顽皮的狗跑啊,跑啊,全然不理会功课的烦恼,更不曾因全球变暖而担忧,心里只漾着笑,如同河面只漾着野鸭子的叫声那般。

待春暖花开已成了夜里的梦,我们几个孩子便相伴漫步在河岸,希望看到有人下河 游泳 。有人游泳就表明夏天来了。我们从不拘泥于日历表的规定。直到夏天真的走近,却仍未见有人下河时,我们捺不住了,相约脱了衣服,喊着“一、二、三,跳”,可嘴里喊着,身子却往后缩。谁缩得厉害就把谁扔下河里,那进去的扎一个猛子,再探出头来,“不冷,不冷!”又在不经意间抓把泥巴扔在另几个人身上。无奈,只好咬着牙,学就义的烈士那般,奋勇地钻进水里,进了水,才发现河水真的已经暖了。

我们在水里笑了一茬又一茬,水流了一拨又一拨,于是,夏天的暖就被流走了,随水飘来的是清凉的秋。秋天的河俨然成了亭亭少女,端庄,娴静,偶尔被空中的青鸟亲吻一下,便羞得满脸红晕。可是,她却不会拒绝与我们这群孩子亲密接触,我们也会做些有诗意的事。撑一枝长蒿,向芦苇更深处漫溯;拎一窝鸭蛋,举着鸭蛋放歌……直到夕阳用余辉与河水吻别,我们才依依不舍上了岸,摸摸口袋,却发现鸭蛋已丢,只剩个破洞,懊悔不已,便想着回家补口袋,可蹦着蹦着就忘了。于是,漏掉的就不只鸭蛋,还有整个秋天。

漏掉了秋,就真的只剩冬了。凛冽的北风狂妄地叫着,企图把我们困在屋里。可我们不怕,我们冲出家门,依然奔向河岸,又跑到冰上飞来飞去,别提有多快活了。只是吓得大人在岸上大叫,却又不敢下去抓,不知是冰太薄还是他们的心太厚……

是的,我的小河和幼时的我,有段共同的生活,那生活满是欢笑,还有无尽的绿色。可现在呢?只剩下回忆了,桥还是那座桥,河水却变成了黑色,麦田被改成了砖厂,偶尔还能见到野鸭子,却是漂在水上的尸体……

绿色生活,如今只能回忆了。谁能告诉我,我该去哪儿寻找?

绿色发展600字作文2

是种和睦又鲜亮的颜色,它不但对眼睛有好处,而且还象征着青春和朝气,我最喜欢绿色了。树是绿色的。我爱树。每当下课时,我总会跑到走廊上去看看外面的树,好让自己的眼睛休息休息。当自己无聊时或不开心时,我也会到走廊上去看看树。不知道为什么自己一看见绿色的树时心情就会自然地好转,可能是因为自己喜欢绿色的原因吧!其实绿叶也是一种漂亮的植物。有人说绿叶没有了花的衬托,就不漂亮了。但我觉得不是。其实孤单的绿叶也是好看的。反而花没有了绿叶就不能活了。所以说绿叶是好看也是顽强的。不知你们是怎样评说绿叶的。我可是这样认为。

我觉得世界上有许多东西都是绿色的。要是我要开一间商店,我一定会把店名改为“绿色世界”,商店里面的东西当然也要给人一种绿色的情调。我想这样一定能吸引许多客人来光顾。因为绿色让人感到舒服,感到亲切。

你们爱绿色吗?我想你们也爱。因为绿,给人一种自然的感觉,也是大自然和人类生命的象征。

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每当春天来临时,大树就会发芽,大树上的芽形成绿叶,绿叶是大树上的芽的生命,也是树的生命,它们之间都有着生命的关系,那绿叶是绿的,大树也是绿的。由此可以看出绿色也是人类生命的象征。

从上面的例子可以说明绿色是有着象征人类的青春和生命的能力。我们应该爱护所有绿色的东西,让所有绿色的东西自由成长,也让我们中国变成一个绿色的小王国吧!

绿色发展600字作文3

谈起低碳,何谓之低碳也?或以为低碳乃社会之事,与个人无关;或以为低碳乃大人之事,与学生无关。其实不然也。低碳是要从个人做起,从小事做起,从身边一点一滴做起。而其中最重要的,则是从个人小事,家庭小事做起。

试想,如果全中国每个人都节约一滴水,那就是14亿滴水,相当于普通人家26个月的用水量;每个人都节约一度电,那就是14亿度电,按照一天发电7500万度电来算,相当于整个三峡发电站18天的发电量;每个人都节约一块钱,那就是14亿元,如果照平均每天开销100元来计算的话,那就要供1000户家庭用38年!可想而知,从个人做起是多么的重要!而个人的小事却恰恰关系到可持续发展战略,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甚至关系到整个人类社会的生存!低碳已经不仅仅是一种选择性的义务,而是已经成为了一种刻不容缓的责任,一种每个人都应当承担的责任!

想到资源流失,就想到墨西哥湾的漏油事件,虽然事件初步处理完毕,漏油得到了控制,海上浮油得到不同程度的打捞,但是遭来的异议会消失吗?那流失的浮油能收回吗?那因油盖在海面而死去的生物能复活吗?这次的漏油事件已不仅是资源流失的小事了,并导致许多不利于生态的事情发生,真是可悲;想到环境破坏,就又想起那甘肃的泥石流,汶川的大地震,玉树的地震,印度大海啸等等灾难,难道不像是大自然对人类破坏生态而发起的报复吗?人类为破坏环境而付出了多大的代价,难道有谁不知道吗?

看到以上的内容,我相信每位读者都会有不同程度差别却又近乎类似的震撼!这种震撼不是单纯的一种震惊,一种惊讶,而是一种发自人类内心本能的一种呼唤,一种祈求,一种求生的哀号,一种渴望生存下去,但却只能眼睁睁地看着世界上的资源一天天地减少,污染一天天地加剧,人口一天天与资源数成反比地增长而无能为力!

人类真的不行了吗?人类真的没有办法了吗?人类就只能等着世界末日的到来了吗?都不是。人类还有救!地球还有救!

有人可能会问那怎么做?告诉大家,答案很简单,就是从我做起从家庭小事做起,做到节约,环保。就像我们家一样,节约方面比如不开无人灯,不浪费粮食,洗衣机等衣服多的时候才用等。环保方面比如出门购物不用塑料袋,自带布袋;出门上街尽量不开车,骑自行车;不随地乱扔垃圾等。这些都是个人乃至一个家庭应该做而且也并不难做的事,可以说是随手就能做到的事,但是却在与此同时,我们就节约了一点资源,保护了环境,虽然个人和一个家庭的力量很微不足道,很渺小,但是如果个人和家庭都能在与此同时,影响了另一个家庭,这个家庭就会影响再另一个家庭,这样就会一传十十传百地影响下去,都时候就不再是一个人的力量,而是十个人,一百人,一千人,乃至成千上万的人都会加入到我们的行列来,此时的一点小节约,汇聚起来就是大节约;一点小环保,就成了大环保。这样的话整个社会就能完全行动起来,投入到低碳中来,建造低碳家园,打造一个环保的节约型社会!

在此,我向社会呼吁:行动起来吧!一起创建低碳家园,为人类环保事业做出贡献!相信每个人都不希望“人类的眼泪成为地球上的最后一滴水”这样的悲剧发生,都时候可就真的来不及了!

绿色发展600字作文4

地球,曾经是美丽的。蓝蓝的天空上飘着几朵白去,清澈的溪水在悄悄地流着,几朵鲜艳的小花,几棵葱郁的小树,一片片生机勃勃的小草,多么的美丽和谐啊!可这一切,都是过去式,现在的天空变得有些灰暗,原本清澈见底的小溪变得浑浊,那些可爱的小鱼都已不见了踪影。还有小树,它被人们无情的人们疯狂的砍伐着,一棵一棵地在斧声中倒下......

看看我们的周围,有多少人心里还有“环保”这两个字?我们一边埋怨环境被污染,一边又在理所当然地污染和破坏环境!我们一方面在呼吁增加绿化,装点家园,可是别一方面又在把小区里的花园“铲除”,修建停车场。再比如我们一方面大声疾呼不要抽烟,抽烟有害健康,可另一方面又在大量地生产销售着香烟。盒子上都写着“吸烟有害健康。”那你明知道有如此大的危害,为什么还要生产呢?

我相信,我们都希望在疲劳时看到葱郁的绿色,而不是一幢幢高大的楼房;在我们满怀期待地去“寻春”时,都希望看到小草,小花在萌芽,而不是在原先的绿地上又一座楼房的建起;在我们想放松时,都希望呼吸到植物带给我们的新鲜空气,而不是一阵阵刺鼻的汽车尾气......既然不想这样,不想让地球母亲慢慢失去光泽,那我们就要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哪怕是一张纸屑,一些花花草草,也要去珍惜爱护。

绿色,开始消失。取而代之的是白色污染,还有数不尽的人造垃圾。心里的绿色小芽,刚想破土而出,却又被人们的污染环境的自然心态给克制住。我们要让环保意识真正地在每个人的脑袋里扎根,反省一下自己的所作所为是否算得上没有污染?要让自己明白,只要去做,绿色就永远在你心中!

绿色发展600字作文5

绿色,是大自然的颜色。叶子,是绿色的;小草,是绿色的;水藻,是绿色的;海水,也是绿色的

大自然,是人类的母亲;是人类的根;是人类的命脉,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家园。人类离不开大自然,人类的繁衍、发展无一不以大自然为依托,没有大自然就没有人类!可是,在当今这个信息化普及,工业迅猛发展的时代,人类却在不断地肆意破坏着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人类不断地砍伐树木,汽车、工厂所排放的大量尾气使得空气中的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急剧增多。渐渐地,渐渐地,大自然再也承受不住人类的种.种恶行了,他开始对人类进行疯狂的抱负。酸雨、泥石流、地震、干旱、台风一场场自然灾难接踵而至,世界变成了一片“废墟”!直到此时,人类方才醒悟:经济的发达与否并不那么重要,重要的是要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地球。

还记得吗?一次又一次,全世界在哥本哈根召开了环保大会,世界各国在保护环境的问题上达成了一致,世界各国还一同制定了世界无车日,倡导市民少开机动车,多骑自行车。前几天9月22日就是世界无车日,由政府官员带头乘地铁、骑自行车上下班,为市民做出了榜样。另外,许许多多的企业也开始研究制造零排放零污染的高端产品,在2010年上海世界博览会上,上汽通用集团在其展馆中率先推出了其公司自主研发的绿色节能环保汽车,该车以电能为动力驱动,对环境没有任何污染

保护环境不仅仅是社会的职责,也是我们每个公民的义务,我们每一个人都有义务与责任去尽自己的努力来守护好我们的家园。

生活中,我们虽是渺小的,但,倘若把众多渺小的力量聚集在一起,我们也可以改变生活,众人拾材火焰高。每当走在马路上想要随地吐痰时,请你拿出一张餐巾纸,吐在餐巾纸上包好再扔入垃圾箱内;每当你想要随手扔掉手中的垃圾时,请你再多走几步找到最近的垃圾桶,把垃圾扔进垃圾箱内;每当你想穿越红灯时,请你再多耐心等待一会儿,等到绿灯亮起时再走这些举动看似微不足道,但,一点一滴中我们都在保护着环境,古人也云: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就这样,我们每一位公民都竭尽自己所能,不停的积累着点滴的美德,环境也终将会为我们所感动,他也会放下仇恨,重新与人类相守永远,我们也终将会再度迎来那个绿色、美丽的地球的!

绿色发展600字 作文大全 相关 文章 :

★ 关于绿色发展话题作文大全

★ 以绿色的话题作文600字大全

★ 绿色600字作文精选

★ 以绿色为作文600字精选

★ 爱护环境600字话题作文大全

★ 2020绿色环保的心得体会600字范文5篇

★ 绿色发展倡议书精选范文五篇

★ 环保日记600字精选作文5篇

★ 2020植树节中学生作文600字10篇

★ 保护环境作文600字优秀范文5篇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