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检索的作用与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三方面。(一)避免重复研究或走弯路我们知道,科学技术的发展具有连续性和继承性,闭门造车只会重复别人的劳动或者走弯路。比如,我国某研究所用了约十年时间研制成功“以镁代银”新工艺,满怀信心地去申请专利,可是美国某公司早在20世纪20年代末就已经获得了这项工艺的专利,而该专利的说明书就收藏在当地的科技信息所[7]。科学研究最忌讳重复,因为这是不必要的浪费。在研究工作中,任何一个课题从选题、试验直到出成果,每一个环节都离不开信息。研究人员在选题开始就必须进行信息检索,了解别人在该项目上已经做了哪些工作,哪些工作目前正在做,谁在做,进展情况如何等。这样,用户就可以在他人研究的基础上进行再创造,从而避免重复研究,少走或不走弯路。(二)节省研究人员的时间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加速了信息的增长,加重了信息用户搜集信息的负担。许多研究人员在承接某个课题之后,也意识到应该查找资料,但是他们以为整天泡在图书馆“普查”一次信息就是信息检索,结果浪费了许多时间,而有价值的信息没有查到几篇,查全率非常低。信息检索是研究工作的基础和必要环节,成功的信息检索无疑会节省研究人员的大量时间,使其能用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进行科学研究。(三)是获取新知识的捷径在改革开放的今天,传统教育培养的知识型人才已满足不了改革环境下市场经济的需求,新形势要求培养的是能力型和创造型人才,具备这些能力的人才首先需要具备自学能力和独立的研究能力。大学生在校期间,已经掌握了一定的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但是,“授之以鱼”只能让其享用一时。如果掌握了信息检索的方法便可以无师自通,找到一条吸收和利用大量新知识的捷径,把大家引导到更广阔的知识领域中去,对未知世界进行探索。是谓“教人以渔”,才能终身受用无穷。德国柏林图书馆门前有这样一段话:“这里是知识的宝库,你若掌握了它的钥匙,这里的全部知识都是属于你的。”这里所说的“钥匙”即是指信息检索的方法。
相关范文:数字图书馆元数据方案设计有关问题探讨【内容提要】在阐述数字图书馆元数据方案设计原则的基础上,对数字图书馆元数据方案的设计有关问题进行较为深入的思考,并且提出若干建议。【摘 要 题】专题探讨【英文摘要】This article begins with the illustration of&n1 数字图书馆元数据方案设计原则元数据方案就是数字图书馆中所使用的信息描述方法。数字图书馆的运作,无论是存取过程还是检索过程,都是以元数据方案为基础实现的。换言之,元数据方案为数字图书馆分布式信息资源的发现和检索奠定了基础。因此,元数据方案决定了数字图书馆的功能特征、运行模式和系统运行的总体性能。为了实现这一总体性能,达到共建共享信息资源的目的,数字图书馆元数据方案应遵循下列原则。 元数据方案的标准化原则在数字图书馆建设中,标准问题最重要的是元数据的制作,而与元数据的制作紧密相关的问题是元数据方案的设计。然而,目前在元数据方案的标准化方面存在很多问题。首先,就DC系列元数据而言,在同一元素的著录内容上存在较大的差异。如,北京大学拓片元数据要求在权限(Rights)元素中著录馆藏地址、允许使用的用户范围,而在《数字式中文全文文献通用格式》规定著录有关权限管理的声明,包括知识产权等。其次,对于同类型信息资源的组织,有的图书馆已经采用DC元数据,有的则仍然采用MARC元数据。这种著录内容和同类信息资源所用元数据的不一致都会给数据交换的带来困难。最后,各个元数据所采用的编码语言也是各不相同,有的采用HTML,有的采用SGML或XML。由于各个编码语言的标签设置、内容、可扩展性的不同,则会影响元数据的通用性。元数据方案的标准化原则具有广泛的内涵。它包括元素著录内容的标准化、同类型数字化信息资源的著录所采用元数据的一致性、元数据方案所采用编码语言的统一性这几个方面。 元数据方案的准确性原则所谓准确性原则一方面指元数据方案中元素的定义、使用的术语等不能模棱两可,容易产生歧义,导致不同的理解;另一方面指元数据方案能够准确地描述信息资源。也就是说,元数据方案不仅要规定元素的设置、著录规则、标记语言的使用,而且要规定著录所依据的标准、传输交换语言等。当前困扰各个搜索引擎的问题是如何提高其查准率。搜索引擎的低查准率究其原因是其对信息资源特征的揭示不够准确、深入。数字图书馆的信息资源类型多样,既有文字信息,也有音频、视频信息,只有准确地揭示它们的特征,提供高质量的元数据,才能保证较高的查准率。 元数据方案的通用性与专用性原则元数据方案的通用性与专用性都是相对而言的。所谓通用性是指元数据方案可用于数字图书馆多种信息资源的元数据制作。所谓专用性是指元数据方案只适用于数字图书馆某一特定类型信息资源的元数据制作。具有通用性的元数据适用于组织多种类型的信息资源。通用性元数据有两种:一种通用性元数据的结构非常庞大、复杂,但是具有很好的描述深度,因为所有的情况都已经定义了,比如MARC元数据。另一种通用性元数据,其结构非常简单,好学易用,仅仅只有几个非常普遍的属性,但对特定类型的信息资源的描述能力不够。而具有很好专用性的元数据,其对于某一特定类型的信息资源描述能力很强,但无法覆盖其它类型的信息资源。数字图书馆信息资源类型多样,过分强调专用性会导致多种元数据各自为政。因此,在设计元数据方案时,设计人员需要在通用性和专用性之间加以协调、平衡,才能产生更好的效果。 元素设置的可扩展性原则所谓元素设置的可扩展性原则是指在元数据方案设计时,为元素、元素的限定词以及属性值的扩充留有一定的余地。数字图书馆要处理的数字化信息资源非常广泛,而且各类数字化信息资源的应用背景更为复杂。如果元数据方案只提供最广泛意义上的描述,一些针对特定应用背景的内容并不纳入,那么,应允许使用者在不破坏已规定的标准内容(如元素的语义定义)的条件下,扩充一些元素或属性值。此外,元数据是一个发展活跃的领域,新的元数据元素会不断出现,老的元数据元素会不断修改完善。数字图书馆的生存环境是一个不断变化的环境,新的信息源也会层出不穷。这就要求元数据方案允许将新的元数据元素容纳于其中,或者要求修改更新已经注册的元数据方案。 元数据方案的互操作性原则所谓元数据方案的互操作性,是指在由不同的组织制定与管理且技术规范不尽相同的元数据环境下,要向用户提供一个统一的数据检索界面,确保系统对用户的一致性服务。在具体应用上,互操作性表现为易转换性,即在所携信息损失最小的前提下,可方便地转换为其它系统常用的元数据。2 数字图书馆元数据方案设计应注意的问题 非MARC元数据与数字图书馆信息资源组织的质量问题在此,根据我国当前引进、研制元数据的状况,将现存的元数据分为两类,即MARC元数据和非MARC元数据。MARC元数据包括USMARC、UNIMARC、CNMARC等。非MARC元数据包括DC系列元数据和非DC系列元数据。DC系列元数据是指我国在数字图书馆建设的过程中,对DC元数据加以引进并改造而生成的针对特殊类型信息资源的元数据,也就是说这些新出现的元数据是在DC元数据的基础上进行了扩充、改进。例如,DC元数据、北京大学拓片元数据、《数字式中文全文文献通用格式》以及清华大学的建筑元数据。非DC系列元数据包括TEI头标、EAD、GILS等。目前将非DC系列元数据用于数字图书馆信息资源组织的呼声很高。美国图书馆协会(the American Library Association,简称ALA)编目:著录与检索委员会(Committee on Cataloging: Description and Access,简称CC:DA)在《元数据与编目规则研究报告》(CC:DA Task Force on metadata and Cataloging Rules:Final Report)中以TEI头标、EAD等元数据为例,就非DC系列元数据作为编目源的情况做出评估,得出三点重要结论。第一,非MARC元数据在专门针对其用途而设计的系统中效率最高,但在图书馆目录系统中的效率就不是最高的。第二,不符合AACR的普通元数据进入图书馆目录的时候,总是需要图书馆编目人员对其进行严格审查。第三,绝大多数非MARC元数据方案没有提供足够的信息以区别相似的信息资源或者内容基本相同而不同版本信息资源。[1]也就是说,只有充分地利用各种编目规则和其它一些质量保证手段,非MARC元数据才能具有较高的质量,才能用于图书馆信息资源组织。众所周知,非MARC元数据大多数是一些资源描述机构针对自己的需要而开发的。在这些元数据方案中,元数据的制作可以由专业的编目人员完成,也可以由根本没有任何经验信息资源的提供者自己完成。非专业人员制作的元数据具有费用低、元数据的专指性较好的优点。但是,这样做会导致对数字化信息资源的属性和特征的揭示程度差别很大,进而影响元数据的总体质量。到目前为止,绝大多数元数据仍然由专业人员提供。例如,TEI头标是一种复杂的元数据,绝大多数TEI文本都是由人文科学领域非图书馆专业人员创建,而TEI头标通常是由图书馆员创建或维护。如果让非专业人员参与元数据的制作,那么数字图书馆元数据方案设计就应解决元数据制作质量的检测与管理问题。 DC系列元数据与MARC元数据的关系目前,有些数字图书馆纷纷采用DC元数据作为描述数字化信息资源的格式。例如,清华大学图书馆的建筑数字图书馆项目以DC元数据作为基本框架,结合建筑资料的实际情况对DC元数据进行改造,扩充为THDL——清华大学建筑数字图书馆元数据格式。北京大学依据DC元数据开发了拓片元数据格式。上海图书馆也使用了DC元数据。自从DC元数据产生以来,图书馆界争论不休的问题是,图书馆是继续使用MARC元数据,还是舍弃MARC元数据,改用DC元数据?具体到我国,在任何一个数字图书馆元数据方案的设计过程中,必然要涉及到MARC元数据与DC系列元数据关系的处理。DC元数据最初的定位是处于全文索引和复杂格式的元数据之间,提供简单明了的元数据格式。DC元数据与MARC元数据的最主要的区别在于DC元数据结构简单,而MARC元数据复杂。DC元数据经过数次研讨会后,对其进行扩展,使用修饰限定词使得DC元数据不可避免地复杂起来。其扩展的原因有两个。一是应用领域比较复杂,DC元数据没有足够的元素来描述信息资源的各种重要特征;二是人们希望DC元数据应用于多个领域。实际上,无论如何扩展,DC元数据不可能解决所有数字化信息资源的描述问题。笔者建议:由国家标准化权威机构——全国信息与文献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来制定适应于各类数字化信息资源的元数据方案。这样做,可以在全国范围内,就某一类数字化信息资源采用何种元数据著录达成共识。目前,在MARC元数据与DC系列元数据并存的情况下,信息资源的存储与检索必然涉及MARC元数据与DC系列元数据两者之间的转换,是将全部MARC元数据转换为DC元数据,还是将DC元数据转换为MARC元数据?笔者认为,MARC元数据与DC元数据之间转换的目的是实现一条记录可以以MARC元数据和DC元数据两种格式来显示以及数据的交换与共享。但是,如果用户没有这种需求或者两者之间不转换并不影响数据交换,则没有必要进行转换。也就是说,根据实际需要来决定是否需要MARC元数据与DC元数据之间相互转换。MARC元数据与DC元数据之间的转换会产生很多问题。由于MARC元数据的描述能力大大丰富于DC元数据,如何尽量解决两者之间转换所产生的歧义与不确定性以及信息丢失等难题。 元数据的编码语言问题元数据的编码语言是指针对元数据元素和结构进行定义和描述的具体语法和语义规则。目前,各种元数据使用的编码语言是不同的,包括标准通用标记语言(Standard General Markup Language,简称SGML)、超文本标记语言(Hypertext Markup Language,简称HTML)、可扩展标记语言(Extensible Markup Language,简称XML)三种形式。有些元数据明确规定使用何种标记语言,如TEI头标、EAD和美国联邦地理数据委员会《数字地理空间元数据内容标准》使用SGML。也有些元数据没有规定使用何种编码语言,如DC元数据,有使用HTML,也有使用XML的。从数据交换和共享的需要出发,元数据的作用是传递计算机系统可以理解的描述信息和存储数据。计算机首先要理解元数据的各个元素或字段序列化的方式,即按怎样的顺序和结构来组织各个元素及其内容。所使用的编码语言不同,元数据编码规则以及记录格式也存在差异。这样则不利于数据的交换和信息资源的共享。因此,从长远利益来看,有必要对元数据的编码语言进行统一。3 对我国数字图书馆元数据方案设计的若干建议 推进元数据标准化进程,提高元数据的互操作能力目前,国内出现了许多种元数据,例如,拓片元数据、建筑元数据、古籍元数据、中文数字化全文文献元数据等,由于每种元数据都是由不同图书馆研制而成的,并且针对不同类型的数字化信息资源。因此,就会出现DC系列元数据与MARC元数据并存的局面。这种局面有利于DC系列元数据与MARC元数据形成优势互补,也可以使某些适合用DC系列元数据描述的特定类型信息资源被充分地揭示和利用。同时,这种局面也会带来一些问题。目前,我国DC系列元数据至少有4种以上,那么对DC系列元数据是否一体化;那些特定类型信息资源以前的机读记录该如何处理等。笔者主张DC系列元数据一体化,反对各自为政。DC系列元数据都是在DC元数据的基础上根据用户的需求与信息资源特点进行了修正,所以这些元数据的核心或实质仍然是DC元数据。这一点可以作为DC系列元数据一体化的基础,但是,这种一体化工作完成就需要各个研制单位之间的协调与合作,需要以国家标准的形式出现加以强制执行,从而结束元数据结构各自为政的局面。对于那些原由MARC元数据著录的信息资源来说,MARC记录已为受编信息资源提供了著录内容详尽,查全率高的机读格式,在受编信息资源数字化的过程中没有必要舍弃原有的元数据,而采用其它元数据方案。 选择适用的编码语言在数字图书馆元数据方案设计中,编码语言的选择也是关键步骤之一。目前,在DC系列元数据中通常使用HTML、SGML或XML。有比较才有鉴别和选择,我们不妨对这三种编码语言的优劣进行分析比较。XML是SGML语言的一个子集,同HTML一起成为SGML家族的主要成员。SGML是一种元语言,可以用来定义其它更专门的标记语言。HTML是由SGML定义出来的,专门使用在WWW上的标记语言。SGML是很好的资料存储格式,适用于任何复杂的文件,但不便于网络传输,SGML非常复杂,不易学习掌握。XML与HTML不同,XML是SGML的一个简化版本,实际上,XML也是一种元语言。与HTML不同的是,XML并没有语义上的元素定义,也没有预先定义好的一套标记系统。在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需要定义自己的标记。XML是可扩展的,具有较强的灵活性和适用能力,同时它很有可能在今后成为应用最为广泛的标记语言。但是,目前,XML在网络上的应用不如HTML广泛。由于HTML文档本身的结构性不强,扩展能力差,描述内容的能力也较弱,因此不太可能成为今后数字图书馆元数据方案的主要编码语言。笔者建议,数字图书馆元数据方案的编码语言采用XML。 数字图书馆元数据方案的设计应面向专业编目人员信息资源编目实际上是信息资源进行分析、判断和组织的过程。组织过程包括分类、描述、归并及格式化等过程;分析过程则包括区分、验证、评估、比较、解释及综合过程。[2]总之,信息资源编目是一个复杂的、信息增值的过程。目前,困扰信息资源编目的主要问题是费用。一是时间的花费,二是金钱的花费。费用问题使得许多元数据方案的设计者希望所研制的元数据可以由非专业人员制作。毫无疑问,非专业人员制作元数据的费用低,然而这种低费用是以牺牲元数据的质量为代价的。笔者认为,对于数字图书馆的建设而言,元数据的总体质量是不容忽视的。如果没有高质量的元数据,数字化信息资源的利用也就成为一句空话,甚至会像搜索引擎一样,查准率很低。所以,建议数字图书馆元数据方案的设计应面向专业编目人员。只有专业编目人员利用编目规则及书目控制等手段,才能够提供具有较高质量的元数据。 数字图书馆元数据方案的设计中应考虑到其它技术运用在数字图书馆建设的过程中,必然要涉及到许多技术,其中包括数据库技术、全文检索技术、开放式网络词表/分类技术、地理信息系统(GIS)等。在数字图书馆元数据方案的设计中,我们需要与这些技术进行衔接并加以应用。以联合在线资源目录(Cooperative Online Resource Catalog,简称CORC)为例加以说明。CORC是建立在网络环境下的为本地或网络电子资源创建书目元数据的系统,是一种为电子资源编目的数据库和工具包。CORC利用了网上杜威分类法数据库,实现了编目过程中DDC号码和主题标目自动分配。同时,CORC数据库的软件平台采用Mantis,这是一种适用于任何元数据定义与界面的网络资源编目系统工具箱。Mantis用XML存储记录,使得记录的输出非常容易,且有MARC、DC HTML和DC RDF、XML多种格式可供选择。CORC的成功在于其能够充分利用各种技术。因此,我国在数字图书馆元数据方案的设计过程中,也需要考虑其它技术的运用。【参考文献】[1]CC:DA Task Force on metadata and Cataloging Rules:Final Report,August 21,1998[EB/OL].[2001—03—05]. .[2]真溱.矛盾重重的元数据世界[J].中国图书馆学报,2001,(6):56—59仅供参考,请自借鉴希望对您有帮助
“信息资源共享”课程检索报告一 检索课题数字图书馆个性化服务研究现状二 主题分析随着数字图书馆建设和网络通讯技术的高速发展, 数字资源越来越多, 而人们获取所需资源的可能性则越来越少, 用户需求的专业化、垂直化激化了数字图书馆大量信息数据库与用户需求之间的矛盾。1999 年, 美国图书馆与信息技术联合会(LITA) 10 位著名的数字图书馆专家在研讨会上, 把个性化定制服务列为数字图书馆发展的7 大趋势之首。目前, 数字图书馆个性化的信息服务已经开始得到普遍的关注, 人们正在为提供个性化信息服务做出努力的尝试。数字图书馆个性化服务是近几年数字图书馆研究中受到关注较多的一个研究方向,数字图书馆个性化服务是基于信息用户的信息使用行为,习惯,偏好,特点及用户特定的需求,来向用户提供满足其个性化需求的信息内容和系统功能的一种服务。关于数字图书馆个性化服务研究现状,该主题涉及到:(1)数字图书馆个性化服务的有哪些介绍(2)数字图书馆个性化服务的模式有什么(3)数字图书馆个性化服务的技术研究有哪些(4)数字图书馆个性化服务研究的最新进展(2005年-2007年)三 检索情况(一)检索工具1.维普中文期刊数据库 (1989-2007)2.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1994-2007)(二)检索过程1.检索途径 关键词 题名 主题词2.检索用词 数字图书馆 关键词或题名、主题词 个性化服务 关键词或题名、主题词3.检索策略(1)维普中文期刊数据库(题名或关键词=数字图书馆)*(题名或关键词=个性化服务) 在高级检索中选择题名或关键词字段,输入“数字图书馆”和“个性化服务”两个检索词进行限定,年代限定在2005-2007年,共检索出78条记录。(2)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题名或关键词=数字图书馆)* (题名或关键词=数字图书馆)在高级检索中选择篇名字段,输入“数字图书馆”与“个性化服务”,年代限定在2005-2007,共检出89条记录。四 检索结果分析(一) 检索结果经检索上述两个数据库,有关数字图书馆个性化服务的研究论文众多,现选出其中具有代表性,研究主题未重复的文献。1.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1) 数字图书馆个性化信息服务系统研究 刘燕平 图书情报工作 2006/S2(2) 数字图书馆个性化服务系统分类体系问题 叶红 科技信息(学术研究) 2007年13期(3) 浅析智能搜索引擎技术及其在数字图书馆个性化信息服务中的应用 王林廷 高校图书情报论坛 2006年01期(4)数据挖掘技术在数字图书馆个性化服务中的应用 朱冰冰 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 2006年24期(5)数字图书馆个性化信息服务发展研究 马维华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6年06期(6) 智能推送技术在数字图书馆个性化服务中的应用 石岩 情报探索 2006年11期(7) 基于文本过滤的数字图书馆个性化服务技术 张帆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2006年31期(8) 数字图书馆信息门户的个性化服务模式 何平 中国信息导报 2006年08期(9) 网络信息技术下的数字图书馆个性化服务 张丹 林区教学 2006年07期(10)MyLibrary——数字图书馆个性化服务新趋势 杨华 农业图书情报学刊 2006年08期(11)基于Web服务组合的数字图书馆个性化动态定制服务构建 张晓青 情报学报 2006年03期(12)校园网中数字化图书馆个性化服务的实现 朱江峰 科技经济市场 2006年01期(13)数字图书馆的个性化推送服务 白雪松 图书馆杂志 2005年09期(14)Web日志挖掘在数字图书馆个性化服务中的应用 王英培 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 2005年22期(15)国内外数字图书馆个性化信息服务系统的功能与特征比较研究 张俊 情报理论与实践 2005年06期(16)基于知识管理的数字图书馆个性化服务机制研究 郭琳 四川图书馆学报 2004年05期2.维普中文期刊数据库(17)基于Web挖掘的数字图书馆个性化技术研究 王艳 张帆 情报杂志 2007年1期(18)基于文本过滤的数字图书馆个性化服务技术 张帆 杨炳儒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2006年31期(19) 数字图书馆信息门户的个性化服务模式 何平 陈有志 中国信息导报 2006年8期(20)个性化服务深度与广度解决方式探讨 刘月胜 数字图书馆论坛 2006年6期(21)个人数字图书馆模式的分析 石德万 李军 现代情报 2005年9期(22)数字图书馆个性化信息环境与服务构建 杜安平 韶关学院学报 2005年3期(23)数字图书馆个性化信息服务的技术实现 张云瑾 许春漫 农业图书情报学刊 2005年6期(24)个性化信息服务的模式研究及策略分析 杜春光 国家图书馆学刊 2005年2期(二) 检索结论文献一论述了个性化信息服务的涵义,阐述数字图书馆开展个性化信息服务的有利条件,国内外图书馆的有关研究开发状况,分析国内数字图书馆个性化信息服务系统应用实例,并时其工作流程,主要功能进行剖析,指出该系统目前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对策。文献二围绕数字图书馆个性化服务系统分类体系问题展开探讨。首先,简要介绍数字图书馆个性化服务系统的主要内容,包括其定义和服务内容。其次,从用户分类和信息分类两个方面阐述目前数字图书馆个性化服务系统存在的问题。用户分类主要存在的两个问题,根据用户特点分析提出相应建议。信息分类问题从五个方面进行讨论,列举数字图书馆个性化服务系统页面进行分析,提出解决方法。文献三介绍了智能信息检索的实质和发展方向,是智能搜索引擎技术的不断改进和广泛应用。以这一技术为基础构建数字图书馆的个性化服务系统,是数字图书馆信息服务的现实需要。文章论述了当前搜索引擎存在的不足,概述了智能搜索引擎的原理机制及其优越性,探讨了该技术在数字图书馆个性化服务中的应用。文献四阐述了数字图书馆的定义,介绍了个性化服务的工作原理和国内外个性化服务系统的现状,探讨了分类模型、关联模型、序列模型、聚类模型、回归模型以及时间序列模型的原理,对如何把其用在数字图书馆的个性化服务上以描述用户需求,提出了建议。文献五介绍了数字图书馆个性化信息服务是当今图书馆发展的重要趋势,目前国内外都已有比较成熟的数字图书馆个性化信息服务系统,服务方式及其功能也多种多样,但是探索图书馆个性化信息服务有效模式的任务仍很艰巨。文献六介绍了智能推送技术和个性化服务的内容,讨论了将智能推送技术应用于数字图书馆个性化服务,以及智能推送技术存在的优势与不足。文献七提供了一种针对数字图书馆个性化服务策略的文本过滤技术,通过在向量空间内建立用户兴趣模型和文本内容特征模型,计算它们的相似度后,将用户不感兴趣的文本过滤掉。详细描述了具体的建模过程和个性化文本过滤算法,最后给出了在实际的数字图书馆工程中的验证结果。文献八试图对数字图书馆信息门户下的个性化服务模式进行研究,从双向互动式信息服务、集成式信息检索服务、动态式馆藏特色信息服务、渗透式垂直信息门户服务、追踪式数据挖掘信息服务等服务模式来探讨数字图书馆个性化服务的有效模式及发展建势。文献九简述了数字图书馆个性化服务的内涵,分析了网络信息技术对其各项服务的支撑,并通过My Library实例对这些具体技术的集成化运用加以探讨,为构建可互操作的数字图书馆个性化服务系统提供参考。文献十就My Library(我的图书馆)的产生,及其概念、类型、特征、原理、功能等诸方面做了简要的论述,并介绍了它在国内外的发展现状,指出其今后的发展方向。文献十一介绍了Web服务组合是一种利用现有Web服务动态构建新的能满足用户需求的复杂Web服务的Web服务技术。将数字图书馆各种资源组件、应用组件、功能组件和管理组件进行Web服务描述,人们就能利用Web服务组合技术根据用户的个性化需求实现对不同数字图书馆各种组件的动态集成,从而实现开放环境下数字图书馆的个性化动态定制服务。本文讨论了基于Web服务组合的数字图书馆个性化动态定制服务的基本系统架构、构建模型,并对构建过程中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展开了讨论。文献十二介绍了数字化图书馆建设是图书信息化发展的必然,而个性化服务能够根据用户不同的特点,提供切实的服务,以更好地为读者服务。本文对数字化图书馆的个性化服务进行了讨论,分析了关键的实现技术,并给出了部分核心代码。文献十三介绍了个性化推送服务是数字图书馆研究的热点,也是建设数字图书馆的关键问题之一。本文针对各种不同的信息形式提出了相应的实现方案,并对实际操作中的几个难点事项做了简要讨论。文献十四介绍了Web日志挖掘的基本概念和过程,指出通过对读者在数字图书馆服务中留下的日志信息进行挖掘,可以实现个性化服务,更好地满足不同类别读者的需求。文献十五从个性化信息服务的概念入手,介绍了个性化信息服务的几种类型,包括分类定制服务、信息推送服务、智能代理服务和垂直门户服务等,并介绍了目前国内外若干图书馆已经开展的个性化信息服务的典型应用实例。在此基础上总结了这些个性化信息服务系统的共同功能与特征,并进行了一些比较研究。文献十六介绍了构建一个基于信息过滤技术的信息服务系统是数字图书馆实现个性化信息服务的有效手段。通过对信息过滤技术概念的研究和与信息检索概念的比较,抽象出此类系统的一般模型,并沿用查全率和查准率评价信息过滤的效果,最后分析了个性化信息服务系统实现的关键技术。文献十七提出一种基于Web挖掘技术的个性化实现策略,针对数字图书馆资源的文献,改进了经典的算法,分别从Web内容挖掘、结构挖掘和日志挖掘出发,建立用户动态的兴趣特征模型,使之更具有实用性和针对性。文献十八提出在数字图书馆的应用中,个性化服务可以为用户提供符合其兴趣的检索结果。提供了一种针对数字图书馆个性化服务策略的文本过滤技术,通过在向量空间内建立用户兴趣模型和文本内容特征模型,计算它们的相似度后,将用户不感兴趣的文本过滤掉。详细描述了具体的建模过程和个性化文本过滤算法,最后给出了在实际的数字图书馆工程中的验证结果。文献十九试图对数字图书馆信息门户下的个性化服务模式进行研究,从双向互动式信息服务、集成式信息检索服务、动态式馆藏特色信息服务、渗透式垂直信息门户服务、追踪式数据挖掘信息服务等服务模式来探讨数字图书馆个性化服务的有效模式及发展趋势。文献二十提出数字图书馆的个性化服务决定了它在借助网络技术的基础上向学科馆和联盟制方向发展,以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和解决个性化服务的深度与广度问题。文献二十一根据个人数字图书馆文献信息资源存储位置的不同.把个人数字图书馆划分为远程个人数字图书馆和本地个人数字图书馆两种模式,着重对这两种模式的个人数字图书馆的功能特点进行比较分析。文献二十二提出构建数字图书馆的个性化信息服务实际上就是要在数字图书馆上实现个性化资料、个性化检索、个性化过滤、个性化服务等四种环境.数字图书馆可以开发个人图书馆、检索帮助、个性化信息咨询、信息代理、垂直门户等多种个性化信息服务。文献二十三阐述了数字图书馆个性化信息服务的概念、研究与应用的现状,并分析了实现数字图书馆个性化信息服务所需的技术。文献二十四强调个性化信息服务在数字图书馆中有其特定的定义,也是数字图书馆发展中的必需。根据网络环境下图书馆信息服务的内容及用户行为的不同,可以有多种个性化服务模式,有策略地开展服务。(三) 结果分析 从2005-2007年所发表的关于图书馆学个性化服务的论文可以看出,研究的主题和方向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1. 数字图书馆个性化服务的概念研究。在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检索到的89篇文章中,有40篇是论述图书馆个性化服务概念的研究。在这些文章中作者都对数字图书馆个性化服务概念有自己的认识,对于这个概念的研究也越来越深入。2. 数字图书馆个性化服务的方式研究。对于数字图书馆个性化信息服务模式, 也在摸索实践中。目前有以下几种方式:(1)信息分类定制服务方式。分定制是指信息用户可以按照自己的目的和需求,在某一特定的系统功能和服务形式中,自己设定信息的资源类型、表现形式,选取特定的系统服务功能等。(2)信息推送服务方式。是运用推送技术(push technology)来实现的一种个性化主动信息服务的方式。(3)信息智能代理服务方式。它是一种能够完成委托任务的计算机系统,能模仿人的行为执行一定的任务,不需要或很少需要用户的干预和指导。通过跟踪用户在信息空间中的活动,自动捕捉用户的兴趣爱好,主动搜索可能引起用户兴趣的信息并提供给用户。(4)信息垂直门户服务方式。通过汇聚网上某一特定专题信息资源并对其进行挖掘及加工,以满足用户基于专业的深入的信息需求。(5)信息帮助检索服务方式。如何帮助用户进行高效的信息检索也是当今数字图书馆信息服务向纵深发展的一个重要内容。(6)数据挖掘服务方式。从数据库中发掘人们感兴趣的知识,这些知识是隐含的、潜在的,目的是帮助用户寻找数据间潜在的关联。(7)信息呼叫中心服务方式。主要利用电话、传真等方式来服务客户,处理简单的呼叫流程。在这些方式中,现在比较热门的个人图书馆(My library)是上述部分个性化服务方式的具体应用,是当前开发应用较为成熟的图书馆个性化服务模式系统,也是一个完全个性化的私人信息空间。3.数字图书馆个性化服务关键技术研究。数字图书馆个性化信息服务的应用技术, 集现代信息技术之大成。它包括推送技术、智能代理技术、智能搜索引擎技术、网页动态生成技术、数据挖掘技术、信息过滤技术、过程跟踪技术、安全身份认证技术、数据加密技术等, 这些都可以为数字图书馆的个性化服务方式提供技术支持。4.国内外数字图书馆个性化服务现状研究。还有一部分论文是主要介绍当今国内外数字图书馆个性化服务的现状,通过介绍这些先进的技术和模式来指导我国数字图书馆个性化的服务。5.其他研究。除了数字图书馆个性化信息服务的概念、模式、技术和国内外研究现状外, 数字图书馆个性化信息服务的研究还就数字图书馆个性化信息服务的模型构建、用户评价、馆员角色的变化、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等作了深入探讨。综上所述,这两年国内有关数字图书馆个性化服务的研究可谓是硕果累累,随着对数字图书馆个性化信息服务理论研究和实践的不断深入,我国数字图书馆个性化信息服务一定能够真正实现以用户需求为中心, 利用数字图书馆信息资源开展不同层次的、多种类型的、满足用户个性需求的有效信息服务。五 检索情况总结由于这个学期开了数字图书馆这门课,对于数字图书馆有一些简单的了解,特别是对个性化信息服务这部分内容有兴趣,课本上涉及得比较少,所以就把这个内容作为了检索主题。在选择检索工具时选择了平时最常用的两个检索工具,本来还选用了中文Google,想找一下国内在研究这个主题的项目或者网站,但是检索到的内容数量实在太庞大,而且检索到的大量结果都来自各个数据库的论文,最后就放弃了使用搜索引擎。在构造检索策略时,因为该主题比较简单,不用构造很复杂的检索式,就选择了“数字图书馆”和“个性化服务”作为关键词,开始有想到是不是需要使用与“数字图书馆”概念相近的“电子图书馆”或者“虚拟图书馆”,但考虑到国内现在已经比较统一的使用“数字图书馆”这个概念,使用其他两个词检索到的文章不多,所以还是以数字图书馆为重点。检索途径选择了关键词,题名以及主题词,在使用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进行检索时,一开始是使用关键词作为检索途径,检索出423条记录,但是有很多文章与该主题相关度不高,所以采用了篇名作为检索途径,这样两个词同时限定在文章题名中,检索的相关度就非常高,但也可能会造成漏检。觉得自从学习检索课程以来,检索最难的就是检索式的构造,检索式构造的好与坏,直接关系到检索结果的好坏。维普提供的字段有题名或关键词字段,使用高级检索将两个检索词都限定在这个字段中,检索出来的结果相对比较精确。检索完成之后,接下来的工作就是分析检索结果,这其实也是难度挺大的一项任务,要看完150几篇文章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文摘和篇名这个时候就帮了很大的忙了,一般看文摘可以略知一二,需要了解详细内容的再打开全文阅览。从文章中归纳出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方向,找出比较有特色而又不重复的内容,最后再整理出结论,这就是我整个辛苦但却有趣的检索过程。通过完成这次作业,首先就是复习与巩固了以往的知识,平时虽然也经常在进行检索,但是严格按照检索步骤进行的就不太多,也没有这么有条理的对整个检索过程做一个安排,并按照计划一步一步的执行,直到完成检索结果。其次就是以往做作业都是完成老师布置的具体任务,有些题目比较简单或是比较有兴趣的检索起来还好,有些比较深奥的主题做起来真的十分困难,没有专业背景,拿到题目和检索出来的结果就觉得十分茫然。而这次老师让我们自己选择题目,我就可以从自己的兴趣和想了解的领域下手,这样完成作业的过程也不再那么枯燥,兴致自然也大了很多。还有最重要的是,做作业的目的不只是完成作业,更重要的是有收获,巩固了检索知识自不用说,通过这次阅读大量文章,也算对所检索的主题有了一个大概的认识和了解,增长了知识,开阔了视野,可是说从完成这次检索作业中的确是收获不少。
LZ,你为什么写这个题目。。。。让你们的学术包工头给你些好的建议ba
【论文关键词】数字图书馆传统图书馆读者群服务能力阅读方式馆藏比较 【论文摘 要】本文首先介绍数字图书馆的定义和发展模式,然后从读者群、服务能力、阅读方式和馆藏这四个方面入手,分别比较数字图书馆和传统图书馆各自的特征,最后得出他们各自有需求者,因此有各自的发展市场这个结论。 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深刻的改变了人类已有的各种生活模式,人们如今逐渐习惯了通过互联网做大部分的文字阅读。于是有人开始相信数字图书馆终将取代传统图书馆,但这是真的吗?下面我们从几个方面分析比较一下数字图书馆与传统图书馆各有什么特点。 一、数字图书馆的概念 严格来说,我们该如何定义数字图书馆,也就是网络图书馆?参考有关文献对其特征的描述,现归纳如下:数字图书馆是指利用互联网或其他网络为其馆藏品和服务作为主要 渠道 ,向信息需求者提供数字化信息服务的图书馆。它有二大特点:一是网络化,即数字图书馆的信息传递、服务实现都依赖互联网技术的高效快捷来完成,其中互联网、无线互联网、广电网等都是它的业务渠道。二是资源数字化,将馆藏资源数字化,最终形成海量数据库,实现资源共享。 结合国内外数字图书馆发展现状来看,目前数字图书馆主要有二种模式: 第一种,纯数字图书馆。它最大特征是没有物理实体,不管是书库等藏书地甚或是藏书本身,所有服务均通过虚拟信号在网络上进行传播。 纯数字图书馆有二种类型:一种是互联网上各种网站开设的读书频道。2002年新浪网在门户网站中率先开办自己的读书频道,此后不久搜狐、腾讯等各大综合门户网竞相效仿,也先后推出了各自的读书频道。 这种纯数字图书馆具有典型的“草根”特性,正是目前炙手可热的网络新秀,极受时下年轻人喜爱。 第二种,分支型数字图书馆。它是传统图书馆开设的一个分支机构,以网站的形式在互联网上占有虚拟空间,本质是将传统图书馆服务延伸到网上。中国国家图书馆、各大学图书馆以及大部分公共图书馆均采用这种发展模式,是时下社会的主流模式。 由于这种数字图书馆的母体是传统图书馆,因此和纯数字图书馆相比,在数字资源方面它得天独厚。以国家数字图书馆为例,国图现有纸本图书2700多万册,电子书100多万册,理论上还有95%以上的纸本资源可开发。 数字图书馆与传统图书馆对比研究 (一) 读者群比较 众所周知,数字图书馆的读者必须是能上网且会上网的网民,它的读者群要在网民中产生。以下内容摘自CNNIC发布的第23次中国互联网调查 报告 : 1. 网民规模 截至2008年底,中国网民规模达到亿人,其中宽带网民亿人,占网民总体的;手机网民亿人,较2007年增长了133%。 2. 网民结构特征 年龄结构:10-29岁网民所占比重大增,成为2008年中国互联网最大的用户群体,其中10至19岁占,20至29岁占。 职业结构:网民的最大构成群体是学生,占网民总数的。 通过以上数据我们不难看出:首先,数字图书馆读者群的群体特征突出,主要为年轻网民,且其中大多数为在读学生,拥有大量的潜在需求读书者。《第六次全国国民阅读与购买倾向抽样调查报告2008》提供的数据从另一个侧面也证实这点。 服务能力比较 服务能力是图书馆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服务能力的高低,影响着图书馆作用的发挥。 1.从服务渠道上看 数字图书馆与传统图书馆服务实现的最大差别是渠道不同。数字图书馆的服务渠道是互联网、无线互联网以及广电网,它服务的对象范围广、人数多,面向全球所有网民。而传统图书馆的服务渠道是物理实体机构,如市县公共图书馆、学校图书馆以及遍布城乡大街小巷的书屋、书吧、流动书车等,因而限制了服务对象的范围和人数,仅局限于本地区人员。 2.从服务方式上看 服务方式主要是指服务业要开展服务活动时,必须使服务产品的生产和交换服务产品的形式(即服务方式)灵活多样,方便消费者,符合消费者的需要。由于数字图书馆与传统图书馆各自的服务渠道不同,导致它们的服务方式差异很大。 (二)阅读方式比较 数字图书馆的阅读方式称为数字媒介阅读或者叫电子式阅读。这里的“书”不再由纸张装订而成,仅由显示在屏幕的“页面”取而代之。“读书”也不局限于手捧一册,一页页翻阅,而是意味着或者 在线阅读 、或者手机阅读、又或者手持式阅读。数字媒介阅读的优点在于快捷、信息丰富、可交互性,缺点在于容易产生疲劳,不适合深度阅读。 传统阅读又叫纸质阅读,与数字媒介阅读比较,它最大的优点是有助于培养阅读者的 抽象思维 能力。同时,纸质经典藏书历史悠久,不仅质量上乘,而且数量大,需要花费读者很多脑细胞去深度阅读。自然,“咀嚼”的功能是不应当退化的。因为,它决定着一个民族思维的深度和高度,对 文化 传承、整体民族素质提高、国家富强有着重要意义。 (三)馆藏比较 传统图书馆馆藏和数字图书馆相比,拥有绝对优势。首先,藏品历史悠久。其次,藏品种类丰富。传统图书馆是人类历史和文化遗产保存中心,保存蕴藏着人类各民族、各历史时期知识精华的各种信息。最后,藏品经典众多。 然而,传统图书馆藏品体积大,占用空间多,存储密度小也是不争的事实。对于这点,正好是数字图书馆的优势。另外纯数字图书馆 收藏 不经出版的“原创”图书,属它馆藏一大特色,吸引了不少青年人在线阅读或下载阅读。 二、结束语 通过以上比较研究可以看出,数字图书馆的优势不少。首先,数字图书馆的读者群青少年居多,他们和互联网一起成长,网络阅读渐成习惯。其次,数字图书馆提供的服务不仅方便、快捷,而且灵活多样,可在全球范围内寻找读书资源。但是,基于传统图书馆馆藏资料的历史性、完整性以及丰富性,需要到其学习、研究的读者大有人在。有需求就会有市场,如果说数字图书馆是属“下里巴人”的,则传统图书馆就属“阳春白雪”的,他们各自有需求者,因此有各自的发展市场。 参考文献: 1.汤雪梅.网络图书馆与读者俱乐部——门户网读书频道与豆瓣网之比较.青年记者,2007,(4) 2.张才喜。我国早期的公共图书馆—江南图书馆[J],新世纪图书馆,1980,(1)。
图书馆管理信息化建设问题与创新策略论文
无论在学习或是工作中,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论文了吧,论文可以推广经验,交流认识。你知道论文怎样才能写的好吗?以下是我精心整理的图书馆管理信息化建设问题与创新策略论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摘要:
为了创新图书馆管理形式和内容,提高图书馆的服务质量,分析了图书馆管理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缺乏信息化建设意识,缺乏专业管理人员,缺乏必要的资金支持。提出信息化背景下图书馆管理的创新策略:应创新管理机制,分类管理资料,以人为本,提高服务质量,优化管理方式,提升管理效率,完善服务模式,合理运用手机App与微媒体,强化数据管理能力,解决文献资源服务的突出问题,合理利用云计算技术,打破传统的文献管理模式。
关键词:
数字图书馆;信息化管理;策略;
1、图书馆信息化管理概述
图书馆信息化管理是为了与时代发展相适应,更好地满足客户基本需求,通过信息技术来更好地让图书馆管理工作实现现代化、信息化发展。图书馆信息化的管理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在管理图书馆工作中,整体上利用信息技术。图书馆管理工作是一类信息以及文化服务。所以,对图书馆服务的手段及管理模式要求比较多,需要和时代发展步伐相适应,更好地为广大人民群众服务。第二,利用信息技术实现优化配置图书馆信息化管理。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普及,图书馆的管理模式也需要进行深入创新和改革。因此,要利用信息技术来让图书馆信息管理实现更好的资源优化配置,使图书馆管理手段更加丰富,提升管理效率和水平。第三,不断更新图书馆信息。互联网时代下实现了图书馆信息化管理,进一步推动了管理模式的现代化、个性化发展,对图书馆进行信息化管理工作的意义重大。
2、图书馆管理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缺乏信息化建设的意识
很多人认为图书馆管理工作比较轻闲,而信息化建设却没有引起人们足够的重视,虽然一些图书馆已经在向着数字化的方向迈进,但因为思想观念比较保守,在具体的应用方面并没有获得大的.成效,更没有实现信息共享等目标。再加上信息化建设及管理缺乏规范性,使得图书馆管理信息化建设的进程发展缓慢。
、缺乏专业的管理人员
要想使图书馆的信息化建设管理落到实处,必须要建立一支高素质的专业化管理队伍,只有专业的人才作为支撑,才能达到图书馆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实效性。当前的图书馆管理人员结构比较单一,在管理水平及综合素质方面也参差不齐,信息化建设难以与时代接轨。
、缺乏必要的资金支持
图书馆管理工作要想改变传统管理的现状,实现信息化建设的目标,就必须要进行大量的资金投入,进行现代化、网络化建设,比如数据库建设及各项硬件、软件设施的建设,都需要资金的支持,但从当前图书馆的信息化建设来看,这些基本要求并没有达到,并且距离信息化管理的目标差距较大,需要各地政府部门的扶持与关注。
3、信息化背景下图书馆管理创新的策略
、创新管理机制,分类管理资料
信息化时代背景下,图书馆管理机制也要有相应的变化,管理者应充分利用信息化管理系统,创新图书馆的采购方式,合理规划采购数量和类型。运用信息化管理系统能够清楚地了解不同种类书籍的需求,按照读者需要的种类、数量采购书籍,这样既能满足读者的图书需求,也简化了管理者的工作内容,提高了图书采购的科学性和合理性。信息化管理系统还能为读者提供书籍搜索功能,管理者可以根据读者的搜索记录分析图书情况,完善图书馆书籍。图书的管理和放置都有一定的规则,管理者需要了解采购书籍的类型和内容,找到书籍间的联系,按照一定的标准对书籍分类,才能方便读者查找。利用信息技术管理图书时,管理者可以将书籍名称输入到系统中,系统能够自行对书籍分配和定位,读者在查找书籍时可以看到相关的资料,还能了解相似的书籍。这样既节省了管理者的排列时间,也整合了图书馆的资源,提高了图书馆资源的利用率。
、以人为本,提高服务质量
图书馆管理者需要以人为本,最大限度地服务和满足读者的需求,提高图书馆资源的开放度,实现图书馆资源的共享。管理者要运用人性化的方式提高图书馆的服务质量,例如,管理者可以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数据分析,了解读者关注和阅读较多的书籍,将它们放置到明显的区域,使读者能快速找到自己需要的信息。还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合理规划图书馆区域,将影响力或关注度较大的书籍单独放置在一个区域,这样能够为读者提供选择。还可以根据信息系统对书籍的分析,为每本书制作简介,这样读者就能清楚了解书籍的基本内容、相关信息和作者简介。图书馆管理需要管理者关注读者不同的需求,提高图书馆的服务质量。
、优化管理方式,提升管理效率
读者不仅通过纸质书籍获取信息,还可以利用视频、网络、音频等获取想要的信息。图书馆应针对这一现象创新信息管理形式,及时更新书籍信息,了解网络动态,使读者能够在网络上下载电子书或电子文献。管理者还要创新借阅方式,如网络预约借书、代借书籍等。如果读者想要借阅图书馆的书籍,可以先登录官网查看书籍的借阅情况。可以在官网上开辟读者建议模块,让读者对图书馆管理提出自己的意见或服务反馈,根据读者的意见适当调整管理内容,这样能充分利用信息资源,实现图书馆管理的创新。
、完善服务模式,合理运用手机App与微媒体
对于图书馆工作人员而言,在“互联网+”环境下应充分认识到手机App与微媒体的重要性,并以此为媒介寻找新的服务模式。例如,可以直接在微信公众号上以本图书馆为ID注册平台,并提供文献资料服务,这样读者能够直接在关注公众号之后,通过检索关键词来获得自己想要的文献资料,有助于提高对图书馆服务的满意度;而图书馆的相关文献管理政策,也能够通过公众号直接发送到读者手机上,实现了图书馆与读者双方的有效交流。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还可以直接推出图书馆文献的手机App,该App应该根据图书馆文献资源管理服务的对象开设不同的版块,包括学生版块、教师版块、权威文献资料版块等,使读者可以直接通过App查阅文献资料。可以借助大数据技术,记录读者的文献查阅信息与浏览时间,对于多次检索并且长时间阅读的文献资料,可以利用App的信息推送功能随时推送给读者,减少读者不必要的查阅步骤,有助于提高服务满意度。
、强化数据管理能力,解决文献资源服务的突出问题
在“互联网+”时代,图书馆需要进一步强化文献资料管理能力,针对不同需求的读者提供个性化服务。例如,图书馆可以建立互联网平台,该平台的主要职能是统计读者的阅读需求信息,若读者对某些文献资料产生需求之后,可以直接在平台上阐述,该平台则通过大数据技术,快速抓取用户需求的关键词,了解读者想要阅读的文献资料,并统一反馈给工作人员;图书馆可以与本地的上门服务单位达成合作,将相关资料通过快递方式邮寄到家中,保证用户足不出户就能阅读文献,扩大图书馆的用户群体。
、合理利用云计算技术,打破传统的文献管理模式
工作人员可以借助云计算技术进一步完善服务模式。通过大数据统计不同读者的阅读兴趣爱好,并根据兴趣爱好进行分类,如历史资料、政策资料、文学资料等;在分类之后,分别建立云计算平台,通过技术成熟的百度云盘等手机App,上传资料,工作人员可定期对网盘信息进行更新。当读者对某些文献产生需求之后,将需求反馈给工作人员,工作人员可快速在网盘中查阅资料,并通过网盘的好友分享功能,直接将文献分享给读者,方便快捷。
参考文献
[1]戴伟.信息化背景下图书资料管理的优化路径研究[J].才智,2019,(01):55-56.
[2]杜栎荣.信息化背景下图书馆管理模式发展分析[J].科技经济导刊,2019,(26):77-78.
“信息资源共享”课程检索报告一 检索课题数字图书馆个性化服务研究现状二 主题分析随着数字图书馆建设和网络通讯技术的高速发展, 数字资源越来越多, 而人们获取所需资源的可能性则越来越少, 用户需求的专业化、垂直化激化了数字图书馆大量信息数据库与用户需求之间的矛盾。1999 年, 美国图书馆与信息技术联合会(LITA) 10 位著名的数字图书馆专家在研讨会上, 把个性化定制服务列为数字图书馆发展的7 大趋势之首。目前, 数字图书馆个性化的信息服务已经开始得到普遍的关注, 人们正在为提供个性化信息服务做出努力的尝试。数字图书馆个性化服务是近几年数字图书馆研究中受到关注较多的一个研究方向,数字图书馆个性化服务是基于信息用户的信息使用行为,习惯,偏好,特点及用户特定的需求,来向用户提供满足其个性化需求的信息内容和系统功能的一种服务。关于数字图书馆个性化服务研究现状,该主题涉及到:(1)数字图书馆个性化服务的有哪些介绍(2)数字图书馆个性化服务的模式有什么(3)数字图书馆个性化服务的技术研究有哪些(4)数字图书馆个性化服务研究的最新进展(2005年-2007年)三 检索情况(一)检索工具1.维普中文期刊数据库 (1989-2007)2.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1994-2007)(二)检索过程1.检索途径 关键词 题名 主题词2.检索用词 数字图书馆 关键词或题名、主题词 个性化服务 关键词或题名、主题词3.检索策略(1)维普中文期刊数据库(题名或关键词=数字图书馆)*(题名或关键词=个性化服务) 在高级检索中选择题名或关键词字段,输入“数字图书馆”和“个性化服务”两个检索词进行限定,年代限定在2005-2007年,共检索出78条记录。(2)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题名或关键词=数字图书馆)* (题名或关键词=数字图书馆)在高级检索中选择篇名字段,输入“数字图书馆”与“个性化服务”,年代限定在2005-2007,共检出89条记录。四 检索结果分析(一) 检索结果经检索上述两个数据库,有关数字图书馆个性化服务的研究论文众多,现选出其中具有代表性,研究主题未重复的文献。1.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1) 数字图书馆个性化信息服务系统研究 刘燕平 图书情报工作 2006/S2(2) 数字图书馆个性化服务系统分类体系问题 叶红 科技信息(学术研究) 2007年13期(3) 浅析智能搜索引擎技术及其在数字图书馆个性化信息服务中的应用 王林廷 高校图书情报论坛 2006年01期(4)数据挖掘技术在数字图书馆个性化服务中的应用 朱冰冰 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 2006年24期(5)数字图书馆个性化信息服务发展研究 马维华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6年06期(6) 智能推送技术在数字图书馆个性化服务中的应用 石岩 情报探索 2006年11期(7) 基于文本过滤的数字图书馆个性化服务技术 张帆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2006年31期(8) 数字图书馆信息门户的个性化服务模式 何平 中国信息导报 2006年08期(9) 网络信息技术下的数字图书馆个性化服务 张丹 林区教学 2006年07期(10)MyLibrary——数字图书馆个性化服务新趋势 杨华 农业图书情报学刊 2006年08期(11)基于Web服务组合的数字图书馆个性化动态定制服务构建 张晓青 情报学报 2006年03期(12)校园网中数字化图书馆个性化服务的实现 朱江峰 科技经济市场 2006年01期(13)数字图书馆的个性化推送服务 白雪松 图书馆杂志 2005年09期(14)Web日志挖掘在数字图书馆个性化服务中的应用 王英培 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 2005年22期(15)国内外数字图书馆个性化信息服务系统的功能与特征比较研究 张俊 情报理论与实践 2005年06期(16)基于知识管理的数字图书馆个性化服务机制研究 郭琳 四川图书馆学报 2004年05期2.维普中文期刊数据库(17)基于Web挖掘的数字图书馆个性化技术研究 王艳 张帆 情报杂志 2007年1期(18)基于文本过滤的数字图书馆个性化服务技术 张帆 杨炳儒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2006年31期(19) 数字图书馆信息门户的个性化服务模式 何平 陈有志 中国信息导报 2006年8期(20)个性化服务深度与广度解决方式探讨 刘月胜 数字图书馆论坛 2006年6期(21)个人数字图书馆模式的分析 石德万 李军 现代情报 2005年9期(22)数字图书馆个性化信息环境与服务构建 杜安平 韶关学院学报 2005年3期(23)数字图书馆个性化信息服务的技术实现 张云瑾 许春漫 农业图书情报学刊 2005年6期(24)个性化信息服务的模式研究及策略分析 杜春光 国家图书馆学刊 2005年2期(二) 检索结论文献一论述了个性化信息服务的涵义,阐述数字图书馆开展个性化信息服务的有利条件,国内外图书馆的有关研究开发状况,分析国内数字图书馆个性化信息服务系统应用实例,并时其工作流程,主要功能进行剖析,指出该系统目前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对策。文献二围绕数字图书馆个性化服务系统分类体系问题展开探讨。首先,简要介绍数字图书馆个性化服务系统的主要内容,包括其定义和服务内容。其次,从用户分类和信息分类两个方面阐述目前数字图书馆个性化服务系统存在的问题。用户分类主要存在的两个问题,根据用户特点分析提出相应建议。信息分类问题从五个方面进行讨论,列举数字图书馆个性化服务系统页面进行分析,提出解决方法。文献三介绍了智能信息检索的实质和发展方向,是智能搜索引擎技术的不断改进和广泛应用。以这一技术为基础构建数字图书馆的个性化服务系统,是数字图书馆信息服务的现实需要。文章论述了当前搜索引擎存在的不足,概述了智能搜索引擎的原理机制及其优越性,探讨了该技术在数字图书馆个性化服务中的应用。文献四阐述了数字图书馆的定义,介绍了个性化服务的工作原理和国内外个性化服务系统的现状,探讨了分类模型、关联模型、序列模型、聚类模型、回归模型以及时间序列模型的原理,对如何把其用在数字图书馆的个性化服务上以描述用户需求,提出了建议。文献五介绍了数字图书馆个性化信息服务是当今图书馆发展的重要趋势,目前国内外都已有比较成熟的数字图书馆个性化信息服务系统,服务方式及其功能也多种多样,但是探索图书馆个性化信息服务有效模式的任务仍很艰巨。文献六介绍了智能推送技术和个性化服务的内容,讨论了将智能推送技术应用于数字图书馆个性化服务,以及智能推送技术存在的优势与不足。文献七提供了一种针对数字图书馆个性化服务策略的文本过滤技术,通过在向量空间内建立用户兴趣模型和文本内容特征模型,计算它们的相似度后,将用户不感兴趣的文本过滤掉。详细描述了具体的建模过程和个性化文本过滤算法,最后给出了在实际的数字图书馆工程中的验证结果。文献八试图对数字图书馆信息门户下的个性化服务模式进行研究,从双向互动式信息服务、集成式信息检索服务、动态式馆藏特色信息服务、渗透式垂直信息门户服务、追踪式数据挖掘信息服务等服务模式来探讨数字图书馆个性化服务的有效模式及发展建势。文献九简述了数字图书馆个性化服务的内涵,分析了网络信息技术对其各项服务的支撑,并通过My Library实例对这些具体技术的集成化运用加以探讨,为构建可互操作的数字图书馆个性化服务系统提供参考。文献十就My Library(我的图书馆)的产生,及其概念、类型、特征、原理、功能等诸方面做了简要的论述,并介绍了它在国内外的发展现状,指出其今后的发展方向。文献十一介绍了Web服务组合是一种利用现有Web服务动态构建新的能满足用户需求的复杂Web服务的Web服务技术。将数字图书馆各种资源组件、应用组件、功能组件和管理组件进行Web服务描述,人们就能利用Web服务组合技术根据用户的个性化需求实现对不同数字图书馆各种组件的动态集成,从而实现开放环境下数字图书馆的个性化动态定制服务。本文讨论了基于Web服务组合的数字图书馆个性化动态定制服务的基本系统架构、构建模型,并对构建过程中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展开了讨论。文献十二介绍了数字化图书馆建设是图书信息化发展的必然,而个性化服务能够根据用户不同的特点,提供切实的服务,以更好地为读者服务。本文对数字化图书馆的个性化服务进行了讨论,分析了关键的实现技术,并给出了部分核心代码。文献十三介绍了个性化推送服务是数字图书馆研究的热点,也是建设数字图书馆的关键问题之一。本文针对各种不同的信息形式提出了相应的实现方案,并对实际操作中的几个难点事项做了简要讨论。文献十四介绍了Web日志挖掘的基本概念和过程,指出通过对读者在数字图书馆服务中留下的日志信息进行挖掘,可以实现个性化服务,更好地满足不同类别读者的需求。文献十五从个性化信息服务的概念入手,介绍了个性化信息服务的几种类型,包括分类定制服务、信息推送服务、智能代理服务和垂直门户服务等,并介绍了目前国内外若干图书馆已经开展的个性化信息服务的典型应用实例。在此基础上总结了这些个性化信息服务系统的共同功能与特征,并进行了一些比较研究。文献十六介绍了构建一个基于信息过滤技术的信息服务系统是数字图书馆实现个性化信息服务的有效手段。通过对信息过滤技术概念的研究和与信息检索概念的比较,抽象出此类系统的一般模型,并沿用查全率和查准率评价信息过滤的效果,最后分析了个性化信息服务系统实现的关键技术。文献十七提出一种基于Web挖掘技术的个性化实现策略,针对数字图书馆资源的文献,改进了经典的算法,分别从Web内容挖掘、结构挖掘和日志挖掘出发,建立用户动态的兴趣特征模型,使之更具有实用性和针对性。文献十八提出在数字图书馆的应用中,个性化服务可以为用户提供符合其兴趣的检索结果。提供了一种针对数字图书馆个性化服务策略的文本过滤技术,通过在向量空间内建立用户兴趣模型和文本内容特征模型,计算它们的相似度后,将用户不感兴趣的文本过滤掉。详细描述了具体的建模过程和个性化文本过滤算法,最后给出了在实际的数字图书馆工程中的验证结果。文献十九试图对数字图书馆信息门户下的个性化服务模式进行研究,从双向互动式信息服务、集成式信息检索服务、动态式馆藏特色信息服务、渗透式垂直信息门户服务、追踪式数据挖掘信息服务等服务模式来探讨数字图书馆个性化服务的有效模式及发展趋势。文献二十提出数字图书馆的个性化服务决定了它在借助网络技术的基础上向学科馆和联盟制方向发展,以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和解决个性化服务的深度与广度问题。文献二十一根据个人数字图书馆文献信息资源存储位置的不同.把个人数字图书馆划分为远程个人数字图书馆和本地个人数字图书馆两种模式,着重对这两种模式的个人数字图书馆的功能特点进行比较分析。文献二十二提出构建数字图书馆的个性化信息服务实际上就是要在数字图书馆上实现个性化资料、个性化检索、个性化过滤、个性化服务等四种环境.数字图书馆可以开发个人图书馆、检索帮助、个性化信息咨询、信息代理、垂直门户等多种个性化信息服务。文献二十三阐述了数字图书馆个性化信息服务的概念、研究与应用的现状,并分析了实现数字图书馆个性化信息服务所需的技术。文献二十四强调个性化信息服务在数字图书馆中有其特定的定义,也是数字图书馆发展中的必需。根据网络环境下图书馆信息服务的内容及用户行为的不同,可以有多种个性化服务模式,有策略地开展服务。(三) 结果分析 从2005-2007年所发表的关于图书馆学个性化服务的论文可以看出,研究的主题和方向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1. 数字图书馆个性化服务的概念研究。在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检索到的89篇文章中,有40篇是论述图书馆个性化服务概念的研究。在这些文章中作者都对数字图书馆个性化服务概念有自己的认识,对于这个概念的研究也越来越深入。2. 数字图书馆个性化服务的方式研究。对于数字图书馆个性化信息服务模式, 也在摸索实践中。目前有以下几种方式:(1)信息分类定制服务方式。分定制是指信息用户可以按照自己的目的和需求,在某一特定的系统功能和服务形式中,自己设定信息的资源类型、表现形式,选取特定的系统服务功能等。(2)信息推送服务方式。是运用推送技术(push technology)来实现的一种个性化主动信息服务的方式。(3)信息智能代理服务方式。它是一种能够完成委托任务的计算机系统,能模仿人的行为执行一定的任务,不需要或很少需要用户的干预和指导。通过跟踪用户在信息空间中的活动,自动捕捉用户的兴趣爱好,主动搜索可能引起用户兴趣的信息并提供给用户。(4)信息垂直门户服务方式。通过汇聚网上某一特定专题信息资源并对其进行挖掘及加工,以满足用户基于专业的深入的信息需求。(5)信息帮助检索服务方式。如何帮助用户进行高效的信息检索也是当今数字图书馆信息服务向纵深发展的一个重要内容。(6)数据挖掘服务方式。从数据库中发掘人们感兴趣的知识,这些知识是隐含的、潜在的,目的是帮助用户寻找数据间潜在的关联。(7)信息呼叫中心服务方式。主要利用电话、传真等方式来服务客户,处理简单的呼叫流程。在这些方式中,现在比较热门的个人图书馆(My library)是上述部分个性化服务方式的具体应用,是当前开发应用较为成熟的图书馆个性化服务模式系统,也是一个完全个性化的私人信息空间。3.数字图书馆个性化服务关键技术研究。数字图书馆个性化信息服务的应用技术, 集现代信息技术之大成。它包括推送技术、智能代理技术、智能搜索引擎技术、网页动态生成技术、数据挖掘技术、信息过滤技术、过程跟踪技术、安全身份认证技术、数据加密技术等, 这些都可以为数字图书馆的个性化服务方式提供技术支持。4.国内外数字图书馆个性化服务现状研究。还有一部分论文是主要介绍当今国内外数字图书馆个性化服务的现状,通过介绍这些先进的技术和模式来指导我国数字图书馆个性化的服务。5.其他研究。除了数字图书馆个性化信息服务的概念、模式、技术和国内外研究现状外, 数字图书馆个性化信息服务的研究还就数字图书馆个性化信息服务的模型构建、用户评价、馆员角色的变化、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等作了深入探讨。综上所述,这两年国内有关数字图书馆个性化服务的研究可谓是硕果累累,随着对数字图书馆个性化信息服务理论研究和实践的不断深入,我国数字图书馆个性化信息服务一定能够真正实现以用户需求为中心, 利用数字图书馆信息资源开展不同层次的、多种类型的、满足用户个性需求的有效信息服务。五 检索情况总结由于这个学期开了数字图书馆这门课,对于数字图书馆有一些简单的了解,特别是对个性化信息服务这部分内容有兴趣,课本上涉及得比较少,所以就把这个内容作为了检索主题。在选择检索工具时选择了平时最常用的两个检索工具,本来还选用了中文Google,想找一下国内在研究这个主题的项目或者网站,但是检索到的内容数量实在太庞大,而且检索到的大量结果都来自各个数据库的论文,最后就放弃了使用搜索引擎。在构造检索策略时,因为该主题比较简单,不用构造很复杂的检索式,就选择了“数字图书馆”和“个性化服务”作为关键词,开始有想到是不是需要使用与“数字图书馆”概念相近的“电子图书馆”或者“虚拟图书馆”,但考虑到国内现在已经比较统一的使用“数字图书馆”这个概念,使用其他两个词检索到的文章不多,所以还是以数字图书馆为重点。检索途径选择了关键词,题名以及主题词,在使用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进行检索时,一开始是使用关键词作为检索途径,检索出423条记录,但是有很多文章与该主题相关度不高,所以采用了篇名作为检索途径,这样两个词同时限定在文章题名中,检索的相关度就非常高,但也可能会造成漏检。觉得自从学习检索课程以来,检索最难的就是检索式的构造,检索式构造的好与坏,直接关系到检索结果的好坏。维普提供的字段有题名或关键词字段,使用高级检索将两个检索词都限定在这个字段中,检索出来的结果相对比较精确。检索完成之后,接下来的工作就是分析检索结果,这其实也是难度挺大的一项任务,要看完150几篇文章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文摘和篇名这个时候就帮了很大的忙了,一般看文摘可以略知一二,需要了解详细内容的再打开全文阅览。从文章中归纳出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方向,找出比较有特色而又不重复的内容,最后再整理出结论,这就是我整个辛苦但却有趣的检索过程。通过完成这次作业,首先就是复习与巩固了以往的知识,平时虽然也经常在进行检索,但是严格按照检索步骤进行的就不太多,也没有这么有条理的对整个检索过程做一个安排,并按照计划一步一步的执行,直到完成检索结果。其次就是以往做作业都是完成老师布置的具体任务,有些题目比较简单或是比较有兴趣的检索起来还好,有些比较深奥的主题做起来真的十分困难,没有专业背景,拿到题目和检索出来的结果就觉得十分茫然。而这次老师让我们自己选择题目,我就可以从自己的兴趣和想了解的领域下手,这样完成作业的过程也不再那么枯燥,兴致自然也大了很多。还有最重要的是,做作业的目的不只是完成作业,更重要的是有收获,巩固了检索知识自不用说,通过这次阅读大量文章,也算对所检索的主题有了一个大概的认识和了解,增长了知识,开阔了视野,可是说从完成这次检索作业中的确是收获不少。
《现代交际》月刊()主管单位:吉林省社会科学院主办单位:吉林省社会科学院国际刊号:ISSN 1009-5349国内刊号:CN 22-1010/C邮发代号:12-200主要栏目:理论探索 学术交流 教育探索 人力资源 管理论坛 商业研究 经济论坛 文化纵横 社会学研究 社会与法 思想政治 公共行政 计算机论坛 外语天地 基础教育 职教探索 高教研究 传媒论坛 艺术天地 语言艺术 特殊教育 交际口才 国际交流 交际艺术 产业经济 专栏 图书馆论坛 体育论坛等。
好投。与全国上百个优秀期刊合作,录用率高,不成功,不收费。上面的刊物非常全,包括图书馆类的刊物,电子邮箱基本都有,并且大多还能连接登录他们的官方网站,进行在线投稿。是用数字技术处理和存储各种图文并茂文献的图书馆,实质上是一种多媒体制作的分布式信息系统。
对我国仓储管理现状的分析与对策 这个我就有516710262一、我国仓储管理的发展趋势众多的仓储企业逐渐加大现代化改造的步伐。包括两方面:其一,加大对仓库的硬件投入。这包括库房建设和改造、购置新型货架、托盘、数码自动识别系统和分拣、加工、包装等新型物流设备,大幅度提升现有仓储自动化水平和物流运作效率,增加物流服务功能。其二,加大对仓库的软件投入,加强物流信息化建设。实现仓储管理、商品销售、开单结算、配送运输、信息查询、客户管理、货物跟踪查询等功能,为客户提供更为方便、可靠、快捷的物流服务。所以现代仓储业发展有若干个趋势:(一)以顾客为中心 成功的企业愿意和他们的客户保持交流并倾听他们的意见,因为他们知道仓库的作业必须通过在适当的时间以适当的方式存储或发送适当的产品,在满足客户需要的基础上实现产品的增值。另一方面,成功的企业将和供应商与顾客发展真正的合作伙伴关系,从而从共享的信息、互相商定的计划和双赢的协议中受益。运作高效、反应迅速的仓储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二)减少作业、压缩时间 今后,仓储中心在数量上将减少,但在每个中心的商品数量将增加。因此,以后的分销中心一方面规模更大,另一方面日常所要处理的订单也更多。这意味着装运频次的加快和收货、放置、拣货及装运作业的增加。这一趋势将对物料处理系统提出更高的要求,对叉车和传送带等设备产生重大影响。(三)仓库作业的自动化 为适应仓储业作业的急速膨胀,仓储业需要大大提高自动化程度。比方说,我们需要使用更多的传送带来长距离的运送小件物品,同时设定适当数量的重新包装站和装卸作业平台。另外如果我们使用更多的自动分拣设备,我们就能在不建造额外场所的情况下提高整体工作能力。因此,在诸如货物搬运这类增值很少甚至无增值的作业方面,自动化设备将继续替代劳力。(四)零库存、整合化管理。仓储的最终目标是实现零库存。这种零库存只是存在于某个组织的零库存,是组织把自己的库存向上转移给供应商或向下转移给零售商。在科技发展到今天,零库存是完全可以实现的。例如丰田公司的准时制生产方式完全有效地消灭库存,实现“零库存”。零库存实际上含有两层意义:其一,库存对象物的数量向零趋近或等于零;其二,库存设备、设施的数量及库存劳动消费同时向零趋近或等于零。而第二种意义上的零库存,实际上是社会库存结构的合理调整和库存集中化的表现。然而在经济意义上,它并不来自通常意义上的库存物资数量的合理减少。企业物流管理的主要费用是库存费用。因此,仓储管理实施整合化仓储,即把社会的仓储设施,各相关供应商、零售商、制造商、批发商,甚至客户的仓储设施进行整合,达到企业库存管理的优化。也就是说在供应链管理的框架下,实行仓储管理,把相关仓储管理的作业或实施进行重建。(五)计算机化与网络化管理。新科技革命以来,仓库管理者将把货物从仓库的进进出出(包括收货、放货、分拣和装运)的作业看作是他们工作中的最关键部分。但他们在执行这些工作时遇到了一个很大的困难,难以及时获取精确的信息。实施仓库工作的无纸化可以改变这一现状。从原则上讲,无纸化仓库意味着所有的物流运动的电子化操作,从而减少甚至消除在产品鉴别、地点确认、数据输入和准确分拣方面可能产生的传统错误。同时,电子控制系统其次还能避免数据输入的延误、即时更新库存、随时找到所需的货物。在美国,计算机在仓储管理中的运用日益广泛。它可以把复杂的数据处理简单化,同时还发展了许多成熟的仓储管理软件供企业挑选采用。网络在近年还的迅速普及使得库存管理网络化成为一种趋势。二、我国仓储管理现状分析及存在的问题(一)具有明显部门仓储业的特征自从我国确立了生产资料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后,建立起集中统一的经济管理体制,在中央集中统一领导下,形成了以部门管理为主的管理体制。在高度计划经济体制下,我国的生产资料流通完全纳入了计划分配轨道,企业所需要的物资只能按照企业的隶属关系进行申请,经过综合平衡以后,再按各部门进行计划供应。而各部门为了储存保管好分配来的各种物资,就需要建立仓库。于是,层层设库,行行设库的现象层出不穷,逐渐形成了部门仓储管理系统,从当时来看,部门仓储业的建立为保证本部门的物资供应,完成本部门的生产建设任务起到了积极作用。但是,由于各部门都是从本部门利益出发,很少顾及其他部门或国家的利益,再加上相互间缺乏沟通,又没有一个统一管理部门来进行协调和统筹安排,因此,出现了目前存在的重复设库问题,物资流通中转环节多,流通渠道不畅,库存居高不下,物资损失浪费大部分地区仓储大量剩余和部分地区仓储能力不足的两极分化局面等。(二)仓储技术发展不平衡20世纪80年代以来,仓储技术得到较大发展,但是,各地发展不均衡。自改革开放以来,国外先进的仓储技术传人我国,使我国仓储业发生了显著的变化,特别是自动化仓储技术传人我国以后,我国的仓储技术有了较大的提高。我国自20世纪70年代开始建造自动化仓库,例如北京汽车制造厂、南宁拖拉机厂等先后建造了自动化仓库。与此同时,人们对仓储工作的看法也起了变化,逐渐重视仓储管理工作,并注意引进先进的仓储技术和提高仓储工作人员的素质。但各地区发展不平衡,有的现代化仓库拥有非常先进的仓储设备,例如各种先进的装卸搬运设备、高层货架仓库、全部实行计算机管理等。而有的仓库却还处在以人工作业为主的原始管理状态,仓库作业大部分靠肩扛人抬,只有少量的机械设备。还有一种情况是介于上述两者之间,具有一定的机械设备和铁路专用线,但利用率不高,有些设备已经老化,有些已经陈旧,但由于资金不足,无力更新,只得带病作业,隐藏着许多不安全因素。这种仓储技术方面先进与落后并存的状态将会继续存在一段比较长的时间。(三)仓库的拥有量大。但管理水平较低由于我国是以行政部门为系统建立仓库,所以不同部门、不同层次、不同领域为满足自身使用的方便都来设立仓库,这就使我国的仓库拥有量居世界前列。但是,由于我国没有一个统一的仓储管理部门,也没有做过全国性的统计,所以我国仓库拥有量的底数并不十分清楚。我国的仓库数目虽然很多,但是仓库管理水平却不太高。究其主要原因,是我们有些领导在思想上对仓储管理不够重视。常见这样的领导“手中有货,心中不慌”,他们把主要精力放在如何争取货源上,一旦货物到手,往仓库里一放,就以为是万事大吉,至于如何管理好库存物资,就不太关心。再加上我国社会上普遍对仓库工作存在一种偏见,认为仓库不需要知识,也不需要技术,致使仓库人员的素质,尤其是文化素质不高,直接影响了管理水平的提高(四)仓储管理方面的法规法制还不够健全我国已经建立的仓储方面的规章制度随着生产的发展和科学水平的提高,已经不适合实际情况。目前我国还没有一部完整的《仓库法》,我国仓储管理人员的法制观念不强,仓储内部的依法管理水平也比较低下,一是将仓储用地归并为工业用地,这种定性误差派生出许多问题,因为仓储与工业,无论是产业性质还是盈利水平都不可比;二是原国家划拨土地的土地使用税较高;三是仓储用地的土地出让金太高,且要求一次性支付,加大了仓储企业和新的投资人的初始成本;四是仓储用地置换过程中,仓储企业同时缴纳土地增值税与土地出让金,制约了仓储企业的技术改造;五是“租地建库”成为普遍现象,造成市场不公平。(五)仓储方面的人才缺乏。发展仓储行业,既需要掌握一定专业技术的人才,也需要操作型人才,更需要仓储管理型人才,而我国目前这几方面的人才都很匮乏。据有关统计数据显示,2008年我国的物流人才缺口150万,仓储物流方面的人才缺乏也很严重。三、对我国仓储管理现状的对策研究近年来,因物流市场供需变化,我国的仓储业正在向仓储社会化、仓储产业化、仓储标准化、仓储现代化的方向发展。拥有先进管理理念的物流企业,开始注重对仓储设备的建设、人才的培养、法律的完善和整体供应链进行管理,积极发展与客户的长期合作关系,通过提供各种增值服务来参与客户的供应链管理,降低客户的成本,从而也提高自身的竞争力。(一) 加强仓储基础设施建设。要加大投入力度,努力提升现有仓库的基础设施,不断改造陈旧老化的仓库,更新使用现代化的仓储设备。既要借鉴国内外的先进经验和技术,又要结合各地区的实际情况,不能贪大贪多,形成科学合理的仓储设施网络(二) 加快引入竞争机制,建立统一、公平有序的现代仓储市场体系。为保障仓储业的健康发展,就要规范市场秩序,加快引入竞争机制,建立统一开放、公平竞争、规范有序的现代仓储体系。废除各类不符合国家法律、法规规定的有关规定,为仓储企业的经营和发展创造宽松的外部环境。(三) 加强仓储资源的整合,完善仓储标准化体系。我国不同行业的仓储企业的储运设施不能共用,影响了企业合理统筹仓储资源的能力。为适应现代物流要求,要加强资源整合,建立仓储网络。仓储标准化不仅是为了实现仓储环节和其他环节的密切配合,也是仓储内部提高作业效率的有效手段。所以仓储企业要不断完善其标准化体系。提高仓库利用率、实现有效的库存控制,就要建立有效的信息网络,实现仓储信息共享,积极推进企业仓储管理信息化。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构建公共信息平台,实现公共信息网络与仓储网络的有效结合,提升企业仓储信息化水平。(四) 建立健全仓储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规。建立健全以责任制为核心的规章制度是仓储管理的一项基础工作。目前,我国缺乏比较完整的法律政策体系,所以要加快制定和健全仓储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规体系,规范行业竞争秩序,调整各项政策,帮助企业更好的管理。建议制定与实施有利于现代仓储业发展的企业注册、土地征用、税收、交通管理等政策,制订仓库等级、仓储相关设备、仓储安全、仓储作业、仓储服务质量、仓储从业人员资质要求等方面的国家标准,为现代仓储业的发展提供条件与依据。对仓储服务市场进行有效管理,制定诚信管理办法;依据仓储安全、作业与服务等相关国家标准,组织全国大中型生产、流通等货主企业评选优秀仓储服务企业。(五) 引进并培育仓储专业人才,完善培训体系。人才是企业的重要资源,要发展仓储企业,就要有技术、管理等多方面的人才。全面提高员工素质,完善自动化仓库的管理机制 物流设备要实现高效能利用,需要有相适应的物流环境和科学管理,这些都要求有高素质的人才。在目前缺乏实践经验的情况下,可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去发达国家考察学习,请专业人士或高校教师介绍经验、传授知识、办学习班等,或在技术院校招聘物流专业技术型人才,尽快解决操作人员和维修人员缺乏的局面。做好消化吸收工作,使其尽快国产化,以适应市场需要四、总结仓储管理是对仓库及仓库中储存的物资进行管理,在物流管理中占据着核心的地位,是现代物流的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能对货物进入下一个环节前的质量起保证作用,是加快商品流通,节约流通费用的重要手段,保证社会再生产过程顺利进行的必要条件。随着企业生产的发展与需求,仓库管理工作早已不是单纯的物品保管那么简单了,所以,合理的仓储管理将全方位的提升企业竞争力,降低生产成本,提高资源效率,推动企业的发展。[参 考 文 献][1]李振主编. 仓储管理.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03年5月第一版[2] 齐二石主编.物流工程.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07年9月第一版[3] 张三省主编.仓储与运输物流学.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2007年3月第一版[4]梁军主编.仓储管理实务.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7月第一版
仓储管理作为企业正常运营中的重要管理内容之一,对企业的重要性越来越凸显。下面是我为大家推荐的仓储管理论文,供大家参考。
【摘要】仓储管理是一门经济管理科学,同时也是一门应用技术科学。仓储管理的内涵是随着其在社会经济领域中的作用不断扩大而变化。现代企业的仓库已成为企业的物流中心。过去,仓库被看成一个无附加价值的成本中心,而现在仓库不仅被看成是形成附加价值过程中的一部分,而且被看成是企业成功经营中的一个关键因素。企业在注重效益,不断挖掘与开发自己的竞争能力的同时已经越来越注意到仓储合理管理的重要性。精准的仓储管理能够有效控制和降低流通和库存成本,是企业保持优势的关键助力与保证。
【关键词】仓储管理,仓储技术,仓储管理人员
一、仓储管理的现状
(一)仓储布局不合理,影响着整个库内作业效率。物品仓储,离不开仓库,仓库建设要求布局合理。仓库设置的位置,对于物品流通速度和流通费用有着直接的影响。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各产业对物流的需求日益增强,物流产业的发展日新月异。在国务院出台了调整和振兴物流业的规划政策后,各级地方政府也相继出台政策 措施 支持区域物流业的发展,其中物流园区成为建设的 热点 。缺乏统一规划,功能定位不明确;盲目追求规模,园区空置率高;缺乏公益性支持,政府扶持力度小;缺少合作机制及网络性;缺乏现代服务体系的支撑。
(二)仓储技术发展不平衡。企业内部对提高仓库作业自动化、机械化的认识不足,各地仓库的设备技术状况差距也很大,一些大型企业的现代仓库也没有拥有非常先进的仓储设备,包括各种先进的装卸搬运设备、高层货架仓库等。而更多的企业仓库作业仍旧靠人工搬运或操作手动叉车进行整理整顿。且多数仓库由于资金投入不足、设备老化,已经不能满足现代物流对仓库的基本要求。这种仓储技术方面发展的不平衡状态严重的制约着企业长足发展。仓储设备改进占据企业大量资金,仓储先进技术无法解决现实存在的人工操作等问题,造成大量浪费。这种仓储技术方面发展的不平衡状态会严峻影响我国仓储行业整体的运作效率。
(三)仓储管理人员素质不一。企业不重视仓库管理,人员 文化 素质不高,对仓储管理人员要求不高,投入在职培训较少,真正懂仓储管理的专业人员少,没有一个完善的管理体系,最终导致人员的管理素质不一。
二、仓储管理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牛鞭效应显著,物料储备过高,库存与生产不合理。现在很多企业初期对库存控制只是一种较为粗放的库存管理形式,没有对重点存货进行重点管理。没有科学规范的 方法 进行安排,完全被市场需求和订单等因素造成批量性生产。一方面,在供应需求过程中,由于前工序大量生产半成品,而客户订单需求并不能与产量供应平衡,导致库存积压物料过多,成本消耗在仓库中。另一方面,对于物料采购缺乏科学预测,没有先进的库存数据分析系统,采购人员只靠 经验 、订单和季节来预测目前企业所需物料,缺少具体的市场调研和需求调查,采购多的物料势必造成库存积压。不但消耗资金,而且还使得仓储管理运行效率降低。甚至有的长时间暂放仓库,物料过期,一旦报废无法使用,企业成本将是一个重大损失。
(二)信息化程度低,信息化进程缓慢。目前,中小企业面临的是信息化进程太快,而企业对信息化促进企业发展的作用、效果以及政府支持信息化建设的政策措施了解不够。虽然现在企业具备接入互联网的能力,但用于业务的只占,只有9%的中小企业实施了电子商务,的企业应用了管理软件。甚至有些企业往往因财力、人才缺乏仍然采用人工操作。随着科学技术,特别是信息技术的进步,企业引进信息化管理系统缓慢,缺乏库存控制意识,忽略库存成本;缺少成熟的专业库存管理软件等因素必制约着企业发展。一套信息化管理系统需要大量的资金研发或是租用,信息系统的优势只能被廉价的劳动力取代。
(三)信息难以共享,企业自身库存控制失衡。信息是企业各部门之间的沟通桥梁,生产制造部门不能及时及时了解库存状况,因此对于生产的组织和计划就显得被动和盲目。采购部门不能及时了解原材料的消耗和库存,无法把握和控制原材料采购的进度和时机:财务部门就无法真正进行成本核算和成本控制。在这种情况下,企业领导无法了解库存积压情况、缺货情况、现有生产情况等方面的准确信息,企业就无法下达有效的生产计划。综上所诉,企业在生产过程中需要在不违背对企业的库存进行控制的思想。同时还需要合理制定生产计划、需求计划、采购计划等物流决策过程,否则仓库会被动造成成本堆放,库存控制也只是空谈。
(四)管理人员缺乏专业技术。企业自身并没有一个完善的库存管理系统,所以对仓储管理人员缺少专业知识的培训。作为一名仓储管理人员缺少掌握现代仓储管理的技术,不能合理和高效地安排使用仓储设备,特别是现代信息技术的使用并不熟练运用。那么,对于做好仓储管理工作无疑是一个值得企业深思的问题。
三、改善仓储管理现状的对策
(一)加强仓储基础设施建设,加大投入力度,努力提升现有仓库的基础设施,不断改造陈旧老化的仓库,更新使用现代化的仓储设备。整合各地物流园区的公共资源,建立仓储网络。实现仓储标准化,实现仓储环节和其他环节的密切配合,提高仓储内部作业效率。
(二)促进资源合理利用,优化配置 ,提高企业经济效益,良好的仓储管理不仅保证企业生产过程获得及时、准确、质量完好的物资供应,而且有利于企业通过占用较少的流动资金,降低产品成本,从而提供企业经济效益和竞争力。仓储管理可以通过对物资订购次数的计量和储存数量的控制,降低物料成本,从而达到降低企业产成品成本,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目的。
(三)引进并培养仓储专业人才,完善培训体系。在目前缺乏实践经验的情况下,可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去发达国家考察学习,请专业人士或高校老师介绍经验、传授知识、班培训班等,或在技术院校招聘物流专业技术型人才,尽快解决操作人员和维修人员缺乏的绝面。尽快实现国产化,以适应市场需要。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使我们的仓储理论知识更适应我们的实际操作。只有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才能将我们的知识发挥到极致。
参考文献:
[1]梅艺华,吴辉.仓储管理实务.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2]左生龙,刘军编著.现代仓储作业管理.中国物资出版社,
[3]仓储管理的定义.宏达物流 .
[4] 企业管理 知识:如何做好仓储管理工作.《老板》杂志.
摘要:仓储在物流系统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高效合理的仓储可以帮助企业加快物资流动的速度,降低成本,保障生产的顺利进行,并可以实现对资源有效控制和管理。 文章 分析了我国仓储业的现状和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有效的仓储管理优化策略,来解决仓储业中存在的问题,从而达到提高我国仓储业竞争力的目的。
关键词:物流,仓储
1引言
近年来,伴随着现代制造企业的发展,仓储业的发展越来越快这就导致了仓储管理的迅速发展,而且仓储管理在现代物流业中所居的地位越来越高,因此对仓储管理的要求越来越高。对仓储进行管理,使仓库空间的利用与库存货品的处置成本实现平衡,降低仓储物流成本。对于制造企业来说,仓储管理是供应链管理的核心环节。因为仓储是企业物流各个环节的交叉点,衔接采购与生产、生产与销售以及批发与零售等重要环节。不仅如此,仓储还是物资流转的重要枢纽,也是信息流通的重要环节。
2仓储管理的概念和仓储管理的内容
仓储管理的概念
仓储管理就是对仓库及仓库内的物资所进行的管理,是仓储机构为了充分利用所具有的仓储资源提供高效的仓储服务所进行的计划、组织、控制和协调过程。具体来说,仓储管理包括仓储资源的获得、仓储商务管理、仓储流程管理、仓储作业管理、保管管理、安全管理多种管理工作及相关的操作。
仓储管理的内涵是随着其在社会经济领域中的作用不断扩大而变化。仓储管理,
即库管,是指对仓库及其库存物品的管理。仓储系统是企业物流系统中不可缺少的子系统。物流系统的整体目标是以最低成本提供令客户满意的服务,而仓储系统在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仓储活动能够促进企业提高客户服务水平,增强企业的竞争能力。现代仓储管理已从静态管理向动态管理发展,产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仓储管理的内容
仓储管理的内容包括三个部分:仓储系统的布局设计、库存最优控制、仓储作业操作。这是三个层面的问题,彼此又有联系。
仓储系统布局是顶层设计,也是供应链设计的核心。就是要把一个复杂纷乱的物流系统通过枢纽的布局设计改造成为"干线运输+区域配送"的模式,枢纽就是以仓库为基地的配送中心。在相应的信息系统设计中,表现为"联库管理"的模式,分为集中式、分布式和混合式三类,其中配送中心的选择和设计是整个系统布局的关键。这部分内容通常并不包含在仓储信息系统WMS之中,但是对于布局设计变化的适应性、通用性也会成为客户选择WMS的一个重要依据。
库存的最优控制部分是确定仓库的 商业模式 的,即要(根据上一层设计的要求)确定本仓库的管理目标和管理模式,如果是供应链上的一个执行环节,是成本中心,多以服务质量、运营成本为控制目标,追求合理库存甚至零库存;如果是独立核算的利润中心,则是完全不同的目标和管理模式,除了服务质量、运行成本外,更关心利润的核算,因此计费系统和客户关系管理成为其中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因为在计费系统中固化了 市场营销 的战略和策略。 仓储作业的操作是最基础的部分,也是所有WMS最具有共性的部分,正因为如此,仓储作业的操作信息化部分成为WMS与其他管理软件如进销存、ERP等相区别的标志。这部分内容不仅要根据上一层确定的控制目标和管理模式落实为操作流程,还要与众多的专用仓储设备自动控制系统相衔接,所以是技术上最复杂的部分。国产WMS与国外先进的仓储软件相比,最大的差距可能也就在这里,市场价格会相差数十倍、上百倍,也是这个原因。
3我国仓储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仓储企业之间市场竞争加剧
国内的仓储设施无法满足物流活动的需要,原有的仓储企业缺乏改造基础设施需要的资金,外国的物流公司纷纷投资建库。我国的大型企业也不断建设现代化仓库作为发展物流的平台。这种趋势加大了仓储企业间的竞争力度,仓储企业之间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
仓储技术发展不平衡,信息化状况不容乐观
很多企业对提高仓库作业自动化、机械化的认识不足。一些大型企业的现代化仓库拥有非常先进的仓储设备,包括各种先进的装卸搬运设备、高层货架仓库、自动化立体仓库等。而很多企业的仓库作业仍旧靠人工操作。这种仓储技术方面发展的不平衡状态会严重影响我国仓储行业整体的运作效率。信息化技术有了一定程度的应用,但是中小物流企业信息化整体状况不容乐观。企业对物流信息化认识和了解不足,物流信息化建设起步晚、推进慢,整体物流信息化水平较低,其信息化建设也很少从供应链的整体目标出发进行规划。大型企业和小型企业物流信息化之间的差距不断加大,甚至出现了物流信息化鸿沟。我国物流各个环节如运输、仓储、配送的成本以及劳动力和设备成本都远远低于发达国家,而整个物流过程的综合成本却大大高于发达国家。其中一个主要原因,就是物流各环节信息化程度低,信息沟通不畅,造成库存大,运力浪费。
自动化仓储资源利用率不高
当前我国自动化仓库使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利用率低、效果不明显、规模不确定、优势不突出,造成许多库场资源闲置,特别是一些产品批量小而单一的生产企业实现仓库自动化,库场设施设备资源闲置与重复配置矛盾突出。
仓库数量大,但布局不够合理
由于各行业各部门为了满足各自的需要纷纷建立自己的仓库,导致仓库数量众多。他们都在经济集中地区和交通便利的地方建设仓库,以至于仓储布局极不合理,造成了部分地区仓储大量剩余和部分地区仓储能力不足的两极分化局面。
仓储管理人才缺乏
发展仓储行业,既需要掌握一定专业技术的人才,也需要操作型人才,更需要仓储管理型人才,而我国目前这几方面的人才都很匮乏,物流行业更需要这三种类型的复合型人才。不少高校在培养物流人才方面,只重理论教学,轻视实践教学,实践教学投入经费不足,实施校企结合的办学模式没有落到实处,培养出来的学生动手能力差。不符合企业实际需要。
4现代仓储管理优化策略
仓储管理在企业的整个供应链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如果不能保证流畅的进货、发货和库存控制。将会导致管理费用的增加,服务质量的下降,从而影响企业的竞争力。针对我国仓储业存在的问题,为了提高仓储企业的竞争力,应从以下几方面来优化仓储管理:
优化仓储布局,充分发挥本土优势
许多国家的仓储业均地处都市城区、交通要道以及经济相对发达的区域。物资仓储企业要充分利用都市商流活跃、信息灵通、交通便利、占地面积大这一优势,迅速调整自己的经营方针和策略,调整好自己的经营结构。尤其是占地面积大、地理位置优越,这是一笔巨大的财富。通过合理规划,科学安排以及各种形式的经济合作,解决仓储企业普遍存在的资金不是的问题,调整库区布局,更新库房,进行必要的技改,使之适应物资大流通的需要。打破条块分割,面向社会经营,参与竞争。
加强技术改造,强化经营管理
现代物流业的发展需要现代化的仓储管理做支撑,信息化和以信息化做指导的先进技术就成为仓储业走向现代化的有效途径。将传统的纸和笔的手工记录信息、人工操作管理方式改为电子化、数字化、网络化的计算机管理和机械化、自动化的操作管理方式。仓储管理技术改造方面主要从以下两方面着手:根据市场供求关系确定仓储硬件设施建设与改造,做好仓储机械化、自动化、智能化的改造,提高仓储资源的利用率和仓储管理的效率。建设完善的功能强大的仓储管理系统,做好仓储管理信息化、网络化的技术改造。在软件设施方面可以有以下几个层次供选择:单项的仓储、运输管理软件;本企业局域网;通过企业外部网和因特网,与客户及合作伙伴之间实现信息共享。
在仓储管理的出入库管理、货物分拣、盘点、库存控制等各个环节运用物流信息技术和仓储管理系统,可以大大提高仓储管理的效率,减少差错,还可以通过企业内部网络、企业外部网实现本企业仓储信息与合作伙伴的之间进行信息共享。如今无线射频识别技术、条形码技术、扫描技术和数据采集技术等越来越多地应用于叉车、堆垛机、自动导引车和传送带等搬运设备上,移动式机器人也作为柔性物流工具在柔性生产中、仓储和产品发送中日益发挥重要作用。
不断完善仓储标准化体系,走国际化道路
要适应开放市场的要求,做好与国际惯例接轨的各项准备工作,关键是要引进先进的管理方式,加强仓储资源的整合,不断完善仓储标准化体系。我国不同行业的仓储企业的储运设施不能共用,影响了企业合理统筹仓储 资源的能力。为适应现代物流要求,要加强资源整合,建立仓储网络,必须按照国际物流标准模数尺寸来设计仓库、托盘、货架等储运设施和设备。仓储标准化不仅是为了实现仓储环节和其他环节的密切配合,也是仓储内部提高作业效率的有效手段。
加强仓储人才培养
仓储人才的培养,尤其要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高校必须加大物流实践教学的投入经费,将校企结合的办学模式落到实处。
延伸服务领域,提供仓储增值服务
仓储业的利润越来越薄,死守传统的仓储业务不放,势必被市场所淘汰。因此积极开拓业务 渠道 ,实行多方位经营,向贸易、货代、流通加工方向发展,是许多经营管理者的明智之举。除了提供传统意义上的服务项目,现代仓储企业还要努力向客户提供各种各样、符合客户需求的增值服务,以提升仓储企业的内在价值、保持竞争能力,赢得更多的客户。仓储企业可以增加以下增值服务:配送、包装、流通加工、信息与咨询服务等。原有仓库,原有人员,通过延伸服务。
5结 论
仓储管理的发展是顺应世界经济发展潮流的。它是生产制造企业再生产过程得以顺利进行的必要条件,因而是保存物资原有使用价值,促进资源合理配置利用,实现生产自己造企业经快速、持续、健康、稳定发展的重要保证。因此,要认清仓储管理在生产制造企业、物流企业和整个经济活动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研究仓储管理在我国生产制造企业的发展现状和未来趋势,以促进我国生产制造企业的仓储及其管理健康发展。我国仓储业发展势头良好。自20世纪末经济发展达到了较高的水平,同时带动了仓储业的发展,对仓储业的发展也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大型的现代化库房开始出现在经济较发达的沿海地区和大中型城市,以满足地区发展对物资流通的现代化需求。
随着现代工业生产的发展,柔性制造系统(Flexible Manufacturing Systems)、计算机集成制造系(Computer Integrated Manufacturing Systems)和工厂自动化(Factory Automation)对自动化仓储提出更高的要求,搬运仓储技术要具有更可靠、更实时的信息,工厂和仓库中的物流必须伴随着并行的信息流。射频数据通信、条形码技术、扫描技术和数据采集越来越多的应用于仓库堆垛机、自动导引车和传送带等运输设备上,移动式机器人也作为柔性物流工具在柔性生产中、仓储和产品发送中日益发挥重要作用。实现系统柔性化,采用灵活的传输设备和物流线路是实现物流和仓储自动化的趋势。
参考文献
[1]汝宜红.物流学[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O09
[2](美)Ronald .企业物流管理一供应链的规划组织和控制『M1.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0.
[3]叶梅. 仓储管理[M] .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10.
[4]《物流技术与应用》编辑部. 《物流技术与应用》杂志. 北京:中国物资出版社,2010.
[5]__翔. 物流管理. [J ] . 物流与采购研究. 2009 .
知网查重系统、万方、gocheck论文检测专家、paperpass等。
中国知网是国内目前来讲是知名的,也是最权威的一家检测系统,很多学校都用知网来检测学生的论文是否过关。有很多学生在写论文的时候,都要检测好几次,这样花费会非常多,一般都会采取修改几次后再用知网最后检测。
内容包括
1、分类统计
包括:中国正式出版的7000多种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学术期刊发表的文献量及其分类统计表;各期刊论文的引文量、引文链接量及其分类统计表;期刊论文作者发文量、被引量及其机构统计表;CNKI中心网站访问量及分IP地址统计表。
2、知识检索
提供以下检索服务:文献搜索:精确完整的搜索结果、独具特色的文献排序与聚类;数字搜索。
3、专业主题
168个专业主题数字图书馆,各领域学者均有属于自己的专业知识搜索引擎大众热点特色热点话题。
随着学校对论文要求越来越严格,很多同学都会在提交毕业论文之前对自己的论文进行查重,然而论文查重网站非常多,并不是所有的论文查重网站都靠谱,今天paperfree来讲解一下,本科论文查重系统哪个准确?一、看资历我们可以根据网站相关信息、公司相关信息。对论文查重系统公司进行一个大致的了解,同时我们也可以在互联网上查看品牌词,查看相关评论等。二、看学校认可学校要求的论文查重系统是最准确的,我们在选择论文查重系统的时候进行选择跟学校要求的论文查重系统一致的,大部分学校都要求使用知网论文查重,知网论文查重系统查重结果基本上与学校一致。三、看系统体验一个好的查重系统用户体验非常重要,一般比较好的论文查重系统,查重流程都是非常简单的,只需要上传论文,支付一定的费用,系统就可以自动进行查重了。并不会有什么复杂的过程。而且查重结果很快就可以拿到。
这个问题我咨询了我已经毕业的姐姐,她说当初毕业真的是被论文查重问题折磨得不轻!下面是我根据她的回答整理出的比较靠谱的论文查重网站,希望可以帮到你。
1、知网论文查重系统
知网论文查重系统是大部分学校要求使用的查重系统,它有独立的查重数据库,大学生联合对比数据库,这个数据库包括学长学姐的论文,目前知网论文查重系统是不对外开放,可以在学校的图书馆电脑使用。
2、万方论文查重系统
万方论文查重系统目前跟学信网有相关合作,是很多学校要求使用的论文查重系统,查重费用在3元-4元左右,对于要求使用万方查重的同学,完全可以用万方来进行初稿和定稿的检测,为了顺利毕业,没必要节省那点钱。
3、维普论文查重系统
维普论文查重系统跟万方查重是同一级别的系统,比知网的知名度稍弱,在查重软件领域的知名度是非常的,检测费用也比较便宜,只需要元/千字,如果要求使用维普查重的同学,可以使用该系统进行初稿检测。
4、paperpass论文查重系统
这个系统是paper系列里面时间最长,比较知名的支持免费体验查重的系统之一,该系统提供5000字左右的免费论文查重体验,对于有些学校要求的本科论文还是足够的。如果非学校指定该系统进行检测,建议用于初稿检测。
在选择论文查重网站的时候,首选学校一致的论文查重系统,其次要选择正规靠谱的论文查重系统。初稿论文查重系统选择,只要不泄露论文,基本上都可以用,但是不能作为评判标准,只能作为参考,定稿检测系统一定要跟学校一致的系统,这样才能保证查重结果的准确性。
切记:论文查重非常重要,一定不要贪图免费,让自己的论文泄露了,到时候后悔莫及,一切白费!
4月-6月。1、河南国开大学一般在4月-6月进行论文查重,也是在毕业季。2、河南国开大学可以去大学图书馆进行毕业论文查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