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论文--培养学生自主写作能力
论文导语::怎样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培养学生自主写作能力。
论文关键词:学生,自主写作能力
爱因斯坦说:“兴趣和爱好是最好的老师。”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是提高学生自主写作能力的关键。
一、丰富积累 奠定写作基础
小学生年龄小,生活阅历浅,即使有好的素材也未必能捕捉到,往往出现面对作文题目而下笔无言的窘状。因此,教师应该指导学生留心观察和分析周围的事物,提高认识事物的能力,并通过多种感观从生活实践和广泛阅读中获取信息,积累写作材料。学生积累了丰富的作文材料,有物可写,有事可叙,有人可赞,有情可抒,自然就喜欢作文了。
1、从生活实践中积累素材
叶圣陶先生说:“生活犹如源泉小学语文教学论文集小学语文教学论文网,文章犹如溪水,源泉丰富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流之不尽。”所以,老师有必要指导学生积极实践,丰富生活,感受生活。首先,带领学生走向大自然,观看神奇的泥林,观赏美丽的查干湖;观察日出日落、蚂蚁搬家;倾听鸟语蛙鸣、细雨缠绵;感受彩霞的绚丽、泥土的芬芳;赞美青松的挺拔无畏、白雪的纯洁无暇。其次,带领学生走向社会,参观工厂,走进农家,访问各界人士中国知网论文数据库论文参考文献格式。联系生活实际有意识地开展一些有意义的校内外活动,栽花种草,清扫白色垃圾,举办主题班队会,当一日小交警,做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为贫困山区的小朋友捐款捐物等等。学生有了丰富的生活实践,充实的内心感受,就有事可写,有话可言,有情可抒。
2、从广泛阅读中汲取营养
诗人杜甫说过:“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充分说明了读书对于写作的重要。如果说丰富学生的校内外生活解决了写作的内容,那么,广泛的阅读则是学生汲取写作营养的重要渠道。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小学语文教学论文集小学语文教学论文网,教师要重视引导学生多读书,读好书,通过大量的阅读丰富词汇,获得间接知识经验,为习作积累必要的语言材料和写作技巧。一是帮助学生选择合适的儿童读物,如《洋葱头历险记》、《稻草人》、《鲁滨逊漂流记》、《小鲤鱼跳龙门》等等,让学生快活地遨游于书海,在生动曲折的情节中找到乐趣。二是通过影视媒体开阔学生视野,如观看爱国主义影片、少儿节目、《动物世界》等等,以达到陶冶心灵、启迪思想、丰富情感的目的。三是鼓励学生坚持不懈地进行读书积累,引导他们从课内外阅读中摘录材料,写读书笔记,熟读背诵佳句、优秀片段、精彩的细节描写,以丰富他们语言材料的仓库。
二、放宽要求,激发写作兴趣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在作文教学中总感到耗时多、费力大,但到头来还是收效甚微。究其原因,很多情况下学生在作文体裁、形式、结构、命题、字数的框框下,习作没了灵气,缺少“天生我才必有用”的自信,缺乏“不待扬鞭自奋蹄”的激情。面对这样的困境,在作文教学中,摒弃传统的习作要求与僵化的作文教学模式,为学生营造自由表达的氛围,让他们无拘无束地在作文的大草原上任意弛骋,抒肺腑之言,写心中所想小学语文教学论文集小学语文教学论文网,畅快淋漓地抒发自己的真情实感。如写作《我的母亲》一文,传统的习作要求是写一篇记叙文,通过典型事例抒发对母亲的爱或对母亲的`赞美。这种步调一致的习作要求很可能会导致千人一面的结果,学生的独到见解与个性化的思维受到了束缚。所以,在作文教学中大胆创新,采取“同一题目,多种立意”的方法,为这一题目确定出多个主题,同时采用“同一题目,多种体裁”的方法,学生可以把《我的母亲》写成散文、诗歌、小小说。这样,学生的习作立意自由,可褒可贬,可抑可扬。结果,在开放习作要求的前提下学生的思维空前活跃起来,一篇篇文质兼美、感情真挚,个性张扬的作品脱颖而出,真正抒发了学生心海的平静、涟漪、荡漾和澎湃,不但激起了学生的写作兴趣,还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
三、感受成功,增强创作信心
第斯多惠说:“教学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善表现是小学生的天性,感受成功则是他们不眠的创作动力中国知网论文数据库论文参考文献格式。所以教师要千方百计地去唤醒和鼓舞学生的创作热情,给他们创造成功的机会,使他们体验到成功的快乐,从而自觉不自觉地全身心畅游于写作这片海洋里。
在作文训练中,当学生有了一定的习作基础和创作热情后小学语文教学论文集小学语文教学论文网,鼓励学生向《小学生阅读报》、《小学生作文报》投稿并积极参加各种征文活动。让学生的文章在报刊上发表,在各种征文活动中获奖。为了调动全体学生的创作热情,班级还成立了文学社,从主编到编委由学生评选优秀者担任,定期以“手抄报”的形式展示学生作文的风采。此外,还鼓励学生“著书”。让他们把自己的作文编集成册,书的装帧完全出自学生之手,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几年来,学生编写的作文集,大家爱若珍宝,相互传阅。得到了有关人士的肯定和赞扬。每位“小作家”很有成就感,写作兴趣空前高涨,作文水平越来越高。
总之,学生写作的过程是观察、记忆、想象、逻辑、整合等能力的集中的表现。教师应指导学生扎根在社会生活这个“大课堂”,让学生运用自己的生活体验来理解所学知识,将所学知识去实际应用,写出自己的生活感受。教师要善于利用各种手段开阔学生视野,拓宽学生思路,指导学生习作,使学生的写作能力不断提高。
如今,人们对小学 教育 问题的关注程度逐渐提高。语文是小学教学的关键内容,对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小学语文教学 毕业 论文,供大家参考。 小学语文教学毕业论文 范文 一:如何进行小学语文略读课文的教学 论文摘要:如何进行小学语文略读课文的教学 论文关键词:小学语文 略读课文教学 略读课文的教学强调在教师的主导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培养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教学的过程要面向全体学生,尊重每一名学生,承认差异因材施教,倡导个性化阅读;要实现课内与课外的沟通,拓展知识和能力空间;教学中教师要相信学生,大胆放手,让“阅读提示”领路、鼓励和引领学生采用适合自己的 方法 参与语文阅读实践。略读课文教学的最大目的就是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要贯彻好“以生为本”和“能力为本”的教学理念,教学中必须给够学生充分自读和交流的时间,让学生把课文读通、读顺、读懂,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读书方法和学习语文运用语文的方法。 2004年,我在商河县孙集乡中心小学听过一堂五年级上册略读课文《珍珠鸟》的教学。由于教师没有给学生充分的自读和交流时间,教师直接向学生提问:1、应该如何分段;2、本文重点写的什么;3、珍珠鸟的特点是什么;4、课文最后一句:“依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的深刻含义是什么。结果:学生如坠雾中,面 面相 觑,勉强作答,场面很尴尬。 2005年,我在商河县怀仁镇中心小学听了一位教师讲四年级下册略读课文《黄河是怎样变化的》,那位教师先给了学生10分钟时间初读课文,要求学生想办法把课文读通读顺,在这个过程中,优秀的学生读了几个来回,能力差的学生也有足够的时间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把课文读完。初读之后,教师要求学生结合词语盘点,同桌之间互相检查,这个过程既实现了本册教材“词语盘点”这一自查自测栏目设计的意图,又在合作中扫清了字词的障碍。接着,教师安排学生进行了一次有针对性的朗读课文,消除在初读课文时出现的一些问题。然后,教师还安排了再次默读的时间,让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把自己感受最深的地方进行交流,并联系前一课学过的精读课文《自然之道》,让学生自悟:大自然是人类的老师,过度地砍伐树木,会破坏人类生存的环境,最终要受到大自然的处罚。整堂课教师给了学生充分的自读和交流时间,把“以生为本”和“能力为本”的教学理念落实到了具体的教学实践之中,教师放得开,学生学得好,学生的能力得到了提高。 略读课文教学最大的失败是过度的设计。因此略读课文的教学结构一定要简约,要采取粗线条式的结构层次,要让大气度、大智慧充盈整个课堂,要为学生自主阅读留够时间和开辟大块大块的空间。 新课程教材在精读课文与略读课文之间,有一段流畅的文字,它既自然地把学生的学习由精读课文过渡到略读课文,又提示了略读课文的学习要求和方法,使精读课文和略读课文形成一个整体,更好地发挥训练阅读、迁移能力和陶情冶趣的功能。教学实践中可以按照“提示”引路,课堂结构求“简”的教学思路,“默读——思考——交流”的教学程序推进教学。例如:四年级下册第17课《触摸春天》是精读课文,第18课《永生的眼睛》是略读课文,这篇课文前面就有这样的一段话:盲姑娘只能用手触摸春天、用心感受生命的。如果她有一双明亮的眼睛,那有多好啊。默读下面这篇课文, 说说 琳达一家人为了让盲人重见兴安盟,他们是怎样做的。从课文中找出含有“骄傲”的 句子 ,有感情地读一读,再联系上下文,讨论讨论从中体会到了什么。这段话承上启下,可以引领学生从精读自然地过度到略读。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将略读课文课堂教学分为这样几个阶段: 一是初读阶段。老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尽其所能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使学生对课文产生浓厚的兴趣,在反复朗读中扫清障碍,有信心独立读懂课文; 二是自悟阶段。教师把学生引进书本后适时淡出,退位到不引人注意的角落,让学生根据学习提示充分地默读,在读中思考,读中解决问题; 三是汇报交流阶段。这一阶段由学生汇报读书所得,学生在讨论交流中,可以就自己最感兴趣的一点,感受最深的一点,来进行交流。可以是内容上的,可以是情感上的,也可以是 文章 的表达方式的……教师只是提纲挈领,引导学生抓住重点,提出存在问题; 四是引导点拨阶段,教师根据学生自读情况以及教材的特点,以自己的“厚积”进行“薄发”,引导学生再次深入去阅读,疑难处再读读,有趣味的再品品,重点地段多走一个来回,帮助学生把文本读懂、把生活读懂。 语文既承载着人类的 文化 和精神,传递着人类的知识和技能,也蕴藏着人类丰富的智慧和哲理,略读课文的教学就是要让学生在学习中习得、感悟和传承。教学中应该落实“大语文”和“突出个性,发展特长”的理念,让学生在语文的天地间自由飞翔,用自己的感官去充分触摸,用自己生活 经验 与文本进行对话,使学生感到语文是真实的语文,使学生学习语文、用语文的兴趣更浓、能力更强、个性和特长更加鲜明。 参考文献 1、小学语文教师教学风格现状及形成路径探究李莹莹鲁东大学2015-06-01 2、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的实践研究——以安阳市故城中心小学为例冯磊内蒙古师范大学2013-05-27 小学语文教学毕业论文范文二:跳出功利圈,享受语文之美 论文摘要:长期以来,语文教学过于注重眼前显性成果却忽视隐性成果的获得,忽视了“培养人”的本质意义。很多教学活动仍然陷在单纯追求分数和升学率的功利圈中。很多时候,语文课堂还可以给予我们更多美的享受,我们要跳出功利圈,回归语文的本真,以期获得更多更长远的利益。 关键词: 新课标 ; 语文之美 ; 功利 现行制度下,学生和老师都要面对一道难关,那便是高考。为了高考成绩这一功利性极强的单一目标,学生废寝忘食,衣带渐宽终不悔;老师绞尽脑汁,为伊消得人憔悴。 然而学生对语文产生了深度的厌倦。他们在语文课堂上找不到心灵的共鸣与人文的美感。当《红楼梦》这样的鸿篇巨制都无法让学生喜爱的时候,当学生在课堂上只记录答题技巧的时候,我们的功利心,已经毁掉了语文的美感,将其变成了一门知识性学科。“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的人格魅力,学生再也无从理解;“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壮志豪情,学生再也无从触动。美,脱离了语文课堂,仅剩了可怜的功利目的。 “理想中的语文课堂,一定是以语言为要素、以语文为本位的课堂。”应绽放人文光彩,迸发智慧火花,蕴蓄精神滋养。作为教师,我们应该站得更高,看得更远,跳出功利圈,享受语美之美。 一、声音之美 朗读是一种把文字形式转化为有声语言的创造性活动。这种创造性的活动综合运用了多种感官,它由眼睛的视觉开始,到达脑部思考,再传至口腔,成为有声语言,再传至耳朵,最后再回归脑部思考。古人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而朗读的效果更佳,它有利于传达感情,促进思考,获得熏陶。在很多公开课上,都能听到学生们字正腔圆的朗读,他们的声音或忧伤或激昂,声情并茂。 可是在常态课上,我们听不到朗朗的读书声,只看到埋头苦读的身影,看到笔尖舞动,写着各种对或错的文字。我们用默读代替朗读,用当堂训练题代替诵读体会。语文课堂成了学习基础知识,提高应试能力的乏味课堂,我们有多久没有听到朗朗的读书声了? 书声琅琅在语文课堂上不可或缺。有的老师在组织学习《再别康桥》时,没有充分的让学生读文本就去分析诗歌内容,学生对这种程式化的分析并不感兴趣,缺乏见地,课堂气氛沉闷,而有的老师先组织学生充分朗读再来学习,学生发言则积极有效。若再辅以配乐,学生在柔和优美的音乐中,感情充沛地诵读,更有助于理解诗歌内容,语文素质也得到了提升。 二、文学之美 文学是指以语言文字为工具形象化地反映客观现实、表现作家心灵世界的艺术,文学展现社会生活,叩问心灵,是重要的精神滋养。 但在实际的教学活动组织中,很多学校、老师教授诗歌、文言文、现代文只讲授技巧方法,而缺少文学之美的欣赏。为了一纸成绩,他们把一篇篇内涵丰富、发人深思的,或蕴含哲理,或优美生动的文章肢解为字音、字形、遣词 造句 、段意主旨、写作手法;把情感认知、文学鉴赏分解为一道一道的巩固强化习题,为每一类型的题 总结 出答题技巧;甚至有人提出要“把语文教成数学” 据统计,在现行的苏教版、人教版等各种版本中,文学性的篇目都占到60%以上,可见编者多么重视语文教学的文学性。《再别康桥》的诗意优美,《拿来主义》的深刻犀利,《登高》的沉郁顿挫,《梦游天姥吟留别》的豪迈与失意,《劝学》的善辩与哲理……这一切倘若淹没在无边的题海中该多么遗憾! 三、人情之美 什么是人情之美?人情之美就是通过文学作品来发掘人的生命中已然存在的真善美,表现人之本性、人之常情,展示本真之美、自由之美。“如果我们没有‘情’,我们便没有人生的出发点。情是生命的灵魂,星辰的光辉,音乐和诗歌的韵律,花草的欢欣,飞禽的羽毛,女人的艳色,学问的生命。” 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很多老师为了眼前的功利目的,只讲解答案的来源,却没有真正的让学生去体会文章中的人情之美,人性之美,在急功近利中失却了心灵的共鸣。 语文与我们的情感密切相关。纯真温馨的人情之美无时不在,无处不有。沈从文的《边城》就是很好的一例。它将自然美与人情美紧紧融为一体,“那点正直、朴素的人情美” 堪称现代文学史上的经典。但很多时候我们因为其文章篇幅长,与高考联系密切的东西少就弃之不学。文学作品中最触动心灵的地方、最有分量的东西,其实就是一份至纯至暖的人情美。我们应该拿出时间,让学生却体会《雨霖铃》中的悲伤离别情,《十八岁》中的拳拳父母情,领会《陈情表》中深挚的祖孙情,感受《满江红》中的壮志报国情……让学生真切体会到弥漫于世俗生活中的人情之美。 四、人文之美 人文就是人类文化中的先进部分和核心部分,即先进的价值观及其规范。其集中体现是,重视人,尊重人,关心人爱护人。这种美必会帮助学生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形成正确的价值选择,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帮助其树立远大理想。 但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大多对此重视不足,敷衍了事。我们很少拿时间真正让学生去体会文本的精神内涵,更没有拿出时间结合现实生活的实际让学生用心领悟。我们用太过功利的眼光看待人文之美,只有在寥寥可数的公开课上才会设计这样的步骤。很多人没有意识到这才是语文教学的回归,却将之称为“表演”。 很多时候,语文教育追求先行成果却忽视隐性成果的获得,忽视“培养人”的本质意义。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加大人文教育,让学生的内心蓄满人文之美的感召和启迪。学《沁园春.长沙》,就要让学生领略“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的豪迈自信;学《指南录后序》,就让学生钦佩“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的坚贞不屈;学《梦游天姥吟留别》,就让学生理解“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的高洁傲岸;学苏轼《定风波》,就让学生懂得“竹杖芒鞋轻胜马”的乐观洒脱…… 很多教师担心注重了语文之美,会导致成绩的下滑,损害师生的利益。然而“热爱是最好的老师,胜过一切责任感。”当很多老师在语文课堂上教育学生埋头苦读的时候,反而使学生消退了热爱之情,产生了逆反心理,长此以往,只能得不偿失。其实,享受语文之美,并不会降低成绩,反而有利于学习兴趣的激发和学生的成长。 语文课存在的“美”,绝不是浮华的东西,绝不是表演,语文有着不同于其他学科的优势和责任。面对高考成绩的诱惑,面对喧嚣的众说纷纭,我们要拿出自己勇气和智慧,勇于享受语文之美,勇于坚持语文本色,使之独具魅力,张扬生命的活力。 参考文献: [1]陈超;理想中的语文课堂;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15年10月.
小学语文教育对儿童的健康的审美意识、正确价值观的形成和终身学习的能力等都具有重要的奠基作用。因此,在小学语文教育教学中,教师所做的一切,都必须深思远虑,为儿童的终身发展做好基础。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小学语文教育教学论文范文,希望大家喜欢!
《浅谈小学语文教育教学策略》
摘要:语文是最具内涵的学科,它不仅赋予了文字的生命,而且让人的自然生命、精神生命和智慧生命得到了充分的体现,让我们的生命有了更多的价值意义。这就是一种语文生命教育,他以学生个体的自然生命为基础,小学语文教育与其他学科教育相比,对教师的教育策略要求更高,因为小学语文是一项综合学科,要求学生掌握的知识点较多,同时教师也要注意学生情感教育、素质教育等多方面的教育内容,另外由于小学生的年龄原因及其心理认知程度有限,他们不可能像中学生一样有一定的学习目的以及学习自制能力,而是需要教师在日常的教学中予以培养、灌输,所以教师的教育策略就显得尤为重要了。本文笔者主要从榜样的树立、教师的激励教育、对于学生习惯的培养入手,谈一下我的一些教学心得。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育教学;策略
一、首先要帮助小学树立榜样意识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甚至可以影响到孩子的一生。小学时期孩子们的模仿能力是很高的,也容易受周围环境的影响,比如参加某个游戏,如果有两个孩子玩的很起劲,那么其他的孩子就会竞相效仿。同样的,在课堂上,如果大部分孩子都认认真真的听讲、参与教学,那么其他学生也会受到影响,去认真的听讲,反之,如果大部分学生都没有进入状态,上课了依然心不在焉,就会影响到其他的学生也“随大流”了。所以,在课堂组织教学的过程中,如果老师走到教室,说了“请安静,我们上课了”却依然没人听,不妨教师可以这样引导:同学们,你们看今天某某同学坐得多直呀,上课最认真了!”教师这样一说,平时都很调皮的那位同学的腰板却挺得更直了,“我们都来跟他比比吧!”班里马上安静了,大家都争着做得笔直笔直的,也都认真的开始上课了。同时为了让学生更好的遵守课堂记录,也为了更好的组织教学,我还编了许多的儿歌,如“头要正、胸要挺,手背后、脚放平,眼睛看、耳朵听,回答问题要大声!”这首儿歌简单明了,同学们一边说一边做,在课堂上确实收到了较好的效果。所以在日常的教学中,我就会经常去引导孩子,发现他们中做的好的人或事,让他们向身边的“好人好事”学习,让同学们“择其善者而从之”,这样他们彼此之间就会多一些交流,多一些了解。同时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多去引导学生,而不是训斥或者体罚,相信这也会为他们树立一个良好的学习榜样。
以此同时,教师也是学生在学校各项学习、生活的引导者与组织者,所以教师也要时刻注意自身的形象,不要轻易对学生发脾气、不要随便责骂学生,而是要给他们树立一个青春健康、和蔼可亲的教师形象,比如在日常的生活、学习中,帮助有困难的孩子克服困难、帮助孩子们解决一些基本的难题、和孩子们一起玩耍,带动他们学习、生活的积极性等等,这对于他们的为人处事、人际交流都是一个很好的榜样,对于他们的健康成长有着十分重要的积极意义。
二、其次要注意在日常教学的中的激励教育
我们知道:不是所有的孩子生下来就是低人一等的,同样,也不是所有的孩子都是学习的天才。特别是由于家庭因素的影响,比如父母的教育方法以及教育理念的不同,小学时期孩子们的知识基础差距是非常大的,有些孩子见多识广,而有些孩子则孤陋寡闻,所以在教学中,需要教师进行一定的激励教育,帮助孩子树立学习的信心。作为一名教师,我们要对学生公平相待,应既爱“白天鹅”,也应爱“丑小鸭”。比如对于胆小的、比较内向的、不敢说话的学生,教师就应该主动和他亲近,或者组织学生和他交往,让他感受到集体的魅力。同样的,在学习上更要循循善诱,用身边的小榜样鼓励他、激励他,而不要讽刺、挖苦。比如在一次默写课上,有的学生基础好,写的就很快,而有些学生则基础较差,对于刚学习的知识掌握较慢,写得好的学生我就会鼓励他,或者增添一些新的内:“哎呀,你写的全正确,如果把字写得更工整一点就更好了。”于是学生就高高兴兴的回到座位上,重新写了起来;而对于写的较差的,我就引导他们:“学习的知识是不是你们没有认真复习啊?学习要多复习才能掌握知识哦,这次写不好没关系,下次可一定要写好啊!”以此来激励他们,让他们“胜不骄败不馁”,一点一滴的实现学习的进步。在大人眼中,一个鼓励、一个激励可能不算什么,可在孩子心中,那可能就是一把强有力的“援助”,或者一根“救命稻草”,能够带动他们走出困境,实现一个跨越发展。
三、切合学生特性,适度拓展,坚持练笔
我们都知道,“语文,语文,语言文字能力是根本。”小学阶段语文的奠基作用说到底就是在掌握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中完成的。崔峦老师指出:语文课时有限,要把有限的时间用在刀刃上,用在识字、写字、读书、习作、口语交际上,把语文课上得既生动活泼,让每个学生的各种感官特别是头脑真正动起来,又扎实有效,向每个40分钟要效率,要质量。时下的语文课堂教学,学生课堂内的训练量太少,课堂内动笔时间太少。我们要克服课堂上“君子动口不动手”的顽症,每篇课文学完后,要腾出8-10分钟时间让学生进行书面语言练习。教师要从检测三维目标综合达成情况和学生思想、情感、语言生成情况的视角,根据课文内容,设计情境性的语言书面练习题,让学生写一组句群或一个语段。这种练习要具有创造性、开放性和综合性,能激发学生产生情境性和个性化的语言。
四、结语
小学语文的教育不仅仅是一项工具学科的教育,更重要的是一项人文素质的教育,在教学的过程中需要教师多去学习、多去领悟,也要多去调研,给学生以榜样、给学生以激励,同时也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注重日常教学生活中的案例引导,争取让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快乐的学习、不断的进步,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陈威.小学教育专业特色及建设策略分析《黑龙江高教研究》,2010,第6期
[2]孙靖,孙丽艳.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反思性教学的策略《吉林教育》,2007第1期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小学语文教育教学论文范文
1、学生对图中内容理解过于片面。二年级的学生年龄尚小,缺乏生活经验,理解能力低下,很多时候只能看到一些表象,无法深入的理解图中内容,或者只能看到事物的某一方面,无法全面的理解图片所传达的内容。比如一幅图中有一个小朋友和妈妈正在吃饭,妈妈把肉都夹给小朋友吃,并附有文字“妈妈不喜欢吃肉”,对此真的会有很多学生写出“妈妈不喜欢吃肉所以把肉夹给孩子”,理解过于片面,这也是教学中的一个难点问题,学生写的也是图中内容直观能够看到的,但就是与图中所反映的内容有所偏差,就是由于学生对图中内容的理解过于片面。
2、学生缺乏一定的语言表达能力。二年级的学生语言表达能力普遍都很低,这是由他们的年龄和经验决定的,如果没有小时候就喜欢读书的爱好,只靠一年级一年的积累,语言功底是十分薄弱的。对于看图写话,就算对图中有所理解,由于表达能力欠佳,根本无法很好的表达出图中的内容,太过口语化,都是学生缺乏语言表达能力的表现。
3、学生在看图过程中缺乏想象力。在学生看图写话过程中还存在一个重要的问题,小学生缺乏想象力,小学生的生活经验的缺乏是一方面,另一方面就是教师引导教学工作做的不到位,教学方法没有启发性,没有给学生创造一个想象的空间。导致学生最后写出的内容空洞、直白,苍白无力。
二、提高二年级语文看图写话的教学策略
1、提高学生的看图写话能力。提高学生的看图写话能力才是实现提高教师教学效率的根本所在,而不是提高学生的成绩,很多教师认为提高自己的教学效率最根本就是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这是片面的,学生的成绩只是教师教学效率的一方面反应,但最根本的,是能力的提升。因此,小学语文教师要做到切实了解每一个学生的具体实际情况,寻找每个学生的薄弱点、兴趣点所在,采用适当的方法,科学合理的教学,有的放矢,不仅可以提高教学效率,还能真正让学生在看图写话方面的能力得以提高。
2、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觉得看图写话难,是因为他们对此不感兴趣。兴趣是的老师,没有兴趣,就没有学习的动力。“成功的秘诀在于兴趣。”我国物理学家杨振宁如是说,学生把看图写话当做快乐还是任务这是重要,如果能够让学生乐于学习,能够主动学习,其效果可想而知。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年龄尚小,自制力低,专注力也不强,很容易分散注意力,被其他事物所吸引,这也增加了教师教学的难度,要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教学模式和方法具备趣味性,重视学生内在情感的变化,通过运用有趣的教学活动,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比如可以开展“课前课前三分钟”的教学活动,即在上课的前三分钟,让一个同学讲述一个故事、一则新闻、发生在自己身边的一件小事诸如此类的都可以,不限形式,让学生畅所欲言,每节课一位同学,轮流发言,让每个学生都得到锻炼,这样的三分钟能够让演讲的学生的表达能力得到锻炼,也能吸引其他听的学生。达到了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其学习兴趣的目的。学生有了学习兴趣,才会更好的投入到后面的教学活动中去,才能有利的开展看图写话教学活动。
3、创造学生想象的空间。注重细节。看图写话过程中,教师不能只注重重点突出的地方,对于细节部分也要引起充分的注重,在教学中这一点尤为重要。看图写话给出的图画内容是有限的,不会给出没有价值的信息,因此不能忽视图中的细节内容。细节往往更具有表现力,更有艺术的张力,使其图片内容更丰富。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关注细节的能力,让学生充分发挥其想象力,打开思考的大门,让学生通过细节找到突破点,进而勇敢大胆的创造,发挥其想象力。
鼓励学生想象要联系实际。很多学生看图写话仅仅表达了图意,也能做到有调理、有顺序,但是语言过于简单,缺乏想象,内容空洞。想象不代表漫无边际的胡思乱想,可以联系生活实际,把相关的、合理的事物联系在一起,这样能够给写出的内容增添色彩,使其富有生命力。
总结:
综上所述,不难看出目前二年级语文看图写话教学依然有很大的要改进的空间,学生对图中内容理解过于片面,缺乏一个整体而全面的感悟;学生缺乏一定的语言表达能力,语言表达过于口语化,苍白、无力;对低年级学生进行看图写话训练,教师和家长要注重引导课外阅读,善于利用课本资源,充分激发学生想象,带领学生实践,积累写话材料,让学生乐学生在看图过程中缺乏想象力,写出的东西呆板,没有活力。基于此,为解决这些问题二年级语文教师应从以下几点入手,提高学生的看图写话能力,不是看重学生的成绩,而是让学生的能力得以提高;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学生的老师;创造学生想象的空间,让学生打开想象的大门,自由创作。二年级的学生年龄尚小,家长和教师要共同努力,让花蕾开出美丽的花儿。 【篇二】
一、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增强学习效率
小学语文是一门非常重要的课程,此时采用合适的方法对学生进行语文教学非常重要。小学二年级的学生此时认知能力还不健全,也没有持久的注意力,在课堂上经常会注意力涣散,影响上课的进程,教师采用游戏的方法对学生展开教学,可以让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在课堂上,有效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学习效率。
例如,在学习《小鹰学飞》这一篇课文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分别扮演小鹰和老鹰的角色,通过学生惟妙惟肖的游戏表现,不仅可以加深两位参加表现的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也能让其他的学生在观看表演的过程中很好的感受到课文所描绘的场景,体味到语文教学的乐趣,从而有效的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让学生的学习效率更为高效。
二、可以实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有效结合,让语文教学方法更全面
在小学二年级的语文教学过程中采用游戏教学,可以将语文课本当中的一些情境有效地展现出来,使得学生在学习的时候能够有一种身临其境的奇妙感觉,这样就不会让学生觉得语文知识枯燥无味,同时也能有效改变学生“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的学习状态,有效地加深学生对课本知识内容的理解,使得学生掌握的语文知识更加的全面。
例如,在学习《母亲的恩情》这一篇文章时,以前教师经常采用的教学方法就是照着课本给学生讲,学生只要竖着耳朵仔细听就可以了,这种教学方式一直是教师在课堂上处于主要地位,而学生有效的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所以经常是学生了解语文课本内容却不会运用,采用游戏教学就可以打破这种教学局面,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性,使得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深入到语文课本的研究、讨论之中,这样学生就会对语文知识了解的更为透彻,掌握的语文知识也会更加的全面。在教育不断深入发展改革的今天,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已成为教育的重点,采用游戏化教学不仅可以加强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也能让学生学会对语文知识进行实践运用,将学生培养成综合性素质人才,让学生以后能够得到更好地发展。
三、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让语文课堂更具有趣味性
小学二年级的学生此时心性还不够成熟,对一切都充满着新奇感,采用游戏化的教学方式正式他们所喜欢的,可以有效地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让学生积极投入到语文课堂的学习当中。同时,在语文教学中采用游戏教学,可以有效地增加课堂的乐趣,营造一种良好的学习氛围,使学生能够获得一种身心的愉悦。
例如,在学习《晚上的“太阳”》这一篇课文时,利用游戏教学,可以让学生自己动手去操作爱迪生的那个实验,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思维创新能力,也可以有效地活跃课堂的氛围,让加强学生间的沟通的探讨,让语文学习的气氛更为浓厚。同时也可以让学生学习爱迪生的精神,在游戏过程中不断对学生的思维进行启发,有效的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全面地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四、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意识
在游戏的教学过程中是以团体为单位的,学生在语文课堂上不再是单独的个体,这个过程的有效实施就需要学生间的不断沟通交流、相互配合,这样就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能力和班级的凝聚力,增强学生的团体意识,使得班级的气氛更为融洽,促进学生健康地成长学习。
例如,在学习《狐狸和乌鸦》这一篇课文的时候,通过游戏的方式,不仅能让学生明白狐狸和乌鸦的性格特点,也能让学生加深学生对文章的了解,教导学生不要随便听信别人的花言巧语,培养学生良好的精神品质。同时,在游戏的过程中,学生之间是需要不断相互配合的,只有加强学生之间的配合、沟通,才能让语文教学游侠顺利进行,在这个过程中也能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能力,使得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精神品质,让学生得到全面地发展。 【篇三】
目标是保障课堂教学“教、学、评一致性”的核心。笔者以目标分类学为理论依据,提高目标陈述技术,结合语文学科特点,把《课程标准》(本文中指《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下同)的年段教学目标细化为单元教学目标以及课时教学目标,制定一套明确、具体、可观察、可测量的二年级语文教学目标体系,实现《课程标准》到课时教学目标的转化,为一线教师开展“教—学—评”教学活动奠定基础,从而促成“教—学—评一致性”。
一、基于“标准”,细化目标层级结构
《课程标准》从层级结构看,是按“学段+领域”的格式来划分的,分为“1~2、3~4、5~6、7~9”四个学段,领域包括“识字与写字、阅读、习作(写作)、口语交际和综合性学习”、学习领域下就是各领域的目标细则。但是,在义务教育阶段,日常教学并不是完全按领域实施教学,如“阅读课”是整个语文课程的主要部分,在“阅读课”中,也要进行“识字写字、习作、口语交际以及综合性学习”的学习任务。因此这样的层级结构设置不能帮助教师直接制定具体的课时教学目标。另外,在实际教学中,学习的推进是以时间为序的,每个学段的教学目标分年级、学期进行,每个学期的教学以教科书为依托,以教科书的单元为单位分为几个教学阶段实施教学。对于教师而言,是通过一个个课时的教学来落实单元教学任务,再通过各个单元的教学,落实学期的教学任务。
综上所述,要想提高教师的目标意识,发挥教学目标在教学中导教、导学、导评的作用,首先要有一套基于《课程标准》,为实际教学服务,以教学时间为序的清晰明确的目标体系,从年段目标细化到年级、学期、单元教学目标,然后教师以此为依据制定课时教学目标。
二、基于“语文”,重组教学目标内容
《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学科的性质是:“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在《课程标准》中,语文学科的主要学习领域包括识字与写字、阅读、习作、口语交际以及综合性学习。这种分类方法能够有效地帮助教师聚焦语文学科的本体性知识,指导教师选择教学内容,设计教学,但是这种分类标准中每个领域的内容存在交叉重复,细则又过于宽泛,难以作为测量及评价的依据。
以第一学段的识字与写字教学为例,《课程标准》从识字写字数量、态度、习惯等方面进一步细化了目标内容。但是,汉字是音形义的结合体,识字写字教学目标不仅包括会读、会写,更要求理解和运用,因此,在实际教学中,识字写字教学总是和词语教学相联系。即便是教学专题识字单元,或者“识字加油站”,也要遵循“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在语境中识字”的原则教学。而词语教学在《课程标准》中却放在了“阅读”领域,只有简单的一条“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因为缺乏清晰的目标界定,长期以来,在一线课堂中,词语教学未得到足够的重视,大部分教师的词语教学只是停留在认读和识记的水平,因而削弱了词语教学的效益。
笔者参考部编版教科书的编排体例,按“字词句学习与运用”“阅读”“表达”以及“学习习惯”四个领域,重新梳理了每一个领域的目标内容,并依据每册教科书的内容进行了细化。如此分类,更符合语文学科的基本性质和特点,也能帮助教师明确教学目标。
三、基于“分类”,明确教学目标水平
教学目标是指预期的学生学习结果。同样的教学内容,不同的阶段,学生学习应有不同的结果。要取得不同的学习结果,教学就应有不同的侧重点,采取不同的教学策略。比如,第一学段的识字教学遵循“多认少写”的原则,分别安排了“会认”和“会写”两种水平的教学目标,“会认”常用汉字1600个左右,“会写”常用汉字800个左右。根据心理学家的研究,“认字”讲求的是整体识记,而“写字”则需要对书写的内容进行精细分析。“多认”是为了提早阅读,“会写”不仅是为了学习书写,更重要是为了能够表达。因此识字写字的教学目标绝不仅限于《课程标准》中所要求的“认识常用汉字1600个左右,其中800个左右会写”,还应能够组词、理解、积累并运用。因此,我们还需要在《课程标准》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教学目标水平,并以具体可观察、可测量的行为动词表述,从而使得教学目标更加清晰,发挥导教、导学、导评的功能,保障“教—学—评一致性”。
仍以二年级“字词句运用板块”为例,笔者以布鲁姆的目标分类学为理论依据,把这一板块的学习内容从简单到复杂分为“记忆”“理解”以及“应用”三个一级指标能力水平,又进一步细化为11个二级能力指标,并依据《课程标准》以及教科书上第一学段“识字与写字”的相应要求,一一对应到相应的层级水平中。这样一来,每个内容该教到什么程度,该怎样评价,一目了然。
综上所述,目标是保障课堂教学“教—学—评一致性”的核心。笔者基于《课程标准》,基于“语文学科性质特点”以及“目标分类”三个层面帮助教师提高陈述教学目标的技术,从而帮助教师在教学设计中能够陈述“准确、明确、可观察、可测量”的教学目标,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提供了有效的保障。
小学语文教育对儿童的健康的审美意识、正确价值观的形成和终身学习的能力等都具有重要的奠基作用。因此,在小学语文教育教学中,教师所做的一切,都必须深思远虑,为儿童的终身发展做好基础。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小学语文教育教学论文范文,希望大家喜欢!
《浅谈小学语文教育教学策略》
摘要:语文是最具内涵的学科,它不仅赋予了文字的生命,而且让人的自然生命、精神生命和智慧生命得到了充分的体现,让我们的生命有了更多的价值意义。这就是一种语文生命教育,他以学生个体的自然生命为基础,小学语文教育与其他学科教育相比,对教师的教育策略要求更高,因为小学语文是一项综合学科,要求学生掌握的知识点较多,同时教师也要注意学生情感教育、素质教育等多方面的教育内容,另外由于小学生的年龄原因及其心理认知程度有限,他们不可能像中学生一样有一定的学习目的以及学习自制能力,而是需要教师在日常的教学中予以培养、灌输,所以教师的教育策略就显得尤为重要了。本文笔者主要从榜样的树立、教师的激励教育、对于学生习惯的培养入手,谈一下我的一些教学心得。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育教学;策略
一、首先要帮助小学树立榜样意识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甚至可以影响到孩子的一生。小学时期孩子们的模仿能力是很高的,也容易受周围环境的影响,比如参加某个游戏,如果有两个孩子玩的很起劲,那么其他的孩子就会竞相效仿。同样的,在课堂上,如果大部分孩子都认认真真的听讲、参与教学,那么其他学生也会受到影响,去认真的听讲,反之,如果大部分学生都没有进入状态,上课了依然心不在焉,就会影响到其他的学生也“随大流”了。所以,在课堂组织教学的过程中,如果老师走到教室,说了“请安静,我们上课了”却依然没人听,不妨教师可以这样引导:同学们,你们看今天某某同学坐得多直呀,上课最认真了!”教师这样一说,平时都很调皮的那位同学的腰板却挺得更直了,“我们都来跟他比比吧!”班里马上安静了,大家都争着做得笔直笔直的,也都认真的开始上课了。同时为了让学生更好的遵守课堂记录,也为了更好的组织教学,我还编了许多的儿歌,如“头要正、胸要挺,手背后、脚放平,眼睛看、耳朵听,回答问题要大声!”这首儿歌简单明了,同学们一边说一边做,在课堂上确实收到了较好的效果。所以在日常的教学中,我就会经常去引导孩子,发现他们中做的好的人或事,让他们向身边的“好人好事”学习,让同学们“择其善者而从之”,这样他们彼此之间就会多一些交流,多一些了解。同时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多去引导学生,而不是训斥或者体罚,相信这也会为他们树立一个良好的学习榜样。
以此同时,教师也是学生在学校各项学习、生活的引导者与组织者,所以教师也要时刻注意自身的形象,不要轻易对学生发脾气、不要随便责骂学生,而是要给他们树立一个青春健康、和蔼可亲的教师形象,比如在日常的生活、学习中,帮助有困难的孩子克服困难、帮助孩子们解决一些基本的难题、和孩子们一起玩耍,带动他们学习、生活的积极性等等,这对于他们的为人处事、人际交流都是一个很好的榜样,对于他们的健康成长有着十分重要的积极意义。
二、其次要注意在日常教学的中的激励教育
我们知道:不是所有的孩子生下来就是低人一等的,同样,也不是所有的孩子都是学习的天才。特别是由于家庭因素的影响,比如父母的教育方法以及教育理念的不同,小学时期孩子们的知识基础差距是非常大的,有些孩子见多识广,而有些孩子则孤陋寡闻,所以在教学中,需要教师进行一定的激励教育,帮助孩子树立学习的信心。作为一名教师,我们要对学生公平相待,应既爱“白天鹅”,也应爱“丑小鸭”。比如对于胆小的、比较内向的、不敢说话的学生,教师就应该主动和他亲近,或者组织学生和他交往,让他感受到集体的魅力。同样的,在学习上更要循循善诱,用身边的小榜样鼓励他、激励他,而不要讽刺、挖苦。比如在一次默写课上,有的学生基础好,写的就很快,而有些学生则基础较差,对于刚学习的知识掌握较慢,写得好的学生我就会鼓励他,或者增添一些新的内:“哎呀,你写的全正确,如果把字写得更工整一点就更好了。”于是学生就高高兴兴的回到座位上,重新写了起来;而对于写的较差的,我就引导他们:“学习的知识是不是你们没有认真复习啊?学习要多复习才能掌握知识哦,这次写不好没关系,下次可一定要写好啊!”以此来激励他们,让他们“胜不骄败不馁”,一点一滴的实现学习的进步。在大人眼中,一个鼓励、一个激励可能不算什么,可在孩子心中,那可能就是一把强有力的“援助”,或者一根“救命稻草”,能够带动他们走出困境,实现一个跨越发展。
三、切合学生特性,适度拓展,坚持练笔
我们都知道,“语文,语文,语言文字能力是根本。”小学阶段语文的奠基作用说到底就是在掌握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中完成的。崔峦老师指出:语文课时有限,要把有限的时间用在刀刃上,用在识字、写字、读书、习作、口语交际上,把语文课上得既生动活泼,让每个学生的各种感官特别是头脑真正动起来,又扎实有效,向每个40分钟要效率,要质量。时下的语文课堂教学,学生课堂内的训练量太少,课堂内动笔时间太少。我们要克服课堂上“君子动口不动手”的顽症,每篇课文学完后,要腾出8-10分钟时间让学生进行书面语言练习。教师要从检测三维目标综合达成情况和学生思想、情感、语言生成情况的视角,根据课文内容,设计情境性的语言书面练习题,让学生写一组句群或一个语段。这种练习要具有创造性、开放性和综合性,能激发学生产生情境性和个性化的语言。
四、结语
小学语文的教育不仅仅是一项工具学科的教育,更重要的是一项人文素质的教育,在教学的过程中需要教师多去学习、多去领悟,也要多去调研,给学生以榜样、给学生以激励,同时也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注重日常教学生活中的案例引导,争取让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快乐的学习、不断的进步,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陈威.小学教育专业特色及建设策略分析《黑龙江高教研究》,2010,第6期
[2]孙靖,孙丽艳.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反思性教学的策略《吉林教育》,2007第1期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小学语文教育教学论文范文
《浅谈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
【摘要】当前的小学语文教学正在改变过去那种封闭、死板的状况,日益走向开放,日益充满活力。教师在努力寻求更好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在良好的学习氛围中学习成长。在众多方法中,运用游戏教学是其中的一条重要途径。实践证明,游戏教学也是减轻负担、事半功倍的好方法。游戏教学有利于唤起兴趣,集中注意力。
【关键词】游戏教学创设调动激发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学习的起始年龄越来越趋向于低龄化。心理学研究表明:低年级学生学习动机浅近、单一,学习凭兴趣;理解力差,模仿力强,注意力集中时间短,易分散;思维具体形象,无意注意占优势。因此,这就要求我们的语文课教学不能一味地灌输语言知识,而应是通过不断地改进教学方法,组织开展丰富有趣的游戏活动,寓知识于游戏中,让学生在听听说说、看看读读、蹦蹦跳跳、唱唱玩玩中兴趣盎然地学习语文:让学生在愉快、和谐的气氛中主动获取知识,陶冶情操,发展智力,培养能力。为此,我在教学中作了一定的尝试。
1游戏能为学生创设和谐的求知氛围
低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是好奇、好动、好胜、好强。他们渴望学习知识,但感知觉的无意性和情绪性很明显,极易被感兴趣的、新颖的内容所吸引,但他们年龄小,注意力不稳定,凭兴趣去认识事物,感兴趣的就愿意去做,不感兴趣的就心不在焉,无意注意多于有意注意。而游戏,正可以顺应儿童这一心理特点,让孩子们在欢乐的游戏中变无意注意为有意注意,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到新知识。
在拼音教学中,以"游戏"的形式达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营造活跃欢乐的课堂气氛的目的。让儿童在不拘一格的学习方式中积极愉快地度过小学学习的第一道难关──汉语拼音。
演一演。
如在学习声母j、q、x与ü相拼,n、l和ü相拼规则中,我设计让学生戴头饰进行表演,并配上儿歌:三个好朋友j q x,一块儿出去玩,路上碰见了小ü,小ü小ü有礼貌,急忙脱下帽,问声好。通过学习儿歌,戴头饰表演,让他们懂得尊重别人,学做有礼貌的孩子,并掌握了jqx与ü相拼,两点要去掉的规则。而在学习n、l和ü相拼,两点不去掉的规则时,我也配上了儿歌:"小ü小ü真淘气,整天捣乱和调皮,气得爸妈n和l。小ü小ü知错了,泪珠汪汪有两颗。"同时,戴上头饰进行表演,从中教育学生应该做个知错就改、听话的好孩子。
编一编。
引导学生将拼音编成一个个童话故事,将教学内容渗透在故事情节之中,激发学生积极探求知识的兴趣。如声调教学中,主要讲清声调符号的形状和四声的读法。可以借助编说童话学习四声。在教每个字母时,给它们编出名字。如:a(小辫儿),t(小伞柄),h(小椅子)等。
动一动。
让刚入学的儿童乖乖地在课堂上坐35分钟,会导致他们产生厌学情绪。因此,我们在课堂上采用多种形式让他们"动"起来。如一次复习"b、p、d、q"时,我启发学生思考:怎样用简单的动作来演示这四个字母的样子?经过一番热烈的讨论之后,有学生跑上来在讲台前双脚并拢站定,左手叉腰,右手上举,学生们一下子叫出来"是b",随之调换手变成了"d",左手叉腰右手放下则成了"p",反之成了"q"。
另外,我们还利用拼音的声母、韵母、整体认读音节来编成"汉语拼音休息操"。既可以在上课时进行放松休息,同时又可以巩固拼音知识。
"点点头,伸伸腰,我们来做拼音休息操。
动动手,动动脚,我们来背声母表b、p……
扭扭脖子,扭扭腰,我们来背韵母表a、o……
站要直,坐要正,我们来背整体认读音节表zhi、chi、shi、ri……
专心听,勤动脑,学好拼音基础牢。"
每次不必一次做完,只要做一段即可。
(四)画一画。
所有的孩子都喜欢色彩鲜明、生动直观的图画。如在"i"的的教学中,当学生掌握了发音后,便让他们尝试:"'ì'像什么呀,你能把它的样子画出来吗?"学生们兴趣盎然地忙开了,"一根吸管"、"一支笔"、"一根球棒"、"一根棍子"、"一段甘蔗"等五花八门的图案让学生记忆深刻。在学完所有韵母后,为加强记忆,让学生挑四种自己最喜爱的颜色,分别涂在单韵母、复韵母、前鼻韵母和后鼻韵母上,这样,学生在涂色的过程中既巩固认识了这些字母的形状,又分清了它们的细微差别。
2游戏能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
低年级学生的思维特点以形象思维为主,他们善于形象记忆,逻辑推理能力较弱。他们需要有可感知的具体事物来支持,思维才能进行。因此,在学生学习新知时,充分运用直观手段,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让他们的眼、耳、口、手、脑等多种感官都参加到学习活动中来。低年级学生识字,学得快,忘得也快。如何解决这个难题呢?通过实践,我发现在识字教学过程中适时做一些游戏是个好方法,它能使学生在轻松的气氛中掌握字形,并能有效地防止生字回生。具体有以下几种:
开火车:这种游戏分小组进行。随着孩子们发出"呜――
喀嚓、喀嚓"的声音,教师出示一个生字,让一组学生按顺序拼读音节、分析字形。哪个学生读音错了,或字形分析不正确,这列火车就不能开下去,发令停下来,修理好后才能继续往下开。
猜字谜:根据这些字的特点,引导学生猜字谜以帮助记忆。例如:"一点一横梁,梁下开个窗,大口张着嘴,小口往里藏。"是什么字?(高)谜语猜出来了,字也就会写了。
背顺口溜:遇到难写的字,教学生背顺口溜。例如:"来"字:"横下点撇再加横,一竖竖在字中央,左一撇来右一捺,这个来字不会忘。"这样,学生把顺口溜背熟了,就会写字的笔画了……
3游戏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激学,就是运用方法诱发学习兴趣,激发学习动机。而学习兴趣又是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来的内动力。一般情况下,低年级学生只能连续集中15分钟左右。因此在一课之始,可根据教材特点,千方百计诱发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
如在教生字时,教师可借助奇特联想识字法的研究成果,组织各种有趣的游戏活动:
"送信":请本节课学得最认真的学生当邮递员,把生字卡片当成信一一送到同学的手中。其他小朋友一起拍手唱儿歌:"叮铃铃,叮铃铃,邮递员来送信。不怕风,不怕雨,一心一意为人民。"送完信后,请拿到信的小朋友一个个上台来领读,并分析字形。
"叫号":把生字卡片分放在黑板槽内,上面编好号,请一个学生起来问:某号是什么字?其他学生应答。通过问答,加强学生对"音近字"、"形近字"的分辨能力。
"添砖加瓦":写出一个不完整的字,让学生把笔画补充完整。例如水、牛、羊三个字,做完之后,学生既记住了"水"字,先中间后两边的笔顺规则,也分清了"牛"与"羊"字一竖的不同。
"找朋友":要求学生把一些字形结构相同的字排列在一起,以此了解学生是否记住了字形结构。"配对子":如把"禾"和"火"合成"秋",把"日"和"生"合成"星",把"女"和"也"合成"她"等等。
在低年级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根据学生的这一心理特点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适时地有选择地运用各种游戏,为学生创设愉快的学习氛围,使教学步入"教师乐教、学生乐学"的理想境地。因此,我们要从低年级儿童的特点出发,注重课堂的趣味性,充分利用这些游戏,使学生更有效地学习。
【参考文献】
[1]李新旺,游戏文化与心理学,心理学科学出版社 2003
[2]吕晓,龙薇.维果茨基游戏理论述评,历史与比较 2006.
[3]陆晓燕,皮亚杰认知发展游戏理论及启示,文山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
[4]郑育敏,论游戏与幼儿创造力的培养,学前教育研究,2003.
随着时代 教育 的发展,健康教育活动以其独特的魅力开始受到越来越多学校学习,关注和参与其中,并已逐渐成为教育工作重点之一。下面是我为你精心整理的健康教育论文,希望对你有帮助!
一、缺乏应有的注重程度
对于心理健康教育缺乏应用的重视是当下许多高中在展开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时存在的首要问题。长期以来,我们一直把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作为德育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德育在学生教育体系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心理健康教育借助德育的教育地位,从不同的角度,促进学生个体人格的完善和发展。同时,心理健康教育也有效地丰富了传统德育的手段,增强了德育工作效果。但是,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对心理健康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传统的关于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的关系的理解,给实际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带来了诸多不利影响。目前,很多高中学校对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重视程度不够,完全用思想政治工作代替心理健康教育,在强大的升学压力下,高中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往往只停留在口头上,导致高中生心理问题层出不穷,甚至出现恶性突发事件。这些问题的根源就在于对处于全面发展阶段的心理健康教育和德育的关系认识不深,定位不准确。这是国家虽然越来越重视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教育,但实际工作效果却不尽如人意的主要原因。想要化解这个问题,首先应当从社会层面提升对于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程度。政府应当加大相关宣传力度,让心理健康教育能够更为深入的在各个高中得以落实。其次,每一所高中都应当意识到心理教育教育的重要性,可以针对高中生定期开设相关的辅导课程,不要让心理健康教育沦为形式,要将教育的功效真正落到实处。只有首先提升全民对于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程度,并且借助合理的模式让教育过程更好的展开,这样才能够让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真正发挥效用,让青少年能够健康积极的成长,帮助他们形成更好的人生观与价值观。
二、心理健康教育定位不明确
想要让心理健康教育取得更好的教学成效,这首先需要教育工作者对于心理健康教育有正确的理解与定位。实际工作中,很多学校将心理健康教育定位为“救火”,而不是“防火”,认为心理健康教育是面向个别问题学生,而不是面向全体学生,导致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出现很多短视行为,缺乏前瞻性。作为升学压力特别重的普通高中学校,这一问题表现得尤为突出。从事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老师们都明白,心理健康教育本应重在预防,重在全体学生心理素质的提高和全面发展。但由于人员不足、精力投入不足等问题,心理健康教育者往往只能把精力放在少数问题学生身上,扮演“消防员”的角色,忙于“救火”。想要化解这个问题,这很有必要对于心理健康教育有更为准确的定位。各个高中应当深刻意识到心理问题的预防意义大于治疗,心理健康教育不是等问题已经产生甚至恶化后再来集中治疗,到了那个程度后所谓的治疗往往效用并不大。针对高中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最重要的功效在于对于学生的引导,要通过课程的讲授让学生们形成正确的观念以及看待问题的视角,要让大家具备较好的面对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不是当问题发生后一味的钻牛角尖或者不知所措。只有对于心理健康教育的作用与展开模式有更为清晰的定位,这样才能够更好的展开针对高中生的教育课程,进而给予他们更多积极的引导与开导,让这个时期的学生们能够以更为积极与健康的心态面对繁重的学业以及日常生活中的种种困难。这才是心理健康教育真正应当发挥的作用。
三、对于学生的引导方式有待完善
在展开心理健康教育时对于学生的引导方式非常重要,这是保障教育过程能够很好的发挥成效的基础,然而,这一点在许多高中的落实情况并不好。有些老师在和学生交流时往往抱着居高临下的态度,当学生遇到一些心理问题后通常不敢和教师平等交流。有的教育工作者甚至会预设学生有错,心理健康教育过程就是让学生认错。这种教育 方法 是极不可取的,不仅会加重学生的心理负担,对于学生也丝毫起不到任何开导作用。高中阶段的学生们是比较容易产生心理问题的一个群体。首先,面对繁重的课业负担和高考压力,学生们本身就已经被压得喘不过气,心理上本来就较为脆弱。另一方面,处于青春期的学生们慢慢开始萌发性意识,对于异性会开始越来越关注,早恋现象在这个时期的学生中也会较为常见。教师在和学生们展开心理辅导时一定不能给学生压力,也不是要让学生认错。合适的方法是站在朋友的立场与角度和学生间展开平等交流,要聆听学生内心的想法,要让学生们有倾诉的机会。只有清楚了解学生内心的真实感受后教师才能够采取更有针对性的引导方法,才能够让学生们慢慢打开心扉,意识到什么是这个时期该做的事情,什么是不该做的。心理健康教育中引导方式非常关键,好的引导方法才能够帮学生们化解内心的障碍,进而让学生更为健康的成长。
四、结语
当下的高中心理健康教育中存在着一些普遍问题,想要让这些问题得以改善,首先应当加强对于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程度,并且明确心理健康教育的定位,这是更好的展开这部分工作的基础。此外,教师要注重对于学生的引导方式,在展开具体教育工作时要做到和学生间平等交流沟通,这样才能够让心理健康教育取得更好的成效。
健康教育是维护健康的必由之路,健康教育系统的渗透在幼儿园教育中,是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幼儿的发展需要,更是幼儿园教育的一个重要环节。
幼儿园工作规程(试行),涉及到一些有关幼儿健康教育的问题,例如,要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卫生习惯和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要加强对幼儿的 安全教育 ,要培养幼儿的活泼兴趣,要引导幼儿个性健康发展,所以幼儿园要切实做好幼儿生活和心理卫生保健工作。
为了更好的促进幼儿的身心健康,为了幼儿教育最终目标实现建立较为系统、适合我国幼儿年龄特点的幼儿园健康教育的理论与实践体系。幼儿园是幼儿生活、学习的场所,教师的教育行为以及幼儿园内部的环境条件,都对幼儿的身心健康产生一定影响。幼儿园健康服务管理、幼儿园健康教育活动和幼儿园环境预设安全教育三个方面要有机结合。
一、幼儿园健康服务与管理
我园为幼儿提供的卫生保健 措施 和服务,例如,建立幼儿健康检查制度和幼儿健康档案,对幼儿定期进行健康方面的检查与评价,建立卫生消毒,病儿隔离制度。积极做好计划免疫和疾病防治工作,夏季做好防暑降温工作,冬季做好防寒保暖工作,对突发性疾病提供紧急救护,对有心理卫生问题的幼儿提供帮助并请专家来园进行《科学 育儿知识 讲座》。
二、幼儿健康教育活动
教师根据幼儿年龄特点专门为幼儿设计并组织有关维护和促进幼儿身心健康的教育活动。例如,各班开展爱护我们的眼睛,不跟陌生人走,高高兴兴上幼儿园,我不怕打针等教育活动,幼儿日常生活中,指导幼儿如何把手洗干净,督促幼儿要保护环境的卫生整洁,培养幼儿不挑食,愉快安静午睡等良好的行为习惯。在教育活动中,教师也注重生活卫生教育,幼儿的生活卫生教育的目的是使幼儿获得必要的卫生知识,培养幼儿良好的卫生习惯,并养成早晚刷牙,饭后漱口,饭前便后洗手,保持服装整洁等习惯,学会使用手帕,学习擤鼻涕,注意爱护自己的身体器官,能做到不随便将手指、彩笔、玩具等物品放进口中等。培养幼儿学习卫生习惯能养成正确的坐姿以及阅读绘画的姿势,注重用眼卫生,能保持文具、书籍等物的清洁整齐,教育幼儿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按时作息,不挑食不偏食,不吃零食的好习惯。在幼儿健康教育的过程中,必须丰富幼儿的 健康知识 ,教给幼儿促进和保持健康的方法行为,从而使幼儿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卫生习惯和体育锻炼习惯。可以用丰富的知识、动作和行为练习、讲解示范、体育游戏,训练行为,培养习惯等方式进行。
三、幼儿园环境教育对健康的影响
幼儿总是生活在特定的环境中,环境是幼儿能否健康生活的不可忽视的影响因素。幼儿园环境能使幼儿产生健康行为所提供资源。幼儿园环境分为人际环境和物质环境。人际环境使幼儿与幼儿园、幼儿与教师之间、幼儿园工作人员之间以及教师与幼儿家长之间的和谐、融洽的关系,从很大程度上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幼儿的心理健康。物质环境有幼儿园建筑、活动室的采光照明、课桌椅高矮、饮水设备、盥洗设备、户外活动场地及幼儿园的绿化、幼儿一日生活作息安排等,这些无形之中会影响幼儿的潜意识对这些物质环境的需要或排斥,对幼儿的身心发展造成一定的影响。
四、预防与安全教育
1、预防保健的教育:教育幼儿初步懂得“病从口入”,保持个人卫生或公共卫生都是为了防止疾病,预防疾病的发展,从而使个人健康快乐的成长。不怕打针,乐意打预防针,能配合治疗,懂得爱惜自己和他人的生命与健康,不断增强和提高幼儿自我保健意识。
2、安全教育:教育幼儿懂基本的 安全知识 ,例如食品卫生安全、交通安全、日常生活安全、游戏安全等,要知道哪些地方是不安全的,那些物品是不能随便摸的。例如开展丰富多彩的幼儿体育活动,使幼儿在活动中学会如何保持自己的身体平衡,使幼儿懂的游戏安全。
幼儿健康教育是以新的健康概念为中心,我们希望有更健康的教育,使我们幼儿更健康的成长。
健康教育服务规范解读
浅谈如何对小学生进行健康教育 心理健康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受到了广大教育工作者的重 视。小学生处在长知识、长身体的阶段,他们的心理品质还不成熟,一些学生 由于自身、家庭的种种变化,学习压力的加重等原因,加上缺乏对自己的正确 认识,导致他们产生不健康的心理。面向全体学生,让学生健康地成长,培养 其优良的心理素质,促进其个性的和谐发展,健全其人格,使他们能夯实心理 基础迎接各种挑战,这是每个小学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如何对小学生进行心 理健康教育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巧妙暗示,树立自信 自信是一个人对自身能力的正确认识和充分估价,这是一种良好的心理品 质。自信的孩子热情乐观,不怕挫折,能凭坚定的信念和顽强的毅力去实现目 标。但目前小学生较为普遍地缺乏自信,存在自卑的消极心理。先天生理上的 缺陷,在班集体中的地位,学生之间矛盾冲突都可能使人产生自卑。这种消极 心理的存在,使学生不能以正确的态度、平和的心态对待自己的不足。这种心 理的形成主要是因为学生自己、家长或老师常常将其不足的地方和其他同学的 优点相比较,而忽略了他们的长处。时间一长,他们总觉得自己不如别人,尤 其是学习成绩不理想的学生,认为自己天生笨,努力也是徒劳,这种想法更要 不得。因此,教师首先应转换评价角度,睁大眼睛,及时发现学生的优点及闪 光之处。其次,教师应以各种方式,如一个真诚的微笑,一个关切的眼神,— 句鼓励的话语,一句看似不经意的表扬等向学生巧妙暗示,让他们了解自己的 长处,看到自己的能力,以克服自卑树立自信。再次,教师应指导学生正视自 己,科学地一分为二地评价自己,让学生明白,别人有你羡慕的长处,你也有 别人不及的优点。教师指导学生纵向比较,让学生看到自己的进步与不足,懂 得失败乃成功之母的道理,学会正确面对失败。教师可让学生讲出自己最为难 的事,帮助其找到解决的办法,使学生克服困难,体验成功的喜悦,树立“我 能行”的信心。 二、传授方法,促进交往 肖伯纳说过: “倘若你有一个苹果,我也有—个苹果,而我们彼此交换这些 苹果,那么你我仍然各有一个苹果。但是倘若你有一种思想,我也有一种思想, 而我们彼此交流这些思想,那么我们每个人将有两种思想。 ”小学生的交往具有 获得信息的功能,并且有利于学生的社会化。通过交往,他们不仅对自己有一 个客观的认识,而且对别人也有所了解,既不惟我独尊,知道山外有山,人外 有人,又不自暴自弃,懂得相互学习,合作交流。有的小学生常常遭遇交往失 败,有时他们的言行并无恶意,但却不被他人理解和接受,而产生矛盾和误会。 渐惭地,他们变得自卑、敏感、胆怯。因此,指导学生认识交往的意义,掌握 交往的方法,积极主动地交往,对其形成健康的心理是很重要的。教师应告诉 学生,与他人交往,首先要做到对人有礼貌,其次态度要真诚谦逊,豁达大度, 懂得克制忍让,并注意聆听他人的意见,不搞恶作剧,不挖苦取笑别人。还有 的小学生性格孤僻,抑郁内向,沉默寡言,不善交往,把自己圈在自我的小圈 子里,或孤芳自赏,或自渐形秽,其实这样不利于他们的健康成长。对于这样 的学生,教师要善于选择话题,多启发诱导,使他们敞开心靡,愿意与人交谈。 同时,要创设团结友爱的班集体,用集体的爱感染他们,使他们体验到集体生 活的快乐,逐渐变得活泼开朗,并尽快融入到集体生活中去。 三、善于疏导,培养情感 成长中的小学生随着知识积累的日益丰富,各种能力的不断提高,生理心 理的急剧变化,情感体验逐渐丰富。但他们处于半幼稚半成熟时期,矛盾交织, 他们的情绪情感还不平衡,不稳定,往往滋生不良的情绪、情感。教师首先应 了解学生,尊重学生,经常和学生沟通,对学生的点滴进步予以关注。其次, 教师要让学生知道哪些情绪、情感是好的,易被人接受,哪些情绪、情感是不 好的,要控制消除。教师要指导学生正确认识心理现象,学习调节控制自己的 情感,努力培养高尚的情感。教师应耐心地帮助学生分清积极与消极、乐观与 悲观、自尊与虚荣、自豪与自傲等不同心理品质的界限,让他们通过合理释放, 调节升华自己的情感,减少心理压力和紧张感,引导学生学会多方面、多角度 看问题,胸襟宽广,能容人能容事,情感丰富。 四、组织实践,锻炼意志 具有良好意志品质的人,表现为有坚定的信念,勇敢乐观,自制力强,有 坚忍不拔的毅力和百折不挠的精神。如今的孩子大多家庭富裕,生活安逸。即 使有的家庭经济并不宽裕,但父母总觉得再苦也不能苦孩子,自己省吃俭用, 对孩子的要求尽量满足。由于缺少锻炼,很多孩子“四体不勤,五谷不分” ,娇 气十足,不仅动手能力、自理能力较差,还普遍存在依赖性强,自制能力差, 意志薄弱,做事易半途而废,缺少恒心和毅力等问题。 学校可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经受磨练,通过积 极克服活动中不断出现的困难,进行自我约束、自我调节、自我教育,锻炼意 志,形成自强不息、坚忍不拔的心理品质。公益劳动、军训夏令营活动、社会 考察活动、春秋季运动会都是锻炼学生的好机会,学生在活动中成长,在活动 中走向成熟。 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应注意创设良好的环境,绿草如菌的校园,窗 明几净的教室,和谐进取的班风,全学校都关心学生心理发展的氛围,都会促 使学生健康快乐地成长。
小学语文教学中心理健康教育研究论文
在各领域中,大家都写过论文吧,论文是对某些学术问题进行研究的手段。你知道论文怎样写才规范吗?下面是我精心整理的小学语文教学中心理健康教育研究论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摘要: 心理健康教育是新时期各阶段教育所关注的重点话题,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既是新时期小学语文学科教学的要求,同时又是有效开展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途径。教师必须认识到阅读教学与心理健康教育之间的关系,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有效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基于此,本文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对策和措施进行了分析和探究。
关键词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心理健康教育
良好的心理健康不仅是个体成长发展的重要条件,而且是衡量人才的重要指标之一。在小学阶段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现代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任务[1]。语文学科具有典型的人文性,是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途径,教师应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有效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以提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综合质量。
一、语文阅读教学与心理健康教育之间关系的有效分析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与心理健康教育之间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内容有很强的心理健康教育意义。选入到小学语文教材中的很多课文都具有相应的教育意义,如《吃水不忘挖井人》《坐井观天》《雷锋叔叔,你在哪里》等,在这些课文的阅读教学过程中可以进行相关心理素质教育的渗透,在阅读学习中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德素质。其次,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活动本身也是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过程,通过组织小学生对某一篇课文进行小组合作阅读教学,或在相应的阅读教学情境中开展教学活动,能够对学生进行相应的心理健康教育。最后,心理健康教育也是引导学生形成正确语文阅读方法的.重要途径,良好的心理健康素质能够对学生的阅读行为进行规范,还有利于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养成,从意识形态上帮助学生构建正确的认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思想行为,从而帮助学生构建有效、正确的语文阅读教学方法体系。
二、当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
从整体上看,当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心理健康教育渗透的效果并不理想,导致这一问题出现的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教师对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教师将语文阅读教学的主要精力集中在阅读内容、阅读技巧和语言知识教学方面,缺乏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识[2]。其次,教师的语文阅读教学方式无法满足心理健康教育渗透的相关要求。传授式的阅读教学方法仍然是很多小学语文教师的主要教学方式,在这种刻板的阅读教学方法下,不仅学生的思维能力受到限制,甚至还影响了学生参与语文阅读学习的兴趣,不利于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养成。最后,教师的教学能力也是影响心理健康教育渗透效果的重要因素。虽然阅读教学与心理健康教育之间联系紧密,但两者的教学独立性较强,如果教师缺乏相应的教学组织和融合能力,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效果就不理想,不利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活动的有效开展。
三、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针对小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既是促进小学生个体更优发展的重要措施,同时又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品质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教师必须充分认识到心理健康教育与小学语文阅读之间的密切关系,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进行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渗透。
(一)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营造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氛围
营造心理健康教育氛围是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有效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措施之一[3]。作为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有效的阅读教学氛围不仅能够提升学生参与阅读学习的积极性,而且还能够通过氛围陶冶学生的情操,有利于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因此,教师在开展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时,要特别做好以下工作。首先,小学语文教师要积极转变语文教学理念,体现学生在语文阅读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即语文阅读教学活动的设计和组织都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重视学生在小学语文阅读学习过程中的感受和个体能力培养。其次,教师要努力与学生构建良好的互动交流关系,注重平等的教学沟通,了解学生的个体能力、兴趣爱好、阅读学习状态等相关能力素质,以此为基础制订学生个体阅读教学指导计划,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针对性。最后,教师要对学生保持耐心和宽容,面对学生在阅读学习中出现的问题,教师要耐心地讲解、引导,并提出改进的意见和建议。这样不仅能够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而且能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逐步培养小学生的自信心,有利于小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养成。
(二)基于语文阅读教学内容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
小学语文阅读教材是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基础,教师应积极挖掘语文阅读素材中与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相关的内容,并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小组合作学习、情境教学等教学手段既能体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有效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例如,在部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中国美食》这节课的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先通过多媒体展示具有代表性的美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然后引导学生以学习小组为单位进行阅读教学指导,先说一说自己喜欢的美食都有哪些,自己最喜欢妈妈做的哪道菜,简单说一说自己熟悉烹饪的方法是什么。之后,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学生刚才说过的烹饪方法的视频,然后给出菜单,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每一道菜的烹饪方式。在这一过程中,学生既感受到了中国美食的魅力,又感受到了美食文化,这有利于学生正确价值观的形成。在与其他同学进行组内合作学习时,还培养了学生的合作、协作和交流能力,有利于学生良好心理健康素质的养成。
(三)通过课外阅读教学指导活动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要想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仅依靠有限的阅读课堂教学时间远远不够,必须将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课外阅读过程中。一方面,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为学生推荐相应的阅读素材,如有的学生自信心不强,可以推荐学生看一些增强自信心的书籍。换言之,教师要在了解学生实际情况的基础上为学生的课外阅读提供相应的指导。另一方面,教师可以适当地组织课外阅读交流活动,组织小型的“读书交流会”,在交流过程中引导学生进一步认识自我、学会成长。
结语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是新时期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重要任务,教师必须要认识到阅读与心理健康教育之间的紧密联系,创设良好的教学氛围,深入挖掘教材,指导学生的课外阅读实践,在优化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品质的同时,对小学生开展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渗透,以实现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综合性目标。
[参考文献]
[1]孙燕.心理健康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有效渗透探析[J].学周刊,2018(28):91-92.
[2]刘长月.关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思考[J].中国校外教育,2018(20):36.
[3]刘晓.浅析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渗透[J].课程教育研究,2018(04):70.
如今,人们对小学 教育 问题的关注程度逐渐提高。语文是小学教学的关键内容,对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小学语文教学 毕业 论文,供大家参考。 小学语文教学毕业论文 范文 一:如何进行小学语文略读课文的教学 论文摘要:如何进行小学语文略读课文的教学 论文关键词:小学语文 略读课文教学 略读课文的教学强调在教师的主导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培养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教学的过程要面向全体学生,尊重每一名学生,承认差异因材施教,倡导个性化阅读;要实现课内与课外的沟通,拓展知识和能力空间;教学中教师要相信学生,大胆放手,让“阅读提示”领路、鼓励和引领学生采用适合自己的 方法 参与语文阅读实践。略读课文教学的最大目的就是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要贯彻好“以生为本”和“能力为本”的教学理念,教学中必须给够学生充分自读和交流的时间,让学生把课文读通、读顺、读懂,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读书方法和学习语文运用语文的方法。 2004年,我在商河县孙集乡中心小学听过一堂五年级上册略读课文《珍珠鸟》的教学。由于教师没有给学生充分的自读和交流时间,教师直接向学生提问:1、应该如何分段;2、本文重点写的什么;3、珍珠鸟的特点是什么;4、课文最后一句:“依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的深刻含义是什么。结果:学生如坠雾中,面 面相 觑,勉强作答,场面很尴尬。 2005年,我在商河县怀仁镇中心小学听了一位教师讲四年级下册略读课文《黄河是怎样变化的》,那位教师先给了学生10分钟时间初读课文,要求学生想办法把课文读通读顺,在这个过程中,优秀的学生读了几个来回,能力差的学生也有足够的时间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把课文读完。初读之后,教师要求学生结合词语盘点,同桌之间互相检查,这个过程既实现了本册教材“词语盘点”这一自查自测栏目设计的意图,又在合作中扫清了字词的障碍。接着,教师安排学生进行了一次有针对性的朗读课文,消除在初读课文时出现的一些问题。然后,教师还安排了再次默读的时间,让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把自己感受最深的地方进行交流,并联系前一课学过的精读课文《自然之道》,让学生自悟:大自然是人类的老师,过度地砍伐树木,会破坏人类生存的环境,最终要受到大自然的处罚。整堂课教师给了学生充分的自读和交流时间,把“以生为本”和“能力为本”的教学理念落实到了具体的教学实践之中,教师放得开,学生学得好,学生的能力得到了提高。 略读课文教学最大的失败是过度的设计。因此略读课文的教学结构一定要简约,要采取粗线条式的结构层次,要让大气度、大智慧充盈整个课堂,要为学生自主阅读留够时间和开辟大块大块的空间。 新课程教材在精读课文与略读课文之间,有一段流畅的文字,它既自然地把学生的学习由精读课文过渡到略读课文,又提示了略读课文的学习要求和方法,使精读课文和略读课文形成一个整体,更好地发挥训练阅读、迁移能力和陶情冶趣的功能。教学实践中可以按照“提示”引路,课堂结构求“简”的教学思路,“默读——思考——交流”的教学程序推进教学。例如:四年级下册第17课《触摸春天》是精读课文,第18课《永生的眼睛》是略读课文,这篇课文前面就有这样的一段话:盲姑娘只能用手触摸春天、用心感受生命的。如果她有一双明亮的眼睛,那有多好啊。默读下面这篇课文, 说说 琳达一家人为了让盲人重见兴安盟,他们是怎样做的。从课文中找出含有“骄傲”的 句子 ,有感情地读一读,再联系上下文,讨论讨论从中体会到了什么。这段话承上启下,可以引领学生从精读自然地过度到略读。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将略读课文课堂教学分为这样几个阶段: 一是初读阶段。老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尽其所能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使学生对课文产生浓厚的兴趣,在反复朗读中扫清障碍,有信心独立读懂课文; 二是自悟阶段。教师把学生引进书本后适时淡出,退位到不引人注意的角落,让学生根据学习提示充分地默读,在读中思考,读中解决问题; 三是汇报交流阶段。这一阶段由学生汇报读书所得,学生在讨论交流中,可以就自己最感兴趣的一点,感受最深的一点,来进行交流。可以是内容上的,可以是情感上的,也可以是 文章 的表达方式的……教师只是提纲挈领,引导学生抓住重点,提出存在问题; 四是引导点拨阶段,教师根据学生自读情况以及教材的特点,以自己的“厚积”进行“薄发”,引导学生再次深入去阅读,疑难处再读读,有趣味的再品品,重点地段多走一个来回,帮助学生把文本读懂、把生活读懂。 语文既承载着人类的 文化 和精神,传递着人类的知识和技能,也蕴藏着人类丰富的智慧和哲理,略读课文的教学就是要让学生在学习中习得、感悟和传承。教学中应该落实“大语文”和“突出个性,发展特长”的理念,让学生在语文的天地间自由飞翔,用自己的感官去充分触摸,用自己生活 经验 与文本进行对话,使学生感到语文是真实的语文,使学生学习语文、用语文的兴趣更浓、能力更强、个性和特长更加鲜明。 参考文献 1、小学语文教师教学风格现状及形成路径探究李莹莹鲁东大学2015-06-01 2、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的实践研究——以安阳市故城中心小学为例冯磊内蒙古师范大学2013-05-27 小学语文教学毕业论文范文二:跳出功利圈,享受语文之美 论文摘要:长期以来,语文教学过于注重眼前显性成果却忽视隐性成果的获得,忽视了“培养人”的本质意义。很多教学活动仍然陷在单纯追求分数和升学率的功利圈中。很多时候,语文课堂还可以给予我们更多美的享受,我们要跳出功利圈,回归语文的本真,以期获得更多更长远的利益。 关键词: 新课标 ; 语文之美 ; 功利 现行制度下,学生和老师都要面对一道难关,那便是高考。为了高考成绩这一功利性极强的单一目标,学生废寝忘食,衣带渐宽终不悔;老师绞尽脑汁,为伊消得人憔悴。 然而学生对语文产生了深度的厌倦。他们在语文课堂上找不到心灵的共鸣与人文的美感。当《红楼梦》这样的鸿篇巨制都无法让学生喜爱的时候,当学生在课堂上只记录答题技巧的时候,我们的功利心,已经毁掉了语文的美感,将其变成了一门知识性学科。“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的人格魅力,学生再也无从理解;“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壮志豪情,学生再也无从触动。美,脱离了语文课堂,仅剩了可怜的功利目的。 “理想中的语文课堂,一定是以语言为要素、以语文为本位的课堂。”应绽放人文光彩,迸发智慧火花,蕴蓄精神滋养。作为教师,我们应该站得更高,看得更远,跳出功利圈,享受语美之美。 一、声音之美 朗读是一种把文字形式转化为有声语言的创造性活动。这种创造性的活动综合运用了多种感官,它由眼睛的视觉开始,到达脑部思考,再传至口腔,成为有声语言,再传至耳朵,最后再回归脑部思考。古人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而朗读的效果更佳,它有利于传达感情,促进思考,获得熏陶。在很多公开课上,都能听到学生们字正腔圆的朗读,他们的声音或忧伤或激昂,声情并茂。 可是在常态课上,我们听不到朗朗的读书声,只看到埋头苦读的身影,看到笔尖舞动,写着各种对或错的文字。我们用默读代替朗读,用当堂训练题代替诵读体会。语文课堂成了学习基础知识,提高应试能力的乏味课堂,我们有多久没有听到朗朗的读书声了? 书声琅琅在语文课堂上不可或缺。有的老师在组织学习《再别康桥》时,没有充分的让学生读文本就去分析诗歌内容,学生对这种程式化的分析并不感兴趣,缺乏见地,课堂气氛沉闷,而有的老师先组织学生充分朗读再来学习,学生发言则积极有效。若再辅以配乐,学生在柔和优美的音乐中,感情充沛地诵读,更有助于理解诗歌内容,语文素质也得到了提升。 二、文学之美 文学是指以语言文字为工具形象化地反映客观现实、表现作家心灵世界的艺术,文学展现社会生活,叩问心灵,是重要的精神滋养。 但在实际的教学活动组织中,很多学校、老师教授诗歌、文言文、现代文只讲授技巧方法,而缺少文学之美的欣赏。为了一纸成绩,他们把一篇篇内涵丰富、发人深思的,或蕴含哲理,或优美生动的文章肢解为字音、字形、遣词 造句 、段意主旨、写作手法;把情感认知、文学鉴赏分解为一道一道的巩固强化习题,为每一类型的题 总结 出答题技巧;甚至有人提出要“把语文教成数学” 据统计,在现行的苏教版、人教版等各种版本中,文学性的篇目都占到60%以上,可见编者多么重视语文教学的文学性。《再别康桥》的诗意优美,《拿来主义》的深刻犀利,《登高》的沉郁顿挫,《梦游天姥吟留别》的豪迈与失意,《劝学》的善辩与哲理……这一切倘若淹没在无边的题海中该多么遗憾! 三、人情之美 什么是人情之美?人情之美就是通过文学作品来发掘人的生命中已然存在的真善美,表现人之本性、人之常情,展示本真之美、自由之美。“如果我们没有‘情’,我们便没有人生的出发点。情是生命的灵魂,星辰的光辉,音乐和诗歌的韵律,花草的欢欣,飞禽的羽毛,女人的艳色,学问的生命。” 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很多老师为了眼前的功利目的,只讲解答案的来源,却没有真正的让学生去体会文章中的人情之美,人性之美,在急功近利中失却了心灵的共鸣。 语文与我们的情感密切相关。纯真温馨的人情之美无时不在,无处不有。沈从文的《边城》就是很好的一例。它将自然美与人情美紧紧融为一体,“那点正直、朴素的人情美” 堪称现代文学史上的经典。但很多时候我们因为其文章篇幅长,与高考联系密切的东西少就弃之不学。文学作品中最触动心灵的地方、最有分量的东西,其实就是一份至纯至暖的人情美。我们应该拿出时间,让学生却体会《雨霖铃》中的悲伤离别情,《十八岁》中的拳拳父母情,领会《陈情表》中深挚的祖孙情,感受《满江红》中的壮志报国情……让学生真切体会到弥漫于世俗生活中的人情之美。 四、人文之美 人文就是人类文化中的先进部分和核心部分,即先进的价值观及其规范。其集中体现是,重视人,尊重人,关心人爱护人。这种美必会帮助学生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形成正确的价值选择,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帮助其树立远大理想。 但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大多对此重视不足,敷衍了事。我们很少拿时间真正让学生去体会文本的精神内涵,更没有拿出时间结合现实生活的实际让学生用心领悟。我们用太过功利的眼光看待人文之美,只有在寥寥可数的公开课上才会设计这样的步骤。很多人没有意识到这才是语文教学的回归,却将之称为“表演”。 很多时候,语文教育追求先行成果却忽视隐性成果的获得,忽视“培养人”的本质意义。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加大人文教育,让学生的内心蓄满人文之美的感召和启迪。学《沁园春.长沙》,就要让学生领略“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的豪迈自信;学《指南录后序》,就让学生钦佩“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的坚贞不屈;学《梦游天姥吟留别》,就让学生理解“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的高洁傲岸;学苏轼《定风波》,就让学生懂得“竹杖芒鞋轻胜马”的乐观洒脱…… 很多教师担心注重了语文之美,会导致成绩的下滑,损害师生的利益。然而“热爱是最好的老师,胜过一切责任感。”当很多老师在语文课堂上教育学生埋头苦读的时候,反而使学生消退了热爱之情,产生了逆反心理,长此以往,只能得不偿失。其实,享受语文之美,并不会降低成绩,反而有利于学习兴趣的激发和学生的成长。 语文课存在的“美”,绝不是浮华的东西,绝不是表演,语文有着不同于其他学科的优势和责任。面对高考成绩的诱惑,面对喧嚣的众说纷纭,我们要拿出自己勇气和智慧,勇于享受语文之美,勇于坚持语文本色,使之独具魅力,张扬生命的活力。 参考文献: [1]陈超;理想中的语文课堂;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15年10月.
六年级语文教学论文是新任老师学习高效教学课堂的一种方法,下面是我整理的小学六年级语文教学论文,供大家参阅,希望对你有帮助!
小学六年级语文教学论文1
从教多年,为了能给学生更好的课堂,将知识以更艺术的方式传播给他们,我阅读了许多有关教育教学的书籍和名著。最近我拜读了《经典课堂》一书,此书收录了窦桂梅、郭初阳、贾志敏等名师的经典教学实录,让我的确受益匪浅。拜读名著的同时,我常常在反思自己的语文教学:究竟给孩子们一个什么样的语文课堂? 课程改革对于学生的影响非常深远,课程改革虽是一个实验的过程,但它却关系着千千万万个孩子一生的命运! 教育家杜威先生说过:“给孩子读一个什么样的教育,就意味着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生活!”我认为:教师在乎什么,学生就发展什么!教师给孩子什么样的课堂,孩子就拥有什么样的人生!如何给孩子一个经典的课堂呢?我有以下几点看法和体会:
(一)情感的课堂
1.一个优秀的语文教师必须在课堂中引导学生,让学生在课堂中充满“激情”。 在语文课中,如何体现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其基点就在于“情感”。一个充满激情的教师,才能调动学生的情感,让学生充满热情地学习。教师应该展现给学生一个“充满激情的我”,陪伴孩子度过每一段“燃烧的岁月”! 让学生在充满激情的课堂中学习和成长。如教授《渔歌子》一课,教室通过激情的配乐朗读,让学生穿越时空隧道,与作者张志和同喜同乐,达到情感的共鸣。
2、教学活动中要注重置师生于课文、作者、情景之中,也就是“溶情”。 “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教学当中的“情”犹如教与学双边活动的“催化剂”,有了它,学生才会在教师的点拨下进入课文佳境。 有了它,才能在课堂中使学生充满情感,融情于课堂,融情于人生。在“情”中体验人生,学会成长。
(二)交流的课堂
以前的语文课堂,学生只是可怜的倾听者,谈不上和谁去“交流”。为了避免这一点,我们在课堂教学中要还给学生一个“交流”的课堂,面对面的交流,心与心的对话,实现“文本对话”、“师生交流”和“生生交流”。 在交流中塑造经典课堂。自读课文的教学,全部采用当堂达标的教学模式,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获取知识。
( 三)开放的课堂
1、让孩子去“展示自己”。
我认为, “教学不仅仅是一种告诉,更多的是学生的一种体验、探究和感悟”。 教师给孩子多大的舞台,他就能跳出多美的舞蹈。课堂是什么啊?课堂是激情燃烧的动感地带,是他们求知、创造、展示自我、体验成功的平台。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地方。学生的潜力是无限的,关键在于教师是否给了学生足够大的平台。在教学中应该给学生足够的空间去展示自己,以课堂为平台,让学生展示自己最“真”的情感,最“实”的体验,最“美”的心灵。
2、注重实践,多方面实践感悟语言。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教材无非是例子。那么,利用好例子教给学生学习方法之后,接下来的应该是大量的实践,“实践出真知”。只有在实践中,学生的能力才能不断巩固、提高。基于这个思想,我经常搜集课外阅读材料,推荐给学生阅读。在教学《墨梅》后,引领学生阅读背诵了《竹石》、《马》、《青松》等十余首古诗,使学生们了解到了更多有关于借物言志方面古诗,而且无形中又积累了许多古代诗歌。另外,将《安徒生童话》、《唐诗三百首》、《格林童话》等书籍推荐给他们阅读,使其领悟书中的精妙所在!总之,教师要做一个牧羊人,把可爱的孩子们引领到最肥沃的草地上去尽情享受!教师让学生通过“说”和“读”把感情表达出来,课堂在这激烈的情感碰撞中进入高潮。
(四)感悟的课堂
《桂林山水》描写的是“南国风光”,如何让学生去体验作者热爱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的山山水水的情感呢?在教学中,我通过图片、录像资料等位学生展示美丽的榕树,而后,引导学生把自己美丽的家乡介绍给大家。孩子们充满着自豪感,饱含着对家乡无比的热爱之情赞美着……这样,孩子们自然就感悟到了作者的情感,同时也将自己深深地感动。
四、怎样激活我们的语文课堂
1、自主的教学模式
在语文课上,教师真正把学生当做学习的主体,把教学视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对话,语文教师应注重对学生的引导和开展课堂讨论。语文课堂组织形式本身也是灵活多样,不拘一格的。教师和学生围坐在一起共同参与讨论是很常见的,师生之间的交流与对话也是无拘无束的。教师应如何为学生营造一个自主的心理氛围,而不是把自己当成一个居高临下的权威者。因此,语文课堂气氛往往轻松活跃,学生的参与意识很强。
2、有趣的作业形式
五花八门的教学内容和名目繁多的作业任务也兼顾到学生的兴趣、爱好与理想,并常以自主活动的方式进行。为了解决自己热衷的问题,学生要做很多的工作,如到图书馆搜集资料、到社会上做调查、写出报告等等。由于这些活动多是学生自己选择的,所以在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和独立解决问题能力的同时,也带给学生由衷的快乐。对问题的答案教师并不做统一要求,而重在有自己的思考观点。学生可以探索,可以怀疑,可以批判,也可以标新立异。也许正是这种自主的精神,孕育出创新的火花,也使语文对学生产生了巨大吸引力。
3 、生活化的教学内容
面向生活的教学内容在面向生活的宗旨下,美国语文教学的内容多向社会生活各方面拓展,教材选文以“时文”为主,报纸、杂志及各种单行本都可以作为重要的教学资料,甚至路标、图表、时间表、新闻栏目等也被选入教材中来。在学习语文知识的同时,了解生活、认识生活、学会生活成为语文教学内容选择的基本准则。 在新课程改革理念的光照下,新的语文教学应为学生们提供一个温馨、和谐的人文环境,倾注更多的人文关怀,激发起孩子们的情感渴望,点燃起孩子们的心灵火花,让语文成为学生们人生成长的维生素;新的语文教学应用全人类文化的神韵去滋润孩子们的心田,引领他们登堂入室,领略人类文化大厦的恢弘气势和神奇美丽,充分享受徜徉人类文化之中的无穷乐趣;新的语文教学,应是师生共度的生命历程,共创的人生体验;新的语文教学,应让学生在琅琅书声中,用心灵去拥抱语言,和作者作心灵的直接对话,在思维和情感的强烈震撼中领会作者伟大的人格、深邃的思想和美好的情操。让学生在琅琅书声中,感受和再现作品的情思美感,体验语言的节奏感、音韵感,从而热爱祖国的语言文字;新的语文教学,应让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体验到学习的乐趣,并期待终身学习所带来的快乐。? 经典的语文课堂回会给学生带来精彩的人生!
小学六年级语文教学论文2
回首几年教六年级的历程,学生每一批都有每一批的不同,但是,细想来,让学生学得有趣、学得有味,致力于学生终生、全面发展,突出语文课程的多重功能和奠基作用是每个语文教师的责任。六年级的学生即将迈入中学的大门,如何进一步激发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有效发展他们的语文能力呢?
一、教师要时刻保持乐观向上的精神。
教育者的责任就是要以良好的精神状态与健康的心理情绪去影响和调动学生的积极的情感反映。作为语文教师,我们应当想方设法使学生产生认识上的需要,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使学生始终处在情绪高涨、兴趣浓厚、积极主动的学习状态之中,从积极的情感出发,抓住作品中蕴藏的丰富内涵,充分发挥想象和联想,调动情感,深入学习。
教学是一门艺术,而教之道,贵在启发潜能。教育心理学研究业已证明,正确的评价,适当的表扬和鼓励,可以激发学生的上进心、自尊心,要让学生在学习上 “主动”起来,就必须以正面鼓励为主,充分相信每位学生的潜能,鼓舞每一位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在教书育人的道路上,对知识,我愿是大海;做教师,我愿是春风。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就犹如一股新鲜的血液融化了僵硬的、传统的教育思想,它使师生交往在更加融洽的氛围中互动,打开学生的心窗,走进学生的心扉,感悟学生的真情。
二、“把学生当正常人看”。
我们要及时地发现学生身上的优缺点、长短处,知道他们的兴趣爱好,并适当地引导,努力让他们朝一个好的方向发展。在众多的学生当中,有着一些特殊的学生,他们的身心发展处于正常规律之外,即在生理或心理上有缺陷、智力超常或低常,他们也被称为有特殊需要的学生。而这样的学生更需要获得施教者和周围人的重视与爱护。而在实际的教育教学过程中,我们接触的特殊学生往往是那些表现不好、成绩又不理想的学生,他们也被称为是问题学生,而这样的学生,老师也往往是最感头疼的。其实,每个学生都有他可取之处,有一句话我觉得很有道理,“每个学生都有向上的潜能”,所以作为教师,我们必须要努力发掘学生这种潜能,多看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做好正确的引导。要知道垃圾尚且是被放错了地方的资源,更何况是学生这样一个个鲜活的个体,他们不仅是教育的对象,更是教育的资源,既是资源,就该好好开发利用。
我们班的王同学是一个胆儿小,有些口吃甚至近乎自闭的孩子。今天的语文课上,该轮到他回答问题了,只见他红涨着小脸,低着脑袋,结结巴巴的声音蚊子一般大小,他越是惊恐,学生们越是屏住呼吸目不转睛地看着他,王同学竟然紧张地哭了。看着他痛苦的样子,我懊悔地自责起来:真不应该让他回答,让他在众人面前出丑,刺伤他的自尊心,可是如果不让他参与,不是更挫伤他的积极性吗?在这尴尬之际,我倏地灵机一动,捕捉到了瞬间灵感:这名学生不就是不习惯在众人面前说话吗?我微笑地对大家说:“请大家趴在桌子上,只需用耳朵听就可以了。”学生们立即明白了我的意思,都假装若无其事趴在桌子上。王同学慢慢地把头抬起来,从他明亮的眼睛里我看到了轻松和自信。此时此刻,就象有一股暖流涌遍了我的全身。不知在什么时候,他早已不在害怕,他镇定自若的和大家的目光对视着,他获得了成功。王同学脸上带着灿烂的微笑。学生们使劲的为他鼓掌,我也拼命地鼓掌,为他闯过难关,赢得自信,更为我自己鼓掌,能在关键时刻如此地理解学生,走进学生的心里。难道不是吗?孩子的心就如同破土的嫩芽,老师对他的一点点保护就如同丝丝春雨让他有了争春的勇气。
苏霍姆林斯基就曾说过:“在每个孩子心中最隐秘的一角,都有一根独特的琴弦,拨动它就会发出特有的音响……”这也成为我今后工作中努力的一个方向,不以成绩取人,善待每一个学生。
三、在实践中探求兴趣
我一直在思考怎样让学生爱上语文课,而不是天天强迫自己去学习,那样显然效率不高。假如老师在课堂上能有意识地去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尽量使得课堂充满趣味,我想大家应该会很主动地去学习,取得更加理想的效果。在讲解课文或者试卷的时候我们不妨联系现实或者相关的资料绘声绘色的去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教学实践表明,学生如果对知识充满好奇心,对学会知识有自信心,那么他们总是主动积极、心情愉快的进行学习。
例如,让学生可以选择自己喜欢方式把自己听到的、看到的相关内容整合起来,最大限度激发积极性。倡导写读后感,排练故事使学生自觉地在生活中学语文、用语文,不断提高语文的综合运用能力。比如有的学生喜欢把看过的《超人》写成读后感,再和其它同学的读后感制成电子版;有的学生喜欢与同伴合作把大家收集到的名人故事、自己的成长故事以及读后感办成一份电子报,也有能力高的学生利用网络办自己的电子报。有的学生找几个伙伴一起分角色排练喜爱的成长故事。
六年级学生在校园里显得更为活跃,他们有热情,也显得任性、容易冲动。有时他们会在桌面上、厕所里涂写,几句小诗、一行话语,好象像以此表达对学校的留念,更多的学生早在第一学期就忙着写临别赠言。教师如何因势利导,抓住学生的情感契机,引导他们以恰当的方式表达出来呢?实践证明:积极疏导,把他们的心语得以外化,由此激发他们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是有效的路径。组织学生为校园小报、广播站积极撰稿。在练笔、讨论、推敲中学生乐而不疲,尊师爱校、友爱同学的美好情操得到提升。
在学生活动的过程中,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沟通和协助能力,使学生感受集体的温暖,让全体学生都能体会到在生活中学语文、用语文的乐趣。
四、融会贯通,以一当十
六年级语文教学如果仅凭几十篇课文的精讲深挖、设计无数的练习,由此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习作水平,往往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学生的学习兴趣难以提高。的确,课文只是个例子,应由一篇文章的阅读触及其余,启发学生把知识融会贯通,灵活、高效地学,有趣有味地学。 例如在学习了《卖火柴的小女孩》后,相机返顾或推荐《小珊迪》《小音乐家杨科》等课文,引导学生把几个人物作横向比较,培养学生读书思考、分析感悟能力,这是从文章的内容方面相串联的;还可以从作家的系列作品拓展,在学习小组里交流安徒生这位“世界童话大王”的名作,花时少、收效高,关键是培养了学生广读博览的兴趣;还可以进行读写知识的迁移,在阅读教学中巧设情境,激发学生的情感:新年的阳光照着小女孩小小的尸体上,她的手里还捏着一把烧过了火柴梗。新年的街头热闹依旧,可怜的小女孩并没有引起人们的关注。大家展开了丰富的想象,他们的思维活动向纵深发展。由此,教师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求,让这一久远的童话故事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小女孩被奶奶紧紧地搂在怀里,她俩越飞越高,越飞越远,飞到那没有饥饿、寒冷、痛苦的饿地方去了。她们向着光明和幸福飞去。看,那青青的芳草地、活泼的孩子们把她们吸引住了,她们来到了,来到了你们的中间。你会 ,你会 ,你会 。在这样的课堂教学中,充分体现了语文学科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学生的阅读能力得到了培养。
激发同学们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要让同学们觉得毕业前的学校生活是紧张有序的,也是丰富多彩的,令人回味的。在他们的习作里、日记中有生动的记录;在他们的影集里、校园网里有珍贵的镜头;还有的以诗与画的形式、书信的方式告诉自己的亲朋好友,这是没有预设的、水到渠成的语文学习活动。
实践证明,在生动活泼、师生互动的课堂里、在丰富有趣的活动中,六年级学生的知识、能力会喜获“双赢”,他们的情感会得到升华,语文学科的魅力才足以得到展现。
我,资质平平,不求做一名 “艺术家”,但求做一个让课堂神采飞扬的教书匠。
小学六年级语文教学论文3
文章千古事。科举时代,又有一篇文章定终身的制度。的确,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
过去的作文教学指导课,我们往往是给学生一个题目,在简单地讲解之后就让学生自己去完成。讲解完后,台下立刻显出一片“皱紧眉头,咬断笔头”的习作场面,之后的批改中总是会出现主题轻浅甜腻,思想触角只停留在生活的表象,情感的基调只有欢乐轻松而未探入复杂的深层,题材如出一辙,语言贫困乏味,假话空话一大堆,缺乏真情实感,生搬硬套,结构方法机械雷同,导致了学生作文与做人的背离,作文中所描述的生活形态与亲身经历的两者之间相去甚远,同时导致了学生的思维指向单一、空间狭小。
作文指导课,教师须讲究“导”的方法与形式,注重解决三个问题,即一、为什么写?二、写什么?三、怎么写?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言:“写作不仅是拿起笔来写在纸上那一段时间内的事情,意思的发生,需要的提出,都在动笔之前。认定中心,审查材料,也在动笔之前。提起笔来写在纸上,不过完成这工作的一段步骤罢了。有些人认为写作的工作在提笔来的时候才开始,这显然是错误的。如果如此,写作就成为一种无需要,无目的,可做可不做的事了。”
一、为什么写?——明确写作目的,预防空洞、不知所云。
检验小学生作文的标准是:是否真实地表达了自己的思想,用自己的语言文字通顺地记叙了事物。因此,作文指导课,教师必须设法引导学生从心灵体验出发,真实地再显生活底蕴,真诚地拥抱生活。教师的指导,不能只把思路局限于大场面、大事件,应该让学生跳出课堂小圈,放大生活外延,跳出教材小书,放大阅读范围,不但面对生活琐屑的表象,而且也透视其间深蕴的生活真谛和本质。换句话说,教师对学生习作的指导就是为了使学生确立真实和真诚的情感态度,在明明白白地弄懂“为什么写”这个问题的前提之下来进行习作。学生作文应该是从一己心灵体验出发,逐步地达到不自觉地“泻泄”和“倾吐”的境界,当学生对生活的感受和情绪的储备达到了比较丰满的程度,心中的写作欲便逐渐萌动和强化,在成熟到呼之欲出时刻,受到教师的恰当点拨和某种灵感的诱发,就不可抑止地发生了通过文字倾泻心绪的写作冲动。
二、写什么?——真实的表达。
教师的作文指导过程,其实就是引导学生从生活中提炼写作素材。我们所一直强调的“做生活的有心人”“生活是写作的源泉”“处处有生活”,就是为了让学生能从日常的学习、生活和劳动等方面逐步积累经验、体验感情,在通过教师的引导和启发之后能充分地运用习作素材。
学生习作素材的来源在于一、现实生活本身;二、现实生活在书本中的反映;三、现实生活在图画中的反映。教师的任务是指导学生学会从纷繁复杂的社会生活中发现对自己有所触动、有所启发的人与事,景与物,为我所用;二、我们的阅读教学,应该大力提倡“读写结合”。教师必须千方百计地从丰富的语文教材中挖掘读写训练的结合点,把作文片断训练经常地、持久地融入阅读教学过程之中,教会学生能运用教材中的写作因素来进行习作训练,这样做,既巩固了阅读教学效果,又促进了学生读写水平的提高。
教师的作文指导过程,解决了“写什么”,也就使学生经历了一个“从积累到表达”的训练过程。修订大纲的一个显著特点是促进学生的发展,过去的语文教育,是以知识积累为取向,而目前的语文教育,是以学生能力发展为取向,因此,作文指导就是对学生“习作能力”的指导,教他们学会学习,学会表达。
三、怎么写?——正确的表达方法和技巧。
“怎么写”就是如何表达,教师要设法引导学生用孩子的眼光看世界,用孩子的语言描述见闻、感受,追求平白质朴,追求真实,反对虚假。即使学生的观点有些偏颇,也不要大惊小怪,认真加以引导,正是我们语文老师的一个职责。让孩子放开胆子写作文,是消除害怕作文情绪的关键,也是学好作文的良好开端。
“怎么写”这个指导环节,需要我们教师关注对学生作文的基本语言要求,诸如贯穿语脉句序的通顺、吻合语境要求的得体、状物写形的准确、用词组句的简洁、整体风貌的朴素等,但是我们还应该提倡个性化行文,所谓个性化行文,体现在遣词、造句乃至文体的选择等各项硬指标与语调、文势和韵味等各项软指标,凡率性而为,凸显生命本色,无所粉饰,无所遮掩,一任才情,皆无不可。
“怎么写”涉及到写作方法的指导问题,教师在学生写作训练的内容、形式、方法上应该狠下一番功夫,努力激活学生写作兴趣,促使学生“爱写”。《修订大纲》中把中年级习作的重点放在“自由表达”上,要求学生“能不拘形式,自由地把自己的见闻和想象写出来”,体现了作文指导要从内容入手,有利于中年级学生打消顾虑,放开手脚,放胆习作,做到“敢写”;高年级,则加以收束,要求学生能全面地达到习作要求,实现“会写”。
学生要真正具备写作的硬功夫,关键还在于通过练笔和练口来发展语言运用能力,从这个角度来说,教师如果能坚持以写日记、随笔和口头作文等形式来作写作训练,并循序渐进、科学引导、辅之以艺术化的精神激励,不失为实用价值颇高而又不使学生负荷过重、束缚过多的有效方法。
小学语文教育对儿童的健康的审美意识、正确价值观的形成和终身学习的能力等都具有重要的奠基作用。因此,在小学语文教育教学中,教师所做的一切,都必须深思远虑,为儿童的终身发展做好基础。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小学语文教育教学论文范文,希望大家喜欢!
《浅谈小学语文教育教学策略》
摘要:语文是最具内涵的学科,它不仅赋予了文字的生命,而且让人的自然生命、精神生命和智慧生命得到了充分的体现,让我们的生命有了更多的价值意义。这就是一种语文生命教育,他以学生个体的自然生命为基础,小学语文教育与其他学科教育相比,对教师的教育策略要求更高,因为小学语文是一项综合学科,要求学生掌握的知识点较多,同时教师也要注意学生情感教育、素质教育等多方面的教育内容,另外由于小学生的年龄原因及其心理认知程度有限,他们不可能像中学生一样有一定的学习目的以及学习自制能力,而是需要教师在日常的教学中予以培养、灌输,所以教师的教育策略就显得尤为重要了。本文笔者主要从榜样的树立、教师的激励教育、对于学生习惯的培养入手,谈一下我的一些教学心得。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育教学;策略
一、首先要帮助小学树立榜样意识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甚至可以影响到孩子的一生。小学时期孩子们的模仿能力是很高的,也容易受周围环境的影响,比如参加某个游戏,如果有两个孩子玩的很起劲,那么其他的孩子就会竞相效仿。同样的,在课堂上,如果大部分孩子都认认真真的听讲、参与教学,那么其他学生也会受到影响,去认真的听讲,反之,如果大部分学生都没有进入状态,上课了依然心不在焉,就会影响到其他的学生也“随大流”了。所以,在课堂组织教学的过程中,如果老师走到教室,说了“请安静,我们上课了”却依然没人听,不妨教师可以这样引导:同学们,你们看今天某某同学坐得多直呀,上课最认真了!”教师这样一说,平时都很调皮的那位同学的腰板却挺得更直了,“我们都来跟他比比吧!”班里马上安静了,大家都争着做得笔直笔直的,也都认真的开始上课了。同时为了让学生更好的遵守课堂记录,也为了更好的组织教学,我还编了许多的儿歌,如“头要正、胸要挺,手背后、脚放平,眼睛看、耳朵听,回答问题要大声!”这首儿歌简单明了,同学们一边说一边做,在课堂上确实收到了较好的效果。所以在日常的教学中,我就会经常去引导孩子,发现他们中做的好的人或事,让他们向身边的“好人好事”学习,让同学们“择其善者而从之”,这样他们彼此之间就会多一些交流,多一些了解。同时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多去引导学生,而不是训斥或者体罚,相信这也会为他们树立一个良好的学习榜样。
以此同时,教师也是学生在学校各项学习、生活的引导者与组织者,所以教师也要时刻注意自身的形象,不要轻易对学生发脾气、不要随便责骂学生,而是要给他们树立一个青春健康、和蔼可亲的教师形象,比如在日常的生活、学习中,帮助有困难的孩子克服困难、帮助孩子们解决一些基本的难题、和孩子们一起玩耍,带动他们学习、生活的积极性等等,这对于他们的为人处事、人际交流都是一个很好的榜样,对于他们的健康成长有着十分重要的积极意义。
二、其次要注意在日常教学的中的激励教育
我们知道:不是所有的孩子生下来就是低人一等的,同样,也不是所有的孩子都是学习的天才。特别是由于家庭因素的影响,比如父母的教育方法以及教育理念的不同,小学时期孩子们的知识基础差距是非常大的,有些孩子见多识广,而有些孩子则孤陋寡闻,所以在教学中,需要教师进行一定的激励教育,帮助孩子树立学习的信心。作为一名教师,我们要对学生公平相待,应既爱“白天鹅”,也应爱“丑小鸭”。比如对于胆小的、比较内向的、不敢说话的学生,教师就应该主动和他亲近,或者组织学生和他交往,让他感受到集体的魅力。同样的,在学习上更要循循善诱,用身边的小榜样鼓励他、激励他,而不要讽刺、挖苦。比如在一次默写课上,有的学生基础好,写的就很快,而有些学生则基础较差,对于刚学习的知识掌握较慢,写得好的学生我就会鼓励他,或者增添一些新的内:“哎呀,你写的全正确,如果把字写得更工整一点就更好了。”于是学生就高高兴兴的回到座位上,重新写了起来;而对于写的较差的,我就引导他们:“学习的知识是不是你们没有认真复习啊?学习要多复习才能掌握知识哦,这次写不好没关系,下次可一定要写好啊!”以此来激励他们,让他们“胜不骄败不馁”,一点一滴的实现学习的进步。在大人眼中,一个鼓励、一个激励可能不算什么,可在孩子心中,那可能就是一把强有力的“援助”,或者一根“救命稻草”,能够带动他们走出困境,实现一个跨越发展。
三、切合学生特性,适度拓展,坚持练笔
我们都知道,“语文,语文,语言文字能力是根本。”小学阶段语文的奠基作用说到底就是在掌握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中完成的。崔峦老师指出:语文课时有限,要把有限的时间用在刀刃上,用在识字、写字、读书、习作、口语交际上,把语文课上得既生动活泼,让每个学生的各种感官特别是头脑真正动起来,又扎实有效,向每个40分钟要效率,要质量。时下的语文课堂教学,学生课堂内的训练量太少,课堂内动笔时间太少。我们要克服课堂上“君子动口不动手”的顽症,每篇课文学完后,要腾出8-10分钟时间让学生进行书面语言练习。教师要从检测三维目标综合达成情况和学生思想、情感、语言生成情况的视角,根据课文内容,设计情境性的语言书面练习题,让学生写一组句群或一个语段。这种练习要具有创造性、开放性和综合性,能激发学生产生情境性和个性化的语言。
四、结语
小学语文的教育不仅仅是一项工具学科的教育,更重要的是一项人文素质的教育,在教学的过程中需要教师多去学习、多去领悟,也要多去调研,给学生以榜样、给学生以激励,同时也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注重日常教学生活中的案例引导,争取让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快乐的学习、不断的进步,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陈威.小学教育专业特色及建设策略分析《黑龙江高教研究》,2010,第6期
[2]孙靖,孙丽艳.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反思性教学的策略《吉林教育》,2007第1期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小学语文教育教学论文范文
六年级语文教学论文是新任老师学习高效教学课堂的一种方法,下面是我整理的小学六年级语文教学论文,供大家参阅,希望对你有帮助!
小学六年级语文教学论文1
从教多年,为了能给学生更好的课堂,将知识以更艺术的方式传播给他们,我阅读了许多有关教育教学的书籍和名著。最近我拜读了《经典课堂》一书,此书收录了窦桂梅、郭初阳、贾志敏等名师的经典教学实录,让我的确受益匪浅。拜读名著的同时,我常常在反思自己的语文教学:究竟给孩子们一个什么样的语文课堂? 课程改革对于学生的影响非常深远,课程改革虽是一个实验的过程,但它却关系着千千万万个孩子一生的命运! 教育家杜威先生说过:“给孩子读一个什么样的教育,就意味着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生活!”我认为:教师在乎什么,学生就发展什么!教师给孩子什么样的课堂,孩子就拥有什么样的人生!如何给孩子一个经典的课堂呢?我有以下几点看法和体会:
(一)情感的课堂
1.一个优秀的语文教师必须在课堂中引导学生,让学生在课堂中充满“激情”。 在语文课中,如何体现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其基点就在于“情感”。一个充满激情的教师,才能调动学生的情感,让学生充满热情地学习。教师应该展现给学生一个“充满激情的我”,陪伴孩子度过每一段“燃烧的岁月”! 让学生在充满激情的课堂中学习和成长。如教授《渔歌子》一课,教室通过激情的配乐朗读,让学生穿越时空隧道,与作者张志和同喜同乐,达到情感的共鸣。
2、教学活动中要注重置师生于课文、作者、情景之中,也就是“溶情”。 “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教学当中的“情”犹如教与学双边活动的“催化剂”,有了它,学生才会在教师的点拨下进入课文佳境。 有了它,才能在课堂中使学生充满情感,融情于课堂,融情于人生。在“情”中体验人生,学会成长。
(二)交流的课堂
以前的语文课堂,学生只是可怜的倾听者,谈不上和谁去“交流”。为了避免这一点,我们在课堂教学中要还给学生一个“交流”的课堂,面对面的交流,心与心的对话,实现“文本对话”、“师生交流”和“生生交流”。 在交流中塑造经典课堂。自读课文的教学,全部采用当堂达标的教学模式,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获取知识。
( 三)开放的课堂
1、让孩子去“展示自己”。
我认为, “教学不仅仅是一种告诉,更多的是学生的一种体验、探究和感悟”。 教师给孩子多大的舞台,他就能跳出多美的舞蹈。课堂是什么啊?课堂是激情燃烧的动感地带,是他们求知、创造、展示自我、体验成功的平台。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地方。学生的潜力是无限的,关键在于教师是否给了学生足够大的平台。在教学中应该给学生足够的空间去展示自己,以课堂为平台,让学生展示自己最“真”的情感,最“实”的体验,最“美”的心灵。
2、注重实践,多方面实践感悟语言。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教材无非是例子。那么,利用好例子教给学生学习方法之后,接下来的应该是大量的实践,“实践出真知”。只有在实践中,学生的能力才能不断巩固、提高。基于这个思想,我经常搜集课外阅读材料,推荐给学生阅读。在教学《墨梅》后,引领学生阅读背诵了《竹石》、《马》、《青松》等十余首古诗,使学生们了解到了更多有关于借物言志方面古诗,而且无形中又积累了许多古代诗歌。另外,将《安徒生童话》、《唐诗三百首》、《格林童话》等书籍推荐给他们阅读,使其领悟书中的精妙所在!总之,教师要做一个牧羊人,把可爱的孩子们引领到最肥沃的草地上去尽情享受!教师让学生通过“说”和“读”把感情表达出来,课堂在这激烈的情感碰撞中进入高潮。
(四)感悟的课堂
《桂林山水》描写的是“南国风光”,如何让学生去体验作者热爱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的山山水水的情感呢?在教学中,我通过图片、录像资料等位学生展示美丽的榕树,而后,引导学生把自己美丽的家乡介绍给大家。孩子们充满着自豪感,饱含着对家乡无比的热爱之情赞美着……这样,孩子们自然就感悟到了作者的情感,同时也将自己深深地感动。
四、怎样激活我们的语文课堂
1、自主的教学模式
在语文课上,教师真正把学生当做学习的主体,把教学视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对话,语文教师应注重对学生的引导和开展课堂讨论。语文课堂组织形式本身也是灵活多样,不拘一格的。教师和学生围坐在一起共同参与讨论是很常见的,师生之间的交流与对话也是无拘无束的。教师应如何为学生营造一个自主的心理氛围,而不是把自己当成一个居高临下的权威者。因此,语文课堂气氛往往轻松活跃,学生的参与意识很强。
2、有趣的作业形式
五花八门的教学内容和名目繁多的作业任务也兼顾到学生的兴趣、爱好与理想,并常以自主活动的方式进行。为了解决自己热衷的问题,学生要做很多的工作,如到图书馆搜集资料、到社会上做调查、写出报告等等。由于这些活动多是学生自己选择的,所以在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和独立解决问题能力的同时,也带给学生由衷的快乐。对问题的答案教师并不做统一要求,而重在有自己的思考观点。学生可以探索,可以怀疑,可以批判,也可以标新立异。也许正是这种自主的精神,孕育出创新的火花,也使语文对学生产生了巨大吸引力。
3 、生活化的教学内容
面向生活的教学内容在面向生活的宗旨下,美国语文教学的内容多向社会生活各方面拓展,教材选文以“时文”为主,报纸、杂志及各种单行本都可以作为重要的教学资料,甚至路标、图表、时间表、新闻栏目等也被选入教材中来。在学习语文知识的同时,了解生活、认识生活、学会生活成为语文教学内容选择的基本准则。 在新课程改革理念的光照下,新的语文教学应为学生们提供一个温馨、和谐的人文环境,倾注更多的人文关怀,激发起孩子们的情感渴望,点燃起孩子们的心灵火花,让语文成为学生们人生成长的维生素;新的语文教学应用全人类文化的神韵去滋润孩子们的心田,引领他们登堂入室,领略人类文化大厦的恢弘气势和神奇美丽,充分享受徜徉人类文化之中的无穷乐趣;新的语文教学,应是师生共度的生命历程,共创的人生体验;新的语文教学,应让学生在琅琅书声中,用心灵去拥抱语言,和作者作心灵的直接对话,在思维和情感的强烈震撼中领会作者伟大的人格、深邃的思想和美好的情操。让学生在琅琅书声中,感受和再现作品的情思美感,体验语言的节奏感、音韵感,从而热爱祖国的语言文字;新的语文教学,应让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体验到学习的乐趣,并期待终身学习所带来的快乐。? 经典的语文课堂回会给学生带来精彩的人生!
小学六年级语文教学论文2
回首几年教六年级的历程,学生每一批都有每一批的不同,但是,细想来,让学生学得有趣、学得有味,致力于学生终生、全面发展,突出语文课程的多重功能和奠基作用是每个语文教师的责任。六年级的学生即将迈入中学的大门,如何进一步激发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有效发展他们的语文能力呢?
一、教师要时刻保持乐观向上的精神。
教育者的责任就是要以良好的精神状态与健康的心理情绪去影响和调动学生的积极的情感反映。作为语文教师,我们应当想方设法使学生产生认识上的需要,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使学生始终处在情绪高涨、兴趣浓厚、积极主动的学习状态之中,从积极的情感出发,抓住作品中蕴藏的丰富内涵,充分发挥想象和联想,调动情感,深入学习。
教学是一门艺术,而教之道,贵在启发潜能。教育心理学研究业已证明,正确的评价,适当的表扬和鼓励,可以激发学生的上进心、自尊心,要让学生在学习上 “主动”起来,就必须以正面鼓励为主,充分相信每位学生的潜能,鼓舞每一位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在教书育人的道路上,对知识,我愿是大海;做教师,我愿是春风。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就犹如一股新鲜的血液融化了僵硬的、传统的教育思想,它使师生交往在更加融洽的氛围中互动,打开学生的心窗,走进学生的心扉,感悟学生的真情。
二、“把学生当正常人看”。
我们要及时地发现学生身上的优缺点、长短处,知道他们的兴趣爱好,并适当地引导,努力让他们朝一个好的方向发展。在众多的学生当中,有着一些特殊的学生,他们的身心发展处于正常规律之外,即在生理或心理上有缺陷、智力超常或低常,他们也被称为有特殊需要的学生。而这样的学生更需要获得施教者和周围人的重视与爱护。而在实际的教育教学过程中,我们接触的特殊学生往往是那些表现不好、成绩又不理想的学生,他们也被称为是问题学生,而这样的学生,老师也往往是最感头疼的。其实,每个学生都有他可取之处,有一句话我觉得很有道理,“每个学生都有向上的潜能”,所以作为教师,我们必须要努力发掘学生这种潜能,多看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做好正确的引导。要知道垃圾尚且是被放错了地方的资源,更何况是学生这样一个个鲜活的个体,他们不仅是教育的对象,更是教育的资源,既是资源,就该好好开发利用。
我们班的王同学是一个胆儿小,有些口吃甚至近乎自闭的孩子。今天的语文课上,该轮到他回答问题了,只见他红涨着小脸,低着脑袋,结结巴巴的声音蚊子一般大小,他越是惊恐,学生们越是屏住呼吸目不转睛地看着他,王同学竟然紧张地哭了。看着他痛苦的样子,我懊悔地自责起来:真不应该让他回答,让他在众人面前出丑,刺伤他的自尊心,可是如果不让他参与,不是更挫伤他的积极性吗?在这尴尬之际,我倏地灵机一动,捕捉到了瞬间灵感:这名学生不就是不习惯在众人面前说话吗?我微笑地对大家说:“请大家趴在桌子上,只需用耳朵听就可以了。”学生们立即明白了我的意思,都假装若无其事趴在桌子上。王同学慢慢地把头抬起来,从他明亮的眼睛里我看到了轻松和自信。此时此刻,就象有一股暖流涌遍了我的全身。不知在什么时候,他早已不在害怕,他镇定自若的和大家的目光对视着,他获得了成功。王同学脸上带着灿烂的微笑。学生们使劲的为他鼓掌,我也拼命地鼓掌,为他闯过难关,赢得自信,更为我自己鼓掌,能在关键时刻如此地理解学生,走进学生的心里。难道不是吗?孩子的心就如同破土的嫩芽,老师对他的一点点保护就如同丝丝春雨让他有了争春的勇气。
苏霍姆林斯基就曾说过:“在每个孩子心中最隐秘的一角,都有一根独特的琴弦,拨动它就会发出特有的音响……”这也成为我今后工作中努力的一个方向,不以成绩取人,善待每一个学生。
三、在实践中探求兴趣
我一直在思考怎样让学生爱上语文课,而不是天天强迫自己去学习,那样显然效率不高。假如老师在课堂上能有意识地去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尽量使得课堂充满趣味,我想大家应该会很主动地去学习,取得更加理想的效果。在讲解课文或者试卷的时候我们不妨联系现实或者相关的资料绘声绘色的去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教学实践表明,学生如果对知识充满好奇心,对学会知识有自信心,那么他们总是主动积极、心情愉快的进行学习。
例如,让学生可以选择自己喜欢方式把自己听到的、看到的相关内容整合起来,最大限度激发积极性。倡导写读后感,排练故事使学生自觉地在生活中学语文、用语文,不断提高语文的综合运用能力。比如有的学生喜欢把看过的《超人》写成读后感,再和其它同学的读后感制成电子版;有的学生喜欢与同伴合作把大家收集到的名人故事、自己的成长故事以及读后感办成一份电子报,也有能力高的学生利用网络办自己的电子报。有的学生找几个伙伴一起分角色排练喜爱的成长故事。
六年级学生在校园里显得更为活跃,他们有热情,也显得任性、容易冲动。有时他们会在桌面上、厕所里涂写,几句小诗、一行话语,好象像以此表达对学校的留念,更多的学生早在第一学期就忙着写临别赠言。教师如何因势利导,抓住学生的情感契机,引导他们以恰当的方式表达出来呢?实践证明:积极疏导,把他们的心语得以外化,由此激发他们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是有效的路径。组织学生为校园小报、广播站积极撰稿。在练笔、讨论、推敲中学生乐而不疲,尊师爱校、友爱同学的美好情操得到提升。
在学生活动的过程中,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沟通和协助能力,使学生感受集体的温暖,让全体学生都能体会到在生活中学语文、用语文的乐趣。
四、融会贯通,以一当十
六年级语文教学如果仅凭几十篇课文的精讲深挖、设计无数的练习,由此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习作水平,往往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学生的学习兴趣难以提高。的确,课文只是个例子,应由一篇文章的阅读触及其余,启发学生把知识融会贯通,灵活、高效地学,有趣有味地学。 例如在学习了《卖火柴的小女孩》后,相机返顾或推荐《小珊迪》《小音乐家杨科》等课文,引导学生把几个人物作横向比较,培养学生读书思考、分析感悟能力,这是从文章的内容方面相串联的;还可以从作家的系列作品拓展,在学习小组里交流安徒生这位“世界童话大王”的名作,花时少、收效高,关键是培养了学生广读博览的兴趣;还可以进行读写知识的迁移,在阅读教学中巧设情境,激发学生的情感:新年的阳光照着小女孩小小的尸体上,她的手里还捏着一把烧过了火柴梗。新年的街头热闹依旧,可怜的小女孩并没有引起人们的关注。大家展开了丰富的想象,他们的思维活动向纵深发展。由此,教师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求,让这一久远的童话故事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小女孩被奶奶紧紧地搂在怀里,她俩越飞越高,越飞越远,飞到那没有饥饿、寒冷、痛苦的饿地方去了。她们向着光明和幸福飞去。看,那青青的芳草地、活泼的孩子们把她们吸引住了,她们来到了,来到了你们的中间。你会 ,你会 ,你会 。在这样的课堂教学中,充分体现了语文学科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学生的阅读能力得到了培养。
激发同学们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要让同学们觉得毕业前的学校生活是紧张有序的,也是丰富多彩的,令人回味的。在他们的习作里、日记中有生动的记录;在他们的影集里、校园网里有珍贵的镜头;还有的以诗与画的形式、书信的方式告诉自己的亲朋好友,这是没有预设的、水到渠成的语文学习活动。
实践证明,在生动活泼、师生互动的课堂里、在丰富有趣的活动中,六年级学生的知识、能力会喜获“双赢”,他们的情感会得到升华,语文学科的魅力才足以得到展现。
我,资质平平,不求做一名 “艺术家”,但求做一个让课堂神采飞扬的教书匠。
小学六年级语文教学论文3
文章千古事。科举时代,又有一篇文章定终身的制度。的确,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
过去的作文教学指导课,我们往往是给学生一个题目,在简单地讲解之后就让学生自己去完成。讲解完后,台下立刻显出一片“皱紧眉头,咬断笔头”的习作场面,之后的批改中总是会出现主题轻浅甜腻,思想触角只停留在生活的表象,情感的基调只有欢乐轻松而未探入复杂的深层,题材如出一辙,语言贫困乏味,假话空话一大堆,缺乏真情实感,生搬硬套,结构方法机械雷同,导致了学生作文与做人的背离,作文中所描述的生活形态与亲身经历的两者之间相去甚远,同时导致了学生的思维指向单一、空间狭小。
作文指导课,教师须讲究“导”的方法与形式,注重解决三个问题,即一、为什么写?二、写什么?三、怎么写?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言:“写作不仅是拿起笔来写在纸上那一段时间内的事情,意思的发生,需要的提出,都在动笔之前。认定中心,审查材料,也在动笔之前。提起笔来写在纸上,不过完成这工作的一段步骤罢了。有些人认为写作的工作在提笔来的时候才开始,这显然是错误的。如果如此,写作就成为一种无需要,无目的,可做可不做的事了。”
一、为什么写?——明确写作目的,预防空洞、不知所云。
检验小学生作文的标准是:是否真实地表达了自己的思想,用自己的语言文字通顺地记叙了事物。因此,作文指导课,教师必须设法引导学生从心灵体验出发,真实地再显生活底蕴,真诚地拥抱生活。教师的指导,不能只把思路局限于大场面、大事件,应该让学生跳出课堂小圈,放大生活外延,跳出教材小书,放大阅读范围,不但面对生活琐屑的表象,而且也透视其间深蕴的生活真谛和本质。换句话说,教师对学生习作的指导就是为了使学生确立真实和真诚的情感态度,在明明白白地弄懂“为什么写”这个问题的前提之下来进行习作。学生作文应该是从一己心灵体验出发,逐步地达到不自觉地“泻泄”和“倾吐”的境界,当学生对生活的感受和情绪的储备达到了比较丰满的程度,心中的写作欲便逐渐萌动和强化,在成熟到呼之欲出时刻,受到教师的恰当点拨和某种灵感的诱发,就不可抑止地发生了通过文字倾泻心绪的写作冲动。
二、写什么?——真实的表达。
教师的作文指导过程,其实就是引导学生从生活中提炼写作素材。我们所一直强调的“做生活的有心人”“生活是写作的源泉”“处处有生活”,就是为了让学生能从日常的学习、生活和劳动等方面逐步积累经验、体验感情,在通过教师的引导和启发之后能充分地运用习作素材。
学生习作素材的来源在于一、现实生活本身;二、现实生活在书本中的反映;三、现实生活在图画中的反映。教师的任务是指导学生学会从纷繁复杂的社会生活中发现对自己有所触动、有所启发的人与事,景与物,为我所用;二、我们的阅读教学,应该大力提倡“读写结合”。教师必须千方百计地从丰富的语文教材中挖掘读写训练的结合点,把作文片断训练经常地、持久地融入阅读教学过程之中,教会学生能运用教材中的写作因素来进行习作训练,这样做,既巩固了阅读教学效果,又促进了学生读写水平的提高。
教师的作文指导过程,解决了“写什么”,也就使学生经历了一个“从积累到表达”的训练过程。修订大纲的一个显著特点是促进学生的发展,过去的语文教育,是以知识积累为取向,而目前的语文教育,是以学生能力发展为取向,因此,作文指导就是对学生“习作能力”的指导,教他们学会学习,学会表达。
三、怎么写?——正确的表达方法和技巧。
“怎么写”就是如何表达,教师要设法引导学生用孩子的眼光看世界,用孩子的语言描述见闻、感受,追求平白质朴,追求真实,反对虚假。即使学生的观点有些偏颇,也不要大惊小怪,认真加以引导,正是我们语文老师的一个职责。让孩子放开胆子写作文,是消除害怕作文情绪的关键,也是学好作文的良好开端。
“怎么写”这个指导环节,需要我们教师关注对学生作文的基本语言要求,诸如贯穿语脉句序的通顺、吻合语境要求的得体、状物写形的准确、用词组句的简洁、整体风貌的朴素等,但是我们还应该提倡个性化行文,所谓个性化行文,体现在遣词、造句乃至文体的选择等各项硬指标与语调、文势和韵味等各项软指标,凡率性而为,凸显生命本色,无所粉饰,无所遮掩,一任才情,皆无不可。
“怎么写”涉及到写作方法的指导问题,教师在学生写作训练的内容、形式、方法上应该狠下一番功夫,努力激活学生写作兴趣,促使学生“爱写”。《修订大纲》中把中年级习作的重点放在“自由表达”上,要求学生“能不拘形式,自由地把自己的见闻和想象写出来”,体现了作文指导要从内容入手,有利于中年级学生打消顾虑,放开手脚,放胆习作,做到“敢写”;高年级,则加以收束,要求学生能全面地达到习作要求,实现“会写”。
学生要真正具备写作的硬功夫,关键还在于通过练笔和练口来发展语言运用能力,从这个角度来说,教师如果能坚持以写日记、随笔和口头作文等形式来作写作训练,并循序渐进、科学引导、辅之以艺术化的精神激励,不失为实用价值颇高而又不使学生负荷过重、束缚过多的有效方法。
近年来教育倡导素质教育,在不断的改革和创新教学方法,国家也越来越重视小学阶段的基础型教育,而小学学习中,语文学科的学习显得尤为重要。下文是我为大家搜集整理的关于小学语文教师教育教学论文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小学语文教师教育教学论文篇1 浅析小学语文教师的教学艺术 摘要:本文从语文教学教师的教学 艺术 入手,无论是领略教材还是学生的感受,学生的兴趣,学生的动手能力。灵活多变的教学方式,等各个方面,都进行了深入的阐述。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 关键词:语文的教学艺术 小学生年龄小,好奇好动,思维处于形象感知阶段,对学习目的缺乏认识。而且语文是一门 应用广泛,最接近生活,内容丰富多彩,最有情趣的学科。然而,传统的应试 教育 将充满人性美,具有趣味性的语文变成枯燥乏味的应试训练。这种状况与现今的素质教育的深入开展相违背。因而,如何让小学语文课堂活起来,学生的积极性的调动,作为一名小学教师是当之无愧的 实践者。 一、激发兴趣,享受语文 灵活多变的课堂 组织形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小学生的注意力不稳定,集中注意时间短,持久性差,因而,通过灵活多变的课堂组织形式能有效的刺激、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使学生乐于参与,乐于探究,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1、表演激趣:犯错是孩子的权利,求知是孩子的天性,好表现是孩子的需要、孩子的特点。从课堂实践看,学生的表现欲很强,他们喜欢表演,表演带给他们无穷的乐趣。例如《包公审驴》一课,我安排学生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以课文为依据,加上自己的想象,让学生自编自演,收效甚佳。通过表演,学生不仅懂得了包公的铁面无私,为民作主。而且还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达到了学习的目的。把表演带入课堂,改变了学生被动的学习地位,使学生多动手、多动脑,主动参与学习,激发了学习兴趣。 2、游戏激趣:在低年纪语文课堂教学中设计游戏,能使课堂有声有色、生动有趣,在游戏中学生要看、要听、要说、要做、要动脑、要创造。孩子们在参与的过程中,兴趣盎然。即锻炼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锻炼了学生的 语言表达能力。 教师利用多种形式组织教学,让语文课成为学生享受的乐园。 二、要我学变成我要学 学生厌学现象很普遍,究其原因,教师把学生当作了“知识的容器”,这样的教学抑制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大量的练习和作业使学生疲于应付。要想彻底改变此现状,必须先改变教师的观念。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在“儿童手脑的六大解放”中提出“解放儿童的头脑,让他们能想;解放儿童的手,让他们能做;解放他们的口,让他们能说……”的教育思想。教师必须调动学生多种器官协调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不断激发求知欲,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由要我学变成我要学。三、让教材活起来。 1、教师走下讲台,参与学生的学习。传统的课堂教学以教师为中心,教师主宰一切,把教材中的知识灌输给学生,老师累的筋疲力尽,学生听得昏昏欲睡。结果是事倍功半,收效甚微。现在的 教育 理念要求教师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不再以教会学生为主,而是以教学生自己去学会为主。因此教师应该走下讲台,深入到学生中来,主动和学生一起探究问题、解决问题。让学生自己感知新知识,交流新问题。教师从中引导,给予肯定,从而达到师生互动,使教材在课堂上活起来。 2、给学生表现的机会。天真活泼的小学生,无论看到什么新鲜的事物或者学到了什么新知识,都想急切地告诉别人,以获得赞赏。因此,教师应该让学生在课堂上充分地表现自己,展示自己对教材的独到理解,教师应鼓励学生把自己对教材的真实感受。独特理解讲出来,和大家一起交流,一起探究,从而达到共知共识,使教材成为师生互动的活教材。这样才能使我们手中的教材在教学中活起来,更好地使教师、学生、教材、 实践融为一体。 四、走进学生心灵深处 1、以情境感染法教学。情境感染即情感交流过程。教师应挖掘教材中健康、愉悦的情感去感染学生,使其产生强烈而积极的内心体验,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在教学中可将 音乐 、 美术、语文等多种 艺术 结合在一起,调动学生的各种器官创造艺术情境,让学生通过多种艺术手段产生共鸣,从而创造立体教学情境。 2、实践竞争法教学。实践竞争即安排学生亲身实践, 组织学生激烈竞争,在对学生的读写训练中,放开学生手脚,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生活实践中学习语文,开展辩论课、朗读课。既丰富了生活开阔了视野,又培养了学生的协作精神,激发了学生争先创优的竞争意识,增强了学习动机。 总之,语文教学中教师的主导作用显而易见,如果说,一堂优秀的语文课是一剧本时,那么教师就是导演,学生则是演员,最后叫不叫座,靠教师与学生的协调配合。语文教学中处处渗透着教师的心血。因而教学艺术不仅使学生乐于接受、学到知识及能力,而且更加丰富了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方式,小学语文教学不仅仅是字、词、句的学习,更是兴趣的培养,观念的更新,能力的培养。 小学语文教师教育教学论文篇2 论小学语文教师教学优化策略 【摘 要】小学阶段,语文课堂教学本身是一门科学,是一种艺术,应该是一个不断探索、不断发展的过程。只有不断优化教学过程,才能取得好的效果。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师教学;优化策略 小学语文是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的一门基础性重要学科,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渠道。在当前全国上下大张旗鼓地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背景下,如何优化小学语文教学,提高语文教育质量,真正发挥语文教育的功能,是一具颇受关注的话题。下面笔者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提出优化策略。 一、优化导入的艺术 凡是优质的课堂教学都具有非常考究的开端设计和独特性,课堂教学一开始便能紧紧抓住学生的注意力,从而引出这堂课的核心话题。在进行教学时,可以讲故事。边讲故事边学习,学生感觉就是在听故事,但却不知不觉地完成了教学任务。这种导入艺术就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注意力高度集中,又满足了小学生爱听故事的心理。课堂教学从始至终都紧紧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教学效果显著。此外,课堂导入艺术的方法还有很多,如问题导入,审题导入,妙语导入,练习导入等等,但不论哪一种导入方法,都要求简练,短小精悍,以尽快进入主题。 二、美读文章,感受意境 教师的情感如春风化雨,每时每刻都潜移默化地滋润着每个学生的心田,感染着每个学生,引导着学生积极的行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范读是最为直接和亲切的,是火种、是催化剂。它能让学生透过教师的朗读深入地理解课文内容,体悟课文所表达的情感并产生共鸣。教师的范读最容易感染学生,也最容易引发学生的朗读。因此,教师要借助美的声音、美的表情、美的动作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把对课文丰富的情感体验传递给学生,鼓舞学生的情绪,激起学生的内心体验,使学生进入课文描述的情感境界,获得准确、鲜明的感知。 三、联系实际,亲身体验 教学中让学生结合课文中的描述联系自己的日常生活举出类似实例,说出自己的体会并进一步与作者的感情产生共鸣,再进一步理解课文,对提高其生活认识、品德的构建定会有巨大的促进作用。如《养花》一文中,当学到“菊秧被死三十多种,一百多棵,全家都几天没有笑容时”,让学生举出类似例子。有的说他喂了一条小狗,不知何因突然死了,自己一连哭了好几天。即使现在想起来,心里也怪难受的。通过这种移情体验,学生由自己的境地深化了对作者境地的认识,从而使学生理解了养花之乐是一种高尚的情趣,培养了学生热爱生活的乐趣,而亲身的实践同样会触及到他门的心灵。如《小儿垂钓》一诗的末两句“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时,学生对谁招手搞不清楚,即使在课堂上和学生说明白了,其教育意义也不会太大,如果让学生分别根据自己的理解实际表演一下,他们就会明白招手的是稚子而不是路人。这样,学生不仅深刻地理解了诗歌内容,品德教育也寓于其中。 四、增加教学的趣味性 小学教师要激发儿童的学习热情,必须根据儿童生理心理的特点,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必须注意趣味性。那种传统的以传授知识为主的教学,不能培养能力,自然也无艺术性可言。教学是一种艺术,艺术最讲究分寸。还有,对课堂提问必须精心设计,不仅要在备课时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进行客观的预测,还要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的反馈信息,及时调整教学,这需要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和较高的教学艺术。 在作业设计方面,在于巩固、消化、运用所学的知识,并使知识转化为技能技巧。组织好学生的作业,对发展智力、培养创造才能和良好的学习习惯,有着重要的意义。但是,目前在如何布置学生作业的问题上,比较普遍存在两个弊端,一是数量多,学生负担重;二是纯知识的机械性的作业多,不利于能力的培养。我们应该从知识与能力的结合上设计好学生的作业,一般说来,作业设计不仅要体现灵活性,还要体现统合性。语文教学是一种综合性的基本功训练,作业设计也要相应地体现综合性。单一性的训练,是不利于学生掌握语文教学这个工具艺术性的。 五、教学艺术必须具备创新性 当今的孩子们最缺乏的是什么?是生动的实践、丰富的体验、大胆的怀疑、无拘无束的展示,缺少解放和创新。教育,首先是人学,以学生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只有把学生放到学习的中心主体地位,才能唤醒他们的主体意识和创新潜能,学生才能发挥自己的才智去创新,去体现自己最大的价值和作用。当前的小学语文教学,从总体上说,在观念、模式、方法等方面,还存在着不少影响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发展的问题。也就是说,教师仍处于主体地位,学生仍然是被老师牵着走的地位。我们的语文教学艺术尽管也呈现出千姿百态,但是仍缺少学生本人的自学、自悟、自得。因此,教师必须把主体地位让给学生,要着力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提高自己在教学艺术方面的创新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教师之所以被称为艺术家,是因为教师的劳动本身就是创作,而且比艺术家的创作更富有创造性;所以,创新性不仅仅赋予教学艺术以生命,它也是一切艺术的源泉。 小学语文学习内容不多,学生压力不大,但要想给学生留下语文学习轻松有趣的印象,却是不容易。所以,教师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必须掌握学生的心理,要让学生在学好语文的同时,对语文的学习还存在强烈的愿望。如此,小学语文的教学算是极为成功的了。 【参考文献】 [1]方义政.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关键是要转变教学观念[J].教学艺术,2012(7) [2]耿中辉.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猜你喜欢: 1. 浅谈小学语文教育教学论文 2. 小学语文教学毕业论文完整范文 3. 关于小学语文的教学论文 4. 小学语文教育教学思考论文 5. 小学语文教师论文题目大全 6.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毕业生论文
小学语文教育对儿童的健康的审美意识、正确价值观的形成和终身学习的能力等都具有重要的奠基作用。因此,在小学语文教育教学中,教师所做的一切,都必须深思远虑,为儿童的终身发展做好基础。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小学语文教育教学论文范文,希望大家喜欢!
《浅谈小学语文教育教学策略》
摘要:语文是最具内涵的学科,它不仅赋予了文字的生命,而且让人的自然生命、精神生命和智慧生命得到了充分的体现,让我们的生命有了更多的价值意义。这就是一种语文生命教育,他以学生个体的自然生命为基础,小学语文教育与其他学科教育相比,对教师的教育策略要求更高,因为小学语文是一项综合学科,要求学生掌握的知识点较多,同时教师也要注意学生情感教育、素质教育等多方面的教育内容,另外由于小学生的年龄原因及其心理认知程度有限,他们不可能像中学生一样有一定的学习目的以及学习自制能力,而是需要教师在日常的教学中予以培养、灌输,所以教师的教育策略就显得尤为重要了。本文笔者主要从榜样的树立、教师的激励教育、对于学生习惯的培养入手,谈一下我的一些教学心得。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育教学;策略
一、首先要帮助小学树立榜样意识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甚至可以影响到孩子的一生。小学时期孩子们的模仿能力是很高的,也容易受周围环境的影响,比如参加某个游戏,如果有两个孩子玩的很起劲,那么其他的孩子就会竞相效仿。同样的,在课堂上,如果大部分孩子都认认真真的听讲、参与教学,那么其他学生也会受到影响,去认真的听讲,反之,如果大部分学生都没有进入状态,上课了依然心不在焉,就会影响到其他的学生也“随大流”了。所以,在课堂组织教学的过程中,如果老师走到教室,说了“请安静,我们上课了”却依然没人听,不妨教师可以这样引导:同学们,你们看今天某某同学坐得多直呀,上课最认真了!”教师这样一说,平时都很调皮的那位同学的腰板却挺得更直了,“我们都来跟他比比吧!”班里马上安静了,大家都争着做得笔直笔直的,也都认真的开始上课了。同时为了让学生更好的遵守课堂记录,也为了更好的组织教学,我还编了许多的儿歌,如“头要正、胸要挺,手背后、脚放平,眼睛看、耳朵听,回答问题要大声!”这首儿歌简单明了,同学们一边说一边做,在课堂上确实收到了较好的效果。所以在日常的教学中,我就会经常去引导孩子,发现他们中做的好的人或事,让他们向身边的“好人好事”学习,让同学们“择其善者而从之”,这样他们彼此之间就会多一些交流,多一些了解。同时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多去引导学生,而不是训斥或者体罚,相信这也会为他们树立一个良好的学习榜样。
以此同时,教师也是学生在学校各项学习、生活的引导者与组织者,所以教师也要时刻注意自身的形象,不要轻易对学生发脾气、不要随便责骂学生,而是要给他们树立一个青春健康、和蔼可亲的教师形象,比如在日常的生活、学习中,帮助有困难的孩子克服困难、帮助孩子们解决一些基本的难题、和孩子们一起玩耍,带动他们学习、生活的积极性等等,这对于他们的为人处事、人际交流都是一个很好的榜样,对于他们的健康成长有着十分重要的积极意义。
二、其次要注意在日常教学的中的激励教育
我们知道:不是所有的孩子生下来就是低人一等的,同样,也不是所有的孩子都是学习的天才。特别是由于家庭因素的影响,比如父母的教育方法以及教育理念的不同,小学时期孩子们的知识基础差距是非常大的,有些孩子见多识广,而有些孩子则孤陋寡闻,所以在教学中,需要教师进行一定的激励教育,帮助孩子树立学习的信心。作为一名教师,我们要对学生公平相待,应既爱“白天鹅”,也应爱“丑小鸭”。比如对于胆小的、比较内向的、不敢说话的学生,教师就应该主动和他亲近,或者组织学生和他交往,让他感受到集体的魅力。同样的,在学习上更要循循善诱,用身边的小榜样鼓励他、激励他,而不要讽刺、挖苦。比如在一次默写课上,有的学生基础好,写的就很快,而有些学生则基础较差,对于刚学习的知识掌握较慢,写得好的学生我就会鼓励他,或者增添一些新的内:“哎呀,你写的全正确,如果把字写得更工整一点就更好了。”于是学生就高高兴兴的回到座位上,重新写了起来;而对于写的较差的,我就引导他们:“学习的知识是不是你们没有认真复习啊?学习要多复习才能掌握知识哦,这次写不好没关系,下次可一定要写好啊!”以此来激励他们,让他们“胜不骄败不馁”,一点一滴的实现学习的进步。在大人眼中,一个鼓励、一个激励可能不算什么,可在孩子心中,那可能就是一把强有力的“援助”,或者一根“救命稻草”,能够带动他们走出困境,实现一个跨越发展。
三、切合学生特性,适度拓展,坚持练笔
我们都知道,“语文,语文,语言文字能力是根本。”小学阶段语文的奠基作用说到底就是在掌握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中完成的。崔峦老师指出:语文课时有限,要把有限的时间用在刀刃上,用在识字、写字、读书、习作、口语交际上,把语文课上得既生动活泼,让每个学生的各种感官特别是头脑真正动起来,又扎实有效,向每个40分钟要效率,要质量。时下的语文课堂教学,学生课堂内的训练量太少,课堂内动笔时间太少。我们要克服课堂上“君子动口不动手”的顽症,每篇课文学完后,要腾出8-10分钟时间让学生进行书面语言练习。教师要从检测三维目标综合达成情况和学生思想、情感、语言生成情况的视角,根据课文内容,设计情境性的语言书面练习题,让学生写一组句群或一个语段。这种练习要具有创造性、开放性和综合性,能激发学生产生情境性和个性化的语言。
四、结语
小学语文的教育不仅仅是一项工具学科的教育,更重要的是一项人文素质的教育,在教学的过程中需要教师多去学习、多去领悟,也要多去调研,给学生以榜样、给学生以激励,同时也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注重日常教学生活中的案例引导,争取让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快乐的学习、不断的进步,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陈威.小学教育专业特色及建设策略分析《黑龙江高教研究》,2010,第6期
[2]孙靖,孙丽艳.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反思性教学的策略《吉林教育》,2007第1期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小学语文教育教学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