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期刊知识库

首页 学术期刊知识库 问题

小班幼儿挑食研究论文

发布时间:

小班幼儿挑食研究论文

一、为幼儿创造良好的进餐环境为幼儿创造一个良好的进餐环境尤为重要。每次进餐为幼儿提供一个清洁整齐、安静舒适的进餐环境,通过进餐时间和环境的“刺激”,使幼儿建立起固定的条件反射,为就餐做好心理准备,以利于胃液的分泌,促进消化和吸收。进餐的环境要安静、卫生、秩序良好,使幼儿心情愉快,思想集中,让幼儿从小养成专心进餐的习惯,切忌边吃边玩,成人不要在进餐时训斥幼儿,应把问题放在其他时间处理。二、培养幼儿吃多种多样的食物培养幼儿吃多种多样的食物。避免挑食、偏食及吃单一食物,在安排幼儿膳食时应注意粗细搭配,肉、鱼、奶类、豆制品及各类蔬菜均要安排食用,幼儿不喜欢吃的食物,可变换花样和注意烹调方法。平时可采取讲故事或歌谣形式教育幼儿,说明食物营养的重要性,对长身体有好处,并积极诱导幼儿喜欢吃各种食物,保证幼儿获得全面的营养。三、讲究餐前卫生要求教育幼儿饭前洗手,人们常强调“病从口入”。手接触外界物品最多,最容易受到污染,常带有几万个细菌,指甲缝里的污垢可藏细菌几十种,幼儿在进餐时如不洗手,很容易随食物将细菌吃进体内而导致生病,要教育幼儿饭前洗手,洗手时用流动水,打上肥皂,边洗边搓,边洗边冲。四、饮食要定时定量根据幼儿年龄的需要量供给相应的食物。注意营养全面,数量充足,食物丰富多样,同时根据幼儿心理特征,少盛多添,进餐时不宜一次把饭盛得太多,教育幼儿学会一口饭一口菜,不暴饮暴食,要细嚼慢咽。幼儿胃肠道的消化酶和消化液也都有自身的固定量,如果食物量超过这些消化液消化能力的限量,就会打乱胃肠道自身的节律而影响消化系统的功能,对身体造成危害。习惯的培养是在不断重复的日常生活中逐渐养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要始终如一,持之以恒,日复一日地进行训练。同时,家园配合,要求一致,就能取得好的效果。

摘 要 :早期营养为幼儿大脑及身心全面健康发育奠定了物质基础,因此,对挑食偏食幼儿的防治至关重要。本文针对幼儿饮食习惯养成中出现的一些不良饮食习惯,如:挑食偏食。分析了造成幼儿挑食偏食的形成原因:受大人不良饮食习惯的影响;幼儿的口味比较挑剔且与成人不同;强迫进食,曾经有过不愉快的经历;借此要挟,控制父母;疾病及药物的影响。并根据原因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 关键词 :幼儿;不良饮食习惯;浅议 处于生长发育阶段的幼儿,对营养的需求非常广泛。现代家庭的生活条件越来越优越,理应不存在营养问题。但是事实上,却看到由于许多家长对孩子的宠爱迁就,致使幼儿任性娇惯,只吃想吃的,结果饮食中出现了许多问题。 如:挑食偏食。据调查,偏食儿童在广大农村约占35% 左右,在各大城市中高达50%以上。营养摄入不全面、不平衡,对幼儿的身体、智力发育都会造成不良的影响。为了让幼儿健康成长,家长必须注意孩子的全面饮食,帮助幼儿克服挑食偏食的毛病。 一、挑食偏食的定义及其对幼儿的危害 (一)挑食偏食的定义及其表现 挑食偏食是指孩子爱吃某些食品或调味品,不爱吃另一些食品或调味品。 喜欢吃的就爱吃并且多吃,不爱吃的就不吃。这种“喜欢吃的就没个够,不喜欢吃的就不沾边”的择食标准为挑食或叫偏食。幼儿的挑食与偏食往往表现为: 有的爱吃肉类而不爱吃蔬菜,有的只吃蔬菜而不吃肉,有的只吃鸡蛋,有的却怎么也不吃鸡蛋,有的爱吃甜食,有的只吃咸菜,以咸菜就饭吃等等。 (二)挑食与偏食对幼儿的危害 两岁的凉凉只吃小菜,其他菜一律不吃,并且吃饭的时候要大人喂,不喂就不吃。每次吃饭时总会把盛在碗里的晕菜挑选出来,还皱着眉头很不高兴。她个儿长的非常瘦小,面黄肌瘦,走起路来感觉都不太稳,和同龄幼儿相比,显得有点不健康,就像营养跟不上的幼儿,动作发展也比较差。可见挑食偏食对幼儿存在着一系列的危害,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对幼儿身体健康的危害 (1)影响幼儿的生长发育。 目前,挑食偏食是独生子女中最常见的现象。主要表现为专门喜欢吃某几种食物,对不喜欢吃的食物一点也不理睬。久而久之食欲慢慢减退,有时甚至拒食。由于进食的种类和数量过少,就会引起营养成分的不足,即医学上所说的营养素不足,从而不仅影响幼儿的生长发育,还会使幼儿患营养素缺乏性疾病。如:佝偻病、贫血、反复呼吸道感染等。 (2)导致幼儿营养不良。 自然界当中没有一种食物能够完全包括人体所必需的一切营养素。每一种食物只含有各自不同的营养素。如果只偏爱某几种食物,是不能满足身体生理需要的。而不爱吃某几种食物 ,很可能就失去了补充身体必需营养素的来源。比如:许多幼儿不爱吃青菜,这会引起维生素C和矿物质的不足,有时还会腹痛和便秘;还有些幼儿不吃海带就会引起碘的缺乏,严重者就会得“大脖子”病。如果各种食物都吃,食物中所含营养 素 就可以互相补充,保持合适的比例,达到平衡合理的膳食标准,更有利于幼儿健康成长。每种食物中都含有不同的营养素,如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无机盐、微量元素及水, 对组成人体组织结构,发挥其特有的生理功能,都有自己独特的作用。无论哪一种营养素都不能长期缺乏,哪怕有的营养素每天需要的量很少,如铁每日只需摄入约10毫克,缺少就易引起缺铁性贫血。 2、对幼儿心理健康的危害 挑食偏食对生长发育期幼儿的心理健康也有着极大的危害。若长期营养素缺乏,还会导致幼儿多动、注意力不集中、创造力、想象力及思维能力减弱,从而导致幼儿在入园后智力发育与同龄幼儿相比较缓慢。有研究发现,有的幼儿挑食偏食,“大舌头”,上学时造句有困难,都与4-6个月时缺乏咀嚼训练,即没有吃泥糊状食物有关。 3、对幼儿未来成长的危害 营养素缺乏甚至还会影响到成人时在社会上的竞争力和开拓力。幼儿时期的营养,其重要性还远不止眼前几年的生长发育,它还具有更深刻、更久远的影响,甚至还会影响一辈子。因为从每日的饮食中,幼儿不仅要获取其正常生长发育所必须的营养素,而且还要积累对人一生的健康至关重要的各种营养素,以保证老年时体内的营养仍能保持在一定的生理水平,来维持较好的健康状态。这是近几年来有关儿童生长发育的研究与成年人老化进程研究相结合而产生的新概念 ——“营养素银行”(是指在儿童期的早期,特别是出生第一年,如何给予均衡的、充足的营养素,使得肌体对营养物质的调节和控制模式达到正常的生理水平,可以保证年长期、青少年期,甚至于中老年期营养素的丢失保持在正常的水平和速率内,防止提前出现一些那个年龄不该出现的疾病,这就相当于在银行里存了钱,等到需要钱的时候,可以从里面取出钱来使用,形象的比喻为“营养素银行”)。从这个概念上可以看到幼儿早期营养对今后生命质量的重要性,以及挑食偏食对幼儿未来成长的危害性。

宝宝挑食的7大理由1过早接触高度加工食品这是最常见的一个幼儿挑食原因。宝宝的味蕾敏感度远远超过成年人,给孩子吃含有各种添加剂、糖、香精、增味剂的加工食品,对孩子是一种极大的味觉刺激,而孩子一旦习惯这样的味道,往往不肯再接受天然食物的味道。2食物本身的味道过浓一些像蒜苗、芹菜、香菜、青椒之类味道独特的食物,幼年的孩子可能感觉刺激过度强烈,从而本能地产生拒绝。3受周围环境影响环境是另一个最重要的原因。因为孩子没有鉴别力,加上对社交需求的渴望,就特别容易受到同龄人的影响。所以电视上各种零食的有趣广告,孩子很容易全盘接受,因为电视里的小朋友都吃这个。4食物烹调不当这个原因是对万千家长说的。如今很多年轻父母烹饪水平往往不尽如人意,也难怪孩子不爱吃。比如菜炒太老,米饭太硬,花样单一,引不起孩子的食欲,造成对饭菜的拒绝。5食物不符合孩子兴趣宝宝往往喜欢那些看起来漂亮小巧的食物,对于形状过大、过粗、色泽暗淡的东西缺乏兴趣。如果宝宝觉得吃起来太费劲,根本吃不完,就会产生畏难情绪。6因情绪因素产生好恶孩子也可能会因为一些不好的情绪而反感某些食品。如果曾因为不吃某种食品而遭到训斥,很可能会使他们对这种食品产生反感。7因吃了食物不舒服而反感在少数情况下,宝宝吃了某种食物确实感觉口腔或胃肠不舒服,他就本能地表示反感。所以,父母不必强迫孩子吃某种东西,而要密切观察孩子的反应。特别是可能发生过敏的食物,或者可能造成粘膜损伤的食物,都要格外留心观察。等到孩子身体强壮一些,长大一些,还有很多机会来接受原来不能接受的食物。纠正挑食的7大对策1从6个月开始,及时给予各种天然食物宝宝到了6个月以后,会对食物产生自然而然的兴趣。这个时候就要利用他们对奶以外各种食物的兴趣和感情,不仅要喂给他们各种天然口味的食物,也要让他们看到一些天然食材,比如给个胡萝卜,给个苹果,没有危险的就可以让他自己拿着玩,闻一闻,咬一咬,不仅能发展感官能力和锻炼牙齿,更能建立对食物的认知和感情,这也是早期教育的一部分。值得一提的是,孩子到了两岁就可以正常、自主地吃三餐饭了,这个时候不要因为父母老人怕弄脏衣服餐桌,什么食物都不让宝宝自己接触,到了两三岁还要大人一口一口喂,这样孩子失去了接受食物和自主进食的最佳时机,以后就会很难矫正。2避免太早让孩子接触高度加工食品不少大人喜欢按照自己的味觉喜好,给宝宝吃各种浓味食品。特别是爷爷奶奶,总觉得用各种「好吃」的饮料、糖果来逗宝宝,是件特别有趣的事情。这些食物不仅营养价值低,而且过多的钠盐会伤害到宝宝尚未成熟的肾脏。一旦宝宝爱上这些食物,口味就会变「刁」。所以,一岁以内宝宝不能加盐,两岁以内不能加味精鸡精,也不能加糖,盐的摄入量只能为成年人的一半。如果想吃甜的东西,只能用水果、水果干之类,饼干都不要给。这样,宝宝会很乖,不会大面积挑食。3潜移默化的营养健康教育孩子对食物的认识是从小形成的,从小教育孩子明白一个道理:健康的饮食能培养出健康的人,如果饮食习惯不好,就很难长成身体健康、头脑聪明、活力十足的人。如果周围有很多小朋友或者成年人挑食偏食,我们可以用一种不赞成的态度来谈论这些事情,同时肯定自己家的宝贝不会这样做。当然了,光说不练嘴把式,我们自己更要以身作则!4参与食物的栽种,增加天然感情如果让孩子对天然食物多一些了解,他们就会对食物产生心理认同,也能减少对很多食物的偏见。比如说,可以让孩子和大人去郊区看看菜地里的菜是怎么长出来的;可以让孩子和爸妈一起去超市买菜;让孩子帮助大人择菜洗菜,甚至让他们自己在家动手种菜苗、发豆芽,这些都会成为非常好的饮食教育。孩子也会爱上自己参与制作的这些食物。5改善家庭烹调方法在监督孩子的同时,我们也要学习烹调技艺,把食物切小一点,适合孩子取食;做得更美味些,用漂亮的餐具盛放。只要食物味道柔和,样子可爱,孩子通常都会乐于接受。看看别人家的父母——Watsons Thailand - Facebook6心平气和地对待挑食行为如果孩子不吃某些食物,既不要大惊小怪、过分批评,让孩子产生抵触情绪,也不能纵容肯定,强化挑食行为。这种食品应当继续成为餐桌上的一部分,只是父母可以问一问:觉得这个菜有什么不好吃?然后承诺孩子下次会烹调得更好一些。不要提醒别人,孩子不吃某种食品,或者特别爱吃某种食品。如果父母和老人天天都挂在嘴上说「宝宝不爱吃这个」,结果就别指望宝宝会主动吃它。7建立共同遵守的饮食规则孩子挑食偏食不吃饭,无非是基于两个判断:1 除了这个,还有很多食物可以选择。2 父母祖辈爱自己,决不敢让自己饿着,会找来更好吃的东西。1 除了这个,还有很多食物可以选择。2 父母祖辈爱自己,决不敢让自己饿着,会找来更好吃的东西。把这两个前提去掉,把家里的所有零食收起来, 这顿不好好吃就要饿到下一顿。在家里必须有规矩,孩子必须守规矩,父母必须执行规矩。(注意:这个规矩是与孩子一同商定的,一旦确定,必须共同遵守。)说好夏季每天只能吃1个冰淇淋,就不能吃两个。说好每餐吃一小盘蔬菜,就必须吃够数量。另外,千万不要以为服用了一些维生素增补剂,就可以完全解决不好好吃饭带来的健康损失,从而纵容孩子的不良饮食行为。维生素永远不能替代新鲜的蔬菜和水果,营养补充剂永远不能替代好的饮食习惯。如果孩子实在不吃某些食材,如青菜,怎么办?可以试试:①把食物制成馅料,包在其他食物中吃②把这种食物和其他食品搭配起来,作为配料不引人注目地吃③找到这种食物的替代物,能提供相同的营养价值④找来其他爱吃这些食物的小朋友,帮助孩子从心理上接受这种食品⑤请孩子最崇拜的人与他共进一餐,看到别人吃什么都香⑥找到孩子在口味上最喜欢的餐馆,点含有这类食品的菜肴

在幼儿膳食中,各种营养素和能量的摄入需要满足该年龄阶段儿童的生理需要,蛋白质每日四十克左右。其中,优质蛋白也就是动物性蛋白质和豆类蛋白质应占总蛋白的二分之一,蛋白质脂肪和糖类产能之比约为10%到15%、30%到35%以及50%到60%。膳食安排需合理,以四餐两点为宜,四餐指奶类两餐、辅食两餐。如果频繁进食,夜间进食以及过多饮水会影响小儿食欲,此外家庭成员对小儿进食也会有一定影响,家庭成员进食的行为和对食物的反应,可以作为小儿的榜样,由于学习与社会的作用,小儿的进食过程形成了以后接受食物的类型,如给小儿食物是在积极的社会情况下,比如奖励或与愉快的社会行为有关,则小儿对食物的偏爱会增强;相反,强迫进食,可是小儿不喜欢有营养的食物。断奶以后婴幼儿仍然处于生长发育、物质代谢的旺盛时期,其乳牙尚未长全、脾胃功能还未健全。如果膳食安排及营养调配不当,均会影响小儿的身体健康,如有些家长喂婴儿简单的微稀粥、泡饼干、蛋糕之类,会使蛋白质、纤维素摄入不足而发生营养不良。合理的膳食调配首先,要保证食物的种类多样化,广泛摄取生长发育所需的各类营养素。如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无机盐、水、矿物质、维生素等,保证荤素均衡、酸碱平衡、水盐平衡。再次食品的烹调加工应适合小儿的消化功能,做到细、碎、软、烂,禁忌选用甘肥油腻和辛辣刺激性的食品。具体的范文模板链接:

幼儿挑食偏食的研究对策论文

想要培养幼儿养成一个良好的进餐行为。那么你就要做好规范孩子会跟着你的规范进行。因为它很小会看着大人怎样去进餐他也会学着一样去做。

【小学综合教育论文】摘 要:小班幼儿挑食、偏食、边吃边玩等不良的进餐习惯很普遍,因此培养幼儿良好的进餐习惯极为重要。关键词:培养幼儿; 进餐习惯; 有效方法中图分类号:G6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3)06-118-001小班幼儿在没上幼儿园前绝大多数都是由家长喂食,所以他们就养成了挑食、偏食、边吃边玩等不良的进餐习惯,进入幼儿园后,就会出现各种各样的进餐问题。因此,培养幼儿良好的进餐习惯极为重要,其方法如下:一、餐前诱导法根据小班幼儿喜模仿的特点,利用集体氛围的渲染,用情绪感染他们,为他们树立榜样。在进餐前,教师有意识的吸吸鼻子,夸张的说:“哇,今天的菜好香啊,看!有木耳炒肉片,多香啊!营养很丰富,肯定好吃极了。”教师热情、亲切的语气引发了幼儿的食欲,这样,小朋友们也学着我的“馋”样,动手吃起饭来。班里有的孩子不喜欢吃蔬菜,我就拿了一个玩偶“小山羊”来帮忙,以“小山羊”的口吻说:“哟,今天有我最喜爱的青菜呀,青菜营养好,可以让我长的棒棒的,我要吃,我要吃!”孩子们一看,小山羊要来抢他们的菜吃,一下子来劲了,都低下头吃起了青菜,吃得又快又香。同时,也可利用幼儿爱模仿动画人物的特点,告诉他们哪种食物是哪个动画人物爱吃的,从而让幼儿也爱上吃这种食物。比如吃菠菜汤时,有的小朋友不爱吃菠菜,我就问了几个问题激励幼儿,例如:“小朋友有没有看过《大力水手》的动画片啊?”小朋友都说看过,我再问:“那么大力水手最喜欢吃的食物是什么呢?”许多小朋友马上说是菠菜,我说:“是啊,大力水手吃了菠菜会变的很神通,能完成很多本来做不了的事,吃了菠菜它能飞上天,还能变出宇宙飞船让小朋友到天上游玩。”听了我这些话,幼儿心已有所动了,我再引导幼儿了解菠菜汤味道鲜美、营养丰富,幼儿已经等不及想吃了,这次的菠菜汤空前畅销。再如吃西红柿时教师可以说,天眼神牛最爱吃西红柿,吃了西红柿力气会变的很大,美人鱼最爱吃海带,所以才长的这么漂亮等。利用幼儿爱看动画片爱模仿动画人物的心理,激励幼儿吃各种食物,从而保证了幼儿食物有均衡的营养,效果很好。二、少盛多添,逐渐加量的方法小班幼儿总有一个心理就是“吃不下”,无论多少的饭,他都想吃剩下。所以,为提高幼儿吃饭的积极性,教师在给幼儿盛饭时,可以有意不盛得太多太满,留一点菜和饭等到吃完时再添。一次性给幼儿盛太多的饭会让幼儿有恐惧感,面对太多、太满的饭菜会加重幼儿的心理负担,产生畏难情绪。而且孩子对盛饭、添饭很感兴趣,每添一次都会很自豪,增加了孩子的信心。所以我在给幼儿盛饭时,有意不盛得太多太满,鼓励幼儿吃完再添。这样既不减少饭量,又不会使孩子对吃饭有畏惧感。有些幼儿挑食,如果要他一下子改过来难度很大,对这类幼儿可采用“逐渐加量”的方法。还有的幼儿不吃绿色蔬菜,开始少给他盛点,以后逐渐增加,让他慢慢的逐渐适应,教师及时鼓励:“今天你真棒!再盛点吧!”“今天,你学会吃胡萝卜了,真了不起啊。”在老师反复鼓励下,可以激起幼儿的食欲,帮助孩子逐渐改掉挑食的毛病。三、座位安排法教师在安排用餐位置的时候,可以有意识的在每组上安排吃饭快的和慢的幼儿一起吃,表现好的幼儿与偏食、吃的慢的幼儿座位安排在一起,用身边的榜样影响带动他们。吃饭的时候,孩子们喜欢比较,别人吃的快了,感觉自己落后以后会产生竞争意识,因此这样做可增加幼儿吃饭的主动性。同伴的榜样能引起幼儿注意,更能激发幼儿模仿的兴趣。进餐时,老师应为幼儿树立正面榜样。对不挑食,一口菜一口饭,不掉饭粒,细嚼慢咽的幼儿当作典型榜样,去教育其他幼儿,让他们主动调整自己的不良行为。四、表扬、奖励法每个孩子都喜欢并希望得到老师的表扬。表扬对于幼儿来说是一种极大的心理认同,当幼儿的某些方面有了进步的时候,教师给予及时的肯定与鼓励,能有效地激发幼儿积极的情感,使之已有的一些良好习惯、技能得到进一步的巩固。在进餐的过程中,对于幼儿好的行为,哪怕是一点点进步,教师都给予鼓励,如奖给孩子一朵小红花、五角星、小贴纸或是一个和蔼的微笑、亲切的拥抱等精神奖励,都可调动幼儿的积极性,促使幼儿良好行为的巩固。同时开展“吃饭谁最棒”活动。教师利用自制表格,把幼儿的进餐表现分为几个方面(不挑食不偏食、细嚼慢咽、三净习惯、按时吃完),把此表制作成一个个小天使模型,并张贴在墙面上,根据幼儿的进餐表现在自己相应的照片下面贴五角星,一个月之后看谁得的五角星最多,连续几月后,得的最多的小朋友将在“本月之星”上榜上有名。当幼儿用餐过后,教师也可组织幼儿进行餐后的活动。为培养幼儿良好的饮食习惯以及卫生习惯,教师可引导孩子吃完后将自己餐桌上、碗里的事物残渣清理干净,倒在指定的地方,并把碗轻轻地放在固定位置,养成饭后漱口、用毛巾擦嘴的好习惯,告诉幼儿餐后漱口、擦嘴不仅能使幼儿的牙齿得到保护,而且也会养成整洁、干净的好习惯。五、家园同步法单纯靠幼儿园的教育还远远不够,因此必须借助家庭的力量,使家园同步,一同对幼儿的饮食情况进行教育,才会收到预期的效果。家长的生活习惯直接影响着幼儿进餐习惯的建立,我们利用多种渠道,例如家长宣传栏、短信、电话、班级网站等向家长介绍了孩子在园进餐中普遍存在的问题,以及偏食、挑食对孩子带来的严重后果,以引起家长的重视。并经常与个别进餐习惯差的幼儿家长交流寻找原因取得共识,寻求解决方法。要求家长在家也要以身作则,谨言慎行,帮助幼儿改善不良的进餐习惯。教师及时把幼儿在园的表现反馈给家长,请家长也将幼儿在家情况如实转告老师,这样双方配合积极施教,让幼儿在和谐的环境中建立良好的饮食习惯。经过一学期的培养,小班幼儿的进餐习惯就会有明显的好转。绝大部分幼儿能独立进餐,大部分幼儿都能自觉的将一份饭菜吃完并做到桌面、地面、自身保持干净整洁,幼儿挑食、偏食的行为会明显减少,孩子的自主管理能力及自我服务能力也会在不同程度上有所提高,幼儿会逐步懂得珍惜他人的劳动,打翻碗,掉落调羹的现象也慢慢减少,真正从老师要我吃转变为我要吃。幼儿良好进餐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的,只要通过各方面的努力,孩子都能养成良好的进餐习惯。

摘 要 :早期营养为幼儿大脑及身心全面健康发育奠定了物质基础,因此,对挑食偏食幼儿的防治至关重要。本文针对幼儿饮食习惯养成中出现的一些不良饮食习惯,如:挑食偏食。分析了造成幼儿挑食偏食的形成原因:受大人不良饮食习惯的影响;幼儿的口味比较挑剔且与成人不同;强迫进食,曾经有过不愉快的经历;借此要挟,控制父母;疾病及药物的影响。并根据原因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 关键词 :幼儿;不良饮食习惯;浅议 处于生长发育阶段的幼儿,对营养的需求非常广泛。现代家庭的生活条件越来越优越,理应不存在营养问题。但是事实上,却看到由于许多家长对孩子的宠爱迁就,致使幼儿任性娇惯,只吃想吃的,结果饮食中出现了许多问题。 如:挑食偏食。据调查,偏食儿童在广大农村约占35% 左右,在各大城市中高达50%以上。营养摄入不全面、不平衡,对幼儿的身体、智力发育都会造成不良的影响。为了让幼儿健康成长,家长必须注意孩子的全面饮食,帮助幼儿克服挑食偏食的毛病。 一、挑食偏食的定义及其对幼儿的危害 (一)挑食偏食的定义及其表现 挑食偏食是指孩子爱吃某些食品或调味品,不爱吃另一些食品或调味品。 喜欢吃的就爱吃并且多吃,不爱吃的就不吃。这种“喜欢吃的就没个够,不喜欢吃的就不沾边”的择食标准为挑食或叫偏食。幼儿的挑食与偏食往往表现为: 有的爱吃肉类而不爱吃蔬菜,有的只吃蔬菜而不吃肉,有的只吃鸡蛋,有的却怎么也不吃鸡蛋,有的爱吃甜食,有的只吃咸菜,以咸菜就饭吃等等。 (二)挑食与偏食对幼儿的危害 两岁的凉凉只吃小菜,其他菜一律不吃,并且吃饭的时候要大人喂,不喂就不吃。每次吃饭时总会把盛在碗里的晕菜挑选出来,还皱着眉头很不高兴。她个儿长的非常瘦小,面黄肌瘦,走起路来感觉都不太稳,和同龄幼儿相比,显得有点不健康,就像营养跟不上的幼儿,动作发展也比较差。可见挑食偏食对幼儿存在着一系列的危害,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对幼儿身体健康的危害 (1)影响幼儿的生长发育。 目前,挑食偏食是独生子女中最常见的现象。主要表现为专门喜欢吃某几种食物,对不喜欢吃的食物一点也不理睬。久而久之食欲慢慢减退,有时甚至拒食。由于进食的种类和数量过少,就会引起营养成分的不足,即医学上所说的营养素不足,从而不仅影响幼儿的生长发育,还会使幼儿患营养素缺乏性疾病。如:佝偻病、贫血、反复呼吸道感染等。 (2)导致幼儿营养不良。 自然界当中没有一种食物能够完全包括人体所必需的一切营养素。每一种食物只含有各自不同的营养素。如果只偏爱某几种食物,是不能满足身体生理需要的。而不爱吃某几种食物 ,很可能就失去了补充身体必需营养素的来源。比如:许多幼儿不爱吃青菜,这会引起维生素C和矿物质的不足,有时还会腹痛和便秘;还有些幼儿不吃海带就会引起碘的缺乏,严重者就会得“大脖子”病。如果各种食物都吃,食物中所含营养 素 就可以互相补充,保持合适的比例,达到平衡合理的膳食标准,更有利于幼儿健康成长。每种食物中都含有不同的营养素,如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无机盐、微量元素及水, 对组成人体组织结构,发挥其特有的生理功能,都有自己独特的作用。无论哪一种营养素都不能长期缺乏,哪怕有的营养素每天需要的量很少,如铁每日只需摄入约10毫克,缺少就易引起缺铁性贫血。 2、对幼儿心理健康的危害 挑食偏食对生长发育期幼儿的心理健康也有着极大的危害。若长期营养素缺乏,还会导致幼儿多动、注意力不集中、创造力、想象力及思维能力减弱,从而导致幼儿在入园后智力发育与同龄幼儿相比较缓慢。有研究发现,有的幼儿挑食偏食,“大舌头”,上学时造句有困难,都与4-6个月时缺乏咀嚼训练,即没有吃泥糊状食物有关。 3、对幼儿未来成长的危害 营养素缺乏甚至还会影响到成人时在社会上的竞争力和开拓力。幼儿时期的营养,其重要性还远不止眼前几年的生长发育,它还具有更深刻、更久远的影响,甚至还会影响一辈子。因为从每日的饮食中,幼儿不仅要获取其正常生长发育所必须的营养素,而且还要积累对人一生的健康至关重要的各种营养素,以保证老年时体内的营养仍能保持在一定的生理水平,来维持较好的健康状态。这是近几年来有关儿童生长发育的研究与成年人老化进程研究相结合而产生的新概念 ——“营养素银行”(是指在儿童期的早期,特别是出生第一年,如何给予均衡的、充足的营养素,使得肌体对营养物质的调节和控制模式达到正常的生理水平,可以保证年长期、青少年期,甚至于中老年期营养素的丢失保持在正常的水平和速率内,防止提前出现一些那个年龄不该出现的疾病,这就相当于在银行里存了钱,等到需要钱的时候,可以从里面取出钱来使用,形象的比喻为“营养素银行”)。从这个概念上可以看到幼儿早期营养对今后生命质量的重要性,以及挑食偏食对幼儿未来成长的危害性。

摘 要:幼儿挑食、偏食,已经是幼儿园教导中遍及存在的一个问题。幼儿偏食、挑食的根源是什么,我们在幼儿教导中,如何针对分歧类型的挑食、偏食现象,做到有的放矢、有的放矢、循序渐进地进行改正已成为幼儿教导实践中不成疏忽的问题。文章经由过程作者多年幼儿教导的改正实践,总结出改正幼儿挑食、偏食的对策,进行了具体的论述。关键词:幼儿园教授教养;挑食偏食;原因剖析;改正策略;改正成效一、原因剖析针对幼儿的偏食现象,我经由过程家访、不雅察、记载和剖析,总结出这种情形根本都是后天养成的习惯,重要是因为以下几个原因:1.家庭原因第一,幼儿刚断奶时,因为对固体食物不习惯,他们会将某些食物吐出来,有的家长认为是幼儿不爱好吃,就改用其他食物豢养,慢慢地幼儿便形成了偏食的习惯。第二,怙恃本身自己有抉剔食物的习惯,会在幼儿面前说这种食物欠好吃,那种食物味道欠好,幼儿无形中就会受到影响。第三,怙恃不爱好吃某种食物,家里往往就很少买这种食物,这也会使幼儿很少吃到这种食物,从而间接造成孩子的偏食。第四,有些怙恃生怕幼儿养分不敷,对幼儿的饮食请求老是有求必应,从而使幼儿口胃的请求越来越高,专挑本身爱好吃的器械吃。第五,很多家庭都有边看电视边吃饭的习惯,电视中出色的画面会疏散幼儿的食欲。2.习惯和情况原因如今的家庭幼儿教导中,存在一种叫做“等喂”的现象。幼儿不肯进餐时,家长就会哄着孩子吃,甚至追着幼儿喂食。这些情形不仅造成幼儿进餐挑食,不肯测验考试没有吃过的食物,还形成了偏食的习惯。特殊是幼儿吃某种食物后肚子痛或生病,或者在不高兴的情况下,被迫吃了某种食物,都邑令幼儿对这种食物发生抗拒的心理。有的情形是因为家长历久让幼儿食用某一食物,幼儿会发生腻感,最后不爱吃它。3.心理原因有少数幼儿因为体内缺乏某种物资,就特殊偏向于食用某种食物;还有的幼儿因为有虫牙,影响品味,乃至吃不惯瘦肉、生果之类的食物。二、改正策略幼儿偏食、挑食的习惯一旦形成,养分的接收就无法做到平衡、周全,将对其身材健康和正常发展发育发生晦气影响。在笔者多年幼教实践中,重要采用以下几个办法来进行矫正:策略一:进餐情况造就法。每次班级进餐时,情况要宁静、卫生,秩序要优越。在就餐前,组织幼儿进行较舒缓的手指游戏等,组织幼儿帮忙先生摆放餐具、整顿碗筷,使幼儿表情高兴,在轻音乐的陪同下,养成专心进餐的习惯。策略二:饮食口胃造就法。为避免幼儿偏食,我经由过程园教研会提出,建议保健大夫和食堂留意粗细搭配。对于幼儿不爱好吃的食物,建议食堂变换名堂烹饪,使幼儿坚持兴旺的食欲。策略三:模范诱导法:小伴侣对先生除了敬畏还有爱好,先生的穿戴装扮,或者是爱好都邑影响孩子。孩子即将开端进餐,先生会锐意夸大地说:“哇,今天吃的是胡萝卜,我特殊特殊爱好吃。”旁边先生也会赞同:“某某先生特殊爱好吃,难怪这么聪慧,我也要吃。”小伴侣本就认为先生聪慧且神奇,都想跟先生一样,这一行动引起小伴侣留意,幼儿会愿意接收各类食物。策略四:配合进餐法。幼儿园开餐时,我与幼儿应用同样的餐具,和他们一路进餐。在进餐进程中,教小伴侣如何像年夜山君一样津津有味入食,让孩子看到先生吃饭喷喷喷鼻,从而不自发地榜样先生的行动,改正挑食、偏食习惯。策略五:幼儿心理嘉奖法。有挑食习惯的幼儿,今天不挑食了,我们采用嘉奖光盘之星、年夜胃王贴画、优惠券等进行勉励;某个偏食的小伴侣,今天不偏食了,我们可以采用在班级的其他小伴侣面前,进行口头表彰。采用这些评选、勉励方法,应用幼儿的好胜心来防止、改正偏食现象。策略六:集中教导法。我和配班先生一路创编了《挑食的叮当狗》《瓜果蔬菜有养分》等儿歌、故事,组织幼儿开展脚色饰演,让他们在思惟上、意识里知道偏食、挑食给小伴侣的伤害。策略七:多种体验法。我按照分歧偏食表现类型的幼儿,采用了分歧的体验情势。好比对不吃蔬菜的幼儿,我带他们参不雅蔬菜园,在栽种角栽种蔬菜,幼儿同家长一路去菜场买菜,给他们讲述蔬菜对身材的利益;对不吃面食、瘦肉的幼儿,我在餐前餐后让他们给其他幼儿介绍馒头、面包的外形、色彩和养分价值,介绍瘦肉对小伴侣成长的主要性,让他们在潜移默化中获得自我教导;对那些爱吃甜食的小伴侣,在班级开展“牙科大夫”区角运动,让他们学当牙医,给小伙伴们检讨口腔,发明龋齿,指出龋齿的坏处,讲授如何预防龋齿,让这类幼儿知道历久吃甜食的伤害,从而转变习惯。同时,我们还开展了厨艺体验馆运动,组织幼儿熟悉食物、体验烹饪进程,不单让小伴侣们知道厨房阿姨的辛劳,并且还加强了孩子对食物的摄取欲。策略八:家园共建法。对存在偏食、挑食习惯的幼儿,我经由过程以上办法取得必然水平的改正后,还采用家园配合一路改正。一是经由过程儿童节、重阳节等传统节日以及幼儿园美食节,开展家园同乐运动,让幼儿和家人一路着手包饺子、打糍粑,并在配合的进餐进程中,让幼儿不知不觉转变挑食、偏食习惯。别的在入园、接园时,我还有针对性地告知幼儿家长,孩子在幼儿园已经逐渐不挑食了,幼儿回家后,家长要巩固改正结果,在饮食搭配上必然要留意平衡,在家中要引导孩子吃各类食物。同时,我们还在园里的同一支配下,召开改正幼儿偏食、挑食专题家长会,邀请县妇幼保健院的专业大夫,向家长讲解幼儿养分平衡的主要性,引导他们走出育儿误区,引导家长在家里给孩子造就优越的饮食习惯。改正成效:幼儿挑食、偏食的改正进程,非一朝一夕之功。在实践中,要按照幼儿入园时的查询拜访剖析,针对每个幼儿的偏食习惯养成根源,分门别类地制订改正策略。笔者在幼教实践中,经由过程实行以上对策,许多有挑食、偏食习惯的幼儿,在入园一年内,都获得了很年夜水平上的改正。若有三个幼儿,入园时不吃蔬菜和生果,笔者在家访和查询拜访中发明,这三个幼儿偏食习惯都是因为家长养成的。孩子第一次吃蔬菜和生果时,认为味道欠好或者难咬,不肯吃,家长就没有硬性请求,最后形成这种挑食习惯。笔者针对三位幼儿的现实,重点采用了配合进餐法、脚色饰演法、家园共建法进行改正,在一个学年后,根本改正胜利。有两名幼儿入园时不吃瘦肉,笔者有的放矢,采用了配合进餐法、集中教导法、心理嘉奖法、家园共建法进行改正,在第一学期停止时,两位幼儿都开端进食瘦肉,并且还知道了肉食对身材的利益。别的一个小男孩,从来不吃面食,在先生勉励下勉强吃一口就做恶心状。我与孩子爸妈交换后得知,孩子妈妈憎恶吃面食,所以也从来不给孩子吃,也经常把厌吃面食这事挂在嘴边。于是我与孩子妈妈讲述面食的利益后,孩子妈妈开端伴随孩子并彼此勉励学吃面食。这个小伴侣如今不仅愿吃面食,还成为面食的忠诚粉丝。在九年的幼教实践中,我先后采用以上办法,对偏食、挑食幼儿进行改正,并按月对改正进度、成长程度进行记载,同时对所采用的改正情势和办法不竭反思、慢慢改良,在实践中取得了很好的后果。笔者以为,只要针对幼儿心理进行合理的诱导,进行幼儿易于接收的不挑食、不偏食教导运动,同时开展有用的家园合营,就必然会取得抱负的改正结果。参考文献:[1]林翠珠.幼儿偏食原因剖析及改正策略[J].基本教导研讨,2015(12):86.[2]王冰竹,挑食和偏食儿童行动改正的案例剖析[J].才智,2012(5).

幼儿挑食偏食的现状研究论文

摘 要:幼儿挑食、偏食,已经是幼儿园教导中遍及存在的一个问题。幼儿偏食、挑食的根源是什么,我们在幼儿教导中,如何针对分歧类型的挑食、偏食现象,做到有的放矢、有的放矢、循序渐进地进行改正已成为幼儿教导实践中不成疏忽的问题。文章经由过程作者多年幼儿教导的改正实践,总结出改正幼儿挑食、偏食的对策,进行了具体的论述。关键词:幼儿园教授教养;挑食偏食;原因剖析;改正策略;改正成效一、原因剖析针对幼儿的偏食现象,我经由过程家访、不雅察、记载和剖析,总结出这种情形根本都是后天养成的习惯,重要是因为以下几个原因:1.家庭原因第一,幼儿刚断奶时,因为对固体食物不习惯,他们会将某些食物吐出来,有的家长认为是幼儿不爱好吃,就改用其他食物豢养,慢慢地幼儿便形成了偏食的习惯。第二,怙恃本身自己有抉剔食物的习惯,会在幼儿面前说这种食物欠好吃,那种食物味道欠好,幼儿无形中就会受到影响。第三,怙恃不爱好吃某种食物,家里往往就很少买这种食物,这也会使幼儿很少吃到这种食物,从而间接造成孩子的偏食。第四,有些怙恃生怕幼儿养分不敷,对幼儿的饮食请求老是有求必应,从而使幼儿口胃的请求越来越高,专挑本身爱好吃的器械吃。第五,很多家庭都有边看电视边吃饭的习惯,电视中出色的画面会疏散幼儿的食欲。2.习惯和情况原因如今的家庭幼儿教导中,存在一种叫做“等喂”的现象。幼儿不肯进餐时,家长就会哄着孩子吃,甚至追着幼儿喂食。这些情形不仅造成幼儿进餐挑食,不肯测验考试没有吃过的食物,还形成了偏食的习惯。特殊是幼儿吃某种食物后肚子痛或生病,或者在不高兴的情况下,被迫吃了某种食物,都邑令幼儿对这种食物发生抗拒的心理。有的情形是因为家长历久让幼儿食用某一食物,幼儿会发生腻感,最后不爱吃它。3.心理原因有少数幼儿因为体内缺乏某种物资,就特殊偏向于食用某种食物;还有的幼儿因为有虫牙,影响品味,乃至吃不惯瘦肉、生果之类的食物。二、改正策略幼儿偏食、挑食的习惯一旦形成,养分的接收就无法做到平衡、周全,将对其身材健康和正常发展发育发生晦气影响。在笔者多年幼教实践中,重要采用以下几个办法来进行矫正:策略一:进餐情况造就法。每次班级进餐时,情况要宁静、卫生,秩序要优越。在就餐前,组织幼儿进行较舒缓的手指游戏等,组织幼儿帮忙先生摆放餐具、整顿碗筷,使幼儿表情高兴,在轻音乐的陪同下,养成专心进餐的习惯。策略二:饮食口胃造就法。为避免幼儿偏食,我经由过程园教研会提出,建议保健大夫和食堂留意粗细搭配。对于幼儿不爱好吃的食物,建议食堂变换名堂烹饪,使幼儿坚持兴旺的食欲。策略三:模范诱导法:小伴侣对先生除了敬畏还有爱好,先生的穿戴装扮,或者是爱好都邑影响孩子。孩子即将开端进餐,先生会锐意夸大地说:“哇,今天吃的是胡萝卜,我特殊特殊爱好吃。”旁边先生也会赞同:“某某先生特殊爱好吃,难怪这么聪慧,我也要吃。”小伴侣本就认为先生聪慧且神奇,都想跟先生一样,这一行动引起小伴侣留意,幼儿会愿意接收各类食物。策略四:配合进餐法。幼儿园开餐时,我与幼儿应用同样的餐具,和他们一路进餐。在进餐进程中,教小伴侣如何像年夜山君一样津津有味入食,让孩子看到先生吃饭喷喷喷鼻,从而不自发地榜样先生的行动,改正挑食、偏食习惯。策略五:幼儿心理嘉奖法。有挑食习惯的幼儿,今天不挑食了,我们采用嘉奖光盘之星、年夜胃王贴画、优惠券等进行勉励;某个偏食的小伴侣,今天不偏食了,我们可以采用在班级的其他小伴侣面前,进行口头表彰。采用这些评选、勉励方法,应用幼儿的好胜心来防止、改正偏食现象。策略六:集中教导法。我和配班先生一路创编了《挑食的叮当狗》《瓜果蔬菜有养分》等儿歌、故事,组织幼儿开展脚色饰演,让他们在思惟上、意识里知道偏食、挑食给小伴侣的伤害。策略七:多种体验法。我按照分歧偏食表现类型的幼儿,采用了分歧的体验情势。好比对不吃蔬菜的幼儿,我带他们参不雅蔬菜园,在栽种角栽种蔬菜,幼儿同家长一路去菜场买菜,给他们讲述蔬菜对身材的利益;对不吃面食、瘦肉的幼儿,我在餐前餐后让他们给其他幼儿介绍馒头、面包的外形、色彩和养分价值,介绍瘦肉对小伴侣成长的主要性,让他们在潜移默化中获得自我教导;对那些爱吃甜食的小伴侣,在班级开展“牙科大夫”区角运动,让他们学当牙医,给小伙伴们检讨口腔,发明龋齿,指出龋齿的坏处,讲授如何预防龋齿,让这类幼儿知道历久吃甜食的伤害,从而转变习惯。同时,我们还开展了厨艺体验馆运动,组织幼儿熟悉食物、体验烹饪进程,不单让小伴侣们知道厨房阿姨的辛劳,并且还加强了孩子对食物的摄取欲。策略八:家园共建法。对存在偏食、挑食习惯的幼儿,我经由过程以上办法取得必然水平的改正后,还采用家园配合一路改正。一是经由过程儿童节、重阳节等传统节日以及幼儿园美食节,开展家园同乐运动,让幼儿和家人一路着手包饺子、打糍粑,并在配合的进餐进程中,让幼儿不知不觉转变挑食、偏食习惯。别的在入园、接园时,我还有针对性地告知幼儿家长,孩子在幼儿园已经逐渐不挑食了,幼儿回家后,家长要巩固改正结果,在饮食搭配上必然要留意平衡,在家中要引导孩子吃各类食物。同时,我们还在园里的同一支配下,召开改正幼儿偏食、挑食专题家长会,邀请县妇幼保健院的专业大夫,向家长讲解幼儿养分平衡的主要性,引导他们走出育儿误区,引导家长在家里给孩子造就优越的饮食习惯。改正成效:幼儿挑食、偏食的改正进程,非一朝一夕之功。在实践中,要按照幼儿入园时的查询拜访剖析,针对每个幼儿的偏食习惯养成根源,分门别类地制订改正策略。笔者在幼教实践中,经由过程实行以上对策,许多有挑食、偏食习惯的幼儿,在入园一年内,都获得了很年夜水平上的改正。若有三个幼儿,入园时不吃蔬菜和生果,笔者在家访和查询拜访中发明,这三个幼儿偏食习惯都是因为家长养成的。孩子第一次吃蔬菜和生果时,认为味道欠好或者难咬,不肯吃,家长就没有硬性请求,最后形成这种挑食习惯。笔者针对三位幼儿的现实,重点采用了配合进餐法、脚色饰演法、家园共建法进行改正,在一个学年后,根本改正胜利。有两名幼儿入园时不吃瘦肉,笔者有的放矢,采用了配合进餐法、集中教导法、心理嘉奖法、家园共建法进行改正,在第一学期停止时,两位幼儿都开端进食瘦肉,并且还知道了肉食对身材的利益。别的一个小男孩,从来不吃面食,在先生勉励下勉强吃一口就做恶心状。我与孩子爸妈交换后得知,孩子妈妈憎恶吃面食,所以也从来不给孩子吃,也经常把厌吃面食这事挂在嘴边。于是我与孩子妈妈讲述面食的利益后,孩子妈妈开端伴随孩子并彼此勉励学吃面食。这个小伴侣如今不仅愿吃面食,还成为面食的忠诚粉丝。在九年的幼教实践中,我先后采用以上办法,对偏食、挑食幼儿进行改正,并按月对改正进度、成长程度进行记载,同时对所采用的改正情势和办法不竭反思、慢慢改良,在实践中取得了很好的后果。笔者以为,只要针对幼儿心理进行合理的诱导,进行幼儿易于接收的不挑食、不偏食教导运动,同时开展有用的家园合营,就必然会取得抱负的改正结果。参考文献:[1]林翠珠.幼儿偏食原因剖析及改正策略[J].基本教导研讨,2015(12):86.[2]王冰竹,挑食和偏食儿童行动改正的案例剖析[J].才智,2012(5).

你好!幼儿不良饮食习惯的论文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论述:1、什么是幼儿的饮食?2、幼儿饮食习惯有哪些?(是什么)3、哪些是不良的幼儿饮食习惯?不良幼儿饮食习惯有什么样的影响?(为什么)4、如何改掉幼儿不良饮食习惯?(策略)希望可以帮到你!

小班幼儿年龄的分布 小班的幼儿年龄集中分布在3岁到4岁,3-4岁是幼儿身体和各方面发展的关键期。孩子在这个阶段各个身体器官开始逐渐发展,孩子的饮食习惯也逐渐形成,为了孩子身体能健康发育,我们要从幼儿时期开始,逐渐培养幼儿良好的饮食和生活习惯。正文:(一)小班幼儿挑食的原因及分析:幼儿从小生活在家庭环境中,幼儿会无意识地去模仿和学习家庭成员的行为,幼儿的模仿性非常强,所以在模仿大人的同时幼儿也会受到很大的影响。因此,家长的教育对于孩子养成良好行为习惯很重要,在饮食方面的影响也是一样的,家长喜欢吃什么食物,不喜欢什么食物都会对孩子造成或大或小的影响。(1)家长无引导家长的引导就是指家长在幼儿挑食时,想办法或告诉幼儿不能挑食,循序渐进地让幼儿去接受他们不喜欢的食物。孩子的很多习惯都是在家养成的,挑食也是一样,如果家长及时发现孩子在关键期出现挑食问题并加以引导,那么孩子挑食的习惯是可以纠正过来的。家长不喜欢某种食物,而且经常在孩子面前表现出对这种食物的厌恶,长此以往,孩子有样学样,也开始抗拒这种食物。想要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那家长就必须起到带头作用。(2)饭菜单一不吸引幼儿小班的幼儿很容易被一些东西的形状和色彩所吸引,对于食物也是一样的。如果饭菜形状有趣,味道飘香,色彩鲜艳,那么幼儿的食欲一定会大大增加。反之如果饭菜菜色单调、缺乏吸引力,也会变成导致幼儿挑食的一大原因。(二)避免小班幼儿偏食的对策:目前,偏食的孩子人数 不少,改变偏食,幼儿园应当与家长配合。让幼儿去吃那些有生以来从未吃过的食物或减少已经吃惯了的食物,是件不容易的事,但是孩子偏食并非是生来就有的习惯,它是后天形成的一种条件反射,通过教育,是可以改变的。(1)为幼儿创设良好的进餐环境为幼儿创造一个良好的进餐环境尤为重要。每次进餐为幼儿提供一个清洁整齐、安静舒适的进餐环境。通过进餐时间和环境的“刺激”,使幼儿建立起固定的条件反射,为就餐做好心理准备,进餐的环境要安静、卫生、秩序良好,使幼儿心情愉快,思想集中,让幼儿从小养成专心进餐的习惯。另外成人不要在进餐时训斥幼儿,应把问题放在其他时间处理。(2)培养幼儿吃多种多样食物的习惯为避免幼儿偏食,在安排幼儿膳食时应注意粗细搭配,肉、鱼、奶类、豆制品及各类蔬菜均要安排食用。对于幼儿不喜欢吃的食物,可变换花样,同时注意烹调的方法,积极引导幼儿喜欢吃各种多样食物,保证幼儿获得全面的营养。在饭菜品种及合理搭配上,多下点功夫,使幼儿保持旺盛的食欲,每种饭菜都能吃得有滋有味。(3)充分发挥家长的作用纠正幼儿偏食、挑食的坏习惯从以下方面入手:1、家长以身作则。2、进行认知教育。 3、采用鼓励法。

【小学综合教育论文】摘 要:小班幼儿挑食、偏食、边吃边玩等不良的进餐习惯很普遍,因此培养幼儿良好的进餐习惯极为重要。关键词:培养幼儿; 进餐习惯; 有效方法中图分类号:G6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3)06-118-001小班幼儿在没上幼儿园前绝大多数都是由家长喂食,所以他们就养成了挑食、偏食、边吃边玩等不良的进餐习惯,进入幼儿园后,就会出现各种各样的进餐问题。因此,培养幼儿良好的进餐习惯极为重要,其方法如下:一、餐前诱导法根据小班幼儿喜模仿的特点,利用集体氛围的渲染,用情绪感染他们,为他们树立榜样。在进餐前,教师有意识的吸吸鼻子,夸张的说:“哇,今天的菜好香啊,看!有木耳炒肉片,多香啊!营养很丰富,肯定好吃极了。”教师热情、亲切的语气引发了幼儿的食欲,这样,小朋友们也学着我的“馋”样,动手吃起饭来。班里有的孩子不喜欢吃蔬菜,我就拿了一个玩偶“小山羊”来帮忙,以“小山羊”的口吻说:“哟,今天有我最喜爱的青菜呀,青菜营养好,可以让我长的棒棒的,我要吃,我要吃!”孩子们一看,小山羊要来抢他们的菜吃,一下子来劲了,都低下头吃起了青菜,吃得又快又香。同时,也可利用幼儿爱模仿动画人物的特点,告诉他们哪种食物是哪个动画人物爱吃的,从而让幼儿也爱上吃这种食物。比如吃菠菜汤时,有的小朋友不爱吃菠菜,我就问了几个问题激励幼儿,例如:“小朋友有没有看过《大力水手》的动画片啊?”小朋友都说看过,我再问:“那么大力水手最喜欢吃的食物是什么呢?”许多小朋友马上说是菠菜,我说:“是啊,大力水手吃了菠菜会变的很神通,能完成很多本来做不了的事,吃了菠菜它能飞上天,还能变出宇宙飞船让小朋友到天上游玩。”听了我这些话,幼儿心已有所动了,我再引导幼儿了解菠菜汤味道鲜美、营养丰富,幼儿已经等不及想吃了,这次的菠菜汤空前畅销。再如吃西红柿时教师可以说,天眼神牛最爱吃西红柿,吃了西红柿力气会变的很大,美人鱼最爱吃海带,所以才长的这么漂亮等。利用幼儿爱看动画片爱模仿动画人物的心理,激励幼儿吃各种食物,从而保证了幼儿食物有均衡的营养,效果很好。二、少盛多添,逐渐加量的方法小班幼儿总有一个心理就是“吃不下”,无论多少的饭,他都想吃剩下。所以,为提高幼儿吃饭的积极性,教师在给幼儿盛饭时,可以有意不盛得太多太满,留一点菜和饭等到吃完时再添。一次性给幼儿盛太多的饭会让幼儿有恐惧感,面对太多、太满的饭菜会加重幼儿的心理负担,产生畏难情绪。而且孩子对盛饭、添饭很感兴趣,每添一次都会很自豪,增加了孩子的信心。所以我在给幼儿盛饭时,有意不盛得太多太满,鼓励幼儿吃完再添。这样既不减少饭量,又不会使孩子对吃饭有畏惧感。有些幼儿挑食,如果要他一下子改过来难度很大,对这类幼儿可采用“逐渐加量”的方法。还有的幼儿不吃绿色蔬菜,开始少给他盛点,以后逐渐增加,让他慢慢的逐渐适应,教师及时鼓励:“今天你真棒!再盛点吧!”“今天,你学会吃胡萝卜了,真了不起啊。”在老师反复鼓励下,可以激起幼儿的食欲,帮助孩子逐渐改掉挑食的毛病。三、座位安排法教师在安排用餐位置的时候,可以有意识的在每组上安排吃饭快的和慢的幼儿一起吃,表现好的幼儿与偏食、吃的慢的幼儿座位安排在一起,用身边的榜样影响带动他们。吃饭的时候,孩子们喜欢比较,别人吃的快了,感觉自己落后以后会产生竞争意识,因此这样做可增加幼儿吃饭的主动性。同伴的榜样能引起幼儿注意,更能激发幼儿模仿的兴趣。进餐时,老师应为幼儿树立正面榜样。对不挑食,一口菜一口饭,不掉饭粒,细嚼慢咽的幼儿当作典型榜样,去教育其他幼儿,让他们主动调整自己的不良行为。四、表扬、奖励法每个孩子都喜欢并希望得到老师的表扬。表扬对于幼儿来说是一种极大的心理认同,当幼儿的某些方面有了进步的时候,教师给予及时的肯定与鼓励,能有效地激发幼儿积极的情感,使之已有的一些良好习惯、技能得到进一步的巩固。在进餐的过程中,对于幼儿好的行为,哪怕是一点点进步,教师都给予鼓励,如奖给孩子一朵小红花、五角星、小贴纸或是一个和蔼的微笑、亲切的拥抱等精神奖励,都可调动幼儿的积极性,促使幼儿良好行为的巩固。同时开展“吃饭谁最棒”活动。教师利用自制表格,把幼儿的进餐表现分为几个方面(不挑食不偏食、细嚼慢咽、三净习惯、按时吃完),把此表制作成一个个小天使模型,并张贴在墙面上,根据幼儿的进餐表现在自己相应的照片下面贴五角星,一个月之后看谁得的五角星最多,连续几月后,得的最多的小朋友将在“本月之星”上榜上有名。当幼儿用餐过后,教师也可组织幼儿进行餐后的活动。为培养幼儿良好的饮食习惯以及卫生习惯,教师可引导孩子吃完后将自己餐桌上、碗里的事物残渣清理干净,倒在指定的地方,并把碗轻轻地放在固定位置,养成饭后漱口、用毛巾擦嘴的好习惯,告诉幼儿餐后漱口、擦嘴不仅能使幼儿的牙齿得到保护,而且也会养成整洁、干净的好习惯。五、家园同步法单纯靠幼儿园的教育还远远不够,因此必须借助家庭的力量,使家园同步,一同对幼儿的饮食情况进行教育,才会收到预期的效果。家长的生活习惯直接影响着幼儿进餐习惯的建立,我们利用多种渠道,例如家长宣传栏、短信、电话、班级网站等向家长介绍了孩子在园进餐中普遍存在的问题,以及偏食、挑食对孩子带来的严重后果,以引起家长的重视。并经常与个别进餐习惯差的幼儿家长交流寻找原因取得共识,寻求解决方法。要求家长在家也要以身作则,谨言慎行,帮助幼儿改善不良的进餐习惯。教师及时把幼儿在园的表现反馈给家长,请家长也将幼儿在家情况如实转告老师,这样双方配合积极施教,让幼儿在和谐的环境中建立良好的饮食习惯。经过一学期的培养,小班幼儿的进餐习惯就会有明显的好转。绝大部分幼儿能独立进餐,大部分幼儿都能自觉的将一份饭菜吃完并做到桌面、地面、自身保持干净整洁,幼儿挑食、偏食的行为会明显减少,孩子的自主管理能力及自我服务能力也会在不同程度上有所提高,幼儿会逐步懂得珍惜他人的劳动,打翻碗,掉落调羹的现象也慢慢减少,真正从老师要我吃转变为我要吃。幼儿良好进餐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的,只要通过各方面的努力,孩子都能养成良好的进餐习惯。

幼儿偏食挑食论文文献

【小学综合教育论文】摘 要:小班幼儿挑食、偏食、边吃边玩等不良的进餐习惯很普遍,因此培养幼儿良好的进餐习惯极为重要。关键词:培养幼儿; 进餐习惯; 有效方法中图分类号:G6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3)06-118-001小班幼儿在没上幼儿园前绝大多数都是由家长喂食,所以他们就养成了挑食、偏食、边吃边玩等不良的进餐习惯,进入幼儿园后,就会出现各种各样的进餐问题。因此,培养幼儿良好的进餐习惯极为重要,其方法如下:一、餐前诱导法根据小班幼儿喜模仿的特点,利用集体氛围的渲染,用情绪感染他们,为他们树立榜样。在进餐前,教师有意识的吸吸鼻子,夸张的说:“哇,今天的菜好香啊,看!有木耳炒肉片,多香啊!营养很丰富,肯定好吃极了。”教师热情、亲切的语气引发了幼儿的食欲,这样,小朋友们也学着我的“馋”样,动手吃起饭来。班里有的孩子不喜欢吃蔬菜,我就拿了一个玩偶“小山羊”来帮忙,以“小山羊”的口吻说:“哟,今天有我最喜爱的青菜呀,青菜营养好,可以让我长的棒棒的,我要吃,我要吃!”孩子们一看,小山羊要来抢他们的菜吃,一下子来劲了,都低下头吃起了青菜,吃得又快又香。同时,也可利用幼儿爱模仿动画人物的特点,告诉他们哪种食物是哪个动画人物爱吃的,从而让幼儿也爱上吃这种食物。比如吃菠菜汤时,有的小朋友不爱吃菠菜,我就问了几个问题激励幼儿,例如:“小朋友有没有看过《大力水手》的动画片啊?”小朋友都说看过,我再问:“那么大力水手最喜欢吃的食物是什么呢?”许多小朋友马上说是菠菜,我说:“是啊,大力水手吃了菠菜会变的很神通,能完成很多本来做不了的事,吃了菠菜它能飞上天,还能变出宇宙飞船让小朋友到天上游玩。”听了我这些话,幼儿心已有所动了,我再引导幼儿了解菠菜汤味道鲜美、营养丰富,幼儿已经等不及想吃了,这次的菠菜汤空前畅销。再如吃西红柿时教师可以说,天眼神牛最爱吃西红柿,吃了西红柿力气会变的很大,美人鱼最爱吃海带,所以才长的这么漂亮等。利用幼儿爱看动画片爱模仿动画人物的心理,激励幼儿吃各种食物,从而保证了幼儿食物有均衡的营养,效果很好。二、少盛多添,逐渐加量的方法小班幼儿总有一个心理就是“吃不下”,无论多少的饭,他都想吃剩下。所以,为提高幼儿吃饭的积极性,教师在给幼儿盛饭时,可以有意不盛得太多太满,留一点菜和饭等到吃完时再添。一次性给幼儿盛太多的饭会让幼儿有恐惧感,面对太多、太满的饭菜会加重幼儿的心理负担,产生畏难情绪。而且孩子对盛饭、添饭很感兴趣,每添一次都会很自豪,增加了孩子的信心。所以我在给幼儿盛饭时,有意不盛得太多太满,鼓励幼儿吃完再添。这样既不减少饭量,又不会使孩子对吃饭有畏惧感。有些幼儿挑食,如果要他一下子改过来难度很大,对这类幼儿可采用“逐渐加量”的方法。还有的幼儿不吃绿色蔬菜,开始少给他盛点,以后逐渐增加,让他慢慢的逐渐适应,教师及时鼓励:“今天你真棒!再盛点吧!”“今天,你学会吃胡萝卜了,真了不起啊。”在老师反复鼓励下,可以激起幼儿的食欲,帮助孩子逐渐改掉挑食的毛病。三、座位安排法教师在安排用餐位置的时候,可以有意识的在每组上安排吃饭快的和慢的幼儿一起吃,表现好的幼儿与偏食、吃的慢的幼儿座位安排在一起,用身边的榜样影响带动他们。吃饭的时候,孩子们喜欢比较,别人吃的快了,感觉自己落后以后会产生竞争意识,因此这样做可增加幼儿吃饭的主动性。同伴的榜样能引起幼儿注意,更能激发幼儿模仿的兴趣。进餐时,老师应为幼儿树立正面榜样。对不挑食,一口菜一口饭,不掉饭粒,细嚼慢咽的幼儿当作典型榜样,去教育其他幼儿,让他们主动调整自己的不良行为。四、表扬、奖励法每个孩子都喜欢并希望得到老师的表扬。表扬对于幼儿来说是一种极大的心理认同,当幼儿的某些方面有了进步的时候,教师给予及时的肯定与鼓励,能有效地激发幼儿积极的情感,使之已有的一些良好习惯、技能得到进一步的巩固。在进餐的过程中,对于幼儿好的行为,哪怕是一点点进步,教师都给予鼓励,如奖给孩子一朵小红花、五角星、小贴纸或是一个和蔼的微笑、亲切的拥抱等精神奖励,都可调动幼儿的积极性,促使幼儿良好行为的巩固。同时开展“吃饭谁最棒”活动。教师利用自制表格,把幼儿的进餐表现分为几个方面(不挑食不偏食、细嚼慢咽、三净习惯、按时吃完),把此表制作成一个个小天使模型,并张贴在墙面上,根据幼儿的进餐表现在自己相应的照片下面贴五角星,一个月之后看谁得的五角星最多,连续几月后,得的最多的小朋友将在“本月之星”上榜上有名。当幼儿用餐过后,教师也可组织幼儿进行餐后的活动。为培养幼儿良好的饮食习惯以及卫生习惯,教师可引导孩子吃完后将自己餐桌上、碗里的事物残渣清理干净,倒在指定的地方,并把碗轻轻地放在固定位置,养成饭后漱口、用毛巾擦嘴的好习惯,告诉幼儿餐后漱口、擦嘴不仅能使幼儿的牙齿得到保护,而且也会养成整洁、干净的好习惯。五、家园同步法单纯靠幼儿园的教育还远远不够,因此必须借助家庭的力量,使家园同步,一同对幼儿的饮食情况进行教育,才会收到预期的效果。家长的生活习惯直接影响着幼儿进餐习惯的建立,我们利用多种渠道,例如家长宣传栏、短信、电话、班级网站等向家长介绍了孩子在园进餐中普遍存在的问题,以及偏食、挑食对孩子带来的严重后果,以引起家长的重视。并经常与个别进餐习惯差的幼儿家长交流寻找原因取得共识,寻求解决方法。要求家长在家也要以身作则,谨言慎行,帮助幼儿改善不良的进餐习惯。教师及时把幼儿在园的表现反馈给家长,请家长也将幼儿在家情况如实转告老师,这样双方配合积极施教,让幼儿在和谐的环境中建立良好的饮食习惯。经过一学期的培养,小班幼儿的进餐习惯就会有明显的好转。绝大部分幼儿能独立进餐,大部分幼儿都能自觉的将一份饭菜吃完并做到桌面、地面、自身保持干净整洁,幼儿挑食、偏食的行为会明显减少,孩子的自主管理能力及自我服务能力也会在不同程度上有所提高,幼儿会逐步懂得珍惜他人的劳动,打翻碗,掉落调羹的现象也慢慢减少,真正从老师要我吃转变为我要吃。幼儿良好进餐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的,只要通过各方面的努力,孩子都能养成良好的进餐习惯。

宝宝挑食的7大理由1过早接触高度加工食品这是最常见的一个幼儿挑食原因。宝宝的味蕾敏感度远远超过成年人,给孩子吃含有各种添加剂、糖、香精、增味剂的加工食品,对孩子是一种极大的味觉刺激,而孩子一旦习惯这样的味道,往往不肯再接受天然食物的味道。2食物本身的味道过浓一些像蒜苗、芹菜、香菜、青椒之类味道独特的食物,幼年的孩子可能感觉刺激过度强烈,从而本能地产生拒绝。3受周围环境影响环境是另一个最重要的原因。因为孩子没有鉴别力,加上对社交需求的渴望,就特别容易受到同龄人的影响。所以电视上各种零食的有趣广告,孩子很容易全盘接受,因为电视里的小朋友都吃这个。4食物烹调不当这个原因是对万千家长说的。如今很多年轻父母烹饪水平往往不尽如人意,也难怪孩子不爱吃。比如菜炒太老,米饭太硬,花样单一,引不起孩子的食欲,造成对饭菜的拒绝。5食物不符合孩子兴趣宝宝往往喜欢那些看起来漂亮小巧的食物,对于形状过大、过粗、色泽暗淡的东西缺乏兴趣。如果宝宝觉得吃起来太费劲,根本吃不完,就会产生畏难情绪。6因情绪因素产生好恶孩子也可能会因为一些不好的情绪而反感某些食品。如果曾因为不吃某种食品而遭到训斥,很可能会使他们对这种食品产生反感。7因吃了食物不舒服而反感在少数情况下,宝宝吃了某种食物确实感觉口腔或胃肠不舒服,他就本能地表示反感。所以,父母不必强迫孩子吃某种东西,而要密切观察孩子的反应。特别是可能发生过敏的食物,或者可能造成粘膜损伤的食物,都要格外留心观察。等到孩子身体强壮一些,长大一些,还有很多机会来接受原来不能接受的食物。纠正挑食的7大对策1从6个月开始,及时给予各种天然食物宝宝到了6个月以后,会对食物产生自然而然的兴趣。这个时候就要利用他们对奶以外各种食物的兴趣和感情,不仅要喂给他们各种天然口味的食物,也要让他们看到一些天然食材,比如给个胡萝卜,给个苹果,没有危险的就可以让他自己拿着玩,闻一闻,咬一咬,不仅能发展感官能力和锻炼牙齿,更能建立对食物的认知和感情,这也是早期教育的一部分。值得一提的是,孩子到了两岁就可以正常、自主地吃三餐饭了,这个时候不要因为父母老人怕弄脏衣服餐桌,什么食物都不让宝宝自己接触,到了两三岁还要大人一口一口喂,这样孩子失去了接受食物和自主进食的最佳时机,以后就会很难矫正。2避免太早让孩子接触高度加工食品不少大人喜欢按照自己的味觉喜好,给宝宝吃各种浓味食品。特别是爷爷奶奶,总觉得用各种「好吃」的饮料、糖果来逗宝宝,是件特别有趣的事情。这些食物不仅营养价值低,而且过多的钠盐会伤害到宝宝尚未成熟的肾脏。一旦宝宝爱上这些食物,口味就会变「刁」。所以,一岁以内宝宝不能加盐,两岁以内不能加味精鸡精,也不能加糖,盐的摄入量只能为成年人的一半。如果想吃甜的东西,只能用水果、水果干之类,饼干都不要给。这样,宝宝会很乖,不会大面积挑食。3潜移默化的营养健康教育孩子对食物的认识是从小形成的,从小教育孩子明白一个道理:健康的饮食能培养出健康的人,如果饮食习惯不好,就很难长成身体健康、头脑聪明、活力十足的人。如果周围有很多小朋友或者成年人挑食偏食,我们可以用一种不赞成的态度来谈论这些事情,同时肯定自己家的宝贝不会这样做。当然了,光说不练嘴把式,我们自己更要以身作则!4参与食物的栽种,增加天然感情如果让孩子对天然食物多一些了解,他们就会对食物产生心理认同,也能减少对很多食物的偏见。比如说,可以让孩子和大人去郊区看看菜地里的菜是怎么长出来的;可以让孩子和爸妈一起去超市买菜;让孩子帮助大人择菜洗菜,甚至让他们自己在家动手种菜苗、发豆芽,这些都会成为非常好的饮食教育。孩子也会爱上自己参与制作的这些食物。5改善家庭烹调方法在监督孩子的同时,我们也要学习烹调技艺,把食物切小一点,适合孩子取食;做得更美味些,用漂亮的餐具盛放。只要食物味道柔和,样子可爱,孩子通常都会乐于接受。看看别人家的父母——Watsons Thailand - Facebook6心平气和地对待挑食行为如果孩子不吃某些食物,既不要大惊小怪、过分批评,让孩子产生抵触情绪,也不能纵容肯定,强化挑食行为。这种食品应当继续成为餐桌上的一部分,只是父母可以问一问:觉得这个菜有什么不好吃?然后承诺孩子下次会烹调得更好一些。不要提醒别人,孩子不吃某种食品,或者特别爱吃某种食品。如果父母和老人天天都挂在嘴上说「宝宝不爱吃这个」,结果就别指望宝宝会主动吃它。7建立共同遵守的饮食规则孩子挑食偏食不吃饭,无非是基于两个判断:1 除了这个,还有很多食物可以选择。2 父母祖辈爱自己,决不敢让自己饿着,会找来更好吃的东西。1 除了这个,还有很多食物可以选择。2 父母祖辈爱自己,决不敢让自己饿着,会找来更好吃的东西。把这两个前提去掉,把家里的所有零食收起来, 这顿不好好吃就要饿到下一顿。在家里必须有规矩,孩子必须守规矩,父母必须执行规矩。(注意:这个规矩是与孩子一同商定的,一旦确定,必须共同遵守。)说好夏季每天只能吃1个冰淇淋,就不能吃两个。说好每餐吃一小盘蔬菜,就必须吃够数量。另外,千万不要以为服用了一些维生素增补剂,就可以完全解决不好好吃饭带来的健康损失,从而纵容孩子的不良饮食行为。维生素永远不能替代新鲜的蔬菜和水果,营养补充剂永远不能替代好的饮食习惯。如果孩子实在不吃某些食材,如青菜,怎么办?可以试试:①把食物制成馅料,包在其他食物中吃②把这种食物和其他食品搭配起来,作为配料不引人注目地吃③找到这种食物的替代物,能提供相同的营养价值④找来其他爱吃这些食物的小朋友,帮助孩子从心理上接受这种食品⑤请孩子最崇拜的人与他共进一餐,看到别人吃什么都香⑥找到孩子在口味上最喜欢的餐馆,点含有这类食品的菜肴

小班幼儿年龄的分布 小班的幼儿年龄集中分布在3岁到4岁,3-4岁是幼儿身体和各方面发展的关键期。孩子在这个阶段各个身体器官开始逐渐发展,孩子的饮食习惯也逐渐形成,为了孩子身体能健康发育,我们要从幼儿时期开始,逐渐培养幼儿良好的饮食和生活习惯。正文:(一)小班幼儿挑食的原因及分析:幼儿从小生活在家庭环境中,幼儿会无意识地去模仿和学习家庭成员的行为,幼儿的模仿性非常强,所以在模仿大人的同时幼儿也会受到很大的影响。因此,家长的教育对于孩子养成良好行为习惯很重要,在饮食方面的影响也是一样的,家长喜欢吃什么食物,不喜欢什么食物都会对孩子造成或大或小的影响。(1)家长无引导家长的引导就是指家长在幼儿挑食时,想办法或告诉幼儿不能挑食,循序渐进地让幼儿去接受他们不喜欢的食物。孩子的很多习惯都是在家养成的,挑食也是一样,如果家长及时发现孩子在关键期出现挑食问题并加以引导,那么孩子挑食的习惯是可以纠正过来的。家长不喜欢某种食物,而且经常在孩子面前表现出对这种食物的厌恶,长此以往,孩子有样学样,也开始抗拒这种食物。想要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那家长就必须起到带头作用。(2)饭菜单一不吸引幼儿小班的幼儿很容易被一些东西的形状和色彩所吸引,对于食物也是一样的。如果饭菜形状有趣,味道飘香,色彩鲜艳,那么幼儿的食欲一定会大大增加。反之如果饭菜菜色单调、缺乏吸引力,也会变成导致幼儿挑食的一大原因。(二)避免小班幼儿偏食的对策:目前,偏食的孩子人数 不少,改变偏食,幼儿园应当与家长配合。让幼儿去吃那些有生以来从未吃过的食物或减少已经吃惯了的食物,是件不容易的事,但是孩子偏食并非是生来就有的习惯,它是后天形成的一种条件反射,通过教育,是可以改变的。(1)为幼儿创设良好的进餐环境为幼儿创造一个良好的进餐环境尤为重要。每次进餐为幼儿提供一个清洁整齐、安静舒适的进餐环境。通过进餐时间和环境的“刺激”,使幼儿建立起固定的条件反射,为就餐做好心理准备,进餐的环境要安静、卫生、秩序良好,使幼儿心情愉快,思想集中,让幼儿从小养成专心进餐的习惯。另外成人不要在进餐时训斥幼儿,应把问题放在其他时间处理。(2)培养幼儿吃多种多样食物的习惯为避免幼儿偏食,在安排幼儿膳食时应注意粗细搭配,肉、鱼、奶类、豆制品及各类蔬菜均要安排食用。对于幼儿不喜欢吃的食物,可变换花样,同时注意烹调的方法,积极引导幼儿喜欢吃各种多样食物,保证幼儿获得全面的营养。在饭菜品种及合理搭配上,多下点功夫,使幼儿保持旺盛的食欲,每种饭菜都能吃得有滋有味。(3)充分发挥家长的作用纠正幼儿偏食、挑食的坏习惯从以下方面入手:1、家长以身作则。2、进行认知教育。 3、采用鼓励法。

摘 要:幼儿挑食、偏食,已经是幼儿园教导中遍及存在的一个问题。幼儿偏食、挑食的根源是什么,我们在幼儿教导中,如何针对分歧类型的挑食、偏食现象,做到有的放矢、有的放矢、循序渐进地进行改正已成为幼儿教导实践中不成疏忽的问题。文章经由过程作者多年幼儿教导的改正实践,总结出改正幼儿挑食、偏食的对策,进行了具体的论述。关键词:幼儿园教授教养;挑食偏食;原因剖析;改正策略;改正成效一、原因剖析针对幼儿的偏食现象,我经由过程家访、不雅察、记载和剖析,总结出这种情形根本都是后天养成的习惯,重要是因为以下几个原因:1.家庭原因第一,幼儿刚断奶时,因为对固体食物不习惯,他们会将某些食物吐出来,有的家长认为是幼儿不爱好吃,就改用其他食物豢养,慢慢地幼儿便形成了偏食的习惯。第二,怙恃本身自己有抉剔食物的习惯,会在幼儿面前说这种食物欠好吃,那种食物味道欠好,幼儿无形中就会受到影响。第三,怙恃不爱好吃某种食物,家里往往就很少买这种食物,这也会使幼儿很少吃到这种食物,从而间接造成孩子的偏食。第四,有些怙恃生怕幼儿养分不敷,对幼儿的饮食请求老是有求必应,从而使幼儿口胃的请求越来越高,专挑本身爱好吃的器械吃。第五,很多家庭都有边看电视边吃饭的习惯,电视中出色的画面会疏散幼儿的食欲。2.习惯和情况原因如今的家庭幼儿教导中,存在一种叫做“等喂”的现象。幼儿不肯进餐时,家长就会哄着孩子吃,甚至追着幼儿喂食。这些情形不仅造成幼儿进餐挑食,不肯测验考试没有吃过的食物,还形成了偏食的习惯。特殊是幼儿吃某种食物后肚子痛或生病,或者在不高兴的情况下,被迫吃了某种食物,都邑令幼儿对这种食物发生抗拒的心理。有的情形是因为家长历久让幼儿食用某一食物,幼儿会发生腻感,最后不爱吃它。3.心理原因有少数幼儿因为体内缺乏某种物资,就特殊偏向于食用某种食物;还有的幼儿因为有虫牙,影响品味,乃至吃不惯瘦肉、生果之类的食物。二、改正策略幼儿偏食、挑食的习惯一旦形成,养分的接收就无法做到平衡、周全,将对其身材健康和正常发展发育发生晦气影响。在笔者多年幼教实践中,重要采用以下几个办法来进行矫正:策略一:进餐情况造就法。每次班级进餐时,情况要宁静、卫生,秩序要优越。在就餐前,组织幼儿进行较舒缓的手指游戏等,组织幼儿帮忙先生摆放餐具、整顿碗筷,使幼儿表情高兴,在轻音乐的陪同下,养成专心进餐的习惯。策略二:饮食口胃造就法。为避免幼儿偏食,我经由过程园教研会提出,建议保健大夫和食堂留意粗细搭配。对于幼儿不爱好吃的食物,建议食堂变换名堂烹饪,使幼儿坚持兴旺的食欲。策略三:模范诱导法:小伴侣对先生除了敬畏还有爱好,先生的穿戴装扮,或者是爱好都邑影响孩子。孩子即将开端进餐,先生会锐意夸大地说:“哇,今天吃的是胡萝卜,我特殊特殊爱好吃。”旁边先生也会赞同:“某某先生特殊爱好吃,难怪这么聪慧,我也要吃。”小伴侣本就认为先生聪慧且神奇,都想跟先生一样,这一行动引起小伴侣留意,幼儿会愿意接收各类食物。策略四:配合进餐法。幼儿园开餐时,我与幼儿应用同样的餐具,和他们一路进餐。在进餐进程中,教小伴侣如何像年夜山君一样津津有味入食,让孩子看到先生吃饭喷喷喷鼻,从而不自发地榜样先生的行动,改正挑食、偏食习惯。策略五:幼儿心理嘉奖法。有挑食习惯的幼儿,今天不挑食了,我们采用嘉奖光盘之星、年夜胃王贴画、优惠券等进行勉励;某个偏食的小伴侣,今天不偏食了,我们可以采用在班级的其他小伴侣面前,进行口头表彰。采用这些评选、勉励方法,应用幼儿的好胜心来防止、改正偏食现象。策略六:集中教导法。我和配班先生一路创编了《挑食的叮当狗》《瓜果蔬菜有养分》等儿歌、故事,组织幼儿开展脚色饰演,让他们在思惟上、意识里知道偏食、挑食给小伴侣的伤害。策略七:多种体验法。我按照分歧偏食表现类型的幼儿,采用了分歧的体验情势。好比对不吃蔬菜的幼儿,我带他们参不雅蔬菜园,在栽种角栽种蔬菜,幼儿同家长一路去菜场买菜,给他们讲述蔬菜对身材的利益;对不吃面食、瘦肉的幼儿,我在餐前餐后让他们给其他幼儿介绍馒头、面包的外形、色彩和养分价值,介绍瘦肉对小伴侣成长的主要性,让他们在潜移默化中获得自我教导;对那些爱吃甜食的小伴侣,在班级开展“牙科大夫”区角运动,让他们学当牙医,给小伙伴们检讨口腔,发明龋齿,指出龋齿的坏处,讲授如何预防龋齿,让这类幼儿知道历久吃甜食的伤害,从而转变习惯。同时,我们还开展了厨艺体验馆运动,组织幼儿熟悉食物、体验烹饪进程,不单让小伴侣们知道厨房阿姨的辛劳,并且还加强了孩子对食物的摄取欲。策略八:家园共建法。对存在偏食、挑食习惯的幼儿,我经由过程以上办法取得必然水平的改正后,还采用家园配合一路改正。一是经由过程儿童节、重阳节等传统节日以及幼儿园美食节,开展家园同乐运动,让幼儿和家人一路着手包饺子、打糍粑,并在配合的进餐进程中,让幼儿不知不觉转变挑食、偏食习惯。别的在入园、接园时,我还有针对性地告知幼儿家长,孩子在幼儿园已经逐渐不挑食了,幼儿回家后,家长要巩固改正结果,在饮食搭配上必然要留意平衡,在家中要引导孩子吃各类食物。同时,我们还在园里的同一支配下,召开改正幼儿偏食、挑食专题家长会,邀请县妇幼保健院的专业大夫,向家长讲解幼儿养分平衡的主要性,引导他们走出育儿误区,引导家长在家里给孩子造就优越的饮食习惯。改正成效:幼儿挑食、偏食的改正进程,非一朝一夕之功。在实践中,要按照幼儿入园时的查询拜访剖析,针对每个幼儿的偏食习惯养成根源,分门别类地制订改正策略。笔者在幼教实践中,经由过程实行以上对策,许多有挑食、偏食习惯的幼儿,在入园一年内,都获得了很年夜水平上的改正。若有三个幼儿,入园时不吃蔬菜和生果,笔者在家访和查询拜访中发明,这三个幼儿偏食习惯都是因为家长养成的。孩子第一次吃蔬菜和生果时,认为味道欠好或者难咬,不肯吃,家长就没有硬性请求,最后形成这种挑食习惯。笔者针对三位幼儿的现实,重点采用了配合进餐法、脚色饰演法、家园共建法进行改正,在一个学年后,根本改正胜利。有两名幼儿入园时不吃瘦肉,笔者有的放矢,采用了配合进餐法、集中教导法、心理嘉奖法、家园共建法进行改正,在第一学期停止时,两位幼儿都开端进食瘦肉,并且还知道了肉食对身材的利益。别的一个小男孩,从来不吃面食,在先生勉励下勉强吃一口就做恶心状。我与孩子爸妈交换后得知,孩子妈妈憎恶吃面食,所以也从来不给孩子吃,也经常把厌吃面食这事挂在嘴边。于是我与孩子妈妈讲述面食的利益后,孩子妈妈开端伴随孩子并彼此勉励学吃面食。这个小伴侣如今不仅愿吃面食,还成为面食的忠诚粉丝。在九年的幼教实践中,我先后采用以上办法,对偏食、挑食幼儿进行改正,并按月对改正进度、成长程度进行记载,同时对所采用的改正情势和办法不竭反思、慢慢改良,在实践中取得了很好的后果。笔者以为,只要针对幼儿心理进行合理的诱导,进行幼儿易于接收的不挑食、不偏食教导运动,同时开展有用的家园合营,就必然会取得抱负的改正结果。参考文献:[1]林翠珠.幼儿偏食原因剖析及改正策略[J].基本教导研讨,2015(12):86.[2]王冰竹,挑食和偏食儿童行动改正的案例剖析[J].才智,2012(5).

幼儿园小班研究小论文

如何结合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引导幼儿以积极的情感体验入手,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切实提高科学教育活动的效益,使每个幼儿都能体验到成功和发现的乐趣,带着这些问题,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小班科学教育论文,希望大家喜欢!

《小班科学教育情趣化的思考与实践》

[摘要] 作为幼教改革的法规性和指导性文件,《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十分注重幼儿的情感体验和态度倾向。在科学教育领域中,从目标的定位到内容要求及指导要点,都充分肯定了“兴趣”、“体验”、“感受”在幼儿科学教育中的重要性。本文试从情趣化的角度出发,对小班科学教育进行探索。

[关键词] 科学教育 情趣 幼儿

长期以来,幼儿园科学教育受传统教育观的影响,教育的基点基本定位在知识和技能的层面。在科学教育活动中,幼儿感受到什么、有什么情感体验、在看似“热闹”的活动场面背后,幼儿是否真正在愉悦、快乐的学习,这些问题常常被忽略。

现代教育科学研究的成果表明,“快乐情绪对记忆与学习的影响是重要的,学生更有可能学会或记住他们对之有一种积极情感的材料”,“积极的情感和态度,是个体持续发展的动力。”随着幼教改革的不断深入,引导幼儿园以积极的态度去调节动机、认知和操作,已成为越来越多的幼教工作者的共识。

如何结合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引导幼儿以积极的情感体验入手,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切实提高科学教育活动的效益,使每个幼儿都能体验到成功和发现的乐趣,带着这些问题,笔者在组织小班科学教育活动的过程中,作了以下探索和尝试:

一、选择幼儿熟悉、感兴趣的教学内容

由于小班幼儿生活经验相对贫乏,注意力易涣散,因此,从幼儿的实际生活出发,选择他们熟悉、有趣且浅显易懂的教学内容,可以充分调动幼儿的感官,思维活跃,激发幼儿主动探索的愿望。

如《认识鸡》的主题活动中,从《小鸡的出生》、《鸡的一家》到《鸡蛋制作的食品》等活动,围绕的都是幼儿生活中常见的、感兴趣的问题。毛茸茸的小鸡从哪里来?公鸡和母鸡谁是小鸡的爸爸?谁是小鸡的妈妈?鸡蛋可以制作出这么多好吃的食品。带着这些最想知道的问题,幼儿通过摸一摸、看一看、听一听、比一比、尝一尝,开始了对小鸡的观察和探索。秋天来了,《酸酸甜甜的橘子》是幼儿常见、爱吃的水果,在让孩子观察、品尝了橘子的颜色、形状及味道的基础上,教师又适时地出示了能够激发幼儿新的探索兴趣的电动榨汁机。当幼儿看到橘子瓣在飞速旋转的榨汁机内翻转、变小,直至变成橘子汁的过程,个个目不转睛,跃跃欲试。幼儿在亲自动手制作、品尝自己的劳动成果的同时满足了好奇心,拓展了视野,体验了现代科技产品带给人们生活的高效和便利。

二、活动过程自主化,让每个幼儿都获得愉悦、成功的体验

让幼儿通过操作、探索主动获取知识,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发展和完善认识结构是现代幼儿教育所倡导的。因为,在自主化的探索过程中,幼儿相对独立的进行操作、实验、感知和观察等活动,为幼儿提供了获得成功,感受有能力的良好机会,探索的结果将使他们发现周围物质世界是怎样的,发现各种自然物和现象是怎样活动的、怎样相互作用的。小班幼儿的直觉行动性思维占主导地位,好奇心强,需要在触摸、摆弄、甚至是“瞎忙”的过程中发现问题,学习科学。在《春天来了》的活动中,我们没有在活动室内让幼儿在老师的指导下去观察和记住春天的季节特征,而是带领幼儿来到春季盎然的大自然中。在老师的启发下,孩子们个个以极大的兴趣和热情接触大自然,感受春天的美。摸摸柳树姑娘的辫子、闻闻路边野花的清香,数一数电线上飞来几只小燕子,在草地上打个滚,幼儿在主动活动的过程中,活跃了思维,锻炼了身体,增强了独立自主意识和自信心。

其次,个体发展的差异性、多样性和独特性特征。要求我们不能以整齐划一的标准来衡量每个幼儿在科学活动中的不同表现。《纲要》指出,“尊重幼儿在发展水平、能力、经验、学习方式等方面的个体差异,因人施教,努力使每一个幼儿都能获得满足和成功。”在小班的日常教育教学工作中,我们主要通过开展区角活动这一非正规性科学教育活动的形式来满足个体发展的不同特点的需求。我们发现,在开放、自由、自主地区角活动中,幼儿对不同种类的材料、对同一材料的不同部分的关注程度是不同的,每个幼儿都能结合自身的经验和需要参与不同的活动或同一种活动不同层次的操作,以自身特有的方式去体验发现的乐趣、成功的快乐。

三、运用游戏法,让科学教育成为幼儿喜爱的活动

游戏是幼儿最喜爱的活动,同时游戏在促进幼儿情感和认知发展方面的价值也是独一无二的。小班幼儿有意注意的时间较短,行动受情绪的支配,还不能用理智支配行为,因此,游戏是使教育要求转化为孩子需求的最为行之有效的方法。

在小班幼儿科学教育中,应最大限度地发挥游戏的功效,利用游戏的“自发机制”,为幼儿创设宽松、自由的游戏环境,而不是热热闹闹、唱唱跳跳的表面形式。因为只有在宽松、自由的环境中,幼儿才能以自己的方式学习。在《好玩的沙》的科学活动中,教师把幼儿带到了一个有沙、有水、有各种玩沙工具的游戏环境中,鼓励幼儿大胆玩耍。有的幼儿把沙放进水里,有的幼儿把水倒进沙里,有的幼儿用容器装沙、倒沙,还有的幼儿利用潮湿的沙玩起了结构游戏。孩子们通过玩耍,感知了沙的特性,激发了探索沙的兴趣,增进了交往。真可谓寓教于乐,收益颇多。

四、科学教育与艺术活动相结合,引导幼儿用喜欢的方式充分表达

小班的幼儿思维具有拟人化、形象化的特点。他们把秋天的落叶看成是小树叶离开了妈妈;花儿开了,是它想看一看小朋友会不会把它摘走;天黑了,是因为太阳公公回家睡觉了。在幼儿园的教育内容中,有些儿歌、故事、谜语、歌曲以形象优美的语言、生动有趣的情节向幼儿展示了一个个科学的道理和现象。在科学教育活动中,运用艺术化的形式是提高教育效果的有效方法。例如,在《春天来了》的活动中,教师边出示《春天来了》的景色图,边朗读诗歌《春天》,“春风一吹,吹醒了青蛙,吹来了檐子,吹绿了柳树……”,从而激发了幼儿外出观察的愿望,增强了探索活动的目的性。又如,幼儿在观察雪花时,配以歌曲《小雪花》,幼儿随着优美、活泼的旋律,在雪地里转圈、起舞、观赏,嘴里唱着“一、二、三、四、五、六,咦?雪花哪里去了?雪花不见了,只见一个圆圆亮亮的小水点”,这样不仅使幼儿身心愉悦的处在活动中,还完善、强化了幼儿的科学发现,提高了审美能力。

幼儿在探索之后,“都有一种表达的潜力和倾向”。瑞吉欧教学模式创始人马拉吉齐等人提出的“孩子的一百种语言”,就是对幼儿多种表达方式的形象描述。教师要鼓励幼儿运用语言、身体动作、绘画、建筑、角色表演等表现方式,进行探索成果的表达和交流。例如,在《有趣的叶子》这一科学活动中,幼儿进行了采摘、收集、观察、绘画、分类等方面的智力活动和技能学习。他们用自己不同的情趣来观赏叶子,以剪、贴、画的不同表现形式表达了自己对叶子特征的认识和理解,以不同的方法进行分类,幼儿通过多种方式的表达和交流发现自我,欣赏别人,反思过程,澄清思维,分享了探索的乐趣。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小班科学教育论文

小班幼儿常规教育研究论文篇三 幼儿园给幼儿培养良好的常规教育是在给幼儿生活、行为等方面打好良好的基础,俗话说“三岁看小,七岁看老”,我认为幼儿的习惯是从他们出生的那一刻起,由身边的抚养人在生活的言传身教,然后到幼儿园就是由幼儿园和家庭共同教育孩子。 幼儿园中,一个班级的纪律和常规可以看出这个班级教育怎样?幼儿园的班级常规可以直接的影响到幼儿的成长,没有建立好常规教育的班级无法让幼儿好好的学习和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在教学中一个班级常规教育好。就能给幼儿一个好的生活、学习的环境,让幼儿在环境中逐步进步,好的常规有利于老师开展教学活动。随着幼儿年龄的增长,我们对他们的每日常规的要求就越来越高,所以我们应该努力学习,不断突破。为了给幼儿创造出良好的常规教育环境,让他们愉快的生活。家长应积极配合如何教育幼儿的工作。家长要在思想上就要认识幼儿拥有良好的生活习惯对幼儿来说有着多么大的意义,从而使家长努力配合教师的幼儿园的常规教育。 一、 幼儿园常规教育分析 (一) 常规教育的作用 1. 什么是“规矩”? 什么是“规矩”?在字典里面解释这一词语就是“一定的标准、法则或习惯。”在幼儿园里也是需要一定的标准、法则和习惯。幼儿园常规就是根据社会发展的需求和幼儿发展的特点来定位的。 2. 幼儿园常规的作用? 幼儿园常规作用就是幼儿们的一日生活中基本要求。我们要把这些要求制定出一个完整的计划,我们要让幼儿非常清楚的明白他们能做什么和不能做什么,。把幼儿培养成有着良好的行为习惯还有自主能力,让幼儿在日常生活中避免没必要的困扰。幼儿园常规的作用就是让幼儿的一日生活变得丰富、规律、多姿多彩,教师要积极调动幼儿在生活中的自主性的积极性。 3.常规教育的内容 生活常规贯穿幼儿在园的一日生活活动中,是根据幼儿园的生活环节制定的活动规则。它包括入园、盥洗、饮水、入厕、进餐、午睡、起床、离园等环节的常规。幼儿应该形成的生活常规包括:遵守作息时间,有良好的进餐习惯、睡眠习惯、卫生习惯、有良好的坐、站、走姿势,以及有良好的物品收放习惯等。各年龄阶段会对幼儿的常规要求也会有所不同。 (二)、幼儿园常规教育存在的误区 1.强调有序性,忽视了自主性 常常说到幼儿园常规教育就会不由自主的想起常规教育就是为了“保持课堂教学秩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偶尔会让幼儿参与讨论。其实教师完全控制着讨论的最终结果,这样的做法限制了幼儿的思想,幼儿园常规教育对幼儿的行为失去了引导作用。教师都努力强调幼儿的有序性都没有尊重幼儿的自主性特点。 2.强调共性,忽视差异性 在幼儿园常规教育中,教师在上课的主要问题还是课堂纪律,教师上课时的说课内容过于活泼,幼儿也会克制不住自己跟着混乱起来,这时教师该如何是好呢?掌握不了课堂纪律就草草收场?作为教师你缺乏课堂纪律的 经验 外,最重要的是要把常规教育当作一种活动活动而开展,幼儿园的常规教育不是一味的开发出幼儿的学习兴趣,教师应当遵循幼儿的想法来帮助他们自主学习。幼儿园的常规教育是“过分强调幼儿学习的有序性,忽视幼儿学习的自主性,过于强调常规教育中幼儿的共性,忽视遵守常规教育中幼儿的个体差异。” (二) 常规教育内容方面的问题 1.常规教育的限制性 幼儿教师和保育老师的任务都是一样重,压力也很大。但是幼儿教师他们面临的是一群不懂事的孩子,容易对孩子强压的进行说教、情绪行为控制、命令等语言指令已经让幼儿的思想方面限制。他们没有考虑过幼儿的感受,没有站在幼儿角度想问题,让幼儿处于被动状态,幼儿收到的都是“命令”。幼儿按照老师要求做事,训练幼儿各种常规训练。幼儿心里老师就是“皇帝”,说出来的就是“圣旨”,不管对与错都必须服从。幼儿的思维得到限制,剥夺他们想象自由。 2.常规教育的方法单一 常规教育应该实施在幼儿一日生活中,在一日活动中教师要把握每一个环节,让幼儿能更好的融入。可是,有的教师不会把握在一日活动中的环节,那么他们大多都是把常规教育用语言表达出来让幼儿明白,然后就是每天不断的提醒,督促。最后幼儿违反了常规就用惩罚的方式教育幼儿。对于幼儿来说这样教育往往起不到好的效果。他们觉得这些都是老师强调他们去遵守的秩序,他们心里就会产生“规矩关我什么事?为什么要遵守?”我们需要做的就是让常规落实到幼儿的心理。 (三) 如何进行常规教育 ①小班 幼儿园常规是幼儿活动的保证,小班幼儿年龄小,自控能力差,比较好动,如果没有良好的常规,保教活动就不能很好的实施。那么如何对小班幼儿进行必要的常规教育呢?对于刚入园的小班幼儿来说,对幼儿园的环境、生活不熟悉,不习惯按相对一致的要求去行动。因此,我们必须从常规培养开始,使幼儿知道什么时候做什么,怎么做,从而逐渐养成习惯。若能在小班时期形成良好的常规,那就有利于孩子从小养成好习惯,使孩子终身受益。经过实践,我认为进行小班常规教育时可从以下三个方面为出发点: 一.建立帮助幼儿适应集体生活的常规。 小班幼儿好模仿,易受暗示,自我意识刚形成,第一反抗期的来临,良好的常规能使幼儿在集体活动中比较协调,这样就不会束缚和限制幼儿。比如在带领幼儿进行洗手、喝水等生活活动时,如果先让幼儿分批洗手后,然后坐回椅子,再组织幼儿分批去喝水,我以为这样的常规就限制了幼儿。小班幼儿年龄小,坚持性差,让他们等待的时间过长,势必会造成常规的混乱,针对小班幼儿的这一特点,我认为可以让幼儿洗完手后自由去喝水,然后给幼儿一点自由活动的时间,这样下一个环节活动时幼儿的注意力就比较容易集中,如此有松有紧的常规比较适合小班幼儿。 又如我们在安排幼儿座位时,通常是排马蹄形位子,带过小班的老师不难发现孩子为了这个椅子经常发生矛盾,不是你挤我,就是我挤你,针对这样的现象,我觉得可以在地板上用线做上相应的标志,固定幼儿椅子的位置,便与幼儿放好椅子。地上的线可以给孩子暗示,而小班幼儿正是最容易受暗示的……如此的常规避免了许多不必要的矛盾。 二、常规教育必须从幼儿的需求出发 幼儿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尤其是小班幼儿更是以直觉行动思维为重点。所以,我们在进行常规教育时要让幼儿直接参与。以洗手为例:一般如果是徒手的示范讲解,由于小班孩子头脑中没有表象,这种方法比较难以接受。因此,我们可以采用分批带幼儿进入盥洗室,让幼儿看见水龙头,肥皂,毛巾,再亲眼看到老师的具体示范,这样使幼儿看到具体的行为标准,以及达到这个标准所使用的方法后,便于幼儿的掌握。 我们培养小班幼儿的自理能力,是在他们能力范围内的自理,教师适当的帮助是必须的。比如,冬季要求小班幼儿将衣服塞在裤子里,由于孩子手臂短,穿的又多,因此只能将前面几件衣服塞好,而身后的衣服很难整理好,这时就需要老师给予适当的帮助。所以,在常规教育时,不能考虑到方便老师,而是要从幼儿需求出发,怎样做有利于幼儿,就采取怎么的做法。 三、在活动中建立常规 由于小班幼儿及容易进入角色,我们设计的活动就要创设一定的情景,如果只是单纯的说教或是机械地重复练习,孩子马上会厌倦,于是,我们可以用“小孩小孩快回家”、“小鸟小鸟快回家”或者“小兔小兔快回家”等游戏,来建立体育活动中站位的常规。在活动中建立常规是由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所决定的,只有在活动中采用具体形象,让幼儿亲身体验行为的方式,才能建立稳固的常规。 幼儿的常规意识,需要不断地进行强化,才能巩固,这就需要通过具体形象的教育,并反复进行练习,不断地强化,督促。例如在培养洗手常规时,我们除了交给幼儿正确地洗手方法外,还针对幼儿的年龄特点,把洗手的程序编成儿歌,让幼儿边念儿歌边洗手,这样他们很快掌握了正确地洗手方法,养成了良好的行为习惯。 另外,在活动中建立常规,还必须考虑到三个基本要素: 1、 内容少,分解细: 再以洗手为例,以前我们在教幼儿洗手时,总是教师完整的示范并讲解一下洗手的整个过程,然后让幼儿操作,但孩子们很难达到要求,原因是他们不知道怎么样才算两只小手冲湿了,怎么样才算手上都擦上了肥皂,怎么样才算搓出了肥皂泡等等。因此,我们不能粗线条的教,而必须细化某一个环节。比如,一般幼儿擦肥皂都是一擦了事,于是我在指导幼儿擦肥皂时,对幼儿说:“肥皂要和你的小手做朋友,先和手心做朋友(用肥皂在手里擦一擦),然后和手背做朋友(用肥皂在手背擦一擦),最后和你的手指做朋友(用肥皂擦手指两面),这样,你的手心、手背和手指上都有了肥皂,才算是做了好朋友”。这样,在十分具体的边讲边做的过程中,就比较容易掌握擦肥皂的要领。同时,由于幼儿记忆的特点,中班幼儿可以同时提两个要求,大班幼儿可以同时提出三个要求,而小班幼儿在一次活动中只能有一个要求,即一个重点,因此,在对小班幼儿提常规要求时,切记一次提一个要求,同时要把这样要求讲细讲透。 2、 考虑仔细、周全: 教师考虑的周到,教的仔细,就有利于良好常规的建立。比如在安排午餐的位置时,既要考虑桌子之间的距离,这样可以方便幼儿的进出,又要考虑幼儿进餐时情绪,将食欲好进餐快的幼儿于食欲差进餐慢的幼儿坐在一起,这样可以起到以快带慢的效果。如果教师只是随意摆放桌子,根本不考虑桌子与桌子之间的距离等问题,势必会造成孩子之间的许多矛盾,出现冲撞、将椅子举起来或顶在头顶等现象,这样就破坏了安静吃点心的常规,同样也破坏了搬椅子的常规。因此,在安排教育设施时,每个教育环节都要适合幼儿,以免使幼儿之间造成不必要的矛盾。 3、语言要慢、轻、短。 在常规的建立中,必定有要求,有检查。我认为我们只需要轻声的语言和动作的暗示,从正面引导,以榜样作用激励幼儿,多督促幼儿。对小班幼儿讲话我们要做到慢、轻、短,即语速慢一些,声音轻一些,语句短一些,尤其是小班幼儿很容易进入角色。我们应该注重拟人化语言的运用,这在成人看来似乎是不可思议的,对于中、大班孩子来说效果可能还不怎么样,但是,在小班幼儿来讲确是必须的。例如小朋友在放杯子时,老师要求他们轻放,但发现孩子们没有做到这一要求时。老师可以说:“听,是哪一只杯子在吵架啊?这些杯子都是好朋友,应该这样说话(教师示范轻放杯子,并请出错的孩子模仿一下)对,现在他们是轻轻讲话了,才是好朋友。”按这样的方式提出要求,孩子会比较容易接受。 总之,只有立足于小班的特点,细化稳固在生活中建立的常规,才能使幼儿常规活动不乱,达到我们预期的教育效果。 ②中班 一.如何对幼儿进行生活常规的教育 在一个班上如果没有很好的生活常规,这个班将会是乱哄哄的,同时在这个小细节上也存在着许多不安全隐患。每当幼儿过了一个假期后,回到集体生活就会表现:做事不认真、不踏实;老师提要求要么没听见;要么是听见做不道;导致老师不断地提醒着,分散老师注意力来维持班上纪律,同时也会影响到幼儿正常活动。为此开学第一周我班把工作重点放在常规培养。首先,三位老师要求上、下午保持一致;其次老师提要求明确、简洁,帮助幼儿记住和落实;第三加强老师和值日生检查力度;请每天值日生协助老师管理、检查。如:每天都会有值日生选择不同值日,每位值日小朋友都有自己任务;闻手香检查小朋友洗手是否用香皂;擦手摘毛巾检查小朋友是否把小手擦干净并收放到相应位置准备消毒;每天小朋友也都有自己任务:来园前放值日生或劳动图片,提示自己晚间所从事的劳动;为了帮助幼儿养成收放好习惯, 3月4日经三位老师共同商讨后,请幼儿在晚间劳动后自觉地把劳动图片收好,这无形之中培养幼儿做事有始有终。看似简单生活常规,需要老师付出很多心血帮助幼儿建立,只有家园形成合力才能有效地实施教育。 (一)榜样激励法 榜样激励法是指对幼儿的良好品行和行为表现及时给予肯定和表扬,巩固其良好品行的教育方法。幼儿的辨别是非的能力较差,但他们对来自教师的表扬和鼓励是非常重视的,所以教师利用幼儿的这种上进心理需求,及时肯定幼儿的良好行为表现,特别是对能够自觉遵循常规的幼儿要及时表扬和鼓励,这样就可以使幼儿对正确的行为而获得的正面强化刺激而使其固化下来,而逐渐养成行为习惯。比如:为了培养幼儿自我服务能力,每天幼儿穿、脱衣服和叠被子等环节用数数方法鼓励做事快幼儿,同时认真观察全班做事情况,并提出相应要求,如:安静做事,不要因说话影响自己做事速度,在老师引导下,发现幼儿做事速度明显加快了,他们也逐渐发现做事快了,会有更多时间玩。个别做事“慢”(边说边做)幼儿,发现老师每天都在关注他(她)们,也能很快完成自己事情,加入到后面游戏中来。所以每位幼儿都是非常有潜力,只要我们给他们锻炼机会,并学会用鼓励话语激励他们,相信进步更快。 (二)引导法 故事引导法实际上也是一种榜样教育,但这种教育方法主要是运用一些有教育意义的故事向幼儿介绍遵守常规的典型,启发幼儿向文艺作品中的榜样学习,以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教育方法。幼儿喜欢听有趣味的故事,而教师充分利用故事教育的载体,对幼儿进行常规教育可以产生较好的效果。比如:利用餐前、午睡前等环节给幼儿讲故事,引导幼儿向身边榜样学习。讨论:这位小朋友遇到问题怎么做的?怎么解决问题?3月4日星期五是我班评选“小小气象员”的日子,卢树柏推荐:孙准小朋友,理由是他帮助我把写的名字放在柜子里,(卢树柏柜子高,自己放不了请哥哥帮忙)到大二班住宿帮拿拖鞋、脱鞋、拿牙刷,帮助我弄不哭(什么意思) 孙缘缘说:哄他。孙准和杨添淇用自己行动帮助身边小弟弟,他们的行为很让老师感动,老师会以此来引导全班小朋友向他们学习,学会帮助身边有困难的小朋友。 (三)生活体验欣赏法 生活体验欣赏法是指经常组织幼儿进行生活方面的自我服务活动,在活动达到目的之后,组织幼儿观赏和评价自我服务的劳动成果,从中欣赏规范生活的美感和进行良好的情绪体验。当幼儿能够正确欣赏自我服务的劳动成果时,不仅会对生活常规教育要求产生迎合的心理,而且能够使幼儿获得成功感,从而产生良好的心理体验。比如:每天晚间劳动,幼儿都会非常自觉参与到劳动中,闫一冉很认真地把第一层鞋柜里鞋一双双摆出来后擦柜子,然后第二层第三层,最后她还把全班鞋按男孩和女孩分类码放到鞋柜里,最可贵的是动画片都开演了,别的小朋友把手中劳动布放到盆里马上跑来,只有她直到把自己事做完她才过来。对于这样幼儿我们引导全班幼儿要学会欣赏别人身上闪光点,使班上幼儿对自己的劳动成果产生自豪感,以此为榜样用这种良好的生活体验欣赏教育幼儿养成良好行为习惯。 (四)巩固法 行为巩固法是指定期对幼儿的行为常规进行检查和评比,使其能够在生活常规的制约下自觉养成良好生活常规和巩固已经形成的良好行为习惯的教育方法。在行为巩固教育时,教师要注意使用适当的激励手段来促进幼儿坚持良好行为。 小班幼儿常规教育研究论文四 常规教育是幼儿德育教育的重要内容,常规教育也是使幼儿学会适应集体生活并具备初步的独立生活能力、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较好的组织纪律性的重要手段,因此逐步认识理解和正确掌握这些常规不但是必要的,也是相当重要的。 那么,如何帮幼儿建立良好的生活常规,并取得良好的效果呢?我觉得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创造融洽的师生关系 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培养良好常规的前提,老师要和幼儿建立深厚的感情。老师对孩子提出的常规要求,不能只停留在让孩子执行的水平上,教师应该用语言和行动具体地向幼儿说明为什么这样做的道理。同时常规的建立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教师要有耐心,贵在坚持。 二、创设情境引起幼儿的兴趣 1.游戏激发,行为巩固。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一项活动,幼儿喜欢在有趣的活动中接受教育,而游戏则是对幼儿进行常规教育的良好手段,在游戏中巩固幼儿的常规行为。因此,我充分利用游戏对幼儿进行生活常规教育。如:刚入园的小班孩子,睡午觉时脱下的鞋子总是随意乱放。起床后经常会穿错鞋或找不到鞋子,经常会把我们弄得手忙脚乱,顾了这头,顾不了那头,有时还得趴在地上帮孩子找鞋,费时又费力。所以养成午睡的常规很重要。于是我就尝试着用孩子能乐意接受的游戏口吻教育孩子,帮助他们学习放好鞋子的方法。有一天午睡前,我用游戏的口吻地对孩子说:“你们知道吗?你们的两只鞋子是一对好朋友,他们喜欢在一起说悄悄话,如果我们睡觉时,把它们东一只,西一只分开乱放,它们就找不到好朋友了,心里会非常难过。所以我们午睡的时候脱下鞋子,一定要把两只鞋子靠拢摆整齐,让两个鞋子朋友永远亲亲热热地在一起。”我一边说,一边把正确的方法示范给孩子看。果然,孩子们上床午睡时,都非常认真地把自己的鞋子放在了一起,有的孩子还拉着我去看,指着自己放整齐的鞋子说:“老师,你看,我把两个好朋友放在一起了。”就这样,孩子开始饶有兴趣地学习摆放鞋子的常规,通过每天地坚持和经常地提醒,这一常规很快就建立起来了。 2、故事引导,儿歌记忆。充分发挥故事、儿歌的引导作用,运用一些有教育意义的故事向幼儿介绍遵守常规的典型事例,启发幼儿向故事中的榜样学习,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幼儿喜欢听有趣味的故事,而教师充分利用故事这一载体,对幼儿进行常规教育可以产生较好的效果。 三、坚持说服和表扬为主的教育方法,正面引导幼儿 小班幼儿年龄小,思维能力和自控能力还不完善,因此,即使老师讲的对,幼儿也不可能完全接受,接受了也不一定按要求去做。所以,对幼儿的管理应体现在耐心说服和引导上。对幼儿的正面行为和点滴进步,我们都应积极鼓励、充分肯定并提出新的目标和要求。 四、重视孩子的个性化教育 我们的教育对象是一个个有思想、有个性的孩子,而且他们每个人的个性都存在很大的差异。因此,在平时的教育过程中,我非常注重孩子的个性差异,针对孩子的性格、兴趣、 爱好 等特点来开展教育工作。 从幼儿实际水平出发,循序渐进地实现《纲要》的有关要求。在具体要求和指导方法上,也要从幼儿年龄特点出发,如对小班幼儿培养生活卫生习惯和独立生活能力时,要着眼于“教”。教师要以极大耐心,不厌其烦地采取多种形式,示范并结合具体讲解指导,通过游戏进行练习,重点放在幼儿学会技能上。而中班,则在小班基础上,着眼于“形成行为习惯”,可较多利用语言进行督促、检查、表扬和批评。对大班,则要在提高认识的基础上要求其“自觉”。在指导幼儿日常生活活动时,还必须看到幼儿之间的个别差异。这些差异除了受家庭或幼儿园的教育影响外,还有受到体质的好坏、智力发展状况、精神状况和意志性格等因素的影响,我们必须予以重视,区别对待。 五、教师为幼儿做好榜样 榜样激励是指为幼儿提供正确的行为典范,激励幼儿去模仿。为幼儿提供的榜样包括直接的和间接的。直接的榜样主要是指成人和同伴,间接的榜样有文学作品、影视作品等。有人说:教师是幼儿的镜子,幼儿是教师的影子。要让孩子怎样做,首先自己要做好榜样。老师在孩子们心目中的形象是很大的,她们常常在家里、或游戏情景中模仿老师。做为老师我们更要规范好自己的言行,做孩子们的榜样示范。教师要以身作则,千万不可不拘小节。老师只有不断地加强自身修养、时时注意自己举止言行的规范,才能留下正确的教育影响。 六、让幼儿参与常规的制定 积极的师幼关系能让孩子的被动遵守规则行为变为自觉自愿行为,当孩子们对规则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后,他们有了自己制定规则的想法。让幼儿参与常规的制定过程实际上也是引发幼儿思考的过程。如:午睡前要脱衣服,小班的幼儿有的坐在地上脱,很不卫生。对于这个问题,我组织幼儿讨论,应该在哪儿脱?怎么脱?由于是幼儿熟悉的事情,他们纷纷发言,有的说在桌子上,有的说在床上„其中王晓婷的意见得到了大家的认可:在椅子上脱,脱好后就把衣服放在自己的椅子上。当天中午,所有的幼儿都坐在自己的椅子上脱衣服(有的需要老师过去帮忙),并把衣服放在自己的椅子上。如此看来,幼儿自己出的主意比老师提的意见更有影响,更容易遵守。 七、重视家园配合 培养幼儿常规要重视家园配合。家长在了解了我们的常规工作后,很乐意参与我们的教育活动,帮助孩子搜集相关的学习资源和区角材料,这样既方便了我们的教学又节省了我们的财力。做好了家园配合,才能培养良好、稳定的常规。 猜你喜欢: 1. 关于幼儿园教育方面的论文 2. 关于幼儿教育的论文范文 3. 浅谈如何在美术活动中培养小班幼儿的动手能力论文 4. 有关幼儿分享行为的教育策略探讨论文

常规 教育 是幼儿教育中的重要内容,有利于幼儿学会适应集体生活并具备初步独立的生活能力。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幼儿园常规教育研究论文,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幼儿园常规教育研究论文篇一:《幼儿园常规教育初探》 【摘要】常规教育是幼儿教育中的重要内容,常规教育也是孩子学会适应集体生活并具备初步独立的生活能力,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较好的组织纪律的重要手段,所以常规教育 方法 很重要。 【关键词】常规教育幼儿园教育 目前我们的孩子,绝大多数是独生子女,他们在家庭中处于关注的中心,虽然我们不能说父母及 其它 长辈不注重对幼儿的教育,但过分的关注和宠爱使他们与长辈的交往中往往不会体验到真正的平等交往和相互协作;另一方面,由于幼儿的年龄特点决定了,他们不可能与成人一样过多地参与社会生活,对幼儿而言,幼儿园的生活无疑是这一年龄阶段 儿童 感受集体和社会、接受集体生活的纪律和规则约束的最主要场所,在幼儿园的集体教育情景中,如果每个幼儿都不知道哪些行为必须控制或不对某些行为进行自我控制的话,那么教学秩序的混乱和无序也就在所难免了。因此,幼儿园教学如果缺乏常规制度或者这一常规建立得不够完善显然是不行的。上正是由于上述背景之下,我们的常规教育在观念和方法上也就产生了一些误区: 1.强调有序性而忽视了自主性 在教育实践中,经常通过检查评比来检测班级常规,这就迫使教师在常规教育时,还是会延续着“一步到位”或“到什么时间就必须做什么事情”等来要求幼儿,导致了教师在抓常规时忽视或无视幼儿的个体差异和年龄特点。有时为了有一个安静、有序的教学环境,强制性地要求幼儿要遵守成人制订的规则,即使有些教师偶尔会组织一些让幼儿参与的讨论,其实质仍然是教师控制着讨论的主动权,讨论最终以符合教师意愿的结论而收场。将常规视为限制,从而使常规失去了对幼儿行为指引的作用。幼儿园新纲要颁布后,指导教师在常规教育观念上进行了转变,更强调教师在教育中尊重幼儿自主性的特点。由于每个幼儿的个性和原有的 学习 经验 不同,同样的教育在每个孩子身上产生的效果也是不一样的,因此片面追求“整齐划一”的有序显然是不切合实际的。 2.强调共性而忽视了差异性,将“维持即时纪律”作为常规教育的唯一目标 例:托班美术活动。今天是A老师面向全园教师上公开课。事先,她精心设计了一个游戏化的美术教学活动――“青蛙跳水”,让托班幼儿学习用手指点画的绘画技能。为了保证公开课时有良好的课堂秋序,A老师在上课前专门对小朋友强调“今天,许多客人老师要到我们班来听课,小朋友们上课的时候要很乖,坐在位置上不能动,也不可以跑来跑去,如果大家表现好,老师下课后给每个小朋友脸上贴一个粘纸宝宝!”。然而,让A老师意料不到的是,当她刚在黑板上出示画有荷花和青蛙的图片,播放相关的背景音乐时,小朋友们都兴奋地离开座位跑到黑板前面,学着青蛙跳起来。这个突然出现的混乱场面让A老师难以收拾。尽管A老师想了许多办法让小朋友回到座位上去,但效果甚微,公开课也就只能草草收场。我们暂且不讨论教师用利诱让幼儿暂时守纪的做法是否合适,但仅就结果而言,为什么A老师同样的做法却收不到同样的效果呢?这里,除了A老师作为新教师缺乏组织课堂纪律的经验外,最主要的就在于把常规当作开展一切活动的前提而不是在如何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与动机方面,使常规教育“过分强调环境的有序性,忽视幼儿的自主性,过于强调常规教育的共性,忽视遵守常规中的个体差异”。对于托班的幼儿来说,其自控能力的发展水平决定了他们在面临新奇刺激时容易兴奋而难以抑制,因此当幼儿第一次看到青蛙的图片时就难免会兴奋,这时老师先前所提出的要求都被抛到脑后了;如果对大班的幼儿来说,其生活经验和自我控能力的发展,使他们能够为了事后得到老师的奖励或肯定而放弃直接的冲动,自觉地用纪律来约束自己的行为。因此,A老师在教学活动中保持不动的常规要求,强调共性而忽视了差异性,幼儿的表现也就很难符合她的预期。 基于常规教育中的相关误区,我们有必要对这项常规性的工作进行新的思考和调整,从而使我们的常规教育更趋合理、有效。 常规的建立由教师规定转变为教师引领下的幼儿自我管理。《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建立良好的常规,避免不必要的管理行为,逐步引导幼儿学习自我管理。在纲要精神的引领下,我尝试将常规内容由老师安排制定,幼儿被动接受转变为重视幼儿体验习得,主动构建自我管理。体现在三个方面: 理解幼儿的心理特点与发展要求,变空泛的教育为适时适度的引导。苏联心理学家维果斯基曾有这样的阐述:“儿童是按他自身的大纲来学习的,他们所经历的阶段的顺序性,是由儿童从周围环境中攫取什么来决定的。”这首先表现在他们学习或游戏什么是由兴趣和需要决定的,他们对什么感到有兴趣是按照自己的意愿,而不是由成人来选择的。因此,在对幼儿进行常规培养时要依照幼儿自身大纲来进行。需要教师根据本班幼儿的特点及心理需要,制定可行、有效的教育 措施 ,长时间的积极引导与耐心指导。 幼儿参与规则的制定,变被动接受常规为规则的主动建构。蒙台梭利早在十九世纪就提出“实践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形象地解释为:听到了,随后就忘了;看到了,就记住了;亲手做了,就自然理解了。说明孩子是在体验中学习的。因此,必须让幼儿参与规则的制定、修改并让其体验到成功的乐趣,教师要给幼儿提供真正能自己选择和决定的机会,这样既给幼儿从错误和成功的结果中学习的机会,同时也使他们学会自觉规范行为和承担起行为后果的责任,教师的任务不是替代儿童做出“明智的”选择,而是帮助幼儿作出自己的选择,只有这样,才能让幼儿感到规则是他的内在需求而不是强加。比如在中大班,玩具摆放的常规,我们完全可以把它交给幼儿自己讨论建立。再如例:游戏时有些小朋友为了能进入自己喜欢的区域而争抢,导致游戏前的秩序混乱。我与小朋友一起商量,对规则做了新的调整:事先规定每次进入游戏区选择的顺序,让每一组小朋友都有轮到优先选择游戏区的机会。 在上述案例中,我是通过常规教育,引导幼儿运用合理的社会规则来解决日常游戏活动中遇到的冲突。在规则的调节下,幼儿逐渐学会放弃原先的冲动,不再通过争抢来达到目的,而是自觉地轮流、等待,从而使游戏活动的秩序由最初的混乱逐渐变得有序。在这一常规教育中,我并没有强迫幼儿接受某一个规则,而是通过具体事件让幼儿参与常规的制定,体验有规则和无规则对游戏活动的影响,从而自觉调节自己的行为形成良好的游戏常规。 抓住冲突情境加以引导,变外在的常规要求为幼儿的内在需要。在常规教育中,教师如果能敏感地抓住冲突情境并加以合理引导,就能为幼儿提供大量运用规则解决交往冲突的机会,从而使幼儿学会用规则来调节、约束自己的行为。 3.常规的功能由限制幼儿活动转变成以幼儿发展为目的 例:午睡时间到了,孩子们陆续进了午睡教室。老师因为正在招呼活动室里的孩子,还没有进午睡室,那些先进去的小朋友们就开始大声地嬉笑打闹起来,有的拿毯子当披风装扮奥特曼、有的把脱下来的衣服抛来扔去、也有的小朋友故意以怪声怪腔引逗别人……老师闻声进来后大声地训斥道“哪个小朋友还想闹?等会儿其他小朋友起床了我让他再补睡,而且我也不会带他到外面玩游戏去的!”很快,所有小朋友都安静下来了。那么这种依靠教师权威和惩罚威胁的常规教育是否起到效果呢?从短期看,这种常规教育的效果的确非常明显,老师训斥后,没有一个小朋友敢胡闹了。那么,其长期的效果又是如何呢?这种暂时的秩序和即时的纪律都不是真实的。由于幼儿不理解教师制定午睡前保持安静的规则,是为了让每小朋友都能不受干扰地入睡,他们就不会认识到在午睡室里大声吵闹的行为有什么不妥当,因此也就不会有遵守这些午睡纪律的内在动力。他之所以做到不做声和守纪律,只是因为害怕老师和惩罚,或者是为了得到奖励,而并不是真正地理解其行为自身给集体和他人带来的后果。而当遵守纪律的动力不是来自幼儿自身时,一旦没有人监督,幼儿就特别会违反纪律。蒙台梭利指出采用种种强迫的手段培养的外表纪律,完全是虚假的,而且是不能持久的。真正的纪律是积极的、活动的、主动的、内在的和持久的。这就是说,常规教育不仅要落实维持教育秩序的短期目标,更要追求儿童发展的长远目标,我们对幼儿常规教育的目的并不是让孩子成为更听话的人,而是希望他们能成为具有一定是非判断能力和能够根据社会规范约束自己行为的“懂事”的孩子。许卓娅教授指出,“纪律”本身并不是目的,“管理”本身也不是目的,而通过纪律、管理等手段来促进学生“自律品性”的发展才是课堂纪律和管理所要达到的“真实性的教育目的”!用这一观点去 反思 我们在常规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无疑有助于确立正确的常规教育目标。 4.常规的内容由一刀切转变为随年龄逐步深化 很多老师认为小班和托班是常规教育的关键期,如果错过了刚入园时抓常规的最佳时机,到了中班和大班后幼儿自主性萌发后就难管教了。于是,对这些刚入园的幼儿,教师通常会化很多的精力刻意地进行常规训练,当然,这样的想法并非毫无道理,小年龄的幼儿确实抑制性能力相对较弱,对规则的理解和接受水平也比较差,大年龄的幼儿抑制性能力强,对规则的理解和内化水平也高,能接受相对严格的常规教育。正是基于孩子之间存在的这些客观因素,我认为在幼儿园常规教育中,我们更需要改变以往过多的统一管理模式,不断调整不同年龄幼儿的常规教育重点,如对于低年龄的小班和托班幼儿,常规教育的重点应立足于帮助幼儿完成家庭和幼儿园生活的过渡;对于中班的幼儿,常规教育的重点也应从适应幼儿园生活转变为让幼儿学会与其他幼儿和谐共处;对于大班的幼儿,面临着从幼儿园生活到小学的过渡,常规教育的重心要放在培养幼儿认知活动的自控能力上,帮助幼儿理解和内化规则。教师对幼儿行为的监督和控制应随年龄增加而减少,处理好牵手和放手的关系。 在幼儿园常规教育中教师应站在尊重幼儿,有利于幼儿长远发展的角度,调动一切有利因素,才能收到预期的效果。 幼儿园常规教育研究论文篇二:《浅析幼儿园的常规教育》 摘 要:电影《看上去很美》以幼儿园新生方枪枪的“坎坷”生活为主线,记录了幼儿园的一日生活。从这部影片中分析出幼儿园常规教育中部分常规内容不合理、幼儿园常规教育目的异化、教育策略单一等问题,并据此提出了幼儿园常规教育的策略与方法。 关键词:幼儿案例;常规管理;幼儿天性 一、案例――方枪枪的 故事 电影讲述的是四岁男孩方枪枪被父亲送到幼儿园之后所遭遇的一切事情。整个电影的镜头都是在幼儿起床、吃饭、上课、盥洗等幼儿园一日活动中来回穿梭。然而,正是这些普通的生活镜头却透露出深刻的含义,片段中过分强调整齐划一、教师夸张的处理方式都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虽然我国学前教育事业已发展很多年,但是不得不承认,片段中的某些现象还依然存在。这就反映出当今幼儿园的常规教育还存在很多的问题。 二、幼儿园常规教育的分析 从字面上看,幼儿园常规教育可以拆分成两个部分:“幼儿园常规”和“教育”。因此,研究者认为对幼儿园常规教育的分析需要从两方面进行:一方面是幼儿园常规的内容,另一方面是常规教育的主体――幼儿园教师在教育过程中所采取的策略与方法。 (一)部分常规内容不合理 现阶段,幼儿园常规的内容包括生活常规、学习常规和活动常规三个方面。 与《看上去很美》中的常规不同,当今幼儿园的常规中已经没有像“每天早上必须大便”这样明显不合理的内容,但是细则还需考究。举例来说,“吃饭时保持安静”“迅速安静入睡”“上课时坐姿端正,两脚并拢、眼睛看老师、手放膝盖上”等。因此,幼儿园常规的合理性还有待考究,不必要的常规也还存在。 (二)幼儿园常规教育目的异化,且策略单一 1.幼儿园常规教育的目的异化 常规教育的目的是促进幼儿的社会化,让幼儿在集体生活中熟悉一定的规则,发展幼儿自理和自律的能力。然而,在幼儿园实践中常规教育的目的出现了异化,诸多教师倾向于把幼儿园常规教育的目的理解为管理儿童。 2.幼儿教师常规教育的策略单一 在幼儿园实践中,教师倾向于采用简单高效的方法,这类方法比较单一,通常就是说教、奖励和惩罚。 (1)说教 说教是指教师通过直接给予指令或劝说的形式让幼儿遵守常规。教师在工作中看到幼儿的违规行为时,一般都会立即提醒他们,让他们改正。遇到有的幼儿无反应时,教师会进行劝说。 (2)奖励 奖励是对个体行为某种程度上的肯定。在行为主义理论中,奖励又可以被称为正强化,它是能满足人们需求的刺激。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把人的需要分成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五部分。幼儿也同样有这些需要。教师可能给幼儿提供的生理需要、安全需要以及归属与爱的需要相对充足,但是其他的需要不能够满足他们的需求,所以他们便自己抓住一切机会来获得这些需要。影片中有这样一个片段:早上大便的时候,方枪枪一直蹲到最后一个,直到老师来喊他,老师说今天没有就算了,他小声地问老师:“那今天会扣我的小红花吗?”在老师回答不会之后,他高兴地提起裤子跑走了。 幼儿园老师在常规教育中经常使用奖励这一手段。奖励在幼儿园有多种形式,如评小红花、小贴画、教师拥抱、抚摸、给予特权、小小的物质奖励等。 (3)惩罚 惩罚与奖励相对,心理学中对它的定义是能够减弱行为或者降低反应频率的刺激或事件,包括呈现厌恶刺激和消除愉快刺激。它能改变幼儿的行为的依据主要在于行为主义心理学的条件反射原理,惩罚可以引起儿童的焦虑或恐惧,教师在幼儿出现违禁行为之后对其施以惩罚,使幼儿的违禁行为与焦虑或恐惧联系在一起形成条件反射,幼儿为避免产生焦虑或恐惧反应,不得不终止违禁行为。对于一些违规的行为,教师一般会通过剥夺幼儿游戏权利和语言威胁来对幼儿进行惩罚。 三、幼儿园常规教育的建议 (一)遵从幼儿的天性,合理制定适宜的常规内容 教师不能为了求得表面上的安静,为了方便自己的管理,而给幼儿制定一些不必要的规则。因此,教师在安排幼儿的一日生活时应减少不必要的常规,避免过多的限制和统一的管理,提供“有准备的环境”,让幼儿体会规则带来的和谐和自由。 因此,在常规教育中,教师要改变幼儿仅是常规的被执行者、运用者的现象,让幼儿参与到常规的制定中,只有幼儿的内心得到满足,才能真正遵守常规。 (二)幼儿教师常规教育要有计划性 幼儿常规的养成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通过长期的、反复的强化才能保持的。教师在刚开始接触幼儿时就要有一个计划。对于出现违规行为的幼儿,教师应该从提醒→说理→惩罚→重复动作→惩罚→剥夺游戏慢慢过渡,逐步加深教师教育行为的程度。教师切不可出现为了获得眼前的效果,就直接用惩罚的管理方式,这样的管理方式不利于维持长远的效果。 (三)常规教育中要考虑幼儿的个性,不要过分强调共性 班级的常规是针对幼儿园整个班集体的要求,这就要求班级的幼儿要完全整齐划一。教师总是要求全体幼儿在同一时间做同一件事,就像电影中李老师命令所有幼儿起床后一起拉大便一样,这样的现象在幼儿园也很常见。每个孩子的性格和生活的家庭环境都有很大的差异,所以尽管每个幼儿所面对的常规是相同的,但是在规则的遵守上每个幼儿所需要的指导却是不一样的,教师在指导的时候要考虑到个体差异。 参考文献: [1]喻琴.幼儿园班级常规管理策略谈[J].家庭与家教:现代幼教,2009(03). [2]王振宇.儿童心理发展理论[M].华东师大版出版社,2000. [3]张艳娟.对幼儿园常知教育的反思[J].幼儿教育:教育科学版,2008. 幼儿园常规教育研究论文篇三:《谈小班幼儿的校园常规教育》 摘要:对幼儿进行常规教育是为了帮助幼儿学习群体的生活方式,学习享受社会生活,这是幼儿生长的需要。首先要注重常规环境的创设,有利于幼儿认识常规要求。其次,要进行日常生活的指导,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习惯。一贯一致的教育,是培养良好校园常规的必需。 关键词:幼儿园;小班;常规教育 对幼儿进行常规教育是为了帮助幼儿学习群体的生活方式,学习享受社会生活,这是幼儿生长的需要。校园常规虽然所处的地域不广,但是它所涉及的点也还是比较多的。小班幼儿刚入幼儿园,对幼儿园的常规一点都不懂,更别谈是遵守了,因此,我们要想让孩子学知识、学做人,首先就要先让幼儿学会遵守幼儿园的常规。常规教育的开展形式很多,只要我们能够抓住教育的点与面,那我们就能在很多教育环节中开展常规教育,亦能够利用多方面的素材来培养幼儿的校园常规。笔者通过多年的日常教育与经验的积累,在小班的校园常规教育中有了自己的点滴感想,现诉诸笔端,与大家共勉、进步。 一、常规环境的创设,有利于幼儿认识常规要求 形象的儿童 人物画 面以及可爱的动物形象画面是幼儿最喜欢的图片,这样的画面中所表现出的内容更能让幼儿感兴趣,能激发幼儿多次观看,而在幼儿看的同时亦能够慢慢照着画面中的要求来做。因此,我们就选择了一些类似的常规习惯图片,例如:正确搬椅子的方法、排队倒水、来园时跟老师相互问早等图片,分别布置在我们班级的一些墙面上。在老师布置之后,幼儿就经常会聚在一起看看、讲讲,有的说自己是跟照片上一样搬椅子的,有的说自己今天也跟老师说早安了……在潜移默化中,幼儿了解了生活中的一些简单的常规要求,同时也能慢慢照着常规要求来做。又如我们引导孩子养成有序入厕的习惯,但由于班级中孩子人数较多,进出厕所门口时常会有拥挤情况,因此,我们在厕所的门口贴上进出的剪头标记,并且注意进出标记都是靠右侧地面贴,这样幼儿就学会了看标记、沿着标记进出,慢慢也就养成习惯,同时在这个习惯的养成中也懂得了走路要靠右侧走。 二、日常生活的指导,能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习惯 良好的常规必须在日常生活中形成,因此,在日常生活中对幼儿进行常规指导是很有必要,并且也是非常有效的。 例如洗手的问题,刚开学时幼儿洗手尚不会弄湿衣服,但是穿了长袖衣服后,就发现常有幼儿弄湿衣袖,因此,我们就教幼儿卷袖子。幼儿的早点是在早操之后的,因此,我们就利用从操场走到活动室这一路段上的时间,提醒并指导幼儿卷起衣袖,为洗手提前作准备。虽然从操场走到活动室的时间不长,但老师天天提醒幼儿,并根据幼儿的实际情况给予一定的帮助,因此幼儿学得很快,并且在之后也养成了习惯,洗手时把衣服弄湿的情况也就不会再有了。又如学习穿脱衣服的问题。我们除了在生活活动中教会幼儿穿脱衣服的方法之外,还经常在午睡前后,让幼儿进行脱衣服、穿衣服的比赛。老师先向幼儿提出比赛的要求:把脱下的衣服按平时的要求叠好放整齐,如果遇到困难,可以相互帮助,看哪些小朋友能够先睡下。虽然说这是一次比赛,但我们能够看到幼儿之间的相互帮助,如你帮我拉袖子、我帮你拉裤管。在比赛中,老师还给先按要求睡下的半数以上的幼儿贴了小红花,这也激励了平时速度比较慢的一些孩子,第二天再进行比赛时,就有好几个以前速度慢的幼儿也贴到了。 三、故事人物的渲染,是激发幼儿有效模仿的良药 幼儿都喜欢听故事,因为故事中的情节幼儿最易理解,教育最能让幼儿接受。“巧虎”是许多幼儿都熟悉的一个动画人物,他身上的一些特点正是我们小班幼儿常表现出的情况,因此,我运用“巧虎”的系列故事对幼儿进行相应的规则教育,也有效地促进了幼儿许多习惯的养成。例如刚开学时,由于幼儿刚进入幼儿园这一集体生活,第一次这么长时间地离开自己的家人,离开平时一直帮着自己做事的人,因此好多小朋友还是不习惯自己动手,习惯于让老师阿姨帮着做。我就让幼儿观看巧虎视频《自己能做好》,让他们看到故事中刚上幼儿园的巧虎是如何做的,使幼儿懂得自己的事要自己做。然后,我再举例表扬一些平时能自己收玩具、自己穿脱衣服、自己吃饭、自己上厕所的幼儿。通过这样的活动,孩子们都能开始自己动手了,慢慢地学着自己的事自己做。又如在午饭之前,我让幼儿看巧虎的视频故事《我不偏食》,然后根据故事中的内容进行提问与教育,使幼儿懂得“多吃水果身体好,多吃蔬菜营养好,多吃鱼肉身体壮,多吃米饭长得高”。然后在幼儿吃饭的时候再加以提醒。之前有很多幼儿都有偏食的情况,通过故事中的巧虎的经历,使幼儿能真正理解水果、蔬菜、鱼肉、米饭的用处,懂得了不能偏食,而且这是在饭前进行的教育,因此起到的效果也是非常明显。 四、一贯一致的教育,是培养良好校园常规的必需 在校园常规教育的一致性方面,包括班级中老师与老师的一致性教育,也包括老师跟保育员对孩子的一致性教育。因此在期初,我们班级的保教人员就应该先一起简单商量一下,对班级中的一些常规要求有一个相同的认识。在第一次向幼儿提出一些规定之后,班级中的全体师生就必需坚持执行下去,而不能随意去违反或者是去除。并且在培养幼儿良好的校园常规中,我们还可以借用家长的力量,例如,我们要求幼儿饭后养成漱口的卫生习惯,就要请家长一起配合,让孩子在家也能坚持做到。幼儿园的常规教育是为了让幼儿学会适应集体生活并具备初步的独立生活能力,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较好的组织纪律性。而我们把各种游戏化的形式渗入到常规教育中,这能使幼儿在生活中获得游戏性体验,使常规活动更加游戏化。 总之,常规是幼儿园一日生活各种活动中应该遵守的基本行为规则,它对于维持班级正常的保教秩序和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有着重要意义。我们必须以积极的形式推动细节管理的常态化,有效地提高幼儿的安全意识及良好的 文明礼仪 行为,使幼儿养成学会等待、室内不奔跑、出入门口右行和慢行,活动时会保护自己和别人的行为习惯,把开展“平安校园”活动落到实处。 猜你喜欢: 1. 浅谈幼儿园大班常规教育的论文 2. 小班幼儿常规教育研究论文 3. 关于幼儿园教育方面的论文 4. 幼儿园教育经验论文 5. 幼儿园对养成教育科研论文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