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期刊知识库

首页 学术期刊知识库 问题

微生物top10期刊

发布时间:

微生物top10期刊

American Journal of Molecular Biology

根据主管单位级别期刊等级,基本全是国家级:1.《生态学报》国家级,主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2.《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学报(英文)》国家级,主管:中国科学院3.《遗传学报(英文版)》国家级,主管:中国科学院4.《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国家级别,主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5.《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国家级,主管:中国科学院6.《微生物学报》国家级,主管:中国科学院7.《生物物理学报》国家级别,主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8.《遗传》国家级,主管:中国科学院9.《生物工程学报》国家级,主管:中国科学院10.《应用生态学报》国家级,主管:中国科学院11.《中国科学院》国家级,主管:中国科学院12.《中国科学.C辑》国家级,主管:中国科学院13.《古生物学报》国家级,主管:中国科学院14.《微生物学通报》国家级,主管:中国科学院15.《水生生物学报》国家级,主管:中国科学院出版图书情报委员会16.《菌物系统(改名为:菌物学报)》国家级,主管:中国科学院17.《生物多样性》国家级,主管:中国科学院18.《生物工程进展(改名为:中国生物工程杂志)》国家级,主管:中国科学院19.《实验生物学报》新闻出版总署未查到,应该属于停刊或改名期刊20.《生命的化学》国家级别,主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21.《古脊椎动物学报》国家级,主管:中国科学院22.《微体古生物学报》国家级,主管:中国科学院23.《生态学杂志》国家级别,主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24.《生物数学学报》新闻出版总署未查到,应该属于停刊或改名期刊

1、生态学报 2、应用生态学报 3、生物多样性 4、生物工程学报 5、遗传6、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7、微生物学报 8、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9、水生生物学报 10、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11、中国科学.C 辑,生命科学 12、生态学杂志 13、微生物学通报 14、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15、生物物理学报16、古脊椎动物学报 17、古生物学报 18、微体古生物学报 19、生物数学学报20、生物技术 21、生命的化学 22、实验生物学报(改名为:分子细胞生物学报)23、生物技术通报 24、生命科学 25、生物学通报

生态学领域top10期刊

安全与环境学报环境科学学报海洋环境科学环境科学环境科学研究环境污染与防治生态毒理学报生态环境学报生态经济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中国环境科学等等

生态学很广,有很多分支,像什么生物,植物,地理,环保啥的都算这类,你可以根据论文类别来找对应的刊物,地球科学前沿等等 。

我对你很好奇

植物和微生物期刊

1环境保护 杂志2环境保护杂志社3环境保护科学 杂志4环境保护杂志 投稿5环境保护电子报刊47环境与健康杂志8环境杂志49环境科学杂志50环境工程杂志51生态环境杂志52中国环境科学杂志53环境经济杂志54世界环境杂志55材料保护 杂志56环境化学 杂志57应用环境微生物杂志58环境污染与防治杂志59劳动保护杂志社60四川环境杂志社61植物保护 杂志62环境科学 杂志社63环境杂志 目录64环境教育杂志65劳动保护杂志66北方环境杂志67环境经济杂志社68人口资源环境杂志69上海环境科学杂志社70电子杂志营销环境

国家科学评论。影响因子未过十。

分子植物,影响因子过十。

有本植物学研究

这个太多了,有上百种!以下是根据影响因子结合引文量及“二八律”选出的18种核心期刊,其IF均高于,所占比率约20%。可供读者投稿和检索参考。(1) Annual Review of Plant Biology(ANNU REV PLANT BIOL)《植物生理学和植物分子生物学年评》创刊于1950年,全年1期,原版刊号588B0002;国际刊号:1040-2519;综论植物生理学和植物分子生物学领域的研究进展与成果。影响因子为。(2) Trends in Plant Science (TRENDS PLANT SCI)《植物科学趋势》创刊于1996年,全年12期。原版刊号:588C0008;国际刊号:1360-1385;为从分子生物学到生态学的基础植物科学研究提供跨学科论坛。影响因子为。(3) Plant Cell (Plant Cell)《植物细胞》创刊于1989年,全年12期。原版式刊号:588B0005*;国际刊号:1040-4651;发行出版机构地址:Plant Physiology, . Box 15501 Rockville, MD 20855-2768, : American Society of Plant Physiologists。 侧重于植物发育的基因表达的调节以及分子和遗传基础方面的研究。影响因子为。(4) Current Opinion in Plant Biology (CURR OPIN PAANT BIOL)《植物生物学新见》全年6期,原版刊号:588C0084;国际刊号:1369-5266;发行出版机构地址:Current Biology Ltd., 84 The Obalds Rd, London WC1X 8RR, England。影响因子为。(5) Annual Review of Phytopathology (ANNU REV PHYTOPAYHOL)《植物病理学年评》创刊于1963年,全年1期。原版刊号:588B0009;国际刊号:0066-4286;发行出版机构地址:Annual Reviews Inc,评论植物科学领域的研究成果和进展。影响因子为。(6) Plant Journal (PLANT J)《植物杂志》创刊于1991年,全年24期。原版刊号:588C0082;国际刊号:0960-7412;发行出版机构地址:Blackwell Science Ltd., Journal Subscriptions,刊载植物分子科学领域的研究论文。影响因子为。(7) Plant Physiology (PLANT PHYSIOL)《植物生理学》由美国植物生理学会主办,创刊于1926年,全年12期。原版刊号:588B0005;国际刊号:0032-0889;发行出版机构地址:Plant Physiology, . Box 15501 Rockville, MD 20855-2768, USA. ED: American Society of Plant Physiologists。刊载本学科以及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环境生物学、细胞生物学等研究成果。影响因子为。(8) Plant Molecular Biology (PLANT MOL BIOL)《植物分子生物学》创刊于1984年,全年18期,16开,每期80页。原版刊号:582LB071;国际刊号:0167-4412;发行出版机构地址:Kluwer Academic Publishers, Journals Department, Distribution Centre刊载植物分子生物学与植物分子遗传学基础理论和遗传工程方面的研究论文和实验报告。影响因子为。(9) Critical Reviews in Plant Sciences (CRIT REV PLANT SCI)《植物科学评论》创刊于1983年,全年6期。原版刊号:588B0010;国际刊号:0735-2689;发行出版机构地址:CRC Press Inc.,评论植物科学领域的研究成果和进展。影响因子为。(10) Plant Cell and Environment (PLANT CELL ENVIRON)《植物、细胞与环境》创刊于1978年,全年12期,12开,每期84页。原版刊号:588C0072;国际刊号:0140-7791;发行出版机构地址:Blackwell Science Ltd.刊载绿色植物生理学,包括植物细胞生理学、植物生物化学、环境生理学、农作物生理学和生理生态等方面的研究论文。影响因子为。(11) Molecular Plant-Microbe Interactions (MOL PLANT MICROBE IN)《分子植物与微生物相互作用》创刊于1988年,全年12期,12开,每期56页。原版刊号:582B0109;国际刊号:0897-0282;发行出版机构地址:American Phytopathological Society, 刊载研究论文和评论,包括分子生物学、分子病理遗传学、微生物和植物的共生作用及其对栽培植物、野生植物和植物产品的影响。影响因子为。(12)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Botany (J EXP BOT)《实验植物学杂志》创刊于1950年,全年12期,18开,每期124页。原版刊号:588C0002;国际刊号:0022-0957;发行出版机构地址:Oxford University Press, 刊载植物生理、生化、生物物理、实验农学等方面的研究论文。读者对象为植物学家、园艺学家、土壤学家、环境与海洋生物学家。影响因子为。(13) Plant and Cell Physiology (PLANT CELL PHYSIOL)《植物和细胞生理学》创刊于1959年,全年12期,16开,每期250页。原版刊号588D0057;国际刊号:0032-0781;发行出版机构地址:日本植物病理学会,T170-8484日本东京都丰岛区驹ごめ1-43-11;发表高等植物和微生物的生理与生化以及生物技术等领域的基础与应用方面的研究论文。影响因子为。(14) New Phytologist (NEW PHYTOL)《新植物学家》创刊于1902年,全年12期,18开,每期156页。原版刊号588C0055;国际刊号:0028-646X;发行出版机构地址: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刊载植物学各领域的研究论文、评论与书评,涉及生物物理学、生理学、生物化学、植物化学、生物技术、生态学等学科。影响因子为。(15) Planta (PLANTA)《植物学》创刊于1925年,全年15期,12开,每期96页。原版刊号:588E0003;国际刊号:0032-0935;发行出版机构地址:Springer-Verlag,Heidelberger Platz3, D-14197 Berlin, Germany;刊载植物生物学原始论文,侧重分子细胞生物学、超微结构、生物化学、新陈代谢、生长、发育、形态发生、生态环境生理学、作物技术、植物与微生物相互作用等方面。影响因子为。(16) Journal of Plant Growth Regulation (J PLANT GROWTH REGUL)《植物生长调节杂志》创刊于1982年,全年4期,18开,每期66页。原版刊号588E0008;国际刊号:0721-7595;发行出版机构地址:Springer-Verlag,Heidelberger 报道植物分子生物学、植物生理学、植物学、生化学、林学、园艺学和农学中有助于基础和应用研究的最新发现,侧重除莠剂在内的天然和全盛物质及其对植物生长发育的影响。影响因子为。(17) Phytopathology (PHYTOPATHOLOGY)《植物病理学》创刊于1911年,全年12期,12开,每期126页。原版刊号:588B0006;国际刊号:0031-949X;发行出版机构地址:American Phytopathological Society, 刊载植物病理学的基础研究论文,图像精密。影响因子为。(18) Australian Journal of Plant Physiology (AUST J PLANT PHYSIOL)《澳大利亚植物生理学杂志》创刊于1974年,全年8期,18开,每期100页。国际刊号:588UA002;国际刊号:0310-7841;发行出版机构地址:CSIRO Publications, 刊载植物生理学领域的研究论文、评论、简报。涉及生物化学、生物物理学、遗传学、细胞生物学结构和分子生物学等。影响因子为。

微生物学sci期刊

不是。Frontiers in Plant Science为国际植物学领域SCI期刊,被划分为中科院大类2区(IF3年=,生物学 23/389)。BMC GENOMICS 在中科院分区:大类生物学2区,小类学科生物工程与应用微生物2区,遗传学3区。目前,BMC GENOMICS 在156本生物工程与应用微生物学期刊中排43位,JCR分区:Q2区。如何查看不同期刊的SCI分区: 1、Web of Science。第一个方法就是使用Web of Science。在首页上的检索条中输入你想查询的论文,如“黑洞”。选中任意一篇关于黑洞的论文,我们就能看到关于这篇论文的大致情况。点击查看期刊的影响力。2、LetPub。LetPub有一项非常好用的功能-可以根据研究方向查看期刊的分区。比如我们查看生命科学研究方向:可以看到生命科学研究方向有480个期刊,并且其中根据不同的分类,给出了不同分区的期刊介绍。3、微信小程序-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

算,现在两者已经不区分

2区。《微生物学前沿》是一本由FRONTIERS MEDIA SA出版的MICROBIOLOGY学术刊物,该刊是国际一流期刊,主要刊载MICROBIOLOGY相关领域研究成果与实践,旨在打造一种学术水平高、可读性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学术期刊。微生物学前沿在中科院分区中位于2区,发表了涵盖整个微生物学领域的经过严格同行评审的研究。

算是国内自然科学类核心期刊,的影响因子,大学科类生物类核心刊物,小学科微生物类最牛刊物。不过没有被SCI或EI收录。

微生物顶级期刊

作者:Yun

导言: 随着科学家对神秘古菌的了解越来越多,他们发现有关构成人、植物等的复杂细胞进化的线索。

古细菌(简称古菌) 作为生物三界之一(另外两界为细菌和真核生物),起源比细菌更为古老,其通常存在于深海、高温等极端环境中。而且,它们可能是 地球上复杂生命进化的关键 。尽管真核生物和古菌可能都起源于共同的祖先,但是许多科学家怀疑是古菌促进了真核生物群的产生,例如变形虫、蘑菇、植物和人等。

一种流行的进化理论表明,真核生物就是起源于古菌,古菌在此过程中与其他微生物融合。但是研究人员在 探索 这个想法时遇到了麻烦,部分原因是古菌很难在实验室中生长和研究,以至于 它们的发育和分裂方式仍然是神秘 的。

近日,顶级期刊 《Nature》 上发表了一篇题为“The mysterious microbes that gave rise to complex life”的文章,介绍了古菌的发展历程。

澳大利亚悉尼 科技 大学的分子微生物学家Iain Duggin说,在过去的十年中,关于这种神秘的微生物的出版物增长了近一倍。他说:“我们可以做一些有趣的基础实验,并走出重大发现的第一步。这样我们能够更清楚地 了解最早的真核生物是如何进化的? ”

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的Baum正在研究一种古细菌。Baum花了很多时间想像人类遥远的祖先可能是什么样子?而恰巧 《BioRxiv》 预印本中发布了科学家花了 12年培养出来的古菌 。 它具有触手似的突起,其中细胞看起来像肉丸,然后上面附着了一些意大利面条 。

该图像令Baum震惊。后来它在 《自然》 期刊上发表,这些图片使世界各地的微生物学家兴奋不已,它们 是科学家艰苦奋斗12年的古菌成果,并被认为与真核生物的产生密切相关 。

五年前,Baum和他的堂兄Buzz Baum 发表了关于真核生物起源的假说 。他们预测跟这张图片神似,所以当 Baum凝视着类似意大利面条的古菌时,他惊讶:“哦,我的天哪,我们的猜想是对的!”

如果真核生物确实是一个强大的古生菌,那么科学家必须了解古生菌才能明白更复杂的细胞是如何形成的?尽管研究真核生物和细菌的科学家数十年来一直深入研究细胞分裂和生长的过程,但 古菌的内部运作仍然模糊 。

从土壤到海洋,所有细胞的共同点是它们分裂成更多的自己。它发生在地球上所有基于细胞的生命的共同祖先中,但是随着有机体适应不同生态环境,这一过程开始变得不同。

研究人员可以通过观察这种差异来 探索 进化。所有细胞生命机制都具有从最早的细胞继承来的生物学共同点。相比之下,仅古细菌和真核生物或细菌和真核生物之间共享的系统暗示了哪个亲本提供了真核生物的各种成分。例如,真核细胞与外部环境分离的柔性膜类似于细菌中的膜。

Duggin研究了古菌中的细胞分裂。它喜欢咸水条件,例如死海。

尽管细菌, 真核生物和古细菌之间存在巨大差异,但这些群体确实共享了几个细胞分裂系统 。在细菌中,一种称为 FtsZ 的蛋白质会在细胞分裂的未来部位形成一个环。Duggin和他的合作者在火山嗜血杆菌(H. volcanii)中观察到了同样的现象。因此, FtsZ似乎根源于进化的基础 。

然而,在进化的某个时刻,一些古细菌将细胞分裂工作分配给了另一组蛋白质。Baum的团队一直在研究古细菌 Sulfolobus acidocaldarius 。这个名称很合适:它喜欢酸和热。实验室成员戴上手套以保护自己免受其中的酸性液体的伤害,并建立了一个特殊的腔室,使他们可以观察到它在显微镜下分裂而没有冷斑或蒸发的现象。

Baum的团队看到了一组完全不同的蛋白质来管理分裂环。在最初发现它们的真核生物中,这些蛋白质不仅与分裂有关,它们具有更广泛的作用:将膜在整个细胞内分开,形成囊泡以及其他小容器。这些蛋白质被称为ESCRT(运输所需的内体分选复合物)。在酸性嗜盐杆菌中,研究小组发现了与管理分裂环有关的古细菌蛋白质, 这表明ESCRT的早期版本是在真核生物的古细菌中进化的 。

同时,FtsZ演变成真核微管蛋白,为我们的细胞赋予结构。这些发现表明, 真核生物的古细菌祖先可能拥有一个用于成形和分裂细胞的试剂盒 ,该试剂盒可以自然选择,然后适应更复杂的后代细胞的需要。

但是古细菌祖先是什么样的细胞呢?它是如何与细菌相遇并合并的?

生物学家Lynn Margulis于1967年首次提出, 当一个细胞吞噬另一个细胞时,就会出现真核生物 。大多数研究人员都认为,吞噬仍在继续,但是对于何时发生以及真核生物内部隔室是如何产生的却有不同的想法。

许多模型认为, 最终变成真核细胞的细胞在遇到要变成线粒体的细菌之前已经非常复杂 ,具有柔性膜和内部隔室。这些理论要求细胞发展出一种吞噬外在物质的方式,即吞噬作用,因此它们可以以致命的方式捕捉经过的细菌。相比之下,Gould和其他人则 认为线粒体是早期获得的 ,因此它们有助于为更大,更复杂的细胞提供能量。

Baum模型是少数几个解释线粒体如何在不吞噬的情况下产生的模型之一。David Baum于1984年在英国牛津大学攻读本科时首先提出了这个想法。古细菌可能会开始伸展其外膜,以增加表面积以进行营养交换。随着时间的流逝,这些凸起可能会在细菌周围扩散和生长,直到细菌或多或少地处于古细菌内部。同时当某些特别长的触角在边缘附近长大时,细胞的新外膜将形成。与古细菌前体相比,细胞变大了。

该物种是第一个从称为Asgard古细菌的群体中进行培养的物种。2015年描述的这些生物,其基因编码的蛋白质被许多科学家认为与真核生物非常相似。 研究人员很快就怀疑真核生物的古细菌祖先类似于阿斯加德古细菌 。通过指出潜在的祖母,这一发现支持了Baum的假设。

Asgard代表(尚未定名,目前被称为Candidatus'Prometheoarchaeum syntrophicum')在 生物反应器中生长 ,旁边有一对与微生物共享营养的微生物悬挂器。值得注意的是,它没有任何复杂的内部膜或迹象,它曾经希望吞噬那些同伴。它具有三个与细胞分裂有关的系统。

当细胞停止分裂并伸出触手时,最大的惊喜就来了。Baums暗示,这些可能会增加 与古细菌共培养的微生物之间的营养交换 ,正如他们对祖母细胞的模型所预测的那样。

根据他们的观察,Nobu和他的同事们开发了一种关于真核生物如何进化的理论,该理论与Baums的思想有很多共同之处。它涉及一种微生物延伸的细丝,最终将其伴侣吞没。Nobu说:“我喜欢我们的假设,因为它允许真核生物特有的复杂性(原子核和线粒体同时发生)”。

随着研究人员继续培养和研究古细菌,实验室中现已成功培养出数十种微生物。Buzz Baum和他的合作者正在调查古细菌中的共生关系,并分析微生物家谱以进一步检验他们的想法。Nobu和他的同事正在更详细地研究这些突起,并致力于其它Asgard古细菌。

可能还有更多证据等待发现。例如,Baums预测,可能有可能发现其中触手膜尚未完全与外部细胞膜分离的真核生物。“ 它们既是细菌,又是古细菌,又是新发明 。”Buzz Baum说道。

参考资料:

【1】

注:本文旨在介绍医学研究进展,不能作为治疗方案参考。如需获得 健康 指导,请至正规医院就诊。

国家科学评论。影响因子未过十。

分子植物,影响因子过十。

国内生物类期刊中,排在第一的《Cell Research》杂志已经成为了本领域较为有影响力的期刊,不少著名学者都选择将新成果发表在该期刊上,其影响因子自突破10之后,今年又稳步上升至了,这份期刊于1990年创刊,2001年首次获得影响因子,这份杂志由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与中国细胞生物学学会共同主办。 同时,中科院的另外一份期刊:MOL PLANT(分子植物) 也升至,排在第三,据报道这两份期刊SCI影响因子位于同学科前10%,另外中科院还有《国家科学评论》《中国病毒学》今年上半年被SCI正式收录。 MOL PLANT(分子植物)创刊于2008年,由中国科学院主管,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植物生理生态研究所和中国植物生理与分子生物学学会共同主办,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信息中心承办。目前这份期刊在植物科学领域期刊中已位列亚洲第一,在全球植物生物学领域研究类期刊排名也很靠前,前面的几份期刊是Plant Cell, Plant Physiology, New Phytologist等,可见这一期刊已跻身国际植物学领域顶级期刊行列。 还有遗传学报(J GENET GENOMICS)也是发展迅猛,影响因子从去年的上升至,这份期刊由中国遗传学会,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主办,主要刊载动物、植物、医学和微生物等遗传学领域的研究论文,也包括该领域中的最新技术和最新方法。大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