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学校管理论文范文篇二 关于加强和改善中小学学校管理探讨 摘要: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课程改革的广泛实施,学校管理如何适应新的教育形势的需要,就成了校长思考的问题。文章浅析了中小学校校长、教师(班主任)、学生、环境诸因素在加强和改善中小学校管理构建和谐校园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关键词:中小学 学校管理 和谐校园 在全国加强中小学管理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倡议提出:“以人为本,关爱学生,严格管理,消除隐患,依靠各界,搞好共建,依法治教,文明兴校,知荣明耻,共建和谐。”这充分表达了广大师生的强烈愿望,也表达了广大家长和社会各界的热切期盼。 一、加强和改善中校学校的管理工作,校长是关键 有什么样的校长,就有什么样的学校,这说明校长在学校管理和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校长既是学校的组织者、教育者、管理者、经营者,也是学校的领导者。一位真正好的学校校长,不仅要有管理意识,更要有正确的领导意识。这是学校推进基础教育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构建和谐校园的关键。中小学校长要学会领导,善于领导,并加强领导意识的建设。和谐社会离不开和谐校园,和谐的师生关系、和谐同事关系。在学校中,机构与机构之间,人与人之间,事与事之间,难免产生这样那样的矛盾,这就需要领导“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做好协调工作,把一切矛盾消除在萌芽状态。使机构与机构之间,彼此配合;人与人之间,通力合作;事与事之间,互相促进,为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创造良好的人文环境。尤其当前中小学实行校长负责制这种领导体制,校长要真正发挥这种领导体制的威力,只有在工作中重视协调,善于协调,为学校师生员工提供一个自由、宽松、和谐的物理环境和人文环境,才能使全体人员在愉悦的环境中,上下一心,形成一种合力,献计献策,共同把事情做好。校长,作为学校的领导者和管理者,应具备现代化的管理理念。 1.学校是一个培养人,为人的全面发展提供优质服务的场合,学校管理中的主体,客体主要是人,在学校管理过程中,管理者应当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 2.校长作为学校的独立法人代表,必须具有强烈的法制观念,强化“依法治校”的管理意识,能够充分发挥法律法规的有效保障作用。 3.面对瞬息万变的现代社会,学校的管理者应时刻保持积极进取的精神和对新生事物敏锐的洞察力,应具有管理创新、制度创新素质。在学校管理中,应采用现代科学思维方式,标新立异,思前人之未所思,做前人之未所做,将创新渗透到管理的各个环节。 4.中小学校领导者和管理者必须打破固步自封的状态。主动迎接社会挑战,争取外部系统的支持,为学校的发展创造一个优良的内外部环境。 二、“教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担负着教书育人的神圣的职责” (一)优化教师队伍结构,建设一支专兼结合、功能互补、信念坚定、业务精湛的教师队伍是加强和改善中小学校管理的又一关键 学校管理工作的效果依赖于广大教育工作者主导作用的发挥,要更好地发挥主导作用,必须有较高的素质。要通过各种途径,强化教育工作者的育人意识,使他们认识到作为人民教师,不仅仅是传道授业解惑的教书匠,更是学生心灵的塑造者。只有全体教职工的共同努力,才能形成学校管理工作的“合力”,营造出有利于学生良好思想品德发展的环境;要提高广大教师素质,包括为人师表、言传身教观念的强化,必要的德育知识、心理学知识等的武装,德育渗透的技能技巧的掌握等,以加强和改善学校的管理。 学校管理者应坚持以教师发展为本的价值激励取向,鼓励教师参与校务管理与决策,确立教师在学校管理中的主体地位,使教师自觉地将社会发展对教师的要求及对变化着的环境的适应转化为其自身发展的内在动力。在学校管理中,教师不仅是学校管理的客体、管理对象,同时也是学校管理工作的积极参加者、管理的主体,具有管理者、被管理者的双重身份。学校管理者要通过正式与非正式的沟通渠道,协调好教师之间、教师与管理者之间的关系,使上下级之间、同事之间关系和谐,构建和谐校园,以激励教师工作的积极性。 (二)打造一支高素质的班主任队伍,是使学校管理决策付诸实施并达到预期效果的保证 班主任素质与能力直接关系着班集体的形成和每一名学生的健康成长。因为班主任是班级的核心和灵魂,是班集体的创造者,班主任是学生在学校学习期间接触时间最长,距离最近的人,又是对学生影响最深、作用最大的人,也是学校与家长沟通的桥梁与窗口。教育部周济部长指出:“班主任专业化”,要求将班主任工作从“副业”变成“主业”。这就对班主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三、学校的管理恪守“以人为本”的理念 人本管理认为人具有广泛的创造性与自主性,是推动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主角,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建立在平等、互利、信任的基础之上。人本管理与传统的以技术为本,以资本为本的管理模式的最大区别在于强调以人的个性为中心的管理,而不是简单地以人为中心。这是一种敬畏生命,发展个性,重视人的价值的管理思想。人本管理尊重员工的行为主体性,认为员工只有做他们自己愿意做的事、感兴趣的事,才能把事情做好,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智慧和创造力;强调个体行为主体权、强调人格独立、为组织的每一个成员创造个人发展空间,促使员工在充分认识自我,努力完善自我的过程得到发展。 管理的对象是人,应该由人出发,以人为本。作为现代管理理论中的一个重要思想,人本管理的核心是“给组织中的每一位成员提供充分的空间,使得个体充分施展才能,通过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的配合,将组织中的成员培养成技术加管理型人才”。中小学作为以培养人为目的的特殊社会组织,确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更是学校管理中的“题中应有之意”。按照青少年的身心发展规律,先“理”后“管”,关注师生需要,把师生的利益放在第一位,极大地激发全校师生参与学校管理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除加强对师生日常行为的规范,还要加强对教学环境的改善。学校管理要在细节上下功夫,在日常管理中要注重管理策略的选择和运用,才能收到更好的效果。学校的教育教学管理策略选择、运用要讲辩证法,要采取更为科学有效的管理策略,以人为本的“参与+规范”的策略。因为教育教学管理的实质与重点是人的管理。要想实现管理的绩效,就必须关注人的发展,将学校的发展目标与教师和学生的发展目标进行有效的整合。“参与+规范”式管理的基本思路是用参与管理的方式最大限度地调动被管理者的积极性,用规范来保证学校工作的高效有序运行。 “当前,在全国中小学校开展加强学校管理,共建和谐校园活动的总体目标任务,就是努力把一所中小学校建成为平安、卫生、文明、和谐的校园,切实保障全国广大少年儿童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 看了“关于学校管理论文范文”的人还看: 1. 关于学校管理论文 2. 关于小学学校管理论文 3. 小学校长学校管理论文 4. 学校教育管理浅谈论文 5. 高校管理论文
教学管理问题的思考论文
一、高校教学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对教学管理的认识不到位,未提起应有的重视
高校教学管理人员对相关的教学管理工作认识不到位,未能从思想上给予应有的重视,以我校为例,主要表现在几个方面:(1)错误理解教学管理,将工作重心转移。高校中的某些教学管理相关人员认为教学管理就是一些简单的行政工作,比如调整和排课,及保管学籍档案、平时不定时的检查下课程教学,最后在做好期末或是结业的考试安排。这种认识显然是错误的,这样下去久而久之就会很多教学管理人员在从事教学管理工作时例行公事,流于日常基本工作而不利于高校教学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2)其他工作分散精力,致使对教学管理工作的疏忽。有些高校在发展过程中面临很多在学科和专业建设、行政管理及教学科等方面的重大压力,使得管理人员无法对教学管理投入足够的精力。
教学管理理念落后,管理模式过于单一,未适应当前形势要求
具体来说高校教学管理不能适应当前的形式要求主要表现在几个方面:(1)教学管理理念落后陈旧。当前高校教学管理理念还未完全成型,存在着较为常见的一方面积极倡导人本管理,而就实际情况而言却仍然沿用旧的落后的行政管理模式进行教学管理。在实际的教学管理过程中,相关管理人员处理问题仍然凭借自己的固有经验来管理,导致经常出现管理措施与实际脱节的现象较为严重。(2)高校教学管理模式过于单一。就目前的高校教学管理方法而言,过于简单而且单一。各高校几乎都是在用同一套标准来规范在校任课教师和学生的各项日常行为。这样的教学管理模式不管是对任课教师和在校学生都会产生许多不良影响。对任课教师来说,这种教学管理模式会使各任课教师为了避免创新带来的负面影响,而更加循规蹈矩,缺乏创新精神和开拓精神,更不用说结合自身实际,博采众长,形成特有的教学风格。对学生来说就会使他们的思维受到固化,进而产生思维定势,久而久之,创新精神及分析处理解决问题等综合能力得不到有效的锻炼和提高。课件,过于整齐划一的单调的高校教学管理模式会大大降低任课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并对创新能力的培养产生阻碍,严重者还会对高校的教学效率及整体人才的培养质量造成较大负面影响。
教学管理工作人员素质参差不齐,整体水平有待提升
做好高校的教学管理工作,归根结底还得依靠管理人员。就目前现状而言,我国高校的教学管理工作人员素质表现出参差不齐的现象,整体水平还有待提高。从管理相关人员的学历和专业来说,大多数都不是管理专业毕业,因而在基本管理知识和理论方面比较缺乏。另外,实际的教学管理工作也有很强的变化性,有时候也比较繁琐和复杂,因而要求教学管理人员除了具备较高的管理知识,在实际的教学管理过程中还要求他们在业务和政治上都具有较高的综合素质。最后,大多数高校的教学管理中由于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教学管理人员的精力被分配到各种日常事务和临时事项上较多,对教学管理知识的学习和深究就显得心有余而力不足。久而久之,这也是导致目前高校教学管理很难满足发展要求的一方面原因。
二、改进高校教学管理现状的对策
纠正对高校教学管理的错误认识,加大投入,不断提高整体教学管理水平
针对目前高校教学管理人员认识不到位,重视度不够的现状,各高校应及时纠正对高校教学管理的错误认识,提起重视,并在实际的教学管理工作中加大投入力度,不但提高整体的教学管理水平。具体来说,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教学管理坚持以人为本,充分调动全校师生的积极性,更正对教学管理的错误认识。各高校应充分调动师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其积极主动的参与到高校的教学管理当中来。通过一系列的措施使其认识到搞好高校教学管理的重要性,纠正大多数人对教学管理的肤浅认识。(2)对于教学管理人员来说,也应使其认识到教学管理的意义和搞好教学管理的重要作用。在高校的教学管理改革当中,教学管理除了教学来说,对高校不管是生存还是发展都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学管理工作在提高教学质量、教学科研及服务教师及学生等方面都有着很大的效能。
转变思想观念,创新高校教学管理模式
针对目前高校教学管理观念陈旧,教学管理模式单一简单的现状,各高校应结合自身实际不断的转变和更新教学管理的思想和观念,并且不断的创新高校的教学管理模式,以更好地适应当前高校教学与发展的新形势。(1)打破传统思想束缚,转变工作态度,激发工作热情。在注重科研醉心学术的同时,各高校也应重视对教学管理工作的肯定,通过充分调动他们的工作积极性来,转变他们的工作态度,激发教学管理人员的工作热情。(2)不断推进教学管理改革,创新教学管理模式。各高校应结合自身实际,协调领导和各部门,认真研究教学管理的内容、目标及具体形式,及时淘汰落后陈旧的教学管理模式,不断创新教学管理模式,以适应当前社会不断发展对高校提出的各项新要求。
内部培训与人才引进相结合,不断加强高校教学管理队伍建设
针对目前我国高校教学管理人员队伍素质参差不齐,整体水平不高的现状,各高校在坚持科学、规范、制度的工作原则之下,应从内部人员加强培训与外部人才引进两个方面相结合来不断加强高校教育管理的队伍建设。(1)不断加强内部教学管理人员的业务培训,提高现有员工的整体管理业务水平。教学管理工作是一项千头万绪的工作,各教学管理人员应具备扎实的管理理论基础做前提,应通过掌握和借鉴现有的优秀的教学管理实际经验作为解决实际管理问题的保障。加强对教学管理人员的培训与考核,定期或不定期地进行思想政治理论的'培训,提高其管理知识水平。进行实用性管理技能培训,提升教学管理人员的理能力和实际分析和解决教学管理问题的能力。(2)适时的开具便利条件,实施人才引进,不断优化教学管理队伍。各高校可通过提高生活及其他待遇,在职务晋升或职称评定中给予优惠等政策,来吸引更多的具有扎实教学管理理论基础和实践经验的优秀管理人才从事本高校的教学管理工作。这样做对现有教学管理人员起到一定的激励作用,合理地优化了教学管理工作的人员组成结构,有利于建设高素质的高校教学管理队伍。
三、结语
高校教学管理的成功与否直接关系着当前高校体制改革能否有序进行与否,更关系着新时期培养的当代大学生的整体素质高低。因而,对高校教学实施科学高校管理极具综合性和全局性。不断完善高校教学管理需要各方的共同协作,教师和学生们都应该积极的参与进来。只有各方密切关注教学管理,人人参与其中,才能形成良好的氛围,从而使教学管理水平和质量不断提高。
作者:戚文波 单位:文山学院
(二)
一、成人高等教育教学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管理机制问题
成人高等教育学院设置的专业和课程无法培养出社会复合型的人才。社会的发展,技术的不断更新使广大劳动者需要学习新的技能,在一定程度上需要进学校进行再教育,这就为成人高等教育创造了机遇。但是成人高等教育院校完全脱离实际,不会根据社会的需要来调整专业设置,无法适应人们的需求,自然也就无法为社会培养复合型人才。
2.学生生源问题
学生生源问题主要体现在学生的整体质量下降。这是因为现在大多数学校都在将进行降分扩招,以保证自己的学生生源数量。这种保量而不注重保质的行为,就会让那些学习能力弱的学生也能够进入普通高等院校接受教育。这种情况使成人高等教育学校一再降低录取分数线,生源质量越来越差。
3.学生问题
现在社会上高学历的人越来越多,低学历的人无法找到好的工作,就使这些低学历的人不得不接受成人高等教育,这样的学生缺乏自主学习意识,不会主动积极地学习,也就严重影响了他们的毕业率。
4.教师问题
在成人高等教育学校中,教师问题主要体现在教师没有将自己的所有精力和时间投入到教育中。教师是成人高等教育工作的主体,是学生接受教育最直接的传授者。但是大多数的教师在教学的同时,还要进行科研工作,这样就使教师的精力无法集中,而且容易疲劳,影响教学质量。
5.教学管理手段的问题教学管理手段存在的问题主要从以下几点出发。(1)大多数的普通高校在处理普通高校教育和成人高等教育时,总是将前者放在主要位置,学校大部分的经费都投入到了普通教育教学管理中了,成人高等教育的经费投入却很少。(2)成人高等教育的管理者的管理观念落后,在日常管理中都是采用传统的管理手段,而信息化管理手段却很少。(3)大多数成人高校的信息化管理人员的技术水平不高,无法正确快速的进行信息处理。(4)大多数成人高等教育机构不注重信息化管理手段,技术含量低,软件开发程度不高。
二、提高成人高等教育教学管理的对策
1.完善成人高等教育的课程设置
根据社会实际和学生需求来对成人高等教育的课程进行调整设置,确定以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和提高国民素质为课程目标,课程开展的方向要与终身教育、素质教育、知识经济教育相融合,加强学生的社会实践,培养出综合素质高的复合型人才。2.加强对学生的政治思想的教育虽然由于学生生源问题,导致成人高等教育招进来的学生的整体素质不高,但是可以加强对其后期的培养。要对这些学生进行政治思想教育,让他们能够端正学习态度,提高学习积极性,树立学习信心,提高自身的学习能力。
3.建设一支适合成人高等教育的专业化教师队伍
成人高等教育有着与普通高等教育不同的特征,成人教育有着成人性、职业性、业余性,所以对于教师的要求也不同,进行成人教育的教师必须要比普通高校的教师要更具专业化素质。(1)成人教育教师在对学生的教育时,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让学生可以自行学习自己专业的知识和技术。(2)教师与学生之间应该加强学生交流,将自己的理论与学生的实践相结合,让学生对学习更加感兴趣,可以学到更多的东西。(3)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利用最新的教学技术设备,转变古板教学模式,采取适应学生需求的教学模式,提高教学资源的利用率,让成人高等教育能够培养出更多的社会人才。
4.利用最新的教学管理手段加强对成人高等教育教学管理
成人高等教育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利用计算机技术形成网络和多媒体教学环境,运用启发式教学方式,并根据教育改革来优化教学内容,改变传统的考试制度,采取客观的考试和评价方式,让学生可以认识到自己的优势和不足,进一步的加强学习,提高自己的综合实力,让自己能够更好的就业。
三、结语
成人高等教育也是培养社会人才的一个重要基地,是人们接受再教育的重要场所,国家应该加强对成人高等教育的重视,加大财政支持,让成人高等教育机构可以有足够的资金来加强信息化管理技术,解决学生生源和教师问题。机构自身也要加强对成人高等教育的重视,加强对成人教育教学管理,解决管理问题,让学生在这里可以得到更好的教育,培养出更多的人才,进一步促进社会的发展。
作者:霍士磊 单位:天津开发区职业技术学院
(三)
一、教学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培养优秀人才是教学管理的目标,针对这个目标而进行的一系列的教学活动是教学管理的工作内容。教学管理被赋予的这种人才培养的目标就必定要肩负着制定人才培养的计划、组织实施教学执行计划、检查监督和控制质量的任务以及指挥协调授课及实践环节。可是就我国在教学管理目前的现状而言,仍然存在着许多问题函需解决。
第一,中学管理中,管理者喜欢用学校的一系列规章制度来约束学生和教师的一些行为。这些规章制度的建立在一定程度上使教师的工作效率有了一定的提升,但它在很大的程度上束缚了教师的创造性思维,抑制了老师的工作积极性,这样反而更加影响了教学的效果。
第二,学校地处的环境不好。还有些学校本身就处于经济条件比较落后的地区,办学条件差,教学的基础设施不齐全,教学经费有限,阻碍了一些教学活动的开展。没有相对应的物质基础,导致教学管理的水平低下。
第三,一些学校的文化设施落后,没有一个属于自身学校发展和谐的校园文化。学生与老师之间的关系不融洽,给教学管理带来了阻碍。
二、针对教学管理中的问题所采取的对策研究
目前我国教学管理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导致教学质量的下降,严重影响到了教学管理质量的提高和教学目标的实现。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必须采取一些相应的措施来改善目前的情况。
明确管理中各个部门的职责
各个部门管理层次的工作人员要明确自己的职责,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做好份内的工作,有计划地管理学生,这样就使得管理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
注重师生之间的关系
一个具有良好氛围的师生关系的教师能够更加有效的管理学生。同时,也能更加深人地了解到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心理状况,对学生的管理有着事半功倍的效果。
实施现代化的教学管理
随着社会的进步,时代的发展,教学在管理上也不能一成不变,而要跟随社会的脚步进行改革,实施现代化的教学管理模式,可以使教学管理紧随教育的发展而发展。
建设具有学校自身发展特点的校园文化
一个学校是否具有良好的校园风气就取决于这学校的校园文化建设得如何。
三、总结
教学质量的好坏是体现一个国家能否富裕强盛的重要标准。我们针对教学管理与教学课程设置中存在的诸多问题进行分析与研究,针对现阶段出现的一系列问题提出了一些改变的对策,希望能够通过这些方法使我国的教育水平更上一层楼。
算,还是有份量的。
不好中。《中国科学院大学学报》是统计源期刊,由中国科学院主管,中国科学院大学主办的科学类优秀期刊,要求非常严格,不好中。在选择刊物之前,需要确定刊物的级别,毕竟要和自己的条件相匹配。
当然是核心期刊,还是核心期刊 中核心期刊。《中国科学院大学学报》,被所有自然科学类核心期刊所收录。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CA 化学文摘(美)(2014)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2014-2015)CSCD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2015-2016年度)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2014年版
这是一些参考选题1) 学习型组织问题研究2) 企业团队管理3) 企业家与职业经理人问题研究4) 项目管理研究5) 企业联盟问题研究6) 消费者行为研究7) 现代商务谈判8) 激励理论的研究9) 领导理论的研究10) 组织发展与变革
本刊坚持四项基本原则,贯彻“二为”和“双百”方针,提倡理论和知识创新,实行学术自由和讨论自由,为提出新理论、取得新成果营造良好的气氛;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马克思主义学风,鼓励、引导和支持对全局性、前瞻性、理论联系实际问题的研究。
关于工商管理专业管理信息系统课程教学改革探讨[摘要]管理信息系统课程在工商管理专业本科人才培养中占有重要地位。针对课程教学中出现的问题,本文重新审视了管理信息系统课程发展的内外部环境变化因素,探索符合工商管理专业实际需求的课程教学改革思路。探讨了工商管理专业管理信息系统课程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案例设置以及实践能力培养,以期对该课程的工商管理专业本科教学提供一定的参考。[关键词]管理信息系统;课程;教学改革0 引言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 极大改变了企业的生产、商业和管理模式。为此,企业纷纷构建各自的管理信息系统,充分利用信息技术进行信息的收集、处理和利用,以提高企业管理效率、降低运营成本、推进管理信息化、应对信息技术影响下市场环境的挑战。面对管理信息化的大环境, 在工商管理本科教学培养的课程中,管理信息系统作为一门综合了计算机科学、管理科学、系统工程等方面知识的课程,从1998 年就被教育部确定为工商管理类本科生的专业基础课,目前被很多高校确立为工商管理专业的专业核心课,成为培养新型复合型管理人才的主干课程。然而一直以来,在管理信息系统的实际教学中,由于种种原因,出现了课程教学目标不明确、教学重点不突出、教学效果不明显等问题,导致该课程在人才培养中的实际作用与课程地位不相符。因此,重新审视管理信息系统课程发展的内外部环境变化因素,探索符合工商管理专业实际需求的课程教学改革思路,对于工商管理专业本科生培养具有重要意义。1 课程改革的内外部环境变化因素 管理信息系统在企业的应用加大了对信息化应用人才的需求信息化应用人才, 主要指信息管理人才(如企业CIO)与信息技术应用人才(拥有信息化素质的普通员工)。首先,随着管理信息化的推进,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发实施管理信息系统,据统计,目前我国大中型企业使用管理软件的比例高达95% 以上。在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实施过程中,由于参与开发人员的知识结构不合理导致了很多MIS 实施的失败: 一方面负责系统开发的计算机专业人员缺乏管理知识,开发出的软件系统不能满足实际管理工作的需要;另一方面参与系统开发和实施信息系统的企业管理人员缺乏管理信息系统方面的知识,在系统的开发和实施中不能对开发方案提出好的建议。因此,为了顺利推进企业管理信息系统建设,企业迫切需要具备管理信息系统知识的信息化管理人才参与到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和维护改进过程中,配合计算机专业人员,提供更合理贴切的企业实际生产管理系统开发需求,弥补计算机开发人员知识结构的欠缺,推动管理信息系统的顺利开发和有效实施。此外,由于信息系统的普遍应用,需要从业者需能够掌握必要的计算机工具,很快适应并熟练使用管理信息系统,能够熟悉适应信息技术下新的企业生产管理模式。这些是对从业者信息化素质的要求,也增加了信息技术应用人才培养需求。 人才培养重点的转变促进了课程目标和内容设置方向的调整在教育大众化的背景下,大学教育从“精英型”向“大众型”转变,人才培养重点也从“学术型”向“应用型”转变。在这种教育目标下,工商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了发生了相应的改变: 为满足企业在人才使用方面“拿来就用”的要求,工商管理本科毕业生应具备独立工作能力、表达能力、实际操作能力和组织管理能力等;为适应信息社会快速的知识更新,毕业生还应掌握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宽广的专业知识,并具备在自身知识结构的基础上进行自主知识更新的能力。根据工管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管理信息系统在课程目标和课程内容的设置方面要体现两个主要的思想:其一,课程的设置要体现实用性。课程是为培养学生实际技能服务的,因此在课程内容安排上要避免理论性过强、难度过大、不易实践,尽量做到可理解、可掌握、可操作、可受益。其二,课程内容选取要宽而不泛,体现可用性。课程内容要以学生培养目标的主线,考虑到毕业生走上工作岗位后主要从事管理工作,而非技术工作,因此,在内容选择上既要构建宽广的知识结构,又要根据工商管理类学生的特点与要求来确定相应的教学内容和教学重点。 管理软件市场的蓬勃发展催生了新的教学内容的教学要求据估算,2009 年我国管理软件市场规模达到340亿元,以用友、金蝶、浪潮等为代表的国内管理软件品牌在技术、市场、服务等方面不断突破,国内外ERP、OA、CRM 等商品化软件也不断成熟。随着管理软件市场的蓬勃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在信息化过程中选择直接购买软件产品。但在软件选型的过程中,由于管理软件品牌众多,产品分级发展明显,高端产品注重平台化、集成化,中低端产品注重标准化、套件化,对于没有专业背景的企业软件选型决策者来说带来一定困难。而且,对于不同类型的企业和不同规模的用户,对软件的需求和关注点也有很大不同, 高端用户在选型时关注资金管理、商业智能等关键应用,中小企业选型则更加关注产品适应性。作为企事业单位信息化建设的重要途径,商品化软件的选型与实施等内容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出来,也催生了在工商管理人才培养中新的教学内容要求。2 管理信息系统课程教学改革的内容 根据社会需求,确定教学目标,规划教学内容对于工商管理专业本科生,管理信息系统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掌握基本的信息技术手段,具备一定的系统操作使用能力;培养学生养成较强的信息意识,能从信息管理的视角去提出、分析和解决实际管理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在信息化环境下的组织、管理和创新能力,具备从战略角度进行信息技术规划的能力;培养学生在信息化建设中的参与意识,具备从管理者和使用者的角度参与和组织信息系统的建设实施的能力。根据工商管理专业学生的实际情况,教学内容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① 了解信息技术对企业管理带来的影响, 理解管理信息系统的基本概念和技术基础;② 了解信息技术在企业中的具体应用, 掌握ERP、SCM、CRM 等常用的管理软件的基本操作;③理解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方法和开发过程,掌握管理者在系统开发过程中的基本技能要求;④ 理解信息的传输、处理过程,掌握用简单的软件技术及管理模型解决管理中的实际问题;⑤理解信息系统实施与运行的管理方法,掌握企业系统选型基本知识。 根据课程内容,构建教学案例,改进教学手段由于课程包含的内容较多,知识点较为集中,在课程教学中使用案例教学, 构建各种真实的问题情境,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为配合各部分内容的教学,可以选择不同类型的案例,以保证教学效果,并且案例的选择要注意跟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相衔接。在本次教学改革中,选择了以下4 种类型的案例,分别在不同的知识点教学中使用(见表1)。另外,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以及理论课与实验课的差异,要选择不同的教学手段,如在理论教学过程中,选择原理性教学方法、讨论式教学方法,在实验教学环节采用演示实验、验证实验、模拟实验等多种实验手段,以完成教学内容,实现教学目标。 根据教学对象,选择教学工具,培养实践能力实践教学对于巩固教学内容、理解重点难点、培养操作能力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但由于工商管理类专业的学生本身知识结构偏重于管理,信息技术方面的知识相对薄弱,且动手实践能力不强,在主要以计算机技术作为手段的课程实验实践环节学习中存在一定的困难,而且, 由于MIS 课程具有内容难度大、综合性强等特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容易产生畏难情绪。因此,为改善实践教学效果,降低计算机技术薄弱给学生带来的学习障碍,教学中应遵循“重方法,轻手段”的基本原则,合理选择教学工具。使用较为简单的开发平台或软件完成实践操作,如Access、Excel 等学生容易掌握的软件,或者使用其他非代码生成软件,学生只要设计好流程,软件自动生成代码,让学生既有实践的能力,又可以将注意力集中到流程设计等重点内容上去,增加学生动手实践的机会,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3 结语管理信息系统综合了经济学、管理学、信息科学、系统科学、行为科学、计算机科学和网络通信技术等方面的知识,它是一门理论性、实践性和综合性较强的课程,在实际教学中很容易出现教学重点不突出、教学目标不明确等问题,起不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只有针对课程发展的内外部环境进行分析, 针对教学对象进行设置,课程最终才能在培养掌握现代信息技术的复合型的信息化管理人才中起到应有的作用。参考文献[1] 李卫强。管理信息系统课程教学探讨[J]。 福建电脑,2009(9)。[2] 张义刚。 管理类专业管理信息系统课程内容探讨[J]。 中国管理信息化,2009,12(16)。[3] 何瑞卿。管理类专业管理信息系统教学改革研究[J]。 科技信息,2008(20)。[4] 张晴, 金荣学。管理信息系统课程有效教学方法初探[J]。 中国管理信息化,2008,11(19)。[5] 康杰。 关于经管专业管理信息系统教学改革的新思考[J]。 宜宾学院学报,2008(8)。[6] 郭风,董萍萍。 创新教学模式在管理信息系统中的应用[J]。 高教研究,2007(13)。[7] 滕佳东。 工商管理类专业管理信息系统课程教学改革研究[J]。 中国管理信息化:综合版,2007,10(10)。[8] 张小川,陈庄,等。 “管理信息系统”课程实验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实践[J]。重庆工学院学报,2007,21(9)。来源:36524论文网原文地址:
刊名: 宜宾学院学报Journal of Yibin University主办: 宜宾学院周期: 月刊出版地:四川省宜宾市语种: 中文;开本: 大16开ISSN: 1671-5365CN: 51-1630/Z 历史沿革:现用刊名:宜宾学院学报曾用刊名:宜宾师专学报;宜宾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创刊时间:1979PS:该刊为省级普通期刊,非中文核心期刊
摘要: 教育教学管理是学校工作的关键内容,在小学进行有效的教育教学管理,不仅能够提高教师的教学素质与教学能力,还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与学习意识。通过对教师与学生的管理,能够从侧面反映小学整体环境的和谐与稳定,促进小学的发展。本文以小学进行的教育教学管理的作用为切入点,探讨如何更好地进行教育教学管理。
关键词: 小学学校;教育管理;教学管理
小学是发展学生能力的关键时期,在小学时期进行的教育教学管理是获得学生学习有效性与学习能力提高的重要阶段。教育教学管理在理论上可分为教育管理与教学管理,通过对教师与学生两类主体的管理能够提高教育教学的有效性,实现学校的和谐发展,促进校园环境与校园文化的健康发展。
1教育教学管理在小学中的作用
教育管理是对教育者进行的管理,包括教育者思想素质、业务素质与身体素质,由教育管理者通过组织协调教育队伍,发挥教育者的能力,实现教育管理目标的活动。通过教育管理,能够很好地考察教师的基本能力与专业素质,更好地对教师起到激励作用,促进教师不断提升自身能力,为教学课堂的效益提高奠定基础。教学管理主要是对学生进行的管理活动,通过对管理者的管理增强学生对于学校纪律、课堂纪律与生活纪律的主观意识,不断促进学生以正确的思想开展学习活动,促进课堂氛围与校园文化的和谐。对小学进行教育教学管理能够较好地提高学生、教师对于教育教学的认识,营造良好的校园环境与课堂环境,提高学生学习的有效性与教师教学的有效性。首先,教育教学管理能够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加强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通过有效的教育教学管理,学生会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性,不断规范自身行为,在学习活动中培养主动性与积极性。其次,教育教学管理能够提高教师的素质与对教学的重视。当前的教育活动中,教师对于课堂教学活动的认识不到位造成的教学有效性弱已经是教学中的重要问题,通过教育教学管理,能够较好地促进教师对于教学活动的认识,在提高教学课堂效益的同时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最后,教育教学管理能够促进校园文化与校园氛围的和谐。教育教学管理对校园中的两类主体进行思想意识与行为的管理,这对校园氛围的和谐起到了良好的作用,有利于整个校园环境的稳定发展,并能够在良性循环中得到进一步提升。
2小学教育教学管理的优化措施
小学时期的教育教学管理较其他时期更有难度,由于小学生在思维意识与能力上还未成熟,不可控性大,因此给管理增加了难度,且小学教学难度较低,也容易使教师松懈。因此针对小学时期的教育教学管理,需要优化管理方式与模式,提升管理的有效性。
第一,增强思想意识。教育教学管理在不同主体的意识层面上有相同的要求,教师要增强教学意识,学生要增强学习意识。通过教育教学管理,教师在教学中要认识到学生的'主体地位,在课堂教学上充分重视学生的主体性,给予学生学习与认识的时间与空间,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学生在学习意识上要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在日常学习过程中不断加强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教育教学管理对于不同主体的思想意识的增强要从多个方面入手,如要增强教师的意识,可以开展教师间的座谈会、讲座,以这种方式加强教师对教育活动的认识。要增强学生的意识,可以在日常教学活动中以严格纪律要求与校园准则增强学生的规范意识,让学生充分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积极主动地开展学习活动。
第二,增强专业意识。教育教学管理以促进教师专业能力与学生专业知识的提高为主线,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受到严格的管理,以提高自身专业素养为目的来开展教学,学生也能够充分认识到课堂知识对于个人的重要性。小学生的思维意识上还不完善,对个人能力提高的重要性或许还不能理解,这就需要有效的教育教学管理与教师配合,不断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激发学生的思想意识,以多样化的方式增强学生对于个人能力提升的认识。例如,开展各类学习活动、积极发言等,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能够积极汲取课堂知识,不断增强学习意识。通过有效的教育教学管理,教师与学生在自身能力上能够得到提高,取得较好的实际效果。
第三,管理措施的规范化。教育教学管理在行为上需要加以规范,管理活动能够更好地促进学生、教师、学校的共同发展,但也需要以规范化为基础,才能够达到更好的效果。因此,在教育教学管理活动的实施流程中,应该规范流程,以科学的制度准则与实施方法开展管理活动。通过规范教育教学管理制度,能够达到管理目的,还能够进一步强化管理效果,为小学的发展提供重要基础。
3结语
当前在小学中进行的教育教学管理活动,在流程与管理的有效性上都还有一定的缺失,基于教育教学管理活动的重要作用,在今后的管理中,要不断增强管理对象的思想意识与专业意识,并通过管理制度的规范化与科学性,增强管理的有效性,促进小学的长远发展。
参考文献:
[1]…宋美芳.新课改背景下小学教育教学管理初探[J].学周刊,2012(19).
[2]…甘泽敏.新课改背景下小学教育教学管理问题研究[J].中华少年,2016(9).
[3]…王淑荣,田涛.新课改背景下小学教育教学管理探究[J].西部素质教育,2016(15).
[4]…陈君.略论中小学教育管理价值取向[J].哈尔滨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7).
[5]…张曼红.小学教育教学中互联网资源的应用与完善[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中),2015(08).
中职学校改革教育管理优秀论文
一、中职教育管理的改革新思路
(一)以“技能训练为主”,进行一体化教学模式
中职院校教育学生的目的在于为社会培养一系列实用的技能型人才。因此,在中职教育管理中,应大胆的采用以“技能训练为主”,理论与实践的一体化教学模式,将教学内容与岗位需要紧密结合,加强学生的技能训练,提高学生的技术水平,强化职业能力的素养。当然,学校也要加大教育投入,改善教育教学条件,使教师更多的使用现代信息技术和多渠道系统进行教学,提高学生兴趣,加强教学效果。而,同样专业的有经验的教师能充分的发挥现代教学技术和先进设备的教学效果,使学生真实的感受操作原理,结构形成,以便学生进行自己动手和操作,提高教学的实践性,提升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提高教学质量,加强管理效果。
(二)创新办学模式
中职学校的办学宗旨就是要为经济社会的发展提供有效服务,因此必须理论联系实际,将办学与企业支持和行业作用联系起来,充分发挥其号召力及社会影响力,进行多方位的、多元的办学模式。在积极开展校企合作的同时,还要积极让企业专家与教师进行合作,发挥企业专家的专业技术和教师的教学技能,使其二者在教学计划制订、课程建设与资源整合、师资队伍构建、订单定向培养、实训基地的选择、创建与管理等方面都进行充分的合作,发挥其关键作用。同时,还要积极的开展各项技能培训,将学校资源的利用率达到最大化,提升办学效益,扩大社会影响,提升管理效果。
(三)创新教育内容
根据中职院校的办校目的,为经济社会发展培养人才,因此需要将人才培养与用人需求相结合,教学课程与岗位需求相结合,教材能容与技能要求相结合,专业技能与职业标准相结合,进行“四个结合”的针对性教学教育。学校应以此为指导,成立专门的“课程开发和校本教材编审委员会”,将课程开发与校本教材编写作为各个系部的重要工作,并将学校的主要领导列为主要责任人,并聘请行业及企业专家,与学校内各专业有经验的教师共同协作,发挥各方力量,提高教材使用性,提升课程建设。
(四)加强教学师资队伍建设
无论任何院校,学生的培养都离不开教师的教育,尤其是中职院校。师资队伍的建设对其教学水平及质量的优化极为重要,因此,中职学校想要提高教学质量及管理效果,必须加强人才培养,必须明确加强教学师资队伍建设的重要性。学校在重视教师理论素质培养的同时,必须加强对于教师专业技能水平的培养,并结合以老带新的模式,努力在优秀教师中培养名师,以保证教师队伍的“血液流畅”。学校也要帮助教师制定统一的教师培训规划,通过参加企业专业实践及理论基础知识的`学习提高教师队伍的专业技术水平和实践能力,以便其能够更好更准确的教授给学生,提升学习及教育效果。
(五)完善内部管理体系
要完善中职院校的内部管理体系,首先要不断完善教学管理制度。而中职学校的教学管理制度又包含教学体制管理制度、教学质量管理制度、教学常规工作管理制度及教师队伍管理制度等四个方面。其次,要注重内部管理和细节管理,如在教学工程中安排专职人员进行专业的查堂工作,而领导也要经常的做到随堂听课,看班级日志等,并组织定期的教学检查,包括备课记录、教学辅导情况、作业批改、教学计划完成情况、教学情况问卷调查与检查等。
二、结语
综上所述,中职学校教育管理者必须看到并认识到教育管理工作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并及时对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找出原因,并且谨慎大胆的找出解决问题和改革管理方法的有效途径,以提高管理效果,促进中职院校教学的健康良好发展,为社会、为经济发展提供更多更好的技能型人才。
作为教育管理学史逻辑展开的教育管理学,发展至今已经有100多年的历史了。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教育管理学论文,供大家参考。
摘要:随着信息化、科技化时代的到来,社会对高端人才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之下,作为我国教学体系之中的重要环节——大学开始注重教学管理模式的创新与改革,并将可持续发展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通过采取内外部共同改革的模式来与时俱进,提高自身的综合实力。本文将以大学教育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为切入点,对可持续发展的策略以及基本思路进行深入的研究和分析。
关键词:大学教育;教学管理;可持续发展;策略研究
人类文明的进展以及经济水平的提高,使得可持续发展策略深入人心,不管是政治经济还是文化,都需要以此作为自身发展的立足点。教育作为人类文明进程之中的重要推动力,也须将可持续发展策略落实到位。本文将对大学教育管理可持续发展的策略进行探讨,从而为后者的研究和实践提供一定的借鉴。
一、当前大学教育管理之中存在的问题
1.行政管理部门约束过多
大学教育作为我国教学体系之中的关键环节,难以避免地会受到行政部门的管理和约束。从目前来看,这一点直接导致我国高校教育管理效率低下,模式单一落后。对于学校,行政管理部门对学校的整个管理体系和模式以及内容进行了严格的规定,并要求其按照上级出台的文件和命令开展相应的教学活动,因此,整个教学管理体系行政色彩十分浓厚,学校缺乏一定的自主性和能动性。对于老师,从教材的选择,试题的编排到教学计划和内容的安排,都须接受行政管理部门的提前审批,对不符合相应管理要求的内容进行修改甚至删除,并未考虑到教师的实际教学进度以及学生的学业水平。除此之外还要求老师完成一定的科研任务,并作出了硬性指标和规定,因此很多老师面临着课业和科研的双重压力。
2.教学管理部门约束过多
教学管理部门约束过多是现在高校教育管理之中的普遍问题。很多教育管理部门为了抓进度并完成上级下达的指标,在未进行实地调查和了解的基础之上进行教学计划和目标的制定,并对实施情况进行严格的监督和定期的检查。这种不切合实际的教学管理模式使得学校和老师承担过多的教学压力,为了完成教学指标,很多学校只注重教学进度,而忽视教学质量。
3.学科之间存在较大的壁垒
教学管理是大学教育管理之中的重要环节,但是随着信息化时代和碎片化时代的到来,大学诸多学科之间存在着较大的壁垒。我国高校在进行教学时,大多采取西方的教学模式,主张教学的专业化和精简化,这种模式尽管能使学生对专业有更加精深的了解,但是极易导致学科之间缺乏一定的融合和沟通,学科壁垒的形成使得学生难以对大学的知识体系有一个宏观的掌握,在知识构建上也处于支离破碎的状态,因此难以真正地实现大学教育管理之中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其次,学科之间的壁垒也导致教师之间缺乏一定的沟通与合作,外加上落后的教职制度以及职称晋升激励机制使得不同学科的教师往往只注重自主研究,忽视跨学科研究与合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这一点不仅导致教师在教学时难以采取系统化、联系化的教学方式,而且还极有可能造成学生看待问题的片面性。
4.可持续发展意识的缺乏
意识指导实践,可持续发展意识的缺乏导致我国高校难以进行大学教育管理模式的创新。首先我国诸多高校仍然采取终身教授制,这种教职制度导致教师故步自封,局限于以往的荣誉以及现在的安稳状态,难以采取与时俱进的教学理念进行教学模式的革新。其次,学科之间的壁垒和隔阂导致不同学科之间缺乏一定的联系与沟通,教师也并未进行跨学科的研究合作,因此难以站在宏观的角度进行教学活动以及科研项目的开展。最后,职称晋升制度直接与薪金水平挂钩,导致许多教师将经济效益作为自身的目标,在进行学术研究和科研活动时,并不是自身对学术的忠诚与热爱,而是为了获得一定的经济收益,这种狭隘的世界观和价值观直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背道而驰。
二、大学教育管理的可持续发展策略
1.加强政府对大学教育管理的推动
为了促进大学教育管理的可持续发展,需要行政管理部门转变自身的理念,由管理者向服务者转变。通过简政放权来给予大学自我管理的机会和空间,使其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进行教学活动地开展和管理;其次,通过实际考察了解大学校园的管理现状以及学校的师资力量和综合实力,让有经验的老师和权威专家进行教科书的选择以及考试内容的安排,从而真正地做到实事求是,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
2.放宽对大学教育管理的约束
教育管理部门应该是大学教育管理的引导者和风向标,因此需要发挥方向上的引导作用,而非进行实际管理的干预,通过放宽对大学教育管理的约束来增强大学管理的活力,使其根据自身的教学水平来安排教学内容和进度。
3.进行跨学科的研究与教学
提高教学质量和水平是大学教育管理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目标和任务。针对学科分离这一现状,需要学校和老师的共同努力。学校在进行教学科目设计以及教学内容安排时,需要加强不同学科之间的交流,并找出学科之间的共通处,引导老师进行教学活动。另外老师也需形成跨学科研究合作的正确理念,树立正确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系统观,用联系发展的观点看待问题,加强与跨学科老师之间的科研合作,从而在教学活动之中让学生站在宏观的角度对问题进行全面的思考,养成正确的认识观。
4.加强可持续发展的意识
加强可持续发展的意识是落实该教育管理理念的前提和基础。对于老师,可以通过对其进行定期的教育和培训,使其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引导其在进行教学活动及学术研究时,加强跨学科之间的合作,将系统观作为自身教学和研究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其次还需开设相关的课程,对学生进行可持续发展意识的灌输和培养,并为其营造良好的校园环境和氛围,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之中,形成正确的可持续发展意识和观念。
三、大学教育管理就可持续发展策略的基本思路
1.以就业为导向
大学作为连接学生和社会的桥梁,是学生走向社会的跳板和垫脚石,为了使学生顺利地实现社会化,满足社会的实际需求,可持续发展策略要求大学在进行教育管理时将就业作为导向。以就业为导向要求学校,首先根据市场的实际需求进行专业的设置,真正地实现对口教育,让学生实现学有所用,学有所长。其次则要求学校提供一定的实践机会,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之中了解社会的需求与自身的不足之处。最后则需学校设立就业服务中心,保障就业信息渠道的通畅及时为学生提供就业信息,从而使其顺利的就业。
2.实现校企结合
校企结合不仅是市场经济的产物,更是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核心。在大学教育管理中,校企结合能够实现专业对口,通过学校与企业之间的沟通和互动,来进行教学目标和计划的联合制定,真正地培养出社会所需的综合型人才。
3.实现专家教师管理
效益第一是可持续发展策略之中的重要原则,在大学教育管理模式革新时,也将效率和质量作为自身的目标,通过组建委员会以及开展研讨会来实现专家和教师管理学校,并由其担任教学管理之中的各个职位。这种直接由专家和教师进行大学教育管理的模式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教学管理专家有着深厚的管理理论知识和丰富的实战经验,因此是整个教育管理体系之中的风向标,可以通过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来保障整个体系的正确性和有效性。另外教师作为教学的一线人物,对整个教学情况以及发展方向有着最及时、最全面的了解,同时也能清晰地认识到现有的大学教育管理体系之中的矛盾与不足。因此,在进行教育管理时能够在了解学生实际需求与社会动态的基础之上进行管理行为的调整和革新,并有效解决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以及管理体系和模式这三者之间的矛盾。
4.辅助以一定的学生管理
大学生作为充满朝气与活力的新生代,既是大学校园之中的主体,又是大学教育管理体系之中的被管理者。因为大学生的自控能力较强,心智也较成熟,因此在实现可持续发展策略时可以在专家管理的同时辅助以一定的学生管理。大学管理包括学生文化创新成绩管理、学生寝室管理、校园秩序管理以及校园环境管理,在这四个板块之中学生作为被管理者往往处于消极的被动状态,自身的民主参与权利难以得到有效的保障,整个管理效率比较低下。因此针对此现象需要学校转变管理理念,将学生作为管理的主体,让学生在四个管理板块之中担任一定的职位,赋予其合理的权利,在合理的领域之内直接实现学生管理学生模式。这一点能加深学生对校园管理的认识,使其意识到自己的主人翁地位,从而通过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来履行义务并使用一定的管理权力。由此可以看出,这种学生管理学生的模式既尊重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有利于形成民主和谐的校园环境和文化氛围,又能提高管理效率,有效地落实可持续发展战略。大学教育管理之中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现需要社会、学校及学生三者的共同努力,并将该理念落实到理论和实践的各个环节之中,这一点对促进和谐社会的建设,推动人类文明进程有着极大的意义和作用。
参考文献
[1]肖飞.可持续发展视野中的大学[J].沈阳师范学报,2011(02).
[2]倪文静.大学为可持续发展服务的思考[J].高等教育研究,2010(12).
[摘要]在高校中,学生党员的培养是开展高校党建工作的重点,作为新时期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建设好共产党未来先锋力量就要依靠学生党员们的努力。在新的历史环境下,培养高校学生党员是为党组织注入新鲜的血液重要人才来源,但这些学生党员该如何进行管理还存在着诸多问题。本文通过分析大学生党员存在的问题,原因并探究解决方案,更好地对高校学生党员进行教育和管理。
[关键词]学生党员;教育管理;问题;原因;对策
高校学生党员的培养与教育工作一直是校党组织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高校是高素质的青年学生的聚集地,集合了一批批有各色专业特长的学生,是选拔优秀干部及学生党员的重要场所。另外,全球化的发展潮流下,机遇与挑战并存,培养下一代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培养怎样的接班人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学生党员的教育和管理不能照搬照抄非学生党员的管理方式,必须结合学生党员个性鲜明、有良好的接受新事物的能力,创新办法,找出适合高校大学生党员的一套管理体系。
一、存在于当前高校学生党员教育和管理中的问题
目前,我国高校大学生党员的教育管理已取得一定的成就,但仍有要改进之处。尤其是今年来,随着90后成为大学生的主体,传统的思想教育方式已不能满足时代的发展需求。随着网络的发展,和各种新媒体的广泛应用,对大学生党员的思想教育方式也应创新办法,不断完善大学生党员的教育与管理体制。
(一)学生党员自我管理教育中存在的不足
随着党和中国政治经济的不断发展,不少大学生党员的党性修养不够高,对自身教育认识不足。在高校中,绝大部分学生党员都掌握了良好的党的理论知识,保持着积极的学习态度,在师生中树立良好的带头人形象。但也存在有的大学生入党后人存在党性意识淡薄、组织观念性不强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组织上虽然先入了党,但思想上未真正入党。有些学生党员甚至认为提交入党申请书后,每次考试通过,走完发展程序就算入党了。大学生党员首先应端正入党动机。入党是光荣地,但不应将它作为为政治道路铺路的垫脚石和增加就业机会的筹码,而对于党的理论、路线、宗旨理解不深,没能真正从思想上入党。正确的入党动机是经受组织考验的基石。因为有了正确的入党动机,才能在困难和挫折面前有积极乐观的态度、勇于克服前进道路上的不利因素,朝着既定的目标前进。二是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有些学生党员存在入党前为了使自身思想行为符合入党标准注重自身,入党后就松了口气的错误思想;有些大学生党员有“船到桥头自然直”的思想;甚至有些预备党员认为预备期只是一种形式,不重视在预备期间自我修养的提升。他们认为从预备党员到正式党员,只要预备期满,就可转正。只要踏进了党的大门,政治上就有了保护伞,开始逐渐放松对自己的要求。三是学习上重专业知识轻自我修养提升。有些学生党员一味埋头学习专业知识,不注重自身党的有关知识水平的提高,对周围的人和事的关心减少了,这样使自己周围缺少朋友。专业知识的学习应作为自身修养提升的基础,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才是获得幸福感的终极法宝。
(二)党组织生活单一,流于形式
在党员的教育管理制度方面,学校党组织按照党内的明确的规定,开展如“三会一课”制度、公开进行民主评议、为每位党员配备培养联系人、定期开展民主生活会等,真正做到将党员教育管理制度认真落到实处,让每一位正式的党员也有一直接受教育的机会,紧跟时代的步伐。一些党组织在开展党内政治生活上缺乏创新,方式方法过于单一,习惯于念念报纸、读读文件、看看电教片、传达上级讲话,枯燥无味,缺乏吸引力和凝聚力。一些基层党组织甚至对政治生活涵盖的范围缺乏足够认识,狭隘地认为党内生活仅限于“三会一课”,而且其组织的“三会一课”也多流于形式。
二、对大学生党员的教育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的原因分析
对高校大学生党员所存在的问题进行思考,并结合支部的实际情况,主要从两方面发现了问题存在的原因,为做出教育和管理工作的改善提供基础。
(一)大学生党员自身的原因
在校大学生党员身负两种角色,一是学校学生,二是党组织的一员。但他们常常关注的事自己的发展,把自己定位在学生的角度上,换句话说,就是常以“学生”自处,在待人接物上,常以自我为中心,缺少集体意识。在新时期下,学生党员接收到的信息来自四面八方,个性需求趋向于多样化,为深入了解学生党员的思想状况及政治素养增加了难度。学生党员往往缺少主体意识,仅限于完成党交给自己的工作,没有把自己看做是党组织生活中的主人。
(二)党员教育管理工作有待加强
随着学生党员人数的迅速增加和支部规模的不断扩大,对主动要求入党的学生的培养教育工作的难度逐渐加强,教育的广度及深度有待加强。由于学校的党组织缺乏物资、资金及人才,基层组织难以有针对性地掌握学生党支部工作开展情况及大学生党员的思想教育情况。组织的宣传和管理不到位,缺乏有特色的、创新性的党性活动,在校内没有带动学生的积极性,学生对党务知识了解不深,这些都不利于学生党员和党支部的教育管理。学生党支部成员间的交流不深,支部压力巨大,难以做到面面俱到。
三、加强高校学生党员培养教育管理的措施
高校学生党员教育工作是为了提高大学生党员的素养,锻炼学生党员的实践能力,激励学生党员不断发展与完善。高校学生党员的教育也应结合党的理论,以此为指导,包括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四风”建设。针对学生党员教育工作中存在的种种问题,发现原因、分析原因并基于自己的实际经验总结了以下对策:
(一)完善学生党员的教育管理工作
加强学生党员的管理,应该从入口开始把关,从推优开始,紧抓对入党积极分子的教育和管理,加强对党的有关知识的了解。学生入党,做到各个阶段都有高素养的正式党员跟进,对要入党的学生进行考察,不仅要有书面的党知识的考察,还要对学生的思想进行考察。期间,若出现不合格者,及时做出处理,例如延期发展或不予以发展,真正做到每一个入党的学生都能从思想上入党,做一名合格的中共党员。在选择学生上党课时,可以将那些平时学习成绩优异或是学生干部优先考虑,提高党课的面授效果。党课的上课内容应以常识性的知识为主,增加学生党内知识量的储备,确保授课质量,进一步保证学生党员在普通学生中的优良形象,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永葆学生党员的先进性。
(二)工作中用理论联系实际
在大学生党员参与培养教育的过程中,应加强党员间的交流学习工作,倡导学生利用党的理论知识在生活实际运用中进行分析研究,真正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在实践中发展理论,增进理解。在校内,团支部和学生社团是良好的理论、实际相结合的平台。在这里开展工作,不仅能是党员的沟通协调能力,甚至党支部的能力得到充分锻炼,还可以提高学生党员为人民服务的意识。参与学院、系的学生管理工作,可以绕过他们时刻接受来自广大群众的检验、监督,时刻检验自己,不定期地进行批评和自我批评,渐渐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还可通过带动促进,让他们带动其他部门,进而达到一起进步的效果。
四、结语
高校是培养优秀党员的摇篮。面对以90后为主的大学生党员群体,结合互联网以及各种移动端的交流平台,创新党的理论知识和党内活动的形式,这将在大学生党员的教育管理工作方面取得显著的效果,将大学生党员的理论教育落到实处,进而在整个校园中刮起一股新的风潮。努力开展好群众的教育管理活动是一项长期而且艰巨的工作,这对学生党员的教育管理也同样适用。高校必须重视学生党员思想的先进性,树立以为中华崛起为时代己任的目标,为社会主义的建设输送好质量的人才。
参考文献:
[1]练崇潮.怎样把好学生党员质量关[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0(1).
[2]伍处文.深入开展高校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3(16):1.
[3]陈健.大学生党建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黑河学刊,2006(1).
[4]周慧如.高校学生党员发展中应注意把握的几个问题[J].工会论坛,2008(5).
高中学校教学教育管理论文论文
一、高等高中教育教学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在方法上
很多的高中缺乏系统管理,不能实现全员参与管理,还局限于传统的管理模式,如教学督导、常规检查、师生座谈会、领导听课、学生评价教师等等,固然这些传统的教育教学管理方法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随着教育的不断发展,就显现出创新意识不足,管理不够规范,监督力度有限的问题。
(二)在管理队伍上
教育教学管理者存在着素质偏低,管理意识薄弱等现象。一方面是因为高中教育教学管理队伍中的工作人员很多本身的学历层次就不高,而且在来源上很多都和教育管理专业沾不上一点的关系,再加上这些管理人员对于教育管理方面的知识学习和交流的机会不多,平常也不太重视这方面的学习,这就导致了这些管理人员缺乏了系统的教育教学管理经验。另外学校领导对于教育教学管理缺乏足够的重视,管理队伍建设和专业教师队伍建设显得严重的滞后,加上教育教学管理工作纷繁复杂,教育行政体制的不够完善,想要有效的行使行政职能就显得很困难。
(三)在教师的管理上
只注重了教师的课堂教学评价,把教师的发展和培训给忽略了,忽视了教师社会活动的参与和实践能力的提高;把教师学历的提高当做了重点,但却把双师型素质的培养和提高给忽视了;重视了对校内教师的管理,忽视了聘任教师管理和考试,对于教师队伍的建设缺乏了行之有效的规划。
二、做好高中教育教学管理的措施
(一)建立高中教育教学管理与监控体系
1、教学质量是新时期高中教学改革与发展的核心要求
只有确定好教学质量标准,严格按照国家教育部要求,狠抓教育教学管理,每一位高中教师使用充足的精力去培养高中学生,让所有毕业生成为能够为我国现代化建设做出卓越贡献的栋梁之才,才能办出规模大,声誉好的名校,才能更好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2、加强高中自主管理
高中必须加强学校的自主管理,自主培养适应时代需求的创新型人才,满足市场经济发展以及现代化建设的要求。在具体教学管理中,注重学生的德、智、体、美、劳素质教育,重视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3、高中教育教学管理以学生为主体
高中学生对教师的评价和看法,决定了高中教育教学管理的好坏,所以,高中教育教学管理应定期展开学生评价各课程教师的教学效果活动,制定一套完整的学生评价教师体系。例如,每个学期末,以调查问卷的形式,针对教师课堂教学风格、教学过程、普通话标准程度、课后批改作业质量等等进行详实的研究分析,通过问卷分析结果,帮助教师及时发现不足,并做出适当调整,改进教学过程,提高教学质量。
(二)合理高效的使用教学质量与监控体系
1、明确各教学部门关系,强化管理职能
高中教学方针的制定、实施、教学环节的相互配合、各教学部门的分工协作,都离不开教学管理部门,即教务处。要有效地实施教学质量监控,必须明确教务处与各科之间的教学行政关系,改进教务处的管理模式,强化校内教学宏观协调职能,并且各教学单位要在发挥自主权限的基础上,根据实际制定相应的实施细则,规范各教研室的教学管理。
2、重视理论与实践研究,发挥决策指导功能
在高中内,无论是一些重大教改举措的.出台,抑或教学制度的修订,还是教学评价指标的界定,乃至一门课程的内容改革和方法更新,都建立在周密的调查和研究基础之上。因此,一方面要充分重视教育教学研究的地位和作用,发挥研究机构在教改决策中的咨询和参谋功能;另一方面,研究部门的工作要有前瞻性,善于捕捉信息,有计划地将研究成果及时应用到教学过程中去,为教学改革提供理论决策指导。
3、充实软硬条件,保障教学顺利运行
教学软硬条件是为教学活动及时提供人、财、物等各类教学资源保障的基本前提,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保证。如果说“硬件”是学校党政领导决策和增加经费投入必须认真考虑和解决的问题,那么“软件”建设则是包括每一师生必须严格管理的具体要求。因此,只有以提高教学质量为中心,在全面建设教学软硬条件中做到经费落实,人员到位,专家督导,正常供应,才能使高中教师、学生和管理人员尽心尽力地投入,保证教学在良好的环境和条件中运行。
(三)加强高素质管理队伍的建设
高素质的管理队伍直接关系着高中的教育教学管理的质量,是做好教育教学管理的关键。高中要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提高现有的教育教学管理人员的素质和管理意识,以甄选、聘用的形式,充实教育教学管理队伍,建立一个高质量、高素质的管理队伍。同时要合适的建立合适的考核监督机制和奖惩机制,让教育教学管理工作能够更好的落实。
三、结语
总之,高中教育管理工作看似很简单,但是真正实行的时候才发现实际又非常复杂而艰辛。教育是一门综合性非常强的一门科学,而培育人成才更是一门精雕细琢的艺术,当我们面对新时期的改革浪潮的时候,教育工作者应努力改进师生之间的关系,为学生身心健康做出自身的贡献。在高中学校的教育教学的管理当中,我们应当在不断的实践当中不断进步、不断发展,将教育教学管理做到更好。
你好,你要的那些文章都下了,但是第一篇有22M大,上传不了,另外帮你多找了几篇类似文章。给你发过去了,查收下哈希望对你有帮助,加油~以后还需要检索论文的话可以再向我提问哦,举手之劳助人为乐!举手之劳团队 队长:晓斌11蓝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