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期刊知识库

首页 学术期刊知识库 问题

大数据领域期刊

发布时间:

大数据领域期刊

有大数据信息的新闻杂志有:《数据挖掘》《大数据时代》《大数据》《物联网与云计算》《数据之巅》等等

另外推荐一个与大数据有关的网站——中国大数据,里边有商业动态、技术方案、大数据分析、商业平台等信息可供你参考及学习;另外还有入门和论坛,可以供大家一起交流经验~

OJCAS(Online Journals in Computer and Applied Sciences)是一个致力于发表关于计算机和应用科学方面研究的在线期刊。它提供最新的科学与技术文章,从最新技术到发展中的计算机科学领域。期刊内容涵盖范围广泛,包括互联网IT从业者,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软件工程,数据挖掘,社会媒体,大数据及其他相关领域。

涉及到大数据方面的其实很多,数据挖掘,这本里面算是比较专业针对数据的了,其他的像社会科学前沿,水资源研究,都是涉及到用大数据来处理的相关论文了

如果是以下这些领域,可以考虑汉斯出版社的《数据挖掘》期刊:数据结构、数据安全与计算机安全、数据库、数据处理、知识工程、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计算机决策支持系统、计算机应用其他学科、模式识别、人工智能其他学科。

大数据领域研究热点论文

大数据论文【1】大数据管理会计信息化解析

摘要:

在大数据时代下,信息化不断发展,信息化手段已经在我国众多领域已经得到较为广泛的应用和发展,在此发展过程,我国的管理会计信息化的应用和发展也得到了非常多的关注。

同时也面临着一些问题。

本文通过分析管理会计信息化的优势和应用现状以及所面临的的问题,以供企业在实际工作中对这些问题的控制和改善进行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

大数据;管理会计信息化;优势;应用现状;问题

在这个高速发展的信息时代,管理会计的功能已经由提供合规的信息不断转向进行价值创造的资本管理职能了。

而管理会计的创新作为企业管理创新的重要引擎之一,在大数据的时代下,管理会计的功能是否能够有效的发挥,与大数据的信息化,高效性、低廉性以及灵活性等特点是密不可分的。

一、大数据时代下管理会计信息化的优势及应用现状

在大数据时代下,管理者要做到有效地事前预测、事后控制等管理工作,在海量类型复杂的数据中及时高效的寻找和挖掘出价值密度低但是商业价值高的信息。

而管理会计信息化就能够被看做是大数据信息系统与管理会计的一个相互结合,可以认为是通过一系列系统有效的现代方法,

不断挖掘出有价值的财务会计方面的信息和其他非财务会计方面的综合信息,随之对这些有价值的信息进行整理汇总、分类、计算、对比等有效的分析和处理,

以此能够做到满足企业各级管理者对各个环节的一切经济业务活动进行计划、决策、实施、控制和反馈等的需求。

需要掌控企业未来的规划与发展方向就能够通过预算管理信息化来实现;需要帮助管理者优化企业生产活动就能够通过成本管理信息化对

供产销一系列流程进行监控来实现;需要对客观环境的变化进行了解以此帮助管理者为企业制定战略性目标能够通过业绩评价信息化来实现。

(一)预算管理信息化

在这个高速发展的信息时代下,预算管理对于企业管理而言是必不可少的,同时对企业的影响仍在不断加强。

正是因为企业所处的环境是瞬息万变,与此同此,越来越多的企业选择多元化发展方式,选择跨行业经营的模式,经营范围的跨度不断增大。

这就需要企业有较强的市场反应能力和综合实力,对企业的预算管理提出了新的发展挑战要求。

虽然不同企业的经营目标各不相同,但对通过环境的有效分析和企业战略的充分把握,从而进行研究和预测市场的需求是如出一辙的。

企业对需求的考量进而反应到企业的开发研发、成本控制以及资金流安排等各个方面,最终形成预算报表的形式来体现企业对未来经营活动和成果的规划与预测,

从而完成对企业经营活动事后核算向对企业经营活动全过程监管控制的转变。

然而从2013国务院国资委研究中心和元年诺亚舟一起做的一项针对大型国有企业的调研结果中得出,仅仅有4成的企业完成了预算管理的信息化应用,

大型的国有企业在预算管理信息化应用这方面的普及率都不高,足以说明我国整体企业的应用情况也不容乐观。

所以从整体上来讲,预算管理信息化的应用并未在我国企业中获得广泛的普及。

(二)成本管理信息化

企业由传统成本管理企业向精益成本管理企业转换是企业发展壮大的必然选择。

而基于大数据信息系统能够为企业提供对计划、协调、监控管理以及反馈等过程中各类相关成本进行全面集成化管理。

而进行成本管理的重中之重就是对企业价值链进行分析以及对企业价值流进行管理。

企业能够通过成本管理信息化对有关生产经营过程中的原材料等进行有效地信息记录及进行标示,并结合在财务信息系统中产生的单独标签,

使与企业有关的供应商、生产经营过程和销售等的过程全都处于企业的监控。

以此企业可以做到掌握生产经营的全过程,即能够通过财务信息系统实时了解到原材料的消耗,产品的入库及出库等一切企业生产经营活动。

同时,结合价值链的分析和价值流管理,企业通过将生产过程进行有效地分解,形成多条相互连接的价值链,运用信息化手段对企业的

每条价值链的成本数进行有效的追踪监管和综合分析,以此为基础为企业提出改进方案,并使用历史成本进行预测,达到减少企业的不需要的损失及浪费,最终达到优化生产经营过程。

虽然成本管理信息化是企业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以大数据信息技术为基础的信息系统可以使得企业完成全面的成本管理,给企业的成本管理带来了巨大的推动力。

然而信息化在成本控制方面的实施效果并不是很理想。

(三)业绩评价信息化

业绩评价是对企业财务状况以及企业的经营成果的一种反馈信息,当企业的绩效处于良好状态,代表企业的发展状况良好,

也反映了企业现阶段人才储备充足,发展处于上升期,由此企业定制扩张战略计划。

而当企业的绩效不断减少,代表企业的发展状况在恶化,也反映了企业的人才处在流失状态,企业在不断衰退,此时企业应该制定收缩战略计划。

企业进行业绩评价信息化的建设,通过对信息系统中的各类相关数据进行综合分析,有效地将对员工的业绩评价与企业的财务信息、顾客反馈、学习培训等各方面联系在一起。

对于企业而言,具备一套完善且与企业自身相适应的业绩评级和激励体系是企业财务信息系统的一个重要标志,也是企业组织内部关系成熟的一种重要表现。

然而,如今对于具备专业的业绩评价信息化工具平衡分卡等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并未得到广泛的应用。

其中最大的原因应该是对业绩评价的先进办法对于数据信息的要求比较简单,通常可以由传统方式获得。

所以,现如今能够完全将业绩评价纳入企业信息系统,并能够利用业绩评价信息化来提高企业管理效率的企业数量并不多。

二、大数据时代下管理会计信息化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企业管理层对管理会计信息化不重视

我国企业管理层对企业管理会计信息化建设存在着不重视的问题。

首先,对管理会计信息化概念和建设意义没有正确的认识,有甚至由于对于企业自身的认识不够充分,会对管理会计信息化的趋势产生了质疑和抵触心理。

再者,只有在一些发展较好的企业中进行了管理会计信息化的建设工作及应用,但是,企业应用所产生的效果并不是很理想,进而促使管理会计信息化在企业的发展速度缓慢。

(二)管理会计信息化程度较低

大数据时代下,信息化手段已经在我国众多领域已经得到较为广泛的应用和发展,在此发展过程,我国的管理会计信息化的应用和发展也得到了非常多的关注。

但是,由于管理会计在我国受重视程度不够,企业在进行管理会计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对与软件的设计和应用也要求较高,所以与管理会计信息化建设相关的基础建设还相对较落后。

(三)管理会计信息化理论与企业经管机制不协调

虽然随着国家政策鼓励和扶持,很多行业的不断涌现出新的企业,企业数量不断增多,但是由于这些企业在规模以及效益等方面都存在着较大的差距,同时在管理决策方面也产生了显著地差别。

很多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并没有实现真正的权责统一,产生了管理层短视行为,没有充分考虑企业的长远利益等管理水平低下的问题。

三、管理会计信息化建设的措施

(一)适应企业管理会计信息化发展的外部环境

企业在进行管理会计信息化建设时,要结合企业所处的外部环境进行全方面的规划和建设。

在企业进行规划和建设时,国家的法律法规等相关政策占据着十分重要的位置,需要对市场经济发展的相关法律法规进行充分理解和考虑,为企业管理会计信息化建设提供好的法律环境。

管理会计信息化系统的正常运转要求企业处于相对较好的环境之中,以此充分发挥出其应有的作用。

(二)管造合适的管理会计信息化发展内部环境

企业管理会计信息化的良好发展要求企业能够提供良好的内部环境。

树立有效推进企业管理会计信息化建设的企业文化,企业文化作为企业股东、懂事、管理层以及每个员工的价值观念体现,

有利于各级员工都能够正确认识到管理会计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接受管理会计信息化的价值取向。

再者,企业要储备足够的管理会计人才,为管理会计信息化的建设提供源源不断的血液。

同时,为企业管理会计信息化建设提供强大的资金保障。

最后,对企业内部控制体系不断完善,为企业创造长足的生命力,为管理会计信息化赖以生存的环境。

(三)开发统一的企业信息化管理平台

在大数据时代下,信息化不断发展,对于企业而言,会同时使用多种不同的信息系统进行组合使用,并且这种情况在未来也可能将持续下去,企业需要建立综合统一的企业信息化管理平台。

四、结束语

管理会计信息化已经成为企业发展的重要趋势。

同时也面对着一些问题。

因此,相应的措施和不断地完善和改进是必不可少的,以此才能够促进管理会计信息化的不断发展。

作者:李瑞君 单位:河南大学

参考文献:

[1]冯巧根.

管理会计的理论基础与研究范式[J].

会计之友,2014(32).

[2]张继德,刘向芸.

我国管理会计信息化发展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

会计之友,2014(21).

[3]韩向东.

管理会计信息化的应用现状和成功实践[J].

会计之友,2014(32).

大数据论文【2】大数据会计信息化风险及防范

摘要: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大数据时代的发展速度加快,同时也推动着会计信息化的发展进程,提高了企业会计信息化工作的效率和质量,资源平台的共享也大大降低了会计信息化的成本。

但大数据时代下会计信息化的发展也存在一定的风险。

本文将会对大数据时代下会计信息化中所存在的风险给予介绍,并制定相应的防范对策,从而使大数据时代在避免给会计

信息化造成不良影响的同时发挥其巨大优势来促进会计信息化的发展进程。

关键词:

大数据时代;会计信息化;风险;防范

前言

近年来经济全球化进程不断加快,经济与科技的迅猛发展,我国在经历了农业、工业和信息时代以后终于踏入了大数据时代。

大数据是指由大量类型繁多、结构复杂的数据信息所组成的`数据集合,运用云计算的数据处理模式对数据信息进行集成共享、

交叉重复使用而形成的智力能力资源和信息知识服务能力。

大数据时代下的会计信息化具有极速化、规模性、智能性、多元化、和即时高效等特点,这使得会计从业人员可以更方便快捷的使用数

据信息,并在降低经济成本的同时有效实现资源共享,信息化效率逐渐增强。

但同时大数据时代下的会计信息化也面临着风险,应及时有效地提出防范对策,以确保会计信息化的长久发展。

一、大数据时代对会计信息化发展的影响

(一)提供了会计信息化的资源共享平台

进入大数据时代以来,我国的科学技术愈加发达,会计信息化也在持续地走发展和创新之路,网络信息资源平台的建立使数据与信息资源可以共同分享,平台使用者之间可以相互借鉴学习。

而最为突出的成就便是会计电算化系统的出现,它改变了传统会计手工做账的方式,实现了记账、算账和报账的自动化模式,

提高了会计数据处理的正确性和规范性,为信息化管理打下基础,推进了会计技术的创新和进一步发展。

但是“信息孤岛”的出现证明了会计电算化并没有给会计信息化的发展带来实质性的变化。

大数据只是一个时代背景,具体内容可以班忙做

大数据(Big Data)又称为巨量资料,指需要新处理模式才能具有更强的决策力、洞察力和流程优化能力的海量、高增长率和多样化的信息资产。“大数据”概念最早由维克托·迈尔·舍恩伯格和肯尼斯·库克耶在编写《大数据时代》中提出,指不用随机分析法(抽样调查)的捷径,而是采用所有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大数据有4V特点,即Volume(大量)、Velocity(高速)、Variety(多样)、Value(价值)。

学术堂整理了十五个和大数据有关的毕业论文题目,供大家进行参考:1、大数据对商业模式影响2、大数据下地质项目资金内部控制风险3、医院统计工作模式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改进4、大数据时代下线上餐饮变革5、基于大数据小微金融6、大数据时代下对财务管理带来机遇和挑战7、大数据背景下银行外汇业务管理分析8、大数据在互联网金融领域应用9、大数据背景下企业财务管理面临问题解决措施10、大数据公司内部控制构建问题11、大数据征信机构运作模式监管12、基于大数据视角下我国医院财务管理分析13、大数据背景下宏观经济对微观企业行为影响14、大数据时代建筑企业绩效考核和评价体系15、大数据助力普惠金融

航天领域期刊

不,宇航学报英文版不是sci,它是由Springer出版社出版的一本期刊,它的ISSN号是1757-875X。它的内容主要涵盖了宇航技术、航天科学、宇航工程、航天系统工程、航天器设计、宇航任务规划与控制、航天器环境与运行、航天器控制与导航、航天器性能与可靠性、航天器发射、航天器操作与维护等。

航空知识北航办的,创刊时间早介绍的知识都很基本,是入门级的,而且军航民航各占一半航空世界中航办的,介绍的知识有一点深,以军航为主,民航主要集中在中航自己的产品上其他的杂志有的没影响力,有的太专业里面全是论文,看都看不懂

航空学报、推进技术、宇航学报等。航天科工704所的核心期刊包括航空学报、推进技术、宇航学报等知识。《航空动力学报》期刊影响因子在航空航天类期刊中排名第二。

不是,航空学报英文版的ISSN号是1000-1093,出版物类型是期刊,出版者是中国航空学会,出版周期是半月刊,出版地是北京,出版语言是中文和英文,出版形式是纸质版和电子版。

电气领域期刊

专门的建筑电气杂志就是《建筑电气》了,还有就是每个省的土木勘察协会的电气杂志,其他的都是电力的,自动化的了

有很多,如下:1.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电力系统自动化3.电工技术学报4.电网技术6.电源技术8.电工电能新技术9.中国电力10.继电器(改名为: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11.电力自动化设备12.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学报13.电力电子技术17.电机与控制学报18.华北电力大学学报24.华东电力29.电气应用31.电测与仪表

《电气应用》杂志《自动化系统工程》《电气技术》杂志<环球电气》杂志《电气中国》《电气世界》杂志《电气时代》

1《电力电气·设计与设备》专刊是《电气应用》杂志_---面向电力及其相关重要用户,如冶金、石化、有色等行业隆重推出的领域应用性技术2 《自动化系统工程》--中国自动化学会自动化系统工程师资格认证(ASEA)指定参考期刊3.《电气中国》--是中国工业经济联合会、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共同主管的一本杂志,是目前电气工业领域里唯一的一本产经新闻刊物,愿与中国电气工业领袖共同成长和见证。4.《电气时代》--杂志立足电气&自动化领域,关注人、企业、技术、产品。内容上,技术研发动态和产业经济信息并重,技术、产品应用与理论探讨相结合。5. 《电工技术学报》--为中文核心期刊,学位及研究生教育中文重要期刊。主要涉及:电机与控制、电器、电力电子技术、电力系统、工业自动控制、电工测试、理论电工、电气绝缘、材料、信息化技术等6.<电气传动>-- 本刊主要栏目:综述与专论,交流传动,直流传动,计算机应用,微机及PLC应用,自动控制理论,自动控制系统,控制技术,设计计算,讲座,国外信息,工业应用,企业之窗等7.《环球电气》---杂志是由中国科学院主管,中国科学院国家科学图书馆主办,集权威性、指导性、实用性为一体的面向全国公开发行的大型电气类月刊这些都是比较好的电气杂志!!

冰川领域期刊

相当好,业界大牛,顶级期刊。冰层包围着地球的冰雪团。它是我们地球气候系统的一个关键部分,尤其面临气候变化和全球变暖的风险。《冰层》是关于这个主题的重要介绍,作者是地球系统科学领域的世界顶尖专家之一。在这本初级读物中,冰川学家肖恩·马歇尔向读者介绍了冰层及其在全球气候系统中发挥的更广泛作用。在简要概述之后,他充分解释了冰层的每个组成部分及其工作原理——季节性雪、永久冻土、河流和湖泊冰、海冰、冰川、冰盖和冰架。马歇尔描述了冰雪如何与大气和海洋相互作用,以及它们如何影响气候、海平面和海洋环流。他研究了冰层在过去冰河时期的作用,并考虑了不断变化的冰层对我们的景观、海洋和气候的未来影响。这本入门读物易于阅读且具有权威性,还包括关键术语表、进一步阅读的建议、方程式的解释,以及该领域开放性研究问题的讨论。

冰川之景壮丽、神奇,世界上有不少冰川久负盛名,吸引着大批游客前去探险、观赏。地球上现存的冰川主要分布在南极、北极和中、低纬度的高山区。只是很不幸,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冰川的面积、体积明显减少,有的甚至发生大规模塌陷或融化消失。

壮丽的冰川之景(图片来自网络)

一般人并不了解:在漫长的 历史 变迁中,地球表面的大片区域曾数次被巨大的冰川覆盖,随着地球气候、地质环境的变化,冰川也在变化着、移动着。科学家们意识到冰川变化移动的行踪里蕴含着对人类研究 地球发展史 有极为重要意义的信息。冰川的行踪问题被关注已有200年了,只是有些谜题多年来一直未能得到圆满的解释。近些年,在某种技术的帮助下,冰川的行踪之谜终于被揭开了,这个谜究竟是怎么揭开的呢?

地质学家们说,是 粒子加速器 帮助他们了解了冰川行踪的真相。

1

冰川行踪之谜

地球表面覆盖有大规模冰川的地质时期称为 冰期 ,地球地质史上曾发生过多次大冰期,最近的一次大冰期称为“ 第四纪冰期 ”,约从距今200多万年前开始直到现在。

地球冰期年代划分(图中显示的是年代与温度的关系)(图片来自网络)

第四纪冰期的初期,规模巨大的冰川覆盖了地球北部的大部分地区。由于气候变化,冰川在经历寒冷和变暖(称为间冰期)的交替中有过多次大规模的进退,冰川的移动既有每天以快至30米的速度前进或后退之时,也有慢到以每年约半米的速度移动之时。冰川的移动不仅引起地球地貌的改变,同时还会引起海平面的变化、水系和水文条件的变化、气候的变化、生物的灭绝及变迁等,对整个地球的环境变化有很大影响。

正因冰川的行踪蕴含着丰富的地质信息,地质学家们对冰川移动的时间以及路径的变化十分感兴趣,追踪冰期中冰川的移动信息对研究地球的 历史 、了解近几十万年以来地球的气候变化、人类生存环境的演变具有 极高的研究价值 。

近200年来,地质学家们对冰期中冰川移动的研究并非一帆风顺。他们为理解冰期变化的周期,了解全球气候波动的地理分布并确定时间年表,想方设法用各种技术手段研究着冰川的行踪。

冰川行踪中的某些谜题一直困惑着地质学家们。例如,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地质学界曾有过这样一个共识:约18000年前,巨大的冰川覆盖了爱尔兰三分之二的地域。与此相关的理论模型由当时测算的地质定年数据分析获得,但直到20世纪初期,用各种技术手段得到的地质定年结果却差别很大,这就使地质学家们一直对此共识心存疑点。

近些年来,地质学家们得以使用了一项最新的技术,他们得到的新结果令人十分意外:18000年前的爱尔兰冰川要比原先测算分析的面积要大得多,不仅完全覆盖了整个爱尔兰,并且还延伸到离岸很远的地方。这是一项什么样的神奇技术呢?

2

地质定年方法

为地质事件确定年代在地球发展史的研究中极为重要,科学家们一直在 探索 能准确地进行地质定年的技术手段。

20世纪50年代中期,美国布鲁克海文国家实验室的雷蒙德•戴维斯(Raymond Davis)(就是那位因研究来自太阳的电子中微子获2002年诺贝尔物理学奖的戴维斯)与研究产生宇宙环境背景辐射的奥利弗•谢弗(Oliver Schaeffer)合作提出了一个用“ 宇宙成因核素 (Cosmogenic Nuclides)”可以较准确地进行地质定年的思路。

雷蒙德•戴维斯(Raymond Davis)(图片来自网络)

所谓“ 宇宙成因核素 ”是指来自外层宇宙空间的宇宙射线粒子通过轰击暴露在地球外表的物质(包括大气层和地表)在其内部发生各类核反应产生了新的 核素 (具有一定质子数和一定中子数的原子),包括这类核素的一些 同位素 (即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同的一类原子)。

宇宙射线 直接轰击 暴露在地表的岩石而产生的核素称为 “原地生成核素” ,包括 10 Be(铍)、 26 Al(铝)、 36 Cl(氯)、 3 He(氦)等。通过测定岩石中宇宙成因核素的浓度,并利用核素的生成量和因剥蚀、放射性衰变而引起的流失量函数可以计算出相应的岩石暴露时间从而确定其年代,这种方法被称为 “宇宙成因核素测年法” 。

根据这个原理应可以测算出冰川的行踪。冰川移动后地面或地物才暴露出来,在宇宙射线的照射下这些地面或地物中就会产生某些同位素(产生速率与纬度、高度及组成物的性质相关)。其中一些为 稳定同位素 ,它们的浓度会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增高,根据其产生的速率与积累的浓度便可计算出的时间从而确定其年代。另外,还会产生一些 放射性同位素 ,它们的浓度随着时间的推移在积累的同时又按自身的半衰期在衰减。综合以上这些条件,测定这些地面或地物中宇宙成因核素的浓度即可确定其暴露的年代,由所测的一系列数据即可较精确地计算出冰川 移动的行踪 。

20世纪50年代时,戴维斯和谢弗已对某些 原地生成核素 进行了研究,遗憾的是他们提出的这种可以用于测试地表岩石暴露年代的 新思路 在那时没有引起人们的足够重视。另一个原因是用这种思路进行研究需要更高灵敏度的粒子探测技术,这在当时还无法实现,地质学家们只能等待相关技术的发展。谁曾想,这一等就 等了几十年 。

戴维斯和谢弗1955年在《Ann NY Acad Sci》上发表的“Chlorine-36in nature”(图片来自网络)

20世纪70年代,斯里尼瓦桑(B. Srinivasan)以及横山幸治(YujiYokoyama)等人对这种宇宙成因核素测年法的研究有了进展。斯里尼瓦桑发现了宇宙成因同位素Xe(氙)(包括 124 Xe、 128 Xe、 131 Xe),估算了它们的形成速率。而横山幸治等测定了宇宙成因同位素 22 Na(钠)和 24 Na的形成,给出了各种钠同位素形成速率的计算方法。

斯里尼瓦桑、横山幸治20世纪70年代在《 Earth andPlanetary Science Letters》上发表的文章(图片来自网络)

3

新技术手段诞生

随着地质学、考古学等研究的发展,对长寿命宇宙成因核素测量的需求越来越迫切,而当时用以进行宇宙成因核素测量的 质谱测量法 及 衰变计数法 灵敏度不够高,相关领域的科学家们始终 期待着更新的技术手段 。

1977年,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理查德·穆勒(RichardA. Muller)提出了一个提高宇宙成因核素测年法灵敏度的新方法—— 用回旋加速器来探测长寿命宇宙成因核素 (如 14 C(碳)、 10 Be(铍)等)。而差不多就在穆勒提出建议的同时,美国罗切斯特大学的研究团队提出了用 串列加速器 (由两段或三段静电加速器组成)测量 14 C的计划(自然界中的 14 C是一种长寿命宇宙成因核素,对 14 C的精确测量对考古学、地质学、海洋学及生物医学等领域均有重要的意义)。

理查德·穆勒(Richard A. Muller)(图片来自网络)

穆勒1977年发表的“RadioisotopeDating with a Cyclotron”(图片来自网络)

实际上,用粒子加速器来进行用同位素来测定地质年代的方法在1939年就有人尝试过。路易斯·阿尔瓦雷斯(LuisW. Alvarez)(就是那位因发明氢泡室及其分析技术、发现共振态获得1968年诺贝尔物理学奖的阿尔瓦雷斯)和罗伯特·科诺(RobertCornog)利用美国劳伦斯伯克利国家实验室60英寸的 回旋粒子加速器 测定了自然界中3He(氦)的存在。但由于当时的粒子加速器束流品质有限,加之粒子探测技术还不够成熟,这方面的研究在此后近40年中无法更深入地开展。

阿尔瓦雷斯和科诺1939年在《Physical Review》上发表的“ 3 Hein Helium”(图片来自网络)

近40年之后,基于粒子加速器技术和粒子探测技术的不断突破,在穆勒等人1977年再次提出用粒子加速器测量长寿命宇宙成因核素的建议后,各研究团队的进展神速。加拿大麦克马斯特大学和美国罗切斯特大学就在1977年在同一期《Science》上发表了用 串列加速器 测量自然界 14 C的结果。

这种新的核分析技术—— 加速器质谱技术 (AcceleratorMass Spectrometry,简称AMS)诞生在20世纪70年代末并迅速发展起来。

加拿大麦克马斯特大学研究团队1977年在《Science》上发表的“Carbon- 14: Direct detection at natural concentrations”(图片来自网络)

美国罗切斯特大学研究团队1977年在《Science》上发表的“RadiocarbonDating Using Electrostatic Accelerators: Negative Ions Provide the Key”(图片来自网络)

4

揭开冰川行踪之谜

加速器质谱技术 是基于粒子加速器和粒子探测技术的一种高能质谱测量,大多数加速器质谱技术所用的粒子加速器为 串列加速器 。它克服了传统质谱测量技术中的一些限制,具有极高的同位素 丰度灵敏度 (丰度指该同位素在这种元素的所有天然同位素中所占的比例,以百分数表示;丰度灵敏度表示测丰度时相对误差的大小)。普通质谱测量的丰度灵敏度最高为10 -8 ,而加速器质谱测量则达到了10 -16 ( 灵敏度竟然提高了数个量级 ),且样品用量少(仅ng量级)、所需测量时间短,迅速成为一种 具有强大优势的新技术手段 。

普通质谱测量示意图。样品电离后,通过电磁场选出特定荷质比来分析原子或分子的质量,但在分析所测核素时会受到有质量数相同的分子本底和同量异位素的干扰(图片来自网络)

加速器质谱测量示意图。可在离子源处引出负离子来抑制部分核素的同量异位素的产生,串列加速器可将负离子剥离成正离子,并利用核探测器鉴别出同量异位素,用于测量长寿命放射性核素十分有效(图片来自网络)

美国普渡大学的加速器质谱研究装置(图片来自网络)

德国HZDR离子束中心的加速器质谱研究装置(图片来自网络)

中国原子能院的加速器质谱研究装置(图片来自网络)

加速器质谱技术出现之后, 宇宙成因核素测年法的精度大大提高 ,这引起了地质学界的广泛关注,冰川行踪的研究有了获得突破的机会。

当冰川厚厚的冰层覆盖大地时巨大的岩石被困在冰下,冰层阻挡了宇宙射线对岩石的攻击。冰川消退的过程中有时会将一些巨石从地层深处推到地面,一旦巨石暴露出来,来自宇宙的射线就开始与岩石内的原子相互作用,迅速产生宇宙成因核素的稀有同位素,例如 3 He(氦)、 21 Ne(氖)或 10 Be(铍)等。

冰川消退过程中一些巨石露出地面受到宇宙射线的轰击(图片来自网络)

为了确定某块巨石是在何时被露出地面的,地质学家们用锤子、凿子,或者用石锯和小型爆炸装置,设法从巨石上弄下一块柚子大小的岩石样品带回实验室。他们将样品细细研磨后提取出某种特定的核素(例如以已知产生宇宙成因核素速率的石英,其主要成分是SiO 2 ),然后再向样品中的原子中加入一个额外的电子(例如发射铯离子)形成带负电荷的元素或分子离子。这些离子被送入 加速器加速 后再轰击薄的金属箔或气体,剥离它们的电子并摧毁剩余的分子,然后再进入 粒子计数探测器 。通过统计不稳定原子与稳定原子的比值,即可揭示宇宙成因核素的数量。根据样品中宇宙成因核素的含量,即可较准确地推算出冰川推出巨石的时间。

地质学家们携带设备到采集岩石样品的区域(图片来自网络)

切割岩石表面10×10厘米的小块岩石作为样品,精确记录每个取样点的GPS定位坐标,用以确定其相对于周围地貌结构和冰川沉积物的位置(图片来自网络)

在格陵兰岛为宇宙成因核素测年采集巨石样品(图片来自网络)

用加速器质谱技术进行宇宙成因核素测年所获数据可准确推算出 历史 上覆盖某处的冰层厚度,这是冰原理论计算模型的关键基础数据(图片来自网络)

美国能源部的《Symmetry》期刊在“用粒子加速器追踪冰川(Trackingglaciers with accelerator)”一文中介绍了弗雷德•菲利普斯(FredPhillips)等地质学家用加速器质谱技术对冰川行踪研究的进展。

《Symmetry》刊登的“Tracking glaciers with accelerator”(图片来自网络)

菲利普斯是美国新墨西哥州矿业与技术学院的冰川运动年代测定专家。由于他在水文、地球化学和地质学之间的相互作用,特别是宇宙成因同位素和地表暴露年龄之间的相互作用方面开创了跨学科的工作,曾多次获得国家和国际的奖项,并于2007年被授予美国科学促进会(AAAS)研究员的荣誉称号。

菲利普斯在 地球科学领域 的大部分成就源于此项技术,即利用岩石和其它地貌中宇宙射线反应形成的Cl(氯)放射性同位素的测量比率,来更精准地确定过去百万年的火山爆发、岩石雪崩、海啸、流星撞击、地震、山体滑坡和冰川运动等地质事件的年代。

弗雷德·菲利普斯(Fred Phillips)(图片来自网络)

菲利普斯1986年在《Science》上发表的“The Accumulation of CosmogenicChlorine-36 in Rocks: a Method for Surface Exposure Dating”(图片来自网络)

正因加速器质谱技术所具有的高灵敏度、小样本量、快速样品制备等优势,地质学家们对用原有测年方法获得的某些同位素的基准数据进行了重新测定, 纠正了原有各种测年方法存在的误差问题, 在地质测年精度方面取得了 重要突破。 根据加速器质谱技术的数据测算,地球的年龄比此前测算的减少了约70万年(够惊人的!)。新的测年标准为地球诞生、大陆及矿床形成、生物演化以及气候变迁等在内的种种地质过程列出了更为精确的时间表。

加速器质谱技术的出现有力推动了地球科学领域的研究进展,据不完全统计,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发表的关于冰川年代和其它地质年代这方面的研究论文已达数千篇。

通过宇宙成因核素测年获得的希腊南部伯罗奔尼撒半岛上的冰川行踪图(图片来自网络)

近些年,不少地质学家忙于深入研究地球 南极 西部的冰川行踪。这片冰川正处于缓慢崩塌的状态,而这片冰川的崩塌很可能引起海平面的大幅度上升,还会改变海洋循环和气候模式,引起干旱和严重的风暴,这些对地球来说都将是毁灭性的灾难。只有深刻了解 历史 上冰川的行踪才能更好地预见未来,才能研究出应对的办法, 加速器质谱技术将在这项研究中起至关重要的作用。

南极西部的冰川正在加速融化(图片来自网络)

5

结语

纵观 历史 , 加速器质谱技术 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

20世纪70年代末至80代末,大部分加速器质谱装置是在核物理实验研究的粒子加速器基础上改造而成的,拥有大型粒子加速器的核物理实验室均 配置 了从事加速器质谱研究的束线管道,可以测量的核素类型也大大扩展(从 14 C(碳)扩展到 10 Be(铍)、 26 Al(铝)、 32 Si(硅)、 36 Cl(氯)、 39 Ar(氩)、 41 Ca(钙)、 59 Ni(镍)、 81 Kr(氪)、 129 I(碘)、 236 U(铀)和 239 U等)。当时的粒子加速器能量已较高,但用于加速器质谱测量时精确度和稳定性受到一定限制,而且仅有部分束流时间可提供给加速器质谱测量。

20世纪90年代初至21世纪初,由于考古、地质、环境等学科研究的发展,非专用装置无法满足用户的需求,加速器质谱测量的 专用 装置(大部份基于串列加速器)逐渐商品化,有些专用于 10 Be、 14 C、 26 Al、 36 Cl等宇宙成因核素的测量,有些则为海洋学或药物学等某个研究领域专用。

近10年来,加速器质谱测量装置加快向紧凑化、小型化、标准化发展,并在测量精度、灵敏度、测量效率等方面有很大提高,可测的宇宙成因核素不断增加,同时还做到了耗电量低、成本低、维护方便,为更广泛的应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加速器质谱技术是随着粒子加速器技术的发展而崛起的, 在地球科学领域的应用涉及地质、考古、水文、海洋、冰川、气候、地磁等多个学科,在环境科学领域可用于城市污染监测(研究空气中的来源)及核污染监测、全球环境气候变化等。除此之外,加速器质谱技术还在辐射防护、核安全、核废料、放射生态学、生物医学、毒理学和药理学、材料学、植物学、营养学等领域取得了重要研究成果。

这是粒子加速器技术对世界 科技 发展作出的又一重要贡献!

一、热点概况 新年伊始,继一篇吹捧“导师崇高感”和“师娘优美感”的“奇葩文”刷屏后,另一份核心期刊《银行家》又火了。据媒体报道,一篇发表于核心期刊《冰川冻土》上的论文,其中不少吹捧“导师崇高感”和“师娘优美感”的文字,而论文中提到的导师则是该杂志的主编。对此,央视热评曰“查一查还有多少专项资金被这类无耻奇文糟蹋”。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日前有学者发现《银行家》杂志主编开设“父子集”专栏,刊发自己的书法和儿子的文章,至今已有数十篇。该事件被曝光后,舆论纷纷指责,核心期刊岂能沦为主编父子“自留地”?目前,《银行家》杂志社的上级主管单位山西省社科院回应称,将对杂志社进行全面整顿,对主编王松奇进行相应处理。 二、各方观点 中国教育报:每个人都尽心呵护好学术的田园,才有望营造风清气正、互学互鉴、积极向上的学术生态。每个人都把社会责任放在首位,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做真善美的追求者和传播者,才能让学术研究更有创新性,远离匆忙、急躁、浮躁和功利,进而形成崇尚精品、严谨治学、注重诚信、讲求责任的优良学风,从根本上发展壮大我国的文化教育事业。 北京青年报:核心期刊时不时刊出“马屁论文”“父子集”,必然影响核心期刊评定的权威性和公信力,这对核心期刊及其评定机制本身也是一种伤害。 中国青年报:当下,对于那些在审稿机制上存在漏洞,或并无实力维系办刊能力和要求的核心期刊而言,单靠其内部自律建立“自纠自查自改”的机制,几乎是缘木求鱼,难以起到实际作用。要改变一些核心期刊“掉价”的问题,除了要建立科学、完善、全面的评价体系,还要引入第三方评审、监督和管理的责任。 光明网:这一篇篇奇葩文章,让国家学术期刊沦为个人谋利工具,亵渎了学术尊严,也败坏了学术风气,丧失了基本的学术底线。只有严肃追责,并进行“系统维护升级”,严格选稿、审稿流程,真正发挥学术期刊的学术交流功能,杜绝以权谋私、学术腐败等种种乱象,才能找回核心期刊应有的样子,找回学术期刊的公信力和尊严。 三、深度分析 (一)核心期刊刊登“吹捧”老师文章折射出存在的问题: 1.期刊为了提升“影响因子”,在学术竞争的赛道上“抄近道”。 2.学术评价生态系统畸形:高校教师职称晋升、研究生评奖评优以发表论文为重要评价指标,这导致高校师生发表论文的总体需求增大,而一些刊物顺势而上,什么板块都会设置,既收取了高额的版面费,也满足了师生的实际需求。 4.部分研究人员学术道德存在欠缺。 (二)针对核心期刊发文不当的问题,可以采取的一些措施: 1.对学术期刊引入“同行评审”或“匿名评审”等评审机制,维护公平公正的学术氛围。 2.建立科学、完善、全面的评价体系,还要引入第三方评审、监督和管理的责任。 4.加强监管,严格学术刊物尤其是核心期刊的批准出版、遴选等工作,对于经营者未能严格遵守相关法律法规的,可撤销其刊号,建立核心期刊退出机制;还应遴选部分优秀学术刊物,给予相应奖励,以此激励更多学术期刊高质量发展。四、参考文章 守好核心期刊的核心地位 核心期刊是某学科的主要期刊。一般是指所含专业情报信息量大,质量高,能够代表专业学科发展水平并受到本学科读者重视的专业期刊。就在这样的刊物上,居然堂而皇之的刊登了一篇吹捧“导师崇高感”和“师娘优美感”的另类论文,该核心刊物《冰川冻土》是中国冰、雪、冻土和冰冻圈研究领域唯一的学报级期刊,一时引发舆论热议。争议尚未平息,又有一本核心期刊火了:《银行家》杂志主编王某在该刊开设“父子集”专栏,刊发自己的书法和儿子的文章,至今已有数十篇,其儿子首次在《银行家》发表散文和诗歌时年仅10岁。这样大跌眼镜的事情出现,让人唏嘘。 加强学术期刊建设,提高国内专业性期刊的学术水准,首先需要厘清自身性质——既然是学术刊物,就要建立和坚持现代学术刊物应有的审稿原则。对于那些不满足学术标准的行业期刊、科普读物,就不宜任其顶着核心学术期刊的名头。作为发表学术成果的主要平台,学术期刊更纯粹,学术事业才能得到公平、高效的发展。无论是作者还是编者,都应把科学性、严肃性放在第一位,对每一篇稿件、每一个项目、每一分经费负责,争取让权威期刊论文成为更有公信力的“公共产品”。对抄袭拼凑、夹带私货等学术不端行为,更要及时清理惩处。同时,大力发展教育事业,离不开社会各界的支持,需要家校之间更好合作,也需要相关部门加强监管,行业之间做好监督。 “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公元前数百年,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便告诉世人追求真理中切忌崇拜权威。所谓在雪崩来临之前,没有一片雪花是无辜的,我们不能任由不正之行破坏学术之风,也不能放任利己之心违逆我国文化教育事业的优良传统。 (来源:光明网,中国教育报,人民日报)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