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期刊知识库

首页 学术期刊知识库 问题

关于人才引进毕业论文

发布时间:

关于人才引进毕业论文

一般都可以写,具体要看些什么内容。

1. 我国风险投资人才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2. 关于中国民营科技企业人力资源问题的对策研究 3. ***市(县或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及发展方向研究 4. 中国劳动力流动及户籍问题研究 5. 中国农村劳动力转移与城市化问题研究 6. 人力资源与经济布局的相互制约分析 7. 企业并购中的人力资源匹配问题研究 8. 中国家族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问题分析 9. 现代企业人事测评技术及其应用研究 10. 国有企业的管理人员培训问题研究 11. 国有企业人力资本投资的研究 12. 研发人员素质测评体系构建研究 13. 员工持股计划在我国国有企业中的应用研究 14. 国有企业经营者年薪制的思考研究 15. ***地区人口素质与人力资本投资研究 16. 企业员工绩效考核制度研究 17. 激励在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作用研究 18. 沟通在绩效管理中的体现研究 19. 绩效考评方法体系研究 20. 小型IT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问题的研究 21. 企业中高层管理人员的选拔研究 22. 企业销售人员绩效考评体系研究 23. 我国企业绩效评价体系研究 24. 薪酬制度与员工激励问题研究 25. 企业管理中的激励问题研究 26. 企业员工的培训与开发研究 27. 知识经济时代人力资源发展研究 28. 我国国有企业人力资本投资研究 29. 企业管理人员绩效考评研究 30. 人才资源国际流动的问题研究 31. 基于工作绩效的雇员流动机制研究 32. 招聘面试的方案设计与研究 33. 国有企业绩效考评问题研究 34. 人力资本道德素质的培养研究 35. 企业管理人员绩效考核体系研究 36. 企业绩效评价的方法与应用 37. 手机终端零售人员人力资源管理方法与研究 38. 我国国有企业经营者报酬激励机制研究 39. 工作绩效评估中的信度问题研究 40. 我国劳动力移动与灵活就业研究 41. 知识型员工激励问题研究 42. 信息不对称与绩效评价研究 43. 职业生涯设计与开发问题研究 44. 产业结构变动与宏观人力资源开发研究 45. 传统人事管理向人力资源管理的转变途径分析研究 46. 创新经济与中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创新研究 47. 创新型企业人力资源开发的思考研究 48. 从成功企业看新经济时代的人力资源管理研究 49. 发展市场中介组织促进中小企业人力资源开发研究 50. 岗位分析和人力资源测评研究 51. 岗位管理技术在人力资源开发中的应用研究 52. 提升企业竞争优势的薪酬战略研究 53. 高科技中小企业人力资源开发管理研究 54. 高科技中小企业员工培训问题研究 55. 弱势群体人力资源管理问题研究 56. 国有商业银行人力资源管理的实践性分析研究 57. 核心竞争力与人力资源管理研究 58. 组织结构对服务性行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影响研究 59. 激励机制与人力资源开发研究 60. 技术创新与企业人力资源开发的互动机制研究 61. 人力资源战略对区域经济的影响研究 62. 教育与培训在人力资源开发中的作用研究 63. 经济全球化时期的职业技术人力资源开发研究 64. 经济全球化与企业人力资源开发研究 65. 跨国公司的人力资源管理创新研究 66. 跨国公司人力资源本地化的环境和模式选择研究 67. 国企经营者薪酬创新激励的微观分析研究 68. 国有企业激励机制的内在矛盾及其解决思路研究 69. 国有企业内部工资分配制度的选择与创新研究 70. 高科技产业人才流失率的成因分析与对策研究 71. 企业销售人员流失的分析研究 72. 民营企业员工流失与管理研究 73. 对企业实施经营者股权激励的思考研究 74. 对失业者再就业激励机制的探索研究 75. 提高知识型员工忠诚度的研究 76. 信息经济时代企业知识型员工的管理研究 77. 增强国企科技人员向心力问题的探讨研究 78. 知识产业员工的特点及其管理策略研究 79. 知识型员工流动的原因与对策分析研究 80. 知识型员工的能力及其测度研究 81. 关于知识型员工综合评价模型的研究 82. 知识经济条件下知识员工的激励研究 83. 人力资本的生成途径及其运营机制的构建研究 84. 企业人力资本的形成与特征探析研究 85. 人力资本对西部经济增长贡献分析研究 86. 人力资本激励理论分析与机制设计研究 87. 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企业人力资本研究 88. 高科技企业的薪酬战略设计研究 89. 现代企业薪酬管理研究 90. 关键绩效考核法在管理实践中的应用研究 91. 中小企业知识型员工流失严重的原因及对策研究 92. 中小企业人才流失的原因及其对策研究 93. 企业人才资源系统整体优化的途径研究 94. 当前高校人力资源管理中存在的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95. 知识型员工的职业忠诚与组织忠诚问题研究 96. 企业实施人力资源管理外包的有效性研究 97. 员工离职意向的影响因素研究 98. 高校培养创新人才的现状与对策建议 99.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现状及对策研究 100. 高新技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战略研究 101. 高校教师工作满意度调查分析——以……为例 102. 医务人员工作满意度影响因素研究 103. 提高民营医院员工工作满意度的对策研究 104. 灰色理论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105. 贫困地区的人口与人力资源研究 106. 劳动分占制度的形成与劳动力就业问题的化解问题研究 107. ***地区人口流动及城市化的现状研究 108. 企业引进人才和培养人才的现状与对策研究 109. 人力资本储蓄的人才经营模式研究 110. 企业人才资源系统整体优化的有效途径研究 111.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人力资源开发对策研究 112. 投资银行人力资源开发战略的核心和关键研究 113. 高等教育领域内人力资本投资的收益保障分析 114. 企业实施人力资源管理外包的有效性研究 115. 虚拟人力资源活动的独特性与价值研究 116. 企业选取和培养知识产权人的现状与对策研究 117. ***地区人力资源开发中的矛盾及解决对策研究 118. 铁路企业员工培训中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119. 员工能力在绩效改进中的作用研究 120.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调整策略探讨 121. 百货零售企业一线员工管理现状及对策研究 122. 企业员工压力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123. 企业的员工绩效考核方法研究 124. 员工能力绩效改进方案的探讨研究 125. 供电企业绩效管理系统的构建研究 126. 企业人才储备与大学生实践互动双赢研究 127. 矿山企业劳动安全与人力资源管理研究 128. 国有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129. 国家公务员招录歧视现象研究 130. 企业中创新型人才的培养研究 131. 基于企业生命周期的人力资源成本研究 132. 基于构建公共服务型政府的人力资源建设的思考研究 133. ***地区人力资本与地区协调发展研究 134. 政府人力资源管理研究 135. 对政府雇员制的思考研究 136. 人力资源与经济布局的相互制约分析研究 137. 创新型企业人力资源开发的思考研究 138. 人力资源战略对区域经济的影响研究 139. 公司治理与管理者长期报酬激励研究 140. 知识型员工及其有效激励制度构建研究 141. 基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绩效管理模式研究 142. 某某企业绩效管理问题研究 143. 企业生命周期不同阶段绩效管理模式探讨研究 144. 企业绩效管理中的问题和对策研究 145. 基于质量管理体系的绩效管理模式探讨 146. 团队绩效管理难点和对策研究 147. 基于素质的绩效管理模式探讨研究 148.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人员的绩效管理研究 149. 企业研究开发人员的绩效管理研究 150. 某企业绩效管理状况分析研究 151. ***市高科技企业绩效管理状况分析研究 152. **企业绩效管理系统设计研究 153. 目标管理在企业的应用研究 154. 国内外区域人才合作的经验与启示研究 155. 某某省(地、市)人力资源现状分析 156. 某某企业岗位分析的实证研究 157. 民营企业接班人培养模式研究 158. 中层管理人员执行力提高途径的分析研究 159.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的构建研究 160.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外包策略分析 161. 某某企业绩效管理系统分析与设计研究 162. 高新技术企业员工管理研究 163. 民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研究 164. 基于企业不同发展阶段的人力资源管理策略研究 165. 某某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现状分析研究 166. 某某企业团队管理研究 167. 知识型员工激励手段研究 168. 组织内部劳动力市场与经济效率的实证分析研究 169. 企业劳动需求的多元化模式研究 170. 企业人力资本价值的计量方法研究 171. 劳动力市场歧视的成因与对策研究 172. 企业劳动需求的决策机制分析研究 173. 失业率统计分析方法的改革与发展研究 174. 人工成本统计对企业管理的意义与应用 175.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战略与报酬结构的确定机制研究 176. 人力资源管理中的风险管理研究 177. 加入WTO后中国人力资源管理变化的现状和趋势研究 178. 知识经济时代的人力资源开发研究 179. 试论企业管理中的激励问题 180. 浅议中小企业人才流失原因及风险规避 181. 企业人力资本投资风险规避研究 182. ***市人力资源管理从业人员素质分析研究 183. 企业并购中的人力资源管理研究 184. 中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问题研究 185. 企业人力资源开发机制研究 186. 网络招聘的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 187. 技能型薪酬体系设计研究 188. 绩效薪酬体系设计研究 189. 我国企业经营者年薪酬的设计研究 190. 对追讨农民工欠薪问题的研究 191. ***地区农村人力资源开发途径研究 192. 某某企业人力资源现状分析及规划 193. 新世纪人力资源管理的发展趋势研究 194. 员工培训与开发的理论、实践和创新研究 195. 企业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与使用研究 196. 知识经济时代人才管理与企业家激励机制研究 197. ***市各种成分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现状分析研究 198. 人力资本投资与提高人力资源的质量研究 199. 我国劳动力市场的发育现状及完善对策分析 200. 对“民工潮”现象的思考研究

人力资源毕业论文篇1 试谈电力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问题及对策 一、人力资源的相关概念 1.人力资源的涵义 人力资源是现代企业的第一资源,是不可缺少的资源,企业员工是企业先进管理理念、先进营销模式和先进技术的载体,是企业经营发展的核心。人力资源是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劳动者的劳动能力,是国民经济资源中的特殊成份,具有生物性、能动性、动态性、智力性、再生性及社会性六个方面的特征。 2.人力资源管理的涵义 进入二十一世纪之后,人们把企业的人界定为“人力资源”,把“人力资源管理”界定为 “通过对企业的人采取现代化的科学管理 方法 ,进行合理的培训、组织和调配,让企业的人力、物力长期处于最佳比例,同时通过对人的思想、心理和行为进行恰当引导,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保证组织目标实现” 。 二、电力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现状和问题 近几年,电力企业在人力资源管理上做了许多卓有成效的工作,促进了企业的科学合理的发展,但与国家深化改革、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的要求比,依然存在一些差距和问题,具体表现在: 1.重管理、轻开发的现象依然存在 由于少数电力企业过份地追求“效益第一”,凡事“以效益论英雄”,做事重结果、轻过程,只要效益好了, 其它 问题都是次要的,甚至可以?S略不计,对人力资源管理研究不深不透,管理方式简单粗犷,只是一味地强调“管”,而不去“理”,导致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一些问题长期无法解决,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没有充分的发挥出来,最终是事与愿违。 2.管理者的素质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由于少数电力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起步较晚,或者对人力资源管理未引起足够的高视,其管理仅限于对员工的管理,而对管理者的管理和制束不多,而企业的管理者人数尽管仅占企业总人数的5-10%,而他们在企业组织中的作用却超过90%员工的作用。因此,人力资源管理仅限于员工层面,其效果必然不够明显。 3.人力资源管理创新的力度不够 近几年,电力企业不断深化企业内部改革,在人力资源管理上也进行了不少有益的探索与创新,但为了保持企业的和谐稳定,人力资源管理创新方面的力度显得不够,其职能部门的工作仅限于编制工资分配方案,从事人员调配、晋升、培训等方面,各种激励手段简单有限,不利于人力资源管理水平提高。 4.绩效考核方式简单效果不明显 由于受过去企业传统管理方式的影响,少数电力企业在员工绩效考核中依然存在职位分类线条过粗,考核标准不规范、未量化,考评结果的准确度不高,缺乏考核的客观公正性。在考核中不注重平时考核,到了绩效考核期限到了由管理人员凭印象考核的现象依然存在,导致吃“大锅饭”的现象无法完全消除,绩效考核的效果并不明显。 5.选人用人管理机制缺乏科学合理性 少数电力企业在选人用人上依然存在权力过分集中、缺乏民主公开性方面的问题,有些关键岗位用人依然存在少数领导说了算,缺乏人才的 自我评价 、自我推荐、自我展示的平台,导致了一些人才资源闲置和浪费。人才选用论资排辈、迁就照顾的现象没有完全消除,不完全是因事设职,因职择人,有时是因人设岗,因人设事,在一定程度上挫伤了员工的积极进取精神。 三、电力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对策 通过对电力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现状和问题分析,结合当前国家深化改革、产业转型升级的形势发展变化,特提出电力企业加强人力资源管理的对策。 1.转变观念,大力实施“人本管理” 人力资本由劳动者的数量和质量构成,而质量是指劳动者的知识、技能和健康构成要素。在人力资本的开发与使用上不能把员工当成“蜡烛”,而应该把员工当“电池”,只有对员工持续进行教育培训,才能充挖掘员工的内在潜能。因此,对于电力企业来说,应该坚持管理与培训并重的原则,一方面按照国家劳动法、企业相关 规章制度 对员工进行有效管理,让员工做到依法依规干好工作;另一方面要充分体谅员工在当前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知识爆炸时代面临的困难和苦衷,把员工培训工作当成是给员工的一种“最好福利”,采取企业内部短训、送出去培训、网上培训等方式,帮助员工提高综合素质,清除员工 职场 奋斗障碍,实现人力资源开发价值最大化。 2.“四轮驱动”,大力提升管理者素质 “村看村、户看户、群众看的是干部。”这句话表明企业的各项工作推动的关键靠各级管理者。电力企业应该坚持“四轮驱动”,提高各级管理者的综合素质,最终实现更有效的人力资源管理。一是导向驱动,坚持选树不同层次管理者中的先进典型,既给荣誉、又给实惠,充分发挥典型示范效应;二是培养带动,在推广运用新技术、新的管理模式等工作中,让各级管理者先学一步,率先学会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提高管理者抓好日常管理工作的能力;三是引才带动,以着力解决企业发展中的各种“瓶颈”问题为主要目的,畅通人才引进渠道,从社会上引进一批企业急需的奇缺人才,优化企业人才结构;四是服务促动,千方百计帮助各级管理者解决各种实际困难,让他们一心一意提升素质、尽职尽责抓管理,全面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3.多措并举,创造激励手段 措施 要让人力资源管理见到应有的成效,关键在于采取一些行之有效的激励手段措施,就目前电力企业的实际来看,可以通过不断完善激励机制,定期分析预测,启动不同时期、不同情况下的激励方案,采取薪酬激励、情感激励、融入式激励、荣誉激励、权力激励、负激励等多种方式,并根据企业不同时期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才能取得最好的激励效果。 4.巧用绩效考核,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电力企业门类齐全、岗位类别复杂,应该岗位绩效考核量化、细化、具体化上多做 文章 。应突出行为考核重点,根据电力企业多工种协用作战的特点,适当偏重行为过程的规范,培养员工的团队合作精神。应突出执行力考核关键,电力企业安全管理要求高,应该在员工落实执行各项安全制度、操作规章等方面的考核上出重手、下猛药,培养员工严细认真、按章行事的良好行为习惯,杜绝各种安全事故。应突出自主管理难点,电力企业面临的实际问题非常复杂,仅仅依靠少数管理者的努力很难完成解决,应该加强员工主动抓管理、解难题方面的考核,最大限度地调动员工的积极性。 5.完善机则,选好用好各种人才 应该按照相关规定,严格选人用人标准,在完善晋升标准的同时,明确任期考核和末位淘汰规定,增强各级管理人员的危机意识。引入岗位竞聘工作,让想干事的人有机会,有干事的平台,有干成事的位置。严格人事纪律,在管理人员的选拔任用中,坚持“任人为贤、德才兼备”的原则,按照民主公开、公平公正、竞争择优的方式进行,真正让各种管理人才得到提拔和重用,促进企业合理科学发展。 总之,本文在深入分析了电力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电力企业应该大力实施“人本管理”,努力提升管理者素质,创新激励手段措施,巧用绩效考核,选好用好各种人才等对策,旨在对当前电力企业强化人力资源管理,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具有一定的理论指导帮助。 人力资源毕业论文篇2 浅析企业不同发展阶段的人力资源管理 在国家支持“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政策下,越来越多的新兴企业涌现于市场,尤其是互联网+时代,快速变化的商业环境和市场需求对组织的架构和流程提出了新的挑战,也对组织内部人力资源管理模式产生了深远影响。企业组织同人一样具有生命周期,一般分为初创期、发展期、成熟期和衰退期,不同发展阶段,其规模、产品、市场都有很大的不同,人力资源管理面临的问题也不同,所采取的策略也应有不同的要求而采用适合的人力资源管理策略。 一、初创阶段:灵活性的“人治”管理 在企业的创业初期,人力资源管理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人力资源管理的初级阶段,很多企业没有得到社会承认,实力比较薄弱,企业内部的各种正式组织、规章制度和经营方针尚未健全, 企业 文化 也未形成,管理上人治色彩浓厚,企业老板不重视人力资源,人力资源管理工作还停留在简单的招聘辞退与基本的员工考勤及后勤管理层面,出于成本的考虑,企业老板往往会直接掌控用人权和考核权,这个阶段人力资源管理基本上停留在一个企业管理简单工具的层面。 二、发展期:建立健全的“以章治人”管理 企业经历一定市场竞争后,开始拥有自己的市场份额,随着企业人数增加了,企业老板观念开始发生转变,人力资源管理的作用开始得到重视和加强,人力资源部人员匹配和工作分工日益明细,人力资源管理部门根据公司的发展战略以及市场人才供给状况,开始进行企业的人力资源战略管理规划,开始建立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和人才培养体系、薪酬体系以及绩效考核体系,重点建立健全人力资源管理体系,打造人力资源管理系统流程和模式,以制度来管理企业人才,运用各种人才测评方法开展人员的“选、用、育、留”工作,通过制度管人来开展人力资源工作: 一是构建适应企业发展需要的组织架构,一般采用直线职能制或矩阵式的组织结构;二是建立科学合理的岗位体系,开展工作分析,明晰各部门职能、各 岗位职责 及工作标准;三是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特别是培训制度、绩效考评和薪酬激励制度,充分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为企业各项工作的顺利进行奠定基础;四是建立健全人力资源开发管理系统,包括人力资源规划、招聘录用、人才选拔、任用以及培训开发等;五是通过进行人力资源需求预测,前瞻性的制定人力资源规划,满足企业快速发展对人力资源数量和质量的需要;六是加强对员工的培训,通过持续的、多样化的培训提高员工的岗位技能和素质,满足企业发展需要。 三、成熟期:人文关怀为核心,用“文化治人” 这一阶段,企业规模进一步扩大且人数不断增加;经营范围进一步拓展,更加多样化和专业化甚至开始多元化的发展;随着组织机构庞大而管理层次继续增加;内部分工更加精细,专业化程度进一步提高;管理工作十分复杂,对人力资源管理提出越来越高的要求;分权模式走上正轨,职业经理人越来越发挥关键作用;企业规章制度健全规范;开始形成成熟的企业文化,要强化人性化的管理,在组织内不断传承企业文化,人力资源管理围绕企业文化来开展相关工作,尤其是通过传承企业文化来引导员工的归属感和认同感,同时通过文化来吸引优秀人才加入企业。 企业的文化来源于企业老板的发展观和管理层的企业观,而企业观和发展观并不能直接形成企业文化,需要借助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功能的有效发挥,在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制定人才战略、招聘、培训、绩效考核、企业文化建设系统工作中,已经将企业老板的发展观和管理层的企业观通过制度、标准、管理规则、素质提升等经过培训和执行形式渗透到企业内的所有人员心中。经过有效管理模式积累成一种无形的企业人文文化,当人力资源管理部门能够将企业文化工作做得越细越到位,企业的凝聚力和竞争力越强,企业文化的形成过程和建设方法,也是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工作,也是配合企业成熟期要通过文化来影响员工,继续认同企业发展形成文化理念。 四、衰退期:调整人事流程,进行制度再造 这个阶段是企业争取重生的关键阶段,企业规模开始萎缩,企业向心力减弱,离心力增强,核心人才流失,非核心岗位员工过剩;企业失去活力,内部缺乏创造性,官僚风气浓厚,制度繁杂却缺乏有效执行,互相推脱责任的情况经常发生;产品竞争力减弱,市场占有率和赢利能力全面下降,危机开始出现。这一时期,企业旧有的那些管理“套路”不再适合企业的发展需要,企业正在走下坡路,必须改变过去不合理的管理机制、方式和方法。但并不意味着它的生命已经走到尽头,如果及时进行改革,企业可以“起死回生”,进入新的发展期。因此,企业的核心任务是改革,大力进行整治。 企业处于衰退转型期需要从人员素质和制度并行开展:一是要配合企业内部整治,妥善裁减、安置多余人员,严格控制人工成本,避免人浮于事,努力提高企业运行效率;二是加强人力资源成本控制,可实行高弹性薪酬模式适当拉大收入差距;科学控制人力开支,处处精打细算,提高成本意识;三是调整人事政策,实行能者上,庸者下,以贡献论英雄,吸引并留住核心人才,有必要可寻找“空降兵”来“救火”,为企业重整、延长企业寿命、寻求企业重生创造条件。 人力资源毕业论文篇3 浅谈我国民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创新策略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全面到来,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我国民营企业得到了快速发展。现在企业对人力资源管理方法也越来越细化和专业,对人员的发展,创新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企业对人员管理不断进行网络化、信息化、国际化和简约化处理,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但我们仍然清晰的认识到我国民营企业对人力资源管理有很大的局限性,比如容易造成高层次人才流失和家族企业管理的矛盾冲突,人员晋级和工资待遇不时遭遇天花板都阻碍民营企业的发展步伐。如何科学的对人员进行管理,这对民营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创新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人力资源管理的基础 任何企业的发展都是人的不断发展,以人为本是人力资源管理创新的重要内容。首先,以人为本需要企业营造一种亲密和谐和有归属感的人际关系,这个要求企业所有者提出有凝聚力的企业文化,制定企业的发展方向。员工对企业文化的认可与否直接影响企业是否能留住有能力的员工,如果企业文化不被员工认可,一旦有文化氛围更好的公司邀请,企业员工流失程度会很高。所以企业的文化建设要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创新性,要让员工不仅是为了工资或者分红而奋斗,更重要的有一种对企业文化认可的责任感。其次,对不同的人员提供个性化服务和不同发展平台的晋升机会。企业要发展员工的潜在能力,让员工在适合的岗位上给予最大限度的自由,发挥长处,充分调动员工的自主性和创新性。 二、人员培训创新 对人员进行培训是企业基础工作,我国的民营企业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创新:首先,培训任务和责任转移到各部门而不单是人事部,因为人事部把握企业大方向但具体的专业内容明显不如各个专业部门。但是人力资源管理必须把人事部的培训和各个专业部门的培训有机结合起来,人事部对员工进行企业文化的培训,各个专业部门对员工从专业知识、理论、实践等方面进行培训,使员工快速认同企业文化,快速进入工作状态,这样企业才能高效运转。其次,要从以前的灌输型培训转变为互动性培训,为增加员工的主动性,企业在培训时应使用互动式培训,就相关问题积极进行互动,或者角色模拟提问,都能达到很好的效果。 三、业绩管理创新 民营企业的业绩管理或者考核是企业管理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其中财务数据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所以我们不能一味关注财务信息反馈,而要准确的判断企业未来的发展和规划。民企必须考虑企业所处的社会环境、行业背景、以及行业技术发展方向等诸多因素。所以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创新:首先,从企业的生产能力来看,良好的生产能力决定一个企业是否具备行业典范和企业进行在投入的保障。其次,财务信息可以分析员工利益的满足程度,通过财务指标可以看出企业的周期目标是否实现,员工的业绩考核是否实现,股东的利益是否有所保障。民企要重视财务状况,但不是唯一的衡量指标。在此,用户满意度也是衡量业绩管理的重要指标。用户是产品的直接使用者,用户的反馈一定程度上代表对企业的满意度,如果反馈良好,企业会更加快速的发展,如果反馈有缺点,有助于企业迅速改变产品品质,及时扭转不利局面,只有用户满意,企业才能真正的不断发展。 四、激励法创新 传统企业一般激励员工的方法是物质激励,这种方法有好处,但必须把物质激励落到实处。必须做到物质激励和非物质激励二者相互结合,设计合理的薪资福利和股权激励。同时非物质激励可以采取荣誉激励、休假、旅游等方法,这样,可以提高员工对企业的认可度以及对企业的内心依赖性。情感激励可以增加员工之间的友情以及合作意识,可以使民企的企业文化到升华,勇于创新,才能助力企业发展。 综上所述,如今企业对人力资源管理方法越来越细化和专业,对人员的发展、创新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企业对人员管理不断进行网络化、信息化、国际化和简约化处理,取得了不错的成绩。我国民营企业对人力资源管理有着很大的局限性。本文主要对我国民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创新策略进行了研究,以人为本的人力资源管理是基础,在此基础上通过人员培训创新、业绩管理创新和激励法创新三个方面进行了研究,使得民营企业由传统型的管理转变为现代型的人力资源管理,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对现代民企的发展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猜你喜欢: 1. 关于人力资源专业毕业论文范文 2. 关于人力资源管理的毕业论文免费范文 3. 人力资源专业论文范文 4. 人力资源专业毕业论文 5. 人力资源专业毕业论文范文 6. 有关人力资源毕业论文范文

关键词:民营企业 人力资源管理 问题及对策1 引言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民营企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是,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日趋完善和全球化经济一体化脚步的迈进,我国民营企业的发展遇到了一些瓶颈性的问题,而其中最为关键的是人才问题,这一问题严重阻碍了企业的发展。因而,如何加强和完善民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成为我国民营企业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2 我国民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存在的问题首先,企业对人力资源管理不够重视,甚至没有人力资源管理。延续计划经济时期的管理思想,特别是在人力资源管理上和对人的认识上问题更为严重,表现为重物轻人;重生产管理,轻人力资源管理。再加上中国人口多特别是农民多、下岗人员多这一特点,招聘就显得特别轻松。结果是你进我出,人才不稳,恶性循环。其次,机构设置不到位。没有设置专门的人力资源管理机构,其职能大都由总经理办公室兼任。民营企业多数老板认为人力资源部只增加成本,不能为企业创造价值,利润最大化的目标迫使他们极力压缩部门编制。办公室主任进行的人力资源管理的精力主要放在行政事务上,工作范围只限于人员招聘、选拔、委派、工资发放、档案保管之类较琐碎的人事管理工作。第三,只管使用人才,不管人才的培养。老板不想更不愿在员工培训上下功夫,认为对员工培训投入大量资金不算,弄不好还会培养出“白眼狼”,翅膀硬了就会走人。所以企业便实施“不用不招、现用现招、不行再招、只用不养”的功利措施。第四,中国人固有的“血浓于水”的传统情结制约下,民营企业的“任人唯亲”异常普遍。企业各级管理层多半都是老板的亲属,企业管理中出现的矛盾往往演化为大家族内部的“家务事”。管理者在管理的过程中必须考虑“关系”的亲疏来进行问题的处理。3 优化民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对策 明确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战略规划(1)人力资源管理实现部门化,打造专业化的管理团队民营企业需要引进和培养专业人力资源管理者,设立专门的人力资源管理部门,行使人力资源管理的职责,实现人力资源管理科学化、规范化,专业化运作。同时企业在加强人力资源部门化、专业化运作的同时,也要着重打造一支专业化的管理团队;要在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的总体协调部署下,提高其他各部门的管理能力,培养一支懂技术又懂管理的复合性人才团队。(2)评估企业人力资源状况,做好人力资源规划民营企业在初期通常依靠强大的核心团队完成资本的原始积累。当企业初具规模后,就必须要对企业的发展战略有一个清晰的认识,明确企业发展的阶段性目标和步骤。企业现有的核心团队已开始发生实质性的一些变化,通常难以跟上企业发展的步伐。企业要对现有的人力资源状况进行客观的调查和评估,结合企业总体经营战略做出相应的人力资源战略规划,以实现人力资源推动、整合和利用企业的各项资源发挥出最大的效益,实现企业的战略目标。(3)加强核心员工的管理使用,稳定专业人员队伍核心员工最熟悉企业实际状况的,他们的经验和技术最能适应当前企业的发展,企业应加强对他们的开发使用,使他们能够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能够相应转变角色,形成企业的内部“培训师”、“教练员”,保证企业正常经营管理的可持续性发展。(4)优化企业人才结构,建设企业人才梯队企业人才配备的关键在于人力资源的合理搭配。人才在知识结构、年龄结构、性别结构等方面上的优势互补,与企业的生产经营相适应,发挥出其整体协同效应,提高人力资源的整体配置效率。企业在优化人才结构的同时要注意建设企业的人才梯队,这样来明确企业人才的成长阶梯,树立员工成长目标,提高其工作积极性的同时也更能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人才资源。 做好工作分析,明确员工的责权利(1)做好工作分析,并保持工作说明书的动态调整工作分析是人力资源管理的基础性工作,只有做好工作分析才有可能开展人力资源管理相关的各大板块的工作,诸如招聘、培训、绩效管理、薪酬管理等。世界上不变的唯有变化,工作也在动态的变化中运行,因此工作说明书的动态调整显得尤为重要。静止不动的工作说明书对人力资源管理的危害性在民营企业管理中屡见不鲜,它往往成为非正规管理的始作俑者。(2)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实施规范化管理随着企业的不断发展扩大,民营企业必须合理的进行组织架构设计,科学的分工作业,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实施规范化管理。这就要求企业要突破血缘、地缘关系的约束,建立责、权、利明确的现代契约关系,明确劳资各方的各项权利义务。要确保组织中的任何人都要严格遵守各项规章制度,使企业彻底地摆脱“人治”,实现“法治”,这样才能保障和促进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使他们能在一个平等和谐的企业环境中更好的为达成企业各方目标而努力工作。(3)完善多渠道的激励机制,提高员工工作积极性员工不但单单有经济方面、物质方面的追求也还有社会心理方面的需求。这就要求企业要不断创造条件,完善多渠道的激励机制,根据不同的员工类型,满足他们在物质利益和社会心理的多方面需求,创造良好的工作、生活和成长环境,提高员工工作积极性,使他们能够积极主动的充分发挥各自的才能,谋求个人价值的最大化实现,成为推动企业不断发展壮大的强劲动力。 塑造企业文化,增强企业凝聚力(1)转变用人观念,重新认识人力资源管理根本所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之根本,就在于充分开发运用“人”的价值。企业要将传统的偏重于对人的“管”上转移到对人的“开发使用”上来。民营企业企业管理者要彻底抛弃“任人唯亲”的用人模式,代之以“任人唯贤”。另一方面,民营企业管理者要重新定义对人性的假设,要相信企业员工都是愿意承担责任和积极进取的人,是愿意并且能够自我领导和控制的人。 (2)加强企业沟通管理,促成和谐的工作氛围企业经营管理者要搭建出上行沟通、下行沟通,平行沟通等多方向的立体沟通渠道,形成一个开放的信息流通环境。管理者要注意经常与员工进行沟通,了解其思想动态,也要注意认真听取员工对公司和部门管理的建议,提高普通员工在企业发展过程中的参与意识。同时要注意信息的反馈,保证沟通的实际效果和结果。通过全方位、多形式的沟通渠道将存在的问题暴露出来,也将解决问题的方式探讨出来,在沟通中消除劳资双方的误会和隔阂,拉进企业与员工的距离。(3)培养企业和员工共同的核心价值观,实现企业和员工的“双赢”员工只有在心理上和行动上与企业同甘共苦、荣辱与共,不遗余力的为企业做贡献,才能保证其自身现在和将来的稳定的经济收入、获得的各项福利及社会保障,以达成企业和个人的“双赢”局面4 结语总之,民营企业必须从根本战略上重视人力资源管理,从长远发展着眼,建立健全科学规范的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体系,形成人才引进、人才培养、人才使用的良性机制,才能保证民营企业的发展壮大,使企业之树的常青。

关于人才引进论文范文资料

[1]赵学凯,施丽中。加强实践教学环节 培养合格经管人才。实验技术与管理,2004(16)[2]陈天培。“模拟试验”与经管类应用型人才培养。教育与职业,2006(2)[3]王志明,刘化君。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初探。教学研究,2005(3) [4]王琪.知识型员工流失风险管理[J].管理科学文摘,2003,(11). [5]李晓雪.如何解决企业人才流失问题[J].管理科学文摘,2003,(12). [6]刘秀华.高新技术企业人才流失的原因探析[J].管理科学文摘,2003,(9). [7]孙锐.对国有企业人才流失问题的思考[J].管理科学文摘,2003,(1). [8]蒋建武,王岭.让核心员工与企业共成长[J].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2005,(2).

人力资源毕业论文篇1 试谈电力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问题及对策 一、人力资源的相关概念 1.人力资源的涵义 人力资源是现代企业的第一资源,是不可缺少的资源,企业员工是企业先进管理理念、先进营销模式和先进技术的载体,是企业经营发展的核心。人力资源是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劳动者的劳动能力,是国民经济资源中的特殊成份,具有生物性、能动性、动态性、智力性、再生性及社会性六个方面的特征。 2.人力资源管理的涵义 进入二十一世纪之后,人们把企业的人界定为“人力资源”,把“人力资源管理”界定为 “通过对企业的人采取现代化的科学管理 方法 ,进行合理的培训、组织和调配,让企业的人力、物力长期处于最佳比例,同时通过对人的思想、心理和行为进行恰当引导,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保证组织目标实现” 。 二、电力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现状和问题 近几年,电力企业在人力资源管理上做了许多卓有成效的工作,促进了企业的科学合理的发展,但与国家深化改革、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的要求比,依然存在一些差距和问题,具体表现在: 1.重管理、轻开发的现象依然存在 由于少数电力企业过份地追求“效益第一”,凡事“以效益论英雄”,做事重结果、轻过程,只要效益好了, 其它 问题都是次要的,甚至可以?S略不计,对人力资源管理研究不深不透,管理方式简单粗犷,只是一味地强调“管”,而不去“理”,导致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一些问题长期无法解决,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没有充分的发挥出来,最终是事与愿违。 2.管理者的素质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由于少数电力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起步较晚,或者对人力资源管理未引起足够的高视,其管理仅限于对员工的管理,而对管理者的管理和制束不多,而企业的管理者人数尽管仅占企业总人数的5-10%,而他们在企业组织中的作用却超过90%员工的作用。因此,人力资源管理仅限于员工层面,其效果必然不够明显。 3.人力资源管理创新的力度不够 近几年,电力企业不断深化企业内部改革,在人力资源管理上也进行了不少有益的探索与创新,但为了保持企业的和谐稳定,人力资源管理创新方面的力度显得不够,其职能部门的工作仅限于编制工资分配方案,从事人员调配、晋升、培训等方面,各种激励手段简单有限,不利于人力资源管理水平提高。 4.绩效考核方式简单效果不明显 由于受过去企业传统管理方式的影响,少数电力企业在员工绩效考核中依然存在职位分类线条过粗,考核标准不规范、未量化,考评结果的准确度不高,缺乏考核的客观公正性。在考核中不注重平时考核,到了绩效考核期限到了由管理人员凭印象考核的现象依然存在,导致吃“大锅饭”的现象无法完全消除,绩效考核的效果并不明显。 5.选人用人管理机制缺乏科学合理性 少数电力企业在选人用人上依然存在权力过分集中、缺乏民主公开性方面的问题,有些关键岗位用人依然存在少数领导说了算,缺乏人才的 自我评价 、自我推荐、自我展示的平台,导致了一些人才资源闲置和浪费。人才选用论资排辈、迁就照顾的现象没有完全消除,不完全是因事设职,因职择人,有时是因人设岗,因人设事,在一定程度上挫伤了员工的积极进取精神。 三、电力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对策 通过对电力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现状和问题分析,结合当前国家深化改革、产业转型升级的形势发展变化,特提出电力企业加强人力资源管理的对策。 1.转变观念,大力实施“人本管理” 人力资本由劳动者的数量和质量构成,而质量是指劳动者的知识、技能和健康构成要素。在人力资本的开发与使用上不能把员工当成“蜡烛”,而应该把员工当“电池”,只有对员工持续进行教育培训,才能充挖掘员工的内在潜能。因此,对于电力企业来说,应该坚持管理与培训并重的原则,一方面按照国家劳动法、企业相关 规章制度 对员工进行有效管理,让员工做到依法依规干好工作;另一方面要充分体谅员工在当前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知识爆炸时代面临的困难和苦衷,把员工培训工作当成是给员工的一种“最好福利”,采取企业内部短训、送出去培训、网上培训等方式,帮助员工提高综合素质,清除员工 职场 奋斗障碍,实现人力资源开发价值最大化。 2.“四轮驱动”,大力提升管理者素质 “村看村、户看户、群众看的是干部。”这句话表明企业的各项工作推动的关键靠各级管理者。电力企业应该坚持“四轮驱动”,提高各级管理者的综合素质,最终实现更有效的人力资源管理。一是导向驱动,坚持选树不同层次管理者中的先进典型,既给荣誉、又给实惠,充分发挥典型示范效应;二是培养带动,在推广运用新技术、新的管理模式等工作中,让各级管理者先学一步,率先学会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提高管理者抓好日常管理工作的能力;三是引才带动,以着力解决企业发展中的各种“瓶颈”问题为主要目的,畅通人才引进渠道,从社会上引进一批企业急需的奇缺人才,优化企业人才结构;四是服务促动,千方百计帮助各级管理者解决各种实际困难,让他们一心一意提升素质、尽职尽责抓管理,全面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3.多措并举,创造激励手段 措施 要让人力资源管理见到应有的成效,关键在于采取一些行之有效的激励手段措施,就目前电力企业的实际来看,可以通过不断完善激励机制,定期分析预测,启动不同时期、不同情况下的激励方案,采取薪酬激励、情感激励、融入式激励、荣誉激励、权力激励、负激励等多种方式,并根据企业不同时期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才能取得最好的激励效果。 4.巧用绩效考核,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电力企业门类齐全、岗位类别复杂,应该岗位绩效考核量化、细化、具体化上多做 文章 。应突出行为考核重点,根据电力企业多工种协用作战的特点,适当偏重行为过程的规范,培养员工的团队合作精神。应突出执行力考核关键,电力企业安全管理要求高,应该在员工落实执行各项安全制度、操作规章等方面的考核上出重手、下猛药,培养员工严细认真、按章行事的良好行为习惯,杜绝各种安全事故。应突出自主管理难点,电力企业面临的实际问题非常复杂,仅仅依靠少数管理者的努力很难完成解决,应该加强员工主动抓管理、解难题方面的考核,最大限度地调动员工的积极性。 5.完善机则,选好用好各种人才 应该按照相关规定,严格选人用人标准,在完善晋升标准的同时,明确任期考核和末位淘汰规定,增强各级管理人员的危机意识。引入岗位竞聘工作,让想干事的人有机会,有干事的平台,有干成事的位置。严格人事纪律,在管理人员的选拔任用中,坚持“任人为贤、德才兼备”的原则,按照民主公开、公平公正、竞争择优的方式进行,真正让各种管理人才得到提拔和重用,促进企业合理科学发展。 总之,本文在深入分析了电力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电力企业应该大力实施“人本管理”,努力提升管理者素质,创新激励手段措施,巧用绩效考核,选好用好各种人才等对策,旨在对当前电力企业强化人力资源管理,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具有一定的理论指导帮助。 人力资源毕业论文篇2 浅析企业不同发展阶段的人力资源管理 在国家支持“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政策下,越来越多的新兴企业涌现于市场,尤其是互联网+时代,快速变化的商业环境和市场需求对组织的架构和流程提出了新的挑战,也对组织内部人力资源管理模式产生了深远影响。企业组织同人一样具有生命周期,一般分为初创期、发展期、成熟期和衰退期,不同发展阶段,其规模、产品、市场都有很大的不同,人力资源管理面临的问题也不同,所采取的策略也应有不同的要求而采用适合的人力资源管理策略。 一、初创阶段:灵活性的“人治”管理 在企业的创业初期,人力资源管理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人力资源管理的初级阶段,很多企业没有得到社会承认,实力比较薄弱,企业内部的各种正式组织、规章制度和经营方针尚未健全, 企业 文化 也未形成,管理上人治色彩浓厚,企业老板不重视人力资源,人力资源管理工作还停留在简单的招聘辞退与基本的员工考勤及后勤管理层面,出于成本的考虑,企业老板往往会直接掌控用人权和考核权,这个阶段人力资源管理基本上停留在一个企业管理简单工具的层面。 二、发展期:建立健全的“以章治人”管理 企业经历一定市场竞争后,开始拥有自己的市场份额,随着企业人数增加了,企业老板观念开始发生转变,人力资源管理的作用开始得到重视和加强,人力资源部人员匹配和工作分工日益明细,人力资源管理部门根据公司的发展战略以及市场人才供给状况,开始进行企业的人力资源战略管理规划,开始建立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和人才培养体系、薪酬体系以及绩效考核体系,重点建立健全人力资源管理体系,打造人力资源管理系统流程和模式,以制度来管理企业人才,运用各种人才测评方法开展人员的“选、用、育、留”工作,通过制度管人来开展人力资源工作: 一是构建适应企业发展需要的组织架构,一般采用直线职能制或矩阵式的组织结构;二是建立科学合理的岗位体系,开展工作分析,明晰各部门职能、各 岗位职责 及工作标准;三是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特别是培训制度、绩效考评和薪酬激励制度,充分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为企业各项工作的顺利进行奠定基础;四是建立健全人力资源开发管理系统,包括人力资源规划、招聘录用、人才选拔、任用以及培训开发等;五是通过进行人力资源需求预测,前瞻性的制定人力资源规划,满足企业快速发展对人力资源数量和质量的需要;六是加强对员工的培训,通过持续的、多样化的培训提高员工的岗位技能和素质,满足企业发展需要。 三、成熟期:人文关怀为核心,用“文化治人” 这一阶段,企业规模进一步扩大且人数不断增加;经营范围进一步拓展,更加多样化和专业化甚至开始多元化的发展;随着组织机构庞大而管理层次继续增加;内部分工更加精细,专业化程度进一步提高;管理工作十分复杂,对人力资源管理提出越来越高的要求;分权模式走上正轨,职业经理人越来越发挥关键作用;企业规章制度健全规范;开始形成成熟的企业文化,要强化人性化的管理,在组织内不断传承企业文化,人力资源管理围绕企业文化来开展相关工作,尤其是通过传承企业文化来引导员工的归属感和认同感,同时通过文化来吸引优秀人才加入企业。 企业的文化来源于企业老板的发展观和管理层的企业观,而企业观和发展观并不能直接形成企业文化,需要借助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功能的有效发挥,在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制定人才战略、招聘、培训、绩效考核、企业文化建设系统工作中,已经将企业老板的发展观和管理层的企业观通过制度、标准、管理规则、素质提升等经过培训和执行形式渗透到企业内的所有人员心中。经过有效管理模式积累成一种无形的企业人文文化,当人力资源管理部门能够将企业文化工作做得越细越到位,企业的凝聚力和竞争力越强,企业文化的形成过程和建设方法,也是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工作,也是配合企业成熟期要通过文化来影响员工,继续认同企业发展形成文化理念。 四、衰退期:调整人事流程,进行制度再造 这个阶段是企业争取重生的关键阶段,企业规模开始萎缩,企业向心力减弱,离心力增强,核心人才流失,非核心岗位员工过剩;企业失去活力,内部缺乏创造性,官僚风气浓厚,制度繁杂却缺乏有效执行,互相推脱责任的情况经常发生;产品竞争力减弱,市场占有率和赢利能力全面下降,危机开始出现。这一时期,企业旧有的那些管理“套路”不再适合企业的发展需要,企业正在走下坡路,必须改变过去不合理的管理机制、方式和方法。但并不意味着它的生命已经走到尽头,如果及时进行改革,企业可以“起死回生”,进入新的发展期。因此,企业的核心任务是改革,大力进行整治。 企业处于衰退转型期需要从人员素质和制度并行开展:一是要配合企业内部整治,妥善裁减、安置多余人员,严格控制人工成本,避免人浮于事,努力提高企业运行效率;二是加强人力资源成本控制,可实行高弹性薪酬模式适当拉大收入差距;科学控制人力开支,处处精打细算,提高成本意识;三是调整人事政策,实行能者上,庸者下,以贡献论英雄,吸引并留住核心人才,有必要可寻找“空降兵”来“救火”,为企业重整、延长企业寿命、寻求企业重生创造条件。 人力资源毕业论文篇3 浅谈我国民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创新策略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全面到来,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我国民营企业得到了快速发展。现在企业对人力资源管理方法也越来越细化和专业,对人员的发展,创新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企业对人员管理不断进行网络化、信息化、国际化和简约化处理,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但我们仍然清晰的认识到我国民营企业对人力资源管理有很大的局限性,比如容易造成高层次人才流失和家族企业管理的矛盾冲突,人员晋级和工资待遇不时遭遇天花板都阻碍民营企业的发展步伐。如何科学的对人员进行管理,这对民营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创新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人力资源管理的基础 任何企业的发展都是人的不断发展,以人为本是人力资源管理创新的重要内容。首先,以人为本需要企业营造一种亲密和谐和有归属感的人际关系,这个要求企业所有者提出有凝聚力的企业文化,制定企业的发展方向。员工对企业文化的认可与否直接影响企业是否能留住有能力的员工,如果企业文化不被员工认可,一旦有文化氛围更好的公司邀请,企业员工流失程度会很高。所以企业的文化建设要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创新性,要让员工不仅是为了工资或者分红而奋斗,更重要的有一种对企业文化认可的责任感。其次,对不同的人员提供个性化服务和不同发展平台的晋升机会。企业要发展员工的潜在能力,让员工在适合的岗位上给予最大限度的自由,发挥长处,充分调动员工的自主性和创新性。 二、人员培训创新 对人员进行培训是企业基础工作,我国的民营企业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创新:首先,培训任务和责任转移到各部门而不单是人事部,因为人事部把握企业大方向但具体的专业内容明显不如各个专业部门。但是人力资源管理必须把人事部的培训和各个专业部门的培训有机结合起来,人事部对员工进行企业文化的培训,各个专业部门对员工从专业知识、理论、实践等方面进行培训,使员工快速认同企业文化,快速进入工作状态,这样企业才能高效运转。其次,要从以前的灌输型培训转变为互动性培训,为增加员工的主动性,企业在培训时应使用互动式培训,就相关问题积极进行互动,或者角色模拟提问,都能达到很好的效果。 三、业绩管理创新 民营企业的业绩管理或者考核是企业管理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其中财务数据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所以我们不能一味关注财务信息反馈,而要准确的判断企业未来的发展和规划。民企必须考虑企业所处的社会环境、行业背景、以及行业技术发展方向等诸多因素。所以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创新:首先,从企业的生产能力来看,良好的生产能力决定一个企业是否具备行业典范和企业进行在投入的保障。其次,财务信息可以分析员工利益的满足程度,通过财务指标可以看出企业的周期目标是否实现,员工的业绩考核是否实现,股东的利益是否有所保障。民企要重视财务状况,但不是唯一的衡量指标。在此,用户满意度也是衡量业绩管理的重要指标。用户是产品的直接使用者,用户的反馈一定程度上代表对企业的满意度,如果反馈良好,企业会更加快速的发展,如果反馈有缺点,有助于企业迅速改变产品品质,及时扭转不利局面,只有用户满意,企业才能真正的不断发展。 四、激励法创新 传统企业一般激励员工的方法是物质激励,这种方法有好处,但必须把物质激励落到实处。必须做到物质激励和非物质激励二者相互结合,设计合理的薪资福利和股权激励。同时非物质激励可以采取荣誉激励、休假、旅游等方法,这样,可以提高员工对企业的认可度以及对企业的内心依赖性。情感激励可以增加员工之间的友情以及合作意识,可以使民企的企业文化到升华,勇于创新,才能助力企业发展。 综上所述,如今企业对人力资源管理方法越来越细化和专业,对人员的发展、创新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企业对人员管理不断进行网络化、信息化、国际化和简约化处理,取得了不错的成绩。我国民营企业对人力资源管理有着很大的局限性。本文主要对我国民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创新策略进行了研究,以人为本的人力资源管理是基础,在此基础上通过人员培训创新、业绩管理创新和激励法创新三个方面进行了研究,使得民营企业由传统型的管理转变为现代型的人力资源管理,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对现代民企的发展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猜你喜欢: 1. 关于人力资源专业毕业论文范文 2. 关于人力资源管理的毕业论文免费范文 3. 人力资源专业论文范文 4. 人力资源专业毕业论文 5. 人力资源专业毕业论文范文 6. 有关人力资源毕业论文范文

下面是我整理整合的一些关于人力资源方面的论文范文,欢迎阅读借鉴,希望对你有帮助。

对公路施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几点思考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企业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这种竞争的实质就是人才、人力资源的竞争。而在这场人才争夺战中,国有公路施工企业由于认识不足、准备不充分,导致了大量人才的流失。如何在新形势下加强人力资源管理,留住和引进各种专业人才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公路施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企业的人才氛围和领导的用人观念淡薄

人才资源是企业最重要的资源,但有些公路施工企业的领导特别是具体项目负责人的人才观念淡薄,没有意识到吸引、稳定和用好人才工作的重要性。用人机制死板,奖惩机制不健全,论资排辈现象严重,没有为各类人才施展才华提供一个充分的优厚空间,甚至有些领导把新分配的大学生当临时雇工一样使用,严重挫伤了他们的积极性和自尊心。

(二)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机制僵化

企业仍以传统的人事管理为依据,把管理的重点放在对人员的使用和控制上,忽视了对员工个性的尊重和潜能的开发,缺乏与员工之间的沟通交流,员工被动的接受管理,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工作分析、岗位评价、人力资源计划、招聘培训、考核、薪酬管理、劳动关系管理等各项职能流于形式,没有发挥出真正的作用。

(三)缺乏专业的人力资源管理人才

由于观念上的原因,很多人事管理人员还只停留在整理档案、年终评定等这些程序化、公式化的工作上,缺乏专业的人力资源管理知识,大多数人也没有经过专门的学习,这样的人力资源管理队伍已难以适应现代企业管理的要求。

(四)企业的人力资源结构严重失衡

随着近几年对先进管理经验的引进和社会化教育的普及,虽然员工总体素质偏低的情况有了较大的改善,但仍然存在着以下问题与不足:管理人才和专业技术人员比重偏低;熟悉公路高速等高新、尖端技术的人才及会计、财务方面的专业人才缺乏;普通型员工相对富余。各个层次人员都不能满足市场经济发展的需求,使得企业人才的总体素质令人担忧。

(五)企业的人才流失严重

随着企业人才竞争的日趋激烈,企业人才外流的现象也日益严重。这些流失的专业人才一般是在工作岗位上工作2-3年的大学毕业生,有的甚至是有着丰富施工经验的项目经理、总工程师等管理人才,这些人才经过单位的培养和锻炼,熟悉工作程序,掌握了工作技能,积累了一定的实践经验,具备了独立工作能力。这些人才的流失使企业陷入了一边缺人,一边又流失人才的窘境,也给企业造成了重大的损失,严重影响了企业的长远发展。

二、公路施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几点建议

人力资源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一系列的软硬件支持,笔者认为有效地开展人力资源管理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创新人力资源管理理念

要加强宣传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重要性,提高领导对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认识,使其转变思想,彻底摒弃传统人力管理重物不重人的陈旧模式,建立一种以人为本、唯才是用、充分发掘人才潜能的现代人力资源管理模式,把人力资源管理的重心迅速转移到人力资源的战略职能上来。

(二)建立健全现代人力资源管理制度

通过制定和实施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规划,在企业内部建立起科学系统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对企业人力资源的组成、分布等信息进行全面综合的收集和整理,对企业的人力资源进行分类,确定出待开发、待培养的以及急需引进的人才,并制定出对企业人力资源的评价标准体系,注意及时收集对分散于各工程项目部人员的评价信息,建立起流畅的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网路,使得人力资源管理制度为企业选择、培养、使用人才提供依据。

(三)加大人才引进和人力资源开发力度

1、企业应该合理的配置本企业的人力资源,同时加强队伍的内部建设,要树立“注重实绩、竞争择优”的用才理念,积极倡导“能者上、庸者让”的竞争用才机制,进一步完善“事业留人、待遇留人、感情留人、机制留人”的各项制度,最大限度地留住人才。

2、对于一些重要岗位和特殊专业人才,要通过主动加强与高等院校联系、拓宽社会人才交流服务平台、实行多种优惠政策等形式,吸引企业急需的人才加盟企业。

3、人力资源管理人员也应不断提升自我的专业能力,多方面了解企业功能、施工生产、企业文化等,并加强与其他部门的沟通交流,获得他们的信任与尊重,从而有效地实现企业的人力资源战略。

(四)完善职工教育培训体系,注重职工职业生涯规划

公路施工企业要转变那种重使用、轻培训的做法,将对员工的培训贯穿到员工的整个职业生涯,坚持“走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岗前培训与在职培训相结合、长期培训与短期培训相结合的路子,对员工开展多样化的培训。同时,鼓励员工参加各类资格考试,对获得资格证书的员工进行相应的奖励,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

(五)建立高效的人才激励机制和绩效评估体系

1、薪酬激励。企业可以通过工资、福利、股权等方式,把员工的薪酬与绩效挂钩,以经济利益的形式来激励员工。

2、精神激励。企业应加强与员工的沟通交流,增加对员工的尊重、理解与支持、信任与宽容、关系与体贴等,有效地培育员工对企业的忠诚和信任。

3、事业激励。积极鼓励专业技术人员在专业上有所建树,创造机会和条件帮助其提升在专业领域的成就、名声、荣誉和地位。

4、企业文化激励。大力加强企业文化建设,不断增加企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努力在企业形成“尊重知识、尊重劳动、尊重人才、尊重创新”的良好风尚,为各类人才的成长打造良好的环境。

论我国农村企业人力资源供求关系平衡策略

一、相关概念界定

(一)人力资源

人力资源一词是由管理学大师彼得?德鲁克于1954年在其著作《管理的实践》中首次提出的。在讨论管理员工及其工作时,德鲁克引入了“人力资源”这一概念。所谓人力资源,是指一定范围内的人口总体所具有的劳动能力总和。通常,我们用一定范围内具有为社会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文化财富的,从事智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人的数量和质量来表示。人力资源的数量由具有劳动能力的人的总量来衡量,人力资源的质量由拥有劳动能力的人的文化程度、能力和技能来表示。

(二)人力资源规划

人力资源规划是根据组织的人力资源战略目标,在分析组织人力资源状况的基础上,科学预测组织在未来环境变化中人力资源的供给与需求状况,制定必要的人力资源获取、利用、保持和开发策略,确保组织对人力资源在数量上和质量上的需求,保证组织和个人获得长远利益。人力资源规划的主要目的就是要实现企业人力资源供给与需求之间的平衡。而在现实生活中,企业要实现人力资源供给与需求的绝对平衡是不可能的,我们只能追求两者之间的相对平衡。更多的时候,企业的人力资源供给与需求之间是不平衡的。第一种情况是总量平衡,但结构不匹配,第二种情况是人力资源供给大于需求,第三种情况则是人力资源供给小于需求。

二、农村企业人力资源的供求现状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民人口众多。仅从人力资源数量来说,乡村人口相比城镇人口而言具有一定优势。虽然乡村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比重呈现逐年下降的趋势,但截至2007年底,乡村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比重仍然达到了(见图1)。

从全国人口的年龄构成来看,15岁-64岁人口(即劳动适龄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比重一直维持在70%以上。这表明我国人力资源数量是非常充足的,同时也意味着我国现在面临着较大的就业压力。通过整理统计年鉴的数据发现,我国农村劳动适龄人口与实际就业人口之间存在一定差距,农村人力资源的供求不平衡,具体表现为人力资源供给大于需求,农村地区存在较多的剩余劳动力(见表1)。作为吸纳农村劳动力的主要渠道,农村企业承担着较大的压力。而2008年受金融危机的影响,沿海大批企业倒闭,许多农民工提前返乡,这进一步加剧了农村人口就业的严峻形势,给当地农村企业人力资源规划工作带来了许多困难。

三、我国农村企业人力资源供大于求的形成原因

农村企业人力资源供给大于需求的形成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外部原因,也有内部原因,概括起来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一)农村人力资源结构性过剩

综上可知,目前农村地区人力资源呈现结构性过剩,存在大批剩余劳动力。农村企业作为吸纳农村劳动力的主要渠道,面临很大的压力。国家鼓励农民从事非农业生产,进入企业获取更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这使得许多农村企业被迫“扩招”,其招聘的员工数超过了自己的实际需要。加之近两年金融危机的冲击,沿海大批中小企业倒闭,农民工返乡,进一步加重了当地农村企业肩上的担子。

(二)农村企业管理人员专业素质偏低

农村企业一般地处偏远的山区,当地经济比较落后,所以很难吸引高素质的人才,其人力资源的主要来源是当地的居民,这使得农村企业人力资源的素质普遍偏低。某调查显示,湖南农村中小企业员工学历在大专以上的仅占员工总人数的,中专以下的占到了总人数的,其中初中或以下学历的占。部分农村企业人力资源部门的工作人员甚至都不是专业的管理人员,而是一些经验较丰富、在公司呆过较长时间的老员工。他们在进行人力资源规划工作时,往往不是运用科学的预测方法来预测企业的员工需求,而是根据自己的经验来确定人员的需求量。最终导致了企业在招聘时引入了过多的人才。

(三)农村企业领导人的过多干预

相比城镇企业而言,农村企业无论在经营规模上,还是管理体制上,都处于落后的地位。先进管理思想在农村企业的传播受到诸多因素的限制。农村企业还没有建立起良好的用人决策机制,往往是根据领导的意见来录用人员。高层领导利用自己的职权,将自己的亲戚或朋友介绍进公司,而不管企业究竟需不需要引进人才。这也是农村企业出现人力资源供给大于需求的原因之一。

四、解决我国农村企业人力资源供给大于需求的对策

解决企业人力资源供给大于需求矛盾的措施有很多,如鼓励员工提前退休、储备人才等。然而这些措施并不具有通用性,即同样的措施对于不同的企业发挥的效力不同。我们在分析该问题的时候,应该充分考虑农村企业的自身情况,根据企业出现人力资源供大于求的原因来寻求其解决对策。

(一)扩大经营或拓展新业务,吸纳多余人员

当企业的经营状况良好且企业处于成长期时,如果企业内部存在多余人员,我们可以采取此种措施。这是因为良好的经营状况确保了企业有足够的资金和人力用于扩大经营或拓展新业务。企业可以将同一岗位上多余的人员从原来的部门转移出来,分配到新开拓的业务部门。一方面可以解决原来部门人员冗杂、员工重复作业的问题,另一方面,可以降低公司成本。因为,这部分转移出来的员工相对于外聘员工而言,更加熟悉公司的运营环境、具体的岗位职责以及企业的文化内涵,能够在短时间内为公司创造高绩效。因而该项措施较适合于经营状况良好且具有发展前景的公司。

(二)缩短员工工作时间,实行工作分享或降低员工工资

部分企业出现人力资源供大于求的状况是周期性的,它是基于企业的生产周期或销售周期而存在的。显然,企业在销售旺季所需的员工数量会多于处于销售淡季需要的员工数量。当企业生产的产品处于销售旺季时,为了满足市场需求,企业往往需要更多的员工以满足生产的需要。假定此时企业的人力资源供求处于平衡状态。当企业迎来自己的销售淡季时,由于市场需求的减少,企业必然要减少自己的生产线,避免产品的积压。这时,一开始处于平衡的人力资源供求状况将被打破。在销售旺季恰到好处的员工人数相对销售淡季而言显得多余,即此时企业人力资源的供给大于需求。基于该种情形,企业通常可以通过缩短员工工作时间,实行工作分享或降低员工工资来平衡人力资源的供求。这样可以避免因采取裁员或辞退员工这种激烈的手段而给企业带来的负面效应,如引起企业内部员工的惶恐、降低员工的士气等。同时,这也为再次到来的销售旺季储备了足够的人力资源。

(三)冻结招聘,停止外聘,让其自然减员

招聘渠道分为内部招聘和外部招聘两种。所谓内部招聘是指在单位出现职务空缺后,从单位内部选择合适的人选来填补这个位置。而外部招聘是指在单位出现职务空缺后,从单位外部选择合适的人选来填补这个位置。目的在于识别并吸引组织外的求职者,在众多求职者中做出雇佣决策。内部招聘通常不会增加公司的总人数,只是公司的人员结构发生了一些变化。而外部招聘由于引进了新人,通常会增加公司的总人数。因而,当企业出现人力资源供给大于需求的状况时,我们可以通过停止外部招聘减少公司人员的输入。而一些达到法定退休年龄或因为其他原因离开公司的人员无形中扩大了公司人员输出。最终人力资源的供求会因为人员输入的减少和输出的增多而趋于平衡。

(四)永久性裁员或辞退职工

此种措施是解决企业人力资源供给大于需求最有效的手段,但通常也是企业管理人员最不愿采取的。现代企业理论认为企业和员工之间不再只是简单的雇佣关系,员工是作为企业这个大家庭中的一员而存在的。裁员或辞退员工会影响留任员工的工作情绪,使他们对组织产生不信任感,担心自己有一天也会被迫离开公司。然而,在实际经济生活中,企业还是会因为一些原因而最终选择这样一种解决方法。这主要是基于两种情况。一是企业经营进入衰退期,为了避免破产,企业不得已而为之。最典型的例子就是这两年蔓延全球的经济危机给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带来的影响。据统计,2008年美国裁员最多的企业是花旗集团,其裁员人数超过了73000人,紧随其后的是美洲银行,其裁员人数也超过了35000人。排名裁员人数前十名的企业累计裁员人数超过了248000人。另一种情况是当多余的人力资源不具备良好的职业技能,无法给企业带来预期效益时,企业会采取辞退员工的方式。这样企业可以解决多余人力资源的问题,为企业节约人力成本。

五、不足之处

人力资源供给与需求的平衡不仅指数量上的平衡,还包括质量和结构上的平衡。而本文在分析农村企业人力资源供求平衡问题时,仅从数量上进行研究,得出结论,认为农村企业人力资源供给大于需求,分析略显浅薄。其实,农村企业对人力资源的需求量是很大的,但他们所需要的人力资源是高文化、高技能的管理人员,而不是只能从事简单农业生产的员工,即在农村人才市场上,人力资源供给与需求间的不平衡最主要的不是数量上的失衡,而是结构上的不匹配。在接下来的研究中,我们应该把重点放在探讨农村企业人力资源质量需求与供给上,以完善现有研究。

关于人才引进策略的论文文献

有色金属企业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策略研究摘要:有色金属企业战略人力资源管理出现了机遇和挑战,针对存在问题,提出制定人力资源战略规划,调整组织架构,完善日常管理体系等策略,旨在提升有色金属企业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的水准。关键词:人力资源;人力资源管理;战略人力资源管理近年来,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快速发展,加之有色金属价格不断上扬,市场行情总体上涨,企业经济效益迅猛提升。但是,企业安全事故频发、环保事故不断等问题也逐渐显现出来,暴露了金属冶炼企业战略性人力资源战略管理明显滞后。一、有色金属企业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的机遇和挑战(一)机遇就中国的有色金属工业发展来看,指导思想是依靠科技进步,走资源利用率高、安全生产有保障、经济效益好、环境污染少的可持续工业发展道路。各省关于建立有色金属经济支柱产业,打造国家级有色金属基地的经济发展战略,都为有色金属企业公司今后的更好发展提供了宏观政策的支持。有色金属冶炼企业迎来新机遇。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一直保持良好势头。尽管受国际金融危机的一些影响,但国家关于扩大内需,促增长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取得了良好效果,今后经济仍然会维持积极稳健发展的态势。就业内情况分析,自2008年下半年以来,国际有色金属暴跌,给企业带来不少的困难,这既是困难但也是机遇,因为价格暴跌,淘汰了一批竞争实力不强的,产能过剩的企业,行业洗牌之后,产品存量在一定时期后将得到释放甚至爆发。2009年国际有色金属止跌回升,不可再生和难以替代的宝贵资源的价值得以显现,企业的市场前景趋于乐观。(二)挑战1.缺乏人力资源战略规划。人力资源战略规划,即企业的人员需求及如何满足企业发展需求的计划。人力资源战略规划的目标是确保组织在适当的时间和不同的岗位获得适当的人员(包括数量、质量、结构)。有了人力资源战略规划,能够满足变化的组织对人力资源的需求,另外,通过各种机制的有效运行,能够最大限度地开发组织内现有人员的潜力,使组织及其员工的需求得到充分满足。2.组织架构不科学。据调查,有色金属企业的组织架构大多存在以下问题。首先,目标任务导向原则不突出,部门设置不合理。比如,没有负责公司战略管理的部门;财务与审计本应互相独立,互相监督,有的却合二为一。其次,精简高效原则未能有效显现。公司高层方面职位过多有些企业甚至超过十个。部门内部领导职数设置不尽合理,有的部门一正多副。再次,部门内部定员不科学,随意因人因事设岗。劳动定员缺乏严谨的科学依据,更多地依赖经验数值和传统的定员定岗。确定的定岗定员,执行也不到位。尤其是管理岗位,人员越来越多,人浮于事。最后,部门职责不明,权责不清,决策粗放、失误等现象普遍存在。3.人力资源结构性矛盾十分突出。有色金属冶炼企业,一般把所用员工大体上分成两类:一类是管理人员,即非生产操作人员,另一类是生产操作工人。有色金属企业的人力资源体系中,生产工人与管理人员比例大多在3∶1至5∶1,管理幅度太小。从知识结构看,管理人员团队学历偏低,冶金类企业大学本科的一般为1/3左右,国外企业则一般达到50%以上。其次,生产工人学历低下。大多数操作工人是高中及以下学历。4.日常管理体系制度不健全不完善。在招聘制度方面。首先,很多公司缺乏科学合理的招聘制度与流程。据调查,不少公司基本按照计划经济年代的方式招收员工,没有真正地依照双方意愿通过市场配置的方式,招聘需要的管理人员。其次,招聘渠道的相对单一。虽然很多人才短缺,但基本没有主动走出去,没有使用多种渠道招聘所需人才。在招聘过程中,仍停留在靠经验、靠直觉的阶段。缺乏先进的测试手段。薪酬与激励制度方面。有色金属企业中层管理人员薪资一般与各厂生产任务、技经指标、质量指标、安全指标等考核挂钩,当月兑现大部分,小部分年终考核多退少补。基层员工工资是在合理定员定额定责、定吨含工资的基础上,与上级公司所下达的生产任务、技经指标、质量指标、安全指标等考核挂钩,当月考核并兑现。各部门、各厂一般根据本部门、本厂的实际情况制定二次或三次工资分配方案,进行员工工资分配。具体分析,薪酬与激励制度方面的主要问题有三个。首先,内部分配的公平性表现不完全。基本上按等级和身份来定薪酬水平,并没有真正按岗位、职位和业绩定薪酬。在按照经济责任制下拨吨含工资总额,由各生产厂和部门自行二次分配时,因缺乏职位分析和职位评价的科学分配依据,主要凭感觉和经验分配薪酬,激励作用难以充分发挥。其次,薪酬的外部竞争性不充分。有色金属企业长期缺乏一些重要岗位的高级人才,但是未能制定有效而有竞争力的薪酬水平和规则,以吸引人才。第三,绩效考核管理办法操作性不够强,相对较少使用平衡计分卡、KPI考核这样的管理工具。考核定性指标多,量化指标少。培训与发展方面。多数公司能够制定制度,激励员工提升个人能力和素质。内训方面,有色金属企业会定期不定期举办采矿专业、选矿专业、冶炼专业、机电专业、质检化验、安全等员工技能培训班,但是缺乏精细管理、制度缺乏针对性,一定程度上流于形式。二、有色金属企业公司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体系存在问题的原因探析地理环境因素对有色金属企业公司人力资源有一定影响。一般而言,有色金属企业公司所处的地理区位偏远,交通不便,文化、教育、经济和社会发展等相对落后,工作与生活条件较差,因此就人才招聘和引进而言,环境因素相对不利。加之有色金属企业固有的特点,从事相对危险的工种如采矿、选矿和冶炼,劳动强度大、工作环境差、与外界联系相对困难等,导致吸引人才更加困难。矿业专业院校较少,人才培养尚不能完全满足需求。中国是有色金属大国,在计划经济时期建立了一批有色金属矿业院校,为有色金属产业培养了大量人才。但因国家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也为了更好地适应市场需要,很多高效都在不断地缩减矿业类学生的招生规模,高等院校中传统的矿业类常规专业无论是专业门类和生源都已不同程度地缩减,学生数量大幅下降。目前全国只有不到五十所的矿业专业院校,每年向社会输送的毕业生无法满足需求,尤其是边远艰苦地区的矿业企业能招到的毕业生就更少,矿业企业人才资源出现了普遍供给不足的状况。有色金属企业未能充分重视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没有选人、用人、育人和留人的机制,也是造成人才短缺的重要原因。三、推行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的策略(一)制定人力资源战略规划人力资源战略规划包括两个层次总体战略规划和各项分(子)规划。人力资源总体战略规划是有关计划期内人力资源开发利用的总目标、总政策、实施步骤及总的预算安排。人力资源各项分子规划主要包括招聘规划、培训与发展规划、薪酬与福利规划、绩效考核规划、员工职业生涯规划等。人力资源战略规划的制定要考虑全局性、一致性、准确性和可控性原则。企业的人力资源战略规划活动,在操作程序上包括;调查和分析企业人力资源信息;企业人力资源需求和供给情况预测;企业人力资源战略规划的制定;企业人力资源战略规划的实施与执行;企业人力资源战略规划的监控。在国际有色金属市场风云变幻的形势之下,有色金属企业发展的总体发展战略的指导思想,要考虑立足现有生产,稳健地发展自有资源,以扩大产能和开展深加工、延长产业链为手段,提高产品附加值,提升品牌形象,不断增强市场竞争的能力和实力。人力资源战略规划是根据组织(企业)的总体发展战略确定的,是对企业总体发展战略的支撑。因此,制定有色金属企业公司人力资源战略规划时,应以建立数量结构合理的、能够满足企业稳定发展需求的员工群体为目标;应以成为学习型、开放型并具有较强吸引力、凝聚力和核心竞争力的组织作为战略愿景;应以创建高效激励机制,吸纳、发展、保留优秀人才,建立强大的人力资本为战略使命。(二)调整组织架构完善职位分析和职位评价。职位分析是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一项基础性工作,简单地说,它就是确定企业中各项工作的任务和性质并确定哪些人适合于这些类型的工作的过程,并制订出职位规范(工作的内容是什么)和职位说明书(雇用什么样的人来完成这些工作)的过程。它提供的信息是招聘、薪酬、绩效考核、培训等其他人力资源管理活动的基础和依据。职位评价是指用一定的方法,将所有的工作职位,按其业务性质、难易程度、责任大小、所需受教育程度和技术高低,进行分类和分等的过程。通过职位评价确定职位的相对价值,同时为薪酬体系的建立和完善提供基础。坚持目标任务导向原则和精简高效原则,科学合理设置部门和分支机构。建立规范而明确的编制、职责、职位系统,建立精简而高效的部门框架,以组织架构持续再造和更新,提升组织效率。(三)完善人力资源日常管理体系人才招聘制度方面。应在学习同行业优秀企业的制度过程中,不断完善招聘决策、面试甄选、录用评估等各个环节,迅速建立科学的招聘制度和流程;明确招聘自主权,排除干扰因素;广泛使用各种招聘渠道,如内部推荐、媒体广告、招聘会、校园招聘等,尤其是通过猎头渠道,方便获取高层次人才;通过竞聘的方式产生中层干部;通过劳动中介渠道,招聘合适的操作工人。此外,必须有高层管理人员作为责任人,必须明确具体的责任部门负责落实措施。要通过建立科学的招聘制度,运用多种招聘渠道,构筑人才高地和优质平台,汇聚一批资深优秀人才,海纳百川。培训与发展制度方面。主要策略一是强化内部管理知识培训和专业知识培训。根据不同培养对象的实际情况,组织参加冶金院校、各省财经大学等院校大专、本科、MBA、EMBA各层次、各种专业的在职学历教育。二是工作轮岗。为员工创造主持或参与生产经营有关的重大项目或单个项目的工作机会,提高他们自身不同岗位的技术和管理能力,使其具有独立承担各种研究课题或主持各种生产经营项目设计的能力和成果。三是出国或出省考察先进企业。针对高级岗位的不同需求,对发展对象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和与外部交流联系的机会。要通过构建内部管理人才、技术人才、营销人才和生产工人成长通道,强化培训,营造内部人才梯队成长机制,才能使得短期绩效与长期价值同步提升。薪酬与激励机制方面。主要策略一是完善绩效管理政策,使用先进的绩效考核方法如平衡计分卡、KPI等,设计科学合理的考核指标,确保指标与战略目标充分对接。二是考核结果必须能与薪酬、职位充分结合,内部公平性和激励机制要充分显现。三是确保薪酬水平外部具有竞争性,保证对中高层次人才有吸引力。四是通过福利政策,分享企业发展成果,留住中高级人才。建立科学有效的薪酬、绩效考核制度,吸引、保留、发展优秀人才,激发员工、组织的创造潜力和创新能力。以上仅供参考希望可以帮助到你

[1]赵学凯,施丽中。加强实践教学环节 培养合格经管人才。实验技术与管理,2004(16)[2]陈天培。“模拟试验”与经管类应用型人才培养。教育与职业,2006(2)[3]王志明,刘化君。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初探。教学研究,2005(3) [4]王琪.知识型员工流失风险管理[J].管理科学文摘,2003,(11). [5]李晓雪.如何解决企业人才流失问题[J].管理科学文摘,2003,(12). [6]刘秀华.高新技术企业人才流失的原因探析[J].管理科学文摘,2003,(9). [7]孙锐.对国有企业人才流失问题的思考[J].管理科学文摘,2003,(1). [8]蒋建武,王岭.让核心员工与企业共成长[J].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2005,(2).

人才引进论文范文

改革开放以来,东莞这座城市建设日新月异,一座充满活力、充满魅力的现代化城市正在崛起,而一座城市的崛起离不开人才的贡献。从上世纪80年代被誉为“广东四小龙”之一的东莞大力引进人才,并建立一系列关于引进才人的措施。如在引进人才方面,建立了松山湖工业园,引进各类科学先进人才,并给于优厚的薪酬,并大力引进外资,创造更多岗位,使得更多的人能够轻松就业。而在留住人才方面,东莞建立一系列外地职工的劳动保护法,并首创具有意义的称呼“新莞人”使得外地人才在此处感受到家的感觉。并在21世界初,就举办积分入户制度,走在全国前列,使人才更容易在东莞发展,使他们更好地安家立户,还在全市各中小学设立一定的名额供给外地子女就读,使他们的孩子更好地得到教育,使人才更积极地在东莞发展。以上乃本人首发,别人不得随意复制。

下面是我整理整合的一些关于人力资源方面的论文范文,欢迎阅读借鉴,希望对你有帮助。

对公路施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几点思考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企业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这种竞争的实质就是人才、人力资源的竞争。而在这场人才争夺战中,国有公路施工企业由于认识不足、准备不充分,导致了大量人才的流失。如何在新形势下加强人力资源管理,留住和引进各种专业人才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公路施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企业的人才氛围和领导的用人观念淡薄

人才资源是企业最重要的资源,但有些公路施工企业的领导特别是具体项目负责人的人才观念淡薄,没有意识到吸引、稳定和用好人才工作的重要性。用人机制死板,奖惩机制不健全,论资排辈现象严重,没有为各类人才施展才华提供一个充分的优厚空间,甚至有些领导把新分配的大学生当临时雇工一样使用,严重挫伤了他们的积极性和自尊心。

(二)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机制僵化

企业仍以传统的人事管理为依据,把管理的重点放在对人员的使用和控制上,忽视了对员工个性的尊重和潜能的开发,缺乏与员工之间的沟通交流,员工被动的接受管理,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工作分析、岗位评价、人力资源计划、招聘培训、考核、薪酬管理、劳动关系管理等各项职能流于形式,没有发挥出真正的作用。

(三)缺乏专业的人力资源管理人才

由于观念上的原因,很多人事管理人员还只停留在整理档案、年终评定等这些程序化、公式化的工作上,缺乏专业的人力资源管理知识,大多数人也没有经过专门的学习,这样的人力资源管理队伍已难以适应现代企业管理的要求。

(四)企业的人力资源结构严重失衡

随着近几年对先进管理经验的引进和社会化教育的普及,虽然员工总体素质偏低的情况有了较大的改善,但仍然存在着以下问题与不足:管理人才和专业技术人员比重偏低;熟悉公路高速等高新、尖端技术的人才及会计、财务方面的专业人才缺乏;普通型员工相对富余。各个层次人员都不能满足市场经济发展的需求,使得企业人才的总体素质令人担忧。

(五)企业的人才流失严重

随着企业人才竞争的日趋激烈,企业人才外流的现象也日益严重。这些流失的专业人才一般是在工作岗位上工作2-3年的大学毕业生,有的甚至是有着丰富施工经验的项目经理、总工程师等管理人才,这些人才经过单位的培养和锻炼,熟悉工作程序,掌握了工作技能,积累了一定的实践经验,具备了独立工作能力。这些人才的流失使企业陷入了一边缺人,一边又流失人才的窘境,也给企业造成了重大的损失,严重影响了企业的长远发展。

二、公路施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几点建议

人力资源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一系列的软硬件支持,笔者认为有效地开展人力资源管理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创新人力资源管理理念

要加强宣传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重要性,提高领导对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认识,使其转变思想,彻底摒弃传统人力管理重物不重人的陈旧模式,建立一种以人为本、唯才是用、充分发掘人才潜能的现代人力资源管理模式,把人力资源管理的重心迅速转移到人力资源的战略职能上来。

(二)建立健全现代人力资源管理制度

通过制定和实施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规划,在企业内部建立起科学系统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对企业人力资源的组成、分布等信息进行全面综合的收集和整理,对企业的人力资源进行分类,确定出待开发、待培养的以及急需引进的人才,并制定出对企业人力资源的评价标准体系,注意及时收集对分散于各工程项目部人员的评价信息,建立起流畅的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网路,使得人力资源管理制度为企业选择、培养、使用人才提供依据。

(三)加大人才引进和人力资源开发力度

1、企业应该合理的配置本企业的人力资源,同时加强队伍的内部建设,要树立“注重实绩、竞争择优”的用才理念,积极倡导“能者上、庸者让”的竞争用才机制,进一步完善“事业留人、待遇留人、感情留人、机制留人”的各项制度,最大限度地留住人才。

2、对于一些重要岗位和特殊专业人才,要通过主动加强与高等院校联系、拓宽社会人才交流服务平台、实行多种优惠政策等形式,吸引企业急需的人才加盟企业。

3、人力资源管理人员也应不断提升自我的专业能力,多方面了解企业功能、施工生产、企业文化等,并加强与其他部门的沟通交流,获得他们的信任与尊重,从而有效地实现企业的人力资源战略。

(四)完善职工教育培训体系,注重职工职业生涯规划

公路施工企业要转变那种重使用、轻培训的做法,将对员工的培训贯穿到员工的整个职业生涯,坚持“走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岗前培训与在职培训相结合、长期培训与短期培训相结合的路子,对员工开展多样化的培训。同时,鼓励员工参加各类资格考试,对获得资格证书的员工进行相应的奖励,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

(五)建立高效的人才激励机制和绩效评估体系

1、薪酬激励。企业可以通过工资、福利、股权等方式,把员工的薪酬与绩效挂钩,以经济利益的形式来激励员工。

2、精神激励。企业应加强与员工的沟通交流,增加对员工的尊重、理解与支持、信任与宽容、关系与体贴等,有效地培育员工对企业的忠诚和信任。

3、事业激励。积极鼓励专业技术人员在专业上有所建树,创造机会和条件帮助其提升在专业领域的成就、名声、荣誉和地位。

4、企业文化激励。大力加强企业文化建设,不断增加企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努力在企业形成“尊重知识、尊重劳动、尊重人才、尊重创新”的良好风尚,为各类人才的成长打造良好的环境。

论我国农村企业人力资源供求关系平衡策略

一、相关概念界定

(一)人力资源

人力资源一词是由管理学大师彼得?德鲁克于1954年在其著作《管理的实践》中首次提出的。在讨论管理员工及其工作时,德鲁克引入了“人力资源”这一概念。所谓人力资源,是指一定范围内的人口总体所具有的劳动能力总和。通常,我们用一定范围内具有为社会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文化财富的,从事智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人的数量和质量来表示。人力资源的数量由具有劳动能力的人的总量来衡量,人力资源的质量由拥有劳动能力的人的文化程度、能力和技能来表示。

(二)人力资源规划

人力资源规划是根据组织的人力资源战略目标,在分析组织人力资源状况的基础上,科学预测组织在未来环境变化中人力资源的供给与需求状况,制定必要的人力资源获取、利用、保持和开发策略,确保组织对人力资源在数量上和质量上的需求,保证组织和个人获得长远利益。人力资源规划的主要目的就是要实现企业人力资源供给与需求之间的平衡。而在现实生活中,企业要实现人力资源供给与需求的绝对平衡是不可能的,我们只能追求两者之间的相对平衡。更多的时候,企业的人力资源供给与需求之间是不平衡的。第一种情况是总量平衡,但结构不匹配,第二种情况是人力资源供给大于需求,第三种情况则是人力资源供给小于需求。

二、农村企业人力资源的供求现状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民人口众多。仅从人力资源数量来说,乡村人口相比城镇人口而言具有一定优势。虽然乡村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比重呈现逐年下降的趋势,但截至2007年底,乡村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比重仍然达到了(见图1)。

从全国人口的年龄构成来看,15岁-64岁人口(即劳动适龄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比重一直维持在70%以上。这表明我国人力资源数量是非常充足的,同时也意味着我国现在面临着较大的就业压力。通过整理统计年鉴的数据发现,我国农村劳动适龄人口与实际就业人口之间存在一定差距,农村人力资源的供求不平衡,具体表现为人力资源供给大于需求,农村地区存在较多的剩余劳动力(见表1)。作为吸纳农村劳动力的主要渠道,农村企业承担着较大的压力。而2008年受金融危机的影响,沿海大批企业倒闭,许多农民工提前返乡,这进一步加剧了农村人口就业的严峻形势,给当地农村企业人力资源规划工作带来了许多困难。

三、我国农村企业人力资源供大于求的形成原因

农村企业人力资源供给大于需求的形成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外部原因,也有内部原因,概括起来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一)农村人力资源结构性过剩

综上可知,目前农村地区人力资源呈现结构性过剩,存在大批剩余劳动力。农村企业作为吸纳农村劳动力的主要渠道,面临很大的压力。国家鼓励农民从事非农业生产,进入企业获取更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这使得许多农村企业被迫“扩招”,其招聘的员工数超过了自己的实际需要。加之近两年金融危机的冲击,沿海大批中小企业倒闭,农民工返乡,进一步加重了当地农村企业肩上的担子。

(二)农村企业管理人员专业素质偏低

农村企业一般地处偏远的山区,当地经济比较落后,所以很难吸引高素质的人才,其人力资源的主要来源是当地的居民,这使得农村企业人力资源的素质普遍偏低。某调查显示,湖南农村中小企业员工学历在大专以上的仅占员工总人数的,中专以下的占到了总人数的,其中初中或以下学历的占。部分农村企业人力资源部门的工作人员甚至都不是专业的管理人员,而是一些经验较丰富、在公司呆过较长时间的老员工。他们在进行人力资源规划工作时,往往不是运用科学的预测方法来预测企业的员工需求,而是根据自己的经验来确定人员的需求量。最终导致了企业在招聘时引入了过多的人才。

(三)农村企业领导人的过多干预

相比城镇企业而言,农村企业无论在经营规模上,还是管理体制上,都处于落后的地位。先进管理思想在农村企业的传播受到诸多因素的限制。农村企业还没有建立起良好的用人决策机制,往往是根据领导的意见来录用人员。高层领导利用自己的职权,将自己的亲戚或朋友介绍进公司,而不管企业究竟需不需要引进人才。这也是农村企业出现人力资源供给大于需求的原因之一。

四、解决我国农村企业人力资源供给大于需求的对策

解决企业人力资源供给大于需求矛盾的措施有很多,如鼓励员工提前退休、储备人才等。然而这些措施并不具有通用性,即同样的措施对于不同的企业发挥的效力不同。我们在分析该问题的时候,应该充分考虑农村企业的自身情况,根据企业出现人力资源供大于求的原因来寻求其解决对策。

(一)扩大经营或拓展新业务,吸纳多余人员

当企业的经营状况良好且企业处于成长期时,如果企业内部存在多余人员,我们可以采取此种措施。这是因为良好的经营状况确保了企业有足够的资金和人力用于扩大经营或拓展新业务。企业可以将同一岗位上多余的人员从原来的部门转移出来,分配到新开拓的业务部门。一方面可以解决原来部门人员冗杂、员工重复作业的问题,另一方面,可以降低公司成本。因为,这部分转移出来的员工相对于外聘员工而言,更加熟悉公司的运营环境、具体的岗位职责以及企业的文化内涵,能够在短时间内为公司创造高绩效。因而该项措施较适合于经营状况良好且具有发展前景的公司。

(二)缩短员工工作时间,实行工作分享或降低员工工资

部分企业出现人力资源供大于求的状况是周期性的,它是基于企业的生产周期或销售周期而存在的。显然,企业在销售旺季所需的员工数量会多于处于销售淡季需要的员工数量。当企业生产的产品处于销售旺季时,为了满足市场需求,企业往往需要更多的员工以满足生产的需要。假定此时企业的人力资源供求处于平衡状态。当企业迎来自己的销售淡季时,由于市场需求的减少,企业必然要减少自己的生产线,避免产品的积压。这时,一开始处于平衡的人力资源供求状况将被打破。在销售旺季恰到好处的员工人数相对销售淡季而言显得多余,即此时企业人力资源的供给大于需求。基于该种情形,企业通常可以通过缩短员工工作时间,实行工作分享或降低员工工资来平衡人力资源的供求。这样可以避免因采取裁员或辞退员工这种激烈的手段而给企业带来的负面效应,如引起企业内部员工的惶恐、降低员工的士气等。同时,这也为再次到来的销售旺季储备了足够的人力资源。

(三)冻结招聘,停止外聘,让其自然减员

招聘渠道分为内部招聘和外部招聘两种。所谓内部招聘是指在单位出现职务空缺后,从单位内部选择合适的人选来填补这个位置。而外部招聘是指在单位出现职务空缺后,从单位外部选择合适的人选来填补这个位置。目的在于识别并吸引组织外的求职者,在众多求职者中做出雇佣决策。内部招聘通常不会增加公司的总人数,只是公司的人员结构发生了一些变化。而外部招聘由于引进了新人,通常会增加公司的总人数。因而,当企业出现人力资源供给大于需求的状况时,我们可以通过停止外部招聘减少公司人员的输入。而一些达到法定退休年龄或因为其他原因离开公司的人员无形中扩大了公司人员输出。最终人力资源的供求会因为人员输入的减少和输出的增多而趋于平衡。

(四)永久性裁员或辞退职工

此种措施是解决企业人力资源供给大于需求最有效的手段,但通常也是企业管理人员最不愿采取的。现代企业理论认为企业和员工之间不再只是简单的雇佣关系,员工是作为企业这个大家庭中的一员而存在的。裁员或辞退员工会影响留任员工的工作情绪,使他们对组织产生不信任感,担心自己有一天也会被迫离开公司。然而,在实际经济生活中,企业还是会因为一些原因而最终选择这样一种解决方法。这主要是基于两种情况。一是企业经营进入衰退期,为了避免破产,企业不得已而为之。最典型的例子就是这两年蔓延全球的经济危机给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带来的影响。据统计,2008年美国裁员最多的企业是花旗集团,其裁员人数超过了73000人,紧随其后的是美洲银行,其裁员人数也超过了35000人。排名裁员人数前十名的企业累计裁员人数超过了248000人。另一种情况是当多余的人力资源不具备良好的职业技能,无法给企业带来预期效益时,企业会采取辞退员工的方式。这样企业可以解决多余人力资源的问题,为企业节约人力成本。

五、不足之处

人力资源供给与需求的平衡不仅指数量上的平衡,还包括质量和结构上的平衡。而本文在分析农村企业人力资源供求平衡问题时,仅从数量上进行研究,得出结论,认为农村企业人力资源供给大于需求,分析略显浅薄。其实,农村企业对人力资源的需求量是很大的,但他们所需要的人力资源是高文化、高技能的管理人员,而不是只能从事简单农业生产的员工,即在农村人才市场上,人力资源供给与需求间的不平衡最主要的不是数量上的失衡,而是结构上的不匹配。在接下来的研究中,我们应该把重点放在探讨农村企业人力资源质量需求与供给上,以完善现有研究。

某企业人才引进策略研究论文

建筑企业人才管理问题与策略论文

人才是建筑企业的血液,是建筑企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面对竞争日益激烈的建筑业市场,建筑企业要不断进行人才引进、人才培养、人才激励,这也是建筑企业人才管理的首要任务。从目前我国建筑企业经营状况可以观察到,人才流失已经上升成为影响建筑企业经营效益的首要因素。人才对实现建筑企业的健康发展和可持续发展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建筑企业人才管理建设的必要性

现如今,建筑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尽管如此,我们也应该意识到我国建筑业的发展相较于发达国家仍然有很大差距,人才管理方面更是有诸多不足的地方。就目前我国建筑企业人才管理情况分析,如何防止人才流失已经成为我国建筑企业发展过程中面临的重点问题。在建筑业市场中,要想掌握建筑市场的发展方向就必须拥有高质量的人才团队,但同时也因此造成了建筑业内部的人才竞争,进而引发人才流失。那么,如何改善建筑企业人才流失的现状并实现建筑企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目标?笔者认为,首先应该转变观念,创新人才管理方式;其次应该增强建筑企业的文化建设。最大程度满足人才物质和精神的需求,增加企业凝聚力提升企业员工的忠诚度,进而减少建筑企业人才流失现象的发生。社会经济结构的不断变化从根本上确立了人才在建筑企业发展过程中所占据的地位,重要人才大多掌握着建筑企业的核心技术和重要资料,人才流失将关系到建筑企业的命运以及未来发展。因此,加强建筑企业人才管理是非常必要的。

二、建筑企业人才管理存在的问题

1.人才重视程度不足。我国建筑市场从计划经济逐步转化为市场经济,而市场经济虽然不断地发展,但仍然有很多企业的管理层并没有意识到人才对于企业发展的重要性。有些企业管理者认为只要提高薪资水平,建筑单位的人员量还是可以保证的,同样也可以通过提高薪资水平来广泛募集人才。但是,需要认识到那些具有较高学历、受过系统性专业教育,并且掌握一定专业技能的人才,这些人对自己有着高标准的要求,对企业也有其独特的见解。他们有强烈愿望去进行知识更新,并且能够在岗位上进行持续学习,能够在变化的工作环境中持续地完善自己,不断学习先进知识是他们的优势所在,同样也是建筑企业真正需要的优秀人才。

2.人才管理体系不够完善。建筑企业人才管理体系的`不完善是造成人才流失的原因之一。建筑企业招聘到人才之后,不能对人才进行合理的定位、有效的管理和科学的培养,缺乏对人才的管理和培养体系。建筑企业不具备完善的人才管理机制,将会造成部分专业人才的极大浪费,同时也会使建筑企业内部缺乏人才晋升空间及人才欠缺清晰具体的职业规划。由于建筑企业竞争激烈,人才对建筑企业忠诚度受到影响,加之建筑企业并未制定合理的薪资体系及有效的激励制度,这些都造成了建筑企业工作人员工作积极性的下降,从而加快了建筑企业人才流失。

3.建筑企业工作条件存在特殊性。建筑企业工作环境复杂、稳定性较低,在人员配置、生产模式等方面与其他行业均存在诸多差异。建筑企业多数处于施工一线较贫穷且偏僻的地方,生产生活环境十分艰苦,施工一线物质资源匮乏、精神层面需求不能得到满足,很容易造成思想的波动甚至精神抑郁。尤其是刚刚走出校园走上工作岗位的大学生,对薪资待遇和工作条件心理预期过高,对建筑行业工作性质的特殊性认识不充足,在理想与现实中存在很大落差,时间长了,逐渐丧失了工作的热情和积极性。

4.建筑企业缺乏企业文化建设及激励制度。建筑企业文化建设直接影响到企业的凝聚力,只有重视建筑企业的文化建设,使每位员工都认可企业文化,才能提升职工对企业的忠诚度。多数建筑企业依然沿用依据经验判断且比较传统的考核评估方法,甚至没有健全的考核评估体系。很多建筑企业在选人过程中只看重资历与学历,忽略对人才潜力、综合素质及业绩的考量和分析,这就造成一部分建筑企业员工跳槽现象的发生,他们通过更换企业来对自己的能力和价值进行重新定位和评估。建筑企业缺乏企业文化建设,工作绩效考核及有效的激励制度,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专业人才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以及对企业文化的认同感与归属感。

三、建筑企业人才管理策略

1.创新建筑企业人才管理体系。因为建筑行业工作条件的特殊性,在人才管理体系建设过程中应该建立科学的用人机制,并且不断对人才管理体系进行创新,为人才发展提供广阔的空间,促进优秀人才发展自身潜力的同时提升员工对企业的认同感和忠诚度。人才竞争的实质是管理机制的竞争,建筑企业管理人员应当依据建筑企业人才发展规划及建筑业专业人才特点,对人才的引进、聘用等多方面实行系统的、全面的人才管理建设;建筑企业应该意识到优秀人才渴望得到发展的迫切要求,并尽力为其提供发展的平台和空间。定期安排专业人才进行集中培训和进修,尽量做到人尽其才,为优秀人才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同时也要健全员工晋升体系,加强对建筑企业各部门的综合治理,倡导能力至上,进而提升专业人才的工作热情和对企业的认同感。

2.健全建筑企业人才培养体系。建筑企业应不断完善专业人才培养体系,制定全面、科学的人才培养机制。首先,应该加大建筑企业人才集中培训的投入,将建筑企业人才培养的支出列入建筑企业的预算,并且制定详细的培养计划,针对企业员工的自身素质及岗位技能要求,定期安排企业员工进行集中培训。其次,建筑企业应当鼓励员工进行自我提升,号召员工自发参加专业再教育,并努力考取各类职称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让员工确定明确的职业生涯规划,通过不断设定阶段性目标,创造优秀人才接受挑战的机会。另外,设立创新激励奖金,鼓励优秀员工边工作边学习,在工作过程中有创新行为的应予以奖励,并且做到在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3.营造协作共享的企业文化。营造协作共享的企业文化是凝聚全体员工的重要力量,是建筑企业精神文明建设的核心内容。营造良好的企业文化并且通过各种宣传手段提升建筑企业职工的综合素质,激发员工工作积极性和热情,加深员工对企业文化的认同感,提升建筑企业经济效益,增加企业凝聚力提升企业员工的忠诚度。随着社会对人才的重视不断加深,人们越来越追求精神领域的自由,人才也越来越要求独立性和自主性。当前建筑经济的全面化、规范化的发展进程需要的是建筑企业协同发展,在个体创造价值的同时更需要团队协作共享的精神。创建分工协作、资源共享的企业文化氛围,是当今经济规模化发展的大背景下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同时也是建筑企业提升核心竞争力的有力推动。依靠各专业各部门的相互协作、共享,使企业员工随着建筑企业文化建设的深入体会到协作的重要性,从而激发员工工作热情,加深员工对企业文化的认同感及增加建筑企业的凝聚力。

有色金属企业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策略研究摘要:有色金属企业战略人力资源管理出现了机遇和挑战,针对存在问题,提出制定人力资源战略规划,调整组织架构,完善日常管理体系等策略,旨在提升有色金属企业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的水准。关键词:人力资源;人力资源管理;战略人力资源管理近年来,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快速发展,加之有色金属价格不断上扬,市场行情总体上涨,企业经济效益迅猛提升。但是,企业安全事故频发、环保事故不断等问题也逐渐显现出来,暴露了金属冶炼企业战略性人力资源战略管理明显滞后。一、有色金属企业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的机遇和挑战(一)机遇就中国的有色金属工业发展来看,指导思想是依靠科技进步,走资源利用率高、安全生产有保障、经济效益好、环境污染少的可持续工业发展道路。各省关于建立有色金属经济支柱产业,打造国家级有色金属基地的经济发展战略,都为有色金属企业公司今后的更好发展提供了宏观政策的支持。有色金属冶炼企业迎来新机遇。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一直保持良好势头。尽管受国际金融危机的一些影响,但国家关于扩大内需,促增长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取得了良好效果,今后经济仍然会维持积极稳健发展的态势。就业内情况分析,自2008年下半年以来,国际有色金属暴跌,给企业带来不少的困难,这既是困难但也是机遇,因为价格暴跌,淘汰了一批竞争实力不强的,产能过剩的企业,行业洗牌之后,产品存量在一定时期后将得到释放甚至爆发。2009年国际有色金属止跌回升,不可再生和难以替代的宝贵资源的价值得以显现,企业的市场前景趋于乐观。(二)挑战1.缺乏人力资源战略规划。人力资源战略规划,即企业的人员需求及如何满足企业发展需求的计划。人力资源战略规划的目标是确保组织在适当的时间和不同的岗位获得适当的人员(包括数量、质量、结构)。有了人力资源战略规划,能够满足变化的组织对人力资源的需求,另外,通过各种机制的有效运行,能够最大限度地开发组织内现有人员的潜力,使组织及其员工的需求得到充分满足。2.组织架构不科学。据调查,有色金属企业的组织架构大多存在以下问题。首先,目标任务导向原则不突出,部门设置不合理。比如,没有负责公司战略管理的部门;财务与审计本应互相独立,互相监督,有的却合二为一。其次,精简高效原则未能有效显现。公司高层方面职位过多有些企业甚至超过十个。部门内部领导职数设置不尽合理,有的部门一正多副。再次,部门内部定员不科学,随意因人因事设岗。劳动定员缺乏严谨的科学依据,更多地依赖经验数值和传统的定员定岗。确定的定岗定员,执行也不到位。尤其是管理岗位,人员越来越多,人浮于事。最后,部门职责不明,权责不清,决策粗放、失误等现象普遍存在。3.人力资源结构性矛盾十分突出。有色金属冶炼企业,一般把所用员工大体上分成两类:一类是管理人员,即非生产操作人员,另一类是生产操作工人。有色金属企业的人力资源体系中,生产工人与管理人员比例大多在3∶1至5∶1,管理幅度太小。从知识结构看,管理人员团队学历偏低,冶金类企业大学本科的一般为1/3左右,国外企业则一般达到50%以上。其次,生产工人学历低下。大多数操作工人是高中及以下学历。4.日常管理体系制度不健全不完善。在招聘制度方面。首先,很多公司缺乏科学合理的招聘制度与流程。据调查,不少公司基本按照计划经济年代的方式招收员工,没有真正地依照双方意愿通过市场配置的方式,招聘需要的管理人员。其次,招聘渠道的相对单一。虽然很多人才短缺,但基本没有主动走出去,没有使用多种渠道招聘所需人才。在招聘过程中,仍停留在靠经验、靠直觉的阶段。缺乏先进的测试手段。薪酬与激励制度方面。有色金属企业中层管理人员薪资一般与各厂生产任务、技经指标、质量指标、安全指标等考核挂钩,当月兑现大部分,小部分年终考核多退少补。基层员工工资是在合理定员定额定责、定吨含工资的基础上,与上级公司所下达的生产任务、技经指标、质量指标、安全指标等考核挂钩,当月考核并兑现。各部门、各厂一般根据本部门、本厂的实际情况制定二次或三次工资分配方案,进行员工工资分配。具体分析,薪酬与激励制度方面的主要问题有三个。首先,内部分配的公平性表现不完全。基本上按等级和身份来定薪酬水平,并没有真正按岗位、职位和业绩定薪酬。在按照经济责任制下拨吨含工资总额,由各生产厂和部门自行二次分配时,因缺乏职位分析和职位评价的科学分配依据,主要凭感觉和经验分配薪酬,激励作用难以充分发挥。其次,薪酬的外部竞争性不充分。有色金属企业长期缺乏一些重要岗位的高级人才,但是未能制定有效而有竞争力的薪酬水平和规则,以吸引人才。第三,绩效考核管理办法操作性不够强,相对较少使用平衡计分卡、KPI考核这样的管理工具。考核定性指标多,量化指标少。培训与发展方面。多数公司能够制定制度,激励员工提升个人能力和素质。内训方面,有色金属企业会定期不定期举办采矿专业、选矿专业、冶炼专业、机电专业、质检化验、安全等员工技能培训班,但是缺乏精细管理、制度缺乏针对性,一定程度上流于形式。二、有色金属企业公司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体系存在问题的原因探析地理环境因素对有色金属企业公司人力资源有一定影响。一般而言,有色金属企业公司所处的地理区位偏远,交通不便,文化、教育、经济和社会发展等相对落后,工作与生活条件较差,因此就人才招聘和引进而言,环境因素相对不利。加之有色金属企业固有的特点,从事相对危险的工种如采矿、选矿和冶炼,劳动强度大、工作环境差、与外界联系相对困难等,导致吸引人才更加困难。矿业专业院校较少,人才培养尚不能完全满足需求。中国是有色金属大国,在计划经济时期建立了一批有色金属矿业院校,为有色金属产业培养了大量人才。但因国家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也为了更好地适应市场需要,很多高效都在不断地缩减矿业类学生的招生规模,高等院校中传统的矿业类常规专业无论是专业门类和生源都已不同程度地缩减,学生数量大幅下降。目前全国只有不到五十所的矿业专业院校,每年向社会输送的毕业生无法满足需求,尤其是边远艰苦地区的矿业企业能招到的毕业生就更少,矿业企业人才资源出现了普遍供给不足的状况。有色金属企业未能充分重视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没有选人、用人、育人和留人的机制,也是造成人才短缺的重要原因。三、推行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的策略(一)制定人力资源战略规划人力资源战略规划包括两个层次总体战略规划和各项分(子)规划。人力资源总体战略规划是有关计划期内人力资源开发利用的总目标、总政策、实施步骤及总的预算安排。人力资源各项分子规划主要包括招聘规划、培训与发展规划、薪酬与福利规划、绩效考核规划、员工职业生涯规划等。人力资源战略规划的制定要考虑全局性、一致性、准确性和可控性原则。企业的人力资源战略规划活动,在操作程序上包括;调查和分析企业人力资源信息;企业人力资源需求和供给情况预测;企业人力资源战略规划的制定;企业人力资源战略规划的实施与执行;企业人力资源战略规划的监控。在国际有色金属市场风云变幻的形势之下,有色金属企业发展的总体发展战略的指导思想,要考虑立足现有生产,稳健地发展自有资源,以扩大产能和开展深加工、延长产业链为手段,提高产品附加值,提升品牌形象,不断增强市场竞争的能力和实力。人力资源战略规划是根据组织(企业)的总体发展战略确定的,是对企业总体发展战略的支撑。因此,制定有色金属企业公司人力资源战略规划时,应以建立数量结构合理的、能够满足企业稳定发展需求的员工群体为目标;应以成为学习型、开放型并具有较强吸引力、凝聚力和核心竞争力的组织作为战略愿景;应以创建高效激励机制,吸纳、发展、保留优秀人才,建立强大的人力资本为战略使命。(二)调整组织架构完善职位分析和职位评价。职位分析是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一项基础性工作,简单地说,它就是确定企业中各项工作的任务和性质并确定哪些人适合于这些类型的工作的过程,并制订出职位规范(工作的内容是什么)和职位说明书(雇用什么样的人来完成这些工作)的过程。它提供的信息是招聘、薪酬、绩效考核、培训等其他人力资源管理活动的基础和依据。职位评价是指用一定的方法,将所有的工作职位,按其业务性质、难易程度、责任大小、所需受教育程度和技术高低,进行分类和分等的过程。通过职位评价确定职位的相对价值,同时为薪酬体系的建立和完善提供基础。坚持目标任务导向原则和精简高效原则,科学合理设置部门和分支机构。建立规范而明确的编制、职责、职位系统,建立精简而高效的部门框架,以组织架构持续再造和更新,提升组织效率。(三)完善人力资源日常管理体系人才招聘制度方面。应在学习同行业优秀企业的制度过程中,不断完善招聘决策、面试甄选、录用评估等各个环节,迅速建立科学的招聘制度和流程;明确招聘自主权,排除干扰因素;广泛使用各种招聘渠道,如内部推荐、媒体广告、招聘会、校园招聘等,尤其是通过猎头渠道,方便获取高层次人才;通过竞聘的方式产生中层干部;通过劳动中介渠道,招聘合适的操作工人。此外,必须有高层管理人员作为责任人,必须明确具体的责任部门负责落实措施。要通过建立科学的招聘制度,运用多种招聘渠道,构筑人才高地和优质平台,汇聚一批资深优秀人才,海纳百川。培训与发展制度方面。主要策略一是强化内部管理知识培训和专业知识培训。根据不同培养对象的实际情况,组织参加冶金院校、各省财经大学等院校大专、本科、MBA、EMBA各层次、各种专业的在职学历教育。二是工作轮岗。为员工创造主持或参与生产经营有关的重大项目或单个项目的工作机会,提高他们自身不同岗位的技术和管理能力,使其具有独立承担各种研究课题或主持各种生产经营项目设计的能力和成果。三是出国或出省考察先进企业。针对高级岗位的不同需求,对发展对象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和与外部交流联系的机会。要通过构建内部管理人才、技术人才、营销人才和生产工人成长通道,强化培训,营造内部人才梯队成长机制,才能使得短期绩效与长期价值同步提升。薪酬与激励机制方面。主要策略一是完善绩效管理政策,使用先进的绩效考核方法如平衡计分卡、KPI等,设计科学合理的考核指标,确保指标与战略目标充分对接。二是考核结果必须能与薪酬、职位充分结合,内部公平性和激励机制要充分显现。三是确保薪酬水平外部具有竞争性,保证对中高层次人才有吸引力。四是通过福利政策,分享企业发展成果,留住中高级人才。建立科学有效的薪酬、绩效考核制度,吸引、保留、发展优秀人才,激发员工、组织的创造潜力和创新能力。以上仅供参考希望可以帮助到你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