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期刊知识库

首页 学术期刊知识库 问题

窦桂梅伯牙鼓琴案例研究论文

发布时间:

窦桂梅伯牙鼓琴案例研究论文

知音的诗句1、古路无行客,寒山独见君。——《碧涧别墅喜皇甫侍御》2、四海皆兄弟,谁为行路人。——《旧题苏武诗》3、刎颈之交。——汉书《诸葛丰传》4、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芙蓉楼送辛》5、朋友切切思思。——《论语·子路》6、相逢方一笑,相送还成泣。——唐·王维7、朋友,以义合者。——宋·朱熹8、二人同心,其利断金。——《易·系辞上》9、夫大寒至,霜雪降,然后知松柏之茂也。——《淮南子》10、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唐·李白《赠汪伦》11、人生所贵在知已,四海相逢骨肉亲。——《雁门集》12、人之相识,贵在相知,人之相知,贵在知心。——春秋·孟子13、夜阑更秉烛,相对如梦寐。——《羌村·其一》14、一死一生,乃知交情。一贫一富,乃知交态。一贵一贱,交情乃见。——《史记》15、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元曲选·争报恩》16、布衣之交不可忘。——唐·李延寿17、于患难风豪杰。——清·魏禧18、友如作画须求淡,山似论文不喜平。——翁照《与友人寻山》19、人生交契无老少,论交何必先同调。——杜甫《徒步归行》20、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21、君不见管鲍贫时交,此道今人弃如土。——《贫交行》22、以文常会友,唯德自成邻。——祖咏《清明宴司勋刘郎中别业》23、少年乐新知,衰暮思故友。——韩愈《除官赴阙至江州寄鄂岳李大夫》24、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西晋·付玄25、交情老更亲。——唐·杜甫

(一)学术专著1.《小学语文主题教学研究》,人民教育出版社,.《我的教育视界》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超越·主题·整合--窦桂梅教学思想探索》,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回到教育的原点》,文化艺术出版社,.《跟窦桂梅学朗读》,长春出版社 ,.《窦桂梅的阅读课堂》,长春出版社,.《做有专业尊严的教师》 ,漓江出版社,.《优秀小学语文老师一定要知道的7件事》,中国青年出版社,.《窦桂梅与主题教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听窦桂梅老师讲课》,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玫瑰与教育》,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听窦桂梅老师讲课》,大夏书系, .《和学生一起成长:一个教师与75个学生的心灵对话》,山西教育出版社 .《激情与思想》,山西教育出版社, .《梳理课堂——窦桂梅课堂捉虫手记》,广西教育出版社 ,.《教育的对话》,吉林音像出版社 ,.《窦桂梅与语文教改的三个超越》,国际文化出版公司,(二)学术论文(部分重要)1.《教育研究》:《新课改背景下课程整合的实践探索》、2014年第2期154页2.《课程·教材·教法》:《小学语文主题教学实践研究》、2014年第34卷第8期3.《课程·教材·教法》:《基于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1+X课程”建构与实施》、2015年第35卷第1期4.《课程·教材·教法》:《构建“1+X课程”,为聪慧与高尚的人生奠基》、2014年第34卷第1期第6页5.《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从主题教学到课程整合——“1+X课程”体系的建构与实施》、2014年第4期6.《课程·教材·教法》:《激情与思想,我永远的追求:—特级教师专业成长研究》、2004年第24卷第5期7.《人民日报》:《成志教育:为聪慧高尚的人生奠基》(2015年10月29日)8.《光明日报》:《为聪慧与高尚的人生奠基》(2014年9月14日)9.《中国教育报》:《学生站在课程的正中央》(2015年2月)10.《中国教育报》:《无法预约的精彩最珍贵》(2015年8月)11.《人民日报》:《整合课程,再造学科体系》(2014年9月10日)12.《中国教育报》:《关于课程整合的思考与基本实施》(2013年10月9日)13.《中小学管理》:《清华附小:围绕课程变革进行组织整合》、《我当校长这几年》、《我为儿童做的几件事》、(2014年、2015年两篇)14.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主题教学”专题转载《小学语文主题教学实践研究》、《让儿童在自我发现中获得价值观——以图画书<大脚丫跳芭蕾>为例》等3篇文章15.《人民教育》:《“1+X课程”与学生发展的核心素养》(2015年13期)16.《人民教育》:《让儿童在自我发现中获得价值观_以图画书<大脚丫跳芭蕾>为例》(2014年19期)17.《人民教育》:《回到教育本身——整合思维下的<皇帝的新装>》(2014年第2期)18.《中国教育报》校长周刊:《整合:为学生更好的发展》(2013年)19.《人民教育》:《朝向伟大的事物—主题教学的再研究》(2010年03期)20.《中国教师报》:《语文要给孩子一座田园和一座花园》(2009年2月)21.《人民教育》:《为生命奠基—语文教改的三个超越》(2002年1期)……(三)经典课堂案例1.《威利的奇遇》 20152.《大脚丫跳芭蕾》(一)(二) .《皇帝的新装》(一)(二) .《魅力》(一)(二) .《牛郎织女》(一)(二) .《我的爸爸叫焦尼》(一)(二) .《林冲棒打洪教头》(一)(二) .《回到数字的原点》 .《祖父的园子》 .《我的爸爸叫焦尼》(一)(二) .《祖父的院子》 .《林冲棒打洪教头》(一)(二) .《宋定伯卖鬼》 .《卖火柴的小女孩》 200915.《村居》(吟诵版) 200916.《我爸爸》 200817.《丑小鸭》(第二教时) .《炮手》 200819.《牛郎织女》(第二教时) .《牛郎织女》(第一教时) .《三打白骨精》 200722.《村居》(第三教时) .《村居》(第二教时) .《村居》(第一教时) .《珍珠鸟》 200626.《秋天的怀念》(上)(下) .《游园不值》 200528.《晏子使楚》 200429.《再见了,亲人》 .《落叶》(4) .《黄河象》 .《曼谷小象》 .《葡萄沟》 .《捶捶乐》 .《喜鹊》 .《看图说话》 .《我诚信我美丽》 200138.《朋友》 .《草船借箭》 200040.《将相和》 200041.《最爱是兵》 199942.《山居秋暝》 199943.《初冬》 1997年44.《群鸟学艺》 1997年45.《曼谷的小象》 1996年46.《飞机遇险的时候》 1996年47.《可爱的草堂》 1995年48.《登山》 1995年49.《要下雨了》 1995年50.《小蝌蚪找妈妈》 1994年51.《植物妈妈有办法》 1993年52.《庄稼的好朋友》 1993年53.《王二小》 1992年……(四)出版应用成果《小学语文质量目标手册》(一至六年级共12册。后修订为《小学语文质量目标指南》,一至六年级6册。多次再版。)《小学语文乐学手册》(一至六年级,共12册)《清华附小作文教材》(一至六年级,共12册)《小学语文写字手册》(一至六年级,共12册)《清华附小学生范文》(一至六年级,共12册)《影响孩子一生的主题阅读》(一至六年级,共6册)……

伯牙鼓琴案例研究论文

部编语文六年级上册第21课文言文两则:

第一则:《伯牙鼓琴》

译文是:俞伯牙弹奏古琴,钟子期听。开始弹琴时,伯牙心里想着高山,钟子期称赞说:“弹得真好啊,我仿佛看见了巍峨的泰山。”不一会儿,伯牙心里想着流水,钟子期又说:“弹得真好啊,我仿佛看见了水势浩荡的江河。”钟子期死了,伯牙摔破古琴,剪断琴弦,一生不再弹琴。认为世间再没有人,值得自己为他弹琴啦了!

第二则:《书戴嵩画牛》

四川有个姓杜的处士。,喜欢书画,他珍藏的书画作品有几百件,其中一幅是戴嵩的《牛》。杜处士尤其喜欢,他用玉做画轴,用锦囊将它装起来,经常随身带着。

有一天他摊开书画晾晒,有个牧童看见了戴嵩的这幅画,拍手大笑说:“这幅画是画的斗牛啊!斗牛的时候,力量集中在角上,错了!”杜处士笑笑,认为他说的对。古人有句话说:“耕种的事应该去问农人,织布的事,应该去问女佣。”这个道理是不会改变的呀。

(原文)

庄子送葬,过惠子之墓,顾谓从者曰:“郢人垩慢其鼻端若蝇翼,使匠石斫之。匠石运斤成风听而斫之,尽垩而鼻不伤,郢人立不失容。宋元君闻之,召匠石曰:'尝试为寡人为之。'匠石曰:'臣则尝能斫之。虽然,臣之质死久矣!'自夫子之死也,无无以为质矣,吾无与言之矣!”

(译文)

楚国的京城郢都有一个人在自己的鼻尖上抹了一点像苍蝇翅膀大小的一块白粉,让一个叫石的匠人用斧头把它砍下来。匠石抡起带着呼呼风声的斧头砍下去。结果白粉完全除掉了,而鼻子却一点儿也没有受伤。郢人不仅脸色未变,连眼睛都没有眨一下。宋元君听说这事后,让匠石给自己再表演一次。匠石回答说:“我确实曾经砍过,但是能够让我施展技术的那个人如今已经死去很久了。”

(寓意,启示)

比喻知音难遇之感,“知音”往往终生不遇,因而“匠石运斤”成了千年流传的成语。

原文: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①之。伯牙游于泰山之阴,卒②逢暴雨,止于岩下;心悲,乃援琴而鼓之。初为霖雨之操③,更造崩山之音。曲每奏,钟子期辄穷其趣。伯牙乃舍琴而叹曰:“善哉,善哉,子之听夫志,想象犹吾心也。吾于何逃④声哉?”——选自《列子·汤问》

翻译:伯牙擅长弹琴,钟子期善于倾听。伯牙弹琴,心里想着高山。钟子期说:“好啊!高耸的样子像泰山!”心里想着流水,钟子期说:“好啊!宽广的样子像江河!”伯牙所想的,钟子期必然了解它。伯牙在泰山的北面游览,突然遇到暴雨,在岩石下;心里伤感,于是取过琴而弹了起来。起先是连绵大雨的曲子,再作出崩山的声音。每有曲子弹奏,钟子期总能寻根究源它的情趣。伯牙放下琴感叹地说:“好啊,好啊!你听琴时所想到的,就像我弹琴时所想到的。我从哪里让我的琴声逃过你的耳朵呢?”

一、教材解读1.课文简说。

人生苦短,知音难求;云烟万里,佳话千载。纯真友谊的基础是理解,中华文化在这方面最形象最深刻的阐释,莫过于春秋时期楚国俞伯牙与钟子期的故事。

“伯牙绝弦”,是交朋结友的千古楷模,它流传至今并给人历久弥新的启迪。正是这个故事,确立了中华民族高尚人际关系与友情的标准,说它是东方文化之瑰宝也当之无愧。

故事荡气回肠、耐人寻味。伯牙喜欢弹琴,子期有很高的音乐鉴赏能力。

伯牙把感情溶进乐曲中去,用琴声表达了他像高山一样巍然屹立于天地之间的情操,以及像大海一样奔腾于宇宙之间的智慧,琴技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而钟子期的情操、智慧正好与他产生了共鸣。

不管伯牙如何弹奏,子期都能准确地道出伯牙的心意。伯牙因得知音而大喜,道:“相识满天下,知音能几人!”子期死后,伯牙悲痛欲绝,觉得世上再没有人能如此真切地理解他,“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古人说:“士为知己者死。”伯牙绝弦,所喻示的正是一种真知己的境界,这也正是它千百年来广为流传的魅力所在。

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让学生借助注释初步了解文言文大意;二是积累中华优秀经典诗文,感受朋友间相互理解、相互欣赏的纯真友情;三是体会音乐艺术的无穷魅力。本文教学的重点是让学生凭借注释和工具书读通、读懂内容,在此基础上记诵积累。

2.词句解析。(1)对句子的理解。

①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善哉”,太好了。“若”,好像。

伯牙弹琴的时候,心里想到高山,钟子期听了(赞叹)道:“你弹得太好了!简直就像巍峨的泰山(屹立在我的面前)!”伯牙心里想到流水,钟子期(如痴如醉,击节称快):“妙极了!这琴声宛如奔腾不息的江河(从我心中流过)!”读了这个句子,我们对“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有了更真切、更形象的了解。伯牙琴技出神入化,钟子期欣赏水平同样高超。

教学时,可通过反复吟诵,体会钟子期发自内心的赞叹以及伯牙遇到知音时欣喜若狂的心情。②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不管伯牙心里想到什么,钟子期都能准确地道出他的心意。伯牙精妙的乐曲,只有通晓音律的钟子期能真正听懂,伯牙的心意,只有钟子期能真正理解。

情投意合,这才是知音啊!③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破琴”,把琴摔碎。

“知音”,理解自己心意、有共同语言的人。这里指伯牙把钟子期当做他的知音。

“复”,再,重新。伯牙(悲痛欲绝),觉得世界上再也找不到(比钟子期更了解他的)知音了,于是,他把心爱的琴摔碎,终身不再弹琴。

钟子期死后,伯牙悲痛欲绝,黯然神伤,毅然决然地“破琴绝弦”,这是何等悲壮而又感人的行为!朋友间的深情厚谊令人动容。千百年来,“知音”典故不但在华夏大地传为美谈,而且名扬海外。

(2)对词语的理解。伯牙绝弦:绝,断绝。

伯牙因为子期死了,就把琴摔碎,再也不弹琴。比喻知己丧亡后,弃绝某种专长爱好,表示悼念。

知音:理解自己心意、有共同语言的人。二、教学目标1.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2.能根据注释和课外资料理解词句意思,能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

3.积累中华经典诗文,感受朋友间真挚的友情。三、教学建议1.这是学生第二次接触文言文,学习本文首先指导学生把文章读正确、流利,特别要注意停顿恰当。

如: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2.本文行文简洁、流畅,不足百字,而且古今字义差别不大,有助于培养学生借助注释,自主读懂课文的意思。

建议采取以下步骤:(1)学生尝试读文,根据读文情况教师可示范读文,指导学生恰当停顿,读好两个表示感叹的语气词“哉、兮”,在读正确的基础上读流畅。(2)课文读通顺后,请学生根据注释、插图并联系上下文,理解每一句话的意思。

教师加以点拨,使学生能贯通上下文。3.了解课文内容后,指导学生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在读中感受朋友间相互理解和欣赏的真挚友情,交流对“知音”的感受和体会。有条件的,可安排学生聆听《高山流水》,欣赏浑厚、流畅的旋律,感受音乐的无穷魅力。

4.拓展交流古今中外关于交友的名言佳句,体会人们对友情的珍视。5.文言文的教学要注重自读自悟。

读得充分,读得入情,读出文章的韵味。人文内涵只要有所体会即可,不必强行灌输。

四、教学案例一、揭题导入有一个故事千古流传,令人吟诵至今,它就是我们今天将要学的《伯牙绝弦》。希望通过今天的学习,同学们能进一步了解文言文,喜欢文言文。

二、整体读文1.自由读,大声读,有读不通的地方多读几遍。2.再读,随机点评,必要时教师范读或带读,注意引导学生感受文言文的节奏和韵味。

三、初解绝弦1.理解文章的题目:“伯牙绝弦”是什么意思?(引导学生用大家熟悉的表达方式说,学习文言文要学会变通。)2.文章还在哪里提到了伯牙绝弦?这里的“绝。

语文书版本: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伯牙绝弦,是讲述知音难求的一个故事,俞伯牙与钟子期是一对千古传诵的至交典范。俞伯牙善于演奏,钟子期善于欣赏。这就是“知音”一词的由来。后钟子期因病亡故,俞伯牙悲痛万分,认为知音已死,天下再不会有人像钟子期一样能体会他演奏的意境。所以就“破琴绝弦”,终生不再弹琴了。

伯牙擅长弹琴,钟子期擅长倾听。伯牙弹琴的时候,心里想到巍峨的泰山,钟子期听了赞叹道:“好啊!巍峨得像泰山!”伯牙弹琴时,心里想到宽广的江河,钟子期赞叹道:“好啊,宛如一望无际的江河!” 无论伯牙想到什么,钟子期也会想到。钟子期去世后,伯牙认为世界上再也没有人听得懂他的琴声。于是,他把自己心爱的琴摔破了,断了琴弦,终生不再弹琴。

高山流水

《列子》

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登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伯牙游于泰山之阴,卒逢暴雨,止于岩下;心悲,乃援琴而鼓之。初为霖林之操,更造崩山之音。曲每奏,钟子期辄穷其趣。伯牙乃舍琴而叹曰:“善哉!善哉!子之听夫!志想像犹吾心也。吾于何逃声哉?”

高山流水

春秋时代,有个叫俞伯牙的人,精通音律,琴艺高超,是当时著名的琴师。俞伯牙年轻的时候聪颖好学,曾拜高人为师,琴技达到很高水平,但他总觉得自己还不能出神入化地表现对各种事物的感受。伯牙的老师知道他的想法后,就带他乘船到东海的蓬莱岛上,让他欣赏大自然的景色,倾听大海的波涛声。伯牙举目眺望,只见波浪汹涌,浪花激溅;海鸟翻飞,鸣声入耳;山林树木,郁郁葱葱,如入仙境一般。一种奇妙的感觉油然而生,耳边仿佛响起了大自然那和谐动听的音乐。他情不自禁地取琴弹奏,音随意转,把大自然的美妙融进了琴声,伯牙体验到一种前所未有的境界。老师告诉他:“你已经学会了。”

有一日他坐船来到川江峡口处,突遇狂风暴雨。船夫速将船摇到一山崖下抛锚歇息,暴雨停后,伯牙见这高山之间的川江有别样的风韵,不禁犯了琴瘾就在船上借此情景弹奏起来。突然琴弦断了一根,抬头一看,就见不远处的山崖上有个樵夫立在那里聆听!伯牙问到:小哥怎么会在此处 那人答道:“小人打柴被暴雨阻于此崖。忽听琴声一片,不觉听上了瘾!伯牙高兴的问道:“你既然听琴,可知老夫适才弹的是什么曲子?”樵夫说到:大人所弹,乃是您见到山中川江在雨后的感慨,琴声就像那高山一样啊!琴声里我还听到了山间江水流动的声音。

俞伯牙惊呆了!他推琴而起,拱手作礼道:“真是荒山藏美玉,今天遍访知音,今得遇小哥,此生心愿已了!便拉他面对青山作拜。伯牙又说到;我与你知音一回,就把刚才弹一曲起名叫《高山流水》吧!约定来年春暖花开之际在此聚首,以叙衷肠。

转眼到了约定日期,俞伯牙又来到长江口,却不见钟子期来与他会面。一打听才知道,子期已于年前病世!伯牙听了顿时热泪长流。来到子期的坟前捶打着墓碑道:“可怜我遍访才华才遇到这一个知音,这么年轻竟先我而去。俞伯牙跪在琴前,热泪盈眶泣洒在琴上。仰天叫道:子期呀,且听伯牙再为你弹一曲吧……! 俞伯牙弹完此曲,泪流满面地说:“从此知音绝矣!”说完,他拿起琴,对着钟子期墓前的石头用力一摔,琴身粉碎,从此俞伯牙再也不弹琴,却给后人留下一曲《高山流水》。

摘录关于高山流水的典故如下:

据《吕氏春秋.本味篇》载:伯牙鼓琴,钟子期听之,方鼓琴而志在泰山,钟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泰山”。少时而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鼓琴,洋洋乎若流水”钟子期死,伯牙摔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这个是《伯牙绝弦》。

原版:

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伯牙游于泰山之阴,卒逢暴雨,至于岩下,心悲,乃援琴而鼓之。初为《霖雨》之操,更造《崩山》之音。曲每奏,钟子期辄穷其趣。伯牙乃舍琴而叹曰:“善哉,善哉,子之听夫志,想象犹吾心也。吾于何逃声哉?”

翻译:

俞伯牙擅长弹琴,钟子期擅长于倾听。俞伯牙弹琴的时候,心里想到高山,钟子期听了赞叹道:“好啊!这琴声就像巍峨的泰山屹立在我的眼前!”俞伯牙心里想到流水,钟子期说:“弹得真好啊,这琴声宛如奔腾不息的江河在我耳边流淌!” 俞伯牙心里想到什么,钟子期都能准确地说出他心里想的。钟子期去世后,俞伯牙觉得世界上再也没有比钟子期更了解自己的知音了。于是,他把自己最心爱的琴弦挑断,把琴摔碎,终生不再弹琴。

伯牙在泰山的北面游览,突然遇到暴雨,停留在岩石下;心里伤感,于是取过琴而弹了起来。起先是连绵大雨的曲子,再作出崩山的声音。每有曲子弹奏,钟子期总能寻根究源它的情趣。伯牙放下琴感叹地说:“好啊,好啊!你能听出我的心意,想象出的景象就像我的心中的景象。我到哪里让我的琴声逃过你的耳朵呢?”

表达的思想感情:伯牙绝弦,是讲述知音难求的一个故事,俞伯牙与钟子期是一对千古传诵的至交典范。俞伯牙善于演奏,钟子期善于欣赏。这就是“知音”一词的由来。后钟子期因病亡故,俞伯牙悲痛万分,认为知音已死,天下再不会有人像钟子期一样能体会他演奏的意境。所以就“破琴绝弦”,终生不再弹琴了。

注解:

峨峨 :高

兮 :语气词,相当于“啊”。

若 :像……一样。

洋洋 :广大。

念 :心里所想的。

必 :一定,必定。

之:他。

谓 :认为,以为。

知音 :理解自己心意,有共同语言的人。

乃 :就。

复:再,又。

弦:在这里读作xián的音。

志在流水:心里想到河流。

我想对钟子期说:知音难觅,可是你离开了伯牙,他此后如何安生?只希望你们来世再做知音,你可以继续听他的琴,听琴声的意境。

1.《高山流水》取材于“伯牙鼓琴遇知音”有多种谱本。有琴曲和筝曲两种,两者同名异曲,风格完全不同。传说先秦的琴师伯牙一次在荒山野地弹琴,樵夫钟子期竟能领会这是描绘“巍巍乎志在高山”和“洋洋乎志在流水”。伯牙惊道:“善哉,子之心与吾心同。”子期死后,伯牙痛失知音,摔琴绝弦,终生不操,故有高山流水之曲。 古代琴曲。战国时已有关于高山流水的琴曲故事流传,故亦传《高山流水》系伯牙所作。乐谱最早见于明代《神奇秘谱(朱权成书于1425年)》,此谱之《高山》、《流水》解题有:“《高山》、《流水》二曲,本只一曲。初志在乎高山,言仁者乐山之意。后志在乎流水,言智者乐水之意。至唐分为两曲,不分段数。至来分高山为四段,流水为八段。”两千多年来,《高山》、《流水》这两首著名的古琴曲与伯牙鼓琴遇知音的故事一起,在人民中间广泛流传。 随着明清以来琴的演奏艺术的发展,《高山》、《流水》有了很大变化。《传奇秘谱》本不分段,而后世琴谱多分段。明清以来多种琴谱中以清代唐彝铭所编《天闻阁琴谱》(1876年)中所收川派琴家张孔山改编的《流水》尤有特色,增加了以“滚、拂、绰、注”手法作流水声的第六段,又称“七十二滚拂流水”,以其形象鲜明,情景交融而广为流传。据琴家考证,在《天闻阁琴谱》问世以前,所有琴谱中的《流水》都没有张孔山演奏的第六段,全曲只八段,与《神奇秘谱》解题所说相符,但张孔山的传谱已增为九段,后琴家多据此谱演奏。 另有筝曲《高山流水》,音乐与琴曲迥异,同样取材于“伯牙鼓琴遇知音”。现有多种流派谱本。而流传最广,影响最大的则是浙江武林派的传谱,旋律典雅,韵味隽永,颇具“高山之巍巍,流水之洋洋”貌。 2. .高山流水赏析 [原创] 做为古筝曲,高山流水为代表曲目。但高山流水最普遍的是三个版本,一个是山东筝派,一个是浙江筝派,还有一个就是河南筝派。 之所以是三个版本,是因为曲调完全不同,而不是演奏技法的不同。 “齐鲁大板”的山东筝派:演奏时,大指使用频繁,刚健有力。即令电子商务资料库)70#14,;(,1是“花指”,也是以大指连“托”演奏的下花指为多;而 左手的吟揉按滑则刚柔并蓄,铿锵,深沉,其演奏风格纯朴古雅。 “中州古调”(或称“郑卫之音”)的河南筝派[/b]:河南筝在演奏上有一个很大的特点就是右手从靠近琴码的地方开始,流动的弹奏到靠近“岳山”的地方,同时,左手作大幅度的揉颤,音乐表现很富有戏剧性,也很有效果。在河南筝中,把这一技巧称为“游摇”。其中尤以左手的滑按(左手按至音位,弹弦时略退少许,迎音迅速滑上,敏越无迹)、小颤(颤音细密紧促)、滑颤(边沿边颤)、大颤(颤幅阔大,动宕有情)等招法最有特色。在演奏风格上,不管是慢板或是快板,亦无论曲情的欢快与哀伤,均不着意追求清丽淡雅、纤巧秀美的风格,而以浑厚淳朴见长,以深沉内在慷慨激昂为其特色。在傅玄《筝赋.序》中对河南筝曲的评价是“曲高和寡,妙技难工”。 “武林逸韵”的浙江筝派[/b]:演奏特点有“大指摇”、“快四点”、“夹弹”、“提弦”等技法,并借鉴、学习、融汇了琵琶、三弦、扬琴乃至西洋乐器的演奏技法, 浙江筝中“摇指”的运用是以大指作细密的摇动来演奏,其效果极似弓弦乐器长弓的演奏。严格来说,这是在其他流派的传统筝曲中所没有的,因为在其他流派所称的“摇指”或“轮指”实际上都是以大指作比较快速的“托”、“劈”,而浙江筝的“摇指’则显示了它自身的特点而有别于其他流派。 但浙江筝派的高山流水曲调优美。在最开始,右手跨三个八度同时表现山的庄严和水的清亮。曲中部右手如水般流畅,左手在低音位置的配合如山耸立其间。后半部用花指不断划奏出流水冲击高山的湍急。最后用泛音结尾,如水滴石般的柔和清脆。 《高山流水》取材于“伯牙鼓琴遇知音”,有多种谱本。有琴曲和筝曲两种,两者同名异曲,风格完全不同。 古代琴曲。战国时已有关于高山流水的琴曲故事流传,故亦传《高山流水》系伯牙所作。乐谱最早见于明代《神奇秘谱(朱权成书于1425年)》,此谱之《高山》、《流水》解题有:“《高山》、《流水》二曲,本只一曲。初志在乎高山,言仁者乐山之意。后志在乎流水,言智者乐水之意。至唐分为两曲,不分段数。至来分高山为四段,流水为八段。”两千多年来,《高山》、《流水》这两首著名的古琴曲与伯牙鼓琴遇知音的故事一起,在人民中间广泛流传。 随着明清以来琴的演奏艺术的发展,《高山》、《流水》有了很大变化。《传奇秘谱》本不分段,而后世琴谱多分段。明清以来多种琴谱中以清代唐彝铭所编《天闻阁琴谱》(1876年)中所收川派琴家张孔山改编的《流水》尤有特色,增加了以“滚、拂、绰、注”手法作流水声的第六段,又称“七十二滚拂流水”,以其形象鲜明,情景交融而广为流传。据琴家考证,在《天闻阁琴谱》问世以前,所有琴谱中的《流水》都没有张孔山演奏的第六段,全曲只八段,与《神奇秘谱》解题所说相符,但张孔山的传谱已增为九段,后琴家多据此谱演奏。 另有筝曲《高山流水》,音乐与琴曲迥异,同样取材于“伯牙鼓琴遇知音”。现有多种流派谱本。而流传最广,影响最大的则是浙江武林派的传谱,旋律典雅,韵味隽永,颇具“高山之巍巍,流水之洋洋”貌。 山东派的《高山流水》是《琴韵》、《风摆翠竹》、《夜静銮铃》、《书韵》四个小曲的联奏,也称《四段曲》、《四段锦》。 河南派的《高山流水》则是取自于民间《老六板》板头曲,节奏清新明快,民间艺人常在初次见面时演奏,以示尊敬结交之意。这三者及古琴曲《高山流水》之间毫无共同之处,都是同名异曲,风格也完全不同。 乐曲赏析 《流水》充分运用“泛音、滚、拂、绰、注、上、下”等指法,描绘了流水的各种动态,抒发了志在流水,智者乐水之意。 流水:古琴曲,乐曲充分运用“泛音、滚、拂、绰、注、上、下”等指法,描绘了流水的各种动态。 第一段:引子部分。旋律在宽广音域内电子商务资料库;'不断跳跃和变换音区,虚微的移指换音与实音相间,旋律时隐时现。犹见高山之巅,云雾缭绕,飘忽无定。 第二、三段:清澈的泛音,活泼的节奏,犹如“淙淙铮铮,幽间之寒流;清清冷冷,松根之细流。”息心静听,愉悦之情油然而生。第三段是二段的移高八度重复,它省略了二段的尾部。 第四、五段:如歌的旋律,“其韵扬扬悠悠,俨若行云流水。” 第六段:先是跌岩起伏的旋律,大幅度的上、下滑音。接着连续的“猛滚、慢拂”作流水声,并在其上方又奏出一个递升递降的音调,两者巧妙的结合,真似“极腾沸澎湃之观,具蛟龙怒吼之象。息心静听,宛然坐危舟过巫峡,目眩神移,惊心动魄,几疑此身已在群山奔赴,万壑争流之际矣。”(见清刊本《琴学丛书·流水》之后记,1910年) 第七段:在高音区连珠式的泛音群,先降后升,音势大减,恰如“轻舟已过,势就倘佯,时而余波激石,时而旋洑微沤。”(《琴学丛交·流水》后记) 第八段:变化再现了前面如歌的旋律,并加入了新音乐材料。稍快而有力的琴声,音乐充满着热情。段末流水之声复起,令人回味。 第九段:颂歌般的旋律由低向上引发,富于激情。段末再次出现第四段中的种子材料,最后结束在宫音上。八、九两段属古琴曲结构中的“复起”部分。 尾声情越的泛音,使人们沉浸于“洋洋乎,诚古调之希声者乎”之思绪中。 《流水》一曲被录入美国“航天者”号太空船上携带的一张镀金唱片上,于1977年8月22日发射到太空,向宇宙星球的高级生物传道中华民族的智慧和文明信息。

《伯牙绝弦》优质课教学设计

《伯牙绝弦》写出了俞伯牙和钟子期之间情谊深厚、重情重义的情感和知音难觅的现象。下面是关于《伯牙绝弦》优质课教学设计,欢迎参考!

【教师简介】

吴哲杰,镇海区教坛新秀,曾获区青年教师教学比武一等奖。2004年毕业于宁波大学初等教育专业,教育学学士学位。现任教于镇海应行久外语实验学校。在区内多次开设公开课,深受好评。所撰写的教学论文、案例、设计等多次在省市区各级各类比赛中获奖、交流或发表。

【设计说明】

人生苦短,知音难求;云烟万里,佳话千载。《伯牙绝弦》讲述了春秋时期俞伯牙与钟子期以琴相识,以琴相知,最后因子期早亡,伯牙破琴绝弦、遂成绝响的动人故事。而这段千古佳话时代流传,俨然已经成为中华民族对"知音"最为生动、最为隽永的解读与传承。

教学本文,我期待在多种形式的读中,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引导学生关注古文特有的语言现象,并渗透文言文的基本阅读方法,为学生课外阅读古文指引方向;通过对文本的深层解读和情境体验,能让学生真切感受伯牙与子期高山流水般的"知音"深情,受到传统"知音文化"的熏陶。

【教学目标】

1.通过朗读、品读、吟诵等多种方式的读,将课文读正确,注意停顿,初步感受文言文的韵味,并能熟读成诵。

2.初步学会运用联系上下文、借助注释、展开联想等常用的文言文学习方法,理解课文大意,感受文言文的语言特色,并在这个过程中体验学习文言文的乐趣。

3.紧扣单元教学目标,通过情境体验、入境诵读等方式感受伯牙和子期之间高山流水般的"知音"深情,受到传统"知音文化"的熏陶。

【教学准备】

在五下年级,学生已经学习了《杨氏之子》这篇文言文,对古文的学习方法有了初步的了解和运用。《伯牙绝弦》是小学阶段的第二篇文言文,文章篇幅不长,浅显易懂。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有效地帮助学生借助重点句,紧扣重点词,层层深入地解读与体会高妙的"知音文化"。教师可准备课件、音乐等,引导学生入情入境地学习。

【教学过程】

一、揭题读题,解题存疑

1.板书课题,指名读题

注意"弦"字的读音和读题时的停顿、节奏。

2.齐读课题,理解题意

(重点理解"绝弦"的意思)

3.简介伯牙,存疑导学

二、指导诵读,整体会文

(一)自由读--读通顺

1.请同学们大声读课文,读出自己的感觉,难读的地方可以回过去多读几遍。

2.学生自由读文,教师巡视。

(二)指导读--品味道

指名读课文,随机指导:

指导学生读好停顿,读好语气词"哉"、"兮",初步体验古文朗读的节奏和韵味。

(三)畅情读--诵兴趣

1.学生自由诵读全文。

2.指名读。

【本环节重在进行朗读指导,教给学生停顿的方法,读好语气词,并能在初步理解的基础上读好长句。】

三、斟字酌句,感悟"知音"

(一)聚焦"善"

1.结合课文内容谈谈对伯牙、子期的了解。

2.解读第一句,聚焦句中的两个"善"字--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

(板书:善鼓、善听)

(二)理解"善"

1.学生边读边用波浪线划出文中表现"伯牙善鼓,子期善听"的语句。

2.交流理解

句子1: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

句子2: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立足"志"--理解伯牙弹琴技艺高超,他心里想到高山,他的曲子中就能够表现出高山来。(善鼓)

立足"善"--结合个性化朗读,想象画面,引导学生感受山的巍峨、水的浩瀚,同时读出子期由衷的赞叹。

(三)补白"善"

1.补白伯牙琴声中想表现的画面,丰富学生的想象,进一步感受伯牙善鼓,子期善听。

2.运用文中句式,拓展说话,感受伯牙善鼓,子期善听,两人之间心有灵犀。

(四)回扣"善"

1.出示: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聚焦"必"--由琴声的意境升华到伯牙的心境。体会伯牙倾注在琴声里像峨峨泰山一样的志向,洋洋江河一般广阔的胸怀。

2.理解"知音"的内涵!(板书:知音)

【本环节适时渗透一字多义的语言现象,引导学生体会文言文的简约之美,对仗之美。创设情境,让学生参与文言文的创作,消除畏惧心理,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四、破琴绝弦,再悟知音

(一)切己体察,感受结识知音的喜

1.拓展阅读:伯牙与子期相遇瞬间的美好时刻。

2.随文练笔,体会伯牙与子期相遇时愉悦的心情,感受知音相遇时的妙不可言。

3.师生交流。

(二)对比参照,感受失去知音的悲

1.教师深情叙述:伯牙痛失知音的场景,体会伯牙内心之痛。

2.出示--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回味知音相遇之美好,直入伯牙内心,体会"破琴绝弦"之内涵。

3.体验"知音文化":

正是这破琴绝弦,正是这得遇知音又痛失知音才使得这个故事更加的荡气回肠,从此一代又一代的人们传颂着它:

出示自古以来对《伯牙绝弦》故事的传承,配以多种形式的读

春秋时期《列子》--战国时期《吕氏春秋》--唐代《寄张元夫》--明朝《警世通言》。

伴着《高山流水》音乐,吟诵全文。

【本环节流连于一本本古书之中,各朝各代都用不同的文体叙述着这段感人隽永的千古佳话,这就是中华民族文化的传承,对"知音"内涵的不断追求。】

【附:课文文本】

伯牙绝弦

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六年级上册8单元第25课《伯牙绝弦》,《伯牙绝弦》是一篇文言文,讲述了一个千古流传的“高山流水遇知音”、“伯牙摔琴谢知音”的故事。故事的主人公俞伯牙与钟子期的真挚情谊令人感动。本文行文简洁、流畅,不足百字,而且古今字义差别不大。

教学目标:

《语文课程标准》提倡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挖掘语文教育的人文内涵;强调语文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结合。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本单元的训练重点及本年级学生的现有基础、学习能力,我确定

了如下的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能根据注释和课外资料理解词句意思,能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初读感知—精读领悟—深读启思”的方法,让学生深刻理解伯牙子期之间真挚的友情。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感受文言文的魅力,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感悟祖国的语言魅力;积累中华经典诗文;感受朋友间真正的友情;感受艺术的美好。

教学重点:

让学生凭借注释和工具书读通,理解文章内容,在此基础上背诵积累;感知文言文的特点,初步掌握学习文言文的方法;激发学生对文言文的兴趣。因为《伯牙绝弦》作为中华经典诗文体现的真知己境界感

动了几代人;文言文是我们灿烂的古代文化载体,作为6年级的小学生有能力也有必要欣赏和吸收这些文化;所以我利用音乐渲染气氛及生动的故事讲解,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受伯牙子期纯真的友情及学习

古文的无限乐趣。

教学难点:

体会伯牙为纪念知音子期而破琴绝弦的`情感,朋友间相互理解、相互欣赏的纯真友谊。因为学生年纪尚浅,人生经验有限,不太能理解知音的可贵和知音难觅的无奈。所以我侧重在反复读中对故事进行深入

分析,从而使学生体会伯牙子期“闻琴弦而知其雅意”的真知己境界,及子期逝世后,伯牙刻骨铭心的痛以至于“摔琴谢知音”的极端方式表达对子期无边的悼念。

教学方法:

【4说教法,学法】

1、教法:“创设情境”法:使用人物图片、《伯牙绝弦》、《高山流水》等音乐创设情景,使学生入情入境,激发情感,调动学生的认知兴趣,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俗话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所以我利用“以读代讲”法,重点指导朗读和背诵文章,对文言文进行强化感悟、注重积累的策略。从而突出本文重点。“谈话法”:采用问答的方式启发学生独立思考产生答案,倡导以“主动参与,乐于研究,交流与合作”为主要特征的学习方式“点拨引导法”: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深入感悟伯牙子期的真挚友情。此外还运用“讲授法”、“讨论法”等语文常用教学方法。

2、学法:新课标要求教师作为学生学习能力的促进者、培养者,学生是主体,要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力,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本文行文简洁、不足百字,而且古今字义差别不大,有助于培养学生借助注释,自主读懂课文。学生在生生互动、师生互动中,相互启发,拓展思路,分享学习之乐。让学生在开放而有活力的课堂氛围中始终处于积极主动的学习状态,变“被动地学”为“主动地学;与教法相辅相成在教学中学生坚持自学为主;采用“自读自悟法”,“合作学习法”“归纳总结法”,过程渗透“读,思,议,悟” 的学法。

教学用具:

利用伯牙子期人物图片引出主人公;音乐《伯牙绝弦》激起学生对故事的好奇,为课文的讲授打好基础、最后播放古筝曲《高山流水》,回味伯牙子期真挚的知己情谊。

教学课时:我计划用2课时来完成本课教学。

教学过程:

课堂结构:初读感知——精读领悟——深读启思过程渗透“读,思,议,悟”

教学过程的流程是:创设情境——激发好奇——自主研读——合作探究——师生互动——拓展延伸——归纳小结——布置作业。

(一)创设情境:

1教师谈话,发学生疑问:古今中外有许多交友的名言名句,谁能说(如:酒逢知己千杯少,话不投机半句多。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君子之交淡如水,酒肉朋友不可交。“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四海之内,皆兄弟也” “莫逆之交”“士为知己者死”“管(仲)鲍叔牙)之交”“刎颈之交” “忘年之交”“患难之交”“人生得一知己足矣,斯世当以同怀视之”“酒逢知己千杯少”等。)

2教书讲述:人生苦短,知音难求;云烟万里,佳话千载。纯真友谊的基础是理解,中华文化在这方面最形象最深刻的阐释,莫过于春秋时期楚国俞伯牙与钟子期的故事。

3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流传千古,吟诵至今的有关知己朋友的文言文,之前我们先来听一首歌《伯牙绝弦》;(借助音乐《伯牙绝弦》引出新 课内容,让学生对“伯牙绝弦”讲述的故事产生兴趣,为学生探究心理的产生埋下伏笔;)

(二)激发好奇

1教师讲述: “伯牙绝弦”,是交朋结友的千古楷模,它流传至今并给

人历久弥新的启迪。正是这个故事,确立了中华民族高尚人际关系与情的标准,说它是东方文化之瑰宝也当之无愧。发学生疑问:今天我 提问设疑们,为课就一起走进《伯牙绝弦》,读读课文,你能找出“伯牙绝弦”的 学生读文前因后果吗?(学生带着问题读课文)

(三)自主研读:

1由于文章篇幅短,古今差异不大,学生带着问题,初读课文,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联系上下文可初步了解文言文大意。

具体步骤如下:

(1)学生自由读文,要求读准字音。试着疏通文意,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2)指名读,根据自己对文言文的理解注意停顿恰当。 在初步感知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读好文言文的节奏。

(3)师疏通文意:

(伯牙擅长弹琴,钟子期善于倾听。伯牙弹琴的时候,心里想到高山,钟子期听了赞叹道:“你弹得太好了!简直就像巍峨的泰山(屹立在我面前)!”伯牙心里想到流水,钟子期(如痴如醉,击节称快):

“妙极了,这琴声宛如奔腾不息的江河(从我心中流过)!”不管伯牙心里想到什么,钟子期都能准确地道出他的心意。钟子期死后,伯牙认为世界上再也找不到(比钟子期更了解他的)知音了,于是,他把心爱的琴摔碎,伯牙摔破了琴,拉断了弦,终生不再弹琴。)

(4)师范读,引导学生感受文言文的节奏和韵味,在读正确的基础上读流畅。

(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 :“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四)合作探究:

1教师讲述故事背景感知故事内容。

(故事背景:这是一个发生在春秋战国时期的故事,主人公是俞伯牙和钟子期,相传俞伯牙是春秋战国时期楚国人, 最擅长弹琴。钟子期是一个戴斗笠、披蓑衣、背冲担、拿板斧的樵夫。伯牙绝弦是讲述知音难求的一个故事,俞伯牙与钟子期是一对千古传诵的至 故事补充 交典范。俞伯牙善于演奏,钟子期善于欣赏。有句话叫“闻弦音而知雅意” 他们两个互为知音。伯牙把感情溶进乐曲中去,用琴声表达了他像高山一样巍然屹立于天地之间的情操,以及像大海一样奔腾于宇宙之间的智慧,琴技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而钟子期的情操、智慧正好与他产生了共鸣。不管伯牙如何弹奏,子期都能准确地道出伯牙的心意。伯牙因得知音而大喜,道:“相识满天下,知音能几人!”这就是“知音”一词的由 来。后钟子期因病亡故,俞伯牙悲痛万分,认为知音已死,天下再不会 有人像钟子期一样能体会他演奏的境。所以,终生不再弹琴了自此始 有高山流水遇知音,伯牙摔琴谢知音的典故,)

2教师组织学生将自己的感悟表达出来与全班交流;产生的不同意见由

全班同学一起辨析、评判,以实现平等对话和共同提高;如:伯牙为什么要用绝弦这么极端的方式来悼念子期,难道他不可能遇到其他知音?

补充: 《警世通言》:钟子期病故。伯牙闻知,泪如涌泉,去子期坟前祭拜,并割断琴弦,双手举琴向祭石台上一摔,摔得玉轸摧残,金徽零乱。老者惊问:“先生为何摔此琴?”伯牙道:“摔破瑶琴凤尾寒,子期不在对谁弹?春风满面皆朋友,欲觅知音难上难。”——俞伯牙《悼子期》;凤

尾------摇琴的末端。现在已经不再弹了。因为知音已经不在。琴都不弹了。当然包含有冷落的意思。也就用寒字来寓意了。来形容那种寂寞与无言。译文:回忆去年春天,我在江边遇见你。今天再次来访,却见不到知音的你了。只是见到一座坟,令我凄惨伤心。伤心伤心啊伤心,让我忍不住眼泪纷纷。要来见你时多么开心,知道你已死,我离开时又是多么痛苦,连江边都起了愁云。我不会再弹这首曲子了,就折断这把琴为你陪葬吧。)子期死后,俞伯牙万分悲痛,他来到钟子期的坟前,凄楚地弹起了古曲《高山流水》。弹罢,他挑断了琴弦,长叹了一声,把心爱的瑶琴在青石上摔了个粉碎。他悲伤地说:我唯一的知音已不在人世了,这琴还弹给谁听呢?”子期一死,伯牙又要回到过去的生活中了,没有知音,无人理解的日子,他已经不堪承受。这种无人能够倾、诉的痛苦,最后以一种极端的方式表现了出来,伯牙悲痛绝、而伯情操和智慧高深,遇到知己谈何容易,与其一个人孤独弹奏无人理解,不如绝弦谢知音。知音已死,留琴何用,断弦以鸣念知音而绝琴之意。古人说:“士为知己者死。”伯牙绝所喻示的正是一种真知己的境界,这也正是它千百年来广为流传的魅力所在。

3讨论交流总结学习文言文的方法和技巧。

(联系上下文、借助注释、查古汉语词典、工具书、多了解古代典故)

(五)师生互动:

1进一步深化课文分析伯牙“遇知音”—“失知音”—“谢知音”(绝弦)过程中的心理过程;感受伯牙失去知己的无边孤寂和怀念之情,理解千古知音最难觅;展现板书

窦桂梅与主题教学的论文

一共12位有,丁海燕,张桂梅,何梅,肖敏,张云阁,钟南山,胡豫,孙浩,魏亚丽,张伯礼,窦桂梅,高夯

2020全国教书育人楷模名单发布,名单如下:窦桂梅、张伯礼、高夯、孙浩、魏亚丽、钟南山、、肖敏、何梅、张桂梅、丁海燕。这12位全国教书育人楷模,涵盖了高等教育、职业教育、基础教育、幼教、特教等各级各类教育,既有在抗疫中表现突出的名师大家,也有在乡村默默奉献的一线教师。他们模范践行“四有好老师”标准,认真贯彻“四个引路人”和“四个相统一”要求,立德树人,教书育人,成绩显著,贡献突出,事迹感人。

(一)学术专著1.《小学语文主题教学研究》,人民教育出版社,.《我的教育视界》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超越·主题·整合--窦桂梅教学思想探索》,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回到教育的原点》,文化艺术出版社,.《跟窦桂梅学朗读》,长春出版社 ,.《窦桂梅的阅读课堂》,长春出版社,.《做有专业尊严的教师》 ,漓江出版社,.《优秀小学语文老师一定要知道的7件事》,中国青年出版社,.《窦桂梅与主题教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听窦桂梅老师讲课》,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玫瑰与教育》,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听窦桂梅老师讲课》,大夏书系, .《和学生一起成长:一个教师与75个学生的心灵对话》,山西教育出版社 .《激情与思想》,山西教育出版社, .《梳理课堂——窦桂梅课堂捉虫手记》,广西教育出版社 ,.《教育的对话》,吉林音像出版社 ,.《窦桂梅与语文教改的三个超越》,国际文化出版公司,(二)学术论文(部分重要)1.《教育研究》:《新课改背景下课程整合的实践探索》、2014年第2期154页2.《课程·教材·教法》:《小学语文主题教学实践研究》、2014年第34卷第8期3.《课程·教材·教法》:《基于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1+X课程”建构与实施》、2015年第35卷第1期4.《课程·教材·教法》:《构建“1+X课程”,为聪慧与高尚的人生奠基》、2014年第34卷第1期第6页5.《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从主题教学到课程整合——“1+X课程”体系的建构与实施》、2014年第4期6.《课程·教材·教法》:《激情与思想,我永远的追求:—特级教师专业成长研究》、2004年第24卷第5期7.《人民日报》:《成志教育:为聪慧高尚的人生奠基》(2015年10月29日)8.《光明日报》:《为聪慧与高尚的人生奠基》(2014年9月14日)9.《中国教育报》:《学生站在课程的正中央》(2015年2月)10.《中国教育报》:《无法预约的精彩最珍贵》(2015年8月)11.《人民日报》:《整合课程,再造学科体系》(2014年9月10日)12.《中国教育报》:《关于课程整合的思考与基本实施》(2013年10月9日)13.《中小学管理》:《清华附小:围绕课程变革进行组织整合》、《我当校长这几年》、《我为儿童做的几件事》、(2014年、2015年两篇)14.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主题教学”专题转载《小学语文主题教学实践研究》、《让儿童在自我发现中获得价值观——以图画书<大脚丫跳芭蕾>为例》等3篇文章15.《人民教育》:《“1+X课程”与学生发展的核心素养》(2015年13期)16.《人民教育》:《让儿童在自我发现中获得价值观_以图画书<大脚丫跳芭蕾>为例》(2014年19期)17.《人民教育》:《回到教育本身——整合思维下的<皇帝的新装>》(2014年第2期)18.《中国教育报》校长周刊:《整合:为学生更好的发展》(2013年)19.《人民教育》:《朝向伟大的事物—主题教学的再研究》(2010年03期)20.《中国教师报》:《语文要给孩子一座田园和一座花园》(2009年2月)21.《人民教育》:《为生命奠基—语文教改的三个超越》(2002年1期)……(三)经典课堂案例1.《威利的奇遇》 20152.《大脚丫跳芭蕾》(一)(二) .《皇帝的新装》(一)(二) .《魅力》(一)(二) .《牛郎织女》(一)(二) .《我的爸爸叫焦尼》(一)(二) .《林冲棒打洪教头》(一)(二) .《回到数字的原点》 .《祖父的园子》 .《我的爸爸叫焦尼》(一)(二) .《祖父的院子》 .《林冲棒打洪教头》(一)(二) .《宋定伯卖鬼》 .《卖火柴的小女孩》 200915.《村居》(吟诵版) 200916.《我爸爸》 200817.《丑小鸭》(第二教时) .《炮手》 200819.《牛郎织女》(第二教时) .《牛郎织女》(第一教时) .《三打白骨精》 200722.《村居》(第三教时) .《村居》(第二教时) .《村居》(第一教时) .《珍珠鸟》 200626.《秋天的怀念》(上)(下) .《游园不值》 200528.《晏子使楚》 200429.《再见了,亲人》 .《落叶》(4) .《黄河象》 .《曼谷小象》 .《葡萄沟》 .《捶捶乐》 .《喜鹊》 .《看图说话》 .《我诚信我美丽》 200138.《朋友》 .《草船借箭》 200040.《将相和》 200041.《最爱是兵》 199942.《山居秋暝》 199943.《初冬》 1997年44.《群鸟学艺》 1997年45.《曼谷的小象》 1996年46.《飞机遇险的时候》 1996年47.《可爱的草堂》 1995年48.《登山》 1995年49.《要下雨了》 1995年50.《小蝌蚪找妈妈》 1994年51.《植物妈妈有办法》 1993年52.《庄稼的好朋友》 1993年53.《王二小》 1992年……(四)出版应用成果《小学语文质量目标手册》(一至六年级共12册。后修订为《小学语文质量目标指南》,一至六年级6册。多次再版。)《小学语文乐学手册》(一至六年级,共12册)《清华附小作文教材》(一至六年级,共12册)《小学语文写字手册》(一至六年级,共12册)《清华附小学生范文》(一至六年级,共12册)《影响孩子一生的主题阅读》(一至六年级,共6册)……

价值取向与主题教学 ——《珍珠鸟》一课的启示10月27日至29日上午在东南大学的大礼堂由东南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和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系共同主办了“第三届 ‘现代与经典 ’全国小学语文教学观摩研讨会”。笔者赶上了最后半天的活动,终于欣赏到了心仪已久的窦桂梅老师和孙双金老师的课。窦桂梅老师执教的《珍珠鸟》一课引起了听课老师的一些不同意见。原因大概出在第二教时。人给予鸟的信赖创造出了美好的境界是窦老师第一教时引导学生解读文本得出的结论。而第二教时,窦老师根据主题教学的特点,匠心独具,以“大鸟在笼里生气地叫……”和“天色入暮,它就在父母的再三呼唤声中……”两句契入,引导学生思考:鸟对于人的又是一种怎样的信赖时,学生的反应出现了与老师的预设相悖的情况,而且还不止一生,甚至有学生跟老师有一辩究竟的意味。这不由引发了我的一些思考。“主题”不是思想主题,不是知识主题,也不是写作主题,而是文化主题……(窦桂梅语)“主题教学是要从生命的层次,用动态生成的观念,重新全面认识课堂教学,整体构建课堂教学。简单说,它围绕一定的主题,充分重视个体经验,通过与多个文本的碰撞交融,在重过程的生成理解中,实现课程主题意义意建构的一种开放性教学。”(《窦桂梅与主题教学》)窦老师本着这样的初衷对文本进行了重构运用。她提炼的“主题”是“信赖”——人与鸟的信赖和鸟与人的信赖。这样一个文化意义上的主题并不复杂。窦老师在第二课时告诉学生,从森林里捉一只鸟并成功地运到养鸟人的手中要付出二十只的代价,即从捉到运到卖给买主的过程中,二十只的珍珠鸟只能有一只存活下来。然后她问学生:大鸟为什么在笼里生气地叫?学生回答:大鸟忘不了人类对它们的伤害;大鸟喜欢宝宝,担心小鸟受到危害,不愿它与人交往……于是窦老师又提供了欧阳修的“始知锁向金笼听,不及林间自在啼”等古诗,帮助学生体会鸟笼的可恶,鸟儿失去自由的可悲。可是,当窦老师问学生:如果你是作者或者你是珍珠鸟你会想到什么会怎么做时,有不少学生不同意把小鸟放归大自然。学生们的理由是:在鸟笼里不愁吃喝,又安全,外面反而有危险。老师又进一步的引导:鸟儿的翅膀是用来做什么的呢?如果你是有一双翅膀的鸟你会怎样?可是孩子仍然坚持自己的意见。窦老师最后只好说:“好了,我们不说了,说也说不清!……” 什么地方出了问题?我想问题应该出在窦老师的主题的确立上。作者给予了鸟应有的关怀和尊重获得了小珍珠鸟的信赖,所以才会出现小家伙趴在作者肩头睡熟的美好境界。可是在大珍珠鸟对人的信赖方面,窦老师想让学生明白由于人类对鸟类的伤害,已无信赖可言,所以大鸟才会生气地叫,才会再三地呼唤小鸟。窦老师想让学生明白,人类应该爱护小鸟,应该给它们以自由,给它们以合适的生存家园和幸福生活。这样鸟与人之间才会建立起一种平等的信赖关系。超越文本所选择的一些古诗用意也概在于此。 这样的主题选择恰当吗?我们不妨看看文本的价值取向。“信赖,往往可以创造出美好的境界。”人和鸟之间要和谐相处,当是文本所倡导的价值取向。正因这种和谐相处才产生了信赖,才产生出这种美好而动人的情景。文本的描写给予学生的正是这样一种暗示,它并没有“告诉”学生人类或是作者是如何的伤害珍珠鸟儿,相反的它“告诉”学生,无论是大鸟还是“小家伙”都已经对作者产生了信赖。这样的暗示,你再让学生把鸟与人的关系放到对立面去,学生就很难接受这样的反差了。从这点来看,窦老师对文本主题的选择和提炼在超越文本的同时已经在一定程度上与文本的价值取向相悖离。你在第一节课中带着学生那么细腻地学习体会人与鸟之间的信赖,学生当然就不会同意把珍珠鸟放了。因为作者并没有伤害珍珠鸟,小鸟在这儿生活得很好,要是放出去了就一定安全、自由、幸福了吗?起码在孩子的心里产生这样的想法是无可厚非的。由此我想,根据这样的课文内容,在确立教学主题时,我们是否可以不必牵涉到诸如培育学生保护环境爱护动物等等过大的文化背景呢?在提倡对文本的多元解读时,我们要尊重文本的价值取向;那么在进行主题教学时我们是否也该尊重文本的价值取向呢?因为主题教学的主题是文化意义上的,所以主题的内涵比价值取向更丰厚,它可以超越文本的价值取向,比如窦老师对《晏子使楚》的主题确立,但是这种超越应以文本的价值取向为基础,而不能相悖,否则学生就可能陷入文本的价值取向和教师确立的主题之间的巨大反差中而茫无所从。这恐怕是窦桂梅老师《珍珠鸟》一课给我最深的启示

幼儿蛀牙案例研究论文

新手妈妈误以为宝宝乳牙即使有蛀牙也没有关系,只要乳牙掉了换上新牙,就没有问题了,所以放任自己的宝宝睡觉时含着奶瓶,或是毫不在意的让孩子吃糖,却未注意口腔清洁,于是小儿牙科门诊即发现,有愈来愈多年仅1岁多的宝宝,竟然门牙严重蛀牙,甚至严重导致必需进行根管治疗!

中华民国儿童牙科医学会理事长,同时为台中荣总儿童牙科主任刘正芬医师表示,门诊遇到不少幼儿蛀牙甚至需进行根管治疗的案例,罹患初期乳牙蛀牙家长往往不在意,但是乳牙下有恒牙牙胚,如果乳牙蛀的很严重便会往下深入恒牙牙胚,换句话说,乳牙蛀牙严重,恒牙也一定会蛀牙,甚至掉牙,造成日后齿列不整齐,需要花更多钱矫正。

根据104调查,台湾12岁以下儿童龃齿率高达72%,在调查排行榜上的名次吊车尾,在民生资源充足的台湾,儿童牙齿健康却未能跟得上脚步!针对幼儿蛀牙情况日益严重,刘正芬医师表示,有一个新观念是:「幼儿牙齿保健应该从娘胎开始」。怀孕妈妈除了保持口腔卫生,也可以透过咀嚼木糖醇无糖口香糖,避免口中导致蛀牙的变形链球菌也传染给胎儿,甚至婴儿出生后,父母也应该避免经由口水将变形链球菌传给孩子,造成蛀牙可能性。

刘正芬医师指出,根据芬兰一项研究发现,针对169名产妇分组试验,发现产后3个月起每天嚼3次木糖醇口香糖的妇女,2年后,幼儿口内蛀牙菌带菌者只有10%,未嚼者的幼儿则有49%带菌,追到5年后,嚼食组幼儿长蛀牙的比率,比未嚼食组少7成。

一名8岁小女孩「多多」因为不爱刷牙、常吃甜食,小小年纪便进行抽神经,并做根管治疗,她的母亲表示,虽然「多多」早晚都刷牙,可是实在太爱吃糖,吃完都不刷牙,只好经常向牙医报到,很担心日后一口大烂牙。

中华民国儿童牙医学会与全台上千位专业牙医师,以及益齿照护网共同推广「321全民爱嚼日」:每天咀嚼3次、每次2粒、持续10分钟,常保口腔卫生与健康。

大班健康《一起来刷牙》一、设计意图《纲要》中指出循序渐进地对幼儿进行各方面的健康教育是幼儿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针对本班部分幼儿有蛀牙的实际情况,我准备对幼儿进行《大家来刷牙》的护牙教育,以培养幼儿早晚刷牙的良好习惯,本次活动的重点是引导幼儿掌握正确的刷牙方法,知道怎样保护牙齿,采用直观演示法、练习法进行。二、教学目标1、了解牙齿保健的知识。2、学习正确的刷牙方法。3、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三、教学准备1、牙齿模型、小牙刷若干、成人牙刷把2、视频。3、事先排好“牙疼”的情景剧。四、活动过程1、刷牙律动。2、情景表演“牙疼”,引出活动内容。师:今天发生了一件很有趣的事情,小朋友想看吗?欣赏完表演后,提问:“小朋友你们知道蛀牙是怎么回事吗?”幼儿讨论后教师小结3、一起看视频,了解蛀牙形成的原因。4、引导幼儿讨论怎样保护牙齿。幼儿讨论后教师总结,引出要多刷牙师:保护牙齿有很多种方法,老师特别赞同XX小朋友说的要经常刷牙,老师这里也有一段刷牙的动画片。5、学习刷牙的正确方法①、欣赏完视频后提问,刚才你看到的是怎样刷牙的,幼儿回答后再看一遍视频。②、教师示范一遍,边念儿歌边刷牙。③、出示“牙齿”模型,请两个小朋友上前示范刷牙。④、发每个小朋友一把牙刷,一起练习正确的刷牙方法,边念儿歌边刷牙。⑤、跟着音乐一起来刷牙,活动结束。五、活动反思《纲要》中指出循序渐进地对幼儿进行各方面的健康教育是幼儿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孩子们都明白爱护牙齿的道理,但是在行动上却不是那么主动,所以在设计活动时我始终抱着趣味性和教育性相结合的原则,动画是幼儿最感兴趣的一种形式,所以我借助多媒体设计了课件,在活动中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幼儿很感兴趣,通过学习,幼儿了解了蛀牙形成的原因,幼儿还掌握了正确的刷牙方法,有利于养成早晚刷牙的良好卫生习惯,收到良好的效果,整个教学活动层层递进。从材料、形成到组织的各个环节,教师的语言以及幼儿的表现等,都是个性化浓郁的不断激发孩子欲望的孩子主动探索,主动学习发现知识的一次活动,总文是把枯燥的健康活动与语言活动和音乐活动有机的结合在一起。

随着个人的素质不断提高,报告的用途越来越大,报告包含标题、正文、结尾等。那么大家知道标准正式的报告格式吗?下面是我精心整理的龋齿调查报告,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关于小学生龋齿状况的调查报告 这次我是在实习镇里的一个附属农村小学实习的,名叫银城小学。这个学校里共有小学共有六个年级,共十个班,加上附属幼儿园的两个班大约有五百多个学生。在实习的第三个星期,全镇组织所有小学生进行龋齿检查的规定(自愿原则)。

我认为这是一个很好的政策,有利于小学生重视对牙齿的保护。而且通过统计调查我发现,大多数学生都存在着一定的龋齿,只是程度不同。

我所带的五年级一班共有学生67人参加这个检查的就有40多人,这只是预报名,实际参加的有五十人;另一个我所我所带的三年级一班,共有64人报名人数也有50人。这就说明小学生存在龋齿是很普遍的现象。

在课下和上课的过程中,我通过谈话的方式了解到,有龋齿的学生都有爱吃甜食的习惯,而且有超过40%的学生没有养成刷牙的习惯;30%的学生只是偶尔刷牙;25%的学生在家长的监督下会在晚上睡觉前刷牙;只有5%的学生会自觉早上晚上刷牙睡觉。

从这些调查中我们不难看出,爱吃甜食和养成刷牙的习惯对龋齿的形成有很大的关系!由于小学生的独立意识和自我控制能力还不够强,所以不管是学校的老师还是家长都应加强教育与监督,在课堂上多讲一些保护牙齿的重要性以及如何保护牙齿的措施等;家长提醒孩子早晚刷牙的习惯,以帮助其培养良好的护牙习惯。以便更好地保护牙齿,有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

这就是我对于小学生龋齿的调查及我的一些建议。

结果 共调查410名小学生,其中患有龋齿人数81人,患龋率为。的小学生经常会在睡前吃零食。坚持早晚刷牙的学生有,坚持每天都刷牙的学生有。

关键词:小学生;龋齿;患龋率;调查 前言

有资料表明,乳牙龋齿患病率在幼儿园年龄最高,其次是小学、再次是中学;恒牙龋齿患病率则正好相反;混合龋齿患病率高峰都是在小学,这是因为在小学生年龄阶段乳龋、恒龋同时并存,并且龋齿患病率都不低。因此,特别要在小学生中预防龋齿的发生。所以我们组最终决定调查小学生的龋齿状况。

1、对象和方法

调查对象:天心区幼幼小学的410名6~13岁小学生,其中男生201名,女生209名。

调查方法和内容:组内成员在见习的三天(20xx年11月9号至11号)中将

准备好的调查问卷发放给各自遇到的小学生。问卷的内容包括儿童的一般情况(包括性别、年龄)、口腔卫生习惯(刷牙次数)、牙齿状况(龋齿数)等。

2、结果

结果1:

幼幼小学龋齿状况调查统计表:

龋患率与性别、年龄的关系:小学生总患龋率为,患病率较高。

男女生总患龋率没有显著差别,男生患龋率略低于女生。从年龄上来看,患龋率的高峰在6~7岁。而且,把男女生分开来看,患龋率是随年龄的增长而降低。

饮食行为: 60人()的小学生经常会在睡前吃零食。252人()的小学生偶尔会在睡前吃零食。98人()的小学生不会在睡前吃零食。

口腔健康行为:坚持早晚刷牙的学生有231人(),只在早上或晚上刷牙的学生有160人(),坚持每天都刷牙的学生有356人()。334名()儿童在4岁前(包括4岁)开始刷牙,76名()儿童在5~6岁时开始刷牙。169名()小学生表示他(她)们的父母会经常提醒他(她)们记得每天刷牙,178名()小学生表示他(她)们的父母会偶尔提醒他(她)们记得每天刷牙,53名()小学生表示他(她)们的父母不会提醒。

口腔健康知识:296名()小学生接受过有关口腔健康的教育。

结果2:

刷牙与龋病的关系:调查数据显示,刷牙与患龋率有着重要关系。

龋齿(龋病,俗称虫牙、蛀牙)是指牙齿组织逐渐毁坏崩解形成缺损的一种疾病。当食物残留在牙面或牙缝隙中,经过细菌的发酵作用,产生酸,牙齿的表层因受酸的腐蚀而变软、变色,以致缺损而形成龋洞,或因牙表层中含氟量。低而发生龋齿。它的发病率较高,尤其是儿童发病率更高,是口腔主要的常见病,也是人类最普遍的疾病之一,已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继冠心病、癌症之后的第三大重点防治的疾病。患了龋齿,在吃食物时受冷、热、酸、甜等刺激会感到疼痛,同时会影响食欲和食物消化,还会引发牙髓炎等疾病。因此,预防龋齿非常重要。目前认为,它是一种多因素疾病,主要是细菌、宿主和饮食三大因素相互作用致病。

(1)细菌因素:主要是变形链球菌,另有嗜乳酸杆菌、产酸链球菌、葡萄球菌等。

(2)食物因素:食物的化学性作用,精制的碳水化合物在口腔内经细菌发酵作用产生酸,往往引起龋齿发生。食过多的糖,而缺少钙、磷、维生素a、d、b等皆可引起龋病发病率增高。

(3)宿主牙齿和唾液因素:牙齿本身的窝沟、牙釉质发育不良;含氟量低易患龋齿;牙齿排列拥挤、错位、阻生等容易滞留食物,引起细菌生长繁殖也是龋齿发生的条件;唾液缺少,口干症等常可发生猛性龋。

本次调查结果表明,幼幼小学的学生龋齿患病率为,患病率较高,其原因可能是长沙属经济发展较快的地区,小学生所处的环境较优越,食物结构精细化、高糖化,降低了食物咀嚼时对牙齿的清洁作用,为口腔致病菌提供了条件,龋病发病率较高。结果显示,小学生龋齿患病率随年龄升高而龋齿患病率明显降低的趋势,其原因:一方面低年段小学生处于乳恒牙交替期、乳龋仍然很多;其次低年段小学生缺乏口腔卫生知识,难于掌握正确的刷牙方法;第三,低年段小学生更喜欢吃零食、且偏食也更为严重。

龋病最好发于磨牙,特别是下领第一、二磨牙,其次为上颌第一、二磨牙,再次为上下颌双尖牙和上倾侧切牙。临床上根据龋病所在牙部位的深浅,分为浅龋、中龋、深龋。浅龋的龋坏部位只位于牙齿的表层,牙齿表面有白色斑点或呈棕色、灰黑色斑点。中龋:临床上可见牙齿已形成较深的龋洞,病人有时对冷、热、甜、酸等刺激较为敏感。深龋:当牙齿破坏,龋洞较大。病人对冷、焦、甜、酸等刺激感到明显的疼痛。此外,临床上又根据龋病的发展速度,又有将龋病分为三种类型即慢性龋、急性龋(猛性龋)和静止性龋。

因此我们应根据龋齿形成的特点和好发部位,大力对小学生中积极开展健康教育,让他们掌握相关的卫生知识,自觉主动的参与防龋工作,同时敦促学生从小养成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掌握正确的刷牙方法,使用保健牙刷,坚持每天刷牙,并注意平衡营养和体育锻炼,定期进行口腔检查,尽量做到早期发现龋齿,及时治疗。具体方法建议如下:学校应利用黑板报、宣传栏等方式向学生介绍有关卫生防病、爱眼护牙等方面知识,同时安排必要的卫生、健康教育课使孩子了解这方面的卫生知识,从而达到自身主动性预防。在这期间,家长应多注意督促孩子刷牙,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一、问题的提出

我们班同学好些都有小黑牙。大人说是龋齿。什么是龋齿呢?龋齿是怎么形成的?都有哪些危害?该怎么预防?带着这些问题,我进行了调查。

二、调查方法

1、网络调查。

2、查阅健康书籍报刊

3、与大人交流。

三、结论

1、龋齿的形成:龋齿是由于口腔内的细菌菌斑侵蚀作用和牙齿本身的缺陷造成的,在龋齿形成过程中,饮食是细菌的重要作用物。

2、龋齿的危害:龋齿的病变,是由浅到深,由小到大,从无症状到疼痛难忍,逐渐发展加重的。人们常说的“牙痛不是病,痛起来真要命”就是对牙髓炎症状的典型描述。

3、乳牙龋齿对儿童的影响:首先对乳牙本身带来危害,直接造成牙体缺损,可继发牙髓病、尖周病,最终导致残冠、残根、失牙,使孩子降低或丧失咀嚼功能。其次对恒牙也有危害,它能殃及以后生出的恒牙,使继承的恒牙或相邻的恒牙也易患龋齿,继发尖周炎可致继承恒牙釉质发育不全、牙体缺损或早失,易致乳牙列变短,使恒牙萌出异常,进而产生恒牙咬合异常。

4、龋齿的预防:要做到早预防、早发现、早治疗。要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少吃甜食,控制蔗糖食入量;从2岁开始养成孩子进食后漱口的习惯;让孩子学会刷牙,最好用含氟牙膏,牙膏中的氟化物可以帮助牙齿利用唾液中的矿物质,在受到细菌侵蚀后对自身进行修补,帮助坚固牙齿,预防蛀牙。刷牙时要对每个牙面进行清洁,包括唇面、舌面、咬颌面,时间为3分钟。如果孩子患了龋齿,应尽早到医院治疗,万万不可大意。

亲爱的同学们:

你好! 龋齿是危害儿童口腔健康的.常见病,多发病,这是一份用于了解你们的牙齿现状,有助于你们预防龋齿的问卷.请小朋友们根据自己的情况和感受如实填写每一个问题,谢谢参与! 性别:_ 年龄:_

1、 你的牙齿中是否有龋齿? A、没有 B、有

2、你的牙齿中有_颗是龋齿?(第一个问题选A的同学可不用回答此题)

3、睡前你会吃零食吗?

A、不会B、偶尔 C、经常 4、你从_岁开始刷牙? 5、你一天会刷几次牙?

A、0次 B、1次 (早上或晚上) C、2次(早晚都刷牙) 6、上学以来有没有坚持每天都刷牙? A、有B、没有 7、你的父母会提醒你每天刷牙吗?

A、不会 B、偶尔 C、 经常 8、接受过有关口腔健康的教育吗?

A、接受过B、没有再次感谢你们的参与,祝你们健康快乐每一天!

牙齿对人的重要性,想必大家都知道,对于婴幼儿来说更是如此。作为家长是否关注过孩子的牙齿?你知道龋齿与补钙的关系吗?最近,有媒体发布了一份有关我国婴幼儿龋齿的调查报告。

此次婴幼儿龋齿调查的结果显示:38%的父母表示自己大意了,没有关注过孩子的牙齿健康;过半数的年轻父母认为补钙与预防龋齿有关。预防龋齿方面,除了用餐后让宝宝刷牙漱口、减少吃零食外,近半数人认为应注意婴幼儿补钙。而在选择手段方面,65%的父母选择了补钙产品。

有关龋齿和补钙之间的关联,科学上也证实的确如此。医学专家指出:给孩子补充足够的钙质既有助于骨骼发育,又能坚固牙齿、防止牙齿感染和龋齿的发生。补钙的同时最好再添加适量维生素D,能让钙更多地聚积到牙齿里,让牙齿洁白又健康。

一般3岁之前的宝宝的牙齿从萌出到每一厘米的成长,从骨骼、内脏的发育到大脑的健康都离不开钙的支持。按早宝宝的体重比例计算,对钙的需求量是成人的2-4倍。正处于快速生长期的宝宝来说,需要补充足量的钙以保证其快速的成长。如果补钙不足,不仅是有龋齿,还会错过最佳生长期、影响将来的成长。对于补钙时间,专家指出:牙齿的发育要经过生长期、钙化期和萌出期三个阶段。全部乳牙硬组织形成是在胎儿期开始,最晚的在出生一年内完成。恒牙除了六龄齿在新生儿有小部分牙尖钙化外,其余的都在婴儿出生后开始钙化。到七八岁,除第三恒磨牙外所有恒牙牙冠的釉质已钙化完成。因此牙齿在萌出前釉质的钙化就已经完成。而且其钙化是从外到内,三岁之前恒牙表面的釉质就已经钙化完成。所以牙齿萌出后再补钙对已萌出的牙作用甚微,对正处于釉质钙化期的牙胚可产生作用。也就是说要想让孩子的牙齿发育良好,从孕期开始到孩子三岁前的补钙对牙齿尤为重要。

在此次的调查问卷报告中,年轻父母们选择补钙制剂时有90%在实际过程中会选择淡奶口味。对于市面上很多甜味、酸味的钙剂,多数妈妈表示很担心是否含有添加剂。69%的父母选择补钙时,很在意是否适合宝宝吸收,41%的人认为5ml即可冲调的最好,水少吸收效果一定好。0-3岁宝宝味蕾很敏感,太甜、太酸的钙会影响宝宝味蕾发育,引起婴儿偏好甜食和饮料,影响宝宝正常喝奶、水,还容易导致龋齿。所以一定要选择淡奶味或接近母乳的。这样不仅保护了婴儿快速发育的味蕾,也避免了对宝宝牙齿的伤害,补钙的同时也保护了牙齿。

对于孩子的生长发育,家长可不能忽视。特别是在婴幼儿时期,不太科学的选择将会对孩子未来的成长发育有较大的影响。所以,家长们平时赢多多注意些相关的知识,一面错过给孩子注入营养的最佳时期。

花鼓戏扬琴毕业论文

曲艺的种类也很多 相声{太平歌词}相声起源于北京,流行于全国各地。 一般认为于清咸丰、同治年间形成。是以说笑话或滑稽问答引起观众发笑的曲艺形式。它是由宋代的“像生”演变而来的。到了晚清年代,相声就形成了现代的特色和风格。主要用北京话讲,各地也有以当地方言说的“方言相声”。在相声形成过程中广泛吸取口技、说书等艺术之长,寓庄于谐,以讽刺笑料表现真善美,以引人发笑为艺术特点,以“说、学、逗、唱”为主要艺术手段。 京韵大鼓{码头调 靠山调} 由河北省沧州、河间一带流行的木板大鼓发展而来,形成于京律两地。河南木板大鼓传入天津、北京后,刘宝全改以北京的语音声调来吐字发音,吸收石韵书、马头调和京剧的一些唱法,创制新腔,专唱短篇曲目,称京韵大鼓。与刘宝全同时并起的艺人有张小轩、白云鹏。京韵大鼓在五四运动时期,曾出票友张云肪等人编写厂一些新曲目,由白云鹏、崔子明等人演唱。崔子明创滑稽大鼓,成为京韵大鼓的一个支派.唱腔以一板三眼的慢中板和有板无眼的紧板为主,必要时穿插一些一板一眼的板式,基本腔调有平腔、高腔、落腔、甩腔、起伏腔。起伏腔是“刘派”唱腔的主要创造,包括有各种长腔、悲腔、花腔。此外,京韵大鼓具有半说半唱的特色。韵白(包括在板眼节奏之内的韵白和没有板眼节奏的韵白)在演唱中也占重要的位置,与唱腔衔接自然。主要伴奏乐器为大三弦与四胡,有时佐以琵琶。演员自击鼓板掌握节奏。传统曲目有《单刀会》、《战长沙》、《博望坡》等数十段,以及由刘宝全、白云鹏等人整理的《长坂坡》、《白帝城》、《探晴雯》、《樊金定骂城》等数十段。 西河大鼓西河大鼓是北方较为典范的鼓书暨鼓曲形式,西河大鼓又名西河调、河间大鼓。源于清代中叶河北省中部农村,流行于河北、山东、河南以及东北,西北部分地区。清道光年间,河北高阳县木板大鼓艺人马三峰在当时流行的木板大鼓和弦书基础上吸取戏曲、民歌曲调对原有唱腔加以改革,舍木板改用铁梨铧片,用大三弦伴奏,从而奠定了西河大鼓的唱腔音乐。至民国初年,有更多的艺人来到天津,代表人物有史振林、王振元、王再堂、郝英吉等。这时,它的名称尚未统一,有河间大鼓、梅花调、弦子书、大鼓书、西河调、木板大鼓等称谓。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初,女艺人王讽咏在四海升平茶登台演出。由于该曲种的艺人多是沿着大清河入津。大清河俗呼西河,因而在书写海报时即将其定名“西河大鼓” 梅花大鼓梅花大鼓的演出形式为一人打鼓说书,近年来出现了对唱。它还有一种独特的形式--五音联弹:演员司鼓击板,乐队四人相互协作,操五种乐器。从左起,第一人右手打扬琴,左手按第二人手中的三弦;第二人右手弹三弦,左手按第三人手中的四胡弦;第三人右手拉四胡,左手按第四人手中的琵琶;第四人右手弹琵琶,左手打第二架扬琴。演员唱短段,每段之间乐队分别演奏[柳青娘]、[万年欢]等曲。 乐亭大鼓乐亭大鼓是北方较有代表性的曲艺鼓书暨鼓曲形式,广泛流传于冀东、京、津及东北的辽宁、吉林、黑龙江等地。演出时由一人自击鼓板站立说唱,另有人分持三弦等乐器伴奏。乐亭大鼓相传1850年前后由温荣创立于河北乐亭县,曾与评戏、唐山皮影并称"冀东民间艺术的三朵花"。自形成以来,名人辈出,流传较广,有较为深厚的群众基础 京东大鼓20世纪30年代初期形成于天津。 它是刘文斌等艺人在以宝坻区县方音演唱平谷调的基础上,吸收河北民歌《妓女告状》及落腔调的旋律而形成的。它曾名乐亭大鼓 天津时调 天津时调,中国天津曲种 。是天津曲艺中最有代表性的曲种之一,它用天津地方语的字音演唱,内容通俗易懂,腔调高亢爽朗,具有浓郁的天津乡土气息。其表演形式为一人或二人执节子板站唱,另有人操大三弦和四胡等伴奏。除少数曲目二人对唱外,多为一人独唱,伴奏乐器为大三弦、四胡、节子板。唱腔有靠山调、老鸳鸯调、喇哈调、落尺时调等。句式以7字句为主,有长短句相间;板式有慢板、中板、二六板和垛子板等。初为船夫、搬运工人、人力车夫等人的业余演唱,其曲调非常丰富,包含许多天津地方民歌小调和外地流入天津的曲调 单弦 快板 快书 快板书 切快书 琴书 南城调 西城板 我自己说的都乱了 呵呵 说的不好 您多包含

中国的戏曲源远流长,有着鲜明的民族风格,是人们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全国许多地方都拥有自己的剧种,可谓是百花齐放、异彩纷呈。每个地方的戏曲,都具有自己独特的地域文化风情,如京剧的雍荣华美,昆曲的典雅精致,梆子戏的高亢悲凉,越剧的轻柔婉转,可以说一方水土造就一方戏曲。这次活动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民族文化的瑰宝——戏曲天地之中,去感受它博大的内涵,去品味它悠长的韵味。(开场白)活动目标: 二、1、通过了解中国戏曲这种传统艺术,培养学生热爱中华传统文化的感情,提高艺术修养。 2、了解中国戏曲的基本知识,鉴赏中国优秀戏曲。 3、引导学生对舞台艺术产生兴趣,培养学生高雅的艺术情趣。 4、以了解中国戏曲为中心,培养学生的综合语文能力。 三、活动准备: 1、制定活动计划; 2、师生收集相关资料; 3、教师制作教学课件; 4、指导排演戏曲唱段。 四、活动安排:设计四课时,(一)指导搜集材料;(二)戏曲知识漫谈(三)戏曲知识竞赛;(四)戏曲演唱比赛。 第一课时 指导搜集材料 一、布置活动安排:让学生明确整个活动的目的、要求。 二、指导学生通过图书馆、网络、社会调查等手段搜集有关中国戏曲 的相关材料。 三、学生分组,选定负责人,制定活动计划,安排课外活动时间。 四、教师要参与指导好活动计划的制订,协调人员安排、落实责任, 指导搜集材料的具体方法。 第二课时 戏曲知识漫谈 本课时拟采用师生以佳宾访谈的形式进行。 一、介绍下列戏曲知识: 1、戏曲的起源和形成; 2、几种较常见的戏曲种类(京剧、越剧、豫剧、黄梅戏等); 3、京剧(行当、脸谱、唱腔); 4、戏曲名剧、名家等。 二、戏曲名段赏析 1、京剧《玉堂春》(苏三起解);《铡美案》(包龙图打坐在开封府); 2、越剧《红楼梦》(天上掉下个林妹妹); 3、黄梅戏《女驸马》(谁料皇榜中状元); 4、豫剧《花木兰》(谁说女子不如男)等。 教研专区全新登场 教学设计 教学方法 课题研究 教育论文 日常工作 第三课时 戏曲知识竞赛 在前两课时的基础上,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知识竞赛。 竞赛分必答题和抢答题两类,基础分100分,每答对一题加10分。根据答题成绩记活动得分。 附:竞赛题目 一、小组必答题 第一组:1、与古希腊的悲喜剧、印度的梵剧合称世界三大古老戏剧的剧种是—— (中国戏曲) 2、享有“中国戏曲之母”雅称的剧种是—— 昆剧(昆曲) 3、我国戏曲的角色分为哪四大行当?—— (生、旦、净、丑) 4、发源于湖北,发展壮大于安徽庆安一带的戏曲剧种是—— (黄梅戏) 5、京剧“四大名旦”是指—— (梅兰芳、尚小云、程砚秋、荀慧生) 第二组:1、享有“东方歌剧”盛誉的中国剧种是—— (京剧) 2、中国戏曲发展中“南戏”的形成是戏曲走向成熟的一个标志,请问“南戏”产生于哪个年代?—— (宋代) 3、中国戏曲表现生活的基本手法是—— (虚拟——没有实物的表演) 4、据统计,中国现有戏曲剧种大约是多少?—— (360多种) 5、“没见过那五色的油彩愣往脸上画”唱的是戏曲表演中的一个什么特点? (脸谱) 第三组:1、1790年,安徽的四大地方戏班先后进京献艺,获得空前成功。后来他们兼收其他地方戏的精华,诞生了被称为“国粹”的剧种是—— (京剧) 2、戏曲表演艺术有哪些技术方法? (手、眼、身、法、步) 3、京剧有哪两种主要唱腔? (西皮、二黄) 4、“三五步行遍天下,七八人百万雄兵”说的是戏曲表演中成队的随从或兵卒在台上表现大场景的演出特点,这些演员被称为—— (龙套) 5、到了十三世纪的金代,表明说唱艺术在文学上和音乐上都发展成熟的作品是—— (董解元的诸宫调《西厢记》) 第四组:1、中国戏曲起源于哪几种艺术形式? (民间歌舞、说唱和滑稽戏) 2、中国戏曲主要采用哪些艺术手段表现人物的? (唱、念、做、打) 3、起源于浙江嵊州一带的剧种是—— (越剧) 4、戏剧脸谱中的红色代表的是—— (代表忠勇,含褒义) 5、古代的滑稽戏是从“优”发展而来的,在古代“优”是指—— (古代帝王贵族的弄臣,专以讽刺调笑为职务) 选答题: 1、说唱对戏曲发展的影响主要有哪两个方面? (说唱文学对剧本创作的影响,说唱音乐对戏曲唱腔的影响) 2、“参军”是曹操创建的一种官职的名称。魏晋南北朝多设置“参军”一职,是一种相当县一级的重要幕僚。著名诗人陶渊明和鲍照都做过“参军”。参军戏是唐代一种重要的戏剧形式。它是继承古代的“优”的滑稽戏谑、巧言善辩的传统发展而来的。表演发展到由两个角色,一个叫“参军”,一个叫“苍鹘”,请问:表演中被戏弄的角色是—— (参军) 3、元杂剧是中国戏曲发展的黄金时代,产生了大量的优秀剧目(今存一百多种)和优秀剧作家,你能说出作家中最杰出的是谁吗? (关汉卿,被称为中国的莎士比亚,一生写有60多个剧本,现存18种,有很高的国际影响。) 4、王国维在《宋元戏曲史》中称赞“即列之于世界大悲剧中,亦无愧色也”的中国古代戏曲作品是? A《西厢记》 B《窦娥怨》 C《汉宫秋》 B 5、唐玄宗时大力鼓励戏剧,在宫中设立了“优伶”习艺班,自己有时也参与演出,旧时代的戏曲界把他视为戏剧的祖师爷,至今中国和日本都把戏剧界称为“梨园”。请问:把戏剧界称为“梨园”是因为—— A习艺班当时设置在梨园殿;B习艺班周围种植着许多梨树;C唐玄宗给习艺班定的名称。 6、大文学家欧阳修在编撰《新五代史》时,专为“伶官”立传,并在《五代史伶官传序》中写下这样一段著名的话:“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请问“伶官”是指—— A 聪明伶俐的官员;B 宫中的戏剧演员 7、中国戏曲表演人物的一个突出特点是把角色归为若干行当。“旦”角是女性角色,请说出 “旦”角可分为哪几类?(三种即可) 正旦、花旦、武旦(刀马旦)、老旦、闺门旦、彩旦等。 8、“生”和“净”都是扮演男性角色,请问在包公戏中,包公这个角色属于“生”角还是“净”角? (净角) 9、脸谱是我国戏曲一项富有特色的夸张性的化妆艺术,它设色鲜明,勾绘精巧,富有图案美,是把绘画和表演统一在演员一张脸上的独特艺术。不同颜色的面部化妆,有着不同的象征意义。请问含有贬义,代表凶诈的是—— A 黄脸和白脸 B 蓝脸和绿脸 C 金脸和银脸 10、下列对京剧唱腔的描述正确的是—— B A 西皮是一种较舒缓、深沉的曲调; B 西皮是一种比较明快、活泼的曲调; C 西皮唱腔适合表现忧郁、哀伤的情绪。 11、《红楼梦》第二十三回写贾宝玉向林黛玉称赞“真是好文章!你要看了,连饭也不想吃了呢!”的古代戏曲作品是—— (C) A 《窦娥怨》 B 《牡丹亭》 C 《西厢记》 12、元杂剧一般分为四个大段落,称为四折。“折”基本上相当于现代话剧的“场”或“幕”。描写发生在西湖边上,充满浪漫色彩的传奇故事的戏曲剧目《白蛇传》,也是由四折戏构成。请问下面哪一折戏不属于《白蛇传》? A 《游湖借伞》 B 《盗仙草》C 《断桥》D 《劈山救母》 (D) 13、连线题:将下列剧种和著名演员用直线连接起来 越剧 严凤英 京剧 袁雪芬 豫剧 梅兰芳 黄梅戏 常香玉 14、连线题:将下列京剧流派与表演风格用直线连接起来 梅派 天真、活泼、热情的少女形象,具有柔媚娇婉的风格 程派 以气与力取胜,有阳刚之美,具有刚健婀娜的风格 荀派 善良、温柔、华贵、典雅而具有正义感的古代妇女形象 尚派 遭遇悲惨,具有外柔内刚性格的中下层女性形象 15、京剧曲目有几出戏连演的,如“失”“空”“斩”,就是表现的三国故事。你能说出它们是指哪三个剧目吗? 《失街亭》《空城计》《斩马谡》 16、现代京剧《智取威虎山》,表现的是解放战争时期,东北剿匪的故事。扬子荣烈士的英雄形象早已家喻户晓,请问这部戏改编自作家曲波的哪部长篇小说? 《林海雪原》 17、脸谱辨识题。说出画面上四个脸谱是哪四个戏曲人物。 18、视听题:看一段表演,说出是哪种戏曲剧种和曲目名称。 19、视听题:看一段表演,说出是哪种戏曲剧种、剧中人物名称。 20、视听题:看一段表演,说出是哪种戏曲剧种和人物扮演者的名字。 第四课时 戏曲演唱比赛 学生自备伴奏带(光盘),有条件的可自己准备服装、道具。在班内演唱自己喜爱的戏曲唱段。最后评出最佳演员,表扬加活动分。

1、昆曲 昆曲,又称“昆腔”、“昆剧”,是一种古老的戏曲剧种。它源于江苏昆山,明中叶后开始盛行,当时的传奇戏多用昆曲演唱。除了保持早期昆曲特色的南昆外,还在全国形成许多支脉,如北方的昆弋、湘昆、川昆等。昆曲的风格清丽柔婉、细腻抒情,表演载歌载舞、程式严谨,是中国古典戏曲的代表。 2、高腔 高腔,是对一种戏曲声腔系统的总称。它原被称为“弋阳腔”或“弋腔”,因为它起源于江西弋阳。其特点是表演质朴、曲词通俗、唱腔高亢激越、一人唱而众人和,只用金鼓击节,没有管弦乐伴奏。自明代中叶后,它开始由江西向全国各地流布,并在各地形成不同风格的高腔,如川剧高腔、湘剧高腔、赣剧高腔等。 3、梆子腔 梆子腔,是对一种戏曲声腔系统的总称。它源出于山西、陕西交界处的“山陕梆子”,特点为唱腔高亢激越,以木梆击节。然后,它向东、向南发展,在不同地区形成不同形式的梆子腔,如山西梆子、河北梆子、河南梆子、山东梆子等。 4、京剧 京剧,也称“皮黄”,由“西皮”和“二黄”两种基本腔调组成它的音乐素材,也兼唱一些地方小曲调(如柳子腔、吹腔等)和昆曲曲牌。它形成于北京,时间是在1840年前后,盛行于20世纪三、四十年代,时有“国剧”之称。现在它仍是具有全国影响的大剧种。它的行当全面、表演成熟、气势宏美,是近代中国戏曲的代表。 5、评剧 评剧,清末在河北滦县一带的小曲“对口莲花落”基础上形成,先是在河北农村流行,后进入唐山,称“唐山落子”。20世纪20年代左右流行于东北地区,出现了一批女演员。20世纪30年代以后,评剧在表演上在京剧、河北梆子等剧种影响下日趋成熟,出现了白玉霜、喜彩莲、爱莲君等流派。1950年以后,以《刘巧儿》、《花为媒》、《杨三姐告状》、《秦香莲》等剧目在全国产生很大影响,出现新凤霞、小白玉霜、魏荣元等著名演员。现在评剧仍在河北、北京一带流行。 6、河北梆子 河北梆子,即流行于河北、北京一带的梆子戏,它源于山、陕交界处的山陕梆子,经由山西传至河北,结合河北与北京方言而形成。它保持了梆子腔以梆击节的特点,唱腔高亢激越,善于表演悲剧情节。河北梆子著名剧目有《蝴蝶杯》、《辕门斩子》、《杜十娘》等。 7、晋剧 晋剧,又名“中路梆子”,系由山西、陕西交界的山陕梆子发展至山西,结合山西语言特点而形成。现流行于山西中部及内蒙、河北一带。它保持了梆子腔以梆击节的特点,音乐风格在高亢之余,也有柔婉细腻的一面。表演通俗质朴。著名剧目有《打金枝》、《小宴》、《卖画劈门》等。 8、蒲剧 蒲剧,又名“蒲州梆子”,系由山西、陕西交界的山陕梆子发展而成,一说此即为原来的山陕梆子。现流行于山西西南部及陕西、河南一带,在声腔上近似于秦腔,语言也用陕西方言。著名剧目有《挂画》、《杀狗》、《杀驿》等。 9、上党梆子 上党梆子,山西四大梆子之一,系由山西西南部的“蒲州梆子”发展而成,流行于山西东南部上党一带。其声腔除梆子腔外,也兼唱昆曲、皮黄、罗罗腔等。剧目有《三关排宴》、《东门会》等。 10、雁剧 雁剧,也称“北路梆子”,由“蒲州梆子”发展而来,流行于山西北部及河北张家口、内蒙古一带。据说它对河北梆子的形成有很大影响。剧目有《血手印》、《金水桥》等。 11、秦腔 秦腔,陕西省地方戏,也叫“陕西梆子”,是最早的梆子腔,约形成于明代中期。其表演粗犷质朴,唱腔高亢激越,其声如吼,善于表现悲剧情节。剧目有《蝴蝶杯》、《游龟山》、《三滴血》等。 12、二人台 二人台,流行于内蒙古、山西及河北张家口一带的戏曲剧种,在内蒙民歌及山西民间小调基础上形成,后来又吸收晋剧的表演成份而渐渐成熟。表演生活气息浓郁,曲词通俗。剧目多为表现农村生活的小戏,如《走西口》、《五哥放羊》等。 13、吉剧 吉剧,流行于吉林省的戏曲剧种。20世纪50年代在东北“二人转”的基础上发展而成,曲调轻快、词句通俗、表演质朴火爆,剧目有《燕青卖线》、《包公赔情》等。 14、龙江剧 龙江剧,流行于黑龙江地区,20世纪50年代在东北“二人转”、拉场戏、影戏及当地民歌基础上形成,表演轻松幽默,曲词通俗。剧目有《双锁山》、《荒堂宝玉》等。 15、豫剧 豫剧,又称“河南梆子”。明代末期由传入河南的山陕梆子结合河南土语及民间曲调发展而成,现流行于河南、河北、山西、山东等省份。原有豫东调、豫西调、祥符调、沙河调四大派别,现以豫东、豫西调为主。出现过常香玉、陈素珍、崔兰田、马金凤、阎立品等著名旦角演员。剧目有《穆桂英挂帅》、《红娘》、《花打朝》、《对花枪》和现代戏《朝阳沟》等。 16、越调 越调,河南地方剧种,流行于河南及湖北北部地区,因以“四股弦”为主要伴奏乐器,所以也称“四股弦”。音乐为板腔体为主,也唱曲牌。著名演员有申凤梅等。剧目有《收姜维》、《李天保招亲》、《诸葛亮吊孝》等。 17、河南曲剧 河南曲剧,河南省地方剧种,流行于河南省及湖北西北部地区,由曲艺“河南曲子”发展而成。唱腔轻柔婉转,以悲剧内容见长。剧目有《卷席筒》、《陈三两》、《花亭会》等。 18、山东梆子 山东梆子,山东省地方剧种,流行于山东荷泽一带,因其地古称“曹州”,故又名“曹州梆子”。此梆子系由山陕梆子经由河南再传入山东,历经变化而形成。主要剧目有《墙头记》等。 19、吕剧 吕剧,山东省地方剧种,流行于山东中部及江苏、河南一带。20世纪初由民间说唱艺术“山东琴书”发展而成,1950年定名为“吕剧”。吕剧表演富于生活气息,通俗质朴,唱腔曲调简单,易学易唱。所以吕剧在广大农村影响很大。剧目有《王定保借当》、《小姑贤》和现代戏《李二嫂改嫁》等。 20、淮剧 淮剧,江苏省地方剧种,流行于江苏、上海及安徽等地区。它起源于江苏民间小戏,后又吸收徽剧的艺术因素而逐渐发展成熟。其表演粗犷朴素。剧目有传统戏《女审》、《三女抢板》和新编戏《金龙与蜉蝣》等。 21、沪剧 沪剧,流行于上海一带的地方剧种,源于上海浦东的民歌,后形成上海滩簧调,又受到苏州滩簧的影响。20世纪30年代以文明戏的形式在上海演出,并定名为沪剧。剧目多为现代题材,如《啼笑姻缘》、《罗汉钱》、《芦荡火种》等。 22、滑稽戏 滑稽戏,流行于江苏、上海、浙江等地的戏曲剧种。源于上海的“独角戏”,后发展为滑稽戏,曲调驳杂、表演滑稽。主要剧目有《三毛学生意》、《一二三齐步走》等。 23、越剧 越剧,流行于浙江一带的地方剧种。它源出于浙江嵊县的“的笃班”,1916年左右进入上海,以“绍兴文戏”的名义演出。先以男演员为主,后变为以女演员为主。1938年后,使用“越剧”这一名称。1942年以袁雪芬为首的越剧女演员对其表演与演唱进行了变革,吸收话剧昆曲的表演艺术之长,形成柔婉细腻的表演风格。出现袁(雪芬)派、尹(桂芳)派、范(瑞娟)派、傅(全香)派、徐(玉兰)派等众多艺术流派。越剧剧目有《祥林嫂》、《梁山伯与祝英台》、《红楼梦》、《五女拜寿》、《西厢记》等。 24、婺剧 婺剧,流行于浙江金华一带的地方剧种,又名“金华戏”。它是一个多声腔剧种。其声腔由高腔、昆曲、滩簧、徽调等组成,各有其剧目及表演特色。剧目有《僧尼会》、《牡丹对课》、《断桥》等。 25、绍剧 绍剧,流行于浙江绍兴、宁波一带的地方剧种,形成于明末。以“三五七”、“二凡”为主要声腔,表演上以武戏见长,风格粗犷、朴实。剧目有《三打白骨精》、《龙虎斗》、《吊无常》等。 26、徽剧 徽剧,流行于安徽、江苏等地区的戏曲剧种,形成于清代中期,系多声腔的剧种,主要声腔为拔子、吹腔、二黄,也兼唱昆曲、高腔和西皮。1790年,徽班进京为乾隆庆寿,后演变为京剧。剧目多为历史题材,如取材于《三国演义》的《水淹七军》等。 27、黄梅戏 黄梅戏,起源于安徽的戏曲剧种,流行于安徽、江西及湖北地区。它的前身是黄梅地区的采茶调,清代中叶后形成民间小戏,称“黄梅调”, 用安庆方言演唱。20世纪50年代在严凤英等人的改革下,表演日趋成熟,发展成为安徽的地方大戏。著名剧目有《天仙配》、《牛郎织女》、《女驸马》等。 28、闽剧 闽剧,流行于福建地区的戏曲剧种。兴起于明中叶,到清代时已基本形成,只是规模较小。20世纪初爱京剧影响规模渐大,声腔基本完备,包括逗腔、洋歌、江湖、小调和板歌五种。剧目有《炼印》、《天鹅宴》等。 29、莆仙戏 莆仙戏,福建地方戏,旧称“兴化戏”,明中叶时已完全成熟,流行于莆田、仙游一带。音乐为曲牌体,表演颇具古意,典雅抒情。剧目有《张协状元》、《团圆之后》、《春草闯堂》等。 30、梨园戏 梨园戏,一种历史久远的戏曲剧种,可看成戏曲的“活化石”。它保存了很多宋元时期的南戏,如《朱文走鬼》、“荆、刘、拜、杀”等。20世纪50年代后,又编演了《董生与李氏》、《节妇吟》等剧目。 31、高甲戏 高甲戏,流行于福建晋江、龙溪一带,起源于清代中期,后吸收了梨园戏的表演因素及剧目,渐成规模。20世纪20年代又受到京剧的影响,渐渐成熟。它以丑角为主要行当,表演状如牵线傀儡,很有特色。剧目有《连升三级》、《金魁星》等。 32、赣剧 赣剧,流行于江西省东北部的戏曲剧种,由明代的弋阳腔发展而来,系由弋阳腔、青阳腔、昆腔、乱弹等多种声腔组成的剧种。剧目有《窦娥冤》、《荆钗记》、《珍珠记》、《还魂记》等。 33、采茶戏 采茶戏,流行于江西各地的戏曲剧种,主要由当地茶农采茶时所唱的歌曲小调结合民间歌舞发展而成。江西采茶戏分分东、南、西、北、中等不同路子,在表演上各具特色。剧目有《孙成打酒》等。 34、汉剧 汉剧,一般指流行于湖北、河南、陕西等地的戏曲剧种,源出湖北地区,旧称“楚调”或“汉调”,主要声腔是西皮腔,兼唱二黄腔,迄今为止已有近三百年历史。主要剧目有《宇宙锋》、《二度梅》、《审陶大》等。又,在湖南常德和广东也都有汉剧,均为多腔剧种,与湖北汉剧迥然不同。 35、湘剧 湘剧,即湖南省的地方戏曲剧种,流行于长沙、湘潭一带,源出于明代的弋阳腔,后又吸收昆腔、皮黄等声腔,形成一个包括高腔、低牌子、昆腔、乱弹的多声腔剧种。剧目以高腔、乱弹为主,如《琵琶记》、《白兔记》、《拜月记》等。 36、祁剧 祁剧,又称“祁阳戏”,流行于湖南祁阳、邵阳一带,源出明代弋阳腔,声腔以高腔为主,兼唱昆曲、弹腔。剧目有《目连传》、《精忠传》、《夫子戏》、《观音戏》等。 37、湖南花鼓戏 湖南花鼓戏是对湖南各地花鼓、花灯戏的总称,其中包括长沙花鼓、岳阳花鼓、常德花鼓、衡阳花鼓、邵阳花鼓等,它们各有不同的舞台语言,形成了各自的风格。花鼓戏的表演朴实、欢快、活泼,行当以小生、小旦、小丑为主,长于扇子的毛巾的运用。剧目有《打鸟》、《刘海砍樵》等。 38、粤剧 粤剧,流行于广东、香港、东南亚等粤语语言区。形成于清初,由外地传入的高腔、昆腔、皮黄、梆子等声腔与当地民间音乐结合而成。音乐为板腔体、曲牌体兼用。剧目有《搜书院》、《关汉卿》等。 39、潮剧 潮剧,流行于广东汕头、福建南部及台湾等地区。主要受外地传入在弋阳腔、昆腔及汉调的影响,形成于明代中叶,在剧目中保留了很多宋元作品,如《陈三五娘》、《扫窗会》、《芦林会》等。 40、桂剧 桂剧,流行于广西东北部及湖南南部地区,明末清初时形成,唱腔以皮黄为主,兼唱昆腔、高腔、吹腔等腔调。剧目有《抢伞》、《拾玉镯》、《柜中缘》等。 41、彩调 彩调,原名“调子”或“采茶”,流行于广西地区。在当地民间歌舞基础上形成,已有近两百年的历史,1955年定名为“彩调”。其表演自由活泼,富于生活气息。最为著名的剧目是《刘三姐》。 42、壮剧 壮剧,流行于广西、云南等壮族聚居区的戏曲剧种,分为南路和北路两派。前者源于当地的“板凳戏”,主要剧目有《文龙与肖尼》;后者源于“双簧戏”,主要剧目有《宝葫芦》。 43、川剧 川剧,四川省地方剧种,流行于四川及其周边地区。由昆腔、高腔、胡琴、弹戏、灯戏部分组成,各有其剧目。川剧唱腔高亢激越,表演诙谐幽默,富于生活气息。主要剧目有传统戏《玉簪记》、《柳荫记》、《活捉王魁》等,新编戏《死水微澜》、《变脸》、《金子》等。 44、黔剧 黔剧,流行于贵州省的地方剧种,由曲艺“文琴”发展而成,主要以扬琴为伴奏乐器,地方特色浓郁。剧目有《珠娘郎美》、《奢香夫人》等。 45、滇剧 滇剧,流行于云南及四川、贵州部分地区的地方剧种,形成于清末民初。由外来的丝弦、襄阳调和胡琴戏三种声腔组成,经丝弦腔为主。剧目有《牛皋扯旨》、《闯宫》等。 46、傣剧 傣剧,流行于云南省傣族聚居区,形成于清中叶,源于当地民间歌舞,并吸收京剧、滇剧的艺术营养而形成。以二胡为主要伴奏乐器,表演古朴,载歌载舞。剧目有《娥并与桑洛》等。 47、藏剧 藏剧,即流行于西藏、青海等藏族聚居区的戏曲剧种,用藏语演唱。形成于十七世纪,主要以佛教故事和民间传说为表现内容。演员表演时多戴面具。表演分三部分,第一部分为开场,名为“顿”;第二部分为戏,称为“雄”;第三部分为结束时的祝福,称为“扎喜”。剧目以《文成公主》最为有名。 48、皮影戏 皮影戏,也叫“影戏”、“灯影戏”、“土影戏”。用灯光照射兽皮或纸板雕刻成的人物剪影以表演故事的戏剧。剧目、唱腔多同地方戏曲相互影响,由艺人一边操纵一边演唱,并配以音乐。中国影戏距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由于流行地区、演唱曲调和剪影原料的不同而形成许多类别和剧种,以河北唐山一带的驴皮影和西北的牛皮影最为著名。其中唐山皮影已发展成为具有精美的雕刻工艺、灵巧的操纵技巧和长于抒情的唱腔音乐的综合艺术。 戏曲家:梅兰芳,尚小云,荀慧生,程砚秋 可以吗?? 戏曲基础知识 【戏曲虚拟】 指用艺术的虚来表现生活的实的过程,是戏曲表现生活的基本手法。它利用舞台的假定性,灵活处理时间、空间。在艺术和生活的关系上,力求神似而不求形似。如以划桨虚拟行船,以摸索虚拟夜晚,以更声表示时间变化等。对自然环境、物体、人物、自然现象等,同样采取虚拟的手法,借助观众的联想来完成艺术创造。戏曲节奏 戏曲术语。是使唱念打诸般艺术手段统一的共同要素。由戏曲形体动作节奏和音乐节奏两部分组成,二者相辅相成。戏曲的唱念、表演、舞蹈、武打等都有很强的节奏性。它能帮助表现人物情绪、点染戏剧色彩,烘托和渲染舞台气氛。 【戏曲程式】 戏曲表演中形成发展起来的艺术及技术上的格律和规范。它把生活中的语言和动作提炼加工,使唱、念、做、打和音乐伴奏、化妆、服装等都形成规范化的表演法式,使生活的形态音乐化、舞蹈化、规范化。如表演中的关门、行船、跑马等,都有基本固定的格式。它比生活中的自然形态更富有表现力,更具形式美,程式又须随着社会的发展不断有所丰富、变化和发展。 【压轴】 一台折子戏演出中倒数第二个剧目。因最后一个剧目称大轴得名。 【串】 演戏俗称“串戏”,因脚色须连贯成队故称串。一说串字来源于“爨”字,因旧时也以“爨”或“爨弄”泛称演剧。 【反串】 指艺人扮演原所属行当外的角色。如旦行演员演生行或武生等。 【客串】 非职业演员参加戏班演出称客串。 【票友】 旧时对戏曲、曲艺的非职业演员、乐师的通称。相传清代八旗子弟凭清廷所发“龙票”,赴各地演唱子弟书,不取报酬,为清廷宣传,后就把非职业演员称为票友。 【优伶】 古代以歌唱、舞蹈、滑稽、杂技表演为业的艺人之统称。一般认为以表演戏谑为主的称“俳优”,以表演乐舞为主的称“倡优”。演奏音乐的艺人称“伶人”。宋元以来,常称戏曲演员作优伶。 【行当】 传统戏曲角色的类别。近代有生、旦、净、丑和生、旦、净、末、丑两种总分行方法。每个行当中各有若干分支,如生又分为老生、小生等。各剧种在分支的层次和名目上又有繁简之别。 【生】 戏曲表演主要行当之一,演男性人物。生行初见于宋元南戏,后除元杂剧外,历代都有,一般扮演青壮年男子,是剧中主要人物。随着艺术的发展,生行又据所扮人物的年龄、身份、性格划分为许多专行,如老生、小生、武生等。 【旦】 戏曲表演主要行当之一。扮演女性人物。旦的名目初见于宋代歌舞,宋杂剧已有装旦,后历代都有这行脚色,又大都按扮演人物的年龄、身份、性格及其表演特点划分为许多专行,如正旦、花旦、贴旦、闺旦、武旦、老旦、彩旦等。 【净】 俗称“花脸”、“花面”。戏曲表演主要行当之一。一般认为是杂剧和金院本的副净演变而来。面部化妆用脸谱、唱用宽音或假音,动作大开大阖,大都扮演性格刚烈或粗鲁*险的男性人物。按扮演人物性格、身份及其艺术特点,又划分为许多专行,如京剧的正净、副净、武净等。 【末】 传统戏曲脚色行当。宋杂剧中有副末。元杂剧的正末是同正旦并重的两个主要角色。明清时,成为独立行当,常扮社会地位比生扮的人物低,表演上唱做并重的中年以上男子。近代多数剧种末已并入老生行。 【丑】 戏曲表演主要行当之一。喜剧角色。因在鼻梁上抹一块白粉而俗称“小花脸”。又与净脚的大花脸、二花脸并列而俗称“三花脸”。宋元南戏已有丑脚。可表现幽默、机智的人物,也可表现灵魂丑恶、*诈卑鄙的人物。按扮演人物身份、性格和技术特点,分为文丑和武丑两大支系。 【龙套】 也叫“文堂”、“流行”。扮演剧中士兵、夫役等侍从人员,因身着特殊形式的龙套衣得名,一般以四人为一堂。舞台上用一堂或两堂龙套,以表人员众多,起烘托声势作用。 【四功五法】 戏曲演员唱、念、做、打4种艺术手段和口、手、眼、身、步5种技术方法的合称,为戏曲演员的基本功。 【唱念做打】 戏曲表演的4种艺术手段。指唱功、念白、做工、武打,习称“四功”。是戏曲演员的4种基本功夫。 【声腔】 指戏曲以演唱的腔调来区分不同品种。某些戏曲剧种或剧种的腔调在音乐或演唱方法上具有较多共同性被称为一种声腔,或归为一个声腔系统。 【板眼】 戏曲音乐名词。奏乐或唱曲时,每一小节,强拍以板敲,称“板”;弱拍或次强拍则以鼓点击,称“眼”,合称板眼。分别称为三眼板(四拍子),一眼板(二拍子),有板无眼(一拍子或称流水板),无板无眼(散板)等。 【自报家门】 戏曲中介绍人物的一种传统手法,剧中主要人物第一次上场时用引子、定场诗、定场白等作自我介绍,包括姓名、籍贯、身世和剧中规定情境等。 【起霸】 戏曲表演程式。传说因首先用于明代传奇《千金记·起霸》一出而得名。通过一套连续的舞蹈动作,表现古代将士出征上阵前整盔束甲的情景。全套的称整霸或全霸,大都用于剧中主要人物。半套的称半霸。两个人同时起霸称双起霸。 【亮相】 戏曲表演程式。剧中人在上下场或一节舞蹈结束时的短暂停顿中所做的塑像式姿式。有单人、双人或多人各种形式。用以突出显示人物的精神状态。 【趟马】 戏曲表演程式动作。通过成套的连续的舞蹈动作,配合快速的锣鼓节奏,表现策马疾行的姿态。有单人趟马、双人趟马、多人趟马等多种。 【打出手】 戏曲武打中的特技。简称“出手”。一个主要脚色手足并用同敌对数人相互接、踢、抛、掷武器,用2杆至8杆枪不等,形成惊险复杂的战斗场面。常用于神怪斗法的武旦戏。有时也用于乱军中抢夺武器的情节。 【脸谱】 戏曲演员面部化妆的一种谱式。是从唐代乐舞“代面”面具逐渐演变而来。演员面部勾画各种颜色、图案,以突出人物的性格特征,表现对人物的褒贬。主要用于净、丑角。 【行头】 广义泛指演戏用的道具、服装。狭义只代表戏装。一般不分朝代、地域和季节,只按性别、年龄和社会地位进行妆饰。 【翎子】 戏曲中演员盔帽上的两根五六尺长的雉鸡尾制饰物。插翎子多为英武、勇猛、强悍或暴戾人物。目的在于加强表演的舞蹈性,表现人物感情。使用翎子的舞蹈称为“翎子功”。 【髯口】 又称“口面”。戏曲演员所挂的假须,用牦牛毛或人发做成。按剧中人年龄分黑、黪(灰)、白三种,个别形貌怪异或性格暴烈的人物则戴红髯、紫髯等。根据不同身分和人物性格,髯口式样分为多种。 【水袖】 戏曲服装中的蟒、褶子、帔等袖端所缀一尺上下的白绸。以其甩动时形似水波纹而名。水袖技术是戏曲表演基本功之一。演员可利用它表现人物的性格、感情和增加形象美。 【靠】 戏曲服装。剧中古代武将的铠甲。身分前后两块,满绣鱼鳞纹。腹部称“靠肚”。护腿两块称“靠牌子”。背后插三角形小旗,称“靠旗”。不用靠旗的称“软靠”。女将穿的“女靠”,身下缀数十根彩色飘带,内穿衬裙。 【盔头】 传统戏曲中剧中人所戴冠帽的通称。主要指帅盔、草盔、凤冠等硬质冠帽,也包括鸭尾巾,罗帽等软质帽巾。按人物身份的不同分别使用。大都着重装饰性。

戏剧的种类——从表现形式方面从艺术表现形式可以分为:话剧、歌剧、舞剧、戏曲等。 1、话剧的特点是以对话为主要表现手段。对话必须是规范化的文学语言,要通俗易懂,便于观众接受,适于反映生活。 2、歌剧是一种声乐和器乐综合而成的戏剧形式,所以也称歌剧为乐剧。有的歌剧只有歌唱,没有独白和对话,有的则是三者兼而有之。歌剧的唱词和音乐十分重要,歌词的语言应是诗的语言。3、舞剧是把舞蹈、音乐和戏剧结合在一起的戏剧艺术。它的特点是:剧情的发展、人物形象的塑造,主要靠演员的舞蹈动作(还有音乐语言)来表现的。 4、戏曲是我国传统的戏剧品种。它是以演员的表演为中心,把文学、音乐、舞蹈、美术、武术、杂技等融为一体的一种特殊艺术。戏剧的种类——从篇幅方面按篇幅长短分为独幕剧、多幕剧 1、独幕剧是独成一幕的短剧。由于展示剧情受到严格的时间、场景等限制,要求结构紧凑,矛盾冲突的展开比较迅速,而情节的基本部分——开头、发展、高潮、结局却均应表现出来。 2、多幕剧是大型的戏剧。容量大,故事情节复杂。由于它分幕分场,用能换幕表现时间的间隔和空间的转移,就可以把不便于在舞台上演出的事件转移到幕后,处理不同时间,不同空间的事件,反映更广阔的社会生活。戏剧的种类——从内容、性质等方面从内容、性质及美学范畴分有悲剧、喜剧、正剧等。 1、悲剧:一般是以悲剧人物的苦难、不幸、死亡(毁灭)为题材内容,通过对伟大人物或普通人物中高尚、正义、伟大行为遭到否定的悲剧冲突的表现,从而唤起人们悲痛、恐惧和赞美等心情的一种戏剧艺术样式。西方的悲剧艺术主要有四大类:一是命运悲剧,古希腊时期的悲剧主要是命运悲剧,如《被缚的普罗米修斯》;二是性格悲剧,主要指文艺复兴时期的悲剧,如莎士比亚的四大悲剧《哈姆雷特》《奥赛罗》《李尔王》《麦克白》;三是社会悲剧,主要指19世纪出现的着重挖掘悲剧产生的社会原因的悲剧,如小仲马的《茶花女》;四是恶性的悲剧,指各种不可抗拒的灾难性悲剧。戏剧的种类——从内容、性质等方面2、喜剧:是一种用幽默滑稽、轻松可笑的形式来讥嘲恶习、劝谕良善、表现人物性格的戏剧样式。一般地说,喜剧的结局总是愉快的,圆满的。喜剧按冲突的不同性质可分为讽刺喜剧和幽默喜剧。讽刺喜剧多反映敌我矛盾,其主人公一般是丑角或反面人物,其作用在于暴露和批判;幽默喜剧是反映人物性格的某些弱点或缺点,它的主人公一般是正面人物,或是有缺点的好人。此外,喜剧还分滑稽喜剧、性格喜剧、世态喜剧、抒情喜剧、轻喜剧、闹剧等多种类型。戏剧的种类——从内容、性质等方面 3、正剧:是介于悲剧和喜剧之间的类型。在戏剧文学中,正剧是大量的。社会生活在大多数情况下,并不单纯呈现为悲剧性的或喜剧性的,而是有悲有喜,悲喜交织。戏剧的种类——从题材的时代性方面从题材的时代性来分,有历史剧和现代剧: 1、历史剧:指取材于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剧目。以真实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为题材,经过作者艺术加工编写而成的戏剧作品。 2、现代戏剧:主要指的是20世纪以来从西方传入的话剧、歌剧、舞剧等,话剧是主体,外国戏剧一般专指话剧。戏剧,指以语言、动作、舞蹈、音乐、木偶等形式达到叙事目的的舞台表演艺术的总称。文学上的戏剧概念是指为戏剧表演所创作的脚本,即剧本。戏剧的表演形式多种多样,常见的包括话剧、歌剧、舞剧、音乐剧、木偶戏等。戏剧是由演员扮演角色在舞台上当众表演故事情节的一种综合艺术。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