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期刊知识库

首页 学术期刊知识库 问题

中国减灾杂志社

发布时间:

中国减灾杂志社

2021年 2月8日,我坐在办公室给公益天使们写2020年的总结报告。        我相信大家与我一样,2020年是极不寻常的一年,原因很简单新冠疫情。这场突如其来的人类大流行病,不仅仅改变了我们的工作与生活,更重要的是,改变了千千万万人的命运与生活。多少家庭,多少人,甚至因为疫情而阴阳两隔。我们活着的人没有理由不好好生活,写到这,突然想起了最近一年很火的一句话:       2020年我对机构全体员工说,我们机构今年目标的是生存。       现在看,我们2020年生存下来了,但代价也非常大,机构为了突破,为了生存,付出了惨重的代价:因为疏于管理,一位优秀的员工因此离职,给我的打击是非常大,因为这位优秀员工的离职,可以说让我们很多工作又要重头开始,而去年偏偏又是非常需要人的时候,还好,我们挺过来了。活着,就是一切,就有一切,不是吗?        我也很高兴看到天使伙伴们都平安,老天有眼,一定会眷顾各位爱心天使的。       从目前的情况看,2021年依然是不容乐观的一年,但有你天使们在后面的陪伴与支持,我将毫无畏惧,勇往直前,直至使命终点。       回顾2020年,上半年是抗疫,下半年是赶工,把上半年耽误与延误的工作补回来,实在是忙得够呛,结果之一是去年只写了2个报告,2021年初才得以喘口气,梳理了一下去年的工作,写一个总的报告。                                                                 一、救    灾        1 、抗击疫情        2020年新冠疫情突然爆发,给国家发展与广大人民的人生安全带来了严重的威胁。作为公益组织的益心益意,在这样的危机时刻立刻行动起来。        这次疫情爆发时间短,涉及面广,形势严峻,医护人员加班加点工作,因为疫情来势凶猛,医院防护用品很快就消耗殆尽,纷纷告急,给防护工作与在一线的医护工作人员带来了极大的挑战。        得知这一消息后,我们迅速与壹基金取得联系,为医院与医护人员采购了一批物资,2000双一次性医用丁腈手套、12箱84消毒液以及75%医用酒精280桶共2800斤,并送达南昌的定点医院江西省胸科医院、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江西省儿童医院以及新建区人民医院。        在为医护人员发放完医疗物资后,我们随后与乐施会合作,为奋战在一线,且曝露在病毒风险之下的环卫工人发放消毒与个人防护用品。我们总共申请了10万元资金,为东湖区、青云谱区和西湖的3371名环卫工人共采购了5240斤84消毒液,10455双劳保手套、3200瓶免洗洗手液和342块肥皂,作为一线环卫工人的个人防护。                                                                2 、鄱阳救灾         2020年7月初以来,大洪水突如其来,江西平均降雨量228毫米,列历史同期第1位,加上长江洪峰来临,鄱阳湖水位连续8日涨幅在米以上,单日最大涨幅达到米,单日最大涨幅有9个特征水位站超历史最高水位。鄱阳湖水位突破有水文纪录以来的历史极值,超过1998年。7月10日,江西启动防汛Ⅰ级应急响应。其间7月7日20时——8日20时江西省大暴雨县市数达35个,影响范围之广,为1961年有完整气象记录以来之最,持续的强降雨导致鄱阳湖水位上涨,先后有14个圩堤决堤。为了尽量减少江西本世纪来最大的一次洪灾的影响,7月13日江西省湖区所有185个单退圩堤开闸清堰分蓄洪水。截至目前,7月6日开始的洪涝灾害,已造成江西万人受灾,紧急转移安置万人,需紧急生活救助万人,农作物受灾面积千公顷,倒塌房屋937户1847间,直接经济损失亿元人民币。        7月8日壹基金联合救灾项目江西伙伴-南昌益心益意公益服务中心第一梯队人员与鄱阳县应急局沟通,获取受灾基本情况。并分两组分别前往鄱阳县,景德镇市做进一步的灾情研判。当晚,在鄱阳县成立2020年鄱阳县救灾行动指挥中心,协调调度江西省洪灾救援行动。        7月10日:壹基金联合救灾项目伙伴-万年绿舟救援队的皮划艇到位,并协助开展转移工作。由新力地产支援的第一批物资1000件饮用水运抵油墩街镇。         截至到7月30日为止,益心益意和壹基金在下列地区开展了联合救灾活动:      为九江市受灾最严重的都昌县、湖口县、濂溪区、庐山市、彭泽县、永修县发放了救灾物资大米 2176套、食用油2176套、九牧净水壶90个、救灾温暖箱1392个、壹基金温暖包154个。        对上饶市的鄱阳县、万年县以及婺源县发放了大米1215套、食用油1215套、救灾温暖箱982套、壹基金温暖包173个、饮用水24000瓶。        我们联合本地公益机构景德镇市一路阳光志愿者协会、景德镇市益启行动志愿者协会、景德镇市和乐之家公益服务中心为受灾害影响的学校发放了壹基金温暖包270个。       在吉安地区,为吉安受灾地区居民援助500个救灾温暖箱和600套大米及食用油。       本次壹基金江西联合救灾网络投入救灾的总资金达178万元。        除了和壹基金合作外,益心益意还和爱德基金会合作,为江西的灾民提供了价值95万元的救灾物资。       7月10日,我们就将爱德捐赠的3600箱物资送到了谢家滩、油墩街和响水滩乡,价值10万元。       7月15日开始,陆续将米、油、生活物资,以及生鲜食品捐赠到各受灾乡村。       为响水滩乡受灾最严重的村--河北村的1250名灾民提供1250套10公斤的米与5升的食用油。      此外,我们还和爱德基金会合作,为鄱阳县侯家岗乡横河村265户,500余人在12天里,共提供了1380公斤鲜肉以及3000公斤新鲜蔬菜。        益心益意与爱德基金会在鄱阳县侯家岗乡横河村为受灾灾民发放生鲜的救灾行动还刊登在了2020年第9期的《中国减灾》杂志上。       2020年12月,益心益意与三一基金会与深圳关爱行动公益基金会共22万元物资,用于资助永修县三角乡灾区的1116名60岁以上老人,主要是棉被和大米。        三一基金会还为彭泽、湖口、永修与庐山的儿童捐赠了价值10万元的温暖包。       与以往不一样,今年灾害多,灾情重,真把我们全体员工累坏了。但想想灾民脸上的笑容,再苦再累也值得。细算一下,今年救灾我们共与五个基金会合作,总资金量达300多万元,是历年来资金量最多的一次。                                                           二、关注残障群体        自2016年以来,益心益意就与乐施会合作,积极推动改善制约残障人生活的无障碍出行与合理便利  的工作,我们通过各种培训与小额资助活动,培育与支持残障自组织成长,提供资金给这些残障组织开展各种活动,并取得了非常令人鼓舞的成效。       我们在2020年共开展了4期关于残障的相关培训,培训的内容包括残障基本意识、无障碍出行与合理便利、残障政策解读、辅助性就业培训、残障与性别等与残障群体生活、工作以及个人成长有关的培训。我们通过培训+小额资助的方式,让参加培训的学员将理论与实际结合在一起,迅速学会与掌握与残障出行有关的政策与方法,并积极投入与参与到无障碍出行中去。                                    三、资源引入与项目对接          2020年11月21和22日,中国好公益平台与第六届中国教育公益组织双年会分别在南昌落地,好公益到今年已经是第四年,今年好公益平台的项目还得到了来自南昌青少年发展基金会的支持,每个落地的项目经过考核符合条件后都可以获得1万元的资助,这将极大地有利于好公益项目落地江西。         第六届中国教育公益组织双年会则为江西的公益组织打开了视野,从传统的捐资助学的层面提升到关注儿童的身心健康成长、素质教育等更全面的层面。我们相信,未来会有越来越多的组织关注到儿童的成长,我们会继续将全国优质的好项目引入到江西,帮助江西公益组织走向专业化。                                                   四、公益组织能力建设       作为一个在江西深耕了10年的公益组织,我们注意到江西不同地区的公益组织发展水平不同,我们根据不同地区发展水平不同的现状,我们针对性地设计了不同的培训内容,以满足不同地区的需求。在抚州,我们的培训以儿童安全规范为主,在赣南地区的培训则以基础培训为主。       除了基础培训,我们今年还开展了两次性别培训。今年是北京宣言第25周年,男女性别平等已经是我国发展的基本国策,但男女性别平等的工作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我们希望从公益组织做起,提升公益组织的性别意识,减少性别歧视,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在儿童方面,我们举行了儿童服务站的专职培训,以提升江西儿童服务站专职人员开展儿童服务的能力。       2020年江西发生了特大洪灾,给人民财产造成了巨大的损失。        在灾害面前,江西的社会组织都积极行动起来,各自发挥所长,奋战在灾情一线,为抗疫救灾发挥了应有的作用与贡献。美中不足的是,救援队与其他社会组织之间还缺少联动合作平台与机制,以致社会力量在救灾过程中未能形成有效合作,社会资源未能得到合理配置。        随着社会力量参与救灾的程度日益增加,在江西这个洪灾多发的省份,特举办一次江西社会力量应急救援的机制研讨与交流会,并邀请有关专家,以及其他省份的嘉宾分享联动救灾的经验,尝试探索搭建一个符合江西特色的社会力量应急救援的机制。                                                          五、小额资助与公益调研        在江西公益欣欣向荣发展时,也有一批草根组织在时代的潮流下成长起来,尤其是残障类的组织,残障人群因为社会环境因素的原因,很难申请到资金来开展活动,与以往一样,我们重点支持残障及残障家长组织来开展活动。小额资助因为灵活性、及时性以及要求低的原因,对公益组织与公益项目的成长与发展过程中扮演极其重要的角色。为此,益心益意特别强调小额资助的意义与作用。        除了残障,我们为性别平等提供了小额的项目,以推动性别平等事业在江西的发展。     根据惯例,我们2020年出了江西公益慈善类社会组织观察报告。但今年与以往不同,因为受疫情影响,我们的走访时间受到了限制,同时走访的组织数量也压缩了。基于这样的情况,我们今年主要的调研对象集中在有专职的社会组织上,以更好地体现江西公益在职业化与专业化发展路的特色与特点。                                                      六、精准扶贫与社会治理         2020年11月5日,我们携手壹基金为赣州市的寻乌县捐赠了25台净水器以及10个音乐教室,总价值达200万元。        今年我们与全省的公益组织共筹集了4750个温暖包,总价值约173万元。此外,在全省还有60个平安小课堂,向儿童传授防溺水、防火、交通安全与防地震的相关知识,以更好地保护儿童。      2020年6月,受西湖区桃花镇镇政府的委托,我们负责了西湖区桃花镇社区治理与服务创新的项目招标工作。经过前期对桃花镇21个村/社区的走访调研,我们梳理出了桃花镇21个村/社区的基本问题与社区需求,并以此调研为基础,定下了湖区桃花镇社区治理与服务创新项目招标的大纲与主要内容,于6月29日进行了项目路演,桃花镇21个村/社区主任现场选出了本村/社区希望引进的项目,并进行了现场签约仪式。                                                            七、公益交流         除了培训以外,我们也积极开展促进地区组织交流,对此我们在吉安与赣州地区分别举办了2次地区组织交流会,以有效促进地区公益组织发展。       除了省内的交流,益心益意负责人彭海惠还代表民间NGO参加了在北京举行的《国际公益在疫情下的挑战与应对措施》并发言。       随后,还参加了由民间NGO发起的对基金会进行评价的金桔奖,并代表民间NGO向优秀的资助型基金会颁发了金桔奖。巧的是,我颁发的4个特别贡献奖:南都公益基金会、乐施会、深圳壹基金公益基金会以及浙江敦和基金会都是与我们有资助关系的4个基金会。       这项奖的意义在于,突破了传统基金会与NGO之间的权力关系,更体现了公益领域的论理价值:平等、公平与正义。                                                                       结束语        写完这一年的报告,我都不知道我这一年是如何过来的。各种突发情况,各种焦头烂额。虽然事情多,但好在自己能以理性的态度来面对与接纳,想起了那句话:改变我能改变的,接受我不能改变的。至少实现了年初的目标,在这样一个不确定性如此强的时代生存下来。最重要,给我们信心与底气来面对更不确定的2021。        在此,要深深感谢各位天使们。每每谈起我的梦想,谈起一直支持与信任我的天使,我脸上泛起骄傲与自信的表情,这是装不出来的,这种底气与自信是因为信任与积淀而自发的,因为有你们,一切变得如此不同。        天使们,祝你们牛年快乐,今年让我们继续前行,从心出发,去攀登新的高峰。

2007年度“十大自然灾害事件”:(1)7月份淮河流域发生1954年以来第二位流域性大洪水(2)7月17日重庆遭受115年来最强雷暴雨袭击(3)7月18日济南遭受有气象记录以来最大暴雨袭击(4)8月中旬超强台风“圣帕”肆虐南方七省(5)6月3日云南普洱发生级地震(6)3月初历史罕见暴风雪和风暴潮袭击东北和华北地区(7)7月末晋、陕、豫三省遭受严重洪涝灾害(8)6月上旬持续强降雨过程袭击南方七省(9)7月上旬四川连续遭受严重暴雨洪涝灾害(10)6至8月东北地区遭受严重夏伏旱民政部日前发布2007年中国自然灾害与救灾工作情况指出,2007年以来,中国气候异常,降雨严重不均,极端天气事件频繁,多灾并发,点多面广,部分地区重复、连年受灾,局部地区雨情、汛情、旱情、灾情超历史记录,因灾直接经济损失达2363亿元。另据统计,2007年全国各类自然灾害共造成约4亿人(次)不同程度受灾,因灾死亡2325人,紧急转移安置1499万人(次);农作物受灾面积亿亩,其中绝收面积8620万亩;倒塌房屋146万间。据介绍,2007年中国自然灾害主要呈现出5个特点:一是多灾并发,水旱灾害损失重;二是点多面广,重复受灾区域大;三是气候异常,极端天气事件发生多;四是登陆台风偏晚偏多,人员伤亡和损失少;五是城市受灾,经济社会影响程度深。业内人士分析,2007年造成人口死亡的主要灾种是洪涝和滑坡泥石流,约占全国总量的63%,其次是风雹灾害。因灾致死的主要原因分别是被洪水冲走(溺水)、雷击、山体坍塌和泥石流掩埋、建筑物倒塌,其中雷击致死的比重从2006年的14%上升为25%,雷击致死人数明显高于往年。

民政部日前发布2007年中国自然灾害与救灾工作情况指出,2007年以来,中国气候异常,降雨严重不均,极端天气事件频繁,多灾并发,点多面广,部分地区重复、连年受灾,局部地区雨情、汛情、旱情、灾情超历史记录,因灾直接经济损失达2363亿元。 另据统计,2007年全国各类自然灾害共造成约4亿人(次)不同程度受灾,因灾死亡2325人,紧急转移安置1499万人(次);农作物受灾面积7.3亿亩,其中绝收面积8620万亩;倒塌房屋146万间。 据介绍.2007年中国自然灾害主要呈现出5个特点:一是多灾并发,水旱灾害损失重;二是点多面广,重复受灾区域大;三是气候异常,极端天气事件发生多;四是登陆台风偏晚偏多,人员伤亡和损失少;五是城市受灾,经济社会影响程度深。 业内人士分析,2007年造成人口死亡的主要灾种是洪涝和滑坡泥石流,约占全国总量的63%,其次是风雹灾害。因灾致死的主要原因分别是被洪水冲走(溺水)、雷击、山体坍塌和泥石流掩埋、建筑物倒塌,其中雷击致死的比重从2006年的14%上升为25%,雷击致死人数明显高于往年。 此外,由国家减灾委员会办公室主办,民政部国家减灾中心和《中国减灾》杂志社承办的2007年全国“十大自然灾害事件”评选结果近日揭晓。“淮河流域发生1954年以来第二位流域性大洪水”、“重庆遭受115年来最强雷暴雨袭击”等入选2007年度“十大自然灾害事件”。 入选“十大自然灾害事件”的还有:7月18日济南遭受有气象记录以来最大暴雨袭击,8月中旬超强台风“圣帕”肆虐南方七省,6月3日云南普洱发生6.4级地震,3月初历史罕见暴风雪和风暴潮袭击东北和华北地区,7月末晋、陕、豫三省遭受严重洪涝灾害,6月上旬持续强降雨过程袭击南方七省,7月上旬四川连续遭受严重暴雨洪涝灾害,6月至8月东北地区遭受严重夏伏旱。

防灾减灾论文模板

中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近40年来,每年由气象、海洋、洪涝、地震、地质、农业、林业等七大类灾害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约占国民生产总值的3%(5%,平均每年因灾死亡数万人。此外,经济发展,人口增长和生态恶化,尤其是灾害高风险区内人口、资产密度迅速提高,使自然灾害的发生频率、影响范围与危害程度均在增长,成为一些地区长期难以摆脱贫困的重要制约因素。 中国自然灾害的多发性与严重性是由其特有的自然地理环境决定的,并与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密切相关。中国大陆东濒太平洋,面临世界上最大的台风源,西部为世界地势最高的青藏高原,陆海大气系统相互作用,关系复杂,天气形势异常多变,各种气象与海洋灾害时有发生;中国地势西高东低,降雨时空分布不均,易形成大范围的洪、涝、旱灾害;中国位于环太平洋与欧亚两大地震带之间,地壳活动剧烈,是世界上大陆地震最多和地质灾害严重的地区;中国约有70%以上的大城市、半数以上的人口和75%以上的工农业产值分布在气象灾害、海洋灾害、洪水灾害和地震灾害都十分严重的沿海及东部平原丘陵地区,所以灾害的损失程度较大;中国具有多种病、虫、鼠、草害滋生和繁殖的条件,随着近期气候温暖化与环境污染加重,生物灾害亦相当严重。另外,近代大规模的开发活动,更加重了各种灾害的风险度。 中国人民在长期与自然灾害的斗争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制定了“预防为主,防治结合”,“防救结合”等一系列方针政策。50年代初,组织了大规模的江河治理,逐步建立起具有一定规模的防洪、防潮、排涝、灌溉工程体系,使常遇洪、涝、旱灾得到初步控制。70年代中期唐山大地震后,加强了地震灾害监测、预防的组织领导。80年代以来注重了建立健全有关防灾减灾的法律、规划及对自然灾害的管理工作。经过长期的艰苦努力,中国已初步建立了防御各种自然灾害的工作体系,形成了一支具有一定实践经验、学科基本配套、门类比较齐全的科技队伍。监测主要自然灾害的台网已初具规模,取得了大批有科研价值的观测资料。对主要自然灾害的形成、发展规律有了一些认识,积累了一定的预测、预报经验,并取得了一批有价值的科技成果,其中一些成果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对一些重大自然灾害作出了较成功的预测、预报。各项防灾工程的设计施工技术有了一定进步。这些都是今后加强防灾减灾工作,开展国际交流合作的重要基础。 年代为国际减灾十年。从基本国情出发,中国既难以象一些人口密度低的国家那样采取严厉限制向灾害高风险区发展的策略,也无力在短期内大幅度增加投资来降低灾害的风险度。针对中国自然灾害的基本特点与保障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加强防灾减灾工作的总目标是: (a)建立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的自然灾害综合防治体系,综合运用工程技术与法律、行政、经济、管理、教育等手段,提高减灾能力,为社会安定与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更可靠的安全保障; (b)加强灾害科学的研究,提高对各种自然灾害孕育、发生、发展、演变及时空分布规律的认识,促进现代化技术在防灾体系建设中的应用,因地制宜实施减灾对策和协调灾害对发展的约束; (c)在重大灾害发生的情况下,努力减轻自然灾害的损失,防止灾情扩展,避免因不合理的开发行为导致的灾难性后果,保护有限而脆弱的生存条件,增强全社会承受自然灾害的能力。 本章以对中国社会、经济发展影响最大的自然灾害--洪水、干旱以及其他灾害,如地震、台风、风暴潮、滑坡、泥石流及病、虫、鼠等生物灾害的防治为主要论述对象,并涉及减少由人类活动导致灾害风险加重的问题。对于以人为因素为主的环境公害、自然资源与生态环境的人为破坏等问题,分别在其他有关章节中予以论述。 本章设3个方案领域 A.提高对自然灾害的管理水平; B.加强防灾减灾体系建设,减轻自然灾害损失; C.减少人为因素诱发、加重的自然灾害。 方案领域 A提高对自然灾害的管理水平 行动依据 灾害管理是政府、有关单位与社会集团为防灾、减灾所进行的一系列立法、规划、组织、协调、干预和工程技术活动的总和,贯穿防灾活动的全过程,是社会减灾行动系统的中枢。 自然灾害的发生,一般具备灾害源、灾害载体和受灾体三个条件,包含自然与人为两方面因素。自然灾害的可管理性,体现在通过科学地规划与协调人类的活动,在顺乎自然规律的前提下,发挥人类的积极作用,有可能消除、削弱或回避灾害源,调节、控制或疏导灾害载体,保护、转移受灾体或提高受灾体的承灾能力,减少人为因素诱发的灾害源,达到减轻自然灾害损失的目的。 灾害管理水平的提高有赖于灾害管理体制的健全。中国现有的防灾减灾体系是在经济不发达、技术起点低的困难条件下形成的。与发达国家相比,对自然灾害的综合管理水平有较大差距,灾害管理法制尚不健全,国家尚缺乏防灾的总体规划,灾害管理体系与制度建设,以及协调运作机制均有必要加强。 目标 本方案领域的目标为: (a)健全灾害管理的法律、制度、规范及规划,提高其科学性、权威性与可行性; (b)增强灾害管理的协调、监督、奖惩、教育机制,推动灾害管理体制的完善; (c)促进灾害管理方式由部门、区域、环节、学科相分离的封闭式的单项管理向综合、系统、协调式的管理方向发展; (d)提高社会发展与减灾防灾要求相协调的能力。 行动 加强灾害管理法制建设和健全减灾规划管理制度: (a)制定综合的灾害管理基本法,洪水、地震等重大灾害的灾害管理法,部分配套法规,加强地方减灾立法等,同时加强执法队伍建设; (b)制定国家的减灾总体规划,并将其纳入国家社会、经济发展的总体规划之中,使经济建设与减灾工作协调进行; (c)在国家减灾总体规划的指导下,自上而下制定各有关部门、各级政府的切实可行的减灾规划,对已有的减灾规划重新审议,补充、提高、完善; (d)制定各级政府重大自然灾害的应急行动计划,用于指导政府、有关部门、厂矿企业及居民在重大灾害发生后作出紧急反应,协调行动,减轻灾害损失。 进一步加强灾害管理的组织机构建设。中国在长期的减灾实践中形成了由政府内灾害管理职能部门、辅助救灾部门、救灾决策指挥机构和临时性协调机构所构成的灾害管理组织体系。在重大灾害发生的地区,各级政府实行行政首长负责制,各有关部门分工协作,接受救灾决策指挥机构的领导,实行岗位责任制。从灾害综合管理的角度看,机构组织建设有待加强的主要方面有: (a)增强协调机构的职能:政府部门临时性协调机构下设常务性行政办事机构、可以依托的灾害信息管理机构和从事宏观灾害管理研究的专家组织;对负责统筹规划大江大河防洪安全建设与流域综合治理的流域管理机构,以立法的形式明确其管理权限和保障这些权力实施的各种措施,加强中央政府对流域管理机构的支持和管理上的直接参与,协调解决流域治理中地方行政区域间的冲突; (b)健全政府管理部门的执法和监督职能; (c)制定提高行政领导灾害管理水平的培训计划,形成制度,长期实施; (d)健全灾害调查、评估与统计的组织管理体系; 加强和深入开展自然灾害管理的科学研究,主要活动有: (a)开展全国自然灾害的风险分析,包括风险辩识、风险估算、风险评价三个部分;目前,急需开展重要经济开发区的自然灾害风险综合分析和城市重大自然灾害的风险分析。合理确定城市灾害防御标准,科学制定防灾方案,优化防灾体系建设的实施顺序; (b)深入开展自然灾害综合区划的研究:根据灾害种类的空间分布、影响范围、影响程度及风险度,结合考虑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上的差异而进行区划,制定区域性的减灾对策与实施政策,组织协调行政区之间的减灾活动,对土地利用模式与经济发展布局作出合理调整; (c)加强自然灾害损失调查与评估的研究,制定自然灾害评估方法和标准。 加强自然灾害信息处理技术研究与信息管理: (a)筹建“国家灾害信息管理中心”,加强区域、部门之间灾害信息的交流与管理; (b)在“国家灾害信息管理中心”、有关部门、地区、科研单位或大学有计划地建立不同层次的若干个自然灾害数据库; (c)以年鉴或其他适当形式汇编中国自然灾害统计资料,有关防灾减灾的法制建设、科技研究、对策实施等的年度进展情况,公开发行。 加强国际和区域合作与协调: (a)加强学术交流,组织不同层次的灾害管理讲习班或研讨会;组织力量系统翻译、整理、研究各国有关灾害管理的文献,从中吸收有益的经验;组织必要的出国考察; (b)灾害管理法规中有关海洋、大气、跨国河流等部分要与国际社会通行惯例相协调; (c)增强与国际有关自然灾害管理组织的信息交流与交往。 B加强防灾减灾体系建设,减轻自然灾害损失 行动依据 防灾减灾体系是人类社会为了消除或减轻自然灾害对生命财产的威胁,增强抗御、承受灾害的能力,灾后尽快恢复生产生活秩序而建立的灾害管理、防御、救援等组织体系与防灾工程、技术设施体系,包括灾害研究、监测、灾害信息处理、灾害预报、预警、防灾、抗灾、救灾、灾后援建等系统,是社会、经济持续发展所必不可少的安全保障体系。 年代以来,中国不仅自然灾害总损失在增加,受灾面积也在增加,反映了防灾体系已与社会经济发展需要不相适应,必须大力加强灾害综合防御体系的建设。 目标 本方案领域的目标为: (a)建立与中国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灾害综合防御体系,提高社会防灾抗灾总体能力; (b)加强灾害科学与防灾减灾技术的研究,提高防灾减灾体系的现代化水平; (c)提高受灾地区的恢复重建速度,尽快消除灾害的不利影响。 行动 加强大型防灾抗灾骨干工程的统筹规划与建设管理。同时解决重建设、轻管理、轻配套、已建工程老化失修和关键时刻无力发挥作用等问题。以立法形式确定中央、地方与社会集团在防灾工程建设上的投资分摊比例,对工程进行减灾效益评价和环境影响评价,力求防灾工程产生多目标的综合效益。 开展城市综合防灾规划与减灾综合对策的研究。针对不同灾种,不同城市发展的特点,制定协调各部门联合防灾减灾行动的规划,制定工程措施与非工程措施相结合的综合性减灾对策。 建立城市和地区性的减灾综合实验区,探索在灾害测、报、防、抗、救、援等方面的总体经验和技术,积极推广有效的减灾防灾技术。 开展减灾政策的研究。目前急需研究的问题有: (a)实行灾害保险的政策研究; (b)建立减灾基金制度的政策研究; (c)分滞洪区应用后的补偿政策研究等。 开展对各种自然灾害观测和监测技术的研究,逐步建立灾害监测系统。重点是: (a)地震观测与实验设备的研究; (b)灾害性天气、气候和洪水监测系统的研究; (c)山崩、滑坡、泥石流、地面沉降和地面塌陷等地质灾害动态监测技术的研究; (d)海洋灾害监测数据实时收集系统的研究; (e)大气监测数据处理自动化技术的研究等。 各种主要自然灾害的发生规律与预测、预报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如: (a)灾害性天气和气候的数值预报方法; (b)地震预测、预报的新理论与新方法; (c)海洋灾害预报、预警系统; (d)农作物和森林病虫害动态模拟技术和数值预报方法; (e)中国地质灾害发育趋势的预测研究; (f)多沙游荡型宽浅槽河流洪水演进预报模型的研究等。 防灾、抗灾、救灾方法和技术的研究与应用,如: (a)防灾对策最佳组合方案的研究; (b)防灾工程体系灾时优化调度方案; (c)居民避难系统的优化设计; (d)城市重点生命线工程的防灾保护与应急措施; (e)救灾快速反应系统装备技术现代化; (f)灾区大批死、伤、病人紧急处置、疫情控制、灾民饮食饮水清洁处理等医疗卫生技术等。 加强信息处理系统的建设: (a)大力改善通讯系统; (b)进一步发展海洋灾害警报传播分发系统,保障渔民和其他海上活动的安全; (c)促进遥感等高技术在灾情监测与损失评估中的应用。 建立综合防治重大自然灾害的示范工程项目,如: (a)淮河、太湖流域水利工程; (b)海南防台风工程; (c)四川省滑坡、泥石流治理工程; (d)山东省莱州湾海水侵染治理工程等。 在防灾减灾体系的建设中,应大力加强与国际社会的交流与合作,如: (a)在灾害监测、信息处理、预警、预报、通讯联络等系统的建设中,引进国外的先进设备和技术,并对使用人员进行培训; (b)综合防治重大自然灾害的示范工程项目的国际合作,如引进先进的技术设备,向国内外公开招标等; (c)发展西太平洋沿岸国家区域海洋灾害联合警报业务,充分利用中国海洋灾害预警系统的资源和中国的地域优势,加强区域合作,逐步形成统一的业务系统; (d)重大自然灾害发生后,争取国际社会的救援,以帮助灾区人民尽快恢复生产,重建家园; (e)开展双边或多边的国际合作研究。 C减少人为因素诱发、加重的自然灾害 行动依据 现代社会中自然灾害不断加重的趋势与人类活动的影响密切相关。森林减少与土地资源的过度开垦是加重水土流失及滑坡、泥石流等山地灾害,加速河道、湖泊的淤积和导致调蓄洪水的能力降低以及洪旱灾害频繁发生的主要原因。地下水资源的过量开采,导致地面沉降、海水入侵、城市防洪工程标准降低、内涝加重等一系列问题。 灾害高风险区人口、资产密度的提高,是灾害损失增加的重要原因。然而,灾害高风险区的开发在中国是不可回避的。经济发展既可能加重灾害威胁,又增加了防灾抗灾的能力,因此探讨发展规模、发展方式与防灾减灾保护措施的相互协调是最重要的。 目标 减少人为因素诱发、加重自然灾害。具体目标如下: (a)预测人类活动及其造成的环境破坏的变化趋势,研究未来自然灾害的演变特征及防御对策; (b)通过调整人类活动方式或减缓人类活动强度,减少未来自然灾害可能发生的频率,减轻自然灾害的危害。 行动 加强区域规划和开发建设项目的灾害影响评价。评价内容包括: (a)开发建设项目是否对其周围环境引发灾害性后果; (b)项目实施区域周围的环境是否对开发建设项目有潜在的灾害影响; (c)重大工程设施设计标准、抗灾能力与保护措施的是否经济合理。 加强执法机构的建设。对破坏森林、草原、土地、矿山、海洋资源和破坏灾害监测、通讯、防灾设施等违法行为给予坚决打击与纠正,克服有法不依的现象。 研究人类活动及其造成的环境破坏与各种自然灾害的相关关系: (a)围湖造田与洪、涝、旱灾害的相关关系; (b)毁林开荒、开垦草原与山地灾害、水旱灾害、风沙灾害的相关关系; (c)地下水超采与各种自然灾害的相关关系; (d)大型工程建设与各种自然灾害的相关关系。 研究人为因素引起的未来自然灾害的演变特征及防御对策: (a)城市空间立体开发引起的地震、火、水、风、地面沉降等各种灾害的演变特征及防御对策; (b)大量施用农药引起的农业病虫害灾害的演变特征及防御对策; (c)矿产开发引发的自然灾害。 探讨通过调整人类活动方式或减缓人类活动强度,减少未来自然灾害发生频率的可能性和减轻其危害的途径。 加强与世界各国的交流与合作,认真汲取世界的经验和教训。

从用电、用火安全讲然后再写一些逃生技巧

给亲,提纲一份好不好?资料也是齐全的

虽然我们现在无法避免地震的发生,但我们可以通过掌握预防和减少地震灾害的知识本领使损失降至最低。让我们加强防灾减灾知识学习,珍爱我们的生命!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防灾减灾珍爱生命主题 作文 ,仅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大家喜欢!

防灾减灾珍爱生命主题作文一

《防灾减灾 珍爱生命》

灾害是人们的天敌,当自然灾害来临的时候,我们怎么自救,怎么保护我们的家人。我们应该学习自然灾害的基本知识,比如:在地震发生时,在家中如何进行防护?保持清醒,头脑冷静,不慌张,做出正确的判断,是保障安全的关键。

在家中要就地避险,不可冒然外逃,可选择床下,桌子底下躲避,住单元楼,可选择开间小的卫生间,厨房,储藏室及角落躲避,同时,要关闭电源,关闭煤气,熄灭炉火,防止发生火灾和煤气泄溢,高层住户向下转移时,千万不能跳楼,不能乘电梯。

当大地震发生后,利用两次地震之间的间隙,迅速撤离。只有我们懂得这些基础常识才能提高躲避灾难的能力,更好的保护我们的家园。

防灾减灾珍爱生命主题作文二

《预防灾难 珍爱生命》

灾害是人类最大的敌人,比如地震、海啸、火灾等等......发生灾害会给人们带来巨大的损失,包括人的生命,因此我们要懂得减灾的知识,学会保护自己。

遇到地震我们不要害怕,如果在室内要躲在书桌或餐桌下,不要靠窗;如果在车里时,千万不要靠近大树,要找一个比较安全的路边停车,不要下车;如果在外面要远离桥梁,防止坍塌;如果在室内,逃离的时候,不要坐电梯,下楼梯时,要有顺序的往外跑,跑到宽阔的室外。

这些都是遇到地震时的一些基本常识,作为小学生我们要懂得一些基本知识,在灾难到临时保护好自己的生命。

防灾减灾珍爱生命主题作文三

《 我是防震减灾的宣传员》

地震是自然界最严重的灾害之一,一直威胁着人类的生命安全,虽然我们没有经历过地震,但是从视频上来看,真是太可怕了。

如果在上课时发生地震我会这样做:地震时,不要惊慌失措,更不能在教室乱跑,如果靠进门尽快躲到课桌下,用书包护住头部;如果靠近墙就紧靠墙根,用双手护住头。

如果在家时地震我会这样做:首先在重心较低且结实牢固的桌子或家具下躲避,并紧紧抓牢桌子腿。在没有桌子可以提供藏身的场合,无论如何,也要用坐垫等保护好头部。

日是防震减灾日,为了我们的生命安全,提高急救自救互救能力,今天我通过画 手抄报 ,学习了关于“防震减灾”的知识,珍爱生命从我做起。

防灾减灾珍爱生命主题作文四

《灾害来了,我这样做》

遇到火灾时,用湿毛巾捂住口鼻怕烟熏,身上起火在地上打滚。不乘电梯,向楼下奔跑,阳台滑下捆绳索,不要盲目跳楼会伤身体。

遇到疫情时,面对疫情不要麻痹,预防传染一定要仔细。发现患者既隔离, 通风消毒用具,人爱感染早就医,公共场所要少去。

我面对疫情是这样保护自己的,不串门,出门戴口罩,回家先洗手,每天测体温,有事了及时找大人,尽可能不让自己生病。疫情期间不放松,珍爱生命,呵护健康提高急救自救能力,掌握卫生防疫知识,保护自己和家人的健康。

防灾减灾珍爱生命主题作文五

《防灾减灾,从我做起》

这几天下雨特别多。下大雨后为了排水,可能很多井盖被打开,外出时要注意脚下,下雨天不能躲在大树下。

我们要时刻注意安全,要有防灾减灾安全意识,多学习防灾减灾的 科普知识 。快到夏季了,不到危险陌生的地方 游泳 ,没有经大人的同意和陪同下,不能私自到河边玩耍。在家不能触碰电源插座、煤气灶,提高自我保护的能力,比如发生火灾时要用毛巾捂住口鼻,不能乘坐电梯。

我们每一个人都要有防灾减灾的意识,学习防灾减灾知识,安全从我做起。

防灾减灾珍爱生命主题作文六

要自己会保护自己,防患于未然就是要防危险。就算遇到危险也要,也要学会安全地处理它。

有一次晚上,妈妈没有空,就叫我去沃尔玛买东西,由于妈妈不知道价钱,就把钱全都给了我,共有100元,我就放进了口袋。我走到一个地方时,有一个人走了过来,说我打了他弟,叫我过去让他弟认认,可到了一个少人的地方,他却说:“把钱拿出。”这时我意识到被人勒索了,我旧说没钱,由于他比我矮一点,他不敢轻举妄动,他说:“那你把口袋里的东西拿出来。”我还是说没,我和他一直斗“唇战”。过了一会,来了一个人,我就跟着那个人走,安全的离开了,可他一直跟着我。到了最后,我把他给甩了。

有了这次经历,我下次就会看看有没有人跟着我,如果有人搭理我,我就说认错人,也不跟他走。

生命没有假如,要恰当处理事情,防患于未然。

防灾减灾珍爱生命主题作文七

5月12日是我国防灾减灾日。我想如果今天是在学校,老师一定会给我们讲面对灾难如何应对。今年在家上网课,我们家人上网查资料学习。我在网上看资料后才知道,当遇到地震或洪水时人类是多么的渺小和无助。我还知道了,发生地震时,自己所处环境不同躲避办法也是不同的。比如住平房的就找机会迅速逃到室外,如果住在楼房里的就不能盲目往外跑。

我们家住的是楼房,所以妈妈带我们做了一次防震演习。当我们听到妈妈大喊“地震了”的时候,我们用枕头护着头部迅速躲到了小卫生间,这时我们被困住了,我们不能大喊大叫,要保存体力,用敲击管道的 方法 等待救援。还有一种情况是我们没有被困,我们要走楼梯下楼,不可以乘电梯。

通过这次查资料学习和家庭演习我知道了生命的宝贵,我一定要多学习一些科学知识保护自己和家人的生命安全。

防灾减灾珍爱生命主题作文八

普罗米修斯从太阳神阿波罗那里把火种带到了人间,造福万物,如雨露之泽。之后火犹如一只无形大手,推动着人类文明的进步。当它“发怒”时,却又如一只狂舞的野兽,扭动着红色的身躯,所到之处,万物池鱼幕燕。火是危险的,人无法如凤凰之涅槃重生,所以掌握好 消防 安全知识 极为重要。

首先,我们应该认真学习消防知识,不能囫囵吞枣。上个星期天,小区的消防员张叔叔带我参观了南岸区消防局,并给我讲解了许多使我终身受益的知识。比如:什么情况容易着火以及灭火的方法;着火需要容易着火的东西和空气;灭火要根据着火的原因随机应变……

比如 炒菜 的油锅着火了不能用水灭火,正确而安全的做法是关掉天然气,把锅盖盖上使锅内的物体与空气隔离就行了。张叔叔还教我如何使用灭火器,我们只需要摇晃几下,拔开 保险 销,一只手握住喷管,将喷头对着火的根部,一只手用力向下按提压把就可以了。如果火和烟比较大,我应该先把毛巾打湿,捂住嘴巴和鼻子,然后沿着绿色的逃生通道迅速匍匐前进。然后应该尽快向爸爸妈妈和火警叔叔求助,求助电话是119,要牢记心中。

总之,水火无情,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希望我们关注生活中的点滴,预防火宅等险情的发生,保护我们美丽的家园。

防灾减灾珍爱生命主题作文九

明天——5月12日,是防灾减灾的日子。今天下午,有几位消防员叔叔来到学校给我们讲消防方面的知识。

消防员叔叔们刚进教室,同学们不约而同的鼓起雷鸣般的掌声。有一们英姿飒爽的叔叔做了个 自我介绍 :“大家好,我叫__,是离石消防支队的一个参谋。今天就由我给大家讲如何在火灾发生时自救。”

首先,他给我们讲了火对人类的利与弊,并解释了火灾是指在一定时间、空间内无法控制的燃烧;消防是指消灭、防止火灾。接着他问大家:“家里的电器或 油锅着火了,怎么办?”话音刚落,马上得到同学们五花八门的回答。有的说:“用水泼灭。”有的说:“用灭火器。”还有的说:“用锅盖盖上,火就会与氧气隔 绝,火自然就会熄灭。”听完同学们的回答,消防员告诉我们正确的做法。然后教给我们使用灭火器的方法:先拔掉拉环,提着灭火器来到距火源两米的上风处,然 后拿着喷嘴对准火焰根部扫射,火就会熄灭。最后,我们还分别进行了两次火灾逃生和地震安全演习,知道了火灾逃生时要捂住口鼻,弯下腰,手贴着墙前进,还不 能拥挤;地震来临时,要赶快护住头,迅速钻进桌下,防止石块砸伤。

“丁零零”,下课铃声响了,这次短暂而丰富的活动结束了。虽然这次活动时间不长,但我会牢牢地记住它。因为这次活动使我明白了:防火避震知识不可少,要防患于未然。

防灾减灾珍爱生命主题作文十

周日晚上,我们一家人在“汤足饭饱”之后,闲来无事,便坐在沙发上收看电视节目。看着因为煤气没关,一个孩子命丧火海,而使一个家庭支离破碎的画面,我为之一震,大叫道:“爷爷,爸爸,妈妈,我们来搞个家庭隐患排查吧!”爷爷想了想,老成持重地点了点头:“这个提议不错!”

说干就干,一次家庭灾害风险隐患排查就这样拉开了序幕——爷爷向每个人布置完任务后,大家就开始行动了。一开始,我根本找不到什么“线索”,像只无头苍蝇似的到处乱撞,正当我想放弃时,墙壁上的一条细小的裂缝钻进了我的眼睛,我急忙在本子上记下“墙壁有小裂缝”,接着,我又用我的火眼金睛展开地毯似地搜索,但一无所获,突然我被书柜的把手撞到了,这不撞不知道,一撞吓一跳——原来书柜上的陶瓷十分不稳,随时可能掉落,我急忙又在本子上记下“书柜上的陶瓷有随时掉落的危险”,然后椅子拿来的放在书柜前,踩着椅子把陶瓷转移到“安全地带”。爸爸、妈妈、爷爷的收获也不少,如:热水器没有用时插头未拔出、房间里的手机充完电后插头未及时拔出、窗户有受损部分未及时 修理 ……

“任务”完成后,我们全家又聚在沙发上,爸爸听完一番汇报之后,立刻整改,把该摆放好的东西摆放好,把该拔掉的插头拔掉,墙壁裂缝、窗户受损部分第二天请工人来修理。之后,爸爸神情严肃地提出:“我们还应该买两个急救箱和一些水、压缩饼干、小毯子、小帐篷、手电筒,放在安全的地方,防灾减灾,还得防患未然。”这一提议得到全家人一致认可。

是的,防灾减灾,应该从平时做起,从小事做起,从细节做起,只有这样才能有备无患!

防灾减灾珍爱生命主题作文精选10篇相关 文章 :

★ 全民国家安全教育心得体会(五篇)

★ 国家安全教育宣传活动总结精选10篇

★ 2021-2022年第二学期德育工作总结

★ 教育局年度安全工作总结10篇精选

★ 班级安全教育总结精选10篇

★ 保卫部员工工作总结报告10篇

★ 小学安全生产月活动总结(精选10篇)

★ 2021全国安全生产月讲话稿10篇

★ 班级日常工作总结精选模板10篇

★ 观看202防灾减灾日自然资源云讲堂观后感心得5篇最新精选

防灾减灾学报级别

土木工程期刊目录全专业包括:1、结构工程、防灾减灾及防护工程、现代结构理论学科2、岩土工程学科3、桥梁与隧道工程学科4、土木工程建造与管理学科期刊名称—————种类—————专业东南大学学报——CSCD、核心期刊——全专业清华大学学报——CSCD、核心期刊——全专业湖南大学学报——CSCD、核心期刊——全专业华南理工大学学报——CSCD、核心期刊——全专业天津大学学报——CSCD、核心期刊——全专业同济大学学报——CSCD、核心期刊——全专业土木工程学报——CSCD、核心期刊——全专业西安交通大学学报——CSCD、核心期刊——全专业中国科学.A——CSCD、核心期刊——全专业中国科学.B——CSCD、核心期刊——全专业中国科学.C——CSCD、核心期刊——全专业中国科学.D——CSCD、核心期刊——全专业中国科学.E——CSCD、核心期刊——全专业科学通报——CSCD、核心期刊——全专业自然科学进展——CSCD、核心期刊——全专业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核心期刊——全专业华中科技大学学报——核心期刊——全专业北京工业大学学报——CSCD——全专业东北大学学报——CSCD——全专业上海交通大学学报——CSCD——全专业西北工业大学学报——CSCD——全专业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CSCD——全专业浙江大学学报.理科版——CSCD——全专业北方交通大学学报——CSCD——全专业中国科学基金——CSCD——全专业大连理工大学学报——CSCD、核心期刊——结构、防灾、岩土、道桥、现代结构、土木建管建筑科学——核心期刊——结构、防灾、岩土、道桥、现代结构、土木建管混凝土——核心期刊——结构、防灾、岩土、道桥、现代结构、土木建管重庆建筑大学学报——核心期刊——结构、防灾、岩土、道桥、现代结构、土木建管爆炸与冲击——CSCD、核心期刊——结构、防灾、岩土、道桥、现代结构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CSCD、核心期刊——结构、防灾、岩土、道桥、现代结构工程力学——CSCD、核心期刊——结构、防灾、岩土、道桥、现代结构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CSCD、核心期刊——结构、防灾、岩土、道桥、现代结构振动工程学报——CSCD、核心期刊——结构、防灾、岩土、道桥、现代结构振动与冲击——CSCD、核心期刊——结构、防灾、岩土、道桥、现代结构地震学报——CSCD——结构、防灾、岩土、道桥、现代结构噪声与振动控制——CSCD——结构、防灾、岩土、道桥、现代结构应用数学和力学——CSCD、核心期刊——结构、防灾、道桥、现代结构建筑结构——CSCD、核心期刊——结构、防灾、道桥、现代结构建筑结构学报——CSCD、核心期刊——结构、防灾、道桥、现代结构力学进展——CSCD、核心期刊——结构、防灾、道桥、现代结构计算结构力学——核心期刊——结构、防灾、道桥、现代结构力学与实践——核心期刊——结构、防灾、道桥、现代结构应用力学学报——CSCD——结构、防灾、道桥、现代结构固体力学学报——CSCD——结构、防灾、道桥、现代结构实验力学——CSCD——结构、防灾、道桥、现代结构应用数学学报——CSCD——结构、防灾、道桥、现代结构工程勘察——核心期刊——结构、防灾、道桥、岩土工业建筑——核心期刊——结构、防灾、现代结构中国腐蚀与防护学报——CSCD——防灾自然灾害学报——CSCD——防灾灾害学——CSCD——防灾西安公路交通大学学报——CSCD、核心期刊——道桥中国公路学报——CSCD、核心期刊——道桥公路——核心期刊——道桥桥梁建设——核心期刊——道桥公路交通科技——核心期刊——道桥现代隧道技术——核心期刊——道桥国外桥梁(改名为:世界桥梁)——核心期刊——道桥筑路机械与施工机械化——核心期刊——道桥中外公路——核心期刊——道桥河海大学学报——CSCD、核心期刊——岩土水利学报——CSCD、核心期刊——岩土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CSCD、核心期刊——岩土岩土工程学报——CSCD、核心期刊——岩土岩土力学——CSCD、核心期刊——岩土中国港湾建设——核心期刊——岩土港工技术——核心期刊——岩土长江科学院院报——核心期刊——岩土水利水电科技进展——核心期刊——岩土水文地质工程地质——核心期刊——岩土岩石学报——CSCD——岩土地质力学学报——CSCD——岩土工程地质学报——CSCD——岩土西南交通大学学报——CSCD、核心期刊——交通铁道工程学报——核心期刊——交通路基工程——核心期刊——交通城市规划汇刊——核心期刊——交通城市规划——核心期刊——交通中国铁道科学——CSCD——交通管理工程学报——CSCD、核心期刊——土木建管管理科学学报——CSCD、核心期刊——土木建管管理世界——CSCD、核心期刊——土木建管系统工程——CSCD、核心期刊——土木建管系统工程理论方法应用——CSCD、核心期刊——土木建管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CSCD、核心期刊——土木建管中国工业经济——CSCD、核心期刊——土木建管建筑技术开发——核心期刊——土木建管建筑经济——核心期刊——土木建管管理现代化——核心期刊——土木建管工业技术经济——核心期刊——土木建管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核心期刊——土木建管经营与管理——核心期刊——土木建管经济与管理研究——核心期刊——土木建管经济管理——核心期刊——土木建管施工技术——核心期刊——土木建管建筑技术——核心期刊——土木建管系统仿真学报——CSCD——土木建管系统工程学报——CSCD——土木建管中国管理科学——CSCD——土木建管具体发表期刊要求,可以咨询我。

国家级。防灾减灾科普先行知识竞赛是由中国应急服务网、北京应急技术创新联盟、四川世泰民安应急技术研究院主办的竞赛,竞赛颁发的证书通常视为国家级证书,防灾减灾科普先行知识竞赛也视为国家级比赛。2022年5月12日是我国第14个全国防灾减灾日,2022年5月7日至13日为防灾减灾宣传周,今年的全国防灾减灾日主题为:减轻灾害风险,守护美好家园。防灾减灾科普先行知识竞赛的创办目的在于:加强公共安全教育,增强风险防范意识,提升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提高社会整体安全水平。

防灾减灾主题论文

防灾减灾专题教育

中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近40年来,每年由气象、海洋、洪涝、地震、地质、农业、林业等七大类灾害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约占国民生产总值的3%(5%,平均每年因灾死亡数万人。此外,经济发展,人口增长和生态恶化,尤其是灾害高风险区内人口、资产密度迅速提高,使自然灾害的发生频率、影响范围与危害程度均在增长,成为一些地区长期难以摆脱贫困的重要制约因素。 中国自然灾害的多发性与严重性是由其特有的自然地理环境决定的,并与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密切相关。中国大陆东濒太平洋,面临世界上最大的台风源,西部为世界地势最高的青藏高原,陆海大气系统相互作用,关系复杂,天气形势异常多变,各种气象与海洋灾害时有发生;中国地势西高东低,降雨时空分布不均,易形成大范围的洪、涝、旱灾害;中国位于环太平洋与欧亚两大地震带之间,地壳活动剧烈,是世界上大陆地震最多和地质灾害严重的地区;中国约有70%以上的大城市、半数以上的人口和75%以上的工农业产值分布在气象灾害、海洋灾害、洪水灾害和地震灾害都十分严重的沿海及东部平原丘陵地区,所以灾害的损失程度较大;中国具有多种病、虫、鼠、草害滋生和繁殖的条件,随着近期气候温暖化与环境污染加重,生物灾害亦相当严重。另外,近代大规模的开发活动,更加重了各种灾害的风险度。 中国人民在长期与自然灾害的斗争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制定了“预防为主,防治结合”,“防救结合”等一系列方针政策。50年代初,组织了大规模的江河治理,逐步建立起具有一定规模的防洪、防潮、排涝、灌溉工程体系,使常遇洪、涝、旱灾得到初步控制。70年代中期唐山大地震后,加强了地震灾害监测、预防的组织领导。80年代以来注重了建立健全有关防灾减灾的法律、规划及对自然灾害的管理工作。经过长期的艰苦努力,中国已初步建立了防御各种自然灾害的工作体系,形成了一支具有一定实践经验、学科基本配套、门类比较齐全的科技队伍。监测主要自然灾害的台网已初具规模,取得了大批有科研价值的观测资料。对主要自然灾害的形成、发展规律有了一些认识,积累了一定的预测、预报经验,并取得了一批有价值的科技成果,其中一些成果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对一些重大自然灾害作出了较成功的预测、预报。各项防灾工程的设计施工技术有了一定进步。这些都是今后加强防灾减灾工作,开展国际交流合作的重要基础。 年代为国际减灾十年。从基本国情出发,中国既难以象一些人口密度低的国家那样采取严厉限制向灾害高风险区发展的策略,也无力在短期内大幅度增加投资来降低灾害的风险度。针对中国自然灾害的基本特点与保障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加强防灾减灾工作的总目标是: (a)建立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的自然灾害综合防治体系,综合运用工程技术与法律、行政、经济、管理、教育等手段,提高减灾能力,为社会安定与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更可靠的安全保障; (b)加强灾害科学的研究,提高对各种自然灾害孕育、发生、发展、演变及时空分布规律的认识,促进现代化技术在防灾体系建设中的应用,因地制宜实施减灾对策和协调灾害对发展的约束; (c)在重大灾害发生的情况下,努力减轻自然灾害的损失,防止灾情扩展,避免因不合理的开发行为导致的灾难性后果,保护有限而脆弱的生存条件,增强全社会承受自然灾害的能力。 本章以对中国社会、经济发展影响最大的自然灾害--洪水、干旱以及其他灾害,如地震、台风、风暴潮、滑坡、泥石流及病、虫、鼠等生物灾害的防治为主要论述对象,并涉及减少由人类活动导致灾害风险加重的问题。对于以人为因素为主的环境公害、自然资源与生态环境的人为破坏等问题,分别在其他有关章节中予以论述。 本章设3个方案领域 A.提高对自然灾害的管理水平; B.加强防灾减灾体系建设,减轻自然灾害损失; C.减少人为因素诱发、加重的自然灾害。 方案领域 A提高对自然灾害的管理水平 行动依据 灾害管理是政府、有关单位与社会集团为防灾、减灾所进行的一系列立法、规划、组织、协调、干预和工程技术活动的总和,贯穿防灾活动的全过程,是社会减灾行动系统的中枢。 自然灾害的发生,一般具备灾害源、灾害载体和受灾体三个条件,包含自然与人为两方面因素。自然灾害的可管理性,体现在通过科学地规划与协调人类的活动,在顺乎自然规律的前提下,发挥人类的积极作用,有可能消除、削弱或回避灾害源,调节、控制或疏导灾害载体,保护、转移受灾体或提高受灾体的承灾能力,减少人为因素诱发的灾害源,达到减轻自然灾害损失的目的。 灾害管理水平的提高有赖于灾害管理体制的健全。中国现有的防灾减灾体系是在经济不发达、技术起点低的困难条件下形成的。与发达国家相比,对自然灾害的综合管理水平有较大差距,灾害管理法制尚不健全,国家尚缺乏防灾的总体规划,灾害管理体系与制度建设,以及协调运作机制均有必要加强。 目标 本方案领域的目标为: (a)健全灾害管理的法律、制度、规范及规划,提高其科学性、权威性与可行性; (b)增强灾害管理的协调、监督、奖惩、教育机制,推动灾害管理体制的完善; (c)促进灾害管理方式由部门、区域、环节、学科相分离的封闭式的单项管理向综合、系统、协调式的管理方向发展; (d)提高社会发展与减灾防灾要求相协调的能力。 行动 加强灾害管理法制建设和健全减灾规划管理制度: (a)制定综合的灾害管理基本法,洪水、地震等重大灾害的灾害管理法,部分配套法规,加强地方减灾立法等,同时加强执法队伍建设; (b)制定国家的减灾总体规划,并将其纳入国家社会、经济发展的总体规划之中,使经济建设与减灾工作协调进行; (c)在国家减灾总体规划的指导下,自上而下制定各有关部门、各级政府的切实可行的减灾规划,对已有的减灾规划重新审议,补充、提高、完善; (d)制定各级政府重大自然灾害的应急行动计划,用于指导政府、有关部门、厂矿企业及居民在重大灾害发生后作出紧急反应,协调行动,减轻灾害损失。 进一步加强灾害管理的组织机构建设。中国在长期的减灾实践中形成了由政府内灾害管理职能部门、辅助救灾部门、救灾决策指挥机构和临时性协调机构所构成的灾害管理组织体系。在重大灾害发生的地区,各级政府实行行政首长负责制,各有关部门分工协作,接受救灾决策指挥机构的领导,实行岗位责任制。从灾害综合管理的角度看,机构组织建设有待加强的主要方面有: (a)增强协调机构的职能:政府部门临时性协调机构下设常务性行政办事机构、可以依托的灾害信息管理机构和从事宏观灾害管理研究的专家组织;对负责统筹规划大江大河防洪安全建设与流域综合治理的流域管理机构,以立法的形式明确其管理权限和保障这些权力实施的各种措施,加强中央政府对流域管理机构的支持和管理上的直接参与,协调解决流域治理中地方行政区域间的冲突; (b)健全政府管理部门的执法和监督职能; (c)制定提高行政领导灾害管理水平的培训计划,形成制度,长期实施; (d)健全灾害调查、评估与统计的组织管理体系; 加强和深入开展自然灾害管理的科学研究,主要活动有: (a)开展全国自然灾害的风险分析,包括风险辩识、风险估算、风险评价三个部分;目前,急需开展重要经济开发区的自然灾害风险综合分析和城市重大自然灾害的风险分析。合理确定城市灾害防御标准,科学制定防灾方案,优化防灾体系建设的实施顺序; (b)深入开展自然灾害综合区划的研究:根据灾害种类的空间分布、影响范围、影响程度及风险度,结合考虑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上的差异而进行区划,制定区域性的减灾对策与实施政策,组织协调行政区之间的减灾活动,对土地利用模式与经济发展布局作出合理调整; (c)加强自然灾害损失调查与评估的研究,制定自然灾害评估方法和标准。 加强自然灾害信息处理技术研究与信息管理: (a)筹建“国家灾害信息管理中心”,加强区域、部门之间灾害信息的交流与管理; (b)在“国家灾害信息管理中心”、有关部门、地区、科研单位或大学有计划地建立不同层次的若干个自然灾害数据库; (c)以年鉴或其他适当形式汇编中国自然灾害统计资料,有关防灾减灾的法制建设、科技研究、对策实施等的年度进展情况,公开发行。 加强国际和区域合作与协调: (a)加强学术交流,组织不同层次的灾害管理讲习班或研讨会;组织力量系统翻译、整理、研究各国有关灾害管理的文献,从中吸收有益的经验;组织必要的出国考察; (b)灾害管理法规中有关海洋、大气、跨国河流等部分要与国际社会通行惯例相协调; (c)增强与国际有关自然灾害管理组织的信息交流与交往。 B加强防灾减灾体系建设,减轻自然灾害损失 行动依据 防灾减灾体系是人类社会为了消除或减轻自然灾害对生命财产的威胁,增强抗御、承受灾害的能力,灾后尽快恢复生产生活秩序而建立的灾害管理、防御、救援等组织体系与防灾工程、技术设施体系,包括灾害研究、监测、灾害信息处理、灾害预报、预警、防灾、抗灾、救灾、灾后援建等系统,是社会、经济持续发展所必不可少的安全保障体系。 年代以来,中国不仅自然灾害总损失在增加,受灾面积也在增加,反映了防灾体系已与社会经济发展需要不相适应,必须大力加强灾害综合防御体系的建设。 目标 本方案领域的目标为: (a)建立与中国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灾害综合防御体系,提高社会防灾抗灾总体能力; (b)加强灾害科学与防灾减灾技术的研究,提高防灾减灾体系的现代化水平; (c)提高受灾地区的恢复重建速度,尽快消除灾害的不利影响。 行动 加强大型防灾抗灾骨干工程的统筹规划与建设管理。同时解决重建设、轻管理、轻配套、已建工程老化失修和关键时刻无力发挥作用等问题。以立法形式确定中央、地方与社会集团在防灾工程建设上的投资分摊比例,对工程进行减灾效益评价和环境影响评价,力求防灾工程产生多目标的综合效益。 开展城市综合防灾规划与减灾综合对策的研究。针对不同灾种,不同城市发展的特点,制定协调各部门联合防灾减灾行动的规划,制定工程措施与非工程措施相结合的综合性减灾对策。 建立城市和地区性的减灾综合实验区,探索在灾害测、报、防、抗、救、援等方面的总体经验和技术,积极推广有效的减灾防灾技术。 开展减灾政策的研究。目前急需研究的问题有: (a)实行灾害保险的政策研究; (b)建立减灾基金制度的政策研究; (c)分滞洪区应用后的补偿政策研究等。 开展对各种自然灾害观测和监测技术的研究,逐步建立灾害监测系统。重点是: (a)地震观测与实验设备的研究; (b)灾害性天气、气候和洪水监测系统的研究; (c)山崩、滑坡、泥石流、地面沉降和地面塌陷等地质灾害动态监测技术的研究; (d)海洋灾害监测数据实时收集系统的研究; (e)大气监测数据处理自动化技术的研究等。 各种主要自然灾害的发生规律与预测、预报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如: (a)灾害性天气和气候的数值预报方法; (b)地震预测、预报的新理论与新方法; (c)海洋灾害预报、预警系统; (d)农作物和森林病虫害动态模拟技术和数值预报方法; (e)中国地质灾害发育趋势的预测研究; (f)多沙游荡型宽浅槽河流洪水演进预报模型的研究等。 防灾、抗灾、救灾方法和技术的研究与应用,如: (a)防灾对策最佳组合方案的研究; (b)防灾工程体系灾时优化调度方案; (c)居民避难系统的优化设计; (d)城市重点生命线工程的防灾保护与应急措施; (e)救灾快速反应系统装备技术现代化; (f)灾区大批死、伤、病人紧急处置、疫情控制、灾民饮食饮水清洁处理等医疗卫生技术等。 加强信息处理系统的建设: (a)大力改善通讯系统; (b)进一步发展海洋灾害警报传播分发系统,保障渔民和其他海上活动的安全; (c)促进遥感等高技术在灾情监测与损失评估中的应用。 建立综合防治重大自然灾害的示范工程项目,如: (a)淮河、太湖流域水利工程; (b)海南防台风工程; (c)四川省滑坡、泥石流治理工程; (d)山东省莱州湾海水侵染治理工程等。 在防灾减灾体系的建设中,应大力加强与国际社会的交流与合作,如: (a)在灾害监测、信息处理、预警、预报、通讯联络等系统的建设中,引进国外的先进设备和技术,并对使用人员进行培训; (b)综合防治重大自然灾害的示范工程项目的国际合作,如引进先进的技术设备,向国内外公开招标等; (c)发展西太平洋沿岸国家区域海洋灾害联合警报业务,充分利用中国海洋灾害预警系统的资源和中国的地域优势,加强区域合作,逐步形成统一的业务系统; (d)重大自然灾害发生后,争取国际社会的救援,以帮助灾区人民尽快恢复生产,重建家园; (e)开展双边或多边的国际合作研究。 C减少人为因素诱发、加重的自然灾害 行动依据 现代社会中自然灾害不断加重的趋势与人类活动的影响密切相关。森林减少与土地资源的过度开垦是加重水土流失及滑坡、泥石流等山地灾害,加速河道、湖泊的淤积和导致调蓄洪水的能力降低以及洪旱灾害频繁发生的主要原因。地下水资源的过量开采,导致地面沉降、海水入侵、城市防洪工程标准降低、内涝加重等一系列问题。 灾害高风险区人口、资产密度的提高,是灾害损失增加的重要原因。然而,灾害高风险区的开发在中国是不可回避的。经济发展既可能加重灾害威胁,又增加了防灾抗灾的能力,因此探讨发展规模、发展方式与防灾减灾保护措施的相互协调是最重要的。 目标 减少人为因素诱发、加重自然灾害。具体目标如下: (a)预测人类活动及其造成的环境破坏的变化趋势,研究未来自然灾害的演变特征及防御对策; (b)通过调整人类活动方式或减缓人类活动强度,减少未来自然灾害可能发生的频率,减轻自然灾害的危害。 行动 加强区域规划和开发建设项目的灾害影响评价。评价内容包括: (a)开发建设项目是否对其周围环境引发灾害性后果; (b)项目实施区域周围的环境是否对开发建设项目有潜在的灾害影响; (c)重大工程设施设计标准、抗灾能力与保护措施的是否经济合理。 加强执法机构的建设。对破坏森林、草原、土地、矿山、海洋资源和破坏灾害监测、通讯、防灾设施等违法行为给予坚决打击与纠正,克服有法不依的现象。 研究人类活动及其造成的环境破坏与各种自然灾害的相关关系: (a)围湖造田与洪、涝、旱灾害的相关关系; (b)毁林开荒、开垦草原与山地灾害、水旱灾害、风沙灾害的相关关系; (c)地下水超采与各种自然灾害的相关关系; (d)大型工程建设与各种自然灾害的相关关系。 研究人为因素引起的未来自然灾害的演变特征及防御对策: (a)城市空间立体开发引起的地震、火、水、风、地面沉降等各种灾害的演变特征及防御对策; (b)大量施用农药引起的农业病虫害灾害的演变特征及防御对策; (c)矿产开发引发的自然灾害。 探讨通过调整人类活动方式或减缓人类活动强度,减少未来自然灾害发生频率的可能性和减轻其危害的途径。 加强与世界各国的交流与合作,认真汲取世界的经验和教训。

给亲,提纲一份好不好?资料也是齐全的

1、灾难不可避免,躲避不了。但不可怕。2、各种灾害有不同的危害,但对人类和社会都是一种损失和灾难。3、充分认识各种灾难会带来什么样的后果。4、相信科学,积极应对,在国家、地方法律、法规应许的框架中,积极合理的找到避害的方法,尽量减少不必要的恐慌和骚乱,减少人为损失。避免二次伤害。

中国钢杂志社

冶金报,及各省的冶金杂志如鞍钢技术、宝钢技术、宝钢技术研究(英文版)、包钢科技、矿物冶金与材料学报、材料与冶金学报、粉末冶金、材料科学与工程粉末冶金工业粉末冶金技术分析试验室甘肃冶金钢铁钢铁钒钛钢铁研究钢铁研究学报钢铁研究学报(英文版)河北冶金河南冶金黄金科学技术黑龙江冶金金属材料与冶金工程湖南有色金属黄金现代冶金江西冶金有色金属科学与工程勘察科学技术宽厚板炼钢炼铁南方金属热喷涂技术四川冶金四川有色金属山东冶金湿法冶金山西冶金上海金属上海有色金属世界钢铁烧结球团特钢技术铁合金天津冶金特殊钢铜业工程武钢技术稀土、新疆钢铁稀土信息稀有金属(英文版)有色冶金节能冶金标准化与质量冶金丛刊冶金动力冶金分析冶金经济与管理冶金设备冶金信息导刊冶金自动化云南冶金有色金属有色金属(矿山部分)有色金属(选矿部分)有色金属(冶炼部分)有色矿冶有色冶金设计与研究中国有色冶金中国钢铁业中国钼业中国钨业稀土学报(英文版)中国冶金浙江冶金 。 这些都是比较实用的一些钢铁冶金报刊,自己选择吧

钢铁、钢铁研究学报、东北大学学报、北京科技大学学报、中国冶金、材料科学与工程、宝钢技术、鞍钢技术等

钢铁钢铁研究学报钢铁钒钛

不懂去度娘下好不好,标准的中文核心,不懂就别乱说好不好《钢结构》杂志(月刊,CN11-3899/TF),由中国钢铁工业协会主管,中冶建筑研究总院有限公司和中国钢结构协会联合主办,创刊于1986年,1998年公开发行, 2015年9月,《钢结构》入编《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是我国钢结构专业领域的综合性科技期刊,具有导向性、系统性、实用性、创新性。《钢结构》杂志是中文核心期刊、中国期刊方阵双效期刊及冶金系统优秀科技期刊。钢结构的办刊宗旨为:面向经济建设,体现国家建筑技术政策,注重理论与实际并重,先进性与实用性共举,力促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以技术方针政策和技术发展趋向的指导性,推动科技工作发展的针对性,解决生产建设中重大技术问题的实用性,促进技术进步的创新性引导国内钢结构技术的发展。多年来,重点报道了钢结构各个专业领域的新理论、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及大量工程实例,深受广大读者欢迎。杂志重点刊登钢结构领域中能代表学科发展水平的科研成果、学术论文、工程设计、技术创新、典型工程案例等,注重理论与实际并重,先进性与实用性共举;全方位展示钢结构在我国现代建筑技术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体现国家建筑技术政策,引导国内钢结构技术的发展。本刊设置主要栏目有:科研开发、工程设计、标准规范、学术争鸣、加工制作、施工技术、防火与防腐、软件天地等。报道的专业范围包括:空间钢结构、高层钢结构、轻钢结构、钢结构住宅建筑、桥梁钢结构、钢-混凝土组合结构、特种钢结构(锅炉、塔桅、压力容器、海洋平台、生命线工程)、建筑用钢材、钢结构改扩建技术等。《钢结构》所载论文被中国科技文献数据库(CSTDB)、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国冶金文摘数据库等数据库收录,又被选为中国学术期刊(电子版)全文收录期刊,中国期刊网、科技部万方网上科技期刊群全文上网期刊,2002年荣获国家新闻出版总署“高社会效益、高经济效益”的“双效期刊”,入选“中国期刊方阵”。2015年9月,《钢结构》入编《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钢结构》杂志作为钢结构专业领域的综合性科技期刊,其影响力与日俱增,杂志从2007年改为月刊后,期刊的各项评价指标也在稳步提升。《钢结构》杂志目前是钢结构专业领域唯一一本综合性期刊,报道的专业范围最广,发行量最大,是钢结构行业公认的主导期刊。2.期刊获奖及数据库收录情况《钢结构》所载论文被中国科技文献数据库(CSTDB)、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国冶金文摘数据库等数据库收录,又被选为中国学术期刊(电子版)全文收录期刊,中国期刊网、科技部万方网上科技期刊群全文上网期刊,多次被评为冶金优秀期刊,2002年被评为国家新闻出版总署“高社会效益、高经济效益”的“双效期刊”,入选“中国期刊方阵”。 2015年9月,《钢结构》入编《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成为中文核心期刊。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