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母三迁就是很典型的素材。
教育不是注满一桶水,而且点燃一把火。本文整理了经典教育写作素材,欢迎阅读。
这不是理由
初三时,第一天,上生理卫生课,老师就在后面的墙上挂了一幅人体解剖图。图上标明了重要的骨骼、肌肉的名称和部位。整个学期那幅图都挂在那里。
期末考试时,我们一走进教室,那幅解剖图便被收了起来,整张试卷只有一道试题:“列举人体各主要骨骼的名称和部位。”
我们几乎异口同声地提出抗议:“我们从来没有学过。”
“这不是理由”老师微笑着说,“那些知识已经挂在墙上好几个月了。”我们勉强回答了一会儿以后,老师便把试卷收起来,然后撕得粉碎。“永远记住。”他忠告我们,“教育不仅仅是学别人告诉你的东西。”
假如你是老师
一天早读,去教室辅导,看到后排有一同学趴在桌上,我顺手拿起一本书朝他背上轻轻拍了一下,他猛抬头,摔出一句:“干什么?我没有睡觉!”满脸骄横。
当时我恨不得立即赶他出去。此时,同学们并不知道我们之间发生了什么,我尽量克制自己,努力保持平静的心态,微笑着说:“那你说,你趴在桌上,老师该怎么办?噢,对了,听说你的作文写的不错,你写一篇《假如我是老师》的文章吧。”当时,他没有说话,我继续在教室里巡回辅导。
当天午饭后,这位同学到办公室找我,说:“老师,我错了,我不该那样没礼貌。”看得出,他是真心悔过,我自然原谅了他。
1、教育之根味苦,教育之果味甜。(亚里士多德)
2、教育之于心灵,犹雕刻之于大理石。(爱迪生)
3、人之初生,不食则死;人之幼稚,不教则愚。(王夫之)
4、要有良好的社会,必先有良好的个人;要有良好的个人,必先有良好的教育。(蔡
元培)
5、对人民来说,第一是面包,第二是教育。(丹东)
1、做老师的只要有一次向学生撒谎撒漏了底,就可能使他的全部教育成果从此为之毁灭。——卢梭
2、作为一个父亲,最大的乐趣就在于:在其有生之年,能够根据自己走过的路来启发教育子女。——蒙田
3、自我教育需要有非常重要而强有力的促进因素——自尊心、自我尊重感、上进心。——苏霍姆林斯基
4、追求理想是一个人进行自我教育的最初的动力,而没有自我教育就不能想象会有完美的精神生活。我认为,教会学生自己教育自己,这是一种最高级的技巧和艺术。——苏霍姆林斯基
5、教育不能创造什么,但它能启发儿童创造力以从事于创造工作。——陶行知
以上就是我整理的教育写作素材,感谢阅读。
① 教师资格证中写作题的素材去哪里找
没有吧。是不是材料分析题。这个要找书中相关知识点,然后结合材料写。主要还是书中的知识点。
② 教师资格证考试作文备考建议
(一)素材积累
在备考教师资格证考试过程中,我们要有意识的去积累教育教学、教育名人、教育理论等相关的素材。这样在议论文写作的过程中,才能够真正的做到论证充分。
在素材积累过程中,注意本学科的一些教育名家的人物事迹的积累,这样可以通过这些成功教育者的事迹,丰富自己的内容。还要积累一些名言警句,增强文章的说服力。
(二)辩证分析
积累素材不只是简单的素材堆砌成一片议论文,而是要练习去分析素材,能够根据素材的内容去思考同样一个素材自己可以引申出哪些观点,或者能够使用在哪些话题上面。这样就能够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也可以在教师资格证考试辩证分析中锻炼自己分析素材的能力。
(三)思路训练
可以从历年的教师资格证考试题入手,在有了一定素材积累的基础上,设计自己的行文思路,这样才能在短时间内进行针对性的训练,使自己在考试中的作文更加有逻辑性。先架构起文章的框架,然后在头脑中去捕捉相关的素材,这样才能较好的完成考场作文。
(四)锤炼语言
教师资格证考试《综合素质》里面的作文虽不要求每个考生都达到准语文教师的写作水平, 但是考生也要注意去锤炼自己的语言。
教师资格证考试可以尝试多种修辞手法穿插在文中,这样能够丰富自己语言的感染力,使表达更加丰富。更多关于教师资格证考试的备考技巧,备考干货,新闻资讯等内容,我会及时更新。
③ 2016年教师资格证考试有哪些写作素材
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写作所占比例较大,也会影响到教师资格证笔试的分数,但是在写作中,许多考生们因为缺乏日常论据积累,不知道怎样下笔,所以在教师资格证考前知道一些常用论据,对您的写作有所帮助哦。荆州华图教育为您整理“2016年教师资格证考试有哪些写作素材”,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教师资格证写作方面的可用素材主要来自于以下几个方面,即历史典故、名人名言、教育理念、热点事例及日常生活。 一、历史典故类 历史典故主要是对历史事件或者历史人物事迹的总结和概括。中国历史悠久,中国文化博大精深,这部分的素材相对来说比较多,比如: 1、越王勾践卧薪尝胆 春秋时期,吴王夫差在与越国交战中大败越王勾践。夫差要捉拿勾践,范蠡出策,假装投降,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夫差不听老臣伍子胥的劝告,留下了勾践等人。越国君臣在吴国为奴三年,饱受屈辱,终被放回越国。勾践暗中训练精兵,每日晚上睡觉不用褥,只铺些柴草,又在屋里挂了一只苦胆,他不时会尝尝苦胆的味道,为的就是不忘过去的耻辱。最终励精图治,成功复国,越王勾践亦成为春秋时期最后一个霸主。 2、孔子韦编三绝 春秋时的书,主要是以竹子为材料,把竹子破成一根根竹签,称为竹简,用火烘干后在上面写字。竹简有一定的长度和宽度,一根竹简只能写一行字,多则几十个,少则八九个。一部书 要用许多竹简,这些竹简必须用牢固的绳子之类的东西编起来才能阅读。像《易》这样的书,当然是由许许多多竹简编起来的,因此有相当的重量。孔丘花了很大的精力,把《易》全部读了一遍,基本上了解了它的内容。不久又读第二遍,掌握了它的基本要点。接着,他又读第三遍,对其中的精神、实质有了透彻的理解。在这以后,为了深入研究这部书,又为了给弟子讲解,他不知翻阅了多少遍。这样读来读去,把串连竹简的牛皮带子也给磨断了几次,不得不多次换上新的再使用。 3、李白的故事 李白小时候在四川象耳山读书,很不用功,并想中途废学。有一天,他在山下小溪旁 看到一位白发老婆婆在那里磨铁杵。李白问干什么,老婆婆回答说:“把铁杵磨成针。”李白不相信,嗤一声笑了,对她说:“铁杵岂能磨成针?” “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老婆婆向他讲了这个道理,李白顿时领梧。从此,他便发奋用功,终于懂得了“功到自然成”的道理。 4、 匡衡凿壁借光 汉朝元帝时的匡衡,从小喜好读书。可是家里很穷,连饭都吃不饱,哪有钱上学读书呢?他只好白天干活,晚上自己学习。家里没有钱买灯油,怎么办呢?匡衡没有向困难屈服,想出了一个办法:在墙壁上凿了个小洞,借邻居家照射过来的微弱灯光看书学习。他勤奋刻苦,学到了许多知识,后来做了宰相。 5、秦始皇坚持自我一统天下;廉颇蔺相如将相和…… 6、文王被拘而演《周易》,左丘失明著有《国语》,屈原被逐写有《离骚》…… 这部分的例子大家可能比较熟悉,用的也比较多。但是只用这种类型的例子太过于通用,不能够体现你作为教师的基本素养,所以不建议大家通篇都用历史典故类的素材。 二、名人名言类 考教师资格证将来是要做老师的,因而必须站在教师的角度来思考问题,建议大家在名人名言这部分也多积累一些教育家的权威话语,如: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孔子、陶行知、杜威、洛克、夸美纽斯、凯洛夫等,以下是我总结的一些例子,大家可以参考。 1、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韩愈 2、业精于勤而毁于随。 ——韩愈 3、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 ——陶行知 4、 我爱我师,我更爱真理。 —— 亚里士多德 5、所有能使孩子得到美的享受美的快乐和美的满足的东西,都具有一种奇特的教育力量。 ——苏霍姆林斯基 6、要想学生好学,必须先生好学。惟有学而不厌的先生才能教出学而不厌的学生。——陶行知 7、热爱孩子是教师生活中最主要的东西。 ——苏霍姆林斯基 8、一个坏的教师奉送真理,一个好的教师则教人发现真理。 ——第斯多惠 9、天赋仅给予一些种子,而不是既成的知识和德行。这些种子需要发展,而发展是必须借助于教育和教养才能达到的。 ——凯洛夫 对于这部分的内容建议大家在平时读书、看报的时候将一些可用的名言摘抄下来,通过一段时间的积累,相信你一定能有所收获。 三、教育理念类 作为一名合格的教师,必须要掌握教育教学的相关知识,它体现了教师的基本素养,因而在备考的过程当中,建议大家多积累一些有关教育学、心理学的相关知识,并运用到写作当中。其实教师资格证的各个科目是不分家的,你会发现科目二(教学知识与能力)的许多知识我们也可以运用到写作中,比如: 1、素质教育——素质教育以提高全民族的素质为根本宗旨;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 2、新课改的学生观——教学从“教育者为中心”转向“学习者为中心”;教学从“教会学生知识”转向“教会学生学习”;教学从“重结论轻过程”转向“重结论的同时更加注重过程”;教学从“关注学科”转向“关注人”。 3、以人为本的学生观——学生是发展的人;学生是独特的人;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 4、教师职业角色的转变——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教师是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教师是教学的研究者;教师是社区型的开放教师。 5、教师行为的转变——对待学生,强调尊重、赞赏;对待自己,强调反思;对待同事,强调合作;对待教学,强调帮助、引导。 6、教师职业道德——爱国守法、爱岗敬业、关爱学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终身学习。 7、全面发展——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协调发展。 8、教育公正——入学机会均等;教育过程中机会均等。 9、罗森塔尔效应——教师期望越高,学生表现越好。
④ 教师资格证之综合素质的作文素材怎么写
在教师资格证《综合素质》中写作部分的比例一直占据着半壁江山,要想拿到高分,写作一直是我们在日常授课中的重点部分。其实写作我们从小学就接触到,但是从历年试卷反馈中发现,跑题、偏题的事情层出不穷,同时经常有同学抱怨拿不到高分,今天我们就一起看看如何在考场上快速拿到高分作文。 (一)了解写作考情、做到心中有数 1.分值(时间):50分,占三分之一(40分钟) 2.命题形式:命题作文、话题作文、开放式作文 3.材料性质:每年作文题均有材料,材料分5类:故事(2次)、对话(5次)、阐述观点类(13次)、名言(2次)/格言(1次)、社会现象(1次) 4.考查主题:实践、身教重于言传、赏识/发现、成长、挫折、平等、学高与身正、读书、梦想、善于倾听/看问题的角度、目标、教育的终极目的是幸福、人品与能力、温暖感动的话语、做独特的自己、律人先律己、阅读的重要性、用挫折磨砺自我、居安思危、昂扬向上、善于在生活中寻找幸福、付出才能有回报/启发、与其悲叹昨日不如走向明天、实践。 (二)了解评分标准、熟知评卷人规定 1.等级分类: 一等(50-38)切合题意、中心突出,内容充实、感情真切、结构严谨、文体突出、语言优美、引经据典、字迹工整; 二等(37-25)符合题意、中心明确,内容较充实、感情真实、结构完整、文体明确、语言通顺、字迹清楚; 三等(24-12)基本符合题意、基本明确,内容单薄、感情基本真实、结构基本完整、文体基本符合、语言基本通顺、字迹潦草; 四等(11-0)偏离题意、中心不明或立意不当、内容空洞、文体不明、矫揉造作、结构混乱、语病多、字迹难辨。 2.硬性扣分: 标题:未写标题,扣2-5分;文章结尾:以不少于800字为例,未写结尾,字数多于600字,扣10分;少于600字,残文11分以下;语句错误:错别字,每三个扣1分或每2个扣1分;只出现一个错别字不扣分,重复不累计;5个扣3分;多于5个,扣12分。 (三)掌握写作的答题方法、熟知套路 第一审清题目,理解题干;第二阅读材料,确定立意; 第三结构布局,搜集素材;第四卷面整洁,规范书写。 (四)常见三类文体、议论文最佳(无特殊规定) 1.议论文:对某个问题或某件事进行分析、评论,表明自己的观点、立场、态度、看法和主张的一种文体。 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举例、道理、对比、比喻) 2.记叙文:以叙述为主要表达方式,以写人物的经历和事物发展变化为主要内容的一种文体。 六要素:人物、时间、地点、事件(起因、经过、结果) 3.散文:抒发作者真情实感、写作方式灵活的记叙类文学体裁。 特点:形散神聚;意境深邃;语言优美凝练 (五)结合例题分析 接下来带领大家做一道题,从这道题中我们一起来看到底怎么才能写一遍好作文。 题目:以《成长》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观点正确,语言通顺,文体不限,800字以上。 1.审清题目,理解题干 *自定立意:可以使用关键词法:围绕“成长”。因为是考教师资格证,虽然没有硬性规定一定要写跟老师有关的,但是作为一个准教师参加考试,最好是从教师、教育这样的角度来进行立意。 *自选文体:没有具体的限制,文体不限时建议大家使用议论文,记叙文比较容易写成流水账,散文文笔要求较高,议论文论点论据论证比较清晰。 *命题作文:考生不可以自己拟定题目。 *不少于800字 *注意使用现代汉语,不能使用中英结合的形式,也不能使用网络用语、文言文,要使用现代汉语。 2.立意 题目立意较为简单,主题词“成长”,所以将成长的有关思路写清即可。这个时候如何在简单中求胜,就是需要你以老师的身份、站在教育者的角度去论述,我们应该如何实现教师的成长、学生的成长,仅仅凭借一方的努力,双方没有达成共识,很难成长,因此就可以明确,我们在学校中是师生之间的相互促进,可以明确为教学相长、共同成长。 3. 结构 (1)在文章结构方面我们同学们最容易掌握的就是五段三分式。 开头段:共同成长,是学生与老师发展过程中的共同支点。 分论点1:共同成长需要认识到自身的不足。 分论点2:共同成长离不开学习与思考。 分论点3:共同成长更加体现了“教学相长”。 结尾段:教师、学生的共同成长,不断地提升着教育的整体水平,推动着整个社会、整个人类不断进步。 (2)可使用的论据: *教师劳动,老师的工作具有示范性,起到为人师表的作用,学生具有向师性,因此有关老师的成长可以论述在实践中如何反思,从生活入手。 *解释《学记》教学相长。也是新型师生关系的特征之一。
⑤ 2020教师资格证综合素质作文素材整理
距离2020年教师资格证考试还有不到2个月的时间,此时各位考生应该都在积极备考中,今天为大家整理了2020教师资格证综合素质作文素材,送给大家,希望能够帮助到你们,下面我们就具体来学习一下。
⑥ 教师资格证作文素材可以写电影吗
傻事,但他表现了我童年时代天真无邪。淘气可爱。 3、我发现酒不能醉蚊子 我七岁时,在外婆家度过,想起酒醉蚊子那件事,到现在我还感到即有趣又得意洋洋。 那一天,外婆出去了,我在家和妹妹玩,正当我们玩得高兴时妹妹却不停地在身上抓,还听见蚊子翁翁地叫,有一只蚊子正落在妹妹的脚上吸血,我举起“武器”巴掌瞄准,“啪”蚊子被我打成肉饼。 我们继续追打其他“敌人”,当然也用上了我们的“武器”蚊拍。我们很快就消灭了三分之二的“敌人”,经过特殊训练的蚊子军官很快又调来了一个师的“敌人”我们还来不及庆祝又投入了新的战斗。不知怎样的“敌人”越来越多差不多有五个师了,我们也筋疲力尽了,无法再投入战斗。我忽然想到我们有“化学武器”黑猫蚊香,但我们找了很久也不到,于是我的手一挥,碰到了酒瓶,我突然想到:妈妈说过酒能醉人,如果我们也喝了酒,蚊子吸了我们的血不也就醉了吗?我对妹妹说:“喝这个蚊子必定大败。”说完,妹妹“咕咚咕咚”喝了半瓶,我也“咕咚咕咚”喝了半瓶,就继续玩起来。不一会儿,妹妹说:“我要睡觉了!”便爬上床睡了。我也感到起轻飘飘地进入梦想…… 朦胧中,外婆推醒了我,头上感到痒痒的,全是疙瘩,就把来龙去脉都告诉了外婆,外婆哈哈大笑起来,说:“孩子,人与蚊子不同,不能用……”“噢,我明白了,酒是不能醉蚊子的。” 4、醉蚊子 上小学三年级时,一个炎热的星期天,我和爸爸妈妈去看爷爷奶奶。正巧妹妹冰冰也在那儿,她一见到我,就高兴地说:“姐姐,我们一起玩过家家吧。”“那好吧。”我回答。 我们正玩得开心,几只蚊子嗡嗡地飞来捣乱。不一会儿,妹妹的腿上、胳膊上,就多了几个大大的“红印章”,痒得她直叫。我也被讨厌的蚊子亲了几口,这可怎么办呢? 我忽然想到一个好主意。每当大人喝醉酒,就会躺在床上呼呼大睡,如
⑦ 2016年教师资格证考试有哪些写作素材
“上山容易,下来山难”
“跨”自是一个动作。《说文解字》解释:跨,渡也。本义为迈腿越过。后又引申为超越时间、地区等界限,例如跨时代、跨区域、跨界……“跨”是一个有动感的汉字,能反映一个人的心境和精神状态,也常常能反映出时代社会的变化。
这个世界上有很多种生活,如果命运将你推向任何一种,都别奇怪,别怨天尤人,它并没有剥夺你幸福的权利。在任何一种生活里,我们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幸福。
主题:浅析议论文写作
一、考情分析
写作是教师资格笔试综合素质的重要内容,分值50分,字数要求一般为800-1000字左右。从历年的考情可以看出,命题人一般会命制一段材料,这段材料的呈现方式可能是一则小故事,也可能是名人名言等,并且多数具有启发性。写作的题目要求也主要是围绕材料展开,让考生根据材料中的蕴含的道理或者教育理念,结合自身的实际,来谈谈如何将相关的教育理念或者道理落实于教育实践。
二、议论文介绍
议论文是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通过摆事实,讲道理,直接表达作者的观点和主张的常用文体。
议论文“三要素”
论点(需要证明什么)
总论点(中心论点)---分论点
论据(用什么来证明)-----事实论据、理论论据
论证(怎样来证明)---揭示出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
为了使考生能够快速高效地掌握小论文的写作方法,中公教育把议论文写作分为审题立意、结构布局、拟写标题、开头写作、主体部分、结尾写作等环节来进行详细讲解。本篇文章重点介绍如何进行审题立意。
三、审题立意详解
(一)立意的基本要求
1.贴切、2.健康、3.集中、4.新颖。
四、立意的基本方法
1.关键词分析法
找关键词
找逻辑关系
解析关键词涵义
确定立意
示例1:作答要求: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田野里、山坡上、道路旁、花园中,我们经常能够看到一朵朵鲜艳的花,不管脚下的土地是否肥沃,也不管是否有人停下来观赏,他们总是那么自信、那么骄傲地悄然绽放。从这些绽放的花儿身上,我们能得到很多启迪。
请以“绽放”为题,写一篇不少于1000字的文章。
立意具体思路:
(1)找关键词:鲜花;肥沃;欣赏;绽放
(2)找逻辑关系:没有优越的条件,鲜花也要绽放
(3)解析关键词的含义:①鲜花-梦想;事业②肥沃、欣赏-困难;挫折③绽放-坚持;自信
(4)立意:
逆境也能成长,也有收获
不畏艰难让梦想绽放
2、主体分析法
抓主体(主人公)
找做法(具体行为)
找结果(目的)
引申义(确定立意)
示例2: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著名教育家张伯苓十分注重学生进行文明礼貌教育,并且身体力行,为人师表。一次,他发现有个学生手指被香烟熏黄了,便严肃地劝告那个学生:“烟对身体有害,要戒掉它。”没想到那个学生有些不服气,俏皮地说:“那您吸烟就对身体没有害处吗?”张伯苓面对学生的责难,歉意地笑了笑,立即叫工友将自己所有的烟取来,当众销毁,还打断来自己用了多年的心爱的烟袋杆,诚恳地说:“从此以后,我与诸同学共同戒烟。”果然,打那以后,他再也不吸烟了。
立意具体思路:
1.抓主体:张伯苓
2.找做法:与同学共同戒烟
3.找结果:教育学生
4.引申义:
要想教育好学生,自己要首先做好
教书育人,为人师表
小提示:积累张伯苓的故事作为写作素材
根据关键词法和主体题分析法便可以确定文章立意,保障不跑题,进而可以开始构思文章结构,希望大家对这两种方法加深理解,熟练掌握。
以上,希望能帮到同学们!
一、话题设计
有一次,某学校的校长在操场上巡视,当走到操场上的花坛池旁,他看到在花丛中有一张巴掌大的废纸,便向前走了两步,弯腰把纸捡起来,以教育为话题的作文素材、例文及经典语句。旁边的一名学生连忙走过去,接过校长手中的废纸。校长说:"校园内要保持清洁,一张废纸,一根草棍都不应该有,美好的环境需要大家来维护。这名学生连连点头,旁边的学生都投入了赞许的目光。
请以"教育无小事"为话题,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
二、话题分析
教育的意义,大家已经很清楚了。但是,教师也好,家长也好,往往在教育孩子时只重视大的方面,如"行为"啊,"学习"啊,等等。而忽视了一些小的方面。实际上,学校无小事,处处是教育。
这个设题从一件小事说起,又是学生身边发生的事情,便于理解话题的内涵,写起来有话可说。但是,要注意的是:
1.文章的主题要突出。以表现以小见大,因小失大的思想。避免"勿以善小而不为"的倾向。
2.选材要典型。在生活中,身边发生的小事太多了,如何选择典型的材料表现主题,应该从记忆库中经过筛选,切不可信手拈来,随意拼凑,从而影响了文章的说服力。
三、写作角度
根据拟设的考题材料,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思考文章写作的角度。
(一)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这个题目可以写成一篇议论文,运用正反论证的方法。先从反面写有些家长、老师对学生的错误抱着批评、指责,甚至训斥的态度。
然后从正面写如何去教育学生。选用自己的家长或老师的一、二件事,阐明他们关心自己,爱护自己的做法。这样,既有事实,又讲道理,不难写出好文章来。
(二)事事都要拘小节
海洋是由一滴水一滴水积聚起来的,森林是由一棵树一棵树组成的,成大事者是从小事做起的。不拘小节的人常常会有后患。这样的例子比较好举,文章有东西可写。
(三)身教胜于言教
校长看见了废纸片,可以让学生捡起来,但他没有这样做,而是默默地把它捡起来,他的这一举动,感动了学生,学生自觉地接过校长手中的纸片,把它扔到垃圾箱里。这是多么生动的身教胜于言教的例子啊!
学生身边像这样的例子很多,写好这样的文章不成问题。
(四)好地环境需要大家来维护
根据所给材料,选写这样的文章应该是切题的,作文素材《以教育为话题的作文素材、例文及经典语句》。
在学校,老师和学生共同维护着校园环境,绿树成荫,花开不败。在社会上的公共场所是否也是这样。好的方面,例如:大连市60%的绿地有人认养。不好的方面,例如,有人滥伐树木,有人随意捕杀野生动物,破坏了生态环境。这样,举出正反事例,有理有据,写出来的文章一定会有感染力。
四、素材提供
1.名人名言
(1)教育,是民族最伟大的生存原则,是一切社会把恶的数量减少,把善的数量增加的唯一手段。[法]巴尔扎克
(2)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陈寿《三国志》
(3)大自然是善良的慈母,同时也是冷酷的屠夫。[法]雨果
(4)要有良好的社会,必先有良好的个人,要有良好的个人,必先有良好的教育。蔡元培
(5)凡人立身行事,务使每一行为堪为万人楷模。毛姆
(6)老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加里严)
2.典型事例
(1)傅雷给儿子的信(节选)
…有件小事要和你谈谈。你写信封为什么老是这么不neat(干净)?日常琐事要做的neat(干净),等于弹琴要讲究是一样的。我始终认为做人的作风应当是一致的,否则就是不调和;而从事艺术的人应当最恨不调和。我这回附上一小方纸,还比你用的信封小一些,照样能写得很宽绰。你能不能注意一下呢?以此类推,一切小事养成这种neat(干净)的习惯,对你的艺术无形中也有好处。因为无论如何细小不足道的事,都反映出一个人的意识与性情。修改小习惯,就等于修改自己的意识与性情。所谓学习,不一定限于书本或是某种技术;否则随时随地都该学习这句话,又怎样呢?我想你每次接到我的信,连寄书谱的大包,总该有个印象,觉得我的字都写得整整齐齐、清清楚楚吧!
(2)米丘林教育偷水果的孩子
一些孩子经常爬进园艺家米丘林的果园中,偷吃他精心培育的水果。一天,米丘林抓住了他们中的一个"小首领"。出乎孩子意料,米丘林并没有责备他,而是和蔼地对他说:"这些果树是做实验用的,摘去一个果子,也许会毁坏一项重要的实验。"说罢,他把孩子领回家,给他好吃的东西,并告诉他:"等你长大了,你也可以培育这样的果树。那时,你会懂得我今天讲的道理的。"
从此,这群顽童再也没有在他的果园里捣乱。而"小首领"也在多年以后当上了生物学博士,成为米丘林事业的继承人。
教育不是注满一桶水,而且点燃一把火。本文整理了经典教育写作素材,欢迎阅读。
这不是理由
初三时,第一天,上生理卫生课,老师就在后面的墙上挂了一幅人体解剖图。图上标明了重要的骨骼、肌肉的名称和部位。整个学期那幅图都挂在那里。
期末考试时,我们一走进教室,那幅解剖图便被收了起来,整张试卷只有一道试题:“列举人体各主要骨骼的名称和部位。”
我们几乎异口同声地提出抗议:“我们从来没有学过。”
“这不是理由”老师微笑着说,“那些知识已经挂在墙上好几个月了。”我们勉强回答了一会儿以后,老师便把试卷收起来,然后撕得粉碎。“永远记住。”他忠告我们,“教育不仅仅是学别人告诉你的东西。”
假如你是老师
一天早读,去教室辅导,看到后排有一同学趴在桌上,我顺手拿起一本书朝他背上轻轻拍了一下,他猛抬头,摔出一句:“干什么?我没有睡觉!”满脸骄横。
当时我恨不得立即赶他出去。此时,同学们并不知道我们之间发生了什么,我尽量克制自己,努力保持平静的心态,微笑着说:“那你说,你趴在桌上,老师该怎么办?噢,对了,听说你的作文写的不错,你写一篇《假如我是老师》的文章吧。”当时,他没有说话,我继续在教室里巡回辅导。
当天午饭后,这位同学到办公室找我,说:“老师,我错了,我不该那样没礼貌。”看得出,他是真心悔过,我自然原谅了他。
1、教育之根味苦,教育之果味甜。(亚里士多德)
2、教育之于心灵,犹雕刻之于大理石。(爱迪生)
3、人之初生,不食则死;人之幼稚,不教则愚。(王夫之)
4、要有良好的社会,必先有良好的个人;要有良好的个人,必先有良好的教育。(蔡
元培)
5、对人民来说,第一是面包,第二是教育。(丹东)
1、做老师的只要有一次向学生撒谎撒漏了底,就可能使他的全部教育成果从此为之毁灭。——卢梭
2、作为一个父亲,最大的乐趣就在于:在其有生之年,能够根据自己走过的路来启发教育子女。——蒙田
3、自我教育需要有非常重要而强有力的促进因素——自尊心、自我尊重感、上进心。——苏霍姆林斯基
4、追求理想是一个人进行自我教育的最初的动力,而没有自我教育就不能想象会有完美的精神生活。我认为,教会学生自己教育自己,这是一种最高级的技巧和艺术。——苏霍姆林斯基
5、教育不能创造什么,但它能启发儿童创造力以从事于创造工作。——陶行知
以上就是我整理的教育写作素材,感谢阅读。
很多同学都需要积累作文素材,我整理了一些学校教育相关的作文范文,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在历史的长河中,教育家的身份值得人们敬重,他们培养了一代又一代的人才,使他们的思想能够传承下去,教育是一个艰难的过程,要坚持不懈地走下去。
教育需要我们一步一个脚印。教育这条漫长的路,一不小心我们就会犯错误,这个错误可能会击垮我们前面走的所有路,所以我们需要一个扎实的基础,才能走的更远。就好比登山,登山者需要小心谨慎地走完每一个小路,稍有不慎就会落入万丈深渊。一步一个脚印对于登山者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做好登山者登山前做的每一件事,比如锻炼出一身适合登山的体质,准备好登山所需的每一个物品,只有这样,我们才有希望登上顶峰,登上胜利得彼岸。所以,教育需要一步一个脚印。
教育需要一个好老师来引导我们。雅思贝尔斯曾说过这样一句话:“教育的本质是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在我们受教育的过程中,有一个好的老师去教导是一件很重要的事。好的老师能把我们引领到好的环境去学习,他所传授的知识也能带给我们启发。传闻孔子有3000多名弟子,他们受到了孔子儒家思想的启发。成为社会上的精英。孔子这样的大教育家将他的弟子带上了一个新的高度,弟子的成就自然也不会太差。
教育需要我们心灵平静的去学习。用心去学习,用心去感受知识带给我们的快感,你会感受到知识的美好。心平气和的去学习,让自己的心安静下来,你会发现你学的东西比平常要多。如果一味地追求成绩而心浮气躁,想通过捷径得到学习的方法,那是不可能的。心不平静下来,你永远都学不进去,也不可能取得一个好的成绩。当你专心致志,想要真正学好一样东西时,你会发现,学习这个东西会很简单。而你心浮气躁去学习,还想获得成功,那是万万不可能的。与其烦躁的学习,不如把心静下来,再去学。你会学的很好。学习就是这样,所以教育需要我们心灵平静的去学习,而非心浮气躁。
在现代社会,人们总想着快点做完一件事,而且做另一件事。忽略事物间的过程,教育这件事很难,也很简单,我们应该坚持不懈地走下去!
教育是人一生中必不可缺的。好的教育能使人一生幸福,并活得有所成就。如果说成就是鱼,那么教育就是水;如果成就是鸟,那么教育就是天空;如果成就是奔马,那么教育是广阔的大地。所以说好的成就源于教育。因此人人都想寻找那最好的教育,我想说:不用找了,其实它就一直在我们的生命之中,最好的教育就是磨难!
每当我听着第九交响曲那激昂富有节奏的旋律,我就会想起那个在磨难中尽情挥洒自己才华的音乐巨人——贝多芬。年少的贝多芬当时已成名,此时他应满足于自己的生活。可接连的灾难打破了他看似完美的一切:他的耳朵聋了,与他相恋的女友也走了。面对这双重打击,贝多芬没有退缩,他张开双臂,充分地接受着这次磨难的洗礼。这次磨难,使他深刻体会到了人生的多变无常与人生的价值,从此他并不满足于自己先前所得到的荣誉与鲜花,而是全身心的投入到创作事业中去。他要用辛勤的汗水来填满那磨难所教给他的生命的价值。磨难带来的教育,使他成为了最伟大的音乐家。
还记得那饱含硝烟与屈辱的年代吗?1900年的火烧圆明园、日本侵华战争中的南京大屠杀、《马关》《北京》《南京》那一个个不平等的条约……还能想起那些悲惨的画面吗?一处处房屋被焚烧、一座座设施被轰炸,那些贪婪的强盗门举起手中的刀向苦难的人们砍去。天上飞机一颗颗炮弹扔下,地上坦克将一座座房屋推倒……硝烟散后,街上一片狼藉,到处是无家可归的人们。侵略者们认为中国人民从此倒下了,但令他们想不到的是,他们恰恰给了中国人民“教育”——磨难。
磨难中,人们学会了怎么跌倒后再爬起;磨难中,人们学会了怎样自强;磨难中,人们学会了怎样反抗;磨难中,人们学会了要用西方的先进技术来建设我们的国家;磨难中,人们看到了自己的不足;磨难中,人们找到了前进的方向!从此以后,侵略都们就再也没有占到过一丝一毫的便宜,而我们的人民经过磨难的洗礼后愈战愈勇,最终将侵略者赶回了自己的老家。虽然这样,人们也没有忘记这个“教育”,而是朝着目标坚定地向前踏步,如今,中国已成为世界上占有重要地位的超级大国,这难道不要归功于磨难吗?
放眼望去,一个个鲜活的事例再次诠释了磨难是的教育:姚明成名前身体的缺陷、海伦成为名作家之前的黑暗、朱元璋称帝前的悲惨不都是的事例吗?所以说,让我们用一颗学子之心来面对磨难——这最好的教育的洗礼吧!
雅思贝尔斯曾在《什么是教育》一书中写到:教育意味着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也就是说,教育并非单纯地传授知识,它更是一代代人行为品格养成、认知观念确立的过程。教育,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最为长远的投资。
近年来,高学历高知识教师陆续选择初高中就业,有些人认为此举大材小用实为可惜,可事实却不尽然。
老师是学生各种知识的主要来源,是学生成长中至关重要的角色。学校是一个有温度的大家庭,正如孩子们脚下柔软肥沃的土地,虽然悄无声息,却滋润了每个人的学生时代。我们之所以需要优质教师,不是为了让他们更加严谨地照本宣科,也不是用硕士与博士的光环打造出一所金牌学校。我们只是为了让每一双好奇的眼睛博览浩瀚的天空与璀璨的群星,让每一双灵敏的手足感受坚实的土地与渺远的苍穹。在和风细雨的养育中,稚嫩的小手变成了宽厚的手掌,天真的想法演化出睿智的思考,曾经的学生已在不知不觉间继承了那些不起眼的光辉品质,他们已是国之栋梁。
你或许会说,精英人才就业于科研系统,又何尝不是有效的投资?但我以为,我们缺少的不仅仅是一位位科学家,更是一个勤学善思人才辈出的民族。
我们或许可以让一个科研岗位暂时空缺,甚至可以暂时接受一位院士的隐去,他们就像参天古木枝杈上的一根枝条,只要树根不断,终有再生的一天,只要教育这潭活水源源不断,枯树朽木也可涅槃重生。你看到的是高材生委身初高中的遗憾,似乎是优质资源从学术界流失的可悲可叹,我却看到了孩子们汲取知识后的餍足与幸福,还有教育事业中正冉冉升起的万丈之光。国防军事的强悍是我们坚不可摧的外壳,教育的精良却能给你薪尽火传的自信与希望。所谓长远投资,是一个改变孩子们命运轨迹的契机,是推动国家发展最本质的动力。我们无法于短暂的时间内窥见这场改变的结局,但我们愿意抓住这宝贵的机会,试着燃起一簇小小的火苗,给我们的民族一个美丽的畅想。所以高学历就职基础教育何谈“大材小用”。
愿青葱翠竹拔节参天,愿星星之火终致燎原,愿泱泱大国人才济济,愿教育的灵魂恒久不散。
以上就是一些有关教育主题的议论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大家好,我是leia! 俗语说:"不能入口成章,焉能出口成章。"素材的运用能够让文章写作焕然一新。但素材的写作不是一蹴而就的,日常积累非常重要! 教师资格考中写作的可用素材一般来源于这几个方面:历史典故、名人名言、教育理念、热点事例。历史典故类历史典故主要是对历史事件或者历史人物事迹的总结和概括。中国历史悠久,中国文化博大精深,这部分的素材相对来说比较多,比如:1、越王勾践卧薪尝胆春秋时期,吴王夫差在与越国交战中大败越王勾践。夫差要捉拿勾践,范蠡出策,假装投降,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夫差不听老臣伍子胥的劝告,留下 了勾践等人。越国君臣在吴国为奴三年,饱受屈辱,终被放回越国。勾践暗中训练精兵,每日晚上睡觉不用褥,只铺些柴草,又在屋里挂了一只苦胆,他不时会尝尝 苦胆的味道,为的就是不忘过去的耻辱。最终励精图治,成功复国,越王勾践亦成为春秋时期最后一个霸主。2、孔子韦编三绝春秋时的书,主要是以竹子为材料,把竹子破成一根根竹签,称为竹简,用火烘干后在上面写字。竹简有一定的长度和宽度,一根竹简只能写一行字,多 则几十个,少则八九个。一部书 要用许多竹简,这些竹简必须用牢固的绳子之类的东西编起来才能阅读。像《易》这样的书,当然是由许许多多竹简编起来的,因此有相当的重量。孔丘 花了很大的 精力,把《易》全部读了一遍,基本上了解了它的内容。不久又读第二遍,掌握了它的基本要点。接着,他又读第三遍,对其中的精神、实质有了透彻的理解。在这 以后,为了深入研究这部书,又为了给弟子讲解,他不知翻阅了多少遍。这样读来读去,把串连竹简的牛皮带子也给磨断了几次,不得不多次换上新的再使用。3、李白的故事李白小时候在四川象耳山读书,很不用功,并想中途废学。有一天,他在山下小溪旁看到一位白发老婆婆在那里磨铁杵。李白问干什么,老婆婆回答说:“把铁杵磨成 针。”李白不相信,嗤一声笑了,对她说:“铁杵岂能磨成针?” “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老婆婆向他讲了这个道理,李白顿时领梧。从此,他便发奋用功,终于懂得了“功到自然成”的道理。4、 匡衡凿壁借光汉朝元帝时的匡衡,从小喜好读书。可是家里很穷,连饭都吃不饱,哪有钱上学读书呢?他只好白天干活,晚上自己学习。家里没有钱买灯油,怎么办 呢?匡衡没有向困难屈服,想出了一个办法:在墙壁上凿了个小洞,借邻居家照射过来的微弱灯光看书学习。他勤奋刻苦,学到了许多知识,后来做了宰相。5、秦始皇坚持自我一统天下;廉颇蔺相如将相和……6、文王被拘而演《周易》,左丘失明著有《国语》,屈原被逐写有《离骚》……这部分的例子大家可能比较熟悉,用的也比较多。但是只用这种类型的例子太过于通用,不能够体现你作为教师的基本素养,所以不建议大家通篇都用历史典故类的素 材。 名人名言类考教师资格证将来是要做老师的,因而必须站在教师的角度来思考问题,建议大家在名人名言这部分也多积累一些教育家的权威话语,如: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孔子、陶行知、杜威、洛克、夸美纽斯、凯洛夫等,以下一些例子可以参考哦: 1、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韩愈2、业精于勤而毁于随。——韩愈3、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陶行知4、 我爱我师,我更爱真理。—— 亚里士多德5、所有能使孩子得到美的享受美的快乐和美的满足的东西,都具有一种奇特的教育力量。——苏霍姆林斯基 6、要想学生好学,必须先生好学。惟有学而不厌的先生才能教出学而不厌的学生。— —陶行知7、热爱孩子是教师生活中最主要的东西。——苏霍姆林斯基8、一个坏的教师奉送真理,一个好的教师则教人发现真理。——第斯多惠9、天赋仅给予一些种子,而不是既成的知识和德行。这些种子需要发展,而发展是必须借助于教育和教养才能达到的。——凯洛夫 对于这部分的内容大家可在平时读书、看报的时候将一些可用的名言摘抄下来,通过一段时间的积累,相信你一定能有所收获。 教育理念类 作为一名合格的教师,必须要掌握教育教学的相关知识,它体现了教师的基本素养, 因而在备考的过程当中,建议大家多积累一些有关教育学、心理学的相 关知识,并运用到写作当中。其实教师资格证的各个科目是不分家的,你会发现科目二(教学知识与能力)的许多知识我们也可以运用到写作中,比如: 1、素质教育——素质教育以提高全民族的素质为根本宗旨;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 2、新课改的学生观——教学从“教育者为中心”转向“学习者为中心”;教学从“教会学生知识”转向“教会学生学习”;教学从“重结论轻过程”转向“重结论的同时更加注重过程”;教学从“关注学科”转向“关注人”。 3、以人为本的学生观——学生是发展的人;学生是独特的人;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 4、教师职业角色的转变——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教师是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 教师是教学的研究者;教师是社区型的开放教师。 5、教师行为的转变——对待学生,强调尊重、赞赏;对待自己,强调反思;对待同事, 强调合作;对待教学,强调帮助、引导。 6、教师职业道德——爱国守法、爱岗敬业、关爱学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终身学习。 7、全面发展——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协调发展。 8、教育公正——入学机会均等;教育过程中机会均等。 9、罗森塔尔效应——教师期望越高,学生表现越好。 教资学习资料 普通话学习资料
1、高中议论文万能素材:致敬功勋!续写更加绚灿的光荣与梦想
致敬功勋,是致敬为民之心。“太行新愚公”李保国,为了让山区绿起来、让老乡富起来,把一生献给太行山区,用自己的汗水和知识,造就千百群众的福祉。
王有德带领职工大力推进防沙治沙,营造防风固沙林60万亩,控制流沙近百万亩,用辛勤汗水谱写了一曲让沙漠披绿生金的时代壮歌,用实际行动诠释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爱民、忧民、为民、惠民之心,让人生奋斗有了更高的思想起点、不竭的精神动力。
致敬功勋,是致敬爱国之心。黄旭华为研制核潜艇,离家30年,归来时母亲已经93岁;王继才守岛卫国32年,浪的执着,礁的顽强,民的本分,兵的责任,岛再小也是国土。黄旭华30年隐姓埋名,与王继才32年孤独坚守何其相似?我们的事业很伟大,但多数岗位很平凡。
不论是造核潜艇,还是守卫小岛,只有更多的人愿意坚守平凡,愿意在平凡中追求非凡,我们的国家和民族才能闯过复兴路上的风风雨雨。
共和国的锦绣河山,需要无数儿女无怨无悔守以坚韧、付以辛劳、献以智慧。没有农民的“面朝黄土背朝天”,哪来“稻菽千重浪”?没有工人的“每天每日工作忙”,哪来“世界变了样”?没有人民子弟兵的“替你负重前行”,哪来的“岁月静好”?千千万万个普通人的脊背,共同撑起了伟大的人民共和国。
伟大时代呼唤伟大精神,崇高事业需要榜样引领。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各行各业中,楷模不断、英雄辈出,这是国家之幸、人民之幸。新时代仍需无数“盖以身许国,但求福利民”的中华赤子,赓续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爱国奉献的红色基因,书写俯仰无愧的报国华章。
谁把国家民族扛在肩上,人民就会把谁装进心里,共和国就会把谁记在功劳簿上。生逢伟大时代,初心不改、奋斗不息,我们向功勋致敬,共同续写更加绚烂的光荣与梦想。
2、高中议论文万能素材:不要放弃梦想
19世纪法国著名的科幻小说家儒勒·凡尔纳第一部作品《气球上的五星期》一连投了15家出版社,均不被赏识,第16次投稿才被接受。美国作家杰克·伦敦最初投稿,也没有一家出版社愿意发表,以致他不得不去干苦力。
后来他的《北方故事》才由一家有眼力的《西洋月刊》看中,一举成名。丹麦著名童话家安徒生作问世,有人知道他是一个鞋匠的儿子,即攻击他的作品“别字连篇”、“不懂文法”、“不懂修辞”。但他毫不气馁,笔耕不辍,终于成名。
英国诗人拜伦19岁时写作的《闲散的时光》出版后,即有人把他骂得“狗血淋头”,说他“把感情抒发在一片死气沉沉的沼泽上”。然而拜伦并未退却,而是以更为优秀的诗作来回敬那个诽谤者。
3、高中议论文万能素材:善良的屠格涅夫
1878年冬天,一个衰弱不堪、嘴唇冻得发青的乞丐在街上拦住了匆匆经过的屠格涅夫。乞丐伸出一只通红的、肿胀的、肮脏的手,向作家乞讨。作家掏遍了身上所有的口袋,但什么都没找到。他窘极了,便紧紧地握住乞丐颤抖的手:“别见怪,兄弟,我身上一无所有。”
乞丐也“紧紧地握了握”作家的手。“哪里的话,兄弟,”乞丐口齿不清地慢慢说道,“就这也该谢谢您啦。这也是周济啊,老弟。”
4、高中议论文万能素材:肖邦的遗愿
1830年11月,费列德利克·肖邦(波兰作曲家、钢琴家)决定到外国深造,为祖国争光。出发前,朋友们为他举行了一个送别晚会。肖邦满怀感激之情,接受了朋友们赠送的装满祖国泥土的银杯,表示永远不会忘记可爱的祖国。
肖邦辗转于维也纳、伦敦、巴黎等地,通过他的艺术活动,增进西欧人民对当时正在受难的波兰人民的同情和了解。可是,在辗转流离的生活中,他得了重病。
1849年秋天,肖邦临终时告诉从华沙赶来的姐姐,波兰反动政府是不会允许把他的遗体运回华沙的,他要求至少把他的心脏带回去。
肖邦的心脏,按照他的遗愿被送到华沙,埋葬在曾哺育他成长的祖国大地中。
5、高中议论文万能素材:球王贝利的养成
贝利成名后,有个记者采访他。“你的儿子以后是否也会同你一样,成为一代球王呢?”贝利回答:“不会。因为他与我的生活环境不同。我童年时的生活环境十分差,但我却正是在这种恶劣的环境中磨练我坚强斗志,使我有条件成为球王,而他生活安逸,没有经受困难的磨练,他不可能成为球王。”
个性禀赋 1. 弱点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陆军反间谍队的高级教官伯尼•费德曼,在一次战地值勤中不幸被德国军虏获。鉴于费德曼的特殊身份,为了从他嘴里掏出所需要的情报,德国审讯员施出了种种手段:严刑拷钉,心理压力,耍弄诡计,给以厚遇。然均未奏效,以至于德国审讯员无奈地道:费德曼大概愿意我们折腾他,这样给他机会成为英雄。但这位铁打硬汉,最终却被出卖了——出卖他的人不是别人,正是他自己的弱点。 原来德国人后来把他送入德国一所培养领导间谍的干部学校去,并让他每天陪同一个教官上课。这位教官不知是有意还是无意,每次讲给学员的东西大都是错误的。起初,费德曼极力忍耐,冷笑置之。有一天他实在忍无可忍,便情不自禁地批驳了德国人一通,并谈了美英机关一些工-作的内幕,还向德国人提了一些应该怎样搞清通讯网的建议。自然,这些正是德国人希望知道的。 费德曼的悲剧,在于他不容亵渎的职业神圣感和其强烈的敬业精神。德国人正是利用了这一点,将欲取之,乃先诱之,刺激得他“一时技痒”,在维护他的职业尊严中落入对方的圈套。 分析:费德曼的职业神圣感和其强烈的敬业精神,本是优点,但优点有时却会成为别人攻击的弱点。德国人正是抓住这一点,达到了自己的目的。 ★用人者,取人之长,辟人之短;教人者,成人之长,去人之短也(清•魏源) ★责其所难,则其易者不劳而正;补其所短,则其长者不功而遂----(资治通鉴) ★不以小恶掩大善,不以众短弃一长(宋•朱熹) ★小善不足以掩众恶,小疵不足以妨大美 ★取人之长,补己之短 话题:“优点与弱点”“最大的敌人是自己” 2.身陷囹圄志不移 尼可洛•帕格尼尼是意大利小提琴家、作曲家,被人称为“独弦琴上练出来的小提琴家”。 他的艺术道路坎坷不平。他生于一小商人家庭,据说,曾因为政治犯罪坐了20年牢。但即使是身陷囹圄,他也不曾灰心,而是坚持狱中学习。他在狱窗边,用一把只剩下一根弦的提琴,坚持苦练,几十年如一日,终于在演奏技巧方面达到了出神入化的境地。他的创作和演奏,奔放不羁,富于激情,对同时代的浪漫派作曲家有较大的影响。 分析:身陷囹圄而能最终成才,一方面要有坚强的信念和毅力,另一方面,也有对生命的渴望和对艺术的执著。 话题:“永不放弃”“信念与毅力” 3.只有状元学生没有状元先生 卢嘉锡是我国著名化学家,他在20世纪30年代曾兼任福建省立夏中学数学教师。当时,有个学生故意拿了一道登在外国杂志上悬赏解答的数学题目为难卢嘉锡,但他并不介意,只是说:“我留着做做看,看能否解答出来。”经过一天多的精密计算,卢嘉锡把题答了出来。他向那位学生详细地介绍了解题的方法和具体过程,那个学生从心底佩服卢嘉锡的博学多才。卢嘉锡诚恳地对那位学生说:“我们闽南有句老话,叫做‘只有状元学生,没有状元先生’。我现在虽然是你的先生,但还有许多东西自己也不懂,要进一步学习。” 分析:“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永远不要以为自己知道一切,否则你就是无 知。 九牛一毫莫自夸,骄傲自满必翻车。历览古今多少事,成由谦逊败由奢。——陈毅 ★不满足是向上的车轮。——鲁迅 ★一个骄傲的人,结果总是在骄傲里毁灭了自己。——莎士比亚 ★凡过于把幸运之事归功于自己的聪明和智谋的人多半是结局很不幸的。——培根 ★谦虚是不可缺少的品德。——孟德斯鸠 话题:‘‘知与不知”‘‘谦虚” 4.黄金百斤,不如季布一诺 季布,汉朝人,他以真诚守信著称于世。时人谚云:“得黄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诺。”意思是说,季布的一句话,比金子还要贵重。后来,季布跟随项羽战败,为刘邦通缉,不少人都出来保护他,使他安全地渡过了难关。最后,季布凭着诚信,还受到汉王朝的重用。 分析:只有诚信待人者,才能被别人诚信相待。 ★生命不可能从谎言中开出灿烂的鲜花——海涅 ★惟诚可以破天下之伪,惟实可以破天下之虚——蔡锷 ★言不信者,行不果——墨子 ★人背信则名不达——刘向 ★虚伪的真诚,比魔鬼更可怕——泰戈尔 话题:“诚信与人生”“互助”“诚信的价值” 5.巴金背书 著名作家巴金十二三岁时,就背会几部书了,其中包括《古文观止》。后来他谈到自己的散文创作时说:“现在有200多篇文章储蓄在我的脑子里面了。虽然我对其中的任何一篇都没有好好地研究过,但是这么具体的东西至少可以使我明白所谓‘文章’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可以使我明白文章并非神秘不可思议,它也是有条有理、顺着我们思路连上来的。” 分析:“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不要奇怪为什么看书多的人文章就是高人一筹,巴金老人已经告诉我们答案了。 话题:“读书与作文”“积累的重要” 道德修养 1.海啸故事 泰国普吉岛流传着一个女孩的故事。当海啸来临之际,10岁的英国女孩蒂利首先发现了海天交汇之处的白色巨浪,她一下联想到地理课本上关于巨浪的知识——就在圣诞节前,她还在思考老师布置的关于巨浪的讨论题目。意识到灾难即将降临的她,立即说服了父母,并和他们一起动员海滩上的游客撤离。当百余名游客刚刚抵达高地时,海啸便无情地吞没了这片海滩。 分析:蒂利的故事宛如一朵奇葩,为这场不幸的灾难增添了一丝亮色。感谢蒂利,她让我们看到了什么是真正的素质教育,知识如何才能转化为行动,并产生力量;感谢蒂利的父母,只有在一个平等、民主、和谐的家庭氛围中,父母才能有耐心,才能充分尊重孩子的想法和意见,而不是简单粗暴地予以压制;感谢蒂利一家,当灾难来临之际,他们并不是只想着自己的安危,而是积极主动地帮助他人脱离危险。蒂利的故事让我们看到了学校教育、家庭教育与社会教育的有机统一,及其巨人威力。当我们整天为未成年人教育忧心忡忡时,蒂利的故事似乎可以给我们更多的感悟。 话题:“观察与思考”“素质教育” 2. 把最坏的日子捱过去 凡•高在成为画家之前,曾到一个矿区当牧师。有一次他和工人一起下井,在升降机里,他陷入巨大的恐惧之中。颤巍巍的铁索轧轧作响,箱板在左右摇晃,所有的人都默不作声,听凭这机器把他们运进一个深不见底的黑洞,这是一种进地狱的感觉。事后,凡•高问一个神态自若的老工人:“你们是不是习惯了,不再感到恐惧了?”这位坐了几十年升降机的老工人答道:“不,我们永远不习惯,永远感到害怕,只不过我们学会了克制。” 分析:有些生活,你永远也不会习惯,但只要你活着,这样的日子你还得一天一天过下去,所以你就得学会克制,学会忍耐。面对日子,把最坏的都捱过去,剩下的也就是好的了。 话题:“学会克制”“习惯” 3.牛玉琴的“绿色奇迹” 1993年的一天,联合国粮食组织将“拉奥博士奖”郑重授予中国的一位农村妇女牛玉琴,这一年全世界只有三人获此殊荣。1995年,中国评出十大杰出女性,牛玉琴名列前茅。 陕北农民牛玉琴的丈夫张加旺于1983年承包了一片沙荒地,决心将其变为绿洲。不久他因癌症死去,牛玉琴便带着三个儿子继续苦干。他们付出难以想象的艰难,终于使1.7万亩沙荒地披上了绿装。成功后,她又遵照丈夫遗愿,拿出第一笔收入7000元,盖起一所小学。她从丈大与自己的名字中各取一字,分别命名为“加玉林场”与“旺琴小学”。她的行为感动了一位参观的港商,这位港商悄悄留下5.5万元赞助这所小学改建校舍,却没有留下名字。人们称颂牛玉琴创造的是“绿色奇迹”。 分析:牛玉琴的事迹向人们证明了人类改变生存现状的决心和成果。奇迹的产生,没有艰苦卓绝的付出是不可能的。 话题:“奇迹”“成功与坚持” 5. “一天变三天”与“一生才三天” 俄国著名地理学家奥勃鲁契夫把每个工作日分成“三天”。第一天是从早晨到下午两点, 他认为是最宝贵的时间,用来安排重要的工作。第二天是下午两点至晚上六点,在这段时间里他认为做较轻松的工作为宜。如写书评或各种笔记等。第三天是从晚上六点到夜里十二点,用来参加会议、看书。他说,这是等于把自己的生命延长了。 美国夏威夷岛上学生们上课时,总是先背诵一段祈祷词:今天已经和你在一起,但很快会过去。明天就要到来,也会消逝。抓紧时间吧,一生只有二天。 分析:以上两则材料的核心都是要珍惜时间。把一天的时间合理分配,对时间要有紧迫感,从某种意义上讲,珍惜时间就意味着延长我们的生命。 话题:“对生命的态度”“珍惜时间” 科技之道 1.把闪电关在瓶子里 在18世纪,人们还不能正确地认识雷电到底是什么;当时本杰明•富兰克林认为雷电是一种放电现象,它和在实验室产生的电在本质上是一样的。但却受到了嘲笑。 富兰克林决心用事实来证明一切。1752午6月的一天,阴云密布,电闪雷鸣,一场暴风雨就要来临了。富兰克林和他的儿子威廉一道,带着上面装有一根金属杆的风筝来到一个空旷地带。富兰克林和他的儿子一道拉着风筝线,父子俩焦急地期待着。此时,刚好一道闪电从风筝上掠过,富兰克林用手靠近风筝上的铁丝,立即掠过一种恐怖的麻木感。他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大声呼喊:“威廉,我被电击了!”随后,他又将风筝线上的电引入瓶中。回到家里以后,富兰克林用雷电进行了各种电学实验,证明了天上的雷电与人工摩擦产生的电具有完全相同的性质。富兰克林关于天上和人间的电是同一种东西的假说,在他自己的这次实验中得到了很好的证实。 分析:面对人们的指责,我们最好的回答就是用事实来证明一切。科学中没有懒惰,只有勤奋和严谨。 话题:“真知来源于实践”“事实胜于雄辩” 2.科学家的价值 美国一位将军在他的《现在可以说了》一书中是这样评价著名的德国原子物理学家海森堡的:“得到海森堡这样的科学家,足以抵得上德国10个师的军队。” 20世纪50年代,美国海军次长金波尔阻挠钱学森回祖国,他给美国移民局的电报中称: “我宁可把这个家伙枪毙了,也不能让他离开美国。那些对我们来说至为宝贵的情况,他知道得太多了,无论在哪,他都抵得上五个师!” 分析:掌握了科学技术,就掌握了引领世界潮流的力量。因为科学是一种推动历史前进的力量。 话题:“人才”“科技的力量” 3.十英镑的遗憾 蒸汽机之于世界的作用是划时代的。有了它,大规模的机器便获得了强大的动力。正是由于蒸汽机的出现,才导致了大工业时代的开始。 “1789年”,瓦特专利说明书上的这个时间是人们公认的蒸汽时代的元年。然而,这个时间本应该被提前。如果当时能有一位稍许宽容的绅士出现,人类就有可能在1689年便拥有初步实用化的蒸汽机技术。因为在这一年,法国人巴本发明了可以进行演示的蒸汽机。这位谨慎而又贫困的先生虔诚地向英国皇家学会申请区区10英镑的研究经费,用于改进和完善自己的发明。然而,刻薄的皇家学会认为为一个天真的想法提供资金,简直是对经费的随意挥霍,于是提出了一个探索者无法接受的条件:实验必须保证成功!正是由于宽容精神的缺失,交流和沟通的机会失去了,失误甚至错误中蕴含着的潜在价值遭到漠视,成功的机会便被无情地剥夺了。 分析:我们的确应该在宽容这个问题上多一些反思。宽容的美德有利于人们的交流和沟通,也有利于价值的体现。 话题:“宽容”“交流与沟通”“培植与扼杀” 4. “用生命做一次试验” 巴斯德,19世纪法国著名微生物学家。他在进行科学研究时,把科学的发展看得比自己的生命更重要。一次,一艘停靠在波尔多的轮船上发现了黄热病人,巴斯德闻讯后立即赶往那里,希望发现引发这种烈性传染病的病菌。有人问他:“你难道不怕危险?”巴斯德毫不犹豫地问答:“这有什么要紧?生命处在危险的境地,这才是真正的生命。为了能使其他人活得更好,我愿意用自己的生命做一次试验。”当他来到港口时,检疫人员坚持不让他上船。巴斯德恳求说:“请宽恕一个学者追求科学的热情吧!”他的精神深深地感动了检疫人员。正是靠着这种执著的精神,巴斯德才在传染病研究上取得了惊人的科学成就。 分析:对科学的执著超过了对生命的热爱——正是因为有巴斯德这种奋不顾身的精神,才有了今日医学的繁荣景象。 话题:“对事业的执著”“生命的意义” 5.让青蛙做证人 伊凡•谢切诺夫是俄国生理学家。1862年,他通过对青蛙的解剖实验,发表了《蛙脑对脊髓神经的抑制》等文章,同时又出版了《脑的反射》一书,为神经生理学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可是,沙俄政府竟然把宣传科学真理看作是一种罪过,把谢切诺夫逮捕了,并对他进行审讯。在法庭上,法官对谢切诺夫说:“你可以给自己找个辩护证人。”谢切诺天平静地回答:“让青蛙做我的证人吧!”在敌人的淫威面前,这位科学家神色自若,因为他知道,真理是在自己一边。 分析:为了自己的信念,为了真理,甘愿被逮捕。科学的道路总是充满了荆棘。 话题:“信念的价值”“科学的坚持” 文化教育 1. “五音不全”的歌手 美国华裔少年孔庆翔既没有漂亮的面孔,也没有圆润的嗓子。然而在美国——一个造梦的天堂(或者叫地狱),孔庆翔打造出了一片属于自己的天空,不能不说是一种奇迹。 2004年,貌不惊人的华人小子孔庆翔参加了美国综艺节目《美国偶像》。他不仅五音不全,而且台风滑稽,让现场观众和评委都大跌眼镜。评委克威尔尖酸地嘲讽他说:“你竟然不会跳舞?在台上表现得过于麻木!并且几乎无唱功可言,令人颇感聒噪。”而孔庆翔却不慌不忙地说:“我觉得我虽唱功稍差,但我没有遗憾,因为我已经尽力了。”由于该大赛是电视直播,美国的观众都为孔庆翔的言辞感动,立刻声援声四起。节目播出之后,孔庆翔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多家媒体争相报道他在歌手大赛中的表现。于是孔红了,成了美国家喻户晓的人物。紧接着,孔庆翔和KOCH以及FUSE两家唱片公司签订第一张专辑《灵感》(1nspiration),于2000年4月6日在全美发行,第二周的销量成功蝉联美国公告牌独立大碟榜冠军,挤入公告牌流行榜前40 位,气势逼人。孔庆翔也成为在美国知名度最高的中国人。 分析:在美国人看来,“我已经尽力了”是一个人对待一件事情最好的态度。既然一个人“已经尽力了”,那么我们还有什么理由嘲笑他呢?孔庆翔的出名和成功虽是偶然,但里面必然存在所处环境的社会文化因素。 话题:“偶然与必然”“成功的机遇” 2.治学三境界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里谈到了治学经验,他说:“古今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 也。” 在《文学小言》一文中,王国维又把这三种境界说成“三种之阶级”。并说:“未有不阅第一第二阶级而能遽跻第三阶级者,文学亦然,此有文学上之天才者,所以又需莫大之修养也。”千国维所引词句第一为晏殊《蝶恋花》,第二为柳永《蝶恋花》,第三为辛弃疾《青玉案•元夕》。 分析:第一境界是说,做学问成大事业者首先应该登高望远,鸟瞰路径,了解概貌,“望尽天涯路”;第二境界是说,做学问成大事业不是轻而易举的,必须经过一番辛勤劳动的过程,“为伊消得人憔悴”,就是说要像渴望恋人那样,废寝忘食,孜孜不倦,人瘦带宽也不后悔:第三境界是说,经过反复追寻、研究,最终取得了成功。 话题:“探索与追求”“勤奋与学问” 3.日本的“菠菜原则” 日本人饭桌上是少不了菠菜的,他们甚至把一种企业组织原则称为“菠菜原则”。这个原则由三个基本点组成,即“报告”、“联络”、“沟通”。“菠菜原则”是日本企业的基本原则,任何一个雇员,从部长到社长,无一例外都需执行这条原则。所谓报告,就是把自己工作的进展状况随时通知同事,比如出差回到公司,一定要将所见所闻汇报;外出的收获,一定要让全体同事分享。联络,就是把自己目前遇到的问题通知有关同事,如上班路上遇到堵车可能迟到,你得打电话告诉同事你何时能到公司。沟通,是工作遇到问题时,一定要找同事或者上司咨询,以集体智慧予以解决。 “菠菜原则”说的就是个人与组织之间的协调性原则。日本的这种原则是其教育体系与教育思想的产物。在日本人的观念中,教育的目的不是培养精英,而是培养能够适应严酷集体生活的有协调性的人。这种教育贯穿着一个基本点,即培养合格的国民。这种国民具有共同的教养、共同的信念。 分析:个人生活在社会中,那么,个人就应该与整个社会融洽相处。这样全体国民才有共同的向心力,这就是日本的教育。 话题:“教育的目的”“个人与集体” 4.名人教子 家教:包拯为官公正清廉,被老百姓尊称为包青天。他担心家人子弟利用权势贪污腐化, 因而自述家训:“后世子孙仕宦,有犯财者,不得放归本家;亡疫之后,不得葬与大莹之中。不从吾志,非吾子孙。” 铭教:宋代诗人苏轼的长子苏迈赴任县太尉时,苏轼送给他一个砚台,上有他亲手所刻的砚铭:“以此进道常若渴,以此求进常若惊;以此治财常若予,以此书狱常思生。” 鞭教:岳云12岁参军作战,一次骑马下坡,没注意地形,人马栽进沟里:岳飞喝令按军法鞭打岳云,众将求情不允,责打百鞭。此后岳云刻苦训练,勇猛作战。 1134年攻打随州时,挥舞40公斤重的铁锤,冲锋陷阵第一个登城。岳飞教子的原则是:受罪重于士卒,作战先于士卒,受功后于士卒。 名教:1945年,革命老前辈林伯渠6岁的小儿子要读书上小学了。林老对儿子说:“上学,该有个地道的名字,我看你就叫用三吧!”儿子疑惑不解,林老解释说:“用三者,三用也,即用脑想问题,用手造机器,用足踏实地!” 联教:无产阶级革命家吴玉章曾撰写一幅对联挂在堂前。上联:创业难,守业亦难,明知物力维艰,事事莫争虚体面。以此教育子孙后辈要艰苦创业,勤俭持家,切不可铺张浪费,追求虚荣;下联:居家易,治家不易,欲自我以身作则,行行当立好楷模。指出做长辈的要时时刻刻以身作则,身教重于言教,处处做出好样子,成为后辈们效仿的楷模。 章程教:老舍先生的教子章程,一是不必非考一百分不可;二是不必非上大学不可:三是应多玩,不失儿童的天真烂漫;四是要有健全的体魄。总之,老舍先生认为,孩子不必争做“人上人”,虚荣心绝对不可有。 分析:教育后代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特色,但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关注人性,关注品德,既严厉又慈爱。 话题:“家庭教育”“教育与成才” 社会生活 1.一对残疾作家 孙幼忱是位双腿残疾的作家。他创作的小说《小佛佛历险记》受到读者的欢迎,还得了奖。可不幸又降临这个家庭,妻子董江云的左腿也残疾了。董江云为了支持丈夫写作,不仅代替丈夫去工作,还挑起了全部家务重担,她拄着拐杖拖着残腿干繁重的体力活。在丈夫的影响下,董江云也写起了童话,并在《黑龙江日报》上发表了〈〈小鸭子莎莎〉。 这对残疾作家坦然面对自己身体的缺陷,他们认为,残疾并不是人生的全部。 分析:“上帝为你关上一扇门,必会打开一扇窗”,厄运只是一道坎,走过了是阳光,走不过就只能长陷泥淖。 话题:“面对生活中坎坷”“身残志不残”
近来看了一本书,让我感触极深,这本书的名字叫做《中国的希望在哪里》。书名很好听,主要讲述的是中国的基础教育的落后,今后教育改革的方向,以及讲述了当今社会需要人才,中国的希望在于对人才的培养。自从科举制度发明以来我国教育呈现出日趋完善的境况。科考也受到历代帝王的重视,因此,教育制度的完善也大大提高了人们的素质,更为国家培养了一批批人才。著名的科学家钱学森也说过:“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是兴国安邦的基础,是文明传承的纽带,是塑造灵魂的沃土。古往今来,“教育为民,教学为先”“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的问题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问题,中国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中国要发展强大,必须要有“具备创新思想的新型人才”人才从哪里来?当然是教育出来的,这是教育的第一要务,时代需要更新的人才,时代需要创新的教育。中国的教育日趋完善,那为什么我们的学校老是培养不出杰出的人才呢?问题在于,中国还没有一所大学能够按照培养科学技术发明创造人才的模式去教去学,都是一些人云亦云,一般化的,没有自己独特创新的东西,这是难以出现人才的主要问题。在近代欧洲,规模并不大的社会经济转型,产生了包括马克思的一个又一个大家,当代中国的转型规模还是速度都是世界罕见的,去尚未能看到大师产生的踪影,屹今已有八位华人获得诺贝尔奖,但是十三亿人口的大陆,人才济济却无一人获奖,中国的希望在哪里,没有人才,哪来的希望。至此我们因该明白,光是“教”或是“育”都是行不通的,只有两者结合,这样才有用。我们来看看现在的教育,许多青少年感叹压力太大,可是,父母的期望,老师的教导,国家的重担,统统被冠以“教育”之名压在原本一群活泼的有朝气的青少年肩上殊不知他们已经喘不过气来了,我不经要想像鲁迅先生那样发出呐喊:“救救孩子!”试想这样的教育能培养出真正的人才吗?中国需要发展,发展需要人才,人才离不开教育,如果把“教”和“育”割裂开来,我们将永远都不能解开著名的“钱学森之问”了。教育由“教”和“育”组成,“教”是言传身教,授业,解惑“育”是培养,养成人格之事业也,这两个字必然紧密的联系在一起,若,”教”与“育”分开,那教与育的含义就会混淆不清,因为教育的意义为“教授知识,培养人才”,人才造就中国的未来,教育成就希望。中国需要发展,发展需要人才,人才离不开教育,教育培养人才,人才是中国的希望,只有教育,成才,希望三者互相协调,互相结合起来,才会有中国教育的美好未来,我们的美好未来!
作文,自古以来都是最为重要的存在。古时候的科举更是以一篇文章而定前途,想要写出好的作文,不但要有好的灵感,还需要好的素材。灵感好找,但是合适的素材就有些麻烦了。下面是为大家整理的高中议论文素材摘抄精选,供大家参考。
1.有这样一个故事:有个公司招聘员工,门外排着长长的应聘队伍。每进去一个人,主考官不由分说,就扇来一个耳光,问:“这是什 么滋味?”几乎所有的人都捂着自己的脸出来了,而这些人都落聘了。后来,有个年轻人走了进去,主考官同样扇来一个耳光,问:“这是什么滋味?”年轻人昂起 头颅,以同样的速度,同样的力量,在同样的位置,给了主考官同样的一个耳光,说:“就是这个滋味。”因此,这位年轻人被录取了。
2.如果人生是一部史书,只有相信自己听取别人的意见的人才能品味出它的浩荡。如果人生是一泓清泉,只有相信自己并听取别人的意见的人才能品尝出它的甘冽。如果人生是一首乐曲,只有相信自己并听取别人的意见的人才能谱出优美的旋律。(《相信自己听取别人的意见》)
3.孔子他用最锐利的智慧开启了那一道道尘封的门,阳光从那错开的门缝间挤出来,于是门外面铺满黄金;他用最朴实的教诲铸造了一把坚韧的利斧,劈成了一道道深深的印痕,它留下的不是疼痛,而是刻骨铭心!于是,子子孙孙有了一条光明的大道。
4.革命家陈天华,在日本留学时,听到沙俄军队侵占满洲,腐败无能的清政府又要同沙俄私订丧权辱国条约的消息后,他悲愤欲绝,立即在留学生中召开拒俄大会,组织拒俄义勇军,准备回国参战。回到宿舍后,咬破自己手指,以血指书写救国血书,在血书里陈述亡国的悲惨 ,当亡国奴的辛酸,鼓舞同胞起来战斗……他一连写了几十张,终因流血过多而晕倒,可嘴里还在不停地咸:“救国!救国!”别人把他救醒后,他坚持把血书一份一份装入信封,从万里迢迢的日本寄回国内。读到的人无不感动。
5.美国前总统罗斯福家中被盗,朋友闻讯,来信安慰。罗斯福在给朋友的回信中写道:“亲爱的朋友,我现在很平安,感谢生活。因为第一,贼偷去的是我的东西,而没有伤害我的生命;第二,贼只偷去我的部分东西,而不是全部;第三,最值得庆幸的是,做贼的是他而不是我。”
2019年高考作文素材
1. “魔性”的吸引力就是创新的魅力
2. 李咏辞世,键盘侠可有悔意
3. 让忙碌变得充实
4. 对碎片化阅读保持高度清醒
5. 师生互动,一次规则和公平的示范课
6. 愿他们的心灵不再“留守”
7. 打动我们的是值得铭记的生活
罗幔轻寒,燕子双飞去。本周,离去的不仅仅是燕子,还有我们熟悉的人:李咏意外去世,让世界惊愕,促使我们反思生命,也正视生命。华中师范大学教授戴建业的意外走红,让我们看到了世界总有美好,年轻的生命能装扮世界,老骥伏枥也能发出光和热。期中考试马上要来了,同学们你们本周有进步吗?
“魔性”的吸引力就是创新的魅力
“一排一排的漂亮姑娘,我连看都不看一眼,没有半个月就跟别人谈恋爱了”“他说天不亮就起床了,还种那个鬼‘草盛豆苗稀’,要是我种这个水平,我绝不会写诗”……随着一段课堂上讲解元稹、陶渊明等古诗的视频合集在网络上流传,62岁的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戴建业出人意料地成了“网红”。特别是其幽默生动、充满“魔性”的讲解风格,不但被学生认为是“大学课堂里的一股‘泥石流’”,还令很多网友纷纷点赞,甚至有人表态“想去上学了”。
只要上网看几段戴建业老师视频,想必诸位也会认同上面的评价。虽然老先生满口的“汉普”的确使一些字句不那么容易听清楚,但从视频中的阵阵笑声不难猜测,大多数时候这并没有影响到课堂效果。回想一下我们以前的古诗词课,除了背诵,大多数精力都在“揣测”作者的中心思想吧,也就难怪戴教授的讲解让人耳目一新了。这不禁还让人联想到当年央视百家讲坛上的另一位大学教授易中天。操着同样不甚标准的普通话,讲述的都是古代文学的内容,却都同样受到了公众的欢迎。可见,哪怕是讲者和听者的交流不一定的顺畅,传统文化在今天也不是没有市场,同样可以让人听得欲罢不能,会心一笑。
从其学生和网友们的评价中不难看出,戴建业教授的古诗讲解之所以具有“魔性”,关键是其生动幽默的讲课风格。他说,自己讲课的一个重要原则就是跟学生“真诚地聊天”。反映在语言上,正如大家所看到的,自然是很多对古诗词内容口语化的、段子式的讲述,而不是照本宣科、陈词滥调。这更切合新一代年轻人沟通交流的表达方式,从而使听者倍增亲近感。有了这种亲近感,就传达给听者一个重要的信号: 讲者不是高高在上地灌输,而是在与听者平等地交流。这首先是一种形式上的“真诚”。
除了语言的幽默,更重要的“生动”在于,通过故事化的叙述,尤其是很多“换作我会怎么样”的内容,讲课人不但丰富了课堂内容,而且营造了一种具有代入感的课堂氛围,也就拉近了与听者的距离,让人听得津津有味。这是内容上的“真诚”。 人们学习传统文化,不单单是为了会背会读会讲一些诗词故事,重要的是从中感受到古人之道和做事逻辑,将之投射到今人的一言一行上,在对比中对接古与今,从而去发掘、继承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华和养分。 听听百家讲坛的易中天品三国,实际上也遵从了这样的逻辑。
固然,人们不能苛求每一位老师都用这样的讲课方式。不过总结这种讲课风格的“魔性”,关键在于从语言表达到内容上对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从而激起了听者的兴趣,这代表了文化创新的魅力。戴建业教授说:“我用这样的方式讲课,是希望所有爱诗歌的人不是*大家学习,而是让人欲罢不能,这样整个民族的文化修养就会提高。”如果说创新对文化传承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那么第一步就是要激发兴趣,让人们关注传统文化。
近年来,随着传统文化日益受到重视,传承呼声越来越响亮。从易中天品三国到戴建业“魔性讲古诗”说明,使“优秀传统文化活起来、传下去”,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创新,哪怕是一堂课、一件文物,只有不断创新面向现代人的表达交流方式,拉近古人与今人的距离,实现跨时空对话交流,才能在人们心灵的共振中打通和延续文化血脉,传承优秀文化基因。
李咏辞世,键盘侠可有悔意
昨天,央视原主持人李咏的妻子哈文的一条微博瞬间击溃了网络。微博称,她们一家带着李咏赴美抗癌17个月后,“永失我爱”。消息来得太突然,很多网友无法接受。而更让人无法原谅的是,在治疗期间,李咏一家还被造谣移民美国,言语中不乏讽刺和谩骂。
如今,移民传闻随着李咏的溘然长逝不攻自破,在事实“反转”和结果“反差”的对比下,更让我们感受到了网络暴力的可怕。
不知过去的17个月中,李咏一家在美国为其治疗癌症时,面对造谣中伤,心里是一种什么滋味。想必是嘴角的一抹苦笑,是心里的一股委屈,抑或只是一声叹息。面对莫名其妙的指责,哈文只是简单而又果断地回了一句“没有”。这或许是“不计较”,或许是“顾不上”,但并不代表这份伤害就不存在。哈文的好脾气,或许也只是一种无奈和无力罢了。
相反,网络暴力往往比硬暴力更具杀伤力。前不久,在最新一季的《奇葩说》中,面对“键盘侠到底是不是侠”的辩题,辩手陈铭爆料他在六一儿童节晒女儿照片时,被网友留言:“这个孩子丑得,湖北村货的基因,没差了。”一向温文尔雅、以好脾气著称的陈铭愣是没控制住情绪。或许在那位网友看来,这只是一句吐槽,但对当事人造成的伤害,是难以估量、无法弥补的。
李咏突然去世,给外界造成的反应明显是震惊的、同情的、惋惜的。我们甚至不排除当时指责、谩骂李咏移民的网友,此刻也加入了蜡烛与合掌的缅怀中。只是不知他们心中,是否有些歉意和忏悔泛起,更不知他们是否会在此后的网络言行中,是一如既往地恶语伤人,还是多一些冷静、明辨和思考。
因此, 我们也能够明显分辨网络暴力,它们和正当的、正义的网络表达区别在于:不分事实,听风是雨;不论是非,只讲情绪;不思后果,只图痛快。它们自以为躲在屏幕后面无须负责,它们自以为“人微言轻”影响不大,但众人都这么想,网络暴力便如千流汇海,恶浪滔天。
随着移动互联网愈发深入社会生活,网络暴力也正越来越成为一股不可忽视的负能量。随手一句留言,它们或许没有车祸那么触目惊心,没有自然灾害那么简单粗暴,没有凶徒那么面目可憎,但却往往伤人于无形,直入肺腑,影响深重。
李咏已逝,所谓的“移民原罪”也烟消云散,但正义不该止于*大白。一些习惯于施加网络暴力之人须要反思:在键盘上敲出的每一个字,都意味着责任。当它带着锋利的刃口,在舆论场肆意飞舞的时候,那不是什么“作品”,而是在“作秀”的同时,很可能还在“作案”。
让忙碌变得充实
前段时间,一篇名为《凌晨3点不回家》的网文引发网友共鸣。现代生活中,忙碌,的确成了不少人的生活常态:“白加黑”“五加二”,工作总干不完;忙应酬,忙补课,周末也不得闲;即便是休假游玩,也常常把行程安排得满满当当。通宵达旦、废寝忘食或许有些夸张,但生活节奏也免不了是争分夺秒、应接不暇。
在很大程度上,忙,是奋斗,是拼搏,是马不停蹄向梦想前进。 在每一本时间管理的“攻略”上,都不会有人教你不劳而获。县委书记廖俊波,把车子、饭桌、工地当作办公室,每天工作到深夜;清华大学特等奖学金获得者马冬晗,将每天从早上6点到午夜1点的学习计划细致到分钟;乡村医生贺星龙,18年间出诊17万次,摩托里程足以绕地球10圈……在与时间赛跑的路上,没有人可以不奋斗就到达终点,没有人可以不忙碌就收获幸福。无论是一心为民,还是献身学术,以梦为马,忙碌就能让人变得充实。
在我们栖居的城市,随时都有人在工作。当“夜班人”“熬夜族”拖着疲惫的身躯走回家,便利店营业员、环卫工人早已开启了新的一天。24小时“不打烊”,为城市带来了故事,也平添了不少魅力。吆喝的小贩、值班的警察、开夜车的司机……忙碌的人们激活了城市运行的机理。尽管城市也面临交通拥堵、住房困难等问题,但忙碌意味着进步空间巨大,当勤劳努力的个人组成干劲冲天的群体,每个城市的未来都值得期待。
就国家而言,忙碌是发展活力的表征。从三天一层楼的“深圳速度”到30年不懈治沙的“库布其模式”,中国现代化进程的每一步,无不是由行动者的汗水创造出来的。如今,早高峰的北京地铁4号线以1分43秒的发车效率将一批批上班族送达岗位,世界第一大港宁波舟山港日夜不停,一艘艘巨轮把货物运往五大洲,这是中国活力的生动注脚。中国快速发展,离不开地区互相比照你追我赶,离不开企业奋发图强鏖战商海,更离不开个人争分夺秒增长才干。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精神投入工作,方能为中国梦的实现贡献力量。
不过,就有些人而言,之所以忙忙碌碌、片刻不息,不见得是选择了远方,也有可能是选花了眼。在现代社会,人们看似从重复劳动中被解放出来,但物质的丰富、生活的多彩令人目不暇接。手机、汽车减轻了沟通之苦,但网络社交、保养停放令人伤神;成为健身达人、追剧狂魔、手游玩家也是让人劳神的“小目标”。五颜六色的生活,是时代进步的馈赠,但某种意义上也是忙碌的源头。稍不小心,朝着目标阔步而去的忙碌,就会变成无头苍蝇式的庸碌,甚至带来低效混沌的“拖延症”。所以,值得思考的是:如何忙得充实、忙得有效,让忙碌真正加快前进的步伐?
有人说:人生是一场看不见终点的奔跑,片刻不停才不会掉队。事实上,在每个城市不舍昼夜的“接力跑”中,个体虽要以国家社会的宏大叙事作为参照,却不用独自跑完全程。即便忙已成为很多人的生活方式,但忙不应占据生活的全部。 正如反复折叠的铁丝必然会断,切莫让忙碌拖垮了身体。既要在忙碌中提高效率,把刷手机、侃大山等无谓的忙碌剔除出去;也要找到忙碌的节奏,慢一拍,喘口气,养精蓄锐,重整旗鼓,明日的赛程会更自如。
对碎片化阅读保持高度清醒
“5分钟读完一本名著”“3分钟看完一部电影”“10分钟带你了解历史”……类似的短视频节目如今在网络上大行其道,从点击量和点赞量看,受众不少。显然此类节目击中了人们的痛点: 一方面渴望文化与娱乐,一方面没有时间或者舍不得花时间,于是能够“速成”的办法就格外受欢迎。 但是,这种典型的快餐文化很可能会让你欲速不达、南辕北辙——时间和精力没少花,但收获寥寥。
快餐文化的特点当然是快,但代价是剥离了丰富的内容,只剩下光秃秃干巴巴的几条梗概。看了这些节目,你可以知道故事脉络、记住几个人名,但作品中原有的丰富的细节、细腻的情感、精彩的故事全都与你无缘了。有的人觉得名著篇幅太长、内容艰深、阅读门槛比较高,于是看这些视频版的“缩写本”聊备谈资,更有人连电影、电视剧都要用3分钟看完。
快餐文化的出现与流行并非今日始,但显然,互联网使快餐文化大范围流行成为可能,特别是移动互联网更给快餐文化按下了快进键。就以某知名短视频应用来说,短短15秒的视频怎么可能完整反映一部名著,于是只好加快语速、精简内容。限制节目时长或字数,这是移动互联网应用普遍采取的策略,好处是用户上传的内容因短小精悍所以又快又多,但害处是用户在快速浏览中很容易迷失,难以集中注意力,导致认知能力、分析能力下降,思维趋向于表面化。国内外都曾做过实验,在浏览社交媒体若干分钟之后,再让用户去背诵文章和做数学题,正确率都会下降。
以往人们都认为互联网拯救了碎片化时间,使得人们可以随时随地地利用碎片化时间提高效率。但现实是碎片化反客为主,越来越多的人习惯于用碎片化的时间去阅读(准确地说是观看)碎片化的内容。虽然古人也曾有“马上、枕上、厕上”的利用碎片化时间的阅读,但所读的内容并不碎片化。
今天的快餐文化与数十年前的快餐文化相比,一个重要的特征是逐渐远离文字而趋向视频。视频的直观、形象和快速,是文字和图片都不能比拟的。但企图用短短几十秒的视频来获取信息,其实并不成功,由文字到图片,由图片转到视频,的确是便捷了,但对想象力和思考力的调用却越来越少。 人类通过阅读文字来传承思想文化的历史已数千年,而视频成为媒介主流的历史不过数十年而已,不论是从人类的认知习惯还是就历史积累而言,视频都是不能与文字相提并论的。 如果仅仅用视频作为媒介而远离文字,那就意味着放弃了一座宝库,这对于我们传承文明、创新文化是极为不利的。机械化生产、快餐式消费绝不是文化的正途,速生者往往速朽。
如何更好地利用互联网这一工具为人类服务,需要我们严肃思考、认真对待。而今之计,只有对碎片化阅读保持高度清醒,用沉静取代浮躁,用踏实取代肤浅,才能避免快餐文化的不良影响。
师生互动,一次规则和公平的示范课
高校校园频频传出的新闻,给人这样的印象:维护规则和纪律、维护教师尊严、师生间平等相待,这些好像很难同时做到,很难兼顾。不是某位老师言行失当,就是哪个学生举止太出格;或者是某项规定不尽合理。但是,发生在华东政法大学的一次因交作业引起的师生间的良性互动,却令人深有感触、深长思之。
有网友以“事虽小,理不轻”论之,非常恰当。这次师生互动,堪称一堂内容丰富的示范课,既是一堂“规则课”,也是一堂“公平课”、“公开课”;甚至是一堂非常出色的作文课。
许同学没有按时交作业,可能影响学期评分。她以对规则“理解不同”为由,在微信群里要求马寅翔老师接受她补交作业并“共担风险”,即视她没有违反规定,不扣分。
马老师要她写一篇文章阐述自己的理由。许同学用了3个小时,交出一篇长文《论迟交作业之合理性》,马老师随即撰文一篇《 关于 “迟交作业案” 的归入法分析》来回复。因为许同学证明自己不是没有按时完成作业而只是没有按时上交,而马老师最终认为论证有效,并认为接受其作业不会伤及对其他同学的公平。
马老师让许同学为自己晚交作业提出正当理由,还有一个用意:考察她是不是能把所学内容运用到为自己辩护上。希望通过这个例子,提高学生的规则意识,学会把法学知识应用到日常生活。让学生通过自身体验来掌握专业。马老师对学生的负责,对教学的负责,都在不言之中。
马老师说,许同学的文章写得很长,而且从形式上来看还比较专业,这种情况下如果简单一两句话打发她,是对学生的不尊重,也没办法让其他同学理解我为什么又接受了她的作业。
这里,马老师告诉我们: 对一个学生的尊重,与对其他同学的尊重,是相互联系的,是可以统一在一起的; 也包括对教学的负责。做到了这些,教师的尊严,自然就在其中了。
马老师说,要许同学撰文论证,是对她的考验;但是,这何尝不是对马老师自己的考验?论证的合理,逻辑的严谨,语言表达的准确,从中可以学习如何写好议论文。没有坚实的多方面的能力,不可能有这么精彩的“即兴”发挥。
这次师生间的“辩论”,是在一个有三百名学生的大群里进行的,众目睽睽,任何违背公平、曲解规则都逃不过众人眼睛。这堂课告诉人们: 公开,是公平的保证。
马寅翔这样的老师,是让很多学生折服、羡慕的“别人家的老师”,应该也是校长们最想要的教员。马老师能够这样专注于教学,相信这是一个让人安心于业务、鼓励人钻研业务的学校。马老师只是因偶然的机会而网红,其实每所高校都有很多热爱专业,对学生负责的教师,他们都希望拥有马老师那样的教学环境。
愿他们的心灵不再“留守”
关照留守儿童细腻敏感的精神世界,给他们一个温暖的拥抱,还他们一个美好的童年,是为人父母的义务,也是我们共同的责任。
“任何东西都比不上父亲给我的那一个眼神”“那个拥抱和那句话,一直给我力量”“我抱着爸爸说:‘你做的玩具是世界上的玩具’”…… 一个留守儿童的作文《我太爱那件礼物了》中,几句简单的话,勾勒出这一群体细腻敏感的精神世界,让人们看到一颗颗渴望陪伴的孤独心灵。
近年来,社会各界对留守儿童的关注不断增加,改变也一直在发生。前些年,在四川凉山“悬崖村”,孩子们背着书包在悬崖峭壁间艰难前行的身影让人牵挂。如今,有了坚固的钢梯、新建的通信铁塔、连着网线的路由器……大凉山孩子们的求学之路变得顺畅了。不过,守护留守儿童的心灵成长,却依然任重道远。前不久,2018年度《中国留守儿童心灵状况*》出炉,这已是这一*连续第四年发布。从此前的“陪伴”“守护”,到今年的主题“牵绊”,*也在不断走进留守儿童的内心世界。
记录和分析不同类型留守儿童与父母的亲子联结,聚焦留守儿童情绪状态的心理机制,有利于探索出有效的心理帮扶路径。比如,孩子虽然最需要亲情陪伴,但研究发现短暂而粗糙的相聚、亏欠心理下的补偿,比不上平时的涓滴交流;比如,父母都不在身边的留守儿童,更倾向将真我一面掩藏,因此偶尔回家“看看”,可能不如平时多打电话;再比如,大人外出打工,可以得到孩子的理解,但父母关爱的缺失,却能造成难以抚平的伤害。应该说,近些年社会帮扶力量的进入,一定程度上改善了留守儿童家庭或学校的物质条件,不少志愿者的倾情付出给予了孩子情感的抚慰,各种文体活动的开展填补了时间的空白。然而,这种来自社会第三方的努力,难以从根本上缓解造成亲子关系淡漠的时空分离。
有人用 “归期不定、前路不明、何去何从” 来总结留守儿童的心理状态。实际上,对成长中的孩子们来说,比物质匮乏更需要的是来自父母的精神上的慰藉。彼此牵挂的父母与孩子,是什么成了他们之间情感交流的障碍?从帮助孩子到帮助家长,如何纾解两个群体的共同焦虑?可以说,将这些问号拉直,在爱与被爱之间传递力量、消除误解,更有利于帮助这群孩子免于孤独,克服迷茫消极的负面情绪,从而走出心灵的困境。
领袖强调,要关心留守儿童,“让他们都能感受到社会主义大家庭的温暖”。时至今日,留守儿童群体面临的已经不仅仅是如何长大的成长问题,也是如何发展的教育问题、如何谋生的社会问题,需要我们不断完善相关工作机制和措施,加强管理和服务。纪录短片《棉花村的孩子》中,有一名叫小凤的女孩,早早辍学陷入迷茫,随父母出门打工身心疲惫,再想回去读书却已没有了退路。小女孩的故事反映一系列待解的命题:随迁子女的教育权利如何得到保障?学校如何在心理健康、人格养成上发挥更大作用?强求父母单方面“弃城还乡”并不现实,依赖留守儿童的自我调节效果不佳,唯有用社会大家庭的力量搭建情感沟通的渠道,培厚亲子关系的土壤,才能让留守儿童的情感世界充满阳光。
在*发布会的摄影展上,一幅作品尤其引人注目。一个孩子紧紧握住满是磨痕的座机话筒,斑驳的墙上刻的是几串难忘的电话号码。一个完整的中国视野,不仅需要看到高楼大厦,也需要看到乡村田野。关照留守儿童细腻敏感的精神世界,给他们一个温暖的拥抱,还他们一个美好的童年,是为人父母的义务,也是我们共同的责任。
打动我们的是值得铭记的生活
什么会被记住?不是矫揉造作,而是洗尽铅华。让人们看到真实的生活,体味各自的奋斗,这样的记录,才有更加持久的吸引力。
最近,有一类“土味视频”悄然在各大短视频平台走红。它们大多来自于普通人的生活与奋斗:原原本本地呈现母亲如何制作咸菜,忠实记录在山里做电力维护的日常,直播出江捕鱼的辛劳与收获……这个秋天,鲜活而不做作的“土味”,让人们看到许多“原生态”的生活。
这也让我们思考,在短视频领域,流量如何成为正能量?一段时间,也有一些“三俗”的东西借“土味”之名传播,夸张妆容、雷人雷语,甚至打暴力*擦边球,似乎带上“土味”就可以理所当然地不雅,这不仅违背了公序良俗,逾越了法律边界,也不可能有持续的生命力。
今年以来相关部门的整治规范,改变着短视频领域泥沙俱下的局面。“土味视频”的流行,也是用户选择的结果。美貌、猎奇、搞怪或许能博得一时眼球,但只有真实的生活才活力长久。有人下了夜班,看到地铁站外台阶上整齐排列着的咖啡罐,感悟着城市夜归人的活力;有人直播农村收秋,金黄的颜色染遍乡间小院,炖煮新粮的大柴锅热气腾腾,一粥一饭都特有滋味……正像观察者所说,“这种生命力与生活贴得那么近,他们很少抱怨,能为搬一天砖得到的一百块钱而满足,为钓到了江里的一条大鱼而雀跃,为每个生活中的小惊喜感动。”从亿万普通人分享的多彩生活中,你能清晰感受到顽强的生命力——那种发自内心的对生活的热情,令人感动。
生活是平凡的,但是能够坚守平凡的人,总能找到不凡的价值。 高塔上发短视频的电网工人,为何能收获无数粉丝的感佩?也许不仅是因为艰苦,更因为传递光明。人民日报“中国道路中国梦”栏目也曾刊登过一位电网工人的文章。作者是孩子眼中的“蜘蛛侠”,一边爬高一边拉线。200多米的塔相当于80多层楼,爬上去要迈过1268级台阶。工作甘苦自知,但在塔顶俯视长江,会感觉它变窄了,而自己和塔上的队友却变得高大了。
路遥说过,真正万古长青的是普通人的无名纪念碑——生生不息的人类生活自身。 去除虚火与邪火之后,来源于生活的“土味”注定会火,而且会一直火下去。任何内容生产都试图实现两个基本功能,一是记录,二是传播。在媒体融合的时代,感动我们的依然是真实的东西,是生活本身。这也是为何在直播热度有所下降的情况下,愿意把流量贡献给记录者的平台,仍能保持强有力的用户黏性。
网上有一句名言,生活不仅是我们活过的日子,也是我们记住的日子。什么会被记住?不是矫揉造作,而是洗尽铅华。让人们看到真实的生活,体味各自的奋斗,这样的记录,才有更加持久的吸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