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期刊知识库

首页 学术期刊知识库 问题

领导识人艺术论文

发布时间:

领导识人艺术论文

浅谈领导艺术领导艺术是指领导者具有创造性的领导才能、技巧、艺术和方法。主要包括:决策的艺术、创新的艺术、应变的艺术、指挥的艺术,抓总的艺术、统筹的艺术、协调的艺术、授权的艺术、用人的艺术,激励的艺术。 其中: 决策艺术体现为调研、分析、策划、预测、判断及取舍的能力。其中,预测是决策的核心能力,所谓先知者为圣人,能准确预测事物发展、变化轨迹,才能作出科学的决策。 组织艺术体现为整合资源(人、财、物、关系)的能力。领导者应根据行业特点及企业规模,遵照系统原理,依据专业分工、协作高效、制度规范的原则建立管理系统。同时,针对现有资源,围绕设定目标,应以最低成本投入,在保质服务的基础上,进行艺术整合。 指挥艺术体现为对下级行为支配的能力。领导者应熟悉下级的工作环境,清楚下级的工作能力和性格特点,并应根据实现目标的要求,依靠计划进行部署与资源调配。 协调艺术体现为关系的融洽能力。领导者应以公平、公正的管理态度平衡公众的需要和利益,善于双向沟通,及时解决公众争议和矛盾纠纷。同时,应通过推行民主领导,增加领导透明度,增强企业聚力,积极营造和谐的人文氛围。 激励艺术体现为调动员工激情的能力。领导者应深入研究员工的需要层次,依据战略和企业有效资源,设置有利于分工协作的组织类型,建立长效与短效相兼的激励机制,将企业利益和员工利益紧密结合,加强文化的领导建设和培育,依靠人性化及管理速发展发挥激励作用。没有完全相同的领导者和领导模式,但有可能最终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我认为真正的领导艺术的魅力,在于不要多管,多讲,督促,下属并能自律,体会,努力。要达到这种高度的领导者,首先,需要果断决策,承担责任,善于权变;再则,需要虚怀若谷,知人善任,体恤下属。:凯蒂•布鲁克兹在领导工作时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她在AppliedBiosystems公司任总裁时,该公司正在研究用于人类基因组测序的科学仪器。她并非推卸责任或表现不佳,但她的团队认为她需要重新调整她所关注的问题。正如公司执行副总裁马克•史蒂文森形容的:“凯蒂希望能参与更多的细节。我们告诉她,她应该把重点放在公司整体的‘前进战略’上。她听取了我们的意见,放手让下属跟进细节,而自己则将精力放在更高层面的问题上。在许多人眼里,领导者就是处于公司组织结构金字塔最顶端、“高高在上”的极少数人,这种看法既不确切,也不全面。虽然从广义上来看,公司所有的员工都是公司经营的一部分,并发挥一定的影响和作用,但就个体而言,中高层的领导者对公司的作用和影响更为广泛、更为深远。处于组织结构金字塔顶端的公司总裁、CEO等他们是影响公司整体绩效和成果的决策的主要制定者和执行者,同时也拥有更广泛的分配和使用资源的权利,因而往往对公司的信誉、利润、生存和发展起着至关重要乃至决定性的作用,并承担更大的责任。面对不断变化的市场,企业经营方案总是不止一个,决策就是要对各种方案进行分析、比较,然后选择一个最佳方案。企业领导者的价值在于“做正确的事情”,同时帮助各阶层的主管“把事情做正确”。 如:四川长虹总裁倪润峰1996年率先拿起价格武器将彩电大幅降价,从而确立国产彩电的主导地位,正是看准市场、果断决策的典型。 奥格尔认为领导者鼓励团队间互有责任制的最佳途径之一,就是在团队面前承认自己的错误。与老派领导人努力维持自身不会犯错的形象不同,奥格尔总是勇于承认错误并将它们变成供团队学习的经验。他曾经在同一个职位的招聘上连续两次选择了错误的人选,他没有隐晦并与他的团队一起进行深入地分析,并听取他们的意见,从而真正认识到公司对此职位的需求。虽然经过九个月才找到了合适的人选,但这一次的招聘却非常成功。奥格尔鼓励他的团队效仿他的做法。“我告诉他们,我首先想听到的是坏消息,但是无论有多么糟糕。我都不会斥责他们。称职的员工对工作有高度责任感,当犯错后他们的负疚感远超过你的想像。我们重视的是可以从错误中学到的经验、以及如何能够及时纠正它”。 领导,往往被人们认为是有“权”之人,这是事实。但作为领导本人必须弄清楚自己手中的权力结构,同时也要知道恰如其分的运用好权变,否则,就会出现不能够正确对待权力的现象。权变领导思维就一种直观的逻辑性,它认为没有所谓的在各种情况下都普遍适应,所有的原则都又用,也都没有用,最重要的是因时导势,因地制宜。诚然,企业在组织规模大小,目标任务的中长期,环境的确定与否,个人的差异等方面存在太多的变量,其中某个变量出现变化,其他变量都会受到影响。就像数学里的“排列组合”,可供选择的方案太多了。所以要善于运用权变 ,把握主要变量,根据企业实际情况,找到相匹配的领导方法。红军时期的“四渡赤水”,古今中外战争史没有类似的案例,但毛泽东能想出,说明他善于根据实际灵活变通。 领导者的个人能力,修养,在领导企业的方向方面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同时选用人才,采取激励的领导艺术来磨合与下属之间的关系对企业的发展也起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为政之要惟在得人,治国之道惟在用人。领导者在用人艺术上要任人唯贤、唯才是用。现实生活中,领导者几乎每日每时都生活在下级间的矛盾和冲突之中,都需要运用平衡艺术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掌握和应用建立在公正、公平基础上的平衡艺术处理下级关系,关键在于寻找下级之间的平衡点,一般说来,下级之间的平衡点是处在圆心位置的,领导者与处于圆周上的下属必须等距离交往。这样领导者周围就会有相对稳定的人材群体。一个人往往在某一方面有突出的才干,而最适于某项特定的工作,扬其所长,用其所能,可成人才;抑其所长,用其所短,则成庸才。一个统帅者倘若埋没了一个人最有价值的长处,就是对人才的催残和毁灭,同时也是对国家事业的摧残和毁灭,是最大的不仁、不道。由此可见,善于识才用才者,他本身就是一个大德大才者;反之,他就是一个缺德缺才者。在领导者的实际用人中,不能量才使用、择人任势者除其品德素质因素之外,则常常因为在人才的效益思维上存在盲点。由于人的才能愈大,特长愈突出,其显露的缺点也往往越多、越明显,领导者常常对引人注目的缺点看得多,听得多,乃至将其缺点与优势的个数相加减,用他的缺点去打擅长点,结果得出人才价值的负值。殊不知,一个人的最大的长处在数量上可能只有一个,但其产生的价值效益却可大得无可估量。三国时刘备出于为关羽、张飞之死雪恨,起70万大军伐吴,吴国的形势岌岌可危。由于孙权力排众议,大胆起用了一胸怀雄才大略的“书生”陆逊,火烧蜀军连营700里,使吴国转危为安。美国南北战争时期,林肯曾选用过三四位将领,标准是无重大过错,结果都被南方将领击败。他接受这一教训后,决意起用嗜酒贪杯却能运筹帷幄的格兰特担任总司令,当时有人极力劝阻。林肯却说:“如果我知道他喜欢什么酒,我倒应该送他几桶,让大家共享。”后来的事实证明,正是对格兰特的任命,使南北战争发生了根本的转折。管理学家杜拉克有一句名言:“人的长处,才是一种真正的机会。”大凡高明的领导者无不深明其意:要以人的长处的运用为机会——善于识察人的长处,择人任势,就能不失时机地赢得事业的成功。这正是今天企业的领导者需要学习汲取的用人之道。 在以文化为基础的领导方式中,下属的理念认同是领导有效性的关键。沟通、授权等领导技巧具有比在传统领导方式下更加重要的意义。IBM董事长郭士纳非常注重沟通,他说:“公司的变革需要CEO投入巨大的精力用于沟通、沟通、再沟通。如果没有CEO多年持续地致力于与员工进行当面沟通,而且是用朴素、简单易懂和有说服力的语言去说服员工让他们行动起来,公司就不会实现根本的变革。”甚至在他的自传中,郭士纳还不惜篇幅地收录了历年来他与员工们沟通的许多记录。郭士纳也非常注重授权等领导方式,正是他在这方面的苦心孤诣,才使彭明盛等一代新的领导者获得快速成长。郭士纳始终清醒地认为:个人领导魅力是“组织变革过程中最为重要的因素”,因而他能够持之以恒地注意个人领导魅力的修炼和提高。郭士纳对个人领导魅力的内涵也有着深刻的见解,他认为:个人领导魅力是一种沟通、开放的态度,是一种经常性地、诚实地与自己的读者或听众交谈的意愿和智慧;最重要的是,个人领导魅力是一种激情,是追求事业的激情。为了加强自身及他的领导团队的领导魅力修养,郭士纳亲自制订了《IBM的CEO所具备的条件》,并坚持身体力行。

在这里问注定是没有结果的。。

领导是组织活动不可缺少的特定功能和组织行为过程。领导者是组织的领袖(站得最高,看得最远,走在最前,指引战略目标);是组织的统帅(组织、协调、指挥、控制的中枢);是组织的导师(组织使命与宗旨的开创者、倡导者和传播者);是组织行为凝聚力的核心。领导作为组织行为过程,它是靠领导者的具体行为实施和实现上述功能的过程。领导者由组织的决策系统和权力系统构成,被领导者包含组织全体成员。因此,领导的实质是权力——决策权、组织权、指挥权、人事权、奖惩权等。领导者的作用是制定、落实组织目标;指导组织设计和人员配备;维系组织运行和推动组织生长;整合组织各项管理职能。领导者发挥作用的过程,就是形成领导功能的过程。这既是一门有着具体操作规范的科学也是一门包含着人文关怀的艺术。领导过程要讲科学、讲艺术就与领导者的素质密切相关。领导者的素质是相对于被领导素质而言的一个相对标准,表现为高于被领导素质的内容与差距。首先,领导者的事业心、责任心和觉悟要比被领导者高,承担起社会、组织赋予的责任,光明正大、克己奉公。其次,领导者的知识与文化修养与被领导者相比较,有整体的水平差异和结构特点——理工科知识解释自然界的奥秘,有助于人们改造自然、征服自然;“历史使人明智,诗歌使人聪慧,演算使人精密,哲理使人深刻,伦理使人有修养,逻辑使人长于思考”;经济学与管理学使人了解人类社会的内幕等……领导者无论以上述的哪一个知识点为中心整合自己的知识结构,都能够表现出超出被领导者的知识水平与特点。最终,领导者的素质必须实现为高于被领导者的能力素质——智商、情商、体质、性格、经验所决定的——判断、决策、敏锐、洞察、模仿、表达、感染、学习等综合能力。上述表达的领导者素质的差异,在领导行为中的作用是什么呢?如果我们依据的是科学而不是迷信的话,领导的权威就是从根本上来源于这个差距。如果这个差距逐渐缩小、淡化、趋于消失,领导权威是否会随之缩小、淡化、趋于消失。在一个人们的觉悟、知识、能力差异越来越淡化,而个性化却越来越强化的新人类社会中,领导权威的新的生命源泉只能是属于个性化的人格魅力。人格魅力是领导者素质转化为艺术的关键。尼采认为艺术的灵魂是酒神精神;黑格尔认为艺术属于非理性范畴;心理学认为艺术来源于灵感、性格;社会学认为艺术来源于人的阅历、实践。运用弗洛依德的理论和方法去分析艺术,艺术应当是知识、文化修养和能力素质在人的潜意识中整合的产物,然后直接由“本我”升腾到“超我”的生命体验。凡是艺术,必有使灵魂震颤、使生命感动的力量。但艺术能够直接进入人的心灵并使之震撼、使之感动的原因是什么?是美、善良、喜剧?还是丑、残忍、悲剧?或许(泛艺术观)应当是两者共有的对生命、自然和生活的敏锐、深刻、细腻的揭示与刻画。如果我们像弗洛伊德那样(抛开艺术)深入到人的精神或意识世界,去探讨人类心灵的震撼与感动的原理时我们会发现宗教、迷信、艺术甚至科学都具有同样的心理机制。“彼能是,而吾所不能是”的个体差异越大,由此差异产生的神秘感和好奇心就越具有震撼和感动心灵的作用;“本我”与“超我”的反差越大,揭示和连通该反差的精神载体就越具有震撼和感动心灵的作用。领导者的学识、修养、能力以及自然条件综合而成的个性,是形成领导艺术的要素和源泉,但领导者的学识、修养、能力又不能直接构成领导艺术(直接构成的是领导功能);这些要素要通过领导者的人格魅力整合为领导艺术,即通过艺术机制的人格化、个性化去唤醒和揭示被感染对象的“本我”与“超我”的反差,进而再连通这个反差。领导的功能只有通过领导者的人格魅力才能转化为领导艺术。历史上具有领袖气质的人,他们的个人素质与普通人相比绝非天壤之别,但他们却善于调动领导群体内的各种素质资源,善于将领导群体的整合素质集中于个人魅力之中。久而久之,无论是他,还是他的下级或下级的下级,都已经被这个巨大而又超凡脱俗的人格魅力所倾倒(晕轮效应)。领导者在执行领导职能、形成领导功能的过程中,使职能作用和功能过程艺术化,就是赋予该作用和过程同艺术一样的震撼人心的心理要素,形成同艺术一样的震撼人心的心理效果。领导艺术决不同于领导的技术或技巧。领导的技术或技巧是执行领导职能和形成领导功能时,能够化繁为简、化难为易、举重若轻的方法、窍门和程序,对于领导工作具有事半功倍的效用。但领导艺术的效用却绝不仅仅于此。如果领导工作和功能通过领导者的人格魅力上升到领导艺术的境界,它就可以借助精神与艺术特有的晕轮效用直接撞击被领导者的心灵。此时,领导者的任何倡导和说教,都说到被领导者的心上了,自然而然成了他们的理想、追求和使命;领导者的任何决策,都和下级想到一起了,而且比下级更加高瞻远瞩,令下级心悦诚服;领导者的任何命令、指挥与协调,下级都觉得非常高明,而且是他们非做不可的事,因此会不打折扣地去执行……被领导者怎么会这样地盲从?因为他们意识中抽象的“超我”已经被具体和世俗化的领导者人格魅力及其形象所取代。无论从心理学角度还是从艺术角度,领导科学都应该是一门指导实践意义上的科学,这样才有其存在的价值,然而领导科学在走向领导艺术的过程中,只要再向前多走半步便容易矫枉过正。而仅仅这半步超越,也足以使人们的精神和心理进入病态。在实际生活中,这种病态现象比比皆是,就像那些追星族追星一样,哪还管你唱得是否跑调,只要一听就心情激荡;哪还管你长得是否五官协调,只要一想就热血沸腾。因此在实际的领导过程中,一定要避免盲目的主观意识占到上风。

大学生领导力

管理者的领导力探析 摘要:管理者的领导力是管理工作成败的决定性因素。本文通过对管理者领导力的功能、要素及领导控制的内容进行分析,提出了提高管理者领导力的策略。 关键词:领导;管理者。

领导力 管理者领导工作的效能是由领导者、 被领导者和管理环境三个要素及其相互关 系决定的。在领导活动三要素中,领导者 与被领导者的矛盾是基本矛盾,而领导的 领导力是管理工作成败的决定性因素,它 体现在具体领导过程当中。

一般说来,领 导过程是由三个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环 节构成的,即领导者和被领导者的交往、 领导决策和为实现管理目标而进行的控 制。

在领导过程中,领导者通过和员工之 间的正常交往收集信息、了解情况、发现 问题,然后通过决策确定领导目标,拟定 和选择具体方案,并通过对员工的控制, 使单位内部成员能够为实现目标而一致行 动。

管理者领导力的功能 单位必须以有限的资源来实现其管理 目标,这些目标又依赖单位内部不同层次 的领导去完成,如何有效促使一个团队完 成计划,这便是领导领导力的主要功能。

可以通过管理目标的实现状况、部属产生 的有效行动以及领导所需耗费的心力来判 断领导力的强弱。有较强领导力的领导能 以较低的心力,得到较大的成果,而单位 领导的时间与心力都是有限的,因此领导 效能的高低,便直接影响到单位发展的速 度与规模。

领导的用人艺术论文

领导是组织活动不可缺少的特定功能和组织行为过程。领导者是组织的领袖(站得最高,看得最远,走在最前,指引战略目标);是组织的统帅(组织、协调、指挥、控制的中枢);是组织的导师(组织使命与宗旨的开创者、倡导者和传播者);是组织行为凝聚力的核心。领导作为组织行为过程,它是靠领导者的具体行为实施和实现上述功能的过程。领导者由组织的决策系统和权力系统构成,被领导者包含组织全体成员。因此,领导的实质是权力——决策权、组织权、指挥权、人事权、奖惩权等。领导者的作用是制定、落实组织目标;指导组织设计和人员配备;维系组织运行和推动组织生长;整合组织各项管理职能。领导者发挥作用的过程,就是形成领导功能的过程。这既是一门有着具体操作规范的科学也是一门包含着人文关怀的艺术。领导过程要讲科学、讲艺术就与领导者的素质密切相关。领导者的素质是相对于被领导素质而言的一个相对标准,表现为高于被领导素质的内容与差距。首先,领导者的事业心、责任心和觉悟要比被领导者高,承担起社会、组织赋予的责任,光明正大、克己奉公。其次,领导者的知识与文化修养与被领导者相比较,有整体的水平差异和结构特点——理工科知识解释自然界的奥秘,有助于人们改造自然、征服自然;“历史使人明智,诗歌使人聪慧,演算使人精密,哲理使人深刻,伦理使人有修养,逻辑使人长于思考”;经济学与管理学使人了解人类社会的内幕等……领导者无论以上述的哪一个知识点为中心整合自己的知识结构,都能够表现出超出被领导者的知识水平与特点。最终,领导者的素质必须实现为高于被领导者的能力素质——智商、情商、体质、性格、经验所决定的——判断、决策、敏锐、洞察、模仿、表达、感染、学习等综合能力。上述表达的领导者素质的差异,在领导行为中的作用是什么呢?如果我们依据的是科学而不是迷信的话,领导的权威就是从根本上来源于这个差距。如果这个差距逐渐缩小、淡化、趋于消失,领导权威是否会随之缩小、淡化、趋于消失。在一个人们的觉悟、知识、能力差异越来越淡化,而个性化却越来越强化的新人类社会中,领导权威的新的生命源泉只能是属于个性化的人格魅力。人格魅力是领导者素质转化为艺术的关键。尼采认为艺术的灵魂是酒神精神;黑格尔认为艺术属于非理性范畴;心理学认为艺术来源于灵感、性格;社会学认为艺术来源于人的阅历、实践。运用弗洛依德的理论和方法去分析艺术,艺术应当是知识、文化修养和能力素质在人的潜意识中整合的产物,然后直接由“本我”升腾到“超我”的生命体验。凡是艺术,必有使灵魂震颤、使生命感动的力量。但艺术能够直接进入人的心灵并使之震撼、使之感动的原因是什么?是美、善良、喜剧?还是丑、残忍、悲剧?或许(泛艺术观)应当是两者共有的对生命、自然和生活的敏锐、深刻、细腻的揭示与刻画。如果我们像弗洛伊德那样(抛开艺术)深入到人的精神或意识世界,去探讨人类心灵的震撼与感动的原理时我们会发现宗教、迷信、艺术甚至科学都具有同样的心理机制。“彼能是,而吾所不能是”的个体差异越大,由此差异产生的神秘感和好奇心就越具有震撼和感动心灵的作用;“本我”与“超我”的反差越大,揭示和连通该反差的精神载体就越具有震撼和感动心灵的作用。领导者的学识、修养、能力以及自然条件综合而成的个性,是形成领导艺术的要素和源泉,但领导者的学识、修养、能力又不能直接构成领导艺术(直接构成的是领导功能);这些要素要通过领导者的人格魅力整合为领导艺术,即通过艺术机制的人格化、个性化去唤醒和揭示被感染对象的“本我”与“超我”的反差,进而再连通这个反差。领导的功能只有通过领导者的人格魅力才能转化为领导艺术。历史上具有领袖气质的人,他们的个人素质与普通人相比绝非天壤之别,但他们却善于调动领导群体内的各种素质资源,善于将领导群体的整合素质集中于个人魅力之中。久而久之,无论是他,还是他的下级或下级的下级,都已经被这个巨大而又超凡脱俗的人格魅力所倾倒(晕轮效应)。领导者在执行领导职能、形成领导功能的过程中,使职能作用和功能过程艺术化,就是赋予该作用和过程同艺术一样的震撼人心的心理要素,形成同艺术一样的震撼人心的心理效果。领导艺术决不同于领导的技术或技巧。领导的技术或技巧是执行领导职能和形成领导功能时,能够化繁为简、化难为易、举重若轻的方法、窍门和程序,对于领导工作具有事半功倍的效用。但领导艺术的效用却绝不仅仅于此。如果领导工作和功能通过领导者的人格魅力上升到领导艺术的境界,它就可以借助精神与艺术特有的晕轮效用直接撞击被领导者的心灵。此时,领导者的任何倡导和说教,都说到被领导者的心上了,自然而然成了他们的理想、追求和使命;领导者的任何决策,都和下级想到一起了,而且比下级更加高瞻远瞩,令下级心悦诚服;领导者的任何命令、指挥与协调,下级都觉得非常高明,而且是他们非做不可的事,因此会不打折扣地去执行……被领导者怎么会这样地盲从?因为他们意识中抽象的“超我”已经被具体和世俗化的领导者人格魅力及其形象所取代。无论从心理学角度还是从艺术角度,领导科学都应该是一门指导实践意义上的科学,这样才有其存在的价值,然而领导科学在走向领导艺术的过程中,只要再向前多走半步便容易矫枉过正。而仅仅这半步超越,也足以使人们的精神和心理进入病态。在实际生活中,这种病态现象比比皆是,就像那些追星族追星一样,哪还管你唱得是否跑调,只要一听就心情激荡;哪还管你长得是否五官协调,只要一想就热血沸腾。因此在实际的领导过程中,一定要避免盲目的主观意识占到上风。

〔摘要〕领导是学校管理的主体,学校的成败主要取决于领导。有一个好的领导,便有一个好的学校。领导管理学校,一方面要加强自身修养,特别是品格、感情、知识、能力的修养,形成巨大的“影响力”;另一方面又要发挥教职工的积极性,形成强大的凝聚力,并且在此基础上组建“集团式”的班子,实行“团队式”的集体领导。这样,学校就能管理得井井有条,立于不败之地。

企业领导艺术探讨(供你参考) 摘要:通过分析我国领导者领导艺术的缺失,提出一些意见和建议,希望能使领导者更好的运用领导艺术。 关键词:领导艺术;领导者的素质;仁;严;信;勇;智 1 领导者在领导艺术上的缺陷 (1)过度仁爱。仁爱、仁慈这两样是好的,也是领导者在驾驭下属中常用的技能,但是企业领导在对下属实施统驭术的时候,仁爱、仁慈过度而导致了妇人之仁,将仁爱变质成溺爱或者是姑息。领导者对仁的过度,导致某些情况更加恶化,员工对领导者的仁曲解成放纵,为所欲为。制度应该是领导者仁性的表现,而不应该是领导者为体现仁而使仁爱、仁慈凌驾于制度之上,这样表面上的仁实际上确是领导者软弱的表现。 (2)虚假严厉。严格并不与领导者的仁爱冲突。领导者与下属员工的沟通除了了解、褒奖、鼓励之外,同样也有批评。该惩戒的时候决不姑息,该奖励的时候决不吝啬,恩威并施方能体现领导者的魄力。但严厉不应该只是对员工,领导者对自身同样应该严厉。领导者为了在员工前树立威信,一般都会表现得严于律己,但是如果这种严不是源于内心的话,就是一种虚假的严于律己,而这将会是混乱的开始。 (3)不讲诚信。诚信就是领导者做人的根本。会做人是成功的根本,从这两者之间的关系不难看出,诚信对于一个领导者是多么重要的素质。上司无信,下属自然无德,这其实是鲦鱼效应。领导者由于所负的责任和所处的位置,其一言一行常常处于下属员工视线之内,表率作用发挥得如何,至关重要。领导者若无信,下属将不会心悦诚服的为上司工作,同时对外也因领导者的影响而失去信用,最后导致的将是企业的名誉损失,客户不再愿意合作。 (4)缺乏智慧。当今企业有着一种不良的趋势,那就是领导者看重的是一张文凭,是学历水平。无可厚非,学历本是提高领导者素质的一种规则,但是当它成为一种趋势,甚至成为唯一或者非常重要的标准的时候,他将固化人的一定思维。领导艺术是一门复杂而又混沌的学问,学历衡量的是一个人的学识,而领导艺术更多来源于实践与经验的积累。领导者的智慧不单要体现学识,更要体现自己的经验。为什么是领导者?因为领导者比下属有着更多的经验,遭遇并解决过更多更棘手的问题,而不是学历比下属高。任正非在一次高层会议上提问:“我的水平为什么比你们高?”大家回答:不知道。任正非说:“因为我从每一件事情中,都能比你们多体悟一点点东西,事情做多了,水平自然就提高了。”一个领导者比下属多的是实践,多的也是积累。 (5)不够勇敢。老子曾言:“知人者,智;自胜者,强。”勇敢对于领导者其实分为两种,大多数领导者都能做到对外的勇,他们决策果断,对事件分析和对外开拓充满勇敢,这都是对外的勇。但是敢于承担韩信胯下之辱的勇者却是稀少。领导者多是指点江山,意气风发,这是时势造英雄。来自于内在的勇不是时时表现出来的,而是在困难和成功时的坚定与冷静。古人说的“大勇不勇”才是许多领导者所缺乏的勇敢。一名领导者的勇不单单是勇气,而是时刻体现它的大而不是一时一事的得失。可见,一名领导者不光需要的是热血之勇,同时需要坚忍之勇,勾践卧薪尝胆方能推翻吴国,而强大赵国。领导者坚忍,才能带着属下熬过艰难,拨开云雾见天明。 2 更好的掌握领导艺术源于领导者素质的提升 领导者对领导艺术的理解还存在着不足,那么首先就应该提高领导者本身的素质,笔者结合从孙子兵法中悟出的道理,提出了应该加强仁、严、信、勇、智五方面的修炼的观点。 智的修炼 (1)对人的智慧。领导者首先要丰富自己的知识,这包括专业知识以及开发、交换、复制和管理的能力,毕竟这是领导者不可或缺的能力。但是领导者更需要的是一种判断力,这是领导者通过大量实践和经验积累方能形成,其中包括对人与对事物的两种判断。同时,领导者要激发下属的自主能动性,就需要知道自己什么时候该表现自己的智慧,而什么时候应该隐藏自己超人的智慧,大智若愚才是真的大智慧。 (2)对事物的智慧。即是领导者需要全面、客观、准确的分析事情。要有辩证的思想方法。因为领导者面对的是一个复杂多变的世界,处在矛盾的交叉点上,只有看清事物的本质,才能应付各种变化。要用多样性的观点看问题,力求全面,防止片面;要用动态的观点看问题,力戒僵化,防止刻板;要用差异性的观点看问题,具体情况具体分析,防止以偏概全。 仁的修炼 (1)人性之仁。世界上只有一种人,那就是需要关心的人。每一个人都需要别人的关心,尤其是在高强度、高压力工作下的员工更渴望上司的体恤。身为一个领导者,要在工作与生活上都关心员工。一位领导者以博大仁爱胸怀善待世间万物,以仁厚的宅心对待下属。有时候,领导者更需要站在员工的角度思考员工的需求,不只是物质上的,更有精神上的。我曾有位朋友从微软跳槽辞职,并不是微软工作累,也不是微软的待遇不够高,其实只是他的父亲过世了,需要回家守灵,而微软批准的假期太短,为了尽孝,他只能选择辞职。这本来是件很容易解决的事情,微软也不必损失一位有能力的员工,只是领导者并没有考虑的员工精神上的需求而已。上下级之间平等沟通,互通意见,使组织各方有事多商量,有矛盾多做自我批评,有利于形成友善、和谐的组织环境。作为一位领导者,必须与众人一起结成伙、抱成团,就像握紧拳头一样,应当象草原上的鸟儿们一样,总是成群地在一个地方产卵孵化,以种族的优势和警惕有效地完成生的伟大任务。 (2)规则之仁。领导者总有自己得力的下属,更或者有亲人朋友在自己身边。对此些人,领导者有着更多关爱、提携。对于他们,领导者更多的大错化小,小错化了,而功劳则总是多分一些,奖赏丰厚一些。但仁不是溺爱,不是姑息,不是放纵。孔子认为所谓制度就是领导者基于仁爱的心,将规律演化成人们必须遵守的规则,其目的是使过分的得到抑制,使不足的得到促进。也就是说,所谓的仁是制度的基础,所谓的制度是为了体现仁而制定的。但这不意味着领导者施仁可以凌驾于制度之上,也就是说制度不是可以随便更改的,相反为了体现仁,制度的制定必须谨慎的、周密的。而且一经制定不能轻易更改,否则使仁而表现得不仁。领导者在把握了仁与制度之间的主次关系之后,才能更好的体现出仁,使下属感到温暖与公平,使得人心归附。 信的修炼 (1)诚信的提高。“人无信而不立!”作为领导者则更应守信。守信就是要信守承诺,事无大小,只要是承诺别人的事就是大事。百事可乐公司对这一点尤为重视,在业务培训中,每一次都会反复强调:“不要轻易承诺你的客户,只要承诺了客户的事情就必须要做到。”领导者有信誉,对外,客户才能相信,愿意长期合作。对内,使得下属信服,此时方能兵锋所指,所向披靡。 (2)威信的强化。但是要注意的是,人们常将威与信联系在一起,却将信与威的位置倒置,认为威信之间的关系是先有威后有信,但实际应该是先有信而后有威。领导者若是将威置于信的前面,那么他将永远怀疑自己的威信是否受到侵犯,而实际上他永远也得不到威信,因为他自己的多疑,而不断践踏着自己的威严。因此,领导者注重自己的信誉,信守自己的承诺,才能使下属信服,才能在下属中树立自己的威信。 严的修炼 高标准、严要求。领导者在管理下属时,经常以此为口号。严格要求,并不与仁相冲突,但是要建立在奖惩分明的基础上。领导者在制定规则的时候就明确什么情况该奖,什么情况该罚,并坚决做好评估与执行工作的话,这样的严格并不会破坏领导者仁的实施。《三国演义》中诸葛亮挥泪斩马谡的故事,就是一个主将惩罚部属极其严明的例子,奖惩严明方能号令三军将士听命。管理属下严,这只是领导者需要提升“严”的个人素质的一部分,另一部分是对自己的严。很多企业的领导者在工作的时候总是一杯茶,一张报纸就这样度过一天,亦或者在单位的电脑上察看股市,做着与本质工作并不相符的事情。这种状况在国企非常之多,虽然重要的工作仍然是领导者在带领,但是他们平时的作风已经影响到下属平时的工作作风。本质上的严是源于一个人的内心的,而不是始于他的行为的;是从他对事物深刻的认识开始的,而不是被迫的。凡是能够真正严于律己的人,都是能严格对待自己思想的人。领导者对自己严格了,也才有资格对下属严格。否则是不能让下属感到心悦诚服的。 勇的修炼 领导者失败的决策各有各的不同,但是正确的决策都有类似的一点,那就是在机遇面前没有犹豫,勇敢的迎上去做出了自己认为最好的决策。领导者需要对问题进行分析,需要开拓各个市场,需要面对各种各样的企划,在各种优秀的企划中找到最完美的几乎不可能,这时候需要的就是领导者的勇气,做出领导者的决策。决策成功,依靠的是大家的努力,以及领导者临门一脚。一旦决策失败,领导者更是需要勇气来承担失败的责任,而不是将责任推卸到其他人的身上。勇,其实是领导者实施领导艺术非常重要的素质。失败了,还可以从头再来,但是领导者失去了勇气,就什么都没了。和田一夫在中欧国际工商学院演讲时说到。承担失败的责任,东山再起的勇气这些都是领导者的做人艺术所需具备的素质。可见,一名领导者不仅需要的是热血之勇,同时需要坚忍之勇,勾践卧薪尝胆方能推翻吴国,而强大赵国。领导者坚忍,才能带着属下熬过艰难,拨开云雾见天明。3 结束语 领导的艺术实质来源于个人内在的修养。相对于领导艺术的诸多方法来说,修养就像肥沃的土地,而方法更像是这土地上生长的物种。只有良好的个人修养才能真正的把握规律,掌握方法。每个领导者都必定有着自己特立独行的特质,发扬自己的特质,强化个人修养,更好的理解仁、严、信、勇、智,必然能体现出个人素质,发挥个人所特有的领导艺术,从而提升领导艺术,达到一般驭人、协调、处事所不能达到的效果。参考文献[1] [美]詹姆斯W鲁滨逊.韦尔其领导艺术[M].北京:中信出版社,2004,(5). [2] 高伟.卡耐基论领导艺术[M].北京:燕山出版社,2007,(6). [3] [美]本尼斯,[美]纳努斯.领导者[M].北京: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1).

〔摘要〕领导是学校管理的主体,学校的成败主要取决于领导。有一个好的领导,便有一个好的学校。领导管理学校,一方面要加强自身修养,特别是品格、感情、知识、能力的修养,形成巨大的“影响力”;另一方面又要发挥教职工的积极性,形成强大的凝聚力,并且在此基础上组建“集团式”的班子,实行“团队式”的集体领导。这样,学校就能管理得井井有条,立于不败之地。〔关键词〕学校管理;领导艺术;集团式;团队式;影响力;凝聚力;积极性在《管理心理学》中,“领导”一词既可作名词,又可作动词。作名词,是指“管理者”。即负责某个群体的人;作动词,是指管理、影响人们行为达成群体目标而努力的一种行为,或者说,是对群体或个人施加心理影响,使之努力实现组织目标并与环境保持一致的过程。这里论述的“学校领导”既是指动词意义上的领导(管理),即如何管理学校、学校如何管理,又指名词意义上的领导,即学校的负责人。一、组建“集团式”班子,实行“团队式”集体领导可以说,要把学校管理好,没有过硬的领导者不行。而过硬的领导者必须依靠一个过硬的班子。什么样的班子才过硬?纵观中外学校管理历史,大约有四种班子。一是“家长制领导班子”,这种班子领导者往往缺少有关知识、不精专业、不知心理学,不懂领导艺术,凭个人经验和行政命令办事,唯我独尊,顺者昌,逆者亡。二是“硬专家领导班子”,这种班子领导者精通业务,有很高的学业水平。领导者往往是专业课的佼佼者或教研的“领头羊”。在教师中有一定的号召力,但不精管理,工作常常陷于困境。三是“软专家领导班子”,这种班子有一个很明显的特点,就是领导者由懂管理学、心理学的“软专家”充当。管理上有水平、有艺术,能有效地发挥学校各部门的作用,学校管理井井有条,但这种班子成员由于不精专业、缺少与教师沟通的条件,于是难以发挥教师的作用、号召力不大。四是“集团式领导班子”,这种班子是学校领导班子的最佳组合,其特点是班子成员既有懂业务的“硬专家”,又有懂管理的“软专家”,两者有机地结合在一个集体中,集思广益、群策群力,适应现代学校发展的需要,符合现代教育的要求。以上分析我们可以推断,一个学校要管理成功,一方面要铲除“独断专行、飞扬跋扈”的封建家长制领导,另一方面要避免任用“懂行不懂管理”“懂管理不懂行”的学校负责人,组建一个由“软专家”为主体的专家“集团”实行领导,学校才会长足进展。有了一个好的班子,还要对学校实行有效的“领导”,实现有效领导,关键在于领导者。美国管理学家布莱克和莫顿把学校领导划分为五类:平庸型领导、任务型领导、俱乐部型领导、中间型领导、团队型领导。平庸型领导胸无大志,缺乏上进心、责任心,没有主见,逃避现实,较少关心学校发展,也不关心教师学业与生活,可谓“最差”领导。任务型领导,管“事”不管“人”,只知完成“任务”,不管教师情感、福利,他们独断专行、压制不同意见,欺上压下。这种领导短期内学校可能有起色,但时间一长,教师牢骚满腹、怨声载道,必然影响教职工的“士气”,以致学校管理失败。俱乐部型领导则刚刚相反,只关心“人”,不管理“事”,以为只要与教师关系搞好了,学校任务自然可以完成。其实这是天真、幼稚的想法,因为支持和拥戴,必然好坏不分、善恶不明、黑白混淆,长期以往不利学校任务完成,到头来也搞不好人际关系。中间型领导则把“人”和“事”加起来除以二,推崇“折衷”,走“中庸之道”也是行不通的。因为在处理人事矛盾上,不去寻求对人、事有利的优化策略,而只用“妥协”办法处理,既要影响学校任务的完成,又要挫伤教师的“士气”,两败俱伤当然也不足取。学校领导应为“团队式领导”。这种领导有团结协作精神,一方面关心学校任务的完成、目标的实现,促进学校发展,另一方面又十分关注学校成员的情感、态度、需要、动机,努力寻求问题的优化方法,使关心“事”与“人”互相影响、协调一致,相互促进统筹解决。二、加强领导者自身修养,做具有“影响力”的领导“影响力”是指人们在交往过程中影响和改变他人心理、行为的能力。一个成熟、有威信的学校领导,必然具有一定的“影响力”。领导的影响力从何而来呢?我认为最重要的是领导者的自身修养,因此加强领导者的自身修养,就显得尤为重要。平心而论,领导者影响力并非只是领导者的自身修养,“权力性影响力”也不容忽视。另外传统的“官”念、资历因素等等也具有极大的影响力。但这些都难以持久,最让教师心服口服而持久不变的是非权力性影响力,即自身性影响力,或称“领导修养”“领导素质”影响力,如品格、能力、知识、情感影响力等等。一个领导适当地运用“权力性影响力”,可使教师产生敬畏感、敬重感、威严感、服从感,但这是短期的,随着时代的发展、民主意识的提高,这种“权力感”越来越淡化。所以非权力影响力就显得愈来愈加重要。一个好的学校领导不能停留在靠“权力”去影响教职员工,而应当靠“自身的”“自然的”“非权力的”因素去影响别人。学校领导者自身修养因素包括很广,据1987年国防大学出版社的《校长素质》一书调查,政治思想、道德品质、工作作风、工作能力、业务知识是学校领导“自身素质”最重要的五个方面。也就是说,一个学校领导只有加强政治学习,提高思想水平,完善人格,懂业务,积极工作,不断提高自己工作水平,才具有强大的“影响力”。国外对领导者素质培养十分重视。心理学家斯托格迪认为,领导者应有十个方面素质:才智;强烈的责任心和完成任务的内驱力;坚持追求目标的性格;大胆主动的独创精神;自信心;合作性;乐意承担决策和行动的后果;能忍受挫折;社交能力和影响别人行为的能力;处理事务的能力。现代美国心理学家吉色利则认为领导者应具备十三个方面的素质:管理能力;智力;创造力;自我督导;决策;成熟性;工作班子的亲合力;男性的刚强,女性的温柔;职业成就需要;自我实现需要;行使权力需要;高度金钱奖励需要;工作安全需要。 概括中外学者的研究,我认为一个领导,其品格、情感、知识、能力四方面素质最具影响力。第一,品格因素。校领导的道德品质、人格特征及各种作风最具有响力。有人说,要做好领导,先学好做人。“做人”是从事任何工作的条件、基础、前提,这是很有道理的。学校领导谦逊和善、平易近人、以身作则、廉洁奉公、吃苦耐劳、治学严谨等等都能给师生留下美好印象,以至自觉地去模仿,从而他的权威与影响力大大提高。第二,感情因素。感情是情绪与情感的总称,是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及相应的行为的反映。领导的感情不但有吸引力,而且有感染力和影响力。就这点而言,学校领导必须处理好与教职工的“人际关系&r可以说,没有一个好的领导不是对下属关心备至的,没有一个坏领导与下属关系是和谐愉快的。由此可知,领导与下属关系密切,下属对领导有亲切感。领导待师生员工和蔼可亲,那他的影响力自然扩大。反之,领导盛气凌人,与下属关系紧张,自然就会失去影响力。第三,知识因素。这一点即《校长素质》一书中讲的业务知识因素、斯托格迪尔讲的才智因素、吉色利讲的智力因素。知识是人们对客观事务认识思维的结晶,是人聪明才智的源泉。没有知识,就没有智力、能力。毋庸置疑,领导是个“硬专家”,懂业务,有丰富的知识,教师自然会钦佩,领导也自然具有影响力。第四,能力因素。前面所引述的《校长素质》、斯托格迪尔、吉色利领导素质中,能力素质所占比例最高,可知其重要性。如果把学校领导能力概括起来,大致有三个方面:一是学校管理能力;二是处理人际关系能力;三是指导教育、教学能力。一个学校领导这三个方面能力越强,他在教师中影响力就越大,这是不言而喻的。因为有较强能力的学校领导,不但会给学校的事业带来成功、发展,而且会使教师产生敬佩感、安全感。三、建立和谐良好的人际关系,形成富有“凝聚力”的群体学校是个群体,群体需要“凝聚力”。而有凝聚力的群体形成又建立在良好的、和谐的人际关系上。什么是人际关系?从理论上说,它是指人们为了满足某种需要而通过交往所形成的彼此之间比较稳定的心理、行为关系。良好的人际关系的形成,有利于调动学校成员的工作积极性,有利于学校成员心理的健康发展,形成强大的“凝聚力”。当然,良好的人际关系也可促进教育质量的提高,它也是巩固和发展学校组织的有力保证。怎样处理好学校的人际关系呢?首先,领导要借助“交往”,进行“沟通”。交往是人们交流信息、消除陌生感、加深了解、获得肯定感情的途径。其次,领导要利用“人际吸引”,密切人际关系。所谓人际吸引,即人与人之间友好、亲近和喜欢的心理现象。人际吸引因素很多,如接近因素(地理位置接近的较容易建立人际吸引)、才能因素(有才华的人容易产生吸引力)等等。作为学校领导要利用各种因素、创造各种条件搞好人际关系。再次,适当满足成员需要,增加人际关系的活力。从心理学角度讲,人们总是为了满足某种需要才进行交往、从事共同活动的。或者说,满足需要是形成人际关系的动因。只有适当地满足人们正常需要,人际关系才富有活力。另外,一个成功的学校领导,还会利用内部外部条件,使群体富有“凝聚力”,比如教师的魅力、教师间的团结协作等内部条件可以增加凝聚力;又如群体外部压力、群体社会地位等外部条件也是凝聚力升降的一个标志。四、学点心理学,调动学校成员的积极性学校是当代学校,教师是当代教师,当然学校领导也要成为“当代”领导。什么是当代学校领导?当代学校领导最基本的特征,便是熟知心理学、运用心理学于学校管理。心理学涉及范围广、内涵丰富,但概括起来,学校领导应从需要、动机、感情、态度等方面认真把握、熟练运用。(一)适当地满足教师需要,是调动积极性的关键需要是未满足的欲望、要求或由剥夺而引起的人的内部紧张状态。根据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需要理论,人的基本需要包括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爱与归属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实现需要五个方面。概括地说,即人的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或生理需要和社会需要。要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就要适当地满足教师的物质和精神需要。另外,还要知道,教师的需要除与一般人共同需要外,有其独特的地方,如物质需要的朴实性、发展需要的稳定性、自尊需要的迫切性、成就需要的强烈性等等。《教师心理学》还告诉我们,学校里教师的需要是不同的,要分别满足他们不同的需求。一般地说,青年教师安全需要要求不大,交往需要则大为强烈,发展需要占首位;中年教师与青年教师有一样的地方也有不一样的地方,如安全需要需求不大,交往需要则稳定在学术、工作和一些社会活动上,在各种需要里中年人成就需要居首位;老年教师则不同,安全需要需求突出,交往需要逐渐淡化,而尊重需要跃居首位。如果学校领导懂得这些心理,分别对待、适当满足,自然可以大大调动各类教师的积极性,从而管理好学校。(二)深入地了解教师动机,是调动积极性的前提驱动人们行动的力量叫动机。人的行动有时是无意识的,这种行为无目的、自己也不理解,难以持久。而有动机的行为是“意识行为”,是有目的的,自己会尽一切办法克服困难,争取行动成功。因此,动机会带来强大的“积极性”。就心理学意义而言,对一个人的动机有影响的主要是需要、兴趣、价值观和抱负水准。如何把这些非智力因素与教师工作实际结合起来?我们认为以下两点至关重要:1.教师职业的意义。让教师明了其工作是与国家命运、人民幸福休戚相关的事业,意义重大,由此培养理智信念及对社会贡献感、责任感、义务感。2.教师职业的情绪。培养教师对教书这一职业的兴趣,诚如马克思所说的,将工作视为自己智力与体力的活动来享受,产生成就感、趣味感。(三)培养教职工积极健康的感情,是调动积极性的基础人是有感情的,感情是可以培养的。积极、健康的感情是调动教师积极性的基础,而消极庸俗的感情则会挫伤教师的积极性。心理学研究表明,感情对人的工作有推动作用,对人的智力有激发作用,对人身心精神有调节作用。学校领导要利用积极、健康的感情来激励教职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如何调动教职员工的积极性呢?第一、创造良好的人际关系,让教职员工保持乐观愉快的心境工作,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第二、创造优美的校园环境,让教职员工住上舒适房子,安居才能乐业、工作才能舒心。第三、做好教师消极感情转化工作,变挫伤为激励,激发教师工作积极性。(四)促进教职工良好态度形成,是调动积极性的条件态度是影响学校成员行为的重要因素,是人际关系的调节剂。如果教职员工对学校的人、事保持良好的态度,就会大大提高学校成员间的凝聚力和积极性。 作为学校管理者要不耻下问,亲近体贴教职工,消除误会,赢得学校成员的支持、尊重。作为学校管理者还要学会转变学校成员的不正确态度。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发挥每个教工的积极性,全面提高学校的教学质量。综上所述,作为学校管理者的“领导”,只有不断地提高自身修养,与成员搞好人际关系,运用激励手段,调动学校成员积极性,组建“集团式”班子,实行“团队式”的集体领导,才能真正把学校管理好,领导好。

领导用人艺术研究论文

〔摘要〕领导是学校管理的主体,学校的成败主要取决于领导。有一个好的领导,便有一个好的学校。领导管理学校,一方面要加强自身修养,特别是品格、感情、知识、能力的修养,形成巨大的“影响力”;另一方面又要发挥教职工的积极性,形成强大的凝聚力,并且在此基础上组建“集团式”的班子,实行“团队式”的集体领导。这样,学校就能管理得井井有条,立于不败之地。〔关键词〕学校管理;领导艺术;集团式;团队式;影响力;凝聚力;积极性在《管理心理学》中,“领导”一词既可作名词,又可作动词。作名词,是指“管理者”。即负责某个群体的人;作动词,是指管理、影响人们行为达成群体目标而努力的一种行为,或者说,是对群体或个人施加心理影响,使之努力实现组织目标并与环境保持一致的过程。这里论述的“学校领导”既是指动词意义上的领导(管理),即如何管理学校、学校如何管理,又指名词意义上的领导,即学校的负责人。一、组建“集团式”班子,实行“团队式”集体领导可以说,要把学校管理好,没有过硬的领导者不行。而过硬的领导者必须依靠一个过硬的班子。什么样的班子才过硬?纵观中外学校管理历史,大约有四种班子。一是“家长制领导班子”,这种班子领导者往往缺少有关知识、不精专业、不知心理学,不懂领导艺术,凭个人经验和行政命令办事,唯我独尊,顺者昌,逆者亡。二是“硬专家领导班子”,这种班子领导者精通业务,有很高的学业水平。领导者往往是专业课的佼佼者或教研的“领头羊”。在教师中有一定的号召力,但不精管理,工作常常陷于困境。三是“软专家领导班子”,这种班子有一个很明显的特点,就是领导者由懂管理学、心理学的“软专家”充当。管理上有水平、有艺术,能有效地发挥学校各部门的作用,学校管理井井有条,但这种班子成员由于不精专业、缺少与教师沟通的条件,于是难以发挥教师的作用、号召力不大。四是“集团式领导班子”,这种班子是学校领导班子的最佳组合,其特点是班子成员既有懂业务的“硬专家”,又有懂管理的“软专家”,两者有机地结合在一个集体中,集思广益、群策群力,适应现代学校发展的需要,符合现代教育的要求。以上分析我们可以推断,一个学校要管理成功,一方面要铲除“独断专行、飞扬跋扈”的封建家长制领导,另一方面要避免任用“懂行不懂管理”“懂管理不懂行”的学校负责人,组建一个由“软专家”为主体的专家“集团”实行领导,学校才会长足进展。有了一个好的班子,还要对学校实行有效的“领导”,实现有效领导,关键在于领导者。美国管理学家布莱克和莫顿把学校领导划分为五类:平庸型领导、任务型领导、俱乐部型领导、中间型领导、团队型领导。平庸型领导胸无大志,缺乏上进心、责任心,没有主见,逃避现实,较少关心学校发展,也不关心教师学业与生活,可谓“最差”领导。任务型领导,管“事”不管“人”,只知完成“任务”,不管教师情感、福利,他们独断专行、压制不同意见,欺上压下。这种领导短期内学校可能有起色,但时间一长,教师牢骚满腹、怨声载道,必然影响教职工的“士气”,以致学校管理失败。俱乐部型领导则刚刚相反,只关心“人”,不管理“事”,以为只要与教师关系搞好了,学校任务自然可以完成。其实这是天真、幼稚的想法,因为支持和拥戴,必然好坏不分、善恶不明、黑白混淆,长期以往不利学校任务完成,到头来也搞不好人际关系。中间型领导则把“人”和“事”加起来除以二,推崇“折衷”,走“中庸之道”也是行不通的。因为在处理人事矛盾上,不去寻求对人、事有利的优化策略,而只用“妥协”办法处理,既要影响学校任务的完成,又要挫伤教师的“士气”,两败俱伤当然也不足取。学校领导应为“团队式领导”。这种领导有团结协作精神,一方面关心学校任务的完成、目标的实现,促进学校发展,另一方面又十分关注学校成员的情感、态度、需要、动机,努力寻求问题的优化方法,使关心“事”与“人”互相影响、协调一致,相互促进统筹解决。二、加强领导者自身修养,做具有“影响力”的领导“影响力”是指人们在交往过程中影响和改变他人心理、行为的能力。一个成熟、有威信的学校领导,必然具有一定的“影响力”。领导的影响力从何而来呢?我认为最重要的是领导者的自身修养,因此加强领导者的自身修养,就显得尤为重要。平心而论,领导者影响力并非只是领导者的自身修养,“权力性影响力”也不容忽视。另外传统的“官”念、资历因素等等也具有极大的影响力。但这些都难以持久,最让教师心服口服而持久不变的是非权力性影响力,即自身性影响力,或称“领导修养”“领导素质”影响力,如品格、能力、知识、情感影响力等等。一个领导适当地运用“权力性影响力”,可使教师产生敬畏感、敬重感、威严感、服从感,但这是短期的,随着时代的发展、民主意识的提高,这种“权力感”越来越淡化。所以非权力影响力就显得愈来愈加重要。一个好的学校领导不能停留在靠“权力”去影响教职员工,而应当靠“自身的”“自然的”“非权力的”因素去影响别人。学校领导者自身修养因素包括很广,据1987年国防大学出版社的《校长素质》一书调查,政治思想、道德品质、工作作风、工作能力、业务知识是学校领导“自身素质”最重要的五个方面。也就是说,一个学校领导只有加强政治学习,提高思想水平,完善人格,懂业务,积极工作,不断提高自己工作水平,才具有强大的“影响力”。国外对领导者素质培养十分重视。心理学家斯托格迪认为,领导者应有十个方面素质:才智;强烈的责任心和完成任务的内驱力;坚持追求目标的性格;大胆主动的独创精神;自信心;合作性;乐意承担决策和行动的后果;能忍受挫折;社交能力和影响别人行为的能力;处理事务的能力。现代美国心理学家吉色利则认为领导者应具备十三个方面的素质:管理能力;智力;创造力;自我督导;决策;成熟性;工作班子的亲合力;男性的刚强,女性的温柔;职业成就需要;自我实现需要;行使权力需要;高度金钱奖励需要;工作安全需要。 概括中外学者的研究,我认为一个领导,其品格、情感、知识、能力四方面素质最具影响力。第一,品格因素。校领导的道德品质、人格特征及各种作风最具有响力。有人说,要做好领导,先学好做人。“做人”是从事任何工作的条件、基础、前提,这是很有道理的。学校领导谦逊和善、平易近人、以身作则、廉洁奉公、吃苦耐劳、治学严谨等等都能给师生留下美好印象,以至自觉地去模仿,从而他的权威与影响力大大提高。第二,感情因素。感情是情绪与情感的总称,是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及相应的行为的反映。领导的感情不但有吸引力,而且有感染力和影响力。就这点而言,学校领导必须处理好与教职工的“人际关系&r可以说,没有一个好的领导不是对下属关心备至的,没有一个坏领导与下属关系是和谐愉快的。由此可知,领导与下属关系密切,下属对领导有亲切感。领导待师生员工和蔼可亲,那他的影响力自然扩大。反之,领导盛气凌人,与下属关系紧张,自然就会失去影响力。第三,知识因素。这一点即《校长素质》一书中讲的业务知识因素、斯托格迪尔讲的才智因素、吉色利讲的智力因素。知识是人们对客观事务认识思维的结晶,是人聪明才智的源泉。没有知识,就没有智力、能力。毋庸置疑,领导是个“硬专家”,懂业务,有丰富的知识,教师自然会钦佩,领导也自然具有影响力。第四,能力因素。前面所引述的《校长素质》、斯托格迪尔、吉色利领导素质中,能力素质所占比例最高,可知其重要性。如果把学校领导能力概括起来,大致有三个方面:一是学校管理能力;二是处理人际关系能力;三是指导教育、教学能力。一个学校领导这三个方面能力越强,他在教师中影响力就越大,这是不言而喻的。因为有较强能力的学校领导,不但会给学校的事业带来成功、发展,而且会使教师产生敬佩感、安全感。三、建立和谐良好的人际关系,形成富有“凝聚力”的群体学校是个群体,群体需要“凝聚力”。而有凝聚力的群体形成又建立在良好的、和谐的人际关系上。什么是人际关系?从理论上说,它是指人们为了满足某种需要而通过交往所形成的彼此之间比较稳定的心理、行为关系。良好的人际关系的形成,有利于调动学校成员的工作积极性,有利于学校成员心理的健康发展,形成强大的“凝聚力”。当然,良好的人际关系也可促进教育质量的提高,它也是巩固和发展学校组织的有力保证。怎样处理好学校的人际关系呢?首先,领导要借助“交往”,进行“沟通”。交往是人们交流信息、消除陌生感、加深了解、获得肯定感情的途径。其次,领导要利用“人际吸引”,密切人际关系。所谓人际吸引,即人与人之间友好、亲近和喜欢的心理现象。人际吸引因素很多,如接近因素(地理位置接近的较容易建立人际吸引)、才能因素(有才华的人容易产生吸引力)等等。作为学校领导要利用各种因素、创造各种条件搞好人际关系。再次,适当满足成员需要,增加人际关系的活力。从心理学角度讲,人们总是为了满足某种需要才进行交往、从事共同活动的。或者说,满足需要是形成人际关系的动因。只有适当地满足人们正常需要,人际关系才富有活力。另外,一个成功的学校领导,还会利用内部外部条件,使群体富有“凝聚力”,比如教师的魅力、教师间的团结协作等内部条件可以增加凝聚力;又如群体外部压力、群体社会地位等外部条件也是凝聚力升降的一个标志。四、学点心理学,调动学校成员的积极性学校是当代学校,教师是当代教师,当然学校领导也要成为“当代”领导。什么是当代学校领导?当代学校领导最基本的特征,便是熟知心理学、运用心理学于学校管理。心理学涉及范围广、内涵丰富,但概括起来,学校领导应从需要、动机、感情、态度等方面认真把握、熟练运用。(一)适当地满足教师需要,是调动积极性的关键需要是未满足的欲望、要求或由剥夺而引起的人的内部紧张状态。根据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需要理论,人的基本需要包括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爱与归属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实现需要五个方面。概括地说,即人的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或生理需要和社会需要。要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就要适当地满足教师的物质和精神需要。另外,还要知道,教师的需要除与一般人共同需要外,有其独特的地方,如物质需要的朴实性、发展需要的稳定性、自尊需要的迫切性、成就需要的强烈性等等。《教师心理学》还告诉我们,学校里教师的需要是不同的,要分别满足他们不同的需求。一般地说,青年教师安全需要要求不大,交往需要则大为强烈,发展需要占首位;中年教师与青年教师有一样的地方也有不一样的地方,如安全需要需求不大,交往需要则稳定在学术、工作和一些社会活动上,在各种需要里中年人成就需要居首位;老年教师则不同,安全需要需求突出,交往需要逐渐淡化,而尊重需要跃居首位。如果学校领导懂得这些心理,分别对待、适当满足,自然可以大大调动各类教师的积极性,从而管理好学校。(二)深入地了解教师动机,是调动积极性的前提驱动人们行动的力量叫动机。人的行动有时是无意识的,这种行为无目的、自己也不理解,难以持久。而有动机的行为是“意识行为”,是有目的的,自己会尽一切办法克服困难,争取行动成功。因此,动机会带来强大的“积极性”。就心理学意义而言,对一个人的动机有影响的主要是需要、兴趣、价值观和抱负水准。如何把这些非智力因素与教师工作实际结合起来?我们认为以下两点至关重要:1.教师职业的意义。让教师明了其工作是与国家命运、人民幸福休戚相关的事业,意义重大,由此培养理智信念及对社会贡献感、责任感、义务感。2.教师职业的情绪。培养教师对教书这一职业的兴趣,诚如马克思所说的,将工作视为自己智力与体力的活动来享受,产生成就感、趣味感。(三)培养教职工积极健康的感情,是调动积极性的基础人是有感情的,感情是可以培养的。积极、健康的感情是调动教师积极性的基础,而消极庸俗的感情则会挫伤教师的积极性。心理学研究表明,感情对人的工作有推动作用,对人的智力有激发作用,对人身心精神有调节作用。学校领导要利用积极、健康的感情来激励教职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如何调动教职员工的积极性呢?第一、创造良好的人际关系,让教职员工保持乐观愉快的心境工作,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第二、创造优美的校园环境,让教职员工住上舒适房子,安居才能乐业、工作才能舒心。第三、做好教师消极感情转化工作,变挫伤为激励,激发教师工作积极性。(四)促进教职工良好态度形成,是调动积极性的条件态度是影响学校成员行为的重要因素,是人际关系的调节剂。如果教职员工对学校的人、事保持良好的态度,就会大大提高学校成员间的凝聚力和积极性。 作为学校管理者要不耻下问,亲近体贴教职工,消除误会,赢得学校成员的支持、尊重。作为学校管理者还要学会转变学校成员的不正确态度。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发挥每个教工的积极性,全面提高学校的教学质量。综上所述,作为学校管理者的“领导”,只有不断地提高自身修养,与成员搞好人际关系,运用激励手段,调动学校成员积极性,组建“集团式”班子,实行“团队式”的集体领导,才能真正把学校管理好,领导好。

〔摘要〕领导是学校管理的主体,学校的成败主要取决于领导。有一个好的领导,便有一个好的学校。领导管理学校,一方面要加强自身修养,特别是品格、感情、知识、能力的修养,形成巨大的“影响力”;另一方面又要发挥教职工的积极性,形成强大的凝聚力,并且在此基础上组建“集团式”的班子,实行“团队式”的集体领导。这样,学校就能管理得井井有条,立于不败之地。

您好,管理方面额论文可以安排,需要多少字,查重多少,什么时候要稿件,还需要发表吗?

在探讨正式话题之前,我们有必要弄清两个问 题。 第一个问题是——什么是 “领导” 也就是怎样理解 , “领 导”这个概念?第二个问题是——为什么要当“领导”? 怎么理解“领导”这个概念呢?大家心里都明白,可要 概括起来就有点难了。管理学上认为领导是领导者为实现组 织的目标而运用权利及个人魅力等向其下属施加影响力的 一种行为或行为过程,现在我们说的如何当好领导就是指领 导者。一个人,一生可以有很多作为“领导”角色的机会, 小学生当班长是“领导”、工作中当个科长所长局长书记是 领导,主管主任经理总经理董事长是“领导”、有的在单位 当不了,回家当“领导”,总之,这个“领导”的概念涵盖 挺广阔。简单概况,可以说“领导”就是一个群体、组织、 单位的主要领导者,决策者。“领导”的职责也可以概括, 按照毛主席他老人家的说法,就是“出主意、用干部”,换 句话说就是“决策、用人”,言简意赅。试想,领导决不是 全才,也不一定是某一方面的专家,但绝对不会影响他当好 领导,这是历史和现实都已经证明了的问题。尤其是当今社 会,随着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一个人的知识面和对某一领 域知识掌握的深度都会受到极大的限制,而且会越来越突 出,这就对领导“决策、用人”的素质要求会越来越高。当 然,这并不是说作为领导就可以不需要知识面和知识的深 度,只不过是说,对领导来讲更注重的应是他作为领导干部 的领导素养,即组织领导能力和艺术。一个知识面很宽泛的 人或一个知识层次很精深的人不见得能当一个好领导,而一 个领导素养很高的人却可以用好这些知识面宽、知识层次深 的人。 第二个问题。我们为什么要当“领导”?拿破仑说过: 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作为一个有抱负的人,一个 自视为积极上进的人,当普通老百姓的话,会把自身工作干 得很出色,为自己负责任;当“领导”呢,就会充分实现自 己的抱负,展露自己的才华,把握全局,为全体下属负责任。 我们要当“领导”,就是努力要比别人做得好,努力创造更 好的业绩,最大限度实现自己的社会价值,更加充分地为广 大人民群众服务。 我们知道了什么是“领导”,又树立了争当“领导”的 信心。那么,怎样才能当好领导呢? 一、要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观念,会识人、善用人。 要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观念,会识人、善用人。 (一)抓好班子建设 一 毛主席说过,“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 毛主席说过 素”。这里的“干部”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干部”概念,而 是指有一定领导职务, 接近于决策层 (甚至处在决策层之中) 的干部,也就是说,在很大程度上应该是班子成员。可以说, 班子成员既是决策层的一员,又是负责贯彻落实决策意图的 直接承担者,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抓班子建设的关键要注意“用好人”。在用好班子成员 方面要做好以下几点: (1)要用其所长、避其所短,合理分工。“尺有所长, 要用其所长、避其所短,合理分工。 有所长, 寸有所短” 寸有所短”。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也有自己的短处, 即优势和劣势。因此,要尽量将其优势发挥到极限,将其弱 势限制到最小范围内,即做到扬长避短。体现在分工方面, 要尽量根据个人对分管工作掌握的程度、熟悉的程度来合理 调度,做到统盘考虑,统筹兼顾。汉高祖刘邦曾说过:“夫 汉高祖刘邦曾说过: 汉高祖刘邦曾说过 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填国家, 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填国家,抚百 姓,给饷馈,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众,战必胜, 给饷馈 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众,战必胜, 攻必取,吾不如韩信。 攻必取,吾不如韩信。”这就说明作为领导者最重要的能力 和才华就是要知人善任,择人任势。 (2)要加强管理,协调好班子成员之间的关系,发挥 要加强管理,协调好班子成员之间的关系, 整体效能。 整体效能。班子团结是班子有凝聚力和战斗力的基本要求, 效能 一根筷子容易折断,而一把筷子就很难折断,这是人人都知 道的事实。在班子几个人当中,由于各自的出身不同、经历 不同、学历层次不同、所受环境影响也不同,所以会在很多 方面存在千差万别,在问题的思维方式,对某一个具体问题 的处理方法,对某些人的认识和看法上都会有所不同,这本 来是正常现象,但如果不注意引导和把握,不注意协调和解 决,就很容易造成班子成员间的误会甚至矛盾,影响班子的 团结,影响班子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清末曾国藩 清末曾国藩在湘军领导 清末曾国藩 班子中就团结的很好,他的班子成员有自己的嫡系培养出来 的,也有科班出身的,还有贵族出身的,他都能够使他们团 结在一起。而相对而言,洪秀全的手下同样人才济济,而且 有一个共同的信仰,可洪秀全却只顾自己享乐,没有团结好 班子,致使石达开出走,最后只剩下个陈玉成在身边。因此, 作为领导就必须注意搞好班子成员间的关系协调。 首先、领导者要对每位成员的情况进行深入细致的了 解,做到心中有数,这是把握每一位班子成员的基础。如个 人的性格脾气、家庭状况、为人处世方法、学历层次、群众 基础、思维方式、认识和判断问题的能力、处理问题习惯性 的表达方式、社交能力、做下属思想工作的能力、知识面的 宽窄、业务熟悉程度、比较突出的优缺点、经历和工作经验 多少等等。 其次、领导者要加强自身修养,提高两大素质,树立 自己的权威,特别要增强自己的人格影响力。打铁必须自身 硬。有权不一定有威。要有权威就必须让大家服气,让大家 服气就必须要有过硬的素质。这就要求一把手要摆正自己的 位置,正确对待自己和别人,谦虚谨慎,不断学习和提高。 同时,应当关心人、理解人、体贴人,遇荣誉和利益先人后 己,遇困难和问题先己后人,对属下政治上关心、工作上支 持、生活上帮助,以理服人、以情感人、以高尚的品德来影 响人。治人要治心。上到国家,下至单位,以德治人是最高 的统治方法。阿里巴巴总裁马云 阿里巴巴总裁马云最初创业时一无所有,可他 阿里巴巴总裁马云 就是靠个人魅力使那 18 个人一直跟随在他身边,一直到阿 里巴巴取得空前的成功。 再次、领导者处事要公道,一碗水端平,对班子成员一 视同仁,不偏不倚,赏罚分明,坚持原则。没有原则,就无 所谓对错,大家就无所适从;不坚持原则,就分不清对错, 就不可能扬善抑恶;坚持原则,就应该一视同仁,而不能厚 此薄彼。诸葛亮挥泪斩马谡 诸葛亮挥泪斩马谡的典故大家都知道,就是为了维 诸葛亮挥泪斩马谡 护班子的团结。总之,手背手心都是肉,十个指头都连心, 协调班子成员间的关系,一定要处事公道,一碗水端平。如 果领导者对班子成员有近有远,办起事来有偏有向,肯定难 以协调好他们之间的关系。 (3)要充分调动全体班子成员的工作积极性。一个篱 要充分调动全体班子成员的工作积极性。 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一个人就是浑身是铁能打几根 钉?调动全体成员积极性,发挥大家的智慧和作用,是对领 导素质的基本要求。能够调动班子成员的积极性,他们就会 自觉地、主动地、心情舒畅地为工作大局考虑,认真勤奋地 工作,给你捧好场、拉好套;否则,他们就会推推动动,不 推不动,甚至推也不动,管你工作搞成啥,反正上面有领导 在, 天塌下来有大个子顶, 更甚之还会希望你的工作搞不好, 看你的笑话。因此,要充分认识调动班子成员积极性的重要 性,努力做到: 第一、疑人不用,用人不疑。对副职放职放权,使他们 感受到自己在班子中的地位和作用,感受到自己的人生价 值; 第二、对下属在工作中做出成绩的要适时予以表扬,使 他们有成就感; 第三、对下属在工作中出现的失误和偏差,既要适时指 正,敢于批评,又要注意面子,以理服人,使他们心服口服, 而不要伤害他们的自尊; 第四、领导要推功揽过,敢于承担责任,为下属撑腰作 主; 第五、关心下属的需求(如个人政治上的进步、家庭的 困难和问题,子女的求学和就业,工作上需要的帮助等), 创造工作的动力,使他们意识到干好有好处,不干没好处, 干坏有坏处,确立争先创优的观念。 (二)抓好队伍建设 队伍建设是干好工作的基础。只有干不好事的人,没 有干不好的事。贵阳瓮安事件 贵阳瓮安事件的爆发,有其特殊的因素和突 贵阳瓮安事件 发的因素,但更多的是因为瓮安没有一个好的干部队伍,平 时干部自己顾自己,漠视群众利益,漠视干群关系,日积月 累,最终导致群体性事件爆发。因此,要把队伍建设当作重 要任务来抓。 1、要从正面教育入手,引导全体干部树立正确的世界 观、人生观、价值观,并强化六种观念,达到六个确保,即 强化全局观念,确保整体形象良好;强化学习观念,确保两 大素质(政治和业务素质)提高;强化团结观念,确保形成 合力;强化廉政观念,确保公正执法;强化纪律观念,确保 令行禁止;强化政绩观念,确保一流业绩。如果干部缺乏全 局观念,就会各行其事,一盘散沙,对单位整体产生不利影 响,损害整体形象;如果干部缺乏学习观念,满足现状,就 不能适应新形势的需要,落后于时代步伐;如果干部缺乏团 结观念,就会造成争名夺利,互相拆台,削弱集体的力量; 如果缺乏纪律观念,就会自由散漫,有令不行,有禁不止, 造成该干的事干不了,不该干的事干了的结果;如果缺乏政 绩观念,就会不思进取,干哪算哪,造成劳而无功。 2、要从制度建设入手,使每项工作规范化。没有规矩 不成方圆, 没有制度建设许多工作就会无章可循, 随意性强, 就无法统一步调、统一行动,就难以形成合力、保证工作效 果,就难以搞好机关的正规化、规范化建设。我党在建设初 我党在建设初 期,特别是红军的建立过程中,先后指定了三大纪律八项注 特别是红军的建立过程中, 意的制度,这些制度的遵守为我党建立的一只铁的队伍,为 意的制度 最后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同理,要把机关的制度建设 当作重要的任务来抓。特别需要注意的是,既要根据情况变 化逐步修订完善各项制度,更要抓好制度的落实。无章可循 不行,有章不循也不行。必须通过抓制度的落实来保证制度 建设的效果。 3、实行全员目标管理,奖罚到位,调动全体人员积极 性。干好干坏一个样,干与不干一个样,奖罚不分,会挫伤 干部的工作积极性,这是以往的实践证明了的事实,按劳分 按劳分 配不但是我党的重要原则,也是我国宪法里面规定了的。 配不但是我党的重要原则,也是我国宪法里面规定了的。 二、深入调查研究,熟悉全面情况,增强科学决策能力 毛主席说过: 没有调查研究,就没有发言权” 毛主席说过:“没有调查研究,就没有发言权”。也就 是说,如果不了解情况,就没有决策权。因此,深入调查研 究,熟悉全面情况,是科学决策的基础。对于领导来讲,站 在自己的岗位上,首先要了解自己的单位是做什么工作,一 年中的中心工作是什么,而当前时期最重要的工作又是什 么。其次应该先了解干部队伍工作作风;再了解财务帐目; 再了解常规业务;再了解本部门的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之 后,各项事务都熟悉得差不多了,就需要跑跑上管部门了, 这一点非常重要,上管部门不熟悉,你就把握不好工作指导 思想是否到位,站位站得是否够高,判断问题是否够全面, 决策得是否科学。 三、坚持民主集中,精于运筹帷幄,善于把握全局 民主和集中是既相互联系、相互依存,又相互制约的两 个方面。民主是集中的前提和基础,集中是民主的必然要求 和结果。只有民主没有集中,就难以统一大家的行动,民主 就会成为自由主义、无政府主义;只有集中没有民主,就难 以凝聚大家的智慧,集中就会成为家长制、一言堂。因此, 必须正确地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 1、要充分发扬民主,当好一名“心理学家”。对某一 要充分发扬民主,当好一名“心理学家” 项决策,事前要经过充分的调研和论证,分析其原因、过程 和结果,研究同类决策的经验和教训。要做到这一点,好像 是挺繁琐,但这是个质变和量变的过程,只要是一名有经验 的“心理学家”,处理常规问题时决策就那么几秒钟。但是 对于重大事件, 要充分听取大家的意见, 尤其是不同的意见。 决策时有争议、有不同意见,是非常正常的现象, “一把手” 要允许其存在,要通过争论来辩明是非,统一思想。虚心听 取大家的意见,吸取其合理成分,不仅能保证科学决策,也 是调动大家积极性的一种措施,而且能保证在执行决策的过 程中步调一致。否则,要么造成决策的偏差,要么造成执行 中的阻力,甚至影响班子团结。红军长征四渡赤 军长征四渡赤水,不是事 军长征四渡赤 先就设计好了的,而是当时的中央根据实际情况,广泛征求 前线指战员的意见集体做出的决定。 2、要增强对外沟通能力,当好一名“外交家”。当“领 要增强对外沟通能力,当好一名“外交家” 导”不是做“山大王”,只是能带好队伍不行,还要勇于开 创事业,这就要求“领导”必须要有更高的站位,要有强大 的“外交”能力,要有宽广的心胸。对上,要能够争取政策、 争取资金,对外,能信息通畅、朋友众多。发展事业能够做 到上联外引,遇到困难能够达到众人相帮。 最后,我想用一句话做个简单总结:当好一个“领导”, 要以人为本,会识人、善用人,抓好班子、带好队伍,最大 限度地调动班子成员和全体干部的工作积极性,坚持民主集 中制原则,进行科学决策。做到这些,就一定会促进全面工 作,争创一流业绩。

领导科学与领导艺术文章

第一章领导工作与领导科学第一节领导实践与领导理论一、领导工作是自觉的实践活动二、领导经验、领导理论的历史发展第二节领导学的研究对象与途径一、领导学的研究对象二、领导的研究途径第三节领导艺术一、领导艺术的含义二、领导艺术的特征三、领导艺术与权术四、权术与权力策略第二章领导者与追随者第一节领导者一、领导者的含义二、领导者的职责与权力第二节追随者一、追随者的含义二、追随者与领导者的关系第三节领导与管理的差异一、领导与管理关系的不同观点二、领导与管理的差异第三章领导环境与领导体制第一节领导环境一、领导环境的含义二、领导环境的变革三、领导环境的营造第二节领导体制一、领导体制的理论模式二、中国领导体制分析三、美国领导体制分析第四章领导角色第一节领导角色论一、领导角色的含义二、领导角色的变革第二节公共行政领导者与工商企业领导者一、当代公共行政领导者的含义二、公共行政领导者与工商企业领导者之比较第三节成功的领导者与有效的领导者一、成功的领导者与有效的领导者的含义二、成功的领导者与有效的领导者的关系第五章领导者素质、形象、魅力第一节领导者素质一、领导者素质的含义及特点二、领导者素质的结构第二节领导形象及其建设一、领导形象的含义二、领导形象的建设第三节领导魅力一、领导魅力的含义

论管理的科学性与艺术性管理就是为了将一些分散的部分组合起来,以期发挥系统的功能。但如何将分散的部分组合起来,很多人认为只是一门艺术,靠的是管理者的聪明与灵感,这就是我们经常强调的“领导艺术”。其实,管理主要要靠一套科学的制度,在制度不完善的地方才需要管理艺术去弥补。 一、管理与企业管理系统科学研究的结果证明,系统的效能要比系统的各组成部分的效能之和大。要将分散的各个部分组织起来,就需要管理。管理就是通过控制、计划、决策、组织、协调、领导将一些分散的个体组合起来,以期发挥比各个体功能之和更大的功能。 按照管理部门的不同,可以将管理分为公共部门管理和私人部门管理。私人部门管理又可以再划分为个人事务管理、家计管理、私人非盈利组织管理、私人企业管理等。由于企业是国民经济的细胞,所以企业管理受到人们广泛的重视,企业管理理论也较为历史悠久和成熟。本文即是以企业管理为例来谈管理的科学性与管理的艺术性。 企业管理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对物的管理,如物资管理、仓库管理、营销管理、工艺流程管理、财务管理、资产重组、债务重组等;另一是对人的管理。人是经济活动中最积极最生动的因素,即使是对物的管理,也离不开对人的管理,因此,把人管理好了,也基本上把整个管理都搞好了。 对人的管理,也就是处理好经营者与职工之间的关系,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即是制度的内容,所以对人进行管理要依靠制度。管理制度包括的内容很广,有分析制度、预测制度、计划制度、决策制度、控制制度、组织制度、领导制度、协调制度、评价制度、激励约束制度等等,但最关键的有两个方面,一是评价制度(也叫信息评价制度),二是激励制度(也叫激励约束制度),其他制度本身都必须体现激励制度与评价制度的内容。评价,就是收集一些信息,对人的工作过程和结果进行优劣判断。激励,就是根据工作过程或结果对人进行奖惩,在交易过程中对人进行约束和监督。由此可以看出,评价是激励的基础,没有评价,激励将是没有依据没有目标也没有效果,例如,资金平均分配没有什么激励效果,鞭打快牛更是起负作用;激励是评价的目的,如果仅是停留在评价的层次上而没有激励措施,那是资源的耗费,因为评价是需要信息成本的。评价是为了激励,激励是为了促进人们努力工作、开拓创新,为企业创造利润。一个企业,只要评价制度与激励制度科学,管理也基本上是科学的。 二、管理的科学性与管理的艺术性的内涵管理的科学性是指管理是有理论可循的,可能通过学习掌握管理知识。学习的方式主要有两种,一是通过书本、老师、电脑、网络、电视等知识的载体去学习,另一种是通过实践活动去学习,这就是我们常说的“边干边学”。这两种学习方式都很重要,学习别人成功的经验、总结出的管理理论与在实践中总结出自己的管理理论同样重要。 在管理的科学性上,人们常犯的错误是:盲目照搬国外的管理理论;将书本上的管理原理当作教条;认为管理只靠实践,从不相信管理专家。尤其是第三种看法,在管理者中广泛存在。 管理的艺术性是指管理靠的是人格魅力、灵感与创新,而管理本身是没有规律可循的,更没有办法通过学习(尤其是书本学习)掌握管理的技巧。 在管理的艺术性上,人们常犯的错误是:过分强调管理的艺术性,从而否认管理的科学性;认为管理艺术是少数人天生所具有的,从而大多数人只能天生地处于被管理、被领导的地位;在管理实践上缺乏科学的管理制度,而常常以管理者的心情、好恶来作为决策的依据。 三、管理的科学性是管理的艺术性的前提与基础我们认为,要将管理工作做好,首先必须承认管理是一门科学,管理主要依靠的是一套制度,尤其是评价制度与激励制度。在现实中,人们也可以发现,一个企业管理得好,那肯定是因为它有一套科学的评价制度与激励制度。判断评价制度与激励制度好坏的原则是:(1)是否给企业利害相关人(所有者、经营者、职工、供应商、消费者、债权人、债务人、收税者等)带来方便;(2)是否节约了企业制度运行的成本;(3)是否使评价成本与激励、约束、监督成本较低;(4)是否评价结果明确、公平,激励、约束功能很强等等。 根据这些原则,还可得出一些可操作性的管理制度设计方法:(1)不同的企业有不同的管理模式,以高级知识分子为主的企业、强调创新的企业,要更多地采用民主管理;在高级知识分子比较少的企业里,严厉的层级制比较有效;(2)上级管理人员要善于授权给下一级管理人员,不要事必亲躬,不能越级管理。

论民本思想的历史演进——现代领导科学的新视野 在中国历史上,很早就有着丰富的民本思想,并经历了一系列的演进和发展。纵观这一过程,可以明显看出中国政治文化的进步。历史再现了从最初的把芸芸众生的主宰归结为神,到君王,再回归到人民的发展过程。共产党人执政终于真实的凸现了人民群众的主体性地位,把人民群众的劳动积极性极大的调动起来了,从而把蕴藏在人民群众中的生产力发挥到了历史上的最高度。分析历史上各个时期的民本思想,有助于领导者树立正确的的民本观念,学会正确的领导方法,把握高超的领导艺术。 一、中国传统民本思想的进步性和历史局限性 在中国历史上,早在西周就产生了朴素的民本意识。“民之所欲,天必从之。”[1]以民情观天命,重视民众,认为民众是制约王权的一个因素的思想,在当时是很有进步意义的。尽管这种思想直接与“天意”相结合,属于唯心的天命观思想,但是民众在这时却得到了一定程度的重视。从这以后,民本思想逐渐得到了较为全面的发展和阐述。如孔子:“百姓足,君孰与不足?百姓不足,君孰与足?”[2]、“民之所好好之,民之所恶恶之,此之谓民之父母。”[3]到了孟子,就形成了一套比较系统的以民为本的治国理论和方案。他有一句传诵千古的名言:“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是故得乎丘民为天子。”[4]他认为,人民、国家、君王三者相比,最重要的是人民,其次才是国家,君王是最不重要的。因为国家也好,君王也好,无不是依靠人民而存在,人民的支持,对于夺取政权和巩固政权极端重要。所以君王应该:“乐民之乐者,民也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也忧其忧。”[5]这比较集中的体现了那个时代的民本思想。而后民本思想的论述就越加丰富起来,比如荀子:“天之生命,非为君也;天之立君,以为民也。” ...... 一、中国传统民本思想的进步性和历史局限性 二、马克思主义民本思想实现了真正以民为本的质的飞跃 三、马克思主义民本思想为现代领导科学打开了广阔的空间 [1] 李明 王健 撰.尚书译注[M].上海古籍出版社,记得采纳啊

在这里问注定是没有结果的。。

浅论领导艺术论文

〔摘要〕领导是学校管理的主体,学校的成败主要取决于领导。有一个好的领导,便有一个好的学校。领导管理学校,一方面要加强自身修养,特别是品格、感情、知识、能力的修养,形成巨大的“影响力”;另一方面又要发挥教职工的积极性,形成强大的凝聚力,并且在此基础上组建“集团式”的班子,实行“团队式”的集体领导。这样,学校就能管理得井井有条,立于不败之地。

1500也不多啊,就两篇高考作文而已…

企业领导艺术探讨(供你参考) 摘要:通过分析我国领导者领导艺术的缺失,提出一些意见和建议,希望能使领导者更好的运用领导艺术。 关键词:领导艺术;领导者的素质;仁;严;信;勇;智 1 领导者在领导艺术上的缺陷 (1)过度仁爱。仁爱、仁慈这两样是好的,也是领导者在驾驭下属中常用的技能,但是企业领导在对下属实施统驭术的时候,仁爱、仁慈过度而导致了妇人之仁,将仁爱变质成溺爱或者是姑息。领导者对仁的过度,导致某些情况更加恶化,员工对领导者的仁曲解成放纵,为所欲为。制度应该是领导者仁性的表现,而不应该是领导者为体现仁而使仁爱、仁慈凌驾于制度之上,这样表面上的仁实际上确是领导者软弱的表现。 (2)虚假严厉。严格并不与领导者的仁爱冲突。领导者与下属员工的沟通除了了解、褒奖、鼓励之外,同样也有批评。该惩戒的时候决不姑息,该奖励的时候决不吝啬,恩威并施方能体现领导者的魄力。但严厉不应该只是对员工,领导者对自身同样应该严厉。领导者为了在员工前树立威信,一般都会表现得严于律己,但是如果这种严不是源于内心的话,就是一种虚假的严于律己,而这将会是混乱的开始。 (3)不讲诚信。诚信就是领导者做人的根本。会做人是成功的根本,从这两者之间的关系不难看出,诚信对于一个领导者是多么重要的素质。上司无信,下属自然无德,这其实是鲦鱼效应。领导者由于所负的责任和所处的位置,其一言一行常常处于下属员工视线之内,表率作用发挥得如何,至关重要。领导者若无信,下属将不会心悦诚服的为上司工作,同时对外也因领导者的影响而失去信用,最后导致的将是企业的名誉损失,客户不再愿意合作。 (4)缺乏智慧。当今企业有着一种不良的趋势,那就是领导者看重的是一张文凭,是学历水平。无可厚非,学历本是提高领导者素质的一种规则,但是当它成为一种趋势,甚至成为唯一或者非常重要的标准的时候,他将固化人的一定思维。领导艺术是一门复杂而又混沌的学问,学历衡量的是一个人的学识,而领导艺术更多来源于实践与经验的积累。领导者的智慧不单要体现学识,更要体现自己的经验。为什么是领导者?因为领导者比下属有着更多的经验,遭遇并解决过更多更棘手的问题,而不是学历比下属高。任正非在一次高层会议上提问:“我的水平为什么比你们高?”大家回答:不知道。任正非说:“因为我从每一件事情中,都能比你们多体悟一点点东西,事情做多了,水平自然就提高了。”一个领导者比下属多的是实践,多的也是积累。 (5)不够勇敢。老子曾言:“知人者,智;自胜者,强。”勇敢对于领导者其实分为两种,大多数领导者都能做到对外的勇,他们决策果断,对事件分析和对外开拓充满勇敢,这都是对外的勇。但是敢于承担韩信胯下之辱的勇者却是稀少。领导者多是指点江山,意气风发,这是时势造英雄。来自于内在的勇不是时时表现出来的,而是在困难和成功时的坚定与冷静。古人说的“大勇不勇”才是许多领导者所缺乏的勇敢。一名领导者的勇不单单是勇气,而是时刻体现它的大而不是一时一事的得失。可见,一名领导者不光需要的是热血之勇,同时需要坚忍之勇,勾践卧薪尝胆方能推翻吴国,而强大赵国。领导者坚忍,才能带着属下熬过艰难,拨开云雾见天明。 2 更好的掌握领导艺术源于领导者素质的提升 领导者对领导艺术的理解还存在着不足,那么首先就应该提高领导者本身的素质,笔者结合从孙子兵法中悟出的道理,提出了应该加强仁、严、信、勇、智五方面的修炼的观点。 智的修炼 (1)对人的智慧。领导者首先要丰富自己的知识,这包括专业知识以及开发、交换、复制和管理的能力,毕竟这是领导者不可或缺的能力。但是领导者更需要的是一种判断力,这是领导者通过大量实践和经验积累方能形成,其中包括对人与对事物的两种判断。同时,领导者要激发下属的自主能动性,就需要知道自己什么时候该表现自己的智慧,而什么时候应该隐藏自己超人的智慧,大智若愚才是真的大智慧。 (2)对事物的智慧。即是领导者需要全面、客观、准确的分析事情。要有辩证的思想方法。因为领导者面对的是一个复杂多变的世界,处在矛盾的交叉点上,只有看清事物的本质,才能应付各种变化。要用多样性的观点看问题,力求全面,防止片面;要用动态的观点看问题,力戒僵化,防止刻板;要用差异性的观点看问题,具体情况具体分析,防止以偏概全。 仁的修炼 (1)人性之仁。世界上只有一种人,那就是需要关心的人。每一个人都需要别人的关心,尤其是在高强度、高压力工作下的员工更渴望上司的体恤。身为一个领导者,要在工作与生活上都关心员工。一位领导者以博大仁爱胸怀善待世间万物,以仁厚的宅心对待下属。有时候,领导者更需要站在员工的角度思考员工的需求,不只是物质上的,更有精神上的。我曾有位朋友从微软跳槽辞职,并不是微软工作累,也不是微软的待遇不够高,其实只是他的父亲过世了,需要回家守灵,而微软批准的假期太短,为了尽孝,他只能选择辞职。这本来是件很容易解决的事情,微软也不必损失一位有能力的员工,只是领导者并没有考虑的员工精神上的需求而已。上下级之间平等沟通,互通意见,使组织各方有事多商量,有矛盾多做自我批评,有利于形成友善、和谐的组织环境。作为一位领导者,必须与众人一起结成伙、抱成团,就像握紧拳头一样,应当象草原上的鸟儿们一样,总是成群地在一个地方产卵孵化,以种族的优势和警惕有效地完成生的伟大任务。 (2)规则之仁。领导者总有自己得力的下属,更或者有亲人朋友在自己身边。对此些人,领导者有着更多关爱、提携。对于他们,领导者更多的大错化小,小错化了,而功劳则总是多分一些,奖赏丰厚一些。但仁不是溺爱,不是姑息,不是放纵。孔子认为所谓制度就是领导者基于仁爱的心,将规律演化成人们必须遵守的规则,其目的是使过分的得到抑制,使不足的得到促进。也就是说,所谓的仁是制度的基础,所谓的制度是为了体现仁而制定的。但这不意味着领导者施仁可以凌驾于制度之上,也就是说制度不是可以随便更改的,相反为了体现仁,制度的制定必须谨慎的、周密的。而且一经制定不能轻易更改,否则使仁而表现得不仁。领导者在把握了仁与制度之间的主次关系之后,才能更好的体现出仁,使下属感到温暖与公平,使得人心归附。 信的修炼 (1)诚信的提高。“人无信而不立!”作为领导者则更应守信。守信就是要信守承诺,事无大小,只要是承诺别人的事就是大事。百事可乐公司对这一点尤为重视,在业务培训中,每一次都会反复强调:“不要轻易承诺你的客户,只要承诺了客户的事情就必须要做到。”领导者有信誉,对外,客户才能相信,愿意长期合作。对内,使得下属信服,此时方能兵锋所指,所向披靡。 (2)威信的强化。但是要注意的是,人们常将威与信联系在一起,却将信与威的位置倒置,认为威信之间的关系是先有威后有信,但实际应该是先有信而后有威。领导者若是将威置于信的前面,那么他将永远怀疑自己的威信是否受到侵犯,而实际上他永远也得不到威信,因为他自己的多疑,而不断践踏着自己的威严。因此,领导者注重自己的信誉,信守自己的承诺,才能使下属信服,才能在下属中树立自己的威信。 严的修炼 高标准、严要求。领导者在管理下属时,经常以此为口号。严格要求,并不与仁相冲突,但是要建立在奖惩分明的基础上。领导者在制定规则的时候就明确什么情况该奖,什么情况该罚,并坚决做好评估与执行工作的话,这样的严格并不会破坏领导者仁的实施。《三国演义》中诸葛亮挥泪斩马谡的故事,就是一个主将惩罚部属极其严明的例子,奖惩严明方能号令三军将士听命。管理属下严,这只是领导者需要提升“严”的个人素质的一部分,另一部分是对自己的严。很多企业的领导者在工作的时候总是一杯茶,一张报纸就这样度过一天,亦或者在单位的电脑上察看股市,做着与本质工作并不相符的事情。这种状况在国企非常之多,虽然重要的工作仍然是领导者在带领,但是他们平时的作风已经影响到下属平时的工作作风。本质上的严是源于一个人的内心的,而不是始于他的行为的;是从他对事物深刻的认识开始的,而不是被迫的。凡是能够真正严于律己的人,都是能严格对待自己思想的人。领导者对自己严格了,也才有资格对下属严格。否则是不能让下属感到心悦诚服的。 勇的修炼 领导者失败的决策各有各的不同,但是正确的决策都有类似的一点,那就是在机遇面前没有犹豫,勇敢的迎上去做出了自己认为最好的决策。领导者需要对问题进行分析,需要开拓各个市场,需要面对各种各样的企划,在各种优秀的企划中找到最完美的几乎不可能,这时候需要的就是领导者的勇气,做出领导者的决策。决策成功,依靠的是大家的努力,以及领导者临门一脚。一旦决策失败,领导者更是需要勇气来承担失败的责任,而不是将责任推卸到其他人的身上。勇,其实是领导者实施领导艺术非常重要的素质。失败了,还可以从头再来,但是领导者失去了勇气,就什么都没了。和田一夫在中欧国际工商学院演讲时说到。承担失败的责任,东山再起的勇气这些都是领导者的做人艺术所需具备的素质。可见,一名领导者不仅需要的是热血之勇,同时需要坚忍之勇,勾践卧薪尝胆方能推翻吴国,而强大赵国。领导者坚忍,才能带着属下熬过艰难,拨开云雾见天明。3 结束语 领导的艺术实质来源于个人内在的修养。相对于领导艺术的诸多方法来说,修养就像肥沃的土地,而方法更像是这土地上生长的物种。只有良好的个人修养才能真正的把握规律,掌握方法。每个领导者都必定有着自己特立独行的特质,发扬自己的特质,强化个人修养,更好的理解仁、严、信、勇、智,必然能体现出个人素质,发挥个人所特有的领导艺术,从而提升领导艺术,达到一般驭人、协调、处事所不能达到的效果。参考文献[1] [美]詹姆斯W鲁滨逊.韦尔其领导艺术[M].北京:中信出版社,2004,(5). [2] 高伟.卡耐基论领导艺术[M].北京:燕山出版社,2007,(6). [3] [美]本尼斯,[美]纳努斯.领导者[M].北京: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1).

百度文库    领导艺术及其主要内容2016-08-03 1275人 2页分 用APP查看领导艺术及其主要内容领导艺术是指在领导的方式方法上表现出的创造性和有效性。一方面是创造,是真善美在领导活动中的自由创造性。“真”是把握规律,在规律中创造升华,升华到艺术境界;“善”就是要符合政治理念;“美”是指领导使人愉悦、舒畅。另一方面是有效性,领导实践活动是检验领导艺术的唯一标准。戈尔巴乔夫领导苏联解体不能说是成功的领导,霸王别姬也不能说是成功的领导艺术。 领导艺术是领导者个人素质的综合反映,是因人而异的。黑格尔说过:“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叶子”,同样也没有完全相同的两个人,没有完全相同的领导者和领导模式。有多少个领导者就有多少种领导模式。具有随机、非模式化的特征。领导模式就是领导方法,哪位领导者在错综复杂的矛盾中抓住了主要矛盾,他就能把领导艺术演绎得出神入化。例如,牵牛要牵牛鼻子,十指弹钢琴,统筹兼顾,全面安排,这些就是所谓的模式化。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