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期刊知识库

首页 学术期刊知识库 问题

大学生挫折毕业论文

发布时间:

大学生挫折毕业论文

写作思路:把面对挫折和压力的方法写下来。

挫折是指个人从事有目的的活动时,由于遇到阻碍和干扰,其需要得不到满足时表现出的一种消极情绪状态。人生难免会遇到挫折,没有经历过失败的人生不是完整的人生。没有河床的冲涮,便没有钻石的璀璨;没有挫折的考验,也便没有不屈的人格。

正因为有挫折,才有勇士与懦夫之分。记住“天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增益其所不能。巴尔扎克说:“挫折和不幸,是天才的进身之阶;信徒的洗礼之水;能人的无价之宝;弱者的无底深渊。

生活中的失败挫折既有不可避免的一面;又有正向和负向功能。既可使人走向成熟、取得成就,也可能破坏个人的前途,关键在于你怎样面对挫折。适度的挫折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它可以帮助人们驱走惰性,促使人奋进。

挫折又是一 种挑战和考验。英国哲学家培根说过:“超越自然的奇迹多是在对逆境的征服中出现 的。首先,挫折帮助你成长。人的成长过程是适应社会要求的过程,如果适应得好,就觉得宽心和谐;如果不适应,就觉得别扭、失意。而适应就要学会调整自己的动机、追求和行为。

一个人出生时;根本不知道什么是对,什么是错,正是通过鼓励、制止、允许、反对、奖励、处罚、引导、劝说,甚至身体上的体罚与限制才学得举止与行为的适应和得当,学会在不同环境、不同时间、不同对象、不同规范条件下调整行为。

反之,从小无法无天的孩子,一旦独立生活就会被淹没在矛盾和挫折之中。如德国天文学家开普勒,从童年开始便多灾多难,在母腹中只呆了七个月就早早来到了 人间。后来,天花又把他变成了麻子,猩红热又弄坏了他的眼睛。但他凭着顽强、坚毅的品 德发愤读书,学习成绩遥遥领先于他的同伴。

在以后的生活中,他又经历了多病、良师去世、妻子去世等一连串的 打击,但他仍未停下天文学研究,终于在59岁时发现了天体运行的三大定律。他把一切不幸 都化作了推动自己前进的动力,以惊人的毅力,摘取了科学的桂冠,成为“天空的立法 者”。

其次,挫折增强你的意志力。现在的青少年长期生活在被服务的环境中,从进小学到读 大学,直到工作选择,都由父母去承受压力,因而他们对各种困难体验都不深,缺乏忍耐 力,没有坚强的意志,一且遇到挫折就被击垮了。实际上生活中许多轻度挫折,是意志力的“运动场”,当你大汗淋漓地跑完全程,克服了生活的挫折,就会获得愉快的体验。

大学生遇到挫折后会有不同的心理反应,有些人愤怒、痛苦、恐慌、悲伤,而有些人能迅速排解,调整自己,适应社会。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大学生挫折心理的2000字论文,希望大家喜欢! 大学生挫折心理的2000字论文篇一 《大学生就业挫折心理分析及应对》 【内容摘要】随着高校扩招,精英 教育 向大众教育的转变,以及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就业竞争形势日趋激烈,大学 毕业 生就业中遭受严峻挫折。毕业生就业挫折后出现了焦虑、嫉妒、自卑、冷漠和攻击等心理问题,对此,高校应该给高校毕业生予以积极的引导,使大学生迅速走出逆境,恢复积极健康的心态。 【关键词】就业挫折 大学生 抗挫折能力 一、大学生就业受挫后的心理表现 由于每个人的挫折耐受力和挫折排解力不同,挫折对于不同的个体反映出来的强度大小也就不同,因此大学毕业生遇到挫折后会有不同的心理反应,有些人愤怒、痛苦、恐慌、悲伤,而有些人能迅速排解,调整自己,适应社会。大学毕业生在遇到就业挫折后,一般的心理表现有以下几种: 1.焦虑心理 作为“天之骄子”的大学生,他们面对就业的时候意气风发,而投身现实中时,他们会遇到各种挫折。当投了几份简历没有回音或经历几次 面试 没有结果时,他们大多就会产生一定程度的焦虑心理。择业受到挫折后,他们会对自己前途感到迷茫,对自己十来年的寒窗苦读产生怀疑。曾经心比天高,而如今大学毕业,自己却连个谋生的地方都没有,大学毕业生感觉自己曾经的努力都白费,觉得对不起含辛茹苦供养自己读书的父母,在亲戚朋友面前抬不起头,心里产生恐慌、焦急、忧虑、烦躁和不安等。这种焦虑状态,严重妨碍了他们正常的学习和生活以及接下来的就业,如果不能在一定时间内进行排解,那么这种焦虑心理将影响他们的心理健康,甚至发展成心理障碍或者心理疾病。 2.嫉妒心理 嫉妒心理是大学生一种比较常见的心理现象。其主要是由于他人在某些方面胜过自己而引起的一种不快甚至是痛苦的情绪体验,而且就此把他人视为自己的威胁或假想敌。大学毕业生在就业的过程中,有些同学社会适应能力较强,平时也注重这种能力的培养,因此会相对顺利地拿到面试机会或较早地找到理想的工作,当看到这些同学比自己有优势时,就会产生羡慕、敌意、愤怒等不愉快的心理。有部分学生对这种情绪把握不住,就会不时就对同学进行挖苦讽刺、恶意中伤、造谣等。这将破坏大学同学之间的同窗友谊、使自己与同学之间人际关系冷淡。 3.自卑 自卑是由于遇到挫折后过多的自我否定而产生的自惭形秽的心理。大学毕业生在求职的过程中,由于自己所学的专业背景偏冷或者自己综合素质达不到用人单位的需求,或者个人理想职位与个人能力之间不匹配而屡遭挫折会产生强烈的自我否定心理。大学毕业生在高校的时候踌躇满志、意气风发、跃跃欲试,往往是胜利者的姿态出现在社会中,但是,当遭遇严峻的现实时,他们发现“山外有山,楼外有楼”,就觉得自己这也不行、那也不行,甚至发现自己就业还不如职校的学生,更甚至不如农民工,他们就会痛感自己的渺小和浅陋。于是终日郁郁寡欢、压抑自怨,失去了自尊心和自信心,从而逐渐引起深重的自卑心理。这是一种消极的自我暗示,是人的悲观失望的不良情绪在主导,这种心理不但会影响今后就业的成败,而且还会对今后工作和生活产生严重的影响。 4.冷漠 冷漠是个体在遇到挫折后,对付焦虑等的一种防御手段,在大学生中也较为常见。现在的就业市场竞争激烈而残酷,大学毕业生在就业的过程中,面对用人单位的选拔,感到自己无所适从、无能为力。感觉不管自己如何努力,用人单位就是不会选择录用他,于是开始自我逃避的心理,变得不思进取、情绪低落、沮丧失落。对市场上的就业信息漠不关心、对老师提供的求职机会无动于衷,不愿意再为自己的就业而做任何的努力和竞争。这种自我逃避的心理,将使他处于孤立无援的境地,不仅将妨碍他就业,而且冷漠的心理将阻隔他与别人交流的机会,影响他人际关系的发展。 5.攻击心理 米勒和多拉德在多次实验的基础上,提出的“挫折――攻击”理论认为:挫折的 经验 和攻击行为之间有对应的关系,攻击行为时个体遭受挫折所引起,并宣称“攻击永远是挫折的一种后果”。大学毕业生是在就业的过程中,一般会遭遇这样与那样的挫折,这往往导致他们情绪激动,而当这种情绪没有得到适当的发泄与控制,那么很可能会发生攻击性行为。比如有些大学生觉得用人单位凭什么不要他,与用人单位发生冲突;而有些同学会觉得自己父母的社会关系不够,于是对父母发怒,在家里踢打、摔东西等;另外甚者觉得自己无能等原因发生自杀等行为。 二、大学生就业挫折的产生原因 大学生就业挫折心理严重阻碍了大学生身心的发展。大学生产生就业挫折心理有其自身的原因,也有社会、学校等多方面复杂的因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自身专业和自我职业定位不匹配产生的挫折 目前,很多大学生由于高考不理想而调剂到现在自己的所学专业,对自己所学专业没有正确的认识,或者对自己所学的专业没有足够的兴趣,学习期间并没有对自己的专业深入学习,而对自己感兴趣的专业由于觉得自己学的不是这个,也没有花时间去钻研,存在着就业与择业之间的困惑,因此在就业方面往往存在被动心理。自己的理想职业与自身的专业素养之间存在着矛盾,他们理想中的职业,没有用人单位需要的专业知识,而自己所学专业的又不是自己喜欢的工作,以至于错失机会,如此种种,都使得大学生不能找到满意的工作,在求职过程中产生严重的挫折心理。 2.大学生自身综合素质欠缺产生的挫折 当代大学生自我意识强烈,有强烈的充实自我、发展自我和强化自我的追求。但是他们的“摘月目光”、“兔子胆量”、“蛋壳心态”、“刺猬社交”、“豆腐体制”,使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处处碰壁。大学生这个特殊的群体,他们目标过高,“想摘天上的月亮”;又缺乏刻苦的磨练和战胜困难的勇气,如兔子一样只会躲避;外表个性十足,争强好胜,但内心意志脆弱不堪一击,就像外形完整的鸡蛋壳;在人际关系上不善于理解别人,对别人要求又很高,像刺猬一样遇到不如意就发脾气、埋怨人;很少参加体育锻炼或体力劳动,身体素质差。种种这些问题,使大学生在就业时屡屡受挫,产生挫折心理。 3.社会就业机制不够完善产生的挫折 大学生在择业中渴望有公平的竞争环境,希望人人平等,但是,我国就业市场建立时间不久,还在不断完善之中,高校大学生的就业制度改革还在不断变化,由于目前的就业形势和社会环境等方面的影响,就业方面仍存在很多不公平的因素,如有的单位只接收男生而不接收女生,或者对名校和普通院校、对本地生源和外地生源等的区别对待。另外,由于市场发育的不完善,难免有“走后门”现象,现在很多大学生找工作已经成为父母社会关系网的比拼。另外,一些招聘组织受利益驱使,盲目组织大型招聘会,而毕业生焦急的心理让他们疲于赶场。这些都严重影响了大学生的就业工作,让不少大学毕业生深感受挫。 4.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弱化和就业指导不足 目前,一些高校对大学生教育只是为了就业率,职业生涯发展培训不到位,一味强调就业政策、就业程序,以及搜集和发布职位信息,而忽视了大学生的“三观”教育和大学生就业心理的引导以及求职礼仪、技巧等,使很多大学生在就业时不能遵守一定的 职场 礼仪、及时转变就业观念,难以适应瞬息万变的就业形势。这使大学生在求职过程中挫折不能及时排解,抗挫折能力下降。 三、大学生就业挫折应对策略 21世纪是一个激烈竞争的时代,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而当代大学生将是我们21世纪竞技场上的主角,中国能否在国际竞争中不被击倒并昂立于世界东方,在很大程度上要看现在大学生竞争力的强弱。大学生就业意味着大学生将离开学校步入社会,这本来就是一个让大学生倍感压力的过程,加上就业过程中的挫折心理让大学生身心健康都经受着严峻的考验。因此,加强大学生抗挫折教育,提高他们的就业挫折应对能力,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肩负的重大责任。 1.做好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 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需要从大一开始做起,大学生个人的 职业规划 也要从大一就开始。大一新生刚摆脱了高考结束填鸭式教育,离开了父母,就像刚脱缰的野马,容易偏离正常的轨道。因此,大一新生就做好职业规划,有助于大学生摆脱刚进大学的迷茫状态,从大一就开始确立明确的目标,利用大学四年时间积累有关知识,提高自身素质,发展与培养各方面的能力,夯实自己的专业基础,为毕业就业做好准备,从而在就业过程中减少碰壁。 2.重视大学生抗挫折能力的培养 人对挫折的承受能力是调适能力的表现,调适能力强的人,也就是对挫折有心理准备、对挫折情境有正确认识、对挫折损失能作客观评价的人。高校除了加强大学生的就业能力的提升,还要注重大学生抗挫折能力的培养。首先,应对大学生进行挫折存在性教育。让大学生知道,生活并非“万事如意”,人生的道路充满了荆棘与坎坷,人总是在跨越这些坎坷之后才蜕变成长。其次,磨练大学生意志。当代的大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很少经历过意志教育,平时要有意识地创造适当的挫折情境,让那些“天之骄子”碰碰钉子,在碰钉子的过程中吸取教训,训练他们的良好意志品质,使他们有主见、有耐心,既不盲从也不武断,在实践中提高抗挫折能力。 3.加强对大学生就业挫折的引导 随着就业压力的增大,大学生就业心理挫折越来越普遍。学校应给予积极的疏导,使大学生顺利走出困境,恢复健康积极的心态。首先,应帮助大学生完善自我认识。自我认识的过程是非常痛苦的,因此,学校应积极引导大学生去完善自我认识,正确评估自己的定位,调整就业期望,建立合理的择业观。其次,完善毕业生心理咨询机制。学校应该建立完善的高校毕业生就业挫折心理预防机制,尤其班级“挫折信息员”反馈队伍的建设。“挫折信息员”队伍的建设可以及时发现就业受挫的同学,反馈给相关人员给予疏导。 参考文献: [1]宋宝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M].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7. [2]孙兆静.大学生就业心理挫折及其疏导[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7(8). [3]应跃鹏.大学生受挫心理分析及耐挫折教育探讨[J].理论与实践,2003(11) [4]刘志翔,毛丹.当代大学生恋爱挫折的新变化及预防对策[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0(4). [5]蔡笑岳等.心理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6]樊富珉,费俊峰.青年心理健康十五讲[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大学生挫折心理的2000字论文篇二 《浅议大学生心理挫折及对策》 摘要:本文从人本主义心理学人格自我实现理论角度探析了大学生心理挫折的类型、形成的原因,并提出了积极的对策。 关键词:挫折 需要 人本主义 人生的道路不可能一帆风顺,丰富的生活意味着有成功的喜悦,同时也伴有挫折和失败的痛苦。人们惯于用成功来衡量一个人的人生价值,往往也以对挫折的心理反应和应对挫折的能力来评价一个人的心理素质和心理健康水平。在新的世纪里,大学生如何增强对挫折的耐受能力,紧跟时代步伐,适应时代要求,已经成为广大高校教育工作者和众多学生关注的焦点。 一、挫折教育是当代大学生的必修课 在国际形势纷繁复杂、科学技术突飞猛进、国内经济迅速发展的今天,任何人都不能准确地预测未来,而必须迎接一个又一个挑战。青年大学生今天是天之骄子,明天是国家的栋梁。每一个大学生都胸怀大志,在竞争中求生存,在合作中谋发展。在个人的成长中成功与失败同在,生活、事业中遇到挫折不甘失败继续拼搏还是消沉、颓废,取决于大学生是否具备接受挫折的心理素质。因此,赋予大学生迎接挫折和失败的心理准备,对其今后的学习、工作和生活都是十分必要的。 二、大学生挫折心理类型及原因 挫折,从心理学角度讲,是指个体在有目的的活动中,遇到无法克服或自以为无法克服的障碍或干扰,其需要和动机不能得到满足所产生的消极反应。 按马斯洛的人本主义心理学理论,个体成长发展的内在力量是动机。而动机是由多种不同性质的需要所组成,各种需要之间有先后顺序与高低层次之分,每一层次的需要与满足将决定个体人格发展的境界或程度。大学生也不例外,他们为了生存和发展,就有对各种物质和精神的需要,由此产生各种满足需要的动机,从这一角度看,大学生大致有以下几种类型的挫折。 1.缺乏挫折。 主要是指当代大学生无法拥有自己非常重要的东西时所体验到的那种挫折感受。这类学生大多是由于在物质生活条件、能力和经验及情感方面缺乏而导致挫折。 (1)家庭经济困难而产生自惭心理 自1995年起高校全面“并轨”,高校的困难生比例不断加大,普通高校的特困生比例在10%―25%之间。有的为衣食无着而日夜焦虑不安,有的因穿戴不如别人而产生自惭心理。 (2)生理缺陷或身体残疾而产生自卑情绪 一些女生为自己长得又胖又黑、男同学为自己长得瘦弱矮小而烦恼,还有些身体有残疾的学生沉默寡言,闷闷不乐,不愿与人交往,不愿参加集体活动。这样长时间的个性压抑,进一步加重了自卑心理,形成了卑微人格和畸形心态。 (3)情感的缺失造成的失落心理 自小被溺爱,娇生惯养和过分受保护的孩子进入大学后经受不住一点点阻抑个人要求和愿望的刺激。单亲或双亲不和的家庭,由于家庭的原因,学生从小就受到情感和精神上的压抑,以致具有较强的心理防御能力和感情上的缺憾。 2.损失挫折。 主要是指失去了原有的东西而引起的挫折,这类主要包括失恋、亲人死亡等给大学生带来的严重挫折。 (1)文学家歌德曾经说过:“哪个少女不怀春,哪个少男不钟情。”大学生都处在18-22周岁这个年龄段,男女生之间的交往是不可避免的现象,有的学生享受到了爱情的甜蜜,却承受不了失恋的痛苦,一旦同恋人分手,或追不到意中人,成为失恋者,思想上便想不通,行为上就容易极端化,如果不能正视现实,就会自弃、消沉,陷入不能自拔的地步。 (2)家庭亲人的失去,对大学生的挫折也是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内容。原本温馨、甜蜜的家庭,由于亲人的离去,对大学生的情感和对整个家庭的打击都是非常沉重的。原本活泼外向的学生,因为在瞬间就失去了一个重要的情感交流对象,就可能一下子变得内向许多。 3.阻碍挫折。 这主要是指那些在大学生需求和目标之间出现的阻碍或障碍给大学生带来的心理挫折。这类中最常见的要数学习上的不成功、工作中不顺利和在就业上受挫折的感受。 (1)大学生约占同龄人的15%左右的比例,他们是同龄人中的佼佼者,大都有着辉煌的过去。由于对大学生活不适应等种种原因,原来在高中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有的甚至是高考成绩在班级名列前茅的学生却出现了许多课程不及格的情况。一些学生由于一贯争强好胜,或过于苛刻自己的成绩,对自己的一点点失误承受不了,沉浸在后悔、自责之中,生怕失误再次重演,以致在今后的学习中过于紧张,从而背上了沉重的思想包袱。 (2)大学生活与中学生活最显著的区别就在于大学生活强调大学生自己管理自己。因此,有相当部分大学生在学校承担了一些管理工作,由于工作经验的不足和个人能力的差异,初次承担社会工作的大学生们都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失误,影响了他们在同学中的威信,这无疑给正在摸索工作 方法 且有着强烈表现欲的大学生造成沉重的打击,一部分心理素质不好的学生就会因此一意孤行,自暴自弃。 (3)每位大学生都希望通过几年的学习,能够找到一份比较满意的工作。由于我国目前大学生的就业市场和机制的不完善,再加上一些人为因素造成的不公平,大学生就业的理想和现实产生了较大的差距,导致一部分学生失去了就业的信心,产生焦虑情绪、悲观的心理。 大学生的这些挫折都是因为他们的某种需要不能得到满足产生的。需要是人对客观事物的需求在头脑中的反应,是客观要求作用于主体时人所体验到的一种心理状态,表现出其生存和发展对客观的依赖性。根据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的需要理论,人有生理、安全、爱与归属、尊重和自我实现等五个层次的需要。大学生在追求这些层次的需要遇到阻碍时,其动机不能实现,形成了挫折感受。同时心理学研究表明,需要的动机越强,行动的动力越大,在目标受挫时,反应越强烈。以上所列举的大学生身材矮小、失恋、工作不顺利、就业难等都是因为在现实生理、爱和自我实现需要时出现了困难,从而产生情绪低落的现象,严重的还会由此产生心理疾病。 三、大学生心理挫折的教育对策 1.提高认知水平,加强自身修养。 心理学研究表明,影响人们行为差异的重要原因之一是认知差异。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是通过主体的主观世界折射而形成的,面对同样的事物,由于主体认知水平的不同而形成了多种多样的主观印象。因此,对挫折这一客观刺激的知觉与判断也因人而异,对挫折能够正确认识,对挫折损失能够作出客观评价的人,往往比那些判断有误、认识偏颇的人更能把握挫折。可见,挫折赖受力不是先天赋予的,它是后天学习锻炼的结果。大学生不仅要加强对科学 文化 知识的学习,而且要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加强文化修养、品德修养、审美修养,进一步加强对客观世界的认识,才能有效地应对挫折。 2.调整抱负水平,确立个人目标。 抱负水平是指一个人对自己所要达到目标的规定标准,一个人是否觉得受到挫折与他自己对成功所定的标准有关,规定的标准高,即抱负水平高,反之亦然。大学生都有自己追求的目标,其目标水平的高低与其标准是否合适相当重要。如果目标水平很低,当然就很容易达到其目标水平,这样大学生不但不会激发进一步奋斗的进取心,而且会滋生骄傲自满的情绪。相反,如果目标水平很高,即使竭尽全力也达不到追求的目标,就会导致挫败感的产生。因此,大学生要结合自身实际条件综合确认适合自己的目标水平,使之通过自己的努力能最终切实可行。 3.锻炼个人意志品格,增强个人容忍力。 坚强的意志品质是战胜一切困难的法宝。缺乏坚强意志品质往往是学生获得最大成功的障碍,所以教师应引导学生在克服困难和障碍中磨练意志。人的意志总是在实践中锻炼和培养出来的,面对复杂而充满竞争的社会,大学生必须经过生活的锻炼,例如多参加义工、到基层进行参观等,接触到来自实际生活中那些经历挫折、磨难,抱着对生活美好的追求和向往,坚强地与挫折抗争的活生生的例子,在困难面前不退缩、不畏惧,从而认识到成为强者的关键是在困难和挫折面前能保持顽强不屈的意志品质,从而义无返顾地同困难进行较量,在哪里跌到就在哪里爬起来,不达到目标誓不罢休,锻炼抗挫折能力。只有这样,大学生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遇到困难和挫折时才能遇难而上,勇于克服。 大学生挫折心理的2000字论文篇三 《浅谈大学生挫折感产生的原因》 大学生处于一重要的心理和生理特殊阶段,梦想与现实矛盾体验比较丰富又还不够成熟,因此对于挫折感应该是个比较关注的问题。就让我们来了解一下挫折产生的主要原因: 外部原因 有些挫折是由于非人为的环境因素造成的。如一个急于想完成学业以便能负担家庭生活的大学生还必须苦读一二年才能毕业挣钱;身处异国的 留学 生由于远隔重洋而无法与思念至亲的亲人朋友等。另一种外部挫折是个体在社会环境中遭受到人为因素所引起的。例如,““””中受到陷害、长期蒙冤受屈的老干部;两个相爱至深的大学生,但因男方家庭是农村,遭到女方家庭反对等。 内部原因 挫折的内因是指个人的生理、心理因素等带来的阻碍和限制,成为挫折的来源。 1.个体生理条件的限制 她姓刘。是大学二年级学生。她在一年级时非常用功,成绩很好。可到了大一下半学期就下降了。由于她长得又黑又胖,其貌不扬,所以受到男生冷落。为此刘某深感苦恼,后来就出现反常行为。比如上课时对男老师傻傻地笑,说男老师喜欢她,可她配不上人家。在大街上碰到男青年,她常把头一歪向地上吐唾沫并说那男的对她不怀好意。上二年级后,她整日黯然神伤,总和别人比较容貌,以致更没有男生愿意接近她了。 这是一个怀春的少女由于容貌不美使恋爱屡受挫折,产生种种异常行为的案例。 该问题的实质在于刘某本身的看法不当。当我们不能改变现实时应当尝试去改变对现实的态度。当一个不美貌的姑娘能够真正接受自己,变得自信、自强、快乐时,她便形成了一种过人的人格魅力。美丽的东西总是令人赏心悦目的,我们不能责备男士总是看好美貌的姑娘,而应当接受现实的自己,着手培养自己内在的气质。一个拥有人格魅力和内在气质的女孩同样能吸引许多男士.即使不成为恋人,也能成为朋友。那时便不会孤独,不会自卑。要强调的是一个连自己都不能接受的人,怎能让别人喜欢自己呢? 正如一个英语 谚语 所说:“Like yourself ,and others will too.”喜欢你自己,别人也就会喜欢你。同样的道理包括:接受你自己,别人也就会接受你;接受你自己,你也才能够获得自信心。 2.动机冲突 动机冲突是指同时产生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动机,但由于条件限制,二者不可兼得。如“鱼与熊掌不可兼得”的冲突;“前怕狼后怕虎”的冲突;“进退两难”的冲突等。如果这种心理矛盾持续太久、太激烈,或是其中一个动机得到满足,而其他动机受到阻碍,这时便会造成挫折。 3.能力和期望的矛盾 一个人如果过高地估计自己的能力,就会对自己提出不切实际的要求,制定过高或无法达到的目标或计划。一旦目标无法实现,自己又未能清醒地认识到达一点,便会产生强烈的挫折感。

我国对大学生的挫折教育是自上世纪末研究和开展的,但时至今日仍实效不足,大部分学校并未将大学生挫折教育作为一个系统的必要的工程去实施,以致不少悲剧连连发生。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大学生心理挫折及对策论文,希望大家喜欢!

《大学生挫折教育论》

[摘 要] 我国对大学生的挫折教育是自上世纪末研究和开展的,但时至今日仍实效不足,大部分学校并未将大学生挫折教育作为一个系统的必要的工程去实施,以致不少因大学生无法正面应对挫折而导致的悲剧连连发生。当今社会竞争愈发激烈,社会矛盾更加多元化,人际关系的复杂化等诸多因素都给涉世未深的“90后”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和挫败感。加强对“90后”大学生的挫折教育是改善当前“90后”大学生普遍心理素质较低、耐挫能力差的迫切要求。在科学分析大学生挫败感产生原因的基础上,应顺应时代发展,不断提出切实有效的策略,提高大学生心理素质和抗逆力,建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保障大学生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 大学生挫折教育;心理素质;干预对策;素质教育

【中图分类号】 G6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4244(2013)05-072-2

一、含义的界定

挫折和挫折感是普遍存在的一种社会现实和心理现象,是个体在实现目标过程中遇到难以克服的阻碍或干扰,使需要和动机无法满足而产生的紧张状态和情绪反应。

大学生挫折即大学生在大学期间在学习生活及人际等方面想达到某种目的或满足某种需求的过程中因情感、心理、行为等方面遭到阻碍或是干扰而导致形成的一种由烦恼、焦虑、困惑、迷茫等因素交织而成的一种负面的心理感受,此种心理感受有可能引发非正常思维或行为。

二、大学生挫折教育的现状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当代大学生自我实现的愿望不断提高,理想与现实的差距越来越大,同时他们正处于成年早期, 心理迅速走向成熟但又尚未完全成熟,往往表现出心理承受能力弱、耐挫折能力差的弱点,然而日趋激烈的社会竞争对人才的心理素质要求在不断提高。据调查,在北京市的大学生中,约的学生感觉有强烈挫折感,约的学生受挫折感困扰而处于心理上亚健康的状态。他们大多出生在20世纪90年代,相对优裕的生活环境为他们的成长提供了良好的物质条件,使他们减少了面对困难与承受挫折的机会,以至于许多大学生的抗挫折能力较差。由于家庭的溺爱,使他们很少接触到社会实践,抵抗挫折的能力得不到提高,因而容易产生脱离现实的虚幻想法,一旦遇到挫折,便产生消极的心理反应,导致情绪恶化或厌世,严重者甚至走向轻生。2012年7月12日,甘肃农业大学17号公寓一女大学生因无法正确看待自己考试作弊被校方发现这一事件而跳楼自杀,终结了自己宝贵的生命。挫折是每个人必然遭遇的问题,大学生因生活、学习中的小挫折频频陷入情感危机状态进而产生自我毁灭行为警示着社会各方对大学生进行抗挫折教育已刻不容缓。随着时代的进步、社会的发展,挫折教育日益被社会和广大家长接受和重视,并且成为教育界用心研究的课题,取得了一定的理论成果,但其中具有可行性的对策少之又少。

三、大学生挫折教育的重要意义

加强对“90后”的挫折教育既是我国素质教育新目标的必然要求,又是帮助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以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历史重任,更是当前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前提。高校学生工作者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增强学生的抗挫折能力,帮助他们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为他们提供情绪宣泄的安全机制,减轻他们的心理压力,从而使学生能更好的适应环境,迎接挑战。

四、当代大学生挫折感成因分析

大学生产生挫折感不是单一因素引发的,而是多种主客观原因综合互动的结果,主要可以归结为以下几方面:

(一)客观原因主要包括来自社会、学校、家庭环境等方面的因素。教育体制在学生挫折教育培养方面的欠缺,校方对学生挫折教育未给与足够重视,还有来自家庭方面的压力等都对大学生的心理挫折都有直接或间接的影响。

(二)主观原因主要包括来自学生自身智力、体力、外貌以及某些生理缺陷带来的限制。具体表现在:学业方面对专业学习缺乏兴趣;人际关系障碍;青春期的恋爱困扰;生理缺陷及疾病原因;期望值过高,理想追求受阻;就业挫折;物质需求性挫折等。

五、当代大学生挫折教育的对策

针对以上对当代大学生产生挫折感原因的分析和总结,另外在参考当前各高校在大学生挫折教育方面的一些具体实施办法的基础之上,就高校对于当代大学生的挫折感心理干预提出以下几点对策:

(一)教育大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确立正确的挫折观。一个人如果树立了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就能对社会、对人生、对世界上的事物有正确的了解和认识,并能采取适当的态度和反应,做到冷静而稳妥地处理问题。同时也能心胸开阔、乐观地面对生活,从而锻炼了抵抗挫折的能力。要教育学生面对挫折,培养挫折辩证观,挫折对人既是挑战,又是机遇,挫折可以使人生丰富多彩,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自我和世界,大学生只有学会客观地分析挫折的原因,才能更好地了解自身及所处客观环境以及时调整个人努力的目标。

(二)教育大学生掌握一些应付挫折的具体方法。一是学会及时调整目标,当某一目标屡次无法达到时,可以考虑降低要求或采取其他方式。二是学会自我安慰, 挫折是走向成功的必经之路,遭遇挫折是每个人都会面临的事,我们不能在挫折面前全盘否定自己。三是学会转移注意力。经历挫折之后,通过短期内转移注意力,调节自我情绪,使心情得到放松,藉以减少精神痛苦,排遣烦闷。四是学会对亲人、朋友倾诉。遭受挫折后与亲人、朋友交谈,倾吐自己的不快,发泄自己的不满,一般情况下可以达到缓解自身压力,平衡自我心理的目的。

(三)学校应设立配备有高素质心理咨询指导人才的心理咨询室,开展热线咨询电话、心理咨询以及第二课堂活动。从新生入学起就重视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可以为每一个学生建立保密心理档案,对发现有心理问题甚至心理疾病的同学要进行跟踪教育并建立预警机制。定期开展挫折教育讲座,从根源上解决问题,让挫折教育作为工作常态贯穿于素质教育的始终。

(四)发挥榜样的作用。高校可以将社会上勇敢战胜挫折的典型人、事,作为榜样,融于校园文化中,激励学生向榜样看齐;也可以组织学生观看励志类影视作品,陶冶性情、寓教于乐。

(五)提供情绪宣泄的安全机制,提高大学生对挫折的排解力。一个人处在受挫情境之中时往往会出现紧张的情绪反应,而这种紧张的情绪如果不能适时地宣泄出来,就可能被“累积”而导致病态心理乃至攻击行为的发生。所以,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要不断加强自身的思想政治理论素养,多与受挫者进行心理交流,采取个别谈话、意见箱等方式,给受挫者提供各种抒发受挫情绪的场所和机会,让他们自由地、毫无顾忌地倾诉自己的烦恼、苦闷和优虑,把不满的情绪全部宜泄出来,以达到内心的平衡。

(六)创设良好的群体环境,减轻大学生心理压力。大学生所在群体的人际关系以及环境氛围同其遭受挫折后,到底是战胜挫折、积极进取,还是畏缩不前、消极退却有很大关系。充满温暖、互相关心、爱护、体贴和帮助的群体氛围,会使受挫折从中获得战胜挫折的力量;而相互疏远、冷漠的群体氛围,则会降低受挫者战胜挫折的勇气。因此,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应该为受挫者创设一个良好的群体环境,使他们感受到集体的温暖。对于家庭比较贫困的大学生,要启动校园“爱心工程”,建立贫困生奖、贷、助、勤、免制度,鼓足他们克服困难的勇气;对于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建立班级“一帮一”互助小组,不让其在学习上掉队;特别对于心理有障碍的同学,教师要有更多的爱心和耐心,多和他们谈心、交流,鼓励其参加校园文体活动,帮助其克服孤僻、离群的心理,使他们在活动中意志得到磨练、情感得到升华。

(七)积极组织社会实践活动,完善大学生的个性。心理学研究表明,人对挫折的容忍力受到人的生理条件、遭受挫折的经验以及个人对挫折的思想准备的影响。磨炼大学生意志,提高大学生心理素质是提高大学生挫折容忍力的重要途径。教育工作者要积极引导大学生深入社会实践,引导大学生参加青年志愿活动、暑期“三下乡”等活动,使他们更好地认识社会,了解国情民情,接受生动的革命传统教育和吃苦耐劳、艰苦奋斗的教育。鼓励学生以义务的身份到社区医院、老人院、孤儿院、福利中心、收容所提供服务,奉献爱心培养自身的社会责任感和参与意识,发现个人价值的内容和体现方式,完善自身社会性人格和心理机制,增强战胜挫折、克服困难的能力,培养自己的挫折容忍力、情绪调适能力及心理承受能力。

(八)获得战胜挫折的经验。学生在学习、生活的过程中不免遭遇到一些小困难,一方面学校及家庭应形成教育合力,灌输给学生独立思考和处理问题的观念,培养学生凡事不过分依赖他人的好习惯,给与学生足够的信赖,摒弃以往事事包办的惯例,仅给予适当的引导和鼓励,让学生学会自己走出困境,获得战胜挫折的成就感。

(九)重视就业指导。当代大学生固有的优越感较强烈,不乏存在着眼高手低的现象,一方面高校应切实了解就业形势,在学生尚未毕业之前,多联系一些社会就业服务机构开展讲座,为在校大学生分析当前就业形势,给予就业建议,让学生对自身有个准确的定位。另一方面学生应重视实践、实习环节,高校老师应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严格完成实习工作任务,为大学生顺利步入工作岗位奠定基础。

(十)高校应在全校课程平台上专门开设挫折教育课程。可以将挫折教育从思想政治教育中单独分离出来,让学生更全面更系统地掌握挫折的基本知识、产生原因、应对办法,提高学生的抗挫折意识,增强学生应对挫折的自觉性。课程应本着理论教育与实践教育相结合的原则,采取多元灵活的授课方式,教师可以为学生创设各种遭遇挫折的情境,例如组织学生参加室外课堂或者野外生存训练,磨练学生的意志力和奋斗精神,培养他们冷静处理问题的能力。

(十一)组织学生学习如何正确应对突发的自然灾害和意外的危险状况。学校可模拟地震、海啸、泥石流、龙卷风等自然灾害突发的情境,教育学生在灾难来临时如何冷静理性地应对,求得生存。学校应教会学生如何在发生火灾、遭遇歹徒等意外状况中更好地确保自身安全,让学生在逆境中勇于面对挫折、挑战挫折。

(十二)号召学生积极参加体育活动。学校可以在夏、冬季节举办马拉松比赛,使参赛学生能在相对恶劣的天气状况下,勇于挑战自我,发现自我,使之身心得到锻炼,增强竞争和拼搏意识。学校可成立徒步旅行协会、山地自行车协会和攀岩协会等大学生感兴趣的与运动相关的协会,使学生在运动中磨练心智,发现潜能,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

总而言之,大学生挫折教育根本上要依靠大学生自觉提高抗挫能力,同时需要社会、学校、家庭多方形成教育合力去完成,是一项长期复杂的工程,高校应发挥主力作用,同时家庭、社会应给与足够的配合和支持,切实提高大学生耐挫能力,保障大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杜庆梅.90后大学生挫折教育研究.

[2]由雪莲,曲长旭,焦建亭. 大学生心理挫折感根源分析及解决途径调查研究[J].青年探索,2011,(04).

作者简介:李清怡(1991-)女,汉族,甘肃庆阳人,西北师范大学文学院文秘教育系,研究方向:文秘教育。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大学生心理挫折及对策论文

大学生挫折心理论文3000字篇三 《浅谈大学生挫折心理的成因》 当代大学生正处于激烈竞争的国内外环境中,面临的挑战和承受的压力比以往任何时期都多。由于主观和客观的原因致使大学生在生活中遇到多种多样的困难和挫折,身心都受到巨大的打击,产生严重的挫折感。当今大学生不同程度地遭遇过的挫折主要表现在学习、交往、适应、恋爱、情绪、健康、就业、家庭和学校等方面,而且遭遇挫折的频率高、反应强、影响深、类型多、应对难。挫折源是指阻碍个体实现目标、满足需要的情境和事物,也称挫折情境,同时也是挫折心理的成因。大学生的挫折源既有客观因素,又有主观因素。在实际生活中,大学生的挫折来源于以下多方面的因素: 一、 客观环境因素 (一)学校环境和建设不完善。 1、所在学校和专业不如意。我国的高等学校存在着重点院校和非重点院校、本科和专科的差别,高校专业设置存在相对热门和非热门的差别。理想和现实的差距,使这些没能进满意学校或没学满意专业的学生感到失望、惆怅,表现出对现实的强烈不满和对以后生活的担忧。 2、设备方面。有些大学教育也存在资金紧张、设备陈旧等问题。如体育馆设施陈旧,一些学生喜欢的运动项目无法开展;图书馆藏书量不大且更新缓慢,学生想读的书借不到;一些实验课由于实验室条件有限而不能开设;电脑和网络使用上有诸多不便等。所有这些受制于设备方面的问题,都可以使学生感到不满,对学生造成挫折。 3、教师方面。大部分高校学生理想中的大学教师是学识渊博、风度翩翩、能言善辩、平易近人的专家学者。而通过一段时间的了解和接触后,才发现大学教师和中学教师一样,也是平常之人。学识方面,也存在欠缺,并不能解答所有的疑惑和问题。由于教师自身及教育方法等原因,学生开始烦躁、郁闷。究其根本, 这一方面与高等教育本身的特点有关,另一方面也与现今一部分高校教师水平相对较低有关。 4、管理方式落后。目前,我国多数高校的学生管理方式重课程轻管理,轻目标管理,学生自由发展的空间较小,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大学生的个性发展。继续沿用过去那种“我说你听”、“我牵你走”的单向线性传统管理模式,不仅违背了大学生走向成年的生理、心理特点,也必然挫伤他们的自尊心和积极性,降低他的挫折承受力。 5、生活习惯的变化。 (二)经济紧张困难。 由于大学实行缴费制度、物价上涨、互相攀比而追求高消费等原因,大学生的经济负担普遍加重。有调查资料表明,高校中35%左右的大学生来自农村,其中不少学生是贫困学生,来自城镇的大学生低收入家庭也不在少数。据统计,每年全国有16%的大学生交不起学费,的大学生甚至连生活费都有问题。[2] 贫困生中,有的因为借贷款交学费背着沉重的经济包袱而产生巨大的心理压力;有的为衣食无着落而日夜焦虑不安;有的因为经济困难、穿戴不如别人而产生自惭、自卑心理。 (三)择业就业困难。 由于传统就业模式的变革, 毕业 生分配制度、分配政策的变化,毕业生人数的增多及就业市场不规范带来的不公平竞争,求职艰难已成为公认的现实。不容乐观的就业形势,使在校大学生不可避免地产生情绪上的波动。例如:有的大学生求职受挫便一蹶不振,垂头丧气,陷入失望、焦虑、苦闷的情境之中,有的甚至出现社会适应恐惧症状。[3] 大学生就业挫折原因主要有以下五点:一是对自己所学专业的社会意义不明确,担心将来选择余地小。二是对社会不正之风忧虑,担心毕业时受学校名气的影响、专业所学的限制,找不到理想的职业;女大学生则还要担心遭到性别歧视,不能平等竞争。三是对将来所从事的职业和任务缺乏认识,怕将来不能很好地适应所从事的工作。四是对自己的工作能力和社交能力缺乏信心,担心将来难以度过适应期、难以胜任此工作。五是竞争机制影响了大学生的出路,国内、国际的竞争机制已深入到各个领域,择业的高期望值与社会需求发生了强烈的冲击,优胜劣汰法则及择业难的现象使很多大学生失去心理平衡,从而产生不良情绪。 (四)其他事件引起的挫折 1、对重大丧失不适应。在大学阶段,学生有面对各种意外事件的可能,当这些事件对个体意义特别重大(客观上或主观上)并且未能被妥善应对时,就会对他们的各方面产生严重的不良影响,继而出现心理问题。例如严重的外伤或疾病、亲人重病或亡故、家乡遭受重大灾害、经济状况严重不良、丧失重要的机遇等。这些意外事件的发生通常让大学生不知所措,产生悲伤、苦闷等消极情绪,对大学生产生非常严重的挫折。 2、早年灾害性体验(早期不良精力)带来的不适应。部分大学生在幼年、童年甚至青少年时期的生活环境中,曾经历过不幸的事件、境遇,造成严重的伤害性体验,以至于对他们的行为模式、对生活的态度,甚至对个体产生了不良影响。进入大学新环境后,他们仍会以仇恨、多疑、逃避、攻击、不合作等模式对待周围的一切,其结果可造成他们社会适应不良,并影响自我的发展。这些造成伤害性体验的不幸境遇有:父母离异或家庭严重不和,父母有严重不良人格特质,教养态度严重偏离,被遗弃或被收养,家庭中有人长期处于被严重压抑的环境,长期被伤害或迫害而缺乏被爱与同情,家庭经济状况长期困难等。 3、偶发事件引起的挫折。有的大学生在学习期间家庭突然遭受不幸;有的突然患重病不能继续上学;有的与异性谈上恋爱,可对方突然提出分手;由于非人为力量造成的时空限制、天灾地变、环境污染等偶发事件都会引起挫折心理的产生。 二、 主观条件因素 (一)人生信念弱化。所谓信念是指主体对某种理论、思想、见解、行为准则有规范、坚定不移的看法,以及诚心诚意去实践的愿望,是人们对自己所追求的理想目标表现出来的孜孜以求、不懈努力的意志力。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都有各种各样的信念组成的复杂系统,人生信念的弱化导致个体缺乏精神动力,对目标的追求缺乏顽强的毅力,挫折承受力也必然随之下降。 (二)归因不当。归因是指从外部行为及其结果推测行为原因的过程,包括对他人和自己行为的原因加以解释和推测。很多挫折都与行为原因的认识有关。如果一个人对其所遭受的不愉快的事情作出不适当的归因,就会在其心理上产生消极的影响,严重的时候就造成心理上的紧张、焦虑、抑郁甚至愤懑,结果导致心理和行为的异常,导致严重的挫折。在这种情况下,挫折并不是由消极事件本身引起的,而是由对产生该事件原因的主观知觉造成的。例如,有的大学生把考试失败归因于自己的无能,把成绩下降归因于自己的无能,把成绩下降归因于教师的刁难,把朋友的离去看作是自己没有吸引力,自己没食欲却归因于饭菜味道不好等等。 (三)学习挫折。大学阶段的管理方式、培养目标、学习内容和 教学方法 与中学相比发生了重大变化。一方面是学习条件变化。许多大学生在如学前是学习的尖子,老师、家长对其宠爱备至,在同学中备受尊重,自我感觉良好,信心十足。但在集中了各地优等生的新环境中,他们可能不再是校园中的宠儿,学习上也不再是佼佼者了,如果对现实不能恰当地接受和对待,就可能表现为自信心降低和强烈的自卑感,甚至会出现强烈的嫉妒心和攻击行为,从而更难顺应现实。另一方面是 学习方法 不当造成的学习困难,比如在对新的大学课程仍采用已不适用的中学学习方法,结果造成学习成绩不理想,但又缺乏对学习方法的探讨,在学习上疲于被动应付,心理上承受较大压力。 (四)人际关系。在大学阶段,个体独立地步入了准社会群体的交际圈,大学生尝试 人际交往 并试图发展这方面的能力及对此作出的评估,为将来进入成人社会做准备。生活中的每个人都处在各种各样的社会关系之中,人际关系的好坏不仅仅是一个人的心理健康水平、社会适应能力的综合体现,而且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一个人的生活质量和事业的拓展。在人际关系过程中,部分大学生由于性格差异、志向不同、性情不和等原因会遭受挫折,或表现为自我否定而陷入苦闷与焦虑,或企图对抗而陷入困境,由此产生了心理健康问题。 (五)情感挫折。随着性机能的成熟、性意识的觉醒以及性心理的发展,青年大学生正逐渐由性接近阶段向恋爱阶段过渡。一旦出现了适应的环境条件,爱情意识会迅速转入恋爱实践。大学生的恋爱观念日益开放,据一项调查显示,在回答“大学期间谈恋爱主要是为了什么?”这一问题时,有的大学生选择“为了体验爱情”和“为了充实大学生活”,只有11%的大学生选择“将来结婚成家”,还有的选择“为了赶恋爱时髦”和的选择“不知为了什么”[4] 可见,大学生谈恋爱注重的是过程,而不是结果。这种恋爱动机使恋爱受挫成为普遍现象。对恋爱挫折,有80%以上的大学生能够采取理智态度,宽容地对待自己和对方,尊重对方的选择。但有一部分却因此一蹶不振、沉沦自弃、悲观厌世,还有一部分大学生因失恋而失志、失德甚至自杀,虽为少数,但必须重视。 (六)日常行为表现差。一些在校不能严格要求自己,行为表现很差。有的大学生把学校的 规章制度 根本不放在心上,纪律观念淡薄,上课迟到、早退甚至旷课、逃学,考试作弊、找人替考,考试科目不及格;有的大学生行为懒散,打架行凶,偷盗他人财物;有的大学生恋爱越轨、同居,因而受到学校的警告、留查、退学等处分,导致挫折心理产生。 (七)个人利益得不到满足。大学内部现行的学分制度、奖学金及德育、智育综合测评制度,助长了一部分大学生的利己观念,在强烈追求而又得不到满足的情况下,大学生的情绪和心理会受到很大的影响。例如,有的大学生平时一贯学习非常刻苦,各方面表现良好,争取拿奖学金,一旦最终没拿到奖学金就会产生严重的挫折心理,感到失望和郁闷。有些抗挫折能力差的学生很容易产生消极行为:惟利是图,不顾集体或他人的利益,片面追求名利。 (八)身体疾病或心理缺陷。人的身体有疾病或生理上有缺陷,本属正常现象。但有的大学生因生理上有些缺陷,如身材较矮、较胖、较瘦,相貌不佳等,而自信心不足,自卑感极强,总觉得自己低人一等,不愿参加集体活动,更不愿同别人交往,沉默寡言,闷闷不乐。这样长时间个性压抑的结果,进一步加重了自卑心理,很容易形成一种卑微人格或畸形心态。还有的大学生因为身上患有某些疾病而心理负荷加重,疑神疑鬼,担心患上顽症不可治愈而积郁成疾,有的甚至精神崩溃,走上自毁的道路。 (九)心理因素引起的挫折。大学生心理因素引起的挫折,一般是指大学生的个人知识、经验、思想意识、技能与方法等不能适应学习、工作和生活的要求或客观现实所引起的在态度、情感、动机、性格上的情绪反应。大学生心理因素引起的挫折很复杂,诸如期望值过高,目标选择不当;自我意识过强,情感脆弱;多种动机冲突,难以取舍等等。 通过以上客观环境因素与主观环境因素可见,大学生遭遇挫折、形成挫折心理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对大学生进行挫折教育是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以陶冶人生、激励人生、磨练人生、指导人生为目标,从而指导大学生挖掘自身潜力去战胜挫折。只有正确分析大学生挫折心理的成因,才能够对症下药,提高大学生对未来生活的适应性和调节周围环境的素质能力,在祖国的现代化建设事业中发挥应有的作用,实现自我价值。 参考文献: [1] 张梅兰.张永芝. 高校特困生现象初探.高等教育.1998年第4期. [2] 洪建标. 大学生心理问题浅探.福建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4年第3期. [3] 黄希庭. 大学生心理健康与咨询.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4] 丁小龙.大学生恋爱的特点.重庆工程学院学报.2001年第3期. 大学生挫折心理论文3000字篇四 《试谈大学生挫折心理教育策略》 所有人在不同时期都要面对不同课题,而挫折心理也是每个人都会产生的一种情绪。而大学生正式从青少年转向成年人,大学时期是比较特殊的阶段,大学生的心理还没有成熟,而在当今改革深化、竞争激烈的社会背景下,会让大学生产生挫折感,这种情绪会一定程度的影响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所以,时刻掌握大学生挫折产生的原因,并采取适当的解决 措施 ,激发学生积极向上的良好心态,将挫折心理打消,这已经成为我国各大高校心理教育的重要探讨课题。 一、大学生挫折心理教育策略探讨 1.加强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挫折观。大学生的抗挫折的能力不是受智力影响,挫折心理教育要结合不同年级的大学生心理特点进行制定: 大一新生抗挫能力培养,考虑到大一学生是新入学的新生,所以首先要从情感着手,让学生建立极强的自信心,但是大一学生多数是刚刚脱离家长的看护,独立生活和学习可能造成学生无法适应,此时就要建立适当的心理培养,让其正视可能会遇到的挫折。可以通过心理测试的方法对大一新生的生活和心理进行了解,大一学生面临的最主要的挫折是如何从中学生转变到大学生,不仅是从教室、专业还是环境等,对此很多学生的新生指南能够有一定帮助。 大二学生已经逐渐消除了大一时的稚嫩,因此要从教育方面着手,重点培养学生抗挫的能力和东西,从生活、学习和情感等多方面入手,针对大二学生可能面临的问题,最典型的是面对考试时的态度,要对考试失败正确理解,虽然不及格代表失败,但是低分及格也不是成功,对此既可以努力改善,也可以从其他各个方面进行弥补。 大三学生也可以成为老生,所以要从发现自我着手,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大三学生最主要的问题就是对未来和前途的迷茫,如何迈入社会是他们忧虑的问题。所以在大三这一阶段,学校要尽可能创造机会让学生融入社会,并对普遍存在的问题进行引导和教育。 大四学生是面临毕业的学生,最重要的是实现自我,不仅要提高自身的设计能力,还要正确的为自己定位。他们普遍存在的问题是自己适合哪类工作,如何面临 面试 的失败,其实这些就是理想和现实的差距,所以,对大四学生来说,就业指导的强化训练是比较重要的。 2.强化家庭、学生和社会间的协调作用。大学生挫折心理的教育只从学生方面入手,是很难达到预期效果的,要发挥家庭、学生及社会间的协调作用,尤其是家庭对大学生挫折心理教育的助推作用:首先,要重视学生身心健康,不能一度溺爱,要知道孩子已经长大了,要提供孩子适当的空间锻炼自主和坚强的意志力,增强抗挫能力,同时家长可以适当了解心理学知识,这对于解决大学生抗挫心理问题有很大帮助;其次,家长要改变教育方法,不能一味地想让孩子有更大的出息,而一直给孩子压力,以致孩子出现逆反心理;最后,家长要以身作则,在家庭这个小型社会中建立相互尊重、理解和民主的气氛,让孩子有良好的心态,这样家庭挫折教育才能真正发挥作用。 3.改善环境,强化渗透性教育。培养人才是高等教育的重要职责,但是所谓人才更需要身心健康。因此实现这个任务就需要社会、家庭及学生对大学生挫折心理教育进行重视,对大学生人生重要时期可能遇到的挫折和困难进行关注,逐步引导学生正确面对挫折。社会要对贫困大学生的贷款制度进行扶持,同时对优秀的贫困大学生制定奖励制度,还可以提供大学生就业和创业的机会,建立积极向上、健康的环境,让大学生感到社会是对他们关心的,这样对大学生心理挫折感也会有所疏导。高校要重视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心理教育,同时建立心理辅导课、心理健康宣传活动、心理咨询服务,发挥指导员和班主任的作用。大学生不仅要具备挫折心理的理论知识,还要了解抗挫的方法,这样能够在遇到挫折时及时找到适当的方法进行解决。实际上家庭心理教育是大学生挫折心理教育的最基础环节,大学生的家长也要对学生生活、学习及工作状况进行关注,可以选择网络、电话或者去学校直接探望的形式和学生交流并沟通,如果发现大学生有困难或者处于挫折带来的消极情绪中,要及时平稳大学生的心情,进行适当的指导和安慰。当然,大学生自我教育也是挫折心理教育的重要环节,自我教育是大学生自身结合社会需求和发展进行自我教育,自我教育是自我意识的最高级别的表现,是学生实现自我价值的最重要的方法。在学习和生活中,大学生进行自我认识,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在学习和工作过程中磨炼自己,养成积极向上的健康心理,这就大学生面临挫折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4.强化心理咨询工作。各大高校要积极站靠心理教育工作,在大学课程中设立心理健康课程,根据大学生身体和心理的发展情况具备的特点,适当的通过校园网、演出、演讲、电视、广播宣传或专题讲座等形式,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知识进行教育和宣传,保证大学生对自身身心发展情况进行掌握,并且了解心态调整的方法,逐渐培养大学生较强的心理素质和综合品质。而提高大学生心理素质,促进心理健康发展的又一个重要手段是心理咨询,心理咨询不仅能够发挥预防作用,对大学生的抗挫折能力和心理素质进行一定调整和改善,一定程度的缓解大学生的挫折感,还能通过心理咨询的形式对大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和挫折感原因进行分析,有目的的引导大学生脱离挫折心理,并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让大学生缓解心理压力,保证平衡的心态。如果有学生承受很大的挫折或者挫折感比较沉重,那么就需要及时开导,知道学生选择适当的方法对自身心理进行调整,尽早脱离挫折带来的消极情绪。例如挫折防御心态方法,此方法就是引导学生向积极向上的方面考虑,如学生考试成绩不好,就激励学生努力学习,如果经济条件不好,则告诫学生逆境是培养人才的必备条件;还可以采用宣泄方法,找朋友倾诉、大哭或者大喊,前提是不影响他人正常生活。这些方法主要是让学生以乐观的心态面对挫折,提高心理承受能力。 二、结论 大学生挫折心理这个问题是值得关注和重视的,大学生不仅要对挫折心理有正确的认识,还有掌握适当的方法解决问题,各大高校要对学生进行挫折心理教育,避免学生在此遇到挫折后而对心理造成极大伤害。大学生挫折心理教育不仅能够缓解学生心理压力,也是对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陈炎. 大学生挫折心理教育探析. 华东师范大学 硕士论文,2009年. [2]蒙艳.当代大学生挫折心理教育研究现状之探究. 《法制与社会》, 2011年第33期. [3]卢飞. 大学生挫折心理与挫折教育研究.贵州师范大学 硕士论文, 2009年. 猜你喜欢: 1. 大学生挫折心理探索论文 2. 浅议大学生挫折心理的论文2000字 3. 大学生挫折心理浅析论文1500字 4. 大学生挫折心理教育论文

大学生挫折论文文献

我国对大学生的挫折教育是自上世纪末研究和开展的,但时至今日仍实效不足,大部分学校并未将大学生挫折教育作为一个系统的必要的工程去实施,以致不少悲剧连连发生。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大学生心理挫折及对策论文,希望大家喜欢!

《大学生挫折教育论》

[摘 要] 我国对大学生的挫折教育是自上世纪末研究和开展的,但时至今日仍实效不足,大部分学校并未将大学生挫折教育作为一个系统的必要的工程去实施,以致不少因大学生无法正面应对挫折而导致的悲剧连连发生。当今社会竞争愈发激烈,社会矛盾更加多元化,人际关系的复杂化等诸多因素都给涉世未深的“90后”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和挫败感。加强对“90后”大学生的挫折教育是改善当前“90后”大学生普遍心理素质较低、耐挫能力差的迫切要求。在科学分析大学生挫败感产生原因的基础上,应顺应时代发展,不断提出切实有效的策略,提高大学生心理素质和抗逆力,建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保障大学生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 大学生挫折教育;心理素质;干预对策;素质教育

【中图分类号】 G6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4244(2013)05-072-2

一、含义的界定

挫折和挫折感是普遍存在的一种社会现实和心理现象,是个体在实现目标过程中遇到难以克服的阻碍或干扰,使需要和动机无法满足而产生的紧张状态和情绪反应。

大学生挫折即大学生在大学期间在学习生活及人际等方面想达到某种目的或满足某种需求的过程中因情感、心理、行为等方面遭到阻碍或是干扰而导致形成的一种由烦恼、焦虑、困惑、迷茫等因素交织而成的一种负面的心理感受,此种心理感受有可能引发非正常思维或行为。

二、大学生挫折教育的现状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当代大学生自我实现的愿望不断提高,理想与现实的差距越来越大,同时他们正处于成年早期, 心理迅速走向成熟但又尚未完全成熟,往往表现出心理承受能力弱、耐挫折能力差的弱点,然而日趋激烈的社会竞争对人才的心理素质要求在不断提高。据调查,在北京市的大学生中,约的学生感觉有强烈挫折感,约的学生受挫折感困扰而处于心理上亚健康的状态。他们大多出生在20世纪90年代,相对优裕的生活环境为他们的成长提供了良好的物质条件,使他们减少了面对困难与承受挫折的机会,以至于许多大学生的抗挫折能力较差。由于家庭的溺爱,使他们很少接触到社会实践,抵抗挫折的能力得不到提高,因而容易产生脱离现实的虚幻想法,一旦遇到挫折,便产生消极的心理反应,导致情绪恶化或厌世,严重者甚至走向轻生。2012年7月12日,甘肃农业大学17号公寓一女大学生因无法正确看待自己考试作弊被校方发现这一事件而跳楼自杀,终结了自己宝贵的生命。挫折是每个人必然遭遇的问题,大学生因生活、学习中的小挫折频频陷入情感危机状态进而产生自我毁灭行为警示着社会各方对大学生进行抗挫折教育已刻不容缓。随着时代的进步、社会的发展,挫折教育日益被社会和广大家长接受和重视,并且成为教育界用心研究的课题,取得了一定的理论成果,但其中具有可行性的对策少之又少。

三、大学生挫折教育的重要意义

加强对“90后”的挫折教育既是我国素质教育新目标的必然要求,又是帮助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以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历史重任,更是当前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前提。高校学生工作者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增强学生的抗挫折能力,帮助他们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为他们提供情绪宣泄的安全机制,减轻他们的心理压力,从而使学生能更好的适应环境,迎接挑战。

四、当代大学生挫折感成因分析

大学生产生挫折感不是单一因素引发的,而是多种主客观原因综合互动的结果,主要可以归结为以下几方面:

(一)客观原因主要包括来自社会、学校、家庭环境等方面的因素。教育体制在学生挫折教育培养方面的欠缺,校方对学生挫折教育未给与足够重视,还有来自家庭方面的压力等都对大学生的心理挫折都有直接或间接的影响。

(二)主观原因主要包括来自学生自身智力、体力、外貌以及某些生理缺陷带来的限制。具体表现在:学业方面对专业学习缺乏兴趣;人际关系障碍;青春期的恋爱困扰;生理缺陷及疾病原因;期望值过高,理想追求受阻;就业挫折;物质需求性挫折等。

五、当代大学生挫折教育的对策

针对以上对当代大学生产生挫折感原因的分析和总结,另外在参考当前各高校在大学生挫折教育方面的一些具体实施办法的基础之上,就高校对于当代大学生的挫折感心理干预提出以下几点对策:

(一)教育大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确立正确的挫折观。一个人如果树立了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就能对社会、对人生、对世界上的事物有正确的了解和认识,并能采取适当的态度和反应,做到冷静而稳妥地处理问题。同时也能心胸开阔、乐观地面对生活,从而锻炼了抵抗挫折的能力。要教育学生面对挫折,培养挫折辩证观,挫折对人既是挑战,又是机遇,挫折可以使人生丰富多彩,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自我和世界,大学生只有学会客观地分析挫折的原因,才能更好地了解自身及所处客观环境以及时调整个人努力的目标。

(二)教育大学生掌握一些应付挫折的具体方法。一是学会及时调整目标,当某一目标屡次无法达到时,可以考虑降低要求或采取其他方式。二是学会自我安慰, 挫折是走向成功的必经之路,遭遇挫折是每个人都会面临的事,我们不能在挫折面前全盘否定自己。三是学会转移注意力。经历挫折之后,通过短期内转移注意力,调节自我情绪,使心情得到放松,藉以减少精神痛苦,排遣烦闷。四是学会对亲人、朋友倾诉。遭受挫折后与亲人、朋友交谈,倾吐自己的不快,发泄自己的不满,一般情况下可以达到缓解自身压力,平衡自我心理的目的。

(三)学校应设立配备有高素质心理咨询指导人才的心理咨询室,开展热线咨询电话、心理咨询以及第二课堂活动。从新生入学起就重视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可以为每一个学生建立保密心理档案,对发现有心理问题甚至心理疾病的同学要进行跟踪教育并建立预警机制。定期开展挫折教育讲座,从根源上解决问题,让挫折教育作为工作常态贯穿于素质教育的始终。

(四)发挥榜样的作用。高校可以将社会上勇敢战胜挫折的典型人、事,作为榜样,融于校园文化中,激励学生向榜样看齐;也可以组织学生观看励志类影视作品,陶冶性情、寓教于乐。

(五)提供情绪宣泄的安全机制,提高大学生对挫折的排解力。一个人处在受挫情境之中时往往会出现紧张的情绪反应,而这种紧张的情绪如果不能适时地宣泄出来,就可能被“累积”而导致病态心理乃至攻击行为的发生。所以,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要不断加强自身的思想政治理论素养,多与受挫者进行心理交流,采取个别谈话、意见箱等方式,给受挫者提供各种抒发受挫情绪的场所和机会,让他们自由地、毫无顾忌地倾诉自己的烦恼、苦闷和优虑,把不满的情绪全部宜泄出来,以达到内心的平衡。

(六)创设良好的群体环境,减轻大学生心理压力。大学生所在群体的人际关系以及环境氛围同其遭受挫折后,到底是战胜挫折、积极进取,还是畏缩不前、消极退却有很大关系。充满温暖、互相关心、爱护、体贴和帮助的群体氛围,会使受挫折从中获得战胜挫折的力量;而相互疏远、冷漠的群体氛围,则会降低受挫者战胜挫折的勇气。因此,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应该为受挫者创设一个良好的群体环境,使他们感受到集体的温暖。对于家庭比较贫困的大学生,要启动校园“爱心工程”,建立贫困生奖、贷、助、勤、免制度,鼓足他们克服困难的勇气;对于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建立班级“一帮一”互助小组,不让其在学习上掉队;特别对于心理有障碍的同学,教师要有更多的爱心和耐心,多和他们谈心、交流,鼓励其参加校园文体活动,帮助其克服孤僻、离群的心理,使他们在活动中意志得到磨练、情感得到升华。

(七)积极组织社会实践活动,完善大学生的个性。心理学研究表明,人对挫折的容忍力受到人的生理条件、遭受挫折的经验以及个人对挫折的思想准备的影响。磨炼大学生意志,提高大学生心理素质是提高大学生挫折容忍力的重要途径。教育工作者要积极引导大学生深入社会实践,引导大学生参加青年志愿活动、暑期“三下乡”等活动,使他们更好地认识社会,了解国情民情,接受生动的革命传统教育和吃苦耐劳、艰苦奋斗的教育。鼓励学生以义务的身份到社区医院、老人院、孤儿院、福利中心、收容所提供服务,奉献爱心培养自身的社会责任感和参与意识,发现个人价值的内容和体现方式,完善自身社会性人格和心理机制,增强战胜挫折、克服困难的能力,培养自己的挫折容忍力、情绪调适能力及心理承受能力。

(八)获得战胜挫折的经验。学生在学习、生活的过程中不免遭遇到一些小困难,一方面学校及家庭应形成教育合力,灌输给学生独立思考和处理问题的观念,培养学生凡事不过分依赖他人的好习惯,给与学生足够的信赖,摒弃以往事事包办的惯例,仅给予适当的引导和鼓励,让学生学会自己走出困境,获得战胜挫折的成就感。

(九)重视就业指导。当代大学生固有的优越感较强烈,不乏存在着眼高手低的现象,一方面高校应切实了解就业形势,在学生尚未毕业之前,多联系一些社会就业服务机构开展讲座,为在校大学生分析当前就业形势,给予就业建议,让学生对自身有个准确的定位。另一方面学生应重视实践、实习环节,高校老师应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严格完成实习工作任务,为大学生顺利步入工作岗位奠定基础。

(十)高校应在全校课程平台上专门开设挫折教育课程。可以将挫折教育从思想政治教育中单独分离出来,让学生更全面更系统地掌握挫折的基本知识、产生原因、应对办法,提高学生的抗挫折意识,增强学生应对挫折的自觉性。课程应本着理论教育与实践教育相结合的原则,采取多元灵活的授课方式,教师可以为学生创设各种遭遇挫折的情境,例如组织学生参加室外课堂或者野外生存训练,磨练学生的意志力和奋斗精神,培养他们冷静处理问题的能力。

(十一)组织学生学习如何正确应对突发的自然灾害和意外的危险状况。学校可模拟地震、海啸、泥石流、龙卷风等自然灾害突发的情境,教育学生在灾难来临时如何冷静理性地应对,求得生存。学校应教会学生如何在发生火灾、遭遇歹徒等意外状况中更好地确保自身安全,让学生在逆境中勇于面对挫折、挑战挫折。

(十二)号召学生积极参加体育活动。学校可以在夏、冬季节举办马拉松比赛,使参赛学生能在相对恶劣的天气状况下,勇于挑战自我,发现自我,使之身心得到锻炼,增强竞争和拼搏意识。学校可成立徒步旅行协会、山地自行车协会和攀岩协会等大学生感兴趣的与运动相关的协会,使学生在运动中磨练心智,发现潜能,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

总而言之,大学生挫折教育根本上要依靠大学生自觉提高抗挫能力,同时需要社会、学校、家庭多方形成教育合力去完成,是一项长期复杂的工程,高校应发挥主力作用,同时家庭、社会应给与足够的配合和支持,切实提高大学生耐挫能力,保障大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杜庆梅.90后大学生挫折教育研究.

[2]由雪莲,曲长旭,焦建亭. 大学生心理挫折感根源分析及解决途径调查研究[J].青年探索,2011,(04).

作者简介:李清怡(1991-)女,汉族,甘肃庆阳人,西北师范大学文学院文秘教育系,研究方向:文秘教育。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大学生心理挫折及对策论文

大学生遇到挫折后会有不同的心理反应,有些人愤怒、痛苦、恐慌、悲伤,而有些人能迅速排解,调整自己,适应社会。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大学生挫折心理的2000字论文,希望大家喜欢! 大学生挫折心理的2000字论文篇一 《大学生就业挫折心理分析及应对》 【内容摘要】随着高校扩招,精英 教育 向大众教育的转变,以及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就业竞争形势日趋激烈,大学 毕业 生就业中遭受严峻挫折。毕业生就业挫折后出现了焦虑、嫉妒、自卑、冷漠和攻击等心理问题,对此,高校应该给高校毕业生予以积极的引导,使大学生迅速走出逆境,恢复积极健康的心态。 【关键词】就业挫折 大学生 抗挫折能力 一、大学生就业受挫后的心理表现 由于每个人的挫折耐受力和挫折排解力不同,挫折对于不同的个体反映出来的强度大小也就不同,因此大学毕业生遇到挫折后会有不同的心理反应,有些人愤怒、痛苦、恐慌、悲伤,而有些人能迅速排解,调整自己,适应社会。大学毕业生在遇到就业挫折后,一般的心理表现有以下几种: 1.焦虑心理 作为“天之骄子”的大学生,他们面对就业的时候意气风发,而投身现实中时,他们会遇到各种挫折。当投了几份简历没有回音或经历几次 面试 没有结果时,他们大多就会产生一定程度的焦虑心理。择业受到挫折后,他们会对自己前途感到迷茫,对自己十来年的寒窗苦读产生怀疑。曾经心比天高,而如今大学毕业,自己却连个谋生的地方都没有,大学毕业生感觉自己曾经的努力都白费,觉得对不起含辛茹苦供养自己读书的父母,在亲戚朋友面前抬不起头,心里产生恐慌、焦急、忧虑、烦躁和不安等。这种焦虑状态,严重妨碍了他们正常的学习和生活以及接下来的就业,如果不能在一定时间内进行排解,那么这种焦虑心理将影响他们的心理健康,甚至发展成心理障碍或者心理疾病。 2.嫉妒心理 嫉妒心理是大学生一种比较常见的心理现象。其主要是由于他人在某些方面胜过自己而引起的一种不快甚至是痛苦的情绪体验,而且就此把他人视为自己的威胁或假想敌。大学毕业生在就业的过程中,有些同学社会适应能力较强,平时也注重这种能力的培养,因此会相对顺利地拿到面试机会或较早地找到理想的工作,当看到这些同学比自己有优势时,就会产生羡慕、敌意、愤怒等不愉快的心理。有部分学生对这种情绪把握不住,就会不时就对同学进行挖苦讽刺、恶意中伤、造谣等。这将破坏大学同学之间的同窗友谊、使自己与同学之间人际关系冷淡。 3.自卑 自卑是由于遇到挫折后过多的自我否定而产生的自惭形秽的心理。大学毕业生在求职的过程中,由于自己所学的专业背景偏冷或者自己综合素质达不到用人单位的需求,或者个人理想职位与个人能力之间不匹配而屡遭挫折会产生强烈的自我否定心理。大学毕业生在高校的时候踌躇满志、意气风发、跃跃欲试,往往是胜利者的姿态出现在社会中,但是,当遭遇严峻的现实时,他们发现“山外有山,楼外有楼”,就觉得自己这也不行、那也不行,甚至发现自己就业还不如职校的学生,更甚至不如农民工,他们就会痛感自己的渺小和浅陋。于是终日郁郁寡欢、压抑自怨,失去了自尊心和自信心,从而逐渐引起深重的自卑心理。这是一种消极的自我暗示,是人的悲观失望的不良情绪在主导,这种心理不但会影响今后就业的成败,而且还会对今后工作和生活产生严重的影响。 4.冷漠 冷漠是个体在遇到挫折后,对付焦虑等的一种防御手段,在大学生中也较为常见。现在的就业市场竞争激烈而残酷,大学毕业生在就业的过程中,面对用人单位的选拔,感到自己无所适从、无能为力。感觉不管自己如何努力,用人单位就是不会选择录用他,于是开始自我逃避的心理,变得不思进取、情绪低落、沮丧失落。对市场上的就业信息漠不关心、对老师提供的求职机会无动于衷,不愿意再为自己的就业而做任何的努力和竞争。这种自我逃避的心理,将使他处于孤立无援的境地,不仅将妨碍他就业,而且冷漠的心理将阻隔他与别人交流的机会,影响他人际关系的发展。 5.攻击心理 米勒和多拉德在多次实验的基础上,提出的“挫折――攻击”理论认为:挫折的 经验 和攻击行为之间有对应的关系,攻击行为时个体遭受挫折所引起,并宣称“攻击永远是挫折的一种后果”。大学毕业生是在就业的过程中,一般会遭遇这样与那样的挫折,这往往导致他们情绪激动,而当这种情绪没有得到适当的发泄与控制,那么很可能会发生攻击性行为。比如有些大学生觉得用人单位凭什么不要他,与用人单位发生冲突;而有些同学会觉得自己父母的社会关系不够,于是对父母发怒,在家里踢打、摔东西等;另外甚者觉得自己无能等原因发生自杀等行为。 二、大学生就业挫折的产生原因 大学生就业挫折心理严重阻碍了大学生身心的发展。大学生产生就业挫折心理有其自身的原因,也有社会、学校等多方面复杂的因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自身专业和自我职业定位不匹配产生的挫折 目前,很多大学生由于高考不理想而调剂到现在自己的所学专业,对自己所学专业没有正确的认识,或者对自己所学的专业没有足够的兴趣,学习期间并没有对自己的专业深入学习,而对自己感兴趣的专业由于觉得自己学的不是这个,也没有花时间去钻研,存在着就业与择业之间的困惑,因此在就业方面往往存在被动心理。自己的理想职业与自身的专业素养之间存在着矛盾,他们理想中的职业,没有用人单位需要的专业知识,而自己所学专业的又不是自己喜欢的工作,以至于错失机会,如此种种,都使得大学生不能找到满意的工作,在求职过程中产生严重的挫折心理。 2.大学生自身综合素质欠缺产生的挫折 当代大学生自我意识强烈,有强烈的充实自我、发展自我和强化自我的追求。但是他们的“摘月目光”、“兔子胆量”、“蛋壳心态”、“刺猬社交”、“豆腐体制”,使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处处碰壁。大学生这个特殊的群体,他们目标过高,“想摘天上的月亮”;又缺乏刻苦的磨练和战胜困难的勇气,如兔子一样只会躲避;外表个性十足,争强好胜,但内心意志脆弱不堪一击,就像外形完整的鸡蛋壳;在人际关系上不善于理解别人,对别人要求又很高,像刺猬一样遇到不如意就发脾气、埋怨人;很少参加体育锻炼或体力劳动,身体素质差。种种这些问题,使大学生在就业时屡屡受挫,产生挫折心理。 3.社会就业机制不够完善产生的挫折 大学生在择业中渴望有公平的竞争环境,希望人人平等,但是,我国就业市场建立时间不久,还在不断完善之中,高校大学生的就业制度改革还在不断变化,由于目前的就业形势和社会环境等方面的影响,就业方面仍存在很多不公平的因素,如有的单位只接收男生而不接收女生,或者对名校和普通院校、对本地生源和外地生源等的区别对待。另外,由于市场发育的不完善,难免有“走后门”现象,现在很多大学生找工作已经成为父母社会关系网的比拼。另外,一些招聘组织受利益驱使,盲目组织大型招聘会,而毕业生焦急的心理让他们疲于赶场。这些都严重影响了大学生的就业工作,让不少大学毕业生深感受挫。 4.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弱化和就业指导不足 目前,一些高校对大学生教育只是为了就业率,职业生涯发展培训不到位,一味强调就业政策、就业程序,以及搜集和发布职位信息,而忽视了大学生的“三观”教育和大学生就业心理的引导以及求职礼仪、技巧等,使很多大学生在就业时不能遵守一定的 职场 礼仪、及时转变就业观念,难以适应瞬息万变的就业形势。这使大学生在求职过程中挫折不能及时排解,抗挫折能力下降。 三、大学生就业挫折应对策略 21世纪是一个激烈竞争的时代,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而当代大学生将是我们21世纪竞技场上的主角,中国能否在国际竞争中不被击倒并昂立于世界东方,在很大程度上要看现在大学生竞争力的强弱。大学生就业意味着大学生将离开学校步入社会,这本来就是一个让大学生倍感压力的过程,加上就业过程中的挫折心理让大学生身心健康都经受着严峻的考验。因此,加强大学生抗挫折教育,提高他们的就业挫折应对能力,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肩负的重大责任。 1.做好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 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需要从大一开始做起,大学生个人的 职业规划 也要从大一就开始。大一新生刚摆脱了高考结束填鸭式教育,离开了父母,就像刚脱缰的野马,容易偏离正常的轨道。因此,大一新生就做好职业规划,有助于大学生摆脱刚进大学的迷茫状态,从大一就开始确立明确的目标,利用大学四年时间积累有关知识,提高自身素质,发展与培养各方面的能力,夯实自己的专业基础,为毕业就业做好准备,从而在就业过程中减少碰壁。 2.重视大学生抗挫折能力的培养 人对挫折的承受能力是调适能力的表现,调适能力强的人,也就是对挫折有心理准备、对挫折情境有正确认识、对挫折损失能作客观评价的人。高校除了加强大学生的就业能力的提升,还要注重大学生抗挫折能力的培养。首先,应对大学生进行挫折存在性教育。让大学生知道,生活并非“万事如意”,人生的道路充满了荆棘与坎坷,人总是在跨越这些坎坷之后才蜕变成长。其次,磨练大学生意志。当代的大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很少经历过意志教育,平时要有意识地创造适当的挫折情境,让那些“天之骄子”碰碰钉子,在碰钉子的过程中吸取教训,训练他们的良好意志品质,使他们有主见、有耐心,既不盲从也不武断,在实践中提高抗挫折能力。 3.加强对大学生就业挫折的引导 随着就业压力的增大,大学生就业心理挫折越来越普遍。学校应给予积极的疏导,使大学生顺利走出困境,恢复健康积极的心态。首先,应帮助大学生完善自我认识。自我认识的过程是非常痛苦的,因此,学校应积极引导大学生去完善自我认识,正确评估自己的定位,调整就业期望,建立合理的择业观。其次,完善毕业生心理咨询机制。学校应该建立完善的高校毕业生就业挫折心理预防机制,尤其班级“挫折信息员”反馈队伍的建设。“挫折信息员”队伍的建设可以及时发现就业受挫的同学,反馈给相关人员给予疏导。 参考文献: [1]宋宝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M].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7. [2]孙兆静.大学生就业心理挫折及其疏导[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7(8). [3]应跃鹏.大学生受挫心理分析及耐挫折教育探讨[J].理论与实践,2003(11) [4]刘志翔,毛丹.当代大学生恋爱挫折的新变化及预防对策[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0(4). [5]蔡笑岳等.心理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6]樊富珉,费俊峰.青年心理健康十五讲[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大学生挫折心理的2000字论文篇二 《浅议大学生心理挫折及对策》 摘要:本文从人本主义心理学人格自我实现理论角度探析了大学生心理挫折的类型、形成的原因,并提出了积极的对策。 关键词:挫折 需要 人本主义 人生的道路不可能一帆风顺,丰富的生活意味着有成功的喜悦,同时也伴有挫折和失败的痛苦。人们惯于用成功来衡量一个人的人生价值,往往也以对挫折的心理反应和应对挫折的能力来评价一个人的心理素质和心理健康水平。在新的世纪里,大学生如何增强对挫折的耐受能力,紧跟时代步伐,适应时代要求,已经成为广大高校教育工作者和众多学生关注的焦点。 一、挫折教育是当代大学生的必修课 在国际形势纷繁复杂、科学技术突飞猛进、国内经济迅速发展的今天,任何人都不能准确地预测未来,而必须迎接一个又一个挑战。青年大学生今天是天之骄子,明天是国家的栋梁。每一个大学生都胸怀大志,在竞争中求生存,在合作中谋发展。在个人的成长中成功与失败同在,生活、事业中遇到挫折不甘失败继续拼搏还是消沉、颓废,取决于大学生是否具备接受挫折的心理素质。因此,赋予大学生迎接挫折和失败的心理准备,对其今后的学习、工作和生活都是十分必要的。 二、大学生挫折心理类型及原因 挫折,从心理学角度讲,是指个体在有目的的活动中,遇到无法克服或自以为无法克服的障碍或干扰,其需要和动机不能得到满足所产生的消极反应。 按马斯洛的人本主义心理学理论,个体成长发展的内在力量是动机。而动机是由多种不同性质的需要所组成,各种需要之间有先后顺序与高低层次之分,每一层次的需要与满足将决定个体人格发展的境界或程度。大学生也不例外,他们为了生存和发展,就有对各种物质和精神的需要,由此产生各种满足需要的动机,从这一角度看,大学生大致有以下几种类型的挫折。 1.缺乏挫折。 主要是指当代大学生无法拥有自己非常重要的东西时所体验到的那种挫折感受。这类学生大多是由于在物质生活条件、能力和经验及情感方面缺乏而导致挫折。 (1)家庭经济困难而产生自惭心理 自1995年起高校全面“并轨”,高校的困难生比例不断加大,普通高校的特困生比例在10%―25%之间。有的为衣食无着而日夜焦虑不安,有的因穿戴不如别人而产生自惭心理。 (2)生理缺陷或身体残疾而产生自卑情绪 一些女生为自己长得又胖又黑、男同学为自己长得瘦弱矮小而烦恼,还有些身体有残疾的学生沉默寡言,闷闷不乐,不愿与人交往,不愿参加集体活动。这样长时间的个性压抑,进一步加重了自卑心理,形成了卑微人格和畸形心态。 (3)情感的缺失造成的失落心理 自小被溺爱,娇生惯养和过分受保护的孩子进入大学后经受不住一点点阻抑个人要求和愿望的刺激。单亲或双亲不和的家庭,由于家庭的原因,学生从小就受到情感和精神上的压抑,以致具有较强的心理防御能力和感情上的缺憾。 2.损失挫折。 主要是指失去了原有的东西而引起的挫折,这类主要包括失恋、亲人死亡等给大学生带来的严重挫折。 (1)文学家歌德曾经说过:“哪个少女不怀春,哪个少男不钟情。”大学生都处在18-22周岁这个年龄段,男女生之间的交往是不可避免的现象,有的学生享受到了爱情的甜蜜,却承受不了失恋的痛苦,一旦同恋人分手,或追不到意中人,成为失恋者,思想上便想不通,行为上就容易极端化,如果不能正视现实,就会自弃、消沉,陷入不能自拔的地步。 (2)家庭亲人的失去,对大学生的挫折也是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内容。原本温馨、甜蜜的家庭,由于亲人的离去,对大学生的情感和对整个家庭的打击都是非常沉重的。原本活泼外向的学生,因为在瞬间就失去了一个重要的情感交流对象,就可能一下子变得内向许多。 3.阻碍挫折。 这主要是指那些在大学生需求和目标之间出现的阻碍或障碍给大学生带来的心理挫折。这类中最常见的要数学习上的不成功、工作中不顺利和在就业上受挫折的感受。 (1)大学生约占同龄人的15%左右的比例,他们是同龄人中的佼佼者,大都有着辉煌的过去。由于对大学生活不适应等种种原因,原来在高中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有的甚至是高考成绩在班级名列前茅的学生却出现了许多课程不及格的情况。一些学生由于一贯争强好胜,或过于苛刻自己的成绩,对自己的一点点失误承受不了,沉浸在后悔、自责之中,生怕失误再次重演,以致在今后的学习中过于紧张,从而背上了沉重的思想包袱。 (2)大学生活与中学生活最显著的区别就在于大学生活强调大学生自己管理自己。因此,有相当部分大学生在学校承担了一些管理工作,由于工作经验的不足和个人能力的差异,初次承担社会工作的大学生们都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失误,影响了他们在同学中的威信,这无疑给正在摸索工作 方法 且有着强烈表现欲的大学生造成沉重的打击,一部分心理素质不好的学生就会因此一意孤行,自暴自弃。 (3)每位大学生都希望通过几年的学习,能够找到一份比较满意的工作。由于我国目前大学生的就业市场和机制的不完善,再加上一些人为因素造成的不公平,大学生就业的理想和现实产生了较大的差距,导致一部分学生失去了就业的信心,产生焦虑情绪、悲观的心理。 大学生的这些挫折都是因为他们的某种需要不能得到满足产生的。需要是人对客观事物的需求在头脑中的反应,是客观要求作用于主体时人所体验到的一种心理状态,表现出其生存和发展对客观的依赖性。根据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的需要理论,人有生理、安全、爱与归属、尊重和自我实现等五个层次的需要。大学生在追求这些层次的需要遇到阻碍时,其动机不能实现,形成了挫折感受。同时心理学研究表明,需要的动机越强,行动的动力越大,在目标受挫时,反应越强烈。以上所列举的大学生身材矮小、失恋、工作不顺利、就业难等都是因为在现实生理、爱和自我实现需要时出现了困难,从而产生情绪低落的现象,严重的还会由此产生心理疾病。 三、大学生心理挫折的教育对策 1.提高认知水平,加强自身修养。 心理学研究表明,影响人们行为差异的重要原因之一是认知差异。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是通过主体的主观世界折射而形成的,面对同样的事物,由于主体认知水平的不同而形成了多种多样的主观印象。因此,对挫折这一客观刺激的知觉与判断也因人而异,对挫折能够正确认识,对挫折损失能够作出客观评价的人,往往比那些判断有误、认识偏颇的人更能把握挫折。可见,挫折赖受力不是先天赋予的,它是后天学习锻炼的结果。大学生不仅要加强对科学 文化 知识的学习,而且要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加强文化修养、品德修养、审美修养,进一步加强对客观世界的认识,才能有效地应对挫折。 2.调整抱负水平,确立个人目标。 抱负水平是指一个人对自己所要达到目标的规定标准,一个人是否觉得受到挫折与他自己对成功所定的标准有关,规定的标准高,即抱负水平高,反之亦然。大学生都有自己追求的目标,其目标水平的高低与其标准是否合适相当重要。如果目标水平很低,当然就很容易达到其目标水平,这样大学生不但不会激发进一步奋斗的进取心,而且会滋生骄傲自满的情绪。相反,如果目标水平很高,即使竭尽全力也达不到追求的目标,就会导致挫败感的产生。因此,大学生要结合自身实际条件综合确认适合自己的目标水平,使之通过自己的努力能最终切实可行。 3.锻炼个人意志品格,增强个人容忍力。 坚强的意志品质是战胜一切困难的法宝。缺乏坚强意志品质往往是学生获得最大成功的障碍,所以教师应引导学生在克服困难和障碍中磨练意志。人的意志总是在实践中锻炼和培养出来的,面对复杂而充满竞争的社会,大学生必须经过生活的锻炼,例如多参加义工、到基层进行参观等,接触到来自实际生活中那些经历挫折、磨难,抱着对生活美好的追求和向往,坚强地与挫折抗争的活生生的例子,在困难面前不退缩、不畏惧,从而认识到成为强者的关键是在困难和挫折面前能保持顽强不屈的意志品质,从而义无返顾地同困难进行较量,在哪里跌到就在哪里爬起来,不达到目标誓不罢休,锻炼抗挫折能力。只有这样,大学生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遇到困难和挫折时才能遇难而上,勇于克服。 大学生挫折心理的2000字论文篇三 《浅谈大学生挫折感产生的原因》 大学生处于一重要的心理和生理特殊阶段,梦想与现实矛盾体验比较丰富又还不够成熟,因此对于挫折感应该是个比较关注的问题。就让我们来了解一下挫折产生的主要原因: 外部原因 有些挫折是由于非人为的环境因素造成的。如一个急于想完成学业以便能负担家庭生活的大学生还必须苦读一二年才能毕业挣钱;身处异国的 留学 生由于远隔重洋而无法与思念至亲的亲人朋友等。另一种外部挫折是个体在社会环境中遭受到人为因素所引起的。例如,““””中受到陷害、长期蒙冤受屈的老干部;两个相爱至深的大学生,但因男方家庭是农村,遭到女方家庭反对等。 内部原因 挫折的内因是指个人的生理、心理因素等带来的阻碍和限制,成为挫折的来源。 1.个体生理条件的限制 她姓刘。是大学二年级学生。她在一年级时非常用功,成绩很好。可到了大一下半学期就下降了。由于她长得又黑又胖,其貌不扬,所以受到男生冷落。为此刘某深感苦恼,后来就出现反常行为。比如上课时对男老师傻傻地笑,说男老师喜欢她,可她配不上人家。在大街上碰到男青年,她常把头一歪向地上吐唾沫并说那男的对她不怀好意。上二年级后,她整日黯然神伤,总和别人比较容貌,以致更没有男生愿意接近她了。 这是一个怀春的少女由于容貌不美使恋爱屡受挫折,产生种种异常行为的案例。 该问题的实质在于刘某本身的看法不当。当我们不能改变现实时应当尝试去改变对现实的态度。当一个不美貌的姑娘能够真正接受自己,变得自信、自强、快乐时,她便形成了一种过人的人格魅力。美丽的东西总是令人赏心悦目的,我们不能责备男士总是看好美貌的姑娘,而应当接受现实的自己,着手培养自己内在的气质。一个拥有人格魅力和内在气质的女孩同样能吸引许多男士.即使不成为恋人,也能成为朋友。那时便不会孤独,不会自卑。要强调的是一个连自己都不能接受的人,怎能让别人喜欢自己呢? 正如一个英语 谚语 所说:“Like yourself ,and others will too.”喜欢你自己,别人也就会喜欢你。同样的道理包括:接受你自己,别人也就会接受你;接受你自己,你也才能够获得自信心。 2.动机冲突 动机冲突是指同时产生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动机,但由于条件限制,二者不可兼得。如“鱼与熊掌不可兼得”的冲突;“前怕狼后怕虎”的冲突;“进退两难”的冲突等。如果这种心理矛盾持续太久、太激烈,或是其中一个动机得到满足,而其他动机受到阻碍,这时便会造成挫折。 3.能力和期望的矛盾 一个人如果过高地估计自己的能力,就会对自己提出不切实际的要求,制定过高或无法达到的目标或计划。一旦目标无法实现,自己又未能清醒地认识到达一点,便会产生强烈的挫折感。

大学生挫折心理论文3000字篇三 《浅谈大学生挫折心理的成因》 当代大学生正处于激烈竞争的国内外环境中,面临的挑战和承受的压力比以往任何时期都多。由于主观和客观的原因致使大学生在生活中遇到多种多样的困难和挫折,身心都受到巨大的打击,产生严重的挫折感。当今大学生不同程度地遭遇过的挫折主要表现在学习、交往、适应、恋爱、情绪、健康、就业、家庭和学校等方面,而且遭遇挫折的频率高、反应强、影响深、类型多、应对难。挫折源是指阻碍个体实现目标、满足需要的情境和事物,也称挫折情境,同时也是挫折心理的成因。大学生的挫折源既有客观因素,又有主观因素。在实际生活中,大学生的挫折来源于以下多方面的因素: 一、 客观环境因素 (一)学校环境和建设不完善。 1、所在学校和专业不如意。我国的高等学校存在着重点院校和非重点院校、本科和专科的差别,高校专业设置存在相对热门和非热门的差别。理想和现实的差距,使这些没能进满意学校或没学满意专业的学生感到失望、惆怅,表现出对现实的强烈不满和对以后生活的担忧。 2、设备方面。有些大学教育也存在资金紧张、设备陈旧等问题。如体育馆设施陈旧,一些学生喜欢的运动项目无法开展;图书馆藏书量不大且更新缓慢,学生想读的书借不到;一些实验课由于实验室条件有限而不能开设;电脑和网络使用上有诸多不便等。所有这些受制于设备方面的问题,都可以使学生感到不满,对学生造成挫折。 3、教师方面。大部分高校学生理想中的大学教师是学识渊博、风度翩翩、能言善辩、平易近人的专家学者。而通过一段时间的了解和接触后,才发现大学教师和中学教师一样,也是平常之人。学识方面,也存在欠缺,并不能解答所有的疑惑和问题。由于教师自身及教育方法等原因,学生开始烦躁、郁闷。究其根本, 这一方面与高等教育本身的特点有关,另一方面也与现今一部分高校教师水平相对较低有关。 4、管理方式落后。目前,我国多数高校的学生管理方式重课程轻管理,轻目标管理,学生自由发展的空间较小,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大学生的个性发展。继续沿用过去那种“我说你听”、“我牵你走”的单向线性传统管理模式,不仅违背了大学生走向成年的生理、心理特点,也必然挫伤他们的自尊心和积极性,降低他的挫折承受力。 5、生活习惯的变化。 (二)经济紧张困难。 由于大学实行缴费制度、物价上涨、互相攀比而追求高消费等原因,大学生的经济负担普遍加重。有调查资料表明,高校中35%左右的大学生来自农村,其中不少学生是贫困学生,来自城镇的大学生低收入家庭也不在少数。据统计,每年全国有16%的大学生交不起学费,的大学生甚至连生活费都有问题。[2] 贫困生中,有的因为借贷款交学费背着沉重的经济包袱而产生巨大的心理压力;有的为衣食无着落而日夜焦虑不安;有的因为经济困难、穿戴不如别人而产生自惭、自卑心理。 (三)择业就业困难。 由于传统就业模式的变革, 毕业 生分配制度、分配政策的变化,毕业生人数的增多及就业市场不规范带来的不公平竞争,求职艰难已成为公认的现实。不容乐观的就业形势,使在校大学生不可避免地产生情绪上的波动。例如:有的大学生求职受挫便一蹶不振,垂头丧气,陷入失望、焦虑、苦闷的情境之中,有的甚至出现社会适应恐惧症状。[3] 大学生就业挫折原因主要有以下五点:一是对自己所学专业的社会意义不明确,担心将来选择余地小。二是对社会不正之风忧虑,担心毕业时受学校名气的影响、专业所学的限制,找不到理想的职业;女大学生则还要担心遭到性别歧视,不能平等竞争。三是对将来所从事的职业和任务缺乏认识,怕将来不能很好地适应所从事的工作。四是对自己的工作能力和社交能力缺乏信心,担心将来难以度过适应期、难以胜任此工作。五是竞争机制影响了大学生的出路,国内、国际的竞争机制已深入到各个领域,择业的高期望值与社会需求发生了强烈的冲击,优胜劣汰法则及择业难的现象使很多大学生失去心理平衡,从而产生不良情绪。 (四)其他事件引起的挫折 1、对重大丧失不适应。在大学阶段,学生有面对各种意外事件的可能,当这些事件对个体意义特别重大(客观上或主观上)并且未能被妥善应对时,就会对他们的各方面产生严重的不良影响,继而出现心理问题。例如严重的外伤或疾病、亲人重病或亡故、家乡遭受重大灾害、经济状况严重不良、丧失重要的机遇等。这些意外事件的发生通常让大学生不知所措,产生悲伤、苦闷等消极情绪,对大学生产生非常严重的挫折。 2、早年灾害性体验(早期不良精力)带来的不适应。部分大学生在幼年、童年甚至青少年时期的生活环境中,曾经历过不幸的事件、境遇,造成严重的伤害性体验,以至于对他们的行为模式、对生活的态度,甚至对个体产生了不良影响。进入大学新环境后,他们仍会以仇恨、多疑、逃避、攻击、不合作等模式对待周围的一切,其结果可造成他们社会适应不良,并影响自我的发展。这些造成伤害性体验的不幸境遇有:父母离异或家庭严重不和,父母有严重不良人格特质,教养态度严重偏离,被遗弃或被收养,家庭中有人长期处于被严重压抑的环境,长期被伤害或迫害而缺乏被爱与同情,家庭经济状况长期困难等。 3、偶发事件引起的挫折。有的大学生在学习期间家庭突然遭受不幸;有的突然患重病不能继续上学;有的与异性谈上恋爱,可对方突然提出分手;由于非人为力量造成的时空限制、天灾地变、环境污染等偶发事件都会引起挫折心理的产生。 二、 主观条件因素 (一)人生信念弱化。所谓信念是指主体对某种理论、思想、见解、行为准则有规范、坚定不移的看法,以及诚心诚意去实践的愿望,是人们对自己所追求的理想目标表现出来的孜孜以求、不懈努力的意志力。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都有各种各样的信念组成的复杂系统,人生信念的弱化导致个体缺乏精神动力,对目标的追求缺乏顽强的毅力,挫折承受力也必然随之下降。 (二)归因不当。归因是指从外部行为及其结果推测行为原因的过程,包括对他人和自己行为的原因加以解释和推测。很多挫折都与行为原因的认识有关。如果一个人对其所遭受的不愉快的事情作出不适当的归因,就会在其心理上产生消极的影响,严重的时候就造成心理上的紧张、焦虑、抑郁甚至愤懑,结果导致心理和行为的异常,导致严重的挫折。在这种情况下,挫折并不是由消极事件本身引起的,而是由对产生该事件原因的主观知觉造成的。例如,有的大学生把考试失败归因于自己的无能,把成绩下降归因于自己的无能,把成绩下降归因于教师的刁难,把朋友的离去看作是自己没有吸引力,自己没食欲却归因于饭菜味道不好等等。 (三)学习挫折。大学阶段的管理方式、培养目标、学习内容和 教学方法 与中学相比发生了重大变化。一方面是学习条件变化。许多大学生在如学前是学习的尖子,老师、家长对其宠爱备至,在同学中备受尊重,自我感觉良好,信心十足。但在集中了各地优等生的新环境中,他们可能不再是校园中的宠儿,学习上也不再是佼佼者了,如果对现实不能恰当地接受和对待,就可能表现为自信心降低和强烈的自卑感,甚至会出现强烈的嫉妒心和攻击行为,从而更难顺应现实。另一方面是 学习方法 不当造成的学习困难,比如在对新的大学课程仍采用已不适用的中学学习方法,结果造成学习成绩不理想,但又缺乏对学习方法的探讨,在学习上疲于被动应付,心理上承受较大压力。 (四)人际关系。在大学阶段,个体独立地步入了准社会群体的交际圈,大学生尝试 人际交往 并试图发展这方面的能力及对此作出的评估,为将来进入成人社会做准备。生活中的每个人都处在各种各样的社会关系之中,人际关系的好坏不仅仅是一个人的心理健康水平、社会适应能力的综合体现,而且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一个人的生活质量和事业的拓展。在人际关系过程中,部分大学生由于性格差异、志向不同、性情不和等原因会遭受挫折,或表现为自我否定而陷入苦闷与焦虑,或企图对抗而陷入困境,由此产生了心理健康问题。 (五)情感挫折。随着性机能的成熟、性意识的觉醒以及性心理的发展,青年大学生正逐渐由性接近阶段向恋爱阶段过渡。一旦出现了适应的环境条件,爱情意识会迅速转入恋爱实践。大学生的恋爱观念日益开放,据一项调查显示,在回答“大学期间谈恋爱主要是为了什么?”这一问题时,有的大学生选择“为了体验爱情”和“为了充实大学生活”,只有11%的大学生选择“将来结婚成家”,还有的选择“为了赶恋爱时髦”和的选择“不知为了什么”[4] 可见,大学生谈恋爱注重的是过程,而不是结果。这种恋爱动机使恋爱受挫成为普遍现象。对恋爱挫折,有80%以上的大学生能够采取理智态度,宽容地对待自己和对方,尊重对方的选择。但有一部分却因此一蹶不振、沉沦自弃、悲观厌世,还有一部分大学生因失恋而失志、失德甚至自杀,虽为少数,但必须重视。 (六)日常行为表现差。一些在校不能严格要求自己,行为表现很差。有的大学生把学校的 规章制度 根本不放在心上,纪律观念淡薄,上课迟到、早退甚至旷课、逃学,考试作弊、找人替考,考试科目不及格;有的大学生行为懒散,打架行凶,偷盗他人财物;有的大学生恋爱越轨、同居,因而受到学校的警告、留查、退学等处分,导致挫折心理产生。 (七)个人利益得不到满足。大学内部现行的学分制度、奖学金及德育、智育综合测评制度,助长了一部分大学生的利己观念,在强烈追求而又得不到满足的情况下,大学生的情绪和心理会受到很大的影响。例如,有的大学生平时一贯学习非常刻苦,各方面表现良好,争取拿奖学金,一旦最终没拿到奖学金就会产生严重的挫折心理,感到失望和郁闷。有些抗挫折能力差的学生很容易产生消极行为:惟利是图,不顾集体或他人的利益,片面追求名利。 (八)身体疾病或心理缺陷。人的身体有疾病或生理上有缺陷,本属正常现象。但有的大学生因生理上有些缺陷,如身材较矮、较胖、较瘦,相貌不佳等,而自信心不足,自卑感极强,总觉得自己低人一等,不愿参加集体活动,更不愿同别人交往,沉默寡言,闷闷不乐。这样长时间个性压抑的结果,进一步加重了自卑心理,很容易形成一种卑微人格或畸形心态。还有的大学生因为身上患有某些疾病而心理负荷加重,疑神疑鬼,担心患上顽症不可治愈而积郁成疾,有的甚至精神崩溃,走上自毁的道路。 (九)心理因素引起的挫折。大学生心理因素引起的挫折,一般是指大学生的个人知识、经验、思想意识、技能与方法等不能适应学习、工作和生活的要求或客观现实所引起的在态度、情感、动机、性格上的情绪反应。大学生心理因素引起的挫折很复杂,诸如期望值过高,目标选择不当;自我意识过强,情感脆弱;多种动机冲突,难以取舍等等。 通过以上客观环境因素与主观环境因素可见,大学生遭遇挫折、形成挫折心理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对大学生进行挫折教育是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以陶冶人生、激励人生、磨练人生、指导人生为目标,从而指导大学生挖掘自身潜力去战胜挫折。只有正确分析大学生挫折心理的成因,才能够对症下药,提高大学生对未来生活的适应性和调节周围环境的素质能力,在祖国的现代化建设事业中发挥应有的作用,实现自我价值。 参考文献: [1] 张梅兰.张永芝. 高校特困生现象初探.高等教育.1998年第4期. [2] 洪建标. 大学生心理问题浅探.福建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4年第3期. [3] 黄希庭. 大学生心理健康与咨询.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4] 丁小龙.大学生恋爱的特点.重庆工程学院学报.2001年第3期. 大学生挫折心理论文3000字篇四 《试谈大学生挫折心理教育策略》 所有人在不同时期都要面对不同课题,而挫折心理也是每个人都会产生的一种情绪。而大学生正式从青少年转向成年人,大学时期是比较特殊的阶段,大学生的心理还没有成熟,而在当今改革深化、竞争激烈的社会背景下,会让大学生产生挫折感,这种情绪会一定程度的影响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所以,时刻掌握大学生挫折产生的原因,并采取适当的解决 措施 ,激发学生积极向上的良好心态,将挫折心理打消,这已经成为我国各大高校心理教育的重要探讨课题。 一、大学生挫折心理教育策略探讨 1.加强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挫折观。大学生的抗挫折的能力不是受智力影响,挫折心理教育要结合不同年级的大学生心理特点进行制定: 大一新生抗挫能力培养,考虑到大一学生是新入学的新生,所以首先要从情感着手,让学生建立极强的自信心,但是大一学生多数是刚刚脱离家长的看护,独立生活和学习可能造成学生无法适应,此时就要建立适当的心理培养,让其正视可能会遇到的挫折。可以通过心理测试的方法对大一新生的生活和心理进行了解,大一学生面临的最主要的挫折是如何从中学生转变到大学生,不仅是从教室、专业还是环境等,对此很多学生的新生指南能够有一定帮助。 大二学生已经逐渐消除了大一时的稚嫩,因此要从教育方面着手,重点培养学生抗挫的能力和东西,从生活、学习和情感等多方面入手,针对大二学生可能面临的问题,最典型的是面对考试时的态度,要对考试失败正确理解,虽然不及格代表失败,但是低分及格也不是成功,对此既可以努力改善,也可以从其他各个方面进行弥补。 大三学生也可以成为老生,所以要从发现自我着手,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大三学生最主要的问题就是对未来和前途的迷茫,如何迈入社会是他们忧虑的问题。所以在大三这一阶段,学校要尽可能创造机会让学生融入社会,并对普遍存在的问题进行引导和教育。 大四学生是面临毕业的学生,最重要的是实现自我,不仅要提高自身的设计能力,还要正确的为自己定位。他们普遍存在的问题是自己适合哪类工作,如何面临 面试 的失败,其实这些就是理想和现实的差距,所以,对大四学生来说,就业指导的强化训练是比较重要的。 2.强化家庭、学生和社会间的协调作用。大学生挫折心理的教育只从学生方面入手,是很难达到预期效果的,要发挥家庭、学生及社会间的协调作用,尤其是家庭对大学生挫折心理教育的助推作用:首先,要重视学生身心健康,不能一度溺爱,要知道孩子已经长大了,要提供孩子适当的空间锻炼自主和坚强的意志力,增强抗挫能力,同时家长可以适当了解心理学知识,这对于解决大学生抗挫心理问题有很大帮助;其次,家长要改变教育方法,不能一味地想让孩子有更大的出息,而一直给孩子压力,以致孩子出现逆反心理;最后,家长要以身作则,在家庭这个小型社会中建立相互尊重、理解和民主的气氛,让孩子有良好的心态,这样家庭挫折教育才能真正发挥作用。 3.改善环境,强化渗透性教育。培养人才是高等教育的重要职责,但是所谓人才更需要身心健康。因此实现这个任务就需要社会、家庭及学生对大学生挫折心理教育进行重视,对大学生人生重要时期可能遇到的挫折和困难进行关注,逐步引导学生正确面对挫折。社会要对贫困大学生的贷款制度进行扶持,同时对优秀的贫困大学生制定奖励制度,还可以提供大学生就业和创业的机会,建立积极向上、健康的环境,让大学生感到社会是对他们关心的,这样对大学生心理挫折感也会有所疏导。高校要重视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心理教育,同时建立心理辅导课、心理健康宣传活动、心理咨询服务,发挥指导员和班主任的作用。大学生不仅要具备挫折心理的理论知识,还要了解抗挫的方法,这样能够在遇到挫折时及时找到适当的方法进行解决。实际上家庭心理教育是大学生挫折心理教育的最基础环节,大学生的家长也要对学生生活、学习及工作状况进行关注,可以选择网络、电话或者去学校直接探望的形式和学生交流并沟通,如果发现大学生有困难或者处于挫折带来的消极情绪中,要及时平稳大学生的心情,进行适当的指导和安慰。当然,大学生自我教育也是挫折心理教育的重要环节,自我教育是大学生自身结合社会需求和发展进行自我教育,自我教育是自我意识的最高级别的表现,是学生实现自我价值的最重要的方法。在学习和生活中,大学生进行自我认识,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在学习和工作过程中磨炼自己,养成积极向上的健康心理,这就大学生面临挫折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4.强化心理咨询工作。各大高校要积极站靠心理教育工作,在大学课程中设立心理健康课程,根据大学生身体和心理的发展情况具备的特点,适当的通过校园网、演出、演讲、电视、广播宣传或专题讲座等形式,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知识进行教育和宣传,保证大学生对自身身心发展情况进行掌握,并且了解心态调整的方法,逐渐培养大学生较强的心理素质和综合品质。而提高大学生心理素质,促进心理健康发展的又一个重要手段是心理咨询,心理咨询不仅能够发挥预防作用,对大学生的抗挫折能力和心理素质进行一定调整和改善,一定程度的缓解大学生的挫折感,还能通过心理咨询的形式对大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和挫折感原因进行分析,有目的的引导大学生脱离挫折心理,并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让大学生缓解心理压力,保证平衡的心态。如果有学生承受很大的挫折或者挫折感比较沉重,那么就需要及时开导,知道学生选择适当的方法对自身心理进行调整,尽早脱离挫折带来的消极情绪。例如挫折防御心态方法,此方法就是引导学生向积极向上的方面考虑,如学生考试成绩不好,就激励学生努力学习,如果经济条件不好,则告诫学生逆境是培养人才的必备条件;还可以采用宣泄方法,找朋友倾诉、大哭或者大喊,前提是不影响他人正常生活。这些方法主要是让学生以乐观的心态面对挫折,提高心理承受能力。 二、结论 大学生挫折心理这个问题是值得关注和重视的,大学生不仅要对挫折心理有正确的认识,还有掌握适当的方法解决问题,各大高校要对学生进行挫折心理教育,避免学生在此遇到挫折后而对心理造成极大伤害。大学生挫折心理教育不仅能够缓解学生心理压力,也是对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陈炎. 大学生挫折心理教育探析. 华东师范大学 硕士论文,2009年. [2]蒙艳.当代大学生挫折心理教育研究现状之探究. 《法制与社会》, 2011年第33期. [3]卢飞. 大学生挫折心理与挫折教育研究.贵州师范大学 硕士论文, 2009年. 猜你喜欢: 1. 大学生挫折心理探索论文 2. 浅议大学生挫折心理的论文2000字 3. 大学生挫折心理浅析论文1500字 4. 大学生挫折心理教育论文

大学生挫折论文参考文献

大学生遇到挫折后会有不同的心理反应,有些人愤怒、痛苦、恐慌、悲伤,而有些人能迅速排解,调整自己,适应社会。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大学生挫折心理的2000字论文,希望大家喜欢! 大学生挫折心理的2000字论文篇一 《大学生就业挫折心理分析及应对》 【内容摘要】随着高校扩招,精英 教育 向大众教育的转变,以及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就业竞争形势日趋激烈,大学 毕业 生就业中遭受严峻挫折。毕业生就业挫折后出现了焦虑、嫉妒、自卑、冷漠和攻击等心理问题,对此,高校应该给高校毕业生予以积极的引导,使大学生迅速走出逆境,恢复积极健康的心态。 【关键词】就业挫折 大学生 抗挫折能力 一、大学生就业受挫后的心理表现 由于每个人的挫折耐受力和挫折排解力不同,挫折对于不同的个体反映出来的强度大小也就不同,因此大学毕业生遇到挫折后会有不同的心理反应,有些人愤怒、痛苦、恐慌、悲伤,而有些人能迅速排解,调整自己,适应社会。大学毕业生在遇到就业挫折后,一般的心理表现有以下几种: 1.焦虑心理 作为“天之骄子”的大学生,他们面对就业的时候意气风发,而投身现实中时,他们会遇到各种挫折。当投了几份简历没有回音或经历几次 面试 没有结果时,他们大多就会产生一定程度的焦虑心理。择业受到挫折后,他们会对自己前途感到迷茫,对自己十来年的寒窗苦读产生怀疑。曾经心比天高,而如今大学毕业,自己却连个谋生的地方都没有,大学毕业生感觉自己曾经的努力都白费,觉得对不起含辛茹苦供养自己读书的父母,在亲戚朋友面前抬不起头,心里产生恐慌、焦急、忧虑、烦躁和不安等。这种焦虑状态,严重妨碍了他们正常的学习和生活以及接下来的就业,如果不能在一定时间内进行排解,那么这种焦虑心理将影响他们的心理健康,甚至发展成心理障碍或者心理疾病。 2.嫉妒心理 嫉妒心理是大学生一种比较常见的心理现象。其主要是由于他人在某些方面胜过自己而引起的一种不快甚至是痛苦的情绪体验,而且就此把他人视为自己的威胁或假想敌。大学毕业生在就业的过程中,有些同学社会适应能力较强,平时也注重这种能力的培养,因此会相对顺利地拿到面试机会或较早地找到理想的工作,当看到这些同学比自己有优势时,就会产生羡慕、敌意、愤怒等不愉快的心理。有部分学生对这种情绪把握不住,就会不时就对同学进行挖苦讽刺、恶意中伤、造谣等。这将破坏大学同学之间的同窗友谊、使自己与同学之间人际关系冷淡。 3.自卑 自卑是由于遇到挫折后过多的自我否定而产生的自惭形秽的心理。大学毕业生在求职的过程中,由于自己所学的专业背景偏冷或者自己综合素质达不到用人单位的需求,或者个人理想职位与个人能力之间不匹配而屡遭挫折会产生强烈的自我否定心理。大学毕业生在高校的时候踌躇满志、意气风发、跃跃欲试,往往是胜利者的姿态出现在社会中,但是,当遭遇严峻的现实时,他们发现“山外有山,楼外有楼”,就觉得自己这也不行、那也不行,甚至发现自己就业还不如职校的学生,更甚至不如农民工,他们就会痛感自己的渺小和浅陋。于是终日郁郁寡欢、压抑自怨,失去了自尊心和自信心,从而逐渐引起深重的自卑心理。这是一种消极的自我暗示,是人的悲观失望的不良情绪在主导,这种心理不但会影响今后就业的成败,而且还会对今后工作和生活产生严重的影响。 4.冷漠 冷漠是个体在遇到挫折后,对付焦虑等的一种防御手段,在大学生中也较为常见。现在的就业市场竞争激烈而残酷,大学毕业生在就业的过程中,面对用人单位的选拔,感到自己无所适从、无能为力。感觉不管自己如何努力,用人单位就是不会选择录用他,于是开始自我逃避的心理,变得不思进取、情绪低落、沮丧失落。对市场上的就业信息漠不关心、对老师提供的求职机会无动于衷,不愿意再为自己的就业而做任何的努力和竞争。这种自我逃避的心理,将使他处于孤立无援的境地,不仅将妨碍他就业,而且冷漠的心理将阻隔他与别人交流的机会,影响他人际关系的发展。 5.攻击心理 米勒和多拉德在多次实验的基础上,提出的“挫折――攻击”理论认为:挫折的 经验 和攻击行为之间有对应的关系,攻击行为时个体遭受挫折所引起,并宣称“攻击永远是挫折的一种后果”。大学毕业生是在就业的过程中,一般会遭遇这样与那样的挫折,这往往导致他们情绪激动,而当这种情绪没有得到适当的发泄与控制,那么很可能会发生攻击性行为。比如有些大学生觉得用人单位凭什么不要他,与用人单位发生冲突;而有些同学会觉得自己父母的社会关系不够,于是对父母发怒,在家里踢打、摔东西等;另外甚者觉得自己无能等原因发生自杀等行为。 二、大学生就业挫折的产生原因 大学生就业挫折心理严重阻碍了大学生身心的发展。大学生产生就业挫折心理有其自身的原因,也有社会、学校等多方面复杂的因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自身专业和自我职业定位不匹配产生的挫折 目前,很多大学生由于高考不理想而调剂到现在自己的所学专业,对自己所学专业没有正确的认识,或者对自己所学的专业没有足够的兴趣,学习期间并没有对自己的专业深入学习,而对自己感兴趣的专业由于觉得自己学的不是这个,也没有花时间去钻研,存在着就业与择业之间的困惑,因此在就业方面往往存在被动心理。自己的理想职业与自身的专业素养之间存在着矛盾,他们理想中的职业,没有用人单位需要的专业知识,而自己所学专业的又不是自己喜欢的工作,以至于错失机会,如此种种,都使得大学生不能找到满意的工作,在求职过程中产生严重的挫折心理。 2.大学生自身综合素质欠缺产生的挫折 当代大学生自我意识强烈,有强烈的充实自我、发展自我和强化自我的追求。但是他们的“摘月目光”、“兔子胆量”、“蛋壳心态”、“刺猬社交”、“豆腐体制”,使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处处碰壁。大学生这个特殊的群体,他们目标过高,“想摘天上的月亮”;又缺乏刻苦的磨练和战胜困难的勇气,如兔子一样只会躲避;外表个性十足,争强好胜,但内心意志脆弱不堪一击,就像外形完整的鸡蛋壳;在人际关系上不善于理解别人,对别人要求又很高,像刺猬一样遇到不如意就发脾气、埋怨人;很少参加体育锻炼或体力劳动,身体素质差。种种这些问题,使大学生在就业时屡屡受挫,产生挫折心理。 3.社会就业机制不够完善产生的挫折 大学生在择业中渴望有公平的竞争环境,希望人人平等,但是,我国就业市场建立时间不久,还在不断完善之中,高校大学生的就业制度改革还在不断变化,由于目前的就业形势和社会环境等方面的影响,就业方面仍存在很多不公平的因素,如有的单位只接收男生而不接收女生,或者对名校和普通院校、对本地生源和外地生源等的区别对待。另外,由于市场发育的不完善,难免有“走后门”现象,现在很多大学生找工作已经成为父母社会关系网的比拼。另外,一些招聘组织受利益驱使,盲目组织大型招聘会,而毕业生焦急的心理让他们疲于赶场。这些都严重影响了大学生的就业工作,让不少大学毕业生深感受挫。 4.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弱化和就业指导不足 目前,一些高校对大学生教育只是为了就业率,职业生涯发展培训不到位,一味强调就业政策、就业程序,以及搜集和发布职位信息,而忽视了大学生的“三观”教育和大学生就业心理的引导以及求职礼仪、技巧等,使很多大学生在就业时不能遵守一定的 职场 礼仪、及时转变就业观念,难以适应瞬息万变的就业形势。这使大学生在求职过程中挫折不能及时排解,抗挫折能力下降。 三、大学生就业挫折应对策略 21世纪是一个激烈竞争的时代,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而当代大学生将是我们21世纪竞技场上的主角,中国能否在国际竞争中不被击倒并昂立于世界东方,在很大程度上要看现在大学生竞争力的强弱。大学生就业意味着大学生将离开学校步入社会,这本来就是一个让大学生倍感压力的过程,加上就业过程中的挫折心理让大学生身心健康都经受着严峻的考验。因此,加强大学生抗挫折教育,提高他们的就业挫折应对能力,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肩负的重大责任。 1.做好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 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需要从大一开始做起,大学生个人的 职业规划 也要从大一就开始。大一新生刚摆脱了高考结束填鸭式教育,离开了父母,就像刚脱缰的野马,容易偏离正常的轨道。因此,大一新生就做好职业规划,有助于大学生摆脱刚进大学的迷茫状态,从大一就开始确立明确的目标,利用大学四年时间积累有关知识,提高自身素质,发展与培养各方面的能力,夯实自己的专业基础,为毕业就业做好准备,从而在就业过程中减少碰壁。 2.重视大学生抗挫折能力的培养 人对挫折的承受能力是调适能力的表现,调适能力强的人,也就是对挫折有心理准备、对挫折情境有正确认识、对挫折损失能作客观评价的人。高校除了加强大学生的就业能力的提升,还要注重大学生抗挫折能力的培养。首先,应对大学生进行挫折存在性教育。让大学生知道,生活并非“万事如意”,人生的道路充满了荆棘与坎坷,人总是在跨越这些坎坷之后才蜕变成长。其次,磨练大学生意志。当代的大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很少经历过意志教育,平时要有意识地创造适当的挫折情境,让那些“天之骄子”碰碰钉子,在碰钉子的过程中吸取教训,训练他们的良好意志品质,使他们有主见、有耐心,既不盲从也不武断,在实践中提高抗挫折能力。 3.加强对大学生就业挫折的引导 随着就业压力的增大,大学生就业心理挫折越来越普遍。学校应给予积极的疏导,使大学生顺利走出困境,恢复健康积极的心态。首先,应帮助大学生完善自我认识。自我认识的过程是非常痛苦的,因此,学校应积极引导大学生去完善自我认识,正确评估自己的定位,调整就业期望,建立合理的择业观。其次,完善毕业生心理咨询机制。学校应该建立完善的高校毕业生就业挫折心理预防机制,尤其班级“挫折信息员”反馈队伍的建设。“挫折信息员”队伍的建设可以及时发现就业受挫的同学,反馈给相关人员给予疏导。 参考文献: [1]宋宝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M].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7. [2]孙兆静.大学生就业心理挫折及其疏导[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7(8). [3]应跃鹏.大学生受挫心理分析及耐挫折教育探讨[J].理论与实践,2003(11) [4]刘志翔,毛丹.当代大学生恋爱挫折的新变化及预防对策[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0(4). [5]蔡笑岳等.心理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6]樊富珉,费俊峰.青年心理健康十五讲[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大学生挫折心理的2000字论文篇二 《浅议大学生心理挫折及对策》 摘要:本文从人本主义心理学人格自我实现理论角度探析了大学生心理挫折的类型、形成的原因,并提出了积极的对策。 关键词:挫折 需要 人本主义 人生的道路不可能一帆风顺,丰富的生活意味着有成功的喜悦,同时也伴有挫折和失败的痛苦。人们惯于用成功来衡量一个人的人生价值,往往也以对挫折的心理反应和应对挫折的能力来评价一个人的心理素质和心理健康水平。在新的世纪里,大学生如何增强对挫折的耐受能力,紧跟时代步伐,适应时代要求,已经成为广大高校教育工作者和众多学生关注的焦点。 一、挫折教育是当代大学生的必修课 在国际形势纷繁复杂、科学技术突飞猛进、国内经济迅速发展的今天,任何人都不能准确地预测未来,而必须迎接一个又一个挑战。青年大学生今天是天之骄子,明天是国家的栋梁。每一个大学生都胸怀大志,在竞争中求生存,在合作中谋发展。在个人的成长中成功与失败同在,生活、事业中遇到挫折不甘失败继续拼搏还是消沉、颓废,取决于大学生是否具备接受挫折的心理素质。因此,赋予大学生迎接挫折和失败的心理准备,对其今后的学习、工作和生活都是十分必要的。 二、大学生挫折心理类型及原因 挫折,从心理学角度讲,是指个体在有目的的活动中,遇到无法克服或自以为无法克服的障碍或干扰,其需要和动机不能得到满足所产生的消极反应。 按马斯洛的人本主义心理学理论,个体成长发展的内在力量是动机。而动机是由多种不同性质的需要所组成,各种需要之间有先后顺序与高低层次之分,每一层次的需要与满足将决定个体人格发展的境界或程度。大学生也不例外,他们为了生存和发展,就有对各种物质和精神的需要,由此产生各种满足需要的动机,从这一角度看,大学生大致有以下几种类型的挫折。 1.缺乏挫折。 主要是指当代大学生无法拥有自己非常重要的东西时所体验到的那种挫折感受。这类学生大多是由于在物质生活条件、能力和经验及情感方面缺乏而导致挫折。 (1)家庭经济困难而产生自惭心理 自1995年起高校全面“并轨”,高校的困难生比例不断加大,普通高校的特困生比例在10%―25%之间。有的为衣食无着而日夜焦虑不安,有的因穿戴不如别人而产生自惭心理。 (2)生理缺陷或身体残疾而产生自卑情绪 一些女生为自己长得又胖又黑、男同学为自己长得瘦弱矮小而烦恼,还有些身体有残疾的学生沉默寡言,闷闷不乐,不愿与人交往,不愿参加集体活动。这样长时间的个性压抑,进一步加重了自卑心理,形成了卑微人格和畸形心态。 (3)情感的缺失造成的失落心理 自小被溺爱,娇生惯养和过分受保护的孩子进入大学后经受不住一点点阻抑个人要求和愿望的刺激。单亲或双亲不和的家庭,由于家庭的原因,学生从小就受到情感和精神上的压抑,以致具有较强的心理防御能力和感情上的缺憾。 2.损失挫折。 主要是指失去了原有的东西而引起的挫折,这类主要包括失恋、亲人死亡等给大学生带来的严重挫折。 (1)文学家歌德曾经说过:“哪个少女不怀春,哪个少男不钟情。”大学生都处在18-22周岁这个年龄段,男女生之间的交往是不可避免的现象,有的学生享受到了爱情的甜蜜,却承受不了失恋的痛苦,一旦同恋人分手,或追不到意中人,成为失恋者,思想上便想不通,行为上就容易极端化,如果不能正视现实,就会自弃、消沉,陷入不能自拔的地步。 (2)家庭亲人的失去,对大学生的挫折也是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内容。原本温馨、甜蜜的家庭,由于亲人的离去,对大学生的情感和对整个家庭的打击都是非常沉重的。原本活泼外向的学生,因为在瞬间就失去了一个重要的情感交流对象,就可能一下子变得内向许多。 3.阻碍挫折。 这主要是指那些在大学生需求和目标之间出现的阻碍或障碍给大学生带来的心理挫折。这类中最常见的要数学习上的不成功、工作中不顺利和在就业上受挫折的感受。 (1)大学生约占同龄人的15%左右的比例,他们是同龄人中的佼佼者,大都有着辉煌的过去。由于对大学生活不适应等种种原因,原来在高中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有的甚至是高考成绩在班级名列前茅的学生却出现了许多课程不及格的情况。一些学生由于一贯争强好胜,或过于苛刻自己的成绩,对自己的一点点失误承受不了,沉浸在后悔、自责之中,生怕失误再次重演,以致在今后的学习中过于紧张,从而背上了沉重的思想包袱。 (2)大学生活与中学生活最显著的区别就在于大学生活强调大学生自己管理自己。因此,有相当部分大学生在学校承担了一些管理工作,由于工作经验的不足和个人能力的差异,初次承担社会工作的大学生们都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失误,影响了他们在同学中的威信,这无疑给正在摸索工作 方法 且有着强烈表现欲的大学生造成沉重的打击,一部分心理素质不好的学生就会因此一意孤行,自暴自弃。 (3)每位大学生都希望通过几年的学习,能够找到一份比较满意的工作。由于我国目前大学生的就业市场和机制的不完善,再加上一些人为因素造成的不公平,大学生就业的理想和现实产生了较大的差距,导致一部分学生失去了就业的信心,产生焦虑情绪、悲观的心理。 大学生的这些挫折都是因为他们的某种需要不能得到满足产生的。需要是人对客观事物的需求在头脑中的反应,是客观要求作用于主体时人所体验到的一种心理状态,表现出其生存和发展对客观的依赖性。根据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的需要理论,人有生理、安全、爱与归属、尊重和自我实现等五个层次的需要。大学生在追求这些层次的需要遇到阻碍时,其动机不能实现,形成了挫折感受。同时心理学研究表明,需要的动机越强,行动的动力越大,在目标受挫时,反应越强烈。以上所列举的大学生身材矮小、失恋、工作不顺利、就业难等都是因为在现实生理、爱和自我实现需要时出现了困难,从而产生情绪低落的现象,严重的还会由此产生心理疾病。 三、大学生心理挫折的教育对策 1.提高认知水平,加强自身修养。 心理学研究表明,影响人们行为差异的重要原因之一是认知差异。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是通过主体的主观世界折射而形成的,面对同样的事物,由于主体认知水平的不同而形成了多种多样的主观印象。因此,对挫折这一客观刺激的知觉与判断也因人而异,对挫折能够正确认识,对挫折损失能够作出客观评价的人,往往比那些判断有误、认识偏颇的人更能把握挫折。可见,挫折赖受力不是先天赋予的,它是后天学习锻炼的结果。大学生不仅要加强对科学 文化 知识的学习,而且要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加强文化修养、品德修养、审美修养,进一步加强对客观世界的认识,才能有效地应对挫折。 2.调整抱负水平,确立个人目标。 抱负水平是指一个人对自己所要达到目标的规定标准,一个人是否觉得受到挫折与他自己对成功所定的标准有关,规定的标准高,即抱负水平高,反之亦然。大学生都有自己追求的目标,其目标水平的高低与其标准是否合适相当重要。如果目标水平很低,当然就很容易达到其目标水平,这样大学生不但不会激发进一步奋斗的进取心,而且会滋生骄傲自满的情绪。相反,如果目标水平很高,即使竭尽全力也达不到追求的目标,就会导致挫败感的产生。因此,大学生要结合自身实际条件综合确认适合自己的目标水平,使之通过自己的努力能最终切实可行。 3.锻炼个人意志品格,增强个人容忍力。 坚强的意志品质是战胜一切困难的法宝。缺乏坚强意志品质往往是学生获得最大成功的障碍,所以教师应引导学生在克服困难和障碍中磨练意志。人的意志总是在实践中锻炼和培养出来的,面对复杂而充满竞争的社会,大学生必须经过生活的锻炼,例如多参加义工、到基层进行参观等,接触到来自实际生活中那些经历挫折、磨难,抱着对生活美好的追求和向往,坚强地与挫折抗争的活生生的例子,在困难面前不退缩、不畏惧,从而认识到成为强者的关键是在困难和挫折面前能保持顽强不屈的意志品质,从而义无返顾地同困难进行较量,在哪里跌到就在哪里爬起来,不达到目标誓不罢休,锻炼抗挫折能力。只有这样,大学生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遇到困难和挫折时才能遇难而上,勇于克服。 大学生挫折心理的2000字论文篇三 《浅谈大学生挫折感产生的原因》 大学生处于一重要的心理和生理特殊阶段,梦想与现实矛盾体验比较丰富又还不够成熟,因此对于挫折感应该是个比较关注的问题。就让我们来了解一下挫折产生的主要原因: 外部原因 有些挫折是由于非人为的环境因素造成的。如一个急于想完成学业以便能负担家庭生活的大学生还必须苦读一二年才能毕业挣钱;身处异国的 留学 生由于远隔重洋而无法与思念至亲的亲人朋友等。另一种外部挫折是个体在社会环境中遭受到人为因素所引起的。例如,““””中受到陷害、长期蒙冤受屈的老干部;两个相爱至深的大学生,但因男方家庭是农村,遭到女方家庭反对等。 内部原因 挫折的内因是指个人的生理、心理因素等带来的阻碍和限制,成为挫折的来源。 1.个体生理条件的限制 她姓刘。是大学二年级学生。她在一年级时非常用功,成绩很好。可到了大一下半学期就下降了。由于她长得又黑又胖,其貌不扬,所以受到男生冷落。为此刘某深感苦恼,后来就出现反常行为。比如上课时对男老师傻傻地笑,说男老师喜欢她,可她配不上人家。在大街上碰到男青年,她常把头一歪向地上吐唾沫并说那男的对她不怀好意。上二年级后,她整日黯然神伤,总和别人比较容貌,以致更没有男生愿意接近她了。 这是一个怀春的少女由于容貌不美使恋爱屡受挫折,产生种种异常行为的案例。 该问题的实质在于刘某本身的看法不当。当我们不能改变现实时应当尝试去改变对现实的态度。当一个不美貌的姑娘能够真正接受自己,变得自信、自强、快乐时,她便形成了一种过人的人格魅力。美丽的东西总是令人赏心悦目的,我们不能责备男士总是看好美貌的姑娘,而应当接受现实的自己,着手培养自己内在的气质。一个拥有人格魅力和内在气质的女孩同样能吸引许多男士.即使不成为恋人,也能成为朋友。那时便不会孤独,不会自卑。要强调的是一个连自己都不能接受的人,怎能让别人喜欢自己呢? 正如一个英语 谚语 所说:“Like yourself ,and others will too.”喜欢你自己,别人也就会喜欢你。同样的道理包括:接受你自己,别人也就会接受你;接受你自己,你也才能够获得自信心。 2.动机冲突 动机冲突是指同时产生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动机,但由于条件限制,二者不可兼得。如“鱼与熊掌不可兼得”的冲突;“前怕狼后怕虎”的冲突;“进退两难”的冲突等。如果这种心理矛盾持续太久、太激烈,或是其中一个动机得到满足,而其他动机受到阻碍,这时便会造成挫折。 3.能力和期望的矛盾 一个人如果过高地估计自己的能力,就会对自己提出不切实际的要求,制定过高或无法达到的目标或计划。一旦目标无法实现,自己又未能清醒地认识到达一点,便会产生强烈的挫折感。

大学生挫折心理论文3000字篇三 《浅谈大学生挫折心理的成因》 当代大学生正处于激烈竞争的国内外环境中,面临的挑战和承受的压力比以往任何时期都多。由于主观和客观的原因致使大学生在生活中遇到多种多样的困难和挫折,身心都受到巨大的打击,产生严重的挫折感。当今大学生不同程度地遭遇过的挫折主要表现在学习、交往、适应、恋爱、情绪、健康、就业、家庭和学校等方面,而且遭遇挫折的频率高、反应强、影响深、类型多、应对难。挫折源是指阻碍个体实现目标、满足需要的情境和事物,也称挫折情境,同时也是挫折心理的成因。大学生的挫折源既有客观因素,又有主观因素。在实际生活中,大学生的挫折来源于以下多方面的因素: 一、 客观环境因素 (一)学校环境和建设不完善。 1、所在学校和专业不如意。我国的高等学校存在着重点院校和非重点院校、本科和专科的差别,高校专业设置存在相对热门和非热门的差别。理想和现实的差距,使这些没能进满意学校或没学满意专业的学生感到失望、惆怅,表现出对现实的强烈不满和对以后生活的担忧。 2、设备方面。有些大学教育也存在资金紧张、设备陈旧等问题。如体育馆设施陈旧,一些学生喜欢的运动项目无法开展;图书馆藏书量不大且更新缓慢,学生想读的书借不到;一些实验课由于实验室条件有限而不能开设;电脑和网络使用上有诸多不便等。所有这些受制于设备方面的问题,都可以使学生感到不满,对学生造成挫折。 3、教师方面。大部分高校学生理想中的大学教师是学识渊博、风度翩翩、能言善辩、平易近人的专家学者。而通过一段时间的了解和接触后,才发现大学教师和中学教师一样,也是平常之人。学识方面,也存在欠缺,并不能解答所有的疑惑和问题。由于教师自身及教育方法等原因,学生开始烦躁、郁闷。究其根本, 这一方面与高等教育本身的特点有关,另一方面也与现今一部分高校教师水平相对较低有关。 4、管理方式落后。目前,我国多数高校的学生管理方式重课程轻管理,轻目标管理,学生自由发展的空间较小,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大学生的个性发展。继续沿用过去那种“我说你听”、“我牵你走”的单向线性传统管理模式,不仅违背了大学生走向成年的生理、心理特点,也必然挫伤他们的自尊心和积极性,降低他的挫折承受力。 5、生活习惯的变化。 (二)经济紧张困难。 由于大学实行缴费制度、物价上涨、互相攀比而追求高消费等原因,大学生的经济负担普遍加重。有调查资料表明,高校中35%左右的大学生来自农村,其中不少学生是贫困学生,来自城镇的大学生低收入家庭也不在少数。据统计,每年全国有16%的大学生交不起学费,的大学生甚至连生活费都有问题。[2] 贫困生中,有的因为借贷款交学费背着沉重的经济包袱而产生巨大的心理压力;有的为衣食无着落而日夜焦虑不安;有的因为经济困难、穿戴不如别人而产生自惭、自卑心理。 (三)择业就业困难。 由于传统就业模式的变革, 毕业 生分配制度、分配政策的变化,毕业生人数的增多及就业市场不规范带来的不公平竞争,求职艰难已成为公认的现实。不容乐观的就业形势,使在校大学生不可避免地产生情绪上的波动。例如:有的大学生求职受挫便一蹶不振,垂头丧气,陷入失望、焦虑、苦闷的情境之中,有的甚至出现社会适应恐惧症状。[3] 大学生就业挫折原因主要有以下五点:一是对自己所学专业的社会意义不明确,担心将来选择余地小。二是对社会不正之风忧虑,担心毕业时受学校名气的影响、专业所学的限制,找不到理想的职业;女大学生则还要担心遭到性别歧视,不能平等竞争。三是对将来所从事的职业和任务缺乏认识,怕将来不能很好地适应所从事的工作。四是对自己的工作能力和社交能力缺乏信心,担心将来难以度过适应期、难以胜任此工作。五是竞争机制影响了大学生的出路,国内、国际的竞争机制已深入到各个领域,择业的高期望值与社会需求发生了强烈的冲击,优胜劣汰法则及择业难的现象使很多大学生失去心理平衡,从而产生不良情绪。 (四)其他事件引起的挫折 1、对重大丧失不适应。在大学阶段,学生有面对各种意外事件的可能,当这些事件对个体意义特别重大(客观上或主观上)并且未能被妥善应对时,就会对他们的各方面产生严重的不良影响,继而出现心理问题。例如严重的外伤或疾病、亲人重病或亡故、家乡遭受重大灾害、经济状况严重不良、丧失重要的机遇等。这些意外事件的发生通常让大学生不知所措,产生悲伤、苦闷等消极情绪,对大学生产生非常严重的挫折。 2、早年灾害性体验(早期不良精力)带来的不适应。部分大学生在幼年、童年甚至青少年时期的生活环境中,曾经历过不幸的事件、境遇,造成严重的伤害性体验,以至于对他们的行为模式、对生活的态度,甚至对个体产生了不良影响。进入大学新环境后,他们仍会以仇恨、多疑、逃避、攻击、不合作等模式对待周围的一切,其结果可造成他们社会适应不良,并影响自我的发展。这些造成伤害性体验的不幸境遇有:父母离异或家庭严重不和,父母有严重不良人格特质,教养态度严重偏离,被遗弃或被收养,家庭中有人长期处于被严重压抑的环境,长期被伤害或迫害而缺乏被爱与同情,家庭经济状况长期困难等。 3、偶发事件引起的挫折。有的大学生在学习期间家庭突然遭受不幸;有的突然患重病不能继续上学;有的与异性谈上恋爱,可对方突然提出分手;由于非人为力量造成的时空限制、天灾地变、环境污染等偶发事件都会引起挫折心理的产生。 二、 主观条件因素 (一)人生信念弱化。所谓信念是指主体对某种理论、思想、见解、行为准则有规范、坚定不移的看法,以及诚心诚意去实践的愿望,是人们对自己所追求的理想目标表现出来的孜孜以求、不懈努力的意志力。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都有各种各样的信念组成的复杂系统,人生信念的弱化导致个体缺乏精神动力,对目标的追求缺乏顽强的毅力,挫折承受力也必然随之下降。 (二)归因不当。归因是指从外部行为及其结果推测行为原因的过程,包括对他人和自己行为的原因加以解释和推测。很多挫折都与行为原因的认识有关。如果一个人对其所遭受的不愉快的事情作出不适当的归因,就会在其心理上产生消极的影响,严重的时候就造成心理上的紧张、焦虑、抑郁甚至愤懑,结果导致心理和行为的异常,导致严重的挫折。在这种情况下,挫折并不是由消极事件本身引起的,而是由对产生该事件原因的主观知觉造成的。例如,有的大学生把考试失败归因于自己的无能,把成绩下降归因于自己的无能,把成绩下降归因于教师的刁难,把朋友的离去看作是自己没有吸引力,自己没食欲却归因于饭菜味道不好等等。 (三)学习挫折。大学阶段的管理方式、培养目标、学习内容和 教学方法 与中学相比发生了重大变化。一方面是学习条件变化。许多大学生在如学前是学习的尖子,老师、家长对其宠爱备至,在同学中备受尊重,自我感觉良好,信心十足。但在集中了各地优等生的新环境中,他们可能不再是校园中的宠儿,学习上也不再是佼佼者了,如果对现实不能恰当地接受和对待,就可能表现为自信心降低和强烈的自卑感,甚至会出现强烈的嫉妒心和攻击行为,从而更难顺应现实。另一方面是 学习方法 不当造成的学习困难,比如在对新的大学课程仍采用已不适用的中学学习方法,结果造成学习成绩不理想,但又缺乏对学习方法的探讨,在学习上疲于被动应付,心理上承受较大压力。 (四)人际关系。在大学阶段,个体独立地步入了准社会群体的交际圈,大学生尝试 人际交往 并试图发展这方面的能力及对此作出的评估,为将来进入成人社会做准备。生活中的每个人都处在各种各样的社会关系之中,人际关系的好坏不仅仅是一个人的心理健康水平、社会适应能力的综合体现,而且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一个人的生活质量和事业的拓展。在人际关系过程中,部分大学生由于性格差异、志向不同、性情不和等原因会遭受挫折,或表现为自我否定而陷入苦闷与焦虑,或企图对抗而陷入困境,由此产生了心理健康问题。 (五)情感挫折。随着性机能的成熟、性意识的觉醒以及性心理的发展,青年大学生正逐渐由性接近阶段向恋爱阶段过渡。一旦出现了适应的环境条件,爱情意识会迅速转入恋爱实践。大学生的恋爱观念日益开放,据一项调查显示,在回答“大学期间谈恋爱主要是为了什么?”这一问题时,有的大学生选择“为了体验爱情”和“为了充实大学生活”,只有11%的大学生选择“将来结婚成家”,还有的选择“为了赶恋爱时髦”和的选择“不知为了什么”[4] 可见,大学生谈恋爱注重的是过程,而不是结果。这种恋爱动机使恋爱受挫成为普遍现象。对恋爱挫折,有80%以上的大学生能够采取理智态度,宽容地对待自己和对方,尊重对方的选择。但有一部分却因此一蹶不振、沉沦自弃、悲观厌世,还有一部分大学生因失恋而失志、失德甚至自杀,虽为少数,但必须重视。 (六)日常行为表现差。一些在校不能严格要求自己,行为表现很差。有的大学生把学校的 规章制度 根本不放在心上,纪律观念淡薄,上课迟到、早退甚至旷课、逃学,考试作弊、找人替考,考试科目不及格;有的大学生行为懒散,打架行凶,偷盗他人财物;有的大学生恋爱越轨、同居,因而受到学校的警告、留查、退学等处分,导致挫折心理产生。 (七)个人利益得不到满足。大学内部现行的学分制度、奖学金及德育、智育综合测评制度,助长了一部分大学生的利己观念,在强烈追求而又得不到满足的情况下,大学生的情绪和心理会受到很大的影响。例如,有的大学生平时一贯学习非常刻苦,各方面表现良好,争取拿奖学金,一旦最终没拿到奖学金就会产生严重的挫折心理,感到失望和郁闷。有些抗挫折能力差的学生很容易产生消极行为:惟利是图,不顾集体或他人的利益,片面追求名利。 (八)身体疾病或心理缺陷。人的身体有疾病或生理上有缺陷,本属正常现象。但有的大学生因生理上有些缺陷,如身材较矮、较胖、较瘦,相貌不佳等,而自信心不足,自卑感极强,总觉得自己低人一等,不愿参加集体活动,更不愿同别人交往,沉默寡言,闷闷不乐。这样长时间个性压抑的结果,进一步加重了自卑心理,很容易形成一种卑微人格或畸形心态。还有的大学生因为身上患有某些疾病而心理负荷加重,疑神疑鬼,担心患上顽症不可治愈而积郁成疾,有的甚至精神崩溃,走上自毁的道路。 (九)心理因素引起的挫折。大学生心理因素引起的挫折,一般是指大学生的个人知识、经验、思想意识、技能与方法等不能适应学习、工作和生活的要求或客观现实所引起的在态度、情感、动机、性格上的情绪反应。大学生心理因素引起的挫折很复杂,诸如期望值过高,目标选择不当;自我意识过强,情感脆弱;多种动机冲突,难以取舍等等。 通过以上客观环境因素与主观环境因素可见,大学生遭遇挫折、形成挫折心理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对大学生进行挫折教育是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以陶冶人生、激励人生、磨练人生、指导人生为目标,从而指导大学生挖掘自身潜力去战胜挫折。只有正确分析大学生挫折心理的成因,才能够对症下药,提高大学生对未来生活的适应性和调节周围环境的素质能力,在祖国的现代化建设事业中发挥应有的作用,实现自我价值。 参考文献: [1] 张梅兰.张永芝. 高校特困生现象初探.高等教育.1998年第4期. [2] 洪建标. 大学生心理问题浅探.福建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4年第3期. [3] 黄希庭. 大学生心理健康与咨询.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4] 丁小龙.大学生恋爱的特点.重庆工程学院学报.2001年第3期. 大学生挫折心理论文3000字篇四 《试谈大学生挫折心理教育策略》 所有人在不同时期都要面对不同课题,而挫折心理也是每个人都会产生的一种情绪。而大学生正式从青少年转向成年人,大学时期是比较特殊的阶段,大学生的心理还没有成熟,而在当今改革深化、竞争激烈的社会背景下,会让大学生产生挫折感,这种情绪会一定程度的影响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所以,时刻掌握大学生挫折产生的原因,并采取适当的解决 措施 ,激发学生积极向上的良好心态,将挫折心理打消,这已经成为我国各大高校心理教育的重要探讨课题。 一、大学生挫折心理教育策略探讨 1.加强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挫折观。大学生的抗挫折的能力不是受智力影响,挫折心理教育要结合不同年级的大学生心理特点进行制定: 大一新生抗挫能力培养,考虑到大一学生是新入学的新生,所以首先要从情感着手,让学生建立极强的自信心,但是大一学生多数是刚刚脱离家长的看护,独立生活和学习可能造成学生无法适应,此时就要建立适当的心理培养,让其正视可能会遇到的挫折。可以通过心理测试的方法对大一新生的生活和心理进行了解,大一学生面临的最主要的挫折是如何从中学生转变到大学生,不仅是从教室、专业还是环境等,对此很多学生的新生指南能够有一定帮助。 大二学生已经逐渐消除了大一时的稚嫩,因此要从教育方面着手,重点培养学生抗挫的能力和东西,从生活、学习和情感等多方面入手,针对大二学生可能面临的问题,最典型的是面对考试时的态度,要对考试失败正确理解,虽然不及格代表失败,但是低分及格也不是成功,对此既可以努力改善,也可以从其他各个方面进行弥补。 大三学生也可以成为老生,所以要从发现自我着手,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大三学生最主要的问题就是对未来和前途的迷茫,如何迈入社会是他们忧虑的问题。所以在大三这一阶段,学校要尽可能创造机会让学生融入社会,并对普遍存在的问题进行引导和教育。 大四学生是面临毕业的学生,最重要的是实现自我,不仅要提高自身的设计能力,还要正确的为自己定位。他们普遍存在的问题是自己适合哪类工作,如何面临 面试 的失败,其实这些就是理想和现实的差距,所以,对大四学生来说,就业指导的强化训练是比较重要的。 2.强化家庭、学生和社会间的协调作用。大学生挫折心理的教育只从学生方面入手,是很难达到预期效果的,要发挥家庭、学生及社会间的协调作用,尤其是家庭对大学生挫折心理教育的助推作用:首先,要重视学生身心健康,不能一度溺爱,要知道孩子已经长大了,要提供孩子适当的空间锻炼自主和坚强的意志力,增强抗挫能力,同时家长可以适当了解心理学知识,这对于解决大学生抗挫心理问题有很大帮助;其次,家长要改变教育方法,不能一味地想让孩子有更大的出息,而一直给孩子压力,以致孩子出现逆反心理;最后,家长要以身作则,在家庭这个小型社会中建立相互尊重、理解和民主的气氛,让孩子有良好的心态,这样家庭挫折教育才能真正发挥作用。 3.改善环境,强化渗透性教育。培养人才是高等教育的重要职责,但是所谓人才更需要身心健康。因此实现这个任务就需要社会、家庭及学生对大学生挫折心理教育进行重视,对大学生人生重要时期可能遇到的挫折和困难进行关注,逐步引导学生正确面对挫折。社会要对贫困大学生的贷款制度进行扶持,同时对优秀的贫困大学生制定奖励制度,还可以提供大学生就业和创业的机会,建立积极向上、健康的环境,让大学生感到社会是对他们关心的,这样对大学生心理挫折感也会有所疏导。高校要重视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心理教育,同时建立心理辅导课、心理健康宣传活动、心理咨询服务,发挥指导员和班主任的作用。大学生不仅要具备挫折心理的理论知识,还要了解抗挫的方法,这样能够在遇到挫折时及时找到适当的方法进行解决。实际上家庭心理教育是大学生挫折心理教育的最基础环节,大学生的家长也要对学生生活、学习及工作状况进行关注,可以选择网络、电话或者去学校直接探望的形式和学生交流并沟通,如果发现大学生有困难或者处于挫折带来的消极情绪中,要及时平稳大学生的心情,进行适当的指导和安慰。当然,大学生自我教育也是挫折心理教育的重要环节,自我教育是大学生自身结合社会需求和发展进行自我教育,自我教育是自我意识的最高级别的表现,是学生实现自我价值的最重要的方法。在学习和生活中,大学生进行自我认识,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在学习和工作过程中磨炼自己,养成积极向上的健康心理,这就大学生面临挫折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4.强化心理咨询工作。各大高校要积极站靠心理教育工作,在大学课程中设立心理健康课程,根据大学生身体和心理的发展情况具备的特点,适当的通过校园网、演出、演讲、电视、广播宣传或专题讲座等形式,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知识进行教育和宣传,保证大学生对自身身心发展情况进行掌握,并且了解心态调整的方法,逐渐培养大学生较强的心理素质和综合品质。而提高大学生心理素质,促进心理健康发展的又一个重要手段是心理咨询,心理咨询不仅能够发挥预防作用,对大学生的抗挫折能力和心理素质进行一定调整和改善,一定程度的缓解大学生的挫折感,还能通过心理咨询的形式对大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和挫折感原因进行分析,有目的的引导大学生脱离挫折心理,并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让大学生缓解心理压力,保证平衡的心态。如果有学生承受很大的挫折或者挫折感比较沉重,那么就需要及时开导,知道学生选择适当的方法对自身心理进行调整,尽早脱离挫折带来的消极情绪。例如挫折防御心态方法,此方法就是引导学生向积极向上的方面考虑,如学生考试成绩不好,就激励学生努力学习,如果经济条件不好,则告诫学生逆境是培养人才的必备条件;还可以采用宣泄方法,找朋友倾诉、大哭或者大喊,前提是不影响他人正常生活。这些方法主要是让学生以乐观的心态面对挫折,提高心理承受能力。 二、结论 大学生挫折心理这个问题是值得关注和重视的,大学生不仅要对挫折心理有正确的认识,还有掌握适当的方法解决问题,各大高校要对学生进行挫折心理教育,避免学生在此遇到挫折后而对心理造成极大伤害。大学生挫折心理教育不仅能够缓解学生心理压力,也是对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陈炎. 大学生挫折心理教育探析. 华东师范大学 硕士论文,2009年. [2]蒙艳.当代大学生挫折心理教育研究现状之探究. 《法制与社会》, 2011年第33期. [3]卢飞. 大学生挫折心理与挫折教育研究.贵州师范大学 硕士论文, 2009年. 猜你喜欢: 1. 大学生挫折心理探索论文 2. 浅议大学生挫折心理的论文2000字 3. 大学生挫折心理浅析论文1500字 4. 大学生挫折心理教育论文

大学生面对挫折论文文献

生命中有许多挫折,生命看似十分脆弱。手轻轻一折,花草就凋零枯萎了;脚轻轻一踩,蚂蚁就粉身碎骨了;武器随便一挥,动物就很快死亡了……生命是如此的弱不禁风啊!可是,大自然中的另一番景象却让我们看到了生命的顽强:大兴安岭火灾后,绿荫荫的树林变成光秃秃的树干,一些林业专家判了它们的死刑,谁知,第二年春天,焦黑的树干都长出了新芽。被折断的花草剩余的部分还可以继续生长,甚至开出更加绚彩美丽的花朵;被踩死的蚂蚁的后代仍能生息繁衍;战死疆场的英雄,虽死尤生,人们把他们的英勇形象永刻心中,让他们的精神发扬光大,生命得到了延续;火灾过后,焦黑的树干又长出新生的芽儿……“你可以毁灭他,但不能消灭他的精神和意志。”海明威的话诠释了这一切。命运与挫折密不可分,人类无法摆脱挫折和痛苦的遭遇,然而若能正确对待挫折和痛苦,把握命运,抓住机遇,往往有可能获得“新生”。盲聋哑女海伦·凯勒一出生就很悲惨,天生残疾,曾经濒临死亡和完全绝望的她在懂得了生命的真谛之后,顽强地活了下来,并抓紧时间学习,成为世界着名的女作家。她身残志不残,顽强地面对生命中的挫折,战胜了命运。明末清初,京剧界有三位着名的演员,一个是瞎子,一个是哑巴,还有一个是跛子。然而他们坚持不懈,勤学苦练,最终在艺术上取得了惊人的成就,成为当时的名角,被称为梨园“三怪”。他们挑战命运,突破极限,获得了成功。然而,现在却有人经不起一点点挫折和痛苦,一次的失败,一度的失意,一时的想不开……都会令他们悲哀、绝望、胆怯,甚至轻视生命。报纸报道:一些大学生因考试不及格而自寻短路,一个小学生因被老师留下完成作业而上吊自尽……这何尝不是一种悲哀?我们这一代人如此的脆弱,怎么能担当起建设祖国的大任呢?当乌云布满天空之时,悲观的人看到的是“黑云压城城欲摧”,乐观的人想到的是“甲光向日金鳞开”。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我们只有笑对命运中的挫折,顽强地鼓起勇气生存,才能显现出生命的辉煌,人生的灿烂!

写作思路:把面对挫折和压力的方法写下来。

挫折是指个人从事有目的的活动时,由于遇到阻碍和干扰,其需要得不到满足时表现出的一种消极情绪状态。人生难免会遇到挫折,没有经历过失败的人生不是完整的人生。没有河床的冲涮,便没有钻石的璀璨;没有挫折的考验,也便没有不屈的人格。

正因为有挫折,才有勇士与懦夫之分。记住“天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增益其所不能。巴尔扎克说:“挫折和不幸,是天才的进身之阶;信徒的洗礼之水;能人的无价之宝;弱者的无底深渊。

生活中的失败挫折既有不可避免的一面;又有正向和负向功能。既可使人走向成熟、取得成就,也可能破坏个人的前途,关键在于你怎样面对挫折。适度的挫折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它可以帮助人们驱走惰性,促使人奋进。

挫折又是一 种挑战和考验。英国哲学家培根说过:“超越自然的奇迹多是在对逆境的征服中出现 的。首先,挫折帮助你成长。人的成长过程是适应社会要求的过程,如果适应得好,就觉得宽心和谐;如果不适应,就觉得别扭、失意。而适应就要学会调整自己的动机、追求和行为。

一个人出生时;根本不知道什么是对,什么是错,正是通过鼓励、制止、允许、反对、奖励、处罚、引导、劝说,甚至身体上的体罚与限制才学得举止与行为的适应和得当,学会在不同环境、不同时间、不同对象、不同规范条件下调整行为。

反之,从小无法无天的孩子,一旦独立生活就会被淹没在矛盾和挫折之中。如德国天文学家开普勒,从童年开始便多灾多难,在母腹中只呆了七个月就早早来到了 人间。后来,天花又把他变成了麻子,猩红热又弄坏了他的眼睛。但他凭着顽强、坚毅的品 德发愤读书,学习成绩遥遥领先于他的同伴。

在以后的生活中,他又经历了多病、良师去世、妻子去世等一连串的 打击,但他仍未停下天文学研究,终于在59岁时发现了天体运行的三大定律。他把一切不幸 都化作了推动自己前进的动力,以惊人的毅力,摘取了科学的桂冠,成为“天空的立法 者”。

其次,挫折增强你的意志力。现在的青少年长期生活在被服务的环境中,从进小学到读 大学,直到工作选择,都由父母去承受压力,因而他们对各种困难体验都不深,缺乏忍耐 力,没有坚强的意志,一且遇到挫折就被击垮了。实际上生活中许多轻度挫折,是意志力的“运动场”,当你大汗淋漓地跑完全程,克服了生活的挫折,就会获得愉快的体验。

大学生挫折心理是指大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困难或阻力,需要、动机无法得到满足时的心理不平衡状态。随着年级的升高,大学生遇到挫折选择自己解决问题的人数越来越多。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大学生挫折心理3000字论文,希望大家喜欢!

《大学生挫折心理的认知调适》

摘 要:增强大学生抗挫折能力、预防其心理问题和心理障碍的发生,是高校心理健康 教育 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大学生挫折心理自我调适的 方法 很多,如树立正确的挫折观、合理归因、调整目标、使用成熟的防御机制以及积极自我暗示等认知调适是较为重要的方法。

关键词:大学生 挫折心理 认知调适

在现实生活中,困难无处不在,挫折也难避免。处在竞争日益激烈、生活节奏越来越快环境中的大学生,挫折更是不期而遇。能否正确对待挫折,直接影响着一个人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影响着一个人的心理健康程度。许多研究表明,人们的许多心理障碍和心理疾病,都与对挫折的认识密切联系着。因此,增强大学生挫折心理的调适能力对心理健康至关重要。

大学生挫折心理是指大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困难或阻力,需要、动机无法得到满足时的心理不平衡状态。许多调查显示,学生在面临挫折时主要是靠自己的力量去解决的。长沙交通学院付宏渊的调查结果是:一、二、三、四年级的大学生遇到挫折自己独立解决的分别占、、、;杭州商学院王晓刚的调查结果是:大学生遇到挫折主要依靠自己的力量去克服的占。由此可见,大学生遇到困难,选择自己独立解决问题的排在首位。付宏渊的调查结果还显示:随着年级的升高,大学生遇到挫折选择自己解决问题的人数越来越多。这表明大学生在遇到挫折时学会自我调适,对自身的健康成长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挫折心理的自我调适是大学生根据所掌握的知识和 经验 ,对自己的心理困扰进行干预,使不良情绪得以解脱。它主要是通过发挥自己本身的内在力量进行的。大学生自我调适的方法从大的方面说主要有认知的改变,情绪的宣泄,行为的矫正和性格的塑造。其中,认知的改变是最重要的调节方法。因为人的心理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是错误的认知造成的,认识问题解决了,情绪、情感问题就容易解决了。所以本文重点介绍挫折认知方面的自我调节。

一、树立正确的挫折观

首先,挫折具有普遍性。挫折是普遍存在的,是人们生活的一个组成部分,随时随地都可能发生。所谓“心想事成”、“万事如意”只是人们的一种愿望和祝福。在现实生活中,不如意的事十有八九,人们总有目标不能实现、需要不能满足的时候。所以,大学生对挫折应有充分的心理准备,每做一件事,都要想到有成功和失败两种可能性。有了心理准备,在挫折来临时就不会惊慌失措。

其次,挫折具有双重性。挫折并非是一无是处,它既可以使人消沉沮丧、一蹶不振,也可磨练人的意志、增强人的适应能力、提高人的斗志。它在给人带来痛苦的同时,也使人奋进。无数事实说明,一个人经受一些挫折,特别是在人生的早期经受一些挫折,可以促进人更快地成熟。钟向阳说:“挫折是上帝的礼物。如果不明白某个道理,上帝就会安排挫折来磨砺我们,一次还不够,会继续创造新的挫折,直至感悟。”大学生如果能认识到挫折的双重性,遇到挫折时提醒自己说“这是上帝的礼物,是成功的垫脚石”,就能大大减轻挫折感。《圣经》里有这样一句话:“一步一步的走啊,一天一天的活,逼迫、患难你也别难过,这是耶稣考察我。”如果大学生遇到挫折时不难过,不气馁,也能想到这是生活对自己的考验,这种“精神胜利法”,虽不能改变挫折情境,但却改变了挫折认知,从而改变挫折体验。人生在世,都会受到各种创伤,哭过笑过之后,生活还是要继续,以后的路上还是会有坎坷,再看待人生、看待问题时,想法肯定与以往不一样,这就是挫折对人生的积极意义。从历史的角度看,越是成就大事业者,经历过的挫折和失败往往越多。所谓强者,是战胜了比常人更多的痛苦才成为强者,这已被无数的事实所证明。因此,正确看待挫折,本身就能减轻挫折感。

二、不要盯住挫折不放

日本心理学家森田正马认为,情绪、情感有其自身的活动规律:情绪、情感的过程一般构成山形曲线,一升一降最终消失;当刺激继续存在以及对此集中时,就会逐渐强化。第一条规律是:挫折刚刚产生时,人的情绪体验很强烈,达到顶峰后,随着时间的推移,消极的情绪体验会逐渐减弱直至消失。第二条规律是:如果挫折情境继续存在,以及人的注意力集中到挫折刺激上时,挫折体验不但不会随着时间而减弱和消失,反而会加强。所以,遇到挫折时不要盯住它不放,可调整目标做些别的事,也可变换环境转移一下注意力。规律是不可抗拒的,随着时间的推移,挫折带来的消极情绪体验会逐渐减弱直至消失。但是,如果盯住挫折不放,挫折体验就会被强化,久久不能消失。这时,人就会一蹶不振,无法从悲观、沮丧的消极情绪体验中解脱出来,无法采取合理的行动应对挫折。所以,在遇到挫折时,要学会调整目标或转移注意,让消极情绪自然消失;不要盯住挫折不放,不要强化挫折体验。

三、合理归因

挫折是客观的,也是主观的。挫折对人产生的影响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个体对它的评价与归因。挫折感的大小与个体的归因方式有重要关系。

归因是指人对一些现象的原因作出解释。归因方式又叫“归因风格”、“解释方式”,是指个体对不同的事件或行为以一种相似的方式作出原因推理的倾向性。它是个体对挫折的认识,也直接影响着人的挫折感。理性情绪疗法的创始人艾利斯认为,挫折情境(A)能否引起个体的挫折感(C),取决于个体对挫折情境的认知和评价(B),即个体的归因方式。这一理论的要点是:不良的情绪或行为并非由某一外部诱发事件本身引起,而是由于个体对该事件的认知评价所引起。这就是艾利斯的ABC理论。例如,面对失恋,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态度。有的人怨恨对方无情;有的人怨恨自己无能;有的人虽然痛苦但能理解对方、接受现实;有的人则化悲痛为力量,格外振作,全身心地投入工作,尔后作出一番成就。所以说,人不是被事物本身所困扰,而是被其对事物的看法所困扰。从这个意义上说,挫折是客观的,更是主观的。根据这一观点,如果个体能对挫折情境进行积极合理的归因,即使面对较严重的挫折情境,也不会产生太强烈的挫折感。相反,如果个体的归因方式比较消极,即使挫折情境不严重,或根本没有挫折情景,也可能产生强烈的挫折感。所以,大学生在遇到挫折时要积极、合理地归因,保持良好的心境。

四、适当调整目标

没有生活目标,行为将失去动力。大学生都有自己的理想和追求,并由此决定自己的努力方向。一般情况下,目标得以实现,就会感到满足,产生成就感;目标不能实现,就会感到焦虑,产生挫折感。大学生如果 自我评价 和抱负水平过高,为自己制订了一个不切实际的目标,即使再努力也难以达到,就会灰心丧气,失望痛苦。所以,大学生受挫后,要学会调整生活目标,看目标是否符合主客观条件。如果目标定得过高,就应适当降低,避免再产生挫折,否则,一意孤行,纵然百折不挠,也只能是反复受挫,还有可能形成“习得性无助”和自我挫败的性格。所以,大学生不要给自己确定无法实现的目标,要保持合理的期望值,这样就能不断增强自我效能感,以保持健康心理。

另外,大学生还要认识到人的理想不是都能实现的。人人都追求自我实现,而自我实现是无止境的。美国心理学家奥尔波特认为,人是“得陇望蜀”,永无止境。健康的人所渴望的小的目标是能够达到的,而总的目标是不能达到的。只有这样人才能有健康的心理。他说:“福音只会降临到这种人身上,他不断的激励自己去追求那种最终不能完全达到的目的。”为此他解释说,如果完全达到了目标,我们将不会再有指引我们生活并整合统一我们人格的促进力量。所以,世界是发展的,每个人在有限的生命中只能实现有限的目标。这与人人都追求长寿,而寿命是有极限的是一个道理。认识到这一点,在最终目标不能实现时也能保持乐观的心境。

五、使用成熟的心理防御机制

当个体遭受挫折后,就会产生心理压力,体验到紧张、焦虑和不愉快的情绪,这时,受挫者往往会自觉不自觉地寻找一些策略和方法,用自己较能接受的方式加以解释和处理,以保持内心的安宁,这就是自我防御机制。

自我防御机制是一种普遍的心理现象,在任何人的心理活动中都可见到防御机制的存在。我们每个人在遇到挫折时,焦虑不安,便会在无意识中调动起自我防御机制。适当使用防御机制能缓解紧张情绪,但如果运用不当或过分,影响了个体对周围环境的适应,就会成为病态的表现。防御机制有很多种,其中成熟的防御机制与现实生活各方面的成功之间存在着显著的正相关。防御机制成熟的人在工作、爱情和友谊方面都进行得比较顺利,没有人需要心理治疗,也没有人患过精神病。而防御机制不成熟的人有一半以上有精神病。所以,大学生在遇到挫折时要有意识地使用积极成熟的防御机制。积极成熟的心理防御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补偿作用。是指当某一目标受挫时,通过别的途经满足需要或改变原有的目标,用别的目标取代。即所谓“东方不亮西方亮”。如长相平凡难以出众的人,可以发奋学习,在学业上出类拔萃。补偿作用对于缓解受挫后的损失感,防止心理压力过大,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2.升华作用。这是一种积极的保护策略。它是指个体遭到挫折以后不是沉浸在受挫的痛苦之中,而是将痛苦化为一种具有建设性的动力,把情感和精力投入到有利于社会和他人的活动之中。如,恋爱受挫,便转向努力学习,积极参加社会活动加以补偿。“升华”引自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说中的一个术语,是指个体受挫后将自己的情感和精力转移到有益的活动中去,从而将不良情绪和不为社会所允许的动机导向比较崇高的方面,以保持情绪的稳定和心理的平衡。有人说,不幸是最好的大学。当个体受挫时,既是对人格的挑战,又能激发人的潜能。逆境更能造就人才。这就是升华作用。

3.积极认同。认同指个体的愿望在现实生活中无法满足时,把自己比拟成现实中或幻想中的某一位成功者,把别人具有的使自己羡慕的品质加在自己的头上,以提高自己的信心,减轻挫折感。

认同的对象多数是受挫者心目中所崇拜的偶像,其具备的优良品质、成功经验等正是他所羡慕的,因而往往表现为模仿偶像的 言行举止 和风度,从中玩味“与圣人同行”的感觉,以减轻挫折感。

调查发现,大学生常常把一些历史名人、学术权威、英雄楷模作为自己认同的对象,从他们的人生经历中寻找自己战胜挫折的动力,这种认同是值得提倡的。

另外,当遇到挫折,感到强烈痛苦、焦虑不安时,还可以采用一些妥协的防御机制,如酸葡萄心理和甜柠檬心理。即从内心放弃得不到的东西,说它不值得追求,而对既得的利益大加肯定。这种防御机制虽有点儿自欺欺人,但对于缓解焦虑,暂时走出挫折情境具有一定的作用,只要不过度使用,就会有助于心理健康,因而也可以作为一种自我维护策略。

六、积极的自我暗示

暗示对人的心理和行为都有着奇妙的作用。“望梅止渴”、“草木皆兵”、“杯弓蛇影”都是消极暗示作用的写照。“罗森塔尔效应”则说明了积极暗示的作用。

在现实生活中,很多大学生都有消极的自我暗示。例如,有的同学为参加考试做了很多准备,但考前总觉得复习不充分,担心自己考不好,结果每次考试都很紧张焦虑,影响考试的正常发挥。还有的同学在公开场合发言时,觉得自己口才不好,十分紧张,结果越紧张越说不好。这些自己实现的预言叫做“自我挫败”。这种人在目标追求的过程中,常因自我设阻而失败。自我挫败的形成是因为生活中失败的经历,使个体产生了不良的感觉,一连串的失败使个体产生了消极的想法,这种想法成为习惯,最后形成了自我挫败的性格。所以,消除自我挫败最好的办法是改变个体的认知,首先建立起观念性的自信,给自己积极的自我暗示。

积极自我暗示已被广泛应用于心理训练中。这种方法的自助效果非常明显。自我暗示可以默念进行,也可以大声地说出来,还可以在纸上写下来,每天只要有十分钟有效的肯定练习,就能改善个人不合理的思维习惯,形成积极的自我意象。如果经常性地进行积极暗示,就能创造出一个积极的现实。所以,无论遇到什么样的阻力,都要坚持自信的精神状态,要坚信“我能行,别人能办到的,我也能办到。”

积极的暗示若能配合一些积极向上振奋人心的乐曲,如“不要相信自己没有用”、“放飞梦想”、“飞得更高”等,效果更加好。音乐能调节人类神经系统的活动,可以消除疲劳,缓解紧张情绪,还可以增强记忆,培养自信。所以,大学生在遭受挫折后,可以有意识地将肯定观点暗示给自己,以改变挫折情绪状态。

[基金项目:河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河南省大学生抗挫折心理能力状况的调查与对策研究”(2010BJY001)阶段性成果。]

参考文献

1.付宏渊.大学生挫折承受力的调查分析[J].机械工业高教研究,1999(2)

2.王晓刚.切实把大学生的抗挫能力提高到新层次[J].当代青年研究,1998(2)

3.钟向阳.大学生挫折管理与辅导[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4.李百珍编著.青少年心理卫生与心理咨询[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

5.李百珍编著.青少年心理卫生与心理咨询[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

6.张旭东,车文博著.挫折应对与大学生心理健康[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

(作者单位:安阳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 河南安阳 455002)

《浅议大学生心理挫折及对策》

摘要:本文从人本主义心理学人格自我实现理论角度探析了大学生心理挫折的类型、形成的原因,并提出了积极的对策。

关键词:挫折 需要 人本主义

人生的道路不可能一帆风顺,丰富的生活意味着有成功的喜悦,同时也伴有挫折和失败的痛苦。人们惯于用成功来衡量一个人的人生价值,往往也以对挫折的心理反应和应对挫折的能力来评价一个人的心理素质和心理健康水平。在新的世纪里,大学生如何增强对挫折的耐受能力,紧跟时代步伐,适应时代要求,已经成为广大高校教育工作者和众多学生关注的焦点。

一、挫折教育是当代大学生的必修课

在国际形势纷繁复杂、科学技术突飞猛进、国内经济迅速发展的今天,任何人都不能准确地预测未来,而必须迎接一个又一个挑战。青年大学生今天是天之骄子,明天是国家的栋梁。每一个大学生都胸怀大志,在竞争中求生存,在合作中谋发展。在个人的成长中成功与失败同在,生活、事业中遇到挫折不甘失败继续拼搏还是消沉、颓废,取决于大学生是否具备接受挫折的心理素质。因此,赋予大学生迎接挫折和失败的心理准备,对其今后的学习、工作和生活都是十分必要的。

二、大学生挫折心理类型及原因

挫折,从心理学角度讲,是指个体在有目的的活动中,遇到无法克服或自以为无法克服的障碍或干扰,其需要和动机不能得到满足所产生的消极反应。

按马斯洛的人本主义心理学理论,个体成长发展的内在力量是动机。而动机是由多种不同性质的需要所组成,各种需要之间有先后顺序与高低层次之分,每一层次的需要与满足将决定个体人格发展的境界或程度。大学生也不例外,他们为了生存和发展,就有对各种物质和精神的需要,由此产生各种满足需要的动机,从这一角度看,大学生大致有以下几种类型的挫折。

1.缺乏挫折。

主要是指当代大学生无法拥有自己非常重要的东西时所体验到的那种挫折感受。这类学生大多是由于在物质生活条件、能力和经验及情感方面缺乏而导致挫折。

(1)家庭经济困难而产生自惭心理

自1995年起高校全面“并轨”,高校的困难生比例不断加大,普通高校的特困生比例在10%―25%之间。有的为衣食无着而日夜焦虑不安,有的因穿戴不如别人而产生自惭心理。

(2)生理缺陷或身体残疾而产生自卑情绪

一些女生为自己长得又胖又黑、男同学为自己长得瘦弱矮小而烦恼,还有些身体有残疾的学生沉默寡言,闷闷不乐,不愿与人交往,不愿参加集体活动。这样长时间的个性压抑,进一步加重了自卑心理,形成了卑微人格和畸形心态。

(3)情感的缺失造成的失落心理

自小被溺爱,娇生惯养和过分受保护的孩子进入大学后经受不住一点点阻抑个人要求和愿望的刺激。单亲或双亲不和的家庭,由于家庭的原因,学生从小就受到情感和精神上的压抑,以致具有较强的心理防御能力和感情上的缺憾。

2.损失挫折。

主要是指失去了原有的东西而引起的挫折,这类主要包括失恋、亲人死亡等给大学生带来的严重挫折。

(1)文学家歌德曾经说过:“哪个少女不怀春,哪个少男不钟情。”大学生都处在18-22周岁这个年龄段,男女生之间的交往是不可避免的现象,有的学生享受到了爱情的甜蜜,却承受不了失恋的痛苦,一旦同恋人分手,或追不到意中人,成为失恋者,思想上便想不通,行为上就容易极端化,如果不能正视现实,就会自弃、消沉,陷入不能自拔的地步。

(2)家庭亲人的失去,对大学生的挫折也是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内容。原本温馨、甜蜜的家庭,由于亲人的离去,对大学生的情感和对整个家庭的打击都是非常沉重的。原本活泼外向的学生,因为在瞬间就失去了一个重要的情感交流对象,就可能一下子变得内向许多。

3.阻碍挫折。

这主要是指那些在大学生需求和目标之间出现的阻碍或障碍给大学生带来的心理挫折。这类中最常见的要数学习上的不成功、工作中不顺利和在就业上受挫折的感受。

(1)大学生约占同龄人的15%左右的比例,他们是同龄人中的佼佼者,大都有着辉煌的过去。由于对大学生活不适应等种种原因,原来在高中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有的甚至是高考成绩在班级名列前茅的学生却出现了许多课程不及格的情况。一些学生由于一贯争强好胜,或过于苛刻自己的成绩,对自己的一点点失误承受不了,沉浸在后悔、自责之中,生怕失误再次重演,以致在今后的学习中过于紧张,从而背上了沉重的思想包袱。

(2)大学生活与中学生活最显著的区别就在于大学生活强调大学生自己管理自己。因此,有相当部分大学生在学校承担了一些管理工作,由于工作经验的不足和个人能力的差异,初次承担社会工作的大学生们都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失误,影响了他们在同学中的威信,这无疑给正在摸索工作方法且有着强烈表现欲的大学生造成沉重的打击,一部分心理素质不好的学生就会因此一意孤行,自暴自弃。

(3)每位大学生都希望通过几年的学习,能够找到一份比较满意的工作。由于我国目前大学生的就业市场和机制的不完善,再加上一些人为因素造成的不公平,大学生就业的理想和现实产生了较大的差距,导致一部分学生失去了就业的信心,产生焦虑情绪、悲观的心理。

大学生的这些挫折都是因为他们的某种需要不能得到满足产生的。需要是人对客观事物的需求在头脑中的反应,是客观要求作用于主体时人所体验到的一种心理状态,表现出其生存和发展对客观的依赖性。根据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的需要理论,人有生理、安全、爱与归属、尊重和自我实现等五个层次的需要。大学生在追求这些层次的需要遇到阻碍时,其动机不能实现,形成了挫折感受。同时心理学研究表明,需要的动机越强,行动的动力越大,在目标受挫时,反应越强烈。以上所列举的大学生身材矮小、失恋、工作不顺利、就业难等都是因为在现实生理、爱和自我实现需要时出现了困难,从而产生情绪低落的现象,严重的还会由此产生心理疾病。

三、大学生心理挫折的教育对策

1.提高认知水平,加强自身修养。

心理学研究表明,影响人们行为差异的重要原因之一是认知差异。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是通过主体的主观世界折射而形成的,面对同样的事物,由于主体认知水平的不同而形成了多种多样的主观印象。因此,对挫折这一客观刺激的知觉与判断也因人而异,对挫折能够正确认识,对挫折损失能够作出客观评价的人,往往比那些判断有误、认识偏颇的人更能把握挫折。可见,挫折赖受力不是先天赋予的,它是后天学习锻炼的结果。大学生不仅要加强对科学 文化 知识的学习,而且要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加强文化修养、品德修养、审美修养,进一步加强对客观世界的认识,才能有效地应对挫折。

2.调整抱负水平,确立个人目标。

抱负水平是指一个人对自己所要达到目标的规定标准,一个人是否觉得受到挫折与他自己对成功所定的标准有关,规定的标准高,即抱负水平高,反之亦然。大学生都有自己追求的目标,其目标水平的高低与其标准是否合适相当重要。如果目标水平很低,当然就很容易达到其目标水平,这样大学生不但不会激发进一步奋斗的进取心,而且会滋生骄傲自满的情绪。相反,如果目标水平很高,即使竭尽全力也达不到追求的目标,就会导致挫败感的产生。因此,大学生要结合自身实际条件综合确认适合自己的目标水平,使之通过自己的努力能最终切实可行。

3.锻炼个人意志品格,增强个人容忍力。

坚强的意志品质是战胜一切困难的法宝。缺乏坚强意志品质往往是学生获得最大成功的障碍,所以教师应引导学生在克服困难和障碍中磨练意志。人的意志总是在实践中锻炼和培养出来的,面对复杂而充满竞争的社会,大学生必须经过生活的锻炼,例如多参加义工、到基层进行参观等,接触到来自实际生活中那些经历挫折、磨难,抱着对生活美好的追求和向往,坚强地与挫折抗争的活生生的例子,在困难面前不退缩、不畏惧,从而认识到成为强者的关键是在困难和挫折面前能保持顽强不屈的意志品质,从而义无返顾地同困难进行较量,在哪里跌到就在哪里爬起来,不达到目标誓不罢休,锻炼抗挫折能力。只有这样,大学生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遇到困难和挫折时才能遇难而上,勇于克服。

在面对挫折和压力的时候,这个应该去尽量的想一些比较美好的事情,或者是说像一些自己的动力,这样就能够坚持下来了。

大学生压力与挫折应对论文

我国对大学生的挫折教育是自上世纪末研究和开展的,但时至今日仍实效不足,大部分学校并未将大学生挫折教育作为一个系统的必要的工程去实施,以致不少悲剧连连发生。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大学生心理挫折及对策论文,希望大家喜欢!

《大学生挫折教育论》

[摘 要] 我国对大学生的挫折教育是自上世纪末研究和开展的,但时至今日仍实效不足,大部分学校并未将大学生挫折教育作为一个系统的必要的工程去实施,以致不少因大学生无法正面应对挫折而导致的悲剧连连发生。当今社会竞争愈发激烈,社会矛盾更加多元化,人际关系的复杂化等诸多因素都给涉世未深的“90后”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和挫败感。加强对“90后”大学生的挫折教育是改善当前“90后”大学生普遍心理素质较低、耐挫能力差的迫切要求。在科学分析大学生挫败感产生原因的基础上,应顺应时代发展,不断提出切实有效的策略,提高大学生心理素质和抗逆力,建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保障大学生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 大学生挫折教育;心理素质;干预对策;素质教育

【中图分类号】 G6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4244(2013)05-072-2

一、含义的界定

挫折和挫折感是普遍存在的一种社会现实和心理现象,是个体在实现目标过程中遇到难以克服的阻碍或干扰,使需要和动机无法满足而产生的紧张状态和情绪反应。

大学生挫折即大学生在大学期间在学习生活及人际等方面想达到某种目的或满足某种需求的过程中因情感、心理、行为等方面遭到阻碍或是干扰而导致形成的一种由烦恼、焦虑、困惑、迷茫等因素交织而成的一种负面的心理感受,此种心理感受有可能引发非正常思维或行为。

二、大学生挫折教育的现状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当代大学生自我实现的愿望不断提高,理想与现实的差距越来越大,同时他们正处于成年早期, 心理迅速走向成熟但又尚未完全成熟,往往表现出心理承受能力弱、耐挫折能力差的弱点,然而日趋激烈的社会竞争对人才的心理素质要求在不断提高。据调查,在北京市的大学生中,约的学生感觉有强烈挫折感,约的学生受挫折感困扰而处于心理上亚健康的状态。他们大多出生在20世纪90年代,相对优裕的生活环境为他们的成长提供了良好的物质条件,使他们减少了面对困难与承受挫折的机会,以至于许多大学生的抗挫折能力较差。由于家庭的溺爱,使他们很少接触到社会实践,抵抗挫折的能力得不到提高,因而容易产生脱离现实的虚幻想法,一旦遇到挫折,便产生消极的心理反应,导致情绪恶化或厌世,严重者甚至走向轻生。2012年7月12日,甘肃农业大学17号公寓一女大学生因无法正确看待自己考试作弊被校方发现这一事件而跳楼自杀,终结了自己宝贵的生命。挫折是每个人必然遭遇的问题,大学生因生活、学习中的小挫折频频陷入情感危机状态进而产生自我毁灭行为警示着社会各方对大学生进行抗挫折教育已刻不容缓。随着时代的进步、社会的发展,挫折教育日益被社会和广大家长接受和重视,并且成为教育界用心研究的课题,取得了一定的理论成果,但其中具有可行性的对策少之又少。

三、大学生挫折教育的重要意义

加强对“90后”的挫折教育既是我国素质教育新目标的必然要求,又是帮助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以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历史重任,更是当前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前提。高校学生工作者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增强学生的抗挫折能力,帮助他们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为他们提供情绪宣泄的安全机制,减轻他们的心理压力,从而使学生能更好的适应环境,迎接挑战。

四、当代大学生挫折感成因分析

大学生产生挫折感不是单一因素引发的,而是多种主客观原因综合互动的结果,主要可以归结为以下几方面:

(一)客观原因主要包括来自社会、学校、家庭环境等方面的因素。教育体制在学生挫折教育培养方面的欠缺,校方对学生挫折教育未给与足够重视,还有来自家庭方面的压力等都对大学生的心理挫折都有直接或间接的影响。

(二)主观原因主要包括来自学生自身智力、体力、外貌以及某些生理缺陷带来的限制。具体表现在:学业方面对专业学习缺乏兴趣;人际关系障碍;青春期的恋爱困扰;生理缺陷及疾病原因;期望值过高,理想追求受阻;就业挫折;物质需求性挫折等。

五、当代大学生挫折教育的对策

针对以上对当代大学生产生挫折感原因的分析和总结,另外在参考当前各高校在大学生挫折教育方面的一些具体实施办法的基础之上,就高校对于当代大学生的挫折感心理干预提出以下几点对策:

(一)教育大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确立正确的挫折观。一个人如果树立了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就能对社会、对人生、对世界上的事物有正确的了解和认识,并能采取适当的态度和反应,做到冷静而稳妥地处理问题。同时也能心胸开阔、乐观地面对生活,从而锻炼了抵抗挫折的能力。要教育学生面对挫折,培养挫折辩证观,挫折对人既是挑战,又是机遇,挫折可以使人生丰富多彩,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自我和世界,大学生只有学会客观地分析挫折的原因,才能更好地了解自身及所处客观环境以及时调整个人努力的目标。

(二)教育大学生掌握一些应付挫折的具体方法。一是学会及时调整目标,当某一目标屡次无法达到时,可以考虑降低要求或采取其他方式。二是学会自我安慰, 挫折是走向成功的必经之路,遭遇挫折是每个人都会面临的事,我们不能在挫折面前全盘否定自己。三是学会转移注意力。经历挫折之后,通过短期内转移注意力,调节自我情绪,使心情得到放松,藉以减少精神痛苦,排遣烦闷。四是学会对亲人、朋友倾诉。遭受挫折后与亲人、朋友交谈,倾吐自己的不快,发泄自己的不满,一般情况下可以达到缓解自身压力,平衡自我心理的目的。

(三)学校应设立配备有高素质心理咨询指导人才的心理咨询室,开展热线咨询电话、心理咨询以及第二课堂活动。从新生入学起就重视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可以为每一个学生建立保密心理档案,对发现有心理问题甚至心理疾病的同学要进行跟踪教育并建立预警机制。定期开展挫折教育讲座,从根源上解决问题,让挫折教育作为工作常态贯穿于素质教育的始终。

(四)发挥榜样的作用。高校可以将社会上勇敢战胜挫折的典型人、事,作为榜样,融于校园文化中,激励学生向榜样看齐;也可以组织学生观看励志类影视作品,陶冶性情、寓教于乐。

(五)提供情绪宣泄的安全机制,提高大学生对挫折的排解力。一个人处在受挫情境之中时往往会出现紧张的情绪反应,而这种紧张的情绪如果不能适时地宣泄出来,就可能被“累积”而导致病态心理乃至攻击行为的发生。所以,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要不断加强自身的思想政治理论素养,多与受挫者进行心理交流,采取个别谈话、意见箱等方式,给受挫者提供各种抒发受挫情绪的场所和机会,让他们自由地、毫无顾忌地倾诉自己的烦恼、苦闷和优虑,把不满的情绪全部宜泄出来,以达到内心的平衡。

(六)创设良好的群体环境,减轻大学生心理压力。大学生所在群体的人际关系以及环境氛围同其遭受挫折后,到底是战胜挫折、积极进取,还是畏缩不前、消极退却有很大关系。充满温暖、互相关心、爱护、体贴和帮助的群体氛围,会使受挫折从中获得战胜挫折的力量;而相互疏远、冷漠的群体氛围,则会降低受挫者战胜挫折的勇气。因此,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应该为受挫者创设一个良好的群体环境,使他们感受到集体的温暖。对于家庭比较贫困的大学生,要启动校园“爱心工程”,建立贫困生奖、贷、助、勤、免制度,鼓足他们克服困难的勇气;对于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建立班级“一帮一”互助小组,不让其在学习上掉队;特别对于心理有障碍的同学,教师要有更多的爱心和耐心,多和他们谈心、交流,鼓励其参加校园文体活动,帮助其克服孤僻、离群的心理,使他们在活动中意志得到磨练、情感得到升华。

(七)积极组织社会实践活动,完善大学生的个性。心理学研究表明,人对挫折的容忍力受到人的生理条件、遭受挫折的经验以及个人对挫折的思想准备的影响。磨炼大学生意志,提高大学生心理素质是提高大学生挫折容忍力的重要途径。教育工作者要积极引导大学生深入社会实践,引导大学生参加青年志愿活动、暑期“三下乡”等活动,使他们更好地认识社会,了解国情民情,接受生动的革命传统教育和吃苦耐劳、艰苦奋斗的教育。鼓励学生以义务的身份到社区医院、老人院、孤儿院、福利中心、收容所提供服务,奉献爱心培养自身的社会责任感和参与意识,发现个人价值的内容和体现方式,完善自身社会性人格和心理机制,增强战胜挫折、克服困难的能力,培养自己的挫折容忍力、情绪调适能力及心理承受能力。

(八)获得战胜挫折的经验。学生在学习、生活的过程中不免遭遇到一些小困难,一方面学校及家庭应形成教育合力,灌输给学生独立思考和处理问题的观念,培养学生凡事不过分依赖他人的好习惯,给与学生足够的信赖,摒弃以往事事包办的惯例,仅给予适当的引导和鼓励,让学生学会自己走出困境,获得战胜挫折的成就感。

(九)重视就业指导。当代大学生固有的优越感较强烈,不乏存在着眼高手低的现象,一方面高校应切实了解就业形势,在学生尚未毕业之前,多联系一些社会就业服务机构开展讲座,为在校大学生分析当前就业形势,给予就业建议,让学生对自身有个准确的定位。另一方面学生应重视实践、实习环节,高校老师应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严格完成实习工作任务,为大学生顺利步入工作岗位奠定基础。

(十)高校应在全校课程平台上专门开设挫折教育课程。可以将挫折教育从思想政治教育中单独分离出来,让学生更全面更系统地掌握挫折的基本知识、产生原因、应对办法,提高学生的抗挫折意识,增强学生应对挫折的自觉性。课程应本着理论教育与实践教育相结合的原则,采取多元灵活的授课方式,教师可以为学生创设各种遭遇挫折的情境,例如组织学生参加室外课堂或者野外生存训练,磨练学生的意志力和奋斗精神,培养他们冷静处理问题的能力。

(十一)组织学生学习如何正确应对突发的自然灾害和意外的危险状况。学校可模拟地震、海啸、泥石流、龙卷风等自然灾害突发的情境,教育学生在灾难来临时如何冷静理性地应对,求得生存。学校应教会学生如何在发生火灾、遭遇歹徒等意外状况中更好地确保自身安全,让学生在逆境中勇于面对挫折、挑战挫折。

(十二)号召学生积极参加体育活动。学校可以在夏、冬季节举办马拉松比赛,使参赛学生能在相对恶劣的天气状况下,勇于挑战自我,发现自我,使之身心得到锻炼,增强竞争和拼搏意识。学校可成立徒步旅行协会、山地自行车协会和攀岩协会等大学生感兴趣的与运动相关的协会,使学生在运动中磨练心智,发现潜能,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

总而言之,大学生挫折教育根本上要依靠大学生自觉提高抗挫能力,同时需要社会、学校、家庭多方形成教育合力去完成,是一项长期复杂的工程,高校应发挥主力作用,同时家庭、社会应给与足够的配合和支持,切实提高大学生耐挫能力,保障大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杜庆梅.90后大学生挫折教育研究.

[2]由雪莲,曲长旭,焦建亭. 大学生心理挫折感根源分析及解决途径调查研究[J].青年探索,2011,(04).

作者简介:李清怡(1991-)女,汉族,甘肃庆阳人,西北师范大学文学院文秘教育系,研究方向:文秘教育。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大学生心理挫折及对策论文

(挫折) 就大学生的心理健康而言,最重要的不是挫折本身,而是挫折对个体造成的负面情绪及内心感受,因而在遭受挫折之后,首先要面对和需要解决的是如何从挫折而导致的诸如愤怒、沮丧、抑郁、焦虑、委屈、无奈等情绪状态中调整出来。挫折和失败是人生中之必然,然而对于不同的人来说,它们却有着截然不同的意义,它或是你完美人生的点缀,或是你人生中永远的伤痛;或是你成功的垫脚石,或是你前进的绊脚石,这完全取决于对待挫折的态度,即对挫折的认识和应对方式。面对挫折我们应该学会从不同的角度看待挫折对于人生的意义,读出对面的美丽,我们要能够在挫折中吸取教训的同时,学会看到挫折背后所蕴含的积极意义。心理学家认为,经受过挫折和失败的人,能够勇敢的迎接挑战。在成长的过程中时常经历挫折的人,经过多年的磨炼,会具备一种在逆境中生存的强大能力。无论出现怎样的困难,他们都不会像茅草屋遇到暴风雨时那样容易被摧垮;在灾难像飓风一样袭来时,也能够巍然屹立、毫不动摇。 面对挫折,年轻的大学生们可采用以下的方法: 一)从容面对、快乐掌控 面对挫折,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态度。与其闪避、畏惧、排斥,不如迎面而上。面对不可拒绝的挫折,唯一可取的态度是从容面对,如果进而能够快乐地掌控挫折带来的烦恼,那么,一次“创伤”就会变为一颗宝贵的“珍珠”。“珍珠”是从愈合了的创伤之中升华出来的东西,它不仅可以有效地抚平伤痕,而且可以使我们珍视经验,减少错误。 记得有这样一则故事:一只蝴蝶没有经过破蛹前必须经过的痛苦挣扎,以致出壳后身躯臃肿,翅膀干瘪,根本飞不起来,不久就死了。这个小故事说明:痛苦是成长的必经之路,要得到欢乐,就必须能够承受痛苦和挫折。在人的一生中,我们不止拥有挫折的痛苦体验,也拥有把不幸变为幸福、把伤痛变为无价奇珍、把令人痛心的缺陷变成新的力量的机遇。当我们从容面对,就可以掌控挫折;当我们有足够的勇气并保持快乐,就可以得到最珍贵的收获。 (二)适度宣泄、尽早摆脱 面对挫折,有人惆怅悲观,把痛苦和沮丧埋在心里;有的人则选择倾诉——我赞成后者。如果心中苦闷,不妨找一两个亲近的人,把心里的话倾吐出来,这样,不健康的情绪就得到宣泄。宣泄是一种自我心理救护,它可以消除因挫折而带来的精神压力。 宣泄应当适度,“乞丐型”、 “进攻型”、“碰触型”等宣泄方式是不值得采纳的。如果你还想活得有尊严,还想重头再来干点事的话,就不要像“样林嫂”那样总是述说“阿毛”的故事。那只能说明你还没有从痛苦的阴影中走出来,你的哭泣只能提醒人们注意你曾经的无能。当你醒悟到还有那么多的正经事等着你去干的时候,就没有必要选择“秋菊”的方式,因为过度“打官司”的成本太高,总是“要说法”会影响干正事。用节省下来的时间去做你应该做的正事,也许你早就远离了某次“风雨”的影响。 (三)激励潜能、独立自救 独立自救是生命中最闪光的品性,这已经被很多事例所证明。面对挫折的打击,有的人一蹶不振,有的人则激发潜能,自己拯救自己——前者没有看到自己的潜能,后者则充分地汲取了潜能的力量。 一个小故事说:“一头猪的腰部脱臼,在那里费力的爬着,孙子要去帮猪按摩,爷爷喊住了他,爷爷拿起一个土块向那头猪扔去,那猪吓得挣扎着跑起来,爷爷在后面追赶它,只见那猪跑着跑着腰部便上去了,恢复了正常”。人遭受挫折就好像小猪脱臼,真正能帮助你的不是别人而是你自己。有时,我们在挫折的伤痛中忽视了自己的潜能和改正错误的勇气,一味地等待外力的帮助,这就等于放弃了自己对自己承担的责任和义务,这是一种懒惰和没有出息的做法。 林肯发现的“马蝇效应”和无锡小天鹅集团的“末日管理”,实际上都是一个道理:利用危机状态产生的压力激发生命体的巨大潜能。人是需要压力的,有了压力我们才不敢松懈,才会努力拼搏,才会不断进步。其实,在生活中让自己忙起来,是一种自我加压的方法。面对挫折,适度转移注意力,自我增加良性压力,可以有效改善自己的心境。比如可以通过从事集邮、写作、书法、美术、音乐等趣味活动来调试自己的心情,缓解苦恼带来的种种压抑,随着时间的推移,沮丧也就渐渐淡忘了。 (四)适当取舍、远离烦恼 放弃是一种智慧和境界,但是,面对现实的种种诱惑,又有多少人能够做到这一点呢?很多人原本也曾从容、平和地生活着,可一旦被太多的诱惑和欲望牵扯,便烦恼丛生。有的时候,我们将奋斗的目标定得过高;有的时候,我们将奋斗的目标定得过多——这是我们遭受挫折的重要原因。无论是前者还是后者,都使我们深感心有余而力不足,最后都可能会导致迷失方向,走向绝望。 聪明的办法是学会取舍,不必事事争第一,舍弃自己还不具备能力与条件的目标不是坏事,“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只有在明白了自己一生何求之后,去明智地取舍,并学会放弃,才能摆脱无谓的烦恼,拥有自在的生活。 三).学会说出你的秘密,在亲情和友情的温存中消解痛苦,从他人那里获得力量与支持。一个快乐有两个人分享,就变成了两个快乐;一个痛苦有两个人来分担,就变成了半个痛苦。学会说出你的秘密,不仅会缓解你的压力和痛苦情绪,而且可以学会从不同的视角看待问题本身,往往会有一种“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境界。 应对挫折的方法还有很多,如过好生活的每一天,充实的生活会让我们无暇顾及挫折;如同时学会遗忘,让时间做主等等。如何选用,因人而异,需要我们在生活中去慢慢体悟。 (压力)大学生自己要正确面对压力,提高心理承受能力 大学生自己应该认识到大学生活并不总是一帆风顺的,困难是不可避免客观存在的

写作思路:把面对挫折和压力的方法写下来。

挫折是指个人从事有目的的活动时,由于遇到阻碍和干扰,其需要得不到满足时表现出的一种消极情绪状态。人生难免会遇到挫折,没有经历过失败的人生不是完整的人生。没有河床的冲涮,便没有钻石的璀璨;没有挫折的考验,也便没有不屈的人格。

正因为有挫折,才有勇士与懦夫之分。记住“天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增益其所不能。巴尔扎克说:“挫折和不幸,是天才的进身之阶;信徒的洗礼之水;能人的无价之宝;弱者的无底深渊。

生活中的失败挫折既有不可避免的一面;又有正向和负向功能。既可使人走向成熟、取得成就,也可能破坏个人的前途,关键在于你怎样面对挫折。适度的挫折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它可以帮助人们驱走惰性,促使人奋进。

挫折又是一 种挑战和考验。英国哲学家培根说过:“超越自然的奇迹多是在对逆境的征服中出现 的。首先,挫折帮助你成长。人的成长过程是适应社会要求的过程,如果适应得好,就觉得宽心和谐;如果不适应,就觉得别扭、失意。而适应就要学会调整自己的动机、追求和行为。

一个人出生时;根本不知道什么是对,什么是错,正是通过鼓励、制止、允许、反对、奖励、处罚、引导、劝说,甚至身体上的体罚与限制才学得举止与行为的适应和得当,学会在不同环境、不同时间、不同对象、不同规范条件下调整行为。

反之,从小无法无天的孩子,一旦独立生活就会被淹没在矛盾和挫折之中。如德国天文学家开普勒,从童年开始便多灾多难,在母腹中只呆了七个月就早早来到了 人间。后来,天花又把他变成了麻子,猩红热又弄坏了他的眼睛。但他凭着顽强、坚毅的品 德发愤读书,学习成绩遥遥领先于他的同伴。

在以后的生活中,他又经历了多病、良师去世、妻子去世等一连串的 打击,但他仍未停下天文学研究,终于在59岁时发现了天体运行的三大定律。他把一切不幸 都化作了推动自己前进的动力,以惊人的毅力,摘取了科学的桂冠,成为“天空的立法 者”。

其次,挫折增强你的意志力。现在的青少年长期生活在被服务的环境中,从进小学到读 大学,直到工作选择,都由父母去承受压力,因而他们对各种困难体验都不深,缺乏忍耐 力,没有坚强的意志,一且遇到挫折就被击垮了。实际上生活中许多轻度挫折,是意志力的“运动场”,当你大汗淋漓地跑完全程,克服了生活的挫折,就会获得愉快的体验。

可以说出来一堆挫折在面对挫折是我们可以把坐着,带着然后去总结之后再下一次呢吗,等,在这一次的,失败上去加油。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