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总结:大班户外区域活动研究
总结是指对某一阶段的工作、学习或思想中的经验或情况加以总结和概括的书面材料,它有助于我们寻找工作和事物发展的规律,从而掌握并运用这些规律,不如我们来制定一份总结吧。总结一般是怎么写的呢?以下是我精心整理的专题总结:大班户外区域活动研究,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一、户外区域活动的研究意义
户外区域活动也就是利用户外的自然环境来进行区域活动。它与室内的区域活动比较最大的优点是:在户外的区域活动中,幼儿的活动空间是室内的好几倍,互相间的干扰很少,自由活动的空间非常大。幼儿处在心理自由和心理安全的环境中能充分发展个性,激发出探索的主动性、积极性。有了广阔的户外活动环境,就能更好地促进幼儿在与环境的交互作用。由于场地的关系,原本很难进教室的一些材料,在户外却有可能是幼儿很好的“玩伴”,在建构区,幼儿除了用各种积木进行活动外,还能用充满乡土气息的真正的青砖来造房子、灶头,用从农田里捡来的稻草煮饭。在动手区,冬天幼儿用稻草搓成绳子给树爷爷穿衣服,用草编织各种有趣的草人、小动物;秋天,幼儿在草地上采摘各种野花、芦苇等进行插花;写生区的幼儿在大自然中更是融融其乐,夏天的昆虫,秋天的落叶,冬天的雪花,都是他们画画的素材。
综上所述,本学期,我们大班年级组本着“纲要”中“亲近动植物,观察、了解、照顾它们,具有热爱自然、珍惜自然资源、关心和保护环境的意识”“接触水、土、沙、石、木等自然物质,观察、感受风、雷、雨、雪、电等自然现象,了解它们的显著特征及与人们生活的关系”的精神,尝试进行户外区域活动的实验研究:通过对户外区域活动的目标研究、内容研究、形式、方法的研究、评价方法的研究等,探索具有我园自己特色的一种幼儿自主性游戏形式,为幼儿创设愉快、充实的成长环境。
二、户外区域活动开展的指导思想
独立、自信、自主等个性品质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必须经过幼儿自主动性的.探索活动才能实现。户外区域活动除了关注的知识本身的价值、幼儿在获取知识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个性品质的发展外,最重要的是户外区域活动的主要意图是通过丰富的户外活动环境,在大自然中给幼儿充分的自主权,让幼儿按自己的方式去探索、去学习、去发展。
三、户外区域活动的特点
1、多样性的特点。一是户外区域活动空间的设置能体现多样化,根据幼儿的特点设置封闭的、半封闭的或开放的活空间,能满足喜欢独处、喜欢交往等不同个性的幼儿的需求;如在大型玩具的柱子小角落里,几名幼儿在进行扮演类游戏,爸爸妈妈在小小的空间里忙得不亦乐乎。二是户外区域活动的内容是丰富多样的,能满足幼儿不同的兴趣需要和表征特点;如有饲养区、写生区、建构区等。
2、自主性的特点。幼儿可以按自己的兴趣、需要选择活动区,自己决定操作的时间、速度、次数,同伴间相互干扰的现象远较室内区域活动少。
3、探索性的特点。在大自然中,幼儿有充分的空间、时间去通过与材料的相互作用进行思考,解决面临的各种问题,积累各种经验。
四、户外区域活动的实验研究
(一)研究内容
户外区域活动研究包括了户外区域活动的目标研究、户外区域活动的内容研究、户外区域活动的形式研究、方法的研究、活动的评价等五个方面。这五个方面既各有独立性,同时又是相互联系,互为前提的统一体,整体系统地对幼儿产生积极、有效的影响。
1、户外区域活动目标
户外区域活动的目标是户外区域活动的灵魂,制定好目标对整个户外区域活动的顺利实施能起到调控和保证作用。
我们尝试从隐性和显性2个方面来制定户外区域活动目标:从显性方面来说,在户外区域活动中对幼儿进行想象创造、亲近自然、动手操作的培养;从隐性方面来看,户外区域活动的要求是“惜物、环保、友爱关心、卫生保健、合作交往、规则意识、责任意识”
2、户外区域活动的内容、形式、方法
(1)户外区域活动的内容户外区域活动内容体系的分类是以活动的方式进行的。分为动手区:以玩废旧合资、瓶子为主
扮演区:以角色游戏的形式进行
写生区:以户外写生自然环境为主
编织区:以草编、纸编等为主
建构区:以砖、泥、沙等各种建构材料的户外建构为主;
(2)户外区域活动的形式
在每班设立2—————4个活动内容的前提下:
同年龄班幼儿自由选择的活动形式;
不同年龄班的“大带小”活动活动形式;
(3)户外区域活动的指导方法
户外区域活动的指导方法是以“幼儿发展为根本论”为依据的,分为手段性活动指导和本体性活动指导。
手段性活动指导——————————以最近发展区为主导的指导
本体性游戏指导——————————以个体意向为主导的游戏指导;
户外区域活动的本体性和手段性功能是相对应而存在的,我们既要考虑幼儿自身的游戏需要,挖掘对幼儿个性发展的积极因素;同时还要考虑培养目标的整体性,运用手段性指导促进幼儿全面、和谐的发展,使二者相得益彰。
(二)研究中的一些策略
a、开展平行班游戏。在户外区域活动时,由于不受场地的限制,我们让大班7个班级的幼儿自由结伴,自由选择活动内容,扩大了他交往的范围,并且拓宽了个人游戏的空间,培养了幼儿的自主和责任心。在户外区域活动中尽情地享受空间、时间、材料、人际关系的开放。这样做,进一步拓宽了户外区域活动的空间和范围,不仅丰富了活动的内容和形式,更主要的是扩大了交往面,充分体现了户外区域活动的自主性、独立性。
b、根据不同幼儿的发展需要,提供不同难度水平的材料。
(1)幼儿的发展存在阶段性、不同的幼儿其发展状况不同,因此教师也需要从幼儿的知识基础和实际能力出发来决定户外区域活动的内容,材料做到因班而异有利于平行班间的跨班活动。
(2)在环保教育的基础上提供趣味性、可操作性、多功能性的材料。户外区域活动的材料和室内的区域活动材料有着小小的差别:在户外区域活动中所提供的材料可以是体积较大的,如玩盒子:废旧纸盒子,有的很大,幼儿用来制作房子、长长的火车、堆积成钻筒玩,而在室内由于场地限制,是不可能进行这类活动的;而且辅助材料在大自然中随手可得,比如一粒小石子,一片落叶等,这又是户外区域活动的优势之一。
五、关于户外区域活动研究后的一些设想:
1、下阶段我们将继续探索如何更好的利用户外大自然中广阔的空间、丰富的材料引导幼儿进行户外区域活动。
2、目标明确后,作为教师将探索如何更好地根据幼儿的基本发展水平、阶段性教育目标和主要任务,以及个体差异,拟定各活动区的具体目标,以有效地开展户外区域活动。
浅谈幼儿园户外体育游戏的研究 对幼儿来说,体育游戏活动首先是自我表现的方式和途径。幼儿进行体育游戏活动,可有效的促进孩子学语、走路、认字及活动能力的提高,为以后童年,少年期学习生活奠定基础,并符合终身教育、终身体育、素质教育的思想,对孩子的心理、生理发展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还可完整教育体系,建立新的幼儿教育理念,促进教育科学飞速发展。在学前教育阶段,我们可以通过体育游戏教育发掘幼儿的潜能,塑造幼儿健康活泼的个性,促进幼儿全面和谐的发展。 幼儿园的体育是通过早操(间操)、体育课和户外体育活动等组织形式来实现的。1996年6月1日国家教育部颁布的《幼儿园工作规程》规定,幼儿的户外活动时间在正常情况下,每天不得少于二小时,每日户外体育活动不得少于一小时。而我班先从体育活动、晨间锻炼这两方面着手让我班体育活动的发挥其教育价值,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发展。 一、平日的集体体育活动1、激励幼儿主动、自信地参与活动 在以往的体育教学活动中,总有一部分幼儿当演员,一部分幼儿老当观众。那些天赋好的幼儿经常有机会表现,而那些条件较差的幼儿却因自卑而不敢表现。如果我们任其自然,这部分幼儿不仅失去了学习体育知识技能的机会,还可能导致一定的心理缺损。我们应将体育活动作为手段,让每个幼儿都能积极、主动、自信地参与到活动之中,满足幼儿自我表现的需要。基于这一思考,我设计了小步递进的“阶梯”,一些起步较低,由易到难的系列体育活动。活动中提出合适的要求,尽可能使教育个别化,使每个幼儿都能按各自的步调发展。如:肩上挥臂投掷,我们将这一活动三个不同高度,幼儿可以根据自己的能力进行选择高度。这组活动的技能要求并不高,目的是让幼儿轻松自然地进行体育活动,在难度不高的自我表现中体验成功。 另外,在体育活动中,尽可能给每个人幼儿当领头人的机会,如让幼儿担任裁判、排头、主角等,使不同发展水平的幼儿都能满足自我表现的需要,树立自信心。注重幼儿的探索发展 布鲁纳认为发现法能激发智慧潜力,培养内在动机,有利于学会发现的技巧以及记忆的保持。由于幼儿年龄小,坚持性与忍耐性较差,他们不能长时间在看不到进步的情境中探索,因此我们应有目的创设有利于幼儿探索发现和积极操作的环境,以激发其探究内驱力。如在体育游戏“贴着报纸走”中,我们和幼儿一同探索报纸贴在胸前不用手扶怎样才不让它掉下来,问题提出后,幼儿自由自主探索,有的快走、有的快跑、有的仰起身子等,想尽各种办法不让报纸掉下。在这过程中,表现出幼儿专注的学习态度;幼儿的独立性、自控能力和责任感等良好的心理品质也得到培养;同时也充分发挥了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和探索精神。培养幼儿的创造意识 在体育游戏活动中,不能只强调体育游戏规则和方法,还应引导幼儿去开发游戏、创造游戏。因为体育游戏活动包括感受、想象、理解、创造等思维阶段,它对培养幼儿的创造意识及能力具有独特的作用。 当然,培养创造力并不是要摒弃模仿,在体育游戏活动中模仿是需要的,它是最初的学习方式,但必须较快地跨越这一分阶段进入探索期,引导幼儿大胆创新、独立思考,发现自己的独特见解。如在游戏小鱼中孩子把“小雨”改成“虫儿虫儿草中爬,小鸡小鸡来吃虫,虫儿虫儿快快爬”等等面对这些稚嫩的创造,我都予以肯定、鼓励,并引导他们当众表现。游戏《老鼠笼》中引导幼儿将游戏增加难度。扮演“老鼠笼”的幼儿边念儿歌边在圆圈上顺时针走动,增加“老鼠”钻出的难度等。在此基础上,我们为幼儿创设了宽松的环境,由浅入深地引导创造,展示自己的才能。只有让幼儿按自己的条件、方式、愿意去做,他们才能学得主动,才能发挥想象力和独创性。尽管幼儿的表现还十分稚拙,但都是真情实感的流露,体现了他们独特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强调活动中的交往合作 许多体育游戏活动是需要合作才能完成的,如赛跑、接力、游戏等,因此我们应把个体创造和群众的合作紧密地连成一个整体。既要尊重个体发展,又要注重群体的交往合作。如为了在接力赛跑中让自己所在的那组获胜,每个人都要参与,一会是呐喊助威者,一会又变成参赛者,在这一过程中幼儿人人有任务,个个有责任,每个幼儿都是团体中的重要角色,他们在坚守自己“岗位”的同时,逐渐摆脱自我中心,分享合作的喜悦。 二、晨间体育锻炼 晨间体育锻炼是幼儿体育活动的一种基本组织形式,也是幼儿每日体育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早晨的空气凉爽、清新,在此时进行适当的体育锻炼,既可以提高幼儿肌体对外界气温变化的适应能力,又可以激发和恢复幼儿肌体主要器官的机能,使幼儿精力充沛、精神愉快地开始一天的生活,促进幼儿身心的健康发展。可是以往的晨间活动,常常是形式上热热闹闹,实际上质量不高。幼儿对晨间活动的兴趣不大,起不到积极作用。为此,我们也进行了一些有关的讨论及调整。 首先,要了解晨间体育锻炼它具有那些特点? 1、环境开放性, 2、选择自主性 3、内容丰富性 4、人际交往的频繁性 其次,晨间体育锻炼最最不能缺少的就是----------材料; 它不仅可以引发幼儿进行活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也直接影响幼儿参与的活动的积极性和活动的质量。因此,合理的投放活动材料也是我们需要认真考虑的。 *提供种类多样、数量充足的活动材料。如投掷-----沙包,可以投远----------沙包的重量和大小;还可以投准----------各种图案的靶子或是可以击中掉下的小球等。 *环境的创设和材料的投放尽量考虑幼儿的年龄特点、能力和兴趣差异,吸引不同特点的幼儿参与活动,满足不同幼儿的活动的需要。如小班------活动技能易掌握的、模仿性强、数量充足,能促进平衡、走、跑能力发展的活动材料。中班------能促进身体协调发展的、发展钻爬动作能力的活动材料。大班-------提供动作技能高、能满足幼儿一物多玩的需要、能促进综合素质提高、发展追逐、躲闪技能、运动强度较大的活动材料。(见附表) *自制材料。简单、可玩和艺术性并安全从而达到锻炼的效果。可乐瓶----梅花桩 *民间的体育活动:滚铁环、跳房子等 *根据季节的投放:春夏-------活动量小----沙包、拉力器; 秋冬------运动量大、活动强度大-----蹦蹦球、呼啦圈 再次、在晨间锻炼中教师的指导方法 (1)、给予必要的保护和帮助。如晨间锻炼整体的活动量要适度,不宜过大过小,活动量过大会让幼儿一直处于兴奋状态。影响下面要进行的活动。活动量过小则无法起到锻炼的作用。因此,根据幼儿的情况,提醒幼儿交换不同的运动项目,可以采用集体交换,利用音乐、手势或其他信号提示(比较适合年龄小的幼儿),也可以在自由选择的基础上提醒交换,逐步让其养成自主交换的习惯,以此来自我控制活动量。 活动量调控要兼顾集体与个别,让大部分幼儿能够处于动静、急缓交替的状态中,保持一定的运动节奏。对个别特殊幼儿需要随时提醒,避免其过热或过累,保持适度运动状态。 另外,可以根据场地划分时要考虑小块的休息区域,可以摆放休息用的椅子、擦汗用的毛巾或卫生纸等.满足不同孩子的需要,培养孩子自我保健的意识。 (2)、加强有目的的引导和帮助。每周最好有1-2个指导重点,注意观察幼儿的活动表现,并通过一物多玩等不断提高幼儿晨间活动的技能。垫子----要求幼儿合作玩耍,幼儿有的两个两个搭起来,像小山一样或鼓励幼儿创新将把垫子连成一长条,引出双脚在垫子左右行经跳、单脚连续跳、左右脚跨跳,从而提高了幼儿跨跳的技能。不同的玩法丰富了活动的内容,促进了幼儿想像力、创造力的发展,也使幼儿不断获得成功的快乐,增强了自信,使幼儿思维活跃,真正成为晨间活动的主体。与此同时我们还注意幼儿的个体差异,因为每个幼儿来自不同的家庭,受到不同环境的影响和教育,其性格和能力都有差异。为了使每个幼儿在晨间活动中都得到不同的锻炼,我们在每个活动区域里都分层次和难易摆放活动器材,满足不同幼儿的活动需要。如毽子,有的毽子有绳子拴着,孩子可以拎着踢,有的毽子用球拍拍等。 (3)、建立必要的活动规则 建立活动的规则是为了让幼儿更好的融入活动中并将自己的技能得到发展,当然选择活动的规则包括选择前、选择后以及交换活动区的规则。每个活动区都有规则存在,有的是幼儿自己制定的,有的是老师和幼儿共同制定的。 (4)评价和奖励的促进作用 在晨间活动中我们还用鼓励、肯定赞扬的语气、语言和眼神暗示,奖励每个获得成功的幼儿。著名的“皮格马利翁效应”说明,“适度的期望和信任会激发幼儿的自信心”,这种期望和“暗示”会使儿童获得一种信任和力量,进而驱使他们追求进步,获得成功。同时积极向上的语言“暗示”和行为“暗示”,对于处在自信心形成和发展过程中的幼儿来说,显得尤其重要,无疑会激励和强化幼儿的自信心。在晨间活动中,对待不同幼儿在同一活动中的不同表现,我们都给予不同的暗示和鼓励。对轻松达到目标的幼儿,我们用肯定的语言鼓励“不错,继续努力”。并用行为暗示,让幼儿在新的要求下尝试新的方法;对认真努力费一点儿劲达到目标的幼儿则给予小贴花奖励,并用语言鼓励“做的好,再接再厉”;对目标完成得非常好的幼儿,则把他们当榜样,给其他幼儿做示范等,使全体幼儿身心都得到健康发展。 总之,在组织体育活动时,教师应为幼儿提供充分活动和表现能力的机会,鼓励、引导幼儿去探索、尝试、创造,使幼儿全身心地投入到活动中,真正成为活动的主人,充分体验和享受活动的乐趣。
浅谈幼儿园户外区域活动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论文
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社会中,说到论文,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论文的类型很多,包括学年论文、毕业论文、学位论文、科技论文、成果论文等。如何写一篇有思想、有文采的论文呢?以下是我帮大家整理的浅谈幼儿园户外区域活动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论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幼儿园区域活动是指教师以教育目标和幼儿的兴趣为依据,为幼儿开设活动区域,提供材料,幼儿可以自主地选择活动区域和内容,通过与材料、环境、同伴、教师之间的互动,来获得知识和发展能力的一种活动形式。通过区域活动可以培养幼儿的主动性、想象力,还可以使幼儿乐于与同伴交往。从开展形式上来看,区域活动的开展可以分为室内区域活动和户外区域活动两种。但是目前,我国大多数幼儿园比较重视室内区域活动的创设与开展,而忽视了户外的区域活动。
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也提出幼儿园应该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户外活动来培养幼儿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增强体质,提高环境适应力。国内外幼儿教育研究者和工作者也把幼儿园的户外区域活动作为评价幼儿园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但是人们对开展户外区域活动的意识相对薄弱,我国的幼儿园户外区域活动依然存在着很多问题。
1 幼儿园户外区域活动存在的问题
幼儿园的活动空间、设施、活动材料和常规要求能够促进幼儿主动进行探究,也有利于幼儿间的交往。但是大多数幼儿园的户外活动区域正是在这几个方面达不到要求,阻碍了幼儿园户外区域活动的有效开展。
户外区域活动场地不足
随着建筑用地成本的增加,许多幼儿园通过缩小户外活动场地的面积来节约经费,所以大多数幼儿园的户外活动场地不能满足幼儿进行户外区域活动的需求。在这仅有的空间里,经常会造成人满为患的情况。有研究表明,在一定面积的游戏场地中,儿童数量的增加会导致攻击性行为发生的数量增加,所以狭小的活动场地对幼儿进行户外区域活动是非常不利的。
另一方面,因为场地有限,教师为了防止幼儿之间的攻击性行为,就会减少幼儿园内的集体活动,班级与班级之间的交流减少,幼儿之间的混龄交往会受到影响。而混龄交往对幼儿之间的交流合作非常重要,幼儿是通过同伴之间的信息交换来达到学习的目的,大年龄的幼儿会关心照顾小年龄的幼儿,有经验的会指导没经验的,这也为幼儿提供了一个宽松、自由的学习环境。户外区域活动场地不足还会影响户外区域活动的开展,限制户外区域活动的类型,给户外区域活动造成阻碍。
户外区域活动材料投放不合理
现在,大多数幼儿园都会引进组合滑梯等大型活动器械,颜色鲜艳,非常吸引家长和孩子的眼球。但是,大多数幼儿园的户外活动材料却仅限于这些大型活动器械,活动材料单一,孩子们没有其他的活动材料,便会聚集在一个地方,造成安全隐患。而且,大型活动器械固定难以移动和变化,更换频率较低,容易让幼儿失去新鲜感、失去兴趣,幼儿的参与度会降低,同时大型活动器械也难以满足幼儿的探索、建构的需要。
当然,也有些幼儿园除了这些大型设备,也会设置其他活动区域,但是情况却不容乐观。有的区域投放的材料过于简单,没有层次性,造成幼儿反复僵化的练习,不能引发幼儿的联想和探索。有的区域的活动材料形同虚设,不能达到很好的教育效果,如自然区的植物缺少变化,可供观察性较弱;而在养殖区中,并没有饲养任何动物。
户外区域活动时间不充分
在《幼儿园工作规程》中规定幼儿户外活动时间每天不得少于两小时。但是有很多幼儿园户外活动时间受到了束缚。第一,户外活动空间较小,会导致班级之间难以协调时间,就会因此限制幼儿的户外活动;第二,教师对户外区域活动缺乏认同感,她们认为户外的区域活动只对锻炼幼儿的大肌肉运动有帮助,而室内的区域活动不仅能促进大肌肉的发展,还能培养幼儿的建构、探索等能力的发展,室内区域活动不仅能涵盖户外区域活动达到的效果,甚至有户外区域活动达不到的效果;第三,大多数教师认为户外区域活动中幼儿活动分散,难以管理容易造成安全隐患。
2 办好幼儿园户外区域活动的对策
幼儿园的户外区域活动要求我们为幼儿提供一个安全、丰富、开放的环境,使幼儿得到充分的活动和良好的发展。针对以上这些问题,为了给幼儿提供一个高效的户外区域活动,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保证户外区域活动空间并有效利用
首先,有条件的幼儿园应该保证幼儿的户外活动空间并能使这些空间得到充分的运用。一个完善的户外活动区域,应该像一幅已经设计好的地图,每一个场地的设置都要经过精心规划。需要考虑动静、封闭开放、独立与组合的结合,使幼儿户外活动区域既可以是一个个独立的区域,又是一个相邻区域之间可以产生互动的整体。
而对于一些相对较小的幼儿园,没有充足的户外活动场地,这就更需要老师能够发挥才智,充分利用现有的空间资源。例如教师可以协调好各班进行户外活动的时间,还可以为室内活动和室外活动设置共同的教育目标,将室内区域活动和户外区域活动结合起来,不仅可以扩大幼儿活动的空间,还可以给幼儿提供多样的`选择,以便进行高效率的活动。
投放适宜的活动材料
为幼儿提供多样的活动材料,可以促使幼儿在操作活动材料时进行思考,激发幼儿的发散性思维。适当的活动材料可以避免幼儿产生争抢,还能促进幼儿之间的合作与交流。同时我们还应该注意活动材料的趣味性,因为趣味性是幼儿参与活动的主动性与积极性的前提,否则就会大大降低幼儿参与的积极性与主动性。相对于成品玩具,教师自制的玩具更可以吸引孩子的注意力,操作也更加多样化,更换频率也较快,并且家长也可以模仿教师制作玩具,方便幼儿回到家里以后进行活动。
活动材料要有层次性。被称为“跳一跳,摘个桃”的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的理论,告诉我们要对幼儿的现有的知识、经验进行了解,为幼儿提供符合其发展水平的活动材料,同时教师也应该选择一些对幼儿来说有一定的难度的活动材料,而且这个难度应该是幼儿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达到的,适当的挑战有利于幼儿经验的提升,培养幼儿勇于克服困难的意志力。但是如果提供的活动材料太简单就会造成幼儿机械的重复,太难就会挫伤幼儿学习的自信心和自我效能感。
给予充分的活动时间
要保证户外区域活动的质量,户外区域活动的时间就不能太少,活动时间过少会打断幼儿的活动,不能尽兴;但是时间也不能过长,户外活动时间过长,幼儿就会失去参与的兴趣,活动效率就会较低,因此充裕的活动时间是必不可少的。充足而连续的户外活动时间,不仅可以使幼儿呼吸到新鲜的空气,接受阳光的沐浴,还可以培养幼儿的专注性。时间上的充分保障,可以让幼儿按照自己的节奏进行活动、使幼儿得到个性的发展,为幼儿提供更多自由探索、自由学习的机会。幼儿园不能因为害怕幼儿发生意外,因噎废食,刻意缩短幼儿户外活动的时间。
3 户外区域活动对教师的要求
我们始终提倡教师不应过多地干涉幼儿的活动,同样,在户外区域活动中也不例外。陈鹤琴曾经说过:“凡是儿童自己能够做的,应当让他自己做;凡是儿童自己能够想的,应当让他自己想;积极的鼓励胜于消极的制裁。”所以教师应该尊重幼儿天马行空的想法,允许幼儿在活动过程中犯错,不应该为了尽快达到自己的教育目标而过多地干涉幼儿的行为。在安吉的幼儿园中有这样一句话:闭上嘴巴,管住双手,睁开眼睛,打开耳朵。这就是说教师要少说话、少干涉、要用心地倾听幼儿的想法、用科学的方法记录幼儿在活动中的行为,用专业的眼光分析幼儿行为背后的原因。进行户外区域活动时,教师就是孩子的看护者,要求教师时刻保证孩子的安全。这就要求教师把安全工作放在第一位,经常检查和维护幼儿活动的场地和活动的材料,加强幼儿的安全教育,帮助幼儿树立安全意识,不要互相推拉,不要追逐打闹,教师要为各个区域设置规则并经常提醒幼儿遵守区域活动的游戏规则,将危险扼杀在萌芽状态。同时,教师应该通过设置区域活动、观察幼儿的活动情况,不断地提升自己的知识经验,学会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加强室内和室外区域活动的联系,为幼儿提供一个自主轻松的活动环境,促进幼儿的和谐发展。
陶行知先生提出了“六大解放”,其中就有解放儿童的空间,提出不要把儿童禁锢在狭小的教室里面,变成笼中的小鸟,失去自由、失去快乐,因此我们要尽最大努力给幼儿提供一个宽敞、丰富、有趣的户外区域活动。
如何有效的开展幼儿园户外体育活动论文无论在学习或是工作中,许多人都写过论文吧,论文是我们对某个问题进行深入研究的文章。那么问题来了,到底应如何写一篇优秀的论文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如何有效的开展幼儿园户外体育活动论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摘要:在幼儿发展的过程中,健康是基础,有效地、积极地开展体育活动是幼儿园活动的基本内容,是保证幼儿健康发展的前提。在幼儿园教育教学中,体育活动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其中户外体育活动就是幼儿园最常的活动,是教师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有目的、有计划的开展体育教学活动,从而来促进幼儿的各方面发展。
儿童教育家陈鹤琴先生认为“健康的身体是一个人做人、做事、做学问的基础,要强身先要注意幼年的儿童,幼儿园第一要注意的是儿童的健康。”因此在幼儿园有效的开展户外体育活动才是能提高人体健康的活动。本人在思考和实践的过程中,获得了一些启发和认识,本文主要从环境设施、活动内容、幼儿的主体性、师幼间的互动和体育活动的合理安排这五方面来说说我的看法。
浅谈幼儿园户外体育游戏的研究 对幼儿来说,体育游戏活动首先是自我表现的方式和途径。幼儿进行体育游戏活动,可有效的促进孩子学语、走路、认字及活动能力的提高,为以后童年,少年期学习生活奠定基础,并符合终身教育、终身体育、素质教育的思想,对孩子的心理、生理发展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还可完整教育体系,建立新的幼儿教育理念,促进教育科学飞速发展。在学前教育阶段,我们可以通过体育游戏教育发掘幼儿的潜能,塑造幼儿健康活泼的个性,促进幼儿全面和谐的发展。 幼儿园的体育是通过早操(间操)、体育课和户外体育活动等组织形式来实现的。1996年6月1日国家教育部颁布的《幼儿园工作规程》规定,幼儿的户外活动时间在正常情况下,每天不得少于二小时,每日户外体育活动不得少于一小时。而我班先从体育活动、晨间锻炼这两方面着手让我班体育活动的发挥其教育价值,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发展。 一、平日的集体体育活动1、激励幼儿主动、自信地参与活动 在以往的体育教学活动中,总有一部分幼儿当演员,一部分幼儿老当观众。那些天赋好的幼儿经常有机会表现,而那些条件较差的幼儿却因自卑而不敢表现。如果我们任其自然,这部分幼儿不仅失去了学习体育知识技能的机会,还可能导致一定的心理缺损。我们应将体育活动作为手段,让每个幼儿都能积极、主动、自信地参与到活动之中,满足幼儿自我表现的需要。基于这一思考,我设计了小步递进的“阶梯”,一些起步较低,由易到难的系列体育活动。活动中提出合适的要求,尽可能使教育个别化,使每个幼儿都能按各自的步调发展。如:肩上挥臂投掷,我们将这一活动三个不同高度,幼儿可以根据自己的能力进行选择高度。这组活动的技能要求并不高,目的是让幼儿轻松自然地进行体育活动,在难度不高的自我表现中体验成功。 另外,在体育活动中,尽可能给每个人幼儿当领头人的机会,如让幼儿担任裁判、排头、主角等,使不同发展水平的幼儿都能满足自我表现的需要,树立自信心。注重幼儿的探索发展 布鲁纳认为发现法能激发智慧潜力,培养内在动机,有利于学会发现的技巧以及记忆的保持。由于幼儿年龄小,坚持性与忍耐性较差,他们不能长时间在看不到进步的情境中探索,因此我们应有目的创设有利于幼儿探索发现和积极操作的环境,以激发其探究内驱力。如在体育游戏“贴着报纸走”中,我们和幼儿一同探索报纸贴在胸前不用手扶怎样才不让它掉下来,问题提出后,幼儿自由自主探索,有的快走、有的快跑、有的仰起身子等,想尽各种办法不让报纸掉下。在这过程中,表现出幼儿专注的学习态度;幼儿的独立性、自控能力和责任感等良好的心理品质也得到培养;同时也充分发挥了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和探索精神。培养幼儿的创造意识 在体育游戏活动中,不能只强调体育游戏规则和方法,还应引导幼儿去开发游戏、创造游戏。因为体育游戏活动包括感受、想象、理解、创造等思维阶段,它对培养幼儿的创造意识及能力具有独特的作用。 当然,培养创造力并不是要摒弃模仿,在体育游戏活动中模仿是需要的,它是最初的学习方式,但必须较快地跨越这一分阶段进入探索期,引导幼儿大胆创新、独立思考,发现自己的独特见解。如在游戏小鱼中孩子把“小雨”改成“虫儿虫儿草中爬,小鸡小鸡来吃虫,虫儿虫儿快快爬”等等面对这些稚嫩的创造,我都予以肯定、鼓励,并引导他们当众表现。游戏《老鼠笼》中引导幼儿将游戏增加难度。扮演“老鼠笼”的幼儿边念儿歌边在圆圈上顺时针走动,增加“老鼠”钻出的难度等。在此基础上,我们为幼儿创设了宽松的环境,由浅入深地引导创造,展示自己的才能。只有让幼儿按自己的条件、方式、愿意去做,他们才能学得主动,才能发挥想象力和独创性。尽管幼儿的表现还十分稚拙,但都是真情实感的流露,体现了他们独特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强调活动中的交往合作 许多体育游戏活动是需要合作才能完成的,如赛跑、接力、游戏等,因此我们应把个体创造和群众的合作紧密地连成一个整体。既要尊重个体发展,又要注重群体的交往合作。如为了在接力赛跑中让自己所在的那组获胜,每个人都要参与,一会是呐喊助威者,一会又变成参赛者,在这一过程中幼儿人人有任务,个个有责任,每个幼儿都是团体中的重要角色,他们在坚守自己“岗位”的同时,逐渐摆脱自我中心,分享合作的喜悦。 二、晨间体育锻炼 晨间体育锻炼是幼儿体育活动的一种基本组织形式,也是幼儿每日体育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早晨的空气凉爽、清新,在此时进行适当的体育锻炼,既可以提高幼儿肌体对外界气温变化的适应能力,又可以激发和恢复幼儿肌体主要器官的机能,使幼儿精力充沛、精神愉快地开始一天的生活,促进幼儿身心的健康发展。可是以往的晨间活动,常常是形式上热热闹闹,实际上质量不高。幼儿对晨间活动的兴趣不大,起不到积极作用。为此,我们也进行了一些有关的讨论及调整。 首先,要了解晨间体育锻炼它具有那些特点? 1、环境开放性, 2、选择自主性 3、内容丰富性 4、人际交往的频繁性 其次,晨间体育锻炼最最不能缺少的就是----------材料; 它不仅可以引发幼儿进行活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也直接影响幼儿参与的活动的积极性和活动的质量。因此,合理的投放活动材料也是我们需要认真考虑的。 *提供种类多样、数量充足的活动材料。如投掷-----沙包,可以投远----------沙包的重量和大小;还可以投准----------各种图案的靶子或是可以击中掉下的小球等。 *环境的创设和材料的投放尽量考虑幼儿的年龄特点、能力和兴趣差异,吸引不同特点的幼儿参与活动,满足不同幼儿的活动的需要。如小班------活动技能易掌握的、模仿性强、数量充足,能促进平衡、走、跑能力发展的活动材料。中班------能促进身体协调发展的、发展钻爬动作能力的活动材料。大班-------提供动作技能高、能满足幼儿一物多玩的需要、能促进综合素质提高、发展追逐、躲闪技能、运动强度较大的活动材料。(见附表) *自制材料。简单、可玩和艺术性并安全从而达到锻炼的效果。可乐瓶----梅花桩 *民间的体育活动:滚铁环、跳房子等 *根据季节的投放:春夏-------活动量小----沙包、拉力器; 秋冬------运动量大、活动强度大-----蹦蹦球、呼啦圈 再次、在晨间锻炼中教师的指导方法 (1)、给予必要的保护和帮助。如晨间锻炼整体的活动量要适度,不宜过大过小,活动量过大会让幼儿一直处于兴奋状态。影响下面要进行的活动。活动量过小则无法起到锻炼的作用。因此,根据幼儿的情况,提醒幼儿交换不同的运动项目,可以采用集体交换,利用音乐、手势或其他信号提示(比较适合年龄小的幼儿),也可以在自由选择的基础上提醒交换,逐步让其养成自主交换的习惯,以此来自我控制活动量。 活动量调控要兼顾集体与个别,让大部分幼儿能够处于动静、急缓交替的状态中,保持一定的运动节奏。对个别特殊幼儿需要随时提醒,避免其过热或过累,保持适度运动状态。 另外,可以根据场地划分时要考虑小块的休息区域,可以摆放休息用的椅子、擦汗用的毛巾或卫生纸等.满足不同孩子的需要,培养孩子自我保健的意识。 (2)、加强有目的的引导和帮助。每周最好有1-2个指导重点,注意观察幼儿的活动表现,并通过一物多玩等不断提高幼儿晨间活动的技能。垫子----要求幼儿合作玩耍,幼儿有的两个两个搭起来,像小山一样或鼓励幼儿创新将把垫子连成一长条,引出双脚在垫子左右行经跳、单脚连续跳、左右脚跨跳,从而提高了幼儿跨跳的技能。不同的玩法丰富了活动的内容,促进了幼儿想像力、创造力的发展,也使幼儿不断获得成功的快乐,增强了自信,使幼儿思维活跃,真正成为晨间活动的主体。与此同时我们还注意幼儿的个体差异,因为每个幼儿来自不同的家庭,受到不同环境的影响和教育,其性格和能力都有差异。为了使每个幼儿在晨间活动中都得到不同的锻炼,我们在每个活动区域里都分层次和难易摆放活动器材,满足不同幼儿的活动需要。如毽子,有的毽子有绳子拴着,孩子可以拎着踢,有的毽子用球拍拍等。 (3)、建立必要的活动规则 建立活动的规则是为了让幼儿更好的融入活动中并将自己的技能得到发展,当然选择活动的规则包括选择前、选择后以及交换活动区的规则。每个活动区都有规则存在,有的是幼儿自己制定的,有的是老师和幼儿共同制定的。 (4)评价和奖励的促进作用 在晨间活动中我们还用鼓励、肯定赞扬的语气、语言和眼神暗示,奖励每个获得成功的幼儿。著名的“皮格马利翁效应”说明,“适度的期望和信任会激发幼儿的自信心”,这种期望和“暗示”会使儿童获得一种信任和力量,进而驱使他们追求进步,获得成功。同时积极向上的语言“暗示”和行为“暗示”,对于处在自信心形成和发展过程中的幼儿来说,显得尤其重要,无疑会激励和强化幼儿的自信心。在晨间活动中,对待不同幼儿在同一活动中的不同表现,我们都给予不同的暗示和鼓励。对轻松达到目标的幼儿,我们用肯定的语言鼓励“不错,继续努力”。并用行为暗示,让幼儿在新的要求下尝试新的方法;对认真努力费一点儿劲达到目标的幼儿则给予小贴花奖励,并用语言鼓励“做的好,再接再厉”;对目标完成得非常好的幼儿,则把他们当榜样,给其他幼儿做示范等,使全体幼儿身心都得到健康发展。 总之,在组织体育活动时,教师应为幼儿提供充分活动和表现能力的机会,鼓励、引导幼儿去探索、尝试、创造,使幼儿全身心地投入到活动中,真正成为活动的主人,充分体验和享受活动的乐趣。
浅谈幼儿园户外区域活动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论文
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社会中,说到论文,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论文的类型很多,包括学年论文、毕业论文、学位论文、科技论文、成果论文等。如何写一篇有思想、有文采的论文呢?以下是我帮大家整理的浅谈幼儿园户外区域活动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论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幼儿园区域活动是指教师以教育目标和幼儿的兴趣为依据,为幼儿开设活动区域,提供材料,幼儿可以自主地选择活动区域和内容,通过与材料、环境、同伴、教师之间的互动,来获得知识和发展能力的一种活动形式。通过区域活动可以培养幼儿的主动性、想象力,还可以使幼儿乐于与同伴交往。从开展形式上来看,区域活动的开展可以分为室内区域活动和户外区域活动两种。但是目前,我国大多数幼儿园比较重视室内区域活动的创设与开展,而忽视了户外的区域活动。
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也提出幼儿园应该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户外活动来培养幼儿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增强体质,提高环境适应力。国内外幼儿教育研究者和工作者也把幼儿园的户外区域活动作为评价幼儿园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但是人们对开展户外区域活动的意识相对薄弱,我国的幼儿园户外区域活动依然存在着很多问题。
1 幼儿园户外区域活动存在的问题
幼儿园的活动空间、设施、活动材料和常规要求能够促进幼儿主动进行探究,也有利于幼儿间的交往。但是大多数幼儿园的户外活动区域正是在这几个方面达不到要求,阻碍了幼儿园户外区域活动的有效开展。
户外区域活动场地不足
随着建筑用地成本的增加,许多幼儿园通过缩小户外活动场地的面积来节约经费,所以大多数幼儿园的户外活动场地不能满足幼儿进行户外区域活动的需求。在这仅有的空间里,经常会造成人满为患的情况。有研究表明,在一定面积的游戏场地中,儿童数量的增加会导致攻击性行为发生的数量增加,所以狭小的活动场地对幼儿进行户外区域活动是非常不利的。
另一方面,因为场地有限,教师为了防止幼儿之间的攻击性行为,就会减少幼儿园内的集体活动,班级与班级之间的交流减少,幼儿之间的混龄交往会受到影响。而混龄交往对幼儿之间的交流合作非常重要,幼儿是通过同伴之间的信息交换来达到学习的目的,大年龄的幼儿会关心照顾小年龄的幼儿,有经验的会指导没经验的,这也为幼儿提供了一个宽松、自由的学习环境。户外区域活动场地不足还会影响户外区域活动的开展,限制户外区域活动的类型,给户外区域活动造成阻碍。
户外区域活动材料投放不合理
现在,大多数幼儿园都会引进组合滑梯等大型活动器械,颜色鲜艳,非常吸引家长和孩子的眼球。但是,大多数幼儿园的户外活动材料却仅限于这些大型活动器械,活动材料单一,孩子们没有其他的活动材料,便会聚集在一个地方,造成安全隐患。而且,大型活动器械固定难以移动和变化,更换频率较低,容易让幼儿失去新鲜感、失去兴趣,幼儿的参与度会降低,同时大型活动器械也难以满足幼儿的探索、建构的需要。
当然,也有些幼儿园除了这些大型设备,也会设置其他活动区域,但是情况却不容乐观。有的区域投放的材料过于简单,没有层次性,造成幼儿反复僵化的练习,不能引发幼儿的联想和探索。有的区域的活动材料形同虚设,不能达到很好的教育效果,如自然区的植物缺少变化,可供观察性较弱;而在养殖区中,并没有饲养任何动物。
户外区域活动时间不充分
在《幼儿园工作规程》中规定幼儿户外活动时间每天不得少于两小时。但是有很多幼儿园户外活动时间受到了束缚。第一,户外活动空间较小,会导致班级之间难以协调时间,就会因此限制幼儿的户外活动;第二,教师对户外区域活动缺乏认同感,她们认为户外的区域活动只对锻炼幼儿的大肌肉运动有帮助,而室内的区域活动不仅能促进大肌肉的发展,还能培养幼儿的建构、探索等能力的发展,室内区域活动不仅能涵盖户外区域活动达到的效果,甚至有户外区域活动达不到的效果;第三,大多数教师认为户外区域活动中幼儿活动分散,难以管理容易造成安全隐患。
2 办好幼儿园户外区域活动的对策
幼儿园的户外区域活动要求我们为幼儿提供一个安全、丰富、开放的环境,使幼儿得到充分的活动和良好的发展。针对以上这些问题,为了给幼儿提供一个高效的户外区域活动,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保证户外区域活动空间并有效利用
首先,有条件的幼儿园应该保证幼儿的户外活动空间并能使这些空间得到充分的运用。一个完善的户外活动区域,应该像一幅已经设计好的地图,每一个场地的设置都要经过精心规划。需要考虑动静、封闭开放、独立与组合的结合,使幼儿户外活动区域既可以是一个个独立的区域,又是一个相邻区域之间可以产生互动的整体。
而对于一些相对较小的幼儿园,没有充足的户外活动场地,这就更需要老师能够发挥才智,充分利用现有的空间资源。例如教师可以协调好各班进行户外活动的时间,还可以为室内活动和室外活动设置共同的教育目标,将室内区域活动和户外区域活动结合起来,不仅可以扩大幼儿活动的空间,还可以给幼儿提供多样的`选择,以便进行高效率的活动。
投放适宜的活动材料
为幼儿提供多样的活动材料,可以促使幼儿在操作活动材料时进行思考,激发幼儿的发散性思维。适当的活动材料可以避免幼儿产生争抢,还能促进幼儿之间的合作与交流。同时我们还应该注意活动材料的趣味性,因为趣味性是幼儿参与活动的主动性与积极性的前提,否则就会大大降低幼儿参与的积极性与主动性。相对于成品玩具,教师自制的玩具更可以吸引孩子的注意力,操作也更加多样化,更换频率也较快,并且家长也可以模仿教师制作玩具,方便幼儿回到家里以后进行活动。
活动材料要有层次性。被称为“跳一跳,摘个桃”的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的理论,告诉我们要对幼儿的现有的知识、经验进行了解,为幼儿提供符合其发展水平的活动材料,同时教师也应该选择一些对幼儿来说有一定的难度的活动材料,而且这个难度应该是幼儿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达到的,适当的挑战有利于幼儿经验的提升,培养幼儿勇于克服困难的意志力。但是如果提供的活动材料太简单就会造成幼儿机械的重复,太难就会挫伤幼儿学习的自信心和自我效能感。
给予充分的活动时间
要保证户外区域活动的质量,户外区域活动的时间就不能太少,活动时间过少会打断幼儿的活动,不能尽兴;但是时间也不能过长,户外活动时间过长,幼儿就会失去参与的兴趣,活动效率就会较低,因此充裕的活动时间是必不可少的。充足而连续的户外活动时间,不仅可以使幼儿呼吸到新鲜的空气,接受阳光的沐浴,还可以培养幼儿的专注性。时间上的充分保障,可以让幼儿按照自己的节奏进行活动、使幼儿得到个性的发展,为幼儿提供更多自由探索、自由学习的机会。幼儿园不能因为害怕幼儿发生意外,因噎废食,刻意缩短幼儿户外活动的时间。
3 户外区域活动对教师的要求
我们始终提倡教师不应过多地干涉幼儿的活动,同样,在户外区域活动中也不例外。陈鹤琴曾经说过:“凡是儿童自己能够做的,应当让他自己做;凡是儿童自己能够想的,应当让他自己想;积极的鼓励胜于消极的制裁。”所以教师应该尊重幼儿天马行空的想法,允许幼儿在活动过程中犯错,不应该为了尽快达到自己的教育目标而过多地干涉幼儿的行为。在安吉的幼儿园中有这样一句话:闭上嘴巴,管住双手,睁开眼睛,打开耳朵。这就是说教师要少说话、少干涉、要用心地倾听幼儿的想法、用科学的方法记录幼儿在活动中的行为,用专业的眼光分析幼儿行为背后的原因。进行户外区域活动时,教师就是孩子的看护者,要求教师时刻保证孩子的安全。这就要求教师把安全工作放在第一位,经常检查和维护幼儿活动的场地和活动的材料,加强幼儿的安全教育,帮助幼儿树立安全意识,不要互相推拉,不要追逐打闹,教师要为各个区域设置规则并经常提醒幼儿遵守区域活动的游戏规则,将危险扼杀在萌芽状态。同时,教师应该通过设置区域活动、观察幼儿的活动情况,不断地提升自己的知识经验,学会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加强室内和室外区域活动的联系,为幼儿提供一个自主轻松的活动环境,促进幼儿的和谐发展。
陶行知先生提出了“六大解放”,其中就有解放儿童的空间,提出不要把儿童禁锢在狭小的教室里面,变成笼中的小鸟,失去自由、失去快乐,因此我们要尽最大努力给幼儿提供一个宽敞、丰富、有趣的户外区域活动。
【篇一】幼儿园大班区域活动总结
结合图片分段讲故事内容,故事的生动描述将四季更替这一较为抽象的现象以拟人化的方法加以讲述,把四季描述为四个娃娃,我每讲到一个娃娃出去玩时,注重引导幼儿说出他和谁一起玩?玩的时候出现了什么变化?主要是让幼儿根据故事的内容来讲述四季变化的特征。为了让幼儿将四季特征和更替顺序这一较抽象的现象进一步的认识,我让幼儿上台戴上头饰分别扮演春、夏、秋、冬角色来进行表演,其余的幼儿做小朋友。当我说到“春天娃娃出来玩时”,扮春天娃娃的幼儿边做动作边走边说“春天来了、春天来了”。再喊来了春天姐姐、春雨妹妹一起玩。小朋友们有的表演出了春天来了,春天吹在身上觉得很舒服的样子,有的表演出了下雨的情景。夏天娃娃领着火辣辣的太阳公公出来,一边走一边说“夏天来了、夏天来了”。小朋友们有的表演热的擦汗动作。
在分段讲述故事时注意精简环节,对于已经理解掌握的语句不再提问重复讲述,使各环节更紧凑,夏天娃娃出来时的情景分角色表演,孩子们的兴趣非常浓厚,创编的动作也很丰富;完整听故事前让孩子们根据自己的意愿选择喜欢的季节娃娃分组座,仔细听这个娃娃出来时的情景,可以怎样表演?这个要求使完整欣赏故事孩子们更专心。
我加强了每一段的学习,从中让幼儿更好地理解了内容,知道了找朋友都不能够完成了心愿了,也发现了他们在一起发生的变化,小朋友对于这些自然的变化是非常感兴趣。从这次的活动中让幼儿仔细去欣赏,了解内容,从中小朋友都能够发现一些密秘所在,也是他们想要了解的内容,通过活动让自己发现关注孩子所需要的也是自己活动的落脚点,这也是根据发展能力所确定的,这样一来小朋友都学得开心,学得快乐,并解决了他们的一些疑惑,达到了一定的效果。
此活动中让幼儿沉浸到四季的情景之中。幼儿根据自己已有的经验,通过角色表演结合起来,产生情感共鸣和丰富联想。让孩子进一步认识了解了四季特征的基础上,体会四季不同的美,激发幼儿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情感。
【篇二】幼儿园大班区域活动总结
活动的第二个环节是通过玩“快乐大转盘”的游戏,来寻找快乐的秘诀,通过象太阳的光芒一样展示出来。在此环节中,一开始我是想直接就采用这个游戏的,但是由于被孩子这样那样的一说一带,就跟着孩子跑了,“快乐大转盘”也没有被很好的利用起来。游戏后半部分,本想采用留白的形式让孩子在生活中继续寻找的,但是还是忘了,此环节也花费了很长一段时间。
活动的第三环节是“大抽奖”,目的是让幼儿体验生活中会遇到不如意、不快乐的事情,通过对获奖和没有获奖的小朋友的采访,引导获奖的小朋友和没有获奖的小朋友一起分享,使幼儿体会到原来快乐是可以分享的。在此环节中,我由于对借的班级还不是很了解,本来准备的五个“幸运之星”结果只产生了两名,而且我发现我把糖果用塑料袋装好的糖果,孩子没有打开,只是把另一包分给了自己的好朋友。
最后一个环节是集体舞《和快乐在一起》。在欢快的氛围中,让孩子进一步体验自己快乐和别人也快乐的意义,再次提升活动快乐的气氛。
【篇三】幼儿园大班区域活动总结
把区域活动视为分组教学的一种形式。重点在一个区域指导一组幼儿学习新资料,其余的幼儿或者在其它区域做自己喜欢的事,根据不同教学资料、知识层次及时变换与之相应的材料。在活动中要让幼儿持续新鲜感,乐于动手动脑,提高学习兴趣,更主要的是要适应幼儿不断发展的需要,开发幼儿的“最近发展区”。
给幼儿发展的空间,让他们自由表达和表现。我们常常在一旁无声地观看孩子们的表演,尽量不去打扰到他们,充分满足了幼儿表达和表现的需求,对幼儿的全方位发展起着很大的作用。
仔细观察幼儿发展中的个体差异,对活动作出相应的调整。本学期,据幼儿的年龄特点,我班开设了巧手乐园区、数学区、结构区、诊所区、科学探索区,坚持每一天开展游戏活动,指导幼儿动手、动脑,用心地与材料相互作用。
在美工区投放折纸材料,让幼儿练习能折双三角物体时。教师就能够投放利用双三角原理折叠的难易程度不同的多种物体,让幼儿自由选取。这样每个幼儿都能根据自己的需要选取,就都能体验到成功的乐趣。
在数学区设计了“贴画排排队”和“图形拼拼看”的活动,贴画按规律排序,潜力较好的幼儿既能按照规则一个一个的拍起来,还能自己创出新的排列方法。;但是有几个幼儿不会玩,还有对活动不感兴趣,于是我们就针对这样的差异性作出调整。将形状颜色不一的图形拼出好看的小鱼,小鸡、太阳等让幼儿提高兴趣,自己拼出靠看的其妙的图案。添加了趣味的拼图游戏后,幼儿们都想到数学区里玩,还能自己拼出奇特的图形来。
在结构区中主要设置两个:一个投放玩具、一个投放纸箱;结构区主要是锻炼幼儿的思维潜力,能够自己动脑创作,幼儿能够用纸箱或玩具随便搭建自己想要搭建的东西。
让幼儿从小就懂得有个健康的心理和强壮的身体才是一个健康宝宝,并且能让幼儿了解一些疾病的预防知识,并会进行自我保护,在游戏中呢掌握一些简单的自救方法。设定的诊所区,首先让幼儿能明白去医院就医的基本步骤:挂号、就诊、交费取药、治疗;并明白医院并不是一个好的地方,从而让幼儿自己保护好自己的身体,不要让自己生病了,并且学会了疾病的一些预防常识,会当医生,给大家打针看病。
科学探索区主要是让幼儿用心地动脑思考,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开发幼儿智力,增强知识,提高幼儿的动手操作潜力,充分发挥幼儿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发展幼儿的交往潜力和解决问题的潜力。
透过努力,虽然孩子的游戏水平有所提高,但在很多方面还是存在着问题,如在手工区活动时,有的孩子会相互模仿,动脑不够;因此,在以后的游戏开展过程中,我们要组织形式各样的幼儿活动来激发幼儿游戏兴趣。我们准备把游戏展示、活动比赛等形式加入到幼儿活动中去,班与班之间能跟深入的交流活动,取长补短,让每个活动区能精致的呈现,也让孩子们都能尽情的游戏。让每个孩子在愉快的游戏活动中提高自我,使得我班孩子的游戏水平上升一个新的台阶。
1.幼儿园区域活动总结范文
我园的区域活动开展从模仿尝试蹒跚起步,在行动中研究学习不断改进,再在活动评比与展示中强化认识、快速提升,到如今的回归常态稳步前行。走出了我们独有的成长之路。
集体教学活动的主导地位在幼儿园老教师及转岗教师的思想中根深蒂固,要让区域活动真正走进幼儿园,首先要转变教师观念,让老师对区域活动形成正确的认识,从心里认可接纳区域活动。了解区域活动开展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所谓区域活动是指教师根据教育目标和幼儿发展水平,有目的、有计划地投放各种材料,创设活动环境,让幼儿在宽松和谐的环境中按照自己的意愿和能力,自主地选择学习内容和活动伙伴,主动地进行操作、探索和交往的活动。
儿童是主动学习的,是在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逐步建构起关于外部世界的知识。儿童的认知结构就是通过同化与顺应过程逐步建构起来,并在“平衡-不平衡-新的平衡”的循环中得到不断的丰富、提高和发展,教育应顺乎天性,注意因材而异。维果斯基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指出,人的思维与智力是在活动中发展起来的,是各种活动、社会性相互作用不断内化的结果。强调认知过程中学习者所处社会文化历史背景的作用,并提出了“最近发展区”的理论。这些为区域活动的开展提供了有效的理论支撑。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幼儿园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保教并重,关注个别差异,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科学、合理地安排和组织一日生活。教师直接指导的活动和间接指导的活动相结合,保证幼儿每天有适当的自主选择和自由活动时间。《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明确提出:幼儿的学习是以直接经验为基础,在游戏和日常生活中进行。要珍视游戏和生活的独特价值,创设丰富的教育环境,合理安排幼儿一日生活,限度支持和满足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获取经验的需要。严禁“拔苗助长”式的超前教育和强化训练。
2.幼儿园区域活动总结范文
区域活动中的活动是幼儿自由选择的活动,在这样的活动中,孩子能更多的按照自己的兴趣能力进行活动,因而这时隐性指导就远比显形指导来得重要。这时老师就要积极有效地关注幼儿,预计幼儿发展的可能性,在制作投放材料的时候就要下一定的工夫。使幼儿一旦接触到这个材料,就能懂得材料的玩法、规则,指引幼儿进行探索活动,并不断地引发幼儿思考“为什么”和“怎么样”,应能不断促进幼儿从不同角度、不同方法解决问题。
比如在“娱乐区”中,我们制作了“摇晃下降玩具”,这个玩具不仅仅让幼儿双手协调地转换位置进行翻转娱乐。在设计的时候,我们提供的绳子也各不相同,有光滑的皮筋、毛茸茸的毛线、装订线等,幼儿在与不同绳子的充分互动的基础上,自然而然就会产生关注、疑问“为什么这个玩具滑得快,这个玩具很难滑”,而后逐渐感受到绳子光滑、粗糙与下滑速度的关系。
幼儿园课程的内容虽然进行相对的划分领域,但应充分挖掘合理利用各领域内部及各领域之间的内在联系,对课程内容进行合理的、有效的整合。活动区域的目标尽可能与其他活动目标相联系。当然,这种联系必须是自然而然的而不是勉强的,是本质的而非形成的。
3.幼儿园区域活动总结范文
在区域活动中,教师的“教”和幼儿的“学”是一个互动的过程,在区角活动中,教师应尊重幼儿的意愿,激发幼儿自由探索的愿望,培养孩子动手动脑的本事,孩子能够自由选择游戏的材料、方式等,按照自我喜欢的方式进行游戏,让游戏真的成为孩子的游戏。教师协助参与,促进幼儿发展。
在区域活动中,教师是环境的创设者、条件供给者、观察指导者,教师要注意不断的在不一样区域来回的观察和参与游戏,不能只参与一个区域中与孩子游戏而忽视其他区域幼儿的指导,针对幼儿区域活动中出现的问题,选择恰当的时机参与到幼儿的活动中,与幼儿一起操作、发现,一起解决问题,真正体现孩子们的主导地位。
区域活动的指导,教师的介入要适时适度。
教师在区域活动中要发挥孩子的主导地位,按照孩子的意愿进行游戏,不代表教师能够不管不问,而是要找准时机予以介入。比如在孩子有求助行为的时候;发生纠纷现象的时候,发生困难的时候等。教师介入活动时还要适度,多给孩子鼓励、启发、暗示,比如孩子在活动中向教师求助的时候,不是直接告诉他“你应当这样做”,而是说“你能够试着这样做”,尽量让孩子自我去发现与探索。
总之,幼儿园区域活动是幼儿最欢乐的活动,在区域活动中,教师要学会做观察者,引导者和参与者,我们要创造一个适合幼儿主动发展的环境,以游戏为基本形式,调动孩子活动的主动性、进取性,为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而努力。
4.幼儿园区域活动总结范文
区域活动属于个别活动的形式,它可以给幼儿提供更丰富的学习经验,活动中孩子选择了适合自己的活动材料,使他们在没有压力的环境中主动地学习,获得成功的机会较多,并给幼儿提供了较多的同伴交往机会,在同伴面前表现自己、显示自己的机会,使同伴了解他,也使他了解同伴。在相互了解的过程来了解自己,产生自信心,从而促进幼儿自主性的发展。在同一种活动区域里,教师提供的材料千万不能“一刀切”,而应考虑到幼儿本身的能力不同,使活动材料体现出层次性,以满足不同水平幼儿的活动需要,使幼儿都能得到较好发展。
例如:“建构区”里单为小班幼儿准备的材料就应有许多种。如雪花插塑,适应与年龄较小,手部动作欠准确、灵活的孩子使用与活动;如智高乐插塑适用与身体素质较好的幼儿使用,因为他们的身体发育较快,各关节的活动较为灵活,拼插难度较大的插塑对他们是个较好的挑战。
又如:在益智区中能力强的幼儿可选择12块甚至是15块的拼图,而能力弱的幼儿就选择比较容易的,如6块、8块的拼图。这样能使大部分的孩子体验到成功的快乐,也更利于幼儿自主性的发展。
5.幼儿园区域活动总结范文
环境,教师,幼儿是区域活动的三要素。而环境是主要的物质因素。有了充分的了解和前期准备,教师从模仿开始,理论结合实际,在充分思考的基础上创建自己心中的区角活动环境。分析现有的空间条件,找出不能任意变动的位置,如门窗,壁柜等,再分析各种活动所需的活动空间、光线、材料存放、活动强度等,在综合考虑的基础上,统筹安排,画一张活动室的平面图,标上固定部门,如门窗厨壁等。然后在活动室的图纸上进行模拟摆设,以确定方案。教师根据孩子的年龄不同及主题活动的相关内容,选择区域内容,投放区域材料。在教师实践操作的基础上,组织区角环境创设评比活动,提高教师的积极性,促进教师深入思考,不断完善。在评比的过程中,保教室设计科学的评价细则给老师以引领,督促教师丰富材料,让孩子有事可做。
1、合理安排一日作息,保障幼儿活动时间
为了避免区域活动材料成为一种摆设,保障孩子的活动权利,在一日幼儿生活作息表中,安排专门的区域活动时间,并加强督察,让孩子真正走进区角,进行自主游戏。通过孩子的操作让材料活起来,材料的适宜性彰显,有助于老师发现材料及区角设置的存在问题,在孩子的不断活动中改进,依据孩子的需要找到我们的不足。也为老师深入了解孩子,关注孩子的学习方法打开一扇窗。
2、设置样板班,树立区角活动“样板间”
在区角活动全面铺开的同时,在小中大班个设立样板班一个,选择教师综合能力较强的班级担任,教研组长全程跟进,大到设置几个区,区域怎么摆放,材料的投放,小到材料的调整,区域分界线的巧妙设置,幼儿特殊情况的处理,幼儿的观察指导评价等全部以身说法,在亲身示范的基础上,和老师共同探讨更好的方法。通过一段时间的实践,调整,反思,观摩,实验班的老师对区角活动有了更深刻的了解,对于区角环境的创设也能根据孩子的与材料互动的反应进行有的放矢的调整,迈出了区角活动开展的第一步。无论是空间分割,材料投放,幼儿活动常规,区角氛围营造,教师指导策略都给其他班级提供了最直接的帮助。
6.幼儿园区域活动总结范文
区域活动是有目的有计划的一种学习活动,让幼儿在自立、自由的探索活动中学习、探索,掌握知识。而不是先教后玩,也不是边教边玩。把区域活动看作是能给幼儿供给一个优化的有利于幼儿活动与表现的良好环境和机会,能够合理地安排各项活动,供给充分的能抚慰幼儿活动的资料,建立和谐、自由、简便的气氛,从而促进幼儿各方面的发展。
站在幼儿的角度,根据幼儿健康、社会性、认知、语言、艺术等方面发展的需要。从孩子的心理动身,为小班幼儿创设了娃娃家、点心店、阅读区、搭建区、音乐扮演区等不一样形式的区域活动。为幼儿供给了动手、动脑、并且能按照自我的兴趣和本事进行活动了科学探索区、美的场所和施展才能的机会。本着合理布局便于流动的原则,根据活动室的特点,将阅读区、搭建区、娃娃家等区域设为固定区,其余设为活动区。
7.幼儿园区域活动总结范文
我们班幼儿经过两个月的区域活动,他们的动手本事得到了提高,思维相对性地得到了提升。本月我们开展的区域有:美工区、图书角、表演区、建构区、小超市等。在各个区域根据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结合主题活动开展自主游戏,为幼儿供给丰富有效的材料,引导幼儿在自由、宽松的气氛中主动探索、学习。
在材料的准备上,家园合作协调一致,共同准备活动材料。在这个学期的区域活动中,我们有部分的材料是来自对各自幼儿家庭的废物搜集,比如小超市里的饮料瓶、各种各样的盒子、都是幼儿和家长共同收集的;为了丰富班级的植物角,我们发动家长和孩子,利用各种废旧瓶子在里面种植各种种子、花卉等,家长和孩子们积极参与、发挥想象、把废旧瓶子装扮地很有创意。幼儿对自我自我带来的东西都很感兴趣,投放以后,都纷纷参与到其中。这样,在幼儿参与活动进取性提高的前提下,家园之间的联系也进一步紧密。
新《纲要》中指出: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在区域活动中,我们能够留意观察每个孩子的兴趣操作情景和恰当的时机参与到幼儿的活动中去,与孩子们一齐探索、操作、发现、讨论、解决问题,真正体现孩子们的主导地位,而不是在发现问题时,把自我的意见和想法强加与孩子。同时我们给幼儿发展的空间,让他们自由表达和表现。我们常常在一旁无声地观看孩子们的表演,不去打扰到他们,充分满足了幼儿表达和表现的需求,对幼儿的全方位发展起着很大的作用。
8.幼儿园区域活动总结范文
区域活动是根据幼儿发展需求和主题教育目标创设立体化育人环境,即充分利用各类教育资源,有效运用集体、分组和个别相结合的活动形式,组织幼儿进行自主选择、合作交往、探索发现的学习、生活和游戏活动。它是深受幼儿喜爱的活动之一,是幼儿自主学习的主要场所和幼儿自我概念形成的源泉。在这宽松、愉悦的学习环境中,幼儿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能力,选择活动内容,体验操作和交往的乐趣,积极主动地发现、探索和表现,有效落实《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精神,是对集体教育教学活动的有效补充,是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的较理想的教育手段之一。
我园处于城乡结合部,大部分家长只是关心孩子在幼儿园有没有做算术题、有没有认识多少字,对于区域活动,他们向来是不感兴趣。为了家长的思想转变,我们的老师不知做了多少的工作,召开家长会、发放区域活动的材料,让家长了解区域活动的重要性。在教师的宣传和指引下,现在好多的家长都能积极地配合幼儿园开展区域活动。
为了区域活动能有效开展,凸显特色,我们将园内的市级课题《开发系列主题活动,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融入的各年级组的区域活动中,小班年级组注重了幼儿自理能力培养,努力使孩子都能在游戏中得到发展和进步。中班年级组在区域活动中培养幼儿良好的文明礼貌习惯。班级气氛宽松,活跃,尊重幼儿的意愿,在活动中培养幼儿活泼开朗的性格。大班年级组通过活动培养幼儿良好的交往能力,以便于幼儿与幼儿,游戏与游戏之间的互动,来培养幼儿合作、交往的能力。
9.幼儿园区域活动总结范文
幼儿园自20xx年9月搬入新园,班级的环境、设施都得到了大大的改善。幼儿园内的大环境我们是根据园内的课程和课题进行布置的,比如大班我们利用走廊布置了美食一条街大一班是心心小吃部,大二班是珍珠奶茶,大三班是回味鸭血粉丝汤在这美食一条街上不仅仅是本班幼儿可以玩,三个大班的幼儿可以随便在任何一家小吃部了买到东西。既丰富了幼儿的游戏内容,有培养了幼儿在游戏中与其他班级幼儿的交往能力。
班级的活动室和睡房是连在一起的,为了让孩子有更多的活动空间每天下午各班的老师都能把幼儿午睡的小床收起来,为幼儿提供限度的自主活动空间。并利用这些小床为班级的区域做隔断,为孩子提供一个封闭或半封闭的游戏场所,并能根据幼儿的年龄特征创设区域,小班年级组基本上以角色游戏、平行游戏为主,中大班主要以智力游戏为主。各个区域都有明显的标志,既符合了区域活动的要求,又让各班的区域一目了然,同时也便于教师指导和观察幼儿。
在区域材料投放的过程中,我们根据幼儿的认知、情感、动作、语言、社会性等发展的需要,站在幼儿的角度,从孩子的心理出发,可为孩子创设角色区、探索区、美工区、音乐区、阅读区和运动区等不同形式的区域活动,为幼儿提供了动手、动脑、并且能按照自己的兴趣和能力进行活动的场所和施展才能的机会。如:在大班益智区里我们投放量各种各样的棋类游戏、通过幼儿与幼儿之间的游戏既增进了幼儿的友情,又培养了幼儿合作和交往的能力。在中班益智区里我们老师做了好多的手指套偶,请小朋友根据手指上的数字,套上相应的点圈,既体现了孩子对数字的理解又体现了对应的关系,不仅丰富了游戏内容,还扩大了幼儿对数学的理解和外延从这里可以更多的发现孩子们智慧的萌芽、创新的火花。
在为幼儿提供活动材料时,我们选择了无毒、无味、对幼儿无伤害隐患的制作原料,制作前进行彻底的清洁消毒。在保障安全的基础上,应注意包装和制作的艺术性。比较坚硬、原始的易拉罐、包装盒可用彩纸、丝带等辅助材料进行装饰、改造。还可选用质地柔软的绒布、包装纸、美工纸等进行艺术加工。如小班彩色糖果屋中,我们发动全园家长带来各种各样的糖果纸,让幼儿通过对各种色彩的理解来给它们分类,既学习了科学知识,有培养了孩子的动手能力。我们的老师在选择材料时,既注意操作材料的色彩搭配和便于操作,使其在具备教育功能的同时,充分将其艺术性展现出来。以吸引幼儿对活动材料充满兴趣,利于区域活动的顺利开展。
10.幼儿园区域活动总结范文
区域活动,也称区角活动、活动区活动等,它是教师根据教育目标以及幼儿发展水平和兴趣,有目的地将活动室相对划分为不同的区域,如美工区、积木区、表演区、科学区等,投放相应的活动材料,由幼儿按照自己的意愿和能力,以操作摆弄为主要方式,进行的个别化的自主学习的活动。
一、幼儿园区域活动的特点
自由性—每个幼儿都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需要选择活动。
自主性—按照自身发展水平自主选择活动内容和活动伙伴。
个性化—不同的活动区从不同的侧面促进幼儿的发展。
指导的间接性—依靠环境、材料为媒介,以语言为媒介。
二、幼儿园区域活动的意义
(一)区域活动为实现幼儿园教育目标提供有效途径
区域活动多数是属于自选活动,能为幼儿提供更多地按照自己兴趣和能力进行活动的机会,使幼儿更多的体验成功感和愉快感,这将有利于培养他们的自信心。
(二)区域活动可以给幼儿提供更丰富的学习经验,使他们在一种没用压力的环境中主动学习
区域活动的内容是根据幼儿的兴趣、需要、能力和教育目标的要求设置的。如为扩大幼儿的视野,丰富幼儿的知识,激发幼儿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可组织幼儿郊游、参观农贸市场、游动物园等活动,然后在建构区增设各种小动物,角色区增加“小市场”等。活动中幼儿通过联想,“动物园”、“小市场”等活动就出现了。
(三)区域活动是幼儿分组学习和个别学习的主要场所,能促使幼儿进行多种形式的学习。
幼儿园课程形式可以分为集体活动、小组活动、个别活动,各有其应用价值和意义。儿童在区域活动中可以进行多种形式的学习:教师指导下的学习、自由游戏中学习、个人学习、与同伴一起学习等。
至于为什么要写 工作 总结 ,每个人的经历和阅历不同,对工作总结的认识不同,写工作总结的出发点和目的就不同。下面我给大家分享一些幼儿园区域 活动总结 ,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欢迎阅读!
幼儿园区域活动总结1
对于大班的孩子来说,在幼儿园的生活只剩下短短一学期的时间,作为老师我们应充分利用这段时间,为幼儿提供多元的学习环境,注重多元智能的开发 教育 ,积极为入小学打好基础,作为家长需根据幼儿的实际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培养,以便大班孩子能较顺利地进入小学学习。只有在家园的良好对话沟通形式下,我们才能有效的展开以下探究工作,以下是总结的主要内容:
一、本班情况分析
幼儿情况:通过在幼儿园三年的生活和学习,孩子们升入了大班,即将成为小学生,自豪感、责任感、荣誉感均较强,各方面的进步也特别快,三位老师观察到,大班的孩子思维活跃,接受能力强,性格开朗、活泼、自主,富有个性。从整体看 人际交往 能力及独立解决问题两方面有突出进步。但各别大班幼儿在常规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比如:进餐时爱说话、上课注意力不集中、爱说小话、插嘴等)倾听的习惯需要加强。其次,大班孩子们之间相互学习、自主性、决策能力等方面有待进一步培养。部分大班幼儿动作发展和动手能力需个别辅导,自我反省的智能还需巩固。数学逻辑智能,推理运算能力方面还需多培养。虽然存在一些问题,但整个大班风貌积极向上、有礼帽、有爱心、特别表现在开学出开展的大带小活动中,为弟弟妹妹做出了好榜样。
二、班级经营
(一)班级经营 文化 :真诚、尊重、关爱、合作;
(二)大班经营目标;
1、培养孩子间的相互学习、自主性和决策的能力,建立一个共同探讨的团体。
2、营造一个充满爱的班级氛围,让幼儿有安全感,培养幼儿的责任感,并形成初步升小学的意识。
3、继续认真学习新《纲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统一教育思想,并转化为教育行为。
4、帮助家长具备正确的 儿童 观、教育观、知识观,明确幼儿期教育重心是个性能力的培养,使家长认同熟悉我们的教育宗旨、目标和课程形式,并支持参与幼儿园的教育活动,形成良好的"家园对话互动网"。
(三)具体的分工及 措施 。在整体合作中我们将明确目标,配合默契,每个人都要具有积极、主动的意识。具体措施有:
1、每周五中午进行班会,共同总结一周的工作情况,找出好的 方法 与不足;
2、每月底与家委会成员沟通一次(形式不限),商讨。
三、本学期幼儿重点能力的培养总结
1、培养幼儿的责任心
责任心是一个人从事任何工作必备的态度和品质,尤其是在幼儿阶段更为重要。我们将通过分配任务和指导幼儿规定、按要求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去培养。如:让幼儿整理自己的床铺、帮助老师修补图书、整理玩具柜、当称职的值日生等。
2、幼小衔接、培养幼儿良好的学习习惯
(1)注重幼儿倾听习惯的培养,倾听就是细心听取别人说话,善于倾听是一个人不可缺少的修养。学会倾听不但能正确完整地听取所要的信息,而且会给人留下认真、踏实、尊重的印象。因此良好的倾听习惯的培养绝非小事。我们将采取以下措施:多与孩子交谈。在谈话的过程中让孩子学会如何去听懂对方的话,弄清要了解的情况,清楚自己的说话的时机。多开展谈话活动和游戏,教师创造机会与孩子进行有效的个别谈话,并在交谈的过程中用自己的倾听行为去影响、引导孩子。提供倾听的机会。给幼儿播放音像作品,让孩子学会安静地听,并开辟倾听角,提供倾听机会。在活动中巩固。开展形式多样的表演会、 故事 会、小新闻发布会等类似的活动,引导幼儿认真听同伴讲,鼓励他们大胆踊跃参加表演。
(2)培养规则意识与执行规则的能力。
包括:认识、理解教育环境中的有关规则。养成按规则进行活动的习惯。养成按指令统一行动的习惯。学习制定活动的有关规则,形成规则意识。
幼儿园区域活动总结2
首先,此次活动幼儿园领导非常重视。各个班组都能积极认真地组织活动。一是抓得早落得实。从三月份开始,各班组就把活动纳入教师的备课中,每班有专门的教师负责此项活动的开展;二是各班组教师都能结合本班幼儿年龄特点制定户外活动。
其次,我园活动形式多样将平时幼儿爱玩的游戏活动,音乐活动,及民间体育活动作为大的方向。让幼儿易懂,易学。例如小班活动主要锻炼幼儿的协调能力《蛇形跳》《打保龄球》《跳积木》等。
中班活动主要创设孩子的探索空间,用一种材料可以多种玩法《玩圈》套圈,滚圈,跳圈,等等。孩子的 想象力 和创造力得到了丰富和发展。
大班活动传统的民间游戏《老鹰捉小鸡》《打鸡蛋黄》《踢口袋》《跳房子》等,孩子们百玩不厌,在游戏中奔跑,嬉戏,叫喊,尽情释放着他们的快乐。在不知不觉中他们在进行体能训练和规则教育。
这些活动最突出的特点之一是真正以幼儿为主体,活动面向每一个孩子,让每一个孩子都能感受到参加集体活动所带来的快乐。
再次,我园活动内容新颖,利旧利废。
这次活动各班级的老师们都充分发挥了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把身边可利用的各种废旧物品制成孩子们活动的器械,如饮料瓶、易拉罐等,还有的幼儿园一物多用将已有的活动器械重新改装又变成了另一种新的活动器械。
在幼儿自由操和器械操的音乐选择上教师们也独具创意,有的旋律激昂、有的欢快优美、有的轻快跳跃。
在队列队形的变换上也充分体现了幼儿的特点。孩子们走成三角形、圆形、蛇形等等。
总之,这次活动充分展示了我园户外体育活动的重要性和独特的魅力,增强了老师与孩子户外体育活动的认识,提高了本园户外体育活动的质量。
幼儿园区域活动总结3
有一种辛劳叫幸福,有一种收获叫感动。近期,园内开展户外活动观摩,大家集思广益、千方百计开发户外活动器械,创新出多种多样的玩法。期间,集体智慧不断迸发出新火花,其中既有喜悦,又饱含辛劳。在这里,向大家道一声辛苦了!观摩这几天,全体观摩者有种共同的感觉,就是收获了感动:孩子们所呈现出来的那种天真、活跃、快乐、健康成长的气息溢满了整个校园,谢谢大家为孩子所付出一切!
下面,将这次观摩活动的一些情况反馈给大家:
一、活动优点
1、活动内容新颖,各具特色。
各班教师选取的活动内容适合幼儿年龄特点和发展需求,如小班的“老狼,老狼几点了”、“调皮的小老鼠”、“飞碟用处多”、“皮球真好玩”;中班的“旋转跳跳圈”、“彩色毽子”、“多功能滑板车”、“笑脸高跷”、“缤纷彩虹伞”;大班的“花样轮胎”、“ 足球 运动”、“花样跳绳”、“竹竿、轮胎玩玩乐”、“开心跳跳球”、“跳大绳”等,活动方案具体详细,活动目标明确,操作性强,富有特色。
2、活动组织到位,形式灵活多样。
教师在活动组织上比以往更加科学合理,活动形式更加灵活多样,富有变化。如分散、自主和集体相结合,教师以引导者、游戏者的身份参与活动,根据幼儿兴趣和运动量,随时变化游戏形式,确保活动的趣味性和高效性。
3、活动器械丰富,注重一物多玩。
各班教师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精心购置和利用身边现有资源及废旧材料,为幼儿提供了种类繁多、数量充足的户外活动器械。如小班的多功能沙包、尾巴、彩色飞碟;中班的花毽子、旋转跳跳圈、脚蹬车、彩虹伞、小高跷等;大班的足球、开心跳跳球、跳绳、纸球等,丰富的活动器械,既调动了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又为户外体育活动的开展提供了物质支持。其次活动中教师充分挖掘每种器械的价值,鼓励幼儿自主选择,探索器械的多种玩法,发挥了幼儿的想象力,调动了幼儿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又使活动器械得以充分利用,使得体育活动更富变化、更具有魅力。
4、注重活动的整体性和教育性,使幼儿体验快乐。
活动中以幼儿为主体,尽量鼓励幼儿自主选择活动,且注重活动的整体性和教育性,如集体活动既涉及跑、跳、钻、平衡等多种动作技能的锻炼,又注重团结协作和德育教育的培养,使每一个幼儿在感受参加集体活动带来的快乐的同时,促进了幼儿综合能力发展。
二、各组亮点:
小班组:经典游戏运用较好,活动注重情景性、游戏性和趣味性,师生活动投入,兴趣盎然。
中班组:一物多玩效果显著,如玩球、玩轮胎、滑板车、彩虹伞等活动都玩出了花样,培养了幼儿探究能力。
大班组:玩轮胎、竹竿轮胎玩玩乐、跳跳球、跳大绳等活动富有挑战性,锻炼了多种运动技能,注重规则意识和合作协调能力培养。
三、活动建议
1、各班教师在活动材料的合理投放、幼儿运动量的把握、教师的适时介入和指导等方面再加强研究,力争使体育活动更加科学有效。
2、以本次户外活动观摩为契机,让多姿多彩的户外活动成为幼儿体能发展的载体,成为我园的亮点之一。
成绩承载着智慧,凝结着汗水,它将成为一种成功的感觉伴随着我们,激励着我们,但它不是终点,而是一个新的起点。让我们再接再厉,在新的征程上再次收获孩子成长的喜悦!
幼儿园区域活动总结4
丰富幼儿园户外体育活动内容,进一步探索户外体育活动的形式,提高幼儿的整体素质,促进幼儿身心健康成长。我园在初春四五月份为幼儿制定了一系列晨间体育活动。
首先,此次活动幼儿园领导非常重视。各个班组都能积极认真地组织活动。一是抓得早落得实。从三月份开始,各班组就把活动纳入教师的备课中,每班有专门的教师负责此项活动的开展;二是各班组教师都能结合本班幼儿年龄特点制定户外活动计划。
其次,我园活动形式多样将平时幼儿爱玩的游戏活动,音乐活动,及民间体育活动作为大的方向。让幼儿易懂,易学。例如小班活动主要锻炼幼儿的协调能力《蛇形跳》《打保龄球》《跳积木》等
中班活动主要创设孩子的探索空间,用一种材料可以多种玩法《玩圈》套圈,滚圈,跳圈,等等。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得到了丰富和发展。
大班活动传统的民间游戏《老鹰捉小鸡》《打鸡蛋黄》《踢口袋》《跳房子》等,孩子们百玩不厌,在游戏中奔跑,嬉戏,叫喊,尽情释放着他们的快乐。在不知不觉中他们在进行体能训练和规则教育。
这些活动最突出的特点之一是真正以幼儿为主体,活动面向每一个孩子,让每一个孩子都能感受到参加集体活动所带来的快乐。
再次,我园活动内容新颖,利旧利废
这次活动各班级的老师们都充分发挥了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把身边可利用的各种废旧物品制成孩子们活动的器械,如饮料瓶、易拉罐等,还有的幼儿园一物多用将已有的活动器械重新改装又变成了另一种新的活动器械。
在幼儿自由操和器械操的音乐选择上教师们也独具创意,有的旋律激昂、有的欢快优美、有的轻快跳跃。
在队列队形的变换上也充分体现了幼儿的特点。孩子们走成三角形、圆形、蛇形等等。
总之,这次活动充分展示了我园户外体育活动的重要性和独特的魅力,增强了老师与孩子户外体育活动的认识,提高了本园户外体育活动的质量。
幼儿园区域活动总结5
在体育活动中,我们让幼儿自由选择同伴,让幼儿教幼儿,使他们在活动中能相互学习、相互交流、相互评价,让幼儿带着愉快的情绪参加体育活动,有了良好的情绪体验,幼儿活动的时间就会自然延长,从而提高了幼儿活动的持久性。
在组织幼儿开展体育活动时,我们会根据幼儿不同的发展水平,制定分层次目标,设计和安排难度不一的活动,提供不同指导和帮助,使能力强的孩子得到进一步提高,使能力弱的孩子能在其原有基础上得到发展。在活动中,我们应做到在言语和行为上处处照顾每一个幼儿,多用肯定和鼓励的语言与幼儿交流。对于那些活动能力差的幼儿,我们应在言语上和情感上给予鼓励和支持。如在“摘果子”的游戏中,我们根据孩子们的身高、弹跳力的不同,设置了不同的高度,使每一个幼儿在游戏中都能获得成功的体验。
以往开展的户外活动常常以教师为中心,由教师制作、提供活动材料;设置、安排活动场地;示范、指导某一基本动作并评价总结活动情况,致使幼儿在活动中的主动性未能得到充分得发挥。最进在开展在户外活动时,让幼儿有充分的自主选择玩具和玩法的权利。所以在每次准备活动材料时,我们都会请孩子们和我们一起准备、一起收集、共同制作,让他们体会其中的喜悦,增加他们对体育器材的兴趣,学会珍惜体育器材。
其次,在活动过程中发挥幼儿创造性,鼓励幼儿一物多玩。一个藤圈不仅是用来跳的,可以连环套着当车跑,可以立着当圈滚。发挥幼儿的自主性并不意味着教师成为旁观者或提醒者,作为教师自身的积极参与更直接影响幼儿活动的兴趣和质量。
幼儿园区域活动总结相关 文章 :
★ 幼儿园大班区域活动总结
★ 幼儿园区域活动个人工作总结范文5篇
★ 幼儿园区域培训心得体会
★ 2017幼儿园区域活动的反思
★ 幼儿园区角个人培训总结8篇
★ 幼儿园区域培训心得
★ 幼儿园区域活动鉴定范文
★ 幼儿园活动工作总结范文五篇
★ 幼儿园各项活动总结
★ 幼儿园区域培训心得体会
探究幼儿园大班区域活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论文
爱玩是幼儿的天性。为了使幼儿园大班的学生能够快乐地成长,现在大部分幼儿园都认识到了区域活动的重要性,已在各自校园内开展了各式各样、丰富多彩,富有创新型、挑战型的区域活动。但是在设置区域活动这方面还存在很多问题,如教师指导能力较弱、区域活动内各种器材的投放和准备不合理等。针对存在的问题,幼儿园应加强区域教学方面的研讨,积极改善区域活动方面的问题,给幼儿园大班的学生一个快乐的学习天地。
区域活动是幼儿园大班学生自主学习、发现和探索的活动。幼儿园区域活动不单单是符合幼儿爱玩的天性,还能够满足幼儿的好奇心,也是能够促进幼儿快乐成长的有效方式。然而,这种能促使幼儿快乐成长的学习方式在当前的幼儿园里实施起来却是难上加难,给教师带来烦恼,需要对所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并加以解决。
一、幼儿园大班在活动中出现的问题
幼儿园大班的学生相对于中班和小班的学生来说,独立性和自主性比较强,基本能够独立地在活动区域内自由的活动,也能和其他小伙伴快乐地玩耍。与伙伴玩耍时也能够表达自己想要的观点并且与伙伴分享,但是在区域活动中存在着许多的问题。
1.教师指导能力较弱
在区域活动过程中,教师一般只是向1或者2个区域进行重点指导,有一些区域的问题就得不到及时的解决。还有教师只是关注幼儿园大班的预设目标,因此忽略了幼儿园大班学生在区域活动中的表现和要求,不能够在此时及时地给予支持和解答。区域活动不仅能够满足幼儿园大班学生的成长要求,而且也是幼儿园大班学生学习的主要场所。有的教师认为,即便开展了区域活动,只是把它当成集体活动来进行,没有认识到区域活动与其他集体活动之间存在的差别。也有一些校园没有建设多种多样的活动,活动区域的教材单一,让幼儿园大班的学生在区域活动内自由活动,不给予指导,这些都体现了教师指导能力弱,必须寻求对策。
2.区域活动各种器材的放置和准备不合理
学校给幼儿园大班的学生提供一些比较简易的活动材料,不能好好利用自然物品和一些旧物品,使得活动器材单一,根本就不能为幼儿园大班学生在各种活动中提供需要,因此,阻碍了幼儿园区域活动的展开。区域内有一些器材一放就是一两个月,有的甚至是一两个学期,有的甚至没有变化。还有些器材的投放位置忽视了幼儿园大班学生的乐趣,没有新鲜感,因此没有起到区域活动本该有的作用。
二、幼儿园大班区域活动的对策
1.教师要在区域活动中充分发挥指导作用
教师的指导主要以观察幼儿园大班学生为依据。要依据幼儿园大班学生的能力,将他们划分为几个小组,便于他们在进行区域活动前,教师可以有倾向性地向他们展示新的教学用品。这样的做法既可以让幼儿园大班学生先了解教学用品的正确使用方法,又可以激发他们对学习的兴趣和满足他们内心深处的好奇心。教师在幼儿园大班学生进入该活动之前,可以先让一部分能力较强的学生,为他们展示教学用品的制作方法,使他们自由的发挥,从而带动其他学生的发展。观察幼儿园大班学生是教师开展区域活动的重要前提。教师要观察活动内每个学生的制作情况。若是在区域活动中呈现的问题,要立即给予解决方法。教师与教师之间要互相配合,教师要重点观察能力比较弱的学生,及时给予解决方法,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能够快乐的成长。
2.区域活动器材的合理放置
区域器材本身就能引导幼儿园大班学生形成活动目的.,例如,算盘、图书、拼图等,教师可以提供记录的材料,让幼儿园大班学生进行自主操作;不仅可以提供放大镜,让充满好奇心的幼儿园大班学生自主实践,快乐地与大自然接触;还可以制作一个统计表让幼儿园在操作中就能学习统计,更能深入地了解操作。
区域的创建要依据幼儿园大班学生的个人特点,比如有的学生缺乏一些经验,能力相对较弱,因此区域设置不能太多,通常器材的投放应该要集中一点。有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经验,有一定的动手制作能力,器材的投放适量增多,以满足他们的好奇心,并激起他们的乐趣;还有的学生说话能力较强,聪明伶俐,教师不单单要增加器材的数量,而且放置的器材应更具有挑战性。因此,每学期初教师应该要从学生的各个方面进行测评,了解他们的能力。在此方面上,教师要不断地满足幼儿园大班学生的不同需求,选择不同的器材,尽可能让教学用品运用到每一个学生上。
总之而言,区域活动的展开对幼儿园大班学生来说是很重要。活动不一定能够给他们带来学习、发展和成长,但是如果教师能够对他们进行正确的指导,那带来的效果就会很不一样,会使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教师要尽量满足学生心中的好奇心,使他们能够在这一阶段中快乐地成长。
幼儿园益智区论文(一):
通过益智区活动培养幼儿动手操作能力
摘要: 益智区对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有着重要的意义,为了更好的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我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究:
一、提供丰富的材料,激发幼儿的操作兴趣。
二、在操作中让幼儿感到快乐。
三、家园共育,提高幼儿动手操作能力
关键词: 益智区 有效的材料 动手操作能力 操作兴趣 感受快乐
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儿童的智力在他的手指尖上。
"可见动手操作能力对幼儿发展的重要性。
陈鹤琴先生也提倡"做中学,做中求进步"就是鼓励儿童通过动手操作获得发展。
手部的小肌肉群也只有多活动才能变得更加灵活和精细。
幼儿的思维离不开动作,动手操作是获得知识能力的源泉。
所以激发幼儿对操作活动感兴趣,为幼儿的操作提供自由的环境,鼓励幼儿去探索、动手就显得尤为重要。
然而益智区就为幼儿提供了这样一个动手动脑的学习环境。
益智区是幼儿园的常规区域,可供幼儿动手操作,是一个着力于让幼儿在动手动脑中获得知识、开发智力的活动区角。
著名的心理学家皮亚杰说:"儿童的智慧源于材料".益智区材料的有效投放不但影响幼儿对区域游戏的兴趣,也对幼儿在区域游戏中能否获得知识、发展能力起到决定性因素。
一、提供丰富有效的材料,激发幼儿的操作兴趣
《纲要》指出:"提供丰富的可操作的材料,为每个幼儿都能运用多感官,多种方式进行探索提供条件".在活动中,教师要保证幼儿在操作材料的种类和数量足够丰富的前提下去探索、去发现。
每个孩子兴趣不同、能力也有所差异,只有在活动中提供数量充足的各种材料,才可以给幼儿提供较多的选择机会,从而激发幼儿主动去操作,锻炼其善于动手能力。
幼儿天性好奇,提供有趣丰富的材料容易引起幼儿的注意,从而激发幼儿积极主动的去探索研究,这样的状态幼儿是轻松愉悦的,教师为幼儿提供了宽松自由的环境更有利于促进幼儿观察力、探索力,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的发展。
益智区材料投放前,教师要充分了解本班幼儿的能力和兴趣特点去投放材料。
材料投放不适宜,幼儿在区域中就会感到无所适从,甚至去破坏玩具。
在提供材料时要考虑到幼儿本身的能力不同,随时调整材料的操作难度,突出材料的层次性。
提供材料的难易程度过低,幼儿摆弄几下就没了兴趣,根本谈不上探索。
材料的难易程度过高,幼儿不会玩,就容易失去信心和兴趣。
只有在适合幼儿的发展水平基础上,考虑幼儿的"最近发展区",投放难易程度适宜的材料,幼儿才能很快进入探索过程,在玩中去探索知识,懂得一些简单的科学道理,逐步养成探索品质。
二、在操作中让幼儿感到快乐
充满魔力的益智区是幼儿展开智慧翅膀的天空,幼儿在操作、摆弄、摸索、尝试的过程中感受发现的喜悦。
经常会听到区域游戏中的小朋友高兴的说到:"我终于知道这个怎么玩啦!""我来告诉你这个应该怎么摆!"孩子在动手操作中发现材料中的奥秘,兴趣就是他们最好的老师。
新学期老师制作了《找找丢失的扑克牌》的玩具,投放的第一天老师就发现男孩子对这个玩具很感兴趣。
豆豆和石头经常两个人一起去操作,还小声的交流,在操作扑克牌的游戏中,激发了幼儿对数学的兴趣,促进幼儿数概念的发展。
受到喜爱的还有《水果对对碰》的游戏。
老师在孩子吃过果酱的小盒子里贴上各种水果的图案,然后扣在棋盘上让孩子找到两个一样的水果,谁找到的多谁就获胜。
在这个游戏里,孩子玩的特别投入,小心翼翼的翻开盒子,找到了相同的水果后开心的笑出声,满满的自豪感。
在快乐的气氛中培养了幼儿的专注力和记忆力。
在激烈的围棋对弈中,孩子的智慧碰撞出火花。
在拼摆游戏、造型游戏中幼儿的思维力、想象力、创造力得以充分地发挥。
孩子在益智区,通过对各种材料的摆弄激发了幼儿探究的兴趣和求知的欲望,在活动中培养幼儿专心做事,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又得到了快乐。
三、家园共育,提高幼儿动手操作能力
《纲要》中指出:"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
"为此,我们也经常通过家园联系栏和家长介绍我们益智区的特色和对幼儿能力提升的帮助。
从而帮助家长转变教育观念,使家长的教育观念和老师相一致。
在合适的条件下,老师还会让家长和孩子共同合作制作简单又有趣的益智区材料带来班里和小朋友共同探索分享。
孩子操作着自己制作的材料兴趣也更浓厚了。
[参考文献]幼儿教育
幼儿园益智区论文(二):
益智区活动提高幼儿动手操作能力
【摘 要】
益智区区域活动是一种规则游戏,易于幼儿接受,而且容易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让幼儿自由自主投入到探索学习中,从而发展了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
幼儿通过动手操作丰富多样的益智类材料,手、眼、脑并用,逻辑思维能力得以发展,也会养成注意力集中的良好习惯,因此益智区活动对幼儿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有重要的作用。
深入探索益智类游戏对幼儿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
益智区 区域活动 动手操作 能力 探索 规则
拼摆 自我学习 自我探索 自我发现 自我完善
在幼儿园中,我们把利用多种玩具材料来感知探索、形成知识、发展思维和智力的游戏称作益智类游戏。
在进行益智区域游戏活动中,幼儿按照区域游戏的基本规则要求进行游戏,在对物体感知、辨别、排序、分类的基础上,通过动手操作丰富多样的材料,手、眼、脑并用,进行积极地思维活动,才能以智慧和技能,赢得一种心理的`满足。
益智区活动是一种规则游戏,易于幼儿接受,而且容易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让幼儿自由自主投入到探索学习中,它可以调动起幼儿战胜困难,向自我挑战的勇气,发展他们的运算和推理能力,促进思维和认知水平的发展;它还可以满足幼儿好动手的需求,促进他们感官的灵敏和手指的灵活性,从而发展了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为将来的学习能力打下良好的基础。
益智区活动内容有拼摆游戏、数学游戏、迷宫游戏、棋类游戏、民间益智游戏等,每一种益智区活动内容对提高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都有着重要的作用。
一、拼摆游戏发展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
拼摆游戏是指提供各种形式的拼摆材料,幼儿在拼摆过程中充分发挥想象创造力和动手能力来构建图形。
拼摆游戏一般分形体拼折组合和各种形式的拼图两类。
形体拼折组合一般是利用正方体、长方体、球体等积木进行创造性拼摆,如魔方、魔尺等。
幼儿会通过不断的尝试操作组合出各式各样的造型,他们努力探索,其作品的丰富程度甚至会超过成人。
各种形式的拼图是将切割的零片拼图打乱顺序后,重新拼出一个完整的平面图像或者立体作品,如七巧板、拼图等,幼儿特别热衷于此类游戏,他们总是能根据细致的观察迅速组合画面,而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则在若干次的拼、折、摆等技能中得以提高。
二、自制材料的数学游戏提高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
对幼儿园来说"动手动脑"、"玩中学"这些字眼我们非常熟悉,这充分说明了给幼儿提供物质材料的重要性。
教师平时会在在益智区自制数学游戏操作材料,有感知等分、分类、排序、相邻数、数的分解组合等游戏。
感知等分游戏是指通过幼儿对正方形、圆形、三角形等几何形状的二等分、三等分、四等分感知不同形状的等分,理解整体和部分的关系,幼儿会观察不同形状的等分,通过动手尝试比较来完成操作活动;分类游戏是指把物体相同的特征,如颜色、形状、材质等,进行分类,这就需要幼儿手、眼协调一致地将各类珠子或者豆子分类取放于小盘中;排序游戏是指通过观察物体的颜色、形状、大小、高矮等特征,或按规律进行排序。
这类游戏能够使幼儿进行细致的观察力和判断,从而进行准确的操作;相邻数、数的分解组合要求幼儿根据操作单内容完成操作活动,幼儿会在益智区活动中积极动脑思考动手操作丰富的自制材料,完成游戏内容,在享受成功能够带来的喜悦的同时,动手操作能力得以提高。
数学游戏是益智区中不可或缺的一类游戏。
往往结合教学目标来设计,还有数字排序、数量的比较、数与量的对应、测量、数的分解和组合、数的加减等。
此类游戏都需要幼儿在观察认知的同时灵活操作,它可以帮助幼儿在形成数概念的同时提高幼儿的动手能力。
三、迷宫游戏促进幼儿动手操作能力的发展
迷宫游戏具体操作方法是提供详细的迷宫、图纸,按照操作方法,一步一步地顺利闯关,最终到达胜利的终点。
我们时常可以看到幼儿不停地、反复地尝试通往宫殿的道路,他们就是通过这种多次反复的操作行为,满足对游戏过程体验的需要,而这种满足又会变成新的行为动机,提高他们挑战更高难度游戏的积极性,幼儿通过观察、分析和判断,在游戏中体验成功的乐趣,建立自信心,动手操作能力也逐渐发展。
四、棋类游戏促进幼儿动手操作能力的发展
"手是思维的镜子?是意识的培育者?是智慧的创造者".幼儿手部肌肉活动越多、越丰富、越精细,就越能开发幼儿大脑的潜能,促进智力的发展。
益智区的棋类游戏是开发幼儿智力,丰富幼儿知识的一种操作活动。
棋类游戏的种类很多,常见的有:跳棋、五子棋、象棋、围棋、飞行棋、扑克牌等。
教师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由易到难,由简到繁有层次性的投放。
这类游戏多属于规则性的游戏,在操作活动中,幼儿在思考的同时往往需要相互切磋,相互交流,因此幼儿的动手能力也得以培养。
五、民间益智游戏促进幼儿动手操作能力的发展
民间益智游戏是民间游戏的一种,这类游戏内容丰富多彩,易懂易学,一般是由小组合作进行的,每个游戏都有约定俗成的规则,幼儿在游戏中需要遵守这些规则,才能保证游戏的顺利进行。
常见的民间益智游戏有翻花绳、挑冰棍儿棒等。
幼儿玩翻花绳游戏时需要手、眼、脑的协调一致,五指灵活钩绳、翻绳,玩挑冰棍儿棒游戏时需要仔细观察小棍的叠放方法,再选择角度去尝试,不去碰触附近的小棍,这需要幼儿具备较强的动手操作能力,游戏才会顺利进行。
益智区活动主要以幼儿自己动手操作,自主学习为主,它是一种幼儿自我学习、自我探索、自我发现、自我完善的活动。
好动是幼儿的天性,心理学研究证明,手的动作和思维活动有直接关系,人在动手时有关信息会从手传到大脑,又由大脑传到手,动手是动脑的外观,动手又能支持脑的积极活动,手巧心灵,心灵手巧。
可见幼儿的智慧在手指尖上,幼儿在益智区的操作过程中智力就得到开发,最终达到提高动手操作能力的目的。
[参考文献]幼儿教育
幼儿园益智区论文(三):
关于幼儿园益智区废旧材料的有效利用
内容摘要: 开展课题研究已经有一学期的时间了,我们在对益智区的观察中,也得到了一定的收获与经验,使我们对于"益智活动区材料的投放与教师指导"有了更深一步的研究与认识,幼儿园区域活动是教师根据教育目标和幼儿发展水平,有目的地创设活动环境,投放活动材料,让幼儿按照自己的意愿和能力,我园在游戏材料的选择上注重了对废旧材料的使用,针对不同年龄组幼儿特点,投放适合幼儿内在需求和年龄特点的废旧材料,培养了幼儿动手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指南》中提到: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有效利用环境资源,重视建设节约型社会,创设和谐人际环境,对幼儿身心健康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现实意义。
那么如何利用废旧材料发挥益智区其更大的价值?
关键词: 废旧材料 益智区 开发与利用
一、废旧材料为幼儿益智区创设空间氛围奠定了基础
《指南》指出:幼儿园应与家庭、社区合作,充分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共同为幼儿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
艺术领域中也指出:"指导幼儿利用身边的物品或废旧材料制作玩具、手工艺品等来美化自己的生活或开展其它活动".
1.给予新颖的刺激,为幼儿良好游戏奠定基础
《指南》中提到:幼儿游戏的空间、设施、活动材料等,应有利于引发幼儿与周围环境之间积极的相互作用,支持幼儿的游戏和各种探索活动。
2.给予吸引,为幼儿创设良好氛围
《指南》中提到:幼儿游戏场所形成和谐、温馨和心理氛围,使幼儿游戏感到轻松与愉快。
我们将墙面充分利用起来创设百迷宫就是利用废旧吸管和海绵垫子创设良好的游戏氛围,使幼儿更好的进入生活化的游戏状态。
3.材料投放有趣味性,使幼儿能专注游戏
我们都知道废旧材料具有探究性和操作性,例如大班的幼儿思维活跃,想象力丰富,喜欢参与一些探索性、操作性强的游戏。
幼儿的思维方式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精细动作能力、观察力、专注力等方面能力发展欠佳,因此提供有一定难度、可变化的操作性强的游戏材料。
在投放的时候加入废旧材料的制作,如生活材料中牙膏盒、废纸箱、等等都是区角活动中的好材料,我们利用纸盒做了小孔成像,老鼠吃奶酪等材料,这些废旧物品取材方便、来源广泛,既丰富了操作的材料,又节约了开支。
这样更增加了幼儿和材料之间的熟悉度,为幼儿增添了许多意想不到的乐趣。
我们还将废旧材料放在益智区的筐中,供大班幼儿自己尝试制作益智区材料。
二、废旧材料在益智活动中的合理利用
1.废旧材料的合理收集和整理
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特别是投放低成本、易收集,活动功能灵活的生活中常见材料来支持幼儿活动的需要,要将收集来的材料进行归类整理。
我们可能会利用各种桶类做钓鱼、穿孔、天平之类的材料,利用各种充值卡做数与数的材料,利用各种杯具制作电话,传声机类的游戏等等。
2.利用废旧材料创设益智区背景环境
(1)纸系列的材料运用:用纸卷成纸棒做壁挂;用纸卷成纸环做小蜗牛;用纸卷成长短不同的纸棒来插纸偶等。
(2)盒、筒、箱系列材料的运用:用纸箱做成拼图玩具、用小薯片盒做益智区操作材料、用大薯片筒做娃娃、插花、益智区玩具;用香烟盒做益智区操作材料。
(3)饮料瓶、油桶系列的运用:用饮料瓶做底座;用大小不同的饮料瓶做小班动手操作区的活动材料;装饰油桶并装满沙子,摆成小路让幼儿游戏;露露瓶捆在一起摆成小路、做成高跷供幼儿游戏;
(4)石头、贝壳、包装袋系列材料的运用:用石头、贝壳进行拼摆。
三、教师引导贯穿,为幼儿提供支撑
《指南》中提倡:教师应关注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和反应,敏感地察觉他们的需要,及时以适当的方式应答,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师幼互动。
陈鹤琴先生的"活教育"理论体系:"直接拿儿童熟悉的事物来作为教材、教具被认为更有利于促进儿童对生活的理解,从而提高对学习的兴趣和效率。
"发挥区域废旧材料的价值利于幼儿的参与。
作为教师要引导幼儿充分利用废旧资源,不断创新教育活动,创新好环境,创新活动教具,这样才能为幼儿的发展创造更加优质的教育资源,成为幼儿成长的不竭源泉。
参考文献:
1. 陈鹤琴:《陈鹤琴教育文集》,北京出版社,1983年12月。
2.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
2012 年10 月9 日
3. 李季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简析》,《〈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解读》,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年4月版。
一、问题的提出:当今世界正面临着从工业经济到知识经济的转型,为了适应时代的需要,教育必须能有效地促进知识的更新和创造,能培养出善于学习,善于质疑,具有自主探究精神,能独立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人才。据此,人们将培养学前儿童的自主性、主动性、创造性和实践能力作为当今幼教改革的重要目标,因此,在目前探究幼儿自主探究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对于幼儿来说,所谓自主探究是指幼儿在与环境、材料的交互环境中,充分动手、动口、动脑,自我发现问题,利用已有的经验去多方寻求答案,解决疑问的学习方法。那么怎样培养幼儿的自主探究兴趣和能力呢?区域活动为幼儿随时提供了各种学习机会,幼儿可以随时根据各自不同的需求去活动区放开手脚大胆活动,充分运用多种感官体验活动的内容,减少了幼儿许多不必要的无谓等待时间,也让幼儿获得了一个无拘无束、自由自在的探索空间。同时本园正在开展“快乐教育”课题研究,许多研究证明探究的动力源于快乐的情感体验,因此笔者认为结合“快乐教育”,并运用建构论的学习原理,选择幼儿喜爱的、相对自由自主、操作性强、与幼儿互动更为明显的个性空间——区域活动作为载体,以这两点作为我们研究的生长点是行之有效的。同时,笔者从对我班幼儿的前期观察中发现:本班幼儿对区域活动这种活动形式十分感兴趣,但由于刚上小班、在活动中表现出兴趣持久性差、动手操作无序性、缺乏独立性,由此确证本班幼儿的自主探索正处于低级状态,因此,笔者将如何进一步优化区域活动,通过创设更有利于幼儿自主探索的区域环境并给予幼儿需要的帮助,以促进幼儿自主探索的快乐发展,订为本课题研究的基本方向。二、关键词:自主探究区域活动快乐教育促进发展三、研究的理论依据:1.建构论的学习理论:根据瑞士儿童心理学家皮亚杰(JeanPiaget)建构论的学习原理,幼儿通过游戏不断地选择、探索、实验、主动活动,通过他人与环境互动,将经验资料统合成一个有组织建构,这就是知识。说得明确些,就是知识的获得,并不取决于家长的主观愿望,甚至也不取决于教师说什么、怎么说,不能靠成人单向的灌输,而必须经由幼儿自身的实际操作和与环境的互动才能得到。2.“快乐教育”:在美国被称为“havefun”,最早由英国著名教育家家斯宾塞在1854年提出,他认为求智如果能给学生带来精神上的满足和快乐,即使无人督促也能自学不辍。四、研究的实施:(一)研究对象:2002年9月入园小二班幼儿。(二)研究时间:一年(2002年9月——2003年5月)(三)研究方法:以如常观察为主,并定期分析调整。(四)研究步骤:1、选择适合小班幼儿的区域活动内容;2、制定活动大致计划;3、结合季节、主题教育和幼儿的兴趣点,创设有利于幼儿愉快自主探究的区域环境,激发幼儿自主探究的欲望;4、观察并提供必要的帮助和指导,使活动价值得到体现;5、共同探究活动中发现的问题,提高幼儿的探究水平。五、研究过程:具体实施阶段主要措施如下:第一阶段:2002年10月——11月底,以建构区为重点,在结构游戏中培养幼儿的探究兴趣和能力。1、实施目标:进一步熟悉各类结构游戏材料,激发幼儿对结构游戏的探究兴趣。2、实施措施:①在建构区中为幼儿提供多种架构游戏材料及老师的示范作品,引起幼儿的探究兴趣。②提供各类积木的参考造型、各种外观美观结构简单的建筑物照片等,以丰富幼儿的感性经验,为创作创新积累素材。③逐步添加适当的工具和辅助材料供幼儿自由探究、发挥。第二阶段:(2002年12月——2003年2月底)以角色区为重点,在角色游戏中培养幼儿的探究兴趣和能力。A)实施目标:进一步熟悉区域中的相应角色,增强角色意识,激发幼儿对模仿各类角色的兴趣,进而激发幼儿对角色游戏的进一步探究兴趣。B)实施措施:①结合季节、重大节日和主题教育,了解幼儿的兴趣点。②让幼儿共同收集资料和活动材料,在这个过程中丰富幼儿对这些角色的感性认识。③提供活动时间,尊重幼儿的意愿,通过适当介入,帮助幼儿从对角色的模仿基础上激发其对角色游戏内容的探索兴趣。第三阶段:(2003年2月——3月底)以美工区为重点,在绘画游戏、玩色、手工制作等游戏中培养幼儿探究兴趣与能力。1、实施目标:通过游戏让幼儿体验绘画、玩色、折纸、变废为报道兴趣,在得到美的熏陶的同时激发幼儿对色彩变化、不同折纸方法和利用废旧品、半成品制作各类玩具、物品的探究兴趣。2、实施措施:①从教学活动延伸出可供幼儿继续探究的内容,社于美工区内,让幼儿继续探究。如在纸团印花活动后,笔者将活动的材料移入美工区中,请幼儿继续探索:试一试,在蘸色的纸团印上,除了用油画棒添上茎叶使它变成花儿,还能变出什么,等等。②提供大量的废旧材料和半成品,激发幼儿操作的兴趣。③鼓励幼儿寓美术创作于游戏之中,激发幼儿对美术活动的探索兴趣。④创设小小展台,体验成功快乐。第四阶段:(2003年4月——5月底)以自然科学区为重点,激发幼儿对身边事务的探究兴趣。1、目标:通过活动激发幼儿对各种对比实验的观察兴趣和对身边事务的探究兴趣。2、实施措施:①从春季主题活动中延伸出可供幼儿继续探索的内容,设于自然科学内,让幼儿继续探索。②为幼儿提供蝌蚪和蟾蜍幼虫成长对比实验、种子在不同环境中发芽的对比实验、春蚕成长实验等供幼儿观察、探究。六、具体实施过程:(一)区域活动的环境创设以区域为载体,并以此来促进幼儿愉快探究,首先要考虑到区域环境、条件的创设问题。只有创设有利于幼儿自主活动的游戏环境,才能使区域活动中的幼儿探究行为深入、高质量的进行,使每个幼儿在各自原有水平上获得发展。1、设轻松愉快的心理环境。以一颗“爱心”,理解、尊重孩子的要求和欲望,与孩子建立起亲切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使他们感到老师是他们的亲密伙伴,与老师在一起他们就会感到自然温馨没有压力。同时,鼓励幼儿以其自己喜欢的方式挑选决定游戏的内容和方式,自主选择、自己动手、自主游戏、自主体验、活动的主动权完全掌握在幼儿自己的手中。正是这种轻松的心理环境才会激发幼儿的愉快探究行为。2、安静合理的区域安排。(略)3、提供丰富充足的活动材料。各类玩具、材料是区域活动的物质支柱,不仅能引起幼儿探索的兴趣,而且物化了教师蕴含在活动中的目标与内容,有助于引发和支持幼儿主动获取有关经验,是幼儿借以探究的基点。不同的材料有不同的功能和特点,但对于小班幼儿来说,笔者认为除了在量上要准备充裕,在品种上要保证丰富外,更重要的是对收集的材料还要求一个“趣”字。因此我在收集活动材料时,十分注意以下几点:(1)材料的多功能性,使幼儿能用多种方式使用它们。如:各类珠子、绳子等都具有多种功能,既可以用来按大小、长短、颜色、质地进行分类比较,也可以用来装饰、用以计数、还可以作为美工区的着色拓印、毛线拖拉活动的工具,可谓一物多用,时玩时新,百玩不厌。(2)材料原始性。记得赵寄石教授说过:真正有利于幼儿活动的材料不一定是昂贵的材料,相反,却是哪些简单的、到处都能找到的材料,象废盒子、包装纸、各类饮料瓶之类的东西。我也认为这是由于有些材料不会限制幼儿的思维活动,对幼儿有很大的启发性,能满足活动随意性大的要求,它们让孩子们享受到了商品化玩具所享受不到的乐趣。因此在我班的区域活动中,尤其是美工区的“做做玩玩”角,我为孩子准备了大量的废旧品供幼儿发挥想象、制作、探究。(3)材料与当前幼儿兴趣、活动内容的结合性:即深入到幼儿中,找到幼儿的兴趣、需求,并为之提供相应的探索活动材料或者内容结合当前的教学活动在区域中投放可操作的延伸活动的材料,以满足幼儿在区域活动中继续探索、操作的需要。使幼儿的新旧知识得以相互迁移,也使每个孩子都能根据自己的水平、特点自由地选择到自己喜欢的活动空间和内容,让每个孩子都能在自己喜欢的区域中边玩边学、边探究边提高。同时,请幼儿参与活动材料的收集、区域的布置,使其感兴趣的事物能纳入区域之中,并且根据具体情况将各种材料以分批投放、一次性投放和自主获取形式发现,从而愉快地进入活动中,让孩子们感受到自己是环境的主人。对其感兴趣的事物进行观察、探究,使其潜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二)教师在活动中的指导与管理1、表格式管理:与以往传统教育不同的是,在本课题研究过程中,教师在幼儿活动时主要是作为一名活动的观察者。通过观察幼儿的探索活动情况——幼儿喜欢的探索活动主题、材料、幼儿在活动中说些什么做些什么、在探索活动中遇到了什么困难、解决了没有、是怎么解决的。通过设计一些表格作为观察记录,以便记录幼儿近期感兴趣的是什么、认知经验还有什么问题等,以便总结分析和调整。(同我园幼儿区域活动观察记录表相同,略。2、帮助指导:①自然状况下的随即帮助指导a、教师作为探索活动伙伴的隐性指导。在幼儿已全身心投入到区域活动时,笔者向来不是以教师的身份,而是作为幼儿伙伴的身份参与幼儿的探索活动,这是对幼儿探索活动的一种肯定、一种积极的态度,这样更能吸引幼儿、使幼儿玩得更有兴致,也能让教师的建议、指导更自然的为幼儿所接受。b、教师直接点拨的显性指导。这是根据幼儿的实际需要(如幼儿因为自身的经验在探索活动中遇到时),在探索活动之中插入有目的的指导。但是,前提是不影响幼儿的探索活动。②特殊情况下的特定指导a、在探索活动中出现不安全倾向,或幼儿出现过激行为时,教师要及时进行指导。b、幼儿在探索活动中有所求助,或在探索活动中遇到困难想放弃时,教师要予以帮助。3、共同探讨、体验成功幼儿在探索活动中常常会碰到一些困难或出现一些问题,教师要引导幼儿开展讨论,发表各自的意见。如运用如下导语在:“你认为哪种方法有可能解决这个问题?”、“谁还有不一样的方法?”等等。活动结束时,笔者还经常引导幼儿进行评价,让孩子们自己说说在探究中发生的“开心事”,发现的“新秘密”,并对幼儿探索活动中有新创意、新玩法加以积极地肯定。同时,帮助幼儿提升快乐的探究体验,从而为继续进行下一轮探究做好良好的情感准备。(三)自主探索活动的观察观察幼儿活动是为了了解幼儿的行为表现,了解其发展特点、能力与需要,了解其个别差异,使教育目标的确定更有针对性、更加具体化、对象化。同时,教师通过对幼儿行为的观察,可作为自我检验教育效果的手段,为制定和调整教育计划、有的放矢地施加影响和指导提供客观依据,窝观察策略是:(1)在自然状态下进行观察。教师在观察幼儿探索活动时,要保证不妨碍活动,使探索活动能按幼儿预先的设计、预定的目标进行。教师观察时选择的位置不能离幼儿太远,也不能太近。(2)、分析性观察,这是一种对幼儿在整个活动中的行为表现作较详尽的观察记录的观察方法。这种方法有利于我们掌握幼儿行为心理特点和其在活动的探究能力,如是否有探究行为、如何运用材料、活动是否有持续性创造性表现等。这种观察方式用于学期初、末和每月初、末进行。在每次活动时间,笔者一般观察5——6名幼儿,并集中观察若干次。这样既可以掌握全班幼儿整体性水平、又能了解每个幼儿的具体特点。七、结果与讨论1、本研究通过区域活动这一途径来促进幼儿愉快自主探究是可行的,既符合幼儿年龄特点,又符合幼儿的认知发展规律。同时较好地运用了区域活动本身的自由自主和个性化的特色,通过环境与孩子的互动,为幼儿的发展、为研究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并且已取得了初步的成效,可以继续坚持实践研究。2、在幼儿的自主探究过程中,教师要尊重和相信一个孩子的能力,并应以双重身份参与幼儿的活动,不断地调整变换与幼儿的关系,从而有效地影响其探究行为。另外笔者还认为:除必要的指导外不能干预太多,教师应该是整个幼儿区域探究活动的观察者、精神支持者和促进者。3、愉快的探究体验是引发幼儿在区域活动中进行和继续进行探究的原动力,教师应该有意识的帮助幼儿在活动中获得这种快乐体验。4、在区域活动中促进幼儿愉快的自主探究是对新型个性教育的一次尝试。让幼儿在“来看看”、“来做做”、“来学学”的激情中,可以按自己的意愿活动,一名怕羞的孩子可选择安静的区域,一名性格开朗的孩子可以选择一个热闹的、需要多人合作的区域。它让每个幼儿都能在自己喜欢的活动中心情愉快地边做边学、边试边探究,而教师也可以有充分的时间观察每个孩子、对活动中的幼儿进行针对性的指导,使幼儿能感受到来自教师的更多关注,满足情感上的更多需求,体验到活动带来的更多快乐,从而成为新的探究原动力,发挥出更大的潜能!
幼儿园混龄区域活动组织与指导策略论文
摘要 :幼儿园混龄区域活动的组织与指导是值得关注的话题。环境创设是混龄区域活动有效开展的基础,策略支持是混龄区域活动顺利实施的保障。混龄区域活动的环境创设包括创设支持幼儿自主活动的环境、创设支持幼儿主动参与的环境。教师应采用循序渐进的推进方式,把握混龄区域活动频率,做好混龄区域活动指导,为混龄区域活动提供策略支持。
关键词 :混龄区域活动;环境创设;策略支持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指出,“幼儿园组织活动时,可以经常打破班级的界限,让幼儿有更多机会参加不同群体的活动。”如果教师在开展区域活动时,将打破班级的界限从同龄扩大到异龄,这样的区域活动形式就称为混龄区域活动。混龄区域活动因其可以给幼儿提供更丰富的活动内容以及更具挑战性的交往与学习的机会,日益成为幼儿教师关注的话题。近年来,笔者所在的泉州市丰泽区宝秀幼儿园对混龄区域活动的组织与实施进行了积极探索,并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一、环境创设:混龄区域活动有效开展的基础
区域活动空间的科学规划与布置是开展活动的基础,创设有效的混龄区域活动环境,应着重做好创设支持幼儿自主活动的环境、创设支持幼儿主动参与的环境两个方面工作。
(一)创设支持幼儿自主活动的环境
1.规划合理的活动空间
宝秀幼儿园混龄区域活动空间是利用走廊、户外、楼梯角落等不规则空间创设的,对开展活动有一定的制约和挑战。因此,首要任务是因地制宜地创设条件以有效支持幼儿活动的开展,如,“民间游戏区”设置在操场与连廊区间,活动空间大、可动可静;“刺桐美食坊”设置在厨房与种植园区间,食材采摘与美食制作活动可相结合。同时,要保证活动空间中各种动线通畅,如取放材料、过道行走、操作动作能转环有余、互不干扰等。在实践中,我们主要参考《幼儿学习环境评量表》里“空间与设施”的标准,对现有的环境进行规划与创设。如,在“空间”项目里,最低标准是“对儿童、成人和设施而言都空间充足……空间相当干净并打理良好;所有儿童和成人都可无障碍地使用空间”[1]。“室内游戏空间规划”良好以及优良的标准是至少划出5个不同的兴趣区,可以提供多种学习经验;兴趣区的安排使儿童能独立使用它们(相对应地,我们投放贴了标签的材料箱等);有额外的材料以充实或改变兴趣区(相对应地,我们创设了材料超市等)[2]……事实表明,依据成熟的幼儿学习环境创设标准,可以让教师在工作中有所依据,为混龄区域活动顺利开展奠定良好的物质基础。
2.营造无声的环境语言
混龄区域活动的开展,要有支持各年龄层幼儿活动的环境准备,即要发挥环境的“无言之师”作用,强化环境的提示功能。其一,用颜色标识和入区夹,表明活动对象与入区人数,有效建立活动基本常规。一是以颜色区分入区对象。各区入区挂牌架用的是幼儿作品“浔埔簪花围帽”,帽子花色与各楼层基色相同,挂牌处有哪些颜色的帽子,就表示有对应年龄班幼儿可以参加的活动,方便师幼一眼识别入区对象。二是以夹子提示入区人数。花围帽上的发簪可夹木夹子,教师在课前会夹上计划数量的小夹子,一夹挂一牌,以提示与调控入区人数。值得一提的是入区卡,教师用常见贝类壳(自然物)制作,三个段分别选用了鲍鱼、香螺和文蛤壳,装饰后写上班级与号数,打洞、穿麻绳即可用了。很多参访者都评价我们的入区卡制作得既实用又有生态特色。其二,运用“任务卡”“材料超市”的方式,帮助幼儿自主选择适宜的活动内容,让幼儿与材料“对话”,教师通过“互动式对话”信息,对幼儿进行个性化指导,促进其经验积累。其中,“任务卡”指以卡片为载体,将某一具体活动内容的主要操作步骤图文并茂地呈现出来,让幼儿了解该活动的操作要求、需要材料、步骤方法和注意事项。卡与卡袋也用颜色区分,即“绿黄蓝”分别代表“小中大”。任务卡以《指南》“各年龄段幼儿典型表现”为依据进行制作与投放,以主题系列的形式设立,即同一主题有绿、黄、蓝三系列任务卡,卡上以星数区分难度:星数越多代表难度越大;卡背后标有数字,提示该卡的投放进度顺序,以提示纵深经验的有序推进与积累。以“茶乡”区“包装”主题为例:小中大班组都有“包装”主题系列任务卡,大班系列卡中有个“将散装的茶称重分装,密封包装,5克一包。需要……(工具材料)”的具体任务,该卡是蓝色的,上有“图主、文辅”的主要操作步骤提示,难度四星,卡背面数字是“5”(大班的任务、四星难度、第5次活动),放在蓝色卡区中“包装”的主题活动袋内。有活动经验的大班幼儿可以直接选此任务,没有经验的幼儿就在教师的引导下操作“1”至“4”任务后再尝试操作。实践表明,任务卡的投放有利于不同发展水平幼儿的自主活动。能力强的幼儿能根据任务卡提示自主完成任务,能力弱的可以对照卡片寻找准备不足、操作不当的地方,自主控制活动节奏。此指导策略与蒙氏运用“错误控制”帮助幼儿自主学习类似,能让幼儿“在错误控制的外部条件下,由个体进行自我选择,积极规避错误带来的一切风险与不良后果”[3]“从本质上是强调个体的自主性的”[4]。如,在大班“包装”主题活动中,有名幼儿对天平活动很有兴趣,持续选择“天平称量”相关任务。由于不断地操作探究,他在称量方面的经验得到了纵深发展,并收获完成任务的成就感。“材料超市”指参考超市开放货架的码货经验,将材料工具分类装箱,在箱体贴上物品照片作为标签,让幼儿自主选择取放材料。如,“创意工坊”中,一名大班幼儿选取了蓝色“妆糕人”的三星任务卡,根据提示选取工具材料,并到“百宝箱”里找到吸管、树叶进行自主创作,做出了戴吸管项链、穿树叶裙的装糕人,并陈列了作品,实际操作难度超过预定任务。实践表明,创设“任务卡”“材料超市”,有助于混龄区幼儿自主选择与管理活动任务,促进幼儿经验的纵深积累与推进,满足幼儿个性化发展需求。其三,提供适宜的“劳动任务与要求提示图”及劳动工具,帮助幼儿做好环境整理工作。新手教师较关注活动显性目标,较忽略隐性目标价值,如不重视也不懂得如何组织幼儿做活动后的环境整理工作。为此,教师通过适宜地安排劳动任务、提供“劳动要求提示图”与劳动工具以解决这个问题。劳动任务与要求提示图包括“值日生提示牌”和“劳动要求提示图”两部分。劳动任务有扫地、擦桌、擦地、倒垃圾值日生,不同值日生“提示牌”上的劳动任务不一样,以明晰各值日生具体工作。“劳动要求提示图”则提示具体劳动任务要求,如擦地要“把污迹洗掉”“把水迹擦干”“拖把与桶要归位”等,以明确劳动结果要求。提供适宜的劳动工具,指幼儿劳动工具尺寸要较小、操作力量要求较小,如,用洗碗海绵代替清洗抹布、迷你型的劳动系列工具,以及幼儿劳动护具,如袖套、罩衣、雨鞋、手套。实践证明,“劳动任务与要求提示图”与适宜的劳动工具的提供,能帮助师幼有目标有分工地做好卫生整理工作,锻炼幼儿劳动能力、培养幼儿良好的劳动习惯,践行“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二)创设支持幼儿主动参与的环境
参与环境创设的过程也是学习的过程。教师通过开设“表征区”与“任务漂流站”两种方式,支持幼儿参与环境的创设。一是表征区的创设。“表征区”是由教师提供活动主题框架,让幼儿将自己的想法、计划以画画的方式表征后填充,是幼儿思想活动得以表达与交流的一种形式,也是教师推进活动的一个依据。如,“茶乡”区主题活动开展前,教师引导幼儿与父母一起制作茶主题调查的图文表征,放到主题板里,统计后发现茶食等“吃”的主题最受关注,为此教师制订了“茶食与茶饮”主题计划。幼儿参加的兴趣很高,并运用图画表征的方式表达了希望“喝花茶”“自己包装茶食”等想法,于是该区又开展了“花茶”“茶食伴手礼”等相关活动,较好地将预设计划与幼儿兴趣结合起来。二是任务漂流站的创设。各区创设了“任务漂流站”,里面放的是幼儿自己设计的任务卡,有兴趣的幼儿则操作、展示或取走作品等。如,“木工坊”的“任务漂流站”里,幼儿投放的任务卡包括做小椅子、桌子、木头小马等任务,“木工坊”的幼儿选取制作后放在漂流站展示,并供大家使用。“任务漂流站”的活动是幼儿自己发起、参与的,故幼儿有较高的兴致与成就感。
二、策略支持:混龄区域活动有效实施的保障
混龄区域活动中,不同年龄、班级幼儿的身心发展水平、具体情况都不同,活动需要也不相同。因此,应做好活动组织形式、频率、场地,活动准备、观察与指导等方面工作,以确保混龄区域活动开展的质量。
(一)采用循序渐进的推进方式
活动开展的第一轮,教师可先将一个班级固定在一个区,再依“年段混合、同列班组混合、不同列班组混合、全园混合”的顺序依次推进。活动前教师组织幼儿与新伙伴接触,帮助幼儿与新同伴顺利建立良好关系,使活动的`组织推进过程保持良好的秩序。开展混龄区域活动,幼儿或教师都需要对这种新的活动形式有个熟悉与经验积累的过程。如果急于求成,将导致混乱状态。实践表明,采用循序渐进的方式是必要而且有效的。宝秀幼儿园目前共九个班,第一轮启动期经历两学年,先后开设了“茶乡”“小木匠创意工坊”“闽南野趣工坊”“小贝壳大创意”“刺桐美食”“趣玩民间游戏”“小小水族馆”“浔浦风情园”“巧手悦绣坊”等九个区,各区又分设六七个小区,可以满足全园幼儿同时活动的需要。宝秀幼儿园混龄区域活动启动的第一学期为一班一区活动阶段,即只在中班段开设“茶乡”“小木匠创意工坊”“浔浦风情园”三个区,每班只在本区活动,没有组织混合活动,目的是让师幼对公共区域活动形式有个熟悉与适应的过程;小班段幼儿因尚处于熟悉幼儿园环境、适应幼儿园集体生活阶段,故只在本班内开展常规区域活动。第二学期,每个中班按月份有计划地将幼儿分成两组(三月份至五月份)或三组(六月份)进行混合活动,三月份至五份月每个月混合两个班,六月份三个中班混合活动,推进了同龄异班混合活动;小班在第二学期参照中班上学期做法,进入一班一区活动阶段。第三学期,原来的小中班段进入中大班段,按混龄区域活动启动第一学期做法,新中班应处于一班一区活动阶段,但由于此时的中班已在小班段积累了一班一区活动经验,因而在第三学期,由原小班段升为中班段的幼儿直接进入中大班同班列混合活动阶段。第四学期,中大班进入自主混龄区域活动阶段;小班段幼儿在区域活动的开展方式上,与原先启动期第二学期有很大不同,是在教师带领下直接进入与中大班的混龄区域活动阶段,这是由于此时教师已积累一定的混龄区域活动组织指导经验,对活动流程、规则、开展注意点等比较熟悉,加之中大班组幼儿的活动经验已较丰富,对新入区的小班幼儿有很好的示范带动作用。因此,在启动期的第二学年,正式开展了全园混龄区域活动。随后,每学年秋季便直接进入全园混龄区域活动的常态运行期。
(二)把握混龄区域活动频率
宝秀幼儿园混龄区域活动一周开展一次,混龄区域活动与班级区域活动的教育价值互补:班级区域活动有利于幼儿活动经验的纵深发展,其重要性不言而喻,故需安排大部分时间;混龄区域活动形式能有效促进幼儿和园内“熟悉的陌生伙伴”交往,增进幼儿的社会交往能力;混龄区域活动场所也从活动室到户外,如种植园边、走廊、操场、小水族馆、小池边等,幼儿获得更舒展自由的室外学习与交往体验。不同活动形式体验的互补让幼儿更全面立体地发展,一周一次的频率也不至于破坏幼儿现有的常规作息,有利于培养幼儿收放有度的习惯与能力。
(三)做好混龄区域活动指导
与班级区域活动相较而言,混龄区域活动涉及的物质、经验等准备,更需要精心设计与安排。一是做好入区前预约工作。宝秀幼儿园混龄区域活动每周三上午开放一次,要求教师或家长周一利用散步、放学等碎片时间带幼儿做好入区预约准备,并将选择结果记录在本班入区预约表里,活动当天,教师依据预约表接送幼儿入区。采用入区提前预约制,既利于培养幼儿做事的计划性,又可以确保入区常规的有序性。二是做好活动中的指导工作。为支持教师做好观察记录工作,教师在活动区配备了诸如记录工具、相机悬挂架(放置相机)、口袋工作围裙等设备,为教师开展观察记录工作提供条件。活动中,教师采用分工合作的方式,共同承担活动区幼儿的指导工作。混龄区主班教师的主要工作是幼儿入区接待与组织,包括点名与集中谈话。集中谈话旨在帮助幼儿了解本次活动的内容与要求。首先,分析上次活动存在的问题、介绍活动新材料或新要求等。其次,观察与指导,包括按计划对幼儿进行重点观察与指导、对各区域进行巡视观察,努力做到“以孩子为课程组织的中心,注意孩子在教具操作过程中所产生的行为现象和真实能力的显现”[5]“以免整个教学变成只有教具标准化、机械化的操作,仅仅流于形式,阻碍了孩子的发展”[6]。最后,收集材料,组织幼儿表征。配班教师的主要工作是引导区域活动幼儿有计划(如根据任务卡)、有始有终、自主地完成活动;生活教师的工作任务是引导幼儿整理自己使用的场地,组织中大班幼儿分工合作完成卫生整理工作。三是做好活动后的反馈工作。活动结束后,主班教师将观察记录材料(如幼儿活动情况、需交代的事项及相关照片、视频等)上传到幼儿园QQ工作群,各班教师根据情况与幼儿讨论解决办法、推进计划等,保证班级区域活动与混龄区域活动有机融合,各区的教师通过幼儿园QQ工作群了解其他区活动开展情况,共享建议、对策与经验。至此,混龄区域的组织实现了闭环衔接(活动内容的提出→活动开展→观察与评价→反思与推进→新的活动内容),促进师幼通过混龄区域活动获得有益经验,有效推进了混龄区域活动的纵深组织与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