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在撰写学术研究的成果时,我们在文中都要提及他人的研究成果,这一过程叫做参考或引用。对于一篇学术论文来说,无疑论文的内容是最主要的,但从科研的规律来看,任何研究都是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进行的,所以,学术论文引用、参考、借鉴他人的科研成果,都是很正常的,而且是必需的。它表明作者对与本课题有关的国内外研究现状的了解程度,从中能够发现该课题目前的研究解决了什么问题?没解决什么问题?哪些问题是急需要解决的?哪些问题虽然重要但目前仍解决不了的?可能的前景是什么?等等。它也能说明作者是站在一个什么样的高度,以什么为起点进行研究的。如果没有一定的阅读量,就不能反映作者对本领域的研究动态的把握。因而,如实地呈现参考文献不仅表明作者对他人劳动的尊重与承认、对他人研究成果的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也展示作者的阅读量的大小。如果论文中直接或间接地引用了他人的学术观点、数据、材料、结论等,而作者又没能如实地交待出处,则被认为是不道德的甚至会因此而被指控为“剽窃罪”。在国外,许多大学和学术团体,无论是学生提交的作业还是研究人员提交的研究报告、论文或专著对此都有明确的要求,否则将不予通过,甚至做严肃处理。因此,参考文献要求正确、准确地使用,不能把别人的成果据为己有,更不能随意更改。对于引用的文章内容,要忠实原文,不可断章取义、为我所用;不能前后矛盾、牵强附会;无论引用的是原文或者只是阐述了别人的观点,也无论所引用的材料是否已经公开出版,都要明白无误地表明出处。其次,如实地规范地呈现参考文献也可为同一研究方向的人提供文献信息,使读者能清楚地了解作者对该问题研究的深度和广度。我们在阅读他人的研究成果时一方面获取他们的研究结论,另一方面也学习他们的研究方法和他们提供的研究信息,参考文献就是信息的最大来源。参考文献对于其他研究人员来说是一个资源,他们依此去获得更多的信息。因此,对作者来说,如实呈现参考文献是其严谨治学态度的体现;对编辑来说,参考文献则是一篇完整的学术论文必不可少的一个组成部分;而对于读者来说,参考文献就是认识问题的一扇窗户、一把钥匙,它便于读者查阅有关资料,进一步评价论文的学术水平及价值满意请采纳
我们在写论文的时候,不可能在拼童年照。需要参考很多论文。所以在后面你要写上你都参考了什么,从你参考的期刊当中,也可以看出来你的水平高低。
论文之所以要参考很多的期刊或者资料,是因为需要用大量的事实,对论文的中心主旨进行有效的真实论证,这样的论文书写才会内容充实,事实依据充足。论文写作要求(一)论文——题目科学论文都有题目,不能“无题”。论文题目一般20字左右。题目大小应与内容符合,尽量不设副题,不用第1报、第2报之类。论文题目都用直叙口气,不用惊叹号或问号,也不能将科学论文题目写成广告语或新闻报道用语。(二) 论文——署名科学论文应该署真名和真实的。主要体现责任、成果归属并便于后人研究。严格意义上的论文作者是指对选题、论证、查阅文献、方案设计、建立方法、实验操作、整理资料、归纳总结、撰写成文等全过程负责的人,应该是能解答论文的有关问题者。现在往往把参加工作的人全部列上,那就应该以贡献大小依次排列。论文署名应征得本人同意。学术指导人根据实际情况既可以列为论文作者,也可以一般致谢。行政人员一般不署名。(三)论文——引言 是论文引人入胜之言,很重要,要写好。一段好的论文引言常能使读者明白你这份工作的发展历程和在这一研究方向中的位置。要写出论文立题依据、基础、背景、研究目的。要复习必要的文献、写明问题的发展。文字要简练。(四)论文——材料和方法 按规定如实写出实验对象、器材、动物和试剂及其规格,写出实验方法、指标、判断标准等,写出实验设计、分组、统计方法等。这些按杂志 对论文投稿规定办即可。(五) 论文——实验结果 应高度归纳,精心分析,合乎逻辑地铺述。应该去粗取精,去伪存真,但不能因不符合自己的意图而主观取舍,更加不能弄虚作假。只有在技术不熟练或不稳定时期,所得的数据、在故障或操作错误时,所得的数据和不符合实验条件时。所得的数据才能废弃不用。而且必须在发现问题当时就在原始记录上注明原因,不能在总结处理时因不合常态而任意剔除。废弃这类数据时应将在同样条件下、同一时期的实验数据一并废弃,不能只废弃不合己意者。实验结果的整理应紧扣主题,删繁就简,有些数据不一定适合于这一篇论文,可留作它用,不要硬行拼凑到一篇论文中。论文行文应尽量采用专业术语。能用表的不要用图,可以不用图表的最好不要用图表,以免多占篇幅,增加排版困难。文、表、图互不重复。
论文,是大学生毕业的必经之路,是学生对于其所学学科研究得出的结论和成果,不论学的是医学、金融、法律、还是艺术等等,论文都是国内外的大学生在毕业前所需要完成的学术探讨。
文献是论文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是随意堆砌在字句中的华丽文字,而是前人智慧的辅助与支持,是增加文章学术价值和真实程度的重要支架,没有文献的论文是不具备说服力的。
“文献”一词最早见于《论语•八佾》,南宋朱熹《四书章句集注》认为“文,典籍也;献,贤也”。 意为有历史意义或研究价值的书籍。(参考于《汉典》)
在现代社会中,文献的载体方式不仅限于书籍,还包括图画,声音,视频等等,它是前人留下真实数据的一种手段,也为后人提供大量的知识基础。所以,学术论文对于参考文献的引用也反映了作者对于所写论点的了解程度及本身的学术素养,通过阅读,整理,研究前人留下的经验和成就,来论证如今自己得到的观点才能让论文变的真实可信。如果文章随意的信口开河,没有任何数据论证,那么其文章也就不存在任何被后人研究及引用的价值,后人也无法了解前人当年的真实情况。
文献也分为零次文献,一次文献,二次文献。
零次文献最具影响和参考价值,它代表的是最原始的数据记录,最能体现真实性和依据,在论文中一般体现在作者本身,比如通过大量实验所得的数据。
一次文献一般出现在具有官方证实的网站、报刊等地方,一般影响一个时代的著作或者实验都可以作为强有力的一次文献借鉴在自己的文章中,例如达尔文的《物种起源》。
二次文献是对于一次文献的加工所产生的结果,例如将一次文献整理和归纳后所得到的出版物和作品,例如学术年度报告总结、数据报告手册等编纂过的文章都可以称之为二次文献。
文献不光对于大学论文的意义重大,也是人们窥探过去的真实依据,它不光作为一种真实的数据存在,也是一种文化传承,是重要的人类瑰宝。
对于研究来说,文献是你的生命之一!注意多看文献,多看高档次杂志的最新文献;即使你的学校或研究所没有某种资源,你也可以通过网络交流,文献传递等来获取你要的资料。文献是用来看(学习)的,不是用来收藏或向他人炫耀的,不要仅仅成为文献收藏家。而且要学会看文献,只有少数文献才需要精读或反复读,反复领会。读完一篇文献后,要写一个小总结.把该篇文章的主要内容、难点、创新点等用简短的话描述出来,然后把文章中采用的实验方法、手段以及最后的得到的结果也分析一下,用自己的话总结,最后把自己的想法,以及值得自己借鉴地方,存在的问题总结出来,那么这篇文章才算真正意义上的读懂了。做这些工作有很大的好处,一是提升自己的总结概括和写作能力,在经过一段时间的锻炼后,你就会不知不觉得到提高,另外一个好处是积累,有了这些文字性积累,以后你自己写文章,写论文就会很方便的,不用临时抱佛脚,那时候是很难挤出什么东西出来的。准备一个小文档,把一些经常遇到的经典的英语写作句型记录下来,日积月累,那么你的英文写作能力就会提高,到时候不至于无从下手,写得全是汉语式英语。这个必须要长期积累,没有积累根本没有提高,所以自己一定要坚持不懈,细水长流,终成大海!碰到非常难的文献,或者与自己领域很相关,但是暂时又难以读懂的文献,那么首先是不要害怕,读不懂没有关系,只要你把大致内容了解一下,知道文章中写了什么,采用了什么方法就可以了,然后等到自己的知识不断的积累和拓展,过上一段时间后,自己再去阅读以前不懂的文章,那么效果就会是完全两样。最后,强调一点,阅读文献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一个良好的心态,千万不要浮躁,如果自己很浮躁,不能潜下心来,三天打渔,两天晒网,不会收到很好的效果。必须坚持下来,广泛阅读,持之以恒才会有效果的,能力和水平是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和升华的!
参考文献使论文更加详实。现在的一切研究都是站在前人的肩膀上,引用了谁的文献都要写出来。
文献阅读是科研的重要基础,但是并非每一个科研人员都喜欢和擅长看文献——例如我自己。我发现,阅读文献存在的问题可以归纳为三个:坐不住,记不住,想不开。 坐不住,指的是不喜欢看文献。 为什么我们喜欢看小说,看电视剧,却不喜欢看文献呢?首先是因为看文献难,其次是因为看小说、电视剧更有趣,而看文献却枯燥乏味。“坐不住”的问题怎样才能解决?根据《兴趣从何而来》一文中的分析,可以采用以下方法: 首先是通过大量阅读使看文献成为自己擅长的事情 。人们总是对自己擅长的事情感兴趣,当大量阅读文献之后,积累了某一领域的基础知识,领悟到了阅读文献的方法,再去看文献难度降低很多,就容易静下心来读了。 一开始看文献,好比跑马拉松,很痛苦;熟练了之后,好比散步,很轻松 。此外,在某一领域内阅读了一定量的文献之后,对该领域变得熟悉起来,而熟悉也可以增强兴趣。 其次,带着问题看文献。问题一旦提出,就有了回答的需求。带着问题看文献,满足了自己回答问题的需求,而需求得到满足就会导致快乐, 所以带着问题看文献会更有兴趣 。需要注意的是,提出问题之后,不要马上看文献,而要冥思苦想一段时间。这就如同人在不是很饿时吃饭没胃口,如果饿了一天之后,随便吃什么都觉得很好吃。冥思苦想的阶段,就好比忍饥挨饿的阶段,可以很好地“酝酿兴趣”。 第三,树立明确的目标。例如,一天看一篇文献,或者一周精读一篇文献。 树立目标之后,就有了看文献的动力 。如果能找到同学和自己树立同样的目标,相互监督、交流,则效果会更好。 第四,用“爱屋及乌”的方法提高兴趣。我曾经在一门课程上向大家介绍过日本科学家利根川进的一篇论文。在介绍的同时,我顺便了解了他的一些事迹并对他产生了兴趣。后来有一天,我在一期Cell上看到他的两篇论文,高兴不已,因为看到我“认识”的人发表的文章了! 对某一位科学家的兴趣,常常也可以转化为对他写的论文的兴趣,这就是“爱屋及乌” 。因此,熟悉和喜欢一些科学家对看文献是有帮助的。此外,一般大家都有自己感兴趣的领域,看到非兴趣领域的文章,把它与自己感兴趣的领域联系起来,自然就更有兴趣了。 第五, 用做白日梦的方法提高兴趣 。想象自己看文献的能力提高之后,可以津津有味地阅读Science,Nature(参见施一公老师博文《学生如何提高专业英文阅读能力》),轻松愉快地获取科研信息,提高科研水平,享受科研。这样的想象也可以增强兴趣。 第六, 用想象力增强看文献的兴趣 。文献的内容虽然是死的,但是可以把它想象成活的东西,可以对它编故事。喜欢武侠小说,就编成武侠小说,喜欢言情小说,就编成言情小说,喜欢历史剧,就编成历史剧。 还有一些做法会降低看文献的效率从而降低兴趣。张彦斌老师在《旁观留美研究生的困惑》一文中提到有一位研究生,因为看文献时总是从头开始一字不拉地看地看,结果看了很久还是不懂。后来接受张老师的建议一开始只抓主线效果就好多了。施一公老师也曾经提过: 看文献要抓主线 。 对于有些人来说,走动可以促进思维,所以如果实在坐不住,不妨把文献打印出来,边走边看。 当能静下心来看文献之后,第二个问题就是记不住了。今天看过的文献,过几天就没有印象,过一个月就忘得一干二净。 所有的努力都化为乌有,怎么能使人不沮丧? 我尝试过很多声称可以增强记忆力的方法,有些甚至声称可以增强记忆力十倍,但我的记忆力连20%的提高都没有。事实上, 精简记忆内容才是最好的选择 。我们可以轻松地将记忆内容精简为五分之一,十分之一,但是却不可能提高自己的记忆力五倍,十倍。 精简记忆内容还有一个极其重要的好处:提高了自己对事情重要性的判断力。因为在精简记忆内容的时候, 需要记忆的一定是重点,需要舍弃的是次要部分 。长此以往,不仅对文献,对科研,而且对日常生活中不同问题和事情重要性的判断力也会大大提高。无论你将来从事何种职业,这种能力都是极端重要的。 我们可以把一篇文献精简为一句话,几句话,或者很短的一段话。哪些部分是重点呢?首先是结论,因为结论是我们用来进行推理的基础。 如果精简为一句话,这句话就一般是结论 。不过,由于结论并非完全可靠,所以,一定要加上“可能”两个字。例如:本文研究表明:基因A可能(或者很可能)与记忆有关。 如果精简为几句话,除了结论,还要加上 关键实验 。一篇文章为了论证一个观点,常常会做大量的实验从多方面进行论证,但是,最关键的实验往往只有一两个。例如:本研究在小鼠身上敲除基因A,水迷宫实验发现记忆力受损;过表达基因A,水迷宫实验发现记忆力增强,因此表明基因A很可能与记忆有关。 如果精简为一段话的话,还需要加上 选题的依据 。即为什么做这个研究,这样研究有多重要,为什么重要。此外,还可以加上对自己课题有帮助的细节,例如实验方法、论证方法等。总之,是虽然对大部分人不重要,但是对自己很重要的地方。 看完一遍暂时记住了之后,不久就会忘记。所以, 对于重要文献,定期的复习很重要 。马臻老师曾经在《解答读者问题——读文献等》的博文中说过:“好的文献至少要读三遍。做试验前读一遍,实验中读一遍,写文章时再读一遍。”这个建议很好。做试验前看过的文献,可能在做实验中就会忘记,也可能没有注意到对自己有用的细节,在做实验中再看,往往有新的发现。 此外,有些文章会对论文进行精彩的介绍,看了这样的文章,记忆就会很深刻。例如,《科学美国人》就会经常介绍有趣的研究,文章写得很好,可以订阅。科学网上,我发现肖陆江老师的博客上介绍了许多神经科学的论文,而且写得简短有趣,看后难以忘记。 看完一篇文献之后,做成PPT,向别人介绍文献内容也是增强记忆的好方法 。我选修的有些课程就需要向别人介绍文献,虽然当时需要比较多的时间,可是后来却难以忘记,付出的时间也是值得的。如果觉得做成PPT太麻烦,也可以简单的和别人口头讨论。 写博客介绍文献内容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要想把一篇文献介绍清楚,自己就必须先理解它;要想介绍的简洁,就要能抓住重点;要想写得有趣,就要发挥想象力 。我经常发现,写博客是可以促进记忆的。我的博客今后可能会介绍一点文献。 与熟悉的事物建立联系是促进记忆的重要方法 。所以,看文献的时候,应该尽可能与日常生活和自己熟悉的理论、事物联系起来。经常这样做的话,很快就可以发现,其实大部分道理都是差不多的。 如果有足够的兴趣和热情,也可以自己组织Journal club,找一批热爱读文献的同学,定期轮流由一人向大家介绍文献。 很多研究基因、蛋白质、分子功能的文献都有固定的模式可循,无论怎样千变万化,最后都离不开最基本的几招。记住了这几招,看文献就更容易记住。我以前曾将研究基因功能的研究方法归纳为四大绝招,后来把这几招运用到看文献中去,发现看文献轻松很多,也更容易记住了。 很多人可能觉得看在电脑上看文献不容易记住。所以对于重要的文献,可以用笔记本认真记下来。我曾经这样做过,发现效果不错。 仅仅记住别人做的研究是不够的。科研的灵魂是创新,即使你能看完并记住成千上万篇文献,如果不能做出好的研究,可以说只是浪费时间。“想不开”,指的是看了文献没有想法,没有收获。大家都相信:付出就有收获,努力就能成功。如果大量付出却没有收获,的确会让人想不开——烦恼、郁闷。如果你看文献总是“想不开”,可能就会真的想不开了。所以,看文献一定要“想得开”。 怎样才能算是“想得开”了呢? 看完一篇文献,能够提出问题,产生新的想法,对自己的课题有启发,或者指明了新的研究方向 。 带着问题看文献很重要,看了文献之后思考问题更重要。如果看完后没有问题,那么就依次回答以下几个问题: 1. 本文有多重要,为什么? 判断研究重要性的能力是科研鉴赏力的主要构成。科研鉴赏力的表现是怎样的?看到重要的研究能够判断出来,并欣赏到其美妙之处。 只有不断地对文献和研究的重要性进行判断,才能逐步培养出自己的判断力。经典文献,可以作为“重要研究”的阳性对照 。看一篇经典文献,“这篇文献重要吗?”,回答一定是肯定的。“这篇文献为什么重要?”,才是重点思考的问题。只有弄清楚了重要的原因,在分析将来的文献时,才能准确判断出其重要性。所以,阅读文献,应该从经典文献开始,并弄清楚经典文献重要的原因。 2. 作者为什么能想到这个选题?我能够想到吗? 决定科研人员水平的关键就是选题。选题关注三点:创新性,重要性和可行性 。选题一旦确定,怎样设计实验证明就都是技术活了,选题才是艺术。分析别人为什么能想到这个选题,可以使自己得到启发,将来也能想到好的选题。分析完了之后,模拟一遍作者的选题过程。假设自己置身于作者的处境,知道作者知道的一些背景知识,问自己:我能够想到这个选题吗?如果可以,怎样想到?如果不可以,为什么? 3. 本文解决了什么问题,提出了什么新的问题? 几乎所有文献都是要解决一个科学问题。但是,科研是无止境的,一个问题的解决,往往导致许多新的问题产生。看完一篇文献,要问自己:本文解决了什么问题?这个问题有多重要?这个问题的解决产生了哪些新的问题?其中哪个是最重要的? 4. 本文对自己课题有何启发? 创造力的关键就是建立联系。看完一篇文献,一定要与自己做的课题或者将来打算做的东西联系起来,问自己:本文对我的课题有何启发?哪些地方可以为我所用? 5. 将来的发展方向是什么? 高水平的科学家可以准确的预测未来,并根据对未来的预测决定现在研究什么。只有不断地对未来进行预测,才可以养成预测未来的习惯和提高自己对未来的预测能力。看完一篇文献之后,要思考:这个领域今后的发展方向有哪些?其中哪一两个是最重要的?本问题与问题3有紧密联系。 6. 本文有哪些不足?怎样改进? 金无足赤,无人无人,一篇文章写得再好也有缺点。能够发现高水平论文的缺点,不仅是自己科研水平的体现,也可以防止自己犯类似的错误,因此也可以提高自己的科研水平。所以看完文献之后应该思考文章有哪些不足,应该怎样改进。 7. 结果是否有其他解释? 同一个结果往往可以有多种解释,对这些解释考虑是否周全是决定结论是否可靠的关键。如果细心分析的话,也许能发现不同于作者的解释。这样的锻炼,不仅可以发现别人的不足,还可以帮助自己养成严谨的思维习惯,在设计实验时考虑到多种可能并用对照增强文章说服力。 8. 我有哪些新的想法? 回答完前面七个问题之后,自然就想得开了,也会产生一些新的想法。如果还不知足,那就再强迫自己想出几个idea来。 回答完这些问题之后,为了防止遗忘,最好将答案记下来。
论文最核心的要求就是论证自己的观点。参考文献可以作为论据,增强论点的可信度。另外使用了参考文献的论文,能体现出作者博览群书,有文献阅读的能力。
论文,是大学生毕业的必经之路,是学生对于其所学学科研究得出的结论和成果,不论学的是医学、金融、法律、还是艺术等等,论文都是国内外的大学生在毕业前所需要完成的学术探讨。
文献是论文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是随意堆砌在字句中的华丽文字,而是前人智慧的辅助与支持,是增加文章学术价值和真实程度的重要支架,没有文献的论文是不具备说服力的。
“文献”一词最早见于《论语•八佾》,南宋朱熹《四书章句集注》认为“文,典籍也;献,贤也”。 意为有历史意义或研究价值的书籍。(参考于《汉典》)
在现代社会中,文献的载体方式不仅限于书籍,还包括图画,声音,视频等等,它是前人留下真实数据的一种手段,也为后人提供大量的知识基础。所以,学术论文对于参考文献的引用也反映了作者对于所写论点的了解程度及本身的学术素养,通过阅读,整理,研究前人留下的经验和成就,来论证如今自己得到的观点才能让论文变的真实可信。如果文章随意的信口开河,没有任何数据论证,那么其文章也就不存在任何被后人研究及引用的价值,后人也无法了解前人当年的真实情况。
文献也分为零次文献,一次文献,二次文献。
零次文献最具影响和参考价值,它代表的是最原始的数据记录,最能体现真实性和依据,在论文中一般体现在作者本身,比如通过大量实验所得的数据。
一次文献一般出现在具有官方证实的网站、报刊等地方,一般影响一个时代的著作或者实验都可以作为强有力的一次文献借鉴在自己的文章中,例如达尔文的《物种起源》。
二次文献是对于一次文献的加工所产生的结果,例如将一次文献整理和归纳后所得到的出版物和作品,例如学术年度报告总结、数据报告手册等编纂过的文章都可以称之为二次文献。
文献不光对于大学论文的意义重大,也是人们窥探过去的真实依据,它不光作为一种真实的数据存在,也是一种文化传承,是重要的人类瑰宝。
便于其他人查阅,让论文有理有据。如果没有参考文献,面对论文中出现的种种问题,导师也很难找到切入点。
"参考文献"是指在学术研究过程中,对某一著作或论文的整体的参考或借鉴。征引过的文献在注释中已注明,不再出现于文后参考文献中。
参考文献的作用:
1、便于及时查阅校正
有人也把参考文献称为是参考书,因为一篇论文的字数5000字以上,内容比较多,论文里面用到的论证,论据,分析问题时想要到的点是在参考文献里看到的,当写论文的引言出现了错误,还可以根据参考文献来查看错误的地方在哪里,便于修改,这是参考文献存在的一个原因。
2、让导师了解学生论文的深度
论文里面的参考文献数量多少,学校是有规定的,比如中文文献要达到10条以上,英文文献在5条以上,并且做好文献格式。
在论文里面选择用的引言越多,文献越多,其实也就表明论文写作时在查阅资料方面就多,一篇论文的质量好坏虽然和参考文献的使用多少没有直接的关系,但是也有间接关系。
论文的引文用得好,论据十足,写的论文有理有据,清晰明白,这样的论文才有广度和深度,也更能得到老师的认可。
3、便于读者的阅读和理解
在论文里面写了一些引文,但是读者可能不太懂得这个论点哪里来的,这个说法是不是正确的,读者在参考文献上就可以看出来是从哪里出来的观点,材料,也是便于读者能查阅到。一篇论文里面使用参考文献是很正常的。
在写作中查阅用到的著作,报刊杂志论文的要点,就要标注出来,要写清楚书名,篇名,作者,出版者,年份,有明确的格式要求,在写完论文后要写好文献并且调整好格式,基本上就没问题了。
这个需要根据学校规定来,每个学校要求不同,大部分学校是需要答辩的,开题报告答辩具体程序:
学生按以下要求以PPT形式陈述10-15分钟:
A、论文选题的背景及意义。
B、国内外研究现状及评价
C、论文的切入点及拟研究的内容。
D、论文的研究方法、研究路径及创新之处。
扩展资料
开题报告答辩注意
1、仪态自然大方,语速适中
可以提前写好答辩提纲,把所要阐述的内容简要罗列出来,自己提前多顺几遍。免得到时候一时紧张语无伦次了。当然,还要避免另一个极端,语速太快。自己沉醉,但台下的人一头雾水,没时间消化理解内容。一副背稿,想快点讲完结束的样子,也会减分不少。
2、PPT简单明了条理清晰
由于时间有限,很多时候答辩老师都要求阐述时文献综述一带而过。把重点放在研究问题和研究设计上。一般情况下,开题答辩的PPT需包括封面(选题、姓名、专业、学号、指导老师)、研究目的、研究意义、文献综述(理论基础和国内外研究现状)、研究内容和问题、研究设计(研究对象、研究方法、研究工具、研究步骤)、参考文献。
模板背景千万不要太花哨 因为是学术论文字数尽可能少一些,自己准备演讲稿展开PPT不是最主要的 弄熟论文才是王道模板题目 答辩人 指导老师论文结构(目录)是否有创新之处论文研究 目的 方法 过程挑重点说出本论文的闪光点(切忌不要放太多,要熟悉内容,否则......)结论 感谢可行性研究类文章 最好字数少一些 配合图表 以及具体实例。最最重要的是熟悉论文 这是最根本的。还有一点是PPT是论文的缩影,重点突出自己会的,到时候就会的多讲点,要是有演示程序什么的就弄到最后边,讲完PPT就跑跑程序。答辩的老师不会细看所有论文的,主要就是听你的PPT,所以一定要扬长避短,还有,最好要突出你论文较新的东西,就算是讲和别人相似的题目有相同的地方也绝不说自己和谁的比较像,最后就是只要是你写在PPT上的就一定弄懂了,PPT前边的会比后边的更受答辩老师关注。我刚参加完答辩 以上是我的建议
首先直奔主题,不管是题主是什么专业, 都建议在研究生毕业答辩时制作ppt 。答辩时间大概只有半个小时左右, 通过ppt可以方便毕业生向评审专家更直观的讲述清楚自己的毕业课题,尤其是自己完成毕业课题的思路和过程,对于提高通过率是有很大帮助的。
如果想要顺利通过研究生毕业答辩,一定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熟悉答辩流程
①学生在答辩会举行前,将经过指导老师审定并签署过意见的毕业论文一式三份连同提纲、草稿等交给答辩委员会。
②答辩现场,由答辩老师介绍答辩规则。
③学生概述论文的题目、研究方法、研究内容、发现与结论等。
④答辩老师针对论文进行提问。提问完后,有的学校规定可以让学生独立准备一段时间后,再来当场作答;而有的学校则不设准备时间,要求学生当场立即作答。
⑤学生回答完所有问题后退场(如分组进行答辩,则待组里所有人答辩完成后清场休会),答辩委员会根据论文质量和答辩情况,商定是否通过,并统计成绩。
⑥召回答辩学生,当场宣布答辩结果、进行小结;或之后宣布答辩成绩。
二、答辩常见问题
(一)一般答辩老师不会为难学生,每年答辩问来问去都是那几个题目,将这几个题目准备好答案记熟,答辩就成功了一半。
1.为什么选择这个课题?
2.研究这个课题的意义和目的是什么?
3.全文的基本框架、基本结构是如何安排的?
4.全文的各部分之间逻辑关系如何?
5.在研究本课题的过程中,发现了哪些不同见解?对这些不同的意见,自己是怎样逐步认识的?又是如何处理的?
6.论文虽未论及,但与其较密切相关的问题还有哪些?
7.在论文中,还有哪些问题没搞清楚,或者论述得不够透彻?
8.写作论文时立论的主要依据是什么?
(二)如果你运气不好遇到刁钻的答辩老师,除了以上几个问题你要熟记于心之外,你就要对自己的论文熟到不能再熟,以便老师问到一个小细节,你又不知道,那就很危险了。这就体现了自己亲自操刀毕业论文的好处了,自己写的论文肯定所有东西心里都非常清楚了。
三、关于PPT内容的制作问题
要简洁明了,避免不必要的文字堆积;
2.注意字体的统一,尤其是数字和英文,正规场合下英文应该用Times New Roman,看起来会比较舒服一点。
内容首先要讲清课题的研究背景(最好用示意图说明),说明研究的目的、价值以及要解决的问题。
4.对于文献综述,言简意赅,挑重点讲就可以了,说明研究思路和方法、研究的结果。
制作好后一定要好好检查,不要犯文字错误之类的低级错误。
6.除了要注意深底浅字的格式,还可以在一页阐述性的文字段落中,用醒目的红色或橘黄色总之就是区别于普通文字的颜色将关键词凸显出来,让人一下子抓住重点。
四、其他注意事项
1、演讲时间需要准确的把握,基本上是演讲10-15分钟,提问5分钟。演讲需要在规定的时间内讲完,尽量讲一些重要的、结论性的东西。
2、虽然毕业答辩以口语为主,但是适当的体态语运用会辅助你的答辩,给你加分不少。
3、答辩时要反应灵敏,不知道的问题甚至可以向提问题的老师请教,但是最好不要出现冷场的局面。4、对于自己提出“新”的东西一定要特别留意,因为很多老师总喜欢问你“新”在哪里。
5、注意体态仪表着装,就算不能光彩照人,至少也要让人看起来舒服。
6、答辩时一定要带上自己的论文、资料和笔记本。
这不像是一个即将要毕业的研究生能问出来的问题
不做ppt?你打算让答辩委员会的大佬们凭空想象你阐述的内容?大佬们不爽,分分钟就是一顿怼......
大家都在考虑如何能够把ppt做的更完整、更简洁、更美观的时候,你却在考虑要不要做ppt,猛士两个字用来形容你我都感觉分量轻了
肯定要做PPT啊。信息时代,你难道平时没有参加课题组的组会吗?平时导师不要求做PPT课题汇报啊。
研究生答辩是必然要做PPT的,既有利于展示你的成果,也有利于提示你做好汇报。
研究生毕业答辩,一般情况下需要做ppt。ppt可以向答辩专家老师提供更加丰富的内容,可以尽情的表现你研究生期间所做的内容,包括你的学位论文的具体研究内容,还有你研究生期间发表的成果,这样给答辩评委老师提供一个一目了然了解你的渠道。
要
哦要的,答辩的时候学校会提前跟你说准备哪些东西
肯定要啊。
全中国也没有哪个研究生毕业不做ppt的
根据各个高校针对毕业论文答辩要求,有的需要做ppt有的不需要做ppt。毕业论文答辩是一种有组织、有准备、有计划、有鉴定的比较正规的审查论文的重要形式。 扩展资料 答辩前的准备,对于校方来说,主要是做好答辩前的'组织工作。这些组织工作主要有:审定学员参加毕业论文答辩的资格,组织答辩委员会,拟订毕业论文成绩标准,布置答辩会场等。
首先直奔主题,不管是题主是什么专业, 都建议在研究生毕业答辩时制作ppt 。答辩时间大概只有半个小时左右, 通过ppt可以方便毕业生向评审专家更直观的讲述清楚自己的毕业课题,尤其是自己完成毕业课题的思路和过程,对于提高通过率是有很大帮助的。
如果想要顺利通过研究生毕业答辩,一定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熟悉答辩流程
①学生在答辩会举行前,将经过指导老师审定并签署过意见的毕业论文一式三份连同提纲、草稿等交给答辩委员会。
②答辩现场,由答辩老师介绍答辩规则。
③学生概述论文的题目、研究方法、研究内容、发现与结论等。
④答辩老师针对论文进行提问。提问完后,有的学校规定可以让学生独立准备一段时间后,再来当场作答;而有的学校则不设准备时间,要求学生当场立即作答。
⑤学生回答完所有问题后退场(如分组进行答辩,则待组里所有人答辩完成后清场休会),答辩委员会根据论文质量和答辩情况,商定是否通过,并统计成绩。
⑥召回答辩学生,当场宣布答辩结果、进行小结;或之后宣布答辩成绩。
二、答辩常见问题
(一)一般答辩老师不会为难学生,每年答辩问来问去都是那几个题目,将这几个题目准备好答案记熟,答辩就成功了一半。
1.为什么选择这个课题?
2.研究这个课题的意义和目的是什么?
3.全文的基本框架、基本结构是如何安排的?
4.全文的各部分之间逻辑关系如何?
5.在研究本课题的过程中,发现了哪些不同见解?对这些不同的意见,自己是怎样逐步认识的?又是如何处理的?
6.论文虽未论及,但与其较密切相关的问题还有哪些?
7.在论文中,还有哪些问题没搞清楚,或者论述得不够透彻?
8.写作论文时立论的主要依据是什么?
(二)如果你运气不好遇到刁钻的答辩老师,除了以上几个问题你要熟记于心之外,你就要对自己的论文熟到不能再熟,以便老师问到一个小细节,你又不知道,那就很危险了。这就体现了自己亲自操刀毕业论文的好处了,自己写的论文肯定所有东西心里都非常清楚了。
三、关于PPT内容的制作问题
要简洁明了,避免不必要的文字堆积;
2.注意字体的统一,尤其是数字和英文,正规场合下英文应该用Times New Roman,看起来会比较舒服一点。
内容首先要讲清课题的研究背景(最好用示意图说明),说明研究的目的、价值以及要解决的问题。
4.对于文献综述,言简意赅,挑重点讲就可以了,说明研究思路和方法、研究的结果。
制作好后一定要好好检查,不要犯文字错误之类的低级错误。
6.除了要注意深底浅字的格式,还可以在一页阐述性的文字段落中,用醒目的红色或橘黄色总之就是区别于普通文字的颜色将关键词凸显出来,让人一下子抓住重点。
四、其他注意事项
1、演讲时间需要准确的把握,基本上是演讲10-15分钟,提问5分钟。演讲需要在规定的时间内讲完,尽量讲一些重要的、结论性的东西。
2、虽然毕业答辩以口语为主,但是适当的体态语运用会辅助你的答辩,给你加分不少。
3、答辩时要反应灵敏,不知道的问题甚至可以向提问题的老师请教,但是最好不要出现冷场的局面。4、对于自己提出“新”的东西一定要特别留意,因为很多老师总喜欢问你“新”在哪里。
5、注意体态仪表着装,就算不能光彩照人,至少也要让人看起来舒服。
6、答辩时一定要带上自己的论文、资料和笔记本。
这不像是一个即将要毕业的研究生能问出来的问题
不做ppt?你打算让答辩委员会的大佬们凭空想象你阐述的内容?大佬们不爽,分分钟就是一顿怼......
大家都在考虑如何能够把ppt做的更完整、更简洁、更美观的时候,你却在考虑要不要做ppt,猛士两个字用来形容你我都感觉分量轻了
肯定要做PPT啊。信息时代,你难道平时没有参加课题组的组会吗?平时导师不要求做PPT课题汇报啊。
研究生答辩是必然要做PPT的,既有利于展示你的成果,也有利于提示你做好汇报。
研究生毕业答辩,一般情况下需要做ppt。ppt可以向答辩专家老师提供更加丰富的内容,可以尽情的表现你研究生期间所做的内容,包括你的学位论文的具体研究内容,还有你研究生期间发表的成果,这样给答辩评委老师提供一个一目了然了解你的渠道。
要
哦要的,答辩的时候学校会提前跟你说准备哪些东西
肯定要啊。
全中国也没有哪个研究生毕业不做ppt的
模板背景千万不要太花哨 因为是学术论文字数尽可能少一些,自己准备演讲稿展开PPT不是最主要的 弄熟论文才是王道模板题目 答辩人 指导老师论文结构(目录)是否有创新之处论文研究 目的 方法 过程挑重点说出本论文的闪光点(切忌不要放太多,要熟悉内容,否则......)结论 感谢可行性研究类文章 最好字数少一些 配合图表 以及具体实例。最最重要的是熟悉论文 这是最根本的。还有一点是PPT是论文的缩影,重点突出自己会的,到时候就会的多讲点,要是有演示程序什么的就弄到最后边,讲完PPT就跑跑程序。答辩的老师不会细看所有论文的,主要就是听你的PPT,所以一定要扬长避短,还有,最好要突出你论文较新的东西,就算是讲和别人相似的题目有相同的地方也绝不说自己和谁的比较像,最后就是只要是你写在PPT上的就一定弄懂了,PPT前边的会比后边的更受答辩老师关注。我刚参加完答辩 以上是我的建议
根据各个高校针对毕业论文答辩要求,有的需要做ppt有的不需要做ppt。毕业论文答辩是一种有组织、有准备、有计划、有鉴定的比较正规的审查论文的重要形式。 扩展资料 答辩前的准备,对于校方来说,主要是做好答辩前的'组织工作。这些组织工作主要有:审定学员参加毕业论文答辩的资格,组织答辩委员会,拟订毕业论文成绩标准,布置答辩会场等。
论文答辩时PPT的基本要求
毕毕业论文答辩是一种重要的组织形式,编制、规划、鉴定的比较正式的评审论文。为了做好毕业答辩工作,在举行答辩前,学校、答辩委员会、答辩(论文作者写作)三方应充分准备。那么在论文答辩时PPT的基本要求又有哪些呢?下面就详细介绍论文答辩时PPT的一些基本要求。
简单来说,写论文答辩ppt的主要目的是对你写的论文的一个总结,类似于中心思想,让答辩你的人知道你为什么写这篇论文,用什么方法写的,写的什么内容,得出什么结论,有什么意义等。
1、首先,PPT封面应该有:毕设题目、答辩人、指导教师以及答辩日期;
2、其次,需要有一个目录页来清楚的阐述本次答辩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3、接下来,就到了答辩的主要内容了,第一块应该介绍课题的研究背景与意义;
4、之后,是对于研究内容的理论基础做一个介绍,这一部分简略清晰即可;
5、重点是自己的研究内容,这一部分最好可以让不太了解相关方面的老师们也能听出个大概,知道到底都做出了哪些工作,研究成果有哪些,研究成果究竟怎么样;
6、最后,是对工作的一个总结和展望。
7、结束要感谢一下各位老师的指导与支持。
最后,说一下答辩时应注意的事项:
1.克服紧张、不安、焦躁的情绪,保持自信。
2.注意自身修养,有礼有节。无论是听答辩教师提出问题,还是回答问题都要做到礼貌应对。
3.听明白题意,抓住问题的主旨,弄清答辩教师出题的'目的和意图,充分理解问题的根本所在,再作答,以免答非所问的现象。
4.若对某一个问题确实没有搞清楚,要谦虚向教师请教。尽量争取教师的提示,巧妙应对。用积极的态度面对遇到的困难,努力思考做答,不应自暴自弃。
5.答辩时语速要快慢适中,不能过快或过慢。过快会让答辩小组成员难以听清楚,过慢会让答辩教师感觉答辩人对这个问题不熟悉。
6.对没有把握的观点和看法,不要在答辩中提及。
7.不论是自述,还是回答问题,都要注意掌握分寸。强调重点,略述枝节;研究深入的地方多讲,研究不够深入的地方最好避开不讲或少讲。
8.通常提问会依据先浅后深、先易后难的顺序。
9.答辩人的答题时间一般会限制在一定的时间内,除非答辩教师特别强调要求展开论述,都不必要展开过细。直接回答主要内容和中心思想,去掉旁枝细节,简单干脆,切中要害。
以上就是在论文答辩时PPT的一些基本要求介绍,希望帮助广大毕业生,给自己的大学生涯划上圆满的句号。